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会计核算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若仍以确认计量有形资产的规则去套用无形资产,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估价,对于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价值评估管理中对无形资产因素的考虑

    1.对无形资产计量与企业价值关系重要性的分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描述财务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披露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无形资产,就会低估企业账面价值,也不符合真实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更不能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要想准确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首先要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有相对的准确的定义。虽然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国际评估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利益。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可以归纳为由企业拥有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非货币性资产。对这种定义首先强调了无形资产是一种生产经营要素非实体。无形资产有无实体性、非流动性、独特性、效益性、价值的不确定性特征。

    2.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必要性。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投资日益增大、数量日益增加、种类多样化、收益金额日益增多,并且来源渠道多元化,对这种特殊资源的强化管理显得更加必要。一项无形资产的要素从其设计、产生、长育、繁衍、投资、转让、收益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诸多环节。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企业增值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巨大的延伸价值。目前,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运营全过程加以跟踪管理,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现代企业中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综合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这种资源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地管理,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监控,并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实施目标来协调企业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使之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中应考虑的因素。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股权变更、企业清算、国有企业改制等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方面的各种配套因素以及影响因素。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合理判断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运营策略的效率和效果。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有的即使确认入账,但计量的成本也不完整。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账面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无形资产转让、出售、合资、合作时,就应该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影响无形资产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后给企业的未来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所以在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要考虑与无形资产未来发挥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未来的研发能力、融资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自身在整个行业市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及该项无形资产项目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前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与评价,全面计量并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也使得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及可比性。

    二、现行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缺陷。由于无形资产的收益带有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知识成果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预计和确定,这为准确的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无形资产的评估应以基本的财务核算为基本依据,并应有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评价体系,没有财务核算的无形资产评估是缺乏依据的,缺乏财会依据的评估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乎法律规范的。

    2.对评估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准。一方面,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一是在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对中方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使其无偿被合资企业使用。二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资产往往按账面原值折股,或者对国有无形资产不评估、计价,不入账,使得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股本之外。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越来越高,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3.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缺陷。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认定方法存在不少弊端:无形资产取得的时点难以确定,如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的那一部分,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很难确定其取得的准确时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摊销带来不便,难以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实际成本难以准确计量,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即使某些无形资产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可以确切计量,但这一历史成本不包括其潜在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的现行实际价值也存在着差异,没有考虑到无形资产的动态成本与收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效益,采用单一计量的方式不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

    4.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评估机构都曾挂靠政府部门,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评估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后,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一是评估机构无信誉等级。目前任何一家评估机构只要拿到评估资格,就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资产评估业务,不管评估专业水平高低,不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二是垄断严重。按国家有关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取得资产评估资格后,其执业范围是不受地方和行业限制的。但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仍存在封锁现象,限制其他地区和行业的进入。三是评估机构的自利行为的选择。无形资产评估市场大,利润高,诱惑力强,评估机构纷纷出动,极力把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权限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各自为政,加剧了评估市场的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及权威的管理部门,所作结论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失去其权威性。

    5.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特性,使估价无序。无形资产估价的特性表现在:第一是界定、鉴定无形资产的真实性。与有形资产不同,对无形资产评估首先以取得的无形资产产权的合法性和无形资产产权的效益两大依据来判定归属权。第二是无形资产的单一、非重复性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缺乏可比性。第三是科技快速发展与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的动态性。正是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估价的本质特征,使无形资产在权益变动中出现不评、漏评、抵评、错评等现象。

    由于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拥有的主要经济资源,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将成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合理会计估价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驰名商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为无形资产公平交易提供价格依据,并为保护企业无形资产提供经济依据。

    三、加强无形资产会计估价的对策

    1.认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一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专业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无形资产的评估及管理.应考虑无形资产的特性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评估机构应由懂技术、经济、财会、贸易、管理及无形资产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员组成。可组建专业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成为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一个分支。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及其监督宜归口专职机构负责.实现统一管理。二是以资产评估客观、公正确定无形资产价值量。主要是考察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三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引导企业的长期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四是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业信益等级制,通过等级制区分全国性的评估机构、地区性的评估机构,并与其权责相结合,以动态的信益等级打破地区性的垄断,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

    2.完善无形资产价值估价体系。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制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3.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评估对象的基本要求。评估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场法、清算价格法及数学方法,只要综合使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财政部已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但该准则仅属于评估的具体准则,重点规范了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的披露,对评估师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以及在评估和评估披露中评估师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规范,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应由资产评估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及资产评估具体准则指南和咨询意见等多层次组成,从而形成我国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4.评估计价范围的界定。合理的对无形资产计价,在各种无形资产形成或取得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计价原则应当以成本性支出作为基本估价的价值,但是计价原则由于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在使用期内所能提供的效益,而是直接根据自创过程中各种费用的资本化的实际支出,外购过程中的买价及有关费用的实际支出,作为其估价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考虑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在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按各种无形资产使用后在若干年内可能实现下的收益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其估价价值,这就考虑了该项资产的价值与收益的密切因果关系,如企业购入某项专利技术用于扩产增收或降低成本,若该专利技术缺乏适宜的市价资料,或不适宜用市价确定其价值,则可按其未来所能提供的销售净额或成本降低额的净额作为其估价的价值,以适应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计价,此外,还可以考虑技术寿命计价方式,如果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无形资产是由许多具有不同技术寿命的个别因素组成的混合体,或是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其效率主要是由其技术寿命决定的,则该项资产的计价,应以其技术寿命作为主要的、决定性的衡量标准来确认其价值。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在把握无形资产产权权益认定的法定原则与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其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成本、效益、周期、期限、程序。

    5.评估参数的匹配。各个评估参数的选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各个参数应保持财务内涵的统一和计算口径的一致。收益额的种类和折现率的选用尤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匹配,不允许财务概念上的交叉和计算口径的差异,否则将导致误评。评估操作中一般应先选定预期收益额的种类,然后按所选用的收益指标的财务概念和计算口径选用与之相匹配的折现率。

    6.评估管理的法律支持。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有序性的工作,因此必须法制化,以法定规范要求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应建立以下法律规范:对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系统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强,必须由合法的专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有统一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从而使管理工作法制化。对无形资产的认定和公布出必要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责任做出明确化的规定,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管制的解除和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增长,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从而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应当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S].2001.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会计核算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若仍以确认计量有形资产的规则去套用无形资产,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估价,对于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价值评估管理中对无形资产因素的考虑

1.对无形资产计量与企业价值关系重要性的分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描述财务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披露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无形资产,就会低估企业账面价值,也不符合真实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更不能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要想准确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首先要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有相对的准确的定义。虽然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国际评估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利益。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可以归纳为由企业拥有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非货币性资产。对这种定义首先强调了无形资产是一种生产经营要素非实体。无形资产有无实体性、非流动性、独特性、效益性、价值的不确定性特征。

2.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必要性。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投资日益增大、数量日益增加、种类多样化、收益金额日益增多,并且来源渠道多元化,对这种特殊资源的强化管理显得更加必要。一项无形资产的要素从其设计、产生、长育、繁衍、投资、转让、收益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诸多环节。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企业增值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巨大的延伸价值。目前,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运营全过程加以跟踪管理,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现代企业中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综合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这种资源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地管理,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监控,并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实施目标来协调企业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使之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中应考虑的因素。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股权变更、企业清算、国有企业改制等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方面的各种配套因素以及影响因素。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合理判断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运营策略的效率和效果。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有的即使确认入账,但计量的成本也不完整。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账面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无形资产转让、出售、合资、合作时,就应该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影响无形资产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后给企业的未来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所以在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要考虑与无形资产未来发挥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未来的研发能力、融资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自身在整个行业市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及该项无形资产项目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前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与评价,全面计量并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也使得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及可比性。

二、现行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缺陷。由于无形资产的收益带有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知识成果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预计和确定,这为准确的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无形资产的评估应以基本的财务核算为基本依据,并应有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评价体系,没有财务核算的无形资产评估是缺乏依据的,缺乏财会依据的评估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乎法律规范的。

2.对评估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准。一方面,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一是在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对中方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使其无偿被合资企业使用。二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资产往往按账面原值折股,或者对国有无形资产不评估、计价,不入账,使得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股本之外。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越来越高,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3.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缺陷。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认定方法存在不少弊端:无形资产取得的时点难以确定,如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的那一部分,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很难确定其取得的准确时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摊销带来不便,难以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实际成本难以准确计量,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即使某些无形资产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可以确切计量,但这一历史成本不包括其潜在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的现行实际价值也存在着差异,没有考虑到无形资产的动态成本与收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效益,采用单一计量的方式不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

4.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评估机构都曾挂靠政府部门,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评估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后,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一是评估机构无信誉等级。目前任何一家评估机构只要拿到评估资格,就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资产评估业务,不管评估专业水平高低,不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二是垄断严重。按国家有关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取得资产评估资格后,其执业范围是不受地方和行业限制的。但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仍存在封锁现象,限制其他地区和行业的进入。三是评估机构的自利行为的选择。无形资产评估市场大,利润高,诱惑力强,评估机构纷纷出动,极力把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权限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各自为政,加剧了评估市场的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及权威的管理部门,所作结论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失去其权威性。

5.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特性,使估价无序。无形资产估价的特性表现在:第一是界定、鉴定无形资产的真实性。与有形资产不同,对无形资产评估首先以取得的无形资产产权的合法性和无形资产产权的效益两大依据来判定归属权。第二是无形资产的单一、非重复性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缺乏可比性。第三是科技快速发展与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的动态性。正是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估价的本质特征,使无形资产在权益变动中出现不评、漏评、抵评、错评等现象。

由于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拥有的主要经济资源,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将成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合理会计估价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驰名商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为无形资产公平交易提供价格依据,并为保护企业无形资产提供经济依据。

三、加强无形资产会计估价的对策

1.认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一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专业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无形资产的评估及管理.应考虑无形资产的特性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评估机构应由懂技术、经济、财会、贸易、管理及无形资产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员组成。可组建专业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成为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一个分支。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及其监督宜归口专职机构负责.实现统一管理。二是以资产评估客观、公正确定无形资产价值量。主要是考察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三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引导企业的长期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四是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业信益等级制,通过等级制区分全国性的评估机构、地区性的评估机构,并与其权责相结合,以动态的信益等级打破地区性的垄断,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

2.完善无形资产价值估价体系。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制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3.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评估对象的基本要求。评估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场法、清算价格法及数学方法,只要综合使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财政部已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但该准则仅属于评估的具体准则,重点规范了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的披露,对评估师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以及在评估和评估披露中评估师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规范,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应由资产评估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及资产评估具体准则指南和咨询意见等多层次组成,从而形成我国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4.评估计价范围的界定。合理的对无形资产计价,在各种无形资产形成或取得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计价原则应当以成本性支出作为基本估价的价值,但是计价原则由于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在使用期内所能提供的效益,而是直接根据自创过程中各种费用的资本化的实际支出,外购过程中的买价及有关费用的实际支出,作为其估价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考虑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在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按各种无形资产使用后在若干年内可能实现下的收益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其估价价值,这就考虑了该项资产的价值与收益的密切因果关系,如企业购入某项专利技术用于扩产增收或降低成本,若该专利技术缺乏适宜的市价资料,或不适宜用市价确定其价值,则可按其未来所能提供的销售净额或成本降低额的净额作为其估价的价值,以适应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计价,此外,还可以考虑技术寿命计价方式,如果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无形资产是由许多具有不同技术寿命的个别因素组成的混合体,或是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其效率主要是由其技术寿命决定的,则该项资产的计价,应以其技术寿命作为主要的、决定性的衡量标准来确认其价值。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在把握无形资产产权权益认定的法定原则与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其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成本、效益、周期、期限、程序。

5.评估参数的匹配。各个评估参数的选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各个参数应保持财务内涵的统一和计算口径的一致。收益额的种类和折现率的选用尤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匹配,不允许财务概念上的交叉和计算口径的差异,否则将导致误评。评估操作中一般应先选定预期收益额的种类,然后按所选用的收益指标的财务概念和计算口径选用与之相匹配的折现率。

6.评估管理的法律支持。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有序性的工作,因此必须法制化,以法定规范要求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应建立以下法律规范:对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系统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强,必须由合法的专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有统一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从而使管理工作法制化。对无形资产的认定和公布出必要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责任做出明确化的规定,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管制的解除和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增长,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从而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应当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s].2001.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3篇

