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

无形资产的盘点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指引

我们在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最主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进行清查盘点,为保证清查盘点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学校各部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指导。梳理清查盘点中的重点、要点,指导和规范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编写了本工作要点,供各资产使用单位在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中参考借鉴。

1 盘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各单位需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至少一名主管领导进行总的统一协调工作,依据本单位资产实际情况实行统一盘点和分组盘点,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盘点准备工作

1)在进行盘点工作之前,各单位资产管理员应通过资产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系统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待处理的事项进行处理,保证后续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

2)明确从账到物,从物到账的盘点方法,对需要使用计量器具盘点的存货准备相关计量器具。

3)实施实地盘点工作之前召开盘点工作布置会,使所有参与盘点工作人员了解盘点计划和工作内容。

1.2 实地盘点工作

各单位盘点工作人员在进行盘点时基于系统资产卡片,选择相应的盘点方式进行实物盘点(采用人工实物盘点和条码扫描枪盘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盘点而未粘贴条码的补充粘贴条码或其他盘点标识,保证所有资产均被清点,且无重复盘点的情况(对批量购置的家具、设备,需打印出相同条码逐一粘贴,防止遗漏;对于无法粘贴标签的资产应将标签做好备案与设备存放一起)。另外,在实地盘点时注意观察资产的实物状态(在用、闲置、报废、毁损等),并做好记录进行注明。

1.3 盘点结果的确认

1)对实地盘点情况进行整理,考虑清查日和清查基准日的变化,勿将基准日后的资产重复盘点。

2)将盘点结果进行导入或录入资产清查系统,对盘点结果进行检查(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初步确定盘盈、盘亏数额。

3)对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各项资产需查明原因,提供技术鉴定资料及做出文字说明。

4)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盘点结果,并由单位负责人及自查管理员签字确认。

2 固定资产损溢应提供的佐证材料

2.1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提供的内容。

1)固定资产盘盈汇总情况(包括盘盈的数量、金额等)。

2)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的说明(逐项说明)。

3)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发票、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相关凭据)。

4)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盘盈,单位难以取得价值确认依据的,经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同意后,应委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

2.2 盘亏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盘亏情况说明(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3)单位内部核批文件(附本单位会议纪要)。

4)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2.3 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报废、毁损情况说明(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3)单位内部核批文件(附本挝换嵋榧鸵)。

4)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事故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屋拆除证明、受灾证明等鉴定报告。

5)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2.4 被盗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单位内部有关核批文件。

4)如涉及保险理赔的,附理赔资料。

5)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3 其他说明

3.1 定期沟通制度

各单位定期(具体按照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要求执行)将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通过电邮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至国有资产管理处。内容主要包括各单位目前的工作进度,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协调的事项。

3.2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各单位在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经各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后,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资产科)报告。

3.3 工作简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不定期形成工作简报,向相关单位就有关事项进行通报。

3.4 实地核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实地核查。

固定资产专项损失情况表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盘点管理;电力资产;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8-0137-03

1 系统实施背景

一方面,电力企业资产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变动频率高,经常由于时间推移形成账实不符的情况,资产信息的快速采集、资产状态的动态维护,缺乏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直接制约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成效。另一方面公司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分布位置分散,资产实物与财务固定资产账实之间的比对工作难度很大,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盘点核对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基于这些需要,本文提出了开发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移动计算技术、手持端设备技术、射频读卡技术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保持固定资产账、卡、物实时联动,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并为后续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 系统设计情况

2.1 总体思路蓝图

图1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为资产盘点管理系统,硬件部分为PDA、RFID卡片、PET标签及标签打印机。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主要用来进行设备台账和盘点人员的维护,制定盘点计划,下达盘点任务,对盘点后的数据形成盘点报告;RFID卡片和PET标签主要用来与系统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其粘贴到设备上以代表该设备,每一个标签对应的是独一无二的资产物品。标签的使用方便了公司对资产的短缺、损失等情况及时了解,更好地掌握各部门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确保对资产实行实时监督和管理。粘贴到设备上以代表该设备。PDA主要用于盘点任务的下载和执行,对盘点任务范围内的设备进行RFID卡片或者PET标签的扫描,进行相关设备信息的修改,盘点完成后上传盘点数据到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中。

2.2 系统操作流程设计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移动计算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手持端设备技术、定位技术、射频读卡等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以信息识别终端对固定资产上的RFID(射频识别卡)卡片进行扫描,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方便现场作业,大大提高资产移交、盘点、清查或巡检工作的效率,提高盘点的准确性,及时对资产增加、减少、转移、租赁、停用、封存、闲置、报废和调拨等状态管理,及时准确反映资产变化,及时发现账物不符,减少资产流失;系统通过资产的动态跟踪以及对资产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统一管理,以满足公司资产账、卡、物一致管理的需求,提高电网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系统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生成盘点任务。登录资产盘点系统,输入盘点计划名称、计划时期、资产位置等信息,生成盘点任务。

第二步:现场盘点操作。将盘点任务下载到移动盘点仪即PDA设备中,利用PDA对已粘贴专门制作的、电子标签的资产进行扫描,完成现场盘点及信息收集工作。现场盘点过程中,可在PDA中对盘点状态进行维护。盘点状态包括有卡有物、有卡无物、有物无卡、不确定及报废五种。

第三步:上传盘点数据。当盘点任务完成率达到100%时,此次盘点任务结束,将PDA设备与电脑连接,将盘点数据上传到盘点系统服务器中。数据更新后,输入对应资产编号即可查看变更后信息。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盘点报表,并可穿透查询到各类资产的详细信息。

第四步:更新资产信息。通过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与SAP系统的集成接口,将盘点数据回传至SAP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更新资产卡片信息。

2.3 系统实施情况

系统实施前,需完成固定资产清查、数据核实、硬件配置、员工培训和标签制作五项先期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核对工作。项目组制定基础数据收集标准规范及模板,由省公司财务资产部审定后下发各项目实施单位,实施单位成立资产台账清查核对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并按项目组提供的模板收集整理基础数据,由各专业部门签字确认后,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组对最终数据进行审核,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完整。二是将ERP资产数据导入资产盘点系统。项目实施人员从公司ERP系统中将实施单位的存量资产数据导出,实施单位相关人员配合完善数据信息,项目组通过层层审核,逐条确认,将数据导入资产盘点管理系统中。三是完成硬件环境安装、打印机、PDA、卡片采购工作,对资产盘点模块实现的功能制定详细的测试用例,参照公司业务管理方式进行实现测试,并得出详细测试报告,以确保所作的系统与需求匹配,实际结果能够与期望结果一致,保证资产盘点模块顺利上线应用。四是对系统最终用户进行培训。为了帮助最终用户熟悉资产盘点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项目实施方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维护、资产拆分、数据整理、数据导入、盘点计划、PDA盘点、数据上传、数据下载、数据同步等。五是现场粘贴资产标签。项目组制作好RFID卡片和PET条形码后,与各实施单位关键用户商定现场粘贴方案,并到资产坐落地点开展标签粘贴工作。粘贴工作完成后,项目组成员配合实施单位关键用户对粘贴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粘贴工作质量。

3 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实施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

一是在实施人员粘贴卡片过程中,对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等多数高压带电设备进行粘贴时,无法停电作业,导致粘贴RFID卡片无法粘贴到本体上,只能粘贴到设备基础或铭牌上,设备改造或迁移时需重新写入RFID数据,如不及时更改信息,会导致盘点数据不准确,加大了日后维护数据的工作量。

二是在实施人员粘贴卡片过程中,实施人员与关键用户均不是生产技术专业人员,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所有的实施工作都需要生产专业人员陪同,增加了生产部门专业人员的工作量。

4 取得的成效

4.1 提高了管理效率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大大提高了资产盘点清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对资产有卡有物、有卡无物、有物无卡、不确定及报废五种状态的动态维护,盘点报告的自动生成,与SA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集成联动,使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到资产的变化情况,保证了资产账、卡、物的一致性。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清晰展现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并可从多个维度统计各类设备的数量、结构等信息,提高了管理人员资产统计分析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2 增加了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资产盘点管理系统,减少了资产盘点工作耗用的人力和时间,降低了盘点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资产丢失等损失,有利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4.3 降低了工作强度

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应用该系统,盘点人员只需利用PDA设备扫描电子标签,即可在10米以内轻松完成现场盘点及信息收集工作,减少资了产管理人员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资产盘点工作的危险性,节省了盘点工作时间。

5 结语

针对电力行业资产种类繁多、数额巨大、位置分散、变动频率高的情况,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和经济性高的解决方案。资产移动盘点管理系统是实现财务数据与资产实物高效链接以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效途径,借助条形码技术使信息流和实物流完全统一起来,动态跟踪资产变化情况,实现财务资产精益化管理,同时也为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面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水平,随着该系统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苑司坤.基于综合识别的便携式电力资产盘点装置[J].

科技前沿,2012.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3篇

近几年在白酒界很是盛行“盘中盘”营销模式,无论您走到哪里,无论您接触的是白酒厂家还是商家,无论您遇到的是各级销售经理还是基层业务人员,只要谈及目前白酒市场如何运作?开口必是“盘中盘”或者类似“盘中盘”的运作模式。这一点尤其是在以终端运作而见长的皖酒界更为突出。可见“盘中盘”理论对当今白酒界影响有多么深刻。

何谓白酒营销的“盘中盘”模式?

目前白酒营销界风行的“盘中盘”营销理论,通俗的讲就是:企业把资源首先重点投入到核心酒店终端,以核心酒店终端(小盘)为营销平台,对市场中的领袖消费群和领导消费群进行精心的公关与推广活动,培养以上两种核心消费群对产品的偏好度,并通过核心消费群的消费来带动产品在核心酒店终端的消费热潮;当产品在核心酒店终端(小盘)畅销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要迅速利用产品在小盘畅销的影响力,辅助之其他相关的市场宣传推广策略,把产品有计划的向类核心酒店终端、普通酒店终端、其他销售渠道(大盘)放货;最终达到通过产品在小盘的畅销,抢占市场制高点,进而影响带动整个市场(大盘)销售的目的。

怎样看待白酒营销的“盘中盘”模式?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精细营销理论在白酒实战中的运用。精细营销讲求的是对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的精确细分,并围绕细分市场和消费群进行有效传播和施加影响,以确保营销活动的“精确制导”。而“盘中盘”模式,就是建立在对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目标核心酒店终端为舞台,以领袖消费群和领导消费群的需求为出发点,凭借广告、公关、促销等立体手段形成对目标酒店终端和目标消费群体的有效包围和俘获,使其对产品形成强烈消费偏好,并逐步成为产品消费的倡导者和忠实消费者。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一种终端拦截战术。有效的终端拦截实际上是对两个方面的拦截,一是在终端形成对竞品的有效阻隔,最大限度或者彻底限制竞品的活动,使竞品无法于您同台竞争,二是在终端场所对目标消费群形成有效包围,使其完全陷入利我的销售氛围中;“盘中盘”营销模式,就是一方面通过对目标消费群比较集中的核心酒店终端的买断等形式,形成对主要竞品的渠道封杀,最大限度的降低主要竞品在核心酒店终端的活动。另一方面,在核心酒店终端通过终端陈列、宣传造势、促销推广等营销手段对目标消费群形成最诱人的消费刺激。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资源分配遵循2/8原理的体现。大家都知道少数的重要客户,会承担绝大多数的销量这样的一个现象,即2/8原理。“盘中盘”模式,实际上就是把资源优先投入到少数重要的酒店终端和少数重要的核心消费者身上,通过对这些重要目标的掌控和有效开发来带动整个市场的启动。同时,其在资源使用策略上讲求的隐蔽性、灵活性和聚力效应三原则,也是促销资源在实战操作中应遵循2/8原理的具体表现,其目的就是强调促销资源要使用到关键点上。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一种终端强推战术。是建立在对核心酒店终端有效掌控的基础上,以终端场所为平台,强调的是动员终端的各种力量把产品推荐给目标消费者。而非强调依靠传播的力量树立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消费产品。是以对渠道的大量投入和对消费者巨大利益诱惑为代价的,一种自外而内的强迫式销售行为。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竞争模式,白酒企业应视之为战术手段而非战略手段。“盘中盘”模式作为一种市场运作方式,是每个白酒企业都可以模仿采用的,他本身并不能塑造企业和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也并能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相反,其运作特点是在对终端网络资源的有效抢占为前提,而终端资源是相对匮乏的。随着竞争的加剧使得通路的门槛越来越高,销售各环节的费用成本都不断攀升,企业的投入逐渐加大,承担的风险越来越高。在实际的区域市场销售预算中,销售人员经常会发现促销费用还没有花到消费者身上时,钱已经没了,因为您首先要卖店,还要组建销售队伍。怎么办?除非企业抱着先亏后赢的思想,先投入把市场运作起来,寄希望于市场能够顺利的开发出来,但这种成功率,现在是越来越小。因此,如果现在白酒企业还把“盘中盘”模式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全面开展的话,无疑会使企业陷入万劫深渊,毕竟企业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当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资源的现实情况,把“盘中盘”模式作为一种战术手段,选择部分重要市场有计划的实施,以达到企业阶段性的目的。

当前白酒“盘中盘”营销模式的新发展?

