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高血压确诊方法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选择偶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脂?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在明确高血压诊断?区分高血压类型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74例我院偶测血压增高的患者,通过诊室血压监测诊断为高血压,入组高血压组,随机匹配非高血压64人,对其进行血脂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通过分析血脂?24小时动态血压的数据,了解两者对于高血压诊断中的意义?

结果: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的病患与非高血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明确区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具有诊断价值?

结论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诊断密切相关,在偶测高血压病患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明确高血压,并且对区别高血压的类型等具有一定的意义;两者的联合监测,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病人信息,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血脂异常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诊室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其中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占到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器官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器官的功能衰竭及器质病变?2006年曾有报道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3亿,并且患病率?发病率?总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呈现年轻化的特征?有资料显示:20%的冠心病事件?约40%缺血性脑卒中事件?59%出血性脑卒中事件跟高血压具有紧密的联系,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筛选高血压的高危人群,确诊高血压,并确定其发生原因是临床上迫在眉睫的事情?

血脂异常是由于脂质代谢或转运过程中的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其主要监测指标为:总胆固醇( T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为其主要特征?测量患者血脂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在偶测高血压患者中显得尤其重要?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客观的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实际血压水平,是目前唯一一种监测全天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检查方法,具有临床不可替代性?为进一步明确此种检查在偶测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其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价值非常必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自2013年1月-2013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心电科进行ABPM检查的偶测高血压患者,通过诊室血压测量明确高血压诊断,入组为高血压组7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在14-90岁,随机匹配非高血压组共64人,男性34人,女性30人,年龄19-88岁,分别进行ABPM检查及血脂检查,分析其测得的ABPM数据及血脂,明确两项检查在偶测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2 诊断标准 1).所有入选高血压组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既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脂代谢异常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空腹抽血,血清TC>5.18mmol/L(200mg/dl),LDL-C>3.37mmol/L(130mg/dL),HDL-C1.7mmol/L(150mg/dl),有一项异常者均诊断为血脂代谢异常?

2).ABPM的正常值推荐参考国内参考标准:24h平均值

1.3 研究方法

1.3.1 动态血压监测方法:患者均于8:00am,在左上臂同一位置佩戴血压袖带,采用美国太空动态血压监测仪(型号:90217-1Q)测量,仪器设置时间为8:00am-10:00pm每半小时测量一次,10:00pm-8:00am每一个小时测量一次,并对白昼(6:00am-6:00pm)和夜间(6:00pm-6:00am)两个时间段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收缩压,舒张压,并分析其血压24小时的波动曲线?计量过程中要求患者避免剧烈活动,以获得有效纪录>90%?

1.3.2 血脂测量 所有患者均要求采血前禁食12h后,次日清晨采取静脉血,纪录TG,TC,LDL-C,HDL-C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的计量资料进行χ检验,明确血脂异常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是否有统计学差异(P

2 结果

2.1 两组资料比较高血压组血脂异常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高血压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明确高血压诊断与常规诊室血压测量相比较,具有一致性?高血压组中其中7人通过ABPM监测未发现高血压?

2.3 分析高血压组动态血压数据,1).高血压组中共有7个患者通过ABPM监测,无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5%,考虑为白大褂高血压,与文献纪录(10%-30%)基本一致?2.)共28例(37.8%)呈“杓型血压”,44例(59.5%)呈“非杓型血压”,2例(2.7%)呈“深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患者中26例为2型糖尿病(占59.1%),9例为原发性高血压(20.5%),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13.6%),其他疾病3例(6.8%)3.)高血压组患者夜间血压增高14例(占19.0%),白天增高36例(48.6%),全天增高者24例(32.4%),其中白天血压增高者仅占非杓型血压的18.2% 4.)糖尿病合并尿蛋白阳性及疑似阳性患者12例,仅1人血压呈“杓型血压”(占8.3%).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并非简单的两个因素并存,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密切的关系[1]?质代谢紊乱时,过高的血脂在血管壁进行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得动脉内膜受损,内皮功能伤害,最终破坏血管的顺应性,从而使得自主功能失衡从而使导致高血压,也会使得病患的血压昼夜变化曲线消失?

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与高血压同时存在,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或加重高血压[2]?临床上可见肥胖?血甘油三酯升高?高血压?糖耐量减退四联症患者?可见血脂升高与高血压息息相关,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众多文献的支持,但是其一直以伴随指标来测量,本文研究显示其为偶测高血压患者明确高血压具有重要的提示诊断价值?

由于高血压的明确诊断现在仍需要诊室血压的测量,通过非同日安静状态下,二次或多次血压达到诊断标准才可诊断高血压?由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偶测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同日血脂测量来提示该病人的高血压的诊断,其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检查指标,应为临床医生重视?

诊室血压监测一直是明确高血压诊断的血压测量方法,其测量方式是使受测者身心及代谢处于静息时所测得的血压,因其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故治疗也以此为调整血压的标准?而在临床上很早就发现了其存在的局限性?有些受测者来到医院门诊就诊或是病房进行测量,由于情绪波动或是紧张等缘故,甚至一看到血压测量仪或是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就会造成血压波动,从而使血压读数较高,不能客观反映受测者真实的血压情况,并且诊室血压测量只能测得一个时间点的血压,不能反映患者一天24小时的血压波动情况,因此,几十年来,无创型ABPM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高血压诊断与指导降压治疗的一种重要,并且无可替代的检查方式?2011年最新的英国高血压指南甚至将动态血压监测列为高血压的诊断依据[3]?

本研究说明,动态血压监测与传统的诊室血压测量对诊断高血压具有一致性,其完全可以替代诊室血压进行偶测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明确诊断?其中通过诊室血压监测确诊高血压患者中,而通过ABPM血压正常时,应怀疑为白大褂高血压?这类患者同时没有靶器官损害,并且进行多次ABPM监测?白大褂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只能降低诊室高血压而并不能降低动态血压值,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并且六年后的脑卒中危险性增加,因此,ABPM监测在这一部分患者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一昼夜,多次测量,可以更全面的分析患者血压数据,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情况,为偶测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本文的研究中,对明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曲线进一步进行统计,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中大部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此项结果与Sierra A研究报道相一致,非杓型血压在糖尿病中较常见[4]?

Mancia G,及comelissen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昼夜波动规律减少,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神经体液调控机制紊乱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有关?而夜间血压下降减少可能对某些靶器官损伤发生重要的作用?而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为中风,肾脏损伤同样具有预报和监测的作用?因此,ABPM不仅仅对高血压具有诊断价值,对于高血压的分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本研究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阳性及疑似阳性的病患呈“非杓型血压”更是占绝对多数,与蛋白尿出现在糖尿病晚期阶段有关?

但是ABPM并不是一个无缺陷的检查方式,其一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是一个间断监测血压的过程,通过测量时间点的血压来分析数据和绘制血压曲线,也并不能测量24小时不间断的血压;其二,其影响到睡眠质量,尤其对老年患者的睡眠影响明显[5]?最后ABPM其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仅有参考指标,与诊室血压测量仅在一定时间段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大部分时间段,ABPM测量数据较诊室血压监测为低,一些研究者甚至通过相关性研究以缩短动态血压监测时间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6]?

随着ABPM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科技可以改进ABPM的局限性,可以给临床医生带来更客观的参考指标,更丰富的数据信息,伴随人类对高血压的认识的深入,ABPM在高血压诊断,分型,治疗及心脑等靶器官损害的监测及预测方面势必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得到24小时,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作为血压变异指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作为预测PCI后再狭窄的新的监测指标[7]?而这也仅仅是众多研究中的一部分,未来通过更多的医学研究,动态血压的价值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偶测高血压人群通过血脂及ABPM的检查,对这一人群进行确诊高血压,并对高血压分型,对高血压原因的分析,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对预后及疾病的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该检查应在临床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偶测高血压人群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张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0(4):589-591

[2] 胡宜波,杨戈.各期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1700-1701

[3] Bloch MJ,Basile JN.New British guidelines mandate ambulatory bolld pressure monitoring to diagnose hypertension in all patients:not ready for prime time in the Unite States[J]J.J.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11,13(11):785-786

[4] de la Sierra A,Redon J ,Banegas JR ,et al.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pattern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ion ,2009,53(3):466-472

[5] 赵红玉,杨洁,刘静,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68-169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2篇

患者男,公司经理,社区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社区医生建议服降压药治疗。由于患者自已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的血压一直不高,又听说高血压一旦服药就要终生,始终拒绝服药。为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社区医生又建议患者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仍提示患者血压升高。为进一步查找原因,社区医生带着血压计到患者家去测量血压,依然显示血压升高,再请患者用自己的电子血压计测量,才发现患者将血压计的袖带气囊绑在上臂外侧,并未压迫到肱动脉,造成血压测量值不准确。经社区医生指导正确测量血压方法后,患者开始遵照医嘱,服降压药治疗。

