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1篇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目标,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二、工作目标:

1、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学期至少进行3个不同主题活动。其中至少有一个主题来自于“自行开发”。(与上学期的目标有所区别)

2、进行主题前,必须有相应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学期末必须整理出至少3个主题的活动成果。包括(学生成果样品、整个活动过程记载)

3、从完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入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打造一两节精品课

4、进行1~2次专题学习,使认识并能驾驭本课程的兼职教师达到90%,教师参与课程率达到100%;加强课程组织与管理,使学生活动参与率100%,安全事故率为0。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请求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作为辅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

三、工作重点:

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不被挪用

结合行政听课制度,我校将采取随机听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有上课前有本课的活动设计(教案),如果课时被挪用或无活动设计(教案)将在月奖中按规定扣出相应的部分,同时将影响教师期末综合评分。

2、课程管理

本学期,本课程实施管理做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1)人员分工

三年级:1—2班班主任

四年级:1—2班班主任

五年级:1—2班班主任

六年级:1—2班班主任

(2)时间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周3课时,根据活动情况需要,可以实行“弹性课时制”。但必须同时通知教导处相关人员及教研组长。

(3)制度建设

为了有利于本课程的实施,我校本学期将有关制度做出以下修改:每位教师每学期听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少于1节,组织学生进校图书室或微机房查资料,每月不少于1次;期末检查必须上交3个主题活动方案以及相关成果样品。

3、课程实施

(1)大主题与小课题相结合

每学期每班实施至少3个主题活动,同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开发一些“短小平快”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同时结合本校拓展的“劳技制作”、“科技制作”课程开发一些相互促进的小课题。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备课(主题活动设计)、听课为抓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将是本学期我校课程实施的重点工作。

4、课程评价

(1)加强评价理念的再学习,进一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学生的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

(2)注重学生评价工具的设计。

四、工作安排:

日期

主要工作

8月

1、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9月

1、重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制定计划

2、各班完成第一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3、随机听课

10月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网上研讨活动

2、讨论主题:关于“课题活动”的开展事项

3、随机听课

11月

1、小结第一个主题活动的情况,编写活动案例

2、线上集中:集体研课、备课

3、课题实施情况讨论及问题

12月

1、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六年级为主,其他年级稍后)

2、收集资料(案例、活动设计、反思等)

3、日常教学案例交流反思活动

1月

1、表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活动小组

2、收集本学期各班级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及成果样品,汇总

3、教研主题:阶段性评价工具设计研讨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23-0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但是,国家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不统一编写教材,由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社区资源、学生特点及需求等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实施与管理。淮安市楚州区现有实验学校、乡镇中心校71所,村完小66所,教学点58个。为推进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实施,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区域推进的方式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章立制,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

一是明确课程规范。我们下发了《楚州区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制定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标准》,规定学校期初制定学年度实施总方案、年级方案、班级方案,各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及学期教育活动行事历等;研究性学习课程至少包括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有详细方案、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组织活动有具体分工,责任明确;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每次参与活动情况作出描述性或综合等第评价。

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我们成立了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QQ群,在区教研网上开辟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专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意见》,各乡镇、学校同时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包括领导小组、集体备课组、教研组、组织协调组、安全保障和后勤组等。规定每学期集体备课、公开教学研讨分别不少于3次,活动成果展示和师生评价每学期至少1次。各区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须配备1—2名专职教师,负责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和教学研讨活动等。

二、开发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一是组织资源开发。区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案例编写以各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为基础,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选定主题并按照年级段分别编写出20多个案例。整体设计案例选题,既与各学科教学联接,也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既涉及心理健康、远离、国防教育等新内容,也凸显学校传统项目课程化、主题教育个性化的特点,强化了校际间的交流和共享。

二是统一进度内容。区教研室要求乡镇和集团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备课,参考全区性选题,立足本校实际,动态调整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按年级、班级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进度计划安排表。对新增的选题,由乡镇和集团学校组织骨干力量提前集体备课,形成实施意见或活动方案,再以电子文件包的形式提供给各中小学校参考或使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教学点、教育集团各学校统一课程进度内容,统一执行既定活动方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

三、专业引领,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一是课题研究破解难点。首先,着力研究解决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区学科教研员主持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带动了4所实验学校,主编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验教材在全市推广使用,合作编写的《节日文化》(资源包)即将出版,并积累了大量的中小学优秀活动案例。其次,以“选题指南”的形式,提供课题给学校、教师和区中心教研组成员,鼓励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专题研讨突出重点。首先,整体设计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领域广阔,内容庞杂,区教研室组织城区、乡镇各学校分片分组交流、展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评选出优秀学校、年级、班级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展示和共享。其次,构建主要教学课型。重点研讨并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的课型结构,并以《家乡的淮扬菜》为主题,用4节课进行了系列展示和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么教”的问题。

四、典型带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示范性

一是创建基地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新安小学的《“新旅”文化》课程已经形成系列,内容包括“我当小小讲解员”、表演音乐剧——一群小好汉、“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一起唱、沿着“新旅”足迹前进等。博里镇中心小学每年度动态微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手工、农民画、《春草》诗社、科技制作、国防教育、环保等,实行“双选”制,即学生“选师制”和“选科制”,把主题教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呈现在课程表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几年来组织多次现场会活动并受到好评。

二是推介课程范例。充分利用“楚州教研网”, 把本区各乡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特色经验做法及时上传到网站上,注意收集各级培训班(会)的优秀课程资源,推介给学校、教师,并做好解读,提出我区具体工作要求。范例推介力求示范性、系列化和可借鉴。目前已经通过网络、会议等渠道推介校本教材30多套、优秀公开课教学资源包6个、多样化课型研究包4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63篇,另有《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正在编写中。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3篇

一、从实际出发,开发与探索富有本校特色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地处林东镇内,实际情况决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在仔细研究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要求,认真分析本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以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支撑,以“阵地建设、参与活动”为突破口,以“热爱家乡、走进自然”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针对这一总体思路,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根据方案的设计,我们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富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从20xx年以来我校分别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春日纸鸢飞满天”、“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我们是大自然的朋友”、“学校,我可爱的家”、“校园舞台,我最精彩”等系列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

“留给未来的回忆”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两个系列,分别是“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和“左旗的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这两个系列活动是根据左旗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辽代特殊的史实,丰厚的辽文化资源和左旗支柱企业发展的现状开展的,它对于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在20xx年10月份我们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系列活动一:“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我校三至五年级1000多名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通过调查了解,搜集资料,实地参观,听讲座等形式,对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详细地进行了解,从左旗的辽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这一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分四个系列完成:

(一)搜集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资料

三至五年级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自己动手搜集了有关辽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资料,有辽代的大事记、民风民俗、经济情况、文物古迹、建筑格局、人物轶事等等。有许多班级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天纷纷走向社会、走进图书馆、书店,走进博物馆,搜集自己需要的材料;有些学生通过上网查寻,找到了国内外介绍辽史的资料,将材料、图片下载后详细研究;还有的学生将搜集的材料做成手抄报,设计的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增强了对辽史的了解。通过搜集了解这些辽史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请本地辽史专家讲座

在搜集了解辽史的基础上,同学们又根据学校印发的“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讲座提纲”听取了博物馆馆长王未想为全体师生讲的辽都简介、辽上京、辽朝在祖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中的位置、辽代皇陵知多少、“全国之最”的辽上京文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师生听得认真且兴趣浓厚。通过听讲座,师生对辽史有了概要的了解。

(三)深入实地参观调查

对辽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校又利用一周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到博物馆去参观调查文物。学生根据印发的“辽代文物调查表”,深入博物馆参观调查,听辽博人员详细讲解,认真填写“辽代文物调查表”,提出不懂得问题。在参观调查时,学生个个看得认真,听得详细,填得仔细,嫣然是一个个“小考古学家”。

通过参观博物馆,研究文物,学生对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家乡的这段特殊史事兴趣与日俱增。都迫切地想到辽上京遗址去考察一番。于是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在全校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辽上京遗址,认真听取了三位辽博人员讲解辽上京当年的建筑格局以及发生在这里的重大事件,重点参观了解了石人、石龟跌、城墙、城口的“辽上京遗址”石碑、古城开发挖掘的地方。这些都让同学们感觉到了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深遂与久远。

