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

税务师学习计划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需求;技能;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当前,在高校的会计专业中,税务类课程主要有税法、税务会计,纳税筹划。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当是能够掌握税收技能,能够正确核算并进行纳税申报以及能够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所以有必要剖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税务知识与技能在会计类专业中的重要性

1.税务类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个核心部分

在会计专业一般会开设税法、税务会计、纳税筹划这些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从考入大学首先就面临考取会计证。会计证从业考试中的《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里面就包含了一部分税法的内容,很多高校顺应学生的这一需求,开设了这一门课程。另外,会计人员的各级职称考式,都没离开税法的内容,比如在助理会计师的《初级经济法》,中级会计师的《经济法》,也都包含了税的内容,而且税的知识点成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还有就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税法也是必考科目。由此可见,税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会计专业中显得越来越突出。

2.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求很紧缺

当前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变化很快,比如我国的营改增从2013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试点推广至全国,到当前的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2014年11月、12月关于消费税的政策进行调整;2014 年12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又出台新政策;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三证合一”。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学到当前最新的知识。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很多大中小型企业,这里也包含一些家族企业,他们的会计人员对当前的新的会计制度、新的税收法律政策不了解或者理解的不透彻,可想而知,他们如何高效的为企业申报税,如何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节税,并且规避筹划风险。很多企业需要注入新的力量,招贤纳士,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最新的税收知识,学会纳税核算与申报,从而提高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二、高校税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税法基础知识、税的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纳税筹划这几个模块完全被割裂开

这些模块本应该构成一个体系,在实际中则不然,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种情况,学校税法课程由文法系教师授课,教学中只能是讲解法律条款,不能将税的法律条文,税的计算和税的会计处理结合起来,而且在税务会计开设时老师再重新讲解这些内容,就存在学时浪费。第二种情况,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够完整,仅仅开设了税务会计,课时很有限,大概在60学时左右,并且仅仅安排在了一个学期,不能形成一定的连贯性,课堂上为了追进度,只能提高速度,很多只是对法律条纹的介绍和讲解,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少,不能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在期末的考核过程中,一般闭卷考试,就是大量题目,学生应对的方法就是临考前死记硬背,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偏离实践性,那么学生在就业中没有竞争力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很多毕业生在刚入职时,先接触到的就是开发票,然而在学校学习时,主要侧重于税的计算,有关纳税申报流程以及各种发票,比如折扣发票、清单发票、差额发票的开具丝毫没有接触。虽然这些难度并不大,但就因为没有动手的机会,甚至连打印机都没接触过,显得适应起来就有些慢,甚至也因此不能获得就业的机会。根据我校对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发现会计专业跟其他建筑专业,机电专业比较,签约时间晚,这里面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会计专业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较高有关。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难以被企业一下就接受。如果我们在学校的教学时注重实践环节,那么就能提高就业率,也会有利于高校的会计专业的招生。

3.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紧跟税改动态,且实践经验不足

在高校,教师虽然学历都达到了硕士,博士,但实践经验不足,或者忙于科研,或者忙于上课,没有时间去企业参加实践,在教师队伍里缺乏双师型教师。另外,税的学习,本来就很枯燥,尤其是学习纳税筹划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去讲解一些案例分析,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只能照本宣科。

三、几种改革措施

1.做好教学计划,建立税务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就是为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和实践环节按一定的比例和逻辑关系顺序建立的一个知识系统。税法基本知识,税的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纳税筹划,不能人为的把这些课程割裂开来,课程必须全部由会计系教师担任,课程开设时间的安排要有连续性。税务知识可以安排在三个学期,大概150学时。第一阶段税法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大概60学时,此时应该是已经学了基础会计,第二阶段学习税的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 50学时(其中纳税申报安排30学时),财务会计也在同步开设或已经学完。第三阶段学习纳税筹划,40学时。纳税筹划课程有必要开设的晚一些,这门课程主要是根据税法的规定给企业涉及一些节税的方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所以说它的专业性很强,涉及到税收学、管理学、财务学、会计学、法学等综合性的知识。教材的选用,一定慎重,三本教材最好为一套的,应当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备一定的连贯性,又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性。

2.学校要创造实训条件

第一,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税务实训室,通过调研购买合适的税务软件,可以考虑航天的报税软件,当前企业应用较为广泛,也可以考虑税友集团的税务实训软件,它提供35套系统,特点是高仿真、产品全、能评分、带案例,后期维护挺不错。通过实训课程,学生可以练习发票领购,开具正常发票、清单发票、折扣发票、红字发票、差额发票,以及税的纳税申报等各环节的训练。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税务技能大赛,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师生间的学习和和对专业问题的探讨。第二,最终的课程考核方式也要改革,不能仅以最后的试卷成绩定优劣,教师应当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考虑把期末试卷和实践环节两方面。

3.教师应当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税收制度变化很快,教师要关注税改动态,及时学习,参加培训,这样才能充实课堂,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具体可以关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网站。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参加企业的税务核算,纳税申报。把教师送出去,把专家请进来,跟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增加教师的实践机会。学校要重视校内外实训场所的建设,在校内按照企业的要求建立实训和工作场所,这样给教师提供更好的机会,可以和企业的税务精英一起去研究,去学习。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院校 教学改革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它以税法知识为基础,在对企业相关税收理论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与税种有关的会计处理,并结合会计处理及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筹划,达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随着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对相关税种不断进行改革,与税务有关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活动显得极为重要,这无疑为《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内容框架侧重于税务会计

税收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但是教材的依据是截至收稿日期的税收法规,对于后续的变化很难在教材中进行体现。税务会计是对税法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的结合运用,一旦税法发生变化时,与该税法有关的具体会计处理有时无法在会计准则中进行同步变更,这就存在着税法与会计准则相脱节的问题。另外,从教材的内容框架来看,现行的教材较偏重于税务会计,而有关纳税筹划的篇幅偏小,大部分教材只对基本税种的筹划作了简要介绍,无法达到通过这门课程教锻炼学生税务筹划的能力目的。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课程的开展

由于该课程是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法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相关理论及案例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实务或者相应的案例缺少自己分析或动手解决的机会。该课程的前后理论逻辑性较强,部分税种的计算公式较为繁杂,涉及到税务筹划内容时更需要综合地分析过程,如果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学生不动手参与到课堂中,无法真正地领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税务筹划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教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听的这种满堂灌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在后期关于税务筹划内容或者案例的分析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是老师讲授案例,学生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所以,传统的理论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该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真正地将税务会计理论知识及纳税筹划技能传授给学生。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适用于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从《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这门课程来看,大部分的考试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加上平时考勤,理论考核常以开卷或者闭卷的试题方式进行,且占考核成绩的较大比重。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可能纯粹为了考试而突击,最后的成绩无法体现出学生平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目的。

二、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未侧重于对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

在现行的《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目标中一般侧重于学生对相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对于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仅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理论教学最终让学生掌握纳税筹划的方法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时运动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对这门课程进行讲授。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且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在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在讲授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但是与此相悖的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就进入教学岗位,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另外,该课程涉及到会计、税法甚至财务管理和审计相关学科理论与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教师不多,这对教师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高校在开设《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时都会将此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一般周课时数较少。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存在“选修课就是非重要课程”这样一个误区,加上上课周课时数量较少,不对选修课加以重视,认为学习到相关理论,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即可,故达不到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税务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方法的教学目标。

三、应对措施

(一)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而不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这一层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税务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掌握有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并对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在整体上对纳税筹划有基本的认知。其次,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教学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然后教师点评总结。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税会有关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课堂授课方法一般为理论教学为主,且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如何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呢?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授课中不仅加强理论的讲授,更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尤其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以及基本方法。一是教师通过任务导入讲授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结合讲授理论知识和会计处理及纳税筹划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所授理论,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筹划的岗位能力;二是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时可以采取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例如:课程的前半部分在学习单个税种的分析时,学生可以以个体作为分析的主体,根据分析结果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在课程后半部分教师可适当引入综合性的案例,学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根据讨论结果选代表进行方案展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课堂组织形式均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些课堂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三)校企合作,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为了使课堂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做到实务和理论真正衔接,学校可以适当运用校企合作模式,邀请企业财务部的税务会计和税务局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或者学生实地进行参观。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讲授他们在实务中遇到的税务会计处理问题以及纳税筹划经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现实纳税筹划的策略,有利于加强他们对税务会计以及纳税筹划的兴趣。企业税务相关人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从客体层面上理解税务局如何征税,并真正认清纳税筹划与偷、漏税的区别,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另一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课程的考核形式灵活,注重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应当以灵活性及实践性相结合,考核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更加注重对相关纳税筹划方法的运用。对于考核形式,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可包含但不限于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等,期末考核除了采用闭卷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开卷及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

(五)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

为了使该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另外,教师应继续加强自身的税务会计处理能力以及纳税筹划的实践能力,做到与企业实际相联系,应当多去企业进行实践,可采取与企业合作课题、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通过实务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有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改变现状,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原有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并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纳税筹划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9).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内容框架侧重于税务会计

