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纪律

1.迟到(以班级规定时间或铃声为准) (扣2分)

2.午休外出或影响他人休息 (扣2分)

3.自习课说话(扣2分)

4.上课小动作,如讲话,梳头,照镜子,吃零食,看不相关书籍等(扣2分)

5.课间在班内或走廊打闹(扣2分)

6.老师点名批评者 (扣2分)

7.教室玩手机(没收并扣2分)

8.自习课乱下位者或换位者(扣2分)

9.未按班级要求穿校服者(扣2分)

10.班干管纪律不服从或起哄者(扣2分)

11.未假缺席晨跑(扣2分)

12.重大违纪者一人次扣5分并接受学校和班级处罚,如:打架,翻墙上网,顶撞教师等。

二、学习

1.作业未完成者(扣2分)

2.作业完成质量不好者(扣1分)

3.老师点名表扬者(加2分)

4.课堂举手发言者(加2分)

三、卫生

1.个人地面不清洁(扣1分)

2.卫生值日打扫不干净者(扣1分)

3.集体大扫除未参加者(包括教室和寝室)(扣2分)

四、班级建设

1.班级建设出创意者 (班委通过采纳加3分)

2.破坏公共财物者(照价赔偿并扣2分)

3.做了好人好事,被班级或学校表扬者 (加2分)

4.班会主动发言或主持者 (加2分)

5.班级内活动竞赛获奖者(依具体情况加分)

备注:

1.本量化既算个人分数也计入小组总分。每周六班会公布得分情况,一周一小结,评出周最佳小组,四周按小组总分评一次月最佳小组(每位成员发一定奖品)。

2.一周内各方面考核扣分达到8分者或连续两周扣分较多者,电话通知家长交流,并给予班级处分,转变态度不好者,家长到校交流;

3.一周内未扣分者升一星级,一周内扣分达5分者降一星级,一周内未扣分且奖分达10分者升两星级。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分组管理教学;前景;利弊;国内外的教育经验;自己总结;设计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98-01

随着教程改革,各种教学模式逐渐开始被试用。求知欲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如是说。教师仿佛成了一块试验田,由“科学家”在上面实验着他们的新成果。百家争鸣的局面使班级教学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气氛中,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好的举措。班级分组管理是其中一个庞大的系统。这种模式为大多数教师,学生所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是班级分组管理在高中这个跨入高一等学府的时期又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和采用,我们这些教育者又该如何运用呢?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特有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缓和学生兴趣主导与老师教育辅导的分配,平衡好小组评价制度,减少小组成员之间的摩擦与矛盾等。

一、平衡差异,把差异转变为一种优势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我们进行小组合作的不利同时也是优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好好把握其内在的联系,转不利为有利。卢姆在其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明确表示,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逐渐缩小学生在业已存在的差异,他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和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相近,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条件都趋于极大地改善、达到某种理想境界的情况下,学校中的个别差异就应接近消失。这并不意味着要消除学生整体差异,而是指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使大部分学生找到自我,解放自我才有可能提升自我。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认识到合作在学习还有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分组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求这个手段我们们可以取得多么大的成就。而是应该看在这个制度进行的过程中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什么,学习到什么。培养的是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单单是学习成绩一方面而已。

合作,讲究的是求同存异,每个人都想以自己为中心,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也许当“军师”,也许是个实践者,也许是个出色的外交家等等。要在合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好的潜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和锻炼。

三、探究过程中,学生固然是主导,但教师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上探索。

因为高中生的价值观体系并不完善,在处理一些问题时难免会产生过激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必须出来指导学生以免学生的思想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四、需要老师注意的:分组教学并不是对学生差别对待,而是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包括任务的分配和进行。不能偏离以每个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变相的进行学习成绩优异生和差生的区别对待。这样的做法不仅偏离了我们预先设计的理念,而且是不应该采取的。在学生的心中会造成心理落差,对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造成阴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使学生在分组学习中迷失自我。这点是教学的大忌,必须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当前分组教学模式虽然已被启动,但是仍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在进行分组教学时间的同时要总结经验教训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分组教学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它的伟大魅力。

在这条道路上,也许我们会面临很多突发的状况,但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教学方案的不足,才能使我们及时改正。在这条路上才能越走越远,才能更好的发挥分组教学管理的优势,跟好的教导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树立学生得自信心和求知勇气。

参考文献:

[1] 匡亚明著.孔子评传.

[2]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3] 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

[4] 维果茨基.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1999.

[5] 徐辉,徐仲林撰写.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6] 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7] 周渝毅.非常教师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F. J. Stephenson 主编.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生管理 奖励制度 高职院校

随着每年大学生源的逐渐减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正在普遍下降,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虽然每个院校都制订了学生管理的相关条例,对每个学生都进行量化考核,但真正的效果甚微。以我校为例,大一上学期学生由于刚入校,对学校和老师的情况不熟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上课和晚自习不讲话、不旷课,能够积极参与校内各项活动。但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学生受到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思想松懈,开始出现旷课、不参加活动等现象,到了大二以后,这些现象就普遍存在。那么,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如何利用奖励制度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要原因

出现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思想松懈。目前高职学生“混文凭”的思想比较严重,学习不需要认真对待,期末能过关就行,不需要考虑是否能获奖学金,是否能入党,毕业后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2)以自我为中心,对学校中的任何事情漠不关心,整天沉浸于打游戏、谈恋爱;(3)考勤制度存在问题。晚自习和活动大多数是学术会的学生干部点名统计出勤情况,对普通学生的约束力不大,有的时候甚至出现利用老乡关系,要求学生干部“照顾”的情况。还有晚自习和白天的课程不能同等对待,白天的课程有任课老师点名,出勤情况往往被统计到该课程的平时成绩中,所以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约束力,而晚自习和活动的出勤,只是作为学生的量化考核,在奖学金的评定和个人荣誉的评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4)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对学术报告和知识性强的活动如知识竞赛不感兴趣,出勤率偏低。