参观完以后,学生感慨颇多,分别写下了参观日记,作文、感想,字里行间透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抒发了内心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自豪感,有的同学感慨地写道:“我们的家乡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如此久远辉煌,长大后我一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还编写了《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简介》。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详读这本材料,对辽史有了详细的了解。

(四)开展主题汇报会

活动结束后,各中队纷纷开展了“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辽史”、“我所知道的辽史”、“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知识日记作文宣讲会”、“知辽史,爱家乡”、“辽史知识竞赛”等形式不同的“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主题汇报会。其中,主题大队会“走近大辽史,心系我家乡”在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进行展示,受到了市委、旗委、教育局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调查、搜集、探究,获得了基本的社会实践知识与技能,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自豪感。

学校在带领学生走近辽史,了解家乡后,又在20xx年10月,组织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系列活动二:“左旗的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搜集家乡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及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材料,使学生了解到左旗不仅是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透过左旗,可以看到二十多年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学们通过今昔对比,从左旗的点滴变化中,描绘着自己的家乡,了解着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变迁。并且,通过参观左旗的支柱企业,真实地看到了林东这座小城镇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以蓬勃的精神向前发展。

走进辽都酒业:

酒业是左旗的支柱企业之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因此,本次参观的企业首选为酒业。为了了解酒业,体验生活,同学们走进左旗辽都酒业,参观白酒制酒车间的原料加工粉碎,清蒸入窖出酒,贮酒勾兑化验,工人洗瓶、装瓶。整个工艺流程同学们历历在目,无不感叹工人的工作态度与艰辛。

研究酒文化:

循着辽都四溢的酒香,同学们开始研究酒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酒的发明,酒的故事,酒诗酒联,工艺规程,酒器酒具,酒歌酒舞等酒文化。尤其对装酒器具的研究,同学们每人搜集了独具特色的酒瓶酒器,进行了大型酒瓶展。通过展览、观察、研究,同学们从中体味着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论酒之利弊:

酒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适量则增添情趣,过量则有失健康。同学们对酒文化的渊源博大兴趣颇浓,而对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则持怀疑。孩子们通过走访、观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记录下来,在“酒与我们的生活”、“酒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等主题班会上充分探讨。《“酒文化”拾零》一书就是同学们在“酒与我们的生活”的研究中整理出的一本有关酒文化的文集。

《左旗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这些系列的丰富的社会实践引导孩子们走进社会,学习、探索、感受、研究社会,使他们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油然而生。

“留给未来的回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队员们逐渐把握了左旗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而且,也使林东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挖掘教育资源,初步创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着眼于发展,着力于素质,让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家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

本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课堂中,边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和德育、智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实践。因此,为了给孩子提供充分实践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我校在坚持了十几年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领域,增设科目,保证时间、场地,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现在校级的二课已有绘画、书法、乐器、演讲、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蹈、田径、制作、剪贴、足球、乒乓球等十项,今年又增设了科技小发明、版画、合唱三项,并连续五年坚持开展“小十家”评选活动,从班级、校级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评选出“小作家”、“小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家”、“小演说家”、“小书法家”、“体育小明星”、“小画家”、“小音乐家”、“小翻译家”、“小制作家”、“小发明家”,每年六百多人。“校园舞台,我最精彩”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已历时十三届,每一届都设有绘画、书法、乐器、演讲、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蹈、制作、剪贴、卡拉ok等十几个赛项,并组织隆重的闭幕式,将精彩的节目展示给全体同学,为特长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活跃的第二课堂,全面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向“全面+特长”的方向发展,由于学校坚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使得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培养,个性特长得到了长足发展。

校内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兴趣盎然,步入家庭、走进社会、走向自然的实践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利用课内外时间,围绕活动主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在20xx年3月份,同学们围绕着“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这一主题,深入家庭,细心观察父母每天的辛勤劳作,篇篇观察日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挚爱。为了用行动表爱心,孩子们在劳技课、综合实践课和品德与生活课上,认真学习缝纽扣、洗衣服、叠衣服、整理房间等基本劳动技能,在家里学做简单饭菜,礼貌待客等方法。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当孩子向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递上一封真情家书,唱出一首歌颂妈妈的歌曲时,家长们个个激动不已;在母亲节里,当孩子向母亲献上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给妈妈洗一次脚时,家长们都情不自禁地夸奖自己的孩子会孝敬父母了。有一部分家长在激动之余,还给学校写来了感谢信,四年四班冯洋的妈妈在信上说:“以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令他们忧心忡忡。这学期,学校开展“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这项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了孩子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孩子知道收拾整理房间了,还给下班回来较晚的妈妈做饭,学会了尊重父母。希望学校以后多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

目睹孩子们一学期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听到家长感激的话语,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能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家庭、社会责任感。

风筝节活动是我校每年一次的传统活动。近三年来,我校将这项传统的活动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研究。如,20xx年的“春日纸鸢飞满天”风筝节活动,分四个阶段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实践。第一阶段:奇思妙想,画风筝。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平时的生活经验,搜集有关风筝的材料,画出了许多创意独特的风筝,四年三班的全体学生还将想象的风筝用布艺的形式做出来,并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创意。第二阶段:心灵手巧,做风筝。学生设计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风筝,再对风筝的扎制方法进行研究并亲自动手扎制。在扎制过程中,有的班级是同学们分组合作扎制,有的是教师统一指导扎制,还有的班级聘请会扎制风筝的家长来校指导。不少孩子的风筝扎制得精美、牢固,而且涌现出许多优秀合作小组;第三阶段:春风和煦,放风筝。三月末、四月初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古城去放风筝,辽上京故都春风习习、欢声笑语,“纸鸢”满天飞舞,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着春日的明媚,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第四阶段:放飞理想,写风筝。孩子们实践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许多感想、体会,也积累了许多关于风筝的实践素材,这正是有感而发,表达情感的最佳时机,因此孩子们写出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真实、人物鲜活的活动作文,充分表达出了对风筝的情思。

几年来的风筝节活动,我校将其赋予新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和写作技能,又锻炼了孩子的意志,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在自己动脑创作,动手操作和探究中体验快乐与成功,从而全方位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践—反思—提高,稳步有序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究。

在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我们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反思,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及各年龄段学生特点,进一步优化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智慧,集思广益,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工作在今后继续围绕主题分年级、分班级、分小组,有层次地稳步开展。在20xx年“我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夏令营活动中,我们就打破了往年学校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做法,而是在这一主题下鼓励学生分年级、分班级、分小组自主选择其中的小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设计活动计划,选取活动内容,进行具体的活动、研究,教师只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在“我与大自然交朋友”夏令营活动中,有许多班级的学生成功的研究了“沙里河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沙里河中的水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古城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沙里河岸上的树种”“采集野花标本”等课题。孩子们到沙里河边一日游那天,分班分组展示汇报了小课题研究的成果,有的展示了用照相机拍下的沙里河和古城夏日景色的照片,有的展示用彩笔画出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图画,有的展示本组采集的野花标本,有的用诗来赞颂古城和沙里河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还有的用歌声歌唱祖国、大自然和美好的生活。

此外,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与探究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校除了整体组织主题式活动外,还进一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利用平时的综合实践课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课题,设计简单活动计划,利用假期进行实践。在假期,孩子们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调查家乡的变化、研究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春联的赏析、我镇的新区建设、春节习俗的由来、走进贫困家庭、五颜六色的水果、网吧的危害、左旗境内的树种等等。通过对这些小课题的亲身实践,学生对大自然更加了解,更加亲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溢于言表。

悉心的指导,自主的选择,开放的活动,不拘一格的形式,都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与素质。

总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不仅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发展。经过几年来脚踏实地的不断努力、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和20xx年分别被旗教育局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20xx年获旗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荣获“全国第三届小公民道德实践创新活动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市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级名学校”、“旗级先进学校”;且连续几年均被评为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一等奖。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行,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1、教师需要进一步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深入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达到全体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支持和各学科的有效整合,以及对学生长足的发展着想,必须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思想到行动,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高度重视。

2、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怎样在课堂上体现出它的课程特点、学科性质,这一门课怎样上才更具有实效性。这也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之一。

