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1篇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与数学概念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强化注意概念的要点和关键性字词,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数形转换思维训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

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这说明,数离不开形,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若能结合几何图形,往往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在解数学题时,如果能构造出恰当的几何图形,常常能得出巧妙解法。

2.数理思维训练。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游戏,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模型,系统地训练数理思维能力。

二、把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每一节数学课中

教学中,对学生不容易弄清的那些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体验,再让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要领,并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系统化、规律化。例如小学一年级思维能力的要求有:

1.认识数字,掌握简单数字的读写,练习数字的排序,培养逻辑能力。

2.通过实例区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数的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比较长短、高低、大小、多少,了解数字与个数(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基本的数数练习,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数理能力。

4.能够根据颜色、外部特征等对物品进行分类。

5.能够按照某一规律对物品进行排序。

6.认识100以内的数字,了解数字的构成,并能比较数字大小。

7.学习一位、两位数的一步或者多步加减法运算,理解算理,建立加法与和的概念。

三、将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游戏、观察,使学生在不断的动手、动脑过程中,将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融为一体,自己总结出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成高分低能的学生,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突出形象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充足、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展知识,扩大眼界。同时,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营造思维能力训练的氛围。一是将课堂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具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探究——直观操作、深化思维;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内化——巧设练习、扩展思维;拓宽——质疑问难、系统思维。二是将专业课程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结合数理思维训练等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诱发思维的活跃性。三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每天早、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手脑算等专业训练,强化学生数形转换的思维能力。四是将班级文化建设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班级建立“智慧吧”,专门摆放各种益智的玩具,如孔明锁、磁力迷宫等,一段时间更换新的,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体会动脑的乐趣。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一件事情看谁的解决方法多,同一道题看谁的解题方法巧,同一个孔明锁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就可以完成,或者以组为单位定期进行奥数比赛,使学生学有所用,有展示的机会,有成就感。

3.家校合一。建议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让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时时体会到多动脑的好处。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2篇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

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

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

(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儿童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3篇

一、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变式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习题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不能用题海战术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变式思维是指能通过变式去解决变化了的问题,用变式思考去解决数学问题。变式思维是举一反三,要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变式思维的训练去学会变式思维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问题去学会变式思考,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变式思维的训练。

1.教学习题叙述方式的变式

小学数学中的变式思维主要体现在数学文字题的解题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变式思维,就要从文字题的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学会用变式练习中思维去理解文字题的已知条件,去变换解题思路。在数学习题练习中,要抓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的训练。用变位思考的办法帮助学生学会变式思维。

在习题训练中,教师可以就同一题目变换不同的叙述方式,引导学生加以理解。例如:20-5这道算式,教师不要一下子就得出结果,而是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变式思考。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让学生思考:20-1的差是多少呢,由于20比1大19,学生一下子就能知道,接着,老师再要求学生变式思考:20-1=19。那20-2就等于18,这样,连续减去5次,就是20-5=15。这样的变式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慢慢地多训练几次,学生就能够学会变式思考了。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学生习惯于概念的固定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都不会用变式思维去学习和理解概念。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对同一个数学概念要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概念,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运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教学“直角三角形”时,对三角形概念的教学,可以不直接从三角形的概念入手,而是从三种三角形的比较开始,帮助学生认识到,根据三角形中三个角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三角形。在三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的那种三角形就应该是直角三角形。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变式思考:三角形中会不会有两个以上的角是直角呢?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分解成直角三角形?老师可以用正方形或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去思考,可以分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在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直角。一个角是直角,那另外两个角的和也应该是90度。所以,教师还可以这样说:“有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通过比较性的变式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变式思维能力。

2.加大习题的变式训练

一题多解是习题变式训练的最好方法。对同一个习题,通过变式思考,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

数学习题的变式训练,就是在保持原命题要求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变换习题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去启发学生变位思考,探究习题的不同解答方法。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有一个习题是认识女生在班级中的比例,基本的题型是:全班共有45名学生,女生有23人,那女生在班级中的比例是多少呢?学生对于直接运算的方法很容易掌握,马上能够知道用23除以45,得出分数。这里,可以通过变换已知条件的办法加强变式训练。如全班有45个学生,男生是22人,那女生占全班的比例是多少呢?这里只变换了一个已知条件,把知道女生人数变成了知道男生人数,这就要求学生去变式思考,首先算出女生人数,才能算出女生在班级中的比例,得出结果。

二、注重提供变式思维的合适条件

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教学内容。

1.在适当的时候加强变式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确定,还要选择在适当的时候,主要是在习题训练中去加强变式训练,注意把握变式训练的最佳时机。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可以通过四边形到三角形的变式训练。在讲三角的内角和时,可以从四边形开始,要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一个正方形,要学生量出正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360度,接着,用剪刀沿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启发学生思考,原来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现在剪成两个三角形,那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多少度呢,学生很快就知道应该是180度。利用合适的时机去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思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式思维训练要要注重实效

变式思维训练要讲究实效,不能只图形式,应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学习数字6时,学生对抽象的6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摆出6个实物来,有的学生摆出6根小棒,有的学生摆出了6个小球,还有的学生摆出了6张图片。学生摆出了6个实物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相互看看,别的同学摆的和你的相同吗?学生就会回答说不同。老师再启发学生思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就会回答是摆的东西不同。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思维:你们摆的东西不同,但结果对吗?学生就会异口同声说,对。老师启发学生回答:摆的东西不一样,可为什么都对呢?学生就可以知道,因为摆的都是6个东西。从事物到抽象的数字这个极为复杂的思考过程,通过学生的变式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数字的概念和含义。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学思维训练;课程调研

1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简介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模块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面对问题会思考,面对任务有方法,面对工作能做好。为将来能够成为具有优秀的人格素质、职业素质并被企业所赏识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思维常识、逻辑推理训练(思维逻辑、图形逻辑、数字逻辑)、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训练、管理思维训练(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时间管理、事件管理)、建模思想初步训练。

2 调研统计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的喜好程度与真实感受,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15级29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这296名被调查对象分布于三个不同的二级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02名)、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84名)与经济管理学院(110名)。

下面分别从对所学内容的喜好程度、喜爱的“学习方式”、本门课程的真实感受三个方面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喜欢的学习内容

将本门课程的内容分为逻辑推理、图形推理、数独游戏、数字推理、创新思维、管理思维、数据处理七个部分,让学生确定每个部分的喜好程度,设置了三个级别:非常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

从调查结果(表1)看,三个学院的学生整体来说,学生更喜欢逻辑推理、图形推理、创新思维这三个部分,喜欢人数比例分别占96%、94%、95%,比较不喜欢数据处理部分,不喜欢人数占了总人数的17%。

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内容的喜好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偏向文科,不喜欢有关数学的内容,数独游戏、数字推理与数据处理这三部分不喜欢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14%、20%。

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偏理科,除数据处理部分之外,最不喜欢管理思维部分,不喜欢的学生比例为12%。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也不是很喜欢管理思维这部分。(数据见表2、表3、表4)

