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

河道整治建议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护坡结构改造建议

1我国传统河道护坡结构形式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比较注重河道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因此河道的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其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结构。这样的河道护坡结构,虽然保证了河道的坚固,但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都有影响。就拿上海市来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河道先后遭到了严重污染,虽然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河道的整治工作,并且河道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河道护坡植被种植形式较为简单,影响了河道生态效果与河道景观。由此看来,研究和改造传统河道护坡结构,提高城市河道护坡的美化工作势在必行。

2、传统河道护坡结构的影响

传统的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形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形成的,它在一定的时期,对约束水的行为,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作出了较大成绩,为广大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有效的保护。但是,传统河道护坡对保护水的自然清洁和维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人类生存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河道护坡,大多用一层坚硬的护坡结构隔绝了生物和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使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致使河道天然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加上城市河道水流不顺,水体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换,更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的破坏,常常会出现污水涌挤河道的现象,给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2.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天然河道中修筑人工材料防汛墙不仅代价昂贵,而且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样做的结果是对天然河道的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继而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远离了生活在其附近的现代人,人们也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绝佳场所,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

2.3. 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现代都市的河道断面整齐划一、走向笔直,虽然有整洁美,也富有现代都市的气息,但是它违背了现代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需要,人们往往通过高深的河道护坡才能看到河道内的景观,影响居民观景视线,降低了河道美化城市的功效。

3、城市河道护坡结构整治的思考和建议

现代城市河道护坡结构的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改变护坡结构的用料,而且还要创新护坡设计施工的方法,以及河道护坡的植被保护,从而使河道整治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宜人居。

3.1 采用新型材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尝试着引进新型材料和新技术,作为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例如引进水力喷草技术、土工材料绿化网、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材料和技术,加强河道护坡的整治,会具有良好的效果。

3.2 种植发达根系固土植物进行护坡。在城市河道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进行护坡固土,这样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起到景观造景的作用。固土植物可以选择的主要有沙棘林、刺槐林、墨穗醋栗、黄檀、胡枝子、池杉、龙须草、金银花、紫穗槐、油松、黄花、常青藤、蔓草等。

3.3 运用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一是运用铁丝网与碎石做为复合种植基种植护坡植物。用镀锌或喷塑铁丝网笼装碎石、肥料及种植土,放入河中,在其上面种植护坡植物,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比较适合于流速大的河道,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避免了预制的混凝土块体护坡的整体性差和现浇混凝土护坡与模袋混凝土护坡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差的弱点,同时又能满足生态型护坡的要求,即使进行全断面护砌,生物与微生物都能照样生存。二是运用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草籽等组成。固土网垫是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在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粘接,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主要是土工格栅进行土体加固,并在边坡上植草固土。

3.4 采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进行护坡改造。植被型生态混凝土 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难溶性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混有高炉炉渣和硅灰的水泥、适量的细料组成,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骨架。保水材料常用无机人工土壤、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苔泥炭及其混合物。表层土铺设有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发芽空间,同时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在城市河道护坡或护岸结构中可以利用生态混凝土预制块体做成砌体结构挡土墙,或直接作用为护坡结构。

3.5 预制板护岸槽护坡。在护岸的上下坎基间,嵌入预制混凝土板槽,板槽的大小可根据结构强度以及种植要求而定,一处坡岸可用同规格的混凝土板槽外也可大小间用,便于不同要求的种植需要。预制板护岸槽护坡的优点是结构较为牢固,种植表面较为平整,植物除可种植草皮地被外,乔灌木也能种植。

3.6网袋式覆土护岸种植。在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护坡板上拉网覆土种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河岸,因底板制作与填土的方法很多,所以也适用较陡的岸坡。在国外的一些河岸也常常采用种植袋,即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高分子材料网固定在斜坡上,然后播种,待种子萌芽后植被便覆满斜坡,效果极佳。

3.7风景岸堤种植。岸堤种植是常用的绿带种植形式,因驳岸多作垂直硬体处理,故种植范围大体在堤上,地形平坦,种植带宽度可视河边宽度、深度确定。对大部分河道而言应因地制宜,河岸两侧以栽植多排乔木为主,并附以固土地被,岸缘植以藤、蔓类植物为宜。

4. 结论

城市河道整治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城市河道护坡结构的创新和改造既是提高河道防洪、航运等基本功效的主要手段,也是美化绿化城市环境,打造和谐宜人生存环境的重要方法。为此,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要采用新型的材料、高新技术进行河道护坡结构的改造,运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河道护坡植草护土,从而使河道更加亲切、自然、美观。

参 考 文 献

[1] 代全厚 张力. 《嫩江大堤植物根系固土护堤功能研究》.《中国水土保持》.1998(12).

[2] 朗咸白 江胜德 《草种――水土保持的先锋》.中国水土保持》.1999(6)..

[3] 叶碎高,王帅,张锦娟.《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2).

[4] 韩玉玲,严齐斌,应聪慧,邵利萍.《应用植物措施建设生态河道的认识和思考》..中国水利》.2006(20).

[5] 李永兴、刘水芹等.《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水土保持研究》2001(4).

〔6〕沈欢等. 《上海市效区河道整治中种固土护坡草的效果》.《浙江农业科学》2009(4).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河道 综合整治 建议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内农村河道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掌握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命脉,与美好乡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亦密切相关。因此,整治好农村河道、管护好农村河道、美化好农村河道,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广德县农村河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农村河道现状

广德县河湖众多,水系发达,基本形成具有蓄水、排洪、引水、灌溉等综合功能,同时兼有水生态、水环境功能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农村河道长期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理,加上近几年的经济加速发展、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导致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不仅削弱了河道的行洪能力,而且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广大农民的生活健康。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大部分河段防洪标准达不到设计标准,还有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防洪能力偏低,遇到较强洪水就可能造成大的洪水灾害。

1.2.2水土流失严重

县内地貌大多为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大,坡面径流系数大。由于过去的疏林以垦代抚、顺坡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经济活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原本较好的生态基础遭到破坏,极大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2.3河道萎缩形势严峻

由于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严重,加之早期的无序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倾倒垃圾、违章建设等侵占河道现象,同时由于多年来未实施清淤整治,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大为降低,对沿河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2.4水环境污染加剧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建设,污染物的排放逐年加大。部分乡村截污不彻底,尤其是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在农业生产中,各种氮磷肥的施用,很大一部分通过地面径流也进入了河道;沿岸居民生活以及家禽养殖,排放物无组织乱堆放现象也比较突出,这也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河道的污染,导致水质恶化,破坏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5水生态系统脆弱

水环境污染加之保护力度不够,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人类过度开发侵占河滩地,剥夺了动植物的栖息地。

1.3成因分析

1.3.1无系统规划,群众意识淡薄

广德县经济发展建设中对农村水系的系统性衔接重视不够,没有系统的水系规划,导致农村水系较为紊乱。另外,河道在广大群众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就是引、排水,认为河道环境是城市河道美化的需要,农村家前屋后的河塘无需管理得那么严格,保持得那么整洁。当地居民对靠家前屋后的河道乱侵乱填,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靠各家田边的就各自为阵,乱扒乱种。

1.3.2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河道治理一直以大江大河治理为主,农村河道治理的环节较为薄弱。在治理手段上还是以防洪保安为主,对水环境改善等综合治理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截排和净化,不能很好的对河道进行疏通和清淤等。经费问题成为农村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的瓶颈。

1.3.3管护缺乏

管护队伍未能真正组建运行到位,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管理水平专业化程度较低,相应的管理设施未能配套齐全,突出反映在沿河垃圾箱和垃圾中转站的布设未能到位,无法做到集中投放、定期清运,难以杜绝污染源。

2广德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2.1提高防洪标准

农村河道长期淤积,行洪断面明显缩窄,使洪水危害性增强,更容易淘刷岸坡导致崩岸等灾害发生。因此,对农村河道实施综合整治,是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交通、城镇建设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有河道的行洪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对县内河段的整治,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2.3旱涝保收,确保粮食安全

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步伐,扩大河道有效行洪能力和灌溉能力,提高区内的农田灌溉保证率,增加旱涝保收面积,避免或降低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3对策与建议

3.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着眼于改善农村水环境,综合考虑治理河段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为重点,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布局,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原则。

3.2沟通水系、截污治污

应当定期对农村河道进行疏浚,使河道无水变有水,死水变活水,河道水质提高,充分发挥河道排洪排涝的能力。完善村庄居民集中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装置,及时将垃圾运至合适的位置进行处理,鼓励使用低度、无残留物的农药等综合措施对水环境进行保护,提高河网水系的自净能力。

3.3稳滩固岸、合理整治

护坡护岸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安全实用,便于维护,生态亲水,尽量避免对河道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区河道的护坡护岸主要体现生态性、美观性、多样性,考虑沿河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和需要,结合河道水景观建设需求,在居民聚集区部分河段设置下河台阶及防护栏杆;生产区河道的护坡护岸主要体现生态性、自然性。

3.4生态景观、人水和谐

对于流经村庄段且两岸岸坡较宽的河段,考虑设置亲水平台,给村民提供临河活动的漫步空间,促进人水和谐;在场地较为开阔、两岸多为浅滩的河段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修复河流水体;结合河道河势,于生活区下游布置小型跌水以抬蓄水位,营造山区河道的水环境;迎流顶冲岸段设置挡墙硬护砌,并于墙顶种植藤蔓植物,以改善周边环境。

3.5建管齐抓、全民参与

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多种形式,加大对河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教育广大群众倡导文明生活风尚,进一步增强爱护河道的主人翁观念、公民道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筹集一定的维护资金,增强村民的成本意识。还可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乡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使保持河道清洁畅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结束语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3篇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从完成工作量方面看,当时计划疏浚一级河道2条段,长61.91公里;二级河道6条段,长41.75公里;三级河道125条段,长352.98公里;四级河道1111条段,长922.65公里。总动土量2608.7万方。截止20*水利年度结束,实际完成一、二级河道16条段,长128.48公里,超额完成23.9%;三级河道139条段,长393.*公里,超额完成11.35%;四级河道1804条段,长1769.81公里,超额完成91.8%。总动土量达2930.02万方,超额完成12.3%。

从工程标准方面看,议案中设计的工程标准为:一、二、三级河道3.0m以上河坡不动,下坡按原设计标准疏浚。四级河道的深度圩田地区一般不小于2米,其他地区一般不小于2.5米。清除水面恶性水生植物,做到底清、面洁、岸净。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及时调整思路,在20*年后,自加压力,提高标准,与环境打造融为一体,增加“线畅、坡绿”的要求,具备条件的河坡做到整形出新,并且全部绿化到位。20*年,为切实改变河道脏、乱、差的状况,延长疏浚周期,美化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了以清除水生恶性植物、清除河坡垃圾和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两清一建”工作,共清除恶性植物1386.4万平方米,清除河坡垃圾8.5万立方米。建立健全了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和管护主体,并落实了管护人员1012名。

从整治的效果看,河道整治的效益已开始显现。20*年6月,全市降雨量仅为45毫米,为30年来同期平均值176.6毫米的四分之一,旱情特别严重,而经过疏浚的河道能正常灌溉。20*年水稻栽插期间正逢干旱少雨,而我市水稻能正常载插;在7月上中旬旱涝急转的情况下,能及时排涝。真正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保障了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河道整治工作也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表彰,20*年度我市荣获南通市农村水利建设一等奖,20*年度我市被江苏省财政厅、水利厅评为河道整治工作先进(县)市。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外地参观人员的高度赞赏。

总体上看,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按照市政府议案和人大决议的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克服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提前、超额、超标准完成了目标任务。通过河道整治不仅疏浚了河道,而且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整治河道,规划先行。在全面分析各级河道淤积现状的基础上,市政府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河道整治三年攻坚方案》,并对三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同时,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规划。在20*年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从重点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和避免今后国家实施连申线高等级航道重复投资的角度考虑,及时决定暂缓焦港河整治工程;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市政府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及时调整了四级河整治项目,把镇区及13个现代化示范村水环境建设及一般村庄内淤塞及污染特别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首先付诸实施。在落实工程项目时,将河道整治与农村“三清”工程、“六清六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现代化示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建设、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促进了农村环境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领导,强势推进。