案例2

患者男,事业单位职工。患高血压多年,一直规律服药治疗,血压控制达标。有一天在家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立即到社区医院就诊,测量血压为正常范围,医生嘱其维持现有治疗。但患者回家用电子血压计多次测量血压仍为160mmHg。患者母亲因卒中病故,因此患者知道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于是自己增加降压药剂量,但血压仍不见下降。患者开始紧张,请年休假,专门到气候温暖的海南休息2周。在海南社区医院测量血压一直正常,回家后用自己的血压计测量,血压又显示增高。百思不解,转到专科门诊,专科医生建议患者将自己的血压计带到诊室,才发现患者将血压计上的血压计量单位按钮从mmHg调到Kpa,将120mmHg读成16.0Kpa,造成患者心理紧张焦虑,经济损失。

社区血压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防治已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而言,9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基层就诊,而高血压社区防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患者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管理效果,因此规范血压监测对实施高血压社区管理尤为重要。

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血压监测和管理具有以下5个好处。

有助于高血压的确诊一般人的血压有早、晚两个高峰期,而这两个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专科门诊的接诊时间,故易造成漏诊。社区或家庭自测血压可提供特殊时间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对早期确诊高血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老年人或妊娠女性等不方便去医院就诊的人群。此外,社区或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排除因一时工作紧张、情绪波动或考试、应聘等应激状态导致血压暂时升高的假性高血压。

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对患者而言,经常去大医院测血压,不仅不方便,而且患者还要支付大量的有偿服务,社区医院可以提供随时血压测量服务。定期测量血压是监测血压细小变化的敏感措施,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正确评价用药效果和观察降压药物作用时间的重要依据。老年患者,尤其是已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因感觉器官功能退化,各种诱因易引起病情变化,在社区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有助于观察合并症和实施急诊救治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肾病等,而伴有不同的合并症时血压控制目标也不同。高血压急症(血压突然升高超过220/120mmHg)的患者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猝死。通过社区定期血压监测和管理,可以了解病情发展,预防危险发生。

有助于鉴别白大衣高血压有的患者一到医院就紧张,测量血压总高于正常值,但回家自测血压却正常,称为“白大衣”现象。这种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反应性血压升高,早期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但随年龄增长,有可能发展成真性高血压。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社区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可帮助医生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有助于提高对心血管疾病预测能力社区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可更准确、可靠地反映靶器官损伤和心血管疾病预后。

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不足及对策

不足

社区医务人员对血压常规测量方法认识还存在不足。大部分基层医生对动态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理解不深,仅依据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或评价治疗效果;或对患者24小时血压及血压变化曲线几乎不了解,不能准确掌握患者真实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或不能正确评价降压治疗效果,从而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医务人员对规范测量血压的技能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掌握测量方法,造成技术误差。血压测量常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受被测者生理、心理因素影响外,受试者、血压计袖带大小、包围上臂的松紧及位置、听诊器放置位置、血压测量次数和读数(常见的尾数偏好现象)等都会影响血压测量结果。一些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不能按照规范的测压程序测量血压,或简化程序、流于形式、淡忘内容,结果导致血压测量结果误差,疾病诊治、效果评价以及对人群血压控制率统计误差。

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指导不足。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知晓高血压是需要长期治疗的一种慢病,为方便血压监测,许多居民家庭购置了各种类型的血压计。社区医生承担大量的高血压随访工作,部分或大部分患者血压随访信息是通过电话取得的,常由患者报告自测血压结果。但多数患者血压测量方法是按血压计说明书操作的,缺少医生具体指导(测量时间、频率、、方法等),易导致血压测量方法不正确、血压数值不准确,影响治疗调整及疗效的判断,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对策

学习《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南》》《中国血压测量指南》(简称《指南》)是我国第一部血压测量标准规范化和指导性文件,是高血压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测预后的参考文件和医务人员血压测量的准则。同时也是医务人员规范化测量血压的重要依据,对指导公众血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社区血压监测管理的质量,唯一的有效方法就是深入学习《指南》。

积极推广《指南指南》的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高血压管理控制应依附社区,社区医生应开展自测血压的推广工作,规范指导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进一步提高血压控制率和达标率,节省有限的卫生资源。

社区医生在提高自己血压监测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责任推广和指导居民开展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控制高血压有着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的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字】心脏彩超;高血压心脏病;应用意义;疾病诊断

临床中,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中,应该采用有效地诊断方法,找出患者病因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以此提高临床治病疗效。以下对我医院的6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分析, 分析临床中应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意义,为以后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医院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患者年龄在20岁~38岁,平均年龄在203±48岁;患者年龄在34岁~70岁,平均年龄在513±38岁;且患者中均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并排除先天性疾病;然后将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中患者均为30例,试验组患者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平均为513±38岁;对照组患者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平均为513±38岁,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中患者进行临床疾病诊治,对照组中应用心电图诊断方法[1],先对患者平常病情、年龄、患病反应、病程长短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患者病情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对试验组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使用麦迪逊X6 彩色超声仪[2],探头频率为25MHz,用于检测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以及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并计算血液E峰、A峰值比值。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

13统计方法

对本次的研究结果,对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 120 进行分析处理[3],以P

2结果

两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试验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左房增大患者 19 例,左室肥厚患者6例,阳性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后,阳性率为567%;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据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早期其心脏变化多为左房增大,血压持续性升高,不仅会增加患者心脏左房负荷,还将会引发心肌纤维厚肥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治病疗效。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方法,检查患者病情,不仅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心脏功能异常[4],也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降低患者猝死的发生几率,很好的提高患者治病疗效。

应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833%,较心电图检查阳性检出率的567%有更多的优势,心脏彩超在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中,不仅可以及早了解心脏早期变化,同时对心脏变化检测的敏感性也高于心电图诊断方法,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疾病,不仅可以有效检测心脏收缩期功能状态与心脏舒张期功能状态,同时也可以测定右心室与左心室的充盈压,并以此获取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心脏彩色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中有胸闷、胸痛症状时,就对其左心室的全部部位进行观察,根据ST-T以及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且在实际中,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心脏病病情,对及早诊治高血压心脏病有重要的意义,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由上可知,临床中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心脏彩超诊断患者病情,其临床效果好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不仅可以具有较高敏感性与特异性,也可以更直观的诊断患者病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碧均319例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普查结果分析[J] 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07(18):41-42

[2]李新民,张本荣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4(12):76-77

[3]江金锋,林修208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相关性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0,21(14):56-57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状况

本文收集了我院门诊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26例,对其进行血压监测、并发症及用药分析。发现我院门诊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仍有待提高,并发症的合理用药需要加强。

资料与方法

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坐位血压测量,病程、并发症及用药登记。测量血压

结 果

2005年10月~12月共收集226例高血压患者,男145例,女81例。年龄32~76岁,平均59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9.5年。血压

联合用药主要为复方降压片加卡托普利和复方降压片加心痛定。其他包括应用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倍他乐克等。

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的总体血压控制率为43.4%。较我国2000~2001年高血压研究控制率34.8%高,几种降压药血压控制率无显著差异(X+2=3.54,P>0.05)。因其他用药例数太少,未进行血压控制率的比较。在降压药物选择上以复方降压片为多,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较少。这与我院公费医疗体系关系密切。

讨 论

控制血压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已成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重要目标,是评价高血压治疗效果的指标。本调查显示我院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43.3%。分析其控制不良的原因有:①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有效、有规律地服药,认为没有症状或不适感觉就不服药,感到不适时才服药,担心药物不良反应。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增加冠心病、心衰、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引起大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增加。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10~12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可使心衰减少52%,脑卒中减少38%,心血管病死亡减少21%,,冠心病事件减少16%[1]。有规律地服药为血压控制的首要因素。根据药物半衰期明确药物的服用时间、次数,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②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包括合理膳食,限盐(

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我国高血压控制率高,原因在于我院就诊患者多为本企业职工,为全公费医疗,加之患者生活质量、文化程度较高,以及医院的健康教育宣传到位有关。

参考文献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工作;门诊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明显的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最近几年还出现了很多年轻人患有高血压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事实上,高血压的危害还在于它可以引发其它各种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肾病等,为了保证国民的生命健康,我国卫生部门已经提出要大力的展开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1我国高血压治疗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门领导和医学专家就提出了让高血压低头的口号,尽管过去高血压防治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还很低,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把高血压只作为一个疾病放在心血管内科、或者肾脏内科诊治,医师没有从专科的角度去研究怎样使高血压病人诊断明确、治疗理想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总结老一辈医学家的经验基础上,同时向多方专家请教,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之中不断总结。发现高血压既是由不同原因和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又可导致心脑肾的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涉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高血压学。

