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课题调查总结

在此次调查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我们第五组在指定任务外还另外走访了两个村,完成了预期的调查报告表。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状况。被调查者的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而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因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了。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国家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通过村委会宣传、村民的相互信息传递、以及媒体等途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绝大多参加了新农保,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寄托在新农保上。对于这种养老方式,他们觉得非常放心,充分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过,虽然现在农村生活状况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支付日常开支后剩余的钱已屈指可数。过调查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平江县三市镇所有农村人口,他们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是每年交一百元。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速上涨,尽管由前几年的每月55元的养老金提高到去年的65元的补贴,但也只能略微解决一点点养老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物价生活水平下的贫困状况。农民认为政府不差钱,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中也发现,还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原因是他们对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说明基层政府对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但经过我们一番宣传过后,他们还是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新农保。

几经辗转调查过后,我们发现新农保在农村已经基本普遍,人们对这种养老方式非常满意,对国家政策十分感激,但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大大解决养老问题。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非常看好这种新农保的前景,同时也希望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

二、感 想

这几天的体验,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很累,很辛苦,喂饱了很多蚊子,但却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艰辛。这几天天气确实很热,但更热的是乡村人民那颗淳朴热情的心。我们耽误了他们休息的时间,他们却毫不介意,反而笑意盈盈的给我们搬来椅子,泡好茶水,还有的农民伯伯更是端来洗好的水果请我们品尝。这不禁让我们感到一丝惭愧,因为我们平时的冷漠,因为我们平时对农村的歧视,因为我们的不懂事。除调查的成果外,其实更大的收获是心灵上的收获,这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但乡村人民却教给了我们。

我们的户外体验就这样就结束了。虽然很苦,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我觉得我们当代青少年正是缺少了这样的锻炼机会,我很感谢学校能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我认为今后不仅要注重学习,更要学会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信任你,对你说出真话。这也是我们日后步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总之,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几天,我们有辛酸,有感动,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幸福。我们把握不住明天,也改变不了昨天,但是今天,我们要狠狠的抓紧!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可以肯定,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从而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高中生有能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高中同学的共同心声和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将为进一步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花絮

我们付出,我们收获

绿油油的田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满眼的绿色充盈着我们的视线,清新之感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动的结晶,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成果,这片饱含汗水的土地却被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这群从没下过田,没干过农活的孩子来尝试除草,不怕我们毁坏他们的禾苗,农民伯伯的这种朴实无私着实令我们感动。

不够熟练的我们,手拉着手,互相搀扶,一深一浅地在泥泞中前进着拔草,每次失误都会心生愧疚,自责不已。上岸后的我们,看着被我们劳作后的田地,和旁边农民伯伯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终于体会到农民种田是多么的不容易了。汗流浃背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尽力了。

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这群莘莘学子付出了我们的汗水,收获了我们的果实。喜悦,汗水,哀怨,劳累,杂陈在一起,酿造了我们一生的美好。

发现美

其实仔细回想,最难忘的,最值得纪念的,往往是那些细节。

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来到种田大户徐大伯的家。他们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之后,始终微笑着。我们很高兴,马上就收拾纸笔开始记录。

徐大伯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的调查有用的信息。此时的我们已经调查了一天,又累又渴,眼冒金星。但我们还是尽量地保持着活力,努力的完成工作。或许是徐大伯看出了我们的疲惫,从房里拿出了许多梨子,洗完之后亲手送到我们手里,霎时感动在我们心底蔓延很多人总抱怨这个世界的人性都已泯灭了,到处充满“阴暗”。但其实不然,阴暗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曙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礼让上车

下乡实践调查活动结束了,但其中有许多小小的瞬间,令人感动。

长郡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来的第一天,一中的师生夹道欢迎,热情的帮助他们拿行李,还帮他们打扫了寝室,带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这充分体现了一中学生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这两天乘坐汽车往返于学校与三市镇之间的,平江一中的学生先让远道而来的长郡学生先上车,这是一种礼让,尽管都是学生,尽管通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都有些劳累,但平江一中的学生始终站在车下,让所有长郡中学的同学先上车,这种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长郡中学与平江一中2011年《“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几天的时间下来,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一是感谢长郡中学和平江一中的领导、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实践、学习、锻炼和成长,让我们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提升了我们的人生感悟。二是感谢长郡中学的同学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名校的风采。三是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这几天的合作中,能团结一致,团结互助,并团结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最后,我更要感谢给我们带队的张从军老师,在这几天中,他始终与我们坚守在一起。张老师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师,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就不跟随队伍,也不因为年龄大就不与我们合作,倒是在活动过程中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来获得农民伯伯的信任从而获得宝贵的调查资料。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参保能力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继取消税、实行农业直补、新农合、农村低保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本文在通过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调查后,试对新农保制度推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定义界定和数据收集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保障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政府补贴包括缴费补贴和发放基础养老金两部分。各市、县(市、区)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和参保农民实际缴费金额确定缴费补贴金额,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

20l0年暑假期间,研究小组对全国各省市的50名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匿名填写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采用了SPSS软件和相关的统计学知识,从技术层次上保证了样本数据的信度。为了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分别对部分农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访谈。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

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了问卷中对农民的500份调查问卷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中男性300人,占60%,女性200人,占4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20.40岁130人,占26%,41-60岁270人,占54%,60岁以上l00人,占20%;学历以初中以下层次居多,小学以下2l0人,占42%,初中170人,占34%,高中及中专50人,占l0%,大专及其以上60人,占12%;所在村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的频数为30,占60%,所在村不是新农保试点的频数为l9,占38%,一人未选,占2%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参保能力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新农合、农村低保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本文在通过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调查后,试对新农保制度推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定义界定和数据收集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保障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政府补贴包括缴费补贴和发放基础养老金两部分。各市、县(市、区)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参保农民实际缴费金额确定缴费补贴金额,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

20l0年暑假期间,研究小组对全国各省市的50名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匿名填写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和相关的统计学知识,从技术层次上保证了样本数据的信度。为了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分别对部分农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访谈。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

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了问卷中对农民的500份调查问卷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中男性300人,占60%,女性200人,占4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20.40岁130人,占26%,41-60岁270人,占54%,60岁以上l00人,占20%;学历以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居多,小学以下2l0人,占42%,初中170人,占34%,高中及中专50人,占l0%,大专及其以上60人,占12%;所在村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的频数为30,占60%,所在村不是新农保试点的频数为l9,占38%,一人未选,占2%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观念陈旧,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调查显示,选择子女供养作为60岁以上老人生活来源的有410人,占82,00%;选择老人劳动收入和老人养老储蓄的均占40.00%:然而选择农村养老保险作为老人生活来源的仅占22.00%。说明广大农民仍不同程度的束缚于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中,对农村养老保险还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和顾虑。

(二)农民对养老保险:苜很大的诉求

调查显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为290人,占58.00%,参加商业保险的占4.00%,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占4.00%,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占6.00%,选择其它的占38.00%。虽然目前社会养老保险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对社会养老保有较大的诉求。

