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能力;高职

一、行业对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数字媒体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渠道:艺术类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等;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二级学院,如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类大学的计算机学院;高职、中职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重庆市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校有: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工程学院、重庆青年职业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等。

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分析

由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视频包装设计、三维特效、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工作,所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应是既懂创意设计又懂数字技术并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艺术创新能力。因为数字媒体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性,也具有美观性,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新媒体产品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者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使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开发新的媒体产品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新媒体分析能力、解析媒体及独立完成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

因此,对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将来服务的行业本身就是以数字媒体产品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成长和行业发展源于从业者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从在校期间就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并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技术性和艺术性兼备的数字媒体产品。

三、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某职业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集中实践课、专业选修课五大模块构成。其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实践课分别由艺术设计基础、数字媒体技术两类课程组成。分别是:

1.素描、构成基础、图像处理(PS)、视觉传达设计;

2.数字媒体概论、数字摄影摄像技术、视听语言、脚本与剧本编写、数字剪辑技术、镜头语言与影像基础、游戏界面设计等。

在课程具体安排方面,充分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是非艺术类学生,为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在第一学期公共课较多的情况下,重点安排了 120 个学时的艺术类课程。并在后面的学期里把艺术设计的思想融入到数字媒体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充分展示出创意设计的元素。

此外,还专业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创业这门课程,给学生讲授如何在作品创作中体现创新及本专业从业者个人创业的途径。

(二)实习实训教学环节设置

高职教学中的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专业水平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培B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及专业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较强有创新能力而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实训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阶段性项目到综合性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基本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创作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技能。

2.突出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通过项目实训,学生深度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他们掌握操作技巧,增强学生数字媒体技术产品的创作能力。

3.在实战中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在学生中成立项目团队,承接学校各类活动所需的数字媒体项目,通过项目组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工作,明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个性化项目创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意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专业领域的先进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与时俱进。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必须体现出前瞻性。尤其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根据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培养方法,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成霞.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刍议[J]职教论坛,2012(23):38-39.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与技术交融 传媒艺术 人才培养 模式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它是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以人类的精神创造为动力,以技艺才能为手段,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进行文化价值创造、传播的活动。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适应黑龙江垦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传媒艺术人才的需求,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于2011年8月成立了计算机与艺术传媒分院,开设主持与播音、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形成了艺术传媒、电子信息两类互为支撑,与现代传媒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高职专业群。多年来,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优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培植传媒艺术类专业群,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更好的为垦区艺术传媒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建立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构建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 解决传媒艺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低的教学问题

数字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日益渗透与融合,传媒艺术的表现越来越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现代传媒艺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表现手段,以现代传媒信息为表现内容,以视听艺术化为表现效果。将人才培养与时展需求有效对接,培养既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又掌握现代数字艺术作品制作和传播手段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这需要很好的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树立什么样的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理念;二是怎样构建适应培养规格的教学体系;三是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新型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1.2 培养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传媒艺术人才的意义

1.2.1 更好的体现时代的特征

在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内容形态丰富,现代传媒艺术的创作和传播高度依赖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社会需要大量既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又掌握高超现代数字技术、信息传播技术,进行有效地艺术表达和处理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1.2.2 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现代传媒和文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迅速升温,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讯(3G)的运用,必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的产业群的崛起,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以信息内容创作为核心的人才竞争将成为现代传媒发展的一个新热点。现代传媒涵盖了包括书籍、报刊杂志、广告、招贴、广播电视、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视、可听的载体,从静态到动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静相容,平、立同构,声、画兼容的现代传媒体系。支撑这个体系的已不单纯是艺术或技术层面上的单一人才,而是二者兼容相济,综合发展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1.2.3 更好的发挥学院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

我院传媒艺术类专业植根于学院强大的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在信息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信息技术与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将现代传媒艺术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面向信息产业发展,致力于培养IT产业链终端信息内容的策划、制作与传播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2 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践行“艺术与技术交融”的人才培养理念

强化“传媒艺术与数字技术交融”的人才培养理念。既注重艺术素养、媒介素养和创意方法的培养,又注重现代数字制作、传播技术的培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践行这一理念。

2.2 构建“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针对人才培养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应学年学分制要求的教学计划,计划中集中体现“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特点,即:在传媒艺术教学中融入信息通讯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内容,注重艺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内容交叉配置;公共课和职业基础课以“必修课”的形式构筑大平台,确保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达到“宽口径”、“强基础”的要求;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相同学分的多个方向模块,组成包括“限选课”、“方向课”、“实践课”等不同性质课程群在内的“多模块”,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读,增强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做到知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并重。

引导、激励教师编著艺术创意和技术运用并重的教材,如《影视编辑技艺》、《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等,注重选用艺术分析和技术讲解均具有特色的教材,有力地支撑“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2.3 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创新实训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验实训室与课堂、项目与工作室、社会实践与上岗训练有机融合的实验实训、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专业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教学安排在实验实训室,将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的教学融为一体。校企共建“影视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网络技术工作室”、“数码艺术设计工作室”,将创作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循环上升,递进式发展(详见图1)。

为了培养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将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策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立较先进的集数字化素材采集、作品制作、作品输出于一体的现代数字传媒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新建“影视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网络技术工作室”、“数码艺术设计工作室”、“影视观摩厅”,完善演播厅功能。

2.4 实施创意与制作并重的知性人才培养方式

倡导“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创意思维能力,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作品创作和信息传播的知性人才。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创作等环节紧密衔接,“教学、创作、展演”三位一体,形成课程体系与项目紧密结合,工作室、实训室和课堂互为延伸,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教学同步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行项目制教学和工作室教学方式,以项目为引导,课内外结合,突破年级和专业界限,由不同职称、职业背景和专业方向的教师组成“导师小组”,共同指导“学生团队”进行课内外创作实践,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且弥补单个教师往往学术方向单一、“艺术”与“技术”无法全部精通的局限,优化教师的学术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艺术与技术素养兼备”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项目组通过定期举办学生阶段作业展播、主题作品展、课程设计展、毕业作品展播、创办院刊、参加各类大赛作品展播等,搭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始终处于“职场”状态,在激发创造展示欲望的同时,也激发其理性思考,对进一步的创作起到助推作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融合、良性循环。通过“课堂――实验实训室――工作室――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基地――课堂”环节,将创意与制作并重的知性人才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传媒艺术类专业“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院长期办学积淀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坤.用“跨界思维”打造传媒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基础课教学 教学改革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在中国并不完善,大部分院校由于师资人员稀缺,在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的规范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与内容;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盲目照搬国内外同类院校的相关课程,形成了现阶段基础教育与后续专业课程教育脱节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利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无法直接面对工作岗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继续教育。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对设计教育方法沿革的研究,以及对国内外相关院校优秀教学模式与经验的借鉴,找到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合理方式,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整体学科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一、基础课教学对基于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重要性

国内高等教育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依托于传统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而开设。依托于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造诣,辅之以培养其熟练操作各类设计软件的能力;依托于工学学科门类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侧重于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辅之以适量艺术类课程的培训。本文中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指的是依托于艺术学学科门类设计学类下的专业学科。

与传统艺术学门类的课程设置体系一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首要环节是基础课。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方面来讲,基础课教学为学生未来进行艺术设计提供了基本艺术构思与实践能力,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专业的初始学习兴趣的浓淡,以及学生本科学习阶段和职业生涯中执行能力的高低。艺术设计以创意为本,除了对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还肩负着启迪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重任,是引导学生进入专业创意与设计领域的关键。从完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方面来讲,基础课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教学成果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科全面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对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之路,乃至认识教学教育规律都起着前提性的作用。因此,基础课教学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教学与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与弊端分析

目前,国内各院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都比较重视,有的院校还专门成立了基础教学部来负责基础教学。绝大多数院校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基础课程体系和明确专向的教学目标,并要求教师结合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然而,作为在我国起步较晚的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中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发展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弊端。作为本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首要环节,基础课教学肩负着联接传统的艺术素养教育与现代的创意设计教育的重任。但是在现阶段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却呈现出以下诸多弊端:

第一,缺乏与专业特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后续教育与就业。一些院校盲目照搬国内外同类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仍以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为主。在教学实践检验中,我们发现三大构成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方向并不完全适应:三大构成之后的大多数专业课程中很少有手绘的项目,使大多数学生无法将基础课所学应用到后续学习与设计中,形成了与后续专业课程教育脱节的问题,更造成了学生在就业时需要再培养的难题,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第二,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与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中还采用传统的苏联或者德国包豪斯学院时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时代性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教师大多采用相近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相似的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对现代设计所需要的人才的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对专业的媒体特征重视不足,缺乏艺术素养与数字技能之间的衔接。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仍以传统的艺术素养教育为主,弱化了对学生的媒体意识和数字技能的培训,致使学生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传统艺术专业相混淆,无法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并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出现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困难乃至心理排斥。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多学科与新技术相融合的新兴专业,其专业涵盖内容广,作品表现丰富,形式多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既不是传统的三大构成与手绘技能培训,也不是简单的用电脑绘制图形的课程,而有其自身的特性,即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多媒体融合的表现性、人与新媒体的交互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因此,只有在基础课程的设备上兼顾新媒体的特性,才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未来的数字媒体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中,应努力做到以下措施:

(一)在课程培养内容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好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会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求知欲望。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定要在前期就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其不但能在知识的理解上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还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从而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重新设定数字媒体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将一些平面专业的思维训练课程,如图形联想、创意课程、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等适当引入其中。在授课时也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路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可以在授课前设定主题作业及框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使其独立探索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并在其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解答学生的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最有效方式,它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局面,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充分检验了教师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与此同时,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未来的学习责任心、对艺术求索的进取心也都得到了巩固。

(二)在课程培养方式中强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

数字媒体专业是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对艺术专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又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理科基础。在基础课授课过程中尝试把数字化教学方法引进传统的教学体系,将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探索,具有可研究性、可探索性以及非常高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引入数字化技术手段:第一,将基础课程的作业以一些数字化形式表现,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重点的必要手段。这种方式在启迪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并掌握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从而以数字化教学手段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第二,实施循序渐进的基础课程练习,在探索科学合理的学科内容和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创作思维方式的终极目标。课程的循序渐进练习表现形式有三种,即以数字化的手段表现图像作品、以数字化的手段表现抽象形态、以数字化的手段创作具有新媒体艺术特征的作品。这三个阶段是一个递进的练习过程,第一阶段可以本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让学生将一些简单的图形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内容与主题来完成,注重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思维与技能;第三阶段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后续课程作为目标来锻炼,注重对学生多维性、交互性的练习。第三,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化技术,使其在具备基本数字化技术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综合媒体技术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是本阶段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后续课程的辅助学习能力是本阶段的教育内容。

(三)在课程培养目标中明确实践性的终极教学成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对虚拟内容不感兴趣,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设置要以明确的结果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实践项目为主,加大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项目比重。通过“项目带动教学”,引导学生以实践的应用为目标来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具体实施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前期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具有目标性,最终达到“以项目带动教学”。将大一新生上学期的基础课程目标设置为在学期末能够完成一项带有目标性的项目,将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向学生传授基础课程知识的同时为其制定学习目标与方向。第二,按照课程教学的实际方向,建立工作室项目责任制,以工作室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强调实践性教学的导向作用,打破课内外界限,搭建校园与产业沟通的桥梁。学校与院系应积极开设各种工作室和实验基地,使其成为学校与社会对接的窗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设计经验并反哺基础课教育,为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做出贡献。第三,在基础课程的检验环节引入市场验收机制,以市场标准检验学生的作品。除了学期考核外,还要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联系,经常性地组织社会从业人员对学生作业做检验,使校园中具有创意的作品能够被应用到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昊.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王晓芬,陆凯,苑鹏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新理念[J].电影评介,2009(7).

