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

信息分析的特点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字: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点;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信息发展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IT行业与机械行业应用力度及效果更加明显。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各种自动化及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明确电子技术的内涵以及发展现状,并探索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电子信息概述

1.1电子信息技术国内在研究电子信息技术时将其分为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家用电器,二是通信技术,三是计算机应用,四是计算机网络。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经验,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将来发展中必然会进入各行各业当中,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2发展现状概述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不但有效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推动了生产生活的改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笔者对我国当前形势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电子产品已经覆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总的来说发展势头强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应该进一步重视完善技术与系统升级,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有力助手,因此笔者认为不同领域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1.3应用特点分析智能化与自动化;当前,在人们的生产生产中普遍应用着电子信息技术,随着其不断发展完善,电子信息技术也会逐步实现智能化,如通讯设备当中,出现了智能手机,并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不但可以用其通讯而且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娱乐功能,而电脑技术则已经具备“云技术”。集成化和微型化:新兴电子产品普遍应用集成电路设计,这一特点不同于传统电子信息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继承了其传统功能,而且也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再有,总体积越来越小,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应用与携带。数字化与网络化:分析当前的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电视的应用,通常可以进行数字化存储,存储量大大增强,利用光纤技术传递信息,有效提高了传输速度,不但可以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而且也具有稳定的存储性能。快捷化与高效化:在社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依靠电子信息技术,而电子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独一无二的便利性,远远超过了传统信息传递媒介,不但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也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要求的快捷、高效相一致,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本身的娱乐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

2.1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本文上面已经全面论述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其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首先要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在电子信息产品当中,如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传统手机品牌全部遭到了淘汰,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我国当前手机品牌的系统、软件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质量还达不到人们的要求,虽然我国企业被人们称之为亚洲最大的代工厂,但却不能因此而得到丰富的经济利益,所以必然进行技术升级。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能掌握先进技术则会严重制约自身发展,但通过引进与学习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大胆引进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才能实现稳定发展。2.2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环境存在较多问题,如存在着大量的假货,由于其不用研发不需投入较高成本,但可以得到较多收益。再有,由于环境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很多国内代表性的制造商在产品研发中投入了过多成本,却缺乏有效措施对其保护,因此也只能顺应形势,所以务必应该加大力气治理环境。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监督市场环境,防止出现侵犯产权的现象发生,才能使守法经营的厂家得到保护;还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有效保护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借助各种有效手段,大力研发先进技术,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创建健康的经营环境。

3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将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光电技术必然会得到人们的普遍应用,会有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内容有光电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探测技术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后涌现了3D技术与LED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效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深入研发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LED技术必将深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光电子技术一定会得到健康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电子商务,人们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在网上购物,有效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互联网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也有力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蔚.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6(19)

[2]汤滨诺,王诗博,李锦汇.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的障碍[J].通讯世界.2016(21)

[3]孙浩展.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化建设.2016(01)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2篇

2010年10月9日10时39分,淘宝网旗下垂直搜索引擎一淘网beta版上线试运行,成为继番薯网、去哪儿网分别领跑电子图书、在线旅游领域后,时尚购物领域崛起的又一大搜索引擎,垂直搜索正发展为未来最拥挤的市场。

2010年,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3.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6.3%,并且这一比例在逐年增长。①网民喜欢使用搜索引擎,是因为搜索引擎能够帮助用户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实现目标信息的精确定位。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传统搜索引擎的信息覆盖率和有效信息的抓取效率明显下降,“搜索噪音”不断加重,受众对搜索引擎的预期和传统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此时,相关性、针对性更强的信息抓取工具垂直搜索引擎出现了。

垂直搜索引擎究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与其定位、内容、用户、市场策略等特点密不可分。本文以一淘搜索为例,从其信息服务内容入手,对垂直搜索的信息服务特点做详细剖析。

垂直搜索引擎和水平搜索引擎

水平搜索引擎。水平搜索引擎即传统意义上的搜索引擎,是相对于垂直搜索引擎定义的。它信息覆盖面广,针对全网进行信息采集,用户通过输入关键字即可获取任何形式、任何主题的信息。但是由于它信息覆盖面广,返回的信息往往会有死链接多、相关度低的缺点并且由于更新周期的要求,采集的深度(层级)较浅。针对以上问题,人们提出了针对性、专业性更强,重复率更低、查准率更高的垂直搜索引擎。

垂直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也被称为专业或者专用搜索引擎,就是专为查询某一学科或主题的信息而产生的查询工具,专门收录某一专业、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主题的信息。②具体而言,就是对网页库中某类专门的信息进行了一次整合,定向分字段抽取需要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以某种特定的形式返馈给用户,是搜索引擎的细分和延伸。

垂直搜索引擎和传统的搜索引擎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对网页信息进行了结构化的信息抽取,返回给用户的是结构化的信息数据。垂直搜索将信息去重、分类、索引,建立数据库以备用户提取。简言之,传统搜索引擎是以网页为基本单位,垂直搜索引擎是以结构化的数据为基本单位。

垂直搜索的信息服务特点

信息服务的内容是指信息服务者在信息服务活动中为用户提供的特定的产品和服务。③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的产品即返回的搜索结果,服务即满足用户除搜索结果之外其他需求的方式。

垂直搜索引擎和水平搜索引擎很大的不同体现在产品上。为了直观说明问题,本文以一淘网的搜索结果为实验组,传统的水平搜索引擎谷歌的搜索结果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如上文所述,垂直搜索引擎均有特定的搜索领域,因此选择使用特定垂直搜索引擎的用户都大致明白该搜索引擎的定位领域。一淘网定位于时尚购物领域,因此笔者在实验中选择搜索商品,在二者的搜索框内均输入“手套”二字。

个性化的搜索结果排列方式。基于大规模搜索日志的分析,绝大多数用户只翻看搜索引擎返回的前10条结果④,也即有效信息的平均数量为10。因此,本文中着重分析搜索引擎返回的前10条搜索结果。

首先来看谷歌返回的搜索结果。其共返回24,200,000条信息,其中返回的前10条信息,涉及购物网站、图片、名词解释等多个方面,但是没有一条结果是和作为商品出售的手套本身直接相关的。将搜索结果翻到第二页,也即完全跳出了对用户有效的10条信息的范围,才陆续出现出售手套的信息,并且商品信息依然混杂在大量的图片和新闻信息中。

其次,对比一淘的搜索结果。一淘网的搜索框下设“导购”“商品”“淘吧”“问答”“网页”“机票”六个选项卡,用于商品信息的精确定位。即在用户输入目标词汇之前,就能对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做出信息范围的选择。默认的是“商品”选项卡,输入“手套”,返回的结果即众多正在出售的手套的信息。不仅如此,一淘网还可以由顾客自主决定商品在网页上的排序:价格升序,价格降序,信用升序,信用降序等。

当网民以购物为目标但使用的是传统搜索引擎时会发现,搜索引擎返回的搜索结果和自己的购物心理有很大的偏差。这也正是传统的搜索引擎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呈现的信息已经按照搜索引擎自身的规则进行了排序,比如百度的竞价排序,用户在信息排序调整上的权限很小,只能被动接受机器设置的顺序。这样一来,传统搜索引擎的排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用户看什么信息,而不是用户自己决定看什么信息。而垂直搜索引擎所建立的人机关系,不再是人去适应机器,而是机器来主动适应人的需求。无论是一淘,还是其他垂直搜索引擎,均可以按照用户输入的条件进行相关度的排序,这也就凸显了垂直搜索提供的搜索结果的特点:受众的主动性大大提升。

结构化的搜索结果。仍然以“手套”的搜索为例,以谷歌为代表的传统的搜索引擎返回的是网页的链接,匹配的原则是网页和输入关键词的匹配度。这是语义层面的搜索,通过关键词的匹配,搜索出含有目标词汇的网页,呈现给用户的信息包括标题、简述和url链接三部分,并且网页中匹配的关键词往往已经标红突出。但是想要明确知道该条信息是否能为己所用,需要打开链接,仅靠搜索引擎返回的一级网页是无法直接获得有用信息的。

垂直搜索则不同,虽然它也同样基于关键词的匹配,但是它给出的搜索结果却是结构化的数据。以本次搜索为例,一淘给出了图片、商家、颜色、质地、价格、成交数量等和用户想要查找的产品密切相关的信息,这样就使得用户不需要逐个点进链接来确认该条信息是否对自己有用。简言之,垂直搜索为用户提供的是特定领域内的元数据。

搜索结果具有较高的查准率。同样是针对“手套”这一搜索,谷歌返回了24,200,000条搜索结果,一淘的商品选项卡返回了1,096,734个搜索结果,在查全率上,以谷歌为代表的传统搜索引擎是占有明显优势的。但是巨大的信息覆盖面在给传统搜索引擎带来查全率上的优势的同时,还带来了查准率的损耗。翻看本次查询结果,谷歌虽然返回的信息量很大,但是排序靠前的大多数信息和用户想要的信息并不相关,甚至会出现相关信息数量小而且湮没在不相关信息中的情况。反观一淘搜索为代表的垂直搜索,尽管返回的搜索数量远不如传统搜索引擎,但是因为其在特定的网站进行信息抓取,信息的准确率高,甚至能达90%以上。⑤

重视增值服务。搜索引擎争抢客户的竞争不只在搜索结果这一产品领域,还出现在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服务领域。

目前网络上各类网站往往都会通过注册会员、送积分、开通VIP会员等方式增加用户黏度。那么增值服务到底有没有用呢?以电子邮箱为例,艾瑞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用户选择邮箱时,对技术层面决定的安全性的看重已经下降到了第八位,除排名第一的登录便捷性之外,用户在选择个人免费邮箱时还看中功能、速度、增值服务等各方面因素。⑥2009年网易、腾讯、Gmail的用户满意度排名位列前三,这主要得益于三者在邮箱功能上不断开发各种差异化及亮点性功能。个性化服务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也博得了用户的青睐和好评。由此不难看出,在基本的技术水平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增值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用户的选择。

具体到垂直搜索引擎市场,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去哪儿网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会员制,现在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的一淘并没有开通单独的会员注册和登录服务,目前阶段的会员是和淘宝、支付宝用户直接对接的。那么实际上,淘宝会员和支付宝会员享受的增值服务就是一淘网会员享受的服务。无论是淘宝的会员积分,支付宝会员积分,淘宝网淘金币的超值换购,支付宝不断拓展的业务范围还是淘宝网针对每个客户的消费推荐,淘宝网和支付宝都将用户牢牢地捆绑在自己的身边。所以一个淘宝会员,在享受电子商务便捷的同时,还能为自己积攒信用额度,享受淘宝网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消费推荐,享用因为消费积分带来的回馈。增长的服务链条将买卖的战线拉长,使一次消费变成了多次,一次访问变成了长期、稳定的访问。

重视客户体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左右人们首选搜索引擎品牌的最重要因素是“用习惯了”,占到了调查数量的29.9%。一般情况下对新生的网络事物来说,一个月还不足以建立起用户的习惯,但是一淘网因与淘宝界面的操作方式和使用方法的高度类似,不仅省略了用户对一淘的适应阶段,而且还将淘宝老用户对淘宝的习惯性依赖转移到一淘网身上。

《2009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报告》显示,淘宝网用户单一度最高,有79.3%的淘宝用户只在淘宝网上购物。如此高的排他依赖性毫无争议地证明了淘宝网优秀的用户体验。那么作为以淘宝为搜索平台的一淘,用户对淘宝的使用习惯就是对一淘的使用习惯,淘宝网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为一淘打开市场提供了条件。

无论是淘宝还是今天的一淘,都是极为重视用户体验的。当年淘宝刚刚进军C2C市场时,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已经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但是淘宝在短短几年翻盘,靠的就是这种高度本土化的思维:ebay采取的不显示确定价格的竞价方式是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的,那么淘宝就采用了固定价格策略,大大增加了中国人在买卖关系中很看重的确定性;中国人更看重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交流沟通,于是淘宝及时推出阿里旺旺,实现卖家和买家的及时联络;中国人尤其看重经济成本,那么淘宝就舍弃了ebay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店铺佣金,采用免费店铺的策略。今天的一淘,在淘宝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中国人喜欢关注他人的购物习惯,于是一淘首页设立了四个排行榜;中国人都相信人多的地方东西肯定好,于是一淘又设置了实时的成交展示。优质的用户体验,为一淘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垂直搜索信息服务的主要问题

检索范围有待扩大。无论是时尚购物领域的一淘,还是电子图书领域的番薯网、旅游搜索领域的去哪儿网,搜索结果都会比直接在传统的水平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得到的信息少很多。一淘网在创建之初,所有的数据来源均来自淘宝网,目前虽已扩展至京东、当当、卓越亚马逊等8个购物平台,但返回的结果仍比传统搜索少很多。搜索结果的局限性暴露出了垂直搜索引擎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检索平台信息量少。垂直搜索引擎的信息多源自几个固定的垂直门户网站,如果垂直门户网站收录的信息量不够大,那么垂直搜索引擎对用户来说用处就不大。用户可以选择放弃垂直搜索引擎,直接到垂直门户网站上去检索,或者调整自己的提问用词,使用传统搜索引擎获得最为完整的信息。因此,扩大垂直搜索引擎的检索范围,对于垂直搜索的发展十分重要。

用户交互性有待提高。上文中提到了,传统搜索引擎抓取信息的查准率远不如垂直搜索引擎,这也成为垂直搜索的巨大优势。但是,正是由于传统搜索引擎查准率不高,用户在输入信息时就需要不断和搜索引擎进行交互,不断调整自己的提问要求,比如增加检索词的个数、同义置换检索词等等。通过交互,找到最为准确的信息表达方式,获得目标信息,这对于用户来说是极好的交互体验。相反,垂直搜索引擎的用户如果通过检索词无法得到目标信息,更换检索词还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往往只能通过更换搜索引擎在新的范围中搜索信息。尽管享有较高的查准率,但是较为单一的查询模式,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很不利的一个方面。