由于白酒企业对核心酒店终端资源的抢占,使酒店的门槛越来越高,许多白酒甚至无法完成进店工作。而且,即使完成进店,但店内的促销竞争也是高度激烈,要想在终端店内对消费者形成有效诱导是越来越难。于是,业界的营销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酒店终端之外,能否在终端之外就对消费者行成有效拦截呢?实现店内拦截与店外拦截的有效结合呢?这就是“KAD”一对一营销,这是在“盘中盘”模式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营销手段。是以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为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传播、公关活动,以物质与情感两种手段,在店内和店外同时开展产品的推广活动,实施对重要客户一对一的贴身服务与沟通。目前,这种方式在许多市场已经尝试,效果多数比较理想。

现实的白酒市场中“盘中盘”理论遇到的挑战?

挑战之一:众多白酒企业对于“盘中盘“ 的营销模式的模仿跟进,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励,“盘中盘”营销模式的市场效应在迅速下降。显然,这种一窝蜂竞争的结果,直接会导致三个方面的负面效果。一是,企业的运作成本不断攀升;二是,多头竞争必然使市场格局变得复杂, 早期“盘中盘”模式那种所向披靡,快速实现市场启动的现象越来越难见到。三是,这种高成本的运作模式,必然导致企业采用高加价高促销的产品策略,过度的加价会使产品与其真实价值不相符。而且一旦其高促销撤销,再加之竞品不断干扰,消费者将会很快背离,市场随之迅速下滑,这种现象在以终端运作而见长的皖酒界已出现多例。

挑战之二:“盘中盘“的营销模式,使得酒店终端成为稀缺资源,通路的成本费用猛增,市场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风险增高。许多企业早已发出,“做终端找死”的呼声。

挑战之三:出现小盘畅销,但大盘仍无法启动的现象,对于终端的持续投入成为企业不堪重负的黑洞。按照“盘中盘”的理论,当小盘畅销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扩展到大盘,并带动大盘的销售和畅销。而现实市场中,由于多家竞争的因素,使得产品在小盘的推广会受到或明或暗的干扰,在大盘里会受到竞品疯狂阻击,有时甚至是渠道的堵杀;使得市场形成割裂局面,不同竞品各自占领一定的终端,谁也无法拓展,市场形成相持局面。而考虑到前期的大量投入和市场已经形成的销量,许多企业又不忍放弃,只有咬牙坚持。但将来是死是活,谁也不清楚。

挑战之四:出现市场畅销后,有销量无利润,或者销量越大亏损越多的情形。白酒厂家在促销方式的设计上先天不足,或者后期在促销费用退出方式选择不当,会使消费者和渠道商把促销(而非产品)当为主要的利益点 ,使促销费用在产品畅销以后仍无法退出。这样企业前期的大力度促销模式将会成为企业无法摆脱的枷锁。

挑战之五:“盘中盘“营销模式,可以使企业取得一时的一地的成功,却无法成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独有核心竞争力。这种高投入的风险性营销模式,并不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

结论,白酒营销需要超越“盘中盘”模式!!

“盘中盘”营销模式是白酒行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白酒广告战、促销战、终端战之后的一种高级竞争形式;它使白酒界的营销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所体现的许多营销理念对白酒界的实战操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适应性、局限性和阶段性,“盘中盘”营销模式也不例外,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众多白酒厂商的模仿与跟进面前,它只会加深企业之间的非理性竞争,严重消耗企业的资源,进入恶性竞争的怪圈。而白酒企业要解决其长期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之路,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从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看就是品牌,白酒企业的营销方向应该从目前过度注重产品、渠道、促销等方面向品牌运营方面转移。

从长远意义上讲,只有品牌营销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从厂商之间市场职能的天然分工上讲,提升传播品牌和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企业的根本职责,渠道分销是经销商的天生本能。厂商之间不应该越俎代苞,互相干涉,而应发挥各自优势集中资源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厂家就是要做好品牌,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使产品好卖。经销商就是要利用自己的分销网络,做好产品的分销陈列工作,在厂家的助销和指导下维护好价格和渠道,赚取合理的利润。近期部分白酒企业开始试行的产品裸价销售,以及在区域市场放弃终端竞争,转而尝试广告传播+核心消费群公关营销结合的方式,实际上就体现了以上思想。甚至业界的一些人士已经发出“我的品牌我作主,您的渠道您当家”的营销主张。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4篇

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为繁杂,价值总量高,加强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本文从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高速公路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固定资产。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高达11.2万公里,总规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由于高速公路的资产属于委托代管形式,国家通过先期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了巨大的固定资产存量,并交由高速公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一方面希望通过高速公路企业的科学运筹管理,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周期,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的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为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自负盈亏,按照经营目标的要求进行企业管理,重点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利润的增长。但由于固定资产的形成和使用之间的权责不配套,高速公路企业往往偏重于对收入实现的考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不严格,部分固定资产存在报废后仍保留在账面上,或者没有经过授权审批就自行报废,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有的高速公路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固定资产帐表实长期不符,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造成单位资产受到损失。

2.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高速公路企业缺乏对关键环节和重要事项进行必要管控,而是由各级单位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制定和执行千差万别的管理制度,造成高速公路企业无法真实掌控整个公司的资产状况。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导致固定资产经常会出现闲置甚至丢失。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攀比,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强全员管理意识

首先,管理者应从思想上高速重视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等同于收入管理。由于高速公路的收入来源主要依托于高速公路的使用状况,从长远角度来看,对高速公路企业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正确计提折旧可有有效的反映出高速公路的使用状况,合理的界定出高速公路企业维修或者大修的价值和时间,也成为企业的另一种“收入”来。其次,要提高全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高速公路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出普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和权利的意识,将固定资产分解为各个责任班组和具体的责任人,而不是由传统的企业统管的方式来解决。通过细化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效能提升,进而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再次,做好固定资产的早期介入管理。从传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上来看,往往是固定资产形成后才进行管理,而且形成固定资产后往往管理的重点只能落实到维护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总量管理的作用不大,如果能从早期固定资产建设中就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形成价值,节约企业的年折旧费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收益。

2.制定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高速公路企业建立严格的规定资产盘点制度,账实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对固定资产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的进行原因查明,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并确定相关责任人,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闲置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内部资产的调配使用,以便盘活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固定资产的盘亏和盘盈,主要是因为资产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及时的盘点,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人,导致固定资产发生盘盈或盘亏后无法的及时进行责任的追究。因此,应建立起定期的盘点制度,并严格的按照制度落实盘点要求,确保资产的盘点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落实相关责任人,并及时进行责任的追究。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需要落实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记录应进行人员分离,不能将规定资产的管理、记录和盘点交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去完成。应在高速公路企业内部形成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产清理过程中能及时、完整。同时,应将定期盘点制度和不定期盘点制度相互结合,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不定期的进行盘点,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不至于疏忽: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

3.加强固定资产价值的动态管理

高速公司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固定资产的可收回进行的具体标准,并进行具体的会计实践。鼓励企业根据财务预测和财务长期规划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预测。从外部信息来源情况来看,如果可以预计的未来资产进行大幅度的减值,那么应及时的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的计提,或者因为市场利率状况和投资回报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资产的未来计量价值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及时的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计提。从高速公司企业内部信息来源看,如果高速公司企业可以证明固定资产发生了较大的损失,或者由于经营状况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未来的经济预期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就应该进行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过程中,需要严格相关制度的落实,收集相关证明信息来作为计提的依据,防止主观随意行为的发生。总之,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企业逐步从传统的扩张性发展战略向内涵式发展战略转变。通过重视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不断的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进而有效的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罗正红.新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核算研究[J].会计师,2014,(03).

[2]张桂玲.高速公路企业工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4).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52号)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19号)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批复,并对资产总额进行确认的工作。

第四条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防止流失,兼顾实际”的原则,在规定权限内对资产损益进行处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资产核实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单位清理。单位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清查中清理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并编制报表和撰写工作报告。

(二)专项审计。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核,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三)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单位申报的资产清查材料(含专项审计报告)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并提出审核意见。

(四)财政审批。财政部门对主管部门报送的资产清查材料进行审核,并对清查结果予以批复。

第六条单位对资产清查中的损益事项应提供合法证据,单位负责人对所提供的资产清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资产盘盈

第七条资产盘盈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无账面记载,但单位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盘盈、存货盘盈、有价证券盘盈、对外投资盘盈、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盘盈、往来款项盘盈等。

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有关手续,不作为资产盘盈。

第八条货币资金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现金和各类存款等。

(一)现金盘盈,根据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和现金保管人对于现金盘盈的说明等进行认定。

(二)存款盘盈,根据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认定。

(三)清理出的“小金库”和账外收入比照货币资金盘盈处理。

第九条存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库存材料、材料和产成品等。

存货盘盈,根据存货盘点表、经济鉴证证明和其他材料(保管人对于盘盈的情况说明、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十条有价证券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盘盈,根据有价证券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有价证券的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十一条对外投资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单位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盘盈,根据对外投资合同(协议)、经济鉴证证明、情况说明等进行认定。

第十二条固定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盘盈,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进行认定。难以确认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

(一)单位清理出的账外固定资产,若产权属于部门内其他单位而被本单位长期无偿占用,且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规定清退范围的,当事双方协商一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账面价值申报无偿划拨;若产权属于部门外单位的,当事双方应对占用资产按市场价值签订转让或租赁合同,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纳入资产清查范围的对方单位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处理。

(二)清查出的因历史原因而无法入账的无主财产,根据《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的,要及时入账,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

第十三条无形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盘盈,根据无形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自行开发资料)等进行认定。难以确认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

第十四条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根据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与对方单位的对账单或询证函等进行认定。

第三章资产损失

第十五条资产损失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有账面记载,但不归本单位占有、使用或丧失使用价值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

第十六条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应逐项清理,取得合法证据后,对损失项目及金额按规定进行核实认定。对已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而无法确定损失金额的,根据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进行认定。

第十七条货币资金损失是指单位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存款损失等。

现金短缺,在扣除责任人赔偿后,根据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经济鉴证证明、短款说明及核准文件、赔偿责任认定及说明、司法涉案材料等进行认定。各类存款损失比照执行。