[3]冯文博,罗维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1(6).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4篇

1 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现状

1.1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技能人才缺乏

最近我们对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根据调查,泰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呈现如下特点:1)技能人才分布构成失衡。技能人才在传统的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多,在新型的医药、高新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和第三产业分布较少。2)技能人才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在泰州,与数字媒体艺术有关的产业门类最多的是室内设计和广告设计两大类,而在这些企业中的员工大多都是中专、大专毕业。这些企业的员工真正从名牌大学毕业,有一定学术和科研能力的学生少之又少。而这一短板将成为泰州地区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瓶颈”。3)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不适应市场需求。在新经济类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中技能人才比例更低。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领域高级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阻碍我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技能培训滞后

与上海有中科上影数码培训中心、IDMT环球数码媒体科技有限公司、GA游戏教育培训基地、水晶石、火星时代等著名的数字媒体艺术培训机构相比,我市相关的培训机构少的可怜。在高校中只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三所高校开设了动漫、网络游戏、设计等相关的培训课程,且具有一定的实力。在泰州地区,纯粹的电脑培训机构中,名气最响的是博日电脑培训学校,但是我们通过浏览官方网页的介绍,无论是师资还是学生的整体素质,离水晶石、火星时代等国内一流的电脑培训学校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培训力量的滞后,使得泰州地区数媒产业的人才供需产生了一个断层。一边是泰州地区相关产业的人才迫切渴望得到培训或是再教育,进入泰州(如数码领海公司、大地装饰等企业)或是长三角地区相应的工作岗位,以提升工资待遇或拓宽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一边却是泰州地区滞后的数字媒体艺术技能培训力量,使得大多数的本市相关人才只能去附近的上海、苏州、南京参加培训与再教育,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1.3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市场有待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门类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游戏软件、动漫艺术、网络媒体、时尚艺术、影视制作、品牌、工艺品制作等。而泰州在现阶段主要以室内设计和广告设计为主,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可以和国内相关行业一争高下。但是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其他方面涉足不多,或是规模比较小。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上就更是匮乏了,万达广场内的影城算是不多的亮点,但是这个亮点在苏南等城市早已普遍存在。动漫玩具专卖店,自主设计的服装品牌及专卖店,动漫乐园,主题公园等数字媒体艺术的衍生产品在泰州较难见到踪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与泰州一江之隔的常州,却将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衍生品开发的有声有色。动漫嬉戏谷、恐龙园、春秋乐园是常州主打的三张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名片。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的开发,不仅提升了常州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名气,而且还拉动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改革转型,促进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发展。

2 发展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优势

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尚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泰州发展相关产业的条件却是得天独厚的。

2.1 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是江苏“淮扬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临江近海、水陆交通便捷,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江阴大桥成为泰州与上海、苏南连接的快速通道,328国道、宁通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新长、宁启铁路在泰州境内纵横交错,成就了泰州承南启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上海、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地区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基地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泰州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区位优势,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进高技术人才,快速发展自身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

2.2 文化资源丰富,独具地方特色

泰州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数百处,其中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的有134处,包括千年古刹光孝寺,安定书院,明代园林日涉园,始建于南宋的“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以及梅兰芳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给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源泉(例如动漫设计中的人物角色,网络游戏中的场景、故事等)。

2.3 市政府规划、政策大力支持

《2012—2015年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泰州将来文化产业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都非常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和基地的发展:

(1)发展目标:以实施“1210”工程(“一核”、“两带”、“十大园区”)为重要抓手,到2015年,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其中新增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2~3个,形成3~5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其中上市公司力争2~3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一核、两带、十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传媒出版、文化用品制造、广告会展、娱乐休闲、文化演艺、文化培训等重点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 顺利实现。

2.4 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的模式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与泰州市海陵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数码领海公司在共建研发平台、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已经展开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特长,希望通过互相合作实现共赢。双方还签署了《泰州市海陵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3 泰州市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意义

3.1 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是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突出现象。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兴起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直接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通过创意设计、品牌培育、营销策划等手段提高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领域的高端产业,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改革,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使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国家的手机用户居于全球之首,也正因为此,我们在手机彩铃、短信等移动内容方面在全世界也走在了最前面,而随着这个平台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的网民也在迅速的发展,我们相信,互联网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最大的创意产业的平台,互联网的出版、教育等产业将会是创意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一个亮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早已引起了泰州市政府的重点关注。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七章中重点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内容的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其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就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发展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数字电影:数字化的电影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它已经涵盖了电影的三个重要的环节——制作、发行和放映。数字电影中的数字特效更是重中之重,商业电影中也越来越依靠特殊视觉效果赢得观众,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与震撼。数字镜头比例越来越高,并且在现代,我们已经很难发现在一部电影中没有任何的数字特效成分了。数字特效如今是确保票房的最大热点并且成为与电视业的竞争中获取胜利的法宝。从《星球大战》中虚拟的太空世界到《泰坦尼克号》中数字处理的人群再到《角斗士》中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影片的商业卖点和艺术亮点。精妙奇幻的效果在全球市场产生轰动效应,其文化意识和观念也逐渐进入各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消费心理和方式。如《泰坦尼克号》,它的全球总利润已经超过了19亿美元,同时在艺术上的成功也是破纪录的,获得过14项奥斯卡奖。在国内,张艺谋的《英雄》耗资三亿人民币,其中一半是用于后期特效的制作。它创造全球一亿八千万美元的票房奇迹,无论从艺术水准上,还是从商业意义上讲,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动漫:动漫产业无论是给个人还是企业、国家,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 在国外,动漫产业成本投入的70%需要通过延伸产品来实现,尽管动漫电影放映票房收入本身不俗,但由其衍生出的玩具、游戏、用品等产业链条的收益,却远远大于动画片本身,动画片的播出只占整个产业很少一部分。全球动漫产业每年产值400亿美元,但是相关的衍生产品却达到了4000亿美元。一部动画片《变形金刚》的衍生产品就从国内赚取了5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的日本动漫,早与娱乐业一起成为国内经济文化的主流和全球产量最大的动漫大国。动漫产业不仅代表了数字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更对服装、文具、玩具食品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牵引作用, 同时成为创意产业的领跑者。

电子游戏:电脑网络游戏潜力巨大。IDC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GPC)联合了研究报告《中国游戏产业市场2008~2012年分析与预测》。报告表明,2007年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取得飞速发展的一年,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105.7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同比增长61.5%。IDC预计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62.3亿元人民币,2007年到201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9%。全球电脑游戏行业年销售额已超过好莱坞的全年收入。网络游戏已经显示了成为一个巨大新兴产业的潜力。

3.3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

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向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升级。数字元素将作为产业发展舞台上的主角,不仅作用于传统文化产业,还将作用于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甚至是农业,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数字元素、创意元素、文化元素渗透到工业、农业乃至传统产业的任何领域,将催生全新的产业形态,使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向创意产业升级。数字媒体艺术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变革,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使数字媒体艺术、技术及创意驱动下的其他产业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4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将使泰州的产业结构向更均衡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将促进泰州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泰州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所贡献的,而目前工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表现在产业结构上,我们过多地发展了耗能大、污染重的工业,从而导致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长此以往,不仅无法使经济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当前“耗费资源损害环境”的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调整的阶段,必然要朝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产业的升级和转化。以创意为主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 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它是一种典型的节能产业,因而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将把泰州丰富而优秀的人力资源,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和世界先进的科技制作手段,国际化的策划创意团队,国际化的市场行销渠道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使泰州市能够顺利实现文化产业振兴,发展21世纪知识经济核心产业,开拓继IT、医药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辜居一.数字化艺术论坛:回顾与展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晓文.创意与梦想——透视常州部级动画产业基地[J].苏南科技开发,2006(05):2628.

作者简介:朱建春(1983—),男,江苏武进人,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媒体艺术 教学

引言:

近年来,各大院校纷纷成立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新专业,意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直是讨论的重点,而作为具体实现培养目标的各个课程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的关注并不多。如作为基础课的《色彩》在教学方法上直接沿用传统美术院校绘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色彩静物写生和色彩风景写生等,以此训练学生扎实的绘画功底。这种利用大量课时强调熟练绘画技法的教学方式实际并不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在基础课程上学到的绘画技法难对继续在其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发挥作用,造成基础课程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断层。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该如何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使其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将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用于实践工作,是每个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每个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制定的培养方向也不尽相同,下文仅根据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并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讨论一下《色彩》课程在基础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目的及要求的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强调技术的新型艺术专业,这里的“技术”与传统的艺术专业所要求的“技术”已经大相径庭。传统的艺术专业尤其是绘画专业设置色彩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技法,强调学生对颜料色彩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画家。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要培养有艺术修养的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以后能够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在这样的专业大目标下,色彩教学的目的理应是通过数字工具这类媒介来训练学生对数字色彩的运用能力,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进行色彩创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这种新方式进行色彩艺术的表达。基于这一点,专业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是运用“数字色彩”创作的技术,而不是过去过分侧重的“颜料色彩”的表现技术(技法)。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阐明以计算机色彩为主线的基本原理和创作要求,讲述数字色彩在数字绘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数字色彩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扫描仪等工具进行色彩创作。

2.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内容的思考

前文已经提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色彩课程需要通过数字工具来达到教学目的,但这不并代表课程的教学要完全围绕计算机软件展开,具体的内容设置反倒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软件而存在,而是应该把艺术色彩的原理融合在数字化色彩创作之中。色彩教学内容的调整方式其一是删除原有的与新教学需求不相符的教学内容;其二是增加优化课程的训练课题,把色彩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基础相结合,提高学生全面的色彩把握能力,为设计色彩和影视后期调色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建立起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实践的衔接与过渡。

色彩课共64课时,以往的安排大致是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材料绘画占据四分之三的课时量,将最后仅剩的四分之一课时量安排学生进行自由的色彩创作。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学生艺术高考前掌握的绘画基本功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再添加材料绘画项目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最后安排创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同意以往大多数人习惯认同的“练习到足够量才能进行创作”的说法。以往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才被要求进行创作训练,大一进行的全都是教师具体指定的练习,学生的想法力难以发挥,在基础课阶段没有养成独立创作的意识。所以在有限的64课时里,我将创作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色彩课程之中。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材料体会。这一阶段的学习安排16课时量,要求学生以收集材料和肌理的方式来体会材料自身的材质美和色泽美,并学习如何运用各种材料肌理灵活地创作综合绘画。如此安排并不仅仅为了让学生学会制作肌理画,而是给学生提供多一种角度的思考。即绘画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那么设计同样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设计逻辑。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使学生快速摆脱高考模式,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创作。

(2)命题色彩创作。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16课时量,场所仍然在画室,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绘画创作,使用的材料不限,可以是材料结合颜料色彩,也可以只用颜料色彩,在作画材料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选择。具体要求是学生针对每一个命题需要准备多个方案,方案以草图的形式呈现,最终定稿由教师提供建议。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要根据命题将自己的想法以图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是一个将抽象想法落实可视图像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用以培养学生清晰的图像表达能力。另外,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形式,以这种方式提倡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CG绘画创作。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32课时,场所迁至计算机教室。要求学生自由创作CG绘画。从这一阶段开始学生创作的形式变了,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过渡到现代数码绘画,开始学习如何将在前两个阶段中巩固和拓展的艺术色彩的原理逐步融合到数字化色彩创作中。使用数字工具进行绘画,学生在创作绘画的同时必须逐步熟练操作绘图软件,所以当学生能够深入完成一幅CG图时,他也同时学会了软件操作技术。这阶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创作中学习计算机软件、扫描仪等工具的操作技术,技术同时促成创作想法可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字色彩艺术的表现能力,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色彩应用打下基础。

3.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整个色彩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持开放的态度,以引导的方式进行各阶段的教学,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强调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通过搜索及时补充并拓展课程相关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社会项目,如组织学生参加征稿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使课堂训练更具实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多引领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了解当下潮流趋势,加深学生对色彩实用价值的理解,达到开阔眼界、丰富思维、提高色彩艺术修养的目的;结课后举办作业汇报展,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同时使学生重视课程作业,提高教学成效。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6篇

1 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现状

1.1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技能人才缺乏

最近我们对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根据调查,泰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呈现如下特点:1)技能人才分布构成失衡。技能人才在传统的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多,在新型的医药、高新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和第三产业分布较少。2)技能人才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在泰州,与数字媒体艺术有关的产业门类最多的是室内设计和广告设计两大类,而在这些企业中的员工大多都是中专、大专毕业。这些企业的员工真正从名牌大学毕业,有一定学术和科研能力的学生少之又少。而这一短板将成为泰州地区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瓶颈”。3)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不适应市场需求。在新经济类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中技能人才比例更低。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领域高级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阻碍我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技能培训滞后

与上海有中科上影数码培训中心、IDMT环球数码媒体科技有限公司、GA游戏教育培训基地、水晶石、火星时代等着名的数字媒体艺术培训机构相比,我市相关的培训机构少的可怜。在高校中只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三所高校开设了动漫、网络游戏、设计等相关的培训课程,且具有一定的实力。在泰州地区,纯粹的电脑培训机构中,名气最响的是博日电脑培训学校,但是我们通过浏览官方网页的介绍,无论是师资还是学生的整体素质,离水晶石、火星时代等国内一流的电脑培训学校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培训力量的滞后,使得泰州地区数媒产业的人才供需产生了一个断层。一边是泰州地区相关产业的人才迫切渴望得到培训或是再教育,进入泰州(如数码领海公司、大地装饰等企业)或是长三角地区相应的工作岗位,以提升工资待遇或拓宽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一边却是泰州地区滞后的数字媒体艺术技能培训力量,使得大多数的本市相关人才只能去附近的上海、苏州、南京参加培训与再教育,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1.3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市场有待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门类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游戏软件、动漫艺术、网络媒体、时尚艺术、影视制作、品牌、工艺品制作等。而泰州在现阶段主要以室内设计和广告设计为主,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可以和国内相关行业一争高下。但是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其他方面涉足不多,或是规模比较小。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上就更是匮乏了,万达广场内的影城算是不多的亮点,但是这个亮点在苏南等城市早已普遍存在。动漫玩具专卖店,自主设计的服装品牌及专卖店,动漫乐园,主题公园等数字媒体艺术的衍生产品在泰州较难见到踪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与泰州一江之隔的常州,却将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衍生品开发的有声有色。动漫嬉戏谷、恐龙园、春秋乐园是常州主打的三张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名片。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的开发,不仅提升了常州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名气,而且还拉动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改革转型,促进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发展。

