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现代市场调研已从过去以地区为单位的小范围采样,逐渐朝特定高命中率目标的研究分析方式演变。这一演变是剧烈的,是以使用现代科技化方式辅助并调整调研流程完善的。在经济活动中,周期性的研究结果揭示着需求的规律性变化。一种合适的模型必须既包括短期又包括长期。[1]同样,市场调研方式也必须适应周期性的流程逻辑考量,该方式必须满足兼顾短期和长期调研作业,映射到现实商业活动中,就是短期的高时效性调研项目和跟踪项目(TrackingProject)。在国际范围内,市场调研的核心数据及流程作业已由分布式工作方式主导,其背后的运作核心就是高度信息化。

现今,专业市场调研机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频次和质量是往日无法预见的,其细节以及质量控制均由调研方式保证。市场调研更依赖高科技来支撑所有数据的处理挖掘,小型调研企业正逐渐被大型调研机构兼并或蜕变成为大机构的样本提供商,集群调研方式的规模直接决定了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市场占有率。现代调研方式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值得我们研判。

一、现代市场调研的特色

以现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为例,现代市场调研有如下特色:

第一,使更复杂的调研逻辑成为可能。在引入电子化数据收集后,市场调研有了更高的可操作性,也愈加高自动化。例如,可实现实时伪随机配平的方式,进行一定范围的覆盖调查。对年龄、性别和城市进行交叉分层抽样;对某些消费倾向进行包含多于两层的随机逻辑子问卷等方式的调查。

第二,缩短了调研周期,降低了调研成本。由于在调研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和无线网络技术,尼尔森的调研方式已由原先的驻场工作发展成为跨国协作工作。消耗及成本较原先降低,并使短周期内跨国同步调研和分布式工作成为可能。

第三,精准度更高。现代调研机构在专业人士的成本支出方面会有所增加,但总体成本耗费和时间周期已大大缩减。例如,通过滚雪球以及电子化的追溯手段,在一般项目中QC阶段(质量控制阶段)的淘汰率可以控制在10%以内。在以往,同类型的废卷率可能高达到30%。因为使用了在线全数字化工作的方式,样本的精准度和聚拢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一份样本量为一千人的消费倾向报告为例,现在实际前期工作时间可缩至一周以内,在过去同类项目至少需要三周时间。

一枚硬币总存在两面,在现代调研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一些负面作用也已显现。如在没有访问员进行面对面采集的调研采集中,受访者的诚实程度受到了质疑,普遍存在劣质样本比例随样本量同比增加的情况。信用是市场调研行业的基础,市场调研的采样直接关乎结果的真实性。像我们国家很多行业一样,行业信用丧失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所有人都受损失。[2]因为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现在各类样本变得更易采集,但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来确保样本质量。例如,在一次涉及25个逻辑问题(未包括性别年龄等背景问题),样本数量为350的内部逻辑问卷中,最快的用户仅用了50秒即完成了答卷。对于此类情况,调研机构通常以2分钟为限,剔除回答问卷短于此时间的用户数据。

在线数据收集的风险性和较低成本优势是同时存在的,如何平衡利弊是我们在展开调研之前就必须预估到的。我们不可能总是假设我们从网页上或其他地方获取的数据是“干净”的。那会有(且时常有)许多“错误”数值的例子――可能因任何原因引发――并且除非我们在开始即解决这种问题,否则统计分析的结果很可能存在缺陷。[3]

二、现代与传统市场调研运作方式的不同

现代市场调研主要方式有:街头,神秘访客(暗访),上门访问(含留滞体验),电话调查,机顶盒收集,内部数据,在线调查。除了在线调查外,其他方式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已出现。现在,市场调研的搜集和处理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改变是基于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由后台逐渐向前端推进的。

传统市场调研方式下,由于精准样本用户较难搜集,街头是市场调研机构最主要的样本采集方法。通常做法是由访问员在街头拦截路人,进行初步甄别后,将受访者带入街边租用的场所以纸制方式继续记录。

在现代市场调研方式,这种方式的前半部分被保留。其后半部分,因为PDA(实际较少使用)和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的普及,每个访问员每天能接触的受访者比以往更多,并因为具备了高可移动性,在工作区域半径上,访问员已能横跨数个街区,甚至在某些闹市场合无需固定的办公地点也可进行。在数据汇总时,数据的上传又分为实时在线和先收集后于统一时间回传两种方式,在二三级城市先收集后回传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保密性,在一线城市同步上传已成为主流。

上门访问是所有市场调研方式中最有价值的,在针对需要对高端用户和要求极高匹配的用户进行采样时,通常会使用这种方式。在某些金融行业的案例中,一些高端基金和银行会提供明确的客户名单,邀请调研机构作为第三方对其工作质量和客户需求进行公正的调查分析。由于在大型城市信息化的高度普及,高价值电子产品的留滞体验也开始出现在上门访问的调研中,内置GPS芯片和监控程序确保了高价值留滞电子产品不至于被挪用或丢失,并籍此保全了数据的真实性。用户可以在网上预约上门访问的时间,并且可以分别以实物体验、网上回答的方式将感受反馈到机构。尤其在亚洲,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人与人面对面时所表述的感受更委婉(如在百分制的考评中,我们会给感觉很差打60分,而给很好打90分),采用网上非接触式回答,这一调研方式确保了受访者更自由、更直观地表达其感受。

但同时另一现象也值得特别注意,亚洲地区的受访者在收入方面很少真实相告。这一情况在在线访问时经常出现,针对非恶意受访者,机构会通过滚雪球、设置问题陷阱(例如:询问回答家庭收入程度为中低的受访者,是否拥有豪华品牌轿车)和多次甄别的方式,将在诚信方面有严重缺失的用户进行人工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时效性是市场调研的重中之重,其中及时掌握第一手原始数据在FMCG(快速消费品)领域的新产品市场反应测试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内部数据调查方面,传统传统市场调研机构通常会向某一地区商家购买销售信息,并以纸制方式誊抄商家的进出货明细。这样的搜集方式,不论在验证其数据真实性(有时可能只是笔误引起的错误),还是追溯其历史销售数据的周期规律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可靠性。为确保数据质量,市场调研机构经常会要求商家在首次提供数据之后数月内,以提供环比数据的方式,验证其原始数据的真实性。而后以后期核算的方式,验证数据是否存在错误,导致了大量后期成本消耗,且一旦原始数据产生错误,为修正连锁数据所耗费的时间将无法估量,甚至报告的及时性亦会受到影响。

现在,实时记录的方法解决了因数据录入可能产生的错误。电子扫描仪已被作为一种可靠的数据搜集的工具而广泛使用。在国外,数据供应商ACNielsen公司和InformationResources公司从商店购买POS扫描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做出统计汇总后再出售给制造商。[4]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法律及商业环境所限,市场调研机构更倾向于同客户直接签订数据收集协议,即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从客户指定的一级及二级供货商获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原始数据材料。其搜集方式也已从原先传统的纸制誊抄转变为在线实时收集。在约定一定数据规则的前提下,市场调研机构甚至能像客户一样,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最原始的销售额数据,任何细微的填写差错都会实时反应在分析员的数据透视界面上。

三、现代市场调研的科技化、专业化倾向

同传统市场调研流程相比,现代市场调研流程更依赖电子化,其科技化倾向明显。实际上,在一些快消实验项目中,现代市场调研机构已经开始进行以观测受访者脑部神经活跃区的方式,找到脑部所谓引导消费者冲动型消费或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作用。借此方式,市场调研机构可以了解到两方面的信息。首先,消费者是如何产生消费意愿的,这是否与颜色、形态、文化习惯有关。其次,这些感觉是否与其他感觉在脑部的神经反应相同,是否有某些关键的反应可以相通,或相互替代。藉此类数据,调研机构可以观察甄别用户是否是以一种条件反射的方式而非口是心非的方式来表达消费的意愿。

现代市场调研的用工数量很少,但在专业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分析人员;程序开发人员;样本维护人员;质控人员;数据处理人员的更深层协作模式(图1)。其中分析人员、程序开发人员、样本维护人员共同扮演了在传统市场调研中分析人员的单一角色。

现实中,因为利用这种高度的专业分工和跨国协作方式,集约化管理的作用已显现无疑。现代市场调研巨头们已做到了全天候高度自动化地运转,并且形成了局部流水线化的生产环境。这种高度集成的前后端并行工作方式,确保了某些跨国跨时区项目的顺利进行。例如,在一些全球化的研究项目中,因需要满足中东和亚洲的习惯,曾经数据采集经常会遭遇到跨时区和数据不同步的情况。如中东有每天祷告的习惯,亚洲的传统节日会带动大量消费,这些地区性的传统皆会影响到数据的波动。如今,因为有了在线平台,我们可以同时同步收集数据,唯一需要注意的只有确保在规定时限内有充分的样本量来满足最终的分析比较。

四、总结与展望

传统市场调研流程和现代市场调研流程都着力于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近几十年的工作中,因为科技的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发生了诸多转变,其中真正起本质改变的不是分析方法,而是调研流程的逻辑结构。随着科技尤其是计算机化的发展,市场调研流程将会更规范和可追溯,未来市场调研的准确性和可预知性将会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小罗伯特・E.卢卡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2:27.

[2]黄厚亮."沙随风动,鱼离水死"――谈访问员与市场研究公司的关系[J].市场研究,2005,12:58-59.

[3]S. Christian Albright,Wayne L. Winston,Christopher J. Zappe. Data Analysis & Decision Making with Microsoft Excel,Revised Third Edition[M].South-Western,2009:147.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网络零售传统零售竞争关系

一、文献综述

城市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城市发展状况对零售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消费需求和零售业结构。国外学者Fujita等(2000)指出,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不断集中,并通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城市零售业的规模扩张,同时带来需求层次的提高。还有学者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零售产业的发展空间会逐步扩大(杨庆,2016)。但是,总量扩大的同时,地区之间的差异变得十分明显,因此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环境中,可以得到与自身发展环境最相配的零售业态结构。零售业态的城市发展适应性。零售业态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显著影响,但是影响每一种零售业态的因素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零售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此外,零售业态的适应性,还取决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策略。当消费需求变化或竞争变化时往往也会带来零售业态的发展和变革。零售业态的发展演变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相一致(鲍观明和叶永彪,2006),只有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零售业态才能很好地生存与发展(李飞和汪旭晖,2006)。因此,零售业态适应性是指一种零售业态与其运行的环境相匹配的状态。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关系。学者们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关系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有学者认为网络零售给传统零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替代,并从多个方面指出传统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还有学者认为网络零售的发展对传统零售来说既是威胁又是机会,表现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因此网络零售不会完全代替实体零售,短期看网络零售冲击着实体市场,长远看网络零售会逐渐进入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与传统零售互相补充。二者的形态发展会依次经历市场探索、双渠道共生、双渠道协同,并最终向更高层次协同的方向发展演进(王国顺,何芳菲,2013)。前人研究总结。虽然前人在这方面已经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当前的研究并未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来分析在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具体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当前基于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针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关系问题,通过构建整体理论模型,并通过现实数据对各种零售业态适应性,以及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具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及假设

(一)城市发展对零售业态的影响

城市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城市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包括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需求的扩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居民对商品和购物环境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零售业态的发展与这些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为零售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刘文纲、郭立海,2013)。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常来讲零售业的发展与人口及收入分布密切相关。市场规模的差异还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张琼,2016)。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形成大量的人口集聚,这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零售业态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里程、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货运量等诸多方面。因此,基础设施能够覆盖的送货范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零售企业的区位布局。此外,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对零售业态适应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杨程佳,2015),这些条件的发展完善可以大大促进商品的配送、信息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城市化率对传统零售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H2:城市市场规模对传统零售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H3:城市基础设施对传统零售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二)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城市发展水平下,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也不尽相同。在城市发展水平较低时,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共同分享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零售增长红利,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相互区别的目标市场上逐步增长,二者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在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零售市场整体相对饱和,各种业态充分发展,同质化竞争严重,各业态的消费群体互相重叠,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聂林海,2014)。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的竞争关系会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显著调节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4:城市网络零售的发展对传统零售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H5:城市化率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H6:城市市场规模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H7:城市基础设施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三、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面板模型,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城市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影响作用。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对城市化率方面的变量研究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市场规模方面的变量选取了人口密度、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基础设施方面的变量选取了城市道路面积、公路里程、货运量等指标进行测量。本文选取的面板数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京、厦门、武汉、广州8个城市2009到2015年7年间的数据。研究所选取的数据均主要来自各地区的城市统计年鉴、统计局官网。

(二)信度效度检验

本文数据对自变量做因子得分,因变量取对数形式以消除数据异方差性可能对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对于城市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都是通过多个指标进行测量,本文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的α系数均大于0.6,说明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符合内部一致性的信度要求。

(三)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本文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来验证数据的平稳性,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变量是平稳的。具体来看,LLC检验认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存在面板单位根;PPFC检验认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认为变量序列不存在单位根,ADF检验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不同的面板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为避免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带来的伪回归问题,进一步进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对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的残差ADF检验中P值均小于0.05,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此其与城市化率、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网络零售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四)模型选择

