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

合同管理特点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造价指的是按照相关的规定与协议条款约定各种收取费用的标准计算,同时也是用来支付给承包人依照合同的要求完成工程规定内容价款的总额。也是合同的双方非常关心核心的问题,而施工过程的投资与招标投标也都是主要围绕着合同的造价所开展的。合同的造价应该根据中标的通知书中中标的价格与非招标工程签订合同的时候对工程造价的一系列约定,可以选择可调价格、固定单价与固定总价等。然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之中,合同的总价是会随着工程进展,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水文、土质、地理位置以及设计变更等一系列因素发生不断变化的。所以建设工程合同的造价管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复杂过程。

一、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特点

1、合同管理特点

对于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来说合同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对工程安全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等管理综合的体现,同时更好的实现这四个目标也就是实现合同造价管理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想要做好安全、成本、进度、质量等目标动态的控制,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分析

建设工程的合同分析指的是理解、解剖工程的合同,同时这也是进行有效合同管理前提的条件。一旦对工程合同没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合同造价管理的工作就不会做的更好

对合同内容的分析是很广泛的,大多与工程建设相关内容均属于需要进行分析解剖的内容。通常,主要是对以下几点内容的分析:

①订立合同依据的法律基础

②承包人以及发包人主要的责任

③关于质量、进度以及工程款项的支付条款分析

④对于限制性条款的分析

(2)合同的履行与交底

在合同签订完成之后,企业中的预算人员都需要进行组织项目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将合同之中涉及到规避风险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主要的条款进行逐一讲解并强调。在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也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并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实行动态的控制。在整个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适时观察,有效掌握合同履行的质量、进度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各个种类问题出现的影响与原因,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履行的合同进行控制。通过对合同的控制来保证最初制定成本、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目标等一系列规定的实现,有效进行合同造价管理的控制。

2、设计变更特点

设计的变更指的是设计部门对于原有施工图纸以及设计的文件之中表达出设计状态的修改与改变。设计变更只包括了由于设计的本身出现的错误与漏洞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进行补充和修改设计资料。同时设计变更也是工程之中变更的内容之一,因为他关系到工程投资、质量与进度的控制,所以对设计变更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并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承包单位所提出的设计变更,由建设单位同意进行的变更,都可以使总造价变更。

3、工程签证特点

工程签证用书面的形式对施工现场发生特殊的费用进行了记录,这直接关系的是施工单位和业主之间切身的利益,同样也是工程结算重要的法律依据。尤其对于投标报价包死工程来说,结算的时候更加需要对现场的签证与设计的变更进行有效调整。对于工程现场签证来说,它记录的是现场情况发生的第一份资料。经过对现场签证的审核、分析,可以为索赔事件的发生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根据签证来计算索赔的费用。

4、索赔管理特点

索赔指的就是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之中,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为对方没有正确履行或者是不履行合同中规定义务或者未能保证合同承诺条件的实现,遭到了损失之后,向对方当事人提出补偿的要求。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索赔主要是费用的索赔以及工期的索赔。

(1)索赔成立的条件

①承包人按照合同所规定的程序来提交索赔报告与索赔意向的通知。

②与合同进行对照,对照在工程中对承包方的工程造成的额外支出成本或者工期的损失

③导致工期损失或者费用增加的原因,在合同约定之中不是承包方所属责任。

(2)索赔程序

索赔的一般程序为:提出索赔的要求——报送索赔的资料——审核索赔的文件——协商解决——提交诉讼或者仲裁。发包人与承包人应该尽量通过协商来解决合同上出现的纷争,不要轻易的依靠诉讼或者仲裁。

(3)索赔常见的形式

在工程的实践中,索赔发生的时候有很多,出现频繁的索赔形式包括:

①对于工程师在指令上错误所出现的索赔

建设单位的人是监理单位,所以一旦由工程师导致的指令性错误,使承包商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建设单位则需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给予承包商一定的赔偿。

②对于土质资料上错误出现的索赔

在工程的施工中,建设单位有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资料的义务,并保证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③对于工程变更出现的索赔

设计变更或者是工程量的清单漏项都会使工程量的清单有一定更新,其相应的综合漏项普遍由承包人来提出,经过发包人的确认之后作为结算依据

④对于不可预见障碍导致的索赔

工程建设之中不可预见就是指有经验承包单位也不能预见的损失。如竖井的掘进中突然水量增大,承包商可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

二、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发展

1、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的加深,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到世界金融市场之中,我国的跨国项目和跨国企业逐渐增多,所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对于建设工程的合同造价管理也是国际建筑行业的潮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WTO之后,我国行业的壁垒逐渐下降,市场趋于国际化,一旦国内外的市场相互融合,国外的企业一定会利用他们在服务、人才、管理、技术以及资本上的优势,侵占我国建筑市场,所以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之中,我们要转变管理经营的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寻求拼搏中的发展。

2、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深入,对于工程合同造价管理必然会走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上来。当今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合同管理上的应用普及的速度非常惊人,并且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这给工程合同造价的管理也带来了许多优势,从竞争意义上来将已经逐渐成为信息的竞争。

3、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法律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加强,和对工程合同造价的重视,会出台更多改善合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措施,实现管理的优化,避免风险发生,更有效控制工程合同造价的安全性,使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生存下去。

结语: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工程的合同造价决定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控制和收益,决定了承包单位的经济利益,只有充分认识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加强对工程合同的造价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收益,有效减少承发包双方的各种损失,减少承发包双方各种纠纷,使我国的整个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翠艳,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总造价管理的探讨[J],建设监理,2010(7)

[2] 闵家伟,关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

[3] 张静芳;王守君;王守德,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J],科技信息,2008(26)

[4] 徐玉红;徐晓阳,浅谈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 合同管理 合同监管

合同在经济活动中能有效约束和规范合同双方的活动内容,同时合同在经济活动法律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合同,工程施工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规范和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对规范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建设施工合同包括了工程造价、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建设以及工程交付使用等等各个环节。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及可调价格合同是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行业主要使用工程合同。但由于工程的数量与施工过程中的价格不确定因素较多,大多企业与施工单位习惯采用可调价合同。可调价工程合同存在许多“暂定价”的情况,导致工程合同对合同双方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可调价工程合同的大量使用反映出在我国的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在合同签订前,缺乏严格的工程项目核算和控制。合同的约束力可以实现对施工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控制,这也是合同管理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缺乏严格的项目核算,才导致了项目合同中有许多“暂定价”。可调价合同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责任划分不明确、价格模糊,必然会产生司法诉讼纠纷。

二是签订的工程合同内容粗放,对复杂的工程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合同的签订最终是要约束实际施工操作的。如何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何保障工程质量、如何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后如何交付、以及施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等等问题都需要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很多工程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现合同内容粗糙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三是工程合同签订后缺乏规范和约束力,执行力度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施工项目招标和招标监督机制,使施工合同的管理缺乏权威性。在一些签订了工程合同的项目中,一些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工程合团管理的重视,合同流于形式,施工过程中随心所欲,忽视合同的约束力。还有一些项目施工的管理层文化水平不高,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缺乏认知,不能有效发挥合同、法律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降低了合同对项目管理的监管。

2.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策略

铁路建设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份额,铁道部先后制定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其中对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说明我国的建设行业正在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的市场发展。完善和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是我国建设行业管理改革的重要一步。

2.1重视施工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

做好社会法制宣传工作,引起施工企业单位及单位核心管理、高层管理层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加大施工合同管理的立法,创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经济活动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业的合同管理队伍,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同管理规范,规范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此外,还要制定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制定的项目核算、合同内容的拟定、审批、项目招标、会计统计、信息管理、工程质量监测、项目交付审查等等都要制定详细的流程,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2.2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

工程施工建设的复杂性,多变性是工程合同管理难的关键所在。除了鼓励施工建设单位在合同签订时多选择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外,还要为合同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环境。一些大型有实力的企业大多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但一些中小企业和施工单位还难以实现工程合同的有效管理,主要原因还是受财力还有专业人才的限制。政府机构应敢于担当,成立一些权威的项目造价核算机构、项目公开招标平台等等服务中介,为项目建设合同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效权威数据支持和服务,提高工程合同的执行力度。最后,项目施工建设内容复杂,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在合同的执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提高施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改善合同管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鼓励项目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引入项目预算管理,项目内部控制管理等等。

2.3加强施工索赔管理

施工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时间延误、费用损失、工程变更等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合同一方的利益损失。合理有效的索赔是维护企业利益的有效途径。在施工索赔过程中,合同管理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整理有效的材料,为索赔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持。索赔过程中能够提出有效合理损失计算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索赔方案。同时,面对建设中的施工索赔要做到明确责任划分,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我方内容勇于担当责任,如我方确有违规则积极投入索赔洽谈,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对于无理索赔,我方也应积极应对,借助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合作双方应以项目的顺利建设为目标,以合作的心态积极应对项目中的索赔问题,以合同双方的共赢为问题解决的原则。

3.结束语

工程施工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活动,施工项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全。要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工程建设质量就要协调好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各个关系。工程合同的管理就是沟通和约束工程施工项目中各个关系的最好纽带。做好工程合同的管理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对保障社会经济生活安全有效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伯森.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市场经济企业合同管理 特点

中图分类号: F715.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们的合同意识越来越强,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工作。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应对合同修改、变更、补充、中止和终止。加强合同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造成不必要的效益损失是施工企业各级管理者应关注的。

一、当前企业合同管理的特点

1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信誉的经济,市场主客体是构成整个市场的基本要素,合同则是确保市场主客体权益、维系主客体关系的基础和纽带,而合同法对合同起着规范和保护的作用。就中钢集团马矿院来说,我院与技术服务方、工程承包方、外委项目供应商方等合作方均存在合同关系,如果在合同管理上不够严谨,一种情况是我院利益受损,另一种情况是使信誉受损,从而失去市场,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

