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金的投资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基金的投资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对冲基金 投资策略 特点

“对冲”一词原本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同时买入和卖出证券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1949年美国记者琼斯创立了第一支对冲基金,买入被低估公司的股票,同时卖出被高估公司的股票,加上利用杠杆交易,获取了高额的回报。这样的投资策略无论市场涨跌都能获得绝对收益。当市场上涨时,被低估公司的股票上涨幅度大于被高估公司股票的上涨幅度,整体而言是获利的。相反,当市场下跌时,被高估公司股票的下跌幅度大于被低估公司的下跌幅度,总体而言依然是获利的。琼斯的多空头并非完全对冲,由于他相信股票价格长期来看处于上升趋势,他持有净多头。琼斯的这一投资策略被称之为股票多空头策略。琼斯认为,虽然经济情况不好预测,但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状况等的分析,是能够寻找出低估与高估的公司。这样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波动性小,虽不能保证很高的收益率,但是可以通过杠杆来放大,同时投资组合的方差变小,也就是风险变小,实现了低风险下的高收益。

琼斯的对冲基金神秘运作数年后才被人得知,而后被广为效仿,对冲基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琼斯的投资策略显然具有对冲的性质,买低卖高,所以称之为对冲基金。但是随着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投资策略,很多对冲基金不具有或不明显具有对冲的特点,“对冲基金”一词也就只具有名义上的意义了。

一、对冲基金的特点

目前,存在着很多对冲基金,不尽相同,但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私下募集: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监管,无需受监管部门在杠杆使用、能否做空、披露信息、衍生品使用方面的限制。对冲基金的投资人一般来自高净值的人群。但近年,机构投资者对对冲基金的投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大有赶超个人投资者之势。(2)投入自有资金:对冲基金经理通常将自有资金投入对冲基金,这样能够使基金经理和投资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对冲基金经理作为一般合伙人管理基金,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享有分红权,但是不参与经营,提高了对冲基金的运营效率。(3)收取15%-20%的业绩奖励费:除了像共同基金那样收取管理费之外,对冲基金经理通常对基金的收益收取15%-20%的业绩奖励费,这样更大程度的激励基金经理提高业绩,同时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对冲基金行列。(4)操作隐蔽:对冲基金不像共同基金那样需要公开披露有关信息,同时基金经理通常与投资人约定享有极大的操作自由,不必向投资披露投资策略和方式。(5)投资工具灵活:除传统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外,对冲基金还运用如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种衍生工具,或者他们的组合,使用的投资工具广泛而灵活。(6)使用杠杆,可以卖空:对冲基金充分利用杠杆和卖空技术,杠杆可以放大资金量,杠杆使用从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等,形成强大的力量。透过期货、期权、融资融券等方式卖空可以在资产被高估或者市场下行的情况下获利。宏观对冲基金,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透过杠杆和卖空的方式可以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7)数量化投资:对冲基金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做投资决策,在对投资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减少风险,增加回报。

二、对冲基金按照投资策略的分类

(一)市场中性策略

市场中性策略又称为证券套利策略或相对价值策略,利用市场的非均衡进行套利。当基金经理认为两种相关资产的价格偏离合理的区间时,买入被低估的资产,同时卖空被高估的资产,当两种资产价格回归均衡时获利。买入和卖空的资产在金额上应做到严格匹配,这样才是市场中性的,即与市场的涨跌无关。市场中性策略又可细分为固定收益套利和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固定收益套利基金投资于各种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等,利用相关债券之间出现的不均衡价差寻找投资机会。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利用相关股票之间出现的不均衡价差获利,将市场风险完全对冲。

(二)股票多空头策略

与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略有不同,股票多空头策略一般持有净多头,也就是说,买入的金额大于卖空的金额,认为市场是向上的。此外,在买入股票的同时,为了防止下跌带来的损失,除了通过卖空相关股票外,还可以买入此股票的看跌期权,这样当股票下跌时,亏损的最大金额就是看跌期权的执行价与买入股票价格的差。由于买入期权的成本通常较高,所以基金经理大都采用卖空相关股票的方式来规避下跌的风险。相反,在卖空股票的同时,为了防止价格上升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买入看涨期权的方式来进行对冲。