为使全市广大干群达成共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人大关于整治河道的决议上来,为河道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市镇两级均成立了河道整治领导组,为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市水务局将业务骨干分成五个组,分别由副局长带队逐镇、逐村督查指导,协助各镇协调关系,安排计划,帮助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对全市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推进力度空前。为使河道整治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市政府每年均召开多次现场推进会,有力地推动了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三是宣传发动广泛。市政府充分利用会议、电视、广播、报纸、标语等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强烈的舆论氛围,市河道整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还不定期印发《河道整治简报》,及时通报全市河道整治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做法。

(三)多措并举,确保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确保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市政府及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整治质量,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从五个方面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标准。通过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将质量意识进行压力传递,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明确工程要求,明确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施工方法。职能部门以加强技术培训为抓手,从水利系统抽调技术骨干,对施工单位进行培训和指导。三是不断优化施工方法。针对不同土质、不同机械,因地制宜,完善施工方法。因打坝戽水的方法对质量容易控制,20*年明确规定,无特殊原因一律使用此施工方法。四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过程监控。在施工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对需要整治的河道进行全面勘测,摸清淤积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监理部门进行阶段性检测,加强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五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口,组织水务、监察、财政、测量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联合进行整体验收。这五个方面的工作环环紧扣、相辅相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思路,攻坚克难。

河道整治规模大、覆盖面广,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市、镇两级政府迎难而上,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1.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资金筹集是河道整治工作中的第一难事,为打破这一瓶颈,根据“划分事权,分级负责,分级负担”的原则,市镇两级政府加大筹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采取了“五个一点”的办法。一是向上争一点。20*年,我市累计争取到省市补助资金1280万元,其中我市获得的南通市级补助约为全南通市其他各县、市的总和;20*年争取省市补助资金约1880万元;20*年争取省市补助资金约1630万元。三年累计争取4790万元。二是财政挤一点,20*、20*、20*年度市财政预算内分别安排800万、1200万和1500万元用于河道整治。三是“一事一议”筹一点,市政府出台政策,明确要求各地“‘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用于河道整治的投入不得少于60%”。四是市场运作争一点,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是我市工作创新的亮点,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将河道整治与三清工程、通达工程、园区建设、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农民建房等有机结合起来,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弃土有偿使用,一土多用,有效缓解和破解了资金筹集难题。如雪岸镇连续三年河道整治未向农民集资筹劳,20*年整治三级河四条,动土13万方,复垦土地78亩,增加复垦经费17.8万元,宅地、工业园区用土收入约5万元;20*年完成三级河两条,动土14.1万方,土地复垦费及以土换资计21.5万元。五是加强管理省一点,通过科学组织招投标以及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

2.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虽然河道整治工作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实际工作中,一些河道由于过去规划不合理及控制不严格,农民住房距河口线较近,少数群众担心河道疏浚影响宅基安全,阻工现象时有发生。镇村干部,不辞辛劳,苦口婆心地做群众工作,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3.努力注重技术创新。一级河如海运河整治是全市最大最难的工程,既是如城自来水厂取水口,又是六级航道。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用不打坝、不断水、不断航的水下清淤方式,而大型河道水下清淤在我市尚属首次,为解决好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市水务部门以创新攻难关,以创新保质量,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检测方法。当年如海河疏浚工程顺利通过南通市级验收。20*年通过用挖掘机施工的方法整治河道,既清淤、又固坡,受到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五)严格责任,强化管理。

为确保河道整治任务的圆满完成,市政府除了要求各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外,还与各镇政府签订了河道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市河道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市委、市政府根据考核结果,按得分高低对前六名的镇(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任务且排名为后三名的镇(区)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河道整治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严格规章制度,规范项目管理,用好每一笔资金。市政府及水务部门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和资料归档制等六项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用规范了项目的建设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了河道整治财政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开支标准支出费用并及时报账,工程结束后结算送审。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管理为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六)建管并举,完善机制。

河道整治后的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市的薄弱环节,也是延长河道使用寿命、发挥整体效益面临的新课题。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把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列入考核责任制。一是明确了管护责任主体,全市一、二、三级河道统一由水利站管护,四级河道(包括家沟家塘)由所在村管护。二是落实好管护保洁人员,根据工作量大小合理确定管护人数,一、二级河道5-8公里落实一名管护人员,三、四级河道3-6公里落实一名管护人员。三是落实管护经费,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各级河道管护经费。一、二级河道全部委托给所在镇(区)水利站管理,市级给予每年每公里800元的定额补助;三级河道市、镇两级财政按每年每公里管护费1000元的标准各半负担;四级河道由所属村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支付,不少的镇也明确了镇财政以奖代补的政策。四是建立农村河道管护制度。五是建立了镇每半月自查、市每月巡查的考评机制。各镇也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新时期河道管理的新机制,涌现了一批好的典型。石庄镇将各级河道、防渗渠道、通达工程等农村公共设施一并落实管护措施;东陈镇的山河村在高标准整治河道后,将河道管护工作分段落实到户,村委会定期检查。雪岸镇水利站在桥头河边垃圾容易集中的地方拟投资兴建10座垃圾房,已建3座垃圾房,配备了100个垃圾箱,为维护河道清洁提供硬件支撑。

三、存在不足

(一)不平衡性较大。

一是工程进度存在不平衡性。快的镇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慢的镇未能达到序时进度;快的村在三、四级河整治结束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整治家沟家塘,慢的村四级河整治还有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家沟家塘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二是工程质量存在不平衡性。已整治的河道标准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而言,市办工程好于镇办工程,镇办工程好于村办工程。而镇与镇、村与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开发区和*港区一些河水面恶性水生植物还未能全面清除,整治标准不高。

(二)部分边界河道存在“肠梗阻”现象。

市与市(县)的界河,如与海安交界的桥坝头河、与泰兴交界的如泰界河、与通州交界的勇新界河等由于缺少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整治。一些镇与镇之间的界河如丁堰与东陈交界的老凌河、如城与东陈交界的东八里港、郭园与石庄交界的竖郭石河等河段,由于受少数干群认识程度不等,沿河居民多、协调难度大,受益不均衡引起的积极性不一,相关镇、村财力不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没有整治到位,使得与之相连河道的排灌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河道整治的综合效益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三)部分河道整治质量不高,配套滞后,主干河道部分地段河坡坍塌严重。

我市三级河道多为居住河,基于历史原因,一些河道部分河段无法整治到位。河道整治工作起初注重的是恢复排灌功能,重点是水下部分清淤,对水线以上的河坡并无明确的整治要求,导致大部分整治过的河道工程形象不佳。政府议案中提出“要有计划采取加大涵洞孔径、降低涵管埋设高程和拆坝(涵)建桥等措施清除坝头坝埂。搞好建筑物的配套”。各镇(开发区)、村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清除坝头坝埂和配套建筑物的工作未能有效组织实施。有些三、四级河五、六十米就一座土坝,严重影响排涝防洪;据初步测算,一个五万人规模的镇,要将三、四级河的建筑物基本配套到位,投入约在500万元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配套建筑物的新建或改造,导致的后果是大大加快河道淤积的进度,缩短河道的使用寿命,削弱河道整治的效果。

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曾作出《关于加强骨干河道河床保护的决议》,市十三届人大并进行过专题视察,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沿河经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骨干河道河床保护工作等建议意见,但有些建议意见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二级河道国有河堤未能全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周边群众垦坡种植,难以护坡到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部分地段河坡受船行波的长期冲刷,导致主干道部分地段河坡坍塌严重。

(四)资金筹措难度大。

资金筹措难依然是市、镇、村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市河道整治资金主要来源于四方面:上级补助、本级财政补贴、“一事一议”和市场化运作,除上级补助资金可望基本落实外,其余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缺口,至20*年底,“三年攻坚”已全面完成,但市级财政仍留有652.72万元的资金缺口。市政府规定各镇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三级河道疏浚工程及对四级河工程的“以奖代补”,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镇未能将此项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一些镇即使列入了预算,也由于财政拮据难以落实到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河道整治资金的重要来源,市政府要求各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用于三、四级河工程的资金不得少于60%,但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保证,因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使用项目较多,村公共服务中心、通达工程、农民集中居住、村级债务的化解等等绝大部分需要从中加以解决;市场化运作是河道整治经费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有的镇、村弃土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不能实现以土换资。

尽管三年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但资金支付的缺口仍然存在,部分工程资金是由施工单位垫支的,特别是村办的四级河道,这个现象尤为突出。因此,一些经济薄弱的镇、村将会形成新的债务,并极有可能影响下一轮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

(五)依法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深度不够,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爱河护河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执法体制有待完善,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我市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现有执法队员9名,各镇水利站配一名执法队员,以片为单位设立执法中队,由市水政监察大队派一人兼职做中队长。在实际工作中,各镇受一人不好执法的制约,要执法须两镇以上联动,而各镇水利站实行属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统筹协调的手段,镇与镇联合执法缺乏可操作性,而依靠市水政监察大队对全市的违法违规实行管理则显得势单力薄。三是水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最为突出的是河道上的违章建筑,长期得不到拆除。

四、几点建议

调研组认为市政府在进行下一轮河道整治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实现工作重心的“四个转变”:由重点整治向全面整治转变,由重功能恢复向功能恢复与环境打造并重转变,由重疏竣轻配套向疏竣与配套并重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并提出如下提议:

(一)抓重点、促平衡,完善功能,提高质量。

首先,按照既定目标,对尚未完成三年整治计划的磨头等镇,要加大推进力度,督促其在年度内加快整治进度,全面完成任务。*经济开发区、*港区及各镇镇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搞好新一轮整治。其次,对边界界河要加大协调力度,尤其是镇与镇之间的界河要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确保不留整治死角,不留盲区。再次,要按照议案要求,清除坝头坝埂,并将此项工作与农村危桥改造、道路建设等工程有机结合。要高度重视配套建筑物的完善。水利部门要做好配套建筑物的普查、登记、造册、设计、测算、建档等工作,要将配套建筑物的修建完善工作列入下一轮的河道整治计划并加以考核,并在市级财政预算中给予一定的资金考虑。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如城城区主要水系畅通问题。

(二)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放大河道整治成果。

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要根据河道整治及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加强针对性宣传。结合我市的实际,针对目前执法力量薄弱的现状,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上做文章,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执法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新时期适合*市情的办法,对历史遗留的河道违章建筑问题,市、镇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并杜绝新的违章建筑。

治理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强化考核,保证河道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加大对长效管理机制执行的督查考核力度,通过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延长河道使用寿命。

认真总结袁桥、常青、磨头等镇国有河堤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加快全市一、二级河道的国有河堤确权定界和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全面植树栽草护坡,杜绝垦坡种植,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力求经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三)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快推进河道整治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要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将水利建设基金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农发基金、土地出让金等要拿出更多的份额用于水利建设。要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市、镇两级河道整治经费的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部分现阶段应大部分用于当地的河道整治。同时要结合通达工程、土地整理等,做到弃土多用,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捐助,达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目的。

(四)与时俱进,认真修编河道整治规划和水系规划。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4篇

2006年4月25日,春光明媚,惠风和畅。鉴湖岸边,绍兴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前来视察的省人大代表一行,站在蓄泥塘边,远眺湖心。只见,一艘飘着红旗的大型挖泥船正紧张作业,直径40厘米、长达200多米的输泥铁管,从挖泥船蜿蜒延伸到岸边的蓄泥塘,输泥管口源源不断地喷出黑色污泥……陪同的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介绍,这一河段规划清淤3.5公里,目前已清1.6公里,挖出淤泥约七八万立方米。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去年起,在稽山镜水之间,大禹后裔生息繁衍之地的绍兴县,又一次掀起治水高潮,这就是“清水河道”建设。

