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1篇

(一)挖孔桩技术

利用机械或者人工进行挖掘开孔的方式就是挖孔桩技术。如果当地的土质无法达到建筑承载力的要求,而且还不能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时就可以考虑对地基进行坚实层设计。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挖孔时,深度达到1m,这时就要对地基进行混凝土喷射或浇灌工作了,而且要用钢筋对上下圈进行必要的链接。扩孔工作要等到挖掘工作达到指定的深度后才能进行。最后还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安装钢筋的工作。根据具体情况,挖孔桩直径和桩体长度要控制一定的比例来满足施工要求。

(二)钻孔灌注桩技术

桩孔位置的处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最重要的环节。钻孔灌注桩技术对孔的要求很高,钻孔前要先将残渣清理干净,再放好钢筋笼,这都是为混凝土的浇筑做准备的。我国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多采用下钢套筒方式。孔壁的保护措施是采用泥浆来完成的。这种打桩方式利用回转机进行开孔,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同样也被广泛应用。

(三)深基坑支护技术

坑基越深,危险系数就越高,这就要求高质量的支护技术。但乐观的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护技术得到了比较高的发展。决定坑基是否符合要求主要依据的技术条件有:土钉墙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水泥土墙技术。其中应用范围比较窄的就是地下连续墙技术,坑基深且对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工程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对于坑基小于15米的情况,采用土钉墙技术,它的优点主要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工程周期短、对环境保护要求低。对于软土层的地区,普遍采用水泥土墙技术。它的优点主要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工作时间短、防漏特点突出等。根据不同情况,我们可以进行选择性施工。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润滑;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二)混凝土浇筑

1、单独基础浇筑。(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4)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2、条形基础浇筑 。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3、设备基础浇筑。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要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一)施工前,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详细调查施工驻地、施工场地、取弃土场、施工便道、砂石料开采区域的环境概况,编制由于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施工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有关部门审批,保证施工方案将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本着“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不留尾巴,不留后患。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把因施工原因产生的噪声、大气污染对现场人员及公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护生态和水资源环境,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杜绝水土流失。生产、生活区集中布置,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种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达到集中控制,减少污染范围之目的。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

(三)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现场,作到工完场清。

临时占地时应考虑施工完后复耕或撒 草籽绿化。施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随意弃置和排放。

(四)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砂石废料要及时收集,运送到指定投弃地点。

(五)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2篇

在当今的简述工程当中,钢筋是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之一,而且钢筋的数量与埋设部位与建筑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度。因此,在钢筋施工阶段必须要重视对钢筋施工的控制技术,以为整体建筑的质量打下基础。首先,对钢筋的型号、规格及建材原料进行控制。在钢筋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首要应做的是就是根据施工方案确认钢筋的型号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确保钢筋的质量,尤其要选择具备专业知识以及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担当采购人员。此外,在工程管理环节上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需求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对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因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忽视。作为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应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做好各阶段的管理工作,而在钢筋施工阶段不仅要控制好钢材的选择还应对质量进行抽检,对建材原料的加工流程进行监管。同时,还需要监督相关操作人员严格遵照施工流程进行工作,防止出现由于加工不正确而造成钢筋规格不标准的问题,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威胁,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埋下安全隐患;其次,对钢筋的绑扎操作进行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须加设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具体施工应为: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与施工方案确定相应的厚度,并通过保护垫层的方式加以施工。在该环节中,应控制好垫层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之间的等级关系,前者需高于后者,以确保垫层的保护作用。同时,在埋设钢筋和捆扎环节中,须将钢筋控制在保护层之外,严禁在保护层中埋设钢筋。依据施工设计图,在模板上将钢筋的范围、高程及预埋件的位置进行标注,钢筋的交叉位置加以固定、在施工期间,防止出现踢、压、踩踏情况,预防其出现变形。对较容易变形的钢筋部位,可以加设支架的方法确保钢筋不发生偏移问题。

2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一般而言,建筑工程工程量浩大而且涉及到的环节众多,需要运用的施工技术亦是多样化的,欲实现施工技术的高效管理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进而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鉴于此,施工单位首先应充分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使得各个施工单位有章可循,严格执行进而保障整体施工的有序开展。此外,根据既定的施工技术来确定不同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确保每个施工单位均能够在承建合同的约定下如期完成相应的施工进度并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出工程监理的作用,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或发现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及时加以处理,在确保工期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此外,还用加强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完成一道工序即开展技术与质量检测,达标之后方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施工,直到竣工。

2.2深化成本创新管理目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施工单位的经营成本在不断增加,而要保障施工单位处于市场不败地位,则必须立足现实不断加强成本管理以最大程度上的降低经营成为,进而从另一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施工成本的管理可通过合理控制施工环节,减少可有可无的步骤、减少重复性人员、根据工程需要配置相应的施工人员、科学控制企业资金、强化财务管理与监控等,以确保企业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需求开展施工,对于违规施工、违纪贪污等行为严加处理,杜绝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发生。施工结束后,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将剩余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以上各管理环节可以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加以综合管理,通过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综合平台,将事前准备、事中管理、事后总结等涉及到各个管理细节纳入其中。在该平台的运用中,每个部门定期汇报工作内容,便于其他部门相互了解以及管理层掌控全局。总而言之,强化成本创新管理,企业应该从施工技术管理的细节做起,端正态度,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2.3强化施工技术中心建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工程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应本着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的观念并结合技术创新的理解开展工程建设,同时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需要不断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以创造出更具效率的施工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技术体系创新、提升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的目标,并据此不断提升施工单位的科技水平与形成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以及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实力。而技术中心的建设顾名思义落脚点在于促进施工技术创新以及建设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综合我国现有的施工技术以及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紧紧围绕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创造具备发展潜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心。同时,施工技术中心应该具备与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先进材料等开发与应用的试验设备与手段,不断优化和创新施工方案,使技术中心成为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时刻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资源保障,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与进度。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成为大型学科,其中涵盖了道路建设工程、桥梁建设工程、水利建设工程、铁路建设工程、港口建设工程等大型施工工程,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师根据建筑工程实际状况选择相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例如其施工所使用的设备、工程材料以及施工方式等,但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施工时气候条件、施工处的地质条件、土地资源等因素,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是比较困难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的施工过程中所碰到的环境制约因素因素,所以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技术创新中,只有不断解决在工程施工职工所遇到问题,不断改进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

二、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特点

(一)科学性

建筑工程施工的创新首先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科学技术都是源于实践的,最终也必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将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这样的英明论断同样适用于建筑业,如果没有科学性做为建筑企业的创新,建筑业可能还停留在建筑基础还要靠人力挖掘、盖高层楼房所需要的材料完全需要人力运送的时代。现在拥有的先进的挖掘机械、高层升降式运输机械、甚至模块式堆垒的建筑模式,都得益于科学元素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

(二)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工程造价工作的全面展开

创新在工程施工机械、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工程管理方面都能够得以体现。通过创新施工技术,可以更加的迅速、准确、公正地对工程相关的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汇总。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对于工程的成本、工程整体造价、各局部工程的造价进行预算。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与成本,便于管理者们很好地把握重要工序,还应该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预测工程的量本利。

(三)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建筑行业整体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创新施工技术的技术措施与理念有着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的特点,通过合理采用创新施工技术,传统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低、停滞不前的现象得以有效地避免,在完成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创新技术应用的内容

