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风险管控策略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运作流程;并购基金;风险管控

一、国内并购基金概述

一般意义而言,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并购基金乃属私募股权基金范畴,并属较为高端、较为专注的私募股权基金中的一种,它可以通过特定募集、受让股权、认购新股、重组改造、承接债务、收购资产等方式实现合并或实际操控预定目标的最终目的。其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国有资金主导、海外资金为主、中外合资投资及民间准私募等四种股权投资基金方式,而按其是否能够获得被投资企业控制权,亦可分为参股型与控股型两种并购基金。提及国内并购基金的发展史,可回顾到2003年,弘毅投资的成立即刻标志着国内本土并购基金地迅速崛起,但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却阻碍了它的发展势头,时至2010年受相关政策驱动,并购基金市场又重新活跃起来,然而,发展前景大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国毕竟仍处于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诸如资金来源狭窄、资本结构单一、政策法规不完善、发展机制不健全、退出渠道受限等现实问题依旧存在,再加上其运作风险不可估量,所以,并购基金应进一步提高风险隐患意识,并进行针对性的必要风险识别与防控,才能使并购基金运作得更加尽善尽美。

二、我国并购基金运作流程的阶段性风险识别

并购基金从新设募集到托管再到退出与清算是一条繁琐的经管链条,不可避免地会随时应对各流程风险,首先应学会识别风险,才能制定措施一一应对。我国并购基金现存风险主要包括系统风险,委托风险,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及并购基金具体营运风险等,具体的,对基于流程的国内现存并购基金进行风险概述如下:

(一)事前新设募集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对其组织形式的一种甄别与选择,所以在组织选择问题上不仅应基于效率优先的原则,还要在法律法规及投资者特有需求方面受限及约束的条件下,在低成本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做到运作效率与风险的合理平衡,才能实现各参与主体权、责和利的三者统一。并购基金要想切实实现运作,融通一定规模的并购基金便成为首要环节,故根本性的资金来源与筹集方式也是本流程的关键核心。而并购基金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点则为资金的合理运作,但由于并购基金运作中常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所以,基金投资者与实际管理人二者利益往往并非完全一致,偶尔也会出现管理人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有损股东利益的行为,故此阶段常会产生投资者与管理人逆向选择及职业道德的风险。对于我国并购基金资金募集阶段的资金来源风险主要包括法律层面、信用层面、信息获取层面的不确定风险,即法律的缺失会导致并购基金管理运作无章可循,信用的缺失会导致融资方资信差异而出现基础素质、信誉质量等风险,信息交流不畅亦会导致投资者委托的风险问题等等,上述风险亟需密切关注,才能尽可能地规避并购基金新设募集阶段现存风险隐患。

(二)事中运作阶段

从投资策略角度分析,并购基金基本运行模式大致分为参股型和控股型两大模式,具体包括投资与投后管控具体运作流程。参股型并购基金往往仅起到咨询与辅助融资的作用,控股型则参与控股意义更强,企业间效益连带性更为突出。而并购基金在实际运作中会存在各种不确定风险,这种贯穿于基金投资整个流程的多层面风险主要为项目选择与投资决策风险,而项目选择风险则处于并购基金投资环节的核心地位,所以,正确识别与处理投资过程中的管理风险是管理好并购基金的开端,也是保证资本投入安全与杠杆效益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投后管理阶段常易产生的风险,具体涵盖逆向选择风险、隐蔽行为的道德风险、目标企业的市场、管理等经营风险等,以便避免出现内部人员操控,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求与拓展及企业深发展中的制度与文化冲突,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差异等客观风险及最大限度整合财务风险与同业竞争风险,解决资金结构不合理亦或是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进而避免出现市场份额被掠夺的现象。

(三)事后退出阶段

完善的退出机制是保证资本顺利、安全退出投资目标企业的基本诉求,然而,并购基金退出阶段所要面临的主要风险则来自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与退出方式及时机选择的不确定,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政治等风险,故它是一种系统性及不可控的风险,而退出方式及时机选择是一种非系统性的可控风险,所以,并购基金管理者及投资者应在综合权衡各方利益后,选择多层次、多元化的退出模式以最终实现风险的调控。

三、基于流程构建我国并购基金风险管控策略

针对基于流程的我国并购基金现存风险,我们可以从外部完善法律法规,从内部构建行业自律,以借此完善控制基金风险,但毕竟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非行业本身所能驾驭把控,所以,企业应从内部风险控制出发,在新设机构时期即完成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组织治理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风险预警体系等的建立,以此为出发点,完善基于流程构建我国并购基金风险管控举措。对于资金募集阶段的风险,应基于经济环境及自身管控要求出发,加强总体融资策略的规划,确定可供选择的融资对象,合理的资金规模及资金来源,并利用适合的外宣方式进行规划宣传,这样既能保证资金筹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缩短时间,降低融资失败可能性,同时,还有助于后续流程管控风险的降低。另外,树立良好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和健全信息披露体系,也有助于对国内并购基金在融资阶段现存风险进行明示,从而有效避免资金筹集及再融资风险。在资金投资运作阶段,应在熟悉并深刻了解行业形式,关联方情况及国家宏观因素的基础上,严格筛选项目,以便制定多元化投资形式,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潜在风险,还应选择适当的投资支付策略,参股型并购基金应以过桥贷款及权益资本等形式实现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而控股型并购基金则应以杠杆收购为主要方式,另外,在选择高杠杆的同时应注意债务支付可能会导致资金短缺等财务危机,所以,在选择同时适合于并购双方的合适的杠杆率的前提下,要保持一定的财务弹性,以便应对市场利率变化引起的突发性利率结构和融资结构的调整。

另在投资的后续管理阶段,还应特别注意通过与目标企业人员的良好沟通及综合评价而进行恰当的人员选择与调整,以保证人力资源的良好整合,进而确保整合计划的顺利推进。并购资金运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为退出环节,企业应分情况具体分析才能选择得当的退出方式与退出时机,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与潜在价值、被投资企业现状等应纳入考虑范畴,而相反而言,前景不好的企业的退出成本、持有与退出价值的比较应多作推敲,企业相关人员要注意不应盲目追求高收益的IPO方式,应同时兼顾股权转让与相关管理层收购亦或是并购失败时的清算退出多重方式,借此来选择恰当的时机制定法律层面的合同管控风险,以效益性更好地代替退出风险。上述流程的风险控制应是针对于整个并购基金运作流程实时落实与监督的,才能形成各方战略的一致及全方位风险调控,从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与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蓓.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成本的比较研究[U].中国商贸,2012,(6):141-142.

[2]翟庆家.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2(3):51-52.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2篇

商业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是双重的,既有自身面临的风险,又要承担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特殊企业。风险如果超过可控范围就会导致亏损甚至破产,会使多方利益受损,特别是被保险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影响整个保险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稳定。财务风险是保险经营的主要风险,本文着重研究商业保险财务风险,目的在于促进我国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商业保险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失真主要表现在:

1.保费收入入账不实。有些公司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保费任务,虚挂应收保费,虚增保费,应收保费率超过了安全警戒线;相反,有的公司在完成本年度保费任务后,担心第二年保费任务加码,人为调节保费收入,把当年的保费压缩到第二年,到第二年初再转入保费收入,抵充第二年的保费任务。

2.假赔款支出。一是保险公司捏造保险事故,制造假赔案,账务上以赔款支出出账,通过第三方,然后转入保险公司的收入账户,形成小金库,用于各项开支;二是小事故大赔款,被保险人发生小事故,损失索赔不多,但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商量,予以大额赔款,多赔部分归保险公司所有;三是在未发生赔款时就以“小额赔款包干”形式当期返还保户;四是在赔款中虚列汽油费、查勘车修理费、过桥过路费、查勘人员加班费及出差补贴等查勘费用,从赔款中提取后进入“小金库”;五是各项准备金的提取、未分配留存利润的安排等存在虚报瞒报现象,导致保险基金的减少,损公肥私突出,严重损害国家、股东、投保人的利益,肥了保险公司小集团的利益。