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后,接下来就应该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由于高血压不同于普通的心血管或是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它不仅涉及到各个组织器官的治疗,而且我们也没有发现一个明确的可以根治高血压的治疗过程,所以,当高血压病人的内分泌系统和心脑肾系统出现症状时,就一定要采取系统化的防治措施,以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日常的饮食习惯或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等,也包括遗传,甚至肥胖等因素,这些都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通过临床的诊断,判断治疗方法的效果是否良好,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对高血压患者有清晰的诊断思路,希望通过设立高血压门诊和高血压病房等相关的措施,能够更好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医治。

2高血压的门诊总结

2.1提高降压疗效,减少靶器官损伤通过高血压的临床诊治能够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降低的效果,直到达到标准的血压值,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更年期的妇女如果患上高血压,其临床表现为容易激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针刺疗法降低血压值,尤其是在清晨进行针刺更能有效的起到情绪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当高血压病人恢复了正常的昼夜作息时间以后,主治医生不能够忽视对病人血压的监测工作。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来的用于降低血压的药物有很多,包括尼莫地平、心痛定、波依定、利降平以及降压避风等多种临床药物,但要注意的是,医生要根据不同高血压病人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合理的治疗,当选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将少降压药物的用量,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不至于引发其它的副反应等症状。实际的临床表现表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针刺疗法后血压都趋于正常。另外,老年人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患者的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升高,致使其脉压差值降低,对心脑血管和肾的损伤都较为严重,当应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之后,可以明显的减轻心肌缺损的症状,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胸闷气短等症状,调节心率的同时降低血压。针刺疗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还可以减轻对于把器官的损害,对头晕目眩、血压不稳等症状也有明显的疗效,因此,针刺疗法应该广泛的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治

2.2高血压研究门诊诊疗效果分析高血压的可行临床治疗模式可以通过诊疗门诊来实现,通过达标率的提高起到对高血压良好的防治效果。

2.2.1研究门诊的工作模式研究门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高血压的治疗很好的在临床诊疗效果上的得到体现,其工作内容首先包括诊疗的程序和中医辨证方案的建立,其更加注重规范与辩证关系的统一;其次是定期的对诊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目的是为了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进行高血压的治疗;最后就是注重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对诊疗信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不同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这样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又能够符合临床诊疗的需求。另外,我国的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的病例总结诊疗的方案,建立其高血压患者的症候类型,例如冲任失调、肝火过盛、肾虚乏力等,再结合中医的治疗方案完善研究门诊的工作模式。

2.2.2研究门诊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中药治疗和中西结合治疗的案例对高血压的辨证疗法以及疗效的观察指标进行了总结,得出研究门诊是一种临床与科研结合的诊疗模式,能够提高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对于高血压的防止和治愈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卫生部门也应该重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期我国医学方面的权威机构出台了关于我国高血压疾病的防控调查,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血压门诊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办法,并且以高血压研究门诊的诊疗作为基础,结合中西技术对高血压的防治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的控制我国高血压的发病人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溱,扬樟卫,胡晋红,等.应用运筹学和数据统计方法优化门、急诊药房窗口配方服务[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983-986.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6篇

血压测量的方法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测量法。就是把针头插入动脉内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准确性很高,但是属于损伤性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不采用,只用于科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中。另一种是间接测量法。如现在常用的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血压。它是非损伤性的,所以可以重复多次测量。它的准确性也比较好,但是要求测量按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测量血压时病人至少要安静休息5分钟。取坐位,伸出右臂,手掌向上。肘部应和心脏同一水平。上臂不能着很多衣服,最好(如在夏天)或只留一层内衣。这就要求房间温度适宜,否则病人感觉寒冷,就会使血压升高。我曾遇到一位病人,在寒冷的冬天来门诊。他穿了一件厚棉衣,里面只穿一件棉毛衫和一件马甲。我给他测量血压时,他把右上臂厚棉衣衣袖的拉链拉开,让我测量血压。我觉得这办法很好。在冬天一般医院的诊室,保温条件不太好。脱衣服吧,感觉冷,不脱吧,衣服穿得很多,都会使血压测量不准确。这位病人的办法很好,值得推广。

医生测量血压时必须思想集中,听觉正常。把血压计的袖带气囊紧缚在病人右上臂,袖带下缘距肘弯为2厘米,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弯部位的肱动脉搏动处。测量时快速充气,待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充气30毫米汞柱。平时一般人不再触桡动脉搏动,那就必须充气至200毫米汞柱以上,以后慢慢放气,速率为2~4毫米汞柱/秒。在首次听到搏动音时(即柯氏第一相)的血压水平为收缩压,待最后搏动音突然消失时(即柯氏第5相)为舒张压。最好相隔2分钟再重复测量一次,取2次的平均值。

血压测量常见不规范的情况

上述血压的测量方法已应用很久。凡是医务人员,不管是医生、护士或其他初级医务工作者,在学校学习时都学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做,影响了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正像交通规则规定,红灯不能行,绿灯才能通行,我想人人都知道,可是实际上怎样呢?不少行人和车辆都没有遵守。

常见不规范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① 冬天衣服穿得太多而诊室房间取暖效果不理想,无法让病人脱去衣袖。就把血压计的袖带缚在衣袖外面或把衣袖强行捋起,把听诊器从袖带下塞进去。

② 放气太快,甚至达到8~10毫米汞柱/秒。

③ 放气至中途没有听清时,不是放气至0点,过2分钟再测,而是再充气,再放气,继续测量。

④ 测量血压人员在测量时,思想不集中,一边测压,一边跟别人讲话。

⑤ 测量血压人员听觉减退。

⑥ 病人在测量血压前没有很好休息,或在测压时精神紧张,或与其他人讲话。

血压计的种类及评价

水银柱血压计 这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一种血压计。用听诊器听诊进行测量,准确性好,已应用约100年。但是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测量。不会的人必须进行培训。由于水银对环境有污染,所以今后可能会被淘汰。

气压表式血压计 比较轻便,易带。但是准确性较水银柱血压计差一些。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机械部件老化等因素可影响准确性。要定期与标准血压计进行校对。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7篇

摘要:

目的评价踝臂血压指数(ABI)对主动脉缩窄(C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无创动脉功能检测仪对46例CA及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四肢血压及ABI的检查,对ABI异常的患者再行主动脉增强CT血管造影(CTA)予以确诊。结果CA患者46例双侧ABI值明显低于正常值(1.0~1.3),且降低的程度一致,双下肢血压均低于上肢血压。而EH患者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ABI值正常。对ABI明显低于正常(<0.8)的患者再通过主动脉CTA检查可发现狭窄的部位及程度。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100%,准确性为96.9%。结论CA患者双侧ABI值呈对称性明显低于EH及正常人群,ABI可作为临床筛查CA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踝臂血压指数;高血压

踝臂血压指数是诊断动脉硬化的主要指标,主要用于检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主动脉缩窄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国外统计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25%,也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3]。由于其起病隐匿,诊断困难,临床上极易误诊。ABI用于诊断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在国内外已被广泛使用[4-7],但是ABI用于筛查及诊断CA,国内鲜有报道。近年来,笔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继发性高血压排查时,通过ABI测定,筛选出可疑CA的病例,再通过主动脉64排螺旋CT予以确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入选人群为2006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经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排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CA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5~41(25±9)岁。对照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5~45(33±7)岁。高血压的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所有入组EH患者均为经过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排查后确诊的患者。

1.2四肢血压及ABI的测量检查前半小时患者禁烟、酒、咖啡等刺激性物品,休息5min。取平卧位,四肢。使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测:首先确认上肢袖带的左、右侧,将上肢袖带依次绑缚于双侧肘横纹上2cm,松紧度以伸入两个手指为宜,上臂自然平放于床上。然后确认下肢袖带的左、右侧,将下肢袖带依次绑缚于两侧脚踝上方2cm,松紧度以伸入一个手指为宜。嘱患者安静勿动,按下开始键,即可自动测量同一心动周期的四肢血压,自动计算双侧ABI的值,自动记录并打印结果。

1.3CA筛查标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ABI判定标准,1.0~1.3为正常,如ABI<0.9,提示患者动脉有阻塞的可能。笔者筛查CA的标准为双侧ABI<0.8为高度可疑,行CTA确诊。

1.4CTA对双侧ABI<0.8的患者,采用GEhigh-speed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主动脉全程的增强扫描,扫描时患者屏气,扫描范围包括主动脉弓,胸、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主动脉图像的处理通过血管分析软件进行。扫描层厚3mm,造影剂为碘海醇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给药,注射流速为3mL/s。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A及EH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清肌酐、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CA患者的ABICA患者双侧ABI均低于正常值(1.0~1.3),EH患者ABI值正常。CA患者左、右侧ABI均低于EH患者左或右侧ABI(P<0.05),但CA患者左侧与右侧AB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CA患者的四肢血压CA患者四肢血压明显异常,双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血压(均P<0.01),但CA患者左下肢、右下肢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患者双下肢血压高于双上肢(均P<0.05),见表3。

2.4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ABI<0.8为临界值,所有行ABI检查的96例患者中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为93.5%[43/(43+3)],特异度为100%(50/50),诊断的准确性为96.9%(93/96),见表4。

