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农村网民规模增速放缓,城乡之间互联网的发展差距持续拉大

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全年农村新增网民1113万人,同比增长8.9个百分点,相比2010年,农村网民规模增速放缓。

从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4.6%,在农村仅为20.7%。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互联网在城乡的差距持续拉大。

手机成为农村网民最主要的上网终端

手机成为农村网民最主要的上网终端。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9694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1.3%,比农村网民中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占比高4.5个百分点。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价格相对低廉、接入互联网较为方便等特性,为部分农村落后地区互联网普及工作提供了契机。

城乡网络应用使用差距较大,侧重点略有不同

从城乡使用差距来看,所调查的网络应用在城镇网民中的使用率均高于农村。农村网民在商务交易类和信息获取类的网络应用的使用率远低于城镇网民相应水平,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差距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在网络娱乐的应用方面,农村地区网民的使用率与城镇较为接近,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差距在5个百分点以下;在交流沟通类的应用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也相对较小。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1.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手机网民增长放缓我国智能手机已形成较大用户规模,市场占有率趋于饱和。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相比2013年2月增长了1.5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逐渐触顶,未来我国智能手机增速将呈减缓趋势,进入稳定态势。

随着功能机换机潮接近尾声,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也意味着通过智能设备普及所带动原有PC网民向手机网民的转化阶段基本结束。随着潜在手机网民已被大量转化,2014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增长呈现疲态。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仅增长了5.4个百分点,低于往年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未来,手机网民增长将主要依靠创新类移动应用迎合非手机网民潜在网络需求拉动。

2.移动上网常态化,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进一步加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丰富,手机上网常态化特征进一步明显,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不断增加,使用频率进一步上升。根据调查,我国手机网民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36.4%,相比2013年增加了16.4个百分点。其中,每天实时在线的手机比例为21.8%。87.8%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66.1%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手机应用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如,手机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各类APP与社会服务广泛融合,如零售餐饮、生活缴费、大众理财等,带动移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手机网民影响程度加大。此外,手机地图、手机打车等移动应用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平台,对手机网民的交通出行、娱乐餐饮带来较大便利,增加手机网民对手机应用的使用黏性,加大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力度。

3.手机网民付费意愿有所上升,商业潜力逐步释放,但广告模式依然是主流我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依旧较低,但相比2013年有所提升。根据调查,25.2%的用户过去半年为手机应用付过费,相比2013年15.4%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对没有付费的用户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中有48.5%的人未来愿意为手机应用付费。经过近几年的用户培养,中国的增值服务市场有所发展,商业潜力逐步释放。

但相比应用付费,近7成手机网民表示更倾向于通过接收手机广告来避免付费情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于广告的后向收费将依然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商业盈利模式,针对用户的前向收费商业模式的发展还需时日。

4.平台化壁垒形成,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中小企业竞争难度加大在2013、2014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加入移动互联网行业,促使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尤其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巨头战略投资或并购的基本完成,打造各自的生态圈。行业壁垒逐步形成,中小企业进入难度进一步加大,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创业将趋于理性发展。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报告概述:

1、近半互联网企业明年考虑融资或上市

未来一年,近半的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层面表现出积极的融资或上市渴望,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表示看好未来一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但经济大环境的恶化,使得多数VC对进一步投资互联网持谨慎的态度,由此部分互联网企业将遭遇资金困难。与此同时,少数优秀的互联网项目将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成为争夺的对象。

2、八成企业明年增加投入和尝试新业务

我们调查发现,“经济冬天”并未让互联企业缩减开支,接近八成的CEO明确表态在未来一年增加投入,以加速企业自身的成长。与此密切相关,增加的投入里面部分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新业务扩张,部分企业难以为继被迫转型。

3、互联网企业明年最担心人才短缺和政策环境变化

人才短缺和政策环境变化成为CEO们现阶段最为担心的问题,其中政策环境在电子商务和视频分享领域显得尤为突出。另外,CEO们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给企业吸引足够好的管理型人才。

4、超过六成互联网企业积极筹备3G

3G业务是大部分CEO眼中继SP后下一个香饽饽,但并非所有人都机会从中分一杯羹。CEO们在规划3G业务时,他们最担心的是运营商在该行业的垄断地位。

5、互联网行业未来一年竞争将会加剧

未来一年互联网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其中新兴行业表现更为显著,像在网游和SNS社区领域,在视频网站和B2B电子商务等成熟行业行业更趋向于集中。

报告全文:

第一部分近半互联网企业明年考虑融资或上市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国内互联网行业风险投资数量和金额上半年出现超过50%的大幅下滑。尽管如此,接受我们调查的100位CEO中,有49位CEO明确表示公司明年有上市或融资的计划,同时也有29位CEO表态称一年内没有融资或上市的计划。

与互联网行业投资数量和金额的下降相映成趣的是,接受我们调查的风险机构中有八成VC继续看好互联网领域投资项目的发展,其中五成表示在未来一年已经有了确定投资的互联网项目。

结论:

近半的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层面表现出积极的融资或上市渴望,多数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表示看好未来一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经济大环境的恶化,部分风险资金来源受到波及,使得VC对进一步投资互联网持观望态度,由此部分互联网企业将遭遇资金困难。与此同时,少数优秀的互联网项目将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成为争夺的对象。

第二部分八成企业明年增加投入和尝试新业务

接受我们调查中的100位CEO中,有77位表示他们明年将增大投入,并且有83位的CEO表示他们考虑扩张新的业务。据我们了解,大部分CEO所指的新业务是在既有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业务模式,但也有部分企业考虑放弃原来的主营业务向其他业务转型。

结论:

我们调查发现,“经济冬天”并未让互联企业缩减开支,接近八成的CEO明确表态在未来一年增加投入,以加速企业自身的成长。与此密切相关,增加的投入里面部分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新业务扩张,部分企业难以为继被迫转型。

第三部分互联网企业明年最担心人才短缺和政策环境变化

在CEO最忧心的问题中,人才短缺和政策环境变化是被谈及的最多问题。42位CEO将人才短缺列为企业现阶段发展最担心的问题,31位CEO则把政策环境变化列为企业最为困扰的问题。其中,我们了解到,在视频和电子商务领域,多数CEO把政策环境变化列为首要担心的问题。

