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

中小学教学教案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1篇

一、选择适合学案教学的内容

1.钻研教材,选择适合使用学案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探究推理的课型用学案教学效果最好。在此以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分析。(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具备了探究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学案,让学生收集图形,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为探究打好基础。课堂上教师只要让学生根据学案汇报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把握就会水到渠成。(2)“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些知识都是奥数内容,如余数问题、周期现象等。这些知识比较难,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好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归类,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3)数学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往往注重操作,又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发放学案,明确学习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完成。这样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学生的操作才能更加充分,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2.了解学生,灵活地设计有效学案。这里要注意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案。(2)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学案设计的切入点。(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好分层学案。

二、把握使用学案教学的时机

1.在预习中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预习案进行预习,通过自学新课把预习案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通过查阅预习案,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例如,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预习案可以这样设计:(1)学习准备:12根小棒、4个桃子图案、画笔、胶棒。(2)导学菜单:①最初认识数时我们就先认识了数“1”,请用“1”写三句话。②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子的多少。

2.在探究中使用。探究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采取学案导学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归纳出基本知识点,找出并记下疑点、难点问题。针对疑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成果进行全班汇报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在巩固中使用。在这一环节使用的学案又称巩固案,教师要精心地挑选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丰富多彩,这样使学生通过练习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迁移,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也能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反馈,做到堂堂清,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案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创设好教学情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下去的强烈欲望。

2.使用学案时,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要防止使学案变成了一问一答的练习题,不要被学案所束缚,成为教学的累赘。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互动教学方法,最早被运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成为法学、医学、商学等学科的教学模式,被学界称为哈佛模式【1】。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单纯地传授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利用科学、合理的案例,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排斥,而是充M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具体可在如下情况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分为案例的准备和应用两各方面具体阐述:

一、案例的准备

一个好的案例对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教师选择案例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真实可信原则。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与教学理论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教学的目的又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才有参与的积极性【2】。二是典型型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具有触类旁通作用的,而不是单一地呈现同一类的教学内容,否则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利用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开始是否合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用简单、直白的叙述开始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很好地集中起来。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课下的游戏中,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所以,为了

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案例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在学习上下位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案例情境。比如要讲授分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吃苹果的情景。例如,一个家庭有父母、2个孩子,将1个柚子切开分成4份,让每个家庭成员吃1份,每个人吃的柚子占总份数的比例多少呢?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一边提问,然后引入分数的感念并讲解,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加强探究

小学生的天玩,而且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小学生不可能做到40分钟都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案例,引起

学生的关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学习lO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确10的位置、大小比较等问题后,引入案例: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O个苹果分别装到4个袋子里,怎么装这10个苹果才最合理呢?教师的提问将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无聊的,不愿意学习数学,而且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大量习题为主的,数学教学脱离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案例的引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维锻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生活中数学案例的引用. 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增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除法时,可以利用打扫卫生的场景,假设一名学生一天乱扔一张废纸。那么一个学校一年会产生多少张废纸?这些废纸是由多少棵大树做成?这样不仅能增加该题的趣味性.还让学生接受了不乱扔废纸的思想.

4、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促进教学开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使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渐渐产生抵触和厌烦,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资料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案例内容感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4】。在学习前后位置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们初步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然后利用多媒体引入案例:小动物赛跑,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小鹿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强兴趣,从而积极地开展学习。

三.结束语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认识到案例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案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燕频.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5(3):120-121

【2】谢袢.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6):25―26.

【3】周旭芬.谈小学数学课中如何运用延伸与拓展[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24(1):38―39.

【4】杨建国.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J]。发展,2011.18(1):88―89.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3篇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也称案例教学法。《辞海》将案例教学解释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描述的具体问题情境进行讨论而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巧及能力水平方面得以发展提升的教学方法。[1]学者们对于案例教学的描述虽各有不同,但内涵基本一致,均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教师的指导,二是要有案例,三是学生要对案例进行讨论并各有所得。也就是说,学生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不管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必定能从中学会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并乐意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对之前所学的知识产生新的领悟。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1.目标明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挑选案例,就像医生讨论“病例”时病人的病情必须是确定的,律师讨论“判例”时犯人的罪行必须是清楚的。

2.材料真实。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可以道听途说或随意杜撰。由于是真实的案例,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记忆深刻。让学生把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当作一个真实的前例,并将这种前例“归纳成为一种定理,一种更大、更宽泛的实践原理”,[2]当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就会迅速地回忆出这些“定理”。

3.学生主导。教师将精心挑选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后,学生独自阅读、分析案例,再经过一番讨论后形成对有关问题的独特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许教师会对案例进行适当的评价,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是给予学生另一种理解问题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

4.效果多样。一般的教学方式都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例如,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要掌握多少知识点,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有没有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等。而案例教学却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这决不是通过一节课或一个案例的分析就能够达成的。当然,在同一个案例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有的学生推理能力有所提高,也有的学生各种能力都有所发展。而正是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成为丰富多彩的个体,而不再是流水线上生成出来的标准化产品。