2 解决办法

笔者认为,应该采用量化考核与奖励制度相结合的形式,而且要加大物质奖励的范围和力度,毕竟精神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授予荣誉称号以及入党,对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已经不起作用了,他们认为有无这些精神奖励对于日后的就业作用不大。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仍要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但其作用只是对班级内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评优的一个依据,这部分学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对于班上大部分的普通学生,按照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的条例,根据实际情况在班级内部进一步细化,每一种情况分别换算成加减的分数,每学期期末进行操行考核分的统计,在对已经获得荣誉的学生除外的情况下,对普通学生进行排名,排名在前列的学生班级内部给予物质奖励,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稳定晚自习的秩序,进一步提高本班学生参加院系活动的积极性。以本班为例,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每天两名班委值班,值日班委每天情况反映给副班长,副班长酌情加减操行分,细则如下:

每名学生基本分为90分,按下列条例违纪行为进行扣分,获奖进行加分。

豍值日班委提醒两次后还讲话者,扣2分;

豎无故迟到或早退扣5分;

豏晚自习睡觉扣2分;

豐上课手机铃声响起扣1分;

豑晚自习戴耳机听音乐扣2分;

豒晚自习上课无故打电话超过三次扣1分;

豓无故缺席一次学校活动扣5分;

豔无故旷课(包括晚自习)一次扣10分;

豖在教室等公共场合乱丢垃圾一次扣5分;

豗晚自习带电脑到教室一次扣2分;

豘晚自习玩手机一次扣2分;

豙晚自习看与学习无关的报纸、杂志、书籍一次扣2分;

豛参加系部活动获得第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1分;

豜参加校级活动获得第一名得8分,第二名得5分,第三名得3分;

豝参加市级及其以上活动获得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8分,第三名得5分。

(2)班长准备一本备忘录作为每位同学的成长档案,此档案记载每位同学的晚自习情况,平常学习情况,参加院系活动的积极性及所获得的荣誉,并按照上述条例进行打分,此记录将作为学期末班主任给各位同学打操行分的最主要依据,操行考核分排名前十名分别给予现金10~100元不等。

(3)凡在院系举行的比赛及活动中取得成绩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予以现金奖励。

系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0、15、10元;

校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30、20、15元;

市及以上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50、40、30元。

(4)凡在学生会获得个人称号(如优秀干事,先进个人等)的同学奖励20元,在系部获得个人称号(如优秀干事,先进个人等)的同学奖励50元,获得校级个人称号(如三好学生等)的同学奖励100元。

(5)期末所有获得荣誉的同学凭证书复印件到生活委员那领取奖金,生活委员同时做好登记汇总工作。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中职学生;班级管理;管理理念;集体意识

1前言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应该摒弃陈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重视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实施集体意识和优秀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培养,进而打造更高质量的班集体。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中职班主任应该思考怎样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在公平公正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鼓励中职学生参与班级活动,更好地成长。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先进性,也有利于收获更高层面的班级管理效果。

2班主任应该尊重中职学生的主体性,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研究指出,班级管理效果会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班集体的组建质量,班主任应该了解怎样开展更高层面的班级管理,通过班级管理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学习意识。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知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和中职学生的角色定位———自己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成长规律。本文认为,班主任应该尊重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成长需求,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集体生活,给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的力量。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思考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中职学生表现出的成长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和目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开展各种班级活动,都应该尊重中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高水准的管理方案。同时,班主任应该改变以往以批评教育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重视和中职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和情感互动,进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态度。班主任应围绕中职学生呈现出的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具体成长情况和管理问题,采用平等互动的方式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学生投入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中。

3重视指导班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建立班级制度

中职学生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希望他人能尊重自己的个性和成长需求,不喜欢被他人告诉应该怎样做或者什么是不正确的。基于这样的性格特点和需求,班主任应该重视指导班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公平公正原则下建立班级制度。第一,班主任应该尊重和理解中职学生和家长,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以利于开展更高层面的班级管理工作。这样可以给班级管理注入更多的力量,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思考怎样给中职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思想指导和行为引导,与家长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成长。第二,通过自我管理提高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1]。基于中职学生的课程基础和思维认知能力制定班级管理方案和准则,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自主性和成效。第三,在公平公正原则的指导下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分析班级管理的重点和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班级学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和执行方案,这样可以强化班级管理质量。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管理工作,班主任能提高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效果,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管理效率的稳定提高。

4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通过奖惩和双向引导的方式提高中职学生的集体意识

班级管理效果会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班集体的组建质量,而班主任的综合素养会影响学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应该从这些方面对班级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奖惩和双向引导的方式提高中职学生的集体意识。首先,班主任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给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班主任应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对管理方案和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班主任也需要学习和运用心理领域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中职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最终质量[2]。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能力培养模式,给班级管理注入更多力量。其次,班主任需要建立奖惩制度,通过双向引导强化中职学生的集体意识。根据具体管理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且学习态度端正的中职学生进行奖励,对行为欠妥的中职学生进行适当惩罚,以调动中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班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推动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示中职学生的个人风采。

5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高水准的班级管理,提高中职学生的主动性

在素质教育指导下,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应该摒弃陈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优秀价值取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动力,班主任和中职学生可以借助多种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或是解决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渐提高中职学生的能动性。班主任可以创设班级微信公众号,开展智慧班级服务。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学生表现出的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和分类,根据调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然后借助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推送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主题交流和思想观念的互动,增加自身和中职学生之间的沟通[3]。例如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态度。班主任还可以运用其他社交平台和班级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师生交流的有效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形式。例如借助QQ和微博等平台和中职学生进行交流,公布班级管理信息或是活动公告,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知程度。班主任也可以通过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观察中职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是成长困惑,通过平等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班主任能开展更高层面的班级管理,在提高中职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主动性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实效。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重要性 管理质量

一、前言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班级管理的参与人员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受益者;班级管理内容繁多,包括对各种资源的管理,而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动态的过程,但是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日常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而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对情感、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都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提高和完善,这就凸显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班级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提高学生对自我情感和情绪的把握和控制,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正在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知识的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能够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种教学资源,能够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班级管理质量的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三、班级管理质量提升途径

1.提高管理管理的重视程度

班级管理的开展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开展关节比较多,管理内容繁多,因此系统、复杂、长期的班级管理需要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程度与班级管理的质量具有明显的正比关系,班级管理的物质资源、制度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都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领导重视程度高,会在规章制度等政策性资源上支持班级管理的开展,会在经费投入等素质资源上支持班级管理的开展,会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人力资源上支持班级管理的开展,反之,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则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开展和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改变领导“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的状况,让领导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对班级管理的认识的科学性,为班级管理的开展提供多方面的人员支持。