(一)对环保节能的应用

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施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人们对绿色环保节能的意识越来越高,在建筑行业中建造绿化,环保的建筑,不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够增强环保节能的意识。

2.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不仅要有着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对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环保节能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经济的效益与社会的效益相结合,能够推进环保节能技术的发展。

3.为了促使环保节能的应用,政府需要给予优惠的政策,在建筑施工中对环保节能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有着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中,进行优化的规划。

(二)对系统监理技术的应用

1.监理技术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对监理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监理技术显然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应用监理技术的理念中,要汲取国外优秀的理念,能够促使我国监理技术的应用,形成我国所适用的建立技术理念,在监理技术中,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要求,而且还要把监理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

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监理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的,对监理技术有着一定有效的管理,要加强监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竣工,在监理单位中,要保证监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总结,监理单位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创新监理技术。

(三)对于信息技术

1.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资料的管理,采用施工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块来进行,这种模块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资料的电子化的综合管理,而且实现了快捷录入、规整存档、便捷查询、报表简洁输出。

2.在材料与机械设备管理中,采购进度计划、资金使用计划都可以使用网络计划图来进行编制;还可以根据网络计划图的资源生成表格形式的主要材料采购计划、工程用设备采购计划及工程用设备清单。

3.在质量控制方面,按照ISO9001标准进行按模块划分的质量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创造优质的工程。模块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程项目划分、工序检测(记录)管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质量验收与评估等功能。

(四)施工技术的自动化

自动化施工时未来工程施工发展的一重大趋势,也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自动化施工技术,必须对传统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革,例如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对施工技术进行改革,施工方式可以采用流水线性或者互换型,进而可以实现高效的施工生产,这为自动化施工打下了基础,之后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实现自动换施工。

(五)施工节能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越来越多,资源和能源的紧缺已经成了新时代的重要课题,而作为世界上能耗最大的几项工作之一的建筑工程,对新的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而建筑材料的革新无疑是重要环节之一。建筑材料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根基,建筑工程的造价有一半都是集中在建筑材料上的,同时有部分建筑材料又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举例来说:现在已经取缔的建筑红砖,虽然它在建筑史上可以说是建材的老前辈了,但对于制作建筑红砖的原材料粘土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在烧结建筑红砖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破坏。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新的墙体材料往往更轻,更节能,比如说空心砖,它的自重远远小于红砖,而且空心砖制作所需要的粘土量不到红砖的三分之一。新的建筑材料为建筑节能和控制建筑成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在原料的节约上。在现代建筑中,人们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大大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扩大了建筑的自然采光能力,为建筑节能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比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用于建筑外体保温材料,具有材质轻、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抗老化性强、易于施工等特点,有效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再如苯板保温层的应用在近几年建筑施工中十分普遍,建筑的保温性能提高了,冬季室内供暖可以相应减少,间接地节约了资源。同样具有保温功能的施工技术还有硅酸盐符合绝热砂浆,以海泡石和硅酸铝纤维为原料,辅助以多种轻质无机矿物,其隔热性能优良,而且施工简单,直接涂抹于建筑外体即可,也值得推广。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的创新有着一定的意义,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创新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构建合理的,科学的体系,在施工中,要提倡绿化环保节能的意识,进行人性化的施工,要结合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不仅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步,而且创新技术的运用使现代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新,必须要在工民的建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的创新,能够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体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中,创新的施工技术可以与地域进行合理的结合,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性,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人性化的管理,形成独具特色的施工体系,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从中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建筑,大力发展施工技术,在未来其发展趋势将会与环境保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建筑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例如材料工程,开发新型的绿色建材室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全是,对我们说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所以不断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加强其实际推广语应用,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捷,马瑜.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187-188.

[2]郭佳.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通讯世界,2014,02:122-123.

[3]邹远方.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44-45.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节能 施工技术

1 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

1.1 建筑工程中太阳能技术的运用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源头,是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的天然能源之一,目前它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各行各业技术上。建筑工程中运用到太阳能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散热、遮阳与太阳能收集一体化等功能向太阳能混合型技术发展,使用阳光反射设备为建筑施工提供热量和光照,达到节能目的。虽说太阳能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地域差异等,要想进一步完善太阳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就需要科技人员不断创新不断试验。

1.2 建筑工程中风能技术的运用

风能也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天然能源,既环保又方便。一般所说风能的运用主要是把风能通过设备转换成电能然后投放到其他电能单位上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相比,各有千秋可以互补不足。如阴雨天气,阳光不足可以使用风能,晴天则选择太阳能,如此交替使用便能保障建筑工程正常有序的不间断进行。

1.3 建筑工程中地热能的运用

地热能和风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所谓的地热能就是从地壳中抽取热源并提取其能量,目前地热能技术的运用还不广泛,因为地热能的提取和运输技术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现在地热能只是简单的在建筑工程中温泉运用上使用到。地热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相信存在的疑难杂症会在不远的将来迎刃而解。

1.4 建筑工程中物体表面采光技术的运用

建筑施工中物体表面采光技术的运用也是非常常见的,主要是利用自然光线,目前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是采光技术常见的两种方式。建筑工程中最注重的是光线的间接利用,间接利用的优势有最大范围的为建筑工程提供自然光照,光照的质量高、视觉舒适度高,并且直接有效的减少了建筑工程所需热能。直接利用相对少用,因为它主要是普通的侧面采光,这种方式采光空间有很大局限性。

1.5 建筑工程中地面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

地面节能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工程中。地面节能施工技术不仅要求地面的整体构造有一定的抗压能力预防踩压破坏保温材料,还要求地面有保温防潮的功能。另外,认真做好地面干燥、防水处理才是真正的节能,一味的更换建筑材料只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地面节能技术施工详见图1)。

1.6 建筑工程中屋顶节能技术的运用

屋顶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住宅房都会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房顶又是接受太阳直射最多的一部分,尖顶的房屋不利于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混凝土铸造的房顶保温功能又相对较差,夏热冬冷现象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房顶节能技术就不可或缺,一般都会在房顶安装保温层来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在房顶上种些植物美化建筑,人与自然地关系进一步拉近,这项节能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房顶。

图1 建筑结构地面节能施工技术

2 不断提高、创新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十精神,创造超环保节能的环境。社会上很多工程专业人士、团队对建筑工程中各项节能施工技术的探讨分析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节能施工技术是走在较为前面的一个理念。其污染小、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的优势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建筑单位,但是想让节能施工技术成为一个普及的技术就需要解决其高成本投入的问题,降低节能施工技术使用的门槛。为更好更快的促进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层层递进:①以宣传为主,让更多人了解节能环保理念,让建筑单位或者高层管理人员形成节能环保的意识,明白节能技术是一个潜力股,主动加入到节能环保的行列中。然后,加快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步伐,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加入研究事业中,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属于国人的节能技术理论体系。②重视节能建筑材料的创新开发和研究。目前,我国很多节能材料都是从国外购买来技术自己生产,购买成本高,也阻碍了节能技术的推广,显然这不是一个长久之策,拥有自己的品牌节能施工技术普及之路才走得顺畅。③因为我国节能施工技术应用得比较晚,相对国外而言还不够成熟,应该积极主动的借鉴国外的技术从中找到灵感,学到知识,再联系我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做出改变、调整、完善,直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型技术品牌。快速有效的推动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出了一份力。