二、案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都具有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作用。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中,情节性地叙述案例中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而案例的真实性,尤其利于激发学生调动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集思广益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进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可以使原本没有观点的同学在同伴的启发下,思维逐渐扩散,进而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可以使其他同学的思维更完善,而这对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选案例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案例都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情境,将小学数学知识融入到一个个案例中,可以使数学知识实例化、情境化,这些案例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中单调、线性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中分析案例,就相当于和同伴一起做了一道数学题,同学之间可以共享解题思路,共同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积极地去收集那些既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又有生活趣味的案例,便成了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

1.深入理解案例的内涵。对于教育领域中的案例,学者们有多种不同的界定。国内的郑金洲先生将其理解为包含有疑难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实际情境的描述。[3]在国外,理查特(Richert A.E.)将案例界定为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描述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教学实践的故事;[4]卡根(D.M,Kagan)认为,课堂案例是对真实的包括与所要澄清和所要解决的目标问题有关的事实等在内的课堂情境的一种描述。[5]综合以上学者对案例的概念分析,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是用叙述的形式呈现一个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而且这个问题情境要有研究的价值并能在教学中起到移情的作用,其基本特征如下:

(1)案例叙述的是一个问题情境,是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

(2)案例叙述的是真实的问题情境,案例中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

(3)案例叙述要清晰,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4)案例叙述的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即具有典型性,是典型的故事。

(5)案例叙述的问题情境要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当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产生移情作用。

(6)案例叙述的问题情境要有时代感,即案例所叙述的故事不仅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而且能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2.多渠道搜集案例。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均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情境,其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发生在校内的,也可以是发生在校外的;可以是发生在学生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发生在师生间的故事;可以是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也可以是重大的社会事件。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日常生活。数学最初就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小学数学所教授的都是些基础知识,更易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留心日常生活。

(2)查阅报刊书籍。当一时不能在生活中找出合适的案例材料时,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报刊书籍来搜集二手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他人写好的现成的案例(使用时要注明出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报刊书籍中的真实资料自己编写成的案例。

(3)使用网络搜索。前面我们提到的案例大多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其中的信息。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以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案例内容,提高案例对小学生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事实上,网络是教师搜索小学数学案例素材的一条重要渠道。

3.使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才能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但由于案例教学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和教材配套的系统案例尚未形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一些案例素材中提取出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关联的部分,并对案例素材加以整编,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案例,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实际”的案例素材中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案例素材进行合理的整编、设计,使其成为能吸引学生参与、适合学生分析与讨论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实施案例教学时对案例的剖析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学生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科学归纳、有所领悟,促进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有效实施

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案例选定之后,更为关键的则是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

1.正确区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讨论法。一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讨论法相混淆。

举例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特定的例子,说明、解释、证明相应的观点、原理或规律,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6]从教学的目的来说,举例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理解、领悟教学内容。而案例教学在要求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从教学主体上来说,举例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来举例子,通常是教师先讲述一个理论知识,然后举出相应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对例子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有时候教师也会让学生自己举例子,但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可见,举例教学更多情况下是和传统的讲授法并行的。案例教学却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负责管理并引导课堂讨论,起帮助的作用。从例子本身来说,“案例”(case)与“例子”(ex-

ample)虽是一字之差,但本质相去甚远。前文已经提到,案例描述的是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情境,有情境就会有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量丰富;而例子有时候是一个完整的案例,有时候只是案例中的一个小片段,形式并不固定。

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的中心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7]案例教学和讨论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但是,二者依然有许多重要的分别。从讨论的内容来说,讨论法讨论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教材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而案例教学讨论的内容只能是与案例有关的内容,讨论要紧紧围绕案例展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从讨论的目的来说,讨论法更倾向于为“讨论”而讨论,注重的是讨论的整个过程,最终是要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而案例教学中的讨论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里,讨论成为学习的工具,各种思想在讨论中相互碰撞,最终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认识案例教学的内涵,将其与一些传统教学方式区分开来,这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

2.有步骤地实施案例教学。大体说来,案例教学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呈现案例。清晰地呈现案例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而呈现案例的方式可以是文字的描述,也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的展现,还可以是真实情景表演等。具体选择何种呈现方式,既要依据案例的内容,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避免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产生歧义。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案例,都应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案例情境当中,了解、掌握案例中的事实真相,为下一步分析案例做好必要的准备。

(2)分析案例。分析案例的主要形式是课堂讨论,讨论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何种方式要依据班级规模和教学时间来定。分析案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学科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用学科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进行恰当的引导。首先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争辩,通过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并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进入案例讨论的情境当中;其次是帮助学生析取案例中的信息,避开无关信息的干扰,准确把握案例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再次是适时调控,避免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最后是引导学生作出抉择,用学科的方法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完整经历案例分析与解决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完整的过程中,领悟到特定案例情境中所隐含的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3)总结案例。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思维的碰撞,相互受到启发。此时,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必要的时候对学生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作出补充,并将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概念、规律、技能、方法等,结合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理解,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4)拓展应用。案例教学的原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其作用就是归纳、总结出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性内容,再实现应用方式上的迁移。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兴趣,此时教师再顺势鼓励学生将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如引导学生将在案例讨论中所习得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进一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等。将案例教学拓展运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总之,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集工具性、文化性和基础性于一体的学科课程,在培养个体基本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并因此提不起学习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案例的情节性、生活性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探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价值。(注: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41.