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影响班级管理质量的因素有许多,而班级管理的复杂性、长期性更是对制度完善化、科学化提出了要求。班级管理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需要对多种事物进行管理,需要应对和处理多种突发事件,没有完善规章制度的保障是很难开展的。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对教育主导者进行规范和要求,要求教育主导者积极的配合班级管理的开展;其次要对教育主体进行规范和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再次要对事务和事故的处理进行详细的规定,为班级管理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依据;另外还要对因社会支持人员引起的各种事务进行解释。管理制度要明晰、详细、科学、合理,要人性化、实效化,要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3.形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管理人员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是实施者,他们对班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班级管理人员主要是班主任,而班主任是由某一科目的任课教师兼职的。也就是说班级管理人员既要进行科目的教学,又要进行班级管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不利于保证班级管理的质量。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必须促使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促进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只担任班级管理工作,能够认真的、积极的投身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时间的保证、人员的保证,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对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健全学生信息了解机制

学生是班级管理中重要的对象因素,也是班级管理的受益者,班级管理的工作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开展的,所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信息是班级管理的前提。访谈中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数是由于对学生信息不了解造成的,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信息是随着不同地域学生、不同年级学生、不同性别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必须掌握好学生的各方面信息才能够针对性的进行班级管理,如果只是采取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模式,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班级管理中可以成立由班级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等组成的信息了解机制。班级管理人员可以从任课教师那里了解学生信息,可以从学生干部那里了解学生信息,可以从学生信息员那里了解学生信息,这种多层信息了解机制能够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客观性,有效的促进班级管理的开展。

5.完善班级管理人员队伍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影响班级管理开展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必须有完善的管理队伍为支撑和保障。研究中发现,目前管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上不足、学历上不高、专业上不强、性别上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不情愿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开展。加强班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增加管理人员数量,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学校工作的实际,配以足够数量的班级管理人员,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以促进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班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班级管理的新知识、新理念,积极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保证班级管理良好的开展;再次要优化管理人员的性别结构,要根据学生的男女比例优化管理人员的性别比例;最后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的教育,保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6.获得班级管理的社会支持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还要获得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尤其要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由于目前家庭结构多位三口之家,家长对学生的溺爱程度逐渐增加,而学生由于长期的受到家长的保护则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而改正不良习惯的过程可能存在批评教育等形式,因此必须获得家长的支持。只有在家长的支持下,管理人员才能够将科学的管理付诸实施,才能够保证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教育过程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高度重视班级管理,并通过采用提高管理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健全学生信息了解机制,完善班级管理人员队伍,获得班级管理的社会支持等途径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 班级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6-01

高校班级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其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教改的实行,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改实施后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素质文化水平不一,个性发展千差万别。面对这种形式辅导员如何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

1.1辅导员班级管理思想落后

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与以往学生大大不同,因此以往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但是很多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效果很差。尤其是现阶段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极为前卫和新潮,对刻板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屑一顾,因此现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管理效果。

1.2高校班级学生集体意识感差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极大的扩大了高校班级的班额,这本身就大大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此外,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严厉的班级管理之后,对自由更为向往,自主意识很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较差,如同一盘散沙,辅导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1.3班级制度难以深入人心

高校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己认识明确、心智基本成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道德观念,世界观基本形成,对外界事物有自己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加上高校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多且自由,学生多用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班级管理制度不能深入人心,如同摆设。

1.4班级干部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比于初高中的班级干部,高校的班级干部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很少。此外一些班级干部班级管理意识很差,不能有效的行使其职能;另外一些学生不满于班级干部的管理,也无视其存在。

2.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处理办法

固然,现阶段高校存在的班级管理危机严重影响着高校极其学生的发展。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我国高校发展及学生思想的进步,因此必须对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自身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2.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想要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认识水平、班级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先进思想及理念的学习。此外可以建立先进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并定期组织各高校辅导员到示范基地参观访问。

2.2扩大辅导员队伍

现阶段各高校学生数量很多,但是辅导员却很少,有的学校一个系、几个班级只有一个辅导员。这种形式必然决定了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地下。面对这种现状各高校应该扩大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此外也可以将院系的专业教师组成学生工作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几个学生的管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升高校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

2.3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高校班级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高校必须针对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学生犯错误时必须采取处罚措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4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也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极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高校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提升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包括班风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卫生环境建设、学习习惯培养等一系列班级文化现象。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当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国家教育机构、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促进高校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如何帮助高中生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构建和谐集体等问题,成为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大部分高中教育中班级管理问题并未引起高度重视,高中生群体生理、心理问题不断出现。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日常龃龉更是不断。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参与率低,逃课旷课,抄袭作弊事件高发等,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班级管理是高中生外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如何完善这第一道防线?本研究立足于高中教育存在的具体??题,从个人、班级管理者等微观角度提出以下几点管理建议。

一、问题分析

(一)高中生自身心理因素影响。由于国内对儿童教育偏向于“圈养式”,大多数孩子从小便是由父母操持生活事宜,包括学习上。由此孩子在心理上缺乏自立想法及独立能力。高中教育高压骤降,有些学生由于其性格偏向开朗,能够通过转移注意力以适应环境。但有些学生性格较为阴郁的,称之为“抑郁型人群”。此类人群在遇到小小挫折时就表现出极大的恐惧感及失败感,极其情绪化但一般不会将情绪轻易流露,由此造成心理严重不健康,表现为不愿参加班级活动,消极与人交流,容易产生自杀的倾向。

(二)班级制度不够完善。当前不少的高中班级管理制度多表现为形式化,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活管理关注度不够。班主任年轻化,往往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也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班干部忙碌于学习,无暇做到周到全面的监督管理;由此产生班级管理漏洞。此外,对学生逃课,作业不交,抄袭,作弊情况的检查、处理结果未及时公布,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使得部分相关人员管理随意性严重,班级管理流于形式;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包庇的现象,侥幸心理日益加剧。

(三)班级活动少。班级活动参与率低,除去之前分析的学生自身心理原因及较重的学习压力,大部分源于班级决策、组织上的失误。活动创新性低,时间安排不合理,通知不及时等等,此类问题大多由于组织者考虑失误、怠于工作造成的。此外,缺乏对不合理缺席情况,组织者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破窗效应”产生,对班级活动参与率有较大的消极影响。再者,就是学校不够重视课外活动、班级活动,怕出安全事故、怕承担责任,所以表现出消极对待的反应。

