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内涵分析和国际借鉴

根据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所属的内部环境可以将税收风险分成外部税收风险和内部税收风险。外部税收风险是指大企业本身经营之外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税收风险。大企业的经营都是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来进行的,概括地说,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因素、税收行政与执法因素、政策因素等。相应地,外部税收风险可以分成税收法律风险、税收行政与执法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内部税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要素引起的税收风险。主要有战略规划的税收风险,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只是从技术可行性、盈利状况因素考虑这个问题,没有对税收形成一个全方位、综合的概念,大企业的企业性质、发展阶段、业务发展类型都影响其对税收主动遵从的态度。企业内部制度(生产供应环节、销售环节、投资环节、筹资环节、分配环节、财务管理环节等)是否健全、规范,从根本上制约着税收风险是否可以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另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成员国等发达经济体,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税收管理实践,以提高稀缺资源的实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和提高税法遵从度。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我们发现OECD和欧盟的大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大致相同,即对整个税收风险管理实行“过程控制”。把风险管理分为四个阶段:风险采集识别———风险排序分析———风险应对评估———风险反馈评价。

税务机关角度对现实条件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路径的思考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将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数据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从国际经验看,税收风险管理技术层面上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型,值得借鉴。笔者认为,现实条件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路径实现应该分四步:风险采集识别———风险排序分析———风险应对处理———风险反馈评价。

1.采集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税收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包括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信息。其中,外部环境信息是大企业经营的重要前提,应该收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财政、投资等)和相关产业政策,大企业涉及的重要税种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内部信息包括公司市场经营、融资、投资、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这是实施大企业税收风险全面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分析归纳风险指标情形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大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信息,组织开展大企业风险典型识别调研,对销售环节、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的常见税收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积极探索企业风险特征、风险表现及识别方法等,并按集团、区域特点等分类归纳整理税收风险点,建立多维度的大企业风险模型,形成税收风险特征库和案源库。

3.实施税收风险应对处理税收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由税务机关风险应对人员通过调查了解大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并对各环节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评价,对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作出评判,估计税收风险点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对税收风险点实际运行的评价以及出具评价意见和结果。风险应对人员重点检查大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的岗位设置、内部控制所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各税收风险管理岗位的业务开展活动。必要时,风险应对人员可以选择某些岗位具有代表性的交易事项进行跟踪,以验证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状况,从而全面研判税收风险实质所在。

4.对税收风险的评估反馈根据以上应对评估过程,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对大企业税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税收风险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帮助大企业从税收角度了解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确定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总体策略。检验前三步骤运行是否适当、正确,并且指导以后的风险应对处理,实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良性发展。

大企业发展角度对现实条件下企业税收风险控制策略的思考

大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通过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项涉税风险解决策略。

1.建立业务环节的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为解决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各自业务领域的信息不完全,明确信息传递者和接受信息者、负责处理信息的人员等岗位职责,根据各业务环节的流程对其进行税收风险控制,业务部门及时将涉税信息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例如,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设计应当与税收风险的预算管理相结合,设计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指标体系时,应当关注大企业所涉及的重要税种,像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等,重点关注大企业成本费用预算、销售收入、工程投资、资产管理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明确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内容、密级要求、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等。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企业 税务风险识别 税务风险管理

大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多样,经济主体跨国家、地区、行业相互渗透,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潜在的税收风险也不断加大。近年来,某些重大税务案件给部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税务机关开始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试图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作为大企业的纳税人也应切实将税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源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难点

大企业基本特征:规模庞大、生产经营复杂,应用信息科技等手段从事管理,跨区域、跨国经营,具有统一的内部制度与流程,在国内或国际上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大企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集团企业、上市企业、跨境经营企业、非居民企业。

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分支机构林立交错,纳税环节各不相同

就省辖市而言,那里的大企业基本属于大企业的分支机构,有二级、三级等多种级别。如兴业证券、平安保险为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下同)二级分支机构;移动公司、工商银行为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和方式也不相同。对于总分机构,以所得税的纳税管理最为复杂,基本可以分为六种:①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②未纳入中央和地方分享范围的企业;③分支机构跨地区的总机构;④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⑤省内二级分支机构及其下属分支机构;⑥分支机构在省内的总机构。

(二)大企业管理难度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受各种原因和利益驱使,大多大企业虽然具有良好的纳税遵从意愿,但其遵从能力却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尽管其配备或聘请了会计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员,但在加强内部核算管理的同时,其也在积极寻求避税、逃税的手段,直接危及了税收安全,纳税风险不容忽视。

(三)专业化、行业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税务管理力不从心

与其他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较复杂,通常需跨区域或跨国经营,能够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科技手段从事管理工作。这些特点要求税务部门需集中高水准管理人才加以应对。对于日常管理来说,税务部门最大的难点在于大企业的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且信息不对称。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及具体表现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

1、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多种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

2、制度风险

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制定流程和依据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其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程度。

3、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其合法性,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得到税务部门的确认,有时也会因筹划方案的时效性等因素,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4、政策运用不当风险

国家制订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有严格条件和资格要求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而企业疏于管理,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5、企业“走出去”的税务风险

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对投资国税收政策不了解的风险。境内企业在居民企业身份认定、适用税收协定、关联交易、税收抵免、税收豁免、海外亏损的弥补等涉税问题上都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二)各类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集团企业税务风险。集团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特别纳税调整、企业兼并重组等重大活动和重要经营决策存在着税收风险,其中资产划拨,重大投资,经营多元,为子公司主要税收风险。

2、上市企业税务风险。上市企业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对国民经济有经济晴雨表的指标作用,其税务风险一旦查实,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害。上市企业主要税收风险包括重大经营决策风险,关联交易,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融通资金,提供劳务等纳税调整风险,重大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优惠政策取消风险,重大股权转让,境内外战略投资股权转让变化等存在税收义务承提的税收风险。

3、跨境经营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境内外企业关联方之间发生业务,企业在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以及一般反避税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中存在的重大涉税风险。

4、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2011年政府共征收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企业所得税10.4亿元,其中日本某公司间接转让康师傅饮品有限公司股权缴纳企业所得税3.06亿元,而2012年2月份全国最大单笔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山西省某能源企业也在山西省成功入库。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地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境内企业在与非居民企业间取得股权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境外借款,设备安装、服务贸易等项目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 风险管理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合法、合理降低税负、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如何使税收筹划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风险与收益并存,税收筹划工作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如果无视税收筹划带来的风险,不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而进行盲目的税收筹划,将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试图对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进行相关的探讨,对现代企业在税收筹划实际业务中进行风险防范和规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内涵和特征

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法国家现行税法的前提下,在纳税之前,企业为减轻税负,实现企业财务目标而进行的对一系列财务活动的谋划和安排。税收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先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筹划风险的主体是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税收筹划风险是由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税收筹划风险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的可能性。

税收筹划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特征外,同时由于其自身所处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使得税收筹划风险也具有自身的特点。税收筹划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税收筹划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即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和不可避免的风险;(2)税收筹划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利率的调整、汇率的变化以及政策的调整等这些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使得税收筹划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应的税收筹划的表现、成因、影响力、作用力等早就了税收筹划风险的复杂性;(3)税收筹划风险具有可控性,虽然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但产生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可以参照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和估算,进而可以对风险进行度量和控制;(4)税收筹划风险具有主观相关性,即面临风险的主体的不同行为和决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风险。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形成原因

1.税收筹划风险是由税收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决定了税收筹划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从税收的强制性来看,纳税人与征税人(税务机关)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是不对等的,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处于被动地位,其税收筹划是否合法是由征税人决定的,税务机关是税收筹划“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一旦调整税法,纳税人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就会形成风险,从而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从税收的无偿性来看,一方面纳税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期望通过税收筹划来降低或规避税收,另一方面政府为了保持税收稳定增长,必然会加强税收的征管和稽查,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纳税人税收筹划行为存在风险;从税收的固定性来看,纳税人开始税收筹划时应按国家在征税前确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纳税人不能随意更改税务处理方法,进而产生税收筹划风险。

2.税收筹划实施者能力水平有限

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选择和实施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纳税人的认知与能力水平对税收筹划的优劣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纳税人主观判断的正确或错误通常也决定了税收筹划方案的成功或失败,这是由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观相关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税收筹划实施者具有较全面的税收、财会、法律等知识时,税收筹划成功的几率也较高,反之失败的可能性也会越高。从目前我国纳税人的整体能力素质水平来看,部分纳税人财会、税收以及法律等相关能力往往无法满足税收筹划的需要,虽然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但也存在较大风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

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需要面临两种不同的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前者主要指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后者主要指税收政策等,这两种不能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都会给税收筹划方案带来风险。从内部环境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来看,税收筹划决定了纳税人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而因经营不善产生风险是税收筹划中最常见的风险,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和管理等活动对税收筹划风险都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比如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不能按期支付税款,这不仅会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税负,甚至带来税务机关的经济制裁。从外部环境相关政策的调整来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国家通常会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同时国家法规变化、体制变革频繁、政局不稳等都会相应的增加税收筹划风险;反之,政策法规明朗稳定,坚持法治,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会减少。另外,近年来我国不可抗力事件的不断出现都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纳税人经营活动出现困难,对于税收筹划的事先安排也就无法实施,也就相应的增加税收筹划风险。