和传统搜索引擎的合作有待加强。目前看来,网络上常见的垂直搜索引擎和传统搜索引擎都不同程度划清了界限。一淘虽然没有彻底和传统搜索绝缘,但是其网页选项卡提供的网页检索仅来自一淘本身、有道和搜狗。诚然,垂直搜索是在传统搜索引擎的弱点之上研发的,但是相对于发展时间长、用户黏性大、已建立起稳定搜索习惯的传统搜索引擎而言,垂直搜索这种公然对垒的形式显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更多的用户还是通过传统搜索引擎找到垂直搜索的链接,然后再利用垂直搜索引擎进行特定领域信息的检索。也正因为此,虽然垂直搜索引擎数量在不断攀升,但是使用率却不是很高,目前网络上有上百万的搜索引擎,挑战不在于找到买家,而在于让他们找到你。⑦未来的市场格局,是不应该允许如此多的垂直搜索引擎存在的⑧,因此垂直搜索引擎更应该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和与传统搜索引擎的合作。

结语

一淘网作为垂直搜索家族中年轻的一员,在半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示出了垂直搜索的显著优势:搜索结果排列个性化,搜索结果结构化,查准率高,重视用户体验,重视增值服务。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当下的垂直搜索普遍存在的问题:搜索范围有限,用户交互性不足,和传统搜索引擎的关系不够明晰等。无论未来垂直搜索将与传统搜索引擎以怎样的方式共存,针对性、相关性更强的垂直搜索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搜索习惯。(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 文/陈晓婉 编选:)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1593d2348.

html。

②肖冬梅:《垂直搜索引擎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3(2)。

③陈新颜:《垂直搜索引擎辨析》,《现代情报》,2004(9)。

④余慧佳、刘奕群、张敏等:《基于大规模日志分析的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中文信息学报》,2007(1)。

⑤⑧刘畅:《综合搜索引擎与垂直搜索引擎的比较研究》,《情报科学》,2007(1)。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字:信息化;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特点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些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它由高速信息传输通道,网络通讯协议,通讯设备,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等组成。它的目的是改变传统产业,导致新的生产关系,提高劳动生存率,推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二十一世纪的生存和发展争取主动权。所以在全球掀起了信息化的浪潮。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策略,使电子信息工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建设投资大的特点,必须经历由单个到群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分析电子信息在工程建设上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信息工程模式,对于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建设的特点

(一)范围广

“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是工程管理在《论工程管理》中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工程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不包括正常稳定生产的经济活动以及技术经济活动。

(二)繁杂性

其一,技术繁杂。一个工程中包含了多门学科,而一门学科又涉及到多种技术,因此,一个工程的顺利施工要考虑到的技术非常繁杂。其二,组织繁杂。一项工程的完成需要很多单位的参与与配合,而这些单位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矛盾不能顺利解决,就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其三,程序繁杂。一个工程的顺利开工不仅要考虑自身对土地、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条件的调查,还需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

(三)系统性

将一个工程项目看做是一个系统,各个子系统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认识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顺利完成工程是很重要的。

(四)创新性

工程项目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内为完成某一独特地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其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

(五)不确定性

工程是一项活动,要完成这个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计划、环境等,这些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工程的施工也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定确性。所以工程管理应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用信息论、控制论、管理软件和电力通信设施等手段协调好这些动态的变化条件,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三、电子信息在工程建设中应用

1、电子信息在工程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工程档案资料是指在具体的建设工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与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等材料,妥善保管工程档案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使用、管理、检查与维护的凭据,并起到监督与审核工程质量的作用。因此,对于档案资料的信息实行自动化、电子化管理非常重要,电子信息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经营、决策、管理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传统的资料管理方式通常以纸质材料为载体,这种管理方式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原则方法,例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文件进行立卷归档,这种方法是将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相结合,形成相关文件以后,通过文书部门进行立卷收集工作,再送往资料档案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而电子信息则是在日常工程建设中随时形成的,以光盘、磁盘等为材料载体,表现为电子图纸、电子报表、电子信件与电子文书等,这种形式通常由工作人员将信息记录在磁盘上,并直接在磁盘上进行更改,当修改完成后,提交到统一的办公信息数据之中,由技术工作人员与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共同使用,从而消除档案资料与文件之间的界限。由于电子信息需要随时产生与修改,并贮存于统一的办公信息数据之中,因此这就要求在电子信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构建有效的公共管理信息平台,提供邮件、检索、导航等常用的网络服务功能。

由于电子信息实现了与载体的分离,因此资料的概念分类整理逐步替代了资料实体分类。随着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文件的内容与形式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档案资料不必像以前那样通过纸质文件进行人工分类整理,而是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整理排序。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办公软件对电子信息进行不同的组合分类。基于这种特点,档案部门可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选取代表性强的信息资料共享于网络上,并与工程建设项目点建立互联网站,相关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资料的下载,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在工程建设中,电子信息的保存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可读性与自身价值上,档案资料在鉴定方法、鉴定内容与鉴定标准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根据传统的档案资料价值评定理论,文件的保管期限应根据其参考价值与评定价值来确定,但由于电子信息一方面可以快速制作,产生的文件更多,另一方面,信息的内容会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不断的变更与补充,因此难以确定准确的保管期限,也未产生明确的管理鉴定方法。此外,由于电子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导致其保管要求与检索利用方面也与传统纸质文件有着许多不同。

2、电子信息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制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已经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且各类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说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大批为工程造价及相关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同程度的提供了政策法规、理论文章,有些涉及项目信息、造价指标和材料价格信息等,它们为进一步建设全国规模的工程造价管理专项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网站没有统一的规划,有些提供的信息不够严谨、内容更新不及时,从专业角度来讲,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深层次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3、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并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今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计算机胆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控制对象的操作。对控制对象的操作主要是指计数机通过计算所要控制的装置或设备的递函数表征、放大系数、惯性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等结果,从而实现对他们的监控。(二)对执行器的操作。执行器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是根据调节器的控制信号,通过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真线位移或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能量,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预定要求,而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可以边计算边调,实现执行器的准确执行。(三)对数字调节器的操作。计算机通过对由传感器和测量线路转换而成的某种形式的信号的测量,将得到的数值储存到数字调节器中。数字调节器是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它的控制规律是由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它有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两部分组成,输入通道包括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模一模转换器;输出通道包括数――数转换器及保持器。计算机就是通过这些通道实现其自动化的控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产业不断的发展也促使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创新,大力优化产业结构,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现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林.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硅谷 》,2012年4期[2]刘延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4期

[3]张霄,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探讨[J].信息技术应用研究,2012(23) [4]林训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特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

注:看下面的能不能用上,另外个人觉得内容有点浅薄,希望能够在深一点、详细一点。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新特点;安全防护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034-02

计算机主体、网络、信息是构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相应的数据和信息不会因为受到破坏导致信息和数据发生丢失、不对称、泄露、更改等现象,最大程度上保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计算机系统稳定的运行,使用户的经济财产不会受到损失。同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也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因此,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新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既有助于计算机信息安全质量的提升,也便于在制定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重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等性能,为用户在日程生活和工作中,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1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分析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信息在带来方便、驱动、转型的同时,其信息和数据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和威胁,致使计算机信息安全也在最大程度上呈现了新的特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与传统的特点相比,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性质、内容、形态、空间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下面就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1用户身份识别与验证

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其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新特点的环境下,身份验证和识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主要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被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允许,避免恶意欺诈、信息篡改、信息攻击等现象的发生。在身份验证和识别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1)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新特点的环境下,设立相应的管理人员、登录密码以及私有密钥等形式,为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稳定、准确提供双重的保障。

2)通过利用特殊媒体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全面的身份验证,例如:U盾、管理员的配置等形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能。

3)用户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生物体的形式,以此达到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密码加固,例如:IPHONE的HOME键指纹识别功能、面部识别功能、笔迹识别功能等。

1.2系统用户操作识别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主要结合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在系统运行中的特点,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个体访问、修改、保存、复制、共享等功能,避免计算机信息系统引发不必要的问题,以此有效的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稳定等性能。

1.3计算机信息数据进行加密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环境下,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设置了相应的保密程序,提升了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稳定等性能。并且,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主要是通过合法、正规的手段,才能有效地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其实,在对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加密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和数据设置相应的密保,只有用户在登录的时候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获得相应的信息和数据,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并且也是非常便利的,同时其选择性也是非常多的。例如:用户在异地登录聊天软件获得重要的信息和数据的过程中,应当登录相应的密码,这样为计算机信息和数据提供了安全保障。

2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斷的加大,以致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展开一系列的不法行为,这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对安全防护等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安全、可靠、准确等性能,下面就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1对病毒侵入进行有效的防范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利用病毒侵入的形式,盗取用户信息和一些重要的数据,使用户的经济财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利用相应的防护系统对各种入侵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病毒入侵的主要原因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在对网络资源进行使用和下载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测。用户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时候,应当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反复检测的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的入侵技术对其故障等问题进行快速的检查,从而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反应速度。但是,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安装和设定的过程耗时较长,所以在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安装和设定的过程中,用户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计算机信息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其问题发生的原因输入相应的入侵技术,对其相关的技术形式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性能,在最大程度上为计算机信息和数据提供安全保障。

另外,在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对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的种类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安装和设定的针对性。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主要分为: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查杀等技术形式,利用计算机中的防火墙进行有效的防范,以此为计算机网络运行的环境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证。

2.2加强用户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用户。因此,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加强用户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计算机进行正确的操作,才能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加强用户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防范的意识,这样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用户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良好的上网习惯,并且应当对其设备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更新和检查。另外,用户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对陌生的网页、邮件、软件等不要进行观看和下载,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在计算机信息应用的过程中,用户应当对计算机信息设备设置相应的登錄密码,只有登录准确的密码,才能获取到信息和数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数据和信息丢失、盗窃、不对称等现象。

2.3加强物理层的保护形式

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物理层是保证信息和数据不会丢失、盗窃、篡改等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并且在网络层中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要想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质量,加强对物理层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语音、瞳孔识别、账号注册等形式,这样对其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起到了重要的保护,只有本人才可以使用。另外,在放置计算机信息设备的时候,尽量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同时也要注意机房的避光,适当的时候可能利用一些遮光布;同时也应当对周围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对周围的电源和电压进行全面的监测,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压、电流的稳定性,有效避免计算机信息设备发生蓝屏、死机、系统崩溃等现象,防止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丢失,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计算机的稳定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运行设备和网络环境。

3结束语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应用特点;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39-01

科技已经引领中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的革新还将带着社会进一步深入向前发展。当前的IT行业可谓被经营的风生水起。计算机引领的电子信息领域的风向时刻在变动着,虽然目前为止电子信息已经到达一定的高度。但是仍然要保持发展理念。只有不断的前进,才能做到一直被人们所使用。

1 今天的电子信息及其有关的科技发展状况

今天,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各个行业。其改变社会行业格局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例如,各国流通的货币,正逐渐从实体变为虚拟货币。这仅仅只是电子信息在经济金融当中一个简单的应用。又如,目前世界多国都在研发无人驾驶操作的汽车。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这项技术已经有基本的雏形。这项技术就将电子信息以及其相关的科技高度的集中。此项技术成功之后将代表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科技的最新型成果。电子信息遍布世界。无论是大到航天科技事业,还是小到生活中消费的手段。这其中都离不开电子信息。

2 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在各领域被使用中凸显的特点

2.1 高度智能以及自动化

当前,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具有高度的智能体系。例如手机当中的语音识别、GPS技术、云计算等,都相当充分的体现出了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科技的人工智能的典型特色。同时,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科技还具有自动化方面的特征。机械工程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这些已经证明了电子信息具有高度智能以及自动化方面的特色。

2.2 集成化以及微型化

半导体就是电子科技实现集成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当前,传感器的体积都实现了缩小。其采用的材料都是高端的复合型材质。其被制成了毫米甚至纳米级别的传感器。这样实现了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产品在体积上有了重要突破。这些产品虽然体积小了,但是其功能却上升了。

2.3 全网融合以及数字化

现阶段,国内外都使用数字信号最为信息的传播媒介[2]。人们创建了一个大型的网络专门用于有关数字信息的存储。有效的将无线与光纤通讯相结合。使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更加稳定与安全。而网络又为存储信息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例如云服务,无论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通过网络都可以快速调取人们所存储的相关信息。

2.4 高效快捷的特征

现阶段,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得到了融入发展。网络、信息传输、计算机等都被融合到了一起,其综合体具有高效快捷的特征。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都是高端科技融合的杰作。

3 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未来前进方向

3.1 电脑CPU向多核化前进

当前电脑CPU正向着多核化前进。CPU的体积由大逐渐变小,速度更是一日千里向前发展。CPU是计算机的核心,从单核发展到多核,电脑运行会变得更加稳定,处理信息会变得越快。多核电脑所提供的服务也将会更加丰富。例如,实现全部语音操作,而且造价可以被普遍接受。电脑CPU向多核化前进是必然趋势。

3.2 微电子正处在通往集成电路的道路上

现阶段,集成电路已经发展到了纳米级别[3]。CPU的体积可以达到几十纳米。未来将会更小。这种微型科技每向前一步,都是电子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当前,微电子正处在通往集成电路的道路上。这是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科技的重要的前进方向。

3.3 通信向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当前国内在通讯方面所采用的都是光纤和无线手段。卫星对于民用方面是有很大限制的。虽然卫星多用于国家的军事当中,但是从航天事业取得的众多硕果,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以及相关科技被重要使用。随着科技不断的更新,相信未来在民用方面,通信会向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3.4 光电子将是未来的主力军

虽然当今光电子仍然在研发阶段。但从西方国家各方面的投入来看。光电子距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光电子如果研发成功,必将是电子信息的一个里程碑。将使现在的各个行业有着重要的变化。所以,光电子将是未来的主力军。

4 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科技是全体人类的智慧凝结而成的。当今世界,各个行业都在使用着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各企业也都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只有掌握最新型的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才能快速武装企业的实力。这样强烈的需求下,电子信息以及有关的科技也在极短的时间里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电子信息带动了其相关的行业在世界整体格局当中占领一方土地。其不断革新,更是带动相关行业呈现一片蓬勃兴旺之态。在未来,信息的传播速率将会更快,电脑运行将会更加稳定。电子信息以及有感科技必然会将社会带到一个效率更高的层面。

