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6篇

时间:2023-03-31 18:28:03

医学生学习计划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育 体会

随着我院临床医学实习医生的增多,医院作为培训基地,自我建设也至关重要。其带教医师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经费、床位病例、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与发展,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增多及高质量、高规格、多类型的培养比例要相协调。临床学生生产实习的可持续发展与医院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必然。一般医院作为临床实习生培养基地,必须具备医院规模、带教资源、实验设备。除此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管理、整体化培训都必须跟上临床实习生培训的需求。我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实习培训基地,在规范扩大临床实习生培训的同时,也推动了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科研、医院学术的发展。现就我院的临床实习生培训情况谈谈个人体会,以便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有组织地规范临床实习生管理

根据我院每年接受临床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在医教科的统一安排下,成立临床实习生培训管理小组,安排实习生有计划地进入各个临床科室进行生产实习,每个临床科有一定经验的、具备相应技术职称的医生担任带教老师,并有计划地根据实习生实习要求安排临床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参与各科的业务学习,并定期对实习医生进行实习考核、业务考核、理论考核。实习医生劳动纪律实行考勤制:建立实习生考勤制,实习生在医教科的实习生培训小组安排下,有计划地分配到所实习的科室,在所在的实习科室建立实习生花名册登记,由所在带教科室进行考勤,听从实习科室的实习安排,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根据实习人数分组管理:每批临床实习生数目不同,院校不同,因此根据所实习的需要将每批学生分成实习小组,从实习生中选出组长负责该小组的人员基本情况,按照实习规定时间进行轮转,并积极参加医院、科室两级业务学习和培训管理学习。

坚持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对新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医生,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思想、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法律、法规、医师法;开展爱岗敬业、爱心服务、白求恩精神教育和学习;学习医院的劳动纪律、考勤制度。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教育、道德讲座,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家、老师、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开展抵制商业贿赂的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文明行医、文明待患,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做患者满意的医生的活动。

严格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教育

有组织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按医院管理要求、各科室的特点要求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进行无菌操作练习、院感知识培训、理论学习、理论考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

结合临床实习安排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杜绝生产实习中的差错事故发生。

有计划地安排“三基”训练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

严格临床实习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培训:根据医院的医教计划进行“三基”训练的理论学习考试,请相关科目和专业的高年资专家和老师讲课,有计划地安排学时,对所讲座的科目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并记入学习实习档案;同时根据医院医教要求进行“三基”技能操作练习和考试。并按时参加所在临床实习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技能考核。

医技、检验实习生也同样制订严格的训练和学习计划:严格理论学习,严格技术操作,严格数据查对制度,使临床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规范严格的生产实习是保证医院质量运行的需要,同时对实习学生本人也是理论和技能的提高。

医学临床实习生培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053-04

[Abstract] Medic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qua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s a modern and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 rel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passive learning metho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s composed of three phases: forethought, performance control and self-reflection. To enhance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help medical postgraduate to complete their studies, and to get good 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 after graduation. Tutor can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by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help medical postgraduates to set appropriate goals; to encourage and supervise medical postgraduates to complete their learning objectives; to urge medical postgraduates to reflect in time.