(三)农民个人缴费能力有限,参保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40.00%的农民每人每年能够承受的养老保险费为l00元,32.00%的为200元,500元以上仅为6.1)0%。说明农民的个人缴费能力较低,有参加养老保险的诉求但是个人的参保能力不足。 转贴于

四、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不够了解,对保障能力缺乏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问题时,8.00%的农民表示没有听说过,72.00%的农民不太了解,与了解和非常了解的18.00%和2.00%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民自身对社会养老保险认知不够,其社会保险意识尚未真正形成。不少农民在收入水平提高后,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未来的养老消费当中。由此可见,信息是否对称已影响到:捉民参加新型农保的信心进而间接影响到农民是否参保的行为。

(二)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

农民的思想观念对新农保认识不足,传统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思想在农民心里根深蒂固,认为依靠家庭和土地来养老最安全、可靠,还没有认识到新农保的好处。

(三)政府财力投入不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明确了三方主体的出资责任,理应提升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信心,但在地方财力有限、支出压力很大且刚性较强的情况下,农民往往担心政府财力能否保证持续投入,确保农民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好处,进而担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成功实施。

五、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一)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要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参保,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有效性强的政策宣传工作。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参保能力

未来的养老保障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为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农民考虑第一位的是子女教育、生活必需品、房屋修建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使他们愿意参加,但有可能没有参与能力而无法参加。我们从调查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为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将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程度。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课题调查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校花网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课题调查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校花网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使大学生初步涉及科学实验领域,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该计划的启动有利于学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2009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国家即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之际,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课题组,参与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组织的调研统计工作,原省级几位老领导也参与了该活动,就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调研组成员认真讨论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市县政府建议。调查组分别召开市县政府领导、相关部门、乡镇干部参加的座谈会3次,与会人员建议:一是将征地农民、独女户夫妇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议加大宣传和政府补助力度,帮助农民改变“养儿防老”观念,通过政府补助引导农民参保。三是新农保试点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政策和经办应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由县(市)政府制定政策、统一协调。试点县市应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本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

第二,村农民反映。调研组先后与乡村干部、农民座谈5次,走访农家6户。农民群众反映:一是农民对养老保险强烈盼望,但普遍对养老保险政策不太了解,有的反映收入低交不起,有的认为待遇低,又不愿意交。二是农民认为务农属于重体力劳动,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应高于城镇企业的特殊工种(男性55岁、女性45岁),而且应同样享受提前退休待遇。三是村集体基本上都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工作,村集体没钱给农民参保补助。农民希望,新农保制度如果能像新农合那样政府拿大头就好了。

第三,问卷调查显示。一是有67.5%的60岁以上老人生活费来源是子女供养,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农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二是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制度需求迫切,选择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已达到58.6%。三是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缴纳养老保险费能力有限,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下的占27.8%,大多数被调查者每年能承受的养老保险费在100元-600元(见表1)。

二、建立新农保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认识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乡镇干部或农民群众,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普遍认识不足。为此,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国家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重大惠农举措,对解决农民“养儿防老”问题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关注三农、改善民生的高度研究解决农民养老保险问题,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将要出台的新农保政策学深吃透,深刻理解新农保政策的内涵。当前,从经济条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共财力快速增长,政府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在政治条件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覆盖农村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正是体现和饯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在制度条件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近3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条件上,农民对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和呼声十分强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建立,使农民对政府推行的社会保险信认度升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客观条件已具备,而且是势在必行。

第二,资金问题。这是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关键。让农民参保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我国继免征农业税、实行新农合以及发放各类补贴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是事关亿万农民群众利益的一件大事。中央已下决心对中西部地区出资为60岁以上农民负担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同时要求地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的标准补助60岁以下农民参保。如果按全省有900万农民测算,省、县(市)财政每年需筹集资金2.7亿元,2009年按10%启动试点,需2700万。从目前吉林省财力情况看,拿出这些钱为农民参保还是能承受的。

第三,机制问题。各级政府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吉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经办机构垂直管理,责任主体是省政府。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省里在制定政策、行政管理、业务经办时,要灵活对待,要为基层政府在上述方面留有一定空间,充分调动地方及行政部门推动此项工作的积极性。特别在经办机构选择上,省里不宜指定现已垂直管理的社会保险局经办新农保业务,要从有利于推动试点、有利于调动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有利于便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考虑,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自行确定经办机构。

第四,转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可以将农民的养老保险账户分为基本账户和缴费账户两部分。基本养老账户按每人身份证唯一设置,原则上首先在出生地社会保险部门登记。缴费账户可随本人就业地不同开设多个,只为缴费设置,并将缴款转移至登记地社会保障部门的基本账户。在某地缴费满10年可申请将基本账户迁移至此地,满15年可以正常办理迁移。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出台“社会保障全国一卡通”相关政策,借助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加快“金保工程”建设进程,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三、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新农保制度步伐。2009年6月24日,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起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国家新农保制度框架基本明晰,吉林省应结合实际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10%作为省级试点,达到10个县(市)左右,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从制度上覆盖全省。应抓紧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将现有各群体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整合,搞好平稳衔接和过渡。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务必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论引导,全面提升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使农民知晓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优越性,了解具体办理程序和参保缴费办法等,努力营造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农民自愿基础上,通过合理引导,想方设法吸引广大农民参保。

第三,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力度。建议厘定各级财政职责,由省财政全部或大部分承担国家规定最低线30元补助,县(市)财政将根据各自实际,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缴费补助水平,具体由县(市)政府确定。在制度设计上,形成国家支付基础养老金,拿大头、补出口,省和县(市)财政补入口,并视财政情况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出口和入口补助水平的格局,从而为各地建立制度铺平道路,撤掉门槛,留有余地。同时,对计生夫妇、村干部、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予以政策倾斜,多渠道解决缴费资金来源问题。这样既可激励农民参保缴费,又能缓解县(市)财政压力。

第四,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建试点阶段,地方政府建议省里不宜指定省垂直管理的经办机构,应由统筹地政府结合实际自行确定。吉林省应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经办人员要服务上门的实际情况,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在乡镇、村屯的基层服务站所,加强经办场所、设备和人员队伍建设,一切以理顺管理、提高效率,便民服务为目标,突出地方政府在新农保制度上的所承担的主体责任。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项目,是解决农村人口养老的重要保障。黑龙江省在人口结构上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的特点。通过对牡丹江等6个市县区部分农村老人进行走访座谈与问卷调查,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人口养老的主要模式,农村老年人口的实际生活仍比较困难,黑龙江省急需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调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老年人口总量呈逐渐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迁移,黑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更加严峻。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黑龙江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提出看法。

一、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做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2007年黑龙江省人口抽样调查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 0%。从2000年到2007年,全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 0%1:升到9. 0%,这些指标都表明黑龙江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已完成了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呈现人口老龄化。具体演变进程见表1。

(二)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9. 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高4. 41个百分点。自2005年后,黑龙江老年人口增长比例每年都在10%左右,显然,老年人口增长不仅绝对量大,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2.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人城市,使城乡之间的老龄化状况出现了逆转。具体演变进程见表2。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由此使得家庭和社会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由于他们自身的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的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缺少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必然对社会化养老提出迫切需求。

