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1篇

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主体包括发电商、售电商、经纪商、终端用户以及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等。电力双边交易过程中,独立市场管理机构将根据市场参与者的报价情况最终确定双边交易的价格。双边交易市场主体可利用金融合同市场降低交易风险。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存在平衡机制以调整双边合同仓位(contractpositions)的实时波动,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及其市场运行机制见图2。(1)交易主体澳大利亚电力双边市场中,交易主体可分为交易性主体、非交易性主体。交易性主体包括发电商,售电商,经纪商,以及终端用户。其中,经纪商只是为买方和买方牵线搭桥,并从中收取佣金。在双边交易过程中,经纪商的作用是撮合交易,并对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操作,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数据及其他专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交易平台就是双边交易信息披露的平台,供需信息在这里。在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银行可作为中间商承担发电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业务或价格担保,按规定,充任中间商需要具有1000万澳元资产,并持有执照[3]。非交易性主体包括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NationalElectricityMarketManagementCompany,NEMMCO)、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Austral-iaCompetitionandConsumerCommission,简称AC-CC)、独立市场运行管理机构(IndependentMarketOperatorandMarketAdminister)。其中,NEMMCO为中立的非盈利性组织,负责全国互联电网的调度和电力市场的交易管理。为市场成员提供诸如负荷预测、再调度数据(价格敏感性分析)、调度数据、供给场景分析或者系统充裕度的中期(7天)、长期(2年)预测等市场信息;ACCC主要负责实行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独立市场运行管理机构负责长期发电充裕度的计划,支持备用容量机制。(2)交易类型按照交易标的划分,可将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划分为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按照交易时间跨度划分,可将澳大利亚双边交易划分为远期双边交易、短期双边交易。1)期货交易。在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一部分电力商品将作为期货进行交易。期货合同到期时,合同一方需要支付补仓费用。期货交易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交易是完全匿名的,二是交易过程中补仓(margincall)的利用基本上消除了信用风险。D-cyphaTrade(为注册于新西兰的一个产业网络,包括能源公司、金融贸易专家,金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等,作用于设计、支持、构建交易能源市场。)在澳大利亚SFE市场中引入电力交易平台,该市场从2002年开始进行电力期货交易。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期间,该市场的期货交易量约等于NEM物理能量交易总量的22%,并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期权交易。期权交易是由双方直接协商的电力双边OTC交易的一种形式。期权交易合同条款及合同结构由合同双方谈判确定。期权交易所涉及的商品是标准的、由经纪商提供的。经纪商提供的电力衍生品有掉期合同、标准期权合同。这些商品的价格通过电子平成,交易商可以通过电子的方式达成协定。交易商可通过电子平台获得另一方交易者的信息,并通过双边协议完成合同。3)远期双边交易。在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主要是发电商与零售商(或电力用户)之间的远期交易。但发电商之间或者其他中间商之间也可能存在双边交易。远期交易市场因远期合约是物理还是纯粹金融而不同。在物理合约中,发电商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电量。如果发电商在合约到期时,所供应电量不足以满足合同要求,则需要从现货市场中购买额外的电量。在该交易制度下,现货市场仅占实际电量交易的一部分。在金融合约下,交易方除了支付电量价格外,还要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该费用与现货价格相关。在该合约的作用下,所有电量通过现货市场交易完成。大多数的双边合同为中期,期限不超过5年。多数为零售商与发电商之间的对冲合同。通常的做法是,零售商将不同的商业用户结合起来,制定一个能够涵盖所有需求量的合同,而不是签订多个独立的合同。4)短期双边交易。短期双边交易又称交易所内的双边交易(或场外交易)。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签订标准的时段合同(standardizedblocksofelectricity),在未来一天的一段时间内交易一定数量的电量(MW•h)。短期双边市场为购售电双方提供了灵活购售电的机会,发电商、供电商以及电力用户可以根据接近运行时段的即时信息,如天气条件及发电机故障事件等调整交易,从而降低交易风险。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存在经纪商之间的OTC交易。这些均为短期合同交易,期限小于3年。经纪商之间的OTC交易量超过交易总量的40%。经纪商之间的OTC交易市场,对澳大利亚电力市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该市场中,市场参与者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调整合同交易量。(3)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过程中,独立市场管理机构将根据市场参与者的报价情况最终确定双边交易的价格。发电商在每个交易日之前,须向独立市场管理机构提交所有发电机组的供电量信息,而购电商须提交电能需求信息。独立市场运行机构将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场供给曲线以及市场需求曲线。最后,根据市场供给曲线以及市场需求曲线,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双边合同仓位确定合同交易价格。其中,市场供给曲线所表示的供给量代表每个价格水平下市场所有参与者所愿意提供的发电量总和。若市场供给量中,XMW的供电量是来自非液体燃料(如天然气或者煤)发电,YMW是来自液体燃料(馏分油)发电,则针对前XMW的供给量,必须存在低于短期电能市场最高价格的价格(最初为150美元/(MW•h),并定期调整),最后YMW供给量中,必须存在低于第二种短期电能市场最高价格的价格(最初为385美元/(MW•h),并依据石油价格变化情况每月调整)。所有的价格必须高于短期电能市场的最低价格。市场需求曲线表示每个价格水平下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所能购买的电量总和。所有的需求价格均需高于短期电能市场的最低价格且低于第二种短期电能市场的最高价格,且随着价格的增加需求量不断下降。2)风险机制①价格风险防范机制。双边交易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降低双边交易价格的波动问题。针对此类问题,2001年,新南威尔士州(NewSouthWales,简称NSW)政府成立电价均衡基金(ETEF),为非竞争性负荷提供一种掉期合同,但是执行价格受NSW财政部监管。在这种协议下,不管现货价格是否低于为专营用户制定的价格,零售商均须向该基金缴纳资金。当实际情况与合同正好相反时,零售商可以从先前所缴纳的基金中获得一定的支付。当基金余额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时,NSW的发电商需要按照其发电量占电量供给总量的比例,填补基金。零售业的竞争已经取消销售商的专营权,这使得ETEF的需求数量逐渐降低。昆士兰(Queensland)实行长期的能源采购协议,目的与ETEF相似,但是该协议没有涉及到发电商,因此起作用的方式不同。零售商必须执行政府规定的统一零售电价,并可因此从昆士兰财政部得到补偿。但当收入超过费用时,零售商需要向财政部缴纳一定的资金。②交易风险防范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金融合同市场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市场,用于降低交易风险。金融合约不是实际的电力供应合同,受证券市场监管。发电商与零售商签订金融合同,主要用于交换资金流动。合约的类型主要有权益保护合约、双边套期保值合约、区域间的套期保值合约和期货合约等。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同时进行“对冲合同”和“交易合同”。对冲合同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抵消风险,交易合同为风险管理保留一定的空间,交易者可以试图通过该合同交易活动获得一定的收益。通常,交易合同比对冲合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且交易合同所占的比例较小,主要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偏好情况。3)平衡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存在平衡机制以调整双边合同仓位(contractposi-tions)的实时波动。在该机制下,系统管理机构通过调整电力市场中拥有最大发电容量的发电公司的出力以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在必要情况下,系统管理机构将发出通知令市场其他参与者调整其经济行为,使供给满足实时需求。市场参与者所需支付的平衡价格随着其合同仓位的变化而变化,但最终将趋近于短期双边交易市场的电价。此外,系统管理机构通过运营短期电能市场,使市场参与者在每个交易日之前,能够通过该市场调整合同仓位。系统管理机构还将调整合同仓位的实时偏差。

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包括批发市场及地方发电公司、地方供电商、FTC和大终端用户,以及系统运行机构等。双边交易价格由非赢利交易系统管理机构(ATS)进行管理。在双边交易过程中,通过改变发电商的出力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俄罗斯双边交易及其市场运行机制如图3所示。图3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模式(1)市场主体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交易性主体包括发电商、售电商、经纪商、终端用户以及应诺供应商(GuaranteeSupplier)。其中,经纪商只是为买方和卖方牵线搭桥,并从中收取佣金。应诺供应商,主要职责是与任何有意愿的消费者签订合同(只要消费者在其工作区域内),同时作为非批发市场主体但满足一定规则的发电商的唯一购电商。非交易性主体包括:1)联邦输电公司(FederalTransmissionCom-pany,简称FTC),负责所有220kV以上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建设。2)系统调度机构(SystemOperator,简称SO)公司。SO合并莫斯科的中央调度局和7个区域调度中心。国家将拥有SO的75%以上的股份。SO负责UES的安全供电和无歧视的接入系统。3)非赢利的交易系统管理机构(Administra-torofTradingSystem,简称ATS),组织电力批发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市场平衡结算、对管制交易以及自由双边合同交易进行管理,并充当监管机构。负责批发市场的设计和运营,记录双边交易的电量,确定现货市场上不同母线的电价,并监视批发市场上按协议应支付的电费。(2)交易类型按照交易时间长短划分,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可分为远期、期货双边交易,短期双边交易。远期、期货双边交易中,供求双方通过签订双边合同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易,双边合同中涉及价格与供电量。市场中达成的双边交易大部分是远期双边交易,购售电双方可以签订提前几天、几月、一年甚至若干年的电力合同。远期双边交易直至实际交割时点的前1h(又称关闸时间,GateClosure)才会关闭。短期双边交易又称交易所内的双边交易(或场外交易)。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签订标准的时段合同(standardizedblocksofelectricity),在未来一天的一段时间内交易一定数量的电量(MW•h)。短期双边市场为购售电双方提供了灵活购售电的机会,发电商、供电商以及电力用户可以根据接近运行时段的即时信息,如天气条件及发电机故障事件等调整交易,从而降低交易风险。(3)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4,5]。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非赢利交易系统管理机构(ATS)作为双边交易的中间商,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电力双边交易合同必须在ATS处登记,ATS将根据区域价格确定双边交易合同价格。在俄罗斯电力市场交易中,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双边合同可以一年一订,电价的制定可根据燃料成本和通货膨胀变化进行调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俄罗斯逐步放开价格管制,适当提高居民电价,减少交叉补贴,由电力买卖双方自由定价、签署长期合同。以区域间的双边交易为例,说明双边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如下。交易双方将选定一个交割区域作为参考区域,以该区域的价格作为合同的交割价格。若所选参考区域为交易一方所在区域,则对该交易方而言,其所面临的合同交割价格是锁定的,即面临的价格风险较小,节点价格的波动将传导至交易另一方。在双边交易中,将双边合同与Hub锁定以增加双边交易价格的透明度,此时价格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而言公开、透明。Hub是依据一定的节点价格相关度而结合的一系列节点的集合。这意味着,Hub所包含的节点在日前市场所形成的节点价格可以偏离Hub指数,但不能超过一个确定值(至多不超过20%)。而区域价格则是依据发电成本加上不高于10%的收益率核定,并可根据燃料成本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进行调整。2)平衡机制。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通过改变发电商的出力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当实际需求量与实时用电需求计划出现偏差时,系统运营机构将促使发电商及用户通过平衡市场进行电量平衡交易,以调整偏差量。若实际电量需求量超过日前市场的计划需求电量,则需要通过平衡体系弥补偏差电量。此时,可通过增加发电出力或者减少消费需求以实现电量平衡。参与平衡调节的用户可称之为可调整负荷用户(以下简称“CCL”)。发电商与CCL通过平衡市场进行平衡电量竞价。其中,发电商的水电及抽水蓄能发电量电价为给定价格,其余电能均按照日前市场报价。CCL根据(X-1)交易日5p.m.之后至X交易日之间的价格报价。此时,系统运营机构根据双方报价确定所需的平衡电量。在交割前一个小时,系统运营机构将确定包括实时调度电量(如平衡下一个小时的消费量所需的电量)在内的节点电量,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系统运营机构通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计算模型,确定每个节点的调度电量以及相关的价格指标。系统运营机构通过对节点调度电量的调整发出增加或减少出力(或消费量)的信号,以实现电量的实时平衡。

经验借鉴

(1)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是保障电力双边交易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价格制定过程中,独立市场管理机构根据双边交易双方的供需情况,制定市场供给及需求曲线。电力市场供给曲线的制定,需要区分天然气、煤以及馏分油发电,确定相应的供给价格。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参与者的双边合同仓位,最终确定双边交易合同的价格。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中电价机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存在如电网建设还本付息和资产经营效益缺乏合理的机制保障等问题。引入新的交易模式,对电网企业而言又是一轮新的考验,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真实成本,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电价机制,保证电力双边交易价格的公平合理性,确保各相关主体的合理收益。(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具有一套相对较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成立电价均衡基金、实行长期的能源采购协议,降低电力库中电价波动。此外,建立金融合同市场以降低交易风险,其中金融合同市场由证券市场监管,并不是实际的电力供应合同。发电商与零售商签订金融合同,主要用于交换资金流动。我国在开展双边交易市场过程中,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建立并逐步健全金融合同市场,降低双边交易风险。(3)制定合理的平衡机制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存在平衡机制以调整双边合同仓位(contractpositions)的实时波动。在该机制下,系统管理机构通过调整电力市场中拥有最大发电容量的发电公司的出力以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在必要情况下,系统管理机构将发出通知令市场其他参与者调整其经济行为,使供给满足实时需求。电力双边交易的开展,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复杂性,增大电力供需实时平衡的难度。因此,我国在建立双边交易市场过程中,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制定合理的平衡机制,确保电力交易的稳定进行。(1)合理的价格机制是建立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的保障在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电价的制定过程中,可借鉴之处在于: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双边合同可一年一订,虽然有政府的价格管制,但允许根据燃料成本和通货膨胀变化进行调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步放开价格管制,适当提高居民电价,减少交叉补贴,由电力买卖双方自由定价、签署长期合同,通过现货市场进行实时交易与平衡;以参考区域电价为基准,锁定价格风险。制定hub(即一系列节点的集合,选定节点的价格波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hub的价格为依据,确定双边交易合同电价。(2)完善的平衡机制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系统运营机构通过改变发电商的出力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在实际需求量与用电需求计划出现偏差时,系统运营机构组织发电商及用户进行电量平衡交易,以调整偏差量。俄罗斯电力市场通过平衡机制,促使发电商增加发电出力或者减少用户的消费需求,以弥补实际电量需求量与日前市场的计划需求电量之间的偏差,实现电量平衡。制定完善的平衡机制,有助于双边交易的稳定运行。因此,在我国双边交易的开展过程中,可参考俄罗斯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边交易平衡机制,确保双边交易的平稳进行。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2篇

构建电力批发市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制度安排。尽管国外在运行的电力市场间多有差别,但从电力供需平衡基本方式的角度看,只有“单边交易”(也称强制性电力库)和“双边交易”两种模式。所谓“单边交易”模式,就是市场组织者强制代需方向供方招标采购,不允许场外实物交易,所有发电商均只能向市场组织者(非营利机构)售电,所有售电商和大的终端用户也只能向市场组织者购电,市场组织者是唯一批发购电者和批发售电者,市场出清价格基于供方的竞争决定,需方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双边交易”模式的核心是“自由交易、自负其责”,允许场外实物交易,场内的有组织交易也属自愿参加。需方参与价格形成,但也要为其购买承诺负经济责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单边交易”的优点是易于和传统体制接续,可控性强,较难解决的问题是市场操纵;“双边交易”模式的优点是市场效率高,但构架复杂,靠合同约束保障系统平衡对法制条件及配售侧改革配套要求较高。我国电力批发市场构建的长期目标应确定为“双边”的跨省区域市场,但应先易后难、稳步推进。过渡期交易模式应以“单边交易”模式为主,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可走“由点及面”的渐进之路。

关键词:

电力批发市场“强制库”“双边交易”

电力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力市场,是指电力交易的场所或范围。广义的电力市场,则是指电力交易关系的总和,是一种经济制度。电力批发市场构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制度安排,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要真正向前推进,必须准确把握电力市场的设计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适合国情的电力市场化之路。

一、电力市场的基本模式

电力是系统集成的产品,其大宗交易的方式与电力系统供需实时平衡特性相兼容,是电力市场区别于普通商品市场的本质特征。根据国际能源署、各国能源监管当局等公共政策机构对电力市场的总结或介绍,所谓电力市场模式,就是电力的交易方式,亦即实现电力系统供需平衡的基本方式①。进一步说,就是在电力供、需匹配的主体市场中,谁和谁交易,怎样交易。所以,尽管各国在运行的电力市场之间多有不同,但从系统供需平衡的基本方式看,只有“单边交易”(强制性电力库)和“双边交易”两种模式。

