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

初中男生教育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1篇

教师应该怎样从不同性别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男女学生互相促进,从根本上改变男女生合班上课的问题呢?笔者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了必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初步阐述于下,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营造合班氛围,提供有效环境。体育课有着自身的特点,具有空间大、活动强、转移频等特点。居于此,必须根据男、女生特点和教学需求,努力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情景和道具,设计各种富有激情的特定场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合班教学提供和谐、有效的教学环境。

注重内容搭配,提高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重组和安排。如:女生喜欢一些节奏鲜明、形式新颖、方法简单多样的练习内容,如健美、体操、舞蹈、小球类拳等活动项目。男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对抗性、比赛性的项目,如球类比赛、接力跑、力量对抗、武术等项目。教师要考虑到男女生的这些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如:健美操和球类搭配、舞蹈和径赛搭配、小球类和体操搭配等。这些内容的重组和安排可以统筹兼顾,使男女生协调发展,共同练习和提高。同时,通过教学内容多样化,通过男女生不同的展示,尝试学习等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多样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效果。以创新为载体,根据内心需求,设计研制,通过重新排列、优化组合教学形式,迁移和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个人展示参与。在教学上,可以设计一个叫“跟我学”的板块。在每节课准备环节,给学生3至5分钟,让他们轮流来教大家一个体育动作。女生可以教给大家健美、舞蹈和绳操等;男生可以教篮球、足球、标枪等,所教动作自由发挥,不受限制。让大家在这里了解到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体育项目,并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当好“小老师”,在课前认真准备,学习并掌握所教的动作。这样无形地促使学生能在课后积极锻炼,大大调动了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强化个人展示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真正培养学生自我健身的好习惯。

尝试男女编组学习。根据学生的身高和体能,打破以往按男女性别分组的传统形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成员要求相互帮助和提高,同时又是竞争对手。如在学习快速跑技术时,可要求男女生搭配一组,利用男生的快速能力帮助提高女生速度;在球类比赛中,需要男生的勇敢果断去感染提高女生的优柔寡断;在定向越野中,需要男生的正确方向性指引和女生寻找路标的细心之间的完美组合。男女编组学习,使男女生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发挥各自优势,在学习中相互尊重、鼓励和帮助,促进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加强合作竞赛激励。很多体育项目都是以游戏和团队竞赛的形式出现的,合班教学中老师刻意把男女生分在一组,不论哪一种比赛的进行都使每个成员置身团队之中,团队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的荣誉;失利了,大家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如集体合作跑教学,学习目标是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在学习中可采用多种队形变化、多种障碍设置进行竞赛练习,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都引导学生从小组之间的合作、默契、协同、节奏等方面进行讨论。合作竞赛激励法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男女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04-02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个专业的男女比例却严重失调。据统计,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通常都是女生。笔者所在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仅为2%。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这在一些国家甚至有法律明文规定。如日本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约占7%,日本规定幼儿园里男必须要有1/4以上的男教师,美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约占10%,美国规定幼儿园每个班必须配有一名男教师。笔者从辅导员的角度,谈谈如何管理这群特殊而弱势的群体,帮助他们走出问题困惑。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背负压力走进高校。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进入高校学习,并非他们的第一志愿,也不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他们仅以此专业作为进入大学的前提,进入大学后再转专业,很无奈地选择这个专业。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多数人认为此专业是女生的“专利”。

2.男女比例失调的环境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较之女生可谓凤毛麟角。在这样的环境里,男生一般少言寡语,他们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在课堂上也很少发言和表现自我,往往选择躲在一个角落,封闭自己。女生则是各项活动和课堂的主角,在这样的环境里,男生的心理压力异常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自卑、焦虑、自信心差、内驱力弱、女性化和厌倦等心理问题。

3.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女性化让男生厌学。也许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过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忽略了男生的特点,像舞蹈、手工制作、钢琴等课程,男生较之女生明显不占优势,甚至在上这些课时,男生觉得先天能力不足,无所适从。而教学方式和用语上多突出女性思维模式,如反复的叮嘱、夸张地模仿幼儿的神态、举止和表情等,这些都让男生厌倦甚至反感。又加之,学前教育的女生居多,专业特点使很多女生多才多艺,而多数男生在这些方面缺乏灵气。男女一比较,挫败感和无成就感就让他们更不愿学习。

4.就业前景黯淡、学生忧虑未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较窄,培养目标多数是做幼儿园教师的。而男性幼儿园教师在任教到一定年龄后还能做什么?能否有能力从事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或者自己开办幼儿园,如不能,又如何再就业?面对未来的忧虑,极易让他们产生焦虑。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1.重视入学教育的特殊性,增强专业认同感。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很低,甚至都想转专业或退学,即使毕业后也不会从事与其相关的行业。如何提升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作为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对这一特殊群体男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在入学教育时,可采用榜样法进行教育,介绍中外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以其作为榜样,激发学生的仰慕之情。还可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如自己的专业男教师的事迹进行榜样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感。另外,可以通过更多的教育形式进行专业教育,如开展幼教名师专题讲座、邀请校外学前教育成功人士、本校毕业的学长进行现身说法,让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增强专业认同感。

2.创造班级管理机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他们不愿做学生干部,更不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如何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单独找其沟通,对其进行学生干部意义的教育和引导,还可以采取同学推荐和辅导员任命等方式,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中来。他们做了学生干部,尤其是工作得到同学认可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提升。如何才能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提升效能感?这就要求辅导员对他们进行班干培训和管理,通过多沟通、出点子、多肯定等方法加强对男生班干管理,同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多关心多支持多鼓励,帮助他们在学生中提高威信。通过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和班干工作,这些男生会找到自己的价值,自我效能感也会大大增强。

3.利用多彩校园活动,进行男性教育。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作用很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他们不愿参加任何社团和文体活动,学校文体活动比赛学前教育的男生经常是弃权的状态,即使参加了成绩也是垫底,这大大挫伤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笔者认为应鼓励他们参加,不要太注重结果,应重在过程。在他们参与文体或社团活动时,要给予帮助。比如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篮球锦标赛等活动,男生训练时,可以和他们一起训练;参加学校的文艺晚会,建议他们排男性化或幽默搞笑的节目,这样会引起同学的关注,对参与活动的男生要不断鼓励和赞赏,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4.个性化指导,拓宽就业渠道。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就业面窄、学生忧虑未来等现状,辅导员在学生一入校就应加强对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消除忧虑。针对学前专业的培养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定位在幼儿专职教师上,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担任幼儿园的体育、武术、电脑、棋类、科学等课程;或者从事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的设计相关工作;担任幼儿园后勤保障工作;鼓励学生自己创办幼儿园等。通过个性化指导,学生的就业机会和渠道拓宽了,前景也更好了,忧虑也就打消了。还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如举办就业创业讲座,就业帮扶,引导和鼓励他们参加就业实践、自主创业等。

5.积极沟通,因材施教。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最亲密,是学生最信任的人,但学前教育男生存在的问题,绝非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除了日常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外,还应积极与专业老师多沟通,做到因材施教,也要经常开展听课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心理等状态,及时征求专业老师的意见和对策,共同帮助男生走出困境。

总之,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这一为数不多的弱势群体,作用无可替代,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作为此专业的辅导员,应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上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闫静.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J].教育探究,2009,(12).

[2]王萍.教学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9,(21).

[3]于晓梅.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男女分班;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男女同班集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体现出“男女平等”的价值观,有利于实现两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但由于性别差异影响着男女的成长,原有体育教学模式弊端开始暴露出来,男女分班教学是初中体育改革的必然途径。

一、有利于各教学环节的实施

不同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也不同。男女同班集中教学模式下,可能会出现教师在各教学环节施展不开的现象,为了照顾男女生的差异,体育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更深次的发掘。实现男女分班,就可以为教师对各环节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

现以人教版体育“健美操”教学为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要求比较高,从男生学习健美操的现状可以看出,男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他们表示:“这和跳舞一样,学习健美操‘太羞耻’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男生“畏畏缩缩”,难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实现男女分班教学后,教师集中对女生班进行健美操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女生学习健美操的基本步法,即踏步、走步、并步、交叉步和点地,然后组织女生们进行反复训练,直至熟练掌握步法基本要领。然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的语言提示下和教师一起做动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她们学习健美操步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询问学生步法的具体出处,考察学生对健美操的熟悉度。

教师:你知道交叉步在健美操哪一节中有出现?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将正确答案进行综合,让学生对健美操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出她们学习健美操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健美操步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那你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描述交叉步的形式?