(四)控制力度不足。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惯,行事难免有所纰漏。正因此,班级管理才显得格外重要。在营利组织中,雇主以工资、奖金为杠杆,控制协调雇员关系,但班级异于工作组织。班级中负责管理的相关学生并没有其他同学所没有的地位落差,由此对班级的控制力度是比较微弱的。此外,高中生已逐渐拥有个人想法,对班级管理的控制力提出了抵触与挑战。

(五)班级文化不牢固。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班级活动的组织、班级氛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班级活动的态度。班级文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班主任及核心班干部(如班长)个人性格、喜爱偏好的影响。班主任关注度低、核心班干部选取失误、缺乏及时巩固维护等原因都会造成班级文化缺失或走偏。由于班级的人员规模较小,班级文化的确立相对更加容易。但若出现较为频繁的班干部的替换无疑是对班级文化极大的冲击。

二、解决方案

(一)加大人力投入。第一,适当增加学校管理者班级管理力度,使其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有效管理班主任、班级。第二,需要加强对班主任培训,及时更新其知识储备,与现代教育步伐保持一致。第三,实行奖惩工薪制度,要求班主任薪酬与学生优秀率、升学率等数据相挂钩,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班级可视化管理制度。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公开透明、可视化,让学生清晰可感地了解班级制度。针对班级组织相对宽松的特性,制度的确立要做到宽泛与严格的统一。在坚持首要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协调各方意见后确定制度具体内容。第一,明确底线。直接列示何种行为是禁止的,何种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例如夜不归宿、旷课外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查明立即作出严肃处理。第二,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部分可做弹性处理。充分考虑高中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对部分违规事件弹性处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三,制度可视化。将确立好的制度及时整理公布,确保学生理解清楚。第四,加强对班干部的监督。有效的监督可以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共同管理班级的同时,激励班干部认真负责处理班级事宜。

(三)加强班级管理者培训。加强对班级管理者即班干部的培训是完善班级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选择班干部到学校培训,加强班级管理者的危机感与责任感。第一,民意投票与事后协调相结合。在选举班级管理者时,考虑其能力、性格及其班级组织参与情况,综合同学、班主任等各方意见。第二,加强班级管理者之间信息交换机制。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及时有效告知对方当下的班级任务及执行进程。在对外信息时保持一致口径,增强班委信服力。第三,加强班委心理培训。班委是班级形象的代表,是深入班级个人的主通道。把握好班委的心理培训,以点带线,实现班级心理健康全覆盖。

(四)构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一定程度上是班级学生的一致选择,是全体成员的动力源泉与规范标准。要充分考虑班级整体性格中的积极成分,做到“因地制宜”。第一,确定基调,选出代表。由班主任初步了解班级整体性格趋向后,在班委候选人中选出较为符合班级文化基调的核心管理者。第二,适时强调、维护。可通过设计班服、口号等手段,提升班级文化的可感度。集体活动时加强班级文化互动,加深学生理解。第三,增强开放性,避免僵化。注意班级文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面对任务时灵活机变,切勿“闭关锁国”。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校 班级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Class Management Innovation on the Horizon under Human Management

WANG Y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225)

Abstract Class is the basic unit of the school, i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 carrier to promote students to gain knowledge, improve themselves. College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deepen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today,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ideas for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people, from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tools, the management model proposed humble opin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related work.

Key words college; class management; innovation

1 高校人本班级管理理念实质

人本管理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其管理核心是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被管理者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它体现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组织文化等多种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深刻凸显了人性的重要性,着重突出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和第一财富。换言之,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关心人,不断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以及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一切管理活动。基于此,高校班级人本管理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依靠人——班级管理的全新管理理念;二是,尊重人——班级管理的最低行为标准;三是,凝聚人——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转保证;四是,发展人——班级管理的终极管理目标。理解把握高校班级人本管理的实质应从下述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就班级学生本体而言,首先在于学生对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充分认识,对人性的强烈自我呼唤,实现由管理活动中的“受动者”向“管理主体”转变。

2 人本管理视域下高校班级管理的创新

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思想观念是班级管理有效运转的基石。班级管理只有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才能步入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因此,班级辅导员除了要掌握班级管理基本原理以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深入认识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尤其是对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肯定,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注重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被动受管、被动受教转化为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从而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同样也具有主体性。因而,辅导员在具体的实践中,对学生的引导应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时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2.2 构建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构建是一项艰巨而常抓不懈的工作。首先,班级制度的建立。应坚持民主原则,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参与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制度,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遵守,也才能更好地批评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一切现象。其次,班级管理制度要确保全面、科学。管理制度作为行为调控的依据,应当是完善的,并涵盖班级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班级辅导员应与班级干部根据各个成员探讨的各项规范加以汇总整理,使之成为更加系统、更加健全、更加民主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规范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套,使之更具整体效力。如班级的宿舍的各项制度,考勤制度,活动参与情况记录等都可融合为一项班级量化考评制度,并与学校的综合评定工作挂钩,即便于操作,又便于检验。再次,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严格。班级管理制度一旦成立,就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学生,都将按照相关制度同等对待,绝不姑息迁就,力求公平公正、奖惩分明。最后,班级管理制度要切合实际,构建出具有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班级管理制度。

2.3 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现代化日趋凸显,这为班级管理形式和范围的拓展无疑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有效的交流平台的提供,可大大促进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因此,班级信息化管理无疑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在具体的实践中,可通过高校学生工作网、留言板、BBS等及时公布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切情况,让学生能够及时、便捷地了解到学校的发展和管理要求、措施等,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同时,学生通过这些电子交流平台,能自如地与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及时化解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矛盾。除了目前流行的班级博客及常用的信息数据库外,还可以通过其它现代化网络工具,诸如QQ、MSN、微信等。网络信息工具具有跨时间、空间性,因而相比传统管理手段而言,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辅导员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比如:在假期中,可充分利用这些交流平台与学生实现沟通。在网络世界里,学生可以尽情的畅说,反映各种问题,发表见解。通过这种方式手段,辅导员就可以准确收集学生的真实反映,并对相关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而且,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有QQ空间、校园网、微博,这些都成了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通过阅读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个人日志,能够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最近的困惑、情绪等,发现问题苗头可以及早预防。

