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注入新活力,打造“多元统战”

围绕统战工作多元化,扩展社区统战职能,是亮点打造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要扩大社区统战的范围。要利用好社区资源就要盘点好统战对象,建立统战成员资料库,及时刷新归档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的类别、特点、流动情况、个人及家庭情况等,对辖区统战对象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与统战单位结成最广泛的联结,与统战对象交朋友。

二是要拓展统战工作层面。根据对象特点因势利导,利用特长,施展才干,把统战力量集中到支持中心工作解决重点问题上来,把统战工作融入到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扶植社区经济建设、协助政府招商引资、广泛开展扶贫助学、加强参政议政、征集意见献计献策、培养推荐党外干部、促进多党合作、促进与民族宗教团体沟通交流、拓展对台工作等等,使社区统战与社区党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实现双赢。

三是要塑造“全能”统战干部。统战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区统战亮点打造的成与败,作为统战干部,要会出题、善解题,这就要求社区党支部花力气培训精业务、熟时事、懂政策、善外交、会管理的一专多能型统战干部。

二、打开新思路,打造“民心统战”

开拓统战工作思路,将群众基础做民心工程,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源泉。

一是要开发统战资源。按照“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双向服务”的思路使社区统战“进家、到人、入心”。整合资源,就是要根据社区自身实际,选择角度,突出特点,把驻区统战成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社区建设服务。构建网络,就是要建立以楼院单元为单位的联络小组,组成双向信息反馈网络,使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化解,服务迎头超前。双向服务,就是要贴近社区和统战对象的生活实际,通过关怀帮助团结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适时开展访问、结对活动,帮助统战成员排忧解难,激发统战人士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投身社区建设、服务和关怀社区居民,保证社区统战成员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最终达到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是要强化组织基础。按照“党建引路、完善机制、优化管理”的思路使社区统战“强基、固本、培元”。党建引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要在政策上倾斜、业务上指导、举措上扶植,社区党支部要在协调、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扎稳社区统战工作的根基。完善机制,就是要通过社区建立健全学习宣传制度、联系制度、例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向统战对象通报工作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党外代表人员物色培养和推荐制度等一系列社区统战工作制度,建立统战工作体系,抓好社区统战各项工作和活动的落实,牢固统一战线基础。优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强化工作督促考核,优化统战工作环境,改进统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统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最佳调度,赢得群众口碑。

三是要扎根群众心中。按照“以民生为基础,以文化作支撑”的思路使社区统战“亲民、为民、利民”。以民生为基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各界人心,切实帮助统一战线中的贫困人士和其他社会人士解决生活、就医、子女读书等具体困难,切实团结统战成员以其力量关爱弱势群众、关注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贴近群众。以文化作支撑,就是要抓好统战宣传阵地,树立统战典型,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出社区统战的文化名片,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搭建新载体,打造“品牌统战”

良好的统战宣传载体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手段。

一是要讲求新颖。亮点打造要注重品牌包装,遵循其规律性。要讲究载体的多样、新颖、地道和大众化,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统战宣传体系,确保局面打得开、载体叫得响,增强社区统战的亲和力和覆盖面。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注重学习,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农村基层干部是处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政治理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关系到党在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一年来,本人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坚持每天关注咸宁新闻网,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自身的政治信念,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从书本中学,在实际工作中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由衷地感到给自己在思想上“醒了脑”、“防了疫”在工作上“加了油”、“充了电”。

二、创新思路,抓好宣传工作,及时为党委政府作好参谋和助手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月亮山 扶贫开发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75-02

随着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全面推进,月亮山地区成为我县扶贫攻坚的重点。为进一步探索月亮山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新路子,由县扶贫办牵头,县委党校组成课题组,于2014年4月23―26日,分赴计划、水尾、定威等乡,采取实地考察、走访慰问、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点面结合的方法,对月亮山地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月亮山地区基本情况

月亮山地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地跨黔桂两省的榕江、从江、环江、荔波、三都、融水等6个县。我县覆盖计划、水尾、八开、定威、兴华乡5个乡和古州镇的高台、高埂,辖54个行政村319个村民小组265个自然寨,幅员面积1015平方公里,覆盖人口5.6万,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6.9%,是一个苗、水、侗、汉、布依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占95%以上,农业人口占97%以上。月亮山地区处于贵州高原向桂北盆地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非灰岩侵蚀地貌构造特征,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地形破碎复杂,河谷盆地发育极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平均海拔700米,相对高差1240米。受地势结构的影响,该地区具有多阴少晴,低温高湿,秋风冷雾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5.1℃―18℃之间,农作物大多为一年一熟。月亮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人均耕地不足0.5亩,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省、州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二、月亮山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1.主要成效 多年来,我县积极整合各种扶贫资金,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为目标,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长期社会救助“三类扶贫措施”,大力抓好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加大对月亮山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到2013年4年间,累计全社会和专项投入扶贫项目资金总额1023万元,实施项目2032个。通过实施种养殖、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国电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学校、卫生室、文化站、沼气工程和改圈改厕工程等项目,使月亮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逐步改善。据统计,以2300元收入为扶贫贫困线,2013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29784人,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已基本解决;70%的村已通公路,通村公路达6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中小学失学率下降到1.17%;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缓解;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2.存在问题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内外因素交错作用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月亮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月亮山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贫困(即人的观念上的贫困),交通教育基础落后,这是制约月亮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道坎。

一是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目前,月亮山地区54个行政村只有44个村通公路,通村公路里程仅有600公里,现有的村级公路由于缺乏维护和保养,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经常处于“晴通雨阻”和“通路不通车”的状况。群众居住分散,寨与寨之间的直线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山体立面大,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切割深,特别是目前的通村公路大都只修到村里,致使一些组和自然寨群众仍然靠肩挑背驮。现有的饮水工程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低。月亮山地区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在贫困面、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等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的位置。据统计,月亮山地区5个乡54个行政村中,属于全省重点贫困村的就有27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所占比例依然很大,其中一类村有27个,二类村有17个,三类村有1个。2013年底,尚有贫困人口29784人,占全县贫困人口(全县贫困人口为15.1434万)的19.7%。

二是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窄。由于群众大多居住在边远的高寒地区,人均耕地少,田土细小且分布零星,大部分属中低产“腰带丘田”、“望天水田”,无法牛耕,长期以来靠“刀耕火种”,农业生产方式原始粗放,科技含量低,化肥、农药普及率低,没有农业机械化耕作,劳动强度很大。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大部分收割完水稻就丢荒闲置,近年来才学会种植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养香猪、牛、羊、香鸡为主,生产出来的商品基本是自给自足,仍停留在“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巴钱”的水平。市场不繁荣,拿到市场进行交易的商品不到15%。发展产业也仅限于香猪、香羊、竹笋、韭菜等,结构单一,难成规模,农民增收难度大,生产生活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月亮山地区长期封闭,信息闭塞,对外界缺乏认识和了解。据统计,月亮山地区每100人中,初中文化程度仅5人、高中文化程度仅0.5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少之又少,文盲半文盲占了一半。同时,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低,教学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分散,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整合,“两基”水平不高。由于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淀深厚,部分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淡薄,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低,人力资本积累能力较弱。文化建设明显滞后,绝大部分群众仍处于“日出而劳,日落而息”的生活之中。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其匮乏,许多村没有文化站,在很大程度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医疗服务网络不全,缺医少药的问题仍很突出,卫生室条件差,设备简陋,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低,从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据统计,该山区每千人拥有医务人员仅为1.3人,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看病需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完善,农医保的政策宣传还不到位,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在边远的村寨,群众看病就医还十分困难,由于路途遥远,还有许多人都是“小病硬撑,大病看鬼”,不同程度影响了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月亮山地区下步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月亮山地区是我县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面对着“富饶的贫困”,如何才能尽快缩小与周边地区差距,走出贫困的沼泽地,是当前我县扶贫攻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通过深入调查,深刻认识到,月亮山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出路在林、农,关键在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本在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坚持标本兼治,积极整合资金和资源,实施综合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1.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月亮山地区交通滞后的问题不解决,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抓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积极做好通村通组公路规划,主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力争1―2年内实现“村村通”,争取3年内实现“寨寨通”,提高通行能力,切实解决“出行难”问题。二是积极打通出口通道建设。力争2―3年内拉通与从江、荔波等接边村寨的公路,形成通达畅通的公路网络。三是加强公路养护和管理。成立村级公路养护协会,制定制度,把村级公路养护纳入村规民约和国家定额补助,确保道路常年畅通。四是抓好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搞好项目规划和申报,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及时修复和新建水利沟渠,切实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保证农田稳产增收。

2.加快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紧紧立足月亮山地区的立地条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做好“山”字文章,大力发展竹笋、香猪、香羊、香牛、中药材等“短、平、快”种养殖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民族生态旅游业等二、三产业,真正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3.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改善人居环境。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寨逐步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继续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抓好基础教育,加大中小学保学控辍教育执法力度,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强化扫盲及巩固提高工作,确保普及程度和扫盲程度达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让群众享受新农合带来的好处。认真落实农低保等惠农政策,抓好社会救灾救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在云南企业界,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几年前,有家媒体组织了一次云南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时为大理骏马工贸集团董事长的他毫无争议地上了榜单。而此前他已被评为第十届云南省优秀企业家,荣膺大理州劳动模范。

准确地说,此时的他已经无暇去顾及这样那样的评选活动了,他正在汽车生产基地废寝忘食地干着。他并没有躺在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上睡大觉,他想着的仍是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这位功成名就、敢想敢干的白族汉子又将目光投向了硝烟弥漫的汽车制造业。

要想造汽车,可不是闹着玩的。当业界很多精英都正在观望时。当很多专家和权威人士都在对他的冒险行为持否定态度时,当同行都在怀疑他是否有实力铺开那么一个大摊子时,他旗下的云南力帆骏马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大批汽车、拖拉机已开向了越南市场。

他又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他的汽车制造销售速度被业界称为“骏马速度”。《云南日报》以大篇幅推出了《看准大市场,“力帆骏马”跃东盟》的专题报道。2005年3月7日,《云南日报》又推出《东有一汽红塔,中有美的客车,西有力帆骏马。三大制造基地推动云南车轮滚滚》的头条报道。经过三年的稳健发展。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汽车业界对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家竖起了大拇指。国内众多省市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到大理考察,邀请马伟亮投资建厂。而今,“力帆骏马”已具备了年产3万辆各型汽车和3.5万辆拖拉机的生产能力。预计至2010年,“力帆骏马”将实现年产各式力帆牌汽车10万辆、拖拉机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云南力帆骏马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伟亮。

一时之间,人们惊诧,马伟亮何许人也?

市场经济时代,也是奇迹不断发生的时代。剃平头、身形剽悍、大嗓门的马伟亮,一看就是一个敢想敢干、雷厉风行的人。由于长年累月的四处奔走。他的肤色显得有些黑。他操一口带着浓郁白族乡音的普通话,笑声豪放爽朗,阳刚之气十足,和他在一起,总会使人感到精神为之一振。

其实,如今骄人的业绩和数十亿的资产是靠一点点地积累而来的。只要了解马伟亮的经历就会明白这一点。他曾经当过拖拉机手、仓库保管员、采购员、物资站站长。凭着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精神和审时度势、开拓进取的努力,这位昔日的拖拉机手如今成为了云南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人物。

二、三次改制,成就了骏马工贸集团

追溯到源头,骏马工贸集团和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洱源县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曾让很多人黯然神伤。该公司始建于1978年2月,是一个国有商贸流通小企业,主要担负着洱源县指标钢材、水泥的供应。在实行改制前,企业整体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年销售总额和实现利税微乎其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日趋加剧的市场竞争。公司发展举步维艰。职工的吃饭问题都难以得到保障。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势在必行。洱源县委、县政府决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于1997年5月对物资公司进行了第一次改制,使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在此次改革中,马伟亮首次得到了广大股东的信任。以选票总数的98%成为企业的第一任“民选”董事长。

自此。崭露头角的马伟亮带着员工的殷切期望和沉甸甸的责任。带领全体员工踏上了企业二次创业的征途。他知道,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必须不辱使命,带领大家走过坎坷和泥泞。

在上任之前。马伟亮就已知道前面的路并非坦途,但现实比他预想的更严峻。这种由国有企业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和一般的民营企业不一样,不仅包袱重、体制不顺、管理粗放、机制不活,关键的是长期的国有企业机制把员工宠坏了。在原来的“国有企业”牌子下,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端着“铁饭碗”,安心吃“大锅饭”,根本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意识。而长期的懒散拖沓,不思进取,使职工整体素质堪忧。这样的企业连基本的竞争力都不具备,怎么谈发展?但就在这样的前提下,马伟亮仍没有失去信心,他说,大家的信任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以全新的经营思路,全新的营销策略,全新的市场理念带领全体员工解放思想、知难而进。他左冲右突,风餐露宿,不断开拓市场,在全省各地建立销售网点。他终不负众望,硬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站稳了脚跟。当年企业的销售总额、利润、税金、拖拉机销售量、下属经营网点、员工数量、人均工资都比改制前大幅度增长,企业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让大家都动起来。马伟亮深知这一点。然而,他面对的却又是这样一个现状:股东们认为日子比以前好过一点就行了,不必苦了。由于股权平均,又形成了新的“大锅饭”。“小富即满,温饱即安”的思想在员工中占了大多数。股份合作制运行了3年后,弊端日益显现,企业活力仍不强,企业发展乏力,而市场竞争却更加严酷。要想在第一次改制基础上有大的提升,不改革是不行的。

