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向;启发性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对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和科学的思维态度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数学教学的思维导向,核心是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又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问题驱动就成为了数学思维导向的一个原则,思起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并为思维指明了方向,“问题的性质决定了思维的目的,而且的支配着思维的过程,”数学思维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本身,教师看重的是问题引发的思维活动,应该把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动当成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进程,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急需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一、预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预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性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做到角色转换,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呢?所谓问题的启发性,是指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获得的信息对问题做出反应,问题的启发性到底启在哪里呢?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利用能引起学生认识冲突的问题,启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达到以旧启新、承上启下、启迪思维的目的,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恰当,要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相适应,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同时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性,除了这些外,教师预设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要突出数学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

二、利用启发性提示语驱动思维

数学教师预设启发性问题,是为在教学中落实问题驱动的思维导向原则作准备,而真正要开展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则有赖于数学教师利用启发性提示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探究,首先要求数学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探究,教师不是明白地告诉学生该如何探究,而是通过教师的暗中引导,对学生的数学探究进行思维导向,最好的思维导向方式就是用启发性提示语来暗示学生数学探究的路径,启发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线索,并逐步达到学生学会用启发性提示语来引导自己的数学思考,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目的,按照启发性提示语的功能,可以将数学教学的启发性提示语分为认知性提示语、方法论提示语和元认知提示语等三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启发性提示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进行导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的意义,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体验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一般方法。

三、把新知识的教学当作解题教学来教

重视解题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远比教师平铺直叙地告知问题的答案要有效得多,解题必须以概念和定理为依据,因而是对概念、定理的再学习,我国还非常重视解题思路的探求,注重一题多解,一法多用,这些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往往只是单纯的习题教学、试题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新知识的教学当作解题教学来教,并适当引用情境题、开放题等非常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课本和考卷以外的数学问题以及与数学有关的其他学科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研究历程。

数学教学思维导向的基本内涵式: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启发性和引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一般思维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数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思维导向意义下的数学教学,具有情境设计的指向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和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等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当下的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能培养出更多的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炳学,面向思维方法的教学方法框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11一114.

[2]叶力军,中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曾峥,李劲,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2篇

一、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型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

例如,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他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从而找到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笛卡尔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球的体积”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一个半径为10cm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一个半径为10cm、高10cm圆锥;第三组每人做一个半径为10cm、高10cm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于是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发现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又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进行营销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

例如,在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也大有益处.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问题 教学方向

数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学科,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初中数学还是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为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校积极尝试更新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更加明确教学的方向。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不得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手段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各个阶段的教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教育质量,就数学而言,解决了课堂容量和抽象逻辑教学的问题,图文并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实质,一定要把教学效果作为考核标准。现在一些学校过分要求老师的课件,老师也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的效果。其实很多老师都反映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被课件的观赏性吸引,反而导致学生忽略了知识点。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确实增加了课堂容量,但是盲目增加课堂容量也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接受,实际上是降低了课堂效率。从某种层面说,传统教学虽然有“填鸭式”的弊端,但是老师在课堂上是学生注意力的中心,学生紧紧跟随着知识点。而且,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一个挑战,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降低,一些老师也厌烦了学校片面追求课件观赏性的形式主义。

1.2过分自由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的作用是主导,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但是,一些学校的方式显然片面理解了自主学习。初中阶段学生还处于发育阶段,而且很多学生都有逆反心理,不能奢求学生会主动自觉的配合教学,一定的处罚还是必要的。很多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自由,严厉要求学生已经过时了,但是,我们的教育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观点,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自由不等于自主。自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学习,首先学生必须是主动学习,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那么就谈不上自主学习。所以,自主学习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放纵学生,一些老师给学生留几个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既没有引导也没有讲解,这就是自主学习吗?显然这是一种误解。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然而,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正确及时的引导,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方向和目标的指引,教师的这种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整节课让学生自由看书讨论互相提问,失去了教师应有的主导,课堂教学变得散漫无边,不得要领。

2、初中数学发展的趋势

2.1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并重。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应试教育被全面,全面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期望。从近些年的一些改革举措看,素质教育确实有很大发展,经过全面的调研和一些地方的实验,已经初步找到了实行素质教育的合理途经,各个阶段的教育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大纲要求。数学素质教育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更强调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一味的做题,更注重学生使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全面发展。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基础教育,初中还是学生初级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为以后做准备,就数学而言,学习的知识点都是基础的,一些解题的方法也是基础的,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教学大纲也明确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所以老师不能过分强调做难题和奥数题,还是要抓学生的基础,完成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

