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

篮球的培养目标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男子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

一、前言

十多年来,我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不断深入,中国男子篮球联赛(CBA)的开展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高水平外援的不断引进给中国篮球锦上添花。但是中国男篮国家队的水平却不升反降,特别是2013年亚洲锦标赛上半决赛负于中华台北,创造了男篮38年来的最差成绩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甚至“中国男篮已经沦为亚洲二流”的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球迷接受。对比联赛的火爆和国家队成绩的不尽人意,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出了问题。

纵观当前世界篮坛,无论是凭借超强个人能力雄踞霸主地位的美国还是信奉集体篮球理念以团队合作成名的西班牙、阿根廷,篮球水平高的国家在人才梯队建设上都花费了大量精力。后备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本国篮球能否保持长久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举国体制”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而逐渐表现出问题,人才梯队的断层直接导致我国篮球新老交替缓慢,国际比赛成绩每况愈下。

本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借鉴世界篮球先进水平国家后备人才培养经验,提出改进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策略,以期对中国篮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二、当前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后备人才数量匮乏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篮球运动在我国更是在街头巷尾开展火热,但是真正注册篮球运动员数量很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篮球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世界高水平篮球国家甚至比不上有些亚洲邻国。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篮球投入产出比较低,培养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需要大量投入,而即使打上职业比赛收入水平较高的也只是少数运动员,多数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薪资水平并不能回报长期以来的专业训练所花费的物力财力,因此,篮球后备人才的缺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运动,球场上前锋、后卫、中锋又可以细化为5个位置,每个位置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特点都有明显不同,而由于中国篮球近些年来的中锋传统,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等高水平大个子球员的成功使得后备人才选拔上出现过度重视运动员身高忽视球员技术水平的现象,其直接后果是我国长期以来后卫线上的表现始终为人诟病。此外,我国人才培养体系虽然有大学生篮球联赛、俱乐部青年队、篮球学校等,但是对CBA的人才输送规模仍然有限。当前我国篮球成年队伍有近50支,而青年队只有30支左右,可以说,后备人才梯队结构的不合理已经成为中国篮球持续发展的瓶颈。

3、青年球员技术水平较低

由于选材理念的偏差,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动作粗糙,同时由于缺少比赛锻炼临场经验也很匮乏,主要表现在正式比赛中容易紧张、技术动作不熟练、犯规多、对抗能力差等。相比于欧洲篮球技术先进国家球员,我国球员在场上能打的位置很单一,缺少“万金油”似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孙悦作为身高2.06米能在小前锋、得分后卫、控球后卫三个位置调动的球员深受教练员的喜爱。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一年的正式比赛数量仅在10场左右,比赛锻炼效果不佳,而作为篮球最为发达的美国,其中小学篮球运动员一年的参赛数量一般在40场上下,以赛代练,水平提高很快。

4、青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较差

相比于欧美运动员,亚洲球员在身体上很难占据优势,虽然经过科学训练能够很好提升运动员体能状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篮球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陈旧单一、训练手段缺少变化创新、训练设备陈旧,体能训练效果较差。特别是在上肢力量和无氧耐乳酸能力上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情况不理想。国际篮联比赛需要40分钟的高强度对抗,但是我国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一般只能保持25分钟左右的竞争力。

三、创新男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策略

1、多维培养目标的建构

多维培养目标的建构既要求在培养后备人才时重视将篮球学校、俱乐部青年队、大学生篮球联赛与成人职业篮球要求相结合,又要求运动员篮球技术水平训练与文化课、道德建设相结合。统一培养目标,明确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路,根据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特点,融合俱乐部篮球与篮球学校的优势,共同服务于培养和输送篮球后备人才的目标。

2、促进篮球人才管理多元化

当前我国篮球发展趋势应与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定走职业化道路,转变政府在篮球管理工作中的职能,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政府管理部门对于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垄断。在篮球人才培养管理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俱乐部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明确各行为主体的权限和职责,促进各方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良性互动和互补,提高篮球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将政府退出机制与体育管理部门放权相结合,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篮球运营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改革中国篮球协会的职能,在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中寻找平衡,不断将人才培养工作引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除此之外,完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统筹建设训练测评体制;改革赛制,通过比赛促进篮球后备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小结

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在当前面临着人才数量匮乏、梯队结构不合理、人才技术水平粗糙、体能较差等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改革赛制、合理分配资源等。

参考文献:

[1]张宁.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症结分析与重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6: 76-80.

[2]闫军, 王晓春, 吴敏, 王小安.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02, (02): 37-39.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竞技篮球;发展;对策

1. 明确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目标

1.1立足体育强国目标

战略目标是指竞技篮球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战略目标一般是在对国内竞技篮球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竞技篮球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总体目标,以及各时间段内的阶段性目标。我国竞技篮球战略目标是一个由职业联赛、国家队建设、青少年训练、科研体系和教练员培养五个竞技篮球运动的构成要素各自具体的战略目标所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1]。

在我国现有体育体制下,奥运战略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竞技篮球发展的战略目标是“2016年夏季奥运会,竞技篮球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20年夏季奥运会,竞技篮球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进入先进国家行列”。

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目标是提高竞技篮球综合实力,进入世界竞技篮球强国行列,促进我国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总体战略目标。而体育强国目标是通过各项竞技运动综合实力的提高来最终实现的。虽然我国目前的竞技篮球水平有所下滑,但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不能改变。只有坚定的立足体育强国目标,为竞技篮球的发展指明方向,才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与优化,促进我国竞技篮球综合实力的提高。

1.2继续实施奥运战略

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对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竞技篮球的发展不仅要符合全球篮球运动发展的规律,而且更要与各国的实际国情相适应。虽然说,体育发展无国界,但是体育发展的形式受到实际环境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形式与规模是有差别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各国实际国情出发,对于竞技篮球在国内的发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经实践证明,奥运战略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更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强调:“整合全国竞技体育资源,发挥各地方的优势,调动全国备战奥运会的积极性”。所以,我国现阶段竞技篮球的发展应该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指导,调动全国资源,健全各项体系,进而提高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

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应立足体育强国目标,以奥运战略为依托,加大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推进竞技篮球基础建设,健全竞技篮球管理体制,最终提高我国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缩小与世界篮球强国的差距。

2. 建立健全训练竞赛管理制度

2.1把握运动训练规律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最终目的是产生优异的比赛成绩。所以,运动训练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见,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是竞技篮球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所以,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运动训练的重要性,把握运动训练规律,创新运动训练方法,突破运动训练手段,不断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同时,还要加大科研力度,结合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建立起符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竞技篮球训练体系,进而推动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创新。

2.2完善篮球竞赛制度

体育运动无国界,但体育运动的发展会受到国家相关体育体制的影响。根据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历程来看,现阶段的体育体制在很多方面制约着我国经济篮球的发展。所以,要促进竞技篮球的快速发展,实现2020年我国竞技篮球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的奥运战略目标,就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遵循篮球发展规律,加大体育体制改革力度。

首先,要重点研究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现状,探寻影响和制约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的体制性或机制性因素和障碍;

然后,要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逐步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健全篮球竞赛管理以及国家队训练、竞赛管理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机制。

在此过程中,应该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相关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实行管办分离,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宏观管理,强化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

3.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3.1明确后备人才发展战略

战略重点是指为保障竞技篮球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着重注意的环节。根据竞技篮球的构成要素划分,战略目标可分为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制度建设目标和成绩战略目标。那么,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该包含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和人力支撑。

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是以人才强体为支撑,以优化后备人才培养结构为重点,促进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发展,形成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等机制,为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3.2落实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战略阶段是指将竞技篮球战略目标进行有机分解,细化各阶段的任务,促进总目标的实现。根据竞技篮球发展的阶段性划分,战略目标可分为初期战略目标、中期战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那么,战略阶段可分为打基础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保持优势阶段。

在我国现有是举国体育体制下,奥运战略为我国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所以竞技篮球的发展战略阶段是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指导,以奥运会为周期,实施各战略阶段对竞技篮球的具体部署。

优秀的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所以,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发展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竞技篮球发展水平,贯彻落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的奥运战略要求。

4. 加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力度

4.1推行精英教练“双百”培养计划

国家体育总局的“双百计划”是分别于2012年至2014年、2015年至2017年、2018年至2020年,分三批共培养100名国家队以及省区市专业运动队教练员和100名业余训练单位教练员,培养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教练员的训练研究、难点攻关、参赛调研、、出版专著、参加培训等工作。

所以,在竞技篮球方面要借助精英教练“双百”培养计划的推行,健全我国本土教练的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教练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走出去、学回来”的方式,加大本土教练员到美国、欧洲等顶级篮球联赛的学习力度,使其学到先进的竞技篮球理念和战术思想体系,回来后加以整合,为我所用。还可以通过“引进来、用得上”的方式,聘请国外优秀教练员,将其先进的篮球理念用于训练和竞赛过程。

4.2加强裁判员管理

在竞技篮球运动中,裁判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篮球比赛中的执法者,公正有序比赛环境的营造者,裁判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进程,甚至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尤其是在攻防节奏变换飞快的现代篮球比赛中,裁判员的作用更加明显。

我国竞技篮球裁判员主要分布在学校教师、体育系统、在校学生等各个行业,其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国家相关部门已认识到裁判员的重要性以及裁判员现状,因此加大了对篮球裁判员的培训。2012年7月来自我国西部136名裁判员组成的西部地区篮球裁判员培训班圆满结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促进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就必须要严格把关裁判员准入措施,完善裁判员培养机制,健全裁判员奖惩制度。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引入到现代竞技篮球比赛中,使得裁判员在必要情况下,借助信息技术,做出更为准确的判罚。既可减轻裁判员因主观判断导致的判罚失误,也可营造更为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5. 加快篮球职业化发展速度

5.1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篮球道路

职业体育是体育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体育运动发展历程中的必然产物。篮球的职业化是世界篮球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现代社会,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影响,职业体育的全球化趋势也日趋明显。

体育协会的实体化,项目管理中心的去行政化,不仅会给相关体育企业带来更多的权利,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使得企业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权力过度集中, 监督机制难以运行等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实体化与去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体育企业进行体育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活跃了体育市场的发展。多样的运营方式不仅会给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由先前国家单一投资发展体育事业的局面,扩大了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源,为政府财政的增加贡献力量。

所以,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篮球道路,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符合篮球运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世界篮球发展实践的运作规律。

5.2促进篮球职业化与为国争光的和谐发展

纵观世界篮球强国,其篮球职业化程度非常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职业篮球的探索。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职业篮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所以,现阶段我国要积极探寻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协调发展的模式,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首先,根据世界职业篮球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晰产权管理,界定运营范围,维护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市场调节作用,为我国职业篮球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序的环境。

其次,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重点,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协调好职业联赛与国家队备战的关系,调解好职业篮球运动员训练与国家队成员训练的关系,处理好篮球职业化与为国争光计划的关系,形成职业联赛为奥运战略服务的和谐发展关系。

再者,以改革开放为契机,以解放思想为原则,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借鉴NBA等世界高水平职业篮球的发展经验和管理模式,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做到“外为我用,学以致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化发展模式,提升我国竞技篮球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朱天明.构建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结构的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4):59.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3]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56.

