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1篇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实施物理方法教育已成为当前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有哪些物理方法,怎样教物理方法还有很多不太清楚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通论》中关于物理规律建立过程中的物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由日常经验或实验结果进行直接归纳得出结论。

(2)先从实验结果或从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定量化的结论。

(3)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修正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

(4)在通过实验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先分别固定几个物理量而研究其中两个量间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这几个物理量的关系。

(5)在日常经验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推理的办法得出结论。

(6)运用已知知识和教学进行推理、讨论,得出结论,即理论分析法。

书中对物理方法教育内容的总结是比较系统的,但是对物理方法的表述不够清晰,如上述第(4)条其实就是控制变量法;第(5)条其实就是理想实验法,这就导致物理方法教育内容不明确,有碍于物理方法教育的实施。

依据物理学知能结构图(如图1),物理方法是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之间的桥梁,学生只有掌握了物理方法才能顺利的理解物理规律,这一路径可以表示为:物理现象一物理方法一物理知识,有鉴于此,必须明确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物理方法的教育内容。

2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物理方法教育内容

目前物理规律教学中物理方法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物理方法教育内容没有理清,因此需要明确物理规律教学中的物理方法的内容,新近的研究表明,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物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如表1)。

上述研究明确了物理规律教学中的物理方法教育内容,且统计了各种物理方法在课标中出现的次数,为初中物理规律中的物理方法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存在着缺憾,表中的物理方法是散乱堆砌的,没有形成物理方法体系,有碍于教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因此,构建一个适合物理教学的物理方法体系,会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心中有数,依据相关研究,我们构建了一个物理规律教学中的物理方法体系(如表2)。

这个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基本物理方法和辅助物理方法,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验归纳法或演绎推理法作为基本物理方法,奠定一节课的整体脉络,其次根据各个物理规律教学的具体情况,用假说法、控制变量法等辅助物理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认识过程,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明确且比较系统的物理方法体系,为实施物理方法教育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3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实施物理方法显性教育的教学策略

3.1实验归纳法的显性教学策略

实验归纳法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归纳逻辑获得物理规律的一种物理方法,它贯穿整个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因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当随着学生对方法掌握程度的加深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物理方法的掌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规则习得阶段、变式迁移阶段、策略运用与迁移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光的折射这节,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头脑中缺乏同化物理方法的相关图式,学生对物理方法的掌握处于规则习得阶段,因此实验归纳法的显性教学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物理方法,在学生有了切身感受之后及时显化这种方法,讲明归纳逻辑的内涵,实验的特点等等,随着学生对实验归纳法接触次数的增多和对实验归纳法理解的逐步加深,教学进入变式迁移阶段,比如:欧姆定律这节,此时教师可以将之前用到的实验归纳法的实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到了策略运用与迁移阶段,比如九年级的杠杆平衡原理部分,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独立运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物理规律。

3.2演绎推理法的显性教学策略

演绎推理法是指用数学推导或三段论推理得出物理知识的物理方法,由于演绎推理法在初中物理规律获得中出现次数很少,因此不宜做过高要求,只需学生达到掌握物理方法的第一个阶段即可,又考虑到演绎推理法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无意识地经常用到,因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独立推导物理规律,在物理规律得出之后,教师讲解演绎推理的相关逻辑知识,并类比日常生活实例,显化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用演绎推理法得出结论之后必须要用实验验证,这不仅体现了物理学作为经验科学的特征,而且体现了演绎推理法的效益,它使学生看到枯燥乏味的逻辑推理竟能够得出如此有趣的结论,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兴趣,例如初中物理液体内部压强部分的教学中用到了演绎推理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之后讲解这个过程中用到的逻辑方法,最后用实验验证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原理结合、实验结合和务实创新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推动着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科学应用。

1、原理结合原则。原理结合就是在探究学习的时候与初中物理中的知识定理、定律相结合,也就是说,所实施的探究式实验不能脱离初中物理的实践教学和基础教材。同时,在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时候,也要灌输广大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遵循“谦恭笃学”的原则。谦恭笃学,谦恭指的是一种学习品格,笃学指的是一种学习精神,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让二者紧密、科学地与探究学习结合到一起,才能更为行之有效地激发广大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灵感。

2、实验结合原则。谁都知道,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目,所以说,物理探究学习必须要与物理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探究,在实现中创新,在实验中出成果,促动探究教学和探究学习。同时,在初中物理探究学习中,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明确地说,也是不容回避的话题,与时俱进代表着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最前卫的学习和发展理念,在初中物理探究学习中所说的与时俱进,是紧跟世界潮流、发展潮流、时代潮流的,是与初中物理整体教学步伐相一致的。