[2](美)朱迪恩・H・舒尔曼,郅庭瑾等译.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4篇

一、活动主题

锤炼教学基本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工作目标

开展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重点是进行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要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比武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三、活动内容

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主要包括说课和讲课两个环节。说课主要阐述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基础及特点的分析,介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介绍教学过程设计等。讲课重点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包括教学观念与知识功底,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学仪态、教学示范和实验操作等方面。

四、活动安排

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每两年一次。首届活动从2011年6月开始实施,2012年6月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8月)

6月下旬,省教育厅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工作部署。各县(市、区)、乡镇(学区)、学校四级抓好活动的学习、宣传和方案制定工作。

2、活动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

2011年9月至11月,中小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全校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乡镇(学区)或县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各县(市、区)开展县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乡镇(学区)开展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时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2012年3月至4月,各市(州)开展市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省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2012年5月,省教育厅开展省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3、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6月)

省教育厅进行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总结表彰。

五、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全省所有中小学校都要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所有中小学教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7门学科)都要参与说课、讲课活动。各地和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保证所有教师参加到活动中来。未做到教师全员参与的学校,不得推荐教师参加高一级的比武活动。

2、夯实基础。学校要通过开展说课、讲课、评课、拜师学艺、课后反思等专题活动,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为真实反映教师教学基本素养,县及县以上地区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教学内容应采取抽签方式确定。

3、逐级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按照学校、乡镇(学区)、县(市、区)、市(州)和省依次逐级展开。各级都要按照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实施。活动方案要体现教师全员参与、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共同提高的基本要求。

4、兼顾城乡。各地在组织县级以上教学比武活动中,要按照城乡教师比例,合理确定城乡教师参赛和获奖名额。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制定方案,发挥各级教科研部门的作用。

2、强化校长责任。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重心在学校,核心在校长。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领导和组织好学校比武活动,确保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取得实效。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5篇

为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评价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评价、奖励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教育发展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教学流程管理为手段,以提升教学研究实效为基石,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推动我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二、奖励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一)质量奖

1.高考质量奖

以学校前一届上线情况、本届毕业生生源基础和一、二本实际上线人数(以招生办认定的数据为准)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①一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200元、二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100元;②以我局划定的优质生源情况为基数,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每超过1人,奖励1000元;③清华、北大每录取一名,高中学校奖励5万元,选送的初中、小学各奖励1万元;④参加学科奥赛,获省级一等奖,每1人次奖励学校5000元,获部级二等奖及以上,每1人次奖励1万元。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按正考合格率对学校进行奖励,进入全省同类学校前10%的学校奖励10000元;进入湘潭市同类学校前两位的,奖励5000元(不重复奖励)。

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以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体育测试和优质生源贡献量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

①综合评价质量奖。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分乡镇办中心学校、民办市直初中、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上的农村初中学校、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下的农村初中学校4个类别分别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奖励。一等奖奖10000元,二等奖奖5000元。

②综合评价提高奖。在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中,中心学校提高5个名次,初中学校提高30个名次,奖励5000元。

③优质生源奖。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乡镇办前500名、市直民办前500名,且在湘乡就读高中,按每生500元标准对生源学校进行奖励。

4.小学质量检测奖

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质量检测中,按各学校检测学科生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进行综合评价,分市直城区和农村乡镇两个系列对学校进行奖励,乡镇前三名的中心学校奖励5000元,第四至第六名的中心学校奖励3000元。市直城区第一名奖励5000元,第二名奖励3000元。

(二)教学教研成果奖

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评价结果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据进行评价和奖励。

1.基础教育奖励基金奖。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类别,每年奖励12名,奖励标准每人5000元。其产生办法是:小学以我局及湘潭市组织的质量检测和学校常规管理为依据,由中心学校(市直以学校为单位)推荐,我局考核认定;初中以同一科连续三年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获全市一等奖的对象(当年连续三年获奖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同一科连续三届获一等奖教师)中产生,并有论文(评奖年限内)或成果在湘乡市级以上获奖,由中心学校(或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高中根据学考、高考和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