(三)卖空型策略

此策略寻找被高估公司的证券,通过卖空此类公司的证券,待证券价格回归正常时获利。对冲基金通过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真实性、市场前景等方面判断公司是否被高估。比如,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再加上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冲基金发现公司有财务造假的情况,虚增利润,从而导致股价被高估。此时对冲基金首先做空此公司的股票,然后将公司财务造假的情况宣布出去,造成公司股价下跌,对冲基金获利了结。卖空型基金通常持有净空头或者纯空头。前者会持有一部分多头,后者则纯粹的持有空头头寸,风险也较大。

(四)宏观策略

运用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称之为宏观对冲基金,此类基金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全球各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金融资产出现的价格错配情况,通过货币、利率、债券、商品等工具进行投资,充分利用杠杆将资金量放大数倍,以达到与一国金融当局对抗的能力。宏观对冲基金可以运用两国之间的汇率不均衡进行投机获利。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时,由于出现了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等情况,导致此国货币被严重高估,但由于固定汇率的限制,此国货币不能贬值,宏观对冲基金便趁此时机大量抛空此国货币,从而给此国货币造成巨大的贬值压力,直至此国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对冲基金获利了结。宏观对冲基金的典型代表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索罗斯在1992年就是利用英镑与德国马克之间的汇率失衡通过卖空英镑的手法狙击英镑成功,获得了大量收益。索罗斯在1997年狙击泰铢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香港市场和俄罗斯市场则以失败告终。

(五)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策略又称之为特殊事件策略,利用公司发生的特殊事件进行投资获利,比如合并、重组、股票回购等事项,此策略主要包括兼并套利策略和不幸证券策略。(1)兼并套利策略投资于各种兼并收购事件,比如杠杆收购、要约收购等。一般认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上升,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下降,所以对冲基金在做多被收购公司的同时,做空收购公司,当股票价格如预期那样变化的时候,便能获得收益。(2)不幸证券策略是指投资于那些面临破产、重组以及其他危机情况公司的证券,当这类公司摆脱危机情况后,证券价格随之上升,对冲基金便能获利。由于此类证券属于较低等级,其他类型的投资基金较少参与,从而此类证券的价格会更低,对冲基金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入,待情况逆转后获得可观收益。但是,此种投资策略也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危机公司未能走出低谷,对冲基金将面临较大损失。

(六)新兴市场策略

此种策略的对冲基金投资于经济增长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获取高额的回报。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发展快,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漏洞较多,信息传递效率低从而价格变化不够及时,这就给了对冲基金更多的机会在合适的价格投资,最终获得巨额收益。新兴市场策略与宏观策略存在重叠之处,宏观对冲基金往往利用新兴市场国家的制度缺陷,攻击一国的金融体系,达到获利的目的。

(七)基金的基金型策略

该策略指对冲基金投资于其它的对冲基金,以使投资多样化,减少风险,增加回报。具体而言,该策略又可分为两类。(1)一只大型基金又分成若干子基金,每个子基金由一名对冲基金经理管理,不同的子基金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或投资于不同的资产,若干子基金构成的大型基金在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面均实现了多样化。(2)一只对冲基金不分成若干子基金,由一名基金经理管理,该基金经理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特点的对冲基金,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回报。基金的基金收取双重管理费和业绩奖励费,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支付比例更高的费用。大型基金由于规模庞大,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所以较多采用基金的基金型策略,这也是大型基金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杨.宏观型对冲基金的经营策略分析[J].特区经济,2009,1

[2]张树德.对冲基金的定义与分类[J].财会月刊(理论),2008,12

第2篇

本文介绍了保本基金的起源、概念和保本原理,对保本基金的主要投资策略,包括CPPI、TIPP和OBPI,各自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国内保本基金发展概况,对国内保本基金主要的投资策略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保本基金 CPPI TIPP OBPI

一、保本基金概念

保本基金(Capital Guaranteed Fund):保本基金是指在一定投资期限内(如3年或5年),对投资者所投资的本金提供100%或者更高保证的基金。也就是说,基金投资者在投资期限到期日,至少可取回本金保证,而同时如果基金运作成功,投资者还会得到额外收益。

