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篇

在应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精通案例材料,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做好精心的案例教学设计,明确案例教学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中的“美化工作表”时,可以从教学素材库中选择图文并茂的文档作为案例,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为表格格式设置的操作方法,以表格美化方法和条件格式的使用方法,并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如命令设置的选择,工具栏的显示及调整,边框线、底纹和颜色的设置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操作过程,或者采取教师讲解而学生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作品通过课件上传功能传到服务器进行展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过程,掌控案例教学的节奏,在学生阅读案例和分析案例时,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真正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选择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应用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选择教学案例,实现层次化的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图文排版与打印输出”中的“制作电子报刊”时,可以依据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选择教学案例,使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有所得。对学困生,教师可以着重讲解电子报刊的定义,让学生认识报刊的基本要素:报头:报刊名、刊号。出版人、出版日期和期数;报眼:即为导读栏;报体:除去报头和报眼以外的部分,以及如何确定报刊主题、选取与筹集稿件、版面设计和文本输入等,选择简单的电子报刊,并向学生演示用Word进行制作的过程,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熟悉简单电子报刊的制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学优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电子报刊的定义,以及电子报刊的基本要素,选择较为复杂的电子报刊,如版面风格和变现形式多样,版面内容创意十足,整体结构图文并茂,报刊内容与报刊主题和谐统一等,然后向学生演示Word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图片与自选图形、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和文件保存等,最后让学生自主去制作复杂的电子报刊,掌握设置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案例,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把握时机呈现案例,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案例呈现主要分为三种:理论知识的实例阐述、学生模仿参照的作品示例和教师或者学生操作示例。每种案例呈现方式都有其适合场合,对不同示例内容与教学方法起着不同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呈现案例,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教师在讲解“邮件收发与信息管理”中的“创建电子邮件”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操作示例形式,通过向学生展示电子邮箱的优势,利用电子邮件的便利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趁势引入创建电子邮箱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创建电子邮件的方法,其教学过程为: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添加附件和收信处理等,以及管理通讯录、设置自动回复、修改密码和常规选项设置等邮箱管理操作,而学生只需要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并通过经常性的使用加以练习,对创建电子邮件的方法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轻车熟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时机呈现案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4引导学生仔细观摩,注重案例操作实践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2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将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到学籍档案管理中,已成为学籍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这对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计算机系统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信息查找方便等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快速地输入、阅读、输出和利用学籍档案信息,方便快捷。

其次,计算机巨大的内存容量,满足了当前招生规模扩大,学籍档案数量迅速增加而需要的存储空间需要。一台计算机可以存储历届学生的学籍档案,并且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各级学生学籍档案的日常管理。由于实行专人管理,档案的保密性强,工作效率高。

第三,计算机的搜索查询功能,也为学籍档案的查询利用提供了方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输入查询条件,调取任一考生的信息,用传统方式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找到的数据现在仅需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做到,为管理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利用计算机中某些软件,可以对相关学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学生加深对自身的了解、高校提高管理水平、用人单位找到更合适的员工和制定合理的用人计划提供方便。第五,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籍档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原来需要几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一到两人就可做好,减少了档案管理的人力成本。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措施

高校要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管理,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要引进一套规范、标准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

目前,在高校中使用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一般是通过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或有实力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开发的管理软件这两种途径获得的。软件公司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虽然其设计原理遵循了国家档案实体分类法的规定,基本适应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需要,但是这类软件更适用于文书档案的管理,用于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稍显牵强。另一类学校自行开发的软件,完全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设计,比较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但其分类标准却欠规范。因此,高校引进软件时,可与软件公司约定,要求开发人员根据本校实际,在原有通用软件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或有条件的高校在自行开发软件时,在基于本校工作实际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实体分类法的规定制定分类标准,使其在适应自身学籍档案管理需要的同时,更加标准和规范。

(二)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加强培训

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除了先进的管理软件之外,还必须建设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能熟练操作使用这些管理软件的专职管理队伍。要保障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大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及管理能力,特别是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施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这些人员及时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管理意识和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为本职工作服务。

(三)建立网络互联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对要求了解的学生的信息是不同的,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与学校各部门管理系统的互联,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调用学籍档案中的信息,减少了重复劳动和查阅纸质档案的时间。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因此还应该实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相关管理模块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对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促进区域教育网络的进步。同时,由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协调、人员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实现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互联,通过计算机管理同时辅以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保证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效率。

