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

采购与合同管理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原燃料结算 合同管理 降低采购成本

1 采购结算

1.1 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 钢铁企业生产,消耗的物料品种繁多,结算方式多样。对于大宗原燃料的结算一般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优质优价包括“按质论价”结算和“按质论量”结算。按质论价结算,就是在原燃料采购过程中,以供需双方签订的工矿产品合同的价格为基础,依据与合同相关的计价条款和原燃料的实际检验结果确定原燃料的最终结算价格;按质论量结算,是不依据物资的检斤量做为最终结算量,而依据检斤量与理化检验结果确定的干基量确定最终结算价格的结算方法。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是紧扣合同,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确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1.2 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 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www.133229.coM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 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 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 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 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 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 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 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 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 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 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 合同管理

2.1 合同管理的概念 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 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 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 认识根源 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 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 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 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 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 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 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 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 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 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 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5mm的应不超过3%-5%。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5mm不超过5.00%,含粉超标部分不予结算。”这一结算方式的改变,使进厂球团矿的含粉率大大减少。

3.4 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 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 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们认真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价格走向,掌握各钢铁企业的采购信息,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从8月26日始,焦炭、部分1/3焦煤的检斤、化验结算方式改成以买受方为准,降低因供方检斤、化验为准可能在途耗、化验误差方面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原燃料结算  合同管理  降低采购成本

        1 采购结算

        1.1 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 钢铁企业生产,消耗的物料品种繁多,结算方式多样。对于大宗原燃料的结算一般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优质优价包括“按质论价”结算和“按质论量”结算。按质论价结算,就是在原燃料采购过程中,以供需双方签订的工矿产品合同的价格为基础,依据与合同相关的计价条款和原燃料的实际检验结果确定原燃料的最终结算价格;按质论量结算,是不依据物资的检斤量做为最终结算量,而依据检斤量与理化检验结果确定的干基量确定最终结算价格的结算方法。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是紧扣合同,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确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1.2 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 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 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 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 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 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 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 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 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 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 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 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 合同管理

        2.1 合同管理的概念 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 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 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 认识根源 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 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 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 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 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 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 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 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 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 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 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5mm的应不超过3%-5%。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5mm不超过5.00%,含粉超标部分不予结算。”这一结算方式的改变,使进厂球团矿的含粉率大大减少。

        3.4 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 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 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们认真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价格走向,掌握各钢铁企业的采购信息,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从8月26日始,焦炭、部分1/3焦煤的检斤、化验结算方式改成以买受方为准,降低因供方检斤、化验为准可能在途耗、化验误差方面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燃料结算 合同管理 降低采购成本

1 采购结算

1.1 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 钢铁企业生产,消耗的物料品种繁多,结算方式多样。对于大宗原燃料的结算一般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优质优价包括“按质论价”结算和“按质论量”结算。按质论价结算,就是在原燃料采购过程中,以供需双方签订的工矿产品合同的价格为基础,依据与合同相关的计价条款和原燃料的实际检验结果确定原燃料的最终结算价格;按质论量结算,是不依据物资的检斤量做为最终结算量,而依据检斤量与理化检验结果确定的干基量确定最终结算价格的结算方法。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是紧扣合同,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确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1.2 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 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 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 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 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 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 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 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 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 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 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 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 合同管理

2.1 合同管理的概念 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 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 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 认识根源 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 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 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 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 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 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 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 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 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 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 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

3.4 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 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 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们认真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价格走向,掌握各钢铁企业的采购信息,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从8月26日始,焦炭、部分1/3焦煤的检斤、化验结算方式改成以买受方为准,降低因供方检斤、化验为准可能在途耗、化验误差方面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电;采购包;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指示,我国核电产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而核电设备是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中的重中之重。核电设备的采购及合同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行情况,进而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情况。

因核电设备价值高、种类繁多、质量安全性要求高以及采购交货周期较长等特点,采购方需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在采购和合同管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安全、可靠、高效的进行。设备采购包的划分对于设备采购工作极为重要,不可随意确定,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备的各方面情况,仔细研究讨论确定。合理划分设备采购包有助于在采购阶段选择一个合适的供应商,更有助于项目合同管理。

2 核电设备采购包划分

2.1 采购包划分原则

采购包是编制设备采购标书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讲,一个采购包要编制一份完整的技术规范书。设备项目招标采购,可以根据不同的采购方、不同专业、不同实施阶段,分采购包、分阶段进行招标采购,但不得将必须进行招标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应本着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节约工程造价、保证工期、施工组织科学、控制标段数量、方便工程管理、减少协调的总体原则进行采购包划分。

在实际的采购中,设备采购包的划分还应考虑以下内容:

(1)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工程管理模式;

(2)设计院设计管理范围、设计需求及供货范围、技术输入情况(技术规范书);

(3)市场情况及设备供货商资质、供货能力;

(4)设备类型、设备设计制造周期;

(5)设备分级;

(6)成本控制;

(7)相关方的接口等情况。

2.2 核电设备采购包种类

(1)按核电厂区域划分

一般可分为核岛类、常规岛类、BOP类、其他。

①核岛(nuclear island,简称NI)指核电厂中核蒸汽供应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和他们所在厂房的总称,核岛设备包括: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压力壳、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蒸汽发生器、主泵、主管道、安注箱、硼注箱和稳压器、核岛内核一、二、三级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等。

②常规岛(Conventional Island,简称CI)指核电装置中汽轮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施和它们所在厂房的总称。常规岛设备包括: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汽水分离再热气、高低压加热器、主给水泵、凝结水泵和主变压器等。

③BOP(Balance Of Plant)指核电站的设施,主要由BX/AG/EL/YA/PX/GA/GB/AC/GL/CB等厂房组成,BOP设备包括:拦污栅、清污机、钢闸门、鼓形滤网、办公楼空调设备等。

④其他,如员工宿舍电视等。如图1所示。

(2) 按专业划分

因项目公司或采购方、设计院、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常按专业进行分工,同时供应商也常按行业进行分类,因此一般可分为水处理化学类、机械设备类、电气设备类、仪控通信类、其他辅助设备等。

①水处理化学类,主要指核电站所涉及的的各类水处理系统、化学设备,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海水淡化系统设备、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等;

②机械设备类,如:主机系统(汽轮机、发电机等)、容器、热交换器、泵、阀门、过滤器、暖通设备、起重设备、消防设备等。

③电气设备类,如:主变、高厂变、GIS、中低压开关柜、直流配电盘、不间断电源、电缆、火灾报警设备等。

④仪控通信类,如:执行机构、仪表、分析仪器、通信设备等。

⑤其它辅助设备,如:标牌等。

(3)按设备特性划分

一般可分为系统类设备、单体类设备。

①系统类设备,指为实现某系统的特定功能,将多种设备组成一个系统,若单独将其中的单体设备划分多个采购包,会对整个系统的成套、调试、运行管理产生较大风险。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将该系统作为单独的采购包进行采购。同时,针对系统类设备,供应商也应具备系统集成供货能力。对于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一般组成主机系统(TG包)。对于水处理化学项目,基本也为系统类项目,如海水淡化系统设备、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等。