2 合同管理是确保企业利益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客体的关系就是合同关系,而且在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客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须通过合同来明确,合同也是界定市场主客体利益的准则和依据。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所以合同所界定的利益受法律保护,违规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不论是技术合同、购销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还是劳动合同等,合同的制定、对双方的监督、自身的合同履行等都是确保企业利益的需要。

3 合同管理是企业发展市场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经济体制,它的本质特征是竞争。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自由而有序的竞争,这是市场成熟的表现。市场经济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市场经营主客体的自由性;二是无中央和地方之分,无部门之别的统一性;三是所有市场经营主体可以平等进入的公平性;四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竞争性。这些特点,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合同则作为统一、严谨的市场规则,确保了这些特点的存在,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果视合同为儿戏,对合同管理持粗放的态度,破坏市场的自由性、统一性、公平性和竞争性,影响市场的规范运作,损害市场主客体的合作关系,最终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二、基于风险的现阶段企业合同管理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得的经营自愈发的全面,与此同时企业面对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只有在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下,才能顺利的参与市场交易和竞争,也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和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在市场竞争规则中,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易和竞争的组织,合同是实现企业商品交换的重要的手段,也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然而,在合同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合同签订中的风险,合同履行的风险以及合同变更的风险等等。为了规避合同管理中的一些风险,增强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合同管理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

1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的管理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诈骗、无效、权利残缺、主体不合格、条款有瑕疵等风险。企业如果不能控制合同风险, 就不能避免经营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利益损害,如引发法律纠纷, 轻则债权难以实现, 重则威胁企业生存。合同风险管理要从机制人手,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明确责任归口管理部门、岗位, 建立合同承办人、授权委托、审核会签、台帐、归档、专用章管理制度,使每份合同都处在受控状态之下, 工作流程有章可循, 实现合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 有效地防范、化解风险。但完善、规范的规章还须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 严格按制度操作, 防止当事人制造合同陷阱, 人为挑起事端, 阻碍合同正常履行, 谋取非法权益。

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和企业利益的实现。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制度,以实现企业对合同签订、履行、监督、审查等一系列的管理为目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以及自我完善。在企业合同管理中,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是重中之重。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分为客观风险和主管风险,由于客观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合同风险管理主要是实现对主观风险的管理。合同管理风险中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商业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在这三种风险中,而法律风险是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主要特征。

三、规避风险的企业合同管理建议

1培养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根本目标。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意识,是有效的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最终化解风险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强培养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比较容易培养的,这也是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审查制度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法律关系呈现出来,这就要求企业要制定一定的制度或是管理机制来确保合同关系由决策变为现实,在合同管理中,全方位、全过程、法律化和科学化的对企业合同进行管理,才能有效的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这些管理制度中主要以建立企业合同授权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为目标。这些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在企业合同管理中,除了要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还要建立比较健全的合同审查制度。合同的合法性是合同能够生效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在合同审查中首先要对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在合同合法性的前提之下,再对合同的条款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审查,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审查制度,有利于企业合同由决策变为现实,能更好更全面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实现企业的效益。

3对企业合同实施规范化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独立的承担着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和获得经济效益的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对企业能否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和经营性风险的基础性工作。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将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企业长足发展。规范化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能够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结束语

合同管理就是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行为的审查、监督、控制的总称。合同管理的目的是依法维护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履行对市场的承诺, 提升品牌形象, 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雪平.浅谈如何运用合同为企业保驾护航[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4)

[2] 于建华.加强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J]. 内蒙古水利. 2005(02)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4篇

专业设置和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相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课程等资源配置也大体相同,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但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及其侧重点的理解、设定不同,即使相同专业,其学科、课程、师资等资源配置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相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持久、稳定、系统、规律性的特点集合而成为特色,即相同专业的不同特色。

一、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

1.历史条件和因素

许多专业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应当时社会实践包括生产、管理、军事、政治等急需而设置的。以后的发展、延续和壮大往往都蕴含着起初的历史痕迹,并渐进凝结为特色。

2.环境资源因素

专业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完成的。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院系的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浸染专业的成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差别性的特点。

3.时间因素

专业特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需要酝酿、产生、更新、变异,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生生息息、重组再造、演化整合等,最后由每一代变异留存下来的富有生机的因素凝结为新的变异体并呈现特色。这里有两点:第一,特色是在特点上形成的,是由诸多特点有机组合而成;第二,特点与特色的不同,在于特点可能是暂时的、短期的,而特色是特点在不断地更新、变异、整合中最后形成系统、持续、稳定的状态,是特点之有序集合。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时间,特色是很难形成的,或很难称其为特色。

总之,专业特色应当在一定的历史延续中和特定的环境资源里,经过较长时间和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融合而成。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

1.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过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传统,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传统搭配方式形成了政治学背景和倾向的特点。然而,随着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科学化的扩展和推进,以及行政与法、行政与管理技术的日益融合,行政管理开始告别传统时代。同时,与政治相对分离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各领域的分部门管理延伸和扩展,出现了教育行政、卫生行政、文化行政、军事行政等,行政管理衍生、推进至公共管理阶段,步入公共管理形态。经济行政正是在这种格局下独具形态、在理论及理论实践的发展中蔚为壮观。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人类尤其是当今时代的主体活动,管理经济一直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在专业行政部门日益分化、发展的格局中,经济行政也成为独立的领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何况任何领域无不包含和渗透经济活动而成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使得经济行政不仅具有不断壮大、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

2.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含义和支撑体系

经济行政是指以经济活动和领域为对象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指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在遵循传统、保持行政管理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和突出经济及经济管理课程、师资、实验等资源配备,以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经济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在实践中,经济行政与公安行政、司法行政、人事行政、军事行政、教育行政、文化行政、医疗卫生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等并列存在、相互区别。

专业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时空因素,一个是时间维的历史传统因素,另一个是空间维的资源环境因素。这里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在历史渊源上,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由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创建于198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设立该专业的高校。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竞争行为和有形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过程。既是政府行为,又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经济、行政、法律融合一体的经济行政管理,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1998年,教育部组织调整高校专业目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独立存在,学校的相应专业转型、扩展为行政管理专业,设于公共管理系下。整个专业的转型经历了名义阶段、板块阶段、覆盖阶段,目前正向融合阶段发展。这个过程中,在探索和保持行政管理专业一般特征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由课程、师资、周边专业学科、相关社会资源支撑的经济行政特色保留了下来。

在环境资源上,学校以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见长,相应的师资、课程等资源丰富。学术氛围也以经济学、经济管理学为主调,同时,又有较为齐全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和历史较长、特色鲜明的法学学科专业。这个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显体现。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与规范。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和文法4类提出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方案,原则上统一执行。学校结合专业和历史等情况确定专业课设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原则下融汇了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因素,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并反映了专业特色。例如,公共基础课中有“高等数学”课,学科基础课中有“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学”、“统计学”等经济管理课程,在专业课中有“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同时,行政管理的核心课、基础课诸如“政治学”、“行政学”、“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公务员制度”、“行政伦理学”、“公共管理”等数量和理论知识比重充分,功能不减,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

在时间因素方面,学校有17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并赢得较高声誉;行政管理专业也有了11年

的办学历史,并于2000年建立了北京市属院校第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2007年成为北京市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第一个重点建设学科。经济行政特色在历史延续和探索中日趋成熟、稳定。

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学会、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往,包括会议、调研、课题研究、咨询培训等方式。近年来,与北京市发改委、市政管委、城市科学学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社会工作委员会等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经济行政的社会根基,进一步扩展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管理空间。

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比较交流方面,有可供分享的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经济行政的研究著作有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蒋云根教授编著的《经济行政管理概论》。学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领域,自8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了《企业行为规范》丛书、《工商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以及多部单本著作;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以及国家部委有关经济行政方面的科研项目。近10年来,各高校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依托所在院校的资源、历史等,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以其历史和经验获得独特优势。

三、行政管理专业的价值评估

1.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公共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肩在我国呈后发之势。公共管理在后市场经济时代是维护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强烈。作为北京市重点大学和人才培养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资源,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属院校处于前列,应当发挥学科优势,为北京市培养经济、行政、法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行政管理专业在学校的地位

公共管理学科与工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驾齐驱有益于丰富学校学科类型,完善学科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实力较强,公共管理学相对较弱,但具有良好基础并在北京市属院校居于前列,搭建了学科结构有力、专业齐全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平台。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的母学科,历史长、特色显、有优势,应当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增长极。

3.学院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后盾和平台

行政管理专业依托的城市学院,是为专门和更好地服务于首都而建立的。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设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以及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这种专业学科环境既具有复合型、交融性,又不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宗旨,有利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塑造和体现;同时,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筋”,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粘合、伸张的作用。

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

1.在既有体系中巩固特色

一是丰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上体现特色。保证专业通行的基础课程。“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必备的学科基础课不缺门;通过课程建设,增强课程针对性,力求精要;通过沟通研讨,达到课程之间相互了解、互补和融汇。保证体现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外,还应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通过考试与考查、必修与选修的制度设计,优化经济行政效果。开设“法学原理”、“行政法”、“经济法”课程,满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功能需求。进一步完善以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为核心的政府监管和经济监管课程板块,实现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贯穿,经济、行政与法律的融合,凝结和强化监管功能的专业设计。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政策分析、参观考察相结合;选聘校外、政府、企业的专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或储备,在专职教师组织下,穿插搭配兼职教师的专题和讲座;通过“数字城市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加强软硬件功能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控制教师选聘结构,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形成学术型、讲授型、实操型师资的有机搭配。