2.基础教育改革课题成果奖。本项奖励每三年一届,由我局统一组织,逐级评审,奖励标准:一等奖奖励1200元;二等奖奖励1000元;三等奖奖励800元。

3.艺体成果奖。在湘潭市中小学“艺术百佳”评选中,荣获“艺术百佳”称号的学生,按每生200元标准对学校进行奖励。在湘潭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前六名的学校分别给予奖励,团体第一名奖1000元,第二至三名奖800元,第四至六名奖500元。由我局委派代表湘乡参加湖南省和湘潭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大型文艺竞赛活动,获一等奖的奖3000元,获二等奖的奖2000元,获三等奖的奖1000元。

(三)教育教学管理奖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各中小学中每年评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5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2.义务教育阶段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根据各乡镇办的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每年评选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8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3.教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在每年高考、学考、中考指导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每个单位奖3000元。

三、奖励的控制条件

1.凡出现乱收费、节假日成建制补课、违法生育、超计划大班额、安全责任事故等问题的,取消相应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奖参评资格。

2.在我局组织的学生考试和质量检测中,因组织管理不到位出现大面积舞弊(集体舞弊)、弄虚作假、试卷泄密等问题,经查属实的,除取消其综合评奖资格外,还取消对应内容的参评资格。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71―01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它搭起了“教”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的建立

教师在课前要把下堂课的导学案准备好,临近下课时把下堂课要用的导学案及时发给学生,给学生当作预习材料,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且给学生留作业。在学生预习的时候,给教师的导学案“找茬”,把认为教师“遗漏”的知识点填在上面,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下一堂课上,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导学案评优,看谁做得最好,并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一份导学案才真正完成。这样的导学案不是由教师单独完成的,学生也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所用。

例如 ,“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导学案:

1. 什么是秤?秤是用来做什么的?

2. 1千克有多重?我们身边有什么东西是1千克?

3. 课堂习题。

4. 拓展延伸。

这是一份简单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应避免把导学案做得过分详细。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它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在导学案上继续提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通常用的单位是“斤”。那么,千克与斤如何换算就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能提出或者添加的问题。在课前,由学生自己去找质量为一千克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对一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导学案的运用

1. 课前的情境导入。例如,教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图形呢?让我们一起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大家都能找出哪些几何图形或者几何体?看谁找到得最多?”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入过程,从身边实物出发,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开始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 巩固推新。例如,出示两道题:若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做完题,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画多边形,列出相关条件,求多边形面积,交给其他小组成员完成,看哪个小组会被难倒。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自由出题,不仅是对几何图形知识的复习,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次检验,学生由被动做题到主动出题,提高了学习热情,实现了主动探索,更是对本堂课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既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又保证了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真正寓教于乐。

三、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弊

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探索取代了教师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也顺应了课改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的引入让学习变得有趣,也能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但是导学案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变成学生的习题集,本是创新的教学模式却陷入僵化。导学案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制作的,圈定的学生学习范围,无形中也会限制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所以在导学案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让导学案真正实现教师的“导”,学生的“学”。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7篇

一、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先学后教

小学生处在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接触得比较多也接受得快,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其实一堂课的质量,重点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毕竟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只是领路人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做到教会学生而不是只注重自己授课的进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新课改致力于研究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以期实现教学高效。

先学后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在教师讲课之前先要了解老师所要讲的内容,然后再由老师去讲解。一般浅显的内容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去了解老师要讲的基本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知识要必须掌握,这样就可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跟上老师的思路。后教部分就是老师的任务了,老师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教案来讲解学生自学的东西,重点讲解学生容易迷惑的地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就跟上老师的思路,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掌握老师所要讲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一下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和重点,作者的简介、诗句的意思、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掌握后,老师教的时候就会如鱼得水。

二、改革教学方法,借助学案导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不能要求他们都是“天才”。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我们要探求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适合于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案导学是一种新的授课方式,学案即教师制订的授课教案,导学即利用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制订学案时,可以将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重点要掌握的知识做分类,这样不但条理清晰还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带给学生一种新的课堂方式。例如在讲解历史人物时,不要再平平淡淡地去讲述一个人,可以利用学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在制订学案时,可以细分所要讲解人物的一生、成就或得失,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件事。借助学案导学这种新的授课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注重创新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这是一种新鲜的事物,孩子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在进行“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时,学生会对学习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在教学过程我们要注重创新实践,不断完善,一定要把新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不能只说不做。另外,一定要注意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新的教学模式要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成熟,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受益无穷。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8篇