②单体类设备,如:泵、阀门、起重设备等。

2.3 采购包划分要点

采购包的划分需结合适用的区域、专业及设备特性以及核电工程情况、市场情况、供应商资质等情况进行划分:对同类型的设备,若潜在供应商满足招标采购需要,技术输入具备条件,可合并为一个采购包。如:常规岛和BOP用灯具,可合并为一个采购包。对有较大关联,但潜在供应商不能全部生产的设备,可适当考虑合并,允许部分分包。如:电动闸阀的本体与执行机构如分开采购,采购方将存在接口配合管理等问题,增大采购和合同执行风险,因此通常合并为一个采购包。

2.4采购包划分方案的确定

对核电站设备进行采购包初步划分后,应形成采购包清单(如表1),并经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审查确认。在实际的采购中,如碰见特殊情况,可对采购包的划分进行修改。

3 采购包划分产生的合同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采购包划分不合理可能导致的问题

采购包划分产生的合同管理问题,主要为分包商问题。核电设备合同管理通常会经历设计提资、采购、制造、交货、安装、调试等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提资问题、资金付款问题、制造质量问题、安装调试缺陷问题等,设备分包商执行的好坏将影响整个项目合同执行的质量和进度。以下举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某核电厂一期工程采购循环水系统联络井电动蝶阀和膨胀节,采购方考虑两类设备安装时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存在接口配合问题,同时预估膨胀节所占费用比例不高,将两类设备合并到一个采购包,潜在供应商均为蝶阀生产厂家,且均不生产膨胀节,膨胀节为分包外购,项目监造等级为出厂检查。

招评标及合同管理阶段出现了如下问题:

(1)膨胀节因数量较多,金额占合同比例50%以上。

(2)合同执行期间,分包商通过合同卖方向采购方提交了图纸,并经设计院确认,明确膨胀节拉杆数量为8根,而出厂检查时采购方发现分包商生产的膨胀节拉杆数量为6根,与图纸不符,开具不符合项。

(3)膨胀节交货时,因合同卖方未及时付款给分包商,分包商一直拖延不发货,影响项目交货进度,后采购方多次出面协调才得以解决。

经核查分析,合同卖方与该分包商无合作经验,合同卖方对该分包商管控失当,未对膨胀节制造过程进行驻厂监造或巡检,分包商对合同技术要求及图纸也未做详细了解,致使该设备出现的问题直到出厂检查时才暴露。后采购方、设计院、合同卖方及分包商通过计算分析膨胀节受力情况、对比可能采取的处理措施(如二次焊接和割除、照用、报废重新生产等方式),最终认为6根拉杆也满足设计需求,同意照用,并关闭该不符合项。

实际采购中,可能会碰见上述以小托大的问题,也可能会碰见某设备因金额少,为方便采购,被放进另一不相关的设备采购包中一并采购,由此导致分包商管理不畅、制造质量无保障、交货不及时等。

3.2 解决措施

采购包划分对后续采购及合同执行管理影响较大,因此在设备采购初期就应对采购包进行合理划分,充分进行调研和讨论。避免采购包的划分不合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

(1)采购方采购人员(包括招标机构人员)应有相应经验,采购初期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包括对设备价格进行合理估算。

(2)采购方相关人员应对设备有充分的了解,如采购人员不了解设备情况,应与潜在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商务交流,如条件允许,可以赴制造厂进行源地调研,了解潜在供应商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情况。

(3)对已采购过的项目,应形成经验反馈,结合以往经验对后续同类项目的采购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如案例中的蝶阀和膨胀节,应分开采购。

对于已经确定采购包的项目,合同管理期间,应注重分包商管理,如分包商管理出现严重问题,可能或已经影响工程进度,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①与合同卖方共同安排专职人员赴分包商驻厂监造,催交进度,并注意协调分包采购过程的资金问题,当质量和进度有冲突时,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②变更取消该部分分包设备,另行采购。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Z]. 2007.

[2] 国电电力大连庄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机组运行培训资料-化学篇[Z]. 2006.

[3]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高级培训中心.核电综合管理培训教材[Z].2010.

[4] 广东核电培训中心.900MW压水堆核电站系统与设备[M].原子能出版社2004.7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64-02

一、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是采购供应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考取中国采购与供应管理职业资格中级证书的五门课程之一。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采购过程中合同的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包括合同总论的内容,采购相关的合同和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等。如果学生能有效地学完这一门课程,他们便能了解和掌握合同的必备知识,懂得合同管理的过程并处理合同的纠纷,在采购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掌握采购供应管理相关的行业知识、提高就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的课程,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合同和合同管理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关系,因而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内容并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门课程的教学就不能再是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是要求教师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价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和思考问题,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的课程设计,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根据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采购职业经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考虑专业采购人员在采购与供应中所需的法律知识和能力来确定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中主要运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及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项目教学法。

首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是以某个实际的任务为对象,由教师对该任务进行讲解,然后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纠纷的解决以及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使学生基本具备运用这些所学的合同管理及其他法律知识解决在采购供应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由学生轮流担任任务负责人,让学生能够围绕任务展开实践思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处理、团队组织、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职业行为等方面得到实际训练,并架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点,在课堂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师生互动,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采购供应管理过程中合同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项目教学法,即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对象,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由企业人员在实际场景中对项目进行讲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学生在教师或企业人员的指导下,以分组的形式按照项目的要求搜集信息资料,通过组员的共同研究、协作来完成该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完成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小组的人数。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项目教学法是前面提到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的升华形式,先在学校模拟的场景中去学习每一个任务,再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实践每一个项目。

三、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模块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1 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思想表现、性格爱好等划分小组,组员的人数需要根据所完成任务的情况来确定,但要尽可能使每组的人数相同,以使得每组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都有相同的角色分配。一般情况下,每组可由6~7人组成,成员必须好、中、差搭配,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个学习小组长,组织开展讨论,这样容易协调气氛,相互间作用更为显著。组内课桌相对集中,为学生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2 确定内容。一个模块或子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项或几项具体的实践任务来实现,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习惯。一项好的实践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融入任务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使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布置任务。确定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细致、具体、清楚地了解所需完成的任务内容,使学生能明确需完成哪些任务及如何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4 学生实施。进行模块化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任务的方案、活动的步骤及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活动过程应有实质性的指导方式、指导行为,不仅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应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5 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活动资料,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再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及其活动表现,多鼓励,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全班的交流和展示活动,为展示和推广学生的活动成果提供有利条件。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合同的订立”这一模块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学设计思路如下:第一,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充当供应商的角色,另一组充当采购商的角色。第二,指定某类商品(比如空调),要求扮演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两组学生都通过市场调查或上网搜集这一商品的价格、种类、款式、质量等方面的信息资料。第三,供应商及采购商根据自己掌握的商品信息进行模拟谈判,确实采购的各项内容。第四,根据对商品谈判的内容、买卖合同的格式及合同条款要求拟定一份正式的书面合同。第五,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互评,教师给予评价。第六,组织学生到市场或企业中去实地了解合同签订的过程,并收集一些合同的范本以供学习参考。第七,展示活动成果,即小组所签订的(空调)买卖合同。

(二)以职业能力训练为目的的综合实训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案例都来源于企业采购管理过程发生的真实情景,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角色的扮演、实践过程的演练,可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合同纠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式