2 发展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优势

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尚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泰州发展相关产业的条件却是得天独厚的。

2.1 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是江苏“淮扬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临江近海、水陆交通便捷,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江阴大桥成为泰州与上海、苏南连接的快速通道,328国道、宁通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新长、宁启铁路在泰州境内纵横交错,成就了泰州承南启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上海、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地区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基地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泰州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区位优势,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进高技术人才,快速发展自身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

2.2 文化资源丰富,独具地方特色

泰州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数百处,其中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的有134处,包括千年古刹光孝寺,安定书院,明代园林日涉园,始建于南宋的“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以及梅兰芳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给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源泉(例如动漫设计中的人物角色,网络游戏中的场景、故事等)。

2.3 市政府 规划、政策大力支持

《2012—2015年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泰州将来文化产业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都非常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和基地的发展:

(1)发展目标:以实施“1210”工程(“一核”、“两带”、“十大园区”)为重要抓手,到2015年,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其中新增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2~3个,形成3~5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其中上市公司力争2~3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一核、两带、十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传媒出版、文化用品制造、广告会展、娱乐休闲、文化演艺、文化培训等重点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2.4 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的模式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与泰州市海陵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数码领海公司在共建研发平台、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已经展开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特长,希望通过互相合作实现共赢。双方还签署了《泰州市海陵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3 泰州市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意义

3.1 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是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突出现象。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兴起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直接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通过创意设计、品牌培育、营销策划等手段提高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领域的高端产业,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改革,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使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具有广阔的发展[文秘站:]空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国家的手机用户居于全球之首,也正因为此,我们在手机彩铃、短信等移动内容方面在全世界也走在了最前面,而随着这个平台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的网民也在迅速的发展,我们相信,互联网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最大的创意产业的平台,互联网的出版、教育等产业将会是创意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一个亮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早已引起了泰州市政府的重点关注。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七章中重点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内容的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其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就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发展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数字电影:数字化的电影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它已经涵盖了电影的三个重要的环节——制作、发行和放映。数字电影中的数字特效更是重中之重,商业电影中也越来越依靠特殊视觉效果赢得观众,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与震撼。数字镜头比例越来越高,并且在现代,我们已经很难发现在一部电影中没有任何的数字特效成分了。数字特效如今是确保票房的最大热点并且成为与电视业的竞争中获取胜利的法宝。从《星球大战》中虚拟的太空世界到《泰坦尼克号》中数字处理的人群再到《角斗士》中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影片的商业卖点和艺术亮点。精妙奇幻的效果在全球市场产生轰动效应,其文化意识和观念也逐渐进入各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消费心理和方式。如《泰坦尼克号》,它的全球总利润已经超过了19亿美元,同时在艺术上的成功也是破纪录的,获得过14项奥斯卡奖。在国内,张艺谋的《英雄》耗资三亿人民币,其中一半是用于后期特效的制作。它创造全球一亿八千万美元的票房奇迹,无论从艺术水准上,还是从商业意义上讲,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动漫:动漫产业无论是给个人还是企业、国家,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 在国外,动漫产业成本投入的70%需要通过延伸产品来实现,尽管动漫电影放映票房收入本身不俗,但由其衍生出的玩具、游戏、用品等产业链条的收益,却远远大于动画片本身,动画片的播出只占整个产业很少一部分。全球动漫产业每年产值400亿美元,但是相关的衍生产品却达到了4000亿美元。一部动画片《变形金刚》的衍生产品就从国内赚取了5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的日本动漫,早与娱乐业一起成为国内经济文化的主流和全球产量最大的动漫大国。动漫产业不仅代表了数字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更对服装、文具、玩具食品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牵引作用, 同时成为创意产业的领跑者。

电子游戏:电脑网络游戏潜力巨大。IDC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GPC)联合了研究报告《中国游戏产业市场2008~2012年分析与预测》。报告表明,2007年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取得飞速发展的一年,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105.7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同比增长61.5%。IDC预计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62.3亿元人民币,2007年到201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9%。全球电脑游戏行业年销售额已超过好莱坞的全年收入。网络游戏已经显示了成为一个巨大新兴产业的潜力。

3.3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

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向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升级。数字元素将作为产业发 展舞台上的主角,不仅作用于传统文化产业,还将作用于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甚至是农业,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数字元素、创意元素、文化元素渗透到工业、农业乃至传统产业的任何领域,将催生全新的产业形态,使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向创意产业升级。数字媒体艺术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变革,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使数字媒体艺术、技术及创意驱动下的其他产业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4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将使泰州的产业结构向更均衡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将促进泰州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泰州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所贡献的,而目前工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表现在产业结构上,我们过多地发展了耗能大、污染重的工业,从而导致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长此以往,不仅无法使经济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当前“耗费资源损害环境”的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调整的阶段,必然要朝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产业的升级和转化。以创意为主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它是一种典型的节能产业,因而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将把泰州丰富而优秀的人力资源,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和世界先进的科技制作手段,国际化的策划创意团队,国际化的市场行销渠道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使泰州市能够顺利实现文化产业振兴,发展21世纪知识经济核心产业,开拓继IT、医药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辜居一.数字化艺术论坛:回顾与展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晓文.创意与梦想——透视常州部级动画产业基地[J].苏南科技开发,2006(05):2628.

作者简介:朱建春(1983—),男,江苏武进人,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软件工程 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广播等技术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传统媒体内容与创新内容模式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休闲娱乐的形式。近年来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信息产业里的一个支柱型产业。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结合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我校办学的宗旨和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确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方向之一开展北京市紧缺人才的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的专业方向,涉及到不同的学科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探索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讨,搭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等,促进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形式,在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传输采用数字方式。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文化为体、科技为酶”准确地反映了技术在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地位。

我院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批准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使本专业的建设有一个高的起点,学院专门组织了相关教师除了在北京高校调研外,还赴浙江、上海等地调研了知名高校在本专业办学的情况。学院结合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我校办学的宗旨和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制定了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是为北京市培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知识,以及数字媒体制作与开发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技术能力及艺术理解能力的、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包括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等)指导和数字媒体制作,并能够进行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件(如影视编辑软件、动画软件、数字娱乐软件及插件等)开发。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

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由于本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设专业,目前各高校在如何兴办本专业都在探索阶段。随着本专业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对特色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工程化改造,逐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1.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数字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高端数字媒体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着我国数字媒体企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内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快速融入现代数字媒体企业的运作。

本专业强调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实践教学设施完善。有针对专业教学的计算机图形、软件工程、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影视、数字动画、数字娱乐等各类实验室和工作室,设备先进。同时,与多家传媒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移动媒体、网络媒体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项目。学习期间安排专业技能认证和企业顶岗实习,适应上岗要求和社会需求。

2.建立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外,是以专业数学基础、专业英语、艺术基础、计算机基础、数字媒体技术为主线构成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阶段形成平面与动画设计、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视频音频制作与处理、数字娱乐软件开发、以及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落实在不同学期。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在专业方向划分上主要考虑移动娱乐和网络娱乐两个方向。移动娱乐以手持设备数字娱乐软件开发为主,网络娱乐以网络数字娱乐软件开发为主,前者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有嵌入式操作系统、手机娱乐软件开发等;后者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多媒体网页设计、网络多媒体开发与应用、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等。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开发移动娱乐软件或网络娱乐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专业认知课程、自主性学习课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和工程实践完成。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执行学校关于创新实践活动的规定,组织和指导学生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对无法按学校要求获得创新实践活动学分的学生,本专业将他们的创新实践活动课程安排在工程训练中完成。

(1)核心课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起着打专业基础的作用,除了学校的公共基础数学、物理及英语外,包括四类课程:专业基础数学、艺术基础类课程、计算机主干课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类课程。这些课程具体如下:

①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学建模、概率与数理统计;

②形态构成、艺术赏析、视觉传达设计;

③程序设计入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技术基础;

④多媒体技术导论、动画设计、游戏概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与应用、网络多媒体开发与应用、流媒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脚本编程技术、数字娱乐软件开发、数字娱乐软件测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影视编导、文化创意与策划、视听语言。

(2)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针对数字媒体特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我们要求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英语阅读、写作、交流要有很好的基础,专门安排了专业英语课程,除此之外,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还包括六类:自学型课程、专业认知课程、实验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创新实践活动。

①自学型课程:Java程序设计;

②专业认知课程: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

③实验课(安排在学期中):手绘训练、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网页设计、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课设、虚拟现实开发课设;

④课程设计(安排在小学期):平面设计与影像制作课设、动画制作、计算机图形课设、数字媒体制作、数字娱乐软件制作;

⑤工程训练(学期后期+小学期):数字媒体作品设计;

⑥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学分的设置是学校关于教学计划制定的一个改革措施,学院将完全按学校的要求执行。通过学院开设多个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活动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活动;开设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大师论坛,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技术认证;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公开,以引感兴趣的同学参加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从中学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学院提供了创新实践环节,即第七学期的数字媒体作品设计,该课程的一部分是放在小学期,另一部分放在学期末,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安排时间长度。已获取创新学分的同学,其工程实践周期要短,共占3.5个学分;没有获取创新学分的同学,其工程实践周期要长,共占7.5个学分。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获取创新学分的途径。

(3)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各项活动,在校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在学院的组织下参与工程实践、科技、学术、文体、公益及社会实践等各类第二课堂项目的活动。通过参与第二课堂项目的活动,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与责任感,增强身心健康。

教学计划中规定12个必修学分为第二课堂学分,此学分必须修满。凡毕业资格审查之前未修满12学分者,按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不予毕业。这12个学分不计算在190学分之内。

第二课堂项目分为两部分,必修项目(8学分)和任选项目(4学分)。

必修项目分为学校要求的必修项目(6学分)和学院要求必修项目(2学分),必修项目是每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项目,每项学分必须获得,不可用其它项目的学分替代。学校要求的必修项目按《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获得;学院要求的修项目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学院开设的16学时的各类讲座(1学分);学院指定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1学分)。

任选项目是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照学校和学院建议项目任意选择的项目,达到总学分要求即可。

四、结束语

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媒体文化相结合的领域,对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有一种特殊的战略需求,也是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及方向的调研,提出一个融基础理论、艺术素质培养、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与技术交叉结合的数字媒体制作与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艺术感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6(5).47-49.

[2]赵丰年,陈朔鹰.“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104-105.