(四)注意学籍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由于成人教育系统分布比较广泛,有多个校区和工作站,总校与各分校及各分校之间都要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因此学籍档案应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学籍档案中又包含了很多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需要保密的,要求管理软件应具有一定的学籍信息安全与保密功能。一方面严格审查网上公布的信息,避免涉及学生隐私的信息及保密内容被到网上。另一方面确保学籍数据信息安全,采用防火墙、安全、控制权限等技术保护措施,防止泄密、数据丢失等问题,保障成人教育学籍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3篇

我校属于农村高中,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建设严重不足,在校生9000多人仅有两个机房和四名信息技术教师,授课量之大可想而知。我校的学生98%都来自农村,他们在进入高中前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部分知道的也是在当地的网吧中见到的,再者学生的层次差别也非常的明显,这都成为了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的难题。

在郑州的一次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中,第一次听到“学案”一词,并被她深深吸引。所谓“学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操作性强的东西即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因为人多机房少,所以每班的课时量很少每周一节,为了在非常紧张的教学时限中完成任务,我们常常是一上课就讲,紧接着就是练习,学生听没听懂,会不会操做,根本就没时间去检测和了解。所以信息技术课便形成了“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的很迷糊,结果很糟糕”的局面,最后有的学生就不愿意去上信息技术课了。“学案”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困境。下面是“FP2003超链接”的学案,原来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先通过“学案”做好相关准备,只需1节课就很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学习目标】

1.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了解链接的种类。

2.掌握创建链接的各种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书签式链接

2.Web链接

3.Email链接

4.框架式链接诶

5.图像映射

【学法指导】

1.超链接的概念、作用、特征及原则可参考课本

2.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想回到前面的操作怎么办

方法A:在选中的文字上点右键,取消超链接即可

方法B: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

方法C:使用快捷键ctrl+z

3.怎样去掉超文本链接下的下划线

方法:在链接代码加入如下代码: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将会去除下划线

4.超链接的视频或音频不能正常播放

方法:检查是不是安装了相应的播放器

【知识结构】

【学习反思】

1.动态超链接和静态超链接的区别?

2.超链接中应注意精确性。

通过上面几个版块的设计,学生按照上面的提示和要求很容易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老师只需用来答疑即可。在解决完所有疑问之后,老师还可以用更精确的语言把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并给学生留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老师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避免了满堂灌的授课模型又很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教学的“最优化”。

另外,通过长期观察,“学案”的运用还有其他突出优点:

1.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2.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而学习工具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所以学习信息技术不能止于技术,而是要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更深层次的目标。但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表明,我们的学生在主动性、创新性、探索性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大问题。

通过总结我发现只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潜质超出老师的预料,很多学生都拿出了令人吃惊的创意,教师要作的就是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当学生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教师给予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学案的编写工作赋予学生适当的权利,就是很好的还学生以空间的做法。

4.学案的使用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受农村当地条件与教学方式的限制,教师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缺乏科学依据,教学效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这成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电子档案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电子档案袋,并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将教与学的过程有机统一起来,通过电子化平台进行评价与反馈,将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进而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内涵

1.电子档案袋的定义广义上说,电子档案袋是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能够存储大量信息的电子库。狭义上说,电子档案袋主要是用来存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与心得,包括学生制作的作品、平时学习中下载的学习文档、记录的读书笔记等。因此,电子档案袋也可称为学生的无纸化成长记录袋,它汇聚师生的评价信息与学生各阶段的学习作品。其中,评价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自身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等。2.电子档案袋评价的优势电子档案袋不但容量大、查阅方便,可以永久地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且其评价方式在评价效率上也有极大的优势。只要具备网络与计算机就可以实施电子档案袋评价计划,在电子档案袋中可以存储超大容量的学生作品。例如学生用Scratch制作的动画、游戏程序或是用WPS等制作的精美电子小报与演示文稿等,这些都是传统档案袋所无法进行大量存储的。此外,电子档案袋通过软件管理系统可轻松地对存储的教学评价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对评价结果与评价过程一目了然,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方便学生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其次,电子档案袋评价具有客观性。在电子档案袋中记录的学生作品更加直观,评价起来更为准确。评价过程要从作品的立意、学生掌握的知识、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活跃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片面强调学生成绩,目的是给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有勇气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从而更好地成长。教师在评价中也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前行。