而在这次规模宏大的治水战役中,县人大常委会和广大人大代表全力以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注最大的民意

事情要从2004年绍兴县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说起。

当时,大会秘书处收到宋国梁代表提出的一份《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展现绍兴水乡风光》的建议,其中列举了河岸坍塌失修、河泥淤积、水质污染等种种现象。他大声疾呼,要求县政府全面开展河道整治。这一建议,在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绍兴县是江南水乡,境内河道纵横,水域发达,现有平原河道1358公里,其中县级320公里,镇级456公里,村级582公里。这些年来,该县纺织业飞速发展,“三缸(酒缸、染缸、酱缸)”之一的“染缸”大大增加,印染水“染”黑了许多河流。各级政府虽然大力整治,但治标不治本,老帐未清,又添新帐,一些河道多年来无人清河泥,河底淤泥越积越多,最厚处可达三四米。沉在河底的污泥不时“作怪”,干旱时,水少且臭;大雨时,沉泥泛起。更严重的是,大热天河水发臭,难闻的气味袭向两岸居民。有些人向河里乱倒垃圾,河边村民的菜棚占据河面,不少河道垃圾成堆,水流不畅,河岸塌坍。就是地处柯桥城区的一些河道,河中塑料袋飘浮,部分河底垃圾突出,形成“小岛”。

对此,广大群众十分不满,要求治河的呼声非常强烈。

2002年以来,人大代表关于治河、治水的建议、要求,更是不绝于耳:唐雪熊代表建议疏浚杭甬运河钱清段;祝安明代表提出加大小舜江上游小流域治理力度;朱建敏代表呼吁整治漓渚江堵塞问题;钱婉林代表要求疏浚鉴湖,保护母亲河水质……

一件件批评、意见、建议,都贯穿着一个思想:整治河道,还清水于民。

2004年初夏的一天,绍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经过认真研究,一致同意将最具代表性的宋国梁代表关于整治河道的建议,作为2004年度重点督办建议。

人大监督直指治河、治水大事!

踏遍水乡促清河

老百姓的无尽抱怨,人大代表的大声疾呼,县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4年12月29日,绍兴县召开“清水河道”建设动员大会。会上,县长冯建荣声情并茂地说:“水承载了我们的主导产业――纺织印染业,水支撑了我们的经济,而我们亦为此而困。”“我们不求在绍兴历史上流芳百世,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水环境问题上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遗臭万年。”

绍兴县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花三年时间,县财政每年安排3500万元,实施以“清淤、清面、清水、护岸”为主要内容的“清水河道”建设。计划河道砌坎300公里,疏浚河道淤泥450万立方米。同时,向各镇、街道下达任务,并将清水河道建设完成情况列入“大禹杯”和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县人大常委会对这一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进行全程监督,先后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视察和督查……

2005年盛夏的一天,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即将整治的中泽横江、管墅直江,实地踏看安昌镇盛陵村、钱清镇前梅村“清水河道”建设施工现场,并听取了县水利水电局关于全县清水河道建设情况报告。

根据视察中看到的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当场发表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会鹏强调,开展“清水河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清淤”和防止新的污染上,主要看淤泥清出了多少,新的污染源有没有控制住。他的话,点出了“清水河道”建设中许多代表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污泥”,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对此,县水利水电局的同志解释是: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将“肥泥”晾干用到土地整理上去的,有将“杂泥”用于绿化造景的,也有将污泥加工制砖的。“清水河道”建设在克服一个个难题中得以推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林说,清淤要清河底,要搞“河底验收”。副主任平水龙指出,“清水河道”各项工程的立项、上马、施工、验收,要层层把关,建立并严格实施监督制度。副主任孙黎明强调,“清水河道”建设是长期工程,不能靠“运动式”整治,要长期坚持……

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当面评说,给陪同视察检查的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很大的触动。

这一年夏季,借全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东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林带领有关同志,到福全、马鞍镇督查。在马鞍镇,张建林站在村河的小桥上,看到缓缓流动的发黑河水,眉头打结,心情沉重。旁边的村民议论道,“这条河介臭,(你们)好来管管。”

据了解,这是一条过去被印染厂污染而从未清淤的河,河底污泥一直是村民心中的“痛”。在村委会会议室,检查组严肃指出这条河要加快清淤。在场的县府办、县水利水电局同志当场表态,由县、镇和村三级共同出资,在枯水期组织清淤。同年7月20日,清河工程正式上马,经筑坝抽水,清淤 12000立方米,河道平均挖深1.1米。8月10日,经县水利部门验收通过,开坝放水。河水泛着粼粼波光,村河变清了。

身在各镇、街道的县、镇两级代表,也都把监督的目光集中到“清水河道”建设上。

5月17日,钱清镇的30多名人大代表,视察了前梅村、三西村的“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并仔细察看了吉美、兴德两家印染厂的清水排放口。

5月底,富盛镇的10多名代表结合检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实地踏看富盛江、方潜桥等河道的保洁情况。当他们看到河面漂流物已打捞干净,河岸垃圾也清除一空,一位代表掏出一张《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签上“满意”两字。

6月16日,杨汛桥镇的人大代表等40余人,察看了前江、后江、联社村和杨汛桥集镇的主要河道,并对各项清河工程的招投标情况进行了询问。

湖塘街道、柯岩街道、福全镇的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也开始了对“清水河道”工程全方位的视察。

在全县大大小小的水域里,在许许多多“清水河道”建设现场,都留下了人大代表的监督、检查的声音和足迹。

水清岸美创和谐

据统计,到今年5月底,绍兴县“清水河道”建设总投资超过1.4亿元,完成河道砌坎护岸230.5公里,清淤200万立方米,大大超过计划进度,3年任务有望两年完成。

许多镇、街道的“清水河道”建设成绩斐然。2005年,杨汛桥、富盛、安昌、漓渚4个镇,完成年计划任务300%以上;有3个镇(街道)完成清淤任务达200%以上。全县还组建起18支常年保洁队伍,保洁人员达265人。

安昌镇安华村投资90多万元,砌河坎3800多米,清淤3万多立方米,村庄面貌一新,百姓高兴地说,“人大、政府是真正为伢办实事。”

杨汛桥镇竹园童村的村民深切感受到清水河道建设的好处,自从村里对2500米的中河动上“大手术”后,原来发黑发臭的河水变清了,空气也好了。

柯岩街道余家弄居委会前的小河,整治前淤泥成堆,可怜的一点水浑浊不堪;整治后,河道干净,水清流畅,已有孩子在河中游泳。

如今,走进福全镇尾山村,就像进入一个花园:新砌的整齐的河岸上,栽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树;河内,水清清地流动,时有小鱼一“点”水面,河面现出一个小小的涟漪,偶有老人在河边树下闲坐,安享晚年生活。这是尾山村一景,也是全县许多村的一个缩影。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清水河道建设,不仅改善了“河”,改善了环境,也改变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

水清路洁,岸柳成荫,这些变化,百姓看得见,摸得到。更令人高兴的是,河道整治后,村民们往河道乱倒垃圾的少了,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多了。安昌镇安华村的村干部说,过去他们管河道,管了这头丢了那头,清水河道这项民心工程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村民素质的提高。

政府把钱“扔到水里”,难以产生投资工业园区而得到的“招商引资”效应,难以产生建设城市花园而得到的“明显政绩”,也难以产生让上级领导看到的“GDP”速度,但广大群众心里着实感受到了人民政府的亲民。

县人大常委会和全县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已见成效。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水环境建设与群众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对河道水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河道整治必须从传统河道单一目标整治向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整治转变。对当前天津市东丽区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东丽区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天津东丽区;水环境;河道;综合整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85;X5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328(2009)04-0025-03 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对河道水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道整治必须从传统河道单一目标整治向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整治转变。目前,天津市东丽区水环境建设的水平难以适应滨海新区发展的要求,河道水环境治理已经成为该区环境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1 河道治理的基本情况 东丽区共有二级河道6 条:东减河、西减河、东河、西河、月牙河、新地河,此外还有市属河道外环河。河道总长度105.3 km,目前已完成河道治理31.9 km、未治理河道73.4 km。已完成的月牙河、外环河和津塘公路路河节点都有效地改善了河道环境,既提升了该区城市环境建设的品位,又带动了周边土地大幅增值,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东丽区加大了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该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水环境建设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1 水体污染严重 东丽区二级河道基本上是“有水皆污”,河水又黑又臭,给沿河村民生活和该区整体环境带来很大影响。造成河水黑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污水排入河道;二是河道淤积严重;三是河道水系不循环,河道自净能力差。 2.2 岸坡垃圾随意堆放 由于沿河部分居民、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建筑垃圾随处堆放现象屡禁不止,加之没有一套完整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给河道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3 河道景观建设水平低 东丽区的二级河道以前主要为农业服务,主要承担灌溉和排沥任务。河坡上杂草丛生,部分河段只种植少量树木,景观效果很差。而且,很多村队依河而建,甚至大量民房建于河坡之上,占用了防汛通道,既给该区防汛工作带来不便,又影响了河道景观建设。随着该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日益突出,急待解决。 2.4 涉及管理部门多 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拆迁安置、污水截流、防洪排涝、水源的统一调度以及日常管理等,需要水利、规划、建设、土地、市容、环保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与大力支持。 3 对策与建议 3.1 成立相应的组织保障机构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政府成立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区主管领导挂帅,水利、建委、规划、国土、环保、市容、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协调和决定整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事项,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的指挥组织格局,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如,天津市西青区和津南区将河道治理与规划统筹考虑,区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作为成员,结合城市发展建设统一进行规划,河道规划方案由领导小组统一确定,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协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2 统盘规划,提高水环境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 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把这项工程建设好,必须科学地制定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首先,应该对规划建设进行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如北京市提出了打造“健康河道、亲水河道、生态河道”,西青区提出了“五路五河”。东丽区河道改造可结合东丽湖及华明、军粮城、新立3 个新市镇,形成“一湖、三镇、五带”协调一致的生态水利体系,即东丽湖打造无污染的休闲度假会议区,华明、军粮城、新立3 个新市镇建成污水零排放的生态居住区,5 条河道打造成“水清、岸绿、船行”的5 条绿带。“一湖、三镇、五带”的实施,可进一步提高河道承载力,改善生态水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体系,达到水环境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次,在该区排涝规划的基础上,综合污水截流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6篇

一、目标要求

在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努力,主动作为,使辖区河道乱占乱建、乱排乱倒、防治水污染源头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落实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为全市旅游转型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把加强辖区河道、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管理保护摆到建设生态强区、魅力双滦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坚持预防保护优先,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街道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逐级逐社区落实河长,明确河长职责,强化属地管理保护责任,调动社会力量联防联控,构建协调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

(四)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辖区不同区域,统筹一个社区一个政策,精细管理。

(五)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保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切实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河道、水污染源头管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强化监管巡查,加强案件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街道级河长主要任务

对街道内河道的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将各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级河长,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工作,协调落实解决治水工作中的矛盾和难点,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年度水质改善目标。

(二)社区级河长主要任务

推动辖区内河流整治工程项目,将治理和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在详细调查登记的基础上,将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治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及时上报和处理污染隐患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保护建议,落实改善和治理环境的各项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和推进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全力确保街道社区年度和阶段各项任务的完成,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环境改善。

(三)街道河长制办公机构主要任务

主要协助河长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街道内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开展全街道河道污染现状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污染排放档案,增强整治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具体河长制实施细则。按照尊重规律、科学治水、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原则,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实施“河长制”的每一条河流制定科学系统、针对性强的“河长制”实施细则,明确河流治理责任人、水质达标时限、关键治理路径、主要工作任务及具体奖惩办法。

3、下达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根据河道治理实施细则下达年度治理目标及工作任务,年度目标任务应包括具体任务项目及水质目标。

4、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根据目标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考核程序,严肃考核纪律,确保“河长制”以考核为抓手,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5、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总结河长制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全街道河长制实施情况并上报。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

