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

医学专业就业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文秘;就业;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27-02

医学文秘专业主要是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这些单位的秘书、助理、文书、行政管理、档案管理等。我校于2010年开办医学文秘专业,是全国现已开办医学文秘专业为数不多的医学院校之一。为了形成针对性强,提高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促进此行业的良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笔者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医学文秘专业的108名在读学生和38名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深入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线,对医院的领导、行政管理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等进行了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1)在校生:2011医学文秘专业学生40人,2012级医学文秘专业学生58人;(2)实习生:2010级医学文秘专业实习生38人;(3)相关单位: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医院院长、院办主任、医务科长、科室主任、档案中心主任、办公室人员。

2.调查方法及内容。(1)问卷调查。在大量借鉴互联网和期刊文献中相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量表的基础上,笔者针对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自行编制了《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表》和《医学文秘学生专业认同感问卷调查表》。主要涉及到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就业意向、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内容。分别向我校医学文秘专业在校生和实习生发放问卷共1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4份,有效率为98.5%。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2)访谈法。采用结构化访谈法对医院院长、院办主任、医务科长、科室主任、档案中心主任、办公室人员等对象进行访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招聘渠道、就业岗位、所需员工素质、岗位能力要求、资格证书要求、人才需求情况、实习生工作表现等15个方面。(3)实习及就业情况调查。对实习单位、用工单位和系部就业中心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及就业的单位类型、对口率、就业率、未来就业空间率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学文秘专业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此专业起步较晚,云南更晚,虽然目前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但从调查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社会对医学文秘专业的认可度不高。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医药类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医学文秘专业有较大需求,但对该专业的认识缺乏新的概念,有的用人单位还停留在文秘加医学偏于文秘的简单模式;有的还停留在传统秘书专业的观念上;有的甚至对该专业存在很深的误解,认为既不属于医者也不属于秘书,不伦不类。

2.医学文秘专业的课程与相关职业资格的考核不能完全匹配。医学文秘属于文秘专业的一类,目前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是文秘专业人员唯一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医学文秘专业特有的医学类课程设置与文秘专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必然与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能完全匹配,因此很可能造成学生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认证过关率低。

3.医学文秘专业对口的专升本途径缺失。医学文秘专业由于是新兴专业,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不多,而云南省开设此专业的目前只有一家,并且是高职高专,所以对口的专升本就没有匹配的,学生只能考传统的文秘专业。

4.医学文秘专业职业纵深发展前景不明晰。由于国家目前缺乏对医学文秘专业工种的认定及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因此该类专业技术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晰。这对今后的职称、或是职业等级认证有很大影响,成为困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题。

5.医学文秘学生岗位能力不足。通过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医学文秘学生岗位能力应具备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合作能力;还应有医学专业知识、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商务知识、法律知识等。另外,用人单位对医学文秘人员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很看重。因此对照这些要求及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评价反馈,我们发现目前医学文秘学生岗位能力是不足的。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医学文秘专业的宣传力度。首先通过招生宣传、就业宣传和社会宣传几个途径对医学文秘专业进行广泛宣传,让该专业首先得到社会公众、考生的理解认可。其次,让用工单位理解认可。让用工单位知晓该专业人员既懂医学,又懂管理,可以承担咨询、收发邮件、接待、打字和管理病历等任务,可以帮助处理各种烦琐的文书,大大减轻医生的负担,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有较充足的时间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科研工作,提高这些单位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加强医学文秘课程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的匹配,提高持证率。医学文秘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文秘专业课。而在目前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认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职业资格考试,加强匹配性,这样才能增强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考核过关率,就业时才能增强竞争力,体现优势。

3.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应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实用、够用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为基础,加强医学课程的应用性,增设选修课程,走复合型培养模式,以便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深受现代企业欢迎的适用性人才。再者,由于该专业起步晚,教师的相关培训不够完善,所以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年轻教师医疗行业、医药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因此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医药行业一线进修学习或是挂职锻炼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实践教学能力非常必要和关键。

4.建议国家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等对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认证、准入等出台相应的制度,促进医学文秘教育的良好、有序发展,提升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5.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调查中显示,医学文秘的学生要适应其岗位必须全面提高素质,因此在校期间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牢固的基础知识、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与社会接轨的素能。其中应用文写作、办公室管理、会务管理、公共关系等是作为文秘生最基本的要求,而全面的医学知识是其就业环境必备的背景能力支撑,也是医学文秘有别于传统文秘的优势体现;外语知识、驾驶技能、计算机技能、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则是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医学文秘专业目前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但这门年轻的学科,由于起步较晚,所以未来发展前景、就业前景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志梅,严虹,贾小青,杨鑫,胡楠,于群.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的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J].文教资料,2012,(06).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2篇

报考医学文秘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医学文秘。其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概论、社会医学概论、医学法学概论、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概论、公文写作、现代公共关系、卫生经济学、文书与档案、计算机等。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二、医学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3篇

对收集到以下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近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1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结论: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总体就业率趋于平稳,就业前景较乐观。但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84,P<0•05)。200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28%到2008届为94•44%。

1•2就业区域性差异。结论: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分布基本集中在地区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仍然较少。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医疗机构级别,毕业生就业面主要在地区级医疗机构,其次是省级和县级医疗机构;从毕业生就业地区上看,大部分毕业生把在福州、厦门和漳州等沿海较发达地区作为首选地,其次是地区一级,一般内地县级单位相对较少。本院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经趋势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84)。