2000年6月,公司又进行了以集中股权为主的第二次改革。实现了“股权集中、能人控股、妥善安置、重组企业”的改革初衷。马伟亮在这次改革中,获得了51%以上的股份成功控股,再次以100%的赞成票当选董事长。控股后。马伟亮的底气足了,这样规范化的股份制合作,终使公司在市场经济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经过第二次改革,马伟亮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物资公司终于可以甩掉包袱,扬帆远航了。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而国有资本对公司的制约与束缚使公司的发展陷入了僵局。2002年2月,洱源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提出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促进物资公司的全面改制。马伟亮义无反顾,敢于担当,作出了一个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重大决定,对公司进行了第三次改革,将国有资本一次性退出,公司更名为洱源县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其中享有表决权的股本为290万元,董事长马伟亮个人股本占表决权股本的93.24%,其他股东49人占表决权股本的6.76%。公司自此由国有企业转变为一个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民营企业。

马伟亮的压力更重了,他知道,只有奋力拼搏,方能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这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像一个起早赶路的远行人,迈着豪迈的步伐一往无前。他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裹足不前”这个词,有的只是前进。再前 进。正因为如此。在第三次改革仅一年时间,马伟亮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

2003年6月,大理骏马工贸集团正式组建。此时的骏马集团,已包括洱源县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洱源县拖拉机装配厂、云南阿达俏饮料厂、大理海坝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21个农机销售公司,162个经营网点。至2004年,骏马工贸集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工业总产值92912万元,销售收入92026万元,解决416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其中下岗职工260人,员工收入在大理州所有民营企业中已首屈一指。

可以说,骏马工贸集团的组建,为马伟亮进一步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快马扬鞭的秘笈

许多年以前,人们大叹“深圳速度”,说那是“三天一层楼”的地方。是“一年变一样,三年大变样”。而在多年以后,云南大理又呈现了“骏马速度”,从一个濒临解体的国有小企业到全省大型民营企业,马伟亮只用了六年。六年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对于马伟亮和他的企业而言,却已是脱胎换骨了。

人们在慨叹之余,都忍不住要问,马伟亮到底有什么高招,竟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

早在2003年,作为一线记者,我就参加了骏马集团的先进表彰大会。在会上,马伟亮就言之凿凿地说。仅有现在的规模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尽快吸纳大批的精英人才加盟,我还要以50万元的年薪聘请总经理。那时,我心里为之一振,这个马董有眼光、有魄力,我看到了云南民营企业的希望所在。

骏马集团成立之初,即建立了一个团结务实、懂经营、善管理、敢想敢干、不断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在马伟亮的带领下,决策、管理层的思路清晰,方向准确无误,使企业始终站在整个中国市场的高度看问题。对于以马伟亮为首的决策层而言,“马不停蹄”是对他们敬业精神的概括,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长年奔走各个销售点。马伟亮的决策经常都是在车上、在路上、在销售点实现的,要到办公室找他,那是一件难事。与此同时,他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大胆选拔任用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干部:实行定员定岗、竞争上岗制度,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良好有效机制,同时重奖企业的有功人员,拉开收入档次。而员工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也是马伟亮始终注重的一个问题,公司创建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员工队伍的知识年龄和专业结构上大做文章,力图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过硬的职工队伍。

了解马伟亮的人都知道,在引进人才方面他是个名符其实的伯乐,仅公司的拖拉机装配厂,就从福建“闽拖”集团引起技术和管理人员21名。引进大中专毕业生320人,在引进的人才中,有的担任了拖拉机装配厂常务副厂长,还有的担任了厂长、总工程师、部长、车间主任等职务。并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做到责、权、利相一致。现在,企业拥有各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514名,他们在各自的管理、技术岗位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把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不断推上新的台阶。技术一部、二部半个月就能研制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2003年,骏马集团即开发出世纪星、世纪虹、大东风、大康明斯、18ZC145、18ZD153精品六缸、四缸、双缸排半、双缸气刹等新产品超过20种,投放市场,占领市场,深受用户的青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这是马伟亮独有的发展战略。因此,紧扣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这是骏马集团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面对经营品种单一、市场开拓较为困难时,他果断提出了“瞄准农机销售、及时进行经营转向”的思路,为公司的发展作了资金及策略上的准备。他常说,他的两只手总是“不得闲”,一只手要抓着市场营销,另一只手要抓产品质量。首先加强了经营产品宣传促销力度,及时把企业概况、经营产品、经营规模等摄成专题片上电视播放,把经营项目、品种规格、服务承诺印制成宣传单,在集贸市场作宣传,让潜在的用户准确、及时了解有关情况。而更为重要的是抓好网点建设,将经营的“桥头堡”不断向广度、深度延伸,建立邓川、下关、临沧、红河、昆明、保山、德宏、昌宁、思茅、西双版纳、楚雄、玉溪、曲靖、文山、昭通、丽江、六库、文山、芒市等222个经营网点,产品占领了云南省农机销售市场的绝对份额,还远销、四川、广西、贵州、山西、陕西等省区以及越南、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还成立了售后服务中心,强化售后服务。配备了专业维护队伍,认真履行服务承诺。用户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就近得到解决,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使市场不断得以巩固和壮大。

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马伟亮推出了“强强联合战略”。与国内拖拉机生产质量较好的福建“闽拖”集团、江苏“江动”集团、福建汽车厂等有较强实力的厂商合作,与之建立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多家企业产品在云南省生产销售的总。

市场拓展了,兵强马壮了,产品开发成功了,接下来的顺理成章就是扩大再生产。从某种意义而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总在推着你往前走。马伟亮大手一挥:实施二次创业。他的目光瞄准了洱源县新开发的邓川工业园区,这里交通方便、地势开阔、背对苍山、面向洱海,是一片投资发展的沃土。马伟亮果断投巨资新建占地200亩、年产3万辆拖拉机的生产装配厂,包括三条拖拉机装配生产线、一条汽车检测线、大梁铆接线、货厢生产线等,实现了工艺布局合理、工艺装备齐全、生产有序、流水作业、质量保证、工效提高、增加效益。生产的“农友”牌、“时骏”牌系列拖拉机被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协会指定为推荐好产品。现代化的生产装配厂,又为遍布中国西部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营网点源源不断地输送质优价廉、推陈出新的产品,有力地推动了销售业绩,使骏马集团的拖拉机销售占全省农机市场七成的份额,市场保有率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

有人说,在大理,马伟亮已是功成名就的重量级人物,他可以悠然自得地坐享其成了。还有人认为,马伟亮已把拖拉机做强做大做精,只要巩固好现有的成绩,稳步发展就行了。可马伟亮却做出了一个令业界大为震惊的举动:造汽车。对于骏马集团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战略大转移。

四、马伟亮的汽车梦

同大多数从事机动车制造的企业家一样,仅仅生产组装拖拉机显然离马伟亮的人生理想有差距。尽管他已是云南企业界的风云人物。而解决了近5000人的就业和数百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已为地方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每年600万元以上的纳税额又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马伟亮还是那句话,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企业还是要发展壮大,否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造汽车,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储备,还得有足够成熟的技术力量,还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正当某些业界的资深人士半信半疑,为他捏一把汗的时候,骏马集团的汽车生产基地已经破土动工了。

2004年1月,骏马集团在大理州人民政府开辟的凤仪工业园区内征地473亩,投资2.8亿元,打造骏马汽车城。

马伟亮一头扎进去,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一座布局合理、整齐划一、颇具现代化大工业规模。格外引人瞩目的8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并已全面竣工。一条条面向全国、靠大开放、大整合、以引进最优设备组合而成,建立起来的现代化汽车装配线已全面安装完毕投入生产。起步之初,就已形成了年产3至4万辆轻、重型系列卡车产品、年产3至4万辆各式拖拉机的生产基地。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个生产基地的建设,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令人叹服的是马伟亮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睿智。不要国家投入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款,建设资金全靠企业自筹,这不仅向世人证明了骏马集团的实力。也显示了马伟亮非同一般的前瞻性。要知道,现在很多企业的强大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那些靠银行贷款支撑起的空架子总要为偿还巨额贷款的本息而烦恼。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稻盛集团的董事长稻盛和夫,他早年创办了京瓷公司。并孜孜不倦地积蓄起大额现金存款。那时日本尚未从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中挣脱出来,很多企业都投机房地产,企望升值并从银行借贷巨额资金投入房地产,但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很多企业背上了大额的不良债务,濒临破产。而拥有足够资金储备的稻盛和夫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迅速使他的企业争取了发展空间。由此可见,马伟亮不愧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他能迅速聚集资金和人才,使企业不断壮大。在云南,能有这般胆识的企业家并不多。

面对新组建的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一位知晓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和建设的专家说,这简直不得了,不可想象!民营企业参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设,半年能发展到这样的水平和规模,这就是奇迹。按过去的建设速度,要达到这样的规模和档次,最少也要有10亿元以上的投资,花上3年的时间。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太大了,这将在云南创造出一个新的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东盟大市场的奇迹与辉煌。这一席话又让我想到了被称为“汽车疯子”的吉利公司老总李书福,作为靠摩托车起家的“草根”企业,吉利公司当初只有10亿元的资金储备,李书福将之全部用于投资造汽车。有专家说,10亿元就想造汽车,这是做梦。可李书福不仅干成了,还成了自主品牌的主力军。马伟亮只用了半年时间,投资不足3亿元,竟然也把造车业搞得有声有色,专家自然要惊叹了。

马伟亮之所以敢于在大理造汽车,除了胆识之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放眼当今全球的汽车产业,无论从国内到国外,已经到了跨国经营和兼并、品牌竞争的新时代,其竞争的残酷性,就连许多“百年老店”和国际大公司都不寒而栗。而出身“贫寒”又名不见经传的云南力帆骏马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要参与现代汽车工业市场的竞争,立足的基点何在?

实际上,马伟亮在拖拉机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已积累了大量的管理、技术、市场经验。仅2003年,马伟亮率领骏马工贸公司以洱源县为基地,瞄准农村大市场,凭实力和信誉,凭在市场上抓来的大批订单,在全国引起100多家有实力的配套件生产厂家。共同组成了拖拉机和农用车生产联合体,以面向西部农村大市场。面向东南亚周边国家为战略目标,敢打敢拼,从滇西走向全省,走向了中国西部,走向东盟国家,创造了一年生产销售各式拖拉机22400辆。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的骄人业绩,被称之为“骏马速度”。这一奇迹,使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企业紧紧围着马伟亮的指挥棒在转,广大消费者紧紧盯住“骏马”产品不放。如按照传统的眼光来评判,洱源就根本不可能成为拖拉机的生产基地,马伟亮以市场为根基,以质取胜成功了。

但拖拉机生产销售成功了,不等于汽车制造也同样成功。毕竟这两者之间的技术含量差别太大,而汽车与拖拉机的消费群体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大理能否生产和制造汽车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马伟亮说,一个企业能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最终唯一的评判者就是市场。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求生存、求发展、你拼我杀、你死我活的战场。我是从做市场起家的,市场的需求就是企业最大的需求,市场的选择就是企业最佳的选择,市场的认可,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市场和周边国家市场急需大批高质量、宽系列、多用途、低价格的精品拖拉机。不存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只有你不懂得机会和抓不住机会的时候。是沙自流,是金自存,只要遵循市场规律,敢打敢拼,谁都会有机会。

马伟亮独到的眼光、闯劲和务实精神,深深感动了“中国民营摩托车大王”尹明善先生,尹先生是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不愿放弃打入东盟机遇的尹明善迅速赶往大理考察。此番考察,令尹明善感慨万千。他说,我真没想到,在云南大理会有这样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东盟是个大市场,我算找到真正的合作伙伴了。身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著名民营企业家,尹明善以他一生之中最快的速度,作出了一项重要决策――买下“骏马”21%的股份,与“骏马”同甘苦,共患难。共闯东盟大市场。

滇西重镇大理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搞汽车工业,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竞争性大产业。在大理发展汽车工业究竟胜算有多大?马伟亮在经过了一番精心调研,聘请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充分论证后充满信心地说:我今天之所以能有胆量这样做,完全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市场认可的基础上的。没有充分的把握,我决不会贸然发兵的。在大理造车,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其要意决不是一个什么都得在大理从头开始,低水平重复建设,走别人走过的老路的过程。也决不是一个等、靠、要,别人没有干过,我就不能想、不能干的过程。在大理造车的概念,就是一个瞄准东盟5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瞄准中国西部农村和中小城镇近10亿人口的大市场,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纳全国优势,取其汽车制造业的精华,依托云南大通道,外引内联,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让“走出去”优起来,在“走出去”中打响云南品牌的过程。在大理造车的概念,就是一个把全国优质的机电产品集纳起来,以汽车、拖拉机为载体,打“包”推出去的过程。就是一个把“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发挥通道优势,加快步伐,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造好产品出口抢抓机遇,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进的过程。