4.税收执法力度的加强,征纳双方认定差异

随着税务机关执法力度不断的加强,税务稽查和处罚工作不断规范,偷税漏税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税收筹划其实是企业与国家间的博弈,纳税人利用国家税法缺陷进行税收筹划设计,以尽可能的减轻税负,而国家则通过税收筹划掌握税法缺陷的所在,从而制定反避税措施。而通常由于纳税人受信息不对称或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往往不能对国家的反避税措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税收筹划的调整,进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同时,由于我国当前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具体税收条款设置仍不十分明确,且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使得征纳双方存在认定差异,而在一定范围内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往往由税务机构自有裁量,再加上税务执法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筹划的风险。

三、加强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相关措施

1.遵循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原则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于企业整体效益的原则,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应着眼于企业整体利益,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考虑税收法规之间的相互制约性,避免筹划风险,从而降低税负;(2)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应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综合比较风险管理所消耗的成本和其所带来的收益,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的风险管理方案才是可行的,否则毫无意义;(3)遵循企业部门人员间的配合原则,特别是财会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确保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完善风险管理授权制度,从而确保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2.采用科学方法识别税收筹划风险

识别税收筹划风险是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很多,企业应结合税收筹划风险的具体特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风险识别方法:一是环境分析法,重点分析企业内部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变动趋势,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企业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及时的调整税收筹划方案,避免税收酬和风险。二是财务管理分析法,税收筹划贯彻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二者具有相关性,因此可以借助财务管理来识别税收筹划风险,具体的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等,通过选定一个指标作为财务风险的预警界限,以此达到对税收筹划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三是流程分析法,通对税收筹划的每个环节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识别信息收集阶段的风险,如信息不全面、信息时效性差等风险;识别方案选择阶段的风险,包括判断方案是否具备实施条件及实施的成本,判断方案实施的长期和短期利益,比较个方案的差异和相对优势,以减少选择税收筹划方案失误的风险;对方案实施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即对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后控制,包括评估不全面的风险,或是没有考虑时间价值等。

3.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更多的属于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有效的税收筹划信息收集方案,包括筹划主体信息、税收环境信息、政府的涉税行为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等,建立税收资源信息库,保证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相关性,确保税收筹划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为税收筹划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及时跟进税法的变更和调整,提高反应速度,降低由于政策变化带来的税收筹划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律、税收、会计、财务和金融等各方面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筹划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确保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税收筹划风险管理

首先,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税务部,对税收筹划进行科学的规范和管理,一方面引进具有税收筹划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制定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尽量避免由于税收筹划方案的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税务部要协调、处理好企业与税务机关关系的工作,实时全面的了解税务法律法规,做好税收筹划方案更改的准备,同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执法风险。其次,动态灵活地执行税收筹划方案,建立科学快捷的税收监控体系,对发生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因素建立预警机制,做好事前控制,防患未然,这就需要企业灵活的执行税收筹划方案;再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明确各部门的涉税事项,对关键部门的涉税内容作出清晰的描述,明确部门责任,便于各部门在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协调,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目标,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税收筹划风险。

总之,企业应完善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强化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和控制,为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提供保障,同时企业应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保证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进而实现减轻税负的目标,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腊中.浅析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境外施工;税务

引言

近年来,海外市场规模拓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正常的经营成果,已成为我国境外企业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投资在境外国家不可回避的一个风险就是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国际局势动荡,金融风险无处不在,这一复杂的环境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隐患,其中境外国家的税务风险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境外施工企业来说,常常会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形式的变化而使企业处于税务风险之中。通常来说,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产业政策、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税收法规、行业惯例及违规行为等。此时,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尽快熟悉当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等,在了解和掌握相关财务和税收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税收知识对一系列的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来规避企业税务风险。

一、境外施工企业常见的税务风险

目前,“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业务主要集中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承包工程以及股权并购等方面。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境外业务,“走出去”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税务风险。企业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会遇到股息分配不及时、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税收抵免违规等风险。设立分公司更多的是面临税收抵免的问题,而承包工程面临的主要是常设机构认定问题。“我国与一些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企业要懂得运用相关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还要管理好关联交易涉税风险,以及实施好境外所得税收的抵免。通常来说,大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净损失和企业声誉损失两方面,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少数企业在缴税上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大型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其自身发展的速度。大企业员工虽然成百上千,但税务管理团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从国家税务总局选取的定点联系的45家大型企业的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内资企业的税务管理还依附在财务管理下面,税务人员大多三五个,而一些外资企业则有二三十人,高出我们数倍。此外,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少政策支持,尤其对所在国的最新税收政策和税收环境情况不甚了解。

二、境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交易风险,该风险主要发生在外汇交易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买卖和结算外汇。即只要企业以外币计价,就要承担相应的交易风险。二是会计风险,汇率变动导致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上所记录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几率,此时,表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三是营运风险,企业工程量、成本、价格由于汇率变动给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收益带来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家企业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影响企业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四是央行干预的程度,外汇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有一定影响,各国央行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干预,央行进行干预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本国外贸政策的变化、汇率异常情况、防止通货膨胀等,同时还要考虑人们的心理预期,因为这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短期汇率的变化趋势。五是国内政治因素带来的税务风险。进入二十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越来越紧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融为一体。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政局动荡,那么该国的经济必然萧条,投资者必然会对经济的未来丧失信心,也就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货币汇率。

三、规避境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常用措施

1.熟悉境外税收政策

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从工程实际出发,多获取一些当地国家的税务经济情况,同时,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给予境外施工企业提供大量的税务信息,并提供问题咨询。由此,境外企业就能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合理来制定相关对策,能够随时关注境外经济政策的变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境外企业良好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有利于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就国内税务部门对境外企业在税务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信息,中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有100余个,主要包括:越南、孟加拉国、苏丹、老挝、印度尼西亚、阿曼、伊朗、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

2.实施多样化经营

境外企业为了尽量避免当地的经济活动给本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常识多元化经营,工程材料使用方面,可以在国内进口,在量上也可以多进口一些,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自身工程需要,更可以在当地进行销售,同时在当地购买一些具有出口价值的工程材料应用于国内的工程,这样企业就可以做到通过进出口来抵消因汇率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多种货币进行结算,在当地购买一些工程用设备时使用不同的货币,这样就可以通过各种外币汇差相低,避免汇率带来的风险。这一点比较适用,只要施工企业当地国家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境外施工企业就可以根据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多元货币组合。也可以灵活选用汇率趋于下降的货币进行结算,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3.化解税务流程隐含的潜在风险

会计人员都知道,境外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隐含着风险,例如:签订对外合同时,对方纳税主体资格、纳税资料情况都要严格进行审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方转嫁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认真推敲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这样可以涉及到境外的税收误解。为了确保境外企业纳税安全,规避税收风险,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相关纳税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隐患或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也可以聘请境外专业税务人员进行审计,查漏补缺,消除隐藏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要责优选择,优先聘请那些经验丰富、具备专业资质、在当地具有知名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避免了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使财务人员更准确的把握当地的会计制度和经济法律法规,为施工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四、结束语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境外施工企业越来越多,受境外国家经济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受境外国家政治的波动影响也较大,在复杂多变的境外经济政治形式下,如何规避税务风险,如何实现企业在境外健康发展是境外企业会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境外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对施工企业关于境外国家税务风险问题及其规避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施工企业;会计;境外施工;税务

引言

近年来,海外市场规模拓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正常的经营成果,已成为我国境外企业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投资在境外国家不可回避的一个风险就是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国际局势动荡,金融风险无处不在,这一复杂的环境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隐患,其中境外国家的税务风险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境外施工企业来说,常常会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形式的变化而使企业处于税务风险之中。通常来说,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产业政策、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税收法规、行业惯例及违规行为等。此时,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尽快熟悉当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等,在了解和掌握相关财务和税收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税收知识对一系列的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来规避企业税务风险。

一、境外施工企业常见的税务风险

目前,“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业务主要集中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承包工程以及股权并购等方面。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境外业务,“走出去”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税务风险。企业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会遇到股息分配不及时、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税收抵免违规等风险。

设立分公司更多的是面临税收抵免的问题,而承包工程面临的主要是常设机构认定问题。“我国与一些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企业要懂得运用相关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还要管理好关联交易涉税风险,以及实施好境外所得税收的抵免。通常来说,大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净损失和企业声誉损失两方面,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少数企业在缴税上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大型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其自身发展的速度。大企业员工虽然成百上千,但税务管理团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从国家税务总局选取的定点联系的45 家大型企业的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内资企业的税务管理还依附在财务管理下面,税务人员大多三五个,而一些外资企业则有二三十人,高出我们数倍。此外,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少政策支持,尤其对所在国的最新税收政策和税收环境情况不甚了解。

二、境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交易风险,该风险主要发生在外汇交易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买卖和结算外汇。即只要企业以外币计价,就要承担相应的交易风险。

二是会计风险,汇率变动导致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上所记录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几率,此时,表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三是营运风险,企业工程量、成本、价格由于汇率变动给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收益带来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家企业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影响企业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四是央行干预的程度,外汇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有一定影响,各国央行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干预,央行进行干预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本国外贸政策的变化、汇率异常情况、防止通货膨胀等,同时还要考虑人们的心理预期,因为这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短期汇率的变化趋势。

五是国内政治因素带来的税务风险。进入二十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越来越紧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融为一体。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政局动荡,那么该国的经济必然萧条,投资者必然会对经济的未来丧失信心,也就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货币汇率。

三、规避境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常用措施

1.熟悉境外税收政策

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从工程实际出发,多获取一些当地国家的税务经济情况,同时,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给予境外施工企业提供大量的税务信息,并提供问题咨询。由此,境外企业就能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合理来制定相关对策,能够随时关注境外经济政策的变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境外企业良好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有利于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就国内税务部门对境外企业在税务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信息,中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有100 余个,主要包括:越南、孟加拉国、苏丹、老挝、印度尼西亚、阿曼、伊朗、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