1•3考研录取率逐年降低。结论: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9•654>3•84,P<0•05)。2004届毕业生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为13•79%到2008届为4•44%。

1•4临床医学生就业灵活性下降:就业灵活性包括药品销售、自主创业等。结论: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5•55>3•84,P<0•05)。2004届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为7•76%到2008届为3•33%。

2讨论

从收集到的本院近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分析所产生的原因。

2•1社会方面的原因:

2•1•1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偏差。大城市拥有便捷的交通、舒适的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很大的医疗卫生需求,成为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之地的首选。然而,大城市的用人单位往往竞争激烈,人员相对饱和,难以接纳大批毕业生。人数众多的广大农村地区,则出现“缺医少药”现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是低学历、低职称工作人员。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充实大批医学人才,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交通差,难以吸引毕业生。

2•1•2用人单位招聘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方面存在误区,用人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已成客观事实,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不断提高用人标准,不顾实际竭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使临床本科毕业生进入医院困难重重,加剧了就业的压力。

2•2学校方面的原因:

2•2•1学校知名度影响就业:在市场经济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对于同专业不同学校的临床本科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乐于追求名牌学校生源,从而对普通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

2•2•2扩招影响就业:医学院校扩招使临床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加之前些年就业形势良好,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从1998年开始全国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

2•2•3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很多学校都还满足于前些年的高就业率,对新形势下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和难点认识不足,缺乏有经验的就业指导老师和有力的就业指导措施。

2•3临床本科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2•3•1就业期望值高:由于近年来国家采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很多临床本科毕业生仍停留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上,过高地估计就业期望值,盼望“高工资、高福利、环境好、不艰苦”的工作岗位,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大医院[1]。孰不知这些单位人员己相对饱和,此外,民营医院、私立医院无保障,基层医院无发展等就业思想也深深影响毕业生,从而使部分毕业生不敢轻易选择就业单位,丧失最佳就业时机,把自己挡在就业大门之外[2]。

2•3•2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当前不少临床本科毕业生认为就业的成功与否在于学习的成绩,忽略了各种有效信息的收集,忽略了推销自己的方法和策略,甚至少数毕业生把就业看成是人际关系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努力学习。此外,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问题是学校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与辅导员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就业更为困难,反映了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不足。

3解决对策

3•1从社会角度出发:

3•1•1建立和完善临床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具有时间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加之基本上属于初次就业,因而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其他人员的就业。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保证临床本科毕业生这一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能单靠毕业生观念的转变,有关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1•2医疗机构加强人才储备:医疗卫生单位深化改革,改变用人观,加强人才储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医疗机构要有前瞻性的人才观,应抓住高校扩招后临床本科毕业生充足、选择余地大的机会,积极储备各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同时把握卫生机构改革的良好时机,实行人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配置,克服用人上的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

3•1•3鼓励毕业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毕业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后毕业生享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到基层就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等服务期满的毕业生,可享受公务员招录优惠、事业单位招聘优惠、升学优惠、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服务期满自主创业者,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优惠以及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年限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到企业就业者,按照规定转接社会保险关系等优惠政策。

3•2从学校角度出发:

3•2•1加强临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指导临床本科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政策下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实现充分就业。指导毕业生明确择业时限,就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毕业生及时将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上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报福建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查批准,按时办理就业报到证及相关的就业手续[3]。学校应积极开办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讲授毕业生择业前准备、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撰写简历、面试技巧、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着装、言谈举止等,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技巧指导以及讲解党政机关人才选拔中应注意事项,对用人单位招聘、签约等主要问题进行解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辅导。积极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组织经验丰富的、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前指导,解答学生常见的就业问题。

3•2•2定期举办招聘会、供需洽谈会:要规范校园招聘活动,利用双休日定期举办临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毕业生最后一年在各教学医院承担较重的实习任务,他们必须遵守严格的实习制度,而用人单位因为分布较散,各自的工作也不同,如果学校不加以有计划的组织,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就会面临一种无序的状态。学校定期举办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既有利于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有利于医学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能有效地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当然对于一些需求量大的用人单位,学校也可利用休息日为之举办专场招聘宣传,安排毕业生面试、笔试,以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协议。

3•2•3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与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毕业生在择业中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解决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此外,学校通过毕业心理测试和职业心理测试,帮助毕业生分析自己的兴趣、专长、能力、工作经验、个人品质及渴望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使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制订合理的求职计划,帮助毕业生树立起自信心,更新就业观念,及时就业[4]。

3•3从临床本科毕业生自身角度出发: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药学;本科生;就业

新疆医科大学前身新疆医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98年更名为新疆医科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医学综合类院校。62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培养了8万多名各民族优秀医学人才,为改变新疆缺医少药的状况,培养合格医药人才,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以及边疆巩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疆医科大学目前共开设27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24553人。药学专业设置于1978年,是新疆历史最长的药学专业,也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业,已培养了近4000余药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其中少数民族占60%)。笔者以药学院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去向为数据来源,统计分析了药学本科生的就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意见。

1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2016届、2017届、2018届共248名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分析对象。对其实际就业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从其就业率、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区域3个类目进行比较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2结果分析