今日的大理,正在形成和具备面向东盟,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通道、口岸优势。云南连接大西南、连接东盟国家的高等级公路网正在全面形成。从大理至国家一级口岸瑞丽,仅有400公里的运输距离。大理的招商引资环境正在得到全面改善,产业开发的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家有实力,有开发创新能力的配套企业,靠市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力帆骏马”形成了稳固共赢的“产业链”。具有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的机遇。据专业部门的权威调查显示,仅在云、贵、川的相邻地区,随着一大批中小城镇的快速崛起、奔小康步伐的加快、公路货运量的大幅增长,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个一年就需要3至4万辆各式精品拖拉机的大市场。再看东盟市场,更是商机无限。东盟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滞后,技术人才缺乏,路况差,广大地区特别需要质量好、价格低、维修方便的各式精品拖拉机,其需求量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的需求。而马伟亮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已在东盟市场建立起了覆盖面广的优质销售服务网络,为进军东盟大市场做好了准备。

大理发展汽车工业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回首云南汽车工业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或许,这是一个很难回答清楚的问题。对此,市场将会作出公正的评判。尽管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会充满难以预料的风险与变数。但中国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春天的确已经来临。事实上,奋发进取的马伟亮已经放手大干了。200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马伟亮照样忙个不停,全公司忙碌换来的是1000多台力帆汽车正式下线。虽然,2004年汽车在骏马的总产量中仅占20%的份额,也许这1000辆汽车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但它却标志着骏马从此取得了汽车生产和销售的资格。至2006年,“力帆骏马”已实现了20.4亿元的销售收入。2007年,实现了32亿元的销售收入。

2007年,“力帆骏马”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120多种车型全部通过了国家的“CCC”强制性认证。8月,力帆牌重型卡车“威豪”系列14款新车在大理面世,填补了云南省重型卡车生产历史空白。随后,成功开发出5大系列近20个品种的重型卡车,均是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产品。目前每辆车价在10多万元至30多万元间,结合市场需求,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2007年生产了2000辆。2008年将突破10000辆,计划到2010年实现生产重型卡车20000辆。

在这些基础上,马伟亮提出了构建“三个平台”的发展思路。这三个平台包括生产平台、市场平台和技术平台。企业将以质量为核心。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构建一流的生产平台,为国内市场和东盟大市场提供充足的优质产品。继续下大力加大对市场的巩固和挖掘,着手对西北、西南地区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市场的培育,建立和正在建立140家黄金客户,通过这些黄金客户把企业的市场平台建设好。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的科技开发和技术含量的提升。企业现已从一汽、二汽、南汽等引入80多名工程师,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以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为目标,全力打造企业发展的技术平台。有了“三个平台”的支撑,“骏马奔腾”就有了希望。

五、坚守良知,回馈社会

出身寒微的马伟亮是洱源县茈碧湖镇中炼村人,他自小在农村长大,对生存的艰辛体会颇深。正因为如此,才铸就了他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品质,他敢想敢干、勇于开拓,表现了少有的胆识。他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善待长辈,在村里口碑很好。

这几年,马伟亮兴办企业成了名人、富人。但他为人很低调。回到村里,他仍是尊敬长辈、谦逊有礼。他致富不忘乡亲,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是他带出去培训后,进入他的企业工作。村里的水、电、路、学校等硬件设施的改善,他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尽管他很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回家,但只要有时间,他都要回家看望老人,在村里转转,看看有哪些公益设施需要完善。村里谁家有困难向他提起,他总会热心帮忙。村里人提起他,都会说他良心好。

马伟亮阔了,可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他衣着简朴,和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多大区别。他吃饭也很简单,一日三餐能饱就好。即便就是一些接待场合,他也力求节俭。有次他到省外下属的销售公司检查,公司经理热情款待,还买了茅台酒。他不高兴了,对那名经理说,几十块钱一瓶酒也就够了,你要喝茅台我就不吃这顿饭。那名经理把酒换了他才作罢。他常说,公司的资金是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是大家没日没夜苦干积攒的血汗钱,怎能铺张浪费?

面对公益事业,他却表现了少有的慷慨。他把资助弱势群体当成了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责任感使然。仅2000年至2003年,骏马集团即安置了大中专毕业生82人。企业在招工中对下岗职工特别眷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下岗职工,共吸收洱源县水泥厂、百货公司、供销社、贸易公司、邓川采供站、食品公司、五交化公司、外贸公司、北衙铅矿、楚雄红旗机械厂等企业的下岗职工280多人。而在职工2460人中,大理籍的就占了1682人,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2002年,大理市上关镇大把关村发生了惨不忍睹的特大火灾,全村30多户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马伟亮在得知受灾消息后,当即拿出4万元资金用于捐助受灾群众,帮助群众共度难关。当年,他为公益事业捐善款11.2万元。2004年,马伟亮又捐助大理市教育局建立助困专项资金20万元。2005年3月,他又向大理市强制戒毒所捐赠了4辆“力帆牌”汽车。

2007年8月20日。对于大理州刚考上大学的100名贫困学子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马伟亮拿出50万元,给来自州内各地的贫困生每人捐助5000元。帮他们圆大学梦。大理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马建全在捐赠仪式上说,这一善举,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时也为大理州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扶贫济困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巍山学生段志红深情地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不会忘记马伟亮叔叔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面对记者的提问,马伟亮由衷发出感慨,作为一个正在努力拼搏的民营企业,我们非常需要人才,这次捐款,算是为这些贫困大学生做点小事,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报效国家、报效社会。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伫立窗前沉思良久。我想,马伟亮不愧是一名坚守良知、具有使命感的企业家。这次捐赠仪式的意义已经远远高于捐赠本身。100名贫困大学生接过5000元钱的价值也远远大于票额本身。当这些将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接过这沉甸甸的5000元时,他们一定会想到很多。他们终会明白善良、正直、无私、责任感等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2017党员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心得体会【1】

2月8日,宁晋县教育系统召开振兴宁晋教育暨“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

会议宣读了《宁晋县教育系统振兴宁晋教育暨“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立即行动起来,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办人民满意教育。

大讨论活动自2月上旬开始,至3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提高、强化共识阶段。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省市县深化机关作风整顿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精神,采取学文件、听报告、开座谈会、集中学习研讨、撰写体会文章等多种形式,确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为开展好大讨论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二阶段:查摆问题、找准差距阶段。开展基层调研,广泛征求各界对促进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深入剖析查找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找准找实找全;第三阶段:整改落实、完善提高阶段。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列出问题整改清单,逐项对照,明确整改步骤、整改目标和时间期限,并定时督导要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017党员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心得体会【2】

2月4日上午,邢台市召开深化机关作风整顿暨“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医院领导班子、行政后勤科室主要负责人、部分行政后勤职工在门诊四楼会议室集中收看了大会现场直播,认真聆听了市委书记王会勇,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宇的讲话。 会议结束后,党委副书记杨继范指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深化机关作风整顿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医院要先行一步,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剖析查找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以大讨论活动的新成果促进医德医风转变,使医疗水平、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推动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杨继范副书记强调,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形成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强大舆论声势。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对标京、津的先进专科医院,在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上有新提高,全力推进“创建三甲”中心工作,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功能完善,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大基础功能提升力度,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努力实现医院各项工作新发展和新突破,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7党员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心得体会【3】

认真学习省市县委相关部署要求,积极走新路有作为,坚持创亮点守底线,加快实现中国农机制造第一镇、河北一流特色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三大目标。

走新路。瞄准绿色发展、跨越提升,重点谋划华北最大的潇然肉驴养殖基地和华北最大的红枫基地等农业项目,做大做强农业园区。同时,依托镇域内良好的地热资源,引进投资商,进行综合开发,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作为。在建项目抓推进。全力推动九德中小企业创业园、中广核垃圾处理项目和环保车辆项目。谋划项目抓签约,重点谋划安邦物流园、中德合资普劳恩德智慧农机项目、邢台一拖大轮拖项目、方大科技农机孵化园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园区环境抓完善,抓好污水处理厂、南环路、北环路、民主街等基础设施建设。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亮化;景观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unction of the designs city-lighting project, connotation, guidelines and basic principles, classification, planning, planning and lighting lighting project planning featur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Explain the city's bright project is a better system engineering, should first make overall plann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control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void capital to is not focused, and brightness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colour collocation uncoordinated and te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t enough outstanding problems.

Key words: the city; Lighting;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亮化是城市美化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它通过一个城市的夜景照明,表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繁荣程度,居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水平。同时,城市亮化是建筑领域的一个朝阳行业,它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延长与扩大市民和观光者的夜间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照亮城市不仅仅是亮化工程的目标,其真正意义是让城市生活在夜晚能够延伸。夜晚生活不仅能够包容全部的白天生活,甚至还可以创造出比白天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

一、城市亮化工程的现状分析

近年以来,很多城市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城市亮化工程,在很大程度的进行了城市亮化工程建设。并把城市亮化工程的建设作为美化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方法。

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已经成为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目标。目前,城市亮化工程在各级政府和管理层的重视和关心下,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城市夜景照明建筑起点高、进步快、规模大。在城市亮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行业内的工作者已积累了许多经验。

设计工作者根据本城市的自身特色,制定高水平、高标准的城市亮化工程发展的总体规划。总的来说,一个城市亮化工程建设的效果的好坏,关键影响要素是要有一个合理完善的的总体规划。例如,在城市亮化工程建设中,景观灯光的设置应按照城市亮化工程的规划来进行。亮化工程的规划可以分为总体规划与局部规划,同时要到城市特色和工程功能定位相结合。

二、城市亮化工程规划的内涵

城市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与工程技术人员,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根据,在认真调查和分析本城市的人文、自然景观构景元素的历史、文化状况以及景观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夜景照明规律,在宏观层面上对城市景观照明的定位、特色、目标、风格、照明水平、品位、表现形式、建设的步骤和措施等方面着手,做出亮化工程的总体部署与施工安排,并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点、线、面的结合,提出具有本城市特色的总体构思和规划。这就是城市亮化工程总体规划的基本内涵。

三、参与亮化设计审查,确保设计合理

当今,对于城市亮化工程,大多数城市实行的是建管分开。再加上有的中小城市没有正规的亮化设计单位,所以导致亮化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由于返工造成了很多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城市亮化工程的管理单位必须介入和参与亮化工程的设计审查工作。对于灯型、光照度、光源、电缆、变压器、电缆管道、控制箱以及检修井等主要项目的选型,都要经过理论计算以确保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同时还可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最后要求设计图纸于理论计算数据齐全,坚决反对个别地方单凭个别决策者的个人的喜好,来确定一些根本不具备功能性的装饰照明灯具或者不按科学规律进行工程的决策。

四、城市亮化工程规划的分类

1、亮化工程的分区规划

城市亮化工程的分区规划是在本城市或者本地区景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对本城市或者本地区规划建设的的夜景景区、景点或者城市标志性景观、道路景观、广场景观、商业街景观、园林景观、名胜古迹、江河水面景观以及区域景观等区域的亮化作出的具体规划。

然后根据总体规划中所规定的各个区域的灯光规划要点,进一步的加深设计,并对构成元素进行统筹考虑,力求既富有变化,又统一协调,重点是渲染城市的中心节点,对于那些相对弱化节点,应突出重点,结合独特地貌,掩饰瑕疵,突出、丰富金额重塑城市自然轮廓线、水际轮廓线或者建筑轮廓线,形成立体化,强化层次感。

2、亮化工程的总体规划

一般来说,城市亮化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的依据、指导思想、现状调研、基本原则、总体构思与基本框架、模式与定位、确定城市景观照明体系等中心内容。然后确定近、中、远期亮化工程的建设目标,同时提出城市中心节点和标志性工程的建议原则,规划和实施管理以及具体的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五、严把工程的竣工验收关

亮化工程竣工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关健阶段。在城市亮化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中,我们必须严格依照《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来进行工程的逐项验收,并成立专门的验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领导共同组成。从亮化工程的开工到竣工,明确任务,分别收集和整理每一阶段的设计图纸资料到竣工图纸资料。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细致,必须具备高度的主人公的责任感,进行逐项验收。对于那些灯杆基础的砼标号、灯杆的接地电阻、电器设备的试验数据、电缆的绝缘电阻以及道路照明亮度等几项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平均亮度、均匀度、平均照度、眩光值等参数进行严格的验收,同时还要有详细的验收工作记录档案。

六、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亮化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好总体规划,并按照总体发展控制规划进行建设工作。从而使亮化工程设计规范、施工严格、管理合理,才能建设和谐、美丽、富于韵律和节奏、有自己城市特色的夜景景观。力求避免资金投向不集中,色彩搭配不协调,亮度分布不合理,城市特色特征不突出,节能控制不到位,施工技术不规范,形不成整体格局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道春.城市的亮化照明与节能环保暂无[J].大众用电,2009