街道设立双总河长,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总河长;包社区副科级领导担任镇级河长;各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河段长社区分设专职专管员、巡查员或保洁员。同时对各级河长名单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街道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一名,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一名,由街道主管站长担任,工作人员一名,由街道工作人员担任。

因本辖区没有河流,实行一个领导包一个社区职责,要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各社区职能范围内的沿河流域及各社区排水排洪设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治理、监督工作,并接受上级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

(二)河长职责

街道河长是所辖河湖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分管的河道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指导、协调所分管河道保护管理工作,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和本级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组织研究加强河湖管理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河湖管理重大问题;组织协调进行联防联控;协调处理涉水突发问题;对河道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河段长职责负责督导所包保社区履行职责,协调处理包干辖区突出问题,开展水环境应急事件处置,协调处理河道两侧、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的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大问题。督促巡查员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

社区保洁员、巡查员职责,定期对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日常巡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街道河长制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督导落实上级会议、文件精神、本级河长会议议定的事项及总河长、河长的指示批示,组织编制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和措施,负责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指导、信息和意见反馈等工作,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河长制工作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和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度。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按照责任分工,对应明确责任部门和分工。

河长办公室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水污染源头、生活污水、河道保洁等工作防范与管控;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打击危害河湖管理保护和危害水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相关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和监测的指导。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承德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实施,针对河道水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特别要加大源头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持续开展“清河、洁水”行动,加大辖区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排查入河排洪设施及渗水井、生活垃圾等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水污染、垃圾污染治理,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辖区环境,为全市旅游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执法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河道管理,水污染防治,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符合街道实际的实施方案或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等活动。建立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网格化,力争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统筹推进落实。街道相关部门要抓紧筹划开展相关工作,落实具体责任,明确任务分工,按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组建河长制办公室,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确保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级、本部门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确保同步推进;根据辖区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各级领导分级担任河长的河道名录;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组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调研评估,进一步摸清辖区内河道等现状,细化实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要求,研究制定河道管理保护方案及具体措施。

(三)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区级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街道及社区分别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建立河道管理会议制度,包括街道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道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道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道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道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河道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依托六项制度,逐步形成区级管总、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激励问责的奖惩机制。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7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河长”的巡查工作,有效落实“河长”履职责任,实现河道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严防“黑河、臭河、垃圾河”反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河长,是指镇级河长、渠长、库长和村级河段长、渠段长、库长。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的巡查,是指河长通过对责任河道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或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处理或向镇河长制办公室、上级河长报告,要求协调解决。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 河长是责任河道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镇河长办、各河(段)长、河道保洁员、网格化监管员要结合保洁、监管等日常工作,积极协助河长开展巡查,发现河道水质异常、入河排污口排放异常等问题时第一时间报告行政区域内河长。

第三章巡查范围

第五条 全镇范围内镇、村(社区)二级河道、水库、各类渠系即全镇流域面积5平公方里以上6条河流、2座小(二)型以上水库、1条水渠。

第四章 巡查频次和内容

第六条 各级河长要加大责任范围内河、库及渠系巡查力度,监督河道、水库、渠系整治情况。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查,村(社区)级河段长每二天一巡查。

各地应组织河道保洁员、巡河员、网络化监管员等相关人员每天对河道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辖区内河(段)长。

第七条 各级河长巡查原则上应对责任河道进行全面巡查,并覆盖所有入河排污口、主要污染源及河长公示牌。

第八条 河长巡查应重点查看以下内容:

(一)河面、河岸保洁是否到位;

(二)河底有无明显污泥或垃圾淤积;

(三)河道水体有无异味,颜色是否异常(如发黑、发

黄、发白等);

(四)是否有新增入河排污口;如何排污口排放废水的颜色、气味是否异常,雨水排放口晴天有无污水排放;汇入入河排污口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行业企业等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排放情况;

(五)是否存在涉水违建构筑物,是否存在倾倒废土弃渣、工业固废和危废,是否存在其他侵占河道的问题;

(六)是否存在非法电鱼、网鱼、药鱼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

(七)河长公示牌等涉水告示牌设置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倾斜、破损、变性、老化等影响使用的问题。

(八)以前巡查发现问题是否解决到位;

(九)是否存在其他影响河道水质的问题。

第五章 巡查记录

第九条 各级河长巡查过程中或巡查任务结束当天,应当及时、准确记录河长巡查日志、以纸质或信息化记录等形式存档备查。

第六章问题发现报告和处理

第十条 各级河长在巡查工程中,发现问题的,应当妥善处理并跟踪解决到位。

镇级河长巡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安排解决,在其职责范围内暂无法解决的,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将问题书面形式报有关职能部门或者上级河长协调处理。

村级河长巡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安排解决,在其职责范围内暂无法解决的,要及时报告镇级河长,由镇级河长协调解决或提交有关职能部门,所提交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或难以确定责任部门的,镇级河长可提请上级河长协调,落实责任部门。

镇级河长要对职能部门处理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跟踪,确保解决到位。

第十一条 各级河长接到群众的举报投诉,应当认真记录、登记,并在第一时间内赴现场初步核实。

举报反映属实的问题,应当予以解决,并跟踪落实到位。对暂不能解决的问题,参照巡查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各级河长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将投诉举报问题处理情况反馈给投诉人。

第七章 考核惩罚

第十二条 河长巡查工作考核,应当结合本年度巡查工作的检查、抽查情况,重点考核巡查到位情况和问题及时发现、处理、提交、报告、跟踪解决到位情况及巡查日志记录情况。

第十三条 各级河长巡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黑河、臭河、垃圾河”严重反弹、被省级以上媒体曝光或者发生重大涉水事件等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其中涉及领导干部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予以问责:

(一) 巡查中对有关问题视而不见的;

(二) 发现问题不处理,或未及时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处

理的;

(三) 巡查日志记录弄虚作假的。

双福镇“河长制”工作研判及会议制度

一、双福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研判及会议制度

第一条双福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

出席人员: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可根据会议议题需要,由领导小组组长确定其他参会人员。

第二条会议议题和时间由领导小组组长确定,镇河长办公室承办。

第三条会议主要事项:制定落实河长制工作重大政策;全面部署全镇河长制工作;研究审议河长制全局性重大问题;听取全镇河长制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跨领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研究确定河长制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方案;研究决定河长制表彰、奖励及重大责任追究事项;经领导小组组长同意研究的其他事项。

二、总河长工作研判及会议制度

第一条双福镇总河长会议由总河长主持召开。

出席人员:根据会议议题需要,由总河长确定人员。

第二条会议议题和时间由总河长确定,镇河长办公室承办。

第三条会议主要事项:研究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事项;研究镇级层面工作方案、工作要点、相关规划和制度;研究布置全镇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相关工作,并督促检查;协调解决跨领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经总河长同意研究的其他事项。

三、镇、村级河长工作研判及专题会议制度

第一条 镇级河长工作会议由镇级河长主持召开。

出席人员:镇级河长及联络员,河长办公室有关成员,河流所涉村(社)河段长,镇级河长指定的其他人员。

第二条 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经镇级河长同意后召开。

第三条 会议议题和时间由镇级河长确定,镇级河长联络员单位承办。

第四条 会议主要事项: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会议以及总河长会议确定的事项;研究落实“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的措施;研究所涉河湖管理和保护的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河湖所涉村(社)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经镇级河长同意研究的其他事项。

双福镇“河长制”督查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各级河长工作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对象

各村(社)和有关成员单位。

二、督查领导机制

督查工作在镇河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进行,通常由镇纪委和镇组织办及河长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每季度督查一次,全年不少于四次。

三、督查方式

一是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二是实地抽查河道、湖(库)整治情况,三是查阅河长制工作资料台账,四是听取汇报。

四、督查主要内容

(一)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河长制是否全履盖、河长制机制建设是否健全、河长制长态化工作机制是否建立、河长制资料台账是否齐全、河道整治工作是否有力推进等。

(二)河长办工作开展情况。镇河长办是否做好治河的政策支持工作、是否协助河长做好治河工作中的协调工作、是否做好河长信息、报表的及时上报工作。

(三)上级单位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按标准和要求整改落实到位。

五、督查结果运用

(一)督促整改。对河长制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督促整改到位,并将每一季度督查情况反馈镇党政办,作为工作年度考核综合评分的依据之一。

(二)及时通报。每次的河长制工作督查及考核情况,镇河长办将以通报形式报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双福镇“河长制”信息公开和通报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信息公开制度

(一)原则:及时(主要信息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准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高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报送)。

(二)公开:各级河长名单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在显要位置设立公示牌,公布河流名称、管护范围、管护目标、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三)通过镇级河长工作微信群和QQ群,随时报送信息、图片资料,宣传各地做法及经验。

(四)各村每月16日前将贯彻落实进展情况报送镇河长办公室,每年12月10日前将年度总结报送镇河长办公室。

二、建立工作通报制度

(一)通报方式:镇纪委、镇组织办、镇河长办公室通过日常巡查和督查发现的问题,经责任单位整改后不彻底或整改不力,效果不明显的,由镇河长工作领导办公室在全镇范围内通报;通过专项巡查,重点督查发现的问题和亮点,由镇河长工作领导办公室在全镇范围内通报;上级督查组发现的问题或亮点,由镇政府在全镇范围内通报。

(二)通报内容

1.年度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推进情况;

2.对重点督办事项的处置进度和完成效果;

3.河流保护管理和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处置;

4.奖励表彰、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等事宜。

(三)通报结果的运用

1.通报结果将计入年度河长制工作考核的综合评分;

2.作为约谈、诫勉谈话和问责的依据。

双福镇“河长制”考核奖惩制度

为确保我镇“河长制”目标任务的落实,使“河长制”工作扎实推进,现根据市相关会议及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涉及河、渠、库的河长、渠长、库长。

二、考核内容

“河长制”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河长制”工作制度机制、“河长制”工作督考、“河长制”基础工作等指标。

三、考核方式

“河长制”考核由镇“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组成考核检查组,按照“统一标准,分组考核”的原则,采用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检查、查阅台帐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四、奖惩制度

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河长予以通报表彰;连续2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河长,参照相关办法对其问责,追究其责任。

双福镇“河长制” 工作督查考核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上级河长制会议及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全镇河湖(含库、渠)综合治理,落实属地河长制工作职责,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根据《峨眉山市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峨总河长办法【2017】2号)和《双福镇环境维护与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双委法【2017】3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级完成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情况的考核。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三条 考核实施主体为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由镇河长制办公室牵头。镇河长制办公室根据每年初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经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后组织实施,涉责,并将考核结果报镇河长制办公室。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四条 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对村(社)的年度具体考核内容,由镇河长制办公室每年底制定年度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按百分制计分。

第五条 各村(社)考核主要内容为以下9个方面。

(一)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情况。

(二)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开展对非法侵占河道、非法采砂、乱占滥用岸线等突出问题的清理整治情况。

(三)水污染防治。落实国家水十条和省、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情况。

(四)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河湖水环境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情况。

(五)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河滩湿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河流健康评估等情况.