2.实施多样化经营

境外企业为了尽量避免当地的经济活动给本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常识多元化经营,工程材料使用方面,可以在国内进口,在量上也可以多进口一些,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自身工程需要,更可以在当地进行销售,同时在当地购买一些具有出口价值的工程材料应用于国内的工程,这样企业就可以做到通过进出口来抵消因汇率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多种货币进行结算,在当地购买一些工程用设备时使用不同的货币,这样就可以通过各种外币汇差相低,避免汇率带来的风险。这一点比较适用,只要施工企业当地国家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境外施工企业就可以根据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多元货币组合。也可以灵活选用汇率趋于下降的货币进行结算,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3.化解税务流程隐含的潜在风险

会计人员都知道,境外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隐含着风险,例如:签订对外合同时,对方纳税主体资格、纳税资料情况都要严格进行审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方转嫁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认真推敲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这样可以涉及到境外的税收误解。为了确保境外企业纳税安全,规避税收风险,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相关纳税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隐患或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也可以聘请境外专业税务人员进行审计,查漏补缺,消除隐藏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要责优选择,优先聘请那些经验丰富、具备专业资质、在当地具有知名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避免了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使财务人员更准确的把握当地的会计制度和经济法律法规,为施工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结束语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一、税收管理风险的内涵

税收管理风险,是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税收管理上的具体反映,是税收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地风险管理理论将风险界定为:在特定的客观情况和特定期间内,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即,只要某项活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就存在风险。由此引伸而来,国家在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 或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不可预知和控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征收结果与预期征收结果出现变动,就形成了 “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主要包括自然性的税收风险、经济运行的税收风险、制度性的税收风险以及管理性的税收风险。对税务部门而言,其所面对的税收风险主要是管理性的税收风险,即税收管理风险,具体可分为税款流失风险、税收数据安全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等。

二、税收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一)影响税收管理风险的因素

1.人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每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每种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每个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实施,都是靠人来完成的。因此,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税收管理风险。由此而引发税收政策执行不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效果不好等问题,导致税收管理高风险。

2.税收政策因素。在税收管理中,税收政策是管理的依据,落实政策是管理的目标。因此,税收政策是否科学实用,决定着税收管理风险的大小。当前税收管理风险体现在税收政策方面,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法律所占比例较少,规范性文件数量太多,变化也太快,使税收政策复杂多变,有些文件甚至相互矛盾,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冲突的现象。二是政策的制定常常忽视税收管理风险的控制,与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差距,政策执行难以到位。三是政策出台后,组织的专门学习力度不够,部分税务干部对政策的学习和理解效果不理想,执行起来出现偏差。

3.征收管理制度。在税收管理中,征收管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税收收入、落实税收政策的制度保证。目前,我国税收征管机构一般按行政体制设置,属于直线型和职能型结构,税收征管组织设置与纳税人税收活动轨迹不尽一致,不利于税源监管。

4.信息化征管手段。在税收管理中,税收征管信息化是税收征管改革的有力支撑,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税收综合征管软件等税收信息化各系统已经全面应用,但信息化数据应用分析的水平并不高,多数税务干部还不能适应数据应用分析的专业要求,这与税收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5.外部环境的制约。在税收管理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外部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广大纳税人对税收管理配合程度,间接影响着税收管理风险。

(二)影响税收管理风险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员素质、税收政策、征管制度、信息化手段和外部环境等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并不是孤立地独自发挥作用,而是构成一个整体,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税收管理风险。也就是说,影响税收管理风险诸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补的,具有替代效应,可以根据本地税收管理实际通过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将税收管理风险控制到最小。

三、税收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提高对税收管理风险的认识。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引进风险意识,是近年来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在税收管理中,税收管理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直接制约着税收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各级税务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引进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工作,把控制税收管理风险作为一项常态工作贯穿于税收各项管理之中,制定风险控制标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管理风险控制在可控标准之内,为税务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确保税务干部的执法安全。

2.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二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强化税收法律法规、税收业务知识、税收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和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现代化税收管理方法的学习培训,根据税收管理各个岗位编制有针对性的、可实际操作的岗位业务知识教材,开展岗位练兵和岗位测试,稳步提高干部的整体业务素质。三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洁从政氛围,强化对税务干部的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使税务干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意识。

3.强化税收管理风险的监督控制。一要强化税收管理行为的事前监督。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要统一把关,避免与税收法律冲突,避免与基层实际相脱节,避免引发税收执法风险。二要强化税收管理行为的事中监督。认真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审批制度,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税务干部和广大纳税人的监督。三要加强税收管理行为的事后监督,开展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对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的监督,防范和制止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建立税收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税收管理形成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与标准进行比对,通过异常指标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检查核实,认真加以解决。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 税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53-02

一、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保证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此外,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纳税筹划、税务检查、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账证管理、税务登记、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岗位设置等。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重视上述所说的五大要点,又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从全面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从税务风险的形成来看,之所以会形成税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因此难以控制好各个衔接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税务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然后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税收筹划的风险、业务交易的风险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产生的风险等。以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为基础,企业可以做好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营价值。首先,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避免花费更多的税收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企业经营价值;其次,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向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I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安全发展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安全经营。就目前来说,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由于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限制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国家有关规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四、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难点

(一)征管过程中的难点

征管工作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施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税务部门强调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管理团队化、征收工作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是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且能够根据企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工作操作,务必保证财务工作内容能够尽善尽美。

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几乎每年都要定期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税务调查,如专项税种调查、税源调查等。在调查过程中,税务部门会就企业的税收指标、财务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并且要求企业填写税源。而在税源的填写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全面税收拟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实际上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企业的预测下期税源结构以及总量、当期税收与同期的对比说明以及当期税收结构、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等。就这些内容而言,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此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过程时还需要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而且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否则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也无法发挥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稽查过程中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企业税收稽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要求对应收未收的纳税人进行稽查,尤其对于重点企业如金融企业、铁路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等。税务部门在稽查方面的重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还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税务检查工作,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

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例如,部分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给外来企业设置了较多的门槛和障碍,要求外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要求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开具证明等。这些都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新形势下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重视内部环境要素控制。国家有关规定指出,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过程时应该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科学建立内部机构,确保各责任单位能够落实责任和权利。因此,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内部机构和部门,并选聘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必须要制定税粘锘计划,要求各个税务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更新业务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税务筹划工作是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内容,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经营方式,因此每个企业应该要缴纳的税种也是不同的。而对应不同的税种,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便及时关注国家税务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税务难题,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当然,除此之外,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企业还可以关注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内容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内容等。

(三)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导致风险加大,无法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创造更多的条件。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业务往来单位信息、税务部门政策信息等,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及时获取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报告,防范税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因此要求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企业税务管理在征管过程中的难点、税务部门稽查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等,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同时要求能够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2] 王恒林.浅析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3] 赵永莉.试论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储运,2015(11)

[4] 芦笛.基于美国COSO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5] 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

[6] 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7)

[7] 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9)

[8] 钟胥易,刘运国.基于税务治理的企业价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业集团税务治理实践[J].财会通讯,2014(19)

[9] 傅萍.基于美国《内部税制-整体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2(1)

[10] 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11] 衡明霞.加强煤炭企业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60

[12] 申纪新.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一、引言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税务机关和大企业建立信任、理解和透明的合作关系,引导纳税人特别是大企业做到自我遵从。《指引》的出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我国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正式下发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另外,对于企业而言,最低的风险、最小的投入和最大的产出是其理性的要求。而近年来,各国公司不断发生的税务丑闻导致各国立法者、税务当局和投资者要求公司对税务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企业税务风险问题,日益成为现代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国内外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构建能有效预警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并能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研究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献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了税务风险管理正日益为理论界以及税务机关和企业所关注和接受。

(一)国外研究现状

Kerim Peren Arin(2003)认为税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众多风险之一,虽然具有法律风险的特征,但在分类上属于财务风险。

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2004)首先在COSO内部框架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税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管理要素。然后指出企业税务风险的七个来源:1.事务风险(主要由收购、合并等重大事项产生);2.操作风险(一般由企业新的商业投资、新的经营模式、新的业务结构等产生);3.合规风险(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记录和控制的不力、数据完整性的问题、法规的变化等);4.财务会计风险(如财务会计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变化等);5.联合风险(如任意风险的结合);6.管理风险(如新的或者缺少经验的资源、人事的变动等);7.信誉风险(如企业遭受税收机关的调查、媒体评论、法律诉讼等)。最后认为事务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财务会计风险属于特定风险领域,联合风险、管理风险、信誉风险属于普遍风险领域。

Robbert Hoyng、Sander Kloosterhof and Aian M-acpherson(2009)在对相关术语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描绘了税务控制框架应包括的关键因素如税务战略、税务运作与风险、税务会计与报告、纳税遵从、自动化与技术整合(IT)、组织与资源等,以及怎样建立这样一个框架,该文认为特定的企业组织建立的税务框架是不同的,并企图帮助企业运用税务控制框架达到控制税务风险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学者研究税务风险管理主要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研究税务风险的成因等探讨税务风险的管理控制等问题。

韩灵丽(2008)从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可能导致的潜在纳税行为风险出发,并具体研究了不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经济行为研究了各税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方法。

陈锦华、曹晓丽等(2008)以企业纳税现金流的异常波动作为度量,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2007年起用新会计准则导致企业产生了外部税务环境风险,而外部环境的改变通过企业的涉税处理使企业内部税务管理风险增加。