[4] 张继忠.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

[5] 邹师.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2.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3篇

(一)教育观念的发展和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国学校教育更注重从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的层面,考虑国家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当然从篮球教材的编写上,更多的是从社会需求和个人双方面需求来编写的。随着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到来,逐渐的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反映在篮球教学工作中,表现在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重视教学方式的变化等。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篮球文化的理解,对教师教风德风的要求。此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那些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技术指导。

(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变化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体育教育专业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目标具有导向性,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质量、考核评价及教学方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为满足国家需要而培养专业人才,体现国家意志。而现在,体育教育专业是在考虑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时,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意志。这种培养目标的转变既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体育人才培养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然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都是通过教学计划或者课程设置来体现的。

(三)篮球运动自身的发展

自1891年篮球运动诞生以来,已经经过一百多年的坎坎坷坷。首先,体现在篮球的比赛规则上。有初始的无明确规则到13条规则的制定,以及在比赛时间、比赛活动区域、战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调整,充分发挥了规则对篮球比赛的制约作用,保证了篮球竞赛在同一条件下的相对公平性、合理性。其次体现在篮球运动技术动作的不断提高上。攻守平衡的同时强调攻守转换的意识转变。受篮球战术思想的影响,在战术方法上朝着更快、更准的立体化方向发展。另外,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篮球比赛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篮球文化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

二、提高篮球教材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材出版的质量

作为教材,首先要保证其质量,不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疑惑。经仔细阅读相关篮球教材,都难免会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在1992版教材,移动分类图中介绍了两种移动技术,即“绕前步”和“绕后步”。在2001版篮球教材中不单单讲述了移动技术,还在防守技术中讲述了防守移动,作为移动技术的防守移动在移动分类图中却标注为移步,并且增加了移动分类图中没有的技术方法,根据逻辑原理,绕步和绕前步属于隶属关系。当然,移动和防守移动也同为隶属关系,但是按照移动分类图表述,这种情况不能成立,容易给读者造成困惑。

(二)深度挖掘篮球运动的健身性内容

随着世界大众体育的发展以及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篮球运动在我国已经广泛普及,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健身、娱乐、休闲的运动项目,吸引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条件的人共同参与,其开展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三人篮球、投篮、扣篮比赛的开展,增强了人们的体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人们对于常见的篮球运动伤害的预防和处理,篮球运动营养和恢复等健康知识的掌握也与日俱增。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从事社会体育相关工作已经成为新的培养目标,因此增加多种形式的篮球运动以及篮球活动的健身性内容势在必行。目前对于篮球健身性内容的挖掘程度还不够,远远不能满足篮球活动健身的社会性需求。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 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61-02

初中篮球运动教学是八年级下学期、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团队性强、直接对抗性强、规则性强运动项目教学。篮球运动以投篮为中心,围绕着如何激励活动者能将篮球更快、更准、更多地投进篮筐和破坏对手投进篮筐而展开的。自篮球运动创建百余年来,国际篮球组织及各国篮球界人士不断研究探索,提出了种种新观点,出现了多种新技术、新战术,使篮球运动内容更丰富,活动更富于魅力,深受学生喜爱。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课程价值第三条中指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初中篮球运动中,充分挖掘个人与群体、合作与竞争、尊重与关心等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组建篮球练习队,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

1.组建篮球练习队

进入八年级,第一次篮球课,应在以往了解学生情况的条件下,固定男女4支篮球运动队。男女比例理想状态下,每对10人。队内选定队长、副队长、教练员(兼任)、裁判员(兼任)、记录员(兼任)。就好比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小组一样。

2.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每次篮球课、篮球运动训练都以团队的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学生自己取队名、呼号,培养小小篮球队内文化。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3.培养团队精神

要培养积极上进的团队精神,使班级篮球队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团队的个人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必须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团队的整体目标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队员身上都得到落实;每一个队员自觉地向团队中最优秀的学生看齐,通过队员之间正常的竞争达到实现激励功能的目的。这种激励是要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队员的认可。

二、篮球基本功练习,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刻苦钻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篮球基本功训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包括控制球训练,运球训练,传接球训练,投篮训练。虽然这些项目绝大多数是个人技术,但是,在练习时,每次每项练习,都以班级篮球练习队为基本单位。

1.形成自我管理机制

如控制球,每人每次控制多少个,控制效果如何,传接球采取两人双手传接上篮、3人绕8字传接球上篮来回多少次等,由队长控制,记录员记录。在练习队内发现人才。队内自主选定篮球运动比赛中锋、后卫等。

2.基本功训练除传接球需要配合外,都是个人训练

把个人训练与集体成绩结合起来,培养队员互相帮助、督促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个人技术练习中,非常枯燥,非常艰苦,只有具有克服困难、不屈不挠意志品质,才能完成训练任务。在练习中可由以制造多种困难的复杂局面,设置各种障碍,增加各种精神压力,加大各种难度的练习等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攻防基础配合练习,培养学生规则、合作、责任、诚信意识

配合练习分为进攻基础配合,如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突分配合和策应配合;防守基础配合,如挤过、穿过、绕过、换防、补防配合、夹击配合、关门配合等。这些项目进入到队与队之间的进攻与防守,对抗性增强,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极好机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在对抗中没有规矩就无法判断是非输赢。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1.讲解裁判规则

让学生分清楚哪些动作是犯规的,裁判是什么手势,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哪些物品运动员能带上场,哪些不能带,指甲应仔细剪好,以防划伤队员。重点讲解侵人犯规、掩护犯规、蓄意犯规、违例、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风尚、取消竞赛资格犯规等。

2.事先进行诚信教育

犯规队员要正正当当举手等等。要用职业运动员的实际事例教育学生在运动中保持诚信。

3.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

篮球运动主要靠配合,个人技术虽然重要,但是团队对抗,没有配合就没有胜利。从运动员来说,需要高于矮的配合,快与稳的配合,勇猛与机制的配合;从攻防基础配合来说,离不开队友的配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战术配合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合作共赢得意识。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篮球运动中,每个队员责任在肩,守土有责。防守,要做到防线不被突破;进攻,要突破一切防线。在运动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个人防守练习,培养学生拼搏能力和创新精神

个人防守练习如抢球、打球、断球、抢篮板球等,身体对抗非常剧烈,必须要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近身拼抢的狠劲;培养学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蛮劲;培养学生不畏强者敢于亮剑的精神;培养女生女子篮球男篮化巾帼精神;培养学生在规则意识下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基本技战术练习,培养学生大局意识竞争智慧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主要依靠球员技术运用的单打独斗和主要依靠全队的战术配合(包括掩护、策应、突分、传切等基础或局部战术配合)来创造各种内外线空位的投篮机会以及保证个人技术的充分发挥,这两种情况客观存在。但是战术配合还是占有压倒性的多数。在篮球训练与教学中,战术配合的培养是长期的。战术配合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战术配合,运动员就会失去行动上的指南,就不能合理地运用技术。战术配合被人誉为运动场上的“活灵魂”,是运动员高度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区域联防,还是人盯人防守,还是其他战术,都充满了智慧和大局意识。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

六、篮球比赛,增强学生体育道德意识和应变能力

在篮球练习中,要有计划的组织班级队篮球比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运用篮球运动技能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赛中,学生面对的是队友、对手、裁判、观众。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篮球运动体育道德风尚教育。重点要教育学生尊重队友、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做到不伤对手,公平竞争,配合队友,勇于奉献,服从裁判,敢于担当,尊重观众,文明参赛。

其次,坚定地贯彻教练员的战术意头。不说是教练员水平高些,仅仅从旁观者清这一古训上看,非常有必要落实教练员的战术。不能各行其是。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当前,普通高校教学改革工作己全面展开,使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

一、篮球运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篮球运动是通过在对抗变化着的特定时间、位置、距离、设施、环境等条件要求下,运用各种技术来完成的综合性的非周期性集体运动。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锻炼身体、创造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还能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等多项身体素质,因此,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教学的参与,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这对提升学生的篮球欣赏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弘扬体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篮球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复杂的关系中体验个人独立的意义,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意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掌握知识,将来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主动学习,加强与社会交往,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得到社会的支持。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社会接触的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二、高校篮球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1.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对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要在重视大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即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意识,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实现科学锻炼和系统锻炼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大学生适应和融入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

2.教学要目标明确,注重因材施教

高校篮球教师要根据篮球的教学时数,大学生的篮球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学校篮球场地及器材的配备等各方面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详细的篮球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使大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主要基本的技术与战术,并能在教学比赛和以后的比赛中进行合理的运用,同时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规则和篮球裁判法,从而使大学生学会欣赏篮球比赛、组织篮球比赛。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大学生具有刻苦锻炼、吃苦耐劳,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勇于拼搏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热爱篮球运动,愿意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目标注重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

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诱导和促使大学生热爱篮球,同时要培养的是大学生用篮球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和健身娱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持之以恒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所有的大学生通过篮球教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篮球健身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与身心健康水平。

4.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应努力抓好篮球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拓宽教师执教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

5.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是检验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工具,要改革篮球课成绩的评价方法,将篮球的理论知识、篮球技术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各种能力发展列入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中,这也是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认真对待考试评价的变革,积极改变过去以篮球运动技术评定和运动成绩达标为主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应包括平时成绩、篮球理论成绩、技术评定成绩。建立新的篮球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做到全面衡量,综合评价,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形成,真正通过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娱乐及休闲体育趋势

对于大学生来说,娱乐休闲体育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之余的休闲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生日常生活中调节身心,具有健身、娱乐和教育的功能, 这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都是围绕提高篮球技术来进行学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热爱篮球运动,但却不爱上篮球课,所以,高校篮球教学改革首先要使篮球课程更加娱乐化和休闲化,提高学生素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同时对高校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结合趋势

近几年高校篮球大学生联赛(如CUBA 等)、学校之间的交流赛等开展十分频繁,在这些大赛的带动下,一般在各高校都会设置单项的专业校队、系队等,使得篮球竞技运动积极开展,参与学习的学生增加,有广泛的参与人群,同时也带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高校篮球教学,不但要面对普通大学生,同时也要面对体育特长生、专业体育运动员等专业运动员,对于这些学生培养需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培养,以此才能提高成绩,完成各类比赛任务。所以,在现代高校篮球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又要竞技成绩,所以对于不同类型学生要进行个性教学,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既要提高普通学生体质,又必须发展专业运动员,这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8.

[2]曹竞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体育与科学,2002.5.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篮球意识;篮球运动;战术训练;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H31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07-02

近年来,篮球运动的技术水平仍在突飞猛进的提高,世界各强队在身高、速度、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方面已经比较接近,因而,篮球意识的作用和重要性就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篮球意识作为篮球运动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现代篮球比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在强调篮球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篮球意识的现状,提出了篮球意识的培养应从篮球战术训练、篮球技术训练等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对杭项目,需要在激烈的对抗中求胜。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任何技术的发挥,战术配合的实现,都离不开篮球意识的作用。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篮球意识,在比赛中制约和反制约的应变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若具备了良好的篮球意识又掌握了完善的技战术,就能在比赛中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运用自如、配合默契,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所以,篮球意识是运动员宝贵的“精髓”,是比赛中指导正确行动的“活的灵魂”。现在各级教练员和篮球界人士已经认识到篮球意识对现代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并将篮球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和训练中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篮球训练中,往往注重技术而轻意识,重结果而轻过程,因而忽视了篮球意识这一非常重要的素质,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不了技战术的配合,从而导致输掉比赛。因此应从篮球战术训练中、篮球技术训练中培养篮球意识至关重要。

一、战术训练中培养篮球意识

在战术训练中培养篮球意识,首先在单个战术配合训练时使队员了解战术的结构及配合的规律、方法、特点和每个战术位置上的职责、作用,提高战术变化的灵活性。

战术训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提高运动员个人和整体协同作战意识的战术行动能力,提高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而发展运动员的战术能力要以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为主。战术训练不仅是熟练一种或多种战术配合方法,更要重视战术素养,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每一个行动都属于战术性的活动,有其明显的战术目的。在与同伴的战术配合中,意识起着支配行动的作用,决定战术的实现。篮球意识的核心要素是战术思维能力,所以在战术训练阶段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应主要发展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能力。

为此,教练员对于设计组织每一种战术配合如何行动都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模式”,并且用这个“标准模式”去衡量运动员的战术行为是否适当。运动员应在思维决策过程中以“标准模式”的思想语言方式进行活动。实际上,运动员接受教练员的指导和训练的过程,就是运动员在战术决策及行动方面向“标准模式”趋近的过程。

篮球比赛中攻守对抗情况瞬息万变,因而在不同的位置上和不同的攻守对抗状态下的战术思维决策,应用不同的“思维模式”,随着情况和位置的变更其战术思维决策的“思维模式”也在变更,进行思维决策的主导因素也是不相同的,即随着情况的改变,战术思维决策活动的主导因素主次作用是变化的,由其主次作用的变化形成思维决策活动过程的变化。在不同情况下,相应改变思维决策的主要因素和思维决策活动中的主次地位以及前后序列,不但可以“简化”战术思维决策活动过程,提高战术思维决策活动效率,而且能够使运动员在复杂的环境下尽快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战术决策信息并尽快作决策。对运动员来说,在平时训练中依照教练员的“思维模式”进行战术思维活动,是提高篮球意识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练员在篮球战术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各种战术行动的“标准模式”以思维决策的形式传授给运动员,并通过比赛的反复磨炼,不断总结经验,就能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总之,教练员在战术训练中要使运动员掌握不同战术运用时机、结构、特点、配合规律及变化,要明确战术位置分工职责与各位置的相互关系,要加强现代战术打法趋势意识的针对性训练,选择典型战术应用演示,提高战术意识。而对抗训练与实战竞赛是形成正确战术意识的最主要途径。

二、在技术训练中渗透篮球意识培养

在技术训练中渗透篮球意识培养,是培养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基本途径。篮球意识是长期有计划的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科学地潜移默化熏陶渗透才形成的,一个篮球运动员从开始接触篮球活动起到结束篮球比赛生涯,教练员都在不间断地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与熏陶,这就是对运动员不知不觉地进行点点滴滴的意识加工、渗透与提炼,使之产生和形成一种正确的潜意识。运动员之所以能在球场上随心所欲地运用与应变技术、战术,正是其潜意识的作用。而最初的技术基础训练阶段是关键。在技术对抗性训练阶段,特别要重视在技术动作的个性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篮球对抗意识,着重解决运动员心智能力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并在能力培养过程中丰富运动员的基本知识体系,积累技术运用经验。

所以,要重视从技术动作个性训练中培养篮球意识,在对抗因素和对抗条件中培养篮球意识,在运用技术的变化中培养篮球意识。这就要求教练员对运动员在掌握正确动作“规格”的基础上,还要使技术动作具有对抗性、应变性和实效性,以简练适时的方式去解决临场的具体问题。

通过技术动作的实践运用训练,促使运动员在掌握“规格”标准的技术动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技术运用的特点、范围、条件及变化规律,为在比赛情况下合理地运用与应变技术、创新发展变异性个性绝招技术打下物质基础。同时,不断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积累技术运用与应变的实践经验,就能使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分析判断及时、准确,应变合理,运用有实效,达到在技术运作的运用训练中既练动作方法又培养应变意识的目的。

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篮球意识,就能在比赛场上根据攻守态势,主动地寻找和掌握战机,采取恰当的对策和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和本队的优势,克敌制胜。美国篮球专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现代篮球比赛的实践也证明,运动员水平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发现,有好多队员个人技术比较好,然而到场上就不能正确发挥其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动脑子打篮球其结果势必会影响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全队的攻防质量,以至于输掉整场比赛。可见,篮球意识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2]美国职业篮球录像.

