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河道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随着近年来河道建设项目步伐逐渐加快,管道管理范围内相关建设项目也逐年增加。河道管理范围内出现违规建设、提防安全隐患、侵占河道等现象严重,防洪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加。所以加强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下文就其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 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关于河道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的被颁布出来,《防洪法》、《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也都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同时也实行了专家评审制度,规范了河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使得相关管理工作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一) 建设项目管理审批基本架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实际需要,河海管理部制定了《海河水利委员会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管理细则(暂行)》、《海河水利委员会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工作制度手则》等等。这些管理办法完善了审批环节和建设项目的制度,并且将建设项目受理、审查、评审和最终的批复等等各个阶段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时间限制、质量要求、工作流程、责任到人等一系列提高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措施都被明确标注出来。

(二)专家评审程序

专家评审制度更加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形成了专家评审制度委员会,保证了行政审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且依照专家的评审意见,告之报告需要修改的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做出准予批复。

二、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道管理的相关部门一直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但是现阶段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防护工程落实难、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社会单位或者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开工手续办理不及时等等,重点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监督措施未执行到位

对建设项目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查处的过程中,并未在汛期之前做出了相关的整改。河道管理建设项目存在以下问题:1、建立了执法责任制的同时,相关监管措施和汇报工作情况程序未得到完全的落实。2、对违章项目加大了处理和惩罚力度并未真正执行,在工程出现问题时,走关系或者送红包就敷衍过关现象严重。

(二) 当地行政干预难控制

在河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上级部门或者地方政府为了尽快完成工程,往往会为了避免麻烦而多方协调,甚至下达命令,不顾工程质量问题,这就造成了建设项目过程中,相关的河道管理部门执行法律的困难性和阻碍性,查处工作也就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地步。

(三) 遵守法律意识不强

有些申请单位只是非常重视拿到行政许可证明,而一旦得到批复后,就没有了自身的约束力,而不重视河道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这就给河道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三、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

我们需要以构建科学发展观为目的,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主要思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确保河流的健康长寿和防洪安全,维护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 落实法律法规

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海委需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了《行政许可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在河道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将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起来,加大新闻媒体、网络的宣传工作,使得全社会的人民都了解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许可程序和法律法规,并且将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都进行进一步的陈述,增强管理和落实的自觉性。2、提高办事和审查的效率。规范审查过程,落实职责到人,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升服务效率和能力。3、遏制违法行为、增强查处力度。将监督管理和预防制度相结合,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查处或者监督其改造,这就会让河道项目实施工作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进。

(二) 规范审查标准严格进行质量把关

加快完善水利制度的规划,完善审查标准。海委可以行使河道管理行政许可的相关职权,需要行使好自己的职责,把握好审查环节。目前具体制定的计划还不完善,比如水功能区划、河道整治规划、规划治导线、滩地利用规划等都还没有明确出台,加快制定审查规定的制定,才能提高审查质量。

严格把好质量管,解决争议问题。在召开专家评审会之前,需要将使用的基础资料、正确的计算方法、相关技术资料等准备完整,并且对不满足评审会要求的,责令其修改并最终满足要求。

(三) 落实监督防护工作加强验收管理

很多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并不重视需要注意的防护减免措施,这就给今后的审查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河道管理机构在实施和落实防护工程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实践起来却存在很大的困难,建议在批复给申请人的时候,签订河道防护协议,这样不仅能促进按时开工,也能对工程质量做出一定的保障。

在建设项目竣工时,河道管理部门应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其完成的项目进行各项技术检查,根据相关规定内容、验收标准,执行各个步骤的认真核查和检验。对符合验收标准的工程,准予通过,对存在重大隐患或者可能存在风险的工程,责令其进行修复,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四、总结

本文针对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也给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设河道工程是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稳定和谐的需要。随着建设项目工程的逐渐增多,维护好河道工程的健康生命,维护好河道的正常工作秩序,将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井然有序刻不容缓。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鼓励每个人参与到其中来。并且通过避免违章建设、规范洪水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制定一定的法律维护措施等等来强化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梁平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的问题与建议,治淮建设,2008(11)

[2] 倪明.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江淮水利建设 ,2010(2)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项目管理 问题 建议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农业投入快速增长,在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国家农业投入项目资金的加大,项目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加强资金监管,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现阶段农业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当前,一些地方部门从本地区局部利益考虑,为争取项目资金,重项目申报,轻视项目前期工作;编制项目建议书前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了解不透切;对市场需求、项目发展潜力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1.2农业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财力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国家当前在下达项目计划时均要求地方财政承诺配套一定比例的项目建设资金,为了争取到上级农业投入项目,在明知地方配套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地方财政仍签订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承诺书。在实际执行中配套任务却难以按计划完成。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有的地方财政采取先拨入后扣回的办法;有的采取虚列支出作为自筹资金的办法;有的以其他项目或用过去的实物作配套等等[1],虚假配套,导致了项目概算不足,资金规模留有缺口,项目建设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1.3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部门项目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个别项目单位领导责任心不强,忽视专项资金的严肃性,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重视不够。财务人员对项目管理有关规定不熟悉,项目资金未实行专户管理或专帐核算。存在违规大额支付现金、白条入帐、违规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偿还贷款、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不能使用到位,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目标。

1.4农业项目合同签订不完整、合同执行不严格。一些项目管理单位订立合同能力不强,签订合同时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不清楚,工程造价不确定,没有工程量和单价,对工程质量和验收标准没有要求,质量保修范围不明确。施工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履约意识淡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随意调整,导致达不到合同约束预期效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完成质量。

1.5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的机制不健全。由于绩效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无成熟经验可借鉴,许多部门及管理人员对绩效评价还不了解,对绩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清,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缺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地方只是对少数项目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且设计的考评指标不是十分合理,绩效考评后,没有进行跟踪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

2.加强农业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农业项目前期工作质量。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在选项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要认真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有关法规,熟悉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要深入实地勘察、搞好市场调研,认真分析当地优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效益突出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出有深度的可研报告。同时严格项目的专家评审制度,规范项目的评审工作程序。项目计划一经立项和批复,不得随意调整与变更,如确需调整和变更,须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2.2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各级财政按配套方案明确的比例,科学合理地编制地方配套资金预算方案,配套方案应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做到既照顾了贫困地区,又合理适度地确定市、县负担的配套比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地方配套资金预算落实情况的检查。对不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的市、县,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肃处理,并扣减第二年的项目资金,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到位。

2.3规范资金支出管理。农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农业部及省农业厅颁布和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和规定,结合实际,逐步完善本部门项目管理工作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项目资金支出的财务审批制度,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坚持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大资金监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2.4强化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建设行为。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已颁发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单位法人与项目主持人相结合的双重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奖惩和责任追究制,把项目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5建立健全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加强宣传,营造绩效评价氛围,引导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增强绩效评价意识,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效益优先的绩效管理理念。各地应根据中央、省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总体要求,制定适合本地的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绩效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评价结果应用等,建立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3篇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农业投入快速增长,在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国家农业投入项目资金的加大,项目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加强资金监管,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现阶段农业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当前,一些地方部门从本地区局部利益考虑,为争取项目资金,重项目申报,轻视项目前期工作;编制项目建议书前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了解不透切;对市场需求、项目发展潜力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1.2农业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财力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国家当前在下达项目计划时均要求地方财政承诺配套一定比例的项目建设资金,为了争取到上级农业投入项目,在明知地方配套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地方财政仍签订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承诺书。在实际执行中配套任务却难以按计划完成。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有的地方财政采取先拨入本文由收集整理后扣回的办法;有的采取虚列支出作为自筹资金的办法;有的以其他项目或用过去的实物作配套等等[1],虚假配套,导致了项目概算不足,资金规模留有缺口,项目建设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1.3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部门项目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个别项目单位领导责任心不强,忽视专项资金的严肃性,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重视不够。财务人员对项目管理有关规定不熟悉,项目资金未实行专户管理或专帐核算。存在违规大额支付现金、白条入帐、违规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偿还贷款、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不能使用到位,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目标。

