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学

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要不然就会受到责备。这样一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渐和家长眼里的世界趋同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辈的思想里,没有发展。

2.小学课本的问题设计,过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案例见表:

显然:新的问题比之传统的问题,学生又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类问题变成了突出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是这样的。这样学生就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要求学生从开放的问题的情境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并检验结果。所以,教科书在设计问题上的过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日积月累我的重复训练,完全抑制了一个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习惯了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隐藏起来了,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儿童的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高深的学问。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训练孩子判断和做决定时的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判断和决定,而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启发学生。如果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为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尚待提高.他们无法对陌生的知识进行自我认知。如果撇开学生的立场,完全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述,那么将回到“满堂灌”的时代。学生将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所以,最和谐的状态就是教学相长。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在旧的知识中寻找突破口,从此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才会觉得新的知识是自己在观察思考中获得的,而不是对老师言论的复制粘贴。其次,数学经常与图像,符号,实物联系在一起。而小学生在智力发展阶段对图像,实物的认知记忆程度远远高于对数字,文字的理解记忆。这就在无形中要求老师用一些相对实际的物体来反映数学的理性思维。小棒,积木,数学模型将是很不错的选择。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1962年,美国最大的一宗债券诉讼案中,债券投资人巴克雷斯上市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他们在发行债券时,以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致使他们在购买了债券的半年之后,因公司无力偿债、宣布破产而受到巨大损失。在审理过程中,尽管公司高估销售收入7.7%,高估了净收益16.5%,高估了每股净收益15.3%,但法院认为,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债券投资人来说,都不重要。在讨论该公司高估了流动比率18.8%时,法院认为这一虚假会计信息属重大错误,将会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认为投资人购买债券时,会十分关注公司的流动比率。因此,如何确认虚假信息是否重大,对最后确立“买单”责任——民事赔偿,非常重要。

独立审计执业一旦面临诉讼,重要性作为以审计准则为依据的专业判断,应否得到法律责任的赦免?如何鉴定重要性水平的误判?谁为这种误判买单?厘清其中的关系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虚假陈述案中补充责任的界定,同时,也有助于平衡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公众投资者间的利益导向。

一、重要性概念及应用分解

1991年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对审计准则体系进行调整,在重新编制及修订的ISA 320《审计重要性》中,强调重要性概念与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制与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的重要性概念是一致的,即: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则该信息是重大的。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规定:“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目前,重要性概念在理论与实务界均达成高度一致,即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漏报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重要性的实质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漏报水平达到影响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容忍度上限。

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量化的临界值。从重要性水平的应用上看,重要性水平分为客观水平与估计水平。

1.客观重要性水平

从概念本身来看,重要性水平是大多数理性的报表使用者对于报表中存在的错漏报金额的耐受极限,存在一个正确的判断区间,报表使用者在这个区间内是接受且容忍的。

2.估计的重要性水平

对使用者承受能力的测评来自于注册会计师。通过专业的评估与衡量,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得出的重要性只是一个估计水平。运用这个估计水平进行审计程序设计与审计证据收集,注册会计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差异检验

客观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抽象的理想标准,很难准确定位与应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运用估计的重要性水平。结合各事务所执业经验,通过不同的技术与方法,尽可能地使估计的重要性水平接近客观水平。

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于同一项目的重要性判断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金额或比例,这直接与审计成本相关,同时也是审计收费的重要考虑因素。同理,重要性是否被滥用取决于执业利益与法律责任的权衡,最终需要接受市场检验。因此,国家的法律环境在影响审计师努力程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二、无民事赔偿考虑下的重要性水平的经济学分析

图1中,在审计质量无差异的前提下,设X表示审计工作量,Y表示收益水平。P(X)R表示审计工作为报表使用者降低信息风险而避免的投资损失,即报表使用者的预期收益,与审计工作量X之间呈上凸曲线。其中,P(X)表示审计人员发现报表中错漏报的概率。R表示报表使用者因审计人员发现错漏报而避免的投资损失金额。随着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发现错漏报的概率加大,但当审计工作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进一步发现重大错漏报的可能性降低,达到一个相对极限。

图1中,C(X)表示基于工作量的审计成本水平,随着审计工作量X的增加,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质量与数量要求的提高,审计成本C与审计工作量X呈递增线性函数。假设图1中C2表示,接近于客观重要性水平下的审计成本函数。C1表示估计重要性水平远高于客观重要性水平的审计成本函数。由于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审计工作量,因此,高估重要性水平必然带来较低的审计成本,因此,C1 < C2。

C2与P(X)R相交于X2,当审计工作量小于X2时,审计成本是大于预期收益的,表示审计投入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达到报表使用者的预期。当审计工作量大于X2时,由于审计投入的增加,重大错漏报发现的概率增大,给报表使用者提供的相关、可靠信息增大,预期收益大于审计成本,这时提供审计产品才是经济的,此时基于审计工作量为基础的审计定价才为市场所接受,审计产品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以低价竞争策略进入审计市场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选择C1作为成本策略,通过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相应减少审计工作量,为各项目审计节省更多的审计时间,增加了审计项目的利润弹性。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严密学生的逻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育的成功要达到三个目标:首先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快速、敏捷学习的关键;然后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这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关键目标,旨在通过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