[2]徐向党.体操之乡亮化美,仙桃遍撒万斛珠[J].道路照明,2004

[3]王国红.横幅悬挂路灯电杆隐患多[J].农村电工,2008

[4]姜硕.浅谈我国的城市亮化[J].光源与照明,2007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为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形象,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南北大道灯光亮化工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灯光亮化工作动员会议,目的是迅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动员区有关部门、单位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亮化工作中来。下面,我就这项工作先讲三点意见,最后孔区长还要做重要指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亮化工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作为城市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灯光亮化工作是一个明显的弱项,工作起步较晚,灯光亮化的规划、设计总体水平较低,亮化档次还不高,精品还不多,亮化设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还不广,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亮化新理念还没有形成。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实施亮化工程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灯光亮化工程能够完善城市设施、强化城区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建设内涵,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实施亮化工程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健身交流的环境,可以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吸引更多市民利用晚上的时间走向大街,走向商场,走向公园,走向文化娱乐场所,使市民的夜生活丰富起来,让人们充分感觉到城市的优美,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树立各单位形象的需要。亮化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各单位和商家的名片。各个建筑物上的牌匾、广告和夜景照明是宣传单位自身的良好载体,一个有艺术性、标示性、宣传性的亮化工程,对内能够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增加员工的自豪感,对外能够体现出单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提升单位的良好形象。

二、理清思路,落实责任,努力打造优质的亮化景观

一是明确灯光亮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迎接建国六十周年为时间节点,依据《南京市城市夜景灯光管理办法》和《南京市城市景观照明规划》,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围绕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重点围绕南起区公安分局、北至方州广场全长4.5公里的南北大道灯光亮化范围,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逐步实现我区景观照明系统从数量向质量、从分散向集约、从普通光源向绿色光源、从突击型分散管理向长效化集中控制管理的转变,努力营造新的城市夜环境,展示六合特色风貌,进一提升我区城市形象。

二是精准把握灯光亮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本次灯光亮化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亮化灯饰要有整体感,景观要丰富统一。坚持突出重点,对于能够体现六合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物、重点地段、重要的商贸区,标准一定要高,每一幢单体楼宇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第二,坚持节约和美化并举的原则。即要营造出繁荣、辉煌的城市夜景,又要注重选用先进节能的新光源、新灯具,以最少的投入争取获得最佳的亮化效果。

第三,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亮化,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的亮化,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高层(重点)建筑和沿街商业门店以产权或经营单位(个体)投资建设为主。

第四,坚持城区内的建筑物、道路、景观亮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建筑物、城市景观进行亮化,营造自然、和谐、美观、大方的夜晚环境。

三是严格落实灯光亮化的各项责任。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城市夜景灯光亮化工作有关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筹措经费,认真组织实施。

区建设局负责实施方州广场、棠城广场、公园广场、龙津桥、延安桥、区公安分局至棠城广场段绿化带的灯光亮化工作。

下列楼宇由房屋产权单位或经营单位自筹资金,按设计方案自行组织实施灯光亮化工程:国土大厦、卫生局(血站、妇保所)、交通局(海事大楼、交通宾馆)、人民医院、法院、体育局(室内球馆)、文化旅游局(图书馆)、城镇开发公司、工业指导办(华宫大酒店)、农技大楼、计生局、环宇设计院、检察院、供电公司;双管单位:国税大楼、地税大楼、邮政大楼及银行(金融)系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人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

广电大厦、金宁广场楼宇夜景灯光亮化实施所需资金由区财政和产权单位各承担50%。

区市容局负责实施区公安分局、宁连立交、公交站台、沿线广告牌及棠城商住楼灯光亮化工程,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支付;负责公共户外电子显示屏工程;负责各灯光亮化单体的深度设计。

建立灯光亮化控制中心,统一控制灯光亮化的开启和关闭。安装电表,灯光亮化产生的电费由区财政承担。

三、加快进度,精心施工,按期完成灯光亮化工作

本次灯光亮化工程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为规划设计阶段,从5月20日至6月30日。5月20号开始委托深度设计,6月15日组织深度设计评审,6月20日组织招标工作,6月30日确定施工单位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从7月1日至9月30日。各亮化责任单位按照深度计设方案,自行组织实施,要在7月20日前完成外墙出新美化工作,对饰面外墙砖进行清洗,对围墙进行粉刷出新,对陈旧性墙面进行粉刷,对沿街广告牌重新统一制作;各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灯光亮化工作,要严格抓好质量管理,不得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材料标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亮化工程;要倒排工程进度,形成工程时间倒计时,确保按时完成灯光亮化工作。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平安。

乡村振兴,平安乡村是基础,抓好乡村“雪亮工程”建设是开展全局工作的前提。“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我县把“雪亮工程”作为全县的“一把手工程”、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为民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破解资金难题,健全管理体系,拓展实战功能,逐步实现“全网共享、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时可用”。

一、破解资金难题,实现全域覆盖

“资金少”“牵头难”“联网难”是“雪亮工程”建设的关键和难点。2016年10月,我县按照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坚持“实用、管用、长效、节约”的原则,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存储、统一传输、统一施工”四项措施,由县、乡财政出资1400余万元,到2017年4月,在“天网三期”的基础上,建成了1个县级平台,12个镇级平台、345个村级平台。在农村按照每个行政村社区不少于6路监控探头的标准,建设安装高清监控探头2084台。

去年以来,县公安局着力推进视频监控资源深度融合和实战应用,出资500余万元,开展农村“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建设,对农村重要道路、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要出入口进行了监控探头建设安装,新增高清摄像机997台,高空瞭望8台,全部实现与“雪亮工程”联网共享。

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不仅能遏制乡村刑事案件尤其是盗窃案件的发生,还能遏制焚烧秸秆、乱倒垃圾等各种丑恶现象,促进乡村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健全管理体系,实现全程可控

以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建设的三级综治中心为基础,补齐了基层基础短板,为“雪亮工程”建设管理提供阵地支撑。一是县平台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由政法委办公室统一排班,每天有一名带班领导、一名值班人员和一名技术员值班,确保值班值守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杜绝发生空岗现象。建立运行“查岗”机制,县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查岗制度,每天不定时对镇、村两级平台运行及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抽查。二是规范视频监控资源的标识标注,县平台专门抽调2名技术人员对全县12个乡镇街区、345个村社区、30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的标识标注按照标准要求完成了统一规范;结合组织部党建可视化信息平台建设,投资500余万元,对村级平台的线路、标识、物品摆放进行了规范升级。三是强化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由县财政统一出资,县联通公司具体负责,切实提升了视频监控资源的“在线率”和各项功能的“完好率”。技术人员每天对全县的视频监控在线情况进行统计并在微信工作群进行通报,每周四对联通的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扣款。

三、拓展实战功能,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

坚持“实用、实战、实效”的原则,以用促建、边建边用,以用促联、管联同步。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所有农村社区的综治中心全部配备了电脑、电视、一键报警盒等,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平台的视频查岗、视频会议、语音对讲、一键报警等功能。把全县划分为769个基础网格,由网格管理员动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实现了全民参与、群防群治、无缝监管。

今年以来县综治办全力谋划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蒙阴建设,紧紧围绕“防范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工作思路,依托信息化手段,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探索“雪亮工程”升级版,搭建县镇村三级社会治安综治信息系统,开创“雪亮工程+综治信息系统”融合联治工作模式,通过网格服务和和手持终端“第一窗口”,实现民生事务、矛盾纠纷的定点流转、受理、办结和数据、情报、指挥一体化运作,让群众诉求迅速回应、治安隐患及时预警、矛盾纠纷快诉化解、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为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形象,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南北大道灯光亮化工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灯光亮化工作动员会议,目的是迅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动员区有关部门、单位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亮化工作中来。下面,我就这项工作先讲三点意见,最后孔区长还要做重要指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亮化工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作为城市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灯光亮化工作是一个明显的弱项,工作起步较晚,灯光亮化的规划、设计总体水平较低,亮化档次还不高,精品还不多,亮化设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还不广,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亮化新理念还没有形成。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实施亮化工程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灯光亮化工程能够完善城市设施、强化城区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建设内涵,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实施亮化工程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健身交流的环境,可以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吸引更多市民利用晚上的时间走向大街,走向商场,走向公园,走向文化娱乐场所,使市民的夜生活丰富起来,让人们充分感觉到城市的优美,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树立各单位形象的需要。亮化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各单位和商家的名片。各个建筑物上的牌匾、广告和夜景照明是宣传单位自身的良好载体,一个有艺术性、标示性、宣传性的亮化工程,对内能够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增加员工的自豪感,对外能够体现出单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提升单位的良好形象。

二、理清思路,落实责任,努力打造优质的亮化景观

一是明确灯光亮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迎接建国六十周年为时间节点,依据《南京市城市夜景灯光管理办法》和《南京市城市景观照明规划》,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围绕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重点围绕南起区公安分局、北至方州广场全长4.5公里的南北大道灯光亮化范围,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逐步实现我区景观照明系统从数量向质量、从分散向集约、从普通光源向绿色光源、从突击型分散管理向长效化集中控制管理的转变,努力营造新的城市夜环境,展示六合特色风貌,进一提升我区城市形象。

二是精准把握灯光亮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本次灯光亮化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亮化灯饰要有整体感,景观要丰富统一。坚持突出重点,对于能够体现六合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物、重点地段、重要的商贸区,标准一定要高,每一幢单体楼宇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第二,坚持节约和美化并举的原则。即要营造出繁荣、辉煌的城市夜景,又要注重选用先进节能的新光源、新灯具,以最少的投入争取获得最佳的亮化效果。

第三,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亮化,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的亮化,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高层(重点)建筑和沿街商业门店以产权或经营单位(个体)投资建设为主。

第四,坚持城区内的建筑物、道路、景观亮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建筑物、城市景观进行亮化,营造自然、和谐、美观、大方的夜晚环境。

三是严格落实灯光亮化的各项责任。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城市夜景灯光亮化工作有关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筹措经费,认真组织实施。

区建设局负责实施方州广场、棠城广场、公园广场、龙津桥、延安桥、区公安分局至棠城广场段绿化带的灯光亮化工作。

下列楼宇由房屋产权单位或经营单位自筹资金,按设计方案自行组织实施灯光亮化工程:国土大厦、卫生局(血站、妇保所)、交通局(海事大楼、交通宾馆)、人民医院、法院、体育局(室内球馆)、文化旅游局(图书馆)、城镇开发公司、工业指导办(华宫大酒店)、农技大楼、计生局、环宇设计院、检察院、供电公司;双管单位:国税大楼、地税大楼、邮政大楼及银行(金融)系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人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

广电大厦、金宁广场楼宇夜景灯光亮化实施所需资金由区财政和产权单位各承担50%。

区市容局负责实施区公安分局、宁连立交、公交站台、沿线广告牌及棠城商住楼灯光亮化工程,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支付;负责公共户外电子显示屏工程;负责各灯光亮化单体的深度设计。

建立灯光亮化控制中心,统一控制灯光亮化的开启和关闭。安装电表,灯光亮化产生的电费由区财政承担。

三、加快进度,精心施工,按期完成灯光亮化工作

本次灯光亮化工程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为规划设计阶段,从5月20日至6月30日。5月20号开始委托深度设计,6月15日组织深度设计评审,6月20日组织招标工作,6月30日确定施工单位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从7月1日至9月30日。各亮化责任单位按照深度计设方案,自行组织实施,要在7月20日前完成外墙出新美化工作,对饰面外墙砖进行清洗,对围墙进行粉刷出新,对陈旧性墙面进行粉刷,对沿街广告牌重新统一制作;各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灯光亮化工作,要严格抓好质量管理,不得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材料标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亮化工程;要倒排工程进度,形成工程时间倒计时,确保按时完成灯光亮化工作。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一、创新的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效果。在工作创新方面,市局党组秉承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出工作创新必须要结合实际,必须要立足工商职能,那种脱离实际、标新立异的所谓“创新”必然会流于形式、劳民伤财。在党组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多次追求机关基层意见的基础上,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四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指导措施,为开展工作创新奠定了基础。为使创新内容具体化、创新形式多样化,市局先后印发了《__市工商局关于工作创新抓亮点的指导意见》、《关于上报亮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经过基层报亮点、市局领导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过层层筛选,确定了利通一分局12315四级网站五进工作、利通二分局创建无传销乡镇(社区)工作、青铜峡市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分类监管、涉农合同帮扶、效能考核、基层法制建设、盐池县工商局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12315维权站点村村通工作、同心县工商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__开发区工商局12315维权网络自然村全覆盖工作共十项工作为全市工商系统创新工作。