为了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情况,选定的评价内容既应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的结果,即强调以产业界制定的能力为标准,关注真实职业任务的解决,也应注重学生对任务执行过程的评价。比如在评价时,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评价,重视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现实的表现预测评价学生未来。在评价主体上既应有教师评价,也应考虑学生本人及小组成员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既应有传统的针对知识的笔试,也应有针对学生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实践环节动手能力的测试。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有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市场调研及方案设计等。

四、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阶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启发、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1 启发、讲授法。在合同概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一些法律规定,缺乏社会经验去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体会,要真正掌握其中的内涵有一定难度,所以讲授式方法占的比重可以大一些。

2 项目教学法。随着学生对自主,『生学习的适应,在买卖合同、国际货物买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内容的教学中,以能反映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项目式教学为主。

3 案例教学法。在每一个基本理论内容教学结束后,可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运用。同时还可通过一些相关的真实案例来让学生加深体会。

4 角色扮演法。在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部分的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扮演在这些工作程序中所要准备的工作和涉及的工作环节、注意事项,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纠纷提出解决办法。

(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7篇

在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管理又从属于项目风险管理范畴,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管理与项目风险管理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认为在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工作中,可将项目采购管理与项目风险管理结合起来统称为采购风险管理,抓好这项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二)营造安全的工程类项目管理环境。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管理环境中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这个大的环境,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对于工程项目的最终成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采购管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可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消除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营造工程项目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

(三)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就是项目为对象,由项目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有效的确定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关键,最终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目标高效、可靠、最佳的实现。

(四)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工程类项目中材料设备政府采购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建设管理工作中非常敏感的一项内容。各环节工作管理的好与坏,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采购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根据《政府采购法》和国家有关法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适时总结,不断的深化和完善采购工程类项目中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的相关定义和分类: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就是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因管理缺陷、运作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主要分为七种:

(一)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采购主体内部控制结构、外部因素的前提下,采购某一项目而造成采购失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

(二)采购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三)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

(四)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应商的延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内控风险。主要指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于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六)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七)监管风险。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

如何做好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这项工作,科学、合理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是防范化解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的基础。首先,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控职能,是防范化解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一方面请购计划、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计划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政府采购。

(三)加强采购信息管理,是搞好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在采购领域当中,信息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政府采购业务操作,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政府采购事业的推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可以打破信息的局限性、地域性、不对称性等不公开因素,让更多的对采购感兴趣、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工作中来,也给采购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四)完善采购文件的编制,做好采购准备工作。由于工程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一般都要求的十分紧张,在编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偏差、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在编制采购文件时与监理公司、设计院、使用单位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相关条款;二是由技术主管部门对采购文件认真审核,对于特殊复杂的材料设备,可以组织必要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论证会等活动,增加对产品及供应商的了解和认识。

(五)对拟采购材料设备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筛选。在采购前对不了解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考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供应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了解,便于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定位和技术要求,让质量、档次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的供应商参加投标;一方面可以货比三家,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主动,避免被一时的虚假现象所蒙蔽,掉进“远期陷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风险。

(六)选择好采购方式,做到事半功倍。采购方式原则上应该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但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工期比较紧张、价格难以确定、编制的采购文件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而又暂时无法明确的等情况,比较适合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比较灵活,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我们的具体要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可以弥补招标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解决因材料设备品目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的紧急采购需求,满足采购人不同的采购要求,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规避采购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做好评审专家的抽取和保密工作。为了圆满地完成各项采购工作,评审专家的抽取和保密非常重要,评审专家应该是在某专项采购领域中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在评审专家的抽取上,还要注意评审专家小组的组成结构,最好是由科研、设计、应用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专家信息的保密也十分重要,如果忽视了评审专家的保密,有可能出现投标人和评审专家联手操纵采购结果、增加采购成本的现象。

(八)加强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评审专家针对采购文件中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二是参加采购的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采购文件中遗漏和忽视的问题。通过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上述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要求,重新发给各投标人,以实现采购到性价比最优产品的目的。

(九)把住“三关”,做好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三关”,即技术方案审核关、履约过程监督关、竣工验收关,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采购前技术主管部门应对采购文件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及规格型号等进行量化、细化审核,确保采购工作完成并签订合同后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动因素。其次,加强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合同执行中出现的违约、违规等问题,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严肃处理。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第三,搞好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工作。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是一项综合性的验收工作,必须对照采购合同逐项逐条验收,严格把关。大型特殊的材料或设备需要邀请国家、省市质量监督部门的专家,请专家帮助把关。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限期整改;凡有违背合同规定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是强化合同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牢牢把握。

(十)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材料设备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变更控制涉及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公司、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各方的利益。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执行中,若遇到必须调整的项目,项目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经技术主管部门、造价控制等有关部门现场核实后重新采购或与原供应商签订合同(补充合同),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十一)与供应商建立和谐的关系。在采购活动中离不开供应商的参与,正确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对于做好采购风险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好原则和服务两个问题。原则是: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廉洁自律。服务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为供应商搞好服务。要为前来进行推介的供应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把采购工作的各种办法、制度、程序、内容向供应商公开,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对供应商提出的问题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做好答复,始终保持政府采购人员的良好形象。

(十二)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采购过程,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满意度。在整个采购过程中,邀请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纪检监察、供应商、财政、计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得到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使采购工作少留遗憾,使工作人员不犯错误,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各参与单位和部门的满意度。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8篇

1.1物资采购管理随意性

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没有预算,缺少物资采购预算计划,物资采购行为随意性较大,容易引起企业内部库存积压。在没有预算的前提下,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缺乏科学性,根据自身经验对他们认为企业发展需求的物品进行采购。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不达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如果采购物品数量过多,就会造成许多原材料的库存积压,在无形中加大企业生产成本。

1.2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

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较低,且存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极为不利。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者没有对物资的价格、质量等进行多方面比较,采购渠道较为单一,竞争意识不足,导致了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不科学,引发了企业物资采购支出较多与采购成本增加的问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还体现在物资决策透明度不足中,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由少数领导与采购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一对一谈判,个人因素对采购行为影响较大。物资采购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不足,会造成人情交易与权钱交易问题的产生,直接损害企业利益。采购工作做不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企业市场份额也会下降,直接影响企业名誉与发展前景。

1.3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足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重要规章制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要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但却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中。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开展工作时缺少规范和指引,没有意识到肩上的重任,造成许多工作人员不负责任。

2物资采购管理优化方法分析

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需要从制度建立、管理方法改进等多个角度做起。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才能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

2.1加强物资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

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使采购行为更有计划性。企业采购预算应当根据企业生产部门的需求计划制定。在进行采购预算之前,采购者与物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核实,考虑经常性储备、保险性储备与季节性储备等多种因素,合理制定企业物资采购的数量,杜绝物资积压问题的产生。在制定物资预算计划之前,采购者需要深入到市场中,了解物资市场价格,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审核与执行。在执行物资采购预算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监督,了解预算与实际花费之间的差距,找到原因,及时修正物资采购预算计划。对采购预算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企业采购预算,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的建立,有利于物资采购行为的动态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2规范物资采购程序

现代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程序也是十分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采购程度与采购方式,加强供应商的选择,促进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有利于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升级。降低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好运输成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巨大作用。现代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采购与企业招标采购的形式开展物资采购,促进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2.3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采购绩效;采购管理;地位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26-2