[3]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

[4]朱雷亚.论篮球运动“场区意识”与培养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第六期.

[5]杨建昆等.试谈篮球技、战术训练中如何培养篮球意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5月第22卷第3期.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培养

篮球运动是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比赛也是各大学、中学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篮球比赛是高中体育竞技不可缺少的一项运动项目。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要想在篮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求高中篮球团队更加的努力,不仅要加强身体上的锻炼,也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青年初期(14、15歲—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高中篮球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二、团队精神概述

团队精神概念:所谓团队精神,是指一个团队所有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价值追求、纪律。凝聚力和意志品质等的综合体现,是彰显团队所有成员的士气和目标,推动团队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力量[1]。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团队精神在各个领域占据着很高地位。

三、培养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意义

随着高中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高中篮球运动员身高、体能、技战术等的不断提高,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单靠一两名运动员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的,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达到“1+1>2”的效果[2]。高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和心理发育已基本上完成。对于高中球员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大部分球员对于团队精神这方面理解的还不够透彻,还没有看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谁能在篮球比赛中把团队精神发挥的比较好谁就可能取得胜利,所以说在高中篮球比赛中,在团队精神这方面做得好的将可能占很大优势。

四、影响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因素

(一)篮球教学理念的偏差

近年来,高中在发展篮球运动员体能、身体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方面还存在缺陷。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结构特点的影响,高中篮球教练员的注重程度在个人技战术方面远远超过培养团队精神方面。其次,高中阶段对篮球的教学不是很重视,大部分教练在篮球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仍停留在说教上,甚至有其他代课教师占用篮球课。

(二)自身素质的影响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都有独特的性格表现,性格孤僻、过于自我,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琳琅满目的物质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外界沟通的越来越少。这对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培养都有严重的影响[3]。

(三)教练与运动员的感情投入

在高中篮球队中教练是一个球队的灵魂,是一个球队的支柱。一个球队的个人战术、集体战术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都需要教练有意识的投入[4]。

在高中生眼中教练相当于自己的老师,甚至比老师还有威信。教练在球队训练时间和在训练业余时间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练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着整个球队。因此,要想训练队员的团队意识,就要求教练首先要有培养团队精神的意识。

(四)高中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阶段,都具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培养运动员团队精神有一定的阻碍。高中生在言行举止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独来独往,影响到队员们融入一个团队。教练在让球员执行针对团队精神的训练时可能会遇到不完全遵守的情况,因为高中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团队精神需要队员们共同的努力,不同身高、性格的队员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高中时期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身体机能和各器官基本上都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这就需要队员们相互磨合才能更好地融入一个集体。当然,一个球队的队员的身高可能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练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结合各自的技术进行位置的合理安排。

五、培养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方法

(一)赞扬球员和球队

高中生都喜欢被赞扬,特别是自己的老师或教练。赞扬能够增加个人信心,增加团队信心。适当的赞扬每个球员,使每个球员建立起自信,使每个球员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适当的赞扬整个球队,使整个球队认识到球队的优点,使每个球员充满活力。

教练赞扬队员的时候要注意方式,高中生的心理情况比较复杂。教练可以在单独和队员谈话的时候赞扬其最近的表现。教练也可以选择在每次训练或比赛后的例会上赞扬其表现,让队员发挥自己在场上的优势,以及继续加强优势的锻炼。高中生都比较争强好胜,但在团队精神方面不能表现的很好,教练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这点心理赞扬球队的每个球员加强团队合作。

(二)培养共同目标

高中生都有很大的理想,喜欢设定目标,目标是球员和球队的压力也是动力。教练应给球队设置一个长期目标即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并把这个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一一突破,一一实现直至在赛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团队精神。在小目标实现之时,教练给予适当奖励并鼓励球队向下一个目标奋进。高中生喜欢攀比,拿自己的技术和其他球员比较,教练需要有意识的引导球员,以培养团队精神为最终目的加强各自的技战术训练。在实现自己技战术提升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

(三)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

高中生的性格比较古怪,一个球队的球员肯定内外向兼有。有的喜欢和别的队员交流,有的喜欢自己独来独往。一般外向型球员和队员们喜欢与教练和队员沟通,这一类球员能够加强整个球队团队之间的合作,而内向型球员喜欢自己和自己交流,不容易融入球队。

要想使球队的球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一起,教练就要了解球员的情况,了解球员的性格。教练要不断的和球员进行沟通,球员之间也要进行沟通,以便于球队之间都了解对方。

培养高中篮球运动队的团队精神,建立溝通机制必不可少。训练时能沟通,比赛时要沟通,生活中也要沟通。赛场上的沟通方式很多,语言上、行动上都可以。赛场上的沟通能够使队员在比赛时很好的发挥团队精神的力量,对技战术的执行也有很大的帮助[5]。场下的沟通也很关键,因为只有都相互了解对方才能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因此,需要组织相关活动,增加队员们的场下沟通机会。

(四)安排特定的训练

要训练高中篮球队的团队精神,只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显然不够。最重要的是对于团队精神要有特定的训练,在训练场上和训练之余都可以进行锻炼。例如:在技战术方面可以进行固定的两人、三人、五人练习,最后达到全队在技战术方面都能够体现团队精神的气息。

在生活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教练可以安排一个队的球员生活在一起,从生活方面锻炼球员之间的默契,以便于球员们把生活中的默契运用到比赛场上。

(五)加强思想教育

运动员的技战术实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但运动员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人,在比赛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专门的运动体能,技术技能,战斗素养外,还需要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6]。

高中生的思想变幻莫测,在不同的环境下思想可能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教练要注意高中篮球队员的情绪变换以便做好思想工作。

思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挥官,积极的思想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前提。怎样能够做好高中生的思想工作很重要,因为这可能影响到其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发挥。教练要以培养团队精神为前提,对每个队员进行思想教育。

团队精神是运动团队整体创造良好成绩的精神支柱和可靠保证,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可以通过加强青少年篮球队员精神的思想教育来培养,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采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满意感,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凝聚力[7]。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型体育项目,思想教育可以使队员们的思想更加接近,可见做好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有着特殊的行为和思想活动。培养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是一个球队增强实力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篮球团队精神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团队篮球作为影响球队成绩的重要因素,是球队教练员重点关注的对象,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都要求全体队员和睦相处,队员间有非常好的协作能力,所以这需要教练和球员们共同的努力。现在人们常喊:“团结就是力量”。可见,培养高中篮球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对高中生进行团队精神强化是非常重要的,团队精神属于意识性问题,所以运用简单的说教方法很难达到强化效果,更多地应在各科学教学中渗透团队精神的内容,篮球课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篮球运动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建议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第二,多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篮球训练活动。

第三,教练应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高中运动员的团队精神。

第四,保持一致性,包容个性。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8篇

0前言

现代篮球比赛节奏明显加快,比赛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对篮球裁判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和提高篮球裁判员的能力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其次随着2009年各大高校扩大招生,班级容量增大,而专业可学时不断减少,场地器材紧缺,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受到影响,学生临场裁判实习的机会减少了,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得不到临场实习机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因而出现了体育专业的学生不能胜任学校和基层的篮球比赛裁判工作的尴尬局面,影响到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为了改变现状,教育部门及省内各个体育院校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和提供学习环境,严格考试制度,严格把好裁判员等级合格证书的发放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篮球裁判人才。

1高校是培养篮球裁判员的重要基地

1.1学生素质逐年提高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扩大招生,我省也不例外,在校大学生是过去的几倍,而体育学院学生也是成倍增长,篮球专项学生和篮球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体育学院篮球专业的学生,他们从小练习已经有了良好的篮球技术和临场比赛经验,又在篮球专业课和选修课上接受过篮球裁判方面的学习,并愿意投入篮球裁判工作行列中来。

1.2高校师资力量雄厚

有高素质的教师,自然会吸引来众多的学生.各大高校的篮球运动专家、学者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篮球运动人才的基石。他们业务水平高,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篮球理论与技术教学能力强,而且有些教师本身就是部级篮球裁判员,长期从事篮球裁判工作,有丰富的临场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这些优越的条件,更有利于裁判员的培养和提高。

2河南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训

2.1理论学习阶段

篮球规则是临场裁判员执裁的唯一依据,但对学生来说,背诵规则条文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的是怎样把耳熟能详的规则条文准确地运用到比赛的执裁实践中。因此,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研究规则、理解规则和通晓规则。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

在基本掌握篮球比赛规则的理论知识后,开始进行裁判实践。首先通过临场实践,掌握裁判员的跑动路线、选位方法以及鸣哨的技巧,熟练使用裁判手势;其次,通过模拟比赛的方式,锻炼学生临场裁判的能力,培养场上的裁判意识,并在实践中选派有经验、有篮球裁判高级等级的教师进行指导,做好传、帮、带等工作,使学生不断丰富裁判经验,最后达到独立执行裁判工作的能力。

3高校对于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过程的注意事项

3.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的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事实说明,目标的选择与事业的成败关系很大,裁判学习更是如此。一名优秀的裁判员级别不一定很高,可级别高的裁判员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裁判员。树立正确目标是理想实现的前提,这是充分发挥体育专业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原动力。树立正确的目标是成才的关键。

3.2兴趣的培养

有了兴趣和爱好,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在高校中有许多办法可以采取,如举办篮球裁判员学习班,组织爱好者对篮球裁判法和规则的学习,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一名裁判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东西;在校园中经常性地举办各种篮球赛,让学生们去担任裁判工作,在这过程中去发现那些可造之材;组织爱好者们观摩各种篮球赛事;举办各种有关篮球运动和裁判等方面的专题会和讨论会等等。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有志于篮球裁判工作的爱好者。

4河南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存在的普遍问题

(1)精神面貌不佳,无论是教学还是正规的比赛,缺乏勇于实践、主动实践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这是现今学生篮球裁判临场执裁能力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

(2)在临场中区域分工配合不默契,主要路线跑动不明确,不积极,并且平时缺乏必要的自我总结,不主动和教师、学生交流、不善于观察优秀裁判员执裁过程等。

(3)基本功差,重点表现在手势不规范、鸣哨不及时等,这需要平时自觉主动的练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刻苦训练与积极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河南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对从事篮球裁判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河南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的业务水平较低,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场实践提高。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发展;青少年竞赛组织;教练员;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84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527-09 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Reserve Talent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WANG Shouheng,DU Juan,YIN Xuefeng,WANG Xinhua,ZHANG Xueling,JIN Yong,LI Ming,SHEN Changgeng,ZHANG Jinghai,CAO Yanfei,ZHANG Ke,LIU Changxi,LIU Changjun,LI Yongxiao

Abstract:Adop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ethod,the present thesis conducts 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SWOT strategic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of reserve talent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proposes guiding suggestions and approaches to the guidelines,basic principles,strategic objectives,phases of the task,strategic steps and strategic measures of reserve talent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and draft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of reserve talent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Key words:basketball;reserve talent;training development;youth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coaches;system reform

收稿日期:2013-09-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子课题、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委托课题。

作者简介:王守恒(1955-),男,湖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赛事管理。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质量;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篮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格局;制订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则是保证我国篮球事业健康、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在实现体育强国的转轨过程中,作为3大球群众基础最好的篮球项目,抓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规划的战略重要性则显得更为突出。据此,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布署,篮球管理中心组织专门的课题研究人员,采用专家研讨、赛会调研、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田野调查、文献整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题,进行了发展现状分析和SWOT战略分析,针对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阶段任务、战略步骤与战略措施,提出了战略思考,为制订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打下基础。

1 发展现状

理清现状是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石,本文拟定从队伍规模、国际竞赛水平、国内竞赛组织、教练员队伍、人才质量效益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1.1 队伍规模

