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1篇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的更新、改建、扩建和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等综合指标。

建筑业产值是建筑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以价值表现的生产总量,反映建筑业生产成果的综合指标。通过他可以了解建筑业的生产规模、发展速度、经营成果,成为国家制定经济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

从统计制度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三部分构成;建筑业产值由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的价值量构成,虽然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投资额和建筑业总产值是基本一致的,但目前我市实际情况说明,统计制度与客观实际是存在差异的。

从两者统计范围看,建筑业只统计了建筑业行业中的一部分(主要部分),未包括本地的非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资质外建筑业企业及建筑业个体户;包括了本地建筑资质企业在外地的建筑业活动,但未包括辖区外企业在本地进行的建筑活动。

由于建筑业实行注册地和资质统计,现行的建筑业统计不能反映出本地的建安投资真实情况,这就造成建安投资无法顺利进入到当地的建筑业产值统计中,造成我市建安投资大于建筑业总产值。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2篇

一、建筑业统计的现状

目前建筑业统计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别属于部门统计和政府统计,虽然都是反映的建筑业生产活动情况,但是由于统计口径和统计渠道不同,其统计结果的差距较大。

1、建筑业统计的统计范围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主要统计建筑业的基本生产情况,包括建筑业总产值、单位工程施工个数、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产值、单位工程竣工个数、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以及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根据区建筑业统计报表显示,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的建设项目中有近98%项目是在区外施工的,省外施工产值约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28%以上。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现行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他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等。主要反映一定地域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完成情况。

3、二种统计方法的差距。以上两种统计方法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渠道不同。建筑业统计从生产的角度,通过建筑施工单位在一定时间完成的工程价值总量计算其总产值,其统计渠道是通过建筑施工单位上报的;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则是从投资的角度统计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各种建设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其统计渠道是通过向项目投资单位收集资料取得的统计结果。二是统计的范围不同。建筑业统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只要是具有规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的建筑施工单位,承建的建设工程,都要在其注册地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如我国大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承建单位来自全国各地,按照建筑业统计制度的规定,其建筑施工企业的注册地在哪里,就要向隶属的主管部门上报报表。而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则应该在投资项目所在地统计。同一个建设项目,因采用的统计制度不同,则会出现不同的统计结果。三是统计方法不同。建筑业统计报表主要是由建筑施工单位直接上报,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分层次上报的,规模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直接上报,规模以下的小型的零星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估算的方法上报。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业生产周期长,施工单位流动性大,为准确及时掌握其生产进度和生产成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统计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1、从建筑业统计的角度看:由于独立核算的建筑施工企业隶属于建筑部门管理,大多数施工企业长年在外地施工,有的施工企业承建的大型建设项目,甚至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要多年才能完工,很难及时向所在地的建筑管理部门上报统计报表。建筑管理部门也是鞭长莫及,对其实际完成的建设进度不能及时掌握,统计数据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2、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报表是通过投资单位上报的,如果投资单位不能及时掌握投资项目的完成进度,对统计报表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另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主要是规模以上项目实行定期报表,对于不具备一定规模的零星投资和农村非农户建设项目投资,没有定期上报报表的要求,因此对于制度要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准确统计的。

3、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的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最终生产成果,采用在地核算原则。建筑业统计虽然统计渠道健全,指标体系也比较科学,但是,它是由施工企业统计的,没有考虑建设工程的所在地问题,不符合地区生产总值按照在地核算的原则,因为建筑业的生产成果有一半以上是异地完成的。例如,全国重点工程建设都是由全国各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建设的,如果按照建筑业统计制度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完成的工作量都由各自隶属的主管部门统计,就会出现将国家重点工程分摊到全国各地计算的局面。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作为政府统计部门的定期报表制度,虽然统计范围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一致,但是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指标设置上与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指标体系不衔接,二是各地招商引资考核力度较大,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任务,虚报投资额的现象存在,三是统计部门力量薄弱,对于规模以下投资项目的资料收集困难。

三、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差距,在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资料如何采用才能如实反映一个地区建筑业的生产情况,笔者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从范围看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地域原则,但是缺乏核算必须的财务资料,而建筑业统计资料健全,又与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在地核算原则相违背。根据核算过程中建筑业统计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统计申报制度。建筑施工企业无论在何地承接的建设项目,都应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统计部门进行统计申报,如实报告建设项目的完成进度。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下属施工单位在上报本部门的统计报表的同时,上报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统计部门。实行这种统计制度,既可以使建筑管理部门掌握其下属建设单位的建筑活动成果,又可以使统计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本地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保证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2、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体系。作为统计部门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有比较完善的统计上报渠道。统计指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要将核算所需的一些财务指标纳入统计报表的范围,具体指标体系可参照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和财务情况报表,或者实行两套报表制度并轨执行,即可解决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又解决了核算中的资料缺失问题。

3、拓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渠道。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40%的规模以下投资项目没有纳入全面报表的统计范围,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长期靠统计人员估算,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于零星建设项目实行监管,对于开工建设的小型建设项目由职能管理部门备案后统一上报同级统计部门,使规模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渠道畅通,数出有据。对于城镇和农村私人投资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或者结合住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逐步健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渠道,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3篇

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独特性,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较多,尤其表现在工程项目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上面。这些风险带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危机,进而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

1.1建筑施工企业外部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状况以及具体的经济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等。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较高,当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是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利率,这样会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筹资的难度,提高经营成本加大自身财务风险。

(2)行业风险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建筑市场的容纳程度将愈加宽泛,建筑施工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国际知名的建筑施工企业将占据国内市场,这一方面将会给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值得借鉴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竞争,对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1.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因素

(1)建筑施工企业融资财务风险。随着建筑施工企业规模的扩大、承揽项目的增加,其所需资金也会同比例增加,此时建筑施工企业需解决融资问题。较多建筑施工企业是借助银行筹资方式来融资的,此种融资方式限制条件较多,当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考虑自身清偿能力;没有寻求到融资和偿债的最优比例,盲目融资,便会面临较大财务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投资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投资风险指的是自身投资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即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由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财务风险。某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盲目压低标价,缺乏对投标项目进行前期调查,忽视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了解。一个项目的投资周期比较长,不确定性因素对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影响较大,如缺乏对项目的调研,将会无形中增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成本,加大投资风险,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财务和信誉危机。

(3)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施工财务风险。在具体施工项目中,发包方从自身风险防范角度出发,与建筑施工企业共同分担风险,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垫付一定比例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接受此种垫资施工的方式。这种垫资施工方式会长期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正常生产活动因无流动资金而无法维持。

(4)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则会影响企业自身资金周转,使得财务成本增加,债务危机加深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应收取的业主工程款。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对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带来重大影响,势必会增加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

(5)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前,首先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决定是否继续投标工作。但在实际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关项目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缺乏,使得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关资金的筹措、资金的调配和工程价款的收回难以保证,极易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方面主要体现在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盲目的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供应量失衡。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对于防范企业自身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建筑施工企业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前,应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经集体决策后编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防止出现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

(2)建筑施工企业应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预防进行预算没有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防控擅自超预算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3)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需要外购时。应根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和授权批准规定,明确请购部门、审批部门、付款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应的请购、审批、付款的程序。

2.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其税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程序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完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到的税务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建筑施工企业应在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加强税务风险意识和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其中,税务风险指公司涉税业务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表现为公司多交或少交税款从而给公司的效益和声誉造成影响,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的税务风险控制与识别,实施企业日常税务风险监测、识别、评估,及时提出应对策略。

(2)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并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业务性质、生产经营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成本控制活动流程、各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在成本活动中的权限和职责,进一步加强完善成本管理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控制做法如下。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4篇