尹淑平、杨默如(2009)认为导致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外部税收立法和执法的不得力以及内部企业管理人风险意识薄弱、专业水平浅薄、内部控制欠缺等因素也都会加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较为全面地对税务风险的定义和成因进行了研究。文中还针对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构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并认为有效的内部税务控制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利益。

汪蔚青(2010)认为面对愈发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税务风险已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税务筹划风险,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种目的的博弈已在企业与税务管理评价间拉开帷幕。

尹淑平(2010)认为,全世界的企业和税务机关都已经开始重视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如法律、声誉和经济等,而产生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内部审计的弱化。文章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发现,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使其能与风险控制完美结合,可以在指控税务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为内部审计注入新内容、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审人员的税务相关知识、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与税务部门进行密切合作等。

张德志(2011)认为岗位作为税务机关整个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对内行使职权、对外管理纳税人的基本平台,也是内外风险的汇聚点,税务风险均相应地体现为具体的岗位风险,任何税务岗位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关键岗位,如对外的税收征、管、查,对内的人、财、物管理等岗位,岗位风险尤为突出。文章以岗位控制为基点,探讨了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模式和内容。

(三)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国外对税务风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税务风险属于企业财务风险,并已经建立起了税务风险管理框架及其预警机制的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国内对税务风险的定义、成因和管理系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学术界对此还没有权威的说法。但是在一些主要的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共识,如认为税务风险有来源于税收立法层面、源于税收行政方面和源于纳税人自身的原因等内外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如注重强调企业内部对税务风险的控制管理,并希望能降低风险,但是手段和措施不够系统和全面。另外,学者们对税务风险管理多是进行普遍性的研究,针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还不甚成熟。所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

由于企业税务环境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1.必须系统地研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即要以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为起点,以企业战略管理、战术管理、日常管理、业绩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为参照物,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流程为主线,以构建能有效预警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并能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为目标。

2.必须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即设计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不能泛泛而谈或纸上谈兵,能够把设计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应用到典型的企业中,以便进行检验、完善和改进。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构建一个能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目的在于让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深度参与企业战略管理、战术管理、日常管理和业绩管理,使经营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能得到良好运作,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实现企业税收负担最优化目的。

2.具体目标

(1)构建一个税务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即让企业战略决策层通过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在行业、市场、产品或劳务规划层面对可能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

(2)构建一个税务风险战术管理子系统,即让企业战略执行层通过企业税务风险战术管理子系统在日常经营活动策划层面对可能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

(3)构建一个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即让企业财务执行层通过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在会计核算、涉税处理层面对可能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

(4)构建一个税务风险业绩管理子系统,即让企业业绩管理层通过企业税务风险业绩管理子系统在业绩管理层面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业绩进行分析和考核,并为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日常管理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构建

第一部分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构建。首先明确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其次阐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意义;再次阐述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各个关键环节的特点,最后通过对企业税务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环节以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四)税务风险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1.税务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第二部分是税务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的构建。首先对企业自身战略决策机构和人员素质、所处的行业、市场和产品层面的税务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根据企业行业战略决策,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行业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再次根据企业市场战略决策,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市场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最后根据企业产品或劳务战略决策,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产品或劳务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产品或劳务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设计,构建出如图2所示的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子系统框架。

2.税务风险战术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第三部分是税务风险战术管理子系统的构建。首先对企业自身战术决策机构和人员素质、供应、生产和销售层面的税务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根据企业供应层面的战术策划,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供应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再次根据企业生产层面的战术策划,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生产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最后根据企业销售层面的战术策划,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销售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通过对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设计,构建出如图3所示的企业税务风险战术管理子系统框架。

3.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第四部分是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的构建。首先对企业自身日常管理机构和人员素质、财务、会计、审计和纳税层面的税务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根据企业财务层面的税务策划,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财务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再次根据企业会计层面的核算管理,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会计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然后根据企业审计层面的监督管理,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审计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最后根据企业纳税层面的纳税管理,利用税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纳税层面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设计。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审计、纳税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设计,构建出如图4所示的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子系统框架。

4.税务风险业绩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第五部分是税务风险业绩管理子系统的构建。首先对企业自身业绩管理管理机构和人员素质、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业绩报告、激励报酬机制等因素全面的分析;其次对税务风险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业绩报告、激励报酬机制进行分析;再次根据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战术管理、日常管理等子系统输入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然后对税务风险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业绩报告、激励报酬机制进行设计;最后根据税务风险业绩管理评价的结果向企业税务风险战略管理、战术管理、日常管理等子系统进行反馈。通过对企业税务风险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业绩报告、激励报酬机制的设计,构建出如图5所示的企业税务风险业绩管理子系统框架。

综上所述,只有以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为起点,以企业战略管理、战术管理、日常管理、业绩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为参照物,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流程为主线,以构建能有效预警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并能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为目标,才能构建一个能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秦立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理论与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黄洪.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8).

[4] 陈秀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9).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税收

税收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纳税负担,有时也会导致企业存在非主观意愿的少缴纳税款,这就会使企业面临税收处罚。可见,企业的税收风险会对严重制约企业的顺利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更加复杂,税收管理的难度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若要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近年来,我国从制度层面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但许多企业仍旧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导致企业税收风险体系不健全,这无疑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一、企业内部控制不当对税收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纳税人缺乏风险意识

调查显示,许多人将纳税视为一种负担,未能完全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没有意识到纳税是公民应承担的责任。此外,一些人对企业的税收风险也未形成正确理解,甚至将纳税风险看作税收处罚,认为企业如果没有受到税务处理,就没有税收风险。这些错误意识导致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税收风险意识,不重视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此外,一些企业的税收管理也不够规范,将税收管理依托于社会关系、企业资源。许多企业在出现税收风险时,倾向于通过“找关系”解决问题,忽视了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企业的税收问题日益增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税收风险,导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税收风险控制水平具有直接应香港。就人员层面来看,目前许多企业的税务管理都由内部财务部门复杂,但财务部门甚少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这无疑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纳税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着力提升纳税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或聘请税务专家统筹规划企业的纳税问题。就制度层面来看,许多企业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建设,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工作与纳税工作联系密切,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增加企业的纳税风险。

(三)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通过税收法律进行调节,因此,国家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有直接影响。税收法律法规的改变也会影响企业的税收,引起企业税收风险的变化。所以,如果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模糊不清,就会导致纳税概念难以界定,税法的执行力度也会大打折扣,导致企业出现多纳税或少纳税的问题,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此外,若税收法律对相关程序规定的过于复杂,也会导致企业在非主观意愿下产生违法行为,这同样会提升企业的纳税风险。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税收法律法规逐渐得以完善,但总体而言,税法制度依然较为复杂,导致企业难以把握税法动态。同时,目前,我国的税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企业的税收控制都依靠企业的规章制度,国家则很少正式出台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除此之外,税收法律解释权的规定和税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执行力度。一旦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危害,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税收风险

(一)重视税收风险评估

首先,要识别税务风险。企业要切实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因素,掌握和实施税务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框架,及时了解税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税收业务的操作流程。合理运用税务风险流程图法、清单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识别税务风险。其次,应当分析税务风险。在识别税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应当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措施,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重点控制、优先控制的税务风险。再次,企业应当应对税务风险。企业要根据分析结果,充分考虑自身的税务风险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承担、规避、转移和控制等应对措施。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时常比较复杂,若用单一的应对措施,很难降低税收风险,所以,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性应对方案,综合运用多种应对措施。

(二)加强信息沟通

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可以有效防范、规避企业税收风险的发生,总体而言,企业的信息沟通包括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两种方式,其中,企业内部沟通是指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与识别企业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依据税辗缦展芾碇贫龋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程度、控制范围。比如,要加强和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积极组织税收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岗位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且形成整体认知。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积极构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企业内部沟通的及时性和便捷性。鼓励各个部门积极联系,在相互沟通中获取更加全面的企业税收信息,进而有效控制企业的税收风险。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因此,企业的外部沟通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控制也具有重要影响。外部沟通主要是指和相关税务部门的交流,这也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外部沟通可以增强税收机关对企业的肯定。当企业出现纳税困难的请款时,税收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迟纳税时间,进而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此外,与税收部门沟通交流还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而正确规划企业税收管理,降低企业税收风险。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和相关税收人员沟通交流时,应当如实汇报企业税收情况,以便税收人员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企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建议,进而加强税收风险控制。

(三)提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若违反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就会面临法律风险,因此,必须提升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体现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中,不管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管理层都要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现控制过程,进而降低税收风险。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当合理设置业务流程,以促使各个岗位与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此外,在设置岗位时,应当依据节约人力资源的原则,优化处理内部控制各监督岗位,提升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当增强岗位之间的独立性,在岗位制度建设中落实内部控制条例,并增强内部控制监督的公平性,避免有违反内部控制的特权现象出现,促使各个岗位的企业人员在制度约束下各司其职。除此之外,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增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促使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因各个部门沟通不畅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只有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与部门岗位的协调,才能够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连续性,为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协调配合则需要各个部门设计清晰的控制活动,岗位设置模糊,就会导致各部门之间出现职责不清、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四)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企业要健全审计制度和机构,制定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且据此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并客观评价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策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此外,企业也应当联合外部审计机构,合理评价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情况,明确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状况,进而提出完善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五)组建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规模大小,合理组建内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税收风险进行统筹管理。合理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有助于归集管理企业的纳税事宜及税收制度,有效协调企业和外部税务机关的关系,及时处理企业税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可以针对企业的具体税收风险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方案,并有效评估企业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对企业纳税管理的监督。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我国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也越来越多,企业若要提升自身的税收管理水平,就必须及时调整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外部沟通,并适时了解相关的税收信息,增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企业的税收压力,有效防范税收风险,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进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爱红.浅谈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其管理与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2(2):186-187.