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最后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只有拥有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才能在教育中更易于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状

1.概念教学的弊端对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弊大于利,不能及时跟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数学教育信息的变化,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如果这种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2.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考查中,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

依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控制整个数学课堂的习惯,由于标准答案掌握在教师手里,就会造成学生依赖于教师和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

养非常不利,会造成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和知识难点缺少主动性的主观思考,还谈什么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要想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就要改变现有的授课方式。

三、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思考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学生初中、高中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优秀人才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现有的数学教育模式,要进行积极改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实意义,最后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是指立足于实际学习情况,严格依据客观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到的数学知识,要怀着批判性的眼光,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独立是指基于个人判断而不是仰仗于他人的论点,独立的关键是精神、意识的独立②。思考是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独立地根据已有经验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这是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一个人不能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三个特征:

1.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必须依据自身的观察体悟,所以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从独特视角观察事物或对象,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细节,发现和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独特的分析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精致分析的兴趣,凡事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分析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化和生活现象,批判继承传统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捕捉和探寻规律,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到本质,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3.显著的判断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一般具有指向鲜明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多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他们往往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独到的见解或实施果断的行为,这些判断行为并不受支持者人数多少或一般看法的影响,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文秘工作的实效

秘书工作具有事务性、综合性、辅助性等特点,对秘书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由于秘书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较强,很多事务都要求秘书迅速果断地判断和处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文秘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思所想所为,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使其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相关策略;另外,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也较强③,这是因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④,使他们能够在问题面前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操作解决问题,使任务完成达成实效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⑤。首先,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勤思、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意味着有主见、有独立的判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是创意和创新的来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去寻找新问题和答案。其次,一般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智力因素、创新精神、个性特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个人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再次,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多向性,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克服思维定势,主动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抗压力和抗挫折力也强,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榜样示范等,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重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支持和鼓励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所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⑥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形成敢思、能思、勤思、善思的局面;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从教育理念的核心构建到具体教育改革逐步贯彻落实;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做法和实效纳入考核范围;改革院校评价机制,将落实素质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纳入评价指标;建立完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设立发明成果奖项、创新创业扶持制度等,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和独创成果,鼓励在学术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二)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在教育观念上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主要应坚持以下三点:

1.育人为本

鲁迅先生在《教育》杂文中提到:“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体价值是要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这一本体价值,同时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体现。

2.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仅仅依靠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必须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引入、策略尝试、策略分析、策略执行、策略反思等,元认知策略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认知计划、过程调节和监控、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⑦。

3.关注个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科学家对现当代许多成功人才的性格特征分析,发现创造性个性应当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内容,而这些正好是培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方式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可持续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激发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学生中心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典型的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设备完成工作任务,或用各种仪器做实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允许他们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或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放教学资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通过提问、交流和小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练习,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不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不要视奇特思想为异端或不顾,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做法;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里主要指工作方法上的自由),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鼓励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2.问题导向

要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或多向传播,实施启发式教学,采取讨论法、训练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要片面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对理论主动认识、分析、理解;对于实践课程,不要片面强调技术传承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汇报操作或工作过程,分析技术文化,尝试技术革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互助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做到引而不发,多设问、多提思路,少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答案。对于见解独到、解题方法另辟蹊径的学生应重视和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任务、知识引入、任务尝试、方法选择、知识归纳、任务解决、反思训练等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行动导向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运用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行动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分析、思考的过程,很多事物的基本原理、新点子、新办法都是在行动中思考出来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讲书,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需要实作的,要通过工具设备、实作任务和实作环境来教学,这时更多的不是通过“讲”,而是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知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能,学生要通过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来逐步掌握这个技能;需要观察、演示、练习的,学生需要观看示范、查找资料、分析思考、反复实验;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的,就要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体验式实践等。总之,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做中学”,而且这个“做”和“学”以及应运而生的“教”是一体的,是自然发生的。通过做和行动,一方面产生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持续思考,通过行动效果检验使思考不断强化和优化,从而最终形成创新。

4.跨界学习

知识的积累是独立思考能力效用的源泉。跨界学习是指把学校、社会、企业的知识有机融合,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学习实践知识,尤其是行业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高职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各级各类企业培养中高级秘书的,秘书工作一般要与一定的行业相结合,为一定的产业服务。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加强辅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注意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知识的融合度和复合度越来越高。只有知识面广了,才能延伸拓展、触类旁通,激发独立思考和灵感,独立思考才更加有价值和效果。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独立是指基于个人判断而不是仰仗于他人的论点,独立的关键是精神、意识的独立②。思考是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独立地根据已有经验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这是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一个人不能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三个特征:

1.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必须依据自身的观察体悟,所以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从独特视角观察事物或对象,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细节,发现和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独特的分析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精致分析的兴趣,凡事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分析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化和生活现象,批判继承传统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捕捉和探寻规律,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到本质,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3.显著的判断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一般具有指向鲜明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多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他们往往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独到的见解或实施果断的行为,这些判断行为并不受支持者人数多少或一般看法的影响,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文秘工作的实效

秘书工作具有事务性、综合性、辅助性等特点,对秘书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由于秘书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较强,很多事务都要求秘书迅速果断地判断和处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文秘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思所想所为,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使其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相关策略;另外,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也较强③,这是因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④,使他们能够在问题面前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操作解决问题,使任务完成达成实效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⑤。首先,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勤思、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意味着有主见、有独立的判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是创意和创新的来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去寻找新问题和答案。其次,一般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智力因素、创新精神、个性特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个人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再次,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多向性,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克服思维定势,主动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抗压力和抗挫折力也强,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榜样示范等,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重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支持和鼓励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所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⑥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形成敢思、能思、勤思、善思的局面;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从教育理念的核心构建到具体教育改革逐步贯彻落实;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做法和实效纳入考核范围;改革院校评价机制,将落实素质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纳入评价指标;建立完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设立发明成果奖项、创新创业扶持制度等,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和独创成果,鼓励在学术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二)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在教育观念上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主要应坚持以下三点:

1.育人为本

鲁迅先生在《教育》杂文中提到:“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体价值是要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这一本体价值,同时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体现。

2.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仅仅依靠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必须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引入、策略尝试、策略分析、策略执行、策略反思等,元认知策略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认知计划、过程调节和监控、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⑦。

3.关注个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科学家对现当代许多成功人才的性格特征分析,发现创造性个性应当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内容,而这些正好是培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方式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可持续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激发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学生中心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典型的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设备完成工作任务,或用各种仪器做实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允许他们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或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放教学资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通过提问、交流和小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练习,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不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不要视奇特思想为异端或不顾,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做法;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里主要指工作方法上的自由),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鼓励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2.问题导向

要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或多向传播,实施启发式教学,采取讨论法、训练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要片面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对理论主动认识、分析、理解;对于实践课程,不要片面强调技术传承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汇报操作或工作过程,分析技术文化,尝试技术革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互助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做到引而不发,多设问、多提思路,少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答案。对于见解独到、解题方法另辟蹊径的学生应重视和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任务、知识引入、任务尝试、方法选择、知识归纳、任务解决、反思训练等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行动导向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运用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行动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分析、思考的过程,很多事物的基本原理、新点子、新办法都是在行动中思考出来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讲书,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需要实作的,要通过工具设备、实作任务和实作环境来教学,这时更多的不是通过“讲”,而是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知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能,学生要通过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来逐步掌握这个技能;需要观察、演示、练习的,学生需要观看示范、查找资料、分析思考、反复实验;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的,就要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体验式实践等。总之,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做中学”,而且这个“做”和“学”以及应运而生的“教”是一体的,是自然发生的。通过做和行动,一方面产生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持续思考,通过行动效果检验使思考不断强化和优化,从而最终形成创新。

4.跨界学习

知识的积累是独立思考能力效用的源泉。跨界学习是指把学校、社会、企业的知识有机融合,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学习实践知识,尤其是行业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高职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各级各类企业培养中高级秘书的,秘书工作一般要与一定的行业相结合,为一定的产业服务。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加强辅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注意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知识的融合度和复合度越来越高。只有知识面广了,才能延伸拓展、触类旁通,激发独立思考和灵感,独立思考才更加有价值和效果。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养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暴露。其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采用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现象尤为突出。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一线教师对此现象的危害认识模糊,甚至产生偏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呢?又将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养成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孩子必须的能力也是一种需要在教学中培养的习惯,尤其是要学好数学的孩子,这种习惯必须从小学数学教学就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让他们独立思考,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是我国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全面培养在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进学生智力水平;其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其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将独立思考提升为自觉学习行为等。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次,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不单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基础是要有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欠缺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偏重于接受式学习。教师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学生则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这样一来,在课上,教师控制着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成为整个教学的权威;在课下,课本和参考书充斥在整个自习环节,成为盲目抄写和记诵的标准。学生只能依赖于教师,服从于教师;只能依赖于课本,服从于课本。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只能主动放弃独立思考,成为一名甘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好

学生”。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经了解,目前小学生每天要学习 3 到 5科课程,用时高达十来个小时。一天下来,超负荷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创设以学生为主角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灌输式、接受式等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严重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之所以如此,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教学氛围呆板、不活泼,全部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要创设以学生为主角、民主、活泼的数学教学氛围。

(2)选取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经调查,84% 的小学生认为目前的数学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提起学习兴趣来。然而,数学却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新颖有趣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授 10 以内加减法时,可以根据每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身体中的数字(如手指等);在教授100以内加减法时,就可以利用算盘、火柴或自制小模型等一些道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82-01

