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健康 图书 信息 效益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24-01

近年来,农村卫生所建立了健康图书室。健康图书信息的传播对农民培育健康行为、消除影响健康因素、铸就农民健康体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一个投入小、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举措。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1 现状

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963.5万人(农业人口655.66万人),214个乡镇,5206个行政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农村、农业、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关键。他们认为,农民的健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资料显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承载着农村知识普及重任的我国农村公共图书馆普及率只有5.9%,人均藏书仅0.39册书、经费0.79元[1],农村更少,农民急需的健康图书几乎为零,还因缺乏经费投入、固定管理人员和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机制,农村公共图书馆和馆藏图书正在逐年减少,有的已经倒闭。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健康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重建、巩固、发展农村图书事业已成为政府、社会、人民的迫切任务和研究重点,也农村建设健康图书室留出了广阔的空间。调查看到,农民健康素养虽然低、但追求健康、渴望健康图书信息的要求强烈。为农村健康图书室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卫生室房屋、设备、管理、经济收入稳固和村医信誉、影响大及数十年不断发展完善的健康教育队伍、设备、图书资料、健康教育产品等诸多优势条件支撑下,创建的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及其采集、储存、传播、管理、考核、运行和投入、发展机制,搭建的农民健康知识传播平台,是目前农村传播健康信息的最佳选择,也是切实可行的举措。将为推动农村、农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有益贡献。

2 模式

依据农村卫生状况、健康需求设定的健康图书信息传播 “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2.1 设置模式

农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设置模式分三种类型:A、2000-5000口人的一般行政村设一个健康图书室;B、2000口人小行政村两个村设一个健康图书室,地处偏僻的也可以单独设;c、5000口人以上的大行政村设一两个健康图书室。

2.2 建设模式

基本设施:房屋1间(约20平米)、书架3个、书案(桌)1张、椅子几把;计算机1台,联系互联网。

图书管理员:业务主管兼任。

科目内容:涵盖农村医疗卫生专业、疾病谱、死因谱、 健康教和《九亿农民健康促进工程》、“全民健身实施方案”、全国《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科目、当地农民健康愿望、特色、存在问题等方面。重点突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发热、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肠道传染病、性病、艾滋病、产前健康、妇女及婴幼儿保健、亲子教育、计划生育、中毒急救、营养、精神卫生类。

图书存量:健康图书存量2000-3000册左右。

信息平台:组建村健康图书室之间、健康图书室与各级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室之间图书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3 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分析

3.1.1 农民生活健康。农民在村卫生所医生兼“图书室管理员”宣传指导下,健康知识增多、行为改善,治疗合理、保健科学、体质强健,享受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安康幸福生活,人民福祉提升。

3.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健康图书信息在农村的普及,使受到不发达国家传统疾病和发达国家现代疾病双重威胁、健康素养低、热望获得健康图书信息的农民得到健康指导,强壮了身体,农村生产力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生产力得到提高,对农业、城市建设以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3.2 经济效益分析

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的图书信息在图书借阅、报刊阅览、资料浏览、卡片阅读、网络点击、板报公示、传单散发、治病教育、登门宣传等传播教育中,使农民知晓了更多健康知识信息,减少了损害健康、导致疾病的不良因素和疾病、伤残、死亡和亚健康对农民的威胁,走上了科学生活、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健康之路。从而,减少了维护生命安全费用的投入,节约了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增强了农民创造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加大了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康复健身医事活动的经济效果。

图书信息传播,经济效益巨大。

3.2.1 图书信息传播和医疗卫生综合效益客观。按照美国西方国家测算的宣传1:4的效益比和国家卫生部研究的卫生1:8.5的效益比综合计算[2],邯郸市5千多个村卫生所的图书学习资料投入(年所均1千元),年经济收益就达3000万元左右。如若全国实施健康图书室知识信息普及,年经济效益在40亿元上下。

3.2.2 健康知识传播减少发病、伤残、死亡经济效果明显。一项研究显示[3],近1千万人口邯郸市,通过宣传防病,年均减少发病、伤残、死亡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3.2.3 医疗费用节约可观。据邯郸市6个县、30个乡镇、130多村的2500余例病人调查,例均疾病治疗费0.27万元,癌症例均5.3万元[4]);全市年发病4290万人次,其中,癌症32500人;十年年均发病下降0.063%。那么,通过健康图书信息的传播,有千万人口的邯郸市,年减少治疗费7.3亿元、癌症治疗费1亿多元。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公益利性事业[4],将受到农民、政府、社会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广阔。如若健康图书信息传播,坚持多年普及发展,经济效益会更大。

参考文献

[1]顾惠冬 农村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现状与思考[J] 图书馆学刊 2007,(2)

[2]邯郸市癌症经济效益调研组. 癌症防治经济支出社会效应研究报告 [n]. 2010 .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健康管理;人力资源;企业经济成本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17―02

企业健康管理是一项专门针对企业团体用户开发的健康服务项目,它基于企业员工个人健康信息,以实现个人健康目标为目的的个体化健康维护的服务过程;企业健康管理建立在现代生物医疗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企业管理是对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1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的意义

健康资源是附属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特殊的资源,随着劳动者生理、心理的变化而变动,不直接受管理者的控制。因此,企业要想对健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对员工实施健康管理。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健康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力。员工健康不仅要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WHO所规定的特征,还要求工作满意。也即员工健康表现为员工的主观满意(工作满意)和客观满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实证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低,越倾向于离开现有岗位或组织。企业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定期为员工体检,重视关心员工健康状况等措施可以使员工感到被重视和关怀,在工作中有了归属感,提高了精神满足的需求,工作热情高涨,使员工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波特-劳勒期望激励模型指出,工作绩效受到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努力程度、环境制约、员工对所承担角色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员工具备的能够发挥的工作能力强、工作动机意愿好,其工作绩效一般就会高。企业进行员工健康管理,优化员工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员工的健康状况是人力资本的基础和保障。员工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身体、心理健康受到不利影响都会对企业造成缺勤率、事故率的上升,从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对员工健康的动态管理,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避免员工亚健康风险,提高工作能力。

(3)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健康的真正成本是不健康的员工无法在工作上发挥最佳表现而造成的生产力下降,而不仅仅是企业员工在疾病上所支出的费用。建立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有利于降低员工医疗费用等显性成本,以及员工素质下降带来的隐性成本。企业用人成本降低,其经济效益自然会有所提高。

(4)减少员工流失。一方面,员工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岗位空缺和工作流程中断等问题,使相关成本上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工作绩效;另一方面,员工流失率的上升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该有长远发展的概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效的企业健康管理,可减少员工流失率,保障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力资源规划。

2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的经济成本

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于员工健康管理存在一些影响:第一,相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质资源方面存在不足。第二,雇主与管理者对员工健康管理的认识水平有限。第三,小企业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忽视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

针对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质资源方面的不足,通过设计“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与成本研究的相关度问卷”和“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与成本研究的相关度访谈提纲”,针对山东潍坊市为调差样本,随机抽取该地区内30家属于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为样本对象,其中中型企业(200~500人)8家、小型企业(200人以下)22家,对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的经济成本进行研究。

由于企业健康管理是一项投资,投资周期长,投资前期投入大,投资持续周期长,资金流动慢,被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忽视。在中小企业中,成本管理目标局限于降低费用,很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绝对节约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所以,可以将员工健康管理的投资进行一个成本费用的核算,为中小企业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的投资做一个数据性的分析,为中小企业在健康管理方面投资进行指导。

首先,明确企业健康管理的内容。企业健康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健康档案、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系统、员工健康帮助系统、健康环境改进系统、健康事故评估系统五个方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系统。健康档案将员工的纸质病历以及员工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输入电脑,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量身定制最为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的最佳方案。

(2)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系统。这个系统以员工健康档案为基础,对员工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危害员工健康的因素,制定员工个人和集体的健康计划和政策,有计划的预防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措施可以包括职业病的预防,配备劳动卫生防护工具、企业事故紧急处理体系以及事故处理的培训等等。

(3)员工健康帮助系统。针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包括身体和心理的体检。配置健康管理人员、建立健康问题咨询中心、举办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员工进行健康维护。

(4)健康环境改进系统。根据企业员工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改善引起健康隐患的企业环境问题,重新设计工作场所和工作行为方式,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消除危机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危害因素。

(5)健康事故评估系统。一旦企业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出现健康事故,及时评价因健康事故对员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额,尽可能将健康事故对员工及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调查者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从各个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财务人员处获得一系列关于企业健康管理成本的数据,将所有数据代入企业健康管理成本的公式,得到样本企业在健康管理上的人均成本。

健康管理的人均成本=(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的成本+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的成本+员工健康帮助的成本+健康环境改进的成本+健康事故评估的成本)/企业的总人数

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的成本=企业组织定期体检的成本+建立健康管理系统的成本(包括企业资料存档和网络资料备份)

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的成本=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政策的成本+职业病的防护成本+配备劳动卫生防护工具的成本+建立企业紧急紧急处理体系的成本+事故处理的培训成本

员工健康帮助的成本=配备健康管理人员的成本+建立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的成本+举办健康管理讲座等活动的成本

健康环境改进的成本=企业为了提高员工健康状况建立的休闲场所的成本(比如,阅览室、吸烟室、按摩室、上网室、咖啡室等等)

健康事故评估的成本=企业用于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成本(包括主观满意和客观满意)

过程如下:

第一,研读与整理文献。经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与整理,本文拟定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成本体系的指标。因此,文献研读与整理是基础。

第二,发放及回收问卷。将拟定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成本体系的指标设计成问卷形式发放给山东省潍坊市内随机的20家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问卷填写后再回收问卷。

第三,处理问卷结果。整理20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成本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0份。

本研究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成本体系是通过大量文献搜集、分析、整理来构建的。表1是问卷收集数据整理结果。

观察表1,可以看到样本企业的健康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企业愿意在员工健康评估方面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员工健康档案方面次之,最不愿意在健康事故评估方面付出成本,健康帮助方面次之。但是,仍有企业在健康管理方面零成本。

结合本次调查的访谈问卷,可以做出一定判断:绝大多数的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评估方面付出成本是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强制原因和员工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原因;大部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员工健康档案方面付出成本是性价比高(即付出较低的经济成本获得较大的员工满意度,社会影响,企业的正面形象等);没有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事故评估方面付出任何经济成本是减轻成本开支的原因和企业主忽视健康事故评估的原因;小部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环境帮助方面付出成本是对企业内某些人员的关心原因;一部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环境改进方面付出成本是企业主的面子原因。

1:员工健康管理档案的人均成本;

2:员工健康评估的人均成本;

3:员工健康帮助的人均成本;

4:健康环境改进的人均成本;

5:健康事故评估的人均成本。

综合数据,可以看到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健康环境改进方面付出的平均人均成本最高,在健康事故评估方面付出的平均人均成本最低,为0。

综上所述,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健康管理方面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项目包括五种: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的成本、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的成本、员工健康帮助的成本、健康环境改进的成本、健康事故评估的成本。本文的研究成果是:第一,界定了企业健康管理的内容;第二,构建了企业健康管理成本指标;第三,运用企业健康管理成本指标体系对样本企业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到我国目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健康管理方面的人均成本。

本文有很多创新点:首先,本次科研选题具有创新性,把企业健康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并找出其相关度;其次,研究内容对企业健康管理成本计算设计比较科学;最后,本次科研的可行性很强,对提高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云锦,陈学礼.企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6):94199422.