2.2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式教学改革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量,也是一直被社会所关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能力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很多人认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初中数学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配合,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图文并茂更容易被接受,而且总体效果不错,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板书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想象力方面优势明显,所以,针对不同的内容要使用不同的方式,不能否定某一个。其次,让数学教学更多地融入人文情怀,一直以来数学被认为是一个理学课程,更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2.3非智力因素和考核制度。在教育界有这样一个普遍的认识,那就是“智力因素是成才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阶梯。”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过分注重智力因素方面的开发。由于原来长时间对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使得现在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注意力等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数学教育中不单单地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理性等人格方面的培养。这也涉及到我们的考核制度,对学生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也不能仅仅以数据说明问题,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和提升度的考核。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老师的考核也是如此,不要片面追求老师的课件,要注重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质量也是稳步提升,但是现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自主学习被认为是教学改革的标志,但是多媒体的应用本身也有诸多问题,自主学习实际执行中也是被曲解。本文分析了这两个问题,同时简单介绍了初中数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惠欣.新课改下的初中教学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23-01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前提之“尊重学生差异,依据全体学生差异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的实施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每个学生的发展,分层绝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绝不是为了给他们打上“优、中、差”的标签。分层要科学,要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分为三层,A层主要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主要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主要是学习成绩稍差,自觉性较差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分层的一个参考。教师在分层时还要考虑那些成绩波动比较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是“一努力成绩就上去了,一不努力成绩就下来了”,对这部分学生原则上在分层时要以鼓励为主,比如甲学生按学习成绩分层是B层,但是甲生成绩也有突出的时候,那么可以把甲分为A层,让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奋发学习赶上A层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进行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精神面貌都会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变化适时调整分层。要让学生看到他人的进步,自己的不足或者自己的成功,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基础之“教师备课要体现差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学生是有差异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就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教学任务,因此,分层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它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只为了哪个层次的学生备课,比如教师要在统一的考试大纲要求的指导下,对考点进行分层处理,A层学生要达到考纲的所有要求,要具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公式和实际的解题能力,B层学生要达到大纲80%的要求,C层学生则要让他们达到50%的大纲要求。在备课上体现分层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师在学习任务的制定上也要做到因人而异,要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关键之“课堂教学要体现差异,要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是比较艰巨的,它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课堂内容要体现对不同学生的“照顾”。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同一知识点应用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例题讲解中。教师对A层次的学生的教学重点要放在提高他们解题能力上,不要再对他们进行概念性东西的重复讲解上,对B层次的同学教学重点要放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对C层次的同学要重点放在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不要盲目地“拔苗助长”,要打好他们数学学习的根基。例题,点A(-2,1)、B(-1,3)、C(2,2),D(3,y)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求D点的纵坐标y。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线段长度相等的关系来求y,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要求他们寻找与C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斜率相等方法来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A、B、C三层次的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让他们用适合自己能力的方法去获得问题的解答,既使得解题思路多样化,让各层次的学生对几种方法有了了解,又让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初中数学教学要实施分层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力量

教师要多鼓励性话语,要善用“表扬”艺术。学生对教师都有敬畏心理,对一些数学学习的佼佼者来说,听到教师的表扬是“家常便饭”,但对一些学困生来说,听到教师的表扬“比登天还难”,在这种局面下,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挫,因此教师要调整表扬策略,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表扬方法,对课堂上发言积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课堂上的正面表扬,要让全体学生都看到他所取得的成绩,让他们看到学习中的榜样,但在私下里要告诉学生切不可骄傲自满。对于害羞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表扬的策略,害羞的学生往往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下向他们询问学习中的难点,给他们强调学习的重点,带领他们快速进步,同时,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要给予课堂上的公开表扬,而且要“大肆”表扬,让学困生渐渐萌生想要征服物理的决心,也可以刺激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五、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要注意作业布置的层次性

