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

独立思考的问题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独立性; 分类; 原因

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界定及分类

(一)独立性界定

独立董事在西方指的是外部董事或者非执行董事。所谓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者公司经营管理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物能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2001年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把独立董事定义为“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由《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判断。独立的身份是指除担任本公司的董事外,不能有其他的职务;独立的判断是指独立董事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可以说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没有独立的身份,那么即使独立董事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是不可能做到客观独立的判断,同样如果只有独立的身份而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业务知识等,那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由此可见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正好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二)独立性弱化分类

1.形式独立性弱化和实质独立性弱化。形式独立性弱化是指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不能满足相关法规的规定,不具有相关法律规定的独立性。即不能满足独立董事的形式要件。由此可见,独立董事并不存在形式独立性弱化问题。实质独立性弱化是指受聘的独立董事虽然满足形式独立性,但是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客观独立判断。在我国受聘的独立董事肯定都是能够达到形式上的独立性的,因为这些都是法律的硬性规定,一旦违反那么对企业将是不利的。而我国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真正原因是来自缺乏实质的独立性。法律的一些规定本身就是空洞宽泛的,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成熟,因此法律制度也不完善,这些都会让一些公司利用这些“漏洞”来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即实质独立性弱化。

2.专业独立性弱化和道德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指的是由于独立董事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从而导致其在面对某些行为时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判断,或者说是受其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不够的影响而缺乏独立性;如某些独立董事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但由于其担任独立董事的企业来自于不同的行业,而自己本身并不是对所有的行业都了解,由此会出现不能做到完全的独立判断的情况,从而导致独立性弱化。道德独立性弱化是指来自于独立董事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独立性弱化,这种独立性弱化是专业独立性弱化的补充,主要涉及一些专业能力以外的道德因素,因此这里将其归集为道德独立性弱化。可以将其理解为独立董事虽然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在进行判断时并没有做到完全的独立。

二、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对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意识淡薄

这里所指的意识淡薄不是说上市公司不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而是指上市公司对于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有许多的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指导意见》规定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类规定,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迎合相关的规定,聘请一定人数的独立董事,而并没有理解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这就必然导致公司为了出于这样的动机而聘请质量较差的独立董事,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这些都必然会使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二)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不合理

我国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会带来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因此独立董事的提名受到公司董事会的影响,并且最终是由股东大会选举决定。这样大股东会在独立董事的任选上起主导作用,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通过这种机制所任命的独立董事,其独立性是值得怀疑的,而要想达到对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是很困难的。

(三)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不合理

与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相同,独立董事也需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两种,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因此精神激励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对独立董事的物质激励将更有效果。薪酬便是物质激励的一种,因此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由此可见独立董事的薪酬是受公司大股东的影响的,因此独立董事的薪酬不能独立于公司的大股东。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不能做到独立,必然会影响其进行独立的判断。

(四)一人在多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

《指导意见》中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中兼任独立董事。由此可见,一位独立董事可以在多家企业兼职独立董事,这肯定会影响到独立董事在每个上市公司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一旦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独立董事对各个上市公司的具体业务和经营就不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这直接会影响独立董事在一些具体的决策和经营上不能进行客观独立的判断,从而产生独立性弱化问题。同时由于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时间一旦长久,就会产生一些社会关系,从而有可能会使各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这都不利于独立董事进行独立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独立董事都是兼职,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业都做到完全的了解和熟悉,从而有可能使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都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判断。

三、小结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采用的是与日本相类似的二元制模式,即董事会与监事会并存。但由于监事会的权力以及效果有限,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本是一元制模式下的产物,我国将其引入,可谓是一大创新。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独立性弱化问题。本文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由此提出了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一些主要原因。通过对独立性进行界定,可以把独立性弱化分为形式独立性弱化与实质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与道德独立性弱化。笔者将独立性弱化的原因归集于相应的类别。如表1。

参考文献

[1] 张宗益.公司治理:热点透视与实证分析[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 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M).2001.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对精通英语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而独立学院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也肩负着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是基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涉外性强的课程教育的国际化和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以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为例,从2010年开始推行双语教学,三年来,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双语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从2010年经济学院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践以来,暴露出的问题包括:其一,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需求不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于双语教学不能适应:学生有时候没有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孰轻孰重的问题,导致舍本逐末。其二,从教师方面来看,双语教师资源欠缺,对专业知识熟悉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培训,缺乏双语教学的经验:其三,从教材方面来看,教材建设滞后,缺乏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而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均存在着弊端,目前采用的是国内优秀中文教材和授课教师收集整理自编双语课程讲义相结合的方式。其四,从课程安排来看,出现了有限的课时与放慢的授课进度之间的矛盾。采用双语教学后,这些专业课的计划学时并未增加。实际上以往全中文授课时,师生就已感觉到这些课程的难度和课时的不足,而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大量使用专业英语,加之针对学生听力理解普遍滞后的状况,教师往往会采用增加黑板板书的方法来弥补,板书还得十分细心,某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还需要重复讲解等,这些都势必影响授课进度,但教学计划又是必须要完成的。

二、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恰当选择双语教学模式

从双语教学在各国实施的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浸润式教学模式(Immersion Program)

指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2)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即学生刚人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的渗透层次。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英文: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要达到第二、第三个层次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的。在我国独立学院现阶段实施双语教学,不可能要求从一开始就实行浸润式教学模式。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实行过渡式的教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渐采取浸润式教学模式。在从简单渗透式逐步走向浸润式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进入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双语教学就是要求一句英文翻译一句中文,或者反过来。如果上课时一句一句地对译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教学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讲授清楚。根据实际情况,在难点要用中文多一些,而相对浅显的内容可以用英文多一些。在教学中灵活地转换两种语言,是对教师的一个较高的要求:它首先要求教师要对专业内容相当熟悉,而且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而随时调整,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地用两种语言来学习。

误区二,双语教学就是要强调英语语言的表达。不管用哪一种语言授课,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弄懂知识点。语言只是一种表达工具,不能过分强调使用华丽而流畅的英语语言,而忽视了对内容的讲解。需要强调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用正确的语言把课程内容讲清楚,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宁可用简单的英语夹杂着汉语把知识讲清楚,也不要大段大段地去背学生听了也不知所云的英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无论是针对初级的英文加上中文的思考方式,还是高级阶段的全英文思维方式,都是为了用双语的方式方法实现专业教学目的。

2.加强教材建设,充实教学内容

激励和促进双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但是完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内容,包括准确使用的专业词汇、地道的专业内容、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但原版教材一般比较昂贵,教材内容与我国国情并不完全相符,有的地方还有冲突之处,全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对普通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也太大,难以国外原版教材中找到深浅相当的教材。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学院的双语教材。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

师资的问题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冈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双语师资短缺的问题。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许多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扎实,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欠缺。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资培训。比如江西理工大学在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选派15名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英国剑桥进行了两期的双语教学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都成为了该学习双语教学的骨干。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双语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双语教学人才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师培训方面,应该有系统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在培训形式方面,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俞慧.对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2]何志浩.高校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贫困生 教育管理 心理教育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特点