小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黄金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重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值得我们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意义重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一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问题最典型,其原因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盛行,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目标则是考个好分数,升个好中学,因而只能盲目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大量作业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能根据教师教的内容和大量作业被动地学习,从而丧失了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校联考、排名,以及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和家长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学校最看重的是优秀率和学校排名。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建立在能够有所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连加法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计算,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很枯燥的事情,往往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教学,挖掘新颖的素材,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利用手指进行教学,在教学生“乘法法则”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3、设置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并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解决。设计问题还要具有挑战性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让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关联且能知道问题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并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却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即所谓“跳起来摘桃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思考的探索热情,便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实现知识迁移和释放能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4、创造课后探讨的学习方式

在班级乃至学校要营造活跃的探讨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其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融合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课下学习探讨小组,在每个组员轮流组织小组探讨活动。课下讨论要有宽松的讨论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难易程度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课下讨论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获得知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还必须定期对课后讨论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检视,从而保证课后探究的高效进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讨论方法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好数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开辟一个思维翱翔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

吴正宪老师在《我与小学数学》中说:回首四十余载的教师职业生涯,如果您问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说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能列举出很多:倾听、观察、反思、质疑……这些习惯都很重要,每一个习惯的习得也均非一日之功。下面,我结合自己在中年级的一些教学实践,来谈谈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是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落实。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其次,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是学习活动产生效果的主要标志。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的观点,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自主、独立的思考,只是被动地照着学,得到的知识再多最终也不会有大的作为。尤其是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必须经过学生深入的独立思考才能够得到理解与消化。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行为,就证明学习活动产生了效果,当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觉、稳定地出现,就说明学生走上了科学化学习的智慧道路。

最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逐渐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益于学生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学生的继续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途径

1.做好预习,培养独立思考意识

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课前或课内进行的自主学习。三、四年级时,有些学习内容就可以开始采取先预习再课上交流的方式。如在学习《积的变化规律》时,我借助例题,了解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再针对具体情况展开教学。有代表性的结果如下:

学生在预习时他的思考就开始了,也许是收获,也许是疑问,当学生带着这些经验进入课堂教学时,他的学习就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尤其是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无意学习到有意学习的关键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思考、质疑、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起点。当然,教师要选择好适合中年级学生预习的内容。还有一些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学习新知前以前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这也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契机,尤其是学生经过思考后,更想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渴望交流,从而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2.课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主阵地

课堂,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同伴及学生个体等多方面。

(1)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要有静得下来的定力。不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效果,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获得。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力,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思考的愉悦,以及通过思考带来的成果。教师的提问要减少“是什么”“怎么样”“对不对”等问题,增加“为什么会这样”“到底用什么方法能解决”“还可能会怎样”等探究性提的比重。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出示主情境图:

学生读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学生列式后,教师提出如下追问:

为什么用乘法?

解决这个问题你会选择估算还是精确计算?

14×12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可以自己想办法算,也可以借助点子图先圈后算。能自己想办法,又能用点子图最好。)

这三个问题都需要学生想一想才能回答,而且要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说理,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以及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思考问题的经验。从中年级开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将提问侧重于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或已有学习经验的链接点上,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和思考性,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

(2)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而学生“数学地思考”的外显形式是能够“数学地表达”,同时,当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时,又会反过来促进主体数学思维的成熟。因此,在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急躁和打断,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对思考过程的解释、如何解释同学或老师的质疑、如何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提升等相关信息。当然,表达不仅限于语言,还有其他形式的表达,我们通常会请学生把想法表达在白纸上。

例如,在学习“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共出现了好几种情况,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大家没有交流完,教师把几种情况拍照记录,发给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学生对比、分析,先独立思考,再在下一节课进行集中交流,并达成共识。

这节课上,教师没有直接呈现正确的程序告知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先自我表达思考,学生面对几种不同的竖式写法,表达观点,再达成共识,从而感受到“计算程序”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有职业敏感,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虽然我们有课时的限制,但是教师在实践中也要处理好展开与压缩的关系。

(3)教师要对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进行方向性和方法性的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和采用的方法往往决定着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没有恰当的反馈评价不利于学生获取合适的思考方向或有效的方法。同时,教师对方向与方法的反馈评价不仅能够矫正问题,还能够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课堂上动态的,学生表达想法时教师的指导性作用不可小觑;二是静态中对学生成果展示的评价、引导。

3.利用练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新的学习内容比较难固定在认知结构的原有概念中,所以练习几乎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练习是数学学习活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方法的获得,还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练习”的指导,以更好地促进独立思考习惯的固化。

正确的独立思考是建立在对所给信息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信息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在中年级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通常带着学生一起审题,并就思考过程带领学生完整经历。具体做法是:先一起x题,然后寻找题目要义,并以做记号的方式将要求分解,然后分析题目的信息,找到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最后指出解决本题应该注意的事项。实践中,我尤其注意鼓励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记录、外显出来。与课堂上学习新知的放开有所不同,在练习环节,对于学生初次碰到的习题类型,我通常以板书的形式呈现整个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思考路径,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更好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这样的过程表面上看虽然烦琐,但能够帮助学生有顺序、有逻辑、严谨地思考问题,这是学生脱离“支架”向独立思考转变的关键点。