此外,我们另一项调查了解到,在企业最迫切需求的人才中,管理人才是互联网企业现在最为紧缺的人才类型,分别超出技术人才和市场人才10%和14%。

结论:

我们调查发现,人才短缺和政策环境变化成为CEO们现阶段最为担心的问题,其中政策环境在电子商务和视频分享领域显得尤为突出。另外,CEO们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给企业吸引足够好的管理型人才。

第四部分超过六成互联网企业积极筹备3G

大部分CEO们都相信,短信的来临曾经挽救了深陷危机的互联网行业,3G的到来将给互联网带来新的机遇。在运营商、终端厂商纷纷积极布局3G的同时,有超过60位CEO告诉我们,他们的企业已经在为3G做业务上的投入准备。

我们也从CEO们的调查中发现,互联网企业从事3G相关业务时,面对运营商的垄断地位时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企业无法开展长期的战略规划。

结论:

3G业务是大部分CEO眼中的继SP后下一个香饽饽,但并非所有人都机会从中分一杯羹。CEO们在规划3G业务时,他们最担心的是运营商在该行业的垄断地位。

第五部分互联网行业未来一年竞争将会加剧

调查中有53位CEO告诉我们,未来一年他们的对手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在增加。其中新兴行业表现更为显著,像在网游和SNS社区领域,这些CEO们给的答案是对手在快速的增加。

而在发展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和视频分享领域,CEO认为竞争对手在减少的占多数。受大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B2B领域,CEO们更多表示对手会在未来一年内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能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次调查的对象是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和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采用网上测试和观测的方法,对其互联网使用条件和水平、公司重视程度、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审计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六个方面,通过28项指标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报告披露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

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版权所有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JFigg.StudyUrgesOnlineReportingStandards,TheInternalAnditor,Feb.2000

4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上海证券报.2000.6.29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ü?チ??岣卟莆裥畔⑾喙匦缘呐?Φ龋?庑┚?橹档梦颐茄?啊O啾戎?拢?颐堑耐?媳ǜ嬖谂?都际鹾捅ǜ婺谌莸确矫娑蓟褂写?慕??br>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 《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 J Figg.Study Urges Online Reporting Standards, The Internal Anditor, Feb.2000

4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 上海证券报.2000.6.29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üチ岣卟莆裥畔⑾喙匦缘呐φ龋庑┚橹档梦颐茄啊o啾戎拢颐堑耐媳ǜ嬖谂都际鹾捅ǜ婺谌莸确矫娑蓟褂写慕?br>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 《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 j figg.study urges online reporting standards, the internal anditor, feb.2000

4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 上海证券报.2000.6.29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新兴服务挤压传统门户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中,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49.8亿元和59.6 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和61.96 %。预计今明两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在2006年的增长率领先门户11.16个百分点,2006年其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Web 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它们已经迅速得到大众青睐,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Web 2.0服务领跑市场

本次调查增加了用户年到达率的统计。这是指某项互联网服务过去一年中所到达的使用过该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占中国互联网用户总规模的相对比例,以单一用户(而非IP)为基本单位。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宏观状况、网民特征结构、网民上 网行为习惯、对热点问题的看法、非网民特征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现状进 行了分析。CNNIC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已经达到1613万 台,上网用户总数达到4580万人;.CN下域名注册数量达到126146个;WWW站点数(包括.CN 、.COM、.NET、.ORG下的网站)约293213个;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量为10576.5M。

CNNIC在第十次统计报告的同时,还综合分析了1997年以来10次调查报告的相关数 据,通过统计和对比,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描绘出一条增长曲线,并以数据为基础,揭示了中 国互联网发展的脉络:

从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上可以看出,从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上网用户人 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比率增长,2000年1月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从2002年1月开始 ,有逐步回升的势头。CNNIC认为,这种增长率的减缓趋势可能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 的基数增大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这种逐步回升的趋势,也可能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第 二个春天即将来临。尽管我国互联网络的大环境经历了高潮、低潮的反复,可是从上网用户 人数的历次调查结果上看,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却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增长势头。同时不能忽 略的是458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3.6%,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 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从网民行为意识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网民人均拥有E-mail帐号的数目呈 逐渐递减的趋势。网民拥有E-mail帐号以2000年1月为最高,达到人均4个,免费E-mail帐 号以2000年7月为最高,达到人均3.3个。CNNIC认为:网民人均E-mail帐号的减少说明网民 在电子邮箱的使用上越来越趋于理性,逐渐固定于常用的1~2个邮箱。同时这可能与几大主 要门户网站的邮箱开始收费也有一定关系。而且,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 周收到6.5封电子邮件(不包括垃圾邮件),收到垃圾邮件6.9封,每周发出电子邮件5.3封 。网民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比非垃圾邮件还要多,在一定程度上给网民造成了困扰。历次调 查结果相比可以看出,网民每周发出的电子邮件数逐渐递减。网民从2000年1月的每周发出1 0封电子邮件减少至目前的每周5.3封,尤其以近一年以来的减少最为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 减少了2.9封。这可能与网民对电子邮箱的使用更加理性以及手机、短消息、网络寻呼等其 它通讯手段的流行使通讯联络方式更加多元化有关。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2012年第3季度)

目录

报告概述

1.研究背景与目的

2.研究方法

3.相关概念

报告正文

1.中国网民规模增速减缓

2.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

3.中国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

a)性别结构

b)年龄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业结构

4.中国网民上网习惯向移动化发展

a)上网设备情况

b)操作系统情况

c)浏览器情况

d)上网地点情况

e)上网时长

5.中国网民网上活动更加碎片化

6.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增长强劲

7.中文互联网网站仍然是中小网站的天下

8.中小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流

9.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巨大

10.互联网广告已超过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11.中国网盟广告增长迅猛

12.网盟广告首次超过搜索成为电商第一流量来源

13.中国互联网广告主行业分布TOP1020

中国互联网发展概括与展望

法律声明

报告概述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互联网也发展迅速,网络经济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未来十年整个中国都将搬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将增加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依赖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机遇的部分。