1.4农业项目合同签订不完整、合同执行不严格。一些项目管理单位订立合同能力不强,签订合同时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不清楚,工程造价不确定,没有工程量和单价,对工程质量和验收标准没有要求,质量保修范围不明确。施工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履约意识淡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随意调整,导致达不到合同约束预期效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完成质量。

1.5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的机制不健全。由于绩效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无成熟经验可借鉴,许多部门及管理人员对绩效评价还不了解,对绩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清,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缺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地方只是对少数项目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且设计的考评指标不是十分合理,绩效考评后,没有进行跟踪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

2.加强农业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农业项目前期工作质量。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在选项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要认真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有关法规,熟悉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要深入实地勘察、搞好市场调研,认真分析当地优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效益突出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出有深度的可研报告。同时严格项目的专家评审制度,规范项目的评审工作程序。项目计划一经立项和批复,不得随意调整与变更,如确需调整和变更,须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2.2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各级财政按配套方案明确的比例,科学合理地编制地方配套资金预算方案,配套方案应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做到既照顾了贫困地区,又合理适度地确定市、县负担的配套比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地方配套资金预算落实情况的检查。对不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的市、县,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肃处理,并扣减第二年的项目资金,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到位。

2.3规范资金支出管理。农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农业部及省农业厅颁布和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和规定,结合实际,逐步完善本部门项目管理工作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项目资金支出的财务审批制度,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坚持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大资金监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4篇

一、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去年以来,新昌县审计局在对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未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主要表现为:超计划投资部分未重新进行报批;部分工程未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建设用地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和质量监督、消防设施验收等手续。

(二)招投标活动不规范。一是该招标的未招标。如某单位建设的路网工程,对第一段工程是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的,而对占总路网面积59%、造价为1240万元的延伸段工程却未进行重新招标,直接指定给了原中标施工单位施工。二是将招标范围仅限于建筑安装主体工程,而对符合招标要求的设计、监理、材料采购和一些配套附属工程直接发包。三是部分标底编制比较粗糙。项目内容不完整,存在漏算、多算现象,有的对一些关键数据不敲死,暂定价项目较多,留有活口。四是招标活动组织不严密。投标人数量不符合规定,《招投标法》规定有效投标人不得少于三个,如果少于三个,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而有的单位在招标时存在投标单位只有两家,甚至只有一家的现象,起不到充分竞争、降低造价的作用。五是背离招标文件签订合同。有的单位在组织招标中,不是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而是与另一家投标单位签订了合同。有的招标文件中明文规定变更费用要按合同价与标底价同比例下浮,但在签订合同条款时却不再下浮,改为按定额规定结算或综合费用按百分之几结算。有的在组织材料招标中,按合同规定招的应该是主材价,但在实际操作时变成了含人工、利润、辅助材料等在内的综合价,致使材料价格成倍增加,严重背离了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混淆了工程造价结算依据,使工程结算产生纠纷,给审计带来很大风险。

(三)超概算投资较为突出。有的因项目本身设计深度不够,概算粗略,中途变更较多。有的建设单位批少建多,擅自提高装修标准,扩大建设规模。有的承包商采用所谓不平衡报价法,先低价中标,然后设法通过中途变更来实现其利润,增加工程造价,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如某工程批准概算是944.9万元,而实际投资达到1588万元,超概算达到68%。

(四)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有的未请社会监理;有的实行同体监理,即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是隶属关系,出现“儿子”监理“老子”的怪现象;有的监理或建设单位不负责任,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工程;有的施工单位未经设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同意,擅自取消部分工程项目。有的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不规范。在未实行社会监理的情况下,只有一人签证;签证内容不全,只对工程量进行签证,未对价格进行确认;签证不及时,没有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变更联系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高估冒算工程造价。主要表现为重复计算、变更减少部分未扣除、未按招标规定比例下浮、甲供材料未剔除、高套定额或建设单位高价签证等。去年,新昌县审计局共完成16个建设项目审计,审计总投资额1.8亿元,未经招标和变更的工程造价为6014万元,核减工程造价1130万元,平均核减率达18.8%;核减率40%以上的有8个项目,占总送审项目的50%;最高的核减率达56%。如某校建设的教学综合楼工程,送审投资额76万元,经审计核减43万元。

(六)基建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一是核算不规范。有的对工程项目在单位财务账中核算,未单独设账;有的列支与工程无关的支出;有的旧房拆迁收入直接抵冲工程款,致使不能清晰反映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投资情况。二是违反现金管理条例,直接以现金支付工程款。三是用收款收据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凭据,或以建筑材料发票抵冲工程款,导致对方漏缴税费等等。

二、成因分析

审计认为,造成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

一是建筑市场不规范。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相继出台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但缺乏统一规范,建筑市场要素体系仍不健全,导致项目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工程建设等方面还比较混乱,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是建设资金紧张。建设资金大多来之不易,有的建设单位为了省钱,该办的手续未办,该请监理的未请,该缴的税费未缴。特别是在请监理的问题上,费用比较大,而且在有的建设单位领导眼里,特殊的工程监理不了,简单的工程又无需监理,请不请监理意义不大,花这个钱觉得冤枉,忽略了质量管理的必要程序。

三是工期要求紧。由于政府性投资项目工期一般都比较紧,上面又催得急,建设单位领导为了赶工程进度,在操作上图方便,往往不注重建设程序,致使工程建设管理上出现诸多问题。

四是少数工程相关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施工单位,在私利的驱动下,违规制假,以谋取多计工程款。有的监理人员睁只眼、闭只眼,未尽到应有的责任。有的预算员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作为其劳务费的提取基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往往是临时抽调,且非专业性,缺乏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施工单位却又十分内行,两者信息极不对称,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甚至有极个别的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袒护造假行为,慷之慨,谋取个人私利。

三、对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设项目管理既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从审计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来看,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切实提高对建设工程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规范就没有质量,不规范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作为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和招投标方面的法规,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工程建设知识和基本程序。

(二)要按工程建设程序操作。工程建设应遵循其本身所特有的建设程序进行,概括地说,应先计划后建设、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具体地说,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编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办理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用地和建筑施工等方面的许可证;确定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应着重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在竣工阶段,首先要进行竣工验收,然后施工单位要编制好工程结算,建设单位要做好竣工决算,并用书面形式告知审计机关安排审计。

(三)要做好基础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资料和财务资料。从方便审计而言,资料应从四个方面来分类整理:一是与建设程序有关的资料;二是与工程质量相关的资料;三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资料;四是有关财务收支方面的资料。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资料整理应按施工中落成实体同步进行,并做到图物相符,不得在工程竣工后补充。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 项目管理 存在问题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保证了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均已开始推行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并取得显着成效,主要管理模式有“代建制”模式和“工务局”模式。但由于基层政府投资管理受多重因素影响,管理难度大,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顺应政府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等进行研究并找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我国结合国内实际,并参照国际惯例,实行了项目审批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重大项目稽查制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许多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实施中的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重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不重视可行性研究。相当一些项目建设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存在有的项目已经开工,而初步设计甚至可行性报告还未审批或有的项目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甚至有“三无”工程(即无立项、无报批、无图纸)出现。   

(二)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效率较低。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许多项目由本地的设计院或建筑公司承建,建设单位完全依靠经验,而非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使这三方面的控制失调,从而导致工程质量较低。    

(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制未真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项目法人无法独立履行职责;招投标还存在有的地方或部门、行业利用各种手段,排斥潜在投标人,搞地方和行业保护或不依法招标、招标不规范、串通招标投标,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工程监理制贯彻不到位。    

(四)合同执行不严格、合同文本不统一,许多条款欠缺,或主要条款不够详细。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面的做法    

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其核心就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进行改革,按照“投资、建设、监督、使用”四分离的原则,建立责权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规范政府投资工程运作程序,对建设单位、投资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具体为:建设单位或投资单位主要履行资金筹措、项目委托及监管等业主的职责;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负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实行“交钥匙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工程依法进行监督;使用单位负责参与项目的设计审定和工程的竣工验收。    