一是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贫困是过渡性贫困。独立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较之于社会上其他贫困人口的贫困而言,虽然都处于经济上物质上的匮乏状态。但是,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贫困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贫困是属于过渡性贫困。通常社会科学研究将贫困分为两种,即过渡性贫困与持续性贫困,所谓过渡性贫困是指个人或者家庭的贫困状态随着相应条件和风险的消失,并过上正常的社会生活,显著特点是暂时性和与过渡性,基于这个认识,独立学院的贫困学生因“上学”而出现的短期困境,属于特定情形,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增长本领和才干,毕业之后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工作,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通过劳动可以实现物质困境的消失。所以,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贫困属于过渡性贫困。

二是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贫困还有进步性特征。其一,独立学院经济困难学生总体上来说属于全社会贫困人口的一个组成组分,但是这些贫困学生与独立学院发生了联系,独立学院提供了平台对他们进行培养,这些接受了教育的学生对于今后个人、家庭脱贫乃至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二,日益增多的贫困家庭的子女有了到独立学院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有进步价值。其三,独立学院的贫困大学生毕业之后将进入社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从事各种职业,不断交流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防止阶层固化,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具有进步价值。

三是独立学院贫困生的来源及其分布的不均衡性。从我国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部分东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主要以农村家庭及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为主。我们发现,独立学院贫困学生的来源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似,都主要来自上述类型的地区和家庭。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所处的学校来看,独立学院的水平越差,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越高。

四是独立学院贫困生精神困境。首先独立学院贫困生的人生观科学性不足,在人生态度方面,虽然很多贫困学生都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甚至把暂时性的经济困难本身就当作是一种财富,用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不可忽视的是,也有很大一部分贫困学生对经济上的困难以及暂时的挫折还缺乏客观科学的认识。其次,价值取向的冲突较多,独立学院的经济贫困学生,构成较为复杂,不同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的现象。与这种多元化现象共同存在的就是价值取向的摩擦与冲突。这种冲突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贫困学生与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冲突,也有经济贫困学生群体本身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消费观、审美观、爱情观;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等等都在冲突之列。最后,独立学院经济贫困学生的抑郁状态普遍高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独立学院的贫困生具有较内向、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倔强固执、波动性大与孤独等特征。

二、当前独立学院贫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资助体系存在经济资助不完善。据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一学生中半数家庭年收入不够支付学费。该校这项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949份。数据显示,大一学生中农村学生占38%。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50.59%,其中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占16.99%。其他独立学院情况与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具有一致性。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2008年的调查显示,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占61.48%。一方面是独立学院的贫困生人数众多,但是另一方面国家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却很少,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具备以下条件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独立学院、民办学校不在此政策范围之内。此外,独立学院层面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也很小,如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有助学金制度,且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设有一、二、三等奖学金,奖额分别为每人每年1200元、800元、400元,获奖比例为仅仅为20%左右。

二是辅资助措施不完善。宣传不到位,未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建设不足,个别学校未能配齐专门的工作人员;资助体系不健全,还款知识教育不足、方式不够灵活等;学校和社会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非常有限,使许多学生渴望靠自己辛勤劳动解决困难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一些学生不得不去社会上寻找工作,由于缺少经验,加之社会用工制度的不健全,学生的劳动权利得不到应有保护。

三是精神扶助方面严重不足。一直以来,经济困难学生所面临就是经济问题,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主要围绕“经济扶贫”开展。随着时展,诚信问

题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经济困难学生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于是“精神扶助”成为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学校只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生活作为助困工作中的全部来抓,忽视助困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即使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工作力度不大,还没有找出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应对和满足这类特殊群体的需求。这些情况都不利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扶助”工作有效进行。 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经济资助与精神扶助相分离、缺乏互动和渗透。经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而精神世界的美丑又会影响到外在的物质世界,健康的精神世界,有利于经济资助政策的有效进行。因此,物质资助与精神扶助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分离。

三、独立学院贫困生教育的发展策略分析

一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与心理素质教育。 在对独立学院贫困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的教育中,应当把预防教育作为主要的基本教育理念,结合必要的理论教育,与有效实践教育,加上合理的经济资助,将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不断宣传学生资助一些优惠政策以及资助政策制定的公益属性,从这个层面可以提高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对国家、社会的思想认识,培养感恩意识,并可以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是建立健全经济资助体系。重视国家助学贷款负面影响,适当扩大数额。现有贷款力度不足,难以满足独立学院贫困学生的贷款需求。目前,独立学院获得贷款学生数与实际需求人数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学生还未贷到款。要增强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方式的合理性。第一,坚持“公平合理”、“以人为本”原则。第

二,对于资助资金的校际分配要合理。第三,提高政策的预见性,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三是完善政府职能。第一,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水平。经济困难学生

的求学问题,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反应。增加政府的教育投入,实现教育投入占 GDP 的 4%的目标要从经济发展入手。因此,应发展生产力,提高整体经济水平。第二,要健全社会政策制度。如收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等。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间经济差距反应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主主义的美好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差距拉大,这是背离社会主义的,也会通过各种机制限制社会正常发展,所以要完善分配制度。

四是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自我教育。贫困学生的发展受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但关键还在于自身。因此,建立有效的自我教育机制,是实现有效自我教育所必需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认识水平,树立正确“三观”。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从实际出发,正视一切。恪守道德,约束自我。第三,制定计划,科学生活。第四,增强防御能力,合理输导压力。第五,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庆豪,沈红.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优化与重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03).

[2]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04).

[3]朱佳.对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是 法律 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实行司法独立提出了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依法制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使我们更清醒认识到,实现社会公正,保证法律得以正确实施,这不仅是法律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为此,为了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推进司法独立原则的实施和制度落实,必须尽快打破、建立在“一府二院”基本模式中的四级法院体制,理顺现行司法体制,完善各种制约,监督机制,以此推动司法改革。

一、我国司法独立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机关不能独立行使司法权

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中,一府二院是职能不同、地位平等的国家机构,宪法对法院的职责规定为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

(二)调整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方式

权力机关对法院的监督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最高 法律 监督,也是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所必需的。因此,要调整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方式,首先必须做到:其一,从思想上明确,无论是司法监督,还是司法独立,二者共同目的都是对法律负责,最终目的是为达到裁判公正、执法严明,实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wwW.lw881.com因此,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其二,人大必须改变把司法机关向人大负责理解为是服从它的具体领导、是对个案的直接监督的做法。明确人大的监督原则,是对法官的任免监督,是对法院院长工作报告的审查,是具体的涉及法官公正执法、伦理规范等情况的监督,是事后的一般监督。其三,人在对司法的监督应通过制定监督法加以规范,明确监督原则、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监督范围等,以保证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发展;主办方;投资方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3-0165-02

一、独立学院的内涵及其定位

(一)独立学院的内涵

教育部8号文件指出:独立学院是专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主办方是普通本科高校,这个普通本科高校是指有比较长办学历史,有比较高办学水平和有丰富办学经验的普通本科学校,即教育家们讲的“名校办民校”。每个独立学院都有一个母体,这个母体也是他的依靠者和支持者。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先天容易受母体学校办学思路与模式的影响,他必须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办学,但如果不走出自己的路子。那么他就没什么前途可言。