由F检验可得,在自变量影响的假设下,百货商店由于F1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接受百货商店建立变截距模型的假设;同理可得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均应该建立变截距模型。不论是变截距还是变参数模型,根据对个体影响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这里用Hausman统计来检验二者的差异和模型的合理性,如表4所示。由表4可得,所有结果均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的假设,从而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五)实证检验

由以上检验可以得出,各业态都应该单独建立模型,具体如表5所示。从拟合效果来看,百货商店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8,拟合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百货商店的发展受到市场规模的直接影响;网络零售虽然不直接影响百货商店的发展,但是会显著调节城市化率与市场规模对百货商店的促进作用。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对百货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网络零售的发展会弱化这一关系。超级市场方面,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9,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超级市场的发展受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率的直接影响;网络零售并不直接影响超级市场的发展,但是会调节基础设施和超级市场的关系。专卖店方面,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3,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专卖店的发展受到地区市场规模的直接影响。网络零售不仅与专卖店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而且还会反向调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对于专卖店的促进作用。便利店方面,模型调整后的R2均为0.92,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城市便利店的发展受到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的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对于便利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市场规模对便利店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网络零售对于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影响,但是网络零售通过调节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对便利店发展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便利店的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实体零售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业态适应性,其中百货商店的发展最依赖于市场规模的大小;超级市场的发展需要城市化率、基础设施的共同作用;专卖店的发展依赖于市场规模的大小;而便利店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第二,网络零售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直接冲击,而是对于不同的业态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网络零售的兴起,直接冲击了专卖店的发展,但是对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便利店的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影响作用。第三,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还会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其中,网络零售与百货商店的竞争关系受到城市化率和市场规模的调节作用;网络零售与超级市场的竞争关系受到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同理,网络零售与专卖店、便利店的竞争关系受到的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这其中,网络零售对于专卖店发展的冲击作用最为显著。第四,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业的竞争关系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城市化发展初期,传统零售业态发展并不完善,城市的市场空间足以满足传统零售和网络零售的共同成长;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网络零售将会与传统零售争夺市场资源,从而依据自身先天的优势对传统零售带来巨大的冲击,城市化水平越高,这种冲击作用越明显。

(二)管理启示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第一,传统零售业态的发展都有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想取得传统零售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积极营造适宜各传统零售业态发展的条件。第二,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不是简单的直接竞争关系,而是对于不同的业态存在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网络零售当做传统零售的竞争对象,二者应该选择各自合适的目标市场,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虽然在一定的城市化水平之下,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两种业态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因此,政府应该进行合理规划,促进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共同发展;各零售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实际,依据各自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传统零售应该逐渐回归零售的本质,即注重商品、服务与顾客体验;而网络零售应该在节约消费者时间、购物便利性、个性化等方面多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第四.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关注不同业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兼顾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之间的差异性,根据零售业态发展现状以及各业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与建设。对于市场饱和的区域,增加商业设施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对于零售业发展不足的区域,通过政策引导与基础建设,创造适宜的发展条件。

五、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由于研究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文的内容还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数据资源方面的限制,本文研究的样本只涉及到8个城市7年的数据,因此样本代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所选择的自变量影响因子可能会忽略掉其它一些影响因素,这都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考虑扩大样本的覆盖范围,结合时代背景,从而全面分析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2.杨庆.论新型城镇化进程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17)

3.鲍观明,叶永彪.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的综合模型构建[J].财贸经济,2006(4)

4.李飞,汪旭晖.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6)

5.王国顺,何芳菲.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的协同形态及演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6.刘文纲,郭立海.传统零售商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业务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7.张琼.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零售业态演变路径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2)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研究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对社会的影响和大众审美需求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转变对大众文化发展造成的影响,并且将探讨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市场效应向有利方向发展的方向,让大众文化在社会中发挥其优势推动社会良性运行发展。为了更好进行本次研究,本研究进行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再融合实地的调查,在对比之下进行研究,以获得更多真实的数据,使数据更具有实践性。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大众文化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广泛,国内外学者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大众文化研究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从大众文化的媒介和市场效应角度研究,阿多诺(1998年)认为文化产业界缺乏批评,人们都被媒介所操纵,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亦步亦趋;他认为大众文化的社会化是缺乏自由和创新的[1]。米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中,对大众传媒在当代世界的迅速传播及其影响作了深入探讨。“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程度上的意义。[2]费斯克则认为:“大众文化始终是一种关于冲突的文化,它总是关涉到生产社会意义的斗争中”[3]。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人仅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4],市场化效应与大众文化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大众的文化层次差异等原因造成大众文化市场导向的负面影响。

从大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特性角度研究,高冠钢(1998年)提到大众文化是现代化的伴随物,以娱乐为最终目的正是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5]。孟庆凤(2003年)提及“大众文化反映着市场经济的特性和精神”[6]、“大众文化并不天然地排斥人文精神,在大众文化中灌注人文精神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李明(2014年)认为“由于大众文化带有显著的消费性、娱乐性、市场性、商品性等特征,在价值观方面往往会出现一定偏差”[7]。张汝伦(2001年)认为大众文化在发展中是市场化的,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但忽略了大众文化的社会效应。[8]

从大众文化的市民化和市场化角度研究,邹广文(2001年)认为“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他认识到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也认同它对商品社会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大众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弊端。邹广文、常晋芳(2001年)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大众文化进行人文提升,不断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使之保持健全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意识”。这是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好的选择。[10]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潮流。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逐渐凸显出以前未出现过的社会化、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将研究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对社会的影响和大众审美需求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转变对大众文化发展造成的影响,并且将探讨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市场效应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数据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1.样本与资料。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众对大?文化的看法和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获得更多真实有效的数据。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广州和深圳两地为调查对象,结合线上线下的调查方式,进行了实地派发问卷和线上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共回收259份问卷。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在本次研究中,女性样本较多,年龄阶段以18―44岁居多,教育程度以大学(专科和本科)为主,总体教育水平较高。从总体上看,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有效,能够较好作为样本,代表总体水平情况。

(二)公众对大众文化的整体认知。

1.公众对大众文化概念的理解认知。

(1)大众文化的含义内容。

259个样本在对“您觉得大众文化包括以下哪些方面”一题做出的选择情况如表2:

如表2,在759个有效应答选项中,可知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含义内容认同较高的是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文化(如流行音乐)、人民自己创造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如广场舞)、主流文化(如马克思主义)和具有商业色彩的群众文化(如网络小说改编、综艺节目)。因此,需加强社会市场下的大众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公众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中的文化融合和变化。

(2)大众文化对大众人格的塑造的影响。

259个样本在对“您觉得大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以下什么途径表现出来”一题做出的选择如下:

在259个样本中,明显看到70.4%的调查者认为大众文化对于大众人格塑造是起了引导、形成、确立大众三观的作用。因此,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需继续塑造良好的大众文化氛围,加强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公众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

(3)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主观变化。

259个样本在对“您认为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有什么变化?”一题中做出的选择是: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变化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如自由、欢乐和解放等),所占比例为35.3%(186/527),其次是追求视觉满足(如美容业的发展),所占比例27.5%(145/527),再者是追求审美的当下性和现代性,所占比例为21.3%(112/527)。可知人??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的影响发生了主观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的当下性和现代性。从侧面反映出,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越来越明显,公众价值观所受影响也日渐趋大。

2.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259个样本在对“您认为大众文化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一题做出的选择如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突出特点的认知度有不同看法。在711个有效应答选项中,大众性的比例为25.0%(178/711),通俗性高达23.6%(168/711),流行性2.6%(161/711),娱乐性17.2%(122/711),而商品性、依赖性分别占9.0%(64/711)、2.5%(18/711)。可知公众认为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大众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这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创造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应结合其特性创造能被大众所认可的大众文化,促进大众文化市场化的积极影响效应。

3.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良传统的特点。

(1)公众对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良传统的态度。

259个样本在对“您觉得大众文化有没有较好地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题做出的选择如下:

图2 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民意情况

据结果显示,可知大部分公众倾向于认为大众文化有较好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比例高达63.1%。在大众文化市场化中,公众对大众文化的积极看法,有利于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营造促进大众文化积极发展的氛围。

(2)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在觉得大众文化有较好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这161人里,对“您认为大众文化应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题目做出的选择如下: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519个有效应答选项中,对于大众文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所占比例最高,占19.8%(103/519),其次是在传统文化中加入流行元素,所占比例为18.5%(96/519)。再者是把高雅文化大众化(如中国诗词大会),所占比例为16.4%(85/519)。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公众更倾向于认为应当通过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市场时,应侧重对传播媒介的监督和引导,加强大众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元素的融合,促进大众文化朝着积极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三)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分析。

1.大众文化的主体地位。

图3 大众文化的主体地位情况

从调查数据显示,公众认为大众文化在市场中的影响较大的占64.1%,而认为占主导地位则占30.1%。反映出大众文化的市场化影响力极高,对于公众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的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大众文化市场化对公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2.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特点。

据调查结果显示,可知公众认为微信、微博和电视对大众文化的传播影响程度较大,是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传播媒介。同时,也反映出在社会市场下大众文化的传播具有时代的新特点。因此,应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和监督,这有利于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效应朝有利方向发展。

三、结论

本研究从大众文化的市场效应对社会大众产生的影响方面出发,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广州、深圳两地为中心展开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要加强大众文化多元格局建设。

从前文的数据分析中可得知,现今大众文化的呈现领域是多元的,传播媒介更是具有多样性。在促进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时,我们不能因为某个领域难以建立健康有序的发展规范,就简单砍掉或削弱某些领域的文化呈现方式,而是应该加强多元格局的建设,顺应这一趋势来发展。

1.面对不同文化呈现方式,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针对不同文化呈现方式的特点采取发展策略。如娱乐场所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但是部分娱乐场所呈现了消极的文化消费观念,比如弥漫着色情、暴力成分的KTV等。针对娱乐场所的特点,本研究认为,应当从大众的意识层面来呼吁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采取强制手段取缔一些带有负面消极成分的场所。而在饮食文化方面,难以界定不良饮食文化,则应当从推崇饮食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入手。

2.充分利用媒介多样性构建格局。

现代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也给大众文化多元格局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之处。在构建格局时,应充分利用媒介的多样性,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中,均注重推广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多管齐下。

(二)建设和完善好大众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1.“看得见的手”要紧抓。

应建设和完善大众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在“上”的力量不能忽视,政府部门应意识到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调控手段。对于大众文化的供给者,也可以是传播媒介的操纵者,文化作品的制作者等,在大众文化产品流入市场之前,应当加强审查,从源头上杜绝不良文化现象的产生。在数量过多难以审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定期抽样检查的方式,让卖方有所忌惮,主动提高生产质量。同时,“看得见的手”的监管不能只是简单检查有无色情、暴力等成分,还应加强对文化产品中的价值观等的管制,不能过多地向公众宣扬消极负面的文化价值观念。

2.“看不见的手”要团结。

“看不见的手”来自市场中的自我调节。目前,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快消文化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人们每天的大量时间都花在快消文化上。当人们已经意识到时,就会自发地开始抵制这种文化的侵?g,这时就需“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大众文化市场,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同时,大众本身也应该主动在社会上进行倡导,呼吁更多人参与并自发地团结起来,使大众文化得以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三)发挥好社会机制的监督作用。

大众文化市场要更好地健康发展,还离不开社会的监督机构。不仅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我国大众文化市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外,还要发挥社会机制监督的作用。因此,在发展大众文化的社会市场时,必须广泛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社会监督机制。

1.鼓励并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管理的补充机制,对于大众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非政府组织应该高度重视社交网络与媒体的传播性,积极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让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其次,应加强媒体的管理与监督,在媒体部门建立监督机构,从而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向大众传送具有思想意义的文化影响,才能促进大众文化市场的和谐。再者,还应监督和督导大众文化生产者,防止他们产生不良文化作品。综上所述,鼓励和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才能更好促进大众文化市场的发展。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1.1发电调度计划对节能减排的考虑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电力系统发电计划调度模式主要包括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以及含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5-6]。其调度目标可分别简述为火电机组的运行能耗最低、火电机组的运行费用和污染气体排放综合最低、火电机组运行费用最低等三个方面。1)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5]。该模式是我国电力行业结合其自身特殊的电源结构,在原有的“三公”经济发电调度计划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以火电为主,且火电机组的煤耗率较高(或称能耗水平较低),其重点强调是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问题,即节能问题。2)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6]。该模式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由于这些国家火电机组的煤耗率较低以及其电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其重点强调的是火电机组调度运行中的污染气体排放(即减排问题)和经济性的协调。3)含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7]。该模式在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的框架内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各机组对应的能耗价值、环保价值以及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采用可量化的货币价值,再利用传统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进行发电调度。需指出的是,这种模式本质上是采用了市场化的方法将各机组的能耗、污染气体以及对系统安全运行等的影响转化到了统一的货币化度量平台,其运行条件必须依赖于电力市场的成熟以及交易规则的完善。