[2]MoHugh,M;Brotherton,C.Health is weath――Organization Utopia or Myopial [J].Joum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0,1(8):744770.

[3]Jaffe,D.the Healthy commany.Research paradigms for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health[R].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Washington,1995:1340.

[4]张勉,李树茁.人口变量、工作满意度和流失意图的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1,(10):5156.

[5]钟亚芳.美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研究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9,(12):5556.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经济管理是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交叉领域,所以,企业实施经济管理主要是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人提供有效的系统分析方式,有利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行保障,有利于企业建立并充分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由此便可以让企业获取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价值实现全过程管理,主要涉及到的环节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由此来进一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盈利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总称。因此,经济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有生产环节、成本环节、市场环节以及供需处理环节,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有关企业的经济管理措施,为企业的良好经营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1汤臣倍健经营管理概述

1.1汤臣倍健经济管理现状

汤臣倍健公司前身是珠海海狮龙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1日,主要是研发、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市场的不断深入,汤臣倍健公司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汤臣倍健的实际控股人、最终控股人以及控股股东均是同一人,即:梁允超,持有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41.79%。采取的是适度集中型的股权结构。截至2021年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93%,如表1所示,是汤臣倍健2017年—2021年业绩情况表。

1.2汤臣倍健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企业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在企业展开实际的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各种类型的资源配置进行一系列优化,尽可能地让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有效的避免资源方面的浪费,进一步促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企业的实际经济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由此也就意味着企业实施经济管理势在必行。其次,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效益最大化,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便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地健全企业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努力的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样,企业便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企业经营计划,以便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最后,有利于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将重心放在人员的管理上,为了能够让企业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本职工作,让工作效率达到企业的理想化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企业便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强化企业的产品以及服务质量,所以,便需要企业具有一个完整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2基于SWOT分析下汤臣倍健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2.1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分析

首先,经济环境方面。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因此,近几年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甚至从2010年至2013年,保健品行业的经济利益增长十分迅速,从51.92亿元增长至285.94亿元,截至2021年12月已经达到2708亿元。其次,社会文化方面。现阶段,人们逐渐的从自然界直接摄取营养素转向为人工间接摄取营养素,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使得身体摄取到足够的营养素,确保人们地身体健康。最后,相关政策方面。将保健食品常识列入《公民健康素养》,而医保体制改革将使患者所承受的健康代价更加高昂。随着医疗健康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们自身承担的医疗支出会愈来愈大,不少人有可能由于一次大病就倾家荡产。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我健康。这就提高了民众早期防范、强化健康的能力。这无疑给保健食品的开发带来了契机。

2.2外部环境挑战分析

一方面,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例如:安利、康恩贝、百合康、养生堂等,这些品牌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方式,尤其是一些洋品牌,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不仅如此,汤臣倍健的相对针对性却不是很强。例如:太太口服液,目标客户就是女性,尤其是30-50这个年龄段的女性。

2.3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首先,产品优势。汤臣倍健保健食品选用的原料都是从全球范围内,选用高品质的原料,为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截至2012年底汤臣倍健从国外采购主要原料的比例达到76.4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次,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汤臣倍健采用的是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体系,而且绩效考核制度也是十分客观、全面的,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能够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最后,价格优势。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价格。汤臣倍健所使用的原材料具有较高的品质,但是价格却要远低于洋品牌。

2.4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首先,经济管理理念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经济管理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对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意义,从而忽视了对经济管理的改进和强化,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强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实施了经济管理,但是由于思想理念比较落后,使得经济管理中的思维、方法以及具体的实践等都不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偏低。而汤臣倍健企业已经采用了经济管理理念,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不能充分地利用经济管理理念,使得经济管理理念形成了一句口号。首先,汤臣倍健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汤臣倍健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基本上都是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基准,因此,在这个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中,汤臣倍健的经济效益在2019年时呈现出负值。其次,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责任。在现代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只有充分地认识并勇于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积极正面形象,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职责划分比较模糊,管理机制体系有待完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长期呈现了良性的发展,不过,由于受到中国传统观念与思想观念的束缚,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机制仍沿用至今,与中国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而且管理机制的覆盖范围比较狭窄,使得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制度保证,管理工作开展举步维艰。首先,汤臣倍健的实际控股人、最终控股人以及控股股东均是同一人,即:梁允超,持有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41.79%,采取的是集中型管理结构,缺乏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这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以依从,进而造成了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自由意志对于企业经济管理行为影响过大,最终造成企业员工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预测,从而选择直接讨好领导的状况。最后,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激励方式单一。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激励机制方法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并对公司的经济管理职责和功效的全面实现作出了相应的约束,从而导致了其功能逐渐减弱。由于分配制度的不科学,激励机制功能也逐渐削弱。一方面,由于对公司内部经营人员的奖励政策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并未加以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制定,从而导致了奖励效果也受相应的影响。约束机制不完善,监督控制功能不强。公司内没有形成健全的经营者约束制度,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行为也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管与制约。也可以说,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利益大、风险小,权力多、制约小。但目前,公司的经济管理人员监督、审计、任前公示等制度的执行状况出现了不均衡,对公司内部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监管缺失。

3企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

3.1积极转变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所以,便需要积极主动的转变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首先,企业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应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将关注点放在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及长远获取经济利益的层面上,这样便可以让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视野以及格局变得更加的开阔,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次,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改掉不注重效益的弊端。在公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公司职工必须认识市场形势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以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不断重视公司发展的整体效益,汤臣倍健采取股权激励的经济管理模式,汤臣倍健在2021年4月1日,制定并颁布了企业2021年的年度分红方案,将17.0亿股股本作为基数,在含税的基础上,向企业全体的股东,以每10股派发7元的现金红利,缴纳相应税款之后,的现金红利金额为6.3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1.9亿元。而唯有如此,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才能够积累良好的社会信誉,从而逐步提升企业形象,进而从外部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公司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注意基层职工的意见。因为,基层职工是公司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主要执行者,所以,公司必须着重关心基层员工对经济管理活动的看法,以提升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

3.2明确职责,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汤臣倍健企业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公司整体价值,推动“经理人”向“合伙人”转变,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相关工作。首先,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说核心因素是人,所以经济管理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机关职责是否健全往往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能否良性运转。通过形成一定的经济管理体系,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就可以更好地规范,更加具备科学与理性。如此,公司经济管理工作目标就可以有效完成。其次,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管理人员如果要希望自己职工能够忠心地为公司的事业贡献力量,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奖励制度。也因此,对于所有为公司事业发展付出了卓越贡献的职工,公司管理人员就必须予以全面的激励,如此,公司就能够激发出所有员工的竞争意志,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并能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发展与壮大而尽心竭力;至于对于那些做事被动、偷懒、不遵纪守法的员工,特别是对一些最先体现出严重负面影响的人,必须按照个人状况的差异而作出不同程度惩罚,把对他们可能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逐步消除在萌芽状态,并最终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成效。最后,通过制定经济管理制度文档,使经济管理的制度逐步规范化。

3.3强化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只有企业中拥有一支具备专门素质的人员,公司才能保持高效的产品品质,才能有创新的资本。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充分重视高级人才对企业未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企业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方式留住那些学术素养很好的人才,并对其委以重任。然后,企业也应该在内部招募那些平时工作成绩比较好,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并对其进行日常培训,让其慢慢地成为一个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优秀管理者。最后,企业也应该采取一系列丰厚的条件,留住优秀人员,并使其真正地以主人翁心理对公司全心全意地工作。如此,公司就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经营潜力。汤臣倍健公司于2002年,从企业管理的方面入手,开始了对整个营销企业动态的质与量并重的季度复盘工作,全面提升每月对各经营单位和项目的经营分析颗粒度和质量,落实风险整改机制。同时将持续推动高效工作,通过高效工作机制的建立,推动组织架构及人才升级;通过落地执行内部PK机制,提高人才密度。

3.4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为了把一个新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实施下去,使其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便需要建立有关的奖励和约束的激励机制。现如今的经济市场是多变的,而企业能够取得理想的经济绩效成果,和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实施的好和坏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关联,但企业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公司运营的风险与成本,便需要同时拥有完善地激励机制和约束的激励机制。汤臣倍健企业在2022年,建立全渠道消费者智能机器人意见收集体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实施期权激励约束制度,刺激企业经济管理的有关人员的活动力,促使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比较易于实现,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营造了十分优越的体制环境。并基于此形成旗下各品牌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常规提升机制;建立更加专业和高效的营养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精准消费者服务能力。

4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之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加强和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层面相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背景下,汤臣倍健要想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确保企业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展开经济管理工作,便需要不断地转变管理理念、明确职责、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落实到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展开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丽寅.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上海商业,2021(12):98-99.

[2]马一鸣.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究[J].质量与市场,2021(24):145-147.

[3]李岚.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中资金运作的实效性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1(09):73-74.

[4]冯薪亦.信息化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文化,2021(10):76-77.

[5]夏玲玲,徐蕾.企业在新形势下实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03):149-151.

