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税务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增长时期,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刻。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种改革强化了税收在促进分配正义、鼓励投资、扩大消费与就业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调控作用(陈晴,2015)。2014年6月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于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由此确定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方面改革目标(贾康,2015)。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为辅的多元化经费格局。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在公益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对部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依法取得科研项目经费,技能培训、房屋场馆租赁等方面的收入,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高校涉税收入的增加,其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在不断上升。高校应该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评估税务风险关键控制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案,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二、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高校税务风险的内涵

税务风险是指高校在日常运转过程中,因涉税行为未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未来利益的潜在损失(王雄英,2011)。税务风险的产生受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变化以及纳税人主观行为的影响。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经典的“五因素理论”将税务风险管理要素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与高校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都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2)风险评估:将己经被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出风险的级别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点。(3)控制活动: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研究应对措施,完成预先设定的控制目标。控制活动是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4)信息与沟通:在税务部门、高校内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间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保证信息获得的及时性。信息与沟通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5)自评与监督: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检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接受监督,发现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自评与监督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税务风险类型

1.按照风险来源不同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指由于高校管理层未对税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税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完善,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等产生的风险。2.按照风险类型不同划分为资金支出风险、信誉损失风险、税务违法风险。资金支出风险指由于未按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产生的风险。除补齐税款外,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会对高校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造成额外资金支出。信誉损失风险(陈天灯,2013)指高校因纳税行为不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严重后果,使高校信誉遭受损害。税务违法风险指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高校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存在重大偏差,在涉税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3.按照影响程度不同划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税务风险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一般风险影响较小,通过及时纠正,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控的。重大风险影响程度大且后果难以控制。

(三)高校税务风险管理

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的过程。税务风险管理包括制订风险管理策略、落实风险管理权责,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对应的措施,将控制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对潜在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提前识别风险发出的信号,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管理效率,在涉税行为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开展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实现降低税务风险的管理目标。

(四)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高校对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够,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尚处于建设初期,存在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税务风险管理还不规范。1.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够。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和体系建设处于不断完善中。税务风险管理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约束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但高校长期以来对税务风险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责权落实不明确。2.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外部税收政策和税收环境的变化增加了税务风险。大多数高校还是采取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会计的方式,缺乏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导致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和税收法规信息缺少研究,不能全面准确把握最新的税收政策。3.税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高校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薄弱环节,高校的财务系统、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得税务信息无法进行合理利用和数据对比分析,对高校纳税情况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估。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只能采取被动和应急方式应对税务风险。

(五)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税务风险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内部控制这一重要手段,可以规范高校经济业务活动,明确权责分配,合理控制税负水平,保证涉税事项合法合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准确、有效决定着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也反映出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对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COSO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理论给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风险管理概念应贯穿于高校所有的经济业务中。将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关键点,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深入研究符合高校税务工作特色的管理方法,通过税务风险识别评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税务风险。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高校税务风险管理要求以风险为导向,对高校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强化高校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间的融合,构建出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的系统,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对涉税业务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管理和事后反馈的管理方式。积极做好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配合,防范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税务风险。

(二)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原则

1.独立性原则。高校要按照税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涉税事项进行纳税申报,及时缴纳税款,对税务资料进行存档。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针对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岗位要求,明确职责权限。对于机构设置、治理结构、业务流程和权责分配应符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权责分配,履责尽责,保持良好的独立性,以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公平和公正。2.协作性原则。随着高校涉税事项的增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间的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避免因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3.重要性原则。在税务风险管理中,把握重点事项,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对涉税业务进行分析,识别关键风险点,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税务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重点监控。对影响程度一般的风险,保持适度关注。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重点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活动。

(三)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指标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是实施高校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的首要步骤,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满足科学完整、具体实用的要求。设计指标时要考虑到评价的目标,符合评价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为理论依据,结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的要求,参照税务风险测评和内部控制要素,选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信息沟通、监督改进5个层面共20个指标构建出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四、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

税务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沈峰,2015),有德菲尔技术法、层次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等。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由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专家对税务风险管理指标运行情况进行打分,评分标准见下页表2。对于完成情况优秀的指标得5分,完成情况良好的指标得4分,完成情况中等的指标得三分,以此类推。专家对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指标进行打分,统计汇总后得出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表,见表3。根据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总得分情况,按照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标准,可以对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得分在80—100分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暂不存在风险。在60—80之间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不存在重大风险,但还是有风险因素存在,继续给予关注。得分在40—60分之间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效果较差,要结合具体指标发现问题,找出关键影响要素,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产生。得分40分以下的,说明内控基本是无效的,存在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善内部环境,分析风险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五、加强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高校内部树立全面风险意识,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层要从高校发展战略的角度优化内控环境,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方案,并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内控体系建设中要明确对象,厘清职责,落实职责范围,加强税务风险防范责任。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负责外部涉税工作,对涉税事项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对各项政策法规和税收政策进行研究,找到适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规范纳税行为。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识别税务风险

高校应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信息化为依托,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提供各类税务信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大数据”,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共享信息数据库,设置预警线,逐步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的系统化。通过内控机制的强化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对掌握的高校税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监控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税务风险。

(三)加强控制活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税务风险管理中涉及的内外部机构、部门之间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将从外部获取的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及时传达到各业务部门,提高高校涉税行为能力,以利于风险控制活动的开展。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藏的税务风险。对涉税业务进行事前风险检测与评估,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重要性排序和定量评估,确定出税务风险级别和影响程度,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全面提升高校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效率与效果。高校应借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政策出台的契机,把握国家财税改革总目标和要求,推进税务风险管理,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教研等各项经济业务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晴.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理念变迁与制度回应———以税收正义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5,(3).

[2]贾康,刘薇.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5,(1).

[3]王雄英.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10中).

[4]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6).

[5]沈峰.略论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构建与测评[J].税务研究,2015,(7).

[6]陕西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索[J].税务研究,2014,(10).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也更加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日趋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自身控制能力,税务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亚洲存在最大税务挑战的国家,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鉴于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任何企业都存在涉税行为,自然也都存在涉税风险,涉税风险是世界各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未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受到查处;一是企业滥用税收筹划,盲目“节税”放大了税务风险而受到制裁。企业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企业的纳税行为也是如此,在纳税活动上主要表现为少缴税、缓缴税以及不交税,以满足其经济利益,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为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税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点,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不可避免地要纳税,企业必然要面临一些税务问题和税务风险,如果对涉税行为处理不当,企业的经济利益就可能受损。

按照企业涉税环节,税务风险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别:在企业内部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制定上;对涉税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税务风险,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财务处理方式上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关联交易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内部融资等;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引发的税务风险,如纳税申报单额及时性,税款缴纳的及时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其二,企业税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甚至并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其三,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其四,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我国现行税制存在漏洞,税收法律制度有待健全;其二,税收行政执法存在风险,税务执法工作有待规范;其三,税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总是客观存在。鉴于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消除,也是企业无法左右的,所以要从主观原因入手,加强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尽量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税务风险不但会使企业受到法律制裁,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后果。首先,税务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税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相关决策;其次,我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施行后,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受损,这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再次,税务风险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收处罚成本,这回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行。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普遍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一般并不是某一方面的风险,而是一系列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阶段,企业要想有效化解各种税务问题,防范各种税务风险,就应把握好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科学、有效且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重视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依据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就企业税务风险问题下发了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指出了企业应重点识别的税务风险因素,提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其具体内容为企业税务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参照《指引》的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办法,构建科学、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当然,在政策层面上,《指引》中的内容还有待完善,如内容抽象、范围窄、约束性较弱等。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其特殊的原则。企业要按照税法规定,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相关税务,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纳税遵从原则,这也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原则。此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应遵循的特殊原则有成本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有效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可以为企业化解税务问题、防范税务风险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

企业应从税务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实施框架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预防模块、风险识别与评估、事后支持与改进四部分构成。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目标设定以此为基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搭建实施框架,并将管理流程细化为事先、事中、事后三大模块;事先模块就是预防模块,设计预防模块要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控制度和组织结构;事中模块就是风险识别与评估,通常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事后支持与改进模块的重点是企业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以保障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应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遵循纳税遵从等原则,以及积极构建具体的实施框架,构建一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自身的纳税权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 邓茜.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因素;措施

结合企业税务工作开展要求及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出应用效果良好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严格把控,消除各种干扰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全面提升企业税务工作计划实施中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的同时增强其发展稳定性。

一、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

结合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的研究现状,可知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包括: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在:(1)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缺乏有效的纳税意识,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不足;(2)税务风险管理中缺乏可靠的管理机制,降低了实际的管理工作效率;(3)税务风险管理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掌握不充分,缺乏科学的监督体系;(4)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实际的业务水平低,未能深入解读各种政策,影响了税务风险管理效果;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1)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税务机制并不完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2)税务执法工作落实不及时,执法效果有待加强;(3)各项税务政策自身有着不确定的特征,加上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利益出发点存在差异性,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构建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1]。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要点分析

(一)扎实构建过程中的理论基础

当前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因此,为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避免其实际影响范围扩大,实现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应扎实这种管理体系构建中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1)合理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深入理解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活动,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率;(2)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在扎实税务风险管理基础上,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流程,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各类风险因素处理,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3)在可靠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构建出功能强大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税务法律法规内容,优化系统服务功能,实现企业税务风险实现管理,增强其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性[2]。

(二)优化税务风险控制流程,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点

结合各种参考资料及实践经验,可知企业税务风险有效规避与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风险控制流程优化及风险控制点的合理设置有关。因此,在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优化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点,促使税务活动开展中能够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具体表现在:(1)结合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确定税务风险控制点,并对给予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建立高效的自动化控制机制,实现对税务风险的高效处理;(2)根据税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项业务开展中可能涉及的税务风险进行严格包括,制定出科学的控制流程,找出其中的控制关键点,充分发挥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际作用;(3)企业应对税务政策解读及市场经济形势分析,加强税务风险控制流程合理性评估,确保其设置合理性,避免税务风险发生[3]。

(三)严格遵循相关特殊原则要求,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

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税务风险实时把控,需要企业严格遵循相关原则要求,即:按时缴纳、准确申报、绝不拖欠原则,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中也需要达到全面性、经济性、目标导向性等原则要求,增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合理性。除此之外,企业应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整体认知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同时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保障。

(四)税务风险的科学应对方式

企业发展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进行处理,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可靠性,避免税务风险影响范围扩大。不同类型税务风险的科学应对方式包括:(1)尽量避免易发生的税务风险,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2)运用科学的管理策略对发生几率小、危害性小的风险进行高效控制,必要时可进行转移。实际操作中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合理运用,根据风险发生率大小及危害程度选择相应的应对方式,保持企业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信息。

三、结束语

未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实际的竞争压力也会加大。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应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重视管理活动开展,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学知识、管理机制、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等,实现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促使企业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状态,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乐德美.浅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会计师,2015,20:33-34.