0 引言

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可以对组织企业员工的日常采购行为进行良好规范和管理,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对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综合管理发展的良好支持作用,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在采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有效支持企业采购的顺利发展,同时该协议还可以帮助企业采购人员的采购计划顺利实施,该种较为和谐的管理结构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未来良好发展,本文就绩效管理在整体采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1 企业的基本采购管理模式与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

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块可以综合划分为企业计划管理模块、企业组织模块和企业协调模块。可以对企业基本管理职能进行良好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水平,由此可以有效确认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水平和管理能

力[1]。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了日常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采购管理已经深刻融合进入了整体的企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开始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各个方面产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想有效提高企业的采购绩效发展水平,应该从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预期基础入手,提高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对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进行积极引导。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注重企业采购绩效管理和典型案例,从企业的绩效管理基础入手,2005年整体企业才逐步开始在集团经营和管理下制定出了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策略。该企业已经逐步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标准和企业采购管理条例,通过各类型管理条例和管理标准实现了企业的技术化和标准化进步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可以有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整体企业发展业绩的有效提升[2]。

2 采购绩效管理推进企业战略实施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同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企业的采购经营战略发展都已经开始于整体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了有效结合与协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企业经营发展与发展目标和企业经营采购计划,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已经逐步实现了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的分解与有效结合,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的部门员工之间的合作,对企业的采购绩效评价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支持与管理协助。企业的采购绩效过程中企业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良好落实,新发公司从2005年开始就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良好创新,其中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实现了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模式的良好创新发展,开始实现企业采购计划的层层细化,同时开始将不同层次目标落实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生产组织模式和采购绩效考评管理模式,可以对实际员工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定期对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明确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通过各类型企业进行管理办法实现了企业采购绩效作用的良好发挥[3]。

3 采购绩效管理有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采购绩效管理对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引导和支持作用,主要的企业绩效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良好分析:

第一,可以通过树立起企业采购绩效管理在企业采购管理中的综合地位和实际关系,同时还可以让员工在个人发展和个人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始终如一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

第二,可以通过企业绩效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员工工作氛围,构建起积极合理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优化采购工作环境,激励采购员工更加积极投入到工作和发展过程中,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效益的提高和企业营利服务水平的良好提升。

第三,通过企业的良好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激发为整体的企业采购明确合理发展方向,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未来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让企业可以建立并有效实施明确的企业考评绩效发展模式,可以为未来的企业经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未来的企业绩效发展营造良好进步与发展环境。

第四,通过采购绩效管理在采购管理中地位明确和采购模式确立,可以为整体企业经营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提供良好机会,同时还可以开发团队的企业经营发展实力,实现企业采购考评的激励作用,提高整体的员工绩效合作水平和合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程度形成企业的绩效考评良性竞争,同时还可以营造和谐稳定经营发展环境,建立起学习型企业发展文化。

4 采购绩效管理在采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采购绩效管理一直属于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管理体系,同时也属于整体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核心,同时在系统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采购绩效管理属于一个整体性较强的管理系统,在整个管理系统中,采购组织实现了系统管理者与企业管理员工的全体参与和融合,通过采购管理的各个关联环节分析可以发现,采购管理人员无论是采购系统管理理论还是采购系统管理实践,都需要从实际角色沟通入手,明确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职责,同时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理念,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应该在持续不断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投入和帮助企业员工不断了解采购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采购绩效管理障碍性问题应该通过合理规划与指导来共同帮助企业员工投身到绩效管理工作当中。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未来长远规划发展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明确。

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属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发展环节,通过绩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绩效管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进一步明确,应该有效加强整体采购绩效管理的工作效果,了解通过采购绩效管理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企业的日常运作发挥的重要支持和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绩效管理人员的管理规范。采购绩效管理在整体的采购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不仅仅对企业的采购工作发挥了重要影响,也同时影响到了整体企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与管理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完善,所以,应该不断发掘企业采购绩效管理的管理时效性发挥策略,明确未来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通过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来实现管理工作的整体工作策略和工作准确性的良好发挥。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良好促进和提高。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在整体的企业绩效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处于关键性地位,需要管理者提升认识和理解程度。通过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发挥对整体企业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和重要支持引导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可以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支持与引导作用,采购绩效管理在采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实际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的绩效管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购绩效管理可以实现对企业采购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良好管理,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提升整体企业管理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和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体系开始逐步为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带来了有力支持,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内审处课题组,李良宏,方振平,刘芳.人民银行采购管理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6(02):194-196.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采购业务;采购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对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也是企业最容易出漏洞的环节。如果不健全采购的管理与内部控制,势必出现库存增加、采购价格不实和产品质量低劣、出现舞弊等现象,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采购的物资和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采购业务的完成需要有技术、供应、质检、库房、财务各部门共同协助完成。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一、采购需求请购与审批

企业要强化采购需求的管理,各部门需求计划以项目管理形式与设计、技术、工程、生产等部门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及现场实测数据,来明确数量、资金、订货要求和时间,确保需求计划物资的准确性。

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审批程序。使用部门根据需求计划,结合库存物资情况编制采购请购单,经主管领导批准,交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请购单归类汇总,结合在途材料情况和市场变化,科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对于超计划和计划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办理采购申请手续。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控制

供应商的管理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企业加强采购渠道的管理,可以保证选择供应商的行为公平、公正、公开,降低采购物资的成本、节省采购费用。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由采购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询价程序,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信息。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三、采购合同协议的控制、价格的审核

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构造合同签订的流程,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拟订合同文本时应当准确表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及时与供应商签订符合国家法规的附有编号的合同,按照采购权限规定,由各级授权人进行审核,如:合同数量是否与请购单一致。合同审核同意后,加盖合同专用章。对于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如果影响重大,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制定科学的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谈判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于价格管理,价格管理人员要整理收集各种物资的价格信息、成交的历史价格信息、供应商产品报价信息来确定物资采购的价格,定期研究常用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四、采购验收入库的控制

企业应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物资验收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检测、仓管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建立采购验收程序、方法、标准,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对入库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转由仓管人员对物资数量、规格、型号进行验收。若验收合格,由仓管人员填写入库单,经送货人员签字确认分别传给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并记录仓库存货日记账。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向有关单位进行索赔。

五、采购结算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在办理结算业务时,企业财务部门应严格审核采购合同规定、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并及时入账。经办人员编制付款计划、填写,各部门审批后,财务部门依据付款申请单对付款进行复核后,选择合理的付款方式付款。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防止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加强对预付款和定金的管理,定期对大额或长期预付款进行追踪核查。指定专人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完善对采购业务的管理与控制,不仅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供应顺畅,使其与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紧密衔接,还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蒋文芳.论制造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2).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材料的采购是事关产品生产,项目的费用、质量、进度等控制的关键要素。采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物资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这就使物资采购活动面临着风险。合同风险与采购风险紧密结合,贯穿整个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因而有必要在采购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尽管目前电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对于合同的构建与法律适应等问题十分关注,但却在执行环节未能很好的履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在于谈判、合作等过程中未能与供应商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不仅影响了采购工作的合理性,也带来了合同未履行等方面的风险。