(二)具体实施中,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从范围上讲,目前只是在城区范围内推进;从项目上讲,我们先将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城市公共设施工程以及政府各部门投资建设的房屋纳入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集中统一管理。    

(三)从三个方面着力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其一以合同为基础,明确各方责权利。我们在组织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合同为基础,重点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项目业主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项目使用单位的关系。其二以法规为依据,规范工程管理行为。主要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把好工程投资关;严格招投标制,把好工程发包关;推行风险包干,把好工程签证关;实行联审直达项目,把好资金拨付关等措施着力规范工程管理行为。其三以制度为保障,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完善了从工作人员职责,一直到与业主、施工企业、中介组织关系,内部运作模式及施工管理过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推行了项目负责人制度、招投标审查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及有效监督制度。   

三、建议    

(一)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摸索适合各地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向社会开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吸引众多专业项目管理企业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参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    

(二)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各项报批手续,加强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三)设计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设计人员要多深入现场,熟悉现场情况,认真地考虑设计方案,做好经济评价分析,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高于施工、便于施工。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往往投资少、施工快、效果好,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拆迁协调;施工图设计也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对路基处理、土石方比例、排水出口等要详尽明确,避免工程造价增加。    

(四)选择素质高的施工队伍。目前有的招投标项目限制了一些优秀的施工队伍参与投标。招标方案中投标报价的比例占得很大,实际上到最后比的是预算编制人员的预算水平,而且拟派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也未参与进来,为以后的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变数。中标的有些并不是综合素质很高的队伍,管理起来费心费力,效果并不好。    

(五)监理要切实发挥作用,要对施工内容、设计图纸等相当熟悉,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对工程施工要有很好地控制能力,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事后频频返工,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好的监理要多走、多问、多汇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六)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能力 ,既要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又要保障工程质量,还要学会运用各种管理软件或计算机管理网络来很好地控制工程进度,也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工程最新进展情况。    

(七)做好资料归档。每年管理项目多且杂,涉及到很多施工图纸、招标答疑、图纸会审、领导指示、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等,要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项目贷款;资本金;问题;建议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滑风险,国家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随着项目纷纷上马,与之相配套的银行项目贷款也出现大规模增长。虽然总体上讲银行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资本金管理均较为重视,在项目资本金比例上也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执行,但项目资本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银行存在超资本金到位比例放款情况

目前,各银行机构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的要求上,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资本金到位额度与贷款到位比例保持一致;二是资本金在贷款之前全额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中,对“资本金和贷款发放同比例到位”这一要求的把握尺度不一。有的银行要求项目资本金到位比例达到多少,贷款才能按比例投放多少;有的银行则允许贷款可以先行投放,只要确保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资本金达到相应比例即可,其中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在项目无资本金的情况下,贷款已全额发放。虽然此类银行均表示,对项目贷款实行专户管理,通过支付审批控制贷款与资本金同比例使用,但是资金账户的使用情况能否有效监控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资本金来源审查难度较大

在资本金来源与到位情况的真实性认定方面,有效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渠道单一,对有资质中介机构的有效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较难确认资本金出资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和项目,资本金较大,资金往来频繁,资金来源渠道广且在账户间经常流转,致使在日常的项目审查中很难判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有多大比例来源于自有资金,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只能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凭证和财务数据加以辅证。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管理的经验较少,行业信息的积累不足,专业的项目评估人才还很缺乏,项目贷款的评审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不高,在项目资本金来源审查和认定方面难度更大。

(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项目贷款管理水平较差

在项目贷款管理上,大型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对较好,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信社管理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制定相关的项目贷款管理制度。对项目贷款管理缺乏认识,对项目资本金比例、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项目资本金来源认定以及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真实性认定方面没有明确要求。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混乱。部分中小银行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管理办法,但是没有按此办法执行,在实际操作中将项目贷款视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三是项目资本金比例标准执行随意性较大。如某地方金融机构发放的公路改造项目,对项目资本金比例按照“省级政府不低于10%,地(市)级不低于15%,县级不低于20%”要求,执行15%的资本金比例。但2009年国务院新调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中明确要求,公路项目贷款资本金比例要达到25%,因此存在10%的资本金缺口。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难度较大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决策,各级政府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融资力度,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实施和进度加快,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在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预算内安排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出资的情况下,资本金的需求仍存在缺口。因此,对部分银行支持的贷款项目在落实资本金同比例到位相关规定上增加了难度,不仅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银行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同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企业关联方众多,资金裙带关系复杂,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透明性,增加了对其授信评估以及贷后管理的难度。大部分政府平台类贷款企业采用多头融资形式,从多家金融机构及多级财政部门进行融资,银行只能对本行发放贷款的专用账户进行监管,项目资本金投入的金额也只能依靠借款企业提供的资金投向单据进行判定,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的资本金性质确定和管理难度均很大。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较大,贷款大都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担保或融资平台公司互为担保,抵押物多为政府财产、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项目本身效益较低,还款来源依赖财政资金程度较高,政府财政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二、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加强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制度,对企业自有资金做进一步界定;对通过理财信托、发行债券、大桥贷款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应在制度上明确是否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对各行业、类型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要求进一步细化;对1996年的《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中》的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监管部门应给予进一步明确等,以清除各银行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模糊地带。

(二)各银行机构要不断加强项目资本金管理,防范风险

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对资本金进行有效监管。一是要对资本金的来源进行认真、审慎地调查和审验;二是加强对资本金比例的管理,严格执行资本金的最低比例要求,不得随意降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三是加强对资本金落实情况的监督,在信贷资金投放的同时要确保项目资本金与信贷资金同时间同比例的投放到位;四是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真实性的核实,杜绝以“融资”替代“自有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特别是各地方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以及银监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尽快出台本行项目贷款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严格对项目贷款以及项目资本金的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风险防控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做到真正了解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对外融资情况,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治理机制、偿债能力、贷款抵押担保落实问题等。二是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家银行掌握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防止过度授信、多头授信。三是积极推进银团贷款。建议监管部门对银行同业间的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业务加强指导,加强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实现同业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分担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学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风险及其审查[J].中国房地产评估师,2004(5).

2、我国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资本金制度改革研究[J].新金融,2006(4).

3、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代建;存在问题;对策

1.前言

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为“自建自管自用”。该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弊端日益暴露。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我国于2004年7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要推行并加快推进“代建制”管理[1]。代建管理,也可称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代建管理可以实行全过程代建,由代建单位(也可称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直至工程保修期结束有关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也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实行项目前期阶段工作或和建设实施阶段代建。目的在于实现项目的“建、管、用”分离,使责任追究更明确和具体,建立相互约制的保障体系,三权分离,杜绝腐败。由于工程项目代建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管理系统本身相对复杂,使得工程项目代建管理制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笔者个人认为,要想使工程项目代建管理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客观评价它现有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探讨符合代建管理发展要求的针对性对策。

2 代建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探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代建管理的积极作用,要建立在对代建管理正确定位的基础上,相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工程代建管理服务对象更加明确,属项目定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导致其性质、地位、管理权限、管控机制都更具特殊性、针对性。

2.1 工程项目管理更具专业性、合理性、科学性

代建单位在早期策划方案的编制上使其更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流程。完成通过审批后不会轻易修改,过程更显专业性和严肃性,科学指导整个工程建设的实施[2]。同时,在代建委托合同中,对管理目标进行明确规定,并在代建合同中标明未能按时按质完成工程的处罚措施,规避合同风险。

2.2项目建设和管理更具效率性

代建工作包括设计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等,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代建单位来管理工程项目。传统的建设工作量相当大,相关专业人员及管理成本很高,代建项目管理单位相对更具备专业操作能力。

2.3杜绝腐败

代建制将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个环节各自分开,打破传统模式,使工程承包、各种原材料供应、机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招投标活动更透明。代建单位有权行使自主决定权,同时接受政府有关单位监督,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

3.目前项目代建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1代建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代建单位工作存在极大束缚