学生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布置作业,要保证全体学生所作学习题的一致性,又要体现细微差异性,比如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对层次高的学生布置基础题的同时,要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题,锻炼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能力,同一道题要培养他们不同思路的解题能力。对层次中等的学生以巩固和提升为主,让他们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既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对层次较低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让他们多做多练简单题目,提升他们自信心。作业布置的层次性是为了不同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达到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避免教师一视同仁的布置作业,使得部分学生出现作业不会做、只能抄的现象。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反思;简易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数年,课堂教学从行为、理论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思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得知,教师对各项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的实施往往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如何将新课改的新精神、新内容切实落实到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愿意抛砖引玉。

一、从教学内容层面来看

为了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更快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或者高效课堂,一线教师需从以下两个基本点着手: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关系。教材的逻辑顺序主要包括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技能的训练顺序、学生态度培养的逻辑顺序等;而学生的心理顺序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顺序、能力发展的顺序、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顺序等。因此,初中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可以安排在后面讲解,当学生的认知顺序与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发生冲突时,就需要以学生的认知顺序为准,适当地调整教材的讲解顺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普适性和区域性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材的版本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在遵循普适性教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知识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因材施教。

二、从教学方式层面来看

教学方式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内容,从某种程度来讲,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应用决定了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笔者建议,从教学方式层面来看,需要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一是处理好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不少教师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综合素养,需要让学生多探究、多实践,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教师陷入了不进行接受性教学,只采取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殊不知,接受性教学方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技能和素质;二是要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技能、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头脑风暴中取得更好的成,而不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呈现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三、从教学手段层面来看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比较青睐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说,这一教学手段的使用的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但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陷入滥用和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误区,而是能够真正地做到恰到好处,让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工具,为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贡献力量。

四、从教学评价层面来看

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加强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二是能够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效结合;三是能够从教学评价中吸取知识,进行反思,进而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案。

总的来说,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作为初中一线数学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把握新课改内容,并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改的新内容、新精神真正发扬光大。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关于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的思考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中学数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第一,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去求得解答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命题推广、升维策略、降维策略等都于这方面的反映。聚合思维是以“集中”为特点的一种思维.其特点是具有指向性、比较性、程性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思维也是常常被交替使用的。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为了探查解题思路.人们总是要将思维触角伸向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解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设法找到具体的思路.在探测思路的过程中.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论文,集中攻击目标,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第二,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初中数学论文,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第四、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第五、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数学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的深刻程度.是抽象慨括能力的重要标志.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制作.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入门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六、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思维速度与效率的标志.它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所谓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简明.单刀直入,不走弯路,?辣荃杈叮快速获?.它往往是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派生物。

第七、思维的独创性。它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基础,善于对知识、经验从思维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概括,灵活迁移.重新组合,在更高的层次上作移植与杂交.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具有思维新颖,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独树一帜等特点。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一、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初中数学论文,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思维品质教育的最优化。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渗透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但中心环节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主要是揭示和建二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当然也包含了建立新知识同个体的新的感知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通常指的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与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这些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思维过程,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意向.弓i_起动机。思维处问题起初中数学论文,善于恰到好处地建立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开启思维之门其次.要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科学认识中有重大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概念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忽视概念形成过程以图省事的做法是实在不可取的。有经验的教师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归结为.“引进一酝酿一建立一巩固一发展”这样五个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重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数学教学中的结i仑通常是通过归纳、类似、演绎等方法进行探索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隐含于教材内容中的思维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数学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译法,映射法(尤其是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反证法,同一法等等。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更广泛的具体等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意志、期望、抱负水平等。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程: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制约着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优秀数学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自身顽强的毅力分不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史料的教育因素.数学中的美学因素.辩证因素.困难因素.以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大胆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迫求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杜,1991年11月。

[2]王仲眷。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杜,1989年11月;

[3]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M]. 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6月

[4]邹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992年6月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7篇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中学数学知识结构涵盖了辩证思想的理念,反映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各知识点所代表的实体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学实体内部各单元之间相互渗透和维系的关系,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便形成相对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确立后,便超越了具体的数学概念和内容,只以抽象的形式而存在,控制及调整具体结论的建立、联系和组织,并以其为指引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一切适合的范畴中去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不仅会对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审美活动起指导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世界观、方法论产生深刻影响,形成数学学习效果的广泛迁移,甚至包括从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实现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飞跃。