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识别

(一)采购合同风险的内因型分类。尽管合同涉及到制订、谈判与履行等多个方面,但其所有的风险类别均是与采购活动密切相关,因而本文认为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一是服务风险。服务对于物资采购的风险影响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采购产品时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所造成的风险;再者则是采购无形服务所可能发生的风险。二是品质风险。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采购之后是否成功的两个关键,一个是准时收到, 另一个就是收到的货物在数量和品质上都达到要求,由此即可知道品质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性。品质不佳的物料除了可能严重影响生产,导致费用提升外,劳动时间与设备时间也可能在品质问题的情况下造成延长。三是弹性风险。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确保生产运营的持续,都会对需求作一范团预测,但一旦出现落差,电力企业就会向供应商增加或减少订单,甚至是出现紧急插单等行为,而这时产生的风险,就是供应商的弹性问题。除此之外,其他会出现弹性问题的情况,还包含有采购方拿到产品后所要求的修正行为、以及价格的调整等都属于弹性风险。四是交期风险。交期的准确性可以促进供应商在产品品质、交期准确的提升,并且可以减少缺货、运送的损害以及对总成本的影响。但是,交期的不准确就会在上述的这些方面对电力企业造成伤害。五是存货风险。当预测失真、偶发性排程问题、支援调度或存货系统出现问题,均可能对电力企业造成损害并使供应链受阻。虽然可以大量存货来避免此风险,但是没有一个电力企业愿意在存货付出过多的代价和负担其可能的风险,故多倾向零库存发展,但这同样需要负担当供应商出现问题时的料件短缺和生产中断问题。

(二)采购合同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电力企业应当把上述的所确定的初级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先进行简单的定性分类,使每一类指标都反映电力企业采购合同构建及履行期间风险的关系,再以此为基础对每一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选出的主成分作为新的分析变量,以电力企业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作为新的分析数据进行因子分析(Risk Category Matrix)。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几个主要因素(因子),并以此作为构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接下来,计算出各电力企业在每一个因子上的得分,作为判断电力企业在采购合同风险某个方面强弱的标准,再以每一个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数,得到加权因子得分,便可作为评估整个企业采购风险强弱的标准(Impact Category)。

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应对措施

(一)重视采购合同的弹性化设计,保持结构化转机。供应链合作中存在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采购管理中有关电力企业与供应商构建合同时,都必须事前确认在设计中互相提供弹性,进而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有效地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采购合同管理弹性设计已经被证实可以降低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另外,当今供应链管理强调JIT方法,减少库存以降低成本,这种运作模式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需求有较大波动时就会显得缺乏弹性。所以加强应变的能力,已经变成注重效率的同时还应该保持采购管理的适度弹性。采购合同管理中的如何与不同成员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经过电力企业过往经验证实已经成为确保采购管理成功运作与防范风险的重要的先决条件。所以建立长期的策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加强采购合同管理的制度性的信赖关系(Institutional Trust);其次,在合同构建时,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用;然后,经由建立正式的合作体制,实现在采购管理成员间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最后,为了更好的履行合同,应敦促不同成员以诚实、灵活的方式相互协调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

(二)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创新,优化物流协同合作。采购管理的成功是让电力企业运转不会产生断料为前提的,不可否认采购合同管理是电力企业内部采购管理的开始,又是其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管理的桥梁,良好的合同管理有助于电力企业能降低成本,供应商能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竞争力有其综效的效果。不论采购环境是多么复杂与多变,电力企业必须有机智可以事前强化采购管理系统功能的弱点,并且事前清楚是供应风险形成的起因,防范采购风险的就必须从强化供应商的选择与改善采购制度控制的不同构面出发。一般而言,大型电力企业集团所涉及材料采购市场广泛,在合同管理时,重点应该注重在保证取得优质廉价材料的供应及时(Rapidity)与服务可靠,另一个构面要让供应商注重系统的稳固(Robustness)与交货时间的改善。最终让使电力企业拥有一支最佳组合的采购管理团队,为客户与电力企业本身提供的可靠供应保障。强化采购合同风险控制就从加强供应程序的建设、严格供应品质管理进而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

三、小结

总体而言,如果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已经采用多重供应商或多重货源的弹性供应机制(Redundancy),并且与每一供应商均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合同,其实是可以有效防止单一供应商结构下需求与供应受阻,即可降低整体采购管理在灾难干扰运行下的供货风险。因此,电力企业对关键材料的供应须选择应来自不同地域或两个以上供应商提供,并对每个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以确保物资供应安全稳定。成功的物流配送也是采购合同旅行中的重要环节,专业强势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关键成功的因素,除了电力企业可专注于核心业务外,采购合同管理经营流程的专业化与组织化,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可以分散并增强抵御物流配送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12篇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inopec Engineering Incorpora-tion,简称SEI)与伊朗境内最大工程公司SAZEH以及ODCC(伊朗石油部工程建设公司持49%的股份)公司组成EPC承包商联合体,于2006年10月签署合同,2007年5月开始详细设计及EPC实施。合同类型为固定总价的EPC总承包合同,采用FIDIC的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合同总价约为23亿欧元,项目总工期为45个月,合同机械保证期为一年。

项目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400万吨/年常压、360万吨/年渣油加氢、480万吨/年重油催化、260万吨/年柴油加氢、160万吨/年煤油加氢、25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90万吨/年重整等15套新装置及配套的系统公用工程单元,还包括已有800万吨/年常减压等3套装置及相关系统和公用工程单元改造。项目的服务范围包括基础设计的完善、详细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施工安装、预试车和试车服务。

按业主招标文件强制要求,EPC承包商联合体成员必须对业主承担共同的和连带的责任。项目实施过程中三方联合体组建联合项目组,设计按装置单元进行工作分工,价格固定,采购、施工发挥三方在欧洲、中国及伊朗的优势联合开展工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前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海外项目大都通过与其他公司组成联合体或者项目合营的形式共同执行,一方面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为项目的执行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在项目组织机构设置、项目执行策划、项目管理策划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团队沟通与协调,加强团队建设的主动性与协作性,培养项目组全局观念及横向沟通意识,支持和鼓励合作公司、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共享,最大限度规避和减缓联合体承包模式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因素。

一、项目组织机构设立及实施模式

承包商联合体建立了项目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简称PMO)、三个设计中心(perat-ing Engineering Center,简称OEC)、三个采购中心(Procure-ment Center,简称PC)以及联合施工管理的组织机构模式。

项目指导委员会是项目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三方指定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为项目非常设机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的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对项目关键问题进行决策,主要包括批准项目预算和重大支出决策,协调解决与业主相关的外部重大事宜以及联合体三方内部重大事项。

PMO是整个项目的管理与监控中心。PMO内设项目主任,以及设计、采购、施工、商务、项目控制、风险管理、材料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由来自联合体三方的人员共同组成。三方的首席代表分别担任项目主任与项目副主任职务,组成PMO理事会(PMODirectorate)。PMO其他岗位由联合体三方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委派。PMO的主要职能是负责项目的统一规划与执行策略,定义项目标准与程序,提供统一软件与各类文件模板,管理项目风险,统一调配项目资源,监控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项目利益相关方界面,确保实现项目总体目标。PMO常驻地点为伊朗德黑兰。

PMO下设三个OEC,每个OEC分别承担不同装置单元的设计工作及各自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OEC团队由联合体各方独自委派。在设计阶段和主要的采购阶段,OEC地点主要设在联合体各方的本部办公室。随着现场施工的开展,OEC委派相应人员到现场支持施工。OEC内设项目经理、设计经理、采购协调、施工协调、项目控制、质量控制等执行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按照PMO制定的项目统一标准、程序与工作模板,完成分工范围内的工程设计任务及各自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并向PMO报告,接受PMO领导。