3、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在活动中,家长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同,所以,对活动的支持程度也不同。怎样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家长的支持,这还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渠道进一步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课程的开发中做到家庭、社会、学校紧密结合,真正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典型教师的培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引领和指导。通过典型引路的形式带动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提高。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4篇

学校现有1—4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校生869人,平均班额43人,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本科学历54人,专科学历4人,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功能室齐全,配有音体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录播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20余座,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运动加阅读”办学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们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研训结合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项事宜。

1. 学习纲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创建任务以来,校委会就成立了学习专班,由校长任组长,为全校教师订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人手一本,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为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组建队伍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教务处针对教师进行了两项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具备研究价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二是组织教师就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摸底活动的结果,我校确定了张根华、林琳、苗园园、薛贝贝等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学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 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上网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没有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设身处地针对老师们的想法、疑虑作出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4. 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务处先制定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召开主题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探讨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以点带面,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采用以点带面,小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起初,学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前推进,带动全校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与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科学选题,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南乐县是字圣故乡、文化之乡,我们确定了《身边的汉字》、《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南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又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确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来之不易的粮食》等主题;结合学校附近的文化馆确立了《赏民俗文化,悟艺术魅力》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

1. 整合课程全学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开展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身边的汉字》等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立的《人民币的认识》、《年、月、日》等主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实践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坚持教师“1+1”(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专门聘请校外优秀辅导教师,开设了器乐、语言、手工、科技、等六大类32个学生社团,按照一项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原则,精心制定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考核制度。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

3. 利用身边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辅导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我是校园志愿者”、“共享绿色新时代”等系列实践活动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政教处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管理,制度规范

1. 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首先,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实施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 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每个月,教务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 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比、展示。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品格的作用。《相约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学会了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领悟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零食与健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展望)

相对于其他类知识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博大的研究领域和精深的研究纵度,必然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职责。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综合实践要勇于肩负起来。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5篇

我校自95年来坚持开展活动课程,并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素质提高"实验学校。2001年被总课题组授予"优秀实验学校",同时涌现出数部级骨干教师王利泳、省级骨干教师郭文良等优秀活动课教师。

2002年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培养"分课题的研究。并且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以课题带动课程研究,以课程推动课改,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我校承担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顺利通过省、国家课题组的验收,圆满结题。并被国家总课题组授予"优秀实验学校",王景考老师被评为部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实验中先后有数十名教师的论文、优质课、案例在国家总课题组、省、市、区获奖。课题实验成果多次在各级研讨会上交流。

2007年我校凭借着这种扎实、强劲的科研实力,再次参与了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及河南省的课题研究工作,并被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确立为"实验学校"。

2009、2010年连续两年在分别被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学校",优质课《我给闲置物品找新家》在全国研讨会上观摩,获部级一等奖,2人次被评为部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2011年成功申报教育部 "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三级课程" 的校级实施与研究》,学校先后有10个校本优秀资源选入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2011年9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走向常态与有效》结集出版。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与引领下,扎实工作,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三级课程" 的校级实施与研究;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在区、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推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引领者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负责人,看到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我很欣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与梦想的探索之路,现在我想和大家交流的就是作为一名校长,怎样做好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常态实施的坚强后盾。

一、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贯彻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意见》精神,以及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开设了十余个年头,但是相对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来说,它还是一个新生学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落实课程计划的课时。结合上级要求,我校始终保证每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无论课程如何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被占用。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拓展课程计划内容,从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中一、二年级为校本手工课、活动课;三至六年级按要求开设常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落实教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开展

一门课程在学校常态开展,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课程团队,教师的选择和配备就是打造这个团队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师配备上我始终坚持三个必须:

1、必须要有固定的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兴的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需要对活动实施进行专业指导和研究,因此学校要想把课程推向常态,必须有教师进行课程实施与研究,这就需要专职教师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我校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在教师配备上设有两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一名为主抓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景考老师;一名为有手工制作特长的董中捷老师,同时根据工作安排配备1-2名兼职教师。事实证明这也是我校课程常态发展的关键所在。

2、必须要有能力强的指导教师团队。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生成性;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连续性。需要大量的教师和其他人员参与,所以我校近几年来一直是秉承三级指导教师团队。一是有两名专职指导教师,是综合实践师资队伍的核心;二是结合学校活动由大队辅导员做兼职指导教师;三是校外指导教师,学校聘请法制辅导员和社区辅导员做校外指导。

3、必须要不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开放性课程,面向的是学生的完整生活领域,教师除了具备课程的热情,还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综合实践教师培训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参加各种研讨会、培训学习,人均培训费居学校前列,只要有综合实践活动会议就让老师参加。近几年来,先后2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级培训,这也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保障之一。

三、落实课程资源,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开展

1、有效利用已有资源做常态推进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或者称作资源包,它的使用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从学校开设课程方面来讲,的确需要教材作为课程定位的基础。学校也一直坚持每年征订海燕出版社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每学期课本征订中详细计划,保证学生用书人手一本。在教材使用问题上,把省编教材定位在"抓手"位置,即作为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帮手和媒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不把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定位于"缰绳",牵着师生走。特别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师、新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些"教材"为从没有接触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教学范例",使他们在课程教学中有了起码的"方向感",不至于陷入"三无"课程(即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迷茫状态。

2、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学校所承担的职责还有校本 "课程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换言之,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的规划和开发,因为"教材"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根据我校教师和学校实际情况,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一、二年级校本活动资源开发。根据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利用教师优势一、二年级开设了手工课程、活动课程。我校专职教师董中捷老师一直在手工制作上面有特长,于是就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手工课程、活动课程专职教学,老师自编校本教案、自编主题,精彩的手工课程、活动课程吸引了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就是劳动技术教育,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也为三至六年级开设常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资源开发。在课程实施和课题实验中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并在活动开展中不断完善,去粗取精形成优秀的课程资源。与省编资源相比,校本资源更符合学校校情,更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是省编资源的有益补充。如校本资源《身边的唐三彩》就是极具洛阳地域特色的活动。

还有我小开发的校本资源《小换客易物节》,这是一个中短周期的活动,课程资源来源于学生的一次活动。周日,我校学生参加了洛阳日报社在亚世广场举行的一个易物活动,周一回学校后和老师交流了心得体会,家里很多闲置的物品在活动中不仅换到了一些自己心仪的物品,提升了闲置物品的使用价值,而且活动中还交了几个外校的朋友。学生描述的绘声绘色,教师听得全神贯注,这也给我们学校教师一个启发,学生的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对学生来说充满好奇,而且对学生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于是就开始着手设计《小换客易物节》这一活动,查找资料,调查学生,确定活动方案。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资料、体验易物的快乐,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易物的价值、原则、方法,经过几次活动实施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学校把这一活动推荐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获得好评,逐级推荐参加高一级别展示。在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做了展示,得到陈树杰教授的好评,称这是一节"基于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例,并被收录在省编教材中。2009年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全国研讨会上做了精彩展示,分获教育部一等奖和全国教师学会展示课一等奖。《洛阳晚报》"教育周刊"也做了详细报道。

再说一个正在进行的中长周期活动《校园小交警》,各位老师课间可以到教学楼看一看,在学校的每一层楼梯口都有学生在指挥 "交通",这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中长周期活动《校园小交警》的实践活动。

学校新建教学楼,宽大的楼梯让学生不能适从,甚至成了他们的娱乐场地,大队部多次在班会上进行文明行走和安全教育,但是,教师的说教和强制手段对学生教育效果都不理想,学校德育处就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商量,是不是能开设校园文明交通行走方面的活动,结合教材中《交通与安全》这一类活动,以大队部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团队为指导教师的《校园小交警》活动就确立下来,开始由学生和教师分别设计 "校园小交警招聘启事",学生积极参加,接下来学生查找文明交通资料、制订小交警守则、设计小交警报警台、巡逻岗等、最后分大队进行校园小交警实践活动。学校不再进行理性的校园安全、文明行走教育,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实践,进行感性的体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四、方法指导课分解进行,精心指导

根据海燕出版社省编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资料》和郭元祥教授《综合实践指导》要求,按学生年龄段特点,将3-6年级学生学年活动分别进行规划,对重点活动方法进行分解,结合具体活动内容,进行方法指导课专题教学。

方法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活动方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自主开展活动。因此,学校课题组将24个方法指导专题进一步分解,三-六年级每学期主要集中进行3个专题辅导,同时渗透其它方法指导活动。