[3]尹义龙.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传播;艺术管理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融媒体本身是指在传统媒体领域的新变革,按照一体化发展理念,“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新兴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催生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融媒体变革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资讯内容也出现多平台、多方式、多渠道传播等特点。因此,从广义上看,融媒体时代的理念和变革方式广泛地发生和应用在其他与传播有关的领域,对艺术管理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既是对艺术管理模式的改变,又丰富了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手段,也增加了人才培养要求。当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艺术管理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性空间。因此,其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训必然面临深刻转变。

1融媒体时代对艺术管理模式的改变

1.1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艺术资源的管理模式

纵观艺术发展的过往,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艺术发展的高度,随着艺术发展与艺术创造和商业市场的呼唤,艺术管理的传统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今天的艺术类型、艺术创作手段在融媒体技术的“怂恿”下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仿佛一夜之间艺术创作的阵地在悄然转移,阳台歌手、露台画家、云端剧场、虚拟音乐会、云游博物馆、在线美术展安抚着社会的不安,缓释社会的焦虑,鼓舞着全球民众携手渡过难关。然而,疫情的到来只是艺术展示平台阵地转换的催化剂,技术的高速发展才是艺术传播出口拓展的“始作俑者”。艺术作为资源对象的管理方法,应在融媒体时代的变革中寻求创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成为艺术管理新的管理模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对数字形态的艺术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数字化的艺术产品,无论是舞台艺术、视觉艺术还是诸如此类的艺术形式,要面对的都是共同的数字化载体,这就迫使面对新形势下的艺术资源管理方法有所转变,数字化、数据化、区块链技术才是促进艺术资源的网络传播参与和物网互联、数据化和数字化成为常态化的管理手段,随之数字化技术也成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业态技能。

1.2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艺术营销与艺术传播手段

1.2.1艺术传播模式的拓展艺术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感知艺术。例如,戏剧、绘画、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对时间和空间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技术手段的升级虽不能完全打破传统艺术传播模式对时间和空间要求的局限性,但融媒体、互联网及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已经部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随时随地的艺术视觉体验变得如此简单。1.2.2相关主体沟通模式的转变沟通作为实现艺术或艺术品价值的重要方式,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管理中仍然起到重要作用,但无论是与艺术家还是与观众沟通,时间与金钱的成本都是比较高的。同时,是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没有充分的沟通,艺术管理者与艺术家或观众就无法彼此信任,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增进了艺术创作者或艺术受众与艺术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链接,此种链接非简单化的交流,可以利用一切融媒体时代下可以利用的互动手段,搭建艺术家、艺术管理者及受众的互动交流平台,拉近三方的距离,促进艺术市场的流通性。

1.3融媒体时代改变了受众参与艺术项目的方式

融媒体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展现,数字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艺术管理的手段和受众参与艺术项目的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管理方式,雕塑、绘画、舞台艺术在融媒体时代很多都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中展示,而受众参与的方式也从原来“跋山涉水”亲临现场的艺术体验,转变成“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就可以体会艺术品或艺术家所要呈现的艺术表达。因此,便捷的参与方式对鼓励受众对艺术项目的专题性和深度性探究,在此种状态下,受众的体验和思考可能更加深入。此外,对每一名受众来说,都成为了一名艺术的传播载体,为形成有利的“社区媒介”提供可能,从而凸显了普通民众的个体力量。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中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互联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4%,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总数超过16亿;5G网络用户达到1.6亿,约占世界5G用户的89%。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为受众艺术参与形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不同艺术类型在线下展现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自身的艺术传播覆盖率和资讯的多样性,大多都配套以线上展示的方式。尤其在经历2020年的新冠疫情后,更多的艺术机构更加重视线上的艺术展示,各类艺术机构的云展映、云展览、线上虚拟互动多种融媒体手段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当然,此种状态下的受众在艺术参与方面不再是以现场的互动为主。当然,受众参与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改变,很多时候现场的体现方式还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计算机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受众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受众已经成为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需要考虑的必要元素。2021年7月,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的2021年第三届亚洲数字艺术展中,很多作品的完整呈现都离不开受众的参与。作品《孪·声》(见图1)就是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创作的交互影像作品,作品表达的是人们数字化沟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的群体下,作者试图找到自己的语言,在带有符号语意和被现在认定的周围环境的声音之间有何种共通性。作者将个人生活的声音收集起来,以实时数据建立函数模型转化为画面,形成数据化孪生的自己,画面运用的轨迹与频率变化即作者当天的生活轨迹,其他人的声音也能通过实时传输参与到作品中,这样的参与形成了普通受众与作品的有机结合,受众不再是艺术作品传达信息的单向接收者,更多的是双向共通地参与其中。图1数字交互作品《孪·声》现场展示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融媒体作为一种媒介融合和数据互通、物网互联、资讯共享的时代背景,给整个艺术管理行业的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而且这种变革会随着技术水平和普及覆盖率的提升逐渐产生实质性的深远影响。因此,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融媒体时代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未来参与到融媒体时代进行艺术管理的专业学生来说,需掌握融媒体环境下艺术传播新规则、了解各个平台的内容特点和要求,能在时间成本、预算成本、人力成本等条件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规则进行艺术资源和艺术项目的推广和传播。

2.1融媒体时代,艺术管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对应以上行业转变,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虽然大部分艺术管理学生并不需要掌握非常专业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于希望能在艺术管理行业中从事艺术资源的传播与推广、公共艺术教育、在艺术新媒体平台工作等的学生就要求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现阶段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时转变旧的培养模式。融媒体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基础的媒体内容制作技术是必要的,数字技术提高了视觉艺术的展示效果,加速了艺术内容的传播速度,无论是“展示效果”“还是“传播速度”,其行之有效的载体都是对数字技术掌握。

2.2高校正规课程体系的不适合性

艺术管理专业课程中,不适宜把新媒体技术和能力作为重点,只适用于少数学生。艺术管理属于应用型学科,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各个院校各有侧重,但是基本都围绕4个模块:第一类是艺术史、艺术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第二类是管理学、营销学这类课程。第三类是艺术市场、艺术机构管理、艺术项目管理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第四类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专业实践这种以考察为主的实践课程。目前,艺术管理专业开设的与融媒体结合的课程,一般只在一些影像编辑、影视灯光等相关选修课中开设,而结合融媒体这种能力需要掌握视频制作技术、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多方面的技术,这些不能通过选修课解决。64学时的选修课程,并不能达到使学生熟练使用的程度。而且,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单位在专业设置中,不可能本末倒置地把融媒体时代要求的技能和素养作为培养重点,也不具有广泛适用性。因此,从实训室的培养方式针对个别学生,对其进行常态化、更全面的实训和辅导,成为培养艺术管理学生融媒体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3艺术管理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在融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在技术导向的媒体发展业态环境下,传统意义上只适合艺术管理人才泛化培养的普通教学性质的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正是由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像网络编辑、影像制作、非线性编辑等以媒体技术为主导的实验室,成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主战场。因此,以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为例,采用工作室制度的方式,针对个别对视频、影像等有兴趣学生,采取全本科阶段的打通式培养,让学生能通过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专项培养措施和手段,获得必要的融媒体思维和视频语言基础能力,这样,他们在艺术管理综合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就能获得一定的优势和特长,使其在艺术管理行业中,需要在融媒体判断和能力的岗位中有自己的专业优势。

3.1艺术管理实训平台的融媒体专项教学目标

作为独立于课堂,又要服从艺术管理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工作室,有自己独特的专项教学目标,即网络传播思维、视频语言逻辑和视频技术,而以上内容要在研究不同平台和语境规则的基础上,有独特的培养办法。3.1.1网络传播思维目前,行业中的网络传播大体有三种途径:一是传统的专业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转化下的融媒体平台,例如各报纸、杂志、卫视等,或者爱奇艺、腾讯等新兴媒体平台,用户只能作为观众,无权进行内容提供和编辑,而艺术管理行业则需要与这些平台建立必要的合作基础,由对方确定内容后借助这些平台特有的人群进行传播。二是自媒体平台,即艺术机构建立自己的官网、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平台虽自主性高,但是受众相对狭窄。三是大众传播平台,但是用户可以自己编辑和管理传播内容,例如哔哩哔哩(简称B站)、抖音、快手、微博等,这些平台不但内容自主性较高,而且可以借助平台庞大的用户群进行共享和拓展传播受众,对艺术机构来说传播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工作室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平台的规则和运行逻辑,采取让学生采样调研的方式进行平台特性的对比分析。例如,同样是非遗项目“盘索里艺术”,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参与主体、传播内容、覆盖受众、传播表现等,而工作室通过长期定向调研,学生会对不同的平台产生更系统、专业的认识,形成数据化的理性定量分析,而不仅仅是对平台的感性和零散认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网络传播思维。3.1.2视频语言逻辑在视频语言逻辑下,沟通方式和内容完全不同。例如,艺术管理常见的沟通方式是方案的文案论证和设计、节目宣传等图文推送和介绍、平面化的纸本或电子版宣传册、场景海报背景板等,视频却在艺术项目的传播中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通过以往工作室调研发现,目前很多艺术机构的网上宣推,其实还停留在现场演出和展览思维定势中,最典型的就是把现场的展览和演出片段简单地截取剪辑,再放到网上传播,就误以为完成了视频的网络传播,其实这是非常外行的表现。真正的视频语言逻辑,能有效利用脚本、分镜、镜头语言、灯光、场景、表演旁白和台词、剪辑和音效、声效等视频语言,将原有的艺术资源进行解构,用视频来讲故事,而不是用视频来再现展览或演出现场,也学会了用视频进行文化艺术资源的阐释,即培养学生拍摄和制作艺术常识普及类的公共美育类内容。3.1.3视频技术(灯光剪辑特效调色等)通过以上的实训,让学生从艺术管理的展览和演出现场思维,转变到视频语言和叙事方式思维,而掌握必要的技术能力也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实操能力并建立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工作室配备了专业级的蓝棚、拍摄设备,剪辑设备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分角色、有分工地培养不同学生倾向性的视频拍摄、剪辑、灯光、脚本、字幕、特效、校色等差异化能力,形成一个能真正产出专业作品的团队,各有所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类影像视频作品。例如,微电影、非遗纪录片和申报专题片、学院的纪念型纪录片、话剧的宣传片、广告片等,经过多年储备和培养,工作室已经拍摄出适合不同平台的视频作品数十条,通过一个又一个类型的视频产出,学生视频技能不但非常扎实,具有行业水准,而且获得过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奖项,经过工作室培养的学生,也完全能胜任所有文化艺术类机构甚至是专业媒体机构的视频相关工作。

3.2艺术管理实训平台的发展策略

技术的发展催生着艺术形态、艺术手段的不断变化,在未来的艺术管理教育中,以技术为先导的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艺术管理教育的发展需求来看,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给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大量艺术项目实践的基础上,需要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走出去”,面向艺术团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艺术管理的专业能力。但并不是每一个拥有艺术管理专业的高校都能得到好的艺术团体、艺术机构共同合作的机遇,因此艺术管理实训平台是辅助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第二,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种现实的需求,艺术管理类实训平台(实验室)在此方面大有可为,在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同时,更多地承担市场服务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在人才培养和公众服务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虚拟实验室在立足于美术馆虚拟策展的基础上,还利用VR、AR技术为受众提供虚拟化观众服务,这就是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模式,把艺术管理实验室贯穿于整个艺术管理教育链条中,并且打通了教学+实验室+企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艺术管理实训平台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和科研,还可以为市场和公众提供服务。

3.3跨学科的融合性发展

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下,要打通固有的学科边界,走跨学科、多学科发展的道路,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上,与艺术管理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艺术管理所生产的艺术成果与技术深入融合,在此基础上艺术管理的成员势必朝着多学科背景人才共同组成。

3.4跨领域综合性发展

艺术发展到今天,各个艺术形式之间相互融合的例子不胜枚举,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不仅是两种或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还辅助艺术形式表达的科技手段之间的融合,单一艺术管理手段已经很难控制未来融合性的新艺术表达。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已经呈现出跨学科、跨行业、跨校际、跨国等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应该顺势而为,走向实践、走向市场,为未来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4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9篇

摘要:适应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高校纷纷建立数字媒体专业。目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本文从构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角度,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工作室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以数字媒体为主要支撑的娱乐业,其产值已超过传统的影视业。我国已将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列入国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媒体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用人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具有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大多是依托原有的学科优势进行构建,如何促进技术和艺术的交叉与融合,具有广阔的探讨和发展空间。数字媒体专业涉及面宽泛,使得刚毕业的学生的能力展现无法与工作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国内各高校纷纷建立相关的学科和专业,然而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需要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应加强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努力提高艺术和技术的融合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1构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

(1)以分类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其数字媒体专业设数字影视制作、网络媒体艺术两个专业方向,1~4学期进行大基础教育;第5学期开始分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的专业方向。

(2)以实践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项目组合。以真实课题强化实践教学过程。采取项目化课堂作业,倡导“以项目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项目化的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同时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作业不必拘泥于教材;化繁、杂项目为多个子项目,并在课外完成、课内展示和讨论。

(3)注重专业能力提升,构建“创作型”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结束后,设定综合制作类与联合作业类课程,完成特定主题的影视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发展方向在创作小组内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作品完成后在课堂上演示,教师进行点评。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从剧本到拍摄、剪辑的所有制作过程,从而提高自身创作的综合素质。

(4)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按企业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将行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四新(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内容)、四实(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理念。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实训为主,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

(5)工作室模式与课程体系有效结合。学生通过1~2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需求,选择进入专业工作室。工作室以课题为中心展开专业教学,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之前接受的课程应该与工作室方向合理衔接,形成渐进式的课程组合、能完成一个项目方向的知识构架。

2构建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以往的产学研模式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趋向于理论研究和框架设计,缺少实际项目的实战训练。因此,改革产学研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订一个符合学校、企业和学生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入企业技术力量联合培养人才,打造以真实项目实训为主的平台,成为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

(1)构建工程训练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相互推动”的创新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区为平台,进行嵌入式教育,即顶岗实训,由企业提供岗位,学生利用实践教学周集中顶岗工作;项目实训,在学校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训。以实际项目任务为教学驱动,融合企业的基础资源与高校的教学、管理资源,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进程,构建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项目案例教学体系和实训项目综合实践体系,优化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科学设计工程训练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以订单式培养为合作机制,以项目实训为驱动,以项目实践为主要方式,以项目管理、团队合作为培养目标,形成区别于其他形式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由于就业导向明确,企业深度介入,能极大地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