[6]刘华春.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的探讨[J].商展经济,2022(01):113-115.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服务经济; 健康管理; 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50-02

在世纪之交前后我国第一家健康管理机构出世以来,短短十年中,这一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一新兴行业降生之初,便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带有“社会服务”的胎记。然而,人们对它毕竟还感陌生,对它的“服务”本质不甚了解。更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逐利而来的冒牌货,挂着羊头卖狗肉,败坏健康管理行业的声誉。对“管理就是服务”这一理念应当怎样理解?在经营运作中如何强化“服务意识”?在实际践行中,怎样彰显服务精神,指导企业健康发展?……一些业内人士也存困惑,屡屡思索。笔者草就本文阐述个人初浅见解,试做探讨。

1 我们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14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我们国家,各行各业、多种岗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大家互为依存,彼此合作;在各自积极为社会奉献力量,向民众提供物质和服务;同时,又都分享着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成果。有无限的“我”在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而社会和他人又反馈服务给众多的每一个“我”。如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是推助社会文明不断发展、历史车轮永远向前的巨大动力。

社会必须依赖全体社会成员奉献的服务才能存在;而只有向广大民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社会才能发展,“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毫无例外,健康管理行业,即使整个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须恪守“诚信服务”的宗旨,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当做自己首要的运营规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领导就是服务”,以及其后提出的“三个代表”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新的延续和发展。而在今年开局的“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提倡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种再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冲动,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延承,更是当今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个体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个真实的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由此,不可避免地展开了白热化的激烈竞争,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法则,推动着效率至上的局面日趋发展。然而,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的人们热衷求金逐利,就会迷心逐物;痴迷般地一切事物都向钱看,必然会把精神和信仰一概物化;倘若每一个人都向钱看,财迷心窍,难免不把诚信置之度外,使道德沦丧。这种格局显然与传统的道德理念以及和谐的理想相悖,背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14亿社会成员所不愿见到的。为了避免这种社会弊端,使人们的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成功结合,我们必须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诚信服务的理念,做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使之成为社会美德和行为规范。

许多有识人士认识到: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市场经济的企业自负盈亏、自立经营。为了追求最大效益,企业不得不强化管理,穷尽一切手段谋取市场份额;见钱忘义,往往会忽视诚信服务,使之淡然。但狼多肉少的市场空间日趋挤压,竞争空前激烈,单靠“合同关系”维系供求双方,难以有效的占领市场,而各企业之间,在资本投入、产品数量、质量以及成本和利润的比例等等可比条件大致相近、差别不大,价格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产品匀质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那么在势均力敌的态势下,非价格竞争成分的比例越来越大,欲在竞争中胜出,唯有拼服务这条出路。于是,原本是附加产品层次的诚信服务成为杀手锏;谁的服务上乘,谁就会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青睐,谁就会站稳市场,老客户、回头客之外,还会掠得新的客户,赢得更多的商机。反之,你的企业只求利润,不讲诚信,你的服务质量低劣,就会失去客户,走向自取灭亡之路,在市场竞争中败比。归根结蒂,一个企业的命运前途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客户的取舍这只巨手之中。而客户对企业的选择依据,主要是看企业有无诚信以及对社会提供服务的优劣高低的表现上。服务在许多方面已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相对来讲,“服务”是利润的源泉,又何尝不是维系企业兴亡的灵魂呢?

服务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而且提供了形成巨大竞争优势的潜力。服务对企业的兴衰存亡是如此重要,作为健康管理这一新兴行业,从一出生就处在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上,当然必须把“诚信服务”视为最重要的运营法则,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踏踏实实的践之行之。

2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畜牧业)时代和近几百年的工业时代,在最近50年逐步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劳动力和资本逐渐流入旅游、娱乐和社会其它服务行业,商品生产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服务经济,就是以人力资本做为基本生产要素,由此而形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服务经济的范畴,包括由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物业、信息、文化这些由企业提供的产品(社会服务);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保障这些由事业单位提供的产品(公共服务)。

比照其他行业、部门所归属的范畴,“健康管理”虽是新兴行业,却明显有“服务”胎记,是服务经济的一种形态。可以直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一种服务经济。

我们还可以说“健康管理就是健康服务”。对比,不妨简要剖析“健康管理”行业特征,加以诠释和解读。

什么是“健康管理”?陈君石、黄建始主编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健康管理师》一书给出的定义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据此,可以知道:

2.1 健康管理管些什么?怎样管理?(1)了解管理对象的身体实底,通过检测,全面掌握客户的身体状况;(2)根据收集的信息,对客户健康状况及疾病风险进行评估;(3)提出建议,制定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4)跟踪随访,后续服务。根据需要设计个性化的、专项服务;(5)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为促进民众健康助力。

2.2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我们把健康管理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跟健康管理的宗旨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判定,管理是手段,而宗旨是目的,是为民生健康提供服务。那么,管理手段实际上就是服务方式,简而言之,正是邓小平讲的那句名言:管理就是服务。

与社会上的其它类型的“管理”相比,健康管理的管理除其具有的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殊之处。

人们通常所说的管理,有多种意思。多数情况下,管理是指拥有一定权力的人(领导)或组织(单位),通过多种职能活动,对其权限管辖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所以,一听说管理,往往会想到机关衙门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实施法令治理某些秩序的行为。也或想到,上级领导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条令、纪律等对下级组织或人员进行调配、使用、约束、处置的活动。还会想到业务主管机构按照一定规章程序管理财物的事情。在这些“管理”中,被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是一种“我要管你”、“你被我管”的对立方式。

在健康管理活动中,要管的是被管理者的健康事务。但这种管理不是我来管你,你被我管的方式;客户的健康事务,也不是有管理机构越俎代庖直接代替包办。而是有健康管理机构向客户传输健康知识,启发健康意识,产生健康管理的欲望,自愿参与;而管理机构予以咨询、指导、帮助客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这不是被动受管,而是一种自我管理的主动行为。这种双向互动彼此相助的服务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是客户对服务需求的自觉;可靠的管理质量离不开客户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这自觉的产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必须依靠健康管理中心完善的最佳服务和耐心细致的运营效率。这种引领、指导客户自我管理的方式,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利于扩展市场赢得客户。在创建最佳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并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3 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条件下,社会成员追求健康长寿、期盼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欲望逐潮高涨,迫切需要一个主业的机构为此提供社会服务。于是,健康管理行业应运而生;它顺从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远大的前景。

社会经济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每当社会生活产生新的服务需求时,便会有一个专门行业出现。每当一个新的产品问世,便会有许多模仿或改进产品跟风而生。质量在提升,品种便换代,你追我赶,竞争不止,而且越演越烈。在服务项目、技术设备不相上下的姿态下,“服务”便是产生差异的手段;企业对客户的品质保证,(诸如信誉、质量承诺、售后服务等等)便成为竞争天平上的砝码。谁能为客户提供最佳最方便的服务,谁就会在同行业中突显胜出,博得社会肯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有效途径

0.引言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实现林业健康发展,不仅是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促进林业健康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影响林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1.1林分结构单一

林种结构不合理。东北地区的乡土树种主要是红松、杨树等,近年来,引进了钻天杨、新疆杨等速生树种,但在年初特大冰冻灾害天气中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落叶松因抗冻、抗压能力不强,折断、损毁非常严重,经济林、生态公益林规模较小,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1.2林业产业化发展滞后

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基本上未进行深层次开发,谈不上科技含量,实行的是木材卖“方”的原始经营方式,把资源增值的潜力拱手让全了别人。工业原料林、森林旅游等一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或正在退化,或正在起步,经济效益一时难以显现。

1.3品种结构不合理

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1.4林地土地流转不畅

荒山荒地荒滩面积大,农民思想观念狭隘,重眼前而轻长远,宁肯抛荒也不愿转租或转让给造林大户,致使山地荒芜,杂草丛生,林业规模经营、大户经营难以开展。管理松散,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森林管护缺位,处于真空状态,少数不法分子趁虚而入,进行偷砍盗伐,加大了对林木的破坏。

2.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1更新林业观念

大胆改革旧体制和旧机制,使林业管理体制顺畅,机制灵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是以粗放的外延发展为特征的,即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经济的较高增长。这和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走健康发展的道路,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积极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健康发展的先进技术。

2.2加快林业改革步伐

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反映林业特点的林业经济体制。当前,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林业的领导,逐步建立有利于健康发展的综合决策体系,按区域化、社会化原则,合理设置林业生产管理组织,调整生产力布局,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逐步推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转让和资源资产化管理,参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做法,调整林业企事业组织,构建新的产业群体。同时,应加快研究建立可操作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使有关统计和林产品价格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森林资源和环境变化。

2.3制定政策体系和法制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法律规范约束和行业标准规范,促进全社会对林业的参与,消除非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林业管理。运用税收、金融、价格、投资等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调整利益结构,保证林业投入和防止短期行为。开征生态税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由于现行税收体制的缺陷,使得自然资源与能源价格过低(鼓励了低效和浪费),而劳动力成本过高(抑制了就业的扩大)。在这种税收政策引导之下,其结果必须是企业特别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重视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率,于是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的加速退化,同时,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不足,出现严重的失业现象。而通过征收生态税,将有助于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向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削减劳动所得税(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这样可以实现税收的转移,从而可以明显地促进就业机会的扩大。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尤其要以法治林,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保护林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2.4建立林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

林业的行业特点和社会性,使得林业的总体效益非常巨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在很多地方不显著。由于以下原因,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林业健康发展保障体系。第一是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素质低下;第二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基础产业的发展,并且森林资源相对短缺,中国人均森林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森林占有量的20%。第三是山地多,土地瘠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林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政府调控(政策支持);②科技支持;③资金支持;④意识支持;⑤社会公众参与。

2.5加强林业健康发展的理论研究

首先,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当前,应尽快研究建立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体系,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其配套技术系统,研究开发森林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技术和森林灾害预测、预报、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等技术。使林业健康发展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其次,建立林业健康发展试验示范区。开展林业健康发展示范区建设。其目标是探索林业实现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解决林业健康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为林业实现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典型示范。

2.6重点搞好林产品加工

我省林产工业比较落后,效益低下,只有开发出名牌产品,高科技产品,才能有效地将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有资源,重点抓好松木产品的加工,全省有松木加工生产能力几万立方米,但分布较散,缺少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低,半成品加工占大部分比例,产品销售范围狭窄,没有一点名气。我们要大力推行定点松木加工,形成规模效应,逐步淘汰一批生产能力小和进行产品粗加工企业,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广新工艺,引进新设计,改进生产工具,使其逐步形成工厂化生产,把我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的松木产品加工基地,拓宽销售渠道,在巩固我省市场的基础上,将产品向邻近地区和周围城市幅射。

3.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为了加强林业健康发展,寻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通过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实施分区突破战略,搞好林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科]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6篇

