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1篇

根据《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文物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选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现代文物是继古代文物之后的文物,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1840年以后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珍贵的近现代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也深深蕴含着勤劳、睿智的中国人民拼搏、进取的奋斗史。正因为如此,做好近现代文物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我们有必要做好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使之能够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需求。

2.近现代文物管理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近现代文物管理及保护的认识不足

在近现代文物管理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以及大部分群众对近现代文物的保护认识不到位,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近现代文物保护”的思想,只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社会效益,视近现代文物保护为包袱,缺乏近现代文物保护意识。少数干部认为近现代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不了解近现代文物遗址的范畴,随意破坏文保单位周边环境风貌的事项屡有发生。

2.2近现代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矛盾日渐突出

近现代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之间一直都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对近现代文物保护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许多城市在盲目的追求先进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对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工作。一些近现代文物遗址年久失修,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都较严重,部分政府部门明令保护的近现代文物相继被拆除,不复存在。这些不当的行为举措都无疑给近现代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

3.加强近现代文物管理和利用的措施

近现代文物管理部门应该做到冷静思考并进行仔细分析,要实地贯彻并执行“提高对近现代文物保护的认识,增强对近现代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从思想上和体制上引起重视

思想和体制上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对近现代文物保护的认识,这也是做好近现代文物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第二,要提升领导干部对近现代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这是近现代文物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第三,提升近现代文物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培养其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文物部门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法》和相关实施条例的宣传工作,必须转变那种认为越是古代的越是珍贵的认识,要加强近现代文物的利用,要善于将近现代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同经济建设合理的组合起来,以便保护工作的更好发展。

3.2要进一步加大近现代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中国近代时期,政治经济虽然衰败,思想文化却大放异彩,因此这一阶段具有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和历史资料,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建设与发展壮大等遗址及史料。中国现代时期,有许多革命文物、社建文物、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农村改革的文物、经济改革的文物、抗洪文物、工业文物以及地震文物等,如果不对文物进行有效地保护的话,并对其随意利用,不仅文物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再因它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开展保护工作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因此,一定要加强近现代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让人民群众了解近现代文物的重要性并自发的对其爱护和珍惜。

3.3开发近现代文物管理和利用的新方式

针对不可移动的近现代文物,应该做到以引导、鼓励和支持的方式,实现近现代文物系统开发和利用。要充分并深入开展文物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线路的研究,要牢抓试点工程,在试点获得成功后,累积相关经验,在其他地方予以大力推广。所以,要倡导近现代文物工作者科学灵活的地转变观念,学习近现代文物管理的知识。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业人员对不可移动的近现代文物遗址进行分析、考察,确定管理、保护和利用的方式。要确保在近现代文物的利用过程中对近现代文物不造成损害、不影响近现代文物的历史底蕴。要善于引入新科学技术诸如二维扫描技术、防腐、防水技术等。针对可移动的近现代文物,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做好文物的管理和利用工作。首先,要合理利用陈列展览来实现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保护和利用。通过文物藏品的科学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工作人员随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查询近现代文物的参展情况以及现存状况,有效地提高文物展出的利用率。其次,利用现代化媒体,将近现代文物以公开的信息渠道诸如网络、书籍、报刊等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使公众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近现代文物。纪念馆、陈列馆等机构可以通过将馆藏文物的全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并编辑成图书、藏品集、典藏目录等出版物并赋予其经济、政治等历史内涵,帮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历史。最后,可以通过将近现代文物进行复制或制作成同等大小的模型的方式,供人们更近距离的观赏,这也是可移动的近现代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个新途径。总之要在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基础上,使民族的文化得到弘扬和延伸。

4.小结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晚上好!

我叫庞XX,现任XX镇XXX村支部书记,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会议要求,现就本村的集体经济情况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XXX村集体经济发展简要历程

(一)村情简介

XX镇XXX村位于万源市XX镇东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6亩,辖8个村民小组,共909户3364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544人,2018年整村预脱贫,被评为达州市“四好村”。村党群服务中心距万源市城区约35公里,距XX镇场镇约3.5公里,距包茂高速入口约8公里,城万快速路约1.5公里,硬化道路已覆盖各村民小组,交通便捷,方便农资运输、农耕作业和农产品运销。

(二)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1.端正发展理念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我村集体经济起步于2017年,村支两委与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多次协商,立足本村实际,确立了“稳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原则,树立了“众建众享、利村立人”集体经济经营要求。只有端正发展理念、找准方向,才能少走弯路、错路,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2.找准发展路子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选准、选好主导产业及发展模式是关键。通过仔细摸排村中情况,立足我村为XX黑鸡种源保护地且养殖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实际,联合帮扶单位,通过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带动创业项目顺利发展,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以“致富带头人创业、拉动就业、助推贫困村摘帽、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为思路,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经营。

一是与XX黑鸡养殖大户合作开展代养殖。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鸡+专业合作社代养+定期监督检查+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周期结算”的黑鸡代养模式,村集体与养殖大户签订代养合作协议,村集体提供合格鸡苗,合作方提供符合村集体要求的栏舍、场地及足够的养鸡设施和人力等,代养黑鸡的所有权归属村集体,除去合作方养殖成本、人工工资等费用,集体经济与代养户按约定比例分润,通过该项合作为村集体创收15000元,预计还将为村集体创收30000元。

二是扩展代养殖合作范围。在成功实施XX黑鸡代养殖基础上,村集体积极探索扩大代养殖合作范围,按照XX黑鸡代养模式,与村中养殖大户合作开展肉牛代养殖项目,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供牛+专业合作社代养+定期监督检查+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周期结算”方式与肉牛养殖大户签订代养合作协议,通过该项合作为集体经济创收20000元,预计还将为村集体创收86000元。

三是整合资源开展代采购合作。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能动性,挖掘黑鸡采购需求。在了解到兄弟村有大额黑鸡采购需求后,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利用我村XX黑鸡养殖量大、品质好及村集体队伍服务能力强等优势,与采购方签订了3000多只XX黑鸡销售供应合同,由XXX村集体组织货源,采购方按每只超过农户收购价3元的标准支付村集体报酬,通过该项合作为集体经济创收9000多元。

3.完善发展模式

我村在近年的村集体发展中,不断探索完善合作发展模式,规范合作监督管理要求,提升合作水平,降低村集体投入风险。

一是明确监督检查要求。对村集体合作的代养方,村集体委托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定期前往查看养殖、销售及配套保障情况,并协调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努力降低养殖技术风险。对村集体委托养殖大户代养的黑鸡或肉牛,要求代养方必须购买商业保险,防范养殖大户因养殖技术等原因造成集体经济无法收回投入成本问题,有效保证投入本金安全。

三是前瞻性做好养殖销售。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积极支持养殖大户在村中搭建电商平台,努力使全村XX黑鸡、黑鸡蛋等农产品快速走向全国市场,为后续扩大养殖规模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平台销售额已达60多万元,销售黑鸡近3000只,黑鸡蛋近5万枚。

4.注重发展成效

通过近年的集体经济发展,我村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成效:

一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成效明显。通过开展代养合作,扶持致富带头人带动我村贫困户8户脱贫、带动贫困户20多户增收(养殖厂务工、销售玉米、种植牧草等);通过开展代采购合作,为50多户村民(贫困户20余户)销售黑鸡3000多只增收20多万元。

二是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明显。通过村集体的合作项目,开展黑鸡代养殖的致富带头人XX黑鸡养殖规模由最初的10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近5000只,开展肉牛代养殖的致富带头人肉牛养殖规模由最初的4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130余头,养殖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养殖效益明显增强,创业信心显著提升。

三是村集体经济增收及资产规模扩大效果明显。村集体经济收益由2017年的0增长为2018年的3万元,2019年的1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的现金由2017年的30万元增长为目前的115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

通过近年来我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亟需对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政策进行相关培训。近期,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安排,万源市各村重新规范了集体经济赋码工作。更换后的证照据了解可不再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注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管理部门对此次赋码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普通公司管理有无区别?希望上级党委政府能尽快针对新赋码后的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政策培训,规范后续经营管理。

二是村干部集体经济发展精力保证存在困难。近年来,我市在逐步推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工作内容、工作压力等已达到饱和状态,短期内村集体经济独立聘请专门经营人才经济又无法负担,仍需由村支部书记(主任)承担经营管理责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谋划、管理等方面投入的工作精力越来越难以保证,对后续发展不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与XX黑鸡养殖大户的合作。加大扶持致富带头人力度,积极探索村集体入股村中黑鸡养殖大户,扩大完善村级电商销售平台,丰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致富带头人发展速度,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进一步扩大代养殖规模。在前期探索的肉牛代养殖合作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作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发展资金进一步扩大村集体肉牛代养规模,加快培育规模养殖户,增强致富带头人的就业拉动、增收带动、集体经济壮大作用。

三是探索建设村集体自营经济实体。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以村集体为业主充分利用我村XX黑鸡养殖优势及电商平台销售优势建设XX黑鸡养殖场地,自主经营,多元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晚上好!