1公路经营业务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的特殊要求 公路经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公路基础设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机械设施、车辆、房屋及建筑物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其中,公路及构筑物占到了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的绝大比重。 固定资产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公路及构筑物的折旧年限问题。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公路及附属设施不属于清算资产,因此,该项资产需在经营期届满时无偿交还给国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交还国家的公路“应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附件中还规定了公路及构筑物折旧的不同年限,这与“公路收费经营年限最长不超过25~30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假设某公路经营企业所经营的收费公路的经营期限为25年,而公路及构筑物采用的折旧年限为30年,那么该企业应如何通过计提折旧来收回投资?或者说,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期限不变,还是25年,而公路及构筑物采用的折旧年限为20年,那么,到了经营期的第20年末,公路经营企业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因此,需要合理确定公路及构筑物的折旧年限,确保公路经营企业能够在经营期内按期收回投资。 2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2.1固定资产界定 在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的构成中,最有争议的就是公路及构筑物是否应该在固定资产中列示,其次就是公路及构筑物与公路及附属设施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1)如果仅从满足固定资产定义的三个条件来看,将公路及构筑物列入固定资产并没有错,但这只是看到了公路及构筑物的表面,事实上,无论公路经营企业是投资建路还是投资者将已建成的收费公路作为投资投入企业,其所取得的只是附着于公路及构筑物的公路特许收费权,公路及构筑物的真正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公路及构筑物列为固定资产,会让不了解公路经营行业特点的投资者误认为该公路为公路经营企业所有。公路经营企业经营的收费公路不是长期拥有或占有的实物资产,公路的终极所有权是国家不是企业。从上述表述的观点来看,公路收费权的实质是无形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将公路收费权依附的公路及构筑物作为固定资产从理论上来说不合适。但在实务操作中,为了保证会计实务的一致性,大多数的公路经营企业将投资建路和投资者投入的已建成的收费公路作为公路及构筑物列入了固定资产。为了有效的界定固定资产,对公路及构筑物的归属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公路经营企业将以任何方式取得的公路收费权(包括投资建路、投资者投入、企业购买)全部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这样符合公路收费权的经济实质,同时投资建路、投资者投入的公路资产在备查簿中予以列示,实行实物、价值双重管理。当经营期届满,企业将公路无偿交还给国家时,再在备查簿中将该公路冲销。根据《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以公路收费权进行投资的,首先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评估立项,经合格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由国有资产管理机关确认后投入。 这就意味着将公路收费权直接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投资建路、或投资者投入的公路收费权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公路收费权的入账价值处理。这样做才符合无形资产的确定条件。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实务操作中,除了以购买收费权方式取得公路收费权是通过评估机构评估之外,其他两种方式都直接以投资成本作为公路资产的价值入账。 第二种思路是考虑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经营企业资产管理的实务以及现行法律、法规上的制约,可以考虑公路经营企业将投资建设取得的公路资产,以及国家入股投入的已建成收费公路,可暂时作为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而对公路经营企业投资购买的已建成的公路收费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这也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行的做法。 (2)公路及构筑物出现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作为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包括路基(土方和石方)、路面、桥梁(跨线桥和跨河桥)、涵洞、隧道、防护工程等。公路及附属设施则出现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九十九条:清算公司的财产为除公路及附属设施外,公司宣布清算时的全部财产以及清算期间取得的资产。 在该条款中,只提到了公路及附属设施这个名词,但对其具体内容并没有进行说明,这容易对实际工作产生误导:到底公路及构筑物和公路及附属设施两者是不是一回事。应该肯定的一点是,公路及构筑物包含在公路及附属设施范围内,那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公路及附属设施? 公路经营企业的另一项固定资产———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护网、灯杆、灯具配电控制柜等。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中,安全设施是独立于公路及构筑物的,因此,可考虑将安全设施单独设立。 2.2固定资产折旧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规定为:公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公路及构筑物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对通讯、收费、监控设施,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是年数总和法。 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规范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基本做法是:根据预计总车流量计算单位车流量折旧额;根据实际车流量和单位车流量折旧额的乘积计算实际折旧额。与平均年限法和偿债基金法相比,公路资产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有显著的优势:①更加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公路资产采用工作量法提取的折旧费与其所承担的负荷是同向增加,进而与企业营业收入同向增加,这也符合随着通行量的增加维修养护支出随之增加的客观事实;②减少公路经营企业的盈利风险。采用工作量法由于遵循了配比原则和相关性原则,通行费收入和养护成本支出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公路经营企业每年的经营收益方差、标准差都较小,风险也较小;③减少股权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采用工作量法可以使经营企业提前进入盈利期,股东们因此可较早获得回报,提前收回投资。#p#分页标题#e##p#分页标题#e#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路上市公司都采用了工作量法对公路资产计提折旧,这说明了这些企业都认可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优点。但根据规范的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存在着一个缺陷:由于收费经营期限由国家规定,当实际车流量不等于预计车流量时,实际计提折旧额不等于应计提折旧额。根据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实践来看,除了广东省等极少数地区的收费公路以外,绝大多数收费公路投入营运后的实际车流量要低于预计车流量,这意味着公路经营企业无法通过计提折旧额来收回投资额。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思路:依旧按照实际车流量和公路经营年限来计提每期的折旧,然后是每间隔一定时期,如每一年年末,根据实际交通量与预计交通量的差额调整折旧。目前,深圳高速、福建高速等一些公路上市公司便采用这种方法来弥补工作量法的缺陷,但这种方法也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第二种思路:如果公路经营企业根据收费经营期限内的预计总车流量来计算单位车流量的折旧额,则可以根据预计的分年度车流量与单位车流量折旧额的乘积来确定该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以保证公路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收回全部投资。在此思路下,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或无形资产的摊销额=预计分年度车流量×(公路收费权价值/收费期内预计总车流量)。 2.3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立及其核算 第一:增设部分会计科目。作为备查账增设“应付资本”科目,用于核算公路经营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者的已计提公路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或公路收费权摊销额。 第二:修改部分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 (1)修改“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以反映公路经营企业核算公路及附属设施等特定固定资产内容的需要。 (2)修改“累计折旧”科目的核算内容,以规范公路经营企业计提公路及附属设施等特定固定资产折旧的特定业务。 (3)修改“在建工程”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公路基本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公路更新改造工程(包括技术改造等工程)、公路大修理工程等的特定需要。 3结束语 公路经营企业是深化公路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相对于公路经营的蓬勃发展,相关理论和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这就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公路经营业务的健康开展以及公路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地 固定资产 支出统计

在2011年报开始实施的工业一套表制度中,年报“工业企业成本费用(B103-2表)”及2012年定期报表“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203表)”中均新增了“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指标,其中“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表还新增了其中项统计项: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其他费用。笔者认为,报表制度新增该指标(群)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但对报表制度所附的相关指标解释,笔者认为有不妥或不够全面之处,以下是笔者的粗浅见解。

一、新增“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的意义

笔者认为,上述年报和定期报表新增“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统计的目的在于,弥补原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制度设置投资额统计起点及起点提高后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不全,全面反映企业在报告期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为。

根据统计制度规定,自2010年年报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从5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且项目不允许打捆上报,除新建和扩建企业及石化、钢铁、房地产等投资额大的行业外,一般正常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企业,鲜有单个项目或设备购置超500万元的项目,这将导致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和大部分中小企业不用填报投资报表,出现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缺失更多,更难以全面统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的解释,适当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主要是为了将那些规模较小、统计基础条件不完备的投资项目和工业企业划出月度统计范围,有利于统计部门集中力量,在统计起点标准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工业企业中建立联网直报系统,使统计部门更加高效快捷地提供反映经济运行发展变化趋势的统计资料,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及时性,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由于新增的指标不能直接从会计报表取数,实际报送时需要企业会计人员配合从相关的科目中摘录,给指标统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企业土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流程

企业为加强土地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一般会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设置过渡帐户进行核算。如土地是在企业无形资产帐户中核算,在会计科目“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土地购置)”反映,借方为土地所有权取得时支付的金额,贷方为土地费用摊销,余额在借方,期末借方余额是所有土地购置累计费用。在现实中,企业很少有单纯的土地购置,一般都是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在项目完工结转无形资产前,一般是在“在建工程”帐户下相关项目中“其他费用”中核算,随项目完工验收后土地购置费用才转到“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土地购置)”科目。

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财务核算一般程序是:在项目开工后,设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台帐,也先通过“在建工程”帐户进行核算(有的企业还有“工程物资”帐户,以核算项目中到货的工程设备),项目完工并验收后,才从“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帐户中结转资产到相关科目,减少“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对应科目的借方余额,从而新增企业的相关资产。“在建工程”借方为固定资产费用发生的金额,贷方为结转的固定资产费用,余额在借方,借方余额是所有已发生但未转固定资产累计费用,反映企业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成本。因此,在报告期内,企业的“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如有此科目)”,对于执行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还需另加上原属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性房地产”。

三、“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相关指标解释存疑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电子版解释第68页),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是指用于土地,以及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支出,包括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方面的支出。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成本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其中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其他费用包括的范围在指标解释中均有具体的规定,本文不再重复,但在统计取数的规定上,却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指标解释中规定,土地购置根据会计科目“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土地购置)”期末借方余额填报;房屋和建筑物根据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房屋和建筑物”期末借方余额填报;机器设备根据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机器设备”期末借方余额填报;运输工具根据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期末借方余额填报;其他费用指除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以外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笔者认为,上述指标解释有以下不合理之处。

首先,上述指标数据均是取自相关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如此规定意味着企业要填报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相关分类自投产以来的累计数,而不是报告期中企业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或相关科目费用支出,这不符合报表设置该指标的统计目的,至少应改成“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才比较合适。因此,笔者认为指标解释在数据取数规定中有明显的不妥之处。