2.4 创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这里提及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由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班级管理队伍,共同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其中,系级管理者是本班级所处系的总负责人,其主要负责管控班级管理的大方向,对各个班级管理给予指导,并检查、督促班级管理的执行。班级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主要承担者;而学生干部是联系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强化思政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班导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机制。采取“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生为本,和谐共建良好学风班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3 结语

班级管理行为,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学业上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它既是学业上的、知识上的、能力上的发展,又是心理上的思想上的和人格上的发展。要实现这一发展,就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理念、制度、手段、模式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主人意识及参与热情。

资助项目:本文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课题(编号:2013SZ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杰,刘彤彤.关于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9篇

高校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66-02

班级这个基本单位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生进行交往的最小环境,具备多种功能。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 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是落实班级目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关系着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好坏, 其工作力度和所起的作用联系着全班同学的切身利益,决定着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 本文尝试结合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模式,促进人格培育体系的完善。

1目前大部分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对于大学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够真正产生教育影响。学生对本该使大学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厚望的,但希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丰富多彩”。

1.3班级中不和谐的竞争氛围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校的奖学金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因为单一地用总分来衡量,不能反映出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甚至是综合素质的优秀。该制度安排并不符合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样的理念。由此以来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对于学习上还要帮助的同学则保持不大关心,学习差的同学容易丧失信心。

2改善高校班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2.1加强班级凝聚力

2.1.1用爱和信任来培养班级凝聚力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老师要真心爱护着班里的每位学生,也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

2.1.2用班级的声誉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因此在活动中以班级的声誉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开展活动时,辅导员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同学关系,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分你我,始终把班级这个大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大家有这样一个信念:集体的荣誉是最高荣誉,也是每个人必须维护的。

2.2强有力的措施是做好班级建设的保障

完善班级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是大学班级建设的根本保证。大学班级规章制度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班级会议制度、行为规范制度、考核奖惩制度。

2.2.1班级会议制度

班级会议制度是班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班级例会(班会)制度、干部例会(周会)制度、班日志制度等。班级例会(班会)由辅导员主持召开,主要是通报学校、院系和班级重大事件,处理班级重大事宜和布置近期工作等;干部例会(周会)制度要求班干每周必须召开一次例行会议,有特殊情况可由班委会成员提议召开,会议由班长、团支部书记轮流召集与主持,会议内容是总结上一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拟订工作计划等;班日志制度是指班级工作日志(班日志)由班干轮流记载,班干必须认真、客观记载每天同学的考勤、班级活动,同学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做好周会、班会的会议记录。

2.2.2考核与奖惩制度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班级;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5-02

一、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班级制度文化的内涵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简言之,管理就是创造个体更好地在群体中完成目标的环境。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式组织。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系列职能活动。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管理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带领学生,按照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创造学生个体更好地在班级群体中实现个人成长目标的环境。制度文化是一个比制度更深、外延更宽的概念,不仅包含制度本身,还包括制度理念、法制精神、建章立制的过程,以及制度实施的状况,等等。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以及这些架构与规则的形成过程、运行状态与实施状况。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组织架构及其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大学班级制度文化体现了大学文化中包含的学校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校风校纪等内容,落实到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实施高效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促进学生认同学校教育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形成班级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追求的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的保障,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离开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将导致学校教育管理的形式主义,大学文化的传承将成为无本之木。大学班级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班级组成特殊性与班级管理的特殊性两方面。班级组成的特殊性,大学班级成员是在学校招生录取后,学校教务部门依据分班要求,将同一专业学生分成若干自然班级。此举说明大学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大学班级班主任大都由专职教育管理工作者或者专职教师兼职,没有专职的班主任老师,这导致了班主任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班级中;班级成员基本都超过了18岁,属于成年人,区别于大学之前的未成年人。管理的特殊性。大学班级管理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主旨,这体现了大学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需要班级建立自运行体制,这需要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能够适应大学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大学班级制度的缺失性。直接涉及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以教育处为主,对学生学习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其二是以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为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进行教育和管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依据其职能,就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制定规章制度,形成《学生手册》,这些制度大多数是某一行为规范的指导意见,缺少切实可行的规范。在当前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中,缺乏标准的班级制度体系建设,大学的教育教学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的,班级制度体系和具体制度的缺失必然导致教育管理的参差不齐,导致教育管理的相对混乱。大学班级建设的形式化与空洞化。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制度理念落后与制度执行力薄弱,提到班级建设,就会想到制度建设,提到制度,就想到管理的工具、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尺,规章制度的价值在于教育管理者的需要,制度随意性大,对制度的尊重、维护、修改、执行力度远远不够,使得制度成为形式主义。空洞化主要表现在班级制度建设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脱离班级的目标追求。以标准化的《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不能贴近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目标出现偏差的时候,必然会使制度文化失去作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的作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就会脱节,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班级建设的空洞化。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的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要形式,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其自己本身进行管理,为自己制定目标,组织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好个人的事物,最终实现个人的目标。要想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大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形成过程是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所以班级制度文化形成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学校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通路。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最终对象是学生,教育和管理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实现的。学校与学生之间,需要架起一条通路,能将学校育人目标和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反映到学校之中来,进而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之中。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体现在学生行为上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需求与现有制度体系碰撞的过程,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通路。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1篇

人力资源是一种管理学的模式,是运用现代企业科学化的管理标准和方式,以良好的物力和人力的有效结合,完成资源的管理、组织、协调,充分提升主观能动发展水平,进而适合现代组织战略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往往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基础,需要运用合理高效的标准,尽可能的提升管理效果。

二、高校班级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高校学生有效管理的基础组织模式和单位,为了加强高校各方面的建设管理水平,需要根据班级的情况进行管理,明确高校育人的目标,以合理的高效管理建设标准进行水平的提升,确保高效管理建设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

1.班级建设存在制度规范管理问题。

班级管理往往需要以良好的管理制度为依托,建立合理的适合学生群体的管理标准。如果没有合理的标准基础,就会造成班级建设管理力度不足,没有有效的学校管理意识水平和方案,会严重剥夺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机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制度在约束的同时也是一种服务。

2.班级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班级队伍成员在班级中以班干部的角色,为班级起到管理服务的作用。班级中班干部的工作直接影响高校班级的建设效果,良好的班干部工作表现可以提升班级的整体发展水平。如果班级内班干部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工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工作效率,就会直接影响高校班级的建设和信息的传递,造成班级信息传递出现错误和隐患。