3 明确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要点

现在建筑工程已经离不开节能施工技术,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从而对住房也有了一定的选择,绿色型住宅已经成为首选,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建筑单位、楼盘开发商偏爱此项技术。节能施工技术发展的要点在哪里呢?一整套完善的建筑围护体系,建筑工程的节能离不开建筑围护。每个人对于建筑的需求都不同的,我们要切合客户需求结合实际重点发展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域都能适用各种不同门窗、房顶、墙体等等。研发只需通过粘贴、遮盖、涂抹防潮抗压的保温材料。如果是在城镇,要如何实现村村通的高效的供热、制冷系统,这些都是节能施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4 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运用的现实意义

目前,节能施工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因为其环保这一显著特点引起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发展前景更是不可估量。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促进了建筑工程业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间接提高了建筑工程业技术实施水平。节能实施技术的应用从人力、物力上减少了工程的成本,一个节能产品可以代替多个普通的产品。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养成并日益加强,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术更加注重节约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慢慢的减少人造材料的使用,在减少工程投入成本的同时又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增加了经济效应又为创建绿色家园做出了贡献。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常见的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点。施工技术管理是指确保施工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科学的、技术管理工作。技术工作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管理部门有密切的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建筑行业“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1.2 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1.3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如某大型国企投资500.6万元在老厂房旁新扩建新重型装配车间3000m2参与竞标的施工企业有七家,最后有甲、乙二家以接近的标的胜出,分别承担三标段主厂房的东、西侧72m×20.83m的连接施工(其中桩基部分预算费用85万元)。甲为抢进度,地基开挖中自恃装备精良,设备规格大,着手就连夜开工,一星期后数个桩打好,扫着在靠近老厂房边的施工,不料老厂房墙面倾斜,地下水大量涌入,排水后由于土体失稳,墙面倾斜更大。原来,此地乃填湖而成,多巨石且疏松,工程陷入困境。而乙先对原地质档案进行数个方案论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才开始下钻。结果半个月后,乙开始浇捣圈梁顺利施工。而甲为处理墙倾斜,施工停滞不前。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重视工程技术管理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足以说明技术管理在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2 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3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3.2 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3 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4.1 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4.1.1 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

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⑤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⑥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4.1.2 做好施工图纸会审

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我们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的要求,通过协商,在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总平面与施工图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是否一致;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相一致、是否表示清楚、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是否合理。

4.1.3 明确责任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4.2 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4.2.1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

4.2.2 关于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

4.2.3 关于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

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同时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4.3 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4.3.1 合理检验与评定

就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凡是合乎标准规定条件的称为建筑,检查以后予以通过;凡是不合乎标准规定的,检查后予以加固或补强;合乎优良标准的,评为优良品。因此质量检查包括四项具体工作。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4.3.2 竣工后的技术管理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

对于施工过程的经验和资料应该及时总结,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个人的心得体会,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作为企业标准、施工工序编写的准备。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寻找一条技术管理与激励的路子来。大胆实践创新,必将在建筑市场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访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改革、发展,为我国城市及乡镇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现就土木工程的传统施工技术与新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比。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特点

1.1复杂性。由于各项土木工程建筑产品的功能性及类型不同,而且施工技术随着工程施工所在地及周边环境条件而变化,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2流动性。由于建筑产品是固定的,出现单件组织施工的情况下,项目和地点则不断变换,因此,要求施工人员、机具、建筑材料要随建筑物建造的地点而流动。

1.3长期性。土木工程的建筑物体积一般较为庞大、施工周期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建成。

1.4危险性。由于建筑工程中的露天作业较多,高空作业多,极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其危险性较高。

1.5综合性。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协作单位较多、牵涉面广,它需要多行业、多工种的配合协作,综合性很强。

2.土木工程的传统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为桩基础施工,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方面,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包括: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而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而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另一方面,按照成桩方法划分,包括: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通过结合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来确定桩型,并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群桩基础,尽量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2.2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主要是吊装构件,首先,在施工前应当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其次,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在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最后,应当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这主要是由于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容易引发火灾。

2.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主要包括:预制法和现浇法。其中,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应当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另外,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其应用更为广泛。

3.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

3.1防水施工新技术

3.1.1冷作业防水施工。当前,我国防水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正朝冷作业方向发展,其中,各种防水材料也有很大发展。我国生产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涂料及603卷材等,其中部分材料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1.2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水混凝土结构,主要通过混凝土本身的自密实性,实现其防水性能,例如地下室、水池、水泵房等。防水混凝土结构不仅具有承重、围护、抗渗和抗裂等多重作用,而且其耐侵蚀度和耐冻融度较高。

3.2大跨度的钢结构施工新技术

大跨度的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高强厚钢板工地焊接技术、大型网壳钢结构安装技术、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临时支撑卸载技术、大跨度钢结构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安装技术、大跨度柱面网壳折叠展开提升安装技术、钢结构整体平移安装技术、旋转开启式钢屋盖安装技术、拱形多轨道开启式钢屋盖安装技术、桅杆钢结构提升安装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技术、索膜结构施工技术、爬升塔式起重机悬置布置及使用技术、重型塔式起重机置于永久结构上的使用技术、重型履带起重机置于永久结构上的使用技术、大型旋转式龙门起重机的应用技术以及大型桁式龙门起重机的应用技术等。

3.3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施工技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实施,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建筑单位关于技术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组织协调各项施工技术工作,促进施工技术的规范化,确保施工过程中技术达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1、科学合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项涉及领域广、复杂性很高的系统化工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吸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保证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2、质量、进度与效益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质量、进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其中,质量为前提因素、效益为主导,因此,建筑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将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重视质量和进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要注意到,工程进度会受到质量与效益的双重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施工进度,科学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以便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

3、标准规范的原则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完善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制度,全面推行管理方式,严格地贯彻落实成本核算制和项目责任制,在施工的过程中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作业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基础施工技术

1.1地基的处理

地基必须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改良或是加固来稳定地基的承载效果。并且,地基的施工完成得好,还可以达到控制房屋沉降、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抗液化能力的目的。地基的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用钢管在饱和水或者是含有杂填土的软土地基中打孔,并设置一排排水砂桩用作竖向的排水通道,砂桩的顶部也需要安排水平的排水通道,然后逐步地将荷预压加在砂垫层上,这样土缝隙中的水就可以经由砂井进入到砂垫层中,然后排出地表外。第二,如果地基土壤的持力作用比较弱,无法满足载荷要求,那么就需要通过换土垫层的方法在地基中填入别的材料,材料必须保证对土壤没有侵蚀性并且压缩性比较低。填入材料以后还需要一层层的将其夯实,从而让地基的承载力在填料的帮助下得到提高。

1.2桩基的施工

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是我国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桩基施工新方法,有着非常显著的优越性。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第一步是用螺旋钻机钻孔,并且孔的深度要满足要求。然后用钻杆芯管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灌注超流态混凝土,最后将钢筋笼沉放入螺旋钻机钻出的孔内,待它到达设计标高后再将混凝土补足成桩。

2、主体施工技术

2.1钢结构施工

第一步,钢柱的安装。在柱基的临时标高支撑块上安装第一节钢柱,其余的各节钢柱都按要求安装在下一节钢柱的顶端。第二步,钢框架的校正。首先将轴线位移校正好,那么以下节钢柱顶端的柱中心线为基准就可以将每一节钢框架都较正过来。垂直度的校正是运用激光经纬仪来测定的。