学生:以左交叉为例:右脚像自己的左前方迈,越过左脚后左脚再往左迈一步,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叫交叉步,右交叉则反之

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学实现男女生分班之后,课堂教学对象单一,教师更层次地钻研教材,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进行集中教学,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体育学习水平。

二、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锻炼选择需求

体育男女同班集中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只可以接受教师传授的教学知识,对于锻炼项目的选择也只可以按照教师的安排,这种教学模式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也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实现男女生分班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项目,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

对初中男女生体育项目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所示),男女生对各个体育项目的感兴趣程度不一样,使得学生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也不一样。

调查数据显示,男生更喜欢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而学生更喜欢健美操等体育运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在日常体育锻炼中,男生普遍选择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而女生则更加倾向于选择健美操展开体育锻炼活动。男女分班教学模式下,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在兴趣驱使下,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对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由此可见,初中体育男女分班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更能激发学生对参与体育课堂活动或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对提高学生体育水平,以及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可以提高学生整体体育水平

初中男女分班教学模式下,按照男女生身体素质差异,实施有针对性、且强度适宜的体育教学活动,就可以达到强健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实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目标。所以,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中,男女分班教学势在必行。

现以“篮球”教学为例,女生由于体力、身高等各个因素的影响,无法与男生投篮达到同等的水平。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篮球投篮技巧、走步技巧等内容学习,在学生自主训练对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制定考核制度,以期通过考核检查学生对体育技巧的掌握程度。其中,要求女生进行三步投篮,且只要求10个球中投中3个即可,而男生则进行两分球投篮,且要求10个球中投中5个。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标准和学习要求开展强化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又可以保证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原有初中体育男女同班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普遍低效,这与学生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有关。实现男女分班教学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就有利于体育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强调“因材施教”,男女生身体素质不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男女分班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掘学生潜力,就可以真正达到体育锻炼强健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蔡赓,张驰,李格等.初中体育男女分班、混班教学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3):01-

104,110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目标引领内容”,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体育课教学。初中体育课教学一直是沿用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即男女生一起上课。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生之间的体质发生重大变化,即使教学内容不同,侧重点相互冲突,课堂气氛呆板;出现了课上男生达不到运动量,女生身体机能受不了的现象。女生相对男生来说不能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活力,课堂效率不高。体育课男女合班上课不利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实施。

关键词 教学 体育课 分组教学 实验研究

一、体育课中男女分组教学的基础性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8年11期开辟了关于“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专题讨论。主要刊登了马凌的《推行男女分班教学,确保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效》简称《推行》等四篇文章。《推行》中认为:“男女生分班教学”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初中以上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体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承受的运动强度、生理负荷量也不同;如女生偏爱韵律感较强的运动项目:韵律体操、体育舞蹈等,而男生更加喜欢具有竞争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篮球、足球等。由此看出,初中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体能、兴趣爱好的差异是推行男女生分组教学的主要立据。

在2013年9月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要求从新学期开始,初中学段体育课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早在几年前曾有重庆复旦中学、重庆一中、上海八中、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等多所学校进行过男女分班教学的实验,当时不少专家、学者都持反对的态度,由于来自社会巨大的压力,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推广。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选修”教材的比例增加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更注重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实用价值和可持续性与个体需要的价值。而新的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也演变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阶段属于水平四,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由此看来,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多种类型的项目学习,从而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体育学习打下基础,分组后的男女教学更加体现了“基础性”。

二、体育课中实施男女分组自主学习的探究

(一)从教育的目的出发,教师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为社会效能服务,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从我国体育教育来看,体育师资配备男教师明显比女教师多,教学中主张男生学习对抗性的项目、女生学习柔韧性的项目的,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教材的设计都以男性为中心,同时教育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暗示男生的刚强与勇敢,女性的柔弱与胆小。进行男女分班教学担心会强化性别意识。

(二)关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讨论。还有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的第二高峰,正处在健全人格和身心的关键时期,处于心理多变期,学习方法、情感需要交流。如果刻意地把男女生分开授教是否促进全面发展呢?“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社会心理效应之一。实质在阐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一种现象。在这关键的时期,会不会造成“男生更加男生”,其性格更加刚强,“女生更加女生”,其性格更加柔弱呢?会不会造成初中男女学生性格走向两个极端呢?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大面积的进行男女分班教学,且有相当的数据证明:“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男女分班比混合班要快,效果要好”。

(三)从师资缺编和场地器材匮乏的思考。实行男女分班教学,教学班会倍增,与之要求教师和器材场地的扩充,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就目前来看,我国目前专职体育教师数量已近40万,普通中学体育师资20余万,中国拥有2亿多青少年学生,师资相对匮乏。全国目前有各类体育场馆总计达61.6万个,学校体育场馆占67%,和我国中小学人数相比,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体育场馆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当前我国师资力量看,已远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师资配备需求,多数中学体育教师周课时在16-18节,有的甚至20-22节。如果男女分班授n无形中课时量将继续增加。另外,在农村学校,不要说分班,就是没有分班,体育教师和场地器材也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初中体育男女性别分班教学的推广也不符合我国体育基础教育实情。

三、结语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5篇

一、调查目的: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调查分析、统计,探讨初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二、调查时间:2014年6月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桂花九年制学校初中七至九年级共学生。

(二)调查内容: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再结合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观点,设计了一份问卷,共12个问题,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 1至5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体育老师的要求;

2. 6题和7题,着重了解男女学生的运动兴趣及爱好;

3. 8至12题,重点调查体育实践课的分组教学情况。

(三)调查方法:

1.在七八年级进行第一轮调查,随机抽取每班20人(男女生各10人)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相同的问卷在九年级进行第二轮调查,同样随机抽取每班20人(男女生各10人)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分析:

(一)从学生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方面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做为一个体育老师,最重要的是可以在体育课上和学生打成一片,老师就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如果体育老师太拘泥严肃学生会在心里排斥你,而学生则更喜欢幽默风趣和有爱心的老师,所以,从学生的要求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老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二)从男女生的运动兴趣及爱好方面分析:

1.男生比女生的体育兴趣更为广泛。在体育兴趣方面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别性很大。女生与同龄男生相比,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范围减小,而且幅度较大,显然这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女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体育教学相关。

2.从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体育兴趣选择中看:男生在体育兴趣的选择上,他们首先都喜爱球类运动,其次喜爱武术、田径和体操运动;而初中女生在体育兴趣的选择上,她们首先也对球类和体操运动较感兴趣,但初中部分女生也喜爱田径运动,对武术运动的选择人数非常少。女生喜爱田径运动很让人意外,可能是因为初中升学,体育中考项目中田径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客观因素造成了部分女生不得不喜爱田径,选择的目的性比较明确。

3.男生喜欢激烈对抗性的项目占很大的比重,而女生因为生理上的变化和体能上的差异,她们更加喜欢运动量小的个人项目和动作柔和、优美的跳绳、健美操等运动项目。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在体育兴趣的选择上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体能差异因素有关。

(三)从分组教学方面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全部学生都能适应分组教学的模式,而当被问及“你喜欢的体育课教学分组形式是什么?”时, 90%的学生都选择了“男女生分组”,只有少数高年级的男生选择了其他分组方式,而女生几乎全部都选择了这一方式,由此看来,初中阶段女生更在意“男女生分组”的方式上体育实践课。

2.男女生混合上体育课的优缺点:

结果表明,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实践课,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赞成,他认为这样自己会有害羞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赞成。以下是男女生混合上体育课的优缺点分析总结。

优点:男女生混合上体育课场地应用率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熟悉、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使男女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男女合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混合上体育课可以对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缺点: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在生理、体能、运动技能、兴趣与爱好方面出现差异,女生侧重柔韧性、舒展性运动,如健美操训练;而男生更喜欢力量、速度和对抗性训练,如篮球运动等。在教学中如果教法不妥,势必会导致项目安排上的矛盾和不协调,从而使得男生在某些项目上“吃不饱”,而女生在学习训练中“吃不消”,不利于整体教学的同步进行,直接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3.男女生分组上体育课的模式分析

(1)男女生分组可以照顾全体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中既没让女生体育课“男生化”,也避免了男生“吃不饱”现象的出现,课堂上必须根据男女生的特点安排不同强度的内容上课。一般来说,男生体质较强,喜欢竞争,活动量偏大,但是组织纪律性较差。而女生比较文静,体质较弱,自我活动能力较弱,但组织纪律性比男生好。因此,以男女生分组的模式教学,可以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2)初中阶段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有别,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6篇

一、调查目的: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调查分析、统计,探讨初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二、调查时间:2014年6月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桂花九年制学校初中七至九年级共学生。

(二)调查内容: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再结合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观点,设计了一份问卷,共12个问题,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 1至5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体育老师的要求;

2. 6题和7题,着重了解男女学生的运动兴趣及爱好;

3. 8至12题,重点调查体育实践课的分组教学情况。

(三)调查方法:

1.在七八年级进行第一轮调查,随机抽取每班20人(男女生各10人)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相同的问卷在九年级进行第二轮调查,同样随机抽取每班20人(男女生各10人)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分析:

(一)从学生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方面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做为一个体育老师,最重要的是可以在体育课上和学生打成一片,老师就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如果体育老师太拘泥严肃学生会在心里排斥你,而学生则更喜欢幽默风趣和有爱心的老师,所以,从学生的要求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老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二)从男女生的运动兴趣及爱好方面分析:

1.男生比女生的体育兴趣更为广泛。在体育兴趣方面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别性很大。女生与同龄男生相比,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范围减小,而且幅度较大,显然这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女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体育教学相关。

2.从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体育兴趣选择中看:男生在体育兴趣的选择上,他们首先都喜爱球类运动,其次喜爱武术、田径和体操运动;而初中女生在体育兴趣的选择上,她们首先也对球类和体操运动较感兴趣,但初中部分女生也喜爱田径运动,对武术运动的选择人数非常少。女生喜爱田径运动很让人意外,可能是因为初中升学,体育中考项目中田径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客观因素造成了部分女生不得不喜爱田径,选择的目的性比较明确。

3.男生喜欢激烈对抗性的项目占很大的比重,而女生因为生理上的变化和体能上的差异,她们更加喜欢运动量小的个人项目和动作柔和、优美的跳绳、健美操等运动项目。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在体育兴趣的选择上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体能差异因素有关。

(三)从分组教学方面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全部学生都能适应分组教学的模式,而当被问及“你喜欢的体育课教学分组形式是什么?”时, 90%的学生都选择了“男女生分组”,只有少数高年级的男生选择了其他分组方式,而女生几乎全部都选择了这一方式,由此看来,初中阶段女生更在意“男女生分组”的方式上体育实践课。