二、电子档案袋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评价目的、内容与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电子档案袋评价时,教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与内容,制定出完善的评价标准,才能在实施过程中避免失误或重复操作。电子档案袋评价应以公平性、导向性、鼓励性为原则,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元化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较为准确地评价为目的。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应让学生也了解清楚,让学生将自己最好的作业作品以终稿的形式保存。例如在学完WPS文字的应用后,我要求学生设计一页A4纸大小的电子小报,小报的色彩与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在学WPS演示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某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在介绍完Scratch软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小游戏等动画作品。我还定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份文档存储在电子档案袋中,文档包括学习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的问题、实践中没有掌握的操作步骤等。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标准要具有指导性和客观性,在布置学生任务前要让学生明确每项任务的评价标准。例如在布置电子小报作业时,可以分为学生素养及表现力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努力程度、作品表现力、知识与技能运用、团队合作精神、进取精神评价等;还有方案设计标准,包括格式、排版、美化、创意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块。2.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电子档案袋评价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师生要利用好这一评价方式更好地进行教学。例如在学生上传自己的作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借鉴他人的优点,强化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建议,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也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美化,完成后由各组互相评价并打分,总结操作经验,交流制作技巧,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3.认真实施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实施前教师必须掌握软件系统的功能及操作步骤。系统一般由项目任务主模块下分为作品提交、学习反思、作品评价、主题讨论等子模块。其中,作品评价子模块又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电子档案袋评价系统里教师要注册自己的账号,以便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查看、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进行解答。学生登陆自己的账号上传作品,通过互评模块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自评模块对自己的作品与作业进行总结。在学生登陆模块里,学生要注意分类上传的信息,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编辑的操作。无论是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还是教师考评,师生都应当持有认真的态度,注意系统模块功能,按步骤进行操作,并对上传的信息技术作品做出科学地评价。

三、电子档案袋评价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战略管理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案例教学在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描述一个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讨论与决策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构成了案例教学的主体,双方在合作、开放、互动的前提下,对问题和疑难情景进行分析研究。

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一种理念或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艺术性。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理念和思想,而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主要以企业发生的现实战略管理问题为探讨的核心,营造一个仿真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地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条件的实际问题。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各种各样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学习和处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2 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是指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和相关的软件工具,借助科学的方法,对诸如图文声像等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的技术。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主要指在教学中如何更充分地把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信息手段与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新兴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优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更能够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好的互动,从而促进合作精神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案例收集与整理阶段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 开展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拥有数量众多的体现现实性、典型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特征的案例。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收集案例大多是年代久远的经典案例和近期发生的案例,教师之间因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部分案例被重复地用在不同的课程上,学生产生强烈的倦怠感。在战略管理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中,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大量战略管理案例的素材,进行深加工和修改,再分门别类整理形成案例库,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同时,容量巨大的网络空间为案例资源的存储提供了载体。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搜索引擎,其功能越来越强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信息技术工具,进一步提高搜寻有价值案例的速度和质量。

3.2 案例展示阶段

传统的教学中,案例材料怎样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一直是困扰着教师的难题。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采用口头表述或文字资料的方式展示案例,展示时间很短且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仔细思考相关问题。学生对案例内容大多是简单聆听或是走马观花,案例展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难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没有很好地完成战略管理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战略管理案例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便利条件,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利用课下时间对案例进行仔细阅读、收听和观看,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和把握案例的重点,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利用网络空间和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成为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开展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案例展示的过程中,不能仅充当发号施令者,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启发性和提示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案例,思考案例中相关战略管理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体现战略管理应用性的特征。

3.3 学生学习阶段

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学习和分析案例,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应用的程度。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探索通过什么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案例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自由、平等地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分析案例的效果。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为了避免雷同,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尽量用别人没用过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发他们的自主创造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指正和激励,公开公正地对有创新性的作品给予表扬,对雷同的作品要批评并督促改进。通过激励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为案例的分析讨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工具,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群组聊天、微博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推进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

3.4 教学效果评价阶段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指实施了案例教学方法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定,制定什么样的评价衡量标准。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公正和公平性,避免学生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为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点评的理由要恰当充分,让学生有所感悟,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形成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为了体现评价结果的公允性,需要获取更直观的统计数据来佐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匿名投票,引导学生更加自由地对所有作品进行评判。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评价体系的改革,改变了单纯教师评价的方式,扩大了评价主体的范围。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浏览、分析和评判,真正发挥学生评价主体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基金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钟曼丽.《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方式综述[J].企业导报,2011(1上).