一、创造丰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情境,基于小学生活泼、爱热闹、充满探索兴趣的年龄特点,设置精彩、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为纽带,为学生创造精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大小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教学情景,周末,有三位同学到小明家里做客,妈妈端出了一个蛋糕,一个西瓜,小明准备将蛋糕分成了四份,将西瓜分成了五份,每个同学手里的蛋糕什么会比西瓜小呢?通过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带着疑问进行新课程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更加高涨,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二、导学案与自主探究活动并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师要对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突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到学习的主动权,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究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与理解相关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生发现了数学问题之后,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教师在一旁发挥引导与辅助的作用,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通过与其它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如下几个数字:15 、20、 28、 36,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些数字中,哪些数可以被2整除,被3整除,被5整除?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倍数计算方法。首先,对15与20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进行求出,以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计算到两个商互为质数结束。随后,将所有除数乘起来,得到的就是15与20的最大公约数,而所得除数与商乘起来,得出15与20的最小公倍数。在得出结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进行对比,并通过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对该课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发挥知识传递与能力提升作用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辅助工作,导学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导学案在教学中对于知识传递与能力提升的作用,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运用醒目的文字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示,如“特别注意”、“建议”等,在无形之中,以有形的知识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高效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当学生遇到普遍性难题时,教师可以运用逐渐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进行思考,一步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能与合作,对学习经验进行总结与交流,还可以开展“一题多解”的数学竞赛,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笛Щ?础同时,收获质疑精神与合作探究的以肋条,提升学习能力及兴趣。

四、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导学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强调以导学为本,开展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指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自身在教学活动开展前,要对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研究,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掌握学习数学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将这些知识良好的运用于实践生活中。例如在进行“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教学材料的准备,通过开展教学实验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进行学习。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在圆锥体容器内装满沙子,然后将圆锥体内的沙子倒入到圆柱体的容器中,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寻找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发现,虽然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但是要三次将圆锥体的沙子倒入圆柱体中才能将圆柱体倒满,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圆锥体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进而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圆柱体体积计算,对圆锥体体积进行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除以三,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过程,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从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使教育活动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只有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顺畅无阻。但鉴于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不高,学生数学综合水平不高,实践运用能力较低。因此,有教师提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深化知识点的讲解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掌握相关知识。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其实质就是以各类型的案例作为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将所要教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分析、讨论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并深刻理解记忆这些知识点。

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上说来,其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式教学,通过案例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和数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流程上也和传统方法存在较大差别,其一般可以分为课前准备、小组分析、课堂讨论和总结等流程,如此不仅实现了教学活动的细化,而且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时,必须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案例要真实可信,切忌胡编乱造。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增强教学可信度,让学生认识到相关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二是案例要客观生动,避免单纯罗列数据、事例。只有生动的教学案例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在数学教学上,若是案例刻板,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兴趣。三是案例选取要多样化,避免出现重复雷同的情况。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可以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相关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入生活案例展开教学

小学数学的层次较浅,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和实际生活存在直接关联。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此展开教学。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否则便达不到教学效果。不仅如此,案例选择要贴合教学内容,不能和教学内容出现较大的脱节,应尽可能全面渗透所要教学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公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进行预习,然后提出教学活动:“现在开始全班进行报数,报数是2和3的公倍数的同学需起立”。很快,全班学生就可以完成报数,这是老师又可以提出一个新问题:“针对刚刚的报数活动,同学生有什么发现吗”这时,就有学生会说:“我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站起来,有的同学站起来一次,站起来的同学间隔数是相同的”。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一案例引入教学中:“站起来的同学报数都是2和3的公倍数,根据刚刚的报数活动可以看出,站起来的同学所报的数是6,12,18,24……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但是换个角度看,其也都是6的倍数,并且分别是6的1倍、2倍、3倍和4倍等,这样同学们可以想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就能回答:“2和3的公倍数就是6的倍数,其中6是最小公倍数”。

如此,通过实际的案例,不仅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而且将所要教学的知识完美地融入到案例中,切实让学生理解了其中知识。

(二)案例引申丰富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存在不少教学案例,都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对这些课本中的案例缺少引申拓展,局限于书本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没有构建其强大的数学思维。因此,在运用课本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引申拓展,提升案例教学的多样性。

比如,在教学相遇类的应用题后,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延伸拓展。可以设计追击、远离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有更深的了解。有这样一道相遇问题,甲从A城出发去B城,骑摩托车每小时50公里,乙从B城出发去A城,坐汽车每小时70公里,两城相距300公里,试问两人何时相遇。这就是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教学完这个案例之后,教师可以将其改变为远离问题,如甲乙两人先后从甲A城出发前往B城,甲先出发,骑摩托车每小时50公里,乙后出发20分钟,那么当乙到达B城时,甲距离B城还有多远。

通过对案例教学延伸拓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透视相关知识点。如此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掌握其在实际运用中的要点。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水平,更强化了其实践运用能力。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10篇

随着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应用,目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思维进行有效的拓展,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阶段,除了要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协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讨相关知识。本文在对建构主义教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相应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更好地促进教与学。

二、莱司特的减法教学课

建构主义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为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对于莱司特而言,其将建构主义教学在不断地实践中证实了建构主义教学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他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展示了重组在减法学习中的运用以及探索了运算之间的关系。