(六)执法监管。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等情况。

(七)项目资金。中央、省、市级涉水建设项目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本级财政涉水建设项目投入情况。

(八)工作保障。河长制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设、机制建立、整治方案及年度计划、人员及经费保障、信息报送等情况。

(九)加分指标。工作有创新,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上级表扬和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报道等。

第四章 考核程序

第六条 年度考核工作每年年底开始,4年12月底前完成,按以下3个步骤进行:

(一)自查。各村(社)对照本办法和评分细则,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于12月5日前报镇河长制办公室。

(二)核查。镇河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2月15日前,组织对各村(社)上报材料进行审核查。

(三)综合评价。12月31日前,镇河长办公室对各村(社)

自查情况、核查结果、日常督查、暗访等情况,汇总整理、量化打分后,形成考核报告报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第五章结果运用

第七条 实行正向激励。考核结果作为镇党委、镇政府对各村(社)党支部和村委班子考核、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 实行问责追责。对未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达标”,群众满意度较低,纪委监察和社会监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单位,由镇河长制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贵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责任追究,并予以通报。

第六章工作要求

第九条 各村(社)应当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情况,主动配合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对不负责任、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应当追究责任。

双福镇“河长制”职能职责及任务分工

一、工作职责

(一)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统筹协调上级领导小组、总河长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组织审定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河长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审定河长制工作的考评奖惩和重大责任追究事项。

(二)镇总河长职责:镇总河长对辖区范围内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事项,审定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方案、工作要点、考核办法、相关规划和制度;研究布置全镇6条主要河流、2个水库、1条水渠实施河长制相关工作,并督促检查,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大问题。

(三)镇级河长职责:镇级河长为相应河流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相应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负责贯彻落实镇领导小组以及镇总河长会议确定的事项;负责领导相应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牵头组织制定相应河流一河一策治理管护方案,明确年度具体目标、问题、责任和任务,并协调督促下级河(段)长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流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下一级河(段)长履职情况及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察督导、考核评价,问责追究;统筹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

(四)镇河长办公室职责:研究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审核一河一策治理管护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推进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镇河长会议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河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督导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督促各村(社)、有关部门(单位)推进河长制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掌握工作开展情况,推广先进经验,收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供决策参考;上报相关信息。

(五)责任村(社)职责:各村(社)是所辖行政区域内河、库、堰水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为:根据“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和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区域内河、库、堰水环境治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六)单位职责

镇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好河道管护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1.镇党政办:负责做好河道水环境治理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负责做好河道管护方面的宣传报道,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2.镇纪委、镇组织办:负责定期不定期对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滞后的进行通报批评;

3.镇中学、镇小:负责加强学校周边河道环境管护,按规定处理学校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组织学生开展保护水环境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学生不向河道乱扔垃圾,不在河里游泳,确保学生自身安全;

4.镇派出所:负责涉河、涉水治安、刑事案件的查处工作;

5.镇财政所:负责河道水环境治理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负责保障河道生态清淤和长效管护经费、监督河道管护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

6.镇国土办:在推进村庄土地整理中落实河道保护措施,禁止侵占填埋河湖水域。负责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负责指导、监督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涉河违章建筑进行联合查处;

7.镇城建办:负责会同国土、水务部门划定河道蓝线范围,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确保行洪安全,并加强城镇规划与管理,抓好排涝排污,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做好新建住宅施工图审查管理相关工作,做好项目规划定点审批等工作;

8.镇农业管理办:负责加强对交通主干线河道岸线整治保护,禁止随意向路边河道倾倒弃石弃土,确保行洪畅通。负责管辖区域内船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开展河道疏浚清淤和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河道岸线、堤防、水域、采砂、取排水行政管理;负责对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使用农药的行为,做好临河田边河道保洁工作的宣传监管;负责查处违规渔业行为和非法捕鱼行为;负责依法打击乱占、乱建、乱倒、侵占河道、影响河道行洪畅通的行为;

9.镇防疫站:加强畜禽养殖环节防疫检疫和执法监管和河道养殖管理,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制止面源污染;

10.镇环保办:负责指导和监督河道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入河污染源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源执法监管和水质监测;负责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监管工作;负责指导相关部门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11.镇林业站:督促指导管护生态公益林、修复湿地,搞好沿河绿化建设及维护工作。负责指导、监督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12.双福卫生院:负责卫生职责范围内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督促指导全镇医疗机构处置医疗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废水;

13.双福工商所:负责组织河湖管理范围内及沿线无照经营活动的依法查处,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流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围垦河道,对岸线乱占滥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流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加快水源涵养林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大规模绿化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

(二)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镇境内从严执行水污染排放标准。全面排查入河污染源,全面取缔和禁止肥水养殖;加强工业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落实部门职责,分头推进防治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加强水环境治理

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流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推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快城乡水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落实生产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大力推进坡耕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推进水环境自然修复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调节功能。加强河流湿地修复与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开展河流沿岸绿化造林,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双福镇“河长制”投诉举报受理制度

为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河、湖(库)水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和打击污染水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级河长电话及监督举报电话均要在河长公示牌上公布,一旦接到举报,河长需在第一时间赴现场,听取举报人和群众意见,实地调查、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置的,专题研究,并以督办函方式转交相关河(段)长或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标准和要求予以查处,确保整改到位。

二、鼓励实名举报下列违法行为:

(一)排污单位偷排、漏排、直排废水;

(二)违反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设置暗管排污;

(三)河道中乱采、乱挖、乱堆、乱建及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

(四)河道周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乱排、直排污水行为;

(五)河道及河岸垃圾未处置到位等情况。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电话举报或来人举报等方式,需提供涉河违法行为发生时间、地点、基本事实(或违规现象),必要时提供相关照片等证据材料。

四、对实名举报的问题,河长必须做到件件处置、事事回应,由接报地进行核查,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向社会公开。

五、镇河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落实专人负责河道管理投诉举报及受理工作,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档案,包括记录、立案和查处情况,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未经举报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其姓名、身份、居住地等信息泄露,否则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六、举报人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严禁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举报电话:0833-。

双福镇“河长制”重点项目

协调推进制度

为及时协调解决改善河道水质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合力,确保完成年度治理目标,特制订本制度。

1、重点项目协调指的是镇级河长会同职能部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2、重点项目协调由镇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收集梳理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所在地政府的等相关单位会商,并负责实施。

3、与会人员

镇级河长、村级河段长、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所在村居干部和群众代表、其他相关人员。

4、例会执行

镇级河长根据报表和季度报告情况定期不定期及时召开例会,指导开展防洪排涝、水污染整治等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涉及镇级层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重点工程和重点整治工作的落实。镇“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根据会议协调结果做好与各相关单位的衔接工作,跟踪落实,定期向河长汇报工作进展,并做好会议纪要备案。

5、河长要切实履行协调督促的职责,在职能部门单位协调发挥应有作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镇“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对所辖河道每个重点项目做好日常联系沟通工作,全程跟踪,紧抓落实。

6、开展重点项目督查活动。通过现场察看、汇报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重点项目难题协调推进情况和问题落实整改情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及时通报项目督查情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双福镇“河长制”河道保洁长效

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我镇河道保洁工作,恢复河道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管理机制,结合我镇水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对全镇区域范围内的所有河道全部纳入保洁范围,主要保洁河道漂浮物、河道滋生物、生活和生产垃圾,清理河道岸边围栏、杂物和垃圾等。河道保洁要达到“四无”标准:即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边无围栏养禽、河岸无暴露垃圾。把打捞的垃圾、杂物及时送到规定的垃圾堆放场所,垃圾、杂物要日产日清,确保河道环境整洁。实现“流畅、水清、岸绿、鱼游”的河道保洁管理目标。

二、人员组织保障

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成立镇、村二级河长机制。书记、镇长担任总河长,其他镇级领导担任河长,村委会书记或主任担任河长。镇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确定专人负责专项工作。

三、河道保洁管理范围

主要是镇域内的6河、2库、6水渠。

四、河道保洁工作要求

1、建立河道保洁工作制度,并在主要河道边设立河长制度牌。按照各村所在河道的地理位置,明确本单位所保洁的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镇政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接受指导监督。

2、必须保证保洁质量。

保洁队伍要根据河道保洁要求,达到“四无”标准,日常保洁每天开展一次,日产日清,遇特殊情况,随时保洁,确保河道整洁、畅通。

3、实行监督与管理

对河道保洁单位,实行镇监督管理,不定期的抽查,年终实行综合评定。

五、各级河长对河道实行常态化管理。

在全镇主要河道边安放宣传与制度牌,日常对保洁管理人员和保洁队伍实行监督与检查,同时接受全镇群众的投诉。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8篇

城市河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以及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城市河道还具有普遍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是当地政府主要推进的公益性工程。除此之外,城市河道工程也是影响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提高对河道工程的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制度,将该制度落实到监理工作的每一步,充分发挥出该制度的作用,真正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实处。

2工程监理师工作的主要内容

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理共同组成了工程建设监理。其中,政府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从整体上对城市河道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而社会监理则负责具体的实施,主要由社会监理单位受到业主的委托,对业主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以及专业建议,同时,根据合同制定的内容,对河道工程的资金投入、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并且还要做好对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的协调。为了保证河道整治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应该对工程中重点项目进行目标管理,政府部门需要签订相应的目标责任书,对工程建设的内容、质量以及施工时间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到具体的负责人。提高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是整个施工过程实现公开化。河道整治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河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监督,将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案结合周围施工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比较,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且还要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按照合同规定以及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合理拨付资金,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运行。

3关于整治工程监理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工程的发展,大部分水利工程已经实现了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监理制,该制度在对资金投入管理、保证工程施工制度以及促进工程质量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对河道整治工程中运用监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监理漏洞和问题,例如乡镇级别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建设单位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认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甚至还存在地区保护以及政府部分官员行政干预的现象,采用没有实行监理制度或是没有监理资格的建筑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任务;监理单位缺乏专业的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团队,无法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理;河道整治工程监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高对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作检查。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以及大部分河道整治企业,对于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和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监理工程师在城市河道整治的重要性。监理工程师应该做好日常的河道整治安全巡视检查工作,掌握和了解河道整治工作的状态与进度。同时还要组织相关监理人员定期进行河道整治安全巡检活动,并将巡检的结果以及从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仔细、完整的记录。同时,监理工程师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乡镇一级政府人员对其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监理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监理制度的建立,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城市河道整治监理工作的提高。

(2)监理工程师形使项目安全整治监理的职责。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集中以及工程施工量大等特点,工程监理师应该结合有关法律、制度等,行使自身的安全整治监理职责。在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时,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工程治理,并且还要采用高素质、监理经验丰富的监理团队对施工现场实行全程监控,用以确保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施工时间段、任务重的河道整治工程,监理工程师在保证其工作质量符合标准之外,还能够保证其在规定的施工工期内完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监理工程师落实其安全整治监理职责能够进一步促进河道整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3)充分、合理的利用监理职权。

安全监理工程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对河道工程进行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有权制止河道整治工程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行为。如果发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施工单位对项目工程进行整改,并且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汇报,如果情况严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还需要对河道整治工程中监理制度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并将分析、总结后的结果用于对河道整治监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建立、健全河道整治监理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公平、科学、公开的建设监理市场,保证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有效运行,为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以及人文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4结束语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恢复河道引排能力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河道疏浚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依托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实施科技兴水,着力提高城乡防洪水平和农田排灌能力,切实改善水环境,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二、整治任务及工程项目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河道整治工作,继续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先急后缓、全面推进”的原则,对全镇急需的三、四级河道进行整治。

1、三级河道的整治工程。全镇计划整治三级河道2条段,长6.74公里,总动土14.072万方。

2、四级河整治工程。全镇计划整治17条,总长度16.22公里,土方21.60万方。具体见分解表。

三、整治要求

通过河道整治,努力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其综合效益。要将河道整治与土地复垦、填平废沟呆塘、“三清”工作相结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将河道整治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改善交通条件;将河道整治与农田林网化,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促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工程标准:三级河道3.0米以上河坡不动,下坡按原设计标准疏浚。四级河道深度一般不小于3米,有计划地采取加大涵洞孔径,降低涵管埋设高程和拆坝(涵)建桥等措施,清除坝头、坝埂,搞好建筑物配套,清除水面恶性水生植物,做到底清、面洁、岸净、树绿。

四、加快实施河道整治的措施

全镇河道整治工程任务重、时间紧、投资大,按照划分事权、各负其责的原则,三级河的整治由镇负责,四级河道整治由所在村负责,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集资金。一是增加财政投入。镇政府在财政可用财力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河道整治工程。对完成四级河整治任务的村,镇在市补基础上另按每米1.0元的标准补助到村;对未完成任务的村,年终依据未完成长度按每米2.00元的标准扣除村干部工资。二是用足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各村要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按20%的资金用于四级河整治工程。三是盘活淤土资源,努力实现有偿使用。河床属于集体所有,各村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实行淤土有偿使用。淤土配置要优先安排填塞废沟呆塘、抬高低凹农田、建设农村公路及园区建设、制造砖瓦等,实现一土多用,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要对河道水面进行发包,拓展筹资渠道。