在国际上,还有一种与保本基金相类似的共同基金,叫护本基金(Capital Protected Fund),其中护本基金不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而国内的保本基金属于前者,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

1、保本基金起源

保本基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其核心是投资组合保险技术。由伯克利大学金融学教授HayneE.Leland和MarkRubinstein创始的这项技术自1983年被首次应用于保本基金,在80年代中期得到蓬勃发展。

2、保本基金如何实现保本

保本基金是执行保本投资策略的特殊类型基金产品,其特点在于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为投资者提供一定比例的本金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分享市场上涨收益。保本基金的 “保本”主要通过两方面机制来实现:一方面是投资,利用债券等安全资产的预期收益和基金前期已实现收益去冲抵股票等风险资产组合潜在的最大亏损,从而实现本金保全;或者,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证券并持有到期以实现一部分的固定回报,而将少部分的资产投资于其他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如股票、金融衍生证券等,以获得超额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引入担保机制,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基金产品进行担保。

3、保本基金适合对象

保本基金特别适合那些不能承受本金损失,而又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投资人。在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并且以中长线投资为目标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极低、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

二、保本基金主要投资策略

保本基金核心是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 PI)策略,根据设计依据不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据投资者本身风险偏好以及承担能力,设定一些简单参数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包括:固定组合(Constant-mix)策略、固定比例组合保险(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CPPI)策略、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险(time-invariant portfolio protection,简称TIPP)策略;另一类则是基于期权的组合保险(Option-based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OBPI)策略,包括:欧式保护性卖权策略、复制性卖权策略。

1、CPPI策略

固定比例组合保险(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CPPI)策略:Perold (1986)提出了CPPI策略,该策略通过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保证风险资产的损失额不超过投资者的保险额度。先设定组合的价值底线(Floor),然后计算组合现时价值超过价值底线的数额,即安全垫(Cushion)价值;投资者将相当于安全垫特定倍数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剩余资金投资于低风险资产。

2、TIPP策略

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险(time-invariant portfolio protection,简称TIPP)策略:Estep and Kritzman在1988年提出了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险策略(TIPP)。TIPP和CPPI的调整公式非常类似,也可以算是在CPPI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策略。它与CPPI调整公式相同。唯一的差异在于其价值底线并非不变,而是在该时点资产值的某一固定比例和原先的价值底线中,取最大值,作为新的价值底线。

TIPP是比CPPI更为保守的保险策略,也可以将其视为CPPI的一种特殊形式。

3、OBPI策略

欧式保护性卖权(Option-based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OBPI)策略:动态OBPI(基于期权的组合保险)策略是根据Black and Scholes(1973)提出的期权定价公式所衍生出的投资策略。欧式保护性卖权策略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和以其为标的的欧式卖权,以保障投资组合到期价值在某一特定值以上。

最简单的策略就是购买风险资产,比如某一市场指数,然后买入该指数的欧式卖权。不论该风险资产到期日的价值如何变化,组合价值将总是大于卖权的执行价格。也就是说,欧式卖权锁定了组合的收益底线,从而起到了购买保险的作用。不过在现实中,一般不会存在同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完全匹配的卖权,因此,这一策略的适用性不强,通常只适用于一些指数组合。

复制性卖权策略(Synthetic Put Strategy):复制性卖权策略的产生动因就是要通过连续调整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如可转债)与低风险(如债券和现金)的相对比例,来达到与欧式保护性卖权组合策略一致的保险功能。

复制性卖权乃是利用可转债及无风险债券来复制卖权的损益结构,并随着现货价格及时间的演变动态调整此投资组合;传统上,此种复制性投资组合保险(Synthetic Portfolio Insurance)以Black-Scholes期权公式来决定可转债及债券的持有比例。

“价值底线+欧式买权”策略:金融衍生工具,如指数期权的出现使得OBPI策略,在实现中,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运作,从而替代了成本较高的复制性卖权策略。现在较为典型的OBPI策略是采用底线价值同欧式买权相结合的方法。