[2]蔡晓琴.关于如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4:153+155.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问题;对策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重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本文主要研究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解决办法,愿能给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专业性不高

当前大多企业没有专门税务部门,当然别说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了,多是拿其他部门人员来临时充用管理税务。这些人员没有进行应有的税务系统学习,当然更没有深入思考过当今的税务政策,企业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对其进行培训,其较低的专业性给企业的纳税成本提升和税务风险的升高提供了生存空间。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税法的执行不主动,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能力及效率上不是很高,一部分企业并不在意当前税务工作的开展,达不到市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这究其更是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极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指导,业界多是站在管理方思考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却很少替企业人员着想。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务企业本身并没有构建对应的风险管理税务机制,更没有需求外部专业从业人员帮助企业的相关税务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税务管理方法,造成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落后性。但是企业平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既关系到税务工作整体大局,也是企业搜集纳税信息的主要出处。必须重视起来,解决好这个问题。详细研究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太完善,一些重大的税收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出现,不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有时面临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的局面。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

(三)企业缺乏纳税意识,税务管理工作落后

企业从业人员没有掌握好税务理论知识,所以会将税务的规划与管理内容混为一谈,导致无法充分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数情况企业多是对国家税法机制不情愿实施,无法最大限度的应用税务管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企业不具有很强纳税意识,并且将纳税看作是一种负重,征税少、征税晚更有甚者将不纳税作为了筹划税收的重要工作,企业同时缺乏规范的税务会计核算,申报纳税材料存在着假报问题,在企业税务管理中时常发生偷漏税现象,企业缺乏科学的税务管理,不但给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还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一)销售企业构建自查制度,逐步完善预防涉税风险体制

为了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岗位责任制,是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负责的职责,使此岗位的人员能够完成其工作,履行其职责。通过这种方式,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不规范税务行为,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企业还需要邀请一些专业社会部门的管理税务研究人员,为企业定期安排一些税务管理的专业咨询工作,这些税务专业部门的研究人员大多数十分熟悉工作业务,通过他们提供的协助指导,企业有关的税务管理人员可以重点掌握新的政策,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管理税务工作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税务风险管理应加强重要性的理解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旨在高标准要求企业行为、合理控制企业税务成本、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回报、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方面的专业性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税务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其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式极其规范;就我国而言,各种复杂形式和变化的影响,企业税务管理还处于他国初级水平。然而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大,那么企业间的税务管理就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想控制好企业税收成本,就必须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税收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财务支出,同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也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就国内而言,企业利润里面税收占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可以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将税收控制在合理区间。借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从而为企业税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我们企业财务管理要靠税务管理来支撑,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我们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教育就是加强我们企业的税务管理,所以我们加大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增强,从而为我们企业税务管理提供智力支撑,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我们要合理分配好各项人力资源,物品资源,就必然要靠税务管理来推动,通过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企业人员可以全面生如的掌握好国家和地区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合理的财务投资分配,筹资分配,以及资源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应该按要求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当今我国税法改革力度大,完善面广,随之而来的企业税务工作方式方法更加专业化,以往靠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临时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已然不能适应企业税务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出面设立直属税务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并培训或招聘一批合格的税务专业人员。企业高层应设立分管税务领导,不仅要积极强化自身知识及能力,还要知道获取国家税务政策的多种渠道,深入研究国家税务文件,要有专门人员随时掌控国家税务信息,,利用好国家税务文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一个是维护了国家的财务税务利益,二个是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税务发展,使其健康化,稳定化。这适应了当今我国发展新常态,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最后企业税务部门还应对税务进行分析调整,设立红线,强化底线意识。

(三)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是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说,税务管理人员中一部分人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有些忙于扩展所谓的人际关系,大搞山头主义;也不学习;有些表里不一,讲究面子,不讲里子;有些人整天期望天上掉馅饼,贪图享乐;有些学的死板,生搬硬套,做事不动脑筋。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我们工作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二是缺失工作责任感大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缺乏昂扬向上的斗志,自身没有将企业当成第二个家,慢慢变成好逸勿劳,贪图享乐,推诿扯皮之人,而年轻工作人员看重的是收入,津贴,阶层等,想着读了个大学就一定要找个少劳多资的工作,没有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享乐主义盛行,久了就形成一种过一天是一天,想着不劳而获的风气。三是缺乏风险意识,最底层税务人员直接和人民接触,加上如果没有大的工作热情和警惕性,容易被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侵蚀,而且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奢侈享乐风盛行,税务人员的思想容易被带入歧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内外勾结,私相授受,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不肯吃苦,总想占一点别人的便宜,心里面虽然有点不安,但还是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想着得到了一点还想得到更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走入深渊。所以说就工作人员素质而言,就要从提高工作能力及水平,建立工作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此外,还要提高工作警惕性,永葆自身工作纯洁性,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优良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灵敏的创造性思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工作队伍,不仅是新时期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国内外环境对税务人员管理的迫切要求。

作者:杨晓丽 单位:华润新鸿基房地产 ( 无锡 )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问题;对策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重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本文主要研究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解决办法,愿能给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专业性不高

当前大多企业没有专门税务部门,当然别说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了,多是拿其他部门人员来临时充用管理税务。这些人员没有进行应有的税务系统学习,当然更没有深入思考过当今的税务政策,企业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对其进行培训,其较低的专业性给企业的纳税成本提升和税务风险的升高提供了生存空间。

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税法的执行不主动,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能力及效率上不是很高,一部分企业并不在意当前税务工作的开展,达不到市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这究其更是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极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指导,业界多是站在管理方思考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却很少替企业人员着想。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务企业本身并没有构建对应的风险管理税务机制,更没有需求外部专业从业人员帮助企业的相关税务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税务管理方法,造成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落后性。但是企业平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既关系到税务工作整体大局,也是企业搜集纳税信息的主要出处。必须重视起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详细研究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太完善,一些重大的税收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出现,不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有时面临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的局面。

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

(三)企业缺乏纳税意识,税务管理工作落后

企业从业人员没有掌握好税务理论知识,所以会将税务的规划与管理内容混为一谈,导致无法充分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数情况企业多是对国家税法机制不情愿实施,无法最大限度的应用税务管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企业不具有很强纳税意识,并且将纳税看作是一种负重,征税少、征税晚更有甚者将不纳税作为了筹划税收的重要工作,企业同时缺乏规范的税务会计核算,申报纳税材料存在着假报问题,在企业税务管理中时常发生偷漏税现象,企业缺乏科学的税务管理,不但给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还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一)销售企业构建自查制度,逐步完善预防涉税风险体制

为了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岗位任制,是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负责的职责,使此岗位的人员能够完成其工作,履行其职责。通过这种方式,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不规范税务行为,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企业还需要邀请一些专业社会部门的管理税务研究人员,为企业定期安排一些税务管理的专业咨询工作,这些税务专业部门的研究人员大多数十分熟悉工作业务,通过他们提供的协助指导,企业有关的税务管理人员可以重点掌握新的政策,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管理税务工作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税务风险管理应加强重要性的理解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旨在高标准要求企业行为、合理控制企业税务成本、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回报、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方面的专业性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税务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其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式极其规范;就我国而言,各种复杂形式和变化的影响,企业税务管理还处于他国初级水平。然而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大,那么企业间的税务管理就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要想控制好企业税收成本,就必须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税收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财务支出,同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也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就国内而言,企业利润里面税收占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可以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将税收控制在合理区间。借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从而为企业税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我们企业财务管理要靠税务管理来支撑,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我们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教育就是加强我们企业的税务管理 ,所以我们加大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增强,从而为我们企业税务管理提供智力支撑,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我们要合理分配好各项人力资源,物品资源,就必然要靠税务管理来推动,通过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企业人员可以全面生如的掌握好国家和地区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合理的财务投资分配,筹资分配,以及资源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每个企业应该按要求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当今我国税法改革力度大,完善面广,随之而来的企业税务工作方式方法更加专业化,以往靠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临时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已然不能适应企业税务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出面设立直属税务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并培训或招聘一批合格的税务专业人员。企业高层应设立分管税务领导,不仅要积极强化自身知识及能力,还要知道获取国家税务政策的多种渠道,深入研究国家税务文件,要有专门人员随时掌控国家税务信息,,利用好国家税务文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一个是维护了国家的财务税务利益,二个是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税务发展,使其健康化,稳定化。这适应了当今我国发展新常态,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最后企业税务部门还应对税务进行分析调整,设立红线,强化底线意识。

(三)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是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说,税务管理人员中一部分人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有些忙于扩展所谓的人际关系,大搞山头主义;也不学习;有些表里不一,讲究面子,不讲里子;有些人整天期望天上掉馅饼,贪图享乐;有些学的死板,生搬硬套,做事不动脑筋。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我们工作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是缺失工作责任感 大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缺乏昂扬向上的斗志,自身没有将企业当成第二个家,慢慢变成好逸勿劳,贪图享乐,推诿扯皮之人,而年轻工作人员看重的是收入,津贴,阶层等,想着读了个大学就一定要找个少劳多资的工作,没有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享乐主义盛行,久了就形成一种过一天是一天,想着不劳而获的风气。

三是缺乏风险意识,最底层税务人员直接和人民接触,加上如果没有大的工作热情和警惕性,容易被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侵蚀,而且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奢侈享乐风盛行,税务人员的思想容易被带入歧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内外勾结,私相授受,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不肯吃苦,总想占一点别人的便宜,心里面虽然有点不安,但还是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想着得到了一点还想得到更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走入深渊。

所以说就工作人员素质而言,就要从提高工作能力及水平,建立工作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此外,还要提高工作警惕性,永葆自身工作纯洁性,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优良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灵敏的创造性思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工作队伍,不仅是新时期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国内外环境对税务人员管理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尹珲,张华.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商业时代,2011(19).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理论;体系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而相关企业想要保证这一工作的较好展开,就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了解市场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有效性运营的较好实现,而这些都需要得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估理论与体系支持。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指涉税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出现的一种不确定性,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就使得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税务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的最根本追求,而这一追求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利润与成本是相对的,在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税收越少,盈利数额就越多。对于企业的税收风险来说,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关系着这一税收风险的高低,企业的经济也很容易受到其影响。而结合我国当下企业税务风险实际与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就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即一些企业对税务的缴纳日期不是很明确,或出现了因资金周转问题而发生的拖欠情况,影响了税款的纳入;我国相关税务政策有着一定的变动性,一些企业没有及时了解这种情况,从而出现多缴纳税金现象,没有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活动,这些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都能够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1]。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

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潜在性。由于税务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延伸期,如果企业出现了税法的违反情况,但没有及时的发现,则会使得风险扩大;第二,多变性。我国的相关税务条款会随着形势的不同而变化、依照不同类型的企业划分出相应界限,为此相关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第三,损害性。企业的经济收益越高,税收也会越大,相对产生的风险也会增加,而这种税务风险的增加很可能造成相关企业生产经营链条断裂,最终影响企业的稳定经营;第四,可测性。虽然税务风险是不确定的,但企业可以从原有的经验或者其他公司的矛盾中吸取经验,在整体情况真实判断的基础上体现灵活变通性,并以此对税务风险进行防控。第五,可控性。企业可以根据风险的成因进行预防和控制,并根据情况的发展做出风险数据的严格估算[2]。

二、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应该遵守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经济效益评估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在绩效评估的初期,管理人员应该将成本与效益进行对比,确保风险的预估范围小于效益成本;第二,综合性与全面性原则。税务风险的整体目标要在企业发展战略调控的基础上,它不仅能够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现状,还应该为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做铺垫。第三,始终性原则,税辗缦展芾砑ㄐё魑企业评估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其本身能够体现成本的花费与收益的获取,所以建立的评价系统也要贯穿到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第四,动态性原则。绩效评估系统之所以有效,体现在它能够根据当前的形势而变化、促进效益的增收的功能,这就使得其本身用于处于动态之中[3]。

