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给予表扬;可以对学生的灵活思维给予表扬……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我们可以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协作,共同思考.这样,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领悟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

三、在联系生活实际中渗透德育

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目的明确的人,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计算出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分析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也使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四、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渗透德育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研究;出发点;基本观点;研究方法

1 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观点

关于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要有一个基本出发点,还要有一个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因为科学的观点,正确的方法,这是我们的研究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对数学教育的研究当然也是这样。什么是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认为,应该是利用数学科学的特点,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受教育者步人社会、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学习理论时,把认知观和行为观相结合;在研究认知观中,既吸收建构观中有用的东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用的东西;在研究学习过程时,既把学习看作是过程,也把学习看作是结果;在研究学习条件时,既指出其内部条件,又指出其外部条件。总之,要充分利用相关研究中积累起来的有用的东西去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继承、借鉴、发展和创新,是我们研究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2 关于数学教育的研究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方法来研究数学教育,一种是把数学教育作为教育、心理理论的应用,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另一种就是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研究数学教育,例如波利亚、弗赖登塔尔等人的研究方法。也有综合两者的研究方法。

事实上,因为数学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也是综合性的。在基本出发点这一前提下,研究的路可以开阔一些,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数学教与学的规律性,吸收各家的成果,进而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例如,对数学教育教学原则的研究,根据数学教育的目的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规律性,是否可以提出以下教学原则:归纳与演绎并重的原则、“再创造”与过程教学原则、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理由如下:

(1)我们知道,数学教育教学目的中包含了以下四方面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对数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什么是数学?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象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为实现数学教学目的,作为指导数学教学实际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与准则,我们提出归纳与演绎并重的原则。

(2)根据数学科学的特点,尤其是其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进而领悟数学中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出来,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过程中自行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提出“再创造”与过程教学原则。

(3)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教学”二字代表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如何教”、“如何学”的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为此,首先要摆正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地位。按照现代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基于上述对于学习本质和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作用的分析,我们提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实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自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也就必然要遵循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巩固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而实施归纳和演绎并重的原则、“再创造”与过程教学的原则,也必然会体现“数学化”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等等。总之,如前所述,根据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数学科学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学习的实质、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规律性,以及教学原则的条目宜少而精为好的出发点,我们提出以上三条教学原则,与同行探讨。

3 如何研究数学教育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中心问题是切实、有效地促进和改进学生的学习。

一个富有时代特点的数学教师要有科学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要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比如,应认识数学科学归纳和演绎的两重性,按数学的本来面貌进行数学教学;应区分“题海”和练习,明确什么样的练习是有价值的;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应关心教学改革,并联系自己的教学、教育实际,从事教科研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要引起来的,如果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有思维的进一步发散。而认识需要往往是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引申出来的,学生往往对有的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不能够立刻解决,这时学生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积极探究和思考。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形象的、生动的、有利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定义》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不能做成三角形的、方形的或者椭圆形的?对这种情况,学生就会感到新奇、自然、充满乐趣。再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相似判定定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古希腊的金字塔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圣地,然而竟然没有人知道它的高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可以测算出来”这时,学生就会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中所蕴含的的数学奥秘,主动学习的情绪就会很高。

(二)挖掘知识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的规律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就包含在所学的知识中,因此,教师要学会去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魅力,通过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其实,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魅力远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加强烈,它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吸引学生去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等比级数求和》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古时候印度国王打算赏赐发明出64格的国际象棋大臣西萨,让西萨随便说什么都满足,而西萨却说只要麦子就行,要第一格中有一粒,以后的每格中都是前一格2倍,这样的64格全部摆完就行。国王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了。在讨论探究中,学生也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其实并不然。这时,数学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结合64格知识算出麦粒总数。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知识和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有直接的关系,一下子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手、口、脑的协调进步产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

二、通过鼓励性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情感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引言:中学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并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数学问题处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通过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回归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进行问题的求解、讲解数学问题步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进行初中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中学数学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建设实践,在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加强实践结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学数学教师在形成良好数学教学思维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进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

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数学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思维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实现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讨论,自主研究科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某初中深入进行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该初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坚持贯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适当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该初中某班级的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了分层,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式教学。然后改版机数学教师鼓励同学进行自由一对一帮扶,会在简单介绍数学教学内容后进行工作部署,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备课,让学生在进行相互合作探究后对数学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充分锻炼较优秀基础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同时加深该部分学生对数学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对知识的延伸拓展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加加强。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性课外数学交流活动,加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进行交流活动时进行自主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逐步建立起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进行有计划的合作交流式教学,使得该班级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日益增长。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教学;教学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正式来开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斗争,在这样的趋势之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提高.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教育事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高中教育是以训练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为主的,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周围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应抓住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文将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