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纠错的行为是必须的。纠错,也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好时机。实践中,先帮助学生明确纠错的作用和重要性,再引导学生主动检查是否有错误需要纠正,然后思考出错的原因(对概念的理解不清晰、审题不够认真、思考有误),第三步在错题旁边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便在复习时让原有的错题提醒自己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纠错实际上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与审视,是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过程。

4.营造研究氛围,促使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还需要学生能够将数学这个工具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在真实的、可操作的情境中主动地、独立地思考,加深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感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完“认识更大的数”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一些大数。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大数和大数据是一样的吗?”他的问题又引发了几个同学的兴趣,于是,几个学生形成一个研究小组,借助网络、教师、家长等资源,开始研究起大数据,并在班上进行汇报,收获颇丰。

其实,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作业,如三年级学习完周长、面积,我们会留“附小操场有多长”“附小足球场有多大”的实践类作业,这类作业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遇到各种挑战。我们还会跳出数学,帮助学生创造机会,如会在课前三分钟让每个学生做评委,发评选单,给每个演讲者评价。这样做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很好的途径之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有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在一个班级中,存在一些学生懒于独立思考,总想有现成的“馅饼”掉下来;存在一些学生想要思考,却不知道从何入手。这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本文开始,谈到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最后,借用吴正宪老师在《我与小学数学》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观点:身教重于言教。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千万不可低估教师的“潜移默化”。好习惯的培养要持之以恒,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与大家一起共同践行。

【参考文献】

[1]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独立学院这支新生力量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已相当可观,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办学机制和模式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状况与公立院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特点等,因此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符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之普通高等院校难度更大、挑战更多、要求也更高。针对这种情况,立足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

确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是独立学院增强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独立学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以人为本”的重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仅仅从观念上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科学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独立学院未来建设和发展规划中,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发挥其在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独立学院办学实践,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独立学院学生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这是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论基础。其次,加大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仅要扩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生活动经费、主题活动宣传经费等的投入,还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调研、社会实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建设所需经费。这是开展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最后,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在独立学院日常工作中。比如在学科建设上重视人文社科专业,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设备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纳入独立学院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以增添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在师资建设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研究制定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以及考核评估等建设方案等[2]。这些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的关键。

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挥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不应只拘泥于教材,应探索形成适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体系。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紧随社会发展,注重充实教学内容。如就业问题是目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将就业问题及时地补充进去,帮助独立学院学生解决心中迷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另外,还要及时更新形式政策教育内容,帮助独立学院学生正确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正确分析判断各种社会现象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儒学中的精华如“仁义礼智信”等同当今社会规则、道德观念结合起来,在增强学院学生民族感认同感的同时,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道德规范的认同理解,增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教授完教学内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的状况,要主动探索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总体而言,就是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如由教师确定某一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或者演讲,教师最后点评;采用典型性案例,由案例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采取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增加音像资料的内容,从音形色等多角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外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使独立学院学生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

对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必须要改变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误导,积极探索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为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反馈。如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包括独立学院学生的到课率、课堂讨论、课堂作业以及调查报告等,还可以尝试建立独立学院学生日常道德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和评定,作为其平时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期末考核可由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或者闭卷和开卷相结合,也可以采取辩论、演讲、论文等形式来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者中应加大平时考核的分量。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多元化

(一)强化社会实践载体

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公立高校大学生,个性更突出,竞争性和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灌输,更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应用于实际,在增加独立学院学生社会阅历、锻炼能力、培养毅力的同时,促进独立学院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除假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外,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大赛、各种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鼓励独立学院学生走入基层、走入工农群众中、走入实际生活中。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到学院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中,规定学时和学分以及考核方式。独立学院领导层要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

(二)优化网络阵地载体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电脑普及率、上网率很高,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扩大交往的重要渠道。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种载体,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拓展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独立学院领导层要重视对网络设施的建设,加大投入,合理布局校园局域网,为学生修建适度的电脑房、网络室等公共网络场所;专门设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站上设置具有吸引力的版块。如原著选读、伟人风采、师德师风、校园文化、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潜移默化地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更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鼓励独立学院学生自己创立管理BBS论坛,通过这一平台,掌握学生对校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等的真实看法和意见,真实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三)创建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和公立高校大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工作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规划中,开设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帮助独立学院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其正确看待所遇到的种种问题[4];注意加强对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防范、疏导水平;设置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机构,定期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引导矫正不良心理问题;通过设置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信箱、进行网络咨询等方式,与独立院学生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沟通途径,全面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保证独立学院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用机制,保障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

(一)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聘机制

严把进人关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前提。独立学院首先要针对自身特点,严格制定选人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的重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独立学院在选拨时,不仅要考察其是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还要考察其是否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既要有质的标准,同时也要有量的标准[5]。对独立学院来说,由于其实行全员聘任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及时补充,就会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更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在人员招聘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比例,确保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数量上的稳定。

(二)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发展机制

独立学院选拨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后,还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发展的平台,使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获得不断提升的机会。首先,独立学院领导层要重视建立多形式、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培训体系[6]。对新选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独立学院要构建系统的、经常性的、覆盖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体系,帮助其正确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升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选拨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外出进行考察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本专业的深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实现高学历、专业化。要让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看到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

(三)创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约束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领导层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切合学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考评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实行完整的岗位工作职责制,明确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岗位职责。对各个岗位的聘用、解聘、辞职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并将考评情况与之挂钩;细化考评细则、量化考评指标、制定考评方法,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和晋升、奖惩等挂钩[7];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兴趣、工作能力,独立学院可以制定相应的轮岗制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人尽其才,增强工作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2004-8-26).