我叫庞XX,现任XX镇XXX村支部书记,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会议要求,现就本村的集体经济情况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XXX村集体经济发展简要历程

(一)村情简介

XX镇XXX村位于万源市XX镇东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6亩,辖8个村民小组,共909户3364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544人,2018年整村预脱贫,被评为达州市“四好村”。村党群服务中心距万源市城区约35公里,距XX镇场镇约3.5公里,距包茂高速入口约8公里,城万快速路约1.5公里,硬化道路已覆盖各村民小组,交通便捷,方便农资运输、农耕作业和农产品运销。

(二)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1.端正发展理念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我村集体经济起步于2017年,村支两委与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多次协商,立足本村实际,确立了“稳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原则,树立了“众建众享、利村立人”集体经济经营要求。只有端正发展理念、找准方向,才能少走弯路、错路,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2.找准发展路子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选准、选好主导产业及发展模式是关键。通过仔细摸排村中情况,立足我村为XX黑鸡种源保护地且养殖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实际,联合帮扶单位,通过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带动创业项目顺利发展,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以“致富带头人创业、拉动就业、助推贫困村摘帽、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为思路,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经营。

一是与XX黑鸡养殖大户合作开展代养殖。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鸡+专业合作社代养+定期监督检查+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周期结算”的黑鸡代养模式,村集体与养殖大户签订代养合作协议,村集体提供合格鸡苗,合作方提供符合村集体要求的栏舍、场地及足够的养鸡设施和人力等,代养黑鸡的所有权归属村集体,除去合作方养殖成本、人工工资等费用,集体经济与代养户按约定比例分润,通过该项合作为村集体创收15000元,预计还将为村集体创收30000元。

二是扩展代养殖合作范围。在成功实施XX黑鸡代养殖基础上,村集体积极探索扩大代养殖合作范围,按照XX黑鸡代养模式,与村中养殖大户合作开展肉牛代养殖项目,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供牛+专业合作社代养+定期监督检查+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周期结算”方式与肉牛养殖大户签订代养合作协议,通过该项合作为集体经济创收20000元,预计还将为村集体创收86000元。

三是整合资源开展代采购合作。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能动性,挖掘黑鸡采购需求。在了解到兄弟村有大额黑鸡采购需求后,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利用我村XX黑鸡养殖量大、品质好及村集体队伍服务能力强等优势,与采购方签订了3000多只XX黑鸡销售供应合同,由XXX村集体组织货源,采购方按每只超过农户收购价3元的标准支付村集体报酬,通过该项合作为集体经济创收9000多元。

3.完善发展模式

我村在近年的村集体发展中,不断探索完善合作发展模式,规范合作监督管理要求,提升合作水平,降低村集体投入风险。

一是明确监督检查要求。对村集体合作的代养方,村集体委托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定期前往查看养殖、销售及配套保障情况,并协调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努力降低养殖技术风险。对村集体委托养殖大户代养的黑鸡或肉牛,要求代养方必须购买商业保险,防范养殖大户因养殖技术等原因造成集体经济无法收回投入成本问题,有效保证投入本金安全。

三是前瞻性做好养殖销售。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积极支持养殖大户在村中搭建电商平台,努力使全村XX黑鸡、黑鸡蛋等农产品快速走向全国市场,为后续扩大养殖规模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平台销售额已达60多万元,销售黑鸡近3000只,黑鸡蛋近5万枚。

4.注重发展成效

通过近年的集体经济发展,我村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成效:

一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成效明显。通过开展代养合作,扶持致富带头人带动我村贫困户8户脱贫、带动贫困户20多户增收(养殖厂务工、销售玉米、种植牧草等);通过开展代采购合作,为50多户村民(贫困户20余户)销售黑鸡3000多只增收20多万元。

二是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明显。通过村集体的合作项目,开展黑鸡代养殖的致富带头人XX黑鸡养殖规模由最初的10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近5000只,开展肉牛代养殖的致富带头人肉牛养殖规模由最初的4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130余头,养殖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养殖效益明显增强,创业信心显著提升。

三是村集体经济增收及资产规模扩大效果明显。村集体经济收益由2017年的0增长为2018年的3万元,2019年的1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的现金由2017年的30万元增长为目前的115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

通过近年来我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亟需对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政策进行相关培训。近期,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安排,万源市各村重新规范了集体经济赋码工作。更换后的证照据了解可不再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注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管理部门对此次赋码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普通公司管理有无区别?希望上级党委政府能尽快针对新赋码后的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政策培训,规范后续经营管理。

二是村干部集体经济发展精力保证存在困难。近年来,我市在逐步推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工作内容、工作压力等已达到饱和状态,短期内村集体经济独立聘请专门经营人才经济又无法负担,仍需由村支部书记(主任)承担经营管理责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谋划、管理等方面投入的工作精力越来越难以保证,对后续发展不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与XX黑鸡养殖大户的合作。加大扶持致富带头人力度,积极探索村集体入股村中黑鸡养殖大户,扩大完善村级电商销售平台,丰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致富带头人发展速度,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进一步扩大代养殖规模。在前期探索的肉牛代养殖合作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作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发展资金进一步扩大村集体肉牛代养规模,加快培育规模养殖户,增强致富带头人的就业拉动、增收带动、集体经济壮大作用。

三是探索建设村集体自营经济实体。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以村集体为业主充分利用我村XX黑鸡养殖优势及电商平台销售优势建设XX黑鸡养殖场地,自主经营,多元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4篇

一、户部、工部和内务府时期

清政府的工商管理机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户部、工部等中央政府机构主持的全国管理系统,二是负责皇宫内部、皇族的内务府系统。

户部古代称作“地官”“大司徒”或称为“大司农”至唐宋以后即称为“户部”清朝的户部是天聪五年(1631年)所设六部的第二个部。当时以贝勒或亲王或郡王一人总理部务。下设满承政二人,蒙、汉承政各一人参政八人启心郎一人。户部总的职掌是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具体包括户籍、土地、农垦、货币、租税、漕运、救荒、官吏奉饷等方面。其系统内机构设置包括十四个清吏司及井田科、八旗奉饷处、理审处、饭银处、捐纳房、内仓、南北档房、司务厅、督催所、当月处、监印处等政务主管、档案管理和文书办理部门,以及钱法堂、宝泉局、户部三库、户部仓场衙门、所属税关。

工部古代称为“冬官”“大司空”隋唐以后改为“工部”。清朝的工部是天聪五年(1631年)沿袭明制所设六部的最后一个部。以贝勒或亲王一人总理部务,下设满承政二人,蒙、汉承政各一人,满参政八人,蒙、汉参政各三人,满、汉启心郎三人。其总的职掌是“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IJ具体地说就是,凡土木兴建工程、水利工程、各项器物制作工程等官办事业都由工部负责管理。在京者,由各衙门报工部勘估兴修。各省则由督抚造册送部。各地报送估销之册,统由工部核查备案。