通过一学年的实验,主要取得以下经验:

1、方法指导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计划、有层次;

2、方法指导课形成一定指导模式,有方法、有策略;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 校本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同样需要学校领导的引领和组织。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发起,仅仅依靠教师自发地研究和组织显然难以推进。因此,校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首先要成为自觉的发起者,领导部门领导共同学习与研究,统筹规划和编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为年级和班级课程实施提供宏观指导。

(一)充实和完善教研室的力量,发挥研发和指导的职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需要学校在实践中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

学校可依托教研室,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课程研究职能,适当充实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力量。围绕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研室可以发挥其研发、规划、设计、培训、指导和评价的职能。

(二)建立课程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和指导作用

校本研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群体行动研究的优势,但也难以克服自身理论研究薄弱的缺陷,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需要依靠专家的理论培训和指导。学校在依靠自身内在力量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以专家为主体的学校课程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指导、咨询、审议、评价的职能,能够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课程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审议和论证的职能,课程专家帮助学校集体论证和审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培训和指导的职能,课程专家要根据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相应的辅助组织,推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合作指导。因此,它客观上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辅助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委员会,这一辅助组织能够从纵向与横向的层面,将学校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学年组以及全体教师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以团队为基础的全员参与的、立体的、交叉的、开放的、合作的、高绩效的阶梯型推进组织系统,以发挥教师群体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协同研究与指导的作用。

促进委员会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纵向的角度自上而下建立起不同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委员会。

宏观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委员会,由校长、教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学年组长和学科组长等人员组成。其职能是从宏观的层面研究、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方案。

一、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增强课程实施的效度

(一)建立合作的指导体制,为课程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学校行为,需要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合作指导体制,以更好地增强对学生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学校可以成立校内外合作指导人材库,在校内广泛地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在校外和社区建立以家长志愿者为主、社区具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合作指导体制,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人力资源,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力量和能力。

每个班级由一名班主任、一名科任教师、若干名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组成合作指导力量,在指导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基本原则。班主任教师负责全程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包括校内外有关活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科任教师协助组织与指导,主要负责校内外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主要参与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面指导和个别指导,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校内外人力资源的聪明才智和合作指导的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安全。

(二)建立开放的教研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各学科课程同样需要教科研制度作保障,尤其是在起步探索阶段,更需要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研究、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这一课程高质、高效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由于涉及到了全校行为,体现了不同学科的合作指导,因此她的教科研制度与单一学科课程教研制度有所不同,她需要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同学年的主题学习和主题活动,将不同学科的教师整合起来,开展开放的、合作的研究。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建立如下开放的、多元的教科研制度。

一是建立校级教科研制度,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研室的人员、学年组长、学科组长为主体,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重点围绕着学年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过程、评价、管理等问题开展论证、研讨与交流,使学校能够宏观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二是建立年级教科研制度,以学年为单位,由同学年组的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重点围绕着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指导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做到及时交流与反馈。

三是建立校内外合作的交流研究制度,从学校到年级和班级可以分别建立不同层面的交流研究制度。在学校的层面上,可以课程开发中心为主,邀请校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论证、研究、审议、评价工作;在年级的层面上,学年组长可根据学年主题学习、主题活动的需要,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家长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在班级的层面上,以班主任为主,邀请科任教师、家长开展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及时反馈信息。

(三)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使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具有了合法地位。那么,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具体包括如下的规章制度。

1.制定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

2.制定设施设备使用制度

3.制定检查与评价制度

4.制定激励和奖励制度

二、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课程实施的环境保障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7篇

摘要:学生的课外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密切相关,为此我院以因特网为载体,结合学分制的办法研究了一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案,有利于改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本文介绍了我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因特网;学分制;素质培养;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涵四个方面:道德品质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虽然高校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并有建设性的意见,但终究避免不了所采用培养综合素质方案具有强制性、单一性和盲目性等缺点;虽用学分制思想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更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但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具有学分制的实施条件;所有这些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针对现实中这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的不足,本文以因特网为载体,结合学分制的思想研究了一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案PCUCD(An project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diathesis),以供高校教育管理者参考。

1PCUCD方案的提出背景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增多和学生素质培养多元化的出现,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方法与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PCUCD方案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来的。具体说来:

1.1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 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对教育管理工作单一的教育手段提出挑战

在现实大学生中思想观念复杂多变,正面健康的思想还是占主流,但仍然存在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义与利的取舍困惑、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知与行的脱节和大学生在性道德方面受西方思潮的影响等多方面的不良倾向,这些给高校教育管理者现有的紧急应对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

(2) 新型青年群体的出现,对教育管理工作体制提出挑战

当前高校中表现出的新型青年群体特点,积极向上的特点诸如,社会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成才意识逐步提高和要求进步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等现象,为教育管理工作体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失衡,人文素质匮乏,专业素质存在实用主义的倾向和身心素质存在下降的趋势等等消极悲观的特点,对主体性被动教育学生管理体制提出挑战。

(3) 大学生对多样性活动的需要,对教育管理单一固定的组织结构提出挑战

当代大学生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更好的面对就业,希望自己完成学业能获取一个好的就业岗位,于是在校期间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渴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他们希望学生在开展课外活动的时候类型多样,形式灵活;这向教育管理者遵循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单一固定组织结构提出挑战。

(4) 教育管理机构承担的艰巨任务,对教育管理队伍提出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符合21 世纪人才培养要求,教育管理队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这对教育管理队伍提出挑战。

1.2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与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

(1) 强制性,表现为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开展活动之前没有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导致开展课外活动时,学生不愿参加,而教育管理者根据常规照常进行,为了达到效果,强迫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一个学术讲座开展之前只有名称,而没有具体相关领域介绍,学生积极性不高,听众一少,主办部门强加指派学生参加,这样没达到讲座的真正目的。

(2) 单一性,表现为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开展的学生课外活动具有不变性,每期就是那几个类型课外活动,大部分学生不愿参加,特别是有的活动每次都是那部分人参加,获奖也是固定的几个人;这样一来,参加的人能力是得到了培养,可其他人的能力是没有得到培养。这就是说综合素质培养面比较小。

(3) 盲目性,表现为学校开展活动时盲目借鉴其它高校的活动形式,以其体现参观访问学习的成果,可组织者没有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和素质,将活动进行举办时,学生感觉压力大,或者根本没有多少学生能参与,最后教育管理者还得出一个结论,我校学生素质太差、能力有限。

2PCUCD方案的设计思想及关键实现技术

2.1PCUCD方案的定义及设计思想

(1)PCUCD方案定义

PCUCD方案是以因特网(Internet)为载体,结合学分制(credit-system)思想而设计的一种综合素质培养方案PCUCD

(An project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diathesis),故定义为PCUCD。

(2)PCUCD方案设计思想

方案借助校园网络,首先通过用人单位随意在网上浏览毕业生信息的记录,实现动态设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学分,然后学生以“在规定时间完成综合素质相应项目学分”为准绳,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来选择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最后学校集中全校师资,配备最佳实力组合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相应类别的综合能力;以达到高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体现新时期个性化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

2.2PCUCD方案的关键实现技术

我们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是能够研制一个智能化的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保存学生信息:该功能能够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学生信息。

保存用有单位浏览毕业生信息时的追踪记录:通过该记录来动态设定当前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各项考核的权重,并以此为依据来设定相应项目的学分。

网上互动功能:教育管理者通过此系统能够上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信息,学生可能以通过此系统选择培养自己综合素质的方式。

3PCUCD方案的实现过程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方式来说明PCUCD方案的实现过程,先作高校基本情况假设:

(1) 某高校负责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机构

校一级是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负责,学院和系一级是学生科、团总支、学生会及相应的社团组织,班一级是团支部和班委会,以此指导开展工作,各级组织均有教师负责组织开展工作,专职教育管理教师100人。

(2) 某高校的办学规模

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和美术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学生规模20000左右。各项教育基本设施齐全,校舍设施分布合理。

(3) 校园网情况

学生宿舍有宽带网接入,学校使用了智能化的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第一阶段:校级工作机构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制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内容有道德品质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评价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道德品质素质(标识A)。