1)目前,国内CBA职业联赛17支队伍,注册人数为274人;二线青年队17支队伍,注册人数为353人;三线青少队17支队伍,人数注册为263人。NBL职业联赛一线队伍16支,注册人数为225人;二线青年队伍9支,注册人数为152人;三线青少队4支,注册人数为60人。WCBA职业联赛12支队伍,注册人数153人;二线青年队12支队伍,注册人数为221人;三线队伍无注册记录。随着全运会金牌指标的调整,2008年以来,参加男子青年联赛共有注册单位32家,运动员1 160名,平均每家注册单位有运动员37名;参加女子青年联赛共有注册单位14家,运动员170名,平均每家注册单位有运动员12名。2009年,篮管中心建立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37个,共有运动员7 400人(其中男子5 550人,女子1 850人),注册人数为3 515人(其中男子U13注册555人、U15注册740人、U17注册740人,共2 035人;女子U13注册370人、U15注册555人、U17注册555人,共1 480人)。截止到2013年8月,男子一线队伍注册运动员519人、二线队伍运动员1 160人、三线队伍注册运动员323人、后备人才基地注册运动员2 035人。女子一线队伍注册运动员153人、二线和青年队注册运动员391人、后备人才基地注册运动员1 480人。以上数据为我国篮球竞技人才宝塔结构梯队基数,不容乐观,尤其是女线令人堪忧。

2)从1997年底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强化训练体系、布局重点训练单位、重点培养优秀苗子、加强训练基地建设等措施,使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滑坡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在训人数正逐步回升,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参加长期系统训练的学生人数达3万5 480人。目前,地(市)以上设有篮球项目的体校有343所,其中:走训75所,占总数的22.%;三集中104所,占总数的30%;体教结合164所,占总数的52%。可以看出,传统的三集中体校只占到1/3,而采取与学校结合,将运动员安排在普通学校或重点学校上课(把队伍的编制放到学校)的体校,已超过50%。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招生难,训练滑坡的现象已经突现。

3)目前,全国篮球体育传统校达5 000所左右,基本上都是各省、市地方办学条件比较好的重点高中、初中学校。传统校虽然不是培养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渠道,但随着近年来各地对教育投资的增加,各重点大中小学的硬件条件有所改善,加之文化教学质量高,重视篮球活动的开展,升学和出路有所保障,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爱好篮球运动的优秀苗子弃体校而进入学校。教育系统吸引篮球后备人才的优势已经突现。

4)社会办学作为中国篮球事业的一股新兴力量,随着它逐渐市场化、规模化,以及它本身具备的健康专业特性,慢慢地被社会上广大的青少年篮球运动爱好者所接受认可,在尚未成熟的中国社会篮球产业中占得先机。社会力量办学,多为篮球名人或相关的单位自办,如宋晓波篮球学校、王非篮球学校、李秋平篮球学校、世尧篮球学校、优酷篮球培训中心等。这些训练形式靠市场化经营,以培养兴趣、传授篮球技术为主,并不承担培养后备人才任务,也没纳入体育行政部门的人才培养系列。社会力量办学在吸引青少年参与篮球,扩大篮球人口方面的作用已经体现。

从目前队伍规模来看: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人才宝塔结构梯队基数,不容乐观,尤其是女线更是令人堪忧;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招生难,训练滑坡的现象已经凸显;教育系统吸引篮球后备人才的优势已经突显;社会力量办学在扩大篮球人口方面的作用已经体现。

1.2 国际竞赛水平

1.2.1 国家男篮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近10年比赛成绩

国家男篮自2004年以来,3个奥运周期分别获得2次第8名,一次垫底的成绩;2006年和2010年世锦赛分别获得第15、16名的成绩;2006年与2010年亚运会2次获得冠军;2005年和2011年亚锦赛获得冠军;2007年亚锦赛获得第10名;2009年在天津不敌伊朗获得第2名;2013年亚锦赛不敌韩国、伊朗、中华台北,仅取得了第5名的战绩。国家男篮世界大赛成绩不稳,起伏较大,队伍新老交替,出现青黄不接,亚洲霸主地位逐渐消失。

1.2.2 国家女篮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近10年比赛成绩

国家女篮自2004年以来,3个奥运周期分别获得1次第9名,1次第4名,1次第6名的成绩;2006年和2010年世锦赛分别获得第12、13名的成绩;2006年与2010年亚运会2次获得冠军;2005年亚锦赛获得冠军;2007年亚锦赛获得第2名;2009年与2011年获得冠军。国家女篮世界大赛成绩也不太稳定,在亚洲已经不占明显优势,但是女篮成绩相对男篮而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1.2.3 国家青少年男篮世界比赛和亚洲比赛近几年成绩

国家青少年男篮近几年来,组队参加世界比赛和亚洲比赛的成绩分别为:2013年土耳其U16国际篮球邀请赛获得第10名, U19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获得第7名;2012年U17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获得第7名,U18亚洲男篮锦标赛获得冠军;2011年U16亚洲男篮锦标赛获得冠军。国家青少年男篮U16、U17、U18、U19等队伍在亚洲保持了一定的实力,在世界同年龄组的比赛中也有所展现,队伍梯队基本形成,队伍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与提高。

1.2.4 国家青少年女篮世界比赛和亚洲比赛近几年成绩

国家青少年女篮近几年来组队参加世界比赛和亚洲比赛的成绩分别为:2013年U19世界青年女篮锦标赛获得第5名;2012年U18亚洲女篮锦标赛获得冠军;2011年U16亚洲女篮锦标赛仅获得第3名的成绩。近几年来,国家青少年女篮队伍梯队也基本形成,在亚洲保持了一定的实力与水准,在世界同年龄组比赛中有所展现,不同年龄梯队的队伍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与提高。

从不同层次国家队在亚洲比赛和世界比赛的成绩可以看出:女线成绩好于男线;国家男篮出现低迷,但是青少年男篮在国际篮球赛场的表现,让人看到了振兴的希望。

1.3 国内青少年竞赛组织

1.3.1 全国青少年竞赛组织现状

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主要有:全国U17、U15男、女篮比赛,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U13男、女篮比赛,全国U14男、女篮集训赛,全国U13、U15篮球训练营比赛,全国篮校杯男篮比赛,以及全国篮球城市男、女篮比赛。比赛种类较为齐全,基本涵盖了从13~17岁年龄段的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

在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期间,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U17、U15男、女篮比赛,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U13男、女篮比赛,全国U14男、女篮集训赛,全国U13、U15篮球训练营比赛,除了进行常规的篮球比赛之外,还依照《全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制定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测试方法与评定标准,在赛前进行为期1 d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测试,测试成绩按不同年龄组占比赛总成绩的不同比例。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和教育部体卫艺司共同主办全国传统学校男、女篮比赛,既加强了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又丰富了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的种类和形式。

近几年来,篮管中心青少部以抓青少年队伍年龄梯队建设,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建设,青少年竞赛制度建设为重点,已经卓有成效。

1.3.2 全国俱乐部青年队竞赛组织现状

全国俱乐部青年队联赛每年举行2个阶段的分区比赛:第1阶段分4个赛区,每个赛区参赛队伍8支,运动员120人左右,分组循环后进行交叉赛,每次比赛约5场;第1阶段比赛结束按名次进行第2阶段的分组,第1阶段每个赛区的1~2名、3~4名、5~6名、7~8名分别进入第2阶段的4个赛区进行比赛,每个赛区参赛队伍8支,运动员120人左右,分组循环后进行交叉赛,每次比赛约5场。根据比赛结果,最后排出全年比赛的总名次。青年队联赛效益通过国际比赛的检验,已经取得成效。

1.3.3 全国各省市青少年竞赛组织现状

全国各省市青少年篮球比赛基本上每年举行,年龄设置分组与篮管中心青少部有所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如辽宁省每年举办2次全省青少年篮球比赛,一次为全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一次为全省青少年篮球年度比赛,年龄设置分组为甲、乙2组,时间错开安排在上下半年。参赛队伍男子为10支左右,运动员约150人左右;女子为8支队伍左右,运动员约120人左右;青少年篮球年度比赛按参赛队伍的比赛成绩累计相加,直至到全运会比赛年计算总成绩。其他省市虽然不尽相同,但青少年篮球比赛仍然坚持进行。

1.3.4 全国中学生竞赛组织现状

全国中学生体协所属的篮球分会,目前有200多所重点学校为会员单位,每年组织举办一次“耐克高中联赛”和“李宁初中联赛”,每次比赛有几十所学校代表队参加,代表了目前全国高中、初中最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中学生体协下属“小学篮球工作委员会”每年主办一次“苗苗杯小学生篮球比赛”,全国有近30所学校参加,已连续举办20多年,篮管中心每年予以部分经费(3万)资助。

教育部门组织的青少年篮球比赛形式多样,对于普及和推广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竞技篮球人才的成功率较低;各省市组织的青少年篮球比赛每年举办,对于推广和提高青少年篮球竞技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赛事规模有所不足;中心组织的全国青少年篮球竞赛已经形成了年龄梯队,参赛队伍和规模有所提升,国际比赛也得到了验证,但人才流失到教育系统的现象已经显现,招生困难仍然不容乐观。

1.4 教练员队伍现状

1.4.1 教练员队伍现状

截止到2013年CBA一线队伍17支队伍共注册教练员34人,二线队伍17支队伍共注册36人,三线队伍17支队伍共注册34人;NBL一线队伍16支共注册33人,二线9支队伍共注册20人;三线4支队伍共注册11人。WCBA一线队伍12支共注册28人,二线12支队伍共注册29人;后备人才基地数量37,注册人数220人。

在这批注册教练员中,一线教练员95人,二线教练员85人,三线教练员45人,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220人,总数444人。

1.4.2 青少年教练员基本结构

根据本次教练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4名教练员年龄结构为:55岁以上的有25人,占6.1%; 45~54岁的有60人,占14.8%; 35~44岁的有123人,占30.4%; 25~34岁的有172人,占42.5%;25岁以下的有24人,占5.9%。其中年龄最大的教练员74岁,最小的教练员20岁,平均年龄37岁。学历结构: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教练员有5人,占1.1%;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2人,占2.7%;大专文化程度的有38人,占8.7%;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有331人,占76.1%;研究生文化程度的有49人,占11.3%。职称结构:具有高级(副教授)职称的有104人,占25.3%;具有中级(讲师)职称的有148人,占36.0%;具有初级(助教)职称的有149人,占36.3%。执教经历:有5年以下执教经历的人数151人,占34.6%;有5~10年执教经历的有100人,占22.9%;有11~15年执教经历的有82人,占18.8%;有20年以上执教经验的14人,占3.2%。调查显示,青年教练员成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力。

1.4.3 青少年队伍教练员培训现状

根据本次教练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全国篮球教练员继续培训班的有145人,占33.2%;参加过全国篮球教练员高级岗位培训班的有112人,占25.7%;参加过全国篮球教练员中级岗位培训班的有124人,占28.4%;参加过全国体校篮球教练员教学大纲培训班的有113人,占25.9%;参加过各省、市、区级篮球教练员专题培训班的有185人,占42.3%;参加过各地、区、县篮球教练员专题培训班的有108人,占24.7%。

1.5 人才质量效益

1)从1999年至2010年,我国共有国际级运动健将21人,其中男篮运动员8人,女篮运动员13人;部级运动健将485人,其中男篮运动员213人,女篮运动员272人。一级运动员的审批权限在各省区市体育部门;二级运动员的审批权限在各省区、市的地市级体育部门。

2)据2008年对23个省(区、市)问卷调查的不完全统计,在148所体校中共有在训人员8 109人,输送到省(区、市)一线、二线队伍131人,占总数的1.62%,输送到上级体校116人,占总数的1.43%,进入大学的171人,占总数的2.10%。

1.6 存在的主要问题

1.6.1 体制改革急需进一步深化

举国体制是保持和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准不可或缺的优势,已经被历史证明并被其他国家借鉴;但是,这种体制下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如金牌指标能够调动各省市项目设置的积极性,三大球回升有所起色,但规模和水平变化不大。

1.6.2 人才观念与就业观念需要转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情迫切,“独生子女”成材观念和就业观念更新变化快,具有竞技才能天赋的篮球后备生源,涌进知名中学和知名高校的日益增多。而教育系统缺少高层次的篮球专业人才,竞技篮球人才成才率较低。体育系统办教育短板明显,专业运动员文化缺失显现,就业发展受到制约;家长及青少年学生对运动员职业生涯产生误解和偏见,导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后备人才生源有限,基层体校招生困难,人才梯队的塔基面积出现萎缩。

1.6.3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成长规律认识把握不准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生长发育有着自身的规律,成长也有着自身的规律,如何认识和把握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培养成长规律,目前普遍存在不足。表现在:青春发育期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敏感期重视不够,启蒙时期基础训练全面发展抓得不够;青春成长期青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增长抓得不力,基础时期技术动作规范重视不够;青春成熟期专项身体素质抓得不紧,提高时期位置技术训练不力,对抗训练的强度与质量不够;进入成人期前力量训练重视不够,心智训练有所忽略;更有甚者,为了成绩而拔苗助长,违背青少年生长和成长规律,使得青少年的训练成人化造成青少年早期的伤病,贻误人才。