2.5CA患者四肢血压、ABI及CTA图像见图1。

3讨论

CA是主动脉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闭塞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年龄多<30岁,常表现为降主动脉起始部管壁局限性狭窄,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上肢血压较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低于上肢血压,与正常情况下的下肢血压应高于上肢血压不同[4]。通过CT或主动脉造影不难诊断。但是,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只测量其上臂血压而没有注意到下肢血压的变化,则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ABI是指踝部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以往多用于对闭塞性外周动脉硬化疾病的诊断。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的方法,单侧ABI的计算是指该侧踝部动脉收缩压(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和双侧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8]。正常人踝部收缩压应大于等于肱动脉收缩压,因此ABI值应>1.0。ABI检测所基于的原理是,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美国心脏协会专门制定了ABI的判定标准,ABI0.9~<1.3为正常,如ABI<0.9,提示患者动脉有阻塞的可能。《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亦提出,ABI<0.90为异常,通常认为ABI值在0.4~0.9时提示血流量轻到中度减少;ABI≤0.4时常提示血流严重减少[9]。近年来,国内外多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ABI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2,5-6],经动脉造影证实的中度以上闭塞性外周血管病,ABI诊断的敏感度约95%,特异度100%[10]。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1-13],ABI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

临床上ABI被广泛用于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而其对CA的诊断价值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CA患者ABI值对称性降低,且明显低于EH患者的ABI值(P<0.05),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100%,准确性为96.9%。ABI降低的机制是当患者有CA时,双侧下肢的血流灌注对称性降低,测得的ABI也降低,与外周动脉阻塞或狭窄导致的外周血流减少道理相同。本研究通过动脉功能检测仪所测得的四肢血压值是同一心动周期的血压,较其他分别进行四肢血压测量的方法所得的血压值更加准确可靠,因此得到的ABI值也更加精准。对所有发现ABI明显异常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均发现主动脉不同部位的狭窄。为什么将ABI<0.8作为筛查CA的临界值,是因为临床上笔者观察到ABI在0.8~0.9之间(即轻度异常)时,通过增强CT检查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并未发现有CA或下肢动脉病变出现,容易出现误诊。ABI值越低,筛查CA的准确性也越高,主动脉狭窄的程度越高,因此临床中当发现有ABI明显降低,尤其是双侧对称性降低的患者,应考虑到CA的可能,应及时对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主动脉CTA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ABI值降低是CA所致,或是下肢动脉硬化所致,通常的判断方法是:当双下肢血压或ABI降低的程度不对称,如一侧正常或另一侧明显降低时,或双侧减低的程度有较大差异时,应考虑为外周动脉疾病导致的ABI降低。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双下肢动脉狭窄往往下肢血压与ABI的降低是非对称性的,患者多高龄、合并糖尿病,或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过下肢彩超或血管造影检查可以确诊。对CA患者四肢血压的变化,研究发现CA患者双下肢血压均低于双上肢血压,且双下肢血压对称性降低,两侧血压降低的程度无明显差异。通过测量患者四肢血压及ABI的变化,很容易发现CA患者下肢动脉血流的异常变化,再通过主动脉CTA即可迅速明确诊断,与单纯通过下肢血压减低诊断CA相比,下肢血压与ABI同步异常更提高了CA诊断的特异度。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166-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重危病人生命体征人工监测已逐步被心电监护仪所替代,但普通病人的生命体征仍需人工检测,目前尚不能用其他方法替代。动脉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因检测血压方法不正确,产生错误的结果,出现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而影响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本组随机抽检2007年10月我院内科门诊病人100例,分别由本院参加医学“三基”技能考核的临床住院医师、临床护士作动脉血压测量。按教科书[1]测量方法要求进行评估,操作合格率为78%,测量值误差11~78mmHg,现就产生误差原因作如下分析,供同道借鉴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从2007年10月内科门诊病人中随机抽100例,抽调本院内科副主任医师1人、内科主治医师2人、主管护师2人,组成考核小组,由我院参加“三基”技能考核的临床住院医师5人、临床护士5人,要求按教科书测量血压方法,用袖带加压法,用汞柱式血压计给病人测量血压并计数,再由考核小组按教科书要求,用同一血压计,以同种测量方法,测量同一肢体,作对照检测。结果为:临床医师操作合格率为84%,临床护士操作合格率为72%,总合格率为78%,测量值误差11~20mmHg14人、21~30mmHg5人、30~40mmHg2人、78mmHg1人。(因正常人双侧上肢血压差别可达10mmHg,所以误差1~10mmHg者未作统计)

2 讨论

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其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虽然较精确,但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危重疑难病例,临床上常用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医院常用汞柱式,本法优点为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但易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医务人员往往忽略细节,而未按教科书要求规范操作,犯低级错误,导致血压测量值误差。结合本组100例检测结果,本人将出现误差原因作如下总结:

2.1 测量前由于患者未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使受检者血压比实际值增高11~20mmHg(占本组4%)。因此,除危重患者外,一般患者均应休息5~10分钟再作测量。

2.2 血压计0点、肱动脉听诊点、右心房不在同一水平面(占本组8%)。按规范操作要求,被检者肢体(通常选右上肢)应轻度外展、伸直,尤其是血压计0点、肱动脉听诊点、右心房应在同一水平面,本组其中三例是血压计0点高于肱动脉听诊点和右心房约15cm,使受检者血压比实际值低12~18mmHg(收缩压),其余5例是血压计0点、肱动脉听诊点在同一水平,但低于右心房约20cm,使受检者血压值比实际值升高22~28mmHg。为了避免此项误差,医务人员必须将血压计0点、肱动脉听诊点与受检者右心房置同一水平面。卧位检测者,血压计0点、肱动脉听诊点平受检者腋中线水平,座位检测者,血压计0点、肱动脉听诊点平受检者第四肋软骨水平。

2.3 血压计袖带捆缠位置错误及松紧度不适造成测量值误差。冬季就诊患者,由于穿衣件数较多,且内衣袖口较紧,医务人员图简便,节约时间,只将病人衣袖卷至肘关节上约5cm处,血压计袖带正好缠于肘关节上,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进行测量。由于衣袖卷起对肱动脉近端压迫太紧,导致医务人员听诊不到肱动脉搏动声音,而错误判断为患者病重检测血压值为0,经考核人员将患者衣袖脱下,检测血压为78/40mmHg,(本组占1%)。因袖带捆缠位置低于正常位置,(正常位置应在肘关节上3cm)使受检者血压值比实际值低11~20mmHg(占本组5%)。由于袖带捆缠过紧(正常应可插入1指)使受检者血压值比实际值低12~16mmHg(占本组2%)。为了减少这一误差,受检者上肢必须伸直并轻度外展。同时,袖带捆缠松紧应适度,袖带下缘距肘横纹3cm,听诊器胸件置于肘横纹上肱动搏动处。

2.4 忽略听诊间歇,误判测量结果。(占本组2%)听诊间歇是测量血压听诊过程中,出现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一段无声阶段。其特点是:随着汞柱下降听到“咚”(收缩压)“咚”、“咚”、“咚”之后,出现30~40mm的无声阶段,随即又出现“咚”、“咚”、“咚”(舒张压)的声音。这一无声阶段即为听诊间歇,正常人无此间歇,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收缩压在180mmHg以上者),有时会出现听诊间歇。忽略听诊间歇,往往会把听诊间歇上方的最后一声“咚”误判为舒张压或将听诊间歇下方第一声“咚”误判为收缩压。为了避免这一误差,医务人员在测量血压时,可向袖带内充气使汞柱上升、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继续注气使汞柱升高30~40mmHg,缓慢放气听诊。当发现患者血压增高时,可向袖带注气,使汞柱上升至250mmHg以上再放气听诊。

综上所述,动脉血压检测是临床医务人员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体格检查项目,其准确性至关重要,每一位医务人员均应按教科书要求,规范操作,避免因血压值误差影响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9篇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09 A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Farmers Routine Phys ical Examination.ZENG Chun_lai, WEI Tie_min, WANG Shu_ying, et al. Department o f Cardi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Lishui, Zhejiang 3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fects and the accuracy of blood pressuremeasurement during farmers'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MethodsThe farmers' r 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Lishui City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random st 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the sphygmomanometry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was evaluated. The accuracy of blood pressure readin gs was assessed by using dual_head stethoscope. The data of all respondents (n =2081) were rechecked with mercury sphygmomanometer.Results There were many err ors i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such as unsuitable environment, inadequate re st before measurement, incorrect cuff and stethoscope placement, deflated too qu ickly and so on. The readings of rural community physician were slightly higherthan those of the on_site review of the measurement[SBP(125.28 ± 23.41)mmHgVS(124.62±22.39)mmHg,P

[Key words]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Blood pressure measu rement; Quality control