(二)偿付能力问题突出保险公司的生存是靠先收取保险费来建立保险基金,后进行财产保险赔偿或人身保险给付,赔偿或给付是依靠保险基金及赔款准备金的储备。保险监管部门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如果不具有的话就会形成偿付能力的风险。据保险监管部门监管、有关部门审计审查,有的保险公司各项保险赔款、各项费用大大超出规定的范围,处于亏损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保险公司各项准备金提取不足、资本充足率低,特别是新成立的小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更让投保人担忧。

(三)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畅,投资产品不理想,形成不良资产新《保险法》出台之前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同时要求资产保值增值。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但由于历史原因,出现的投资、贷款、拆借三项资金占比很高,长期没有收益的项目投资金额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大部分已形成呆账和坏账难以收回,保险资金运用不当造成亏损,进一步减低了对投保人的保障程度。对保险资金运用控制不严、运用不当,致使保险公司资产状况不很理想,突出表现在不良资产包袱较重。新《保险法》出台之后,允许少量保险资金用于股市投资,由于股市动荡频繁,保险资金出现了亏损状态,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四)支出透支现象严重许多保险公司按当年的保险费收入规定的比例提取的费用不够开支,往往透支当年的保险费,或者把下一年度的费用提前使用特别是新兴的小规模保险企业更严重。新兴保险公司开拓保险市场所需的巨额费用,高额的手续费、佣金等各项费用,造成了中小保险企业各分支机构费用高度缺口,许多分支机构靠向总公司借款维持经营,加剧了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经费划拨的矛盾。但是亏损的商业保险,照样发放高额的奖金和福利,实际上是花掉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用在自己所谓的保险事业上,这种情况,在国外是绝对不允许的,原因是我国投保人对保险公司根本没有知情权,无从监督。

二、商业保险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不断壮大,财务风险的范围不断扩大,财务风险的深度也不断加深,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银行利息率调整频繁、人民币汇率管制放开等给保险企业带来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市场利率的不断变化,不但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还影响保险公司银行存款的收益。2.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剧烈波动,伴随着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的放开,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及其他投资领域,系统性风险较大,收益伴随着风险,风险大于收益,影响资金安全性。3.保险费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中也出现财务风险。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求,我国保险费率市场化所需的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保险费率市场化已经势不可挡,其中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费率市场化试点已在逐步推进,保监会出台了“商业车险费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预计2012年部分保险公司可以自行确定商业车险费率。费率市场化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概括为:竞争风险、定价风险、监管风险、核保风险,其中竞争风险即费率市场化使保险公司有了利用费率进行市场竞争的充分权利,当费率下降幅度过大,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成本时,保险公司就会亏损,甚至发生偿付能力危机;定价风险即在费率市场化初期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和技术手段不足,而造成保险公司费率厘定偏差,给保险公司带来承保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监管风险即由于费率市场化而导致的监管有效性弱化的风险;核保风险即由于保险公司核保过程的偏差使承保风险的条件与标的实际风险状况不吻合,加大保险公司赔付率的风险,也加大保险公司财务的风险。

(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监管不到位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是监管部门对商业保险分支机构的审批不够严格。二是大部分保险企业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都超过规定的可用指标的范围,保险理赔又出现较多漏洞,保险企业出现收不抵支,投资收益不理想。2.财务管理体制过于集中。保险资金由上级公司统一调配,统一运用,权力高度集中,存在资金运用不灵活,也带来信息滞后。有些基层保险公司遇到有好的项目需要投资,因无权拍板,失去好项目投资的机会。财务管理的体制应该是集中下有自由度的管理。#p#分页标题#e#

3.业务承保质量差产生的财务风险。承保的业务质量和效益差。保费规模增长速度越快,亏损越多。高额手续费诱惑下保险中介送来了大量的保险业务。然而,保费高增长的代价却是业务规模越大亏损也越大。承保质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保险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企业偿付能力水平。由于部分保险企业忽视风险责任控制,明知保险标的不符合承保条件,但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而盲目承保,如随意降低费率、放宽承保条件,高额退费和超承保能力承保标的等,加大了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

4.理赔质量差产生的财务风险。对投保人可能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评估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导致投保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保险偿付风险。一是超赔和滥赔,二是错赔、乱赔。

三、保险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针对财务存在的风险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化解系统性风险系统性财务风险的化解必须依靠保险公司用战略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分析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拓展保险领域,加大力度研究保险新险种,在原有保险业务的基础上发展新业务,特别要关注民生保险的发展,把保险的蛋糕做大做厚,通过创新的思路、发展的手段,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避免非系统性财务风险研究改变财务指标考核机制。一是考核保费收入总额的同时,还要考核分险种的保险费收入,不同的保险险种应该有不同的财务考核指标,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办法;二是财务数据报告真实性的考核,避免说假话,影响决策;三是承保和理赔质量的控制,尽量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四是未结赔案和未到期各项准备金的提取,提高保险偿付能力;五是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应以连续三至五年的保费收入和创造出的效益作为考核指标;六是改革佣金制度,使佣金与其投诉率、纠纷率、退保率挂钩;七是适当调整当期与续期手续费的比例;八是重点落实各项开支指标,抓好成本控制。九是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保费收入、赔款支出、费用支出实行管理账户分开,专户专管,保费收入通过银行定期上划总公司账户,赔款、退保费、费用支出由总公司按计划下拨给各分支机构,取消各分支机构现金支配权力,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和现金流的短缺。

(三)加强业务集中管理实行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堵住保险赔款支出的漏洞,确保经营出效益,保证现金流的稳健充裕。集中管理的推行,能使总公司对各级机构的掌控加强,能保证公司分支机构朝着既定的方向运行。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3篇

当前市场环境当中,企业生存发展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困难便是经济问题。在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财务风险,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若忽视了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很容易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可持续运行。财务风险管控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内容,为企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借助严格、科学的内控制度与内控手段,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

1.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依靠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可以确保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运行等各个层面的信息质量。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够提升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为企业决策者带来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让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动态化把控企业财务情况。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数据信息挖掘,分析出精准可靠的会计信息、资金流量、经济往来账目,真正让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直观化,为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优化企业管理策略提供财务数据信息支持。2.助力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便于实现企业可持续长效发展。在当前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下,企业生存更加困难,如何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新时代背景之下,企业内部管理成为企业软实力,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企业想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依靠科学管理和经营决策。借助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手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分析挖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潜在的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在可预知的范围之内,构建出企业稳定生产运营的局面。动态化发现风险、解决风险,有效将企业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保障企业健康稳定运行,为广大员工谋求福利,并且回馈社会。切实在满足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员工与社会负责。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程序不完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完全进入世界市场中。面对各种竞争威胁,很多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自身财务管理问题,认识到了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但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管控评价机制,导致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当中,处于相对被动、相对劣势的地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极其重要,若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那么很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管控数据信息不精准,无法进行风险识别的问题,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力度。2.财务内控岗位设置不相容当前,很多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内部控制岗位设置缺乏平衡化的处理,这样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权责交叉问题,很难对工作各个环节开展严格的监督管控,造成企业监督机制失衡,无法对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开展监督管控。若出现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权责交叉、相互推诿的问题,很容易造成企业财务内控监督管理工作失职,容易造成较大危险。在企业财务清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合格部门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清查点明。但是若在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机制不完善、岗位设置不相容的状况下,企业财务清查时很容易出现虚假报表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开展企业日常生活经营活动时,也存在限制性,导致财产流失等问题。3.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结合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时,往往缺乏完善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造成工作人员对资产数据无法清晰完善把控,无法更好地了解企业账款回收情况,这直接增加了企业资产管理难度。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信息化发展态势,若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机制,在进行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无法第一时间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很容易出现舞弊、资产挪用等问题,增加企业资产风险。4.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缺失为了更好地开展财务风险管控,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并对企业内部开展进一步的控制。在实施内部监督管理时,应该做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当中,需要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作用,但是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失。虽然一些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内部审计方法较为落后,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阻碍。