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光绪会典》定内务府的职掌时说:“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凡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焉。”具体说就是包括宫室财务收支、制造匠作、修造工程、稽查保卫、刑罚、太监、工女等都项事务的管理。其中掌管宫室经济事务的机构有广储司、会计司、营造司、都虞司和武备院等。内务府以及它所辖管的部门共有50多个,所有人员除匠役、军丁及太监不计外,职官计有忙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是清王朝最庞大的部门机关。从内务府的实际活动范围来看,它所辖事务不仅为皇室之事,还涉及工农业生产、建筑工程和制造工程、文化教育、卫生等多项事务。

从上述可以看出,清代中央财政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非常重视对地方的控制。其十四个清吏司均以各省命名设置。二是全国的财政经济实物分隶于各清吏司,无专门的管理司衙。三是突出皇族、满族的经济利益。四是国家的经济职能分散于多个职能机关。五是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呈现出分工不明确、职责不专、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弊端。概言之,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工商业经济不发达,所以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机构也比较简单,往往从属于政治机构,那些兼有经济职能的机关,无论是户部、工部还是内务府,都是沿袭传统的六部制在运作,都由各级行政官员兼任主管,这些官员缺乏对工商业及经济事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个管理体制缺乏专业和系统性,且是以农业经济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当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这个管理体制又缺乏明显的灵活性,久而久之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变革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总理衙门时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成立了一个“抚夷局”来专办与侵略者议和之事,以恭亲王奕訢为主理事。当年九月与侵略者签订了《北京条约》,十二月上书筹议善后事宜,首次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同时又说:“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说明当时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迫于形势不得己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随着形势的发展,1861年1月13日咸丰下谕:“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着即派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样管理,并着礼部颁给'钦命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关防。”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般简称“总理衙门”又简称“总署”仿军机处的体系,设有大臣和章京两级。总理大臣由皇帝特简,有从亲王、郡王、贝勒中选任的,有以军机大臣身份兼任的,总理大臣上行走则在内阁各部院堂官内选任。其内部下设: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司务厅、清档房,另设同文馆和总税务司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职掌范围较宽,最初掌管对外通商和交涉事务,并兼管对外贸易和海关税务。后职掌逐渐扩展,凡有关洋务的铁路、电报、关税、3000多人,比掌管全国疆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己具备“洋务内阁”的性质。而原管各衙门的职掌,则起了不小的变化,有的己无实权,有的形同虚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即设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在南洋的为“办理江浙闽粵内江各通商事务大臣,以江苏巡抚兼领,为南洋大臣”。在北洋的为“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为北洋大臣1865年4月,由于任通商大臣的江苏巡抚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于是南洋通商大臣改为两江总督兼管,后遂成定制。南洋通商大臣名为统辖南方各通商口岸通商事务,但实际上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各省的通商事务,各有关督抚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南洋通商大臣并不能统辖南方一切新旧通商口岸。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虽说是晚清政府为顺应时局的变化而设立的新型机构,但它显然是一个应对时局的权宜性机构。在当时中国发生“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状况下,它不得不膺负起兴办洋务的任务,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具有近代性质的工商企业己经开始产生。但清政府的国家机构此时并没有进行适时的改革,政府系统内没有专门机构来负责工商实业方面的事务。涉及工商实业方面的事务就由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来处理,但由于总理衙门的职掌过于宽泛,南北洋通商大臣与地方督抚的权限又厘定不明,导致他们都在主管工商事务的同时,又都没有对工商事务进行认真、专业的筹划。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己滞后于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阻碍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戊戌变法时期

甲午战争的结局强烈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影响深刻。就经济方面而言,战争的结局宣告了既有自强运动的失败,迫使中国人重新思考国家的出路何在。国人对发展工商业以富国的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迫切的危机感。为应对时局,朝廷大臣纷纷奏请设立专门的工商管理机构。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吁请修储才折》,对朝廷以往的工商政策提出批评,提出于各省设商务局。1898年6月12日光绪帝上谕,命各省整顿商务;7月25日命刘坤一、张之洞试办商务局,鉴于铁路和矿务的重要地位;8月2日令于京师专设矿务铁路总局;8月21日令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戊戌变法中设立的上述工商经济管理机构,迈开了晚清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实质性的一步。虽然商务局的设立比较缓慢,但己进入实践阶段;农工商总局己具有总理全国事务的职能。由于对各省成立的商务局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总局与各省督抚的权利界定也不明确,并且,这些刚刚建立的或正在拟建中的新型工商机构,由于变法的迅速失败而没能发挥实际作用。但可以肯定,它们代表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为随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四、清末新政时期

庚子之役的惨败,使清政府深感数十年来“积弊相仍,因循粉饰”,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以致有今曰之惨败。为了挽救危亡,稳固社稷江山。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在西安以光绪帝的名义“预约变法”的上谕;1901年7、8月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指出“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工商业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显著提高,发展工商实业的呼声促使清廷中央开始思考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工商实业发展的现实问题。1903年4月22曰清政府上谕:“……载振奏请设立商部,业经降旨允准,兹着派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同年9月,清廷谕令“现在振兴商务,应行设立商部衙门,商部尚书着载振补授,伍廷芳着补授商部左侍郎,陈璧着补授商部右侍郎,所有应办一切事宜,着该部尚书等妥议具奏”。自此,具有现代意义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商部正式登上了中国近代舞台。政府机构的变革正是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反映。

商部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发轫,直到1903年的商部正式登场,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首先,它是清政府救亡图存、解决财政危机的产物。恰与当时《时报》所语:政府鉴于商战不利,惧将无以自存于生计竞争之世也,于是创立商部。其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深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在国家积弱积贫、国势日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作为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在救亡图存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现。正如华侨商人张振勋所言:“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己无帑之可拨,问诸官而官亦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7]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认识的发展最终在政治上提出了相应的诉求——设立专门行政机构来主导工商实业的发展。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历史视角

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把握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脉搏则是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

一、中国古代百家思想中的管理精华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一)顺道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自然界来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理·形势》),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他看来,“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管理·形势》),只能“因之”而不能抗拒。因此,管理者必须能辨道(辨识客观规律)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二)重人

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三)求和

“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孔子也提倡“礼之用,和为贯”。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是谓“无私者容众”,切不可“以爵禄私所爱”以至“党而成群者”,而是要“循公而灭私”(《管子》)。

(四)法治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源于先秦,其后不断发展、完善,包含了一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明法。是法的公开性原则,“法必明,令必行”,“上有明法,下有常事也”;第二,一法。是法的统一性和平等性原则,“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管子·君臣上》)、“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第三,常法。是法的稳定性原则,“执者固,固者信”,“法判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韩非子·五蠹》)。

(五)守信

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言而不可复乾,君不言也;行而不可无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势》)。

(六)预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预备”(《中庸》),“以虞待不虞者胜”(《孙子·谋政》)“惟有道者能备患于形也”(《管子·形势》)。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朴素的“预谋”思想也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如:“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等。

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既便如此,它们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但为自身创造了财富,还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近代民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宝贵的经验和隐藏在其背后的企业管理理论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洋务派的努力和清政府的破产

洋务派企业管理理念是在当时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在中外文化的相互碰撞、融汇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超越与变异。洋务派企业主要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冯桂芬、王韬、薛福成等,其指导思想是主张“经世致用”、“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其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封建性、腐朽性、对西方的依赖性等。

(二)维新派的救亡图存

维新派管理思想的理论本源主要是西学,其中作为灵魂和核心的则是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和天赋人权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目的是“富国”和“养民”。富国之法包括钞法、铸银、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邮政六项纲领;养民之法包括务农、劝工、惠商、恤穷四项纲领。梁启超主张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振兴实业,同时,他对当时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三)革命派的朴素资本主义救国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引进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同时,又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同时与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相融合,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行政管理思想。革命派管理思想侧重于宏观的国家管理,如孙中山“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和行政管理思想,廖仲恺的新国家建设思想(发展铁路交通是其核心内容),朱执信的土地国有思想(实行“土地国有”、“铁道国有”,以避免垄断,给全社会以福祉)等。革命派经营管理思想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包含了朴素的资产阶级思想。