1.6.4 经济分配不平等影响教练员积极性

各级教练员是篮球运动员成长的核心竞争要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决定了篮球人才的成才率与输送率;但是,一线教练员每年上百万的经济收入,二线教练员每年十几万的经济收入,基层教练员每年几万的经济收入,经济分配不平等已经严重影响基层教练与二线教练员的积极性,后备人才的基础训练难以得到保障。

1.6.5 基础训练设施保障发展不均衡

青少年篮球基础训练设施保障发展不均衡,是由于各省市区地域经济发展差异所致,是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篮球后备人才规模、数量、器材、设施、经费等均有所保障,而在地域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或者不发达地区,上述保障则会成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系列问题,基础训练设施保障不能到位,外出比赛经费缺乏,成为这些地区青少年篮球人才成才的制约因素。

1.6.6 教练员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年轻教练员担任了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这些年轻教练员主要来自2条渠道,一是运动员退役,一是体育院校毕业。运动员退役的教练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比赛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他们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体育院校毕业生的教练员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训练教学中有一些思路和想法;但是,由于自身专业技能与实战经验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他们缺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手段与方法。两者还存在一些共同的弱点,在青少年队伍的管理教育上,缺少自身的人格魅力,缺少一种凝聚力,缺少一种责任感,缺少相应的管理艺术与说教技巧[1-2]。

1.6.7 文化教育成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成长的短板

长期以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在实践中却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由于运动员的文化缺失,篮球运动员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表现为:心理成熟度低,社会适应度低,认知行为选择的正确度低;运动员在专业技能和人格精神的成长与成熟过程中,没有文化知识的识别分析,没有文化素养的滋润和催化,没有以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均衡发展,直接影响运动员心智水平的成熟程度,即人格精神,分析、判断行动的灵活应变能力与篮球智商[3]。

1.6.8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缺少科技支撑

科技是生产力已经被人们从理论上接受,但是,在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实践中十分匮乏。至今,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尚无青少年篮球训练的专业指导书籍和声像教程,尚无青少年篮球训练的配套训练器材和仪器设备,尚无成型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业选材指标体系,学训矛盾、体教结合至今尚无成型的模式与成熟的经验。科技成果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支持,则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4]。

2 战略分析

客观进行战略分析是制订战略规划的前提,拟定采用SWOT分析从篮球后备人才自身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发展环境的机遇与挑战着手。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包括运动员天赋潜力、教练员执教能力、经济保障实力、科技支撑实力与竞争对手实力5个方面,在分析过程中将贯穿其中。

2.1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内部资源优势分析

2.1.1 举国体制的优势

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立于世界体坛的强大后盾,新中国成立以来被历史证明成为宝贵的经验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诚然这种体制产生的一些问题,必须值得注意,但通过深化改革完全可以不断完善并继续发扬光大。比如调整全运会篮球项目设置和金牌指标设置,就能够调动全国各省市篮球项目布局形成规模,2013年沈阳全运会就已经见到明显的效益,彰显出利用政策调控,促使项目发展的提升空间。

2.1.2 人力资源优势

目前,我国各地体育院校拥有一批篮球理论工作者队伍,各省市拥有篮球运动队伍管理者和篮球教练员队伍,各地高等院校拥有一批不同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和不同类型的科研实验室,均是能够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作出贡献的人力资源。根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实际需求,中心能够组建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团队、管理团队、理论研究团队、科研工作团队,以及专家组、督导组、讲师团等,能够集各类人才之优势,为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献计献策,出工出力。

2.1.3 人才梯队优势

近几年来,中心极力重视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梯队培养,通过基地建设,组织不同年龄组竞赛、组织不同年龄组训练营活动等, U13-U17不同年龄梯队已经形成规模,出现了可喜局面,并且,我国不同年龄组青少年国家队,参加世界比赛与亚洲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足以证明,这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能够承担振兴中国篮球的任务。

2.1.4 财力资源优势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家投入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国家队的集训、不同年龄段训练营的开展,出国比赛机会的增加,从财力上提供了保障。另外,训练设施与训练条件的改善,为青少年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1.5 智力资本优势

我国篮球运动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财富,沉淀了自身的篮球文化底蕴,储备了自身的篮球文化传统,形成了自身的篮球人文精神;培养了一批优秀教练员,他们对篮球项目发展规律、项目制胜规律、备战参赛规律、队伍管理和训练规律有着自身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自身的执教理念与风格;培育了一批优秀篮球运动员,为国家取得过荣誉,将会成为教育和激励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茁壮成长的智力财富。

2.2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内部资源劣势分析

1)竞技篮球人才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塔基人才队伍面积与规模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例;塔身队伍结构梯队层次规模较小,还存在人才分流的可能;塔尖队伍数量不多,冒尖人才人数较少, 国家队组队选择挑选的余地不大。

2)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责任心不强引发工作中不能全身心投入,人格魅力欠缺导致队伍凝聚力不够,知识结构不完善出现工作中思路短缺,能力结构不合理导致训练中手段方法欠缺,思想基础不稳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诱惑面前,还容易出现“朝钱看”现象。目前,全国知名教练和能够承担重任角色的教练员人数不多。

3)运动员文化教育形成综合素质的短板。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文化学习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化成长过程。这个过程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篮球早期专业化训练,重要的是保持他们的训练动机和兴趣,坚持不断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有些青少年队伍管理者注重竞赛成绩与政绩,忽视他们的文化教育过程,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形成综合素质的短板。

4)竞赛组织形式比较单一,青少年队伍参与竞赛的次数与比赛的场次比较少,全年比赛2次参赛,比赛场次累计才10场,对青少年队伍的锻炼价值不大,提高竞技水平的效果不太理想。

5)在国际交流与比赛中,由于教练员的文化因素和运动员的文化水平,青少年队伍信息收集的难度较大,语言沟通的能力较差,教练员和运动员说不清、听不明,基本上相当于文盲或者是聋哑人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比赛。 信息交流与语言交流成为青少年篮球运动走向国际舞台的最大障碍。

2.3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外部机遇分析

1)党的十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政策,国家政治形势稳定的良好局势,经济建设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宏观环境将会成为推动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一种强大催化剂,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竞技体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发展方式的转变;衡量体育强国的实力,金牌数量不是唯一的重要标志,3大球和基础项目,以及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的综合水平,承办世界赛事的能力,竞技体育的产业水平和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地位与话语权,都是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方向。

3)在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步骤中,优先发展3大球的战略举措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篮球项目群众基础好,青少年参与人数多,社会普及程度高,球迷关注热情大,均是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利因素。

4)国家男篮第13届亚锦赛失利,引起全国球迷的高度关注,全国上下更加注重中国男篮在亚洲东山再起,为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转机,知耻而后勇将会极大地推动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启动,更将会激发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振兴中国篮球的理想与信念。

2.4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外部挑战分析

1)亚洲青少年篮球竞争对手的挑战,主要来自韩国、伊朗、日本和我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篮球人口基数广泛,青少年普及程度高,教练员敬业精神强,参与篮球训练与比赛的氛围好,各级各类比赛频繁并形成良好循环,是我国青少年篮球冲击亚洲的主要威胁。

2)欧洲青少年篮球竞争对手的挑战,主要是欧洲篮球无弱旅,篮球运动形成一种文化和传统,开展得普及而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许多国家青少年篮球俱乐部比比皆是,成规模,成系统,出人才,出效益,篮球人才塔基面积广泛,塔身梯队众多,塔尖队伍出色,是我国青少年篮球走向世界的主要威胁。

3)美国青少年篮球竞争对手的挑战,作为篮球运动起源的国家,篮球运动成为了美国青少年生活的一种时尚,成为美国青少年人生成功追求的一种目标;深厚的篮球文化,浓厚的篮球氛围,沉淀的篮球积累,雄厚的产业资金,先进的训练理念,科学的手段方法,公平的选秀平台,完美的仪器设备,完善的竞赛体系,加之美国黑人得天独厚的人种优势,保证了美国篮球人才源源不断,对全世界篮球竞争对手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4)国内教育系统人才分流的挑战,主要是由于学生家长观念发生变化所致,许多具有篮球潜力和篮球天赋的优秀苗子进入中学,进入高中和大学,虽然能够施展他们的篮球才能,但是却流失了一批竞技篮球的优秀后备人才。

3 发展思路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国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市场调节机制统筹谋略规划,科学合理布局,调动积极因素,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培养渠道,扩大篮球人口,提高质量效益,建立符合国情、富有实效的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育才,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振兴中国篮球的梦想。

3.2 基本原则

3.2.1 以人为本

在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青少年为主体,教练员为主导,科学管理为主题;关注青少年的教育与发展,尊重青少年的发展选择,爱护青少年的发展条件,注重青少年的发展要求,维护青少年的发展权利,保护青少年的发展环境,培养青少年的完善人格,训练青少年的专业技能,提高青少年的篮球智商,造就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篮球专业人才。

3.2.2 身心健康

在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教育青少年建立团队意识和注重人格塑造为核心,以培养青少年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动机与目标为导向,以传授青少年篮球运动基本技能与相关知识为途径,以发展青少年思维决策的敏感性、身体素质的全面性、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战术运用的灵活性、心智能力的稳定性为重点;注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方位培养与全方位提高。

3.2.3 全面发展

在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全面发展包括:青少年的品格、品质、思维、技术、战术、体能、素质、意识、动机遗传等多维因素;坚持以有氧供能为主导,无氧供能为补充,混合供能相融合,团队协作为桥梁,个体竞争为手段,技能运用为前提,心智因素为核心,力量素质为主导,速度素质为关键,耐力素质为基础灵敏柔韧素质为保证;合理开发青少年的体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与智能潜力,全方位的提高青少年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球场技能与球场智商。

3.2.4 循序渐进

在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遵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训练内容与进程,系统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训练手段与方法,科学制定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训练评价指标与标准,客观检验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训练质量与效果;坚持立足于“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全面发展、积极提高”,全力保持我国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3.2.5 精读精训

在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文化学习实现精读,专业训练实现精训,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注重青少年的专业训练,又要注重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两者兼顾,协同发展,相得益彰教练员做到人格训练、身体训练、技能训练与智能训练同步;传授篮球技能与相关知识,做到严格要求,精雕细刻,精细磨练,既使青少年知其然,又要使青少年知其所以然,还要帮助青少年发现其必然。

3.2.6 精细管理

在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教练员、管理者、教育者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精细管理是青少年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经历挫折的时候,反复细心地教育他们胜不娇,败不馁,荣不宠,辱不惊,帮助他们不断超越自我;伴随着青少年的进步与成长,对于他们的要求、标准、目标也要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既要培养他们高超的技能,又要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实现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3.3 战略目标

3.3.1 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加强青少年人才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稳步拓展;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注重青少年文化学习;保证青少年队伍后备人才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梯队清晰,结构合理;构建青少年教练员队伍培训体系,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改善教学训练质量;建立稳定的青少年技术评定裁判员队伍,完善竞赛制度,丰富竞赛活动保证青少年队伍的竞技成绩,稳定在亚洲比赛的最高水平,进入世界青少年比赛的先进行列;为国家队和高水平篮球俱乐部培养高质量的优秀后备力量,为社会和学校培养输送全面发展的篮球人才。

3.3.2 阶段目标

3.3.2.1 2016年奥运会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模数量、质量水平、梯队布局及队伍建设阶段目标

1)后备人才基地规模数量40;2)2016年奥运会代表国家队参赛队员3~5人;3)国家U16男、女篮亚洲比赛冠军;4)国家U17队伍世界比赛冲击前8名;5)国少队不同年龄段集训形成梯队。

3.3.2.2 2020年奥运会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模数量、质量水平、梯队布局及队伍建设阶段目标

1)后备人才基地规模数量40~45;2)2020年奥运会代表国家队参赛队员6~8人;3)国家U16男、女篮亚洲比赛冠军;4)国家U17队伍世界比赛冲击前6名;5)国少队不同年龄段集训形成梯队。

3.3.2.3 2024年奥运会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模数量、质量水平、梯队布局及队伍建设总体目标

1)后备人才基地规模数量45~50;2)2024年奥运会代表国家队参赛队员8~10人;3)国家U16男、女篮亚洲比赛冠军;4)国家U17队伍世界比赛挺进前6名;5)国少队不同年龄段集训形成梯队。

3.4 发展措施

1)加强不同年龄段国家青少年队伍建设,重视训练的质量与效益,提高人才成才率,构建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攻坚队伍。