参考文献

[1]⒗鑫.关于创新电子产品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6,02:246.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 信息化 财务软件

信息时代的进步发展,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使得会计财务软件也在进一步的改进,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的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有效影响会计工作以及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对会计财务软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在目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财务软件相对于电算化软件而言创新设计出新功能,能够更快的实现会计数据网络传递以及网络财会功能等。

1 对于会计信息化特点进行分析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与会计发展进行有效融合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着重于以会计信息为基础资源,采用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搜集、传输、储存以及加工应用等较为具体化的实用行功能,并且逐渐为我国企业良好的运行、合理化经济管理、科学化控制决策等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信息资源。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中具有如下的特点:

1.1 会计技术与会计理念相互渗透

采用对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思想以及会计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逐渐对会计信息实现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应用等,使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型的会计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

1.2 会计信息化推动会计模型重新构造

按照现代化信息环境,对会计模型进行重新构造。这种方式主要将会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组织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模式逐渐对会计管理程序以及会计组织进行重新的组建。

2 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的特点

2.1 财务软件多样化功能

财务软件在管理功能方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且新增了更多的适应于管理的财务模块,例如对会计进行分析的财务软件。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处理中,会计工作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不但通过计算程序的有效方式对财务进行精准核算,并且进一步强化会计的控制、强化会计监督、强化会计辅助决策等多方面的会计功能,在财务管理中新增了多种会计功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内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类型的会计服务。在实际的会计应用过程中,对会计各个功能的掌握能够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质量。

2.2 财务软件具有辅助

在进行财务软件的管理中,一部分的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专家系统以及会计决策系统等,以此来实现会计的管理功能。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采用充足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决策。在信息化的财务软件环境中,为了能够实现财务软件的辅助,则应该设置一定的决策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辅管理,例如:财务软件中的查询模块等。对决策支持系统来说,主要是采用运筹学理论、控制理论以及管理科学等对会计信息决策问题加以解决,并逐渐为会计决策问题提出相应的帮助。

2.3 财务软件具有信息化处理功能

财务软件在采用会计信息处理功能时具有较强的功能效果,在有效的运用以往的时间年限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能以较快的方式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生成,例如:可以尽快的对某一种产品进行成本比较、采用系统化的应用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同一会计现象,可以有效的生成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使其对会计管理进行更好的服务,又如按照相同的会计材料,采用不同成本进行核算,使得对同样的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逐渐推动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展望

3.1 财务软件朝着财税业一体化方向发展

我国经济的重要来源于税务征收,税务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使得税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现阶段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在目前中国税制改革不断发展的阶段,一旦企业不能更好的对营业税、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行管理以及统筹,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大,并且逐渐增强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因此,现阶段一些企业在进行采取软件的选取过程中,开始注重软件财税一体化的功能。一些高级财务软件中包含了财务会计功能、所得税会计功能、税收功能、出口税分析功能以及税务报表功能等,进而根据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各种税额,逐渐强化纳税报表、所得税等涉税业务的有效处理,减小企业的税收风险。

3.2 财务软件朝着会计管理决策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有别于传统型的会计管理,开始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进行,其中包括了会计业务的预测功能与会计控制功能。金融体系随着全球化的正确引领加速了会计决策的有效变革,使得国内企业开始着重于会计管理以及会计资金监控等,并且逐渐强化了对资本流动的有效控制,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功能,是根据会计核算的本质与会计的地位进行决定的职能,会计监督是会计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对企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进行全面的掌控,从而不断的提供信息资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财务软件的创设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以及功能,逐渐为会计财务软件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中,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会计行业的必然趋势,也是会计工作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进行实践会计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强化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进行充分的认识信息化管理下财会软件的基本内涵,使得财务软件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金花.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的特点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03):61-62.

[2]郭三敏.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关于会计电算化到网络化飞跃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08):18-19.

[3]吴乐.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科目简化设置策略--基于神州浩天高校财务软件[J].会计之友,2014(31):111-114.

[4]费凤霞.实施SAP财务软件中会计核算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08):249-251.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7篇

传统的管理系统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诸多管理工作之中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带来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把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深入认识其在管理信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据 计算机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与其他信息传递系统具有速度快,操作便捷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人类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计算机为信息传递平台的一种数据通信形式。管理信息系统依赖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其管理作用。

1 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通信技术概述

1.1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也是信息技术融入到管理系统的体现,它实现了管理者实时、全面地掌握信息的可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自身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统计学等。它在当今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制定管理管理计划

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分析数据后,制定适合管理层需求的管理计划。管理人员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管理计划直接实施到管理工作之中,大幅度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管理计划。

1.1.2 分析预测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可以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充分利用已知信息,进行相关数据预测工作,实现了预知策划的功能。

1.2 计算机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在现代通信目标基础之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通信数据的技术收集、及时传递与高效处理。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管理系统网络正常运行与维护的基础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管理依赖的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搜集到的大量数据。前文也提到过,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一种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制定管理计划,完成了信息数据的传递工作,如图1所示。

计算机通信主要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移动终端之间传递的目标。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应用范围与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例如光纤通信与电力线载波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目前出现的信息技术新生代“云技术”,为计算机通信系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存储空间,根据计算机通信系统运行的观察,及时进行优化编程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2 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实现了信息的连通性与共享性,更实现了不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连通性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则提高了信息数据的透明性,避免任何违规现象的出现,实现了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与资源共享。与电话通信系统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它具有多样化的通信模式与通信语言等特点。纵观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笔者进行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2.1 高通信质量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追求的是准确性。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窄带数字调制方式、跳频扩频调制系统等方式,不断提高物理层的频谱效率,从而保证物理层的通信质量,为管理者提高了良好的通信环境,促进数据的及时、有效传递,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计划能够及时传递至管理者。

2.2 高信息处理能力

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数据搜索、计算、传输、加工、输出、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例如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2.3 实现有效管理控制

计算机通信具有丰富的通信形式,实现了信息数据的传输与再现,适用于多种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的MAC子层,是实现有效控制与管理信道使用的控制层,确保数据传输需要。MAC子层可以实现管理者之间的多地址访问,利于管理者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管理者也可以运用此进行一对多的通信,提高管理效率。

2.4 实时监控反馈

计算机通信系统根据计划目标要求,实时跟踪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数据信息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突况,及时解决潜在问题。例如新型电力工程调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现对沿线各控制性建筑物等的远程监控、集中监督和统一管理,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为各级生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数据。其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选择了基于SDH(同步数字传输)的MSTP(Multi.Service TraIlsfer Platfom)技术作为组网核心。

3 总结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提高信息数据传递的实时性、高效性、准确性,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把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充分发挥其价值,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推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杜芳.刍议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0).

[2]杨亮.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2011(12).

作者简介

吴海(1974-),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广东粤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及计算机软件。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8篇

引言

educause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化非营利性组织,它将高等院校与政府、企业、基金组织以及其他的非营利性组织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完成对高等教育变革的使命。2002年1月1日,educause成立了应用研究中心(educaus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ecar),该中心主要致力于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中关于信息技术的重要议题。ecar的主要学术活动有定期论坛,出版双周版期刊,研究相关课题,出版研究论文等等,从成立至今除定期的期刊外已经有超过300多项研究成果,全球约有430所的高等院校参与了ecar的研究项目。本研究根据ecar从2007-2011年的相关研究报告,通过对几个热点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据此了解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

2007年3月,当时是全美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的新世纪金融公司,消息透露其经营的次级债坏账问题严重,十几亿美元的市值迅速蒸发,不得不于4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并裁减54%的员工。以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揭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的影响。美国的高校,公立高校的教育投入减少,同时私立高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居全球高校之首,其年度预算的1/3都来源于此。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在2008年7月起的四个月里,缩水超过80亿美元,损失幅度占其总捐赠基金369亿美元的22%。根据educause对319所院校的调查,2009-2010财政年度与2007到2008财政年度对比,近70%的院校在it方面的预算都减少或者不变。为了应对这场继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又一次经济大危机,美国不少大学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缩减开支,如减少雇员、下调薪水,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从2007年开始educause也展开了相关的一系列研究,诸如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是否能够减少成本投入,能否使效率得到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如何通过it服务外包来降低成本,以及在保证网络安全和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追求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等等。

一、利用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降低it成本

与一般的公司或者其他组织不同,高等院校由于其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诸如员工的薪金报酬缺乏竞争力,it服务面向的用户很多,他们的需求也是千变万化的。同时每个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对市场的影响力是非常小的,对于它们所需要的it相关硬件和软件产品,高等院校不能影响其市场的定价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协作。

也正是由于与一般的公司和其他组织不同,以及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它们不是把追求经济利润放在首位的,它们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各院校的首席信息官(cio)之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协作愿望,他们愿意分享信息,共同讨论各种理念,商议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高等院校的这个特点给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高等院校中的信息技术协作(collaboration)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cooperation)。参加协作的高等院校之间关系更为紧密,他们要拿出各自的资源,让参与协作的所有院校能无条件地共享相关的资源,投入到他们共同关心的项目中,力争获取产出的最大化。参与协作的院校往往会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实施具体的协作措施,同时来监管整个协作的过程。一方面他们能够共享项目成功带来的收益,与此同时,他们也要共同承担项目有可能失败带来的后果,诸如资金的损失、时间的投入、声誉的影响等等。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院校选择信息技术协作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对不断减少信息技术投入的成本。根据educause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协作的动机排在首位的因素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院校间的协作将院校联系在一起,统一对外,面向商业市场采购它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具有更强的买方力量,获得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协作中,各个院校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能够为参与其中的小院校带来与其他大院校接触的机会,共享大院校的资源,接受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的指导,使用该领域的领先技术,改进小院校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高等院校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协作,包括以下四种形式:(1)多院校资源共同提供一些最基本的it资源或者服务。包括地区性的网络系统或者高级网络系统,例如internet2和national lambdarail这两个网络项目。也包括共同运行数据中心,共同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erp)。这是最主要的一种信息协作的形式,71.3%的院校都会采取。(2)协作中院校接受其他院校提供的资源和技术服务。(3)协作中某一个院校作为资源唯一提供者,而不是大家共同提供资源。(4)共同开发资源的协作。包括共同开发开源软件的项目,诸如sakai和kuali等。这是最不常采用的信息协作形式。根据educause对586所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67%的院校至少有一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协作,而参与三种或者三种以上协作的院校占到33%。从以上的协作形式上不难看出,除了对成本因素的考虑,信息技术协作也能够提高参与协作院校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增加更多的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调查数据也显示:绝大部分的院校都希望能和技术领先者进行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以保持其在不断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参与技术协作的院校大部分都比较满意协作给他们带来的变化,超过预期目标。那些目前没有参与协作的院校中,有超过一半的院校愿意使用来自外部的非营利机构提供的软件,同时超过一半的院校也认为他们可以在协作中一展才能,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不难看出,他们并不是拒绝协作,只是目前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

转贴于

本研究认为,要想让院校参与技术协作,一方面要让院校知道通过协作能够确确实实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让参与协作的各方都能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也要打消他们对于参与协作的顾虑,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参与协作院校的风险,减少技术协作能够获得利益的不确定性,同时在法律和制度上消除协作的壁垒,当然也要获取院校cio的有力支持,获得外部的相关it组织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支持等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院系之间进行协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摩擦成本,开展协作的时候,会对原来的各个院校产生一些变革,也会有诸如参与协作的各院校人员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不能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会产生问题;各院校的文化会有差异,带来不同的工作风格;甚至不同院校人员的技能水平存在着差异等等。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it服务外包进入一个新时期

随着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至2002年,it的服务外包产业值已经达到570亿美元,但是高等院校的cio不是很看好服务外包,只有42%的高等院校通过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外包一些非核心的it业务,甚至还有1/3的院校考虑会把已经外包出去的业务重新收回。educause早在2002年就对服务外包做过专题的研究,而2009年再次研究这个问题,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比,发现有两个较大的变化,第一,高等院校能够接受服务外包的理念,之前很多高等院校都没有过服务外包,也不接受这样的做法,外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如至少有25%的院校已经或者准备把学生邮件服务系统外包。第二,之前高等院校在服务外包问题上的认识是,如果不是自己运营,就是将所有的it服务进行外包,而现在高等院校不是简单地在这两个极端的做法中来选择,而是基于安全的考虑,进行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如在学生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外包服务上会更加谨慎。现在高等院校中的it服务全部是自行运营的或者全部是服务外包的这两种状况都很少见。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高等院校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成本的因素。要让it设备得到普遍使用并能够及时更新,必须降低设备的成本,从而才能使高等院校中的信息技术及其支持的相关服务不断地降低成本。相比每个院校自行购置设备的方式,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多个院校可以共享相同的设备提供的服务,通过实现规模经济来降低it的运行成本,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随着不断提本文由收集整理高的计算机性能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给信息数字化创造了良好环境的同时,也给第三方公司介入高等院校的服务外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使用不同于传统的外包模式,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提供外包服务。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外包开始逐渐展露它的身手。不同的院校客户可以通过向同一云端进行服务外包,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来降低计算和数据处理等服务的成本。同时云端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用户的需要提供灵活多变的个性化it服务。另外云资源可以存放在任何地方,如可以选择靠近便宜可再生资源的地点,从而使云端设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it。

在服务外包的形式上,有待于进一步地发展,目前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是高等院校使用最多的外包方式,有49.8%的院校采用这种方式。而其他的外包方式使用的都较少,不超过20%,其中诸如基于云端的服务器,存储安全应用,软件开发环境等技术只有不到10%的院校选择。本研究认为要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服务外包,高等院校应该选择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服务外包的发展,也能够为院校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本研究认为在高等院校选择服务外包的时候,要注意,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技术漏洞也不断出现。在如今的网络中不断出现的身份被盗用、计算机黑客、网络仿冒和钓鱼、垃圾邮件和欺诈等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院校的cio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院校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要注意在选择服务外包的提供商时,不能简单追求便宜的价格,或者是先进的技术,而是要综合多角度地考虑多个因素,如数据的存储环境和安全性等,服务即使外包出去,但也要能在院校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之下。根据educause的数据显示,约有16%的院校采取自行运营的方式来提供it服务,他们对自己的服务相当有信心,服务外包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可取之处,在短期内都不会考虑服务外包。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建立一个成熟的it服务外包市场以及相应的监管体制,这必将有效地促进服务外包的长期持续性发展。