逻辑思维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其中图形推理训练可以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可以打破人们的常规思考方法,人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影响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以及做事情的方法,创新思维的学习和训练正好可以改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数独游戏与数字推理内容不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部分,数独游戏虽然很好地把游戏与学习结合了起来,但仍然是与数字、数学相关,那些害怕数学的学生实在没法喜欢起来。

数据处理的学习和训练是要培养学生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这部分内容不受学生的喜欢,可以是其中涉及数学软件的使用,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2、喜爱的学习方式

本次调查还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在讲授式、讲练式、互动式、学生独自练习式、学生一起讨论式中多项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结果(表3)来看,学生普遍认为互动式与学生一起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较好,各占47%和39%。

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老师与同学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沟通、探讨,当观点不同时,会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并营造一种和谐氛围。

学习一起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3、学习的真实感受

在调研中,学生还写下了他们学习本门课程的真实感受。

有的学生写到“从不喜欢到喜欢,最后爱上这门课程。不喜欢是因为刚接触这门课时,感觉很难,并且觉得自己数学没有学好可以学不好这门课;学了一阵子之后,感觉思维训练一下子有意思起来,可以激发大脑,能使自己的大脑灵活起来;学到最后才发现思维训练的有趣与有用。”

还有学生写的感受是“课程不像之前学习的数学那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更多的是想象、思维,并发现在数学的领域中,想象也是极其丰富的。其中创新思维和管理思维能够应用到专业课中,有创新的策划案才容易被采纳,展会的管理中也会用到管理思维。”

3 结论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的开设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受学生的喜欢,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开拓了思维方式,提高了思维的敏捷度,创新了思维方法。以后的《科学思维训练》课程教学中,教师们要区分不同院系的学生,讲解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数据处理部分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倩.科学思维能力训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刘清华.科学思维训练[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2.

[3]孙国红.浅谈问题讨论教学法在科学思维训练课程中的运用.《新课程(中旬)》,2012,7:68.

[4]刘清华.浅谈高职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卷宗,2015,10:207.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年级 应用题

从低年级解答简单应用题到中年级解答复合应用题,学生的分析思维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显然,中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则有待在学习中发展,他们对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往往含糊不清、缺乏条理。要使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确定已知条件和问题间的数量关系,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一、加强说题训练

我认为说题训练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训练项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促使他们对题意的理解,使学生通过讲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让学生说句子意义,如男生比女生少18人,要求学生说出:(1)男生与女生比,男生少,女生多。(2)男生=女生-18人。(3)女生=男生+18人。(4)男女生一共=男生+女生。这样,我经常进行说题训练,不仅让学生很快明确解题思路,训练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从简单应用题的说题过渡到复合应用题的说题。

二、进行基本题训练

进行基本题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也是教师“瞻前”的最佳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规律,防止知识的负迁移,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如在教学连乘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可在新授题前出示基本题:(1)4个同学种树,每人种6棵,共种多少棵?(2)火车每小时行驶300千米,6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8个同学每人每天写16个大字,一天一共写多少个大字?(4)某同学每天写16个大字,6天共写多少个大字?然后,教师再出示新授题。

三、加强编题训练

进行自编应用题的训练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应用题结构特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我对中年级学生进行了如下编题训练:(1)补充条件或问题;(2)看线段图编题;(3)依照例题编题;(4)根据算式编题;(5)根据问题编不同类型的题目;(6)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编题;(7)改变条件或问题进行应用题改编;(8)改变运算顺序编题。编题中,学生注意了循序渐进,由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综合提高了自己的析题、解题能力。

四、加强思路训练

思路是指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方法和途径,加强思路训练能使学生很快找到解题方法和途径。综合法和分析法是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教师进行分析法的思维训练是先给定一个问题,要学生说出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的两个条件。如教师给出问题:一共可以装几筐?教师应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几种所需条件:(1)一共有的重量和每筐装的重量。(2)第一次运的可装筐数,第二次运的可装筐数。(3)已经装的筐数,还可装的筐数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综合法的思路训练要给学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要学生说出、提出不同的几个问题。如教师给条件: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20箱,每箱苹果25千克,每箱梨24千克。教师应要求学生说出能提出的问题:(1)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2)运来苹果和梨共多少千克?(3)运来苹果和梨哪种多?多多少?等问题。我还经常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训练,这样不但与低年级的应用题吻合,而且为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做好铺垫。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6篇

一、加强编题训练,理解数学术语

文字题解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文字题中常见的一些数学术语理解与否,而这又与教师善不善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息息有关。教学实践证明,有意识地组织应用已学的数学水平的数学术语编题并口述编题的思考过程与算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这些术语的理解和应用。编题训练一般如下两种:

1.看算式编题

如,100×20这道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教学:

(1)按意义叙述:①100的20倍是多少?术语:倍。②20个100是多少?术语:个。

(2)按读法表述:①100乘以20,积是多少?术语:乘以。②20乘100,积是多少?术语:乘。③100与20的积是多少?术语:与。

(3)按各部分名称表述:①被乘数是100,乘数是20,积是多少?

②一个因数是100,另一个因数是20,积是多少?

在四则运算教学中,经常强化上述这类题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学术语,为提高学生文字题的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编文字题

教学有关的文字题,我认为不应以能理解为满足。在学生正确解答之后,可有意要求学生在不改变题目算法的前提下,变换叙述方法。例如,50与20的和除以5,商是多少?可要求学生改编为:①5除50与20的和,商是多少?②用5去除50与20的和,商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编题训练,可以使学生摆脱定向思维,加深对有关数学术语的理解,锻炼应用的能力,拓展思路。

二、加强缩句训练,掌握结构特征

在文字题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缩句训练。即把文字题缩成和、差、积、商之间简明的数量关系式。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术语,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1)10与20的和乘25与5的差,积是多少?

缩句: 和 乘 差 求积

10+20 ∧ 25-5∧

列式:(10+20)×(25-5)

(2)80减20的差乘以4个5的和,积是多少?

缩句: 和 乘 差 求积

80-20 ∧ 5×4∧

列式:(80-20)×(5×4)

这种训练,能沟通术语与式题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文字题结构特征,优化认知结构,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概括性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防止综合式里漏写小括号的弊病,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三、加强题组训练,理顺题目异同

1.文字题中存在着许多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由于它们貌似实异,往往只有一两个字之差,它们的意义与运算顺序迥然不同,这也是学生学习文字题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为了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加强题组比较训练,分清异同点,减少错误产生。

例如:

(1)100减去15与5的积,差是多少?

100减去15的差乘以5,积是多少?

(2)72减去8乘以2的积,差是多少?

72减去8乘以2,积是多少?

(3)7与5的和减去12,得多少?

7个5的和减去12,得多少?

