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理念

担保公司承担的主要风险有两种:系统性风险、非系统风险。系统内部风险又包括两种风险:一是业务道德风险;二是业务操作风险。业务道德风险,主要针对公司内部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职业责任心的建设。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是在签订合同和担保后管理,针对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判断及对相关资料获取的和收集上,包括企业基础资料和社会公众信息上。系统外部风险以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为主。政策风险简单来讲就是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颁布某些政策,可能会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产生影响。市场风险,众所周知市场瞬息万变,中国经济受08年经济危机波及的影响,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加之中国年轻的资本市场风云波动,目前均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类外部的不确定性也会让担保公司的经营收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担保公司的行业特性,风险是不可能消除的,使其在运营中,将风险管理列入重中之重,风险管理要为公司的业务发展保驾护航。毫无疑问风险管理水平是一个担保公司能力的主要体现,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担保公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担前慎重选择,担后未雨绸缪,发现风险,实时应对,通过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够将风险与利益平衡,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领域风险集中

担保公司合作对象中的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该类型企业存在经营问题多、企业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以及主要人员和股东管理水平低下等等,相对来讲,更容易发生风险甚至被担保企业不能及时足额还本付息,造成担保公司的巨大资产损失以及信誉损失。

(二)与银行的合作条件苛刻

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民营融资担保公司。银行对它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准入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必须缴纳高额的保证金,而且大多要求一次性缴清。同时很多银行大大减少了与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甚至与一些民营融资担保公司中断长久的合作,直接减少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使担保公司业务难度加大。

(三)担保债权法律保障难以到位

担保公司在代偿以后,担保债权法律保障却又难以到位。法院对担保对象的追还赔偿款的诉讼周期太过于漫长,其执行过程更是复杂拖延。最让担保公司头疼的就是对判决的结果难以执行,其效率极其低下。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由于目前对那些欠债不还的企业打击力度不够,让他们产生了很强的侥幸心理,债务人隐藏、逃匿、资产转移等来逃避责任等为常事。

(四)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到位

现阶段的许多政策要求设置门槛比较高,部门之间利益划分等等问题,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难以贯彻下去,无法落到实处。另外,目前的政策对担保企业的扶持力度小,甚至有时对一些民营担保公司会产生负作用,不但无法享受政策的扶持,还会因为政策的出台产生限制。最后就是现有的政策在规范程度上还有待改善,尤其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许多政策的运作并没有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

(五)信用认证困难

现阶段,由于没有完整的信用认证系统,被担保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都分散在各个银行、税务、司法等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信息大多数不对外开放,为此征信记录难以获取,以致于融资担保公司在征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征信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征信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六)担保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担保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短短20多年,且担保公司近几年增长迅猛,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管理模式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内部机构还不够健全,经常性的出现经营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再加之与其他的融资担保公司产生交叉敏感区域,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会受到牵连的进入重灾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正面的宣传引导,还会给整个行业都产生不良影响。

三、融资担保公司所遇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担保行业氛围

在社会经济领域做正面宣传和导向,对不守法、不诚信的企业进行公示,加大惩戒措施和违约责任。对守信用、风险预测处理能力强、经营规范,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健全的企业,从政策性补贴、银行贷款利率、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于倾斜。建立健全行业信息系统,及时最新政策、大数据信息,打开管理壁垒,加强行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借鉴,促进行业间的沟通与交流。

(二)政府要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担保采取积极的态度

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完善担保公司法人治理,优化内部结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公司信誉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出大量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降低流动性风险的举措,与银行进行协调,确保将出台的政策方针落实到银行的实际操作中,同时担保公司与地方融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将担保债权列入债权转让范围,为担保公司的各项资产处置业务打通通道。

(三)逐步完善担保法律方面的建设以及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让失信企业得到相应的惩罚,要严厉打击隐藏债务人以及资产转移的现象,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对已经涉诉案件,尤其是对社会影响较大、涉及多个债权人和担保公司的案件,从公司法、物权法、和民法上更应有确切的司法依据,立法程序简化,政策力度加大。再就是政府引导联合建立联合征信体系,降低担保公司的征信成本以及减少其复杂流程。最后设立风险应急资金,减少中小型企业的流动。希望政府能够设立风险应急资金,在企业出现资金链风险时,及时投入到风险的处理与应对中。这样一来,因资金链风险的企业能够得到帮助,逃离困境继续发展。中小企业使用的应急资金就能及时偿还担保公司代偿款,降低了担保公司的风险,也能解决中小型企业的代偿款无法偿还的问题。

(四)担保公司内部必须加强团队和制度建设

在团队建设方面,选拔和培养大批专业能力与素质较高的人才,成立精英讨论决策组,参与到某些项目的讨论决策中,避免决策失误;在制度建设方面,完善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建立制定在保项目的监管制度;强化风险处置制度,实现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保障业务的安全运营。

(五)鉴于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

担保代偿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代偿后须根据被担保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暂时陷入经营困境无力还款的企业,应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待其经营好转后再逐步追偿,挽回代偿损失。财

参考文献:

[1]王维俊,乔小枫.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与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11(11).

[2]时海宁.从国际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谈对我国的借鉴[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09).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理念

担保公司承担的主要风险有两种:系统性风险、非系统风险。

系统内部风险又包括两种风险:一是业务道德风险;二是业务操作风险。业务道德风险,主要针对公司内部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职业责任心的建设。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是在签订合同和担保后管理,针对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判断及对相关资料获取的和收集上,包括企业基础资料和社会公众信息上。

系统外部风险以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为主。政策风险简单来讲就是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颁布某些政策,可能会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产生影响。市场风险,众所周知市场瞬息万变,中国经济受08年经济危机波及的影响,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加之中国年轻的资本市场风云波动,目前均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类外部的不确定性也会让担保公司的经营收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

担保公司的行业特性,风险是不可能消除的,使其在运营中,将风险管理列入重中之重,风险管理要为公司的业务发展保驾护航。毫无疑问风险管理水平是一个担保公司能力的主要体现,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担保公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担前慎重选择,担后未雨绸缪,发现风险,实时应对,通过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够将风险与利益平衡,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领域风险集中

担保公司合作对象中的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该类型企业存在经营问题多、企业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以及主要人员和股东管理水平低下等等,相对来讲,更容易发生风险甚至被担保企业不能及时足额还本付息,造成担保公司的巨大资产损失以及信誉损失。

(二)与银行的合作条件苛刻

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民营融资担保公司。银行对它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准入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必须缴纳高额的保证金,而且大多要求一次性缴清。同时很多银行大大减少了与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甚至与一些民营融资担保公司中断长久的合作,直接减少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使担保公司业务难度加大。

(三)担保债权法律保障难以到位

担保公司在代偿以后,担保债权法律保障却又难以到位。法院对担保对象的追还赔偿款的诉讼周期太过于漫长,其执行过程更是复杂拖延。最让担保公司头疼的就是对判决的结果难以执行,其效率极其低下。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由于目前对那些欠债不还的企业打击力度不够,让他们产生了很强的侥幸心理,债务人隐藏、逃匿、资产转移等来逃避责任等为常事。

(四)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到位

现阶段的许多政策要求设置门槛比较高,部门之间利益划分等等问题,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难以贯彻下去,无法落到实处。另外,目前的政策对担保企业的扶持力度小,甚至有时对一些民营担保公司会产生负作用,不但无法享受政策的扶持,还会因为政策的出台产生限制。最后就是现有的政策在规范程度上还有待改善,尤其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许多政策的运作并没有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

(五)信用认证困难

现阶段,由于没有完整的信用认证系统,被担保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都分散在各个银行、税务、司法等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信息大多数不对外开放,为此征信记录难以获取,以致于融资担保公司在征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征信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征信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六)担保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担保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短短20多年,且担保公司近几年增长迅猛,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管理模式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内部机构还不够健全,经常性的出现经营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再加之与其他的融资担保公司产生交叉敏感区域,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会受到牵连的进入重灾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正面的宣传引导,还会给整个行业都产生不良影响。

三、融资担保公司所遇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担保行业氛围

在社会经济领域做正面宣传和导向,对不守法、不诚信的企业进行公示,加大惩戒措施和违约责任。对守信用、风险预测处理能力强、经营规范,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健全的企业,从政策性补贴、银行贷款利率、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于倾斜。建立健全行业信息系统,及时最新政策、大数据信息,打开管理壁垒,加强行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借鉴,促进行业间的沟通与交流。

(二)政府要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担保采取积极的态度

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完善担保公司法人治理,优化内部结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公司信誉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出大量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降低流动性风险的举措,与银行进行协调,确保将出台的政策方针落实到银行的实际操作中,同时担保公司与地方融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将担保债权列入债权转让范围,为担保公司的各项资产处置业务打通通道。