三、利用赛博基础设施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

早在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提出了赛博基础设施(cyber infrastructure,ci)的概念。2003年,在《通过赛博基础设施促进科学和工程的革命》的报告中进一步详细地解释了赛博基础设施的概念,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基础设施或者信息技术工具,它指的是通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信息和沟通技术等联合起来建立面向网络服务的基础支撑环境,给研究者提供的一个创新平台,研究者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和各种研究伙伴,用各种研究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的内容。虽然赛博基础设施的概念最先在科学和工程的领域提出,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的应用已经逐渐扩展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受到资金问题的影响,院校逐渐重视赛博基础设施的建设。赛博基础设施这一术语中的infrastructure一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主要指为了发展工业经济而必须要建设的公路、通讯、桥梁、铁路等这些公共设施。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赛博基础设施这个新术语也出现了。本研究认为赛博基础设施在其本质上就是在为了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建设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公共设施。虽然在形式上与传统的公共设施有所区别,但都是由国家政府出资统一建设,不需要院校自己出资建设。在金融危机之后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这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从另一方面来说,由国家政府出面来建设赛博基础设施也便于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投资,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会更有利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转贴于

2007年7月10日,educause召集了以高等院校的首席信息官为主的赛博基础设施峰会,掀起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潮。以cio为主的各院校代表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达成很多共识,他们认为要想更好地利用赛博基础设施,必须要充分发挥中心信息组织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短期而言,对于赛博基础设施的资源获取、管理和支持等方面能够统一意见;长期来说,形成一个良好的院校文化,院校不是简单地去获取ci资源,而是更多能共享资源。院校也认为对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院校都要优先考虑并且给予资金上面的支持,educause也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来帮助院校。这些对充分利用赛博基础设施是非常有帮助。

赛博基础设施的出现和使用对于高等院校的科研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都是教师依据学科领域各自为政,同时在成果的认定、教师的晋升等方面也是以院校为单位来进行的。这种方式事实上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模式下,经费的资助是根据项目划分到不同的研究者名下,各种资源也是归调查研究者自己所有,各个研究者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创建自己所需要的研究环境,这不可避免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投入。而赛博基础设施通过整合关键性的研究技术,建立不同院校之间的研究者的协作机制,一方面能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其规模效应,能够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平台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

赛博基础设施应用也给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2008年educause的报告中提出院校常用的五种校园赛博基础设施的技术,其中包括:(1)高效率的计算资源(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resources);(2)赛博基础设施的应用和工具(ci applications and tools);(3)数据存储和管理(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4)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advance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5)虚拟社区协作(resources for collaboration within virtualcommunities)。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为其教学服务,如高效率的计算资源能够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对知识进行建模、模拟和抽象成为可能;各种应用和工具可以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对学习实践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虚拟组织让学习共同体可以打破时空阻隔等等,提供前所未有相互协作的学习机遇;通过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来创建和发现新的可用于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等各种情境的教育资源;利用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来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营造一个泛在学习环境:将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工作场所、家庭及其他地方整合在一起,推动我们超越传统的教师、学生、课堂、实验室的教育模式,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世界。

四、绿色it理念追求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著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inc)的数据分析,全球使用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到总排放量的2%,这个比例还不包括冷却数据中心所产生的气体排放。而2%的比例与全球航空业的排放量相当。高德纳认为如果对it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减少50%的排放量,如有效的电源管理技术以及随时关闭显示器和打印机的电源等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和灾害多发,而在这其中,高等院校it的排放量是不可以忽视的。从经济方面的因素来看,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伴随着从2007-2008年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这些都迫使人们把实施绿色it的理念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院校决策者、cio、师生们都能认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把它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积极参与实施绿色it,一方面有助于高等院校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形象,在实施绿色it中起到一个领先和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使it不再是一些简单地消耗电力的设备,而是干净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高等院校的科研技术给实施绿色it提供了更多的方案,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对数据中心的有效管理、采用更为有效率的技术来冷却数据中心等等。在2007年还成立了美国学院与大学校长气候公约(acupcc,americancollege&university presidents’climate commitment),参加该组织的院校承诺采用各种措施来实现绿色校园:如校园的新建筑必须符合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银色标准或者与其相当的标准;购买低耗能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标准的设备;减少能源的使用,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如院校的15%电力供应要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同时注重废弃物的循环使用等等;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迄今为止,已经有677个院校加入该组织。

但是实施绿色it的路途还很漫长,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之处。根据educaused的调查显示,例如刚才提到的美国学院与大学校长气候公约组织也只有40%左右的院校加入。在实施绿色it的战略计划方面,更是需要提上日程,目前只有1/4的院校和1/10的中心信息组织(central it organization)制定了战略计划。一个具有战略高度的全面考虑的计划,能够把实施绿色it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兴趣和热情的层面,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在具体的执行方面,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一个专门的负责机构,只有1/2的院校有专门的办公室,不到2/3的院校有专门的委员会。另外,约有一半院校下面的各部门的it设备并不是由中心信息组织来统一管理,虽然各个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将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更换为液晶(lcd)显示器,将台式机更换为笔记本电脑等等,但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中心信息组织和分散的各个it组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在绿色it的实施过程中,一个有执行力的领导者也是非常必要的,而高等院校的cio在促进绿色it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多cio对于院校的绿色it措施都不是很了解,不能起到他们原本应该起到的领导者作用。转贴于

在实施绿色it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资金的因素。educause的研究显示资金的缺乏是绿色it实施的三大壁垒之一,1/3的受访者认为资金缺乏影响了院校和中心信息组织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在实施绿色it的具体措施的选择上面,受到成本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大,例如在绿色it的措施中使用的比较多的一些措施,像循环使用废弃的it设备、最小化增加对电能的使用、购买低耗能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设备,这些措施的实施成本比较低,人们也就更多地愿意采用这些措施。而如果采取的措施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比较大,人们就使用的比较少,如采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电能。

除了资金的因素之外,在实施绿色it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高等院校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也造成有一些绿色it的措施不是很普遍地被采用,如采用虚拟课堂来代替传统的课堂,这样的措施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务部门的支持理解:如采用远距离工作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办公室工作的模式,这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配合。

本研究认为,在实施绿色it的问题上,一方面是要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从经济上认识到随着碳关税的实施,随着总量管制和交易规则(cap-and-trade rules)的实施,如果高等院校不主动地实施绿色it,就要为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买单。所谓“总量管制和交易”,是指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基础上,通过买卖行政许可的方式来进行排放。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空气品质未达标准的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依照其空气品质改善目标配给“容许排放权”,并规范其逐年应削减的排放量比例、达成的目标年及最终容许排放权。各污染源取得容许排放权后,即能于开放性市场中自由进行交易买卖。这一机制为《京都议定书》首创,旨在通过对排放权的限制来减少碳排放量。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是要把外在成本内在化,迫使高等院校必须实施绿色it的措施,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中来。

五、有效的身份管理确保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安全

从2007年开始,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使用网络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根据国际通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的统计,截止2010年,全球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达到20亿,比2005年的10亿用户翻了一倍。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全球53亿移动电话用户中有9.4亿的用户在使用3g网络,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连接到网络获取各种网络资源和信息服务。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有效的身份管理(identity management,idm)能够保证良好的网络环境,能保证各种基于网络的服务能够正常运行。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根据美国商务部调查局的调查数据,2010年美国的线上零售业销售额达到1452亿美元,根据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预测,网络购物的交易规模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14年美国的线上交易额将达到2500亿美元,这样巨大的交易规模,如果idm的措施不到位,出现身份盗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对idm的认识也有了变化。在2007年之前,educause是把idm和安全(security)的议题在一起研究的。但是从2007年开始,educause把idm问题作为单独的一个议题进行研究,足以见其对该话题的关注程度。2007年到2010年这几年之间,对idm的研究热度一直不减,总是把它列入十大议题,如在2007年位于十大议题的第四位,在2010年位于十大议题的第五位。

educause在2011年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美国高等院校实施idm的动因中,排在首位的是对安全和隐私的考虑。高等院校中网络用户的比例非常大,同时使用网络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网络身份的识别尤显重要。educause在2011年报告的调查显示,美国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中有87%拥有笔记本电脑,67%的学生可以通过无线(wi-fi)连接到网络,在网络资源的使用方面,使用email的学生达到99%,每天都多次使用email服务的学生达到75%。

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之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能满足高等院校的需求。所以在实施idm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不足。2011年报告数据显示,有46.4%的院校认为他们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院校的高层管理者中有31.5%的人意识到经费问题,而相比在金融危机之前,在educause的2006年报告中显示,只有14.9%的高层管理者意识到经费问题,这个比例只有2011年的一半都不到。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实施idm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所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高等院校在提供it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全部由自己来运营。本研究认为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外包的使用,将是idm面临的新问题。原来高等院校提供的it服务大部分都是基于校园,而现在的it服务范围扩展到了校园之外。高等院校要保证云端提供的服务和以前的服务一样,都能够准确地进行身份识别,保护网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实施联合身份(federated identity,fid)技术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院校的用户可以用一个id既能使用校园内的网络资源,也能够用它来登录使用云端的资源。在金融危机之前,fid技术还尚未成熟。有22.6%的院校都没有听说过这一技术。fid这一技术目前已经有23.8%的院校在使用,将来会有更多的院校来使用这一技术。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高等院校中有55%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有37%的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网络,来参与课程学习以及其他学术活动。相比2006年,只有7.5%的学生有智能手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的增多,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连接到网络并使用各种网络资源,这也将是院校实施idm中所要面临的新问题。

本研究认为,在金融危机之后实施idm的过程中,除了要面对经费不足现状,还要考虑到新技术的使用带来的影响,诸如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外包,智能手机的出现等等。高等院校网络用户的增加,特别是使用移动上网用户的急剧增加,使得idm越来越重要。同时还要认识到在高等院校实施idm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身份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每年新入学的学生和毕业的学生数量都非常多,要为新入学的学生提供账户,为已经毕业的学生删除账户。所以实施idm必将是高等院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长期措施。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高等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协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赛博基础设施;绿色IT;身份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1-0005-07

引言

EDUCAUSE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化非营利性组织,它将高等院校与政府、企业、基金组织以及其他的非营利性组织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完成对高等教育变革的使命。2002年1月1日,EDUCAUSE成立了应用研究中心(EDUCAUS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ECAR),该中心主要致力于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中关于信息技术的重要议题。ECAR的主要学术活动有定期论坛,出版双周版期刊,研究相关课题,出版研究论文等等,从成立至今除定期的期刊外已经有超过300多项研究成果,全球约有430所的高等院校参与了ECAR的研究项目。本研究根据ECAR从2007-2011年的相关研究报告,通过对几个热点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据此了解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

2007年3月,当时是全美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的新世纪金融公司,消息透露其经营的次级债坏账问题严重,十几亿美元的市值迅速蒸发,不得不于4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并裁减54%的员工。以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揭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的影响。美国的高校,公立高校的教育投入减少,同时私立高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居全球高校之首,其年度预算的1/3都来源于此。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在2008年7月起的四个月里,缩水超过80亿美元,损失幅度占其总捐赠基金369亿美元的22%。根据EDUCAUSE对319所院校的调查,2009-2010财政年度与2007到2008财政年度对比,近70%的院校在IT方面的预算都减少或者不变。为了应对这场继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又一次经济大危机,美国不少大学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缩减开支,如减少雇员、下调薪水,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从2007年开始EDUCAUSE也展开了相关的一系列研究,诸如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是否能够减少成本投入,能否使效率得到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如何通过IT服务外包来降低成本,以及在保证网络安全和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追求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等等。

一、利用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降低IT成本

与一般的公司或者其他组织不同,高等院校由于其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诸如员工的薪金报酬缺乏竞争力,IT服务面向的用户很多,他们的需求也是千变万化的。同时每个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对市场的影响力是非常小的,对于它们所需要的IT相关硬件和软件产品,高等院校不能影响其市场的定价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协作。

也正是由于与一般的公司和其他组织不同,以及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它们不是把追求经济利润放在首位的,它们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各院校的首席信息官(CIO)之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协作愿望,他们愿意分享信息,共同讨论各种理念,商议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高等院校的这个特点给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高等院校中的信息技术协作(collaboration)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cooperation)。参加协作的高等院校之间关系更为紧密,他们要拿出各自的资源,让参与协作的所有院校能无条件地共享相关的资源,投入到他们共同关心的项目中,力争获取产出的最大化。参与协作的院校往往会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实施具体的协作措施,同时来监管整个协作的过程。一方面他们能够共享项目成功带来的收益,与此同时,他们也要共同承担项目有可能失败带来的后果,诸如资金的损失、时间的投入、声誉的影响等等。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院校选择信息技术协作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对不断减少信息技术投入的成本。根据EDUCAUSE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协作的动机排在首位的因素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院校间的协作将院校联系在一起,统一对外,面向商业市场采购它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具有更强的买方力量,获得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协作中,各个院校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能够为参与其中的小院校带来与其他大院校接触的机会,共享大院校的资源,接受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的指导,使用该领域的领先技术,改进小院校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高等院校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协作,包括以下四种形式:(1)多院校资源共同提供一些最基本的IT资源或者服务。包括地区性的网络系统或者高级网络系统,例如Internet2和National LambdaRail这两个网络项目。也包括共同运行数据中心,共同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ERP)。这是最主要的一种信息协作的形式,71.3%的院校都会采取。(2)协作中院校接受其他院校提供的资源和技术服务。(3)协作中某一个院校作为资源唯一提供者,而不是大家共同提供资源。(4)共同开发资源的协作。包括共同开发开源软件的项目,诸如Sakai和Kuali等。这是最不常采用的信息协作形式。根据EDUCAUSE对586所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67%的院校至少有一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协作,而参与三种或者三种以上协作的院校占到33%。从以上的协作形式上不难看出,除了对成本因素的考虑,信息技术协作也能够提高参与协作院校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增加更多的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调查数据也显示:绝大部分的院校都希望能和技术领先者进行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以保持其在不断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参与技术协作的院校大部分都比较满意协作给他们带来的变化,超过预期目标。那些目前没有参与协作的院校中,有超过一半的院校愿意使用来自外部的非营利机构提供的软件,同时超过一半的院校也认为他们可以在协作中一展才能,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不难看出,他们并不是拒绝协作,只是目前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