三、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措施

(一)建立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

综合性纳税评估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所得税进行整体把控与基本评价。企业应该明确应缴纳的所得税费变动率为同期所累积的税费总额除以本期所制定的税费数额乘以百分之百,如果企业的税费出现了变动名情况,则可以将其看做是所得税负担变动率,企业将同期的税务负担基数与所得税负担率进行对比,就能够建立成本预算、收入以及费用的联系报表,并根据报表展开具体的过程管理;第二,绩效的全方面评价。对于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来说,其本身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税收,为此相关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增值税费统计表以及原始纳税数据进行核对,按照企业中的库存量与能够得到的实际收益进行查询,在销售量预估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进项税额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为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顺利建立提供支持;第三,建立特殊的纳税评价指标。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税务的申报以及核算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管理者应该在库存与产出数量对比的情况下,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根据税额的配比方法进行税率的科学估算,这样才能较好避免申报数量与总体销售指标不符的现象发生,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才能够真正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4]。

(二)完善税务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

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来说,税务风险基础环境的完善有着较强的必要性,而想要真正实现这一税务风险基础环境的完善,我们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要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控制部门,以此完善自身税务相关的基础组织结构。从整体的运营情况来讲,企业必须与管理部门实现较好的对接,才能够实现税务风险分辨的较好展开,而在财务部中划分出税务部门就是这一税务风险控制部门建立的必然举措,而这一部门的建立就能够较好实现税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较好协作,风险控制预案的制定、涉税管理过程的流通等工作都将实现更好的展开;第二,财务部部长为税务部的核心成员,这样企业的事务部就能够较好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对接,涉税管理过程的流通、涉税管理过程的流通准备等功能都将实现更好的展开;第三,基层工作人员要按照一定的期限缴纳税金,并获取相关的税务凭证,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综合化,真正实现税务风险控制基础环境的完善[5]。

(三)加强税务风险防控

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是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为此我们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笔者建议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税务风险防控的加强。第一,企业应较好掌握国家税务相关政策,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税务风险的较好防控,而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实现较好的提升。例如,在新的税收法律中,我国政府规定企业如果能够达到节能节水等要求,税收方面就可以“三免三减半”,而结合这一规定,相关企业就可以鼓励员工开展节能活动,并可以规定哪一部门节约效果明显便o予其适当的经济奖励,这样相关企业就能较好迎合我国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其自身的税务风险防控水平自然能够实现较好的提升;第二,聘请专业的税务机关转移风险。除了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防控部门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中介进行实体调研,根据实际情况签订税务责任承担合同。如果出现了税务风险等状况,则由中介来替代企业承担,这同样属于较为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加强措施[6]。

(四)构建税务风险评估模型

税务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税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在税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中,相关企业需要将税务风险评估的宣传贯彻到企业内部操作当中,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都能够实现较好的税务风险评估;第二,采用集成化的数据基础进行库存资源的规划,通过统一性考核标准的建立、以税务的监督数据为目标,就能够制定相对科学的管理报告与数据模型,税务信息的流动与沟通工作也将实现更好的展开;第三,建立重大风险事项的备案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建立中,各企业要根据所得税的汇算比例进行资产损失的预估,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保证税务相关重大风险的较好消除。

四、结论

在本文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估理论与体系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原则、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措施,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相关企业税务风险降低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邓茜. 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张昊.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李红玲. 啤酒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黄雅丽. 海外并购整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

[5]马啸. 基于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7篇

关键词: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政府2009年《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导》的颁布,各企业也给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税务风险管理的落实很有必要。因此,本文就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不仅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税务管理,其是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结合有效信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益,管理包括税务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业绩评价等内容,且在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层次上均有涉及。税务管理需要明确其作用,其中运营控制使得税务成本效益不断提高,日常管理是实现税务成本的降低,信息管理是针对税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税务战略管理层次,也就是筹资、投资以及收益支配决策,而收益支配决策包括税务的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以及业绩评价等内容。二、税务运营控制层次,也就是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经营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三、税务日常管理层次,也就是会计核算、税企关系以及纳税申报管理中的税务管理工作;四、税务信息管理层次,也就是涉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输出过程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企业税务风险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税务风险,其在税务管理中客观存在。然而,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了解,在实际的税务管理中存在缺陷。税务风险是指税务目标管理、日常管理、运营控制以及信息管理等过程中,因涉税事项的不确定影响,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收益或者损失。税务风险带来收益或者损失取决于税务管理者的风险认识及管理,如果其能有效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那么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效益,否则,企业将蒙受亏损的打击。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在税务管理过程中,识别并评价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有效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包括内部环境、事项判断、目标建立、风险应对、风险评估、监督控制以及信息传送等。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税务风险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以上内容都是在相应的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判断与评价,并且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减小企业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一)系统构建的整体目标

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从而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评价,完成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达成税务风险的降低以及企业收益的提高。

(二)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运营控制、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和日常管理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四个方面,其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事项识别、监管控制以及风险应对等要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落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大,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设计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广大企业在今后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8篇

一、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控的背景及意义

在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控也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税务风险管控对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税务风险管控水平,才能够保证研究所长期稳定的发展。研究所发展中面临的税务风险是指:研究所日常涉税业务没有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执行,导致纳税不合规,影响到研究所财务、信誉、经营等各环节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实施税务风险管控有助于降低研究所的税务成本,减少研究所不必要的税务支出,通过有效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可以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为研究所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有效的税务风险管控有助于规范研究所财务管理制度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税务风险管控在合理降低税务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税制改革及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税务风险管控,可以加强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全面提升研究所税务管理水平,并且对研究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大意义[1]。

二、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

研究所在管理中存在很多风险隐患,而税务风险是研究所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所应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研究所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税务风险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所在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在逐渐变大,也将面临更多机遇,但同时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了保证研究所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竞争力,就要求研究所不断的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研究所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深入的了解,明确税务风险管理以风险防控为基础,通过风险防控最大程度的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避免税务风险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保证研究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的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税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也保证了税务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纳税人的信用等级也显得极为重要,纳税人信用等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研究所日常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例如会影响到对外签订合同、招投标、各项资质申请,甚至会影响研究所日常报税及发票的领用。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分别体现在重大投资、经营决策、日常经营活动以及税务管理等工作中。就目前的发展分析,研究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税务稽查风险:随着我国营改增政策的推广以及“金税三期”税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国税务稽查体制迅速发展,税务局正在逐渐加大税务稽查力度,税务稽查已经成为税务监管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但面对税务稽查的过程中,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大缺陷。首先,研究所缺乏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完善的体系建设,很难让研究所有效的防范税务稽查风险;其次对于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在纳税申报环节很可能出现纰漏,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除此之外,研究所在日常管理中尚未开展税务自查自纠工作,缺乏税务风险稽查意识。并且研究所对于税务稽查及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稽查的重视程度欠缺。第二,税务信息监控风险:就目前研究所的税务管理工作分析,有很多研究所没有建立税务信息监控系统,或者有的研究所有税务信息监控系统,但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体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税务信息监控系统会导致研究所的税务数据申报及数据统计的准确度降低,无法及时防范税务风险并且无法高效的解决税务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第三,税收政策风险:目前在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税收政策的不完善,税收政策的不完善会导致管理层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使税务管理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税收政策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首先,税收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不强,在税收工作中缺乏指导性的意见。其次,税收政策没有与新形势下的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接轨,导致税收政策制定不完善,在很多方面缺乏实效性。此外,一些税收政策的制定比较模糊,在执行的过程存在较大漏洞,部分研究所在税务政策的运用上有较大的主观性,这也是导致税务风险的关键原因之一[2]。

三、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及税务管理体系建设针对现阶段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及税务管理体系,税务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研究所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果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就会导致税务管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也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首先,导致研究所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尚未实现对税务风险的管控和防范,没有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次,研究所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评价制度,无法准确的评价和考核税务管理工作,不能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研究所虽将税务管理工作贯穿于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但在采购管理、销售收款及合同管理等方面仍然缺少有针对性的税务管理,并且尚未形成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以及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

(二)缺乏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对研究所进行大量的调查评估之后发现,有些研究所缺乏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或是审计和内部稽核监督制度缺乏完善性,这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稽核制度和措施,稽核制度应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没有完善的稽核制度,将会导致研究所的税务管理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从而使得涉税业务缺乏合规性。除此之外,在当前的研究所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稽核监督体系,在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稳固的基础,无法在数据申报前实现风险规避,这都会降低研究所税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在研究所内部审核监督中还存在税务数据缺乏真实性的现象,有些研究所虽然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有完善的稽核监督,但是提供的数据却难以保证真实性,由于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信息失真,严重的影响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财务人员税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很多研究所的税务管理人员对新的税务政策解读不全面、不彻底,没有及时了解税务系统的最新变化,对税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往的层面,并且没有结合税务政策的变化及时改进税务管理模式,因此导致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无法进一步实施。近几年,我国税收政策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研究所财务人员不断加强对新的税收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运用新的税收政策开展务管理工作。但从目前的状况来分析,多数的研究所都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而且有些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政策的解读不到位,无法与全新的市场形势接轨,对新形势下的税收政策的研究不系统、不透彻,因此当研究所遇到税务风险的时候,不能提供合理的风险管理建议和方案。此外,部分研究所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认识的比较片面,从而使得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顺利。

四、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控的建议

在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全面提高税务风险管控的质量,确保研究所的长远发展,下面针对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和方案,以进一步推动研究所的税务管理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对研究所税务风险管控的建议,就是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是税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关键。在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研究所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研究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国家各项税法规定,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研究所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次,研究所要形成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应的科学措施,通过系统的指导和人员的实施,建立科学的责任标准和责任处理办法,从而形成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应保证税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夸大其词和虚假信息的出现,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风险防范能力。研究所应进一步完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深入到研究所各个部门的工作之中,使税务风险管理融入到研究所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中,并为研究所的各项决策提供可行的风险防范建议[3]。另外,研究所还应加强税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税务系统和研究所财务信息系统的连接,将存在的涉税风险点添加到研究所ERP系统中,保证各项税务申报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税务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并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数据,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4]。

(二)强化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强化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优化内部稽核监督的环境,内部监督的开展要以管理层的参与决策为基准,作为研究所的管理层要对研究所内部稽核监督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研究所的内部环境建设是决定内部稽核监督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因此管理层应将研究所的内部稽核监督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第二,建立和规范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职责,岗位职责的确定能够使内部监督稽核工作有的放矢,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可以提升全体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范意识,这也是提高内部稽核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要不断的提升内部稽核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保证内部稽核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制定可以为内部稽核管理工作指明方向,研究所要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经营特点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税务风险防范、纳税申报、税收筹划以及税务自查等方面,在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也要保证税务稽核监督工作的开展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5]。

(三)提高财务人员税务管理水平,建立良好、有效的税企沟通渠道提高财务人员的税务管理水平是提高研究所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税务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必须要深刻的意识到税务风险是影响研究所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应加强财务人员的税务稽查风险意识,注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并努力提高财务人员对税务稽查的理解程度,规范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其次,优化税务风险的管理环境,建立良好、有效的税企沟通渠道,良好的税企沟通有助于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全面解读和税收问题的解决。研究所应提高全体员工的纳税意识,将依法纳税知识常态化的渗透给研究所的各管理层,并积极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避免因税务政策不清楚而带来的税务风险[6]。在今后的工作中,财务人员应将税收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作为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9篇