(三)逐步完善担保法律方面的建设以及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让失信企业得到相应的惩罚,要严厉打击隐藏债务人以及资产转移的现象,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对已经涉诉案件,尤其是对社会影响较大、涉及多个债权人和担保公司的案件,从公司法、物权法、和民法上更应有确切的司法依据,立法程序简化,政策力度加大。再就是政府引导联合建立联合征信体系,降低担保公司的征信成本以及减少其复杂流程。最后设立风险应急资金,减少中小型企业的流动。希望政府能够设立风险应急资金,在企业出现资金链风险时,及时投入到风险的处理与应对中。这样一来,因资金链风险的企业能够得到帮助,逃离困境继续发展。中小企业使用的应急资金就能及时偿还担保公司代偿款,降低了担保公司的风险,也能解决中小型企业的代偿款无法偿还的问题。

(四)担保公司内部必须加强团队和制度建设

在团队建设方面,选拔和培养大批专业能力与素质较高的人才,成立精英讨论决策组,参与到某些项目的讨论决策中,避免决策失误;在制度建设方面,完善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建立制定在保项目的监管制度;强化风险处置制度,实现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保障业务的安全运营。

(五)鉴于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

担保代偿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代偿后须根据被担保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暂时陷入经营困境无力还款的企业,应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待其经营好转后再逐步追偿,挽回代偿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维俊,乔小枫.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与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11(11).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维护被保险人利益,促进保险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第三条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偿付能力充足率即资本充足率,是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

第四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偿付能力管理制度,强化资本约束,保证公司偿付能力充足。

保险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本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负责。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的管理层对本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负责。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应当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和监管机制,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监督检查,并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第二章偿付能力评估

第六条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定期进行偿付能力评估,计算最低资本和实际资本,进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

保险公司应当以风险为基础评估偿付能力。

第七条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是指保险公司为应对资产风险、承保风险等风险对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依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而应当具有的资本数额。

第八条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

认可资产是保险公司在评估偿付能力时依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所确认的资产。认可资产适用列举法。

认可负债是保险公司在评估偿付能力时依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所确认的负债。

第九条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进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对未来规定时间内不同情形下的偿付能力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价。

第十条在中国境内设有多家分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应当合并评估境内所有分支机构的整体偿付能力。

第三章偿付能力报告

第十一条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及有关规定编制和报送偿付能力报告,确保报告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合规。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和临时报告。

第十二条保险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偿付能力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负责。

第十三条保险公司应当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报送董事会批准的经审计的年度偿付能力报告。

第十四条保险公司年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董事会和管理层声明;

(二)外部机构独立意见;

(三)基本信息;

(四)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

(五)内部风险管理说明;

(六)最低资本;

(七)实际资本;

(八)动态偿付能力测试。

第十五条保险公司应当于每季度结束后,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报送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第十六条保险公司在定期报告日之外的任何时点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当在发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的偿付能力。

第十七条保险公司发生下列对偿付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的,应当自该事项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一)重大投资损失;

(二)重大赔付、大规模退保或者遭遇重大诉讼;

(三)子公司和合营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者被金融监管机构接管;

(四)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的总公司由于偿付能力问题受到行政处罚、被实施强制监管措施或者申请破产保护;

(五)母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或者被金融监管机构接管;

(六)重大资产遭司法机关冻结或者受到其他行政机关的重大行政处罚;

(七)对偿付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在中国境内有多家分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应当指定一家在华分公司作为主报告机构,负责履行本规定的报告责任。

第十九条保险公司投资设立的境外保险公司向当地保险监管机构报送按当地监管规则编制的偿付能力报告的,应当同时将该报告报送中国保监会。

第二十条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调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报送频率。

第二十一条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公开披露偿付能力状况。

第四章偿付能力管理

第二十二条保险公司的综合风险管理,影响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都应当纳入公司的内部偿付能力管理体系。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体系包括:

(一)资产管理;

(二)负债管理;

(三)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四)资本管理。

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重点从以下方面识别、防范和化解集中度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资产风险:

(一)加强对承保、再保、赔付、投资、融资等环节的资金流动的监控;

(二)建立有效的资金运用管理机制,根据自身投资业务性质和内部组织架构,建立决策、操作、托管、考核相互分离和相互牵制的投资管理体制;

(三)加强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股权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关联交易管理,监测集团内部风险转移和传递情况;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管理,建立有效的资产隔离和授权制度;

(五)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债权投资、应收分保准备金等信用风险较集中的资产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保险公司应当重点从以下方面识别、防范和化解承保风险、担保风险、融资风险等各类负债风险:

(一)明确定价、销售、核保、核赔、再保等关键控制环节的控制程序,降低承保风险;

(二)建立和完善准备金负债评估制度,确保准备金负债评估的准确性和充足性;

(三)建立融资管理制度和机制,明确融资环节的风险控制程序;

(四)严格保险业务以外的担保程序,遵循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根据被担保对象的资信及偿债能力,采取谨慎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跟踪监督。

第二十五条保险公司应当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和机制,及时识别、防范和化解资产负债在期限、利率、币种等方面的不匹配风险及其他风险。

第二十六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资本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及时识别、防范和化解公司的治理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二十七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在制定发展战略、经营规划、设计产品、资金运用等时考虑对偿付能力的影响。

第二十八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与其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相适应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融资和提高盈利能力保持公司偿付能力充足。

第二十九条偿付能力充足率不高于150%的保险公司,应当以下述两者的低者作为利润分配的基础:

(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可分配利润;

(二)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确定的剩余综合收益。

第三十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的偿付能力管理机制,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在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中的职责、权限以及偿付能力管理的程序和具体措施。

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偿付能力管理培训制度,对公司偿付能力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偿付能力管理及合规培训。

第三十二条保险公司管理层应当定期对偿付能力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进,并向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

第五章偿付能力监督

第三十三条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督检查采取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十四条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报送的偿付能力报告进行审查。

中国保监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对保险公司报送的偿付能力报告及相关信息实施审查。

第三十五条中国保监会在每季度结束后,根据保险公司报送的偿付能力报告和其他资料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分析。

第三十六条中国保监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下列内容实施现场检查:

(一)偿付能力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偿付能力评估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三)对中国保监会监管措施的执行情况;

(四)中国保监会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方面。

第三十七条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将保险公司分为下列三类,实施分类监管:

(一)不足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保险公司;

(二)充足I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的保险公司;

(三)充足II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的保险公司。

中国保监会不将保险公司的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结果作为实施监管措施的依据。

第三十八条对于不足类公司,中国保监会应当区分不同情形,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监管措施:

(一)责令增加资本金或者限制向股东分红;

(二)限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

(三)限制商业性广告;

(四)限制增设分支机构、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责令转让保险业务或者责令办理分出业务;

(五)责令拍卖资产或者限制固定资产购置;

(六)限制资金运用渠道;

(七)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八)接管;

(九)中国保监会认为必要的其他监管措施。

第三十九条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充足I类公司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

第四十条充足I类公司和充足II类公司存在重大偿付能力风险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其进行整改或者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第四十一条对于未按本规定建立和执行偿付能力管理制度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其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二条中国保监会对外国保险公司在境内分支机构的偿付能力实施合并评估,偿付能力监管措施适用境内所有分支机构。

第四十三条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根据保监会授权,在偿付能力监管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督检查;

(二)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财务信息等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实施监督检查;

(三)防范和化解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市场行为风险,防止重大的市场行为风险转化为偿付能力风险;

(四)执行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采取的监管措施,确保监管措施在分支机构层面得到严格执行;

(五)识别、监测、防范和化解辖区内的重大偿付能力风险;

(六)中国保监会授予的其他偿付能力监管职责。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保险集团的偿付能力监管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指从公司整体目标出发,通过识别和评估影响公司价值目标实现的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整体框架内进行系统管理,积极探寻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公司创造最优化的价值;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完成预定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措施。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是指为了防止公司偏离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和防范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由此可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必然联系,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从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上来看,均是通过一系列程度和措施,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控制,以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为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保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且风险管理渗透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差异

1.作用时点不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内部控制会贯穿于其全寿命周期,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便为内控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其作用对象主要是公司的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风险管理必须在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一特点限制了其作用发挥的及时性。保险公司的风险虽然会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存在,但风险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此造成了风险管理的滞后性。2.限制条件不同。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环节都需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上述过程是风险管理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影响经营效率、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换言之,所有可能导致经营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的因素都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控制措施。3.控制内容不同。在保险公司中,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立风险管理目标、设置实施战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等等。而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则涵盖了从上层治理结构到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再到基层作业的所有流程,其中不但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也涉及实现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对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及风险环节的控制。由此可见,后者包含的内容要比前者更加广泛。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由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是基于公司面临的风险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所以保险公司可将两者进行融合,建立起一套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序开展。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保险公司中,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且还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应当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在结构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分权制衡机制,并对董事会及监事会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其职能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其次,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彼此制约。再次,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制度、员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薪酬制度等,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内控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保险公司应将风险管理覆盖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找出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确定风险预警标准。其次,实施风险评估,既要对保险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决策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种风险进行评估,又要对公司内部控制程序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再次,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转移、规避、保留、降低等措施。最后,持续监察已识别和已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审查风险管理效果,并关注新风险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控制活动

想要使保险公司管理层下达的指令能够在公司内部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构建起有效的控制活动。首先,在过程控制方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对员工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能够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同时还应对风险控制关键点进行明确,对公司日常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风险要进行重点监控,降低风险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其次,在业务控制上,公司应当对产品开发、售后理赔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营。再次,在财务控制上,应对相关的制度、报告、系统等进行严格控制,由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最后,在资金控制上,要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及风险的管控,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性。

(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为了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保险公司应当构建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能够增进公司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首先,公司内部的人员可从管理层获取到明确的信息,进而了解自己在公司内控体系中的作用。其次,员工可将从经营活动获得的有价值信息传递给公司管理层,同时还为员工汇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最后,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也可借助该机制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

(五)加强内部监督

保险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保险公司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审计部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公司实行分级审查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其次,审计部门要持续监督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定期检查财务信息,评价各部门执行和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最后,审计部门要将保费收入、保险理赔、保险资金运作作为审点,确保保险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多重交叉之处,其管理控制目标均为降低风险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为此,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构建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中,为突出内部控制重点指明方向,从而提高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作者:邢喆 单位: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晋晓琴.全面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解读《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J].商业会计,2011(02).