第十八条坏账损失是指单位不能收回的各项应收款项造成的损失。清查出的各项坏账,应分析原因,对有合法证据证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因债务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破产清算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政府部门有关文件等进行认定。对已经清算的,扣除清偿部分后不能收回的款项认定为损失;

(二)债务人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根据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进行认定。债务人财产不足清偿或无法追偿债务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三)因战争、国际政治事件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四)其他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一般应当根据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认定损失。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认定损失:

逾期三年以上、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逾期三年以上、有依法催收记录、债务人资不抵债且连续三年亏损或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逾期三年以上、债务人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依法催收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或者我国驻外使(领)馆、驻外商务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认定损失;

(五)单位为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对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按原值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含收回的实物资产)的,根据双方签订的有效协议、资金回收证明和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评估报告),对折扣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第十九条存货损失是指单位库存材料、材料、产成品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一)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存货盘点表、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二)报废、毁损的存货,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三)被盗的存货,扣除保险理赔及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认定损失。

第二十条有价证券及对外投资损失,应分析原因,有合法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可以认定损失。

(一)因被投资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情况造成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可以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或者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等认定损失;

已经清算的,扣除清算资产清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尚未清算的,被投资单位剩余资产确实不足清偿投资的差额部分,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可以认定为损失;

(二)对事业单位参股投资项目较小,被投资单位已资不抵债且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三)行政单位有价证券、事业单位证券等短期投资,未进行交割或清理的,不能认定损失。

第二十一条固定资产损失是指单位房屋及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一)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包括:事故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屋拆除证明、受灾证明等;

(三)被盗的固定资产,扣除保险理赔及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认定损失。

第二十二条无形资产损失是指无形资产因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等所造成的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可以根据有关技术部门的鉴定材料,或者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期限的证明文件等认定损失。

第二十三条单位经批准核销的不良债权等损失,实行“账销案存”并进行清理和追索;经批准核销的实物资产损失应分类清理,对有利用价值或残值的,应积极处理,降低损失。

第四章资金挂账

第二十四条资金挂账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应按损益、收支进行确认处理,但挂账未确认的资金(资产)数额。

第二十五条对于清查出的资金挂账,按照真实客观反映经济状况的原则进行认定。中介机构对单位申报的资金挂账应当重点审计。

第二十六条特殊资金挂账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属于按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住房制度改革,职工住房账面价值、固定基金应冲减而未冲减的挂账,在按国家规定办理房改有关合法手续、移交产权后,按规定核销。

(二)属于对外投资中由于所办企业按国家要求脱钩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挂账,在取得国家关于企业脱钩的文件和产权划转文件后,可在办理资产核实手续时申报核销处理。

(三)属于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投资支出超过基本建设概算的,作为自筹基建支出列为暂付款的挂账,应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概算调整,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支出应纳入项目建设成本,并根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转增固定资产。

(四)转制为企业的,因固定资产未按规定核定净值、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按照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对固定资产净值进行重新估价。

第五章损益证据

第二十七条单位申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必须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

第二十八条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单位收集到的与本单位资产损益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单位的撤销、合并公告及清偿文件;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保险公司的出险调查单和理赔计算单;企业的破产公告及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明等。

第二十九条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单位的某项经济事项出具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

第三十条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是指单位对涉及资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账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单位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情况说明;资产盘点表;单位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因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的责任认定意见及赔偿情况说明;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等。

第六章审核批复

第三十一条市级单位的固定资产损失,按照以下权限处理:

(一)单项固定资产损失低于1万元的,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意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报主管部门核销、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二)单项固定资产损失超过1万元(含1万元)、低于50万元的,逐级上报,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经市财政局批准后核销;

(三)单项固定资产损失超过50万元以上的,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经市财政局提出意见,报市国资委审批。

第三十二条市级单位的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其他类资产损失,分类损失额低于5万元的,由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核销,并报市财政局备案;分类损失额5万元以上的,逐级上报,经市财政局批准后核销。

第三十三条单位对于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含账外资产),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确定价值,并在资产清查工作报告中予以说明。

市级单位的资产盘盈审批权限,比照本办法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条执行。

第三十四条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盈、资产损失的审批权限,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需要,由各区县财政部门确定,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五条单位的资金挂账,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调整有关账目。

第七章账务处理

第三十六条资产损益确认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账务处理:

(一)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盘盈(含账外资产)可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调整和处理。

(二)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十七条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6篇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归结起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

1、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2、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理资产调拨手续,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负责人员,不了解或不知道固定资产调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因此财务部门不能根据有关的资产调拨手续进行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因而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3、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其结果直接导致账面反映的资产,不能和实物一一加以对应,这就给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做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另外,前面谈到的由于未办理调拨手续,其结果必然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存在情况,而资产使用单位也不可能知道实物价值及折旧情况,当实物到了报废不能再继续使用时,上述二单位均不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有关报废资产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账、物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楚,关系不够理顺,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致使许多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等账实不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更没有协助和配合好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具等非生产经营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造成各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从而达到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的目的。然而,为数不少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上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具体地说,就是以制度形式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它应当包括固定资产的范畴、确认标准、资产分类;固定资产的购建申请、资产交付、调拨转移、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等项内容,对已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的部分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充实。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这些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管理固定资产应当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门:

——负责根据发票、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资产调拨单、投资协议、资产盘点表等入账依据对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包括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核算;

——负责组织、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和盘点结果资产价值的确认以及盘点表填报、盘点报告编报、盘点结果账务处理等项工作;

——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调拨、变卖、报废手续,填报相关资产价值工作;

——负责组织、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财务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好固定资产。

(2)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审定、编制、汇总、报批工作;

——负责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有关审批手续和财务入账手续的办理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负责对盘盈、盘亏资产数量的确认,协助财务部门确定盘盈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并负责盘盈资产完好率、报废资产有无使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报废资产审批等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等项管理工作;

——负责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资产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好固定资产。

(3)办公室:

——负责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生活用具和文体设施等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审定、编报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各资产使用部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固定资产,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确保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借用、调拨、转移、变卖固定资产;

——积极协助、配合财务、资产管理和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与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接受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各级领导提高认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关键。

企业各级领导应当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工作,克服和改变“重生产经营、轻管理核算”的思想,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它的增值保值指标,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检查考核内容,应积极支持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这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统一,资产分类不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已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还有的企业不使用统一分类名称,自行进行设置分类名称,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分类混乱;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因此就不能做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情况,致使前面所述,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不规范,造成的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从核算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明确固定资产包括的范畴、确认标准,统一资产分类和折旧年限。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生产经营用设备、器具、工具和单位价值在20__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非生产经营用设备物品,都应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管理。

关于固定资产分类和确定折旧年限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经过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建议固定资产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仅供参考):

(1)房屋建筑物

(2)交通运输设备

(3)机器机械设备

(4)自空设备及仪器仪表

(5)通信设备

(6)办公设备

(7)生活、文体设施

(8)其他

2、合理设置帐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单位财务应当设置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它可以反映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面几页应当设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设备、资产调拨及增减变动情况,应当至少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予以处理)。这项工作是调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固定资产,解决许多固定资产遗留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一方法十分有必要。这项工作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项内容。

二是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的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查实后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盈亏原因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查明,并要求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三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毁损和无使用价值的待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确认后,在盘点表中予以标注,其报废原因要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负责根据同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确认盘盈资产的原值。

四是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包括4项内容:1.说明盘点依据、范围、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2.说明盘点结果,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金额;3.着重分别说明账实不符和报废资产形成的原因;4.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说明有无过失人和保险 公司赔偿责任,同时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 存货监盘审计 问题 对策

与存货监盘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存在性、完整性与所有权。审计人员需要通过监盘等方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保证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存货是真实存在的,数量是准确的,确保企业没有虚增存货等舞弊行为,同时确认存货属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并具有合法性。由此可见,存货监盘是审计中的核心程序,需要加以重视。

一、存货的特点及其监盘审计的重要性

(一)存货的特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流动性比较强、周转速度相对较快。(2)种类复杂、项目繁多,经常以多种形态存在,存在的形式不固定,处于变化之中。(3)从原材料购入到领用,再到产成品销售,虽然存货在不停地流动,但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二)存货监盘审计的重要性

存货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存货也经常成为被审计单位粉饰报表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对资产造假来增加收益。由于存货关系到四大循环,存货如果出现错报,不仅会导致较大的审计风险,同时将对企业的资产、成本及净利润造成较大的影响。存货监盘是审计人员获得审计证据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前提下,确保存货的质量与数量是存货审计的重点。

二、存货监盘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收发存的控制力度不够

存货的内部控制目标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保证存货在取得、入库、领用与出库的严格控制。制造企业工艺流程复杂,存货品种繁多,同时大多数以在产品加工的状态存在,因此材料的领用比较频繁,不能保证及时的登入系统之中,有些领用未及时告知管理人员便领走材料。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中,仓库管理员手工单独记录材料的收况,之后再逐笔录入系统之中。虽然这项比较繁琐的手工登记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准确性,但存货的收发存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将导致无法确定存货盘点明细表中数据的时效性,在存货监盘审计中难以保证所盘点存货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在盘点原材料时,存在已领用未用完的原材料,仍被放回到未领用的原材料处,导致原材料数量混淆,o法准确区分在库与领用情况。

(二)存货的数量盘点不准确

在审计过程中,对存货数量准确性进行确认的基础方法是监盘。监盘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通过账簿上的存货信息清点实物,另一种是通过查看到的实物与账面核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时间过晚等原因,在审计过程中不得不用抽盘来代替监盘的审计程序,而在实际抽盘的过程中,有些金额占比较大的存货存在堆积不规则的情况,由于盘点困难而被忽视;有些审计工作只是走形式,只抽盘很小一部分份额的存货,替代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

在制造企业中,存货的种类可能包括成百上千个不同的种类,处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完工程度不尽相同,同时存货的库存方式比较多样,包括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在途存货、委托加工以及代销的存货等。首先,存放于固定地点的存货易于监盘,而领用待加工的原材料,由于工艺的复杂,每次领用后剩余情况不完全相同,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存货均存在,导致监盘测量的难度增大。出于降低成本、节约审计时间等原因,这部分存货的审计工作常常被省略。其次,对于在途存货、委托加工存货、委托代销的存货以及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因为此类存货地点分散,审计人员如果逐个地点前往盘点,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加大了审计成本。再加上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故意隐瞒或虚报此类存货,导致存货数据的不准确。这些都对审计证据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制造企业中,性质复杂的存货监盘很难确定其数量。例如原材料中的一种――形材,包括圆管、H钢、角钢、矩形钢等多种材料,同一种形材又有多种不同的型号。企业一般是按重量领用,每一种形材的计算公式各有不同,涉及到密度、周长、半径等不同的变量。企业没有将公式录入计算机中进行简便计算,而是通过手工计算的方法,这无疑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难度,审计人员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计算监盘数量下形材的重量。同时,有些通过面积、体积进行计量的存货,对于数量的确认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相信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给出的数据资料,而没有亲自进行取证计算。

(三)存货的质量无法保证

存货的质量关系到资产是否被正确的反映。因过时、变质或自然消耗等原因产生的质量问题,往往通过肉眼无法明确地辨别出来,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企业在盘点过程中,仍将这些存货与其他正常存货一同盘点、计价,会导致资产存在被高估的现象。有些已领用的实验用品,因不符合实验要求等原因,不再使用,返回仓库堆积,如果这些影响存货质量的因素被忽略,将会直接影响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三、加强存货监盘审计的对策