[2]唐洋,王秋林,陈慧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6):107-111.

[3]蒋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路和基本框架[J].税收经济研究,2011(6):25-30.

[4]张凤霞.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2(4):11-14.

[5]程慧丽.浅论内部控制、税收筹划和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2(4):62-63.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系统论;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比较研究

一、引言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复杂,而我国双重转轨的大环境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风险。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市场,企业难以获得经营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导致其经营决策和结果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不确定性所滋生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层所关注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企业涉税案例逐渐增加,加上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受重视,这也对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其纳入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将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单独分析,未考虑两者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不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综合管理。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管理层主观经营决策所导致的财务成果与财务状况风险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企业税务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也会引起相应的税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往往更多地关注财务风险,而忽略了对财务活动所导致的税务风险的关注,须知这两种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内在联动性。通过比较分析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企业树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对风险协同管理的目的。具体而言,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的比较研究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正确认识风险收益平衡规律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据风险收益原则,企业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面临高风险。激进的财务结构在为股东提供谋取更高收益可能性的同时,也使股东承担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高风险。无论是经营失败,还是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税法规定更具刚性和强制性,管理层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并不能在获取相同利益的同时完全规避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只能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二)有利于管理者树立更加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

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对比研究,重点分析风险特征与动因,促进企业完善对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与此同时,根据风险动因分析的结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企业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三)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和&每股收益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经营活动风险。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脱离对经营决策风险的分析,会导致企业偏向于选择高风险项目,而放弃最适合企业现状的项目。一旦投资失败,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基于货币时间价值理论、风险收益理论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决策必须围绕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来开展。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风险,也是管理层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就是资金运行的风险。按照资金在企业运行的状态,可以将企业资金活动分为筹集资金、投入资金、消耗资金、回收资金和分配资金五个方面,那么企业的财务风险则主要为资金的筹集风险(资金的筹集)和投资风险(资金的投入、消耗、回收与分配)。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及资金结构期限等等。按照资金来源,企业所筹集的资金可分为自有资金(权益融资)和借入资金(债务融资),所引起的风险可分为债务融资风险和股权融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不合理会影响资金结构、资金成本与公司投资项目不匹配,进而影响资金偿还和投资收益率的实现。这说明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影响企业投资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决策的失误等。财务风险是经营活动的结果,而企业经营活动不仅要受到内部经营因素的制约,还受到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既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主观决策的因素,企业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这体现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体现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仅针对某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是达不到风险控制的目的的,这要求管理层从公司整体经营活动出发,一方面分析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及其风险动因,另一方面要对企业风险活动进行全面管理,以点带面,协调统一管理。

(二)企业税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根据企业税务工作流程,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分为程序风险、申报风险及其他税务风险三大类。税务程序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未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要求缴纳企业应当承担的税务成本,存在漏缴、少缴行为,或者因税务工作质量较差导致企业多缴税款。纳税申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没有遵照我国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少申报纳税风险、多申报纳税风险及未及时纳税所导致的风险。其他风险指除纳税程序风险、纳税申报风险外出现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往往与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相关联。作为盈利主体,企业管理层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成本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税务成本的最小化。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企业与税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滋生了管理层偷税漏税的动机,从而产生企业税务风险,这说明税务风险具有必然性。这一点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具有相似性。但是这种必然性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别,税务风险是基于税法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管理层偷税漏税动机决定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意愿,而财务风险由外部环境和经营决策两者共同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比较

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同属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这两种风险。同时,两种风险都属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所产生的,符合收益风险均衡的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较低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导致企业采取更稳健的财务政策,耗费更多的资源在纳税活动中,导致企业取得更少的收益。虽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均客观存在,但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则更具主观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运营引发的资金运动风险,其客观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竞争程度和竞争对手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经营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投资者并不能考虑所有的风险,即使考虑了所有风险也无法完全避免全部的风险,这导致企业必然要面临部分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风险动因是指引发风险的根本因素。根据要素来源的不同,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动因分为外部动因与内部动因。外部动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及其他外部环境因素。根据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理论,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经济是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还是稳步发展或停滞收缩状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也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渠道,社会经济的好坏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从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内部动因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决策失误、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体系都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都会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根本动因是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体系。

(二)企业税务风险成因

企业税务风险来源与纳税环节、申报环节与筹划环节,受外部税务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宏观纳税环境是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前提。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纳税程序和纳税依据,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了企业应当缴纳税负的多少。一方面,外部税务环境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对企业纳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财务状况越好,其规避税务风险的动机越强,对税务风险的容忍性越小。但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会有更大的动力进行更有风险的税务筹划,甚至偷税漏税。此外,与财务会计准则相比,税法更具刚性和强制性,其与企业财务准则的差异越小,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就会越小。与财务风险类似,企业税务风险也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纳税风险,税务筹划风险,人员素质因素以及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企业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都会对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风险是企业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因素等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税务活动。当宏观经济环境不好时,政府往往采取更严格的征税手段,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内在动因方面,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财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风险意识等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财税人员是企业财务活动与税务活动的直接操作者,通过提高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及法律法规意识,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还受到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影响,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避免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企业经营活动程序化、流程化、标准化,尽可能规避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虽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但是由于两者风险特征不同,在风险动因与风险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两者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风险业务活动不同。财务风险主要是资金运行风险,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与资金分配等环节,而税务风险则主要体现在纳税程序、纳税申报及税务筹划等环节。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未严格履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使企业丧失了原本可享受的税收收益,并可能因未严格遵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而面临税收处罚。税务风险是企业违反税法规定的风险,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自身可持续经营风险,两者的性质存在较大不同。

五、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综合防控制度设计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基于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企业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应当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前确认风险因素,才能够提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企业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理论,识别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两种。其中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定量分析法则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数据支撑。对于报表分析,不仅要做静态的数字分析,还需要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通过各种指标来观察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搭建有效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对企业可能要面临的风险进行提前预判与报警,为企业防控风险提供时间。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能力。为了使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首先应当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机构,具有完整的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企业风险预警组织应由熟悉企业内部流程与实际业务的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组成。通过建立风险预警制度,能够有效监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提前评估和处理风险。在对风险进行预警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坚持重要性原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来,提前做好控制措施。

(三)提高企业风险协同防范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一部分。在对风险进行协同防范之前,首先要对风险动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这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财务活动与税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明确风险点,评估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企业税务活动往往受到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对于企业税务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税务活动往往只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时,应当考虑相关措施对税务风险的影响。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税务筹划涉税风险的可控性。

(四)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首先,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确保企业管理层遵照股东意愿合理控制财务风险。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确保企业资源分配利用合理,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一方面要有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对项目进行定量决策,不可随意定性判断。再次,在决策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资产状况合理配置投资资源,不仅要考虑投资机会和风险,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同时要匹配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最后,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机构、人员职责、风险管理程序等内容的规定,使企业通过制度来控制风险。

(五)完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更加关注财务风险,而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重视。企业首先应当提高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如果管理层不对税务风险予以关注,那么就失去了控制税务风险的基础。提高管理层对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是企业完善税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基础。其次,应当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仔细梳理,分析税务风险动因,明确企业税务风险,评估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培训、交流等手段,提高企业办税人员的能力,强化其在税务问题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以控制企业操作层面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曹德芳、曾慕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何庆光:$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经济与社会发展

[3]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财会研究

[4]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与管理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金税工程四期建设,不仅仅是税务方面,还将非税业务纳入管理范畴,实现多维化、全方位的全流程监控,我国正向“以数治税”时期迈进。面对日益严峻的监管环境以及逐步提升的税收违法成本,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降低经营风险,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涉税事项存在于每个环节,这也意味着税务风险无处不在。企业根据战略经营目标和自身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产销活动,有效控制可控因素,以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为导向,制定和执行风险应对策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企业税负最小化,这就是税务风险管理。公司的税收风险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由于部分公司因涉嫌违反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或者未能按时充分足额向地方政府合规缴纳企业税款,而受到地方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或直接遭受企业财务和商誉双重损失的情形;二是由于部分公司税收管理者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既不能准确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有关政策,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税务计划,从而造成多缴税收,增加了企业财务的负担。