[2]王锦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

[3]张友福,刘建东.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怀化学院报,2008(9):79-80.

[4]刘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出处[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周逸萍,张毅.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6:138-139.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独立性;重要性;培养方法

孩子背负着父母太多的期望,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思想观念逐渐形成的阶段,也是孩子们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个性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现在的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被老人捧在手掌心,什么要求都被满足。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孩子应当从小就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不要养成依赖性。同时,应培养孩子独立判断、思考、做出选择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影响着其今后的人生。

一、幼儿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独立性是指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过程中逐步具有的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孩子们对于周围的人和事都有着极强的洞察能力,也是各种能力逐渐培养与形成的关键时期。独立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生。能否独立习得各种生活技能,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能否独立冷静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都有赖于孩子在幼儿期独立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随着身体的不断生长发育,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其了解与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生活中,可以逐渐让孩子独立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这并不是真的为了让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从小就培养独立的精神,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做,做得不好没关系,慢慢来,但自己的事情就应当自己独立完成。

2.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教学是培养孩子思维独立的很好时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更多地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要立刻告诉答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养成任何问题都先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极其重要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将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社会,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幼儿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无疑是对孩子的一个极大馈赠,它赋予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必定能独立地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滨州师专学报,2002(9).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课堂;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注重生生互动,以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这些课改的新理念已经走进语文课堂,深入人心。其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只是为了追求和满足听课者的需求,为了这些所谓的“表面繁荣”,为了给自己的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动辄就是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思考,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

一、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程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每个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见解,要求他们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个性化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探究和解读。

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学生独立思考。对文本的阅读和思考,这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缺少了独立思考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课堂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说,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的讨论也必须以思考为前提

学习小组间的讨论探究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学生个体能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思索,才会对同学间的合作互动有参与的冲动,他们自己拥有真实、独特的个性化体验与感悟,也才能融入小组合作中去,才会有与同伴合作中获得的触类旁通和方法的举一反三,才会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才是有价值的讨论。否则,讨论只能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最终使自己沦为没有主见的追随者,对他人表述的观点和想法只能是一知半解,甚至于一脸茫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游离于合作讨论之外的“闲云野鹤”。他们对同伴的不同见解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意见,也无法吸收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的有效合作与整合。像这样的合作学习连基本知识、技能的获得也无法保证,又怎能够促进学生去获取因合作学习而带来的快乐呢?这显然有悖于合作学习真正的价值内涵。

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合作的处理

1.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学情,钻研教材,问题的预设要精心设置,要有一定的预估和前瞻

可以将预设的问题进行罗列和梳理,哪个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讨论。

2.交流前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目前很多老师对合作的概念缺乏深刻理解,曲解和错误解读,片面强调合作,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片面地以为只要学生讨论了,课堂热闹生动了,就是呈现了一节高质量的课堂了。因此,完全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很重要的环节,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做,那些思维较敏捷的学生对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课堂的教学最后演变成了教师与“精英”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课堂的主体,基础一般的学生,思维敏捷性稍慢的学生,由于缺乏个体思考的时间,对所要探讨的问题根本无法解答,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盲目随从,这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地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长此下去,这些学困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教师在布置好交流的问题后,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时间,在他们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或产生模棱两可的认识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才能把小组中不同的观点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把他们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共有的成果,真正发挥“互补”作用,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于全面和完美。这样做更能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成绩作用是明显的。

3.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捕捉和确定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捕捉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自从推行新课改以来,各地各校均有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虽说模式林林总总,但是理念却都是一致的,还课堂给学生,以生为本,注重实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代替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防止学生合作学习只是浮光掠影没有实效,防止出现“合而不作”“合而无为”的现象,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一过程绝不能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抛却一切自私的、猥琐的人为因素,多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其中也包括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袁.重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2.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强调学习者必须注意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至理名言至今对后人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也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明确提出“要重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爱因斯坦语)。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

2 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3.1 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采用的方针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成就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数列与极限”一章的教学中,穿插了“高斯的求和方法”、“芝诺的悖论及其破译”等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懂得独立思考的科学价值;在“复数”一章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发展史,如无理数被发现的坎坷历程,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班会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校友,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讲解。从学习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3 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策略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它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手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思考的主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为出发点,寻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改善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一、创设环境,乐于思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众多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将教学的热萁行有效的整合,将相关的内容将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例如,我在教学时就将“时、分、秒”与“年、月、日”这两节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让学生全面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年、月、日之间的等量关系时,我便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日与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将大的时间单位进行细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也让学生对时间有整体宏观的感知。如1年=12个月=365天=8760小时=525600分=31536000秒。当然,这些复杂的乘法计算是通过计算器得出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其中简单的等量关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却使得小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二、给予时间与空间,善于思考