[2]张建.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13(08).

[3]徐文魁,李作家.新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指从公司整体目标出发,通过识别和评估影响公司价值目标实现的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整体框架内进行系统管理,积极探寻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公司创造最优化的价值;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完成预定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措施。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是指为了防止公司偏离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和防范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由此可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必然联系,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从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上来看,均是通过一系列程度和措施,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控制,以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为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保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且风险管理渗透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差异

1. 作用时点不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内部控制会贯穿于其全寿命周期,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便为内控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其作用对象主要是公司的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风险管理必须在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一特点限制了其作用发挥的及时性。保险公司的风险虽然会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存在,但风险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此造成了风险管理的滞后性。

2. 限制条件不同。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环节都需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上述过程是风险管理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影响经营效率、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换言之,所有可能导致经营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的因素都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控制措施。

3. 控制内容不同。在保险公司中,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立风险管理目标、设置实施战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等等。而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则涵盖了从上层治理结构到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再到基层作业的所有流程,其中不但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也涉及实现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对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及风险环节的控制。由此可见,后者包含的内容要比前者更加广泛。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由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是基于公司面临的风险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所以保险公司可将两者进行融合,建立起一套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序开展。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保险公司中,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且还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应当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在结构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分权制衡机制,并对董事会及监事会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其职能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其次,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彼此制约。再次,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制度、员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薪酬制度等,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内控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保险公司应将风险管理覆盖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找出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确定风险预警标准。其次,实施风险评估,既要对保险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决策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种风险进行评估,又要对公司内部控制程序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再次,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转移、规避、保留、降低等措施。最后,持续监察已识别和已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审查风险管理效果,并关注新风险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控制活动

想要使保险公司管理层下达的指令能够在公司内部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构建起有效的控制活动。首先,在过程控制方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对员工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能够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同时还应对风险控制关键点进行明确,对公司日常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风险要进行重点监控,降低风险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其次,在业务控制上,公司应当对产品开发、售后理赔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营。再次,在财务控制上,应对相关的制度、报告、系统等进行严格控制,由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最后,在资金控制上,要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及风险的管控,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性。

(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为了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保险公司应当构建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能够增进公司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首先,公司内部的人员可从管理层获取到明确的信息,进而了解自己在公司内控体系中的作用。其次,员工可将从经营活动获得的有价值信息传递给公司管理层,同时还为员工汇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最后,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也可借助该机制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

(五)加强内部监督

保险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保险公司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审计部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公司实行分级审查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其次,审计部门要持续监督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定期检查财务信息,评价各部门执行和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最后,审计部门要将保费收入、保险理赔、保险资金运作作为审点,确保保险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多重交叉之处,其管理控制目标均为降低风险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为此,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构建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中,为突出内部控制重点指明方向,从而提高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晋晓琴.全面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解读《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J].商业会计,2011(02).

[2]张建.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13(08).

[3]徐文魁,李作家.新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4]杨书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05(11).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6篇

由于采取BOT融资方式具有可以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减少东道国政府的财政负担,改善东道国的投资环境,项目公司的债权人对发起人无追索权或只有有限追索权等特点,因此BOT方式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国际上受到重视和欢迎,特别是在能源和交通建设领域,BOT模式得到广泛的运用。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已经逐步从低端的施工承包向总承包、带资承包和海外投资等高端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到国际BOT项目的竞标和实施中。但由于BOT项目周期长,成本高,参与方多,且各方之间合同关系复杂,风险因素较多,因此了解BOT项目运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BOT项目的成功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BOT项目的各参与方中,项目发起人成立的项目公司居于特殊地位,相比较于政府和用户,其面临的风险最大,在风险管理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探讨BOT项目实施中项目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根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针对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本文力图简明扼要地说明该类项目各参与方的合同关系,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和风险来源,阐述以BOT方式进行水电开发的项目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项目参与方的合同关系

在BOT水电开发项目的各参与方中,项目公司和东道国政府是核心,是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的双方当事人。项目公司由项目发起人在东道国注册成立,除了特许商角色之外,它还是融资协议中的借款人,建设承包合同中的发包人和业主、购电协议中的供电商等等。东道国政府通常指定其所属机构作为执行机构代表东道国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的权利,并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国际BOT水电项目的购电商通常是国有的国家电力公司(局),政府对其具有控制权,因此政府对项目的承诺更容易兑现,能够提高项目发起人对项目投资的信心。除了项目公司、东道国政府和购电商,项目还涉及到投资方(股东)、债权人、建设承包商、运营商等。另外东道国政府还会要求项目公司选择一家有经验、信誉好的国际咨询公司来审查项目的详细设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当监理的角色监督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定期向政府执行机构、项目公司和债权人提供项目报告,并签发项目的竣工证书,决定商业运营的开始日。

项目主要参与方的关系如图所示:

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合同或协议来明确各方在项目中的角色以及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和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将各种可预见的项目风险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各参与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等和利益平衡,以确保BOT项目的顺利实施。

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涉及的主要法律文件包括:

(1) 特许权协议 concession agreement

(2) 购电协议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长期购买协议 long-term purchase agreement

或取或付协议take-or-pay agreement

且取且付协议take-and-pay agreement

(3) 土地租赁协议land lease agreement

(4) 贷款协议loan agreement

(5)出口信贷合同 export credit contracts

(6) 债权人间合同creditors’ contract

(7) 股东协议shareholders' agreement

(8) 收益转让合同assignment contract of proceeds

(9) 完工担保合同completion guarantee contract

(10)托管协议 escrow agreement

(11)建设合同 construction contracts,包括:

a.工程设计合同 engineering and design contract

b.施工合同construction contract

c.供货合同 supply contracts

或供或付合同supply-or-pay contract

原材料和服务合同 contracts for materials and services

(12)咨询合同consulting contract

(13)运营维护合同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tract

(14)投资担保合同(海外投资保险合同) investment guarantee contracts

(15)保险合同 insurance contracts

(16)东道国政府保证 host government assurances

(17)安慰函 letters of comfort

支持函 letters of support

理解函 letters of understanding

如果项目交由EPC承包商建设,则建设合同指的就是EPC合同(EPC Contract)。

二、 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措施

BOT项目的实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开发(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运营和维修阶段、移交阶段。本文将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的风险按项目阶段归纳为四大类:开发风险、施工风险、运营风险和移交风险,另外将项目公司和债权人的财务风险单独阐述,这样划分的好处是有利于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随着项目的进程识别项目各个阶段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将可量化的风险包含在项目成本和电价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项目开发阶段是BOT项目的关键性阶段,从确定意向、考察、立项、可行性研究、投标、谈判,到最终取得特许经营权、签订购电协议,要经过长期、艰苦、大量、细致的工作,尤其是其中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在时间上它对应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开发/规划阶段,在逻辑上它对应于项目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项目分析等不同过程,因此必须从政治、社会、技术、经济等不同层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科学论证,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在项目开发阶段,需要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有关立法和法律法规、市场和项目本身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需要聘请律师、技术及财务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论证和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大量的项目文件;需要与东道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多次接触和协商。开发和投标费用很高,如果项目发起人由于竞争失败不能组成项目公司签不成特许权协议,这些花费是很可能得不到回报的。所以应该特别重视开发阶段的风险研究和风险对策,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东道国政府和债权人更希望项目公司选择EPC承包商来施工项目,选择经验丰富的运营商对项目设施进行运营和维护,而这两种形式对于降低施工风险和运营风险都是有效的。当然,如果项目发起人有很强的技术、管理和协调能力,也可以考虑采取其它模式如分包等来建设和运营项目。

现将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实施中项目公司(选择EPC承包商)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对策分别说明如下。

(一) 开发风险

项目公司在开发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可行性研究风险、筹资风险、组织管理风险、特许获取风险和市场预测风险等。