二、黑龙江农村养老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黑龙江农村人口养老现状,从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走访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黑龙江农村养老模式、生活现状和养老的观念与期望为重点内容,走访了牡丹江、鸡西、伊春、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等六个市县区的51个行政村、640多个家庭,涉及调查人口79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95. 30%,男性52. 100l0,女性47. 90%。共发放调查问卷725份,回收有效问卷693份,有效回收率为95. 6%。从调查中分析黑龙江农村养老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人口养老的主要模式

目前,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养老解决,家庭养老占了绝对主导地位。据调查,2006年全省参保农民181. 3万人,其中只有5. 1万人开始领取养老金,而每个月只能领到几毛钱养老金的人数占到1/4,人均月领取养老金5. 5元。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农村人口仅占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4. 62% , 95. 38%的老年人口依靠家庭方式养老。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55. 62%的老年人生活来源依靠子女提供,有47. 55%的老年人还从事农业劳动、商业服务等工作,45. 31%的老年人口依靠自己劳动而自我供给或补充供给的。从供养方式来看,以子女赡养或共同赡养为主的占77. 15%,另有18. 69%的老人完全依靠自己而生活,只有4. 16%的老人靠社区或政府供养。

(二)农村老年人口的实际生活依然困难

据调查,有近20%的农村老年人年生活费在200元以下,子女提供生活物品是他们的唯一生活来源;认为生活“勉强维持”的老年人占20. 82% ,有6. 85%的老年人感到“很困难”;近1/4的老年人感到晚年“不幸福”。另外,尽管大多数老年人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是由于报销比例低、报销手续烦琐等问题,老年的医疗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农村老人“看病难、难看病”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农村人口对养老保险缺乏了解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意识还比较淡薄,“养儿防老”观念依旧强烈。近71%的被调查者认为“生儿是为了防老”,回答“希望子女结婚成家后如何居住”时,近72%的受访者“希望与子女住在一起”,所以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子女不孝顺父母”。由于对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缺乏了解,65%的老人不知道怎样去参加保险或“不太了解”,只有3. 17%的老人回答“完全了解。” (四)农村人口期待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

虽然黑龙江农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老年人的生活逐步改善,但是在调查“您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现状有什么看法”时,有70. 77%的受访者回答“政府投人不够”,65. 67%的受访者回答“村里没钱帮助个人养老”。在调查“生病时怎么办时”,36.15%的受访者回答“没钱看病”,21.5%的受访者回答“得了重病没人照顾”,在回答“对于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时,选择“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和“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比例高达91.8%。从这些调查状况看出,黑龙江农村人口迫切期待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一号文件强调,要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2008年和2009年,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在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了“民生十大工程”,都突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有利形势下,黑龙江省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尽管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非常重视,但在实施层面国家还没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出台。黑龙江省虽然制定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但这一制度内容比较宽泛,操作性上还有许多空白,有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筹资方式、政府补贴、待遇调整、工作机制等具体内容的全省性指导政策和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出台,因而各地模式不统一,试点缺乏操作层面的政策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难以大规模推广,进而影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构建。各级政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导工作和具体制度建设。2009年“两会”后,中央会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建立完善、规范、系统的政策法规,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黑龙江省应针对本地区的发展水平,制定系统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规范、指导各地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以制度的威慑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建设。

(二)扩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

加强宣传工作是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环节。由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农民养老保险意识不强,基层干部和群众需要有个提高认识的过程。要通过宣传媒介宣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和这项工作的基本做法,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保障意识。要深人乡村和农户,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讲明、好处讲清,坚持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命令。宣传力度要到位,宣传方式要灵活。采取标语、广告、广播,街头咨询、散发传单、制作图版等各种宣传方式,在乡镇主要街口要道刷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标语,真正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宣传阵势,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要通过政策引导、村民民主讨论等方法,帮助群众解除各种思想疑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群众参加养老保险。

(三)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

在城乡二元的模式下,公共财政的资金对农村社会养老投人严重不足。公共财政用于养老保障的资金投人,绝大部分拨付给了城市职工,而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甚少,只停留在养老救助方面,没有养老保险的财政投人。在黑龙江省,由于中央及省级财政没有投人,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只依靠县(区)级财力。因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面临资金困难以及参保农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同时也影响了体制层面的完善。

首先,中央财政应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列人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预算支出安排。要把握财政投人重点。中央财政应当向中西部地区以及相对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黑龙江省财政在确保省级支农资金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人增长幅度的前提下,新增财力的支出应当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倾斜,建立各级财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专项资金。通过加大对下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财力和各地自主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方面问题的能力。其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运用财政政策,积极探索利用补助、奖励、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农民把资金投人养老保险上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最后,调动县乡政府主体地位的积极性。地、市财政部门要利用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扶持,发挥县、乡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作用,挖掘自身潜在的人、财、物力,杜绝资源使用中存在的浪费。

(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XXX部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我市在新农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xx年7月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xx年10月,全市居民应保人数为136万人(其中新农保应保人数为132.6万人,城居保应保人数为3.4万人),已参保129.3万人(其中新农保127.3万人,城居保2万人),参保率达95%,为32万60周岁以上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经过努力我市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已从养儿防老时代进入到制度养老时代。但跟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市政协组成课题组深入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态势。

(二)主动作为,增强保障。

各县(市、区)主动作为,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四个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各级农保经办机构编制问题的补充通知》(闽委编办[2010]16号)精神,普遍增加县、乡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长汀、武平、漳平、永定等县市特事特办,缩短招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县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新增编制45人,新增乡镇新农保经办人员133人。同时,确保农保经办工作经费和必要条件,为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培训,优化服务。

为了提高新增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农保中心及时组织业务统计和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档案管理培训。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培训了一批懂政策会办事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利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印制宣传材料、宣传年画、发送短信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咨询活动,摆摊设点、编排文艺节目;通过电视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作用,带头参保,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各地举办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让居民感受到实惠;召开了新闻会、组织

了在线访谈、答记者问及记者追踪等。同时,针对农民疑问多的家庭联动机制政策专门在闽西日报、龙岩电视等媒体专栏进行宣传和解释答疑,有效地扩大了影响,为参保缴费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机制,扎实推进。

1.完善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激励机制。各县(市、区)在执行中央、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普遍制定了激励机制。武平对特困群体,在新农保政策规定为其代缴不低于50%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基础上,再补贴50%,实现政府全额补贴。上杭、长汀对特困群体再补贴10%,减轻特困群体缴费压力。上杭、永定对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和计生对象中的手术并发症人员,县政府为其代缴100元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2.做好合作金融机构的选择,建立服务机制。根据省政府及省人社厅有关政策规定,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择新农保合作金融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补充通知》(岩新农[2010]3、5号),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达到了公平竞争,便民服务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全市 1813个村(居),安装便利服务机具1731台,开通使用率达90%以上。

3.提高居民保险待遇。为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今年5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指导意见》(龙政办〔2012〕118号),除厦门外,我市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全面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待遇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并建立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和丧葬金补助制度。各县(市、区)认真贯彻,除武平、连城正在拟定提高保障标准外,其他县(市、区)都已提高到70元,并建立了相应

