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1篇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物理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教育’,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基础”.

按广义的知识观,物理学思想、方法属于知识的范畴.科学知识分为:

事实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具体事实和科学技术史中的事实;

概念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性知识;

程序性知R.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实验与制作技术.

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方法与步骤的运用.

物理学思想、方法是指自然界中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物理事实与物理理论(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在物理教学中,是指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物理思想比一般说的物理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物理概念比物理思想更具体、更丰富,物理思想比物理学概念更本质、更深刻.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方法二者密不可分.中学物理学中出现的科学方法,例如理想模型、理想实验、控制变量、等效替代和转换法等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物理学思想.

2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蕴含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大致有:(1)观察和实验方法(包括观察的方法,实验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的程序与方法,如猜想与假设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等效法、转化法等);(2)比较和分类方法;(3)理想化方法(构建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4)分析和综合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综合等);(5)数学方法(包括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图象法、极值思维方法、临界问题分析法、估算法、对称法、比例法、数形结合法、平均值法等);(6)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等效替代法、近似处理方法、累积法、审题的方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符号化或抽象法等);(7)特殊化方法、非逻辑思维等方法.

初中物理的确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内容,不但方法种类多,而且有些物理学思想方法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这说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切实可行,是一个颇具开发价值的研究课题.

3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在当前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物理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具体知识、技能训练的目标比较明确,而忽视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了知识的结论,削弱知识形成过程中思想、方法的训练;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又偏重于就题论题,忽视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在小结时,注重了知识的系统的整理,忽视思想、方法的归纳提高等,致使物理教学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品质的关键.因此,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1在概念、规律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措施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获得和谐的统一.在备课时必须把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钻研教材内涵的层面加以挖掘,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分析教材.通过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的教学,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内容.物理概念作为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应用中具有定性或定量的特性,要求表述科学准确;学习时需要层层深入,全面到位,由形象到抽象使认识螺旋上升.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以生活中具体情境或实例为载体,强化对物理现象的实际感受.在思维加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巩固深化,理解应用意义,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概念的准确定位,达成认识的深度.

在构建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隐性科学思想、方法,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思想、方法,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科学探究涉及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如在学习密度概念及密度应用等之类概念时,通过隐形渗透观察法及科学实验方法、步骤,让学生在使用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的同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有前提或控制条件),不同物质的比值一般不同的特征.形成密度的概念,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由比值法定义的概念贯穿于力、声、热、电各个部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内容时,通过隐形渗透理想化方法及物理学家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的观点,引发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碰撞,体会理想实验、理想模型、科学推理的思想、方法在建构概念形成规律的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传递科学思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的教学目标;在概念、规律复习过程中,用显性比较和分类的方法,通过明晰的分类,帮助学生构建、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辨析相似的知识,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3.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

适时地对某种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强化和揭示,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和运用等有意识地适度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梯度 形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33-01

高一物理难教难学,这一直是广大师生们的一块心病,很多在初中学习优秀的学生成绩下降,甚至不及格,使得学生和家长猝不及防,压力陡增。尤其是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背景下,高一招生成倍增加,这个现象愈发突出。其实,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教师如何处理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下面就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

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教材、学生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要求等方面。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介绍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及对规律的简单应用,基本上是教会学生“知其然”,教材主要以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等形式呈现,学生易读易懂。

高中物理教材则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对学生的要求是“知其所以然”,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水平的梯度

在初中,限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及知识积累的不足,大多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思维水平上,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的阶段。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梯度

在初中,由于只要求学生“知其然”,因此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在高中,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到了“知其所以然”,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

4.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梯度

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在理解及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应用一般停留在简单的四则运算,最甚者不过于列个简单的方程。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

二、化解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对策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高中与初中教材之间的梯度。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要求、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可以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

3.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

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对称法,假设法,图象法,类比法,等效替换法,转换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领略物理思想与方法的魅力,并逐步培养应用物理思想与方法理解、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4.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师生对例题的分析和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能力

思维是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培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都来关注此话题。

一、 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纵观古今科学发展史,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科学家的想象中创造的,只有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发散,他们才会大胆地创新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初中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创新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采用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对知识进行讲解,通过改变斜面的构成材料,证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动的距离越远的结论。实验中并不能实现小车不受阻力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想象,想象若小车在不受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从斜面滑下,会出现哪种状况?

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和错误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训斥学生,而是要耐心地去指导学生,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表扬学生,鼓励他们一直保持前进的步伐。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加深,而且也不会造成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在学习中也可以大胆地去创新想象。

二、 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明创造有重大作用。这种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遇到一种事物时,会联想到另一种事物与这个事物的共同规律。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法拉第磁生电的理论和阿基米德原理等都是在科学家的联想思维下造就的,这就说明,联想思维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是相当大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联想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就必须使学生学会使用归纳法、类比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同类事物进行分类归纳,便于联想创新。例如,在电流、电压等抽象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将电流想成水流、电压想成水压,便于学生对概念更清晰地理解。

三、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做到“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就必须注重对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合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初中物理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理论概念理解的逻辑性,不能将理论相混淆。例如,“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是欧姆定律,但“电压和电流成正比”是错误的理论。其次要锻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和归纳法,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理论概念进行充分掌握。