1.可行性研究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论证不足。

规避措施:科学论证。

规避程度:投资方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聘请法律财务顾问和技术专家进行全方位论证和风险分析。

2.筹资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违约,政府违约。

规避措施:项目公司提供履约担保,政府提供履约保证或安慰函。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提供不超过项目成本10%的履约保函;在特许权协议中涵盖政府对项目的承诺。

3.组织管理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组织不力。

规避措施:专家咨询。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建立能有效运转的组织结构,聘请专业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4.特许获取风险

风险来源:政府。

规避措施: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签订政府备忘录和特许权协议。

规避程度:政府采用国际竞标程序和结构,增加透明度;政府备忘录和特许权协议涵盖政府违约补偿条款。

5.市场预测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调查研究。

规避程度:投资方聘请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独立评估师进行市场调查和评估。

(二)建设风险

项目公司在建设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完工延误风险,费用超支风险,安全风险,地质/地震风险,设备未能满足操作规范风险,项目设施现场的可获得性风险,现场恢复、移民和环境风险等。

1.完工延迟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建设承包商,不可抗力。

规避措施:投资方准备应急/备用资本金,及时获得征地、所有的许可和批复,使用成熟的技术;选择有声誉的EPC承包商,采用有交钥匙责任的EPC合同框架;投资方准备应急/备用资本金,投保延迟完工险,还需要投保战争和内乱险,将政治事件的不可抗力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注入不超过项目成本10%的备用资本金,要足够补足债务清偿金额;设立具有吸引力的竣工奖,建设承包商要向项目公司支付足够的误期损害以满足债务清偿支付和项目公司的其他责任,误期损害金额不超过EPC合同价的30%,如果合同终止,EPC承包商除支付延误完工估计的误期损害,还应支付项目设施完工所需的额外成本,但赔偿金额不超过合同价;项目公司的不可预见费用于债务清偿,如果不可预见费不够,债权人要适当延长贷款偿还期,另外在发生不可抗力造成施工延误时,不支付EPC承包商价格上涨费用。

2.费用超支风险

风险来源:EPC承包商;法律变更/税收变更/获得许可和批复延误;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变更令。

规避措施:采用固定总价的EPC交钥匙合同;条款安排;投资方准备紧急备用金;项目公司限制变更的范围。

规避程度:EPC承包商提供足够的保留金和履约保函;项目特许协议中要有政府对项目的承诺;费用超支由项目公司的紧急/备用资本金出资;潜在的对投资方会有实质影响的变更令要提前获得债权人的批复。

3.安全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投资方进行适当的评估并投保。

规避程度:保险涵盖战争和内乱。

4.地质/地震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开发期对项目进行认真评估,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

规避程度:投资方提供项目成本10%的备用资本金。

5.设备未能满足操作规范

风险来源:设备能力(容量)不足。

规避措施:EPC承包商提供EPC合同履约担保。

规避程度:EPC承包商支付误期损害。

6.项目设施现场的可获得性

风险来源:投资方。

规避措施:投资方及早获得征地、所有的许可和批复。

规避程度:在融资结束前项目公司提交所需的文件获得政府对项目用地的批复。

7.现场恢复、移民和环境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

规避措施:投资方获得政府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批复。

规避程度:在开始详细评估前项目公司要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三)运营风险

项目公司在运营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操作性能缺陷/有形损坏风险,水文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连接失败风险,法律变更/购电协议撤回/兑换限制/征收风险,环境风险,被迫停机风险,运营成本超支风险等。

1.操作性能缺陷/有形损坏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或EPC承包商造成设备不能操作;运营和维修差;项目公司的不可抗力;其他不可抗力。

规避措施:EPC承包商提供保修,在商定的时间内有修正的责任;签订有误期损害规定的运营和维修合同;项目公司投保商业中断险;转移到购电协议中,包括法律变更和政府接收的规定。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用积累储备继续债务清偿,六个月债务清偿的债务清偿储备金计入项目成本;投保保障期商业中断险,反映替换时间;继续按购电协议收取固定费用,投保战争和内乱险。

2.水文风险

风险来源:降雨量小。

规避措施:投资方在开发阶段仔细评估,提供债务清偿储备,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分析水流的历史资料,提供六个月的债务清偿储备,允许至少两个枯水年的发电量小于购电协议中要求的发电量。

3.市场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长期的或取或付购电协议。

4.通货膨胀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在协议中做出明确规定。

规避程度:按照通货膨胀率,逐年提高电价。

5.连接失败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未能取电也视为发电需要支付。

6.法律变更/购电协议撤回/兑换限制/征收风险

风险来源:政府和购电商。

规避措施:购电协议中和特许权协议中要有适当的条款,投资保险。

规避程度:特许权协议包括政府对项目的承诺,投保政府征收和汇兑限制险。

7.环境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不遵守环保规定。

规避措施:使投资方遵守环保规定。

规避程度: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8.被迫停机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违约。

规避措施:购电协议中包括相应的条款。

规避程度:采用或取或付合同,支付装机容量价格。

9.运营成本超支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投资方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

规避程度:成本超支由项目公司的紧急/备用资本金出资。

(四)移交风险

项目公司在移交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效益风险,资本沉淀风险,资产评估风险,监督风险等。

1. 效益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

规避措施:项目公司进行合理决算。

规避程度: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财会标准。

2. 资本沉淀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

规避措施:及早撤资。

规避程度:收益及早汇出或再投资。

3. 资产评估风险

风险来源:政府。

规避措施:政府委托独立机构,项目公司寻求立法支持,特许协议中条款安排。

规避程度:建立、健全独立的权威资产评估机构,寻求政府对资产评估的认可,再评估的附加费应可调整电价或延长特许期。

4. 监督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加强宣传。

规避程度:公示。

(五)项目公司和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项目公司和债权人的财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支付违约)、融资成本风险、商业中断和利润损失风险、购电协议安全执行风险等。

1. 信用风险(支付违约)

风险来源:EPC 承包商;购电商未能支付电费。

规避措施:EPC承包商或其担保人提供EPC 合同担保;投资方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

规避程度:投资方提供12个月付款的不可撤消循环信用证。

2. 融资成本风险

风险来源:基本利率;兑换率。

规避措施:投资方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紧急/备用资本金(施工阶段),采用固定贷款利率或套期保值的浮动贷款利率,多种货币组合;紧急/备用资本金(施工阶段),按投资的币种支付电费。

3. 商业中断和利润损失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适宜的、费用低廉的保险和再保险。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在开始详细评估前提交保险提案。

4. 购电协议安全执行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和政治因素。

规避措施:投资方的法律顾问审查购电协议,如果可能,和购电商协商适当的支持措施。

规避程度:有关购电协议风险事件的法律观点要包括在详细评估中,债权人的最终推荐应强调相关的法律观点和律师的建议。

BOT水电开发项目涉及领域广泛,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在进行风险分析时会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应聘请法律和财务顾问、技术专家来帮助项目公司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应采取的防范措施,设计出一个合理的风险防范和分担的融资结构。在风险分析中,除了进行定性分析,还应进行定量分析,如对财务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风险的评价指标,建立风险的评价体系等等。应用这些量化分析方法可以使项目公司在进行BOT水电项目开发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在一个最小的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三、项目公司在各个阶段的风险变化

项目公司在不同项目阶段的风险大小是变化的。在开发期,项目公司的风险由低到高;一旦成功获得特许经营权,风险便开始急剧下降,然而进入建设期,随着投资的逐步加大,风险也日益增加,在完工时达到最大;进入运营期后,资金逐步回收,风险逐日减小,直至完全移交,资金收回并获利,风险结束。项目公司在不同时期的风险曲线如图1所示。

四、 结语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很多水电站,在水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中国公司直接投资海外BOT水电项目还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由于国情不同,不能将国内的经验生搬硬套到海外项目上去,而应对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投资项目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制定适合具体项目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海外投资风险巨大,而且BOT水电开发项目周期长,市场变化大,潜在的风险因素更是多且复杂,因此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中国公司要提高风险意识,重视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对策研究。重视和做好风险管理,投资海外BOT水电项目才能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李红敏,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张淳,中国机械装备工业集团)

参考文献: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7篇

1 财务风险内涵及分类概述

1-1 定价风险

对于以投保理赔为主要业务的保险公司而言,保险业务费用额度主要是基于企业的预算基础,如果保险公司在预算编制上缺乏科学准确性,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费用成本上升、投保率不高、退保率提高或者是预期投资收益不高等问题,这些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定价风险,进而出现财务损失。

1-2 利率风险保险公司的很多保险产品与金融行业的市场行情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如果利率上升,一些潜在的客户便不会将资金投入到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上,而更加倾向于银行或者是基金产品,这就会造成保险公司业务量的下降,甚至是影响到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增加保险公司风险隐患程度。

1-3 资产负债风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业务经营最大的特点就是属于典型的负债经营管理模式,如果保险公司对于资金负债的匹配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保险公司的现金流无法满足到期本金索赔额,很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出现负债风险。