一、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工作,所以在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中都会产生风险,由于企业的纳税观念不强,对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税务管理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财务部门来处理,在企业的内部没有形成税务管理的系统。甚至一些企业在管理税务时,为了企业的利益,违反税务管理操作,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管理上疏忽,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小,所以会产生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内部的控制,是企业得意发展的重要保障,这都对企业税务管理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力,系统不完善。

(二)客观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对对企业管理上缺乏一定的法律标准。所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出新的机率增大。税务机关执法的规范性不强,执法的证据也不充分,容易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我国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给是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利益而开具虚假发票,这也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建立企业风险的税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税负,保障企业的经济增长,有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目标;企业对税务进行严格的管理,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安全的环境。保障企业的依法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高可以有序的发展;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可以降低风险,有力的避免企业的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一)完善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对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从组织结构、文化理念以及内部控制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独特的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培养专门的工作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税收机制,制定税收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倡导税务管理的文化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加强对全体员工税务风险的教育,保障企业对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行。建立健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税务风险的识别,为企业的税务风险提供了依据。一般其情况下,税务风险的评估的方法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检查分析法、风险评估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以及数据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评估税务的风险。所以风险的评估是在税务风险的识别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税务风险的评定,得出风险的水平,把它做为税务风险管理的依据。

(三)制定税务风险的应对方案

制定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可以有效地处理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内,并且企业发生的可能性小、影响的程度小等状况,可以采取保留税务风险这一措施。在企业税务管理上,遇到不重要的税务风险,企业可以控制税务风险把发生的效率降到最低。企业税务风险还可以转移税务风险,把税务风险转移到其他的主体上。利用税务风险,企业通过重组合并,转变企业的发展机遇。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企业要加强与税务管理的联系,建立信息系统,加强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与税务风险的管理,确保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监督体系的建立,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税务的风险进行监督和评价。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10篇

摘要: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成立了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市(州)及以下税务机关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机构法定化和职能化。省级国地税金税三期系统完成并库,积极探索实践电子税务局云化建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在与税收业务高度融合,税收数据资产越来越大。如何依托税收大数据资产构建全流程、高效率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是税务机关优化执法方式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总结税务系统运用大数据赋能税收风险管理实践基础上,结合当前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推动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 税收 风险管理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正在成为组织机构长远发展的重要资产。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领域,纳税人、税务机关、以及三方涉税部门和机构,每时每刻都在通过电子税务局、金税三期工程等信息化系统,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涉税事项、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行为等实体场景抽象化、数字化,形成大量的税收数据资产[1],并纳入税务机关管理。挖掘、分析这些数据资产,构建全方位、分层级的“大数据+”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基层税务机关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税收管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

一、税务系统运用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

(一)持续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起全天候、全覆盖的税收数据生产系统

自1994年实施“金税工程”以来,经过20多年税收信息化建设铺垫,全国统一的金税三期工程、自然人税收管理、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已经建成,各省级税务机关也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自行开发了各种应用系统。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各省级税务机关正按照最新的《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全国税收征管规范》,组织建设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有的还已经试点开展税收业务运化探索实践,积极推动税务工作从前台到后台的全面数字化。从XX情况看,省税务局集中的信息系统有XX个,通过这些信息系统,省局可以集中管理纳税人从登记到注销的整个纳税活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为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储备大量数据资产。

(二)持续推进税收征管方式转变,逐步构建起职能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从2002年首次在税收征管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以来,征管方式已经从“34字”模式[2],逐步向以大数据云平台为支撑,以动态“信用+风险”管理为基础,从依靠事前审批、审核校验向信用评价、监控预警、风险应对的全流程管理转变。“大数据+”税收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征管体制改革后,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成立了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市县两级税务机关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机构法定化、人员专业化,并逐步建立起大数据和风险管理“数据风险部门归口管理、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横向互动机制,“数据管理总局、省局两级集中,省市县局分级采集、全方位应用”和“风险分析总局、省局为主,市局为辅;风险应对省局、市局、县局为主,分局为辅”的纵向联动机制。

(三)持续优化数据分析应用工具,逐步构建起多维度、全流程的税收风险管理支撑体系

近年来,总局、省局积极建设大数据管理平台,强化风险识别和数据分析功能,积极推进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别是金三系统和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上线以后,逐步构建起了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风险识别、任务、风险应对过程监控为一体的风险管理支撑体系。从XX情况看,先后使用了税收监控分析系统、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不同时期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支撑平台。征管体制改革后,总局在金税三期征管系统中,建成了全国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纳税人从登记到注销的全流程、多维度税收遵从风险筛选识别。当前,基层风险管理部门宏观上可以通过大数据归集和比对,分行业、分税种、分行为对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排序;微观上也可以通过纳税评估软件和总局大数据平台,勾勒出纳税人一系列具体的“风险画像”,如虚开发票风险分析、虚假申报风险分析、成本扣除异常等等。

二、大数据视域下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有些滞后

由于风险管理部门成立时间短,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和管理方法缺乏掌握和了解,工作中仍然采用基于传统治税理念的无差别统一管理方式管控税收风险,没有真正形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分类管理理念。加之税收征管系统更新升级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税收业务深度融合,部分基层税务人员知识储备不够,既不能熟练使用新的税收征管系统,也不能理解新的工作流程和风险分析指标模型。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两极分化现象突出,有的人员会对照风险疑点,调取纳税人账簿资料,全税种、全流程辅导纳税人消除涉税风险;有的人员不对风险分析指标进行验证,不对纳税人实际经营和核算情况进行核查,只是反馈已通知纳税人自行更正,简单应付了事。这既可能造成大量税收征管资源浪费,又可能使税收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影响税收征管工作质效,降低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二)数据资产难以高效盘活

大数据“量大、种类多、时效性强”的特征,让盘活数据资产成为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大数据时代》的著者说过,大数据中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并且这5%的数据的存储情况也是泥沙俱下,如果算上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本身所产生的噪声信息几乎无法估量[3]。从税收内部数据看,还存在数据分散、难以整合的问题,虽然电子税务实现了单点登录和前台界面整合,但后台仍然是几十个系统独立运行,业务壁垒和数据孤岛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关联分析困难;还存在数据标准不一,难以清洗的问题,受制于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数据格式与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各类系统后台数据无法直接汇聚使用,且存在业务相同但数据口径不一的现象,使得分析人员在使用时陷入判断相似数据准确性的困惑中,影响数据的深度分析使用质量。从外部涉税数据看,还存在顶层设计欠缺、前瞻性差的问题,不论是金三系统还是电子税务局,在顶层设计和开放性方面较为欠缺,未能统筹考虑各层级和各要素建立数据交互、外部系统关联的规则规范和机制保障。基层税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的互换共享缺乏征管保障,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口径不一,税务人员对涉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也相对有限,难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第三方信息防控税收风险,对涉税信息数据的挖掘和使用效率亟待提升。据统计,在总局推送的新办企业风险评价信息中,约3%的时效性差(纳税人已经注销或转非)、约80%的精准性差(基层难以理解指标含义及风险分值构成,且与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在推送的减税降费风险信息中,经核实有效的仅占4%。

(三)机制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当前,税务系统在大数据管理与税收管理在职能设置上呈现“倒置”状态,一定程度上存在衔接协调不畅的问题,容易造成工作“梗阻”,使得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难以获得大数据技术支持。即:数据资产管理(好比“财权”)职能逐级向上收缩,总局、省局集中管理税收数据,建立分析指标模型、识别税收风险、推送风险信息;风险管理职能(好比“事权”)逐级向下扩展,市县两级税务机关分级承担税源管理职责,主要是风险指标分析验证、开展风险应对。在这种情况下,省局、市局作为承上启下的环节,应做到“财权”与“事权”相适应,发挥出支撑作用。但是,目前省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取得税收数据管理权限,市州局也只获得部分后台分发数据资源,还不足以支撑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征管工作。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人工+智能”,主要以人工为主,普遍存在观望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此外,虽然税务系统自上至下成立了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但风险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更没有配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文书资料等内容,基层税收风险管理自身的执法风险还比较大。

三、发达国家“大数据”赋能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法律体系比较健全

美国政府部门是拥有“大数据”占用权的大主户,为了确保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合法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法国《税收诉讼法典》详细规定了涉税信息报告的责任人、报送方式、报送条件以及未履行职责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德国政府在《联邦行政程序法》对行政协助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税收行政协助的高度法制化使得税务部门及相关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得到了法律层次上的明确和规范,使得税源监控的多部门协作能够顺利启动,相关争议能够顺利解决,税源监控多部门协作极具效率。英国、瑞典等国相继将大数据技术投入土地财产登记、房产交易登记等领域,从而实现税收行政管理质量与纳税遵从度的双提升。从这些国家的举措来看,通过立法形式保障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数据合法、及时、全面地采集,是对税企双方涉税权益的法律保护。

(二)信息系统成熟稳定

在税收征管系统建设上,部分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在税收征管领域的运用。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建立了全国统一联网的计算机技术监管体系,并迅速应用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追缴、涉税监测、税务审计及稽查选案等方面,与税收征管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意大利建立了欧盟成员国中最成功和最大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球化、实时化、专业化的税源监控,为地方提供信息存储和决策支持保障。在涉税情报系统建设上,多数发达国家的税收风险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由国家进行统一调配,税务机关与商务、外汇、海关、保险、银行等部门的各种涉税信息互为传输、共享数据、交叉比对,实现了跨州区、跨机构的系统联网,形成了完整发达的情报系统。如美国、澳大利亚税务部门都建立了专业化数据情报体系,同第三方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银行、保险、企业)间都建设有畅通的信息共享通道,使得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自动化程度高。同时,税务机关可定期获得纳税人的资金流信息,并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挖掘”、“纳税评估模型分析”等手段,把纳税人内外部商业数据进行全方位交叉对比,精确定位、跟踪、筛选逾期纳税或未纳税的经营者,实现了税源的实时、全方位监管。

(三)组织机构与队伍完善

许多国家的税务机关都有专门应对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美国国内收入局(IRS)1998年制定的《联邦税务重构与改革法》中明确,组织机构要设置层级,以方便扁平化和专业化管理,分别下设办公室、规划评估和风险分析处、研究处、数据管理处、政策和电子研究处、所得统计处 6 个处室。而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HMRC)成立了数据分析部门,专职负责涉税数据的管理工作。澳大利亚税务局(ATO)建立了情报信息采集机构,将税收、法律、财务、统计、计算机、经济等相关行业专家进行集中管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专司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德国的税收信息处理高度统一,仅在一州内设置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州下属各级政府设置信息站,负责涉税信息传递,这一设置使得信息共享更具效率。应当讲,上述各国税务机关在强大的税收风险管理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税收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数据库和专业的人才库,以保障在税收监管中能有效识别和筛选风险,确保及时处理税收风险,其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四、“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一)促进数据与风险管理权责匹配

1.不断强化信息管税理念。基层税务机关要强化“以数治税”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将大数据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融入税收征管改革和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基层税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帮助基层税务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查找涉税风险疑点、开展税收风险排查,营造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税收风险管理氛围。