2.1药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为一本招生,学制四年。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药学专业结合新疆地方特点,形成了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弘扬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近4000名毕业生遍布大疆南北及内地多个省份,成为药学界的中坚力量。现对近三届应届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率进行统计。由表1可知,药学专业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5.8%,其中2018届本科生就业率偏低,为93.2%,略低于往年水平,经后续跟踪调查,了解未就业学生主要原因为坚持继续深造或等待考公务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现较好趋势,是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2.2药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特点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药学领域能够从事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流通,药学服务和药品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随着倡导的健康中国的推广,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让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宽,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服务体系、学校教育系统、医药企业(外企、国企、私企、民营)等都成为了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可选择范围,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升学、出国。由表2可知,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和考研,本科毕业生没有到教育系统工作,出国和自主创业比例极低或为0%~1%。分析原因:①医疗卫生单位还是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15%~30%左右,在2018年最高,达到了30%。②到企业就业的比例在2016届最高,近两年有所下降,可能为由于新疆各地州医院消化了药学的毕业生,导致企业就业率下降。③考研比例始终保持在20%左右:分流了相当比例的本科毕业生。④到机关工作比例有所提升:最近两年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在反对恐怖袭击、巩固边防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治区领导在反恐维稳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从首府乌鲁木齐到各地、州、县、村都进行了细致的维稳部署,与此同时极大的丰富了社区文化以及医疗保障措施,因此大量的事业岗位提供给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医疗单位)。这也是2018年本科毕业生卫生事业单位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原因。

2.3药学类本科就业区域

由表3可知,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均选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选择在疆内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80%。究其原因,一方面,毕业生中60%左右为少数民族学生,地州大量的工作岗位为这些给本科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给予了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择业时受到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往往应家长的要求回到生源地或者选择离家近的县市就业,这就大大减少了就业地点的可选择性。

3就业状况分析

近几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但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为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机遇,这也是近几年药学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1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原因分析

新疆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主的综合类院校,很多药学专业的学生高考时第一志愿都是填报临床医学或其他医学专业的,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希望能到医院工作,同时大多数女生也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因而医疗卫生单位也就成为了相当部分药学专业同学的第一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拥有6所附属医院,14家校外实习基地。近几年医院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医院不断扩建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另外,随着自治区对地州基层医院设施的不断完善及人员编制的补充,很多学生都愿意回到地州医疗机构工作。

3.2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原因分析

内地高校药学毕业生近年来出现了一波到企业就业的小高潮,但新疆地区药企相对滞后,岗位设置不尽如人意,加上医院提供了足够多的岗位提供给了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事业单位工作也成为了药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又一大选择。新疆地区报考公务员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是事业单位就业比例提升的因素。

4基于就业数据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建议

4.1细化药学专业方向,开设临床药学专业方向

根据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药学专业毕业生依然以医疗卫生单位、考研作为主要就业去向,2011年,卫生部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使得医院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增加,药学院也因此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方向二级学科,在传统的化学,基础药学基础上强化了药物治疗学,增加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内容,修订了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大纲,明确了药学与临床药学专业的就业区别,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要求。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5篇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口程度较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这与很多最初报这个专业学生的理想是有很大出入的,虽然在入校后,经过专业老师的教育等原因,很多学生留下来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但毕业后从事口腔医学技术方面的学生不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口程度较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A:医院28.9%B:工厂31.3%C:公司19.3%D:其他20.5%”,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你现在的工作与你所学专业是否一致?A:完全一致27.7%B:较一致21.7%C:不一致50.6%”。

(二)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存在脱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应用性极强,技术要求高,各种先进设备更新快,这对学生的基本功是个巨大的考验,在校期间,若没有掌握较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能力,到企业是很难立刻胜任工作的。在我们的调研中,毕业后立刻就能过胜任工作的学生很少,有近一半的学生需要在企业培训一段时间才能胜任,有三分之一学生不能胜任公司交给的工作。口腔医学技术,“面对企业的飞速发展,在校所学知识能否胜任现在的工作?A:完全能应对9.6%B:可以胜任12.0%C:不能胜任28.9%D:需在企业培训一段时间才能胜任49.4%”。

(三)部分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调研中,有部分学生反映不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对企业工作时间长、工作枯燥、单调、管理较严很不适应。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此类问题,如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逐渐熟悉和适应义齿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学校必须认真要解决的问题。

(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主要是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但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转行率却很高。很多人对口腔义齿行业满意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你对目前的工作感到?A:非常满意12.0%B:较满意25.3%C:一般45.8%D:不满意16.9%”。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可度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认同度,高校和企业都必须肩负起责任来。高校在宣传教育方面,要把该行业的广阔前景告知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认同感不断提升。同时,口腔医学技术相关企业也要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能仅仅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让学生最终形成我是口腔医学技术行业人,我自豪骄傲。只有这样,这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口腔义齿行业才能蓬勃发展,毕竟,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大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统一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要解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存在脱节的问题,就必须选择国内规模大,效益好的义齿加工中心作为我校的长期实习合作伙伴,加强与实习企业联合制订教学内容和实践计划,让教师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企业的标准和市场的需求。由企业培养学校的教师和实验人员,教学人员再将企业的要求带入课堂。同时,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用人计划,学校按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

(三)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把“岗位成才观”播种在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以理智、现实、平和的心态走向工作岗位。毕业前,结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思想的热点组织一系列的讲座和报告会,邀请用人单位和成功就业的校友来我校,从宏观和个人的角度促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情感—岗位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观。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实习期来锻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学校要依照企业的要求制订实习规章,使学生感到工作和实习没什么区别,尽快帮助学生熟悉所从事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职责。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统计分析

(一)总体就业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2017年共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653名,总体就业形势较好,就业率较高,近6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7.3%,其中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2%,为6年来最低,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近6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既与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健康的需求较大有关,也与我校毕业生培养质量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有密切关系。