3、务实创新原则。务实创新是初中物理探析学习中的一种信念、一种风格、一种学习精神,在务实创新的推进过程中,一边讲求务实,另一边讲求创新。务实主要就是追求教育教学的实效,创新就是要在学术上创新,在教学理念上创新,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创新,由此可见,诸多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的务实,为了更好地在务实创新中完成初中物理探究教学。

二、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想一些可以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制定一些相关的策略,让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和学习取得更好、更优质的成效。

1、创新物理探究教学理念,让新知识新灵感得到激发。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创新教育管理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果想让所有的初中物理教学都能达到一个创新的程度,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措施的应用上,需要从教育部门入手,需要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入手,需要从广大初中生入手,三者缺一不可。要从加强教育上下功夫,即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中加强教育,定期召开教育理念交流会、研讨会,以及先进教育理念和观念推广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探究教学理念。要从加强学习上下功夫,即组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培训班、学习班,对先进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观念和理念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印发教材,制定课时,适时考核,真正把先进的物理探究教学理念灌输到每一名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的脑海中去。要在加强实践上下功夫,就是要把所学、所听到的付诸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予以广泛应用,推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向前发展。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这一章节时,就可以通过串联与并联的学习,来让学生们实施串联、并联混搭混用的电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再学习、再创新。

2、更新物理探究教学模式,让新课堂新实验得到舞台。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课堂的创新打造,都是辅助初中物理成功实现探究教学的好方式、好方法,而这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正是为了更好地打造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杠杆》和《滑轮》实验的时候,就要讲求一下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让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新的实验内容,去引领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在初中物理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在实施《杠杆》实验的时候,除了要实施一些简易杠杆的实验,让学生们目测这其中杠杆的原理,还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到一些厂家,尤其是相关的机械厂去观看更多的杠杆操作、杠杆原理,创建探究学习的第二课堂,推广多媒体的初中物理探究教学。

3、置新物理探究教学实施,让新仪器新设备得到应用。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新的实验仪器、新的实验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点上,要求教育部门、校方等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地对初中物理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更新维修,以及维护,定期对教学器材进行添置和购买。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光的反射》这一关于“光”的系列章节的时候,需要应用平面镜、凸透镜、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设施进行教学实验,而在诸多的实验设备应用过程中,就已经有效地推动了初中物理教学,而这些设备、设施都是需要日久日新,及时更新维修维护的。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管理工作中,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推陈出新,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而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鼓励探究、推行探究,直至奖励探究,让物理探究教学形成机制、形成常态,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管理的最佳模式、最大成效,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出更多、更优质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 蒙.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2013(06).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渗透方法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3-02

前言: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着重视知识而忽略教学方法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同时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以后的学习帮助较小,在目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下,通过相应科学方法的渗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观察法。作为最直接最基础的物理教学方法,观察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对比观察法、有意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由于初中物理教学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说,观察法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各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物理知识的引导观察,使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同时在原有物理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对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观察法需要注意根据学生观察能力的实际情况来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感知性、观察的关注性、观察的关联性以及观察的创造性,在对这些方面进行实际的分析之后,才能结合初中学生观察水平的现状和所要学习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

1.2 实验法。实验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物理是一门偏重实验的学科,只有在不断的实验当中,才能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一般难情况下,这样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测量法,主要运用到声音的产生原理、平面成像规律研究和响度振幅关系研究当中,另外是实验推理法,主要运用到牛顿第一规律的研究和声音传播介质的研究上;控制变量法主要运用到密度概念、压强概念、速度概念和电阻概念的研究当中;最后是实验归纳法,主要运用到二力平衡条件、扛杆原理、光的折射定律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上。

2.下面对实验归纳法和理想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2.1 实验归纳法。实验归纳法主要指的是在经过对所要学习内容的大量观察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资料,然后根据这样的资料来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寻找出其中的实验规律,得到相应的结论。一般情况下,这种实验归纳的主要特点是实验在前,归纳在后,归纳是在相关物理实验的研究下才能进行的,主要应用在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物理规律的成立上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实验目标进行明确,其次是对实验步骤进行确定,最后是做好全面的记录和观察,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能得到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对物理规律进行研究。比如说在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实验归纳法来对成像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首先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察,学生发现在利用放大镜看书的时候,文字呈现出放大的现象,但是从放大镜中看远处的物理却变小了,由这样的观察可以引发出相应的问题,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物体的位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和假设,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在对实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物距分为三个区域,然后在这样三个物距当中,分别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出不同物距下像的正倒情况、像的大小、像距、想的虚实情况和成像物体的实际位置,通过相应的实验,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观察,根据这样的数据,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研究,以此得出相关的结论。