3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机制改革最有效的办法是构建和完善专业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工作室教学运行机制是将传统以班为单位、统筹安排的封闭式教学机制,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学生可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工作室有明确的专攻方向和风格特点,任课教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自主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有专攻,又有利于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教师责任心增强,学生学习气氛好。

(1)工作室的作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设置课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教师提供塑造自我的环境,使学术科研价值得以升华。

(2)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1)教学过程开放式。工作室面对学生开放,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变为面向符合现代实用技术的市场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分析、归纳掌握知识;2)学习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打破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之间的界限,以工作任务为纽带,将这两类知识整合到统一的课程中;3)注重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工作室建立起教学与市场的桥梁,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纽带,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合作。另外学生可通过参与项目的勤工俭学,起到助学的效果。学生在完成工作室项目时,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校期间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毕业时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从而缩短了职业适应期,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4)学研赛互动。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研究、创作,不断提高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作品参赛、获奖,取得名次,激励更多学生的自主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5)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实践经验。a.工作室模式促使课程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工作室通过与社会的对接,必然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从而引导形成的科研专题,会对专业课程设置起到导向作用,并产生长远的影响;b.工作室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感兴趣的团队,接触完整的项目流程。单独完成相关的课程作业,锻炼了个体思维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讨论、分工协作等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课程展示、专业展示、师生交流、作业演示、点评互评等,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从被动、不动到主动、互动的转型,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均得到提高;c.工作室模式促进艺术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学、练、训、创相结合。例如,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工作室,实行科技型勤工助学制和项目负责制,工作室负责教师和学生组成各类课题小组,与企业开展合作,对外承接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直接承担企业的生产订单。引入公司的管理机制,实行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教师就是项目经理,学生就是员工,学生在工作中面对企业和市场,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技能和才干。学生在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学、练、训等职业技能训练,同时提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艺术创意及作品的开发能力。通过“做项目”获得工程组织与管理、脚本编写、素材收集、人员协调、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经济核算等知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学、练、训、创的专业教学特色。

4结束语

构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不断变化的市场人才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龙头,走校企联合之路,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探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形成学、练、训、创的专业教学特色。同时,将技术与艺术充分融合,以培养动手能力为基点,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静.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美与时代,2009(11):125126.

[2] 李自力,李逸.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8):126128.

[3] 王妍,易龙.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互动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00103.

[4] 王谨.论数字媒体设计工作室建设模式的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1):187189.

[5] 王犹建.产学研合作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美术大观,2010(5):158159.

[6] 叶福军,潘瑞芳,张帆.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新闻界,2009(4):126128.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10篇

一、报名

(一)报名方式: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官方微信报名

切记!缴费确认,方可视为报名成功。

请用手机微信程序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或搜索公众号名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添加关注,点击下方菜单“校考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

(二)报名时间:

【方式一】系统报名:1月1日至2月27日中午12:00

打印准考证时间:2月28日-3月1日

【方式二】现场报名和打印准考证:2月28日-3月2日

报名地点:金牛校区贡院大厅

二、考试

考试地点: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金牛校区

考试时间:3月2日-3月3日8:30—17:30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9年金牛校区校考面试考试时间安排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表演(配音方向)、表演(导表方向)、表演(舞台剧方向)、表演(时尚演艺方向)、舞蹈表演、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音乐表演、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新媒体编导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时间:

3月2日 08:30-17:00 3月3日 08:30-16:00

分号段进行 (当天规定时间号段内考生可随到随考,如需跨天更改考试时间请提前到考点考务办公室 金牛校区贡院210会议室 凭相关证明签字协调)

(二)注意事项

1.面试和笔试考试时间冲突,请考生优先考笔试。

2.面试和面试考试时间冲突,请考生在考试当天结束时间段内,自行调整。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9年金牛校区校考笔试考试时间安排

3月2日

08:30-10:00 戏剧影视导演

10:30-12:00 影视摄影与制作

12:30-13:30 音乐表演(基本乐理)

12:30-14:00 广播电视编导

14:30-16:00 戏剧影视文学

16:30-18:00 数字媒体艺术

18:30-19:30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

3月3日??(机动场笔试,因考试时间冲突错过3月2日笔试考试的同学,可以自行选择在3月3日相应考试时间段内参加笔试补考,同一科目只允许考一次,多次考试,成绩取最低分)??

08:30-10:00 戏剧影视导演

10:30-12:00 影视摄影与制作

12:30-13:30 音乐表演(基本乐理)

12:30-14:00 广播电视编导

14:30-16:00 戏剧影视文学

16:30-18:00 数字媒体艺术

18:30-19:30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

院校考务办公室 :金牛校区贡院210会议室

三. 本校校考省份与专业:

四. 金牛校区校考专业介绍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含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节目主持、出镜记者、中英文双语播音主持、全媒体主持、购物节目主持、社教节目主持、综艺节目主持、少儿节目主持)【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媒体主播实训、新媒体技术传播、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电视一体化制作、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与发音理论、英美文学、旅游英语、中外新闻理论与业务、英文报刊阅读、西方文化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空中乘务员、空中安全员等。

(二)表演(含戏剧表演、影视表演、戏剧教育、音乐剧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歌舞演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具备从事培养话剧演员、影视演员及传媒业工作的实践性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开设课程

表演基础训练,观察生活小品创作,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创作技巧,多幕剧排演,剧目舞台实践,发声基础,视唱练耳,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基础,人物语言造型,艺术语言技巧,形体基训,形体造型,服装与化妆,戏剧表演概论,戏剧史,表演大师作品分析,美学原理,音乐赏析,解读电影。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戏剧、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演员、戏剧演员、导演、影视制作人、节目策划、企业形象宣传、会展策划、形象包装顾问、艺术教师、培训师、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文艺编辑、戏剧文学创作等工作。

(三)表演(时尚演艺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表演专业的时尚演艺方向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国内、外时尚行业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养,从事服装表演、广告演绎、时尚活动策划、模特艺术教学及时尚行业相关职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表演技巧、形体基础、形体造型、表演基础、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编导、镜前表演及实践、音乐编辑、摄影基础、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与服饰搭配、化妆技巧、现代社交礼仪、广告策划、文化经纪管理、公共关系、非线性编辑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就职于模特经纪公司、时尚演艺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公关公司、艺术培训学校、服装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活动策划部门等单位,从事服装模特、平面模特、时尚编导、模特管理、艺人经纪、活动方案策划、艺术培训指导教师、服装管理、宣传干事等工作。

(四)表演(导表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符合社会广泛需求的戏剧与影视作品创作人才。具备剧目、节目导演能力,能参与指导演员表演,能从事剧团、影视剧组、电视台、群众文化团体等机构的导演、表演工作,将艺术理论与实践技巧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本课程主要遵循戏剧导演、表演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兼具导演思维与表演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有:艺术概论、戏剧史、表演基础理论、戏剧概论、表演大师作品分析、美学原理、解读电影、导演基础、图片摄影、非编技术基础、表演基础训练、剧目舞台实践、观察生活小品创作、多幕剧排演、形体造型、服装与化妆、音乐赏析。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网络新媒体公司、高等艺术院校、戏剧专业团体、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剧导演、纪录片、专题片、舞台文艺节目编排、会展策划、广告拍摄、综艺作品、自媒体视频等编导、制作、营销工作。

(五)表演(配音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文艺作品演播、影视配音、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文艺作品演播技能、影视配音技能、广告配音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媒体主播实训、新媒体技术传播、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电视一体化制作、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配音、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空中乘务员等。

(六)表演(舞台剧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熟练掌握歌唱、舞蹈、舞台剧表演等技能,有较高音乐舞蹈表演素质,具备展示歌舞表演能力,能够从事歌舞团、文工团、群众艺术馆、少年宫等专业团体演艺工作,音乐舞蹈专业培训机构教学工作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舞台剧表演、音乐理论基础、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芭蕾基训、体育舞蹈、现代流行舞、艺术概论、形体修塑、音乐美学、表演基础训练、化妆技巧、音乐赏析、音乐编辑。

就业方向

可到各级广播电台、歌舞团、文工团、高等艺术院校、青少年文化宫、各企业单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广告公司、晚会策划、节目编创、文艺编辑、音乐舞蹈专业培训机构等从事演艺、管理、教学等工作。

(七)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培养方向

戏剧影视导演是依托川影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契合社会对影视创作人才的广泛需求而开设的艺术类专业,以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后期制作等岗位作为培养方向,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糅合发展,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核心培养理念是遵循经典电影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创作空间,守护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对电影的热情。低年级夯实基础,高年级引导实践,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的艺术人才。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专业基础课:导演基础、写作基础、摄影基础、非编技术基础

专业理论课: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美学与评论、大师研究

进阶专业课:导演创作、导演表演、电影剧本创作、镜头设计

专业实践课:纪录片创作、剧情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商业摄影

此外,导演系人才培养十分重视通识教育,邀请各界专家学者来我系授课,在课堂上即可开拓学生视野。导演谢飞、王冀邢、田壮壮、贾樟柯,学院领导罗共和、黄元文、罗映光、王潞明、罗思,学者查有梁、翁如、姜鲁、敖昌群,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会军、穆徳远等均曾担任我系通识教育课程主讲教授。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全国各影视集团公司、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出版公司和视觉文化传媒公司,胜任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后期、策划等工作,为公共媒体平台提供纪录片、微电影、广告片、宣传片等作品,能应对社会各界对优质短视频的大量需求。

我们的毕业生将在全媒体行业、政府、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部分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已能熟练掌握影视制作流程,经学校推荐在剧组完成实习工作。

(八)广播电视编导(剧情片与新媒体方向、纪录片与新媒体方向、综艺节目编导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学院重点学科之一,重点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媒体节目策划、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良好的广播电视编导素质,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视频作品的创作、制作能力,善于分析国内外广电、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具备现代影视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以及现代管理、经营和法律的基础知识。

主要课程:

剧情片与新媒体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与美学概论、数字摄影与摄像、影视导演基础、广告 MV 创作、影视声音艺术、影视剪辑艺术、非线性编辑、影视照明艺术、影视美术、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纪录片与新媒体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导演基础、数字摄影与摄像、纪录片策划、纪录片创作、影视声音艺术、影视剪辑艺术、非线性编辑、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与美学概论、影视导演基础、数字摄影与摄像、剧场导播、剧场照明、影视声音艺术、综艺真人秀节目策划与制作、文艺节目策划与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剪辑艺术、影视后期包装、广告 mv 创作、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就业方向:

主要面对全国文化部门、影视系统和各类新媒体、融媒体单位,从事影视节目(包括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文艺节目、网络大电影、网剧、剧情短视频、自媒体视频、综艺真人秀及各类新媒体影视作品)策划、创意、编导、撰稿、制作、营销、管理等方向的工作。

(九)戏剧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

作为按照学院应用型教学思路打造的特色专业,戏剧影视文学系着重培养具备创新写作思维,以及从事影视剧,戏剧,新媒体行业的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戏剧、影视编剧的基本文学写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同时注重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展网络大电影剧本创作、电视节目策划、文学创作和策划、新媒体类全能编辑和营销、摄影和后期制作等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开设课程

除中外戏剧史、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基础写作、中外经典剧作导读、戏剧写作、公文写作、影视剧作、影视(戏剧)导演基础、摄影基础和影视剪辑等基础课程外,本系重点设置的课程为影视创作实践、戏剧创作实践和新媒体(网络)文学创作。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专门机构、中央、省市县级电视台、行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新媒体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编剧、新媒体编辑、媒体营销、策划、文秘、教师等工作。鼓励自主创业,成为独立编剧、作家、导演和戏剧影视节目的制作人等。

(十)数字媒体艺术(含数媒影视、动漫游戏)【本科】

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视听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紧扣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态势,围绕国家层面的政策战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产业发展态势和方向、内容制造在媒体融合市场下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媒体融合向深层次推进的人力需求、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拓展出的产业新领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产业生态环境,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媒影视、动漫游戏、游戏竞技等新媒体环境下全产业线行业的人力需求,在德、智、体、美等各层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能从事电影、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全媒体工作的行业人才,他们在二维、三维动画制作、活动执行、游戏及各类影片包装等项目的策划与制作、动画创意设计、计算机仿真与艺术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全媒体产业人才。

开设课程

1.数媒影视方向:数字摄像技术、新媒体应用、数字电影特技原理、数字影像创作、新媒体直播原理、动态图形设计、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电影特技概论、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数字合成技术、影视节目包装和特效、纪录片创作、网络视频设计和制作等课程

2.动漫游戏方向:CG艺术创作、PS图形处理、影视动画制作基础、动画雕塑、MG动画短片创作、数码插画、游戏概论,游戏概念设计课,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

1.数媒影视:学生毕业生后可就职于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网络平台、工商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视频制作、影视包装设计、作品宣传推广和发行项目策划、

2.动漫游戏: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与电脑多媒体有关的各类策划设计工作、游戏开发营运机构、网络平台、短视频创作公司、移动端应用的开发平台、动漫文创营运公司、视听产业的IP营运及周边衍生品开发平台。