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

健康管理的概念提出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生存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人群不断增长直接导致美国医疗卫生需求过度增长[3]。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传统的以疾病诊治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应对不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了[4]。在美国,最先应用健康管理的是保险行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险业即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疗保险业的管理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部分健康人仅用很少的医疗费用,而一小部分人却不合比例地用掉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因而找到那些可能导致高费用的人并采取措施来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对保险业来说尤为重要。应用健康管理技术可以早期鉴别出高危人群,通过健康管理减少投保人的患病风险,从而减少保险的赔付费用。健康管理既能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个人对健康保险的信任度,又能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增加行业收益,使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受益[5]。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员工或其家属的健康出现问题会直接造成的生产率下降。有研究发现,员工的健康出现问题时,雇主不仅要花费医药开支,同时还意味着要承担因员工健康问题造成的生产效率下降而带来的损失[6]。基于这种情况,亟待出现一种以疾病预测为导向的医疗服务,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只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使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于是,健康管理的疾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疾病预测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健康管理服务中。实践证明,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钱,则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再加上提高生产效率的回报,实际效益更大。健康管理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识别和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不仅减少企业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能提高工作效率[7]。1990年美国政府制订了“健康人民”的健康管理计划,该计划项目是全国性的,由美国联邦卫生和社会服务部主持,每10年1次,循环反复,旨在逐步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目前,“健康人民”已完成了第2个10年,即“健康人民2010”。该计划包括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二是消除健康差距。政府在美国的全民健康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倡导作用,不仅指明了方向,更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使美国健康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8]。从兴起到发展,美国的健康管理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是医院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领跑者。现代的健康管理以信息化、共享化为基础支撑技术,系统内信息共享的强大支撑作用使得健康管理可以为个体提供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9]。同时,先进的检测仪器可以科学地评估生命健康状况,降低系统风险,预测剩余寿命,为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持[10]。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能通过健康管理获益,这不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的降低,还有健康相关问题的其他获益。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健康管理可以协助卫生资源达到高效合理的配置[11]。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健康管理在美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健康管理在我国出现不到10年,其发展极其迅速,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我国人口老龄化虽然起步晚(2000年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但速度快、数量大,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承受力[12],慢性病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慢病相关危险因素日益严重,给社会和个人均造成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市场的迫切需要推动着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迄今健康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10余年,尽管发展过程艰难,但其理念已逐步获得了社会认可。2003~2010年共召开了7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与健康管理学术会议,就健康管理问题取得基本共识,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各类会议、论坛蓬勃开展,相关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中国的健康管理在探索中不断前行[13]。全数字化体检系统也已经在我国健康体检中得到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提高体检质量从而提高健康管理的水平[14]。但是目前国内健康管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都还有待发展。并且我国在专业人才方面也十分匮乏,2005年国家建立健康管理师职业,希望通过正规有序的培训尽快填补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空白。尽管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还未发展成熟,但其前景是非常宽广光明的。政府在健康管理发展中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卫生部颁布预防性诊疗服务规范,将健康相关产业的主题定为健康管理;卫生部、保监会及劳动和社会保证部出台政策,明确健康管理是医疗保险控制的有效策略。这些都为健康管理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健康管理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企业、保险公司,通过对个体实施个性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节约医疗支出。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的健康管理在应用前景方面不完全与国外相同。健康管理在美国是首先应用于保险行业的,而在中国,由于现阶段非医疗性健康消费主要还是以个人支付为主,因而保险业还没有广泛涉足此领域,但从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保险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必将进入这一领域,成为保险客户个人非医疗性健康消费的主要支付者。中国保监会于2004年连续颁发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筹建批文,这对于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随着行业的发展,健康管理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15]。企业是健康管理另一重要的“用武之地”,除了健康效益(即医疗费用支出减少),健康管理还将给企业带来出勤率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员工流失率降低等其他效益。美国健康与生产效率管理学会(instituteforhealthandproductivitymanagement,IHPM)曾经有精辟的论述:“健康与生产效率息息相关,健康管理通过管理员工健康从而影响其工作绩效,它不仅评估健康干预措施对员工健康的影响,还评估干预措施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员工健康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预防重于治疗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同。目前健康管理在企业中主要应用在健康状况评价、医疗费用控制、人力资源分析3个方面,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健康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开展企业员工的定期体检及检后的健康干预,针对企业特点实施工作场所的健康管理项目将是健康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主要方向。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在其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人民群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守门人”,它可以实现全程的健康信息管理,收集详实的资料来指导医疗需求,辅助临床决策。同时,其贴近人群的特点也为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提供了便利条件[16]。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在基层中开展起来。中国农村地区人群的慢性病知识较为欠缺,乡镇卫生院应采取主导作用加强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知识学习。健康教育对个人实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十分重要的[17]。一项针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中,对6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5年的个体化诊疗随访方案、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综合干预,结果发现采用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18]。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9],同时可显著减少其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和社会经济负担[20-22]。总之,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起的年轻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发展,尽管美国已经有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很多方面可以为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但是也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健康管理还需要广大专业人才的不断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健康管理都必将发展壮大起来。

本文作者:王伟刚盟胡安梅李尔曼王志凯李继光孟令权工作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石油临床医学院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80-03

1 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拓展医院功能,发展健康管理专业

1.1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是适应社会变革的市场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医学模式转变为医学――社会――心理学模式,医院的功能也随之社会发展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而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医院功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诊断治疗疾病,而是更多地涵盖了院外急救、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管理等。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公立综合医院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加剧的市场竞争、盲目规模扩张而导致的资源浪费、补偿不足而转嫁经济负担于民等问题。随着新的卫生改革方案出台,部分公立综合医院将面临着新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分化。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改革背景中,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与疾病风险因素进行全过程监测、预防和维护,有利于拓宽医院的服务领域、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增加服务量,提高效益;有利于开发医疗服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培养医院的忠诚客户,实现品牌营销等。因此,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是医院为适应社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的明智选择。

1.2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是体现社会公益性的社会职责

健康管理是通过体检、健康与疾病风险因素评估,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干预和实施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除了在体检环节需要投入较多的医疗服务和设备资源外,更多的投入是贯穿全程的人性化服务、客户咨询与健康教育。开展人性化服务、客户咨询和健康教育,除了必要的硬件设备投入外,更多需要投入的是人力、时间和空间、宣传与沟通等非医疗技术服务。对公立医院来说,因为需要执行政府确定的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而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等相关项目没有收费标准。因此,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工作,若仅靠常规体检项目为收费补偿,在目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大多未按成本定价的前提下,医院获得更多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公立综合医院多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着部分政府福利性的任务,也是社会公益性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府的补偿有限,医疗收费就成为公立医院运营经费的一个重要补偿渠道。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风险因素,虽然在收费上没有更多补偿,但不收费的人性化服务、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却有着更多的社会效益附加值。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管理,以预防保健知识和技术服务于更多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不仅可以增加人民群众对医院的理解和满意,提高医院的品牌声誉影响,更有利于维护和改善人民健康,减少卫生资源耗费,体现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的职责。

1.3健康管理应作为综合医院的专业学科之一发展建设

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涵盖了健康和亚健康人群,故其服务内容、运作流程、实施手段等不同于传统的对疾病的诊疗过程。一些综合医院由于开展健康管理的时间短,认识滞后,以为健康管理重点是门诊体检、是疾病筛查、是社区服务、是市场开发……往往设置体检科时,注重投入的是空间和设备而非知识与人才。这种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直接影响了综合医院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健康管理理论停留在概念层面,实践与操作滞后于体检企业或中介机构,导致健康管理的绩效和成果不尽人意。

健康管理是需要将一些医学和与医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预防医学、运动医学、实证医学、营养学、信息技术等综合学科知识和技术融为一体,为健康乃至于生命的全程提供服务。因此,公立综合医院应当将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必要的硬件设备和体检空间,更重要的是健康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专业人才培养。这种专业人才也不仅仅是那些经过数百课时后执证的高级健康管理师,还应包括具备了健康管理理念和良好医学知识背景的广大医务人员。公立综合医院应当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学科技术优势和医学技术人力资源,把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建设,才能使健康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健康管理获得更广泛地应用和更深层次的发展。

2 社会公益职能,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理誉营销,提升健康管理绩效念,借力品牌声

2.1会公益职能,链接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客户多样需求

总医院是军队和国家最高等级的综合医院,以承担全军疑难病诊断治疗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为特色。医院不仅是重要的中央保健基地之一,也向社会开放,每年接诊和治疗人民群众上百万人次。为了强化医院的社会公益职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医院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2005年初,医院党委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决定压缩机关办公用房,腾出更多空间,整合全院资源用于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将原有的门诊体检、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合并,选派德高望众的原副院长领衔挂帅,组建以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为主要专业特色的健康医学中心。在院党委的决策和组建者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多来,健康医学中心构建起的包括健康体检、专家门诊、特需医疗、预防保健一条龙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已向社会提供了数万人次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做出了贡献。

2.2疗技术优势,整合适宜资源,打造高起点服务平台

总医院是融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拥有雄厚的医疗保健技术和人力资源。健康医学中心作为代表医院从事健康管理的专业部门,本着开拓创新、资源整合和成本效益的原则,在医院原有体检、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的基础上,调配补充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生活设施;选调和聘用了医院在职或离退休的专家教授、管理和技术人员;开设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由院士领衔的300余名专家出诊的特需门诊、四个住院病区的特需病房、并分设了特需体检和普通体检科室等。通过对医院的医疗资源、人力资源、设备与设施、管理与技术等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不仅在健康管理的空间、设备、人力资源等硬件基础上,更是在服务理念、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学术创新和信息技术等软件建设上,为综合医院发展健康管理打造了一个高起点的平台。

2.3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健康教育,完善客户服务职能

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由于对健康管理的认识模糊,或是习惯于传统的医学诊疗服务模式,擅长对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而对疾病的风险因素评估、健康规划、健康指导和健

康教育等表现薄弱,对监测健康或亚健康的新技术或新设备表现排斥或怀疑,致使健康管理服务不到位或发展受限。因此,中心十分重视对全体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以人为本,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更新,强调将健康教育与人性化服务融为一体,通过每个人的工作,落实并贯穿于健康管理的全过程。我们把人性化服务的规范和质量放在首位,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站在客户和需求者的角度,想在前,做在前,沟通在前,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中心除定期教育培训、检查监督和反馈评估外,还专门抽调数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护人员充实在各服务前台、接诊、病房、客户服务以及呼叫中心和随访等专职岗位上从事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与客户面对面和全方位地咨询与沟通,不仅提升了健康管理的附加值,也使客户服务满意率抽样调查保持在95%以上。

2.4依托品牌声誉影响,借力市场营销,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公立综合医院发展健康管理的重要优势除了有医院的医疗保健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强大后盾与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医院多年形成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这种因医院品牌影响力而形成的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度和吸引力,是健康管理最直接的客户群体和最具有潜力的市场,也是无后续医疗服务保障的独立体检机构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在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中,中心注重依托总医院的综合实力,借力于医院的品牌影响,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打造一个全方位、高起点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力求使健康管理服务以优良的质量、精湛的技术、便捷的流程和完美的形象与总医院这一著名品牌相匹配。我们借助于网站宣传、人性化服务、主动沟通和咨询应答、离院随访和跟踪服务等手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营销;以健康查体、专家门诊、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一条龙服务吸引更多需求者,培养忠诚客户,努力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市场开发与医院的品牌影响力相辅相成。随着我们为客户服务的不断完善,客户服务量不断增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2.5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健康管理绩效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健康管理;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027-03

[Key words] Health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Research progress随着人们期望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以医疗为主的卫生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健康管理。近年来,健康管理在国内外均有长足的进展,尤其在发展模式上经历了许多变化,下面就此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1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1 概念