(一)“单边交易”(强制性电力库)模式“单边交易”模式也称“强制性电力库”,是一种由市场组织者代用户向发电商招标采购来实现能量平衡的交易方式。在“单边交易”模式中,系统内每台发电机组都必须向市场组织者(通常由系统运行机构代行职能)投标,并按系统运行机构统一安排的发电计划上网运行。一般的组织方式是:发电商前一天或更短时期内向市场组织者提交实时运行时每台机组的供给曲线(价格与机组出力的对应关系),市场组织者基于对系统负荷的预测,按报价从低到高的原则对各投标发电机组进行排序,在满足输电容量限制等技术条件前提下,统一安排各台机组的发电计划,并将满足系统需求的最后一台机组报价定为市场出清价格。市场组织者按该市场出清价格对发电商进行支付,并按照非盈利原则将电力转售给售电商(包括配电公司、独立的售电公司)和大型终端用户。因此,所谓“单边交易”模式,简单说,就是“强制进场,单边交易”。或者说,是“单边交易现货市场”模式。“单边交易”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三点:1.交易是单边的。不允许场外实物交易,所有发电商都必须到现货市场(库)内向市场组织者投标售电,所有售电商、大用户也只能向市场组织者购电,市场组织者是批发市场中唯一的买主和卖主。2.需方不参与批发市场定价。由于是由市场组织者强制代用户向发电商招标采购,“单边交易”模式出清价格是基于发电商间的竞争决定,需方对批发电价没有直接影响(参见图5)。3.系统能量平衡靠集中控制,平衡成本由市场成员共担。市场组织者代用户招标采购的依据是系统负荷预测,带有主观性。由此安排的发电计划,肯定与客观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须继续统一安排发电计划以保障系统平衡。进而,这种由集中控制产生的系统平衡成本就具有公共成本属性,应该由所有市场成员共同负担。

(二)“双边交易”模式所谓“双边交易”模式,简单说,就是“交易自由,责任自负”的电力交易制度。在“双边交易”模式中,能量平衡的基本方式是双边交易,亦即在其能量供需平衡主体市场(场外双边合同及日前市场)交易中,供、需双方均可自愿参加,交易数量和价格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双边交易”模式的市场构架是:场外双边合同+自愿参加的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实时)平衡市场。“双边交易”通常分为场外双边交易和场内双边交易(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两部分。场外(即OTC合同)双边交易也被称为“无组织的市场”,由供、需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以中远期或其他个性化合约交易为主(亦即国内的“长协”交易)。场内双边交易(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市场也被称为“有组织的市场”或“自愿库(VoluntaryPool)”,以现货及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为主,由电力交易所等市场组织者对各个买者和卖者的交易要求进行集中撮合。(实时)平衡市场尽管不是能量供需匹配的主体市场,但却是所有“双边交易”模式中的标准配置。因为电力的自由交易使系统运行机构不再有统一安排发电计划的能力,若供方或需方中任一成员未履行交易合同,就会使系统主能量的实时平衡遭到破坏。为此“,双边交易”必须由配有“平衡机制”,以约束交易者履行承诺,并使系统运行机构具备消除不平衡的经济能力。这个平衡机制的市场化实现形式就是(实时)平衡市场。具体说,所有市场成员均须与系统运行机构签订平衡责任合同,承诺对不平衡电量承担财务责任。无论是“长协”交易还是现货交易,也无论是场外交易还是场内交易,实物交割(实时传输)必须以供方机组出力曲线和需方负荷曲线形式执行。一般是在交割前一天或前若干小时,市场成员将各自基于场内、外交易结果形成的发、用电计划送系统运行机构,并同时对该发、用电计划做出财务绑定的承诺(Financial-lyBindingCommitment)。如因市场成员未履行合同而导致系统能量不能实时平衡,系统运行机构就要在平衡市场招标采购平衡电量,该平衡费用由不平衡责任者承担。“双边”模式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三点:1.交易自由。市场成员可自愿选择场外交易或场内交易(有些地区还可在多个交易场所间进行选择),按交易合同自行安排发电或用电计划。英国、北欧的有组织市场(电力交易所)与系统运行机构是分开运作的,市场成员可根据日前市场或场外的远期交易合约,自行安排次日发、用电计划。该计划可通过日内市场进行调整,在日内市场关闭后,将未来一小时或更短时间的发、用电计划提交给系统运行机构。在美国的PJM、加州、德州、纽约等电力批发市场中,除一个集中组织的现货市场(主体是日前市场)外,也允许场外实物双边交易。与英国、北欧等地日前市场不同,美国的日前市场还引入了虚拟交易(但虚拟交易合同须在实时市场买回),用以提高日前市场的竞争强度,缩小日前市场价格与实时平衡市场价格的差距,抑制发电商在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间的套利行为,保障现货市场价格作为期货市场交割依据的可靠性。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对美国区域批发电力市场介绍“,新英格兰、纽约、加州、PJM、中部(MISO)、西南(SPP)区域市场售电商的电量来自集中现货市场、双边合同或自己的发电厂”。德州行政法规中关于系统运行机构(ERCOT)设计电力批发市场的原则规定:,美国德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应运行一个自愿的日前主能量市场,在不影响可靠性的前提下,应允许市场成员自发自供或签订双边合同。”根据PJM2014年电力市场报告,该区域实际用电量来自现货市场、双边合同和自发电的比例分别为26.7%、10.6%和62.7%。2.供、需双方共同决定价格。“双边交易”作为一种交易制度,当然包括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或直接签订合同,但这并非“双边”的本质特性。“双边”的本质是成交价格、成交数量等交易决策由交易者自主决定,而非市场组织者“越俎代庖”。在“双边”模式中,无论是场外双边合同价格,还是场内集中撮合成交的统一出清价格,都是供、需双方博弈的结果(参见图6)。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不过是市场组织者对多个卖方申报的供给曲线和多个买方申报的需求曲线进行了整合,其依据仍是买、卖双方的交易要约,出清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的本质并未改变。3.系统主能量平衡靠合同约束和自负其责。作为交易自由的代价或约束条件,“双边交易”中买、卖双方均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是场内集中撮合的现货交易,买、卖双方也均要绑定财务承诺,承担违约导致的系统不平衡责任。在欧洲如英国、北欧的双边市场中,系统能量平衡所需的发电机增减出力或用户增减负荷,由系统运行机构在一个单边的平衡市场中招标采购,市场成员发、用电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偏差,按该采购价格付费。美国的做法也是建立一个单边的实时平衡市场,市场成员未执行日前发、用电承诺须承担的电量不平衡责任,按实时平衡市场价格与执行的电量偏差计算。

(三)“单边交易”模式与“双边交易”模式的区别“单边交易”模式与“双边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点不同:1.交易关系的性质不同:强制、单边/自愿、双边。“单边交易”模式的供方和需方(售电商和大用户)都必须且只能同市场运行者交易,这种交易关系是强制的、单边的;“双边交易”再无市场组织者代购代销,供、需双方均可自主决策,其交易关系是自愿的、双边的。2.市场构架不同。“单边交易”模式的市场构架为单一现货市场。所谓同时存在的中长期交易,是“差价和约”一类的金融交易,为市场成员规避风险之用,与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无关。“双边交易”的市场构架是场外双边合同+自愿参加的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实时)平衡市场,允许场外的实物交易。3.价格形成机理不同:卖方决定/买、卖双方决定。在“单边交易”模式中,市场出清价格由市场组织者基于发电商的竞争确定,需方是批发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参见图5)。而在“双边交易”中,需方也参与批发市场竞价,无论是场外的供、需直接交易,还是场内的集中撮合交易,市场价格都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的。4.系统能量平衡的手段和成本负担方式不同:集中调度、成本共担/合同约束、成本自担。“单边交易”系统能量平衡靠集中调度。由此而导致的平衡成本由市场成员共同负担。“双边交易”系统能量平衡靠合同约束,违约导致的系统能量平衡成本由违约者自担。5.市场设计理念不同:集中决策/分散决策。虽然“单边交易”和“双边交易”均试图用市场机制解决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但背后的理念仍有差别。“单边交易”模式更强调电力产品的特殊性,认为“交易基于系统需求预测”的集中决策体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仍然重要,制度“成本———收益”的关系较好;而“双边交易”更强调电力与其它大宗商品的共性,认为“自由交易、自负其责”的分散决策体制,也可与电力系统可靠性要求相兼容,而市场运行的效率更高。

二、两种市场模式的国际分布及适用性分析

(一)“单边交易”与“双边交易”的国际分布1“.双边交易”是国际主流。国际能源署在2001年的一份电力市场总结报告中②指出:“关于电力批发市场组织的第一个争论,是选择强制的还是自愿的电力库。竞争的双边电力交易为一个高效率的现代电力市场中所必需,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自愿库或电力交易所正逐步成为主流,而强制库正在消退。”目前国外在运行的电力市场,大多实行“双边交易”模式。北欧电力市场开“双边交易”模式先河。其他欧洲国家如德、法等也大都效仿北欧建立了“双边交易”市场。美国的PJM、德州、纽约、加州、新英格兰等主要竞争性电力市场也实行“双边交易”模式。英国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先驱,于上世纪90年代初首创“单边交易”模式,但经过10年的实践后,也于2001年将“单边交易”改为“双边交易”模式。英国所以改“单边交易”为“双边交易”,主要原因是市场操控问题难以解决。英国电力市场化后新建电源均为天然气机组,而天然气机组因“照付不议”的购气合同而皆“不可调”,加之核电的“不可调”,大部分机组都采取了“0-0报价”的跟从策略,导致市场出清价格为少数“可调”的燃煤机组所控制。2“.单边交易”也有长期运行的实例。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被认为是“单边交易”模式成功的范例。1998年开始实施,至今一直平稳运行。除设计合理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市场所在的东南部各州电源与负荷分布均衡,而且燃煤机组比重大,不易形成市场操纵。除澳大利亚外,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阿尔伯塔省、希腊、新加坡及一些欠发达国家,也存在“单边交易”模式的电力市场。

(二)两种市场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二者的适用性似可作如下结论:1“.单边交易”模式较易控制但市场效率较低。由于“单边交易”模式是市场组织者代售电商向发电商招标采购,竞争的范围、强度具有可控性。由此,“单边交易”模式与“输配一体化”体制的相容度也较高,对于重视所谓“最大公约数”、“平稳过渡”的我国决策当局,较易接受。但“单边交易”市场出清价格的形成缺乏需求侧响应,一般认为其市场效率会低于“双边交易”模式。此外,“单边交易”模式对市场结构的竞争度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发电侧以“五大集团”为主体,其市场布局基于2002年提出的跨省区域电力市场规划,这一区域市场布局在过去的十多年并未得到电网建设的支持。加之无跨省的区域政府,“单边交易”模式的跨省区域电力市场也缺少政府依托。如“单边交易”模式建于省内,电网构架和政府依托方面的条件大多具备,但须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家独大”局面,否则市场操纵问题很难解决。2“.双边交易”模式较先进但也较难控制。如前所述,“双边交易”模式被认为更接近普通商品市场属性,市场出清有需求约束,价格不易扭曲,加之有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配合,可有效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但这需要复杂的规则设计,而且对诚信和法治的条件要求较高。此外,国际经验证明,“双边交易”模式中的买方主要是售电商及其机构而非终端用户,初期的售电商又以配电企业为主,而目前我国独立配电公司极少,未来电网企业输、配关系也不明晰,“双边交易”模式或可在“网对网”、“点对网”交易中试行,但若普遍推行,则要有配售侧产业组织的深度改革相配合,而后者的可控性就更为困难。

三、我国电力批发市场构建的路径选择

如前所述,没有电力批发市场的构建,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仍将沦为空谈。因此,必须在遵循电力市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有约束条件下的电力市场建设之路。

(一)长期目标应是“双边交易”的跨省区域市场如前所述,“双边交易”市场效率较高,也不易形成市场操纵,因而长期看,我国电力市场的主流模式也应是“双边交易”。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异大,能源供需格局呈逆向分布,加之“三峡”、“西电”等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送电,已经形成电力资源跨省配置的格局,市场布局显然应突破省级行政区划。因此,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长期目标,应是“双边交易”的跨省区域市场(可简称“双边区域市场”)。

(二)初期过渡模式应以“单边交易”模式为主尽管“单边交易”模式与“双边交易”不能兼容,但只要“单边交易”的实践足够,随着经验的积累及其他相关改革的推进,也可顺利地改“单边交易”模式为“双边交易”模式。本世纪初英国成功地将“单边交易”改为“双边交易”,已为此在实践上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我国的电力批发市场的建设,应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不仅要有阶段性目标,还应有阶段性模式。目前各地普遍推行“直接交易”,以降电价为预期目标,在发电能力严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短期内容易操作。而若以促进电源结构优化,提高系统效率为目标,则必须配套建立现货市场和“平衡机制”,否则不可持续。但如前所述,“双边交易”模式以市场成员履行合同为依托,对诚信、法治及配售侧改革配套的条件要求较高,以我国现有的制度基础,初期的可控性不容乐观。而“单边交易”模式这种市场组织者代售电商向发电商招标采购的方式,与现行调度体制较易衔接,市场范围、竞争强度均具有可控性。如再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尚未调整、电力的政府间合同及所谓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未相应取消、配售侧改革(电网组织结构、用户电价交叉补贴)无法配套等如此多的限制条件,近期选择“单边交易”模式较为稳妥。上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专家帮浙江设计的“全电量竞争、部分电量按市场价结算”单边现货市场模式,非常适用于当下的国情,“进可攻,退可守”,应该作为过渡阶段的主流模式之一。

(三)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走“由点及面”的渐进之路我国幅员广阔且各地区网架结构、电源结构及负荷结构各异,加之无跨省政权支撑,多数地区先建省级市场可能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也不应排斥构建跨省区域市场的努力。对于省级市场和区域市场的关系,应破除“非此即彼”思维模式。从国际经验看,被广为效仿的北欧电力市场,就不是北欧诸国同时行动的结果,而是先从挪威、瑞典开始,逐个国家扩展开来的。因此,我国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也应走“由点及面”的渐进式发展之路。如在南方电网区域内,区域市场可先从广东做起,再逐步将广西、贵州、云南纳入,再后也可考虑接纳湖南和江西。在华北电网区域内,区域市场可先从京津唐电网覆盖区做起。其他如华中、西北区域,初期也可先建省级市场和基于省级市场的区域联合市场,待条件成熟后,再将省内交易统一到区域的交易平台。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辅助服务市场 风险管理 价格机制 市场规则

一.引言

电力市场化改革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十年多的实践,在国内也进行了三年多的试点实践。目前,英国的电力市场在运行了八年之后,正在针对发电公司市场控制力太大而出现的投机报价问题,进行第二阶段的改革;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因缺电导致电价急剧上扬,出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分区停电,美国联邦政府正在提出补救措施,并修改竞价模式和规则;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前十几年,为了解决严重缺电的局面,我国实行了“集资办电”的政策,从而形成了许多产权多元化的新电厂。由于新电厂还本付息的缘故,其电价远高于老电厂,且电网公司对这些电厂在还款期内承诺了发电利用小时数和上网电价。由于上述原因,我国的发电市场竞价规则绝不会向国外的那么简单。本文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借鉴国外的电力市场运行经验,对我国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和规则设计的基本原则、发电侧电力市场价格机制、期货市场与风险管理、省级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区域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电力市场中的“期货交易市场、日前交易市场、实时交易市场、辅助服务交易市场”的协调问题、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市场建设的若干建议。

二、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和规则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销售电价、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和规则设计应满足这个目标,其基本原则如下:

1、 在设计电力市场的竞价模式和规则时,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是最大的经济,一次电网大事故足以抵消搞电力市场所获得的效益。保证安全不仅仅体现在制定购电计划时要进行安全校核,更重要的是在设计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和规则时要充分考虑电网安全运行。

2、 在设计电价机制时不仅要考虑如何降低电价,还要促使电价机制有利于电源和电网的长期发展,有利于激励在电力行业投资。制定价格机制必须兼顾发电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一方面促进发电商之间的竞争以降低上网电价,另一方面降低消费者的用电电价。

3、 电力市场初期,以竞价上网所产生的部分效益补偿市场成员的“搁浅成本”,经批准后,部分用于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部分用于电网建设,部分用于建立电价平稳基金,剩余部分用于降低销售电价。

4、 竞价模式和规则的设计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要保证竞争的充分性,保证市场信息对所有市场成员的公开。防止市场成员之间的串通、倾销、哄抬电价等投机行为,真正将上网电价降下来,使消费者获得效益。

5、 为了确实有效地保护环境,在竞价上网的规则中,应考虑环保指标对发电排序次序的影响。

6、 为了保证电力市场运行的有序性、竞争的充分性、电价和电力供给的平稳性,必须扩大期货交易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的比例,制定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