(一)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监盘工作,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被审计单位进行存货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协助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并进一步完善。对于手工登记录入存在滞后性的情况,在实际监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存货收发截止问题,提供收发、领用的具体凭证,保证监盘的可靠性。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素质

审计人员在存货监盘审计过程中,应该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意识到存货审计监盘的重要性,保证审计工作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对于无法实施监盘或者监盘困难的情况,不应该敷衍或者置之不理,需要在确认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情况下,认真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替代程序来保证审计证据获得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其次,审计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在审计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可以对审计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一个企业进行存货监盘审计时,首先应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与主要产品进行详细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抽查凭证这种基础工作的层面。

(三)提高监盘存货数量的准确性

审计人员需要现场亲自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并进行抽查,而不是听信仓库管理人员的盘点数据。在抽查的过程中,金额相对较大的存货应该作为存货抽查的重点,金额较小的一般数量大、单价低,可以使用快速浏览的方法进行查看,必要时可以通过称重等方式进行盘点。

对于领用后剩余的原材料,也需要重视,毕竟积少成多。大数量的原材料需要用工具测量,零碎的剩余原材料可以大概估算。对于在途的存货、委托加工或者委托代销的存货,应该检查这些存货原始凭证的数量与金额是否正确,根据存货的数量与价值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对于数量金额比较大的存货,需要审计人员亲自到存货存放地点进行盘点;对于价值相对较小的存货,可以采取向委托单位或供应商发询证函的方式检查存货的存在性。而对于性质复杂、盘点相对困难的存货,不能放弃监盘,需要找到可行的办法保证监盘的顺利进行。例如针对制造企业中形材计算复杂、盘点困难的情况,企业或者审计人员可以将各种形材的计算公式录入系统之中,通过办公软件的应用将各项变量带入公式之中,从而快速计算出各种形材的重量,减少手工计算的繁琐。相信未来制造企业的车间也将引入智能化设备,及时反映存货的收发与领用,减少手工登记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及时性。

(四)进一步保证监盘存货的质量

首先,在进行监P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存货的外观,若发现因氧化而生锈或者堆积很厚尘土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审计人员需及时向企业询问购买时间及不再投入使用的原因,并取得购买时的发票等原始材料。其次,对于陈旧、过时的存货,审计人员需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注意企业是否单独存放并做好清晰标记;仓库人员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需要单位技术人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在抽盘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亲历亲为,对于集装箱等存货,要开箱检查,防止以次充好,影响监盘存货的质量,保证资产正确反映。

四、结论

在审计工作中,存货监盘审计耗费时间与人力,因此在监盘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监盘计划,避免做无用功,影响审计质量。同时,审计人员要有耐心,保持职业怀疑的心态,仔细思考、认真负责。另外,审计人员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存在与完整性做出贡献。X

参考文献:

[1]马妍.存货监盘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5,(22):61-63.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8篇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一般工商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资产流程。在梳理过程中,既要注意从大类上区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又要分别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梳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

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细化,全面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不断处于优化状态。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

二、关于存货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图1、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程序。

从图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4个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

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

概括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一)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

(二)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三)仓储保管

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间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

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

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是要核对实物的数量,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

存货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

三、关于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5个环节,如图3所示。

(一)固定资产取得

固定资产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来说,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2.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企业应当通盘考虑固定资产状况,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确定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力求适当,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应对固定资产损失风险。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二)资产登记造册

企业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需要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

1.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

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三)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项目。修理完成,由施工单位出具交工验收报告,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工程量并审批。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

4.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四)固定资产升级改造

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降低能源消耗,保证生产的安全环保。固定资产更新有部分更新与整体更新两种情形,部分更新的目的通常包括局部技术改造、更换高性能部件、增加新功能等方面,需权衡更新活动的成本与效益综合决策;整体更新主要指对陈旧设备的淘汰与全面升级,更侧重于资产技术的先进性,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主要管控措施:

1.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技改方案,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2.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有条件企业建立技改专项资金并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五)资产清查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主要管控措施:

1.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

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六)抵押质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权,而将该财产抵押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企业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以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七)固定资产处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1.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2.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3.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企业应特别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授权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4.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出租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

四、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无形资产管理的流程

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验收并落实权属、自用或授权其他单位使用、安全防范、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处置与转移等环节(图4所示)。

(二)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在对无形资产取得、验收、使用、保护、评估、技术升级、处置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无形资产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并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实施无形资产内部控制。

1.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取得的无形资产不具先进性,或权属不清,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引发法律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无形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必须仔细审核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及时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同时特别关注外购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性。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由研发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无形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当无形资产权属关系发生变动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权证转移手续。

2.无形资产的使用与保全。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效能发挥不到位;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致使体现在无形资产中的商业机密泄漏;由于商标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企业侵权,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强化无形资产使用过程的风险管控,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心技术保密制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对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的保管及接触应保有记录,实行责任追究,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侵害本企业无形资产的,要积极取证并形成书面调查记录,提出维权对策,按规定程序审核并上报。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9篇

在电厂投产之初形成的一整套固定资产基础之上,随着技术革新尤其是国家对环保要求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厂对主要设备的技术改造逐年增多,如脱硫脱硝改造等,改造必然会出现拆除旧设备更换新设备的业务,如果拆除的旧设备入账时有单独的价值,则财务人员可以按提前报废的相关规定申请报废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而如果拆除的仅为主设备上的一部分配件,主设备入账时没有分项价格表,财务人员则由于无法获取拆除下来的旧配件的价值,不能进行减少资产价值的账务处理,只能在原资产价值上不断增加价值,造成价值虚增,与实物不符。

1.1资产分类不准确、名称不规范、型号空缺或有误、地点不详等细节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如热工仪器仪表,体积不大但价值较大,转增资产时不记录型号,名称按技术人员个人习惯编写,盘点时面对一批仪器仪表,财务人员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匹配,造成资产“盘盈”、“盘亏”并存的怪现象;某些形成系统的资产,如热工专业的各类机柜,出厂时就没有统一的型号,建卡时名称写得混乱,时隔多日盘点已不能准确指认。诸如此类的问题为资产的财务管理设置了障碍,人为造成账实不符的假象。

1.2资产变更信息交流滞后、盘点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笔者所在电厂曾出现过一个资产管理的笑话。基建期建的一个室外厕所在工程投产时转增为建筑物资产,之后若干年无人问津,由于价值小,地处厂区边缘,资产盘点时以重要性原则为由从未实地核对过,忽一年资产评估,评估组现场地毯式盘查,才发现该资产早已于不知何年何月拆除了,无人知晓。此事件成为重大管理漏洞。日常管理中类似事件也时有发生,一台仪器设备无法使用了,设备管理部门自行处理实物,不及时通知财务部办理报废手续,盘点一般又是一年一次,临岁末难免匆忙,账实不符的情况极易发生。

2.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资产管理的措施

电厂生产人员抱着一个观念:“东西都丢不了,缺了哪个都不能发电”,这种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如何把现场的实物和财务账面的名称一一对应起来,如何准确地掌握资产的价值,如何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一次资产盘点,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2.1工程建设期追根溯源打好基础。这一思路对新建电厂至关重要。基建期各类设备按概算节点入账,财务人员受专业限制,难免有分错节点的情况发生,并不影响工程的总造价,但在竣工决算前,财务人员务必要与管理设备的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准确界定固定资产以及资产的类别。现行会计准则赋予财务人员较大的自由空间判定固定资产,不再囿于价值和使用年限,而现实中,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判断,笔者认为,重点应在是否独立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的充分参与,他们是有绝对发言权的。在确认了资产及类别后,还需落实每一项资产的管理责任人。建立系统概念,按机、炉、电、热控、继保等专业将生产用固定资产划分出几大系统,所有资产全部归入系统,无遗漏,无盲区,各专业对本系统资产的增减变动负责,建立资产台账,作为财务资产卡片的补充,资产卡片一般按资产类别管理,而资产台账按有利于专业管理的系统分类,一式两份,台账内容一经变化,立即通知财务人员同步更新。这样做的好处是,技术人员每天巡检,定期大小修,资产的变化了如指掌,资产随时保持账实相符,盘点时自然也能缩短时间。此外,基建转生产时,对价值小数量多的物品的账务处理,笔者认为,形成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虽然简单,但后患无穷,涉及盘点实物困难、资产报废需审批等诸多问题,可以考虑作为某系统的组成部分,为方便管理,建立台账反映物品更换情况。虽然这些资产更换频繁,但总价基本保持不变,不必担心引起所在系统较大金额的增减值变化。

2.2技改从立项开始即参与其中。财务人员在技改立项时就应参与其中,了解项目合同的签订情况,资产的构成,是否有附属设备,如有,及时作好记录,新增资产名称、型号、坐落地点、专业负责人等信息在竣工决算前就应了解,必要时随技术人员到安装现场亲自查看设备实物,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转增资产时能够将财务对资产的专业判断与技术人员相结合,准确划分资产类别,建立信息无误的资产卡片。技改项目拆除没有单独计价的旧设备,涉及资产评估,电厂一般不具备评估资质,如自行估值恐引起审计人员对电厂调节利润的推断,所以笔者认为,虽不具备账务处理条件,但财务人员应与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沟通,详细记录拆除设备技术信息,作为未来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233-03

1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资保障。在企业众多的固定资产中信息化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较大,其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地点分散、移动频繁等特点。

对于信息化资产,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使用“台账清单”的方式管理,即通过手工表格或是用ERP系统中的资产台账表进行信息化资产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在设备上粘贴一维码或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资产管理。

不管采用哪种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化资产管理,都很难解决以下管理问题:

1)纸质标签易损坏,难以快速获取设备信息。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经常会在设备表面粘贴纸质标签,纸质标签的缺点是容易破损,而且如果设备相关信息变更后,标签须及时地重新制作并粘贴,否则后期很难快速获取设备的信息。

2)设备状态变更后,信息更新操作不能在现场进行。设备状态信息有变更后,工作人员会将变更的信息记录在纸上,最后在电脑上将设备信息进行逐条更改,消耗人力和时间,如果工作人员忘记更改系统数据,还可能会出现资产实物与帐务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3)盘点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

根据国家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企业每年都要对企业内的信息化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盘点,工作人员需要随身携带盘点表资料到企业各部门和生产现场进行固定资产实地实物盘点核对,对每项固定资产逐一进行盘点核对账账、账卡和账实是否相互符合。工作人员需逐台设备查看标签,确认无误后才在盘点表中做已盘点标记。由于资产数量多、任务重,而且不少设备放置的位置不方便查看标签,导致实际核对固定资产过程中容易出错和效率低下。

鉴于以上管理问题,本文提出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信息化资产的管理中,取代以往的手工记账或一维码、二维码形式的资产管理方式。

2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英文简写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整个识别工作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其不仅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而且具有多标签同时识别的功能,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工作。

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应用时,先将电子标签贴在需要管理的固定资产上,通过读写器将代表固定资产的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核对固定资产时,工作人员先按照约定程序操作手持便携式读写器,读写器通过射频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如果固定资产上附着的电子标签和手持便携式读写器之间的距离在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有效范围内时则会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将获得足够能量被激活并将自身解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手持便携式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传送到后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如下图原理图1所示。

3信息化固定资产系统的设计

因在传统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模式中一般依赖于纸面单据或通过手工方式录入原始数据导致效率低下并经常发生错误,从而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实物与财务帐目不相符合的情况。本文设计的目标是借助RFID技术,以实物管理为抓手,以化繁为简为目的,克服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不足与缺陷,解决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过程中的账务相符管理的问题,并选取计算机和打印机设备作为RFID电子标签管理的试点,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的统一,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设目标,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的自踊水平。