2.逐渐理顺数据管理职责。一是总局层面尽快出台立足当前、规划中期、着眼长远的税收数据管理运用制度办法,尽快解决系统壁垒、数据分散、标准不一等问题,尽快建立起用户体验度高的大数据平台,完善数据管理应用功能,为基层风险管理提供强大“动力”。二是要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省级数据集中管理。搭建以省级层面为标准的大数据仓库,完善省级大数据云平台,加强数据管税基础工作,加强省级层面数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以数据服务和数据分析为导向,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提供精准“导航”。三是要适度扩展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数据查询权限,总局省局要不断丰富数据供给手段,完善数据服务应用功能,逐步建立数据下载、数据分发、远程加载、应用开发等数据服务业务规范,让大数据在基层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具体工具,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储备更多“弹药”。

3.优化税收征管服务流程。以金三系统为支撑,以数据流为中心,按照基础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政策业务支撑和风险应对四大板块,全面梳理规范税收业务工作网络流程。着重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和办税流程,对税政业务和征管业务事项重新梳理和整合,建立职责明确、分工精细的工作流程。深度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成果,以信息流程网络化为导向,通过流程挂接业务、合并同类项设计,解决过去按每一项业务设计流程带来的系统分离、环节重复、业务交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转和审批环节,形成全局通畅的工作流程,解决税务人多头上系统、重复劳动等问题,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等问题。

(二)促进数据与风险管理深度融合

1.提升数据采集与应用能力。一是不断提高涉税数据的采集能力。以建设云化电子税务局为契机,不断拓宽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范围,积极鼓励纳税人实现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推动传统财务税收管理转向智能化处理,并努力促成实现纳税人财务核算、纳税申报与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电子化无缝衔接。二是加快推进跨区域、跨部门涉税信息实时共享。基层税务机关之间、基层税务机关与三方部门之间,应当尽快实现涉税信息实时共享,对多地经营的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实现交流互通,通过对涉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升税收管理工作质效。三是不断提高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支持手段高度统一,管理模块、网络主机等应用技术相互匹配的基础上,以“去技术化”维度规划设计数据资产管理,绘制涉税数据基因图谱和纳税人“用户画像”,让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岗位干部能够直观的接触数据、了解数据、使用数据,实现系统、业务、个性化三个维度的数据资产全量、全景展示,便于各层级风险分析人员使用,为有效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供精准方向和靶子。

2.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支撑体系。一是强化数据平台建设。以总局金税三期决策二包风险管理系统为基础,打通其与核心征管、增值税发票管理、自然人税收管理等系统之间的物理壁垒,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环节建立有机统一的应用系统生态集群,有效提升风险分析的针对性、指向性,全面推进大数据体系化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对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乘数”效应。二是明确风险管理工作规则。横向上要厘清风险管理部门与基础税源管理、大企业管理、税务稽查、税政管理等部门职责边界,纵向上要理清“总省市县”四级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构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作运转”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让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就是进行任务扎口管理,根据风险任务等级高低,针对性采取提示提醒、风险核查、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方式开展应对,不再承担具体的风险分析和指标重复建设工作。三是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从顶层设计上明确风险管理法律地位,从操作实践上规范风险管理文书使用、运转流程和质量管理等,在控制税收流失风险的同时,防范产生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要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减少考核基层风险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风险分析、跨区域协作、任务制发等工作。

(三)培养数据与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1.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随着税收管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税收风险管理逐步渗入税收征管、税政、分析、稽查等各个领域,对税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掌握大数据规律,同时精通税收业务、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能够熟练应用会计与数理统计等知识独立完成涉税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组成税收风险管理人才智库,为税收风险管理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牢固树立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养成持续学习、深入学习的好习惯,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遇到问题善于从大数据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税收工作的本领,提高对大数据解析、使用的能力,增强税收风险防控意识。

2.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应当结合“数字人事”和个人绩效管理,将管、考、训、用有效统一 , 围绕打造风险管理专业团队的目标加强业务培训,面向风险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税收法规、财务会计等专业能力和执法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打造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税收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要积极资源整合,的专业性、复合性,客观承认我们在人才保障方面的不足,要把现有的人才汇聚起来,把外部的人才吸引进来,把未来的人才培养出来。要制订税收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税收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具有税收和信息化双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要在大数据人才上作好前瞻性布局。

[1]数据资产,一方面包括纳税人登记、开票、申报、缴税、以及办理其他业务产生的基础信息、发票、财务以及涉税行为等数据;另一方面包括税务机关日常管理、调查、评估、稽查等形成的记录、文字、报表等数据。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11篇

摘要: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成立了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市(州)及以下税务机关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机构法定化和职能化。省级国地税金税三期系统完成并库,积极探索实践电子税务局云化建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在与税收业务高度融合,税收数据资产越来越大。如何依托税收大数据资产构建全流程、高效率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是税务机关优化执法方式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总结税务系统运用大数据赋能税收风险管理实践基础上,结合当前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推动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 税收 风险管理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正在成为组织机构长远发展的重要资产。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领域,纳税人、税务机关、以及三方涉税部门和机构,每时每刻都在通过电子税务局、金税三期工程等信息化系统,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涉税事项、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行为等实体场景抽象化、数字化,形成大量的税收数据资产[1],并纳入税务机关管理。挖掘、分析这些数据资产,构建全方位、分层级的“大数据+”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基层税务机关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税收管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

一、税务系统运用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

(一)持续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起全天候、全覆盖的税收数据生产系统

自1994年实施“金税工程”以来,经过20多年税收信息化建设铺垫,全国统一的金税三期工程、自然人税收管理、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已经建成,各省级税务机关也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自行开发了各种应用系统。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各省级税务机关正按照最新的《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全国税收征管规范》,组织建设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有的还已经试点开展税收业务运化探索实践,积极推动税务工作从前台到后台的全面数字化。从XX情况看,省税务局集中的信息系统有XX个,通过这些信息系统,省局可以集中管理纳税人从登记到注销的整个纳税活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为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储备大量数据资产。

(二)持续推进税收征管方式转变,逐步构建起职能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从2002年首次在税收征管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以来,征管方式已经从“34字”模式[2],逐步向以大数据云平台为支撑,以动态“信用+风险”管理为基础,从依靠事前审批、审核校验向信用评价、监控预警、风险应对的全流程管理转变。“大数据+”税收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征管体制改革后,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成立了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市县两级税务机关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机构法定化、人员专业化,并逐步建立起大数据和风险管理“数据风险部门归口管理、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横向互动机制,“数据管理总局、省局两级集中,省市县局分级采集、全方位应用”和“风险分析总局、省局为主,市局为辅;风险应对省局、市局、县局为主,分局为辅”的纵向联动机制。

(三)持续优化数据分析应用工具,逐步构建起多维度、全流程的税收风险管理支撑体系

近年来,总局、省局积极建设大数据管理平台,强化风险识别和数据分析功能,积极推进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别是金三系统和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上线以后,逐步构建起了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风险识别、任务、风险应对过程监控为一体的风险管理支撑体系。从XX情况看,先后使用了税收监控分析系统、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不同时期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支撑平台。征管体制改革后,总局在金税三期征管系统中,建成了全国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纳税人从登记到注销的全流程、多维度税收遵从风险筛选识别。当前,基层风险管理部门宏观上可以通过大数据归集和比对,分行业、分税种、分行为对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排序;微观上也可以通过纳税评估软件和总局大数据平台,勾勒出纳税人一系列具体的“风险画像”,如虚开发票风险分析、虚假申报风险分析、成本扣除异常等等。

二、大数据视域下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有些滞后

由于风险管理部门成立时间短,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和管理方法缺乏掌握和了解,工作中仍然采用基于传统治税理念的无差别统一管理方式管控税收风险,没有真正形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分类管理理念。加之税收征管系统更新升级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税收业务深度融合,部分基层税务人员知识储备不够,既不能熟练使用新的税收征管系统,也不能理解新的工作流程和风险分析指标模型。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两极分化现象突出,有的人员会对照风险疑点,调取纳税人账簿资料,全税种、全流程辅导纳税人消除涉税风险;有的人员不对风险分析指标进行验证,不对纳税人实际经营和核算情况进行核查,只是反馈已通知纳税人自行更正,简单应付了事。这既可能造成大量税收征管资源浪费,又可能使税收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影响税收征管工作质效,降低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二)数据资产难以高效盘活

大数据“量大、种类多、时效性强”的特征,让盘活数据资产成为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大数据时代》的著者说过,大数据中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并且这5%的数据的存储情况也是泥沙俱下,如果算上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本身所产生的噪声信息几乎无法估量[3]。从税收内部数据看,还存在数据分散、难以整合的问题,虽然电子税务实现了单点登录和前台界面整合,但后台仍然是几十个系统独立运行,业务壁垒和数据孤岛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关联分析困难;还存在数据标准不一,难以清洗的问题,受制于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数据格式与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各类系统后台数据无法直接汇聚使用,且存在业务相同但数据口径不一的现象,使得分析人员在使用时陷入判断相似数据准确性的困惑中,影响数据的深度分析使用质量。从外部涉税数据看,还存在顶层设计欠缺、前瞻性差的问题,不论是金三系统还是电子税务局,在顶层设计和开放性方面较为欠缺,未能统筹考虑各层级和各要素建立数据交互、外部系统关联的规则规范和机制保障。基层税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的互换共享缺乏征管保障,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口径不一,税务人员对涉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也相对有限,难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第三方信息防控税收风险,对涉税信息数据的挖掘和使用效率亟待提升。据统计,在总局推送的新办企业风险评价信息中,约3%的时效性差(纳税人已经注销或转非)、约80%的精准性差(基层难以理解指标含义及风险分值构成,且与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在推送的减税降费风险信息中,经核实有效的仅占4%。

(三)机制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当前,税务系统在大数据管理与税收管理在职能设置上呈现“倒置”状态,一定程度上存在衔接协调不畅的问题,容易造成工作“梗阻”,使得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难以获得大数据技术支持。即:数据资产管理(好比“财权”)职能逐级向上收缩,总局、省局集中管理税收数据,建立分析指标模型、识别税收风险、推送风险信息;风险管理职能(好比“事权”)逐级向下扩展,市县两级税务机关分级承担税源管理职责,主要是风险指标分析验证、开展风险应对。在这种情况下,省局、市局作为承上启下的环节,应做到“财权”与“事权”相适应,发挥出支撑作用。但是,目前省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取得税收数据管理权限,市州局也只获得部分后台分发数据资源,还不足以支撑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征管工作。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人工+智能”,主要以人工为主,普遍存在观望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此外,虽然税务系统自上至下成立了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但风险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更没有配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文书资料等内容,基层税收风险管理自身的执法风险还比较大。

三、发达国家“大数据”赋能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法律体系比较健全

美国政府部门是拥有“大数据”占用权的大主户,为了确保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合法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法国《税收诉讼法典》详细规定了涉税信息报告的责任人、报送方式、报送条件以及未履行职责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德国政府在《联邦行政程序法》对行政协助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税收行政协助的高度法制化使得税务部门及相关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得到了法律层次上的明确和规范,使得税源监控的多部门协作能够顺利启动,相关争议能够顺利解决,税源监控多部门协作极具效率。英国、瑞典等国相继将大数据技术投入土地财产登记、房产交易登记等领域,从而实现税收行政管理质量与纳税遵从度的双提升。从这些国家的举措来看,通过立法形式保障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数据合法、及时、全面地采集,是对税企双方涉税权益的法律保护。