7、 为了让发电商和供电商共担风险,可引入金融上的差价和约模式规避发电与供电双方风险。

8、 在制定市场运营规则时,需要对电网辅助服务保持一定的政策倾向性,激励发电商为电网提供高质量的辅助服务。

9、 市场规则应包含对电力交易全过程公平性的监管。

三、发电侧电力市场价格机制

1、 买方市场中的电价机制:边际电价价格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充足的发电能力,发电商企图通过降价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购电者将根据所有发电商在某一时段的报价进行由低到高的排队,按照这一次序逐步满足该时段需求电量,该时段的发电边际价格为最后满足该时段电量需求机组的报价。

必须强调的是:采用边际价格形成购电价格时,必须让发电商进行充分的竞争,才有可能使边际价格尽可能接近发电的社会平均成本,否则有可能导致边际价格过高,使发电商获得暴利。

2、 缺电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按实际报价结算”价格机制

在缺电的电力市场中,由于电资源稀缺,如果不限价,发电商报多高的价格,用户都得承受。如果采用边际电价为统一的购电价格,购电价格将急剧上扬,对消费者将是雪上加霜。最近加州电力市场的危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缺电的情况下,严格采用“按实际报价结算”价格机制。

3.在输电线路不出现阻塞的情况下,发电富裕的市场中采用全网一样的“边际电价”价格机制,缺电市场中采用“按实际报价结算”价格机制;

在输电线路出现阻塞的情况下,采用分区域竞价的电价机制。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向缺电的区域中建新电厂,电力富裕的区域中的高耗能、高污染、效益差的机组将逐渐被淘汰。

四、期货市场与风险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参与现货市场的发电商或中介商来说,存在较高的风险,不仅有可能造成电价波动过大,甚至造成电力供应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难保证稳定的电力生产,从而使生产的计划性和成本的控制无法实施。为了便于市场各方进行风险管理,需要提供一定的风险规避手段。期货交易是有效的形式。期货交易的引入是为了防范风险,利用其套期保值,保证电力市场的运行的有序性、电力供应的电价的稳定性。在期货市场上,差价合约是非常重要的规避买卖双方风险的金融手段。

差价和约是交易双方为了回避现货交易风险而签订的一种中长期合同,其本质是纯粹的财务合同,而与商品的实际交割无关。在合同中双方商定一个交易价格,当现货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电价时,购电方应将少于合同电价支付给售电方。如果现货市场高于合同电价,则售电方应将多于合同电价的电费退还给购电方。通常差价合约涉及的电量只是双方交易电量的一部分,交易双方都希望保留一部分交易电量进入现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市场获利机会。在电力市场中,差价和约不仅仅是财务合同,同时也是实物合同。发电商必须完成承诺的发电量。如果未完成合同电量,其差额部分将要求发电商赔偿,赔偿额为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差价与未完成合同电量的乘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市场的价格平稳。

从协议构成形式,差价合约可以分为授权差价合约、双边差价合约。所谓授权差价合约,是指合约电价和电量由授权部门负责制定的合约;所谓双边差价合约,是指合约电价和电量由交易双方商定的合约。在当前的单一购买者模式下,通常应用授权差价合约形式。

五、省级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1.省级电力市场总的竞价模式

电力工业从一体化垄断模式向竞争的市场模式转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慎重而行。国际电力市场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工业打破垄断的改革必须根据本国电力发展已形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式,经过研究论证,制定目标明确的计划,并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逐步有序地实施。

中国的电力市场改革也应该借鉴这样一条原则。电力工业市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手段来提高电力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电力生产和供应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就目前电力工业发展程度和相关社会经济环节来看,这一目标必须分阶段逐步来实现。通过在电力生产的不同环节逐步引入竞争,充分考虑已形成的电力供应特性和电力网络结构,结合电网未来发展格局,分级构筑市场结构,选择并制定适当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市场管制体系,使电力市场改革平稳地向前发展。

省级电力市场化改革,比较稳妥的做法是:近期实施以现行体制为基础的有限竞争的电力市场,远期实施完善的电力市场。

有限竞争的电力市场是一种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仅开放发电市场。一般说来,开放发电市场,既有利于在发电市场中引进竞争,同时也较易管理,对电力公司的现有体制不需要作大的变动,是一种比较平稳的作法。

完善的电力市场是一种纯市场模式,这种模式中发电市场和用户市场同时开放,实现了供求的双向选择,特别扩大了用户的选择权。在这种模式下,电价起到调节支点的作用,市场中的发、用电方能够自觉遵守运营规则。

1)发电侧竞争的电力市场—模式Ⅰ

这一模式,可以看作是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商业化运营的最初级阶段,在技术设备、人员素质、运行管理尚未达到一定先进程度时,为尽快提高电力工业的综合水平,保障社会用电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可采用这一模式。

这一模式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A.发电侧有限竞争的电力市场阶段

在这一阶段下,在省级行政辖区内,发电端均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省级电力公司拥有省内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网及所有变电设备和调度中心的资产经营权。?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 网厂分开,现有的发电企业、较大容量的地方发电企业逐步改造成为独立发电公司,分省网、地区网进行有条件的公开竞争,电量日清月结,市场法规法则及技术支持系统初步建立。这一阶段下,实现保证基数电量下的有限竞价上网,保证上网机组完成基数电量,基数电量以内的电量以核定电价结算,剩余电量实行竞价上网。

这一阶段考虑了历史原因形成而非机组本身的固有特性所致的电厂之间的成本差别,如:新老电厂差异、投资来源渠道差异、还贷条件差异、投资回报方式差异等。

这一阶段下,省电力公司将负责省内电网(输配)的规划、建设、发展和运行,在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电力电量的销售和传输。公司上游与接网的独立发电公司和经营省际电力电量交换的网级公司相连,下游直接面对用户。省电力公司的销售对象是电的消费者。公司要进行各种市场调查和长、中、短、实时负荷预测,并向上游环节支付购电费来购电。由于省电力公司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其电量销售价格将受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的控制,但售电价格中应合理的包含输电配电环节的相关费用,以保证公司资产的合理回报和自我发展需求。

B.发电侧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阶段

这一阶段下,省级辖区内所有发电厂均已变为独立发电公司。独立发电公司公开完全竞争上网,半小时制报价;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场法规、法则、及技术支持系统。在发电侧有限竞争的电力市场阶段实行一段时间后,必然要过渡到该阶段。在这一阶段,要解决一个省电力公司的购电市场问题。网厂分开以后,无论发电企业在性质、规模、所有制成分上有什么不同,为了保证省公司商业化运营秩序,省域内的任何电厂都要参加省公司的发电侧电力市场,取消基数电量,发电公司发电量实行完全竞争发电。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一律平等。

2)输电网开放,多个购买者模式---模式Ⅱ

模式Ⅱ的目标是形成完全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是在模式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电侧市场竞争,同时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进程适时进行配电市场的相互竞争,使电价水平有明显降低。其特点是:

在模式Ⅰ的基础上,发电侧实行完全竞价上网,配电市场有序地放开,成立独立的地市供电公司。

如果国家政策允许,一部分大用户可在某区域内直接从独立发电公司购电,通过输电网和配电网进行输送,用户和独立发电公司向输电网和配电网交纳相关费用,如果条件成熟,可允许大用户跨区域选择供电公司,包括直接从独立发电公司购电或与其他供电公司交易。

这是在市场机制完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省电力公司已完全转变为电网公司,独家垄断经营输电环节,供电企业和大用户向电力生产企业直接购电,电网公司负责网际功率交换、电网安全运行及电力市场运作,并负担电力的运输职能,收取过网费。其过网费的收取受国家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监管。

电网企业在转变为完全的输电公司、收取过网费以前,可进行一定时间的过渡,使部分电力由电网经营企业向发电企业收购后,转售给供电企业和大用户,另一部分电力由供电企业和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买,电网经营企业收取过网费。

3)零售竞争模式---模式Ⅲ

零售商向用户发出告示,用户根据电价及服务质量选择零售商,与零售商签订供用电合同;这一阶段,不仅在发电环节,而且在零售环节,都展开较完全的竞争;

2. 水、火电竞价模式:

1)所有火电厂均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

2)省调度中心可直接调度的火电厂参与日前电力市场的交易。

3)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火电厂(AGC机组,负荷跟踪能力强的机组)参与实时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

4)在期货市场上,采用边际电价的结算规则,通过多次拍卖竞争形成成交电量和成交电价。对一年以上的期货市场根据年发电量的多少进行报价;对月期货市场则根据月增加多少发电量(相对年期货市场上已成交的电量)进行报价。

5)在日前市场上,将期货市场上的成交电量,分解到日,并将期货日电量按系统负荷曲线的归一化的标幺值分解到各调度时段,从而形成各时段的期货电量。负荷曲线与各时段的期货电量的差值为日前电力市场的竞价空间。在日前市场上,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采用相应的购电价格形成机制,防止过高的边际电价使电厂获取过高的超额利润。

6)在实时市场上,只有负荷跟踪能力强,具备专用的数据通道的机组参与实时市场的竞争。实时市场的竞价空间为超短期负荷预测值与预购电计划发电出力的差值,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采用相应的购电价格形成机制,组织竞价。

7)在辅助服务市场上,具有辅助服务能力的机组可参与竞价。在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上,交易中心公布所需调频容量,机组按容量与电量分别报价,交易中心将根据容量价格与电量价格之和,按控制的边际电价结算规则组织竞价,但调频服务的结算价格不得低于有功市场上机组的边际结算价格,以鼓励机组参与调频服务。在热备用辅助服务市场上,机组按容量与电量分别报价,但竞价排序指标为:电量报价与系统故障概率之积,加上机组容量报价。据市场供求情况,采用相应的购电价格形成机制,组织竞价。

8)地区小火电竞价模式:由于小火电的数量较多且不具备专用的通讯通道,这些电厂仅参与年和月的期货竞价市场。每天的出力曲线为将根据分解到日的电量和负荷曲线的标幺值确定。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有条件的省级市场,小火电竞价上网应在省级期货市场上进行,而不是按地区组织竞价,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不具备一定条件的省级市场,在总的小火电电量一定的条件下,小火电分地区竞价上网。

9)供热机组竞价模式:在供热季节这类机组将根据“以热定电”的原则,不参与竞价,按固定出力曲线上网发电,其电价按物价局核定的价格进行结算。在其它季节,将与其他机组一样参与竞价。

10)水电竞价模式:对于水电厂较少的省市,建议水电不参与竞价上网,采用租赁的办法,由电网公司经营。水电调度经济原则是:利用有限的水电发电量降低日前市场、实时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上火电系统的边际发电电价。

3. 机组分组(类)竞价上网的模式

在电力市场初期,考虑到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而非机组本身的固有特性所致的电厂之间的成本差别,如:新老电厂差异、投资来源渠道差异、还贷条件差异、投资回报方式差异等,可将省电网内所有机组按成本差异分成几种类型,按照一定的市场运行规则,采用机组分组(类)竞价上网的模式。

4. 发电集团之间竞价上网的模式

在电力市场初期,考虑到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而非机组本身的固有特性所致的电厂之间的成本差别,如:新老电厂差异、投资来源渠道差异、还贷条件差异、投资回报方式差异等,可将省电网内所有机组按成本差别进行均匀搭配,形成几个(最好10个左右)的发电集团(每个发电集团内,都要包括老机组、新机组、还贷机组等),按照一定的市场运行规则,在发电集团之间实行竞价上网。

5. 省级电网交易中心在大区电力市场中的作用

根据我国经济以省为实体的现状,以价格为基础的商机制应作为发展跨省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各省的电网交易中心不但是单一的购买者,而且还是本省发电商进行大区卖电的商。省电网交易中心将组织全省的发电厂的剩余电力到大区竞价。因此省电网交易中心将向大区申报卖电和买电的报价曲线。由此必须制定省电网交易中心作为商的交易规则。

六.区域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大区电力市场可以采用三种基本的运营模式:双边交易模式、单一购买者模式;电力经纪人模式。

1) 双边交易模式

在初期,市场成员为各省电网公司。市场各方单独议价、签订合同;或者,由大区市场运行机构提供信息交换的场所(包括BBS)。

交易双方为各市场成员,而与大区市场运行机构无关。通常在合同中规定了违约条款,若未能履行合同,由违约方补偿对方的损失。这种模式适用于远期合同和提前电力市场。

为了方便双边合同市场,大区系统运行者应设立电子公告板(BBS),各省可根据公告进行电量和容量买卖,这种公告板有助于各省间有效地交换信息。

在这种模式中,大区调度中心不参加双边交易,但必须保证交易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情况下,系统运行者不必关心合同价格,仅关心系统需要提供的交易及交易时间,应有一系列规则明确规定双边市场下各机构的责任。有时候,由于输电堵塞或发电输电设施突然发生故障,不得不减少或中断合同交易量。在这些情况下,大区调度中心必须将各类交易进行排序,确定相对重要性,通知各市场参与者减少或取消交易。通常,首先减少不确定的交易,然后是短期交易,最后是长期交易。

2) 单一购买者模式

在该模式中,要求各省分割一部分负荷电量集中到大区电力交易中心形成大区供电厂竞价的电量。所有市场成员参与报价,并由大区单一购买者按照优先采购低价电力的原则安排交易计划。

该模式的特点是:购售电交易必须在大区联营中心内进行,大区联营中心负责大区内交易额的平衡。市场交易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受到调控。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一个招、投、评标过程和最优决策模块。缺电的各省发电公司向大区交易中心报出其可以接受的最低售电价,电力有余的各省发电公司向大区交易中心报出其可以接受的最高购电价,大区交易中心进行价格的高低匹配,给出成交的统一电价,作为结算的基础。

实行该模式的基础是:各省电力公司与大区交易中心预先签订多边合同,并有独立机构对大区交易中心进行监督。

3)电力经纪人模式

根据我国经济以省为实体的现状,以价格为基础的商机制应作为发展跨省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各省的交易中心不但是单一的购买者,而且还是本省发电商进行大区卖电的商。大区交易中心为经纪人,每小时通知各方潜在买家和卖家的价格,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小时电力市场。

各市场成员申报其买卖电的报价,由经纪人系统按照高低匹配法对潜在的交易进行匹配,并决定交易价格、以及进行系统的安全校核。详细步骤如下:

第一步:收集报价资料。收集市场成员的报价情况,卖电报价代表一省提供额外电量的价格,买电报价代表一省降低生产可避免的成本。所有报价必须在交易前一小时提交大区经纪人。

第二步:价格排序。大区经纪人收到所有报价后,将其进行排序,售电报价从低到高排序,买电价格从高到低排序。

第三步:报价匹配。一旦收集到买方和卖方的报价,大区经纪人将进行排序,并对最低卖价的省与最高买价的省进行比较。然后,将次低的卖价与次高的买价进行比较,这一过程延续到无报价可比或最低卖价高于最高买价为止。这一过程称之为高低比较法。由此确定成交的双方。并不是所有高低配对后的经济交易都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缺少输电线路、输电堵塞或系统运行者规定的稳定极限会使现货交易不能进行。当不能进行交易时,大区经纪人将比较余下的最高买价和最低卖价。

第四步:确定交易价格。对成交的双方,其交易价格为双方卖价和买价的平均值。为了能有收入回收输电投资,可以对这种平分利润的办法进行修改,卖方和买方各支付一部份收入给输电公司。

第五步:通知交易各方。找到交易并确定交易价格以后,中间机构在交易前的一定时段内将有关信息告知各方。

第六步:实施交易。各省确认其参与交易,并进行交易。至少应在交易前十分钟确认。

我们认为:区域电力市场将来可能采用第三种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适合于各省采用不同的竞价模式和市场规则(这是因为各省的情况不同)

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力交易应在大区范围内进行,不需要省的交易中心,而由大区电力交易中心取而代之;在单一买主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在大区范围内,所有省的电价趋同。这对于经济发达且发电成本较高的省份,其电价是下降了,而对于经济不发达且发电成本较底的省份,其电价是上升了,这与我国以省为实体的经济可能发生矛盾。

七.电力市场中的“期货交易市场、现货交易市场、实时交易市场、辅助服务交易市场”的协调问题

通常按照提前时间的长短,在电力市场中设置期货交易市场、日前市场、实时市场,并将热备用、调频作为服务商品划分到辅助服务市场中。然而不同市场之间的协调的意义没有被人们所认识。事实上,年期货电量分配到各月和月所有期货电量分配到各日是否合理?关系到未来电价是否平稳?电力生产是否平稳?日交易计划的制定能否为实时市场提供更多的安全充裕度和竞价空间?基于上述理由,提出多级市场的协调方法,其中包括:

1)年度与月度市场之间的协调;

2)月度市场与日前市场之间的协调;

3)日前市场与实时交易市场的协调;

4)辅助服务市场和日前市场与实时交易市场的协调。

1.年度与月度市场之间的协调

为了保证年度期货合同与月度交易计划的良好衔接,在月度交易计划中应该考虑年度期货合同在月度市场上的分配。在交易管理系统中,年度与月度合同相互协调内涵是:根据全年的负荷曲线、机组检修安排情况,追求各月年期货电量与该月的总负荷电量的比值尽可能相等,以保证不同月份的电价尽可能平稳和供需之间的平衡。