2.男女生混合上体育课的优缺点:

结果表明,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实践课,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赞成,他认为这样自己会有害羞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赞成。以下是男女生混合上体育课的优缺点分析总结。

优点:男女生混合上体育课场地应用率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熟悉、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使男女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男女合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混合上体育课可以对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缺点: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在生理、体能、运动技能、兴趣与爱好方面出现差异,女生侧重柔韧性、舒展性运动,如健美操训练;而男生更喜欢力量、速度和对抗性训练,如篮球运动等。在教学中如果教法不妥,势必会导致项目安排上的矛盾和不协调,从而使得男生在某些项目上“吃不饱”,而女生在学习训练中“吃不消”,不利于整体教学的同步进行,直接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3.男女生分组上体育课的模式分析

(1)男女生分组可以照顾全体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中既没让女生体育课“男生化”,也避免了男生“吃不饱”现象的出现,课堂上必须根据男女生的特点安排不同强度的内容上课。一般来说,男生体质较强,喜欢竞争,活动量偏大,但是组织纪律性较差。而女生比较文静,体质较弱,自我活动能力较弱,但组织纪律性比男生好。因此,以男女生分组的模式教学,可以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2)初中阶段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有别,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一级达标中学 性别比例 社会发展

我国已进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的历史阶段。教育、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令人担忧,其对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影响成为我们应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课题。

1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的发展现状

各种资料来源显示,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例恒定,而且新生婴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的现象在任何时代都表现得很稳定,基本在103~ 107:100之间摆动,并以105:100为中心。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对英格兰1857~1866年新生婴儿的性别情况进行了记述,这10年间英格兰每年平均出生的婴儿为707120个,性别比是104.5:100。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国家对人口的变动,特别是对男女婴儿出生比例的统计都十分重视,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1.06。①

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中国人重男轻女错误观念的影响,人口性别比中男性的比例数略高于国际平均值。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人口及构成中,总人口131448万人,男性67728万人,占51.5%。女性63720万人,占48.5%。其中,0-15周岁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1800万人。②晋江市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总人口147.93万人,男性77.21万人,占52.19%;女性70.72万人,占47.81%。其中0~9周岁男性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高达124.95%。③

从生物学或遗传学的角度看,人口性别构成取决于人口出生性别比,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晋江市的一级达标校,男女生的比例构成却不取决于人口出生比例,而且一级达标校女生比男生多的现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全国总人口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3.0%。(2)晋江市总人口中男性高于女性的比例达到4.38%。这个比例又高出全国1.38%(3)连续三年以来,一级达标中学女生高于男生的比例达10%以上。(4)连续三年以来,一级达标中学文科班女生与男生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大。

很显然,一级达标校男女生比与国内人口出生比有较大的反差,其原因不仅仅是自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科学分析。

2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造成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的原因极为复杂。即受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条件所制约,也受学生自身素质所影响,是外界因素和其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 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存在偏差

一级达标中学的招生是通过中考进行的。中考以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录取新生,其录取的惟一标准是考试分数。尽管这一录取方式并不很客观、全面,但却是目前较为统一的录取方法。现实情况是:相当部分的初中男生在这一轮的竞争(中考)中被一级达标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淘汰了。男生的这种情况与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存在偏差有直接的关系。

2.1.1 学校的“快、慢”班的分班措施让男生输在了起跑线上。由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招生按“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初中校对入学新生组织“入学考试”,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编制班级。有的学校把入学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编入“快班”(或称“培优班”),把其余学生编为“慢班”(或称“普通班”)。初中校“快慢班”的编制,虽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其实质则是希望通过集中学校的优质资源,追求中考的优秀率。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使培优班的女生往往多于男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生要比男生早熟两年。在自控力、学习毅力、领悟力上也相应比男生早熟。就学习习惯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具忍受力和耐力,韧性也比男生强,更能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目前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设置主要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比得是知识的完整性和细致性,这有利于心理较稳定和学习更细心的女生发挥。尽管男生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上普遍强于女生,但是女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比男生成熟,因此更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2.1.2 应试教育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后进男生的发展受到阻碍。在素质教育受到“精英教育”、“应试教育”挑战的现实情况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弱化的现象。教师对后进男生的转化工作不得力,有效措施没到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少主动性、灵活性、启发性等必要的正确引导,有的甚至采用体罚学生的手段。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以学习成绩为依据,缺乏科学、全面、客观的标准。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是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这个时期身体、智力迅速发展,心理、生理突变,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织,因此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过失行为。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对未来成长多少有些向往,有些憧憬。男生一旦被编入“普通班”,对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精神打击,会使他们感到希望破灭、前途渺茫。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教师对学生过多指责和惩罚,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和不合理性。凡此种种,都会造成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男生则更多直接表现为怄气、发怒、厌学、逆反等过失行为,从而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2.2 家庭教育失误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家庭和社会都是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对个人而言,其所接触的环境因素不同,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今天的中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表现为两个突出的失误:一是期望值过高,二是物质的过分满足。目前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数出生于文革期间,“十年浩劫”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又积极投身于创业大潮中,成为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于接受学校教育普遍较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都很高。他们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强迫子女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这种期望值大大超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受重男轻女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父母对男生过份溺爱,并通过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表现出来。

面对家长过高期望带来的压力,男生更容易表现出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由于身体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突出表现为内心世界的越发丰富和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儿童时期,父母的形象至高无上,子女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进入初中阶段,这种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知识的扩展和学生交往的增加,使他们在对父母的情感、行为和观念上都产生一定程度的脱离。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这就是相当多的初中男生所追求的“男子汉”和“帅哥”气质。当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遭到父母的阻止和干涉时,常会产生过激的想法和反抗行为,造成与父母关系的疏远和裂痕,从而减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物质生活过分满足,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了虚荣、冷漠、攀比等心理行为。来自于班主任的家访反映,不少初中男生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他们不仅漠视父母的教育和指正,反而会对父母的其他行为横加干涉和指责。父母因担心与亲子的关系疏远或出现裂痕,往往对子女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这从另一个方面直接助长初中男生厌学、逆反等心理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2.3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之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情绪表现为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并存的特征。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无时不刻都在影响其思想和行为,并将影响今后的身心发展。由于男生接触的社会面往往大于女生,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更直接和深刻。

随着晋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电脑的普及率逐步提高。由于受文化素质的制约,学生家长普遍缺乏电脑知识和使用技能,家庭电脑成为初中生课余生活的自由天地。学校周围的“黑网吧”更是成为久治不愈顽疾。网络游戏的虚幻与刺激使不少男性青少年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社会生活的相对自由、“虚拟世界”的无拘束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构成矛盾。在自制力不足的情况下,有些男学生难以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逐步形成了厌学、逆反、虚荣、冷漠等问题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危害性甚大。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同样对学生家长产生一定影响。酗酒、、家庭暴力、不正当的性行为等恶习在某些学生家庭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种行为对学生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它不断侵袭着青年学生健康的肢体和纯真的心灵。有的学生对家长的这种不良行为十分厌恶,但有部分学生却把它作为模仿和追求的榜样,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3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的问题反思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级达标学校男女生比例所反应出的问题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究和深入反思。

3.1 一级达标校男生比降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7年是晋江市建市十五周年。在2006年12月15日晋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晋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市政府提出,到2011年的五年间,“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把晋江打造为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在海峡两岸地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⑥晋江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艰巨任务。晋江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任主要靠晋江的人民群众来实现,尤其是青年人。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情况相对应,在2004——2007学年度中,晋江市职业高中的招生数分别为2200人、2883人和4197人,占初中毕业生数分别为16.3%、20.1%和18.9%。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招生总数占初中毕业生数的比例分别为74.9%、75.8%和70.6%。⑦不考虑溜生、辍学等现象,晋江市每年有约25%的初中毕业生没有继续上学接受教育。不仅如此,透过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男生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在前文所列的表一和表二中,根据晋江市普通高中的男女生比例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男生没继续上学而过早地进入职业社会。很显然,这与晋江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如果任由其发展,必将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一级达标校男生比例降低使高中新课程改革面临新课题

2006年秋,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这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新课程改革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全面发展。高中男女生比例逐步增大的发展现状,对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即课程改革如何与受教育主体性别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男女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表现形式。教育教学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措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

3.3 一级达标校男生比例降低对未来人才性别结构的影响

现代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力资本的增长。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高中男女生性别比例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性别比例,也将使未来人才的性别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我国经济社会正进入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劳动者将在更大范围内不断发展、扩张、增强和改进自己的生产能力。不同行业对人的知识、体能的要求有所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但男女心理、生理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差异,使性别主体对某些特定行业产生适应性或不适应性。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既是通才与专才的统一,又应该是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的优化组合。否则,对经济发展、就业、婚姻家庭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和负作用。

4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问题的策略回应

4.1 义务教育应切实转换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素质教育虽然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但它们仍面对着“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挑战,教育体制改革还存在不少价值观念的冲突。因此,务必把义务教育切实转换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4.1.1 要取消并禁止初中校的“快慢班”编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快慢班”编制,使大部分学生的上进心受到打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这种班级编制是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相违背的。

4.1.2 要加强对初中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人生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人生价值观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与认识就不同,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就不同。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加强对他们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

随着晋江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既存在着竞争意识、法制意识、效率意识等现代社会意识,也存在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人生价值观。这些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极大。许多初中男生没被一级达标学校录取,又不愿意到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就读,并非社会没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从内因分析,最根本的还是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在起导向作用。金钱的效能在社会上被放大,知识的价值没能得到体现,使他们过早远离学校,融入社会。这说明,人生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就不同。