准确测量血压对于诊断、治疗高血压非常重要,但是农民健康体检多由乡镇卫生院承担,为 了明确在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的方法是否存在缺陷、血压测量的准确度如何,我们于20 08年8月到11月对浙江省丽水市辖区农民体检点进行了抽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丽水市辖四个区县市(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龙泉市)14个乡镇 及社区卫生院进行随机分群抽样21个体检点,在这些体检点参加农民体检的所有对象为受 调查对象,共2081例,年龄(53.74±15.84)岁,其中男性893人,年龄(56.02±16.02) 岁,女性1188人,年龄(52.03±15.5)岁。从这21个体检点的血压测量工作人员中随机抽 样20位作为观察对象。

1.2 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现场评估员对抽查点血压测量环境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每个血压 测量员5人次血压测量情况,对其血压测量方法正确性进行评估。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 下,现场评估员使用双听头听诊器评估血压测量员血压听诊读数的准确性,每个血压测量人 员核对5人次血压测量读数。对抽样调查点的所有病人在血压测量员血压测量完成后由经现 场评估员再次使用水银汞柱式血压计复核血压值。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 mHg为高血压。

1.3 统计学方法:血压测量值以(x-±s )表示,不同测量人员测量的血压值以 及不同测量工具测量的血压值之间的相互比较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 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20位医生的血压测量方法:每位医生测量5位体检者,共100人次,发现53%的 血压测量现场环境光线不够明亮、噪音大,81%的受测者没有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基 本上是一到诊室即开始测血压。11%的受测者血压测量时医生没有使受测者上臂与心脏处在 同 一水平,38%的血压测量时袖带的下缘没有放在肘关节上2.5cm,52%的血压测量听诊器探头 被 塞入袖带,83%的血压测量放气过快,81%的血压测量在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 以上时没有再次测量,18%的血压测量值记录为奇数。

2.2 2081例对比血压测量结果: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所得血压值高于复核的结果[收缩压( 125.28±23.41)mmHg对(124.62±22.39)mmHg,P<0.05;舒张压(77.61±12 .51)mmHg对(77.24±11.22)mmHg,P<0.05]。108例被乡镇社区医生诊为高血 压的病人经复核为正常血压,45例乡镇社区医生测量血压正常者经复核为高血压。现场评估 员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75%(640例),其中男性占13.17%(274例),女性占17.59%(36 6例);乡镇社区医生测量 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70%(743例),其中男性占15.57%(324例),女性占20.13%(419 例)。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总体上乡镇社区医生测量的血压较高。

2.3 使用双头听诊器同时测量100例(20位医生每人5例)结果发现:乡镇社区医生测量血 压与现场评估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收缩压(129.58±21.48)mmHg对(130.58±23.38 )mmHg,P>0.05;舒张压(79.51±11.09)mmHg对(80.14±12.50)mmHg,P >0.05]。

2.4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四个体检点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各个点使用的电子血压 计的品牌也不尽相同。在这些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汞柱式血压计比较测量中发现,514例使用 电子血压测量结果显著高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收缩压(133.21±21.62)mmHg对(126 .78±21.09)mmHg,P

3 讨论

血压测量是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是使用水银汞柱式血压计 听诊法测量血压。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测量器械问题、受测者精神状态、 上臂与心脏相对位置、血压读数尾数偏好等[1]。血压测量不准确一方面可导致治 疗不及时或漏诊,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另一方面导致不必要的随访和治疗,增加病人 的焦虑情绪,浪费了社会资源。因此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按照中国高血压指南[2]中正确血压测量的要求对农民健康体检点血压测量员 血压测量 方法进行了评估,发现存在现场环境较差,测量前未经充分休息,袖带和听诊器位置放置不 正确,放气速度过快等问题。血压测量的结果显示乡镇社区医生测量的血压总体上略高于评 估人员测量的结果,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例数增加近5%,部分血压正常者被诊断为高血压, 而部分高血压者被认为是血压正常,可见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准确性的问题应该引起重 视。

本研究发现评估员和血压测量员在使用双头听诊器同时对同一体检者进行测量时,血压的读 数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造成血压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不是听诊判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 不同,而在于测量方法的正确与否。

部分体检点使用电子血压计作为健康体检时血压测量的工具,结果显示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 明显高于水银汞柱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均值两者相差分别达6.34mmHg和2 .69m mHg,可见尽管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诊所血压可以使用经国际标准(BHS和AAMI)检验合格 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但在大规模人群中筛选高血压患者时使用电子血压计值得商榷。

总之,当前农民健康体健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不规范问题,必然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应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参考文献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10篇

康宝制药是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国医药强势企业之列,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

主导产品: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康宝得维(非洛地平缓释片)、米氮平(一线抗抑郁药)、法莫替丁、惠复得、脑蛋白水解物、可立停、留普安等。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个亿;有6~7亿的中国成年人“血压不理想”。

目前,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不完善,高血压诊断方法的限制,高血压用药的不规范,高血压宣传的很多误区,造成了过度诊疗和诊疗不足同时存在,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1.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完善 高血压诊断标准界限值“140/90 毫米汞柱”是人为划定的,只是参考切点,不是金标准。

2.我国高血压基础数据不准确或欠缺 中国“有超过3.3亿高血压患者”的数据是估算的,是根据小样本调查的发病率,按人口总数标化计算获得,可能与实际情况差距极大;血压调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血压测量影响因素众多,测量的准确性存疑。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按照现有方法和诊断标准,高血压误诊率很高,青少年的血压数据缺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制定主要基于欧美研究数据。但是,国际上关于血压正常值区间、高血压诊断标准、用药原则、药物副作用等都存在不同观点。

3.高血压诊疗不规范 存在诊断简单化,低危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甚至终生服药的获益受到质疑。被诊断“高血压”,对患者的心理及婚姻、家庭、就业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高血压的诊断必须科学而慎重。

4.血压计量设备误差大 无论是水银血压计的“柯氏音法”还是电子血压计的“示波法”都存在局限性,加之血压本身的动态变化,造成血压调查数据争议大。

5.宣传误导大 正确的观点得不到有效宣传,例如:高血压诊断需要非常谨慎,血压不是越低越好,轻中度、低危人群不需要用药,降压药未必需要终身服用,不达标的血压也要关注,高血压药物的危害等等都未得到宣传。

6.国家经济负担重 2003年高血压的经济负担为622.5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383.85亿元,间接经济负担238.66亿元。

我们正在建立中国人血压管理数据平台,希望完善中国青年人血压诊断标准;建立高血压诊疗示范基地,研究规范血压管理模式,培训高血压专业医师;研制更科学的血压计量设备;权威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等。

非洛地平缓释片介绍

商品名:康宝得维

药理作用:本品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适用病症:高血压、心绞痛。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11篇

诊室血压

概念 诊室血压又称偶测血压,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诊室血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高血压并进行分级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因为绝大多数已有的流行病学、临床随访和临床治疗试验证据的血压数据都来自诊室血压的测量。通过诊室血压的测量可获得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从SBP与DBP值又可以获得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AP)值,PP=SBP-DBP,MAP=DBP+PP/3。

具体方法和要求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BHS和AAMI、ESH)的电子血压计。

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成年人的臂围25~35 cm,可使用气囊长22~26 cm、宽12 cm的标准规格袖带(目前国内商品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的规格:长22 cm,宽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儿童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测血压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茶,排空膀胱。

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必要时加测下肢血压,选择宽度>16 cm的袖带。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

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 cm。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 mm 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 mm Hg/秒)缓慢放气。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0。

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一音)和第Ⅴ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12岁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为舒张压。

血压单位在临床使用时采用毫米汞柱(mm Hg),在我国正式出版物中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1 mm Hg=0.133 kPa。

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末位数值只能为0、2、4、6、8,不能出现1、3、5、7、9,并应注意避免末位数偏好。

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

脑卒中、冠心病 全球61个约100万受试人群的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汇总资料显示,不同年龄组的成年人诊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均呈连续的、对数线性正相关关系。诊室血压从110/75 mm Hg起,每增加20/10 mm Hg,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1倍。按此数据计算,SBP每升高2 mm Hg,脑卒中事件增加10%,冠心病事件增加7%。

慢性肾功能衰竭 多因素干预前瞻性研究(MRFIT)证实,在长期随访中,随着血压分级递增,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3级的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10~20倍。

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易受到许多因素干扰,存在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测量次数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影响对血压数值的判断,从而影响个体患者的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关联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尤其在血压测量次数较少的情况下。

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尽量安静,温度适当,被测量者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并排空膀胱。紧张、焦虑、疼痛、疲劳、膀胱内充满尿液等均影响准确测量血压。焦虑明显升高血压,SBP甚至可迅速上升>30 mm Hg。大部分人到诊室由医护人员测量血压时会出现警觉或防御反应,引起血压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白大衣效应,是导致诊室血压值高于实际情况下血压值的一种常见原因。白大衣效应在临床上可使一些正常血压者诊断为轻型高血压,也使部分患者在评价降压疗效时产生假象。