2.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

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土。

(1)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优点分析

①抗裂性好,刚度大。由于对构件施加预应力,大大推迟了裂缝的出现,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可不出现裂缝,或使裂缝推迟出现,所以提高了构件的刚度,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②节省材料,减小自重。其结构由于必须采用高强度材料,因此可减少钢筋用量和构件截面尺寸,节省钢材和混凝土,降低结构自重,对大跨度和重荷载结构有着明显的优越性。③可以减小混凝土梁的竖向剪力和主拉应力。预应力梁混凝土梁的曲线钢筋(束)可以使梁中支座附近的竖向剪力减小;又由于混凝土截面上预应力的存在,使荷载作用下的主拉应力也就减小。这利于减小梁的腹板厚度,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自重可以进一步减小。④提高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当受压构件长细比较大时,在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便容易被压弯,以致丧失稳定而破坏。如果对钢筋混凝土柱施加预应力,使纵向受力钢筋张拉得很紧,不但预应力钢筋本身不容易压弯,而且可以帮助周围的混凝土提高抵抗压弯的能力。⑤提高构件的耐疲劳性能。因为具有强大预应力的钢筋,在使用阶段因加荷或卸荷所引起的应力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故此可提高抗疲劳强度,这对承受动荷载的结构来说是很有利的。⑥预应力可以作为结构构件连接的手段,促进大跨结构新体系与施工方法的发展。

(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缺点分析

①工艺较复杂,对质量要求高,因而需要配备一支技术较熟练的专业队伍。②需要有一定的专门设备,如张拉机具、灌浆设备等。先张法需要有张拉台座;后张法还要耗用数量较多、质量可靠的锚具等。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开工费用较大,对构件数量少的工程成本较高。④预应力反拱度不易控制。它随混凝土徐变的增加而增大,造成桥面不平顺。

(3)预应力施工对材料的要求

对预应力钢筋的一些要求:①强度要高。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应力在构件的整个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应力损失。如果所用的钢筋强度不高,那么张力时所建立应力甚至会损失殆尽。②与混凝土要有较好的粘结力。特别在先张法中,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必须有较高的粘结自锚强度。对一些高强度的光面钢丝就要经过“刻痕”、“压波”或“扭结”,使它形成刻痕钢丝、波形钢丝及扭结钢丝,增加粘结力。

3、智能施工方法

3.1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一种动态模拟过程,其理论基础是虚拟与实际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与计算机提供的模拟数据。仿真系统可以设计施工方法并研究施工方案,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由于仿真技术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因此是研究基础施工技术非常实用的方法。

3.2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软件是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技术,它可以绘制出三维实际图形,帮助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进行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工作。CAD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施工设计的优化,提高建筑工程的创造性,让科技为企业提升竞争力。

结束语

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施工企业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培养出优秀的管理和施工队伍,不断降低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建英.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8(15).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猛,特别是建筑正向外形复杂化、功能多样化、结构类型复杂化的目标不断发展,但由于高层建筑具有楼层多、建筑高、结构复杂多样,对施工工艺和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施工工期较长,对施工完整性、结构荷载科学、施工工序等要求较高。所以,为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国家开始重视高层建筑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非常有必要性。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1、 高空作业

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之中,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就具备有高度大这一特点,故而在施工过程中的垂直运输量非常的巨大。而建筑物的高空作业要进行繁多的材料、设备和人员的运输,从而造成在施工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高空作业的防火、安全、通信和水电等方面的问题,且要避免高空坠物现象发生。

2、体积大、工程量大

目前,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之中,由于工程本身的就具备着体积大和工程量大这一特点,因而它所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众多,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高层建筑物之中,往往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在这一过程之中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经常性的相互协调相互沟通,故而在施工时,在设计上应当要做到精益求精在管理上要做到科学合理。

3、基础埋深大

高程建筑在设计时,为了使得建筑物能够具备有更强的稳定性,它的设计基础埋深按照规定需要大于整体高度的1/12,而建筑本身就具备有高度大这一特点,因而基础的埋深往往比较的大。故而在对高层建筑的基础进行处理时,由于相关的处理技术比较的复杂,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可以采取的基础施工方法多,且不同的技术方案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测量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最大的特征在于其高于层数多,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也高,所以,在进行施工考察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测量方案,选择性能优越的测量设备与仪器,结合制定的具体施工方案,建立高效的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射到建筑的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的轴线作为柱列线等细部的放样,便于钢筋的绑扎,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之用;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测量均是采用的外控法语内控法相结合的方式,当采用外控法测量的过程中要每隔数层采用内控法进行一次测量,提高精度,减少偏差;当采用内控法进行测量的时候,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个楼层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确保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必须经过校对与复合,保证准确性。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的“三线”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三线”指的是轴线、标高线和垂直度。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比较严格,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时“三线”的设定会有不准的现象,因此。我们对于高层建筑中的这一难点——“三线”控制要加强。

(1)对轴线的控制

(a)轴线的传递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对轴线进行有效地控制,我们可以先把一层的轴线控制好,在复核轴线的正确性之后,再以它为基准,预埋多块200x200x8mm的高板。应注意的是要在它的最长纵横向预埋,并且还要准确的标出轴线的控制点,这样在二层及其它楼层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就有了参照,以轴线传递的方法,以一层为基准,在同一层相应的位置上也预设200x200mm的方洞,并用大线锤对下层的控制点进行引测,还要用经纬仪等仪器对它进行校正,对于各层的轴线和细部尺寸线也要放出来。

(b)对过程线的控制

对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是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我们可以选择用18mm的优质胶合夹板来浇筑剪力墙,我们既要保证剪力墙的平整度又要保证他的垂直度,这就要求我们对内外墙的固定组合进行合理的制定,还要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控制它的垂直度偏差,并且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对线性控制目的的实现,我们可以选择在剪力墙的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使线和模统一,如果有不良的情况则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调整。

(2)对标高的控制

为了对标高线进行控制,我们可以在预控轴心的洞口进行标高定位,并对其的定位进行复核,来提高标高的准确度。同时要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洞口的模板支撑度也应加强。我们还要防止由于细小误差的存在而使累计误差过大,所以我们要提高洞口控制点和外层复合点在同一水平面的标高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对标高的控制。

(3)对垂直度的控制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我们还要加强对它的垂直度的控制,我们在测量垂直度时可以采用吊线的方法先对高层建筑的四个边角柱进行垂直度的测定,保证高度的垂直度,在其达到100%的垂直后,再对其进行固定和加固混凝土。等到四个边角柱拆模后,再以它为基准控制整个平面的垂直度。再对垂直度进行控制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垂直度的校验,从而使垂直度的准确性提高。

4、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技术要点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一定要控制好,并且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时间长,再加上可能会受到气候等工作条件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离散性扩大,严重者则导致质量不合格。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就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1)合理控制和选定混凝土的配比

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建筑不同的设计和施工要求配置好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并作级配实验进行测定,根据级配报告的结果再做配合比实验,从而使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能按照合理的混凝土强度来施工。而且还有资料显示当砂含水率过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会下降15%-20%,砂率会下降2%-3%,同时水泥量的影响和石子及砂的级配的影响均为5%-20%。由此可见,他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他的控制。