1.对无形资产计量与企业价值关系重要性的分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描述财务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披露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无形资产,就会低估企业账面价值,也不符合真实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更不能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要想准确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首先要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有相对的准确的定义。虽然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国际评估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利益。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可以归纳为由企业拥有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非货币性资产。对这种定义首先强调了无形资产是一种生产经营要素非实体。无形资产有无实体性、非流动性、独特性、效益性、价值的不确定性特征。

2.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必要性。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投资日益增大、数量日益增加、种类多样化、收益金额日益增多,并且来源渠道多元化,对这种特殊资源的强化管理显得更加必要。一项无形资产的要素从其设计、产生、长育、繁衍、投资、转让、收益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诸多环节。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企业增值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巨大的延伸价值。目前,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运营全过程加以跟踪管理,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现代企业中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综合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这种资源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地管理,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监控,并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实施目标来协调企业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使之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中应考虑的因素。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股权变更、企业清算、国有企业改制等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方面的各种配套因素以及影响因素。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合理判断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运营策略的效率和效果。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有的即使确认入账,但计量的成本也不完整。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账面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无形资产转让、出售、合资、合作时,就应该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影响无形资产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后给企业的未来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所以在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要考虑与无形资产未来发挥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未来的研发能力、融资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自身在整个行业市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及该项无形资产项目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前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与评价,全面计量并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也使得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及可比性。

二、现行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缺陷。由于无形资产的收益带有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知识成果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预计和确定,这为准确的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无形资产的评估应以基本的财务核算为基本依据,并应有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评价体系,没有财务核算的无形资产评估是缺乏依据的,缺乏财会依据的评估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乎法律规范的。

2.对评估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准。一方面,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一是在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对中方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使其无偿被合资企业使用。二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资产往往按账面原值折股,或者对国有无形资产不评估、计价,不入账,使得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股本之外。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越来越高,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3.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缺陷。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认定方法存在不少弊端:无形资产取得的时点难以确定,如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的那一部分,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很难确定其取得的准确时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摊销带来不便,难以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实际成本难以准确计量,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即使某些无形资产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可以确切计量,但这一历史成本不包括其潜在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的现行实际价值也存在着差异,没有考虑到无形资产的动态成本与收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效益,采用单一计量的方式不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

4.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评估机构都曾挂靠政府部门,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评估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后,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一是评估机构无信誉等级。目前任何一家评估机构只要拿到评估资格,就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资产评估业务,不管评估专业水平高低,不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二是垄断严重。按国家有关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取得资产评估资格后,其执业范围是不受地方和行业限制的。但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仍存在封锁现象,限制其他地区和行业的进入。三是评估机构的自利行为的选择。无形资产评估市场大,利润高,诱惑力强,评估机构纷纷出动,极力把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权限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各自为政,加剧了评估市场的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及权威的管理部门,所作结论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失去其权威性。

5.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特性,使估价无序。无形资产估价的特性表现在:第一是界定、鉴定无形资产的真实性。与有形资产不同,对无形资产评估首先以取得的无形资产产权的合法性和无形资产产权的效益两大依据来判定归属权。第二是无形资产的单

一、非重复性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缺乏可比性。第三是科技快速发展与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的动态性。正是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估价的本质特征,使无形资产在权益变动中出现不评、漏评、抵评、错评等现象。

由于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拥有的主要经济资源,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将成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合理会计估价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驰名商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为无形资产公平交易提供价格依据,并为保护企业无形资产提供经济依据。

三、加强无形资产会计估价的对策

1.认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一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专业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无形资产的评估及管理.应考虑无形资产的特性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评估机构应由懂技术、经济、财会、贸易、管理及无形资产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员组成。可组建专业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成为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一个分支。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及其监督宜归口专职机构负责.实现统一管理。二是以资产评估客观、公正确定无形资产价值量。主要是考察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三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引导企业的长期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四是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业信益等级制,通过等级制区分全国性的评估机构、地区性的评估机构,并与其权责相结合,以动态的信益等级打破地区性的垄断,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

2.完善无形资产价值估价体系。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制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3.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评估对象的基本要求。评估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场法、清算价格法及数学方法,只要综合使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财政部已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但该准则仅属于评估的具体准则,重点规范了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的披露,对评估师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以及在评估和评估披露中评估师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规范,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应由资产评估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及资产评估具体准则指南和咨询意见等多层次组成,从而形成我国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4.评估计价范围的界定。合理的对无形资产计价,在各种无形资产形成或取得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计价原则应当以成本性支出作为基本估价的价值,但是计价原则由于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在使用期内所能提供的效益,而是直接根据自创过程中各种费用的资本化的实际支出,外购过程中的买价及有关费用的实际支出,作为其估价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考虑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在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按各种无形资产使用后在若干年内可能实现下的收益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其估价价值,这就考虑了该项资产的价值与收益的密切因果关系,如企业购入某项专利技术用于扩产增收或降低成本,若该专利技术缺乏适宜的市价资料,或不适宜用市价确定其价值,则可按其未来所能提供的销售净额或成本降低额的净额作为其估价的价值,以适应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计价,此外,还可以考虑技术寿命计价方式,如果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无形资产是由许多具有不同技术寿命的个别因素组成的混合体,或是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其效率主要是由其技术寿命决定的,则该项资产的计价,应以其技术寿命作为主要的、决定性的衡量标准来确认其价值。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在把握无形资产产权权益认定的法定原则与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其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成本、效益、周期、期限、程序。

5.评估参数的匹配。各个评估参数的选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各个参数应保持财务内涵的统一和计算口径的一致。收益额的种类和折现率的选用尤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匹配,不允许财务概念上的交叉和计算口径的差异,否则将导致误评。评估操作中一般应先选定预期收益额的种类,然后按所选用的收益指标的财务概念和计算口径选用与之相匹配的折现率。

6.评估管理的法律支持。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有序性的工作,因此必须法制化,以法定规范要求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应建立以下法律规范:对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系统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强,必须由合法的专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有统一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从而使管理工作法制化。对无形资产的认定和公布出必要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责任做出明确化的规定,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管制的解除和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增长,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从而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应当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S].2001.

[2]卢双娥.关于无形资产评估问题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2).

[3]王维平.企业无形资产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开发支出;资本化;经济后果 一、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主要观点

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看法各异。199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中规定,研究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成本,开发费用在同时满足若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资本性支出处理,递延至以后各期。

美国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的规定的是: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计算机软件研发支出,一旦技术可行性得以确立就应该确认为资产。(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财务会计准则第86号公告)由此可知在美国会计准则中,除计算机软件研发支出外,其他研究与开发支出均作为费用确认。

我国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规定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中显示出更加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即将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若干条件的可以进行资本处理,而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则必须采取费用化处理的原则。自2007年起,国会计准则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改为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部分资本化、新无形资产准则的出台,目的在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新准则从2007年起实施至今,是否有效推动了企业技术升级、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否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水平,都是会计界需要进行探讨的课题。而软件开发企业作为以提供计算机软件开发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和其他相应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收入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阶段的投入是其最大和最重要的投入。因此,下文中选取沪市软件开发类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着重于分析和讨论讨论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本化的经济后果。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沪市软件开发类上市公司,经过剔除缺乏2005年至2010年连续六年完整数据的企业以及ST企业,最后确定的样本为15家上市公司。本文中所使用和分析的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用EXCEL软件进行加工整理后,得到以下数据并据此进行分析。

(二)新准则实施后软件企业开发支出及无形资产的变化情况

据统计,我国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1.38%,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则一般要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至15%,相当于普通企业平均比例的2至6倍。因此从总体上看,世界先进企业对于高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远远大于我国。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可部分资本化的会计准则的出台,目的就在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活动的力度。我们知道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此理论上自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软件企业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和相应的企业无形资产规模都会增加。本文拟从无形资产占资产比重、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指标来分析企业无形资产规模变化的趋势。

表1软件企业无形资产开发支出情况

从表1 可知,2007至2010年四年的实践中,披露开发支出项目的软件开发企业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积极披露该项的信息。在新准则的影响下,软件企业的开发支出逐年增加,这四年中开发支出占无形资产的比重可以看出,开发支出正在逐渐成为无形资产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发支出增加并资本化,会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规模。从2005年至2010年无形资产总额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新准则对于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的刺激很明显,2007年无形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0.12%,而2007至2010新准则实施后的四年中,整体样本的无形资产总额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结合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准则的推动。

表2无形资产占非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重

从表2可以看出,新准则实施后,软件企业的无形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占非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重基本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我国企业正在越来越注重无形资产的开发和投入。但是,在资产总额中,企业的无形资产仍然仅占较小比例,2005-2010年间的的比例均值仅为3.1%,这也无形资产目前仍不是我国软件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新无形资产准则实施后,软件企业无形资产规模在逐渐扩大,而开发支出是无形资产规模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新准则实施对软件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根据前文的结论,我们知道开发支出资本化新准则正推动着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而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将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并且,由于开发支出没有列入管理费用,这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企业显示出更多的财富价值。下文中,将对样本企业新准则实施前后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进行对比。

图1营业收入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2005至2010年间,软件企业的营业收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2007年和2010年增幅较大。结合前文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软件开发企业的营业收入与无形资产规模呈现同方向变动。

图2营业利润变化

从图2 也可看出,2005-2010年中企业净利润基本呈上升的趋势,其中 2007年实现净利润总额是2005年净利润的超过5倍,增长速度达到高峰。而2008年净利润有小幅下降,分析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增长趋势也较强。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企业企业净利润的变化与无形资产规模也呈现同向变化。

五、结论及建议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 人力资源; 自创商誉; 会计核算;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超额利润

中图分类号: F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21-01

无形资产正在成为企业的主导资产。世界经济发生着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巨大变化,企业的资产格局相应呈现出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的特征,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逐步超过有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的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当今世界上叱咤风云的企业――美国的微软公司,正是以其无形资产优势超越竞争对手,获得巨额利润的。据相关资料,就账面价值而言,微软公司不及通用公司一家的账面价值;但就产值和利润而言,却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微软公司是电子软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身具有的技术优势创造经济利益,这正是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特殊方式。微软公司的成功是无形资产优势的绝佳证明。

1企业会计必须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状况

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从价值量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现代企业无形资产逐步取代有形资产的现实经济活动事实,理应而且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作出准确、清晰的反映。但是,适应传统企业以有形资产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而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虽有所考虑,但其范围却很狭窄。现代经济学确认的无形资产有二十多项,而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却很少,真正列入会计报表的则更少,某些为企业界所公认的对企业具有关键作用的无形资产,却因为“无形”、“难计量”而被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空白。

2人力资源必须作为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范围

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知识的载体是人。离开人力资源,知识资本无从产生,有形资产的效用无从发挥。微软公司的创立人比尔・盖茨以其聪明才智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研究、开发出新的计算机软件换代产品,为微软公司巨额利润的创造,企业龙头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正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巨大威力。其次,举凡优秀的现代企业,都离不开对管理规章的严密制定,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精心安排,对生产资源的协调配置,因此也就离不开一批有策划管理组织才能的人才。另外,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人优秀素质,人员之间的高度协作精神,也是企业健康运作的切实保证。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当前企业的竞争实质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则集中表现为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必须首先予以确认并纳入会计核算范围。

3自创商誉必须纳入会计核算范围

自创商誉一般指企业良好的形象带来的人们对企业有好感的价值,它包括众多人为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它和企业的运营状况有密切的联系,能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超额利润。备受顾客青睐的企业拥有更多的商机;深得供应商和金融机构支持的企业更有生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从而获得高利润。自创商誉价值并非一条直线,它的起伏波动正是企业获利能力的信号,在企业管理中有重大价值,是调整管理机制的重要依据。自创商誉可能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无形资产。对于产品质量差异较小的企业,自创商誉则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但是,自创商誉因其与整体价值联系在一起,不具有可辨认性,被界定为“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因而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不能纳入核算范围。除以上两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之外,还有知识资本、组织资源等不同特点的重要企业无形资源,都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确认重要的无形资源,无疑是会计核算领域的一大盲点。