1-4 责任准备金风险保险公司赔偿能力的重要保障就是责任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在投保客户发生风险前收取保费,出现风险后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赔偿额,一旦责任准备金不足,无法正常进行保险的偿付,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同时也会造成保险公司出现财务危机。

1-5 偿付能力不足对于到期债务以及保险公司的未来责任,都要求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如果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资金运用结构失调、精算定价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都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甚至是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的履行保险合同,进而导致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1-6 其他财务风险问题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除了上述几类以外,各种外部的不确定因素,诸如市场经济环境、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或者是自然灾害等,都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措施

2-1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基于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这也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作。在预警系统体系的构建上,首先,要有着较为畅通的信息数据收集渠道,尤其是具有信息化的财务信息收集渠道,能够全方位的整合财务风险管理的所有业务信息;其次,强化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能够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中准确的识别找出财务风险点,并进行规范分类;最后,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预测判断和分析。

2-2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系统评价系统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第二个环节,主要是按照财务风险预警的结果,选用合适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以及计算模型,对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损失情况进行预测分析,进而确定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值。并将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及时传递至保险公司的财务以及管理决策部门,以便于决策管理部门根据风险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2-3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是整个财务系统的关键执行阶段,主要内容就是制订各种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并执行各种风险管理策略。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通过各种措施的执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另一方面则是风险处理,重点是在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发生以后,及时地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3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具体应用策略

3-1 筹资风险的防控筹资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筹资阶段的风险控制上,保险公司的管理部门应该

正确的认识筹资风险,完善筹资风险机制的建设,特别是结合保险公司的实际,合理的调配保险公司的筹资结构,并充分地利用好筹资的杠杆原理来控制筹资风险,做到适度举债、资金结构优化,真正的控制筹资风险。此外,针对保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应该采取阶段性的控制措施,尤其是做好财务预算计划,合理安排保险公司的权益资金与财务资本,并确保筹资环节中公司合理的现金储备。

3-2 投资风险的防控

现阶段保险公司早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经营的阶段,保险公司的投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在投资风险的具体控制上,首先保险公司应该准确的确定好投资资金的数额以及比例,既要确保保险公司正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保险公司的投资主要是用于证券投资,因此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上应该注重降低证券投资的各类风险,确保资产在金融市场上运行的安全可靠。

3-3 承保风险的控制在承保风险的控制方面,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保险产品的定价,在产品的定价上应该重点加强对保险公司的预期利润、固定成本分摊以及差异化费用率的分析,兼顾客户资源市场的竞争力需求,提高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并通过调整承保政策以及产品费率的刚性控制,避免承保风险问题的发生。

3-4 理赔风险的控制在理赔风险的管控上,应该重点加强对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尤其是对查勘、定损、报价与核赔等环节的控制管理,提高保险公司理赔专业团队的建设水平,从严审批各类案件,并借助理赔自查与互查等方式,减少各种不合理的赔付。同时,应该提高保险公司的准备金管理水平,确保准备金账务处理以及利润核算的准确性,避免由于准备金管理不当导致负债风险问题。

3-5 管理风险的控制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不完善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保险公司的管理风险控制方面,首先应该强化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以全面预算管理指导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现金流、利润表以及偿付能力等指标的控制;其次,完善保险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管理,提高内部监督的力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最后,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以激励机制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控。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实践;战略;借鉴

1对风险的认识与分类管理

风险作为不确定性,在任何公司和经济业务中无处不在。但是,正确认识风险,并通过识别分类是实施控制和管理的基础。在对风险的认识方面,SHELL公司概括了“4Ts”,即:承担风险(Take)、处理风险(Treat)、转移风险(Transfer)、退出(Terminate)。他们认为:作为一个追求盈利的上市公司,首先要勇于承担风险,因为对于油气行业,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其次,认识到风险后要组织应对措施。如进入某一新兴市场风险较大,尽量选择与当地公司合资合作等;第三,尽量地向外部转嫁风险如对于部分风险较大的业务选择商业保险、项目融资等方式;最后是如果业务风险经过分析后大到一定程度,公司选择退出所在地区或业务。

在风险分类管理上,SHELL公司通常要求对每一项风险进行评价,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分类方法。具体标准是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对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将风险分为“严重不足”、“重大缺陷”等若干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选择应对措施。在SHELL公司内部,每个员工都有两本手册,所谓的“绿皮书”与“红皮书”。绿皮书是公司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执业标准、工作范围以及相应授权或权限。“红皮书”(RiskPolicyandGuidelines)即公司整体风险控制制度与操作指引。详细说明了包括业务控制事业(BusinessControlIncident,BCI)、自我评估(Self-Appraisal)、内部和外部独立审计等完整的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2风险控制的组织落实与制度保障

设计一套严密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对于控制风险至关重要。总体上看,国际石油公司对十分注重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协同作用。

日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工作由财务部门组织实施。SHELL公司在全球的财务人员多达8000人左右,占总人数的7%。除了财务人员,其在各业务板块和下属公司审计底层分支机构都设立了授权不等的内部控制人员。可以说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所有的经济活动全部都有财务人员有组织地进行控制。

同时,考虑到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和业务复杂程度,SHELL公司十分重视审计、法律等部门的保障作用。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合规部(ComplianceDepartment)具体负责设定遵守外部法律法规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标准等。同时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保障(Assurance)”的概念。集团审计委员会是内部控制体系中起保障作用的最高机构。另外,公司还设有业务保障委员会(BusinessAssuranceCommittee,BAC),BAC在全球每一个业务或地区设一名具体负责执行业务保障的人员(全球约300人)。BAC的主要责任包括:①形成完整的内部保障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②基于自我评价体系(Self-Appraisal)和内外部独立审计工作,确保风险出现时采取适当措施;③负责形成年度内部控制情况回顾的报告、内控系统有效性报告,并提出相应建议。这些多层的组织设置及保障体系,以及垂直的业务领导在控制公司风险方面好似设置了多到防线。

3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几个国际性石油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做法基本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SHELL公司的基本做法包括①资金的集中管理。采取多种措施,通过与国际性银行的合作,把分散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资金全部集中管理。在时点、时间、币种各不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如此高效率的资金集中管理是相当成功的。②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保证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提高了效率。③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由于预算是自上而下,并且由公司整体战略业务规划驾驭,控制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预算外因素的发生。(2)分级授权。公司的授权主要通过总部对各业务板块经理授权,再到对各地区公司首席代表进行层层授权,明确指示各地区公司首席代表对本地业务的内部控制管理负责。这样做一是传递压力,二是便于责任落实,三是减少了集团本身的风险。

(3)建立内部自我评价体系(Self-Appraisal)。在内部自我评价体系方面,SHELL公司规定各个层次的主要岗位责任人,包括各地区首席代表在内,需要定期通过Web方式的公司“保障收集工具(AssuranceCollectionTool,ACT)”层层上报“内部控制保障书(AssuranceLetter)”。这些内部控制保障书最终由集团审计委员会审阅,同时成为向外部审计师提供有关证据的支持文件。

(4)业务控制事件(BusinessControlIncident)管理。业务控制事件(BusinessControlIncident)与自我评价体系都是SHELL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本分。公司内部要求对发生下列情况的必须上报集团总部:业务控制体系因为其他因素发生重要改变、可以避免其他集团成员发生的教训或案例、有引起更大损失威胁的事件、严重影响公司声誉的事件、由于员工欺诈或受贿等行为导致商业活动被迫终止的事件等等。BCI的实质是不断总结、学习、交流,实施补救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水平。

4SHELL公司实践对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借鉴

实施“走出去”战略后,中国石油企业同样开始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风险,面临更加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显得迫切需要。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虽然也建立了相应制度,但与国际性石油公司的成熟经验相比,只能是刚刚起步。尤其是在风险评估、分类管理、组织机构、人员保障等方面,有很多需要借鉴SHELL公司的方面。

(1)海外资金集中管理方面。要实现海外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要充分利用国际性金融机构(比如渣打银行)成熟的全球电子银行平台,位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资金集中管理提供系统支持。

(2)根据中国石油企业目前业务拓展的国家,借鉴SHELL公司的风险评估与分类方法,充分考虑各资源国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建立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评估与分类方法。

(3)尽快建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按照层层授权的原则,建立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确保组织机构内部沟通、信息反馈的畅通。对于每一级责任人,都必须报告基于本岗位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HSE、执行总部规定的财务政策等方面的承诺与执行情况。

(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既然风险作为不确定性,在任何公司和经济业务中无处不在。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评估与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制定相应风险的应对措施,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每一个员工在海外工作时,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培训可以采用SHELL公司BCI类似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物操作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方红星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实践;战略;借鉴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80-02

1 对风险的认识与分类管理

风险作为不确定性,在任何公司和经济业务中无处不在。但是,正确认识风险,并通过识别分类是实施控制和管理的基础。在对风险的认识方面,SHELL公司概括了“4Ts”,即:承担风险(Take)、处理风险(Treat)、转移风险(Transfer)、退出(Terminate)。他们认为:作为一个追求盈利的上市公司,首先要勇于承担风险,因为对于油气行业,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其次,认识到风险后要组织应对措施。如进入某一新兴市场风险较大,尽量选择与当地公司合资合作等;第三,尽量地向外部转嫁风险如对于部分风险较大的业务选择商业保险、项目融资等方式;最后是如果业务风险经过分析后大到一定程度,公司选择退出所在地区或业务。