(二)独立学院的定位

独立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不能等同于举办学校的二级学院,也不同于他的前身民办二级学院。所以主办方应该尊重独立学院的相对独立性,他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他的定位是本科层次,因此独立学院的办学起点比较高。开始招生的就是本科,所以教育部要求重点办好本科。而独立学院更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搞好本科教育,让学生四年学习把基础打牢,基本较强的就业能力,这是独立学院的生存之道。

二、独立学院的发展

(一)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

独立学院的生源是第三批本科,所以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要从三本生源出发,实行“因材施教”。独立学院应培养社会需要的,适应社会、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用性的专门人才。根据生源的情况,学校更应该严抓教育、教学管理,采用“宽进严出”的思想。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独立学院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大部分的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占主体,专职教师所占比例甚少。首先,在专职教师队伍中,年轻的教师居多。目前,在独立学院任教的专职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生,他们年轻,教学方法生动,创新思维强,但是他们对学生了解不够,不能针对学生特点组织教学的问题。其次,兼职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独立学院的教学中。那些母体高校的教授、副教授们不仅有教学上的压力,而且还有科研任务。最后,由于独立学院大多建在城市的边缘,所以独立学院为方便那些聘任和兼职教师,在课时安排上,本应一周上两次的课,集中在一次讲完;有些学校为了节省费用,还存在着压减课时的情况。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独立学院应该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安排课时,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主办方,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二)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

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民办机制。独立学院运行所需经费,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筹措解决。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属民办高校教育范畴,但是又与其不同,因为他有一个母体可以依靠。同时这个母体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主办方(母体)就要充分发挥本部的智力、人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监测、评估体系。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学校要参与教育市场竞争,那么就存在一定的风险。独立学院的经费中学生的学费占了比较大的比重。那么学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为学生的教育考虑,服务好学生。

在领导体制上,虽然承认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往往以董事长来替代院长作为法人代表;名义上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但在实际中有的由母体高校党委任命,有的由母体高校党委提名、由董事会讨论决定任命。这就使母体高校控制了其领导权。独立学院院长职务行同虚设。因而其法人代表根本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地位。

董事会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权利机构。负责学院的经费筹措、办学方向、办学规模、人事制度、学生的收费等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其成员主要由投资人组成,适当吸收企业界、教育界的人士参与。董事会成员可由投资双方共同商定并在学院章程或董事会中确认,按投资双方所持的股份来确定。学院的院长由董事会确定。院长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以下职权:主持学校的教育、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教育计划和投资方案;处理学院重大事务;拟订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管理制度和具体规程;聘任或解除除应由董事会聘任和解除以外的管理人员,决定其报酬、处罚及其支付方式等。要确立董事长、董事会、理事会或管委会的法律地位,形成适应市场的、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

按教育部的思路,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独立学院与其他方的关系及其改进关系的建议

独立学院的诞生与民间的资本是分不开的,由于我们现处的这个背景是特殊性,这个民间资本数量很少、规模不大、品位不高,加上资本天然带有逐利性,所以合作者拥有一定股份,允许主办方和投资者寻求一定的合理回报(并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独立学院是大学而不是公司,是大学就必须以公益性为独立学院的基本价值定位。社会在舆论上应给投资方一定的压力,要求投资方在公益性与逐利性、事业与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而没有回报,投资者不会投资;独立学院办学如果是赢利性的,则有损学生的利益。既要有合理的回报,又要不损学生的利益,这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当然这相当一部分取决与办学主体的管理经营艺术。

独立学院最终要走向完全独立自主依法办学。而目前独立学院作为办学者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责任还没得以确立。现阶段,独立学院还是一种处在发展中的尚未定型的学校,因此存在着一个独立学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办学主体转换问题。主办方、投资者、独立学院三者之间的关系不顺。由于融资渠道在各地难易不同,投资方与主办方母体的关系模式也不一样。现在有一些独立学院的投资者就是主办方或是主办方下属的企业,有的只是找了个挂名企业,而实际运作的还是主办方,而有一些独立学院则是主办方只投入无形资产,并不介入具体办学过程。主办方与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与社会的关系都还没有理顺,影响了办学的活力。当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主办方高校、独立学院,投资方之间就可能引发财产所有权以及与之相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益纷争。因为担心日后的产权纠纷,独立学院投资方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动力也就难以持续。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52-02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新方案规定: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包括普通高等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更名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其建设者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的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充分发挥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我们因此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国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3年8月19日,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领导干部、党员,特别是处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教师、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的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目标,引导、帮助同事和广大学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因此,当前高校要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二、当前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办学经费不是由政府财政补贴,而是按民办机制运营。独立学院的出现能更快更好地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同时也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和资金不足两大难题的有效举措,也适应了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私营化、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正是由于独立学院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在学科设置、教学管理,考试制度、学生管理、师资力量等许多方面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有着极大的差距,例如,在学科开设及教育教学中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学院在学科设置方面更多的开设应用型学科,而对于理论型学科重视不够。由于独立学院是按民办机制来运行,国家不给办学经费,所以学生的学费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所以办学经费的多少、学校的发展状况、教学规模的大小等方面与所招收的学生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开设应用型学科能及时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能够促进就业,从而就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与此相对应,理论型学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优势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出来,很多人误认为理论型学科没有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学校对此重视不够。

2.思政课教师队伍相对较弱,年轻教师占多数,缺乏教学经验,流动性强,总体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独立学院一般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费不足,教师切身利益缺乏保障性,所以教师流动频繁,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并且大多数老师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没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研能力得不到提高,科研成果也不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自己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大量依靠从其他学校聘请教师来讲课,这不利于思政课的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较少开展实践教学。长期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没有发挥出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理论讲授过多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好。同时考试形式、内容比较单一,仅局限于教材知识,学生只要记忆力好,把知识点背下来就能考得好分数,而不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

三、对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独立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存在的这样一些问题,结合本人这几年在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中的观察、总结,对独立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1.学校要转变观念,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开设应用型学科与对学生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冲突。相反,通过学习此门课,能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搞好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思政课相关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也会极大的促进学生对应用型学科的学习、理解、运用,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思政课的教学,为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和提供重要保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何提高师资队伍?首先,必须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即包括四门思政课的知识都要扎实(因为这四门课的知识点是相通的),这是讲好课的必备要素。例如,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其中大量的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近现代史的史实;其次,思想道德素质即师德要高,只有专业知识,道德水平不高也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再次,就是加强科研工作,深化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以科研指导教学,在教学中推进科研。另外,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可聘请一些思政课资深的老教师来教学指导年轻教师;给思政课教学提供一定的经费,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和平台;保护教师的切实利益,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3.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转变观念,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靠思政课的教师,还要发挥出班主任、辅导员等的重要职责,通过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的学习、就业,以及进入工作岗位后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没有用处。因此要改变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4.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用理论来分析社会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例如,在讲授思政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可以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发生的变化来理解改革开放理论,可以通过对各种企业进行调查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同时也可以把实践教学与对学生的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考试形式和方法。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打牢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分析社会、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情操,提高道德水准。同时也是独立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条件,所以独立学院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并且在思政课教学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搞好。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2]王琴华.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02).