二、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负担。税收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成本支出和管理事项,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税收。企业税收管理通过积极响应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能够有效降低税费,节约经营成本,降低财务负担,从而提高利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二)有利于规避企业涉税风险。随着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快速发展,众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规模的企业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司内部的资金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活跃。为在这个新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公司都通过多样化的经营发展策略来壮大企业规模,这也扩大了公司的涉税风险种类,从而增加了公司涉税业务的复杂程度。重视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规避涉税风险,为公司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有利于节约企业财务费用。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合理进行纳税筹划,科学安排税款缴纳时点,在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延期缓缴税款,把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之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税收“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基本特征已经根深蒂固,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税收支付是一种必要的财务支出。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要求指导下,管理层通过更新换代机器降低制作成本,通过减少雇佣工人降低劳动力成本,通过批量采购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但却很少能够意识到通过纳税筹划降低税费,进而减少经营成本。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管理层只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不重视税务的风险防控,没有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只有在税务风险爆发时才进行处理,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税务风险管理相脱节的表现。同时,大部分企业没有积极主动地关注,了解所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按照出台的相关规定计算得到的应缴税额,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多缴税款,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受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力高低的影响。一名合格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会主动请教专业人员,学习税务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合理地管理企业的税务事项,最优化企业纳税方式,力求降低税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现阶段,很多企业忽视了会计和税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模糊了这两个部门的职责,为减少管理成本,甚至让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专员。即使是在大企业,很多税务管理人员也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必要的经验交流,无法实时了解税收政策和涉税事项的处理流程,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局限于管理发票、核对账目、定期进行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认为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在财务部门,这也间接导致了多种问题和风险的产生。(三)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当前,很少有企业将税务风险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事实上,企业税收内控机制是监控税收风险的“防火墙”,企业想要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建设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控机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税收内控制度不规范,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没有定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与评估,税收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设定、监督和改进举措欠缺规范,缺乏高水平的绩效考评制度等,这些问题会使公司的税务事项不能得到专业有效的处理,进而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四)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税务风险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均无法避免,因此税务风险管理不单单是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的责任,还需将企业内部的各业务部门和外部的税务机关联结起来,共享税务信息,让企业各相关人员都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监控各项税务风险。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过分注重“商业保密”,不允许员工随意讨论和泄露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致使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外部专家之间存在信息不能顺利沟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且,由于企业内部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职能不同,对同一事项的认知自然也就存在差异,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容易使事情处理最终结果与预期产生偏差,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税务风险。(五)企业外部环境不够稳定。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稳定性稍显不足,变化较大,这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约束性标准也会存在适应性变化问题。税务机关执法系统规范性不足,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面临复杂而又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国家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宏观调控,在相关税收政策上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发展着的社会。频繁变化的外部环境,给企业税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它不仅要求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不能为获得更大利益而铤而走险做出偷税、漏税、虚假账目或拒不缴税的行为,还应该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去预测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并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政策做出综合分析,甚至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解读与应用也会有所区别,这些条件都可能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一)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政策也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而不断优化。对于企业来说,不稳定的环境意味着税务风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应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可以先把管理层和财税部门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向其灌输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让企业从战略层面提升对税收风险理念的重视程度。之后再自上而下弘扬企业纳税文化,安排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必要的税务风险防控培训,争取让“税务思维”深入人心,把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降低税务风险,以风险管理理念的常态化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二)建立税务人员培训机制。企业一旦违反税法,不仅需要补足税款和缴纳滞纳金,还会影响纳税信用评级,甚至可能会面临刑罚,后果非常严重。这就对税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税务人员对我国税法不够了解,就可能因处理不恰当或不及时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因此,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公司要为税务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比如可以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到公司进行税务知识系统培训、对最新税务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等。同时,企业应建立合适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利用奖惩机制让税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管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三)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在过去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因考虑到管理成本而使会计人员兼任税务专员,职责不清晰,专业程度也不够高,难免会有疏漏之处。由于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繁多且不断变化,公司合作项目范围愈广,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培养出一支专业的团队,能够及时调整分析企业的涉税问题,开展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同时,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还应执行税务风险监督检查和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排查税务风险的盲点及死角,把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四)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企业要想有效地实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就应该以行业特点和最新税收政策为准绳,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例如通过《企业发票管理办法》《企业税收管理制度》等条例对日常的基础性税务事项提出具体的标准和流程,规范企业的涉税行为,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开始,将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防控制度渗透到点点滴滴之中,科学构建高效运行预防机制,加强日常税务风险防控。此外,合理利用财务指标构建税务风险分析模型,识别企业风险隐患,适时提供涉税风险警示,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化解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五)健全税务风险信息沟通机制。企业应该重视建设内部各机构之间、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高效的沟通质量是有效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保证。税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项涉税活动之中,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经办人员对税务知识了解有限时,就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存在差异,税务风险也就产生了。此时,只有具备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及时地将信息汇总到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会对该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同时,我国的税务征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同区域之间具体的税务征收管理方式对政策的解读不太一致,所以应加强与外部税务机关的沟通,对于一些税法规定模糊和不确定的事项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提高涉税信息传递效率,尽可能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税务风险。(六)建立常态化的税务风险自查机制。税收管理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减少税收成本、降低税务风险,使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在夯实税收日常基础工作的同时,建立常态化的税务风险自查机制,主动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税收检查工作。企业可以将风险评估时确认的风险进行登记分类,根据风险程度实施对应的风险自查,有月度检查、年度检查、不定期检查和部门抽检等,以自查、检查工作为契机,认真分析税收管理薄弱环节,深入查找改进突破点,有效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税收管理机制,提升税收风险管控意识,切实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管理专业人才,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改进,以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总地来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管理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强化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一支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规范各种税务行为,将税务风险防控思维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思想意识、内控体制、业务人员等多个维度出发,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规避企业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小青.浅析企业税务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1(27).

[2]李佳.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纳税,2021.15(28).

[3]袁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收风险防范策略探究[J].纳税,2021.15(29).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12篇

一、明确企业纳税风险的必要性

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来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风险,要保证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就要强化对纳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机制,一旦出现纰漏,一方面企业要补缴税款或者滞纳金等,另一方面,企业的信誉也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受到刑事处罚。对企业纳税风险的避免,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完备的避免纳税风险的策略的实施,是保证企业内部各项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保证。因此,明确企业纳税风险并建立完备的风险避免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企业面临的一般潜在纳税风险

(一)日常经营活动

企业产品的生产,从原料到成品包装出售,有一系列的环节,其中多数需要缴纳相关名目的税款,其中比较主要的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相关以上两个税种的政策很多,正因税收名目较多,这也是最容易导致企业因纳税管理不当造成损失的两个税种。除以上两种外,企业还面临着发票管理不当导致损失的风险。因为发票的不规范增加了企业逃税的可能性,因而发票的开具规定十分严格,同时,对于虚假发票的成本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一旦收到虚假发票,企业同样要遭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非日常经营活动

企业在非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纳税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关联交易的纳税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的纳税风险包括自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个方面。企业在筹得股东认购股票后得到的资金经营得到的利润后,必须在税后分配。企业向银行借贷的资金需要支付的利息也要计入支出款项,然而,相比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的过程更为繁琐,因而同样面临着一定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作为企业的盈利方式之一,包括购买国债,金融债券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取得的收益必须要缴税,其具体内容可能涉及到优惠的税收政策,然而税收的优惠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才能享有。在这一环节中同样隐藏着一定风险。3.改制重组风险。企业在经历重大变动,内部体制需要重组时往往涉及到税务处理,在税务处理条件上因为内部差异可能相关到是否符合税务特殊处理的条件,正因为重组本身的复杂性,相关缴税活动也非常复杂,企业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以避免经济损失的风险。

三、纳税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对纳税的认知有误

依法纳税虽然普遍为企业所认知,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不够准确,不仅要依法履行纳税的义务,同时要有维护纳税人权利的意识。国家政策对纳税企业应享有的权利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只把纳税认为是一项应尽的义务,没有享受到权利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企业的隐形损失,不可不谓之风险。正确的纳税意识,可以避免企业缴纳税款中的多余款项。比如,由于对延期纳税政策的不了解,企业在资金紧张,没有能力支付税款时需要在后续过程中缴纳滞纳金,但如果企业了解相关政策,申请延期纳税,那么就避免了缴纳滞纳金的风险,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

(二)纳税管控体系不够完善,纳税风险认识薄弱

当前,企业对税务风险普遍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设立完备的纳税管控体系也不够重视。相关的纳税事务仅限于财务部对税款的申请缴纳上。对于纳税风险的调控与管理没有完备的战略规划。同时,税款作为企业的一项支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然而多数企业并没有将纳税这一事项纳入到经营管理的规划当中。

(三)税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够高,企业在此方面重视度低。企业的办税人员如果能够充分了解相关各项税务的法律法规,同时灵活运用法律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那么企业面临的纳税风险也会降低。

四、加强企业纳税管理,降低纳税风险的措施

(一)提升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专业水平严格把关

办税人员是企业在办理税务事项的基层员工,除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之外,员工的专业素质间接影响到了企业缴纳税款的相对数额。办税人员对于税务相关的法规的了解程度和专业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充分运用法律知识维护企业的权益,其专业素养的高低也决定其是否能够充分结合法律知识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最有利企业的决策,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在招收办税人员时,企业应当对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严格把关,重点考察其工作经验水平的积累以及对相关法规的了解程度。

(二)设立纳税风险管理部门

企业应设立纳税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能包括对企业内外环境风险的评估,除核算税务和资料保管外,重点要设立制定承担税务计划的部门,分管完备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部分。争取各个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互相督管,从而做到有效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三)评估纳税风险

要做到准确避免纳税风险,首先要对纳税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只有认清纳税风险与形势,才能做到有效地规避。鉴于企业的纳税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所以企业需要设立专职人员分别对内外环境风险加以评估,企业应以自身性质为基准,综合产品市场,对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售后工作的各项环节有准确的认识,包括各环节对最终盈利的影响程度等,同时,综合各项因素后,总结风险特征,据此将风险分类,最后制定有效的规避策略并付诸实施。

(四)税企沟通渠道的建立与监察

企业应与税务机构建立沟通的渠道,以此来随时增加对税务政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环境不断更新企业风险评估方式和纳税风险的统筹制度,将纳税管控信息与时新法规相结合,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利益,维护纳税企业的合法权利,继而才能使企业长足有效地发展。

五、总结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13篇

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有效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缴纳税款行为不符合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漏税、偷税,面临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刑罚以及企业声誉严重受损等风险;二是企业因不了解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使用税法不准确,造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多缴纳了税款,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税收支出。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缴纳税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费用支出,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持续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随着我国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境外投资,由于对税务风险的重视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涉税环节出现问题,付出了高昂的税收成本,代价惨重。重视并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完善我国企业税务体系建设,对企业做大做强与国际接轨至关重要。