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了更好地透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CECA Digital Service Center)联合各方专家、各个机构,充分采集并聚合各个方面资源,形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报告》报告。

研究方法

本报告采用多维度调查数据综合计算方式实现,调查数据来源:样本组监测、在线联机调查、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行业访谈。调研数据权重:样本组监测(30%)、在线联机调查(10%)、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50%)、行业访谈(10%)。

相关概念

网民:指上季度内使用过互联网的10周岁及以上中国的居民。

移动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的网民。

中文网站:是指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以中文为主要语言的网站,以一级域名为单位统计。

电子商务:是基于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地域限制,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

互联网广告:广告主是基于互联网所投放的广告,互联网广告分为网盟广告和搜索引擎类等多类广告。

网盟广告:网盟广告是通过技术对接广告主网络营销需求和媒体流量发现的一种手段,它通过集中采购各类网络媒体的媒体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分布投放的虚拟运营平台,帮助广告主实现多种媒体资源组合投放的广告服务网络。

调查范围: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9月30日。

报告正文

中国网民规模增速减缓

图1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81亿,互联网渗透率为43.36%。在普及率达到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第3季度网民增量约为1300万,渗透率提升不到1个百分点。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

互联网的大普及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伴随着政府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逐步释放,各阶层人群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推动了信息产品消费量的稳步提升,预期我国网民的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

图2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移动网民规模达到4.21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4700万人,网民中用移动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8.75%提升至72.46%。移动网民上一波的快速增长周期在2010年上半年结束,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移动网民的增速重新出现回升势头,终端的普及和上网应用的创新是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同时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大幅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虽然我国网民规模的增长进入平台期,但是移动网民规模的增长正处于上升期。移动接入设备和移动应用正在成为网络经济新的增长热点。预计,2014年移动网民规模将超越PC网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广告网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

性别结构

图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网民中男性占比为56%,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基本稳定。

年龄结构

图4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随着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9月底,该群体比重为22.44%,已达到全体网民数的2成,其他年龄段人群占比则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学历结构

图5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在2012年继续保持,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为明显,显示出互联网在该人群中渗透速度较快。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上升空间有限。

职业结构

图6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35.34%,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比较历年数据,与网民年龄结构变化相对应,学生群体占比基本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

中国网民上网习惯向移动化发展

上网设备情况

图7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一直在下降,截止2012年9月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38.24%,仅略高于手机上网0.98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12月中国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将首次超过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规模,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操作系统情况

图8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对国内主流操作系统的统计分析,2012年第3季度Windows XP使用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操作系统的使用率来看,与第2季度环比,Windows 7系统呈现增长趋势,其他操作系统呈现相反趋势。

浏览器情况

图9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对国内主流浏览器的统计分析,2012年第3季度,IE6浏览器的使用率份额持续下降趋势,但仍占所有流量的26.5%,而IE8的使用率曾上升趋势,使用率达到31.54%。Safari、Chrome浏览器的使用率连续2个季度呈现增长趋势。

上网地点情况

图10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89.96%的网民在家里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与上季度相比保持相对稳定。26.71%的网民在网吧上网,这一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后,目前降幅有所放缓。

上网时长

图11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突破20小时增至20.1小时。一方面,网民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提升了网民的上网时长;另一方面,网民对一些传统互联网的应用深度不断提升,明显增加了使用时长,比如网络视频: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第3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其他如资讯门户、网上购物等网站类型的使用时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网民网上活动更加碎片化

图12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即时通信用户增速降缓,但继续保持中国网民第一大应用的领先地位。网络视频以及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幅明显,这几类应用在手机端的发展也较为迅速。特别是手机视频用户增长明显。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用户增长放缓。总得来说2012年第3季度中国网民网上活动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长尾现象愈发明显。

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增长强劲

图1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为250万,一个季度增长20万个,保持了从2010年年底开始的强劲增长势头。

中文互联网网站仍然是中小网站的天下

图14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日流量超过千万的大站只有65家,约占中文互联网网站数的0.003%。占中文互联网网站数99%以上的网站日流量都在1万及以下。这显示中文互联网碎片化严重,正是大量活跃的中小网站构成了中文互联网积极向上的生态环境。

中小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流

图15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网络购物规模持续稳定上升,企业电子商务仍旧占据了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对多数,特别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占据了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55.10%。这显示广大的中小企业才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基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巨大

图16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得益于中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对于流量旺盛的需求。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于2012年第3季度达到14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互联网广告已超过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图17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收入增长很快,已经于2012年第2季度超越报纸的广告收入,成为第二重要的媒体,互联网广告的高速发展为广告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销环境。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和电视广告收入的差距也将逐渐减少。互联网广告收入的高速增长说明了网络营销价值正在被广告主逐渐接受和认可,他们正把越来越多的预算投入到互联网广告行业。

中国网盟广告增长迅猛

图18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盟、综合门户、视频广告、网络社区收入市场规模正在开始蚕食搜索引擎广告的市场份额。其中网盟广告的增长势头迅猛,2012年第3季度市场规模已达20.1亿元。

网盟广告首次超过搜索成为电商第一流量来源

图19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网站外部流量来源统计,2012年第3季度中国电子商务流量主要外部渠道来源是网盟广告占36.32%,首次超过搜索引擎的35.65%。未来中国的电商看好搜索广告搜索的流量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网盟广告以其形式多样性将在未来中国电子商务流量来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中国互联网广告主行业分布TOP10

图20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0年第3季度互联网广告市场十大广告主行业分布中,IT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达36.23%,其次是汽车行业和服装服饰行业,比例分别为17.75%和10.02%。随着广告主对网络营销价值认知的增强,网络营销将为各个行业的广告主所接受,成为重要的媒体投放渠道。其中,服装服饰等对网络销售需求较高的行业快速发展,为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极强的驱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概括与展望

