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

防震减灾论文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1篇

1.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规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了一些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普适性。随着科研项目种类的增加,项目的规模、执行期、管理方式、验收要求等也有了一定差别,普适性的规范不能满足各类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归档范围方面,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1992)仍是科研项目文件材料收集的基础性依据,但随着科研项目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国家对科研工作管理要求的提高,它对各类项目档案收集工作的指导作用已逐渐显现出局限。案卷整理方面,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为科研项目档案整理工作提供了明确依据。但目前各类项目缺乏固定的编号原则,往往是验收前由项目主管部门或承担单位确定临时编号,项目验收后各单位再根据《地震档案分类表》编入本单位科技档案。验收要求方面,虽然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1980年)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7年)提出应对科研项目档案进行验收,但各类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并未以制度形式对档案验收的条件、程序作出规定。

2.前端控制和过程管理相对薄弱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提出的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在任务下达、进度检查、验收鉴定、报奖考核各阶段的“四同步”管理,是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防震减灾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往往无法做到前两个“同步”,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大部分档案工作集中在“验收鉴定”阶段进行。究其原因,一是档案部门不掌握项目报批、启动、执行情况,无法及时指导、督促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二是项目主管部门下达项目任务与年度或中期检查通知时,未提及文件材料归档要求与档案工作进度检查要求,课题组人员未对档案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3.电子文件材料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重藏轻用”

在电子文件材料管理方面,文书档案、基建项目档案注重以签字、印章等作为文件有效性的依据,纸质文件材料原件在档案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电子文档一般仅作为备份和档案信息化的途径进行保存和积累。而基于防震减灾科研项目的特点,项目执行中形成较多的试验数据、野外照片、测量资料、观测数据、软件、源代码、电子图纸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材料,其中部分材料无法形成纸质档案,电子文件材料具有不可代替性。但目前电子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还未受到足够重视,课题组人员往往仅收集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档,造成项目重要过程材料甚至核心成果未得到归档。科研项目档案不齐全,整理不规范,导致查询不方便,利用价值降低。

4.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培训

课题组人员与档案部门人员作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熟悉档案工作流程,掌握档案工作技能。在地震系统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一些单位科研档案人员流动性较大,年龄结构偏大,人员经验不足。而课题负责人往往将档案工作交给课题组中的在读研究生完成,这些人员不熟悉档案工作要求,且流动性大,易导致项目文件材料的流失,也增加了档案部门指导、监督档案工作的难度。另外,与文书档案、基建项目档案人员相比,科研项目档案人员的学习途径和培训机会较少,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提高防震减灾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1.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中国地震局档案部门作为地震系统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首先应制定统一的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对系统各单位的科研项目档案工作提出统一的规范性要求;档案部门还应联合各类科研项目的主管业务司室,针对各类项目的不同需求分别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对规模较大、形成文件材料多,或协作单位较多的科研项目,项目承担单位的档案部门也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项目的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各层面的档案管理制度应根据其规范对象的特点,重点明确以下内容:一是档案管理各主体的职责。主要包括中国地震局档案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协作单位的职责,各单位档案部门、课题负责人和档案兼职人员的职责。二是文件材料收集范围。以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为基础,一方面可根据防震减灾科研项目实际情况,增加具有行业、学科特色的内容,如野外照片、测量资料、观测数据、图纸等;另一方面应根据国家对科研、采购、软件开发等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项目所涵盖工作内容的增加,补充反映相关工作过程的文件材料。三是档案编号原则。可为防震减灾各类科研项目档案规定统一的编号原则,如采取“项目类别号一项目代号(一承担或协作单位代号)一案卷流水号”的编号原则;或根据各类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分别为各类项目制定编号原则。四是档案整理各环节工作要求。档案整理过程需要参照的国家规范较多,为便于档案工作人员理解和把握,应将这些规范中对各环节工作的要求进行整合,主要包括文件材料收集、鉴定、分类、组卷、保管期限划分、编页、编号、编目、电子档案整理、照片档案整理、卷盒和表格规格等内容。五是档案验收要求。档案验收的条件、验收要求、工作报告和自查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等应予以统一。档案验收的组织主体和形式可根据各类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分别进行规范。

2.加强科研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

任务下达阶段,项目主管部门应在下达项目任务的同时,提出档案收集和归档的要求;项目承担或协作单位档案部门应及时了解项目下达情况,以制度规定的收集范围为基础,结合项目任务书,向课题组提出应收集文件材料清单,并对课题组兼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工作培训。进度检查阶段,项目主管部门应在下达年度或中期检查通知的同时,提出对档案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的要求;项目承担或协作单位档案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执行进度,对照检查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进度,对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及时的,应督促课题组进行补充,对分类、组卷、编目等工作不规范的,应给予指导并协助整改。.验收鉴定阶段,项目承担或协作单位档案部门应对项目档案进行形式审查,并68I卫国档寨2014.7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档案工作报告。项目承担单位档案部门应对协作单位(子课题)档案进行检查验收。在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后,档案部门还应继续督促课题负责人提交验收报告、验收意见、成果奖励申报、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后续文件材料,补充完善项目档案。报奖考核阶段,项目承担或协作单位档案部门应根据有关部门的需求如实出具归档情况证明材料,有关部门应切实将其作为科技报奖、科研人员提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3.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藏以致用”