第一,减法教学中的重组。重组教学方式对于加法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样,在小学生学习减法的过程中,重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学生在探求过程中能够通过对自身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莱司特主要在课堂中通过利用数字和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他的课堂上,莱司特会提出“原有40个棒冰,在通过游戏中用掉了22个,问学生最后还剩多少个棒冰?”当学生在进行计算之后,莱司特会把所有学生算出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再次观察答案的不同,并让学生说出那个答案是自己最怀疑的,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思考,在答案中出现了29个数字,一些学生并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减法运算中。于是,莱司特就让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了相应的说明,一名学生说道40减去20,就好像是4减去2一样,所以最后的答案应当是28。而这时,莱司特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他只要是希望有学生能够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当那位同学把答案说出的时候,立马就由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反驳,认为40减去20等于20,而20再去掉一个2,怎么说也是小于20的,通过积木得出了最终答案是18,这也就是最终的正确答案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同学通过互相地交换意见,并尊重对方说出的观点,在互相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水平,对此这就更好地体现出了建构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探索运算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赖司特向学生提出:“我骑车要到沃蒙特,而两地间的距离总共有54英里,在骑到27英里路时候,我停下车喝了一杯咖啡,问我还要骑多少英里路才能到达沃蒙特?”同前面方式大致一样,赖司特还是让学生们先算出自己认为的答案,然后将不同的答案都写在黑板上,同样让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而这时学生甲认为最不能理解的答案是35,这时学生乙同样赞成,他认为,50减去20等于30,这个正确答案肯定是小于30的。这时学生丙认为这个答案可以以27为底数向上数到54。而同学丁则认为可以通过积木先数够54个数字,然后再从中抽取掉27,剩下的答案就是最终的结果了。也就是说,加法和减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运用到一道题中进行计算,只是计算的方式不同。通过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探讨分析,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推敲,在得出的答案中需求最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讨之后,最终学生之间在通过互相探讨中,用不同的拼凑方法,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了解到运算间的关系。

三、启示

在上述实例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莱司特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比如说,一道应用题当中可以采用加法、乘除等方式进行一种减法的运算。在莱司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用加法对数字进行比较,并通过将十位数转换成个位数的方式进行分析。例如,一辆卡车可以载36个士兵,现在需要将1128位士兵运往训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除法进行相应的运算,在结果中显示,当1128除以36等于31,但是在结果中余数是12,于是部分学生就认为答案是31,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答案是32,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计算是可以将余数忽略不计的,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实际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真实的场景进行问题的分析,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境进行分析考虑,要将学习情境和知识运用情境进行有效的结合。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数学教法课;应用实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育还不够健全,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也较弱,面对小学生这种自身呈现的生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案例为讲解基础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为小学生对思维性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理论后,将理论反作用于实践操作,进而学会理论的实际操作应用、理解理论。

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及特点分析

1.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讲解,它促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选取的案例是在教学实践中带有典型性及普遍性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依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分析,通过案例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及将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1.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对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表现为:案例教学法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对案例的编写还是选择,它都是为了呈现理论的特点而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通过案例的细节呈现出真实性,进而体现教学的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以案例的特点呈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求解决方式;案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案例解决过程中的内容结合了许多知识点的应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在动态中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程中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老师作为引导者起到了主线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选择、引导作为线索进行实施。

2.1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挑选: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慎重选择,搜集多种题材、多种类型的案例,使案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情况,选择在水果店买东西等情境化的案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2.2教师在课前对引导过程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时间上合理的安排与把控,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适时引导,也为学生会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先的演练回答,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教学过程,因此,老师在案例教学前也要对学生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以便学生在课堂前做好准备,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各样的图形案例。

2.3教师在课堂中的讨论引导:

课堂讨论是对案例教学进行深入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中要对针对所讲的案例进行重点性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案例讲解中不清楚的疑难点,理清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思维线索。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的案例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借位等知识点的不理解。

2.4教师总结性的点评与反思:

教师的总结点评与反思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课堂上学生的点评,让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对案例知识点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新的把握与认识,并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反思提高理解,发现讲授中的不足,并做出相应调节,学生也可通过总结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后进行补习。例如,在小学数学除法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乘法教学进行很好的总结与反思,那么在除法的教授学习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难理解的状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它是一种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教学的方式之一,能够在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知识点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发挥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了解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谢祎.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18).