1.2电力市场对节能减排的考虑基于市场化的手段考虑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模式:节能电力市场模式、基于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电力市场模式、基于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基于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电力市场模式以及基于发电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节能电力市场模式[8]。该模式主要借鉴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思想,通过在电力市场中增加能耗惩罚或者能耗约束的方式,使得购电单位在满足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目的。2)基于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电力市场模式[9]。该模式采用了外部成本内置法的方法对火电机组的化石燃料外部环境成本进行测算和货币化,并将其计入到发电燃料的内部成本中。该方法本质上是对市场交易中各售电单位的原始报价进行了环境因素的修正,从而使得电力市场的交易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蕴含了环境污染最小化的思想。3)基于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0]。排放权交易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设立的,其本质思想是任何企业要排放温室气体,则其必须拥有相应数量的排放权。排放权不足的企业可以从排放权市场上购买排放权;而排放权剩余的企业可在市场上出售排放权,获得收益。排放权的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排放权交易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其实就是外部环境成本的货币化体现。4)基于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电力市场模式[11]。该模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避免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成本较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保护政策。该模式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效益的最大化。5)基于发电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0]。发电权是指各类发电机组在政府下发的年度发电量计划或者通过发电权交易竞争获得的发电电量,而发电权交易是指发电企业将部分或全部发电权电量有偿转让给有剩余发电能力的高效率机组。该交易作为现阶段电力市场节能减排的重要品种,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实际中也取得了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实效。

2考虑节能减排的发购电计划研究述评

2.1考虑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计划研究述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现有文献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结合节能发电调度计划试点运行均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如2007年8月,文献[5]从国家层面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成为指导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此背景下,文献[12-14]分别结合广东、四川和贵州节能发电的实施情况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其中文献[12]重点考虑了网络约束、时段耦合和网损等3个问题,并提出了启发式的2阶段算法求解所建模型,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处理“寻优”与“时段耦合”之间的关系。文献[13]重点从实时节能调度的角度建立线性化的增量交易模型,并基于等微增率原理最优次序法求解所建模型,该算法具有计算快速、鲁棒性好的优点。文献[14]重点考虑网损对节能调度计划的影响,该模型采用了2阶段算法求解。然而,上述文献均在日或实时调度的时间范畴内研究节能发电问题,为了实现节能效益时间尺度上的统筹,也有一些文献在月度范畴内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如文献[15]定性提出了建立月度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的基本框架,并给出了其与日发电调度计划的协调方法和求解该类问题的通用算法,即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适当转化后利用标准的非线性优化软件包求解。文献[16-17]则利用机组有序启停方式建立了月度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以实现在“三公调度”基础上系统煤耗最小,所建模型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上述文献重点从发电侧节能降耗的角度开展研究,没有考虑需求侧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降耗的影响,而实际中通过需求侧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降耗。由此,文献[18-19]提出一种基于需求侧节能降耗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文献[20-21]则建立了考虑采暖需求管理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上述模型均采用了成熟的非线性规划软件包求解。

鉴于上述文献的优化空间均在一个省网内,其优化空间有限,为了在更大的空间范畴实现发电调度计划节能降耗的统筹,文献[22]提出了建立考虑空间尺度协调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基本框架;文献[23-25]则重点引入了经济学中高低匹配的思想在跨省的区域电力市场范畴内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其中文献[24-25]还给出了基于撮合交易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所建模型的思路。考虑到采用集中式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时发电企业的自受到较大约束,从而影响了节能发电调度的深入开展,文献[26]通过授予发电企业较大自的方式,更有效地将发电指标从能耗高机组向能耗低机组的转移,从而实现了发电调度计划的节能降耗。而文献[27]则进一步考虑发电侧、用户和调度中心的三方互动,初步构建了智能电网环境下互动式节能发电调度计划体系的基本框架。目前该类问题还处于定性探索性研究阶段,未见具体的模型和求解算法的研究文献报道。上述文献均没有考虑污染气体排放对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为了兼顾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文献[28-30]从节能和减排2个角度建立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多目标模型。其中,文献[28]采用了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模型;文献[29]通过对煤耗微增率特性曲线分段线性化后,采用线性规划法求解所建模型;文献[30]采用了非线性多目标加权模糊优化算法求解所建模型。在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文献[31-32]提出了在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考虑污染气体排放管理的基本思想。文献[33-35]建立了纯火电系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前者采用了混沌遗传混合优化算法求解;后两者均采用经典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解。文献[36]重点研究了水火电力混合系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采用了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所建模型。文献[37]建立了考虑含热电联产机组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模型采用了经典的遗传算法求解。另外,也有文献重点在市场环境下展开了对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的研究。如文献[38]在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背景下建立了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文献[39]则强调了更广域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节能减排来建立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基于电网分解与协调原理的分布式并行算法求解。显然,上述文献均没有考虑风电出力、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的影响,无法满足未来大规模绿色能源接入以及负荷需求多样化的需要。考虑风电出力,负荷随机性的节能减排发电调度模型,其重点在于强调如何兼顾风电良好的节能减排特性和出力随机性之间的矛盾,以使得所建立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能够确保在风电出力和负荷功率随机性造成电网运行条件恶化的环境下,尽可能实现电力系统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最优化。考虑风电出力随机性对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文献[40-41]在日调度周期内分别建立了负荷分配和机组组合节能发电调度模型。前者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后者采用了量子遗传算法求解。文献[30]综合考虑风电、水电的随机性,采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的方法首先模拟出风电、水电电量,再以此作为已知值建立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由于在建立模型前,模型中的风电和水电等数据是已知的模拟值,故本质上该模型仍属于确定性的模型范畴。同时还需指出的是,由于该模型研究的是月度时间范畴,忽略负荷随机性有待商榷。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风电等随机性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其基本思想是将各类机组的环境价值、能耗价值以及对电网安全运行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均折算成经济价值,再进行经济发电调度计划的决策。如文献[43]就是这一思路的最好佐证。

基于上述思路的延续,文献[44]进一步考虑了风电备用容量补偿成本及风电场“负效率”运行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风电场极限穿透功率惩罚成本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考虑所建模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该模型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文献[45]则通过加入备用罚函数、风电盈余罚函数和污染评估罚函数来建立考虑风电成本的发电调度模型,该模型也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文献[46]通过分析风电出力可能被高估和低估的概率,对风电接入将导致系统维持稳定运行的成本增加风险加以考虑,构建了含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非劣排序微分进化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文献[47]则重点通过引入利润备用容量惩罚成本构建含风电机组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由于所建模型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框架内建模,该模型采用了MonteCarlo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智能算法求解。鉴于目前全球温室效应突出,考虑节能减排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也有重点从温室气体CO2排放的角度研究低碳发电调度。本质上而言,该类模型是节能减排发电调度模型的具体化(即将多种排放气体的控制改变为直接针对CO2)。如文献[48-49]均将CO2的排放作为一类可调度的资源,在综合考虑低碳电力技术、碳成本和碳约束等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电力调度模型以协调“电平衡”与“碳平衡”。一般而言,考虑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系统网损,而在随机环境下发电调度的系统网损会变得愈加明显,基于这一思考,文献[50]建立考虑交流潮流安全约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从而确保了优化结果的最优性。该模型采用了细菌觅食算法(BacterialForagingAlgorithm)求解。鉴于风电出力随机性较大,传统文献中只考虑上旋转备用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已不能够满足发电调度的需要,由此,含风电出力随机性的发电调度模型需要考虑上下两种旋转备用。其中,上旋转备用用来应对风电场出力突然较少或者火电机组强迫停运;下旋转备用用于应对负荷突然减少或风电场出力突然增加。基于这一客观事实,文献[51]重点考虑系统上、下旋转备用容量的影响,构建了含风电场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文献[52]通过计算下一个调度日风电场实际出力的条件期望与计划出力的差值,确定了风电对系统上、下旋转备用的需求来建立环境经济发电调度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3]则提出了考虑风电渗透功率的增、减出力旋转备用量化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4]通过定义风电功率间歇波动引起系统备用紧张程度指标以规范化风电备用风险,从而建立了一体化制定经济发电与旋转备用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分解交替迭代求解策略,即将原问题分解为经济发电和旋转备用2个混合优化子问题求解。为应对风电随机性导致的电网运行安全问题,也有文献将风电出力作为“可控”的优化变量。如文献[41,55]认为在风电预测出力范围之内其出力可向下调整,从而避免了风电出力随机性可能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本质上而言,这种思路在风电出力无法不满足电网运行安全要求时,采用了“弃风”手段来确保调度方案的可行性。这在风电等随机性绿色能源的渗透率较高,以及其随机性较大时的电网系统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严格意义上讲火电机组的出力存在“阀点效应”,为了使得建立的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模型更具合理性,应该考虑火电机组阀点效应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文献[56-57]建立了含火电机组阀点效应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但需指出的是,阀点效应的考虑改变了机组能耗与出力之间函数关系的单调性,大幅增加了模型的求解难度。基于此,上述文献均采用了智能算法中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7-59]考虑风电出力、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建立了多场景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这类模型的优点在于充分描述了风电出力和负荷随机性对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但其优化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场景数的多少。当场景数较大时模型求解非常困难;当场景数较少时其优化结果的最优性又得不到保证。上述模型均采用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和优化结果的最优性。纵观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以及到考虑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三者本质上均是在追求在满足机组和电网安全等各种约束条件下,如何兼顾节能减排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问题。现有文献重点研究了各类随机因素对发电调度计划内在运行条件的影响,如旋转备用、电网安全、网损等因素。但是,针对发电调度计划中节能减排问题,现有文献均停留在含确定性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优化模型的研究范畴,特别是还缺乏节能减排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

2.2市场环境下考虑节能减排的购电计划研究述评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了排放税收额度、引入了大气排放物(主要是CO和NOX)的额度交易等措施,其考虑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较为成熟,从而使得电力行业中的发电企业不得不将环保上的成本和效益体现在发电报价中,通过市场机制执行了政府在节能和环保上的导向作用。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的购电计划模型,在考虑节能减排因素后依然适用。在我国,由于电力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还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故非常有必要结合我国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再借鉴成熟电力市场的研究经验来研究基于市场化手段的电力系统节能减排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有学者针对我国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能电力市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文献[60]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安排原则及节能发电的调度模式,为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的结合打下了基础。文献[8]定性探讨了节能优先、能耗电价和能耗约束三种节能电力市场模式的初步方案。文献[61]则明确提出了兼顾节能减排和电力市场的初步方案,但对于如何进行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的深度结合还需作深入研究。文献[62]明确提出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与电力市场两个层面的节能降耗模型,在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技术层面中考虑煤耗、网损、排污等因素确定调度优先级;而在电力市场层面则根据交易双方的报价水平以及引起网损的变化来确定交易优先级。延续上述研究思路,文献[63]结合我国湖北省在电力市场开展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初步设计了涵盖年度与月度电力市场的节能减排交易模式,其核心思路是首先确保新能源、清洁机组分配到合理的发电空间,然后再以购电费用最小(社会福利最大)为原则安排火电等机组的电能交易。文献[64]明确提出了准市场化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文献[65]提出了能耗权交易和能耗折价标准的概念,实现了能量、能耗、排污三者统一的市场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按照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的目标来优化调度发电机组。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文献[66]进一步提出了细分节能电力市场模式的概念,但市场细分后由于各市场的竞争者较少,该市场模式存在市场力干扰的可能性极大。上述文献还处于对节能电力市场模式设计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在:这些节能电力市场模式以定性研究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节能电力市场模式;没有涉及到市场主体在节能电力市场环境下购电方法的研究;没有考虑绿色能源和负荷需求随机性对市场交易节能减排的影响。另一方面,就区域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购电计划模型来看,文献[67]只考虑了电量的优化分配问题,也没有考虑绿色能源、负荷需求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其研究成果无法满足我国广域电力市场环境下通过跨省交易实现节能减排的需要。

3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2009年开始,“大数据”日益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词汇。百度搜索“大数据”这一关键词,截至2013年9月2日,能够搜索到相关结果共33,800,000个。同一时间,在谷歌的搜索结果是379,000,000条。同样,在中国知网上文献范围内全文范围搜索“大数据”这一词汇,能够搜到的结果有135,849条。所谓大数据,是与传统意义下通过市场调研、田野作业等方法所获得的规模和容量都非常有限的传统数据(相对于大数据而言,我们可以将传统数据称为小数据)相对而言的。百度百科将大数据界定为:“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1],《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用多样化、海量、快速、灵活和复杂的“4V+1C”概括了大数据[2]。从两个层面对大数据进行了界定和描述:从数量层面,所谓的“大数据”,是指包含着巨量信息的数据,就其容量而言,通常情况下,能够被称为大数据的一般应该以TB(太字节)和PB(拍字节)为度量单位的数据。大数据的另一层面是指它的分析方法的复杂性和分析结果应用的复杂性。大数据的来源复杂,大多属于非结构性数据,原有的数据分析工具很难解决对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即使为了方便应用,截取其中一部分数据用传统分析方法分析,得到的结论和结果也很难具有从局部到整体的可推断性。大数据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整个大数据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国的大数据市场主要来自政府的部署、互联网行业、电信行业和金融。据预测,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大数据会迎来一个飞速的发展时期。2012年大数据产值已达到4.7亿,2013年的增长是138.3%,2016年一定会超过百亿[3]。