四、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时,应该最大程度上展现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对企业内部控制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统筹,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企业还应该把握自身的经营发展特点,合理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岗位设置,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当中进行合理全责分配,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出最大效力。实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分开运行,构建出明确的内部制衡制度,杜绝权力交叉问题出现。还应该结合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及时性、精准性。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萌芽,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严格管控,切实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2.完善财务风险评估处理机制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处理机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程序。企业要从两个层次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完善。其一,依据财务风险评估程序的要求,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负责风险评估管理岗位。在财务风险评估程序当中,制定出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序。在严谨的风险评估程序之下,明确风险目标,并且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各个环节的风险目标进行把控,构建出有指导性、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报告以便于企业领导进行决策利用。其二,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分析,结合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构建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若一旦出现了财务风险,应该第一时间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并且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化解风险。3.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沟通系统为了有效提升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效率,企业要构建出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沟通系统,有效避免问题出现。加强财务人才培养,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营造出廉洁从业工作氛围,切实为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规避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潜在的财务风险。构建出高质量的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在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早期对财务风险进行把控。顺畅举报投诉渠道,帮助企业管理层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潜在的隐形风险。4.构建内外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为了弥补内部审计工作的弱点与不足,企业决策者以及管理者,必须要加强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从法律法规支撑、制度标准执行、权利赋予运用、人员配置等诸多层面来强化内部审计力量,有效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此外,还应该借助外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开展合理性、经济性、合法性、精准性、真实性的审查,有效避免企业行政干扰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切实有效地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力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时,必须要凸显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在完善财务风险评估处理机制的基础上,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沟通系统并构建内外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

参考文献

[1]宁峰.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J].中国民商,2019,000(010):153-154.

[2]黄镜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727(29):250-251.

[3]倪美娜.浅谈内部控制视角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9,502(04):209-210.

[4]赵洁玮.基于有效内部控制视角的强化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措施[J].财会学习,2019,215(06):14-16.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问题 控制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也逐渐加大[1]。风险是无法彻底避免的,但可通过预警机制加以控制,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线,研究了目前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在风险的制度制定上并没有达到完善程度,无法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及管理提供实际帮助。风险防控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行的不良影响。但目前部分企业仍存在风险制度制定不完善情况,主要表现为后台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两方面[2]。后台管理制度主要在于对风险的前期考察,若考察过程中无法正视风险,若忽视风险很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财务运营。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传递方面,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阻碍,风险便无法及时下达到各部门,影响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二)管理人员能力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所存在的能力问题主要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风险的预警意识不强或管理质量偏低,当风险出现时无法结合企业自身运营状况以及市场状况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3]。部分管理者可能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风险管理及处理上存在漏洞,继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资本结构问题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遇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多的机遇,但若自身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盈利[4]。首先,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期间利用财务杠杆,所获得的收益可能造成企业负债率的提升,从而影响到负债与资金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持续性运营。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首先应正确面对自身的发展资本结构,了解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资本结构加以调整与改善。以企业融资为例,企业在融资操作前应全方位考量融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自身应变能力,在资本结构最佳的状态下实现有效融资。在发展过程中若发现负债与资本存在不平衡情况,应及时优化资本结构,避免失衡问题逐步严重。资本结构的逐步改善需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同时结合企业的发展能力让企业资本结构逐渐向合理化、科学化过渡。总之,企业在资本结构的改善上应立足于自身发展情况,如发展目标、资金储备、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察市场环境,以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为导向,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程度。

(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只有在风险管理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够让企业在遇到风险时及时应对、沉着处理。企业首先应将风险管理实现标准化操作,确保在风险出现时各项工作仍能够有序进行,尽可能减轻风险对整个企业的影响。风险管理应倾向于现代化,利用现代化技术、软件实现风险信息的有效流通。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也应在制度方面加以完善,避免财务数据失真,为企业的核心发展策略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要想在风险的控制上提升有效性,必须在管理人员方面加以改进,提升管理者对风险的预警能力与处理能力。在此方面,企业需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培训方式让财务工作管理者提升风险预警意识,降低在数据处理中的失误频率,确保每位管理者都能够将自身所学到的财务知识运用到财务控制与管理之中。另外,管理者也应在职业道德素养上加强投入,主动发现并预防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完善的预警策略以及应对策略。

(四)完善财务预算制度

企业的财务预算有利于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资金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面,首先管理者要确保预算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现阶段运营规模,让财务预算能够真正为企业的风险预防带来益处,确保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在编制过程中应正确估测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明确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可结合上一年度或上一阶段的企业运行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编制更为科学的预算方案,在资金结构上不断优化,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会由于资金断流而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运行。另外,财务预算编制人员也应合理、科学地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这便要求管理者了解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并做好完善的市场调研工作,让企业发展更符合市场运行规律。

三、结束语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不仅需要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以及运行状况,还应对市场发展规律展开合理调研与预测,提前分析市场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应对处理方案,让企业在面临风险时也能够沉着应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必须建立在财务信息真实的基础上,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下不断完善,提升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尹东.基于内部优化管理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6,No.522 04:78-79+92.

[2]韩蕾,郑义彬.物流类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实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v.25;No.258 02:63-65.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通信事业不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方面都得到了极大进步,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项目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风险问题,也因此产生了一定损失,因而,如何做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降低通信工程维修成本和损失成为通信行业极为关切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性

通信工程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设备的运行支撑,而设备的良性运行同外部环境紧密相关。例如,当外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对通信设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最终会对整体通信质量产生影响。同时,由于通信工程项目整体的建设周期较长,规模较大,且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通信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所遇风险具有客观性,难以避免,对此,在建设当中,管理人员面对客观风险必须要保持清醒认识,尽可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1]。通信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覆盖面广,这就决定了项目参与人员多,设计面广。因此开展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时,有些风险可以提前做好预估,并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机制,进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预控措施,直接对风险进行规避。然而还有一部分风险则是具有不确定性,譬如气象条件的突变,风险控制有一定难度。由此可见,一旦发生风险因素,要求管理人员及时反应,快速处置,同时及时查明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以便于能够为后续防范该类型风险因素提供借鉴和参考。长期性也是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典型特点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施工环境发生变化,人员出现流动和施工进度不断推进等,其中每个因素的调整都会将通信工程置于一定的风险当中,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然而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存在一定复杂性。因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全局上予以统筹管理,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还需要及时处置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风险因素。同时还应该就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预估,以便于在新型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进而保障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策略

要想真正有效开展风险控制工作,首先需要科学识别各种风险因素,只有清楚了风险因素的类型特点之后,才可能真正做出科学的决策和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因此,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要具有风险预控意识,创建风险识别系统,并借此来识别和监督内外不良和干扰因素,再经过分析这些风险因素来找出隐藏的、不确定的以及变化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规避风险。总之,在项目建设之前有必要对风险加以判断和识别,并进行动态识别[2]。完成了风险的识别之后,则需要进入到风险评估阶段。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科学判断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然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具备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给风险评估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仅仅只能粗略估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借助自身的风险评估经验,还要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进而推断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才能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风险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离不开相应的风险管控体制的支撑,因此通信工程企业还应该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管控机制,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以便于更好地指导风险管控工作。具体来说,风险管控机制中需要包括工程项目参建单位的评审,诸如资质审核、信誉度审核和信息档案审核等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构建参建单位的信息档案系统,便于后期对各个参建单位的资质审查进行查询。同时,风险管控体制的构建,还离不开相应的监理监督机制的建立。监督机构通过监督功能的行使,能够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分析、预测以及跟踪,并从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开始介入到风险管理,直到工程项目的全部竣工交付,在此期间全程落实风险监督功能,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风险管控机制的各项功能得以良好发挥,进而有效规避企业风险。在完成风险识别和分析工作之后,要制定科学和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对于通信工程风险管控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制定出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项目风险管理部门的建立是首要任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负责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其次,提升管理人员管控风险的能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最后,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突如其来的风险变化,减小风险损失[3]。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还需要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发挥实效,因此还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风险监控预警部门,以便于能够实时监督和监控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各种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实际概率进行估算,以便于监控该风险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还应该监控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于为后续风险措施提供依据。