建设所需的物资由项目集中采购、统一调配。为了发挥联合体三方在伊朗、欧洲和中国的采购优势,在三地分设三个PC(北京、德黑兰和欧洲采购中心)。每个PC按照PMO制定的请购框架计划(RequisitionFrame Plan,简称RFP)与工作分配表,完成三个OEC所需设备材料的采买、催交、检验、运输协调工作,为三个OEC服务并向PMO采购部报告。伊朗境内的清关与内陆运输工作,由PMO采购团队下设在伊朗的运输组完成。

二、全球采购组织机构设置及策划

(一)全球采购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项目采购采用一体化组织机构,标准作业流程、集中采购、统一管理。项目在PMO设立采购部,下辖三个采购中心。项目采购组织机构图如下:

PMO采购部由一个采购主任、两个采购副主任(分别来自联合三方代表)、物流经理、采购控制经理与采购协调员组成。PMO采购部主要负责制定项目采购策略及方案,采购程序,负责全球采购与物流的组织与实现,监控采购进展,协调各方界面。PMO采购部下辖三个采购中心,每个采购中心设置一个采购中心经理,两个采购中心副经理,及采买、催交、检验、运输协调等岗位。在PMO采购部统筹下,各个PC具体负责询价及订单签订,同时协调多家采购服务公司、第三方检验机构负责的工作范围内的催交、检验和运输协调工作。

根据联合体三方不同的优势,在伊朗当地、欧洲及北京设立三个采购中心,每个采购中心负责不同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同时为三个OEC服务。PMO颁布的设备材料分类及来源表(Material Category and SourcingTable)定义了三个采购中心的工作和责任范围划分,同时也是编制RFP的依据之一。

(二)项目采购决策机制

项目采购决策机制的原则是:平等一致,分级授权(四级)。在联合体内,为了加强采购的控制力度,实现集体决策的设想,成立项目采购决策委员会。采购决策委员会(Procurement Trans-action Committee,以下简称PTC)由三方成员共同组成,代表各自的利益,对项目采购中的诸如批复合格厂家名单、商务开标、谈判、选择厂家等重大事宜作出决定。不同等级的授权如表1所示。

(三)项目采购流程

项目采购流程可以简述为

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请购:由OEC根据详细设计,准备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的请购文件;

2.询价:PC按照请购框架计划与工作分配表,准备询价文件;

3.报价:供货商在收到询价文件后进行技术和商务报价;

4.澄清:收到供货商报价后,PC把有关技术报价反馈给相关OEC,OEC进行技术澄清、PC进行商务澄清,有关报价澄清后,OEC、PC分别提出技术标评标文件和商务评标文件;

5.合同谈判:PC与供货商就技术、费用、供货周期、付款等进行合同谈判;

6.授标决策:依据技术分析报告、商务分析报告以及合同谈判情况,按照项目决策程序作出采购授标决策,选定供货商;

7.订单签订: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开始制造;

8.制造商图纸文件:供货商按照合同技术要求提交有关制造图纸和文件,经OEC审核确认,提交终版厂商图纸文件。

三、材料管理策略及流程

项目通过建立统一的材料管理流程与工作程序,以便材料管理过程中的各方,包括各OEC、PC、现场施工管理团队、各服务分包商遵循项目统一的材料管理程序,使用统一的材料编码规则、规范材料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文件与报告模板。

项目全过程的材料管理流程从材料定义(材料选型、编码)开始,一直到现场材料发放给施工分包商为止。项目开始,由SEI代表PMO负责编制材料编码统一规定,并在材料与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ARIAN)中建立项目标准材料编码库。PMO材料控制组协调设计、采购及项目控制部门,结合项目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编制RFP。PMO控制组进度计划和费用控制根据RFP编制项目计划,建立计划与费用控制基准;PMO采购部门根据RFP定义各PC的工作和责任范围,PC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开始采购准备工作。

各OEC的设计专业根据项目计划要求按版次提交MTO(Material take-off,材料表),并根据RFP定义的请购模板编制请购文件。OEC的材料控制工程师将设计提交的MTO按项目的WBS导入MARIAN的料表模块,并根据事先定义的请购模板在MARIAN的请购模块自动生成电子请购。MARIAN自动比较不同版次料表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以升版请购的形式释放至采购部门。

三个OEC的请购将依据RFP中定义的工作分工送至各个采购中心。采购中心据此执行采买、催交与检验、境外运输协调工作。各采购中心负责在MARIAN中将询价、订单、催交、运输等状态信息录入MARIAN。按PMO统一要求,材料状态信息包括请购接收情况、询报价状态、订单签订情况、厂商提交的催交报告(设计、原材料准备、制造、最终检验、准备装船)、境外运输报告(装船计划、离港与到港)。这些材料状态信息按计划、预计和实际日期跟踪与检测,附加至每个材料编码,按具体订单进行管理。

三个PC采买的材料一旦到达伊朗港口,PMO采购部的运输组将统一接手伊朗境内的清关与内陆运输。同时PMO采购运输组还负责提供从到港直至海关清关释放、现场交付施工的状态信息。同样,这样的状态信息附加在每条材料上,按具体的箱单及订单进行管理。设备材料清关释放、到达到场时,按照“车板交付”原则,PMO采购运输组将设备材料交付给每个OEC的现场施工管理团队。

施工管理团队组织设备、材料的开箱检验、入库工作,并在MARIAN中更新材料接收报告(Material Receiving Report,以下简称MRR)。MRR中包括材料编码、入库数量、存储地点等详细信息。OEC的现场材料控制工程师根据施工计划的要求,按照设计料表做出材料预留计划,生成领料单与材料缺口报告。领料单提交施工仓库管理组,作为施工分包商从仓库领料的依据。材料缺口报告将提交项目控制、采购与施工部门。项目控制与施工部门将依据材料状态报告与材料缺口报告判断是否有优化施工顺序的可能性,采购部门将依据项目控制与施工部门反馈的意见安排需要重点清关与催交的设备材料。

四、采购与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创新

伊朗ARAK项目采购数额巨大,物资供应链上参与方众多,材料管理与采购实施地点分散,协调界面十分复杂。因而迫切需要一个大型集成的材料与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工作平台,以统一项目材料管理模式,固化采购业务流程,支持全球实时异地工作,保证业务操作层和项目管理层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和充分共享,满足项目各个阶段不同部门的信息要求。基于此,项目使用了统一的材料与采购管理信息系统MARIAN,支持实时异地工作,随时跟踪不同地点设备材料的时间与数量状态。在联合体的组织机构框架下,推行统一的材料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业务流程。将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充分应用到材料和采购管理过程中,加强采购策划,进行流程优化与再造,进行管理技术创新。P2MARIAN系统为依托,通过计划与资源整合,实现采购与材料管理的系统化、集成化与信息化。总体来说,ARAK项目的采购与材料管理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流程优化与管理创新:

(一)以系统应用为载体,固化工作流程,统一业务细节,结合项目特点进行流程优化与再造

项目将材料管理与采购业务流程固化到MARIAN中,定义了严格的编码系统和模板,统一作业细节,以规范不同地域、不同管理理念与工作习惯的设计中心、采购中心、催交部门、物流部门、现场材料管理部门、外包服务商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界面。