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在课堂理论教学上进行,而是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会有许多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四、 培养学生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因为学生收敛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快速有效地使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还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新的知识时,大胆设想,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变通性和独特性。例如,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定量(一杯水,一只气球),要求学生使用有限的物体进行实验,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他们才能在物理研究中大胆创新,并能解决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五、在物理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18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56-01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重在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应建立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从事一件感兴趣的活动时,身心都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发展,同时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富有生机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核心因素。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时去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规律。只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

(一)加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当前,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发展,其实初中学生普遍对实验课都很感兴趣。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也是学好物理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对学习物理知识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教学课上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来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有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向往。在实践中,兴趣对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趣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发挥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通过演示“冷水使热水沸腾”、“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一些小实验,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有趣的事例和有趣的实验来为学生设计问题,促使学生产生一个认知的驱动力,从而活跃思维,增加积极性。同时,这种发散思维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乐趣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也不能脱离事物而随意的推理,要从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现象中去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只有弄清了现象与规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物理学科中的启蒙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观察得出的结论,在进行物理学习中要从实验出发,在第一个实验开始就要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正确的联想当中,在提高观察的正确性,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怎样进行等,最后得出什幺样结论,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一)要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

学习物理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前做好预习,它对学习物理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较弱的一项中,教师就要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步骤的在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加以提高,阅读时要熟悉教材,了解内容,对内容产生疑问,边读边思考,思考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

(二)加强有效的练习。

学生在思考时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养成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师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还要做好科学思维方法的示范教程,体现出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练习,是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三)提高学生课后总结的习惯。

初中学生对于课后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单薄,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有效规律,总结各章结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提高总结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认识。

三、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学好物理是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发展和从事工业化生产,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物理教材就是学生手中最有效的武器。

(一)现代物理教材安排得科学严谨,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编排形式及内容的安排很贴切于学生实际的要求,课题的引入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较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现代教材中还包含了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只要教师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本,学生就会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刻,从而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同时,物理学是从实践和实验中发展起来的,教材中用实验得出结论正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很简单便于操作的也是便于观察的。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教材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和规律都会注重把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起来,这个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教师易传授,学生也易懂。

(三)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教材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应用于物理知识。

四、物理思想教学的方法

物理思想教学是物理学的灵魂所在。能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好,仅靠扎实的物理知识,过硬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丰富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理想化的科学假想推理思想的理论等,都是有利于对今后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不仅是知识的跨越,更是思维方式的跨越,学习方式的跨越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跨越.在高一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一部分中考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高一的学习中却表现得不尽人意,甚至逐步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成绩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衔接,导致学生没有轻松跨过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现象,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总结起来现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如表1所示.

2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现状分析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21高一新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先天不足

比如,在讲到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时,要理解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则必然涉及斜率的概念及求法,但在初中的数学中并没有斜率的相关知识.再比如,讲到瞬时速度的公式v=ΔxΔt(Δt0)时要提到数学上极限的方法,但初中数学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初中物理在解}中主要涉及的是数字的简单运算,而学习高中物理更多的涉及到字母的运算和推导,高一新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先天不足.由此可见,学生在初中储备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不足,是学科知识体系安排的宏观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能力问题.

22高一新生的思维方式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初中物理学习相对简单,这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常把注意力停留在对显性知识的简单获得上,忽视了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习惯于套用公式,忽视了对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思维的运用, 因此许多学生初中毕业时并没有真正具备应有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方法[1].与此相反,许多高中物理过程的变化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物理图景或状态,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空间想象和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2].例如初中物理中的研究对象是物体,而高中一开始就把初中讲的“物体”抽象为一个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这对学生的思维跨越和建模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一个过渡的“台阶”,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困难.

23高一新生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容量不大,多是定性的了解,定量的公式运算和变式较少,不少初中教师往往采用知识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然后采取对知识点“狂轰滥炸”式的题海战术训练,最后通过复习阶段的重复性练习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到了高中,知识容量突然增大,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大部分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的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光靠死记硬背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必然会感觉不适应.

3应对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初高中物理衔接中存在的困难,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谈解决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应对策略.

31物理教师要适时客串一下数学教师,补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先天不足

解决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既不能幻想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改变来完全服务高中的物理教学,也不能完全等待高中的数学进度来补齐知识的欠缺,只能是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提前讲解明白,便于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到位移――时间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时,要先给学生说一说斜率是什么.当然,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要尽量降低台阶,让学生理解就行,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斜率这个概念往往会感到比较陌生和抽象,但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坡度”却有着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个概念类比一下,如图1(a)和(b)所示.告诉学生,斜率是表示图线倾斜程度的物理量,好比坡度表示斜坡的陡峭程度一样,斜率的含义与坡度相当,从而顺理成章引出k=tana=ΔxΔt,即图线斜率表示速度.

通过这样深入浅出的对比分析,既能解决数学知识的缺失,又能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真正达到了“低台阶,巧衔接”的效果.