4无形资产确认难的原因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确认条件有两个: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许多不被确认的无形资产都满足第一个条件,而因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使他们失去了被确认的资格。在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系统中,起枢纽决定作用的环节是会计计量,只有在资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该资产才能予以确认,计量是确认的前提。无形资产因为没有实物形态,甚至“不能辨认”,确定其价值确非易事。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资产的计量模式一般是历史成本模式,而无形资产大都没有实际发生成本或是实际成本很少,历史成本模式难以采用。(被纳入核算范围的只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有实际成本的无形资源。)②无形资产的现实价值及其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是不断变化的,会计计量往往没有稳定的数据计量原因以外,还有其他原因,但计量原因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5探索“不能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的合理科学的计量方法

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一样,都属于客观存在,应该得到确认。客观存在的事物必然能够量化,所谓“不能可靠计量”,只不过是认识水平,计量方法的局限,也是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局限。不同无形资产有不同的特点,用有形资产的计量模式计量无形资产,未免有削足适履之弊。我们可以根据自身企业无形资产的各自特点,探索、选择适当的计量模式。目前有一种解决计量难问题的思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基本内容是这样的:因为无形资产和历史成本是弱相关的,它的存在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超额利润上,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利润一端着手来计量不能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将一定时间内的超额利润的折现值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年度利润表为可靠依据,参考社会企业利润公允价值,依此从利润总额中减去有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利润,得出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的利润,再作这种资产的比例界分,最后对利润价值化。依照这一思路,会计界已经作了许多有益探讨,有不少新的具体的计量方法不断提出,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论述。

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系统 无形资产核算 无形资产管理

一、无形资产事业的发展在于创新

(一)无形资产创新发展是客观的必然

1.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创新

无形资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需要无形资产的相应发展。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无形资产面临的新环境。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核心,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智力资源资本化、产业高技术化、信息社会化、信息网络化、投资无形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终身化等。发展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提出了国际化、系统化、集中化、层次化、信息化、规范化、效益化和知识化等新的要求。 无形资产改革需要创新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改革由局部转向整体、由经济领域转向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都将面临着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课题。与此相适应需要对无形资产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而深化改革就需要无形资产创新。 发展无形资产学需要创新

自然科学在发展,其他社会科学在发展,无形资产科学也需要相应地得到发展。发展无形资产学的关键在创新。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和无形资产改革都需要创新发展无形资产学。

无形资产创新是有关人员在无形资产实践过程和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无形资产创新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和与原来不同的有利于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扬弃与发展的过程。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新的事物。创新的本质是发展,发展是创新的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创新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事业的发展。

(二)无形资产创新的分类

无形资产创新按组织性质划分有:

1.原始创新,是首先或最早进行的无形资产创造性活动; 集成创新,是整合多种因素而进行的无形资产创造性活动,如有效地组织相关院校结合、相关学科结合、产学研结合和国内外结合等多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进行的无形资产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在对引进理论、技术或方法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性活动。

无形资产创新要提倡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创新者独立地根据需要并能拥有知识产权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自主创新属于导向性政策,就是要有一种自主意识,敢于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强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只能靠自己来完成。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如在科学理论的发展中,新的科学理论,其最闪光的部分是新的被检验是正确的研究成果,但也包括了原有理论中被检验是正确的内容。科学理论的嬗变,是在继承原有理论中有用内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是实事求是的一种科学精神。同时,在创新理论的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创新与借鉴的关系。我们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包括西方国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为创新理论提供参考;但不能搞照抄照搬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是一切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理论。

无形资产创新表现在各个方面,当前,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相关概念的比较,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确认,实施无形资产核算多元模式,建立无形资产多层次管理体制等。

二、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

(一)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

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对无形资产运动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无形资产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还存在两种认识误区:第1种认识误区是无形资产等同于无形资产核算论,有些人认为无形资产是由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所规定的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几种无形资产所构成。第2种认识误区是无形资产等同于知识产权论,有些人认为无形资产是由知识产权各要素构成的,即知识产权构成的要素也就是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知识产权一般包括:专利、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技术秘密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号权(厂商名称权)、着作权(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保护(商业秘密)等。

无形资产是客观存在的系统,其构成要素既不等于无形资产核算要素,也不等于知识产权要素,无形资产系统是以无形资产核算要素或知识产权要素为主体的还包括其它要素的系统。因此,需要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开拓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无形资产系统的构成要素。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基本上是横向开拓和纵向开拓,横向开拓是发现和识别新的无形资产要素,如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无形资产;纵向开拓是丰富无形资产要素的内容,如属于着作权的发掘民间文艺的作品和后续创作人的民间文艺作品。

(二)建立无形资产系统构成要素确认鉴定机制

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需要建立无形资产系统构成要素的确认鉴定机制。

1.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确认的标准

(1)会计准则确认无形资产的标准。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记录并将其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准则确认无形资产的目的,在于通过确认将企业的无形资产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并经营无形资产。

(2)社会确认无形资产的标准。无形资产系统包括法定要素和其他要素,法定要素是由会计准则确认的无形资产,对于其他无形资产要素也需要进行确认。社会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社会各单位的无形资产加以核算和管理。

社会确认无形资产的标准是: ①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从社会视角,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没有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会带来效益,并获得一定权利的资源。②满足3个条件。这3个条件是:第一,该资产是一种资源,对社会是有用的;第二,该资产是预期会带来效益,对社会是有利益的;第三,该资产是获得的一种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社会确认无形资产的目的,在于通过确认为社会的无形资产,以便纳入社会各单位的核算与管理,发挥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无形资产系统要素鉴定机制

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要纳入规范,不同于学术界的探讨,每个人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而应该有一定的鉴定机制。

无形资产要素纳入会计准则范围的鉴定机制,应该是由政府的会计主管部门的相应组织,对社会经济实践中有关无形资产的现象、活动和研究等进行调查,按照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确认标准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确定无形资产要素,经过一定程序,纳入会计准则作为法定的无形资产要素。

社会确认无形资产要素的鉴定机制,分别由相关的部门、行业和地区等有关单位对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无形资产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本部门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依据社会无形资产确认标准对其进行研究,如确定为无形资产要素,经过一定程序,纳入该部门有关规范,作为相关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如植物新品种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拥有植物新品种的单位应享有的植物新品种权。相应由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并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对一个企业来说,既要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无形资产内容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又要按其他部门确认的无形资产内容,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真正发挥无形资产是一种持续发展资源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无形资产一般可以包括专利权、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商标权、商号、地理标志、着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共15种。无形资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管理的发展,无形资产系统的构成要素将会不断丰富与发展。

三、实施无形资产核算多元模式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无形资产指南),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做了全面的规定。无形资产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处置和报废、披露等做了规定;无形资产指南又对有关无形资产核算的开发支出的资本化,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无形资产的摊销,土地使用权的处理等做了规定,无疑这对无形资产的核算是重要的。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规定了无形资产通过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从无形资产系统的层面分析,现行的有关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规定,还存在以下问题,即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拥有的正在使用的无形资产。其原因是:①不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的无形资产得不到反映,如属于无形资产的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经营秘密、商号、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得不到反映;②在账面上无形资产价值已摊销完毕但还在使用的无形资产,已没有账面的现有无形资产的结存记录得不到反映。

为了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系统的构成要素,需要对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办法进行改革,采用无形资产核算多元模式。它要求:

(一)采用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方法基本上采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办法,但对规定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只限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6项应进行改革,不规定无形资产包括的具体内容,而只规定凡符合无形资产标准(条件)的都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也就是说,除现行规定的6项无形资产以外,凡企业按规定的无形资产标准确认的无形资产要素,都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二)采用业务核算办法

对于在账面上无形资产价值已摊销完毕但还在使用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拥有或正在使用的没有账面货币计价的无形资产要素,采用业务核算办法,设无形资产备查登记簿,只核算其数量,反映数量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以便监督管理。当对企业拥有或正在使用的没有账面货币计价的无形资产要素进行评估价值后,应转入按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

对无形资产实施多元核算模式,可以全面反映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以便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更充分地发挥无形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四、建立无形资产多层次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无形资产管理,是分部门专项直接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的体制,全国没有统一管理无形资产的部门。为适应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形势,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对现有无形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无形资产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多层管理体制。无形资产管理体制是管理无形资产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组织制度重要内容是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配置和职权划分等,组织机构是管理体制的载体,是管理人员活动的场所。管理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机制及其他各种制度。管理方法包括基本管理方法和各种具体方法。所谓无形资产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多层管理体制,集中统一是由全国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制定无形资产的方针、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分级管理是分国家、部门和企业的分别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宏观指导,部门分管,法规调控,相互协调”。

集中统一,是实施全国的无形资产宏观管理,在以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无形资产系统的条件下,可以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或其他司)组织全国无形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相关部委选派;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无形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与方法,制定无形资产发展规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部门专项直接管理,由不同部门的相关机构分别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无形资产要素。例如: ①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国家知识产权局系统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②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主要负责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系统的新闻出版、着作权等管理工作。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属机构。其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标注册和商标管理工作,保护商标专用权,组织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加强驰名商标的认证和保护等。④ 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⑤财政部,主要负责财政税收财务会计等工作。

企业综合管理,企业一般拥有多种无形资产,要接受来自各个国家管理部门对该部门所管理无形资产的指导或管理,实施对无形资产的综合管理。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相应建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制。企业建立无形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集中统一;岗位职责明确,责权利相结合;与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制是“产权清晰,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其要求:无形资产产权必须划分清楚;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形式;管理岗位职责明确与权利相结合;建立管理制度与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形资产机构一般采用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①集中统一。企业设无形资产管理部(处或科)或知识产权部(处或科),设置职能岗位,明确职责与权益。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应由企业的主要领导负责分管,并由精通技术、法律、财务、经营各方面的人员组成。按照无形资产工作的内容和工作岗位,配备无形资产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可以一人一岗、一人数岗或一岗数人,做到人尽其才;明确各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工作流程,加强相互间的协作。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无形资产,如对专利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商标权、商号、着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进行管理。管理无形资产的开发、使用、转让、权益和保护等。要求按照规定从价值和事项两个方面,依据凭证和设置账簿,进行分类和明细管理。全部无形资产要有事项(数量)管理,同时,按规定要有会计价值核算和价值管理。②分级管理。在规模较大、无形资产较多的企业,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之下,可以分级次进行两级管理,如在企业集团总部之下分各子公司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或在企业总部之下各车间(商品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对无形资产机构各管理级次的职责、权力和利益,管理范围和要求,要有明确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总部负责无形资产事项(数量)和价值管理,总部之下各管理层只负责对无形资产的事项(数量)管理。在我国,除了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以外,一般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没有专职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组织的建设。在国外,如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企业内都设有知识产权部,每一个分公司还有知识产权科,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7篇

二十一世纪,是会计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代表的无形资产得到人类的共识并加以核算和管理,可以说是会计反映和监督内容的一次质的飞跃。

一、无形资产会计对象的拓展

(一)电子计算机软件。电子计算机软件是有载体的技术知识产品,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它以磁盘或光盘为储存物质,并将其作为介质,施行对计算机的控制和操作。它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设计和编制,因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体,构成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它将在企业未来的一个较长期间发挥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能够更新旧软件的新程序出现并运用以后,它的寿命即告结束。不论外部购入的还是企业内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除专门用于产品设计的软件成本应记入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外,其余(不包括购买时已包含在硬件设备价款之内的计算机软件价格)都应以成本价值记入无形资产,并在一个固定的期间内摊销。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象在软件开发公司中那样,计算机软件被作为商品产品开发和出售,则不能视为无形资产――计算机软件,而要待软件进行商品化评审和注册之后,作为无形资产――著作权。如果企业接受投资或购进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使用权,则也不能作为无形资产――计算机软件,而是作为无形资产――特许权。

(二)网址和域名。目前,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使市场经济的信息资源传输更加快捷,获取和交流情报的手段更加简化,交易成本更加低廉,使人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从而,企业相继上网,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广告、收集情报、咨询服务、购销商品、结算款项等等。这样,企业在互联网上必须申请注册一个专门归自己使用的“区域”。被批准分配给申请人专用的区域在互联网上所处的位置,称为网址专门用于收发电子邮件。而每个网上的企业和单位,都在网络上申请建立属于自己的网页,宣传、介绍自己的信息资料和进行网上商务活动。该网页的专用代码为网页的名称,叫做“域名”。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全球一体化特征,决定了国际性网址和商业域名具有无形资产的性质,因而成为企业争夺占领的对象。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的国际网络管理,确保信息高速公路的安全可靠,我国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等项法规。企业可以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进行域名注册。总之,利用网址和域名这一无形资产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成为当代企业不可忽视的赢利手段。