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和丧葬金补助制度。

(六)强化责任,注重督查。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城乡居民保险工作列入年度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上杭、新罗、长汀、永定还建立了成员单位与乡镇联系挂钩制度,协助乡镇做好工作。此外,各县还制定了不同奖惩措施对这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连城把新农保缴费参保率与年终财政分成挂钩;武平、永定对宣传效果差、措施不得力、工作进展慢参保率不达标的乡(镇)、村责任人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永定、漳平对排位后几位的乡镇,县(市)领导进行约谈,限期整改;长汀将各乡(镇)每天的参保缴费进度编发短信进行通报;新罗将各乡镇的进度制作成红、黄、绿色图标每周进行通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人数多、人员分布广,工作极具长期性、复杂性。我市在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养老金待遇偏低。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除了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高外,大多数国家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决定的。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34元,参保对象年人均领取养老金840元(每月70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

(二)宣传不够到位,参保和续保工作有待加强。

许多居民对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还产生了一些误解误读的情况。比如,实行家庭联动机制被许多子女认为自己交的钱是为了让父母领到养老金;年轻时不缴费,等到60岁时直接领取养老金;缴费标准每年只能缴100元等等。同时,对缴费不足15年的补缴政策以及养老金领取的当年仍需缴费的政策也一知半解,直接影响覆盖面和续保率,目前城乡居民还有5%未参保,特别是41%的城镇居民未落实,20xx年已参保的居民中,有28%出现断保。

(三)服务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养老保险的服务对象从城镇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流动频繁,且民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层次、人性化,要求相关制度衔接顺畅、相关服务方便快捷等,而我市的管理平台建设与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亟待衔接,基层服务网点还需加快建设,工作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目前一个工作人员要承担3万人的保险任务。

(四)集体补助难度较大。

国发[2009]32号、闽政[2009]26号明确规定,基金筹集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要求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从我市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财投入拮据,空壳村数量多,比例大,20xx年除上杭县集体补助到位205.2万外,其他县(市、区)的集体补助难以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机构建设。

新政策能否落实好,关键在于基层对政策的落实情况,为此,必须加强基层落实能力建设。一是统筹县、乡、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明确责任目标,按工作量尽量配齐县、乡(镇)、村(社区)的经办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基层工作人员多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经办人员的工作能力;三是增加基层机构经费投入,建议对基本保障经费作制度性安排落实,确保工作正常运行所需。四是解决社区、行政村协理员报酬低(每人每月仅100元补贴)等问题,以保证业务有人经办、有钱经办、有条件经办。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要提高宣传的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城乡居民情况复杂,入户宣传调查难的特点,在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宣传时机、宣传对象上应有所侧重,宣传材料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宣传方式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重点要宣传参加城乡居民保的优惠政策,把政府补贴、补助的账算清楚,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要加大宣传经费投入,保证宣传工作正常开展,对经济较困难的乡镇,各县(市、区)要给予专项宣传经费保障。

(三)建立联动机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部门多,联系面广,建立一个长效的联动机制非常重要。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相关的各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做好职能范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衔接、联系,定期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会,及时研究

处理有关的问题和具体工作,使养老保险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一是加快推进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在制度衔接方面,应确保衔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衔接的公平性,衔接中应避免出现转换保障不公平现象,尽可能地遵重参保人的意愿、满足参保人的要求。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即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纳入社会保障整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系统化管理,使经办更方便快捷、准确率更高,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参保、重复开户、重复领取待遇等问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确保相关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五)严格坚持自愿参保缴费原则,避免出现强制参保缴费现象。

城乡居民参保的根本原则是自愿参保,但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习惯于提出一些指标要求,在执行中为了完成指标有可能造成强制参保、缴费现象发生,这不仅违背了施行新政策的初衷,还会给政策的推进实施带来负面影响。不应过于看重参保率,一些地方的参保率低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多且联系不上、中青年人员相对较多(该类人员参保积极性相对低)

等。参保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重要的是看群众对新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群众对政策的实施是否积极拥护,有没有意见,参保人员有没有后悔,有没有得到实惠。

(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和巩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除上杭外仍处于二元状态,不利于制度的覆盖、保险关系转移、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解决好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缴费档次、补助标准、统一发放标准的有关问题,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二是坚持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补贴标准,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每年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或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让保障对象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市里对各县(市 、区)的工作情况和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城乡居民监督。三是为满足部分具有较高缴费能力群众的需求,建议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缴费档次(如每年可缴2000元或1500元),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体上提高保障水平。

(七)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人社部门要切实履行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

度建设,制定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写法

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平反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属于这种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研究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某项政策或工作,以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论证性。这类调研报告的写作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针对某个现实问题,或者紧紧围绕党委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统的材料,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时还要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打开宝岛的金钥匙在那里?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记不要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此外,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上,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XXX部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我市在新农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xx年7月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xx年10月,全市居民应保人数为136万人(其中新农保应保人数为132.6万人,城居保应保人数为3.4万人),已参保129.3万人(其中新农保127.3万人,城居保2万人),参保率达95%,为32万60周岁以上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经过努力我市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已从养儿防老时代进入到制度养老时代。但跟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市政协组成课题组深入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态势。

(二)主动作为,增强保障。

各县(市、区)主动作为,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四个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各级农保经办机构编制问题的补充通知》(闽委编办[2010]16号)精神,普遍增加县、乡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长汀、武平、漳平、永定等县市特事特办,缩短招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县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新增编制45人,新增乡镇新农保经办人员133人。同时,确保农保经办工作经费和必要条件,为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培训,优化服务。

为了提高新增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农保中心及时组织业务统计和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档案管理培训。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培训了一批懂政策会办事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利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印制宣传材料、宣传年画、发送短信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咨询活动,摆摊设点、编排文艺节目;通过电视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作用,带头参保,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各地举办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让居民感受到实惠;召开了新闻会、组织

了在线访谈、答记者问及记者追踪等。同时,针对农民疑问多的家庭联动机制政策专门在闽西日报、龙岩电视等媒体专栏进行宣传和解释答疑,有效地扩大了影响,为参保缴费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机制,扎实推进。

1.完善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激励机制。各县(市、区)在执行中央、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普遍制定了激励机制。武平对特困群体,在新农保政策规定为其代缴不低于50%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基础上,再补贴50%,实现政府全额补贴。上杭、长汀对特困群体再补贴10%,减轻特困群体缴费压力。上杭、永定对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和计生对象中的手术并发症人员,县政府为其代缴100元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2.做好合作金融机构的选择,建立服务机制。根据省政府及省人社厅有关政策规定,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择新农保合作金融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补充通知》(岩新农[2010]3、5号),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达到了公平竞争,便民服务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全市 1813个村(居),安装便利服务机具1731台,开通使用率达90%以上。

3.提高居民保险待遇。为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今年5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指导意见》(龙政办〔2012〕118号),除厦门外,我市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全面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待遇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并建立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和丧葬金补助制度。各县(市、区)认真贯彻,除武平、连城正在拟定提高保障标准外,其他县(市、区)都已提高到70元,并建立了相应