全球经济大环境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扶持等多方因素推动了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这些年我国互联网在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在网络带宽,互联网渗透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互联网网民规模发展开始进入平台期,同时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向移动化发展,网民的网上活动愈加碎片化。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广告。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仍然是中小企业和中小网站的天下。得益于中国中小企业对互联网服务的强劲需求,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在2012年第3季度达到了145.3亿元,连续第二季度超过报纸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广告媒体。互联网广告营收增长率一直高于电视和报纸,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年度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成为快速成长、实力强大的新媒体。随着中小企业对网络广告技术的熟悉和接受,性价比较高的网盟广告开始超过搜索引擎被广大中小企业和网站站长所喜爱,整体规模呈上升趋势,市场的前景巨大,预计未来网盟广告平台将会朝着“短,平,快”的方向迈进,即周期短,平台稳,结算快,从而更加紧密的和中小企业和中小站长结合,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法律声明

本报告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作任何商业目的。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及各运营商营收数据主要为本公司研究人员对行业搜索行为的调查,并采用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筛选,保证其有效性。本报告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然而,最新的报告显示,互联网用户现在已经开始将网络生活集中在社交网络(SNS)上,如Facebook、MySpace和Orkut等,在这些网站中分享他们的内容,而不是在那些功能单一的网站上分享内容,如Blogger、Flickr。

经过对互联网用户的四份调查(全球调查人数估计为6.25亿,相当于全球人数的三分之一),该公司发现,社交网络的使用频率正在上升。例如,76%的社交网络用户会上传照片,33%的用户会上传视频,而去年春天的报告中,这个百分比仅仅分别为45%和16.9%.

新报告还发现,社交网络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将近三分之二的互联网用户会花费时间来管理他们的网上个人资料。此外,96%的社会网络活跃用户会访问其朋友的网页。该研究公司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3月之间调查了38个国家的22729名活跃互联网用户,于是得到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份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分析报告。

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仍然是用户互联网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网络活动自去年以来也有了增长,大多数都是那些涉及社会网络的活动。

令人惊讶的是,唯一有所下降的网络活动竟是上传视频到视频共享网站。不过,观看视频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达到了83%的高普及率,与去年保持一致。但是,上传视频到社交网站的人数却有着明显的增长,从去年的16.9%到今年的33%。

博客似乎也已经达到了饱和点。该研究公司指出,71%的互联网用户会阅读博客,比去年只增加了1%。这似乎与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最近的报告相符合。Forrester Research指出,博客阅读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增长。

然而,最有趣的发现却是,社交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增长,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却停滞不前或有所下降。互联网用户仍然会共享照片和视频,也会写博客,但这些日子他们却倾向于在社交网站上进行这些活动。

社会网络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网络活动地了。三分之二的活跃互联网用户拥有网络档案,71.1%的用户会访问朋友的社交网络页面。如果只查看活跃的社交网络用户,而不是活跃的互联网用户,这个数字还会更高:96%的调查者已访问过朋友的网页。虽然这些数字只代表38个不同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这个数字在每个国家都有所增长,除了巴西和墨西哥。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讯)2月24日上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在武昌召开了关于《湖北省互联网省情报告》的新闻会。

据获悉,为了解湖北省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情况,2011年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湖北省互联网协会联合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湖北互联网省情调研,调研采用了网上问卷以及相关单位提供数据等方法,从而形成了湖北省首份有关互联网省情的《报告》。

报告显示:2011年湖北省网民总数达2129万人,增长率11.9%,网民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名第11位,规模居全国第七;参与调查的网民获取最新资讯的渠道中,电脑上网的比重最高,高达到91.35%,其次网民使用最多的是手机上网及手机报,约占41.41%;对于信息信任度的调查中显示,当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谣言时,约有22.86%的参与调查的湖北网民信任相关部门新闻发言人,相较于此,参与调查的网民更信任官方媒体采访报道(约占40.54%);近年来,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10月,全省电信公司移动电话用户增至652万人,相比2009年全年增长近101%;2011年作为湖北省政务微博大发展之年,腾讯平台湖北政务微博数量迅猛增长,根据腾讯?大楚网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10月底,腾讯微博平台共有438个实名认证的湖北政务微博,比2010年增长1804%;新浪平台湖北政务微博数量增长同样迅速,截至2011年10月底,新浪微博平台共有394个实名认证的湖北政务微博,约是2010年的26倍。

此次湖北省互联网省情调研共历时五个多月,报告内容从互联网基础资源、网民调查、移动互联网应用、湖北省移动通信市场、微博应用与发展以及网络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报告还针对网民的信息传播行为开展了问卷调查,从信息收、发两个维度呈现了网民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本次报告重点调研了湖北省网民信息传播行为以及政务微博发展情况,包含政务微博数量、政务微博构成以及机构和官员微博比较。

此次湖北省互联网省情调研尚属首次,报告调研得到的数据和研究结果,对相关单位、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具有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文/尹彦宏;编选:)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珍水屋”公司与世界报业联合会最近推出市场调查报告《数字时代的报业展望》,对报业行业的前景、广告商和广告客户的应对策略,做了分析。调研范围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部分调查研究包括了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和西班牙,共有4900名消费者参与了在线问卷调查和访谈。

报业市场的总体环境

报业正面临结构性改变的挑战,报纸的付费发行量从长期来看处于下降趋势,广告客户持续从报纸转向网络渠道和一些新的媒体形式。这些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而且结构性的改变正因为全球经济的衰退而恶化和加剧。

尽管从长期来看,在线媒体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印刷版报纸仍是报纸出版业收入的主要驱动者,这样的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今报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印刷媒体和其在线媒体的广告收入、报纸订阅和零售收入、以及付费在线浏览的收入。

印刷版报纸和报纸网站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国家各有不同,高度依赖于本国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程度。然而总的来说,2007年,调查范围内各国报业80%~97%的收入仍旧来源于印刷版报纸的销售和广告收入,比2003年的90%~99%有所下降。

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影响了报纸出版市场的前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普及都促进了新的在线媒体商业模式的引入,并创造了一个大的移动设备市场。对于那些依赖信息传递平台的报纸发行人来说,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率是带来不同机会的关键因素。