税收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但是教材的依据是截至收稿日期的税收法规,对于后续的变化很难在教材中进行体现。税务会计是对税法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的结合运用,一旦税法发生变化时,与该税法有关的具体会计处理有时无法在会计准则中进行同步变更,这就存在着税法与会计准则相脱节的问题。另外,从教材的内容框架来看,现行的教材较偏重于税务会计,而有关纳税筹划的篇幅偏小,大部分教材只对基本税种的筹划作了简要介绍,无法达到通过这门课程教锻炼学生税务筹划的能力目的。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课程的开展

由于该课程是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法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相关理论及案例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实务或者相应的案例缺少自己分析或动手解决的机会。该课程的前后理论逻辑性较强,部分税种的计算公式较为繁杂,涉及到税务筹划内容时更需要综合地分析过程,如果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学生不动手参与到课堂中,无法真正地领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税务筹划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教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听的这种满堂灌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在后期关于税务筹划内容或者案例的分析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是老师讲授案例,学生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所以,传统的理论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该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真正地将税务会计理论知识及纳税筹划技能传授给学生。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适用于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从《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这门课程来看,大部分的考试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加上平时考勤,理论考核常以开卷或者闭卷的试题方式进行,且占考核成绩的较大比重。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可能纯粹为了考试而突击,最后的成绩无法体现出学生平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目的。

二、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未侧重于对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

在现行的《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目标中一般侧重于学生对相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对于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仅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理论教学最终让学生掌握纳税筹划的方法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时运动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对这门课程进行讲授。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且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在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在讲授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但是与此相悖的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就进入教学岗位,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另外,该课程涉及到会计、税法甚至财务管理和审计相关学科理论与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教师不多,这对教师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高校在开设《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时都会将此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一般周课时数较少。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存在“选修课就是非重要课程”这样一个误区,加上上课周课时数量较少,不对选修课加以重视,认为学习到相关理论,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即可,故达不到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税务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方法的教学目标。

三、应对措施

(一)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而不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这一层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税务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掌握有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并对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在整体上对纳税筹划有基本的认知。其次,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教学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然后教师点评总结。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税会有关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课堂授课方法一般为理论教学为主,且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如何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呢?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授课中不仅加强理论的讲授,更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尤其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以及基本方法。一是教师通过任务导入讲授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结合讲授理论知识和会计处理及纳税筹划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所授理论,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筹划的岗位能力;二是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时可以采取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例如:课程的前半部分在学习单个税种的分析时,学生可以以个体作为分析的主体,根据分析结果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在课程后半部分教师可适当引入综合性的案例,学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根据讨论结果选代表进行方案展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课堂组织形式均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些课堂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三)校企合作,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为了使课堂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做到实务和理论真正衔接,学校可以适当运用校企合作模式,邀请企业财务部的税务会计和税务局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或者学生实地进行参观。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讲授他们在实务中遇到的税务会计处理问题以及纳税筹划经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现实纳税筹划的策略,有利于加强他们对税务会计以及纳税筹划的兴趣。企业税务相关人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从客体层面上理解税务局如何征税,并真正认清纳税筹划与偷、漏税的区别,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另一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课程的考核形式灵活,注重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应当以灵活性及实践性相结合,考核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更加注重对相关纳税筹划方法的运用。对于考核形式,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可包含但不限于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等,期末考核除了采用闭卷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开卷及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

(五)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CDIO 税务筹划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45-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近年来在世界各类高等院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0年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历经四年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CDIO工程教育理念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以生产流程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将现代工程教育概括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交流能力等。

一、CDIO模式与《税务筹划》

CDIO模式的主旨就是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国际工程师,因此最先在我国的实践主要集中于高校的工程类专业,但是其理念是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阶段将工程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教学培养内容以有机联系的方式融入至载体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学习,这在《税务筹划》教学中同样也是适用的。《税务筹划》虽非工程类学科,但其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入CDIO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改变现行教育中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把《税务筹划》教学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社会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税务筹划》目前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税务筹划》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复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复合性”是指它包含多门学科知识:税法、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应用性”是指其主要是应用性学科,其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具有实践应用性。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通过税务筹划的技术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包括税务筹划基本概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这部分是税务筹划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即掌握了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才能根据会计和税法政策法规和市场的变化制定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第二,企业主要税种的税务筹划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税务筹划。涉及到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并购活动。这是税务筹划课程的核心部分。第三,国际税务筹划的一般理论以及跨国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法及案例。纵观《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倾向于税务筹划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而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涉及较少。

2.教学方法。《税务筹划》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授课教师介绍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辅之以案例来介绍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使是案例分析,也是以知识的传递和复制为主旨,主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考核方式。《税务筹划》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其结课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简单的评价方式,结课成绩以期末结课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并参考平时的上课表现、作业和考勤情况。一般卷面占的比重为85%(或70%),平时占的比重为15%(或30%)。这种考核方式没有考虑《税务筹划》课程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部分学生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考试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这样得到的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而且给别的同学也提供了坏的榜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税务筹划的实务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实务部分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的税务筹划,以及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并购活动中的税务筹划。根据《税务筹划》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税务筹划基本理论、流转税的税务筹划、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其他税的税务筹划、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税务筹划、跨国公司税务筹划。对照CDIO能力大纲,各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见表1。

另外,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除了讲解以上内容外,还要强调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只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税务筹划风险的存在贯穿于企业税务活动的始终,才能够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随时注意并防范税务筹划风险,保证设计的税务筹划方案取得最优的效果。因此,在以上六个模块的授课过程中,要穿插税务风险内容,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

2.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是CDIO 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与运用。《税务筹划》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筹划的技术要点。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开发各种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CDIO教育模式采取以项目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习组织形式的变化。在税务筹划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转变,宜采用合作性学习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案例合作研讨,该课程的案例教学一般分八个阶段,见图1。(1)布置案例。案例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案例,一般在下次案例分析课上课前,教师把案例内容和要求布置给同学。(2)学生分组。CDIO教育模式要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一个小组通常由3~6个学生组成。教师布置案例之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合作同伴,组建高效团队――项目小组,在团队中推选出有能力的同学管理本项目小组的学习及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确定其为项目小组负责人或组长。经过讨论明确个人分工,各同学明确自己的岗位与责任。此过程着重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技术协作精神、领导能力。(3)查找资料。项目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案例,根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学会从图书馆,会计、税收、证券等相关网站上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此过程着重锻炼学生的技术知识能力、推想能力、职业技能和道德能力。(4)分组讨论、分析案例。项目负责人领导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讨论、相互协作,执行计划并管理好时间,学会利用税务筹划基本理论知识,探索学习知识,发挥团队精神,开启创造性思维,遵守职业道德。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5)形成观点,制作PPT。在掌握大量信息、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经过讨论,项目小组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分析提纲或文稿,并制作成PPT。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写作交流能力。(6)进行PPT演示,实现经验共享。项目小组指定成员进行成果汇报,走上讲台进行PPT演示。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多媒体交流能力、图表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7)由同学提问和点评到校外实务专家点评再到教师点评。同学们针对汇报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汇报同学和小组其他成员解答疑问。校外实务专家根据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对汇报进行点评,并指出在实务中进行税务筹划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授课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评,引导学生互动对话,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8)项目总结反馈,形成文稿。各小组根据项目交流情况进行修改,并形成文稿。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知识发现的能力、总结能力、写作交流能力。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尝试各种角色,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锻炼,特别是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有效避免有的学生懒惰、“搭便车”的现象,在整个课程的案例分析讨论中,项目小组内部成员的角色宜采用轮换制。在学习中,学生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案例分析讨论、制作交流文档、交流汇报、同学和教师点评启发等环节进行交流,创造新灵感、产生新观点,并在项目实施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税务筹划知识;同时,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也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锻炼了口头交流能力和写作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CDIO强调是全面评价,特别是能力评价,应改革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实行多元化考核形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考试应以能力锻炼为主,考试为辅,因此,建议考核的重点为:个人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对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CDIO)系统的能力。《税务筹划》相关理论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考核时采用传统考试形式,但分值只占课程的30%。而对较高的能力目标,则根据案例课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CDIO能力要求,设定考核评价大纲见表2。

四、结语

通过运用CDIO教育理念改革《税务筹划》课程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应用型税务筹划人才。

[本文为中国民航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税务筹划优质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晓丽.《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 王伟.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探析.梧州学院学报,2012(6)

[3] 秦建华.CDIO――基于“做中学”的教改新模式.教学研究,2011(12)

[4] 伟祖,潘璐,黄杰.CDIO教育理念在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运用.计算机教育,2010(11)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税务筹划实践教学为例说明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税务筹划实践教学的缺陷,提出基于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的新举措:以实务需求为实践教学突破口;依托产学研基地收集实验项目案例素材;依托产学研基地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依托产学研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产学研基地 实践教学 税务筹划