二、大数据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大数据的关注不仅是数量上的,关注和研究视角也是非常丰富的。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大数据的关注视角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对大数据本身的讨论;其二是从大数据的研究方法上来关注大数据;其三是从各自领域来关注大数据对其领域的影响;其四则是从数据安全角度关注大数据。对大数据本身的讨论,如《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编辑部在其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大数据时代》[2],李国杰、程学旗的《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4]等;从研究方法角度来关注大数据,这方面的研究包括覃雄派等人的《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5],成静静、喻朝新的《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统一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6]等;从所在领域角度关注大数据,这方面的研究包括陈云海、黄兰秋的《大数据处理对电子商务的影响研究》[7],张涛甫的《大数据时代的出版困局及其突破》[8]等;从数据安全角度的研究包括郭三强、郭燕锦的《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研究》[9],冯伟的《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10]等。

三、大数据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不仅仅限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等宏观层面,实际上对于消费市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背景下,消费市场原有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是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应用小数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颠覆性地改变了消费市场分析的数据来源和消费者的身份和地位;还有一个层面是大数据对分析技术和方法的挑战。(一)大数据下消费者的“复活”传统调查方法的方法论,将消费市场的消费群体视为被动行动者,在那里,消费者如同木乃伊一般,其行动信息和行动关系只能依靠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筛选并在数据分析过程和所得结论中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分析需要予以建构。在传统的调查中来看,不是消费者,而是调查者和研究者将消费者的行动和关系予以生动的、个性的展现,不管这种展现和建构距离消费者的真实意向和行动选择距离有多远。调查者和研究者作为主动行动者,成为了企业深度了解消费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市场调查,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文化诉求、生活方式、价值倾向等,来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品牌形象的建立和保持等提供策划和创意依据。但是,在大数据下,这种被研究者视为“被动的”消费者消失了,消费者的主动性得以“复活”。借助互联网和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他们积极地展开行动,到处留下他们活动的痕迹。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的发展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每时每刻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他们选择和购买的足迹遍及各个角落。每个电子商务网站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产品比较和选择购买的数据。消费者完成购物之后,网站的积分鼓励策略还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晒购物和购买使用的心得体会,为后续的购买者提供参考。消费者除了积极地在各个电商网站上留下自己各种行动的痕迹之外,他们还会通过选择各种便利的交通工具,通过导航不断扩大自己的消费范围,每时每刻,通过智能设备,回传大量的活动信息。在技术支持下,消费群体创造了消费市场的大数据,同时,他们也在大数据下,改变了传统的对消费者的认识和界定。在这里,消费者成为有意识的有个性的人,而不只是被动的、被贴着统一标签的研究对象。他们创造着数据,也享受着数据,再不是简单的数据本身。他们的行动轨迹和行动个性通过自己展现出来。消费者的能动性在大数据中被“复活”。(二)大数据改变了市场研究的数据来源传统的消费市场研究,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离不开实地调查。要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抽样技术来选择合适的消费者,按照问卷的问题来获得消费者的答案;要么就是通过访谈、座谈会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评价等主观态度和主观评价。即使是后来有了电话调查系统和借助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调查技术,由于这两种方式的匿名性和随意性太强,在实际操作中依然会离不开通过实地调查来核实所搜集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借助网络和电话调查系统进行的调查,虽然从形式上它们比传统调查更加先进,但是它的方法论的依据和具体方法的应用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变化,它们依然是传统调查方法的延续。但是,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相对单一的数据来源现状。大数据下,不再仅仅通过调查者创造数据,消费者、产品销售者等也通过自己个性化的、不间断的行动在创造着数据。企业和卖方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可以很容易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行动轨迹,并借此洞察和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所属群体的消费偏好。在这里,卖者和买者之间无须借助市场研究者来沟通双方,他们可以直接沟通和交流。同时,他们之间沟通和交流的行动轨迹又成为大数据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传统的市场调查而获得消费者数据的来源被改变,消费者以自己的行动创造了大量数据,而不是由调查者和研究者来生产消费市场的数据。(三)大数据颠覆了小数据的统治地位和作用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3]。这种海量信息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依靠调查方式获得的小数据。大数据带给市场研究者的是无休无止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在以往的市场研究中,研究者经常担心不能获得数据,或者是所得到的数据不足以支撑自己的研究,这种担心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彻底改变。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是面对海量的数据,怎样处理它?怎样利用它?尽管大数据为我们带来庞大的信息,但是,由于它更多的是一种非结构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形式,能够为我们提供的市场分析的有用信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更复杂的分析软件来应对。尤其是对于市场研究而言,小数据在对消费市场的结构化研究以及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种意义下,小数据分析对于消费市场研究而言,不会被彻底替代,它的作用还是不能被忽视。(四)大数据改变了市场研究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传统的通过实地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别管是数量庞大的普查,还是小范围的抽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尽管看起来庞大,但是他们大多都是经过设计而获得的结构化数据,借助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UCNET等基本上都能解决,即使是结构化不太强的有些零散的通过访谈得到的数据,由于其规模较小,而且主要用于定性研究,对于研究者来说也能够在传统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内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但是,大数据的出现给传统的市场研究工具和方法都带来了难题。因为它本身涵盖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庞大又庞杂,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很难应对这样的挑战。覃雄派等人的研究指出:“传统的关系数据管理技术(并行数据库)经过了将近40年的发展,在扩展性方面遇到了巨大的障碍,无法胜任大数据分析的任务。”[5]为此,以往的将问题简单化、结构化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显然不足以应对这种海量的庞杂信息的挑战了。一方面,大数据的出现,需要我们有高效率的数据筛选工具,另外,还要有能够分析这种庞杂数据的软件工具的开发和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曾经分离的状态在这里得到统一。对大数据的分析,一定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和有机结合,偏离任何一种,都不足以应对大数据的分析要求。

四、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展开消费市场研究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设计艺术;本土化;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into Curriculum Reformation of "Handicraft Design Related to

National Tourism" in the vision of Localization

WEI Jian-hua

作为旅游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旅游工艺品是指以民族工艺品为基础应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商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独特,民族特色手工艺资源十分丰富,如苗族的刺绣、彝族的民间漆器、壮族的壮锦、湘西土家族的织锦。随着近年来旅游开发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民族旅游工艺品也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工艺品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创新与技术支持,在开发上注重模仿与粗加工,忽视地方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研究,致使其内涵、功用与艺术性等方面脱节;再加上包装过于简陋,使得我国民族旅游工艺品“内涵少、品味俗、档次低、无特色”[2],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加快提高旅游工艺品设计人才的素质,增强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力度,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尤其是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开发出能真正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对于民族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和开发,云南大学张晓萍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她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本土化,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同时注入现代人的需求,使产品既能体现民族文化深层次的东西,又能在遵循基本工艺技术的同时在技艺上有所创新,再经过加工,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工艺精湛的现代人能接受的民族旅游工艺品。这样传统、文化商品化、真实性等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民族传统工艺品才能很好地完成其自身转型。[3]

为此,笔者认为,《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应以本土化为着眼点,根据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建立课程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生态,充分利用现代艺术教育手段,将民间艺术与现代创意思维相结合,将民族审美意识融入到工艺技术中,根据市场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适合民族地区旅游院校特色发展的课程模式。下面仅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为例,对如何在本土化视野的观照下进行《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作简要探讨。

一、《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旅游市场对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

(1)民族手工艺传承能力

掌握本土民间、民族手工艺的操作技巧、使用材料及工艺流程,并能够通过现代设计表现方式,采用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式将设计效果图呈现并制作出来,能使民族手工艺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

(2)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研制的能力

要求设计研发人员在设计开发和研制的过程中,注重以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民间文化特点等方面因素为基点,从题材、材料、工艺、功能、角度转换、包装等因素上开发、改良与研制具有现代元素的民族旅游工艺品,使其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环境。

(3)市场认知能力

民族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与市场经济直接挂钩,这就要求设计研发人员,对行业的现状、未来发展及市场走向进行深入了解,有策划和定位产品,设计与研发产品的能力。

(4)民族文化传达能力

民族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内涵是民族文化的表达与传播,为更好地向客户进行阐述讲解和推荐,要求设计研发人员熟悉本土民族文化、有着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技巧。

(5)知识更新的能力

一名优秀的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研发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信息和技术,不断设计出新颖的、深受市场欢迎的作品。

2.《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

民族旅游工艺品有无竞争力、能否满足旅游者购物时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关键在于产品是否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才会有生命力。民族旅游工艺品的消费应能满足旅游者对物质和地方民族文化的双重消费需要。

因此,《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走出专业技能的圈子,又要了解与整合民族文化,立足地区特色,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应把传统艺术和现代意识以较高的艺术水准结合起来,并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开发设计中,以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在展现地方民族特色的同时,又能成功地转化为产品,被市场所接受。

具体来说,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知识,了解我国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历程,较为熟练地掌握至少一门民族传统工艺,学会电脑制图,具备独立进行民族旅游工艺品市场调查及产品设计研发的能力。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还要求其具备对本民族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能力。

二、《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教学内容的开发

针对本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应该在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作合理的调整、补充及创新。[KH*2D]

1.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传统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共64课时,其中,1/4的课时用于民间文化的学习,1/2的课时用于传统技术的学习,余下的1/4课时中,1/4课时用于设计理论的讲授,3/4的课时用于民间工艺品的设计。

通过教学,学生大致可以了解我国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过程,对民族民间文化有一定的理解,提高传统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热情;有针对性地掌握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并进行改良与创新,使民间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了解所在地域民族的文化和当地民间的一些基本技艺,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设计与研发。但当学生离开本地时,由于不了解其它地域的文化及民间工艺,无法进行民间旅游工艺品的设计研发。其次,课程中,学生只能针对少量的民间工艺基础技艺进行学习,无法得到深入的提高,加上对市场不敏感,直接制约了学生对地域性民间工艺品的研发能力。如何使学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摆在专业课程教学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统民间工艺品课程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需求。

2.旅游市场对民族工艺品新要求形式下的新的教学内容

要解决学生设计能力提高的瓶颈,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兼顾艺术设计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民间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原则,善于挖掘运用民族文化因素,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

开拓教学思路,可以从民间工艺美术的材料与造型入手。挖掘民间工艺美术形态与材料的关系,并带有民间传统视觉与民族精神两方面的组织活动――也就是造型活动。通过对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材料、功能的分析研究,找到切入点并通过吸收、改良和发展原有的民间工艺美术造型、材料、功能等要素,创造符合时展的新的造型、开发新的材料及功能,加强设计表现力及设计创新能力。因此,除掌握传统工艺手段外,可在教学安排中加入民间美术与综合材料运用以及相应的造型手段等内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培养学生从民间美术中寻找创作理念,加强学生综合吸收并合理地运用现代设计思维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能力,使其在民间旅游工艺品市场中保持可持续性的研发能力。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市场调查的内容。

拓宽资料查询路径,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增加其设计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除教师、图书馆、网络提供的技术与信息外,教学内容中还可安排鼓励学生到周边相关企业、景点景区、地方地域实地考察或实践实习,使学生在市场前沿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以期更好地进行民间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研发。

加强学生对自身民族艺术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成为本土化民间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人员,依托本土自然资源,为地方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品进行保护、继承和创新开发而努力。

教学内容调整后,课程更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课程中,增加了市场调研的内容,并将民间旅游工艺品设计的思维方法及手段提前到工艺技巧学习的前面,使学生在学习地域民间工艺技能的同时,对该项民间工艺品的感悟更深,整体把握感更强。调整后的民间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更注重理论加实践的学习方法。在理论部分,加入了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观察行业信息及新材料,学生通过直观、自主的学习,吸收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实践部分,则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自课程开始,便与市场进行直接接触,对设计创新的敏感度提高,在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有意识地对传统工艺技术、材料与市场出现的新技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这极有利于学生后期设计创作时能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使其作品在质量上、创新程度上都有所提升。

三、《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旅游工艺品设计的教学方法,在理论部分,通常采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图例分析并进行作品欣赏。实践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自学、自练为辅,进行观摩学习和实操练习。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一般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

通过传统民间工艺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到,在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的课程教学中,更注重技术的传承,课程内容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在一种被动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方式进行,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部分,亦是教师指导――学生改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直沉浸在技术的学习中,苦苦进行技法练习,很难有时间进行思维训练。在最后一周的设计创作课程中,学生一直没有接触市场,对市场上的新颖材料及新信息不够了解,因此思路不够开阔,设计水平难以提高。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结合高职特点,以学生为主导,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明确方向,强化五种能力,即民族手工艺传承能力、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研制的能力、民族文化传达能力、市场认知能力与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

在民族手工艺传承方面,在图案以及雕塑基础的训练中,增加吉祥文化及民间装饰图形设计运用等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电脑、网络等,开扩学生的眼界。同时要学习掌握一定的工艺美术史与设计史知识,可带领学生深入民间,从民间艺术品中学习造型、构图及色彩的表现方法,在了解传统工艺技法和材料后,探索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设计方法。

在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研制的能力方面,在设计理论上,一方面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强化贯穿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例如,在各种工艺品制作的课程中,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强调诸如旅游学、人文历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实践上,一方面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到工作室和学生一起对课程各方面进行探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以及实践操作的兴趣。

在民族文化传达能力方面,可以通过作业讲解锻炼学生的设计表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参加一些民族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制作,或者参加一些创作大赛,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设计作品,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设计团队,相互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分析思辨与团结协作能力。

在市场认知能力方面,要增设市场调研、消费心理学等理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市场意识,准确把握旅游市场的动向,针对客户的心理,研制开发具有本土化民族文化内涵、展现本土民间手工艺特色,具有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独创性、民间地域性、收藏性于一体的改良民族旅游工艺品。

四、结语

总之,民族地区旅游高等院校培养的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人才是文化传承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程在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可以对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培养出优秀的地方旅游工艺品设计研发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廖杨.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民族文化商品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5,(03).