3.缺乏凝聚力与吸引力。

在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中,从上到下依次是学校、学院、班级。班级是管理结构中最基础的单位,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由于大学环境以及氛围较为自由,班级概念淡化,班级文化、团队精神缺乏,对于班级成员的吸引力低,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同感低,只是外在形式上的集体而并非是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组织。学生长期游离集体之外,在班级内部形成了各式小团体,也被称之为非正式组织。

三、完善高校班级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

班级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班级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互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班级建设管理体制标准,确定班级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明确实际班级的组织结构标准和管理职能,提升内部人际关系的有效管理水平,确保人力资源建设的紧密结合,实现人力资源与班级建设管理水平的完美融合。

1.树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思想,以多角度、多形式的方法进行班级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管理核心,以全面的发展为建设目标,对相关管理范围内的建设水平进行提升,构建良好的建设管理核心标准,提高学生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的发展空间。按照班级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管理,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班级团队活动发展意识水平建设,努力营造同学之间的沟通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班级融合气氛,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良好的班级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班级建设水平,引导同学实现热爱班级、关心班级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2.强化班级建设管理水平和目标化。

以班级为目标建设标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建设水平.合理引导学生在良好的规章制度分配管理下,不断提升专业化、班级化的机体管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班级发展综合建设目标,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规划建设的目标调整。按照具体实际需求,加强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与谈论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管理部门之间的合理遵守标准,实现对班级整体建设管理效果的综合强化。

3.强化班级干部的培训、考核、选拔。

依照有效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用人管理标准。明确高校班级内各个职位的责任划分标准,明确职责的基础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品质要求,准确的分析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工作经验等,根据是否具有竞争上岗的基本条件,可以在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逐步得到有效的依据考核建设。采用合理的选拔标准,严格注重实际程序的划分和管理,以良好、公开、公正的方式,提高班级组织建设水平,尽可能的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带头作用,让每一个班干部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内,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以合理的特点和性格,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工作管理价值。

注重高校班级建设中培训环节,加强班干部管理技能的培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水平。辅导员可以引导班干部采用自我能力学习的方法,在日常班级工作管理中,逐步培养班干部的自我能力建设,承担班级的主要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要点,明确放权的意义。让同学可以更好更快的参与到各类组织活动中去,锻炼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加强班级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及时沟通,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引导总结分析班干部的工作进展水平,让他们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班级建设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加强班干部工作的激励和考核,重视考核目标的建设。明确自身职责的划分标准和履行程度,提高岗位工作说明的任务建设和管理,分析班干部的工作是否努力实现同学工作服务的标准职责,是否完成了班?干部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应当组织班干部进行公开的述职、成绩分析和评优,明确工作努力的重点和方向,对每年度优秀的班级干部进行评优和表彰。

4.以学生为主,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班级是行政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单位,而学生则是构成班级的基础。在班级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与强化学生参与管理班级事物的热情和意识,让学生自觉投身于班级管理工作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吸引力。在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辅助管理者,针对学生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班级管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制度的制订要体现出班级特色。

5.文化建设。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2篇

成人高等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来自体制内外的挑战。新时期普通高校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管理措施

一、引言

“成人高等教育”是指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在业或非在业成年人素质提高的学历教育,属于继续教育(含职业培训)性质。它既可以满足成年人提高自身素质或适应职业要求的需要,也可以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培养专门人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不断延伸、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同时其办学方式也日益趋向开放、办学主体趋向多元、教育渠道趋向沟通,并且成人高等教育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学科建设也已启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空间不断扩展,其主要阵地是专门的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是普通高校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风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因此,针对成人学员的自身特点,制定适用于成人学员的班级管理方法,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对提高成人学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制度,完成了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过渡,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输出人才。然而随着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普通高校开展成人教育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如定位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把成人教育仅仅当作创收的手段,从而忽略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也忽视了其自身人力资源的培养。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实施保障首先,相关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缺乏可遵循的总体规范。现存的成人教育法律法规大多以政策、条例等形式出现,多分散在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之中,且过于抽象,缺乏系统性、具体性和针对性,难以对新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到应有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其次,缺乏明确的实施保障单位,其中众多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多头管理,使成人教育陷入了“都管都不管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正因此,地方一些培训机构开始在成人教育行业变相捞钱,甚至喊出“只要有钱,一切都好办”。最后,班级等基层单位难以贯彻方针。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较为广泛,且层次多样,缺乏固定的基层管理组织。仅靠教师一人,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者专业化水平不高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管理者通常都没有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训练,而是依据自身多年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经验来进行管理,这自然会引起管理方式与管理对象的不匹配。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者通常由其他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辅导员兼任,但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在年龄、职业经历、社会阅历等方面均存在区别,若将两者等同,便会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僵化,不利于成人的素质发展,与其最初的目的相背离。其次,社会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机构来对成人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政府和相关高校对成立相关培训机构缺乏构想和资金投入。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班级管理者通常要利用假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热情不足,容易产生倦怠感,也会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班级管理手段缺乏针对性,师生沟通渠道匮乏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班级往往是一个形式上的教学单位,而没有成为真正的集体,凝聚力较低。大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的学员通常都是上课或考试时才聚到一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较为匮乏。这就导致了班级管理者无法真正了解班级成员的具体情况,从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并使班级凝聚力日益降低。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亟待加强,使班级管理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细化学员常规管理1.制定健全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在班级管理制度方面,规章制度制定者应该针对成人学员的具体特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具体做法为:第一,重新组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明确总负责人和各项工作负责人,避免多头管理;第二,以学校客观条件为依据,从而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保证这一点,在制定规章制度前,可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成人学员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并以此为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抽取有代表性的学员样本进行制度的试实施,对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2.细化班级常规管理,保证规章制度实施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后,应敦促教育管理一线人员对规章制度的实施给予切实保证。只有一线教育管理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学习活动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在常规管理方面,应明确规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于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的传达,应该通过宣讲和案例的方式让学员学习并熟知,而不是因怕麻烦避而不谈,或者出了问题才告知对方。除此之外,对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学员要进行奖励,对于违反规章的学员要进行惩罚,奖励和惩罚可以用学分的方式或其他对学员有一定切实影响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榜样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于规章制度的重视,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3.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增强机体凝聚力,应该采用民主选举方式组建班干部队伍,并就学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班级管理者应该充分调动有能力、尽责性强、有奉献意识的学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组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明确班干部职责,使信息能够流畅地上传下达,保证班级活动正常运转,深入了解学员的总体情况。同时,班主任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教育,提高班干部自身素质,并进行定期考察,可以实行轮换制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班级管理者不应过于突出体现班级干部和普通学员的区别,而应逐步实施“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干部制度,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以此提高全体学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提高班级管理者素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首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对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去,树立良好形象。班级管理者应该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自己既是班级管理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员,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在管理过程中宽严相济,懂得灵活应变。其次,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多是在职者,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和行为习惯,故班级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员创造一些符合他们习惯的学习环境,组织一些能够发挥学员长处的课外活动,这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最后,作为班级管理者,要时刻与时代接轨,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或高校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专业训练机构对在岗的班级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以满足班级管理者的学习需求。