[3]陈亚敏.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4]黄春梅.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现状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0,(02).

[5]徐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足球教学;思考

对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认识与思考,是我们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大学体育课足球教学为切入点,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独立学院大学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以快乐体育为主导的方向

以快乐体育为主导的思想是把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作为追求目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其特点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主导方向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学者认为,在足球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具有真诚和坦诚的态度,充分重视学习者的价值观和感受并给予其以理解和宽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保持对现实世界开放的品质和创造性的完美人格。

二、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足球教学现状

足球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加强学生体质、团队精神、丰富校园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校体育课中足球课的开设有普修与专选两种形式。由于足球运动自身发展特点与历史,以及高校各自的隋况不同,在足球课的开设,投入与场地设施的健全和完善,也各自不同,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与参与程度也不一样。

  但由于足球教学存在着教材的老化、评价方式的单一、在教学手段及方法欠灵活,过多追求动作技术的精确,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特征,造成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得很多,学握的很少,常常出现上课就是练技术,而学生的练习常常只是颠球、传球,很少体验到足球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和成功感。部分学生选择足球只是为了更容易通过考试这一个难关而已,学习的被动性太强。

三、提高独立学院足球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在足球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它的娱乐性教师要根据教学教材、教学任务、学生特点,在教学中灵活而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力争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味,让学生练得有趣,玩得开心,在轻松偷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

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兼顾大学生的兴趣,改革足球课堂教学模式。足球课是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近年来已开设足球专项课,允许学生自选上课,但足球课堂教学却没有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心理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仍然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足球基本技术的传授,足球运动的真正教育功能远未得到发挥。针对这一问题,除了沿着技战术教学的主线迸行一系列必要的教学活动外,还应改革足球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班教学,或以个人、小组进行运动方式的教学,或进行分组分类分层的教学,并制定相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评分办法,使学生在适当的环境中积极从事足球运动,发展全面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

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足球教学改革也要实现根本的转变,变单纯传授技战术为在传授技战术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高等学校在完成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学会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足球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把学生放在中心、主体地位,教师向咨询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化,教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的兴趣。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与传统高校的办学方式存在着差异,如何取长补短,怎样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的教学管理办法,使独立学院办出特色,健康稳步发展,是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教学质量作为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院校共同研究的永久性以及重点关注的课题。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当前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关注在教学管理队伍的宏观层,而未深入到具体的操作层。教学秘书是独立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教师、学生、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纽带。独立学院应该重视基层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明确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了解教学秘书工作中的面临的困境,思考其具体措施。[1]

一、明确教学秘书的角色和作用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接触的群体复杂多样,处理的工作类型也多样化,决定了他们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是教学管理最底层,也是教学管理的一线执行者。

第一,教学日常资料的管理者。教学秘书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对系里各个专业教学计划、各个班级的教学运行、各门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的教学档案材料的管理等。第二,教学管理的纽带。教学秘书是连接学院教务处与系、系领导与各教研室主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第三,教学管理的服务者。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包括学院教学主管部门,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第四,教学管理的参谋。他们为领导深入了解系教学情况提供资料,协助领导做出科学决策。

教学秘书是独立学院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中心和枢纽,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院的教学管理的各级层面上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教学秘书工作中的问题

教学管理工作的固定性和模式化的特点导致学院各阶层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教学秘书在工作容易受到漠视和不理解,从而使教学秘书面临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院各阶层对教学秘书的认识不足,教学管理人员配比和科学工作体系欠完善,岗位的职业吸引力不够等各方面。[2]

1.人员配比欠合理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作为辅的工作。难得到学院的重视。在学院的人事政策上,由于常被看作是辅的工作,不被重视,机构精简,学院的教学秘书编制人员较少。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教学秘书承担院系教学管理方面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工作繁重,而学院在人员配比上却较少考虑这一事实。使得教学秘书的付出和收获之间存在偏差。意识的偏差,人员配比的欠合理,使得教学秘书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很多职业吸引力。

2.教学秘书缺乏科学的工作体系

大多数的独立学院认为教学秘书日常处理的大部分是一些事务性工作,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从事的是比较简单和机械的重复劳动。因此学院对教学秘书工作缺乏相应的科学培训体系。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墨守成规,教学秘书容易陷入一种职业倦怠,从而教学秘书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整体缺乏科学的工作体系。

三、教学秘书问题的思考

学院要彻底的了解教学秘书的工作,并能认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秘书的角色和作用。改善目前的人员配比以及科学的工作体系。创造教学秘书的岗位的吸引力,保证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3]

解决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企业定期的进行员工岗位培训是提高技能,规范操作,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独立学院必须有计划地、系统性地、科学性地组织教学秘书进行培训,培养教学秘书科学的工作体系。教学秘书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创造一个科学的工作体系。

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独立学院通过办学的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独立学院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创建一支科学工作体系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应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教学秘书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优化调整和科学管理,培养教学秘书创新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建立科学工作体系等,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启明,江芳.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分析[J].湖北名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3.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教学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培养模式已趋于多元化,独立学院就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美术相关专业在独立学院中是一个重要的专业组成部门,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专业课基础相对薄弱,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美术专业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美术专业教学定位上也有自己明确目标,本科教学应用型高校,类型介于教学研究型和教学技能型之间,即学生既要有动手绘画的能力也要有科研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鉴于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整体优势的对比上,这种类型的人才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与高职学生相比,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二次创新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说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都非常明确,但往往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出现“画匠”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学生往往缺少创新精神。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具体体现如下:

1.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美术专业的基础课包括两门:一门是素描;一门是色彩;另一门是速写。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重视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独立学院是依附于本部的一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理念及方法上也是继承本部的教学方式,过去建立几十年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课教学体系直接照搬照抄到独立学院来,其实面对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过去教学模式已经与当今社会产生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教学理念及模式缺乏创新,容易导致学生对绘画失去信心与兴趣,束缚学生在专业上的个性发挥。

2.基础课与创作相脱节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具有错误的观念,认为素描、色彩、速写课只是基础课程,与创作毫不相干,以为只要打好基础,认真完成基础课的作业,能顺理成章的创作出见解独到的作品。基础课的重要性不可否认,若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会培养出“画匠”,学生会成为人工的照相机。甚至在无形之中把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分割并对立起来,在二者之间划了一道鸿沟。到高年级需要做毕业创作时,学生往往因为平时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导致无从下手,甚至扎实的基础功底会成为束缚,只会照画现实存在物体。

3.忽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采用灌鸭式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来美术教育中,有很多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才转而学习美术,所以本身这些学生学习就是被动的,他们认为是为了父母而学,是为了考试而学。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厌倦,绘画的水平也难以提高。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美术学习产生喜好甚至是热爱,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的进行绘画创作。

4.基础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缺乏现实性和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很多高校还是固定原有的模式进行课程的安排。如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的安排上与美术学学生课程安排的一致。可以说这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这种传统的教学安排远远跟不上今天新形势、新产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美术学和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安排需进一步的合理适当比例的区分。