二级指标:思想进步意识(A1)、爱国主义意识(A2)、扶贫济困意识(A3)、遵纪守法意识(A4)。

三级指标:由每一项二级指标的各项活动组成,用相应标识表示;如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它应属二级指标扶贫济困意识下的一个三级指标,假设此活动为该指标的第一个活动,则表示为A31,其它依次类推。

一级指标:文化知识素质(标识B)。

二级指标:专业知识学习(B1)、非专业选修(B2)。

三级指标:由每一项二级指标的各项课程组成,用相应标识表示。如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属专业知识学习中的第五门课程,用B15表示,英语用B21表示。

一级指标:实践能力素质(标识C)。

二级指标:专业实践能力(C1)、非专业实践能力(C2)。

三级指标:由每一项二级指标的各项活动组成,用相应标识表示;如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它应属二级指标专业实践能力下的一个三级指标,假设此活动为该指标的第一个活动,则表示为C11,其它依次类推,这里注意非专业实践能力中必须包括一个三级指标学生个性能力实践。

一级指标:身体心理素质(标识D)。

二级指标:体能达标(D1)、体育竞技(D2)、心理健康咨询(D3)、心理受挫(D4)。

三级指标:由每一项二级指标的各项活动组成,用相应标识表示。

第二阶段:制作学生信息表

在智能化的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制作学生信息表,除包含学生固定信息外,重点含有上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所有信息,即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保存学生三级指标的具体信息。

第三阶段:系统自动产生一级指标在综合素质中的权重

假设某高校前几届毕业生信息表被500家用人单位浏览,系统通过网络日志自动记录如下信息,先分析一级指标:道德品质素质(点击467次,浏览时间4635分钟,9.9分/次),文化知识素质(点击489次,浏览时间4000分钟,8.2分/次),实践能力素质(点击500次,浏览时间6083分钟12.2分/次),身体心理素质(点击388次,浏览时间2988分钟,7.7分/次),系统根据浏览时间长短来判断用人单位对学生某方面素质关心的程度,也就是他们考核学生的权重,由此得出道德品质素质占26%、文化知识素质占22%、实践能力素质占32%和身体心理素质占20%。

再分析二级指标:实践能力素质(点击500次,浏览时间6083分钟12.2分/次),专业实践能力(点击500次,浏览时间4175分钟)、非专业实践能力(点击486次,浏览时间1908分钟),系统根据浏览时间多少来判断用人单位关心的程度,也就是他们考核学生的权重,由此得出专业实践能力占69%、非专业实践能力占31%.

我们设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总共为100分,系统就像上面分析那样,自动确定每一级指标的学分值,并每年会自动发生变化,学生的选择方案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第四阶段:校级工作机构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按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体系中综合部分、每学期学生的最高学分和最低学分,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校级综合素质必修项目,对应到指标体系中是部分三级指标。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三次以上的扶贫济困的活动,必须修课程,必须参加四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于是各二级分院应将必须修课程、三次及以上的扶贫济困和四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大致时间安排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可在什么时间可以选择这类活动,同时二级分院的相关组织按相同方法制定各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阶段:每学期开学前二级分院相关组织按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本专业的学期评价指标,主要是三级指标中必须完成指标的具体实施活动名称和学期特色实施活动名称,同时根据难易程度设计每一级指标的学分数和参加人数,当然此时的学分和参加人数设置要合情合理,最好全校制定一个学分和参加人数设置的相关规定。如以计算机学院为例,假设某学期要在实践能力素质中开设如下两个活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和非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英语演讲比赛”,学分设置上应有区别,前者若可设为1分,人数100,后者可设为0.5分,人数30。

第六阶段: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学生进行网上综合素质培养途径选择,即本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要求参加相关活动和技能培训;同时学生还要设计自己的“学生个性能力实践”这个三级指标,关于这项学分设置全校应统一规定。如美术学院学生可设置为“计算机网站制作”,计算机学院学生可选择“市场营销”。

第七阶段:系统统计分析学生选择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类组织方式。

1) 不具专业特色的课外活动由校级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学校根据活动特性集中全校教师优势进行开展;人数少直接由校级部门实施;人数多,则先由各二级分院进行预选,最后由校级部门进行最终实施。

2) 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外活动由各二级分院进行实施,也可由团总支、学生会、社团和各班先进行预选,具体方法参照1。

3) 学生个性能力实践种类进行归类实施,具体实施参照1和2。

4) 对某些活动或课程选择人数低于10人的将取消;当人数超过10人后的将不能进行选择。

第八阶段:相关活动实施部门在网上相关通知,校级部门要注意协调大型活动的时间、场地和人员;学生根据要求参加综合素质培养。假设经过系统智能选择后显示出来的结果是:

教务处组织实施:B101,B102,B103,B201,B202,C101,C102……

学生处组织实施:A101,A103,A201,A402,D401,D301,C103……

团委组织实施:A102,A104,A202,A401,D402,D302,C104……

计算机学院组织实施:A111,A113,A211,A412,D411,D311,C113……

……

第九阶段:每项综合素质培养结束后,相应老师对参加学生做出综合评定,给出相应的学分。

第十阶段:学生和其他合法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综合素质成绩及相应的实践环节。

4PCUCD方案评价

PCUCD方案能够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使整个学校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成为系统工程,主要体现了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目标明确、覆盖面广、个性化服务育人和开展形式灵活等特点,当然也有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组织教师的专业化和学生个性化太复杂等问题。总的说来,PCUCD方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新的借鉴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陈彩娟. 完善学分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2):26-28.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8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年级、科目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 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一、初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日记;相关音像资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考评由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评估。

(六)上报评估结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一)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二)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

达标要求:

1.有活动课程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 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三)对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每学年末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照评价表进行考评,对荣获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了一定的调控加分奖励;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赵大进

副组长:陈文东李文忠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陈文东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王运雄、王作友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2)项目组成员负责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学习所需的理论文章,定期召开教师会议。记录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活动过程,参与对本组教师的项目考评。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大主题引领;常态化;课程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14-0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陈官屯乡中学从2003年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学习、研究。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科学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它的开设必须是整个学校的行为。为确保课程的落实,学校立足实际,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面负责、教导处主抓、年级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全面的教学计划和相应的制度措施,实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管理。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教师培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进行指导,协调校内外各种关系,提供安全保障,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规范,学校还制定了专项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安全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奖励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宣传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朝着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骨干先行,以学习交流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一)骨干先行,专业引领

一所学校要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选好指导教师,这是前提。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选拔上严格把关,教学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决不考虑,而是任命理念先进、创新能力强、素质较高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同时一个年级配备一名骨干教师为总指导,负责主题的筛选、规划,并培训带动年轻教师。学校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骨干教师牵头,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探讨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程实施的理念上不断提升,方法上不断更新。“骨干先行,专业引领”使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了有序开展。

(二)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

学校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几年来,学校先后聘请过卢龙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市教科所的杨所长、教研员娄老师进行过多次指导。例如:在张艳军老师做《聚焦奥运》汇报课时,聘请了市教科所杨所长来校听课指导,杨所长看到汇报课后给予了肯定,并做了精彩的点评,可以说专家的点评为活动课的更好开展指明了方向。专业性的指导让教师们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坚定了继续开展好活动课程的信心。同时,学校不放过任何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就连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也积极参加。通过请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组织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促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由点及面开展起来。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正在迅速成长。他们能够不断学习理论,参加各级培训,提高认识并汲取他人经验,不断研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活动模式。现在,从指导学生选题、组织学生制定实施方案、到活动实施、再到资料的搜集整理的整个过程有许多教师都能独当一面,得心应手,他们在 “经历、学习、运用、参与、合作”中不断成长,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三、大主题引领,方案指导,课程内容实现了多样化

(一)实施方案

为了使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常态化实施,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级实施方案,即学校实施方案、活动小组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实施方案,每学期学校都要重新审视、规划各级实施方案,用方案指导课程的实施。

(二)课程目标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形成三维目标,即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推进策略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策略是“课程实施活动化、活动主题化、主题系列化”,从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自己四个方面挖掘主题。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选择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在实践活动中,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因此,结合校本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段进行推进。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经验,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以上目标,在每学期开学初征集教师及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并确定出每个学期的主题研究内容,形成“菜单”。