[2]张黎黎.案例教学法在高师院校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4(36).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数学教学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讲授者,而且还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较高的迁移能力的引导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树立新的学法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在教学中对实施学案导学法教学深有体会。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法是教师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侧重于使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利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的。学案共分七大环节,包括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知识链接,新课预习及困惑,例题示范,迁移运用,达标检测,课堂小结。下面我就这几个环节加以阐释。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

学习目标一定要具体明了,要结合课标用“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熟练运用”等把一节课的要求叙述清楚,学生便可以通过这一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分式的加减》一课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掌握同分母及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学习重点是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学习难点是分子是多项式的分式的加减法运算中的符号问题及运算中的通分。学生在预习时便可从学案中知道哪些知识是了解的,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我怎样才能突破重难点。所以,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二、知识链接就是要把与新授内容相关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是在头脑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相关知识的遗忘将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而知识链接就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与此相关的知识链接起来的一种手段。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首先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然后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写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并用字母表示。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很容易就能说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使问题迎刃而解。知识链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当前知识的理解,更加强了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巩固。

三、新课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首先让学生预习,我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有梯度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从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并且能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预习当中肯定存在疑难问题,等到课堂上再共同解决,学生的疑问可能很多,老师不用面面俱到,要结合教学目标,对大多数学生的疑问重点解决。例如,在讲解《分式的通分》时,预习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

1.把下列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方法及依据是什么?通分的关键是找准什么?

3.类比分数的通分,联想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

4.什么是最简公分母?怎么找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5.指出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学生通过看书可以很容易解决前四个问题,可是,对于具体的分式找准最简公分母也不是那么容易,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第5题,然后,找几个同学来说出他们研究的结果,学生的答案有很多,这时,我再结合定义来分析讲解此题,学生个个听得都很认真。从而,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是在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它灵活合理地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手段

我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注重基础,兼顾能力,题量不宜过多,并且习题要经典,有代表性,题型也要丰富,可以是判断、选择、填空、解答等各种形式,但选题一定要以课本为主,不能撇开课本,另开炉灶,舍本逐末。并且,学生做完后,一定要及时公布答案,对于共同的难点、重点还要当堂进行点评。

五、达标检测是对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

达标检测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督促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并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过去的学习中,一般是采用课前检测或课后检测的方式去检验学生学过的知识,现在利用学案导学法教学,采用的是当堂检测。它不仅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成果,还可以及时考查学生的听课效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13篇

一、课前运用导学案,促进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导学案适合在中、高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像无声的老师在指引学生。在学案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获取新知。在不断的良性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就会轻松地逐渐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如:在搜集资料中,学生就提高了识别判断信息、组织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父母多数是农民,既没时间,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学习。加上学习环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也不像城市孩子拥有那么多课外读物,学生缺少文化信息来源,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知识面窄,课余生活极其单调。学生想自主学习却缺乏必要的方法、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课堂学是落后于老师的教学,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只能强制灌输,当我们使用了导学案,就可以从预习抓起,课前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所教教材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引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导学案了。

三、课后活用导学案,促进教学拓展延伸

导学案要始终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这种思想需要通过学案体现,教师的讲授又不能书面化,这需要有个转化。如何转化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学习,课后要反思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中能否突出教材的内容、教学重点、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否很好体现,课堂是否关注课程的生成,学生参与学习的面、深度、广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当然,小学语文的导学案要体现多练、多读、多悟,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合作学习后,及时总结识点、学习方法、写作规律、教学关键,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是否达到的学习目标,便于当时辅导、指导,再组织自学等。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改革目标和任务

通过3-5年的实践和努力,全县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并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课堂教育教学发生明显变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学和学习状况发生变化,学校工作效益和教学明显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缓解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我县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

三、改革内容

本次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教育主管部门

要变单一的行政管理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要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下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观政策具体地落实在学校的管理上。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对学校的服务意识。让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口承担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将干部的考核与学校的工作绩效挂钩。要让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参与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时候,邀请教科研部门和学校的有关领导或专家参与,或建立一支常态的业务专家队伍为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出谋划策。

(二)教研部门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门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制。要加强教科研部门建设。以在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形式,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够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科专家队伍。要以教科研部门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各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教科研部门要成立不同学段的学科专家组,指导、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师培训,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在统一部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又为不同学校提供个性发展空间,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研员要认真做好“送教下乡”、挂钩乡(镇)或学校等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校的改革

一是校长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教学和教研任务,以及将班级考核、学科考核与学校领导的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效能,校长对学科和班级工作进行统筹。要每周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一到两次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建立常态的学科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学科为单位,统一进行学校的学科教学及科研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学科,以班级管理来协调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分配。突出管理重专业性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上,使得教学与教研相互促进,能够将集体的力量体现在学科教学与教研上,有效地避免师生重复机械劳动的过重负担,增强校长、学科长对教学的监督,使得那种各行其是的课堂教学无生存之地,不同班级的教学出现一个整体发展的态势。

三是要每门学科任命一名学科长,学科长组织各学科科任教师制定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然后各学科长一起根据学科教学任务来核定各学科的权重,合理调配各科的教学量和学习量。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根据各科的教学量和学习量进行班级管理。形成一个学科联动的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四是教师要变统一的教学模式为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在继续保持大班额教学形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学科管理的模式,协调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合理系统地制定统一的学习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以及有选择性的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是要打破单一的终结评价,注重形成性和过程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力求使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反思,促成其自我成长的能力,以此充分发挥好评价功能的诊断、调控、激励的导向作用。