(二)就业行业分布

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近6届的653名本科毕业生中,有392名毕业生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60.03%,成为毕业生的最主要去向;有242名毕业生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7.06%,考研录取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7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9.69%,处于较高水平;有369名毕业生本科毕业后进入医疗单位工作,占参加工作总人数的94.13%,说明我校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业专业对口度较高,绝大部分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有10名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从事卫生监督、检验检疫等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1.53%;有13名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1.99%;出国人数和创业人数分别为2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0.30%。

(三)医疗单位就业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毕业当年参加工作的绝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在医疗单位就业,但是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的就业人数相差较大,在医疗单位就业的369名毕业生中,进入区县级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为234名,占医疗单位就业总人数的63.41%;进入地市级医疗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70名,占医疗单位就业总人数的18.97%;进入民营医疗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35名,占医疗单位就业总人数的9.49%;进入省级医疗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0名,占医疗单位就业总人数的5.42%;进入乡镇、社区医疗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10名,占医疗单位就业总人数的2.71%。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在公立医疗机构就业,其中在区县级医疗机构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在地市级医疗单位就业,在省级医疗机构就业人数较少,在乡镇、社区医疗单位就业人数最少;在民营医疗机构就业人数较少,虽然呈增长趋势,但是增幅不大。

(四)就业地区分布

由于我校2012—2017届毕业生在大学招生时只面向浙江省招生,且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浙江就业,其中在杭工作毕业生81名,占参加工作总人数的20.66%;在浙非杭工作毕业生303名,占参加工作总人数的77.30%;到外省市就业的毕业生8名,占参加工作总人数的2.04%,到外省市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大学期间通过转专业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就读的非浙江籍学生。

二建议与对策

(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来增加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并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校教育中提高实践技能课程比例,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使医学毕业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人才培养方案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相适应,毕业生才能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

要加强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讲座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事业单位改革和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视野和格局,促使学生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正确看待医疗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消除影响医学生就业的一些错误观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客观看待自身的能力、兴趣,理性地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在就业过程中防止眼高手低,盲目攀比。

(三)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随着国家的投入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待遇低的状况正在不断改善,各种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本科毕业生将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7篇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毕业后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师在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中帮病人解决口腔的疾苦,教师在医学院校从事口腔医学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者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销售人员到牙科医疗器械公司、牙膏公司、牙科材料公司等从事营销工作。

因此口腔医学在我国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口腔作为未来的职业是合乎时展潮流的,口腔医生的明天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学习这门专业在收入方面大部分都是靠私人诊所才能乐观,在医院从事工作的想要收入乐观,就要靠自己的经验和资历了。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新能源、美容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医疗设备/器械;

3 新能源;

4 美容/保健;

5 教育/培训/院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医生、牙科医生、洁牙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口腔医生;

2 牙科医生;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层次在不断提高。然而,在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2011年,卫生部下发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387万人,其中全科医生达到18万人[1];而《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620.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2.6万人[2]。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3]。为了解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探索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某高校临床专业三个年级学生展开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470名临床专业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为普查对象。(二)研究方法。自主设计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情况: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所在地等;(2)基层工作的就业意愿;(3)就业政策的知晓情况;(4)影响基层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以班级为单位,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保证了问卷回收率。(三)统计方法。数据采用Excel软件双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在47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25名(26.6%),女生345名(73.4%);二年级学生105名(22.3%),三年级学生230名(48.9%),四年级学生135名(28.7%);城镇239人(50.9%),农村231人(49.1%);独生子女204人(43.4%),非独生子女266人(56.6%);经济状况好218人(46.4%),一般的189人(40.2%),困难的63人(13.4%)。“非常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只有34人(7.2%);“比较愿意”的144人(30.6%);“不太愿意”的258人(54.9%);“非常不愿意”的34人,(7.2%)。第一理想就职单位52.6%的学生选择城市大中型医院,29.8%的选择县市级医疗机构,12.6%的选择科研机构或医学院校,仅有2.3%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在就业打算上有303人(64.5%)选择继续学业;116人(24.7%)选择先就业再择业;22人(4.7%)选择了先待业直至找到理想工作,14人(3%)选择出国留学、14人(3%)选择自主创业。择业选择因素中工作待遇、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分别占44.9%、24.5%、23.0%和20.9%。在不愿就业基层的原因中,工作福利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晋升空间有限、个人发展前景不乐观、基层硬件设施不完善、工作条件差等因素分别占62.3%、60.9%、57.0%、42.6%;认为基层就业最缺乏吸引力是硬件设施差、薪水和福利低、医院的发展前景和个人晋升空间有限;选择基层就业最希望能给予的优惠政策依次为薪酬及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机制、工作环境、晋级晋职机会。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态度;对政策的了解度与其基层就业意愿之间也有关联性。而是否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是否参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等与基层就业意愿无关。有61.5%的学生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很有必要,并有66.4%的人参与就业指导,对于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只有15.9%的学生了解。