其次,如果要准确统计企业当期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应取自“在建工程”相关科目中的“本期累计发生额”,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在财务上一般是先在“在建工程”中进行核算,项目完工前不会转到相关帐户科目,而且当期如有固定资产结转也不一定是当年的投资,有可能是报告期以前年度的投资。因此,直接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相关科目取数,可能出现年度中某些月份或上半年“支出”很小甚至没有,而下半年,尤其是年末结转资产时,出现“支出”很大现象。因此,要准确统计企业当期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上述解释应改为固定资产从“在建工程”相关科目中的“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取数,如土地购置不在“在建工程”中核算的,土地支出可以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土地购置)”“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比如单纯的土地购置)。对于未设置“在建工程”过渡核算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的企业,可以取“无形资产” 和“固定资产”相关科目的“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合计数作为当期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这样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在以往的投资统计上,小型企业可以跟随财务会计处理直接报投资额,但大中型企业投资统计一般都不直接采用财务上的数据,而是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情况来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发生情况,以求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进度。

四、实例

某企业2011年度资料如下(以统计“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的其中项“房屋和建筑物”为例):

(1)“固定资产——房屋和建筑物”期末借方余额91437万元;

(2)“固定资产——房屋和建筑物”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2776万元;

(3)“在建工程——房屋和建筑物”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2578万元;

(4)实际本年房屋和建筑物支出为2578万元。

如根据指标解释规定,本年“房屋和建筑物支出”应填报“固定资产——房屋和建筑物”的期末借方余额91437万元,这显然不符合企业当年实际情况,因为91437万元是该企业投产以来“房屋和建筑物”投资的累计净额。应该填报 “在建工程——房屋和建筑物”借方本年累计发生额,才符合当年房屋和建筑物实际支出情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准确统计企业当期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笔者认为应取自“在建工程”相关科目中的“本期累计发生额”更为合适。另外,国家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财务报表大部分是依据2006年会计准则中的会计报表设计的,但至今期间已有不少新会计准则出台,现行统计制度与财务报表存在某些脱节现象,建议有关部门能根据会计制度的变化及时修订报表制度,确保企业统计人员更准确报送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6篇

为了综合反映建筑企业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国家统计局1983年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增加了建筑业总产值指标,并规定了统计范围、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这在当时建筑企业跨区域活动较少的情况下,对于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建设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加,跨区域建设活动日益频繁,现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办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改革的必要:

一、现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办法存在的问题

1、现行统计方法中,GDP与建筑业的计算原则不一致。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实力的体现,是各级地方政府考核工作政绩的主要指标。GDP核算是各专业经济总量求和的核算最终结果,它的核算方法是以“地域”为原则,即所在地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反映。而建筑业产值统计是以建筑业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为填报原则。也就是说,外地建筑业施工企业建筑总产值中的增加值进入不了本区域内GDP核算体系。

2、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的计算原则不一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以在本地实际投资为统计对象,包括外地企业在本地投资(招商引资项目)。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不包括外地施工企业在本地形成的产值。

3、现行建筑业统计中缺少无资质建筑企业的产值。现行统计制度定期报表中只统计在本地注册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产值,没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即使有工作量也不进行填报,使这部分产值没有纳入统计。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现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原则是以建筑业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为填报原则。在外地施工的建筑业企业要回到工商注册所在地进行产值填报。所以一个地方城市建设形象工程形成的实际视觉产值就和统计报表反映的产值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不是当地统计局漏统,而是统计方法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

三、对建筑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1、不能以现行建筑业总产值评估GDP。按现行统计制度,GDP是按在地原则计算的,而建筑业产值是按企业登记注册地统计的,因而,造成一部分外地施工企业建筑业增加值无法计入GDP总量中,造成现行GDP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水平。这样评估尤其对外地施工企业进驻较多的县市不公平。

2、不能以现行建筑业总产值评估固定资产投资。按现行的统计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包括外地企业在本地的投资,而建筑业总产值统计不包括外地施工企业在本地形成的产值。用现行建筑业总产值评估固定资产投资,对外来建筑企业产值比重较高的县市显然有失公允。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7篇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行为。由此可知,投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先论述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再指出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收益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投资是企业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因此投资管理也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投资再也不是稳赚不赔,更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科学的投资管理理论,为企业的投资活动做出合理的规划与布局,降低投资风险,为本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概述

(一)投资的概念

企业的投资,是企业为获取未来长期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如购建固定资产、购买股票债券等,也可进一步理解为企业的一种资本配置行为,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组合,以获得经济效益。企业的投资按生产经营关系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按投资方向和范围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按投资回收期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按购成企业的资产性质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各行业的投资都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具有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工程投资差异明显、工程投资确定依据复杂等特点。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性

1.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承接工程项目的收益情况,令人堪忧,甚至有时出现赔本赚吆喝的局面。企业只有通过强化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控制和管理,才会降低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才会使企业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2.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

企业有盈余资金的时候,可以根据市场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投资于非企业主营的项目,不但可以为企业创收,还可以在企业进入衰退期之前,找好新的主营项目,可以使企业多条腿走路,为企业发展成集团公司添砖加瓦。如中国中铁通过兼并收购港口建设行业来进入新的行业,中国铁建进入矿业资源开发行业,中国建筑通过收购新疆建工来巩固其在在新疆的市场份额。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项目投资前无风险评估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只看到一些项目表面的利润,未看到利润之下潜在的风险,如法律风险、经营风险等。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前,只凭主观臆断,未进行严密的实地考察,没有依据科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论证,所做出的投资决策未必会利于企业的发展。这就使企业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有的甚至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资项目单一

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项目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局限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股票、证券、期货投资等。这就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面狭窄,投资风险比较大,投资的收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项目投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审计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投资管理人才,也没有制订相应的投资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很多的投资项目处于无专人管理的局面,任由其自然发展,自生自灭,造成投资风险加大,更别提投资收益了。同时,项目投资后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资金是否到位,资金流向何处,资金运作是否正常,也无人知晓,出现很多呆死账,这样的投资项目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累赘。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要设置专门部门进行风险评估

建筑施工企业应设有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风险评估部门首先要对企业进行自检,先从企业的收入入手,明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哪些类别,盈利能力如何,再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类,哪些是固定支出的,成本支出是否合理,最后分析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偿债能力。其次风险评估部门还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从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筹备等方面,评估投资面临的风险。最后风险评估部门要将企业与投资项目评估后的数据,汇总分析,做成可行性报告,供公司领导层参考。

(二)注重对上下游企业的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直接投资的方式,最主要的是投资房地产,因其与房地产有着先天行业优势,所以进入壁垒较低。投资房地产可以发挥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势,可带动主业中的建筑设计、基建、监理和采购、装修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为其拓展其他方面的业务,如房产营销,房产中介等。甚至还可以在项目所在地构建良好的政府资源,为将来获取其他项目打好基建。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投资与建筑施工相配套的行业,如劳务派遣公司、建筑建材公司、特种机械设备公司等。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开展营改增的大环境下,是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渠道。比如:当这些与施工有关的行业都处于一个总公司内,当上游购进的建筑材料、设备维修、保养等服务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下游开具的销项税额也能在总公司的下游企业完全抵扣,这样从总公司整体而言并不会增加税负,反而增加了建筑建材公司、特种机械设备公司等进项税额抵扣,有利于总公司增值税的优化处理,降低了总公司整体税负。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对内投资主要有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等。大多数企业都比较注重固定资产投资,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投资。当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企业要着重抓高素质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这几方面的人才建设。加大对人才教育培训投入。在企业培训中应采取高科技和高投入措施,使企业人才资本不断增值。加大对人才培训教育的投资,既能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满足人才对职业生涯及个人能力提高的渴求,这种投资会获得比物质更高的汇报,而且这种回报具有长效性和超成本性。众所周知,建筑施工这行业,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行业的特点提高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制定人才队伍待遇及岗位责任和业绩相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薪的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发展。

(四)适当持有长期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短期投资,主要是股票投资,其中大部分都是做中短线操作,赚的是股票的差价,和购买股票所属公司的业绩、盈利以及发展潜力没有直接联系,这只能算股票的投机。企业若有股票投资,可以选择1-2家业绩好、盈利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此类型的股票,比较稳健,抗跌性强,可以起到增值保值的作用。

(五)根据社会环境,调整投资战略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投资方承接PPP项目,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移交项目资产,二是移交项目股权。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是选择移交项目资产的方式,但是2016年5月1日后,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营改增后,移交资产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对于移交股权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范围。建筑施工企业要时时关注税务政策的变化,调整投资策略,尽可能选择移交股权的方式,减少公司的税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多鼓励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投资。如:中国铁建其下属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图瓦能源工业公司签署了关于俄图瓦埃列格斯特-克孜勒-库那金罗铁路及远东港口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分别是合作建设埃列格斯特-克孜勒-库那金罗410公里铁路项目、从克孜勒到中国西部的铁路项目以及俄远东港口项目。中国中铁三局中标乌干达Soroti-Moroto第二标段公路改造项目,中标金额4.3966亿元人民币,工期30个月。但是,海外投资也有一定的风险,如受东道国政治风险、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风险、过于重视国家利益而轻视企业本身的利益等。建筑施工企业海外投资时,要兼顾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要实地详细考察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加强汇率与利率风险管理。在中国建筑施工企业,海外投资的受到影响时,中国政府要表明本国政府的立场,保护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海外利益。

(六)加强无形资产的投资

建筑施工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指高新技术、专利等。此类无形资产有着早期研发资金投入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企业应从长远的战略规划看待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的研发在账务处理上,有着税收优惠。企业有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不但可以为企业省去引进高新技术的成本,还可为企业创收。若建筑施工企业有多项高新技术、专利等,还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企业在合同谈判与招投标中,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七)做好投资监督管理,注重投资后审计与验收

建筑施工企业要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对投资的项目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建立奖罚合理的奖惩制度,且将权、责、利落到实处。建设施工企业还应有内部审计部,发挥内审的作用,一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给相关负责领导,领导应马上处理,企业力争将投资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控范围内。建筑企业还应重视社会的外部审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企业更准确的客观分析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并及时纠正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企业的投资能够斩获收益。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程,企业应从多方面考虑,从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综合剖析,找到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项目,使投资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琼 单位:福州市一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癑.中国建筑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2]何金.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管理研究,2014(09).