(十一)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游戏竞技产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产业,是赛事竞技、文创产业、游戏动漫、数煤视听相互渗透、全面融合的全媒体经济产业,也是国家现在大力发展的区域经济的重要角色,游戏竞技产业将成为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赶在游戏竞技产业经济腾飞之前做好人才储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游戏竞技专业人才,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该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智能、体能、技能俱佳的高素质电竞运动人才和游戏竞技产业服务的从业人才。该专业给致力于电子竞技运动的同学创造培养过硬专业技能训练环境,有可能成为台前的运动员明星;亦给致力于热爱游戏竞技产业服务的同学搭建教育和实训的产业平台,使得他们成为掌握游戏竞技经济产业上各环节的产业从业人员,成为具备创作专业知识、管理实操能力和赛事执行能力的产业经济的精英人物。

开设课程

电竞文化史、电子竞技运动心理学、电子竞技运动竞赛分析、电子竞技运动训练学、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学、电子竞技市场管理学、电子竞技主持与解说、艺人经纪、赛事转播、电竞游戏交互设计、多媒体UI创意、互动艺术创新思维、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

数据分析师、赛事策划、赛事推广、电竞主持、电竞主播、电竞解说、赛事转播制作、节目编导、俱乐部经理、俱乐部领队、电竞游戏市场运营、电竞经纪人、产业分析师、顾问。

(十二)影视摄影与制作(含全媒体影像制作、影视摄影与后期特效)【本科】

培养目标

依据当今影视产业发展及社会各行业对媒体影像人才需求特点,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影视摄影艺术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经严格的影视摄影创作技能与技巧的实践训练,达到全面的影视制作综合能力,同时掌握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能适应跨媒介影像制作的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制作基础、数字后期制作技术、视听语言、大画幅摄影、中外电影史、故事创意与剧本策划、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影视剪辑技巧、影视摄影技术、数字调色、视觉传播、商业摄影创作、纪录片创作、媒体影像创作、故事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一线影视剧组担任摄影师、照明师,在全媒体制作行业从事剪辑、调色、后期制作等工作,或可独立创业和成立工作室从事导演、广告拍摄、纪录片创作、商业影像拍摄等工作。

(十三)舞蹈表演(含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舞蹈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技巧,具备现代审美意识,有专业舞蹈表演、编导和舞蹈教育、时装摄影技能,服装设计、教学、研究、艺术、管理和商业等领域所需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开设课程

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技术技巧、舞蹈编导、中国舞身韵、西方现代舞、芭蕾基本功、拉丁舞、摩登舞、现代流行舞、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形体修塑、形体素质训练音乐美学、音乐基础理论、化妆基础、文艺作品演播、摄影摄像、文艺晚会策划、非节目主持艺术、舞蹈设备监控、灯光舞美设计、中外服装史、服饰搭配技巧、服饰心理学、服饰美学、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基础理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对外公共宣传、对外公共联络、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专业文艺团舞蹈表演、编导,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歌舞组合表演、服装、表演系统、形象艺术工作室、文艺演出团体的服装模特、平面模特、模特培训师、担任形体教练、模特学校专业教师、服装设计师、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师、中外大型企业公关和礼仪等。

(十四)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的体育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具备较强的专业竞技水平(专业或职业选手)和实践能力(包括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赛事组织、舞蹈编排等方面);

开设课程

专业课程:拉丁舞、摩登舞

辅助课程: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等

文化类课程: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以及各公共必修文化课

就业方向

可就职于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舞蹈教师、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培训机构舞蹈教师、专业舞蹈团体、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职业竞技选手、舞蹈表演编导。

(十五)音乐表演(含声乐方向、钢琴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掌握系统的音乐基本知识、声乐基本理论、钢琴基本理论、声乐专业及钢琴专业表演技能、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声乐演唱及钢琴演奏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声乐教学、钢琴教学、舞蹈编排及表演等方面的才能。声乐、钢琴方向学生都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音乐软件进行数字音乐(记谱、音频、视频、配器)制作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

声乐演唱、钢琴基础、声乐小组课、钢琴小组课、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与曲式分析、歌曲作法、声乐舞台表演、声乐伴奏、钢琴伴奏、歌唱语言训练与表达、电脑音乐与制作、形体、舞蹈基础与编排、表演等。

就业方向

适应全媒体时代,能胜任艺术院校、音乐舞蹈培训中心、电视台、电台音乐编辑、专业文艺馆站、音乐舞蹈专业表演场馆、演艺中心及相关艺术部门、专业机构等,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五. 艺术专业考试科目及计分标准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

初试科目:自备稿件、才艺展示(自备),共2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指定新闻稿件播读、命题即兴主持、电视形象考查,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2、表演专业(本科)

初试科目:朗诵(自备)、形体展示(自备)、声乐(自备),共3门。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上镜、自备朗诵(不得与初试稿件重复)、命题表演,共3门。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3、表演(时尚演艺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

(1)基本条件测试:①语言表达(自我介绍);②自备泳装,基础条件测试(骨骼、身材、皮肤、发质、五官、脸型、手型、腿型、牙齿、仪态);

(2)专业素质测试:①形体测量(身高、体重、三围、肩宽、比例);②步态展示(步态基础、音乐节奏感、平衡及旋转能力;自备时装);③镜头感(镜头前表现力及上镜效果);

(3)艺术素质测试:①声乐类(自备歌曲一首: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唱法不限);②或形体类(舞蹈、武术、体操不限,自由展示);③其它才艺展示,以上三项任选其一即可。

基本条件测试满分100分,专业素质测试满分150分,艺术素质测试满分50分。该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备注:身高要求:男178-193CM 女165-183CM

4、表演(导表方向)(本科)

初试科目:语言表达(自备)、才艺展示(自备),共2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编讲故事(指定题目准备)、命题小品(指定题目)、上镜,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5、表演(配音方向)本科

初试科目:自我介绍(包括才艺展示)、自备朗诵作品,共两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指定稿件配音、电视节目主持、声音条件考查,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6、表演(舞台剧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自我介绍,目测外形和语言表达能力);②舞蹈基本功测试(柔韧、弹跳、技巧);③剧目展示(舞种不限,歌舞、民间舞、拉丁舞等,可以融合其它舞种,时间60-90秒,自备舞鞋、舞服、伴奏音乐)。该专业成绩满分300分。

7、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综合知识问答、导演素质问答。

笔试科目:导演专业写作(共2题)。(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社会及专业知识问答。

笔试科目:①编写故事或人物小传。(50分)②命题创意写作。(50分)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9、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故事编讲、画面构思、回答考官提问。

笔试科目:命题写作。(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0、舞蹈表演专业(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目测外形、语言表达)②基本功测试(柔韧、旋转、弹跳、技巧展示)③艺术表现力(考生根据所报考的专业方向准备,允许考生自选舞鞋与舞服,风格不限,自备CD伴奏带)④即兴表演。共4门。以上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满分总和为400分。

11、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自我介绍,目测外形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基本功测试(柔韧、跳跃、旋转)③剧目展示(拉丁舞或摩登舞,可以融合其它舞种,体育舞蹈部分不得少于60%,时间60-90秒,自备舞鞋、舞服、伴奏音乐)④即兴表演。

以上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满分总和为400分。

1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回答考官问题(影视、数字媒体、美术等相关知识);

笔试科目:编写故事、命题作画二选一(命题作画绘画风格不限)(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3、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电子竞技、逻辑思维等相关知识)、根据考场提供的背景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发表游戏相关感想。

笔试科目:根据视频材料分析创意(考试时间6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4、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综合素质问答、回答考官提问;

笔试科目:编写故事或命题作画。(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5、音乐表演专业(本科)

(1)声乐方向:

①声乐演唱(含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要求:准备两首歌曲,由主考教师指定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考生,请自备声乐考试曲目的伴奏歌谱,五线谱和简谱各一份。)(通俗唱法:U盘自备伴奏)该项成绩满分200分;

②视唱、练耳(一升一降以内五线谱、简谱各1条);该项成绩满分60分;

③笔试:基本乐理,该项成绩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该专业方向成绩综和满分300分。

(2)钢琴表演方向:

①钢琴表演方向要求:练习曲、乐曲各一首;该项成绩满分为200分;

②视唱、练耳(一升一降以内五线谱、简谱各1条);该项成绩满分60分;

③笔试:基本乐理,该项成绩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该专业方向成绩综和满分为300分。

六. 校考专业录取原则

考生在文化分、专业分均上线基础上,录取分数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的换算方式:

①表演、表演(配音方向)、表演(导表方向) 、表演(时尚演艺方向)、表演(舞台剧方向)、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本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专业:

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90%+文化折算成绩×10%

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70%+文化折算成绩×30%

③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50%+文化折算成绩×50%

备注:

(Ⅰ)专业折算成绩=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总分×100

(Ⅱ)文化折算成绩=文化考试成绩÷文化考试总分×100

联系方式

学院官网:scftvc.com/

网上报名缴费如有疑问请联系:

招生QQ咨询:800138682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11篇

1.1 大数据时代给中学美术新媒体教育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对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为青少年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美术能力、视觉素养与媒体素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过去所依赖的教学工具和机构也将作出改变:数字媒体全面取代原本的纸质以及电子媒体,电子教科书、数字化讲座、网络学校等都将提供大数据时代的青少年个性化学习的途径,促进教育体验的多元化发展。大数据让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设计问题的思维方式变了。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将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数字科技促进着人们的交往、娱乐和工作,在影响着青少年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大数据时代的青少年无时不刻不在接触着各类数字媒体,并通过数字技术开展学习。他们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熟练地人鳌⒒袢≈识;他们能驾轻就熟地玩转网络空间、浏览网站,在虚拟的情境下与他人开展在线合作、进行沟通,提高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1.2 大数据时代对美术新媒体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

大数据带来的是新的传播方式、新的认知方式、新的沟通方式。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传统美术教育的模式、内涵和定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固有的美术观念和教育形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美术的生存空间跟它的审美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的美术教育与时代的发展联系还不够,它与当代艺术和各个门类的艺术的关系还比较少。它没有跟今天的时代联系起来,包括理念、科技手段和前沿的艺术。如今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更需要理解中小学生是如何进行美术学习的,哪些经验能帮助他们连接已知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哪些教学变化能保证他们达到共同的目的――获得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中生存和交流必不可少的美术素养。我国的美术教育是非常薄弱的,整个社会对审美人格的培养是薄弱的,有缺陷的。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技术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影像,学生有创造、使用、解读影像及运用影像进行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需求,学校应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大数据的技能,去理解和解决当前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初嘉指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人都必须{度依赖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已成为当前世界生存和交流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而视觉艺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接受学校视觉艺术教育,人类将无法辨识与理解各类图像(影像)所传递的讯息,而一个不会使用图像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人⒛岩越行优质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也无法为社区及社会做出贡献。美术新媒体教育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和生活技能。

2 大数据时代中学美术新媒体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中学美术新媒体课程实施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新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学习领域,是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化及互联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艺术形式。通过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新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高中美术新媒体教学在当前的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非常低。受应试教育影响,美术课堂在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大部分学校都未按照教育部要求完成规定的课时量。随着美术课程改革对于新媒体艺术的不断重视,新媒体艺术课程内容在中学美术教科书中的比重相应增加,课例内容覆盖摄影、电脑美术、新媒体艺术欣赏等领域,符合当前美术学科的发展趋势及中学美术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需求。然而迎接大数据时代,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的重视程度还十分欠缺,在美术课程标准与中学美术教科书中,与新媒体艺术相关的条例与课例内容还有待于增设,在教学中新媒体艺术的学习领域还有待于拓宽,新媒体艺术作品的鉴赏课程与教学的比重还有待于加大,不能够根据新媒体艺术独特的艺术视角以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欣赏方法,从媒介、创作手法、表现主题、美学观念、思想内涵等各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和阐释。此外,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教科书中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评价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细化,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新媒体艺术学习进行评价。

2.2 中学美术新媒体课程资源匮乏

课程资源的拓展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大数据时代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美术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延伸到了课外、校外,所以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美术学科课程改革中,教师资源匮乏是一个比较紧切的问题,多数学校专职美术教师通常重点辅导美术专业特长生,并不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相关工作,部分学校甚至还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通常由其他教师通过兼职的方式实施,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资源的拓展已成为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美术新媒体课程实践性很强,为了保障美术新媒体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各所学校根据自身需要,专门安排特定面积的美术教室,健全完善美术新媒体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备和器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中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工作在常规的教室里很难顺利开展,需要准备专业的美术新媒体教室,以便学生开展摄影、摄像、设计、软件绘画等各种美术实践活动,提升美术新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多数学校配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可是专用新媒体美术教室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并不能真正实现提升美术新媒体教学效果的作用,大多数学校不能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配备美术新媒体教学所需的器材与设备,没有给教室配备足够的美术新媒体教学设备,往往只是把常规教室当做美术教室在用。大数据时代,高中美术新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信息量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备课时要收集丰富的素材、查阅大量的资料,实际教学中只有少量的美术新媒体教学配套的教辅资源,大多数美术教师仅仅可以获得有关美术教材,其他教辅资料很少配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授课需求,这就急需学校为教师配备多样的新媒体教辅资料。