(四)课时安排

学校七至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活动课”每周开设二节,并将两课时集中安排在每周三下午,也可根据实际集中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2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配备兼职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各年段教学需要和师资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四、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实现与各领域的有机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倡导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开展探究、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做、考察、体验、探究、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提出问题,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各个领域巧妙的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的。

(一)依据地域特色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实现与地域特色的整合

我们都知道,卢龙县虽然经济尚不发达,但它是一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地域特色浓厚,石门核桃、甘薯、鲍子沟葡萄远近闻名,六峪山庄、城角庄红山、长城遗址、卢龙古城门也名气不小,还有革命烈士李洗凡、邵洪生等名人也为卢龙县增色不少,这些名胜古迹、乡土特产形成了浓厚的地域特色,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此生发出了《家乡名片》这一大主题,并把它分解成家乡特产、家乡旅游、家乡名人、家乡经济文化等小主题,形成一个主题系列,活动也丰富多彩的开展起来。现在家乡特产、家乡旅游这两个主题开展的有声有色,在2007年3月9日,活动小组的同学参观了六峪山庄,这不仅让学生亲近了大自然,欣赏了春天六峪的美景,采访了当地的管理人员,而且在活动中以自己的言行,展现了学校文明礼仪新形象。回来后同学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作了展板、手抄报、实物模型,写出采访记录和旅游感受,并根据山庄存在的不足设计了规划图。

更值得指出的是家乡特产小组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甘薯从育秧到收获、加工的全过程调研,使学生对原来熟视无睹的甘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活动中同学们制作了手抄报、设计了展台,制作了实物标本,到甘薯加工地(光友粉丝厂)进行了实地采访,写出了采访录和感想。同时还为光友粉丝设计了产品广告词,工厂知道后非常高兴,还派策划部人员专门来校回访,带来了光友薯业自制的诗集表示感谢。这给了师生们极大的鼓舞,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更浓了,信心更足了。

另外,学生还实地考察了卢龙另外两项特产:石门核桃和柳河北山板栗。分别进行了具体了解,并作了实物模型。所有的这些都证明,结合地域特色,实现有机整合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和做法。

(二)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挖掘课程资源,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在实践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将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各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例如,生物教学需要制作标本,所以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先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然后动手操作,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制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收集整理放到生物标本室,同时活动小组编印了《标本制作》这一校本课程。再如在美术课上,李景贵老师在根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学校依此生发出了“艺术之旅”这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根雕创作,并编印了校本课程《根雕》。学生高涨的热情和成果展示,反映了这种整合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这些做法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载体问题、时空局限性问题、教师指导等问题,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使综合实践活动焕发出了新活力。

(三)在活动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实现与各项活动的整合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各项活动的开展,要耗费老师同学很多精力,如果能把学校的各项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大到安全工作、校园文化建设都可以打上综合实践活动的烙印。例如:清明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小组成员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洗凡烈士墓。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布置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名人资料、了解名人事迹,烈士墓前,团员们向先烈默哀、献花圈、致悼词,表达哀思,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通过活动,同学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热爱家乡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回来后,指导教师又组织同学撰写心得体会,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在实施“我的校园我做主”这一主题时,开展了“我的班级我设计”、“我的校园我规划”等活动,同学们积极为班级布置、描绘理想的校园出谋献策的同时,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走进校园,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杰作,让人兴奋不已。

五、取得的成绩与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取得的成绩

学校学生素质已普遍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县组织的手脑奥赛中学校连年获奖,其中去年参加18人,有16人获奖,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电脑制作方面,学校有4人获得市级奖励;在手工制作方面,部分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受到家长的赞扬。刘巧玲老师在省进行的初中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活动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李志琴等三位教师在省教科所进行的课例评选中获奖;刘巧玲、王红梅、杨桂艳老师在省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高艳飞、刘巧玲、李艳丽等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均获市级优质课奖励。学校2005年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2006年被评为校本教研先进校,2008年被定为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校,5月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10篇

一、推行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

制定《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指导特色课程的实施。能力要求上,高一年级为调查、实践能力等级;高二年级为原因分析能力等级;高三年级为规划与设计能力等级。师生评价上,对学生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二、规划建设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场馆

1.整合现有研究性学习场馆。

“海洋科技文化苑”目前主要以海洋生物标本为主,且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一些标本没有能够按照类别摆放,许多标本还缺乏说明性的文字,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的困难。计划让学生在参与标本分类中掌握海洋生物种类的特征,并熟悉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同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物种,强调其研究价值。分类整合后组建“海洋生物”主题馆。

2.规划建设研究性学习主题馆。

依托现有活动主题和地方特色,先期规划建设三大主题馆:海州湾度假区、龙王河以及秦山岛。三大主题馆内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模型类、实物类、图片类、成果类。

3.配备图书和电子资料室。

综合实践活动图书资料主要分为三类:海洋类、综合实践活动类、乡土类。

海洋类图书主要有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灾害、海洋养殖、海洋生物标本制作等类别。学生通过阅读图书了解海洋自然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树立海洋国土的观念,形成海洋意识。

综合实践类的图书资料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典案例集锦以及活动的光盘等。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步骤。

反映地方特色的图书资料主要包括海州湾自然概况、淮盐古今、渔业发展、东夷文化、海岱文化、徐福文化、海州湾的语言与民俗以及地方志等。

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学校还配置了70台笔记本电脑,加上原有的电子阅览室,建成电子资料室。电子资料室的建立,丰富了学生获取综合实践活动资料的途径,弥补了图书资料室的不足。

三、构建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利用现有设备建立或完善模型、标本、贝壳和沥粉画等制作工艺室,并改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建设模型制作工艺室,借助通用技术实验室的车床、铣床等,自主制作演示设备、数据模型等。

完善标本制作工艺室,配备专职教师,专门指导制作、专人管理;配备标本制作的专用工具和药品,制作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完善沥粉画制作工艺室,编写课程案例《沥粉画工艺》指导学生活动,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作品的创意设计。

完善贝壳工艺制作室,配备专职教师,指导制作。开展诸如“海螺壳上的大海”等系列主题创意活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改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添置实验仪器,开设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实验,如分析水质和土质污染的程度、泥沙含量等。

四、实现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

创设开放的、多渠道的实践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让学生把学校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在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知名校友、学生家长等社会资源,拓宽海洋综合实践基地的范围,利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基地”和高校“海洋实验基地”,提升综合实践活动重难点知识的直观呈现水平,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实现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的真正衔接。

五、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支持平台

搭建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设计开发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1)资源性支持,平台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用于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源、工具资源和用于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2)人际性支持,平台可创建协作学习的环境,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3)管理性支持,平台可以实现对学习过程诸要素的管理,主要包括对课题档案、学生档案、教师专家档案、网络资源的管理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成果的统计管理。

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立足于服务学生发展,也要相应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校建立了外聘专家工作室、校内专家工作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多媒体放映室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外聘专家工作室:聘请更多的海洋专家作为学校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顾问,定期邀请他们到校作专题讲座,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校内名师工作室: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在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作为校内专家,建立工作室,定期开讲座,并主持标本制作室、模型制作室、贝壳工艺室、沥粉画工艺室,具体指导学生活动。

学术报告厅: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研组沙龙:教研组教师相互交流、研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多媒体放映室:展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视频的平台,定期播放综合实践活动实录,探索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

七、共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网络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11篇

盐城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简称“中考”)模式为“学业水平考试+实验实践技能考查+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实验实践技能考查的学科说明由市教科院制定。

1.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总分760分,其中地理生物考试以A、B、C、D四个等级评定成绩,都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科目的考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安排在6月16日-18日进行;市招生考试中心负责考务工作,集中采用计算机网上阅卷;体育考试按《2017年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另行发文公布)执行。考生各科成绩统一合成后。各学科考试形式、分值等见下表。

学科分值考试时间(分钟)形式备 注语文150150闭卷其中写作占60分数学150120闭卷 英语120+30100+20闭卷+ 人机对话其中人机对话考试分值30分,考试时间 20分钟物理 化学170150闭卷其中物理100分、化学70分思品 历史100100闭卷思品历史各占50分体育40 按《2017年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执行地理 生物 60开卷初二年级课程结束后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考试,具体时间由市教科院通知。市教科院统一命题、阅卷。 2.实验实践技能考查 实验实践技能考查包含理化生实验考查和实践技能考查两部分,考查结果按学科以A、B、C、D等级呈现。