可见,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不完全取决于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数量,更应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结合和组织方式,把握结构的层次和程序展开后所表现的内在规律。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优化这种组织方式,使各部分数学知识融合成有机的整体,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去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二、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1.结合初中数学大纲,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首先,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①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③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问题的化解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其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的问题,通过探求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以化归思想指导将思维定向转化成求已知矩形的面积。这样以问题的变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求解该问题的实质是等积变换,即要在保持面积不变的情形下实现化归目标,而化归的手段是“三角形位移”,由此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其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的引进、消化和运用的过程中,要利用单元复习和阶段性总结的时间,以适当集中的方式,从纵横两方面整理、概括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纲要和系统。以分散方式的渗透性教学为基础,集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由个别的具体感悟上升到一般的理性认识,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8篇

我认为教者首先应具备创新的思想,敢于创新的做法,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在反思中提高、在实践中成熟,深入挖掘教材,精心备课,同时还要大胆捕捉灵感,和学生一起进行创新活动。还数学研究的原生态的面目,不怕失败,向学生展示探究创新的过程。

一、 创设有特色的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展开创造性的内部动因。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向学生创设和提供能引起学生观察和知识探求的情景;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和方法。

比如:借助数学故事,激发创新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研究方法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教“圆周率”这个概念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有一位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大量的计算,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这个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我国古代数学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通过讲解祖冲之以其顽强的毅力在数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无疑将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

二、 通过数学内在美,激发数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人们都知道“黄金分割”的0.618,所谓“黄金分割”,实际上是一个比例的问题,符合这样的比例,人们就看着顺眼、舒服。当然,“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人的肚脐,是人的身长的黄金分割点,你如果用从头到肚脐的长度去除以人的身高,接近0.618,一般讲是比较好看的黄金身段。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有趣的是黄金分割在工业、商业、艺术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数学是一门与大众贴得很近的学科,它所讨论的宇宙,远比现实的所谓宇宙宏伟雄大。通常所说的宇宙只是三维空间,而数学则建立起了四维、五维乃至n维空间,并且,集合论的超限数的空间,远远超过了通常无穷大的空间,它们都远比我们现实的宇宙更具有庄严美、雄伟美。数学是一座远远地超越了我们想象的华丽宫殿,站在这个无比庄严、宏伟的宇宙中的数学家们,以崇敬赞叹的目光远眺着它的壮观、美妙,那些能够感受到这种数学美、宇宙美的人,是可以被称为爱因斯坦所谓的有宇宙宗教性的人。

三、 让对生活的探索欲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

“生活处处有数学”已成共识,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如果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这必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

如、一个小朋友过生日,除了她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六个小朋友参加了她的生日Party。如果每人分一块蛋糕,不考虑切割后每块蛋糕的大小,她最少切几刀?

这样引导学生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即相当于用直线将一个平面分得尽可能多的区域。

一条直线分一个平面为2部分,二条直线最多分一个平面为4部分,n条直线最多分一个平面为几个部分?则几条直线最多分一个平面为11个部分?

探索结论:为把平面分得区域尽可能多,不应出现三线共点或平行线,二条直线最多分一个平面为4部分,第3条直线L3应与前两条直线交于2点,从而L3被分成3部分,应将原平面区域增加3块,同理分割下去,由此总结规律:平面上有n 直线,其中没有两条平行,也没有3条经过同一点,把平面分割成

Sn=1+1/2n(n+1)块。所以11块蛋糕最少要切4刀(11=1+1/2n(n+1),解得n=4)。通过此题教学由学生探索到发现,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必须注意,“平面上有n条直线,其中没有两条平行,也没有3条经过同一点,把平面分割成Sn=1+1/2n(n+1)块。”这一规律决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讲出或在黑板上写出,而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四、 充分深入挖掘教材,特别是书上的课题研究、数学活动

收集资料,精心准备。比如七上幻方探秘、翻转茶杯、数字黑洞、神奇的式子、趣拼七巧板、表面展开与材料利用、小小建筑师等等、每一个课题研究、数学活动都对学生进行了能力培养、展示新的东西,这些可能和目前的考试成绩无关、但是是一个最佳的创新资源。我试过,效果很好,学生的发展后劲很足。

五、 指导学习方法,加强解题反思、让学生有一创新的头脑

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就是创新,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很多重要的发现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诞生。