二、创新的做法及效果

1、监管方式方法改革上抓创新。同心县工商局因地制宜,从本县实际出发,敢于突破政策界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整顿、抓规范,从建立健全长效监管制度入手,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农资市场发展环境,农资市场由乱到治,由治到规范,受到广大农民、农资经营者和社会各界的赞成和欢迎,有效地服务了三农,保障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青铜峡市局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在“一栏两张四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用运现代科技手段实施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在全市大型商场、批发部建立食品基础信息采集点14个,在326家食品经营店安装了“诚信通”终端设备,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系统数据库,共录入食品身份信息6万余条,认证许可信息20多万条,形成了合法、规范、简单实用的重要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2、市场巡查的方式方法上抓创新。盐池县工商局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新模式,在辖区内推行了网格化监管。该局按照“依法行政、强化效能、属地监管、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和“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指导方针,重新调整了工商所辖区,将全县辖区按照四个层次进行网格责任划分,县局辖区为一级网格、工商所辖区为二级网格、工商所巡查组辖区为三级网格、巡查人员责任区为四级网格。研究制定了各个层次网格的工作职责,重点明确了四级网格责任人的十五项职责。对确定的网格责任区配备相应的市场巡查人员,对网格和网格责任人进行了统一编号。目前该局共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4个,三级网格17个,四级网格34个。

3、12315五进的拓展上抓创新。__开发区工商局在管委会的支持下,加强与电信、科技、乡镇的配合下依托农村信息化网络,在全开发区83各自然村建立12315维权站点,确定83名信息员,编印下发了《自然村12315信息员工作手册》并对信息员进行法律法规、消费纠纷处理方法技巧等内容进行培训,方便了农民就近投诉,扩大了法律宣传面,拉近了工商部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收到良好效果。利通一分局确定了“消费维权五进为抓手,扩大四级网站工作职能的内涵和外延,把合同帮农、经纪活农、商标富农以及千名党员联系千家企业和商标指导员制度等帮农助企措施纳入站点工作范畴,将工商维权、服务、监管触角延伸到农村和企业,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点”的工作思路,制定具体措施,领导各负其责,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全面开展了12315五进工作,覆盖城乡的维权网络基本建成,实现了“一会两站”在辖区的全覆盖。共建立维权站点94个,全部实现了与区局12315指挥中心的对接,覆盖了100%的行政村和社区,在全部行政村和16家商场开通了视频处理投诉系统。四级网站受理消费申诉1543件,占全局处理量的80.5%,调解成功153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

4、建立打击传销长效机制上抓创新。利通二分局在辖区非法传销多发的上桥镇、板桥乡所属的15个行政村和秦渠、金星花园、绿地园3个社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乡镇、社区活动,通过“七进五上”,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市场、进家庭、进宾馆、进清真寺,上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网络、上舞台,建立了责任、宣传、协作、监管、打击、考核等六项打击传销及创建无传销乡镇、社区的长效监管机制,收到良好效果。区局将该局做法以文件形式进行推广,总局政务信息、中国工商报也介绍了他们的做法。

5、开展合同帮扶工作上抓创新。青铜峡市局按照“统一范本、先行试点、重点帮扶、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已发展“订单农业”为主线,全面规范农产品合同行为,建立和完善了合同帮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涉农企业发展到213家,发展订单农业企业35家,订单农业面积发展到23万亩,占全市农业种植面积的68%,涉及农户3万余户,订单合同金额估算为2.7亿元。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使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原料工业基地,农户有了明确的产品销路,种上了“放心田”,形

成了“龙头企业+基地+订单+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盈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1、抓创新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学习力、执行力、落实力的总体思路,确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工作创新才会有抓手,才会有方向,才会有目标,各级班子才能带领全局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2、抓创新必须要有明确的抓手。从全系统今年抓创新的实践可以看出,只要严格落实市局党组“六能六会”要求,领会了上级的工作意图,抓住了本局的工作重点,围绕了地方的中心工作,再加以科学的分析、总结、提炼,开展创新的措施就会更加具体,形式就会更加生动,效果就会更加明显,整体工作水平就会进一步提升。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仁和药业应当是医药企业进军日化产业的典型代表。以“闪亮牙洁素”、“妇炎洁卫生巾”、“伊康美宝卫生巾”等产品全力图谋日化业,耗资巨大,手法凶悍。然而至今却是黯然神伤,尴尬万分,试乎也没能逃脱医药企业进军日化业的“宿命”。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闪亮牙洁素”缘何没有闪亮呢?

“闪电战”思想闪了腰

进入日化产业去切一块诱人的蛋糕,战略思路的出发点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战略与战术去成功切到这块蛋糕?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如何进行品牌延伸?

在这个延伸的过程中,仁和药业却显得有些过于心急,企图以“闪电战”方式迅速制胜日化业,快速扬名立万,以达到在医药行业风生水起的状态。这些思想意识就直接透视出闪亮日化操盘者并没有在动手之前去做一些功课,专业、系统的调研分析,以至于闪亮集团对日化行业的现状及竞争态势认识不足或者说典型地轻敌冒进。

仁和药业进入的牙膏行业、卫生巾行业、洗涤行业,其竞争都是异常激烈的,品牌集中度非常高,品牌忠诚度较高,消费者转换品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无论是进入纸品市场还是牙膏市场,都是不可能靠闪电战获胜的,在这个领域里面必须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资源准备。思想上忽略了这点,或者对这点认识不足,其急功近利的结果是战略缺失与错误相伴而随,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损兵折将,出师不利,到处都是烂市场、夹生饭市场,到处都哀鸿遍野,数千万元上亿元在市场上连一个坑也没砸成,更别说换来一个可以调整提升的网络渠道。

战略埋祸: 闪亮而来、铩羽而归

战略是一种选择,市场是检验战略选择恰当与否的唯一标准。

仁和药业在医药产业里做得风生水起,用了8年的时间做到了20多亿的年销售规模,是医药产业最近几年来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直到今天,医药行业“大广告+大流通+成熟性常规品种”模式仍然还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仁和药业也是靠这种模式和这类产品在OTC流通市场上快速发展起来的。

闪亮日化闪亮登场,在惯性思维,经验思维的作用下,便确定下了以医药行业成功经验和操作手法,以医药子弟兵队伍去操作日化产品,寄希望于“大流通+大广告”的医药模式制胜日化行业。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导下,业务没有剥离,组织没有剥离,队伍没有剥离。从公司组织的设置、人员配置、资源的分配到管理机制这些基础层面开始,便基本背离了日化行业的属性。

战略决定成败。

就如父亲与儿子赛跑的故事一样,没有方向或者方向错了,企业和组织的每一位员工再怎么努力都是枉然,都会走弯路,越努力牺牲得越悲壮。

企业要进行跨行业经营,首先应进行市场调查,其次要进行样板测试,然后再进行样版复制、经验推广。但是,这些程序均被仁和药业省略或者说忽略了。项目刚一上马,数千万元广告开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商,从黑河到海南岛,从上海到新疆,同时出击,一年多下来,总共销售2000多万元,广撒网,市场被做成了“夹生饭”。

从当时的市场态势来看,闪亮日化应该选择“聚焦战略”和“局部优势战略”。因为日化业市场虽然庞大,但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竞争压力更大。牙膏和卫生巾行业两厢比较,卫生巾市场机会相对大于牙膏市场。闪亮日化更应该将资源集中于“妇炎洁卫生巾”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上,去转化、吸引“妇炎洁洗液”固有的5000多万女性用户,去嫁接“妇炎洁洗液”的品牌资源。并力争在局部地区形成比较优势,而不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招商,更不应进一步延长产品线发展“闪亮牙洁素”系列。因为尽管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但也不具备四面出击的实力。如想在市场上参与广泛的竞争并取得胜利,非宝洁、联合利华这些巨头所不能为。

这样的战略与机制安排是令人遗憾的,埋下祸患,导致其闪亮而来,铩羽而归。

商业模式模糊不明亮

所谓商业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去赚钱?仁和药业的商业模式一贯都采用“大流通”,公司本身不参与渠道建设,不参与终端开发与维护,不参与品牌推广,不参与市场开发与促销拉动工作。“闪亮牙洁素”项目上市之初,企业也采取了“大流通+大广告”的商业模式向全国招商。

在民营企业中,因为企业营运模式的不健全,企业营销操盘手的素质、能力、责任心成为了企业或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纵观“闪亮牙洁素”经营之路,一言以蔽之:一流的激情、二流的技术、三流的产品、不入流的人员与策略。

商业模式不明亮,何来市场策略闪亮?何来生意闪亮?

产品无力不闪亮

“闪亮牙洁素”,试图以“牙洁素”的概念来实现差异化,却适得其反地“站队”错误。在消费者认识中,刷牙用牙膏,基本可以划等号。消费者在刷牙时想到的和决定购买的是牙膏。“闪亮”首先并没有站进牙膏队伍里去,那么消费者在购买口腔清洁用品以前就已经将其排斥在考虑范围之外了。就如同要做碳酸饮料,不能不叫**可乐,如果你不叫**可乐,那么想喝可乐的消费群永远都不会想到你。诸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一样的道理。闪亮要做的是,站进牙膏的队列中去,在牙膏中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去进行品类创新,去分得一杯羹。

站到“牙洁素”的队列中,用“牙洁素”的全新概念,去教育消费者,去培育市场,不是“闪亮”日化目前有能力去做的一件事。

更为重要的是,“闪亮牙洁素”的核心利益点定位不准或无力。消费者只会因为“牙膏”或者“牙洁素”带给他们的利益、好处打动了他们才会购买。消费者购买的是利益,而不是“牙洁素”,“牙洁素”或“牙膏”只是载体或者说是支撑点而已。比如冷酸灵强调的利益始终是“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在普通的防脱敏牙膏细分市场里过得非常惬意。而“闪亮牙洁素”却一直在诉求、叫卖“牙洁素”,没有将“牙洁素”概念深度挖掘,将其利益化,让消费者可以感知。所谓产品概念化,概念产品化。

产品策略出现失误,紧接着是产品包装再次雪上加霜,包装整体形象落后,低档。包装上并没有很好地去诠释品牌的调性、内涵与价值,也没有去围绕“牙洁素”进行演绎。而是随便放了一些不相关联的闪闪发光的元素。对“闪亮”品牌价值和内涵的理解太过于简单偏颇。而且“仁和”集团的logo不合适宜的出现在了包装上。牙膏上同时出现“快乐男声”“闪亮”“仁和”的logo ;方寸之地的牙膏管子与盒子上除了有“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广告,同时也有“谁用谁闪亮”的广告,可谓花里胡哨,不伦不类,与公司对牙洁素“时尚、前卫”的定位风马牛不相及,与品牌定位不吻合,与产品定价不吻合;产品线更是缺乏系列化规划与设计,产品缺乏起码的拉力和冲击力,不下货。

驰名空悲切  品牌无力不闪亮

“闪亮”虽是驰名商标,但在纸品和牙膏领域,品牌是没有影响力的。而公司在品牌上缺乏系统、专业的规划,品牌策略及品牌调性失当,品牌悬空未落地。

首先,“谁用谁闪亮”的广告诉求,有一定号召力,但原封不动将滴眼露的这句广告语直接套用在牙洁素上,则显得内涵不足,空洞,缺乏感染力和冲击力,最主要的是跟消费者的利益关联度不高,也没跟产品所定位的特性特色及产品利益关联契合起来,“谁用谁闪亮”,闪亮什么呢?为什么会闪亮呢?我为什么要闪亮呢?广告语的记忆性、感染力不够。

驰名商标,空悲切。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白白丢掉“闪亮”二字无穷的内涵不去挖掘,不去与产品功能利益结合演绎,却始终处于“我不是牙膏是牙洁素”的陷阱与尴尬中。比如,洁白牙齿是否闪亮?消除口臭、口气清新是否闪亮?消除口苦是否闪亮……我是谁?我期望人们记住什么呢?

假想一下,如果换成“牙齿闪亮 人生闪亮”、“牙齿闪亮 爱情闪亮”……等等,品牌的内涵与价值是否容易落地?做些事情来宣传她的唯一性,线上线下也容易整合,若干关联性极强的品牌主题推广活动容易闪亮登场。

其次,品牌形象认知混乱,品牌调性紊乱。“闪亮”品牌是靠“闪亮”滴眼露做起来的,是“闪亮”品牌最重要的支柱性产品,“闪亮滴眼露”一直用周杰伦作品牌形象代言人。而“闪亮牙洁素”一上来参与了“快乐男声”,请了汪涵作形象代言人,同时还请了过气的非娱乐非体育明星田亮、超女何洁,而且把三个人的头像捏一块儿放在产品上,“闪亮牙洁素”的品牌价值、诉求和品牌形象随着花钱数的堆积非但没有加分,反而越来越低俗、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紊乱。

再次是线上线下整合出击的品牌落地策略与手段基本没有,围绕着品牌形象品牌调性品牌承诺,去演绎、去传播、去感染、去说服消费者的品牌主题推广活动一直没有闪亮登场。

更为糟糕的是,“闪亮”品牌策略与大流通的商业模式及二、三、四线市场定位是相扭曲的,是没有拉力的。“牙洁素”的概念,其所定位的时尚化、娱乐化的品牌个性如何打动农村市场消费者?如何与他们形成共鸣?如何能在流通市场闪亮?