(2)制定合理的养护时间,严格实行养护制度

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使用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是有关调查却发现有很多的工程在使用混凝土时虽然对配比、材料选择、振捣控制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但仍会出现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的况,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充足的养护时间。经过实践和专家的测试都表明养护对混凝土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严格的养护制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力度要加强

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对于合规的混凝土应有相同的强度等级、相同的期龄和基本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由于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可以笼统的来评价混凝土的强度,而应该分批来评定,并且还要加强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力度。

总之,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是很严格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只有做好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合理控制工程的成本和安全,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实现工程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洪斌. 现代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08(36)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9篇

1.1严重性严重性这是由于建筑地基受到上部建筑结构实体的荷载,一旦了出现局部的建筑损坏,从而带动整个建筑的损坏的程度迅速扩散,这样同时也造成了地基事故的突发性,无法提前引起人们的觉察,从而加剧了地基基础工程危害的严重性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产生巨大的危害。1.2困难性困难性一方面是说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属于地下施工,施工操作的难度上比较大;另一方面是说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方面般是无法通过补救和修复进行弥补的,因为建筑地基基础承担了建筑上部的负荷,因此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自身的处理,一定会影响建筑上部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导致整个建筑在功能发挥和正常使用上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危害。

2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2.1建筑基础的选型(1)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建筑物所处的抗震设防区以及建筑物所在场地周围紧邻建筑物情况,结合建筑场地地基实际情况,在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纹和损坏的前提下,同时考虑适用性和经济性,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视为一整体,综合考虑地基的选型。。设计人员要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载荷值、土压力等参量,同时做载荷验证试验。(2)地质条件的影响,地质条件是影响地基基础选型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作为设计人员,对提供的地质资料要能够进行准确分析和正确判断,进而能够合理地进行基础设计。虽然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在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复杂的和可变的,但目前的工程勘察和技术手段,一般能做到相对的准确。2.2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选择(1)结构条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体型、结构受力体系、建筑材料和使用要求途径、建筑物周边的气候和环境,建筑物的具体的图形结构。(2)地基条件要根据地形及地质成因、地基成层状况,合理的做出判断;软弱土层厚度、不均匀性和分布范围;持力层位置状况;地下水情况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3)施工条件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工期不宜太紧,这样可有条件的选择施工方法,从而使其在施工期间的地基稳定性增大;工程用料尽可能的就地取材,这样既可以提高工程进度,又可以大量节省工程造价;还同还要考虑施工机械的有无,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等因素。2.3加强房屋地基基础勘查技术在修建任何房屋之前,都必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为了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全面正确的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依据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的用户要求,合理达到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并且完善工程勘查任务,就可以达到要求。设计建筑物,其中勘查工作提供的参考资料至关重要,因此,决不能忽视和弄虚作假,还要考虑是否适用。尤其是对软弱的,复杂的地基,更应该严谨对待。在勘查时对钻孔深度的选择要引起重视。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压缩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么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钻孔深度。如果由于钻孔深度不够,再加上勘查数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以致对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不能准确判断,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翘曲,弯折而出现裂缝,严重的质量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在所难免。

3现代化地基施工技术

3.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碎石桩相结合的处理技术桩基技术通过将地基上部的和在离传输到地基的深部,借助于缓冲方式进而消解冲击力作用。利用水泥粉煤灰的碎石桩替代单一碎石桩,可以提供更多承载力。并且碎石桩作用发生转移,消解了上部的地层的液化现象,从而达到缓急地基的沉降速率的作用。3.2碎石桩的强夯法联合处理技术碎石法与强夯法联合处理技术,先要在地基处理施工现场做好填土层中碎石桩的处理,选好强夯点后,利用夯实机把碎石桩打散填进地基基部,这样就可以实现地基的排水固结与挤密,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大大加强了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同时要依据实际的厚度和湿陷情况来确定强劣技术的加固深度。3.3IFCO强制固结技术的运用IFCO技术拥有强大的固结速率,使它开始变成房屋建筑中处理地基方法的一种新型科学技术。IFCO技术进行强制固结的载体是排水和加压系统,排水系统指的是地基中数量比较多纵向贯通的砂墙,这些砂墙能扩大排水通道,提高固结速度。加压系统指的是利用真空压力快速降低堵截的时间,促进快速的实现固结目标。因此可以发现,排水和加压系统的相同点都是加快地基固结速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还能缩短房屋建筑工程的竣工时间,减少房屋建设工程的成本费用。

4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10篇

关键字: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ge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steel works, concrete works, masonry, plastering engineering and decora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five aspect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sonry engineering illustrat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1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基础工程

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复核 (包括轴线, 方向) 桩机就位打桩测桩基槽开挖锯桩浇筑砼垫层轴线引设承台模板及梁底板安装钢筋制安承台模板及基础梁侧板安装基础模板、钢筋验收浇筑基础砼养护基础砖砌筑回填土

2、 主要施工技术

①天然基础基槽 (坑) 机械开挖应设置标高控制点,预留 20㎝~40㎝土体用人工清槽, 以免扰动基底土体, 且基槽 (坑) 底必须平整坚实, 开挖后应及时浇筑砼垫层。

②基坑开挖前须对边坡稳定(无支护基坑) 、 支护型式 (有支护基坑) 、 降水措施、 挖土方案、 运土路线、 土方堆放位置等编制好施工方案, 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③深基坑或基础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支护和开挖,承台埋置较深可能对附近已有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造成影响的要在施工期间落实相应的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④桩与承台的连接: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桩直径不小于 800mm的不宜小于 100mm, 对于 250

⑤打 (压) 桩后的桩位允许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位的 15% (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二、 模板工程

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轴线投设柱 (剪力墙) 模板制安设置标高控制点二层梁板模板制安线管预埋验收验收依次推进

2、 主要施工技术

①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 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 均衡工序工程 (钢筋、 模板、混凝土工序) 的作业量, 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

②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 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 应标志出不同型号、 单块模板尺寸、 平面布置, 纵横龙骨规格、 数量及排列尺寸、 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

③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 8m、跨度超过18m 结构梁、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对其强度、 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绘制模板设计图,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报审, 严格执行审核后的施工方案。

④模板轴线引设、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柱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 并进行交叉检查, 确保无误。

⑤柱子、 墙、 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 水电管线、 预留洞、 预埋件已安装完毕, 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 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⑥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 在浇筑混凝土前, 木模板应浇水湿润, 模板内无积水。模板支撑系统应对立杆垫板、 倾斜立杆、单独立杆、水平联系杆件及探头木方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跟班。

三、 钢筋工程

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熟悉图纸钢筋下料钢筋制作钢筋绑扎 (柱、 墙、 梁板) 验收

2、 主要施工技术

①钢筋加工制作时, 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 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②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 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 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 须征得甲方、 设计单位同意, 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 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 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 并将其与竖筋点焊, 以固定墙、 柱筋的位置, 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④钢筋工程完成后应复核梁的截面尺寸及梁板的标高、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 直径、 数量、 位置间距、 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四、 混凝土工程

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 板、 剪力墙、 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2、 主要施工技术

①混凝土搅拌过程中, 应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 和易性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 现场用坍落度筒检查。

②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 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 要防止混凝土离析、 水泥浆流失、 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 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严禁随意加水拌合。

③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 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 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 2h应按施工缝处理。