六、 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对于学生的质疑,一定要加以保护、给予鼓励,任何否定轻则扼杀学生兴趣,重则毁掉一个伟大的数学人材。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

总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并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创新方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决非一日之功,任何急功近利思想和做法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多个教师多年的的传承,甚而之于一代、多代人努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伟大的数学人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做好这项工程,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做好,这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一个伟大的民族的强盛不是取决于有多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而是取决于全民的创新头脑。

参考文献

[1]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

[2]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记忆;建模

G633.6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保证课堂的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与参与性[1]。教学方法的好坏,对于学习成绩影响非常大。科学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编写学案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注意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层次,抓基础、抓主干、突出重点。我们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做适量的习题还是必要的,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二、记忆方法

1.归类记忆法[2]

根据材料的性质、特征归纳分类,把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内容归纳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2.歌诀记忆法

把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比如量角的方法―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对准顶点,零线对着一边,另一边看度数。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大小变化―小数点请跟我走,走路先要找左和右。

3.规律记忆法

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西。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

4.列表记忆法

把容易混淆的列成表格,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记忆。

5.重点记忆法[3]

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

三、数学建模及几何学习

1.基础掌握牢固

例如在证明相似的时候,如果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及其夹角相等的方法时,必须注意所找的角是两边的夹角,而不能是其它角。在回答圆的对称轴时不能说是它的直径,而必须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像这样的细节我们必须在平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牢固掌握,只有这样才是学好几何的基础。

2.善于归纳总结

已知A,B,C三点共线,分别以AB,BC为边向外作等边ABD和等边BCE,通过很多习题能够总结出: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如果有两个有公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就必然会出现一对旋转式的全等三角形的结论,这样我们很容易得出ABE≌DBC,在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我们还会得出EMB≌CNB,MBN是等边三角形,MN∥AC等主要结论,这些结论也会成为解决其它问题的桥梁。

3.常用辅助线

例如在非直角三角形中出现了特殊的角,应该马上想到作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比如圆中出现了直径,马上就应该想到连出90°的圆周角。

4.考虑问题全面

例如说到等腰三角形的角要考虑是顶角还是底角,说到等腰三角形的边要考虑是底还是腰,说到过一点作直线和圆相交,要考虑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所以要画出三种图形。

5.原则

建模的核心思想[4]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相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等比数列知识时,完全可以引入银行储蓄问题,讲解线性规划时引入卡车运输最优方式问题。故在学校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是相当必要的。

6.步骤

教师要结合课本,把应用题作为数学建模方法的起始点。教师在应用题的选取上要拿捏得当,应选择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课堂上举办一定量的数学建模专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对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进行摸索探究,在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学习知识、使用知识,最终完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数学建模报告;将建模思想彻底融入到平时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思想能够极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激励政策

1.动机激发

学习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程度[5],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

2.激励原则

首先,激励要因人而异;其次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再次要做到公平合理。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

五、实效性

1.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对教师自身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情况进行掌握,更加要注重初中学生自身在课堂上面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教育教学提问的方式进行改变,尽量将叙述式提问以及判断式提问等等缺少启发性的问题减少,他提高课内探讨式问题以及发散性问题的分量。

2.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学生掌握知识基础,自学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等将初中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对于不同等级初中学生来采取不同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最终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每一名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六、结语

初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的学科,能够对学生智慧进行启迪,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以及严谨。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学生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中所具有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阙建华.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11(03)

[2]杨世联. 例题教学中的“变脸”艺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10)