各村要完善河道管护制度,加强河道管护,落实管护资金和管理人员,做到任务明确,职责明确,报酬明确,切实把河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法律法规,禁止向河道河坡倾倒生活、建筑垃圾,禁止向河道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及有害物质,禁止在河坡上种植庄稼和堆放物料。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10篇

为了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自1988年开始在近河口河段采取了一系列局部整治措施,对稳定入海流路起到了较大作用。尤其是90年代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编制完成的《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得以批复,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为36416万元,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担20979万元,负责崔家控导工程以下(含崔家控导工程)北岸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利部负担10437万元,山东省负担5000万元,负责南岸治理工程和崔家护滩以上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通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截至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基本完成。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对控导溜势、有利于输水排沙入海、稳定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河口防洪的不利条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中规定的由石油部门负责投资建设的工程,由于多方面原因,投资缺口较大,仍有一部分工程未按规划全面实施,河口流路治理的工程体系难以完善,工程治理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②黄河北岸利津县四段以下、南岸垦利县二十一户以下河段,国家一直未纳入其管护范围,工程的管护经费和抢险经费一直未得以安排,致使工程既不能保持完整,又不能确保安全,无法落实责任。

③河口地区各项观测资料缺乏,河口治理研究相对滞后。为保持河口治理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今后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资料,当前急需对河口地区水文泥沙、潮水位及感潮段河道大断面以及河道、滨海区地形等进行测绘和调查。

④河口防洪工程标准低,存在许多险点隐患,而且防守力量严重不足,如发生大洪水,工程抢险难保安全。

二、加强黄河管理的几点建议

①理顺管理体制,保持工程完整。尽快将河口工程纳入黄河统一管理,落实河口工程管护经费和抢险经费,确保工程的完整和安全。

②尽快召开有关各方参加的协调会议,落实一期工程未到位的资金。

③尽快编制《黄河河口治理“十五”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便为全面实施河口治理打下基础。

④针对黄河现行入海流路实际,建议尽快确定黄河预备流路,加强对预备流路平时的管理,以减少将来改道时的损失。1992年水利部受国家计委委托,在审查《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意见中同意以刁口河、马新河作为远景黄河入海流路,但目前刁口河预备流路管理的范围和权限在现有水法规中尚无明确规定,实施管理有一定难度。

⑤加强河口地区的观测和研究工作。搞好黄河尾闾水文、河势、拦门沙、潮汐等情况的观测及近海海域地形测量工作,大力开展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为今后的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为了更有利于河口研究与治理,建议在东营市建立黄河河口物理模型基地,同时尽快启动“数字河口”工程建设。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11篇

市政府接到议案后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市长夏占义为组长的议案办理领导小组,由安钢副秘书长、张工主任、程静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等10个委办局及5区县政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一协调议案办理。议案办理过程中,市人大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有力推动议案办理。

潮白河流域涉及延庆、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等新城。其中顺义、通州是规划重点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流域内有47个乡镇、875个村,常住人口约100万人,GDP为519亿元,约占全市的5%。

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总投资估算为149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94亿元,201i年预计完成重点治理项目15个,总投资近20亿元。市人大将“推进潮白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列为2011年人大议案,是推动建立法治政府,接受人大监督的范例,也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推动潮白河流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潮白河流域各项规划分期分批编制和,各项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各项任务正在逐步落实。

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标

《报告》说,根据议案要求,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流域内污染源、河流水质、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编制完成了《潮白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潮白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统筹确定了潮白河流域的功能定位、水系治理、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

潮白河全流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700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30%。潮白河干流境内长84公里,流域内二级以上支流40条,长约1150公里。流域内有41座水库,占全市的48%。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平均每年向城市供水9.2亿立方米。

《报告》指出潮白河流域存在的问题:一是水源地长期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二是生态环境脆弱。三是防洪安全仍存隐患。

《报告》提出潮白河流域的功能定位。一是水功能。是首都重要的水源地和城市防洪保安屏障。二是自然生态保护功能,是城市东部发展带的生态新区。三是城市景观功能,是城市重要滨水形象展示区。

《报告》提出潮白河流域水系治理目标:构建“一网、三区、多点”的流域水系,建设水资源保护体系、水生态与水资源配置体系、防洪保安体系。保障流域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形成“自然修复、有机调节、健康成长”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网:建设集“水源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健康”三位一体的流域水系生命树网。

三区:在水库上游山区建设生态水源保护区。在山前区建设以服务商务会议、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在平原区建设亲水宜居、城乡统筹的河流城市融合发展区。

多点:根据流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等条件,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在流域水系打造多处体现功能定位的重要节点。

《报告》提出潮白河流域生态发展带建设目标:在潮白河城市段构建“一河、四城、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河”指潮白河河道及两侧滨水空间。“四城”指密云新城、怀柔新城、顺义新城、通州新城,三个开敞空间穿插其中。“多组团”即构建多个功能区联动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治理方案、发展布局、建设任务及预期效果

《报告》提出潮白河流域水系规划治理方案、城乡发展布局、建设任务及预期效果。

潮白河流域水系规划治理方案:按照“溯源治污、深山保护、山前涵养、平原修复”的原则,通过治理,形成“有水的河、安全的河、生态的河”。主要包括流域污染源治理、湿地修复等方面。

潮白河流域城乡发展布局:以潮白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为基础,加强水资源统筹利用、水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突出新城特色,改善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城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潮白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成为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经济繁荣、宜居和谐之区。

一是统筹资源、合理利用。结合城市开发合理进行河道地表水资源配置。二是以水为本,保护水源。潮白河流域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地区,水源的保护是地区发展与建设的前提。三是生态优先,治理环境。加强污水收集处理,改善水质。四是强化安全,城乡统筹。结合村庄城镇化相关政策的研究落实,对潮白河堤内的村庄进行规划安排,最终实现搬迁。五是产业升级,功能整合。打造潮白河沿线具有水岸经济特点的产业链,同时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创意研发、现代服务等第三产业集群。六是提升形象,突出特色。城市段沿线新城应结合自身特点及发展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城滨水区域,体现现代化滨水新城的风貌。七是水域交融,亲水宜居。在城市段,将滨水空间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相联系、使城市公共活动功能向滨河靠拢,加强亲水性。

潮白河流域建设任务:规划任务是建设3大体系,实施16类工程。一是建设水资源保护体系,实施9类工程。二是建设水生态与水资源配置体系,实施5类工程。三是建设防洪保安体系,实施2类工程。

潮白河流域预期效果:一是确保了水源地水源安全。二是涵养了水源地,增加了地下水回补。三是建成了有水有绿,生态良好的东部生态屏障。潮白河流域5700公里范围内,形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丰水多蓄、水少多绿的河流生态景观,提高潮白河生态服务价值,服务东部发展带。四是建成了完善的防洪保安体系。干、支流河道堤防全部达标。五是解决了水源区群众饮水问题。通过建设水源保护区集中供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每日19万平方米。

大力推进潮白河流域治理工作

《报告》提出,深化完善综合治理规划,进一步细化治理目标。

一是编制堤外砂石坑整治规划。建设绿色廊道生态修复区等,提出了治理的技术手段和工作计划。二是编制潮白河干流休闲带建设方案。计划在非城镇集中建设区的主河道两堤以外1公里范围内,进行集中绿化,建成4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沿线多处生态绿化节点。今年安排密云、延庆彩叶树种造林5500亩,安排延庆、密云、怀

柔林木抚育过程33.6万亩。开展密云县“六路一口”绿化工程,打造风景优美的景观大道,提高森林绿地的整体生态涵养功能,启动汉石桥万亩湿地公园建设,开展湿地公园地形整理、水生及陆生植被的种植、景观打造、道路及配套服务设施的构建等前期基础性工作。三是编制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划。通过采取措施,实现工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确保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四是编制流域非正规垃圾场治理规划。有针对性研究技术工艺,确定治理方案,2年内完成19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

《报告》提出,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涵养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11年,潮白河流域计划重点推进项目15个,资金规模控制在20亿元。一是生态治河。实现向潮白河年调水量7000万平方米,干流水面面积增加430公顷,极大改善了潮白河水环境。正在建设延庆千家店黑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九道湾流域河道综合整理工程。顺义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开工。二是加大供水工程建设力度。三是加大了排水工程建设力度。实现了污水处理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四是雨洪资源化。五是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密云,怀柔、顺义三区滨河森林公园继续加快建设,面积3.7万亩,治理河道长37公里,部分河段已形成景观效果。六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大力推进潮白河流域管理创新

《报告》提出,探索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新机制。一是建立适应流域管理的工作机制。探索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建立“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市级统筹做好全流域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防洪调度、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分区县做好流域内具体涉水事务的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

二是建立稳定的水务投资机制。发挥政府在水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务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每年从市区两级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拓宽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渠道。进一步研究从城市维护建设税种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

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加强水量水质监测,建立三级指标管理,两级达标考核的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将作为对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报告》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推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行业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新城和重点发展区域规划时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开展取水许可审批。在顺义区试点推行节水分类分级管理,建立用水目标量化体系。对用水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用水台帐。

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逐步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行用水定额动态管理,用水实现全面计量。对年用水5万方以上的用户分期分批实现在线监测。推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高耗水项目退出机制。

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逐步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净化能力,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水域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排水许可制度,在公共排水管网未覆盖范围,新增建设项目要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公共管网覆盖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排污口。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直接或间接向河湖、水库排放未经处理或者经处理未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污水。

《报告》提出,加强雨洪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今年入汛以来,发挥流域统一调度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拦蓄雨洪,将潮白河流域的雨洪全部拦蓄在本市境内,充分回补地下水。

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五条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雷德才宣读了市人大对议案办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报告》内容具体详实,客观反映了本市推动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进展、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对策措施,农村委员会同意这个《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农村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坚持科学治理,进一步完善实施两个《规划》。要将实施两个《规划》提高到促进本市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层面,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坚持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紧密结合,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使流域治理和保护的整体部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协调。

二是坚持保护优先,切实保证水源地安全。把保水理念贯穿于规划、论证、建设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切实保证流域水源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建议市政府把水源地保护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水源涵养区内各区县要把保水作为第一责任,要把保水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成为政府制定重大公共政策的基本依据。

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全面提升潮白河流域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要坚持流域治理的整体性、生态环境修复的系统性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要牢固树立污水处理资源化理念;加大流域内自然或人工湿地保护修复力度。要坚持堤内治理与堤外治理相结合,以堤外环境修复为重点,严格控制河堤两岸建设规模,坚决制止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挖滥采砂石等行为。打造供城乡居民休闲健身的绿色步道。要合理规划建设雨洪利用、水网连通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积极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12篇

关健词:城市河涌整治 驳岸

中图分类号: TV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轮的城市升级行动计划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城市景观改造提升无疑涉及到大量的城市河涌整治项目,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河涌许多位于旧城区、村居,周边密布民宅、仓库、交通道路、更甚有各种电力、通讯、供排水等管线敷设于涌边两岸,给河涌的整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选择合适的驳岸型式,以使河涌整治能在满足规划控制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各建(构)筑物的影响,并使河涌整治能尽快顺利实施,这无疑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所要面对的难题,下面结合工程实际对城市河涌整治驳岸型式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某河涌整治工程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的东南角,原有河涌底宽6~8m,整治的河涌长约650m,河涌呈东西向。河涌两岸现状均为无任何护砌天然土坡,坡比约1:1.5~1:1.8,坡面不规整,杂草杂树丛生。河涌北侧紧邻一城市主干道,交通繁忙,与主干道仅有2m宽左右的绿化分隔,而绿化带内又布置有一组220kv高压输电埋地电缆以及路灯照明线路等,河涌南侧为6m宽的村中交通道路,虽然车流量不大,但由于是众多的厂房及仓库运输的必经之路,故不能封堵,交通道路南侧紧邻分布有众多的单层厂房、店铺等。河涌现状横剖图如图1所示。