一、强化税务筹划实践教学的意义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推动高等学校与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与高新区和开发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显著特征,是新时期国家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高校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来讲,如何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锻炼学生在处理新业务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高校实践教学必需重点关注和着重解决的问题。通常来讲,实践教学主要包含专业实验和校外实习这两个环节。专业实验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及时、集中、系统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但目前的现象是,许多高校财经类专业会计的实验教学往往陷入了简单的重复套路,将会计实验演变成了大型习题,与实务严重脱节,缺少综合性、高层次、实战型和创新性的会计实验项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经营管理阶层开始逐步重视税务筹划的问题。税务筹划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学科,它集财务会计、税法和财务管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于一体,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纳税人经营活动千差万别,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差别以及税种所适用的条件不同等,筹划方案通常具有不确定性。税务筹划依赖于筹划者对税法的理解与智慧,而不依赖于非法手段。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关税务筹划的教学工作绝不能只停留在讲授理论的层面上,必须做到与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启发,提升会计类专业实验教学水平,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的。

二、现行税务筹划实践教学的缺陷

(一)实训素材建设开发薄弱

目前,税务筹划实践教材比较有限,仅有的实践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主要集中在筹资税务筹划、经营税务筹划、投资税务筹划和分配税务筹划四大主要模块,无论在结构体系还是内容方面都比较类似。另外,教材中的案例比较陈旧落后,无法跟变幻莫测的市场现状与时俱进,更无法体现出税法政策的庞杂体系。实践教学素材的滞后现象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成果,制约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面对新的教育使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税务筹划实践素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

教师自身缺少与税务相关工作的经历经验,专业实践经验也十分缺乏。产生这种情况有以下三方面主要原因:首先,高校要求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一些教师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之后直接进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没有企业会计相关工作经历。从教以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课余时间还要应对巨大的科研压力,无法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其次,就财务工作性质而言,它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税负等,属于企业的信息。企业的管理层不会将这些信息让外部人士接触,不愿意接待教师实践。第三,学校之前未与企业进行合作,无论在时间、经费和组织上都没有过多地对会计专业教师安排培训。这就会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相关涉税案例的分析、筹划的手段方式等只能根据书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生搬硬套,为学生安排的实习项目往往缺乏创新,一成不变。学生所期待的教师依据其亲身从业经历对涉税事项的讲解根本无法实现,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说,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需改变,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统筹规划,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三)教学设计不合理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一般由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组成。由于会计的专业特殊性质,企业一般只接纳学生参观实习,不愿意接纳学生到财务部门进行专业的实习,因而学生的实践学习主要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目前,会计学科中实践课程的学时占该学科总学时的比重偏低,有些课程甚至没有实践环节。以税务筹划为例,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为64学时,但实践课程学时仅为15学时。

在税务筹划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仍处于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业务模拟操作层面上,实训的内容较为单一,基本只侧重经营环节的税务筹划。另外,质量参差不齐的实训模拟以及十分简易的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去切身感受真实的业务交易环境。这不仅导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而且,还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结果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建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无法作为培养学生自身专业应用能力的有效平台和手段。

三、基于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的举措

(一)以实务需求为实践教学突破口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而产学研基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培养师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分所签署产学研战略联盟协议,共同组建了沈工会计产学研基地。沈工会计产学研基地能够及时传递社会经济和会计实务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为产学研合作方之一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分所,有相当数量的案例和问题均涉及企业税务筹划。沈工会计产学研基地成为学校了解会计实务发展动向的信息窗口。会计类专业的教师,可以依托沈工会计产学研基地,对税务会计以及税务筹划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持续的关注,把专业实务的发展需求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随着会计实务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处理新业务、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方面的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熟悉涉税会计实务发展,将多门课程里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有关实务的难题,有助于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并减少简单重复工作量,从而更加突出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依托产学研基地收集实验项目案例素材

案例素材在实践教学基础性要素当中尤为重要,产学研基地在实践和案例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分所日常业务较多,客户众多,经常解决复杂的税务问题,这就可以为实验项目和软件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这些来自企业的真实的案例,通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典型性,充满启示性。收集一批当前企业的典型案例,逐个剖析、研究、研讨,将其作为税务筹划实训的最基本的素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例如,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分所对沈阳一家从事木纤维板(人造板)生产的企业进行税务筹划,通过采取进项税额抵扣差异、林木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减计收入”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四项筹划方案,为该企业节税数百万元。以这些真实案例为素材的税务筹划实训将更加贴近会计实务前沿。

(三)依托产学研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税务筹划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而要使二者完美结合,须辅之以“混合型”的师资队伍的搭建才可以。与产学研基地合作的单位,除了要能够提供经典案例等丰富的资源,还要拥有一批长期活跃在会计、审计、税务筹划等业务领域的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基地合作方之一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分所现有人员130余人,其中:注册会计师46人,资产评估师9人,造价工程师16人,房地产估价师13人,土地估价师18人,保险公估师26人,注册税务师8人,技术支持资格15人,项目数据分析师26人,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5人。该事务所以“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为指导方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职业道德,其客户遍及农业、制造、建筑、能源、电力、邮电通讯、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医药卫生、教育等行业。来自业务领域第一线的实务专家,考虑问题的视野十分开阔,并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妥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的实践技术支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将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职业道德操守带到课堂上,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的社会动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此外,双方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任教师和实践经验较强的专家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研究税务筹划实务中的不同观点、不同方法,捕捉科研创新的灵感,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提高科研选题的针对性,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性,日后,在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改革时,能够考虑到市场与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制定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更具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四)依托产学研基地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强化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因此,经管学院确定了以“学习型”与“实习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学习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在学校内设立的实验室完成。学生可以掌握实验基本的操作要求、重点、难点问题,然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自己完成实验有关内容。“实习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在事务所内进行。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参与到税务筹划工作的实际环节当中去。

学院需要合理分配校内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之间的学时比重。同时,构建税务筹划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出应用性和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授课学时的分配上,应充分、高效地利用产学研基地,使学生在校外实践的环节,能够占实践总学时的30%以上。首先,聘请一批来自正规事务所的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专家,比如注册会计师等,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结合近期相关案例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的知识体系做出高效、科学的梳理,让学生对税务筹划理论知识真正地达到融会贯通。其次,需要将学生推荐至事务所进行实地跟踪学习和观摩,让学生亲身感受事务所如何处理纳税筹划环节、核算环节以及纳税申报环节。最后,在观摩阶段结束之后,学生可以返校利用案例素材开展税务筹划的仿真模拟,进而使学生的纳税筹划技能可以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在熟悉实务的基础之上急需深入思考,提出更加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且更有益于开拓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X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9.

2.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N].中国教育报,2012-07-22.

3.胡天佑.产学研结合相关概念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

4.姜正国,罗求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教学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1).

5.袁九生,孙力平.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

作者简介: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会计学专业 纳税筹划能力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是以“应用”为主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主要培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技能,具备会计手工核算能力、会计信息化应用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涉税业务处理及税收筹划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实务以及涉税业务处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企业税收筹划的欲望也在不断增强,企业更是迫切地需要精通税收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税务筹划的人才,以期通过科学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达到降低实际税负的目的。所以,纳税筹划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必备技能。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需要具备准确确定不同税种计税依据、税率的能力

计税依据是计算税额的数量标准,从量上限定征税对象,它的大小决定应纳税额的多少,两者成正比例关系,它是从数量上确定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而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确定征多少的问题,它代表税收征收的深度。计税依据及税率的准确确定,直接关系到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更是培养纳税筹划能力的必备知识。

(二)需要具备准确计算不同税种应纳税额的能力

计税依据及税率的确定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在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中,有很多税种如: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等等都是直接计税依据与税率相乘得到应纳税额,但如增值税的计算,需要计算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值,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也不是计税依据与税率的简单计算,所以如何正确计算不同税种的应纳税额,是能否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

(三)需要具备准确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能力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手段,对某些纳税义务人或者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减少或者免除全部或部分税款,从而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这也是税收筹划中最常见的方法。

(四)需要具备准确设置涉税会计科目的能力

涉税会计科目的使用,特别是二级或明细科目的准确设置,要考虑整个会计账户体系,必须同时满足编制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的需要,这是财会人员必备的技能。

(五)需要具备准确及时填制纳税申报表的能力

纳税申报表的填制,需要纳税人运用前面所述各项能力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首先要培养学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判断需要申报的税种,选择具体的纳税申报表。再次,根据具体申报表的构成要素及结构,掌握其填制要求及技巧,准确、及时地进行纳税申报,这是企业办税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六)需要具备准确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能力

在准确确定具体税种、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之后,企业应结合税收优惠政策及本企业的特点,运用正确的税收筹划方法,设计税收筹划方案,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不能只会计算税款,还要结合企业整体实际情况,选择税收筹划方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是培养税收筹划能力的核心部分。

二、计学专业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现状分析

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会计学是2015年刚刚升为本科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成熟,目前所开设的涉税课程如下表所示:

涉税课程少,学分不足,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由此造成的2015级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缺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税种的具体征税范围不能准确划分,计税依据不明确

2015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税法》课程只有2个学分,比会计专业专科学生开设的3学分还要少,一般《税法》课程主要包含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其他税类及税收征收管理四大部分,2个学分,教师的授课时间根本不够,所以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最多讲完前面两大部分的内容,学生更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区分各个税种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不能准确计算。

(二)不能准确计算应纳税额

2015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涉税课程的减少,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造成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根据不同税种计算其应纳税额,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学生觉得最难的一个税种。从2015级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很多学生只要涉及具体税种的计算,每个班失误率都非常高。从其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情况来看,《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中涉及的具体税种的计算,近年来已成为必考内容,在《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程中,《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的通过率是最低的,很多同学反映,不能准确计算具体税种的应纳税额是其没能通过考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无法填制纳税申报表