[3]夏宗林.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 文理导航(中旬). 2010(07)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兴趣 好奇 愉悦性 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38-01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学生觉得比较难学和枯燥的科目。怎么能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放弃,不逃避,一直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何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课堂教学首先要增加广度:对于考纲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遗漏,都得一个一个的弄懂掌握。其别要注意,仅仅的查漏补缺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的把一个缺失的知识弥补起来,不但要补习该知识本身,还得把该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无缝对接。因为只有对接了的,形成了知识架构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我们大脑记忆和运用。其次要提高深度:考纲要求,对于某一些知识必须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时不要平均用力,对于核心知识一定要由表及里深度掌握,并把与该知识相关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融会贯通。主要方法,可以通过多做综合题,多通过综合题中的核心条件产生联想应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1)首先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架构,把每章每节学知识变成“先主干后枝叶”去填充知识,以便于新旧知识的对接,帮助新知识在大脑中根深蒂固。这种方式,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知识架构,查漏补缺,迅速找出知识漏洞;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知识架构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并揣摩它们的内在联系,帮助其灵活运用。(2)其次,以综合题训练为主,以题目核心条件发散联想为目标,总结出每个条件的基本用法、衍生用法。以此去替换传统的题海战术或者记忆题型的学习方法。(3)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好多老师都觉得不理解,那么简单的问题,学生怎么总是不懂。我想,数学老师应该是读书的时候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是天分一般的,而我们也有不少的解题经验,但学生没有,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自然觉得迷惘。所以,我讲课总是不敢太快。课后,我也会了解一下学生对哪个知识点有什么困惑。再简单的问题,他们不懂,我也尽量耐心的解释。记得上学期学因式分解的时候,我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知道学生对那两个公式的运用是很难分清的。但如果不学好分解因式,会影响到将来很多知识的学习,比如,这个学期的分式这一章,就一直在运用因式分解的知识。所以上学期末,我在那里花了好多的时间,哪怕后面的复习时间很紧。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讲解、辅导,让学生熟悉两个公式的模式,一看到什么式子就能想到什么公式,最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弄懂了,所以这个学期在学分式这这一章的时候,我遇到的障碍并不多。

课堂教学其次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平行班的学生大多数基础都不太好。所以对每一个知识的讲解,我都尽量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出发,给他们一个铺垫。比如,分式的通分,学生是觉得比较难的,教材一开始就说了怎么找最简公分母,但学生会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做。我就从分数的通分讲起,举个例子,讲完一种情况再举一个例子。这样就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让他们一步步地上来,逐渐的体会分式是怎么通分的。

多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课堂上,我们有时候为了赶课,怕完不成预定的内容,总是不自觉的告诉学生怎么做,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或者是动手的时间就很少,经常这样,学生就不会思考,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好多的东西也不太理解。比如,在讲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时候,我给时间学生认真完整地画一个图像,一个个检查,辅导。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而不是直线。虽然,在课件上可以把图像放给学生看,学生也能知道,但那样获得的知识,可能学生会不太理解或者记得不牢。当然,有时候,我也会着急,也会为了赶时间忍不住告诉学生。

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学习必然伴着学习者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增长智能,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走进文本,科学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事半功倍,轻松自如。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给学生予以指导:(1)预习知识阶段。课前预习是对新课程的充分准备,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这一过程要注意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自学的好习惯。预习时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新知识,发现学习的重难点,进一步思考解决方法。预习完教材以后,顺便把课后的练习完成,可以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遇到教材中较难理解的地方,一定要有所标注或记录在听课笔记本上,利用本节的知识并联系旧知识写出自己的思路,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或课下请教老师或同学,共同解决。(2)课堂学习阶段。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思想要全神贯注,眼睛、耳朵、思维都要齐头并进,跟上教师的步伐,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听老师讲解或与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适时提出来,听教师或同学们的解决方法。与同学们计论问题时,要迅速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协商解决。课堂练习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快、准”两个方面,练习完成后,可以把自己预习时的困难再思考一遍,如果仍没有解决,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联系解决,实在不行,可以在课上提出来,让老师帮助,或课下让老师帮助解决。在老师讲解练习时,一定要注意老师强调的易错点和易混点,自己出现同样错误时,一定要记住或写在本子上,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的。

教无定法,每个班的情况也不一样,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是,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虽然,现在也提倡自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还是要经过课堂上的讲解和梳理才能理解得更加清晰。所以,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经常要思考和反思的。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参考文献

[1] 陶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思考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导学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可以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导学案”教学模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一、问题设置要合理,兴趣激发很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从问题开始。教师在“导学案”中对于问题的设置要合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容易,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应该跟随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对于导学案的学习可以独立完成问题。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后可以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动力。所以在“导学案”中的问题,教师的设置要紧跟目标知识,让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的问题还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可以不断地在攻克难关中获得乐趣。