一、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不足

1.教育目的较为片面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在十几亿人口的竞争中,也只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筛选人才.如此以来,高考就逐渐成为了学生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虽说应试教育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现阶段中国最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众所周知,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还是最易拉开层次的学科之一.因此,学好数学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任何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学生难免会形成“为分数而学习”的思想,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此以来,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缺失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降低,反倒是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师生关系定位不准确

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中教育中师生交流匮乏,课堂互动少得可怜.多数学生反映,高中教育枯燥,任务繁重,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学习的深入,高中数学的难度随之加深,并且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不论是在哪一领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概念都是适用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唯有结合有关的课外实践,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数学它是一门看中实用性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包含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理论学习跟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3.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智更加成熟,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中国独特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青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个性已逐渐被激烈的竞争所埋没,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根据相关的统计得知,当代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较弱,只会按照教师教授的固定思路来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地逻辑思维培养的阻碍,更不敢奢求学生的自主创新.事实证明,这样做只能够使得学生一步步陷入思维牢笼之中,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二、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的有关探究

1.正确理解教学目的,适当添加数学文化教育

伴随着多年来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这一概念逐渐越来越重要.数学文化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教育部在制定高中数学教材时,充分重视数学文化理念,将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了教材中.高中是学教材注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本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能够通过开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论坛或者课外活动,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目的.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导入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人群,只有教师充分重视起了数学文化的普及问题,真正地将其融入到课堂中来,才能够发挥其意义.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因此,它同高中化学、高中物理等学科相类似,是与相关实验相结合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多数学校为了学生成绩以及学习时间等问题,并没有将这些实验展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然而,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在经历了枯燥的理论学习之后,若能够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不但能够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充分重视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每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课下交流,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另外,教师应当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因材施教.

4.构建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与底年级不同的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辨别能力与自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全面的对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且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结合,从而构建适合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探究目标,减少学生思想上的厌学思想,使其能熟练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教育行业应当通过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相关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帮助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逐渐消除“为分数而学习”的片面目的.最后,还应当积极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争取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作者:王昭冰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教育 现状 作用 发展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逻辑的主要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合理性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语言教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现状入手,揭示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如何采用更好地方法策略来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教育语言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语言教学意识

缺乏语言教学意识,难以用巧妙地语言讲解数学知识,容易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思维能力也不足,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而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习惯于沿着传统理论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导致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完全弄懂这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和灵活性

缺乏艺术性、灵活性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教学模式的单一,数学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数学教师如果无法运用灵活的语言向小学生传递数学概念,对数学概念缺乏分析和研究,就难以使小学生领会概念的来源以及推导出的过程。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概念的导出过程的情况下进行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很难长期记住概念。因此,富有艺术性和灵活性的语言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功底,难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有利于创设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与语文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通常含有语文的情感,这恰好也说明了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情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发挥语文语言教育的优势,由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适当的转换语言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义和定理。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发展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学习情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就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不够规范、精简,通常对数学知识点的叙述比较繁杂,无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有些数学教师甚至在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步入课堂,致使课堂教学语言混乱,这些都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目的,组织好简洁易懂的语言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次,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活跃课堂气氛,悉心指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二)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语言进行教育

由于小学生性格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此时,教师如果采用谩骂、训斥的教育方式,会严重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和抵触心理。面对小学生课堂上的一些违纪行为,教师要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尽量在课下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当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四处张望时,教师这样提醒:某某同学在看什么呢?为我们大家描绘一下窗外有怎样美丽的风景吧!这样幽默的提醒方式不仅可以让上课走神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使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认真听讲,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W方式的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尤其是学习数学的疲劳,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小学生本来就理解困难,如果数学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小学生很难形成对学习数学长久的兴趣。反之,如果数学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不同知识点的时候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将具体的算术过程转化为图片展示过程,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在具体讲解数学概念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利于化解概念的难度,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结语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开发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由于数学本身抽象性的特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适当的语言教育,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易于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重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灵活多变的语言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艳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

[2]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7篇

0引言

在现今社会进步速度飞快的时期,教育的改革是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学教育更是这样,会有很多人探讨这些科目的教育和学习,在结束了对它们的教学过程之后,能留给人们什么。如果非要探讨这些科目学习带给人们什么的话,数学留给人们的是贯穿生活于无形的物质。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随之突显,而数学史则是数学教育的根源,任何事情有根源才有后期的发展,因此,数学史的学习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数学教育中需要融入数学史的教学。

1数学教育中数学史融入的意义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数学史既属史学领域,又属数学科学领域,因此数学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学规律,又要遵循数理科学的规律。