一言以蔽之,“闪亮牙洁素”产品及品牌的差异点、利益点、支撑点、诉求点、记忆点没有挖掘出来,更没有整合形成品牌力。

品牌无力不闪亮,市场也就不会闪亮了。数千万广告费花出去了,市场却异常平静冷清。

定价失天下

闪亮牙洁素90g零售价12元/支,闪亮牙洁素130g定价15元/支左右。这个价位已经远远超过了一线品牌高露洁、佳洁士的价位,属于一线城市非主流市场的价位空间。但是闪亮牙洁素的初衷又是走流通市场,走二、三、四线市场。而高露洁、佳洁士、冷酸灵等在三、四线农村市场的主力产品价位在2.8元左右,如何竞争?

对于不愿意做市场推广,不愿做终端建设开发与维护工作的“闪亮牙洁素”来说,这种定价策略与“大广告+大流通”的营销模式,与渠道策略、市场策略是严重扭曲的,其结果只能是未曾出师,即已经丢失了天下。

定价无力,市场无力。

渠道不闪亮 暗无天日

“闪亮牙洁素”利润分配体系是严重倒挂的,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渠道混乱---专业的有网络有经营能力的日化经销商,一看“闪亮牙洁素”与卫生巾等产品结构及销售政策,便失去了谈判的兴趣,更别说了。于是销售人员在业绩压力下,只要给钱就可以做经销商,烧砖头的、卖钢材的也成为了其经销商。渠道成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所招之经销商几乎都是新进入日化领域,甚至是刚下海学做生意的小经销商,资金短缺,网络缺乏,市场经验缺乏,都是指望依靠大树,傍着仁和药业而发展生意的目的而来。可以想象,仁和药业在日化行业里本还是个婴儿,找来带路的经销商同样是个婴儿或者瞎子。于是,“闪亮牙洁素”产品几乎没有市场开发、渠道建设、终端推广等市场表现,很难得在终端看到产品,更谈不上陈列了。在日化业惨烈竞争的今天,结局也就不足为怪了。

全国撒网---渠道缺乏规划,招商缺乏系统准备,招商缺乏标准;市场缺乏规划,广告投放与铺货不匹配,不协调行动,各自为战,各自按照自己部门的想法操作。

“闪亮牙洁素”产品刚一上市,数千万元广告开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商,从黑河到海南岛,从上海到新疆,同时出击,一年多下来,总共销售2000多万元,广撒网,市场被做成了“夹生饭”,烂市场。

渠道肠梗---公司将较大的利润及价差空间给予了总经销商,将市场推广,终端网络建设与维护等等工作全权委托给经销商去操作。结果却是经销商受短期利益的驱使,趋利避害,非但没有去投入进场费等去进行KA、A类终端网络开发建设工作,就是在B、C、D类超市运作时,也是高位截流,杀鸡取卵,不投入或少投入,不畅销的局面更让经销商抱住产品价差和毛利不松手,形成严重的渠道肠梗阻,货不能畅其流,恶性循环。“闪亮牙洁素”大量的高空广告无法与卖场与线下配合启动终端。这种把市场费用、促销推广费用等打包,甩货给经销商的大包模式,将企业品牌落地、市场推广与终端建设等工作委以他人,其实就是将刀把拱手相让与人,抓不住刀把,如何杀人?更何况在大包甩货的思想下,“闪亮”日化又并没把利润及价差空间踩到底,最后形成经销商依赖厂家出政策“进攻市场”,厂家又指望经销商出血的尴尬局面。

阀门紧闭---经销“闪亮牙洁素”的零售商积极性低,零售商店铺陈列最差,陈列面少,或者不陈列,更不愿意去向顾客推荐“闪亮牙洁素”。因为15-20%的零售毛利只能是让零售商们关紧了渠道阀门。一个新产品,特别是新概念的产品,在失去零售环节的动力后,整个渠道的势能是无法形成起来的。

“闪亮”利润分配体系中另一个畸形是,公司除承担销售人员工资、福利、差旅费等以外,仅给予销售人员提成高达13%以上的比例。这已经相当于日化业一个总经销的毛利率了,甚至远高出品牌产品总经销毛利率了。而这些医药战线的销售人员却没有任何的日化渠道资源及运作经验。在这种高利的刺激性也未能闪亮表现,建立盖世奇功。

严重倒挂的利润分配体系,不专业的销售政策,导致渠道阀门紧闭和渠道肠梗阻,渠道势能无法形成!循环不畅,终致系统坏掉,躯干死亡。

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价格定位跟销售政策,跟渠道模式,跟终端网络严重扭曲,不相吻合,用非品牌的操作手法,试图运作品牌价位的产品,这是“闪亮”让人匪夷所思的营销思想在闪亮。

终端不闪亮 业绩不闪亮

快速消费品其消费特点是消费频率快,次数多,冲动性购买比较大,顾客的自主选择的比例非常的大。所以各品牌都在三尺终端想法设法去吸引顾客关注,去刺激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在某种程度比空中广告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许多弱势品牌迅速崛起的法宝。终端为王,终端难啃,但终端又不得不啃。

日化业的终端生动化、终端为王愈演愈烈时,“闪亮牙洁素”却只管高空轰炸,不愿做线下营销。“闪亮牙洁素”产品在主流零售终端没有进入或进入极少;零售商们基本将“闪亮牙洁素”陈列到阴面最差的位置,陈列面少、小,甚至不成面,基本上是一个超市就2-3支“闪亮牙洁素”产品陈列在货架的底层角落,更谈不上助销品及促销了。“闪亮牙洁素”终端一线,真正的战场所在地,既不闪,也不亮,其战斗业绩也就不可能闪亮了。

没有终端网络的支持,没有终端的生动化,没有线下的推广,高空广告无法落地,再好的产品也不会自动走到消费者手中。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2011年是深入落实两岸和平发展举措、夯实两岸和平发展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十分重要的一年,也是全面落实我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街道对台工作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积极变化的趋势正在延续发展的良好时机,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咬定目标、奋力推进,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河埒街道“十二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作出积极贡献。现就2011年度街道对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在上级台办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大力实施“主动型、创新型、服务型”三个转变,积极当好祖国统一、反“独”促统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信息员、两岸交流交往的联络员、台胞台属台企的服务员、推介河埒的导游员,不断营造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断取得对台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上级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宣统办交办的各项工作;认真接待和妥善处理各类来信来访,回复率达到100%;健全台胞、台属和台资企业走访制度,主动为它们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打造对台工作品牌亮点,大力创新对台宣传方式,有力提升对台服务质量,进而推动街道对台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工作重点

1、以人为本、创新手段,加强对台优质服务。结合街道经济工作,充分发挥地区台属和常住台胞在台关系优势,协助和促进对台招商和引智、引资、引企工作。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不断完善定期或不定期走访联系,切实为他们提供细节服务和人性化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元化服务”,切实为来街道投资、旅游、交流、寻亲、定居、就学、就业、就医的台胞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变“工作服务”为“情感沟通”,把对台服务工作与各种形式的慰问联谊、交流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感情、增加共识;变“领导管理”为“上下联动”,尤其要加强对社区对台工作的指导,从而形成上下资源共享、情况互通、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行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同时,定期对街道本地区的台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各类信息,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台企抵御和降低经营风险;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为经济服务和为基层服务上,进一步推动我街道对台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2、多措并举、广开渠道,加强对台沟通交流。深入调查研究,夯实对台工作基础,以人为本,重点走访、慰问辖区内常住台胞、台属(眷)、台资企业,互通情况,掌握动态,增进友谊。坚持依法办事、预防为主、积极稳妥、快速有效的原则,以高效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积极妥善处理好涉台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在工作上,发挥好台属联谊小组在联络乡情、亲情上的工作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扩大与广大海内外台湾同胞的情感联系、政策引导、环境宣传,做到信息畅通、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有效地起好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

3、发挥优势,创新思路,加强对台工作力度。加强基层对台工作干部学习培训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对台干部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创新社区对台工作手段,把对台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管理的全局工作去考虑和部署,在实践工作中注意培育亮点,树立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基层做好对台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台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工作要求

1、做好对台工作应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台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服从和服务于对台工作大局。其次,要把握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守牢一道防线。基层对台工作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深刻领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科学内涵,自觉服从和深化和平发展这一主题。要切实增强社区对台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守土有责”,“不出事,不添乱”。

2、做好对台工作应整合组织资源、人脉资源、工作资源。对台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一要充分发挥对台工作部门“组织、指导、管理、协调”的职能作用,建立和健全对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对台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与涉台各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二要充分调动社区对台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健全网络,落实责任,激励先进,充分利用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为我所用,为对台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区“不了解、不关心、不重视”对台工作的现象,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涉台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都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对台工作的良好局面。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对照始兴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讨论调研阶段(第二阶段)的工作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就“我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献一策”活动谈些浅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年”学习讨论活动启动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构建生态文明始兴,打造始兴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让生态县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今后几年,笔者建议在构建生态文明始兴,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方面下功夫:

一、建议着力夯实生态基础,建设绿色始兴。建议围绕创建部级生态县目标,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大力推进生态基础工程建设,创建一批省级生态示范村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积极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广使用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__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以上,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二、建议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明始兴。建议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诚信建设,形成以德治政、以德聚才、以德兴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深化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建设,提高创建成效和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建议着力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建设活力始兴。今后几年,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城镇、特色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体系,努力把始兴建设成为资源合理开发、环境有效保护、城乡面貌优美、人与自然协调、经济良性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县。

(一)建议发展特色工业,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一是改造提升玩具、cd-r、积层板、茧丝、林产化工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木材、茧丝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等新兴产业。三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步伐。重点做好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宝石工业园、民营科技工业园和东湖坪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在继续把玩具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着力培育铝型材、线路板、安保设备、蓄电池、林产化工、矿产加工等产业,形成几个产值超十亿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产业集群。同时,要进一步优化环境、降低门槛、加大扶持、改进服务,形成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生动局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内源型经济发展动力,实现富民富县。

(二)建议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做强黄烟、蚕桑、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是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强农业品牌的申报认证工作,坚持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宰相故里,始兴制造”扬名省内外。

(三)建议突出地方特色,建设山水城镇。一是重点推进县城“一二三四五”工程建设:一间酒店,即新建天元酒店,标准为四星级;二座桥梁,即兴隆大桥和兴澄大桥;三个中心,即市政中心、体育中心和货客运中心;四条大道,即北山路、沿江南路、体育东路和县城至顿岗一级公路;五个小区,即城东新区、亿城金海岸、红旗中路旧城改造、莲一新区、城南新区。二是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逐步把中心镇建成具有产业特色、经济实力较强、富有地方风貌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构筑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

(四)建议发展特色旅游,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始兴是粤北第一古郡,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盛唐名相张九龄,抗日名将张发奎,破解庞加莱猜想的著名数学家朱熹平。要加强对人文资源的整理,利用始兴的名人效应,打好人文文化牌。始兴有形状各异的客家围楼263座,集岭南围楼建筑和客家民居建筑艺术之大成,既有古朴雄浑的气势,又有精致高雅的韵味。要以满堂客家大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字:城市治理;项目化治理;整体性治理;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1-0003-08

作者简介:彭 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24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秉承发展型国家战略,实际掌控城市的地方政府也逐渐积累一套带有发展型特征的管理风格和政策路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度转型,我国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命题,城市治理面临新的使命和难题,政府素来顺手的一些治理手段,需要进行调整和转变。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原来城市治理之中最受器重战略“抓亮点”,开始转变为“补短板”。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发展到民生保障,“补短板”的口号到处可见,已经成为提升整体城市治理水平的主要口号和路径。城市治理策略的转变,有着深刻的时代意蕴和理论内涵。从“补短板”的研究视角入手,有助于更加准确理解中国政府角色变迁和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进程。

一、“亮点”与“短板”:不同的政策机制

1. 城市治理中的“亮点”工程

在中国城市政府的施政和治理行为中,“抓亮点”的策略遍布各个政策领域。在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背景下,“抓亮点”的方式符合行政理性。地方政府围绕亮点工作展开施政和具体治理,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效应。

眼球效应。在中国的集权体制和官员任命机制下,政府绩效的评价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考察途径,地方官员基于GDP的经济竞赛与晋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而在非经济领域的竞赛中,无法找到一个如同GDP那样的公共指标。因此,对于“眼睛朝上”的地方官员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聚焦具有影响力和能够吸引眼球的治理领域。“眼球效应”不仅仅限于官僚体制内的评价机制,还会延伸到市场和社会领域。地方政府通过吸引“眼球”的工程,也是城市营销和吸引外部治理资源的手段2。这样,城市治理中的“亮点”工程颇受各级政府青睐。精心打造亮点,在各种评比竞赛中胜出,吸引上级与各方的关注,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绩效的主要动机。

示范效应。在中国的政策执行模式中,政策传播和转移中经常依靠政策示范的功能。为了解决政策“点”与“面”的矛盾关系,中国各级政府历来依靠政策示范的核心机制3。城市政府通过亮点工程,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具体而言,亮点工程的具体示范功能表现在弘扬政策导向、推广政策样板、提供创新灵感等方面。