3.1系统整体方案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包括电子标签的识别、识别后资产信息的传输以及资产管理应用系统三个方面。

具体实现过程为:抽取原办公自动化设备资产管理系统(ZYSBZC)信息化资产台账数据作为本系统(OARFID)的初始化台账数据。在OARFID台账数据基础上增加RFID编码字段,程序实现RFID标签对应功能(发标签功能)。通过系统可实现设备台账盘点功能。具体操作为系统生成盘点任务单,下达到手持机上,盘点人员持手持机进行逐个设备的盘点,盘点完成后将盘点记录上传到盘点任务单中,实现闭环。

其特点一是通过成熟的射频识别技术对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过程从实物的购置、固定资产财务入账、固定资产实际领用、调拨、盘点、财务报废及实物处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实时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卡、物”相符。通过系统使固定资产日常繁杂的管理、统计、核对等工作痕迹化、规范化、便捷化,同时可以帮助管理员快速查询固定资产的领用信息、维修记录、历史资产记录和使用情况、存放地点等信息,实现固定资产动态全生命周期管理。

3.2系统硬件结构

因本系统数据量不大,数据处理的性能要求不高,可直接利用企业虚拟服务器技术,分配服务器资源应用于本系统。服务器配置能够满足数据库软件及应用软件正常运行即可,如遇到资源不够的情况,也可进行方便的调整。服务器网络设置为企业内网服务端VLAN,便于客户端访问。

3.3系统软件结构

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Oraclel 10g,软件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

3.4系统功能模块

1)权限管理

本模块可进行用户和用户权限的管理。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系统设置了三个层级的管理权限。第一个是系统管理员层级,拥有管理用户、设置用户权限的权限;第二个是信息化资产管理员层级,提供给信息化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使用,可以进行台账管理、标签管理、入库管理、发放管理、调拨管理、回收报废管理、盘点管理等管理工作;第三个是部门资产管理员层级,提供给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使用,但权限设置为仅能对本部门的资产进行业务操作,无法查询到其他部门的资产信息。

2)台账及标签管理

台账管理。即信息化资产的设备清单,记录设备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品牌、规格型号、使用部门、存放位置、使用人、使用时间、基本配置信息、IP地址、资产编号、RFID码、设备状态等信息。日常管理的所有操作最终都会反馈到设备台账中。

标签管理。在资产登记时即赋予每个固定资产实物唯一的“资产身份证”(RFID标签),从资产投入使用的源头就开始管理控制。电子标签使用前需要先用发卡器进行初始化,每张卡片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卡片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在系统中与实际的台账信息进行关联,

3)日常管理

信息化资产日常管理的逻辑图如图3。

入库管理。信息化资产到货时,首先进行物品的基本信息登记,此时由于资产设备还没有发放给个人使用,所以没有存放位置、使用部门、使用人等信息;随后进行贴码操作,在操作前先将电子标签进行初始化,随后将标签粘贴在设备上;将标签编码通过标签读写器写入信息化设备台账表中,完成台账信息与标签的关联。

发放管理。信息化资产发放给个人使用时,先进行扫码,定位到信息化设备台账中的相应记录,把使用部门、使用人、存放位置等信息录入完毕后将信息回传给系统数据库,即可进行实物发放。

调拨管理。信息化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使用人的更换,此时使用调拨功能,通过扫码定位到需要更新信息的设备,相应的修改记录,用新使用人更新原使用人。最后将信息回传给系统数据库。

回收报废管理。信息化资产到达使用年限或是损坏无法使用时,使用回收报废功能,扫码定位需报废的设备信息,变更资产状态信息为“报废”,最后将信息回传给系统数据库。

盘点管理。企业每年都要进行信息化资产的盘点工作,盘点之前,系统自动生成盘点单,将盘点单数据下达给便携式读写器,工作人员携带便携式读写器到各位置进行实物盘点,盘点时只要靠近设备1-2米即可准确读取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实现盘点。盘点结束后,将便携式读写器上的盘点数据回传到计算机系统中,数据库自动与财务资产账比对形成盘点报表,从根本上杜绝以往人工盘点时容易出现的错盘、漏盘、重盘等现象,能有效确保实物统计数据的及r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4)设备图形化管理

通过图形化界面将每台设备的详细位置进行标注,并能通过热点的方式,进行鼠标点击弹出设备基本信息查询结果。设备图形化管理的表结构设计见表1,OARFID中需增加"RFID编码”字段。

5)统计查询管理

所有日常管理操作的最终都将反馈在信息化资产台账的记录中,但每个操作的过程必须留有记录以进行数据追溯。统计查询管理模块提供日常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内容查询,从固定资产管理角度来看,实现了固定资产从实物购进、发放、维修以及报废的整个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11篇

为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完整,状态清晰,特制定此制度。

一、盘点范围:

本制度所称盘点范围包含所有权属于公司的现金及票据、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添加剂、包装物、备品备件、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化验药品,分布与公司库房、办公区域、宿舍等区域。

二、方式、时间及计划。

1、现金及票据、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添加剂、包装物、备品备件、外协加工物料等每月度全面盘点,备品备件每月度抽样盘点(每月抽样数不少于30%)、时间定为会计期间未的最后两天。

2、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每季度全面盘点,时间定为每季度最后一月的09-10日。

3、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化验药品每半年全面盘点,时间定为每年6月、12月的11-12

4、不定期抽盘收发频率大及贵重物料。

三、人员以及职责

1、公司盘点工作由财务负责组织、实施。

2、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

3、盘点时财务部有权在公司范围内调配盘点人员。

4、主要盘点人员为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资产使用人、经办人、部门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盘点由财务部于盘点前3日书面通知,不定期抽盘则无须通知,随时可组织人员抽盘。

四、盘点前准备工作

1、盘点前各资产管理人应对自己保管物料的状态、地点、数量熟练掌握并整齐摆放,核对库存实物与物料卡(挂牌)记录;

2、财务部依据系统帐务以及手工帐务准备盘点清册,并负责盘点人员分组。

3、工厂部妥善安排生产计划及料仓库存(料仓库存按标准库存量)配合盘点。

4、采购与供应商沟通盘点期间送货事宜配合盘点。

第六条盘点工作

1、盘点期间尽量使物品保持静止状态,仓库良品与不良品分开,卡片标识与实物/借条一致,按照相同的大类、近似的小类摆放盘点。

3、盘点时由资产管理人带领,对实物数量、状态、借条进行确定,盘点结果双方签字确认。

4、盘点人员注意掌握盘点技巧,对贵重物品需要地毯式盘点,对非贵重物品可按原包装、重量等进行盘点,对已盘点物料做好标识,避免误盘、漏盘与重复盘。

第八条盘点数据

1、盘点完毕财务部将所有盘点清册回收,与资产管理/责任部门确认差异。

2、盘点差异应注明原因,区分责任人,无原因视同责任人完全过失。

第九条盘点报告

1、盘点结束后,财务部及时与责任部门核对差异,核算差异金额。

2、盘点结果以盘点报告形式出具,全面叙述盘点过程以及发现问题、改进办法。

3、经总经理批准后盘点差异允许调整。

第十条盘点纪律

1、盘点数据以实际为主,严禁弄虚作假、隐藏、涂改,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2、盘点期间盘点人员不得请假,盘点人员无条件服从组织人指挥,任何扰乱盘点秩序者,由部门内部乃至公司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盘点处理

1、对所保管财务有盗卖、转换或营私舞弊者,涉及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其余则由总经理办公会决定处理办法。

2、对帐务保管不善遗漏单据、错误帐务处理者、帐面不清晰者,给予警告或调离原岗位处理。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盘点法;施工企业;绩效审计;绩效考核目标;审计质量;内部控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18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88

1 绩效审计定义及目标

绩效审计是一种经济审计监督活动,审计人员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合理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落实资产保值增值义务,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提高资产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盈利水平以及未来经济效益,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由绩效审计定义可知,施工企业绩效审计四个目标为:(1)效果性,指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确认被审计单位绩效考核目标的完成程度;(2)经济性,指资源节约的程度。评估资产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盈利水平以及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3)效率性,指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估其战略、市场、人财物、资金等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4)有效性,指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查内部控制风险及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审查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

2 绩效审计盘点法的提出及意义

本文绩效审计方法定位为盘点法,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从绩效考核指标目标完成情况、表内、表外和内部控制问题四个方面入手,对企业战略、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及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盘点,全面研判被审计单位的企业内在价值,有助于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

与绩效审计的四个目标对应,施工企业绩效审计的盘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盘点,分别为:(1)对各项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值与实际完成值进行盘点,审定绩效考核KPI指标的综合完成情况,关注被审计单位各项绩效指标实现的真实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2)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项目建造合同进行盘点,审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准确反映当前绩效水平、盈利状况及资产质量情况;(3)对被审计单位的表外知识资本进行盘点,审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企业战略规划、业务布局、开发策略、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研判该企业内在价值;(4)对经营管理存在的内控问题进行盘点,审定企业内部管理情况,揭示经营管理中影响绩效的主客观因素及突出的内控问题。

与其他方法相比,施工企业绩效审计中运用盘点法的意义:(1)简单实用。目标完成情况盘点、表内盘点、表外盘点和内部控制问题盘点,便于由总到分,把握整体,全面审视,简单实用;(2)便于数据的采集、筛选、分类、处理、汇总。盘点法根据账簿或业务活动进行盘点,简化绩效审计数据的处理流程;(3)顺藤摸瓜,条理清晰。通过查阅各个流程节点的资料,能对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客观评价。

3 盘点法在施工企业内部绩效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3.1 指标完成盘点

绩效考核指标实际完成情况盘点,可以分为预算目标考核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和发展能力考核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以考核指标值为基础,整合一张绩效考核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对比表,对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对预算考核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盘点,旨在落实下达的全面预算中各项考核指标的预算值,衡量年度预算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预算目标考核指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具体包括合同额、营业额、利润额、年度资金集中度、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之和占营业收入比重、毛利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

对发展能力考核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盘点,旨在以组织资本或管理改进对未来发展能力产生影响的变量为考核指标来衡量未来业绩增长潜力,引导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考核指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具体包括基本指标、战略引领指标和管理类指标三类指标。

3.2 表内盘点

本文所指的表内盘点,实质目的是以财务报表为纲,盘点过去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所创造的以货币计量的企业价值增值。企业管理对人、财、物等稀缺资源进行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信息集中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特别是三张主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针对财务报表的表内盘点,能客观了解过去一段时期内(不包括未来时段)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导致过去、现在及未来可能流出企业的现金流量的经营结果,在财务报表的每个科目背后隐含着过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累计性带给企业价值增值的信息。

现金流盘点为重中之重,本文认为现金流(资金)盘点,不是传统的期末现金余额盘点,而是资金流动(资金收付流)进行盘点,关注流动的方向、大小及原因。财务管理定义为,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可见,在财务管理中四项内容之三项,即营运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的数据信息集中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分别为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资金收付的时点常位于某一个业务环节起点(投资、筹资)或者终点(营运资金的收取或支付)。例如经营性资金流出,往前追溯到物流、合同流、发票流、资金流等各个关键环节,审查上述四流是否一致,审查所涉及的业务管理流程是否闭合,资金支付是最后的内部控制环节,保证每一次资金收付都有相应闭合的业务流程。

实际工作中,主要为资产负债表科目盘点、损益盘点、现金流盘点、建造合同盈亏盘点。

通过资产负债表科目盘点,重点科目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存货等科目盘点,了解企业资本结构及资产数量与质量等。例如应收账款借助外部审计已收回的询证函资料,关注应收账款异常大额波动及账龄较长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预付账款盘点关注预付账款异常大额波动及账龄较长预付账款的潜在风险,了解其成因。存货盘点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已完工未结算存货,关注出入库环节的内部控制,关注已完工未结算形成的存货,分析形成的原因。