[2] 邵一明.提高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学案导学 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教学方式上有其独特性,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通常采用讲、演、练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出现的现象是基础能力强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困难,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很低。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信息技术教学呢?笔者在近十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学案导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和探索。

一、基本模式

导学案是由教师设计,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包括:学习目标(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学能测试、反馈提升。导学案的设计以学生主体合作、探究及教师主导为原则,注重实用性。强调在原有知识、经验上逐层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帮助学生梳理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

在“学案导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导学案的特点

1.以“学”为宗旨。设计导学案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学习习惯都应考虑在内。

2.以“知识梳理”为重点。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3.以“问题探究”为关键。带着问题学习使任务更加明确,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探究合作来解决新的问题。

4.以“巩固练习”为落脚点。导学案中要有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一是巩固所学内容,二是能够在练习中拓展提升。

三、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把书本中的内容照搬到学案中。学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必须起到“指导”的实际作用。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也就失去了制作学案的意义。同时也无形地增加了教与学的负担,在本就短暂的课堂上无法灵活地驾驭。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

2.学案的指导进度不必按学案既有的模式进行,即要灵活地处理各环节。只要是为解决本节的问题和知识服务的,只要是学生能轻松且有针对性的目标的学案,就是好学案。

四、对信息技术学科学案模式的设计与探索

1.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要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平或实现怎样的目标,必须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我们对学习目标的指定必须认真思考,全面把握,把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应付了事。

2.明确学习方法。由于学科特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有很强的倾向性和现实意义。所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法在本学科中应用得较多,但是不能凭一方法一走到底,不能把它当做万能法。每节应该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才对。要给学生提示清楚,不能笼统行之。我们的学案在这一点上往往趋于形式,而没有深入的思考。另外,没有学法就如同不给盲人拐杖一样可悲。那如果方法不明确学生就跟无头苍蝇一样了,所以也就出现了我们常见的课堂效果不佳的现象。

3.对学习步骤的分解与设计的思考与探索。学习是一个过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把这个过程分解,用符合我们学科特点的步骤实施学案的制定,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导学案教学启示与思考

1.学案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载体,学生可以凭借学案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这既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学案教学可使教师从繁重的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指导,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案辅助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具有灵活、可操作的特点,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7篇

“导学案”是指遵循素质教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用以辅助学生进行自学的教学材料[1]。“学案导学模式”即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借助于“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而后再由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导学案进行充分利用,除了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从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精心编写导学案。一份合格的导学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完成学生自学的过程。“学案导学法”的本质就是变教学为引导,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学中,而后通过生生、师生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在实施“学案导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领悟能力的不同,帮助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和时间等进行适时调整。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通过颠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实现由“重教轻学”到“教学并重”,从“灌输”到“导学”,从“教师指导”到“自主学习,教师促进”的多重转变,从根本上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行改革。

2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与以往教师的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始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而非学会知识,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明显的原则来呈现教学内容[2]。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导学案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导学案媒体呈现方式丰富 通常来说,导学案以纸质版的形式通过文字描述来呈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导学案可以将多种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呈现。如可在校内网中上传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自学之用,学生看过视频之后,可以通过电子学案对知识点进行疏理,以便更为扎实掌握新的教学内容。

导学案完成方法多样 学生在学习常规学科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课堂上,因为有较多的课时学习基础知识,所以几乎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完成学案,而且大多都只能利用纸笔进行。而高中阶段就有所不同,一般一周会有一次信息技术课程,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课程中有一部分是技能操作,只有通过参加实际的课外体验之后,才能完成相应的学案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探索精神。

导学案使用方法各不相同 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要将学生完成的学案集中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讲课方式以及讲课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案做得很好的学生来交流心得,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课与学习的效率。

3 “学案导学”的教学体验

学案教学这种方式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 在展开教学工作之前,教师一般会提前印好学案,让学生能够提前预习,能够根据学案的内容来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哪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会有难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并将这些想法提前告诉老师,以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侧重点,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实践解答大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而对其他少数学生的难点,可以通过课外辅导这种方式来帮助理解[3]。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教导Excel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根据学生对表格用法不是特别熟悉这些实际情况,在学案里加入了相应的问答题,不仅让新手通过这些问答题对表格有所了解,同时也让具备一些经验的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案教学这种模式的优势,还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释疑解惑得到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难点集中起来进行授课,而需要将难点分散开来,让学生逐步探索,逐步享受到一步步克服困难的成功乐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不同时期是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多加入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操作题,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及时指导其加以改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改正错误这种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教导表格的过程中,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体现出其中的规律,还给学生提供了网址:。这样,学生在自己制作完表格之后能够有对比的依据,而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外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师授课完毕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总结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再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消化教师所教导的内容。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与总结,形成新旧知识网络,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Excel表格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学过的具有表格功能的软件,通过学习其他软件的表格功能来发现各个不同软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自由选择办公软件,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Excel表格的优缺点,更快地熟悉相关操作。

4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教学的应用意义

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采用学案教学这种方式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出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自己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确定上课的重点,学生也能够根据学案提前预习教师要讲课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更好地消化知识。

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 学案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可以多出一些时间来指导个别学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结论