(三)增进师生沟通,掌握学员总体情况班级管理者与学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消除许多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沟通的手段和渠道日新月异,班级管理者应该与时代接轨,有效运用电话、微信、QQ、微博等各种现代通讯设备进行师生间的沟通,消除与学员之间的隔阂。另外,班级管理者要与学员形成日常性沟通,而不只是有事情的时候才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者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学员的相关信息,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处理问题。除此之外,管理者与学员间的沟通要以平等为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除了学员的日常基本信息外,深入了解成人学员的心理,对班级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成人学员学习环境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对班级中一些事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一定要事先深入了解学员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某些突发问题,达到管理好班级的效果。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学员进行谈心、通过较为熟悉的学员间接了解、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充分了解、积极挖掘每个学员的特长、爱好,并充分利用,以推动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另外,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还应该注意到成人教育特有的需求。成人教育注重学习者经验及活动情境的整合。这就要求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成人学员的知识学习需求,更要剖析成人学员日常生活经验,提供解决相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其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注重学员自主参与,突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成人教育中,管理者的角色着重于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资源,辅助学员更好地进行学习。成人教育不仅以“学生中心”为特色,而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些都要求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班级管理者要具有与学员情况相匹配的管理方法以及与自身优势相协调的管理方法。

四、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为在职人员,这使成人教育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要具有与自己特色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加强与学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构建和谐的班集体。随着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必须不断提高对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给成人学员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小云,周淑芬.新形势下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6):164-165.

[2]吴晓东,张东红.关于普通高校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44.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3篇

班级契约管理理论实践

一、班级契约管理模式概念界定

实行班级契约化管理,就是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班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根据与学生的约定亦或是学生自身达成的约定管理学生或实施学生契约式的自主管理。辅导员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自由、平等为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以辅导员与同学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制定彼此共同遵守的班级管理规则为重要手段,以实现学生独立人格获得良好发展为目的。班级契约管理体现出了班级发展对自由、平等及民主精神的追求与向往,也表明辅导员班级管理的思想、理念及行为方式将发生重要的变化。

二、班级契约管理实践效果案例分析

在2014年,笔者对所在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的部分班级开展了班级契约管理的试点研究工作。13级电力一班在辅导员老师和素质导师的帮扶指导下,该班级率先成立了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由班委和每个寝室推选的成员代表组成(一般为宿舍长),之后制定了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班费管理制度、评奖评优制度等,且多次将这些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散发征求其他同学意见,进行修正与完善,并最终交由班级每个同学进行审阅、签字,保证按自己参与、集体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行事。在实行契约管理之前,该班学生有迟到、旷课等问题较多,最高的旷课率达到17%,经过一年的契约管理,学生根据自行规定的请假制度和奖惩制度,该班旷课率低于1%,且该班级学生马某获得班级进步奖,班级个人成绩进步45名,除此之外班级还有很多同学积极性受到调动,班级凝聚力增强,参加活动的效果明显。13级水电站一班,该班级学生人数为16人,人数较少,但是该班级学生通过契约管理也改变了以往班级活动参加不积极、不踊跃,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该班级在入学时,很多学生迷茫,寻找不到大学学习和发展方向,通过让他们自己参与班级班规、活动策划与实施、班级评奖评优中来之后,学生活跃性比以往增强,并取得了一系列效果,如班级到课率、早操出勤率一直保持在100%,该班级班委带头践行班级管理制度,为班级同学主动遵守班规、遵守校级树立了榜样,班委在班级中的公信力增强,该班级学生张某某刚入学时对班级事务管理参与性不强,曾认为班级人数少,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参与的,且存在“一切都是班委和老师说了算”的偏见,通过一年的契约管理,张某某改变了自己的最初的想法。

在班级契约管理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与问题。

第一,学生在施行契约管理最初阶段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性,但是多数学生没有形成班级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在契约管理实施前后过程中,对指导老师和辅导员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主体意识缺失。

第二,在班级实施契约管理过程中,虽然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是学生在制度落实过程中缺少责任意识。随着制度实施推进,学生积极性减弱,学生在履行自己所签订同意履行班级契约管理制度的思想上有所松懈。

第三,在班级契约管理过程中,一些学习成绩较差,个人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在刚开始表现出了对这一制度的兴趣,也在班会中表明了个人观点,但是当观点不被重视或班级其他同学认可的时候,他们会投出反对票或弃权票,随后对班级实务管理随大众,缺少耐心。

第四,在班级契约管理推行过程中,笔者发现,并非所有班级都适合这一管理模式,在一些学习底子较好,班级凝聚力较强,人数相对较少、低年级的班级中施行这一管理模式效果更好;相反一些高年级、人数多的班级中往往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在管理时间成本的投入上更大。

三、班级契约管理实践对策

(一)自我反思,寻找发展点――契约内容的酝酿

这是班级契约化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它肩负着引导学生打破一味服从的心理定势,走向自管、自治的重要任务。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了一场关于班级纪律的大讨论,让同学们从班级纪律制定的目的、依据、合理性以及如何进行完善和改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深入地讨论中,有助于学生们对班级纪律中所包含的权利、义务、责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寻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点。而这些发展点正是下一步正式契约形成的雏形。

(二)自主定标――契约的正式签定

在契约正式签定时,在仪式上应该注重严肃、隆重,应该尽可能邀请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素质导师、辅导员一起参加,每一份契约都由学生签字。签字后,由班级选出立约人代表向全体与会人员宣读班级契约管理内容。之所以要严肃、隆重的仪式,目的是让学生更加重视契约管理,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郑重的承诺,从而自主地去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三)自主实施――契约的履行