三、深化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之我见

美术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艺术能力、创造能力与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教育活动;在专业的美术教育中是一个阶段性教学范畴的概念,是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和艺术素养的训练阶段。如此重要的阶段性训练中,却存在许多的问题,就本人所上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后提出一些拙见。

1.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不能满足于自我的成就,满足于对形式、技术上的沾沾自喜,对社会的急速发展视而不见,安于现状、心浮气躁,思想观念落后是无法满足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为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美术基础课教育应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授课,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观念上的指导。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跨专业的学习,从多个学科、多个领域指导学生,启迪学生去进行绘画创作而不是单纯的照相机式描画物体。不同的时代知识背景,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各个时期的绘画创作作品,洞察过去艺术家的思考方式和创作手法,把握人类文化的行进脉络,并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具有各自特色的绘画作品。

美术基础课的教授是非常枯燥、辛苦的,只有教师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绘画技巧及绘画理论,也可以带来创作的快乐。这要求教师必须对基础课教学作出重新的认识,改变教学方法,努力从各个角度、学科提高自身的素质。

2.示范教学法的合理使用

示范教学法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观看整个的绘画过程,也可以称为感知授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学生观看到整个绘画的过程时,带着目的进行观察,观看的越仔细越好;再次,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每一个步骤的目的,都要讲解清楚。

例如,在基础课程素描课的教学中,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的处理上只是头口上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关系的处理上必须通过实际的绘画操作,学生才能更直观的理解。在虚实处理时,我们常使用抹搽法;黑、白、灰的区别上,我们都是在动笔前先区分清楚等等。不论是绘画技术上还是头脑中的构思都要通过示范、口述教授于学生,让学生先在感知上有一定的认识。

3.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

反复的进行素描、色彩和速写的练习,学生常常表现出厌学的情绪,为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教师就必须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授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比如写生对象的改变,讲授如何塑造不同材料的静物并具有质感等等。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授课形式,如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作品的点评相结合,甚至可以让学生看些美术大师绘画过程的录像吸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组织学生到户外去写生,这样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绘画激情。教师还应该正确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放下老师的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要老师课余时间多专研,很多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教师活跃教学气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基础绘画有了兴趣,有了专研的精神,那么枯燥的绘画也会变得有乐趣。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考生都是因为文化成绩较弱,转而学习美术,这些考生都是在短期性、突击式加上普遍性的临摹、机械地复制等单一和僵化的训练而考上大学的,造成学生对于美术基础课的认识非常狭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技能的掌握,失去了创作性。学生从内心本身来说对绘画就没有兴趣,只是机械的为了考试而画画。

美术基础课的教授是相对枯燥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在材料的使用上,素描课上可以采用炭笔、铅笔甚至粉笔相结合,作出与先前不同的黑白灰对比效果;色彩课上可以教学生做肌理效果,不一定是用画笔来表现物体,也可以采用刮刀等其他的工具进行作画;速写更是可以采用面表现方法和线表现方法等等。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5.因材施教,加强与专业联系的针对性训练

高校中美术基础课都是安排在大一以大课的形式上,不分美术学和设计的集体一起上课,导致针对性不强。由于目前多数教学活动都是采用传统模式的训练,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经常会看到学生大二分专业后,涉及到专业课的绘画上,常常会出现创作思维被束缚的现象,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因为在大一基础课训练时没有针对性所导致。

本人经过几年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得出这样的经验,针对今后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之后选择纯艺术的同学要求在基础课联系时,必须掌握不同材质、不同物体的绘画基础;选择环境艺术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建筑速写能力的训练,培养空间感;视觉艺术设计的同学侧重于构图与色彩搭配的训练;服装设计则侧重于人体结构和人物速写能力的训练;动画专业则侧重于人体动态和默写的能力训练等等。美术基础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语

美术基础是其他美术专业课的源泉,素描、色彩和速写是基本功,是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保证。美术基础课虽如此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打破素描、色彩和速写传统的授课方式,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建立起一套独有的教学方法,这将对独立学院美术专业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秦文加强和改进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21卷第2期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对策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各学科的共同目标。小学数学教育中该目标的实现,就是要求小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教学中重点是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并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独立思考能力指面对问题独立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十分重要,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欠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是十分欠缺的,这一问题体现在教学的多个方面,形成原因也是多样的,现将问题分析如下。

(一)缺乏对小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引导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是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所给出的数学题目和答案都是标准化的,包括课下和课外的学习也是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练习和背诵笔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得不到主动思考的引导,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缺乏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

由于现代升学压力的增大,在小学中就已经开始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教学思想和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数学教学中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数学教师大多数都是通过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使得个体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这就使得小学生自身所存在的思考能力长期被压制,甚至有的小学生对数学已经产生了厌烦情绪,更缺乏独立思考的动力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不相符,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对于人才培养也是一种严重的弊端。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与小学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有关,小学生思维模式简单,在数学知识上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但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有着直接的原因。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存在较大难度的事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一定要做好教学的改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研究

教学活动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承担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任,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只拥有知识,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是无法完成复杂的状况处理,更无法在竞争中立足。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足以说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阻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积极地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出教学改进。

(二)营造有利于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

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环境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不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热情。在具体的方法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开展,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让学习积极主动的讲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新奇想法给予肯定,让小学生体会数学课的乐趣,更加积极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展开独立思考。

(三)积极拓展数学课堂外问题的思考

小学数学的知识看似抽象、枯燥,但实际上都源于生活,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生正处于开始有意识探索的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原素,并启发小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和乐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种方式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应当在教学中应用。

此外,还要积极地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为教学增添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组织课下讨论和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改进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探索。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对如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了对策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第二外语日语 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中日外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在这种情形下,不仅普通高等学校二外日语的学科建设在逐步完善,独立学院的二外教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外日语课程作为大部分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选择的第二外语必修课,不仅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还是英语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工作后职称考试等的必考科目,可以说非常重要。多年来,大学英语的教学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但二外日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却被忽视。

二、独立学院二外日语的教学所面临的教学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整个高等学校的一个部分,也面临着普通高等学校的问题,学校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并且由于独立学院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和生源条件也比不上普通高等院校,所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下面就独立学院二外日语的教学浅谈一下对于教学现状所面临问题的几点思考:

1.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二外日语的重视不够。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是第三批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但其实很多三本的学生个性非常突出,思维甚至还要更为活跃。由于二外日语主要是“零基础 ”学习,所以即使是三本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一样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独立学院的二外日语课程设置不足。独立学院本身条件有限,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把大部分的资源都倾向于专业课程和重点课程,对于二外日语的投入一直不足。外语类专业的班级达不到“小班”教学,人数一般较多,上课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都无法覆盖到每一个学生,不能面面俱到,达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在课时的分配上都相对于普通院校有所削减,授课时间短,授课内容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更加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需要独立学院对于课程的设置更加的完善,在曲折中前进。