本研究认为,要想让院校参与技术协作,一方面要让院校知道通过协作能够确确实实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让参与协作的各方都能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也要打消他们对于参与协作的顾虑,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参与协作院校的风险,减少技术协作能够获得利益的不确定性,同时在法律和制度上消除协作的壁垒,当然也要获取院校CIO的有力支持,获得外部的相关IT组织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支持等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院系之间进行协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摩擦成本,开展协作的时候,会对原来的各个院校产生一些变革,也会有诸如参与协作的各院校人员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不能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会产生问题;各院校的文化会有差异,带来不同的工作风格;甚至不同院校人员的技能水平存在着差异等等。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IT服务外包进入一个新时期

随着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至2002年,IT的服务外包产业值已经达到570亿美元,但是高等院校的CIO不是很看好服务外包,只有42%的高等院校通过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外包一些非核心的IT业务,甚至还有1/3的院校考虑会把已经外包出去的业务重新收回。EDUCAUSE早在2002年就对服务外包做过专题的研究,而2009年再次研究这个问题,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比,发现有两个较大的变化,第一,高等院校能够接受服务外包的理念,之前很多高等院校都没有过服务外包,也不接受这样的做法,外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如至少有25%的院校已经或者准备把学生邮件服务系统外包。第二,之前高等院校在服务外包问题上的认识是,如果不是自己运营,就是将所有的IT服务进行外包,而现在高等院校不是简单地在这两个极端的做法中来选择,而是基于安全的考虑,进行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如在学生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外包服务上会更加谨慎。现在高等院校中的IT服务全部是自行运营的或者全部是服务外包的这两种状况都很少见。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高等院校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成本的因素。要让IT设备得到普遍使用并能够及时更新,必须降低设备的成本,从而才能使高等院校中的信息技术及其支持的相关服务不断地降低成本。相比每个院校自行购置设备的方式,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多个院校可以共享相同的设备提供的服务,通过实现规模经济来降低IT的运行成本,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随着不断提高的计算机性能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给信息数字化创造了良好环境的同时,也给第三方公司介入高等院校的服务外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使用不同于传统的外包模式,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提供外包服务。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外包开始逐渐展露它的身手。不同的院校客户可以通过向同一云端进行服务外包,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来降低计算和数据处理等服务的成本。同时云端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用户的需要提供灵活多变的个性化IT服务。另外云资源可以存放在任何地方,如可以选择靠近便宜可再生资源的地点,从而使云端设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IT。

在服务外包的形式上,有待于进一步地发展,目前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是高等院校使用最多的外包方式,有49.8%的院校采用这种方式。而其他的外包方式使用的都较少,不超过20%,其中诸如基于云端的服务器,存储安全应用,软件开发环境等技术只有不到10%的院校选择。本研究认为要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服务外包,高等院校应该选择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服务外包的发展,也能够为院校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本研究认为在高等院校选择服务外包的时候,要注意,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技术漏洞也不断出现。在如今的网络中不断出现的身份被盗用、计算机黑客、网络仿冒和钓鱼、垃圾邮件和欺诈等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院校的CIO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院校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要注意在选择服务外包的提供商时,不能简单追求便宜的价格,或者是先进的技术,而是要综合多角度地考虑多个因素,如数据的存储环境和安全性等,服务即使外包出去,但也要能在院校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之下。根据EDUCAUSE的数据显示,约有16%的院校采取自行运营的方式来提供IT服务,他们对自己的服务相当有信心,服务外包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可取之处,在短期内都不会考虑服务外包。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建立一个成熟的IT服务外包市场以及相应的监管体制,这必将有效地促进服务外包的长期持续性发展。

三、利用赛博基础设施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

早在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提出了赛博基础设施(Cyber Infrastructure,CI)的概念。2003年,在《通过赛博基础设施促进科学和工程的革命》的报告中进一步详细地解释了赛博基础设施的概念,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基础设施或者信息技术工具,它指的是通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信息和沟通技术等联合起来建立面向网络服务的基础支撑环境,给研究者提供的一个创新平台,研究者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和各种研究伙伴,用各种研究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的内容。虽然赛博基础设施的概念最先在科学和工程的领域提出,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的应用已经逐渐扩展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受到资金问题的影响,院校逐渐重视赛博基础设施的建设。赛博基础设施这一术语中的Infrastructure一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主要指为了发展工业经济而必须要建设的公路、通讯、桥梁、铁路等这些公共设施。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赛博基础设施这个新术语也出现了。本研究认为赛博基础设施在其本质上就是在为了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建设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公共设施。虽然在形式上与传统的公共设施有所区别,但都是由国家政府出资统一建设,不需要院校自己出资建设。在金融危机之后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这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从另一方面来说,由国家政府出面来建设赛博基础设施也便于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投资,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会更有利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2007年7月10日,EDUCAUSE召集了以高等院校的首席信息官为主的赛博基础设施峰会,掀起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潮。以CIO为主的各院校代表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达成很多共识,他们认为要想更好地利用赛博基础设施,必须要充分发挥中心信息组织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短期而言,对于赛博基础设施的资源获取、管理和支持等方面能够统一意见;长期来说,形成一个良好的院校文化,院校不是简单地去获取CI资源,而是更多能共享资源。院校也认为对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院校都要优先考虑并且给予资金上面的支持,EDUCAUSE也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来帮助院校。这些对充分利用赛博基础设施是非常有帮助。

赛博基础设施的出现和使用对于高等院校的科研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都是教师依据学科领域各自为政,同时在成果的认定、教师的晋升等方面也是以院校为单位来进行的。这种方式事实上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模式下,经费的资助是根据项目划分到不同的研究者名下,各种资源也是归调查研究者自己所有,各个研究者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创建自己所需要的研究环境,这不可避免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投入。而赛博基础设施通过整合关键性的研究技术,建立不同院校之间的研究者的协作机制,一方面能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其规模效应,能够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平台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

赛博基础设施应用也给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2008年EDUCAUSE的报告中提出院校常用的五种校园赛博基础设施的技术,其中包括:(1)高效率的计算资源(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resources);(2)赛博基础设施的应用和工具(CI applications and tools);(3)数据存储和管理(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4)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advance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5)虚拟社区协作(resources for collaboration within virtualcommunities)。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为其教学服务,如高效率的计算资源能够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对知识进行建模、模拟和抽象成为可能;各种应用和工具可以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对学习实践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虚拟组织让学习共同体可以打破时空阻隔等等,提供前所未有相互协作的学习机遇;通过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来创建和发现新的可用于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等各种情境的教育资源;利用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来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营造一个泛在学习环境:将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工作场所、家庭及其他地方整合在一起,推动我们超越传统的教师、学生、课堂、实验室的教育模式,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世界。

四、绿色IT理念追求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著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Inc)的数据分析,全球使用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到总排放量的2%,这个比例还不包括冷却数据中心所产生的气体排放。而2%的比例与全球航空业的排放量相当。高德纳认为如果对IT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减少50%的排放量,如有效的电源管理技术以及随时关闭显示器和打印机的电源等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和灾害多发,而在这其中,高等院校IT的排放量是不可以忽视的。从经济方面的因素来看,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伴随着从2007-2008年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这些都迫使人们把实施绿色IT的理念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院校决策者、CIO、师生们都能认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把它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积极参与实施绿色IT,一方面有助于高等院校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形象,在实施绿色IT中起到一个领先和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使IT不再是一些简单地消耗电力的设备,而是干净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高等院校的科研技术给实施绿色IT提供了更多的方案,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对数据中心的有效管理、采用更为有效率的技术来冷却数据中心等等。在2007年还成立了美国学院与大学校长气候公约(ACUPCC,AmericanCollege&University Presidents’Climate Commitment),参加该组织的院校承诺采用各种措施来实现绿色校园:如校园的新建筑必须符合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银色标准或者与其相当的标准;购买低耗能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标准的设备;减少能源的使用,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如院校的15%电力供应要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同时注重废弃物的循环使用等等;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迄今为止,已经有677个院校加入该组织。

但是实施绿色IT的路途还很漫长,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之处。根据EDUCAUSED的调查显示,例如刚才提到的美国学院与大学校长气候公约组织也只有40%左右的院校加入。在实施绿色IT的战略计划方面,更是需要提上日程,目前只有1/4的院校和1/10的中心信息组织(Central IT Organization)制定了战略计划。一个具有战略高度的全面考虑的计划,能够把实施绿色IT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兴趣和热情的层面,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在具体的执行方面,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一个专门的负责机构,只有1/2的院校有专门的办公室,不到2/3的院校有专门的委员会。另外,约有一半院校下面的各部门的IT设备并不是由中心信息组织来统一管理,虽然各个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将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更换为液晶(LCD)显示器,将台式机更换为笔记本电脑等等,但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中心信息组织和分散的各个IT组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在绿色IT的实施过程中,一个有执行力的领导者也是非常必要的,而高等院校的CIO在促进绿色IT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多CIO对于院校的绿色IT措施都不是很了解,不能起到他们原本应该起到的领导者作用。

在实施绿色IT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资金的因素。EDUCAUSE的研究显示资金的缺乏是绿色IT实施的三大壁垒之一,1/3的受访者认为资金缺乏影响了院校和中心信息组织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在实施绿色IT的具体措施的选择上面,受到成本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大,例如在绿色IT的措施中使用的比较多的一些措施,像循环使用废弃的IT设备、最小化增加对电能的使用、购买低耗能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设备,这些措施的实施成本比较低,人们也就更多地愿意采用这些措施。而如果采取的措施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比较大,人们就使用的比较少,如采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电能。

除了资金的因素之外,在实施绿色IT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高等院校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也造成有一些绿色IT的措施不是很普遍地被采用,如采用虚拟课堂来代替传统的课堂,这样的措施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务部门的支持理解:如采用远距离工作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办公室工作的模式,这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配合。

本研究认为,在实施绿色IT的问题上,一方面是要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从经济上认识到随着碳关税的实施,随着总量管制和交易规则(cap-and-trade rules)的实施,如果高等院校不主动地实施绿色IT,就要为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买单。所谓“总量管制和交易”,是指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基础上,通过买卖行政许可的方式来进行排放。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空气品质未达标准的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依照其空气品质改善目标配给“容许排放权”,并规范其逐年应削减的排放量比例、达成的目标年及最终容许排放权。各污染源取得容许排放权后,即能于开放性市场中自由进行交易买卖。这一机制为《京都议定书》首创,旨在通过对排放权的限制来减少碳排放量。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是要把外在成本内在化,迫使高等院校必须实施绿色IT的措施,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中来。

五、有效的身份管理确保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安全

从2007年开始,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使用网络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根据国际通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的统计,截止2010年,全球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达到20亿,比2005年的10亿用户翻了一倍。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全球53亿移动电话用户中有9.4亿的用户在使用3G网络,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连接到网络获取各种网络资源和信息服务。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有效的身份管理(Identity Management,IdM)能够保证良好的网络环境,能保证各种基于网络的服务能够正常运行。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根据美国商务部调查局的调查数据,2010年美国的线上零售业销售额达到1452亿美元,根据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预测,网络购物的交易规模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14年美国的线上交易额将达到2500亿美元,这样巨大的交易规模,如果IdM的措施不到位,出现身份盗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对IdM的认识也有了变化。在2007年之前,EDUCAUSE是把IdM和安全(Security)的议题在一起研究的。但是从2007年开始,EDUCAUSE把IdM问题作为单独的一个议题进行研究,足以见其对该话题的关注程度。2007年到2010年这几年之间,对IdM的研究热度一直不减,总是把它列入十大议题,如在2007年位于十大议题的第四位,在2010年位于十大议题的第五位。

EDUCAUSE在2011年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美国高等院校实施IdM的动因中,排在首位的是对安全和隐私的考虑。高等院校中网络用户的比例非常大,同时使用网络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网络身份的识别尤显重要。EDUCAUSE在2011年报告的调查显示,美国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中有87%拥有笔记本电脑,67%的学生可以通过无线(Wi-Fi)连接到网络,在网络资源的使用方面,使用EMAIL的学生达到99%,每天都多次使用EMAIL服务的学生达到75%。

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之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能满足高等院校的需求。所以在实施IdM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不足。2011年报告数据显示,有46.4%的院校认为他们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院校的高层管理者中有31.5%的人意识到经费问题,而相比在金融危机之前,在EDUCAUSE的2006年报告中显示,只有14.9%的高层管理者意识到经费问题,这个比例只有2011年的一半都不到。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实施IdM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所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高等院校在提供IT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全部由自己来运营。本研究认为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外包的使用,将是IdM面临的新问题。原来高等院校提供的IT服务大部分都是基于校园,而现在的IT服务范围扩展到了校园之外。高等院校要保证云端提供的服务和以前的服务一样,都能够准确地进行身份识别,保护网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实施联合身份(Federated Identity,FID)技术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院校的用户可以用一个ID既能使用校园内的网络资源,也能够用它来登录使用云端的资源。在金融危机之前,FID技术还尚未成熟。有22.6%的院校都没有听说过这一技术。FID这一技术目前已经有23.8%的院校在使用,将来会有更多的院校来使用这一技术。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高等院校中有55%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有37%的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网络,来参与课程学习以及其他学术活动。相比2006年,只有7.5%的学生有智能手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的增多,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连接到网络并使用各种网络资源,这也将是院校实施IdM中所要面临的新问题。