通过上述几种方法训练,学生解文字题既准确又迅速,文字题的解题能力有明显提高。

2.综合性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基础知识练习的基础上,可提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通过分析解答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在教学分数工程应用题:“一项工程甲独做15天完成,乙独做20天完成。”可以在上面提出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条件,提出新问题:

(1)先由甲(或乙)独做5天后,再由甲乙合做,几天能完成?(2)先由甲乙合做3天后,再由甲(或乙)独做,还要几天能完成?通过这样的变化练习,使学生对分数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答方法能掌握较好。提高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设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

在小学数学中,一种知识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如文字叙述、图形展现、算式表示等形式。因此在练习设计时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如,长方形的有关知识,可通过填空、判断、选择、作图(学生动手操作)等算式来设计。又如,应用题的练习设计,可通过让学生直接列式解,根据算式和问题连线选择,根据条件填问题再解答,根据问题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根据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根据问题选择算式,改变问题与条件列式解答等各种形式进行。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变化练习,学生通过多个侧面的对某种知识训练,促使对知识了解、掌握较全面。

五、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7篇

数字游戏 ――抽象思维训练

数字游戏是直观且有效的训练,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可以训练他认识0~9的数字形状,观察颜色、大小、正反的变化;4~6岁的孩子可以进行数数训练,从1顺数到100,甚至进行逆数、中途数起的训练;7~8岁的孩子则可以开始进行20以内的加减乘除训练。

看图、下棋 ――推理思维训练

数理逻辑能力很大程度上构建在孩子的想像力上,针对于此,常给孩子进行些看图说故事、类的游戏训练。图画是一种印象表达,孩子通过思考将印象转化为语言,可锻炼其推理能力;同样,举棋落子有明显的因果联系,可让孩子周密、系统地进行思考。

积木游戏 ――空间思维训练

搭积木同样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想像力,与平面的图画表达不同,积木游戏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空间想像力。鲜艳的颜色、大小不一的形状、随心所欲的搭配,这些吸引孩子的各种元素构成了他天马行空设计建筑的基础。

收纳游戏 ――归类分析训练

收藏游戏植根于生活中的训练,需要孩子从积累、归类中渐渐地挖掘乐趣。比如孩子的冬衣夏衣各归哪个柜子?内衣和袜子为什么要分开放?玩过的拼图如果不及时收放好会怎样?常带到楼下踢的小皮球可以抱到床上去吗?这些道理都蕴含在收纳习惯中,通过思考分析,孩子会从中学到不少生活常识。

编故事 ――因果思维训练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8篇

一、自主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上,只有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也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才会时时闪现。

发展性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前的识字教学,老师带领学生逐个分析读音、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学生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参与意识,完全是低效率的被动学习,谈何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老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把主动交给学生。同样是识字教学,如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他们会寻找、发现识字规律,从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创新的萌芽。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质疑问难,使学生敢问会问。当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从题目质疑,从课文词、句、内容上质疑,从表现课文的中心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联系质疑等等。

三、培养创新意识应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语文课特有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衡量一堂语文课质量的高低,首先得看语言文字训练是否落到了实处。然而有的教师上语文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揪住某个情节,引申开去,尽情“发散”,结果越扯越远。而学生课文还不会读,有的生字也不会写,这种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去搞创新思维的做法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其实,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就孕育着许多创造性因素。比如:可将识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较字的异同中发展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思维因素。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草船借箭》和《称象》的求异思维等。

四、优化练习设计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教学方法

口算能力是现代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它指的是不借助纸笔而进行直接的心算或是口头计算而得出结果。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看,口算能力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但这种能力训练的最佳阶段却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能力教学包括笔算、估算和简便的计算,同时,口算涵盖于其中,作为一种隐性的能力要求,共同构筑成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体系。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善加引导而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四则运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一种基础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计算准确率和速度。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相关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对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中达成一种能力平衡。本文且以一些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实例进行分析,以供广大专业人士借鉴和参考。

一、直观性方法进行口算训练

小学生尚处于儿童阶段,其思维模式仍旧停留于一种印象思维,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由之路便是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受实物而逐步建构起表象的理解模式,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最初的印象,并在不断的重复之中加深印象,最终形成一种思维体系。故而在进行学生口算能力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在进行《丰收的果园》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对于十以内的计算,教师可以采用小木棒进行模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字,让他们根据教师所展示的数字而数出相应数量的小木棒,同时让同桌的学生进行小木棒数量的相加,从而得出他们的结果。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数自己的手指来巩固十以内数字的概念印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直观性印象,还利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进而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数形结合促进数字思维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口算训练不单是为了让学生快速地得出计算结果,同时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相应练习的训练而提高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在练习中强化算理,如此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口算能力。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基本能力。如,在进行《元、角、分》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货币金额的计算概念,还应该在其中贯穿相应的计算训练。例如引进商店交易,小朋友买文具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强化数字概念,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在练习中熟练运用元、角、分的十进制计算,并且灵活运用于多种相关练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携带一些硬币,两两之间进行组合计算,通过实际动手来加深知识印象。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十进制的算理,并且逐渐培养20以上,甚至数值更大的口算能力。

三、形式多样化激发口算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尽管尚未形成系统的思维体系,但其思维形象力较强,因此,若是单纯地理解计算规律而不通过重复和练习是无法真正使之掌握基础技能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形式的丰富和多元化,强化趣味性,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1.坚持阶段性训练

口算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做到口算能力熟练有序,就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和阶段性的训练。比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还要对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测验,保证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摄入,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长以5分钟以内为合适。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将口算练习过程中的错题记录下来,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口算抢答

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进行课堂教学。如,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训练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一些口算题写在卡片上,并在课堂上出示卡片,让学生快速抢答,答题正确次数最多的学生奖励一个小礼物。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保证了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得到口算能力的训练。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要将其贯穿于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因此,口算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结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有层次地进行学生能力的发掘和深化。另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需要而选择一些典型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训练和练习当中巩固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自觉运用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进行口算,从而促进自身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10篇

表象思维(mental imagery 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起。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 imagery album)。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而T.布莱克斯利(T.Blakeslie)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假定,教学中,在丰富、利用儿童表象储备的基础上,同时打开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加强二者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平面、枯燥的字词演练变成形象、生动且立体化的思维活动,通过相关的策略教学与训练,能够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平衡组实验设计,整个实验为时一个学期(半年)。

(二)被试选择

本研究被试来自西南师大附属小学(重点小学)和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一般小学)两校二年级的学生。西南师大附属小学二年级共5个班级,梨园小学二年级共3个班级,根据两校上一学期(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成绩,结合随堂听课以及对学校领导、老师的访谈,在两校二年级进行实验。两校实验班、对照班任课教师在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等方面条件相当。在两所学校选取被试,以考察本研究在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效果与本研究训练方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材、教法

实验过程中,教材主要采用人教社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为体现、突出表象思维训练,实验班选用少量与教材同质的材料,但所占比例很小。

本研究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特点,设计了一组以操作、加工表象为核心的思维训练策略,指导实验班教师在领会、掌握策略实质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教学,主试坚持定期、不定期随堂听课,并组织实验班教师观摩教学、交流心得各1次。

本研究实验的具体策略及实际操作如下:

形象识字: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挖掘字词本身所蕴含的形象信息,或根据汉字形、音、义的特征人为赋予它特定的形象信息,以便唤醒学生已有的表象储备,使之参与到相关字词的认识之中来。