健康管理即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通过提供咨询和指导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1]。健康管理旨在通过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人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促进社会发展。

1.2 理论基础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能够兴起和发展是基于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人体具有相当复杂的自我调节和修复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干预策略可以实现疾病的逆转,这是健康管理的基本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状态发展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一般都是从亚健康状态到疾病危险因素增加,再到发生生理病理早期改变,最后出现疾病临床症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即有可能成功地阻断或延缓疾病的发生,达到实现健康的目的[2]。

2 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

健康管理的概念提出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生存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人群不断增长直接导致美国医疗卫生需求过度增长[3]。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传统的以疾病诊治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应对不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了[4]。

在美国,最先应用健康管理的是保险行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险业即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疗保险业的管理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部分健康人仅用很少的医疗费用,而一小部分人却不合比例地用掉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因而找到那些可能导致高费用的人并采取措施来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对保险业来说尤为重要。应用健康管理技术可以早期鉴别出高危人群,通过健康管理减少投保人的患病风险,从而减少保险的赔付费用。健康管理既能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个人对健康保险的信任度,又能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增加行业收益,使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受益[5]。

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员工或其家属的健康出现问题会直接造成的生产率下降。有研究发现,员工的健康出现问题时,雇主不仅要花费医药开支,同时还意味着要承担因员工健康问题造成的生产效率下降而带来的损失[6]。基于这种情况,亟待出现一种以疾病预测为导向的医疗服务,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只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使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于是,健康管理的疾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疾病预测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健康管理服务中。实践证明,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钱,则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再加上提高生产效率的回报,实际效益更大。健康管理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识别和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不仅减少企业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能提高工作效率[7]。

1990年美国政府制订了“健康人民”的健康管理计划,该计划项目是全国性的,由美国联邦卫生和社会服务部主持,每10年1次,循环反复,旨在逐步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目前,“健康人民”已完成了第2个10年,即“健康人民2010”。该计划包括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二是消除健康差距。政府在美国的全民健康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倡导作用,不仅指明了方向,更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使美国健康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8]。

从兴起到发展,美国的健康管理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是医院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领跑者。现代的健康管理以信息化、共享化为基础支撑技术,系统内信息共享的强大支撑作用使得健康管理可以为个体提供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9]。同时,先进的检测仪器可以科学地评估生命健康状况,降低系统风险,预测剩余寿命,为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持[10]。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能通过健康管理获益,这不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的降低,还有健康相关问题的其他获益。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健康管理可以协助卫生资源达到高效合理的配置[11]。

3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3.1 行业背景

健康管理在美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健康管理在我国出现不到10年,其发展极其迅速,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我国人口老龄化虽然起步晚(2000年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但速度快、数量大,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承受力[12],慢性病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慢病相关危险因素日益严重,给社会和个人均造成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市场的迫切需要推动着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3.2 发展现状

迄今健康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10余年,尽管发展过程艰难,但其理念已逐步获得了社会认可。2003~2010年共召开了7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与健康管理学术会议,就健康管理问题取得基本共识,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各类会议、论坛蓬勃开展,相关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中国的健康管理在探索中不断前行[13]。全数字化体检系统也已经在我国健康体检中得到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提高体检质量从而提高健康管理的水平[14]。但是目前国内健康管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都还有待发展。并且我国在专业人才方面也十分匮乏,2005年国家建立健康管理师职业,希望通过正规有序的培训尽快填补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空白。尽管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还未发展成熟,但其前景是非常宽广光明的。政府在健康管理发展中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卫生部颁布预防性诊疗服务规范,将健康相关产业的主题定为健康管理;卫生部、保监会及劳动和社会保证部出台政策,明确健康管理是医疗保险控制的有效策略。这些都为健康管理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3.3 应用前景

健康管理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企业、保险公司,通过对个体实施个性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节约医疗支出。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的健康管理在应用前景方面不完全与国外相同。

3.3.1 保险业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在美国是首先应用于保险行业的,而在中国,由于现阶段非医疗性健康消费主要还是以个人支付为主,因而保险业还没有广泛涉足此领域,但从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保险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必将进入这一领域,成为保险客户个人非医疗性健康消费的主要支付者。中国保监会于2004年连续颁发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筹建批文,这对于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随着行业的发展,健康管理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15]。

3.3.2 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是健康管理另一重要的“用武之地”,除了健康效益(即医疗费用支出减少),健康管理还将给企业带来出勤率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员工流失率降低等其他效益。美国健康与生产效率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management, IHPM)曾经有精辟的论述:“健康与生产效率息息相关,健康管理通过管理员工健康从而影响其工作绩效,它不仅评估健康干预措施对员工健康的影响,还评估干预措施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员工健康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预防重于治疗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同。目前健康管理在企业中主要应用在健康状况评价、医疗费用控制、人力资源分析3个方面,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健康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开展企业员工的定期体检及检后的健康干预,针对企业特点实施工作场所的健康管理项目将是健康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主要方向。

3.3.3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在其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人民群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守门人”,它可以实现全程的健康信息管理,收集详实的资料来指导医疗需求,辅助临床决策。同时,其贴近人群的特点也为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提供了便利条件[16]。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在基层中开展起来。中国农村地区人群的慢性病知识较为欠缺,乡镇卫生院应采取主导作用加强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知识学习。健康教育对个人实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十分重要的[17]。一项针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中,对6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5年的个体化诊疗随访方案、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综合干预,结果发现采用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18]。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9],同时可显著减少其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和社会经济负担[20-22]。

总之,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起的年轻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发展,尽管美国已经有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很多方面可以为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但是也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健康管理还需要广大专业人才的不断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健康管理都必将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

[2] Hader,Richard. The changing face of chronic illness management in primary car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underlying influences and unintended outcomes [J]. Nursing Management,2012,43(1):6.

[3] 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11-1113.

[4] Ralph SR,Sanders W. Prospective Medicine: The Next 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 [J]. Academic Medicine,2003,11:1079-1084.

[5] McCarver P. Success of a diabetes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 in employer based health care centers [J]. AAOHN J,2011,59(12):513-518.

[6] Joseph S. Good Health is Good Business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06,48(5):533-537.

[7] James F. Measuring physical activity: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ies [J]. J Public Health Manag Pract,2010,16(5):404-410.

[8] Thomas L,John R. Community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Collaborations [J]. Public Health Behind Bars,2007,10(5):508-534.

[9] 马伟杭,张俊华,晏波.美国管理型、整合型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人才,2012,(1):78-80.

[10] Cheng S,Azarian MH,Pecht MG. Sensor systems for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J]. Sensors(Basel),2010,10(6):5774-5797.

[11] Loza C,Castillo-Portilla M,Rojas JL,et al.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of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s [J]. Rev Peru Med Exp Salud Publica,2011,28(3):518-527.

[12] 饶克勤,钱军程,陈红敬,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卫生系统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1):6-8.

[13] 白书忠,武留信,陈刚.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内涵与实践[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6):321-325.

[14] 兰丽云,王瑜,郭国斌,等.全数字化体检系统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2,25(2):22-23.

[15] 陈君石,李明.个人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30-32.

[16] 王家骥,李芳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24):1-2.

[17] Tian M,Chen Y,Zhao R,et al. Chronic disease knowledge and its determinants among chronically ill adults in rural areas of Shanxi Provinc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BMC Public Health,2011,11:948.

[18] 姚保富,许祖芳.高血压病社区干预5年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51-253.

[19] 安景华.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47.

[20] Liang XH,Gu DF,Zhang H,et al. The analysis of drug cost and direct medical expense i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J].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2011,45(8):732-736

[21] 向月应.关注男性健康,重视男科学科建设[J].中国性科学,2011,20(11):1.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经济学意义人上的生命价值;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人的生命价值评估;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

中图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4-0012-05

一、引 言

现代社会,涉及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各国政府无不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对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等公共事务的管制,以减少人员伤亡,保护人的生命安全,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在倡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当今中国,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的各种工伤、死亡发生时,如何赔偿,赔偿多少,如何全面准确阐释人的生命价值,从而科学评估政府对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等社会公共事务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理论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实践中,在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时,由于管制经济学在研究生命价值时,往往忽略了哲学意义上人的人道价值、精神价值等,单纯强调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因而无法全面准确把握人的生命价值内涵,难以形成合理的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评价,导致政府财政资金在健康与安全管制领域的配置失当,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的失灵,涉及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仍然屡屡发生。对人的生命价值内涵的不同理解,测算出的人的生命价值也不同,从而对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也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本研究主要试图从哲学本源上探寻人的生命价值内涵并将其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做出比较,从哲学角度吸取有价值的理念,丰富经济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意蕴,准确全面阐释人的生命价值,从而为有效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理论基础。

二、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文献综述

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往往与货币相联系用货币来衡量,指的是作为个体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最朴素的理解就是一条人命值多少钱。在人的生命价值的实际估计方法中,生命价值指的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平均人”的生命的价值[1],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人的生命价值。因对人的生命价值认识角度不同,经济学领域对人的生命价值理解差异较大。如西方早期的经济学家配第认为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与维持需要花费成本[2];Engel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人的价值,它由人的成本价值与人的投资价值两部分构成[3];Farr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人的资本价值,即人的未来净收入的现值[4];Wittisten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与维持需要花费成本与人的未来收入现值之和[5]。可以看出,西方早期的经济学家都混淆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劳动能力价值,认为人的生命价值等同于人的价值或人的劳动力价值,实际研究的是人的价值或人的能力的经济价值,而不是经济学意义完整的人的生命价值。近代西方经济学家对人的生命价值也有不同的理解,也试图用其他可直接衡量的指标替代人的生命价值评估,如侯伯纳用人寿保险的价格[6];明塞尔用人力资本存量[7];Grammond和Bogart用死亡和伤残所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8-9]。他们将人的生命价值等同于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对人的生命定价实质就是对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定价。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人的生命价值内涵,所以也就没有准确全面阐释人的生命价值意蕴。