[3]裘学东.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2013(18).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增值税扩围; 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 措施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通过了对我国增值税转型的文件,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为接下来的增值税进一步扩围做了较好的准备。2010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增值税扩围被列为“十二五”期间有待启动的一个重要税改项目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增值税扩围的现实意义

(一)增值税扩围是完善我国税制的客观要求

我国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而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除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其他劳务排除在增值税征税范围之外而征收营业税,形成了不同行业分别属于不同的流转税征收区域,从制度上人为地割裂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也造成税负失衡。违反了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原则,同时也与增值税的“中性”特点要求相悖,所以,消除增值税、营业税重复征税,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税的范围,使增值税的征收更加靠近“中性”这一要求成为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完善我国增值税税制,均衡税负,增值税的扩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可以纵向涵盖原材料制造、批发、零售等环节,链接增值税中断的抵扣链条,对我国税制的完善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增值税、营业税两税合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增值税扩围是实现公平税负的重要途径

增值税的扩围完善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从而有效地消除了重复征税的问题,使税负更加合理化。我们知道,现行的增值税并未涵盖建筑、交通等行业,使增值税链条中断在这些行业,增值税扩围有效地改善了此问题,进一步实现了公平税负的目标。增值税扩围总体来说是一种减税措施,短时间可能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但是,它将给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可以使市场中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所以从长远来看,国家的税收收入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并且也会更加稳定。

二、增值税扩围对建筑企业的财务影响

增值税扩围对建筑企业来说即为取消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这一措施将首先影响到建筑企业购进材料和固定资产的成本,所以在后续固定资产的折旧、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的归集方面也会因产生的费用金额不同,进而影响到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下面将具体说明这一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一)增值税扩围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增值税扩围后,一方面,企业购进的原材料中的增值税因为可以作为进项税进行扣除,所以原材料的成本将不包含增值税部分,令建筑企业的原材料成本降低,进而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成本减少。这与我们财务报表分析中存货分析的最终目的相符: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所以,存货成本减少可以使企业更加灵活地应付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增值税扩围后,使得建筑企业也从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中得到好处。新购设备成本中不再包含增值税部分,从而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减少,这使得建筑企业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流动资产相对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对提高。由于上述两个项目的减少令总资产减少,资产的变现速度增加,加速了资金的周转,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可以使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改善,经营风险下降。

(二)增值税扩围对建筑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由于增值税的扩围,建筑企业现行缴纳的营业税将取消,转为缴纳增值税,首先,这一改革从建筑企业购进原材料开始就因为原材料的成本不同影响到了营业成本,因为原材料成本减少使营业成本中的材料成本下降;另外,由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也随之减少,使得营业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折旧费减少,从这两个方面最终使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下降 ,销售毛利率上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增强。其次,因为取消了营业税,改交增值税,使得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一项目产生变化,尽管我们不能片面地说这一改革会使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一改革使建筑企业的税负更加合理。最后,因为固定资产折旧减少,使得“销售费用――折旧费”和“管理费用――折旧费”相应减少,企业的资产利用率的提升再一次体现。从中看出,取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最终使建筑企业的营业利润增加,净利润随之增加。

上述变化,使建筑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上升、成本费用净利率提高、每股收益增加。以上三个指标都说明,取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使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让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增加,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

(三)增值税扩围对建筑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由于改革后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可扣除,现金流量表中的下述项目发生了增减变动: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中由于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所以此项目无疑是减少的,另外,基于固定资产购置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折旧减少,最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减少,可以使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提高,短期偿债能力增强;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构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所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减少,可以拉动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以及获利能力增强。这些变化可以使建筑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致力于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建筑企业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增值税的扩围改革暂时对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没有直接影响。但是由于改革对于企业的成本利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企业的筹资活动将更加便利,资金也会较为充足,所以从侧面看,增值税的扩围对建筑企业的筹资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建筑企业应对增值税扩围的措施

尽管增值税的扩围还没有真正实行,但是为了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使增值税更加趋近中性要求,这一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并且已经明确纳入了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所以,作为在此次改革中极有可能被覆盖的建筑企业就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在改革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改革来临时更好地适应改革,最大限度地享受增值税扩围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投资及筹资计划

增值税的扩围将会使建筑总资产减少,企业利润增加,现金流出量减少,相应地刺激了企业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每股利润增加,使投资者对其投资信心增加,更有利于企业的筹资。但是,在税改的政策环境下,建筑企业需要对自身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客观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进行投资:注重投资方向、投资效率、投资质量、投资平衡,做到投资计划符合企业自身类型及所处阶段。

(二)积极实施税收筹划

此次增值税扩围为建筑企业税收筹划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应积极实施税收筹划,尽最大限度享受增值税扩围将给企业带来的优惠。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利用购买原材料和固定资产投资节省的现金,进行其他短线或者长线投资,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最后,在购买原材料时,合理利用增值税抵扣条件,综合分析各个供货商的利弊,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

(三)加强对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

企业的投资倾向,如时间、地区、方向都会在宏观中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政策效应或问题,这会促使国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推广。企业购买原材料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也许会使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供货企业竞争力增强,影响供货市场,从而促使国家对供货市场的管理。同时,企业的纳税行为也会对国家的政策产生影响。在增值税扩围的过程中,国家会随时调整政策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保证增值税扩围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必须积极观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早采取准备,避免增值税扩围中的政策风险。

综上所述,增值税的扩围势在必行,这一改革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增加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水平,节约营业成本,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建筑企业面对此项即将来临的改革,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合理投资、筹资,谨慎选择原材料供应商,准确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企业在变革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筹划(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 郭泽光.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荆新.财务管理学(第五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孙钢.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基于对行业和体制调整的影响性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2).

[6] 蔡昌.对增值税“扩围”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0(5).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在建筑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必须依靠固定资产的合理分配才能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这种特殊的依赖性也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在这个行业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在以往的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的流动性大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设备的合理利用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建筑企业必须真确面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改变才能使得固定资产等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才能让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很大的盲目性

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往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不足,部分施工项目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盲目购置、重复建设,从而导致企业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此外,仍旧存在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的情况,造成企业资源的流失。

2.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偏低,流失严重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对固定资产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有些经营设备在购置时未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而一次性进入成本摊销,这些固定资产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视,疏于监管,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毁损,形成资产流失。

3.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符合实际需要,甚至产生很多的账实不符现象,财务报告很难保证自身的真实性以及无法反映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因为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处置方法,造成长期的闲置废弃的固定资产,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资源大量流失。

4.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复工作或工作难度较大的现象

为做好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做好设备的流通和折旧情况等信息,但由于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设备流通率大,使得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工作过程中难度系数较大。另外,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核对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都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亟需改进的地方。

二、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从制度和人员建设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为实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首先来说,建筑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另外,最好能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购置、管理、使用和维护,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并领导汇报。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个参与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清查机制,建设定期的清查计划

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难点就是项目施工每个阶段使用的设备并不尽相同,并且会根据施工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很容易造成随用随放,造成设备闲置或遗忘的现象。因此,建筑企业为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定期的清查和统计设备的使用状况,详细记录好所有设备的走向和搁置情况以及使用年限等信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盘查、统计,真正对这项工作重视起来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节约企业资源

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设备盘查过程中,一定会面临设备的折旧问题。对于建筑企业役期内的设备,要根据设备的购置日期和使用年限核算好设备的折旧情况,这样既能避免设备超期服役的现象出现,还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盲目购置新设备的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对与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的控制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4.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设备的使用和流通等信息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固定资产信息核对的效率,还能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等手段更好的规划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购置。另外,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折旧情况更是一目了然。具体的实施环节上,建筑企业可以对所有设备都附上记录其详细信息的卡片,方便进行计算机信息的采集。设备的每一次流通都可以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拍照或条码扫描等信息的搜集并输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做到设备使用情况和调配的实时跟踪,是实现固定资产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利用并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的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工作。面对固定资产这一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的管理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借助计算机等辅助设施尽可能的实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可能实现对固有资产的最大化利用并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爱明.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8):103.