例如,荷兰的互联网使用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前列,这为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视频和数据创造了机会;而在加拿大,数据传输市场的供不应求被认为是妨碍移动技术迅速应用的主要因素;瑞士的报纸发行人最近才开始投资于在线网站的行动,因为这个国家有很强的印刷媒体传统;由于新的3G移动通讯技术的引入使用,德国人正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他们的手机上,这需要报纸发行人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提供手机在线内容。

作为技术发展的结果,新的设备、概念和媒体平台出现了,在过去的10年中,这明显改变了媒体间的竞争态势。像Google、YouTube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已经从这些发展中受益,并从传统媒体那里攫取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传统报纸媒体的运营商特别是报纸发行人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新技术并利用新技术为其赢利。

世界经济正进入大衰退。对于全球报业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减少了印刷版报纸的广告收入,大多数报纸发行人都认为这种状态到2011年之前很难改变。

报业的应对之策

全球报业市场规模在2009年将下降10.2%,并将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直到2013年。印刷版报纸的广告收入在2004~2007年间呈现了温和增长,但是伴随着经济衰退的恶化和读者、广告客户持续向在线媒体转移,印刷版报纸广告收入在2009~2013年间将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同时,在线广告在2004~2008年间,已有两位数的增长,尽管在2009年其经营预期将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前景很好。

几乎所有地区的报业经营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现在的经济形势暗淡的冲击,北美、欧洲等地的成熟的报业市场面临着更明显的发行量下降,特别是广告收入的下降。

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挽救经营形势的恶化。在一些国家,包括法国、荷兰和美国,报纸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发行量下滑造成的收入减少。对于一些美国报纸来说,报纸的需求非常具有弹性。欧洲和北美的窄众报纸和免费报纸在2004~2007年保持赢利,但是今后两年免费纸质报纸广告收入将减少。在一些国家,比如瑞典,周日版报纸仍旧保持赢利,一些发行人已经通过各种不同的订阅方式,成功地增加了发行量。英国有历史悠久的家庭投递模式,地方报刊经销商收取一定的投递费,把报纸送达订户家中。如今,一些英国报业集团正试图发展自己的家庭投递服务。《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已经开始了家庭直投服务,不过仅限于伦敦地区,以维持订户的忠诚度。

一些美国报纸已经不得不采取比较激进的方式来维持生存。《西雅图情报人》2009年3月印发了其最后一期,之后转型为互联网新闻的提供者。这一行动使报纸将雇员由165人缩减为20人。2009年2月份关闭的《落基山新闻》的雇员们,计划发起一个在线新闻出版物。这个网站将会提供一些免费新闻,用获得的广告收入覆盖一部分成本。付费读者需要以每月4.99美元的价格进行为期1年的订阅,订户将会收到更多的特稿,包括专栏、互动专题、手机版报纸等订户特别内容。很多其他的美国报纸,比如《费城问询者》和《明尼阿波利斯星论坛报》,正在进行组织机构重组,拥有《洛杉矶时报》等的芝加哥论坛报业公司,已经于2008年11月申请了破产保护。

地方报纸面临的问题在全球各不相同。比如,在美国和英国,这一领域被认为有很大的风险。近日有预测说,今后5年中,英国地方报纸的2万个工作岗位中有一半将会被裁员。然而在加拿大,地方报纸市场特别大,并且仍旧相对健康。

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的广告量都在下降,这导致大的成本削减和组织重构。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一些趋势,报业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仍在成长之中。比如在印度,2008年他们的经济相对发展比较顺利,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印度报业非常分散,并且地方化严重。印度有超过6万种注册报纸,分别以22种印度语言印刷。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报纸规模显示了稳定的增长,而且未来年份的前景看好。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报纸的发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几个被访问者指出,他们已经拿出了几个更加“绿色”的解决方案。报纸转向互联网将会减轻人们关于报纸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指责。这种指责尤其针对免费报纸,因为这种报纸造成了大量浪费,并产生垃圾。

“首选媒体”之争

在线调查的受访者被要求指出比较钟情于哪一种媒体来获得新闻和背景信息,以及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他们喜欢在报纸上读到的新闻内容的类型;也要求他们指出愿意为不同内容付费的意愿,包括在线和传统报纸,以及他们在读了关于商品的评论后,是否愿意从报纸网站购买商品和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互联网如今代表了受众用来收获新闻和背景信息的主要组合。关于人们每天花费在不同媒体上,用来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电视、互联网的免费内容、报纸上花费的时间最多。电视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媒体,每天平均收视时间为43分钟,大约是一期有背景信息和深度报道的晚间新闻节目的时长。报纸排名第二,每天花费33分钟。消费者花费在付费网络内容上的时间大约是平均每天20分钟,花费在免费互联网内容上的时间为每天15分钟。每天花费在杂志和广播上的平均时间不到10分钟。

然而,假如价格不作为受众选择媒体的考虑因素,并且如果他们的媒体选择被局限在报纸、互联网、电子墨水报纸和移动电话范围内,调查结果显示报纸将是新闻消费的第一选择。来自7个不同受访国家的69%的受访者认为报纸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29%选择互联网作为第一来源,其余2%选择电子报纸或者移动设备。

在接受调查的那些把忽略价格因素的报纸当作第一选择的人中,90%的人指出在线新闻来源将是他们新闻消费的第二选择。对传统报纸的选择在被调查的7个国家中相对一致。在这方面,美国是唯一的例外,只有53%的受访者认为报纸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美国的受访者中有43%的人把互联网作为新闻消费的首选。这比加拿大、英国和德国高10%,比荷兰和瑞典高20%。

这种在印刷媒体和在线媒体间的平衡说明了全球的报纸发行人需满足同时使用这两种媒体的大量受众的需求。具体到美国发行人,平衡这些需求的能力是在将来获得成功的关键。现在仅有2%的受访者把电子墨水技术的报纸或者移动终端作为新闻消费的首选,70%的受访者把移动终端作为其新闻消费的最末选择,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这些技术不熟悉和终端难以阅读,开发市场通常是艰难的。受访者选择传统报纸的3个主要的原因:深度报道、可快速阅读和易读。