[2]张文祥.论我国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创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2).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指出了传统观念与全新市场营销思维的差距以及企业营销制度不断创新的必要性,介绍了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对策,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等。

随着人类进步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高度信息化的逐步形成,传统的经济观念、营销手段已无法面对以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挑战,而企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神圣使命,而市场营销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我国企业的命运。有人甚至提出,营销就是企业的未来。所以,探索和研究新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思维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是市场传统观念质的飞跃或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对传统生产、推销和产品本身的思维方式,而且在经营策略和方法上有了极大的突破,具体表现如下:其一,传统的市场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品为出发点,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则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

其二,传统的市场观念的手段是销售推广,而现代市场营销则着眼于市场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

其三,传统的市场观念以增加生产或扩大销售来获取利润,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则从满足顾客需要中获得利润。

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刨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企业应从狭隘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而且由于知识经济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体化的发展,并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个整体。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使企业更快发展。

2企业营销制度的不断创新是应对挑战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建立起网络化、理智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从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二是智能化。它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地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三是虚拟化。它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而且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3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而经营的重点在于决策。市场信息是一切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使消费者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最大程度的满意。企业每做出一个决定都需要各种信息。任何好的产品和营销计划都需要以全面地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为前提。企业也需要了解有关竞争者、经销商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充分信息。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调研部门来进行市场调研,也可以借助其他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来进行。国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营销调研部门,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和研究,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市场信息和依据。

目前我国企业在市场调研方面的状况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知名企业中的相当多数至今仍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定期和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没有专职市场调研部门和专项市场调研经费的企业也比比皆是,花几百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万元委托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进行指导性的市场调查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企业领导和市场营销主管或是对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判断,或是根本就不知道还需要专门的市场调研。因此,当许多企业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广告促销费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知道有多少钱白白的浪费掉了,浪费在哪里更是心里没底。更有甚者,当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等重大经营决策出现失误,甚至企业因此而垮掉的时候,企业领导最终也未必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一个不重视市场调研工作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国企业必须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市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和增多预算经费,把市场调研工作始终作为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4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

建立一套正规的营销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营销总经理应具备相应的营销才能和管理才能,才能制定出比较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年度营销计划,明确总部与下属分部的责权利。此外,还要保持营锖政策的稳定性。政策一旦出台,就该按政策办事,至少在一年内保持不变,让销售人员安心地搞好销售工作。

选拔和培训优秀的推销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了解企业的历史与现状;企业的主要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消费者的不同类型、购买动机及购买习惯;竞争对手及竞争策略;推销技巧等等。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指出了传统观念与全新市场营销思维的差距以及企业营销制度不断创新的必要性,介绍了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对策,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等。

随着人类进步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高度信息化的逐步形成,传统的经济观念、营销手段已无法面对以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挑战,而企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神圣使命,而市场营销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我国企业的命运。有人甚至提出,营销就是企业的未来。所以,探索和研究新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思维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是市场传统观念质的飞跃或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对传统生产、推销和产品本身的思维方式,而且在经营策略和方法上有了极大的突破,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传统的市场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品为出发点,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则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

其二,传统的市场观念的手段是销售推广,而现代市场营销则着眼于市场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

其三,传统的市场观念以增加生产或扩大销售来获取利润,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则从满足顾客需要中获得利润。

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刨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企业应从狭隘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而且由于知识经济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体化的发展,并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个整体。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使企业更快发展。

2企业营销制度的不断创新是应对挑战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建立起网络化、理智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从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二是智能化。它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地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三是虚拟化。它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而且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3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而经营的重点在于决策。市场信息是一切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使消费者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最大程度的满意。企业每做出一个决定都需要各种信息。任何好的产品和营销计划都需要以全面地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为前提。企业也需要了解有关竞争者、经销商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充分信息。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调研部门来进行市场调研,也可以借助其他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来进行。国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营销调研部门,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和研究,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市场信息和依据。目前我国企业在市场调研方面的状况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知名企业中的相当多数至今仍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定期和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没有专职市场调研部门和专项市场调研经费的企业也比比皆是,花几百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万元委托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进行指导性的市场调查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企业领导和市场营销主管或是对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判断,或是根本就不知道还需要专门的市场调研。因此,当许多企业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广告促销费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知道有多少钱白白的浪费掉了,浪费在哪里更是心里没底。更有甚者,当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等重大经营决策出现失误,甚至企业因此而垮掉的时候,企业领导最终也未必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一个不重视市场调研工作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国企业必须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市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和增多预算经费,把市场调研工作始终作为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4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

建立一套正规的营销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营销总经理应具备相应的营销才能和管理才能,才能制定出比较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年度营销计划,明确总部与下属分部的责权利。此外,还要保持营锖政策的稳定性。政策一旦出台,就该按政策办事,至少在一年内保持不变,让销售人员安心地搞好销售工作。

选拔和培训优秀的推销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了解企业的历史与现状;企业的主要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消费者的不同类型、购买动机及购买习惯;竞争对手及竞争策略;推销技巧等等。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9篇

引言

网络营销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网络经济时代的环境下,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如今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网络营销的发展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网络技术和企业营销实践相融合的产物,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和创新。

1、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模式的差异所在

1.1 营销市场环境差异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市场环境主要以实体环境为主,而实体状态下的市场环境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相关性以及多变性。对于企业营销来说,不断变化的企业自身因素以及不断扩大的市场内容引起营销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带来一定影响,另外,市场环境的正常进行为企业的营销环境提供了条件。对于消费者来讲,在实体的营销环境中,消费者可以看到商品实体,通过对商品的切身体验,以当面收钱当面交货的形式完成整个消费购物过程,这样的营销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在网络营销模式中,市场环境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的虚拟式全球市场。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互联网在实现信息交换的时候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空间约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影响市场发展的阻力和市场壁垒,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不利、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一个选择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虚拟的网络营销环境中,消费者在营销平台上看到的只是企业网站上商家对商品进行的数字化展示,而并不是商品实物,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以及对商品的购买过程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所以说在网络营销模式中,消费者面对的市场环境是一个虚拟的不确定市场。

1.2 面向的消费群体差异

传统营销面向的消费群体和网络营销面向的消费群体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现有的和潜在的以及有购买实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群体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分散,而且生活方式、家庭方面问题、社会层次、经济文化以及相关群体等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表现出很强的多变性,这样就给企业的目标定位以及市场调研造成很大难度,不利于市场营销的发展。而对于网络营销模式来讲,在网上进行购物的群体主要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购买能力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另外,文化水平较低的消费群体在网络消费中增加速度较快,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主要体现在对时尚流行、方便快捷以及物美价廉的追求,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企业的调研范围,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定位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抓住消费者心理实施营销策略,这相比传统的营销模式表现出了很大优势。

1.3 调研方式的差异

企业在完成市场调查以后,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调查市场调查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依据所得到的的整理结果制定企业的后续营销策略的整个过程就是市场调研。在市场营销中,消费者是企业产品面向的直接群体,所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的直接目的就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1.4 营销理念的差异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销售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念,所以更多、更快的卖出产品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而在网络营销模式中,因为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倾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因此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就是网络营销的基本理念。不论是从商品的生产还是商品的销售都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的,尤其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个性化需求带动产品供给。

1.5 营销广告的差异

营销广告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群体,主要广告效果和信息传递范围。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营销广告主要是利用日常报纸、电视广告以及路牌等等形式通过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把信息强加给观众。而在网络营销模式中,可以通过庞大的互联网渠道在全世界实现产品信息的全面传递迅速传播,相比传统广告模式,它表现出成本低廉、沟通双向以及传播范围广阔等等优势。

2、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影响和冲击

2.1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产品生产方式上的冲击

在网络营销中,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营销媒介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的市场调研,并且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获得产品的相关调研信息,然后通过对调研信息的分析研究对产品和市场营销环境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卷测试,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产品偏好进行跟踪和反馈。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往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就需要转化为小批量生产方式。

2.2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定价策略上的冲击

在传统的营销市场中,产品的具体定价大多会受到区域和地点差异的影响,有时候地域造成的产品价格差异会特别严重。但在网络营销市场中,市场信息的传递十分迅速,再加上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主动收集,消费者就可以对网络渠道对产品的标准价格信息或者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果出现商品价格浮动加大的情况,很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所以通过网络市场可以把商品的价格差异减小到最低。

2.3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营销渠道的冲击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产品的分销主要是通过中间商来实现的,整个产品营销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繁杂环节,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由于企业资金压力的影响,传统营销渠道中的营销规模和整个布局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产品的运行方式一直都是企业到市场的形式,营销渠道单一。在网络营销模式中,企业可以撇开中间商通过网络平台和消费者进行直接沟通、互动以及达成交易,网络营销这种方便快捷而且低成本的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传统营销模式中间商的作用和地位。另外,通过网络市场的介入,传统市场上大企业对小企业的进入障碍也降低了很大。

2.4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广告约束的冲击

和传统的广告模式相比,网络广告的空间没有了约束,广告空间可以无限延展。不再受空间篇幅的影响和限制,可以把图像、声音以及文字整合为一体,形象的呈现出来,而且广告投入成本低,带有交互性。相比传统广告,网络广告的效率极高,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利益。

2.5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的冲击

对于企业来讲,在网络市场上的竞争一直都是为顾客为核心的,以顾客为核心的网络营销关键就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在开发争取客户资源、建立以及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分析和创造客户需求以及扩大消费群体等等方面,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掌握和分析消费者的特点,并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进而促使网络营销成功的展开。

2.6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企业管理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生产与销售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点管理部分,然后结合职能式的组织管理来进行拓展市场。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因素,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这样就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渠道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而且扁平化组织形式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要重视对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市场营销以及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管理。相比之下,这是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企业管理方式的冲击。

2.7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企业运营的冲击

通过对互联网的利用,企业不需要出门就可以在网上找到供应商,而且还可以对供应商以及产品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需要的信息文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递,这样就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通讯费用和办公费用,不但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而且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的运营方式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缩短产品生的产周期,加快企业对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对传统营销企业运营的冲击体现。

3、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模式的有效整合

3.1 传统营销是网络营销的发展基础

网络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发展和创新,是传统营销模式的延伸,而传统营销是网络营销发展的理论基础,因此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下,传统营销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营销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虽然网络营销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上相对传统营销都表现出很大变化,但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市场营销的根本意义没有变,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两者都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活动,两者需要实现有效结合,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发挥最大作用,而且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有着相同的活动目标,那就是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3.2 传统营销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随着市场营销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如今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营销战略,是广大消费者的重要消费方式。但是在传统营销形式中,营销渠道的建设、消费者购物习惯以及产品安全性方面相比网络营销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网络营销无法取代的。

第一,网络营销当下已经占据了年轻人市场,但老年人市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市场等一些重要区域还没有覆盖到,而通过传统营销的的基本营销渠道可以把产品的营销活动开展到各个有消费能力的区域。

第二,虽然网络营销相比传统营销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在统营销模式中,购物过程中对消费者对商品挑选、试用、以及逛街过程中的乐趣和真实的购物体验在网络营销中都无法实现。而且,对于一些非标准化的、发展不成熟的高价值商品的购买往往需要大量的产品信息作为参考依据,但网络营销的市场环境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虚拟状态,无法获取实际产品信息,这样就无法给消费者带来商品的直接体验。,很难确定购买行为。

第三,由于网上黑客以及各种网络犯罪的存在,网络营销在线支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3.3 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网络营销作为传统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改变了传统营销的实际存在状态。但作为企业营销策略中的一个部分,网络营销不是独立存在的。结合网络营销和网络营销各自的实际特点和优势,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营销体系,这样才能在整个企业营销策略中获取最大的成功。

结语

网络营销是为了满足社会市场经济需求,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型市场营销方式,是网络经济时展的必然结果,它以新型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推动了营销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今在营销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网络营销作为传统营销模式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而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模式只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营销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浩然。VANCL:再见PPG[J].新经济导刊,2009,(11):56-57.