在风险分类管理上,SHELL公司通常要求对每一项风险进行评价,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分类方法。具体标准是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对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将风险分为“严重不足”、“重大缺陷”等若干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选择应对措施。在SHELL公司内部,每个员工都有两本手册,所谓的“绿皮书”与“红皮书”。绿皮书是公司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执业标准、工作范围以及相应授权或权限。 “红皮书”(Risk Policy and Guidelines)即公司整体风险控制制度与操作指引。详细说明了包括业务控制事业(Business Control Incident,BCI)、自我评估(Self-Appraisal)、内部和外部独立审计等完整的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2 风险控制的组织落实与制度保障

设计一套严密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对于控制风险至关重要。总体上看,国际石油公司对十分注重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协同作用。

日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工作由财务部门组织实施。SHELL公司在全球的财务人员多达8000人左右,占总人数的7%。除了财务人员,其在各业务板块和下属公司审计底层分支机构都设立了授权不等的内部控制人员。可以说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所有的经济活动全部都有财务人员有组织地进行控制。

同时,考虑到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和业务复杂程度,SHELL公司十分重视审计、法律等部门的保障作用。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合规部(Compliance Department)具体负责设定遵守外部法律法规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标准等。同时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保障(Assurance)”的概念。集团审计委员会是内部控制体系中起保障作用的最高机构。另外,公司还设有业务保障委员会(Business Assurance Committee,BAC),BAC在全球每一个业务或地区设一名具体负责执行业务保障的人员(全球约300人)。BAC的主要责任包括:①形成完整的内部保障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②基于自我评价体系(Self-Appraisal)和内外部独立审计工作,确保风险出现时采取适当措施;③负责形成年度内部控制情况回顾的报告、内控系统有效性报告,并提出相应建议。这些多层的组织设置及保障体系,以及垂直的业务领导在控制公司风险方面好似设置了多到防线。

3 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几个国际性石油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做法基本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SHELL公司的基本做法包括①资金的集中管理。采取多种措施,通过与国际性银行的合作,把分散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资金全部集中管理。在时点、时间、币种各不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如此高效率的资金集中管理是相当成功的。②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保证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提高了效率。③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由于预算是自上而下,并且由公司整体战略业务规划驾驭,控制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预算外因素的发生。

(2)分级授权。公司的授权主要通过总部对各业务板块经理授权,再到对各地区公司首席代表进行层层授权,明确指示各地区公司首席代表对本地业务的内部控制管理负责。这样做一是传递压力,二是便于责任落实,三是减少了集团本身的风险。

(3)建立内部自我评价体系(Self-Appraisal)。在内部自我评价体系方面,SHELL公司规定各个层次的主要岗位责任人,包括各地区首席代表在内,需要定期通过Web方式的公司“保障收集工具(Assurance Collection Tool,ACT)”层层上报“内部控制保障书(Assurance Letter)”。这些内部控制保障书最终由集团审计委员会审阅,同时成为向外部审计师提供有关证据的支持文件。

(4)业务控制事件(Business Control Incident)管理。业务控制事件(Business Control Incident)与自我评价体系都是SHELL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本分。公司内部要求对发生下列情况的必须上报集团总部:业务控制体系因为其他因素发生重要改变、可以避免其他集团成员发生的教训或案例、有引起更大损失威胁的事件、严重影响公司声誉的事件、由于员工欺诈或受贿等行为导致商业活动被迫终止的事件等等。BCI的实质是不断总结、学习、交流,实施补救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水平。

4 SHELL公司实践对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借鉴

实施“走出去”战略后,中国石油企业同样开始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风险,面临更加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显得迫切需要。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虽然也建立了相应制度,但与国际性石油公司的成熟经验相比,只能是刚刚起步。尤其是在风险评估、分类管理、组织机构、人员保障等方面,有很多需要借鉴SHELL公司的方面。

(1)海外资金集中管理方面。要实现海外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要充分利用国际性金融机构(比如渣打银行)成熟的全球电子银行平台,位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资金集中管理提供系统支持。

(2)根据中国石油企业目前业务拓展的国家,借鉴SHELL公司的风险评估与分类方法,充分考虑各资源国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建立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评估与分类方法。

(3)尽快建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按照层层授权的原则,建立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确保组织机构内部沟通、信息反馈的畅通。对于每一级责任人,都必须报告基于本岗位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HSE、执行总部规定的财务政策等方面的承诺与执行情况。

(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既然风险作为不确定性,在任何公司和经济业务中无处不在。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评估与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制定相应风险的应对措施,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每一个员工在海外工作时,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培训可以采用SHELL公司BCI类似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物操作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方红星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质量;风险管理;民用核安全设备

1 概述

风险管理的理念已经被有效地应用到众多领域和部门中,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核工业领域中仍存在一定的空白。企业如何建立核安全设备质量风险管理的模式,推进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提升质量保证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2 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在产品的制造周期内,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源进行识别、衡量、评价、应对和监控的过程,将预期的风险规避、降低、转移或风险保留,以达到风险损失最小的目标。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一般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即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1)风险识别。是根据相应制造活动的历史质量信息,通过对产品制造活动过程进行分析,预期产品制造活动完成后的结果,查出风险源的过程,并且找出向风险事故转化的因素。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工作-风险分解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2)风险衡量。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对已识别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衡量。(3)风险评价。对风险衡量的结果进行判断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的过程。(4)风险决策。质量风险决策,又称风险应对、风险防范,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检查控制措施、管理措施等对风险源进行应对的过程。(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跟踪,确保已制定的防范措施有效实施,并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进行规划或应对。

3 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3.1 概述

某公司将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该公司主要承制大型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质量风险管理理论的采用与实施对该公司的质量管理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该公司对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以月为周期,每月月初策划、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并于下月初对上月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完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累质量风险管理措施和经验,为后续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体现出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2 实施流程

3.2.1 质量风险识别――确定质量风险对象。该公司根据公司企业的自身特点,采用专家调查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工艺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形成小组开会,根据经验、专业知识等列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实施如下:(1)质量管理人员按照月度生产计划,初步确定本期风险管理的范围;(2)采用专家调查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确定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内容,初步确定风险项;(3)质量管理人员编制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包括项目名称、制造活动内容、可能存在风险项和风险评估的主要责任部门,其中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对该项制造活动内容风险点的主要识别与衡量部门;(4)质量管理人员将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主送至责任部门,抄送至与制造活动相关的各职能部门。

3.2.2 质量风险衡量与评价――确定质量风险点。(1)风险预衡量。主要责任部门、质量保证部部门内部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行风险预衡量,为后续风险衡量做好准备工作。(2)风险衡量。质量管理人员组织主要责任部门、质量、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召开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议,出席会议人员应熟悉本期制造活动清单的所属专业工作内容。会议中以主要责任部门为主讲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流程图法对每项制造活动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为质量风险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3)风险评价。质量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风险发生的概率(p)和风险影响程度(c)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将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结果,风险评价指数与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成正比。这种关系表示为风险评价指数R=P*c,其中R的判断准则,见表1。(4)确定风险项(包括风险制造活动内容及其风险源)。

3.2.3 质量风险应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1)风险管理目标。目前,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管理目标以规避、降低风险为主。(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在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上,主要责任部门根据风险评估情况提出风险点的应对措施,详细阐述各措施的意义,然后与其它部门展开讨论,确定风险防范措施。(3)风险防范措施。质量管理人员编制、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

3.2.4 质量风险监控――防范措施实施。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监控建立的风险监控体系主要形式为风险防范工作表和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包括防范措施、部门责任人、执行人、完成情况、风险发生情况、验证人等列,其中部门责任人负责对执行人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证人(即质控工程师)负责对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该表格基本构成了一个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框架。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确保了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该公司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每项制造活动独立卡片,打印后随工件流转,随工件流转前已确定部门责任人,执行人由部门责任人确定,防范工作表随工件制造工序实施开展。

3.2.5 质量风险管理模块化。定期对实施过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评价,将经多次实施并验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固化,建立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确定适用范围,并按设备类型整理归档。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可以在后续质量风险防范工作中被直接引用,如其被引用执行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由质量人员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修订。

4 结束语

质量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复杂性和相对性等特点,目前,针对类似大型机械设备类的单件小批量产品,国内尚没有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借鉴的管理经验较少,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经验更是匮乏,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完善,为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 术语[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S].风险管理 术语.