在代建单位的众多外在阻力中,最大的部分来自建设单位。由于建设单位掌握着工程项目代建费用的最终支付决定权和相关工作的最终确认决定权,因此,即使有代建合同或者是相关的政策法律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只是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使用者,建设过程只起着监督的作用,对代建责任不明确,不能明确回答承担代建方应是专业的工程企业还是其它事业单位也可参与;代建单位只能是独立一方还是可以委托其它企业或被控制单位;代建权力的委托权是属于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法人等问题,因此出现管理混乱,也无法控制建设单位的过多介入。出于对工程完成满意度、更大更多工程的合作愿望等多重考虑,代建单位不得不处处顾及建设单位的“参考意见”,导致出现代建单位听指挥、当参谋,建设单位施管理、做决定的无奈局面。

3.2项目代建过程管理工作不够明确,代建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代建单位在实施项目代建管理的各个过程都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管理涉及到建设目标的建立、工程项目招标、施工阶段工程的投资以及竣工后代建项目的移交。整个过程每一项内容的控制都关系到代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各项工作不够明确,就会出现整体施工内容、标准、投资出现混乱或错误,阻碍工程进度,影响代建单位的工作被认可度和形象等问题。

3.3项目代建起步晚,管理经验明显不足

该制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各个地方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又各不相同,自身的管理经验未得到积累,与其他地区的经验又得不到交流和借鉴,阻碍“代建制”的发展。

3.4“代建制”推行力度不强,覆盖面小

由于我国代建制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推行力度较小,目前只是在国内较大的城市得到实践,覆盖面广泛性不够,同时缺乏与之相符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3]。

3.5传统履约保函在代建制实施困难

我国传统的履约保函制度随着项目施工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代建制作为一项创新的制度,传统模式发展起来的履约保函制度对其并不适用,阻碍了代建管理的发展。

4.工程项目代建管理中主要问题的对策

4.1完善工程项目代建管理办法方案,营造优良的代建制发展环境

明确相关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从细处着手,在制度上划分好代建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参建方利益关系,特别是代建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责任和权力,避免出现角色混乱的情况。从代建单位上来讲,要明确自身问题处理的的权力,清楚哪些代建工程问题有权自行处理,哪些问题需要和建设部门沟通、汇报请示,明确建设主导地位。从建设单位上来说,要明确它对工程建设的监督任务,设立专门的监督考核,在建设经费审批过程中,构建第三方支付审核,起到代建方、建设单位、第三方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作用。促进代建单位工作高效、公开,建设单位监督积极到位不越权。加强各方监督,除了上述提到的三方外,还要充分发挥审计、财政、质检、专业审价机构的监督作用,全方位规范代建市场。此外,国家应加大对代建制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各个地方代建制的建设力度,牵头经验较丰富的地区多进行“代建制”技术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为“代建制”的推广创造优良的环境。

4.2明确界定代建管理中各方的责任

为了保障非盈利工程项目顺利、有序地开展,才有了代建制的推行,实现工程项目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全程的公平、公开、公正。首先要端正工程代建单位与政府机构或政府专门委托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只属于平等的法律合作主体,不属于上下级,工程代建企业单位不存在被领导和被控制。政府或其委托机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扮演着对代建单位工程投资、进度、质量有效监督的角色,并非以往对代建单位的直接权力干预。保证工程代建单位、政府或委托机构之间规范地履行自身的职责。

4.3严格控制项目代建过程管理

一是控制好建设技术目标,通过专业的机构确定前期工作后,不得随便更改,以避免过多变更,切实体现前期工作计划在代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性、指导性和科学性。二是代建单位要灵活处理工程项目代建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解,预先对通胀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科学设定风险分担比例,严格工程变价审核和工程量变更审核。三是严格控制工程进度和完善合同管理办法。四是重视工程交移工作,现在很多合同中并没有这一工作的明确规定,代建单位应注意与建设单位就相关事宜如交移对象、交接时间、过程程序等可变因素进一步沟通明确。保障工程的最后顺利完成。

4.4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优化代建单位素质结构

工程项目代建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从事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工作经验、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全局掌控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代建单位要根据业务需要,明确制定人才招聘计划,有的放矢,特别要注重招标工作、建设设计、审价工作、机电安装、代建项目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高素质人才的招聘及安置。

4.5建立长效的员工激励、培训机制

代建单位当下的发展,容易让已经加盟的高级人才没有归属感,人才流失率大。人才聘用后,要重视员工的具体需求,根据员工需求设定个性工作计划,计划除了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外,还要细分到近期具体岗位的目标,用切实的工作成就感激励员工工作。此外代建单位还用重视对自身原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制定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培训体制,完善薪酬制度,激发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工作水平。

4.6深入推广“代建制”,实施必要引导扶持

工程项目代建管理专业性较强,它在低费用支出的基础上,能尽可能地保障工程的高质量和效率,“低投入、高产出”的健康科学模式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工程项目代建管理模式中都得到了实际和证明。因此,为了实现提高工程建设总体水平的共同目标。各地方部门机关都应有义务、有意识地推广“代建制”,加强对代建管理的宣传和普及,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扶持,促进工程项目代建管理制度的广泛实施。

4.7完善代建制履约保函制度的制定

履约保函是保障合同内容顺利进行的一种有力方式,合理科学的履约保函能促进代建制的健康发展。履约保函的制定要以避免重复担保,避免资源浪费为前提,设置时要充分考虑业主所赋予的权力、项目额度、项目时限、代建管理费、履约担保等各方面的因素。

5.结束语

政府投资项目是政府实践其基本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又关系着投资项目效果的优劣,进而影响政府职能的执行和政府形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代建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实践的扩大,工程项目代建制度定能健康发展,为科学管理工程项目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 静,浅议代建制的完善[J].山西建筑,2007,33(14):197-198.

[2]付世勇,浅析代建工程的项目管理[J].工程与建设,2007,6 (16):19-20.

[3]区钰珍,论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J].山西建筑,2007,12(21):45-46.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材料成本管理 问题 建议

公路工程材料成本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个别桥涵的比重可达到80%以上,材料成本是影响利润的最主要因素。加强材料的管理必然成为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工程项目如何加强工程材料成本控制作如下探讨。

一、公路工程材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观念淡薄。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一些施工企业领导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往往口头讲得多,实际落实少,重进度轻成本,重事后轻事前。

2.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管理混乱

(1)无采购预算或采购预算不周详严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一方面超储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停工停料,造成窝工浪费。

(2)不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熟悉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超支,失去对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优势。

(3)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采购过期料或不合格的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企业经济与信誉带来损失。

(4)关系料,非物资部门采购造成中间环节多,舍近求远。

(5)管理不严,保管不当,造成工程材料损失,变质,丢失和报废。

3.考核指标缺少量化

对相关人员的考核缺少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考核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往往是领导“拍脑袋”定指标,造成奖罚不分,打击职工的积极性。

4.材料成本核算不细致

材料成本的基础资料不齐备,帐帐、帐表、帐卡、账物不符、库存量多、成本不真实,存在潜亏想象。

二、对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1.坚持领导推动原则

领导重视是开展材料成本控制的关键。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必须由最高领导层来推动。

2.建立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贯彻执行

(1)制定采购预算和估计成本

施工项目开工前,项目总工应严格审定由工程技术部门依据施工图计算的各单项工程所需工程材料数量、规格、型号、投标单价等,严格审定各单项工程所需工程材料数量明细表和明细汇总表,严格控制各预算单项工程材料数量超设计量。

设立由项目领导、机物、工程、经营、财务参加的材料采购小组,主要材料的采购由采购小组集体研究决定,杜绝领导说了算或进人情料关系料的不正之风。根据计划下月完成的工程量,由队一级技术部门做出各单项工程技术交底资料及与施工设计图的差异部分,由项目总工程师审定技术交底资料和各单项工程所需工程材料数量,机物部根据总工审定的技术交底资料修订各单项工程材料明细表及明细汇总表。机物部结合预计本月底库存材料,做出采购预算,报材料采购小组讨论。下月初再根据上月底实际库存材料与上月预计库存材料的差异,对采购预算做出一定的调整。