①组建国家青少年篮球集训队专家督导组,充分发挥专家组的集体智慧,实现中心行政管理向专家集体管理转化,中心主管领导决策向专家组集体决策转化。

②组建国家青少年篮球集训队教练员团队,实现主教练负责制向教练员团队负责制转化,个人主观管理向团队集体管理转化;其团队成员由主教练、位置教练(含进攻教练、防守教练)、体能教练、心理教练、监测医师、恢复医师、信息情报人员与技、战术诊断人员组成,形成专业特点突出,专业能力互补,知识结构合理,兴趣志向相投的工作团队;主教练应该从国内优秀教练员中产生,外籍教练可以作为助理教练或顾问的形式聘请,不宜担任青少年队伍的主教练;应该充分利用外籍教练员的语言优势与信息优势,以及新的理念、手段与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交流与学习,培养一批国内优秀的篮球教练员人才队伍。

③组建年龄层次衔接的国家青少年篮球梯队,建立较为雄厚的国家队后备人才队伍,提高国家队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才率。

④转变观念、体教结合、双赢互补、强强联合,构建学训一体,精读精训的国家青少年篮球集训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德才兼备,专业技能质量高,文化学习素质好的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求企业合作,每年抓好全国U13、U14、U15年龄层次的训练营,与U14、U16国家少年队进行完整的对接,保证青少年后备人才队伍形成梯队,能够立足长远源源不断的持续发展。

2)加强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发展、明确定位、动态管理、规范制度、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定期考核、末位淘汰、奖励输送和发挥作用。

①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制度。

②制订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③制订一套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奖励机制,包括:黄牌警示末位淘汰、优秀基地奖、优秀管理奖、优秀教练员奖、优秀文化教师奖、优秀后勤人员奖、优秀输送奖等相应的奖励条例与方案。

④制订一套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稳步发展的战略方案,在后备人才基地全面考核与评估的基础上,注重质量稳步发展,重点吸收篮球基础好、梯队层次合理、竞赛成绩优秀的传统学校。

⑤充分发挥全国篮球城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

3)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敬业爱岗、诚信厚德、热情专注、踏实坚定、勤奋好学、有目标、有志向、有追求的青少年篮球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练员队伍。

①构建全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对开展篮球的重点省(区、市)和篮管中心布局的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全国省级篮球项目传统学校的教练员进行普遍轮训,逐步实行各级青少年篮球队伍教练员持证上岗。

②培养和建立一支思想品德优秀、运动技能突出、管理能力强、实践工作踏实、勤奋努力进取,并能够胜任各级国家青少年篮球训练队工作重任的教练员队伍。

③组建中国篮球协会青少年教练员培训讲师团,围绕《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每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下基层,对各级青少年篮球教练员进行宣讲、辅导与培训。

④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构建青少年篮球教练员数据化信息资源平台,开辟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培训的多种渠道;建立中国篮球协会远程教育培训网站(篮球网校)并与国际先进网络培训学校合作,形成覆盖全国、面向基层教练员和青少年的篮球专业网络系统,实现教练员网络资源共享,网络资料共建,网络交流互动,网络培训互补。

⑤建立全国青少年篮球专业教练和业余教练员统一管理模式,与有关管理部门协作,实行篮球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执行全国统一的教练员培训教材。

4)加强全国青少年篮球队伍建设,调动积极因素,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培养渠道,扩大篮球人口,丰富竞赛活动,提高质量效益。

①研究适合低龄少儿开展的小篮球游戏,使更多的儿童少年能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从小培养兴趣,体验乐趣;推广小篮球进幼儿园、进小学并成为低龄少儿课余活动项目;制定适应少儿篮球训练的计划方案,从小抓起,通过篮球教学活动与比赛游戏,吸引广大少儿参与改变少儿的生活方式,增强少儿篮球兴趣,扩大篮球人口,奠定篮球基础。

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加强对全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切实做到夯实基础、注重质量、提高效益。

③制定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标准与方法,选择具有篮球天赋、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篮球人才,是科学训练事半功倍的坚实基础。

④注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防止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早期训练文化缺失,保障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全面发展,培养成为具有高质量专项技能,高层次文化知识的现代新型运动员。

⑤全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篮球学校与篮球训练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青少年篮球学习训练的渠道,营造青少年参与篮球与热爱篮球的氛围;对于社会力量举办篮球活动,在政策上给于支持,专业上给于指导,活动上给于扶持,行动上给于帮助,推动篮球运动在全国全面普及。

5)加强竞赛制度建设与竞赛改革,提升国内篮球竞赛总体水平,坚持以竞赛为杠杆、检验为目的、练兵为核心、提高为目标,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保证国家篮球队伍的人才质量。

①调整全运会的项目设置。全运会取消成人组篮球比赛,设置U22、U18两个年龄组,现有的金牌指标不变,既能与国际比赛接轨,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又能调整国内全运战略布局,促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获得2个全运会周期的系统训练。为了防止人才流失,U22年龄组参赛规定有20、21岁运动员占有一定的比例,U18年龄组参赛规定有16、17岁运动员占有一定的比例,从重大赛制上保证青少年篮球队伍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②根据国际篮联对国际篮球竞赛年龄的重新划定,确定全国青少年篮球竞赛的年龄衔接,为了保证人才梯队队伍的正常衔接,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逢单年举办U14、U16年龄段比赛,逢双年举办U13、U15年龄段比赛,每年举办全国U13、U14、U15年龄段训练营,每年举办全国U17年龄段的比赛;依此类推、连续不断、交替举行。

③改革青少年篮球赛制,尝试先细分区域比赛,再进行南北分区比赛,然后进行南北对抗比赛,增加比赛场次,增加交流机会,达到锻炼目的。

④培养和建立一支全国青少年篮球竞赛的技术评定裁判员队伍,督促和评定各支参赛球队执行《大纲》的运用和训练质量,检验青少年训练的实际效果。

⑤建立专业和业余比赛相结合、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适应不同年龄特点,以参加系统训练的篮球后备人才为主、青少年篮球爱好者为辅的全国青少年篮球竞赛体系。

6)加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生长规律、教育规律、训练规律、竞赛规律、成才规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科技支撑实力;构建青少年篮球运动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①成立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研究中心;注重青少年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注重青少年篮球运动科学训练的科技含金量,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的科技支撑实力。

②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练员相结合的专业队伍,在《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适用于全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实际应用的《全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教法指导书》,为全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③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练员相结合的专业队伍,配合《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和《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教法指导书》,编写和制作我国青少年篮球基本技术教学训练多媒体音像教材和网络教程;形成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教学教法指导书、基本技术多媒体音像教材和网络教程同步,为全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学习交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④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练员相结合的专业队伍,围绕国家青少年篮球集训队伍的建设,制订出运动员选拔指标与选拔方法,教练员团队选拔条件与选拔方法,国家青少年篮球集训队伍绩效评定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⑤建立全国青少年篮球运动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充分利用青少年篮球教学大纲、教学教法指导书、多媒体音像教材和网络教程文献资源与音像资源,青少年竞赛成绩管理系统,开发青少年篮球教练员远程教学培训系统,实现教练员远程继续培训及高质量训练资源的共享。

7)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与体育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双赢平台,培养一批掌握高质量专业技能与高层次文化素养的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

①从2013年开始,重新恢复全国传统学校篮球比赛;进一步丰富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的种类和形式;在现有初中组比赛的基础上增加高中组比赛,尝试分区赛;逐渐扩大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从而加大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力度,扩大后备人才的选材范围奠定塔基面积,促进全国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整体发展。

②主动与CUBA组委会协商,扩大参赛队员的范围,允许部分有大学学籍的青年队队员参加CUBA比赛,增加青年队队员的参赛机会,提高CUBA联赛的竞技水平,强化塔身梯队建设,为代表国家大学生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塔尖人才输送奠定基础。

③中国篮球协会在与中国大学生体协积极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将同龄中优秀大学生、高中生、初中学生的篮球运动员,选入每年公布一次的国家U16、U17、 U18、U19集训队大名单,对身体条件和技术突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运动员,入选相应年龄段的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相应的国际比赛,共同培养具有篮球天赋,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④中国篮球协会与中国大学生体协加强定期的沟通与协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搭建双赢平台,实现互补互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⑤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教育与培养工程上要形成共识,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合理配置有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建立一个全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拔输送系统与平台,既能保证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拓展流通渠道,打开分流出路,又能为国家、社会、职业俱乐部,也为高校培养大批的优秀篮球人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拔与输送体系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 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拔与输送体系思路

8)加强青少年篮球队伍地域之间、省市之间、区域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磨练才干,积累经验,提高情商,保证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率。

①调动地方篮球协会、基地、学校等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地域之间的青少年篮球队伍交流活动,经常组织基地与基地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基地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②调动各省市青少年教育、体育主管部门与篮球协会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制定各省市青少年篮球竞赛制度和竞赛体系,提高各省市青少年篮球队伍的竞技水平。

③中国篮球协会制定一套职业俱乐部和国内明星运动员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联谊与交流的制度,规定每年休赛期间,每个职业俱乐部必须与当地篮球基地、篮球传统学校之间进行扶持与交流;规定明星运动员每年休赛期间,必须深入到学校、深入到青少年篮球爱好者中间进行面对面的普及与推广。

④中国篮球协会坚持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欧美青少年篮球活动开展普及的国家,来到中国进行合作交流活动;邀请欧美国家青少年篮球专家,来华进行现场培训与指导,吸取欧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先进理念与经验;邀请欧美国家青少年篮球队伍来华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得同年龄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得到同场竞技的机会,激励自身奋发努力的动机。

⑤中国篮球协会坚持走出去的方式,定期组织国内青少年篮球教练员赴欧美先进国家进行考察、学习与交流,让国内教练员实地观察欧美国家青少年篮球运动普及与推广,现场学习欧美国家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理念与手段方法;定期组织国内青少年篮球队伍赴欧美国家进行访问、比赛与交流,让国内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亲身感受欧美国家青少年参与篮球的氛围,亲身体验同龄之间球场对抗的优势与差距,明确自身努力的目的与方向。

3.5 发展保障

3.5.1 政策保障

1)宏观层面的政策保障:国家体育总局层面要专门制订关于全国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方案;国家教育部层面要专门制定全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方案;在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控下,分门别类地指导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2)执行层面的政策保障:篮球管理中心制定关于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与实施方案;各省市体育部门负责篮球运动项目部门制定各省市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与实施方案;各省市教育部门制定出初中、高中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案;分系统、分级别、分层次地设计规划全国与各省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3)操作层面的政策保障:篮球管理中心青少部制定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国家篮球集训队管理评估制度;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管理评估制度;青少年篮球教练员管理奖惩制度;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篮球竞赛管理制度。 具体贯彻国家体育总局的战略部署,执行中心的战略规划,检查各省市的战略计划,检验各省市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和训练质量。

3.5.2 组织保障

1)成立中国篮球协会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工作委员会。

2)成立全国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研究中心。

3)成立国家青少年篮球集训队专家督导组。

3.5.3 教育保障

1)成立全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培训讲师团。

2)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当成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监督和保障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完成文化教育与文化学习任务。

3)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上要形成共识,建立一个协同工作的互动平台,提高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效率,保障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3.5.4 经费保障

1)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经费,尤其是对于为国少队、国青队、国奥队和国家队作出输送与贡献的后备人才基地,采取奖励政策,增加投入资金;对于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增加投入。

2)加大青少年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科技投入,仪器设备投入,训练设施改善与投入,为国少队、国青队的训练提供科技支撑与后勤保障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社会与企业力量,定期举办全国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训练营,为后备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竞争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勇.影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的主要因素.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6):554-558.

[2] 陈金英,柳建庆,赵瑞国.中国篮球教练员职业声望及社会特征分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82-384.

[3] 孙保利,朱国生,张剑峰,等.大学生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模型建构及实验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2):164-169.

[4] 侯德红,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75-377.