上臂必须或者仅有内衣。如果穿着过多或过厚衣服,例如毛线衣,则测得的血压不准确或者听不清柯氏音,使得测得的血压读数常偏高,因为需要更高的气囊内压力来克服衣服的阻力与弹力。

气囊和袖带的长度、宽度对准确测量血压极为重要。气囊的长/宽比值≥2:1,气囊的宽度应能使包裹的范围≥80%上臂长。如果采用标准长度的袖带测量血压,在臂围过大者测得的血压偏低,在臂围过小者测得的血压偏高。因此,在儿童、肥胖、臂围大者以及测量下肢血压时要使用不同规格的袖带。在儿童和偏瘦成年人,使用长18 cm、宽12 cm的小号袖带;在肥胖或臂围大者,使用长40 cm、宽12 cm的大号袖带;测量下肢血压时,应使用长42 cm、宽20 cm的下肢特制袖带。

水银柱血压计内的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在刻度零处,刻度管必须垂直。出气孔不能被堵塞,否则水银柱上升反应迟钝造成测量误差。

通常测量诊室血压采用坐位,但是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平卧位改为站立位后的1~5分钟时测量。测量站立位血压时,要注意将上臂置于有支撑的物体上,或者用手托住被测者肘部位置,并使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

采用水银柱血压计和柯氏音听诊法测量血压时,使用钟形听诊器部件对于听取音调较低的柯氏音较佳,使用面积较大的膜形听诊器部件则较容易触及肱动脉,尤其对肥胖者。在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有时在柯氏音第一音与第五音(消失音)之间出现较长的听诊间隙,可能低估SBP读数。应注意气囊内充气压力必须高到足以使桡动脉搏动消失。凡<12岁的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建议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DBP。

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左、右上臂血压相差较小是正常现象,如果左、右上臂血压相差>20/10 mm Hg,则提示可能存在锁骨下动脉等处的外周血管病,应该作进一步检查。

心律不规则时,要想获得准确的血压读数较困难。长心动周期使该周期的DBP下降而使下一周期的SBP上升。偶发早搏影响不大,但频繁早搏或心房颤动时影响较大。反复多次测量(一般6次)取平均值可减少误差。

不同测量者同时测量获得的血压读数有时也有较大误差,误差主要来自对柯氏音判断和数值读取的主观性,因此要求测量者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测压方法与步骤。

核心提示

血压测量的步骤

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

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大多数成年人使用气囊长22~26 cm、宽12 cm的标准规格袖带。

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以柯氏音第I音和第V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连续测量2次,每次至少间隔1~2分钟测量2次,若2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 mm Hg),应再次测量。

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对疑似有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在临床上采用诊室血压进行诊断和治疗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诊室血压的优缺点。血压是否升高,不能仅凭1次或2次诊室血压值来确定,需要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血压变化和总体水平,必要时,结合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才能较合理地评价患者的血压水平。

动态血压

概念 动态血压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获得的血压值,这种诊断技术称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

由于ABPM克服了诊室血压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因此,能较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

ABPM采用的是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仪内的电动泵使上臂袖带自动充气,根据压力示波法或柯氏音听诊法测压原理拾取信号并记录、储存SBP、DBP和心率值。

方法

测压间隔时间的设定 通常可选择15分钟或20分钟。一般而言,为了提供诊断性资料,夜间测压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为30分钟或60分钟,甚至不测,但为了考核降压疗效或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则应作连续24小时血压监测,并且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保持一致。

监测结束后,储存的数据可通过计算机或专用分析仪打印出每次测量的血压值和一些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

注意事项

自动测量血压时,佩戴袖带的上臂要尽量保持静止状态。

袖带位置移动或松脱可导致较大的数据误差或测不出。

睡眠时,上臂位置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准确性。

部分数据因可信度较差,分析时应该舍弃。

有效的血压读数次数应该>监测次数的80%,每小时有≥1次血压读数,否则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较差。

常用的动态血压参数和正常上限值请参见指南。

应用 ABPM能提供连续24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段的血压平均水平,较敏感地、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状况,能观察到血压变异和血压昼夜变化的节律,相对诊室血压在评估靶器官损害及预后方面更为准确。目前,ABPM主要用于以下临床情况。

检测和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在诊所或医院内血压升高,但动态血压值正常,约占轻型高血压患者的1/5。

评估高血压严重程度 动态血压参数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程度较诊室血压关系更为密切。

评价与指导高血压治疗,检测降压效应 ①治疗前后动态血压随时间的趋势曲线呈明显分离状是判断降压效应的主要参考标准。评价治疗过程中血压的总体水平、作用高峰与持续时间,计算降压效应的谷/峰(T/P)比值和平滑指数(SI),可调整降压治疗方案与服药时间。T/P比值是降压谷效应值(下一次剂量前2小时血压下降的平均值)除以峰效应值(最大降压作用时间段2小时血压下降的平均值)。SI是治疗后24小时内每小时血压下降值的均数与标准差的比值。②根据血压波动程度和昼夜节律状况选择治疗方案。③提高降压治疗的疗效考核水平,包括合理选择对象、简化设计、减少样本量。

分析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诱因 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血压检测,可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降低之间的因果或时间顺序关系。

点评

ABPM虽然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顽固难治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以及评估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但是目前主要仍用于临床研究,例如心血管调节机制、预后意义、新药或治疗方案疗效考核等,因此不能取代诊室血压测量。

自测血压

概念 自测血压是自我测量血压的简称,由于通常在家中进行,所以也称为家庭血压监测。

自测血压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在反映血压水平和评价降压治疗过程方面能弥补诊室血压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以及对疾病处理的参与意识。目前,自测血压在评价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上已经成为诊室血压的重要补充。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并普及的将来,借助互联网,通过自测血压数据还可以实施人群血压监控和高血压治疗随访。

电子血压计 由于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简便、直观且无主观偏差,因此,大部分人自测血压时采用电子血压计。

较早期研制的电子血压计大多数测量结果不准确,各种品牌型号的电子血压计在采用压力波震荡法测量原理确定SBP与DBP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近年来,已经有较多品牌电子血压计通过了国际性验证标准[BHS和(或)AAMI]的考核,准确性较满意。尽管如此,临床上尚无具体考核每一台仪器准确性的简易、统一方案。

方法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室血压测量基本上相同。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BHS和AAMI)考核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腕式和指式电子血压计。

手腕部位置因明显低于心脏水平,测量数据相对偏低;手指部位的动脉压力波形提前受到反射波叠加,测量数据相对偏高并且变异较大,因此在手腕和手指部位进行自测血压还有待继续研究。

自测血压时,记录2次读数的平均值,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

关于自测血压方案,尽管尚未统一,一般建议每周测3天,每天测2次,每次测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较平稳者,可以每月测1~3天;当治疗方案变更或者血压极不稳定者,需要每天测量,连续监测2~4周。

自测血压正常值的上限,在最近一项17个横断面研究的荟萃分析中推荐135/85 mm Hg,日本Ohasama地区人群纵向随访研究也获得类似数值,这与白昼动态血压的正常值上限相一致,相对应于诊室血压140/90 mm Hg。

应注意,患者向医师报告自测血压数据时可能有主观选择性,即报告偏差,患者有意或无意选择较高或较低的血压读数向医师报告,影响医师判断病情和修改治疗。有记忆储存数据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可克服报告偏差。血压读数的报告方式可采用每周或每月的平均值,如果能采用图表形式显示血压变动趋势则更好。

由于消除了白大衣性升压效应以及采用较多次数测量,使数据更接近均值。自测血压值常低于诊室血压值,其中SBP的差别更明显,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此种差别更明显。然而,极少数人可能在自测血压时产生异常升压反应。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点评

自测血压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虽然目前阶段它还不具备条件成为决定临床诊治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更准确可靠的有记忆功能的电子血压计的问世,随着在长期前瞻性随访研究和临床治疗试验中证实自测血压比诊室血压能更有效地判断预后与指导治疗,自测血压将成为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血压变异

概念 血压受各种生理、病理、精神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波动。所谓血压变异,就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近年来,血压变异成为血压测量的热点问题。以上3种血压测量方法除了评估血压水平,还可用于评估血压变异。

衡量指标 反映血压变异程度的指标,通常以不同时间≥3次血压读数的标准差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由于标准差大小明显地取决于血压水平,血压平均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大,所以又采用经血压水平校正后的变异系数(标准差/血压值)来表示。在美国一项一般人群包括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Ⅲ)中,根据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的数据,SBP标准差在第10、第50与第90的百分位数分别是2.2 mm Hg、6.4 mm Hg与15.1 mm Hg,SBP变异系数在第10、第50与第90的百分位数分别是1.9%、5.1%与12.0%。因此,可以初步将长时血压变异增大的SBP标准差切点定为15 mm Hg,SBP变异系数切点定为12.0%。大于这些数值认为长时血压变异增大。非同日血压测量次数>7次,所获得血压变异参数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