(二)信息系统成熟稳定

在税收征管系统建设上,部分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在税收征管领域的运用。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建立了全国统一联网的计算机技术监管体系,并迅速应用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追缴、涉税监测、税务审计及稽查选案等方面,与税收征管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意大利建立了欧盟成员国中最成功和最大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球化、实时化、专业化的税源监控,为地方提供信息存储和决策支持保障。在涉税情报系统建设上,多数发达国家的税收风险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由国家进行统一调配,税务机关与商务、外汇、海关、保险、银行等部门的各种涉税信息互为传输、共享数据、交叉比对,实现了跨州区、跨机构的系统联网,形成了完整发达的情报系统。如美国、澳大利亚税务部门都建立了专业化数据情报体系,同第三方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银行、保险、企业)间都建设有畅通的信息共享通道,使得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自动化程度高。同时,税务机关可定期获得纳税人的资金流信息,并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挖掘”、“纳税评估模型分析”等手段,把纳税人内外部商业数据进行全方位交叉对比,精确定位、跟踪、筛选逾期纳税或未纳税的经营者,实现了税源的实时、全方位监管。

(三)组织机构与队伍完善

许多国家的税务机关都有专门应对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美国国内收入局(IRS)1998年制定的《联邦税务重构与改革法》中明确,组织机构要设置层级,以方便扁平化和专业化管理,分别下设办公室、规划评估和风险分析处、研究处、数据管理处、政策和电子研究处、所得统计处 6 个处室。而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HMRC)成立了数据分析部门,专职负责涉税数据的管理工作。澳大利亚税务局(ATO)建立了情报信息采集机构,将税收、法律、财务、统计、计算机、经济等相关行业专家进行集中管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专司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德国的税收信息处理高度统一,仅在一州内设置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州下属各级政府设置信息站,负责涉税信息传递,这一设置使得信息共享更具效率。应当讲,上述各国税务机关在强大的税收风险管理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税收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数据库和专业的人才库,以保障在税收监管中能有效识别和筛选风险,确保及时处理税收风险,其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四、“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一)促进数据与风险管理权责匹配

1.不断强化信息管税理念。基层税务机关要强化“以数治税”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将大数据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融入税收征管改革和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基层税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帮助基层税务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查找涉税风险疑点、开展税收风险排查,营造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税收风险管理氛围。

2.逐渐理顺数据管理职责。一是总局层面尽快出台立足当前、规划中期、着眼长远的税收数据管理运用制度办法,尽快解决系统壁垒、数据分散、标准不一等问题,尽快建立起用户体验度高的大数据平台,完善数据管理应用功能,为基层风险管理提供强大“动力”。二是要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省级数据集中管理。搭建以省级层面为标准的大数据仓库,完善省级大数据云平台,加强数据管税基础工作,加强省级层面数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以数据服务和数据分析为导向,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提供精准“导航”。三是要适度扩展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数据查询权限,总局省局要不断丰富数据供给手段,完善数据服务应用功能,逐步建立数据下载、数据分发、远程加载、应用开发等数据服务业务规范,让大数据在基层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具体工具,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储备更多“弹药”。

3.优化税收征管服务流程。以金三系统为支撑,以数据流为中心,按照基础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政策业务支撑和风险应对四大板块,全面梳理规范税收业务工作网络流程。着重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和办税流程,对税政业务和征管业务事项重新梳理和整合,建立职责明确、分工精细的工作流程。深度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成果,以信息流程网络化为导向,通过流程挂接业务、合并同类项设计,解决过去按每一项业务设计流程带来的系统分离、环节重复、业务交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转和审批环节,形成全局通畅的工作流程,解决税务人多头上系统、重复劳动等问题,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等问题。

(二)促进数据与风险管理深度融合

1.提升数据采集与应用能力。一是不断提高涉税数据的采集能力。以建设云化电子税务局为契机,不断拓宽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范围,积极鼓励纳税人实现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推动传统财务税收管理转向智能化处理,并努力促成实现纳税人财务核算、纳税申报与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电子化无缝衔接。二是加快推进跨区域、跨部门涉税信息实时共享。基层税务机关之间、基层税务机关与三方部门之间,应当尽快实现涉税信息实时共享,对多地经营的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实现交流互通,通过对涉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升税收管理工作质效。三是不断提高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支持手段高度统一,管理模块、网络主机等应用技术相互匹配的基础上,以“去技术化”维度规划设计数据资产管理,绘制涉税数据基因图谱和纳税人“用户画像”,让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岗位干部能够直观的接触数据、了解数据、使用数据,实现系统、业务、个性化三个维度的数据资产全量、全景展示,便于各层级风险分析人员使用,为有效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供精准方向和靶子。

2.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支撑体系。一是强化数据平台建设。以总局金税三期决策二包风险管理系统为基础,打通其与核心征管、增值税发票管理、自然人税收管理等系统之间的物理壁垒,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环节建立有机统一的应用系统生态集群,有效提升风险分析的针对性、指向性,全面推进大数据体系化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对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乘数”效应。二是明确风险管理工作规则。横向上要厘清风险管理部门与基础税源管理、大企业管理、税务稽查、税政管理等部门职责边界,纵向上要理清“总省市县”四级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构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作运转”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让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就是进行任务扎口管理,根据风险任务等级高低,针对性采取提示提醒、风险核查、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方式开展应对,不再承担具体的风险分析和指标重复建设工作。三是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从顶层设计上明确风险管理法律地位,从操作实践上规范风险管理文书使用、运转流程和质量管理等,在控制税收流失风险的同时,防范产生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要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减少考核基层风险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风险分析、跨区域协作、任务制发等工作。

(三)培养数据与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1.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随着税收管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税收风险管理逐步渗入税收征管、税政、分析、稽查等各个领域,对税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掌握大数据规律,同时精通税收业务、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能够熟练应用会计与数理统计等知识独立完成涉税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组成税收风险管理人才智库,为税收风险管理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牢固树立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养成持续学习、深入学习的好习惯,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遇到问题善于从大数据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税收工作的本领,提高对大数据解析、使用的能力,增强税收风险防控意识。

2.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应当结合“数字人事”和个人绩效管理,将管、考、训、用有效统一 , 围绕打造风险管理专业团队的目标加强业务培训,面向风险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税收法规、财务会计等专业能力和执法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打造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税收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要积极资源整合,的专业性、复合性,客观承认我们在人才保障方面的不足,要把现有的人才汇聚起来,把外部的人才吸引进来,把未来的人才培养出来。要制订税收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税收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具有税收和信息化双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要在大数据人才上作好前瞻性布局。

[1]数据资产,一方面包括纳税人登记、开票、申报、缴税、以及办理其他业务产生的基础信息、发票、财务以及涉税行为等数据;另一方面包括税务机关日常管理、调查、评估、稽查等形成的记录、文字、报表等数据。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12篇

自20__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地税局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武汉地税工作实际,将风险防范贯穿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始终,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以风险识别为基础,以风险推送为纽带,以风险应对为重点,依托信息化支撑,通过成立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市、区两级实体运作,分级分类税源管理,前置所有涉税事项,变管户为管事,依托税收情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提高了税收风险的预警、应对和处置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风险识别为基础,搭建平台、建立机制、风险分级,实现风险应对的最优化

我国目前的税收风险防范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把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作为税收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税收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落实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

武汉市地税局敏锐地意识到税收风险管理是提升征管质量、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有效手段。因此,市局党组果断决策,于20__年元月组建了武汉市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市局局长任指挥长,市局副局长任副指挥长。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新组建的武汉市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在税收风险防范实践中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武汉市地税税收征管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武汉市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以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监控评估为主要流程环节的税收遵从风险控管体系基本确立,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分级应对、绩效评价诸环节的逻辑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并通过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予以固化,为税收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成立机构,打牢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在税收风险防范过程中,武汉市地税局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设置了综合管理岗、风险信息管理岗、风险分析识别岗和风险应对实施岗,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了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按照单项性税收风险的管理、系统性税收风险的管理、涉税情报信息类税收风险的管理、依申请或依职权办理涉税事项风险的管理进行分类,制定了启动、办理、处理、反馈的工作流程,为税收风险防范夯实了现实基础。

同时,打造“一个体系”,全面推进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行政执法岗责体系是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突出作用。今年,在新的岗责体系应用推广过程中,武汉市地税局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岗责体系之中,修订了《风险管理办法》,按风险类别分级、分类、过滤、筛选、排序、推送和应对,出台了《武汉市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征管与稽查协作工作规范的通知》文件,进一步理顺了与市局各处室、重点办、零散办、评估办和稽查局的关系。通过组织专班到各基层单位调研,认真听取基层一线的意见和建议,归类整理并认真回复,优化风险管理系统与行政执法岗责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传递,推动了风险管理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融合。

(二)进行风险分级,打牢风险防范的参照点。武汉市地税局在按照规模、行业、事项对税源进行分类的同时,又引入税收风险的大小这个参照系,科学确定一级、二级、三级税源户,将有限的征管资源应用到税收风险最大的纳税人上。并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合理分工,重构税源管理岗责体系,从而形成以规模管理、行业管理和风险管理为特点的税源分类模式。如2013年以行业管理为突破,以分级分类推送为重点,初步建立了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指标体系,探索性开展了行业性的风险防范工作。通过数据生成、风险等级排序,优选生成了81户房地产涉税风险企业,并推送至市局纳税评估办公室,建立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分级应对的行业性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市局评估办的评估任务审核,共计查补81户房地产涉税风险企业地方税费1.3亿元。

(三)搭建平台,打牢风险防范的支撑点。紧紧依托湖北省地税局税费征管核心软件,搭建市局、区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三级应用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他们自主研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子系统,其主要内容涵盖了涉税事项的前置办理、日常税源管理、涉税基础资料信息等方面,并与减免税、行政处罚等税收管理业务进行了有效对接,从而形成了以涉税事项管理为基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信息流。行政岗责执法平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闭环管理为目标,全面梳理岗位职责和流程,建立起涵盖涉税事项前置办理、“先办后审”事项任务分级推送、日常税源管理、电子征管资料、行政执法文书的应用平台,并与风险管理平台对接,形成了以涉税事项管理为基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信息流。挖掘梳理了税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78个风险点指标,通过税收风

险特征库与原始基础数据库的标准化筛选,实现了税收风险数据的自动化、定时化生成,并将全市各级税收风险管理部门的日常风险应对,全部纳入到了管理系统中,实现了风险管理的全程信息化,完善了税收风险防范评价体系和应用体系。

(四)建立机制,打牢风险防范的着力点。武汉地税通过制定《税收风险防范管理实务手册》、《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工作方案》以及《税收风险管理实施办法》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分级分类处理机制,对于税收风险大、对税源影响大的数据,在系统中直接推送至稽查部门进行应对;对于带有行业性、普遍性的税收风险数据,在系统中直接推送至纳税评估部门进行应对;对于风险较小,带有一般性或个体性的基础性风险数据,在系统中直接推送至基层税源管理岗位应对。系统在相应数据推送至对应部门应对后,实现对应对处理结果的自动统计汇总,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形成了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完整链条。比如,针对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管理,通过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风险识别和比对,共计核实应补税人数1706人,补缴个人所得税1309万元。针对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通过对企业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及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申报表的深入分析,预先设定报表间的逻辑公式条件,通过系统进行批量数据筛查,共计推送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风险668户,共计880条数据,核实应补缴企业所得税户341户,共计补缴企业所得税1515万元。