[5] 郭晓捷,顾永军.我国职业篮球产业组织主体优化的路径选择:兼论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走势.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4):478-481.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团队精神 培养方法

篮球运动要求全队是一个相处融洽、互助互爱的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篮球运动队的整体作战水平,我们要加强篮球运动队的团队精神培养,使篮球运动进一步发展。以前的篮球太不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只是根据教练的战术进行比赛。而有时队员之间的矛盾会导致教练的战术难以运用,队员的相互不配合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培养篮球运动队员的团队精神非常必要。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具体方法为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查阅书籍,以及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1.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篮球专业队的队员进行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篮球团队精神培养取决于团队的领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首先要严格按相关程序办事,体育运动是一个程序性很强的活动,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是营造良好氛围、团结协作、培养和建立大团队精神的基础,更是整个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活动的组织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的活动规则和监督约束机制,它是比赛圆满举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保障。首先要建立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团结奋斗的氛围,使团队队员配合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还要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尊重每一位成员,让每一位队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队员的差异性,使全体队员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

2.2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

培养队员的竞争意识的目的是让队员熟悉这种环境,使之在篮球比赛上能很快适应这种环境,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我们往往忽视一点:竞争意识的培养,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如果应用得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比赛的胜利。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贯穿篮球运动的全过程。同时,作为一个集体项目,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与同伴进行合作的精神,个人的胜负与集体的成败相联系的事实在客观上促进了这种合作关系的形成,不可忽视的是,篮球运动还要求运动员与对手合作,尊重对手的行为会得到赞许,否则为了获利而做出危险动作除了会被判罚外,还可能失去个人信誉。在篮球运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得非常明了,对促使队员树立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在篮球比赛中运用这种培养方法,能较好地增强比赛效果,有效培养队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对队员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较明显效果,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2.3篮球队员心理健康的培养

篮球队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人格,从而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性好、开朗乐观的人。具体表现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处理事情时分清轻重缓急,事先周密思考,不致产生事后后悔的心理矛盾;善于消除自己不良的情绪,善于纠正自己非理性的观念;不断调节自己的目标,使其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善于独处。虽然大多数时间我们集体在一起,但总不能长久在一起,必要时独自一人应不感到寂寞和自怜,养成自我称赞、鼓励的习惯。

3.篮球运动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激烈竞争的篮球比赛现场,例如NBA,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巨星云集的球队有时候会输给朴实无华的球队,为什么?这无非就是团队精神的问题。巨星云集的球队有时仅靠最出色的一两个人单打独斗,而球队中的其他人却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持,球队成员之间配合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每个成员的表现都很优秀,但由于没有形成团体,没有共同目标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反之,那些朴实无华没有超级球星的球队因为拥有很强的集体精神,所以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实力、经验、技术都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对于集体运动项目来讲,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精神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一支球队战斗力的强弱。具体而言,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团队精神是组织实现目标的精神支柱

共同的价值观是组织的灵魂,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躯壳,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是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的。团队精神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精神气息,表现为一种精神面貌,是一个组织冲锋的号角,鼓舞着全体成员向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3.2团队精神能改变一个组织的精神面貌。

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球队,其团队成员往往有高涨的士气,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环境则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精神,使得球队成员密切配合,相互关照,取长补短。一个没有精神的球队,因为彼此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拆台,内耗往往会使整个球队元气大伤,从而使团队失去战斗力。

4.篮球运动队的团队特点

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运动的竞技项目,球队一般由队员与候补球员组成,成员为五人,候补球员不能超过七人。一个专业的球队应该明确每个球员的分工,依据个人的优势及强项安排适当位置,使得每个球员都能发挥特长。

一个球队要发挥出各个球队成员的优势,必须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谁负责防守,谁负责进攻,这些都很有讲究。而且,团队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的高低是球队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团队精神如同向心力,将所有团队成员紧紧地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共同向着球队的整体目标前进。

篮球运动中存在合作与竞争,这伴随篮球运动的全过程。篮球运动本身就是双方以投中对方的球篮为目标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是集体间的又是个体间的对抗。篮球比赛自始至终都存在这种关系,这种竞争包括球员之间精神、心理、智力、体能、技能等方面的全面较量,这对培养团队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影响。篮球运动队队员应摆正心态,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影响篮球团队精神的诸多因素:篮球团队意识的作用意志薄弱,好逸恶劳个性张扬,缺乏篮球团队意识在比赛中的作用。篮球团队意识的概念是指整体配合协作的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关系、团队运动过程等。

5.1.2心理健康的培养。篮球队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及人格,从而努力成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性好、开朗乐观的人。

5.1.3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使人齐心协力,人们可以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努力奋斗,人们要实现的目标即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5.2建议

5.2.1篮球队团队精神是球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重点关注团队精神的培养。如何更好地提高团队精神是重中之重。

5.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尊重而不能回避队员对其自身利益和个人能力的认识,注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尊重和注重体现在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或提供集体的“温暖”,找到集体配合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主动配合的积极性。

5.2.3使队员把个人能力与利益置于集体之中,队员的团队精神会得到更好的培养,更有利于推动现代篮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世青.浅谈篮球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6(1).

[2]李爱民.关于篮球运动认识过程的分析探讨[M].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3).

[3]张金山.康兴华.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3).

[4]王琮.闫艳萍.注重团队精神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M].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3).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1篇

摘 要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就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篮球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三个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后备人才 篮球 中学 培养理论 培养模式 文化课学习

篮球后备人才,是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优质的后备人才队伍,才能在国际篮球运动和赛事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学篮球,是篮球运动员奠定基础和谋求发展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中学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不但能为高校篮球运动和职业篮球运动输送优质的运动员,还能有效的带动篮球运动在小学的开展,形成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篮球运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篮球的后备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应引起体育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一、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在培养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升序率,而学校的运动氛围却相对薄弱,学校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需求,多以统一、固定的训练模式开展日常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脱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不但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能水平和运动竞技水平很难得到高效的提升,长此以往,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和篮球训练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篮球意识和篮球兴趣的培养。

除此之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不单指对中学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还涉及篮球教育工作者的相关问题。专业的篮球人才培养机构,一般是通过体育局由国家直接拨款进行篮球人才培养工作的,而在中学校园,篮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和培养工作一般是由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负责开展的,因此,要想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还必须要关注中学篮球任课教师或教练员,在学校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的改善其待遇情况,鼓励其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在评价其工作,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学校在开展培养工作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选择,现在常用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体教结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体教结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学生提供篮球运动体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其强调体育与教育的结合,谋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因此“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渐得到了很多中学的认可。在采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把握“体教结合”的节奏。在实施“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时,不能过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与教育的边界条件和环境参数重新设定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其次,要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来进行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首先建立一个科学的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框架。在运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的培养效果,达到最佳培养途径与最佳培养效果的统一,必须首先要明确体教结合的目的、体教结合的指导思想、体教结合的主导价值以及理想和任务,总体来说,也就是构建一个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框架。具体到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时,也就是要以“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有利于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篮球运动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其科学文化可的学习、有利于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导价值,以培养优质的篮球后备人才为目标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

篮球后备人才要取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并不能只关注其篮球技能和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还要关注其科学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科技、新工具、新方法以及新的模式和手段的出现,都对篮球运动员的发展起到了不容置疑的影响作用,如果篮球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将很难顺利的适应这些方面的变化,因此,在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或教练员一定要注意关注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

在日常篮球运动训练的同时,要关注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注意关注中学篮球运动员的课堂学习表现。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学计划的设置等,注意观察中学篮球运动员在文化课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能有效的发现影响其学习成效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其次,文化课任课教师,也要重视中学篮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为其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再次,教育和体育相关部门也要重视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篮球后备人才作为开展中学篮球运动训练的首要目标进行宣传落实,并制定一定的制度,保障其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确保每位同学受益。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篮球运动的竞争手段与方法多样,不仅富有对抗性、集体性,而且具有娱乐性、艺术性、趣味性,是广大青少年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在我国已经普及。篮球运动在学校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篮球课的教学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他们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全方位地健身、增知、养心。学校体育在篮球课教学中应结合篮球运动内容结构的多元性、竞赛过程的多变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选择和确定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从中学学生的体育运动来看,不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男生一直是篮球运动的主角,女生往往是球场边的看客。如何提高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笔者认为应从初中女生的身体、生理、兴趣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出发,调整篮球规则,注重女生篮球教学的方法创新,培养初中女生篮球运动的兴趣。 

 

一、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初中女生篮球兴趣 

 

(一)调整篮球规则 

篮球规则就是由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力机构制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力,作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则,也是参加篮球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篮球规则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公平、公正,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规则套用在一个初中初学女生身上,效果不是很理想。相反,如果把规则适当地调整,就能够提高她们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篮球运动在女生中开展。 

1.降低篮筐的高度 

目前,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几乎所有篮球场的篮筐的标准高度都是3.05米,没有为不同年龄段或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去调整。而恰恰在众多的比赛项目中,男女成绩、标准、场地设施存在区别,比如排球球网的高度、投掷所用铅球的重量,跨栏比赛的栏高和栏间距等。面对如此高的篮筐,对最基本的投篮都很有难度,这不符合女生活动的需求,也抹杀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使女生成为体育课欣赏男生表演的观众。篮框高度严重影响了此项运动的发展与普及。只有降低高度,才能适应中学生的身体特点,更加符合初中女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和体育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感,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女子篮球的普及和发展。 

2.适当缩小篮球的大小 

现在篮球的标准大体上有7号600~650克、75~76厘米标准男子比赛用球,6号510~550克、70~71厘米标准女子比赛用球,5号470~500克、69~71厘米青少年比赛用球。国际篮联的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用球)球的圆周不得小于74.9厘米,不得大于78厘米(也就是7号球);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标准篮球直径为 24.6厘米,而篮圈直径为45厘米。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篮球大小方面还是制定出了相应的标准,青少年用球跟标准男子用球相差度为130~150克、5~6厘米,但仅从初中女生的生理特点、力量及手的大小,跟标准男子在力量,手指大小以及手指的力量的差距还是很大。而手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对篮球的控制、球性的强弱。另外,许多学校在篮球的采购方面,没有更多的替女生考虑,往往购买的都是成年男子的标准用球。这样就直接限制了女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篮球兴趣,久而久之,女生对篮球望而却步。 

3.在教学比赛中放宽规则的尺度 

初中体育教学在传授一定技能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女生来说,她们对篮球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认识上,都算是一个初学者,她们对篮球的接受能力较差,对篮球比赛的理解也很肤浅,又没有较好的技术做保证。所以,在教学、比赛时,如果严格按照国际篮球裁判法则去执行比赛,那么比赛就很难进行下去,而且很容易使女生丧失兴趣。笔者认为,女生进行篮球比赛时规则完全可以放宽,比如可以两次或者多次用球,可以走步等。这样就很容易使女生的比赛开展起来,而比赛最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品德,也是提高学生篮球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激发女生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中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是在篮球的实践活动中,以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和体验其特征价值和乐趣为主线,不过分追求其技能细节。篮球运动源于游戏,是篮球运动技术教学游戏化的基础。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游戏化教学就是把某些篮球运动技术按游戏的法则编成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游戏安排可以使一些平时不爱动的女生对篮球产生兴趣,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奋性的作用。采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技术与技能,对篮球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它将篮球运动技术进行准确的讲授和简单的基础练习,然后将各种技术的练习方法按难易程度排序,编排成对抗性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去逐渐熟练地掌握技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管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都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女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让她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动”起来,“玩”起来,并在动和玩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女生篮球兴趣的作用 

 

(一)提高篮球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篮球规调整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提高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女子篮球这项运动的根本。投篮命中率是篮球比赛中学生认为最精彩的部分。面对统一标准的篮筐,较大的篮球,由于男女身高、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使她们没有男生那样娴熟地运球、过人和较准确的投篮。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又使她们无法流畅的进行篮球比赛,从而使女子篮球失去了男子篮球的精彩和激烈。进球难度较大,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更是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从而使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于女生对篮球敬而远之、甘当看客。只有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才能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培养兴趣,使更多的女生参与到篮球这个项目当中,培养她们相互协作、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 

(二)提高篮球兴趣,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篮球运动不但受到广泛青少年的喜爱,同时也是锻炼身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以及力量、柔韧、速度、协调、智慧等一系列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中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非常有益。篮球规则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目的就是使女生能积极参与的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愉悦身心。初中男生在体育课中几乎都能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而女生则往往有种“望而生畏”的心理,消极地对待体育运动。久而久之,女生的身体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也达不到要求。所以要对篮球规则调整,改变篮球教学方法使女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她们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担,以此陶冶情操和身心得到较大的发展。 

初中女生篮球教学应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受益。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以及身体机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规则体系。如降低适合初中女生的篮筐高度、篮球的尺寸、重量以及比赛当中的判罚尺度。另外,还可以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她们学习篮球的兴趣,这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同时要培养学生体育课上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自我激发学习的能力,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安排最适宜的游戏,以达到游戏在课堂中的最大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女生的篮球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以及体育情感。总之,调整篮球规则、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女生参与篮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她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朱万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 篮球运动 攻防意识 意识培养

1 引言

在进行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培养篮球攻防意识成为体育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在篮球运动场上篮球攻防意识无不充分地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有待加强培养和深化锻炼的必然性。篮球的攻防意识的培养在学生训练中也起着主导作用,攻防意识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在训练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攻防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训练方法做相应的完善,攻防意识与技战术相配合,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2 研究对象

通过篮球运动员的正确篮球意识阐述并研究如何培养篮球专项学生篮球意识。

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整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篮球意识对运动员综合运动水平的影响因素。

(2)观察法

通过对篮球专项学生的训练观察篮球意识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影响。观察篮球专项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视野的范围的大小和技术的衔接能力。

4 结果与分析

(1)篮球意识概述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在积极的思维运作过程中,对某种机制的训练培养逐渐形成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长期在篮球理论知识不断深化理解和在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加深的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活动。

(2)培养浓厚的篮球兴趣

培养浓厚地篮球兴趣是培养篮球意识的前提,没有兴趣篮球意识也不存在。所以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篮球专项学生进行篮球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例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单项技术竞赛,如画三人进攻配合图,在理解了战术配合的路线、配合时机和配合变化等之后,学生根据进攻配合图进行练习,明确其他队员所处位置及移动路线,当进攻战术配合成功时,学生对所学的配合产生浓厚兴趣增强了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