32架好思维过渡的桥梁,助力思维方式的转变

首先,从初中物理习惯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物理常用的“抽象思维”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思维的训练和形成是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改变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 ,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引导、培养高中物理需要的“抽象思维”,搭好这两种思维方式转变衔接的“台阶”.比如在必修一的内容中,加速度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一个概念,在上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前面几节的复习类比,层层递进来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位置的变化我们引入了位移,位置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那么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怎么来描述呢?”教师马上举出一些生活中关于速度变化的例子,轮船启航和火箭发射,在10s的时间内速度分别增加到02m/s和100m/s,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呢?以8m/s行驶的汽车能在23s内停下来,以8 m/s飞行的蜻蜓能在07s内停下来,谁的速度减小得快呢?更进一步,如果两个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都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来比较他们速度变化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联想前面速度的定义,还有初中对功率的定义方式,可以得出通过他们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多少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从而引出α=ΔvΔt.其思维衔接图2所示.

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引导和类比,再联系生活中一些形象的例子,可以有效地降低思维衔接的“台阶”,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促进抽象思维的形成.

33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注意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注意改变初中生学物理那种依赖性强,靠模仿去吸收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注意研究各部分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归根结底就是应注意能力的培养.[3]

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不是让学生仅仅记住公式x=v0t+12at2就行,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物理思想是什么? 如何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

如图3(a)为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要计算全程的位移,我们可以把运动的时间等分成5份,每一小段内我们都用这一段的初速度乘以这一小段时间(实际是把每一小段等效为匀速运动了),这样全程的位移就是@五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如图3(b)所示.引导学生分析会发现,这样计算的结果实际是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就在于每一小段的位移应该是用这一段的平均速度乘以这一小段时间,而我们用的是这一小段的初速度(它比每一小段的平均速度都偏小)乘以这一段的时间,因此总的结果肯定比实际值偏小.那么能否减小误差呢?

根据上面的分析让学生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把时间等分成10份,那么每一小段的初速度和这一小段的平均速度就会更加接近,这样10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就会和真实值更接近了,你会发现上面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越来越小了,如图3(c)所示.

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无限划分,这时候无限多个小矩形的面积几乎就是全程的位移,此时上面的小三角形的面积几乎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整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无限多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它就代表了物体运动的位移,如图3(d)所示.

运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不仅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而且对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也是适用的.把过程先微分后再进行累加(积分)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想方法――“微元法”.比如在以后我们求变力做功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思想和方法来做.这样一来,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个冷冰冰的公式,更多的是这个公式背后所蕴含的物理思想及解决此类问题所需要建立的物理模型,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式的内涵与外延,逐步改变学习初中物理时形成的机械、死板的学习方式.

总之,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付出汗水和智慧.教师要充分认识初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在教学中尽量巧设台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建立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适时补充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吴炳光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民族教育,2012(5):30-32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极限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的解题方法有很多,但在众多的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中,极限法是一种最简捷、直观的方法,通过极限法能将物理量或者物理量的变化过程推理到所在区域中的极限情况,从而将问题的本质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已知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中极限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极限法的概述

极限法的思想在古代刘徽的割圆术中就有应用,而古希腊的穷竭法也有极限思想的体现,荷兰数学家斯泰文借助几何直观思想,对古希腊的穷竭法进行赶紧,用极限思想对问题进行思考,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极限思维的应用十分广泛。极限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假设某个物理量在某一区间呈单调连续变大或者单调连续变小,这时可以将该物理量的变化过程推理到所在区域中的极限情况,使得物理问题的本质暴露出来,这样就能通过已知的事实经验,解决这些未知的问题,极限法是一种直观、简捷的方法,将其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极限法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事例能运用到极限法,下面结合具体问题,分析极限法的应用。

例1 如图1所示,A、B、C三种不同的液体分别装在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初始压强相同,现在从三个容器中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则剩余的液体对三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压强PA、PB、PC之间的关系是()

A.PA=PB>PC B. PA>PB>PC C. PA=PB=PC D. PA

在本题中,先对比A容器和B容器,根据极限思想,将B容器中的液体抽完,由于液体抽出的深度相同,因此,PA≠0,而PB=0;然后对比B容器和C容器,同样用极限法可以看出PB≠0,而PC=0,因此,PA>PB>PC。

例2 如图2所示,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加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图中M点和N点到量筒底部的距离相同,此时,M点和N点的液体压强PM、PN之间的关系是()

A.PMPN D. 无法确定

在本题中,M点和N点到量筒底部的距离相同,如果将M点和N点到量筒底部的距离极限到液面上部,可以看出,PM=0,而PN≠0,因此,PM

例3 如图3所示,两个实心且均匀的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甲、乙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如果沿着两个正方体的水平方向去掉相同的高度,那么剩余的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之间的关系是()

在本题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也就是在没有截取前,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P甲=P乙,即ρ甲h甲g=ρ乙h乙g,由于h甲>h乙,因此,ρ甲P乙。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本题进行讲解时,由于讲解过程十分繁杂,学生往往难以快速理解这些知识,而采用极限法则能帮助学生直观的得出答案。在本题中,利用极限法,将乙正方体完全截取,此时,P乙=0,而P甲≠0,因此,P甲>P乙。

例4 如图4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悬浮在水面上,现在沿着图中虚线位置,将下部分木块去掉,剩下的一部分木块在水面上的状态是()