[2] 喻素君.对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17):4.

[3] 杨香兰.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现代商业,2010,(14):122.

[4] 边慧芳.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3(,2):68-69.

作者简介: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10篇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实行了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类型选择适应了当时经济和财政的实际,为政府支出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但是随着国民经济战略从限制非理性投资向扩大内需和提高经济效率进行战略转移,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就成为公认的增值税改革方向。消费型增值税作为一种有助于消除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的先进而规范的增值税类型,为欧盟各国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也是增值税发展的主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国自2004年首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由此吹响了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的号角。2007年7月1日,中部六省加入增值税转型试点的行业。此后陆续有一些省份加入到试点的范围中来。直到2009年消费型增值税开始在全国实行。

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主要区别是:生产型增值税在征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该种类型的增值税的特点是:法定增值额大于理论增值额,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而且越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重复征税就越严重;不利于鼓励投资,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消费型增值税在征税时,允许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购入的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该类型的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因扣除额大大增加,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将鼓励企业投资。这种方法最宜规范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因为凭固定资产的外购发票可以一次将其已纳税款全部扣除,既便于操作,也便于管理,因此成为各国发展的主流。

二、文献回顾

增值税转型一直都是许多学者比较关心的课题,关于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增值税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黄明峰和吴斌(2010)通过对中部地区六省二十六个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研究,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带动了中部地区投资规模的扩大,同时指出消费型增值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不同,其中制造业和采掘业受益最大。卢锐、许宁(2011)通过建立理论模型以及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增值税转型刺激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转型可能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出现短期波动性。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许景婷和晏慎友(2009)选取了辽宁省四十五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并通过分析软件对增值税转型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财务指标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的变动对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的影响最大,但只是相对而言,绝对值并不大,表明增值税转型对其影响程度有所削弱。杨亦民、罗秋实(2011)通过对东北的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显著正向效应主要来自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提高。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王素荣和蒋高乐(2010)在假设2004 年全国各行业均施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前提下,大量收集数据,实证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增值税转型能够直接推动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的预期收益率。李朝红和刘璐(2010)在详细收集了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008年年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指出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减少额越多,企业增加的净利润就越多。

以上学者对增值税的转型都进行深入地分析,但是部分研究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对增值税改革之后企业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大型装备制造企业A公司和B公司2007年~2011年的数据作为部分样本。通过对企业增值税改革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期能够检验出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真实影响。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能给企业带来的绩效变化首先来源于企业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的抵扣额,特别是那些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较大的企业,增值税转型后,其经营业绩会出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产出,提高企业效率;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投资固定资产更新可以促进企业产业升级,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最终增加企业总绩效。本文分别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产出、企业的成本和企业的利润率四个方面对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增值税改革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现行的增值税改革,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工具、器具,不包括建筑物。A公司增值税改革在2007年7月1日,B公司则是2009年1月1日。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通过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从而减少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本文对固定资产中的设备折旧年限假设为9年,残值率假设为5%,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9年~2011年,A公司和B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年两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有了大幅增加。A公司2009年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额相当于2007年固定资产总额的1.05倍,相当于2008年的1.18倍。而B公司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当于改革前2008年的18.88倍,比2008年固定资产总额增加了20.77%。与之相对应的是,虽然建筑物和设备的投资都在大幅增加,但是在2008和2009年,设备投资要比建筑投资增加额度要大很多。A公司在2008年的设备投资是建筑物投资的2.48倍,2009年设备投资是建筑物投资的1.61倍;B公司2009年设备投资是建筑物投资的20.03倍。

2010年两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减速。2010年A公司共投资固定2.26亿,B公司投资7.71亿。但是在投资的分配上有了很大的区别。A公司在建筑物上投资1.53亿,是设备投资的2.11倍;B公司在建筑物上的投资也增长迅猛,相当于2009年建筑物投资的10.50倍。两个企业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大幅回落,2011年A公司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只相当于2010年的37.84%,B公司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只相当于2010年的56.26%。在投资结构上A公司延续了上一年的趋势,建筑物投资是设备投资的1.15倍;而B公司则大相径庭,在建筑物上的投资大幅度地减少,只相当于设备投资的0.15倍。

由于固定资产的大幅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抵扣额也很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9年的固定资产抵扣额是两个公司最多的一年,可见这一年企业的设备投资额是最多的。表2中,每年减少的折旧额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随着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其对利润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隧道股份,其2011年减少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达到2580.67万,占利润的4.23%。

(二)增值税改革对企业产出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A公司经历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之后,2008年较2007年产出提高了93.22%;2009年产出是2008年的1.72倍;2010年的产出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但是仍然是2009年的1.23倍。与之相对应的是,B公司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增值税改革的当年产出较2008年增加24.71亿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产出的19.33%,此后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两个公司的产出在2011年开始回落,可能是受到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

(三)增值税改革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本文采用水电费作为考察企业成本的变量。水电费是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用水电费考察企业的成本,可以排除许多影响企业成本的特殊因素,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成本,同时也可以考察企业产业升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水电费费用的节约是很明显的。2010年较2009年企业在水电方面的支出减少了1486.75万元,比2009年减少了26%;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又减少了1494.99万元,较2010减少了25%,2011年企业的水电支出只有2009年的55.35%。从每单位产出的耗能可以看出,企业的水电节约在2010年之后是有很大的提升的。2010年每单位水电费较2009年降低了39.56%。

(四)增值税改革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增值税改革之后,两个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有了大幅的上升。在成立之初,A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只有0.01%,2008年提高到2.84%,2009年提高到5.39%,之后一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与之相对应的净资产收益率更是惊人,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只有0.07%,2008年直接跃升到8.75%,2009年达到19.85%,2010年更是提高到26.17%。而B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也有明显的变化,2009年较2008年变化不是很大,但是2010年较2009年有显著的变化,提高了0.73%个百分点;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B公司2009年较2008年提高了1.2%,2010年较2009年提高了3.37%。与产出相同的是,除A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在2011年增长以外,其他的三个数据在2011年都开始回落,可能是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增值税改革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对设备的投资。但从长期来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有限。这与黄明峰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第二,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产出;另一方面对企业节能减排有积极的效果。从侧面证明了许景婷和晏慎友(2009)的结论。第三,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积极的作用。这与王素荣、蒋高乐(2010)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陈伟仕、黄智文:《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深圳市税收收入影响分析》,《税务研究》2009 年第3 期。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公路经营企业 财务管理 棱算

1 国内外经济组 织设立的公路经营企业对会计制度的选择

1.1 公路经营企业类型

① 国内经济组织设立的公路 经营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② 国外经济组织设立的公路经营企业包括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1.2 会计制度的选择

① 中国境内设立 的所有从事公路经营 的国有企业应执行财政部 、交通部 1 998年颁布的《公 路经营企监会计制度》。

② 从事公路经营的股份制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可以比照《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设置有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

③ 从事公路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应执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但可以比照《公路经营企 业会计制度》 殳置有关会计科 目进行核算。

2 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选择

2.1 平均年限法

采用平均年限法撮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 —公路及构筑物的使用年限,一般采用省【自治区】级以上人 民政府“收费批文上批复的收费年限,而非公路的实际使用年限或其寿命 。

— —公路及构筑物净残值比例的确定,其他部门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为 3%~5 ;外商投资企业的净残值率为 10;《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台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有鉴于此,考虑公路经营企业对公路及构筑物只有在进行收费活动时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且在收费期限月;满后将无偿移交交通部门。因此.净残值比例应按考惠否则,公路及构筑物价值就不能彻底补偿。

2.2 工作量法

公路及构筑物计提折旧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准确预计收费年限内的交通量,此时的交通量应以标准车交通量(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为小客车,二级公路为中型载货汽车)为准,且预计的交通量应和使用年限法相一致。 下面举例说明公 路经营企业 如何计提折旧:如 a 公 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 物”原值为27 000万元 ,规定收费年限 27 a,收费期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5 400万辆,第一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 i 2.5万辆/月,第二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 i3万辆/月,第三年通过收费站的标 准车交通量平均为 i3.5万辆/月(假设仅设一个收费站)。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计算:

年折 旧额一公 路及 构 筑物 原 值 ÷收费年 限一27 000万元 ÷27— 1 000万元

每月提取折旧额=1 000万元÷1 2—83万元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算 :

每标准车应提折旧一公路及构筑物原值÷收费期

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27 000万元÷5 400万元=5元/标准车

公路及构筑物第一年应提折 旧颧 一1 25 000×1 2×5=750万元 ;

公路及构筑物第二年应提折 旧额 =130 000×12×5—780万元 ;