六是各学校要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教学改革。

四、加强领导

为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县教育局成立××县教育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全面领导和指导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局局长董保强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教育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县教科中心主任、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县直各学校校长组成,主要负责本次改革工作的领导、协调,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

专家指导组组长由教育局副局长韩永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县教科中心主任担任,成员为教研室中小学教研员、××一中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县高中学段兼职教研员,主要负责改革工作的调研、改革工作的总结、推进、推广,改革的评价、反馈等,负责对各学校实施改革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五、方法与步骤

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专家引领、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布推进的原则,首先在高中先行,逐步向初中、小学推进。

1、2008年9月,根据全州部署、安排,在××一中高中部进行试点改革,积极探索改革经验,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改革总结经验、奠定基础。其他学校积极做好学习、宣传、动员工作,为下一步的改革造足声势。

2、2009年9月,××一中要在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全面推进以“配餐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其他初中阶段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学段特点的改革模式,稳步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在××一中(初中部)、××二中、××三中、清平中学进行试行改革;小学阶段少数民族聚居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双语双文”教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学教案范文第15篇

1.分析导学案教学的基本形式

所谓的导学案教学,是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案,也就是老师利用本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资源以及教材等,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案.导学案主要是以老师的教案为载体、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教学计划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的重难点、预习思考、能力的提升、知识研究、课堂笔记以及学习的目标等方面,还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模板进行增加或者删除.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课中粗盐的“蒸发和过滤”时,导学案的教学模板可以增加内容,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提取粗盐,并了解粗盐的过滤、蒸发以及溶解等基本操作步骤,这时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复习,缩短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可溶性物质的除杂问题.

2.导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课下预习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课下预习,知道下节课的学习方向,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等.比如,在教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以及摩尔质量等概念时,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从而找出这些概念的定义,并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实施导学案,可以达到督促学生预习的目的.学生可以从方案中了解到哪些内容需要重视,问题如何解决等内容.比如,在导学案中设计“萃取和蒸馏”时,可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1)在蒸馏的过程中,加入碎瓷片有什么作用?(2)哪种物质使用蒸馏进行提纯与分离效果好?(3)开始流出的液体为什么要摒弃?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可以找出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有些问题不能回答出来时,可以做好记录等到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在老师的讲解下,对蒸馏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3.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导学案教学的内容

在导学案中设计思考与研究问题时,可以给学生恰当的提示,让学生能够深入去研究问题.比如,对粗盐进行提纯时,学生没有接触过如何除掉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这方面内容.因此,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这样设计:(1)选择除去杂质的试剂;(2)试剂的用量和用量过多的试剂如何处理;(3)试剂的加入顺序和基本操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设计时,大胆地进行设想,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发言、讨论,最后总结出几种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研究小组合作的实施

在学生设计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导学案中,可以发现学生对量筒的误差分析以及如何使用量筒等方面,还不是很明白,尤其是在做俯视或者仰视这类题目时,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经常发生.虽然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时就应该掌握,但是后面的学习还会经常遇到,而且直接跳过去不学习.所以,可以通过学生课上提问、课下研究等方式进行解决.于是,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量筒的简介”这样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查找出量筒有关方面的资料后,说明量筒上标记的作用、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量筒的规范化使用、量筒的规格以及错误操作发生的影响等方面,并要求在下节课进行汇报.当“量筒的简介”这个任务宣布之后,笔者开始询问哪个小组愿意做时,很多学生都举手表示愿意做这个任务.最后,我选择了两组学生同时做这个的任务,让各组小组长给每个学生分配任务.下课后,这两个小组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上网搜索有关量筒的资料,并且还要有学生来和笔者进行讨论.在各组小组长的分配下,各组学生按照自己所分配的任务有条理的进行工作,以便更快的完成任务.下节课上课后,笔者要在正式上课前留半个小时的时间给两个小组进行任务情况的汇报,有的小组汇报内容重点突出,全面仔细;有的小组在汇报时,可以完全脱离稿件,讲的内容生动有趣,赢得同学生的喝彩.没有参与活动的小组学生,有权利对这两个小组学生进行提问,汇报小组学生要积极的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最后,笔者要对这两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出现错误的地方,给予正确的解答.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如何使用量筒,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达到预期的目标.下课后,笔者还要求两个小组的学生把汇报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在整理出来的书面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对量筒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是量筒的俯视或者仰视这两种情况的了解.

三、这种教学方式的反思和建议

在实施“导学案教学及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方式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善.不足之处表现为:(1)导学案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学生的现有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学生所处的地域等方面,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符合学生的需求;(2)导学案既要有助于老师进行教学,又要有助于学生进行自学.导学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取有关的知识、缩短学习的时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随着学生的思路,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老师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学.(3)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有利于小组进行合作.虽然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解决,但是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形成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