一是电子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应根据科研项目档案的特点对电子文件材料收集范围、收集方式、整理要求进行细化界定。二是数据库平台建设。在电子文件档案齐全、完整的基础上,由中国地震局档案部门组织建立科研项目档案数据库管理平台,整合系统内科研项目档案信息资源。三是资源共享利用。通过科研项目档案数据库管理平台,局属各单位档案部门可以更高效地做好本单位科研项目档案的归档和查询管理,同时按一定权限查询利用其他单位的档案信息。

4.加强档案管理网络和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地震局党组《关于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增强行业凝聚力,提升良好形象,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局党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意义

防震减灾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防震减灾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和防震减灾部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创建的特色文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社会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人民和社会需要更高质量的地震安全服务,通过防震减灾文化建设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做贡献,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时代要求,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取向,防震减灾文化是防震减灾事业保持健康与活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满足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实现干部职工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我市防震减灾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对于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提高素质、构建和谐、提升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防震减灾科学发展主题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本宗旨,不断挖掘防震减灾文化内涵、提炼防震减灾文化理念、创新防震减灾文化载体、打造防震减灾文化精品、营造防震减灾文化氛围、凝炼和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宣传减灾理念、传播减灾知识,不断提升减灾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逐步形成防震减灾文化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创新、普及提高、统筹兼顾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以树立行业形象、推进事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行业、面向社会,着力开展防震减灾部门自身文化和防震减灾公共文化建设。以打造一流防震减灾工作队伍、提升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强干部职工文化建设,提升干部职工文化素质,进一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开展防震减灾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促进干部职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方面素质明显提升,文化自觉普遍增强,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团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凸显,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各类文化人才、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不断涌现。

工作氛围明显改善。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炼和培育防震减灾行业精神,机关服从服务大局、贯彻工作决策部署坚决有力,团结互助、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追求卓越的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事业发展明显进步。围绕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创新发展理念,科学、依法、合力防灾机制更加完善;夯实工作基础,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满足社会需求,拓展公共服务,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度,科学减灾理念、全面预防观念深入人心。

三、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防震减灾公共文化建设。

1.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力度。一是继续实施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各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制定并实施素质教育规划,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宣传部、市防震减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媒体,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三是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宣传和舆论工作,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新闻工作机构、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及时主动满足公众的关注和知情需要,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报道,加强舆情监管,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进一步落实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管责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防震减灾部门要发挥责任主体责任,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2.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各重点宣传时段,通过设置咨询台、宣传展板、标语等,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5.12”、“7.28”、“12.4”和科普宣传周、科技周、“三下乡”、安全生产日、国际减灾日等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活动。二是进一步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和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网等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平台在宣传科学减灾理念、展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文化宣传。三是立足于“减灾第一”观念,充分利用声像、网络、教材、图书、画册、展板、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和载体,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社会需求迫切的防震减灾文化作品、宣传品,发放基层单位、科普示范点、地震台站、文化场馆及商场等,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文化。

3.推进防震减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以防震减灾部门、地震台站(台网中心)、科普示范学校(社区)、应急避险场所、地震安全示范点等为依托,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宣传防震减灾文化,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二是积极主动将防震减灾文化融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乡镇文化站、村社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优势作用,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宣传。三是充分利用省上和外地地震应急训练基地、纪念馆、遗址、遗迹等资源,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文化教育活动。

4.培养和造就防震减灾文化宣传团队。一是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系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的作用,以防震减灾素质工程为依托,面向社会广泛开展防震减灾讲座。二是充分利用宣传、文化、广电、媒体等部门优势,建立媒体宣传队伍,经常、及时面向受众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文化,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二)加强防震减灾部门自身文化建设。

1.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防震减灾工作各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开展大政方针、形势政策和国情、省情、市情、防震减灾形势教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一起,为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机关建设,完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进党的组织生活,走进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机关党支部和机关学习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理论素养。

3.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弘扬防震减灾部门“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培育和凝炼新时期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创新和丰富防震减灾文化,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系统形成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局面,树立良好的防震减灾部门形象,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4.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行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科学、高效、法制管理文化。以创建文明单位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团结和谐局面,努力把局机关建设成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5.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进一步丰富载体,创新形式,突出主题,充分利用党课、专题组织生活、主题报告等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实现廉政文化宣传全覆盖,增强廉政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业观念,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在机关办公场所设立党务政务公开、廉政承诺、廉政文化宣传栏,设立“廉政书架”。

6.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作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适时开展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水平,培育干部职工良好的文化素质,增添机关活力。认真组织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7.建设行业文化阵地。积极建立以地震监测台站、台网为依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以防震减灾部门为依托的防震减灾宣传栏,建立完善机关图书室、学习室、陈列室、展览室,办好防震减灾信息简报、防震减灾网等,充分发挥行业文化阵地在防震减灾文化宣传中的主导作用。

四、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局党组成立防震减灾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把文化建设纳入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逐步形成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防震减灾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宣传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积极性,引导全社会主动、科学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工作目标

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特殊时段重点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达到省上提出的“力争5年内,全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三、宣传内容

(一)方针政策。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

(二)法律法规。宣传防震减灾法律、国务院防震减灾行政法规,中国地震局部门规章,以及我省防震减灾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三)监测预测知识。宣传地震监测预测科普知识和技术方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技术要求,我国地震预测的客观能力。