&n

bsp; 公路及构筑物第三年应提折 旧额 =135 000×12×5—810万 元 。

另外,对通讯、收费、监控设施等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时,也存在一个折旧选择问题 。从企业理财角度看 ,因公路经营企业运 营初期收费额较 中后期少,再加上初期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二免三减半”、1 5税率等),因而其折旧计提应前期少,后期多。在 固定资产原值相同情况下,平均年限法较加速折旧法符台上述趋势.而加速折旧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叉较双倍余额递减法符合上述趋势,因而公路经营企业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

如 :某一监控系统原值 500万元 ,预计使用 5 a,残值 20万元,刚采用平均年限法时:

每年提取折 旧额一(原值 残值)÷使用年限一80万元 ÷5—96万元 。

采用年数总和法时:

年折 旧率一尚可使用的年限 (折 旧年限 已使用午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折旧年限x(折 旧年限+1)÷2]

圭三折旧额=(原筐一预计净残值)×年折 旧率各年计算列于表 1。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 :

年折旧率 =2/折旧年限x 100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备年计算列于表 2。

各种折旧方法在同一年累计差额计算 比较如表3所列。

3 资产管理方式的选择

如上所述 ,公路经营企业取得公路收费经营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投资方 式即“bot”方式,另 一种是受让公路经营权。因此,相应的资产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

在直接投资方式下,困涉及建设 、经营、移交3个期问,公路及构筑物等资产的入账价值属于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故需按公路工程 预算及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公路及构筑物的入账价值 。因此,在建设期间发生的基建支出,要分两种情况才能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

一根据交 付使用财产 明细表,从“基建 工程 支出 中转入形成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经营用 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 物、安全设施 通 讯设施 监 控设施、收 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贷 :基建工程支出一根据项目概算内容购入的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经营准备的工具,直接形成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 {酱:固定资产——经营用 固定资产—— 机械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车辆 (巡逻车、工程抢险车等)、其他(复印机 、打字机等)

周转材料

贷 :银行存款等结算科日

工程物资——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

② 在间接投资方式下,公路经营企业直接出资购买 已建成的公路,困不存 在建设期间 ,只涉及经营、移交 2个阶段,其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比较简单 除需支付公路及构筑物等建造成本外,还要支付受让公路收费经营权的购置成本——无形资产。

此时将购买价大于公路建设成本的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来核算。

借 :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 、监控设施 、收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

贷 :银行存款等科目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12篇

Abstract:The Diamond Theory which Professor Michael Porter has put forward is a power tool for competitive analysis.According to this theory,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Shand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ur aspects-production factors,demand condition,related support industry and competitive condition of the building enterprises.The abov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will provide a good terrace for making big and str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关键词:山东建筑业;钻石理论;竞争优势

Key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Diamond Theory;competitive 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24-02

0引言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钻石理论”是竞争力分析的有力工具。该体系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同业竞争、相关产业等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揭示了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基础设施和人力与技能库等[1]。图1中的菱形钻石体系以这四大关键要素为支撑点,彼此环环相扣,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钻石体系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文章根据“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建筑企业的竞争状况等四方面分析山东省建筑业的竞争优势。

1生产要素优势分析

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如劳动力、土地、天然资源、资本与基础设施等,是任何一个产业处于最上游的竞争条件。下面从人力资源、资本及基础设施三方面分析山东建筑业在生产要素条件的竞争优势。

1.1 人力资源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山东是我国人口大省,2009年末人口数量是9470万人,为全国第二,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同时,山东人有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品质。2009年山东建筑业从业人数286.46万人,占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近8%。预计到2020年,山东省每年将有10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可为山东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人力来源。为了提高建筑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山东省各级建筑业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教学单位自1987年以来,已累计培训项目管理人员25余万人,特殊工种及一线工人90多万人,为山东省建筑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资本资源从企业资产结构角度来看,近几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建筑业企业个数及其在建筑业企业总数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城乡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数量及其所占比重则呈上升趋势。山东建筑业的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已达62%。集体建筑企业比例位居全国第一;外资企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山东建筑业的产业资本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

1.3 基础设施资源山东省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截止2009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2.7万公里,基本形成了“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的基本格局,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4.3公里。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达4283公里,位居全国第二。省内的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胶济铁路、新石铁路横贯东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目前全省拥有沿海港口26处,万吨级泊位68个,基本形成了以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为主枢纽港,龙口、威海等为区域性重要港口的多层次共同发展的港口格局。全省已有青岛等5个国内二级机场,经营国际、地区、国内航线245条,可直达国内外50多个城市。

2需求条件分析

2.1 国际市场需求据有关资料预测,2010年世界贸易额将增长9.5%左右,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3%左右,全球跨国投资增幅将会达到15%左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对近几年国际225家大承包商的国际营业额分析表明,石油化工项目增长迅速,占建筑业总额的26%,与长期占据榜首的房屋建筑市场并列第一;交通运输(主要是铁路和地铁)项目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达到243亿美元。根据国际最大200家设计公司的营业额分析,石化项目、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电力和环保市场比较看好。我省建筑业在电力和交通工程项目具备较强的实力,在这些领域应该大有作为。

2.2 国内及区域市场需求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今后10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高达2700亿美元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有资料显示,作为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环境工程市场将成为最有潜力和发展远景的一个市场,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对于环境工程的投入均有显著增长。我国重要省市在未来5-10年中投资规模将达40000亿。按照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规划,预计今后10年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将超过15000亿元。我国城镇化进程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城镇化进程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并将会持续15年左右。据统计,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相应地增加城市消费和公用设施需求可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2]。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可达到60%。21世纪初期山东省城镇化进程将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将由目前的36.7%提高到2015年的55%,15年大约转移农村人口2000万人,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产业升级,从单纯的工程施工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提供了机遇。从基本建设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1年山东建筑业基本建设投资是18.29亿元,2002年是29.65亿元,在2003年达到了65.99亿元,增加速度和数额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山东省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0亿元,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0亿元,20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134.6亿元,20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37.0亿元,20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435.4亿元、20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31.0亿元[3]。基本建设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扩充将为山东建筑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每年达到1万亿以上,将重点建设六条铁路、七条高速公路通道、三大港口、两个空港和烟大跨海轮渡,重点开发建设四大煤炭矿区和一批大型火电项目,开工建设两到三个抽水蓄能电站和液化天然气工程等。我省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投资的继续加大以及未来五年将实施的“一群一圈一带”战略(“一群”即东部半岛城市群,“一圈”即中部济南都市圈和“一带”即鲁南城市带),都将给我省建筑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3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分析

3.1 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据国外测算,房地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可带动关联产品增加1.5-2个单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和产业自身的内涵扩张,可以推动建材、钢铁、机械、电器、家具、化工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和第一位的。为了实现在2020年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的小康居住目标,我国房地产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每人每年新增住房面积1平方米左右,人人有适当的住房,逐步实现每户有一套功能合理、舒适实用的住宅;城镇商品房开发投资年均增速20%左右;全国城乡每年新建改建住宅总量(含必要的配套设施)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超过30%。根据我国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规划,未来10-20年,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还将增加2亿多。房地产业虽然容易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但对房地产业的有效需求、投机需求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房地产业的巨大投资和稳定发展会有力地拉动山东建筑业的发展。

3.2 建材工业发展的影响建材业的发展与基本建设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受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直接拉动。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建材业的直接向后关联系数为0.7,直接向前关联系数0.88,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别为1.0994和0.5965[,这说明建材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较大,与其他部门相互关联的程度高。建筑业与建材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业是建材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建材业又是建筑业的重要支撑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对建材业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建筑业每实现1万元产值所直接消耗的建材制品价值为0.276万元;建筑业每增加1万元产值将直接和间接拉动建材产值增长0.348万元。根据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提供的报告,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建材工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到4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建材工业产值将会达到1万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山东是建材业的资源大省、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建材业是山东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目前已形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等多产业、多门类、多层次的建材工业体系。山东建材业的实力规模完全可以保证建筑业的充分发展。2009年,我省建材工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品产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4建筑企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建筑业企业89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这两项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说明山东建筑企业总体规模大。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占企业个数比例为2.5%、二级企业、三级企业比例分别为20%、77.2%,企业的资质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分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总承包企业占建筑企业总数比例为53.3%,专业分包企业比例为46.7%。此外,山东建筑企业的总承包、专业分包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经济效益方面,山东省建筑企业2009年完成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如: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产值利税率、工程结算利润及收入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说明山东省建筑业经济效益较高、较好,相关联的经济指标之间关系也是和谐的。此外,在2009年,山东建筑企业完成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均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建筑企业的施工能力较强,并且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东省建筑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生产要素方面,山东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作业层劳动力保证;此外,山东建筑业的产业资本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同时,山东省建筑企业的实收资本较高,资产负债比例适中,资产利税率较高,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具备了快速发展条件;山东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基础。第二,在需求条件方面,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为建筑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区域市场需求对山东建筑业发展更为明显,山东经济进入良性、快速的发展阶段,将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第三,在关联产业方面,房地产业未来50年将是稳定发展的时期,对建筑业的影响也是非同一般的;建材大省可以满足山东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并且建材质优价廉可为山东建筑业的竞争优势提供强力支持。第四,企业方面,山东建筑企业总体规模大,从业人数多,具备了规模优势、效益优势及比较强的竞争优势。总之,山东建筑业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产业及企业竞争力等要素都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为下一步实现科学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13篇