[Key words] Medicine; Postgraduat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ultivation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不仅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而且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物高科技领域以及医学市场竞争中的人才储备[1]。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医学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并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在3年内完成他们的学业,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部和原卫生部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强调医学教育改革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笔者通过复习自主学习的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培养研究生的体会和经验,在本文中介绍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理论、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导师培养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 自主学习及其理论的概述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监测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控制自己的学习动机、行为和认知[3]。1970年以来,国内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其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国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3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3个基本特征[4]。国外不同学者对自主学习特点和过程的认识不同,他们提出了自主学习相关的不同理论和模型,其中Zimmerman[5]提出的自主学习理论模型是人们最熟悉的理论模型之一,该理论模型认为自主学习过程包括3个阶段:①计划设置(forethought)阶段:学生为将来的学习任务设置计划,在该阶段学习者需要自我提问的问题包括“完成计划中学习任务的最好地方在哪儿”、“影响完成计划中学习任务的挑战是什么”以及“什么时间开始计划中的学习任务”。②行为控制(performance control)阶段:自我对话(self-talk)及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等能使学习任务获得最大成功的特殊策略,在该阶段学习者需要自我提问的问题包括“我是否正确地执行了我的计划”、“我的计划是否扰了”以及“我用什么策略来帮助我继续完成计划任务”。③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阶段:学习活动结束时对计划目标是否完成的自我评价,在该阶段学习者需要自我提问的问题包括“我是否完成了所有的目标”、“哪些条件帮助我成功和哪些因素干扰我完成目标”以及“哪些策略在某些特定的学习活动中是有效的”。Pintrich[6]提出了与Zimmerman略有不同的自主学习的4个阶段模型:①计划(planning)阶段:设定目标,了解学习环境,理解学习任务,自我认识。②监测(monitoring)阶段:展现元认知意思和认知监控。③控制(control)阶段:选择认知策略,调节学习环境、任务及自我的不同方面。④反思(reflection)阶段:做出认知判断,并对学习环境、任务和自我进行反思。有学者提出了自主学习的信息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分为4个阶段:①理解任务(understanding the task)阶段:根据任务条件和以前的经验、知识形成对任务的一个认识。②设置目标和计划如何实现目标(goal-setting and planning how to reach the goals)阶段:设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③制订策略(enacting strategies)阶段:选择和应用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④对学习的元认知适应(metacognitively adapting to studying)阶段:监测实施行动,做出目标与当前领域知识差异的认知评价[7]。这个模型认为,自主学习具有反馈特性,在反馈过程中,监测所揭示的结果与计划的差异将引导学习者对他们的计划或策略进行调整。

2 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过去数十年的多项研究发现,自主学习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8]。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成为目前研究生学习的重要途径[9]。研究表明,自主学习方法能明显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10]。因此,目前认为,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医学研究生培养有其特殊性,他们在规定的3年内既要完成研究生基础课程的学习[11],又要完成临床轮转工作,还要完成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以及论文答辩等,学习任务繁重,因此,采取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完成他们的学业。

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水平与人们的卫生保健质量密切相关[12],自主学习是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乃至整个医生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一种有效的纵向学习技术[13]。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完成学业,而且对他们毕业后获得良好的医学继续教育以及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14]。

医学研究生与医学本科生相比,一方面,理论课程大大减少,只有半年或1年的理论课学习时间,而且理论课中课堂教学只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时间是自主学习[15],从学习时间角度而言,研究生较本科生具有更宽松的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研究生是经历了医学本科教育的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医学本科生强,从自我控制能力角度而言,他们具备了更加成熟的自主学习的主观条件。因此,与医学本科生相比,自主学习方法更适合医学研究生的学习。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临床医学高级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和措施[16],尽管当前医疗工作环境并不乐观,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医学人才需求逐渐增加,医学专业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数呈现增长趋势[17]。随着医学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其质量有所下降,有些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包括学习计划制订不当、自我监控能力不足以及自我反思不够。因此,对这部分医学研究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3 培养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通过培养可提高的一种学习技能[18],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9]。尽管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教育者在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主要成员,在研究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传授,还要负责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中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目前对自主学习理论的认识,导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培养提高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1 指导和帮助医学研究生制订适宜的目标,提高其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提示,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会影响目标的设置和实施,自身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技能水平、之前的表现、对实现目标的信念及自我效能等[20]。其中,自我效能是影响个人目标设定最重要的因素,所谓自我效能,即一个人相信自己实现具体目标的能力,自我效能的积极与否是设置个人目标尤其是困难目标的关键。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群体的规范程度、群体及同伴的目标等,他人的反馈信息也是影响设置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医学研究生与其他研究生一样,入学后不久必须制订3年的培养计划,在制订培养计划过程中,导师应该指导帮助研究生详细分析完成培养计划的环境因素和研究生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研究生培养所在学校或医院科室的临床工作条件、导师的研究方向、科研经费、实验室条件及近年培养毕业的研究生水平等;自身因素包括研究生的攻读学位动机、大学及研究生入学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完成学业的信心。另外,在之后制订学位课程学习、临床轮转、课题研究以及论文撰写等各阶段性目标时,导师都应当遵循上述原则逐渐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制订学习目标的能力。

3.2 鼓励和监督医学研究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加强其完成学习目标的自我监控

尽管环境因素在学习目标实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研究生的自身因素更为关键。导师应根据每个医学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肯定他们已有的技能水平和过去的成功表现,提高他们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信心。导师可通过介绍医学领域成功人士在研究生阶段取得的成就及师兄师姐取得的优异成绩,鼓励医学研究生努力完成制订的学习目标。导师应重视对研究生学习计划实施的监督,制订研究生定期汇报制度,要求研究生定期汇报其学习工作进展情况,通过该制度,研究生将从导师的被动监督逐渐转变为主动的自我监控。