二、时间安排要得当,主动思考是根本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的,经过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大脑就会在不断的思考中形成数学思维。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在“导学案”中,教师都会很清晰地给学生设置好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学生目标明确后,教师要对学生放手,让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维。当然,这需要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导学案”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思考起来,这是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的根本。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能通过几种不同方法来证明?”学生能够用一两种方法去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思考起来,进行主动探究,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础。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各种准备,不要因为学生思考的时间很长了可是还没有结果就打断学生的思考,那样,学生的探究就会半途而废。不要为了赶进度就不让学生探究和思考。

三、合作交流不可少,教师点拨是关键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要完成对于“导学案”的学习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交换思想,优势互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有时一个学生的观点可能会很偏激,导致这个学生钻进“牛角尖”,而在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就会拨正航向,学生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探究,以便更快地获得问题的答案,以达到探究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当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探究,把他们的想法相互交流一下,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πR2/360=(1/2)LR”也会迎刃而解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学生的智慧只有在集体中才会大放异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并作出恰当的指点,这样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才会进步得更快。

四、随堂练习是必须,复习巩固是保障

在准备“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在进行了讲解后都会给学生对当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光学不练只会明白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练习的目的就是复习和巩固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这样的随堂练习:已知a≥0,b≥0,且a+b=1,求证(a+2)2+(b+2)2≥=25/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学生通过对不等式的学习应该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去证明不等式,开发学生的智力,扩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课堂氛围要轻松,和谐师生关系需建立

“导学案”教学模式把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因为很多知识都呈现在了学案上,教师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在黑板上用粉笔叽叽喳喳地写个不停,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和引导学生了。当学生在对学案进行思考的时候,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可以满怀自信地去探索和思考;或者是给学生一些指导,让它成为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该是和学生平起平坐的知识探究者,在一定场合下扮演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和组织者。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关系密切了,学生学起来也会感觉到轻松和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成自由、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发散思维模式的形成。

六、网络环境来帮助,学习气氛更快乐

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帮助。网络环境可以是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与互联网连接的网络环境。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学案上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尤其是一些图形、辅助线的绘制过程,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变化了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一步步地走向知识宝塔的顶端。“导学案”上学生看到的是简单的文字、数字或结果,而多媒体可以以更多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因特网所连接的网络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导学案上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置相应的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网络上进行查找和学习,让学生借助网络环境来学习导学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网络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调动下,教师要把新课改的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在自己的进步中不断地建立起来,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会越来越强。高效课堂就会得以实现,数学教学质量也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程华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02)。

[2]但尊惠 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张宗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0,(54)。

[4]杨有成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03)。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2篇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式的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技能技巧的教学方式 浅谈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思考 浅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方式的思考 中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的探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适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出发,对初中数学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多样性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从初级数学到高级数学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必经阶段。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教有定则是说:能让学生通过既定的规则去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教无定法则是在说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初中数学就是这样一门具备多样性教学任务与性质的课程,而这种特点恰恰给初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带来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指导方式。下面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进行具体的解析。

一、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源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说:以学生为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在与课本内容接触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创造性、自主积极性以及独立能动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的被动灌输得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以要学知识来做导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对新知识看法的基础上构造适合自己学习体系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只记住教师所讲就可以,还需要用新的思维观点去纠正之前的错误观点,让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多样性的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

数学是一门考察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去思考才可能真正的学会数学、学好数学。所以,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每一位学生都当做学习的主体,并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将教师讲解题目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将教师攻克难点的过程变成由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当做演员真正的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

2.以学生的内心体验为依据,引导学生领悟数学

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制主要是以初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走向、心理规律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初中数学的教材特点是过于形式化、整体内容较为抽象,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来说,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的这种心态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造成对数学的厌倦。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心体验,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思考数学、解析数学。

3.发现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去发掘学生中的闪光思维,并鼓励学生去大胆思考、大胆表达。比如,在大多数课堂上,如果某一同学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有点出入,老师就会立即叫别的学生回答或者马上就将正确答案说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深入了解数学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还会打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我们现在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大庭相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亮点思维的培养,并进行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在成就感十足的状态下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方式应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依据

初中数学的教学意义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基础来进行。下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1.数学内容的设置要由容易向高难度上升。

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教学成果。运用不同的内容情境设置,也会体现出不同思维逻辑。因此,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由易到难,一层一层的剥开数学问题的谜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一步一步的培养起来。