④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 钢筋、 预留孔洞、 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 变形或堵塞情况, 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⑤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2h, 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 60cm左右, 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⑥施工缝位置; 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 1/3 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 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 并用水冲洗干净后, 先浇一层水泥浆, 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 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在 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 7昼夜。所有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设专人跟班检查。

五、 砌体工程

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砌砖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

2、 主要施工技术

①砌块砌筑前应提前淋水湿润或使用专用砂浆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 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 3h内用完, 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 4h内用完, 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②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 10mm, 但不应小于 8mm, 也不应大于 12mm。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 瞎缝和假缝。

③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

④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5m。 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 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 2.8m。 墙体顶部应预留 200mm左右空隙, 间隔 3~5 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筑, 水泥砂浆必须饱满。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11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engineering, formwork engineering, steel engineering, and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sonry construction five aspects in detail elaborat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主要由基础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抹灰工程和饰件工程组成。

一、基础工程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定位放线 复核(包括轴线,方向) 桩机就位 打桩 测桩 基槽开挖 锯桩 浇筑砼垫层 轴线引设 承台模板及梁底板安装 钢筋制安 承台模板及基础梁侧板安装 基础模板、钢筋验收 浇筑基础砼 养护 基础砖砌筑 回填土

2、主要施工技术

① 天然基础基槽(坑)机械开挖应设置标高控制点,预留20㎝~40㎝土体用人工清槽,以免扰动基底土体,且基槽(坑)底必须平整坚实,开挖后应及时浇筑砼垫层。

② 基坑开挖前须对边坡稳定(无支护基坑)、支护型式(有支护基坑)、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土方堆放位置等编制好施工方案,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③ 深基坑或基础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支护和开挖,承台埋置较深可能对附近已有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造成影响的要在施工期间落实相应的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④ 桩与承台的连接: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桩直径不小于800mm的不宜小于100mm,对于250

⑤ 打(压)桩后的桩位允许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要求,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位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预制桩(钢桩)桩位允许偏差(mm)

二、模板工程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轴线投设 柱(剪力墙)模板制安 设置标高控制点 二层梁板模板制安 线管预埋验收 验收 依次推进

2、主要施工技术

①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

② 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单块模板尺寸、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

③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结构梁、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绘制模板设计图,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报审,严格执行审核后的施工方案。

④ 模板轴线引设、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柱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无误。

⑤ 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⑥ 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模板内无积水。模板支撑系统应对立杆垫板、倾斜立杆、单独立杆、水平联系杆件及探头木方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跟班。

三、钢筋工程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熟悉图纸 钢筋下料 钢筋制作 钢筋绑扎(柱、墙、梁板)验收

2、主要施工技术

①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

②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③ 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④ 钢筋工程完成后应复核梁的截面尺寸及梁板的标高、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四、混凝土工程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运输 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养护

2、主要施工技术

①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现场用坍落度筒检查。

②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严禁随意加水拌合。

③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④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⑤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⑥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⑦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所有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设专人跟班检查。

五、砌体工程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砌砖作业准备 砖浇水 砂浆搅拌 砌砖墙 验收

2、主要施工技术

① 砌块砌筑前应提前淋水湿润或使用专用砂浆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②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③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④ 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 m。墙体顶部应预留200mm左右空隙,间隔3~5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筑,水泥砂浆必须饱满。

参考文献:

[1] 刘俊,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2,(05),63-64.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12篇

摘要: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分析了其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探讨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measures

Abstract: The basic quality of building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decisiv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are underground take cov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lete to check after, once the accident, remedy hard, even cause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alyzed it appears the quality problem,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多,平均用地越来越少,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益明显,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若建筑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沉降、偏斜,甚至引发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1 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2 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1.3 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白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2.2 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2.3 桩基施工要求

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吊桩前应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固定牢靠,防止吊桩时桩锤坠落。起吊时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桩身要平稳,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干扰时,应停止运桩。插桩时,严禁手脚伸入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应采取与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的桩帽及衬垫,发现损坏应及时修整或更换。锤击不宜偏心,开始落距要小,如遇贝入度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桩锤严重回弹等应停止锤击,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套送桩时,应使送桩、桩锤和桩三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时必须缓慢加力,随时注意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 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上。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耳环落下时必须用控制绳,禁止让其自由落下。沉管灌注桩拔管后如有孔洞,孔口应加盖板封闭,防止事故发生。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孔口应加盖板,附近不允许堆放重物。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落锤区范围内。各类成孔钻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以防止钻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3 结论

建筑工工程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马胜伟. 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9) .

[2]黄洪. 建筑工程项目管桩基础施工技术[J]. 广东科技, 2009, (08) .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土建工程;冬季施工;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winter,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winter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project, key work of winter construction, earthwork backfill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crete mixing, pouring and curing, concrete admixtures used.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在冬季施工的施工技术如下:

一、土方回填

1.建筑工程冬期主要为基础的回填,土方回填确保含水量适当。

2.基础回填时,应将坑边冻土、冰、雪清理干净,回填土内不得含有冰、雪块,回填土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且不应集中,应均匀分布,其总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

3.冬期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使用蛙式打夯机为15—20cm,人工打夯15cm。预留10cm沉陷量。

4.回填土采取隔夜保温防冻措施。每天回填土结束后上面铺一层塑料布,并覆盖一层草帘,覆盖时压半个草帘,防止回填土受冻,如果回填土受冻时应将受冻土方挖除重新回填。

混凝土工程

1.建筑工程砼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热水最高温度为60℃,掺早强抗冻型外加剂,并应具有减小引气的作用。控制入模温度,浇注后用塑料布、草帘覆盖保温。保证混凝土达到临界温度后(强度达到设计的30%),在负温下不受冻,掺有防冻剂的混凝土,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N/mm2,低于-15℃时不得小于5N/mm2。

2.严格掌握正确的投料顺序,按水碎石沙子水泥外加剂顺序。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至常温时的1.5倍。可参见下表,当砼输送泵管过长或温度过低时,输送泵管注意保温。

表中容积为出料容积

3.砼外加剂按试验室配合比使用,项目部设专人管理,并必须附有出厂证明、合格证。

4.严格按配合比控制砼的坍落度,每台班测试坍落度不少于二次,实验员作好详细记录。

5.冬施期间除按正常温度施工要求留足砼试块外,应当增加 三组同条件试块,一组为测定临界温度用;一组作为决定拆模时间依据;另一组检验转入常温下养护28天的强度。

6.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测温工作,测温范围包括大气温度拌合水温度,砼出罐温度,浇注温度和养护温度。测温是冬期全过程中的经常性工作,必须严肃认真的遵照规范严格进行,并将测温记录认真填好存档。

7.砼在浇注前,应确保模板和钢筋上无冰雪和污垢,方法为:及时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在下雪前将绑扎好的钢筋用围挡布进行覆盖,雪停后将其清除,钢筋内的少量积雪用鼓风机吹净或加热融化。下雪天气严禁进行室外砼施工。严禁有积雪砼面接槎施工。

8.运输和浇注砼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拌好的砼应尽快入模,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冬施养护至(普通硅酸盐水泥)砼设计强度标准值的30%,基础垫层养护应达到5Mpa,模板和保温层应在砼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砼与外界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砼表面,及时覆盖一层塑料布和草帘,对其进行养护和保温。