3.3 督促医学研究生及时反思,提高其反思能力

反思是学习者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21]。学习者进行反思的内容包括思考自己的学习风格、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以及判断目标的完成情况。一些因素对反思过程可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例如环境、时间、学习者的成熟程度、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以及周围的文化氛围等。从时间角度,反思分为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反思和计划结束时的反思,导师不仅在研究生计划结束时督促他们进行反思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等,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生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及时提醒他们,让他们思考学习计划进展是否顺利、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等,通过经常化的督促和帮助促使医学研究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反思能力。

4 小结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医学教育,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国内外对自主学习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证实了自主学习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完成学业,而且对他们毕业后获得良好的医学继续教育以及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也具有重要意义。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主要成员,在研究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导师可通过帮助医学研究生制订适宜的目标,鼓励和监督医学研究生完成学习目标以及督促医学研究生及时反思等措施,培养和提高医学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靖康.如何加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30.

[2] 耿劲松,唐望晶,王国华,等.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55-56.

[3] Kassab SE,Al-Shafei AI,Salem AH,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quality of blended learning experience,self-regulated learning,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a path analysis [J]. Adv Med Educ Pract,2015, 6:27-34.

[4] 董靖竹,张东华,薄红,等.医学研究生外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379-380.

[5] Zimmerman BJ.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M]. California:Academic Press,2000:13-19.

[6] Pintrich R.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M]. California:Academic Press,2000:452-502.

[7] Moos DC,Ringdal A.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teacher′s role [J]. Educ Res Int,2012,2012:15.

[8] Riyadh Al-Hassan. The effect of assigned achievement goals,self-monitoring,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and goal orientations on students′ computer skill achievement,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and computer self-efficacy beliefs [D]. Florida: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4.

[9] Bell PD. Can factors related to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predict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undergraduate asynchronous web-based courses? [J]. Perspect Health Inf Manag,2006,3:7.

[10] Rowe FA,Rafferty JA. Instructional design interventions for support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enhancing academic outcomes in postsecondary E-learning environments [J]. J Online Learn Teach,2013,9(4):590-601.

[11] 谢双锋,尹松梅,马丽萍.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和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29):12.

[12] Westberg J,Jason H. Fostering learners′ reflection and self-assessment [J]. Fam Med,1994,26(5):278-282.

[13] Patil AS,Elnaggar AC,Kumar S,et al. Guided outcomes in learned efficiency model in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 Am J Obstet Gynecol,2014,211(5):544.e1-544.e7.

[14] Strachan SR. From educational theory to clinical practice:self-regulated learning [J]. Br J Anaesth,2015,115(1):7-10.

[15] 刘英姿,刘浩然.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17-118.

[16] 李志梁,邹俐爱,关勋强,等.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8):474-476.

[17] 赵明芬,洪军,陈苗苗.新时期医学研究生教学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中医药,2012,30(6):65-67.

[18] Artino AR,Cleary TJ,Dong T,et al. Exploring clinical reasoning in novices:a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icroanalytic assessment approach [J]. Med Educ,2014,48(3):280-291.

[19] 周永.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卒中杂志,2014,9(12):1057-1059.

[20] Swanwick T. Understanding medical education:evidence,theory and practice [M]. Oxford:Wiley-Blackwell,2010:18.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激发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从专业特殊性的角度进行思想教育,更要采取培养措施,首要任务是积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一,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学习目标的缺失必将给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惰性。非医药专业的学生因所学的专业没有优势,各方面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二,要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注,改变大学生对于传统高中式学习方法的依恋。学校要教会学生非医药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认识。

(二)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学校的各项规划和发展目标都有清晰的设计,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清晰的认识。然而,对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因处于不同的学院,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师资队伍等水平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要扎实构建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机制,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未来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既要有自己远大理想的考虑,也有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理性、合理地设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非医药专业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要对规划认真修订,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水平,不走形式。

(三)完善非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机制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改革;课堂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

0 改革的背景

0.1 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回顾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深入地研究医学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下文将简单回顾20多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所走过的道路,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此之前,大学中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他专业基本不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逐步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如何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中有效地进行计算机教育就成为了高校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开始重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于1990年成立了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1994年又成立了文科计算机教育指导小组。1997年教育部155号文件,全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以指导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白皮书”,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按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开展计算机的教学。