契约的履行过程是学生自主意识不断磨炼,不断增强的过程。契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升学生自我服务水平、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管理”为“自我主动管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即时在实施过程中,或许会存在少数同学不能够坚持自觉落实契约要求的问题出现,但是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引教导,也会有助于他们在违约后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在短时间内达到契约要求。

(四)自主意识的升华――契约履行情况的汇报

在效果评估上除了可以采用到课率、早操出勤率、晚自习情况等常规管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通过契约管理而给班级所带来的新变化,给学生们的努力一个肯定,使他们从自我的肯定中获得激励,从而使自主意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要定期安排同学们对自己的履约情况进行了反思,主要从取得的成效方面进行总结,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参考文献:

[1]高奇.高校学生契约管理的涵义、特性及其创建[J].林区教学,2009(10):35.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对策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改变原先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进而促进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推动班级朝着更加优秀的目标前进。在高中阶段进行班级自主管理,不仅能充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降低班主任的工作强度,还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巩固,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自主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结果大打折扣。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深入认识。班级自主管理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班主任由于受到长期管理工作的影响,认为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效性不大,更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放心,甚至有的班主任认为班级自主管理只是一种形式,无需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开展实践,对班级自主管理持否认、不支持态度,在管理过程中事无巨细,导致学生对其过分依赖,忽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部分班主任则干脆直接放手,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管理,导致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2.缺乏进行班级管理的健全体制。由于许多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尚在摸索阶段,导致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或可操作性,不能充分适应当前高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没有规章制度可依,班级内部制订出的制度或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约束、监督、促进作用,或不易被学生接受。

3.缺乏班级学生的热情参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高考压力导致许多学生不愿在班级管理上花费过多时间。特别是高三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兴趣不高,参与度更远远低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导致班级自主管理程度偏低。

4.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升学形势的严峻导致许多家长和教师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应对高考上,对生活、学习方面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较多,自我管理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导致班级自主管理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二、加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

1.正确认识班级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促进班级发展状况更加良好甚至优秀,而这一目标需要班主任全力配合方可实现,对此应首先转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理念,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认识,在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意愿的基础之上,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管理目标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应培养出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班干部,建立起管理核心,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2.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是落实班级自主管理的有力支撑和保证,是保证自主管理效果,拓展自主管理程度的重要实施依据。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依据全体学生的意愿,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施人性化、科学化、可全面协调的管理措施,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全面、细致、缜密。在实施班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班主任为辅,树立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做到令行禁止。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与管理者,应充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自身是班级自主管理的维护者与受益者,是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程度不断深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座谈、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高中阶段学习并不是唯一任务,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教师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由原先的被管理者逐渐转变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4.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到班级自主管理效果的好坏,因此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轮岗或担任小班主任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充分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使其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并在管理过程中学到班级管理的知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针对高中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正确认识班级自主管理、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方式,提高班级自主管理水平,并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洋.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快乐阅读,2013,28(09):236-237.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5篇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班级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等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探索培养这些创新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方式,从而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开始转变招生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并且有一部分学校实施了“大类招生”,虽然此项措施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当其在实施过程中会对班级管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入学一直到毕业,班里面的同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并且有一些同学兴趣也相投。但是在实行大类招生之后,学生在入学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换班级,这样一来,班级里面的同学需要重新认识,这就增加了班级管理者的难度。

2.班主任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学校以及班级的许多信息不再是通过开班会来进行传达,这就淡化了班级这一概念。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班级管理会被其他形式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班主任认为学生可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班主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很少干预班级里发生的事,也不关心班级管理的各种活动,从而导致了班级的秩序较为混乱。

3.淡化班级管理的意识日趋严重

学校教育学分制的改革以及后勤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学校开始淡化班级管理。各个学校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的班主任缺乏责任心以及工作经验。当前各个学校的师生比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任课老师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既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参加各种组织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班级。与此同时由于班主任的工作负荷较重,经常发生班主任这一岗位有所变动的情况,当新的班主任上岗之后教师就要重新认识每一位学生,熟悉每一项工作,这就导致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很容易处于无序的状态下。虽然大部分学校开始实行了学生助理管理方式,聘请高年级的学生来管理低年级学生,但是毕竟他们都是学生,在管理方面欠缺经验,很多事情很难完成。此外还经常忽视了班委学生干部的工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导致班级内部关系较为紧张,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班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成文的制度;第二种,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等。此种管理方式导致班主任仅仅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改正他们自身的缺点,但是却将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多同学认为班级的各项制度并不是由班级里面的每一位同学讨论而制定的,并且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认为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班级建设中,班级的制度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要慢慢的适应在集体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管理。但是很多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比较落后,有一部分规章制度是由学校管理者制定的,这种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缺乏和谐的合作与竞争氛围

学校设立奖学金等激励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不和谐竞争。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但是其所带来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6.班委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及技巧

现阶段,有很多班委在工作中总是抱着任务的心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当接到来自班主任的任务之后,他们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没有充分准备就下达通知,这样做既降低了班委在同学中的威信,又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然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在于老师没有专门培训班委。教师应该经常与班委沟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班委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每一位学生为中心,将班级的利益、其他同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班委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其他同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真心实意地为同学们服务。

二、改进班级管理的对策

1.制定与班级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管理机制,制定长远的规划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听取其他非班委同学的建议,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激励体系,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动机,让他们为班级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班主任要打造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学生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班级凝聚力成为良好班级环境的核心,然而只有通过班级活动才可以将班级的凝聚力体现出来。在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在班集体活动中,班委要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妥善处理与每一位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机制班主任要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每一位同学的行为,并且也可以更好的指导每一位同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每一位同学营造和睦、奋斗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那么这就导致班级管理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下,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4.提高班委的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

班主任往往会从班里面的学生来选择班委,这样做方便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班委就成为班级的主要组织管理者以及协调者。班委为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并且也成为其他同学们的服务者。在日常生活中,班委也起着引导以及激励其他同学的作用,因此班委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好班中同学的带头人。其一,班委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树立服务观念以及全局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将同学们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他们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其二,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班委都要努力进取,促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不断提高,争取做一个老师信任、学生拥护的好班委。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