9.对大体积砼的水化热、耐久性、砼的收缩率综合考虑。其骨料杂质含量;粗骨料含泥量不得超过1%;细骨料含泥量不得超过3%,拌成的砼补偿收缩率控制在0.3%以内。控制好砼的配合比,并有相应的热工计算。砼浇注后养护时间应在10—14天,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工作。

10.砼的外加剂控制

11.对本工程中所用到的外加剂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公司认可后方可使用。

12.外加剂掺量必须按照配合比所规定的数量掺加。有关职能人员随时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13.搅拌砼时根据每盘掺量制作量具。外加剂试验结果不得以厂家结果为依据。外加剂厂家应提供外加剂化学成份分析报告,不得含有对钢筋有侵蚀性的成份。

外加剂取样实行见证取样,由试验员、材料员在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工程

本工程钢材主要为一、二级钢材,最大直径为Ф32,主要采用气压焊预热闪光对焊、搭接焊等焊接工艺。具体要求如下:

1.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与检验,在运输装卸和加工过程中防止产生撞击、刻痕等缺陷。钢筋冷拉可在负温下进行,但温度不宜低于—20℃,不能分清炉批号的热轧钢筋,不应采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2.用控制应力方法时,冷拉控制应力应较常温提高30N/mm2,采用冷控率方法时,冷控率与常温相同。

四、编制依据:

工程施工蓝图;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的种类很多,有木制沉井、砖石沉井、钢筋混凝土沉井、还有钢沉井等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钢筋混凝土沉井。沉井施工有在陆地上沉井的,也有在水中(海洋等)沉井的。在陆地上沉井施工,多数是采取就地制做然后再下沉。在水中沉井施工,一般都是预制沉井后,运到现场再下沉。现在以陆地沉井的就地制做的钢筋混凝土沉井为例,介绍其施工时的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等。

1 沉井的制做

1.1 放线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放出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准确位置线。并把轴线引出,做好轴线控制桩。

1.2 挖土

按放线的位置,把沉井范围内的土方满堂红挖掉(包括墙壁外侧的工作面部分的土方)。挖到距地下水位线以上50cm左右。把挖走土方后的土坑表面平整好,铲走剩余浮土。根据轴线控制桩把轴线返到地坑内,再放出四周墙壁的准确位置线。

1.3 制做刃角

在墙身位置线内再挖掉刃角部分的土方,使其成为45*角的沟槽。刃角沟槽是外侧部分深,内侧部分浅。挖好坡度后修理平整,拍实。在斜面上抹一层3~4cm厚的水泥砂浆,作为刃角混凝土的底模。

1.4 沉井墙壁的制做

刃角的混凝土浇筑完后,可以继续往上施工。把竖向的钢筋接好,再绑上水平方向的钢筋。由于钢筋竖向较高,可以在钢筋骨架的一侧暂设临时支撑。

支墙的模板:在支模板前,应先搭好固定模板的钢管架子。然后再支外侧的模板,把钢筋骨架固定在外侧模板上,拆去临时支撑,再支内侧模板。

浇筑混凝土:在沉井墙壁和底板的混凝土浇筑中,应当按比例的加入混凝土膨胀剂,振捣密实。使混凝土自身能够防水。浇筑时应按50cm一步分层转圈浇筑一直浇筑到3m高处。墙壁混凝土应按上述方法分步分层进行,一直到下沉后出地下水位线以上50cm左右的高度即可停止,进行养护。如果沉井中间有隔墙或梁时,也应与四壁混凝土同时浇筑,浇筑完成后,沉井的制做就算完成。

2 搭吊土架子

面积不大的沉井,可以采用搭架子用卷扬机往上运土的方法。面积较大的沉井应当用大型机械施工,这里不做介绍。

在墙壁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即可搭设吊土架子。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出土的位置和方向来决定架子如何搭设。一般情况下,架子与沉井的外壁应稍远一些(防止沉井外侧土方随之下沉而影响架子的使用),立杆下面应通长垫上木板。

架子应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吊土用的横梁架,一部分是卷扬机的井字架,另一部分是出土用的马道及平台。

3 拆模弹线

3.1 拆模

架子搭好后,待沉井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了拆模的要求时,即可开始拆模。模板拆除后,把沉井内外清理干净。把墙壁与底板连接的预埋钢筋煨成90‘向上贴于墙壁。

3.2 弹线

在混凝土墙壁外侧四周,弹一道水平控制线,并将其标高引至附近的建筑物上。周围没有建筑物时应设一个标高控制桩,用以控制下沉的标高和下沉的尺寸。再在沉井外壁两个方向的墙上各弹一道竖直控制线,用以控制下沉时的垂直度,以便随时调整倾斜。

4 下沉

挖土――使沉井下沉。

沉井面积较大,土方较多时,可以采用机械挖土。沉井面积不太大,可以采用高压水枪冲土,用泥浆泵把泥浆抽走,使沉井均匀下沉。当沉井面积不太大,水量又不太多时,可以采取人工挖土的办法使沉井均匀下沉。

沉井中间没有隔墙,就可以设一个出土位置。有分隔墙时,应分别设几个出土位置。 第一步:在沉井中间不妨碍吊土位置的地方,挖一个集水井,把水泵安好随时抽水。

人工挖土,把人员分布在井壁四周,先挖掉井壁墙下边的泥土,挖土的深度与速度基本上均匀一致,使井壁均匀下沉。下沉一步后,再把中间的泥土挖掉。中间的土方挖掉后,再进行第二步。挖集水井、安泵抽水、挖墙下泥土,使沉井下沉、再挖中间的泥土。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把沉井沉下去。

5 封底

沉井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即可进行封底。用铁板焊一个小铁筒,其直径根据水泵的大小决定。下半截打若干个孔,周围用8号铅丝缠好(或用棕片绑好),放在已挖好的抽水井中。筒底下垫30cm厚的石子,挡住砂子和淤泥,然后抽水,铁筒上口高度应与混凝土底板的一半高度相平,筒的外边满填级配砂石,厚度在30cm左右,水从砂石底下及缝隙中被抽走,上面打混凝土垫层就不受影响了,然后打好混凝土垫层。

将预埋的底板连接钢筋煨直,在垫层上绑底板钢筋,并与预埋钢筋绑扎牢固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整个井底就剩下一个或几个集水井了。最后再封集水井。

封集水井时,先准备好不加水的混凝土拌和物、电焊机、和封小井的铁板。将水泵快速拔出,用小水斗快速地将从水泵倒回的水掏走,把拌和物填人小井中用木夯夯实。然后把已切好的铁板盖盖在铁井筒的口上,用电焊机把周围的缝隙焊好焊严,使焊口处不能漏水,这样地下水就彻底被封在底板下边。然后再把小井筒盖上边的一半板底厚度的洼坑用混凝土补齐抹平。如果有几个集水井时,应按上述方法一个一个地封好,整个封底工作就结束了。

6 拆架子填土方

封底工作结束后,即可拆除所有的架子。然后把外侧周围塌陷的土方回填夯实到超出地下水位线以上。土方填好后,就可以继续往上面施工,不受地下水的影响了。

7 结束语

沉井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序.它不仅适用于软上地基,在硬的、砂、砾石等上层也可使用。应用范围广、工艺简单、造价较低。因此,在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场地狭小,机械作业有困难时经常采用。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处理方法