[2]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45.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常德市 城区中学 民族传统体育 开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人群广泛、易于开展等特点。在我国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普遍存在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不足的背景下,普及推广民族传统尤显重要。本文以常德市城区四所中学的中学体育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常德市城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出发,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在常德市城区中学开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找到不足,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常德市城区中学的开展献计献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常德市第一、第三、第五、第十一中学的体育教师40人、学生1200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经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与问卷设计、发放要求开展调查,问卷发放收回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常德市城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2.1.1民族传统体育开设现状

调查显示,47.1%的学生上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课程,有52.9%的学生没有上过相关课程。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课程的学校仅有两所,占调查学校的50%。从教学内容来看比较单一,大都以武术为主。

2.1.2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从表2可以发现:被调查的36位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均较合理;由表3可以清楚地3看出,他们在大学主修的专项结构不均衡,按照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田径(36%)、球类(33%)、体操类(17%)、其他(8%)、民传(6%)。这种结构很可能与常德市教育局历年来把田径、篮球、排球列为中学生常规赛事有关。在教师问卷统计中发现,近五年来无一位教师参加过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培训。

表2 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统计表(N=36)

表3 教师大学主修专项统计表(N=36)

2.1.3场地、器材现状

常德市城区中学体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四所中学全部拥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一中和五中还建有室内球类训练馆。但四所中学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生均面积均未达标。运动器材方面,除了均拥有一定的田径、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器材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相对普及的武术器材均少见。

2.2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增强体质、娱乐健身休闲、丰富文化生活、培养良好个性心理,更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和功能决定了其发展可引入学校课堂的必然性,特别是中学体育课堂。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对体育教学就有着方法学的启发作用。民族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各有其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对于加强非竞技教学模式的教育改革来说,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文化特性,近几年来,随着民族传统体育被广泛挖掘和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在体育课中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项课及课时。调查中,93.8%的师生认为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男生和女生在运动能力、耐力和力量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长进。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学生体育课中开展是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器材的可开发性较强,政策支持,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

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可以缓解学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需要足够数量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经费做保障。据有关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缺乏,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状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可行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去一些学校受场地器械的限制,开展的项目偏少,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身体素质差。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和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很高的要求,器材可根据人们的需求及消费水平而自制,场地较为简易,活动不受性别、年龄、季节、气候的限制。例如:傣族的打秋千、打陀螺、丢包,哈尼族的磨秋、武术,苗族的打草蛇等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的设备简单,成本不高,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就是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大课间活动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越来越长。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沿用国家推广的现行广播体操,第二类是在现行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自编了校操或校舞或是手语操,第三类是少数特色传统校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上本校特色的项目,例如,乒乓球传统校安排了乒乓球,排球传统校安排了排球等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内容,这些民族体育项目能够愉悦学生身心、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热爱体育活动。常德市各城区中学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因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对象,作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缓解学校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顺利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在四所调查中学中,仅两所中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且均以武术为主;教师在近五年中没有接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培训;四所学校均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用场地器材。

3.2建议

3.2.1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方面教师引进、培训力度。

3.2.2加大场馆、专用器材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郭琳.布依族传统体育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报,2011,(2):102-104.

[2]宋砾.从全民健身的角度看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182.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11篇

一、市场调查

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9世纪30至40年代首次提出将自然科学的研究经验移植到社会学研究领域,其基本观念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存在相似性,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且两者的现象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迪尔凯姆在其著作《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提出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他定义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真正将实证科学的方法(统计学和数学)引入社会现象的分析,开始了具体的社会实证研究,使定量研究的方法在社会学领域逐步盛行。韦伯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存在本质的不同,不应以自然科学的客观规范来研究社会个人的主观行为,研究的是给出“因果性解释”。对于社会科学而言,通过实证研究,使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探求因果关系一直是核心问题。市场调查基于市场营销实践需求而诞生,吸取社会科学方法中的营养,是“一种通过信息将消费者、顾客和公众与营销者连接起来的职能。这些信息用于识别和确定营销机会和问题,产生、提炼和评估营销活动,监督营销绩效,改进人们对营销过程的理解。市场调查规定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信息,设计收集信息的方法,管理并实施信息收集过程,分析结果,最后要沟通所得的结论及其意义。”①市场调查学沿袭了“探求因果关系”的社会学方法论本质,并在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也适当融入了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在20世纪初作为独立学科发展起来。有记载的最早一次大规模调查要追溯到1824年8月,美国一家报纸为预测总统大选结果而进行了民意调查;在1879年美国出现了广告商为农业机械制造商进行当地农产品生产状况的调查。市场调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初。上世纪40年代初期定性研究在市场调查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40年代末期,随机抽样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市场调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上世纪50年代,市场调查被营销者广泛运用于研究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各类营销实践操作中,市场调查融合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这两者的研究逻辑都在市场调查的操作方法中有所体现。

二、大数据和市场调查

目前主流的观点将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4V:Vol⁃ume,大量,即数据量巨大,通常以拍字节为单位;Va⁃riety,多样,即数据的种类与来源不断扩充;Velocity,高速,各方向的数据流均实时在线,可快速处理数据;Value,价值,即商业价值高,但价值密度低。舍恩伯格认为,世界即是由数据构成的,一切事物皆可“量化”并由编码或数据来表示;他认为“社会需要放弃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仅需要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需要知道是什么,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换言之,大数据的方法论正是在复杂网络中寻找出A所影响到的相关事物,而对于这些事物是否由A所引发的则不在考量范围内。大数据通过对数量巨大的数据做统计性的搜索、比较、聚类、分类等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数据的相关性(亦称关联性),可能是简单的正向相关,可能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定是因果关系,甚至可能通过相关性发现甚至之前都不存在的新关系。从研究路径看,大数据偏向于归纳逻辑。相关分析在市场调查中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与传统市场调查中采用的“假设——验证”的实证主义研究路径和演绎式逻辑不同,大数据不需要任何预设和模型,期望在大量无序个体的集合中.呈现出有序的趋势,对其进行归纳。大数据为市场调查带来了诸多可能性。首先,大数据条件下可以直接跨越样本数量障碍,对数据整体进行分析;其次,不介入调研对象的日常行为,呈现出调研对象真实客观的行为轨迹;再次,数据沉积为长期过程,可以进行历时研究;最后,大数据的即时性有利于监测和解决瞬息万变的市场问题。事实上,大数据的目前发展和使用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例如数据量过大,合适的运算方法和硬件条件还不够完善;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无法做到打通;如何做到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同时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不被侵犯等②。

事实上,市场调查与大数据这两种方法论之间并非互斥或取而代之的关系,而是辩证的,适用于不同场景以应对不同需求,同时又存在着互补与借鉴的整合趋势——将人们所说的与所做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们所想的,从而根据不同的原因,在消费者未来行为的可能路径中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信息。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芭芭拉•卡恩(BarbaraE.Kahn)认为大数据可以帮助市场调研者更好地检测和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原因。她指出,最终的目标是要利用大数据跟踪消费者的整个消费轨迹——从最初的消费冲动、权衡阶段,到最终的购买阶段,再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之所以没有购买的原因是什么、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营销人员又可以如何解决③。市场调查与大数据方法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乍看之下互相对立,但通过数据分析思维的角度交叉比较两者的特点后,两者之间更多存在的是并行与互补的辩证关系。

三、大数据对市场调查未来影响

1.“全样本”与“价值中立”。市场研究多年来的统计测量都建立在抽样选取的基础上,而大数据使得直接提取母本成为了可能。这在现实层面对于减少研究周期、人力与经费有着巨大作用;在科学层面也保证了数据的多样性、代表性、完整性和客观性。大数据可以帮助市场调查克服大规模抽样调查的缺陷,与市场调查模式中的数据采集环节相对应的,是大数据模式中对全样本数据库的筛选环节。大数据通过用户计算机cookies、IP地址、浏览路径、地理位置等维度,真实客观地记录用户的行为与文本生成内容,并根据指令搜索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以供后续研究,这为数据采集带来了重大突破。当然,大数据的“全样本”与“客观性”目前仍是一种理想状态,首先,即使大数据模式中的筛选环节包含了数据清洗、不完全数据填补、数据纠偏和矫正,也无法完全保证样本中不存在假数据、脏数据或重复数据。其次,尽管理论上所指的大数据应该是全体数据,但在现实社会受诸多方限制,除了诸如BAT之类的互联网巨头及国家机关或许掌握了全体数据,绝大多数的第三方所拥有的都仅是局部数据。大规模局部数据并不等于大数据,其研究价值甚至远不如样本规模小得多的抽样数据。当务之急是打通各个数据方的平台渠道,通过整合产生多个案、多变量的有价值的大数据。

2.数据计算技术要求迅速提升。在传统市场调查模式下,数据的计算量较小且计算难度较低,该环节主要借助统计软件即可完成。大数据模式下,数据规模、维度和分析方法的变化对计算的要求大大加强。除了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还需要研究大数据的实时分析、数据流算法等,专业性更强,与下一环节数据分析的结合也更密切。“许多新的计算理论成为主角,比如对网络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的机器学习处理(大部分是高纬度向量计算),而社交网络计算更多是图计算。这些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极大扩展了大数据分析洞察的能力,但也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④。

3、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相较市场调查模式的传统实证分析方法论,大数据模式下的数据分析有其独到的思维,它更关注个体标签与用户画像,并重视对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与期望。在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加即时化,立体化,呈现方式更加丰富生动。相较于线性系统(表格、图表)展示的市场调查而言,大数据的结论不再那么关注原因分析与建议,而是基于个体特征的群体体征进行标签化的描述。

四、结论

1.研究“人”的最好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市场营销将是以“消费者洞察”为主导的。大数据在量化分析与相关趋势预测方面的强势,将成为市场调查研究消费者心理的最有力的后盾。市场调查将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其相对成熟、系统的方法论也将在数据分析环节作为对大数据方法论的补充,从而完成定性与定量的合体。在搜索、电商、社交等垂直化领域,部分数据公司可以基本覆盖到“全体样本”,但在水平化领域仍以“局部样本”为主,因此市场调查中抽样的思想仍然需要。而目前能够实现“全体样本”的纵向领域与消费品行业密切重合。未来的市场调查将会基于消费者行为类大数据,更多聚焦对“人”的深度研究。数据技术人员将会与市场调查人员密切合作,前者通过大数据相关性分析法对消费者未来行为路径提出多种可能预测,后者则对消费者心理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观察、实验、焦点小组访谈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判断出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不同原因,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的分析缺陷,从而提高对消费者未来行为预测的精准性。

2.计算广告学的崛起和发展大数据与市场调查的整合不仅将在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更将缔造新的理论体系与交叉学科。2009年2月,以哈佛大学大卫•拉泽尔(DavidLazer)为首的15位美国知名大学教授就联名在美国提出“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socialscience)新领域。同社会学一样,出现了“计算广告学”领域,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将传统无法定向投放、无法度量的广告变得可度量效果⑤。随着能够收集和分析大规模的人类行为数据并从中发现个人和群体行为的模式,能够构建出更好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帮助实现市场调查的精准效果。大数据能够描绘出每一类潜在用户的画像与其行为路径;而市场调查则会充分利用这数据,深入地找出影响每一类用户路径的关键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将其转化为真正的消费者。事实上从行业角度来看,如今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企业对市场调查的需求同时也呈现出一个平行的上升趋势——企业需要借助市场调查通过对“小数据”的分析来解答由“大数据”发现的疑问。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创新;传承;聚集;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8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26-03

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以省会石家庄为建设基地,实现创意、生产、教育、展示交流、销售一体化。使其成为省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也让大众更加了解河北省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平台,同时带动河北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模式的制定需结合现代市场需求,以市场调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帮助传统手工艺生产成功转型,解决艺人及传承人的生活生产经费问题,增加就业机会。

一、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

我省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藁城宫灯、衡水内画、大名草编、曲阳石雕、易水砚、大厂花丝镶嵌、衡水法帖、定瓷、安新芦苇画等均为河北独具地域风格和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门类达几十种。目前,这些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存在大量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状况。建立产业集聚区域,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现代管理方式、市场规律进行重新规划,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实现传统工艺在新时期的发展。同时,打造地域品牌,吸引外界商机,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模式来看,主要为个体生产和家庭作坊式生产,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加工的生产形式。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由手工完成,对生产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经过专门训练,生产周期长,数量有限。目前传统手艺品的生产大部分集中于当地村户。整体来看,工匠及手工艺人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利用农闲的时候进行手工业副业生产,批发零售。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制约都成为阻碍传统手工艺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难以在艺术创作、技法创新投入精力,更不易在创新研究上投入资金,容易导致技术失传并与时展脱节。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工艺品制造加工的生产模式。采用标准化生产,进行专业化分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因市场大批量开发往往失去其中的艺术细节,文化内涵也大大削减,成为纯粹意义的商品,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一些价格较低的产品更有在做工中偷工换料的情况。