3.独立学院对于二外日语的设备投入不足。很多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发展问题,硬件设施不完善,对于二外日语的设备投入不足,就教学设备而言,没有专门的语音室,没有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中心,以及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只能够在教室中使用黑板和PPT教学,教学手法很单一,学生缺乏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效果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各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对于英语专业教师师资的配备较为重视,而日语教师人才普遍紧缺,师资人员结构上不均衡,以年轻教师居多,经验不足,学历、学位的结构相对偏低,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有效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于独立学院二外日语教学改进方法的探索

1.从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各个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都是在教师的督促下学习的,不够勤奋努力,只求修满学分,所以作为二外日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进入自己的学习状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自己自制力薄弱的问题,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并及时检测。

2.二外日语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二外日语教师不应重复同一教学内容,不思改进,应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加深对于教材的研究,与时俱进,给学生以新鲜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日语初学容易,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语法的学习越来越难,很多学生的学习劲头越来越小。作为独立学院二外日语教师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应多讲授一些日本的人文、地理、民俗和风情,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各独立学院对于二外日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应给予相当的重视,对于二外日语的教学现状也应有清醒的认识。加强科学的管理,提高对二外日语教学的重视,寻求能更好的改进学生教学方法的手段,优化课程设置,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蓉斌.独立学院二外日语教学问题的思考[J].现代交际, 2011.02.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贫困生 助学 育人

贫困生作为独立学院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教育投资大,使得他们无力支付求学所需的教育费用,某同学不仅物质生活窘迫,还承受较重的心理压力,普遍缺乏良好的社会人际支持,生活在经济、精神及社会资源等交织成的多重贫困之中。为了构建以“助学”为基础、以“育人”为目标的资助工作体系,独立学院应将资助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构建激励助学、实践育人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中“助学”和“育人”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资助效果的需要。

以“奖、助、贷、补、减、勤”为主体的传统资助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资助工作的开展,该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体系内部构成不尽合理,缺乏逻辑性;贫困生认定模式单一;资助后期的教育管理没有和学生成长成才有效衔接。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解决经济困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只是最初目标,最终目的是激励贫困生成长成才。[1]没有教育只有帮困,或者脱离帮困只谈教育的方式,都会影响资助的效果,达不到资助的目的。因此,独立学院要树立助学和育人相结合的理念,合理有效地使用资助资金促进学生发展。

2.促进贫困生成才的需要。

贫困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被动或主动地放弃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但他们对成才的渴望并不亚于其他学生,甚至更为强烈。无论是经济解困还是思想解困,都是帮助贫困生能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现有的某些资助模式强调解决经济困难,而忽视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和能力提升,不利于贫困生真正实现自强自立,一定程度地制约了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独立学院的资助工作要在关注贫困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搭建合适平台,创造有利条件,增强成才动力,激发其自信心和自强意识。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需要。

学生个体差异的复杂,他们有年级、专业之分,还有学习困难、生活困苦、心理困惑的区分,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性。[2]对贫困生而言,他们面临着生存、求学、就业等压力,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对这些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危及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的思想实际,选择不同方法,对症下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在经济、精神和能力上获得成就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模式单一,缺乏严密性、完整性。

独立学院都有区分贫困生的一套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首先,生源地贫困证明标准不同,其次,没有具体量化考核的认定指标,现有的衡量贫困的标准有:单亲家庭、下岗或失去劳动能力;孤儿;低收入家庭等。这些标准确实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贫困标准是动态发展的,家庭经济情况也是变化不定的,学生家庭收入和消费状况无法准确统计。另外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由于受到较大利益的驱动,有相当数量并不贫困的学生,冒充贫困来获取各种资助。他们在填写家庭困难认定表时虚报、瞒报、谎报,而且有些民政部门对当地的每户家庭并不了解就开具证明,给贫困生信息的甄别带来困难。某些贫困生认为贫困是不光彩的事情,不愿意透露真实困难情况,结果不能把有限的资助资金合理利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2.资助工作存在观念误区,资助与育人环节脱离。

在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工作重点多放在日常事务的操作如贫困生信息库更新、助学贷款申请程序管理、救济性资助的发放等方面,而对贫困生的精神扶贫、能力扶持关注较少,资助与育人环节处于脱离状态。例如:有的贫困生把贫困当做耻辱,过度自尊而导致心理自卑严重;有的贫困生把贫困当成理由,总是抱着“等、靠、要”思想;部分贫困生为了获得更多资助弄虚作假;还有的习惯享受“免费午餐”而丧失自立能力等。通过经济资助可以解决物质之需,但不可能解决因贫困产生的其他问题。

3.奖助学金解困作用不明显,心理资助薄弱。

奖助学金是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部分贫困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不能获得奖助学金。虽然奖励资助面比较广,但是获得奖励的贫困生人数不多,奖助学金解困作用不明显。另外在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贫困生要面对周围出手阔绰的同学,消费反差很大,他们有比普通高校贫困生更强烈的自卑、自尊、焦虑、攀比和幸福感缺失等错综复杂的心理特点。心理上无形的压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同学交往中非常拘束,在人际关系中往往采取冷淡、回避的态度,不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

4.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能力提升困难。

独立学院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担任学工助理、图书馆协管员、实验室助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等方面,“粥少僧多”,勤工助学岗位明显供不应求,同时这些岗位范围窄、稳定性差、技术含量低,不能有效提升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独立学院的弱势群体,贫困生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贫困毕业生与非贫困毕业生相比,择业竞争意识不强、职业风险意识较低、求职行为模式单一,因此,出现了贫困生就业能力比较低、专业能力基础弱、实践与创新能力不突出等若干困境。[3]

三、对独立学院贫困生“助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资助体系的思考。

1.创新完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

贫困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到资助的效果。鉴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动,学校可采用每学年重新认定、动态管理的“全过程”认定模式,结合学生入学档案、与家长联系,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成立以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生代表为主的民主评议小组;还可以利用校园卡数据流的信息,如就餐费用、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月平均开销、考试成绩记录等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率。针对在认定中部分证明材料不可靠等因素,从入学开始,加强学生诚信观教育,引导学生据实申请,而且将其信用度纳入评奖评优范畴。要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分类指导。对于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确保他们享受到资助政策带来的温暖;对部分发展受阻型的贫困生,可提供学习特有技能的机会,提高综合能力。

2.激励助学与实践育人双管齐下。

首先要给予物质激励,建立学费减免与贫困生学习及日常行为表现相挂钩制度,不仅能解决学费减免对贫困生之间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的公平性问题,更能有效激发贫困生争取进步的动力,消除“免费午餐”的思想的影响。其次进行精神激励,注重表扬,对贫困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适当的表扬,甚至在其成绩突出时,给予一定的荣誉或嘉奖,增强其进步的动力。教育者应该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有偿”性质的社会资助项目,以不同的形式亲身实践,从中了解社会并体验经济资助的来之不易;还可以借助学生社团等各种载体,通过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专业技能,让他们不再感觉力量单薄,而是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3.探索合作教育模式,实现学习、资助、就业一体化。

独立学院贫困生除了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外,对就业前景的忧虑,也成为一个严重的心理隐患。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尝试引进一种“合作教育”的模式,帮助贫困生实现学习、资助、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的理念最初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提出,它的内容是,部分专业学生一年中必须有一定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实习,这种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被称为“合作教育”。[4]长期以来,在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那么是否可以运用合作教育的理念,尝试与企业定单式的开展合作呢?企业与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将企业资助与贫困生实习、就业相结合,让贫困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既能获得经济收入又能得到实践锻炼。