月度与年度计划相互协调的关键是:在某月的运行结束后,应该根据市场目前的运行结果,调整剩余月份的年度合同电量的分配。详细算法叙述如下:

1)预测未来剩余月份的月度负荷需求;

2)计算各月的年期货电量对月总电量的比例;

3)选择年期货电量对月总电量的比例最小的月份,按照一定的步长,增加该月的年期货电量;

4)检验年期货电量是否分配完毕?是,则计算结束;否则,去[2]。

2.月度期货市场与日前电力市场之间的协调

由于各交易主体的合同电量与合同电价已经在年和月的期货交易决策中确定,就日合同电量的分配决策问题而言,不在于如何进一步降低购电费用,而是追求期货电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均匀性和现货市场价格的平稳性。期货电量时间上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机组连续开机,避免机组的频繁启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将使得潮流分布均匀,保证足够的输电容量裕度留给现货市场,这既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又为现货市场准备了更大的竞价空间。现货市场价格的平稳性体现在:对负荷大的交易日,分配的期货电量的数量也应该大,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由于现货市场各日的竞价空间不平衡使得现货价格产生很大的波动。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建议: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中增加日合同电量分配决策模块。

3.日前市场与实时市场的协调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协调好日前市场与实时市场之间的关系。在这两个市场之间,不仅考虑到本级市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还必须为下级市场预留足够的调度控制空间。这样,在考虑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日前交易计划与实时调度过程之间就能够自然衔接、平缓过渡、井然有序,从而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协调日前市场与实时市场,引入交易计划的调度流畅性以及调度流畅度指标。

调度流畅性是交易计划适应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调度和控制空间大小的性能。调度流畅度是交易计划的调度流畅性的度量指标。

为了简单起见,调度流畅度指标采用以下评价标准:

调度流畅度用在各节点的负荷增长模式一定、考虑发电和输电约束的条件下,交易计划能够承受的系统总负荷增长的最大幅度来表征。在给出的交易计划基础上,若总负荷增长,按照固定比例将负荷增量分摊到各节点;若求得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增长量,则流畅度指标用与系统总负荷的比率表示,即下式所示。

=/*100%

该标准下的流畅度指标与传统的负荷备用率在形式上相似,但是从特定意义上额外考虑了备用总量的分布特性,从而比传统的负荷备用率概念优越。流畅度指标越大,说明多级市场之间越能够平稳过渡。

在评价系统能够承受的负荷增长幅度时,规定各节点的负荷增长模式给定。这一假设是有代表性的,因为对于一个特定的系统而言,负荷增长模式具有相对固定的规律。为了简化起见,可以令负荷增长模式与各节点上的负荷成比例。

4. 辅助服务与实时交易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关系

辅助服务市场将向现货市场和实时市场提供机组的调配范围、备用范围。实时和现货市场将根据这一范围所规定的约束条件,进行预调度计划的优化决策和实时计划的优化决策。换句话说,在决策预调度和实时购电计划时,应优先保证辅助服务市场计划的实施。

八.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技术及安全管理模式,并融入电力系统及电力市场计算分析理论的综合信息系统。以技术手段为电力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和电网的安全、稳定、优质、经济的运营提供保证。

根据电力市场特点,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设计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应遵循总体详细设计(其中包括数据库、数据流程、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分步实施的方针。

系统的整体设计应紧密结合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不但要满足于现时电力市场各种运营模式、竞价模式和结算模式变化的需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还要适应于将来华中区域性电力市场运营、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和电力市场进一步发展(例如,供电侧开放的电力市场)的需要。

在设计中,应充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并充分考虑将来与大区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接口与协调,应充分考虑与地区(市)级电力市场的接口与协调。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应注重平台系统的建立,应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系统平台,应采用开放式、分布式体系结构,以利于系统的集成扩充和发展,适应技术发展和电力市场逐步完善的需要。

数据接口应采用最新国际标准(如IEC API标准),实现各功能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和访问。在网络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局域网和公用网之间的衔接和数据交换,考虑身份鉴定,密码设计等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还应注重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向及数据间相互关系的建立。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应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通用技术。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尽可能用电子商务的思想(技术)进行设计。

电力市场计算分析的高级应用软件应考虑:(1)期货交易市场与现货交易市场的协调,(2)现货交易市场与实时交易市场的协调,(3)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交易市场和实时交易市场的协调。并能详细给出上述交易市场间的数据流向。

应考虑系统在线运行的监视与管理功能,考虑数据备份,考虑市场暂停或技术支持系统故障全停等意外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措施。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4篇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1)目录模式(catalogue),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网上黄页(webyellowpage),(2)信息中介(informationintermediary),(3)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4)电子商店(e-shop),(5)电子采购(e-procurement),(6)价值链整合(valuechanintegration),(7)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marketttpiace)。

通过归类分析,把七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1、目录模式,一是链接到某一综合信息平台上(门户网站如雅虎等);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以信息。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2、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3、农产品虚拟社区,虽然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因为如此,它正式成为一种附加功能,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这三种模式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仅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第二类是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它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4、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势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5、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6、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类是适于中国国情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第三方市场模式。

本文从电子交易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七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相关的,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适应性、其优劣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本文认为现阶段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7、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总之,不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或缓解了目前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网络适应性:价值链整合和第三方交易市

场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交易环节过多的问题;信息的畅通、透明能够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四种模式中规范的交易流程、科学的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交易不规范的顽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七种主要模式都具备信息的收集、功能,并且采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为了聚集人气和提供完善的服务,都加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使参与者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相关交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中介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中收集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能分别不同程度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有效的网上交易手段及和约交易,能够减少交易的波动幅度;同时,针对农产品交易量大、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

二、适合中国现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第三方市场模式除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外,相对于其它模式而言,还有其它主要优势:

(1)价格优势:加入或参与某一第三方市场模式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费用少之又少;

(2)信息优势:第三方市场模式的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推广、专业化服务,往往知名度较高,信息量巨大,以中国粮食贸易网()为例,每天更新几百条专业信息。

(3)技术优势:第三方交易市场较大的交易规模和其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能较好地体现该模式的一般技术优势。

(4)集聚优势:信誉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往往能够吸引一大批企业加盟,从而积聚数量庞大的企业数据库,这种积聚优势往往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文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中发现:这些第三方交易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运营中,都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思路和营收模式。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则大多停留在为企业本身服务的层面。另外,从中国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获利的角度来看,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企业赢利状况较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这七种模式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三、电子拍卖是较具前途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1、国际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通过电子拍卖方式进行。(注)由于农产品生产往往都是数量极大,所以在交易中,不仅交易数量巨大,而且交易十分频繁。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默思卡尼表示,不同的第三方市场会适合不同的产品线,大宗商品类型的产品很合适拍卖模式的第三方交易市场。

2、农产品的电子拍卖被国内外广泛应用。2003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2003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农产品销售采用多种不同的在线销售模式。电子拍卖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棉花、谷物、大豆、木制品、牲畜、奶制品及多种其它食品等许多电子拍卖市场。本文在电子拍卖一章已介绍,欧美、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各拍卖市场提供电子拍卖服务。在国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本国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的成功案例。

3、电子拍卖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尽管在线拍卖采用与交易厅离线拍卖具有相同的程序,但前者在便捷、灵活,成本等方面优于传统方式。使用电子拍卖交易系统后,竞买人再不需要扯着嗓子叫价,也不需频频举手,看到所买的货物价格适合时只需按一下手中的竞价器即可,拍卖人员即通过移动式电子拍卖车(移动式拍卖)或电子拍卖控制台(固定式拍卖)来主持拍卖,避免了因环境吵杂而引起的失误。此外,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如货物理货、拍卖竞价、资金结算、客户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所以整个拍卖交易过程除需几个技术人员控制电脑外,其余全部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进行操作,拍卖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21-02

2011年11月31日,四川省首家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四川大宗电子交易平台正式启动,同时,三家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分别和四川大宗达成合作,交易合同总金额达6亿元。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的出现对推动我国传统现货批发市场改造与提升、促进商品流通、规避价格风险以及实现商品价格发现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现状

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是指以现货“仓单”或者标准化合约为交易标的物,以大宗商品为主要交易品种,以互联网和电子交易平台为依托,买卖双方缴纳保证金为入市条件,采取集中竞价、电子撮合的交易方式,实行涨跌停板、当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和保证金交易风险管理制度,交割期限一般在一年内的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现货交易模式,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据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旗下大宗商品数据平台——生意社的最新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大宗商品年交易额将突破10万亿,再创新高,与2011年相比将实现超过20%的增速。截至2011年12月1日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经超过326家,涉及农副产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多种产品和领域,不断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带来了交易品种和成交量的提升。

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是适应现代生产方式要求,整合传统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组织形式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探索了互联网上交易新型交易模式。目前,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历经三种模式创新。

1.1准期货模式

准期货模式是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的最初形态,是借鉴和套用了期货交易模式发展起来的,因此称其为准期货模式。

1.2“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

“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是在准期货模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从准期货模式的特点看,除了在合约交易期限和交易保证金比例与期货不同外,在标准化合约交易、采用集中竞价形式、进行计算机撮合交易、交易所为买卖双方提供履约担保、交易的涨跌停板、每日无负债结算等方面,与期货交易没有差别。

1.3“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

随着交易商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货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交易市场管理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同时,交易模式进一步创新,在“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基础上,形成第三代的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模式,即“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在基本的交易规则和内容上与“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相同,创新点在于它引入了“中间仓”和生产商市场会员,制定了相应交易制度。

三种不同交易模式,反映了大宗商品交易发展的历史演进,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结果,是现货贸易和流通领域的现实需求。

2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电子交易市场运行平稳,但随着其快速发展,原本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与期货交易类似,虽然国38号文件做了明确规定要理性回归现货本质,但仍有部分交易所打政策球。

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铁矿石的暴涨暴跌中所受到的损失、创伤,早已经被市场及业界人士有目共睹。在铁矿石暴涨时订立、追加的商业订单,因没有必要的订单市场交易,而不得不在铁矿石价格的快速、巨幅的暴跌中,造成铁矿石订单履约后的巨额的商品库存成本及信贷损失,或因放弃铁矿石订单的履约,而造成巨大的订金及信用损失。更为重要的,则是居于全球钢铁生产第一大国的中国钢铁行业,其所希望拥有的铁矿石的市场话语权与定价权,就可以利用这个市场因素,来与全球三大铁矿石垄断企业对决。当电子商务应用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领域的时候,现货订单交易也就和现货交易一样,成为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所必须具备的市场功能之一。

另外由于文化的不同,在将电子商务运用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建设方面,要求我们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或传承,来进行相关的客户体验的设计、赢利及商业模式的规划。

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志超认为,作为新兴的交易模式,电子交易市场在解决现货流通中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现货贸易与投资、发展与创新的问题,只有真正立足现货市场进行交易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大发展。根据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需求,确定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在操作层面建立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为创新点发展的支撑平台,促进应用和模式的创新。

3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研究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明确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是一种适合生产要素市场和大宗商品贸易流通的电子商务形态。其模式是以服务于现货贸易为宗旨,在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大宗商品市场化进程、组织形态演化、电子商务技术进步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产物。

备受瞩目的“中国南京同仁堂·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揭牌开业仅一个月便创下了交易额近百亿的惊人业绩,绿金在线采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依托中国药材产业优势,构筑全球化的“天然药材标准品大宗现货交易平台”、“B2B网上直销平台”、“B2C网上直销平台”;借助国家物联网工程,大力发展天然药材产品的仓储配送、物流追踪、产品溯源(RFID)等业务。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探索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也希望能给动荡中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开辟一片新天地。

电子商务模式是互联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模式的优势则是可以很好地把企业和运营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共同发展。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不管怎样,其核心依然是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与包括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内的市场服务的落实。

在这个创新发展中,也最值得业内倾注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一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为因应其所具有的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市场功能,而需要倾力创新、开发的市场交易产品;二是因应其市场交易产品的创新、开发,而在厘定金融及其衍生产品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产品的同时,不断创新与开发出其市场所亟须的、相应的服务产品。

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因为它的每一点进展都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从电子商务视角,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可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多种交易模式并存,有效地利用三维电子商务模式即多方联营的复合型或混合性的电子商务模式。简单把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应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及其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不全面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功能,要从线上拓展至线下,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功能体系。

搭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公共贸易平台,是对传统现货贸易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提升。根据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具体情况采用独特的三维电子商务模式,如B2M2C商业模式,企业信息,经理人获得商业信息,并且将商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所有的消费者或客户——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现实和虚拟相结合,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结合的双赢模式,充分解决了信息来源、客户源、在线结算、物流等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交易所场内交易定价和交易所场外实物交割的有机结合。我们对国内未来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依然有很强的信心,金融创新将有效支持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于国内经济成功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交易所可交易化产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只是不断地创新、开发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与服务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才能无限广阔、充满生机!不管怎样,其核心依然是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与包括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内的市场服务的“落地生根”。

4结论

2012大宗商品起伏不定、企业利润更是堪忧。为摆脱困境扩大客户源,在线电子现货交易成为企业营销手段之一。对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中国电子商务从快速增长阶段向成熟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不仅有利于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本身,也有利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与流通企业,利用这个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具有国际化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加强对各界资源的整合,快速转型,创新经营,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引领基于电子商务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快速发展,争取其在国内、国际同行业的商品生产、流通中的市场话语权、定价权。

参考文献:

[1]贾国华.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模式创新及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9).

[2]董建瑾,王岩.谈国发38号文件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影响[J].创业家,2012(1).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6篇

建立区域电网电力市场,将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市场模式设计、市场交易方式;电价机制、及其调控;转供,开设输电通道;期货和现货合同等问题。本文仅就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模式设计及其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一、建立区域电网市场已具备前期条件

1、电厂具备良好运行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系统的发电企业先后经过企业整顿、升级、双达标、创一流等阶段性重点性整治、改造、提高和创优工作,电厂的设备水平、安全环境、人员素质、科技手段、管理能力和效益实力,得到全方位总体提高,发电设备处于稳定可靠、环保效能的良好运行状态,已能满足区域市场的需要。地方投资主体的电厂,亦参照了上述做法。

2、电网基本框架已构筑

最近几年,随着西电东送战略部署实施步伐的加快,以及首批电源、电网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相继投产;同时,各省市“城乡两网”改造的预期完成,更好地提高了电网输、送、受电能的整体功能。至2000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分别为:500千伏25910千米、330千伏8524千米、220千伏l22597千米。220千伏及以上主干网骨架已形成,提高了区域联网能力。

3、五大集团资源配置相当

“五大”发电主体,同等参与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竞争。5家发电集团公司的资产规模、质量大致相当,地域分布基本合理,在各区域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均不超过20%,平均可控容量约为3200万千瓦,权益容量在2000万千瓦左右。为五大集团参与竞争,提供了“透明、公开”市场平台。

4、有良好的区域网间输送技术与市场条件

随着西电东送项目实施,跨区联络线建设的加快,省市际交易和区域交换电力能力提高。尤在当前电力供应趋紧的形势下,区域内和大区联网效益作用更为显著。同时,随改革的深入,要求打破省际壁垒、开放市场等行政措施的配套,更为建立区域性市场奠定了市场基础。

5、高峰负荷错时性

各大电网根据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预测,为保证用电站可靠和持续性,均作出高峰负荷错时性按排。如华东电网,2003年高峰时段至少错峰340万千瓦。这种错时性按排,不仅有效地缓和了高峰用电,还为区域电力市场中省际间负荷的互剂,提供了交易平台。

6、有模拟或竞价电力市场的经验

早在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前,不少省、市结合经济责任制考核,就推出了以指标考核为主体的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其实质内容除技术支持系统原因,不能实时交易结算外,其它基本具备市场要素雏型。1998年始,浙江、上海等试点省、市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研究和制订并实时运作,取得了成功经验,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奠定了市场的硬件、软件基础;同时培训了市场运作人员队伍,增强了竞价上网意识。

综上所述,当前开展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建立工作,时机已基本成熟。

二、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模式框架设计

1、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主体: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主体是区域电网公司、省网公司及直接准予进入区域电网的独立发电公司。

2、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结构:约束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的结构模式。省网公司必须参与,独立发电公司自愿参与并取得准入资格。

3、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特点: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的运作和调度,由区域电网公司本级的电力市场交易中心负责操作。该中心应依据市场交易规则,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市场运作。