2.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降低企业必要的费用。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费用,而税收费用的降低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减少,企业获得同样的收入情况下,支出的成本减少,能够得到的利益就会增加,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的管理水平

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需要有规范的财务与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成本和资金的最优组合。企业财务与会计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税收情况。只有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才能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而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合理合法地降低企业税务支出,还可以减少税收法律法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涉及税务风险,可以说企业自成立之日起税务风险就已经存在。概括来说,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复杂且变动频繁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众多繁杂,既包括法律法规,又包含部门规章、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等,而且税收法规层次较高的较少,更多的是部门规章、地方税收政策和实施细则。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变动频繁,财政部门和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颁布的税收政策、公告等多达数百条,各省市制定的地方税收政策和实施细则也不在少数。对此,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税收政策在所难免,就会导致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了税务风险。

(2)我国税收行政管理体系的影响

我国税收行政管理体系复杂,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包括国税、地税、海关和财政等多个政府行政部门。税务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不严以规范,会造成执法弹性较大,对执法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有些税务工作人员不严格执法,有法不依、执法随意性大,关系税、人情税的现象依然存在,客观上造成事实违背了立法本意,使企业形成税务风险。

(3)宏观环境不断变化产生的影响

我国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各种税务风险的外部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把双刃剑,虽然可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某种机遇,但是也可能使企业变得不适应,难以维系下去,如些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因宏观环境变化,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给企业的发展运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4)我国税收法规改革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税收政策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转型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规也在不断的进行补充修订,甚至废止旧法规退出新法规。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因没能掌握最新的税收法规,造成少缴税或者多缴税,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

2.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企业财务、绩效评估、内部审计、信息管理和企业风险管理等。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和是否全面决定了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程度。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方面,都可能对税收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税务风险的产生。例如,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就无法收集到关于财务方面真实可靠的信息,财务处理就会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税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就不能正确审核企业税收方面的信息,无法及时识别税务方面的问题。企业内控制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缴纳税金,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2)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从税务风险的角度来说,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办税人员对当前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和对税收政策的运用能力。目前,很多企业办税人员自身没能熟练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在办税过程中,对税法的规定也不是十分了解,在纳税申报时,没有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去操作,虽然主观上没有逃避税法的故意,但存在盲目纳税的情况,造成企业少纳税,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3)企业管理人员纳税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通常比较重视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等环节的管理,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很多企业管理者纳税意识薄弱,很少对纳税申报表及重要业务事项的涉税问题进行讨论、核查,这就导致了企业纳税人员在确认、计算缴纳税款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核查,??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因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税务管理部门,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税务管理部门,也往往倾向于关注财务报表的管理,而忽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

(4)企业不能准确运用税收法规

税收法规是规范企业税务行为的根本规则,所有企业都应当严格遵守。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中,既有人大、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又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既有程序法,又有实体法。有些税务法律法规是原则性的阐述,有些是对具体税务行为的规范。企业有时对税收政策不能严格按照税法条文去理解,擅自扩大或缩小相关内容的范围,对税法精神理解不透、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少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税务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核算、计算税款、申报纳税、缴纳税款和发票管理等。建立健全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税务日常管理,防止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事先预防模块、事中防范模块和事后监督模块,它们紧密联系、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模块都有各自的作用:在事先预防模块中,需要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在事中防范模块中,充分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用于识别税务风险,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等级,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在事后监督模块,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信息系统,对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运行。

2.提高企业财税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财税人员直接与企业税务工作接触,其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税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税人员的工作水平。要对财税人员进行财会知识教学,确保财税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财会知识、税收政策;同时还应督促企业财税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让财务人员做到遵纪守法和依法纳税。在整个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让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直接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以便增强企业财税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税人员防范税务风险,主要包括强化抵扣凭证审核、规范财务核算、严控虚开发票和合理合法做好税收筹划等工作。

3.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大部分企业纳税意识不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高,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没有很强的依法纳税意识。有的企业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和税务部门搞好关系,就不会受到税务行政处罚;有的企业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缺乏依法纳税的观念。依法纳税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应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同时应重视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将其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企业应充分学习和应用税法,通过统筹、规划和管理,使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要合理合法的?M行税收筹划,避免发生税收违法行为,产生税务风险。企业也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对其加以利用,掌握好税金的缴纳金额和时间,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是指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和处理方式的适用性、科学性、盈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系统。绩效评估系统以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的实际结果作为依据,分析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和处理方式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并分析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效益。通过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企业可以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益,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产生偏差的原因,帮助减少企业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税务风险决策管理水平;对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而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益。

5.建立畅通的税企沟通机制,实现税企互信

由于我国税收政策频繁变动,很容易造成企业因没能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畅而形成税务风险。税务机关与企业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税务机关应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及时将最新的税收政策传递给企业,也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对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宣传和讲解。当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异议时,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及时消除异议,提升税企互信,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6.充分利用税务中介机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税务中介机构通常更具有专业性,能够更好的理解税收法律和政策,熟悉税务处理方法,精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社会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中介机构来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向税务中介机构进行咨询,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税务中介机构的行为,推进税务中介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引导和鼓励中介机构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走出去” 企业 税务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承包工程项目以及投资项目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海外业务的发展,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税务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问题。有的企业管理混乱、法律意识薄弱,甚至在境外偷税漏税,最终受到项目所在国严厉的惩罚,不光损失了经济利益,也损坏了中国企业的声誉。部分企业忽视了税务管理,在境外及境内重复缴税,没有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企业“走出去”进程已逐渐由分包、总承包过渡到投资、并购等更复杂阶段,随之相伴,“走出去”过程中的税务管理也更值得所有企业重视并深入研究。

一、企业“走出去”主要税务风险

(一)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

1.不了解当地税收制度和征管方式。不少企业对当地的税收制度和国际税收体系缺乏了解,对项目所在地税务机构的征管严格程度估计不足。例如在非洲某国的一中资企业子公司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及时整理税务资料,税务机关突击审计时发现上一年度的纳税申报无法提供准确明晰的文件和数据支持,结果财务经理被捕受罚。

2.缺乏海外财务税务人才,总部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缺乏海外财务税收管理人才,境外项目也没有专人负责税务工作。有的企业海外财税人员培训体系不完整,总部没有及时向海外机构进行指导,或者当地财税人员无视公司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未按照总部的规定去执行税务处理。也有当地财税人员对于新的、不明确的涉税事项,没有咨询总部或税务机构的意见,而是自作主张,导致操作严重失误、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时才与总部沟通。

3.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中,大部分原因是项目管理人员在经营决策、签订合同等方面没有考虑到税务问题及影响。其次,部分国家当地主管税务官员不执行该国税法或税收协定。例如,中国公司在投资东道国的子公司账上列支的成本费用拥有完整的合同与合法的票据,按照当地税法规定允许扣除,但当地税务机关不予认可,要求进行纳税调整,补缴公司所得税。

(二)中国税务风险

“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中国税务风险主要因为不符合我国相关的税务制度和规定。

1.居民企业的规定。中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如果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会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其全球收入均需缴纳25%中国企业所得税。

2.受控外国公司的规定。中国居民企业设立和控制的外国公司,实际税负低于12.5%,留存大量利润又没有合理商业理由的,就可能被认定为“受控外国公司”,其归属于中国居民企业的利润需要计入该中国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现在企业在开曼、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设立的公司非常可能被认定为“受控外国公司”。

3.境外所得税抵免的规定。中国企业从境外项目取得的收入均需缴纳25%中国企业所得税,但可以在一定限额内抵免已经缴纳的境外所得税。很多中国企业在境外没有取得合格的完税凭证,或者计算不清境外所得税的金额,结果无法抵扣境外所得税,需要全额补缴中国所得税。

4.一般反避税条款的规定。我国税务机关会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避税安排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主要包括:滥用税收优惠,滥用税收协定,滥用公司组织形式,利用避税港避税,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税务机关会按照经济实质对企业的避税安排重新定性,取消企业从避税安排中获得的税收利益。

二、企业“走出去”常见税种

(一)境外项目常见税种

所得税:如果不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多数国家规定工程承包超过一定时间才需要在当地缴纳所得税,中国和大多数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都以6个月为限。但某些国家规定,只要外国企业在当地承包工程,就需要缴纳所得税。征税方法一般有核定法或实际利润法,如果在当地设立子公司,通常按实际利润征税。要特别注意成本费用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尤其是关联企业的费用。

流转税:常见营业税、增值税等。

财产税:有固定资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等。

海关税:包括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合同税:有些国家规定对承包合同一定比例征收合同税。

印花税:合同、证照等通常都需要缴纳印花税。

(二)常见的中国相关税种

所得税: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取得收入需要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但可以在一定限额内抵免境外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如果海外项目在当地免税,但中国与当地没有签订税收协定,或签了税收协定但没有“饶让”条款,就很可能要在中国补交25%所得税。

营业税:境外建筑业劳务可免征营业税,但设计、监督管理等劳务仍需缴纳营业税。如果境外建筑业劳务(施工)和设计、监督管理包含在单一合同中,存在免税劳务和应税劳务金额划分不清的问题。

增值税:出口货物和自用旧设备可申请出口退税,外购旧设备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印花税:总分包合同、贷款合同、购销合同等,即使在境外签订,如果带入境内使用,也需要缴纳印花税。