项目组结合系统应用,对项目材料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优化的工作流程涉及设计请购程序、项目编码系统、采购计划与进度控制程序、采购报告程序、项目材料控制程序等方面,覆盖了项目材料管理的全过程。

MARIAN中建立了项目统一的材料数据库,实现材料编码、材料表、请购、询价、订单、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发放的全过程管理。同时MARIAN建立了与其他项目管理软件,如三维设计系统PDMS,进度计划系统P3E,报告系统(水晶报表)的系统集成,以物资流向为主线,进行大型项目的计划与资源整合,提高项目信息共享和集成程度。

在联合体统一组织机构管理下,利用MARIAN作为项目采购管理信息平台,并辅之以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电视电话系统等远程信息技术,三个设计中心、三个采购中心、现场材料管理部门实现了良好的合作和顺畅沟通。

(二)强化设计管理,统一版次概念,避免混乱请购

PMO定义统一的材料编码与请购模板,规范三个设计中心的请购程序。在MARIAN中管理设备和材料的选用、用量的测算与统计、材料表和请购单的生成与,强化了按设计版次和WBS管理材料表的概念。三个设计中心按版次提供材料表,通过MARIAN自动比较不同版次的材料表之间的差异,按预先定义的模板自动生成不同批次的请购单,并通过请购流程提交至三个采购中心。MARIAN成为独立请购、交叉采购、统一物流、平行借料与平料的工作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大宗材料设计版次多,请购、采购易出现混乱的难题,同时避免了繁琐的人工计算。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供应链协同;协同采购;制造企业;物联网应用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30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7- 03

1 引 言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制造型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并非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引入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才是制造型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和公司获利能力,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状况。制造企业如果能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及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采购,才能实现与供应链上采购合作伙伴步调一致,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采购运作成本。由此可见,制造型企业进行采购管理的变革,引入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理念,开展协同采购,对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供应链协同与协同采购

供应链协同是指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在向最终需求客户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创造出大于各环节价值简单总和的供应链整体价值,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协同要求节点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成果共享;要求各节点企业树立“共赢”意识,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努力;要求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诺和弹性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1]供应链协同由2个方面组成:企业内部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供应链协同一般是指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2]

采购已成为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和进行战略调整的供应链管理重要方面,传统采购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多个供应商的比较,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传统采购存在信息私有化、非共享,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对于质量和交货期进行事后把关等问题。

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即协同采购与传统采购是不同的,它更强调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共享与协调机制,强调供需信息的高度、及时共享,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审视整个价值链,最终客户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企业间协同采购运作过程如图1所示。

3 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

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是其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文传统的企业采购运作过程可以看出,传统采购管理中的采购重点主要集中在物流运作方面,而协同采购增加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频率,将采购重点由物流运输扩散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共享,缩短了采购周期。以制造型企业协同采购的参与对象为分类依据,可将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分为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与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二者在协同参与对象上可进行区分,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主要发生在制造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对象可以涉及到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以及同产业企业。

3.1 制造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进行高效的采购行为,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企业的采购、生产、仓管与财务部门等的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通过采用erp等先进采购管理模式来增强企业内部协同采购能力,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采购物流与生产业务流紧密结合,进而形成快速响应的企业内部协同采购业务处理流程。

3.2 制造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即企业间的采购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指制造企业同产业或不同产业企业间为有效发展采购服务,降低多样化和高采购配送成本,联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批量采购,利用其他企业已有的物流系统或联合建立新的配送中心,建立协调统一的采购管理运营机制,形成一种通过集中采购而降低成本的采购系统。制造企业与其他制造商或第三方物

流的协同采购合作就属横向一体化采购。而纵向一体化采购是供应链上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形成的使产品迅速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的采购系统。纵向协同采购的主要形式有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分销商、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的采购协作。纵向一体化采购的目标主要是战略层面上建立协同采购的联盟,增强采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信任,共享采购供需信息,共同制订采购策略,降低“牛鞭效应”带来的庞大库存,降低各自独立的采购成本,使整个供应链上的采购成本同时减少。协同采购一方面通过集中作业来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追求采购的效率,即通过企业间的协作,提高采购业务响应速度,使商品能迅速从上游企业转移到下游企业。

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供应链上以核心制造商为中心的纵向一体化采购思想。联合库存管理克服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的局限性,规避了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如图2是企业外部协同采购(纵向一体化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的一体化策略。

企业外部协同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和传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2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采购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采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相邻节点企业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采购与库存管理由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变为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4 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  物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并正式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协同采购模式的变革。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逐步应用,协同采购效率得到了提升,物联网的物品主导性质节约了大量的采购人力资本,降低了采购成本。目前,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日益成为协同采购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物联网是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物品电子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3]通俗地讲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我国关于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的理论研究。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4]

4.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中重要技术之一,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射频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标签、阅读器、天线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射频识别具有无须人工干扰,可使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的特点,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所以制造商非常关心和支持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2 传感器技术

要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仅有射频识别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传感器技术。由于物联网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物联网对传感器技术要求较高,传感器要能长期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传感器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与识别功能,能对被测的原始信息进行准确的捕获和转换,从而实现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如果输入的信息失真,将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传感器是进行信息有效采集与转换、形成准确输入的保证。

4.3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它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网关技术、组网技术等。其中机器对机器技术(m2m)是物联网实现的关

。m2m指所有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可代表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m2m技术可以结合远距离连接技术(如gsm、gprs),近距离连接技术(wifi、bluetooth、rfid 等),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的位置服务技术等,用于监测采购物品安全、采购物品质量控制、采购物品运输跟踪等领域。

目前,上述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是物联网环境下协同采购管理研究的热点。从感知、传递以及采购应用层面进行剖析,其物联网的架构如图3所示。

5 结 论

在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制造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进行协同采购管理,加强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是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需意识到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外部的协同采购管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才能不断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翠华, 任金玉, 于海斌.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 2005(4): 1-6.

[2]张芳芳, 李兆花. 供应链协同研究方法综述[j]. 物流技术, 2012(7): 118-121.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ERP系统;物资管理;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174-01

电力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物资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电力企业运行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采购、储备和供应等。这个过程中包括物资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工作。考虑到电力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其生产与消费程序同时进行,且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基于此,提高电力系统物资管理的高效性,强化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保证电力生产工作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ERP系统在电力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 便于电力企业物资采购规模的形成

通过ERP系统可以使得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便于向集中采购的方式发展,充分体现出集中采购的批量,这同时也是电力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利用ERP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对整个企业的物质采购申请实施集中控制,充分的发挥出集中采购所形成的价格优势。

1.2 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

在ERP系统中形成一个统一的物资管理及标准化流程可以对各个单位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予以理清,对企业的物资业务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利用ERP系统对企业额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中的组织、设计及实施,对整个采购流程的重组与 优化都形成了对应的制衡作用,便于实现整个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标准化管理。

1.3 便于追踪实际材料消耗,规范企业成本核算

通过使用ERP系统,使得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环节彻底淘汰了传统的计划价格计价的方式,通过采用移动加权平均价的方式,将对企业物资库存、供应量等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保证其与市场价格趋同,真实的体现出企业库存中物资的真实价值。同时,这将有利于单位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材料消耗。