在涉税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由于学时的不足,很多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具体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等具体要素的讲解上,涉及到纳税申报的内容大多一带而过,甚至在整个涉税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未见过具体的纳税申报表,更无从谈起正确填制。

(四)不关心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其中在《税法》课程中每个税种基本概述里面,在学生学习了纳税人、征税范围、征税对象、税率等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很多学生觉得税收优惠政策内容多又枯燥,往往忽视其重要性。

(五)无法制定完善的税收筹划方案

税法理论知识的不扎实,造成了《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开设时的尴尬,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很多老师仍然是在讲解税法知识,税收筹划的内容只是浅显的了解。所以,当该课程授课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根本不会制定税收筹划方案。

三、提高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

学生涉税业务处理及税收筹划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完善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入手,根据上述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涉税课程设置的不足,优化方案如下:

(二)优化教学内容

鉴于2015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涉税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可以根据表2中《税法》《税务会计》合并为一门课程,即合并为《税务会计》一门课,分成两个学期讲解,学分共设为6学分。第一个学期主要讲解流转税类、所得税类的计算及会计处理,第二学期主要讲解其他税类小税种的计算、会计处理及税收征管方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其同时开设,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内容一起学习,与考证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电子报税》在《税法》《税务会计》课程学完之后开设,它强化各个税种的纳税申报及税额的计算。《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开设,主要介绍税收筹划方法及方案设计,同时结合之前所学的涉税知识,进行模拟实训,以期在学生实习或者毕业时与其实际工作位实现无缝对接。

(三)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税法》《税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设置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直观地通过案例掌握各个税种的计算过程,掌握涉税会计科目的使用及凭证的制作。《电子报税》课程需要设置在实训室或机房,利用网中网电子报税平台进行各个税种的模拟计算及申报,该实训软件购买之后还未使用,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既能提高学生纳税申报的能力,又能提高实验室实训软件的使用率。《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目前已开设在实训室进行授课,在通过上述其他涉税课程的学习,该课程的授课重点主要是各个税种的具体税收筹划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同时利用网中网税务会计实训平台,通过企业模拟案例进行综合实训。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而广州工商学院为民办高校,其教师流动性较大,青年教师多,实践经验少。针对这些问题,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教师需要加强其涉税实践经验的培养及激励。结合学校顶岗实践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了解整个企业的涉税会计流程,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多利用业余时间对实训软件的使用进行培训,更新教师的涉税知识及教学手段,并保证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完善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多引进企业专家,给学生提供实训指导,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纳税筹划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会计学专业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体现“应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的必备技能。会计学专业可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结合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教、学、做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促进应用型本科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琦.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256.

[2]蒋媛,蓝相洁,张娜.财税本科专业《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03:137-140.

[3]侯丽平.会计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2016,03:116-117.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税收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税法为核心,融税收学、会计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于一体,综合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税务处理能力。笔者进行了税务专业的岗位调查,调查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求,明确哪些专业知识是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税务知识对会计人员而言是最为需要的,占79.3%,税务知识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税收课程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组织中的涉税业务越来越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业务技能,还必需熟悉各种税收法规,能从事税务核算、纳税申报、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等涉税工作。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大多面向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最需要既懂会计核算又会税务处理的人才,因此税收课程所要求掌握的技能是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必备的专业核心技能之一。学好税收课程对会计处理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和提升作用,对涉税事务的处理能力培养起着主体作用,对税收筹划、税务能力的培养起着奠基作用,是将会计知识、技能与税务处理知识、技能有机结合的课程。

二、高职高专税收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课程开设不足,部分课程开设过滥 目前发行的教材中,《国家税收》仅涉及税费计算知识模块,《税务会计》涉及税费计算与涉税事项会计处理模块,部分院校仅开设一门《国家税收》或《税务会计》课程,使得学生税收知识欠缺,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还有的院校实行一刀切,不管是会计专业、税收或财政专业或是财务管理专业,均在《国家税收》或《税法》之外加开《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不准确进行课程定位,对各门课程的内涵没有深入分析,造成不同课程之间功能相互混淆,内容重叠交叉。

(二)税收教材建设落后,缺乏实践性配套教材 与教学内容相对应,高职高专税收教材体系几乎与本科教材完全一致,仅在内容上稍作精简,降低了理论深度。由于税收法规的时效性强,政策更新速度快,导致税收教材极易过时,其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法规。另外,税收教材类型单一,现有税收教材大多属于理论教材,而与专业理论教材配套的税收实训教材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有部分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但也只是理论训练题,缺乏实践训练的项目指导书,无法起到指导实践教学的作用。

(三)税收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税收课已暴露出实践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高职院校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职教理念,但目前较多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轻税收课,重会计类课。课时安排中,会计占55%,计算机占30%,税收占15%。目前税法课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计划制定不详细,较笼统,实践教学时间、内容、方法和组织方式不明确,实践教学比例偏少,环节落实不到位,无系统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监控,严重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税收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的实验实训设施齐备,基本普及,而税收课程由于长期以来重视不足,投入有限,实践性教学相对落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配备独立的税收模拟实训室,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有税收模拟实训室,但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税收模拟数据系统,缺乏实训操作应用软件。另外,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极其少的,而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这样对企业来说收入与付出不等同,不愿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有的甚至缺少税收实训大纲等基础性指导文件。很多院校所谓的税收实践教学仅是象征性地填几张纳税申报表,或者合并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共用一套财务资料,完全不能突出纳税实务能力的针对性培养。

(五)税收教师脱离实践,实践教学方式完全来自教材高职税收专业教师队伍脱离实践是当前较普遍的现象,教师都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工作后,因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进行社会实践锻炼。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社会实践的时间、经费、组织都无安排,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以形成制度,这就不可避免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情况。目前高职教师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正脱离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状态,转化为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愈加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税收课件制作上却无突破,来源社会实践的案例缺乏,课件内容基本从教材获得。税收案例有的照搬杂志报纸的内容,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判断,从原始案例材料的选择上就已偏离企业管理的要求,专业化的评价及分析也就很难得出。另外税收案例陈旧且应用性不强,涉及传统的制造业过多,而对新型产业涉及甚少。

三、高职院校税收课程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需满足市场需要 ,体现优化综合能力 税收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需要、地方特点和行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理论课的开设以够用为原则,满足中小企业对人员技能素质的要求,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围绕市场办教育”为理念,满足市场需求,使税收课程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当前人才市场对选聘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学历愈发淡化,能力陡然走俏”,“学历选人才”已逐渐被“能力选人才”取而代之,而操作能力强是高职学生职场取胜的法宝。为此,采取加大税收实验课程的设置比重,将课堂初步实习、工厂实地实习和分岗综合实习有机结合,使学生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技能得以提高,从而强化学生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成本核算能力,以及审计及纳税能力。系统化的实习教学,让无实际工作经历的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极大短缩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期。

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理论课以够用为原则。课程的教育也必须强调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从事其他职业。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反思税收类课程的设置现状,深层分析岗位需求,准确定位各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分解对应职业能力,重构各专业所需税收知识体系,设置各专业课程,既要避免知识欠缺、开课不足现象,又要避免盲目贪多求全,还要避免各专业课程开设一刀切。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有别于会计专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税收知识的要求与财政、税务专业的学生要有所不同。根据会计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税费计算与申报及涉税会计处理应是其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之一。高职会计专业应将《税务会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取代《税法》或《国家税收》课程;同时开设《税务筹划》作为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财务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较之会计专业有所延伸,其核心岗位能力还应包括筹资管理,进而可细化到减轻企业税务成本,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因此,应将《税务筹划》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开设;税务、财政专业则不必开设《税务会计》课程,税务专业可将《税法》与《税务筹划》作为必修课,财政专业仅需开设《国家税收》课程即可。同一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应按照知识的递进性依次开设,如会计专业,应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税务会计》,及至《税务筹划》,对课程特色要准确把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需严格区分,力求将重复内容减至最少。

(二)加强研究,做好教材编写工作 高职税务专业的教材编写必须由企业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来确定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要与税务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相一致,注重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当前适合于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使用的实践教材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践教材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税法实训教材,建立税法教学案例库。针对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教材落后于实际的情况,建议大胆选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其理由有三:一是内容新,因它囊括了近年来一系列新法规、新制度,以解决教材落后的弊端。二是准,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国内专家、业内精英,有些是我国财经法规的制订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三是实用,可以直接满足学生考取会计资格证书的需要。

(三)加大税收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一是课内实践的开设必须有效、实用。高职教育必须强调课内实践的开设有效、实用,税收作为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要增加实训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力争达到1:1。先对专业课程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该课程必须掌握哪些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据此安排设置训练。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途径。高职教育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外,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请企业会计总监、财税基层干部、其他学校专业资深人士等来学校作各种讲座,以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政策,追踪最新的会计前沿知识。学校还可以在寒假、暑假要求学生下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写出实践报告,并酌情给予一定的学分。三是加强税收模拟实训练习。税务模拟实训要从整体上设置整个公司的每项税收业务。从税务登记,到发票管理,到各种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设置、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环环相扣,层层设置,层层实训,使学生对企业税务处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熟悉过程。此后,还可采用重新分配角色,利用这些税务资料进行税务审计和税务稽查,以便学生在中介机构和税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