3结语

由于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导致通信企业面临着风险因素的侵扰。因此通信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提升风险管控的水平,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韩嵩.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戎惠英,温鹏迅.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227-228.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6篇

(1)政策问题带来的管理风险。

我国对于通信项目工程有着严密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工程开展过程中要严格受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影响,而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给工程带来风险。

(2)施工管理过程也可能带来风险。

施工管理是涉及到施工全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人员管理还是材料、设备管理以及合同管理,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影响,从而增加整个工程的风险。

(3)施工技术也可能给工程带来风险。

所谓施工技术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技术工艺方案等。一旦这些方案出现问题,与实际工程需求不相符合,那么工程投资的损失和工程风险就不可避免了。比如某通信项目工程所使用的施工方案没有考虑到施工地的地质条件最后造成大量损失。

2通信项目工程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通信项目工程出现的风险可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如何解决工程风险控制问题,将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须成为每个工程项目的关注点,面对通信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从识别、分析、解决三个层次循序渐进。

(1)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指的是在面对工程风险时,分析判断哪些风险可能会对工程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将所预测到的风险可能发生的过程带来的影响一一记录形成书面文件。风险识别是一项长期不容忽视的工作,在风险出现后要第一时间进行辨别,同时采取有效手段将应对风险的对策提炼出来,将风险解决在萌芽发生状态,从而保障整个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而在施工过程中要随着工程进度对工程风险加以识别,充分认识到风险可能给通信项目工程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要在风险到来时具体识别风险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在风险带来的危害中发现机遇,在对机遇进行合理利用后转变为实际的工程收益。

(2)对通信项目工程的风险进行分析。

前文已对可能给通信工程带来风险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除了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以及施工管理因素之外,包括经济危机、金融风险等在内的市场经济因素也会对工程风险产生影响。如果项目涉及外资,那么就要考虑汇率变化以及外汇管制等给工程带来的影响。而金融风险则主要涉及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买卖风险,包括付款时间、方式、比例等纠纷带来的工程风险。在面对这些风险原因时,要对造成当前项目风险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风险原因才能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3)针对风险原因作出合理应对。

在经过以上步骤后,在识别、分析工程风险的原因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应对策略,对于不同风险原因带来的风险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甚至会决定通信项目工程的成败。在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原因,对于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一切损失做到精细预估,并将项目动态进程作为解决风险的重要依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解决风险。同时针对项目进程的更新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问题要及时修正,从而确保整个项目合理有序顺利开展。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创新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01

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会计部门掌握着企业的命脉,所以会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中的会计控制着企业中的所有财务工作,一旦会计方面出现问题就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当中。会计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朝着系统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风险。对于企业会计管理中所遇到的风险一定要加以控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这样才能实现会计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1 会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企业会计部门是企业中的精髓所在,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如果会计管理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风险。

1.1 信息失真的风险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信息进行传递与沟通的,但是由于会计管理的不到位,会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这样就会造成会计管理上的信息失真现象,比如: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的预算方面没有明确的计算,成本的运用不合理,没有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等,这些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很多企业在投资风险上又没有加以控制,就会导致会计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地传递和沟通,最终导致信息失真。一旦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层不能及时地把握风险控制的信息,也就无法对财务进行高效地管理。

1.2 意识不足的风险

想要重视企业会计管理,首先要树立管理层的重视意识,要从思想上重视会计的风险控制。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意识,只重视企业发展的经济利益,将其所有的目光和精力都放在了经济的活动上面,而忽视了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没有及时对风险进行有效合理地控制。此外,很多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并没有将专业的素养放在首要的地位,只要具备一些会计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进入到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会计人员在风险的控制方面意识也很薄弱,没有采取相关控制的策略,不能起到会计人员应有的核算、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这样更加不利于企业的会计管理。

1.3 执行能力的风险

执行能力是会计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很多的企业没有足够的执行能力。我国有很多的企业在会计管理风险控制方面已有了基本的意识,但是却没有完善风险控制的制度,有的企业在制度方面制定得过于烦琐,这样烦琐的制度确实能在日常的管理上起到作用,但却不符合市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大型的项目风险更是无法进行控制。

2 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策略

想让企业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要做好风险控制。企业会计管理目前还面临着很多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只有进行适当的风险控制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应对目前会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管理好控制环境

企业管理的环境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环境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管理。内部环境是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相互适应的,也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成分。在内部环境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可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也可以提高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内部环境对于企业的人员是有积极作用的,好的内部环境会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企业相关人员都有风险控制的意识。此外,企业还应该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让企业人员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管理好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环境。

2.2 明确会计管理目标

会计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的目标,想要对会计的风险进行管理,就要清楚的知道风险是什么,找出风险的所在,制定详细的目标,根据所制定的目标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样才能尽快实现企业的目标,也能够保证企业不受到风险的影响,将企业风险控制到最低,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2.3 完善监督制度

企业都会制定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制度应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将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尤其是针对会计管理更应该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其特点,分析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差距所在,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在制度中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身份的识别并确定安全的等级,将数据的处理人员与业务的操作人员分离开来,完善员工的岗位责任。在方法的选择上也要选择合适方法对权限进行强化。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要想让企业能够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当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不仅要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发挥会计管理真正的作用,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还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控制,明确管理的目标,将企业面临的风险控制到最低,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创新能力

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会计部门掌握着企业的命脉,所以会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中的会计控制着企业中的所有财务工作,一旦会计方面出现问题就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当中。会计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朝着系统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风险。对于企业会计管理中所遇到的风险一定要加以控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这样才能实现会计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1会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企业会计部门是企业中的精髓所在,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如果会计管理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风险。

1.1信息失真的风险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信息进行传递与沟通的,但是由于会计管理的不到位,会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这样就会造成会计管理上的信息失真现象,比如: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的预算方面没有明确的计算,成本的运用不合理,没有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等,这些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很多企业在投资风险上又没有加以控制,就会导致会计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地传递和沟通,最终导致信息失真。一旦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层不能及时地把握风险控制的信息,也就无法对财务进行高效地管理。

1.2意识不足的风险

想要重视企业会计管理,首先要树立管理层的重视意识,要从思想上重视会计的风险控制。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意识,只重视企业发展的经济利益,将其所有的目光和精力都放在了经济的活动上面,而忽视了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没有及时对风险进行有效合理地控制。此外,很多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并没有将专业的素养放在首要的地位,只要具备一些会计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进入到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会计人员在风险的控制方面意识也很薄弱,没有采取相关控制的策略,不能起到会计人员应有的核算、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这样更加不利于企业的会计管理。

1.3执行能力的风险

执行能力是会计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很多的企业没有足够的执行能力。我国有很多的企业在会计管理风险控制方面已有了基本的意识,但是却没有完善风险控制的制度,有的企业在制度方面制定得过于烦琐,这样烦琐的制度确实能在日常的管理上起到作用,但却不符合市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大型的项目风险更是无法进行控制。

2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策略

想让企业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要做好风险控制。企业会计管理目前还面临着很多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只有进行适当的风险控制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应对目前会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管理好控制环境

企业管理的环境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环境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管理。内部环境是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相互适应的,也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成分。在内部环境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可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也可以提高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内部环境对于企业的人员是有积极作用的,好的内部环境会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企业相关人员都有风险控制的意识。此外,企业还应该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让企业人员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管理好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环境。

2.2明确会计管理目标

会计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的目标,想要对会计的风险进行管理,就要清楚的知道风险是什么,找出风险的所在,制定详细的目标,根据所制定的目标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样才能尽快实现企业的目标,也能够保证企业不受到风险的影响,将企业风险控制到最低,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2.3完善监督制度