1、地下工程渗漏的修补方法

1.1堵漏前的准备工作

在堵漏前,先用回弹仪检查漏水处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情况,检查半径不应小于50cm,在回弹值小的混凝土表面涂刷两遍氰凝,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指标量2~3kg/cm2,待氰凝固化后,再按以下步骤用水玻璃速凝剂把漏水处堵住,地下水就无路可走了。

1.2水玻璃速凝剂的配制和用法

1.2.1配合比:硫酸铜 1份

重铬酸钾 1份

水玻璃 100份

水 60份

1.2.2配制方法:按配合比,先将水加热到100℃,再将硫酸铜和重铬酸钾放入水中继续加热并搅拌到全部溶解,冷却到30~40℃,将其倒入称量好的水玻璃中搅拌均匀,静止半小时后即可使用。

1.2.3堵漏方法:在漏水量较大的快渗处,以漏点为圆心,凿成直径为20~40mm、深20~50mm的圆口,口壁必须与基面垂直,不能外大内小,凿完后,用水将槽冲洗干净,随即用速凝剂捻成与圆口直径接近的锥形体,迅速将圆口堵塞并用力挤压使之塞严,待水玻璃速凝剂完全凝固后即可脱手。

1.3涂刷型氰凝防水保护层

涂刷型氰凝是一种浅黄色半透明的粘性液体,它在不遇水的时候是稳定的,遇水后才发生化学反应。用水玻璃速凝剂堵住漏水后,很长时间内混凝土表面将处于没有水膜的潮湿状态,氰凝与混凝土表面潮湿层中的水份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成为不溶于水的防水保护层。涂刷型氰凝配合比如下:

底涂层 面涂层

氰凝 100 100

丙酮 15~20 10~15

涂刷氰凝时应将堵漏后的涂刷部分与堵漏前的涂刷部分连成一体,施工方法如下: (1)首先去掉混凝土表面的尘土、浮浆,在没有水压的情况下涂刷氰凝,涂刷后要保持8h没有水压;(2)如果混凝土表面有较大的凹凸不平、蜂窝麻面、裂缝,可用速凝剂腻子抹平。配合比为水玻璃速凝剂∶水泥=1∶3,并适量加水。抹完腻子后约10h,即可涂刷氰凝底涂层和面涂层。实践证明,涂刷型氰凝只要同水玻璃速凝剂配合使用,就能清除水压对氰凝固化的影响,可以在潮湿基层上获得良好的粘结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有效的解决渗漏水的问题。

2、高精度地脚螺栓直接预埋法

某水池工程,长605m,两侧池壁上安装钢轨,轨道用地脚螺栓固定,这样就需埋设四排地脚螺栓,共计7900多个。由于安装和使用的要求,轨道地脚螺栓埋设的直线偏差值不得超过3mm。为了达到精度,国内同类工程曾经采用以下两种施工方法:①先将四根通长的24号槽钢埋入砼池壁中,然后在槽钢上放线,钻孔来安装地脚螺栓;②混凝土浇注中先预留孔洞,再二次灌浆埋设地脚螺栓。但它们的缺点是浪费材料、施工复杂、工期长。

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灌时直接埋入的方法是在分析比较了上述两种施工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预埋成败的关健是如何确保地脚螺栓的埋设精度。我们采取以下的方法:首先,施工前在水池两侧的地坪上建立两条基准直线,基准线测量精度控制在1mm内,其次是制做一个固定地脚螺栓的钢架,并悬挂在浇灌池壁混凝土的移动式钢模桁架上。钢架可由水平和垂直螺杆调整其轴线和标高。在混凝土浇灌时,先将一个施工段需埋设的地脚螺栓固定在钢架上,再用仪器按基准直线将其精确的调整到设计的位置上。当混凝土浇灌到达地脚螺栓部位时,再次精确调整以确保其精度。待混凝土全部浇完后,再次复核,消除误差。拆模后,对直接预埋的地脚螺栓进行直线精度检验并作出记录。

经过这样精心施工,反复检查、调整后,经有关方面检查鉴定,直线精度合格率达到99.5%,完全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这种方法不但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施工方便,工效高,工期短。同时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

3、用水泥素浆加固开裂砖石结构

实践证明,用水泥素浆灌缝,对砖石结构进行补强加固是一种经济可靠、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水泥素浆灌缝加固的关建是要保证0.5mm以上的水平或垂直裂缝全部灌满,素浆强度(R28),在用于砖墙时应≥200kg/cm2,用于石墙时应≥150kg/cm2。灌浆应在墙体裂缝稳固以后进行。

操作方法:用黄胶泥调成硬塑状胶泥,当用于墙顶正灌时,作汤盘式漏斗,座于墙顶裂缝上;若用于侧灌,可作成燕窝式漏斗贴于墙侧裂缝上部,20分钟后待漏斗硬化即可调浆灌缝。对于上宽下狭的裂缝,10m以内只需设一个漏斗即可。

以体积比1∶10的水泥和水配制成水泥稀浆搅拌均匀,通过漏斗灌人缝中,以湿润墙体。固定墙缝中细小颗粒及灌满0.5mm左右的细缝。浇灌稀浆时要控制好浆的流量、流速,使缝中的尘土、碎沙颗粒基本上和墙体连贴,不致于被冲拥成坝。当0.5mm左右的细缝中的素浆溢上墙面,砖墙砌体湿润印线达到50~100mm宽即可停止。接着对不同宽度的裂缝灌不同配比的素浆。以下可作参考:

裂缝宽(mm) 素浆配合比

0.5~1.5时 1.8

1.5~2时 1.6

2~3时 1.4

当缝宽大于5mm时,可在缝中填入碎石屑,堵缝的沙浆改用水泥砂浆,若在水中掺入15~20%的水玻璃,可使堵缝砂浆硬化速度加快,提高堵缝效果。

灌完后,漏斗中的素浆经过1~2h观察不再下渗时则可铲除漏斗,清理墙面。

4、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处理方法

(1)先用钢丝刷将水泥薄膜和钢筋上粘有的水泥砂浆、油污、铁锈等清除干净,将表面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清除、凿毛,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

(2)浇灌混凝土以前清除积水,并用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接缝。停歇2h以后的竖直缝,应抹1cm厚的1∶2水泥砂浆。柱子水平缝应先铺5cm厚的1∶2水泥砂浆。浇灌已久的混凝土接近或达到设计标量时,接缝处应先抹一层纯水泥浆,然后再抹1∶2水泥砂浆。

(3)以避免裂缝处石子集中。

(4)机械振捣应该向施工裂缝处推进,平板震动器应从离裂缝处的一方振起,向裂缝处赶浆,在离裂缝处5cm左右停止拖拉。

5、节约水泥的有效措施

混凝土二次投料法:所谓混凝土二次投料,是在不改变水灰比的情况下。先将水、水泥和砂子进行充分搅拌,使水泥充分水化,然后再投入石子进行充分搅拌的方法。采用混凝土二次投料法,由于水和水泥、净砂先进行充分的搅拌,产生的小水泥团粒不能被粗骨料保护起来,因为在搅拌时很快和水发生水化反应,避免产生小的水泥团粒,能使水泥颗粒充分松散并包裹在砂石表面。当再加入石子进行搅拌时,水泥砂浆就会将石子包裹起来,充分发挥了水泥作用,即节约了水泥,又使混凝土强度得到了提高,并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