(三)土地使用权、勘探权和采矿权。根据我国现行的实际情况,土地统归国家所有,任何企业或个人只能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是在我国境内经商办企业的一项必要经济条件。因此,土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显然在于企业长期发展获利的能力。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企业理应向国家政府所有权代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这项支出也叫作土地出让金,依据占用不同质量地段的面积和时间标准作为计算基础,同时结合竞标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有效年限,根据有关法规规定,由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的年限为准确定。该项使用权费用应予资本化,并在其帮助企业获取的收益中补偿。至于探矿权和采矿权,是企业通过政府的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的审查批准,并缴纳一定的费用,取得在规定的区域内、规定的时期内,采掘特定自然资源的专门权利。政府审批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采矿权的特点与土地使用权相似。

(四)其他无形资产项目。在我国现阶段,还有一些由政府部门控制的有效益的经济活动,如股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车船牌照(许可)权、用水权、用电权等,当前还有人提出某些动植物物种的基因所有权也应该作为无形资产的一项内容加以反映。

二、从商誉核算中分离出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商誉,就其本质而言,是企业未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超额收益能力形成的因素为数众多且错综复杂,但是这些要素通常经过分析梳理,可以分为三类因素:一类是结构性的,另一类是顾客性的,还有一类就是人力资源的因素。在现行会计只对企业外部购进的商誉的历史成本进行确认与计量的模式下,欲从商誉中分离出人力资源来,既无可能,也无意义。因为商誉是不可确指的,即只能同被购并企业整体买卖的无形资产,任何企业并购行为的实施都可能发生资产的重组,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重组不可避免,例如重新任命领导人等,这时从外购商誉成本中分离出来的人力资源究竟是包括原来领导人在内的劳动能力,还是包括新任领导人在内的劳动能力?可见,这是一笔算不清的账。再者,外购商誉的成本仅包括被并购企业的商誉价值,不包括实施并购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所以,它是不完全的商誉,即使有方法将人力资源从中分离出来,这一局部的价值也不具有管理决策上的意义。在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作为一个整体的无形资产项目得到承认的前提下,人们完全有理由,也肯定有方法,把构成人力资源的因素从中剥离。而剥离之后确认的商誉,就是不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企业整体自创商誉。至于整体自创商誉和人力资源的计价属性,只能采用公允价值。由于人力资源投资与自创商誉成本同它们的真实价值不相匹配的特性所决定:自创商誉不能按其费用支出进行计量,人力资源也不能按其培训和教育成本入账。因为,这一成本与外购商誉及其人力资源的历史成本的内涵不尽相同。后者的历史成本是刚刚经过市场交易检验的公允价值,而前者则是若干时期以前市场检验过的公允价值。两者在时间上不同,单位名义货币额的价值量必然不同。总而言之,在经济生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条件下,商誉会计的又一次变革已无可回避。商誉的内涵有必要进一步划分成若干细目,其中有一部分应该再分离出来,作为人力资源得到单独确认和计量。也就是说,商誉会计的这一创新,必将把人力资源会计纳入到财务会计中来,使之成为统一、和谐、完整地反映生产力诸要素状态及全部生产过程的财务会计新体系。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8篇

应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的成本越高,说明资产的投入越大,相应资产的价值也就越大。如一项新药的发明,从研制到成功,需要花费大量的研制成本,因此它的价值也高,这也解释了国际上新药技术的转让费为何居高不下。对企业而言,从构建企业开始,建厂房、购机器设备,厂房设备成本越高、企业的价值越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新药技术到企业构建,人们习惯地用成本投入的多少来说明其价值的大小。在评估实践中,应用成本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评估参数的选取受同类或资产本身在现实市场中交易数据的影响较大,而受主观判断因素的影响相对不大。这就使得用成本法和市场法评估的结果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那些适合用成本法和市场法评估的资产类型,如房地产、机器设备的评估,成本法、市场法的应用就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随着社会对资产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成本不高的技术,一些没有太多的厂房设备的企业,同样产生较高的收益。这些收益与其投入的成本有着较大的不对称性,这使得应用传统的成本法难以准确估量这些资产的价值。对资产的购买者而言,更关注资产的获益状况,而不是这些资产的投入成本。尽管某些资产的构建成本不高,但收益很大,投资者也愿意付出高出资产构建成本的价格来购买这些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成本法评估产生的评估结果将与资产的市场价值相背离。而通过收益法来评估资产的价值,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正在为社会所认可。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收益并折成现值,以确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对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的评估,从理论上来说,应用收益法比应用成本法评估具有较高的说服力,这也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在实际评估操作中,收益法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评估方法,其应用涉及对未来收益、折现系数及收益期限等参数的确定,使应用收益法时,参数的选取成为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评估准则难以有效地规范运用收益法评估过程中参数的选取,致使参数选取随意性大,突出表现在收益额、市场占有率、折现系数等数据上没有科学依据,从而导致了资产价值达到令人瞪目的程度,使公众对资产价值究竟是多少产生怀疑,造成社会混乱。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对资产价值评估结果,尤其是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不信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评估机构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进行评估。在此,将重点针对无形资产,结合实际评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在运用收益法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

我国资产评估业的发起,以及目前执业的大多数评估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对无形资产的理解就存在较多偏差。尽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取得需要经过考试,但注册评估师考试中,有关无形资产的考题仅涉及无形资产最基本的知识。评估师仅掌握这些考试要求的基本知识,是难以胜任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这也导致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师对于一些无形资产价值本质的基本内容不清楚,只是直接简单地套用评估公式计算。最主要表现是,在评估报告中没有分析无形资产的内容,没有界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范围。而常见的错误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将运用待估无形资产的产品价值,计入无形资产价值,扩大评估对象的范围,导致对待估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估。例如,需要评估的是一项改善手机功能的软件技术。由于评估人员不了解软件技术的价值体现,在运用收益法确定收益额的时候,评估人员通过分析该软件使手机实现的功能,计算具有这种功能的手机的销售收入,作为待估软件的收益额,最终得出该软件的无形资产价值。上述方法的错误在于,手机软件的价值应该体现在,软件许可给手机制造商而获得的软件许可费,而不是手机全部的销售收入。

第二,将待估无形资产领域的价值,作为待估无形资产价值,导致结果的高估。例如,需要评估一项纳米陶瓷材料技术,错误的评估报告的描述将会是:我国的陶瓷材料市场如何,而纳米技术出现后,这种纳米陶瓷材料将会占多少市场份额,然后对纳米陶瓷未来市场分析之后,计算纳米陶瓷材料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扣除后计算收益,经折现后得到该技术的无形资产价值。这份报告错误在于,不是评估该项纳米陶瓷材料技术的无形资产价值,而是对整个纳米陶瓷材料领域的技术评估。

二、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计算的影响

评估人员受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计算的影响,将无形资产产生的间接价值,乃至社会价值计算在无形资产价值内,导致对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估。无形资产价值从评估角度看,是指无形资产所有人通过无形资产获取的收益。而有的评估机构评估人员把技术创造的间接价值计算在无形资产价值之中,导致评估结果的失真。例如,湖南一家机构对某教授杂交水稻技术的评估,该评估机构对杂交水稻技术价值的评估值是1000多亿,创了中国无形资产价值之最。这份报告错误在于,将某教授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广所产生的所有价值,全部计算在该杂交水稻技术价值之中。而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来分析,某教授的杂交水稻技术的价值指的是,该项技术所有人,通过出售许可或自己实施而得到的收益。然而某教授在推广这项技术时收不到上述的1000亿,某教授这一技术的产权所有人也得不到1000亿。因此推广这一技术产生的间接收益不应计入无形资产价值之中。同样地,对于一项抽油机技术,运用该技术生产出来的抽油机,可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使抽油机的漏失量减少,提高石油回收。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将抽油机石油回收率的提高,作为该项技术的无形资产,就扩展了该项技术的价值。这项技术价值直接体现应该是由于采油回收率的提高,更多的用户愿意购买或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这台机器,因此,用户的增多和购买价的提高才是这项技术的直接收益。

三、评估人员的道德素质

由于收益法应用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评估师用于操纵评估结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未来收益额及折现率的操纵。例如对未来收益额的预测,尽管已有不少科学方法,但一些评估师不顾客观实际,随意扩大或缩小未来收益以达到对评估结果的控制,其中一些项目是否能够产生收益都值得怀疑,但评估结果依然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评估师的这种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使资产评估变成了由人为设定评估参数,进而套入收益法公式进行“科学”计算的游戏。

上述资产评估领域存在的问题,造成社会各界人士对资产价值评估的怀疑与否定,很多人发出“谁来评估评估业”的感叹。在现实评估中,由于评估参数的选取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对应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正被社会所怀疑甚至难以接受。从而导致在证券市场管理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中,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还主要在应用成本加和法评估。这不能不说是收益法在我国评估实践的一种悲哀。因此,对应用收益法的评估,迫切需要一场更深入的反思。笔者认为:

1.从理论上进一步肯定收益法的现实意义

由于收益法的实际应用实践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社会形成了开始对收益法应用的怀疑、甚至否定,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从理论上,科学评价收益法,对收益法的科学性给予充分肯定,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肯定收益法的理论先进性,才有可能改变当前对一些重大项目、重要无形资产,甚至知名企业的评估还在应用加和成本法评估的现实,还这些资产、企业价值的本来面目,也是改变我国评估实践与国际不相适应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2.修改那些未能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规范、标准、准则的内容

从现行的评估管理规范、规定、标准、准则的内容来看,实践证明,这些规定还难以约束应用收益法的评估判断随意主观行为。目前我国的评估准则是从总体上把握,但对评估实践的指导、规范就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收益法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大,研究如何约束这些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特别解决操纵评估结果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9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推进,无形资产评估问题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将使无形资产的作用、地位和价值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无形资产评估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所重视的,这是由于无形资产无形,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从而谈不上对其价值的评估。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形资产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感觉到其价值的存在,甚至大大超过有形资产。在经济交往中如果忽视对相关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必然给卖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历史经验告诉人们,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这就是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开展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不仅有利于企业准确核算,保障产权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进步,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二、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

在现实中,有关人员把“无形资产评估”当成工具,通过违规操作及恶意炒作,以实现其“不良目的”最终使得国家和有关企业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对于此类无形资产评估,可以称其为“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它阻碍了无形资产的健康发展,使得无形资产评估误入歧途。本来是保值增值,促进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无形资产评估,却被某些人用做达到某种不良目的的工具。一段时间来,颇有争议的一些集团公司以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从上市公司套现,或是通过资产置换等途径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时间频频发生,这些事件都将评估牵连在内。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例,揭示了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带来的严重后果。北京一家亏损几千万元的饭店为了骗取银行的贷款,与评估机构“诚挚合作”凭空评估出2亿多元的商誉,编造虚假会计报表,欺骗银行贷款。当报刊登出专家建议不要让商誉评估把中国的无形资产引入误区时,有的评估机构却说:把我们的买卖给写没了。东北某私营企业刚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伟哥”商标的注册申请,还没有获得商标权,凭着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被某评估中心评出价值7亿元的无形资产,不但药品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劣药查处,而且等于向社会宣布自己根本不懂无形资产经营。某地用在香瓜的“王婆”商标被一家评估事务所评出了3个多亿,也不过是追求广告效应。上海“小绍兴”集团本想用无形资产扩张,搞连锁经营,可是标价2.9亿元的无形资产评估报告吓跑了合作者。相当一部分人对无形资产还局限于玩玩评估炒作的花架子,炒风之下不仅有企业,发展到有些足球队和新闻单位也加入了靠无形资产评估炒作的行列。某足球队不甘示弱也评估出高达10多亿元的无形资产,球迷和公众没有看到它的成绩,但2003年中国足协公布的打黑名单上这个球队榜上有名。东北某日报开党报无形资产评估之先河,无形资产评估达39.2亿元之多。后来有人质疑:评估依据是什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无形资产又该是多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把无形资产评估作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手段。侵占了上市公司的巨额资金的大股东,把商标权评估几个亿抵账,上市公司丢掉的不仅是真金白银,而且还要承担高额无形资产评估值吃掉经营利润。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市场上炒作不惜浪费股东的钱财搞纸上富贵的无形资产评估。某国有个企业的厂长跳槽时带走了企业的技术资料和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成为被告后竟然拿出其任职时的资产评估报告辩解:评估报告中没有无形资产。用评估报告起到了掩盖其掠夺无形资产的行为。风靡一时的对某些企业家个人无形资产的评估,开出的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一时间,评估的信用出现危机,社会对评估机构的诚信问题开始聚焦,评估机构的公证、诚信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非理性资产评估的动因分析