2.2 理想法。理想法也可以被称为推理法,针对物理教学的主要特点,由于物理学习的许多变量不能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说这种方法比较适用。理想法其实是一种科学抽象方法,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相应实验或者问题的实际需要,为了突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对其中的部分条件进行排除,以便在理想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而创作出相应的物理实验模型,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来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或者规律进行探究。在初中物理的实验研究当中,这样的理想化方法比较常用,最常见的是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其中的摩擦力进行忽略,以此来对其中的物体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教师用手推小车,手离开,而小车没有停止运动,从这样的现象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也就是说在物体不受力也能持续运动,并且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车的滑动距离越长的假设,最后进行理想化推理,教师准备三块摩擦力不同的平面,然后在同样的力度上来使小车在平面上进行滑动,根据滑动的实际情况,猜测如果处于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小车将会不停的运动下去。通过这样的理想化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透过物体的运动现象,来对物体本质进行认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物理研究意识。

结束语: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所以需要在相应物理知识的基础学习上,进行渗透方法教育,使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结果相互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桂珍. 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W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J]. 科教文汇, 2013(24):153-154.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4篇

一、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而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的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初中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二、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例如电学中的电功率计算公式:P=UI,我们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应知晓其推导过程:电功率是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P=W/t,而W=UIt,则可得:P=UI。

三、通过对搜集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的探究,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初中生的兴趣

比如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入奥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科学家的故事,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初中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初中生,培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初中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探究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初中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四、通过对实验中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的探究,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初中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被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让初中生感到出乎意料,这样能顺应初中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初中生的感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遵循初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引发初中生的注意,唤起初中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初中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两个半球为什么贴得那么紧?”带着这些疑问,初中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通过对实验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初中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初中生思维的障碍。初中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进行猜想并展开探究: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弹簧秤示数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随着问题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初中生在探究实验问题过程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实验有: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比热容概念的引入等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去等效像2、等效电路 3、串并联总电阻 4、多个分力与合力等效 5、物体的重心等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中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有: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它们的区别是“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 ,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如

转换法: 电流大小用灯泡亮度体现; 磁场的强弱用小磁针偏转的幅度体现

等效替代法: 分力相叠加是合力 ;小石块体积用排开水的体积代替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磁感线

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7.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推理法得出

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水波类比声波 4、用太阳系的结构类比原子的结构。

总之,大家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要尝试运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这既是中考热点也是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逻辑思维 培养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准备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观察现象,探求本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以加强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探求科学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扩散学生逻辑思维的建议,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层面上运用判断、定义和推理反映客观世界。从类型上看,逻辑思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验型,就是根据实际行为推断的能力,例如很多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一项活动,他们靠经验工作;二是理论型,这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很多科学家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二、提高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在11-17岁的年纪,大脑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引导,且经大量学者们研究表明,这个学习时期如果能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物理本身就含有大量逻辑推理知识,很多理论的得出都是经过推理衍化的,如果能正确地对学生引导,在这一课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他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帮助,而且对物理本身的学习也非常有益。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且这是长期的工作,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良好的教学经验。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地准备教学内容,掌握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1.逻辑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是根据对比、分析、整合、概括和图像等思维过程,达到由表及里的推断目标,从而发现事物本质。其特征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判断的特征,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出真与假;第二就是推理的特征,倘若前提条件是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此为必然性推理,若前提条件为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则为或然性推理。

2.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既然是方法,也就有其自身规律,和凭空想象有本质区别,因此需要物理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概念的框架,从而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结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授课时,要首先讲清两个概念,分别是杠杆和力矩,杠杆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不费力,然而力矩的概念就相当抽象,如果不引导,则学生很难想象力臂是什么概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解释什么是力矩,就是以杠杆为基础的特殊杠杆。学生在脑海里就有了印象,通过杠杆理解与力矩相关的知识点,让力矩具备了与实物类似的真实感。为学生理清了这些概念,那么在讲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推理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讨,就会认识到力矩大,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就要事倍功半,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会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关联性。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扩散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除了要掌握逻辑思维方式的引导方法,还要知晓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科学的探索非常奇妙,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线、面、体,不断跟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1.逻辑思维扩散的含义。按照物理上所讲的,扩散就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在彼此接触、碰撞的过程中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将墨水滴在水中,就可以看到墨水与水慢慢扩散,融为一体。逻辑思维上的扩散与之类似,就是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对物理知识分层分章节地进行掌握。

2.逻辑思维的扩散方法。初中物理的知识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教授他们课本上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就会深入思考,从事物的现象推理到本质,从一点扩展到一面。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动力臂和阻力臂,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图形或者实物,让他们分析和判断出哪些是动力杠杆,哪些是阻力杠杆?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他们指出哪些动作省力,哪些费力。又如从高空中落下来的纸片,即使没有起风,纸片落下时也会有不同曲线,让学生积极思考原因,最后讲解主要是由纸片不同的面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让纸片在下落时翻转、曲折。通过这样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会联想,碰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教师有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教程,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索,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科学推理,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力远.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杨映川.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4(26).