经血压水平1次校正后的变异系数,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受血压水平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2次校正,衍生出独立于血压水平的变异系数(标准差/血压值x),公式中的x值是血压水平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指数,可以通过曲线拟合法估计。在不同人群中x值不同,在ASCOT-BPLA(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试验-降压治疗分支)研究的人群中,x值是1.78。

还有一些辅助指标能反映血压变异,例如多次血压读数的最高值、最低值以及多次血压读数中每两个相邻血压读数绝对差的平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直观地了解血压波动情况。

分类 血压变异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时血压变异和长时血压变异,影响两者的因素是不同的。

短时血压变异 指24小时内血压波动的程度。

影响短时血压变异的因素,包括体力活动和情绪等,主要通过交感神经活性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快速、短暂地调节血压。例如,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昼夜改变影响血压昼夜水平或血压晨峰。

多年来,对血压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血压变异,例如白昼高峰值和血压晨峰,提示短时血压变异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病事件有一定关联。

长时血压变异 指数天、数周、数月或数年期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

影响长时血压变异的因素,主要是机体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状态,包括年龄、性别、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动脉结构或功能、摄盐量、季节、治疗持续性和治疗方案。动脉结构或功能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与长时血压变异的关系最为密切,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与长时血压变异呈明显负相关,敏感性越低血压波动越大。因此,在老年人、女性以及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如脉压明显增宽、微量白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者,长时血压变异往往明显增大。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存在大动脉与小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机体对各种刺激的血压反应性增强,导致血压的自身稳定机制减弱。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12篇

1.如何准确评估血压?

人体血压是一个不断波动的变量,许多内部或外部因素均可影响血压测量数值,因此高血压的诊断不应仅根据1欢血压测量结果确定。对于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需要结合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数据确定高血压的诊断。

若患者存在导致血压升高的暂时性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急性感染等),需待相关诱因去除后再对血压进行重新评估。

24h(或更长时段)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全面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并发现隐匿性高血压与诊室高血压,对于确立或排除高血压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家庭自测血压对于高血压的诊断亦有很大帮助。

2.什么是血压正常高值?

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

若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称之为正常高值。

正常高值血压也称为高血压前期。这是因为当血压>120/80mmHg时,其心血管受损害的危险性已经开始增加。同时,如果不积极干预,这部分人群未来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发展成为高血压。

因此,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应该被视为早期防治高血压的重点人群。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可以使多数高血压前期者免于发展为高血压。

3.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有明确致病因素的血压升高,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急慢性肾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这些患者在去除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后,其血压可以恢复正常。

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前,需注意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很多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能提示继发性高血压。例如有肾炎史或贫血时,可能提示肾实质性高血压;存在肌无力、发作性软瘫或低血钾,常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可能提示嗜铬细胞瘤;夜间打鼾者需注意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等。

经过多种药物充分治疗后血压不能满意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也需注意筛查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

4.应选择哪一侧上臂测量血压?

健康成年人双侧上肢之间的血压测量值可以有所差异,可能左侧高于右侧,也可能右侧高于左侧,但多数人两侧上臂的血压相差不多,其差值一般≤20mmHg。若两侧上臂血压测量值差异过大,需注意筛查血压较低一侧的大动脉有无狭窄性病变。初次就诊的患者应同时测量双侧上臂血压。双侧血压测量值不同时,建议以血压较高一侧的血压读数作为诊断与疗效评估的依据。

5.为什么要鼓励患者自测血压?

仅在医疗机构测量血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测量血压的频率,使得我们难以更为全面细致地了解其血压水平,特别是血压昼夜波动与血压变异性。此外,医院这一特定环境还可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产生一过性影响,导致白大衣性高血压(或称诊室高血压),仅仅依靠诊室血压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的血压分类错误。另一方面,又可能使那些在诊室血压正常但在其他环境血压升高(即“隐匿性高血压”)的患者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

采用家庭自测血压与诊室血压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并更为密切地监测降压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对于有条件在家庭中自测血压的患者及其家属,应首先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技术要领,指导其采用正确规范的方法测量血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测量血压时应选用符合计量标准的袖带式血压计,不宜使用腕式血压计,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高血压可以根治吗?

临床上>.95%的高血压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难以确定其确切病因。对于此类患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治疗。近年来经常见到一些药物或器械的广告,自称“可以根治高血压,使患者免于终生服药之苦”等等,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

7.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到什么水平?

按照我国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在4~12周内将血压控制在

8.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物?

若患者血压增高幅度较小(20/10mmHg),初始治疗即应选择2种降压药或选用新型固定复方制剂,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药治疗的最大降压幅度约为20/10mmHg,此时应用1种药物很难使其血压达标。临床研究证实,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物。

9.联合应用降压药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是作用机制互补、降压作用相加、不良反应抵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以下6种联合用药方案作为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与利尿剂,ACEI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ARB与二氢吡啶类CCB,二氢吡啶类CCB与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与β受体阻滞剂(BB)。

一般不宜联合使用的组合包括:ACEI与ARB,ACEI与BB,ARB与BB,非二氢吡啶类CCB与BB,中枢降压药物与BB。这些组合方式或不能起到降压效果相加的作用,或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故应避免。

部分患者经过2种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不能达标,可考虑3种药物联合,此时ACEI/ARB与二氢吡啶类CCB和利尿剂的组合方式适合于大多数患者。

10.如何处理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患者在接受了

在高血压患者中有20%~30%为难治性高血压。由于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往往难以通过服用降压药物得到满意控制,因此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重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血压测量数值是否准确并进一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拟交感神经药物、口服避孕药、红细胞生成素、对乙酰氨基酚以及部分中药(如甘草等)均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其中非甾体抗炎药升压作用最为明显。由于老年人常常并存因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腰腿关节疼痛,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现象很普遍,因此当老年人服用降压药物疗效不佳时应详细询问其是否正在应用可能升高血压的药物。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56-0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内形成夹层血肿并延伸所形成的,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我科2003~2008年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现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2003~2008年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16例主动脉夹层,男14例,女2例,年龄27~72岁,同时合并高血压的15例,冠心病的5例。临床表现:突发胸、腹、腰背部、或几处先后割裂样剧痛的11例,轻度疼痛2例,胸闷、气短的3例。查体血压升高的15例,双侧血压不对称或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者4例,周围大血管及心脏出现异常杂音者5例,双侧肺内哮鸣音及湿罗音者3例。辅助检查 心电血氧监测 16例入院后均行心电血氧监测,心率失常者7例,心电图大致正常者5例,低氧血症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主动脉增宽及/或发现双腔者2例,伴主动脉瓣返流者3例,少量心包积液者2例。磁共振检查 本组13例行主动脉磁共振检查,均发现夹层样改变。螺旋CT检查 本组1例因首发腰部疼痛行腰椎螺旋CT检查,发现主动脉局部增粗,复查磁共振确诊。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入CCU病房,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心率、血氧等变化。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痛应用度冷丁、吗啡,应用硝普钠、拉贝洛尔、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静滴,口服倍他乐克,ACE-Ⅰ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严格控制血压,对休克患者应用多巴胺,使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之间。保证心、脑、肾灌注基本正常。

2 结果

该组病情好转出院者10例,病情平稳转外院治疗者3例,死亡者3例。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内形成夹层血肿并向远端或逆行延伸所形成的,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1]。过去认为本病少见,发病率5~10例/百万人员/年。但近年来,临床诊断病例逐年增多,可能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相关病患的发病率增多和临床重视、辅助检查完善有关。本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及马凡氏综合征,其他有动脉硬化、损伤、炎症等,年老的发病者以高血压病因为主,年轻的患者以马凡氏综合征主[2],本组病例中,15例发病后测血压升高,其中4例不知自己既往患高血压,11例虽知,但平时血压控制不良,均≥140/90 mm Hg,符合本病的发病规律,但其中1例,发病后测血压140/90mmHg,追问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日常血压120/80mmHg左右,考虑和动脉硬化有关,但从血压来分析,仍是较基础血压升高明显,应引起警惕。但本组病例6例青壮年患者仍然以高血压病因为主,这和近年高血压、动脉硬化年龄趋向于年轻化有关,应引起重视。此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其病情发展结局是:瘤样扩张的主动脉壁外膜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患者迅速出血、死亡或压迫一些重要脏器供血血管,引发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此病病死率的关键。