2.将特色的基础拓宽,触角延长

拓宽与之交往的经济行政部门范围,由工商行政部门扩展到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进而扩展到发展改革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制度性联系;在上述政府部门和系统建立实习基地,形成持续联系,延伸触角;通过科研和教师纽带,与上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增强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增加学生直接、间接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聘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教师或吸收为团队成员,增加互动通道。

3.在学院复合学科环境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生

学校的城市学院是系、所合并的学院,学科专业较为宽泛,教师的专业领域更加复杂。学校规划城市学院建设发展两大学科——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院、系、所,学科、专业、方向相互交织,对学院的组织管理和业务规划提出挑战,同时也提供机遇。处理不好,各种要素混杂交错,内耗互扰;处理得当,相互倚重,相互交融,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实际上,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两个学科具有新兴和开放的共同特点,又有在区域和公共方面的融汇之处。两大学科的交融为各自学科及其之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富营养的土壤。行政管理应当借助公共管理寻求应用空间,借助区域经济管理增强经济行政特色。

4.在国际交往中检验调整,发展壮大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5篇

专业设置和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相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课程等资源配置也大体相同,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但由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类 型及其侧重点的理解、设定不同,即使相同专业,其学科、课程、师资等资源配置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相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持久、稳定、系统、规律性的特点集合而成为特色,即相同专业的不同特色。 

 

一、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 

 

1.历史条件和因素 

许多专业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应当时社会实践包括生产、管理、军事、政治等急需而设置的。以后的发展、延续和壮大往往都蕴含着起初的历史痕迹,并渐进凝结为特色。 

2.环境资源因素 

专业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完成的。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院系的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浸染专业的成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差别性的特点。 

3.时间因素 

专业特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需要酝酿、产生、更新、变异,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生生息息、重组再造、演化整合等,最后由每一代变异留存下来的富有生机的因素凝结为新的变异体并呈现特色。这里有两点:第一,特色是在特点上形成的,是由诸多特点有机组合而成;第二,特点与特色的不同,在于特点可能是暂时的、短期的,而特色是特点在不断地更新、变异、整合中最后形成系统、持续、稳定的状态,是特点之有序集合。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时间,特色是很难形成的,或很难称其为特色。 

总之,专业特色应当在一定的历史延续中和特定的环境资源里,经过较长时间和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融合而成。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 

 

1.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过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传统,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传统搭配方式形成了政治学背景和倾向的特点。然而,随着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科学化的扩展和推进,以及行政与法、行政与管理技术的日益融合,行政管理开始告别传统时代。同时,与政治相对分离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各领域的分部门管理延伸和扩展,出现了教育行政、卫生行政、文化行政、军事行政等,行政管理衍生、推进至公共管理阶段,步入公共管理形态。经济行政正是在这种格局下独具形态、在理论及理论实践的发展中蔚为壮观。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人类尤其是当今时代的主体活动,管理经济一直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在专业行政部门日益分化、发展的格局中,经济行政也成为独立的领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何况任何领域无不包含和渗透经济活动而成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使得经济行政不仅具有不断壮大、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 

2.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含义和支撑体系 

经济行政是指以经济活动和领域为对象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指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在遵循传统、保持行政管理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和突出经济及经济管理课程、师资、实验等资源配备,以培养懂经济、知法律、擅行政、会管理的经济行政管理专门人才。在实践中,经济行政与公安行政、司法行政、人事行政、军事行政、教育行政、文化行政、医疗卫生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等并列存在、相互区别。 

专业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时空因素,一个是时间维的历史传统因素,另一个是空间维的资源环境因素。这里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在历史渊源上,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由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创建于198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设立该专业的高校。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竞争行为和有形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过程。既是政府行为,又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经济、行政、法律融合一体的经济行政管理,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1998年,教育部组织调整高校专业目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不复独立存在,学校的相应专业转型、扩展为行政管理专业,设于公共管理系下。整个专业的转型经历了名义阶段、板块阶段、覆盖阶段,目前正向融合阶段发展。这个过程中,在探索和保持行政管理专业一般特征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由课程、师资、周边专业学科、相关社会资源支撑的经济行政特色保留了下来。 

在环境资源上,学校以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见长,相应的师资、课程等资源丰富。学术氛围也以经济学、经济管理学为主调,同时,又有较为齐全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和历史较长、特色鲜明的法学学科专业。这个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显体现。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与规范。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和文法4类提出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方案,原则上统一执行。学校结合专业和历史等情况确定专业课设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原则下融汇了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因素,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并反映了专业特色。例如,公共基础课中有“高等数学”课,学科基础课中有“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政学”、“统计学”等经济管理课程,在专业课中有“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同时,行政管理的核心课、基础课诸如“政治学”、“行政学”、“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公务员制度”、“行政伦理学”、“公共管理”等数量和理论知识比重充分,功能不减,既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的本色,又具有经济行政特色。 

在时间因素方面,学校有17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并赢得较高声誉;行政管理专业也有了11年的办学历史,并于2000年建立了北京市属院校第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2007年成为北京市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第一个重点建设学科。经济行政特色在历史延续和探索中日趋成熟、稳定。 

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学会、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往,包括会议、调研、课题研究、咨询培训等方式。近年来,与北京市发改委、市政管委、城市科学学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社会工作委员会等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经济行政的社会根基,进一步扩展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管理空间。 

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比较交流方面,有可供分享 的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经济行政的研究著作有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蒋云根教授编著的《经济行政管理概论》。学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领域,自8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了《企业行为规范》丛书、《工商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以及多部单本著作;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以及国家部委有关经济行政方面的科研项目。近10年来,各高校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依托所在院校的资源、历史等,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以其历史和经验获得独特优势。 

 

三、行政管理专业的价值评估

1.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公共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肩在我国呈后发之势。公共管理在后市场经济时代是维护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强烈。作为北京市重点大学和人才培养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资源,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市属院校处于前列,应当发挥学科优势,为北京市培养经济、行政、法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行政管理专业在学校的地位 

公共管理学科与工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驾齐驱有益于丰富学校学科类型,完善学科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实力较强,公共管理学相对较弱,但具有良好基础并在北京市属院校居于前列,搭建了学科结构有力、专业齐全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平台。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的母学科,历史长、特色显、有优势,应当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增长极。 

3.学院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后盾和平台 

行政管理专业依托的城市学院,是为专门和更好地服务于首都而建立的。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设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以及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这种专业学科环境既具有复合型、交融性,又不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宗旨,有利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经济行政特色的塑造和体现;同时,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筋”,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粘合、伸张的作用。 

 

四、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 

 

1.在既有体系中巩固特色 

一是丰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上体现特色。保证专业通行的基础课程。“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必备的学科基础课不缺门;通过课程建设,增强课程针对性,力求精要;通过沟通研讨,达到课程之间相互了解、互补和融汇。保证体现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外,还应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通过考试与考查、必修与选修的制度设计,优化经济行政效果。开设“法学原理”、“行政法”、“经济法”课程,满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功能需求。进一步完善以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为核心的政府监管和经济监管课程板块,实现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贯穿,经济、行政与法律的融合,凝结和强化监管功能的专业设计。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政策分析、参观考察相结合;选聘校外、政府、企业的专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或储备,在专职教师组织下,穿插搭配兼职教师的专题和讲座;通过“数字城市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加强软硬件功能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控制教师选聘结构,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形成学术型、讲授型、实操型师资的有机搭配。 

2.将特色的基础拓宽,触角延长 

拓宽与之交往的经济行政部门范围,由工商行政部门扩展到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进而扩展到发展改革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制度性联系;在上述政府部门和系统建立实习基地,形成持续联系,延伸触角;通过科研和教师纽带,与上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增强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增加学生直接、间接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聘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教师或吸收为团队成员,增加互动通道。 

3.在学院复合学科环境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生 

学校的城市学院是系、所合并的学院,学科专业较为宽泛,教师的专业领域更加复杂。学校规划城市学院建设发展两大学科——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院、系、所,学科、专业、方向相互交织,对学院的组织管理和业务规划提出挑战,同时也提供机遇。处理不好,各种要素混杂交错,内耗互扰;处理得当,相互倚重,相互交融,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实际上,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两个学科具有新兴和开放的共同特点,又有在区域和公共方面的融汇之处。两大学科的交融为各自学科及其之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富营养的土壤。行政管理应当借助公共管理寻求应用空间,借助区域经济管理增强经济行政特色。 

4.在国际交往中检验调整,发展壮大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交通疏解 计价

一、引言

交通疏解工程具有区域协调性、系统性等特点,涵盖城市交通、城市规划、道路、结构、桥梁、市政管线等多个专业,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服务工作。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以服务于主体项目施工为目的的交通疏解,造价占比不断增大,计价内容和界面要求复杂,时点多元化,造价控制不容忽视。本文以单独发包的交通疏解为例,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交通疏解的特点,讨论交通疏解计价的办法。

二、交通疏解内容及特点

1、交通疏解贯穿于主体工程实施过程中,内容丰富。主要内容有道路新建及拆除、恢复,管线桥、便桥新建,管线迁改、保护、支护,绿化迁移,交通标志、标识、组织等。

2、各分项工序的合理组织施工,是疏导工作有效运用的依据。交通疏解具有以下特点:

疏解工程涉及面广,专业工程多。

施工点分布范围广,由主体工程的特点决定,区域性和局域性各有侧重。

协调工作量大,强度高。

具有临时性。随着某施工阶段的结束,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将取消。

具有时效性,工点工期短。必须满足主体工程实施的工期要求。

三、各阶段计价重点及难点分析

1、概算阶段计价重点及难点分析

(1) 概算阶段计价的重点是:

投资目标的确定以及投资目标合理分解,以保证限额设计的有效进行,保证投资控制的合理有序。交通疏解工程往往没有明确的费用目标。

(2) 概算阶段计价的难点是:

1) 交通疏解工程根据交通特征的不同,各施工点所处区域的不同,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提出方案,在概算阶段一般无法细化,因而造价很难做到事前控制。

2) 目标造价控制难度大。一方面,交通疏解工程处于从属的地位,是为主体项目服务的,主体项目实施条件,如开工点、开工条件等影响其造价;另一方面,交通疏解的范围界定不明确,按基本要求可划分为实施阶段和恢复阶段,但很多因素决定了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恢复阶段的内容不确定。

2、招标及合同签订阶段计价重点及难点分析

(1) 此阶段的重点是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合同价款的合理确定。

此阶段除需把握技术、经济两因素外,还必须考虑管理对造价的影响,如考虑项目和专业的特点,以及国家对各专业模块的划分和管理要求等,重视招标规划,合理清晰地进行界面划分。确保工程量以及工程量清单描述与图纸相吻合,使造价服务既能满足招投标的要求,确保招标控制价合理,又能引导投标人充分考虑实施风险,认真领会招标文件的精神,理智进行投标报价,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2) 此阶段的难点是如何把控设计文件的深度和质量,有效控制造价。

交通疏解工程因其自身具有时效性的特点,设计文件无法一步到位。一般为边施工边设计,因而多采用无标底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工程量准确性低,清单条目设定不准确或不完整;另一方面在合同管理中变更条件多,无法一次变更到位。

3、工程实施阶段计价重点及难点分析

(1) 工程实施阶段计价重点

1) 重视施工合同的管理。一方面重视合同价款的计量与支付;另一方面重视工程变更的处理。

2) 对于工程索赔,重在预防。

(2) 工程实施阶段计价难点

1) 投资控制的动态掌控;

2) 在施工阶段,如何采取措施实现安全、技术、经济、管理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有效实现投资目标。

3) 施工过程中如何引导相关各方重视合同管理,及时进行工程投资形象进度控制、进度付款控制、工程变更费用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以实现实际发生的费用不超过合同价或计划投资。

4、结算阶段计价重点及难点分析

(1) 结算阶段计价重点分析

工程竣工结算通过各级的审计,实现结算造价真实反映实际造价。

(2) 结算阶段计价难点分析

1) 时间紧,在短时间内,相关各方如何及时整理完整资料,确保工程资料如实反映工程情况。

2) 分析哪些资料可作为结算的依据,有效支撑结算造价。

四、计价措施及管理内容

(1) 设计管理方面

首先,复核设计概算及配合概算评审工作,对交通疏解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在概算中单列交通疏解费用,协助完成概算评审工作,明确费用目标。其次,加强施工图阶段的设计管理。在图纸中明确交通疏解的阶段,配合工期策划,合理划分工点,明确各阶段界面及内容。

以地铁建设为列,交通疏解计价时的划分单元包括:

1) 以工点为单位:如地下车站区域范围,高架段区间范围等;

2) 以工点结合工期策划划分阶段: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等;

3) 以各阶段为基础统筹各专业界面:如管线迁改,道路破复,临时标识等。

通过以上构架层层展开,界面明晰,避免重复计量。

(2) 合同管理方面

根据交通疏解专业工程特点,可以有两种合同价款确定方式。一是,编制工程量清单,通过招投标机制确定单价,即单价合同。二是,合同为暂定价,以投标人承诺的下浮率结合相应的定额计价标准,结算时确定单价及总价。以上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在合同管理方面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1) 单价合同

在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过程中及时发现设计和招标文件的问题,做好计价单元划分,对哪些项目纳入分部分项,哪些项目纳入措施费,有明确的界定;工程量清单特征描述准确,风险费用分担合理;结合图纸设计深度,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预见变更类型及内容约定计价办法。如采用此类型合同,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完备性,工程量清单特征描述的准确性是必要基础,否则合同管理难度大。

2) 合同暂定价

当交通疏解工程准备实施时,主体工程未完全确定疏解工作面,管线等基础资料收集不全,无法满足施工图招标的条件,即可通过采用合同暂定价的方式,以无工程量清单的形式,拟定框架合同。此种情况下,计价对工程管理提出较高要求。

(3) 工程管理方面

工程管理是项目实施的执行部分,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具体最直接的部分,涉及工程内容是否按照合同完成、签证的记录、工期能否满足合同条件、工程质量是否达到约定标准等等,所有的投资完成最后都要反映在工程的成果中,是工程结算最重要的参考。工程实施的过程也是工程成本形成的过程,其过程的记录对工程的结算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管理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的管理。

包括图纸内容划分,出图顺序,变更条件等。当工程实施时,道路采用倒边施工,需先围闭一侧道路范围,保证另一侧可通行;当管线具备迁改条件时,在道路围闭期间一次完成迁改并恢复原有路面;当道路仅能按车辆错峰通行封闭时,管线迁改的管沟需临时回填,交通标志标线需临时施划指引。因此,设计图纸不仅需标识清楚重要数据,还需根据实施条件统筹各边界各阶段性时点,增加工点情况描述。当变更条件发生变化时,变更图需指明变更基础,按照实际工程绘制附图,不能仅标注工程量,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图纸不断完善为计价提供基础依据。

2) 合同管理,控制及预防索赔时间。

合同中需明确约定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内容、标准规定。与计价密切相关的约定包括:1信息价取定。鉴于疏解工程划分的工点多,开工间隔长,总工期长的特点,一般采用工点开工时点信息价,分段计价。当信息价取定与开工时间匹配,人工、主材等不再调差。2措施项目取定。如雨季施工,大型机械进退场,夜间施工,二次搬运,各专业工程配合协调等,需辅以管理手段,完善施工方案审批,约定计价办法,避免索赔事项发生。

3) 现场施工管理。

包括工点界面管理,工点工期管理,签证管理,施工方案审批等。交通疏解工程计价时产生的争议点大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体现,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保证计价的准确性。

计价产生争议的几种类型有:1工程实施阶段表述不清,各阶段界面不清,各专业实施时序不清,导致支撑结算的有效依据不足;2不按现场实际情况办理签证,重复签证,导致施工单位高估冒算; 3对没有完成的工作在验收报告中不披露,无负变更,导致结算时漏扣; 4施工方案审批不按程序办理,临时性工程处置情况不明,导致结算造价不能反映真实造价;5不认真审查施工的竣工图,随意签字,图纸资料与过程资料矛盾重重,导致结算澄清进程缓慢。

计价时需明确的几点事项有:1发生各工点内容时序交叉时,由于不同的管线施工主体,道路破复范围可能为同一位置,但时点不同,需根据现场条件分阶段计价,不属于重复计价;2钢板桩、围挡等周转性材料,是一次性部分投入,在本工程内完成周转,还是一次性全部投入,抵扣残值,需结合审批方案,以最经济的计价。3施工路栏、锥形交通标、闪光灯及活动护栏等在施工阶段内使用,需考虑周转,在恢复阶段使用的或在施工阶段内已安装到位作为永久使用的,按规定计价。4措施项目,加强审批程序,结合计价要求,明确合理的计价方案。

(4) 结算管理方面

结算管理可以说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直接涉及大额工程费用支出,而结算的成果必须与结算依据对应,同时还需认真核对计算过程,需要对整个项目各个环节系统性思考,需要扎实的造价专业知识。交通疏解工程以工程管理为依托,结算需辅以更完善的过程资料,以支撑造价。

以逻辑思维统筹各边界条件,站在造价管理角度分析归类汇总类似条件,以求达到造价与管理结合的合理目的,结算造价有据可依。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7篇

一、牢记使命、履行职责,增强禁毒工作的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作出过重要批示,积极开展深入持久的禁毒人民战争,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上利益,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将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净化社会环境,服务经济建设,建设“平安××”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局作为全市禁毒成员单位,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增强禁毒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食品药品管理局承担着特殊药品的监管职责,品、等特殊药品是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治疗药品,因其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一旦流入社会,就会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危害社会治安的。按照依法管理和严防流弊双重管理的要求,我们始终将特殊药品的监管作为药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特殊药品“管得住,用得上”原则,全面贯彻“保证合法需求,防止非法滥用”的管理宗旨。

当我们看到我们所做的每一项有益的工作给身患疾病的患者缓解了痛苦,我们感到了一丝幸慰;当我们耳闻、目睹瘾君子不择手段吸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我们又无不震惊,身感我们监管责任之重大。我们对特殊药品监管的每项工作与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康密不可分,应该时刻不忘国家赋予我们的监管责任,决不容许一针、一片从我们管辖的区域非法流失。近年我局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严格的准入许可、行之有效的措施、高频率的监督检查,使特药管理基本达到了合理、安全、规范的目标。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提升特药监管水平

根据新颁布的《品和管理条例》,××年我局对辖区内特殊药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了资格重新认定。目前全市特殊药品生产企业共×家(主要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原料生产的制剂、二类制剂、含罂粟壳制剂、毒性中药材加工等);品批发经营企业×家、二类批发经营企业××家、二类零售经营企业××家(原×××家);品使用单位×××家。

×、健全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制

××年,我局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切实做好特殊药品监管/,!/工作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和市禁毒委《全市禁毒人民战争××年度实施方案》要求,以国务院新颁布《品和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健全管理网络,落实管理责任。目前全市药监系统已建立特药监管网络体系,市局和各辖市(区)局分别由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专人负责,同时市、县两级监管部门均将特药监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做到特药管理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同时在××年度“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专项活动中,我局与全市×××多家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签订了《××市特殊药品监管责任书》,强化监管相对人的自律意识,初步建立起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推进特药涉及单位诚信体系的建设,构建制度监管、常态检查、重点跟踪、及时纠违的新的监管机制。