学案教学模式在信息课程的应用,使得素质教育的本质有所体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学生相应的指导与鼓励,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群英.运用学案导学构建高效复习课堂:浅谈学案导学法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52-54.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学案导学法 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精心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不宜太细,可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多提启发性问题,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解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导”上。而“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引导,通过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生自学行为,强化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设计学案

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学习探究、知识小结和当堂检测五个环节。因此,编写“学案”时必须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案。

1.学习目标:体现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原则要求,使课堂教学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活动。如《Excel图表》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会在Excel中创建数据图表;掌握设置图表类型选项的方法。

技能目标:图表的创建及设置;图表的美化。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寻找、追求、创造美的东西,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自主学习:将一些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表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基本构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学、识记、探究的过程。

3.学习探究:针对本知识点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巩固知识点,检测学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以实现理解基础知识之上的认识目标,并不断深化知识结构。

例如教学《枚举算法》,在学生已理解枚举思想的基础上,我在教学教案中设计了关于寻找1-100之间,个位是1,并被9整除的整数这样一题时,学生大多会这样考虑,通过for语句控制1―100进行变化,通过mod语句实现被9能整除,在考虑个位是l的时候遇到困难,所以我就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并让他们设计出完整的程序,设计如下:

For i=1 to 100

If right (str (i),1)=1 and i mod 9=0 then print i

next i

根据刚才的设计分析,他们是将所学到的函数知识,再结合枚举的思想,是从1到100一个数一个数地进行判断,以最终找到1-100之间的个位是1,并能被9整除的数。那能否将个位数直接控制在1,从1、11、21…91进行变化,再判断能否被9整除。学生根据我的提示,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设计改为如下:

For i=1 to 100 step 10

If i mod 9 =0 then print i

next i

对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开,引导他们真正理解算法的优化在枚举中的应用,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4.知识小结:总结本堂课知识点。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以简约的文字形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十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准确、完整、系统地贯穿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定位。

5.当堂检测:本节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三、如何去实施学案

1.课前准备。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实施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好问题,启发学生猜想与探究,引导他们思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充分、更安全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excel公式时:①教师提出问题:其同学的各科期末分数分别如下,如何计算他的总成绩呢?②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用windows自带计算器进行计算呢,还是另有其他方法呢?③学生尝试:若用计算器感到有点麻烦,不太可能,试一下运用公式将单元格逐个加起来。④得出结论:Excel中可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⑤教师引导出Excel的公式。

3.关注差异,层层递进。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知识的应用从记忆到迁移,从迁移到类比呈梯度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象理解、层层递进到问题实质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从低级向高级飞跃。

尝试运用栏目习题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在讲到《循环语句》时,我设计了四个梯度的问题:

(1)写出for…next语句的格式(知识点直接应用)

(2)写出通过循环语句对1―100进行累加?(知识点提升)

(3)对1―100之内的自然数分别进行奇数和与偶数和?(习题探究)

(4)循环语句能否实现1―100之间自然数中奇数的倒数和与偶数的倒数和(知识的迁移运用)。

总之,学案导学法的实施,使得教师课堂上唠叨的少了,课下思考准备的多了;课堂上学生耸着耳朵接受灌输的少了,自己干的事情多了,同时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典型案例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对教育产生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包含“糅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即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强化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备课时,要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参与学习,还要考虑怎样把丰富的教学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的单调变得更生动有趣。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例如:《边城》一课中,学生对湘西是怎样的风情,边城所展现的那种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样的模样,他们是不清楚的。教学中适时地播放根据《边城》改编的片段,通过情景再现,他们仿佛置身于湘西小城风光当中,自然对小说描绘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们对于湘西小城的样子,对于翠翠和傩送是怎样的样貌,都展开了丰富想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1.生动、具体地再现时代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大多是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中学生来说,肯定在接受程度上有难度。多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情境再现,能够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文字内容。

比如我们学习一些小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说,对它的时代背景却不太清楚。《药》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们那个时代的情景再现,学生可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人物一下就领悟了。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突破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深入、更快捷地掌握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路线,对于理解课文有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情节、络线图并不熟悉,而利用计算机却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设计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将人们想象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模拟操作的东西,即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走的过程中,把人物关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理清楚了,难点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这是一般的教学媒体效果和计算机的效果无法相比的。

3.利用网络,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校园网络的推广,使得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发展前景,而且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很大优势。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了解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性、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等,这些都要进行选择和运用。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0篇

提供“实例学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对教师来说由“教”变成“导”,有利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例学案 分层教学