(2)供应商的选择

在材料采购前,机物部应建立询价小组,小组进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在材料采购小组例会上,由询价小组汇报材料的询价情况。对于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分别汇报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列举出选材使用的理由,同时公布厂家的联系方式,以增大监查历度,提高透明度。然后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选择最低的价格、最佳的进货时间、最优的运输方式、最优的付款方式,尽量采取厂商直接供货到现场的运输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二次搬运费用。

(3)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一是加强供应商的合同管理,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二是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资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律的稳定性。三是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利用评价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廷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面有效的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4)加强现场工程材料的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现场物资管理制度,重视材料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二是严格按照各单项工程所需材料数量进行定额发料,并在每月末必须进行现场材料盘点,以便核算成本和下月做材料采购预算。三是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局,要根据施工的变化及时进行材料堆放位置的动态调整,以利于方便施工,减少重复搬运。四是设立成本控制专职人员,负责进料点收、定额发料,周转料具及小型机具的租用管理,组织材料的回收、修旧利废,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做到工完料尽。五是每月末由经营、机物,财务等部门作出月度材料成本分析资料,以便掌握月度工程进度和成本,对成本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弱点和难点,并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5)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

工程材料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采购,主要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材料质量证明书,地方材料必须经试验人员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采购。

3.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指标

建立材料采购标准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有的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工程材料标准成本定期制定出标准材料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的降低采购价格。对完成降低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罚款,凡节约用料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节约金额的20%给予奖励,现场管理人员根据点收发料质量情况、对周转料具及现场材料的管理情况、结合服务态度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处罚。

4.加强材料成本核算工作

(1)实行单项(工序)工程材料成本核算,提高人员节约意识,挖掘降耗潜力,降低材料成本

单项工程材料承包的实质是单项工程材料包干,材料承包数量以总工审定后的施工设计图计算确定,材料单价以该单项工程投标单价或按工程特点测算的单价为准。单项工程材料实行节约有奖,超支处罚的原则。

(2)分包工程材料核算实行包工包料

主要材料由项目部机物部统一采购供应,价格采用合同单价,料款在验工进度款中及时扣除;如果是清包工,只包材料数量,按材料消耗定额予以控制,并且每月末按时进行盘点,及时掌握材料的超耗节约情况。

(3)制定管理办法,夯实核算基础

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考核和评价工作质量,加强材料核算基础工作,各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分工,认真填制整理各种单据、表格、卡片等基础核算资料,保证核算真实,及时控制材料成本。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财政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6 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投入计划执行困难。

(1)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与目前政府投资规模要求很不相称,从正常性预算中安排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总量很小。(2)政府财力统筹与资金需求成为当前我市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矛盾的焦点,制约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投资缺乏计划性,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

(1)项目投资长期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财政部门无法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投资项目资金收支计划,不能及时掌握资金需求情况,无法按工程进度保障资金。(2)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执行计划随意。建设单位没有编制统一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计划,与财政部门资金收支计划不协调,导致财政安排资金与建设单位资金需求出现矛盾。(3)“重支轻收”现象普遍存在,各部门拨付资金的要求多,对组织收入工作关注少,自筹资金又不按计划及时到位,由于缺乏相应的收入来源,财政部门资金调度困难大。

(三)项目规模失控,资金压力大。

(1)对投资项目事先估计不足或对投资项目故意掩盖内容、降低标准,先以较小的投资规模去进行项目立项申报,立项后再在预算、概算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规模、追加投资。(2)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有的建设项目甚至存在未批先建、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3)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审查不到位,有的项目由于施工单位故意做大工程量、高套定额随意增加工程造价。

(四)项目建设管理薄弱,资金浪费严重。

(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1)部分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投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还是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会计制度进行核算。(2)管理费用难以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费用没有统一标准,管理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现象依然存在。(3)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资金支出没有严格把关,资金支付存在安全风险。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投资财源建设,壮大政府投资实力。

(1)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充实政府基础财力。(2)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3)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政府财力结构,挖掘财政性资金的潜力。(4)通过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总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产收益,使国有资产成为政府投资新的财源。(5)建立政府投融资机制,扩大政府融资渠道,吸收民间资本的投入,增加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

(二)统一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确保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资金。

(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部门在投资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有机整合,经过科学决策,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2)按政府确定的总体规划要求和政府投资年度预算,结合资金来源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3)建设单位应根据政府投资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结合具体投资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建设项目财务收支计划,向财政部门及时提供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财政部门合理安排资金。(4)建设单位应积极组织收入,及时按计划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三)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 (概)算、竣工结算和项目财务管理,有效防止资金浪费,确保资金安全。

(1)重视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核,财政部门在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前应对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审核,避免建设单位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投资。(2)加强项目概(预)算审核,通过积极参与审核概算,促进项目优化设计,通过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使项目招标更具公正、公平和竞争性。(3)重视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审核工作,严格要求合同和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并在合同签订时就相关事项进行承诺,明确结算办法、规定有关费用等,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上涨因素。(4)严格资金拨付管理,必须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资金支付控制,确保资金安全。(5)严格工程财务决算监督,在工程结算审计以后,对剩余工程款的拨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工程建成后能正常投入使用。(6)强化项目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核算,对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真实全面反映。

(四)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1)做好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投资应充分组织专家评审并听取相关部门的建议意见。(2)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提高建筑材料档次增加工程造价, 严禁因建设单位铺张浪费等原因造成工程严重超概算。(3)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决策程序, 防止工程“三超”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投资规模。(4)建立健全勘测、设计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变更如果是由勘测、设计单位过失造成的,应追究勘测、设计单位的责任。

(五)推行代建制,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1)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逐步破除现行建设、管理、营运三合一的管理体制, 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2)设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专职机构,撤销目前各部门的项目指挥部或筹建机构,由专职机构负责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交付使用的一条龙建设。(3)利用代建制将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的多头分散监管逐步转变为集中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0篇

设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综合上述情况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合作建筑设计 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

0 引言

近来年,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事务所在中国承接建筑设计项目。而作为隶属于国资委的中央直属大型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有诸多的项目与境外事务所合作,笔者有幸参与了多个中外合作设计项目的项目管理,在此进行总结。由于合作设计项目与独立完成设计的项目有许多特别之处,对于这类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也有特殊的要求和侧重点。

1 合作建筑设计项目的特点

需要进行合作设计的项目通常是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大型公共建筑。大多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兼有地标价值,且技术要求复杂,通常需要进行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业主对项目期望值高,工程建造标准高,通常会聘请具有国际水准、不同国家的多个设计和咨询机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物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大型文化体育建筑、星级宾馆、高级写字楼、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超高层建筑等。

2 合作设计项目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1 项目范围管理难度高

工作范围难以界定清楚,中外方工作界面划分容易出现真空地带。国内外对于建筑设计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工作深度及范围不同,导致中外方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本身就会有差异。此外,由于建筑设计本身的综合性、复杂性,并需要符合项目所在地的规范等特点,合作设计项目也很难采用按专业或按阶段一刀切的方式来划分境内外设计单位的工作界面。

目前常见的几种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方案阶段由境外设计单位全专业完成为主,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由国内设计院完成。如中国院与ZAHA Hadid建筑师事务所及英国标赫(Buro Happold)工程顾问公司合作完成的南京青奥中心项目,就是由ZAHA完成建筑方案设计,标赫完成结构和机电方案设计。

(2)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由境外设计单位完成为主,施工图设计由国内院完成,比如中国院和SOM合作的北京绿地中心项目。

(3)方案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专业主要由境外设计单位完成,其他工作由国内院完成,比如中国院与Gensler合作的王府井大饭店改造项目。以第一种模式为例,此种合作模式下,方案阶段虽然是以境外设计单位为主完成,但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标准、规范、制图习惯不同,境外设计单位完成设计成果后,需要中方设计单位按国内标准调整、复核。此外,有些工作也需要中方设计单位完成,如人防设计、面积计算及核定、日照计算等。

除此之外,有部分合作的大型设计项目技术复杂,设计过程中有诸多的设计及咨询单位,如酒店管理公司、结构顾问、机电顾问、幕墙顾问、智能化专项设计团队、绿色建筑咨询等,相互交叉作业频繁,配合工作非常多。如中国院与Woods Bagot合作设计的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阳光保险国际金融大厦项目,设计咨询团队加起来共有十几个,施工图阶段的项目协调会参会人有30~40人。一旦工作界面没有划定清楚,在配合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设计进度及质量。