结算中心设在区域内各省、市电网公司所在地。

区域交易中心和省网结算中心,都接受同级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管。

4、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性质:主要表现为:它是有多个购买者市场,购买者可以是电网经营企业,也可以是准入的独立发电公司(主要是处在区域接网处的电厂,购进电量作为转供电量向邻域市场上市);它是一个批发市场,电量成交在多个购买者之间。市场初期,不直接向大用户售电;市场后期,先采用省网公司集中购售、加收过网费的模式试点直供;后逐步开放,向大用户直接购电。

5、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5.1设计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指导思想:

从我国区域电网的现状出发,引入竞争机制,在省网电力市场“竞价上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交换电量的竞争力度,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激励电网经营和发电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上网电价。

借鉴我国建立省网级电力市场的运作经验,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为:多个购买者+差价合约多个购买者:指代表所有电力用户,统一收购市场竞价上网电力的区域电网公司;指需要进行电力交换的区域内各省网公司和部级独立发电公司(如三峡发电总公司)。

同时,多个购买者自身,通过各自区域内同级电力市场,向发电企业竞价购电。

区域市场组建初期,可以是区域电网公司统一上网电量的购售。

差价合约:指买卖双方的一种期货合同。用于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引起的金融风波。

5.2交易种类:现货交易和合同交易。

5.3竞价电量份额:建议采用全电量竞价上网;部分电量按市场清算价结算,部分电量按合同价结算。市场初期,建议按市场清算价结算的电量比例不超过20%,以后视市场发育情况逐年递增,直至全部。

5.4市场价格机制:与竞价电量额度匹配。前期采取过渡电价:市场卖方报价,满足需求的系统边际价格为市场清算价;合同电量按合同价。同时根据区域市场规则要求,规定市场上限价格。市场后期,全电量完全竞价,取消合同价后,以一部制电价结算。

5.5交易方式:

5.5.1现货实时交易,指交易当日二十四小时内。

5.5.2期货日前交易,指交易前一日二十四小时内。

5.5.3期货合同交易,指合同期有效期内。

6、建立电价调节库;

在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形成联动机制之前,上网机组竞价产生的差价部分资金,由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监用,用以规避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市场管制时段等产生的风险。该资金的使用,应以国家电监会规定规范、透明操作。

7、区域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

进入区域电力市场的所有发电机组,都有义务承担电力系统的备用、调频、无功、黑启动等辅助服务。市场初期,对实施辅助服务的机组,建立合理的按上网电量计算的补偿机制;中期,可对备用和调频等辅助服务,初步建立竞争市场;市场远期,则可进一步完善竞争市场。

8、区域电力市场的电力监管机构:

按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设立区城电力市场的监管机构。

三、建立区域市场配套的相关措施

在建立电力市场的过程中,如何使得建立的电力市场,既促进电力工业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又保证电网高度安全可靠,同时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矛盾的焦点在打破省际壁垒与统一调度上。

1、制定区域电力市场监管办法、运营规则

在总结省级电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经验基础上,结合省级发电市场规则和监管办法的实践经验,制订《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区域电力市场监管办法》等市场运作必须具备的约束性文件,确保区域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营。

2、建立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调度中心

具体负责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运作与调度,市场信息,履行市场监管机构授予的其它职能。

3、建立和规范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是应用计算机、量测和通信技术,把市场规则的具体执行计算机化的支持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满足“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在省级发电市场支持系统基础上,研制和开发区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结合实践,建议采用浙江省网“预调度+实时调度的电力系统运作模式”,作为区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雏型模式。按《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编排交易程序。

4、理顺电价机制、促进电价改革

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同时尽快制订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

四、其他需同步研究的问题

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后,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电职能随之发生变化。在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中,我们要加以重点研究。

1、网调与省调在市场中的功能定位

网调与省调进入市场电力交易平台的主体,分别是区域公司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省网公司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两个交易中心分别主持两个交易平台,同时分别向上一级电网或其它同级电网电力市场,归口提交本网电力交易标的。

两级调度的其它职能不变。

到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上下级电网交易中心应是单纯的供售电契约关系。

涉及电网系统安全等调度指令,仍需网、省两级调度按规程严行。

根据电网统一调度的原则,在网厂分开后,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网调与省调,对电厂应继续按电网现有规定和《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加强调度运行管理。

2、缺电风险和历史遗留问题的研究

2.1电力体制改革后,原网、省公司行政管电职能已分别移交同级经贸委,但区域、省网公司仍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三做好”,即做好电力建设的规划、发展建议工作;做好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做好同级电网缺电预案,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2.2区域、省网公司有职责搜集电力市场信息,研究电能价格波动规律,及时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的规律性变化,及早提出弥补缺电风险的建议,供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3慎重、规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一机一价”、“一厂一价”等涉及历史定价的状况,要区别不同投资主体、机组经营期限、合同电价等情况,既慎重又规范地予以妥善处理。既要兑现承诺,又要结合电力市场建立和运作的实际,还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分期分批解决此类问题。

3、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的协调

进入区域市场运营后,网、省两级电力(网)公司的职能与其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亦将随市场模式重新整合。但管理职责界面的划定应与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相适应。建议在市场过渡阶段,在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的协调上,尚需协调和磨合。参照浙江电网电力市场的作法,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关于市场运营机构问题。区域电力市场进入试运后,要明确市场运营机构。在现“网公司电力调度通讯中心”上加挂“某某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调度中心”名称,增加承担市场交易职能。

3.2关于年度合约电量的预测、计算、分解与调整职能。此项工作由区域电网公司计划与规划部门履行适宜。

3.3关于购电合同的准备、修改、签约及发电市场的实时与合同的财务结算职能。此项工作由区域电网公司财务与产权部门履行适宜。

3.4关于电力市场的前期培训工作。此项工作涉及到市场运作机构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建议由网公司总经理工作部牵头为宜。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字:电改 售电侧放开 电力交易

中图分类号:TM- 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9号文(简称“9号文”),明确了的新一轮电改将在“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思路下构建真正有效的电力市场机制。售电侧改革被认为是本轮电改新方案的最大亮点,是“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售电侧改革作为“两头”之一,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否成功将决定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而电力交易机构中心枢纽功能的发挥对于新型售电主体能否最终进入售电侧市场、能否有效开展售电业务、能否真正形成竞争性市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背景分析

(一)新电改要求售电侧放开

售电侧放开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影响较大,一是,企业的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电网企业运营模式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三是,企业交易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电力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实现交易机构的独立运行,承担交易平台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四是,业务重点发生根本性转变,主要现在电网规划更多由政府主导、电网运行的操作模式更为复杂、电力营销竞争性加剧、电力交易主体增多等。五是,管理重心发生转移,盈利导向转为成本导向、降本增效成为重点。

(二)售电侧放开对电力市场交易提出的新要求

售电侧放开在对国家电网公司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对电力市场交易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如面对大量涌入的售电主体,必然改变原有的市场成员管理模式,需要重新设计优化电力交易业务,需要将由电力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实现交易机构的独立运行,共筑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交易局面。

三、研究内容

(一)电力交易业务的更新设计

1.电力交易业务变化重点分析

经过深入对比分析,新电改后电力交易机构的业务将发生较大变化。市场构成由原来的单一中长期市场转变成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市场模式由原来的分散式转变成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模式。市场体系由原来两家大电网公司各自分级管理转变成为区域和省(区、市)电力市场,市场之间不分级别。新业务需要支撑多种类型的市场成员及其多种交易需求;新业务需要支撑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等多种交易方式;新业务需要支撑电力直接交易、跨省跨区交易、合同电量转让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多种交易;新业务需要支撑多种交易计划的编制(包括月度、日前、日内等);新业务需要支撑多种交易合同的编制与签订;新业务需要支撑面向多元主体的交易结算;新业务需要支撑各类交易主体相关信息的。

2.业务更新设计

根据售电侧放开对省级电力市场交易的新要求和省级电力交易机构自身定位,勾勒国家电网公司省级电力交易机构业务蓝图。主要分为核心业务和支撑业务,其中核心业务包括市场成员管理、交易组织、交易合同、交易计划、交易结算、信息;支撑业务包括电力交易平台、电力电量平衡分析、市场评估分析、服务窗口管理、市场建设与规则编制、风险防控等业务。电力交易机构业务蓝图见图1。

(二)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1.功能定位变化分析

改革后电力交易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国家电网子公司或分公司形式)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政府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交易机构主要负责市场主体注册和相应管理、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其中包括市场运营分析、披露和市场信息、提供结算依据和汇总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自主签订的双边合同。

2.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1)确定组织形式

《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电力交易机构组织形式为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会员制等三种组织形式。电力商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交易机构与电网经营企业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电力交易机构与调度中心之间须密切配合,因此建议采用电网企业子公司的组织形式。电网经营企业子公司的组织形式具有组建相对容易、运营成本较低、确保中立和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改革进程等诸多优势。

(2)组织机构建设

交易机构的功能定位,决定其基本职能、机构、编制、财务等在第一时间应是完整而独立的,同时政府赋予其行业公共机构的属性,并拥有干部人事管理权。但是交易机构的相关业务专业性较强,一方面要求具备深厚的电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具备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市场交易的相关知识并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要求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技能。该类人才目前市场上较少,主要集中在原有的电力交易中心,因此建议以电网企业现有人员为基础,完成机构的组织建设工作。对于一般人员的短缺,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公开选聘,择优录取;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短缺,则需要由市场管理委员会推荐,并按组织程序完成聘任流程,杜绝,以保证各方利益。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发电权;节能减排;电力市场

作者简介:伍玉林(1985-),男,广东台山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调控中心,助理工程师。(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83-02

发电权交易是指发电机组将发电权电量有偿转让给有剩余发电能力的低能耗机组。[1]发电权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发电成本、能耗与排放高的机组将其合同电量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发电成本低的节能环保机组替代其发电,交易的结果是交易双方在取得经济上双赢的同时电源结构得到优化配置、降耗减排目的得以实现。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的省市进行发电权交易试点,如河南、四川、江苏,实践结果也证明发电权交易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发电权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献[2借鉴了普通商品二级市场交易的理论,首次提出了发电权交易的概念与交易机制,并分析了经纪人模式组织普通双边交易的机理。在机会约束规划的框架下,文献[3]构建了发电权出让方与受让方的竞价模型,分析了其中的竞价行为。

合理的发电权转让和利益补偿机制对于能否顺利执行节能减排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如能增加洁净能源发电权交易的份额,则其节能减排效果必然更加明显。文献[4]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部制电价的发电权集中撮合交易模式,按照可以体现煤耗成本的电量电价的“高低匹配”原则进行撮合交易,使交易结果符合节能调度要求。文献[5]通过引入煤耗率,提出了基于能耗最优的发电权交易模型。文献[6]以节能降耗为目的,提出了计及能耗约束的发电权阻塞调度模型。但上述文献还没对排放这一约束条件作直接的处理。为止,通过引进能耗与排放因子,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考虑交易机组的能耗与排放的发电权交易模式,力图使发电权交易取得更为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一、发电权交易模型

目前发电权交易模型主要有三种类型——经纪人(集中撮合)[2]、基于期权[7、8]与基于委托[9、10]的发电权交易模式。

现阶段,经纪人交易模型更具有实用性。经纪人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高低匹配”,即发电权买卖双方在交易平台上各自申报价格,分别按照报价由高到低以及由低到高的次序将买卖方依次排序成交,成交价格为双方报价的平均值。交易的目标是使所有市场成员的效用之和(社会总效用)最大,据此可建立社会效用最大化的交易模型。基于经纪人交易模型,本文引入能耗和排放因子,建立两种新的交易模型——能耗排放规范化加权和最优模型、考虑能耗排放约束的社会效用最大化模型。

二、基于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模型

1.社会效用最大化的交易模型

当前电力市场均是以微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基础设计的,即买卖双方的社会剩余最大化。[11]从微观经济学的社会效用的概念出发,可以得出发电权交易中的社会效用为:

式中:Uij为双方的社会效益;,为参与发电权交易的出让机组编号;,为受让机组编号;PBj为出让机组i的申报价格;Psj为受让机组j的申报价格;Cij为双方的交易成本,包括固定交易成本Cc和网损成本CR两部分[2,5],即;Qij为双方的成交量。社会效用最大化的交易模型为:

目标函数——社会效用最大化:

约束条件:一是发电权成交量约束条件:

其中:式(3)为出让机组i的总出让量约束条件,QBi为出让机组i提交的最大发电权出让量,应不超过机组的最大有功出力。式(4)为受让机组j的总受让量约束条件,QSj为受让机组j提交的最大发电权受让量,应不大于机组的最大出力与原有功出力的差值。

二是电网安全约束条件:

其中:式(5)为机组技术出力约束条件:为发电机组i的最小出力;PGi为发电机组i的实际出力;为发电机i的最大出力。式(6)为电网功率平衡约束条件,PD为整个电网负荷功率;PL为电网总的网络损耗。式(7)为功率传输线安全约束,Pij表示首末点为i和j的线路传输功率;和分别为该线路传输的最小和最大功率。

2.能耗与排放加权最优模型

理论上,市场竞争与节能是一致的,即生产成本低、能耗低,往往更具竞争优势,能够优先在市场中被利用。所以,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11]如能优先撮合洁净、高效的机组替代能耗低、污染重的机组进行发电权交易,则能实现市场竞争与节能减排的有机结合。

记ei、di、ej、dj分别为参与发电权交易的出让机组i的煤耗率、污染气体(如二氧化硫)排放率、受让机组j的煤耗率、污染气体排放率。同时引入两交易变量:出让机组i和受让机组j在交易量Qij下的能耗因子Eij和排放因子Dij,为正确反映在Qij交易下的能耗和排放的减少程度,有,。则发电权交易后总能耗和排放的减少量分别为:

问题现在转化为求解双目标最优化——函数f1和f2最大值,求解该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将双目标化为单目标,数学上可采用“目的规划法”和“线性加权和法”。 [13、14]但上述方法在子目标数量级不一致的情况下将导致主要目标被次要目标掩盖,影响优化效果。为此,文献[14]给出了在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方面具有计算效率高、规避目标希望值难以确定等优点的规范化加权平方和法。

所谓规范化加权平方和,就是先对线性加权和法进行规范化。具体方法是分别以各个子目标函数maxfi为单一最优化问题求解出该子目标函数的最大值(fi)max,将各子目标与其相比,即可将各子目标规范化,其值约束在[-l,1]。同时为减小各子目标差值较大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将各项平方后相加得到单目标函数。采用上述思想与方法构建的能耗排放加权和最优的发电权交易模型可表示为:

目标函数:

式中:σ为加权因子,;(f1)max、(f2)max分别为以maxf1、maxf2为单一目标函数时求得的最优值,并分别记为能耗最优模型与排放最优模型。

约束条件为社会效用最大化模型的发电权成交量约束条件和电网安全约束条件。为确保交易双方都能获益,保证交易的自愿原则,需增加报价约束条件:

3.能耗排放约束模型

考虑上面提出的模型以能耗和排放为最优化,可能导致社会总效用大为减少,基于能耗约束节能电力市场[11]和能耗约束的发电权阻塞调度模式[6]的设计思想,在社会效益最大化模型式(1)~(7)基础上,为保证交易前后的发电能耗和排放量控制在设定范围以内,构建了同时考虑能耗和排放约束的交易模型。其增加能耗和排放约束条件如下:

式中:α、β分别为预定的能耗下降率和排放下降率;Pi为机组原发电出力;、为发电权交易前的总能耗和排放。

三、算例

1.算例数据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说明模型的节能减排效果,故暂不考虑功率传输线安全约束(7)与交易成本(即Cij=0)。算例数据如表1所示。取加权因子σ=0.5,预定能耗下降率α=25%,预定排放下降率β=40%,分别对第二节提出的模型进行计算。其中,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分别为社会效用最大化模型、能耗与排放加权平均和模型、能耗排放约束模型、能耗最优模型、排放最优模型。

2.算例分析

从表2可以得出,模型2的能耗下降率和排放下降率分别与模型4的能耗下降率和模型5的排放下降率相差8.045%和0.387%,说明了所采用的规范化加权平方和法可以很好地将双目标统一起来,使其能同时接近单个目标时的最优值,对于双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具有很好的优化效果。

对比模型1、2、3可以得出,社会总效用最高的为模型1(社会效用最大化模型),但其成交量、能耗和排放下降率为最低。这是因为该模型是按照报价差排序进行撮合交易,没有涉及机组能耗和排放的条件。模型2(能耗与排放加权和最优模型)的节能减排效果最为显著。该模型通过增加总交易量,提高节能环保机组的交易额,带来较高的能耗和排放下降率。模型3(能耗排放约束模型),既可以满足预定的能耗和排序下降率要求,又能使社会总效用得到一定提升,在实现节能减排的预定要求的同时又能兼顾交易机组的经济效益。另外,该模型通过直接确定下降率的方法对能耗和排放进行约束,便于量化控制,相对另两种模型,更为直观、易于操作。

四、结论

模型1适合于发电权交易市场实施的最初阶段,该模型通过优先撮合出报价差大的让机组和受让机组,交易双方获利最大,通过市场手段吸引、鼓励更多的机组参与发电权交易,有利于建立活跃、稳定的发电权交易市场。发电权交易市场稳定后,可采用模型3,在保证能耗和排放下降率控制在预定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机组的经济利益,兼顾市场机制和节能减排的效果。在实现了小火电的停运和机组脱硫设备的普遍安装后的阶段,大部分的机组能耗和排放都相近,用模型3难以确定合理的预定下降率,而用模型1则会导致总能耗和排放的增加,这时,可以用模型2,通过确定加权因子来控制能耗与排放的优化程度,牺牲一定的经济性来获取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尚金成,张立庆.电力节能减排与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网技术,2007,31(22):58-63.