深度报道是年长读者选择传统报纸的主要原因。那些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提到,互联网提供了新闻的快速浏览,但是视频的使用和为客户量身定制内容,也是他们选择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很有意思的是,视频内容给在线新闻赋予了电视媒体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被访问者没有提及关于接受实时新闻(包括重大突发新闻)的需求。

只有很少的受访者把电子墨水报纸和其他移动设备作为他们的替代报纸的第一选择,不将它们作为第一选择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之所以不把移动设备作为他们的第一选择,主要原因是不易阅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些移动设备不能达到他们的阅读目的。与包含报纸的所有内容有所区别,移动媒体头条或者突发新闻可能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这不在本次调查的范围之内。不将电子墨水报纸作为第一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这种媒体还不够熟悉。

这次消费者调查同时显示了受访者对于报纸内容类型的选择。根据调查,综合新闻是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报纸新闻内容的最大期待。

这些结果在7个受调查的国家中是一致的。年长的受访者对付费的高质量财经信息和体育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要超过年轻受访者。高学历受访者也比较偏爱财经信息。

对于性别差异的调查显示,男性更倾向于财经和体育内容,娱乐内容更受女性欢迎。超过半数的男性和女性同时偏好体育和娱乐内容。

付费意愿调查

此次消费者调查还包括他们对传统报纸、在线媒体、电子墨水报纸和移动设备等不同内容平台付费意愿的调查。“付费意愿”被定义为受访者为产品付费的最大数额。然而在这个数额之内,如果质量相当,他们将选择最便宜的可供使用的产品。

为了估计受访者的付费意愿,调查使用了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允许参与者在不同的新闻选择方面进行多选。总的结果是,如果传统报纸与互联网新闻的内容相同,参与者只愿意为高质量的互联网新闻付出相当于报纸的62%的价格。

有趣的是,对体育和财经内容感兴趣的消费者,更愿意为体育和财经内容的在线版付费。

如果把受访者对纸质报纸综合新闻的需求定为1,则那些钟情于财经内容的受访者中,有97%愿意为高质量的在线财经报纸付费;体育迷也很愿意为在线内容付费,如果把受访者对纸质报纸体育新闻的需求定为1,则那些热衷于体育内容的受访者中,有77%愿意为高质量的在线体育信息付费。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的2007-2008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正式在京,并第一时间通过《Netguide2008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的揭晓了2007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市场统计数据,并从广告主、公司、监测机构、互联网媒介与受众行为等多个维度对市场走向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网络广告细分四大阵营

DCCI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从2007年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占有率和未来一年的增长率来看,网络广告各细分领域呈现出综合门户广告、垂直和专业网站广告、游戏内置广告和社区广告、电子邮件营销四大阵营。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统计如下图: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各细分领域所占市场份额仍以综合门户为最大,比例为40.6%。综合门户以广告报价的提升、体育营销市场的全力竞逐、存量流量资源的深度挖掘、大客户案例营销能力的提升等措施,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分流压力巨大的2007年,继续保持着自身在广告媒介市场的主流地位。综合门户广告为金牛类市场,该市场业务成熟,增长速度相对减缓。该市场企业应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寻找新的增长点,以防止市场增长速度减缓的趋势,但是2008奥运将是门户广告的一大推动力。

垂直、专业网站广告已经在广告效果和对受众购买行为的影响力方面显现出较强竞争力,在网络广告市场中的相对份额增至25.9%。垂直&专业网站广告、联盟广告与开放的广告交易平台为明星类市场。联盟广告&广告交易平台2007年占网络广告市场相对份额只有13.8%,未来的2-3年联盟有望成为潜力类业务或是明星类业务,而关键在于中国网站联盟的诚信体系的构建以及网站联盟的流量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

游戏内置广告和社区广告在整体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中比例比较小,分别仅占市场份额的1%和5.4%。游戏内置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社区广告和分类与黄页广告为潜力类市场。该类市场机会大,前景好,但阻力也大,需要较大的投资才能进一步克服阻力,该类市场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同比前三强,电子邮件营销当前尚处于为补缺类市场。

三大搜索门户携手领跑

据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搜索门户、门户搜索、垂直搜索相互博弈,搜索门户依旧领先。其中:百度、谷歌和雅虎三大搜索门户为第一阵营,三者市场份额超过80%。在第一阵营中,百度和谷歌依然为中国搜索引擎的领先者,而前者仍以显著的市场地位领先于后者,目前来看,百度继续向社区化方向努力,谷歌本地化过程尚未彻底完成。围绕邮件、搜索和社区进行产品和业务整合的中国雅虎,2008年在搜索方面将继续处于补充地位,搜索中国雅虎系处于收缩状态。门户搜索引擎有进有退,能否跻身主流搜索服务尚待观察。而垂直搜索符合市场方向,但是实现大规模广告盈利尚需时间验证,得到用户、广告主认可为成功关键因素。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13-0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青少年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由此而引起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越来越突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为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4-6月对河南省4个省辖市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在每个省辖市确定1个县,每个县将中学按类型分为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对各层所有学校登记编号,每层随机抽取1~2所学校;学校确定之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班级一旦确定,该班所有学生参加调查。共调查学生8 316名,其中男生4 281名,女生4 035名;初中生3 305名,高中生5 011名。年龄在11~20岁。

1.2 方法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制定“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网络使用情况和网络成瘾是其中一部分调查内容。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班级教师不在调查现场,允许学生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予填写,并声明对学生填写内容严格保密,整个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Young[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确定网络成瘾行为:(1)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 根据Young 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运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上网情况 被调查的8 316名中学生的总上网报告率为54.7%(4 546/8 316)。男生上网率为66.2%(2 834/4 281),女生为42.4%(1 712/4 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07,P<0.01)。初中生上网报告率为42.9%(1 417/3 305),高中生上网报告率为62.4%(3 129/5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55,P<0.01)。不同年级学生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695,P<0.01)(表1)。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174,P<0.01),职业高中最高,普通初中最低(表2)。