A.下沉一些 B. 静止不动 C. 上浮一些 D. 无法确定

在本题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解题:木块在去掉一部分后,密度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木块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木块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G,ρ水V排g=ρ物V物g,由于V排和V物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因此,V排和V露的比值也是一个定值。当木块沿着虚线部分去掉以后,假设木块会保持不变,也就是V露不变,但V排会减小,因此,V排和V露的比值会减小,这就说明假设木块静止不动时不成立的,为确保V排和V露的比值不变,木块会下沉一些,因此选A。

从以上解题思路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解题方法十分复杂,如果采用极限法进行解题则会简单明了。假设木块将水面以下的部分全部去掉,剩余的木块仍会悬浮在水中,这就说明剩余的一部分木块必然会浸入水中一部分,因此,木块会下沉一些。

三、总结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将极限法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让复杂的推理过程中变得更加简单,更能让初中学生接受,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极限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理 台阶 能力 思维方式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物理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及心理特点上。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学生如何克服面对的台阶和怎样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观点。

一、台阶分析

台阶1:思维方法上,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等的形式介绍而己。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去,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台阶2:能力要求上,从单一能力上升为综合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在高中,物理规律则要通过较多的推理和判断得出,如牛顿运动定律。因此,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高中物理学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此种思维能力培养的欠缺。

台阶3: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及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人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又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更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且重视纵横推理、判断、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死记和套公式的初中学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

二、帮助学生克服台阶

1.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课。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都有“更要努力”的积极心态。所以教师要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以抓住绝大多数同学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态这一物质基础,激发起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却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己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3.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化、形象化。

4.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5.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6.加强课外辅导。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选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比起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所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有更高的标准,学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也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高初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田世昆,胡卫平著.物理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8篇

一、结合真实情境,体验控制变量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以及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际,并分析新课改对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控制变量法,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多因素变量相关物理知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的第一步就是结合真实情境,体验控制变量。

案例1: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容器装物体”比赛,竞赛结果以装完物体后容器总质量大小来区分。第一步,A和B组选择不同材料的容器,一个是塑料瓶子,一个是玻璃瓶,且保证容积一样大,都装满水,最终称重比较。第二步,C和D组选择相同容器,相同的玻璃瓶,内径不同导致容积不同,都装满水,最后称重比较。第三步,选两组装不同的物体:水和沙子,其他都相同。第四步,装满和装一半的区别,其他都相同。游戏后,引导学生分析,决定游戏成败会涉及四个方面的变量。在比赛过程中,要想达到公平性,就需要从这些变量入手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玩装物体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控制变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控制变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游戏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

二、深入探究活动,渗透控制变量

在了解和体验了控制变量对于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之后,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控制变量的第二步,就是进行模仿训练。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思想,通过这两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验,促进学生深入实验探究。再次,教师在学生实验探究中使渗透变量的思想上升为理念,并用来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

案例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针对这个物理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接触面,比如水泥地面、玻璃界面上使得相同质量物体滑动,结合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滑动所显示力的大小,来分析接触面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另外,引导学生在同一水平地面,拉动不同质量物体,观察需要力的大小的区别。通过控制变量,还可以分析其他因数对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有影响。

案例分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物理实验和对知识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感知概念规律,运用控制变量

初中物理知识以概念的掌握和实验的探究为主,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并且物理概念大多是通过大量实验不断总结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来源、发生和发展,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和说明。而实验的探究以及分析,在初中物理阶段,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控制变量。

案例3:在学习“导体的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时。运用控制变量思想,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进行探究和分析。首先,学生进行猜想,导体电阻可能与横截面积、导体长度、导体材料有关。其次,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实验探究,运用控制变量思想,开展验证性以及探究性实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案例分析:通过课本概念的说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借助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思想,从而对理论进行验证,又反过来得出或发展理论。

四、落实应用实践,掌握控制变量

在领悟、分析、运用了控制变量思想之后,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实践,从更深层次角度掌握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在应用控制变量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思维模式出发,以生动的引导性语言、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实验手段,适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使得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应用方法,并能够自主进行实验创新和改进。

案例4:在进行“电流做功多少因素的探究”实验时,可以创新实验方法。第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是开门见山法,就是用过电压表、电流表以及灯泡的亮度来分析;第二种是创新方法类比法,将其余水流做功类比,猜测其与电流、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再应用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86-01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重在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应建立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从事一件感兴趣的活动时,身心都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发展,同时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富有生机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核心因素。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时去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规律。只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

1、加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当前,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发展,其实初中学生普遍对实验课都很感兴趣。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也是学好物理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对学习物理知识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教学课上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来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和总结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向往。在实践中,兴趣对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趣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发挥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也不能脱离事物而随意的推理,要从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现象中去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只有弄清了现象与规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1、要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学习物理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前做好预习,它对学习物理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较弱的一项中,教师就要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步骤的在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加以提高,阅读时要熟悉教材,了解内容,对内容产生疑问,边读边思考,思考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

2、加强有效的练习。学生在思考时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养成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师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还要做好科学思维方法的示范教程,体现出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练习,是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3、提高学生课后总结的习惯。初中学生对于课后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单薄,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有效规律,总结各章结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提高总结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认识。