(一)无形资产评估作为一项新事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作了一些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使评估方法在适用标准和计量因素的取舍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伸缩性,势必影响到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缺乏专门的无形资产评估人员。无形资产评估工作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工程技术学、市场学、法学等多门学科,要求评估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评估理论和经验、熟练的评估技巧。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综合性的资产评估执业资格只要取得了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资格,其执业范围就不受资产类型的限制。这种“万金油”式的评估师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经验技巧从事无形资产评估业务。目前,我国的评估师队伍虽已达到10万人,但专门从事评估理论研究的人很少,专门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的更少,人力匮乏减缓了无形资产评估理论进步的脚步。而且,人们普遍具有讨好客户的倾向,许多贷款人也对评估师施加压力,要评估价值为交易服务,特别当评估师的个人收入与贷款额度相关联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

(三)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道德失范。现实中,由于评估机构多头审批造成资产评估机构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增加,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少数评估人员在评估中无视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对于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确定不是根据科学方法和客观事实,而是按照被评估单位的某种需要去做,导致评估结果严重失实。而且,由于评估机构的业务不饱和,评估行业内部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评估机构在业务承揽过程中,要过多地考虑委托方的要求,否则将失去承揽该项目的机会。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关系,其客观和公正如何保证呢?这也是导致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价值产生较大背离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评估标准制定和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评估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也导致了评估机构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以国家的政策规范为依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范。但是某些评估机构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了许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来,使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出现了失真现象。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其价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国家有关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企业和广告部门向公众公布没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和广告法,是明显的违法行为。而且,某些评估机构不服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评估目的,不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估结论;有些评估机构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不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甚至应企业的要求,动辄就把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为几亿、几十亿元。如果这种现象任其自然,则势必有搞乱评估行业秩序的现实危险;有些评估机构未取得合法的评估资格,或者聘用了没有评估资格的人担任评估人员。不合法的评估机构加上不合法的评估人员,其本身就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其评估的结论必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四、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管理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规范评估市场和评估队伍,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评估市场秩序不好,互相压价,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不正当地出具评估报告等等,这是我们面J临的巨大挑战。要克服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必须从不断完善评估组织机构、建立评估法规体系、培训评估专业人员、宣传评估专业知识、建立评估监督机制、制定评估伦理规范等方面着手进行。为此,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加强资产评估方法的理论研究,无形资产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和知识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在业务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必须有理论研究的支持,使评估的方法尽量满足评估实践的需要。如成本法中的成新率的确定,收益法中折现率的选取,以及市场法中对参照物数据指标、技术参数的调整等,找出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参数指标体系,便于评估人员在实际工作的应用。

(二)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市场情况又与国际行业规范相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标准能对相关类别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减少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的职业判断。

(三)推动资产评估准则建设,提高资产评估业务水平,做好评估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是我们推动评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提高评估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无形资产评估结果所反映的价值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要使主观反映尽量接近于客观,评估的价值置于资产实际价值区间之内,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很重要,评估人员的判断能力是其专业水平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所选择的方法是否得当,采用的参数是否准确等。因此,要避免非理性无形资产评估,还应当提高评估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努力培养无形资产评估的专门人才。同时,应加强对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评估师的执业品德、作风、个人修养和工作纪律的综合体现。评估执业质量的高低,不仅与评估的执业准则、技术规范、经验及业务素质有关,而且跟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评估师在执业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其专业判断和分析,如果评估师不遵守客观、公正的执业道德要求,在工作中带有某种感彩,其评估的价值将失去公允性和可参照性。

在遵循资产评估独立、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根据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职业人员还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保守秘密原则:由于无形资产的独占性,要求执业过程中应恪守保守秘密的义务,在收集资料,尤其是收集外部资料和聘用专家调研中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同时对内部资料的审核遵守保密原则,对知悉的商业技术秘密合理反映在评估报告中。执业完成后,仍有保密的义务。2、科学预测原则:评估的主要依据是未来收益期限中享有的超额收益的数量,而非历史中所付出的代价。3、合理模拟原则:指评估中需模拟出未来无形资产的作业时空,做出多种假设前提,再进行评估,但这种模拟假设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 经济增长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有关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分类往往由于各国经济环境以及会计准则或会计规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10月1日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用于出租或为用于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同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包括许多经济学家如van Ark(2004),Corrado,Hulten and Sichel(2009),都给出了他们的定义和分类。

无形资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王维平,2005)。狭义无形资产是指可以从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统计报表上直观地看到其价值总量和消耗量,有可确指性的、能够独立存在和运行并计价和核算的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义无形资产除包含狭义无形资产的内容外,还包括能给企业或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一些综合性、基础性、条件性资源要素,它们不像有形资产那样可以列出清单,也难以从企业财务报表、统计数据上直观地看到其具体价值量和消耗量,但却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在论文中主要使用了Corrado,Hulten,and Sichel(2005,

2006)提出的方法,将无形资产分为三种类型:计算机化信息、创新产权和经济竞争力。计算机化信息包括软件和数据库等;创新产权包括科技研发和非科技研发,后者包括矿物开采、版权、许可证支出和其他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研发花费;经济竞争力包括商标权、公司人力资源和企业组织。

二、中国无形资产的估测

1、计算机化信息

(1)计算机软件。我们这一部分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该年鉴全面记载了一年一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三资企业经济运行的综合统计资料,对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三资企业分地区、行业、产品门类进行统计。

(2)数据库。这一部分的数据同样来自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

2、创新产权

(1)科技和工程研发。这部分的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该年鉴收录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年度科技统计数据,我们采用所有研发机构的内部支出中的材料和人力支出来代替科技和工程研发的投资,对于2008年以前的数据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样,所以我们按照2008年以后材料和人力的支出占所有内部支出的比例,对2008年以前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得出2008年以前的科技和工程研发投资。

(2)矿物开采。对于矿物开采的投资,我们采用来自《中国矿业年鉴》的地质勘查费用。

(3)版权和许可证。对于版权和许可证支出,我们用出版和报纸(ISIC2211,2212)、电影、音乐、动漫和传媒(ISIC9211)的名义产出来代替。

(4)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对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研究支出,根据CHS的概括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项:金融服务行业或者其他服务行业(比如刊物出版、电影、音乐和广播)新产品的开发支出;新的结构设计和工程设计,这一项几乎包括了行业购买的服务的一半;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发支出。

对于(1)我们主要估计金融服务领域的产品开发支出,因为我们没有确切的其他服务行业的场频开发支出的数据。使用金融业和保险业的中间购买,我们将中间支出的20%作为新产品的开发支出。对于(2),我们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工程设计的数据。对于(3)我们暂时还没能找到适合的数据。

3、经济竞争力

(1)商标权。对商标权的投资,我们还是采用了CHS(2005)的方法,以广告业(ISIC 7430)的产出的60%来代替。

(2)人力资本。公司人力资本是由在产培训和脱产培训两个部分积累形成的。根据CHS(2005),我们只对脱产培训进行估计,并且我们假定脱产培训支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直接的培训支出、机会成本。对于直接的培训支出,根据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2003)的调查,我们取1%作为企业培训支出占员工工资的比例的估计,以此来对培训支出进行合理估算。对机会成本,我们采用了Ooki(2003)的数据,Ooki计算了平均机会成本与直接成本的比值是1.51,我们也使用这个比例来计算机会成本。

(3)组织结构。CHS(2005)认为企业组织的投资包括了购买的组织和结构的部分(例如管理咨询费)和自己拥有的部分(可以用执行时间的价值来衡量)。对于第一部分,CHS(2005),Giorgio Marrano and Haskel (2006)使用了咨询公司的销售数据来进行估算。但是,在中国我们还不能找到合适的咨询公司的数据。对第二部分自有的对公司组织投资的估测,CHS(2005)和Harald Edquist(2011)使用管理层工资与福利的20%来代替这一部分的投资,但是在中国我们也找不到相应的统计数据。根据CHS(2005),Harald Edquist(2011)和Kyoji Fukao,Tsutomu Miyagawa,Kentaro Mukai,Yukio Shinoda(2009)的计算,企业组织结构都在无形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为了避免由于数据的缺乏而带来的无形资产的低估,我们将这一部分参照Harald Edquist(2011)和CHS(2005)的文章中的所得到的结果,取5%作为其在整体无形资产中所占的比例的一个估计,从而避免无形资产的低估。

三、中国无形资产投资的估测结果

1、无形资产投资与GDP

从整体来看,中国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水平(4.96%)还是远远低于二十一世纪初日本的水平(11.1%)和二十世纪末美国的水平11.7%。

但是从细分类别来看,中国在计算机化信息方面的投资(2.12%)已经赶上了日本(2.2%)和美国(1.7)的水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在创新产权和经济竞争力方面的投资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日美。但是,创新产权和经济竞争力两大类中所包含的才是一个国家经济软实力的大多项目。表1显示,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投资还是主要集中于计算机化信息这类初级的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投资的增长

由图1可以发现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中,无形资产的投资并没有太大的增长,但是中国的有形资产投资急剧增长。与日本和美国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在1980―2004年这段时间内,日本和美国无形资产投资都有较大的增长。虽然时间不一样,时间的跨度也不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中国的无形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日美而言还是较慢的。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的无形资产投资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的投资。同样日本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而中国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的差距则被不断拉大。这也印证了我国目前的发展仍是粗放式的,单纯依靠有形资产投资带动的发展。

从图2可以发现,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中,无形资产投资内部增长最快的是计算机化信息,但是计算机化信息投资在2001―2005年度出现一个很明显的调整区,应该是由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所带来的。2005年后计算机化信息投资就又进入了高速增长。增长速度排在计算机化信息后面的是开发设计,然后是版权和许可证。但是增长速度和计算机化信息相比都逊色不少。

3、各类无形资产的比例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化信息投资占了无形资产投资的大多数,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44%增长至2010年的52%。而在英国(2004)和美国(1998―2000)的统计数据中,计算机化信息分别只占了17%和14.2%,无形资产投资的大多数集中于创新产权和经济竞争力方面,特别是开发设计和人力资源。

四、结语

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沿革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资本投资的外部性、产品创新、人力资本积累、技术模仿和扩散、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重视制度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我国在无形资产投资方面仍然较小,而且从无形资产投资的种类来看也主要集中于计算机化信息这类比较传统和初级的无形资产。当然,我们的研究也存在瑕疵,很多无形资产仍然没能找到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如何正确测度创新产权和经济竞争力类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拥有更完整更精确的数据后,相信可以对无形资产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注: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全球制造网络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周期、战略群组与企业生存研究――基于合作共生视角”(10YJA630168)。)

【参考文献】

[1] Van Ark.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ity:What Do the Numbers Mean?[J].in Fostering Productivity,in G.Gelauff,L.Klomp,S.Raes,and T.Roelandt (eds),Elsevier,2004.

[2] Corrado,C.,C.Hulten,and D. Sichel. Intangible Capital and U.S. Economic Growth[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9(55).

[3] 王维平:广义无形资产及其功能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

[4] Corrado,Carol A.,Charles R. Hulten,and Daniel E. Sichel.Measuring Capital and Technology:An Extended Framework[J].in Carol Corrado,John C.Haltiwanger and Daniel E.Sichel (eds),Measuring Capital in the New 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2005.