×、完善基础管理,强化防范措施

根据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监管工作的重点,我们严把准入关,强化基础管理,落实“四个到位”,为特殊药品规范化管理夯实基础。一是硬件设施配备到位。要求特殊药品生产企业、批发经营企业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储存设施,必须配专库(柜),并与公安×××报警系统联网;二是人员落实到位。要求涉及特殊药品岗位人员,必须经特药法规和专业技术和知识培训,持证上岗;三是软件完善到位,特殊药品管理各项制度必须健全、相关台帐必须完善、运作程序必须规范。××年我局统一印制十多种特药管理台帐数千册,下发给全市×××多家二类经营单位,×××多家品使用单位,×家办理品“专用卡”的医疗机构;四是管理措施到位。如安全防盗措施、防流弊措施、合理使用防滥用措施等必须到位。

我局对监管单位在基础管理方面,做到一企一档,电子化管理,并建立起不良行为记录备案制。

×、加强法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我局成立以来,一贯高度重视抓监管相对人素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培训。近年来共举办特药法规知识培训班七期,受训人数达×××多人,印制《特殊药品管理法规汇编》××××册、含特殊药品使用管理内容的药品知识手册数万册,利用《药品管理法》广场宣传等各种形式,将特殊药品管理的法规和知识送达到各相关单位和人员,不断强化相关人员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品和管理条例》于××年××月×日实施后,为贯彻新《条例》,做好对品经营资格重新审定工作,我局于××年××月专门举办一期条例宣贯培训班,及时宣贯国家新的法规政策,发放新的特药法规汇编×××册,参加人员近×××多人。

三、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监管工作再上台阶

×、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我局在参与全市禁毒工作中,始终按照市禁毒委的统一部署,在主动开展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各成员单位沟通,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市局成立来,一直将特殊药品监管列入重点监管内容之一,常抓不懈,每年根据不同内容开展一次特殊药品专项检查活动,检查覆盖率占监管单位××以上。××××年联合市公安、

经贸委、卫生等部门进行品、易制毒药化学品、毒性药品的专项检查,检查生产企业×家、经营企业×××家、使用单位×××家;××××年结合“正源行动”活动进行全市二类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专项检查;××年组织进行了氯胺酮经营专项检查,检查批发企业××家,零售企业×××家,同年与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对医疗机构品、一类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单位×××家;××年,为贯彻落实省局《关于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进一步加强特药监管工作的通知》,配合×.××国际禁毒日,我局与公安禁毒部门密切配合,检查易制毒化学品生产、二类生产企业×家;品和批发企业×家、零售企业××家;品使用单位×××家。近年来配合局稽查部门查处涉及特殊药品案件二起,查出过期失效品、××多种次,并依法监督销毁。对特殊药品管理存在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不到位,有安全隐患的单位,限期整改,有效杜绝了流弊事件的发生。

××年×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我市疾病防治控制中心成为全国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维持治疗第三批试点单位,这种美沙酮替代疗法体现政府对吸毒特殊人群关注,也是减少吸毒犯罪的一项措施。我局作为我市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能按市政府试点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与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协同卫生和公安部门,加强对试点单位使用药品的运输、储存、使用诸环节的监管,确保规范使用,防止滥用发生。

×、抓重点监管,促全面推进

鉴于特药监管的特殊性要求,我局近年来注意将特药的日常监管、有因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事前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以重点单位重点内容为抓手,促监管工作的全面推进。每年除规定的专项检查外,对重点监管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不少于二次;对重点经营单位每季度一次,并纳入职能科室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如对生产企业,易制毒化学品麻黄素生产使用单位××××制药有限公司、咖啡因等二类生产使用单位×××药业有限公司,监督检查其原料计划的审核、购进、仓储、药品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情况;对我市两家品批发经营企业:×××宏康药业、×××华康医药股份公司,重点检查仓储管理、对医疗机构采购实行“计划”和“备案”两种情况执行是否规范、有关台帐是否齐全;对使用单位重点对×××大学附院等全市辖区八家办理麻醉卡医疗机构,加强对癌症病人使用品“专用卡”管理、药品的安全管理(包括药库、门诊药房、病区、手术室等)。由于监管有效、措施得力,几年来我市未发生特殊药品非法流失情况,我局特药监管工作也多次受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禁毒委充分肯定,具体分管人员××同志连续三年度获市政府表彰。

×、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今后我局将按全市禁毒工作统一部署,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我们有以下几点设想:

(×)与公安、卫生等部门协同配合,不断提高对特殊药品的监管水平与监管效率,建立三部门协调机制。在品、和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中明确分工,各司其责,规范这些特殊药品的使用,《品和管理条例》实施后对医疗机构特殊药品日常管理已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我局将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工作。

(×)进一步密切配合市禁毒部门,积极开展禁毒严打斗争。认真履行我们的监管职责,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增强依法监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防患于未然、警钟长鸣。

(×)继续强化特殊药品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增强监管相对人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促使相关单位依法生产经营、科学合理使用,严防流弊造成社会危害。

(×)加强基础管理和责任制建设,完善特殊药品监管网络,年内争取建立特药监控网络体系,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最近几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规模空间扩大,从此也给总承包单位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承包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施加了很大压力。所有的合同管理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合同管理所采取的原则都合法化,科学化,合理化,效益最大化。所谓的施工总承包指的是建筑单位将所有施工任务发包给具备一定资质条件的总承包单位。

一、铁路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定义

我国实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时间较晚,建设部的文件指出:工程总承包就是一种组织模式,其以投标或议标为主要形式,受业主委托,以合同规定为依据,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所有施工过程进行承包,并负全部责任。我国铁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铁道部在2006年颁布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其对工程总承包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工程总承包采用总价下的节点计价方式。因此,工程总承包模式包含了设计施工图的设计、物资采购、整体施工过程,虽然有效的减轻了建设单位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承包风险和管理工作内容。与此同时,铁路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工作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变化也很大,所以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工程建设中各单位的责任,对合同风险也能起到分担作用,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施工总承包合同的特点

首先、在施工总承包合同确立签订后,施工方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他参建方的风险要大。其次、合同对于各方参与者如发包人、承包人在对合同事务的处理能力上要求较高。第三、在明确了承包人承担风险范围时,工程变更的等级如果没有达到I类,那么其风险报酬可以通过风险包干费体现出来,并不会另行计量。第四、业主可以对投资进行更方便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业主的工作量,但同时也有对施工方在各个层面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履行合同时,采取独立计量方式,通常只与工程量清单密切相连。此外,由于合同价款的固定性,因此只要变更未达到I类,就合同价款就是结算价格。

三、施工总承包合同下施工方合同管理的特点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都存在单个标段管段长、技术含量高、合同管理复杂的特点,因此铁路工程施工方合同管理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其表现如下:

第一、合同管理的连续性不间断性。由于铁路工程的施工时间长,整体施工方合同都是连续不断的,一直到合同终止。第二、施工方的合同管理存在动态性。铁路工程建设的规模大,过程复杂,对工程影响的因素也极其复杂,因此就使得合同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施工方的合同管理也就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第三、施工方的合同管理通常都比较复杂。项目繁多,合同的文件、条款都非常多,履行过程也很复杂,管理任务繁琐。第四、不确定性。铁路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方面多,工期也较长,因此受其影响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五、涉及面广阔。

四、铁路施工总承包合同存在的潜在风险及预防措施

(一)铁路施工总承包合同存在的潜在风险

总承包合同的作用是约束业主和总承包商之间责任、权利及义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受其直接影响。但是由于铁路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工期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等特点,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潜在性风险。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法律法规变化风险。由于铁路工程项目的地域跨度较大,时常会出现设计阶段同履行合同阶段之间出现法律条文不符的情况,特别是计价体系的变化,合同中也不会做出明确的展示,这种风险的发生几率较大。2)设计深度变化的风险。铁路工程项目经常会发生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与实际施工不符的现象,特别是地质变化引起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这种增加的费用得不到相应的调整。3)同时还存在价格因素变化风险,工程量变化风险,计价方式的审计风险等等诸多潜在风险,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施工方控制潜在风险的措施及加强合同管理的方法

首先、对潜在风险的防范主要从三面着手,即:加强投标前的风险预估、多与业主进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加强对合同风险的控制力度。在合同签订前或者签订的初期组织一个相对专业的团队对合同的不利因素及风险进行预估;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与业主方进行沟通,通过据理据实的沟通得到业主的充分理解,从而平衡双方的责任与权力,合理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规避;工作人员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管理的预案、理解、剖析等,利用合法合规的条款办理索赔事宜等,将风险降到最低;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企业素质、增强管理能力;提倡全程的合同管理,强化全员配合,做好验证资料避免经济损失。其次、加强合同管理的有效方案。主要从两个方面抓起,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合同管理对企业的经营作用尤为重要:1)完善管理制度;2)加强监督;3)严格执行合同范本内容;4)审批要严格。专业分包合同的管理有:健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加强合同风险的超前管理。

【结束语】

综合以上叙述可知,铁路工程施工合同与其他常见的合同形式不同,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就必须对合同的特点、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加强法制观念,减少履行合同中发生的法律纠纷,从而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完成,同时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月英. 铁路工程施工联合体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7,02:54-56.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9篇

摘要: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是化学加工和物理加工相混合的长流程生产模式,其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从钢铁企业生产运行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钢铁生产物流管理的要点,提出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构成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一、前言