(四)民族实业家的倡导

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也导致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控制的放松,由此逐渐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民族实业家,其中以张謇、穆藕初、荣氏兄弟、刘鸿生、卢作孚等为代表。张誉提出建立岗位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和建立考工制等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穆藕初认为经营者应尽一切努力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荣氏兄弟在企业开拓扩展的过程中,实施借款办厂的战略,主张并购,重视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原材料、劳动力。刘鸿生则提倡先做调查研究工作,注意规避战略风险,分散投资策略。卢作孚主张企业的经营日的不是纯为赚钱,而是要将其运用到社会上去。这些代表人物显然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思维方式。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缺乏经营自,没有经济责任,管理只是一种封闭的生产型管理部分吸收西方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可以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之后,由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倡导,开始大规模引进与创新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这一时期,我国还进行了管理思想的经验探索与理论创新,如鞍钢宪法、工业七十条、大庆经验、企业多种经营等。

四、新时期:30年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经济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和“简政放权”,实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为了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总结我国的管理经验和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新复古主义思潮

有相当一批管理学界和业界的人士崇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博大精深,认为当今的中国式管理就应该是中国古代的精华管理思想的现代应用,从而挑起了“古为今用”这面大旗。因此,诸如王道管理、仁义管理、中庸管理、修身管理、兼爱管理、无为管理、太极管理、无极管理、弱管理、柔管理、隐管理、简朴管理等等应运而生。这些理念试图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去,力图给当下的中国企业管(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理提供纯正本土化的文化根基。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院派

社会主义学院派主要由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组成,在这些学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还要数以下两位:一是复旦大学水教授及其建构的“东方管理学派”。二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及其创立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东方管理学派”形成了一套以“三学”(东方管理学、中国管理学、华商管理学)、“四治”(治国、治生、治家、治身)、“八论”(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人道论、人心论、人缘论、人谋论、人才论)为主体的管理理论框架体系。而“和谐管理理论派”则认为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遵循则,即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以及用减少不确定性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设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有效性。此外,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诸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丁栋虹等,也在经济学的框架之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中国式管理实践学派

与学院出身的教授们致力于建构中国式管理的框架体系不同,这个派别基本由业界人士组成,他们更关注如何把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具体化为各种适应本土情况的操作模式。刘光起提出的“A管理模式”、成中英提出的“C管理模式”、郭咸纲提出的“G管理模式”等等。其中该流派中集大成者自然要数号称“中国式管理之父”的台湾学者曾仕强的““M理论模式”,他认为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模式”有“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由于实践中的各种管理模式更具操作性,因而这些独特的模式得到许多经理阶层的认可。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所面临的任务

结合上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任务至少应该包括两个辩证方面:

(一)博古通今,承前启后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民族特性必然反映到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创造出的许多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有许多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对其作理论上的总结,既是对我国企业管理事业的贡献,更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贡献。对我国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为21世纪我国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是我国企业管理学界的重要任务,而本文就是立足于此的一个有益尝试。

(二)博众所长,去粗取精

虽然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最早是由西方发展而来的,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求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应当以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为基础,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本国的问题。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必须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中国文化的有益成分。通过总结自己的和外来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圆圆,袁泽沛.近代以来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N].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2).

[3]王同勋.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2).

[4]王忠伟,初宇平,张德超.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融合[N].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4).

[5]刘悦坦.中国企业管理理论30年[N/OL].中国营销传播网,2009-08-18.[2009-08-18]..

[6]新华社.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明年经济政策新信号[N/OL].新华网,2010-12-04.[2010-12-04].http:///fortune/2010-12/04/c_12846727.htm.

[7]百度文库.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改革[DB/OL].百度,2010-11-07.

作者简介: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1管理观念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对于经济管理现代化而言,管理观念的现代化是其核心和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管理组织现代化和管理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前提。不同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现代化管理的柔性化及和谐化是经济管理的必经途径,也是经济时展的新趋势。

1.1管理观念的柔性化

刚性管理理念是传统管理思想的管理标准,主要是通过制度及纪律的约束和控制进行管理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员工主要处于被动地位,通过上级的指令进行实践操作,传统的管理思想既有有利的一面,对于纪律执行程度上起着令行禁止的作用,但是就提高员工积极性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使员工丧失了基本的主观能动性,对创新管理方法上造成了障碍,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此背景下,知识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要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此更好地促进发展。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据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运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进行柔性管理,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柔性管理观念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制定灵活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现代化管理理念。

1.2管理观念的和谐化

要想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就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领导者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和谐发展的视角创造价值和效益,并时刻了解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和谐发展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的标准,同时也是其体现市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全面宣传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自身价值,从而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此外,管理观念的和谐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化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以此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使员工对企业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2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相比于管理观念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管理的组织保障。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管理组织方式民主化是管理组织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2.1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

金字塔型管理组织结构是传统管理组织结构的基础。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形式是逐层进行的,命令决策从高层逐层下发到基层,最后由基层操纵执行,在此过程中,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降低了员工的创新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减少管理的中间层次,对减少多层次的管理模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对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可以通过扁平化组织结构进行迅速决策,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总而言之,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2.2管理组织方式民主化

现代化的管理组织方式更加民主化,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非民主化管理的形式,经济管理的民主化能够很好地处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其突出且独有的优势就是促进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进步,为企业内部的稳定健康管理做好基础工作,有助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此外,民主化管理组织形式可以在发生问题时集思广益,发挥广大员工的集体力量,进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领导要与员工保持沟通和联系,做到平等待人,争取获得员工的信任,在工作中形成一种默契。管理组织方式的民主化是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有效保障。

3管理文化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新趋势

21世纪以来,我国正式进入了文化管理的时代,也是文化致富时代,对于企业而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管理文化的现代化为企业注入了较强的生命活力,只有以人性化管理文化为基础、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才能使其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平台,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管理文化的现代化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3.1以人性化管理文化为基础

以人为本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人性化管理得到大力提倡,在多种经营方式中都有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展开的,以人性化管理文化为基础,使管理更加贴近实际、更加人性化,继而激发工作潜能,提升工作效率。人性化管理方式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地位,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将个体意识转变为集体意识,将企业发展目标变为员工的工作目标,从而激发企业管理文化发展的动力。要想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支持员工、发展员工,尊重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尽最大所能为员工提供所需资源和信息、文化,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此增加其安全感,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引导员工不断进步发展,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3.2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

企业文化的创新性是企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文化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凝聚力。首先,要制定企业发展目标,以文化谋发展,突出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气质,以个性化差异在同行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其次,确立个性化的企业知识价值观。个性化的知识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也是经济管理制度文化层面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发展新趋势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现代科技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 会计学

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它会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而会计环境是随着科技革命不断发生变化的。会计的管理服务功能注定它要依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具体体现就是科学技术。现代科技革命与会计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科技革命是推动会计学发展的源动力

自近代科技产生以来的3次科技革命,每次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组织的成长壮大,促进了会计由簿记向近代会计的转变,并由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产生了质的飞跃,最终使会计从生产的附带职能中解放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管理科学。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企业产生与发展壮大,我们所看到的会计必然还是地主家那鼻梁上架副老花镜、头戴瓜皮帽的账房先生。当然,也不会有今天会计学科长足、完善的发展,因此科技革命是会计学科发展的源动力。

早期的会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对财物的收支进行计算和记录。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wWw.133229.cOm它从简单的计算、记录财物收支,逐渐发展成为用货币单位来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直到参与企业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各个方面。会计的技术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及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也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质的飞跃