(四)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作用和意义,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减灾实效,我省地震应急预案及防震减灾规划,普及抗震设防、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地震地质灾害防范等知识。

(五)救助知识与应急演练。宣传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控、心理疏导等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

(六)科技成果。宣传国内外地震科技创新进展,地震科技理论成果和技术创新对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作用,地震科技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工作

(一)以规范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高应急指挥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进机关活动。行政学院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及主体培训内容,每期至少安排1次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培训,使参训人员对防震减灾相关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提高全体公职人员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各部门、各单位要引导全体职工学习并熟悉本级应急预案疏散撤离路线和避险地点。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开展1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决策、指挥、服务、协调能力。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行政学院、各成员单位

(二)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提高紧急避险能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活动。教育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关于“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要求,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上、下半年分别安排不少于4个课时的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教育。地震、教育部门要指导、督促各学校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每周不少于2次的应急演练。确保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做到科学避险,有序撤离,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要认真实施地震安全校舍工程,新建基础设施和各类建筑物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选址、设计、施工和验收,把学校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5年内力争建设5个省级科普示范学校,2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地震局

(三)以提升企业抗震能力、依法进行抗震设防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活动。发改、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地震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审批窗口的管理作用和信息优势,加大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重要性的宣传。地震部门每年要深入2家企业,宣传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并对有关人员如何加强安全措施进行培训,提高企业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

(四)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地震、民政、三区等相关部门要以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社区为目标,不断推动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制定地震应急预案,设置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对社区管理人员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对居民进行专门培训,使社区居民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救助技能,了解居住环境地震安全,熟知震时的撤离路线和避震地点。年完成对全市30个社区的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争取通过5年的建设,在全市社区中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个。到年使辖区内80%的居民基本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牵头单位:三区

配合单位:市地震局、市民政局

(五)以增强农村居民地震安全意识、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三区、建设、地震、科协等部门要把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地震安全农居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采取培训农村干部群众、播放科教片、赠发宣传资料、张贴挂图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民房抗震技术,帮助农民编制地震应急处置方案,开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今后5年内,每年要保证举办农村工匠抗震技术培训班1—2期。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三区、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科协

(六)以满足家庭自救知识需求、提高自防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家庭活动。地震、文化广播电视、科技、卫生、妇联等部门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家庭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地震基本常识宣讲、地震仪器演示解说、宣传咨询台、宣传展版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农家书屋专题图书、群发手机短信和以家庭为单位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家庭提供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服务,引导家庭自备“防灾应急箱”,提高地震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市科协要设立地震科技科普展区,完善图片、录像和实物模型。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妇联、报社、市科协

(七)以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能力、依法开展信息公开为重点,做好地震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一是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经常化的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建立与地震局信息交流的快速便捷通道,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市地震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防震减灾公益宣传规划,确定宣传主题、工作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其中,市地震局要每年确定防震减灾公益广告主题和重点时段,并及时提供制作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所需的素材和信息,确保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宣传内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结合国家和本地区地震环境与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将防震减灾宣传公益广告纳入公益广告宣传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定期。三是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在主题宣传时期,如“5·12”、“7·28”、《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调整增加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播出时间。有感地震发生时视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大播出密度,确保社会公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微搏传媒作用,及时准确向社会震情、灾情信息,澄清不实报道,维护社会稳定。地震局要建立完善“地震信息网”、科普网站和微博,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地震信息作为主要内容,提高防震减灾宣传的覆盖面和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权威性。

牵头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配合单位:报社、市地震局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格局,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依法履职,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法定职责,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深入开展常态化、特殊时段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文化部门要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做为一项重要的和长期的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地震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与文化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报道计划、宣传提纲、应急宣传方案,统一震情报道口径,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共同负责实施。同时,地震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关于“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指导相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及时为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提供资料,确保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防震减灾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由文化部门牵头,地震部门参与;宣传内容、宣传口径由地震部门负责把关。重大地震事件的宣传要经党委、政府批准。有关地震预报的报道按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由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传播。

(三)精心策划,保障需求。地震、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协等部门要协作配合,组织制作质地精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科教片、动漫片、折页、电子书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产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防震避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自救互救、识别地震传言常识、心理疏导等,满足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际需求。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4篇

1.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3.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

4.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5.无论春夏与秋冬,积极防灾不放松

6.警钟长鸣抓防范,积极防灾保平安

7.有备无患,平安相伴

8.防灾事关你我他,减灾利国又利家

9.尊重规律讲科学,防灾减灾重行动

10.防灾减灾,平安常在

11.普及防灾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12.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13.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14.防震减灾,利国利民

15.汲取教训,依靠法治,积极防御,共促和谐

16.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17.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

18.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5篇

2019年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上级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全镇工作大局,着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升全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我局现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会议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震灾预防力度

依法加大对我局的“两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力度,保证地震安全制度的全面落实。

对我市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重点文物等进行安全疏散通道,安全防范设施、特种设备、危险路段警示牌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水平

组织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充分抓住“科谱宣传月、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法制宣传日

”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利用每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送文化和图书下乡、旅游景区大屏幕等平台加大对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对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查核实,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