那么在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对现今的教学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一是,在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介绍数学这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逐渐了解数学家门在为数学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付出艰辛,并会产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在介绍数学发展史中出现的理论定理等,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传承多年的数学知识的发生与由来,在学习时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其次,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所在,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教育中数学史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性美。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对称美等,对于数学史的学习会让学生在美学方面的修养又多了几分认识,数学所体现出来的美是贯穿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最后,我们都知道数学的学习中,在诸多的理论定义当中,也有一些在后来被人们否定了的,这些理论和定义的介绍说明,能培养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保持一种认真、批判以及改进的态度。这些都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在数学教学方面起作用,在生活当中更是给予了人们无限的智慧。

2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融入策略

2.1直接说明

在探讨了数学史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之后,对于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策略也需要说明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第一个是简单基础的直接说明。也就是说在数学教育中,当设计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定义时,对它的产生以及后来的发展,以及一些著名学者言论等进行直接的介绍。

比如在学习实数的时候,先是要说明实数的定义和分类,实数的分类也就是正数、零和负数,定义也就是有理数和无理数。接下来就介绍相关的来源以及学者,首先是埃及人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开始运用分数了,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希腊数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了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印度人于公元600年左右发明了负数,中国也曾发明负数,但稍晚于印度。直到17世纪,实数才在欧洲被广泛接受。18世纪,微积分学在实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直到1871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第一次提出了实数的严格定义。像这样直截了当的介绍说明,让学生明白了实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是怎么来的,经过漫长的时间转化为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实数,实际上是数学家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2.2介绍历史名人以及名题

第二个让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方法,是在数学课堂上介绍数学领域的名人或者典型的名题。在数学领域,很多国家都不乏有名的数学家,如中国的祖冲之、华罗庚等,古希腊的阿基里德等,德国的高斯等,法国的笛卡儿等等。因此,我们可以介绍这些名人,如在教学解析?缀位蛘呶⒒?分的时候,可以介绍华罗庚的故事,在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50页《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终于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道路。

其次,还可以介绍典型的题目,比如中国大家耳熟能详的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还有欧洲的七桥问题等。如介绍七桥问题,这个也称为“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8世纪初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有一条河穿过,河上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把两个岛与河岸联系起来。有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步行者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后来数学家欧拉用数学模型把它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也即是一笔画问题。

像这样介绍说明有名的数学家和典型的题目,使得学生对数学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数学学习研究当中所有的思想方法以及精神会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如上面所提到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知道了真理是需要不断刻苦钻研并且有时候需要换一种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这会更有利于数学教育的开展。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欣赏

现如今,我国高中数学的教育状况引发学者深思,因为真正发自内心喜欢数学,对数学学习感到轻松有趣、充满好奇,并成绩优异的学生实在寥寥无几,更多的学生则是对高中数学产生畏惧甚至厌恶放弃的学习态度。因此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和学生对数学的不完整性认知分析,提出实施数学欣赏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轻松自觉的学习数学。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育现状

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过强,多数学生都不能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存在,因此忽略了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导致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同时,考试成绩仍然是高中升入大学的一项决定性的指标,因此大多学生都以应付考试的态度来学习数学,没有真正做到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理解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以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甚至会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数学欣赏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1、简要分析数学欣赏教育实施的目的。数学欣赏教育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经过对数学概貌的浏览,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乐趣,揭示数学的奥秘,欣赏数学的奇特,促进学生在美的氛围里讨论数学问题,这样可增进学生更好的去揭示数学科学的本质,掌握好数学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更好的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其应用,对数学发展的因素与其发展的历程进行更好的掌握,把握好数学学科产生的过程,深入研究数学问题的起源、发展、争端等等,促进数学问题更好的解决,充分感受到数学家们对科学由衷的热爱,掌握数学发展的最新变化等等。对于数学欣赏教育的实施也就是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和科学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更好的去应用和传播数学知识,鼓励学生使用文化与美学的眼光去欣赏数学知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文化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与使用性。

2、数学欣赏教育实施的依据。数学欣赏教育的可接受性:数学欣赏教育的内容一定要与高中生的认知程度与知识文化水平相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数学欣赏教育的实用性:数学欣赏教育的开展一定要与数学必修课紧密结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欣赏教育的开展是为必修课而服务,可以有效的促进必修课内容更好的拓展与深入。数学欣赏教育的可操作性:数学欣赏教育内容的设置一定要与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相适应,这样可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以穿插渗透的方式进行数学欣赏教育。在教学改革后,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以穿插渗透的教学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把握好适当的度,将数学中某个概念或者定理符号等数学相关知识的发展由来慢慢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的由来有个基本的了解,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学中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学习,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与效率.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将数学与音乐联系起来.很多学生都喜欢音乐,在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中,若将八度分成12个半音,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这些半音的频率之间,正好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三、倡导体现数学的人文、社会价值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 HPS教育;高校数学教学;实施策略;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41-04