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和丧葬金补助制度。

(六)强化责任,注重督查。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城乡居民保险工作列入年度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上杭、新罗、长汀、永定还建立了成员单位与乡镇联系挂钩制度,协助乡镇做好工作。此外,各县还制定了不同奖惩措施对这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连城把新农保缴费参保率与年终财政分成挂钩;武平、永定对宣传效果差、措施不得力、工作进展慢参保率不达标的乡(镇)、村责任人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永定、漳平对排位后几位的乡镇,县(市)领导进行约谈,限期整改;长汀将各乡(镇)每天的参保缴费进度编发短信进行通报;新罗将各乡镇的进度制作成红、黄、绿色图标每周进行通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人数多、人员分布广,工作极具长期性、复杂性。我市在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养老金待遇偏低。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除了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高外,大多数国家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决定的。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34元,参保对象年人均领取养老金840元(每月70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

(二)宣传不够到位,参保和续保工作有待加强。

许多居民对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还产生了一些误解误读的情况。比如,实行家庭联动机制被许多子女认为自己交的钱是为了让父母领到养老金;年轻时不缴费,等到60岁时直接领取养老金;缴费标准每年只能缴100元等等。同时,对缴费不足15年的补缴政策以及养老金领取的当年仍需缴费的政策也一知半解,直接影响覆盖面和续保率,目前城乡居民还有5%未参保,特别是41%的城镇居民未落实,20xx年已参保的居民中,有28%出现断保。

(三)服务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养老保险的服务对象从城镇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流动频繁,且民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层次、人性化,要求相关制度衔接顺畅、相关服务方便快捷等,而我市的管理平台建设与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亟待衔接,基层服务网点还需加快建设,工作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目前一个工作人员要承担3万人的保险任务。

(四)集体补助难度较大。

国发[2009]32号、闽政[2009]26号明确规定,基金筹集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要求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从我市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财投入拮据,空壳村数量多,比例大,20xx年除上杭县集体补助到位205.2万外,其他县(市、区)的集体补助难以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机构建设。

新政策能否落实好,关键在于基层对政策的落实情况,为此,必须加强基层落实能力建设。一是统筹县、乡、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明确责任目标,按工作量尽量配齐县、乡(镇)、村(社区)的经办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基层工作人员多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经办人员的工作能力;三是增加基层机构经费投入,建议对基本保障经费作制度性安排落实,确保工作正常运行所需。四是解决社区、行政村协理员报酬低(每人每月仅100元补贴)等问题,以保证业务有人经办、有钱经办、有条件经办。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要提高宣传的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城乡居民情况复杂,入户宣传调查难的特点,在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宣传时机、宣传对象上应有所侧重,宣传材料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宣传方式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重点要宣传参加城乡居民保的优惠政策,把政府补贴、补助的账算清楚,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要加大宣传经费投入,保证宣传工作正常开展,对经济较困难的乡镇,各县(市、区)要给予专项宣传经费保障。

(三)建立联动机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部门多,联系面广,建立一个长效的联动机制非常重要。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相关的各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做好职能范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衔接、联系,定期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会,及时研究

处理有关的问题和具体工作,使养老保险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一是加快推进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在制度衔接方面,应确保衔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衔接的公平性,衔接中应避免出现转换保障不公平现象,尽可能地遵重参保人的意愿、满足参保人的要求。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即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纳入社会保障整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系统化管理,使经办更方便快捷、准确率更高,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参保、重复开户、重复领取待遇等问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确保相关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五)严格坚持自愿参保缴费原则,避免出现强制参保缴费现象。

城乡居民参保的根本原则是自愿参保,但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习惯于提出一些指标要求,在执行中为了完成指标有可能造成强制参保、缴费现象发生,这不仅违背了施行新政策的初衷,还会给政策的推进实施带来负面影响。不应过于看重参保率,一些地方的参保率低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多且联系不上、中青年人员相对较多(该类人员参保积极性相对低)

等。参保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重要的是看群众对新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群众对政策的实施是否积极拥护,有没有意见,参保人员有没有后悔,有没有得到实惠。

(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和巩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除上杭外仍处于二元状态,不利于制度的覆盖、保险关系转移、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解决好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缴费档次、补助标准、统一发放标准的有关问题,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二是坚持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补贴标准,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每年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或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让保障对象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市里对各县(市 、区)的工作情况和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城乡居民监督。三是为满足部分具有较高缴费能力群众的需求,建议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缴费档次(如每年可缴2000元或1500元),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体上提高保障水平。

(七)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人社部门要切实履行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

度建设,制定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写法

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属于这种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研究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某项政策或工作,以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论证性。这类调研报告的写作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针对某个现实问题,或者紧紧围绕党委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统的材料,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时还要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打开宝岛的金钥匙在那里?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记不要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此外,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上,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整体呈公共品输入型特征,是一种政府保障模式安排。由于存在政府公共品供给的可持续性、农户二元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劳动关系转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发展研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城乡统筹中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与完善初探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改革 完善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 转型期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美国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及其社会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年3月17日。④⑦(两会授权)《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新华社,,2013年3月19日。⑤《图说: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构》,新华网,,2013年5月28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主体为职工个人、用人单位,辅以财政必要补贴。2012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0001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6467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648亿元,财政补贴仅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的13.2%。相关数据参见:《2012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网,,2013年5月28日。刘晓梅、楚廷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思考》,《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为提高新农合待遇支付水平,政府每年都相应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和个人缴费额度,在实践中形成一种惯例,即农民个人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筹资标准的20%,政府负担80%左右。各地在个人缴费上规定不统一,但差距不大,如2012年广东个人缴费为40元,山东为70元。个人缴费困难确属贫困的,由医疗救助来替其出这笔钱参合。《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公告》[2012年第34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2012年8月2日。杨秀丽、王慧军:《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及启示》,《世界农业》2012年第6期。杨白冰:《中国贫困线标准仍落后于国际水平》,财新网,,2012年5月24日。韩鹏云:《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国家治理分析》,《中州学刊》2013年第3期。景天魁:《民生建设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3年7月4日。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1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第43页。[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66页。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镇辖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73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全镇8900户60214人,其中农业人口3810户41028人。2015年我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31028人,已参保31028人,参保率达100%。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成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我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各村负责人、驻村指导员为成员,并协调两人专职负责具体工作经办业务。

(二)抓规范管理,确保工作有序进行。1、规范信息系统管理。对于参加农保人员的具体信息,由专职电脑操作人员进行导入,确保信息详细准确;2、规范档案管理。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以村为单位进行存档,对参保人员的资料进行管理,逐份档案与发放名单和缴费明细表对照,确保不漏一人,方便查询;3、规范基金管理。在收缴养老保险过程中,以村为单位收缴,筹集参保金统一汇入信和专用账号,确保基金安全;4、规范上报制度。每月10号前上报各种报表,保证了享受人员的待遇发放;5、实行反馈报告制度,制定告知单、回执单,每月对年满60周岁享受养老金新增人员、死亡停发养老金人员、丧葬费发放情况对各村予以公示,确保此项工作有方拉近。