本研究认为,在金融危机之后实施IdM的过程中,除了要面对经费不足现状,还要考虑到新技术的使用带来的影响,诸如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外包,智能手机的出现等等。高等院校网络用户的增加,特别是使用移动上网用户的急剧增加,使得IdM越来越重要。同时还要认识到在高等院校实施IdM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身份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每年新入学的学生和毕业的学生数量都非常多,要为新入学的学生提供账户,为已经毕业的学生删除账户。所以实施IdM必将是高等院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长期措施。

结语

本研究通过以上的几个议题的讨论,了解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希望能够对我们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小型便携式的智能设备飞速发展,这些把我们带到一个崭新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网络,给高等教育信息化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们要积极开展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实施基于云技术的信息技术外包,利用赛博基础设施辅助科研,在新的环境下保持严格的身份管理同时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长三角教育联动背景下以网络课程为依托的高校精品课程共享对策研究”(2011ZDIXM031)成果之一。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新闻特点新闻自由新闻传媒功能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家和”“人和”“天地人和”已成为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谓“和”: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动词,意在表现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

现阶段,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那么如何使社会均衡和谐,如何使人们之间得到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在这里新闻传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新闻传播事业的使命、职责、桥梁作用决定二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给了新闻传播事业一个很好的助推器,它一方面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机遇,使新闻传播事业的一切活动,更加有法可依,使新闻的特点更加明显,新闻自由进一步扩大,新闻传媒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但是另一方面,也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挑战。

一、机遇

首先,使新闻的特点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可信性。

我们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使命,“真实性是新闻理论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就像盖大楼打好地基一样,基础打不好,房子就要倒塌。”那么,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如何才能使新闻真实呢?除了有许多要求外,其实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获取可靠的消息源。同时,我们知道在新闻侵权的抗辩中,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获得权威性的消息。

以前,我国新闻信息获取标准只被一些地方政府规章和部分单行法律所确认,现行法律法规在整体上没有形成和平时期的获取标准。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报刊、广播、电视的政府报道与信息披露将有法可依。条例第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协调机制。行政机关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可见此条例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权威性的消息来源。

另一方面,新闻是个易碎品,也就是他的及时性的特点,的出台能够使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的政策、政务信息,以及有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更有利于新闻时效性的加强。

谈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往往会想到“非典”,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一系列的经典案例,造成这些事件严重后果背后的是政府信息没有及时公布,以致新闻在第一时间没有到达手中那里,故而没有很好的防范意识,相关部门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这才造成严重后果,使政府的信誉急剧下降,同时,表现出了社会的不和谐,也许正是这些事件的影响,才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成为必然。

其次,使新闻自由进一步扩大。

新闻自由由来已久,最早是西方提出来一个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口号。虽说这一词的提出,是有着不同深刻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历史情景。但是新闻专业主义同样也是中国新闻传播界一直追求的信念。

在西方,新闻自由首先的基本含义指: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人的天赋人权,人民有知的权利和知的自由,影响人民提供事实和信息。从这一点来看,新闻自由最主要的是强调人们的知情权。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要求有一定的知情权,在宪法上规定:人民通过新闻媒介享有获知国内外大事最新变动的真实信息的权利。此次条例的出台,抢挑了人们的知晓权,进一步扩大了新闻自由的力度。条例明确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同时。规定各级政府及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此外,教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制作、获取了大量社会公共信息。公开这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合法权益。为此条例也将这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纳入了调整范围。

同时,在这些条例中我们看到了公共利益一词,李良荣先生在《论中国新闻改革的优先目标——写在中国新闻改革30年前夕》中曾经提到:社会的公共利益所包含的要点是: 保障法律所保护的公众私人利益不受传媒侵犯,这主要是公众的隐私权以及青少年的保护,不伤害社会公德,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满足公民的知情权;普遍服务原则: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论贫富、不论地位,都应该享受传媒业同等的服务。尤其是,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该在媒体上有平等表达机会。

他指出,在上述三个方面,知情权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核心问题。知情权作为一项法律上的权利,其历史并不算长。但是知情作为一种自然权利和道德权利的朦胧意识,以及相关思想却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满足自身由本能所产生的各项需求的能力不断提高,很多在过去未被既有文明认识到、或未被尊重的人的需求,逐渐地越来越明晰起来。普通人,这些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信息的不对称中的弱势一方,也为了自身的权益更好保护,要求信息的优势者公开、提供相关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情权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信息获得的不公正、不公平是对公众利益最大的伤害。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有一批学者提出:新一轮的新闻改革应该以公民的知情权为中心内容而展开。这实际上意味着,新一轮新闻改革是以公共利益为优先目标而展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中国新闻改革方面给与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是新闻自由知晓权问题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最后:使新闻传媒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李普曼曾经说过:倘若国家是黄兴在大海上的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审视一切,发现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这句话太熟悉不过了,同时也说明,告知、监测和预警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也成为保证新闻独立与公正的郑重宣言。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情感倾向性数据挖掘文本信息

伴随着现代化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大多数的用户开始选择浏览网络产品评论来了解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以便更好的选择出自己最满意的产品类型。同时,用户评论信息也是一种信息的反馈途径,帮助了产品制造商及时的发现产品的缺陷和服务体制的漏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就必须得依靠有效的数据挖掘手段来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研究背景

Popescu等人把用户评论的文本信息挖掘任务分为以下步骤:(a)挖掘评论中的主要产品属性;(b)挖掘用户评论文本信息中对于产品属性的主要观点;(c)分析用户评论文本信息中的情感倾向;(d)对提取出的有效信息进行重要性排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挖掘产品的特征属性

由于国外的研究者较早的意识到分析挖掘有效信息对于产品生产商的重要性,所以在英文的信息挖掘方面,他们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领域发展的成果。在2004年时Hu等人就采用应用关联分类的方法对文本信息中进行有效的挖掘。利用这种非监督性的方法对一些产品评论的文本信息进行挖掘研究,平均的调查准确率达到了72%,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信息进行后续加工处理,就得到了用户对于产品主要特征的情感倾向性。

由于网络评论信息数据挖掘的范围较大,并且信息的专业性不强,信息变化快,人工参与监督型的方法不满足于对整体信息的挖掘,这就需要采用非监督型的数据挖掘方式,总体的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的非监督型挖掘方式和情感倾向性分析技术来更好地对评论进行挖掘深析。

2、情感分析

情感分析也叫做观点挖掘,和本文的研究主题相比较,观点挖掘更偏向于文本中对相关主题内容所表达观点的发现和挖掘。文本信息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之分:主观性的文本偏向于对一种观点的表达和认知;二客观性文本偏向于对一种事实的说明和称述。观点挖掘的目的就是将文本中的主观性文本信息识别出来,分析其中含有的观点信息以及她们之间还存在的潜在的联系,将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主体在主观性文章中表达对某些或者某一实体的认知,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主观性情感。情感分析的目的就是判断文本信息中体现的情感倾向,可以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三类。

二、文本信息挖掘方法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的非监督型挖掘方式和情感倾向性分析技术来更好地对评论进行挖掘深析。具体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利用中文语言的分析工具对文本信息中的词性进行标注。(b)按照产品的属性分类模型,逐字逐句的分析信息的情感倾向。分类则采用LingPipe自然语言分析工具。对文本信息的情感倾向进行汇总,加入到观点评论的数据库中。(c)对进行词性标注后的文本信息建立关联规则的事务文件。(d)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基础上,挖掘出频繁项集作为候选的特征属性集合I0。(e)将抽取的产品特征文本信息属性集I0按照近邻规则进行筛选,筛选后的结果作为候选特征属性集I1。(f)将候选特征属性集I1按照独立支持度的规则进行分析抽取,形成候选特征属性集I2。(g)将I2过滤形成特征属性集合I3;再从中过滤掉单字名词的项目,包括单字名词的n项频繁项(n≤3)。剩余的则成为了最终的产品特征属性集I。(h)在观点数据库中挖掘到关于产品特征属性的语句,分析出句子包含的情感倾向。(i)再按照句子出现的频率性大小进行排列,并总结出正面和负面信息的数量。

按照这种方法对文本信息进行挖掘,不用建立特征属性的概念模型就可以得出文本信息的特征属性。本文中以获取产品特征分析为例,运用观点挖掘结合情感分析的技术,从大量的用户文本信息中得到了有效的评论信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挖掘实验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为生产制造商和客户提供了经济实用的决策手段。

参考文献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12篇

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崛起,传统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巨大冲击,原有的价值链被打破,逐步沦为“哑管道”,运营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当前社会对数字化生活的依赖度不断提高,移动娱乐、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金融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服务需求旺盛,将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因此运营商开始研究以网格区域内人群位置数据为核心、用户数据为辅助的大数据基础能力研究,实现网格覆盖区域内的流量监控分析、人口特征洞察、位置轨迹分析、综合价值评估等基础功能,并支持通过组合、复用等方式,支撑旅游、交通、金融、咨询服务等行业应用。运营商处在大数据业务的中心位置,在掌握用户行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对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其拥有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

2 运营商大数据在行业信息化的优势

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运营商手中的数据更具有普遍性,甚至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社会个体,尤其是运营商针对社会人群的精准数据,更是一座现成的金矿。目前运营商要做的事情并非“发展客户增加收入的阶段”,而是将客户的精准数据分析、位置数据和用户规模结合起来,再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运营商的转型业务,用于自身业务的精确营销、交通部门的道路规划、商圈的选址及旅游行业,突破原先业务的束缚,在大数据运营的蓝海里寻找一片新的天地。

运营商的大数据来源:

(1)用户资料:这些是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有些信息可以用于用户趋势性数据分析(用户区域信息),主要包括如下主要信息:用户的归属信息(用户的归属省份信息、地市信息、县市信息)、性别信息(男/女)、年龄、单位性质等信息,这些数据只使用于趋势性分析、地域分析,不能用于个性用户的数据分析。

(2)用户的订购关系数据:用户在运营商订购的业务、套餐信息。

(3)用户行为分析数据:用户的上网行为分析数据、用户的消费信息(通话的通话清单、短信清单、流量消费信息),这些数据是用户的敏感隐私数据,在使用时必须进行脱敏处理。

(4)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登记的位置信息、基于A接口或Mc接口的位置更新信息(Location Update)、漫游切换信息、位置附着信息(Attach)、MT、Mo过程信息及SMS短信过程信息,这些数据都是实时数据,准确地记录了用户行驶轨迹,准确性非常高。

运营商的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优势:

(1)数据准确性

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从2015年1月1日起,所有运营商注册的用户必须实行实名登记,这样确保了用户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其中位置信息、互联网访问信息都记录了用户实际到访位置及上网行为,再结合用户属性数据、订购业务、详单信息等,和客户的行为、喜好直接相关,有很高的准确性。

(2)权威性

移动运营商的用户规模大,约占70%的市场份额的移动数据更具有权威性,采样数据比较全面,在趋势性分析领域更具权威性。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合企业数据中心用户行为特征,为集团客户提供精确营销开辟了新途径,为今后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分析源。用户所有在互联网络的操作行为、到访信息,运营商都可以记录,并经数据脱敏,就可以为旅游、交通、政府的业务规模提供趋势性分析数据。

(3)实时性

移动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网络信令数据,用户发生位置移动、发送短信、上网等操作都会在网络的Mc接口(4G网络)或A接口(传统的2G网络)触发信令数据产生。通过这些信令数据的上下文,可以通过基站描点勾勒出用户的活动轨迹,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实时的,和用户的实际过程相匹配。

除此之外,还有用户的主动位置更新(更新LAI)和定期的位置更新(一般为2小时以内),也会记录用户的位置信息,再利用运营商在旅游景区的基站信息同景区进行有效的结合。

实时客流监控、景区客流分析、游客特征分析就是利用运营商在旅游景区的基站信息,利用实时采集A接口、Mc接口数据的信令数据,实时分析景区的用户轨迹数据,对景区客流信息实行实时监控分析,改变景区只能事后统计用户量的情况,提升实时反映能力,进而加强服务和管控能力,并为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数据支撑。

3 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游客为中心,服务游客,满足游客需求,运营商可获取相关静态数据:游客人群来源地(用户的归属信息)、性别;再结合用户的动态信息:位置信息、来访时间、在各景点的驻留时间,进行旅游客源分析统计,并对景区客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将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与响应能力,为景区应急调度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如图2所示,通过对游客客源归属地的分析统计及对客户行为、特征的全面分析,为景区信息化建设及市场推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1)客流分析

通过对景区包含的基站信令接口数据分析,统计出基站当前实时人数,同时参考运营商用户占比模型,计算当前景区(或景区内某一区域)的实际游客数量,实时反馈给景区系统,以趋势图或数字方式呈现。

根据提供景区人流量及归属地的实时统计与分析数据,再结合用户的归属信息,分析出各省市的游客旅游热度分析、游客特征分析、游客驻留时长分析、历史客流比对分析(按周、按月等)、重点节假日游客分析,支持实时客流量GIS地图展示,支持各类分析数据的报表展示。

基于网格管理实现景区网格的人流量可视化,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分析预测、深度洞察、信息,为旅游行业在流量情况掌握、应急预案准备、公众信息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支撑。根据景区的容纳游客人数,同景区实时游客进行比较,达到上限时进行告警,提高景区管理职能和服务能力,及安全保障措施。

客流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2)客源特征分析

根据客流分析的用户数据,再根据运营商的用户归属信息,把手机网络信令数据和用户数据结合,为旅游景区提供游客特征分析、游客消费分析、游客精确营销分析,满足景区的游客洞察与营销需求,改善景区管理水平。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到访景区的当前用户构成,细分到省、地市、县市,并可以按照用户数访问的时段进行归属信息统计,将景区内游客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同时对区域进行流量监控。

基于用户的归属信息,根据入园游客年龄分布统计、入园游客性别分布统计、入园游客到访频次统计、游客对景点类型的喜好度、入园游客的消费能力分析以及客户运营商产品订购行为的分析,进行360°游客画像,建立客户的归属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喜好景点类型、消费档次分布数据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匹配。在用户到达相关景区时,实时推送景点相关信息,在推送渠道、推送时机、推送方式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全程精准营销。图3为客源特征分析图。