情境识字:教学中,根据相关字词创设特定情境,或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有关情境,也可直接利用影视、书报、街头广告等做字词学习背景,这样就把孤立的字词融入到活的情境与氛围中,把学与用巧妙地联系起来。

想象书空:在写字练习时,先让学生对照写字练习册或蒙写,或临摹,使学生不仅熟悉相关字词的笔画与构成,而且使他们形成字词在田字格或半字格中的具体表象。书空时,学生实际上是在重现、操作已形成的字词表象。

图文互译:训练时,先呈现图画或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体味画面或文字材料的前提下,调动表象储备,展开想象,就画面情景说(写)一段话,或就文字材料绘出简笔画。

听音响说话(写话):利用音响设备,先播放一组采择于自然或人为环境中的各类声音,如风声、雨声等,让学生据此通过想象说出或写出一段话。

想象体味阅读: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揣摩、想象,让语词与表象沟通,使文字材料转化为活动情景与画面,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加工。

(四)测查材料

1.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态度量表。

本量表是我们参照中央教科所编制的《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量表》并经过试测分析与专家评定,最后编定的。量表由20个子项目构成,其中兴趣、态度各10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定。

2.看图说话。

从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1月版小学生看图分类作文丛书《写人》《写物》《写事》《写景》等书中,精选出画面生动形象、形式简洁活泼、富有想象空间的图画100幅。测查时,由被试随机抽取一幅图画,准备5分钟后,自由口头表述图画内容。测试前,对四位主试(教育心理学硕士生)进行培训,统一评分标准,被试成绩为四位主试所评分数的均值,采用百分制计分。

3.听音响写话。

这是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部分,音响资料由重庆北碚电台提供,测试时,选取一组本身没有言语意义、无逻辑联系的自然音响,播放给被试听,要求据此写一段话,满分为20分。

4.其他材料。

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和大纲要求,与两校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一道共同编定字词学习与语文综合能力测验试卷各一份,采用百分制计分。

(五)实验程序

前测:对初步选定的条件大致相等的4个班级进行语文基础与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前测,在筛掉个别被试后,统计分析表明各班之间无显著差异,随机确定实验班、对照班,筛掉的被试仍在原自然班中进行实验与对照,只是不作统计处理。

实验培育:本研究只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培育,培育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每周在原有语文课时内抽取1节专门上表象思维训练课,二是结合语文教学渗透表象思维训练。对照班按常规教学,其他方面的条件实验班与对照班保持一致。

后测: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字词学习、看图说话、语文综合能力等项目的测试,以考察实验效果。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8.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低段儿童字词学习的实验结果

表1 被试字词学习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注:Ⅰ班来自重点学校,Ⅱ班来自一般学校,合班指相应的Ⅰ、Ⅱ班之

总体,*p<0.05,**p<0.01,下同)。

由表1可知,总体上无论是合班还是分班,实验班字词后测成绩均极显著地优于对照班;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一般学校,被试字词学习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进一步按被试水平分层,结果表明,各实验班中等生、差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提高非常明显,但实验班与对照班优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具体检测还表明,实验班被试比对照班被试人均多识字41个,占本期识字量(380个)的1/10强。

(二)小学低段儿童看图说话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实验合班被试与对照合班被试的看图说话成绩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照班(t=4.45,P<0.01);从学校类型看,本实验在说话能力培养方面一般学校效果极为显著(t=5.24,P<0.01),而重点学校的训练未见明显成效,从被试不同水平层次看,中等生受益最大,成绩提高最为明显(t=2.98,P<0.01),特别是一般学校,看图说话成绩实验班中等生高于对照班中等生10分之多。

(三)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兴趣、态度的实验结果

表2 被试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表2表明,本实验可极显著地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态度,且一般学校的训练比重点学校的训练效果更好。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表中虽未反映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间有明显差异水平,但结合前测成绩分析,经过本实验的一系列训练,实验班总体已扭转了前测时呈现出的语文学习兴趣低于对照班总体的状况,且总体水平已接近显著性差异水平(t=1.84,P=0.06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表象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和培养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为其言语活动提供情感支持。

(四)小学低段儿童语文综合测试的实验结果

表3 被试语文综合测试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表3的数据显示,总体上,实验班被试的语文综合测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其中尤以一般学校实验效果更为突出(P<0.01)。按被试不同水平层次比较,各组被试中优生组,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中等生组,一般学校实验效果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重点学校的训练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各组被试差生的成绩在实验班与对照班间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表象思维训练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字词学习、看图说话、语文综合测试的成绩,激发和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下面将对本研究取得的结果逐一进行讨论。

(一)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

汉语字词的学习,从形、音的记忆来说,基本上属于机械记忆,是人为联想的建立。但汉语字词形符和声符又表示意义,从这一点来说,它又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中,表象参与加工,能发挥被试的优势思维作用,充分利用被试的表象储备,改善被试字词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首先,汉字(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实践和研究都证实,对儿童的字词学习而言,“形”是主要矛盾,音、义是靠形结合起来的。字词教学中的表象思维训练正是以字形为切入点而进行的,一方面经过对字形的观察分析,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形象信息,另一方面结合被试的感知与生活积累,主动给字形赋予特定的形象信息,这种对字词的形象加工,实际上就是在给心理词典中输入词条时,也激活心理相册中的相关表象,让左右脑共同参与字词学习。其次,从字义方面看,汉字的本义实质上就是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汉语字词的比喻义、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出发,对客观事物的相似或象征性表征。因此,对字词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实际上就是建立字词与相关事物或表象的联系。第三,表象记忆是将一个完整的表象作为一个单位来记忆的,与语词记忆相比,它的容量十分惊人。第四,学习情境生活化,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的听说能力

本实验条件下,看图联想说话(图文互译)是在引导被试观察、读懂图画内容的前提下,展开想象,并根据画面提示,就自己眼前浮现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述。这种训练,首先为被试提供了观察样本,据此引导被试学会观察,而观察是人类智慧的能源,是丰富儿童心理相册内存的重要途径。其次,画面为被试的言语活动提供了一个激活点。由此,同时打开心理词典和心理相册并搜寻待用信息,生动的画面与长期的表象储备衔接,随着困扰被试“说什么”问题的解决,话匣子也就打开了。第三,经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说话时,被试融入了对画面的独特体味与感受,此时的看图说话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述,被试说的是自己的体验、发现和思考。

听是说的基础。听音响说话(写话),有助于集中被试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初步的倾听技巧。同时,“听”能激发被试的听觉联想,扩展想象空间。听觉表象是人们在听觉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各种声音的表象,我们就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听觉表象是一笔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认知资源。听音响说话(写话),音响能营造一种逼真的言语氛围,给被试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其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三)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