(三)实行奖惩制度。为了进一步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奖惩考核办法,把村(居)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每年在综合考核中对前三名的集体和个人发放现金奖励。

三、大力宣传、讲清政策

一是发放养老保险政策单行本、政策宣传手册、政策通告等宣传资料。

二是各驻村指导员和村干部分批进村入户宣传,当面向群众讲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把政策讲清楚,把帐算好,让群众把好处看明白,最大限度的鼓励全民参保。

四、组织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镇政府统一组织培训。邀请县农保办工作人员到培训会上向到会的驻村干部、村主任、村支书、村文书进行政策知识详细讲解培训,采取现场提问的方式对经办人的业务能力进行检查,确保政策清楚,情况掌握。

二是深入各村进行培训。由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到各村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再一次解读政策,保证每个人都能明明白白的了解办理流程和所需证件。

五、注重方法,科学推进

一是设立咨询热线。在参保办理期间,我镇设立热线电话,随时接听各村(居)群众的咨询,耐心解答各种实际参保所遇到的问题。对收集到的难题,及时向县农保办反映,做好沟通衔接,保证参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认真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对所收到的参保材料认真进行审核,有问题的材料及时联系参保人更改、完善,及时纠错、保证信合动态更新,准确无误。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年农民,参保意愿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同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展开试点,2010试点覆盖面已达到20%,预计今年达到60%的覆盖面,2020年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农民作为新农保制度的参保对象,他们的意愿将对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中年农民是不久将面临养老问题,并且当下还有足够时间为自己的养老做不同安排的群体,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反映敏感的一个群体。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第一批试点地区河南辉县的中年农民。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1.调查对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45岁以下是青年,45~59岁为中年,60岁为退休年龄。而我国民间约定俗成地将35~45岁之间的人们定义为中年人。我国目前统计的平均寿命是71岁,人口中位数为35岁。因此,结合我国人口寿命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把35—60岁的农民作为中年农民。

2.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7—8月对新乡辉县11镇9乡进行的《河南中年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乡镇,每乡镇根据经济状况好、中、差随机抽取3个村,每村随机抽取20户。在样本地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4%期刊网。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研究是由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对试点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料收集时除由农民自己填写外,还采用问答和访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民的基本特征、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与参与意愿等方面的信息。问卷调查调查所得资料经审核后,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调研数据

1.中年农民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男性有143人,女性有109人,比重分别为56.7%和43.2%。

(2)年龄状况:35-40岁有54人,41-45岁有95人,46-50 岁有62人,51-60岁有28人;分别占样本的21.4%,37.7%,24.6%,11.1%。

(3)文化程度:文盲有36人,小学有112人,初中有67人,高中或中专有24人,大专及以上有13人,分别占样本的14.2%,44.4%,26.6%,9.52%,5.16%。

(4)婚姻状况:未婚的占样本的14%,已婚的占86%,已婚有子女的占82%,已婚无子女的占4%。

(5)职业:以务农为主的仅占29..2%,其它情况如经商、打工等占70.8%。

(6)儿子人数:无儿子的占样本的31.3%,一个儿子的占57.6%,两个儿子的占10.5%,三个或以上占0.6%。

(7)年人均纯收入:5000以下的占38.6%,5000—10000的占46.2%,10000—20000的占12%,20000以上的占3.2%。

如表1 样本基本情况

变量

百分比

变量

百分比

性别

56.7

职业

务农

29.2

43.2

非农

70.8

年龄

35-40

21.4

儿子人数

31.3

41-45

37.7

1

57.6

46-50

24.6

2

10.5

51-60

11.1

3及以上

0.6

文化程度

文盲

14.2

收入

5000元以下

38.6

小学

44.4

5000—10000元

46.2

初中

26.6

10000-20000元

12

高中及中专

9.52

20000元以上

3.2

大专及以上

5.16

婚姻

未婚

14

已婚有子女

82

已婚无子女

4

由于老农保中途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以至于很多中年农民也心存疑虑,担心政府挪用资金或者这些钱是否能够如期发放等;并且48.1%的中年农民也担心所缴纳的费用在未来贬值,不能保证老年基本生活费。这些担心使中年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大大折扣,导致未来是否会继续投保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政府一定要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基金管理。

四、加强新农保建设的建议

我国新农保工作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农民思想认识上还不到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管理模式仍是个雏形,操作中往往是利弊伴生。因此,只有坚持边研究,边改进,才能走出一条实实在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新路子。

1.加紧立法和制度建设,为新农保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研究和法制准备工作明显落后于实践,农保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一方面觉得任务迫切,另一方面感觉没有有力的法律依据,而农民自己也觉得心中没底,对这项政策不放心。我们应该在总结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出台一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基本法律,使这项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各地在此基础上做好制度方面的准备工作期刊网。

2.坚持广泛宣传发动,着力扩大覆盖面,充分体现新农保的普惠性、全民性

宣传工作始终是推动农保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推动工作的永恒主题。试点地区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纸专栏等多种形式,对新农保政策的普惠性、全民性进行全方位地的宣传,让农民清楚了解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益性、可靠性和规范性,尤其要让农民像了解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那样明白缴纳养老保险金的预期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到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所办的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实事。

3.提倡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孝道

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模式,目前的新农保只是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保障部分,仅靠这个还远不够,不能为了推广社会养老而轻意否定了家庭养老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养老模式是儒家文化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是儿女的责任,在推广新农保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向农民说清楚社会养老保险是对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危机慰藉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要大力提倡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对农民进行感恩教育,要赡养父母,及时行孝。

4.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政府信任度。

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农保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新农保的本质特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公开透明地处理每件事。一是加强基础管理:各地采取了拉网式的调查摸底,使得全市应保人员全部纳入基础数据库,对参保人员及时输录数据,加强核对。二是坚持阳光操作:乡镇、村要把享受参保补贴待遇的对象、条件、标准等,均做到上榜、上墙公布,接受监督,真正让农民群众投上 “放心险”,让农民群众都清楚明白自己履行了多少义务,可享受多少待遇,实行公开透明的运作模式。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民生问题的解决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养老问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湖北省咸宁市某乡镇为例来看,该乡镇仍然是采取传统的“养儿防老”式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但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有限,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员日益增多,农村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仅不能够满足养老的需求,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村养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

“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老龄人群则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为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现状,此次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为主要方式,确定了七个相关的调研主题:1、老年人的子女有没有外出打工,如果没有是否与子女一起居住;2、老年人如果独居,那么其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是什么,是否有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3、他们是否了解或者购买过养老保险;4、他们是否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并谈一下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5、当地政府有没有对老年人实施补贴;6、他们有没有低保;7、老年人闲暇时主要的娱乐方式是什么;8、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获取了当地的养老保险实施现状、老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娱乐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一、关于老年人的居住方面

绝对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是一个人住,原因主要是子女在外打工或者是老两口一起居住,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是与子女一起居住,这类老年人群体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70岁之间,他们与子女一起居住的原因主要是要帮子女照料小孩。而还有极少数的老人单独居住的原因是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有一位老年人,87岁高龄仍然一个人独自居住在老房子里,并且她的腿脚很不利索也无法正常走动,所以她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每月90元的低保,每天只能维持两餐的伙食。而通过聊天我们了解到她有四个子女,但是这四个子女已经离开家十几年没有回来过了。