四、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强化责任追究和责任考核,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廉洁高效、办事公正、服务优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成员单位沟通与联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6篇

根据我市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考核办法和中共市委办公室《关于下达2011年度市级部门保证目标的通知》(市委办〔2011〕93号)文件要求,我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的战略思想,按照“开放推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重点、创新学习形式、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中心组成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

(一)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1月11日召开今年第1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市委二届十四次会议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了学习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会议通读《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传达了市委二届十四次会议精神,围绕《建议》精神和市防震减灾局工作,中心组成员、副局长陈勇结合学习做了中心发言。

(二)贯彻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1月14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专题学习1月13日市委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通读了《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和《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表彰年度全市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等文件,重点学习传达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华军在会上的讲话。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共15人参加了学习会。

(三)学习贯彻全市宣传部长会议。2月18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机关学习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专题学习了1月27日市委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旭在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共12人参加了学习会。

(四)学习贯彻市政府一号文件。2月18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会。学习会认真学习、解读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雅府发〔2011〕1号)文件,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从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和机关队伍建设几方面,就《意见》的贯彻落实联系实际展开了讨论,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和今年工作思路。

(五)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3月7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并全文领学孟加同志《试论思想解放与开放——学习党的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之思考》一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文领学了省委书记今年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所作的“1·21”重要讲话。

(六)学习贯彻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7月12日,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机关支部和机关学习会一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都参加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了此次会议。会上,同志领读《讲话》,帮助大家理解掌握讲话主要结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和认识,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勇、两位同志分别作中心发言,谈他们的学习体会,给大家进行学习辅导,与会人员围绕讲话开展讨论,谈体会、讲认识,把学习推向深入,最后,同志就下一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9月21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主持。会上,同志详细解读了孟加书记的重要讲话,传达了市长陈越良同志提出的三方面要求。

(八)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10月17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以报告为重点,以宣传提纲为引领”,系统地学习了《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中共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传达提纲》(雅宣发〔2011〕14号),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主持。会上,同志详细解读了市委办《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雅委办〔2011〕35号)文件精神。

(九)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11月11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及相关重要文件,会议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持。会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文领学了《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市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雅宣发〔2011〕17号)及市直机关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雅直委〔2011〕37号)等重要文件。

二、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

我局党组以贯彻中央省市重大部署、重要会议及讲话精神的落实为主线,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武装。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思想瓶颈和制度障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制定了我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思想解放不够、开放程度不高、发展特色不鲜明、服务意识不强四个问题,着力从制度保障、服务型机关建设、基础建设保障、重点工作开展等方面,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落实到大整改、大转变的实际行动上,从思想和制度上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每位班子成员主动开展自我剖析,查找自身和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

二是紧紧抓住五中、六中全会、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讲话以及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党风党纪学习以及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全年共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会9次,其他形式的学习会14次,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勇、、正县级干部韩世康分别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作中心发言。

三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成员带头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民,请教于民,服务于民。3位党员领导干部、1位班子成员深入了基层,撰写调研文章4篇。

四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为契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并印发《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组书记对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其他党组成员、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实行“一岗双责”,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抓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推动责任制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年我局班子和个人无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发生,确保了清正廉洁。

三、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一)以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龙头,切实做好项目工作。

一是完成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下互动,反复修改完善,6月30日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市政府办公室雅办发〔2011〕66号印发实施。《规划》围绕“到2015年全市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的总体目标,围绕增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救灾恢复”四个能力,提出12项具体任务和5条保障措施,并拟定了9项、投资1.66亿元的主要项目。全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及项目,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拟投入6.5亿元。

二是灾后重建项目顺利推进。①“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全面完成。该项目总投资80万元,从年5月开始,今年4月通过评审专家组评审和市发改委等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9月底提交了最终成果。②总投资180万元的“市地震台网中心搬迁建设项目”正进行第三轮招投标。③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做好“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项目”和“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健全了以“三网三员”为基础的灾情速报网络,为11所示范学校、4个示范社区、4个重灾县素质教育服务站配备了一批宣传教育设施。

(二)坚持以监测预报为基础,加强地震监测跟踪,及时提供震情信息。一是加强监测预报日常工作。全年观测上报20余测项、16余万条数据,编写周情况汇报56期、月会商12期及震情反映11期。完成的《市2011年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和市2011年度地震监测预报日常工作,分别获得全省地方系统第三名。二是加强台站管理和监测设备设施保护。强化并完善了局“台网中心”的管理和值班,完成了天全、宝兴2个数字化测震项目改建。三是强化地震监测分析和震情跟踪工作。2011年度市中小地震活动频次、强度均比往年同期偏低,及邻区年10月以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6次(境内5次),境内最大地震为2011年7月25日雨城4.0级有感地震。2011年4月中旬,邻近的等区域呈现3级左右地震密集活动的态势,为进一步加强跟踪监测,我市对、、3个二氧化碳监测数据进行了加密观测和报数。我局与县区局着重对7月25日雨城4.0级和8月8日荥经3.5级有感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四是积极落实宏观异常现象。全年共收到和处理宏观异常现象4起。五是加强校舍安全督查工作。按市校安办统一部署,两次牵头深入宝兴县进行现场督查,坚决制止使用D级校舍用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督促县上限期整改,确保师生安全。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7篇