在篮球的技术训练中,不是孤立地练基本技术,而是在贯穿篮球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把基本技术训练和培养篮球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把学、练与用、变结合起来。

教师要引导篮球专项学生自我设计“对抗因素”,创造“对抗条件”,从而不断通过自我熏陶,根据不同情况制造假象,争取主动。在激烈的攻守过程中,利用篮球技术动作的幅度、速率、节奏、方向位置和真假的变化,来调和、迷惑对手,从而在比赛中主动制造战机,提高攻击效果,增强在篮球实践活动中实践应变技术的能力。例如;篮板球是很多篮球队的薄弱环节,篮板球训练应是经常性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

(4)篮球运动中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篮球专项学生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任何一项技术动作的要求与运用,都取决于能否周密地在瞬间内做出正确的观察、判断。为此,在篮球技术训练的初期就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视野训练。在技术训练中,要考虑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如:运动员至多利用余光照顾到球或者不看球,视野的重点是观察场上全面移动情况,特别注意观察,这对运用应变技术,战术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5)培养战术意识,深化战术配合,强化篮球攻防意识

个人战术意识的迁移是培养战术意识的关键。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或实践的影响,例如,队员在进行持球突破时,教练员要求队员观察场上情况;如果没有防守人补防,突破队员直接突到篮下投篮;如果在突破中有防守人补防,突破队员及时把球分给同伴投篮。这样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队员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配合意识。

在战术训练中强化“投篮意识”。在练投篮时,要求运动员的动作要简练,快速,准确。要强化他们出现机会必须投篮的意识,并能在复杂情况下,激烈对抗中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术,与对手斗智斗勇用眼神,动作的真假变化,使对手产生错觉,从而自如地投篮,提高在强对抗比赛中投篮命中。

在训练中除了要进行个人防守能力和协同外,在意识的方面也应该同时提出各种要求:积极地进行抢位防守的意识;失去球权后,立即进行防守的意识;打破固定看人界线的意识;对待球人的防守,应根据进攻队员的特点,机动变化,采取措施,起近防守,做到防投,影响控制对方传球和借机抢断的意识;对无球人的防守包括:强占断球路线,随时准备断球意识;护送的意识;队形机动变化意识;抢篮板球及反击意识。

5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篮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必须与技术、战术、素质、智力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行。篮球的攻防意识在篮球意识的整体目标中处于主导地位,它能客观地反映出一个篮球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事业中的潜在实力,在体育与运动学中篮球专业上的一种高要求的素质。贯穿于培养篮球攻防意识的历程中,这种攻防意识无不充分地显露了篮球运动员基于理论和实践活动上的综合素质。因此,篮球运动员对篮球意识的形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是相当重要而且必要的。篮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必须与技术、战术、素质、智力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行。

(2)建议

在训练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大力发展观察力和思考力;训练时要狠抓基本技术,结合实践,加强对抗性训练,在复杂,困难的条件下锻炼运动员的意识、意志和实战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队员的篮球攻防意识,是极为重要且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循序渐进,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增强学生的篮球攻防意识,为其以后的篮球运动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腾朝阳.论篮球比赛中个人进攻战术行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4):54-57.

[2]朱越彤.现代篮球运动攻击性防守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59-61.

[3]潭朕斌,论篮球运动的攻防综合性对抗规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3):33-35.

[4]郑尚武.现代篮球进攻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5,12(1):114-117.

[5]王建国,李清玲.篮球快攻战术概念的重构与诠释闭,2005,28(8).

[6]杨霈廷.科学技术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2.

[8]李冰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1.研究目的

在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调整和改进在篮球教学中与时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把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融入篮球教学中,进一步提高篮球课的教学质量,让大学生在热爱篮球的兴趣中培养锻炼综合能力,已成为高校篮球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创新改革,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一种快乐健身方法,练就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让篮球焕发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风采。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有关的书籍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有关高校的篮球教学现状,并对此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访谈法

访谈法对有关高校的篮球老师以及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目前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状况。

2.3分析归纳法

分析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

3.结果与分析

3.1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教学思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高校体育已由过去增强体质的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演变。篮球运动也不例外,它作为高校参与人群最多、开展范围较广的体育项目,不论是从其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还是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来看,篮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优秀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回顾我国高校篮球的发展历程,篮球始终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和学习基本技术技能的目的,我国现行的篮球基础教育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方法,依旧袭承原有体育学校教学模式,仍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篮球知识、技能的主动传递者,学生是其被动的接受者,教学主体和中心都是教师,学生学习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限制了学生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远远脱离当前的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很难适应高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化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篮球教学的使命不单是学生对篮球技战术的学习,而且还要在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体育健康知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术、参与态度和适应能力等几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篮球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过程应“注重‘人’的意义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展示的是人文体育,侧重的是自主能力,强调的是生命意义,突出的是体育本质的教育过程”。从上述可以看出,高校篮球教学由竞技性向娱乐性转变,由注重学生身心体验向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转变,由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转变,已成为时展的必然。

3.2高校篮球课存在的问题

3.2.1高校篮球课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社会的需要决定教育目标和方向,也规定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方向。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一支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的专门人才,突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传统教学思想和竞技篮球训练模式的影响下,依然是以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和技能为主的教学,教师过分强调技术规范与战术方法,过多的技战术内容决定了教师不得不使用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和巩固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教条学习,过于强调篮球运动的正规性与技术、战术规范性,而忽视或轻视了篮球运动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健身性。这种照搬照抄的“规定动作”,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基础性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多向、多层次的需求,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时展严重脱节。

3.2.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滞后

高校篮球课的教学内容以篮球技战术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和战术练习,篮球基本技战术所占比例超过了80%以上。由于种类多,环节复杂,再加上课时有限,过多的技战术内容决定了教师不得不使用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和巩固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同时教师再纠正错误,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不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这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机械的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主要有:示范法、讲解与示范法、练习发、预防与纠错法、巩固与提高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过于注重一些动作技术的学习,目的和任务通常是单个动作的学习与掌握,造成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花在重复单个动作技术环节上,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内学到应该学会的技能,由此失去了对篮球的兴趣。这无疑表明,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已经达不到满足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3.2.3教学手段呼唤更新现代教学技术

篮球教学途径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的。在整个“解惑、授业”过程中,它要求教师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既重“教”,更重“学”;不是一味地泛泛空洞说教,而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来实现教学目标。面对新形势,高校篮球教学方法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篮球技战术,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等人际交往心理准则与社会情感,从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互动式先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辅之以多媒体为形势的网络技术信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编辑加工处理成一体化技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能够把篮球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动静结合多位一体的视频文图,达到视听结合、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形成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突出能力培养,创新教学目标

高校篮球教学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运动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把兴趣教学贯穿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兴趣、爱好到喜欢的过程中把篮球作为健身娱乐、陶冶情操、提高身体素质的载体。转变当前篮球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现状,必须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前提下,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的技能传授式的模仿,被动的体能练习做法。以学生学习中的认知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把让学生熟知篮球运动的特性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发展学生认知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篮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群体,把激发诱导学生兴趣落实到课程和教材设计上,开发扩充教学内容。

4.2教学内容突出精、活、实、新

精简是当今高校篮球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不分主次地面面俱到,势必造成学生难以消化,出现都会都不精的现象。对那些大多数学生在课外篮球活动中用不上或在短期内难以学会的技术应该删减。

活是相对过去教学内容的单一而言,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框定的教学模式。在技术教学中,忽略对学生基本技术动作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做法,既抓住篮球教学中的精华,把重点与一般结合起来,又让学生通过实际比赛,实现技术动作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目的。

实用性是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个性需要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应实现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运动练习方法、运动动机、活动方式、运动经验”为中心的转移。教学内容的深度应突出在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用学生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质等教学效果检验教学内容。

新是指对那些高校篮球教学中出现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就及时借鉴,做到“他为我用”“洋为中用”,重视引进、吸收国内外篮球科教学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让篮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活力。

4.3着眼提高“三个能力,”改革课教方法

教学思想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革新,终究是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学生篮球参与能力、积极协调能力、战术分析能力是检验学生篮球学习成绩的重要标准,改革篮球课程教学方法都要围绕着“三个能力”进行。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活动、竞赛,体验参与的快乐;二是提高竞争协调能力,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篮球运动,靠的是集体观念、团队协作精神。教学创新就要结合篮球的这一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三是提高战术分析能力,篮球课堂中技、战术意识及运用是核心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提高能力。

4.4用现代教学手段催生课堂活力

如何拓宽学生的学习与提高路径,让复杂的技、战术教学变得充满趣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篮球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出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种教学直观性强,可把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每个技术细节、动作的理解。有关篮球比赛、训练的各类教学资料、比赛录像、训练资料等,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检索查阅,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达到“无师自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主流,高校篮球教学应围绕这一主题,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重新定位。转变体育教育理念,改革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同时瞄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能力培养这一重点,结合社会、职场的需求,做到篮球健身与品德教育结合,篮球理论与技术教学结合,篮球技能与运用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篮球运动,掌握篮球运动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通过篮球课堂教学,给广大高校学生搭建一个能够提升个人能力的锻炼平台,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鲁陵.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8):122-124.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篮球队; 优良作风; 培养

【 abstract 】 have good team style is a basketball team spirit support and soul. How to cultivate good style i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sketball team coaches and athletes each must be further discussed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n cultivating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m good style of main approaches are three aspects, that is, foster team good thought quality, foster team between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reate harmonious team atmosphere. For the basketball team to build and train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 keywords 】 basketball team; Good style;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 G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篮球运动是一项将团队和个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集体运动项目。在现在的高水平篮球比赛中,各队员之间除了比技术、战术及队员的身体、心里素质外,更关键的是要拥有一支作风硬朗球队。然而,在中学生的篮球比赛中,球队的作风问题不容乐观。队员们精神涣散、默契缺乏、队员之间关系冷漠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篮球队优良作风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1培养中学生篮球队优良作风的意义

1.1培养中学生篮球队优良作风的重要性

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等物质实力是篮球团队综合制胜力的基础,但运动员的思想境界、意志、作风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对抗激烈、实力相当的比赛中,运动员的精神力量往往成为制胜的关键。没有良好的体能和技能,就失去了与对手竞争的基本实力,而没有适宜的心理状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会使体能和技能的正常发挥失去保障。拥有良好的球队作风是一支篮球队良性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标志着队员之间的信念、观念、目标、价值追求、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达到一种融洽的状态。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一个目标在进行奋斗,相互之间给予鼓励,相互信任,技战术自然变得流畅,上进心会越来越足,成绩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一支球队没有良好的作风,不是为一种渴望去奋斗,队员之间没有默契,训练和比赛质量必会每况日下,一蹶不振。为此,培养和形成篮球队优良作风是提高运动队综合制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2培养中学生篮球队优良作风的必要性

“夺标育人”是我国运动员成才发展的总体目标。而“育人”是运动员培养的根本任务,也是更好地实现“夺标”计划的基础。篮球运动是在中学生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中学生的欢迎,成为本校篮球队员也是很多喜欢篮球的中学生向往的事情。但是,中学篮球队的队员们是一群充满朝气,思想活跃但又尚未成熟的学生运动员,他们既要学习,又要训练和比赛,特殊的学习、生活、训练环境和他们肩负着的任务,决定了他们既不同于一般普通学生又有别于专业队的队员。对此,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积极的加强队员的思想教育,督促他们在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上的文明,比通常老师和家长进行教育更为有效。所以,培养中学生篮球队优良作风是育人的关键时期和有效手段。

2 培养中学生篮球队优良作风的途径

2.1培养队员良好的思想品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系统性、长期艰巨性的复杂工程。开展篮球队的训练工作要切实抓好学生运动员的政治教育,塑造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坚持防止和纠正只重视运动技术训练,放松思想品德教育。做好一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之前,首先要做一名学生,做好一名好学生的前提是做好一个人。让他们在思想上懂得怎样做人,在言行上弄清楚如何做人,在目标上明确人生方向,从而增强自立、自尊、自信、自制能力,养成勤奋、诚实、遵纪守法的好人,从品质先做于社会的合格有用人才。

首先,了解每个队员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因材施教是开展思想品质教育的前提。如对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活泼开朗、爱说好动的队员要培养自控能力;对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孩子要培养自我意识等。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学习、生活、训练中时刻关注队员的心理动态,可以通过其他队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方面了解相关情况。另外,提高教练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是保证。教练员在运动员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感染力、号召力和支配力。平时教练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活作风,这将潜移默化的对队员们产生影响。

2.2培养队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1]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总是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在篮球队中,建立内部关系对于球队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队员互相协助,关系融洽,密切合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必然有助于群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而使团体的凝聚力提高。在挫折与困难面前, 能得到队友的安慰与鼓励, 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同时也会加强团队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