“学案”教学法一直被认为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我校学生信息技术水品现状分析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提高宁夏南部山区人口素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而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寄宿高中。在这所拥有90%南部山区学生的特殊高中里,存在着这样一个现状:在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甚少,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一些应用软件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缺乏了解。这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品薄弱,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各种已形成的能力不能有效地迁移到信息技术能力中来。

二、信息技术课学生间的差异

其实在高一开学的时候,我就对班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做过调查,60%的学生都属于“及格”状态,有10%的学生甚至没有用过电脑,另外20%的学生属于“良好”状态,只有10%的学生算是一般的“优等生”。这样的现状就为我们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

我校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一些学生由于中小学期间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个别学生甚至参加过各级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并获得过奖励,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习兴趣的差异。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相当数量学生的兴趣主要浓厚在游戏上而非学习中。也有的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另有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不喜欢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如果对如此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的情绪。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针对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情的现状,我们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在布置课堂任务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分层教学”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实例学案”的诞生

在采用分层教学布置课堂任务时,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每节课45分钟的有效教学时间教师怎样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一节课有效的时间里掌握本节课的课堂目标。

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中采用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完课堂内容后,在实例操作练习时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演示操作,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内化操作要领和技巧。接下来就会出现相应的课堂任务,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

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就有了矛盾,程度好的学生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程度差的学生则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一来的话“好”学生就会在等待中变得躁动起来,为了等做得慢的学生他们就要在这里“浪费”时间,整节课下来感觉吃不饱。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去讲新内容的话那么做得慢的学生又会感觉吃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将每节课作业练习的实例操作过程以学案的方式发放给学生,学生在老师操作演示完后,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学案,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请求学案的帮助;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老师也给他们设置了相应的实例学案,将难度相对稍大一点的任务操作过程也以学案的方式下发给他们,让他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参照学案自学完成更高要求的作业。

例如我们在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第四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时,主要给学生介绍有关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在介绍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的“规则选区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掌握水平设置了不同的课堂作业练习。

课堂实例:规则选区工具的使用

作业1:绘制宝马标志

要求:

1、启动Photoshop软件,新建一空白画布,大小 600像素*600像素。

2、使用规则选区工具完成宝马标志的绘制。(可以借助实例学案来完成)

3、使用文字工具在图像文件的右下角标注自己的班级和姓名。

4、将绘制好的宝马标志保存为“zuoye-1”,格式为 .jpeg。(保存在自己的文件下)

5、关闭Photoshop后,上传自己的作业。

作业2:绘制人物头像(提高练习)

要求:

1、启动Photoshop软件,新建一空白画布,大小 600像素*600像素。

2、使用规则选区工具完成人物头像的绘制。(可以借助实例学案来完成)

3、使用文字工具在图像文件的右下角标注自己的班级和姓名。

4、将绘制好的人物头像保存为“zuoye-2”,格式为 .jpeg。(保存在自己的文件下)

5、 关闭Photoshop后,上传自己的作业。

作业1较作业2简单些,教师在演示完操作过程后学生参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完成相应的制作。在实例制作过程中由于步骤比较多,有些学生可能在观看老师操作时没有完全记住,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借助实例学案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1后,可以借助实例学案自学完成作业2。在参考实例学案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可以求助于老师。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充实和愉悦。

五、提供“实例学案”的好处

给学生提供“实例学案”这种教学模式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对教师来说由“教”变成“导”,有利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另外有了 “实例学案”后,一些学困生在教师讲授演示完后如果还是对操作有不懂不会的地方可以借助于学案,这样的话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巡视指导时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照顾到所有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高职;教学方案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现代的教学方法融入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从教学的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技术,评价与应用环境等等一系列方面实现信息化。它主张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数字化,其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达成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典型方法及其不足

最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方法与经验。根据笔者的归纳,有如下的几种方法,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与不足,特总结如下:

(1)探索发现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掌握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但是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长。

(2)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去进行研究,在指定的时间内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效率较高,但是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精神,导致经常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问题的解答。

(3)慕课教学法:运用现代广受欢迎的慕课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访问慕课,复习预习所学的知识点,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效果好,但是不易组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缺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长期运用该种教学方法容易产生厌倦。

正因为存在着如上所述的诸多不足之处,所以很有必要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计算机应用方面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足,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情况,特地提出一套完整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1)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正像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弄清楚受教育者的基本的状况,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笔者认为,在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最好能够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

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不相同的。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普遍动手能力强于理论思维的能力,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对于形象生动的实践活动则兴趣十足。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尽可能地使用生动的言语和丰富的演示来启发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进行探究。

2.多媒体操作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已经被看成是当代人的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大相径庭。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于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有所认识,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必要时对某些能力欠缺的学生单独辅导,让他们尽快地掌握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以便于进一步地向学生推行信息化教学方式。