2、自然条件及规划要点

2.1 地形地貌

该河涌断面为U型,河底高程均为-0.5m~-1.0m(珠基、下同),北岸顶高程为2.90m,南岸顶高程为2.20m~3.20m,现状水面宽为8~11m,涌道呈东西向且较为顺直,南北侧均有道路,其中北侧为一城市主干道,以2m宽绿化整分隔,南侧为6m宽村中交通道路,路南侧有众多厂房和仓库。

2.2 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涌段地基上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素填土:层厚1.00~2.40m,呈灰黄色,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为100kPa;

②粉质粘土:层厚2.20~5.50m,呈灰色,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为140kPa;

③淤泥质土:层厚0.90~5.30m,饱和、流塑,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为60kPa;

④粉细砂:层厚3.80~9.20m,呈黄褐色,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为130kPa。

2.3规划要点

该河涌属于禅城区城南的主干河道,承担该片区的排涝和引水、维持水生态景观的任务。根据该片区的排涝规划成果,整治的河涌规划宽度为12m,底高程为-1.50m。

3、河涌整治驳岸型式比选

3.1 河涌整治的制约因素

本河涌整治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北侧紧临城市主干道,且涌顶埋设有高压电缆,不能进行大开挖施工;

②南侧为村中道路,连接众多民房、仓库等,不有完全封闭;

③村中道路以南的土地征用难度极大,拆迁补偿费用甚高。

这些因素制约着河涌驳岸型式的选择。

3.2 河涌驳岸型式

城市河涌整治驳岸型式常用有以下几种:

①常规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浆砌石或钢筋砼悬臂结构挡土墙驳岸。

②生态材料挡土墙结构——格宾网,生态互锁砖等材料做挡墙驳岸;

③密排砼钻孔桩结构——密排砼钻孔桩作挡土结构,外侧用钢筋砼护面驳岸;

④预制钢筋板桩结构—预制钢筋砼U型板桩结构驳岸;

⑤钢筋砼U槽结构—在河涌设置钢筋砼U槽,两侧U槽立板驳岸。

3.3 驳岸型式比较及选用

前节所述的三种驳岸型式,如不受地形条件和征地拆迁等限制,均可作技术和经济的比选。但对于本河涌整治工程,因受两侧道路的限制,加上南侧征地拆迁征地补偿难度极大,故常规重力式和生态材料挡墙两种驳岸结构由于开挖面大,占用道路太多而不能适用,预制钢筋砼板桩结构虽然可用于狭窄的河涌整治,但考虑到南侧紧邻路边大量的民房仓库结构简易、基础单薄,在沉桩时极可能由于振动影响而产生沉裂损坏,因此也不宜推荐。最后对于本工程适宜的驳岸结构为密排砼钻孔桩和钢筋砼U槽两种型式,断面型式如图2和图3所示。其结构特性、生态景观、施工特性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优缺点比较表1所示。

河涌驳岸结构型式比较表

表1

经上述比较,对本河涌整治工程,采用钢筋砼U槽的驳岸型式是经济合理的,因而是推荐的方案。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13篇

一场遍及浙江城乡的攻坚战,就在这个春天吹响号角。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

对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征程上的浙江而言,这是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役,是建好“浙江的今天”夯基垒台的奠基一锤,是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示范引领的先遣一战。

号角吹响,我省各级人大迅速行动。3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剿灭劣Ⅴ类水专项审议和“剿灭劣Ⅴ类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发动全省四级人大和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面投入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率先行动、凝聚力量,形成全省“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的强大合力,为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蔡荣章 摄

围绕打好打赢剿灭劣Ⅴ类水大决战,我省各级人大和全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以全新姿态全面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中。

专项监督和主题活动:全力助推剿灭劣Ⅴ类水

春节刚过,浙江省召开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对继续全面深化“五水共治”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到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这意味着,浙江将提前3年、在更高水平上改善水体质量。

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是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役,是建好“浙江的今天”的“奠基石”,是向“中国的明天”鲜活样本挺进的“先遣战”。可以说,这是一场全面提升水质的里程碑式“治水革命”。

围绕打好打赢这场大决战,我省各级人大和全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以全新姿态全面投入到剿灭劣Ⅴ类水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中。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首先要打赢全省33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剿灭战,并溯流而上、长驱直入,把“剿灭战”纵深推向小溪小沟,全面提升水质。

省控和市控断面,是剿灭劣Ⅴ类水的重中之重,要作为“消劣”的突破口,率先打通、优先打通。2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主任会议就省本级开展剿灭劣V类水专项审议和代表主题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明确要求各级人大紧盯省控、市控、县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精准监督。其中,省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6个省控劣Ⅴ类断面治理完成情况和35个三级以上超标断面推进情况。

3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视频会议,拟通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联动的方式,发动和组织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剿灭劣Ⅴ类水专项监督和主题活动,全力助推治水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纵向看,活动涉及四级人大和五级人大代表,从横向看,涉及人大、政府、代表、媒体。强化协同、齐力并进,形成推动剿灭劣Ⅴ类水工作的强大合力与浓厚氛围尤为重要。

据介绍,为取得监督实效,人大监督方式体现几个结合:首先是把专项审议与代表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专项审议工作注重代表参与,广泛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意见,深度挖掘具体问题,督促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推动问题解决。

其次是把工作监督与执法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在专项审议和主题活动中,加强对水污染防治17部法律法规特别是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河道管理和鉴湖、温瑞塘河、曹娥江、乌溪江保护等11部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查法规是否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查执法是不是严格到位,努力为治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生态环境是易碎品,污染容易、治理难,而且极易产生反复。活动强调把剿灭劣Ⅴ类水的监督与防反弹建立长效机制监督结合起来。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辉忠指出,人大开展剿灭劣Ⅴ类水的监督,既要加强对具体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更要重视对防反弹、建立长效机制情况的监督,推动完善常态化的维护、巡查、监管等机制,特别是要大力推动落实好“河长制”管理这一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以工作机制的长效化,维护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全省人大剿灭劣V类水专项审议和代表主题活动视频部署会上,王辉忠强调,今年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代表履职的“收官之年”,同时又是新一届市县乡人大和人大代表履职的“开局之年”。能否助力打赢、打好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这是“收官战”“揭幕战”打得如何的重要衡量标准。

“考前动员”:上下联动,开展督查

为打好这场有准备之仗,3月上中旬,省人大常委会组成的6个调研组,分别由一名常委会副主任带队,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等6个设区市开展剿灭劣Ⅴ类水工作督查。

这是一次重要的“摸底调查”,也是一次关键的“考前动员”。

3月6日至8日,省人大常委会赴杭州调研督查组实地察看了萧绍运河萧山出口断面、假山新村截污纳管情况、十字港河生态治理情况、皋亭村城中村改造情况、半山桥断面、赭山港综合整治项目等。听取杭州市、余杭区关于剿灭劣V类水工作情况汇报,与部分人大代表就共同参与剿灭劣V类水工作进行了交流。

剿灭劣Ⅴ类水体,拱墅区有着丰富的经验,是“零直排”河道的发源地。拱墅区还一直不断探索治水新模式――片区治理,“以内养外”,让水域美起来。目前,拱墅区按照水系和流域情况的特点,将今年要治理的41条河道108个项目划分为六大片区,采取按片区治理的模式。

最早开始试验的红旗河片区中,后横港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大了很多。与此同时,拱墅区还将进行雨水排放口的提升改造、河道的生态治理等配套工程,相当于把所有要排入河道内的水都“洗”一遍。

这种治理模式,不仅可以将上游来的污染给截住,最终,河道里的水汇入大运河,达到“以内养外”效果,让整体水域美起来。

水乡余杭,美丽之洲。余杭境内共有河道983条,总长1765公里。但纵横交错的河道,复杂的水质也给余杭治水带来艰巨的任务。

为了确保到今年实现全面消灭劣Ⅴ类河道的目标,余杭区建立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表”。其中,“一河一档”就是要每一条河都有“身份证”,里面详细写明每一条河道的位置、功能作用、水体容量、周边污染控制等情况,提出每条河道治理的标准和具体意见,并对河道的基本概况、水质、排污口、水环境等建立档案。

3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赴宁波调研督查组马不停蹄,来到宁波东钱湖、中塘河和新杨木\河等地深入调研。在东钱湖,调研组在水上细致地考察,对沿湖的房屋、水上的船只一一进行了解询问。

地处浙南的温州,今年剿劣形势比较严峻,目前依然存在20个劣Ⅴ类水质断面(1个省控、14个市控、5个县控)。省人大常委会赴温州调研督查组实地视察了温瑞主塘河“一环三线”水岸同治情况、温瑞塘河塘下省控断面及水质自动监测站。

塘下镇地处温瑞塘河沿线,是瑞安的工业重镇,也是治水重镇。该镇共有温州市级以上水质监测站位3个,其中陈宅村站位是省控劣V类水质监测站位。

瑞安市环保局刚刚公布的2月份水质监测数据显示:省控劣Ⅴ类水质塘下站位氨氮指标为1.58mg/L,已连续第4个月氨氮指标达标。

“我们将消劣当作首要任务,实行完善的治水责任体系和严格的督查问责机制。”塘下镇主要负责人介绍,针对氨氮指标超标这个主要问题,该镇重拳出击,剑指“四无”,已有248家酸洗、热处理、铸造、洗铜砂非法企业被取缔关停。

据省人大办公厅有关同志介绍,6月上中旬,省人大常委会将再次组织6个组,赴杭州等6个市进行再检查、再督促,并向当地反馈监督检查情况;7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8月上旬形成审议意见,计划12月底要求省政府将审议意见处理情况书面报告省人大常委会。

王辉忠指出,治水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老百姓对治水期望值高。必须要有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队伍来实现剿劣目标,兑现对老百姓的承Z,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精准监督:聚焦“靶心”,集中发力

有人担心,这次专项审议和代表主题活动会不会能搞成“大呼隆”式的运动?这样的担忧不免多余。

人大监督精准发力,首先贵在选准“靶心”、聚焦“靶心”,集中发力。据介绍,解决截污纳管不到位问题,增强河道本身的生态修复和水体自净能力等成为监督着力点,其中,污水处理能力问题首当其冲。

2015年9月,常委会审议审计工作报告时,发现全省投资共计近8亿元的23座污水处理厂,因设计规划不合理、配套资金跟不上等原因,建成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经过常委会一年持续督查,之前处于闲置状态的23座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从2015年的不足30%提升到65.6%。这意味着近8亿元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在一年里,提高了1倍多,建好的污水处理厂“晒太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当前,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将监督视线延伸到全省所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目前全省已建成的29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有的是超负荷运转,有的是吃不饱,有的县、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这不仅仅事关眼前,也关系到治水工作的长远长效。”王辉忠说。

“掘九井而无一水,非无水也,力不及也。”人大监督贵在持续,摒弃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此次专项审议对污水处理厂紧盯不放体现了人大监督的韧性。

当前,一些地方特别是城中村、老旧小区、工业园区、城镇河道沿河区域等,截污纳管工程规划、建设等成为“短板”;还有一些老旧社区、出租房雨污未能实现分流,导致下雨天雨水连同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推进截污纳管已经成为消劣攻坚至关重要的一项工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斩断城乡污染源,是整治水环境的根本之策,要求到2017年底前,实现城乡截污“两覆盖”――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

全省各地主干河道中,小溪小沟里,一场狙击污泥浊水的歼灭战迅即打响。加快建设城镇截污管网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各地“挂图作战”,制定时间表,落实到人、倒排进度。

推动解决截污纳管不到位问题以及推动解决好河道清淤与生态配水力度不够等问题是此次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

如果把主河道比喻为水环境的“动脉血管”,那么池塘、沟渠、河浜、小支流等小微水体就是“毛细血管”。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保障主河道水质清澈,必须让“毛细血管”干净通畅。