一、领导重视,积极落实

我局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召开有关会议,调整了水务局防震、抗震指挥部组成人员,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防震减灾日常工作,定期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及时向防震减灾局报送相关材料。今年以来局机关专门召开3次会议,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应对地震等灾害突发事件,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栏防震减灾科普书籍,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三、落实责任,及时预防,加强信息管理

制定《XX县水务局20XX年防灾救灾演练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防震抗震指挥领导小组,以应对地震突发性事件,充分发挥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的作用。深入进行防震减灾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一旦地震,汛期灾情发生,将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今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按市水务局要求,为了预防地震突发事件,专门安排4人24小时轮流值班,每天向市局和县上报送情况,利用电台、电话、对讲机、手机、山洪预警平台,建立健全了各项联络体系,确保地震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无阻。定期开展应急准备检查,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强了值班人员培训,加强了水库、大坝、供水站的监测,开展综合防震减灾应急演练2次,值班人员培训4次。

四、震害预防

一是:我局利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强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我局灾后重建项目和常规项目86个标段、投资近7个亿,工程设计按现行设防标准设防;各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站按农居抗震设防新标准设计。三是:应急救援:定期开展应急准备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水库、供水站、大坝应急检查,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处置方案,重点是水库、大坝预案的落实,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少。

五、加强学习,提高效率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8篇

2013年,全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和省市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以及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丰富宣传内容和产品,拓展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深入开展《规定》的宣传和贯彻工作

今年4月15日开始实施的《规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修订出台的。它是全面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法规保障。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规定》的宣传和贯彻工作当成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六五”普法、党校培训班、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结合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等不同阶层的防震减灾工作需求,采取不同措施、突出宣传重点,使《规定》的贯彻深入人心。

二、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和新闻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社和政府各级门户网站等新闻传媒,采用专栏报道、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实施防震减灾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和应急知识的宣传,不断扩大宣传效果。各县(市)区地震部门要与宣传部门密切联系,在地震突发事件处置中,及时震情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的舆情监控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及时解答社会公众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疑问。正确引导与发挥官方微博等新技术在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规范信息更新与工作,提高应对和引导地震舆情社情的能力,维护社会和和谐与稳定。

三、充分利用特殊时段搞好强化月活动

今年5月是我市第五个“防震减灾宣传强化月”。各地要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唐山地震纪念日、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实施日和四川雅安地震等特殊时段,以“大力开拓社会资源,将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引向深入”为宣传活动主题,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大规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四、认真做好“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和《规定》等法律法规,广泛普及防震减灾法制知识和科普知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结合我市具体实际,市地震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的专题活动,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通过设立宣传橱窗、墙报,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知识竞赛,利用网络传媒,播放声像资料,散发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围绕城市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农居示范工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社区科普报告会等形式,向城乡居民普及宣传地震基本常识和农村民居防震抗震技术常识。组织各种地震应急演练,逐步增强广大城乡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五、稳步推进市县两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阵地建设

(一)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运行管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其场所稳定、内容全面、直观形象、便于管理的优势,成为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主要阵地。全市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市地震科普馆要不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联络,把组织参观、培训、宣讲等活动作为常规宣传的重要内容,不断巩固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今年,市地震局将继续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

(二)积极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与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指导,不断扩大对全市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今年,将根据省地震局的相关要求,联合市教育局和市科协,对于近年来已经命名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开展重新评估和认定工作。

(三)积极做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与管理。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部分社区申报省级和部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对获得省级命名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通过适当方式给予扶持和帮助。加强已创建成功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运行管理指导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效能。

六、深化“防震减灾知识进百家校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的通知》,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百家校园”活动,使全市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全市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强化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的宣传。

七、积极鼓励防震减灾宣传作品创作

各地震部门和单位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力争创作出一批集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今年,将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评选工作,相关文件已下发到各单位,望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9篇

按照XX县防震减灾局关于《20XX年度乡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考核分解表》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局一年来抗震救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落实

我局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召开有关会议,调整了水务局防震、抗震指挥部组成人员,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防震减灾日常工作,定期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及时向防震减灾局报送相关材料。今年以来局机关专门召开3次会议,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应对地震等灾害突发事件,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栏防震减灾科普书籍,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三、落实责任,及时预防,加强信息管理

制定《XX县水务局20XX年防灾救灾演练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防震抗震指挥领导小组,以应对地震突发性事件,充分发挥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的作用。深入进行防震减灾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一旦地震,汛期灾情发生,将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今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按市水务局要求,为了预防地震突发事件,专门安排4人24小时轮流值班,每天向市局和县上报送情况,利用电台、电话、对讲机、手机、山洪预警平台,建立健全了各项联络体系,确保地震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无阻。定期开展应急准备检查,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强了值班人员培训,加强了水库、大坝、供水站的监测,开展综合防震减灾应急演练2次,值班人员培训4次。

四、震害预防

一是:我局利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强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我局灾后重建项目和常规项目86个标段、投资近7个亿,工程设计按现行设防标准设防;各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站按农居抗震设防新标准设计。三是:应急救援:定期开展应急准备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水库、供水站、大坝应急检查,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处置方案,重点是水库、大坝预案的落实,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少。