3.知识结构:

了解学生在进行本次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哪些必要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本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提前有所了解,以便于提升教学的效率。

(1)对学生进行分组。

作为高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手段,分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分组能够让学生有团队意识,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便于开展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小组活动中获得其他组员的帮助。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应当遵循“优劣搭配”的原则,让先进的同学可以带动下后进的同学。

(2)准备信息化教学的资源

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要整理好必要的资源。常见的资源包括慕课平台,操作视频,编程源码,辅导资料,网上资源等等。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这些资源,合理地使用他们。特别要注意保证教学场所的网络畅通,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正常地访问网络上的各项资源。

(3)教学过程

作为实施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吸收借鉴了许多其他的教学流程优势,总结出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推荐给大家:

四、本信息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总结

通过应用了上述的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规划,对于整个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的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笔者的实践来看,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化手段,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汇总展示出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严格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保证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操作技能,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案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教会学生有效地处理信息,保持地埋学习可浓厚兴趣。这里结合教育实践,进行经验性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地理科学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一是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人海口、长度、年径流量、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二是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二)能力目标。一是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二是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三)情感目标。一是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二是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宜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程序(截取部分教学实录)

(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在增强视觉感观的同时,也对黄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丰富情感

(导语)师: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

生1: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原始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

生2:那里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和英雄气慨,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师:“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人们对黄河的一往深情,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诗客为了表达对黄河的这份感激,写下了许多隽永的诗句,你能说出其中几句吗?

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设计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过渡)师: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

接下来便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并用课件展示发源地景观图和发源地的标志,然后用FLASH动画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播放课件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省区和地形区的名称)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六、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首先,收集黄河的有关资料,出一期有关黄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内交流。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3篇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信息技术资源应用现状

我县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软件和教学资

源较为匮乏,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率不高,这与硬件设备的基本完备是不相称的。从《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日志》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登记薄》的统计数据以及与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没有或很少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且各学科的使用率也极不平衡。

2.教师现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同于CAI。通过调查,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归纳于以下四点:

①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单一,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由“人灌”演化成了“电灌”。

②有的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盲目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削减了教师的作用或人格魅力的熏陶。

③部分教师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牵强使用多媒体,教师成了“放映员”。部分理化生教师不恰当使用课件,减少了学生动手或实物观察的机会。

④教师制作或下载的课件总体水平不高。

二、改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策略

在上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主要应从知识层面、观念层面、操作层面三个不同的层次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加以改进。

1.具备必要的信息素养是改进教学应用的首要条件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具体体现依赖于教师的具体行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改进信息技术应用的首要条件,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形式要一改过去“一本课本一张嘴,外加满身粉笔灰”的单一课题教学形式,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要求教师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探索新型教学结构和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拓宽教师的技能性知识和关联性知识是改进教学应用的必要条件

掌握必要的技能性知识。必要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电子备课,用excel统计学生成绩,用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制作课件,通过internet上网获取教学资源,用blog开展教研和合作交流等。要从简单的日常应用做起、熟能生巧;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需要,安排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进行练习。应用是关键。

3.形成技术应用的教学信念是改进教学应用的关键

(1)经常性地对技术应用进行教学研讨。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探讨,比如公开课、示范课、相互评课等活动。这样可以拓宽思路,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提高自己的技术应用水平。

(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新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现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3)对技术应用进行反思。积极的体验与思考可以让教师从技术应用中学到一些个人化的实践知识,领悟技术应用的意义并提出新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4篇

>> 农村气象服务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浅析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高级中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散打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服务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档案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散打运动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6]魏佳丽.中外档案在线服务比较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美国国家政府档案网[EB/OL].[2011-01-21].http://ww

w.nationalarehives.gov.uk.

[5]上海档案信息网.档案博客[EB/OL].[2011-01-21].http://202.136.215.236/Blog/Mod/Default.aspx.

[7]王知津.创新型的知识机构――新组建的加拿大图书档案馆[J].档案学通讯,2005,(4).

[8]Lindy Brown.Twittering Libraries[EB/OL].[2011-01-26].http://lis5313.ci.fsu.edu/wiki/index.php/Twittering_Libraries.