(1)理化生实验考查:理化生实验考查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市教科院制定的具体方案组织实施(具体方案另行通知)。其中,理化实验操作考查在初三年级的4月份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在初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

(2)实践技能考查:实践技能考查科目包括信息技术、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等。其中信息技术由市教科院统一命题,考查形式为上机操作,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在初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内容与方式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研究确定,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查,考查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应项目评价。

2017年以后入学的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期评价相结合,测评结果以分值计入中考成绩(具体方案另行公布)。

3.综合素质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学生在初中三年中①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包括社会活动与公益活动)、②交流与合作能力、③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④运动与健康、⑤审美与表现、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6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实际表现。其中综合素质①、②评定结果为合格、不合格,其它各项评定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初一、初二、初三各科学期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定。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综合性 研究性 创作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学习过程、创作过程、实践过程。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探索,按照既定主题共同确定创作内容、选择创作方案、完成创作过程。具有综合性、研究性、创作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但又不是上述各项的简单相加。

结合个人参与广电传媒学科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实践,笔者以点滴浅显体会就教于大家。

一、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

1、应用环节的高年级课程决定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综合性

所谓综合,既有教学环节的综合,也有专业课程的综合,还有跨专业学生的综合。

教学环节的综合。学生到了高年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大了,专业教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过渡到了实践应用环节,这种过渡。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基于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理论与实践的切分割裂: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论的了解、技术技能的掌握、艺术感觉的体悟等等,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检验。

专业课程的综合。从基础部分的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分析性课程,到应用部分的实务性课程、创作性课程,各门专业课程的相关性、逻辑性在这个应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综合显现。

跨专业学生的综合。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跨学科专业的创作群体组合。这种组合是对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综合嫁接。新闻采编、电视编导、影视文学、播音主持、灯光摄像、录音制作、制片管理等等,多学科多专业,形成一个标准的专业创作团队,麻雀虽小。五脏具全。这种嫁接整合,从创作角度说,完全符合创作规律:从教学管理角度说,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对社会生活的发现与关注体现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研究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具有研究性的特点,也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是创作者,同时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理解教师的意图,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关注社会,研究现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梳理选题,自主确定选题,积极地寻求创作手段与方法,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如何发现问题,需要研究:发现了问题如何分析,需要研究:分析以后如何解决。需要研究:有了思路如何形成文本。需要研究:文本完成后如何立体化、视听化需要研究:立体化、视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艺术、技术、方法、手段等等。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研究。

3、“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突显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创作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但更侧重综合创作。这个创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阶段性习作,而是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创作,是出作品、创精品的创作。就广播电视传媒作品而言。创作即生产,综合创作完成了,产品也就同时生产了。这产品,或媒体播出、刊载。或演出、展览、出版,或做文献资料收藏存档,或做重要信息提交政府部门作决策参考……总之,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在学院“产学研一体化”中其地位不言而喻。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为“学”而“研”,为“学”而“产”。产、研是学的过程。也是学的结果。能研会产,是学的终极目标。因此,生产性即创作性是“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4、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化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实践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在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中是最具实践性特征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两者兼而有之。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一开始就将触角伸向社会生活实际。大到重大题材,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敏锐感受,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热忱,是传媒学科学生专业素质的直接反映。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一定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专业实践,不然就失去了平台和依托。

5、教学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构成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从创作的专业技术技能角度说。是一种对书本知识、理论经验的实践验证,具有相对的限域性:而从学习的方法、施受的定位、创作的内容、实践的平台角度说,则具有广泛的开放性。

首先,创作题材的开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将实践教学内容置于广阔的空间中――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民生民俗、时政宣教、社会热点等等。师生目光所及,皆可纳入选题,凡能够驾御的题材,都可作为综合创作的内容。

其次,实践平台的开放打破了课堂的壁垒。自然、社会的真实环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室、演播室、实验室和资料室。创意策划、采写编评、摄录制作、播音主持乃至制片管理。从虚拟仿真到真枪实弹。一切回归真实。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在真实的环境下创作。

第三,创新思维的开放构建了新传媒的时空观。从内容到形式:选题探讨――主题提炼――策划设计――采编播录制等,都围绕现代传播观念进行。变平面化为立体化,变书面化为视听化。

第四,信源渠道的开放练就了学生的“新闻眼”、“传媒耳”。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及人际交流大大丰富了课本、参考书所提供的信息,从常规的文献检索到捕捉创作素材线索,学生的检索能力、资讯遴选能力得到了综合提高。

第五,师生关系的开放构建了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经验者、合作者、服务者。讨论、争论,肯定、否定、激励、赞扬……构成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和谐语境。

二、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过去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亲自实践当中得到了直接经验,在创作全过程的体验中,学会基本的创作方法。

二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提高知识拓展的能力,既能巩固教科书里面的知识与技能,又能接受课堂外面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学生的实践反过来作用于教师新一轮教改的调整,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到专业综合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树立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对树立社会意识,深化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在综合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培养社会良知,关心社会进步。用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大彻大悟的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先锋队。

四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想合作、能合作、善合作是当今世界所倡导的潮流。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广电传媒学科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综合性。恰好能够为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搭建平台,营造环境,让学生学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分享创作的快乐与成果。

五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在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综合创作实践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接轨学院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落实。多出作品,争出精品。为学生增添成就感,为学院树立新形象。

三、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施受关系

与普通教育教学方式及传统普通教育教学方式相比。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在施受关系上发生了很大改变。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是师生互动、相互研究、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由作业的评判者变为实践的指导者,由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创作的服务者。师生共同提出选题。学生对选题进行讨论、确定,制定方案,教师帮助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对创作计划方案提出修正意见及操作层面的具体建议,对学生撰写策划文案及创作脚本进行把关审定,对创作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对学生的综合创作实践进行量化考核评价。

与普通教育教学方式及传统普通教育教学方式相比。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不是松了,而是更紧了:不是宽了,而是更严了。

学生综合创作实践作品的过程表现乃至终端形式都是广泛而多样的,有本学科、本专业的,也有其他学科、专业的,更多的是多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比如播音主持同采访写作的交叉融合、同编辑编导的交叉融合、同摄影摄像的交叉融合、同录音音编的交叉融合、同剪辑制作的交叉融合等等。决定了教师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指导过程中,其知识不可以是陈旧的、落伍的。信息不可以是滞后的、偏误的,技能不可以是老化的、单一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信息,完善自己采、编、播、导、录、制综合素质能力。使自己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水平跟广播电视传媒一线时刻保持接轨,才能胜任与完成综合创作实践教学课程导师的任务。

四、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树立现代传媒教育理念,更新传统专业观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不同于基础阶段的常规教学,是另一种类型的学习方式,是高年级应用阶段的教学环节。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综合创作实践学习持怀疑、拒绝、甚至否定的态度,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看成是对本学科专业的弱化、淡化。是对专业界限的“模糊”,认为只有严格按照本学科的专业分工、按照自己本专业的岗位要求组织教学才是正路。实际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对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认识问题。无论是从我们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是从大量的传媒一线的实践看,大力提倡并积极落实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都应该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专业教学责无旁贷。

2、创造条件,加强联合,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

如前所述,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特征,既有教学环节的综合,又有专业课程的综合,也有跨专业学生的综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的条件――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跨学科专业的创作群体组合(其中自然包括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需要系际之间、专业之间的协调合作:二是物的条件――创作文本形成以后进入拍摄、制作环节,院级实验中心、系级实验室以及校外基地、媒体、传媒公司等前后期平台的提供与保障就显得十分的关键。以上两个条件的有机结合,是教学环境和谐有序的前提和基础。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有效常态实施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每周1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双休日或节假日)”、“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四个指定领域。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在初级中学中事实并非如此:除了信息技术教育这一领域进行常态化实施以外,其余领域很多时候被学校束之高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只是一片空中楼阁。对此,笔者结合调研实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本地开展的情况,对如何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级中学中的有效实施谈几点看法。

一、多元的课程开展保障

教育部早在课程设立时就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级管理的课程地位,即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并实施。在三者之中,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中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要研制并出台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方案与课时,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统筹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国家设置了这门课程,将课程开发的权力赋予了学校,学校要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不仅如此,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引导学校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教研和管理的师资队伍,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工作量核算等方面问题;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师指导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发展评价制度等等,使综合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实施。