[2]黎灿兵,康重庆,夏清,等.发电权交易及其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6):13-18.

[3]伍玉林,文福拴,丁剑英,等.发电公司在发电权交易市场的竞价策略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7):6-11,16.

[4]伍玉林,文福拴,丁剑英,等.基于两部制电价的发电权交易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7(5):16-22.

[5]郑欣,蒋传文,李磊,赵岩.基于能耗和效益最优的发电权节能降耗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4):39-42.

[6]肖健,文福拴.发电权交易的阻塞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8):24-29.

[7]姚建刚,周启亮,张佳启,等.基于期权理论的发电权交易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21):76-81.

[8]李江,彭文兵.基于期权的发电权交易分析与应用[J].华东电力,2007,35(1):37-40.

[9]莫莉,周建中,李清清,等.基于委托模型的发电权交易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30-34.

[10]莫莉,周建中,向秀桥,等.基于多任务委托的发电权交易协调激励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3):51-55.

[11]耿建,高宗和,张显,等.节能电力市场设计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18-21.

[12]许荣,赵岩,李磊,等.基于节能降耗的发电权交易效益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7,25(6):150-153.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义乌;B2R模式

专业市场靠以前的建立货物集散中心吸引客户前来选购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电子商务为专业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经验,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减少过高的成本负担。

一、专业市场的发展

1.专业市场定义

专业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的典型的有形市场。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市场,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买卖者,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专业市场步入电子商务化是推动市场再发展、商户转型、中小企业再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商务为企业整合“供―产―销”、建立自主品牌、打破同质化竞争、获得更多利润创造了条件。

2.专业市场发展现状

基于专业市场的行业网站的发展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近几年来发展趋势减缓甚至停止不前,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网站对专业市场整合不深入、为商户深入、持续化的服务不足,还存在网站建设与市场脱节、网站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问题。2008年,义乌市场面对种种困难实现平稳发展,集贸市场成交额达492.3亿元,同比增长6.8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81.81亿元,同比增长9.6%。在中国小商品城逆势增长势头的带动下,全市其他各类市场发展也非常活跃,全市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13个,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5个。截止2014年,义乌小商品城连续23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

3.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根据现有的文献以及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现状,主要总结了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几种应用模式:

(1)信息中心型

信息中心型专业市场的网上市场是作为信息中心而存在的,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此种电子商务仅限于网上信息,建立搜索查询功能,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交易过程中的洽谈、签约、物流和支付等重要问题都是是通过传统的交易方式完成的。

(2)O2O模式

建立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无缝结合,融合实体商品和本地化生活服务,建全方位的销售渠道,线下实可以继续通过体店线下运营,线上电商平台以一个网店对应一个实体店铺的电商集群的方式快速开启互联网交易前台,来获取线上客户,同时与线下业务对接,形成线下线上闭环式营销。同时基于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无限商机,把传统的销售模式下实体经营经验的积累和品牌效应同时运用到网上。

二、义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现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以淘宝网、天猫商城等平台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逐渐壮大,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小商品批发与零售的主力军。2013年中国开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元年,这为义乌市外贸和电子商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格局,但同时也提出了跟高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互联网思维,着力新的发展点实现更高更快的的发展。

1.商户电商意识薄弱

电子商务已成为全世界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仍有不少商贸城中的商户表示,目前业务以外贸和线下为主。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商户年龄较大、习惯于传统贸易形式而无法快速适应信息化的手段,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缺乏危机意识,满足于当前的境况。电商的快速发展,正在一步步侵蚀传统市场,而义乌现在正处在传统市场发展瓶颈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经给很多传统贸易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样也了影响这些商户,义乌的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2.电商发展定位不够清晰

义乌现有的交易是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的,并且65%以上是外贸订单,但现有的义乌网上购物平台的功能并不能体现出批发的特殊需求,也没有建立多语言网站,因此不能满足商贸城商户的需求,这也是商户们不经常使用网上购物平台的主要原因。

三、义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营造电子商务环境

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会,帮助义乌市培训具有一定信息化水平的新型人才。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各网络平台(例如微博,人人,贴吧等)加强对义乌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树立典范,发挥榜样的力量,选出一部分经销商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先带动这一部分人群利用好网上交易平台,充分展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功能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用户获取信息的平台。

2.政策的支持

义乌市有关部门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形势,设计基于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的政务服务创新集成方案与政策法规改革路径,深入研究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实施运营中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问题,研究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管理的新方法,实践面向跨境贸易的电子政务服务集成方案,探索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相关政策法规的改革途径。把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纳入到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中,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携手杭州、上海等各大高校在义乌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向全国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并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措施和可行性方案;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奖励措施,加宽奖励范围,通过招商引资,争取更多项目等办法来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和鼓励义乌市电子商务的发展。

3.充分发挥B2R模式的优势

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提出全新理念――B2R(Business to Retailer,商家对零售商)模式是商家或者厂家直接与终端零售商之间的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对于B2R来说,网络平台和仓储基地的建设将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1)建立开放的网上交易平台;(2)仓储基地的选址很重要影响。

4.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

构建综合平台,提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区别于已有的B2B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一站式外贸服务平台本质上是跨境贸易企业、服务机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构成的在线服务集群。通过Web服务与SOA架构模式,集成交易信息服务、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保险服务、信用服务等商业服务以及电子报关、检验检疫、外汇结算、税务监管等政务服务,如图所示。优化相关流程,实现线上线下协同。

四、结束语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是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一定的规模和快速响应市场的体制,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商业价值。但由于受到商户电商意识、义乌的电商定位、本地化网站知名度低、基础配套设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义乌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努力构建起适宜电子商务发展的大环境、充分发挥B2R模式的优势、搭建好一站式外贸服务平台,为义乌市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的高效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丽B,吴有权.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化发展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专业市场发展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3(26).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10篇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采用电子交易市场模式进行农产品流通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以中农网为例,介绍了农产品电子交易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并对其进行评析。

关键词 农产品 电子交易 流通

一、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模式的简介

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模式是指通过农产品中介机构来建立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农产品企业和农户把农产品交给这个电子平台来进行网络营销。该模式的一般运作过程是:参与者在第三方交易市场网站上简单注册并交纳少量会费后,即成为该第三方交易市场的会员。成为会员后,不仅能浏览该网站所有的农产品供求信息,还能报盘信息、对感兴趣的报盘信息进行还盘及再还盘。交易市场还提供自动配对信息,撮合买卖双方的交易。通过网上还盘、再还盘直到双方达成一致,这时可以利用“合同自动生成系统”建立购销合同、网上传输合同达成交易。交易达成后,利用网站提供的物流服务和网上金融服务,实现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

二、农产品的电子交易模式案例:以中农网为例

中农网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涵盖果蔬、粮油、食品、饮料、水产、肉禽蛋、花卉、饲料、畜牧、服务业等各领域。在信息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网上交易是重要的一环,“中农网”交易平台的企业都按照严格规范的流程与“中农网”签订协议,对“中农网”和企业的双向约束提供法律保障,参与交易者均为注册会员,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并辅以严格的信用管理和质量检验服务,对交易者及网站本身均由权威的以中心提供身份认证,对所有的交易数据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在运输、配送、仓储等第三方服务上,中农网与国内大型的公路、海运、铁路等运输单位紧密合作,所有会员可直接在网上与自己需要的运输公司洽谈、订仓。在电子商务最终的环节支付上,中农网提供了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接口,交易会员可以在网上通过中农网提供的各商业银行直接向客户支付货款。

中农网的功能主要分为三类:

1.看农产品价格行情

中农网看行情频道可以查询到深圳、成都、寿光、西安、上海、合肥、长沙、南昌、惠州等全国有代表性城市规模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信息,以及农产品价格城市差异指数、农产品全国价格指数、单一农产品城市价格指数等。

2.设有网上商城频道

网上商城频道为会员提供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注册会员申请成为中农网商铺会员后可以在平台上开设旺铺,在网络上就会轻松拥有自己的店面。会员可以直接在线订购喜欢的农产品。

3.大宗交易

中农网平台的大宗交易频道为寻求批量采购信息的会员提供专业的农产品资源信息服务。会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中农网短信平台和接受大宗交易的供求信息。

三、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模式评析

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模式涉及农产品价值链、供应链每个环节;交易主体可以是农产品原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可以是农产品批发、零售商,同样可以是消费者;市场交易过程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物流。该模式的应用是网络专业化分工,价值链优化的内在要求。

采用电子交易市场模式进行农产品流通,一是无须参与者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只需缴纳少量费用,符合中国农产品流通主体“本小利薄”的特点;二是操作管理非常简便,只需在互联网上进行简单的操作,符合中国农产品流通主体文化层次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的特点;三是信息量巨大,符合中国地域广阔、农产品种类丰富的特点;四是信誉较好,符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诚信普遍缺失的特点。

党中央连续好几年1号文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农业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视和积极扶持;经济全球化外力推动。以上这些原因促使中国出现了一批经受了市场考验的电子交易市场网站,为中国开展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模式的创造了现实的可行条件。

综上所述,电子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彦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首都经贸大学.2008.

[2]臧运平,姜仁珍.Internet对我国农产品传统交易模式的影响Ⅱ.农产品交易模式的变革.广东农业科学.2009(10).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11篇

专业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根据产业特性的不同,浙江专业市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生活资料类专业市场(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场、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如嘉兴中国蚕丝绸市场、余姚中国塑料城、、绍兴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生产生活资料一体类专业市场(如绍兴中国轻纺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的专业市场蓬勃发展,并与浙江中小企业相辅相成,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块状经济。专业市场诞生于传统流通体制的夹缝之中,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需求。专业市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体系,成为数十年来中国最为抢眼的流通新平台。截至2009年底,浙江已建各类商品交易专业市场4194家其中年交易额超百亿元和十亿元的市场分别达到18家和162家,585个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年总成交额9794.2亿元。

专业市场曾经极大推动着浙江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现在面临着多重挑战,如面临省外同类市场迅猛崛起的挑战,面临来自上规模生产企业打造品牌、自建营销网络的挑战,面临来自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快速发展的挑战等等。更重要的,专业市场面临着网络时代革命性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发展,部分取代了传统专业市场信息集聚和价格发现功能,不断蚕食着专业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传统专业市场只有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产业升级,主动转型嫁接电子商务,打造有形+无形网络二和一的专业市场,才可能有未来。专业市场如何嫁接电子商务,有机融合两者的优势,究竟需要怎样的策略模式,顺利实现1+1>2的整合效应?本文选取义乌小商品城专业市场(生活资料类专业市场的典型),选取嘉兴中国茧丝绸专业市场(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的典型),就这两大典型市场的电子商务运作经验,展开分析及总结。

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先行者的典型经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与嘉兴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1.义乌小商品城专业市场(生活资料类)

中国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米,商位5.8万个,从业人员20余万,展销商品40余万种。“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连续20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2009~2010年迭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义乌小商品城专业市场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①政府鼎力支持,全力发展数字义乌,给专业市场提供良好的外部电子商务环境。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义乌政府就提出了建设“数字义乌”,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通县级市INTERACT163节点,2000年10月推出了“中华商埠”电子商务网站,随后政府投资6亿元建一个大型数字化市场,夯实市场商务电子化的物理基础。2006年开始,义乌市政府每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并完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按照“有形市场一个商铺、网上一个电子商铺”的思路,打造中国小商品数字商城。

②义乌小商品城电子商务网站奋发有为、出动营销。2007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电子商务网站正式上线,网站商品多达50万种,网站设计精美,功能完善,打造网上信息、网上工作平台和网上支付平台,为全义乌市场电子商务网站做出模范榜样。网站主动出击,大力营销推广,主动利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精准营销推广,常年投放中、英、日、法文等“关键词”广告4000多个。“畅销太阳帽批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官网”、“韩国饰品批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官网”等关键词宣传在海内外各大网站随处可见,网站点击率迅速提高,义乌小商品城的品牌认知,知名度和客户转化率大幅提升。

③B2C与B2B协同发展,将小商品供应链延伸到终端消费者,增强了专业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为专业市场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义乌小商品城专业市场主要实现现场或网络的B2B交易功能,即生产者、经销商、零售商三者之间的交易。淘宝等大型“B2C”大型网络购物平台的出现,为生活资料类专业市场的B2C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义乌江东街道有上万业主从事B2C电子商务,从小商品城实体市场批发商品到淘宝等购物平台出售,涌现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B2C电子商务企业。2008年义乌江东街道B2C电子商务产业成交额约8亿元,2009年约40亿元,2010年有望突破100亿元①。通过B2C电子商务,直接对接消费者,打破供应链限制,一步走到价值链的最前端,不再是世界上的商人知道义乌,而是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记住义乌,这是义乌市场的创新。

④专业市场摊主的与时俱进,义乌工商学院学生的创业热情,为B2B,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专业市场摊主多数文化程度低,不熟悉计算机操作,但是基于对B2B电子商务前景的看好,基于不上网就要被时代淘汰的市场倒逼机制,他们与时俱进纷纷开展B2B电子商务。至2009年底,义乌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国际商贸城各商铺的电脑普及率已达到60%,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占89%。顾客数量多但每次购买量少的B2C电子商务,市场摊主不愿开展,却给了义乌工商学院等院校在校及毕业学生大量网络B2C创业机会。截至2009年底,该校已有2000多名在校生集体在淘宝网上创业,其中400多在校生实现了月入数千。在学校边上的青岩刘村,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淘宝B2C创业者,其中60%做到了淘宝三钻以上的级别。学院被誉为“中国淘宝网创业明星高校”,该校学生在淘宝网创业成功、年营业额超千万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专题进行报道。

2.嘉兴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产资料类)

市场位于浙江嘉兴,占面积约50000平方米,市场经营者400余户,客户1000余家,联系全国企业约2000户,覆盖全国18个省(市、区)。全国茧丝绸稍具规模的产区均有企业参与市场,产品95%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出口。市场于1994年投入运转以来,交易规模日益扩大,有数万吨茧、丝等商品通过市场达成交易,现已成为中国茧、丝、绸的价格、信息中心。市场的价格、信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甚至国际丝绸商品的价格和供求。该市场的网上网下“二合一”交易模式,基本解决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之间的脱节和断层,是以标准化产品为主的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成功开展电子商务的典范。

①以市场为主体,成立“金蚕网”()行业专业网站。早在1999年,市场就很有远见的成立全国行业首家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该网站是行业内的重要信息平台,提供贸易机会、新闻信息、BBS论坛、动态行情查询、调查投票、会员咨询等频道信息服务。

②建设“金蚕工程”,实现网络在线交易。“金蚕工程”是由国家茧丝绸风险发展基金资助的计算机国内交易网络体系。国内入市企业利用市场提供的客户端软件,通过互联网进入市场主控中心的交易体系,实现网上交易。这是全国最大也是首个网上网下打通的交易市场。网上交易实行会员制组织形式,交易由会员之间直接进行产销对接,并实现了异地同步,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做天下贸易。网络实时“嘉兴指数”,掌握定价的话语权,目前“嘉兴指数”已成为全球茧丝绸行情的风向标。

③建立结算系统,集聚资金流。市场设置交易部、交割部、结算中心、仲裁部等部门为合同订购交易服务。市场会员交易的结算由市场委托第三方:嘉兴市大宗商品交易结算有限公司进行,同时由银行出面对结算资金进行监督。另外,市场还提供融资帮助。市场与嘉兴市多家商业银行合作在三方认可仓库中开展“茧、丝、绸”质押贷款业务,企业以自有存货向银行质押,市场出面担保,帮助企业取得贷款,简化贷款手续。

④建立第三方仓储体系,形成现代物流系统。市场在嘉兴、桐乡、海宁、海盐、德清、湖州及盛泽等地设立了第三方仓储体系,仓储面积已达20多万平方米。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网上交易、网上结算、仓储网络管理体系,在市场网上成交的干茧、生丝等货物能迅速、合理地投递到最近的仓库或就近运送到生产经营企业,运输费用大大降低。