[3]周旭.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63-72.

[4]黄标.试论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3(08):33.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7篇

经过考察,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课程难学,特别是高一学生,感觉学起来不像初中那样轻松,费劲不小但收效甚微。作为高一物理教师,笔者对这一现象作了简要分析。现从初高中物理的差异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两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1.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1 教材与教法的差异。从教材方面看,初中物理整体内容通俗且具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测量,杠杆、滑轮,镜面反射、色光,融化、凝固、气化、液化、升华、凝华,电流、电压等。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现象、规律、常识、技能、实验等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较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内容抽象,方法规律复杂,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现象、规律、方法、技能、实验等部分。虽然是"常识"与"方法"的要求差异,但从中可以两者在本质上差别很大。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演示即直观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建立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了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应用高中物理则通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通过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综上所述,教材和教法的要求差异是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1.2 对学生能力要求差异。初中物理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主要依托具体、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进而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初步认识、了解。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以综合能力解决物理问题,包括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以实验能力要求为例,初中物理实验以测量为主,高中物理实验则以实验验证、探究为主。所以,初高中物理对学生能力要求差异是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另一主要原因。

2.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1 搞好高一物理入学教育。从高一新生入学起,留一个缓冲期,使学生逐步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通过自身的调节达到平缓过渡。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初高中物理教材和教法进行研究,把握其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对知识从了解到理解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应用的要求。同时要准确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紧密联系初中学习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渗透举例、实验演示、分析推理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然后再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明确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2.2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演示、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在例题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学会总结,反思解题思路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从初中的准确记忆上升到高中的正确理解应用这一层次。

总之,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差异,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样可以降低初高中物理教材和教法的梯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3.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分层次、变速度、多铺垫、巧举例、低难度”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难点知识上,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并对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宜于搞探究性教学,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有较低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尽量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挖掘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3.2 提高课堂效率,找准探究点。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设计,在课堂上很难操作,以此操作将会导致课时不足,有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怎样上好探究课?哪些地方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用探究?这需要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总体把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节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适度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还可以实行课内和课外探究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3 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有必要对一些物理问题创设探究情境,多给学生时间和表现机会,并给予合理指导,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以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4.加强课外辅导

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关心差生,不歧视,不伤害其自尊心。(2)对成绩虽差,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从学习方法上多指导。(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困难,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削峰为谷”,为差生铺平前进道路,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分章、分节步步为营,章章节节过关。高一的各种类型的考试,试题一般不要太难,优秀率、及格率适当大些,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物理 教学改革

我国的教育理念现状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在新旧观念交叠的过程中,教育理念的革新成为当下很多学校需要推进的部分。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不能落后,教育改革就是摒弃传统的一些方式和观念,在教学方面不断地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针对教学改革,很多老师都做出相应的改变,但还有一些老师对新课改的了解并不透彻。

一、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实际要求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初中物理教学内容量大且难度高。即便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授课与讲解,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率很难把控。现在很多初中学校的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同时存在课时偏少的情况,老师在日常教学任务中很难控制教学质量。

(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

初中物理学习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实验学习的,在实践的检验下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初中生的实验环节安排过少、实验观念的不先进、实验进程的不流畅及实验室条件、设备的不足,都给初中生培养物理实践能力带来一定的阻力。

(三)提高探索能力的要求

物理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学科,但是在初中教育中,对于学生物理科学的掌握,基本围绕在如何考取更高的分数上,忽略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等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对物理学习不仅没有好处,还大大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传统陈旧的教育方法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对学生来说极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很多学生因此讨厌物理这项学科。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思考,也没有打下实践基础,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关于初中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探究小组

初中物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定律和概念,针对这些科学性强的概念。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不断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建立科学探讨小组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物理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探究知识、对技能的获得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比如在掌握教材中欧姆定律这一课程时,先组织学生合理分组,回顾电流形成原因及电阻的相关概念。

某一导体,在其两端,电压从1伏增加到2伏,那通过导体自身的电流会增加吗?是否可以得出一些推理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有2伏,每个1伏都形成了电流,两股电流交合在一起,电流就变大。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把导体的电阻由6欧减小到3欧,通过它的电流又会怎样呢?是否可以这样推测:电阻减小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了,电流就大了。如何进行实验的检测,可以根据“控制变量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小组把实验涉及的相关器材、准备电路、实验步骤、实验表格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回顾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由推理得出欧姆定律。