4.1.3 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人的智力素质、德育素质、美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个体心理活动这个基础。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各种心理矛盾错综交织,迫切需要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在于它对人们知识、能力、品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学校的教师都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普及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都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学科是以教育性为本质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基础学科,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忠实履行职责,坚持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尤其在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时,要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质发展。

4.2 文理科分班时教师应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高中的文理科分班,是为减轻学生负担,适应高考招生而采取的措施。学生对文科或理科的选择,有一些片面的错误倾向,如认为“死记硬背”的女生适合念文科,或文科的职业较适合女性工作。这也是造成文科班女生多于男生的重要原因。

从近几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试卷来看,在避免死记硬背方面已做了很大努力和改进。命题基本都是以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为载体,注重分析、运用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既避免了高考复习中的猜题、押题现象,又从整体上考察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文理科时,既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又要从高考试卷的导向,高招专业设置,市场的就业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做出理性选择。

4.3 全社会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上应注意群体优势的整合和发挥

本文的材料来自于晋江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就全国而言,它带有局部的个性特征。虽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指标长期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晋江模式”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功样本。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目前晋江私营企业家族式、合伙式的股权结构特征正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经济增长和企业转型取决于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从目前的性别群体来看,男性青年受教育程度不高,有望进入高级院校进修的男生比例逐年减少,这对人力资源的整合极为不利。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局部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将使整体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结构必须优化组合。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与未来人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女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近几年我国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很快,不少女生都选择进一步提高学历来增加求职筹码,等待机会,女研究生的数量已超过了男生。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人才结构上性别群体失衡的危险。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对人力资源的研究,既要重视知识、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个体性特征,又要注意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的群体性特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正确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转引自李 鸥:人口出生性别比例问题研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4)

②③晋江统计信息网:/tjxxw

④⑤⑦晋江教育信息网:.cn

⑥晋江市人大网:

参考文献

[1]刘豪兴主编:《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刘大椿,刘蔚然著:《知识经济中国必须回应》,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3]陈桂蓉著:《人生哲学导引》,长征出版社2000年版.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心理气氛 教学状况 实际情况 调查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由此可见,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发展同等重要。

2、影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的因素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成功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没有好的身体,更何谈能认真学习,又怎么能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我们以沈阳市内五区的10所初中院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能够影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体育教师的态度和行为

在调查中显示,体育教师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师的态度若是积极乐观,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坦诚相待的话,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态度所打动,激发出学习体育的热忱。调查同样显示,80%以上的学生与教师相处和谐融洽,同学们愿意配合教师的课堂工作,而且女同学对体育教师的信赖高于男生。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与态度有助于积极地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2.2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状态

(1)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

调查是针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的态度这一问题展开的,包括学生思考学习内容的自觉性,练习动作的主动性和对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调查发现女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低于男生,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部分男生在性格等因素方面都决定他们要比女生更爱玩,更爱参加体育活动。

在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内容的喜爱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80%以上的教师给出的答案是学生是喜爱的,教师认为中学生们是清楚学习体育课的目的的,也是清楚学习体育是有多重要的,学生们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2)学生在体育课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

学生的情绪状态主要包括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成功体验,学生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学生能否独立自主的克服在体育锻炼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在遇到问题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对于第一个问题,调查中显示,女教师的成功体验低于男教师,这也就是说明,女同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技术技能的训练,而对待第二个问题,调查中则显示,男教师认为学生们要加强对意志品质的培养。

(3)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

针对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的情况,分别提出了三个问题:1.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是否遵守活动的规则。2.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状况。3.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对活动器械是否爱惜。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前两个问题男女教师给你出的结果是相接近的,这也就表明,在体育活动中,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够认真的遵守活动的规则,而且同学间也能和谐融洽的交流合作,但是在第三个问题上,男女教师的分歧就比较悬殊,男教师认为较好的有53.6%,而女教师认为较好的则有84.6%,男教师认为一般的有46.4%,认为一般的女教师有15.4%,产生这样的分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男学生本身就比女学生更加好动、调皮所以对于活动器械的爱护也就没有女生做的好,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教师,同样因为男女教师间的性别性格的差异,可能女教师会比男教师更加细心,更加爱护器械。

3、调查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总结出教师的态度能直接的影响到教学的课堂气氛,能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热情,所以教师们要端正态度,抱着与学生交朋友的心情去对待学生,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们都非常愿意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活动,只是女学生的技术技能有待提高,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课堂表现良好。

4、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心理气氛的建议

学校领导应当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按时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新教师听课,安排新老教师间交流经验。教师们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切忌“一刀切”的情况发生,教师要加强女生们的技术技能的指导,培养男生们爱护公物的意识,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意,教师上课时的态度和行为,同样是影响学生们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一级达标中学 性别比例 社会发展

我国已进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的历史阶段。教育、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令人担忧,其对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影响成为我们应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课题。

1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的发展现状

各种资料来源显示,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例恒定,而且新生婴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的现象在任何时代都表现得很稳定,基本在103~ 107:100之间摆动,并以105:100为中心。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对英格兰1857~1866年新生婴儿的性别情况进行了记述,这10年间英格兰每年平均出生的婴儿为707120个,性别比是104.5:100。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国家对人口的变动,特别是对男女婴儿出生比例的统计都十分重视,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1.06。WWW.133229.cOM①

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中国人重男轻女错误观念的影响,人口性别比中男性的比例数略高于国际平均值。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人口及构成中,总人口131448万人,男性67728万人,占51.5%。女性63720万人,占48.5%。其中,0-15周岁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1800万人。②晋江市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总人口147.93万人,男性77.21万人,占52.19%;女性70.72万人,占47.81%。其中0~9周岁男性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高达124.95%。③

从生物学或遗传学的角度看,人口性别构成取决于人口出生性别比,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晋江市的一级达标校,男女生的比例构成却不取决于人口出生比例,而且一级达标校女生比男生多的现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全国总人口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3.0%。(2)晋江市总人口中男性高于女性的比例达到4.38%。这个比例又高出全国1.38%(3)连续三年以来,一级达标中学女生高于男生的比例达10%以上。(4)连续三年以来,一级达标中学文科班女生与男生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大。

很显然,一级达标校男女生比与国内人口出生比有较大的反差,其原因不仅仅是自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科学分析。

2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造成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的原因极为复杂。即受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条件所制约,也受学生自身素质所影响,是外界因素和其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 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存在偏差

一级达标中学的招生是通过中考进行的。中考以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录取新生,其录取的惟一标准是考试分数。尽管这一录取方式并不很客观、全面,但却是目前较为统一的录取方法。现实情况是:相当部分的初中男生在这一轮的竞争(中考)中被一级达标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淘汰了。男生的这种情况与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存在偏差有直接的关系。

2.1.1 学校的“快、慢”班的分班措施让男生输在了起跑线上。由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招生按“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初中校对入学新生组织“入学考试”,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编制班级。有的学校把入学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编入“快班”(或称“培优班”),把其余学生编为“慢班”(或称“普通班”)。初中校“快慢班”的编制,虽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其实质则是希望通过集中学校的优质资源,追求中考的优秀率。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使培优班的女生往往多于男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生要比男生早熟两年。在自控力、学习毅力、领悟力上也相应比男生早熟。就学习习惯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具忍受力和耐力,韧性也比男生强,更能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目前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设置主要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比得是知识的完整性和细致性,这有利于心理较稳定和学习更细心的女生发挥。尽管男生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上普遍强于女生,但是女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比男生成熟,因此更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2.1.2 应试教育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后进男生的发展受到阻碍。在素质教育受到“精英教育”、“应试教育”挑战的现实情况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弱化的现象。教师对后进男生的转化工作不得力,有效措施没到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少主动性、灵活性、启发性等必要的正确引导,有的甚至采用体罚学生的手段。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以学习成绩为依据,缺乏科学、全面、客观的标准。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是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这个时期身体、智力迅速发展,心理、生理突变,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织,因此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过失行为。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对未来成长多少有些向往,有些憧憬。男生一旦被编入“普通班”,对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精神打击,会使他们感到希望破灭、前途渺茫。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教师对学生过多指责和惩罚,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和不合理性。凡此种种,都会造成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男生则更多直接表现为怄气、发怒、厌学、逆反等过失行为,从而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2.2 家庭教育失误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家庭和社会都是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对个人而言,其所接触的环境因素不同,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今天的中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表现为两个突出的失误:一是期望值过高,二是物质的过分满足。目前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数出生于文革期间,“十年浩劫”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又积极投身于创业大潮中,成为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于接受学校教育普遍较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都很高。他们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强迫子女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这种期望值大大超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受重男轻女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父母对男生过份溺爱,并通过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表现出来。

面对家长过高期望带来的压力,男生更容易表现出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由于身体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突出表现为内心世界的越发丰富和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儿童时期,父母的形象至高无上,子女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进入初中阶段,这种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知识的扩展和学生交往的增加,使他们在对父母的情感、行为和观念上都产生一定程度的脱离。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这就是相当多的初中男生所追求的“男子汉”和“帅哥”气质。当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遭到父母的阻止和干涉时,常会产生过激的想法和反抗行为,造成与父母关系的疏远和裂痕,从而减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物质生活过分满足,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了虚荣、冷漠、攀比等心理行为。来自于班主任的家访反映,不少初中男生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他们不仅漠视父母的教育和指正,反而会对父母的其他行为横加干涉和指责。父母因担心与亲子的关系疏远或出现裂痕,往往对子女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这从另一个方面直接助长初中男生厌学、逆反等心理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2.3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之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情绪表现为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并存的特征。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无时不刻都在影响其思想和行为,并将影响今后的身心发展。由于男生接触的社会面往往大于女生,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更直接和深刻。