4.关心贫困生的内心世界,提供心理资助。

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要解决经济困难的问题,更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服务,帮助他们解除精神压力和心理困扰,提高自我认识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首先要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对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及个性特点、心理素质有准确的了解。其次尽力消除单纯因经济原因而导致的心理焦虑。考虑到贫困生敏感的心理特点,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注意保护其隐私和自尊,避免造成无意的伤害和刺痛。再者,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技巧。最后,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独立学院应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其进行辅导,教会他们自我接纳、自我排解、自我调适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敢于面对和正视困难,真正实现从精神上脱贫。

5.拓展勤工助学渠道,着重能力培养。

对贫困生而言,经济贫困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而个人能力的单一和欠缺,则有可能成为导致他们终身贫困的威胁性因素,只有在能力提升上对贫困生实施关怀与扶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勤工助学正是帮助贫困生自立成才的重要渠道,贫困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自我解困、自我资助,同时还学到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成长。[5]一方面,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延伸,从单纯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智力型转化,开放后勤管理、文印中心、实验室等场所,鼓励贫困生从事助研、助教、辅导员助理等助学岗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勤工助学岗位还可以向校外拓展,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广泛联系,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鼓励贫困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及早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总而言之,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继续实施“奖、贷、助、补、减、勤”为主的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基础上,独立学院要坚持济困助学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通过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方式将“育人”内化到资助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庞俊.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何祥林,谢守成,等著.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朱艳丽,李庆波.制约贫困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 河北企业,2008.07.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独立性; 分类; 原因

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界定及分类

(一)独立性界定

独立董事在西方指的是外部董事或者非执行董事。所谓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者公司经营管理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物能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2001年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把独立董事定义为“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由《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判断。独立的身份是指除担任本公司的董事外,不能有其他的职务;独立的判断是指独立董事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可以说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没有独立的身份,那么即使独立董事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是不可能做到客观独立的判断,同样如果只有独立的身份而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业务知识等,那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由此可见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正好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二)独立性弱化分类

1.形式独立性弱化和实质独立性弱化。形式独立性弱化是指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不能满足相关法规的规定,不具有相关 法律 规定的独立性。即不能满足独立董事的形式要件。由此可见,独立董事并不存在形式独立性弱化问题。实质独立性弱化是指受聘的独立董事虽然满足形式独立性,但是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客观独立判断。在我国受聘的独立董事肯定都是能够达到形式上的独立性的,因为这些都是法律的硬性规定,一旦违反那么对 企业 将是不利的。而我国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真正原因是来自缺乏实质的独立性。法律的一些规定本身就是空洞宽泛的,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成熟,因此法律制度也不完善,这些都会让一些公司利用这些“漏洞”来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即实质独立性弱化。

2.专业独立性弱化和道德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指的是由于独立董事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从而导致其在面对某些行为时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判断,或者说是受其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不够的影响而缺乏独立性;如某些独立董事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但由于其担任独立董事的企业来自于不同的行业,而自己本身并不是对所有的行业都了解,由此会出现不能做到完全的独立判断的情况,从而导致独立性弱化。道德独立性弱化是指来自于独立董事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独立性弱化,这种独立性弱化是专业独立性弱化的补充,主要涉及一些专业能力以外的道德因素,因此这里将其归集为道德独立性弱化。可以将其理解为独立董事虽然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在进行判断时并没有做到完全的独立。

二、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对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意识淡薄

这里所指的意识淡薄不是说上市公司不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而是指上市公司对于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有许多的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指导意见》规定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类规定,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迎合相关的规定,聘请一定人数的独立董事,而并没有理解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这就必然导致公司为了出于这样的动机而聘请质量较差的独立董事,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这些都必然会使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二)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不合理

我国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会带来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因此独立董事的提名受到公司董事会的影响,并且最终是由股东大会选举决定。这样大股东会在独立董事的任选上起主导作用,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通过这种机制所任命的独立董事,其独立性是值得怀疑的,而要想达到对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是很困难的。

(三)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不合理

与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相同,独立董事也需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两种,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因此精神激励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对独立董事的物质激励将更有效果。薪酬便是物质激励的一种,因此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由此可见独立董事的薪酬是受公司大股东的影响的,因此独立董事的薪酬不能独立于公司的大股东。独立董事在 经济 上不能做到独立,必然会影响其进行独立的判断。

(四)一人在多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

《指导意见》中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中兼任独立董事。由此可见,一位独立董事可以在多家 企业 兼职独立董事,这肯定会影响到独立董事在每个上市公司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一旦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独立董事对各个上市公司的具体业务和经营就不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这直接会影响独立董事在一些具体的决策和经营上不能进行客观独立的判断,从而产生独立性弱化问题。同时由于在多家上市公司兼职独立董事,时间一旦长久,就会产生一些社会关系,从而有可能会使各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这都不利于独立董事进行独立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独立董事都是兼职,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业都做到完全的了解和熟悉,从而有可能使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都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判断。

三、小结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采用的是与日本相类似的二元制模式,即董事会与监事会并存。但由于监事会的权力以及效果有限,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本是一元制模式下的产物,我国将其引入,可谓是一大创新。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独立性弱化问题。本文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弱化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由此提出了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弱化的一些主要原因。通过对独立性进行界定,可以把独立性弱化分为形式独立性弱化与实质独立性弱化,专业独立性弱化与道德独立性弱化。笔者将独立性弱化的原因归集于相应的类别。如表1。

 

【 参考 文献 】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院系二级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改革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创新和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通过几年的发展,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我院为例,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2500人激增到2010年的6819人。面对庞大的在校生规模、日趋复杂的教学管理形势、向管理要效益的绩效诉求的重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就成为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推进包括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在内的学院内部管理体系改革,既是学院主动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立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所谓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是指在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由学院赋予系部一定的职责,并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使系(部)成为一个责任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1]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它的核心就是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幅度,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建立起学院宏观调控、系(部)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1.是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高校办学新模式的探索,从1999年的37所,发展至2010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322所,其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伴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招生人数的显著增长,传统的以院级教务为中心的一级管理体系无论在管理幅度还是监控力度上都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庞大的在校生人数给院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效率,调动系(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将院级教学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大的精力致力于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加强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其教学管理职能,是独立学院主动应对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正确选择,也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是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为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充分在社会工作中施展才华,仅仅停留在学院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足以适应学生自身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深入系(部)、深入专业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院级教学职能部门侧重于宏观协调、控制和监督,而系(部)作为一级管理部门,则更多地具体执行,发挥系(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各种规章,有目标地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2]这样,一方面,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系(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院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

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管理工程。随着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管理权限的重新分配、管理角色的重大转变,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和开展中,二级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不系统、不规范,或者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现象的发生,导致教学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无法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院系二级教学规范管理、依法治院的保证。[3]因此,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教学管理体系权责不明、职能不清。