三、讨论

自1999年医学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医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临床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加[4]。然而,2009年统计年鉴[5]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人均拥有医师数约0.03%,人均拥有护士数约0.022%,说明我国基层卫生人员匮乏与医学生基层就业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医学人才饱和”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断层现象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6],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7],从而制约了基层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临床医学生就业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人才配置,还能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基层临床理论、科研等方面的提高。调查显示该校临床专业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比例为7.2%,与国内研究结果每年实际到基层工作的人数不足10%[8]基本一致,二者均显示出医学生就业基层意愿低。(一)择业条件的倾向性。临床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受性别、年级和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71.6%的学生在择业时最重视的因素为薪酬福利待遇。大城市在薪酬福利、硬件设施、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医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差、仪器设备等设施落后且配置不齐全,拥有高学历、丰富经验的医生不多,整体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医学生普遍期望薪酬数较高,近60%的学生期望每月薪酬大于3000元。加之基层医疗单位长期缺乏特异病人,医生无法充分发挥所学所长,更无法深入专研新的病症治疗方法,致使基层医疗单位自身建设发展和医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受到冲击。(二)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调查发现临床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受其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的态度的影响,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学生其基层就业的倾向性大于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学生。近六成以上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很有必要,而39.1%的学生对国家鼓励医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太小,致使个人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占,综合能力不足。(三)医学生对自身发展定位认识不足。某些医学生或家长固守“医学生精英就业”的观念,职业价值认同感较高,无法接受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生回到偏远落后的基层工作之间的巨大落差。同时,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式,根据自身条件做好明确的职业发展定位,缺乏远见,不了解当前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本科人才的社会定位,将城市大中型医院作为毕业后首选之地,认为择业基层有失体面、大材小用。另外,医学教育的高成本无法在薪酬福利待很低的基层得以回馈和满足,所以,大多数学生宁愿选择继续学业或者先待业,直至找到理想工作,也不愿意选择基层。(四)职业规划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有66.4%的人参与就业指导,但对于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只有15.9%的学生了解。因此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让医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有关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方针政策,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良好前景,促进学生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学生本身也应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六位一体型”的医学观念,努力成为“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全科临床医学生[9]。医学生择业基层不仅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人类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为保健目标的有力保证,也是改善我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关键,是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优化卫生事业管理的结构层次和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重视各行为主体的影响及其综合作用,探索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杜文娜.新形势下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1):15-16,31.

[2]郭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视野下基层人才短缺与医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3(3):427-428,432.

[3]张锦平,周梅,吴林雄,等.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206-208.

[4]章月芳,葛国曙,张莹,等.高校医学生从事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意愿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9):615-6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

[6]季彬彬,江群,管素叶.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75-76.

[7]王帅,苏维.西部某医学院校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原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22-3224.

[8]黄进,王海清,董欣欣,等.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28-36.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9篇

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有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中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美容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美容/保健;

4 新能源;

5 娱乐/休闲/体育。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师、美容师、理疗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中医师;

2 美容师;

3 理疗师;

4 护士;

5 健康管理师。

中医学专业培养技能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10篇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偏高。最近几年的医学发展较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期望比较高,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技术”二字上,从而在心底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个专业没有真正的重视,更多的注重于更高学历的追求。

(2)学生本身不能长时间的忍受口腔医学技术的技术工作。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娇气的性格,他们不能吃苦。大多数的学生在看到口腔技术工人的工作条件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他们认为条件太艰苦,不适合自己。因而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更多的人认为,上了大学就不应该再进入工厂,下车间。

2、社会方面的原因

(1)大医院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要求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就业单位,所以大多数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医院,或者是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等。当医院的需求人员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们更注重的就变为质量,高文凭则成为了他们录取的第一凭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高的学历就成为了大多数医学生的首要目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实际上是属于技术范畴,因此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向上追求更高学历的欲望。

(2)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以后工作的地点大多数是工厂,而工厂的工作环境与医院或者是诊所相比恐怕是天差地别。首先,工厂的工作环境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的宁静,太过嘈杂的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是一种负担,大多数人更喜欢相对安静一些的工作环境;其次,工厂的强制性比较强,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相对的自由。

3、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有很多学校更注重于升学率的提高,想凭借升学率来提高知名度,以此获得更大的生源,因此对于学生忽视了自身专业不太重视,更注重于专升本相关科目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这一相关科目也变得轻视起来。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也不够,甚至可以说是落后。

二、解决现状的对策

1、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招生宣传及新生报到时要向考生详细讲解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是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有很大的区别,对口腔医学技术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招收进来,而不是对不明情况的学生及其家长避而不谈,这就等于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上学,等到明白了一些情况就错过了转专业的时机。对于招收的同学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各种基本能力的锻炼,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对于工作充满信心,使自己充满昂扬的斗志。

2、学校应完善教学模式老师一定程度上要改变教学方式。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引领他们树立起就业的信心。端正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积极地就业心理,并向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11篇

基础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普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

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不得不说,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的,而且薪资待遇也是比较丰厚。但也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如此看来,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专业;就业稳定性