2006年,“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编撰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为2l世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0.2 当前国家对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开始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将在全国的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今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接受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初步教育,这将为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3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尤为密切。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覆盖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医学”与“信息学”交叉的、有其相对独立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医学信息学科学。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来考虑。

当前国际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医学信息化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电子病历、药品信息、医学护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医学观念和理论如循证医学等正在崛起。这些变化给传统的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医学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在医学统计、护理医学、医学技术、药剂、康复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医学院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具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来高速度、高效率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在高专(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医学高专(高职)人才是医学教育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要。

通过考察以上三个方面的背景,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多数内容,没有体现医学特色;

(2)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跟不上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没有掌握广泛的医学信息学知识的医生将很难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3)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改革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高专(高职)教育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学知识是医学高专(高职)学生必须补充的新知识。

1 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是将不同起点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里,按同一个教学进度上课,最后组织统一的教学考试,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综合运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1.1 教学管理

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是带领新生参观医院,了解计算机在医院中的作用,了解作为跨世纪高层次、高水平的且具有创造能力的医学人才今后的工作环境。通过网络让学生寻找计算机与医学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通过上述两个途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制定后教师将帮助学生完成。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会有新的计划,教师将继续给予帮助,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辅导。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一份教学大纲、一份教学授课计划;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提供:一份教学大纲、一份导提纲、一份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一份教学实验一体化实施计划。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学期末举行统一的教学考试;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按学习目标组织各种考核,主要是能力考核。

1.2 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将计算机基础和医疗信息化整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中考虑问题。

我们将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分为6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基础,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应用模拟医生工作站写电子病历、如何统计、整理电子病历。

第2个层次为初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浏览医学图像(图像的局部放大、去噪、提高图像质量)。

第3个层次为中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养生、保健、防病的知识栏目的创立)。

第4个层次为高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 开发或改善电子病历处理系统(开发一个模拟系统或一个专病病历分析)。

第5个层次为超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具有医学特色的系统(制成一个辨证的数据库。广泛收集历代文献资料和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及经验,再结合临床实践,综合整理为“系统方案”。在应用时,由计算机辨出证型)。

第6个层次为专家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一体化系统。

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医院参观、网络平台讨论后与教师一起制定在校期间的计算机个性化学习计划,但本科生毕业前必需达到第2层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选择其他层次的学习。

1.3 教学方式

(1)合理安排集中面授,本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精神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为主打的局面,让课堂集中授课面变得少而精。

(2)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变师教生为生教生,生生互动。从现代教育观点来看,人们的学习是立足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

(3)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应本着“之因原则”即因制宜,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做好一定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1.4 教学方法

(1)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提供文字、音像、光盘、直播课,开展网络教学讨论、网上答疑。

(2)运用的辅导资料、实验、示例、案例式练习四段式教学模式。

(3)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言教室,小组活动室。

(4)提供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

(5)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见图1)。

1.5 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学生则成了知识的“小填鸭”。

我们则采用“多元法”教学,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亲密接触导学提纲,使学习更自觉更有计划性;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安排,因为它包含了教学、导学、助学,集中辅导、协作学习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以及考核、作业、实验环节;通过在线研讨,构建学习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的平台。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们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找答案,组织学生对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n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环境,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初步记忆新学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简单设计完成“照葫芦画瓢”,即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在总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修改、完善原设计,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应用实验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 进一步改革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设想

2.1 明确医学信息学含义、研究范畴和了解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

医学信息学的含义:医学信息学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又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研究。医学信息学研究对象的领域:由于医疗卫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于度量、以及复杂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特点,医学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在几十年的发展演化中,其研究范畴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医疗效果、效率、效力并降低医疗支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医学教育、医疗实践、以及医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法国,医学信息学是一种医学专业。1993年开始设立了这一新的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教师协会推荐,在医学院校的二年级学生中讲授30学时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此建议得到大约三分之二医学院校的响应。

在德国,职业学校和大学提供很好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大多数医学院校设有医学信息学课程,一般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来进行。海德堡大学和Heilbronn技术学校设有专门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他院校也提供有关的信息学教学,例如LIibeck学。医学信息学培训由大学、私人的教育机构和新建立的医学信息学学院提供给医师和医学信息员。

在荷兰,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阿姆斯特丹大学提供4年的医学信息学课程。鹿特丹的Erasmus大学同时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课程。这些教学计划主要面向医生。高级职业教学机构也已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在荷兰,由大学、高职教学机构以及私人教学机构提供这些课程给医疗管理人员、护士和医生。