[5] Giorgio Marrano,Mauro and Jonathan Haskel.How Much Does the UK Invest in Intangible Assets?[J].Department of Economics,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 No. 578,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2006.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研发费用 应收项目

一、引言

自创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研发费用的投入在企业一直都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在会计账务处理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实行有条件地资本化。

但是,针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进行了广泛探讨。大致有三种观点:开发成功全部资本化,不成功则转为当期费用。应该建立一个资产账户来归集该项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开发成功后全部支出作为资产的全部历史成本,开发失败,全部支出转入当期费用。对于研发支出不多的企业全部费用化。

由以上的观点可以知道,目前针对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处理,仍然存在诸多的分歧。笔者认为,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确实存在较多的问题。

二、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允许资本化的开发阶段支出所应满足的五个条件合理判定存在难度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产生的支出,必须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才能将该支出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但会计准则中关于这五个条件的表述,理解起来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无形资产在内部使用的,企业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将其自行使用或者出售的意图”等等。这些“可行性”、“有用性”、“意图”等,会造成理解上主观的差异,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很难合理准确地认定。

(二)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不能真实的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与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相差甚远。这是因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占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的绝大部分,而注册费、律师费等,一般情况下只是实际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将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既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也没有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三)不符合配比原则

由于上述原因,使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无形资产没有收益,当期却要负担费用的情况;而在无形资产投入使用进行摊销时,由于只将一小部分费用资本化,则收益远大于摊销,上述两种情况,均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配比原则。

(四)容易低估企业的利润

知识经济社会,企业在无形资产研发上的投入与日俱增,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支出有时甚至能够超过开发阶段的支出,此时仍然将研究阶段支出一律费用化,必然导致在该企业本期账面上反映出一笔庞大的费用支出,从而减少企业本期的利润,过度地低估企业的利润会给企业在融资、社会形象的塑造方面带来不小的麻烦。

三、自创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账务处理的建议

基于现行会计准则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在这里给出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建议:企业在处理研发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时,应按照应收项目的账务处理思路,根据应收项目的账务处理思路,定期对研发无形资产对应的应收项目进行减值测试,分析无形资产研究成功的可能性,预测无形资产研发成功的概率,这个概率可参考本企业以往年度研究类似技术的成功率或参考同行业研究类似技术成功的概率,若企业或同行业没有类似的研究,可参考本企业或同行研究无形资产成功的概率。笔者认为以这个概率为基础,计提”坏账准备”,则研发无形资产对应的坏账准备=研发无形资产对应的应收项目期末余额*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其中,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1-无形资产研发成功的概率。

为了便于阐述账务处理思路,不妨把应收项目暂时用“其他应收款”科目:

(1)发生各项研究与开发费用时

借:其他应收款――研发部门

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

(2)考虑到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成功与否无法断定,有一定的风险,根据谨慎性原则,按照相关资格机构部门评估的成功率,计算出坏账准备的百分比,再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

贷:坏账准备――无形资产

(3)根据预测研发成功概率的变化,后续各期坏账准备存在补提或冲销的情况,则补提的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

贷:坏账准备――无形资产

坏账准备冲销的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无形资产

贷: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

(4)假如该无形资产研发成功,则

借:坏账准备――无形资产

贷: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

同时“其他应收款――研发部门”账户下累计的余额转入“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其他应收款――研发部门

(5)若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中,预测研发成功的概率很小而放弃研发,应该做相反的会计处理,借记“坏账准备――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研发部门"科目。

会计期末,会计人员应当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分别列示“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及“坏账准备――无形资产"账户余额,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自行研况,在无形资产如此重要的今天这些信息尤为重要。

四、举例

假设A公司在2013年1月份开始进行一项技术开发,经过三个月的研究开发终于在2013年3月开发成功该项技术,研究开发期间的各项支出如下:

注:假设2013年3月发生的各项支出中,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为400万元。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处理为:

2013年1月: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54

贷:应付工资 95

累计折旧 289

原材料 23

产成品 35

银行存款 12

借:管理费用 454

贷:研究支出――费用化支出 454

2013年2月: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47

贷:应付工资 265

累计折旧 680

原材料 59

产成品 28

银行存款 15

借:管理费用 1047

贷:研究支出――费用化支出 1047

2013年3月: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59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400

贷:应付工资 140

累计折旧 450

原材料 28

产成品 32

银行存款 9

研究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

借:无形资产 400

贷:研究支出――资本化支出 400

期末结转费用化支出:

借:管理费用 259

贷:研究支出――费用化支出 259

而根据笔者给出的处理方法,作如下处理:

2013年1月发生研究费用时,本着谨慎性考虑,计提坏账准备,经关机构测试,预计研发成功的概率为50%,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 454

贷:应付工资 95

累计折旧 289

原材料 23

产成品 35

银行存款 12

坏账准备=454*50%=227

借:资产减值损失 ――无形资产 227

贷:坏账准备 ――无形资产 227

2013年2月经有关机构评定自创无形资产成功率为80%,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 1047

贷:应付工资 265

累计折旧 680

原材料 59

产成品 28

银行存款 15

本月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047+454) *20%-227=73.2

借:资产减值损失 73.2

贷:坏账准备 ――无形资产 73.2

2013年3月:

无形资产研发成功时:

借: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 659

贷:应付工资 140

累计折旧 450

原材料 28

产成品 32

银行存款 9

借:坏账准备――无形资产 300.2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2

借:无形资产2160

贷: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2160

五、总结

通过举例可以看出,笔者给出的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有如下优点:

按笔者的处理方法所确认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与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几乎一致。这通过上例可以清楚的看到笔者的处理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为2160万元,而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只有400万元。笔者的处理方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更能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使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没有收益却要负担费用的情况;而在无形资产投入使用进行摊销时,由于只将一小部分费用资本化,则收益远大于摊销,上述两种情况,均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配比原则,而笔者的处理是将发生的费用计入到应收账款里,研究成功时,转入无形资产初始成本,在以后收益期间摊销,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配比原则。

笔者的处理方法借鉴了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将无形资产研究成功与否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笔者认为通过相关资格机构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成功与否的评估,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更贴切无形资产研究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违背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按照相关资格机构评估的失败率计提坏账准备,当评估机构评估出研究成功概率非常小时,企业可以即时地放弃这项研究,同时也能使企业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研究进度有更好的了解。

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按照笔者给出的账务处理方法,不用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这对于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带来便利。

文章只是针对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给出了类似应收账款账务处理的思路,至于在对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进行账务处理时,设置什么样规范的会计科目,则需要多方斟酌和再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杨博.我国无形资产新准则及其适用性分析[J].经济师,2006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无形资产,评价体系

在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竞争加剧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德与哈默尔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越来越外在表现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以特别方式使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企业有形、无形资产及知识的积累,产生了企业间的差异,资产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尤其那些有价值、稀缺、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乃至成功的关键,即,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

国外研究表明, [1] 1997年,微软的市值高达6000亿美元,在全美500家大公司中,市值第二。而其账面价值仅有450亿美元,余下的5550亿美元,就是其无形资产价值,是有形资产的12.3倍。而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1997年的市值仅1622亿美元评价体系,其账面价值却高达7166亿美元,微软的账面价值仅及通用汽车的6.28%,市值却是通用汽车的3.7倍,这就是无形资产的魅力。

一、无形资产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机理

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表现出很多特征,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这些特性是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具体有:

(一)无形资产使用中的低机会成本性

一般情况下,有形资产如被用于企业的一项经营业务中,就不再可能同时用在另一项业务中,这构成了有形资产在使用中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则不同,巴鲁·列弗认为,无形资产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用途,在一个地方的使用并不会影响无形资产在其他方面的使用,这使得无形资产在使用时机会成本极低。这一特性使得无形资产和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大于有形资产。无论是企业的文化、知识、经验,或是技能和商誉,一旦成为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们就可以对企业的多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企业构建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也可以从多个活动获益,收益甚至可能数倍于成本,从而使得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超额利润的影响是大范围的和宽泛的,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二)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

一般来说,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都会损耗,其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和服务中去,无形资产则不同,它具有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因为无形资产具有可重复使用的性质,可以低成本拷贝复制,而每次拷贝成本相对其开发成本几近可以忽略,从而使无形资产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高于有形资产。而且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以使无形资产不仅不会被损耗,反而其质量还会被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出现积聚效应。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成为一种“一次投入、长期获益”的高价值的投资,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更深远地影响企业的超额利润。

(三)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积聚效应

积聚效应指当企业已有的资产存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会加速后续资产的形成和积累进程,产生良性循环。在这里评价体系,企业无形资产的初始存量会影响其后来的积累过程。

Grossman and Helpman的保护待售模型[2]认为,“知识是可以累计的,每一个思想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思想的基础上。然而,机器需要折旧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知识上投入的每一美元都有极高的边际贡献,而机器设备上的投资可能有 3/4 是在弥补折旧。”

由于无形资产的积聚效应,竞争对手很难赶超拥有先发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企业专注于某领域的研发,其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累积越多,对继续研发效益的影响就越大,并且效益的增长会呈现加速度态势,使得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良性状态,进一步放大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对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这些特点导致了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同时,在理论界,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产业定位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等,都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希冀发现维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途径。无形资产“难以模仿、难以替代、难以流动和交易”的特征,使得企业稳定维持核心竞争力和超额利润成为可能。

(四)无形资产的很难模仿性

由于企业在无形资产形成中存在的背景和路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关联性、或与竞争力优势之间的模糊因果关系,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完全复制相关因素与过程,模仿无从着手。即便复制,也需要很高的成本、不经济。

(五)无形资产的很难替代性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是高度个性化或高度异质性的,所以不容易找到替代品,这是无形资产与生俱来的特性。

(六)无形资产的很难流动和交易性

通常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很难计量、高度依附于企业组织,不存在可见的表现形式,因而流动和交易都十分困难,不存在较完备的交易市场。

结论:无形资产是企业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性资源。

二、无形资产的评价体系

企业在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通常会关注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一般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运营效果可以区别不同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首先,对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可以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知识链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等进行评价。此外,也有人采用回归模型对无形资产进行测评[3]。

所谓价值链分析法评价体系,即企业是由一系列经营活动所组成的整体,而从整体的角度一般很难识别其竞争优势到底来自何处,因此只能把企业经营活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价值活动,形成该企业的价值链,再分析经营活动的价值增值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才可以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进行的价值增值活动,因此把企业同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判断出经营效益优于对手并最终对企业相关产品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活动,就可以识别出其核心竞争力。价值链是分析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能有效分析出企业经营中是哪些部分对企业价值增值起核心作用。

所谓知识链分析法,即从知识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价值链知识分析,另一种称为知识链价值分析。前者是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出关键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支撑关键活动有哪些知识,即关键知识。假如发现一种关键知识支持多个关键活动,则该关键知识即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后者,即知识链价值分析则先把企业整个活动分解为一条知识链,再分析其中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到关键作用,最后再分析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本身的创造、混合乃至对内交流起重要作用,则这种特别知识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技能分析法,即从技能角度来分析和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很难在所有技能上都出众,但可能它在较重要的战略(如这种战略是关于质量的)上才具有一种或几种技能优势,即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对不可辨认的组合无形资产(商誉等),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价值分割和评价([4]吴晓勇,2007)。

再次,则可以从会计学科的角度,依据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德的机理,选择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5],如:

(一)评价无形资产结构和配置无形资产状态的指标,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占全部无形资产的比重、全部无形资产比重、单项无形资产比重等

(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增减和变化趋势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更新率、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无形资产摊销率、无形资产摊销率等。这些指标可以激励企业重视无形资产日常维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评价无形资产配置效率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等。

通过上面的评价,可以从不同方面评价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能力。

三、实证研究

由于资料限制评价体系,这里以07年前的部分Wind 金融数据库数据进行讨论:

沪深两市A股分析表 单位: 万元

年分

公司总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比例

无形资产总额

无形资产

平均值

无形资产/总资产

2001

1331

1026

77.08%

7082075.01

6902.6072

1.92%

2002

1346

1142

84.84%

7921184.02

6936.2382

1.77%

2003

1423

1220

85.73%

9048942.43

7417.1659

0.62%

2004

1425

1250

87.72%

10862926.37

8690.3411

0.66%

2005

1425

1277

89.61%

12373017.75

9689.129

0.63%

2006

1424

1297

91.08%

14953430.02

11529.244

0.65%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2007年版

从表中可以看出,拥有无形资产的上市企业的比例不断增加,无形资产的存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绝对数从708亿增加到1495亿元,增长量较大、较快,可见上市企业对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其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这也得益于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更加规范了无形资产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表中也反映出无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的比例较小,而且出现下滑趋势,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比较重视有形资产的投资,而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远远未实现规模,无形资产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有形资产增长速度,现实中,企业倾向于披露确定性强的有形资产,对难确定、难操作的无形资产不愿意披露。据有关研究推算,中国上市公司至少有2万亿元无形资产流于会计账外,这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间产权交易十分不利。

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重视和构建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投入紧密结合,两者良性互动,构建和维持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茅宁,王晨.软财务: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0-82

[2]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3-173.

[3]蔡宁,阮刚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61-64.

[4][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23-40

[5]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8-56.