企业都会制定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制度应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将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尤其是针对会计管理更应该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其特点,分析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差距所在,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在制度中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身份的识别并确定安全的等级,将数据的处理人员与业务的操作人员分离开来,完善员工的岗位责任。在方法的选择上也要选择合适方法对权限进行强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要想让企业能够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当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不仅要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发挥会计管理真正的作用,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还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控制,明确管理的目标,将企业面临的风险控制到最低,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作者:教兵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9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渐成熟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本文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作了深入的探究,以期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对企业来说就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

(一)概念与内容

所谓财务风险意指基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企业的预期收益与财务收益的背离与偏差,从而发生企业蒙受较大损失的可能与几率。财务风险存在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但凡企业管理活动及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使该类风险转化成实际损失的可能性,也就牵连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导致两者的大幅度降低。

通常的,企业财务活动大致细分成四大块即收益分配活动、资金回收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与此相对应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便随之出现。具体来看,收益分配风险是指因分配收益给企业日后的经营生产活动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由此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尽管产品已经销售出去,但其货币的回收资金金额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是指因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投资报酬率无法将预期目标达到而出现的风险;筹资风险也就是借入资金而使得企业偿债能力降低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这也是企业必须承认和面对的正常现象。

(二)意义与价值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规范企业财务运转的重要方式,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详言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为企业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二是可以有效稳定企业的财务活动,加快资金流转,从而实现资金的安全性;三是为企业提供全面应对财务风险的可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该原则的核心要求在于:集团所采取的的每一项实际的财务活动,要建立在综合考量其收益性与风险性的基础之上,并且以安全和收益的合理均衡为标准最终制定具体的行动预案。该原则着力避免盲目追求收益而罔顾损失发生的错误倾向,根本目的是趋利避害,收获更多地收益。

2、风险适度承担原则。我们必须承认,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坐以待毙无所作为不是可取的,应该正确及时地识别风险并对其加以控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原则。任何风险的出现都会有适当的预兆,那么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就成为题中之义,这些措施对有效规避风险奠定体制保障。

4、分级分权管理原则。要想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务必遵循企业统一领导,财务部门各司其职,对分权分级的管理办法统一实施。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忽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只要财务活动没有停止,财务风险发生就成为必然。那么,切实加强企业决策层与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监管者,要密切关注企业运行中财务风险多发易发的环节,进行严格的财务监督和控制。然而,具体实践操作中,大部分企业决策者缺乏财务的基本背景,加上专业的财务从业人员过多注重财务结算、资金管理等财务日常运作事宜,财务风险意识相对匮乏和淡薄,难以真正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及必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不足

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对较为典型的几类财务风险,比如收益分配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等,尚未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管理目标模糊缺位,进而引发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弊端,甚至发生资不抵债的恶性状况,还伴随着成本支出过高、投资盲无目的,应收账款过多,资金难以收回,收入确认不科学,利益分配及识别不合理等问题,这都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财务管理。

(三)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艰巨而又复杂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构建起一整套涵盖决策控制、预警健康、信息传递以及组织结构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机制保障。在这个体系中,提升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是加强财务风险监督的必然选择。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散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更多地依靠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来控制,有效成熟的管理系统未见端倪。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策略

(一)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首先,加强对风险决策的科学化分析。一般的,企业在开展投资项目决策时,应该对企业面临风险的全面调研放在首位,务必将收益回报率和与之相对应的风险因素进行权衡,并将分析得出的风险比作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首要前提,从而选择收益风险比相对较好的投资方案,尽量降低企业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其次,采取适当的措施分散投资风险。企业采用多种合理方式避免投资风险是企业投资达到预期效果的基本保证。例如,企业对一批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应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与调整,对所有投资进行统筹管理,不要一并上马。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资金流通通畅,降低财务风险,也能避免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造成的倒闭风险和违约风险。

(二)筹资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筹资风险的合理规划和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有效途径:第一,企业筹资时对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资本结构;第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措,务必将财务风险、信息状况以及资金成本等各类因素作为基本的前提,从而制定相对适合的筹措资金顺序,尽最大努力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第三,安排资金时,企业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偿还能力,使资金偿还期和与之相对应的资产变现时间相统一。如此,既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金,又可为企业到期偿还资金提供保障,实现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推动企业发展。

(三)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策略

分配股息和留存收益共同构成企业的收益分配。留存收益是将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资金来源,而分配股息则是扩大股东财产的要求,两者间存在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关系。一个企业,但凡在扩大规模和速度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就会需求很大,生产规模与销售规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则将大部分的税后利润作为备用。但是如果具有很高的利润率,而相当水平高于股息分配,就可能会对企业股票的价值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就导致企业分配收益风险的产生。因此,一定要将两者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安排,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抓,立足于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控制及管理能力,才能够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会计之友,2009(10)

[2]宋艳.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5)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新的经济环境、新的市场体制,要求企业在发展的战略构建中,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大环境之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如何适应新环境、盘活企业发展。因此,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强调企业在实施战略性发展的过程中,突显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风险处理机制的完善,从本质上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多元化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在战略性发展的构建中,强化内控管理的必要性。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成本效应最大化为目标,实现企业发展的最优化化。 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三点:财务管理以“安全”为导向,构建成本效应最大化的发展状态;管理程序化、流程化,强调财务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及控制的科学化管理,以适应复杂市场环境下,风险防控的内在需求;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质上,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程序化与流程化的实现,是适应复杂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首先,风险识别。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多样化,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强调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进而研判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其次,风险分析。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经营环境,对风险分析、评价,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再次,风险控制。为避免企业损失,基于风险分析及评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经营的稳定性、安全性,支撑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构建需求。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强调对财务风险因子的有效识别、评价,进而提高企业预警财务风险的能力。风险预警体系中,数据库的建立是核心,强调依托数据库的风险信息汇集、反馈,为风险的识别、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企I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也能够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首先,风险预警体系通过三大子系统,即危机信息收集子系统、危机分析子系统及预警管理系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预警;其次,数据库通过对风险因子的收集、反馈, 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而确保在第一时间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和处理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强化财务的抗风险能力

就实际而言,机制缺失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困境的关键所在,强调财务抗风险能力构建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在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的建立中,一是要完善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塑造了企业多元化的财务风险。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企业应完善风险转移机制,提高企业在投资及经营中,科学转移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直接影响;二是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风险集中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较大,强调在风险预警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分散机制,化解企业风险,进而实现财务风险的科学应对;三是健全风险基金分配机制。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构建是多途径的,其中风险基金风险机制的建立是常用,也是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依托风险基金分配机制,逐步盘活企业资金、壮大企业经营发展,进而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三)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复杂性,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财务人员的重要性。首先,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培育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降低因为操作失误等因素所形成 的财务风险。其次,强化综合素质人才的引进。综合型人才的引进,是壮大现有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企业要重视人才建设工作,将财务人才建设纳人企业战略发展的构建之中;再次,以创新发展为驱动,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提高主观能动性,进而在风险管理中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结束语

风险与收益同在,没有谁只有利润没有风险,更没有谁只有风险没有利润。所以为了规避风险,我们必须做到上述所说的那几点,进行企业决策研究部门的深化改革,使他们无所不能,再有就是加强职员的素质技能培养,这样才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当然,财务风险是不能控制,毫无预见性的,我们只能做好准备,在其到来之前,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合理的、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进行损失测算,力求找出最优的方法来削弱或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财务风险管理; 控制策略; 电网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电网公司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电网公司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预警,化解风险。

一、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电网公司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电网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性障碍。电网公司本部与基层站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二)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电网公司的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很多电网公司管理粗放,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良,债务包袱沉重

受电网公司资金短缺及管理滞后等因素影响,电网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处于不良状态。一是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存货呆滞积压,无法变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物资管理滞后,同时电力技术更新快,淘汰存货无法利用;二是在不考虑用户欠费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对外债权往往小于外部债务,负债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受各地经济发展及市场信用环境制约,电费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面临的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四是应付工资和福利费赤字压力日益凸显。