本病发病时,多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疼痛部位、范围、强度常反映病变的大致部位、范围、强度及扩展情况。初发部位往往与主动脉撕裂部位有关,目前多认为A型首发前胸,继之背部、腹部。B型首发背部,但有例外,如少见的逆行发展者,本组1例可能是此种情况,MRI确诊A型,但疼痛首发背部,继之出现头痛、头晕、胸闷、胸痛,较典型。本病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疼痛较轻,症状不典型,未及时确诊,从而未使血压充分降低,有可能使夹层进一步发展,甚至危及生命。本组病例中1例,初发症状感背部两肩胛骨间疼痛,并不重,血压轻度升高,心电图示慢性供血不足,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以冠心病治疗,疼痛一度消失,半月后突发剧烈胸腹疼痛,MRI示发现C型主动脉夹层,应引起重视。有的呈剧烈的胸背部疼痛,较多见,此时诊断须紧急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因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须立即应用抑制血小板、抗凝、甚至溶栓药物,但部分病例,早期鉴别有一定难度,因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早期可不典型,CTA及MRI虽可确诊,但均须搬移患者去放射科,耗时较长,有一定危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重要的无创方法,可床边进行,尤其对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可靠,其它类型时有漏诊。注意本组病例有5例行B超检查仅1例确诊,仍不能完全鉴别。此种情况,应首先对症处理,包括降压、止痛等,综合各种信息,仔细分析。而且偶有病例夹层可影响到冠状动脉,造成并发急性心肌梗死,须仔细鉴别,万不可溶栓,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待病情稍加稳定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夹层发生后,部分病例可影响主动脉分支血管,从而导致其相应脏器缺血,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影响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肺部动脉、脊髓动脉、肾动脉、腹部动脉等,导致发生一侧肢体脉搏减弱或消失、偏瘫、昏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截瘫、少尿、肾功不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与之相鉴别的疾病较多,如:肢体动脉栓塞、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危象、急性肺疾病、急性胸膜炎、脊髓出血或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肠系膜血管意外、急腹症等等,须认真分析,仔细鉴别。

日常我们往往强调四肢血压对AD的诊断的重要性,但本组病例四肢血压异常仅3例,且部分病例影像学证实夹层经过肢体供血血管,却未对供血造成影响,应引起高度警惕。

死亡3例表现为血压波动幅度大,和/或疼痛不缓解。因此主动脉夹层患者一经确诊,药物治疗即应开始,无论手术与否,因其病理基础,可发生再剥离,故均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疼痛、降低血压及主动脉压力,阻止主动脉夹层的进一步分离。应使心率达60~80次/min,收缩压控制在100~120 mm Hg的理想水平,或维持尿量25~30mL/h的最低血压,以预防其进展及其他并发症。应注意,有的病例有相关血管缺血重者不应降压,再者应警惕主动脉及分支受压阻塞导致假性低血压者,以至未能充分降压,造成夹层持续发展,甚至危及生命。疼痛缓解是夹层动脉瘤停止发展、治疗显效的指标。只有疼痛缓解后,才可行主动脉造影检查。在急性期(6周内)病死率很高。治疗的原则是封闭撕裂的入口,手术仍然是A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B型主动脉夹层,认为如果没有缺血性并发症,血压可以控制,药物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3]。

参考文献

1 高明明,胡大一,麻景豫.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治疗[J].中级医刊,2000,35(6):34-36.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14篇

自测血压的6大意义

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结果,应该提供给医生,作为常规血压测量的补充,千万不可自行调节药物。

自测血压的方法

在诊所或者医院偶测血压一般都是采用柯氏音听诊法。其原理是利用充气袖带压迫动脉血管,随着袖带压力的下降,动脉血管呈完全阻闭-渐开-全开的变化过程,可通过辨别动脉血流受阻过程中的过流声音及相应的压力点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用柯氏音听诊法测血压,应选用经准确校正的水银柱血压计。患者应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静坐至少5分钟,应双脚着地、上臂置于平心脏位置。为保证测量准确,须使用适当大小的袖带(袖带内的气囊应至少环臂80%)。血压至少应测量2次,收缩压以听到的第一音为准,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首选水银柱血压计,但由于培训柯氏音听诊法较难掌握,故在家中也可以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等。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

自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测量要求:

(1)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气表式及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正好在刻度“0”处。使用标尺必须垂直。气压表式及电子血压计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2)使用12~13厘米×35厘米标准袖带。气囊太宽,测得的血压比实际低;气囊太窄,测得的血压比实际高。

测血压步骤:

(1)袖带缠于上臂,松紧适度,气囊中部正好压住肱动脉,气囊下缘应该在肘弯上2.5厘米。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匀速充气,待触知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压20毫米汞柱。然后,以2~3毫米汞柱/秒,稳定地放气。

(2)收缩压是指清晰听见第一次心搏时的压力读数。舒张压取声音消失的读数,声音消失后应再听10~20毫米汞柱,然后完全放空气囊。

在某些患者直至袖带内压力下降到零,脉搏声音才消失。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儿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心输出量(如贫血、甲亢、妊娠)及明显血管扩张(运动后)的患者。此时就以声音突然变小时作为舒张压。

另外,在某些人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常于较高压力时听到脉搏音,随着压力下降,此声音消失,以后在较低压力水平又重复出现,这种较早出现的、短暂的声音消失被称为听诊间隙。它可持续达40毫米汞柱,因此,很可能对收缩压造成向下的误差,或者对舒张压造成向上误差。克服的方法是:在充气时用手按压桡动脉,直至脉搏消失后才停止增加压力。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并发症;壮医;目诊;裂隙灯显微镜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71-01

高血压[1]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 (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可致心、脑、肾等多器官并发症。壮医肉眼观察目诊眼征[2]在并发症诊断中具有简、便、验、捷之作用。但肉眼分辨率及视野有限常致漏诊,因此,提出同时使用裂隙灯显微镜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临床确诊高血压病患者32例为观察对象。者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6~80岁,临床以头痛、眩晕、气急、心悸、疲劳、耳鸣而就诊。壮医目诊肉眼观察眼征均显示动脉血压偏高,经水银柱血压计检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确诊。

1.2方法

1.2.1壮医目诊法《壮医药学概论》壮医目诊通过观察人的“勒答”(眼睛)上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及其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判断人整体及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为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提供依据。检查方法是被观察者取安静座位,医生坐患者的对面,先嘱患者双目平视,再轻轻将患者眼睑翻开,借助肉眼检查观察患者巩膜和虹膜高血压病反应区位置。

1.2.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在目诊中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者巩膜和虹膜高血压病反应区,此时巩膜上的脉络粗细、色泽、走向和虹膜上的时钟定位、反应区均清晰可见高血压眼征[2]。并拍片在电脑进行分析。

2结果

2.1壮医目诊结果壮医肉眼观察目诊高血压眼征[2]:大多数患者眼睑出现轻度浮肿。白睛(巩膜):定位于“头部”即11~12点钟的高血压反应区位置(根据壮医目诊的定位规律把巩膜和虹膜按时钟划分为12个钟点区域)的脉络根部增粗、扩张、弯曲成螺旋状;部分脉络末端见瘀斑点,病久者脉络颜色深暗、脉络分叉;反之则鲜红、单根或双根无分叉。黑睛(虹膜):纤维纹理模糊,周围有一色彩浓厚的乳白色环。

2.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全部病例除见以上“壮医肉眼观察目诊高血压眼征”部分征象外,还见有白睛(巩膜)脉络末端瘀斑点,脉络颜色深暗、脉络分叉,在裂隙灯显微镜的观察下清晰可见白睛(巩膜)脉络分叉向心脏区域(时钟定位1点钟,右眼白睛)反应区延伸。黑睛(虹膜)纤维纹理散乱,尤其心脏区域(时钟定位3~4点钟左眼黑睛)纹理明显模糊散乱。同时,所有患者均发现心血管并发症在眼睛的表现。

2.3心电图及X线胸透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0例左心室肥厚,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心律失常。

2.4治疗结果经过积极降压、改善冠脉供血和减轻心肌耗氧量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好转。

3讨论

近年来,尽管对高血压病的研究或认识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但它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WHO预测,到2020年心血管病死亡率占首位。左心室肥厚[4]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猝死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其诊断主要通过胸部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壮医目诊[3]作为壮族医学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壮族称眼睛为“勒答”,认为其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人地三气精华之所系,人体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勒答”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壮医目诊诊断高血压病[2]是通过观察患者白睛(巩膜)和黑睛(虹膜)的相应反应区所获得的阳性眼征,尤其是白睛上脉络的走向、大小、颜色、弯曲度及末端瘀点,瘀斑大小及黑睛的改变等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预后。

早期壮医肉眼观察目诊诊断高血压眼征的同时,可借助5倍~5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随着裂隙灯显微镜应用于壮族医药,确诊率及对并发症的诊断更加科学。裂隙灯检查仪最早于1911年由瑞典眼科学家Gullstrand所发明,1920年Vogt加以改进,成为目前裂隙灯显微镜的蓝本。基本原理是当灯光透过一个裂隙对眼睛进行照射的时候,形成光学切面,可观察眼睛各部位的健康状况。观察结果显示,其不仅可以显示高血压眼征,还清晰显示心血管受累情况。

综上所述,在壮医目诊中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可早期发现高血压并发症,对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8.

[2]李.李彤.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M].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

[3]黄汉儒.中国壮医学(1版) [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