[6]陈佳贵,黄慧群.无形资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义[J].管理世界,6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13篇

一、基于无形资本循环理论的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框架

(一)无形资本循环理论 理论上可用马克思的无形资本循环理论来解释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原理。马克思理论认为,资本处在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前期资本获得、中间环节的产品生产和最终的销售三个环节。其中,前期资本的获得是资本的购买阶段,表现为货币资本,中间环节的产品生产则带来的是生产资本,末端的产品销售则是生产出商品资本,并且商品资本经过交换得到货币资本,此时的货币资本被再次投入到新的一轮资本流动之中,从而形成了资本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任何社会生产都是以货币资本(G)为起点,以货币资本(G’)结束。“G-W-W’-G’”公式表明货币资本经过生产要素的取得和产品的生产到最终收回货币资本的全过程。从本质上讲,资本到资本的循环是一种价值增值过程。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同样经历着价值增值过程。

(二)知识产权财务管理框架 通过研究资本循环过程,可以获得关于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即知识产权财务管理从知识产权形成和运用的全过程出发,以价值增值为最终目的。具体包括:首先,要建立知识产权开发、运营、转化的科学体系。知识产权或者说无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与实物资产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同时还具有其独特性。无形资产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起到催化剂和剂的作用,使实物资本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无形资本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会严重影响实物资本的使用效率,并最终对组织的生产效果、投资收益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如果只把实物资本运营纳入组织财务管理的范围却忽略无形资本,显然无法促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取得投资收益和进行资本管理的目标的最终实现。其次,重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环节,加强成本核算。资本循环过程意味着旧的循环的结束伴随着新的循环的开始,也暗含着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消费。现代社会中,公司的根本目标是获取利润,利润的获取又以商品销售为前提,因此科研院所在进行科研立项时要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契合社会前行的需要。为了达到获取利润的目标,科研院所必须在做好成本核算、缩小成本的同时合理分配科研资源。一方面,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决定了科研经费的利用是否清晰、可靠,确定了财务管理的基础,同时为知识产权价值测算提供参照。另一方面,合理分配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和资源的效率,提高研发速度及研发效果,促使成果的高效转化。资本循环过程表明,知识产权财务管理意味着将知识产权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相结合,使科研经费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能动作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与实物资产完全不同的性质,加上各科研院所的体制不一样,造成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具有独特的表现,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也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特点的影响。

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特征

(一)财务管理目标多样化 针对科研院所的特殊条件来解决知识产权的财务管理是研究机构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对研究机构而言,必须要遵循价值最大化这一基本条件。财务管理目标的落脚点和所有财务活动的目的是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否合理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使财务管理有清晰的条理,就要保证财务管理目标与本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相匹配。然而各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体制特点各有不同,从而导致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走向确定适合本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财务管理时空有限性 首先,知识产权的定时性是指它具有保护的预定期间。知识产权是严格受到法律保护的,关于保护期限的长短,各国法律条文有若干规定,这些规定可能相同,也可能不一致,通过参加一项国际协定或国际申请,知识产权才具有接受一定保护期限的权利。其次,知识产权还具有空间限制,这是指只适用于地理区域的承认和保护。如果不通过签署国际公约、协定,作为本国知识产权只是在本国的范围内而非全世界范围内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三)收益与风险共存 无形资产财务管理具有很大风险是因为科学研究未必都能产生成果,及时获得成果也未必就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益,这就造成知识产权项目的开发相比一般资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但由于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护具有垄断和专有的特点,一旦知识产权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运营,便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以使一个组织引领行业的发展,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取得优异的市场表现。

(四)价值计量方式多样 在我国现行的科研所管理体制条件下,各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侧重点各有不同,既有面向市场也有满足宏观调控。这就使各科研院所乃至其内部都会采用各不相同的成本核算和分摊方式,难以统一评定申请获得的科研经费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无形资产的研发受到不可控制变量的影响非常大,各变量对研发活动的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难以预测变量对研发活动的最终影响,很难对知识产权研发所需经费、时间、物料做出精确的预测,使得知识产权价值计量时很难有可信的参照,甚至会导致虚报经费、挪用经费的事情发生,大大降低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非常重视科研院所的建立,从建国开始科研院所就为国家安全、宏观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至今仍然是国家知识产权开发的最主要贡献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重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建设各科研院所,并聘请国外有经验的管理者为科研院所的管理提供经验。在这种政府支持的背景下,最近几年国内科研院所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执行夯实了基础。然而,国内的研究机构对绝大多数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只是处于萌芽期,实际执行少之又少。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观念和建设投入非常淡薄,从科研立项到项目进行再到最后的成果转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经费没有充分运用,无形资产权利归属界定模糊,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比皆是。所以,科研院所加强制度建设,并促进知识产权的规范研发、有效使用、合理运营、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提供适当的激励,使科研立项高效地进行已经变得迫在眉睫,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尤其需要国内科研院所提高注意:

(1)知识产权财务管理观念缺乏。建国以来,科研院所经过了复杂的成长过程,科研项目的开发体制也曾经历曲折道路。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尚不完善,至今科研院所仍然不可避免的带有原来计划体制下的效率低、搭便车的毛病。许多科研院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的开发得不到精确的控制,成本计算也并不准确,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与显示的财务体制相分离。

(2)研发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偏低。目前,科研院所经费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各科研院所为了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本机构内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转,对申请到的科研费用不可能主动有结余上交国家。为了保证下一年仍然有科研经费财政拨款,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用经费,如:将不相关的长期待摊费用计入科研项目研发费用,以不合理的价格标准多计研发支出等。这些不合理的操作使得国内科研经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制度建设让人堪忧,更严重的是这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

(二)知识产权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但从财务管理视角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原因:(1)管理制度的束缚。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主要采用计划额度的方法。其中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是,各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必须将剩余的经费上交财政或者用于申请其他科研项目立项。这种管理办法在建国初期国内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减少了经费的浪费。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模式下则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实际上,很多科研院所会想方设法使用剩余的科研费用,如虚报、多列,最终无法使科研经费充分利用。(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知识产权项目研发中表现为逆向选择。效率高的科研院所没有得到科研经费,而效率相对较低的科研院所却得到了较多科研费用,这就导致经费配置效率低下。国内各科研机构存在体制、地域、实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做到对科研机构的实施监督,不能充分了解其具体情况,不可避免地导致科研经费没有全部发放给科研能力相对强的科研机构,长此以往,许多实力强的科研单位积极性和实力逐渐下降,致使科研费用的使用效率不断降低,这种影响是非常巨大的。(3)现行财务制度的制约。由于知识产权并不属于科研机构财务报表上报项目,甚至管理机构都不会进行登记,因此从科研机构的财务报表无法了解机构的财务现状、现金流量以及知识产权的真实状况,而且由于遗留下来的各种原因,科研机构还拥有许多账外无形资产,进一步增加了科研机构无形资产真实情况的复杂性。另外由于缺乏公开信息和公开交易,对知识产权的开发成本、市场价值、风险级别也无法进行准确的计量和确定。

四、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创新:无形资本循环增值

(一)培养财务管理观念,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科研机构要投入资源培养知识产权资产财务管理的观念,尤其是要注意对科研机构管理层的观念的培养。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包含很多方面且有主次之分,但必须要注意把知识产权研究的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科研机构的主要资产是各种无形资产,为了加强知识产权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和维护,需要更加注重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过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财务系统正常运行,保证资产入账成本计算正确。研究开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各种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开发就相当于企业每一种新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条件下的企业类似,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也要具体到每一项科研项目,加强对各项研发项目的预算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费用归集标准的建立、价值评估标准的建立、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的完善,保证所有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全过程都能得到全面的监督,使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了使财务管理正常进行,必须要建立一套独立于研究机构的其他财务体系,充分反映知识产权的管理系统,将各个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如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开发进度等信息全面计入系统中,实现无形资产的动态管理,最终使财务报表能充分反映科研机构无形资产的财务情况,提高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控制科研项目开发成本 对科研项目的开发成本进行系统控制,就是要协调项目开发过程的资源分配,建立成本归集标准,减少开发项目的损失,最大化科研经费的使用。对成本进行系统管理需要在研究开发项目的财务核算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开发项目的特点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对实体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实力、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配置,使资源得到高效率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使知识产权的开发形成一个动态的优化工程。具体而言应按照图2所示进行:

(三)创新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机制 与企业类似,科研机构在进行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利益相关团体,而且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同。但必须注意,企业财务管理强调管理层必须以公司利益最大化和实现长远发展为最高目标。各利益相关者是在实现总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分享的。为了使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得到更高效的转化,同时也为了提高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科研院所需要在知识产权系统管理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一套合理的成果转换机制,使科研成果发挥最大的市场价值;其次,由于知识产权开发过程具有其特殊性,现行的按劳分配过程并不一定非常适合,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建立利益共享的制度规范,以确保科研人员能参与成果转化后的利益分配,有效促进科研人员进行更多的价值创造。

(四)结合科研管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科学研究技术手段不断改善,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科研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发过程就难以顺利进行,高效的财务管理也就不可能。因此,需要将财务预警机制引入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中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首先,在科研立项时要评估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资源的可获得性以保证项目能够完成;其次,要在知识产权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开发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如果发现继续进行研发的机会成本超过某个上限,应立即停止开发过程;最后,在成果转化时,要合理评价市场价值以保证成本能得到弥补,减少科研损失,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

(五)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 知识产权的开发最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如: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社会影响。但目标是否实现还必须结合一定的评价标准,因而需要结合特殊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对知识产权的开发进行合理的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促进知识产权的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经费的科学使用,提高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最终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和市场价值的实现。

(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长期以来,科研机构无形资产占用、转卖、流失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的流失,科研机构还需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审计还能提供知识产权管理和使用信息,对帮助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的内部审计应该结合科研单位制度和资源的特殊性,以每一项无形资产为具体审计对象,借鉴企业的内部审计经验对机构的知识产权和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审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督管理并促进对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无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可采取以下步骤:对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查;检查是否有知识产权存在表外而没有计入到财务报表,如果有则要继续审查;审查表内表外正在开发过程的科研项目是否都准确入账。目前国内科研立项漏洞百出的另一原因就是违规成本低,因此科研机构在规范内部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奖惩标准,提高违规成本。对表现优良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进行适当的表彰,对违法违规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应予以重罚,规范科研工作的标准,减少科研机构无形资产流失。

(七)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首先,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加强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保证知识产权权利的实现。国内知识产权研发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知识产权在产出后得不到保护,致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为了实现知识产权战略,国家必须加紧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利,规范知识产权转让、交易等各方面的标准。其次,科研院所为了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管理,也必须结合其机构特点、专业背景、人员配置等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制度建设还要将人事变动、产权转化等纳入制度体系的建设。由于知识产权比有形资产具有更加独特的地方,因此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人员也有更严格的要求,科研单位必须在人才引进、人员培训等方面有系统的规定,以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刚:《无形资本理论与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理论导刊》2001年第5期。

[2]葛家澍、杜兴强:《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问题:综评与探讨 (上)》,《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9期。

[3]牟小容:《我国研究开发费用会计规范的变迁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22期。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14篇

1.无形资产的含义。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国际会计准则38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2.无形资产的特征。(1)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通常情况下,企业确认无形资产应当拥有其所有权,但如果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并能约束其他方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即企业控制了该无形资产,即使并不拥有所有权也可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对于会产生经济利益的技术知识,若其受版权、贸易协议约束(如果允许)等法定权利的保护,那么说明该企业控制了相关利益,确认为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利、某项技术或是某种获取超额利润的综合能力,它们不具有实物形态,比如,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有赖于实物载体,比如,计算机软件需要存储在介质中,但这并不影响无形资产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性。在确定一项包含无形和有形要素的资产是属于固定资产,还是属于无形资产时,需要通过判断来加以确定,判断的依据是更为重要的因素的性质。例如,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工具没有特定计算机软件就不能运行时,则说明该软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软件应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如果计算机软件不是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则该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3)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要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该资产必须是能够区别于其他资产可单独辨认的。无形资产准则明确 “可辨认”标准是: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是否可以转移或分离。商誉是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但由于是与企业整体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相分离,不是能够可靠计量,不符合“可辨认”的条件,因此未被纳入无形资产的定义范围。