(四)强化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场所 强化实训建设,增加经费投资,建立高仿真性的全方位模拟工作流程、职能岗位、工作环境的税收模拟实验室,能模拟纳税申报过程,采用纳税申报软件完成一般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申报实验,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全方位拓宽高职教育办学之路。

(五)加强培养税法课程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并安排教师下企业从事报税工作,定期参加税务部门安排的培训。教师要结合企业深入实际,熟练税收实务操作方法,接受前沿最新专业知识培训,不断积累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税收案例教学、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课程的操作和指导。高职教师须精心策划,攻关,以高职院校税收课教学目标制定案例教学,研究一套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案例模式及教学实施策略,全方位提升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先锋:《关于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

[2]孔祥银:《浅析高职税收实践性教学改革》,《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13期。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3101

201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培养卓越后备人才。虽然目前财经类专业没有在国家的卓越计划里,但是“卓越计划”的核心理念也同样适用。“卓越计划”就是致力于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能否培养出卓越人才的关键。如何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是税法课程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1 当前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税法变动频繁,教材更新滞后

教材内容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税收法规的时效性强,政策更新速度快,导致税法教材极易过时,其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法规。例如:2011年国家税收法律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从2011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调至3500元,但为保证在新学期开学前取得课本,高校订书一般是在前一学期下单,因此,在2011年的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中几乎没有按新的条例来编写。

1.2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

税法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基本还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填鸭式”传授模式。在教学手段上,不少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虽然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只停留在演示文稿的使用上。因此,单调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税法》成了“睡法”,很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税法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虽然也有一些高校尝试运用各种课堂实践方法,如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学习、下企业参观考察等,但总体来说受经费、教师个人的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1.4 缺乏培养卓越人才的师资队伍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深刻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是“卓越计划”的成功与否的关键。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的是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凭借授课教师丰富的实战经验,借助于案例等手段把税法的基本理论融于其中,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税法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相关实践经验缺乏,所以多数流于照本宣科。

2 基于“卓越计划”的税法课程改革

2.1 选择时效性强的教材

在教材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近期出版的教材,或者学校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将最新税法知识与政策动向及时写入教材,更新教材编写方法,将教学做融于一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到教材中,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材体系,增强教材对学生的指导性,方便学生预习复习,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可将注会教材或注税教材作为参考,因为注会和注税教材更新快,时效性强,且有大量的时新案例,对教与学都有一定的帮助。

2.2 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税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使用启发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忙于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来,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学习知识。比如在讲授个人所得税计算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收入的纳税情况来举例,提高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增值税法时,可以通过引入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刑事犯罪案件,引发学生对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探究欲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板书、多媒体演示、课堂小测试、重点问题课堂讨论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在课

--------------------------------------------------------------------------------

堂上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实践证明,教学手段从单一满堂灌形式向多样化传授方式发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实践教学

实施“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克服我国目前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学校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有机协调地发展,从而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针对税法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可通过以下环节要加大实践教学:首先,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按照税收征管的流程,让学生模拟税收征管的实践操作,如模拟纳税申报等实务工作。其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请企业总会计师、财税基层干部等专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作各种讲座,以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税法法规政策,追踪最新的税法前沿知识。另外,也可由教师带队让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熟悉纳税业务的全部流程,从而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卓越创新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为了培养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的税法教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或安排教师下企业从事报税工作,定期参加税务部门安排的培训。另外,教师也可以到企业锻炼,熟练税收实务操作方法,接受前沿最新专业知识培训,不断积累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3 结语

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所有学校而言都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抓住“卓越计划”这一契机,构建能够体现承载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9篇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了解到微课的核心特色在于教学内容的微型化、分割化,而翻转课堂的核心则在于教学方式的两段化、翻转化,两者存在融合的可能性。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翻转课堂需要微课丰富的资源支持,而微课的进一步运用需要翻转课堂为其提供相应的市场和平台。从一定的角度分析,随着微课开发质量的提高,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更显著,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反之,课堂的成功翻转,又进一步促进了微课资源的开发,高质量的微课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认知负荷压力,提高学习效果。二、《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现状我校的会计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以高质量的税务会计、纳税筹划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流转税会计与纳税筹划》、《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理财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资源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四门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包含了税收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秀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处理会计事务且掌握税收法规,进而掌握纳税筹划技巧,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其中的《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是系列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首先,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该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个人取得的不同类型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理解个人所得税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能填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且能对企业和个人涉税业务进行筹划,帮助企业降低税负以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目标。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和筹划相关内容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对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针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受课时、学生学习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弱化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导致学生的税务技能训练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其次,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在以往的《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学任务一般由教师执行,课堂讲解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则被动性的接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也采用了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仍不够丰富、灵活,教学效果有限。教学过程中我校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由于教师操作技能不足等原因,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不高,从而不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后,课程考核“重死记、轻活用”。《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实践性教强,教学活动也应突出实践性。但是,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的灵活性不足,而教学考核也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缺乏灵活的考核方式;此外,以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性考核方式决定了往往以知识点考核为准,忽略了课程本身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主的特点。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基于上述问题分析,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 近两年在《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无论是MOOC,还是翻转课堂,微课都是基础,是支撑学习过程进行的重要手段。“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的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笔者根据目前的资源现状,设计和开发了系列的微课资源,为翻转课堂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以《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中的个人所得税法11个应税所得项目的计算知识点为例,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上,首先将教材内容分成11 个不同工作项目,每一工作项目下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围绕每个知识点制作一个3-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制作完成后将课件上传至微信群、QQ群、云盘等,字生便可在线或下载学习。学生在接到教师的微课视频后,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观看,思考视频中的问题,完成视频中的练习,自己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可以参考网上其它的慕课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或面授时向教师反馈、咨询。

2.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在课堂上,由学生给出视频中所提问题的答案,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参与思考讨论;或者老师可以随时进行课堂测验,比如讲授到个税“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的相关内容时,根据视频内容,布置5-6 道计算题,涵盖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加成征收的计算,代扣代缴税款等方面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扑捉学生学习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上的引导更具有针对性,成功实现知识点的课堂内化吸收,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见图2。

3.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教学效果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考核是“微课—翻转课堂”立体教学模式应用的难点。如果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不足,对微课的内容掌握不好,再加上课外学习的过程很难监控,其效果则收效甚微。学生有没有认真看视频、做思考,直接体现为他们向老师反馈问题的频率和深度,所以反馈问题是考核的一个重点。此外,鉴于很多学生有上课时不发言、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如果翻转课堂上还是一潭死水,那么就失去了翻转的意义,故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也是考核的重中之重。教学效果评估的内容与指标见表1。

表1 学生学习效果考核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内容与指标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分析本研究选取2015级会计专业的2个班级共89人进行《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翻转课堂的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及对课程作业的数据收集分析,82.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调动学习热情,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能掌握70%的学习内容,73.86%的学生通过2-3 遍的微视频学习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57.9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习负担,73.69%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涉税课程群;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群星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x090216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会计专业涉税课程群建设基本情况

会计专业涉税课程群主要包含财政学、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四门课。其中,财政学和税法是必修课,54学时,分别在第三学年的上下学期开设,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是选修课,36学时,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开设。这样的涉税课程群设置使得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涉税的基本知识,然而距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

二、当前会计专业涉税课程群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涉税课程群课程设置的基础课程。涉税课程群中的财政学需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结论,因此,财政学要在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为同学们讲授。因为税法除了要用到财政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知识,所以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了初级会计学之后再来学习税法。当前,我校的财政学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同时开设的,显然有悖于一般的学习规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二)忽视了涉税课程群的实践教学

1、纳税实务操作不足。涉税课程群以介绍和操练中国现行税制和税收征管法规及运用为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门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时,应试财税系统公务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执业资格、企业财务人员招聘等的重要考试科目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充分体现高级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办学特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而我校目前几乎没有纳税实务操作的实训。

2、缺少实习时间。涉税课程群是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毕竟是纸上谈兵,他们需要一个演习的练兵场。他们需要通过为纳税人税务登记、代领发票、申报纳税、建账、制作涉外文书的实习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为深刻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但目前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涉税课程群的教学方法单一。由于税法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计划学时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而多以讲授为主,而没有充足的时间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等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甚微,不能达到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三、涉税课程群建设创新

(一)完善涉税课程群课程设置。遵循涉税课程群的教与学规律,考虑涉税课程群的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关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表1)

(二)增加涉税课程群实践教学时间。在以上涉税课程群开设时机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实训和实习时间。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表2)

(三)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最大优化是减少上课学生人数,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教师就可以在实验室中授课,并能严格掌控学生,学生上课效率才会提高。当前教学方法的改进迫在眉睫,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引进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学生发言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2.滨州市联通公司)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1篇