激励效应。在中国的政策机制中,政策激励不仅依靠自上而下的监督,还需要营造横向的竞争与激励。各种条线组织的优胜评比项目,成为上级调动下级工作的指挥棒和激励机制。在城市治理的实践中,地方政府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各种项目创建中,创建和评优构成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指标。通过打造“亮点”工程,地方政府在政策功能上实现了几重目的,包括推出政策案例,激励治理创新;制造优胜典范,拉动整体发展;提供治理标杆,推升整体水平。

2. 从“亮点”到“短板”的治理转型意涵

西方国家城市的主要治理功能,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的变迁,即增长城市、福利城市和治理城市4。中国城市的治理转型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治理策略从“亮点”到“短板”的转变,不仅仅在于改变城市治理的聚焦对象,还有其更为深刻的治理转型背景。中国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为城市治理的转型提供了宏观视野。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三大环节,纠正了以往重建设、轻规划和管理的偏差。从“抓亮点”到“补短板”,正是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深刻转型,其意涵可以具体表述为:

选择性治理到全局性治理的转变。我国过去的城市治理模式,从运动式治理到专项整治,都带有选择性和局部性治理的特征。由于治理Y源和治理手段有限,迫使地方政府将治理对象聚焦于重要的治理单元,而“亮点”工程则是选择性和局部治理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政府能力和资源水平提升,尤其是城市问题日益严峻,迫切要求局部性和选择性治理向全局性治理模式转变。同时在西方公共管理实践中,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分权化和解制化等策略5,造成治理机构的分化和决策系统的复杂化。学界提出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希望纠正这种趋势,强调运用官僚制和信息技术,依靠垂直的权威模式和平行协商模式,相互交叉形成网络型协同治理6。在当前中国城市治理中,“补短板”的策略标志着城市治理应当放弃选择性和局部性战术,开始从城市治理全局的视角,实现公共治理的整体性改进。在全局性治理模式中,“一俊不能遮百丑”,“做强做大”某一个部分,并不能自动推升整体的发展。相反,某个领域的短缺和掣肘,常常拉低整体水平。“补短板”的全局性治理目标,不仅在管理资源和管理目标上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性质上呈现整体性和体系化,其治理系统、治理机制也相应表现出网络化、协同化的新特征。

增长型治理向服务型治理的转变。城市发展的历程中,推动和容纳增长曾经是城市机制的主要功能1。我国城市政府也历来重视城市增长机制,以城市经济增长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城市建设带动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都体现出强烈的增长偏好。“亮点”工程的策略与这一战略相吻合,在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治理从单纯重发展和重建设的阶段,向城市建设、管理并重的阶段转变,日益体现出服务型治理的特征。服务型治理模式具有公共服务的弥散性需求,不能像经济发展领域那样集中资源干大事。从公共服务的受众角度,单独将某个领域做成亮点工程,无法在整体意义上改善居民的评价和感受度。相反某个领域服务质量的低下,则会拉低居民对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的认同和评价水平。因此在服务型治理中,需要整体性提升城市治理体系能力,单靠“抓亮点”的工作机制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补短板”的治理策略应运而生。

项目化治理到协调性治理的转变。项目化治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管理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对政府管理风格的影响十分深远2。项目化治理模式通过集聚治理资源、保障执行有力、清晰界定边界等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力和管理绩效。在过去的城市治理实践中,“亮点”工程是目化治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尽管在“亮点”工程下城市治理水平得到改善,但是治理短板却日益突出。短板问题可能是一个政策领域的整体落后,可能是关键治理难题,也可能是治理环节中的脆弱点。短板的产生经常带有跨部门、跨领域的深层次原因,单靠项目化的治理无法有效弥补这些短板。可以说“补短板”的治理目标,在本质上要求告别项目化治理风格,适应协调性治理的新时代。在“补短板”的机制中,特别需要纳入整体政策思维、协同治理体系、多元治理技术等新型治理元素。

二、城市治理“短板”类型

目前城市政府所提出的各类治理短板,从现象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对短板。即城市治理水平多项指标提升后,部分领域发展比较困难和迟缓,形成与“长板”相对的治理短板。例如城市建设水平快速提升,而城市管理水平仍然滞后;城市交通硬件设施迅速发展,管理软件措施却相对落后等。第二,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和城市顽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是也积累了不少治理难题。如城郊结合部的社会治安问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问题,等等。第三,城市居民诉求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城市公共服务投入和能力不断增长,老百姓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随着公共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仍然存在盲点和难点。例如老旧小区的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物业管理矛盾等。第四,关键领域短板。城市治理是一个体系,一些关键领域的治理状况显得尤为关键。诸如城市密集人群场所的安全问题、城市居住经营环境整治等,影响到城市治理整体格局,往往成为吸引城市政府注意力的治理短板。第五,深层次体制机制短板。城市治理的变迁中,除了治理难题和乱象之外,还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例如多元参与机制的缺失问题、长效机制的低效问题,等等,都是城市政府面临的深层次治理短板。

针对以上城市政府所关注的治理短板,如果我们用政策问题结构性程度和体系开放程度两个标尺,即根据“体制障碍?政策误区”和“官方研判?民意诉求”两个坐标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 “体制障碍+官方研判”、“政策误区+官方研判”、“体制障碍+民意诉求”和“政策误区+民意诉求”。

1. “体制障碍+官方研判”型短板

目前的城市治理体制可以简单归纳为:纵向维度上权力集中、基层自与资源缺乏,横向维度上政府独揽兜底,社会和市民参与程度较低。这种治理体制日益无法适应城市发展形势,造成不少城市治理难题。在城市治理的所谓短板中,一部分根源于体制障碍,这一类治理弊端往往是所谓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属于不易察觉的隐性短板。由于政策受众不易察觉,一般都依靠官方或者智库研究力量加以分析研判。例如城市治理中社会组织发育和社会协同水平的问题,被认定为城市治理的短板。由于此类问题也被认为是诸多治理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城市政府历来投入资源和精力着力提升社会参与能力。

2. “政策误区+官方研判”型短板

在城市政府所强调的治理短板中,有一类问题并不是十分显性和容易进入公众视野,社会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直接感知和明确体认。例如城市人流密集区域的风险防控问题。一般市民对重大安全隐患缺乏认知,但是一旦出现险情,就会危及城市安全,甚至影响城市治理整体格局。城市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误区的范畴,官方及相关智库对这些问题进行政策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前瞻性的城市安全问题,需要政府未雨绸缪,调整政策和资源投入机制,运用多元和科学机制予以化解。

3. “体制障碍+民意诉求”型短板

在公共治理的前端,一些治理弊端容易被民众直接感知。由于这种显性问题与民众支持和治理绩效直接相关,往往会作为治理短板而得到城市政府的重视。在这一类民意诉求推动下的显性治理短板中,其中相当一部分与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障碍有关。例如城市社区的物业管理难题、城市群租现象引发的管理和居民不满问题,等等。此类治理短板,不仅要求调整政策,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和调整。

4. “政策误区+民意诉求”型短板

在显性治理短板中,一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的政策缺失或忽视,形成城市问题凸显和居民诉求强烈的“急难愁盼”。例如随着城市老龄化进程加速,城市老龄服务能力日益成为短板,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养老政策调整和资源投入的提升。又如老旧小区综合治理问题,涉及治安、环境卫生、软硬件设施等。此类由于政策误区产生的显性治理短板,往往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双重关注,需要从公共政策和治理资源两个方面予以调节和处置。

三、“补短板”的治理功能

在当前的城市治理策略中,“补短板”实际上已经替代“抓亮点”,“补短板”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官员报告和创新项目之中,成为城市治理对策的主旋律。根据公共政策的理论与逻辑,“补短板”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实际扮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

1. 建构治理共识

随着城市发展和变迁,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命令机制以及国家对社会的动员机制,无法面对复杂的城市治理情境,日益呼唤网络交织和多元合作机制。网络合作和参与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牢固而深入的治理共识,这样,治理共识建构是治理发展的重要前提。“补短板”策略首先充当了治理共识的建构工具。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两大任务,即治理城市病和补齐城市管理的短板。各个城市政府随之纷纷呼应,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短板思维,努力建构“补短板”的政策思维。首先,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分析,“补短板”的宣传针对广大政策受众,目的在于提升社会对城市政策转向的认知度和支持度,进而提高城市治理和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其次,为政府治理老大难城市问题,提升社会支持水平,减少政策执行成本;第三,为政府新治理机制募集社会支持,为建构多元合作的治理机制奠定文化基础。

2. 推动治理创新

发展型理念和“亮点”工程一直是我国城市治理的主基调,实现治理创新和政策转向并非易事。“补短板”要改变的不仅是工作对象,而且还包括治理模式转型,“补短板”策略指出了治理创新的主要战略方向。在过去的城市治理创新中,项目多种多样,目标也呈现多样化。“补短板”策略成为治理创新的指导思想之后,给予治理创新明确的政策信号,使创新目的更加明确和聚焦。同时,“补短板”策略设定了清晰的政策目标,为治理创新的具体实施和变迁趋势明确了发展方向。在相当多的城市中,“补短板”已经成为城市治理创新的口号和代名词,从政策思想、政策设计到政策评估等环节,为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动力。

3. 指导治理行为

由于我国城市治理仍然沿用集权管理体制,城市政府如何指导和调节政府部门和基层政府行为,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工作机制。以往城市政府依靠政策精神、行政指令、财政项目等机制调节基层政府的治理活动。这种模式对具体治理行为的影响比较模糊,且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特征。城市政府在“补短板”的策略下,对基层政府的治理行为进行了具体和明确的指导,包括为基层政府工作理念、工作目标以及工作绩效的评估设定标准。依靠“补短板”的策略,上级政府获得了更加有效约束和影响下级政府治理行为的手段和能力。

四、“补短板”的工作机制及其困境

如前所述,“补短板”策略体现了我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深刻转型。它不仅仅是施政对象和治理重点的转移,还要求整个治理模式在理念、平台、机制和方法等方面,容纳新的元素,开拓新的路径。在当前中国城市的短板治理机制中,囿于目前的政策环境和治理背景,未能完全摆脱原有治理格局。通过短板治理构建城市治理的新时代,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障碍。

1. 项目化的操作方式

确定治理短板后,城市政府往往将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抓手”。而在目前的政策与治理背景下,仍然因循项目制的方式予以治理。项目化的短板治理机制,将部分城市问题挑选出来,作为政府治理的对象和着力点,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各方注意,聚集治理资源,加大政策力度,力图集中攻破难题。如前所述,短板治理的成功,要求实现从项目治理到协同治理的转变。沿用项目制进行短板治理,虽然能够利用项目化治理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效率,加速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项目制和短板治理之间内在的冲突,在治理实践中造成一些问题。

运动式治理的困局。在短板治理中,城市政府通过高调政策宣传,力图统一各方思想,获得治理共识。通过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克服常规时期的机构协作障碍和执法松弛模糊。运动式的短板治理在较短时期内,形成了高压的政策气氛、较为有利的执法环境,迅速取得突破进展。但城市问题的解决和城市治理的目标需要治理持续运行,久久方为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通过运动式治理获得的成绩,常常在常规环境下无法持久,城市病容易反复发作。同时,一些城市顽症与城市居民的行为密切相关,例如交通行为、卫生习惯等,如果运动式的短板治理牵涉到个人行为,如何在城市治理绩效与个人自由权利、社会正义等城市价值之间平衡协调,也是城市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治理的片段化和碎片化。城市治理是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城市问题林林总总,在本质上每一项都事关城市大局和大众民生。在治理实践中虽有缓急之分,但是没有轻重之别。如果单独把某些问题作为治理项目,就势必在这些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产生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问题,短板问题解决后,原来的长板可能会成为新的短板,“按住葫芦起了瓢”。城市治理问题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一些治理短板的长期存在具有复杂的系统性背景,单独把某些突出问题单列进行重点治理,可能导致城市治理的片段化和碎片化。在治理实践中,容易产生一些治理不佳的现象,例如隔靴搔痒,效果欠佳;力度不小,成效不大;见效迅速,疗效不巩固,容易反复,等等。项目化的短板治理机制,易导致城市治理的片段化和碎片化。缺乏整合的城市治理体系,往往产生治理隐患,容易顾此失彼。

在项目化的短板治理中,我们看到“补短板”很难摆脱固有的治理路径,仍然以原来“亮点”工程的思路和逻辑来操作。也就是说,当前“补短板”的新策略,并没有完全告别原来的亮点模式。要解决目前短板治理策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项目化治理本身蕴含的矛盾和冲突去理解和寻找化解的方法。

2. 单向化的政策机制

如前所述,由于城市短板往往是沉疴旧疾,属于有着深层次原因的老大难问题。“补短板”的新治理策略需要开出新的药方,包括更多的参与、协商、协同治理等方法。但是在目前的短板治理中,仍然主要依靠单向度的政策机制,新的治理思想和元素难以嵌入既有治理过程之中。