(4)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无形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情况不确定,不属于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确认的相关条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二是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我国无形资产的确认坚持采用货币计量原则、遵循谨慎性原则。例如确认条件的第二条强调: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要“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也引发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关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争论,对于应予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各持己见。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结合国情,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谨慎性和真实性原则的指导下选择了较为折中的处理方式,将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费用,分为研究阶段的费用和开发阶段的费用两部分:对于不能确定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研究性费用支出费用化,将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能性较高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费用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确认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无形资产的范围比较狭窄,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商标、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和商誉(因产权变动的而确认的、不含自创商誉)。同时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确认类型和确认数量明显偏少,无法完整地反映无形资产真实的拥有情况,不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0%,相对于国外企业的40%而言明显偏低;二是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构成比例不合理,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所占的比重偏大,在多数企业中土地占无形资产的比例接近50%,甚至在一些机械制造企业,无形资产仅仅包括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这种现状暴露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问题:一是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不足,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缺少足够的投入;二是企业对自身无形资产确认核算缺乏意识,各类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很少反映。

2.无形资产确认的成本失真。无形资产的确认在无形资产的购置使用中也应分为初始确认与再确认。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是指当一项交易或业务发生时应当判断该项业务中形成的资产是否构成无形资产以及该无形资产的种类、应确认的价值;再确认是指无形资产在确认入账之后,发生影响其价值的变动时进行的会计处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维护、创新和开发,保证无形资产有效使用或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这部分投入成本就是再确认的计量基础。传统的无形资产确认标准忽略了再确认的累加价值,违背了基本会计原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无形资产初始确认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上的缺陷,无形资产的项目种类和数量明显偏少,而再确认对资产确认与计量的可靠性、及时性、真实性的忽略,造成了无形资产确认成本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改进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确认的建议

1.重新定义无形资产的概念。在重新定义无形资产之前,必须明确无形资产的定义是判断无形资产确认的问题,要与无形资产的计量加以区别。根据这一思路,笔者建议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中无形资产的定义——“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调整。因为一项资产是否可以辨认更多的涉及到的是无形资产能否可靠的计量,而不应该成为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无形资产的依据。

其次,从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目的和实际效果来看,企业无形资产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取超过社会一般盈利水平的经济利益,如果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只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企业显然不会有动力去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专利,因此,企业无形资产应该强调其“预期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2.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现行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要求各项会计处理获得都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必须取得完整的会计凭证。对于企业外购、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因为可以获得相关的会计原始凭证,可以辨认并确定其成本,因此能够予以计量,而许多其他形式获取的符合无形资产特征但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和原始凭证,导致无法确认该项无形资产。以企业的人力资本为例,在雇佣合同期内,企业的人力资本符合无形资产的特征,应当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因为没有直接的业务活动与之相关,导致在会计上没有专门对人力资本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却是公认的、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无形资产的传统确认方法,扩大无形资产的范围,使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全面的反映。

笔者认为无形资产的内容在专利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商标权、著作权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力的无形资产,即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反映企业与市场相互关系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利益的各种要素,例如公司名称、企业品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

(2)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所拥有的各项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

(3)体现企业内在发展潜力的无形资产,如企业经营方法、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体系、网络工作系统等。

(4)体现人力资源的无形资产,如整个员工教育状况、知识能力、工作技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3.采用多种价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无形资产的确认。鉴于无形资产获取形式以及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多样性,在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与后续确认过程中,企业要贯彻实事求是,灵活应用的原则,采用多种价值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确认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的初次确认和再确认时,如果有历史成本可以参照,就按照历史成本作为入账基础;在没有历史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价值作为确认依据。由于评估价值相对而言更为准确,是对无形资产真实价值的量化反映,因此有利于企业解决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保证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资产总体规模报告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曲东花,王燕.中美无形资产准则比较[J].经贸财会,2005(3)

[2]王泽山.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10)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会计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3-0143-03

[作者简介] 范秀娟,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副教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会计。(江西 南昌 330200)

在新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60-80%。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要素被其所拥有。国内许多企业常因主观因素失去无形资产。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国际权威资产评估机构调查估计,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一个企业可拥有的无形资产达数十项。世界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其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比例为7:3。贝尔实验室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成立70年以来,已拥有2.5万多项专利的无形资产,平均每天获得一项专利。我国海尔集团近年来也以每天申请一项专利的速度,站在国内无形资产拥有量的前列,但与国际上其他跨国公司40-50%的平均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按此推算,我国仅上市公司至少有2万亿元无形资产流失于会计账外,没有进入经营程序。这一状况对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国际产权交易十分不利,遭受巨额资产损失的风险很大。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现行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下的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在构建现代无形资产管理体系、无形资产计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及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等方面提出几点改进的对策。

一、现行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下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

1.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6方面:(1)缺乏无形资产意识,企业传统上仅看重有形资产的管理;(2)企业管理薄弱,导致无形资产流失严重;(3)自我保护无形资产的意识较差,使无形资产流失甚多;(4)法律意识淡薄、随意侵权问题屡有发生;(5)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狭窄;(6)企业轻视无形资产经营,整体化管理不够。

2.无形资产定义未触及应该揭示的本质属性。以我国为例,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经济学上的无形资产有29种,而进入会计核算范围的只有7种,因而游离于企业会计账外的无形资产日益增多,得不到应有的计量与反映。

3.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难以确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过程可能会跨越多个会计期间,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众多,有些费用支出可能与多项无形资产有关,有些可能与无形资产无关,企业无法准确地区分哪些是形成某项无形资产的费用,哪些是不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从而使得发生的费用难以根据某个特定的项目进行归集,如自创商誉,其实际成本就难以确切计量。自创无形资产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在自创研发过程发生的费用规模与无形资产的成功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并不是费用发生得越多,其成功可能性就越高;随着企业技术竞争的加剧,一定规模的无形资产自创支出,并不一定能产生任何成果。因而,迫使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必须采用与常规资产购建取得成本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的方法。

4.账面价值不能真正揭示无形资产价值的增减。现行制度规定,无形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价基础。因客观条件的限制,无形资产内容的扩展,企业自创的一些“软资产”,如企业品牌等无法按制度规定进行计价,使企业账面无形资产的核算不完整。由于无形资产本身具有确认和估价的不确定性,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中,某些企业藉此产生机会主义,其结果不是对无形资产的估价过高,便是无形资产的确认不符合要求。由此得出,历史成本法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值和其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其反映的是一种待摊费用,从而也不能体现企业收益能力的变动,不能真正揭示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

5.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难以确定。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受竞争对手的行动影响较大,其受益期在很多情况下与自身的质量相关性较大,该项资产能在多长时间内为企业所利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先进性,更取决于市场上有没有类似技术出现。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受偶发性因素的影响较大,这种偶发因素有可能立即中止特定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受益期。

6.现行会计规定无形资产按直线法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它的价值损耗与科技创新的速度及其被保护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按照直线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没有合理的经济意义,不能科学、真实地反映已损耗价值和现有价值。

7.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前期的研发费未能资本化。我国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中的商誉不入账,如专利技术等项目则以咨询费等少量费用支出入账,研发费用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这些会计计量方法容易导致资产价值的少计。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不准确,容易导致企业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应占有的位置认识不清,作出不利的经营决策。

8.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相关性和及时性缺失

第一,现行会计注重揭示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忽视揭示非财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前瞻性,不能全面反映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从而降低信息的预测与决策价值。如现行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只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既不能使报表的使用者了解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也不能反映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

第二,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使会计信息难以确切验证以往的正确性,导致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信息拥有上的非对称性,阻碍了市场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实现原则,从而降低信息的反馈价值。

第三,会计信息的定期披露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的及时性。

二、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的对策

1.构建现代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1)重视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及有关部门有必要转变观念,对专利管理、商标管理、企业形象、名牌战略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

(2)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无形资产,加强对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权益管理。因对知识类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足,我国已发生大量因缺少有效的保护措施而使无形资产无偿流失的案例。我国每年3万多项部级重大科研成果中有2/3未申请专利。“863”计划已实施多年,但申请国外专利的仅有400多项。目前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法律是维护企业权利的有效途径,注重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企业无形资产不受侵犯。

(3)强调品牌价值管理,弘扬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①企业必须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管理者应将品牌意识灌输到每位员工思想中。企业还应不断地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增加产品科研经费的比重,创立特有技术,使企业产品更具竞争力,稳步扩大市场份额。②推广品牌战略,营造品牌环境,将有力维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③加强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通过员工建立共同的愿望、目标和使命感,成为企业的灵魂。企业发展应有一种精神力量。将文化活性因素注入企业,创造理想、道德、智力、价值观等精神形态的企业文化。

(4)加强无形资产的危机管理,制定无形资产的科学决策及反馈程序。快速评价决策效果,及时纠正无形资产经营决策失误,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宏观上要健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微观上要加强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各类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责任制,通过苦练内功,改善无形资产管理。

(5)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据调查,现在的企业通常都有专门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等有形资产负责人,然而对无形资产却未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只在企业形象遭到破坏,权利受到损害或企业产权发生变换时,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因此,当前应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综合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建立起无形资产网络管理系统。同时,还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率,将现有无形资产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6)改善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严把人才流动关,切实保护无形资产。企业应以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为突破点,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管理,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致力于科研工作,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实践。同时,加强对人才资源管理,防止因人才流动所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在人才聘用时,通过合同中签订保护无形资产的条款,明确责任:参与科研的技术骨干和有关人员要在科技成果开发记录上签字并归档保管。在人员调离时除要将保管和使用的无形资产资料交接外,还要做出不侵犯原单位无形资产的承诺。每个员工与单位应签订无形资产保护协议,作为建立与无形资产有关的考核奖励制度的依据。

(7)搞好无形资产的营运管理,致力无形资产的拓展和创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通过各种方式进驻中国市场。我国企业要发挥自己地理上的优势,就要充分利用企业特有无形资产,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推动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8)加速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国际商务的发展将是新世纪实现经营创新的重要手段。无形资产信息,目前出现了严重失真、失控,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损失,必须引起企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这种滞后状况,明显阻碍了无形资产的经营发展和管理。因此必须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有效预防无形资产资源的流失,设立高素质的市场部和系统,全面地收集与研究信息。应不断推动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2.确认企业无形资产计量、核算的科学范围。现行企业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核算范围过于狭窄,容易导致企业正当权益的损失。但如果范围过宽,又会造成资产空虚化,影响企业及相关主体的正确决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常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主要资源,应成为企业核算和监督的重点。因此,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应主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确认、计量、核算范围应以现行会计准则为准,对一些重要的但准则没有确认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附表和附注的形式加以补充说明。

3.完善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一是企业将自行开发过程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或费用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损失,开发阶段的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二是对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三是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合并中,如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按公允价值认购买方研制中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四是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规定指出,如无形资产有不确定的使用寿命,则该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应每年在其出现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在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当时计入当期费用;而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则应作为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并依此入账。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企业合并中不确认新的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摊销,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在预计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从长远发展看,我国无形资产准则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合理吸收,保持特色,才能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收益。在无形资产项目的定义、确认范围、计量、摊销等方面尽量与国际准则一致,而在具体细节、资产收益处理上,则应根据我国企业的特色与现状有所保留。

4.给予企业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研制费用资本化。许多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开发机构,自行开发、研制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本费用大大增加。由于过去开发的各项支出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以后对一些技术资产进行评估时需获取到相关的成本资料。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正确反映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本及利润,既可以把科研成果与科研人员个人收入挂钩,也可以方便将来作为这些无形资产评估的参考,所以应当将开发、研制费用资本化。

5.允许无形资产使用加速摊销法。企业现行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是直线法,且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是事前预定的。由于知识性的无形资产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原先预定的摊销期尚未结束前就出现了更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使原有的无形资产失去使用价值,虽然可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计入的是营业外支出科目,而不是管理费用科目。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比固定资产更快,因而应当允许使用加速摊销法。

6.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对无形资产重视不仅仅应准确地加以确认,而且还应有一种较为完整的披露体系,以全面地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目前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能提供的也仅是定量信息。对于企业千差万别、变化无常的相关无形资产业务,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他信息无法得到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前瞻性信息、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同时考虑缩短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减少依靠过时信息带来的决策风险。无形资产的种类及其摊销年限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分别披露。有可能的话还应明确指明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数额是多少,以表明该公司潜在的创新能力。当然,如果无形资产披露得过于详尽,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危害本企业的利益,也会使得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对此,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把握。

参考文献:

[1]王诚军.无形资产评估之国际发展评析[M].北京: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5.

[2]葛家澎.新世纪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蔡吉祥.无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资本转化:无形资产经营扩张的方式[J].特区会计,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