制造业物流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周期相当长,从原燃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组织过程至少在60天以上,故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交货周期、在制品库存、生产运行成本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全球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钢铁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依照钢铁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固有的业务特点,构筑高效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关于企业生产管理,特别是物流的概念、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及物流管理的内容详细介绍。

鉴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是化学加工和物理加工相混合的长流程生产模式,它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一般论著涉及不多;在管理方式上,它与传统的基于MRP/BOM展开的物流管理策略有很大的不同。故本文将按照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特点,结合宝钢多年的物流管理经验,就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作些探讨。

二、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2.1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

要了解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要点,首先要搞清楚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现代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工厂布置都是按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来设置的,一般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从工艺流程上看,钢铁企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型的生产类型制造企业,因此只有大量大批的生产才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客户需求的日趋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致使对产品的要求已是多品种、小批量,要解决大量大批生产与需求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的尖锐矛盾,有必要对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细分。按照钢铁企业各工序的工艺特点和管理特点,可将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分为两大部分,见图1中的虚框1和虚框2。

虚框1是高炉冶炼区。生产任务是向下道的炼钢工序提供合格的铁水。由于高炉炼铁所固有的工艺特性,并且追求的是高产、稳产和低成本,因此,高炉炼铁是按标准铁水成分生产单一的产品,这一生产过程属于典型的连续的流程型生产类型。虚框2是炼钢、轧钢、成品生产区。合格的钢铁产品包括内在质量(理化性能)和外在质量(表面及外观),内在质量的关键部分是由炼钢工序决定的(化学成分),产品的其他质量属性是在轧钢和再处理工序形成的。因此,要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钢铁产品,炼钢及以后的各道工序必须采用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方式,也可部分依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存货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2.2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介绍了生产类型的概念和分类方法,而通过对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特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内部存在有不同的、甚至是混合型的生产类型,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图2所示,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其管理对象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工序对应的管理要点、管理项目也不一样。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是生产过程的日常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各种不同的物料,它们可能是散货状的矿石、煤炭;也可能是高温的液体铁水、钢水;或者是单件管理的钢坯、钢板。显然,不同的实物对应不同的运输、加工、仓储方式,它们的计划管理、物流控制的要点也就各不相同,但其管理实质是相同的,即通过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强化对物流的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管制,从而确保物流的畅通,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主体生产线的连续一体化作业,获得最大的规模效益。这对于高炉冶炼区域的管理尤为重要。钢铁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要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钢铁产品。围绕这一目的,为满足用户需求,换一个角度,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主业务流程管理内容与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其要点及管理项目。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客户订单、以及对应于订单的实际材料(材料与订单的关系),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向客户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按客户订单生产的经营思想在炼钢工序就要充分体现。综合图2和图3也可以看出,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与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物流管理,其交叉点是从炼钢工序开始的按客户订单生产(或部分产品依对客户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

三、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

由上述分析知道,可以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即一种是以高炉炼铁区域的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另一种是从炼钢开始到成品发货为止的面向订单的物流管理,它采用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于在流程的不同环节,其管理对象不同,致使管理的要点和管理项目也不完全相同,这也就决定了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3.1高炉炼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该生产区域连续一贯性的生产特点、管理对象、管理要点和管理项目,决定了其物流管理的本质是实施对物流的严格控制。由于高炉炼铁是采用按标准铁水成分法生产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因此,该区域的物流管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以下2个方面。

(1)矿石及煤炭配比优化技术、全球的优质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为实现高炉炼铁的高产、稳产和低成本,象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和我国的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都采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铁矿石进行生产。低成本及稳定优质的铁水取决于铁矿石的质量、价格及配比结构,同时,矿石的配比还受高炉的寿命、操作条件等限制。因此经济合理的矿石配比成为高炉炼铁的一项核心技术(简称“配矿技术”)。同样,煤炭配比优化技术(简称“配煤技术”)也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各钢铁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在不同时期,依全球的矿石和煤炭的资源供应、运输等条件的变化来调整和优化配矿和配煤方案,一般多采用专家智能分析与支持系统。配矿、配煤方案是钢铁企业编制原燃料采购清单的重要依据,是形成采购供应方案的基础。由于矿石、煤炭等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因此对这一类的物料供应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构筑相对稳定的物流管理。

(2)原料输入、输出及料场的优化。原料的输入、输出管理是对配煤、配矿方案实施的过程管理。原料的输出系统是企业内部的运输系统,依散货的特点,一般都采用皮带运输,管理的重点是从不同的料场所输出原料的配比与批次。输入有水运和陆运两种方式,对于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生产的企业,如新日铁、浦项、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平衡船舶、码头和港机的能力是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结合企业内料场的分布和存量,上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建有料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决策支持模型。

3.2炼钢、轧钢、成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该区域的生产特点是实施连续化的大生产,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能力,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大规模定制是这个区域生产组织的基本思想,因此钢铁企业在炼钢—轧钢区域的生产必须采用内部主业务流程与生产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为构筑高效的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如图4所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需求管理功能①需求预测模块:管理和预测客户需求、规划战略性客户等;②销售计划模块:价格管理、销售计划、产品组合优化、利润预测等。(2)订单谈判及签订功能包括客户询单/订单管理、动态产能管理、交货期应答及承诺等。(3)订单排程功能包括订单优化组批模块、订单优化排序模块、材料匹配模块、动态产能优化模块等。(4)生产制造控制①连铸—热轧一体化计划:关键是制订炼钢的出钢、精炼、浇铸及热轧轧制一体化生产的“火车时刻表”,并使物流按“时刻表”移动;②材料的组批生产:在炼钢及以后各工序的生产中,材料是按客户订单进行加工的,为增加加工批量,需要对材料进行组批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成品发货管理根据储存和运输的能力以及客户订单的交货期、运输方式、产品交付地点等,对发货成品进行优化组批,建立成品的物流运输模型,实现经济批量运输。

3.3其他

(1)铁水调度优化在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如图1中虚框1与虚框2所示,其交接点是高温的液态铁水,高温物流的特点是连续的不可间断性。为确保炼钢的正常生产,铁水的优化调度和铁钢的优化对应非常重要。

(2)实时的物流跟踪技术钢铁企业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大规模的物流,物流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必须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才能支持高速的物流,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因此,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是实现钢铁企业内部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

(3)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钢铁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对应各种事故要有应急对策,依长期实践经验建立企业的专家决策支持应急处理系统。

四、结语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衡量生产物流管理是否高效,关键看能否充分适应包括外部市场的要求。各企业依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构筑各自的物流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管理要点和所需解决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从我国宝钢等部分钢铁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看出,依据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的特点和管理要点,设计完善的生产物流管理体系,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这对于改造传统企业、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10篇

派骨干人员进行境内审前调查,查看境外项目的立项背景、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档案,了解主管单位(部门)对境外项目的管理内容、控制方式及总体评价,调查内账(即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总部会计政策、制度规定核算的账簿)与外账(即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境外项目所在国财税法规核算的账簿)的核算办法及会计信息的差异情况,收集境外账户审批、资金往来、职工薪酬计划、内控权限指引等关键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具体的审计思路。同时,调大变化及异常情况,初步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线索,为确定审计重点提供依据。到达境外之后,在正式审计之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询问、内控测试和风险评估等程序,摸清重大变动事项的合理性,查找内部管控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完善审计实施方案。

把握重点,突显审计项目特色

1、突出经营管理审计的特点。主要是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突出经营管理审计的总体特点。在审计内容方面,除了测试内控的有效性外,重点围绕经营和管理两个方面确定审计内容:在经营上,着重把握经营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过程等三个方面。重点审计境外项目的经营范围与公司总部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一致性,项目实施效果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差异性,年度经营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投资、采购等经营行为的符合性与有效性等。在管理上,着重关注资金管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物资采购及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四个方面。重点审计财务、计划、采办、HSE、文控等管理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以及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研判、防范应对资源国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变动对资金、物资的进出境,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环境、HSE事故对经营活动的影响等风险管控机制健全性与有效性。在审计方法方面,除了复核、抽样等常用方法外,主要运用经济业务比较法、经营活动分析法、审计评价与审计调查等方法,客观、合理地分析与评价经营行为的有效性、管理活动的科学性。2、突出境外审计的特点。主要是从审计目标、审计侧重点等方面突出境外项目的特殊要求。应以国家利益与公司总部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仅要检查项目的直接效益,而且要通盘考虑公司总部乃至国家的整体利益。重点关注投资回收风险、国家及公司整体资源利用情况、境外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财税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差异等事项。如:银行账户、信用证、保函和其他特殊用途货币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大额资金的往来、外汇收支遵循公司总部审批程序和权限的情况;物资采购和工程投资业务在遵循服务(投资)合同、当地义务与法规等前提下,有效利用国内资源的情况;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差额管理及核算情况等。3、突出审计对象的固有特色。主要是结合审计对象的管理体系、境外项目的经营特征,以及资源国的经营环境等情况,在审计分工、审计判断标准等方面突出被审计单位的特色。如涉及油气风险勘探及开发的业务,应区分作业者和非作业者的特征。作业者重点审计合同期内勘探开发进度和成效,以及投资支出和经营收益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认向非作业者分配收益和分摊成本的合法性、合理性等;非作业者重点审计作业者按照作业合同或协议开展各项石油作业活动的情况,确认投资支出和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产品收入分配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因此,两者的审计判断标准有所差别。