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实际上一直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高校等都采取了各种方式方法,其中以校企合作促进社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是一种比较有效和常见的方式。尤其,在高职院校人才输出及就业方面,校企合作的价值以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就此,以下主要从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对校企合作下该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简析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随着高职院校与各相关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的深入,当前二者合作的模式主要涉及到以下三种:一是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三是聘请企业行家到学校讲学。以上校企合作的三种模式实际上对学校、学生来说益处诸多,但对企业而言是不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在共赢方面存在欠缺。因此,以上模式的校企合作仅仅是浅层的,在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上,还有待采取进一步的措施。2.国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就国外高职校企合作形式而言,主要包括四种: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形式,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美国“回归工程”模式,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这四种形式同样也各具特点:一是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形式中最突出是德国“双元制”模式;二是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则主要以英国证书保障体系和“工读交替”模式为主;三是美国“回归工程”模式主要是将过去对学生的工程科学素质教育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形式。从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形式或模式对比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相对而言仍具有不完善之处,这对后续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稳定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医药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1.医药专业学生本身择业、就业观存在问题医药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而言,在于学生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在择业、就业观念和思想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与过去相比,医药专业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但是许多学生仍然无视市场经济中的严酷性,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更多的是强调企业或公司能够为“我”提供什么待遇,强调的是“我”想干什么,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定位存在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即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比较好的就业平台,部分学生仍眼高手低,或者就算已经就业但仍然想着随时可以走。如此一来,院校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2.高职院校医药专业方面的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高校在办学过程当中,为促进学生就业以及保持院校各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实施校企合作是主要和重要的方法之一。基于这一点来看,造成医药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也与之有关。究其根本,基于医药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实际上存在的这点问题比较突出:校企合作当中,企业需要为学校人才培养以及自身未来企业员工的培养提供一定的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但是在短期或者中期内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利益比较少,因此造成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从而医药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相符合,致使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提高就业稳定性的途径和方法

在校企合作当中虽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校企合作在促进学生就业稳定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除了当下我国高职院校三种合作模式外,不同高职院校以及不同的专业还有与自身发展,与时展需求相符合的校企合作方式。并且在校企合作之下,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实际上是得到一定保证的。基于以上对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在校企合作下的就业不稳定因素的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其就业稳定性,以下则结合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中学生就业实例,具体分析提高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途径和方法。1.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及学生就业案例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河南省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其医药类专业分别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和部级示范专业,自2009年起与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集团公司,旗下有许多子公司,主要产品涉及到中西药制剂、生产等。随着学校和该企业合作的深入开展,双方学生实习、课程改革、职工培训、科技攻关、教材编写、订单培养、设立辅仁奖学金等方面均有涉猎,并且以联合招工、招生形式组建了“辅仁”班。自2012年至今,招收订单培养“药物制剂”、“制药设备维修”200余名专业学生毕业后均到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就业,在稳定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工作方面十分顺利,现大部分学生都已成为企业管理、技术骨干。综上校企合作及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的实例,不难看出校企合作为学校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益处,校企合作对提高高职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2.基于校企合作提高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途径和方法(1)试图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就医药专业学生就业而言,高职院校要确保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从校企合作方面入手,可以考虑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扩大与企业合作的数量及范围。而这一措施,需要高职院校本身做出更多的努力,并且同时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牵引和支持。根据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案例,不难看出其合作的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实力是比较强大的,这就意味校企合作当中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等对人才培养更为有利,在提升学生就业稳定性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当然除了该校之外,我国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以及医药专业学生就业方面,合作的企业也为其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2)开展合作过程当中以“共赢”为合作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开展合作的基础是合作双方都能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若不能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合作开展必将受到影响,最终很容易导致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层,或者仅仅合作形式化不具真正的效果,而这对院校医药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是不利的,更不用谈校企合作下实现或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为此,校企合作应当是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都有所得,才能真正推动学生就业稳定发展。依据上述医药院校校企合作实例,校企合作当中,院校和学生获益十分明显,但同时该院校合作的企业也有相应的获益,例如院校也为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提供资源,于2014年就实施培训企业员工220人,并且在订单培养模式下为企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员工(大部分学生现都已成为企业管理、技术骨干),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共赢”之下,双方合作当中各自投入的资源会更多,收获的则也会更多。就院校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层面而言,保持或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则不在话下。(3)依据院校医药专业实际情况实施合作模式基于校企合作提高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落实到细节和具体工作,则还应当从校企合作的模式入手。目前我国各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了多种模式,每种模式均有其特点和优势,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在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时,需要依据自身办学情况以及专业发展情况选择比较有效的合作模式。就医药专业发展而言,可以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也可以选择“1+1+1”的教学模式,实施“工学交替”培养等。基于医药专业及其学生就业稳定性的考虑,实际上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选择该模式并且予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注意订单协议的完善;二是注意资源的共享;三是注意订单下教师队伍的打造。当然,在实际的实施该模式时,还可依据具体情况注意相关问题的处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对学校、学生以及企业的发展各有益处,基于校企合作来提高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也有相应的效果。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真正实现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提高,则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共同的努力,对此以上具体提出了三点建议:试图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过程当中以“共赢”为合作目标和依据院校医药专业实际情况实施合作模式。其中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虽有不全面之处,但仍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文跃玲.校企合作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40-44

[2]湛艳琳.校企合作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1):251-252

[3]宋振国,王元犇,张敏.高职医药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2(4):49-50

[4]蔡建平,张立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4):20-23

[5]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6]张佩江,宋学坤,张大伟.校企合作培养医药信息化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8):1259-1261

[7]周鑫.校企合作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与途径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22-24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13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性强、社会需求学历层次高等原因,其就业形式更加严峻[1]。面对严峻的就业态势,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观变得复杂而多样化。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是现在社会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调查研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确定引导其正确就业观的对策。

一、就业观

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对自己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反思和判断的过程,它反映了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综合素质,以及由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行为,就业观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大学毕业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就业方面的集中体现[2]。