二、关于独居老年人的生活来源方面

农村独居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田和种地,在该镇,种田是指耕种稻谷、红薯等粮食作物,而种地则是专指种蔬菜。独居老年人一般都是靠这两样来生活,而他们的子女大多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来探望,比如其中一位80岁的老年人就说,逢年过节的时候他的儿子会带着肉,女儿会带着鱼和粮食来看望他。也有少数老人的生活并不能那么如意,他们也主要是因为丧失了劳动能力并且子女不能尽赡养义务,而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得不去“拾荒”。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可以拿到政府的低保费,但是那都是极少数的人。

三、关于老年人养老保险的方面

在我们所有了解的对象中,只有一位65岁的老年人购买了养老保险,这位老年人退休前在食品公司供职,他的养老保险费用退休前是公司交纳,在退休后由他自己交纳。其余的老年人在谈到养老保险的问题时,都只是模模糊糊地说“买不起”、“没有那个闲钱”。据我们了解,该镇的养老保险费用为每年2000元,正如一位老年人所说的:“2000元已经足够我一年的花费了,干嘛还用这钱来买什么保险,自己留着钱最保险了。”

四、关于老年人农村合作医疗方面

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当地人告诉我们,平时看病,县城可以报销50%,而镇上可以报销75%,当谈到合作医疗的效果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表示很好。但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有一部分老年人告诉我们他们患有腰痛、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一直没有去看,他们说即便是可以报销,但是他们自己要负担的那部分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十分昂F的。其间,也有一位老人是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在于,合作医疗是他们村所在的大队出一部分钱,自己要交纳剩余的那部分,而当初办理合作医疗的时候他没有钱交纳自己所承担的费用,因此没能够参加合作医疗。不过,整体上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老年人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得到了普及和落实。

五、关于政府对于老年人的补贴方面

该镇的老年人尚未拿到该项补贴,据当地人描述,当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统一由政府照了照片,但是具体的补贴措施尚未落实。村民大多猜测或者听闻县里的或者镇里的补贴已经落实,而只有部分农村尚未落实。

六、关于农村老年人低保的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绝大多数老年人并没有低保,在了解过程中只有一位老年人享有低保待遇。据当地人告诉我们,在当地农村,低保是要靠“面子”才能拿到,也就是“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老年人没有申请,而是他们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

七、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娱乐生活

与我们之前所预料的相差不大,农村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并不十分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单调的。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娱乐方式就是每天下午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也有一些老年人可以看看电视,而那些身体不好行动不甚方便的老年人基本上每天就呆在家里,“在家里坐坐”。这主要可能还是与农村的娱乐设备不完善有关,通过我们调查,我们并没有在农村发现任何可以利用的娱乐设施,如戏台、健身器材等。

八、关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在生活满意度这一方面,我们得到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有大部分老年人都觉得生活马马虎虎,说不上好但尚过得去。而也有一部分认为生活很满意,这主要集中在那些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群里。也有一部分人对于目前的生活并不满意,原因主要是,经济条件不够好,无法满足生活保障和物质需求。在谈到经济条件的时候,有些老年人还告诉我们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多影响。可见,要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满意度不高的现状。

通过对该镇农村养老现状的调研发现,现有的农村养老模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特征,亟需对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进行补充,即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其他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参考文献: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民进吕梁市委会调查组主要通过对采样农村的综合社会调查,鉴于山区农村的共同性,这样的调查对于全面认识和把握山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以及影响这些需求形成的因素仍然是大有裨益,有助于决策者针对农民需求形成机制,规划或调整促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策略和路径。

调查报告:一份山区农民的需求调查

经民进吕梁市委会调查组调查,当前,山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非常广泛。即有增加收入的需求、扩大消费的需求、政治参与的需求、文化休闲的需求、福利保障的需求等,而且各方面的需求也较为复杂。

从调查结果中推测,农民最急需的需求依次是:扩大收入来源、减轻负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医疗及养老保险、充实农村公共管理以及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报告一】农民反映最普遍的需要是解决收入偏低的问题。

收入来源少和农产品销售困难是农民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大多数农民要求解决农业负担问题,这里的负担包括一般负担和农业生产资料费用增长带来的负担。目前,在政府取消农业税费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成为农民和农业较为突出的负担。如在薛村镇,每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增加20%以上的负担,或者说,农业生产资料部门每年要多夺走农民20%以上的农业收入。

【报告二】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

农民认为,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由此反映出较多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感到不满,要求改善这一状况的意愿较为强烈。

【报告三】医疗和养老保险需求旺盛。

因为农民在和城市职工相比较时,在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感到明显的城乡差距,因而产生相对的剥夺感。此外,还有超过一半的农民要求加强农村公共管理和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现状分析:农民的期望有四个方面

对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何农民会产生不同的主观评判呢?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将会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农民的各种意识和需求的形成机制。

结合农村的需求表现,当前农民对政府的期望可以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保险保障、农业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通过对这几项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分析,调查组发现源于农民自身的四个变量对此有普遍显著的影响,它们是:

(1)认为在城里找工作难;

(2)家中的田地必须耕种;

(3)普通农业生产者;

(4)认为自己的收入报酬相对于自己的条件不合理。

这一结果可以这样来理解,当前农村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植业的依赖,而非农业收益机会偏少和收入偏低。此外,从政府那里得到的福利补助和社会保障待遇相对稀少,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决定着他们认为政府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社会保险保障待遇、加大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农村教育培训投入的要求。

专家观点: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从薛村镇调查结果中分析,当前山区农民最急需的需求依次是:扩大收入来源、减轻负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医疗及养老保险、充实农村公共管理以及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这一结果基本反映出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

民进吕梁市委会调研组有关专家表示,薛村镇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让人们能够更加客观、精确地认识到当前山区农民需求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同时也反映出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心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如能充分重视对农民需求的了解,将会有助于建设实践规避形式主义的风险。

就政策或制度安排,可提出如下建议:

新农村建设需要抓主要矛盾,即解决农村最突出的、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首先,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险、保障体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新农村建设在宏观政策规划中,需要制订一个路线图,根据经济发展规律明确这一体制建立的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明确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84-02

1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提出

随着20世纪90年代政府放开计划分配生活必需品的制度开始实行,再加上90年代初期连续3年的农产品销售难,以及乡镇企业吸纳非农就业能力的大幅度下降,1992年前后农民开始大量进城打工[1]。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完成了开发区、房地产、证券和期货市场几个投机领域的市场化突破。由于大办开发区并不需要产业工人,仅需要进城打工的男性劳动力。在1997年香港回归期间,开发区大致建成,当时我国没有放弃香港回归的全部,这在客观上使得香港产业向广东地区转移。英国殖民当局为使香港经济下滑,策划了香港大资本出逃,为此中国调动460亿资本进入香港,填补香港因英国大资本出逃而产生的空缺,但是与此同时也抬高了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因此,大量香港中小产业资本不得不向东南沿海转移。因为南方开发区大部分是玩具、服装、电器等的生产线,需要做工细致的女工。在东南沿海形成一般制造业的产业布局以后,城市的打工群体不仅在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上有变化,其消费结构也不同。这使打工群体在消费以及融入城市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趋势性变化[1]。随着城市打工者数量的增加,城市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又导致制度环境变化,出现农民工问题。在所有的农民工问题中,其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事关农民工老年生活保障的养老保险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农民工养老保险本身很复杂,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难点[2]。