(3)景区欢迎度分析

在了解游客归属地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统计各个省市用户到达旅游景区的热度排名,再分别通过当天、周、月、季、年的方式展现各个旅游景区人数排名、分时段人数排名,并提供景区热度排行,包括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以及节假日的特殊统计分析;确定城市中哪些景区为热门景区,为管理部门制定预案或者提升景区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提供外地游客来城市首先访问的景点,或者景点访问顺序,提供给旅游服务企业或者旅游监管部门有关景点的分析,或者访问路径优化等。

提供按时间段(最小统计单位天)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用户滞留时长数据,时间段可以灵活设定。热点分析包括:热点客流分析、热点客源分析、热点景点分析,通过对客流来源、热点时期每天客流统计以及热点时间段内客源在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使得景区管理员更充分地了解到热点时期游客游玩景区的行为习惯和分布比例,为景区实施营销策划和资源调配提供有力数据保障。

(4)客流趋势分析、历史对比分析

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时间的维度对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便景区管理员掌握景区各维度客流情况。通过对热点景区的专题分析,可通过对节假日的分析了解游客在不同节假日的来源、流量高峰及喜好等特征,进行相关时间段的游客趋势分析,为景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节假日景区游客提前进行疏导准备工作。

如图4所示,景区内各景点区域实时游客人数地图显示,人员密度根据游客舒适度情况进行颜色标注,在系统顶部以消息滚动条形式实时播报景区内游客总量和拥挤及较拥挤的区域信息。同时手机客户端将推送拥堵信息给景区管理员,提醒景区管理人员做好游客疏导工作。

(5)旅游行业后向广告

结合用户的归属信息、到达景区的时间、在景区的滞留时间,整合旅游景点商家信息,基于游客群体的特征分析,提供后向广告功能,为旅游景点、城市旅游宣传、旅行社热点宣传提供专业的移动渠道广告业务。如用户旅游结束后,在景点出口出可以实时给游客推荐附近的以下信息:

1)住宿设施:酒店、旅店、招待所、家庭旅馆等);服务性设施:餐饮场所、娱乐场所、购物场所、商店;

2)旅游交通线路:高速公路休息站、城市所有的公交站点、长途汽车站点、机场、火车站、交通售票点(航空、铁路)、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租车公司、旅游线路、景区内的通行车线路等;

3)辅助设施: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加油加汽站、收费站、车辆维修点;

4)商铺信息:景点的特色服务信息、商家的促销信息可以结合用户的位置信息实时发送到达景点的游客。

4 结束语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竞争 情报采集 开源信息

[分类号]G350

在企业和国家的情报活动中,开源渠道(openSOUFCes)中的数据和信息是很重要的信息源。从商业公司的角度来看,为了了解市场情况、为了在并购行动之前掌握必要的信息、为了在结交战略同盟前了解对方公司的信息,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情报,开源信息是其中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从国家情报机构的角度看,为了满足其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也需要深入挖掘公开信息资源,从而为随后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对于开源信息(open source data)的定义,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描述,本文结合实践工作,将其理解为能在互联网等媒体上公开获得的信息、正式出版的刊物书籍、合法获得的企业报告、产品说明及宣传资料、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以及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的研究数据。在侧重点方面,本文主要关注开源信息的深层内涵以及如何利用开源信息开展分析工作。选择开源信息作为研究的侧重点,是基于以下原因:①开源信息易于获得,本文以开源信息作为重点,其研究经验可以被更广泛地借鉴使用;②开源信息数量巨大,那么如何甄别合适的信息?这个问题对于后续的分析工作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实际研究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为便于理解,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论述,实践部分的素材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小组在撰写《国外风电装备市场主要竞争者研究:Enereon公司》等一系列报告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开源信息源中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1、开源信息的特点

了解和总结开源信息的特点对于竞争情报的信息采集工作非常重要,这关系到采集的信息的质量问题。在开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1.1 信息格式方面

除去格式相对规范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等信息源,大多数的开源信息格式比较自由,虽然张玉峰等人研究了自动抽取技术在竞争情报中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研究中,使用自动抽取技术抽出相关的部分比较困难,因为很难设定相应的抽取规则。这一方面是因为分析的需求很难用准确的规则表示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开源信息的格式构成复杂,很难在抽取规则中充分照顾到每个细节。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人工参阅大量资料,从而选择合适的信息。

1.2 信息索引方面

与规范化的信息相比,大多数开源信息没有建立相应的索引,所含的信息对于分析来说,一般是片段性的,很难通过参考文献等方式追溯文献的来源,从而尽可能地按照要求补充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分析人员通过其他途径将信息补充完全,对于无法补全的信息,只能舍弃。开源信息的这种特点,需要信息分析人员熟悉各种数据库和网站,将众多信息整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拼凑出分析所需要的完整信息。

1.3 网页时效性方面

网页上的信息通常是不稳定的,当天能阅读的信息,第二天可能会消失,同一网页的信息也可能会被经常性地修改。在情报采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和丢失,需要将网页信息按时期和类别储存,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目标网页进行持续的跟踪。

1.4 语言特征方面

除去正规的出版物和报告,大多数开源信息的表达方式更接近口语,并且呈现出多语种的特点,这需要情报分析人员具有翻译和处理多种语言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组织本身缺乏掌握外语能力的人才,但是又不愿意将资源提供给外面有能力的组织处理,使得一些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有一些组织只使用本国语言在网络上信息,这为其他国家人员获取信息增加了难度。

1.5 信息来源方面

即使信息分析人员可以准确地定位所需要的信息,也很难获得有关信息的源出处、最早时间等关键数据,这是因为网络上的很多信息缺乏标签。标签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确认资源的来源和产生时间,以便进一步考证信息的真实性。考证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些信息可能会被人为地篡改,为此经常需要找到信息的源出处,进行对比分析。

1.6 信息的海量性

对于分析人员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开源信息的爆炸性增长。这也揭示了一个现象:组织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储存信息,希望能够掌握尽可能多和全面的信息,但是组织很少考虑信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此外,海量信息中能被真正使用的信息并不多,例如:竞争情报对于时效性要求严格,对于海量信息来说,大部分信息的时效性不满足具体的分析要求。

1.7 Web 2.0的发展

博客、社交网络服务使得研究人员呈现出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分析人员可以更方便地通过这种形式获取信息,对于缺乏关联和索引的开源信息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尽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竞争情报活动,但是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上述特点,人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表1对其做了总结:

2、竞争情报中开源信息的获取渠道

竞争情报有很多种定义。本文将竞争情报理解为一个系统性的、基于特定目标的、有具体时限的活动,该活动收集特定市场和外部环境的信息,并整合、分析这些信息,其目的是为决策提供支持服务。竞争情报的实际价值在于有效地支持管理者正确认识市场环境和市场地位,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管理者习惯于利用竞争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那么可以认为竞争情报对企业的运营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情报的过程中,数据收集是最基本的工作,数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析结果。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招聘 情报职业需求 情报职位

[分类号]G35

1 统计与分析方法、样本选取方法及统计描述

本调研以招聘网上的企业职位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和挖掘,分析总结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的需求特点。之所以选择招聘网为调研对象,是因为它最集中地聚集了企业对各类职位的需求,最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职位的设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的招聘信息职责描述、职位要求中蕴含了大量信息,这些都是分析社会情报职业需求最真实的素材,也是最好的样本。

情报职业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通用性和专用性。通用性是指各类组织里都存在对情报职业的需求,情报职业广泛分布于各类社会组织;专用性是指一些专门化的信息机构里有大量的情报从业人员。因此,本次企业情报/信息职位招聘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从两个角度进行:①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即不分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等,对所有分布于企业中的情报/信息职位进行整体统计与分析,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全面地分析企业对情报职位的需求信息;②以信息服务类企业为对象,进行重点采样,对其情报/信息职位的招聘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深入了解情报职位的特征。

2 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

对企业整体的统计分析有两类样本来源:一是综合类企业招聘网,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二是情报行业的专项招聘网,如中国商业情报网。

表1表明两类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补性,因此分别选择两类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可以对各自结论进行一定程度的检验(这一点在后文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证实)。

2.1 综合类企业招聘网的情报职位需求统计(A样本)

在对国内三大综合招聘网――智联、中华英才网、51job从职位分类、职位检索性能、检索结果等进行综合比较后,选择智联招聘网为样本选取对象。

2.1.1 调研目的在大样本条件下研究情报/信息职位的地位、数量和在企业组织中与其他职位的关系。

2.1.2 调研方法依据智联招聘的职位检索功能对职位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检索地点设置为: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职位,因为这两地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企业职位数量大、种类较全(后文中商情职位统计中也印证,北京、上海、广东的职位各占20%左右,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2.1.3 数据收集一是依据智联职位分类列表选择职位大类和细分类,分别检索“北京”和“上海”两地近一个月的三大类职位:①信息类职位;②与信息类职位相关的职位(可以为之提供服务的职位);③对照组职位(和信息类职位没有直接关系,设此类的目的是为了作为参照和与情报/信息职位进行数量上的对比、比较分析)。二是选择检索条件:(地点=“上海”+职位关键词=“信息分析”)、(地点=“上海”+职位关键词=“情报”)、(地点=“北京”+职位关键词=“信息分析”)、(地点=“北京”+职位关键词=“情报”),默认检索时间为近一个月职位,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抽取时间为2008年10月1日)。

根据数据收集,完成了智联职位分类列表,对相关职位进行了统计(限于篇幅,这里略去分类列表)。

2.2 情报职业的专项招聘网(B样本)

选择情报职业的专项招聘网――中国商业情报网为样本采集源,选择该网站“职位招聘”中2008年1月1日到8月31日的招聘职位为样本。

2.2.1 数据整理把每条招聘信息整理为一条记录:职位信息(序号,职位名称,时间,职位描述,职位要求,公司名,地点),以(职位名,时间,地址)作为关键字,建立数据文档1(共461条记录)。

2.2.2 数据筛选对数据文档1中的数据进行筛选:①对同一个公司在不同时间的相同职位信息(名称、职位描述相同,职位要求相似)进行去重,约80条;②筛除兼职、低级职位(如:简单信息录入、简单信息收集等职位)约20条。剩余记录共354条,形成数据文档2。

2.2.3 进一步数据整理对数据文档2中每条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填写问卷,形成数据文档3。问卷主要内容有:①职位分类――职位分类表;②信息类型――该职位处理的信息类型(划分的是:职位“职责描述”和“职位要求”中描述的工作内容中处理的信息);③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划分;④职位要求――招聘信息中职位要求条目的分析。

根据数据收集,完成了中国商业情报网职位分类列表,对相关职位进行了统计(限于篇幅,这里略去分类列表)。

2.3 企业情报职位需求特点分析

根据上述统计及分析,得出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2.3.1 情报/信息职位的分类、分布和数量

情报/信息职位内部的分类组成和比例可以分为三块:①第一块为信息分析、信息收集、情报专员、信息主管4类,占34%;②第二块为市场类,占40%;③第三块为信息职能细分的职业类,包括竞争情报分析、专利分析、档案管理员、行业研究员、战略分析、数据分析/挖掘,如图1所示:

情报/信息职位大多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和企业的各种职能部门中,具体可以分为两类:①传统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销售、市场、策划等部门。其中市场部的需求量最大,职位类型和细分程度较高,占该类别职位总量的比例很高,与情报学相关度非常高。其次是销售部,但该部门中需要的情报人员要求比市场部低。所有分类中这两个部门的职位占40%(见图1),A样本中更多。②情报部门:企业情报机构确有一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分属于情报中心的情报职位。情报部门下的职位分两类:一类是信息分析、信息收集、信息专员、信息主管,数量较多,比重较大,约占30%左右;另一类是细分职位,如竞争情报分析、专利分析、战略分析、数据分析/挖掘等,比重较小。

具体的职位数量和比例如下:根据智联职位分类列表中的职位,有市场调研与分析、咨询员/顾问、情报信息分析、CIO/IT总监、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五类可以划为信息类职位。其中市场调研与分析、咨询员/顾问数量较高,是情报信息分析、CIO/IT总监、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三类职位数量的7倍多。从而表明:情报/信息职位及其相关职位数量较多,但整合在情报中心职能下的职位需求数量较少,比重较低。

信息相关职位(销售总,g/营销总监、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N/主管、渠道/分销管理、市场总监/经理/主管)的职位职责的履行,必须要依赖下级信息类职位辅

助其决策。但实际结果中,情报/信息职位的数量比这些职位的数量要低得多。这说明:情报/信息职位的潜在需求巨大。

2.3.2 情报/信息职位要求的特点

知识要求的广泛性。在情报需求最多的销售和市场部中,对销售、市场、计算机等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其他高级分析职位,则要求更广泛的知识基础。

对专业背景的要求因行业等各异。不同的行业和职位对专业背景的要求不同。通过对本调研报告的B样本的分析,对专业的要求可以分为5类:①信息管理/情报学;②所在行业专业(如生物技术公司对应生命科学专业,电子制造公司对应电子类专业);③计算机/软件;④管理/市场营销/经济;⑤统计/数学。情报/信息职位对②类、④类有高要求,如图2所示(统计中包含了“必须为×专业”和’×专业优先’):

在不同的职位细分下,对专业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对专利情报分析师职位要求进行统计后发现,大多数都要求有该领域学科背景。

对从业经验有一定要求。较低级别的职位一般要求有1―2年的从业经验或研究经验,有半数上职位(156/338≈50%)对从业年限有两年以上限制,要求行业经验也较高(98/338≈30%),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对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要求较高。像洞察力、信息敏感性这样描述信息素养的词在职位要求中出现频率很高,表明情报/信息职业不同于纯技术职业,它对沟通和交流能力要求比较高。

招聘学科来源广,面临其他专业的竞争。招聘的绝大多数职位都是针对几个相关学科进行招聘,情报学毕业人员要面临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统计、管理、市场等专业人群的竞争。这种竞争就迫使情报人员“内核”力的培养急待解决。