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一个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交流与讨论才能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节的内容时,在教学了角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组内的成员要互相出题,在画图与测量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有些学生为了增加测量的难度,故意画了一个与水平面不是平行的射线,并在此引出了相应的一条射线,这样的实践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方法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教师的具体指导;二是靠自身经验的总结、积累,这两者都十分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可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教材很多,具体的思考指导也很多,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这些指导都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方式为依托进行的。“同化”和“顺应”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认知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他们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时,如何独立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逐步加大学生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独立性。

“同化”是学生独立思考主动“纳入”的认知过程。当新的教学知识学习时,学生要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并利用检索出的有关就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改造,达到“同化”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在“同化”过程中独立思考,应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检索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相关信息的方法,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来认识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方法上。

“顺应”是与“同化”相对而言的概念。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要根据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变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以获取新知识。在叙述“顺应”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如何迅速调整已有认知结构,主动积极地顺应新知识的形成,并及时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这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而,每堂数学课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把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总之,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的传统。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增添一种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意识、锻炼学生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的重点工作。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很多弊端,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极为可怕的现象。笔者将在下文中阐述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相应的实施措施。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独立思考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探索,最终得出结论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是极为重要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该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还要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尽管我国教育事业正在阔步向前、高速发展,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与数学教育目标相悖,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进行,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小学生思维简单,在理解一些较有深度的数学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因此,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接受式教育。“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唯一目标,使学生把考试分数作为接受教育的唯一动力,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之上的标准,学生在进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抄袭课本、背诵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够得到锻炼,面对困难,就会主动放弃思考机会,逐渐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看法的“好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数学难度较大,教师和家长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小学生每天为了完成数学作业忙得焦头烂额,长时间持续性的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烦情绪,逐渐使做作业的过程变成了一项体力劳动,学生无暇思考问题也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因此那些繁多的数学练习也就毫无意义了。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针对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竞争中一决高下的重要武器,该能力是企业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着重加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归还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上述所论可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在这种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小学数学课堂气氛压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欢快的学习气氛,在教授知识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自由发言,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增加学科趣味性,努力挖掘新颖的教学内容,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如充分地利用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讨论

课下讨论与课上学习不同,具有宽松的讨论氛围,学生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课下讨论小组,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定期对课下讨论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检验,这样可以保证课下探究的高效进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谈论方法进行指导和帮助,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一、 要清醒地认识到古今中外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一致性

在西方国家,很早以前教育工作者就把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认为学校教育是属于教人思考的教育。他们认为好学生的标准,是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掌握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多少,考分的高低。

在美国,人们不仅把会思考当作好公民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还明确要求公民应学会“清醒地思考”,做“善于思考的人”。世界著名的英国伊顿公学积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习、研究的优良习惯,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和独立思考上,十分恰当地处理讨论、研究和独立思考的关系,突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它们这一教学理念,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被誉为“世界级精英人才的摇篮”。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历来都强调学习者必须注意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主张“自求自得”,即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独立思考。宋代教育家程颐则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学习如果处于被动,不独立思考,必致心中无所得。应该说,我国古代这些伟大的教育家与国外学者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认为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之本,它在学习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现代人在这方面的论述就更为丰富了,也不必在这里一一例举了。

总之,古今中外,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一以贯之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不过中小学要关注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而大学则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认识到了并非就能做到,做到了并非就是做得最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二、 要形成“一个氛围”,做到“三个统一”

全社会要形成崇尚独立思考精神的文化氛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中华儿女共同愿望,而这一愿望的实现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前提条件。科技创新首先体现在人才创新上,人才创新首要的是人才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和思维品质。所以,全社会要通过舆论宣传、电视网络引导、政府政策倾斜等措施,形成以独立思考为荣、随声附和为耻的道德风尚。同时,要从国家体制和机制上制定崇尚独立思考精神的法律和制度,切实保障具有独立思考成果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在实际用人机制上,要切实把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出位置上,使全国人民看有样板,学有榜样。“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建立一种尊重儿童的自由和保障儿童权利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式,来规范我们教育行为。”[2]只有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有独立思考精神品质的人才的氛围,才能有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