2.2 沟通管理复杂

项目关系到的人多,沟通渠道多,沟通时间成本高。合作设计项目组织间的沟通方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书面邮件、电视电话会议、重要节点的集中性会议。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信息需要准确地传达到相关各关系方,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花费相当的精力组织书面文件、识别信息的传递渠道与接收对象,但还是难免会发生遗漏与错误。另外,还存在因时差问题需互相迁就开会时间,及会议翻译与沟通时间加倍等。如果项目业主没有明确的项目沟通管理机制,未能组织好日常联络,不同设计咨询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就会出现信息丢失、工作范围变化、大量设计修改等情况。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导致沟通存在障碍。设计团队来自不同国家,而工程设计行业的词汇专业性较强,会出现翻译过程中语意丢失而造成误解。此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差异,每个民族大多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文化眼光去观察、理解和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这种思想也会影响到工作配合和推进。

2.3 时间进度难以把控

建筑设计是由多专业、多方面协调共同完成的工作。而合作设计的项目则由于多方交叉作业,国内外设计单位相互为前提条件,且没有设计进度控制的唯一主体,导致进度控制难度更大,拖延现象也较为普遍。

此外,由于国外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国外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工作习惯、方式与国内不同,当项目总周期固定时,经常在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发生进度拖延,但为了保证整体进度,往往会压缩国内设计院的施工图设计时间。

2.4 成本较高

建筑设计项目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和差旅费用。

(1)人工成本

有的项目业主会简单地将合作设计项目按阶段和专业的划分来核定国内院的设计费用,而事实上工作量的变化并非如其所想。以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以境外建筑事务所为主完成建筑专业设计,国内设计院完成结构、机电专业设计为例,中方在方案阶段还需安排有相关项目经验的成熟建筑师负责项目,一方面为业主及境外建筑师提供咨询,另一方面作为境外建筑师与国内结构、机电工程师的沟通纽带。因而国内设计院需要参与所有的项目会议,审阅境外设计单位的各版本图纸,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和管理工作。其次,由于境外合作设计项目沟通的复杂性,通常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项目中的协调会议、日常往来函件和电话要比普通项目多3~5倍,项目管理人员花在管理协调上的工作大大增加,而目前大多数设计院未能对管理者的人工投入进行成本核算。

(2)差旅费用

差旅费用考虑国内和境外两部分。在定期组织的汇报会中,重要的节点会议需要所有的设计团队集中到项目所在地或业主所在地,汇报成果,明确下阶段工作,进行技术沟通与讨论。通常情况下,方案阶段2~3次,初步设计阶段3~4次,施工图设计阶段视外方参与工作情况而定,一次会议时间持续2~3天。同时必须全专业主要设计人员参加,国内设计院通常每次出差都会是10人以上的规模。这样核算下来,此类合作设计项目仅在设计阶段的出差至少高达100人次・天,导致差旅成本较大。

2.5 合作设计项目的风险因素

与国内设计单位不同,境外事务所对于设计工作的开展与设计收费进度控制非常严格,而国内的开发商付款通常会有所延迟。如方案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但由于甲方未向境外设计单位付款,境外设计单位此时只提供PDF版本的设计成果,而不会提供可以编辑的CAD版本,而后续工作又需要继续推进,进而增加了设计院的低端工作且导致图纸准确性不足,并为后续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合作设计项目进度通常推进缓慢,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地上地下分开出图的现象较普遍,工作流程又进一步复杂化,工作发生颠覆的可能性更高。

3 合作设计项目管理对策

3.1 制定合作设计项目的WBS,把分工表做成菜单可选式的责任分工矩阵

目前分工界面表的版本多种多样,多是以不同境外设计事务所制定的版本为主,工作内容不充分,没有考虑对其他咨询单位的配合工作。国内设计院应该综合不同版本的分工界面,结合国内项目各阶段的深度要求以及合作设计项目以往发生界面不清的内容,制定合作设计项目的WBS,将各阶段各专业可能会有分工界面的工作详细拆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细化的涉及业主、境外设计单位、国内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的责任分工矩阵,可以根据每个项目业主的不同需要,明确每个工作包的主要责任方、配合方、审阅方等。这样工作内容清晰明了,业主对于各方的工作量会有清晰的认识,避免了合作过程中由于工作界面不清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此外,责任分工矩阵表也有利于业主方认识到国内院在合作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一个优秀的国内设计单位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为业主排忧解难,为境外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为设计院的设计费谈判提供有力的依据。

3.2 总结合作设计基本工程流程,并按项目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流程

国内设计院应该按照国内项目相关审批流程,结合与国外事务所配合的模式,以设计进程为线索分阶段归纳和整理合作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对业主方及境外设计单位提供充分的技术服务支撑,也通过流程的梳理来解决进度控制权分散的问题,明确每个流程的主体责任,包括设计时间、合作方的确认反馈时间、业主确认时间、政府审批时间,把可以由业主、合作设计单位控制的时间管理好,使整体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控。

3.3 签订三方设计合同与双方设计合同,明确工作范围及服务内容

国内设计院应该制定针对中外合作建筑设计项目的合同模板,包括设计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及三方设计协议。

为使业主、境外设计单位、国内设计院的法律责任清楚,业主应与境外设计单位和国内设计院分别签订设计合同,将设计费用及需要保密的信息在双方合同中进行约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中要对差旅费用进行明确的规定,约定合同中包括差旅次数,通常境外的差旅费用都不包含在设计费中。

此外,三方协议中还应该明确日常沟通和设计成果的语言版本和采用的技术规范,当业主是国内业主、项目也在中国本土的话,全部要以中文和中国技术规范为主。当业主是境外设计单位或项目在国外时,则要与业主确定语言和规范要求,但要考虑到相应的翻译费用。

3.4 做好合同交底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做好风险管控,保障自身权益

为了让设计团队明确合作设计项目的特点与工作范围,在召开项目启动会时,一定要对工作内容、分工界面做充分交底,明确国内院设计工作范围,避免由于国内院把控不足而给业主带来损失。同时,对非工作范围内的工作清晰明了,也可以有效地进行范围管控,当业主给出超出设计范围指令的时候,由项目经理统一与业主交涉,有效控制范围的变更。

3.5 采用合理有效的办法提高沟通效率

(1)尽量降低由于文化冲突而引起的沟通误解。项目经理应该在开始合作前对团队所有成员做好动员工作,以谦虚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双赢的思路来开展项目管理。

(2)降低语言沟通障碍,视境外合作设计单位的情况安排团队成员。为了便于合作沟通中的技术交流,建议各个专业都选派熟练掌握英文的设计人员,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3)建立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体系。设计院应制定针对中外合作设计项目的沟通管理模式,明确项目各关系人的信息沟通需求,构建项目组的沟通网络,确定各方的唯一接口人和各关系人的职责、权限,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即信息发送并接收后,双方必须对理解情况做检查和反馈,确保沟通的正确性。

(4)注意正式沟通留有书面记录。项目过程中,与业主及合作设计单位的交流文件全部要以书面为主,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并抄送给内外部相关单位及个人,以便相关方清晰知晓具体内容。尤其是涉及到重大事件,电话或当面沟通后,也需要有书面文件。对于重要节点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并抄送与会各方,对于外方和业主方形成的会议纪要内容要及时审阅并回馈,以保证没有信息遗漏。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财务管理 建议

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在事前未纳入部门预算

为数不少的工程建设项目并未真正按照审批程序进行,以至于其资金不在部门预算之内。甚至很多建设项目尚未审批程序核准,就已经开工建设,导致违法违规的诸如“三无工程”、“三边工程”频繁出现。

(二)事中的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

国家的相关法规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应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然而实际上不少单位在此方面监管意识淡薄,导致管理不力,甚至很多建设项目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概算决算出入巨大,同时也没有严格按程序报批。