0 引言

HPS 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与新趋势,它是“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教育”、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教育”和“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教育”三者的简称,其主要内容是把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引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受众在历史、哲学和社会学语境中重新审视科学、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质形成多维透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以此推动科学知识传播,促进科学教育发展。HPS 教育追求科学的人文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对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前还未有学者明确提出我国高校数学实施HPS教育的建议与设想。高校数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师生是否理解数学科学本质,是否具备当代数学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人类福祉。在此意义上,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HPS教育应是一个值得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以期提高认识,并对高校数学教学实施HPS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操作借鉴,发挥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1 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高校数学科学教育的必然趋势

1.1 时展的迫切需要

HPS教育是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之下形成的教育思潮。科技全球化的实质则是“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在这一趋势日渐深化的背景之下,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大都会把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与相应职业技能的训练置于教育的首要目标,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对“科技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众所周知,科技的功能不是无限的,科技发展要求推陈出新,最终的落脚点是造福人类。因此,高校教育还应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科学精神、科学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意识,这些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HPS教育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理应为我国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所借鉴,以进一步凸显高校数学科学的教育功能和实践价值,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深刻理解数学社会价值及本质,培育数学专家的同时又使其兼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2 高校数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体会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不仅能造福人类,也能危害人类。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进展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我们要正视这一点,福音是悲喜交集的,例外很少。”[2]因此,现代科学教育首先要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加强真与美与善的结合,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自然与人的结合。HPS教育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和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它是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教育的三者结盟,科学教育既有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导航和协助,又有科学史丰硕的资源供养,可谓是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完美相结合。所以,在高校数学中应加强HPS教育,就是要把数学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中加以考察,进行文理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让学生建立更加合理的数学科学观和价值观,使数学科学真正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服务,这是高校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1.3 高校数学专业学生自身的迫切需求

伴随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素养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HPS教育主张科学教育不仅要造就一批科技精英人才,更重要的是帮助每个公民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关心周围事物发展的态度、科学探究的精神、能对生活作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以及积极的价值观等等。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能提高数学科学素养,产生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较之中学生大都更加丰富完善和成熟,抽象思维能力、哲学思辨能力都发展到更高层次,对HPS教育的有关内容会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因此,HPS教育在大学阶段施行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3]。

2 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及主要途径

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种科学教育理念和形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实现策略和途径的探索。HPS教育虽然手段多样、途径丰富,既有校内因素也有校外因素,既有显性因素也有隐性因素,既有常规的也有模拟性质的,但有效的课堂教学仍是HPS教育应用的主要策略和途径。因此,在新授课、习题课教学中,高校数学教师要努力捕捉HPS教育的时机,切实有效的把数学专业知识与数学科学史、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等内容结合起来,以便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高校数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学课堂教学中HPS教育是否有效将决定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成败。

2.1 精选史料,融入课堂,引发探究

HPS教育强调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三者联盟,共同担负起阐述科学本质、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使命。科学史是研究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科学教育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科学史的创始人乔治萨顿认为,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4]。20世纪之初的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朗之万最早倡导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必须要进行“史”的教育。他对当时法国科学教育只向学生灌注科学知识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教学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这类方法的一个显著缺陷就是从头到尾干巴巴地叙述一些事实和定理,好像科学是一种死板的和一成不变的东西,看不出发展的远景。科学史则能说明科学知识的产生发展,阐明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数学史对数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数学史能使学生沿着数学家探索的道路,理解数学科学的本质和数学研究的方法,学习数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根据 HPS教育特点,在选择史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的史料要能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生活来源及应用价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数学观。数学史往往能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生活来源和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到数学不是抽象的一堆符号,而是生动鲜活的人类基本文化活动,进而深刻了解数学的本质特征,重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注数学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就充分展现了数学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又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为了调度庞大的军事和后勤系统,求解了一个几百万个变量的线性规划,因此有人说,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战争(原子弹),那么海湾战争就是一场数学的战争。这些历史认识对于一个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是选择的史料要能展现数学科学问题的提出、解决与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数学思维。在学生看来,学习数学的教材大都无懈可击,完美无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已经被标本化,相对地失去了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数学史融入课堂,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应该创设一种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兴趣的指引下,主动积极的去深刻理解一个专题、一个概念或一个结果的发展过程。比如微积分,它是牛顿、莱布尼兹在 “穷竭法”、“求抛物线弓形面积” 等思想启发下所创造得到的,初期对“无穷小”的定义并不像现在所看到的如此严密,而是经过数学家们几十年来不断补充完善才逐步成熟起来的。通过这样的数学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去认识和理解一个数学问题从产生到解决的全部过程,从而真正体会到一个鲜活的数学思维过程。三是选择的史料要有助于学生感悟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促进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升华。数学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在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上,播洒着无数数学家们坚持真理、努力拼搏的艰辛与汗水,这些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高校学生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如纳皮尔为了准确计算对数表,付出了20年的青春。阿基米德为了“不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在敌人入侵的生命关头仍置身于数学研究中,欧拉右眼失明,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数学研究。介绍大数学家探索过程中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错误,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看待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好数学的决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更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2.2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激发数学欲望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围绕“对科学本质的追问和探索”进行对话和交流,“三堂会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HPS教育的核心所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HPS教育中的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的诸多解释,已经对现代科学教育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强调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反对科学是纯科学、没有价值偏见的观点。认为科学是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既受到社会价值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社会价值,忽视科学社会价值的任何科学图景都是不全面的。