2014年7月16日,统计局信息称: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0分季度看, 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

2014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69400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较同期增幅下降2个百分点。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14亿元,同比增长13.5%,比一季度下滑2个百分点。

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高低,将决定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建筑业的开工面积和实际投入,是未来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2014年一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33582亿元,同比增幅13%,较2013年年底23.2%的新签合同额增幅下降了10个百分点。至一季度,全国施工企业的累计合同额达到157456.64亿元,同比增长16%,较同期增幅下降0.5个百分点。观察季度新签合同额的走势发现,2013年二季度至2014年一季度,薪签合同额在持续下降。(见图1)

从新签合同额与建筑业总产值的增幅对比来看,从2013年开始,建筑业增幅均回落至20%以下,但增长速度依然强劲,到2014年,产值与新签合同额都持续回落至15%左右,尤其是新签合同额的增幅大幅下降,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建筑业的产值规模产生巨大影响。分省区建筑业总产值与新签合同额

从地区来看,2014年一季度建筑业产值中,东部地区份额依然最大,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57.4%,其次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产值占比分别为23.6%和19%0东部地区产值虽然占比最大,但份额略有下降,较2013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由去年同比增幅23%增加到23.6%0(见图2)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向中西部倾斜,在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仅达到15.9%之下,东部地区成为产值增幅最低的地区,仅达到14.9%,中部和西部地区增幅则分别达到17.1%和17.6%。不过虽然有政策的支持,在总体大势不佳的背景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也难以回到20%的高增长区间。

2014年一季度-,浙江地区完成产值3786亿元,依然领跑于其他省份;其中6省份产值超过20%曹长,而6省市中,东部仅有福建、中部仅有江西产值增幅超20%,其余四省份均来自西部。产值增幅最高的为贵州,增幅达到29.7%,其次为青海、江西,增幅分别为26%、23%。

相比于2013年同期的16省份增幅超20%,增幅最高的省份达到60%以上,2014年一季度各省份产值的增幅已经减弱很多。再次论证,建筑业总产值高增长已难再现,而未来建筑业增幅相对较好的地区则来自中西部。

分地区,2014年一季度的建筑业新签合同额,东部地区依然是份额最大的地区,达到1.93万亿,占全国的57.5%,相比2013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23.9%,占全国份额下降0.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新签合同额依然最小,占比18.6%,占全国份额下降1.2个百分点。(见图3)

从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再次拔得头筹,以17.4%的增幅位居第一,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与去年同期的高增长截然相反,增幅仅为个位数,分别达到9.1%和5.8%,其中中部地区较去年同期下降3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较去年同期下降35.2%。

从省份来看,浙江、江苏依然遥遥领先,其中浙江新签合同额4484亿元,居全省市之首,但同比增幅均未超过20%;增幅最高的省份分别为广西、青海、吉林、上海,同比增幅分别达到60%、50.1%、44%、36.4%,剩下河北、湖南、江西、贵州等省份新签合同额增幅超20%;超过7省份新签合同额增幅现负值,其中西藏、内蒙、重庆降幅最高,分别达到53.4%、24.5%、11.2%。

对外承包工程建筑业完成额与新签合同额

商务部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15.8亿美元,同比增6.5%;新签合同额810.4亿美元,同比增5.7%0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3个,合计650.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0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168个,同比减少20个。(见图4)

相较2013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下降8.5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

商务部发言人张湘坦言,今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更趋复杂激烈,国内管理体制的改革可能导致“走出去”门槛降低,不排除众多企业涉足海外工程项目,行业竞争秩序短期内恶化的可能;欧美大型国际承包商调整业务布局,表现趋于活跃;韩国、日本公司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增加在非洲的活动,俄罗斯和巴西都表现出对参与非洲区域运输网络的兴趣,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上市建筑企业半年度经营状况

鲁班咨询重点观察的51家上市建筑企业中,有21家公司对二季度业绩进行了预测或修正。这21家公司主要来自于房建、公路隧道、水利、化工、幕墙、装修装饰、钢构等领域。其中,14家公司表示业绩预增,另有7家预减或预亏,占全部2l家的33.3%0相比去年同期披露业绩预告的22家企业中,72%的企业表示业绩预增,而今年21家中业绩预增企业占比66.7%,预计今年上市建企的总体经营业绩略差于去年同期。

14家业绩预增的企业中,将利润预增超过30%的分为高增长企业,增幅30%以下的企业为微增长企业。其中,预计利润增幅超过30%的有3家,均为来自装饰领域的金螳螂、洪涛股份和亚厦股份。洪涛股份和亚厦股份预计利润增幅高达30%—70%,为本次披露业绩预测报告中,利润增幅最高的建企;金螳螂预计利润增幅为35%—50%。针对利润高增长,三家装饰公司表示受益于公司业务拓展良好,营业收入较去年有所增长,成本费用管控水平逐步提升。宏润建设、中国海城、中化岩土的利润增长位于10%—40%区间,宏润建设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的稳步增长,中国海城则是由于本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扩张,中化岩土的利润增长来源于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鸿路钢构、嘉寓股份、粤水电和东华科技利润增幅区间为0—30%0鸿路钢构和粤水电的利润增长受益于公司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经营业务稳步增长。嘉寓股份的业绩增长除了市场规模的稳步拓展之外,政府补助款占净利润的15.7%—18.9%0东华科技表示其利润增长一方面由于公司按计划推进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营业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加大清欠力度,同时,强化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预报业绩不佳的企业中,天健集团、成都路桥预计利润降幅均在50%以上;中航三鑫和光正集团相比于去年同期,今年依旧报亏。天健集团预计利润下降64.4%—67.4%,公司表示业绩下降的原因为本期房地产项目可结转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导致本期实现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成都路桥预计利润下降70%—90%,原因在于公司在手工程订单较少,导致上半年确认收入减少,净利润下降。中航三鑫的亏损额度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主要在于:随着太阳能玻璃市场的复苏,蚌埠太阳能玻璃价格回升、生产规模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产能释放,单位成本降低,太阳能玻璃业务本期实现盈利:海南公司去年底债转股方案实施完成。光正集团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亏损额度相比去年同期继续扩大,公司表示这是由于公司钢构板块子公司正处于业务拓展期,生产产能未能全部释放:公司处于产业转型和业务快速扩张期,造成相关期间费用大幅增加。

2014年建筑业产值预测

2014年政府出台 系列稳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好转,经济开始出现企稳迹象。但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在。预计下半年,政府各类稳增长政策将形成合力,带动经济增速略有反弹。

根据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下半年不会再出现强刺激性的四万亿2.0版本,而依然是采取微调政策来减缓经济下行风险。下半年,预计出口增长有所恢复但难以明显改善,一直寄希望的消费却因收入因素始终增长乏力,国民经济的增长依然依靠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的GDP增速比上半年略高,预计在7.5%。

下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企稳,但2.0时代已一去不返。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和房地产投资力度是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关键原因。201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培速一路下滑,房屋新开工面积已进入负增长通道,各地已经或明或暗地放宽限购政策,房地产行业压力巨大,不少中小型房产企业资金链匮乏,跑路、破产新闻也频频传出。各地政府有投资的动力,但资金的来源始终是掣肘之处。中央组织部地方干部考核新规,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中,这将使地方政府对支出更为谨慎,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加大,更多的融资任务也落在开发商和承包商头上。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略高于年初预计的17.5%,但相比于2013年的19.6%有进步的回落。

参考2004—2013年的数据,十年间,上半年的建筑业产值与全年建筑业产值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年的建筑业产值与上半年建筑业产值的关系如图5所示,由此推测,2014年全年建筑产值为1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低于2013年的增速水平。

从细分行业来看

房建工程:房地产下行压力巨大,各地限购政策松动,但传导至房地产投资方面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房地产商资金链紧张,观望氛围浓重,预计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增速至10%—12%左右:

铁路建设:2014年上半年铁路总公司频频上调投资计划,从年初的6300亿调至8000亿元以上,增长近30%,远高于2013年6388亿元的投资额。但上半年全国铁路建设投资额基本与去年持平,预计下半年会有较大的投资增长,全年全国铁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左右:

公路水路交通建设:2014年上半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下滑,根据年初交通部的投资规划结合上半年的资金落实情况,预计全年全国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增长在8%左右;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资产评估;固定资产;总投资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35-02

工程造价专业和资产评估同属经济学范畴,但二者有着不同的专业特点和计算方法。工程造价专业是具体描述固定资产价值形成的全过程;资产评估是指根据企业具体要求及产权转让、企业重组、破产清算、资产抵押等经济行为,对资产现时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但在建筑物评估中两学科有相互关联之处。根据多年来在工作中所接触的工程和评估案例,工程造价与资产评估概念不同,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作为长期从事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如何将二者加以区分,并能正确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工程造价的含义及构成