(三)事后违规办理财务决算

按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在竣工后一定时间内完成决算编制。然而实际上很多建设单位往往在此方面一拖再拖。

(四)工程款项拖欠严重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发生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项、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等本不应发生的情况,而这类情况往往会造成财务管理难度系数的上升,也会出现众多不必要支出,从而降低了施工企业的效益,形成账目与实际收支情况不相吻合。最终不仅导致经济效益的损失,而且造成企业担负利息压力,进而形成资金周转困难。可能出现一系列消极的连锁反应。

(五)整个进行过程中审核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就实际而言,很多财务人员仅仅负责核算,很少全程参与工程管理,故而其普遍缺乏概算、预(结)算知识,故而难以落实事前监督、事中管理工作,审核职能被严重削弱。

二、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不够重视资金管理

在此方面第一是单位重视不够,“重上马轻视管理、重前期轻中后期、重形象轻资金”的“三重三轻”情况普遍,不少的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审批由相关分管领导担任,而并非单位负责人。第二则是审计监督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年度收支、人员离任经济责任两方面,都缺乏深入的审计和相关检查。

(二)制度建设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难以对工程项目建设中诸如资金预算、收支管理、结余收缴、资产交付、负债管理、竣工决算编报及审批之类的一系列问题有明确规定。

(三)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众多的财务专业毕业生进入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后,往往因为缺乏经验,对很多核算办法和政策理解得不够透彻,同时单位又缺失相关的业务程序、工程概预算等方面的系统性培训。

三、针对前文所述情况的解决对策

(一)事前关注项目的合法性

按目前的相关制度,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批复,开工报告,竣工验收等程序。故而前期准备工作中,审批程序首先必须到位,财务部门必须掌握该程序中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尤其要把最终确认的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计划放在一系列活动的“根基”位置上。

(二)事中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在此方面主要是明确其主要任务: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编制、预(结)算审核、资金拨付、财务决算审批、效益分析评价等“工序”,从而全范围、全过程地对其实行监管,以此来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应严格履行自身职责,负责人则应充分认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监管环境。

(三)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在此方面主要内容包括: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将其算作部门预算的一部分;规范资金拨付管理,将相关款项的拨付依据统一化,从而强化审核、监督等工作;规范结余资金管理,将一系列资金上缴、留用比例等内容明确化;规范项目竣工决算的编报、审批;规范采购管理;规范资产交付使用管理等。

(四)内控制度严密化

建立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形成有效的对资金使用各环节的制约、监督体系,相关活动必须有文件、合同的支持,合同条款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相合,并将合同等文件及时上报以作为款项使用依据。通过控制付款环节来有效杜绝支出违规。

(五)加强人员培训

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方面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方面,与此同时也应重视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乃至于招投标、概(预)算之类的系统知识。

(六)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检查机制

通过“年检”来保证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为此,可以聘请一些相关的中介机构,借助其独立性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反映其中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审计监督来从资金到位情况、招投标合法请来、资金使用合规情况等角度来确保相关资金的“合法性”。

(七)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起来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范围应覆盖立项、可行性、概算、决算之类重要环节,以此来将经济性评价、效率性评价、效果性评价三者融合为一体。通过评价项目建设的工期、质量、成本以及投资的收益率、回收期之类内容,来判定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核算工作中,只有将建设法规、会计法规二者相互结合起来,并以之为依托进行完善的监督管理,方可杜绝漏洞的产生。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资金监督、控制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相互的关系。在督促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环节依法按章办事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核算质量,完善和控制各项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卓义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 2012(08)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河道 非防洪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和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东北的水利工程也将从中收益,尤其是最近几年雨季的洪流泛滥,防洪工程已经进入必须解决的阶段,因此,了解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提供出来。是必要且必须的。

一、非防洪工程建设的一些项目

在我们深入了解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客观现状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和河道内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念有不可或缺的认识。河道内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主要是堤坝,水库,水电站等。由于河道内一些桥墩等建筑长期占用了河道,很容易形成淤泥、拦截表面污物形成浮岛等使河道的泄洪能力形成不必要的弱化。

二、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问题的的基本概念和大概认识。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飞速发展,水利事业对促进河道经济发展之间的水上运输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逐眼前的狭隘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以及长远利益,这个问题在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体现尤为明显。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数目数量繁多且繁杂,较难系统有效的管理,针对这种严峻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情况,我们就不得不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调查工作方案,抽调水政监察、工程管理、防汛办公室等相关人员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河道治理具体方案。该项工作的完成,将为今后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管理解决方案

1、各管理部门要进行河道内普查

为了有效并全面的调查河道内已经建设以及即将建设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会危及防洪任务并及时效率的上报水利各部门以求各部门能及时采取对策。 当地部门应该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调查等方式去全面了解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防止各类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防洪工程安全,并避免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事件。被派去工作的普查小组需对所了解到的建设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逐个按照名称、管理单位、种类、位置、规模或者数量、用途、可能产生的危害及管理单位联系电话等都要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绘制成表格和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标注图,拍照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数码照片。同时向当地群众宣传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危害性,鼓励群众如发现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应及时向河务部门举报,避免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普查工作出现遗漏。

2、依法破除河道内取土围堰

组织机械设备,集中力量,对河道内取土围堰进行依法破除,确保行洪安全。 河道巡查严格遵照《河道巡查报告制度》执行,并以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执法检查依据,重点检查河道管理范围内是否存在河道采淘砂、违章建筑、违章堆放等项目;未经同意擅自建设工程、擅自围垦河道进行河道开发、在河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障碍物、毁坏防汛和水文测验设施设备以及非法向河道内排污等违章违法行为。

3、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防汛道路畅通

对沿堤村民加大宣传力度,使村民深刻认识到在提防上设障后所造成的危害,认识到防汛道路畅通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水法法规;二是制订确保防汛道路畅通的责任制度,层层落实,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并出台确保防汛道路畅通的应急措施,针对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做了周密部署,从制度上确保防汛道路畅通;三是水政执法大队、派出所、养护管理人员加大工程巡查力度,勤跑、勤看,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清除,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防汛抢险道路畅通。

4、防汛工管两手抓

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工程管理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是上下树立工程管理“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汗往一处流,机关职工义务上堤清除高杆杂草,养护职工起早贪黑投入到工程管理工作中去;二是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范围内的提防、险工、控导等雨毁工程进行及时统计、平垫和整修,尽最大努力减少雨毁工程损失,降低水毁程度,确保防洪工程完整;三是抓住雨后有利时机,加紧对堤肩、堤坡的草皮栽植、补植,以增强防冲固堤能力;四是水政执法人员,加密巡查次数,加大巡查力度,对新栽植的草皮进行重点巡查,以防牛羊上堤吃啃,确保草皮成活率;五是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强制度,明责任,把工程管理当成大事要事来抓。

5、加强汛期水上安全监管

对辖区涉水项目进行安全检查。缺乏安全意识,将河道当成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尤其是临河村庄经常有青少年下河游泳,发生淹溺事故的机率在不断增加。为此,根据有关要求,组织水政水资源与防汛科相关人员认真开展水上安全监管。每到一处,检查人员都要认真查看渡船、施工船只和浮舟技术状况是否适航,救生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并仔细了解各渡船和浮舟渡运量的变化,帮助各渡口和浮桥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渡口有超载、渡运救生措施不全等及时纠正,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同时,防洪工程重要堤段、主要水事活动场所及各入河路口,设立警示标志,标明禁止下河洗澡、警示语等,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6、积极筹备水法宣传周活动

为迎接普法宣传活动的到来,各地河务局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早安排,积极筹备各种宣传活动资料,力求宣传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 为深入开展水法宣传,各地河务局要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安排,成立《水法》宣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作宣传横幅、宣传版面、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等工作;在繁华集市设立咨询台,营造宣传气氛,做好向上级的信息反馈工作。在活动期间,应组织水政监察员向水资源取水户,浮桥管理单位和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宣传,重点宣传鼓励职工积极撰写宣传文章,围绕“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这一宣传主题,大力宣传发展水利,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水事环境;通过与地方水利局共同携手、联合,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和沿河道群众的水法意识,以实现流域与区域在水法律普及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活动期间,要注重反面典型警示作用,深入开展对河道违章建筑、违法取土、违章垦殖等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