通过损益表的盘点,了解业务构成及其利润来源;对项目损益表盘点,了解过去一段时期内项目实际盈亏情况;通过项目建造合同盘点,了解项目整体盈亏情况。例如建造合同盘点,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的编制及调整,应严格执行建造合同准则,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通过项目现金流量盘点,可以了解项目营运资金管理情况。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出现下述现金流问题,包括:(1)收取资金问题,该收取的没有收取,不该收取的资金收取了。该收取而没有收取的例子:履约保证金,废旧材料销售,没有收到资金,但债权减少(应收账款变成利息)。不该收取的资金收取的例子:整体转包项目收取现金;(2)支付资金问题,不该支付的支付了,该支付的没支付。不该支付而支付的例子:无合同付款、无结算付款、无批准的超付款(需要上级单位批准)、变相掩盖实质性超付(预结算)、支付对象无实际业务支持、支付未入库材料。该支付的没支付,引讼事项或三角债。

3.3 表外知识资本的盘点

表外盘点是指表外企业知识资本的盘点,盘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管理业绩或者不足,客观反映不可独立以货币计量的企业知识资本所具有价值增量。企业知识资本,包括以下四类:人力资本、顾客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因此我们从人力资源、市场开发、技术质量、企业文化等职能部门入手,对各部门的业绩及不足进行盘点,有助于了解企业人力资本、顾客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人员构成比例、员工技能、创造力、领导能力等,有助于分析企业人力资本。市场开发部门提供企业与顾客间的关系、市场结构、项目品牌、信誉评价、顾客习惯、顾客资料等,有助于分析企业顾客资本。生产技术部门提供技术、商业秘密、商标、专利等,有助于分析企业知识产权资本。法律合同部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文化、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等,有助于分析企业基础结构资本。

实际工作过程中,表外企业知识资本的盘点,主要集中在市场开发部、工程管理部、法律合同部、生产技术部、企业文化部门等。例如市场开发部关注传统路桥业务、投资业务、海外业务、新兴业务的投标和中标及分布情况,重视各个区域市场信誉评价。法律合同部关注合法合规性经营、成本管控及法律诉讼情况,通过合法合规性检查,促使企业全面树立“依法治企”意识,通过成本管控,促使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强成本意识,不断提高项目精细管理水平。

3.4 内部控制问题盘点

本文所指内部控制问题盘点,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各项内控制度,检查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检查内部控制在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是否存在缺陷。

内部控制应覆盖企业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形成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及时发现、纠正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要错误和舞弊,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记录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

4 结语

本文提出绩效审计盘点法,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从绩效考核指标目标完成情况盘点、表内盘点、表外盘点和内部控制问题盘点的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企业内在价值增量或存量,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有助于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蔡春,刘学华.绩效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出

版社,2006.

[2] 鹿云飞,王郑萍.论绩效审计与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

履行[J].中国内部审计,2015,(3).

[3]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S].2009.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13篇

强势白酒品牌一般都有很长的产品线规划,如五粮液,从零售价3元/500ML尖庄到零售价1000元/500ML五粮神可谓是应有尽有。但是,由于五粮液忽视了对于白酒盘中盘手段的运用,或者说五粮液缺乏盘中盘防范意识,使得五粮液在很多区域市场生存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这种颓势在一定意义上也深刻地影响着五粮液一统中国白酒市场的伟大梦想。

我们以中国白酒消费重度市场----江苏南京市场为例。南京是潜在购买力很大的市场,人均消费支出达7725元。而在江苏全省56亿的白酒市场规模中,南京占了10亿,以643万常住人口来看,人均用于白酒消费1587元,占到整个消费支出的1/5强。如此巨大的消费规模使得南京市场成为白酒品牌必争之地。目前,大概有上千个白酒品牌征战南京市场,由于高档品牌进入门槛高,而低档产品利润薄,于是价格在100元左右的中档白酒市场成为各品牌争夺的重点。不过,除了川酒、徽酒和江苏白酒三个板块能形成势力以外,其他板块都是单一品牌或者少数几个品牌。

1999年以前,南京白酒市场泾渭分明,在中高档市场上,除了茅台以外,基本上是以川酒为主导,而中低档市场以江苏地产酒为主导。但是从1999年开始,以口子窖为代表的徽酒进入南京市场,快速攻城略地,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南京中档白酒市场的主导品牌。口子窖何以改变南京市场中高档白酒竞争格局?关键就是采用了川酒根本看不上眼的“盘中盘”,川酒中高端品牌的傲慢与偏见给了徽酒可乘之机!而全国市场上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在上演,根据我的了解,至少在西安,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已经出现了徽酒品牌改变竞争格局的先例,如果强势的白酒品牌不能正视这个问题,一旦徽酒系完成了全国市场战略布局,加上在品牌上不断耕耘,中国白酒的竞争格局会是什么样,就非常难以预料!如果徽酒再聪明一点,利用资本力量进入川酒,黔酒领地进行战略布局,那中国白酒的整合时代可能会真正来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产地背书很重要,但产地背书在资本面前基本上不会有多少壁垒,那种背靠大树好乘凉,不思进取的强势品牌意识对白酒行业发展有百害无一利。

相对于弱势白酒品牌盘中盘操作谨小慎微,步步为营而言,强势白酒运用盘中盘手段实在是太多太多。对于强势白酒品牌不是资源问题,关键是观念。我们仍然以徽酒在郑州市场运用盘中盘操作失利为例看强势白酒品牌盘中盘防御策略。

在郑州,口子窖也很有年头了,从当地经销商反映的情况来看,2001年可能是其最高峰。那时,口子窖并没有开出像今天这样的昂贵瓶盖费,只是给酒店服务员1~2元,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奇的做法,终端销售的积极性很高,一分钱进店(柜)费都不用出,酒店终端都是找上门来要货。从2002年开始,河南的老牌名酒宋河、河套老窖等一大批品牌发现口子窖的这种市场手段危害比较大,迅速从徽酒操作中掌握了核心方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围追堵截,口子窖在酒店终端逐渐失势。使得区域市场主导权重新回到了豫酒手中。因此,我们说盘中盘关键是一种观念,只要你重视了,化解起来并不是很难,但一旦我们本着一种傲慢与偏见去看待这件事情,那么,盘中盘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一发而不可收!

强势白酒品牌操作盘中盘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如何将强势白酒品牌的品牌优势转化成为核心渠道竞争力?如何通过细分品牌策略强化酒店终端对强势白酒品牌的认识?我们提出白酒强势品牌操作思路,以引导白酒强势品牌利用防御性战略建立盘中盘体系。

首先,强势白酒品牌盘中盘操作的重要武器无疑是品牌!所谓店大欺客,我相信,如果是五粮液与茅台来跟弱势白酒品牌来争夺盘中盘的酒店终端,即使是再强势的区域品牌恐怕也要考虑三分,现在关键是大品牌漠视这种现状,导致即饮市场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如果我们强势白酒品牌选择比较亲和的策略与酒店终端进行博弈,我相信,在投入资源哪怕是稍微低一点,都可以获得盘中盘市场的战略主导权。

其次,强势白酒品牌盘中盘操作的战术手段无疑是渠道。我一直认为强势白酒品牌的渠道渗透力还是很强的。强势白酒品牌之所以强势,关键就在于渠道本身主动性。由于强势白酒品牌属于消费者拉动型,在消费者主动要求下,很大一部分酒店终端也会主动进货,其本身的渠道渗透非常强大。现在来看,我们的营销侧重点在局部盘中盘市场要有一定的倾斜,这样就可以通过强势品牌渠道强大的渗透力化解盘中盘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

第三,强势白酒品牌盘中盘操作的战略优势无疑是资金。国内目前主要的白酒强势品牌都已经打开了资本通路,而且,很多白酒企业钱已经富足到到处找项目出路的地步,只要稍微对渠道系统有一点点的倾斜,就可以将弱势品牌区域市场盘中盘操作的价值链击得粉碎!

2004年3月,在安徽市场上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并购案例,就是华润啤酒用2.80亿人民币并购在安徽市场上,特别是在省会合肥市场上非常强势的龙津啤酒。龙津啤酒在合肥市场上为什么如此强势?因为龙津深得金鹃国际广告公司盘中盘理论与实践的精髓,其在合肥上坚壁清野的买店策略使得华润的雪花啤酒在合肥市场上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华润啤酒一直有意收购龙津啤酒,因为龙津啤酒设备与产品质素非常优秀。但是,龙津却认为自己有能力以合肥为腹地与华润啤酒展开竞争。华润啤酒久攻合肥不下也是非常的郁闷,通过不断的与龙津交手,终于明白了龙津赖以制胜的法宝。而华润一旦发现了龙津的命门,出手非常之快,迅速在合肥市场推出了强大的买店计划,凡是龙津有政策的酒店终端店,华润就给出比龙津高得多的买店政策。试想想看,华润是谁?华润是一个有着国际资金背景的啤酒大鳄,龙津一个深处贫困地区---安徽六安市舒城县的小厂,尽管有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但与华润相比较简直是不堪一击!很快,龙津就发现其在合肥的终端悉数进入了华润系统,龙津处于有好酒但是无处卖的境地,最后,龙津不得不缴枪投降,华润啤酒完成了一统安徽市场的梦想,为其逐鹿华东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要看弱势白酒品牌在酒店终端好像投入了很多资源,实际上,强势白酒品牌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其实弱势品牌白酒主要是利用酒店终端贪小便宜的心理,通过商业谈判博弈手段完成了对市场盘中盘系统构建,关键是我们的强势品牌没有这方面的技巧与方法,如果强势白酒品牌将自己的资源优势略微加以发挥,弱势白酒品牌真的会灰飞烟灭的。

第四,强势白酒品牌盘中盘操作的资源优势无疑是产品。与全国多如牛毛的酒厂相比较,强势品牌产品质量与产品开发能力根本不用怀疑,特别是诸如四川,贵州,等作为白酒传统产地就更是如此。现在是我们强势白酒品牌放弃了酒店终端即饮市场使得我们的传统强势的白酒品牌产品在消费者市场大打折扣。产品的优势资源在即饮市场的声音越来越小!

强势白酒品牌要想在盘中盘战略中取得比较有利地位还是有非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为长期以来,很多强势白酒品牌忽视了对盘中盘白酒操作人脉的积累,同时,在经销商资源上,也缺乏与盘中盘这类名目繁多酒店费用打交道的经验,因此我们认为强势品牌白酒要想在盘中盘市场上改变不利局面,至少在如下四个方面要有根本性改观。

1、观念熏陶思想上的酒店意识。

弱势白酒品牌在操作盘中盘过程中创造了很多非常土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很多时候强势白酒品牌简直是难以望其项背。

我曾经参与操作过一个弱势白酒品牌在一个地级市场“小盘”活动,启动“小盘”后市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项目组想出了一个非常落地的活动,动员公司所有的力量到所在酒店终端去就餐,无论是婚庆,还是朋友聚会,只要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等到指定酒店就餐,并且主动点我们操作的酒水,很简单,品牌企业将提供同等价值的酒水奖励。要知道,这个酒水酒店零售价格高达122元/500ML。通过广泛动员,我们选定的几个酒店终端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放量,酒店老板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新品牌白酒带动了酒店生意异常火爆!正是这种假像营销启动了城市市场小盘终端。

但是,我却有不止一次跟强势白酒企业的业务人员到酒店就餐经历,发现他们很少点自己所做的白酒品牌,并不是他们不爱自己企业品牌,关键是他们在酒店终端的意识非常之差,很少关注所就餐的酒店主要陈列的什么样白酒品牌。而弱势白酒品牌企业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到酒店就餐不点自己的白酒品牌,只要被营销中心了解到,可能面临两倍于餐费罚款。并且我发现,长期做盘中盘市场的白酒品牌几乎养成了一个职业病,一旦到酒店就餐,就会像猫闻到腥气一样,铆足了劲地看白酒,问白酒,侃白酒,尝白酒,以至于很多酒店会对这些职业选手进行设防。这就是长期经营盘中盘白酒企业形成的典型的职业习惯!