2.2 长时间上网情况 农村中学生在过去7 d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 h的报告率为10.0%,2 h的报告率为5.1%,3 h的报告率为2.2%,4 h的报告率为2.7%。

2.3 上网目的 农村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普遍的是聊天,占61.1%,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8.6%,明显低于女生(65.2%)(χ2=19.954,P<0.01);多媒体娱乐占60.6%,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4%,明显低于女生(62.4%)(χ2=4.159,P<0.05);上网玩游戏的农村中学生占44.1%,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3%,明显高于女生(19.7%)(χ2=691.838,P<0.01)。在与学习有关的上网行为中,通过上网浏览新闻或其他信息的中学生占34.7%,查阅学习资料的中学生占24.6%;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下载软件、参加BBS论坛的中学生分别占12.9%,11.3%和7.0%;有其他目的的中学生占9.2%。

2.4 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3%,男生为17.1%,女生为5.2%,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293.799,P<0.01);初中生为9.4%,高中生为12.5%,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χ2=18.540,P<0.01)。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5%,男生为2.6%,女生为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67.530,P<0.01);初中生为1.9%,高中生为1.3%,初中生报告率明显高于高中生(χ2=4.104,P<0.05)。

2.5 网络成瘾行为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学习成绩好者的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6.5%,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者为7.5%,学习成绩中等者为8.1%,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者为15.7%,学习成绩差者为26.5%。网络成瘾行为和学生学习成绩有负相关趋势。

2.6 家庭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核心家庭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0.8%,非核心家庭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0,P<0.01)。

2.7 住宿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在校寄宿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报告率为10.2%,走读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报告率为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5,P<0.01)。在校寄宿学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0.3%,走读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 P<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的上网报告率为54.7%,低于河南省城市中学生(76.2%)和其他城市中学生[3-4],可能是由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低于城市所致。但是,根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增长51%,增速超过城镇[5]。

农村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多的是聊天(61.1%)、其次是多媒体娱乐(60.6%)和玩游戏(44.1%),男生嗜好上网玩游戏,女生迷恋于聊天与娱乐,此结果与其他报道类似[6-8]。农村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与城市中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课余活动相对较少,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本次调查在评价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方面采用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2项指标来描述,能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群体中发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特征。学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虽然仅为1.5%,但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高达11.3%,并且大多数成瘾指标的发生比例都较高,说明网络成瘾行为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危害不容忽视。

无论上网率还是网络成瘾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女生个性差异有关[9-10];网络成瘾行为已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非核心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的中学生;非在校住宿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在校住宿的中学生[11-13]。

目前,尽管农村中学生的上网率低于城市中学生,但随着农村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学生上网行为将迅速增加,由此而带来的网络成瘾问题将会显著增加。如何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是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重视不良网络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根据其特点,对中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2] YOUNG KS.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 Addition to the Internet: 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 Psychol Rep,1996,79(3 pt 1):899-902.

[3] 梁振山,何健,杨汴生,等.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699-700.

[4] 谢雯,方东玲,李晓驷,等.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5-207.

[5]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upload files/doc/2007/7/18/113843.doc[2007-07-18].

[6] 江光荣,胡姝婧,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7] 刘辉,方群,孙照平.江苏省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校医,2006,20(4):346-348.

[8] 刘梅艳,苏玲.2005年福州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29-330.

[9] 姚应水,高尘,周访华,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4-846.

[10]章容华,陈卫平,祝一虹,等.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16-618.

[11]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9-280.

[12]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9-144.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尽管目前还是如此的强大,中国的电视广告从一直稳坐的行业头把交椅有可能开始动摇,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近日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广告花费总量达3120亿元人民币(不含互联网和新媒体),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9%,低于GDP11.4%的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低增幅。其中,杂志、电台广告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报纸广告下滑局面也没有出现转机。

尽管电视媒体以12%的增幅依旧保持传统传媒的领先地位,占据国内广告市场近八成份额,但与新媒体相比较,已显疲态,2007年互联网广告实现48%的增长,总量达116亿元人民币。

如日中天

自1980年以来,电视广告基本上保持了强劲上升的势头,唯一一次市场份额下跌出现在2001年,主要还是受互联网泡沫破裂资本市场不景气所致。目前,无论从广告市场份额,还是从覆盖率、到达率上看,电视广告一家独大的现状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总部位于欧洲的知名媒体投放公司――实力集团认为,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尤其重要。该集团管理经理乔纳森・巴纳德表示,“在那儿(发展中国家),电视广告是最短的时间里将品牌传达至尽可能多受众的最好途径。”

德国广告经济中央协会日前在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电视广告以81%的比例占绝对统治地位,而报纸广告只占了17%。剩余的2%由户外广告、海报广告、大众刊物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瓜分。

在广告收入的媒体结构方面,中国显示出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布局。美国的电视广告收入虽然占所有媒体的第一位(占38%),但与第二位的报纸广告(27%)相差不太多。日本的结构与之类似。而英国结构则是颠倒的,报纸以34%占第一位,电视以28%居第二,第三位是大众刊物(13%)。

2007年,中国电视广告的花费占比接近80%,对比近三年同期的媒体广告花费份额,电视所占份额逐年增加,与报纸出现了此消彼涨的局面;杂志、电台的份额变化不大;户外广告花费份额稍有减少。

目前,无论从广告播出的频次还是时长(或面积)的增长幅度来看,同样也是只有电视广告能够保持增长;报纸、杂志连续两年出现同期负增长;电台与户外广告市场的2007年同期增长也都为负增长,尤其是户外广告的频次增长由2006年同期的49%降为-2%。

CTR对全国36个城市受众调查的各类媒体的日到达率数据看,受众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是电视。电视依然处在覆盖率最高的位置,而且又有小幅提升,作为第一媒体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份额逐年下滑

尽管如此,种种迹象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

英国《金融时报》1月18日报道,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2006年达到顶峰,2007年起开始回落,并有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实力传播的研究证实了上述推测。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2005年达到37.7%,2006年摸高到37.9%,但到2007年会回调到37.8%,此后将逐年小幅下跌。