四、、关于水利工程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施工成本;成本控制;项目管理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管理活动,都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企业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辽宁鞍山瑞城御园工程项目,因施工工艺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却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又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土方开挖缺少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现场签证不明确,最终存在重复挖土,幸好在成本部的仔细核对中,剔除重复的土方量,未造成损失。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成本核算人员的积极性,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⑵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例如,施工现场发生变更或是签证,项目经理部及工程师往往看重的技术施工方案,而忽视成本的考虑。

⑶ 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又由于施工中工序衔接紧密,没有过多的考虑时间,存在口头协议,过后又缺少及时的书面手续,造成结算时双方的矛盾冲突,致使工期滞后,进而使工程成本增加。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⑴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经济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⑵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⑶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问题对策;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will bring good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project and the project enterprise, to the state will bring good social benefit.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ject and can play its due role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control aspects of human, material, machine, method and environment, which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other project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E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指对建设项目运行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这一过程包含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工程验收等不同阶段,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企业或单位密切配合,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给予相应的监督管理,这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迅猛地发展和飞跃。其中,建筑业的发展也很迅猛,很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为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质量管理得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最终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项目针对特定的建筑群、建筑区或独立的单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在施工项目所在地,按工程规模大小,实施动态的、有步骤的管理。它是从开工到交钥匙以及回访服务全过程的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要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质量、工期、成本三者的辩证统一。施工项目管理主要特征有:一是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二是施工项目管理具有时间控制性;三是施工项目管理内容随着阶段及要求发生变化;四是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状况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

2.11在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是一个建筑工程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如果基础打得不够牢、主体设计得不科学与不合理,那么整个建筑工程也就毁于一旦,即使建造好了,也毫无价值可言,更不会通过施工监理行业的监督与管理,那么质量上让人堪忧不已,那么人们就不愿或不会去选择这样的建筑入住或者建工厂或用于其他方面,最终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失败。在当前时期下,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是那么理想。如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钢筋混凝土不够坚硬、混凝土的混凝速度过慢、表层基底没有处理完好、基板与基柱在搭配上的不够协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失败和无意义,整个建筑即使建成了,那也根本没有价值可言,在质量检测时也自然不会通过的。 2.12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 如果一个建筑工程不存在基础和主体阶段的种种问题,那么是不是说一个建筑工程就算完满的结束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往往会遗漏掉一个重要的环节或者说是阶段,这就是装修及设备的安装阶段。如果设备安装及装修阶段出现了问题,也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卫生间、地下室漏水,墙体粉刷不够彻底而导致石灰的脱落或坠落,电气安装方面的问题,饰品安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等问题。 2.2 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低下工程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经验匮乏,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承包商往往将工程监理当作质检员,限制了工程监理在控制工程质量中的作用;工程监理的范围狭隘,监理应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并且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但目前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不但难以起到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也使监理市场十分混乱,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发展。

2.3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即使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会影响工程质量;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需要,临时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检测机构;标准项目库;测试项目;关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纺织品检验实验室均已经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并纷纷开发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1,2]。在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必定会有样品流转的业务功能模块[1,2]。其中对于样品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判定标准的选择又是整个业务功能模块的重中之重。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高效、便捷、易维护的标准项目库。 本文将介绍本单位在构建标准项目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仅供参考。

标准项目库的作用简介

虽然各个检测机构在样品的流转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需要经过样品的信息录入,测试项目的选择,分解到各个试验小组进行检验,最后出具报告等4个基本的步骤[3],如图1所示。

图1 检验流程

对于测试项目的选择,根据客户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不需要进行测试结果符合性的评价,这种测试项目可以直接从常用的测试项目库中进行选择;另一种是需要进行测试结果符合性的评价,这种测试项目一般要从对应的产品标准、企业标准或者是综合类标准(如强制性标准、生态安全标准等)对应的项目库中进行选择,如图2所示。

图2 测试项目的选择流程

标准项目库的作用就是在上述的选择测试项目的过程中提供一个供选择的界面,可以通过测试项目的名称或者项目的测试方法选择测试项目,也可以根据指定的评价标准选择具体的测试项目,如表1所示。

通过选择项目可以将该项目对应的测试方法、所属的检验小组、项目的收费、评价指标、单位等一起选中。

标准项目库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介绍的标准项目库的作用来看,要进行项目的选择,首先需要构建各种标准的项目库。之前本单位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2009年开发的,由于当时的业务情况以及条件、经验的不足,构建的标准项目库存在着以下问题(图3):

图3 标准项目库

1.测试项目所属的检验小组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测试项目是由不同的试验小组测试,如“纤维成分含量”项目是由成分组测试,“耐摩擦色牢度”项目是由色牢度组测试。当需要调整某个测试项目所属的检验小组时,需要在整个标准项目库中查找含该项目的记录进行修改,对于不断增加的标准项目库,这样的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容易遗漏。

2.测试方法的版本问题

当从产品标准中选择项目时,由于产品标准中某些测试项目的测试方法指定了具体的版本,如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4]标准中的“耐皂洗色牢度”项目的测试方法GB/T 3921―2008 有指定年份2008,当方法标准更新时,未指定年份的测试方法需要更新到最新版本,在进行测试方法的批量更新时,目前的标准项目库无法识别哪些项目是可以直接更新到最新版本。

3.测试项目的认可状态问题

由于早期构建标准项目库时,未加入测试项目的认可状态标识,导致整个项目库所有的测试项目的认可状态不明,只能通过在出具报告时进行人为识别,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遗漏。

4.测试项目的检验周期问题

由于每一个测试项目都有相应的检验周期,在之前构建标准项目库时,我们给每个测试项目都添加了检验周期。当需要批量修改某个测试项目的检验周期时,会出现前述相同的问题,需要在整个项目库中进行逐一操作,效率低下,而且当新增标准项目库时相同的测试项目的检验周期无法自动获取,还是需要逐一添加,这给整个报告的测试周期的判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5.测试项目的收费问题

当单位对某个测试项目的收费进行了调整,需要在项目库中修改该项目的收费时,需要在整个项目库中搜索逐一修改,非常不便。

6.测试项目的批次统计问题

由于不同的产品标准对于同一个测试项目有不同的项目名称,比如同样是“耐光色牢度”项目,不同的产品标准里面叫法不同,项目库中会有“耐光”“耐光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等项目名称,这样给统计“耐光色牢度”这个项目的测试批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今后标准项目库的改进方向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单位于2014年开始对旧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进。通过对测试项目的属性分析,我们采用测试方法与测试项目、收费、检验周期、所属的试验小组、认可状态进行唯一关联,也就是通过测试方法可以确定这个测试项目的收费,所需要的检验周期,所属的试验小组,以及认可状态。根据这样的绑定原则,构建一个基础项目数据表,如图4所示,每个测试方法对应的组合都有唯一的ID识别。

之后在构建标准项目库时,所有的测试项目都从基础项目数据表中进行关联选择。由于基础项目数据表中的项目属性组合是唯一的,不重复的,当需要修改整个标准项目库中的项目的收费、检验周期、所属的试验小组,以及认可状态时,只需要在基础项目数据表中找到对应的这条项目记录进行修改即可批量更新。同时由于标准项目库已经与基础项目数据表关联,当需要进行项目的测试批次的统计时,可以通过根据基础项目数据表中的项目名称进行统计,这样就避免了多个类似项目名称的干扰。而测试方法的版本问题则可以通过在录入具体的每个产品标准的测试项目时进行人工标记进行识别。通过以上思路修改后的标准项目库如图5所示。

结语

以上是本单位在构建业务信息系统的标准项目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总体来说,升级后的标准项目库更加的人性化,易于维护,对于测试项目的选择也更加的便捷,在不断实践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待改进之处,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夷婧.纺织品检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探讨与设计[J].中国纤检,2012,8(下):72-73.

[2]马兰.浅谈服装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13,202:60-63.

[3] ISO/IEC 17025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