随着晋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电脑的普及率逐步提高。由于受文化素质的制约,学生家长普遍缺乏电脑知识和使用技能,家庭电脑成为初中生课余生活的自由天地。学校周围的“黑网吧”更是成为久治不愈顽疾。网络游戏的虚幻与刺激使不少男性青少年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社会生活的相对自由、“虚拟世界”的无拘束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构成矛盾。在自制力不足的情况下,有些男学生难以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逐步形成了厌学、逆反、虚荣、冷漠等问题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危害性甚大。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同样对学生家长产生一定影响。酗酒、、家庭暴力、不正当的性行为等恶习在某些学生家庭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种行为对学生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它不断侵袭着青年学生健康的肢体和纯真的心灵。有的学生对家长的这种不良行为十分厌恶,但有部分学生却把它作为模仿和追求的榜样,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3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的问题反思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级达标学校男女生比例所反应出的问题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究和深入反思。

3.1 一级达标校男生比降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7年是晋江市建市十五周年。在2006年12月15日晋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晋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市政府提出,到2011年的五年间,“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把晋江打造为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在海峡两岸地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⑥晋江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艰巨任务。晋江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任主要靠晋江的人民群众来实现,尤其是青年人。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情况相对应,在2004——2007学年度中,晋江市职业高中的招生数分别为2200人、2883人和4197人,占初中毕业生数分别为16.3%、20.1%和18.9%。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招生总数占初中毕业生数的比例分别为74.9%、75.8%和70.6%。⑦不考虑溜生、辍学等现象,晋江市每年有约25%的初中毕业生没有继续上学接受教育。不仅如此,透过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男生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在前文所列的表一和表二中,根据晋江市普通高中的男女生比例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男生没继续上学而过早地进入职业社会。很显然,这与晋江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如果任由其发展,必将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一级达标校男生比例降低使高中新课程改革面临新课题

2006年秋,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这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新课程改革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全面发展。高中男女生比例逐步增大的发展现状,对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即课程改革如何与受教育主体性别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男女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表现形式。教育教学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措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

3.3 一级达标校男生比例降低对未来人才性别结构的影响

现代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力资本的增长。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高中男女生性别比例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性别比例,也将使未来人才的性别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我国经济社会正进入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劳动者将在更大范围内不断发展、扩张、增强和改进自己的生产能力。不同行业对人的知识、体能的要求有所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但男女心理、生理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差异,使性别主体对某些特定行业产生适应性或不适应性。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既是通才与专才的统一,又应该是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的优化组合。否则,对经济发展、就业、婚姻家庭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和负作用。

4 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问题的策略回应

4.1 义务教育应切实转换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素质教育虽然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但它们仍面对着“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挑战,教育体制改革还存在不少价值观念的冲突。因此,务必把义务教育切实转换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4.1.1 要取消并禁止初中校的“快慢班”编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快慢班”编制,使大部分学生的上进心受到打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这种班级编制是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相违背的。

4.1.2 要加强对初中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人生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人生价值观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与认识就不同,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就不同。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加强对他们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

随着晋江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既存在着竞争意识、法制意识、效率意识等现代社会意识,也存在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人生价值观。这些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极大。许多初中男生没被一级达标学校录取,又不愿意到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就读,并非社会没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从内因分析,最根本的还是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在起导向作用。金钱的效能在社会上被放大,知识的价值没能得到体现,使他们过早远离学校,融入社会。这说明,人生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就不同。

4.1.3 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人的智力素质、德育素质、美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个体心理活动这个基础。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各种心理矛盾错综交织,迫切需要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在于它对人们知识、能力、品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学校的教师都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普及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都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学科是以教育性为本质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基础学科,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忠实履行职责,坚持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尤其在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时,要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质发展。

4.2 文理科分班时教师应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高中的文理科分班,是为减轻学生负担,适应高考招生而采取的措施。学生对文科或理科的选择,有一些片面的错误倾向,如认为“死记硬背”的女生适合念文科,或文科的职业较适合女性工作。这也是造成文科班女生多于男生的重要原因。

从近几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试卷来看,在避免死记硬背方面已做了很大努力和改进。命题基本都是以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为载体,注重分析、运用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既避免了高考复习中的猜题、押题现象,又从整体上考察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文理科时,既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又要从高考试卷的导向,高招专业设置,市场的就业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做出理性选择。

4.3 全社会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上应注意群体优势的整合和发挥

本文的材料来自于晋江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就全国而言,它带有局部的个性特征。虽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指标长期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晋江模式”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功样本。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目前晋江私营企业家族式、合伙式的股权结构特征正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经济增长和企业转型取决于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从目前的性别群体来看,男性青年受教育程度不高,有望进入高级院校进修的男生比例逐年减少,这对人力资源的整合极为不利。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局部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将使整体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结构必须优化组合。一级达标中学男女生比例发展现状与未来人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女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近几年我国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很快,不少女生都选择进一步提高学历来增加求职筹码,等待机会,女研究生的数量已超过了男生。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人才结构上性别群体失衡的危险。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对人力资源的研究,既要重视知识、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个体性特征,又要注意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的群体性特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正确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转引自李 鸥:人口出生性别比例问题研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4)

②③晋江统计信息网:/tjxxw

④⑤⑦晋江教育信息网:.cn

⑥晋江市人大网:

参考文献

[1]刘豪兴主编:《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刘大椿,刘蔚然著:《知识经济中国必须回应》,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3]陈桂蓉著:《人生哲学导引》,长征出版社2000年版.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乌鲁木齐初中生体育行为

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和参与体育行为是学生学习领域目标的首要内容。中学阶段,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一经养成,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差。本研究旨在了解乌鲁木齐市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现状,掌握其基本特征,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体育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一中学、五十六中学、七十中学和七十三中学5所45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里检索和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

2.问卷调查法。

设计出《体育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对乌鲁木齐市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一中学、五十六中学、七十中学和七十三中学5所中学的各年级男女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40份(其中7年级147份、8年级144份、9年级149份;男生216份、女生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统计件,对所回收有效问卷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从表1显示,初中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的总体情况不是很好,只有57.05%学生才能制定自己的锻炼健身计划,42.95%的学生根本对自己的健身计划不关注。从性别显示,男生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明显要高于女生的5%。男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度、对体育活动的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都比女生要强。因此教师应强化男生这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更要加强女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增强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她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和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行为。

表1不同性别学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表2不同年级学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从表2显示,7年级学生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总人数的59.18%,9年级次之,而 8年级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最低占总人数的54.86%。导致这方面的原因有:7年级的年龄最小,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所激发出的兴趣也较大,兴趣决定了他们的态度,但是兴趣的持久度很低,随着年龄的增大兴趣也随之减弱,态度自然也随之变低。9年级由于中考的需要,体育成绩的不可忽视,体育态度也提高了。但是比年龄小两岁的7年级还是要低些。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认识,针对不同年级、年龄、性格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体育态度较好的要强化,要加强采用合适、有效、积极、促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其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体育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行为。

(二)初中生锻炼身体情况。

表3 不同性别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3结果显示:男生无论是上体育课、有意识锻炼行为还是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都明显要高于女生人数的百分比,男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61%,而女生占总人数的54.91%,导致这方面的主要原因: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身体及生理特征也有较大不同,初中阶段男、女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学校体育课应开展一些适合女生项目的课程,从而激发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老师也采取创新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法。

表4 不同年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4显示:九年级学生自觉参加锻炼的情况最好,占总人数的65.77%,8年级锻炼的情况不好,占总人数的61.81%。导致这方面的原因:这是由于教学改革在初中生中考时要有体育加试这一科目,学生要想考取好的高中就必须重视这一科目的成绩。所以9年级的学生有意识锻炼行为就较高些。7年级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小,性格没有定性,好动是他们显著的特征。在新环境的熏陶下,感觉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并认真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而8年级的初中生大多数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对事物缺乏好奇心,做事没有耐心,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积极。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个时期的各年级初中生不同的的生理、心理特点,区别对待,采用更为适合、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其体育学习和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三)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特征。

表5 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性别因素对初中男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影响。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和每周二次以上为主,每周一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最低。男生每周二次以上参与体育锻炼的占40.74%,远高于女生的20.09%;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为主,占39.29%。说明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要高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身体及生理特征也有较大不同,而初中阶段男、女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男生的有意识锻炼行为较高。所以教师应针对男、女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更为适合、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其体育课的兴趣,正确其体育态度从而增强其体育意识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表6 不同年级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

从表8可以看出,年级因素对初中男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七年级与八年级的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和每周二次以上为主,而九年级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每周二次以上为主,占38.26%。可能导致的原因: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了一种健康的体育行为理念。二、九年级的同学由于中考体育加试,老师、家长开始比较关注,学校也加强了体育锻炼的次数。而7年级、8年级的学生缺乏健康体育理念。所以教师也应该给低年级的学生加强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学生转变一种新的体育健康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男生大部分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男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女生同样也是大部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行为,小部分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男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要好于女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男女生有一定差异。

2.乌鲁木齐市初中生大部分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初中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且各年级(年龄)有一定的差异。

(二)建议。

1.多种方式培养体育兴趣和态度。针对初中生存在的体育兴趣,各年级、男女生初中生体育态度差异性,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加强体育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态度。

2.加强初中生对体育健康态度的认知,多数初中生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对培养其体育行为较为有利。

3.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敬业爱岗,踏实工作,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4.优化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解读(实验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唐健.大学体育与健康[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浠水;中学生;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我国历来重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4月正式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本文以浠水县的关口中学、大灵中学、胡河中学、兰溪中学、竹瓦中学等三个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在2012年9――10月进行了体质测试,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三方面研究分析。

二、浠水县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实验

(一)浠水县中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抽样有效数据1793组,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分别是298人、683人、812人,其中男生1001人,女生792人;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仪

表1浠水县中学生身高与全国中学生身高均值比较(单位:cm)

浠水县中学生的身高测试数据与全国2010国民体质监测中年龄在7――19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标进行对照,初一至初三男生身高平均值分别低于全国同龄中学男生身高平均值。初一和初二女生身高平均值低于全国同龄中学女生身高平均值,而初三女生的身高平均值与全国同龄中学女生身高平均值相差不大,详见表1。

表2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体重均值比较(单位:kg)

备注:本文全国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

浠水县中学生的体重测试数据与全国青少年体质指标对照,初一至初三男生体重平均值分别低于全国同龄体重平均值。初一至初三女生体重平均值分别低于全国同龄女生体重平均值。详见表2.