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数据;DM技术

一、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

教学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高校教学活动,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历史资料。它包括文字、图像和影像等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料。完善有序的教学档案对于改善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学档案是高校落实教学工作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所以,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都会在教学档案中一一体现,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都可以通过教学档案进行总结反思,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可供参考的经验借鉴,不断地推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档案就是教学工作改革发展的垫脚石,是不可缺失的历史积淀。

(二)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教学档案是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最基础的素材资料,它包括建档以来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物化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分析,一方面要总结积极有效的经验,继续发扬;另一方面对于之前已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商讨,制定相应的对策,避免重蹈覆辙。这些经验教训都是高校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三)支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佐证

检查教学档案是进行教学评估最直接、最基本的考察环节,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水平直观的物化体现。教学评估过程中,相关专家通过查阅教学档案,以此对高校的教学能力做基础评估。如果没有完整有序的教学档案,那么高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就没有有力的佐证,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很难让人有信服力。所以,教学档案对于教学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档案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水平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管理,甚至制约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教学档案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着力建设一种电子教学档案服务平台,为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等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查询和检索,实现教学档案的效用最大化。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不能实现上述功能,DM技术就是基于满足现实档案管理需要而发明使用的一种高层次的电子档案管理技术。

二、DM技术分析

DM是指在数据库的应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数据潜藏的规律和其他较为隐蔽信息的技术。DM技术是一个特殊的信息处理过程,它融合了数据库、统计学和可视化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全方位地综合使用。DM技术对于电子文件管理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可以提高电子文件的处理效率,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DM技术是数据知识发现和获取的关键步骤,它在档案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分类、收集和整合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

(一)档案信息收集

DM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它的首要任务是信息收集,这是档案信息分类、整合和使用的前提和基础。DM技术信息收集不只是将相关数据放进系统,在其信息收集过程中它会进行重新描述。通过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建立对应模型,然后对比已有的概念模型和样本对象的差距。如果模型经历检测以高分通过,则可以作为相关标准。档案信息收集是一系列档案服务的首要工作。譬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已经录入了个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储存之后,新的用户信息录入的过程中会自动与前面的信息进行联结,并将这种联结关系以一种新的信息储存代替过去的信息。DM技术相关程序将新用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这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档案信息管理,同时也方便用户及时使用。DM技术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是其整合处理档案信息的前提。

(二)档案信息分类

DM技术的信息分类方法是根据数据的独特属性将其分门别类,在这个过程中,DM技术首先应该分析数据对象的属性类型然后才能正确分类。DM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可以实现用户的横向、纵向信息分类总结,将初始的用户信息分析提取,以形成方便使用的用户档案。譬如,DM技术可以在档案中完整地保存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等相关信息,而且根据这些原始信息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身份数据进行纵向分类,使得使用档案的人一目了然。DM技术还有一种强大的自动识别功能,它可以根据用户信息的搜索使用频率进行合理分类预测,使得档案使用变得更加高效率和人性化。

(三)档案信息整合

档案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对档案信息的使用,档案管理手段的优化也是为了更方便快速地获取档案信息。而DM技术在档案信息整合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有效整合档案已经储存的数据信息,以方便用户使用。原始档案信息的整合可以让原本的信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做到可视化、概括化、全面化,挖掘原有档案数据的各种潜在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分类整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在信息整合过程中,不仅需要DM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也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档案使用需要开发档案资源。例如,在档案信息整合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近几年的信息关联,以及拥有相同元素的档案信息关联等,使得用户可以以最快速度寻找到相关信息,并且可以获得提示,发现可能会用到的档案信息,提供给用户尽可能完整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DM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档案管理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一种,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DM技术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弥补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使得教学档案管理得到不断地优化升级,方便教学科研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DM技术应用扩大信息收集范围,优化管理结构

教学相关的信息服务是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教学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完整全面的教学信息资源,而教学档案管理技术又是收集这些信息资源的平台支撑和保障。教学档案管理者可以利用DM技术,掌握档案使用者的兴趣习惯,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不断地完善教学档案资源,收集以前疏漏掉的信息。DM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检索查询记录自动分析相关的资源需求,教学档案管理者就可以根据DM技术的总结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档案库结构,满足教学档案的使用需求。

(二)DM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

DM技术打破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使得教学档案管理更加趋于完善,大大减少了教学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琐碎时间进行有效整合,从各个层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使用DM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档案信息丢失的现象,也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定量化的方法,最终推动其顺利进行。DM技术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挖掘文件间联系,提高档案整理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查询工作量,提高查询效率。DM技术在档案查询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文件查询需要依次一件件翻阅,而DM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麻烦,快速找到所需文件,提高检索速度。DM技术具有自动索引分类等功能,可以把相关文件全部关联在一起。DM技术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自动分类编号,提高教学档案整理的效率。当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整理档案资料时,如果DM系统发现错误和重复的信息等,会提示工作人员,有些完全重复的文件,DM技术可以自动合并删除。

(三)DM技术应用增强了教学档案的信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