全体国民要把思想统一到独立思考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上来。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长,就在于人类具有思维能力。人类的每一种成就,每一种进步,都源于思维。人类若失去了思考,便丢失了整个辉煌的历史。大思想家帕斯卡尔认为:“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维能力,是人最宝贵的特质,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拥有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最有潜力的人。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自从人类有了文字语言历史以来,就已证明:一个人聪明与否,智慧与否,主要看他的思维能力。世界上一切成功者,都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的伟大成就,无不是建立在他们出类拔萃的思考力之上的。思考能力决定着人的财富、命运和辉煌未来。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爱因斯坦在晚年透露了他成功的秘诀是:思考是一切成功的源头。要想使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成为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就得很好地思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项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者独立地深入思考问题分不开。”故此,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全体教育者要把思想统一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其教育教学的主要使命之一上来。教育者使命不仅是授业、解惑,还要传道。不教给学生解惑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就不会有见地、见解和主见,就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和怎样做才是最好。所以,我们必须从“教人信从知识向教人学会思考”转变,帮助学生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智力不发达到智力发达,由社会经验不足到社会经验丰富,最终促成学生不依赖老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行动。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对学生“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是教育者终身的立身之本,也是其核心之目的。

全体学生要把思想统一到学思统一的思想上来。学思统一,即学中有思,思中有学,边学边思,边思边学,学思结合,相得益彰。思考可以充实自己内心,始终使自己充满活力,更可以使自己的未来充满光明。故此,学生要把思考的权力时时刻刻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即学即思,即思即行”。若要只学不思,那就是死学,其结果只能是照着葫芦画瓢,稍有变通,则就束手无策。若要只思不学,那就主观臆断,空穴来风,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具有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了。

三、 切实落实学生中心论思想,努力改变现有教学评价方式

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还是教师的“教”,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会学,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切实落实学生中心论思想,不论是从师资配备、教材选择和教学考核,还是从教师的“教”,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学”、“学”的程度而定。学校和教师,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情景,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鼓励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信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他的特长和优势就能充分地发展”[3],其独立思考能力也就顺理成章地培养出来了。

教学评价在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塑造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故此,就得改变以学生学业成绩为确定性指标的评价方式。学校一方面要把教学评价关注着力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价值观及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要把教学评价关注着力点放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上来,从本质上改变学生为考试分数而学习。全过程动态考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有效方式,脱离了“教”与“学”的过程考察评价,或只抓住其中的某一点、某一面来评价,都是错误的、伪科学的。教学评价应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统一的原则,采取领导对教学考核与教师之间对教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四、 着力提高教育者独立思考能力,全面贯彻教学“四项”原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同样,要想学生善于思考,首先先生要善于思考。名师出高徒啊!学生在善于独立思考的好先生的感染下、引领下,就能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会油然而生,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故此,教育者不仅要从教学反思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要从学生质疑中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更要从民主教学的“一事多议”、“一知多用”、“一题多解”的智慧火花中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全面贯彻“四项”原则是指:

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对于“基础型”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元起点、激发动机、类比联想、深化理解、多元表征、达到整合”的方式,来促进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对于“能力型”的学生,应着重引导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纠错,不断内化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专长型”学生,应适当放手,不必局限于课堂,可给他们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其利用所学知识开放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以凸显他们在某一方面智能上的个性优势。

二是赏识性教学原则。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经常用赏识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加朋友的情感沟通桥梁,及时、恰当地锤炼学生品质,不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主动学习、乐于进取的目的。

三是过程教学原则。即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思维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过程价值。实践证明:加强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对引起学生兴趣、使其领会知识的本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都十分重要。

四是“双主教学原则”。即指“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主”体现在学习的动力上,老师的“主”体现在“导”上,也就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丢下传统的权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走下法定权威的圣坛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商讨,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放下知识的权威,勇于承认知识有限和不足,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主客二分、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彼此平等、相互构建、共同成长的关系,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5]教师角色的权利主要通过协商、对话来使学生理解教师角色的意图。当师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心理相融的关系时,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就能得以张扬。

五、 学生要努力实践,切实践行知行统一理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学生更要注重实践。实践,就是指学生“手”(手、脚、口、眼、耳等)脑并用的知行统一。即学生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接触到的都要进入大脑,过滤、分析、判断其正误,思考其动机、原因、目的及结果,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我们又称之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具体地讲:学生要从实践中得到五种收获。一要从实践中发现学问。许多事情我们并不知道,只有实践了,才能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能力和品质。二要从实践中产生兴趣、发展兴趣。无数事实证明,人们的兴趣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产生、发展的。没有实践,绝对没有兴趣可发现和产生,学习也就缺乏积极性了。三要从实践中彰显个体特色。学生个性特色的彰显,尤其是优秀的思维品质培养,都是通过实验、实践或社团活动、校外活动来体现。这种实践的活动越多、档次越高,其个性特征彰显就越明显。四要从实践中检验学习好坏。学生的学习是否正确、正确的成分有多大,都是通过实践来计量的,它是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强、水平高的试金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五要从实践中激发更要“学”的热情和信心。

实践的表现形式很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实践;学生广泛涉猎书籍,也是实践;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更是实践。中科院研究人员发现:有观察体验的学生往往擅长提问,他们在听课时,不仅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为什么来反问老师。

总之,只要我们调动人体的一切器官,去接触、感受客观事物,去测量、思考、获得客观事物的有关信息,就能达到思行统一、“手”脑并用、科学思维方式和良好意志品质形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金生鈜.“规训化”教育与儿童的权利.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3] 顾明远.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中国教育学刊,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