在物理学习中,除了欧姆定律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定律,通过同样的分组探究式学习都得以验证出来。在这种充满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中得到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二)多开展生活中物理实践的探讨

对于物理学习,很多学生比较侧重于概念学习,忽略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在学习生活中多结合生活实践,对物理进行学习非常高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很有必要。举一个生活中会涉及的初中物理知识,一个旧的充电池,它具备供电的功能,但是由于长时间的磨损,正负极很难分辨。如果把电池放置在电器中进行使用,那么是否可行?有人会说不行,正负极的混淆可能会导致小型电器短路烧坏的故障。也会有人说可以,因为电池里还有电能,就会有可行的方法。针对这种方法,学生需要自己想解决的办法,先对电池进行测试,通过小灯泡电路板可以完成这种测试,这样便可以分辨电池的正负极两端。

办法总比问题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根据日常学习到的知识,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做到活学活用,才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一边学一边实验的教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书本内容一边学习一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多角度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可行性的实验性探讨,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

学做结合,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课本中对凸透镜成镜的规律的学习中,如学生进行探索,会耗费很长时间。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合理制订实验计划和设计步骤,确保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完成实验。又如:帮助学生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让学生在纸上戳个洞,然后在课桌上观察日光灯成的像。边学边实验的方法,是在思考中动脑,在动脑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四)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能力,创新的基础是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延伸。举一个实验中的小例子,在电路的知识学习后,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可以分为几部分设计。首先,学生通过连接一个电路,电路的要求可以调整灯泡的亮度;其次,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实验的检验;最后,对实验进行假设,如果灯丝烧断,电压表还有示数显示吗?先猜想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个实验,不仅利用实践提出问题,更创新地用提出猜想的这一方法,激励学生对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把传统侧重概念的讲解进行创新,增加实践的机会与手段,在学习中反思,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规律进行立体讲解,配合实验的推进,就变得很容易掌握了。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下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赫.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民营科技,2011,11:118.

[2]罗海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9-210.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9篇

【关键字】现代教学初中物理优化分析情景模式

引言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其次在物理实验编排方式上没有合理性的依据,甚至没有对物理进行实验编排,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不能进行深层次程度的理解。而在新课标现代物理教学模式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在讲解方式上不在是原有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转化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编排方式要有所依据性,内容由浅入深,依次递进。

一、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一定的实验指导。并且教师在教学方式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自身为主导位置。即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存有问题,也不愿意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其次物理课本存有的公式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物理公式,并且针对不同的推导公式,最后导出了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偏差。其中在物理热学推导公式中,Q=I2Rt,该公式适用于存电阻电路的推导定理,已知量为电路中存在的电流、电阻以及在该电路流经过的时间t便能求出在等效时间内求出的功耗热值。在一般的推导公式中,已知电压U和电流I也能求出损耗的热值。针对不同的已知量选用的热值公式也不尽相同,但初中学生不能进行透彻的理解,随意用电路实验中的数据信息,导致推导的结果与原有的实验数据存有较大的数据差距。其次便是在物理实验组织策略上也存有盲目性,有些物理教学一定要参考适当的物理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中,F浮=ρgh2*S-ρgh1*S,该公式适用于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假设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指导,只是单凭让学生知道求解浮力的推导公式,其中在高度h上便存有理解上的错误,针对大多数学生理解为物块的高度,实际上是在水中沉浸的高度,所以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推导公式顺序上都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

二、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途径

1、物理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新课标物理教学模式推出后,对物理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了优化分析。其中在物理理论上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物理授课时要联系授课的内容、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或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电学案例分析时,若要求在纯电阻电路分析中,要求求出电路中损耗的热值。其中对于R、电流I的求解过程,电流I为整个电路的总电流,若为串联电路,电流为线路中的总电流,电阻为电路中的损耗电阻。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要把各个电阻进行有序的排序,经过电流接通后,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出每个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再通过物理实验分析后,学生对该物理求解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加强教学创新意识

在加强物理创新意识上,新课标也推出了新策略。不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且提问方式要有针对性。教师不再是原有以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的思考角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真正存在的乐趣,例如:在推导力学课程中,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情况。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同学在理解程度上达不到课程深度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标教学题材中,加强了教学的创新意识,让同学分析不同材料物质所受力的情况。分析动摩擦因素与物质的材料有关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物质所受力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强物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运用物理教学情景模式

在优化分析模式上采用现代物理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情景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逐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融入了声音、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素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的紧张。传统教学方式上都是采用口述的形式,长期的演化使得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过程中,不同的物距产生的影像也不相同。