同时,抓好市局、区局、税务所“三级联动”,严格把关风险防控的管理质效。在风险任务推送环节,紧密联合市局各业务处室,优选风险事项,严控风险总量,着力抓好市局、区局、税务所的“三级联动”机制。在市局层面,做好风险事项的分析、推送和考核工作,与各业务处室紧密合作,确保风险事项一个出口、绩效考核一个标准。一是在任务分析阶段,人工对风险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尽可能将风险任务的误伤性降到最低程度,并明确税收风险防范中心与各业务处室的考核职责和范围,严格把控任务总量,实现风险任务过滤式推送。二是尝试在某一时期,将同一纳税人的不同风险在系统中进行汇总,实施风险任务的捆绑式推送,减轻基层和纳税人负担。三是严格把控风险推送的完成时间,实现风险任务的均衡式推送,避免基层在某一时期内超负荷运转。在区局层面,抓好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在风险任务推送时,各区局税收风险防范中心明确工作任务,明晰各部门职责,分工协调配合,严把质量关和考核标准。在税务所层面,抓好把关责任人。风险任务推送至税务所后,在风险管理系统中可按照各税务所责任人的分工,预先在系统内明确风险任务回复的审核人,由系统进行连带锁定,在回复事项时把好质量关,建立了风险任务在市局、区局、税务所的“三级联动”机制。

(五)实现“五大功能”,着力构建税收情报的聚集点。今年以来,为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化水平,武汉市地税局党组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出发,决定在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筹建武汉市地税局税收情报中心,全面发挥“五大中心”功能(即文献中心、期刊中心、数据中心、情报分析中心、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于2013年10月21日召开了税收情报中心的模拟运行汇报会,相关的税收情报分析工作已按照预定计划开展。作为税收情报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湖北省数字图书馆武汉地税分馆已建立,通过汇集全国一流的税收专业数字图书资源,将实现图书期刊借阅、数字图书阅览等功能,并承担涉税数据管理、税收理论调研等多项工作。税收情报中心的建立,将实现从情报分析到风险应对的全面升级和创新,为风险管理迈向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风险推送为纽带,分级管理、人机结合、信息管税,实现过程控制的最优化

武汉市地税局将风险管理的流程确定为税收风险特征库建设、数据审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推送、风险应对处理、风险决策分析和绩效考核八个环节,并以风险推送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动运行机制的纽带。

一是税收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化。通过税收风险防范管理平台,对内部、外部涉税数据开展税收风险防范指标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评估,生成税收风险纳税人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建立指定税收风险各指标专项管理流程。全市地税系统以风险任务工作流的形式,按照市局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市局相关处室区局(市直属局或市稽查局)区局各科、税务所(市直属局和市稽查局相关业务处室)相应管理岗位操作人员的推送流程,从上至下进行税收风险防范任务数据的分层解剖,通过风险防范管理平台与税费保障系统、税收清结评审系统和税收征稽协作系统的工作任务流转,系统开展纳税评估、涉税调查(检查)、催报催缴和税务稽查等税收管理工作。同时,市局各级风险管理部门对税收风险防范工作任务流转及其反馈信息进行跟踪,全程监控税收风险任务的处理流程和处理结果,及时统计和汇总税收风险防范任务的处理情况,从而形成风险防范、日常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整体联动,全程监控。

同时,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着力抓好内部、外部信息的比对分析。通过数据的挖掘比对,实现风险管理的全方位监控。一是做好内部现有的各子系统内部数据的关联性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内部数据之间的逻辑比对分析,查找风险事项,加强风险管理。二是做好外部信息数据与内部信息数据的对比性结合,加大对外部信息的监控力度,实现风险管理向外部延伸。一方面,加强对来自政府其他部门的第三方信息的筛查比对,强化对风险事项的监管。通过取得的土地登记主管部门的第三方信息,对全市共计356条新增土地登记信息,开展了土地登记基础信息的核实及补充录入工作,全市共计补录相关土地登记信息356条,补录土地面积825万平方米,补缴土地使用税5392万元;通过从省公安交管部门取得的车辆登记第三方信息,与全市保险机构代收代缴的车船使用税信息进行比对,共计导入车辆信息近96万条,分析识别比对13.33万条,比对不一致12万条,核查补缴车船税1076万元。另一方面,加强对来自新闻、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媒介类信息的信息监控,并以《风险信息专报》的形式,实现风险任务网上全电子化推送,及时进行跟踪监控,强化风险管理。截至2013年11月底,已编报了《风险信息专报》12期,共计推送风险任务602条,累计查补各类税款2.4亿元。

二是税收风险分类管理层级化。对全系统的税收风险识别在操作层面分为市、区两级进行。市局主要针对全局性的、方向性的风险进行操作,对全市风险数据的完整性、逻辑合理性进行审核,建立统一的后台技术支撑, 确定风险数据的等级、类别、规模、推送应对的部门以及处理方式,确定市级风险数据的推送方式、频率及各环节完成时限,并运用风险防范管理系统推送至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市局下属各区局建立区级风险管理模式,侧重对从市局流转的风险具体应对,结合区局自身管理需要设置的税收风险点,并进行风险处理。同时,按照市、区两级风险管理的界限,建立区级风险指标和任务数据的产生机制、处理机制,应用系统开展区级税收风险基础数据的分析,设计区局风险管理任务模板,将分析结果纳入风险管理平台,生成风险待办任务,并在网上流转,与纳税评审系统进行对接,通过具体应对处理形成上下联动,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风险推送预警信息化。每个风险管理任务流转环节,市局都确定了风险管理的采用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和手机短信提醒两种方式,风险责任处理人只要登录系统,就可以及时查看到最新需要处理的风险信息,即使不在电脑旁,也能通过短信查看消息,以便及时处理。对于机考类税收风险指标,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将直接对风险应对情况进行审核,自动计算工作进度,以此作为下一步考核依据;对于公示类税收风险,各应对部门需在规定时间内,将风险应对情况人工输入风险管理平台,平台将自动汇总人工反馈的处理情况,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审核完成情况,给予最终评定。

四是风险应对考核标准化。他们将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以税收风险管理平台为依托,市局税收风险防范中心按月依据风险指标的特性,将当月生成的风险数据分成机考类风险指标、人机结合类风险指标以及突发性风险指标三种。凡是能够通过系统生成的结果,一律以系统数据为准,不得采用人工数据代替,保证每一条风险应对记录都有迹可循、有案可查。在此基础上,系统对每条风险数据的应对完整性和及时性都做及时审核,确保税收风险得到及时有效化解,风险应对真正落到实处。今年,市局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共计推送各类风险任务23.10万条,通过风险事项的核查,累计查补各类税款已达4.65亿元,并已全部入库。

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分层响应、差别应对、考核评估,实现征管机制的最优化

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实施差别化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为此,武汉市地税局分级分类进行了税源的科学化管理。

第一,多层面监控重点税源。一级税源户由市局重点税源办公室和市局直属局直接管理,二级、三级税源户按照“规模+行业”模式,由区局重点税源办、重点税源税务所与行业管理所实施重点税源集约化管理。利用重点税源管理平台,实行按月跟踪调查、审核、分析,市局、区局、科所“三级联动”,作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体,实时全面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源税收状况,实现重点税源监控由管户为主向管事分岗管理为主转变。2013年,纳入市局三级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共有3898户,占全市企业登记户的2.17%,入库税款488亿元,占当年全市地税税收收入的68.40%。

第二,多方式监控一般税源。对重点税源、零散税源以外的一般税源,按照属地、分事项团队化、协作化管理的要求,从提高税源监控精准度入手,由一般税源所实行专业化分工、团队化管理、流程化控制、优质化服务,变单兵式为团队流程化。各区地税局除重点税源所外,其他税务所为一般税源税务所,将管户与管事相协同,按管理环节和事项,进行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构建以管事为主、管户为辅的分事项、分岗位专业化管理格局。在一般税源所内,按地段分类管理,实行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以管事为主,努力把税源监控管理做精、做细,促进管理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三,多渠道监控零散税源。在市、区两级成立零散税源管理办公室,对17万户个体工商户和近8万户零散税收户,实行社会多方联动的社会协税护税管理方式。按街道(乡镇)设立97个税务服务站(点),将办税服务厅服务项目搬到了街道办事处,将办税服务厅的大部分功能都延伸到了服务站,每个服务站派一名税务人员驻站,负责票证管理、代开(代售)发票、电子完税证开具等服务。其他服务,如催报催缴、户管查询、信息采集、调查摸底等工作,则由协税人员管理。同时,在部分重点市场(卖场)建立税务服务点,探索实行市场集中税款的控管方式,实现了零散税收社会化、公众化、全民化的大协作,社会效应和管理效应明显。截至11月30日,全市个体零散税收入库34.5亿元,同比增长14.32%;全市私房出租征税户数也从28600户上升到62069户,增长了117.02%。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税收执法风险;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324-02

税收风险管理是最近各地都在研究的税收管理新理念,其目的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款流失并降低征税成本。作为税收风险的一部分,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潜在风险。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管理,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

1 税收执法风险与风险管理简析

1.1 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法,损害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而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税收执法风险进行识别、适应和处置,其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OECD中已有超过2/3的国家实行了税收风险管理,我国税务执法机构也应有针对性地引入世界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

2 当前税收工作面临的执法风险

2.1 实体不规范引发的征收管理风险

征收管理风险是指执法主体在执行或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为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内的事物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主要表现为: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税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理解不到位,征管工作流程执行不严,税务登记内容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以及发票领用、审核程序不健全、不规范;政务公开不及时,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率执行错误,提前和延缓征收税款,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

2.2 程序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风险

行政诉讼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主体因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产生税务行政争议而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撤销、税务行政诉讼败诉、税务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使税务执法主体处于不利地位,在诉讼中面临败诉等风险。主要表现为程序不合法或不规范、实体应用错误两个方面:

(1)不按程序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引发的风险。税务行政处罚按罚款额的多少,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本文是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简易程序之外的其他处罚适用一般程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第三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务、证据、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而税务机关在执法中经常忽视了这一必要程序,为求方便而采取简易程序当场处罚。

(2)不按程序作出限缴税款通知书引发的执法风险。当税务局对企业未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进行整改而作出《关于限期缴纳税款的税务事项通知书》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据证明两个事实:第一,税务机关在企业收到《税务处理决定书》之后,对该企业是否进行整改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过验收;第二,税务机关经过验收之后,发现该公司整改结果不符合《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然后很多时候,税务机关提供的证据只能证明企业在《税务处理决定书》作出之前存在问题,而无法证明在其作出之后的情况。所以由于事实认识不清,税务机关经常在复议中遭受撤销原决定的结果。

2.3 司法渎职风险

司法渎职风险是指税务执法行为过程中因主观过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造成侵犯国家税款及财产重大损失而可能触犯法律的危险或后果,从而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甚至面临被检查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提出指控。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隐瞒情况、弄需作假,勾结唆使偷逃税行为,违反法律和行政法的规定,造成国家税收严重流失并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4 由于机构分设引发的风险