为做好学习型税务机关建设,**市国税局明确了建设学习型税务机关的目标是: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为理念,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税收工作宗旨为共同愿景,以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和促进机关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干部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建设学习型税务机关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构,分工负责。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人教科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系统干部教育的管理,落实省局组织的处级以上干部培训的计划安排。培训中心作为施教机构,负责全市系统干部培训和纳税人培训的施教。党办负责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实施。各职能科室负责专门业务培训的计划拟定,配合培训中心做好施教工作。做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二)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

1.建立奖励机制。对在专门学习培训中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学员评为“优秀学员”,在全市系统进行通报表扬。对参加各种岗位知识考试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的人员在全市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通过自学参加资格考试获得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重奖。对参加学历教育获得更高学历的给予报销一定的费用。与此同时,对在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作为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教育经费支出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务经费支出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列为专项经费,在经费调度时都给予优先保证。仅市局机关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约达35万元。

3.建立师资库。一是抽调2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任专职培训师资,确定了10名业务尖子为后备师资;二是聘请省局有专长的同志担任部分课程的师资;三是聘请部分院校老师为培训的师资,几年来,与武夷学院、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借助外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四是和兄弟地市合作,聘请部分有教学经验的同志作为教学师资补充。

(三)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包括,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并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税收理论、财务会计、审计、税收管理、稽查等专业知识。

(四)分门别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5年教育培训规划》、《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和《年度中心组学习意见》。在制定学习计划中结合干部的工作岗位、学习经历等实际情况,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重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研修任务。对新录用人员进行初任培训,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对晋升领导职务的人员进行任职培训,以提高领导能力;对从事专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以提高专门业务管理能力;对全体人员进行在职更新知识轮训,以提高适应新的管理要求的能力。

(五)搭建学习平台,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建立开放型的终身教育体系。投资500余万元对武夷山培训基地进行改造建设,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在建设学习型机关中的作用。投入大量资金开通了全市系统各县市局的视频网络。形成了以武夷山培训中心为主体,视频网络、电教室和广域网、局域网相结合,辅以选送高校和省局培训中心脱产学习,通过光盘、教材及参考书等纸质材料进行在岗或业余自学的多载体,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构架。

(六)开展多样性、经常性的学习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载体,经常性的开展多样性的学习培训活动,包括:党组中心组的政治理论学习、局领导上党课、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专题业务培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视频网络培训、电教培训、税收岗位“六员”培训、网络学习、业务竞赛考试、参加全省百佳业务能手考试等。多年来,坚持每年选送1-2名年轻干部参加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学历学习,同时,还有不少干部参加本科的在职学历学习和执业资格证书考试。

(七)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

1.以破解征管难题为切入点,选准培训内容。根据实际税收工作需要和一线人员的需求确定培训课程。通过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下基层调研,直接倾听一线税务人员意见,从中确定干部培训的课题,本着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难题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

2.以实战操作为抓手,改变教育培训模式。实施了“四步培训法”,即第一步预习自学,参加培训的学员根据提前通知的培训内容进行预习。第二步理论培训。在培训中,重点讲解3至4个方面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三步模拟练习,通过模拟操作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步实战操作,学员回到所在县(市、区)局后,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开展纳税评估、税收稽查等方面的具体实战操作。

3、引入培训评价机制,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在培训工作中,除了对学员理论学习进行结业考试外,还对学员模拟练习、实战操作分别进行量化打分,在培训结束后,对每位学员的三项成绩在市局网页上进行排名通报。

三、学习型税务机关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基本形成。干部的工作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习钻研业务蔚然成风。视培训为奖励已成为一种共识,干部找领导要求培训已成为普遍现象。实现了学习成果与工作成就的共享与互动。

(二)破解征管难题找到新的手段。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一线人员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破解征管难题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税收管理质量稳步提升。

(三)队伍建设得到了有力的推动。讲学习、讲奉献的正气得到树立,涌现出一大批钻研业务,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收到很好的正面效果。通过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爱岗敬业、以事业为重的同志多了,消极怠工、爱讲风凉话的人少了;利用业余时间学业务的人多了,娱乐消遣的人少了;违纪的人少了,先进典型多了。

(四)文明创建、纳税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市国税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九届、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第四届、第五届“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省妇联授予**市唯一的全省巾帼建功协调先进单位;被授予“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第四届“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市政府授予“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办税服务厅荣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第五届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并与国际税务管理科分别被**市政府授予20*年和20*年度“服务发展最佳科室”荣誉称号等。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 纳税会计 思路 问题 措施

一、《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往的课程设计遵循了典型的传统教学三原则:知识讲解、问答习题,教师主体。每节课教师按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先讲授基本理论;接着阐述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讲解例题;最后是基本账务处理,案例解析。学生听懂了老师讲授的内容,课下会做习题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离开了例题就不会做习题;期末考试老师不复习,学生成绩就不理想;然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学生就业时职业能力不足,缺乏自信。究其原因为,目前高职教育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因此,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实训为手段,设计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和以往的课程设计原则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普遍问题。

第一,学生中有少数人很少来不上课、不交作业,但是参加了考试,这些人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有极个别学生虽然每节课都上,作业也做,但学习方法有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也不理想。

2、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先讲理论后做实务,不能自觉地复习、预习及查找相关资料,每次老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都有跟不上节拍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以自己为主体,被动学习造成实训项目完成不顺利。

(二)教材的问题

纳税会计课程目前还没有学院教师和行业专家联合开发的校本教材,采用的都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这些教材还是按传统教材的体系编写,没有按会计职业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的需要编写。虽然教师在上课时采用项目教学结合案例教学法教学,尽量紧贴职业活动,但因为教材的不配套还是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

(三)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发的问题

实训室涉及涉税事项的不是很多,纳税会计的实训基本在课堂上完成,时间不够,实训也难以做到紧贴职业岗位。由于校外实训单位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接受整班制顶岗实习。

三、《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重建

按照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新原则,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考和单元设计的摸索,在教学改革中把重点先放在每节课的单元设计上,只有每次课遵循了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结合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才能使一门课程达到整体设计的要求,实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重点注意了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办税员,把本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及任务;以项目为载体,即每一个税种为一个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即每一个项目有三个任务: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通过完成各个任务,来达到每个项目的目标。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第一:更新观念,保障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高职院校应重新审定《纳税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纳税会计人才的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时,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第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应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实际纳税会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实训室从布置、实训资料的准备和实训财务软件的选用都要接近于企业实际,可以制作并印制中小企业常见涉税业务的票据,涉税业务资料及相关纳税申报表,刻制企业常用印章,用于实践教学环节,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报税软件,供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同时,为了使学生对纳税会计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学校与企业、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等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在条件允许时,为学生创造机会直接参与纳税会计的实际工作,让学生获得实践的切身感受。第三:加强对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老师说学生为主体学生就能做到的。首先,学生要对所学的课程有兴趣,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以小组为单位,积极采取任务驱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育方法,运用环境仿真和角色模拟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可以融入到角色当中,很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每单元学了后能做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某个项目任务的简单案例,接着让学生讨论归纳,学生训练完成另外一个同类型的、相对综合复杂的案例,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B。构建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考评体系,探索以笔试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个项目结束后,针对该项目,独立完成一套实训案例,并上交实训成果;二是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试卷的考核,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把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向结合。

(五)加快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指导用书

加快和企业、行业专家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指导用书。一方面派教师去企业先顶岗实习,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走形式;另一方面由企业、行业专家编写教材、指导书提纲和提供案例,由专业教师执笔编写,再讨论定稿,将职业行动领域合理转化为职业学习领域。

参考文献: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前言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设立《税务会计》课程,只设立《税法》或《经济法》课程,而在会计后续教育中,也并没有包括《税务会计》的培训内容。这些忽略,无疑会导致涉税方面人才的缺失。而在有些设置了《税务会计》课程的高校,却因存在课程内容重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古板等原因,使得《税务会计》课程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相关课程设计不合理

尽管《税务会计》课程很重要,但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设立该课程,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一些与税法相关的课程,如《税法》、《经济法》、《企业税务会计》等,但这些课程在设立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有的高校既设立了《经济法》课程,又设立了《税法》和《税务会计》课程,各课程属性不同,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学时也不一样,这使得教学安排存在一定的困难,并造成各知识点连接不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后果。比如在讲述增值税时,《税法》课程只会讲解如何准确计算应该缴纳的增值税,而对于为什么一般纳税人身份的确定前提是“会计核算”健全、为什么一般纳税人要准确核算增值税的每一项及如何做到准确核算增值税的各项等问题难以做出解释,学生也只能单纯依靠记忆记住相关的规定,而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

2.《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同时遵循会计制度的处理原则。而财务会计必须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行为准绳,而由于两者目标不同,在具体规定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因此《税务会计》课程任课老师必须既要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又要熟悉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同时,由于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变化非常大,比如增值税经历了从“生产型”到“消费型”的巨大改变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营改增”改革,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影响到会计人员对增值税业务的正确处理,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开设《税务会计》课程的高校老师都是原来教《财务会计》课程的,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有时甚至出现错误的讲解。