国内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王亮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在不同的行业人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其中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含义为,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合法手段为自己及其家属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和财富;第二层含义是指,一个人一生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收入和财富,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经济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之和;第三个层次的概念是最宽泛的,即认为人的价值不仅包含一个人生前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收入和财富,而且还应包括其身后所创造的收入和财富”[10]。陆玉梅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因工死亡职工少创造的个人收入+生前培训所投入的费用[11]。卓志用工作损失价值、赔偿费、部分培养费三者之和来衡量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12]。国内学者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理解,实际是将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等同于人的能力,或等同于劳动力价值或等同于人的人力资本。可以看出,这些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理解实际上是不全面的,都没有全面准确揭示人的生命价值真谛,因而对于同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评估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思维理解人的生命价值,试问一个刚出生没有劳动能力的婴儿、残疾人、精神障碍者或丧失劳动能力老年人,他没有劳动能力,没有人力资本,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难道就没有生命价值吗?对其造成伤害、伤残或意外的人身伤亡就可以免责不赔偿或减少赔偿吗?显然,这种低估人的生命价值的态度与行为是违背社会良知与人类的道德底线,有漠视人的生命之嫌,在法理上也是缺乏依据的。当前,经济学领域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普遍接受的是Schelling的观点,即认为就是社会为避免或降低某种死亡或风险时所意愿付出的成本[13]。这种观点实际上假设,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是随着生命危险概率的增加,呈现一种线性递增的关系。Schelling所说的人的生命价值,只能是在一定的风险概率条件下,个体所索要的价格,而并非真实意义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

经济学中的不同应用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都有自己特定的根据,因而都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为了分析某一特定的问题而侧重于人的生命价值的某一方面理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某一方面的理解上升到惟一的、绝对的地步,用于指导政策实践,那就是错误的。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的终级目标是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与幸福,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评价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时,从理论上需要对人的生命价值做出完整的解析。人的生命价值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其他层面的深刻意蕴。人的生命价值有多个维度,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并不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全部。如果用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取代人的生命价值,则是矮化、低估了人的生命价值,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的,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就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而言,单纯人的劳动能力或人力资本水平或创造的收入与财富也并不是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全部。衡量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主要就是衡量这些政策多大程度上实现并保障了人的生命价值,仅仅衡量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并不能对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具有不可逆转性,人的生命是生命价值的载体,也是人的一切权利的载体,人的生命终止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从伦理的角度看,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由于生命不同于实物资产,不存在交易市场,也就没有生命价格。这就造成了在评价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时评估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难度,但至少知道有众多因素影响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政府的公共治理、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环境质量、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收入、遗产及所从事的行业等等都可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水平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影响是以人的生命存在延续为前提的。所以,人力资本水平或劳动力并不是影响或决定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惟一因素。要全面合理评估人的生命价值,从而科学全面地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理论上首先要从本源上探索人的生命价值意蕴并厘清其与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从哲学角度吸取有价值的理念,丰富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意蕴。

三、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意蕴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有多层含义,出于研究的需要,没有必要罗列出其所有的价值,基于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评价,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含义:

1.人的生命价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的统一

如果按照马克恩主义价值观,从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界定人的生命价值,很自然会将人的生命价值表述为,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以人的生命作为客体为满足自己、他人与社会而被自己、他人与社会需要的有用性。这种表述揭示的仅仅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即人的生命作为手段、工具的价值。事实上,人不仅是手段,人还是目的,人应当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体。一切价值都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不管是手段还是目的,其前提必须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能够维持延续。所以,人的生命价值除了生命的效用价值外,还应包括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即人道价值[14]。所谓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也称人的生命的人格价值或人的生命的存在价值[15],它指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即人活着,人就具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形式。对于一般的对象来说其存在与否,同其是否有价值是两回事。客观存在着的东西,对人来说未必都是有价值的。但就人而言,他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所有的价值关系都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价值关系存在的基础与前提,所以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是不证自明的。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强调的是某一生命个体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有用性,产生效用价值的基础首先必须是有人的生命存在。一个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的大小都是相对于人来说的。人的生命存在是价值产生的载体,有了人的生命存在,才谈得上主体与客体,谈得上某一生命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或有用性。一般而言,个人的生命活动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贡献越大,人的生命作为客体对满足自己、他人与社会的需要程度越强,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越大。只要人的生命存在,即使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为零,但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也始终存在。也就是说,就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而言,不管其体格是否健全,身体器官是否完整,即使他没有任何能力为社会、他人与自己创造财富,只要他活着,他的生命存在,他就具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生命的人道价值就一直存在[16]。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强调,人不分民族、国籍、贫富、贵贱、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社会贡献的大小等都应享有同等的尊严与权利。因此,尽管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不同,但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是等价的、平等的、没有差异的,是无法用货币衡量的。正是由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存在,才使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是等价的。所以,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产生的基础,人的生命价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相统一。

2.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是人的生命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

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对于作为主体的自身需要和作为主体的社会需要的满足。根据主体的不同,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可以分为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社会价值,完整意义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应是人的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社会价值的统一。所谓生命的自我价值是指生命活动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满足,是个体的生命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的生命的社会价值是指生命存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满足,是个体的生命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贡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也就越大。就生命的自我价值而言,人的生命活动越能满足其自身的各种需要,其自我价值就越大。人的生命的自我价值,受到人的生命长短制约,但人的生命的社会价值不受个人生命长短所限制,它既包括个人生命存续期所做的贡献,也包括死后其生前的成就、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有些英年早逝的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尽管其生命的自我价值短,但其对后世的贡献与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其生命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在价值形态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又具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种形式。对任何人而言,这些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价值在不同的人身上体现是不同的。一个人活着,即使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自食其力,不能为自己与社会创造任何财富,即使他活着是一种痛苦,感觉生不如死,但他活着对家人、朋友可以起到精神慰藉、寄托的作用或起到一种凝聚作用,尽管其生命效用价值中不存在物质价值与自我价值,但生命的精神价值与社会价值却依然存在。

四、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比较及其意义

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不完全等同,但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基于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评价研究的需要,可以将二者之间的众多相同与相异之处,做一些比较。

首先,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包括了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相当于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但这只是哲学意义中人的生命效用价值中的可近似计量的那部分货币价值或物质价值如自我经济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所以,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二者并不完全对等。

其次,在人的生命价值中,人道价值是基础,效用价值是人道价值的延伸。也就是说,从人道价值看,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或者说人与人之间都是一样的,无贵贱之分;但从效用价值看,人与人之间是有量的差别,即在前者基础上呈现出量的差异。

再次,对于生命价值中的人道价值,它是属性变量,而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是一个数值变量,二者完全是不同类的两个变量。管制经济学要对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进行直接量化分析确实困难。由于难以用货币直接计量或无法定量分析,在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研究中完全将它忽略了,对人的生命价值评估,几乎是将人的生命视同“自然物”一样来对它定价。哲学意义中“人的生命无价”,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而言的。人只要活着,他就有做人的尊严与权利,就要求其体面、有尊严地活下去,要求享有人的一切自然权利。

另外,对于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中的精神价值,或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中的非经济价值,无论是在已有的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概念,还是在其评估方法中,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都没有完全反映出来,但这些非经济意义价值又确实存在,对某一特定的人来说它又是有意义的。

最后,在不同领域中,强调人道价值和效用价值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或趋势来看,人道价值将不断凸现,而效用价值将不断淡化,但这只是人们的理想,它只能作为人类的一个追求,至少现在及能预见到的未来是如此。

在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多个维度中,并不是人的生命的各种价值都可以评估,只有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中的经济价值可以评估,但人的生命尊严、生命权利是无价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无法用货币衡量,在评估与对待人的生命价值时,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或忽略人的人道价值;在追求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就可奉行物质至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随意践踏人的生命尊严、冷漠生命、甚至对人任意杀戮。相反,正是由于人的生命具有人道价值,才使人的生命价值具有权利至上性,人的生命权成为人权的最高体现[16],人生而平等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将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等同于人的生命的全部价值或将人的价值等同于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都是缺乏理论依据的。现实中,人们往往注重人的生命效用价值中的物质价值,却忽视人的生命的精神价值,有时过分强调人的生命的社会价值,一味要求人对社会作贡献,而对人的生命的自我价值却避而不谈,这实质是纯粹将人的生命视作一种工具,这种对待人的生命的非科学态度是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允许的。现代文明社会要求将人当“人”看待,重视人的生命,善待人的生命,而不是将人仅仅当作工具,更不能将人的生命当作服务于某种利益或牺牲他人的生命去维护部分人生命的工具。如何对待人的生命,现代文明社会存在一种基本的生命伦理观,即人的生命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命,任何生命个体都以自身为目的,而不是他人、社会或其它事物的工具;人对其生命只有自己才有决定与支配的权利。在人的生命价值的理论研究及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实践中,任何将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割裂开来,只片面强调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中的自我价值或社会价值,或只注重人的生命效用价值中的物质价值而忽视其精神价值,并不是对待人的生命价值应有的科学态度,也没有体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所以,在政府健康与管制政策效益评价研究中,要认同经济意义人的生命价值与哲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尊重生命、以人的生命为本,强调生命的人道价值与精神价值,结合哲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意蕴,丰富经济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内涵,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全面阐释人的生命价值,从而科学全面合理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标的实现程度。

参考文献:

[1]

程启智.人的生命价值理论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2]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陈冬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3] Engel,E.DerWerthdes Menschen [J].Verlagvon Leonhard Simon,Berlin:1833.

[4] Farr,W.Equitable Taxation of Property [J].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s Society,1853,(16).

[5] Wittisten,T.Mathematische Statistik undderen Anwendung Auf National-Economy and Versicherung-wissenschaft [J].Hahnsche Hofburch landlung,1867.

[6] S•侯伯纳.人寿保险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7] 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M].张凤林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8] Crammond,E.The Cost of War [J].The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ety,1915.

[9] Bogart,E.L.Direct and Indirect Cost of the Great World War[M].New York:Oxforld University Press,1919.

[10] 王亮.生命的经济价值解析[J].开放导报,2004,(2).

[11] 陆玉梅.人的生命经济价值的探讨[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3).

[12] 卓志.人寿保险经济分析引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3] Schelling,T.C.The Life You Save May Be Your Own[A].Samuel,B.Problems in Public Expenditure Analysis[C].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68.

[14] 万慧进.论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人的生命价值概念质疑[J].医学与哲学,1999,(3).

[15] 崔新建.略论人的价值[J].人文杂志,1996,(3).