(四)资本性支出控制不力,投资盲目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不顾自身的财力、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小型基建;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还有的热衷于铺新摊子、搞形象工程,综合楼、站所办公楼拔地而起,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一些县公司甚至东拼西凑,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五)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电网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电网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电网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电网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二、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面对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必须从理财观念、理财目标、理财形象、理财内容上进行更新、调整与拓展,对理财方法、手段、措施进行改进、充实与创新,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使电网公司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稳定、社会形象良好的企业。

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现财观念

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要求电网公司树立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理财理念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资本运营观念,树立风险理财观念,树立信息理财观念;其次树立人本理财观念,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确立正确的理财目标

电网公司的理财目标在抓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首先要发展稳定的经济效益,提供良性的现金流量;其次要提供广泛的社会效益,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加快社会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两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树立良好的理财形象

拓展财务管理视野。首先,电网公司要为国家进一步疏导电价矛盾、理顺电价机制助力;其次,对内精心做大电力销售收入,为电网公司开辟财源:一是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扩大销售电量;二是加强各类销售电价管理,提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

另外,从战略成本管理角度加强电网公司的成本管理:一是实施长期购电合同管理。从源头上和根本上降低电力行业价值链上的成本;二是进行购电成本分析,以指导电力调度,优化购电结构,降低购电成本。

全面加强固定成本控制:1.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努力提高投资效益;2.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优化资本结构;3.增强对重点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1.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2.以规范财务行为为核心,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明确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目标,搭建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3.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及早诊断出财务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是电网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保证电网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选取财务预警监控指标的原则;然后选择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的方式。4.以快捷高效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电网公司财务信息网络,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5.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建立财务管理人才体系。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大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电网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运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

二、化解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宏观上理顺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系,规范业务管理行为

首先,要划清主业与多经在资产、机构、人员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界线,改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其次,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业务关系,重点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联交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公平交易。在设备采购、委托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业务中,应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关联方交易,在促进多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审及财务稽核力度

一方面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管理的弱区和盲区,完善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程序,使利益相关的经济业务从管理层面,到执行层面严格分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揭示各种内部矛盾,找准控制的方向和着力点,把各种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制度的框架范围内。

(三)加大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首先,要严把资金关,实行现金流量预算。要加大资金安全监控,利用网上银行等资金监控平台,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实时控制,并及时反馈和处理资金异动信息,防范资金风险。在实行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按照不同的资金性质,及时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实现资金由“人为”控制向“预算”控制转变,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其次,要加大对应收电费的管理,防止应收电费转化为不良资产。一是要借助营销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及时进行账龄和结构分析,跟踪欠费大户信息;二是要注重过程管理,优化内部资金上交程序,防止出现主观的资金滞留;三是对已核销的呆死账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积极进行后续清理和追索,尽可能地收回资金或残值,将损失及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另外,要加大债权债务的清收和处理力度,建立债权债务定期核对制度,确保往来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对挂账时间长、金额大的往来账要及时进行函证催收,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形成。

(四)严格投资过程管理,控制投资风险

电网公司要规避投资风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投资项目,把住规划源头关。要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和未来发展规划,控制非生产性基建项目,杜绝超前建设和挂账工程。二是要严格投资的立项、执行、监控程序,规范投资的全过程管理。企业重大投资、重大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三是实行基建工程效益与责任管理,开展基建项目效益评价,杜绝无效益项目投入,项目资金责任到人,并进行严格的责任审计。

(五)实行集中核算,规范站所财务管理

整合财务机构,首先,在公司内部实行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将站所、农电办、多经等所有责任主体的日常财务工作上移到县公司财务科,由财务科统一调度,对其进行记账,同时进行会计监督和控制,使财务管理由分散型、粗放型向密集型、集约型转化,发挥整体管理职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规范站所财务管理流程,对站所报账员的职责、发票管理、备用金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统一规范,促进站所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运行。最后,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和备用金管理,禁止站所一级私自开设经费户头,防范经营风险。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首先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财经知识培训,提升一把手依法经营理念,防止主观臆断而导致违规操作和决策失误,从源头上筑牢风险防范的堤坝。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加大专业培训学习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使财务人员能自觉地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财经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执行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徐焱军.企业集团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财务集中控制的模式[j].财会通讯,2004,(11):23-24.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2篇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 要:本文首先对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加以阐述,然后对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的管控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核算;内控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10-01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何慧玲(1972-),女,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

会计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着企业经济的命脉。但是在企业的内控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存在着诸多风险,只有合理的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策略,防范和控制风险问题的产生,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的风险

1. 管理制度松懈,监督不力的风险

目前,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只注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管理力度不够重视,监控部门一般只是在风险发生后进行监督,监督力度加强之后,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会计核算,仍然达不到监督效果。

导致贪污、非法侵占资金、挪用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2. 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四个环节来反映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很重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失职造成的。

3.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风险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展。会计人员工作的风险性与其待遇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思想上的不稳定;新的职责定位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熟悉现代金融、法律、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非常缺乏。

4.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技术也得到发展,信息化进程日渐加快,使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会计核算带来风险。例如,新开展的网上采购、网上报税、远程报表、远程报账等业务,导致企业风险增大,通过网络盗取会计核算信息、植入病毒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使得企业会计环境更加复杂。

二、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的管控策略

(一)加强监督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防范意识。首先,对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其经济活动不真实和不合法的现象发生,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加强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力度,做到“有备无患”。事前监督,推动内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中控制,减少或控制会计核算失误带来的损失;事后处理,提出解决方案,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实现资源共享,也便于共同监督;其次,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效率,有效开展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工作;最后,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和复核审理,制定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案。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掌握财税、金融以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要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制定相关培训制度等措施,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 建立有效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例如,某企业通过建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晋升制度、评先表彰制度以及惩罚制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推动了该企业的发展。

(四)完善硬件设备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硬件设备,保证计算机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相关机密文件要妥善保存并做好备份,以免数据丢失造成严重后果;此外,要定期检查电子信息数据,建立网络病毒防火墙设备,安全控制会计网络,防范和控制风险发生。

三、结语

在会计核算与内控管理中,存在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周转困难等诸多问题,所以,要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针对具体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完善相关硬件设备,保证企业会计健康合理地运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守卿. 对基层央行构建会计核算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 经济师,2011,12(8):206-206.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会计管理 风险控制 类型 策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得以进一步拓宽,这也给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面临了更多的风险,一旦企业的定位出现差错,企业的会计管理就会陷入混乱。现阶段,由于企业对会计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导致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危机,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会对企业的工作开展产生严重影响。

一、控制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现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得以健康运营的基础,是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等情况的的直接反应,在进行企业会计管理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账单的核对以及负核等手段来对企业发现企业内部运营存在的错误和偏差,进而确保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以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保证。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最大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建立良好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的不良或是错误行为及时制止,对一些对企业的发展有危害性的行为进行遏制,是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促使企业生产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企业当中普遍存在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问题,这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且由于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使得许多信息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和传递,这就导致企业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相关的风险控制信息,进而使得管理者无法实施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此外,由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缺陷,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准确的估量。

(二)企业内部缺乏有力的监督

现今,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且在设计调查工作的时间上缺乏规律性。相关审计部门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没有进行有效核查,导致许多的问题被搁置,得不到及时解决。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当中没有及时的协调控制,使得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另外,由于企业经营管理部分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也是其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缺陷。

(三)财务预算体系不健全

当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没有形成完整的财务预算体系,许多的企业管理者也不重视对企业的会计进行管理,导致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此外,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形成完整的预算编制程序,即使编制出了,但在执行上也比较随意,使得资金的运营效率长期得不到提高。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完善,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止于形式。