2.3 教师新媒体专业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中学美术教师对于新媒体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但了解和认识的程度不高,同时教师虽然对新媒体艺术抱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关注程度还比较低,也不会主动去参观各类新媒体艺术展览、了解最新国韧獾男旅教逡帐醴⒄苟向。中学生和美术教师都对新媒体艺术具有较高的兴趣,也认为在中学美术课中增设新媒体艺术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在当今的美术课和美术教科书中,新媒体艺术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几套美术教科书上甚至还没有新媒体艺术的课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美术教师的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自身对新媒体艺术缺少足够的了解,对于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分类、创作、鉴赏及教学方法都比较陌生,对于各类电脑软件的运用也并不熟练,不能熟练地使用各类数字软件,在教研活动、新课程培训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新媒体专业知识也比较缺乏。好多学校还不能做好对高中美术教师的新媒体培训工作,普通教师很少有培训机会,往往只有骨干教师才有机会接受培训。即使少数能够保障美术教师新媒体培训的地方,在培训内容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培训大多只注重理论,忽视课堂观摩研讨以及案例分析等实践内容,教师对高中美术新媒体教学的理解比较肤浅,不能很好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多数美术教师对新媒体教学没有积极性,很少开展与新媒体关系密切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的针对性较差,教研活动往往很空洞并无实质内容,教师间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也不深入,有时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安排教学工作,很少有人针对某一具体的美术新媒体教学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3 大数据时代中学美术新媒体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提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性、交互性、大众性等为其主要特征,运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符合时展及艺术革新的趋势。由于新媒体艺术需要创作者具备较宽广的艺术视野和丰厚的跨学科知识,同时还需掌握专业的数字媒体操作技能,对于美术教师来说,了解和创作新媒体艺术,将是对其固有知识(绘画、雕塑、工艺等)与观念的一种更新和延伸。过去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授,而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应是课堂中的参与者,教师必须转变他们的身份,成为一名课堂中的学习者,这种转变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对于新媒体艺术教育来说,美术教师需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吸收相关的学科知识,学会各类数字媒介的创作方法,运用一系列创新的方法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运用新媒体设备和技术,并通过学习逐步提高新媒体艺术的认知程度与教学能力,提高新媒体艺术创作与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的能力,实现个体的成长及专业化发展。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理解信息、熟练运用媒介和数字化手段的数字化素养技能是21世纪必备的三大技能之一,有效选择和利用数字媒体及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美术教师应具备比艺术实践技能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要鼓励美术教师学习各类其他的专业知识,同时发展与艺术家和其他科目的教师的合作能力,还要根据当前大数据时代的特征,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媒体等开展艺术教学,切实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新媒体艺术教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需要学校领导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支持这一创新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提供各类教学设备、数字资源的支持。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是成功开展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保障。我国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在职美术教师进行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培训,完善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搭建新媒体艺术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为切实提高我国美术教师的新媒体艺术素养而不懈努力。

3.2 探索美术新媒体教育的评价方式与成就标准

从新媒体艺术学习评价的成就标准来看,国外的媒体艺术课程标准分别从能力水平、知识、技能与态度等方面提出媒体艺术的学习成就标准。成就标准的模型呈现一种多维的立体结构,既有纵向类属层次的划分,又有横向结构要素的分解;既有水平层级的规定,又有具体事例的说明。这种评价模式使得对于指导相关新媒体艺术课程开发、实施以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操作性。我国当前的美术新媒体教育尚缺乏较为规范、成熟、值得参考的学习成就标准。因此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教育的教学及其研究中,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媒体艺术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成就标准,探索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评价标准,从创作技术、作品主题、艺术语言、思想内涵等各方面对学生新媒体艺术学习开展有效评价。就新媒体学科独特性与价值来讲,过去的学科的评价的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要求,新媒体教学评价对评价手段和内容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制定完善的新媒体评价标准,完善高中美术新媒体课程的师生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开发用于评价美术新媒体教学效果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的新媒体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校领导、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以新媒体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机制。

3.3 加强对于新媒体艺术课程的研究

新媒体艺术体现了当前国际艺术发展的趋势,中学生和中学美术教师均对新媒体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但了解和认识的程度都不够高。很多学生不能真正在各艺术门类中清晰地辨认出新媒体艺术作品,而教师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关注程度也比较低,缺乏对于国内外著名的新媒体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了解和关注。大数据r代美术教师要多参观各类新媒体艺术展览,及时了解国内外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应积极吸收国内外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中的前沿研究成果,拓宽自身的艺术研究视野,还应主动参加各类中外美术教育会议,在交流与讨论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艺术教学和研究能力,加强对新媒体艺术本体的研究。为顺应大数据时展的最新趋势,在我国的中学美术课中应增设关于数字摄影、数字微电影、数字动画、电脑美术、新媒体艺术鉴赏等新媒体艺术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媒介素养、信息处理、学科知识整合、合作探索等综合能力。中学美术教师需在关注传统艺术(绘画、雕塑、版画、设计、工艺等)的基础上,加强对于新媒体艺术本体的认知,理解新媒体艺术的作品形态、创作方式、构成元素、思想内涵,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发展趋势,为开展新媒体美术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美术教师应养成主动钻研、学习新媒体艺术本体知识及电脑软件操作的技巧,掌握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方法,学会创作各类简单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项目流程;数字媒体;校企合作;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29-03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性发展,数字摄影、电子杂志、博客、播客、数字视音频、微电影、微博的应用与发展等,逐渐成为数字媒体发展应用的主力军。数字媒体专业是为了促进新媒体产业和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设置的兼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和人文艺术高度融合的信息艺术教育专业,它具有集艺术创作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整合了当代人文艺术的综合表现能力和传播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未来3~5年内,数字新媒体人才缺口将达60万。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门人才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随之带来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的迅速扩张,截止2012年,全国开设数字媒体技术(艺术)的院校就达上百所。

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阶段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皖江城市带战略承接转移规划的有利条件,除了建成合肥、芜湖两个部级动漫产业基地之外,还筹建了蚌埠、马鞍山、淮南、池州等省级动漫支持基地。除此之外,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也逐年递增,目前共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专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性和高水平人才,内容建设上侧重技术外包服务而忽视数字媒体创意性人才培养,数字媒体相关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互动合作较少,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尤其是缺乏具备一定实践经验或行业经验的蓝领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不少高校还是以理论教学、理论研究为主,不少的实践操作也与实际技术性操作存在差距。

师资队伍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实际运作过程别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运用,故要想输送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企业满意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除了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之外,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 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分析安徽省的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构成,主要来源于美术、艺术设计、动画、动漫、影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且大多数未接受过数字媒体专业的系统培养,尤其是缺乏数字媒体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目前,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师资来源基本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教师转过来的,这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及相关教学和实践操作比较熟悉,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艺术素养;第二部分是由原先的艺术类教师转过来的,这部分教师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但是对计算机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要弱一些;第三部分就是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加上数字媒体专业在我国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晚,因此他们最缺乏的是相应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总的来说,这三部分的师资除专业知识外,最缺乏的就是数字媒体产业相关的实践经验。

2)服务于教学的兼职教师来源复杂,较难保障教学效果。在目前,安徽省的不少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方法就是聘请在读研究生(博士生)、数字媒体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通高校教师做兼职教师。但是,在读研究生主要的精力和时间仍旧放在自身的学习与科研工作中,很少去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及参加教研活动等,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从数字媒体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着数字媒体企业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同样也降低了教学效果;普通高校教师虽然从事的是高等教育,但缺乏校本研究和行业实践经验,不少也不适应相关课程的教学。

3)缺乏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在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各类师资培训中,缺乏针对数字媒体等新兴专业类别的培训科目,而数字媒体行业或企业的技能培训良莠不齐,不能很好地满足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也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上述问题不是某个系部或某个部门或某所院校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长期培养,才能建设既懂理论又重实践的合格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

2 关于数字媒体的项目流程

数字媒体的项目流程是按照数字媒体项目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细化为项目的规划、项目的启动、项目的实施及控制、项目的验收和项目的后续维护。数字媒体的内容要求结合特定的环境从而转化为若干个有实用价值的子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人员分组、资料收集与项目调研、项目总体设计方案讨论、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报告呈交等环节。通过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教师不但可以获得企业真实环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使教师在参与企业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媒体开发方面的辩证性思维、质量与品牌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及人际沟通、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锻炼,而且在对待数字媒体项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实际锻炼。

项目流程的实施,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一般说来,项目流程的实施要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思路设计,项目之间强化联系与综合,建立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3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途径和方法

鉴于数字媒体教师的现状,以数字媒体项目岗位能力为构建依据,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既具备最新技术和理论,又拥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理实一体”型动漫专业高素质师资队伍。具体而言,即进行以动漫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实现师资资源的重新组合。即以数字媒体“项目流程”为主线,划分数字媒体项目生产流程的各阶段,推导各阶段的岗位需求,依据岗位需求建设对应的课程群,采用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针对各课程群且以校本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小组,依托对应项目流程各阶段的教学小组,构建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并通过师资轮训、企业兼职/挂职等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

3.1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途径

1)通过走访和调研省内数字媒体产业特别是部级动漫产业基地,调查和统计数字媒体项目流程各阶段所设立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能力。

2)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岗位能力需求,构建满足阶段岗位能力需求培养目标的课程群,针对课程群教学要求,建设对应的教学小组,再由教学小组构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做到阶段岗位技能由教学小组进行针对性培养。根据数字媒体项目的实施阶段,组建由对应项目阶段的教学小组构成的师资队伍,做到专业教师研究有侧重,课程分工合理,避免“全才式”教学。

3)探究和建立长效的师资轮训及教师兼/挂职锻炼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先进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及项目管理能力,增强教师的动漫行业实践经验。由校本教师、外校专业或相关专业教师、企业资深人士等共同组成教学小组,做到以校本骨干教师为教学小组核心,由其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师资队伍的成员通过师资培训保持理论知识的时效性,通过去合作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提高和培养行业实践技能,做到“理实一体”型教师的培养。

3.2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的方法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校企合作,真实的数字媒体实践平台与高校的各课程专业实验室存在很大差别,在进行师资培养上要特别关注校企双方的协作培养。

1)数字媒体专业师资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培养出数字媒体相关企业技术研发和内容创意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项目流程或者相关的横向项目为校企合作项目的支撑和导向,教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2)系统化课程设置。根据行业发展和高校专业发展的实际,制定适合专业和教师发展“双轨制”发展的个性化系统课程。课程可以分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践两部分。校内培训包括诸如平面设计、数字视觉传媒、动漫创意、影视制作与特效、手机游戏开发等模块,主要课程培训采取项目流程方式进行,由国内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知名高校和行业一线专家授课,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提升课程开发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相关流程的创作与开发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将内容与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3)在企业中完成项目流程的实践环节。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学校为企业提供一切方便,相关教师进入企业,由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导师”,指导教师的科研开发与应用工作。强化学校、企业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和技术性。

4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中要注重的几个环节

4.1 突出数字媒体专业的职业性特色

在校企合作环境中,以专项任务为引领,突出项目驱动的内核。要围绕现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适时整合目前数字媒体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扎实数字媒体的项目内核。

4.2 创新课程开发模式

结合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以实践操作环节为导向,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以提升教师数字媒体创作技能为中心,设计相应的产品和媒体项目,注重项目化内容开发的多元性,充分发挥企业技能型专家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真正做到课程由职业岗位专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来完成,并实现职业技能以及相关职业项目的认定。

4.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专业的师资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同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及媒体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因此,要强化知识结构的更新,以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体系为基础,以项目流程中的工作任务为结构,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课程内容体系要注重将数字技术、数字艺术、数字设计等相关的工作知识紧密结合,实现课程内容职业化与综合化。

4.4 任务引领,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专项媒体设计与开发为任务引领,实施项目驱动,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分工,教学中积极与数字媒体企业实施人才共同培养,注重在校内与企业锻炼的一贯性,做到理论实践相融合,使用虚拟现实、网络教学、实体操作、企业数字化教学平台等教学手段,实现情景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5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和完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与行业相关企业共同开发理念先进、符合专业生产实际、更适合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数字化教材,促使企业相关教程、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校企合作资源数据库等立体化教材的常规化建设,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协作开发和成果推广。

总之,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的建设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与协作,需要项目流程的稳步实施,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出适合时代和市场欢迎的数字媒体“双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玺玫.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29-131.