三、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转型模式

①“信息中心型”模式。传统专业市场建立的网上市场,主要发挥着“信息中心”的作用。通过网络、查询信息,网下洽谈,网下签约,网下自行配送,网下支付,实现销售和采购,这是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网上信息成为聚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强有力的磁场,吸引广大厂商和用户进场交易,从而促进了有形市场的发展与壮大。该模式适用于水产、水果、茶叶等非标准化商品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这些商品具有产品形态各异,品质各异,保质期短等特点,难以实施网络在线批量B2B交易,也难以开展面对海量顾客的B2C网络交易。

②市场与网站分开经营,“1+1”互动发展模式。专业市场借用行业(专业)网站的方式,实现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专业市场自己不建网站,而是依托社会上业已建立的行业(专业)网站,用他人之力实现信息交易平台的扩张。一批信息行业的弄潮人利用浙江省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和专业市场众多的优势,捷足先登建立了一批以专业信息为主的行业网站,通过与专业市场的战略联盟,比如余姚中国塑料城与“中国塑料信息网”(),实现双方良性互动发展。此模式适用市场内产品子门类众多、专业化程度高的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短期内难以实现标准化在线交易,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会朝着网络在线交易平台方向演变。类似的行业门户网站众多,以中国纯互联网电子商务上市公司生意宝旗下的中国化工网、中国纺织网等为代表。这些电子商务专业网站依托各行业的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短期内促进了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但长期而言逐渐替代了专业市场的“信息搜集”“价格发现”功能,是各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主体的“慢性毒药”。

③有形与无形市场“2合1”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有形专业市场与网络无形市场为同一个市场主体。既有实体市场的现货交易,更有网上专业市场的在线交易。网络市场不仅是专业信息平台、价格发现平台,更是在线交易平台,是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以嘉兴中国茧丝绸市场为代表,是比较完善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模式。这一模式比较适合于标准化无差异商品,是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转型的努力方向。

④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无缝结合,B2B与B2C联动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以有形市场为主,无形市场为辅;现货交易为主,网上交易为辅;以自建网站为主,其它网站为辅;以B2B交易为主,以B2C交易为辅。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结合,共生发展。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为代表。依托发达的现货市场,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有形专业市场整个搬到网上,建立网上“虚拟市场”,为市场经营者提供网上商铺,网上网下市场相互对应,联动发展,实现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无缝结合。经营者可以通过网上商铺信息,展示商品,洽谈业务,然后在网下或者网上直接交易。此模式适合生活资料类及生产生活资料一体类专业市场。此类专业市场商品繁多,商品系千家万户所必须,B2B与B2C的顾客群体众多,需要多种交易手段多层次电子商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对专业市场运营者的若干建议

①深刻认知电子商务的意义与作用。电子商务代表着专业市场的未来趋势,各专业市场运营者一定要了解电子商务对本行业的深刻影响,学习类似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转型的经验与教训。要学习义乌小商品城的战略转型“在体量上的扩张逐步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上质的飞跃”。数十年来营业面积持续扩大的增长战略,必须快速转换为“网络市场”“网络地产”的增长战略。

②要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优势。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在平台、渠道、品牌、商户、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是专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凭借这些优势,相对纯“鼠标”的电子商务公司,专业市场建设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要容易的多。专业市场必须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弥补自身的不足,产生“1+1>2”的集聚效应。各类专业市场要掌控电子商务网站的主导权,加快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2合1”专业市场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

③选择并制订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转型的发展路径。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不同。对农副产品、水产类专业市场而言,电子商务是补充,自己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或依赖第三方(如阿里巴巴),主要实现信息等电子商务初级功能。对生产资料类,特别是商品容易标准化的专业市场而言,要以“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为榜样,以真正实现网络在线交易为主的高层次电子商务为转型目标,这类专业市场的高级电子商务转型应是当务之急。对生活资料类和综合类专业市场而言,既要自建专业网站,也要“借鸡生蛋”,多方出击,学习义乌小商品城B2B模式及义乌工商学院学生淘宝村B2C发展模式,实现专业市场B2B与B2C的联动发展。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12篇

2016年9月13日商务部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商品流通市场是农产品、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流通的重要载体,其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造市场、改进服务、拓展空间、打造市场发展的新平台,这是当前市场转型升级亟需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培育新动能、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调出新结构”这就对哈尔滨市的商品流通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商务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质量和速度得以优化提升。但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模式加速推广,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大数据”与“平台经济”概念日渐突破探索,商品市场发展出现很多不适应,且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精神,以“互联网+”助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发展,将电子商务融合市场转型升级,以铸造品牌维系市场活力,是解决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

二、“互联网+”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动因

1.“互联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与实施商品交易市场是供给侧的重要环节之一,链接着生产端和消费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商品交易市场转型与供给侧改革实施的互为影响关系越来越紧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除去过剩的产能。“互联网+”的概念通过概念创新到执行创新,再到格局创新,可以有效进行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2.“互联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可拉动商贸流通行业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互联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并进而拉动商贸流通行业提升的空间很大。一是整体管理的提升。在新常态、经济下行、交易市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创新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二是营销创新,通过互联网思维树立起来的营销管理理念可强化服务并创造新的优势,特别是可建成“市场+互联网”的现代智慧型商品交易市场配套综合服务体系。三是随着技术的推广标准化、溯源机制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可促进市场秩序维持机制的进一步形成和市场环境的优化。3.“互联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有利于“流通市场+互联网”的产业融合“互联网+市场”的概念就是利用电子商务的手段使线下的交易市场与线上网络资源融合。利用“平台经济”的概念因地制宜地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所囊括的系列化的手段与方式,如移动互联网和APP(包括微信)的服务、利用O2O的方式与现有第三方平台合作。使电商产业进一步规范化的同时推进了流通业的发展,并使两个产业迅速融合达到规模效应,加速产业化进程,提高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4.“互联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有利于创新发展未来经济新动能的形成必然要求创新来完成。“互联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一是通过商品交易市场中引入其他新型业态,可促进在多业态的融合与跨界融合的创新;二是通过流通对于生产的指导性作用,可促进生产在研发创意上的进展,缩短产品设计和销售的中间过程,达到产销一体化在模式上的创新。三是通过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以商品交易市场为核心组成流通类产业联盟,通过产业链条在横向与纵向上的延伸,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三、“互联网+”推动哈尔滨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

1.哈尔滨市现有商品市场提升整体竞争优势通过“互联网+”思维,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聚,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使哈尔滨市商品交易市场不仅在全省商品市场发挥引领作用,还要辐射至东北和东北亚地区,不仅带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更要带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2.提升哈尔滨市商品交易市场现代化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哈尔滨市乃至全省互联网用户和电子商务交易额都相差悬殊,大多从事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国内物流等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缺乏从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电子纳税等完整的电子交易过程,更缺乏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如果不能在国内外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黄金期抢抓机遇,发掘我市固有的内生动力,找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捷径,将难以突破哈尔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3.打造全省对俄商品交易中心平台以中俄电子商务平台为牵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全省对俄经贸合作大平台、大物流、大通道、大合作的格局,进而推动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快速发展,达到大幅拉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目的。一是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商贸中心,设立黑龙江省对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展示展销进出口商品,成为具备辐射国内和俄罗斯的大宗商品集散地,逐步获取大宗商品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以对俄贸易为切入点,采用“OTO”方式,买全球卖全球。二是依托对俄商贸中心,在俄建立中国商品展示中心(海外仓),实现对俄商贸线上线下的体系创新和转型升级。

四.哈尔滨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路径规划

1.发展定位(1)“差异化”定位.。以打造具有地区特点的商品交易市场品牌入手,整合生产、销售与电商平台相关市场主体,有效链接具有特色市场资源及销售渠道。根据本市所辖各类市场的不同特点,并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差异进而平衡、互为协作补充的发展局面。(2)“集约化”定位。加快推进高新开发区、电商产业园与商品交易市场的互动机制,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充分利用并发挥配套的软硬环境,力求将电商与商品交易市场有效整合,打造以聚集商品交易市场各类市场资源而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聚集商品市场资源的同时,还要积极进入智能物流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加产业集群的联系,通过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实现,增强流通效率,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流动性。(3)“国际化”定位。随着黑龙江省“东丝路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部署,哈尔滨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将进一步突出,因此哈尔滨的商品交易市场必须要加大国际化的扩展。为此应借助跨境电商的创新趋势和有利条件,加快将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传统商品交易市场集散功能与跨境电商的配合,加强与边境口岸、边境经贸园区的对接,加快形成哈市的商品交易市场与延边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互动合作机制。2.战略选择哈尔滨是的商品交易市场要实现创新发展,引入“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总的其路径设计为:两大战略并举,二大创新点推进。(1)着力促进电商化转型战略。现有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应组建线上推广与交易系统及新媒体推广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实行O2O与IOT运营模式,进而形成线上线下协调发展格局,并对接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和物流园区扩大辐射力。在交易场所内应增设线上交易区,扩大经营主体与客户线上交易机会,部分具有条件的市场交易场所对于相关品类由有关专业团队论证后可试行线上竞拍交易方式。(2)内外贸一体化战略。充分发挥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利用商品流通市场转型升级之际,挖掘并释放传统市场资源新的优势,积极搭建国内外企业合作平台,通过连锁业态及体验式消费,积极鼓励国际商品流通积极推进市场、流通企业经营行为、贸易管理机构和内外贸管理规则的一体化进程(3)创新战略。合理规划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发挥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的作用,切实增强龙江特色产品的辐射能力;转变流通方式,构建新型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与电商配套的智能化物流,发挥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网络;创新产销互动体系,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五、相关对策建议

1.以“互联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流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加快传统市场主体的电商化转型升级在商务领域全口径范围内推广“互联网+”概念,积极利用电子商务重组与整合各市场要素,零售业要积极促进商品交易市场与将网络科技公司的嫁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推进全渠道销售模式和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体验式消费。同时,批发业积极扩展商品采购范围。加强物联网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发挥其对商品与信息的集聚优势,提升批发市场的竞争力。(2)持续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①加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创新升级采取“电子信息平台+供应链增值服务+现代物流”的创新运营模式,立足哈尔滨,服务黑龙江商品生产、贸易及消费企业,打造一个面向全国的、公开的、电子化的、有监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互联网崭新形态,更好地为哈尔滨对俄贸易交易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构建以哈尔滨核心的黑龙江区域特色农产品贸易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大宗商品交易将呈几何式放大中俄进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带动下游仓储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②积极加快跨境电商平台发展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壮大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促进传统外贸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以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储服务能力、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和构建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抓手,全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将哈尔滨打造成为全国区域性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2.培育以“互联网+”概念为引领的新兴业态产业集群,发展跨界融合创新平台(1)加强跨界融合打造平台经济业态。哈尔滨的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应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功能和作用。从政府角度入手,使自身先发挥作为“平台”的职能转型。更要为“平台经济”和有关企业提供适宜于发展软硬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多部门综合管理机构,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统筹规划,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资金配套的扶持政策,降低“平台经济”的交易成本,支持“平台经济”内企业的多元化发展。(2)建立“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商品交易市场专业电商平台”共生发展机制。此共生发展机制就是将原有的面对面单一的交易模式,转为具有标准化的网络平台线上交易。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从而促进交易模式的创新。为此应科学地规划哈尔滨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规范大宗商品流通秩序,进一步完善实现线上交易平台、跨境交易、金融服务、物流,多元化配套机制。(3)发展培育“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生态圈。互联网生态是以IT技术为基础层面,崇尚服务客户理念,利用产业融合与客户管理系统,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打破惯常的产业边界和传统模式,实现链圈式价值重构的生态体系。“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垂直整合的完整生态系统,以互联网生态为发展基础,构建了一个从生产端,到平台,服务终端的硬件设备铺垫和和软件的升级应用的完整生态。在哈尔滨的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中应考虑到互联网生态的概念,将互联网的流量、内容平台、营销与品牌能力与强大的研发、硬件、专利、供应链、渠道等资源融合,通过纵向的闭环生态链的每个环节开放,能够与相关的外部资源通过强烈的生态化学反应,不断创造全新的产品体验和更高的用户价值。3.构建适宜于“互联网+”模式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包括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人才资源、创投资金、新型孵化器等要素,是连接政府、产学研机构、社会资金与劳动力经济的关键资源的良性循环系统。一是坚持管控与开放相结合,积极促进创业创新系统各要素的流动性,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对接、交流与交融。哈尔滨要在层次、渠道和模式上,加强区域经贸与科技合作,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和人才流动、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运行、企业合作的国际化创业创新产业化基地。二是鼓励企业层面建立创业生态系统强化机制。加强创业创新类企业间协作,引导企业强化创新能力,组建创业创新企业联盟,实现资源与利益的共享,在企业层面将产业创业生态系统模式做大做强。4.构建BUC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模式“BUC模式”是企业利用大学电子商务平台链接消费者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依托商品交易市场企业平台和资源实现与高校和大学生创业的互动总,引入这一模式就是要打造的综合化的商业模式将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融为一体,即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桥梁建立互助机制,又有助于人才资源的流通与共享,促进产业新陈代谢。5.设立商品交易市场互联网创业投资机构(1)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加大对创业投资机构的支持。畅通退出渠道是增强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积极性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新三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然而现有的资本市场体系仍然需要一个继续完善的过程。加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科学化政府管理,防止引导基金之间的“挤出效应”,促进创业投资业发展。(2)创业投资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创业投资机构应当完善内部管理方法,强调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规范尽职调查的过程。在激励机制方面,应当坚持短期以量为主,长期以质为主的长短期相互协调和配合的激励机制,并适当引入配套投资制度,从而对创业投资机构内部人员形成良好的约束和激励。(3)互联网创业企业加强与创业投资机构的互动和配合。互联网企业应当认识到创业资本的作用,注重维护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保持技术和研发的优势,并加强同创业投资机构的交流(创业投资机构关心的问题往往就是互联网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创业资本需求点和供给点两端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祝艳.互联网时代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浅析[J].现代交际,2016,(12):42-43.DOI:10.3969/j.issn.1009-5349.2016.12.022.

[2]蔡柏良.平台经济视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5-8.DOI:10.3969/j.issn.1002-5863.2016.16.001.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13篇

1.1发电调度计划对节能减排的考虑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电力系统发电计划调度模式主要包括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以及含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5-6]。其调度目标可分别简述为火电机组的运行能耗最低、火电机组的运行费用和污染气体排放综合最低、火电机组运行费用最低等三个方面。1)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5]。该模式是我国电力行业结合其自身特殊的电源结构,在原有的“三公”经济发电调度计划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以火电为主,且火电机组的煤耗率较高(或称能耗水平较低),其重点强调是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问题,即节能问题。2)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6]。该模式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由于这些国家火电机组的煤耗率较低以及其电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其重点强调的是火电机组调度运行中的污染气体排放(即减排问题)和经济性的协调。3)含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7]。该模式在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的框架内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各机组对应的能耗价值、环保价值以及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采用可量化的货币价值,再利用传统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进行发电调度。需指出的是,这种模式本质上是采用了市场化的方法将各机组的能耗、污染气体以及对系统安全运行等的影响转化到了统一的货币化度量平台,其运行条件必须依赖于电力市场的成熟以及交易规则的完善。

1.2电力市场对节能减排的考虑基于市场化的手段考虑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模式:节能电力市场模式、基于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电力市场模式、基于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基于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电力市场模式以及基于发电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节能电力市场模式[8]。该模式主要借鉴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思想,通过在电力市场中增加能耗惩罚或者能耗约束的方式,使得购电单位在满足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目的。2)基于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电力市场模式[9]。该模式采用了外部成本内置法的方法对火电机组的化石燃料外部环境成本进行测算和货币化,并将其计入到发电燃料的内部成本中。该方法本质上是对市场交易中各售电单位的原始报价进行了环境因素的修正,从而使得电力市场的交易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蕴含了环境污染最小化的思想。3)基于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0]。排放权交易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设立的,其本质思想是任何企业要排放温室气体,则其必须拥有相应数量的排放权。排放权不足的企业可以从排放权市场上购买排放权;而排放权剩余的企业可在市场上出售排放权,获得收益。排放权的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排放权交易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其实就是外部环境成本的货币化体现。4)基于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电力市场模式[11]。该模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避免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成本较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保护政策。该模式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效益的最大化。5)基于发电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0]。发电权是指各类发电机组在政府下发的年度发电量计划或者通过发电权交易竞争获得的发电电量,而发电权交易是指发电企业将部分或全部发电权电量有偿转让给有剩余发电能力的高效率机组。该交易作为现阶段电力市场节能减排的重要品种,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实际中也取得了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实效。