五、加强学习,提高效率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10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着眼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实践,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这是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是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州政府负责防震减灾的主管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和损失呢?我认为在当前地震预报尚未过关的今天,扎扎实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大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地震部门立足部门实际,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的有效举措。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谈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党的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我区是地震多发地区,均位于地震裂度Ⅶ度以上的高裂度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和破坏。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我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地震环境和震情形势,加之地震预报作为世界科学难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短临预报成功概率很低的情况下,我认为只有扎扎实实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逐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全面提高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才能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细致的工程,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就不能搞单打一,而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都关心、支持防震减灾工作。从多年的工作实践看,要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必须争取以下部门的关心支持。一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在宣传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区地震活动的基本形势,地震工作的方针、政策、地震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等,使社会各界了解、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二要争取法制、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借助他们开展普法的平台,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行政执法规定》等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人们的地震法律法规意识;三要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资金,保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四要争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五要争取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依托他们招募防震减灾宣传志愿者,联合他们适时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宣传、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进一步拓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面;六要争取电信、移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用现代传媒大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开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新领域。总之,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努力营造一个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协调配合、高效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防震减灾宣传量大面宽,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宣传原则,才能扎实有效地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一)要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兴趣,比较容易系统的接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掌握的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并具有辐射家庭和全社会的功能。为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学校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1、要在中小学逐步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学校(基地),聘请学校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担任学校(基地)主任,制定基地工作章程,区地震部门定期不定期为学校(基地)提供防震减灾宣传挂图、资料、光盘等,依托“基地”在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2、要协调教育部门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围绕课堂和课堂学习,培养中小学生对防震减灾科技的兴趣和通过他们向社会开展防震减灾“二次科普宣传”的能力;3、依托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招募共青团员(红领巾)义务宣传员,安排他们在重要时段(5.12、7.28、12.4等)配合地震部门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推向深入。

(二)要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农牧村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要针对农牧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许多房屋达不到抗震要求,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地震知识贫乏,防震减灾意识淡薄等实际,以“三下乡”为契机,广泛开展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播放宣传广播电视、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争使广大农牧村群众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增强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要依托街道社区大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街道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具有人口比较集中、密度大的特点。为此,要逐步在所有街道社区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招募社区防震减灾志愿者,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正确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

(四)要依托统战、宗教部门做好防震减灾进宗教活动工作。要针对我区信教群众多,各类宗教场所、活动多的实际,在各类宗教活动中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寺院活动。在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接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同时,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五)要在依法行政中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地震行政执法是地震部门依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执法检查的对象是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区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但是许多业主由于“成本”因素考虑,不到地震部门办理抗震设防手续和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导致许多新建工程抗震缺位,成为地震危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依法行政中认真做好对每一个业主防震减灾政策的宣传,力争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宣传,使业主认识理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六)要注重做好重点时段的防震减灾宣传。要充分利用每年“5.1”《防震减灾法》修订实施日、“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机,组织发动全区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宣传志愿者(红领巾)在广场、社区、街头、集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的舆论氛围。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11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着眼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实践,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这是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是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州政府负责防震减灾的主管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和损失呢?我认为在当前地震预报尚未过关的今天,扎扎实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大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地震部门立足部门实际,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的有效举措。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谈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党的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我区是地震多发地区,均位于地震裂度Ⅶ度以上的高裂度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和破坏。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我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地震环境和震情形势,加之地震预报作为世界科学难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短临预报成功概率很低的情况下,我认为只有扎扎实实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逐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全面提高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才能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细致的工程,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就不能搞单打一,而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都关心、支持防震减灾工作。从多年的工作实践看,要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必须争取以下部门的关心支持。一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在宣传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区地震活动的基本形势,地震工作的方针、政策、地震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等,使社会各界了解、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二要争取法制、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借助他们开展普法的平台,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行政执法规定》等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人们的地震法律法规意识;三要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资金,保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四要争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五要争取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依托他们招募防震减灾宣传志愿者,联合他们适时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宣传、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进一步拓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面;六要争取电信、移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用现代传媒大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开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新领域。总之,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努力营造一个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协调配合、高效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防震减灾宣传量大面宽,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宣传原则,才能扎实有效地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一)要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兴趣,比较容易系统的接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掌握的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并具有辐射家庭和全社会的功能。为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学校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1、要在中小学逐步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学校(基地),聘请学校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担任学校(基地)主任,制定基地工作章程,区地震部门定期不定期为学校(基地)提供防震减灾宣传挂图、资料、光盘等,依托“基地”在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2、要协调教育部门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围绕课堂和课堂学习,培养中小学生对防震减灾科技的兴趣和通过他们向社会开展防震减灾“二次科普宣传”的能力;3、依托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招募共青团员(红领巾)义务宣传员,安排他们在重要时段(5.12、7.28、12.4等)配合地震部门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推向深入。

(二)要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农牧村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要针对农牧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许多房屋达不到抗震要求,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地震知识贫乏,防震减灾意识淡薄等实际,以“三下乡”为契机,广泛开展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播放宣传广播电视、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争使广大农牧村群众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增强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要依托街道社区大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街道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具有人口比较集中、密度大的特点。为此,要逐步在所有街道社区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招募社区防震减灾志愿者,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正确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