表3浠水县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情况

由表3可见,浠水县中学生 “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所占比例是14.33%、48.91%, “超重”和“肥胖”所占比例为7.26%,正常体重学生所占比例为29.50%。

(二)浠水县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13――18岁的中学生耐力素质测试指标,男生采用1000m跑,女生采用800m跑,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表4 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均值比较(单位:s)

由表4中可以看出,浠水县中学生耐力跑水平在提升,大大优于全国均值。但是,表中还体现一点,初二男生的耐力跑水平优于初三和初一,初一男生又优于初三,女生情况也如此。初三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较大,平时锻炼少所至。

表5 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立定跳远均值比较(单位:m)

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据表5的结果,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与全国同龄指标进行对照,男生各年级组立定跳远成绩均低于全国水平,女生各年级组均值均高于全国水平。说明浠水县中学男生下肢力量较差,而女生下肢力量较好。详见表5。

表6浠水县中学生实心球均值比较(单位:m)

从表6可以看出,初一男生实心球处于最低水平,初二男生相对较高水平,初三男生处于中间水平,这说明初二男生的上肢力量发展水平高于初一和初三。初一女生成绩较低,初三达到最高。

(三)浠水县中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的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下面表7是肺活量测试结果。

表7 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肺活量均值比较(单位:ml)

由表7可见,浠水县中学生肺活量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男生女生整体水平都高于全国均值。详见表7。

(四)浠水县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初中部分的评价指标,本文的研究选择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掷实心球、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共5项指标,对各年级学生体质评价百分位数进行对比分析。浠水县中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数据偏低,肺活量体重指数较高,说明学生的心肺功能状态良好;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男女生耐力素质相对较好,男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差,而女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身体形态方面来看,浠水县中学生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全国同龄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偏向于较低体重及营养欠佳,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不理想。

2、在身体素质方面,测试样本中男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差,而女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好;男女生耐力素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初三学生的耐力水平低于初一、初二学生;初二男生的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比初一、初三好,女生上肢力量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

3、在身体机能方面,学生的肺活量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学生的心肺功能较好。

(二)建议

1、浠水县中学生身体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同龄均值,农村学生许多饮食结构不太合理,许多营养不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都应重视;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不能忽视。

2、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有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实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根据测试指标,有针对性地加强浠水县中学生的身体锻炼形式,如体育课内课外内容、多开展群体与竟赛活动,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4、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大乡镇学校的经费投入,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基层体育教师的认可度,同时我们体育教师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于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s/ol].(2002-07-04)[2011-10-22].

[2]叶露.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体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4:18-19

[3]周福利,杨明.襄樊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1):54-56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男生; 厌学问题;

进入21世纪后,男生的学业劣势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教育“危机”。 袁贵仁部长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初中阶段男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现实农村初中教育情况表明,男生问题表露的越发明显和严重,如逃学、厌学和辍学等,其未来的发展令人堪忧。

一、对初中男生厌学心理的分析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农村初中男生的厌学心理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多数男生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也有部分男生对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对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情感上消极对待,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课本、恨老师、恨学校。第二,他们要求课程教学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第三,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他们能认识到了未来就业的压力,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二、对农村初中男生厌学成因的分析

1、实际能力与自我期望差距大。初中男生对自己的期望一般情况下是很高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班级崭露头角,高人一等。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一直都在班级中是泛泛之辈。正是这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平衡,因而产生厌学。有些男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在薄弱科目方面花的时间也不少,就是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付出与所想象的收获差距很大,导致对自己丧失学习信心,一有“风吹草动”就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造成强烈的自卑心理,从而产生厌学。

2、耐挫折力差,丧失学习信心,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现在的孩子从小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他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们关系不和、或受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厌学。有些初中男生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可其心理年龄偏小,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小孩子的脾气。在群体中没有能和他真正交心的朋友,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失落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解决其心理归属的饥渴,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教师的因素。每一位老师都想教出好成绩,这无疑是老师有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但有的老师,不在提高教学水准上下工夫,而是靠硬逼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有些教师布置作业,不从实效出发,而是以多取胜;还有老师增加考试次数,通过考后排名,批评挖苦低分的学生,或让他们的家长签字等方式“抓出成绩”。

三、应对农村初中男生厌学问题的思考

教师要根据男生厌学原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

1、对因性格内向而厌学的男生。这类男生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亲密的伙伴较少,有困难不会求助他人,以致由不敢问到不愿问,最后形成不会思考、不愿思考的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一开始时可以把家庭作业留的数量少一些,难度小一些,并安排学习好、性格开朗的学生当“小老师”,去辅导这些厌学的男生。这样一来,厌学的男生不但每天能完成作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找回自信心,还能让他们交到好朋友,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

2、对因成绩不好而厌学的男生。由于学习不好,这类男生常遭家长的责难,因而对学习越来越反感,以致自我放弃。对于这类男生,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了解清楚他们的家庭状况,引导其父母要以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不要因为孩子们的学业成绩达不到自己预期的要求,就一味地责难。在劝导家长转变教育方式的同时,老师也要给予厌学的学生充分的积极的关注,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多与他们交谈,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3、对成绩好也厌学的男生。事实上,并非只有学习差的男生才厌学,学习好的男生有时也厌学。这种男生一般是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很好,甚至是尖子生,但进入另一个学习环境或升人更高一级后,成绩就突然跌落下来。他们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反差,于是开始厌学。对这样的男生,教师更要多加注意,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学习还不错而掉以轻心。对于这样的男生,老师要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从心理上进行疏导,让他们面对现实,并做好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总之,我国13亿人口,有四分之三在农村,虽然农村城镇化速度在加快,但毋庸置疑,大多数农村家庭仍然有让男孩子留在农村家中做顶梁柱的的心理倾向,对于男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厌学的男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引导,切实解决好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书目: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武汉 城市圈 中学生 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58-04

1 引言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指出“中国汉族学生机能与素质水平下降”,“体育锻炼不足是决定因素”,“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以及升学压力加大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1]。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7号文件),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保证初中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湖北省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这里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为了了解中央7号文件的落实情况、了解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笔者于2009年3-6月对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饮食、学习、睡眠、体育锻炼情况等进行抽样调查,旨在为政府职能部门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促使中学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其身心健康、保证武汉城市圈人才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武汉三镇随机选取初中、高中各1所(共6所)学校,在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这8个周边城市分别随机各选取初中、高中1所(共16所)学校,对其中初中二年级及高中二年级走读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分别各选取一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初中740人(武汉市167人,其中男生98人、女生69人;周边城市573人,其中男生287人、女生286人),高中701人(武汉市158人,其中男生98人、女生60人;周边城市534人,其中男生265人、女生269人),共计1441人。

2.2 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中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生活方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时先由调查者讲解测试题目的内容和答卷要求,并要求学生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后当场统一上交。共发放问卷1460份,共回收问卷14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4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将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男、女学生分别各作为一个样本进行统计,所有统计计算均用Excel统计软件完成。

3 研究结果

3.1 饮食状况

中学阶段是人的体格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饮食行为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良的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不仅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近期危害,而且还会带来远期的不良影响[2]-[6]。笔者对武汉市中学生饮食状况的调查结果见表1。

3.1.1 日常饮食习惯

由表1可见,目前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每天喝牛奶的男生初中只有38.6%、高中只有20.5%、女生初中只有23.2%、高中只有14.0%,每天吃鸡蛋、每天吃水果的也很少,且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少;不挑食的初中和高中男生分别只有27.4%和31.0%、初中和高中女生分别只有45.2%和42.1%,即中学男生比女生更挑食;初中、高中的男生中喜好肉食的比例较高。中学男女学生经常吃零食的比例均超过了40%,初中男生经常吃零食的比例则高达62.1%,大大超过了女生的比例。口渴时仍有36.6%的初中男生和15.5%的高中男生选择喝饮料。从不吃“洋快餐”的中学生较少,爱吃洋快餐的男生多于女生,每周都吃洋快餐的初中男生达21.3%,每月都吃洋快餐的高中男生有20.3%。

3.1.2 一日三餐情况

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一日三餐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高中生的情况较为严重。早餐:能按时吃早餐的初中男女生分别只有62.0%和45.3%、高中男女生分别只有50.8%和62.2%,部分学生经常不吃早餐。中餐:只有70%左右的初中男女生、39.6%的高中男生、47%的高中女生在家吃。晚餐:有85%左右的初中生、仅34%的高中生能够在家吃,而不在家吃饭的学生很多就是在学校外面的小吃摊或小餐馆吃。不少中学生有宵夜的习惯。

3.2 学习负担状况

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负担过重损害了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由于学业负担过重,患神经衰弱、近视等疾病的中学生不断增加[7]-[8]。目前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3.2.1 有形学习负担