4、引导学生物理知识的转变

有些学生在思想转变模式上存有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有些物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有些学生便会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在新课标物理教学方法优化途径中,针对物理知识的转变思想采取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动滑轮和静滑轮省力分析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业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利用塔吊进行重物的提取过程,将铁钩挂在要进行提升的重物上,滑轮也随着重物的提升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并且还要进行反面的总述,利用静滑轮也进行相应重物的提取,查看承载力的范围。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转变。

结语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分析,在解决策略方式上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依据。这种新型模式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物理教学应用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符合当代教学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炳祥.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及其概念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3(25):13-15

[2]董永天.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J].科学大众,2009

[3]石桂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4]赵海.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8,41(16):24-25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10篇

各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津政发〔2016〕12号)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化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考试招生制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改进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正确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确保公平公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宏观管理,完善规则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3.推进综合改革。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协同推进学校管理、课程实施、考试命题、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等综合改革,做好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使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工作有机衔接,积极稳妥推进,分步渐进实施。

(三)改革目标

从2019年新入学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1.考试科目及成绩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化学(含实验)、物理(含实验)、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等13门课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总分值800分。

地理、生物科目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呈现。

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考查,以及化学、物理、生物3科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均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2.考试组织实施。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科目,以及地理、生物科目均实行闭卷考试;历史、道德与法治两科实行开卷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

体育与健康中的平时成绩按全市统一要求,分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测试部分实行现场考试方式,由全市统一组织安排,分区具体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3科考查,以及化学、物理、生物3科单设的实验操作考查,由全市制定统一要求,以书面笔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

3.考试命题。充分发挥考试命题的育人导向作用,在考试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及难度水平,科学设计试题内容,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突出综合性,反映地方性;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突出能力导向,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规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细化和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从初中入学起,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每学期末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规范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健全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保障机制。

2.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开展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规范考试加分。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的要求,进一步减少、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加分项目;严格认定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2.完善录取机制。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辖区初中学校的办法,推荐比例不少于50%,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探索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机制,给有条件的高中学校一定的招生名额,进行综合评价录取;严格规范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办法和程序。强化监督,确保招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3.开展改革实验。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实验;积极探索高中学校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途径与办法;完善"3+2"中职、高职衔接招生机制。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

4.坚持普职并重。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探索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办法。畅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渠道,推动普职融通,支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在课程、师资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

5.做好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招生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学校招生行为,维护招生秩序。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考试招生工作的领导。完善市、区两级考试招生组织机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切实抓好落实。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天津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各级教科研部门要切实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服务。初中学校的干部教师要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实育人目标。

(三)健全保障机制

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和学业质量评估,严格考试招生管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及考务管理平台,完善违纪举报受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四)做好宣传指导

加强宣传,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让公众了解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义、内容和相关政策。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免费教育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

1.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附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的相关要求和精神,并与《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相配套,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发挥教学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坚持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坚持文理兼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录取计分科目设置和科目计分分值设置上,注重学科均衡和历史沿革。

二、考试科目、形式与分值

(一)科目设置

设置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化学(含实验)、物理(含实验)、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等13门课程。

(二)考试形式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地理、生物实行闭卷书面笔试,历史、道德与法治实行开卷书面笔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其中,化学和物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地理和生物实行合场考试。

体育与健康包括平时和统一测试两个部分。平时部分按全市统一要求,分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统一测试部分实行现场考试方式,由全市统一组织安排,分区具体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3科考查和化学、物理、生物3科单设的实验操作考查,根据全市统一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以书面笔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

(三)分值与时长

语文分值120分,时长120分钟;数学分值120分,时长100分钟;外语分值120分,时长100分钟;体育与健康分值40分;化学和物理总分值200分(化学100分、物理100分),时长120分钟;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总分值200分(历史100分、道德与法治100分),时长120分钟;地理和生物总分值200分(地理100分、生物100分),时长120分钟。

三、考试组织与实施

(一)考试对象

具有本市学籍的初中阶段学生或不具有本市学籍但持有本市户口需在本市升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二)报名方式

具有本市学籍的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所在学校集体报名。

不具有本市学籍但持有本市户口需在本市升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户口所在区报名。

(三)时间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3科考查和化学、物理、生物3科单设的实验操作考查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在相关科目教学计划完成后进行考试。所有科目应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底之前组织实施完毕。

体育与健康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底之前组织实施完毕。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6月第三周周六、周日进行。

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6月第四周周一上午进行。

地理、生物考试在八年级下学期6月第四周周一下午进行。

(四)考务管理

试卷管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

考点设置。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等科目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规范考场设置和实施程序。