1994年税务组织机构分设为国税、地税,税务机关之间“三交叉”矛盾暴露,即管户交叉、征税交叉、检查交叉,进而导致两套机构不协调。当认定意见出现分歧时,更使纳税企业无所适从,大幅度提高了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成本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两套机关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执法效率和征管能力下降,导致大量税款流失,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

3 从风险管理视角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

3.1 进行风险识别与预警

3.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税务机关应正确、全面地认识在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和预防,选择最佳处理方法。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1) 现场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具体涉税业务活动,了解和掌握其在执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2) 询问法。对执法人员或执法对象提出一系列风险咨询问题,以加强其对执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风险的系统认识,促使其去收集和分析专门信息,并制定系统的风险管理对策和计划。

(3) 业务流程法。即以业务流程图的方式,将从税收政策解读、税款追缴、税款征收、到税款入库等过程划分为若干环节,每一环节再配以更为详尽的作业流程图。据此确定每一环节进行进行重点预防和处置。

(4) 内部交流法。即通过与各部门有关人员的广泛接触和信息交流,全面了解各部门的风险发生情况,以发现被遗漏或忽视的风险,提高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协同能力。

(5) 案例分析法。即在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基础上,从过去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寻找相似的案例和经验,吸取有关教训,并以此作为制定对策的主要依据。

3.1.2 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指要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或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风险预警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税务机关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该机制是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和判断的完整体系,包括税收收入、税收执法、纳税人违法、系统外风险的预警指标,以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

3.2 制定预防体系和预防策略

3.2.1 预防体系

为避免造成财政收入的重大损失和对税务机关的不利影响,税务机构应花大力气进行风险预防,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进行全方位设防,因为这既不可能也不经济。所以,应选择那些发生概率大、后果严重的事件,进行重点预防。

构筑预防体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选择重点预防对象;二是构筑完善的预防体系。一个完善的预防体系需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经济和技术措施。如监督、检查、立法、环境监视等。

(2)与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如建立早期预警体系,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等。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首先是要保持与纳税人的良好沟通,以尽早获知纳税人的计划和动作;其次要在准确把握信息的基础上,对纳税人开展游说和说服工作。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应严格防止陷入行贿事件,否则,很可能给税务机构带来更大的风险。

(3)改进内部工作。如税收执法机构设置、岗责体系和业务流程设计中潜在的高风险区域,有针对性地调整职责设置和权力运行体系,避免税收执法权的过度集中以及监控盲点的出现。

(4)组织内部防范机制培育。如建立“学习型税务组织”,提升税务文化与税务管理水平。我国现行税务组织管理模式需要引入“学习型组织”思维和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变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创新精神。这样,有利于激发税务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现代税务组织的发展立志高远,瞄准21世纪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需求,心中牢记国家赋予税务组织的使命和责任,提升税务组织文化。

3.2.2 预防策略

俗语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税务部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处置程序和规范,并编制成小册子,以利在风险事件发生时争取时间,应对得当,弱化风险。

制定预防策略要求建立严密的税收法律体系和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与合作遵从理念:

(1)建立严密的税收法律体系,规范执法操作,完善执法保障。一是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形成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法律机制;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制约,保证在税收立法、执法等方面的公正、公开、规范和准确;三是提高税法层次,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执法保障;四是维护税收政策的统一性,规范税收文件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冲突而引起风险。

(2) 坚持依法治税,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与合作遵从理念。税务机关在尽力为纳税人服务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基于国家权力而依法治税的精神,即依法治税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倡导服务税收与“合作遵从”。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指导思想,才能体现服务税收的基本要求。只有搞好纳税服务,才能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而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建立可以提升“纳税遵从”度。从“纳税遵从”再到“合作遵从”理念的转换,意味着遵从始终是这一理念的本质与核心,只是“合作遵从”在以“纳税遵从”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了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在征纳关系上的“合作”,“合作遵从”力争避免和减少税企、税民之间的对立,是“遵从”的最佳形式,也是“双赢”的形式,体现着以德治税与依法治税的统一。建立良好的税收环境是避免税收执法风险的基础。

3.3 构建风险管理组织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中心机构,实行税收风险评估制,并通过实施金税工程、信息管税,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税务机关密切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找出降低风险的办法,是对执法机构和纳税人实行慎重、认真的评估以及对他们执法或履行法律义务的信誉、诚信的提升。风险管理组织要塑造“公正、进取、公开”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将风险管理权力延展到各个管理层面,从旧时的控制管理转向以参与式管理为标志的新型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和信息现代化资源,让组织成员广泛地参与组织管理,增强组织成员使命感、责任感,让组织的内部效率正真地转化为外部效率,在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率和作用,从而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参考文献

[1]赵迎春,王淑贞,罗秦.中国涉税风险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风险应对

作者简介:吴敏,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德东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罗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暨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48-02

一、引言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这是我国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正式下发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税务机关已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列入重点研究课题。《指引》在第三条明确指出:“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按照《指引》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在完成了税务风险识别、评估等环节之后,有必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系统。

二、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系统的构建

企业税务风险客观的存在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税务风险应对系统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识别了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并分析出税务风险概率及其影响程度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相应防范计划,并根据税务风险的处理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修正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该系统应包括税务风险处理子系统、税务风险总结子系统和税务风险修复子系统。如图1 所示。

(一)税务风险处理子系统

在对企业税务风险准确的识别以及评估之后,企业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税务风险,并根据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预计损失的大小,采取相应的行动。应对策略包括税务风险避免、减轻、控制和转移。在考虑应对策略的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税务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最佳应对措施。由于风险发生概率有高有低,风险产生的预计损失有大有小,我们也可以利用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后果损失的大小,组成一个四维空间图。

1.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但预计损失较小。

2.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且预计损失也较小。

3.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且预计损失很大。

4.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预计损失很大。

针对上述4种情况,可以采取4种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1.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但预计损失较小,可以采用减轻风险的措施。

2.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且预计损失也较小,这种风险可以进行控制,建立监控机制。

3.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且预计损失很大,可以采用避免风险的策略。

4.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预计损失很大,则可以考虑采用转移风险的策略。

在税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企业首先决定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某种税务风险。在期望风险容限以内的税务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种风险在今后企业经营模式正常运作中是固有的,消除此类税务风险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企业可以选择接受这种税务风险。同时,要通过税务风险控制尽量减少税务风险的严重性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通过合理的纳税规划以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如果某种税务风险在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外,并且无法对承担的相关税务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企业没有能力控制此类税务风险,那么就应选择避免或转移此类税务风险。具体内容见图2。

(二)税务风险总结子系统

税务风险处理流程结束后,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系统工作并没有结束,还要及时进行税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总结,修正并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税务风险总结系统一般要包括以下 4 个步骤:

1.调查。对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相关的预警和应对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认真分析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反思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弥补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排除或控制潜在的税务风险。

2.改进。对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要把税务风险的管理与企业的改革结合起来:如果是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设置有问题,那就重新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的管理机构,堵塞漏洞。如果是生产经营业务流程有问题,就应重新调整业务流程。如果是企业领导、员工税务风险感不强、敏锐性差,就应该通过各种培训,加强他们的税务风险意识,并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的奖惩条例。

3.评价。对税务风险管理作出全面的评价,包括税务风险预警系统、税务风险评估系统、税务风险应对系统等各方面的评价,列出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注意从经济效应入手,评估税务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并实事求是地撰写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报告,为以后应对各类税务风险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4.存档。建立税务风险应对策略档案,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经验与参考资料。

(三)税务风险修复子系统

1.修正企业相关管理制度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面对税收政策、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企业陷入阶段性的税务风险,但恰恰由于这些税务风险的存在,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持续的调整,不断地反思他们的业务经营模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弱点、盲点,而这些弱点、盲点在正常情况下往往都是隐秘的,难以被企业察觉的,企业也就难以对这些弱点、盲点进行管理。因此,在总结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使之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修正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利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来培养和强化企业抵抗税务风险能力。企业之所以存在税务风险,是由企业自身的弱点所造成的。要修正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对企业内外信息环境重新进行分析,提炼出可能导致税务风险的诱因,并在此基础上修正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体系。其次要对企业税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修改,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业务设置或改良风险预警指标。同时,还要完善企业内外部涉税信息的沟通机制,查缺补漏,尽量确保企业所有涉税信息能快速的流通到有需要的部门。最后,还要调整税务风险应对策略,重新衡量4种应对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第15篇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建筑施工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建筑行业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建筑行业的税收也随之加大,但是因为建筑施工中所涉及的项目多、范围广,建筑企业正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由于经济利益,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重视工程的施工和质量,从而忽视税务风险的管理,这就使得税务风险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将这些问题及早解决,将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都会带来影响。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建筑施工企业也随着增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在一些方面上要通过降低利润空间来得到建筑项目工程,这也就导致施工企业的利润减少。施工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其纳税观念淡薄,缺乏纳税的积极性,因此税务风险的防范观念更加淡薄。一些施工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但是其机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没有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使税收管理得不到系统和正规的管理;还有一些施工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管理部门,但是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另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或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没有系统专门的管理,以及管理人员技能上的缺失,这些原因使得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机制不仅只是对税务的管理,还应该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其中税务风险的防范是以预防为主,因此施工企业因应该建立一个风险预警系统。就目前施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说,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对税务的风险识别以及税务风险分析就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也不能做出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不仅能及时发现风险,还能在企业进行投标之前对该工程进行风险评估,而不是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措施去补救,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能够有效预防税务风险,并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主要部门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些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机制并不完善,使得其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审计人员的职能也不能正常发挥,审计权力的行使也缺乏依据。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繁多,但是其只重视财务和管理等方面,忽视税务管理,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税务机关在对企业的税务进行检查时,审计人员并没有深入,只是将其敷衍了事,应付检查部门,使检查过关就是他们的目的。审计人员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也没有重视其中的经验,使其在税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意见,并且在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时,没有提出有效建议和防范措施。

二、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增强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要想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施工企业就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并将税务风险管理知识向企业员工普及,使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增强,才能有利于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企业应该增加对员工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或者让专业人员开讲座让员工了解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性。施工企业在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为之后的税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管理者在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时要起到带头作用,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税务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以及开展相应的讲座,来增强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二)建立税务管理机制进行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管理是在税务管理机制下进行的,所以企业要建立税务管理机制来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另外企业要在税务管理机制下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切实将税务中的责任落??到部门的每个员工身上。因为企业税务问题较为复杂和繁多,所以企业还要配置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来对整个部门进行管理,并对企业中的税务工作进行指导,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工作,才能有效地防范建筑施工中的税务风险。从这里就能看出建筑企业建立税务管理机制的作用了。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务管理机制,使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上文就已经提到当前的建筑企业缺少税务风险预警体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首先应该重视税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并且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仅可以加强对风险的事前控制,还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减轻风险所带来的伤害。在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企业项目特点和行业风险等,还有在评估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评估,要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在风险发生后,要有相关的解决措施来降低该风险为公司带来的损害。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

企业在建立好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之后,为了保证税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切实保证责任的落实。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对于税务风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发现,工作人员将其及时解决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并且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要想监督的力度加强就需要企业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税务工作中的环节进行监督,还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在监督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企业要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都要提高,在税务检查部门检查完后,要学习其中的经验,发现自身税务风险防范中的不足,并且能为税务风险的管理提出有效的建议,这不仅能促进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还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