3.《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采用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单一的教学方法,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有的高校尽管也开设了实践课程,但也只能局限于模拟实验。有的高校的模拟实验只是复印一大堆的纸质材料让学生完成纳税全过程,而这种方法完全不能适应现实的网上申报流程。另一些高校尽管启用了模拟网上申报系统,但大多数模拟系统存在不能及时更新的局限,因此,不具备一定的时效性,甚至会误导学生。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重视《税务会计》课程的网上建设,有的尽管建立了网上课堂,但质量并不高,内容经久不变,难以跟上变化的税法环境,甚至会在一定程度误导学生,学生仍然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形式获得知识。

三、《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手段

1.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完善是进行科学设计课程的前提。因此,各高校在制订、修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前《税务会计》课程设计上存在的不合理。

(1)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各高校教学计划中应明确《税务会计》课程的开设,避免出现《税务会计》课程设置真空,同时应确保该课程的课时充分、完整,并将原来重复程度过高的课程进行整合。比如将《税法》课程与《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整合成为《税务会计》课程,适当延长《税务会计》课程课时,以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提高教学效果。

(2)确保实践课程的设置。《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缺乏该环节教学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经济活动发生的全过程,从而难以完成相关的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操作工作,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税务会计相关工作,因此各高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开设《税务会计实验》课程,并确保该课程的总课时。

(3)明确《税务会计》课程属性。目前高校课程属性基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属性的不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选修课一般采取非考试形式进行考核,成绩评价标准相对较松,学生一般不会太重视,而必修课采用的是闭卷考试,评分标准较严,学生一般不敢怠慢。笔者所授的《税务会计》课程最初为选修课,而且开设在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到课率不是太高,而自从修订为必修课程后,到课率达到了94%以上,没特殊原因学生不敢请假,教学效果也明显得到提高。由于社会上对涉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税务会计》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更多的涉税人才,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建议各高校重视《税务会计》课程的开设,将其设计为必修课,促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该课程。

2.改革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比较直观,由于案例都取自于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由于《税务会计》课程实用性非常高,在讲授过程中引进案例更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第一堂课上引进一个真实的税务筹划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税务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典型的偷税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偷税与纳税筹划的区别,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并能帮助其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增强学习主动性。在后期具体税种的讲解时,也可以引入相关案例。比如在增值税会计章节,可以引入通过纳税人身份选择达到节税目的的税务筹划案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多渠道开展实践教学。《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在校内,可以通过建立全真的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进行涉税会计操作,增强学生感观认识,尽可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其次可以通过与企业或税务机关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地走向社会,接触真实的经济活动,了解、熟悉税务处理流程。如纳税人开业、变更、歇业及正常经营期间相关涉税事项的处理流程,光靠书本讲解及室内模拟是很难真正掌握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过相关事项后才能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很好的掌握。再次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税务会计知识。

(3)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教师通常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图片和声音将学生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税务会计》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观思维能力。比如,在对纳税申报表填报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地将各项指标的计算和填列过程显示出来,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手段的不足。但《税务会计》课程由于牵涉到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比如会计账簿的设计,各业务会计处理前后关联情况的讲解,是很难在一张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因此该课程讲授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而应该注意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各知识点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提高任课教师素质

税务会计人员要在税法与会计准则制度双重规范要求下开展工作,因此必须要求《税务会计》课程任课老师既要熟悉会计准则制度又要准确掌握税法的变动情况,只熟悉会计准则制度的财务会计老师是无法胜任《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的,因此各高校应配置专门的精通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的《税务会计》专职教学人员。同时,由于税法规章制度及财务会计制度变动较大,尤其是税法规章制度,几乎年年有大的变动,因此应该加强任职教师的后续教育。安排一定的资金鼓励任课教师参加后续教育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各规章制度的动态,使任课老师能够保持知识的与时俱进,确保将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师;减少赋税;缴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45-02

1 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作为一名会计师,其主要职责是对纳税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纳税申报、并对纳税企业的缴税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从广义上讲,会计师不仅可以合理的降低企业的缴税成本,而且还可以对企业的资金运动有效的监督,以此更好的保证国家与企业的利益,都不受到损害与损失。

会计师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要对纳税企业的税款申报和交纳做好筹划、计算与记录的工作,而且还要编制好缴税申报表格,对于企业的违反缴税规定的行为,要予以及时的纠正。会计师是企业缴税事物的代言人与责任人,除了要熟悉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与规定之外,还要对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学等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广泛的掌握。这是做好企业会计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2 促进税企和谐共处

作为会计师在企业中可以发挥其职能,促进企业依法纳税。并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与税收政策,有效的避免企业多缴税与重复缴税,为企业降低缴税成本起到良好的作用;其次,会计师具有监督企业依法纳税的职责,税收是国家机器运作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没有顺畅的纳税渠道,国家也就失去了运作的能源与效能的发挥,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就名存实亡;再次,会计师不但应该熟悉会计的操作,而且还要熟知国际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税收政策,因此,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税务筹划工作,为企业节省成本费用,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另外,会计师还具有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会计师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精通税务政策,而可以制定能够促进企业减少税赋,增加利润、避免税收风险的合理合法的策略。会计师的这种工作能力与水平,不但促进了国家纳税政策的执行,而且还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的纳税,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可以说会计师更是促进企业与税务部门和谐共处的桥梁。

3 会计师不称职的原因

受观念影响,很长时间以来,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诸多企业只重视会计师的财务工作,而忽视了会计师的税务职能与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是如此,然而这种现象却广泛存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设置税务会计岗位时,存在应付上级,敷衍了事的想法,致使会计师,在企业内只有虚名,无法进行实际效能的操作,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国家税收工作,而且,企业由于对税务政策、优惠政策等不够了解,造成企业多缴税与重复缴税的几率加大,甚至由于违反税法规定,而受到严重的处罚,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其次由于企业缺乏会计方面的优秀人才,很多会计只是学过财务会计的专业,对于税务会计方面的技巧与知识不够熟悉,由于企业为了应付上级,而临时抽调不懂税务的会计担当缴税筹划,这种做法极容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和企业多缴税现象的发生。

再次从职能部门的角度看,税务机关只重视纳税宣传,对依法纳税方面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但是对于企业会计师的考核、培训工作方面,缺乏硬性的要求。致使企业的会计师,很多并不具备过硬的税务筹划本领与实操技能,使企业会计师的职能难以达到必要的标准。

另外,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也处于逐渐加快步伐的阶段,有很多政策处于向良性发展时期,尤其是很多税收政策,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上。比如对于房地产企业,国家为了控制房价过快的增长,会及时出台一些税收政策,以此来遏制房价的无理性的上涨;但是在GDP迟缓爬坡之时,我国政府会及时出台一些减税政策,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的提升。然而由于税务政策的不稳定性,加上部分企业对会计师税务筹划技能缺乏重视,所以致使很多企业的会计师,对政策与税务知识的掌握缺乏,这种局面造成企业的会计师如同虚设,不能起到监督企业税务工作与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缴税的作用。

4 做好税务工作的策略

4.1 合理的运用税务筹划

会计师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缴税成本,可以直接起到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的作用,一般来讲,税务筹划有以下几项重要的手段。

首先,利用“收入确认”的方法。收入确认的恰当合理处理可以减少企业的所得税与流转税的缴纳。会计师可以利用税法的规定,推迟应税收入的确认。这种办法可以推迟税款的缴纳、获得更多的资金周转与盈利水平的提升。

其次,利用费用扣除的会计处理手段。我国的税法规定企业可以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列出费用,利用这种费用扣除的方法,可以缩减应缴的税费。但是这种方法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否则也会得不偿失。

再次,利用成本计价法。企业对于存货的使用有多种方法,比如,先进先出法和计划成本法等等。不同的方法对于成本的计算,会有不同的结果,会计师可以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缴税支出。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多种因素的思考,需要会计师对相应知识要牢固的掌握,并能措置裕如的运用到税务筹划之中。

另外,还可以运用资产计价法。企业的资产计价方法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并波及到折旧与摊销,从而对企业的盈利水平起到影响作用。

4.2 坚持不懈的学习充电

纳税企业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缴税,以此来增进企业的利润空间;而税务部门对纳税企业的稽查,也体现在稽查企业是否有违背国家税法之处,这种局面使得会计师与稽查人员,都需要牢固的掌握税法知识,以此来做出正确的缴税行为。然而企业会计师的业务精通、税法知识渊博,可以直接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缴税和为企业争得更多的盈利机会,所以,企业会计师的税法学习与牢固掌握,也是决定其能否胜任会计师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

4.3 忠贞不渝的对待事业

坚守职业道德是会计师的基本职业操守,由于职业的重重性,决定了会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与道德标准。在具体表现上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而舞文弄法,不能利用所在岗位的便利,而违背法律准则与税务规定;即使是本单位的上司命令,如果有违背法律或税务规定之处,也要拒不执行,当然说起来容易,具体对待工作时,会计师违背上司的命令,很可能会受到上司的刁难或被削职的威胁,然而一名出色合格的会计师,就是执法的先锋官,依法办事的表率,面对违背税务法规的任何命令,都要据理力争、都要依法办事,而且会计师的背后有国家法律的后盾,还有税务法规的力挺,所以,只要会计师坚持税法办事,做好本职工作,在税法允许的前提下为企业减少赋税,就不必考虑面临刁难与削职的威胁。

税收工作是一个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会计师工作的顺畅,可以使一个国家税赋稳定、国富民强、社会繁荣;而且还会使一个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缴税,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该重视企业会计师的税收筹划技能的考核与管理培训;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采用竞聘上岗、能者上任的方式,挑选真正具备会计师水平的人才,使企业的税务工作走向良性运营的轨道,这是一个企业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与国家、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的一种重要选择。

综上所述,会计师不但责任重大,而且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税务筹划的部署,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并且还要拥有坚守岗位道德的标准、敢于依法办事、不屈从任何压力与刁难的勇气。只有这样,会计师才能在企业中发挥良性的作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在国家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与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延华.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

[2] 龚丽华.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J].商,2012,(21).