1.4 加强供应商管理,规范物资采购渠道

通过使用ERP系统,可以从事前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进行控制。在物资采购人员提出采购申请之后,通过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的在线监控与审批工作之后,采购人员在整个采购系统当中建立起采购订单、批准采购行为,能够有效的规范采购渠道,保证企业采购物资的质量。

1.5 通过实时库存控制,降低库存成本

在采用ERP系统之后,通过采用对库存数据实施控制的方式为整个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库存信息分析,实现物资管理信息的共享。通常,在实施ERP管理系统之后,电力企业的库存信息能够在SAP系统的终端查看得到。

2 ERP系统在电力系统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2.1 ERP系统在统一采购申请模式中的应用

ERP系统的采购申请主要来自企业各个部门所确认的物资需求,是企业内部进行采购行动的内部证明。经过批准之后的采购申请将授权给采购部门在对应的时间内进行集中采购。通常,ERP采购系统申请包括项目物资采购申请、服务采购申请、项目维护采购申请、维护零部件采购申请以及地质易耗品采购申请等内容,在提交申请时应该分类进行提交。

为了实现ERP环境下的采购申请功能,保证企业各个部门的物资需求计划能够在ERP系统中得以实时传递,具体的需求信息能够在各个节点上得到准确的查询,同时在各个分公司与总公司的物资管理部门之间得以顺利的流转,最终达到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物资采购预算可控制性。在ER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关键要对以下关键点进行控制:当物资需求部门确认物资需求信息之后形成物资采购申请单据,并将单据流转到采购部门,保证两者信息的一致性;各个分公司的物资与招标工作人员对这些采购申请进行汇总,确认进行的采购申请与采购方式,并给出对应的建议;物资管理部门对汇总的集中采购申请进行确认,然后组织招标、采购,确定物资的供应商和价格;企业的物资配送中心在接到自购采购申请之后,完成后续的采购与物资接收等工作。

2.2 ERP系统在采购合同执行模式统一中的应用

根据国家电网总公司针对物资的集约化管理规程要求,在利用集团进行集中采购时,必须在完成供应商以及物资采购价格等合同细节之后方能进入合同处理过程。需要ERP系统工作人员对采购订单予以维护,同时通过物资采购和订单系统对企业预算进行控制,当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则必须在这个极端进入预算调整程序,在保证采购合同与预算管理控制要求吻合的前提下进行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随后进入合同的执行与监督制造环节。

通过利用ERP系统,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

1)当生成采购合同之后,系统将自动完成预算检查和控制工作;

2)利用ERP系统可以在信息授权范围内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等信息实现共享,并实时在线的查看物资采购状态、处理状态,相关管理部门还能够在线处理、审批采购工作,实现对采购行为的实时监控;

3)为了保证物资和设备的质量,提高物资质量管理水平,可以将物资设备的监造管理纳入到ERP系统的SAP平台中,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审批、监造、运输以及库存一体化的管理信息平台。

2.3 ERP系统在库存业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ERP系统当中,为了保证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正常进行,应该将企业的库存业务管理纳入到企业的ERP管理系统当中,以形成企业物资管理的基本组织架构和物资管理层次。从库存组织结构出发,库存业务处理结构包括工厂以及库存点。

根据库存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关键控制点(收货记账、库存转移、库存分类等)对库存物资进行严格管理,实现物资的统一调拨、综合利用。对于收货业务而言,在实际的业务经营过程中,考虑到各个部门所经营的多种不同采购业务,需要对应的处理多种类型的收获业务,诸如项目物资采购收货,库存物资采购收货、单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收货等。

参考文献

采购与合同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项目材料设备 政府采购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142-01

在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管理又从属于项目风险管理范畴,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管理与项目风险管理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工作中,可将项目采购管理与项目风险管理结合起来统称为采购风险管理,抓好这项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的相关定义和分类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就是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因管理缺陷、运作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工程项目中材料设备政府采购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建设管理工作中非常敏感的一项内容。各环节工作管理的好与坏,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采购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根据《政府采购法》和国家有关法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适时总结,不断的深化和完善采购工程类项目中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1.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

(一)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采购主体内部控制结构、外部因素的前提下,采购某一项目而造成采购失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

(二)采购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三)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

(四)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应商的延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内控风险。主要指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于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六)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七)监管风险。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

二.如何做好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

做好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这项工作,科学、合理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1.以人为本,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是防范化解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的基础。首先,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控职能,是防范化解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一方面请购计划、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计划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政府采购。

3.加强采购信息管理,是搞好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在采购领域当中,信息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政府采购业务操作,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政府采购事业的推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可以打破信息的局限性、地域性、不对称性等不公开因素,让更多的对采购感兴趣、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工作中来,也给采购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4.完善采购文件的编制,做好采购准备工作。由于工程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一般都要求的十分紧张,在编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偏差、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在编制采购文件时与监理公司、设计院、使用单位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相关条款;二是由技术主管部门对采购文件认真审核,对于特殊复杂的材料设备,可以组织必要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论证会等活动,增加对产品及供应商的了解和认识。

5.对拟采购材料设备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筛选。在采购前对不了解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考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供应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了解,便于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定位和技术要求,让质量、档次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的供应商参加投标;一方面可以货比三家,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主动,避免被一时的虚假现象所蒙蔽,掉进“远期陷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风险。

6.选择好采购方式,做到事半功倍。采购方式原则上应该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但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工期比较紧张、价格难以确定、编制的采购文件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而又暂时无法明确的等情况,比较适合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比较灵活,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我们的具体要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可以弥补招标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解决因材料设备品目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的紧急采购需求,满足采购人不同的采购要求,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规避采购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7.加强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评审专家针对采购文件中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二是参加采购的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采购文件中遗漏和忽视的问题。通过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上述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要求,重新发给各投标人,以实现采购到性价比最优产品的目的。

8.把住“三关”,做好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三关”,即技术方案审核关、履约过程监督关、竣工验收关,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采购前技术主管部门应对采购文件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及规格型号等进行量化、细化审核,确保采购工作完成并签订合同后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动因素。其次,加强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合同执行中出现的违约、违规等问题,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严肃处理。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第三,搞好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工作。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是一项综合性的验收工作,必须对照采购合同逐项逐条验收,严格把关。大型特殊的材料或设备需要邀请国家、省市质量监督部门的专家,请专家帮助把关。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限期整改;凡有违背合同规定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是强化合同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牢牢把握。

9.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材料设备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变更控制涉及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公司、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各方的利益。工程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执行中,若遇到必须调整的项目,项目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经技术主管部门、造价控制等有关部门现场核实后重新采购或与原供应商签订合同(补充合同),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10.与供应商建立和谐的关系。在采购活动中离不开供应商的参与,正确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对于做好采购风险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好原则和服务两个问题。原则是: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廉洁自律。服务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为供应商搞好服务。要为前来进行推介的供应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把采购工作的各种办法、制度、程序、内容向供应商公开,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对供应商提出的问题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做好答复,始终保持政府采购人员的良好形象。

11.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采购过程,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满意度。在整个采购过程中,邀请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纪检监察、供应商、财政、计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得到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使采购工作少留遗憾,使工作人员不犯错误,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各参与单位和部门的满意度。

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是政府采购事业的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作,核心思想就是通过采取不断创新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有效地防范和降低采购风险。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工作本质也是创新,创新无止境,探索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