2.提问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精髓之处。

只有进行适度的提问,学生才能真正的做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去提问,比如:教师可以先选择较大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交流互动,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再将小问题一一去解决;再如:教师可以先对问题提出错误的解法,让学生去寻找其中的差错,首先要提问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如果出现思维偏差,教师就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3.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保证他们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当学生的思维火花燃起时,我们要积极的去鼓励他们;当学生的思维逻辑不畅通时,我们要慢慢的去启发他们重新建立思维机制;而当学生思维逻辑偏离正确轨道时,我们要积极的去引导;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太过活跃时,我们要适度的去疏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方式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潜力为依据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历程上的过渡性阶段,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

1.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养成

数学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机会,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抽象成数学问题,再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积极的锻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的养成。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留白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联系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其《标准》又大致规划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实施,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革新与优化。然而,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重点、难点、知识点”等深入教学,使得其整体教学效率略有提升,但学生无法认识与掌握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留白”的意义

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与素质化的改革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职能,不拘于多媒体标准化、教学课堂情境化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导致整个初中数学课堂过于紧、杂、密,让学生不能认清其学内容,从而无法确切地针对性教学。因此,结合艺术中的“留白”设计原理,使其运用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理论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切实有空去完成独立思考与练习,从而夯实其数学知识理论的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科学化的教学课堂的“留白”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创新性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整个“留白”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以下几点:(1)以“学困生”作为“留白”导火线,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2)故意“设疑”,让学生自主与探究性学习;(3)任务驱动型“留白”设计,让学生带着“疑”去学习与思考,把教学过程进行分阶段“留白”。

总而言之,对于现阶段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其“留白”的设计正是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数学应用实践能力,更优化其“三个维度”的教学过程,最终提升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29-0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都广泛使用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力的阵地,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1.课堂教学要从单一的灌输式转为启发式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传授数学知识,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更重要的任务。例如教学"正切与余切"时,我们先提出问题:"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在与建筑物AC的底端C点同一水平线上的B点测得∠ABC=30°又在这同一水平线上的D点处测得∠ADC=60°,量得BD=50m,求AC的高度。"用同学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图中的两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条件,求得AC的高度,如果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不含有30°角这个特殊条件。我们又将如何解决呢?这就是下面课堂教学中要学习的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的问题。这个提问具有悬念感,学生急于想知道解决问题方法,便会迫不急待地去阅读教材,寻求结果,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去探求,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好了。求变就是指对教学中的典型的,重要的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变式训练内容应贴近教材,让学生感觉到这种教学形式的新奇而又可以接受。调动了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为得到某一概念而积极思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的思维只有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按正确的思路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因此,在概念教学时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然后使学生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概念的讲授过程中,要使学生弄清楚一个基本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运用正确的分类规则使学生掌握一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对于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要使学生掌握"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关系和定义概念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在根据这一概念进行推理中,就会不仅考虑它本身的特点,而且还会考虑到这种概念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它也具有,由此,教师在推理过程中应注意加以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更开阔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的发展具有某些规律性,它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培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来拓展思路,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有的是一个条件可以得出多种结论,也有时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某一固定的结论。因此,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及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各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复习课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型,它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统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以前单一的思考方向上。教会学生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和思维体系化、系统化。在复习课注意教会引导学生整理纵向的知识结构,就知识的纵向联系,前因后果串联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在复习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整理横向的知识结构,即把分散的知识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知识及方法系统地串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5.在解题训练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数学题的,而数学题是无尽无休的,每道题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每解一道题都要求进行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简单类型出发,让学生逐步理解解题方法形成思维定势,待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道题以至这类题的解法后,再增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反复训练、深化,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思维方向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每一次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爱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09年11期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村 数学教学 情感 数学思维 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初中的教学,促进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必须树立“数学课程观”。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的,小学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提高。然而,目前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衔接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特别严重。因此,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就成了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加强管理,注重农村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生学习与自身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的初中学生大都是12至15岁,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进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因素,制导着学生的学习。实践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学生主动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思维,反之则会压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数学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对于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四、养成好的数学习惯,促进数学的学习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时间,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内容。(1)思考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通过区分、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经常性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会思考的习惯。(2)提问,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3)上课做笔记,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有利于提高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知能力。

课外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学习。(1)复习习惯,复习可以保持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2)作业习惯,课外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3)预习习惯,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