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美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民间美术的审美性
民间美术的审美性在人们的脑海中一直是极富艺术形态的,其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等,比如民间美术的剪纸、刺绣等就体现了“吉祥如意”之情,其图案多为富有意象化的福娃,燕子等,在色彩上普遍采用传承中国喜庆欢乐气氛的红色,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性。
1.2民间美术的民俗性
民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各具民族风俗,是对人们社会生的一种不同诠释,而这种诠释,却成就了民间美术另一种艺术特征,例如,民间美术中的风筝、年画等,早就不仅仅是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而是经过民间美术的雕琢,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态,在祈福、祭祀等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色彩丰富的风筝来驱走一年的霉运,用年画娃娃来祈祷来年的福气,这些都体现了浓浓的民俗风情。
1.3民间美术的实用性
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文化,因此一直保持着民间生活最原始的形态,民间美术的“本元性”使其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所以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将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以艺术的形态来展现。如在民间饮食文化中,面花成为了民间艺术造型的典型,这是一种用简单的面来创造艺术形态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2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2.1造型设计启示:道法自然
造型和形象是艺术设计的第一大特征,而中国民间丰富的艺术造型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由于民间美术造型讲求视觉独立性,其独特性体现在其取材和造型体系不仅仅来源于单纯的自然取法,而是在其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自由而又随意的创作过程,作者通过作品将其观念暗寓其中。现代艺术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首先,在设计思想上,应充分借鉴民间美术“不拘一格“的造型风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再通过主观的审美进行二次创造,使民间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其次,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象,为冷硬的现代艺术设计增添些许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2.2色彩运用启示:配色鲜艳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精髓所在,现代艺术设计在色彩上也要借鉴民间美术色彩的精髓之处。民间美术源于民间生活,民间生活随着时间的变迁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色彩,例如我国的年画、剪纸、皮影、木偶、脸谱刺绣等都呈现出色彩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五色观源于传统的五行观念,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观念搭配五种色彩,形成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独特五行色彩组合。其次,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将“吉祥如意”也延伸到了色彩中,以“红红绿绿”来体现吉祥如意,譬如节假日的年画,对联等,都以红色作为主色调,突出节日的红火热闹。这种将风俗愿景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吉祥,更能体味浓郁的艺术气息。
2.3创作观念启示:保留民族性
西方传统美术的基础就是模仿再现真实的客观对象。这种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作为美学体系,则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完善了真实的概念,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模仿客观对象确立为传统美术不可动摇的基础,一直延续了几百年。
随着科学技术在19世纪的迅猛发展,传统艺术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照相术的发明和普及对模仿写实的艺术构成了强烈的冲击,艺术家感到震撼和危机,纷纷寻找新的出路。而东方艺术的适时传入,让西方艺术家大开眼界,认识到非写实的、平面感的、表现性的绘画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奉为经典的模仿艺术仅仅是众多的艺术观之一。于是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开始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到了20世纪,这种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出现,他们或者着力于表现强烈的自我心灵感受,或者强调于潜意识的客观描绘,把过去传统写实的审美标准放到了并非那么重要的位置,充分表明了现代美术表现心灵真实的特征。
二、美的标准出现多样化
传统西方美术的基础和标准是模仿客观现实世界。人们在两千多年的艺术史中,逐步建立起一种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这就是真实和优美,对人们的审美影响极为深远的结果。
无论艺术家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作品都是具象的,统一于现实世界的,尽管期间不断涌现浪漫派、写实派、印象派等多种美术流派,但写实仍然是它们不可动摇的基础。宏观地看,由于写实这一至高无上的模式的影响,这些美术流派在美术变革历程中的变化微乎其微。以塞尚为首的后印象派开始着眼于主观精神的表现,他们发现主观感受变化无穷,只用真实优美的客观形象是远远不能表达的。客观真实固然感人,但心灵的真实更具感染力。优美使人愉悦,丑陋同样使人震撼。
三、现代美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这种理性精神已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各种非理性的、精神分析说都纷纷向它挑战。现代精神下产生的艺术观念大大拓展,人们不再拘泥于模仿现实,而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领域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人们认识到,美术中最有价值的不是它的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发现和创新,艺术体现的是现代社会的创造性思维。美术的历史本身就是在创造和发现中前进的,只不过由于历史的条件局限,19世纪以前的美术进展缓慢,基本上都是美术风格上的变化,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始终缺乏本质的变革。而美术史的前进过程就是在否定已有风格基础上进行的,新奇又有创造性的东西备受人们关注。正是这种创新的特性,毕加索把人体肢解,并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组合,结合非洲黑人的木刻艺术,把观赏者带入一种全新的创新境界。而后来的艺术家则更是前进了一大步,他们摈弃了传统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积极发挥主动性,大胆开拓新的媒介领域,打破了美术与美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开辟了现代美术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四、现代艺术过程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里,生产力低下,生活范围狭窄,人们总是醉心于永恒的基业、永恒的关系。在这种仅仅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社会,人们尤其看重的是结果,却从不看重过程。基于此,传统艺术也只注重最后的作品,对于创作的过程并不怎么关心。