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更要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注重数学科学与社会的互动,重视数学科学的社会价值。数学家华罗庚对此曾有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因为牛顿发明了微积分,继而人们才能计算曲线运动的轨道和速度,没有微积分,神七神九就不能飞上天又飞回来。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密切联系,应做到下面三点。一是要结合现实生活,提炼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它研究的是客观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轻易地找到数学的原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提炼数学知识。二是要结合生活现象,传递数学思想。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思想闪耀在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师要处处留心,步步留意,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动的“生活现象”,传递数学思想,为课堂服务。三是鼓励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有用的数学”已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但高校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应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积极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去,如引导学生参与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多做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调研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充分展现数学的价值及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数学。

2.3 开设HPS教育专门课程和专题讲座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史等HPS教育方面的课程[5],但内容上不够系统,教学要求与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因此必须将 HPS教育理念深层次地融入到高校课程中去,形成系统完整的HPS课程,要充分保证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合法”地位。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专家基于 HPS教育理念已经研制开发了许多 HPS课程,这些课程在世界各国的有效传播和推广,已取得很多丰硕的科学教育成果,深得受众的认可和好评,不仅如此,还有科学教育专家潜心于研究 HPS课程的实施模式,与HPS教育相关的刊物杂志、国际会议、学术组织都能为HPS教育专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持和学术氛围保证。此外,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开设HPS教育专题讲座也是落实HPS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专题讲座通常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讲解,专题讲座的内容不受教材限制,灵活多样,既可以把数学专业知识和当前科技问题相结合进行讲授,也可以从科学、社会、哲学的前沿出发,开阔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提高学习起点。当然讲座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设计仍须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以及是否能对数学课堂内容起到真正的深化作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

3 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价值

3.1 有助于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

HPS教育主张在科学教学中重现“史”的过程,尤其注重把概念、定律和原理的演变历史展现出来,而传统数学科学教育包括高校数学科学教育大都是直接把数学知识现成地传授给学生,科学发展历史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偶然性大都被过滤省略掉了,从知识传播的效率上看,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学到尽可能多的内容,但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介入数学的发现或创造过程。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有助于高校学生数学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正如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所强调的:“如果我们想预知数学的未来,最恰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

3.2 有助于理性批判精神的塑造

HPS教育认为,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都具有相对性、主观性与暂时性,都具有社会建构性特征,科学的发展决不是直线式发展,而是一个不断“否定”与“革命”的质变过程。其中,质疑、猜测、反驳、检验是科学发展的基本环节。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有助于高校学生理性批判精神的塑造,以动态开放的历史眼光去看待科学实践,不为权威和所谓的“永恒真理”所束缚和迷惑,理性批判精神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基本要求,HPS教育在这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育人优势。

3.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倾向于把学生训练成现有知识的接收者,而不是新知识的发现者与方法的创新者,因此“高分低能”成了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端。HPS教育倡导“哲”“史”结合,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说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结合有助于科学创造的发展。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的科学实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曾多次坦言建立狭义相对论是由于自己阅读了休谟和马赫等人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正是高屋建瓴的史学视野和深刻的哲学洞察力,造就了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3.4 有助于社会责任意识与情感的培育

HPS教育不是简单的把最新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成果教授给学生,而是强调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通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学习,如密切关注现实与未来的全球性问题:人口、环境、能源、生态等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共存,领悟科学技术在社会大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并懂得怎样运用科学来解决问题,改变社会,改善生活。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就是通过在社会坐标系中合理定位数学,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数学科学的规范与数学科学精神的内涵,深刻领悟数学科学的人文意蕴与终极价值关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以合理应用数学科学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确立优秀的职业操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高校学生不仅要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更要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这应该是高校数学教学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衡量高校数学教学成效与优劣的最根本依据。HPS教育所具有的多方面育人功能,对高校数学教学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因此,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1.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89.