三、企业控制会计管理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会计风险控制意识

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在建立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当中具有核心地位,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管理者要明确加强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只有管理者意识到了重要性,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得到建立和实施。因此管理者要在全面考虑企业现今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来对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要求其经常学习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自觉养成依法办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好习惯。在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时要知法守法,把守关口,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对企业会计风险的控制除了要加强信息的真实性之外,还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管理力度,使各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审计部门要带头进行定期的内部控制审计调查工作,可以是以年度、季度或月度来进行。第二,建立对企业会计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控制,同时通过这个部门来切实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有效性。第三,通过各责任部门的检查来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监督,以便及时协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

完整的财务制度出了包含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投资管理以及财务制度以外,还有财务风险、财务信息以及财务人员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企业要想确保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要建立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要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主的监督体系,并禁止一个人来处理全程业务。其次,建立全面的事后监督机制,在企业会计部门常规核算的基础上实施周期检查。最后,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企业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需求出发,挖掘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构建科学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鞠文晶.小议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控;策略研究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指的是任何企业都会遭遇的,其通常是指的是企业内部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有时会出现无法预测以及管控的状况出现,因其致使企业整个财务运转出现问题,使得企业可能实际所获得的利益与预期相比较误差较大,这样企业所得到的收益将会低于企业的亏损,这种情况就是财务风险的基本内涵。无论什么企业还是单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都是需要重视财务风险的,而由于财务活动有时串联整个煤炭生产经营的,因此相关管理层应该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内涵。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没有相应方案来解决由于负债下降以及资产增加而致使的流动性困难。其就无法依赖负债增加或者是通过合理的成本快速的将资产变现,以此来获得足够充足的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自身企业的财务产生影响,提高企业风险。流动性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不能准时、准确的将资金、债务等等方面的问题有效解决。从实处说,就是企业的偿付能力及变现能力不足,在企业的资金循环中,其循环的风险性就提高了,因此这也可称作现金不可偿还和流动资金不足风险。2.存货风险在煤炭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维持一定量的存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它的库存却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一旦出现存货积压问题,其就会冻结企业的可利用资金,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极大的影响;倘若存货太少也会致使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并不能及时提供原材料进行生产,这就对企业产品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上述都是因为存货风险的产生而影响了企业的日常发展,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存货堆积,降低企业的资金流通,相反若是存货不够,就会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损害企业在客户中的形象。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分为营业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生产风险和采购风险。经营风险指的就是在企业工程企业工程的生产销售环节中,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变动性使得企业的资金流通产生波动,因此这样的话,企业的收益就存在一个不稳定的情况,这就叫做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从具体方面来说的话,采购风险就是指在原材料购置的时候出现了变化,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所制作的产品不能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风险指的就是当技术、能源以及信息等方面出现变化进而使得生产变化,导致企业可能会收益不确定的情况,或者是由于原材料库存量不足所引起的无法持续生产所造成的销售停滞等等;而存活变现风险就是当产品市场产生了变化致使销售产品变得困难的可能就是存活变现风险。4.投资风险投资主要分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投资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由股东掌握的投资就称为直接投资。而证券投资就不一样了,证券投资与所投资资金企业的利益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其通常就是一种单一的收益方式,即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利息。因此投资风险主要就是这两方面的风险,在资金被企业投入到生产销售环节,由于市场的变动所产生的需求变化,导致了投资收入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这次的投资就以失败告终了。这种有失败的概率的投资,就是有风险的投资,就是投资风险的产生了。5.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就是当宏观经济以及资金供需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时,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在融资过程中因为外来的资金所带来的风险则称之为筹资风险。而利率风险、财务杠杆效应和汇率风险等就组成了筹资风险的主要部分。在经济市场发生变化时,银行等所投资的利率产生波动时,影响着筹资投入的风险称为利率风险;而当企业通过融资杠杆这一手段时,企业的即得利益出现不确定的状况称之为财务杠杆效应;而国际上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导致企业在国外方面发展的收益更加难以预测,这样的一种风险就称为汇率风险。

二、我国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探究

(一)煤炭企业财务内部管理风险

1.经营亏损风险。煤炭企业的三大特征主要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在企业进行煤炭工程时,往往就需要大量的前期的投资,而且在之后的销售过程中,其销售方式缺少足够的针对性,其多数呈现出粗放性生产经营,其极易形成煤炭囤积,致企业销售以及生产流程滞停,这些最终会引起整个煤炭企业出现收益亏损的状况。2.财务管理不合理所致使的风险。某些煤炭企业其目光较为短浅,其通常是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的战略目光以及策略。当下的某些煤炭企业大肆进行投资,并且不对其开采项目进行节制,同时其资源利用效率也并不高,开采以及储备严重不匹配,上述问题都会致使财务的资金流动产生堵塞,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降低整个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下去,企业的盈利情况一直是赤字状态,所以最终企业也就只能走向倒闭了。3.组织结构风险。对于大多数煤炭企业,其基础层都是较为庞大的,但是由于煤炭企业不注重管理方面的意识,就致使企业缺乏了适合煤炭生产的组织结构,而且也没有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具体问题就是企业内部职权不明、财务管理不够透明以及缺乏相关的信息结构,这些问题导致的企业风险,就是组织结构风险了。4.安全生产风险。我国监管煤炭行业的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要求,但是多数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问题上多数是敷衍性的处理。而且的在煤炭企业中缺乏足够的预算编制,因此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通过减少预算来达到增加施工项目中的预算,这种方式是存在极大的风险的。这就是煤炭企业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

(二)外部环境风险

1.政策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对煤炭行业方面有严格的监控制度,因此煤炭企业的生产方面就必须按照规定政策来实施,所以这样的话,在相关部门改革煤炭行业方面制度的时候,企业就容易受到影响,比如企业在工程生产中,政策一旦发生变化,所要求的甚至就会不一样,原来的工程甚至就必须放弃,这就是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2.政治风险:煤炭资源其被称为工业粮食,其从侧面表明属于不可再生一次性资源。煤炭资源获得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并且对该资源的发掘相当重视,因为煤炭行业已经不简单是商业的竞争,其关系着自身国家的发展情况,因为其关系着能源安全。综上所述,政治风险是煤炭企业无法避免的。3.利率以及市场风险。在煤炭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流动资金的成本加重,银行的利率变化等等都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一定量的风险。而市场风险是由于煤炭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基于该原因对于资源的消费矛盾的竞争愈加激烈,其使得煤炭资源价格更加剧烈的波动。然而由于资源配置以及市场分布的不对称使得煤炭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剧烈,因此较大的市场风险时刻隐藏在煤炭行业中。

三、煤炭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所采取的优化措施

(一)依据客观规律制定风险策略

为了让煤炭企业能够实时监控风险信息,就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监控煤炭企业的成本状况,库存量堆积情况、成本质量问题等等,只有充分把握风险产生的过程以及源头问题所在,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解决方案,才能使得煤炭企业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当财务风险出现时,煤炭企业通常会采用几种方法。比如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回避。风险控制中又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从目标层面分为预防性和抑制性,抑制性控制指的是已经产生了风险,然后通过一系列解救措施降低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预防性控制则是指将风险发生之前通过调查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降低企业风险。在我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融资实施负债下运营公司的模式就是我国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最真实的运营模式。但是从部分负债经营的案例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缺陷:一是煤炭企业缺乏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二是企业的目的性投资方向错误,总是投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三是投资前可行性报告的准备不充分以及面对财务风险缺乏相对应的预备措施。因此虽然在煤炭企业的工程项目中,适量的负债经营是有效且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煤炭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底气的施行。最后就是在企业的负债经营模式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企业是否能准时、准确的偿还债务,因此当企业的负债比例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时,煤炭企业的负债偿还负担就不是那么大了,然而在现实企业中,并不是简单的这样,一旦煤炭企业的借款利率低于利润率时,就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形。所以综上所述,负债经营这一经营方式必须恰当合理的适用于煤炭企业当中。