建德大慈岩镇新叶古村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在旅游宣传画页上出镜率最高的,就属总祠堂前的一口池塘。村民们喜欢在池塘里洗涤,水面上时常会有油渍出现。

今年2月,小微水体整治后,新叶村古水系得以恢复,池塘变得清澈,村内沟渠也得到贯通,活水蜿蜒流经村落,给徽派建筑群平添几分灵气。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14篇

一、水利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一)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工作

一是结合2020年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工作,计划解决27个村安全饮水问题,计划投资1372万元,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工程进度达到90%。二是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乡、村的运行管理责任,草拟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设置了三个责任标示标牌。三是于今年4月组织成立了达标复核工作组,开展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安全饮水复核排查;对排查出的饮水问题,及时纳入2020年脱贫攻坚安全饮水解决。

(二)水费收缴工作

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三项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水费收缴促进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的通知》22号文件要求,我局于3月制定了《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第45次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正式文件下发。

(三)防汛减灾工作

一是我办组织人员近360人次对全县115条山洪沟危险区、防洪堤、城区防洪堤、来马防洪堤进行了全覆盖汛前隐患排查,对乡村段废弃砂石料隐患进行治理,清理砂厂废弃砂石约16000立方米,平整场地约18000平方米,填土播种草籽大概3600平方米,共用机械7台210台班、人工180余人次;对城区段河床堵塞进行整治,清理河道沙石7000余方,挖机56台次,装载机56台次,大车280余台次,对发现的其他安全隐患(包括河道内垃圾),并要求和建议当地乡政府组织群众在汛期前对河道、山洪沟、房前屋后的排水沟进行疏通、垃圾清理,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二是按照防重于抢的原则,做好群策群防工作,指导完成了对镇村及以及乡村、村的防汛应急演练工作。并要求各乡政府组织辖区内山洪沟危险区的群众进行防汛演练,全县21个乡镇115个山洪危险区隐患点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防汛减灾应急演练,做到危险区域内群众熟悉和知晓预警信号、转移撤离路线、避险安置点知晓率达100%。

三是要求当地乡政府做好各山洪危险区的两张表预案,明确细化各责任人职责,并在村域内对两张表进行公示,做到危险区内群众家喻户晓。

四是要求当地乡党委政府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提高思想认识,储备相应防汛抢险物资,并安排专业维护人员对全县60个预警广播和一个中心平台、3个视频网络监控站点进行了维护、维修。并在汛期前对17个自动水雨情监测站点进行了巡检,报汛率目前为100%。

五是做好防汛减灾宣传工作。5月12日,水利局在县城开展防汛减灾宣传工作,发放宣传单6800余份,利用短信平台推送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短信236条。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是与各区乡、防汛成员单位、涉水工程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50余份。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措施,要求各乡镇和防汛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防汛办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对各山洪灾害危险区的责任人的在岗情况进行电话抽查,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四)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实施扎消达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二是整改审计组审计反馈关于“非税收入征收政策执行不力:对2019年507个开工项目和县国资公司2019年度采砂87700立方米,未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问题的整改;三是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执法专项行动,核查涉嫌“未批先建”“未验先投”以及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治理义务的项目;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收费、监督检查的“三权”管理,不定期常态化对全县在建项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集中检查,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单位,立即责令其恢复原貌,对全县沙场进行全面整治,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沙场立即要求其进行治理。

(五)河湖管理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强化安排部署。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研究落实“河(湖)长制”的对策措施,切实履行好“河(湖)长”责任,县党政主要领导于2020年4月24日组织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此次会议由县政府副县长郎志平主持会议,县长龙明阿真、县政府副县长、县总河长办公室成员单位、各县级河长联络单位负责人、县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部书记、村长在乡(镇)分会场参会,将此次会议精神传达到了村一级。

二是上下联动,各级河长带着日记去巡河。创新“巡河日记”模式,巡河日记主要反映河长巡查责任河流时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处理办法以及处理结果。今年一季度各级河长纷纷带着日记巡河履职,县级河长19人每季度巡河,累计巡河21次,乡(镇)级河长534人每月巡河,村级河长164人每周开展巡河,真正建立起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协调推进机制。

三是聚焦重点,开展河湖“清四乱”任务。我县把河湖“清四乱”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由县检察院、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组成联合执法组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工作落实。全县各乡镇全面排查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截止六月底,共计清理白色垃圾3余吨,完成问题整改1处。

四是强化职能职责,持续推进工作。从1月开始,我县继续开展河(湖)长常态化巡河,县级河长做到了一季度一巡河,乡级河长做到了一月一巡河,各村河段长做到了一周一巡河,并认真填写了巡河日记。同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到目前为止,岸边保洁做到了基本常态化,境内河流均未出现重大的环保事件。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四项行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按照四项行动的要求,由乡级河长带头,各村级河段长、沿河群众共同参与,对全县河流垃圾进行清理。

(六)水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整改工作。目前正在办理取水许可证,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整改工作。二是下泄生态流量工作。县已完成了电站下泄流量监控设备的安装工作。三是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县完成了小水电站“一站一策”的编制工作,对全县水电站进行了清理,梳理了整改类和退出类电站,在规定时间节点能够完成全部工作。

(七)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使规范砂石资源开采秩序,我县在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乡镇、各部门、采洗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证的规范开采,无证的坚决取缔。一是建立不定期、常态化巡查制度,由水利、国土、环保、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联合执法小组,对全县各砂石场进行检查。二是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县人民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继续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和各种采砂乱象。三是已委托减投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开展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待2020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后,统一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办理河道采砂年度许可证。

(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今年以来,县水利局加强对水利建设项目领域、水资源管理领域、河道采砂领域、河湖管理保护领域、水土保持领域乱点乱象进行重点整治。一是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四乱”突出问题。我县把河湖“清四乱”工作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对照“清四乱”标准、时限要求,以河长制为平台,推进“清四乱”专项行动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中,水利局积极携手自然资源局、环保局等部门共同推进,联合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二是整治非法采砂违法犯罪行为。水利局、县环保局、自然资源局、政法等部门按照公路沿线一周两巡、偏远地区一月四巡要求,常态化对我县各砂石场采挖乱象、环保工作、涉黑涉恶涉乱情况、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制止私自采挖砂石现象的苗头。三是整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乱点乱象。县水利局成立工作组专项对县2处水源地生态等进行检查,建管股对在建水保项目进行督察,利用3月22日“世界水日”、“5.12”等时间节点向广大群众、各部门、各乡镇宣传《水利水土保持法》,提高全县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增强行业部门、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义务的自觉性;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有效遏制开发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四是强化调查摸底,深挖涉黑涉恶线索。坚决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为社会大局稳定“保驾护航”。由班子成员牵头,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清晰,切实为社会大局稳定“保驾护航”。局办公室、建管股、水保办发挥职能,积极对水利建设项目、河道采砂领域容易出现黑恶案件开展“问题”和“苗头”的双重梳理和摸排,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是在乱点乱象专项整治摸排过程中发现,麦玉隆麦玉曲河道砂场存在废弃砂石乱堆乱放问题,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赓即对其进行整治,截止目前,该处乱点乱象问题已全面整治完成。

(九)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召集水利局在建项目施工、监理等企业负责人召开买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布置,让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全局干部利用每周二例行学习会议上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截止目前共召开安全生产相关会议12余场240余人次。二是水利局工作人员对全县砂场机械使用是否安全,人员操作是否规范,材料堆放是否超高,深坑有无标识标牌以及在建施工工地人员、机械、标识标牌进行不定期、常态化检查。截止目前共检查砂石场安全生产36余次,检查在建项目安全生产42余次。

(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水利工作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县水利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等各项规定,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今年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水利局局长同志召开3次水利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并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进行了提醒谈话。

二、存在的问题

作为政府组成局,水利局主要承担着全县水利领域发展工作,但随着防汛减灾、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河长制等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技术力量需求越来越强,技术人才紧缺,急需引进人才技术。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第15篇

新世纪伊始日本政府着手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的23个省厅(相当于我国的部委)改组、合并成11个新府省,2001年4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就水资源管理部门而言,因省厅合并,名称、职责多有变化,但“治水与用水分离,多龙管水”这一日本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依然维持。

日本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分为中央与地方二级制.中央级分别由五个省承担:治水即防治水害,由国土交通省负责;治污由环境省负责;用水根据用途不同分别由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和农林水产省负责.地方级的都道府县(相当于我国的省市自治区)均有相应的水利管理机构.以下仅介绍中央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职能划分及其机构设置.

1国土交通省

由原建设省、运输省和国土厅以及北海道开发厅合并而成,其中与水利相关的部门有河川局相当于司、土地·水资源局和都市·地域整备局.

1.1河川局

保留了原建设省河川局的业务,负责治水和水土保持.机构设置除总务课相当于处外,治水部门有水政课、河川计划课、河川环境课、治水课和防灾课;水土保持部门有水土保持计划课和保护课.河川局的主要职责如下:河流与海岸的整治、利用、保护及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的整治与管理;流域治水与水利用;国有水面的拓地填筑与围垦;运河管理;水土保持;滑坡、弃矸石堆及陡坡崩塌和雪崩等防灾工程建设;防汛;公共土木设施的防灾、救灾;接受地方公共团体等委托承担与河流等相关的工程与治水的会计业务.

1.2土地·水资源局

原为国土厅水资源局.主要业务除土地政策、土地信息、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对土地交易的限制、地价公示、不动产的鉴定评价,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国土调查等与国土相关的业务外,还主管水资源政策、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以及水源区治理对策等.机构设置配合其业务分为土地与水资源两部分,主管土地的部门下设土地信息课、地价调查课、土地利用调整课和国土调查课;水资源部门有水资源政策课、水资源计划课和水源地域对策课.

1.3都市·地域整备局

其主要业务涉及城市规划、整治与开发,改善大都市的功能等,也主管下水道的业务.该局下设下水道部,部内设下水道规划课、下水道事业课和流域管理官三个部门.

1.4机构

原建设省内设河川审议会和建设省土木研究所,但在现行的机构中,土木研究所得以保留,但性质已变为“独立行政法人”.国土交通省虽设有13个审议会,但已无河川审议会,代之以国土审议会、社会资本整备审议会和中央建设工程纠纷审议会等.其职责,一是对国土交通大臣咨询的有关“社会资本”建设管理的重要事项进行调研;二是针对一些重要事项,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三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办理相关事宜.审议会的成员,有著名专家、教授、退居二线的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地方现职行政长官、重要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等,专家中不仅有自然科学家与工程专家,而且有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因此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通俗地讲,审议会只是一个咨询组织,或称智囊团,不具有决策权力,但在处理重大事务时却为一个行政上法定的重要环节,此乃日本一大特点.

2农林水产省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保留了原名称及其主要业务范畴.原主管农田水利的构造改善局改组为农村振兴局,其内部除设有总务课、农村政策课和地域设土地改良规划课、资源课和工程计划课;二是整治部门,下设设计课、水利整治课、农田整治课、农村整治课、防灾课等.农村振兴局主要业务为:农村、山村、渔村以及山区的振兴;直接支付制度、农业振兴区制度、农田转让、土地和水等与农业利用相关的软、硬件支撑;农业、农村整治工程、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以及城市农业的振兴等.

3经济产业省

由原通商产业省演变而来,主管经济结构政策、通商政策、对外经贸合作、工业及商务信息政策等业务.其业务与水利相关的仅为水力发电,具体工作由经济产业省下设的“外局”资源能源厅负责,资源能源厅下设节省能源·新能源部、资源·燃料部、电力·煤气事业部以及一个特别机构核安全·保安院等若干部门,其中电力·煤气事业部主管电源开发的基本政策等业务.

4厚生劳动省

由原厚生省和劳动省合并而成,相当于我国的卫生部和劳动部.在其众多的业务中,与水利相关的是生活用水,具体工作由厚生劳动省健康局水道课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