二、就业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临床医学专业的5个班共850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各班辅导员向毕业生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最后收回有效问卷638份,有效率为75.1%。调查内容包括就业地区的选择、对基层就业的态度、期望的薪资、对就业形势的认识等四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上,65.2%的毕业生想回家庭所在的地区市工作,12.4%的毕业生想去北上广江浙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觉得无所谓,在哪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去哪;在对调查的毕业生中,仅有28.7%的学生愿意去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单位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不愿意去基层,而希望去市级或县级医院;关于对薪资的期望上,10.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1000元以下,28.6%的毕业生选择了1000-2000元,49.3%的毕业生选择了2000-3000元,11.3%的毕业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上,48.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会有难度,但可以克服,24.2%的人认为未来很悲观,不知所措,9.1%的人暂时还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就业,仅18.0%的毕业生觉得今后的就业会很顺利,充满信心。

三、影响毕业生就业观的因素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观的形成受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步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物质,在选择单位时,将薪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热门职业和“供不应求”的冷门职业。

2.学校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虽然我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了很多改善,但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仍然表现在联系就业单位和推荐工作表面,对学生的就业观和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学校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课时较少,对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过短,缺乏对学生就业观的培训的就业规划,缺乏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3]。

3.家庭方面的影响 据统计,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影响最大。在学医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是从事临床或卫生部门的工作。他们的父母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若子女和自己从事相同的工作,对于以后的晋升可以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家庭的经济水平和地域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时的心态影响也比较大。

4.个人方面的影响 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时比较悲观,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应聘和竞争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导致自己真实的水平不能好好发挥,最终错失良机;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高,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强、条件优越,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对薪资待遇、工作单位比较挑剔,最后往往使得其反。

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途径

1.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鼓励医学生去基层就业的力度,增加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待遇;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进行毕业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扫清毕业生就业障碍。

2.学校方面 学校应引导学生认清目前就业形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于悲观,引导学生调整心理,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面对挫折的能力;学校还应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指导学生,如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等,对学生进行就业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4]。

3.家庭方面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社会压力和竞争,从根本上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在对待孩子就业的问题上,应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方向,不要太强加自己的想法。

4.个人方面 作为医学生,应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并对自己做一个理性的自我评价,在就业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在工作中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第一资本,医学毕业生求职重心应放在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不断储备自主择业的本领,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1]。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14篇

目的: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为更好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差距大,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服务基层意识;完善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重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

为落实《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医学定向生政策”)。从2010年起,国家连续三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毕业生[1],以期缓解基层看病难题,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2,3]。传统中医药凭借“简,便,效,廉”的优势在基层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基层中医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短缺以及中医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突出。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培养对于改善基层中医人才困境,缓解基层中医匮乏,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基层卫生需求,较少从学生的视角去研究此项政策。调查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需求以及协议期满后的意向,对于调整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教育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从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薪酬期望值、履约倾向性、协议期满后的意向以及基层工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来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于2014年秋季学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297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进行,回收问卷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95.96%,有效率98.60%。

1.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将样本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以及其对医学定向生政策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2调查与分析

2.1基本情况在调查的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大一学生98人,占34.9%;大二91人,占32.4%;大三92人,占32.7%。户籍多以农村生源为主,有204人,达到72.6%;城镇生源64人,占22.8%,较多;农转非13人,占4.6%。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有168人,占59.8%;男性有113人,占40.2%。独生子女有130人,占40.2%,非独生子女151人,占59.8%。281名学生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成都、绵阳、南充等地生源较多,定向单位主要为川西北高寒藏羌区、攀西老凉山地区、川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川中丘陵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生源地与定向单位在同一地市州的有150人,占53.4%,而有131名学生与生源地外的卫生机构签约。多数学生基于经济和就业的原因选择报考定向生,调查显示,有176名学生(62.6%)认为定向生不必为学杂费担忧,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50.9%(143人)的学生看重的是不用费时费力去找工作。

2.2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调查就业意向是个体在就业选择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含糊的需要,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实际就业行为[5]。问及对定向单位的满意程度,281名学生中选择一般的人数最多,有159人,占56.6%;不满意的居次,占23.1%,整体满意度偏低。薪酬意向调查中有44.1%的学生认为其毕业后可找到月薪3000至4000元人民币的工作。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有58.4%的学生愿意在基层服务的年限为2至4年,不愿意去基层与愿意在基层服务6年以上的人相等,为11人,占3.9%。无协议牵制下,工作地区意向调查中,65.1%希望在县/区级找到合适工作,其次是市级,有58人占20.6%。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意向调查中持“观望”态度的人最多,其有更好的选择就违约,没有就履行合约,为141人占50.2%,乐意去定向单位,有84人占,29.9%,仅2.1%坚决不去定向单位;协议满后2.5%会选择坚守岗位,继续服务基层,最多的是认为六年累积足够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人数是134,达到47.7%的比率,其次是选择性态度,认为自己有较好的发展的话就留,没有就离开占33.8%。详见表1。

2.3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对于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复选形式进行调查统计。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82.2%的学生在满足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条件后会更愿意留在基层;其次是单位提供进修机会,有205人勾选,占73.3%;选择解决住房问题会更愿意留在基层的学生也较多,有127人,占45.2%;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赏识有27.4%选择,定向单位在生源地有28.1%勾选。可见,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福利待遇、进修机会。详见表2。表2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