关注风险,全力维护企业权益

境外市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面临政治、经济、法律、资源、环境等多重风险。境外项目应从源头抓起,强化风险意识,从项目启动、运作、管理各个环节入手,采取多种管控措施,有效规避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因此,针对境外项目特色和实际投资进展情况,以风险为导向尤为重要。如对回购合同模式下的境外油田开发项目,要着重检查分析以下五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资源国的经济、政治环境影响资金进出与招标物资的进入,从而进一步影响投资进度的控制风险。二是履行合同过程中,违反合同约定的当地义务、HSE等合同执行风险。三是文控资料与程序不合规,造成我方投资成本未被对方确认的成本回收风险。四是投资节奏和方式控制不合理而影响净现金流与内部收益率的风险。五是境内外个人所得税征收差异,影响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收入的纳税风险。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

1.关于管理心理学

20世纪初,激励理论曾经风行一时,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背后有一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领导者的指挥,并且接受领导者的管理。从此,金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开始风行起来。时至今日,金钱在保证员工努力工作方面的作用依然不可低估,但同时又有许多新的激励手段。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也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f.talor)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则是推动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到20世纪60年代,管理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不同的行业对管理心理学有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学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心理学,工商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行为学。

2.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

心理学作为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问题的研究,有其独有的特点,特别是能够体现出对于个体的关怀。个体关怀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学是从微观的层面上来选择或理解问题的,比较关心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上与人有关的具体问题。二是心理学是以人为中心来思考和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对于个体存在的弱点缺陷和不足持宽容的态度,具有极大的人性化关怀特征,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研究者采用的方法与其它领域的不同。心理学研究者更为关注人力资源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和影响。因为人力资源可以说就是企业中人的合集,是集体中若干个体组合而成的,所以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集体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单元,而个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来说,他们都有其自身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可以说个体身上存在的心理特点就是人力资源问题中的要素。其次,心理学在研究中以个体的心理和意识等状态的改变为出发点研究人力资源的开放与管理方法。心理学以事实为根据分析个体的心理需要和状态,在搜集多方面资料后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心理学可以充分的阐释人力资源问题中的各类现象,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产生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一定要用心理学的理论和视野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问题,在做决策的时候充分体现对于全体员工的个体关怀。

3.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运用

(1)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会因为受到遗传因素、所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点会受其实践活动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表现为个体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中,要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强项,也要尽量回避个体的劣势和弱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来为他们提供最合适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长处,使每个个体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也能够有效的实现其整体目标。比如说,外向善言的员工,适合从事影响他人想法和行为的工作,公关、宣传、管理者等,沉稳、内敛的员工,适合做严谨细致的工作,财务、审计、文员等。在企业用人或职位升迁时,要特别考虑这些因素。

(2)激励制度

激励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他不断的提高,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个体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而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励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其中包括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发展需要、精神需要等,只有了解了员工的真实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满足,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适当的采取某些激励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另外,给那些有能力的员工比较有难度的工作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对于那些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员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

(3)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流模式,管理结构也日趋网络化和分散化,团队已经成为企业中重要的工作形式。将现有的人力资源组合成为团队来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目的是形成1+1>2的工作效果。要逐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除了要把团队成员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外,还要让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关联。既要有作出决策的成员,也要有善于执行和倾听的成员,另外他们还要具备不同的技术专长,共同合作完成团队和企业的目标。为了能够将不同特点的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良好的凝聚力和团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队员之间要相互信赖、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大家努力建立一个不断创新和提高的氛围,促进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海鹰.浅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意义[j].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吕同舟.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09,(06)

[3]李新霞,王丽佩.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

1.关于管理心理学

20世纪初,激励理论曾经风行一时,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背后有一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领导者的指挥,并且接受领导者的管理。从此,金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开始风行起来。时至今日,金钱在保证员工努力工作方面的作用依然不可低估,但同时又有许多新的激励手段。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也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f.talor)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则是推动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到20世纪60年代,管理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不同的行业对管理心理学有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学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心理学,工商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行为学。

2.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

心理学作为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问题的研究,有其独有的特点,特别是能够体现出对于个体的关怀。个体关怀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学是从微观的层面上来选择或理解问题的,比较关心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上与人有关的具体问题。二是心理学是以人为中心来思考和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对于个体存在的弱点缺陷和不足持宽容的态度,具有极大的人性化关怀特征,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研究者采用的方法与其它领域的不同。心理学研究者更为关注人力资源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和影响。因为人力资源可以说就是企业中人的合集,是集体中若干个体组合而成的,所以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集体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单元,而个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来说,他们都有其自身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可以说个体身上存在的心理特点就是人力资源问题中的要素。其次,心理学在研究中以个体的心理和意识等状态的改变为出发点研究人力资源的开放与管理方法。心理学以事实为根据分析个体的心理需要和状态,在搜集多方面资料后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心理学可以充分的阐释人力资源问题中的各类现象,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产生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一定要用心理学的理论和视野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问题,在做决策的时候充分体现对于全体员工的个体关怀。

3.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运用

(1)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会因为受到遗传因素、所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点会受其实践活动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表现为个体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中,要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强项,也要尽量回避个体的劣势和弱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来为他们提供最合适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长处,使每个个体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也能够有效的实现其整体目标。比如说,外向善言的员工,适合从事影响他人想法和行为的工作,公关、宣传、管理者等,沉稳、内敛的员工,适合做严谨细致的工作,财务、审计、文员等。在企业用人或职位升迁时,要特别考虑这些因素。

(2)激励制度

激励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他不断的提高,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个体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而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励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其中包括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发展需要、精神需要等,只有了解了员工的真实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满足,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适当的采取某些激励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另外,给那些有能力的员工比较有难度的工作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对于那些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员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

(3)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流模式,管理结构也日趋网络化和分散化,团队已经成为企业中重要的工作形式。将现有的人力资源组合成为团队来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目的是形成1+1>2的工作效果。要逐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除了要把团队成员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外,还要让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关联。既要有作出决策的成员,也要有善于执行和倾听的成员,另外他们还要具备不同的技术专长,共同合作完成团队和企业的目标。为了能够将不同特点的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良好的凝聚力和团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队员之间要相互信赖、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大家努力建立一个不断创新和提高的氛围,促进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海鹰.浅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意义[j].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吕同舟.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09,(06)

[3]李新霞,王丽佩.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施工;安全生产;动态管理;人员防护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实事工程的施工安全是顺利完成工程施工的大前提,如何保障实事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是各级实事工程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考虑的头等大事,为保障这项“家门口,墙门里”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推进在保障安全施工中,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首先是全面落实安全制度,制度是支撑。结合实事工程单项目工程量不大,且铺开施工点位较多的特点,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落实必须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是实施工程全过程动态管理,针对工程所处的时段不同,有所侧重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第三是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管理,针对特殊天气情况和施工情况进行重点安全监督。在以背街小巷和庭院改善为主要抓手的实事工程施工中,大量涉及与居民的无缝对接,施工场地和居民活动场所不能有效分割,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实事工程现场工作,浅谈实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落实制度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支撑。

管理制度是工作的先决,在施工安全中,有效的制度落实是确保实效的必备手段。施工中,所有的参建单位具备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包括了建立安全领导责任制,部门人员具体负责制。在实事工程实际操作中,工程项目往往一起铺开,齐头并进,多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段相互穿插,相互联系紧密,落实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健全组织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领导负责,确保安全工作有人管;二是在施工、监理的相互监督中明确监理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理单位项目安全有人负责,三是建立安全人员负责制,每个工地,无论大小,必须落实安全管理一线人员,确保分工明确,负责到位。

其次是落实制度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在实事工程实施中,按照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安全责任到每一个施工点,形成安全责任全覆盖。

第三是完善检查制度:明确负责领导和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在实事工程中,结合项目规模,多小项目保证开工检查,中期检查和收工检查,对于较大项目,落实定期检查制度,确保检查中腿到、眼到、心到,检查有发现,复查有进步。

最后是要落实反馈制度:开展讲评和抄告制度,制订抄告责任追究机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纠正,抄告指正等方式,与安全教育和相应效能管理的奖惩制度相结合。确保检查出实效。整改有成果。

二、按工段动态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实施载体

针对实事工程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施工期间的动态跟踪安全管理是在近年来实事工程开展中摸索出来的有效手段,结合管理制度的要求,在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动态跟踪,有利于应对工程作业面复杂,施工突发因素多等情况。在实施工程的建设中,结合每年的工程计划,每年3至11月是实事工程进行大面积施工的时节,在动态管理中主要按工段进行安全管理,同时结合杭州天气变化,重点在时节管理中强化夏季高温防暑安全管理和梅雨季节防涝防台安全管理。

按施工段动态安全管理,将工程分为工程前期、工程中期和工程后期三个阶段,在工程前期结合庭院改善和背街小巷的实例,安全管理由相应的街道社区协同管理和协调,重点落实前期责任和分工,如在雨季开始前期工作,需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对工程开展周边环境充分勘察,同时考量相应居民受到施工影响的程度,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正式开工时间的择优选取,为居民争取影响更小的施工时段。

工程中期阶段,随着工程全面铺开,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异常繁重,责任巨大,因施工与居民的无缝对接,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对居民投诉其决定性影响,安全文明施工完全暴露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加之工程性质决定施工队伍人员质量参差不齐,不少项目金额不大,施工单位往往容易忽视安全管理的要求,安全管理难度大。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落实安全管理。

一是检查人员配置配置,重点检查安全员情况和安全管理资料的完善情况以及特殊人员的管理特别是特种设备人员和特种设备情况,在实事工程中,特种设备和人员往往投入不大,安全管理较为松散,必须确保持证上岗和设备的专业机构检测合格证明。对起重设备、较大工程机械和中小型的机械设备,如发现不合规定的情况,应立即禁止使用,并给与相应处理。