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目前的短板治理基本还属于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基层的自上而下的动员和施策过程。虽然城市基层有不少创新和问题发现机制,但是短板治理模式主要是由上级研判问题,分析问题,形成治理决策,下级理解和贯彻政策。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可能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由上级研判的治理短板,需要与现实治理问题紧密结合。如果稍微脱离治理实际,自上而下的“补短板”就会内容空泛和口号化,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其次,一些治理短板的背后有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其本身可能是更深层次治理弊端的后果,而不是问题本身。自上而下的短板机制,在认识和分析短板背后的玄机、治理短板相互之间的实际作用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天然的缺陷。最后,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意味着不同蛹兜南录墩府,将自上而下的“补短板”口号进行具体化和指标化,并层层分解指标和具体落实。对短板的指标化处理,虽然使城市治理有了抓手,但是指标的科学性和治理的实效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由内而外的治理动员。城市治理的深度优化,必然涉及调节城市社会运行和居民行为。因此,现代城市治理要求采用开放包容的方式,将政府体制外的治理主体充分容纳到治理体系中来。在短板治理中尤其需要双向的政策机制,更多运用社会智慧和社会资源,用社会治理的风格解决城市顽疾。目前的城市短板依然是从政府到社会、个人的单向度政策机制,在吸纳社会治理资源、准确深入研判短板问题、有效形成社会共识方面,均具有体制上的障碍。

3. 单一化的治理体系

城市治理的短板一般属于治理难题,单靠行政体系和公共资源往往带来治理乏力。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吸纳多元的治理资源,才有望获得新办法新渠道,用以解决老问题。目前的城市短板治理,主要还是靠政府行政力量单打独斗,通过行政科层体系进行短板治理,固有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行政化模式的路径依赖。短板治理机制的成功,需要采纳新的治理机制和技术,融入新的治理主体和治理元素。但是,政府包揽的短板治理很难突破原有的路径依赖,仍然会采取原有的方式方法。短板治理自然也落入了原来项目化治理的窠臼。虽然政府力图实现城市治理的转型,但是短板治理的实践仍然带有很强的“亮点”工程痕迹。尽管上级鼓吹新理念、新方法,但是基层依然采用亮点工程的方法来操作治理短板。在一些基层政府看来,补短板无非是抓亮点的一种新变种。短板治理无法突破路径依赖实现创新,“补短板”与“抓亮点”再次悄然合流,体现出城市治理单一行政化模式的深层次困境。

行政化模式的治理资源与技术的贫乏。政府作为“补短板”的单一主体,在治理资源上过分依赖公共资源,而短板问题又往往是过去长时期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大量和持续的资源投入,随着时间推移,在资源供给上又会走原来的老路。治理伊始各方重视,资源保障有力,后半段则资源供给乏力,效果趋小,重蹈不了了之的覆辙。短板的难题需要多种治理技术并用,但是行政机构的治理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即政策引导、财政供给、行政命令等。来自社会治理和公民参与的创新技术,往往难以运用到短板治理实践之中。

五、整体性城市治理如何可能

如前所述,城市治理从“抓亮点”到“补短板”,其本质要求在于从项目化局部治理向整体化系统治理的深刻转型。而在短板治理的实践中,我们仍然发现它沿袭了项目化治理的主要特征,包括运动式的政策动员机制、单向化的政策机制和单一化的行政治理体系等。可以说,目前的城市治理依然用“抓亮点”的方法来“补短板”,并产生诸多问题。在短板治理的创新中,尚未突破原来的路径,“补短板”的策略没有撬动整个治理体系的转型。创新是主要的工作口号和旗帜,但是治理实践却始终无法突破固有的路径,创新呈现“内卷化”的景象。

美国学者吉尔茨在对农业社会的转型研究中提出“内卷化”概念,即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就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外一种高级模式。黄宗智在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经济与社会的研究中,借用“内卷化”概念,描述边际效益递减,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在单位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1。“内卷化”概念后来被运用到中国国家政权的研究,地方政权不是提高自身效率来增加财政收入,而是增设机构和增加税种来保持增长。通过机构和机制的复制,依靠外延扩张获得增长,而不是通过内涵革新提升效率2。在本文关于短板治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治理创新的“内卷化”现象,城市治理的实践没有实现结构性的转型和突破,原有的治理风格被复制到新的政策领域。城市政府通过在治理实践中更高强度的投入,维持治理效果和社会稳定。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治理理念和文化。尽管短板问题的有效治理呼唤新的治理理念,但是传统的行政治理文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即依靠政府单打独斗,依循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权力机制,依赖政府公共资源投入,对基层自主和社会参与抱有疑虑等。第二,治理机制与手段。短板治理仍然带有强烈的项目化和运动治理风格,政策共识建立、资源动员、贯彻机制等环节都依靠传统的项目化和运动治理手段。尽管治理短板使城市问题得到缓解甚至暂时解决,但是短板治理呼唤的治理转型仍然无法完成。第三,治理体系和主体。短板治理中仍然沿用了政府行政体系主导和包办、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压力传递和资源分配机制等,基层政府主体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办法充分调动,治理体系的多元互动和协作机制无法形成。在原有政府单一主体和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机制前提下,难以实现城市治理的根本性突破。

关于中国传统时代的管理模式,黄仁宇曾经提出“间架性”结构3,国家的治理机器与基层的复杂社会实际之间,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国家统治的许多内容只停留在纸面和形式上,即文化意义上的国家治理。黄宗智更加明确地提出,近代中国的治理方式是“集权的简约治理”4。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城市管理的使命和需求日趋迫切和具体化,需要将模糊、抽象、形式上和间接的国家治理,转变为具体、精准和落地有效的城市治理。为了满足这个治理转型的需要,曾经出现过一些变通做法:第一,非正式机构和领域的存在,即处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第三域,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国家和政府的治理真空;第二,局部性的治理机制,例如项目制运动式治理,在特定政策领域和人群中,集中动员和使用治理资源,明显加强治理效果;第三,通过超科层制的方式,克服政策障碍,提升治理绩效。如体系内的政治运动和整肃,提高行政机构的治理效果;通过运动式的政治釉笔侄危将社会资源更多地聚焦在国家的政策目标周围。

以上变通方式,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治理现代转型的需要。当前的城市短板治理实践中,同样凸显出城市治理的内在困境。一方面是治理理念创新日新月异,目不暇接;另一方面,新理念虽然通过自上而下的机制成为政策话语的主流,但是依然无法植入基层的治理实践。目前,城市短板治理依然带有明显的运动式和项目化治理特征,“补短板”也就是亮点工程在新的政策话语下的变身。以上情况体现了城市治理创新的“内卷化”趋势,如果短板治理无法突破这一困境,城市治理创新的革命性发展无从谈起。从更大的分析口径来看,中国现代化进程开启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国家政策贯彻和管理基本上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变通模式当中。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历史使命,目标是跨出历史环路,在根本上突破原有治理机制的困境。当代城市短板治理策略,也处于同一历史进程之中。城市短板治理需要突破传统制度创新的“内卷化”困境,根本上提升城市治理的能级。短板治理回归其全局性、服务性和协调合作性的整体性治理特征,呼唤城市治理制度的突破性创新。根据制度创新的理论思路,以及中国城市治理的革新实践,可以为城市治理新制度突破发展梳理出几条路径:

第一,现代治理理念的本地化和调适。体现政治正确和革新方向的治理理念,如果不能有效与治理实践相结合,依然是纸上空谈。目前的治理理念中,包括协调参与、多元主体、公开透明等,都属于宏观的政策理念层面,放之四海皆准。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念落实到治理过程,如何与基层城市治理实践互动协调,如何与传统行政文化中合理性成分相结合,如何将理念落实到治理设计和治理技术的层面,都是现代治理理念本地化和调适的重要方面。

第二,从治理机制的路径寻求突破。目前城市治理创新实践,所积累的不少新型治理机制值得重视。首先是治理空间。治理空间的构建和治理场域的培育,例如政策共同体、基层社区公共空间的锻造等,为新治理模式的发育提供了空间。其次是治理平台。一些新兴的城市治理平台,例如多方参与的“城市治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基金会等,都为各种力量的充分协调合作,提供了持续有效机制的工作空间。最后是治理技术。治理新技术的产生,可以在加强政府自上而下监管能力的同时,也为多方参与和社会合作治理发育提供技术基础。例如互联网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微信系统提升社区互动水平的“掌上居委会”等。

第三,为治理主体多元化提供发展空间。根据目前的城市治理发展态势,最具战略价值的治理主体应当是组织化水平和专业程度比较好的治理主体。例如成熟的社组织、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组织等,应当纳入城市治理,成为关键主体。多元主体的开始,将有望打破自上而下行政管理和自下而上多方参与之间、以及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多元协作之间的紧张关系,以主体的发育来承载新型治理的文化、机制和技术。

From Highlights to Short Plate Strategy: The Path and Obstacle toward Holistic Urban Governance

Peng Bo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一、解放思想是实现区域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法宝

实践证明,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同样,湖滨区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历史也是一次次思想不断解放的实践史。湖滨区虽地处三门峡市中心城区,但特殊的建区史和地理位置也给其发展带来了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客观上,区域内人多面积少,地上耕地少,地下无资源,属典型的非资源型区;历史上,工业零起步,农业规模小,三产零散低。受诸多因素影响,干部队伍中一度普通存在畏难情绪,悲观思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现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我们把解放思想作为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的总阀门,作为知难而上、拼搏进取的动力源,从干部思想入手,从干部作风抓起,树立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增强发展信心。纵向敢于反思过去、总结教训,横向敢于对照先进、查找不足;顺境能够居安思危、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逆境能够自加压力、不等不靠、创新突破。思想的解放实现了观念的更新,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思路的创新。

我们结合区情,相继提出了“突出发展二产,繁荣提高三产,培育精品一产”的产业布局,对三次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着眼发展大工业,提出了“工业富区、项目推动”,“聚精会神谋发展、强力推进上项目、认认真真抓落实”,“全党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抓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和最根本的任务”,“全区没有与项目无关的单位、没有与项目无关的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工作的重心。立足打造最佳发展环境,提出了“人人都是湖滨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低门槛迈进、好环境留人、高效率服务、后回报兴业”,“最大的优惠是服务、最好的服务是效率”等。思想阀门一旦打开,尤如枯木逢春,湖滨大地涣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广大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思路的创新,思路的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思想更高层次的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带来的是经济一波又一波高速发展。尤其是从零起步、基础很差,曾不被人看好的工业,凭着强大的“工业富区、项目推动”战略的实施,以湖滨工业园为标志,以项目为载体的湖滨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中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板块而被社会所关注。几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增长2.2倍,工业总产值增长3.5倍。第三产业顺势而为,随着七海物流、大张百货、华润万家、建业新天地、红场步行街、时代广场等一批知名大项目的密集落户,有力地拓展了城区三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了质量和档次,大项目、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打造豫西商贸中心的目标渐行渐近。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标志的城郊型精品特色农业,在创新中不断走强,活力四射。

湖滨区近年来的每一步发展,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都是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不断创新为动力。小解放小发展,大解放大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不渝地解放思想,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就能所向无敌,勇住直前。

二、解放思想是实现区域经济新跨越的不竭动力

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湖滨区要在全省首次城区经济发展排序中取得好的位次,市委书记李文慧在市委扩大会议上强调: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区委十次党代会提出,到20__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6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近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我们基础较差,尤其工业起步较晚,面对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我们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相对于先进地区,我们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仍处于“追赶”阶段,稍一懈怠就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资本,没有固步自封的理由,也不可能找到通向目标的捷经,只有更好地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有力武器,借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聚发展合力,才能先人一步。重点要努力实现“六个突破”:

1、扎实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实现思想方面的突破。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进一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一切思想束缚和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清醒认识和深刻反思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谋化解决问题与不足的对策,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

2、打破传统的思推定式,努力实现发展思路的创新突破。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质低、学习风气不浓、自我封闭是制约领导干部思路、束缚发展手脚的重要原因,要通过学习理论,通过学习先进找差距,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执政风格上实现自我超越,实现思想加快解放、率先解放、充分解放,从而做到跳出湖滨看湖滨,跳出湖滨发展湖滨,把湖滨区融入三门峡乃至豫西地区经济圈中,纳入全省、全国大参照系中,利用大资源,寻找新优势,谋化大发展,扩大新开放,勇于走“无中生有”之路,彻底从思想上走出过度强调本地资源求发展的怪圈。

3、科学布局,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突破。继续按照“突出发展二产、繁荣提高三产、培育精品一产”的总体思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富区、项目推动”战略不动摇。在全区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咬住项目不放松,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以大投资带动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工业大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地处三门峡市中心、豫西“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大思路、大手笔规划发展第三产业。要按照大市场、大项目、大流通、大框架的思路着力打造豫西商贸流通中心,提升湖滨区的三产档次和水平。三是要着眼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城郊型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要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切实把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创业能量全面释放出来、创业活力蓬勃开展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

持久的内在动力。

4、增强开放意识,努力实现发展环境的新突破。发展的空间取决于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空间取决于环境的水平。要把“环境也是生产力”挂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中,在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好环境留人、高效率服务”,“人人都是发展环境、处处都是发展形象”,“全区没有与发展和项目无关的单位、没有与发展和项目无关的领导”的理念,着力为项目、为企业、为客商搞好服务,着力打造开放、文明、和谐、魅力的湖滨区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