而在现代社会里,生产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短暂和新奇与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过程意味着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就像人类对生命和生活本身的认识一样,生命的价值并不在死后产生,而在出生到死亡这一变化过程中蕴含。人活着的时候,不断有很多的目的和追求,一旦死亡,一切目的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追求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同样,艺术家更看重艺术的创作过程及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和体验,而把结果看成是次要的东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于美国的行动画派,以及后来的行为艺术等都是在这一现代艺术观念中产生的。
五、现代艺术生活化
在传统艺术的观念中,艺术和生活被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普遍认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具有非功利性的特点,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而生活是人们的现实存在,属于物质范畴。在传统社会中,一部分人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艺术活动,其他人则从事物质创造。这种划分长期以来占据了人们的头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但这种划分割裂了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现代社会应当是更完善、更高级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人也应该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完善的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艺术。这种“艺术就是生活本身”的观念在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中追随者众多。他们认为,生活是生命过程的体现,生命过程就是不断追求,不断满足,再不断追求,以求新的满足的过程。在这种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人们体会着种种微妙感受,这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而艺术的本质同样是对生活中前所未有的事物进行创造和发现,艺术不应当是对现有的美的事物的模仿。既然生活与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不断地创造和发现,那么如果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从中创造和发现前所未有的事物,生活本身其实也就成为了艺术。于是,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有的艺术家开始从生活环境和工业产品中选取物品和素材,这就是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肯定,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关注,对现代生活的直接反映。它是艺术走向生活这一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抽象艺术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思潮。
[摘要]与传统美术模仿再现的审美特征相比,现代美术的审美标准更加多元化。本文透过现代美术纷繁复杂的表象,从多方面论述了现代美术的特征,以期对读者在鉴赏现代美术作品时能够找到现代美术的规律,从而能够理解、欣赏现代美术作品。
[关健词]模仿再现主观表现标准多样化过程化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
[2]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还存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无论在教材的选择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上都缺乏创新意识,这就使美术课堂缺乏活跃的氛围。小学生的课堂实践是按照固定的形式开展的,长此以往会严重束缚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导致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学校没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美术教学方面,这就导致美术课堂没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以教材中的范例为学习道具,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听完并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成为当下基础美术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科目,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思想依旧是一些教师的主流教学观念,这就使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同时,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开展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这就使美术课堂毫无生趣可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明确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为其创造相对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完美融入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创建美术课堂情境,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只有不断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才能突破以往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将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丰富绘画的具体内容,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更好地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现代绘画艺术要有深刻的认识及见解,强化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提高自身专业美术功底而持续“充电”,真正掌握现代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完成美术课的基本教学任务。第二,小学美术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