(四)要依托统战、宗教部门做好防震减灾进宗教活动工作。要针对我区信教群众多,各类宗教场所、活动多的实际,在各类宗教活动中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寺院活动。在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接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同时,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五)要在依法行政中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地震行政执法是地震部门依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执法检查的对象是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区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但是许多业主由于“成本”因素考虑,不到地震部门办理抗震设防手续和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导致许多新建工程抗震缺位,成为地震危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依法行政中认真做好对每一个业主防震减灾政策的宣传,力争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宣传,使业主认识理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六)要注重做好重点时段的防震减灾宣传。要充分利用每年“5.1”《防震减灾法》修订实施日、“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机,组织发动全区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宣传志愿者(红领巾)在广场、社区、街头、集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的舆论氛围。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政府重视,组织落实

我乡防震减灾工作得到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定期召开乡、办有关领导会议,调整了乡防震、抗震指挥部组成人员,并抽出一名副职领导负责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向乡党委、乡政府请示汇报工作,按时参加县防震减灾办组织的例会和其它会议及活动。结合“内紧外松”的原则,乡政府专题召开指挥部会议,强调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救”三大体系一起抓,树立震情观念,切实抓好震情短临跟踪和地震应急工作。组织学习地震法律、法规常识和防震、抗震的应急预案,强调在此项宣传工作中,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向人民负责,掌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积极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知识,掌握地震避险技能,提高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同时在宣传中避免产生负面影响,让人民群众理解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正常工作。

二、落实跟踪工作

制定了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主任的防震抗震指挥部,以应对地震突发性事件,按照《县2014年度乡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考核》文件的要求,充分发挥我乡防震减灾工作联络员队伍的作用,专人负责地震宏观测报点,有专门人员观测,实行定期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各宏观测报点进行实地考察。建立起乡办事处成员单位联络测报网络,健全了各项联络体系,确保地震信息保送渠道畅通无阻。

三、预防为主宣传为先

乡利用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到目前共进行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3次,展出各类展板100块,挂图20幅,共发放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材料50份。

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实例介绍宣传地震灾害的教训和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具体做法。

(一)召开本乡负责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和防震减灾联络员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防震减灾精神,传达了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精神,要求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统一安排,精心部署,扎扎实实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活动。

(二)采取“两进入”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

即进农村、进学校。利用板报、标语、条幅等多种方式,在街头、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全乡发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材料300份。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抗御地震的能力,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我乡防震减灾办公室工作人员,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市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按时参加县上召开的会议,及时传达并完成县上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平时我们能认真组织学习防震减灾法,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地震业务知识。每当有文件和报刊到来时,都认真组织学习讨论,领会文件,吃透精神,努力工作。

2014年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区级防震减灾工作的实地演练问题等。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13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新的理论概括,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全党同志乃至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化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__县地震局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实际通过深入学习实践,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我县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我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__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地震机构成立于1970年,1984年撤销,1990年恢复为“__县地震办公室”,1993年与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7年更名为“__县地震局”, 20__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定为“县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工人3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水氡、水位观测数传仪、地温仪、遥测地震仪(已报停)、电磁波等监测仪器,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20__年,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需要,新开展了震害防御、紧急救援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特别是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面之广,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大,震撼中国、震惊世界,令我们深思,经我们挑战。新形式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__县人民政府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泸政发〔20__〕1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协同作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剖析,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下:

1.基础设施滞后。目前,我县地震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条件简陋,缺乏通信工具和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严重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2.应急能力薄弱。没有应急车辆、地震预警机制和技术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

3.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偏低。由于地震部门体制等因素,虽然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力度,但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于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4.震灾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地震监测台网现代化程度低,部分地震监测仪器观测老化、难于正常工作;

5.部份干部职工作风不实。

二、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动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高我县地震监控能力。同时,加强与省、州级专家及其他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有益经验,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加强会商和区域联防。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震情趋势,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加强对乡镇地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要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

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全面开展对现有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普查。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大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要通过检查认真查找抗震设防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抗震加固方案和处理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未加固前要限制使用。对全县开展学校建筑物安全检查活动的情况,由县教育局负责牵头督查;交通、卫生、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在本系统内开展督查,检查、整改情况报县地震局备案。

全面加强学校危房排除与新校舍抗震标准建设。教育部门要在三年内整体排除全县现有的d级危房,努力完成改造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任务。危房改造新建资金按有关规定由中央、省、州、县、乡分级负担。新校舍建设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除国家特别批准外,各乡镇、各部门和学校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

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的抗震设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建筑工程质量和设防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拆除重建步伐,一时难以拆除的,要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加固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要认真按照省、州、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县新农村办公室、各乡镇要密切配合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

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城建部门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工程规划、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和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确保质量达标、群众满意。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图纸、统一技术标准,实行组织领导把关、材料质量把关、施工质量把关、验收入住把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的同时,城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时,抓紧研究编制全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要坚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体现民族民居特色,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程,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制定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机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尤其是要强化在校学生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确定一所学校开展防震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避灾能力。

建立完善抗震救灾舆论宣传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新闻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新闻机构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健全“三网一员”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加强经常性联系,互通情况,共享信息。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是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分别由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抗震防震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轮流组织召开。