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是由于:第一,表象思维训练强调主体在言语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观察,语文学习因为融入了儿童自己的感受与发现,尤其通过对表象及其储备的激活、补充和应用,沟通了儿童的生活实际与言语活动的联系,学用结合,学习自然就成了儿童的主观需要。第二,表象思维训练通过实物、形象、言语等形式的直观教学,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更具新颖性和吸引力。第三,表象所具有的情绪情感色彩以及教学所创设的特定言语情境,使听说读写等具体言语活动既可丰富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又可使他们心中相应的情感积淀得以抒发,情感的滋润使儿童的认知负担减轻了。此外,教学过程中各种具有表演与游戏性质的活动,将语文课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表象思维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态度,这是源于:首先,表象思维训练为被试的言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开放的现实环境。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相互沟通、协作,改变了单调、枯燥的字词演练。因此,语文学习这只“果子”是被试跳起来能够吃到的,而且还是他们自身的确想吃的“果子”。其次,表象思维训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尤其是表情和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教师更显亲切,和蔼。这样,向师性极强的被试更多了一份对老师的依恋。最后,因为教学强调主体感受与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班级气氛,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了解。同时,言语学习一改过去的被动接受而成为主动的吸收和表达,这些都有利于被试形成语文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这一价值认同感。

(四)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语文能力发展

表象思维训练能显著提高被试的语文综合测试成绩和言语能力,这方面的原因除前文述及的内容以外,还有下列几点。

首先,表象思维训练,能够开发、利用被试储量丰富的表象,为其言语活动提供足够的认知资源。认知负荷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或学习活动均需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和智慧

能量,而个人的认知资源和智慧能量是有限的。若问题解决或学习活动所需资源与能量超越了个体所有,或资源与能量应用不当,开发不够,则易陷入资源短缺、负荷过重,从而影响问题解决与学习活动的效率。

其次,在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其言语形成之前已有了表象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沟通,有助于言语的发展,也有助于表象及表象思维的发展。

再次,表象思维训练,特别是想象体味阅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汉语是一种强调感悟的语言,汉语学习重知识积累,更重情感的积淀。实践和研究都表明,言语表象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感生成的关键,所谓言语表象即主体对表象的“铸意染情”想象体味阅读,要求被试在感知、吟诵言语材料的同时,唤醒相关表象,在语词与表象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细心体味文字材料所承载的特定内涵,使内部思维“图文并茂”。这实际上就是言语表象的生成与语感的培养。

最后,表象思维训练融学习方法训练于具体的言语活动之中,有助于被试自觉掌握并应用学习策略。研究表明,某些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落后,常常是由于其在智力活动中缺少某一阶段或某一阶段的活动进行得不够充分而引起的。表象思维训练实质上就是在听说读写各环节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把内隐的思维过程形象地展开,让被试在感受、体味中自觉吸收、内化,从而改善被试学习的策略。学习策略教学是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表象思维训练对不同水平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的影响

本研究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均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但各项训练在不同水平被试身上,尤其是优生身上却少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首先,各组被试中,实验班优生与对照班优生在字词学习成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优生已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善于将表象引入字词学习活动,还是其思维发展超前等原因所致,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中等生与差生缺乏的正是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思维的情境性、形象化。因此,表象思维训练能提高他们的字词学习成绩。

其次,各组被试中,一般学校的优生在言语表述方面训练效果显著(P<0.05),而重点学校则没有明显成效。这可能是两类学校的教学差异所致,即重点学校重视口语训练,随堂听课也证明了这一点。两校被试口语表达起点不一,导致了训练效果的不同,而且重点学校被试口语已达一定高度,暂时正处于新的突破与提高的“量变”过程中,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这一趋势的存在。

第三,各组被试中,差生群体在语文综合成绩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说明,表象思维训练虽在单项成绩如字词学习方面有显著提高,但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既需以其他知识、技能为基础,也需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采取相关教育教学措施加以补救,因为差生不仅缺乏思维策略,他们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明显低于优生。

五、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表象思维训练,可显著提高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水平和说话能力,对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中等生受益最大。

(二)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小学低段儿童形成稳定、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11篇

表象思维(mental imagery 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起。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 imagery album)。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而T.布莱克斯利(T.Blakeslie)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假定,教学中,在丰富、利用儿童表象储备的基础上,同时打开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加强二者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平面、枯燥的字词演练变成形象、生动且立体化的思维活动,通过相关的策略教学与训练,能够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平衡组实验设计,整个实验为时一个学期(半年)。

(二)被试选择

本研究被试来自西南师大附属小学(重点小学)和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一般小学)两校二年级的学生。西南师大附属小学二年级共5个班级,梨园小学二年级共3个班级,根据两校上一学期(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成绩,结合随堂听课以及对学校领导、老师的访谈,在两校二年级进行实验。两校实验班、对照班任课教师在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等方面条件相当。在两所学校选取被试,以考察本研究在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效果与本研究训练方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材、教法

实验过程中,教材主要采用人教社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为体现、突出表象思维训练,实验班选用少量与教材同质的材料,但所占比例很小。

本研究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特点,设计了一组以操作、加工表象为核心的思维训练策略,指导实验班教师在领会、掌握策略实质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教学,主试坚持定期、不定期随堂听课,并组织实验班教师观摩教学、交流心得各1次。

本研究实验的具体策略及实际操作如下:

形象识字: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挖掘字词本身所蕴含的形象信息,或根据汉字形、音、义的特征人为赋予它特定的形象信息,以便唤醒学生已有的表象储备,使之参与到相关字词的认识之中来。

情境识字:教学中,根据相关字词创设特定情境,或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有关情境,也可直接利用影视、书报、街头广告等做字词学习背景,这样就把孤立的字词融入到活的情境与氛围中,把学与用巧妙地联系起来。

想象书空:在写字练习时,先让学生对照写字练习册或蒙写,或临摹,使学生不仅熟悉相关字词的笔画与构成,而且使他们形成字词在田字格或半字格中的具体表象。书空时,学生实际上是在重现、操作已形成的字词表象。

图文互译:训练时,先呈现图画或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体味画面或文字材料的前提下,调动表象储备,展开想象,就画面情景说(写)一段话,或就文字材料绘出简笔画。

听音响说话(写话):利用音响设备,先播放一组采择于自然或人为环境中的各类声音,如风声、雨声等,让学生据此通过想象说出或写出一段话。

想象体味阅读: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揣摩、想象,让语词与表象沟通,使文字材料转化为活动情景与画面,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加工。

(四)测查材料

1.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态度量表。

本量表是我们参照中央教科所编制的《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量表》并经过试测分析与专家评定,最后编定的。量表由20个子项目构成,其中兴趣、态度各10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定。

2.看图说话。

从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1月版小学生看图分类 作文丛书《写人》《写物》《写事》《写景》等书中,精选出画面生动形象、形式简洁活泼、富有想象空间的图画100幅。测查时,由被试随机抽取一幅图画,准备5分钟后,自由口头表述图画内容。测试前,对四位主试(教育心理学硕士生)进行培训,统一评分标准,被试成绩为四位主试所评分数的均值,采用百分制计分。

3.听音响写话。

这是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部分,音响资料由重庆北碚电台提供,测试时,选取一组本身没有言语意义、无逻辑联系的自然音响,播放给被试听,要求据此写一段话,满分为20分。