15世纪航海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地球,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中心。其中,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的商业和金融业特别繁荣。日益发展的商业和金融业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流行于这三个城市的复式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技术首先来自银行的存款转账业务。为适应实际需要,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o)出版了他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了理论上的阐述。可以认为,此书是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最早的著作。正是由于这本书的出版,复式簿记方法才在欧洲和全世界得到推广,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18世纪,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革命,使得会计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成为工业最发达、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在英国,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首先产生了适应大生产需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于是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了会计内容的变化。会计服务的对象扩大了,过去只服务于单个企业,现在通过职业会计师的活动发展为所有企业服务,使会计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会计的内容也相应地有所发展,过去,会计主要是记账和算账,现在还要编制和审查报表,而且,为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还要求研究资产的估价方法和有关理论等。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现代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得以建立,从而形成了现代会计学科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无论是生产上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因此,会计学的发展中心也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对标准成本会计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会计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会计科学也已经比较成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会计管理范式国际化,其间的it革命,使会计管理范式虚拟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股份公司这一经济组织形式得到快速的发展。股份公司是以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为特征的,为保护那些不参与企业管理的所有者的利益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接受“公认会计原则”约束的会计,即财务会计。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着更为剧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为了在这种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就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方法,以便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和预见能力。为此,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管理当局的这一需要,管理会计逐渐同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科技革命发生,使得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科技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具备了经济全球化、交易方式和货币电子化、企业虚拟化和学习化等特征。它使企业管理向集成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会计管理范式趋于虚拟化。

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对会计学科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it信息技术革命使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彻底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运行方式,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和网络空间的形成已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网络已经把整个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会计作为国际商业通用语言的功能将得以完全实施。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逐渐发展到电算化,产生了电算化会计,这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推动了会计的自身发展和变革。

信息技术和网络带来了诸如电子市场、虚拟商店、网上购物、网络贸易以至商业互动模式等新兴事物的崛起,打破了传统贸易形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会计角度看,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会计和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其中,电子商务会计=传统会计+会计数据信息服务+其他;而网络信息自由流动是会计信息供给方、寻求方、认证中心(ca)之间发生的信息自由流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会计的结合物——电子商务会计的出现,对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标准、报告内容乃至整个财务会计的理论框架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一)会计目标将会多元化

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现在财务会计把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企业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双向交流;企业在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可以针对其需要,向其提供专门的财务报告。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可能发展出提供适用于不同决策模型的专用财务报告。

(二)会计基本假设将面临挑战

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下的实实在在的企业,进而使会计主体假设面临着挑战。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交易媒体,而采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电子货币的出现,引发了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假设。

(三)会计核算的重点将有新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决定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不再是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赖以生存发展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信息资产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地位的显著提高,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知识产品中无形资产的计价、金融衍生产品的计量、人力资源会计的构建、新经济运行会计模式的建立等也会对会计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四)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数据的加工者、会计信息的输出者,而且是对接收到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的参与决策者。网络经济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1.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利用网络;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从网络上得到的会计信息进行“过滤”,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且要注意对本企业财务机密的保管,防止黑客和竞争对手非法获取。2.在网络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频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必须懂得国际上通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

三、会计学的创新会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

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会计学必须不断地创新。这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被动反应,同时,对科技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一)会计学的创新能够科学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协调各种经济关系,促使资源配置优化,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了科技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会计的创新水平。例如,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崛起,成为科技大国、经济大国,动摇了英国的霸主地位,此后一直执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之牛耳,会计自然而然处于领导地位。现代会计就起源、发展于美国,美国会计的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会计的水平,美国的会计准则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蓝本。我国在2007年1月1 日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就主要参照了美国的模式。

(二)会计学的创新促成了新的科技发展动机

会计学的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资基础,而且形成了科技创新的动机。因为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许多新的科技需求和其他需要。需求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这两种新的需求,必然又形成科技创新动机,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经济科技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孙铮,韦华宁.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财经研究,2000(3).

[2] 陈海清.试论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上海会计,2000(3).

[3] 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

[4] 王开田.科技革命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江苏财会,2003(1).

[5] 张东莉.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假设的挑战.财经问题研究,2001(2).

[6] 秦志敏.环境的变化与会计未来的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01(7).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8] 薛云奎.会计大趋势——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8篇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机制从粗放投入式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当前组织实施“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密集地区之一。 

二、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现状 

工商管理类人才具备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能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从输入学校培养到输出社会供应,以及在社会中的工作现状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才培养质量呈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的发展,专任教师队伍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速不断加快。但是,相对学生规模增长,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并且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实践经历、国际交流经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存在不足。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专业实习经历严重不足,且在专业实习中的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 

然而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全国工商管理类人才逐年增加,但是,这还够不上人力资源强国。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学历方面来看,企业的情况并不佳,只有50%的董事长具有本科学历,硕士层次仅为10%;总经理本科学历占60%,硕士层次仅为15%,更为重要的是,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更小。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中,近年我国工商管理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人才分布呈现区域集中、产业合理、行业广泛的现状。从人才分布区域来看,近年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人才市场为龙头,珠三角、长江三角、京津翼和华东地区人才市场为支撑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工商管理类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江三角两大核心区域,二级城市较缺乏,县域、城镇更是难以吸引、留住人才。 

三、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及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总量一直在亚洲地区属于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东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多,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与研究型,已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显现出众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从各层次人才供应数量来看,低学历、低技能人才数量供大于求,高学历人才供不应求,据人才网数据统计,本科、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远远大于需求规模,人才总体呈现供过于求局面。其中,行政、人事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供过于求的现象,财务类、贸易类人才供过于求现象也较为凸显。然而,博士、硕士人才的培养规模均小于需求规模。 

从不同性质单位看,我国近年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以企业招聘比例较高;从不同规模单位看,大型用人单位招聘比例相对较高;从区域来看,长江三角和京津翼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较大,西南及西北等经济较落后地区对大中专人才需求巨大。近年来,随着京津翼经济圈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激烈、流动频繁。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商管理类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发达地区人才多,边远山区人才稀少。 

根据需求层次和方向,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的是综合型人才,包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加快传统优势主导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这一时期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打破产业发展的传统路径,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突出国际化优势,在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改善自己的分工地位,最终提升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以创新教育模式培育工商管理类人才 

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不断创新,这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等和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僵化的发展模式,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即创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市场化战略、品牌化战略和内涵化战略进行人才的培养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育向高端转变 

高等和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密切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以我国的产业发展为导向,适应经济转型前后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链,建立一个开放性的专业调整系统,形成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 

(三)走特色教育之路培育区域性工商管理类人才 

我国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因此,要遵循“发展需要驱动”规则,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专业设置,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实施市场化战略。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9篇

全力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业立市”的治本措施,坚持选拔与培养、激励与约束、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干事创业的企业家队伍,为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4家,总量达到223家;有10家企业进入潍坊市工业50强行列,潍坊市销售收入过50亿元5企业中我市占了2家;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8.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1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2.2%。

一、推行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家脱颖而出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近年来,我们紧扣市场经济脉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狠抓市场化改革,创造最有利条件,形成了优秀企业家层出不穷、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按市场化要求推进企业改革。从1992年开始,我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股份合作制、“四扩一调”和企业组织形式升级三步改革,使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同时成为企业产权的所有者。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结、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他们自主创业发展的干劲和活力,促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才能,进而百炼成钢,成长为能管理、善经营的名副其实的企业家。近年来,我市先后涌现出了王金友、郑和平、王金玉、王桂波、窦宝荣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其中有23人获潍坊市以上优秀企业家称号。二是按市场化要求配置人才资源。主要是改变传统的企业干部选任模式,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测评推荐等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近年来,我们在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网上申报、参加人才招聘会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360多名。市委还成立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荐中心,去年以来为16家企业成功推荐了22名经营管理人才。三是按市场化要求转变政府职能。适应改制后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实际,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改善发展环境。软环境建设上,建立健全了市级领导包靠企业和联系企业家制度;围绕招商引资、项目用地、户籍管理等,先后出台优惠政策30余项;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清理、减少审批项目437项;设立经济软环境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监察中心,对机关效能进行督查。硬环境建设上,市里每年投资数亿元用于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25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实行“税外无费”政策;过境诸城的胶新铁路已正式建成通车。优良的创业环境,激发了企业家的创业热情。近几年,我市每年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都在50个以上,去年达到194个,总投资额107.8亿元。