CPPI同OBPI中的价值底线+欧式买权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要设定价值底线和安全垫(或者隐含着这些概念)等等,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将安全垫特定倍数(一般大于1)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其余投资于低风险;而后者则将等同于安全垫价值(相当于放大倍数等于1)的资金用于购买买权,而将剩余资金作为t0期的价值底线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比如零息债券、息票等。前者属于动态资产配置策略,因为其要不断调险资产同低风险的比例;而后者属于静态资产配置策略,在期初进行资产配置后,以后不再调整。

现实运作中,CPPI和OBPI在目前海外保本基金的运作机制都被广泛采用。当然,亚洲地区尤其是在香港,OBPI策略占主导地位;而在欧美地区两种策略则兼而有之。

三、国内保本基金介绍

1、国内保本基金发展概况

我国内地第一只保本基金始于2003年6月27日成立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2004年是我国保本型基金发行的阶段高峰时期,当年共有4只保本型基金成立,保本基金总数达到了5只,规模110.29亿元,占到全部基金管理规模的6.88%,随着2005年股市转暖,保本型基金的发行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到2007年以后,保本基金仅以每年一只的速度发行,宝石动力、南方恒元、交银保本(不包含进入下一保本周期基金)3只保本型基金相继设立。

在2010年,多通道审核制度背景下使得国内各类型基金均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保本型基金的发展再度陷入停滞,全年成立的将近150只基金中没有一只是保本型基金。

截至2010年底,国内共有南方避险、银华保本、金鹿保本、南方恒元和交银保本五只保本型基金,合计管理过莫228.47亿元,仅占到全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0.9%。

2010年10月,证监会了《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对保本型基金进行了制度规范和松绑,限定保本基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不得低于基金资产的70%。同时,允许保本基金投资股指期货,并且可以不受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比例限制,为保本基金在保持低风险特征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收益创造了可能性。

《指导意见》一经公布,国内各大基金公司就积极申报保本类基金产品。据证监会基金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截至2010年2月,正在审批中的保本型基金即超过10只。可见目前国内保本基金的市场需求之大。

2、国内保本基金主要投资策略

目前,国内保本基金主要都使用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即CPPI策略。一些保本基金还在CPPI策略的基础上,辅以优化动态调整、或者针对可转债投资使用基于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即OBPI策略。

CPPI 策略的主要思路是投资者根据其风险收益偏好设定期初参数,以此为基础动态调险资产与低风险资产比例,从而使投资组合价值维持在风险下限之上,达到组合保险的目的。CPPI 策略的实际上是当风险资产价格上涨时,买入风险资产,增加整个资产组合中的风险资产份额。当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时,卖出风险资产,降低整个资产组合中的风险资产份额。

国内目前保本基金的保本策略大致相似,不同基金产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同。

出现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策略时模型参数设定的不同。对于主要使用CPPI 策略的产品,主要是风险下限和风险乘数两个参数的设定不同。对于使用OBPI 策略的产品,主要是对风险资产波动率的预测值、保本期限的时间长短、无风险收益率等参数的设定不同。尽管国内基本所有的保本基金均是以CPPI 策略作为保本机制,但是其资产配置仍存在较大差异或是存在进一步差异化的可能性。通常而言,保本基金资产配置中的债券比例不会低于60%,现金等高流动性资产的比率不低于5%。

(2)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使用的具体工具不同。

风险资产可以是股票、ETF、权证等;无风险资产可以包含各类国债、公司债、金融债、各类中长期票据、货币市场工具与理财产品、现金等。

四、国内保本基金发展分析

我国保本基金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人偏好和需求,这一点从其募集规模和情绪可以看出来,虽然我国目前整体保本基金数量不多,发行期间市场推广力度没不及权益类基金产品,但新发保本基金平均首发规模维持在近30亿的水平,即便在08年年底市场极度悲观气氛中发行的南方恒元保本基金,其首发规模也维持20亿以上。

结合A股市场和投资的具体特点,主要以下四个客观因素是保本基金产品受到市场认可的原因:

(1)保本基金潜在客户风险意识突出,有明确保本需求,厌恶下行风险。

(2)长期存款低利率环境和通胀预期,刺激银行客户转向低风险证券产品。

(3)债券市场不发达,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

(4)二级市场“过山车”,超出很多人心理承受能力。

(作者系新浪基金频道主编)

参考文献列表:

[1]李彦青、“保本基金CPPI策略研究”、《金融经济》、2008年8月、国内刊号:CN43-1156/F、2008年16期、92页

[2]肖彦明,王秋花、“保本基金:资本市场的选择”、《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月、国内刊号CN42-1224/G3、2003年第12期、148页

第3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策略 投资风格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就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投资工具,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集合投资,基金是这样一种投资方式:它将零散的资金巧妙地汇集起来,交给专业机构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以谋取资产的增值;分散风险,以科学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是基金的另一大特点;专业理财,基金实行专家管理制度,这些专业管理人员都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和其它项目投资经验。证券投资的划分标准很多,按投资标的分类,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我国的债券投资基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发展迅速,为我国资本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事也为中小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一、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投资风格实证分析

对股票型基金的风格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是事前分类,即按照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分类,也就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己宣称的风格,所谓的名义风格。一般来说基金都会将自己所属的基金风格体现在基金的名称当中,比如易方达积极成长基金,上头摩根成长先锋等等;二是事后分类,即基于基金公布实际投资组合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基金实际投资的组合和绩效判断其风格归属。这里采用事前分析,本文选取截至2013年底处于上市的股票型基金58 只和封闭式基金3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样本,将样本基金按照成长型、平衡型、价值型进行归类,详见表1。

表1 样本基金事前基金风格情况表

统计结果显示,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则较为集中,从基金数目来看和从基金规模来看,平衡型开放式基金规模占比最高,各占2/3 左右,成长型基金相对较少占比近1/3,价值型基金最少。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风格也比较集中,60%的封闭式基金其投资风格为平衡型,占全部基金规模的近74%。可见,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出现,基金产品的投资风格设计渐趋改变,各基金公司开始向其他细分市场扩展,通过差异化的投资风格,传递不同的投资理念,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投资者的需求。

二、我国投资基金股票选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

选股能力,评价基金经理正确选择证券的能力。选时能力,评价基金经理恰当选择投资时机的能力。对基金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一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准和出发点,将投资基金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明确分离和准确量化,然后进相关评价和能力分析。本部分的实证选择的是特雷诺(Treynor,J)和玛泽(Mauzy,K)提出的T-M模型。

(1)T-M模型简介。1966年由Treynor和Mazuy共同提出,用于对基金经理的时机选择与证券选择能力的评估。认为具备时机选择能力的基金经理应能预测市场走势,在多头时,通过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在空头时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从而CAPM特征线不再是固定斜率的直线,而是一条斜率会随市场状况变动的曲线,该曲线相应的回归模型简称为T-M模型。公式如下:

根据二次市场超额收益模型:R-Rf=α+β×(Rm-Rf)+γ×[(Rm-Rf)2]+ε。

其中:R为基金复权净值收益率序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Rf为当前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税前收益率(折算到用户设定的计算周期);Rm为标的指数收益率序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通过该模型回归后得到的α表示了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γ表示了基金经理捕捉市场时机的能力,即选时能力。

(2)选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样本集与样本期间的选取,本次实证研究扔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前成立的所有非指数型开放式股票基金(25只)为样本,样本数据为2013年到2014年1月截至52周前每周的复权净值。无风险收益率的选择以一年定存利率(税前)为准,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25%。市场基准的选择上证综合指数。

(3)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基金择时择股能力实证数据表

(4)对于实证结果分析。样本基金之中25 只基金的α值均为正值的有20只,表明绝大部分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选股选择能力在T-M模型下的选时能力,我们可以从大部分基金的γ 值为负得出,样本基金的选时能力不强。

三、结论总结

本文从投资风格与选时选股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基金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基金的投资风格具有一定的差异,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则较为集中,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风格相比开放式更集中。对于选股选时能力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基金具备一定的择股能力,但尚不具备择时能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制度不完善、产品相对不成熟包括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也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关于投资策略的研究仅是证券投资基金很小一个方面,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还有诸多不足兴许还有错误,但求自己的研究工作能为该研究在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熊胜君,杨朝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变化原因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2]曾晓洁,黄高,储国强,基金投资风格与基金分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3).

[3]杨东锐.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5.

[4]丁志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

[5]贾祖国.有效市场与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