三、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学好物理是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发展和从事工业化生产,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物理教材就是学生手中最有效的武器。

(1)现代物理教材安排得科学严谨,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编排形式及内容的安排很贴切于学生实际的要求,课题的引入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较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物理学是从实践和实验中发展起来的,教材中用实验得出结论正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很简单便于操作的也是便于观察的。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教材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和规律都会注重把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起来,这个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教师易传授,学生也易懂。

(3)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教材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应用于物理知识。

四、物理思想教学的方法

物理思想教学是物理学的灵魂所在。

能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好,仅靠扎实的物理知识,过硬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丰富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理想化的科学假想推理思想的理论等,都是有利于对今后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跨进物理大门的第一步,教师也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便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厚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2008(9)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10篇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增加物理知识储备,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而言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平台,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物理实验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但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知,强化了学生对物理的主体印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习热情。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是主体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由传统课堂上的主导者变成了现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改变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传统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转变成吸引学生兴趣和专注力的物理趣味实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1.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我国的教育深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形成了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并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因此,长期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学不会自己动用大脑进行独立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目前学生们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如果教师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转化为通过实验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就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根据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相关联的因素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定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探讨的时间,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深度、密度、形状相关联的猜想,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内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做教材中没有的实验。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物理课本上,有些物理实验甚至都没有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因此,教师可在教堂上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物理实验。拓展实验教学主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要懂得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慢慢地将整个物理学体系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教学用到的物理器材非常多,教师可以用学校中实验室内的教学器材,也可以自备一些小的器材,更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巧妙地用来进行实验活动。事实证明,优秀的学生并不是靠自己的死记硬背来获得好成绩的,而是他们都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物理,是具有很强的突破性的;而部分学生物理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力水平上的高低,而是在于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少了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奇特的物理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提高实验教学的自主性,突出教学的新颖。在初中物理试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物理现象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要在一旁不时地加以指导或者给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物理现象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的一些新颖的问题,更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4.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特点,教师不光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更要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的一大方面,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求新求异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了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事业,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可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物理实验现象从一种非常规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出物理现象的多面性,从而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的催化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试着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新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方面必须改变以往的用传统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转变成更为开放、自由的新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制定,通过使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教学活动的环节和教学目标后,让学生对物理教学有了深刻的把握,并且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我国沉重的课外作业负担也是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将部分课外作业转化为课堂上的物理实验。同样是巩固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但在本质上却大不相同:课外作业多了,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且会造成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并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但是如果完全放弃布置课外作业,则会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将部分课外作业当作物理实验课上的实验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失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2. 保证物理实验设备满足物理实验课上的需要。实验设备和工具是保证物理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只有符合数量、质量和规格的实验设备才能够用于物理实验,一方面是处于对学生安全的保护,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实验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正是处于接受和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所以,为了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物理知识,学校一定要在物理设备的购买和维护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保证所有的设备能够随时正常投入使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学校的实验室能够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就表明学生能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虽然传统的实验室模式是由教师带领进行物理实验并且保持了实验室内的卫生整洁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性,但是却阻碍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脚步,对于学生中的一些创新性想法和实验,传统的实验室模式并不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削弱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日积月累会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很大的阻碍。相反,开放式的实验模式恰恰能弥补传统实验室模式的不足,所以,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有良好的帮助作用的。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习题课;教学探讨

物理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物理学科是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如何在新课标下更好地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这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是必须的。然而在作者从事的物理教学生涯中,深知习题课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习题课教学对于巩固课本内容分重要,一方面它延伸和提高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新的知识点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文将从物理教学中的习题课教学的组织、习题课的选题原则等方面给出物理教学中习题课的教学见解。

一、初中物理习题课的组织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习题课应由四部分内容组成:(1)复习课本上对应的知识点;(2)重要例题的讲授;(3)课堂练习题的处理;(4)课堂小结。教师应该精心准备习题课的讲授,一堂好的习题课不仅能够强化重要知识点,而且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上好一堂习题课并不容易。从习题课的准备来说,教师所选选题要精,要有针对性、典型性,从习题课的组织而言,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时间,做到师生良好地互动,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中物理习题课的选题原则

1.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众所周知,习题课的讲授不同于新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它主要以练习习题为主,以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便高效地巩固所学知识点。为此,教师在选择习题方面,要针对所学教学目标、所学章节的重要知识点、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所选择的习题难度应该大一些,但学生普遍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应该反复强化,选择习题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

2.习题的选择要以课本习题为主。物理课后习题都是经过物理专家们研究、选择的经典题目,教师在习题的选择上,理应优先考虑课本中例题与课后习题,当然作为老师也要适当将课本中例题与课后习题变更,一方面紧扣课本,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以便使学生多层面、换位思考,真正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

3.习题的选择要有研究性。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教育者的新课题。在物理习题课的讲授中,习题课的选择要有一定的研究性,并不是所有课后习题都给学生讲解,也不是题目选择越多、越难就是好的习题课,教师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贪图多,要有代表性,争取使一道题目的讲授就能囊括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覆盖一个章节的重要解题方法。