2考虑节能减排的发购电计划研究述评

2.1考虑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计划研究述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现有文献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结合节能发电调度计划试点运行均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如2007年8月,文献[5]从国家层面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成为指导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此背景下,文献[12-14]分别结合广东、四川和贵州节能发电的实施情况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其中文献[12]重点考虑了网络约束、时段耦合和网损等3个问题,并提出了启发式的2阶段算法求解所建模型,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处理“寻优”与“时段耦合”之间的关系。文献[13]重点从实时节能调度的角度建立线性化的增量交易模型,并基于等微增率原理最优次序法求解所建模型,该算法具有计算快速、鲁棒性好的优点。文献[14]重点考虑网损对节能调度计划的影响,该模型采用了2阶段算法求解。然而,上述文献均在日或实时调度的时间范畴内研究节能发电问题,为了实现节能效益时间尺度上的统筹,也有一些文献在月度范畴内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如文献[15]定性提出了建立月度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的基本框架,并给出了其与日发电调度计划的协调方法和求解该类问题的通用算法,即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适当转化后利用标准的非线性优化软件包求解。文献[16-17]则利用机组有序启停方式建立了月度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以实现在“三公调度”基础上系统煤耗最小,所建模型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上述文献重点从发电侧节能降耗的角度开展研究,没有考虑需求侧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降耗的影响,而实际中通过需求侧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降耗。由此,文献[18-19]提出一种基于需求侧节能降耗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文献[20-21]则建立了考虑采暖需求管理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上述模型均采用了成熟的非线性规划软件包求解。

鉴于上述文献的优化空间均在一个省网内,其优化空间有限,为了在更大的空间范畴实现发电调度计划节能降耗的统筹,文献[22]提出了建立考虑空间尺度协调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基本框架;文献[23-25]则重点引入了经济学中高低匹配的思想在跨省的区域电力市场范畴内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其中文献[24-25]还给出了基于撮合交易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所建模型的思路。考虑到采用集中式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时发电企业的自受到较大约束,从而影响了节能发电调度的深入开展,文献[26]通过授予发电企业较大自的方式,更有效地将发电指标从能耗高机组向能耗低机组的转移,从而实现了发电调度计划的节能降耗。而文献[27]则进一步考虑发电侧、用户和调度中心的三方互动,初步构建了智能电网环境下互动式节能发电调度计划体系的基本框架。目前该类问题还处于定性探索性研究阶段,未见具体的模型和求解算法的研究文献报道。上述文献均没有考虑污染气体排放对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为了兼顾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文献[28-30]从节能和减排2个角度建立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多目标模型。其中,文献[28]采用了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模型;文献[29]通过对煤耗微增率特性曲线分段线性化后,采用线性规划法求解所建模型;文献[30]采用了非线性多目标加权模糊优化算法求解所建模型。在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文献[31-32]提出了在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考虑污染气体排放管理的基本思想。文献[33-35]建立了纯火电系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前者采用了混沌遗传混合优化算法求解;后两者均采用经典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解。文献[36]重点研究了水火电力混合系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采用了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所建模型。文献[37]建立了考虑含热电联产机组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模型采用了经典的遗传算法求解。另外,也有文献重点在市场环境下展开了对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的研究。如文献[38]在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背景下建立了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文献[39]则强调了更广域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节能减排来建立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基于电网分解与协调原理的分布式并行算法求解。显然,上述文献均没有考虑风电出力、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的影响,无法满足未来大规模绿色能源接入以及负荷需求多样化的需要。考虑风电出力,负荷随机性的节能减排发电调度模型,其重点在于强调如何兼顾风电良好的节能减排特性和出力随机性之间的矛盾,以使得所建立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能够确保在风电出力和负荷功率随机性造成电网运行条件恶化的环境下,尽可能实现电力系统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最优化。考虑风电出力随机性对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文献[40-41]在日调度周期内分别建立了负荷分配和机组组合节能发电调度模型。前者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后者采用了量子遗传算法求解。文献[30]综合考虑风电、水电的随机性,采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的方法首先模拟出风电、水电电量,再以此作为已知值建立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由于在建立模型前,模型中的风电和水电等数据是已知的模拟值,故本质上该模型仍属于确定性的模型范畴。同时还需指出的是,由于该模型研究的是月度时间范畴,忽略负荷随机性有待商榷。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风电等随机性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其基本思想是将各类机组的环境价值、能耗价值以及对电网安全运行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均折算成经济价值,再进行经济发电调度计划的决策。如文献[43]就是这一思路的最好佐证。

基于上述思路的延续,文献[44]进一步考虑了风电备用容量补偿成本及风电场“负效率”运行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风电场极限穿透功率惩罚成本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考虑所建模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该模型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文献[45]则通过加入备用罚函数、风电盈余罚函数和污染评估罚函数来建立考虑风电成本的发电调度模型,该模型也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文献[46]通过分析风电出力可能被高估和低估的概率,对风电接入将导致系统维持稳定运行的成本增加风险加以考虑,构建了含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非劣排序微分进化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文献[47]则重点通过引入利润备用容量惩罚成本构建含风电机组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由于所建模型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框架内建模,该模型采用了MonteCarlo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智能算法求解。鉴于目前全球温室效应突出,考虑节能减排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也有重点从温室气体CO2排放的角度研究低碳发电调度。本质上而言,该类模型是节能减排发电调度模型的具体化(即将多种排放气体的控制改变为直接针对CO2)。如文献[48-49]均将CO2的排放作为一类可调度的资源,在综合考虑低碳电力技术、碳成本和碳约束等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电力调度模型以协调“电平衡”与“碳平衡”。一般而言,考虑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系统网损,而在随机环境下发电调度的系统网损会变得愈加明显,基于这一思考,文献[50]建立考虑交流潮流安全约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从而确保了优化结果的最优性。该模型采用了细菌觅食算法(BacterialForagingAlgorithm)求解。鉴于风电出力随机性较大,传统文献中只考虑上旋转备用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已不能够满足发电调度的需要,由此,含风电出力随机性的发电调度模型需要考虑上下两种旋转备用。其中,上旋转备用用来应对风电场出力突然较少或者火电机组强迫停运;下旋转备用用于应对负荷突然减少或风电场出力突然增加。基于这一客观事实,文献[51]重点考虑系统上、下旋转备用容量的影响,构建了含风电场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文献[52]通过计算下一个调度日风电场实际出力的条件期望与计划出力的差值,确定了风电对系统上、下旋转备用的需求来建立环境经济发电调度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3]则提出了考虑风电渗透功率的增、减出力旋转备用量化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4]通过定义风电功率间歇波动引起系统备用紧张程度指标以规范化风电备用风险,从而建立了一体化制定经济发电与旋转备用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分解交替迭代求解策略,即将原问题分解为经济发电和旋转备用2个混合优化子问题求解。为应对风电随机性导致的电网运行安全问题,也有文献将风电出力作为“可控”的优化变量。如文献[41,55]认为在风电预测出力范围之内其出力可向下调整,从而避免了风电出力随机性可能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本质上而言,这种思路在风电出力无法不满足电网运行安全要求时,采用了“弃风”手段来确保调度方案的可行性。这在风电等随机性绿色能源的渗透率较高,以及其随机性较大时的电网系统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严格意义上讲火电机组的出力存在“阀点效应”,为了使得建立的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模型更具合理性,应该考虑火电机组阀点效应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文献[56-57]建立了含火电机组阀点效应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但需指出的是,阀点效应的考虑改变了机组能耗与出力之间函数关系的单调性,大幅增加了模型的求解难度。基于此,上述文献均采用了智能算法中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7-59]考虑风电出力、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建立了多场景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这类模型的优点在于充分描述了风电出力和负荷随机性对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但其优化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场景数的多少。当场景数较大时模型求解非常困难;当场景数较少时其优化结果的最优性又得不到保证。上述模型均采用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和优化结果的最优性。纵观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以及到考虑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三者本质上均是在追求在满足机组和电网安全等各种约束条件下,如何兼顾节能减排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问题。现有文献重点研究了各类随机因素对发电调度计划内在运行条件的影响,如旋转备用、电网安全、网损等因素。但是,针对发电调度计划中节能减排问题,现有文献均停留在含确定性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优化模型的研究范畴,特别是还缺乏节能减排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

2.2市场环境下考虑节能减排的购电计划研究述评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了排放税收额度、引入了大气排放物(主要是CO和NOX)的额度交易等措施,其考虑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较为成熟,从而使得电力行业中的发电企业不得不将环保上的成本和效益体现在发电报价中,通过市场机制执行了政府在节能和环保上的导向作用。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的购电计划模型,在考虑节能减排因素后依然适用。在我国,由于电力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还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故非常有必要结合我国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再借鉴成熟电力市场的研究经验来研究基于市场化手段的电力系统节能减排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有学者针对我国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能电力市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文献[60]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安排原则及节能发电的调度模式,为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的结合打下了基础。文献[8]定性探讨了节能优先、能耗电价和能耗约束三种节能电力市场模式的初步方案。文献[61]则明确提出了兼顾节能减排和电力市场的初步方案,但对于如何进行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的深度结合还需作深入研究。文献[62]明确提出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与电力市场两个层面的节能降耗模型,在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技术层面中考虑煤耗、网损、排污等因素确定调度优先级;而在电力市场层面则根据交易双方的报价水平以及引起网损的变化来确定交易优先级。延续上述研究思路,文献[63]结合我国湖北省在电力市场开展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初步设计了涵盖年度与月度电力市场的节能减排交易模式,其核心思路是首先确保新能源、清洁机组分配到合理的发电空间,然后再以购电费用最小(社会福利最大)为原则安排火电等机组的电能交易。文献[64]明确提出了准市场化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文献[65]提出了能耗权交易和能耗折价标准的概念,实现了能量、能耗、排污三者统一的市场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按照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的目标来优化调度发电机组。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文献[66]进一步提出了细分节能电力市场模式的概念,但市场细分后由于各市场的竞争者较少,该市场模式存在市场力干扰的可能性极大。上述文献还处于对节能电力市场模式设计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在:这些节能电力市场模式以定性研究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节能电力市场模式;没有涉及到市场主体在节能电力市场环境下购电方法的研究;没有考虑绿色能源和负荷需求随机性对市场交易节能减排的影响。另一方面,就区域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购电计划模型来看,文献[67]只考虑了电量的优化分配问题,也没有考虑绿色能源、负荷需求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其研究成果无法满足我国广域电力市场环境下通过跨省交易实现节能减排的需要。

3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教学;留学生;电力市场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提出了电力工业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电力市场建设。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美国要建立坚强智能电网的改革计划,实现在美国东西两岸电力的高效传输。同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公布了将于2020年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

电力市场是一个以电力系统为对象,结合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分析电力这个特殊的商品,实现从发输配电到用户所有环节的智能交流,优化生产、传输和使用的自愈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电力市场引入后,大量智能技术的致使电网具备了许多新的功能,如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支持用户需求响应的市场交易机制,电网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等。智能电网建设强有力的支撑了电力市场的发展,智能电网也促进了电力市场的改革。

因此作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本科留学生,有必要学习《电力市场概论》这门课程。本文详细介绍了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课程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力市场概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力市场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以及电力市场化的意义;熟知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交易理论;掌握电力市场的电价、输电服务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新的环境下电网规划、运行和管理能力,了解中国电力工业的管理体制和基本的市场运行规律。

1、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微观经济学。

后续课程:无。

2、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国、内外电力市场分析加之以案例讨论。

重点内容:在“保护竞争”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合理的电力市场交易方式、制定电价。

难点内容:对电力市场交易的理解与“公平”原则的实施,交易计划的确定和电价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一)电力市场理论基础

包括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运营模式、运行规则、电价制度、发电竞价上网、电能转运、用户管理,辅助服务和监管体制等内容。

(二)电力市场交易模式

包括电力市场的主要成员、组织结构、交易类型和交易模式。

(三)Pool中的拍卖方法

包括市场参与者的报价形式、拍卖方法,着重讲述实时电价和阻塞管理。

(四)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

包括频率控制、发电备用容量、无功功率的管理方法。

(五)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包括报价处理系统、交易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结算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数据网络系统和通信协议、发电厂报价及发电管理等子系统。

(六)国外电力市场

包括英国电力市场、加州电力市场、PJM电力市场以及其它电力市场的运营情况。

(七)中国电力市场

包括中国电力市场的构想、体制改革情况以及浙江和山东电力市场的运营情况。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加深留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上,采用“理论”与“项目”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选取典型项目,分析和演示,之后将学生分组,分别讨论项目的解决方案及具体实施方式。然后留学生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项目机理、交易及运营方式等。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26学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课外辅导、作业等,其学时分配建议见表。

《电力市场概论》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其中 课外辅导/课外实践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理论基础 2 2

交易模式 4 4

Pool拍卖方法 4 4 2

辅助服务 4 4 案例教学

技术支持系统 6 4 2

国外电力市场 6 4 案例教学 4

中国电力市场 2 4 2

总计 28 26 2 10

五、课程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平时表现也要作为考核总成绩的组成部分。因此,本课程的考评方式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者综合的考评方式。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专业市场 电子商务 业态融合 义乌小商品

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一直以来的传统商业结构,丰富了市场信息的传播渠道,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电子商务市场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近些年的淘宝网、团购网、移动网等商商务模式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模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明显。对于专业市场来说,与电子商务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功能,有利于构建相应的虚拟市场,成功实现专业市场的转型,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一、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业态融合的必要性

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本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而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市场是一种重要的市场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也使得传统专业市场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市场始终处在市场商业链的低端,即使是在进出口贸易战略的新形势下,很多小商品企业也出来。长期以来,义务小商品仅仅是完成商品的加工,却无法促进其商业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实现,这也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国际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国内传统的手工行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也十分严峻,在抢滩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很多国外的商品也开始进入到国内,并且对我国国内的生产加工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也间接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增加。

为了紧跟国际经济发展形势,适应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义乌小商品生产企业也必须要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传统的专业市场模式下,义乌小商品已经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产业生产模式,小商品的加工和生产人力、物力以及模式等方面都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生产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而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则可以深入挖掘小商品市场的内在发展空间,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二、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业态融合的路径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义乌小商品在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方面的时间相对较早,在20世纪末,义乌电信公司就成为了少数实现电子交易模式的企业,并且构建了“商城信息网络”用来进行网络信息的传递和,开启了义乌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先河。义乌小商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义乌小商品生产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力求占取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考虑到时代背景,与电子商务的有效业态融合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笔者经过考虑认为,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市场主导下的传统专业市场向新电子商务植入期的提升

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实现其发展功能,因此传统的专业市场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同时也为电子交易模式的融入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渠道。在专业市场中,市场交易群体的活跃性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市场交易群体与组织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才能促进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小商品市场的交易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市场交易群体的活跃性。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市场信息具有更加丰富的宣传形式和途径,通过文字、图形以及音频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小商品,为消费者带来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刺激,同时也可以使交易主体通过网络收集更多关于小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信息,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这使得很多交易主体争相加入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中,从而增强了市场主体的活跃率。

2.政府主导功能与市场调节功能的结合

长期以来,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发展坚持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形势,无论是整体的市场发展战略,还是小商品市场自身的发展,都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义乌小商品的市场演变逐渐发生了变化,市场调节、政府推动的结合模式成为了新时期的专业市场发展模式,这也为电子商务模式的推进铺垫了一定的规则基础。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为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因此政府主导功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当前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看,要实现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效推进,必须要实现政府主导功能的转变,更多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因为小商品市场中包含众多的交易主体和相关的配套设施,这里既需要政府在宏观上的引导和把控,也需要市场交易平台的构建,不断探索适合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业态融合的发展路径,才能将传统市场演变为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模式的同步发展。

三、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业态融合应注意的原则

通过上面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是实现其持续可发展化及其向新型市场转型的必然选择,专业市场在发展电子化交易的道路中,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还应当充分考虑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出最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1.根据专业市场的发展形势制定科学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需要结合义乌小商品的专业市场发展态势进行正确的引导,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才能实现有效的发展。不同的专业市场在市场规模、经营能力以及辐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也存在不同的着力点,所以在推进二者业态融合的过程中,要根据专业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义乌当地的地域形态、人文特征等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实现良好的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指导理念

从当前我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看,要实现其与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效融合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导,而在传统的商业市场发展过程中,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所以需要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依靠市场交易群体的长期坚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从多个方面就给予交易群体更多尊重和理解,并且在政策和经济多方面给予买卖双方更多优惠和帮助,激发买方与卖方对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热情,多方努力共同培植这个新生的市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进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义乌小商品的交易群体需要积极加入到电子交易模式中,通过电子商务的信息传播和共享平台获得更多资源与信息,从而推动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业态融合的脚步。促进义乌及其周围地区地区经济能够可持续、有活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小碧,刘广.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

研究――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

2013(07)

[2]张帆.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与创新――基于义

乌B2R商业模式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

(02)

[3]陆立军,赵永刚.网络拓展、品牌嵌入与专业市场适应

性――基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

科学,2012(07)

[4]刘广.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