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培训董事会(National Heal ServiceTraining Directorate)iE在建立适当的教学和培训计划以支持实施有关信息处理和信息科技的新的IT基础构架。

在丹麦,技术性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提供生物医学技术的培养机会。Aaiborg大学、丹麦医院协会、丹麦卫生和护理研究学会正在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学教学计划框架。此教学计划成为“开放大学”的课程,主要运用远程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

在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已越来越普及。学生可在大学后几年的课程里选修医学信息学。从70年代末开设,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提供专门的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程,希望得到医学信息学专业培训的学生可在NIH利用几个星期的实习时间完成这些课程。医学信息学课程也提供给其他医务工作者,例如牙医、兽医、护士、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放射学技术员。护理信息学学术团体也在积极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的运用。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

2.2 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按照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判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整合期”,其后将是“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在此期间最适合挑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重任的是医药院校自己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医药出身之后改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为数较少,力量单薄;而理工科信息人才进入医药业的适应期太长,只有医药环境中培养的信息人才,他们熟悉医药环境,能深入理解信息工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意义,自主工作的能力很强。由医药院校培养的医学和信息结合的复合性人才,来从事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将是高举“医疗卫生信息化旗帜”的中坚力量。

因此建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而改变。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医学高专(高职)学生是特殊的对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按医学教学模式,即:“理论――见习――归纳――实习”进行。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临床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点,成为素质全面的合格护理人才。

二、实习科目与时向安排

实习时间为8个月,其中:内科共10周(期中:内1科---5周;中西医结合科---5周)外科---7周;妇、产科---4周;手术室---2周;急诊室---3周;门诊导医---2周;社区---2周;供应室---2周。护理部职责:

(1)按实纲制定各科带教计划。

(2)制定实习学生培训计划,落实岗前培训工作并划分实习组,确定组负责人。

(3)检查学生实习效果及计划的执行情况,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必要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实习学生在院实习情况。

(4)实习结束时,安排好毕业鉴定工作。

各级职责:

(一)实习科室职责

1、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医院的规章制度,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医德教育。对在医院住宿的实习生进行日常生活管理,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

2、依据实纲落实实习计划,制定本科带教计划。随时掌握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告知护理部。

3、按照学校的要求安排讲座,并让学生参与医院组织的政治学习及业务活动。

4、每科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填入实习成绩册,并对实习生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

(二)各级带教老师职责

1、护士长要把学生的临床实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学校实习计划和实纲的要求,结合本科实际拟订出具体实施计划,认真执行,定期检查、总结和改进,确保实习质量全面提高。习结束时负责召集护理带教老师,为实习生做出实习评语和评定实习成绩。

2、护理带教老师负责实习计划和实纲以及带教任务的执行与完成。负责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讲解和有关护理技术操作指导。检查学生护理档案书写质量,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教学查房,定期征求实习生对实习的意见,并及时予以解决。

(三)实习生职责

l、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的业务学习和有关活动。加强护士素质培养,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

2、尊重带教老师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做到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要爱护伤病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地为病员服务,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遇事要请示汇报,防止差错,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3、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或调换实习科室。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请假需持有关证明,经护理部批准。病假应持有医院诊断证明书。一周以上病、事假须经学校教务处批准。不得无故旷实习。

4、对病人及家属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卫生宣教工作,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一些愈后不良的病人,未经主治医生和带教教师的许可,不得对病人及家属发表有关病情诊断和愈后的意见。

5、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及物品器材等,损坏器材应按医院规定负责赔偿。

医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是着眼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接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最低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培养新型高水平、人性化医生。卓越医生之所以卓越,并非专业知识胜人一筹,也非临床技能高人一等,关键在于综合素质更高。高等教育造就的不是卓越医生,而是为未来成就卓越医生打下基础,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以临床技能培养为核心,更加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是侧重于职业化而不是科学研究能力,是要能让绝大多数毕业生顺利通过医师资格考试,顺利成为临床职业医生,这也是应对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挑战,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医疗专业人才,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现实需求。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通过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四类进行分类实施[1]。无论何种类型,各高校都应根据学校的办学优势和服务面向,制定出体现学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的个性化、特色化学校标准,探索可行性较强的管理运行模式。学校要成立由分管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医学院负责人及附属医院、医学实践基地知名医生、带教医师为成员,负责研究实施办法,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医学院要成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领导、教授、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医学培养方案调整和计划的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研究解决问题。