2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理论依据

把农民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有理论依据的,应永胜[3]曾提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3个理论基础,即马克思的六项扣除理论、必要劳动II理论和劳动经济学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六项扣除理论,农民工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产品在进行再分配之前,应该先扣除一部分基金,用于农民工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之用。因此,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包括个人账户部分和社会统筹部分),属于马克思所指的“六项扣除之一”。根据必要劳动II理论,农民工养老金是农民工自己的必要劳动II创造的,用人单位为农民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的费用,其本质是农民工自己的必要劳动价值,而不是企业的恩惠。劳动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带薪假日、工伤事故赔偿、免费午餐、免费交通等员工福利同工资和薪金一样,都为员工的劳动所得,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属于间接的劳动力生产费用。

3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是有理论依据的,但是就全国来讲,也只有部分城市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建立[4]。不论该城市是否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均遇到很多问题,如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等,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来自3个方面。

3.1农民工自身方面

3.1.1总量大。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 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2 978万人,外出农民工占63.3%,与2008年相比,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 [5]。

3.1.2流动性强。据农业部调查,40%的农民工没有固定工作,平均就业8~9个月,3个月以下的占11.3%,4~6个月的占16.3%,6~10个月的占73.3%,10个月以上的占7.8%[6]。

3.1.3工资低、负担重。2009年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外出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 417元,比2008年增加77元。外出农民工平均每月工作26 d,每周工作58.4 h。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时间的人数占89.8%。可见,农民工不但收入整体偏低,工作还非常辛苦。据检测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已婚者占多数。这部分人群,大多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一方面要赡养老人,另一方面又要供子女上学,家庭负担很重。由于农民工自身方面的这些特点,要想把这个群体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绝非一件易事。总量大,难以全面覆盖;流动性强,转移接续困难;工资低,负担重,则缴费困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参保。

3.2政府方面

3.2.1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短期行为。一方面,为吸引外资,部分地方政府把不要求企业和职工参保作为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干预或者有意延缓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减轻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支付压力和地方财政负担,通过扩面的方式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增加基金社保收入[7]。

3.2.2立法滞后[4]。我国除了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成都市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建立起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使得农民工能够参加养老保险的选择面较小。郑功成等分析认为,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处于真空状态,目前的法律没有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仅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所用概念都是“劳动者”,范围太广。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障费征缴暂行条例》首次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养老保险统筹;2001年劳保部的《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仅对农民工参保、转移及退保提出指导意见。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对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只作了框架性规定。因此,目前养老保险立法基本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形式颁布,这些都不利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8]。

3.3企业方面

多数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持消极地抵制态度。2005年民盟重庆市委调研室和綦江县政协联合调查组奔赴川、渝、黔等农民工输出地及浙、苏、闽、粤等农民工输入地调研,历时5.5个月,完成《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该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主不愿意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9]。

4现有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基于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地方已经建立地方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这些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独立型模式、综合型模式和纳入型模式。

独立型模式,又称北京模式或“仿城型”模式,典型代表是北京市、青岛市和浙江省。这种模式是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和个人缴费基数、费率以及划入社会统筹帐户、个人账户的比例上做出一些改变,为农民工建立的独立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的养老保险政策[10]。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考虑农民工的特点,降低缴纳费用,减轻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缴费负担。但由于这种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外地农民工的流动性,对于外地籍农民工而言,退保时,只能一次性享受个人账户部分,不能享受统筹部分,这就难以平衡不同统筹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11]。

综合型模式,又称上海模式,是指在同一制度框架内,将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等组合在一起,纳入综合保险。典型代表是上海市、成都市。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将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农民工在城市中大多从事的是建筑业等危险性高的职业。因此,对他们来说,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是非常需要的。这种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有:①老年补贴远低于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且不能享受社会统筹部分[11]。②这种模式与社会保障体制是相互独立的2个个体,这就阻断其与社会保险的统筹和联系。③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衔接性差[8]。

纳入型模式,是指将农民工纳入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之中,或者将其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代表是深圳市、广东省),或者将其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如果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那么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在养老体系上就是平等的,有利于平等就业机制的形成,而且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将来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体系与城市养老保险体系的对接。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前者,如果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那么在实际运行中的参保率会大大降低,退保率也会升高;同样,如果将农民工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由于农民工群体的分类特征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在运行中保险关系难以转续[8]。

除此之外,以郑功成、邓大松为代表的大部分学者提出分类分层模式,即根据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及流动程度的差异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同。这种模式从理论层面来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但从实践角度来看,将农民工划分为不同群体的想法不切实际,实际操作起来无标准可依。再者,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城乡一体化,这种模式只会进一步增加区域以及制度间衔接的困难程度[8]。

5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体系,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5.1基于公平的角度

农民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兼有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若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由于其拥有土地,必将造成城镇职工与农民工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平等,有失公平;若将其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可能很多人最终不会回到农村,尤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有很多都是在城市长大,根本没有务农的经验,对于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以后是不会回到农村养老的,如果将其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其结果必然是损害农民工的正当利益。因此,在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情况。

5.2基于转移接续的角度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一般是以省为统筹单位的,但在实践中,多数省份还是停留在县、市级统筹的水平上。由于不同管辖单位的政策不一致,导致养老保险难以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这就使得农民工在跨统筹地区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即使个别人的养老保险关系能够转移,也是非常耗时费力的。

考虑到农民工自身方面的原因、政府方面的原因和企业方面的因素,通过借鉴现存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应该涉及以下3点:一是要加强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的立法,要尽快制订和出台有关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以法律的武器来保障农民工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二是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强制企业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缴纳养老保险费,若发现个别企业不履行,应对其予以重罚。三是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金的全国统筹,以便解决因农民工的流动而造成的养老保险转接的问题。四是要加大相关制度宣传力度。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解程度有限,影响其参保意愿。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6参考文献

[1] 农民工问题和新时期的劳资关系――访温铁军[J].读书,2003(7):9-15.

[2] 徐琴,鲍磊.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五市(县)的调查数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8-24.

[3] 应永胜.论农民工养老保险之理念依据[J].现代商业,2008(2):283.

[4] 曹信邦.构建农民工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外部环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3):67-70.

[5]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EB/OL].(2010-03-19)[2011-09-28].http://stats.省略/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6] 卢海元.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上)[J].中国劳动保障,2005(6):31-33.

[7] 卢海元.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J].中国劳动保障,2005(7):33-35.

[8] 张文学,张立.中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述评[J].西北人口,2011(2):1-5.

[9] 徐小平.在社会保障法视域阈下,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审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25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