院级教务和系(部)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管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和介入,但具体的职能划分不够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状况。目前而言,多数高校包括本院,虽已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但常常出现不能摆脱传统的以院级教务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束缚。院级教务过于注重权威,权利未充分下放;系(部)则被动地接受工作,无法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大包大揽的管理习惯与管理定势,阻碍了管理效能的提高。如不能切实按照二级管理的职责、权限进行划分,规范其职能并对系(部)进行适度分权,将决策的部分工作分配给系(部),并正确授权,不仅不利于学院与各系(部)之间的信息沟通,而且不利于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3.缺乏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

由于教学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其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重复的工作性质本身就很难满足教学管理人员的成就感。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往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诸多因素导致学院很难吸引有能力的教学管理人才,从而陷入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恶性循环。面对满负荷的琐碎工作,教学管理人员业已疲于应对,更谈不上更新知识储备,以及接受关乎个人发展的培训、进修。造成教学管理人员普遍陷入凭经验办事,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先进的管理技能以及专业化素质不高的尴尬境地。因此,不管是学院还是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如果不能从思想上对教学管理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摆脱摒弃陈旧的教学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加强交流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就不能达到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

三、加强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变革的途径

1.重塑并完善组织架构。

组织机构是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权责划分的实体表现。在以院级教务为中心的一级管理体系下,系(部)的主要职能是教学任务的落实,无需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专职的管理机构。而在院系二级管理体系下,系(部)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需要承担更多的微观层面的责任,院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则应更多地承担质量评价和监控责任,致力于宏观层面的决策和督导。这就需要学院对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整个组织的架构得以重塑,达到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使机构设置趋向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为保证组织架构的合理和完善,使信息反馈渠道顺畅且准确,院级教学管理层面可增设用于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系(部)教学管理层面则建立以主管教学系(部)主任为核心、教研室主任为辅助、教师为基础的纵向教学监控和运行机制。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院系二级管理规范化的关键。二级管理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要保证院系二级的责任、权利、利益相适配,必须有一整套制度予以规范和保障。在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下,作为院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应将日常教学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具体化、规章化、流程化,使系(部)在处理相关工作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从而避免了在交叉工作权限的归属中出现扯皮、推诿的不良现象。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转,教学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且适应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学秩序管理制度。

包括每学期的教师任课安排表、学生班级课程安排表、调(停)课管理等日常教学秩序的规定章程。

(2)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制度。

通过每学期期初和期中教学检查(检查授课计划执行、教案编写、作业布置、批改、考试命题阅卷等)的开展和落实,教学专家督导、教师同行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深入课堂听课,定期组织的教师、学生座谈会,学生教学联络员制度,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测评的评教活动,以及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反馈系统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3)考试管理制度。

对于考卷的命题、试卷的传递、印刷和保管、考务工作、监考纪律、考试违纪的认定及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定明确的工作条例,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公平性、有效性。

(4)教学资料的管理制度。

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材料是对学院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客观真实记录,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因此,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日历、学生试卷及评分标准、毕业设计、实习实训成果、教学小结等原始资料的收集及归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且必须。因此,通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完善,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理顺组织关系,明确管理职能责权。

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教学管理权限的重新分配。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专业、课程、教材、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院级教务和各系(部)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内容都涵盖以上内容,只是在管理幅度、层次和方式上有所不同。

院级教务作为院级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其教学管理人员应完成管理思路的转型、管理职能的转变及管理方式的转换,重新定位,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业务服务能力和指导监督力度。而系级管理人员则要改变过去的全部由教学人员兼任“双肩挑”的大一统局面,合理配备,择优选拔,提高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不只是行政管理权的下放,更多的是管理重心的下移。院级教务担负着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的责任,而系(部)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开展相应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4.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与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相比,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时效性强、工作量大。重复且繁琐的日常教学运转任务周而复始,工作性质本身使其整日忙于教学运转的事务性工作,工作成果不易量化更容易令其产生职业倦怠感。能否为教学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确保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打造出一支适应独立学院自身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管理队伍,关乎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能否稳步推进。

(1)合理科学设置教学管理岗位,增设教辅人员。

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合理科学地设置系级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配比,增设教学管理辅助人员岗位顺应了学院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我院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践,以系(部)为单位,在原有的系务秘书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务员,协作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按服务对象的不同,将工作范围划分为教学秘书和教务员。教学秘书面向教师,主要完成教学任务的落实、排课、课程考试安排、成绩管理、教学经费的结算等工作。而教务员则面向学生,完成学籍注册、学生请假的审批、教材的落实发放、学生学分的清理及通知的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合理的职责划分,实现了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

(2)加强并鼓励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

①初任培训。对于新入职或是涉及岗位调换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工作,使其尽快适应并掌握本职工作要点,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以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②建立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主持,教学管理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及系务秘书和教务员共同参加每周例会。

③其他的学习培训形式。定期邀请具有示范效用的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和同行莅临进行工作交流和指导。此外,院(系)领导应充分考虑教学管理岗位实际的工作情况,给予教学管理人员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

(3)适度的政策倾斜。

首先,对于教学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其次,学院在制定岗位评聘、津贴发放、职务晋升等制度时应适当向教学管理人员倾斜,鼓励更多的高知识、能力强的老师竞聘教学管理岗位,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服务。[4]

5.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共享,教学管理系统已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教学计划、授课信息、教材信息、成绩信息、评教信息的共享,并具有网上查询成绩、选课、学生评教、教学任务下达、排课、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等教学管理功能。院系共建的数据库平台,其强大的数字化智能特性与海量存储功能,极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增大了管理的透明度和人性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无限共享,促进了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教学管理人员不但成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者,而且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必须通过更多的人力、资金的投入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是独立学院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更是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客观要求。本文对独立学院建立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充分分析了目前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变革措施。院系二级管理体系的改革工作需要逐步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实现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的科学、高效,最终使教学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谭小燕.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完善措施

近几年来,政府审计以及独立审计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与其相反,内部审计却处于发展缓慢的态势。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是重要原因。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概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通过对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其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是否有效地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据此对所审查的组织活动内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独立性则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灵魂,其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是受资本所有者委托而不受企业内部其他组织机构的束缚;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执行业务时除受资本所有者的委托事项及相关法律规章外,不受其他事项的干扰。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有关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的规定几乎是空白。我国尽管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对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同样触及不多。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独立性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客观性得不到保证

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致使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是由最高管理层领导,而由监事会、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管理层领导。尽管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障,但内审人员往往因单位领导干预、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而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开展工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对本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审计,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标。

(三)保持独立性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来执行。这必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而来,有些企业甚至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基本技能不足。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不多,识别和判断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风险管理观念淡薄。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订更加具体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二)准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恰当认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内部的其它内部控制体系,如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是有本质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独立性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独立控制体系,而其它内部控制体系则不具有独立性。只有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独立性,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其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最终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国外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内审机构直接隶属董事会或总经理。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拥有最高的权威。总经理作为企业决策执行系统的最高领导,也拥有非常高的权威。实践证明,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审机构,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企业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

最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必须对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专职化的人员配备。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内部审计的定期轮换,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收受任何有损自己职业判断的有价值的物品,了解内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潜在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