要想建立起酒店意识,很简单,管理、市场资源倾斜、酒店终端细节把控,建立人脉等。

管理上,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白酒企业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KPI考核体系,如果已经建立了这种KPI体系,很简单,增加关于酒店终端在业绩考核中指标的权重,至少使得销售人员具有将酒店终端提高到与大流通一样的高度看待的机制,就很容易培养起酒店终端意识。而且,对于强势白酒品牌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我们的业务人员意识到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弱势品牌对于我们的围攻,建立起品牌型形象终端,深刻地影响周围的酒店系统。

市场资源的适度倾斜也是建立起强势品牌酒店终端意识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必须承认,由于操作酒店终端有许多灰色地带,如果监控不到位很容易形成资源上浪费与商业系统的腐败,这也是很多强势白酒品牌拒绝盘中盘根本性因素,但实际情况却是,任何灰色地带都有自身的游戏规则,关键是我们酒店终端营销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商业上的进店费,展示费,开瓶费,节日费等等多如牛毛的费用,其实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评价体系,只要我们能够熟悉她,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市场资源的倾斜还包括人力资源的倾斜,在很多盘中盘强势白酒企业,销售系统一般都设有大餐饮部,专门针对餐饮于特通渠道做市场运作,他们也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管理体系,使得餐饮渠道操作非常规范与严谨,完全不用担心会成为商业上黑洞。

酒店终端与大流通不同,更加需要注意操作上的细节。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即饮市场,市场消费环境更加直接,更加复杂,市场的危机意识需要更加全面。在这个过程中,强势白酒品牌可能做惯了规范的大流通渠道,一开始可能很难适应,因此可以从细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对酒店终端的习惯性认知!

建立人脉,构建面向酒店终端的经销商,二批商,酒店终端体系。比较简单的做法是设置一个专门针对酒店终端的经销商组织,并采取与大流通分开运作的体系,通过价值杠杆驱动经销商与渠道资源向酒店终端集中。

2、深度分销基础上的酒店经营。

对于白酒强势品牌来说,一般会将酒店终端放在深度分销这个大前提下来处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会出现,白酒强势品牌特别重视流通渠道而对酒店终端视而不见。

安徽唯一一家进入全国八大名酒的古井贡酒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古井贡酒是一个典型的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安徽本地白酒企业。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比较尴尬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古井贡酒很难适应盘中盘操作中的灵活性,资源集中性等特点。

古井贡酒两任市场管理者----求诸子与阎爱杰观点就非常清晰地表明了古井贡酒在渠道策略上出现的疏忽。前古井贡酒的市场负责人求诸子在接受糖烟酒杂志采访中有一段可以说心灵独白-------求诸子(原名吴永法):“我也看了一些媒体报道盘中盘,它绝不是什么点石成金的神奇的东西,不能简直拷贝复制到任何一个品牌上。我对口子窖这样的徽酒很了解,徽酒侧重于从终端推动品牌,而疏于品牌力塑造,就图一个短平快。这样做也忽视了经销商的力量,把一揽子工作都包下来了,结果压力很大。我做酒这么长时间,一个最重要的体会就是要做好一个市场必须找到一个好经销商,有一个好经销商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就是事倍功半”。这里引用吴先生的文字丝毫没有贬低吴先生的意思,相反,吴先生的深度分销六定法则,品牌英雄崇拜说,品牌营销体验说对推动安徽第一品牌白酒古井贡酒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任何一种市场模式排斥是没有用的,改变并为我所用才是正确的选择。现在的安徽白酒市场,古井贡酒未必比他的同省同行企业口子窖,高炉家酒活得滋润。而古井贡酒新的市场负责人阎爱杰在市场渠道策略上强化了关于深度分销的战略。出身于美国玛氏与四川郎酒的阎爱杰对渠道终端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但是恰恰是对中国特色的酒店终端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古井贡酒依然表现出大流通渠道非常强势而餐饮渠道乏善可陈。这中间,古井贡酒为了弥补自己在酒店终端战略上不足,曾经聘请多位出身金鹃国际的高管出任公司高级顾问,但是遗憾的是盘中盘是一套完整的战略营销体系,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一个操作体系的问题。并且,古井贡酒本身在这方面人脉积累比较薄弱,使得其有心无力!

对于强势白酒品牌,用深度分销手段做盘中盘操作还是具有相当的可执行性。前述我们曾经就盘中盘与深度分销的辩证关系作过深度的探讨,这里将主要就实际操作手法上的细节问题提供强势品牌深度分销式盘中盘运作策略思路。

费用打包,像操作KA一样简约化酒店终端费用。强势品牌比较难以接受的是酒店终端难以言明的灰色地带费用,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要求财务透明,因此,强势白酒品牌可以在费用这一块制定比较透明的价格标准,从而使终端产生的费用比较规范,避免出现财务上难以处理的情形。还有一种手段就是将费用折算给经销商,由经销商去处理处于灰色地带的费用,而强势白酒企业只需要制定标准。实际上,我们知道KA渠道费用种类其实也并不少,但是为什么白酒企业能够很坦然地接受,主要是因为KA的费用比较透明规范,财务上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不像酒店终端有些费用纯粹属于无厘头费用,强势品牌如果能够用打包的方式处理费用就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个问题。

人员固定,像维护KA一样精细化酒店终端运营。强势品牌堆积在酒店终端的人力资源其实也并不少。比如终端理货员,导购员,节日促销员,等等。如果强势白酒品牌能够像重视KA渠道一样配置酒店终端人力资源,盘中盘的酒店终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深度管理,像管理KA 一样系统化酒店终端体系。深度分销为什么给我们的快速消费品管理者以比较愿意接受的感觉?因为快速消费品深度分销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并且深度分销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都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成型的案例可以借鉴。相对于深度分销,盘中盘被少数从业者神秘化,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缺少比较严谨的理论构建,我们现在就是要构建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盘中盘理论体系,建立一个比较严谨的操作架构,这样就可以改变本土企业在神秘与简单化之间徘徊的局面。后续我们会有关于盘中盘操作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文件体系,解决强势品牌操作盘中盘过程遭遇的管理瓶颈!这些管理会包括物流,财务,组织,绩效等等一套完整体系,使得盘中盘具有与深度分销一样的可控性。但有一点是我们难以回避了,盘中盘的管理体系并不如深度分销可以全国统一,在制定很多盘中盘管理文件时需要一地一策,大的原则与出发点并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3、品牌战略条件下的酒店思维。

每个企业都像一个赌徒在打手里的牌,弱势白酒品牌手里的牌并不好,但是其打得非常精心使得手里的机遇越来越大,胜利的天平终于向自己倾斜。强势品牌手里抓了一副好牌,但是由于自己把握不当,导致优势丧失殆尽,形成千古遗憾。

其实强势品牌之所以成为强势品牌是因为他们抓了一手好牌,关键是如何与弱势品牌进行博弈。如果强势品牌能够将手里的好牌打好,其胜算的概率远比弱势品牌要强得多。强势品牌最应该利用的资源就是战略性品牌资源!强势品牌进入酒店终端的方法上我们推荐如下几种方法,希望对强势白酒品牌盘中盘操作有一定启发意义。

大品牌引领下的系列产品策略。比如五粮液足够强势了吧,但是由于五粮液过于高端,并不是所有的酒店都可以将五粮液作为核心产品进行推广,如果五粮液用自己的大品牌作为交换条件,通过五粮液大品牌杠杆撬动系列产品进入酒店终端,对弱势白酒品牌形成的就可能是致命的打击。但有一点很重要,不能以损害五粮液作为高端白酒品牌形象。

大品牌传播下的细分品牌战略。我们发现,中国本土的白酒品牌,无论是强势白酒品牌,还是弱势的白酒品牌,基本上都是以全流通产品来作为酒店终端即饮产品,这种渠道不分,定位不分的品牌体系为大品牌推出针对细分市场战略性品牌奠定了基础。大品牌背书,细分品牌传播相得益彰带来的必然是强势白酒品牌盘中盘新的战略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标意义。我们在前面的《盘中盘品牌战略思维》一文中有比较深入的阐述。

大品牌动销下的全体验营销。大品牌要想建立起绝对竞争优势关键还是在品牌运作能力上,五粮液如果能够将自己在央视企业形象展播中的深度传播技巧落地到酒店终端体验营销,就一定会在盘中盘市场中无敌于天下。

大品牌形象下的形象店建设。很多高端品牌已经以专卖形式经营自己的产品,如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等,大品牌由于本身的号召力非常强,完全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建设形象店方式直接做小盘,使得渠道专卖体系向餐饮渠道拓展。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14篇

账实不符主要包括有账无物、有物无账、以及账物不符合这三种情况。导致账物不符这种现象产生的既存在主观原因,又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比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理解不到位,固定资产核算不及时,购置实物之后没有及时入账,一些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导致账和物之间产生脱节,账物不符。再比如,固定资产核算标准不规范,给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工作流于形式

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仅承担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更为重要的是在固定资产的盘点、检查、监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由于监督、奖惩、考核评估等制度的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是在走过场、流于形式,并不按照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来认真彻底盘查固定资产的数量以及增减变化情况,对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存在不上报自己任意处理的现象。

三、新形势下加强公路部门实物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既是公路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公路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公路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认识

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首先,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监督。其次,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出入库、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的程序,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后,明确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彻底清查盘点工作。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承担着对固定资产的盘点、登记、检查工作,这些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首先,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际操作的能力,建立一只业务水平高、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其次,建立责任机制,明确每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领导干部)的职责,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到对这些人员的考核评估中来,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在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盘点一次,做好盘点记录工作,对在盘点过程中发现在各种情况,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物相符。

(三)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无形资产的盘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托盘业务;钢贸商;总额法;净额法;融资

2012年以来,由于钢价下跌,钢铁全行业产能周期性过剩,长三角地区诸多钢企、钢铁贸易商(以下简称“钢贸商”)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资金链纷纷断裂。于是,为钢贸商做托盘业务的中钢天源、中储股份、厦门信达、中材国际、中铁物资、五矿集团等大型国企纷纷“中枪”:一方面因债权、存货大量计提减值准备陷入亏损;另一方面陷入与钢贸商、物流企业的诉讼与纠葛,在追债与被追债中焦头烂额。在这起引发严重信用和资金危机的事件中,神秘的托盘业务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托盘业务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它是一种融资性贸易,指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信,很难从银行通过自偿性的贸易融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于是通过自己控制上下游客户,与具有良好信用的国企合作,以国企名义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销售货物后返还一定手续费给相关国有企业。这里起辅助作用的国有企业俗称托盘方,一般是大型国企(以下简称“托盘企业”)。以托盘业务最活跃、最典型的钢铁贸易为例,托盘业务做法是这样的:钢贸商因缺乏资金而无法采购钢材,于是求助于中钢集团、五矿集团等大型国企。当钢贸商向托盘企业支付一定比例保证金后,托盘企业就按照钢贸商的要求到钢铁生产企业订购钢材。钢铁生产企业把钢材运送到托盘企业指定的仓储公司进行托管。与此同时,托盘企业委托钢贸商进行销售。一段时间后,钢贸商向托盘企业支付货款,价格高于托盘企业当初的采购价格(一般高出10%),从而使托盘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那么,对于托盘业务,托盘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托盘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呢?本文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结合最新会计准则进行如下探讨。