由表2可见,武汉城市圈的中学生既要完成学校正常的学习任务,在课余时间还要参加文化补习及特长培训。30%的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为9-10h,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时间超过10h。在此基础上,大多数中学生需要2小时以上完成家庭作业,其中40%以上的初、高中女生完成家庭作业在3h以上。除完成校内的作业外,中学生们还要进行课外文化补习,初中没有课外文化补习的男女生分别只有46.5%和50.6%,其他学生均有至少一门课程的课外文化课补习,有超过20%的初中生参加课外文化补习多达3~4门功课。在文化学习以外,较多中学生还要参加特长的培养。而参加课外文化补习和特长学习的学生,其参加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要求或学校同学们相互竞争的氛围使然,很多学生并非出于自愿。

3.2.2 无形学习负担

由表3可见,武汉城市圈90%以上的初中学生和88%以上的高中学生表示学校仍在按考分排名,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较多成绩差的学生经常挨老师批评,很多学生认为家长很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因此,有超过43%的初中学生、50.2%的高中男生和38.6%的高中女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而这些压力分别来自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

3.3 睡眠状况

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使人精力充沛,睡眠不足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成为健康的隐患。据调查,绝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睡眠不足,近50%的小学生和近80%的初中生感到困乏[9]- [11]。笔者对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不足,特别是高中学生。他们的起床早,入睡晚,没有午睡的条件和习惯;大多数初中生一天的总睡眠时间在8h以下,45%的高中生一天的总睡眠时间在7h以下,均低于中央7号文件规定的中学生睡眠时间;很多中学生还有失眠的情况,有失眠情况的女生较男生更多。

3.4 体育锻炼状况

由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再次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本次对武汉城市圈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3.4.1 校内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5可见,武汉城市圈每天做广播操的初中男女生分别只有29.7%和41.9%、高中男女生分别只有39.7%和50.1%,每周上2次体育课的初中男女生分别只有80.2%和76.9%、高中男女生分别只有68.4%和56.5%;学生的体育课仍经常或偶尔被文化课占用;表示喜欢上体育课的初中男生和高中女生都只有50%,且大多数学生表示上体育课不累,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量偏小或体育课的内容、形式并没有吸引他们,他们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锻炼,这样的体育课起不到对身体锻炼应有的作用;约43%的初中生及大多数高中生(尤其是高中女生)的活动课都是在教室里学习。

3.4.2 校外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6可见,武汉城市圈在校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中学男生只有约30%,中学女生只有10%左右;长跑是简便的有氧运动方式,但课外经常练习长跑初中和高中男生分别只有15.2%和8.9%、初中和高中女生均不到5%,很多学生从不长跑,尤其是高中阶段,从不长跑的男女生分别达到55.5%和71.0%。课余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较多学生表示是因为课余时间要学习或没有合适的场地器材或没有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少数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太累。

4 讨论

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中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奶制品和鸡蛋摄入不足,口渴时以饮料代替水、挑食、偏食现象较严重,很多数学生喜欢吃零食和“洋快餐”,仍有较多中学生不按时吃早餐、很多中学生的中餐和晚餐的营养及卫生均得不到保障。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学生的学习时间很长,学习压力很大。学生们起得早、睡得晚、没有午睡,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有失眠现象。学生校内的体育活动没有完全落实,校外也极少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活动1小时”的要求没有达到,多数中学生仍然形成严重危害健康的“久坐的生活方式”。这无疑为中学生成年后的健康埋下了隐患,不利于武汉城市圈人才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将武汉城市圈建成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目标的实现。

武汉城市圈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全社会的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尚未建立,饮食不均衡、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二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很重,导致学生学习时间长、睡眠严重不足。为此,政府、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中学生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共同维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4.1 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大力加强中学专职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学生中切实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中学生及其家庭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和体育锻炼习惯。

4.2 推进中学教育公平,切实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保证睡眠时间。

给中学生“减负”是使中学生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保证。要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一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减负”的前提。二要改革评价考核体系,摒弃以考分和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三要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在各学校间均衡配置师资,缩小各区域内中学办学条件、教师水平的差距,推进中学教育公平,解决“择校热”问题以减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四应立法规定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高中阶段优质资源招生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给本区县每所初级中学,禁止以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和考核教师工作的指标。只有切实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保证中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睡足觉、睡好觉[12,13]。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及社区活动,落实“每天活动1小时”。

中学体育工作者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选择适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内容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及社区活动,让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活动中,既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又增加体力活动,为落实“每天活动1小时”提供时间上的保证,真正将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从“学习第一”变为“健康第一”[14,15]。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第一版:81-86.

[2]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7-142.

[3] 陈刚,徐锦杭.小学生三餐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J] 2004,25(3):324-325.

[4] 万琼 刘胜.武汉市中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10,(38)2:108-112.

[5] 万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 [J] 2004,25(6):245.

[6]万琼 黄敏芳 武汉市中学生2003年与2009年饮食状况比较 中国学校卫生.[J] 2010,31(6):84-85.

[7] 万琼 张先松 武汉市中学生2003年与2009年学习负担比较 中国学校卫生.[J] 2010,31(7):844-845.

[8] 李光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2005,(05):114-115.

[9] 王树园.有关学生生活方式和睡眠方式学习方式及营养调查.中外健康文摘.[J]2007,4(11):1551-1552.

[10] 新华网.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睡眠、用眼及作业时间.云南教育・视界[J]2008,(9):3

[11]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二:未成年人学生的睡眠、娱乐、体育锻炼时间的法律保障.中国教师.[J]2007,10(53):45-49.

[12] 陈剑宏.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策略和措施.社区医学志.[J]2008,6(2):60-61.

[13] 程丽芬,邓冬华.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学生健康的危险因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J]2003,24(3):69-71.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德州市;中学生;假日体育;参与现状;建议

一、引言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阶段。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生长发育具有毋庸置疑的促进作用。假日体育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形成特长、练就强健体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而初中生的假期体育开展和参与情况,无论是对其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山东省德州市初中学生假日体育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对假日体育锻炼的意向与态度

39.6%的男生和20.9%的女生表示愿意、非常喜欢参加假日体育锻炼,34.8%的男生和44.5%的女生表示愿意、比较喜欢参加假日体育锻炼,两项合计:共有74.4%的男生和65.4%的女生都表示愿意,且男生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女生。表明假日体育活动对德州市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假日体育锻炼在德州市初中生中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值得注意的是:有12.7%的女生表示不愿意、不太喜欢参加假日体育活动;有13.4%的女生明确表示不愿意、不喜欢参加假日体育活动,两项合计,共有26.1%的女生都表示不愿意,――这个比例之大,有些出乎意料;还有18.7%的男生和8.5%的女生选择了“无所谓”。

2、参加假日体育锻炼的动机

对体育锻炼的动机,列举了七个可能的动机选项――增强体质、娱乐 、丰富业余生活、掌握运动技能、减肥、人际交往、其他。结果显示:德州市初中生参加假日体育锻炼的动机,男生选择较多的依次是:娱乐、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女生选择较多的依次是:娱乐、丰富业余生活、增强体质、减肥;男生将“掌握运动技能”作为参加假日体育锻炼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女生把“减肥”作为参加假日体育锻炼动机的比例则明显高于男生。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增强体质”都不是他们参加假日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

3、假日体育活动的一般形式

有69.3%的男生和74.1%的女生的假日体育活动主要是和同学、朋友结伴进行;有13.5%的男生和8.5%的女生在假日里会参加体育项目学习班;体育活动主要是和同学、朋友结伴进行;有2.8%的男生和6.0%的女生在假日里有家长陪同进行体育活动;有2.4%的男生和7.7%的女生在假日里单独进行体育活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访谈发现:德州市有些初中有校队(如篮球队),在假日会有专项训练,但这种校队一般都是男生,所以调查问卷中没有女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数据(有12.0%的男生有机会学校组织的假日体育活动);假日体育锻炼时,城区走读的女生(3.7%)较居住在农村的女生更有机会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项目学习班,体育活动时也时有家长陪伴。

4、假日体育锻炼的首选运动项目

与其他地区的初中生假日体育调查结果相似[2],德州市初中生也偏好球类运动,有84.1%的男生和71.9%的女生都把球类运动作为首选运动项目,但男生较为倾向于大球类运动:男生是47.8%,女生是22.4%;女生较为倾向于小球类运动:男生是36.3%,女生是49.5%;仅有4.6%的男生和2.7%的女生将田径运动项目作为首选;女生(21.9%)将武术、健美操、舞蹈作为首选运动项目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6.5%)。

5、假日体育锻炼活动的频度与强度

调查问卷显示,德州市初中生假日体育锻炼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总体上男生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比女生较长,男生以31~60min的最多,女生以16~30min的最多;有25.4%的男生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超过60min,有50.8%的女生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不足30min。但有31.3%的男生和21.6%的女生假日体育锻炼时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确定。走访时发现,那些准备以体育作为特长参加中考的学生一般由学校老师或教练指导进行各种项目的体育锻炼活动,而绝大多数普通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安排在周六、周日,即使在寒、暑假的大假期也是如此,每次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基本是学生们自己说了算―― “该吃饭了”、“天黑了”、“家长叫了”、“太累了”,就不玩了――随兴所至,运动前后一般也无准备活动或无放松整理活动。