二、坚持职业化定位,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必须走职业化道路。我们坚持以职业化为目标,引导和帮助企业家不断强化职业意识,努力提高职业素质。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加快知识更新。近几年,市里先后邀请专家、学者30多人次前来授课,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宏观经济形势、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2160人次。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我们还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市里还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企业家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目前全市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占总数的75%左右,其中有16人取得MBA学位。二是加强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由市政府牵头,组建了企业联合会,同时依托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成立了三个行业协会,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入会。协会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沟通情况、交流心得、开展研讨。汽车工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围绕培育壮大诸城的汽车产业,进行多次协调磋商,使一大批机械加工企业加入到福田公司配套厂家行列,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会员企业50余家,为加速“诸城汽车工业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搞好人才储备,培植新生力量。建起了企业后备人才库,将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纳入其中进行管理,并通过网上觅才等方式不断加以充实,目前已拥有10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者信息。同时,对库内人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并向有关企业推荐。市里还在市经贸局单列编制,从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中选聘优秀人才,到局机关和骨干企业进行双向任职锻炼,待条件成熟后放到企业管理岗位上去,去年已选聘4名,今年计划再选聘10名。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管理经营内部关系劳资薪酬在商言商

商务印书馆――中国近代出版的重镇,曾经创造过近代出版的辉煌。它和北京大学一起成为中国近代学术的双子星座,它也曾和英国的麦克米伦公司以及美国的麦克劳希尔公司一起,号称世界三大出版家。在现代出版业中,百年老字号的商务印书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也是最具近代意义的出版企业。同时它也是中西近代以来思想的汇焦点。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也是近代最大最重要的民营出版机构,也是中国大型近代企业的一个楷模,它的出版活动是近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商务印书馆1897年―1949年的发展史中的经营管理之道又是他成功以及拥有这样重要影响的关键所在。所以研究这样一个内容对于现代出版企业尤其是现代民营出版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常常被人提及。管理学也在不断的实践发展中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学科。出版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在出版业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企业的楷模,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我们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的闪光点。而商务印书馆的经营管理之道又在众多闪光点中最为闪耀。这里所指的商务印书馆的经营管理之道主要是研究企业内部的关系,近代的劳资关系以及它同政府的关系。概括起来,可以运用三个关键词即:“人”、“钱”和“政”。

“人”――商务印书馆的人员内部关系管理

内部关系,小而言之是一种人际关系,中而言之是一种群体关系,大而言之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一个企业经济的缩影,也是一个企业生机的体现,也是一个企业风气的写照,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反应。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工人集中的地方,也是新是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地方。所以内部关系的有效处理与商务印书馆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关联。

1,员工间的内部关系。商务人员的进入多系亲缘地缘和学缘的作用,也就是亲戚朋友故旧的介绍。高梦旦和张元济就喜欢援引同乡,而介绍来的这些人又不遗余力的积极向出版社引见。王云五主持编译所后,又由胡适推荐了不少留学生进来,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商务人员的三缘纽带,既有有力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好的一方面是它成为了一种粘合剂,强化了商务人的社会关系,起到了加强商务企业凝聚力的作用。如编辑部门中的叶圣陶,王伯祥、郭绍虞是苏州小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不利的一面即局限了选取人的视野,又不能保证进入的人都是有用的。正是像张元济这样的领导者的网罗“群才”,突破了原有格局组成新的出版群体,促进了“商务人”的自我认同,市商务的发展更进一步走进了新文化的中心。

2,运行机制与部门关系。商务印书馆在1902年建立编译所,逐渐形成了印刷所、编译所、发行所三所平行的格局。而三所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事权不清、难以集中,缺乏调度的弊端。所以商务不得不进行体制革新,来理顺部门间的工作关系。1915年由陈叔通主持进行了机构体制的创新,这就形成了商务“三所一处”的工作格局,就是将原来的三所统筹起来,通过总务处建立起由总经理、经理和三所负责人参加的三所会议协商制度,来决定公司的大政方针乃至相关的具体事项。这种管理机构的调整和新领导体制的建立,使商务印书馆初具现代管理的雏形,对商务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到30年代王云五任总经理后又建立起总管理处,负责全馆行政工作,总经理主持,下设经理二人辅助,计有生产、营业、供应、主计、核审五部,以及秘书处、人事委员会,其中生产部掌管所有编译印刷事务及所有有关生产事务,下置编审委员会、出版科和各工厂。建立了各部门都对总经理负责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部门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商务在企业发展中始终注意此点,也成为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3,领导层的矛盾与协调。在商务创业的早期,领导层中的一些创业元老与主要任务对于商务的经营等馆内事物就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个是高凤池,一个是张元济,他们一个是被推为总经理拥有总经理头衔,一个是总经理之下的握有相当实权的经理。他们在经营方针以及在用人问题上形成尖锐的对立。在经营上,一派偏于守成,一派力主拓展。具体如张元济主张发展海外,建立香港分厂,高凤池持反对意见,以为不如把现有的厂办好就可;在用人上,一派主张用旧人,一派主张用新人。到20年代,张元济更借助外力实现了大量使用新人的主张,实现了对商务编译所用人的内部改革,吸收更多的新文化人士进入,商务开始了新一轮的拓展。商务领导曾长期处在一种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中。多数时间里是平衡的。这为商务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二、“钱”――近代商务印书馆的劳资和薪酬问题

商务是近代最早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又更多的带有股份合作制的某些特点,因为员工中许多人都有股权。商务员工最多是四五千人,劳工力量也是很大的。一方面,商务在近代企业中劳资关系是处理的好的,因为商务自认“夙抱劳资合作主义,尊重劳工之精神”,对员工较为照顾,加薪晋升的机会也较为公平。另一方面,广大员工由于官方形成了一种劳资关系。这种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既然是劳资关系就不可能避免的存在剥削,又不能不是阶级关系的一种反映,劳资关系不能不带上阶级关系的痕迹,或者说打上阶级的烙印。30年代初期,王云五在商务推行科学管理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和劳资关系。但是事与初衷有违,这反而激化了劳资关系。“一・二八”事变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商务在复兴的过程中,商务同仁同仇敌忾,劳资关系趋于缓和。半年后复业,上午收缩战线,连编译所也取消了,人员也减少到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王云五代表资方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所有员工都要与馆方签订聘约,这就使资方在劳方关系中更为主动。王云五利用这个机会解决了曾经是资方和管理者头痛的工潮和冗员问题,使商务走向了新的发展之路。

稿酬的出现是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近代出版业发展的产物。它也成了出版者与作者之间利益的分配。商务主要有四种分配方式:一是版权买断的方式,二是版权抽成的方式,三是千字抽成的方式,四是按月给新的方式。像是在张元记日记中提到的,1919年,经由蔡元培之介,商务以200元之价购印刘半农的《中国文化通论》。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点,版税抽成的弹性空间很大,主要依作者的名望及书稿易售与否而定。严复是中国最早抽版税的作者,然而到现在依然流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办法。商务在作者的薪酬问题上比其它的出版机构,要公正的多,也守合同,是有口皆碑的。萧干曾在商务出版过《书评研究》,据他回忆说,商务的版税能够追随你走遍世界,不论你到世界的那一个角落,都能将版税如期汇至你手中。只有具有严格要求的企业制度的出版业,才能做到这一点。

三、“政”――商务印书馆与政府的关系

作为近代民营出版业代表的商务印书馆,浓缩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政府的变迁即清政府、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不管政局发展到哪一个时期,它都在积极的注意谋求政府的支持,以争取给自己的利益一个有力的生存发展的环境。

商务曾邀请政界人士出任商务的董事。伍廷芳和郑孝胥等要员都曾做过商务董事和董事会主席。有了这种关系,可为商务的业务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如“电各省采用商务之书籍”。另一个是通过股本关系包括股票赠予。1906年商务增资决议中说“现有京外官场与学务有关,可以帮助本馆推广本馆生意,由于本馆办事之人格外出力,拟酌留三万元股份任其附入”。三是向政界人士赠送商务出版的书籍。如“百衲本二十四史”出版以后,张元济向最高当局分别致函赠书,一部送,一部送,还得到他的复函。四是接受政界人士亲属子女入馆就业。沈雁冰,成仿吾等都是这样进入商务的。这在现在看来是搞的。另外还有为军政要员解难办之事,和与政府人士的直接交往等方式拉近商务与政府的关系,是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商务提供一个相对平稳的出版环境。可能其中有些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但是其对待政府的态度在现在看来又是非常值得现代出版企业借鉴的。