(二)明晰财务分析机制,构建持续

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收益,这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而构建持续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就能更好的管理控制企业的财政状况,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是企业的发展潜力、经济效率、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盈利能力通常是由成本费用与收益总额的差值所表示的,且能准确的表示出企业工程项目的收益能力;此外,其表示的就是支出每一单位资本所能够得到的利润,这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正比。因此,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类似,通过这一系列的财务预警指标来构建财务预警机制,同时充分掌握财务分析机制。

(三)煤炭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重视财务活动中风险干预工作

对于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环境,筹资就是企业开始经营发展的第一步,但是若是在后期没有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那么对于企业筹集的资金预期收益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筹资风险自然就诞生了。接着就是在借入资金时,仅仅就考虑了所有者的投资,这部分资金可以较长期的进行使用,且并没有需要偿还本息的负担,因此在这部分资金使用的同时也进行良好的控制的话,其存在的风险也就只是在于经营的不可预知方面了。再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借入资金的情况,煤炭企业通过财务杠杆效应获取相应利益的时候,借入的资金通常会被用来进行负债经营,这样的话,就容易出现无法确定收入状况以及无法预知是否能够按时偿还负债的情况。然后,通过金融渠道所取得的资金,煤炭企业经常会利用再投资的方式来处理,其主要方式有投入证券市场、开设生产项目以及用于商贸活动等,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投资项目都可以按时进行,并按量完成,这就使得这些投资的收益无法得到确切的保证,即有风险性;而且有时投入生产的收益性并不是很好,甚至会产生一定的亏损,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盈利降低,偿还债务的能力也随之降低;有些投资尽管没有出现亏损,然而其收益比银行的利润还低下,而且并不能超过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益,这就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然后就是在对企业投资风险制定相关徽章制度时,其中最需要坚持的一项原则就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风险投资,这样就能够得到较高的利益,虽然其风险也随之增加,但是只要理智的分析投资情况并避免贸然行事,这样就能让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相应获得利益的几率就会增加了。然后针对上述这.情况,企业必须要科学的开展应收付账款的业务,这样才能构建客户稳定健全的信用机制,这也能够让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级别更加明晰。最后煤炭企业的财务循环最末端的环节就是收益的分配,这还涵盖了企业的股利分配以及财务的留存收益。其中股利的分配就代表着股东增加财务的需要能力,而留存收益又能够使得资产规模扩大的来源更加宽广,这两者相互制衡但是又相辅相成。针对当下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端的水平也迫切需要提升,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对这两环节投入更多的资本就。但是企业任然存在利润过况,同时分配股利的能力又较低时,企业相应的股票价格就会收到相应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该企业股票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当企业出现收益分配风险时,就一定要重视这方面风险,制定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四)优化煤炭企业资本结构并且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不够优化的资本结构以及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还有就是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都是当下煤炭行业比较常见的问题。这就需要煤炭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的特性与内部的财务结构来构建自身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这样构建的资本结构才能够达到降低资产负债比率过高所引起的偿债风险,或者就是由于权益资本太高所引起的经营运转风险。要想有效的降低该行业企业的高负债率与高筹资成本,煤炭企业就必须要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同时加速自身企业证券化的发展,采用各种现代金融工具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以及模式,采用多种方式使得煤炭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化。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该企业所有关于财务的活动中,因为外部环境无法预测以及内部自身无法控制等的因素的影响,其使得煤炭企业在一定的时期以及一定的范围内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与预期的相比较有所不同的可能性因素。而煤炭作为一种敏感资源,其企业自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煤炭企业在防范各类财务风险时,同时也要对政治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煤炭企业长远稳健发展的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浅析了煤炭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控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对煤炭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范选志.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探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3):00168-00168.

[2]孙爱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者,2016(14).

[3]成雪梅.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8):85-87.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5篇

一、当代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新特点

(一)风险管理高层化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日益成为跨国投资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以知识型投资为核心风险的管理将成为未来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主导。该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产业风险的高层化。在产业、行业领域,知识密集型产业将逐步成为跨国投资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如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产品,生化、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中的电信、软件开发、金融、保险等将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新热点。当代主要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一次大的产业化调整。一方面,制造业产业结构将向高技术型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而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品中比重较大的仍然是传统产业的产品,这将难免造成结构调整中的脱节现象。

其二,产品风险的高层化。在产品开发领域,伴随新产品换代的短期化,产品开发中的竞争风险日趋激烈。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周期缩短。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中,不断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并不断缩短其周期。

其三,组织形式的高层化。高新技术领域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为了分摊昂贵的研究和发展费用,减少高技术的投资风险,当代一些跨国公司纷纷结成了共同开发新产品的联盟。联盟主要集中于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领域。如半导体、电子信息、药品、汽车以及航运和银行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四,人才竞争高层化。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各国跨国公司都十分注重于培养和争夺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是当代跨国公司的最大风险。

(二)风险地区扩散化

目前,国际资本尤其是直接投资方向已呈现出多元化、交融化和扩散化的趋势。由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因,当代跨国公司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管理、技术开发、组织结构以及利益分配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甚至成了资本外逃的通道。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实行逐步渗透,先以低价占领其国内市场,待形成行业垄断后,又大幅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海外投资风险地区及风险源呈扩散化的趋势。另外,当代高科技产业与金融体系的互相作用,加快了风险扩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三)风险防范契约化

为了克服80年代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降低区域性风险,跨国公司开始突破以往单枪匹马式的直接投资风险管理模式,较多地转向通过协议合同等契约式的风险管理。例如,跨国公司通过向海外协议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专门知识(技能)、商标和向协议方企业提供产品或企业形象设计等,从而获得海外经营权。这种契约式的经营战略较以往海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其中,许可证转让、专有权转让和分包合同是最基本的形式。世界每年许可证转让费高达1200亿美元。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是全世界转让专有技术或专营权的成功典型,美国耐克公司的鞋和服装的生产分包给了4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上述公司主要采用以合作、合同为核心的契约化风险管理方式。

(四)风险管理网络化

随着跨国战略联盟与合作的发展,跨国公司在结构上逐步演变成“全球网络公司”。它具体表现为两个互相交错网络的拓展与延伸:

一是由跨国公司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海外子公司所组成的公司内部网络;

二是跨国公司通过全球性战略联盟与合作而与其他竞争公司建立的公司网络。

网络管理的形成是跨国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一大创新。

跨国公司的网络化结构大大增强了其抵御风险的整体实力。国际竞争要求参与竞争的企业必须实现经营范围和地区多样化,并对变化莫测的国际市场作出迅捷的反应。跨国公司的网络化经营使它实现经营地区多样化、全球化,通过全球生产经营网络,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广泛的市场上应用新的技术成果,加速技术创新的成本回收,有效地补偿了局部地区的风险损失。

二、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

(一)防范核心技术扩散是当代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中心任务

设立海外研究与开发机构,跨国公司将自身在技术资源上的所有权优势与各国、各地区的区位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效率至上的整合进行技术创新的合理布局,从而大大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产品的复杂化,使海外投资者单凭自身力量深感力不从心,与其冒巨大的风险孤军作战,倒不如与同行竞争对手结成风险与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联盟,更能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然而,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在合作的过程中却充满着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

一一合作的困难性和风险性。由于协调和控制的困难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合作的难度增大并充满风险。

一一不均等的收益。由于收益并不是在所有合作伙伴之间均等分配,这可能与各方原来的期望不同,从而在合作方之间产生裂痕。

一一文化的冲突。不同文化的冲突是联盟合作各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一多重性作用。联盟各方合作的义务并非一成不变,往往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当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或希望合作时,其中一方发现另一方与他的竞争对手有联盟,往往这种合作便难以为继。

上述潜在风险因素中的深层次问题是核心技术的扩散。跨国联盟各方主要是结合各自的技术优势,以专项技术为突破口的联合及委托研究,其目标在于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分担技术开发成本,以降低市场变幻的风险。因此,如何防范、核心技术的扩散是跨国联盟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代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扩散的防范

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选择与风险管理的策略是紧密相连的。围绕技术优势的控制,当代跨国公司的战略导向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利润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化,与此相适应,在技术风险管理上呈现出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