[3]吴致远.在大学教学中引入HPS教育的设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5):103-108.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36-01

十多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人们的注意中心先是放在“加强双基”上,进而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又在探索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其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新认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1.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

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初中阶段不仅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传授某一知识,培养某一能力时,应注意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

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情绪活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迁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导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使以后的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曹才翰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1篇

>> 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法 浅议中小学的教学研究 于教育技术征文的中小学教师基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的 中小学数学概念衔接教学研究 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数学教师合作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数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策略 基于数学教师教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可行性策略 谈促进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路径 基于微信群的中小学教师群体教学研究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要素构成初探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浅议 小学数学教师活用教学评价浅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浅议 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浅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余跃")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中国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国际数学教育界的4位顶级专家在会上做了6场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培训讲座。基于对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分析,本文着重探讨录像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在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数学教育 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师 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30-02

当今时代,只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为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完善研究方法,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拓宽研究视野,201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培训会中,4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顶级专家,即国际数学教育杂志(ZDM)执行主编、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数学建模研究专题委员会(ICTMA)主席、ICME-13主席、德国汉堡大学的Gabriele Kaiser教授,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现为PISA专家顾问团成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张立民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弗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梁贯成教授,共做了6场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国内外49家单位的20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培训会议。基于对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分析,本文着重梳理录像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简略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当中,旨在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一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即是对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有熟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发现并研究问题,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研究方案等,与专业的研究工作者相比,数学教师有着极大的优势。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升华、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提高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教学和研究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二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者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在培训会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介绍了研究数学教育教学的多种方法,如: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行为研究、历史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当然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内容,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国际流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1.录像研究法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费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做了题为“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video studies”的专题讲座,给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录像研究的精彩讲座。梁教授从1995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的录像研究的背景和结论出发,介绍了国际数学课堂录像研究的意义、优势、原则、框架和方法。

研究者们可以从多角度的镜头中捕捉到利于研究的不同画面,不同的研究者也可以针对同一视频录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相比现场观察,录像研究有可以重复观看,中途可以做停止、倒退、快进等操作的优势。因此,录像研究法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录像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讲话字数的比例、教师提问的个数和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之间的联系、复习旧课与学习新内容的时间比例等。研究者可以从录像中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的过程,确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人类学研究法

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做了题为“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讲座,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教育,所举例子形象生动,资料丰富,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数学教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也可以多学科化、多视角化。其中,人类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富于人文性,也是人文科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们可以以人类学为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法来阐释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人类学中最引以为自豪的研究方法就是田野调查,而田野调查的具体方法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数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校课堂能亲身参与学生活动的优势,以人类学独特的视角,融入教学过程。培训会中,Clements教授介绍了他在2011年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5―R模型”,并以反函数、代数方程与因式分解以及有关几何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运用“5―R模型”,最后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

3.统计分析法

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张立民教授做了题为“Sampling considerations for large-scale assessment”和“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data”的讲座,介绍了大型测验中样本选取的方法,并亲自用Excel、SPSS等软件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使得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讲座中还特别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即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IRT是在一定假设之下,用一个数学函数去反映考生在试题上的可观察的作答表现与其不可观察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心理与教育领域存在的随机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国际教育测评项目(PISA)也在应用IRT编制测验、建立题库和进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

IRT具有经典测量理论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如: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具有不变性;项目难度和考生的能力水平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IRT定义了CTT中没有的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等。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IRT来编制试题,检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目前,已有几种计算机程序如BISCA、LOGIST、BILOG和MULTOLOG等都较成功地实现了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培训会中,张教授介绍了自己所编的IRT程序包(TAM Tutorials),并结合具体实例,用R软件演示了如何分析数据,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张教授提供的技术资源合理地开展研究。

三 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述三种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加以深入学习及合理借鉴。(1)可以通过观看一节课,或者观看几节课的录像视频,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某一角度对录像内容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如:分析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组织不同内容的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等,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2)可以以某章节的数学知识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定期的、有规律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通过测试数据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数据对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练习册、问卷及访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3)可以基于IRT做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水平的研究,可以做中学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适应性评价,也可以做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测验研究,还可以做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研究等。当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研究者们也可以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学生体验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近代教育家夏D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这句名言揭示了情感和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情感和爱就没有教育。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爱,产生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断询问,永不放弃。同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的惩罚和监督,而是依赖于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伴随着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否在积极有效思考问题,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充满情感的教学情景

数学教学是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是存在于情景中的,情景设计中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这使得教学情景也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机。