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投

入,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车辆、通信、灾情调查、信息传输、现场震情监测等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地震应急装备,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县属各部门要制订、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__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地震机构成立于1970年,1984年撤销,1990年恢复为“__县地震办公室”,1993年与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7年更名为“__县地震局”, 20__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定为“县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工人3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水氡、水位观测数传仪、地温仪、遥测地震仪(已报停)、电磁波等监测仪器,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20__年,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需要,新开展了震害防御、紧急救援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特别是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面之广,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大,震撼中国、震惊世界,令我们深思,给我们挑战。新形式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__县人民政府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泸政发〔20__〕1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协同作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剖析,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下:

1.基础设施滞后。目前,我县地震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条件简陋,缺乏通信工具和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严重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2.应急能力薄弱。没有应急车辆、地震预警机制和技术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

3.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偏低。由于地震部门体制等因素,虽然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力度,但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于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4.震灾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地震监测台网现代化程度低,部分地震监测仪器观测老化、难于正常工作;

5.部份干部职工作风不实。

二、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动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高我县地震监控能力。同时,加强与省、州级专家及其他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有益经验,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加强会商和区域联防。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震情趋势,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加强对乡镇地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要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

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全面开展对现有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普查。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大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要通过检查认真查找抗震设防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抗震加固方案和处理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未加固前要限制使用。对全县开展学校建筑物安全检查活动的情况,由县教育局负责牵头督查;交通、卫生、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在本系统内开展督查,检查、整改情况报县地震局备案。

全面加强学校危房排除与新校舍抗震标准建设。教育部门要在三年内整体排除全县现有的d级危房,努力完成改造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任务。危房改造新建资金按有关规定由中央、省、州、县、乡分级负担。新校舍建设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除国家特别批准外,各乡镇、各部门和学校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

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的抗震设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建筑工程质量和设防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拆除重建步伐,一时难以拆除的,要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加固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要认真按照省、州、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县新农村办公室、各乡镇要密切配合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

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城建部门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工程规划、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和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确保质量达标、群众满意。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图纸、统一技术标准,实行组织领导把关、材料质量把关、施工质量把关、验收入住把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的同时,城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时,抓紧研究编制全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要坚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体现民族民居特色,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程,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制定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机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尤其是要强化在校学生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确定一所学校开展防震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避灾能力。

建立完善抗震救灾舆论宣传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新闻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新闻机构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健全“三网一员”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加强经常性联系,互通情况,共享信息。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是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分别由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抗震防震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轮流组织召开。

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投入,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车辆、通信、灾情调查、信息传输、现场震情监测等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地震应急装备,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

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县属各部门要制订、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防震减灾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了老人教版、人教大纲版和新课程准标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共六个版本的必修教材对地震知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详见表1。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现行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的地震知识明显偏少,有的版本几乎没有涉及。从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渗透防震减灾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非常怀念20世纪八九十年使用的老人教版教材,那套教材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震知识,为学生了解地震灾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与国外相比,必修教材中的地震知识也有很大的不足。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 科学探索者·地球内部 》中的地震专题,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地震成因和危害、地震探测、地震强度、震中位置的确定、探索楼房防震的措施、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监测断层活动等方方面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现行的初中、高中必修教材中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很少,地震知识更是难见踪影。

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的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课是学生获取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地震知识)的唯一渠道,地理教材有限的篇幅决定了地震知识的“先天不足”。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强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由于地震知识不被视为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因此原本在必修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地震知识大幅缩水甚至消失,部分内容被调至选修教材中学习。

二、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的意义

1.满足学生知识渴求,促进防震减灾教育

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学生都会向我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袭来时该怎样逃生?我们这儿会不会发生地震?……”在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渴求,地理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遍寻不到,以至于学生对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特征、震源和震中、震级与烈度等地震基本知识都不知道。地理课程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渗透防震减灾教育方面“碌碌无为”,着实令人痛心。反观国外,2004年印度洋海底地震引发了海啸,一个英国小学生就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了海啸前的异常,从而让100多名游客死里逃生。鉴于此,笔者认为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渴求,也是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需要。

2.改变社会轻视态度,提升地理课程地位

中学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唯一一门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学生获取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基本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门跨越自然和人文两大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地理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考不考地理,高中理科生不学地理,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考取消地理科目,导致中学地理教学出现了更大的滑坡。虽然地理科目后来重新纳入高考,但直至今日,中学地理课程仍然受到社会的轻视。地理课是国民防震减灾教育的主要渠道,必修教材纳入更多的地震知识,有利于其防震减灾教育功能的实现,可以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地理课程的价值,从而改变人们对地理课程的认识。

3.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理必修教材中鲜有地震知识,笔者认为这是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缺陷。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既然地震知识教材上没有安排,教师也就不会花时间补上这一内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更是无从谈起,直接影响到防震减灾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新课程标准选修教材虽然有《 自然灾害与防治 》分册,其中的防震减灾知识也较为全面,但是选修教材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选学,在覆盖面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必修教材相比拟。因此,必修教材适当增加地震知识,可以使学生不再“谈震色变”,做到“临震不乱”,这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并不矛盾,而是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的对策

1.完善理论知识,科学认识地震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严重缺失,这与我国地震多发国家的“身份”极不匹配。防震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汶川大地震后,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今后要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教科书和各级学校学生课外读物中。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今后应该适当增加地震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要素和种类、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性、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我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危害、监测和抗震等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地震现象,消除对地震的神秘感和地震灾害带来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注重研究型学习,培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