处理信息类型明确。情报/信息职位处理的信息类型分为5类。多数(56%)情报/信息职位的工作中全部包含了这5类信息。有些职位处理的信息比较集中,如:行业分析职位主要集中于行业信息处理;专利分析职位集中于行业、竞争对手、自身技术信息处理。除去上述两个职位,对非全信息处理职位涉及的信息做了统计,如图3所示:

对应职业群体尚不清晰、成熟。大多职位分散在传统职能部门中,情报中心只在较少的企业中存在。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情报中心中,情报人才的需求也不集中,很少有对情报专业的定向招聘,情报群体“内核”不清晰等。这些现象表明情报学对应职业群体尚不够清晰、成熟。

3 以信息服务类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

本调研报告中的“信息服务类企业”是指为社会或企业、个人提供信息/情报服务的企业,正如软件专业对应的软件行业一样,它是情报学专业所对应的一个行业群。情报学知识在这类企业中有着较高、较专业、较全面的应用。本调研报告主要对知名信息服务类企业进行了统计。

3.1 信息服务类企业职位招聘信息统计

本调研报告中把信息服务类企业划分为6类:①情报软件公司;②以内容加工为主的网络公司;③专业情报服务公司;④管理咨询公司;⑤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⑥数据库服务商。分别选取各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10家)为研究对象,对其2007―2008年招聘职位进行统计分析。

3.2 职位需求特点分析

通过统计及分析,发现信息服务类企业的情报/信息职位具有以下特点:①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对情报人员需求量较大;②大部分职位直接服务于企业情报产品生产或情报服务的提供;③职位要求普遍较高,体现在对学科知识面、学科知识深度研究应用能力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较高。

因为信息服务类企业对情报学作用及应用有较好的认识,所以会出现这种定向需求。如: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公司的知识工程师、上海之目信息公司的信息师和万方数据的相关职位等都有“情报学专业优先”的招聘条件。

其他信息类企业中,虽有个别职位对情报专业毕业生有青睐,但大多数职位来源还是比较广泛。特别是传统职能部门和技术性专业背景的企业的职位,都会面临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统计、管理、市场及相应行业对口专业等专业人群的竞争。

4 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特点的综合分析

4.1 本调研报告中三种不同样本的选取、分析总结

本调研报告分别选取了智联招聘、中国商业情报网、信息服务类10家名企三个不同的样本。三个样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本调研报告的分析中,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因此,本调研报告中对三种样本的整理、分析挖掘的程度也有不同。

智联招聘是一个综合型招聘网,为课题组提供了一个从整体企业职位需求看情报/信息职位的整体、综合的视角。主要目的是使课题组看到情报/信息职位在企业所有职位需求中的地位、比例以及和其他相关职位的关系。

中国商业情报网的样本数据主要集中在情报/信息职位,对这部分数据本调研报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整理和挖掘,从而可以更细致地分析情报/信息职位本身的详细、具体特征。

信息类10家企业的样本属于重点抽样,上文已对此样本的特点给出了描述。

4.2 情报人员在企业中的主要作用

情报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提供情报服务和为客户提供情报服务。前者的发挥可以通过于传统销售、市场等职能部门的情报人员,也可以通过企业情报中心的情报人员;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辅助决策、环境监测、市场营销导向三个方面。后者主要是指信息服务类企业,为企业、其他组织的客户提供情报服务。

4.3 职位层次及其对情报学知识的需求

所有的情报职位可大致分为:信息收集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情报组织管理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四大类。其中信息收集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每类中也可分为低级和高级两种。这种岗位及企业之间的不同(如对情报的需求不同,包括:情报来源、内容的综合性、内容、要求层次,等等),导致主要运用的情报知识不同,职位招聘条件、要求也不同。情报人员的需求呈现层次分布,但都有要求较高的特点。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此特点在信息类企业中表现更加突出。

4.4 社会对情报职位尚存在很大的潜在需求

调研发现仍存在大量尚未满足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对情报工作的认识不足,除信息服务类和少数公司外,大部分企业对情报学及其主要作用没有一定的清晰全面的认识,普遍存在“用到但不知道用的是情报学”的现象。也就是说,企业存在情报工作的需求,存在对情报职业人才的需求,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并没有将这类需求归为情报职位。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第15篇

1.1国外主要研究内容

1.1.1信息搜寻中的任务Solomon(2005)认为任务会影响用户如何和为何选择、发现和评估信息资源等。Leide等(2007)指出任务决定了整个信息查询活动。因此,为了理解信息搜寻和信息查询的本质,研究者首先应该确定任务的特征或变量,并且,关注任务情境的研究,如工作任务情境及其与查询任务的区别等,进而探讨其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1)任务变量(或特征)。目前,对任务及其特征的划分是相当的广泛。Kim等(2008)确定了一个可以影响信息行为的任务特征或变量列表,这些特征归类为:固有任务特征、外部任务特征、任务执行者及任务和执行者的关系。Li(2009)采用面分类法,将任务按照类别、面、子面、值进行划分,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后形成了2大类:任务通用类(Genericfacet)和共同属性类(Commonarributes)。通用类描述任务的外部特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执行者、时间、产品、过程和目标;共同属性类指任务内部特征,包括任务特征和用户对任务的感知。Kim(2009)将任务划分为工作任务和查询任务,工作任务由动机、结构和复杂性组成,查询任务分为查询目标、查询主题结构、信息需求类型和复杂性。Xie(2009)认为工作任务划分为本质(常规、典型和不寻常任务)、阶段(任务形成前、形成和形成后)和时间表(非常紧迫、紧迫和不紧迫)三个维度;查询任务则由起源(自我激发和指定任务)、类型(更新信息、寻找具体信息、寻找共同特征条目和寻找已知条目)和灵活性(非常灵活、灵活和不灵活)组成。可以看出,广大研究者对任务及其特征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认识。以任务及其特征为出发点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那么,对任务及其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是基础,这是必须重视及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主题。(2)任务类型。任务类型由任务的不同变量决定,研究者多数是根据不同的任务变量或变量的组合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表1),进而分析不同任务类型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任务类型的划分仅根据一小部分的任务变量或变量组合进行,这些任务变量大多数集中在:任务确定性、任务复杂性、任务结构等,而其余更多的任务变量是否或怎样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研究较少,值得广大研究者关注。

1.1.2任务类型对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信息渠道、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种类、信息搜寻策略和信息搜寻过程。任务类型会对哪些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机制如何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关于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者多采用实验室研究方式,分配给参与者不同的任务,分析他们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模式。研究表明,任务相关的变量与使用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相关性判断、信息搜寻策略、信息类型等都有密切关系。如,Marchionini(1989)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研究,调查在电子查询环境中新手的信息搜寻策略。实验中,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任务类型。结果显示,尽管两种任务类型,参与者都同等成功,但是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步骤在开放式任务中。Qiu(1993)分配了具体性任务和一般性任务给参与者以发现用户在超文本系统中的查询状态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性任务,在完成具体性任务时,用户更多采用结构化查询模式。而且用户更喜欢使用浏览方式完成一般性任务,分析查询方式完成具体性任务。Kim等(2002)使用了两种类型查询任务:已知条目查询和主题查询任务,调查认知风格、在线数据图检索经验和任务类型对用户网络查询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任务类型对查准率和查全率、查询时间、浏览网页数量、使用链接数量、跳转工具的使用和关键词查询的数量有重要影响。Lee等(2005)认为理解用户网络查询背后的目标,有助于提高搜索引擎的检索质量,并将用户点击行为和锚链接分布作为目标识别的两个重要特征,对于导航性查询和信息性查询具有较高的目标识别率。Kim(2009)将任务类型划分为事实性任务、解释性任务和探索性任务。结果阐释了用户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时,采用信息搜寻策略的频率和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性,并推断任务可以作为用户网络信息搜寻策略的预测指标。Liu等(2010)将任务类型划分为简单性任务、垂直性任务和水平性任务三种,并调查了任务类型和任务情境怎样影响用户的查询重构行为,欲提高信息查询系统的查询帮助效果。可以看出,研究者多是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而探讨完成不同类型任务时,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虽各研究者都已确定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具体的影响机制、哪些任务变量对什么行为变量会产生影响缺乏深入研究。并且,目前对任务类型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对任务类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研究都是探索性的,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任务分类没有充分考虑到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任务特征的多样性。因此,如何根据任务特征划分任务类型,进而探索相应的信息搜寻行为,并且什么样的信息搜寻行为、哪些行为变量受任务影响及是否有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是否具有鲜明的指征性,系统能否根据这种行为预测任务类型进而提供个性化辅助等,是研究的重点内容。此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特征不断的更新变化,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也会相应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需要研究者持续的关注,以更好的辅助用户进行信息搜寻。

1.1.3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相关预测研究通过对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变量及其与任务关系的分析,构建任务类型预测模型、文档相关性预测模型等,进而优化系统,为用户信息搜寻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广大研究者追寻的目标。如,Liu等(2010)将任务划分为复杂性、产品(product)、目标和等级(level)四个变量,并据此设计了四种类型的任务,探讨任务类型与查询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方法,得到行为变量(如:任务完成时间、访问页面数量、资源数量、查询式数量、查询资源数量、决策时间、阅读/扫描比例、扫视距离)与任务变量具有显著联系,尽管未完成最终的任务类型预测,但是在此方向上实现了重要的一步。Kim(2009)通过分析用户完成不同类型任务时,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策略的运用,构建信息搜寻行为模型,预实现行为预测,提高系统效率。虽然研究者对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分析多数是基于整个任务期(Whole-session),即整个信息搜寻任务完成后,对任务完成时间、阅读文档数量、应用查询式数量等进行分析,这种情况下,行为的分析应该更准确,但是如果为了在搜寻过程中更好的辅助用户,系统需要在用户的任务期内(With⁃in-session)实时的动态预测。Liu等(2010)探索了用户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时信息搜寻行为的差异性,及不同任务类型中,如何通过行为预测任务难度。结果显示,分析整个任务期和任务期内的行为都可以预测任务难度,整个任务期的行为变量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而任务期内的行为变量可以完成实时预测,但是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对任务期内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高其预测效果,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领域中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Toms等(2003)调查分析了在不同领域具体任务中,如何个性化用户接口。他们具体调查了四个领域的查询任务:用户健康、一般研究(generalresearch)、购物和旅游。他们发现当用户完成不同领域的任务时,他们的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性。例如,用户进行购物或旅游任务时会花费更多时间在一个网站内,而在完成研究或用户健康任务时会花费更多时间审查命中列表;用户更倾向于使用查询来完成研究或用户健康任务,而喜欢浏览完成购物或旅游任务。这些发现表明,对于不同领域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分别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Zhang等(2012)、Marton等(2012)专门探讨了健康领域信息查询及信息搜寻行为特点,这可以提高信息行为分析的准确性,使个性化服务更具针对性。

1.2国内主要研究内容

在国内,对于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为基础理论、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探讨,虽然研究也比较全面,但很多仍停留在介绍和述评阶段,深度和广度不够,实证研究较少。而以任务为切入点,探讨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始于近几年。截止到2012年6月,在CNKI中,以“任务”和“信息搜寻”或“信息查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经过筛选,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十余篇。如张玲(2010)阐述了大学图书馆用户信息搜寻任务分类理论框架。李晓鹏等(2009)针对任务的特定属性与任务完成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特定信息任务属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宋念(2007)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用户的情感控制水平及查询任务类型对其网络查询效果及查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控制及查询任务对查询行为有着显著的主要作用,而对查询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情感控制和查询任务对查询行为还有着显著的交互作用。目前,国内以任务驱动角度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还很少,该领域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

2任务驱动的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方法综述

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准确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信息搜寻行为必须先确定如何获得用户相关行为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特点及规律。

2.1国外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国外多采用实验室研究方式,分配给参与者不同的任务,分析他们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2.1.1调查分析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这种方法比较常见。调查分析法通过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以及与调查对象面谈交流,可以有效掌握研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内容。调查分析方法往往不是作为单一的研究方法出现在研究中,经常与其他方法同时使用,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2.1.2观察法主要有实地观察法和远程测试法。让用户执行真实的任务,在一个可控制的实验室环境里接受观察,通过观察用户信息搜寻过程,总结用户的行为数据等;或使用屏幕共享技术,远程实时观察用户测试过程、任务完成情况等,并可通过出声思维,打分和回馈评价等收集数据。

2.1.3搜寻日志分析法包括屏幕录像软件分析和网络系统自动保存日志分析。这种方法属于一种定量分析法,结果精确直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屏幕录像软件和系统日志可以记录用户所有的信息搜寻行为,访问的页面和其他各种变量,数据的收集是用户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使用该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调查对象是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信息搜寻任务,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与他们交谈,通常在实验过后会接着一个简短的访谈或问卷,调查对象信息搜寻过程中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与想法,辅助分析。

2.1.4眼动追踪能够捕捉到当人在观看某一物体时眼睛的位置,可以为研究用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提供一些帮助。用户眼动路径的图片、用户观测过程的视频、呈现所有被视用户注目点的“热度图”、各种测量统计等,这些结果能够帮助确定用户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或感兴趣的,以及他们试图要去忽略的内容,评估用户决定过程、低效表现、确定搜寻模式和策略等。

2.2国内主要研究方法

国内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较少,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比较单一,且多数为调查分析法和网络系统日志分析法,获取数据方法的单一性是限制国内研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以推进信息搜寻行为的发展。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所以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行为特点及规律,使行为分析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3任务驱动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概念框架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本文提出了任务驱动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概念框架,见图2。任务是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任务情境:用户为解决当前任务可供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约束条件;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影响有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一是任务作为一个过程包含不同的阶段,任务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进而研究任务的不同阶段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及规律;另一个角度是根据任务变量划分不同的任务类型,研究任务类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任务执行者特征也会影响信息搜寻行为,如领域知识、感知到的难度及人口学特征等;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渠道、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种类、信息搜寻策略和信息搜寻过程五个方面,探索不同的行为变量与任务的关系;通过对任务结果的评估与分析,确定信息搜寻行为特点和规律,及与任务的相关性,构建预测模型,优化系统,辅助用户信息搜寻。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