2.活用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教材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当然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但是并不占显著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有效素材开展情感教育。例如,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统计班级学生的生日,在记录每一个学生生日的基础上,按照月份统计出学生的生日,然后采用图表、柱状图等形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关心同学的教育,组织数学活动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然后在学生生日的当天送上全班同学的生日祝福,将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再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基本内容学习后,设计问题情景,今天小明家开展家庭聚会,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来小明家作客(小明家3口人),中午家里用饺子款待大家,一盘饺子23个,妈妈让小明分给大家,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办?根据今天的知识,大家都知道最后余下两个饺子,该给谁呢?教师通过转化,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实施的重点是要有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充分参与活动,才能够对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所感受,并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是最重要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精神。例如,在“图形与变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原始图形――直角三角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设计图案,看哪个小组的造型最多最有创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激发组内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发表意见的要求,才能够促进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比如,一个学习小组在各小组都还在进行完全相等的三角形的变换时,分析到教师只规定了直角三角形而并没有规定是同一大小的三角形,因此在图案造型中开始使用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图案的花样立刻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图案经过不同的叠影造型还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感觉。每个学习小组学生对选出的三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起了彰显个性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有思想的碰撞,有成功后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在不断和倾听和交流中,体会活动中的情感。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渗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然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充满情感的问题情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增加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胡 姗.让“情感”之花开满课堂――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育[J]. 考试周刊,2012(64):66―67.

[2]王 群.情感决定学生成败――浅谈情感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J]. 科技信息,2008(31).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3篇

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以上必修);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以上选修)。

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一、为什么要上好研究性学习课

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2003年。届时,现行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将停止使用。

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12个学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开始,山西、江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国家教委普通初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这项部级课程改革试验,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的,又是第一次把普通初中作为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学段进行试验的。这项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普遍好评。这项改革构建了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出版的普通初中各科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人教社不仅为这套新教材的研究编写出版,而且为这套新教材的试教培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试验中有充分的数据可以作为科学结论的依据。正因为试验的方向是正确的,试验的过程是科学的,试验的成效是显著的,课程计划、大纲、教材经教育部组织修订,从2000年秋起扩大到10省市进一步试验推广。初中数学新教材将在全国推广。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上好研究性学习课。

二、怎样开好研究性学习课

Ⅰ、首先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①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发展,而且是使学生得到的是可持续发展(发展性)

②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性(主体性)

Ⅱ、教师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现象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生活,从而从中找到可以供学生研究的问题,成为研究专题,在研究专题中要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

例:复印店的广告:“本店可以复印A页的复印纸”A页复印纸是多大的纸?

例:产品有效率60%、70%数据如何得来?

例:“我的写作风格与矛盾先生的写作风格一致”

常用词、常用标点-----曲线图-----分析曲线图-----结论

例:调查南市多少人横闯马路,翻隔离带,为什么翻隔离带,横穿马路?

例:城市的光污染

作用:不在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参与活动,增加体验

Ⅲ、应勇于实践(只有作了才能有进步)

三、研究性课程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

①课题名称(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②主题(是子课题)③科目(初中数学)④年级(初一年段)⑤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⑥时间(2001/8/24)⑦地点(学校)⑧材料⑨教学步骤⑩参考资料⑾教学评价⑿课题的变例(可用在买房子上、买车上)

教法:5分钟(设问,提问)--------分材料--------学生分组(随机的,匀称的)(由他们自选组长)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⑴关于教学目标的四个能级: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⑵必修课 初一、初二开设。《课程计划》规定课时280课时,其中,《新大纲》安排课时242课时,研究性课题安排课时12课时,机动课时26课时。

必修课内容12部分,其中第9部分分9(A)、(B)供选择。12部分内容是:集合、简易逻辑;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数列;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研究性课题。

⑶选修课 初三开设 学生自主选择。

选修课分选修Ⅰ和选修Ⅱ两种水平。

选修Ⅰ《课程计划》安排课时2×38=76课时,其中,《新大纲》排课时32课时,研究性学习安排课时3课时,机动课时17课时,复习考试时间2×12=24课时。选修Ⅰ供文科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有2个部分;统计;极限与导数。

选修Ⅱ《课程计划》安排课时4×38=152课时,其中,《新大纲》排课时82课时,研究性学习安排课时6课时,机动课时16课时,复习考试时间4×12=48课时。选修Ⅱ供理科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有5个部分;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复数。

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总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

变化:

有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的一律用字母如kg、T时间,t时间,τ吨 2000元/人

字母用正体不用斜体 例如:л 国家规定:0是自然数

不提查表(除正态分布表外)

tg---tan;ctg---cot;

⑵应该注意的七个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正确组织练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教学测试和评估