[16] 甘绍平.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Value of Human

Beings i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Based on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Security Regulation Efficiency

HuangWan-huaChengQi-zhi

(School of Economic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hina 430073)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意义;方法

目前,人们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不陌生,大多数企业都已经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然而,对于关系到员工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的OHSAS18001管理体系,并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那么,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适用于任何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管理达到减少及预防因意外而导致生命、财产、时间的损失,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效的保证职工自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高速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各类事故总量较大,随着新闻信息渠道的扩大,各类重大、特大伤亡事故、职业病接踵传来,不免令闻者揪心。这是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巨大冲击,也体现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远远的滞后于经济发展。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存在着无数个潜在的危险源,损坏财物、危害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伤害事故。这些危险有物理的、化学的、人体工效、生物的和其他种类的。体系将危险能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称之为风险,风险可用危害范围、发生机率、危害范围、损失大小等指标来评定。

OHSAS18001:1991为组织提供了一套控制风险的管理方法。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和专业性的调查评估和鉴定,找出存在于企业的产品、活动、服务、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针对不可容许的风险和危险源制定适宜的控制计划;执行控制计划,定期检查评估职业健康安全计划与规定;建立包含组织结构、职责、信息沟通、培训、应急准备与响应等要素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实施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效益,也给社会带来很多益处。

(一)有助于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推动我国在职业健康领域的法治建设向健康化、科学化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促使组织主动的自查和遵守国家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而不是在国家强制要求和指令下实施,并且自觉的承诺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与持续改进,有效的降低人员可能遭受的风险,同时推动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领域的法治建设向科学化制度化发展。

(二)可以协助企业节省成本及建立良好商誉,为企业克服非关税贸易壁垒提供帮助,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效应,顺应国际贸易的新潮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建立相关方对企业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信心;增强买家对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的信心;

(四)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减少企业事故、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企业永续经营。

(五)减少员工的投诉或抱怨,提升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流失,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内部管理的改善,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公司的企业形象。

那么,在建立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实现与企业先行安全管理机制的融合。相信每个企业本来就都有安全管理,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是全盘否定原有的安全管理方式,而是对企业原有工作模式的系统化、规范化,并对其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体系,而是要在建立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体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实现新体系与原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11篇

【关键字】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82-02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在精神上具有更高的需求,因此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很多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对员工的安全检查特别的重视,因此在人员的招聘方面更加的重视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的实际工作范围以及检查的人数。本文主要针对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针对性的对策分析。

一、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的实际管辖范围存在着争议

从目前的医疗发展来看,预防性健康体检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将预防性健康体检的管理工作划分到市或者的区县的防疫站、食品监督管理所来进行管理,并且按照这样的管辖划分已经很久。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由于该工作的管理管辖区域划分模糊并且在分级管理方面存在着矛盾并且长期时间之内没有进行解决而导致其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大多数的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较为单一,因此在业务经费方面存在着短缺的现象,而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成为了该部门服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能够更多的获得业务经费,提供服务效益,各级单位存在着争抢的现象,也就是利用提前收费的方式来进行体检工作的拖延,增加体检的数量,此外,还存在着各级单位检查结果不认可的问题,这就使得受检查者需要多次进行重复性的体现,造成很大的麻烦以及消极情绪,还有一些单位为了扩大业务量而不断的降低收费,等等。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扩大体检人数,各级单位不断的减少体检的项目,但是却造成体检工作质量的不断下降,同时也破坏了相关工作部门的总体形象。

2、预防性健康体检设备较为落后

从目前的预防性健康体检现状来看,各个体检单位的业务经费非常的紧张,进而导致了相关检查设备更新不够及时,检验的方法不够与时俱进,再加上发展空间等方面限制而使得单位的相关技术检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是非常的高,这些就造成了预防性健康体检的效果差异率非常的大,因此预防性健康体检过程中的阳性检出率非常的低,并且还存在着不同单位检查结果迥然不同的现行,这样的结果导致了防疫站的预防性健康体检检查工作漏洞百出。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市级的卫生防疫单位被看作是最为正规的体检但闻,但是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缺乏技术方面的评审以及监督,并且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存在着标准上和条件上的缺失,导致整个体检的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因此总体的检查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二、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实现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管辖范围的明确

由于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辖范围模糊的现象,造成了受检查者非常大的困扰以及麻烦,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下达相关的规定,明确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工作部门的分级以及承担单位,并且还需要明确监督单位,实现相关工作单位在具体工作职责上的明确,避免出现交叉性的越级管理或者是管理工作方面的重复性监督,造成总体工作上存在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不断深入,卫生防疫的相关事业单位能够获得政府的相关财政拨款,因此在业务经费方面相对的充裕,这就需要明确自身职责,认识到社会发展效益与单位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进行组织收入,实现社会发展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不断提高相关工作部门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避免出现由于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而减少体检项目或者是降低收费标准等等,为预防性健康体检效率和体检质量的提供保障。

2、深化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制度改革

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体检工作一般是由被检查单位组织到对点的卫生防疫站来进行批量性的体检,因此,由于实际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受检查者的数量过多或者是工作单位、居住地距离检查单位过远等,交通上的不便利以及生产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就容易造成漏检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相关的管理工作部门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提高检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供保障,实现体检率的不断提高。由于卫生防疫站存在着经费短缺的问题,因此卫生检查人员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并且在在职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及时的现象。相关的管理和监督部门需要根据健康体检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上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型培训,并且逐步形成技术升级的发展制度,实现管理上的规范化,最终提高总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卫生防疫管理工作部门需要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严抓质量关,严格的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工作,注重总体流程上的规范性,避免出现采样或者结果的混淆或者是错位的问题,实现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卫生防疫工作部门工作上的问题而造成了体检质量和体检效率存在问题,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的规范实际的工作程序,注重质量的把握,转变体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体检的实际覆盖率以及体检项目的全面性。健康体检的检查工作部门在预防性健康体检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配合上的问题以及技术上的问题而导致了差异性非常大,最终导致预防性健康体检管理质量不达标。相关的健康体检技术人员需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卫生防疫部门也需要注重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性素质。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12篇

一、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意义

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央行及时调整政策取向,积极进行了资产负债管理。通过诸多操作,央行资产负债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央行以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为导向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同时,较好地完成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这不可避免地对央行资产负债表造成影响,使央行资产负债在安全性、流动性、健康性以及增值保值功能等方面产生重大变化,因此对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行健康性审计很重要。

(一)开展央行资产负债表审计是维护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资产负债表审计,一是可以对资产、负债及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全面准确的鉴定;二是能够对人民银行资产管理的能力以及重要资产的状况和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三是可以对辖区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辖区金融服务管理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能够提高央行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有关部门强化管理,切实维护资产负债表的健康。

(二)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央行内审工作转型

从职责形态看,人民银行中心工作是通过执行货币政策实现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从价值形态看是维护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保证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因此,从根本上讲,关注资产负债和损益是内部审计的天然义务,围绕资产负债表开展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来看,内部审计更需为组织治理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因此,将维护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作为内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促进央行内审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标准确立

央行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央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的配置,它既是实施货币政策的结果,体现了央行作为国家重要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开展金融服务等业务活动的效果,也是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目前,在中央银行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领域,尚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系统性的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标准。结合目前资产负债表健康性标准的研究成果和基层央行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基层央行在本级资产负债表审计时,其健康性标准应为真实完整性、安全性、效益性。

(一)真实完整性

真实完整性标准是反映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否健康的标准,它是基层央行健康性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安全性、效益性的保证。真实完整性标准主要是确认资产负债表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体现为报表反映的事项真实存在,有关业务在特定会计期间确实发生,并与账户记录相符合,没有虚列资产、负债余额;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会计事项均被记录在有关账簿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没有遗漏、隐瞒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无账外资产;报表的结构、项目、内容及编制程序和方法符合规定;准确无误地对报表各项目进行分析、汇总并反映在有关会计报表中。

(二)安全性

安全性标准是体现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所对应的资产与负债是否健康的标准,它是基层央行健康性审计的核心要素。衡量资产负债表各项资产和负债是否安全,主要体现在:各项业务活动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关键控制点、重要业务环节和业务流程是否都得到了控制,从而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充分的遵循,是否有效,有关部门是否能够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维护基层央行的整体健康运行。

(三)效益性

基层央行通过管理、运用各种资产、负债来实现各项职能、发挥职能作用会直接影响央行业务活动的成本收益。因此,基层央行履行职能的效益情况也是衡量和评价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和因素。履职绩效好能够证明各类资产、负债管理是有效的,健康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效益性标准是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较高层次要求。效益性主要衡量资金来源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履职取得的管理效果、政策效应、社会效益及其它影响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框架

(一)审计标准及审计内容

1. 资产负债表的公允性审计。按照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审计部门要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具体到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性审计,就是对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进行审计。结合基层央行的实际,资产负债表的客观性审计主要关注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两项内容:

(1)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客观性取决于央行会计内控活动的有效性,所以,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客观性审计的首要内容。基层央行的会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会计核算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基层央行是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办法和其他内控制度;不相容的会计岗位是否分离、授权审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是否建立严格的审核核对制度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会计信息可靠;是否坚持财权与事权分离;财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保管是否分离;大额开支是否坚持集体审批;日常开支是否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等。

(2)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直接关系报表数据的客观公允性,需要审计人员在抽样的基础上,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取得直接的审计证据,并通过评估样本对报表总体进行判断。在审计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时,由于资产负债表客观性审计内容广泛、涉及部门较多,审计部门不可能对全部资产、负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必须在对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合理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抽查方式,根据抽样情况扩大审计样本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2. 资产负债表安全性审计。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安全性审计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重要资产负债项目所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审计。审计时主要采取内控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式方法,分析评价相关政策、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审计时,首先要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内控情况进行复核性测试,主要关注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关键控制点、重要业务环节和业务流程是否明确;对风险事件的识别能力如何,风险评估的过程、风险应对特别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否恰当;监控是否到位等。以此判断重要资产负债项目的内控体系是否健全、有效。其次要根据各项目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对具体业务操作进行实质性测试。鉴于基层央行主要涉及资产负债表中的13项内容,在对具体业务操作安全性进行审计时,可按照风险导向原则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再贷款、再贴现。再贷款、再贴现是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所形成的重要资产。这些资产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同时,面临着贷款利息计算准确性、本金的安全性及可控性等一系列风险。对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安全性审计是基层央行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中可重点关注再贷款、再贴现申请人申请条件的符合性、审核审批的严格性、发放手续的合规性、利息计算的准确性、资产收回的及时性、账务处理的规范性、相关部门之间账务核对的一致性等内容。

(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基层行重要的资产类科目,其特点是数量较多、占用资金较大、产生舞弊的概率比较高。实际管理中存在着求大求新、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开展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审计有助于基层行核实数量、摸清家底,对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明晰资产权属、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维护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意义重大。审计中可重点关注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的合理性、临时采购手续的齐全性、账务处理的规范性、资产处置的合规性、资产清查的及时性和一致性等内容。

(3)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缴存财政存款。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项目一般是资产负债表中金额最大的一项负债,是人民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也是变化比较频繁的项目。它不仅关系到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的严肃性,也影响到人民银行支付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息的准确性和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到人民银行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实际中准备金存款和缴存财政存款的安全性也存在着准备金率调整不及时、财政存款迟缴、少缴和欠缴、违规行为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准备金存款安全性审计可重点关注准备金存款缴存范围、比例和时间的准确性、考核的及时性、对违规行为处理的适当性、动用准备金存款手续的合规性、与法人金融机构对账的及时性和一致性等内容。金融机构缴存财政性存款安全性审计中可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缴存财政性存款的足额性、相关报表提交的及时性、财政性存款核算的准确性、对违规行为处理的适当性等内容。