个中缘由复杂,从电视自身看,受限于线性播放和互动性差等先天劣势,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其魅力开始下降。

雅虎搜索引擎营销部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搜索引擎的信赖度超过电视广告,对搜索引擎的依赖高于杂志、报纸和电视广告等其他传统媒体。大学生们认为搜索引擎是最佳信息源,信息相关度高,信息值得信赖。

全球第一大广告集团奥姆尼康旗下BBDO广告公司最近发表了一项报告也揭示了电视地位的下滑。该报告认为当今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没有电视的生活,而不能没有手机或电脑。报告显示,15个国家近3000位消费者在回答最想拥有的无线设备时,45%的人选择家用电脑,31%的人选择手机,只有12%的人选择了电视。在中国,这样的比例更是分别达到了61%、30%和4%。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统计,最近四年来,中国35岁以下青少年受众的收视时间大幅度减少。不同地区观众收视的总趋势是,经济越发达,收视时间越少。在多媒介、多频道时代,受众正成为越来越稀缺的战略资源。

电视正在失去一些年轻人的青睐。而当前的数字化电视浪潮可能会更加快了这一进程。在中国,数字电视的覆盖发展计划非常迅速,2008年有望达到全国3000万户,并于2015年在全国实现电视数字化。

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数字化新媒体革命,使得电视作为权威媒体平台的地位开始动摇。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准确的分众定位、良好的互动性,不断挤占传统媒体市场份额,以传统媒体6倍的速度成长。有鉴于此,一些西方人士纷纷预言:电视广告黄金时代快要过去。

进入数字电视时代,数字压缩化技术使频道可增至500个,因此,每频道的收视也会因分散而下降,再难有一个频道占有大部分收视率的情形出现,广告的成本也可能因此整体提高。其次,数字电视的收入来源更多样化,广告的作用对电视台来说更少。

以欧洲数字电视举例,有不同类型的互动式广告,比如电视购物、游戏、比赛等,基本上电视数字化后,更扩大了互动平台的作用,因此收入也扩大了,同时减少对广告的依赖。

当然,广告商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正在发生:广告可能被跳过或高速搜索过。除了现场直播或实时观看,即如果观看的栏目是重播或按自己时间所选择,那么,广告是可以跳过的。

实力集团最新的一份关于广告消费的研究报告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于2007年开始逐渐向互联网广告流失。报告特别指出,下跌幅度虽然不会很大,但意义却非同寻常。

最有力的竞争者

在电视广告的诸多竞争者中,互联网无疑将成为电视广告最有力的竞争者。

据报道,2007年全球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8.2%,并将于2008年超过广播广告收入,成为仅次于电视和报纸的第三大广告媒体。实力传播预计,2006年到2009年间,全球互联网广告增长速度是传统媒体的6倍,互联网广告收入占广告市场份额将从5.8%提高到8.7%,并在今后十年内达到两位数。

CTR央视研究的报告显示,楼宇电视和互联网已成为广告主最为倚重和认可的两大新媒体平台。而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中国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调查》表明,2006年,楼宇液晶电视的媒体接触率已达到51%,超过了广播、杂志等媒体形态。

互联网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最为严重。易观国际研究表明,过去四年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保持了6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宽带网络普及,今后五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网络广告收入将达到270亿元左右,保持39.5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届时,其广告收入的数额将大于杂志、户外和广播广告收入的总和。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互联网广告的迅猛增长主要拜赐于其自身四大优势:一是精准定位式的广告,二是广告向视频化方向发展,三是广告交换和广告联盟和CPA(按照行动效果付费)相结合,四是网络游戏中的植入式广告。

目前互联网的广告形式主要有固定位置广告、关键字搜索广告和其他多媒体广告(包括富媒体广告、固定文字链接、分类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视频广告等)三类。其中,固定位置广告主要针对大中型公司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营销,所占比重最高在45%左右;关键字搜索广告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市场,最近几年增长最为快速,目前所占比重在30%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可能赶超固定位置广告;其他多媒体广告所占比重在10%左右,其中未来最有前景的是社区、博客、视频广告。

目前,我国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份额不到3%,同期美国互联网广告占广告总体规模的比重接近10%,英国达到16.6%。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Netguide2008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数已达2.1亿,预计2008年底这一数字将达2.85亿。报告认为,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2008年奥运会的强势拉动,以及传统行业广告主对网络营销重视程度的提高,预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21.7亿元,增幅达58.5%。

未来,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广告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广告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替代。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内,互联网广告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

电视自救

为适应数字化平台切换和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电视机构掀起一场自救运动:纷纷改变原先的商业模式,以保持对广告商的持续吸引力。

2007年末,由现代广告杂志社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共同完成的《2007年度中国广告业生态调查报告》认为,电视媒体放低姿态,向网络媒体取长补短,开始从“带着受众玩”转向“陪着受众玩”。

报告还指出,在很多电视媒体的报道和节目中,开始模仿网络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让受众充分参与到报道和节目中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广告主能在互动中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以内容制作方和播出平台为中心的既有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电视媒体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内容方、平台方及硬件设计商则退居其次,以服务消费者为己任。显然,该模式是对新电视广告年代的配合:由于受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广告商也得作出相应改动,把新广告形式创意融入新的商业模式之中。

事实上,借助于活动营销创造契机来建立电视台与广告主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已经成为电视台在广告经营上推陈出新的主要方略。这种与常规的插播式广告迥然不同的植入式广告,不仅在各类活动中大显身手,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节目中,各大电视台都在努力发掘这样一种创新资源。

冠名广告、特约播出广告、栏目结尾鸣谢字幕等广告在如今的荧屏上早已屡见不鲜,它们都给电视台创造了巨大的广告价值。不过,电视台挖掘特殊广告形式的胃口远不止于此,新近出现的电视剧下集预告广告便是一例,而频道合作伙伴、频道呼号、角标、剧情互动、有奖收视等眼下也大行其道。

此类植入式广告强调广告与节目的融合,节目的个性及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可以直接投射到企业品牌身上,而且广告的收视率完全等同于节目的收视率,并更容易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观众对广告的心理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