一、托盘企业实质上从事的不是购销业务,而是融资业务

以钢铁贸易为例,在正常的钢铁批发市场,交易完成仅需要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就可以了,拥有销售渠道和物流网络的钢贸商从钢铁生产企业采购钢材,然后转卖给下游客户赚取一定的差价。但由于以下原因,托盘式钢铁贸易业务不得不加入了一个托盘方:其一,钢贸业是一个资金量需求巨大的行业。钢铁贸易货值高,动辄在一千万元以上。加上需要提前1~2个月向钢铁生产企业预付货款,以及钢铁生产、运输过程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资金占用周期比较长。一般为保证整个资金链条的正常运转,做一单一千万元的钢铁生意需要准备三千万元的资金。其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以福建周宁籍商帮为代表的钢贸商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中小型企业,他们一方面难以从钢铁生产企业获得商业信用,另一方面难以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民间的高利贷又用不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买卖双方需要一个“第三者”——托盘企业加入。托盘企业一般都是大型国企,在我国特殊的信贷政策下他们能相对容易地从银行获得大额低息贷款,但本身又缺乏可以提高自己业绩和利润的项目,于是三方一拍即合。从合同、法律形式上看,托盘企业与钢铁生产企业之间是购销关系,托盘企业与钢贸商之间也是购销关系,二者都是正常的买卖关系,业务类型为独立的非融资业务。但是如果把银行、钢铁的实际买家加进来后从整个过程来考察,这些独立的非融资业务合并成一项完整的融资业务,托盘企业实际上成了钢贸商从银行获取资金的中介,充当了“影子银行”,所以应按融资服务业确认收入。

二、托盘企业应按净额法确认收入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向客户提品或服务时,如果涉及第三方参与该过程,则企业需要选择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来确认收入。由于目前的实务中企业通常是基于合同形式或发票情况来判断,并没有考虑企业在交易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因此选择的收入确认方式常常无法反映交易的实质。在托盘业务中,托盘企业为增加自己的业绩均根据交易的外在形式采用了总额法确认收入,这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呢?2017年7月5日,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新CAS14)。该准则中,主要根据企业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人来区分收入确认是按总额法还是净额法。新CAS14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其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前是否拥有对该商品的控制权,判断其从事交易时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人。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前能够控制该商品的,该企业为主要责任人,应当按照已收或应收对价总额确认收入;否则,该企业为人,应当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佣金或手续费的金额确认收入。根据该规定,问题的关键是对该商品的控制权。新CAS14对控制权的判断提供了指引:在具体判断向客户转让商品前是否拥有对该商品的控制权时,企业不应仅局限于合同的法律形式,还应当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这些事实和情况包括:1.企业承担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主要责任。这一条主要是强调商品的可接受性,即该商品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客户认可的。企业能保证把客户满意的商品如期交付到客户手中并被客户所接受。由于托盘企业本身并不需要钢材,而是钢贸商需要钢材。托盘企业是受钢贸商委托向钢铁生产企业订购钢材的,供应商、价格、规格型号、质量标准、交货期限等都是由钢贸商自己定好的,只要钢铁生产企业按要求生产并交付了,钢贸商是没有理由拒绝的,也就是其可接受性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合同的具体履行也是由钢铁生产企业和钢贸商直接接洽的,如果合同执行过程中钢材质量或运输等具体环节出了问题,一般都是钢贸商直接找钢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钢铁生产企业有义务按照采购合同规定来满足钢贸商的要求。由此可见,托盘企业并未承担转让商品的主要责任,该责任大部分是由钢贸商自己承担的,小部分是由钢铁生产企业承担的。2.企业在转让商品之前或之后承担了该商品的存货风险。这里的“存货风险”主要指钢材的质量、保管、运输、价格波动等风险。在托盘业务中,钢材的质量、运输等风险一般由钢铁生产企业承担;钢材到达仓储企业后的保管风险由仓储企业承担;托盘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是价格下跌的风险。然而按托盘企业与钢贸商的合同,无论市场售价下跌到什么程度,钢贸商都必须在3~6个月的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货,否则托盘企业有权扣押钢贸商交的保证金。基于此,只要钢材价格下跌幅度小于钢贸商交纳的保证金比例(一般是托盘企业采购金额的20%~30%),托盘企业就不受损失。当出现最差的情况,即钢材价格下跌比例大于保证金比例而导致钢贸商不再履约时,托盘企业握有货权,可以慢慢等待市场的复苏。因此,托盘企业实际上并没有承担存货的风险,或者说只承担了很小的一部分风险,存货的风险还是由真实的买卖双方,即钢铁生产企业和钢贸商承担了。3.企业有权自主决定所交易商品的价格。在托盘业务中,托盘企业并不了解钢材的市场行情,也不负责销售,钢贸商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钢材的采购价格都是由钢贸商和钢铁生产企业商议确定的,托盘企业只是在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想要赚取的资金占用费或佣金(钢材采购价格的10%左右),因此托盘企业无权自主决定所交易商品的价格,它扮演的就是人的角色。再讨论对商品的控制权。新CAS14第四条明确规定,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也就是商品的风险与报酬对哪个主体影响最大。在钢贸业务中,如果钢材以理想的价格顺利卖出,钢贸商将可获得最大的价差收益;如果钢材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钢贸商将承受亏损。只要钢贸商不违约,无论钢材价格如何涨跌,托盘企业都是按垫付的资金量和时间收取固定的资金占用费。另外,钢贸商自始至终掌握着钢材的占有、使用权。托盘企业把货款付给钢铁生产企业后,钢铁生产企业就会把货物直接发到第三方仓储企业,而这个第三方仓储企业一般都是由钢贸商控制的关联企业。表面上看,仓储企业签发了仓单,钢贸商把仓单交给了托盘企业,托盘企业由此拿到了货权,实际却并非如此。在钢贸商的授意下,仓储企业开出的仓单有时候是“一货多单”,即通常所说的“一女多嫁”,有时候是根本无货的空单。由于钢材并非不动产,不需要办理抵押登记,不需要进行公示,加上钢材没有产品编号和生产批号,托盘企业难以切实了解钢材的真实情况。加上托盘业务实际上是融资操作,托盘企业认为仓单实际上就是借款凭证,主观上只关心到期收款,并不关心这个仓单对应的钢材是什么状态,所以托盘企业一般不会到仓库盘货,即便盘点往往也盘点不清楚,这样托盘企业实际上失去了对货物的控制权。综上所述,托盘企业在钢铁贸易中承担的并不是主要责任人角色,而是人角色,因此,应该按应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或佣金以净额法确认收入。

三、托盘企业确认收入时必须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前提

托盘业务有现实的土壤,如果开展得好也具有积极意义:钢铁生产企业可以有更好的产品销路;托盘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资金占用费;银行获得稳定的贷款对象和利息;钢贸商让渡部分收益后获得一部分价差。但这一切的前提必须建立在真实的贸易基础上。如果纯粹是利用托盘业务做对敲交易、虚构业绩,托盘业务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财务造假。这方面的一个反面典型是安徽皖江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江物流”)。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书,皖江物流2012年虚增收入45.51亿元、虚增利润2.56亿元;2013年虚增收入46.04亿元,虚增利润2.34亿元。实际上,皖江物流从事的也是托盘业务,但却由实而虚,玩起了“空手道”。皖江物流与以上海福鹏、华中有色、中望实业、中西部钢铁等为代表的福鹏系公司利用虚构的贸易循环交易进行融资。在虚构的贸易循环中,福鹏系公司指定贸易品种(如铜、锌锭等),皖江物流的全资子公司淮矿物流从福鹏系上游公司虚假采购,然后再虚假销售给福鹏系的下游公司。淮矿物流与上下游福鹏系公司互相签订购销合同、收付资金、开具增值税发票,形成一个贸易循环。在整个贸易循环中,因为没有真实的买、卖需求,加上除皖江物流外的公司都被上海福鹏所控制,实际上完全不存在实物的流转。淮矿物流销售与采购金额的差额为淮矿物流向福鹏系公司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在虚构贸易的资金循环中,淮矿物流以支付采购款的名义将资金支付给福鹏系上游公司,采购款在福鹏系公司内部流转后,又以销售回款的形式回到淮矿物流,冲销淮矿物流应收福鹏系公司款项,形成资金循环。正因为其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证监会调查后以虚构交易、财务造假对皖江物流进行了行政处罚。四、托盘企业开展托盘业务的会计核算如前所述,托盘方的托盘业务属于一项融资业务,因此不能根据其形式作为销售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对托盘企业来说,托盘业务一般也不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核算时将该类业务列入其他业务。为了更好地反映托盘业务的损益,将开展托盘业务产生的成本,如坏账损失、托盘资金对应的同期银行贷款利息以及租赁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向钢贸商收取的资金占用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五、结论与建议托盘企业对托盘业务按净额法确认收入可以更好地反映业务的实质,避免企业为迎合考核走向重规模轻效益的误区,促进企业聚焦于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主营业务。热衷托盘业务的国企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培养核心竞争力,毕竟靠国企身份或垄断地位获得低息贷款的好日子是难以长久的。当前,虽然托盘业务已经暴露出巨大的风险,但也不能因此就把托盘业务全盘否定,为使托盘业务更好地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点:1.财政部门尽快新CAS14的应用指南,对托盘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明确的规范。目前的新CAS14基本上是原则导向,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不同企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同时可能给企业留下很大的业绩、利润操纵空间。建议参考美国的规则导向原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详细例举出一些例外处理规则,更加具体地指出各类会计业务的会计核算办法。2.托盘企业必须加强货权的控制,避免陷入财务造假泥淖。现实中之所以有利用托盘业务虚增销售收入的现象,根源在于托盘业务脱离了真实的贸易。要想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坚决做到仓单真实、货权可靠。仓单不实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与钢贸商有密切的关联关系,甚至仓储公司本身就是钢贸商自己投资设立的。仓储公司独立性如果得不到保证就难以起到对货物的监管作用。二是部分仓储公司管理混乱,具体经手人员被钢贸商拉拢腐蚀后乱开、虚开仓单。三是很多托盘企业不重视货物的盘点。托盘企业要想克服以上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在选择仓储公司时不能将主动权交给钢贸商,务必自己寻找资信较好、管理严格、完全独立的仓储公司;二是要购买相应的财产保险,一旦货物出了问题可以索赔;三是要对货物切实监管,要对货物的进、出、存实时审核,建立托盘资金与货物的一一对应关系。3.托盘企业必须对托盘业务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及时的披露。当前,由于信用机制还不完善,市场上不规范的操作很多,托盘企业有较大的资金敞口。因此,托盘企业要充分披露托盘业务面临的风险。一方面,托盘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将托盘业务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减值损失、净损益等进行单独列示;另一方面,应通过其他公告说明公司开展托盘业务所签订合同的主要内容、大额合同的履行情况、涉及的钢贸商与仓储企业,并披露托盘企业对仓单对应存货所采取的监管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陈莹霞.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5).

金慧瑜.涉足钢贸“托盘”央企演砸“影子银行”角色[N].第一财经日报,2012-12-24.

岳峰,叶青.上市公司频中招钢贸“托盘”业务链浮现[N].第一财经日报,2013-01-29.

赵士勇.皖江物流两年虚增营收91亿A股“造假王”能否重生悬疑[N].华夏时报,2015-11-28.

张曼.供应链融资在大型钢铁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