3讨论

3.1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偏低,但是在其毕业后意向调查中,29.9%的学生乐意去定向单位服务基层群众;17.8%的学生被动去定向单位工作:包括不愿去定向单位,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单位工作至约满和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定向单位工作,一旦时机成熟立刻违约两种情况;仅2.1%的人坚决不去定向单位。总体上看,免费定向生下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较高。且大部分学生表示满足一定条件后其愿意长期服务基层,由此可见,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解决基层中医人才缺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2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多数学生只愿在基层工作2至4年,仅3.9%的学生愿意在基层工作6年以上,无疑定向协议规定的服务期6年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偏长。定向中医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不高,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其可以找到在县城的工作,定向协议中规定签订乡、镇医疗机构不满足其就业地区意向。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存在差距,有50.2%的人对于学满后的就业打算处于“观望”态度,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就违约不去定向单位。去了就业单位,大部分是“过路客”,仅2.5%的人会继续为基层服务,明确表示会离开的人高达52.0%:包括累积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和考虑换职业两种情况。可见绝大部分在校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目前没有扎根基层,长期为基层卫生事业做贡献的坚定信念。

3.3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访谈时,多数人表示医学专业学习投入成本高,人才培养 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风险高,而基层工资微薄,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不理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是其不愿长期在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在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中,82.2%的人表示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的条件下他们会更愿意在基层服务。且他们对于自身继续教育与在职培养也甚为关注,73.0%的人选择了此项。如若解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提高工资和福利,为其提供较多学习机会和较大晋升空间,其会更愿意长久地在基层服务。要让基层对医学免费定向生充满吸引力,还应完善工作期间的相关政策。

4对策与建议

4.1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基层中医药事业欲谋发展,首先要保障中医药人才的生存。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从他们关注的利益点着手会效果倍增。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应在工资待遇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设立专项津贴,缩小乡镇与县/区级医疗机构的待遇差距[6]。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工资待遇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以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的生存环境。当然切实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环境,解决学生入职后的生活问题也需双管齐下,如此可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提高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变基层为吸引中医人才的“磁场”。

4.2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在访谈中,有部分学生担忧在中西医不均衡发展的今天,其在基层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可见,学生重视工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唯有在工作中得到认可,其才会有长期服务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意志与信念。因而,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政策,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保障中医药的服务功能则至关重要。改善基层中医药环境,给予基层中医药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存在价值,进而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结构稳定,才能让基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基层有中医人才大展宏图的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热爱中医事业的人才于基层长期发展。

4.3重视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医生职业专业性、技术性强,故而医生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而中医强调师承,在业务上宜选派有经验的医师对其加以指导,充分发挥“老中医”传帮带作用,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且在在职培训、在职进修以及提升个人发展空间方面提供更多可行措施,将其具体化、标准化。在职进修在满足学生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可提升医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在基层工作可提升业务水平,提升业务水平为更好的服务基层”的良性循环。

5小结

本研究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匮乏具有积极意义,培养的基层中医人才下基层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不能吸引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扎根基层,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定向生优惠政策需完善,以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重视定向生的在职培训,满足学生入职后继续教育的需求。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让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真正缓解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Z].中国网,2010(561).

[2]冯秋季.河南省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394-396.

[3]范文燕,等.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45-47.

[4]万秀珍.基层中医医院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2013,21(3):275-277.

[5]付义朝,等,首届免费师范定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0(4):144-152.

医学专业就业范文第15篇

一、正确分析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从基础教育看。一些学校把教育重心和培养目标都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社会、学校、家庭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以分数排名次,教师以学生考分分优劣,学校以升学率作为等级。教学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果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只学书本,不问社会。

(二)从高职高专教育看。我们培养的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三)从医学类就业趋势看。医学类专业初次毕业生就业率一般在62%以上,如药学、护理、检验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0%以上,但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50%。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个别医院甚至人满为患,导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

(四)从医学教育结构看。医学教育今后的发展方针是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本科教育,面向农村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中等医学教育的规模,给医学类专科以下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五)从医学专业结构看。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需要不断提高的用人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专业明显老化而失去生命力,已不适应医学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导致就业面很窄。同时,学生毕业在取得毕业证后,很难考取医师资格证书,这也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从学生的择业观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统分统包”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自立择业”的就业制度,大中专毕业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困难的选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学生家长也为子女的就业而焦虑不安。因此,对于自主择业,很多人不能适应,仍然固守着“先国有,后集体,死活不去干个体”,“我已读三年大学还要到基层到农村太亏了,我就去南方去大城市”,“一次就业定终身,一招技术吃一生”等旧观念,不能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更缺乏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

二、医学类中专科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各地医学专科院校在实践中虽然普遍感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就业指导的理解还不全面,开展就业指导的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学校把就业指导仅理解为单纯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就业理想、就业观、创业意识教育,在如何开展就业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因此,要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增强学生就业意识的需要。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全面提高就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要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顺利就业,并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就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面对这种变化,学校在职能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既不能试图恢复历史上“国家包分配”的做法,也不能将学生向社会一推了之,而应该及早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三)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全面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校对学生不仅要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应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对学生实施就业素质教育,包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理想,传授就业信息和就业知识,培养就业技能以及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等,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帮助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需要。学生毕业时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以致在众多的职业面前眼花缭乱,左顾右盼,无所适从,见异思迁。面临就业选择,怎样分析自己的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生活,已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思虑的焦点。他们迫切希望能得到指导和帮助。

(五)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需要。从社会方面讲,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青年知识分子。然而,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大量积压浪费。就业指导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使用人单位了解各医疗专业情况,了解毕业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便安排合理、科学,使用恰当、有效,使个人的才能、知识、兴趣与所从事的工作相吻合。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总之,要改变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转到面向市场,面向实践的轨道上来,从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配备等各个环节都要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只要产销对路,就不愁高职高专医学生没有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黄永权.浅析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2]周贤.试论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2).

[3]陈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