二、传统手工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文化保护存在误区。目前,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中投入精力主要围绕手工艺品展开,整理现成品,编辑名录,收集入库,只保存了民间艺术的表层现象。在保护中没有将其作为活态文化进行认知,制作过程的保护、传承、创新这一核心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价值观念、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可能依靠简单的保存,或依然要求人们仍生存于旧式民居环境中从事手工业生产,以维持其原有面貌。对传统手工艺的收录虽最快速、便捷,但也只是一种被动保护。遵循传统手工艺发展规律,对其在文化与市场角度进行合理开发是根本问题,应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发展。

2.文化意识薄弱。与单纯的手工艺品整理保存不同,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引导当地民众主动参与生产、创新过程,建立文化意识并形成群众基础。随着传统手工艺的功能作用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目前大部分传统手工艺中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尚未被开发出来,民众文化意识薄弱。仅有少数民间工匠或老艺人从事这项生产活动,其目的也是以其生存或增加经济收入为主。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新时期的农民更多地选择了其他行业作为收入来源。相比之下,经济收入不高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在目前就业市场中不具备优势,即便是一些以手工艺品生产为生的家庭在祖业继承上也出现了问题。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经济收入,建立文化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年轻一代群众基础,使其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形成正确认识,同时建立整体文化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3.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差异。传统手工艺多为农耕社会生活的日常用品,或传统民俗的组成部分。从使用人群到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其原有的实用性往往不再重要或被更为先进的现代产品所替代。传统手工艺成为了以欣赏、装饰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产品。但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的观赏性又与当今社会的主流审美观念不相符合,只能被少数从事艺术工作的群体所认可。传统与现代社会审美观念的极大差异,使其传承和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大量传统手工艺品由于缺乏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

三、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成为产品生存的手段,创造经济价值是产品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目前,传统手工艺以收藏观赏为主要功能的产品,其审美功能远大于使用功能。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集中于旅游商品、家居装饰、海外出口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旅游文化产品成为游客消费对象,在一定程度拉动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触。加上新型文化元素的融入,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迎合消费者审美认知。如北京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可观成果,顺义“巧娘工作室”、北京通州的烙画葫芦、北京怀柔的藤式布贴画、北京延庆的豆画、昌平小汤山农业园的鸵鸟蛋雕刻画、平谷的桃木雕刻等均在新时期找到发展的立足点并形成品牌效应。又如天津杨柳青年画、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的农民画等已逐渐走出地区并走向国际市场。总之,发展手工艺文化产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可行之路。

四、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措施

1.成立手工艺人创作工作室。手工艺人工作室是集研究、创作、生产、人才培养、订单销售于一体的创作型生产机构。在产业集聚区内根据不同门类成立相关工作室,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手工艺人虽掌握熟练的制作技艺,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产品创新、满足现代消费需求,无法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将手工艺人进行组织管理,形成区域性文化组织,将民间工艺生产转向艺术研究的层面。推进手工艺人等级评定制度,给予相应荣誉称号及奖励措施,划拨研究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工作室也承接订单,进行手工生产,产品以求精为特征,建立品牌效应。除创新研究外,工作室的主要职能还包括招收学徒,担任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使学徒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参与创作及生产。使传统手工艺在相对单纯的教育管理环境中得以发展,保持独立性及固有特征。

2.建设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手工作坊一条街,由若干独立或相互合作的手工艺作坊聚集而形成,按不同地域进行划分形成特色手工艺品生产区。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在发展中加入现代经营理念,合理引入现代生产技术替代部分手工制作过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调整价位,使传统手工艺更贴近大众消费。手工艺作坊一条街以销售店面或前店后厂形式进行组织,以独立经营为主,兼顾生产合作。手工艺作坊建设弹性较大,可以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大规模作坊,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的小规模作坊。手工作坊之间以市场竞争带动发展,生产灵活,市场反应力强,通过建设发展打造区域知名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以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带动旅游业发展,开发旅游纪念品,形成旅游业与手工艺产业的互动发展,成为河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形成创意产业园区。利用石家庄批发市场环境优势和艺术工作者的集聚优势,形成文化创意创作空间,打造创意孵化基地,使其成为工作、交流、展示和居住的空间。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创意群体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并成为与社会进行交流的平台。引入现代管理体制,建立创作工作室和办公场所,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包括创意工作室、美术馆、策展机构、创意产品机构等。集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交易活动、服务提供于一体,是手工艺产业集聚区新的发展点。每年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产品博览会,宣传本土产业的同时也吸引外界商机。打造文化创意展销空间,定期在美术馆举办专题展览,在石家庄各大公园内部建立艺术活动展演区,为大型艺术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4.建立专业合作经济平台。开拓市场是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民众自觉发展的驱动力。将传统手工艺推向国内外市场为发展中的资金投入增加了来源,使其能够自主发展。从单纯的区域市场推向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也带来了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第一,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建立在扎实的现实基础上,选好发展时机,避免盲目投资。第二,把握发展方向,保持原生态艺术特征,特别要保持发展理念的端正,在市场环境中保持理智的创作观念。在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成立专业经济合作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专业经济合作平台由政府统一管理,通过对市场的考查评估制定产品开发方向,提供技术服务,安排组织产品生产,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性,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同时,制定市场指导价格,规范经营行为,协调生产方与销售方的关系。弥补分散个体生产完全交付于市场,缺乏整体规划而产生的不足。由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品牌将产品输入市场,设专门商店进行销售,销售所得按比例返还生产方。同时建立电子商务体系和实体店面营销体系,接收订单安排生产,实施商品化运作。

5.发挥政府在建设中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作用。(1)完善资金支持。物质基础是手工艺顺利传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为手工艺人从事创新、生产、研究工作提供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也是接班人培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将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产业发展支持计划,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项目补助、研发支持、信用体系建设等。制定和完善优惠税收政策,产业发展初期减免税收减轻产业负担,以优惠政策吸引手工艺产业创业发展。以金融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扩宽融资渠道,建立符合手工艺创意产业贷款特点的审批方式。扩展手工艺产业投资渠道,充分吸纳社会和海外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鼓励由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2)加强科技支持力度。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如,苏绣的生产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画稿制作阶段,以电脑喷绘替代传统的手绘上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未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应鼓励高校、研究所发挥人才培养作用,为手工艺产业提供科技及创意型人才。加强手工艺创意与人文、艺术、历史的融合,赋予其更深厚的人文内涵,保持生命力。推进市场营销信息化发展,扩展市场,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科学化管理。(3)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组建手工艺创意产业协会,进行积极引导,健全自律机制。通过产业协会的核心作用整体规划行业发展,推行行业标准,实现生产发展的规范化。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产业结构的科学规划及协调发展。加强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展行业调研、人才培养、品牌宣传、品牌保护等,提高手工艺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发展趋势的报告,提出行业发展政策。

五、总结

手工艺的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具有必要性和适时性。在综合分析传统手工艺产品市场需求、生产形式、生产主体等要素的基础上,对当下新环境中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为其在新时代的民间生活中找到新的文化生态平衡。从生产性方式保护的角度研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途径,使其能够走上现代产业发展之路。结合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特征及以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征,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制定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设策略及管理组织机制。

参考文献:

[1]左叶松.安徽泾县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问题之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杨晓玫.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苏菲.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学刊,2007,(5).

[4]余婕.浅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新手工艺”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9.

[5]郭竞.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形象;操作模式

我国当前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很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探讨。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大部分现有的成果,几乎都沿袭这样一个模式:提出相关概念或指出构建旅游形象的必要性――分析评价城市旅游资源――形象定位――设计出城市旅游形象或提出旅游形象口号――营销推广。这种模式往往把问题简单化,以致不同学者对不同地域的形象构想和分析有雷同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创新,可操作性不强。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考察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流程,希望能为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帮助。完整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一般应包括如下7个步骤: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形象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主题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形象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形象塑造推广与传播、形象评价与管理。

一、城市旅游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

(一)成立城市旅游形象工作委员会

城市旅游形象的调查分析与诊断应在城市旅游形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应在旅游局和政府宣传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部门参与协作,成立领导小组,与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工作委员会,共同组建设计队伍(见图1)。其任务是确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进行部门协调和调查研究、提交方案、宣传促销、督促实施等。

(二)形象调查与分析

1.形象调查

形象调查主要包括时间调查和空间调查。在时间上,调查显然要包括各项内容的过去、现状及未来发展,可称为历史形象调查、现实形象调查、发展形象调查;在空间上,调查则分为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如市场分析中的形象认知调查既要调查城市内、也要调查城市之外的有关部门和公众,了解他们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看法和评价。调查的方法可应用定点和随机等方法,可以是现场考察、问卷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2.形象分析

形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地方性分析、市场分析及形象替代性分析。

(1)地方性分析

地方性分析,也可称为地格分析,或叫地脉与文脉分析,内容包括5个方面: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积淀、旅游产业现状和城市经济发展。

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旨在把握旅游城市在地理方面与区域内外其它城市截然不同的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分析主要是对旅游城市的历史过程和文化传统进行考察分析;社会心理积淀分析更多地揭示城市所在地域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地域文化所折射出来的市民心态;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旨在明确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从而为确定城市旅游核心形象、辅助形象、延伸形象提供依据;城市经济发展分析主要是从旅游业的关联性与乘数效应的角度出发,构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形象产业价值链提供逻辑支撑。

(2)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旅游者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与偏好,目的在于揭示公众对旅游城市的认知、态度、印象和预期。

(3)形象替代性分析

形象替代性分析是在城市旅游发展背景和形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所在区域内外的其它城市的形象空间格局和联系,以及未来可能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为独特性形象的构建提供依据(见图2)。

(三)形象导向模式的确定

城市旅游形象自身具有多样性,但它并不意味着一个城市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导向模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目的论和比较优势论。

1.目的论

政府在决定城市旅游形象的优先发展权时,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首先,某一形象是否符合城市旅游的发展战略;第二,该形象的发展潜质;第三,市民的接受程度;第四,兼顾旅游者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同。由此遴选出来的城市旅游形象应该对未来的旅游者有足够的吸引力,以使二者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目的。

2.比较优势论

城市旅游形象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这决定了政府在根据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选择形象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旅游形象的比较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旅游功能优势和外部竞争优势,而旅游功能优势表现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三个方面。

二、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就是城市旅游目的地根据资源、市场等优势,通过有效的宣传,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起独特的风格和吸引特质。定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领先定位法、比附定位法、逆向定位法、空隙定位法、重新定位法(再定位)。

形象竞争分析是制定形象战略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6个环节:找出谁是竞争对手、描述竞争对手状况、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掌握竞争对手方向、洞悉竞争对手意图、引导竞争对手的行动和战略。一般而言,有4种因素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竞争,即区域内外城市旅游形象的竞争、新的替代形象的威胁、公众对形象的压力,以及城市旅游供给中某些要素的威胁。

三、城市旅游形象中的主题形象研究

主题形象是城市在前期形象调查分析诊断、形象定位分析和竞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确定的方向性战略发展目标,是城市旅游资源和产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主题形象是标志形象,是质量级别、知名度、影响力最具有垄断的形象,是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代表。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关键是主题形象的设计。

主题形象也是城市旅游地主动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反映,是城市旅游地市场差异化战略的表现,其本质是反映出城市最具优势与特色的资源和产品,以及主要目标市场的选择。其内容可分为3类,一是一次性节庆活动形象,二是年度性专题形象,三是全面性、长效性的形象。主题形象的确定应遵从以下原则:总结性、艺术性、简洁性、一致性、点题性、系列化。

四、城市旅游形象中的微观形象研究

微观形象是由区位、资源、环境、设施和项目、服务、客源、经营管理等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其研究应从城市旅游支持系统形象、城市旅游服务系统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形象、城市旅游游憩康乐系统形象等方面进行(见图3)。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并优化城市旅游微观形象系统结构,可调控旅游形象系统的运行,以达成旅游形象系统的最佳功能。

五、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与协调研究

(一)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的内容

城市旅游形象系统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空间上落实,在城市的各个旅游功能区中体现。城市旅游形象空间,主要指城市中的外部空间,它们是由建筑物的实体所围合的,并在建筑物实体之外的空间形式,大体可 分为点状景观要素(或节点空间)、线状景观要素(或线状空间)和面状景观要素(或面状空间)。

点状景观要素,最典型的就是以不同街道相互交叉而成的“十”字形、“丁”字形、“x”字形、“Y”字形等路口为代表的节点空间。线状空间是指通过形体的排列所限定的空间形式,具有立体的形态美感。与点状要素相比,线状要素的尺度和规模更大,涉及到的景观元素也更多,具体主要包括街道和边界线(天际线和城市轮廓线)。面状空间是指多样而复杂的立面空间,它由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所构成。城市中,最主要的面状空间就是广场。

城市景观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城市中人的活动、汽车穿梭、时间改变、季节转换、云彩、植物色叶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景观要素。在进行旅游形象空间配置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二)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的协调研究

1.与城市软硬件建设的一体化

硬件建设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和市政建设融入旅游和园林意识,努力营造城市旅游环境。软件建设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软环境。

2.与城市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城市旅游空间的美感是蕴藏在整体之中的,即使那些片段也会激发起人们对城市旅游整体风格的记忆。城市旅游形象配置应超越对传统旅游空间物质形态片段的修补,而应在整体旅游环境进化的意义上,探究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美学的结合。