[3] 吕正煜.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3).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税收筹划;实施建议

《税收筹划》课程作为税务、理财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其实践性特别强,对于缺乏实践经历的在校生来说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而案例教学则由于以基于问题出发的仿真案例为内容载体,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丰富背景信息,促进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系统思考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对提升教学成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原理及特点

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首创的判例教学法,随后在哈佛医学院得到了引入形成临床医学模式,进而激发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开始正式推行,并在第二任院长多汉姆(MallaceB.Doham)主导下,由教授投票将该教学模式命名为案例教学法。经哈佛大学在多个学科的推广,案例教学迅速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即利用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教学要求为依据,组织、引导学生对既定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一个好的案例,不但应该符合并反映实践规律,而且能够将相关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学习者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有效了解并掌握学习要点,同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原理分析。从教学原理角度来看,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浓重的建构主义理论色彩,是对后者在教学领域的践行和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他人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完成。案例教学的建构主义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者中心,将学习上的人本主义与教师的指导意义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也通过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融为一体,以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各项技能的提升作为目标,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建构主义性质。教学载体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以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而案例教学则以针对性、综合性的案例作为内容载体,再现真实实践情景。案例的设计不仅符合教学内容要求,而且还能够为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进行推理和思考而获得新知识提供情境依托。教学环境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在整体上通过仿真案例再现真实情景,通过生生、师生课前小组讨论和课上交流共享实现协作和会话,最终形成对新知识的获得,即意义建构。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路径之一。教学方式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学生同伴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互动讨论交换观点,完成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解决。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有效落实。

2.案例教学特点分析。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针对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设计而成。案例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蕴含,不同的知识点对应不同的案例。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学案例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借用既有的成熟案例,但必须都围绕教学需要。案例教学具有仿真性。案例的内容是具体实践情景的再现,从这个角度而言,案例教学是成本最小的实践性教学。教学案例对于实践情景关键要素的再现,为学生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有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具有综合性。真实的实践情景往往是诸多综合信息的集成,能够从系统的高度将对教学要点的考察有机整合在一起。对案例的解读有利于学生锻炼逻辑分析能力、辨别取舍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及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并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在案例教学中,对于案例的分析教师只负责引导,或者提出关键问题,或者指点思考方向。而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代入到问题情景中,通过思考、交流主动寻求并获取应该掌握的知识,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案例教学具有灵活性。不同情景的案例可以突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察要求,通过案例的转换,可以比较方便地考查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理论的运用能力。同时,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案例教学在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具有独到的方法论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中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一门介于税收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技能分析应用课程。对于《税收筹划》课程而言,由于其教学内容的实务性,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相关知识理论时必须结合案例进行,才可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税收筹划》教学内容的落实要求实施案例教学。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的综合与灵活运用,是“纳税人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选择涉税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管理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涉税管理活动”。基于此,《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无法脱离税法的约束而单独存在,而在不同的涉税实践中适用的税法条款不同,加上涉税实践在现实中涉及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实践领域,这天然导致税收筹划内容的展现必须落实到不同的实践情景中去。因此,案例教学对于《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来说无法回避。其次,《税收筹划》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求实施案例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特征,缺乏案例教学,《税收筹划》的原理与知识点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师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获得直观经验,更难以将原理和技术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此,对于本来就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对税收筹划技巧的理解也会成为困难,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落空。而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鲜活仿真的涉税实践情景,不仅可以为学生应用知识原理提供实战机会,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情景拓展视野,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对于学生包括会计、税务、商业、管理等相关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不过由于《税收筹划》课程的综合性,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般开课时间被安排在第三学年,学生在前两个学年的学习中对其他相关先行课程都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不会由于基础不够而导致案例教学无法实施。总之,在《税收筹划》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已有经验,在《税收筹划》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必须杜绝以下问题:

1.案例库存在问题。典型、丰富、系统的案例库是《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税收筹划》课程本身开设相对较晚,在2000年左右才大规模引入相关专业,不仅教学内容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创新更是需要一个过程。在案例教学方法上,案例库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不仅案例的数量有待增多,案例的典型性也不够突出,加上税收政策的动态发展,很多案例援引的政策都已经过时,尤其是缺乏相互联系、能够反映整体教学内容的综合案例。案例之间的独立性强而内在联系薄弱,并且无法有效反映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不利于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过程中的完整贯彻和教学效果的充分实现。

2.课前准备不够重视。案例分析需要扎实、综合的相关学科基础,而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现实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的学习风气,往往导致学生以考试高分为终极目标的学习定位,对于一门具体的课程存在考试结束学习终止、甚至丢到脑后的现实情况。基于此,缺乏课前准备的案例讨论课堂,学生无法有效利用学过的知识参与讨论,成为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实施障碍。《税收筹划》案例分析尤其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是税法,而税法由于具有不可简约的复杂性,如果不进行有意识、有系统地提前准备,对于学生来说进行税收筹划案例思考就会彻底成为空中楼阁,案例教学根本无从展开。

3.课堂实施疏于规划。师生互动效率与讨论时间把控问题是案例教学在课堂实施中较为常见的问题。首先,师生互动效率不高。课堂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现实是教师常常逾越引导,导致师生互动过程中仍旧以教师为主体,使案例分析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大打折扣,或者教师对小组讨论放任不管,缺乏必要引导,导致学生们在互动中仅有少数人活跃发言,小组互动总体成效不好。其次,讨论时间把控不好。有时候讨论时间过长,导致对于一个案例的分析时间成本过高;有时候时间太短,导致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就仓促结束。

4.总结提升流于形式。总结提升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尤其对于《税收筹划》这种实务性课程,总结是从现象中发现与印证规律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效果落实的重要保障。而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往往重分析轻总结,对分析讨论过程投入的精力占用了案例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总结或者总结仓促,而且局限于知识点本身,对于规律的揭示与分析思路的梳理不到位,容易造成案例教学前功尽弃的后果。针对以上问题,在《税收筹划》教学中落实案例教学,尚需要系统思考。

四、《税收筹划》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税收筹划》教学目标的落实,针对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其进行改善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有效落实应至少应做好案例库建设、引导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规划与总结提升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系统、动态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应注意以下三点:①依据《税收筹划》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编写或收集典型案例,保证案例库的系统性。每个或每类知识点都应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对应展现,不同部分的案例群之间存在前后衔接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的具体案例与其他部分的案例组合,能够完整、系统地反映《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②依据税收政策的发展变化,对案例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动态更新维护,保证案例库的时效性。剔除案例当中反映的已经过时的税法条款,根据最新政策进行完善或改编,或者更换全新的典型案例。③依据经济实践的发展变化,对案例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动态补充,保证案例库的仿真性。高度仿真的案例应该能够如实反映经济实践中的各种信息,对税收筹划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终极检验是在真实的实践环节,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现实信息中分析有价值的线索,需要学生通过案例的高度仿真来进行锻炼。

2.切实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的前提下,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知识准备是《税收筹划》案例分析的必要前提。一般而言,先期知识涉及税务、财务、管理、法学等相关领域,其中税务知识最核心、最必要,其他知识虽然属于辅、背景性知识,但是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也必不可少。教师在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中应针对实现准备好的案例特点,为学生列出针对性的拓展复习或学习提纲;必要的话,针对综合性案例,还可结合课堂实施安排课前案例阅读,以便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参加讨论。这些工作都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思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课前学习任务。

3.精心规划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在选择出典型案例的前提下,教师须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进行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在课堂上一般须经历四个步骤:阅读与分析案例案情;小组讨论与交流;全班讨论与交流;总结归纳。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须对全局时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针对案例所反映的教学要点,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提出相应的关键问题,引导和控制学生的讨论进度,使整个案例教学有序进行。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不能只关注表现活跃的学生,否则容易在教学中丢掉一部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内容,教师也应该设计好阅读引导思路,既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从而为课堂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4.重视对规律的总结归纳。首先,学生为主体的归纳总结;教师为主导的归纳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后,先由学生以个体为单位根据案情阅读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三个阶段的思考进行书面总结,这样有利于所有学生都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尽快批阅学生的总结,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对上一个案例及学生总结做出评论与反馈,指出学生总结有失偏颇之处,并分情况进行最后环节的总结归纳。再进一步,对案例本身的设计进行解析,指出案情细节的考察目的,如果有可能,在提高案例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对案例编写提出优化。如此,对某些相关知识点或某个知识板块的案例教学才能够告一段落。

参考文献:

[1]郝晓薇.不可简约的复杂性与《税法》课程教学[A].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研究(2012)[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

[3]刘蓉.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4]阮家福.《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开发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

[5]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