⑴教学测试和评估的依据和原则

⑵教学测试和评估的目的

⑶教学测试和评估的重点

⑷教学测试和评估的方式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90-01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因而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尚处于智力的开发期,如果只是简单地数数或加减,尚可以接受,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时,有些学生就跟不上,容易觉得数学学起来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可能对数学产生厌恶的心理。因此,在数学课堂,更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下,部分学校和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部分数学课堂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师往往安排30分钟用来讲解书本的知识点,剩下的15分钟让学生做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往往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

(2)教学内容单一,忽略学科文化。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单一,忽略了学科文化的传播。仔细阅读数学课本会发现,除了各种数学知识点外,还有很多介绍数学文化的板块,而这些板块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学科文化对学生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情感教育简单地说,是从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选择一些有趣的内容或是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数学作为一门探究数量、空间、结构、变化等概念的科学,其具有更为严谨、抽象等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数数和加减法尚可接受,难度一大,就容易感觉到晦涩难懂,学起来枯燥无味,更有甚者,还可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情感教育,则能够给沉闷的课堂增添一些“激情”,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三、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巧用多媒体工具。教材是教学内容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应充分利用教材,把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如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三角形演示出来,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如此亲近,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2)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小学生往往还处于模仿的阶段,一名数学教师其本身是否热爱数学学科,是否认真设计课堂教学,都能够在其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当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地给学生讲解数学的魅力时,学生也会被教师这种热情所感染,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当一名教师无精打采,照本宣科,一味按照课本内容讲解数学知识时,在这种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教师来说,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对数学的饱满热情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因自身发展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在认知上是存在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课堂上,往往就是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进生”和“学困生”。作为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不能因为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教师的一句无心之失,有可能就会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多以鼓励和启发为主,在语言中渗透情感教育,增强数学学科的感染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认知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更适合从情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5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球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竞争也逐渐显出端倪。这对我们的教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得到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高中数学教育也开始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探索式教学也慢慢映入我们眼帘。但是探索式教学想要更加深入的融入高中教学体系,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努力,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注重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气息太浓重,学习本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为了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制度一定程度上是与之相适应的。而高考作为这种培养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竟然渐渐演变成了套在学生身上的一个大枷锁。部分学校和老师错误的把学习的最终目的当成了高考。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虽然对学生自身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但是这些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高中的教育者们应该对教育进行一个全新的思考并对其进行一个全新的定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自身与教育精神相适应的价值观,并把能培养出满足新世纪人才需要作为目的来安排一切教学活动。一为的只为了服务高考而进行教学,最终会导致教学模式的僵化,使师生间的隔阂加大甚至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课堂内容单调无味,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

一堂数学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本身就非常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因为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显得比较抽象。这样的大前提下,教师的教学仅限于书本习题试卷,与学生的课堂交流甚少,仅仅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学生上课走神打瞌睡便不足为奇。再加上学生本就各赋异秉,部分老师做不到发现学生的各自的长处并因材施教,并不能教会学生扬长避短。这时对数学保持兴趣的学生便越来越少。教师应该认识到,相比那些比较虚空的分数和班级排名,学生学会一种思考的方式更加重要。最终这样枯燥的课堂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堂课结束以后,学生没有弄明白老师的上课内容,老师也不清楚学生到底听懂了些什么。

3.课堂上教授知识与实践相去甚远,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激发。

数学源于实践,这本来是很重要的一点,却常常遭到人们的遗忘。早从我们的古人结绳计数开始,数学就一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时常很少察觉,所以我们觉得除了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计算,数学几乎毫无用处。但是数学如空气,我们很少察觉,却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它。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和实践分开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举动,这样使数学变得更加抽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像沙漠里的一滴水,不一会便消失殆尽。

三、探索性教学融入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研究

所谓探索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选择特定的可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大胆的假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当帮助并教会学生如何搜集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种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不同与课堂上学生纯粹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本地的教育局可以携手学校,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拨出一部分经费作为科研项目基金,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进去。

1.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应该还原数学本来的面目,课堂里适当的引入生活中的知识,或者鼓励学生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将课堂上原本单一乏味的知识融入生活,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向学生宣传数学文化,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其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这门对逻辑性和概念性要求较高的科目,学生必须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学校也可以开设关于数学史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更加深入。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

面对教师的“机械性教授”,学生应该被鼓励,从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只有老师、课本和课堂,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发挥,甚至丢失了质疑的能力。但是,真实情况是,学生只有学会问、敢于问为什么,他们的思考方式才会变得更加灵活,才会有所发展和有所创新。

3.课堂教学的结构期待得到优化。

这一条想要得到实现,不但需要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要重视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注意上课的效率或者说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主动的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交流,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并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更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双方才可以更好的进步。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