3.与城市传统空间的统一性

城市旅游空间特色的探寻,从城市生活的角度上,应促成现代社会生活与旅游空间实体形成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从心理和行为角度上,应塑造有识别性的旅游形象,满足受众的审美要求、文化要求和认知要求;从经济角度上,应塑造有个性的旅游形象,寻求城市传统旅游空间文化特征的时代认同,同时,减少商业牟利行为对城市旅游空间正常演进的影响和干扰。

4.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延续性

历史的轨迹对于今天的城市旅游空间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传统旅游空间的更新不仅是城市旅游物质形态的延续,同时也是旅游空间生活内容的发展。为此,现代的城市旅游形象空间设计要想超越历史,就不应去模仿、掩盖或复制,而应挖掘那些传统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旅游空间的时代功能,表现出尊重过去、重视现在、展望未来的形象设计理念,使传统空间在时间发展轴上留下真实遗迹,在空间形态的演进中整合地域风貌。

5.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空间得以延续的前提,将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城市旅游空间形态的更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传统空间功能的现代拓展。在城市旅游形象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宜跳出既定的空间形态框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注重引导空间持续发展的对策,借助于优化城市旅游结构、恢复社会活力和提高空间效率等措施,来改善城市传统空间的旅游质量,实现其持续发展和繁荣进步的目标。

六、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与传播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出来之后,还必须经过相应的形象传播,才能让目标客源市场全面了解和接受,并最终形成强烈的共鸣和引发出游动机。

就推广组织而言,广义上说,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主体是目的地的全部成员;但从操作层面上看,政府和企业联合参与目的地形象推广将是未来旅游推广的方向之一。另一条思路是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实现机构创新。第三条思路是“借力”组建“联合舰队”:当本地推广资金、人力不足时,联合其它地区力量进行整体推广,形成资金合力、资源合力和经验合力,进而形成竞争力。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是针对公众(潜在和现实旅游者)对目的地现状、特征等的主观看法和态度倾向所开展的量化研究和调查,是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的依据。形象测量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即“结构法”和“非结构法”:前者的基本思路是选取一系列不同的评价因子,运用标准工具,构建评价模型,之后通过采集和处理被访者的评价,得到一地的形象资料;后者则使用自由问卷记录被访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描述。

在推广策略上,可具体采用形象广告策略、旅游节事促销策略、旅游公共关系策略及Jntemet互联网宣传等手段。

七、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与管理

在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中,对城市旅游形象评价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薄弱,形象评价和形象管理上的弱势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

城市旅游形象评价主要指对城市旅游形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检测城市旅游实际形象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更好地定位和改善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依据。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可从实力形象、服务形象和外观形象3方面展开,评价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4)。

(二)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

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城市旅游形象的动态性、循环性特征,主动及时获取、分析形象的最新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形象问题。对已出现的形象问题与形象危机,预备纠正措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纠正措施,并制定出符合形象实际的科学的形象管理标准。

八、结论

旅游城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按旅游功能类型可分为:资源型,如桂林;历史文化型,如北京、西安;经贸型,也称现代综合型,如香港、深圳、上海;宗教型,如麦加、耶路撒冷。显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战略和实施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本文所探讨的城市旅游形象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主要在于总结其一般性规律,在实践操作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对象城市的职能、性质、结构、产业现状等因素而有所侧重和修正。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的7个步骤主要体现在战略决策、计划实施和组织管理3个层面。从操作实际来看,可划分为4个阶段: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阶段、战略策划与实施策略策划阶段、系统策划阶段、实施反馈阶段(见图5)。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某个具体城市进行时空两个层面的形象调查,分析该城市的地方特性和市场特性,并综合考虑该城市周边其它城市的旅游形象,在形象替代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城市的旅游形象导向模式。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城市景观、设施、地脉、文脉、旅游者认知偏好及旅游地各类主体的行为,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总体定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竞争城市旅游形象及该城市现有产品及活动,从核心形象、延伸形象和辅助形象3个角度来确定该城市的主题旅游形象。在主题形象的实施过程中,可将其分解为年度性专题形象、全面性长效性形象和一次性节庆活动形象。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该城市的主题形象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微观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主要从旅游支持系统、旅游服务系统、空间结构系统和游憩康乐系统4个方面展开。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50-02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市场营销调研中融入网络化的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网络市场调研的方法有很多,从大体上看来主要分为直接调研法与间接调研法,这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途径,虽然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已经太过于陈旧,但是传统调研方法在以往操作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功能。因此在网络化的市场营销调研中,可以借鉴传统市场的调研方法,或者将其作为辅助的工具来进行网络调查,这样做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在网络调研中对样本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两种,而随机抽样又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以及整群抽样,非随机抽样包括任意抽样与判断抽样。只要严格按照这些抽样方法来进行网络市场营销调研,就会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以及调研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

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的主要方法包括:第一,搜索法。由于市场调研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因此可以利用强大的搜索功能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例如可以通过谷歌、百度、微软等等,这种搜索引擎的使用也能大大提高调查人员的调查力度,获取的知识量也是最大的。第二,实时的跟踪。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虽然搜索引擎很方便,但是有时即使利用搜索引擎也不能搜到全部的信息,并且有的信息可能会有访问方面的权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查看到,这就需要每一个市场调研人员都能及时地更新信息,将这些信息日积月累起来然后再对其进行分类,对以后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三,邮件列表收集法。邮件列表通常是让人们来信息的,人们也可以利用这一方式进行网上的互动与交流,可以说是一款非常好的网络工具,它的简单方便为人们带来了便利,调研人员根据电子邮箱将用户的信息进行传达,有的公司为了维护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就会定期地将一些信息发送给用户,同时对这些信息做出收集与整理。第四,电子问卷调查法。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将用户的调查问卷进行发送,这其实与普通的调查问卷法是相同的,只是在调研的工具上有所不同,调研人员将问卷发到用户的邮箱或者直接发送链接,有了这一方法,可以与调查对象保持一种联系,同时还能时刻对其进行控制,既方便又大大节省了时间。第五,对访问网络的用户进行抽样调查。在网站上引入跟踪软件,然后就可以对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例如在特定时间段内可以对网站的用户弹出一个调查表,用户可以进行填写,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将不同的用户IP地址进行记录,确保不同的用户不会出现重复的填写操作。

二、网络营销调研方法分类

市场调研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同时市场调研在营销系统中有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反映出市场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它能够为探索新市场提供帮助,市场调研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例如市场分析、产品满意度、销售预测等等。可以说,任何的企业产品都不会在市场上永远地销售,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开发出新的产品,而市场营销调研的目的就是找到消费者。作为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意愿接受新产品同时改进新产品,然后设计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相信做到了这几点企业的销售业绩将会再创新高。网络营销调研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消费者要充分地了解网络营销以及企业产品的信息,然后根据相应售后的部门将问题进行反馈,充分研究新产品的特征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官网的调查来搜集消费者的信息。同时,还要将企业经营的产品以及相关服务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如果是比较单一的市场,可以选择密集市场集中营销,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产品的生产,不同的企业对经营的领域也是不同的,有的覆盖面比较广,有的就选择特定的目标进行产品的提供。其次,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的实力、竞争的策略、网络营销战略等等,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竞争对手的任何表现都可能反映出企业的最新发展,因此应该根据市场的环境以及社会人口进行相应的研究。其中,对于网络营销调研方法可以按照用户是否参与调研可以分成直接调研与间接调研两种。直接调研就是根据用户本身参与的调研活动,间接调研就是根据用户等相关资料,例如各种文献、服务工作记录、业务日记、用户登记卡等等。按照调研者组织调查样本的行为可以分成主动调研与被动调研。如果根据采用的网络工具就包括网站问卷发放调研法与网站投放问卷两种,公司的网站上投放问卷的优点主要有准确性、有效性,还要与顾客维护好关系等,主要的缺点包括总体比较小、资料也不够全面。而门户网站上的优点主要包括样本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广告作用,缺点就是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很多对公司产品不了解的用户就无法对产品做出评价,所以问卷就变成了无效的问卷,如果利用网络的方式发送邮件就可以保证制作的方便,电子邮件对于图片的发送很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将图片传送给调查者还要充分地考虑到显示器的适配问题,但也有很多用户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这一方法也面临着产生大量无效问卷的状况。

三、网络营销调研的过程

第一,确定好网络市场调研的提纲。将要调研的对象进行确认,还要充分了解这样的群体有着怎样的爱好,例如,如果是女性就分析她们的调研服装等,至于调研的方式通常是门户网站站点调研、视频调研、QQ调研等等。其次,为什么要开展调研活动,如果在调研的过程中你的调研对象对此产生怀疑与反感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在人们快要下班的时间进行调研效果会十分明@,由于这个时间点人们的心情会相对放松。最后,调研所需的经费问题,如果是网络调研的话通常经费都比较少,但是这样调研的效率有时并不高,所以就需要留出一部分经费作为对调研者的奖励,让人们有兴趣并且认真地对待调研这件事,因此在投入经费方面应该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做出判断。调研方案主要包括内容与方法等多个方面,根据相应的调研方案就能够在调研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起很好的关系,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很多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第二,确定调研的对象。调研的对象在调研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调研对象这项工作就无法进行,所以明确调研对象然后进行下面的一系列工作,而调研对象的条件一定要符合你的标准,要和你所想了解的信息有关联,这样出来的调查问卷也就更有意义。

第三,制定方案。结合之前做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找到合适的调研对象资金投入也都到位,那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网络调研工具进行调研,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络营销调研工具主要包括微信、视频会议、站点调研以及QQ等方式,在这里调查的结果非常关键,同时对于政府的政策方面比重应该是比较大的。之后就是对信息的收集工作,将调查问卷发放给调研对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保证问卷回收是否具有有效性,如果是无效的调查问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四,分析信息。将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就要开始进行信息的整理工作,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后进行汇总,然后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传统的方式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差错这样严重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进行,科技的时代就要用先进的技术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将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无论是在商务决策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将调研的结果进行事后的追踪与调查,确保网络营销调研的准确性与完善性。

第五,编写调研报告。调查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要编写调研报告,在写的过程中行文要十分清晰、合理,例如在介绍调研对象的时候可以采用相应的手段以及调研的方法,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相应的语言,很多人的语言都不够规范或者太过于口语化,这样是不可以的,这会让阅读者对调研报告的准确性产生疑问。所以在进行调研报告时最好要加上相应的数据分析,最好还要有图示的部分,这样完善、科学的调研报告更能让人们信任。

结语

综上所述,主要对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以及调研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网络市场调研也代替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成为主流方式,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来将市场调研工具进行优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最新型、最完善的调研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充分根据调研的实际要求来选择网络调研的方式,让现代网络技术发挥出最好的效果。相信在众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我国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面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程瑞环.浅谈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J].管理学家,2012,(1).

[2] 张祯.浅析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及发展新趋势[D].郑州:中国长城铝业公司,2010.

[3] 冯蕾.基于UGC短视频模式下的企业网络市场营销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6,(7).

传统文化市场调研范文第15篇

1.信息意识。编研选材的信息意识,一方面是指档案编研工作者围绕选题收集信息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指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意识。好的选题是编研工作的前提,而围绕选题收集信息却是整个编研工作的基础。目前,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领导决策以及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编研工作者只有将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尽量收集齐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将材料中有用的信息尽收无遗。为此,编研工作者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按部就班、坐门等客的做法,走出办公室到市场上多方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围绕选题寻找题材。此外,编研者要留心周围的各种信息,如通过阅读各种报刊、座谈会、社会调查、同事间的业务交流、朋友间的闲谈广泛获取信息。

2.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满足广大利用者的需要是评估编研选题价值的重要标准。从目前的市场和社会需求看,过去那种单一的档案史料汇编显然已不能适应广泛的、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只有将选题视角面向社会,才能在市场中找到档案编研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为编研工作开辟现实发展的广阔前景。市场的本身就意味着竞争和实力间的互相制约和抗衡,意味着优胜劣汰.意味着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档案编研成果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一旦进入市场,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就要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和价值规律的支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编研工作者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旧的条条框框,讲究市场效应,注意选题角度的多样化,满足读者的不同口味。既要有满足少数读者对档案信息需求的选题,还要注意开发那些具有普遍性、广泛群众基础的选题;既要继承传统的编研选题模式,又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注意选题的灵活性。总之。要树立市场意识,即为利用者服务的意识,充分了解广大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从而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选题,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3.超前意识。由于档案编研成果从选题到公布的时间较长,如果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准确预测,往往会错过档案编研成果的最佳公布时机,不能抢先占领市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每位编研工作者来说,超前意识并不会随意而生,而是产生于对事物不断观察和对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是建立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对科学知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接触社会、不接受新生事物的编研工作者,会具有超前的策划意识,会懂得应对市场,会寻找到许多方方面面、行行的好选题,并通过有效的编研加工,将其变成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编研成果,从而给档案部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编研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面向社会,对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和敏感性.准确预测读者和市场需求,把自己的编研课题与社会的研究课题联系起来,如配合党和国家或学术界、本单位重大活动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