三、税务风险防范及措施

(一)商务谈判阶段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各国的税收政策差异较大,在商务谈判阶段应重视合同中有关纳税的条款,认真了解相关税法规定,匡算税金影响,以提高海外项目的经济效益,避免遭受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1.在投标阶段应当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税法规定做好税务规划,应认真分析项目的每个环节所涉及的税种,尽量正确的匡算每个税种的金额,来确认成本中的税负金额,进行准确的报价。

2.对于成本加酬金的开口合同,应在合同中明确税金的负担对象。如合同规定由承包商交纳税金,则应了解税种和税率,并将应纳税金列入合同成本费用中,在投标中加以考虑。

3.对于固定价合同,因其涉及的税种较多,税率也不相同,最好的办法是在合同中规定由业主负责缴纳所在国的应纳税金,而承包商仅负责其本国的应纳税部分。如合同规定均由承包商纳税,则应了解清楚税种和税率,并将税金计入合同内。

4.对于合同额较大而且复杂的跨境工程项目,应当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从中国企业角度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税负等国际税务问题,降低项目的整体税负。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海外项目需要特别关注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在充分了解当地法律和税务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审阅,准确合理的申报纳税,建立税务防范措施,尽可能控制相关的税务风险。

1.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管理制度,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培养专业的财务税务管理人才。

2.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确保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作经营决策时要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

3.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规定。

4.建立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对税务风险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改进。

四、税务筹划的原则及方法

企业可以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税法、税收征管制度的差异,提前谋划,以避免或者延缓纳税行为,实现企业商业决策的税后价值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税务筹划并不是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而是合法行为。

(一)税务筹划的原则

1.战略原则。综合考虑海外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同时要符合税务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最终着眼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而非仅仅减少某一环节、某一税种的纳税。

2.预见原则。税务筹划的重点在事先安排,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所在的国别的法律规定,事先作出合理安排。

(二)税务筹划的常用方法

在项目商务谈判中,争取达成免税项目,由对方政府或者业主承担税负。争取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海外项目大多在亚非等欠发达地区,各国为吸引投资,多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积极争取这些优惠政策。还可以根据海外项目情况,设计有效且可操作的控股构架,使用国家间税收协定,或考虑将利润停留在海外控股公司层面,以递延纳税时间,从而降低海外经营的整体税务成本。

(三)设立海外公司控股构架的注意事项

1.应考虑向税务局证明海外控股公司对利润不做分配或减少分配是出于合理的商业原因,比如海外再投资等,以降低触及中国受控外国企业条款的风险。

2.根据中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国企业从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等投资收益,在满足中国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控股比例达到20%、该子公司为中国企业的三层以内海外子公司等两个条件时,收到投资收益已实际缴纳的境外税款可以在计算中国企业所得税时进行抵免。

3.为了确保企业能够享受控股架构涉及的税收协定的税务优惠,有必要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对海外控股公司的商业实质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维持。

五、结论

“走出去”企业面临的税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复杂,企业应该注意建立税务管理的专业机构、培养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建立税收风险防护措施,积极开展税务筹划,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整体税负成本,实现公司税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第15篇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复杂,而我国双重转轨的大环境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风险。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市场,企业难以获得经营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导致其经营决策和结果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不确定性所滋生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层所关注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企业涉税案例逐渐增加,加上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受重视,这也对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其纳入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将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单独分析,未考虑两者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不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综合管理。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管理层主观经营决策所导致的财务成果与财务状况风险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企业税务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也会引起相应的税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往往更多地关注财务风险,而忽略了对财务活动所导致的税务风险的关注,须知这两种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内在联动性。通过比较分析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企业树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对风险协同管理的目的。具体而言,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的比较研究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正确认识风险收益平衡规律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据风险收益原则,企业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面临高风险。激进的财务结构在为股东提供谋取更高收益可能性的同时,也使股东承担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高风险。无论是经营失败,还是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税法规定更具刚性和强制性,管理层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并不能在获取相同利益的同时完全规避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只能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二)有利于管理者树立更加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

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对比研究,重点分析风险特征与动因,促进企业完善对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与此同时,根据风险动因分析的结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企业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三)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和“每股收益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经营活动风险。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脱离对经营决策风险的分析,会导致企业偏向于选择高风险项目,而放弃最适合企业现状的项目。一旦投资失败,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基于货币时间价值理论、风险收益理论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决策必须围绕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来开展。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风险,也是管理层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就是资金运行的风险。按照资金在企业运行的状态,可以将企业资金活动分为筹集资金、投入资金、消耗资金、回收资金和分配资金五个方面,那么企业的财务风险则主要为资金的筹集风险(资金的筹集)和投资风险(资金的投入、消耗、回收与分配)。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及资金结构期限等等。按照资金来源,企业所筹集的资金可分为自有资金(权益融资)和借入资金(债务融资),所引起的风险可分为债务融资风险和股权融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不合理会影响资金结构、资金成本与公司投资项目不匹配,进而影响资金偿还和投资收益率的实现。这说明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影响企业投资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决策的失误等。财务风险是经营活动的结果,而企业经营活动不仅要受到内部经营因素的制约,还受到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既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主观决策的因素,企业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这体现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体现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仅针对某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是达不到风险控制的目的的,这要求管理层从公司整体经营活动出发,一方面分析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及其风险动因,另一方面要对企业风险活动进行全面管理,以点带面,协调统一管理。

(二)企业税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根据企业税务工作流程,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分为程序风险、申报风险及其他税务风险三大类。税务程序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未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要求缴纳企业应当承担的税务成本,存在漏缴、少缴行为,或者因税务工作质量较差导致企业多缴税款。纳税申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没有遵照我国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少申报纳税风险、多申报纳税风险及未及时纳税所导致的风险。其他风险指除纳税程序风险、纳税申报风险外出现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往往与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相关联。作为盈利主体,企业管理层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成本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税务成本的最小化。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企业与税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滋生了管理层偷税漏税的动机,从而产生企业税务风险,这说明税务风险具有必然性。这一点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具有相似性。但是这种必然性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别,税务风险是基于税法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管理层偷税漏税动机决定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意愿,而财务风险由外部环境和经营决策两者共同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比较

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同属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这两种风险。同时,两种风险都属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所产生的,符合收益风险均衡的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较低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导致企业采取更稳健的财务政策,耗费更多的资源在纳税活动中,导致企业取得更少的收益。虽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均客观存在,但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则更具主观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运营引发的资金运动风险,其客观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竞争程度和竞争对手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经营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投资者并不能考虑所有的风险,即使考虑了所有风险也无法完全避免全部的风险,这导致企业必然要面临部分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风险动因是指引发风险的根本因素。根据要素来源的不同,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动因分为外部动因与内部动因。外部动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及其他外部环境因素。根据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理论,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经济是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还是稳步发展或停滞收缩状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也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渠道,社会经济的好坏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从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内部动因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决策失误、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体系都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都会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根本动因是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体系。

(二)企业税务风险成因

企业税务风险来源与纳税环节、申报环节与筹划环节,受外部税务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宏观纳税环境是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前提。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纳税程序和纳税依据,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了企业应当缴纳税负的多少。一方面,外部税务环境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对企业纳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财务状况越好,其规避税务风险的动机越强,对税务风险的容忍性越小。但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会有更大的动力进行更有风险的税务筹划,甚至偷税漏税。此外,与财务会计准则相比,税法更具刚性和强制性,其与企业财务准则的差异越小,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就会越小。与财务风险类似,企业税务风险也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纳税风险,税务筹划风险,人员素质因素以及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企业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都会对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风险是企业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因素等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税务活动。当宏观经济环境不好时,政府往往采取更严格的征税手段,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内在动因方面,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财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风险意识等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财税人员是企业财务活动与税务活动的直接操作者,通过提高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及法律法规意识,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还受到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影响,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避免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企业经营活动程序化、流程化、标准化,尽可能规避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虽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但是由于两者风险特征不同,在风险动因与风险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两者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风险业务活动不同。财务风险主要是资金运行风险,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与资金分配等环节,而税务风险则主要体现在纳税程序、纳税申报及税务筹划等环节。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未严格履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使企业丧失了原本可享受的税收收益,并可能因未严格遵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而面临税收处罚。税务风险是企业违反税法规定的风险,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自身可持续经营风险,两者的性质存在较大不同。

五、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综合防控制度设计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基于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企业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应当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前确认风险因素,才能够提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企业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理论,识别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两种。其中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定量分析法则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数据支撑。对于报表分析,不仅要做静态的数字分析,还需要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通过各种指标来观察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搭建有效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对企业可能要面临的风险进行提前预判与报警,为企业防控风险提供时间。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能力。为了使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首先应当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机构,具有完整的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企业风险预警组织应由熟悉企业内部流程与实际业务的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组成。通过建立风险预警制度,能够有效监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提前评估和处理风险。在对风险进行预警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坚持重要性原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来,提前做好控制措施。

(三)提高企业风险协同防范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一部分。在对风险进行协同防范之前,首先要对风险动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这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财务活动与税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明确风险点,评估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企业税务活动往往受到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对于企业税务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税务活动往往只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时,应当考虑相关措施对税务风险的影响。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税务筹划涉税风险的可控性。

(四)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首先,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确保企业管理层遵照股东意愿合理控制财务风险。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确保企业资源分配利用合理,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一方面要有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对项目进行定量决策,不可随意定性判断。再次,在决策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资产状况合理配置投资资源,不仅要考虑投资机会和风险,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同时要匹配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最后,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机构、人员职责、风险管理程序等内容的规定,使企业通过制度来控制风险。

(五)完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