4.其他材料。

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和大纲要求,与两校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一道共同编定字词学习与语文综合能力测验试卷各一份,采用百分制计分。

(五)实验程序

前测:对初步选定的条件大致相等的4个班级进行语文基础与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前测,在筛掉个别被试后,统计分析表明各班之间无显著差异,随机确定实验班、对照班,筛掉的被试仍在原自然班中进行实验与对照,只是不作统计处理。

实验培育:本研究只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培育,培育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每周在原有语文课时内抽取1节专门上表象思维训练课,二是结合语文教学渗透表象思维训练。对照班按常规教学,其他方面的条件实验班与对照班保持一致。

后测: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字词学习、看图说话、语文综合能力等项目的测试,以考察实验效果。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8.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低段儿童字词学习的实验结果

表1 被试字词学习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注:Ⅰ班来自重点学校,Ⅱ班来自一般学校,合班指相应的Ⅰ、Ⅱ班之总体,*p<0.05,**p<0.01,下同)。

由表1可知,总体上无论是合班还是分班,实验班字词后测成绩均极显著地优于对照班;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一般学校,被试字词学习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进一步按被试水平分层,结果表明,各实验班中等生、差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提高非常明显,但实验班与对照班优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具体检测还表明,实验班被试比对照班被试人均多识字41个,占本期识字量(380个)的1/10强。

(二)小学低段儿童看图说话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实验合班被试与对照合班被试的看图说话成绩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照班(t=4.45,P<0.01);从学校类型看,本实验在说话能力培养方面一般学校效果极为显著(t=5.24,P<0.01),而重点学校的训练未见明显成效,从被试不同水平层次看,中等生受益最大,成绩提高最为明显(t=2.98,P<0.01),特别是一般学校,看图说话成绩实验班中等生高于对照班中等生10分之多。

(三)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兴趣、态度的实验结果

表2 被试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表2表明,本实验可极显著地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态度,且一般学校的训练比重点学校的训练效果更好。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表中虽未反映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间有明显差异水平,但结合前测成绩分析,经过本实验的一系列训练,实验班总体已扭转了前测时呈现出的语文学习兴趣低于对照班总体的状况,且总体水平已接近显著性差异水平(t=1.84,P=0.06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表象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和培养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为其言语活动提供情感支持。

(四)小学低段儿童语文综合测试的实验结果

表3 被试语文综合测试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表3的数据显示,总体上,实验班被试的语文综合测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其中尤以一般学校实验效果更为突出(P<0.01)。按被试不同水平层次比较,各组被试中优生组,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中等生组,一般学校实验效果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重点学校的训练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各组被试差生的成绩在实验班与对照班间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表象思维训练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字词学习、看图说话、语文综合测试的成绩,激发和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下面将对本研究取得的结果逐一进行讨论。

(一)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

汉语字词的学习,从形、音的记忆来说,基本上属于机械记忆,是人为联想的建立。但汉语字词形符和声符又表示意义,从这一点来说,它又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中,表象参与加工,能发挥被试的优势思维作用,充分利用被试的表象储备,改善被试字词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首先,汉字(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实践和研究都证实,对儿童的字词学习而言,“形”是主要矛盾,音、义是靠形结合起来的。字词教学中的表象思维训练正是以字形为切入点而进行的,一方面经过对字形的观察分析,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形象信息,另一方面结合被试的感知与生活积累,主动给字形赋予特定的形象信息,这种对字词的形象加工,实际上就是在给心理词典中输入词条时,也激活心理相册中的相关表象,让左右脑共同参与字词学习。其次,从字义方面看,汉字的本义实质上就是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汉语字词的比喻义、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出发,对客观事物的相似或象征性表征。因此,对字词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实际上就是建立字词与相关事物或表象的联系。第三,表象记忆是将一个完整的表象作为一个单位来记忆的,与语词记忆相比,它的容量十分惊人。第四,学习情境生活化,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的听说能力

本实验条件下,看图联想说话(图文互译)是在引导被试观察、读懂图画内容的前提下,展开想象,并根据画面提示,就自己眼前浮现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述。这种训练,首先为被试提供了观察样本,据此引导被试学会观察,而观察是人类智慧的能源,是丰富儿童心理相册内存的重要途径。其次,画面为被试的言语活动提供了一个激活点。由此,同时打开心理词典和心理相册并搜寻待用信息,生动的画面与长期的表象储备衔接,随着困扰被试“说什么”问题的解决,话匣子也就打开了。第三,经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说话时,被试融入了对画面的独特体味与感受,此时的看图说话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述,被试说的是自己的体验、发现和思考。

听是说的基础。听音响说话(写话),有助于集中被试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初步的倾听技巧。同时,“听”能激发被试的听觉联想,扩展想象空间。听觉表象是人们在听觉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各种声音的表象,我们就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听觉表象是一笔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认知资源。听音响说话(写话),音响能营造一种逼真的言语氛围,给被试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其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三)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

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是由于:第一,表象思维训练强调主体在言语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观察,语文学习因为融入了儿童自己的感受与发现,尤其通 过对表象及其储备的激活、补充和应用,沟通了儿童的生活实际与言语活动的联系,学用结合,学习自然就成了儿童的主观需要。第二,表象思维训练通过实物、形象、言语等形式的直观教学,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更具新颖性和吸引力。第三,表象所具有的情绪情感色彩以及教学所创设的特定言语情境,使听说读写等具体言语活动既可丰富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又可使他们心中相应的情感积淀得以抒发,情感的滋润使儿童的认知负担减轻了。此外,教学过程中各种具有表演与游戏性质的活动,将语文课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表象思维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态度,这是源于:首先,表象思维训练为被试的言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开放的现实环境。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相互沟通、协作,改变了单调、枯燥的字词演练。因此,语文学习这只“果子”是被试跳起来能够吃到的,而且还是他们自身的确想吃的“果子”。其次,表象思维训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尤其是表情和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教师更显亲切,和蔼。这样,向师性极强的被试更多了一份对老师的依恋。最后,因为教学强调主体感受与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班级气氛,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了解。同时,言语学习一改过去的被动接受而成为主动的吸收和表达,这些都有利于被试形成语文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这一价值认同感。

(四)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语文能力发展

表象思维训练能显著提高被试的语文综合测试成绩和言语能力,这方面的原因除前文述及的内容以外,还有下列几点。

首先,表象思维训练,能够开发、利用被试储量丰富的表象,为其言语活动提供足够的认知资源。认知负荷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或学习活动均需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和智慧能量,而个人的认知资源和智慧能量是有限的。若问题解决或学习活动所需资源与能量超越了个体所有,或资源与能量应用不当,开发不够,则易陷入资源短缺、负荷过重,从而影响问题解决与学习活动的效率。

其次,在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其言语形成之前已有了表象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沟通,有助于言语的发展,也有助于表象及表象思维的发展。