(一)工程造价含义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通俗地说,投资者选定一个投资项目,通过一系列投资管理活动(包括项目评估、决策、设计招标、工程招标,直至竣工验收等),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形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以上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另一层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工程这种特定的商品形式作为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等交易方式,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这层含义把工程造价认定为工程价格或工程承包价格区别造价的两种含义的意义在于,为投资者和供应商(或者称承包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当业主提出降低工程造价时,是站在投资者的高度充当着市场需求主体的角色:当承包商提出提高工程造价,是为了实现更高的实际利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必然。

(二)我国现行建设项目总投资及工程造价的构成

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及工程造价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1. 固定资产。其中包括平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设备及工器具购置投资(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主要材料费投资、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招标或竞标价与甲方所供设备和主材料合同价之和计提的工程管理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土地使用费、其他投资(包括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费、质监费、监理费、破路费、绿化迁移费、测量费、合同公证费、开办费、质量评定费、结算审定费等其他所有与工程有关的费用)。

2. 流动资产。这就包括预备费和建设期贷款利息。

(三)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

新增固定资产是指在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后所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某项工程从立项、可行性分析、出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前期开发、设计招标、工程招标、直到竣工验收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工程竣工决算,形成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竣工决算是办理交付使用财产价值的依据,是会计记账的依据,工程造价总费用不完全构成“固定资产”账目下的金额,根据财务制度规定,新增资产由各个具体的资产项目构成,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在会计记

账中:

1.建筑工程安装费用――形成“固定资产――房屋”

账户。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设备”

账户。

3.土地使用费(及土地出让金) ――形成“无形资产”

账户。

4.建设单位管理费中的开办费――形成“递延资产”

账户。

5.其他费用分摊记入各单项工程“固定资产――房屋”、“固定资产――设备”等账户中。如: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需安装设备价值总额作等比例分摊,土地征用费、勘察设计费等费用则按建筑工程造价分摊。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内容包括: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和其他应分摊的费用。

通过前三项的论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了工程项目从立项、竣工到交付使用进入企业会计账目,形成企业资产的全过程。下面我们简要了解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二、资产评估的概念及特点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

资产评估指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据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资产评估具体划分为单项资产评估和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包括机械设备评估、土地使用权评估、建筑物评估、其他资产评估。

(二)资产评估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包括:资产转让;企业兼并、出售、联营、清算、租赁;股份经营:中外合资、合作;抵押、担保。

(三)资产评估的方法

资产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评估方法一般有:形象进度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变动因素调整法等等。成本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使用最频繁的方法。

成本法又称重置成本,是通过求取开发可替代待估不动产所需的成本总额来估算不动产价格的方法。即在评估时点重新形成该工程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所需发生的全部费用,确定重置价格。

成本法就是资产的现行在取得成本。在建筑物评估中,重置成本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评估人员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准确的确定建筑物的重置成本。

(四)资产评估实例

下面就一具体评估案例来说明:

案例:某啤酒品牌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国有企业,2010年9月受香港联交所委托,对其资产状况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10年11月30日。本建筑物为啤酒分公司的一处厂房――糖化分厂,1995年建成投产,建设期为一年,建筑面积为196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条形基础,层高为5米,共计2层,外墙为涂料,内墙为瓷砖到顶,地面地砖,塑钢窗。本建筑物一直在使用,“固定资产――糖化分厂”账户账面原值为3,801,111元,评估该建筑物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

1.要求企业提供九五年竣工决算(审计后),根据竣工决算中的工程量套用定额,选用广西省预算定额:2010年广西省建筑安装工程定额;2010年广西省建筑装饰定额;2010年广西省取费定额:2010年11月份南宁市材料价格信息。

2.通过套用定额取得建筑工程费用:土建工程:2,472,120元;1260元/平方米;装饰工程:156,960元;80元/平方米;水暖工程:78,480元:40元/平方米:给排水工程:58,860元,3O元/平方米;电照工程:137,340元,7O元/平方米。建筑工程费用合计:2,903,760元

3.其他费用:根据广西省的相关规范规定,评估费用计算: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2.5%)2,903,760×2.5%=72,594元;勘察设计费:(工程费用的3%)2,903,760×3%=87,113元;工程监理费:(工程费用的2%)2,903,760×2%=58,075元:防空地下室建设费:2O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3,9240元;墙体改造费:9元/平方米×

1962平方米=17,658元;消防集资费:7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13,734元;上下水配套费:15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

29,430元;排水配套费:6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11,772元;防洪保安费:1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1,962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0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98,100元。其他费用共计:357,084元;资金成本=(2,903,760+357,084)×0.5×6%=97,825元。

4.该建筑物的重置成本=2,903,760+357,084+97,825=3,358,700元。

5.该建筑物1995年投产,已使用15年,框架结构厂房的耐用年限为50年,尚可使用年限为35年,则成新率-35年÷50年×100%=70%。

建筑物的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3,358,700元×70%=2,351,090元。

参考文献

[1] 杨松堂.资产评估行业风险与防范[J].中国资产评估,2004,(1).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第15篇

摘 要 当前,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和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现金流受到了影响。资金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运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资金管理 优化 对策

伴随着经济腾飞的步伐,大量重型建设投入生产,施工建筑行业的规模也日趋扩大,随之面临的情况则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与资金紧张这对矛盾如何平衡。资金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不仅影响企业的扩张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资金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施工结算整个资金运动过程,需要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机会成本,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一、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1.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资金紧缺。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压价竞标,有的企业甚至不惜报低价,投标报价低于工程预算,甚至低于工程成本。同时由于投标报价低,企业的利润空间小,建筑施工行业利率低,使得资金使用更为紧张。再加上按工程总价一定比例支付的投标保函押金以及建设方要求施工企业支付的质量保证金,施工企业有较多资金被占用,不能参与企业的正常周转,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2.固定资产投资盲目造成资金紧缺。为了获取工程项目,部分施工企业不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规模大小,对于新工程盲目招揽,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就着手贷款购置新设备;待工程结束设备则闲置不用,造成新设备使用率不高,使资金失去流动性,超过企业资金的承受能力,使企业经济上背上包袱。进行固定资产盲目投资后闲置,除造成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成本过高外,还使企业折旧负担沉重,导致亏损,形成固定资产过剩的后果。

3.资金管理缺乏重点。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不分主次和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对于重点环节未能重点控制。在进行资金划拨时,不分轻重缓急,对非重点环节资金充足,对于重点环节,则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使用低效。部分企业不注重经济效益,在资金划拨时缺乏全局观念和效益观念,未能把资金管理摆到重要位置来抓。

二、优化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起全面的预算制度,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如:预算领导小组,来负责预算组织和实施,加强管理。要以“量入为出,重点突出,注重节约”为原则,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全部环节的管理,对预算计划的编制、审核、下达和执行程序进行规范,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控制,不断改进,保证预算的执行效果,对总预算做好综合平衡。对于年度预算计划,要落实各个责任单位,强化科学管理,大力发挥预算对于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在进行年度预算时,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相一致,加强与各二级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督促预算计划的执行能够与落到实处,确保预算计划执行全过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要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建立预算分析制度,充分收集财务、政策、法律、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料,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潜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每期末,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

2.强化经济责任制度。在当前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内部经济责任制体制是施工企业有效进行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责任考核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体制。要从单个工程项目管理入手,实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对于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项目,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对于资金管理到位的项目,要结合经济上的奖励。从制度和体制上保证资金管理的效果,有利于提高项目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缩短资金周转周期,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3.优化固定资金管理。建筑企业用于购置生产设备、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和建造房屋等固定资产的资金,是企业经营资金的组成部分。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使用过程中的消耗,逐渐转入产品成本中。这部分价值在产品销售以后逐步取得补偿,构成折旧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断转移,直到报废时,固定资产才完成一次周转。

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近年来,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不容易预测,建材市场价格变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影响最大,预防和转移这方面风险对施工项目带来的损失是很多建筑承包商风险管理的难点。但是科学地看待市场,利用建材市场价格波动有利的一面增加施工项目经济效益;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转移其带给施工项目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建筑承包商就可大幅度降低或消除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要强化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将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写入合同条款,动态的转移建材大幅度地涨价带来的项目成本增加,在造价中合理地补回价差。但对于风险自担的总价合同,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对建筑承包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只有加强资金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施工合同履约能力,减少施工过程成本损耗,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建筑承包商才能有效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加强工程节点结算和竣工决算管理,争取在工程中写入工程节点和竣工结算及其时限款项,使资金能及时到账,减少资金流量大幅度波动。同时了解建设单位、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对其资金、履约能力要分析,并能灵活的写入相应合同条款,让他们分担一部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三、结论

总之,资金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度,优化固定资金管理,加强项目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捉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