通过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着力注重解决医学生医德素养和诚信,关注病人、关注生命,具备临床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医学英语能力,胜任职业医师岗位,得到社会认可和国际承认。

二培养模式的变革

能否培养出符合标准人才的关键是要构建起与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传统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讲授多、实践少、学科横向联系少造成内容重复、基础与临床脱节、学生专业意识形成滞后等诸多问题。现行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医学人才培养需要打破既有模式和传统思维,进行全方位改革:整合各阶段学习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贯穿医德教育和创新训练、接轨国际。

坚持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按照育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优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临床实践力。整合医学基础与临床学习阶段的课程,精简教学内容,减少重复信息,压缩总学时,打破学科界限,强化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实现课程间的交叉渗透。融入医学教育新主题,如医患关系、法律与医学、移植医学、药物选择等;引入PBL、CBL、案例教学法,变课堂单一讲授的被动教学为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加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网上教学体系,使课堂与网络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激发学生自学潜能,自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整合知识、分析知识,促进双向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立足文化与教育传统,加强校内人文科学与医学的交叉渗透,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与统一[2],培养医学生理解人文背景并树立人文关怀的临床实践理念,同时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生涯规划和第二课堂计划,尤其注重团结协作和责任感的培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严格确保课程实验、医学见习、毕业实习等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和效果,较早地让学生进入医生角色,亲临感受,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增强社会适应力,较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建立PBL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为医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近似的临床环境,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加大对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投入,改善条件,紧密联系全国临床技能训练大赛,增加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仿真模拟训练、真实环境训练”教学模块,形成多层次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强化打结训练、穿刺训练、专科检查、气管插管、吸痰、吸氧术、导尿术、心肺复苏、包扎固定术等相关训练,手把手统一规范,一对一检查考核;仿真模拟训练模块采用先进的医学仿真教具、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以及对模拟病人的问诊、查体和制定医疗方案等进行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积极利用现代辅助教学,精心选择贴近临床实际的术式,用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录像调动学生视听功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真实环境训练模块利用附属医院的资源和优势,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门诊、病房见习,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理念。鼓励学生开展自学,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学习。立足于发挥现有医学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效益,开展实习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究,对原有实习基地进行清理和重新认定,在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方面与基地开展校院全面合作。

重视医德教育和实践创新训练的全过程培养。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社会,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社会调查、科普宣传、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医生职业的责任、使命理解,提高职业坚定性和自身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实施“导师制”,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训练竞赛要为实践、实习工作注入活力,实践、实习工作要为训练竞赛提供平台。充分利用、发挥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优势,帮助、鼓励大学生争取项目,参与项目,拓宽广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鼓励学生形成项目研究成果,全面提高实践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工作的成效。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医学教育,提升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广大教师要积极推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引入国际高水平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推动以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为标志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同时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校内英语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双语实践机会,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基础。邀请知名教授、学者、医生来校讲座,介绍学科前沿知识;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组织学生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申请国际互认,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一切教学要素的核心,高校教学改革大都先有理论而后实践,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育观念变革的程度。[3]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工程,涉及到理念、管理、培养模式等方面,因此要统一思想,建设一支具有全新医学教学改革理念、适应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大教师在岗培训的力度,有计划分阶段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通过青蓝工程、讲课竞赛、同行评课、集体备课等形式提升教师的讲课技能和专业水平;加强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加教师国内外校际培训交流的机会,促进双语教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培养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团队综合素质,逐渐形成教学改革研究型的教学团队。

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从事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工作,坚持院内与院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专、兼职实验教师培训工作;调动实验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增强带教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临床教师职称聘任制度,把教学水平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和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彻底解决临床教师重职称晋升、轻临床带教的矛盾[4]。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工作,通过示范教学、督导检查,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四评价的瓶颈

教育评价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机制,也是引导师生的指挥棒。传统的评价考核体系仅是单调有限的终结性评价,大都采用闭卷考试。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国际认证医学人才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参照标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要拓宽教育评价的途径,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进行多元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

要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增加小测验、课程论文、实习资格认定考核、毕业资格认定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试、标准化病人评价考核等环节,学校、医院共同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教育结果。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与反馈机制,从组织机构、政策和条件支持、管理与运行制度等方面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包括校内和校外信息采集与反馈,校内包括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校外信息来源包括实习医院、用人单位、校友等,信息内容包括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对毕业生知识及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建议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2012

[2]郭昊龙.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争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3):6.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