二、多元的课程实施常态

(一)多元的课程实施资源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在课程资源上要求要具有极强的地方性,无课程标准又无统编教材。钟启泉专家:“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一个包容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素的独特的课程领域。将会出台《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但不倡导统编的教科书或是教材。”华师大张华教授说:“泛起的程序化的具有学科性质的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将消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带来其他负面效应。”这就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度。

(二)多元的评价途径和评价方式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以及课程本身,这里将主要谈的是学生的评价:

1.多元的评价途径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2.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广泛获取信息,获得足够而可信的评价依据。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说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3.多元的课程实施组织形式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平均每周为3课时。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每周固定某几天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固定课时,已经不适合活动开展的要求。最适应这一活动要求的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对每周平均3节课时间,根据需要作出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可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也可与其它学科调整使用。还可以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安排。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可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生活学习等。具体表现为探究、实验、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访问、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成为他新的兴趣点,他就会失去开始时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形式的活泼多样。大大的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当中,践行、检验、改变着自己的行动准则,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211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83)

[3]《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P97-108)

[5]《从理念到实践:解读研究性学习》P42:霍益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14篇

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开展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深入有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务实的教学改革。二、主要工作(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现实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阶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6)顺应课程三级管理机制,增强“适应性”,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位老师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充分以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于本校有自主管理权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安排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以及虞山、尚湖等自然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科学实践资源。2、把握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积极主动实施。(列表如下)几点说明:1、一年级全部实行新课程计划,而由于今年是新课程计划实施第一年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意见如下:①品德与生活课由于教材跟不上,上课内容定为原来的品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任课教师可灵活安排进度计划。②艺术学科由原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任教,如何合作教好一本教材需要教师通力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原专任教师应逐步向艺术教师要求靠拢。2、信息技术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本学期1至6年级均尝试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年级任课教师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自行制订计划(安排上机时间占总时间的50%)并上送教导处.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①四、五、六年级不单独设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班队活动内容,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原班队活动形式)②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由各年级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开展活动。③综合实践活动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以社会、社区为大课堂,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为内容之一,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性活动。④学校订有“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材料作为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材料,另外高年级订的《动手做报》也可供参考。4、原15分种短课1节上英语、4节上写字。5、取消原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学生特殊才能主要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双休业素质班中培养和发展。(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摸清教材体系变化,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原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观念的全新转变。1、主科教研活动利用单周(语、数、外分别为周二、周三、周四)统一开展。2、副课(包括艺、体、自、信息等)利用双周开展教研活动。3、综合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另作安排。(三)、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结合1、主学科继续以教学“五认真”为重点管理内容。A、听课管理,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全体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尽快适应40分种制课堂回归要求。校行政将加强随堂课、示范课、竞技课、结对课等多种课形的听课。使全校的优质课率得到提高。(优质课率目标达80%)。九月份:             了解课、随堂课。十月份:             三年内新教师竞技课,

各学科带头人、能手展示课。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人人奉献优质课。B、备课管理本学期主学科将稳步推进集体备课,提倡共性教案、个性反思。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分别备课利用期初教研活动“通课”,并输入电脑进行管理。教师的备课个性要体现在教材上,要适当记录“案例反思”。教导处重点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C、其它管理。本学期将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检查要求更强调全面性、目标性。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后进生辅导的管理。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对优等生辅导的管理。2、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现为统合、服务和指导,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就从计划、方案实施和学习评定三个环节着手跟踪。3、教学评价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评价实现四个转变。(1)由知识性评价向智、能、情的综合评价转变。(2)由定量评价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转变。(3)由书面评价向口试、笔试结合的评价转变。(4)由教师评价向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结合转变。4、加强对教学质量观的管理。期中、期末继续加强调研。全校语、数及格率保持的95%,提高外语学科的及格率。(四)、课程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1、进一步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中心人员组织结构,明确负责、落实分工,健全有关制度。2、加大信息化运用的硬件环境投入,使硬件环境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3、加大信息化运用力度,实现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为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五)、课程改革与教科研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诸方面结合。1、顺应新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各项课题研究,各立项课题要对原有的教科研目标和要求作调整。使教学科学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2、学校少先队活动也应顺应新课程设置要求,特别对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及隐性课程加于开发。3、课程改革实施也要结合学校电教、科技特色的有利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技和学艺竞赛。1、本校各教研组开展的学科性竞赛(教研组自定后报教导处)。2、教师教学竞技:包括参加各级评优课、论文评比和各学科的年会以及学校主页比赛,课件制作竞赛等。3、学生学艺竞赛:参加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等。(七)、其它:本学期9月2日开学;1月15日语、数考试,1月21日休业式。下学期2月17日开学。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范文第15篇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开展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深入有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务实的教学改革。

二、主要工作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

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

(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

(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现实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阶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

(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6)顺应课程三级管理机制,增强“适应性”,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位老师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充分以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于本校有自主管理权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安排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以及虞山、尚湖等自然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科学实践资源。

2、把握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积极主动实施。(列表如下)

几点说明:

1、一年级全部实行新课程计划,而由于今年是新课程计划实施第一年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意见如下:

①品德与生活课由于教材跟不上,上课内容定为原来的品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任课教师可灵活安排进度计划。

②艺术学科由原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任教,如何合作教好一本教材需要教师通力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原专任教师应逐步向艺术教师要求靠拢。

2、信息技术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本学期1至6年级均尝试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年级任课教师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自行制订计划(安排上机时间占总时间的50%)并上送教导处.

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

①四、五、六年级不单独设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班队活动内容,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原班队活动形式)

②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由各年级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开展活动。

③综合实践活动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以社会、社区为大课堂,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为内容之一,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性活动。

④学校订有“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材料作为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材料,另外高年级订的《动手做报》也可供参考。

4、原15分种短课1节上英语、4节上写字。

5、取消原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学生特殊才能主要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双休业素质班中培养和发展。

(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摸清教材体系变化,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原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观念的全新转变。

1、主科教研活动利用单周(语、数、外分别为周二、周三、周四)统一开展。

2、副课(包括艺、体、自、信息等)利用双周开展教研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另作安排。

(三)、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结合

1、主学科继续以教学“五认真”为重点管理内容。

A、听课管理,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全体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尽快适应40分种制课堂回归要求。校行政将加强随堂课、示范课、竞技课、结对课等多种课形的听课。使全校的优质课率得到提高。(优质课率目标达80%)。

九月份: 了解课、随堂课。

十月份: 三年内新教师竞技课, 各学科带头人、能手展示课。

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人人奉献优质课。

B、备课管理

本学期主学科将稳步推进集体备课,提倡共性教案、个性反思。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分别备课利用期初教研活动“通课”,并输入电脑进行管理。教师的备课个性要体现在教材上,要适当记录“案例反思”。教导处重点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

C、其它管理。

本学期将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检查要求更强调全面性、目标性。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后进生辅导的管理。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对优等生辅导的管理。

2、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现为统合、服务和指导,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就从计划、方案实施和学习评定三个环节着手跟踪。

3、教学评价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评价实现四个转变。

(1)由知识性评价向智、能、情的综合评价转变。

(2)由定量评价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转变。

(3)由书面评价向口试、笔试结合的评价转变。

(4)由教师评价向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结合转变。

4、加强对教学质量观的管理。

期中、期末继续加强调研。全校语、数及格率保持的95%,提高外语学科的及格率。

(四)、课程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1、进一步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中心人员组织结构,明确负责、落实分工,健全有关制度。

2、加大信息化运用的硬件环境投入,使硬件环境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3、加大信息化运用力度,实现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为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

(五)、课程改革与教科研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诸方面结合。

1、顺应新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各项课题研究,各立项课题要对原有的教科研目标和要求作调整。使教学科学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2、学校少先队活动也应顺应新课程设置要求,特别对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及隐性课程加于开发。

3、课程改革实施也要结合学校电教、科技特色的有利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技和学艺竞赛。

1、本校各教研组开展的学科性竞赛(教研组自定后报教导处)。

2、教师教学竞技:包括参加各级评优课、论文评比和各学科的年会以及学校主页比赛,课件制作竞赛等。

3、学生学艺竞赛:参加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等。

(七)、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