再次,表象思维训练,特别是想象体味阅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汉语是一种强调感悟的语言,汉语学习重知识积累,更重情感的积淀。实践和研究都表明,言语表象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感生成的关键,所谓言语表象即主体对表象的“铸意染情”想象体味阅读,要求被试在感知、吟诵言语材料的同时,唤醒相关表象,在语词与表象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细心体味文字材料所承载的特定内涵,使内部思维“图文并茂”。这实际上就是言语表象的生成与语感的培养。

最后,表象思维训练融学习方法训练于具体的言语活动之中,有助于被试自觉掌握并应用学习策略。研究表明,某些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落后,常常是由于其在智力活动中缺少某一阶段或某一阶段的活动进行得不够充分而引起的。表象思维训练实质上就是在听说读写各环节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把内隐的思维过程形象地展开,让被试在感受、体味中自觉吸收、内化,从而改善被试学习的策略。学习策略教学是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表象思维训练对不同水平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的影响

本研究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均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但各项训练在不同水平被试身上,尤其是优生身上却少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首先,各组被试中,实验班优生与对照班优生在字词学习成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优生已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善于将表象引入字词学习活动,还是其思维发展超前等原因所致,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中等生与差生缺乏的正是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思维的情境性、形象化。因此,表象思维训练能提高他们的字词学习成绩。

其次,各组被试中,一般学校的优生在言语表述方面训练效果显著(P<0.05),而重点学校则没有明显成效。这可能是两类学校的教学差异所致,即重点学校重视口语训练,随堂听课也证明了这一点。两校被试口语表达起点不一,导致了训练效果的不同,而且重点学校被试口语已达一定高度,暂时正处于新的突破与提高的“量变”过程中,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这一趋势的存在。

第三,各组被试中,差生群体在语文综合成绩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说明,表象思维训练虽在单项成绩如字词学习方面有显著提高,但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既需以其他知识、技能为基础,也需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采取相关教育教学措施加以补救,因为差生不仅缺乏思维策略,他们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明显低于优生。

五、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表象思维训练,可显著提高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水平和说话能力,对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中等生受益最大。

(二)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小学低段儿童形成稳定、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12篇

一、在快速计算中,熏陶数感

数感是一种对数字、数符、数量的直觉,也是一种数学思维的直接反映。良好数感指的是感觉器官对数字、数符、数量有准确的认识。青少年儿童与生俱来都对数感有先天性的认知。但是,处在6岁至12岁的小学生,特别是处于低年段的儿童,由于心智发育还未健全,感觉器官的敏锐性有待启动,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系统的训练,对数的感觉还未被激活。因此,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数感的培养,通过快速计算训练,有计划、反复强化学生对数的接触,令他们的感觉器官与数符反复摩擦,反复刺激,提升对数字、符号、运算的兴奋度,让大脑刻下数学的烙印。

首先是加强口算,强化记忆。在低年段的教学中,把口算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熟记50以内的加减法,背诵九九口诀,记住100以内整十乘除。坚持每天课前十道口算题的训练,能口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乘、除。通过持续、反复快速的口算训练,不断刺激学生大脑中的数学智能感应区域,激发脑细胞中的数学神经活力。

其次是训练估算,简化速算,提高直接对数的判断力。用估算训练数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估算是简约速算,也是一直觉思维活动,数感强弱直接影响估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估算作为一种计算技能来训练, 还要将其作为数感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到难的规律,编制一位、两位的乘除法估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乘除法的估算,化尾或去尾为整的乘除估算训练。如:22÷7,40÷13,100÷19 ,100÷21 29×13 ,21×13。

最后是培养快速验算。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不管是表内乘除法、两位数的计算、文字题和应用题计算,都要求学生进行验算。快速的逆向计算,有利于学生反向数符与数学思维活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

二、在规范书写中,强化数感

数感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培养数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不规范的书写直接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和心情。字符和数符的美观、整洁有利于学生对数与数量的多次认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好一字一数一符号,按照规范格式书写。

规范书写数符和字符。坚持写好规范字,通过示范、临贴等,提高学生写字水平,避免对橡皮擦、涂改液的依赖,保持作业本、卷面清洁。数感是一种感觉,第一印象来源于有形的数符和字符,因为整洁、美观的书写让人有一种美的感觉,愉悦的感受。规范书写,整洁作业,必须从起始年级开始开展系统训练。因为书写过程不仅是感觉神经训练的过程,更是数学精神、数学文字、数学逻辑学习的过程。通过近两年的规范书写,分层训练,学生有效地提高了书写水平。

以评促写,以议促写。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在中低年级养成。在一年级数学中,从一竖一横写起,从一字一数练起。我用田字格作为模块,教会学生定位,学会观察数字形状、数符的结构;学会感受笔画的位置感。让学生坚持每天20分钟的写字写数训练。在书写计算过程,要求学生使用尺子,做到底部对齐,顶部不冒尖,让每一行字体都平直,让每一列字整齐。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对学生的作业、练习题等书写内容进行比一比、评一评、议一议,定期展示书写优秀的作业,通过鼓励和表彰,让学生加深对写好规范字的认识。对个别书写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逐步让学生树立写好规范字的意识和习惯。书面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有条理、整洁、规范的书写,有利于培养科学、条理的思维方法。而思维语言主要是通过文字的表述,形成对数量的认知来提高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三、在兴趣数学中,提升数感

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特别喜爱它,会优先地去认识它,总想了解它的全部,这种兴趣事物反过来对人有愉悦、吸引作用。兴趣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少年儿童,对有兴趣的事特别兴奋,会主动去做。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快乐数学、生活化数学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寓教于乐,寓数学活动于快乐之中。

坚持启发性教学。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激发脑细胞的活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可以创设培养数感的学习情景,通过挂图、教具、学具等资源,循序渐进地运用引导、启发、猜想等方法,把学习自还给学生,让成功的探索激励学生。如:一支钢笔2.1元,2支多少元?3支多少元?5支多少元?8支多少元……

小学数学生活化。我们要多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去认识数学,以数学思维去理解生活,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如:让每个学生说完整一次购物的过程,并把说的写下来,以说带写,以写促讲。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13篇

学习贵在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首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时时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学过程,加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的原则.

案例1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表示数》中的练习题拓展:

【探月历】同学们来观察某年某月的月历.

(1)月历的横向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任意框几个数,再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月历中深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5)你还能找出这样方框中9个数字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这是一道极富有启发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和运用价值,寻找发现规律的乐趣,品味探索规律的奥妙,拓展开放性的发散思维,形成创新的综合能力.

紧接着在上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再提出类似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探究:

(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成H型框呢?

(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

通过本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拓展思维,进一步变化创新,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猜想、归纳、代换等方法去透视月历问题,慢慢品味解决月历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探究中不断深入思考,抽象数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与参与者思维的碰撞,就能相互质疑、探讨.只有在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规律问题中深层挖掘创新,打破固有的思维形式,融通各个知识体系,才能达到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思维激活是关键,解决问题是核心.可设置巧妙的数学活动,提供学生崭新的创造空间,让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究性的创新,结合外促与内生训练和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进而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创新的意识.

二、改进教学形式,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将具体的手段和方式充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相应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同时要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充分掌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具体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活动.