(4)经理国库款项。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经理国库款项项目主要涉及到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专项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三个科目。开展基层央行经理国库款项安全性审计,主要关注与预算级次相对应的财政部门分设账户的合理性、收入入库的准确与及时性、拨款与退库的合规性、收入更正的规范性、与财政部门账户余额相符性。未报解各级预算收入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库存报表与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专项存款和财政预算外存款的一致性、地方级预算收入报表与待报解地方预算收入的一致性等内容。

(5)发行基金。基层央行发行基金管理工作在人民银行的工作中占有重要比重,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虽然发行基金未列入资产负债表正表,但重视对发行基金表外科目的审计、加强对发行基金的管理,有利于增加其安全性、更好地维护资产负债表的实质健康性。对发行基金安全性进行审计,可以从发行库管理、发行会计核算、发行基金调拨、复点、销毁等重要环节入手,查找发行基金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3. 资产负债表效益性审计。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在保证资产负债表客观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关注资产负债管理带来的效益性,不仅是提升审计层次的需要,也可进一步促进基层行履职绩效及整体运行效果的提高。效益性主要从资产效益、政策效益两个方面来衡量。审计时主要采取绩效审计的方法。具体内容为:

(1)资产效益。资产效益是指央行资源占用符合经济性和效益性原则,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流动,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际中,可以对再贷款、再贴现、固定资产等的管理情况开展效益性审计。如对再贷款的绩效审计,可重点关注金融机构再贷款申请满足率、对再贷款的依赖程度,分析再贷款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经营效益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等;对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绩效审计,可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购置、分配、使用和维修是否经济、合理,汽车、发行机具、电子设备等是否存在闲置和使用不经济的现象,基建及大额的维修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进度,是否存在超规模、超标准、超预算的情况等。

(2)政策效益。政策效益是衡量基层央行在执行总行制定的货币政策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实际中,可对基层行结合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情况开展绩效审计。审计可通过分析性复核和比率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基层央行资产负债科目的结构变化和规模走势,判断基层央行所采取调控措施是否科学、合理,以此进一步判断基层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审计实施

1. 明确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范围和频率。由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目前正在探索之中,基层央行审计能力和审计资源有限,因此基层央行对资产负债表实施全面的审计是不现实的。现阶段,一是可以按照风险导向原则,从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完整性、安全性、效益性入手,按照上述审计标准有重点、分层次地逐步探索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二是明确审计频率。为对基层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情况进行持续的审计监督,建议每年均根据基层行工作重点或实际情况选择资产负债表的几个重要项目开展审计。

2. 采取适当方法选取资产负债表测试项目。根据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审计部门无法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发表绝对保证的审计意见,只能通过不断修正系统的审计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合理保证的审计意见。为此在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时,审计部门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选取测试项目,如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等。根据与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规避审计风险。

3. 转变审计理念,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央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各类业务活动的综合体现。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整体性强、全局性强,是对内审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开展健康性审计涉及央行管理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问题,做好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一是要转变审计理念。在运用合规性审计思路、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查证的同时,注重从内控视角、管理绩效视角和风险视角进行分析评价,积极引入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现代内部审计方法,探索形成“合规到内控再到管理和绩效”的审计思路。二是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水平。资产负债表审计既涉及到财务知识,又涉及到经济金融知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金融、审计、财务等多学科的知识。加快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为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郭庆平,杨立杰.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探索[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2.

[2]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J].中国金融,2012,(9).

[3]聂健民.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审计刍议[J].华北金融,2010,(10).

[4]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危机应对能力”研究(六)——央行应对危机措施的效果及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0,(2).

[5]宋根苗.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浅议[J].金融会计,2012,(2).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企业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企业和谐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为目标。文章针对企业的和谐发展,从企业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环保效益角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1.前言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和则兴,乱则败”,人力资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则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因而研究人力资源和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使员工具有较多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企业文化业是员工之间联系的扭到,使企业员工促进沟通,增强交流的向心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延伸[1]。因而在进行和谐发展中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公司文化的教育,是员工融入公司文化、继承公司文化、发展公司文化。 

 2.1树立企业和员工均能接受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地发展。例如定义企业的价值是促进社会繁荣,促进公司和全体员工的富裕,将是企业和员工都可以接受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2.2营造团队精神 

 和谐发展中,政治的影响是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员参入。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团队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多渠道、多部门沟通渠道,促进爱企业、爱集体、爱个人的企业文化建立。 

 3.企业和谐发展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3.1经济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发展中,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 

 (1)绩效考核管理[2] 

 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能很好地在人力资源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最重要的部分则体现在奖惩制度上。 

 (2)测评与评估管理 

 人力资源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管理者通过测评与评估,可以对员工有针对性的进行智力投资,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社会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通过做“事”,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 

 (1)强化人员的培训教育 

 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以适应和谐发展的需要。人员的培训教育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强调的除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重要形式。 

 (2)完善社会保险体制 

 员工有较高的人身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保险体制是合理运用社会保险中各个方面的保障手段,从而维护并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动态管理,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规范人力资源的内部流动机制,最大化开发员工的人才潜能,需要实行竞争机制,给其一种使命感和危机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3]。 

 3.3环境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既是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主导的发展。因而,管理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断挖掘人才,使人发挥出最大潜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2)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管理 

 打造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员工的健康管理,这是员工爱岗敬业,保证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指标。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有效地调动了个人及组织预防疾病的积极性,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健康改善效果。 

 (3)对员工的精神健康管理 

 ①提供较好的福利与待遇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不仅需要身体健康的人力资源,还需要精神健康的人力资源。因而,提供给员工较好的福利与待遇以及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是必不可少的管理。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促进其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人文关怀 

 注重对员工关怀,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到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具有充足的自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人人平等友爱的公司文化和氛围。 

 (4)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只有热爱、理解员工,做到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才可能产生共鸣,从而成功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4.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管理,需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力资源的个人利益,才能做到二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14篇

(一)由小变大:从一开始专门针对私营工商业、集贸市场的管理,到现今的“六道检查”及以其为基础延伸出的价格管理、标准管理与海关管理,工商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跟随着社会改革的加快和市场体系的日渐完善,也渐渐的扩大起来。

(二)由单一制系统:由单一的管理监督演变成集组织、协调、控制、服务与监督一身的系统管理,以满足开放市场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于宏观调控的需求。为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商管理要求根据法律规定确认、支持、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完善市场体系。

(三)由单一变多元:管理方法由最初单一的行政方式发展到现在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政治教育交错组合的应用。尤其是在管理法规上的建设,根据经济的发展规律,对破坏市场经济的主体实施违约金、赔偿金支付、罚款、没收财产、冻结银行账户等处罚手段,引导市场经济照规定目标健康发展。

二、工商管理职能

(一)强调良好信誉制度的建立。

即使市场经济有着属于自己的运转规律,但是,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对其制约规范的话,就无法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加大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国外价值观的大规模涌入,是人们遭遇到的危机,经济活动的诚信问题日益严重。假若存在这么一个经济环境,相关经济法律法规不存在或执法无力等同虚设,消费者和投资者双方严重缺诚信操守,那么要顺利进行经济交易是完全不可能的,经济发展也只会停滞不前。要想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消费者及投资者都要求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信誉,拥有健全可行的法律法规。因而,对于市场经济上的管理,政府要逐渐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关注,转而加强对社会各方面事物的监管,提供更优良的公共服务,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建设力度,努力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良好地运行环境。工商行政部门要做好政府下划的对市场经营主体的审查工作,加强审查力度,杜绝不合格者进入市场经济运作体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工商管理部门是行政管理体系的“首脑”。其主要存在目的就是对各经济主体进行引导,让其以符合经济学观点——就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由市场客观规律调节,满足自己获取利益欲望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模式来参与经济活动,确保其经营的利益方向是朝着长远及可持续方面前进,要求各经济主体都有良好的诚信荣誉感,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创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对于经济的管理操作。

1、随着企业不断的改革优化,市场经济的需求日益提高,工商管理部门也根据时代的要求,对过去的经济管理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删一些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调整措施。企业作为有机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及支柱作用,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相关企业管理政策的制定,是在对企业发展现状进行过切实可行的调查分析之后,以确保企业发展利益的目的来进行的。在企业面临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往往面对着该往哪方面前进的困惑,这时候工商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的对企业伸出援手,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后援和支持工作,协助企业顺利度过改革转型期。全心全意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全面、即时、快速的应对企业提出的各类需求和问题,在企业遭遇资金困难期时,加大对其资金援助额度,强调对企业实际困境的解决力度。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企业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企业和谐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为目标。文章针对企业的和谐发展,从企业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环保效益角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1.前言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和则兴,乱则败”,人力资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则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因而研究人力资源和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使员工具有较多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企业文化业是员工之间联系的扭到,使企业员工促进沟通,增强交流的向心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延伸[1]。因而在进行和谐发展中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公司文化的教育,是员工融入公司文化、继承公司文化、发展公司文化。

2.1树立企业和员工均能接受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地发展。例如定义企业的价值是促进社会繁荣,促进公司和全体员工的富裕,将是企业和员工都可以接受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2.2营造团队精神

和谐发展中,政治的影响是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员参入。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团队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多渠道、多部门沟通渠道,促进爱企业、爱集体、爱个人的企业文化建立。

3.企业和谐发展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3.1经济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发展中,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

(1)绩效考核管理[2]

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能很好地在人力资源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最重要的部分则体现在奖惩制度上。

(2)测评与评估管理

人力资源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管理者通过测评与评估,可以对员工有针对性的进行智力投资,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社会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通过做“事”,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

(1)强化人员的培训教育

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以适应和谐发展的需要。人员的培训教育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强调的除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重要形式。

(2)完善社会保险体制

员工有较高的人身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保险体制是合理运用社会保险中各个方面的保障手段,从而维护并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动态管理,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规范人力资源的内部流动机制,最大化开发员工的人才潜能,需要实行竞争机制,给其一种使命感和危机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3]。

3.3环境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既是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主导的发展。因而,管理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断挖掘人才,使人发挥出最大潜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2)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管理

打造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员工的健康管理,这是员工爱岗敬业,保证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指标。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有效地调动了个人及组织预防疾病的积极性,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健康改善效果。

(3)对员工的精神健康管理

①提供较好的福利与待遇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不仅需要身体健康的人力资源,还需要精神健康的人力资源。因而,提供给员工较好的福利与待遇以及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是必不可少的管理。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促进其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人文关怀

注重对员工关怀,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到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具有充足的自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人人平等友爱的公司文化和氛围。

(4)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只有热爱、理解员工,做到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才可能产生共鸣,从而成功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4.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管理,需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力资源的个人利益,才能做到二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