三、初中物理习题课要突出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物理学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有限到无限的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创造性思维方法。因此,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这一点,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要以体现物理思想方法为主要教学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方法是教学活动过程首要思考的问题,物理习题课的讲授要遵从这一观点。教师在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教学时,必须以课本重要知识作为载体,但是应把知识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通过习题课的形式给学生讲授,使学生通过习题课真正领悟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四、初中物理习题课的讲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应新的课堂,“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所有的课程并不是运用同一种“启发式”教学。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启发要适时、适度。既不能过早地启发,也不能深层次启发,启发应掌握分寸。另外,在习题课的启发中,教师还要分层次给学生启发,掌握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与原则,使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领会教师所给予的启发。

五、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过程应注重突出主体教学

既然是习题课教学,所以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教师不能“满堂灌”,教师应多角度给予学生活泼的思考氛围,把机会尽可能多地让给学生,尽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启发的基础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想象思维。对于学生错误的解题思路,教师应给予学生耐心而又全面的指导。要让学生多练习所给定的题目,可以让个别学生上黑板板书做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小结

在物理教学中,一堂好的习题课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开阔思路,这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在训练题目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令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本文从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过程入手,分别就物理习题课的组织、习题课的选题原则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见解。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思维方法;初中科学;高中物理;衔接

在高一新课程中,物理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师生的一个问题。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初中科学与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上出现了“架空”现象。笔者采用师生访谈的形式,尝试剖析初中科学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思维方法问题。本文从思维方法角度,透视初中科学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探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科学与高中物理思维方法在衔接中存在的断层

先看初中科学老师的访谈反馈。初中科学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从教学内容看,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练习题大多要求学生解说现象,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从教学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课标范围内,对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再看高中物理老师的访谈反馈。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际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对应用数学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再看高一学生的一种常见状况:初中科学学得不错,兴趣也浓,中考成绩也不错;高中却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都不知道怎么学了。根据上述现状,笔者从思维方法角度,对初中科学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断层问题做如下分析:问题一: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存在着脱节现象。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这种强调能力立意,符合新课程精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九年级时,应试现象太害人。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包揽一切,学生一味等着喂食,功利性太强。以致部分学生喜欢做题目,不喜欢动手做实验,关注题目的结果,不注重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学生能正确回答提出的问题,却很少关心有多少学生是否知其所以然,忽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二:初高中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存在着脱节现象。初中教材中比较直观的、对思维能力要求较低的内容,如测量、力、运动、用电常识,一般都能较好地掌握,达到教材要求;而教材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如八年级教材中压强、浮力和九年级教材中电功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出错最多。这说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课标的实施,初中科学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强调从演示实验与生活常识出发学习科学,将这种思维的培养要求向后推移到高一。因此高一学生的智力表现、思维水平、成绩变化大起大落的情况还是较为常见,且在物理科、抽象要求较高的学科出现了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到高二以后则又相对比较稳定。从这一变化情况来看,高一是思维质变的关键期,与此相适应的高中教材的思维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一部分同学进入高一不适应的原因。另外,初中实行素质教育,而高中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这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性。

二、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效益,实现思维方法衔接的几种策略

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共性外,与抽象思维比较,它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历来重视概念、规律的教学,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忽视观察、演示实验等直观形象的教学,忽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也会因为缺少形象的支持而难以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由于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是比较初级的、简单的,他们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仍然直接或间接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在实验中不仅有形象的感受,还有形象的识别和描述。实验过程是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如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所探究的问题无法呈现出实验现象,有时即便有现象也是肉眼看不见的。这就要求我们想方设法使实验的现象“显现”出来。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渗透模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科学研究中,人们用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反映和替代客观对象,并通过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方法就是模型方法。高中物理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模型,例如:这就要求在初中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建立合理的模型和理想化过程对于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学习这种方法的自觉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处理较复杂的问题时采用的具体分析、合理简化、科学抽象的方法,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还可向学生渗透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模型建立、完善的历史。模型的不断提出、修正、更新推动着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逼近事物的本质。初中阶段这种模型思维方法的渗透,避免了学生进入高一接触到理想模型时的陌生感。为高中阶段学习建立“理想模型”作了铺垫,在建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加强解题指导,培养学生动态思维能力。根据思维对象不断运动变化的特点,适时改变思维的程序和方向,并调控思维的过程,从而实现思维的目标,这样的思维方式,叫做动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相反,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相对静止和稳定状态在思维活动中的反映,就是静态思维。物理学研究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各物理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从相互关系中掌握概念和物理规律。要学好物理,高中生要具备动态思维。从高一学生的错题根源来看,学生对孤立的、不变的问题,易于理解,而对于变化的、相互联系的问题,则较难掌握。从思维发展来看,高一年级的新学生比较熟悉静态思维,动态思维能力亟待培养。所以很有必要树立初中生的动态思维意识。4.重视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在原有的经验、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取得新颖的、有一定科学价值的成果,这样的思维活动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有层次高低之分: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取得重大的新发明,建立崭新的科学理论,对国家作出卓越的贡献,这是高层的创造思维;对于正在学习的学生个体来说,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巧妙地运用前所未有的新成果,也是创造思维活动。这种新异的、符合任务要求的高品质的思维方式对学好高中物理有极大的帮助。初中科学综合实践,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及反省的习惯,系统地解决问题和冲突。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从而逐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上所述,使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不仅仅是高中物理老师的责任,也是初中科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在思想上,初中教师要做好“送”的准备,在策略上,要实施相应的有效手段,向课堂要效益,搭好思维方法台阶,同时也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于初中科学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很有必要参加各种研修。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内涵。通过校本研修提高初中科学教师的物理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横向和纵向集体备课,即加强一个年级段的集体备课和初中整个阶段的科学课程中物理章节的集体备课,以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水平。利用网络研修解决教师教学上的困惑,通过网络研修,教师间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和智慧的共享,促进自我素质迅速成长。缩小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思维的差异,为初高中教学架设“阶梯”,让学生都能顺利越过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实现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作者:姚掌仙 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洲泉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海燕译.美Roberj.SternbergLouiseSpearSwerling著.思维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朱龙翔.物理教学思维方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科学6册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13篇