违规处理。加强安全保密,健全诚信机制,严肃考风考纪,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有关规定处理。

四、考试成绩呈现与应用

(一)成绩呈现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成绩以原始分呈现,总分值800分。

地理、生物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形式呈现。

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考查,以及化学、物理、生物3科单设的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均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二)成绩认定

不具有本市学籍但持有本市户口的学生,若已参加外省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可持学校出具的成绩证明,申请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3科考查以及化学、物理、生物3科实验操作考查的成绩认定。其它科目成绩不予认定。

(三)考试成绩应用

初中毕业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成绩合格,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合格者,准予毕业,由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初中毕业证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成绩未达到毕业标准的学生可参加由各区组织的补考。

升学依据。以原始分呈现的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成绩和以等级呈现的地理、生物的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

质量评估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检测、评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是衡量初中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改革领导机构,强化政府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切实做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二)健全保障机制

加强考试机构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基本能力建设;加大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费投入;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试题命题、试卷印刷与运送、试卷与答卷保管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

(三)加强宣传引导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11篇

一、注重引导,培养兴趣

对于初中生,对新异刺激的出现非常敏感。教学中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物理实验的新颖有趣是吸引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现象,有声有色,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教材把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放到前面去。

同时,初中学生天生好动,对实验感到新奇,有操作的欲望。教学中的实验可以满足学生这一方面的需要。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操作者,实验的成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物理、探索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加强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做实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实验的新颖性,尽可能通过实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提供感性材料,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得出物理的规律。

在教学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手段。例如: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等规律的建立过程,都是依赖于实验的。人的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之上的,因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需要借助大量的感性材料,必要的感性材料和数据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实验更有优势。所以物理实验有典型性、可控性、可重复性、趣味性、全面性。鉴于实验有以上优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于感性认识之上。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物理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同时使学生获得接受物理知识的能力――实验方法和技能,即实验能力。初三物理教材中有一节是要求学生用一个电流表或一个电压表和一已知电阻测未知电阻,这一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注意实验探究方法的培养

物理实验不仅能深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可分为如下几类:

1、实验归纳法

实验在前,结论在后,实验是为了探索规律而做的,现在的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都属于此范围。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都是采用了实验归纳法得出的。

2、实验验证法

验证性实验是先有推理假说,后有实验验证。当一个假设提出或推导出一个新的结论,就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其真理性,从而判断结论正确与否。如教材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等实验均属于此类。

3、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是人们在头脑中塑造的一种理想过程。理想实验的条件是无法达到的,但是它可以在有限的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论、判断,得出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例如惯性定律等。运用理想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12篇

难道高中老师出问题了?难道上了高中智商就下降了?难道高中就真的难以跨越了?一连串的疑问,时常会影响学生的战斗力,甚至会动摇学生继续学物理的意志!

当然,也要少数学生有不同声音,初高阶不是很高呀,并非谈虎色变!究其原因,我斗胆猜想,从个体而言,要么智商高人,把握了物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教师而言,要么就是初中阶段老师一直在“领跑”他们,使他们早已糅合了初、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和思维,一到高中,自己会独立奔跑了!学生个体因素千差万别,难道衔接就无法对接了吗?这里我仅以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的责任和视角,浅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初略说来,恐怕要把握以下几点.

1 明确高、中考大纲区别,寻求维度认识的统一

我仔细对比、学习了近几年高考大纲,不同年份内容虽有调整,但主旨变化很少.高考大纲明确规定: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校根据考生成绩,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中考,也称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学生的毕业成绩,也是各地高中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目标是要全面、准确的反映我省物理学科的学习水平,同时又能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发挥对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对知识点的考试水平要求,使用了解、认识、理解等水平层次提出要求,使用独立操作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使用经历、反应、领悟对体验性目标提出要求.

不难发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初中三年后,全部参与的考试,学生自身水平各层次应有尽有,考试水平仅限于了解、认识、理解,体验只重视经历、反应、领悟,都是基本要求;而现今高考大纲,对象是同等学力、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选拔性明显增强,经过初中筛选后的对象,考试要求骤然升高!

因此,无论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来看,还是从高考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看,高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但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所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综合实现.

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幅较大,高中教材虽然也有调整,但由于受高考等客观因素的牵制,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高考大纲已经明确了初高中维度的巨大差别,因而初、高中的台阶自然无形中高了很多.