[4]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5]约翰・布莱克墨.追求质量:世界最佳企业的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6]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11篇

摘要 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这一过程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对内外部因素进行检查以识别相关风险,对这些风险的重大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考虑使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处于自己管理的范围之内,以合理保证公司能够取得既定目标。作为寿险公司,其本身就是风险集合的中介,具有经营的高风险性,因此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更为重要。

http://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寿险公司 研究

一、公司目标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设立目标。设定目标是公司管理过程的重要组织部分,而非内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起目标体系,就能把各种力量、各类资源统一协调,按照目标的要求发挥作用,促使寿险公司切实的凝结为一个整体。只有先确立目标,公司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目标设定是寿险公司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相关风险对策的基础。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指发生对公司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可以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规避和减小的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识别需要比较客观的进行,而且为了避免忽略相关的风险事件,识别风险的过程最好与评估风险的过程区分开来。

(1)相对于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风险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内部,也产生于公司外部。对于寿险公司,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是:管理层对实现公司目标的理念意识和紧迫感;员工的胜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当性和完整性;公司资产的规模、流动性或业务总量;公司的财务状况;信息系统电算化的程度;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分布;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2)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是: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规可能要求经营政策和策略的改变;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和扩张的决策产生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会影响研发的性质和时机,或带来采购的变化;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会改变公司营销、产品开发、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经营或信息系统的改变以及强调对或有损失制订应急计划的需要。

识别公司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后,公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必须保证风险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已经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风险评估才可以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量方法评估,二是定性方法评估。

风险评估是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寿险公司风险的内控基本要素,是识别及分析那些可能影响企业达到企业目标或事件的手段,是决定如何构建有效内控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在风险评估意识、方法、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层长期以来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财审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的科学方法。这导致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

三、风险处理

在评估了风险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之后,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管理风险。这涉及基于对风险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措施包括管理层每日做出的无数决策,从确定其他供货源或扩大产品线到获取更具相关性的经营报告或改进培训计划等。合理恰当的措施会实实在在消除风险或抵消其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虑。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对风险管理的模糊认识、困惑甚至误解,进而出现风险管理导向错误的现象。因此,一是要强化经营风险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认识,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二是建立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标准;三是针对各种风险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充分考虑现有程序对于控制已识别风险是否合适,以及完善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中的风险等。

四、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处理计划后,并非一劳永逸,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风险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就是要跟踪识别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风险监控是与控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风险监控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确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预防性监控、检查性监控、纠正性监控、指导性监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风险监控形式外,还有针对某个环节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补偿性监控,为加强计算机管理而实施的计算机监控等等。这些风险监控形式,合理保证了公司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风险。

要解决好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与监控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公司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要使风险监控在整个风险评估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对影响已识别风险或事件因素进行定期核查。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 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这一过程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对内外部因素进行检查以识别相关风险,对这些风险的重大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考虑使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处于自己管理的范围之内,以合理保证公司能够取得既定目标。作为寿险公司,其本身就是风险集合的中介,具有经营的高风险性,因此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更为重要。

【关键词】 风险评估

一、公司目标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设立目标.设定目标是公司管理过程的重要组织部分,而非内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起目标体系,就能把各种力量、各类资源统一协调,按照目标的要求发挥作用,促使寿险公司切实的凝结为一个整体。只有先确立目标,公司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目标设定是寿险公司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相关风险对策的基础。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指发生对公司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可以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规避和减小的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识别需要比较客观的进行,而且为了避免忽略相关的风险事件,识别风险的过程最好与评估风险的过程区分开来。

相对于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风险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内部,也产生于公司外部。对于寿险公司,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是:

(1)管理层对实现公司目标的理念意识和紧迫感。

(2)员工的胜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当性和完整性。

(3)公司资产的规模、流动性或业务总量。

(4)公司的财务状况。

(5)信息系统电算化的程度。

(6)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分布。

(7)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规可能要求经营政策和策略的改变。

(2)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和扩张的决策产生影响。

(3)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会影响研发的性质和时机,或带来采购的变化。

(4)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会改变公司营销、产品开发、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经营或信息系统的改变以及强调对或有损失制定应急计划的需要。

识别公司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后,公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必须保证风险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已经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风险评估才可以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量方法评估,二是定性方法评估。

风险评估是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寿险公司风险的内控基本要素,是识别及分析那些可能影响企业达到企业目标或事件的手段,是决定如何构建有效内控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在风险评估意识、方法、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层长期以来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财审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的科学方法。这导致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

三、风险处理

在评估了风险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之后,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管理风险。这涉及基于对风险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措施包括管理层每日做出的无数决策,从确定其他供货源或扩大产品线到获取更具相关性的经营报告或改进培训计划等。合理恰当的措施会实实在在消除风险或抵销其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虑。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对风险管理的模糊认识、困惑甚至误解,进而出现风险管理导向错误的现象。因此,一是要要强化经营风险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认识,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二是建立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标准;三是针对各种风险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充分考虑现有程序对于控制已识别风险是否合适,以及完善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中的风险等。

四、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处理计划后,并非一劳永逸,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风险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就是要跟踪识别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风险监控是与控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风险监控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确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预防性监控、检查性监控、纠正性监控、指导性监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风险监控形式外,还有针对某个环节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补偿性监控,为加强计算机管理而实施的计算机监控等等。这些风险监控形式,合理保证了公司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风险。

要解决好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与监控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公司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要使风险监控在整个风险评估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对影响已识别风险或事件因素进行定期核查。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13篇

(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供电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有电价风险、筹资风险、税收风险等。电价风险具体是指电输出或输入的价值也许会发展改变,从而使公司的利润不是非常稳定。输出价格风险是指售电单价变动的风险,输入价格风险是指购电价格变动的风险。电价风险属于政策风险,也是电力行业所独有的风险类型,它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筹资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秦皇岛供电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税收风险主要来自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只有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再加上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可抵扣范围,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节约税金。

(二)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随着电网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电网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逐渐多样化。现阶段,大部分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都比较弱,预警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财务风险绝大部分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筹资决策不当、投资决策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和资产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控问题。供电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和管理能力较差、内部控制有待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不成体系、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等。秦皇岛供电公司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不成体系,风险管控系统性、完整性较差,不能及时、完整地反馈对完成公司各项经营目标有影响的风险因素,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二、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供电公司的财务监测指标有公司经营效益、资产效率、发展能力、成本水平、现金流量、贡献程度等。针对当前秦皇岛供电公司风险意识不强的现状,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该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走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误区。强化管理层防范风险的理念,是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基础,是保证公司风险防范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供电公司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检查要将常规审计和定期或者不定期审计相结合。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想公司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就要重视对内部风险的控制。提升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提高了执行力度,才能规范管理公司的内部日常事务。变革内部控制理念,加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协调,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机制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直接影响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在集中核算模式下系统应关注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财务信息的规范化。财务部门与业务端口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充分重视风险预警结果,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检测到的结果,重点关注出现黄、红两种颜色亮灯状态的指标,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就从源头上避免了公司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沟通汇报,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和整体经营风险可控、在控。同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开展公司系统内供电单位主要经营指标对标工作,可以先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对标,取得成效后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省范围。通过找差距、找问题、找目标,促使下属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整个集团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四)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从财务的角度来讲,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全面预算管控恰好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所以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秦皇岛供电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电量增速大幅下滑。二是折旧、财务费用等成本总额不断增加。三是购电成本持续攀升,购水电比重虽同比有所提高,但增量部分主要为上网电价较高的大水电电量,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对风险进行研究分析,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只有合理平衡电量、成本、投资和效益的联动关系,才能有效应对更加严格的内外部管控要求,从而保障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定期进行风险控制情况跟踪,确保风险可控、在控。为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控刚性,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应建立财务风险分析、跟踪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财务风险管控情况,结合当前经营形势,合理准确评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动态跟踪与事前预估相结合,做好公司经营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跟踪。加强电力市场跟踪,密切关注量、价、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跟踪分析揭示出的风险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改进,并做好总结工作,严防风险的再次发生。财务部门跟踪成本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市场部、计划部、基建部、设备部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密切协作,及时处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才能使公司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现状,提出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得出以下结论:(1)电网公司如果要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应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2)定期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确保生产经营的可控、在控;定期跟踪风险控制关键节点及指标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3)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推动公司由外延式发展向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资产经营新绩效。

作者:赵欣 邓伟妍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培明,侯新华.智能化发展给电网带来的风险与防控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07).