“在商言商”的经营方针决定了商务与政府关系的总格局。“在商言商”是充满智慧的双关语,其内涵在于:一方面它作为举世闻名的商业机构是要做商业生意的,要以尽可能丰厚的盈利来回报各位股东,另一方面则需要保持商业身份民间身份,尽量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尽可能减少麻烦,如前所述商务要尽可能避免将个人的政治见解带入商务的营业活动中。商务在自己艰难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了一种既非官方,也非站在政府之外与之对立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是煞费苦心的,也是这个大出版社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结:商务之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就是它不仅是一个只注重经济利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也不只是一个只懂得传统编辑的社会单位。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经营策略,也许这些具体的经营策略并不是每一条都可以拿来运用到现在出版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其中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生存的价值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利用的。一是顺应时代的“在商言商”,一是紧随时代的“变与不变”。商务总能以最好的状态审时度势,明确自己的目标,才得以“开启民智,振兴中华,回报读者,走向世界”。

参考书目: 1,李家驹博士论文《商务印书馆与近代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塑造》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文化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

国内关于近代民族企业史的研究,大多注重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组织学、行为学等多学科方法,比较客观地剖析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与发展历程,主要考察企业的资本、设施、人事制度、市场营销、利益所得与分配等经营史方面,而对企业制度建设关注不够,尤其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更少。外国学者在此方面研究虽取得不菲建树,但主要是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企业发展,如何处理与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外国企业争夺市场等问题,同样未能对企业制度及企业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经济史家对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强调不仅有成长,而且现代部门的成长尤其快速。那么一个落后的企业体制,又如何能带动现代部门的发展呢?这就促使企业史的研究者们对中国近代企业史进行重新审视。因此,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探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因,就成为经济史研究的前沿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研究虽有一些成果涌现,但只局限于某个企业,或整体的某个方面,尚无通关性的、系统研究的成果面世。

林德发教授的专著《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鉴别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微观分析、宏观分析和比较分析,详细阐明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发展状况、形成原因及历史定位,揭示了企业文化是近代民族企业身处逆境、曲折发展的重要动因,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启示。本书选用了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和宋棐卿创办的东亚公司的大量史料作为研究的基础,同时引用荣家企业、“永久黄”企业集团、刘鸿生企业、大成纺织染公司、启新洋灰公司、德大纱厂、华新纱厂、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宝元通公司等著名民族企业的资料作为辅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曾被人们忽视已久的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风采。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12篇

    在2004年的研讨会上,夏明方在题为《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的主题发言中,试图对明清江南经济史的研究作一个学术史的梳理。他指出,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达到它的巅峰的时候,忽然趋于沉寂,开启了“去资本主义化”的过程,并形成了以市场经济学说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当前,明清史研究出现了一股“泛近代化”的潮流,举凡政治、法律、宗族、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社会保障乃至社会性别、人口生育等各个方面,在一些学者看来,无不打上了近代化的烙印。“康乾盛世”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蓬勃向上的近代社会,至少逼近近代社会的门槛。随着全球范围的“后现代转向”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突显,人们又从明清中国寻找到了某些“后现代因素”或生态经营模式。这样,我们从同一个明清中国看到了近代以来人类历史曾经发生以及正在孕育着的各类社会经济形态。夏明方表示不同意有人把吴承明倡导的“现代化范式”仅仅看作一种“新瓶装旧醋”的“资本主义萌芽新论”[1];提出“现代化范式”是有意义的。他赞同张家炎的概括,认为“资本主义萌芽论”与“封建主义论”的同归于尽,以及“近代早期中国论” (其进一步的演化形式即“明清中国现代化论”)与“传统中国论”双双向中国的位移,反映了整个中国经济史学界更深层次的规范意识的转移——从阶级斗争学说向市场经济学说的转变,生产力的研究取代了生产关系的研究,阶级分析的方法让位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或制度分析。他不赞成在范式转换过程中把新范式与老范式对立起来,否定过去的一切。他认为范式的转换固然是一个革命性的过程,但是由于许多学者对这一过程有所误解,以致在进行学术创新时将旧范式中内在的合理因素也一概抛弃掉了。他问道:“当我们在改宗一种新范式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所谓的旧范式或竞争性范式,而非断然宣布它们的‘不成立’、‘不适用’或已经过时了?我们是否应该更进一步地放大我们的学术胸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认真对待由各类模式所各自观照到明清中国印象,然后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把它们整合成一个多元而统一的解释模式,从而完成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种新的格式塔转换?”[2]

    夏明方在这里对当前经济史研究中的某些现象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他提醒我们在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中,一不要完全否定过去的研究,要继承和吸收过去研究的积极成果,二不要过于“赶时髦”,把传统中国近代化。尽管有些问题的概括和提法尚可斟酌,但就其基本精神而言,我认为这些提醒是有意义的。

    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创新,包括理论的创新;没有创新,学术的生命就停止了。但这种创新应该是在继承以往研究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应该立足于对以往研究的“颠覆”。

    像历史本身有延续性那样,历史研究也有延续性。现在的“再评价”的讨论,实际上是上世纪有关讨论的延续。在上世纪初的社会史论战中,嵇文甫、邓拓在三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对“中国停滞论”进行批判。抗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御用学者秋泽修二鼓吹停滞的中国需要外力冲击来解套,为日本侵华制造理论依据,受到吕振羽等学者的批判。因此,在当时史学界的有关讨论中,“中国社会停滞”的命题逐渐被“发展迟缓”、“发展阻滞”、“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提法所取代。“发展迟缓”、“长期延续”,是在中国始终没有突破旧的封建制度进入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意义上讲的,并非否定发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吕振羽、侯外庐等人已经对明清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进行了探讨。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发展”。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新中国史学研讨的两大热点。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以至可以说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现在有些学者把“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讨论视为中国史学界陷入“西方中心论”的例证[3],殊不知这正是中国史学界批判西方中心论的肇始。因为对中国停滞论的批判,也就是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我们今天争论的传统经济的“发展”与“制约”(或“不发展”)与当时讨论的封建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不发展”(长期延续)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今天的讨论重点是生产力(也牵涉生产关系),当时讨论的重点是生产关系(也牵涉生产力,甚至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罢了。我们现在的视野比以前更宽,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深入了,但仍然是以以前的研究和讨论为基础的。因此,不应该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有人否定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但不管变换什么名词和提法,所要探讨问题的核心没有变化,而且现在的研讨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以往研讨所积累的认识成果[4]。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前近代中国是封建社会,也不管你把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估计多高,当时的中国没有摆脱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近代中国被迅速兴起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远远甩在后面,也是不争的事实。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估计得太高,鸦片战争后的落后挨打反而无法理解了。

    文革结束以后,经济史学界根据新形势提出的新问题,开拓或加强了某些研究领域,例如,历史上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传统市场及其演变,传统经济与现代化,等等。中国经济史论坛的总主题正是“传统经济与现代化”。这些研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形成了新的生长点,促进了中国经济史学科的繁荣发展。作为这些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倡导者的吴承明先生,对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相联系,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经济史学科的研究重点发生了某些调整,由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为主,逐步转向以经济发展和与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有关问题的研究为主。我认为这种转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是这样[5]。但我并不认为这意味着要以一种什么新的研究范式来代替过去的研究范式。也不认为经济史界总体上已经发生了“规范意识的转移——从阶级斗争学说向市场经济学说的转变,生产力的研究取代了生产关系的研究,阶级分析的方法让位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或制度分析”[6]。不过,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是有的。例如,以前一度把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教条化和绝对化,现在一些学者干脆放弃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以前一度不重视生产力研究,现在生产力研究受到重视了,但一些学者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取消了生产关系研究,取消了生产关系考察的视角。以前一度对历史上的商品经济研究不够,现在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研究都受到重视,但在一些学者中,又出现了不加分析地美化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倾向。似乎只有市场机制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所有商品经济都必然导致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自由度的提高。其实,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有两重性,既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面,也有给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者(用现在时髦的语言说,就是弱势群体)带来苦难,从而损害经济发展基础的一面。而且中国封建地主制下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并不是所有的商品经济都是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不应该夸大历史上市场机制的作用,单纯用玫瑰色来描绘历史上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展。[7]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网络管理会计 信息经济 管理会计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产生和快速覆盖成为了关系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焦点问题,这标志着信息经济的真正到来,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对企业的管理会计有着深刻影响。