2 把握课堂教学的前瞻性,寻求思维方法的突破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封面第二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字迹赫然醒目,课本编排体系很新,有“科学探究”、“金钥匙”、“信息浏览”、“STS”、“自我评价与作业”、“课外活动”等栏目,难度小,趣味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形象具体,易于接受,大多“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等抽象思维方式.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教材重视理论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物理现象和过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适当渗透拓展,不只是内容,还有方法等.例如除重点学习初中物理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比值法外,还要渗透高中还经常运用的数学图象法、构建模型法、作图法、极限法、等效法等等.利用凸透镜成像作图方法来找规律和答案非常简单易懂,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不喜欢动手画图简洁直观帮助理解,教学中我们不要囿于教材,一定培养学生利用作图法来解决诸如寻找观察范围、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培养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意识,可为他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衔接力学中常用作图法解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初中是启蒙、基础、养成、学习方法形成阶段,好的巧的新的学习方法对高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初中思维方法的训练,怎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呢?

3 知晓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寻求具体内容的拓展

这里我想以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为例,说明如何拓展初中物理课堂.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13篇

观察比较法:学习物理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特别是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由最初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过渡到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器材,对比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中: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蒸发和沸腾,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运用这种研究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例如: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时,采用相同的加热条件同时对海波和蜂蜡进行加热。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后让学生由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的特点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控制变量法: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是其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研究影响这些物理量变化的因素及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时,我们采用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方法,这种方法将复杂的物理关系中的每个因素逐一研究,化难为易。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重要物理量:速度、密度、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浮力、电流定律、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都采用这样的研究方法。上海市中考试题:2002年密度、2003年电功率、2004年浮力都采用表格的形式对这一方法加以运用,题目灵活,所占分值较大。

等效替代法:如果某个物理量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物理量共同作用的效果完全相同,那么可以用这一个物理量来等效替代其他几个物理量,这种方法可以化繁为简。初中物理教学:合力、串并联电路电阻在引入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例如2001年情景题:两个小孩能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同样能提起这桶水,这一现象表明:两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有一个力来等效替代,这一答案在掌握了等效替代法后非常容易得出。

理想化模型方法:为了能够清楚地反映某些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利用一些理想的模型会使问题简单明了。研究磁场的分布我们引入磁感应线;光的传播情况引入光线。例如:2002年考题: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法。这条理想的线叫光线。在下列几个物理学研究的实例中,与引入“光线”这一物理概念的方法相类似的是答案应该是: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应线”的概念。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衔接;习惯;难度;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02-01

高中新生往往会感到物理学科难学,认为物理课讲述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不够,学生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过渡客观上存在很大的难度,短时间没有适应。因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到了高中阶段,物理课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知能力的一大飞跃。如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不提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应用只是简单的涉及;进入高中,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至于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物体的运动中图像的运用能力及气体的性质,进行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就需要很好地加以衔接。

二、培养习惯,逐步适应

许多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复习知识,对概念和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必要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存在台阶。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观察和分析每一名学生,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以教法促学法,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最大潜能,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直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三、降低难度,贴近实际

高中的物理教师要通览初、高中物理课本,比较其中的联系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衔接得当。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选学内容和阅读材料,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一些问题做好铺垫;高中教师也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学情做正确的判断。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也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没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因此,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在高一阶段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帮助学生熟悉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新概念,使他们能够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范文第1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80-01

本文所说的“潜力生”,指的是目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初中学生物理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不喜欢上物理课。本文探讨如何让后进生喜欢上初中物理课。

一、让学生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形式,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上专门设置了“想想做做”和“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栏目,让学生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做实验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他们才能深切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有趣,从而能引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欲望。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随堂实验;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选器材,自拟实验步骤,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等,独立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要求初二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小孔照相机、水瓶琴等;初三学生自己学习制作指南针、水果电池、电动机等。实践表明,那些平时物理检测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对完成这些任务很感兴趣,做得很认真,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可以获得很强的成就感。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初一学生刚上初中时一下子接触很多新的学习科目,物理是其中一科。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认识不足,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在短暂的学习之后,没能获得预期的成绩,就容易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备课中做好“备学生”的环节,为学生搭建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对于潜力生来说,要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课堂上,不要向潜力生提问太深太难的问题,不要使他们难堪;相反,有时要有意地向他们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及时对他们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对他们的作业、试卷要特别认真地批改,写上中肯的意见和带有鼓励性的批语。测验、考试之后,不在全班公布成绩,不进行成绩排名,只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鼓励他们不怕挫折、努力前进;对于取得进步和暂时落后的学生,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潜力生不喜欢物理课,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认识到物理知识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教师备课时若能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将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学生又能理解的趣题、趣事引入课堂,就能让学生大大提高对物理学科的认识,从而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连通器”时,给学生讲2003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故事,分析香港“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很多家庭不喜欢使用地漏排除地面上的污水,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足够的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教学“密度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时,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冷风空调应装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而北方用的暖气则需装在离地面较低的地方。

四、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