[2]梁国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商业会计,2013,(9).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安全风险 管理机制 管理流程 主要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33-02

盘锦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在电力生产实际中开展了从安全风险工作探索,目标、理念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效果明显。下面总结一下该公司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

1 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

1.1 理念

能够控制所有风险。

1.2 基本原则

注重实效、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稳步推进。

1.3 工作思路

分层次、分专业、理流程、抓培训、建机制、搞落实。

1.4 工作目标

逐步建立基于闭环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把安全管理由严格监督阶段转变成自主管理阶段,实现安全“三控”目标,即能控、可控、在控。

2 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

2.1 结构体系

(1)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事故调查体系、应急管理体系,这三个工作体系属于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只是其中一个。监督体系、责任体系、保证体系这三个组织体系是三个工作体系的执行主体,其管理对象是企业、电网、作业活动等。(2)分层次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不同管理层次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管理职责负责和控制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一步一步落实好安全责任。供电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让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高,供电中断、设备损坏、人身伤亡等是其重点防控的事故风险。其作业安全风险包括各个阶段的作业过程中的人身伤害、误操作、违章等。(3)分专业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管理职责,形成各专业既合作又分工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发挥安全监督体系与保证体系两者的作用。公司安监部带头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整体方案,同时制订实施方案的计划,积极组织宣贯培训,评估风险,让风险防控措施能够全面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部门识别、分析、防控自己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风险的工作(电网、设备、人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2.2 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1)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组。由行政正职任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和生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和开展;对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审阅评定;确保人、财、物要投入到安全风险管理中;审定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布置风险控制对策及处理措施;评价、考核各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2)成立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由分管生产的副职任组长,安全、生产部门人员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责人员为成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评价考核等日常管理。公司安监部牵头,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各相关部门履行日常管理及风险管理制度所明确的职责。其工作职责是:安全风险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与方法的完善;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和应用方法的培训;审核各生产单位的风险管理上报材料;负责公司风险信息的统计、管理;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风险控制对策、风险处理措施;总结、改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工作组下设变电、输电与配电、调度与二次三个专业组,各专业组职责是:审核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结果;开展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计算各专业的作业活动风险度、固有风险度;编制评估报告,分析薄弱环节和变化趋势,提出处理措施。(3)各生产工区、所成立安全风险管理相应组织,其相应工作职责是: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作业活动风险分析工作;编制相应规范;开展静态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负责本单位风险信息的统计、管理;编制本单位风险评估报告。

2.3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1)主要工作内容。安全性评价、运行方式分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检查等是公司级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

(2)基本流程。风险识别(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整改、治理)、检查与改进等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实现PDCA循环的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Plan),严格执行工作计划和方案(Do),监督和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Check),总结前面工作,根据总结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使下一轮工作得到改进(Action)。

(3)安全性评价。一般以2~3年为周期,按照“制定评价计划、开展自评价、组织专家查评、实施整改方案”过程,建立闭环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治理和排查隐患。要治理和排查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隐患,就要依据“全面覆盖、全程闭环”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事故隐患等级的确定首先要预评估,再评估,最后核定;隐患闭环管理的进行要遵循“发现、评估、报告、治理、验收、销号”的步骤;建立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要遵循“落实责任、统一领导、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全员参与”要求。

(5)运行方式分析。年度方式分析应全面评估本年度电网运行情况、安全稳定措施落实情况及其实施效果,分析预测次年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和生产运行实际需求,提出电网建设、技术改造等措施建议,指导次年电网规划、建设、生产和运行,提高电网安全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安全检查。按照“自查、互查、督查相结合”以及“边检查、边整改”原则,组织开展常规(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督查);按照“制定检查大纲、组织实施检查、通报检查情况、督促落实整改”环节,实施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

(7)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本部门作业风险管理和控制要策划好、落实好,就必须遵循“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这项工作的任务很重,比如要认真审核工作计划、制定有效的措施、详细分析承载力、协调好重大事项、准确评估风险等。安监部门负责生产作业风险开展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计划编制风险管控:生产计划编制贯彻状态检修、综合检修的基本要求,严格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停电,减少操作次数,保证检修质量,提高安全可靠水平。分管生产领导牵头组织召开好运行方式分析会、检修计划协调会和停电计划平衡会,保证工作安排合理有序。下达的计划中应注明主要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预案。

管理和控制作业组织风险:要严格按照月计划和周计划完成安排的任务,合理调配人、材、物,全面分析速度、质量、安全和时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每日的工作,安全顺利完成工作。安排人员要认真分析班组承载力,给每个部门安排的作业量要合理。各工作负责人能够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其任务,技术操作员的技术能力要达到工作需要,管理人员要按时上岗。组织统一办理停电手续,保证动态风险预警措施落实到位,做好与其他配合单位(包括外协单位)的联系工作。材料设备、机械、备件备品、作业机具、车辆、安全工器具等资源要配备齐全,以满足现场工作的资源调配。仔细勘察现场,准确填写现场勘察单,对停电范围、作业现场的条件或环境、保留的带电部位、其他作业风险都要全面掌握。制定科学严谨的方案。制订的作业指导书和施工“三措”要针对现场勘察情况,而且还要具有可操作性。有的项目作业非常危险,程序复杂,难度很大,此类项目作业要经过本单位总工程师(分管生产领导)批准后,才能根据现场情况执行。施工设计交底。由施工单位组织,在管理单位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主要介绍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经常性犯错误的部位,要使施工人员明白该怎么做、规范上是如何规定的,明确工作任务和范围、技术和安全措施、作业风险及其处理措施。

管理和控制现场实施风险:经过交底,作业前作业人员完全掌握方案。有的作业项目很危险,复杂程度高,难度大,作业前一定要勘察现场,认真填写现场勘察单,对作业内容、条件及注意事项要牢记。操作票制度要严格执行。只有经过审批手续,解锁操作才能执行,并且执行过程中要有专人监护。保证操作票、工作票与接地线编号一致。遵照工作票的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给带电设备四周(即工作地点)围上栅栏,隔开带电设备和停电设备,且要把安全警示标示牌竖在醒目的地方。工作票制度要严格执行,就要对工作票、二次安全措施票、动火工作票与事故应急抢修单正确使用。开工会由上级组织召开,组织要把工作内容、带电部位、人员分工、危险点、现场安全措施等全部交底。检测施工机械、作业机具、安全工器具,合格后,专业作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操作人员方可持证上岗。总工作协调人要协调好各专业的工作,使多班组配合有序、高效,保证作业顺利进行;设立专职监护人员负责交叉、复杂、有触电危险或者地段危险等风险较大的工作。

3 安全风险管理取得的实效

盘锦供电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基础,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实现安全生产整体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盘锦供电公司连续安全生产4315天,实现第10个安全年。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并在全省地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4 结语

盘锦供电公司在电力生产实践中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安全风险管控的一系列有效探索,充分证明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实质,制定安全预控机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预防风险失控、维持安全状态是风险管理的目的,最终确保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参考文献

[1] 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 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试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第15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柳州市安委办关于印发的通知》(柳安委办〔2018〕66号)

、《鹿寨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鹿安委〔2019〕4号精神要求。全面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充分发挥其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的作用,深刻认识风险分级管控及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现对公司风险点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对隐患的闭环管理;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重大危源源、重大风险。在原有隐患排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实现闭环管理。利用1年半(2020年12月前)时间,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实现长效管理机制。

三、组织机构

1、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领导,促进工作深入有效开展,成立公司“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长:苏东升

副组长:王欣荣、桂来柳

员:梁全才、补祥麟、邓建宏、周俊华、舒成欢、钟震宇、蒙郭江、陆

标、梁疑宜

2、“双体系建设”推进小组

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制定、组织、宣传、培训、推动、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

长:梁全才

员:王美淑、杨靖、陈亚品、胡振飞、刘棱柯、黄斌、

胡春秀、廖家熠

、蓝秋萍

、覃明帅、贝林胜

3、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推进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对公司危险源组织分析评价和隐患治理评估,决定风险管控层级和隐患治理层级,建设符合本公司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2)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风险管控和排查治理机制,组织开展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制定可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保障控制措施的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

(3)分管安全负责人

组织推进、协调、监督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职责。

(4)其他分管领导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分管负责人是分管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5)安全部

安全部具体负责编制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组织风险分析和评价,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监督、考核。

(6)二级单位负责人

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是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管辖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岗位员工

落实“一岗双责”,职工是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执行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和要求,对本岗位风险辨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警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文件、学习宣贯

1、制定方案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组织制定下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推进小组职责。

2、完善制度

根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重新疏理修订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风险点划分和级别确定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分级管控管理规定》、《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等。

3、学习宣贯

织组召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动员大会;利用《氯碱家园》微信公众号、中控平台、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活动日等形式向广大员工进行大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同进通过组织学习,让全员掌握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等。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7月20—8月30),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氯碱家园、岗位学习园地、班前班后会,组织员工学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等。组织全体员工,自下而上,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全方位进行排查。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2、确定风险等级(9月1日—9月20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A、B、C、D四个等级,A级最高,依次降低),分别用“红、橙、黄、蓝”(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依次降低)对风险进行标识。

3、明确风险管控措施(9月21日一10月10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操作指南、应急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实现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分厂、工段、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要高度关注风险变化状况,进行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10月11日一10月30日)。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档案(7月20—10月30)。对安全风险评估确认的风险要填写清单、汇总造册,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6、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要针对风险分布情况,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照《柳州市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通过与“柳州智慧安监”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全县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数据库,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使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结合,全面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

7、深化体系建设

2019-2020年,公司全面推进、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机结合,两体系的工作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升。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要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和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加强力量,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示范带动。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要大力推进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强化示范带动。

(三)强化舆论引导。

要充分利用氯碱家园微信公众号,安全会议、班组安全活动、班前班后会,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推广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重大隐患突出,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检查。

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各二级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