二是保障安全用电和防火安全,实事工程与居民日常生活大量接触,用电用火安全是关乎施工安全的高压线,虽然施工照明用电等已经经过处理,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但一些机械的使用和施工中,难免高压用电,工地民工的用电情况也不容忽视,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要落实检查,对易燃建筑材料的堆放和电路的架设应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对脚手架和模板工程加强监督,特别是脚手架工程,位于居民区的庭院改善项目,如果脚手架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针对施工单位一味追求低成本的做法,必须在源头上和一线进行有力的监督和约束。

四是加强工地人员的安全管理,缘于实事工程项目的独特性,有的施工单位领导纪律意识淡薄,认为庭院改善背街小巷工程施工简单,工序成熟,在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上麻痹大意,安全帽,安全绳等安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较多,在对施工一线人员加强教育的同时,有必要在安全管理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人员安全管理的监督。

三、重点时段重点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防护保险

实事工程的施工时段具有鲜明的波段特点,每年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完成,真正处在施工阶段的时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有明显的差别,但结合其为民惠民的实际效用,一般不会超过一年,且对于上脚手架等相当大规模的项目,上架时间有明确的限定要求,经过几年的工程实践,在梅雨季节特别是台风天气条件下,实事工程项目有大量的工程尚处于密集施工阶段,落实重点时段特别是梅雨台风天气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在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中,尤以平改坡屋顶安全管理,脚手架安全管理,起重吊装装置的安全管理、墙面维护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最为棘手。在重点时段,应对以上重点内容实事巡检和现场督促整改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同时在组织上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分片,将安全管理的主任落实到人,在必要时断坚持全时段值班执勤。

总结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过程管理;合同执行;安全壳隔离阀;验收大纲

文章主要以安全壳隔离阀设备采购包为背景,分析该采购包的主要特点以及合同执行的难点,同时引入过程管理的思想,并简要介绍了利用过程管理思想对安全壳隔离阀设备供货合同进行分段管理,对安全壳隔离阀合同执行过程中应用过程管理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 安全壳隔离阀设备供货合同执行的主要特点

1.1 安全壳隔离阀设备的主要特点

关闭时间是安全壳隔离阀的主要技术参数,对于EBA系统阀门技术规格书中规定阀门设计开关次数至少为1000次,ETY系统阀门规格书中要求的设计开关次数为10000次 。此外由于核电站系统布局紧凑,空间非常有限,安全壳隔离阀不仅仅要在正常位置安装情况下能够实现快速关闭,还要在倒装或者斜装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快速关闭。

1.2 安全壳隔离阀合同执行的难点

安全壳隔离阀合同执行的过程就是对安全壳隔离阀采购包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因此利用过程方法对安全壳隔离阀合同执行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壳隔离阀合同验收阶段的工作与输出如表1所示:

综合上表,安全壳隔离阀的合同执行过程涉及到生产厂家、业主、工程公司设计部门、工程公司质保部门等多个部门,因而如何协调各部门的意见推动合同按照计划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决合同执行中的问题,特别是验收后的遗留问题,文章引入了过程管理的思想。

2 过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源于工作的复杂性,工作越简单大多数个人或者团体都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从而也不需要管理。从广义上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工作流程中的某种不足,就是设定计划,并为实现此计划之一切活动的全体。管理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即:过程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应用领域,文章将着重讨论过程管理的主要特点和应用领域。

2.1 过程管理的主要概念

过程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2.2 过程管理与安全壳隔离阀验收后遗留问题处理

安全壳隔离阀设备是一种反应堆安全壳贯穿件,同时也是第一次国产化的设备。验收中所作不仅包括核岛其它阀门所要求做的实验如:阀门外观与包装检查、壳体强度试验、阀瓣强度试验、填料函处密封性试验、阀座密封性试验等传统核岛蝶阀设备验收时所作的实验,还要依据安全壳隔离阀的主要技术参数来进行安全壳隔离阀失电关闭试验、动作性能试验、阀体密封试验、阀套密封试验、阀座密封性试验等试验内容。验收结束后,设计方和业主认为仅仅做上述试验,无法证明安全壳隔离阀在斜装或倒装情况下的性能。

为了高效的解决验收后的遗留问题,证明阀门在斜装或倒装情况下的性能仍然满足规格书要求,利用过程管理思想分析需要补做的试验完善设备出厂性能试验大纲。

在阅读参考资料阶段,就是要充分理解安全壳隔离阀的技术特点,如快速关闭时间是安全壳隔离阀最重要的技术特点,找出安装方式改变情况下影响阀门性能的主要零部件。在审查会签阶段,项目负责人首先要把出厂性能试验规程发送至业主设计院进行会审,并根据业主和设计部门的审查意见对验收大纲进行升版。项目负责人利用过程管理思想对以上几个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并完成每个阶段的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为了能够在不同安装条件下实现快速关闭,最后补做了如下试验:安全壳阀体于驱动装置连接处紧固件强度校核试验;开圆环强度校核试验;阀门离合器重量对离合器吸力影响试验;阀门倒装端盖处的配合间隙对蝶板与阀轴下落距离的影响试验;驱动装置配合间隙测量试验;阀门倒装时寿命试验;电磁离合器啮合部油脂对传递扭矩影响试验。通过上述试验进一步完善安全壳隔离阀在不同安装位置时的性能,为能够在各种安装情况下实现安全壳隔离阀的快速关闭提供保证。

3 结语

安全壳隔离阀合同的执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文章提出的过程管理思想解决了困扰安全壳隔离阀合同项目负责人的这个问题,为安全壳隔离阀合同的项目负责人执行合同提供了一个方向,同时为执行其他合同的项目负责人提供了一种借鉴。过程管理的方法可以使合同执行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合同执行特点灵活的运用该方法,通过项目负责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合同高效的执行。

参考文献

[1] 林航.安全壳隔离阀检测和研究[J].科技咨询,2009(10).

合同管理特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管理模式;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调整,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需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开始大幅增加,所以要充分了解国际承包项目管理的具体特点。国际承包项目与国内的项目工程有着很大的差别,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就要遵循国际工程的有关条款和国际惯例去执行,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国际工程项目具有特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工程的运作和程序的执行相对复杂。做好国际承包工程对于中国的工程公司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我国的工程承包公司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技术以及价格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以下就国际承包工程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对国际工程承包中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做了系统分析,通过全面掌握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管理的特地,才能最大化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一、国际工程承包中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与日俱增,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的研究也开始增加,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

每个工程项目都拥有自己的建设目标,相比国内的工程项目,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目的性更加明确,通常包含微观的建设目标和宏观的建设目标两大部分。对于宏观目标则通过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审核,对社会效果和环境效果进行评估,而微观的目标则通常有企业自身去衡量,借助财务项目分析来分析盈利能力。

(二)国际工程项目约束性强,具有单向性和一次性

国际工程项目要完成项目建设最终目标往往会遭受很多方面的限制,如资源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以及质量限制等等。此外,工程项目还具有单向性和一次性的特点。一旦工程项目选定建设地点和设计方案,建成后就固定了,出现更改或者变更就相当困难。

(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

国际工程项目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在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就增加了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难度,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就会引发众多的工程事故,所以,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是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四)国际工程项目具有很长的影响性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长,具有很长的投资回收期。工程项目的寿命也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所以工程一旦建成,质量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作用时间较长,也就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性,所以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相比于国内也是很大的。

二、国际工程承包中项目管理的特殊性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通常都是大规模、建设周期长、结构复杂的工程,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地质条件、水文气象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都决定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以下就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自身特殊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际工程项目属于跨国的经济活动,具有主体多样性特点

因为国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包含了多个国家的参与,所以就受制于多种国家的法律规范,而且涉及的约束相当广泛。大中型国际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有众多不同的合同来约束它们相互间的利益和法律关系,而这些合同条款也常常会与工程项目所在的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一致。国际工程项目属于大型的跨国经济活动,关系到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受制于各种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限制。这就要求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合同各方要相互理解,对于易于产生分歧的合同条款进行说明,为了避免大的争端和冲突,在工程建设开始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充分了解国家法律和法规。

(二)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要严格遵照国际管理和合同条款

国际工程项目的参与方众多,所以不能完全按照某一国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而应该遵照国际上业已形成的国际管理来执行,严格遵守合同的具体条款规定。国际工程项目从开始到进行投产,项目的实施程序都应该规范化和国际化,以期确保工程项目的如期进行。工程的参与者要认真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来履行职责,同时享受规定的权利。在合同条款中没有规定的事宜通常遵照国际管理的约束,从而保证经济利益的各方能够达成一致,最终实现共赢。

(三)国际工程项目受众多因素影响,比国内工程项目的风险大

相比于国内一般的工程项目,国际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多,除了经济、政治的影响外,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状况的不同也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行。所以,承包国际工程项目除了关心项目工程自身的状况外,还要关心工程项目周边国家和所在国的整体大环境的变化。基于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性和参与主体的多样性,进行合同的深入研究,项目管理和索赔条款的研究也是不容小觑的。进行国际项目工程的承包,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对于国际法律法规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四)国际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相当繁杂

国际工程合同通常对技术指标进行严格规定,例如对于工艺、设备和材料的相关要求,要符合国际上广泛被接受的标准和规范。由于国际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属于不断发展与创新的系统性学科,这就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际工程的人员既要掌握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又要了解涉及到金融、外贸、法律、保险以及财会等多方面的专业的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环节,管理水平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加上我国的很多企业缺乏国际工程承包中项目管理的经验,管理思想相对滞后,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够科学,加上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技术标准、意识形态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充分认识到国际工程承包中项目管理的特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在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必将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连营,马添翼,程建. 国际工程承包安全管理状况及启示[J]. 国际经济合作, 2007,(04) .

[2] 王守清.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J]. 施工企业管理, 20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