6、对学生假日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调查问卷中,对可能影响假日体育锻炼因素,列举了七个选项,从统计结果看:总体来说,影响德州市初中生参加假日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学习的压力、家长的态度、体育设施和家庭的经济条件四大方面,但男女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如23.5%的女生选择了“文化学习的压力”,比男生高了2.8个百分点;21.2%的女生选择了“体育设施”,比男生高了5.8个百分点;而22.9%的男生选择了“家长的态度”,比女生高了4.2个百分点;12.5%的男生选择了“家庭的经济条件”,比女生高了1.6个百分点;11.5%的男生选择了“运动技能的储备”,比女生高了2.8个百分点。

德州市绝大多数中学的体育场地在节假日是不对学生开放的,学校也很少组织面向普通学生的运动队或学习班,社会上虽然也有各种短期的运动项目学习班,但师资水平良莠不齐、且收费较高。许多女生的家长虽然也希望孩子多出去活动,但担心安全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德州市初中学生的假日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绝大多数的德州市初中学生对于开展假日体育的根本主旨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第二,德州市初中学生的假日体育基本处于自发的无序状态,假日体育锻炼基本不合乎科学健身的要求,亟需组织管理和科学指导。

第三,社会、学校、老师应对开展假日体育的意义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使家长深刻认识体育锻炼对促进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第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应就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组织、指导、监督初中生进行假日体育锻炼多花力气、多做实事,真正实现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延伸。政府则应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场馆与设施条件,合理发展假日体育市场经济,降低初中学生的假日体育经济成本,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初中男生教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康区;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26-02

康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康区人民长期过着农牧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决定了意识形态与现代文明差异巨大,民众的女子教育观念十分淡薄。宗教文化在康区人民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宗教教育长期成为康区妇女受教育的唯一方式。康区的社会发展与康区各民族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康区的近代女子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建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女子教育体系,1939年正式建立西康省。文章以康区为例,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康区女子教育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康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

(一)教会女学的产生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大批外国传教士凭借特权进入康区,组织各种各样的传教团体,在康区办起了学校和医院等。“清末基督教、天主教曾先后于巴安、道符、丹巴等地设立了‘巴安华西学校’、‘道符男女学校’‘丹巴男女学校’,学生百余人。”就这样,教会女学首先出现。有资料记载:“教会所最初信托于中国妇女者,为宗教事业。彼等盖即所谓圣经妇女,中国女子界中之宣传基督教者也。”虽然教会女校的办学目的是侵略我国的西南边疆,分化藏区与中央,但客观上教会女学为近代康区女子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和场所,冲击了传统宗教教育对女子的束缚,此外教会女学的产生也为康区自办女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产生

面对帝国主义对康区大规模有组织的文化侵略,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认识到女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清政府为了救亡图存,推行边政,把振兴教育视为巩固西南边防、阻止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需要,开始在川边兴学。由于政策上的支持使一批批现代学校在康区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前夕,全康三十余县学校林立,统计约百余所。这其中不乏女子学校,此时的女子教育得到重视,“改流章程”载:“且此虽设女堂,尚无女教习,暂时仍由汉人男教习充当。俟得女子教成,长大后即可为女学堂教习。”原德格土司及妻郎错莫共捐银2000两,分建巴塘男女学堂各一所。至此,康区各民族的妇女终于开始突破了传统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的束缚,开始接受现代学校教育,虽然规模小,人数不多,但为后来民国的女子学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四川女子学校教育创办的推动

1907年,清政府颁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38条和《女子小学堂章程》26条,女子学堂成为我国官方正式教育机构的一部分。在清末兴办女学的潮流中,四川省走在了前列。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国女子学堂统计表中的资料,1907年四川共有女子学堂70处,仅次于直隶。至宣统二年(1910),四川女子学堂共有163处,女学生5600人。地处四川的边界的康区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学校对学生性别的要求没有内地严格,往往注重的是学生是否为少数民族,因此虽然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女校,但大多数学校是男女兼收的。所以近代康区地方政府开办的女子教育是在兴办整个四川女子教育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二、20世纪30年代康区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概况

康区按全国统一县政要求,县府分设有总管全县教育工作的科室。民国24年教育科设科长、督学、办事员若干,主管全县教育。对设在县境内中等教育,初由川边特别行政区政务委员会管理。1939年西康正式建省后,省府设教育厅,统辖县境内省立中小学。县境内形成中央、省、县三级办学。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倡导下,康区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建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女子教育事业因而也得到了较大突破。

(一)小学教育

在康区建立的小学,主要有国立、省立和县立小学三种类型。20世纪30年代,康区既有专门的女子学校,也有普通学校招收女生。1929年丹巴县在城区设女子小学1所,有2个班,1931年,县立小学合并女子小学,设男、女生部。1923年,康定县知事凌邦本创办康定两等女子小学堂,初招女生69名,分设初、高等各1班,有教职工5名,1939年更名为县立康定小学,开始兼收男女生。常在校生近150人,教职工10余人。1935年泸定县20所小学中,有女生312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9%;1936年14所小学中,有女生254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4%。除了公办小学之外,教会学校也招收女生,如丹巴县的天主堂小学,有男、女小学各一所,常有男生60名,女生30名。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对女性的影响极其重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康区女性摆脱文盲状态,与男子一样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二)中等学校

在中等学校中,也开始招收女生。1926年,康定县知事梁仁俊在县立两等女子小学堂内,开办康定女子师范传习所,学制2年,每期招生40名。1931年,康定女子师范传习所并入西康师范讲习所,全校改学制为4年制,简师班实行男女合班,每期招两个班,学生近80人。1935年,讲习所更名为西康省立康定师范学校,增设3年制后师班,每期招生40名。次年又增设1年制藏族师资训练班,常年在校享受师范专业公费待遇,为康区培养小学师资的摇篮。1940年底,据统计在康定中学的初中部有女生26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康区基本实现了男女生合校,为女性取得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此女子不仅可以在女校获得教育,同时也可以在公立或者私立的中学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三)高等教育

民国十四年(1925),康定县知事梁仁俊在康定县建立师范传习所,初定修业时间为一年。梁氏针对康区缺少女子教习的困境,创造性地设立了女子师范传习所一班,学制两年,每期招收四十人,以汪席丰任校长。初招收女学生有安静坤、邓育英、黄桂芳、杨云妃、沙佩仙、段茂莲、罗瑞云等人,开办半年后即停办。女学生虽然占的比例不是很高,培养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积极作用扔不容置疑。“虽未能大奏功效,然实开其始基”高等女子教育的开放一方面扩大了受教育者群体,开启了民智,开女子高等教育之先河;另一方面通过妇女文化学识水平的提高,对破除封建陈规陋俗,解放妇女思想,提高妇女地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三、康区女子教育的特点

康区近代的女子学校教育,在既遵循民国女子教育方针政策,又植根于康区土壤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从其产生到三十年代初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显示出以下特点:

(一)曲折性

康区女子教育从产生到初步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充分体现出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连的关系。民国初年至十六年(1927),整个中华大地陷入军阀混战,此时的西康省尚处在筹备之中,康区政治不太稳定。康区女子教育因政局的不稳定,经费的缺乏,许多学堂被迫关闭,女子教育受到严重摧残,发展步履维艰。

(二)不平衡性

20世纪30年代康区女子学校主要集中在康定以及经济教发达的县城,学生也主要是官僚士绅之家的女孩子,这在中、高等教育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的女子、大批边远穷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女子很难得到上学机会。在接受教育的程度上同样存在不平衡性,大多数女子只能接受初等教育或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

(三)“学差”制度与“雇读”现象

清末兴办新学以来,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办官话学堂,实行民族同化政策,为保证学校生源,强行摊派学生名额,对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罚款或拘役。这种强迫教育形成了康区特有的学差制。因学差制无视民族文化差异,遭到藏民抵制。有人给付一定雇读费,让穷苦人家子女冒名顶替,入学应差。由于“雇读”现象的产生使得藏民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但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康区藏族穷苦人家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学差”制度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教育不能一刀切,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尊重当地人的习俗,采用双语教学,让康区的藏民女子逐渐接受现代教育。

四、康区近代女子教育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影响

康区作为中国的西南民族地区,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初步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首先,促进了康区妇女的解放。20世纪30年代康区实现了男女同校,标志着男女平等在教育制度上得以初步确立。它否定了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贤妻良母教育思想和男女有别的封建观念,为妇女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妇女彻底解放创造了重要条件。它意味着男女教育机会均等的时代已正式开始。尽管其体系不够健全,但女子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促进了汉藏民族交流,提高了边民素质。康区兴学之后,大批汉族教师陆续来到民族地区从事教学工作,他们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沟通,增进了双方的了解。特别是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男女学生……咸知官话,初识汉字。该主事以学生可与言读……不假翻译,于是纷纷求其设学。”由于各类学堂广泛设立,在各个学堂推广官话,增强了汉藏交往。在加速汉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间了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维护了边疆稳定。

总的来说,康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虽然为康区妇女提供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但是它起步晚,规模有限。仅康定及一些较发达的汉族地区基本可以实现中等教育,大多数边远民族地区仅实现了有限的小学教育。在办学方面没有系统的理论,大多数成为男子教育的附属。康区女子教育的发展总体落后于男子教育,落后于其它发达省区。但康区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落后之地,女子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和扩大了女性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启迪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妇女解放运动准备了人才,这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注释:

①③拉毛措.藏族妇女教育历史回顾[J].攀登,2007(4):162.

②周立英.从云南看近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女学的产生及其影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6):90.

④颜绍梅.近现代云南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4.

⑤丹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丹巴县志[z].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530.

⑥阳景伯.解放前泸定县教育事业概况[A].泸定县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z].

⑦四川省康定县志编纂委员会.康定县志[z].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479.

⑧黄上成.我国边民教育之计划与实施[J].教育杂志,1936,2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