教学片断,在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第一课时矩形的性质自主导学部分,笔者做出如下的教学尝试: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对称性②边③角④对角线

2.矩形概念:

3.矩形性质:矩形是特殊的,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的性质;还具有特殊的性质.

4.探索:

①在ABCD中,∠B=90°,试问:∠A、∠C、∠D为多少度.

②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第一,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个矩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从具体的生活中找出与矩形形状相同的实例.让学生画出实物图片,将展示出来的四边形模型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第二,提出问题: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学生学习新知做知识与心理上准备为自主探究提供有效的借鉴.第三,感悟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内在联系,自主思索,分组探讨.第四,小组展示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小组之间对讨论进行总结.第五,师生共评: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索,这些条件找寻出来之后,会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探究.第六,小结:学生通过学习,猜想矩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验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从学法指导入手,注重“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培养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学法指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并要有一定的层次,借助这种研究性活动,学生不但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寻觅素材适时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图象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3x-y-1=0 与3x+y-5=0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训练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14篇

一、字体设计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创新思维的涵义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的思维,其本质就是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有现实意义的思维成果。而艺术作品的精髓就是在于创新和创造。每一个艺术作品,每一项设计,它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这才是创新思维的真谛。字体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大军中的一员,创新思维是每一个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们应该具备的素养,其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必须从学校开始抓起,重视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2.训练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

对于占据字体设计半壁江山的创新能力,在中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创新思维训练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适应本校学生的教学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纲领。但是具体的训练计划必须由各个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切不可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在创新思维训练中重要的两点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为大家引经据典,多举一些优秀的字体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摆脱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突破固有模式,在设计时能有新想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逆向思维的养成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字体设计创新性的提高。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固有模式,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出别具一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关于传统字体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训练

在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放在对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在课堂中教师一般只强调书写和作业的完成程度,仅仅是熟练地书写中外文各种字体。而对文字设计的创新性培养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固有的大班教学及讲述课本内容。大多数中职学校关于字体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很少,甚至是没有。学校也并不重视对创新思维的训练,不将此作为教学重点。这种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也难以进行教学评估和考核。因此很多学校仅仅是作为面子工程,敷衍了事,学生难以得到足够的创新思维训练。

2.创新性思维训练模式化、教条化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条化和模式化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一成不变,仅仅是讲解书面知识或者是PPT,对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模式化、教条化,以临摹为主,以书面形式作为考核标准。因此,很多学生习惯性地模仿教师或书本,整日埋头于大量的练习作业,这样长年累月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许多教师的教案甚至几年都不变,如果教师是这样,那么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就会逐渐降低。教师都缺乏创新性,学生又该如何提高创新性思维呢?

三、如何解决创新思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计划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增加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时间,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有思维的碰撞,突破书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程考核方面,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考核,例如可以以完整的字体设计作品作为考核内容,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定考核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的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将创新思维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际操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创作。比如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内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或者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型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加强不同院系甚至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举办各种艺术设计、文字设计展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

2.将字体设计与其他创意相结合

将文字设计与图形创意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文字的前身就是图形,最早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而图形又比文字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因此将文字与图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创造能力,还可以将图形的创意运用于文字中,突破文字本身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让文字不仅仅是作为记录、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将它们赋予新的艺术含义,创造出更具有突破性的文字设计。将文字设计与其他设计相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们意识到,文字设计并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作为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与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相结合才能表现出它的灵魂精髓。很多艺术形式都是由文字演变而来,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因此我们将其他艺术和文字艺术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潜能,就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小结

数字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52-02

1.培养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从而迅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在简算、速算、估算、珠算等各种数学计算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生活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各类物品的尺寸丈量等等,都离不开口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口算练习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以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例如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特别是运用竞赛方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赛一赛速度和正确率,赛一赛运算方法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比赛的形式也可以有抢答、个人赛、小组赛、接力赛等。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生动活泼地开展口算训练,那么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和能力一定会迅速得到提高。

2.加强口算和演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中低年级,每天20题以内的口算训练,可使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得到一定的提高。

2.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发现的或许是早已熟知的东西,但对他们自身来讲却是对某种新东西的发现和发明。在口算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学过的法则和定律,突破习惯的运算方法的束缚,改造已知条件,谋求新的计算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放在口算教学的首位。例如:0.25×98+0.5这道题,有的学生由于联想到乘法分配律的逆用,把原式改为0.25×98+0.25×2,从而求得结果。这可以看作创造性思维的一例。

2.2培养学生对数字敏锐观察能力。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力,是在口算中将数学进行分解、分组,从而简化运算的前提。例如176+119+124+181这道题,如果能观察到76与24、81与19都是100的互补数,那么很快就能算出结果。又如1080÷8这道题,若能抓住1000可分解为8与125的乘积这个特点,并注意到80正好是8的10倍,那么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学生口算速度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观察数学特点能力的差异。因此,在口算教学中专门设置培养对数字特点的观察能力的练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非常有重要的。

2.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字推理能力,是发展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25×4=100,125×8=1000等典型算式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由25×4=100推导出25×12=300,2.5×16=40等,由125×8=1000推导出12.5×8=100,0.125×8=1,1.25×16=20等。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口算能力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4提高瞬时记忆能力。从前面提到的几个例子容易看出,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中间环节,它们只能保留在记忆中,不可能像笔算那样记录在纸上。因而,瞬时记忆对保证口算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专门的训练。例如5423+3277的多位数加法运算,口算时首先要审视一下哪几个数位上将出现进位,并将它们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然后从高位到低位算出结果来。

2.5训练学生对算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巧。在进行较复杂的口算时,为了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性,就必须对版式进行恒等变形,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44.8×0.25这道题,如果学生掌握了恒等技巧,把44.8变成11.2×4,那么原式可以变为:11.2×(4×0.25),于是只要注意4×0.25=1就可以直接口算结果。因此,在口算训练中应当注意使学生善于灵活运用五个运算定律,运用0和1的运算特点(如零乘任何数都得零,任何数乘1都等于它本身),以及数字的分解、数字的组合等等,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算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能技巧。

一般来说,口算能力需要通过长时期的训练来提高。口算练习可安排在每堂课的开始或结尾,也可以安插在一堂课的中间,但时间不宜过长。一堂课开始进行口算练习,可以有效地复习旧知识,为讲解新课作准备。在一堂课中间或末尾进行口算练习,能促使学生注意力的变换,消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形成的紧张和疲劳。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仔细、耐心、冷静、果断等良好的素质。如果遇到复杂的口算题,应当细心审察,注意是否能够利用运算定律改造原来的条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果遇到含有较多数字的口算题,就要耐心思考,有步骤地依次计算,以求获得正确的结果,如果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较多数量的口算题,则应该善于高度地集中注意,紧张而又冷静,不慌不乱地进行运算,又若碰到较简单的口算题,不可草率从事,粗心大意。以上这些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仅对提高口算能力有重要作用,对其他各种技能的形成,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口算能力训练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口算。 既要加强口算的基本能力训练,还更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算法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选择口算方法,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运用口算,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口算,有方法的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