一、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差异

1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

初中的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生动手做实验或是观察老师做实验,得到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是对象单一、过程单一、静态的简单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教材主要形式是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制作、小实验、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 初中与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 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简单问题”的“简单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要能(把课本作为工具)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逻辑分析,学会寻找知识点的“连续性”关系。

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还需“形成物理学思想”,寻找物理课学习的门路。

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使教学方法具体化,是一种启发式教育,由于初中生的逻辑能力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只有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它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储备量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平台,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强化主体印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学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启发者和引导者,通过实验教学,能够用趣味的物理教学代替乏味的教学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创新思路

(一)实验教学方法要具备探索性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不但缺少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发展。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就应当具备探索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以“浮力”的教学为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给予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并提出影响浮力相关因素的假设,如形状、密度以及深度等,让学生根据假设来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应当跳出教材的局限性

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设计所有教学实验。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主选择增加实验主题,将物理实验贯串到整个物理教学体系当中。同时,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多样实验器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备小器材,或者运用日常用品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所突破。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摩擦力的滑板,亲自体验摩擦力的效果和对比。这种教材外实验项目的增加,能够让初中生拓宽物理思维,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主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现象进行思考和认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具体而言,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只提供必要性的参考建议和意见,让学生独立自考,独立选择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受实验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主动寻求解决方式,这些都是实验教学自主性的体现。

(四)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在追求物理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才能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非常规角度来思考物理实验现象。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通过求新求异、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来研究和思考物理实验现象,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才能催化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总而言之,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一)对传统教学方式做出转变

物理教师应当保证学生直接参与制订教学活动计划,并鼓励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敢于表达想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沉重的作业负担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弊端之一,教师可以尽量用课堂物理实验来代替课外作业。这样,既没有改变学习物理知识的本质,又能够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二)准备充足的物理实验设备是必要的基础工作

物理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完善的实验工具和设备,只有保证实验设备的规格、数量和质量均符合标准,才能在充分保护学生安全的同时,提高实验质量。初中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时间段,学校应当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购买与维护物理实验设备,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功效。

(三)实验室应当采取开放式实验模式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实验室都是封闭式的,只用于课堂实验。如果在确保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将实验室改为开放式,让学生能够随时到实验室开展感兴趣的物理实验,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能力,会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展现,也能给予学生验证猜测和想法的良好平台。

(四)大胆创新物理实验方法

在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对实验进行创新,从自己做起,教会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来证明猜想,这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气体压强实验的设计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安排使用酒精灯来对易拉罐中的水进行加热,待到有白雾出现在易拉罐口时,让学生在灌口处堵上面团,并冷却易拉罐,此时学生会发现易拉罐发生变形。但是,这个实验的缺点在于易拉罐很容易发生漏气,教师和学生应当有创新意识,可以换用封闭性更好的圆锥形容器等设施。综上所述,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物理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敢于创新,转变思路,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思路和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用多样化的物理实验来代替繁重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不断强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54-255.

[2]殷正用.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167.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 等效思想 等效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科学思想及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其中等效思想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把这些复杂问题与一些简单模型进行类比,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且思路能够清晰明了,这个过程就是运用了等效的思想和方法。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各种等效变换的原理和基础的教学,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等效方法,形成等效思想的科学方法。因此,初中科学教学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进行科学思想及研究方法的教育,这对于提高传授知识的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等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初中科学教学应用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问题,略作一些探讨。

1 等效思想及等效方法的实质分析

(1)等效思想的实质。什么是等效呢?等效的意思就是效果相等。等效思想的实质就是人们研究事物或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查最后的结果,忽略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细节,只要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果,就可使二者相互代替,并视其为等效。在初中科学中普遍蕴含着等效思想,由于等效的事物是存在共性的,我们可以把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形成科学中的“概念”。而相对于课本上的那些生硬的概念,我们通过等效后的概念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等效思想的应用是解决初中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长度测量中同学们可初步领略了它的风采:利用一根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代换地图上所画的弯曲的铁路线,从而测出了曲线的长度;历史上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更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里,用易于被刻度尺测量的棉线替换了地图上所画的弯曲的铁路线;用可以采取分次测量的石块代换难以一次测量的大象,这些都是等效法的具体应用。再如:求多个电阻串(并)联后的总电阻就包含等效思想,它利用总电阻在电路中对电源所起的作用等效所有分电阻共同对电源所起的作用。