一、信息经济及其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

(一)企业生产要素的变化

在传统的经济形式下,企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就是土地资本要素,第二就是劳动力资本要素,第三是资本生产要素。在新型信息经济形式下,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逐渐转向知识。在实践经验检验中证明,知识才是实现问题快速解决的有效手段。知识主要包括的有以下四个方面,即为:事实、原理、技能和人力。

(二)企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在传统经济形式下,生产工具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自然力、牲畜、人力等。对比信息经济形式下的企业,在生产工具方面主要以最快捷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组合而成,构建起一个网络互动生产工具体系。网络信息化生产工具优势明显的个人优势,带动了信息化社会的生产和办公的自动化发展,在获取和发出信息方面逐步实现网络化覆盖。

(三)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信息经济在交换方式方面也明显区别于传统经济,主要开始转向以电商为主要信息交换手段。电子商务在完成交换方式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比特,这就是突破了传统的原则交换方式。信息经济的主要交换空间也逐步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交换主体和交换内容上信息经济也在不断扩大范围。

(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在经济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在逐步广泛应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也由M型开始逐步转向E型。M型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采取两种重要的划分手段,第一就是劳动量划分,第二就是权力链条的划分,从而对企业的组织模式有着准确的体现,其中包括规模精干和职责分明,其中的专业化分工等级一级各种具体的职能化结构。M型组织属于明显的一种钢性组织模式,在组织结构的敏捷性方面有所欠缺,这会直接导致组织的变革完善速度缓慢。E型组织结构属于偏向外向的的规范生态组织模式。这属于一种能够较快体现速度和灵活性的一种企业组织模式,同时也具有灵活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组织模式创新发展的良好典范。无边界组织顾名思义就是无边界的一种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实现资源以及观念和信息等各要素的快捷自由组织流通,这对于边界组织里比较困难的部分由很有效的规避功能,首先就是纵向的权利分配部分,第二就是横向的职能以及业务纪律方面,第三就是对外的各种外资企业和供应商等,最后一个就是跨国的文化市场边界体制。

二、企业参与信息经济构建网络管理会计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企业发展逐步面向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参与和进步要求企业必须快速融入全球化的信息网络体系之中,全球信息网络组织主要是通过活性的节点网络组织规范形成的一种有机组织系统。是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网络化创新组织形式,信息流是网络组织顺畅运行的主要驱动力量,是网络组织的运行的生命必须品。网络型企业和各领域网络活动组织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就是实现的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信息经济下的企业实现企业转型,向网络型企业靠拢需要网络信息的集成管理,企业的全球领域沟通和信息采集能力必须有所保证,网络管理会计就是在企业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一电子商务为平台进行决策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升级。企业在参与信息经济的同时必须明确的就是自身构建网络管理会计的目标。

三、网络管理会计: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会计革命

(一)管理会计工作目标变化

系统存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就是系统的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推广在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企业发展方向转变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发展目标随之改变。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目标在信息经济背景下充分实现了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可行性的决策信息。

(二)管理会计工作主体变化

传统经济形式下,企业的分工原则与现代形式的企业有所不同,会计管理工作的主体一般都是具体的部分和组织或个人,多数是财务部门的财务工作人员负责。现代企业在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下,重点采用集成原则,企业会计管理主体一般为具体业务人员,从事专门的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专业性较强,职业责任感较强,不单单属于一个企业的决策管理人员,同时也是企业的决策执行控制人员,主要工作涵盖了信息的收集和分类以及分析处理等各个环节。

(三)管理会计工作服务对象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层次较为清晰,从功能上划分,企业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决策、控制和执行三个方面。近些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逐渐采用更为先进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管理活动的多种功能日趋一体化,主要包括决策、控制和执行功能。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对象、工作载体也在随之变化,在工作方式上也逐步统一到了企业业务网络体系当中。网络管理会计是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革新进步的重要前提。

近些年来,信息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企业管理会计在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下发生了的革命性变化。从而工作对象、内容到工作的目标和主体都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信息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的管理会计升级完善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企业自身进步发展的必然手段。信息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特征同时也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升企业内在增长实力的有力见证。

参考文献:

[1]戴勇.网络经济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应用分析[J].才智,2011.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14篇

专业代码

专业 名称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020115 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1 发展经济学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015 英语(二)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2 计量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3 经济思想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40 国际经济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9 餐饮

管理 00989 国外饮食文化(选考) 00986 中国饮食文化 00987 餐饮美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88 食品营养学(选考) 00990 宴会设计(选考)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985 餐饮经济学导论 020120 金融

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选考)  00181 广告学(一) (选考) 00183 消费经济学(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6 商务

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选考)  00181 广告学(一) (选考) 00183 消费经济学(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9 物流

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选考)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选考)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选考)     02628 管理经济学(选考) 00152  组织行为学(选考)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选考)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选考)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选考)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25 劳动关系学 0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00015 英语(二) 03323 劳动经济学 03327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03328 公共管理(**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326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20314 销售

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181 广告学(一)(**加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83 消费经济学(**加试) 020320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109 监所

管理 00928 罪犯劳动改造学 00261 行政法学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2561 矫正原理与实务 00934 中国监狱史(**加试) 00933 罪犯改造心理学         00935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加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401 公安

近代经济管理方式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黑龙江省;发展模式

《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快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整合重组和上市融资。新组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立,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构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制,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煤炭、森工、农垦改革,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对资源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奠定了政策基础,强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对资源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研究有助于延长恢复黑龙江省资源恢复期,通过对经营发展模式的改变达到节约、高效实用现有资源的目的,间接节约了资源,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对资源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研究有助于企业经营紧密联系市场供需情况,与市场紧密结合,把握市场行情,以市场为导向,对后续产品的设计、生产、特色均为有的放矢,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资源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研究是资源型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路之一。更加节能、更加环保、更加高效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参考点,改变资源型企业过去沉重缓慢的经营发展方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科学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符合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一、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模式概述

1.现代企业管理内涵

现代企业管理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与控制等方面,且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等多个层次的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有效地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结构。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管理模式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这样,这种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2.企业经营发展成功的因素分析

(1)经营航标

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结合外部条件和自身基础,制定出能够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并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策略。这是公司经营的航标。正确的经营战略出自高素质的决策群,他们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向,确立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2)发展方法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方法。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3)核心竞争力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公司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信誉是指企业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与认同。它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努力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做好产品的服务和售后。

二、目前发展现状

1.资源开采逐年困难

黑龙江省以资源大省著称,资源储备居全国前列,随着过去几十年对资源的开发,以及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采速度逐年加快,可供开采的资源量已十分有限,资源开采逐年困难。

另外,受传统体制下资源单一开采,缺少对资源保护、再生相统一的补偿机制落实情况监督,资源开采也逐年困难起来。

2.人才缺口逐年加大

目前黑龙江省的人才面临窘境,一方面传统资源型企业转型原有下岗职工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具有专业技术的技术性工种严重缺乏。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更多选择去南方一些城市发展,本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

三、黑龙江省资源型企业经营发展遭遇的问题

1.资源与环境危机

传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以大庆为例,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普遍,森林覆盖率不到10%,而经济又主要依赖于石油产业,导致其经济与环境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资源与环境危机。对资源废弃物的再利用率不高,未能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了资源储量和环境的危机。

2.人才危机

目前我省资源型企业的人才危机主要是:人数较多,但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是从父辈接班开始进入工作岗位的,缺乏像专业技能考核来应聘岗位的招聘方式,近几年,虽然严把招聘人员专业素质关,但是员工基数大,专业技能型人才普遍缺乏。

据相关数据显示,黑龙江省近几年流失的高学历人才有近150人,他们放弃家乡,投身北上广深的务工浪潮中,留下的是对现有资源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