[2]王衍.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1).

[3]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2(5):32-33.

[4]张国平,王玉梅.生产性实训车间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62-64.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13篇

摘要:本文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首先分析了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然后给出了北方工业大学保障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顺利开展采取的措施,接着阐述了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所促进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截止到今天,国内招收数字媒体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还不是很多。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北京市教委重点扶持下申请成功的新专业,于2006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该专业第一批本科生已经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

众所周知,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法》[1]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3-5]。因此,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积极组织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即“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连续主办三届“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竞赛作品形式多样,分为设计类、艺术类、策划类及其他类。设计类包括游戏设计、计算机动画、DV制作、电子报刊、网页制作等;艺术类包括绘画、雕塑等;策划类包括各种创意新颖的游戏、动画作品及稿本;其他类包括有代表性的调查或论文等。“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也促进了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2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

2.1满足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专业人才奇缺。针对当前的形势,国家、北京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成立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网络游戏、动漫制作、数字影视、网络文化传播、现代文化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及衍生产业。而北方工业大学是石景山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北京市、特别是石景山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输出优秀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做好准备。

2.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过程中,既加强了专业技术培训,又参与了竞赛。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大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实用技术。而竞赛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选题、分析、查找资料、浏览文献、确定方案、设计、编程、测试、调试、撰写论文、答辩等若干步骤和过程。复杂的过程考验了大学生的耐心,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展竞赛时,我们鼓励指导教师提出企业实用课题供学生选择,使得竞赛内容趋于实用化。同时,我们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竞赛成果评审专家,使得企业了解我们的竞赛水平。企业在招聘本科实习生或者本科毕业生时,首选竞赛获奖的学生,其次是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因此,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增强了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4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大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的人才培养机制。北方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取得2个学分,该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实施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制度,表明北方工业大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学校最终的培养目标。

3开展数字媒体竞赛的有利条件

3.1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训中心”的落成

2005年,北京市经过多方考察及论证,最终决定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训中心”落户北方工业大学,依托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计算机系丰富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基地内上百家数字娱乐公司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亲临讲台,为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培养大批合格的数字娱乐人才。培训的内容都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需求讲授的,可以大大缩短大学在校学习与企业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差距。我系教师在给学员进行培训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深入的了解了目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与技术,这为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选择实用型题目与技术指导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内容实习基地的成立

2008年初,北京市石景山区发改委投入巨资与北方工业大学共建北京数字内容制作公共服务平台及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内容实习基地。该基地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动画制作软硬件、非线性制作软硬件、平面制作软硬件等。学生的很多实践学习与培训都在该基地进行,这为数字设计竞赛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软硬件条件。

3.3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我院开展数字媒体领域合作研究

2008年4月29日,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数字媒体、模式识别等先进技术领域的研究。该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引导学生对国内外数字媒体领域内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将会提高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内容的科技含量,将会大大促进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

4保障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顺利开展的措施

4.1修订教学计划

2008年,北方工业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我系结合大学生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在教学计划中列出了“人工智能基础”、“游戏引擎应用实践”、“网络游戏设计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Max script程序设计”、“Max SDK程序开发”、“Maya API程序开发”、“Maya MEL程序设计”、“嵌入式技术”等专业选修课。同时专门设计“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取得2个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此外,北方工业大学还对课程中的实验进行了认定,包括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学校积极鼓励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2保证经费

北方工业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专门批准教学仪器设备经费专项,用于购置各类数字媒体软件、硬件设备,以满足竞赛需求。自从2006年9月,学校相继批准了600多万元成立了“数字媒体基础实验室”、“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和“虚拟现实实验室”三个大型实验室,购买了国内外先进软硬件设备,这为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北方工业大学每年还批准若干项大学生申请的数字媒体研发项目,每个项目1万元,用于资助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的研发。

4.3开放实验室

北方工业大学为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免费开放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免费开放,采取学生选做公开的研究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选择指导教师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

5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5.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四年不断线

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时,张扬个性,突出特点,分层次设置实验课,并开设必修性实验课、选修性实验课、创新研究性实验课等。其中,创新研究性实验又分为短期型和延续型;短期型是一学期完成,难度系数低;延续型是分四个学期完成,分步骤学习先进技术,难度系数高,创新型强。通过延续型方式,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应能提供一个完整的大作品或软件。

5.2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内容

北方工业大学明确强调要在实验教学大纲中设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促使专业教师们按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重新修订和编制新的实验指导讲义。实验项目的设置在深化理论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能够循序渐进地反映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再到综合性实验。当然,真正落实实验时,不拘泥于理论教学的次序,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实验。

5.3鼓励参与研究性实验

北方工业大学提倡,专业教师要安排学生参与研究性的实验。研究性的实验一般与教师的科研有关。先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现,测试最后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采用这种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得到了训练提高,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活动。我系大部分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有本科生参加。

5.4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

大学生在进行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时,一般需要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进的人机交互设备、先进的数字媒体软件,这些仪器设备软硬件价格都非常昂贵,传统的实验室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结合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和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2008年,北方工业大学批准了专项,购买了先进的设备,包括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六自由度空间位置追踪器、三通道环幕、三维模型扫描仪、网络游戏平台、学生专用手写板等。这为数字设计竞赛的开展奠定了了良好的基础。

6结束语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连续主办三届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即“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同时,竞赛的开展还促进了我校的实验教学改革,如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开设研究性实验题目、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等。

当然,我们的这些研究只是开始,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搞好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数字娱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中国国家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policy_673/20060323/t20060323_150372.shtml, 2005.

[3] 刘长宏,张恒庆,王刚. 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1):70-72.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数字多媒体实验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43-02

一、教学理念

1.实验教学理念。学校一直秉承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共同推进的时代精神,致力于具有创新意识、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多面手”的培养。在本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学校明确提出了对于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着重着眼于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学校坚持推行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对于新兴产业数字艺术设计的教学,更是有着特殊的要求。由于在数字技术产业和现代计算机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社会和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艺术产业已经不能独立存在了,而是迫切需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创造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在全世界都在由“创造”向“设计”转变的时期,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而中国教育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更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我们的教育方法,弥补我国兼通艺术与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为此,我校建立了数字多媒体艺术教学中心,以培养新型数字艺术人才为己任,努力突破传统艺术教育形式的局限,为推动国家数字多媒体艺术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2.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学校对于数字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视,使得实验室的教学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不仅如此,我校还为实验教学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及教学评估办法等,用以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

3.实验教学定位和规划。我校的实验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可以直接面向数字艺术市场的人才,让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的发展规律,并且掌握这门艺术设计形式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而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其中包括熟练掌握数字艺术设计、数码影像、视频技术、电声音乐等专业技能。就此教学定位,学校制定了以下几点发展规划:①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数字艺术这一新兴领域的教学,怎样讲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了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学校致力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不断修正教学方案,以求能培养出能适应现代艺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国际型人才。②整合教学资源,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在网络信息已十分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完全打开现实教学的局限,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开放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促使学生之间加强互动,有利于学生尽快提升专业技能。

4.发展思路。坚持创造性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思路,实践课程与艺术课程并行的原则,与世界先进数字媒体理念同步,为社会输送集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型于一体的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5.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学校的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利用数字艺术多媒体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集设计与实践于一体的开放式实验室教学体系。

基本型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是指来自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重复实验,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型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则是侧重于课程设计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型实验教学中的实验主要包括自主创新训练和科研等方面,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进行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层次分明,就能够极大程度地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方法。学校的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着眼于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二为一,并且借助各种软件和硬件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们开放性思维,以及创造潜能。学校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着重于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课程不是单独开课的,而是采取与一门理论课程结合在一起的形式,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开放式实验室与开放式课堂相联系的形式。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校在教学中也十分强调要将多媒体实验设备通入教学中,增加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课程内外互动以及基础与创新训练的互动。

2.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一改平时的单纯采取实验联系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办法,而是改为将实验成绩与最后创新成绩加权后得到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办法,以达到鼓励自主创新的目的。实验成绩和创新成果成绩都需要进行备案。学校以富有特色的实验教学方法为指导,严格遵守既定的实验考核办法,为学生创造富有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且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三、数字多媒体实验室的特色

1.数字多媒体实验室,促进艺术性与数码技术紧密结合。数字多媒体实验室的核心是综合创新,各类硬件软件的综合灵活使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并且通过这种环境,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个实验平台,打破了既有的艺术教育形式,结合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共享。大力发展了数字技术,促进了数字化与艺术性的结合。

2.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数字艺术专业强调数字性和艺术性,要求满足相关专业的实践性需求,特别是对数码设备、多媒体实验设备以及教学软件和教学系统的应用,来实现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课程内外互动以及基础与创新训练的互动。在教学设计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自主创新潜能,培养综合型人才。

3.特色实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人才。数字多媒体实验室,采用特色教学方法和体系,在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提高设计效率,丰富设计表现,完善设计效果。

学校采取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一方面遵循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致力于帮助学生打造夯实的美术造型基础,使其具备全面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数码手段,表现自己的艺术创意和灵感。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创作,提高作品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玉珍.谈高校数字动画产业化教育实践教学[J].美术大观,2009,(5).

[2]于九红.多媒体网络应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 艺术 应用型 培养

社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要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不断的培养综合素质过关,创新能力卓越的应用型人才,才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契合度很高的学科,它很好的结合了文化与艺术学科中的专业知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同时学习本学科的学生除了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求对艺术有一定的敏感度,长此以往既可以对我国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发扬,也可以增强其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为其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科学、艺术、人文等多个专业学科知识,并在其课程中融入了现代数字技术,实现了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创新。一般来说,只要是经过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或再创新的媒体文化,都可以认定为是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来对传统艺术进行优化创新,与其他的网络数字科技也存在一定的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出现,让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随着技术在艺术作品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数字艺术创作的图像也开始作为信息来传递,两者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型学科,从学科的定位来看,就是要对艺术创作进行一个全新的颠覆。它包含了艺术基础、三维动画、数字影视等课程,涉及艺术、计算机、动画制作等领域。从高校教育来看,本学科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媒体艺术,并不是单一的数字媒体;从专业课程的角度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及实际运用是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软硬件”,将计算机技能作为基础工具,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来实现艺术的创作和创新,充分的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对课程的选择是具有科学性的。

二、高校在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面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类教师与艺术类教师各自为营

在人才的教育中,师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从事教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这一学科的教师中,普遍为单一学科教师,例如,有些高校直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师调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去针对电脑操作及基础知识进行教学,然后再将艺术类专业的教师也调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针对艺术创作、创新方面进行教学,两种学科没有很好的融合前,教学的成果必定就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硬,或者是艺术创作能力强,但就是无法结合应用。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上都会有差异,如果教师之间平时也不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是无法在此学科上取得很好成绩的。

2.学科理论指导体系不科学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产生来源于社会对计算机、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更高需求,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正是因为新,各高校在课程的配置上大多存在杂乱现象,除了教学系统不专业,还有课程与课程之间严重脱节。如果继续维持现状,不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那么对人才的培养会更加有难度。一定要尽早的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体系,实时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紧跟时展的步伐,让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中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教育也形成不小的规模,但还是缺少真正掌握此类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国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也是一项不利因素。

3.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大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类别本就多样化,需要同时学习VB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及图形设计等,上述课程含金量较高,难度大是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例如其中的一个MAYA软件,要想完全吃透,必须花费3-5年的时间。另外在校生不可能只学习一门课程,如果想学好本专业,就必须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投入更大的精力,这样才能避免管中窥豹。

三、培养数字媒体专业性人才过程中的建议

1.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第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让学生的长处得以发挥;第二,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要趋于现代化,以未来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不断的对教育制度进行调整,合理的优化课程配置,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发展事业添砖加瓦。第三,对于其专业新生的培养方向,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潜力挖掘。同时还需要尊重其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其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最终培养出一批具有个人特色、综合素质过关的创新性人才。

2.开展实训机制,加强学生校内的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改革,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在校园里筹建与地方企业共同的实训工作室。数字媒体艺术这一专业要求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要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实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校方来提供便利条件。于是,一些高校就与校外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具体内容为企业可以将一部分项目交由在校生在工作室完成。学生根据项目的特点及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分工、师生讨论等方式相互协助,最终完成项目。项目成果是否合格由项目所属企业进行评估确认。在国外,同样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成熟,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各个环节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和企业对接项目的过程中,也提高学生反应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环境。

3.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用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除了在校内的工作室中实践,还可以利用本地资源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优秀的人才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的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链条,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为区域的发展奠定基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具体的做法是要与专业匹配的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教师定期到实习基地与基地的工程指导人员一起指导学生,达成交流成果。这种做法既能锻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得以转化运用。为了促进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大力促成这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研发突破、人才资源共享。

四、结语

根据以上论述,数字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各高校必须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我国未来的数字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袁剑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