(2)等效方法的实质。我们所谓的等效方法是指对问题中某些因素进行变换或直接利用相似性利用某一规律进行分析而得相等效果的一种科学方法。按照这一思想和方法来理解,在等效变换过程中,能保持某些特定方面的效果相同是关键,应借助于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建立和寻找其中的等效关系。其变换的特点是“以熟代生”,“以简代繁”,能够把新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在知识间良好地迁移,通过变换,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以便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研究等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研究变换。关于等效方法的实质,我们具体可从初中科学教学中常见的等效方法进行论述。在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模拟、抽象、理想化、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证明、反驳、数学方法和科学假设方法)中,并没有等效方法,那么等效方法与它们有什么关系?等效法的实质是什么?其实初中科学的等效方法的实质,就是以甲代换乙,其效果相同。也就是把直接观察或测量较困难的科学特性、过程用其他间接的可观察、易测量的科学特性、过程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可以使被研究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是一种精确的定量化的科学方法。如: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直接测量不容易,借助量筒用排水法,问题就容易了。再如: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等效思想和方法的实质是在理想化(或近似)下的变换,等效法虽然在方法论诸法中找不到,它却是其中某些方法的实际应用和综合应用。

2 初中科学教学对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的应用

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是一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殊方法,只要一事物与另一事物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等效性,就可以将它们在该意义上进行变换,以使得所研究的问题简化,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初中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等效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分析、研究科学问题(包括实验问题)。在初二教材关于长度的测量中,已经出现用细棉线代换地图上所画的弯曲的铁路线。这种等效思想和等效法在教学中不仅是获得知识的有力工具,而且也是我们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再如:等效变换。这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在不规则容器的容积里,可将容器盛满水,再将水倒入量筒中来测量。这在保证结果相同的前提下,把不规则容器的容积变换成水的体积,使问题简化。可用类似的方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提出新概念。在教学中,有的科学概念利用等效代换的方法把它提出来,有助于学生领悟到所学的科学概念的实质。如:在学习有关电路的知识中,总电阻的提出就是这样的。首先在教学中,可借助实验让学生发现,电阻R1;R2串联,R3;R4并联后,分别接在同一电路的两点之间,它们先后都与电阻R单独接在该电路两点间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即看相向的电压和电流强度,在此基础上便可引入总电阻的概念。借助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到总电阻概念的实质,使学生以等效为出发点理解总电阻概念,而不是片面抓住“总”字把总电阻理解为各电阻的电阻值之和,错误地把总电阻的计算归结为加加减减,由此一来,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就会感到难以理解。

(2)把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作为获得新知识的工具。在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等效代换法获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结论。阿基米德巧妙地运用等效替代法,用溢流杯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再倒入阿基米德金属桶,得到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其具体过程就是:在静止液体内部选取一部分与待研究物体形状、大小均相同的液体为对象,因所选的这部分液体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周围液体对这部分液体的浮力大小等于它自身受到重力大小,然后假设用物体代换所选的这部分液体,可知,物体受到的周围液体对它的浮力大小等于被代换的那部分液体受到的重力,换言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运用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在关于热量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对水所吸收的热量大小跟水的质量、升高的温度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没有设置实验去证实,也没有加以论证,学生只能把它们间存在的关系建立在自己凭直觉判断问题的基础上,很不深入。运用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依托点,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所学的这部分知识。再如, 要证实热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过程也是如此:52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如果把52克水等分成52份,再分别让每份是1克的水温度升高1℃,那么,每份水吸收了1卡的热量,它们共吸收了52卡的热量,再把这52份1克的水合到一起,52克水温度升高了1 ℃,用以上的过程取代52克水直接吸收热量温度升高1℃这一过程它们的效果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可以发现,52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最是1克水温度升高1 ℃吸收热量的52倍。

(4)运用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帮助学生解题。如:

如下图1所示:

先向容器较大的部分盛满水,然后再向上面较小的部分注满酒精,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0,当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则P0和P的大小关系为()。

(A)P0=P(B)P0P(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分析:前后容器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容器中液体混合前后的平均密度,由于深度相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跟液体的平均密度有关,只要比较液体混合前后的平均密度的大小关系,就可以比较前后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将容器中液体混合前后分别作等效图(如下图2、3所示),因为在液体同一深度的压强处处相等,所以只要比较B区域底部的压强大小就可以了。刚开始时B区域内液体的平均密度是酒精和酒精正下面的水的平均密度,而充分混合后B区域内液体的平均密度是酒精和全部水的平均密度,很显然,后者大于前者,因此这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C)。

总之,上述内容告诉我们,掌握方法与培养能力密切相关,能力不能孤立存在,它以知识为基础,技能为载体,方法为工具。对方法的掌握是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一个因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妙用等效思想和等效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简化解题过程,而且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思想和方法的传授,将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海洋,孙梦家.利用等效方法巧解物理题[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