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

教研室工作思路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县教育体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和“科学发展促均衡,全面发展提质量,和谐发展保稳定”的基本工作思路,结合市教研工作要点精神,采取“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增强实效、力求创新”的工作方针,立足县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际,找准定位,当好参谋;深化研究,优化服务;提炼经验,重视应用;加大力度,提高实效。

二、目标任务

一是加大课程与教学管理和指导力度,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广一批高效教学经验,大面积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

二是加强对教学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指导和服务,探索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路子。

三是加大网络教研工作推进力度,提高我县教学信息化水平。

四是加大典型发现、培养力度,建设一支有一定影响和示范能力的名校、名师、名校长队伍,促进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

五是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义务教育段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本科录取和名生培养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重点工作

(一)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力求在管理精细化和指导科学化上有新突破。

1、加大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学行为。重视教学过程的监控,严把“四个关”,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制订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杜绝网上粘贴教案,防止只备不用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坚持面向全体,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作业批改要认真,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四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

2、深入开展“减负增效”的专题研究。组织教研员、教师对全县中小学校目前学生负担情况和学校减负的措施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提出“减负增效”的具体方案,为进一步落实市局《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提供建议和实施办法。

3、总结义务教育阶段十年课改的经验。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十年研讨会,推广先进经验,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向内涵和纵深方向发展。

4、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力争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均实现校本课程零的突破,组织高中学校参加市高中新课程第二届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做好《中小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读本》的使用工作。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力求在高效课堂构建上有新突破。

5、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课型的研究,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认真总结推广市教科研基地校一中、城关中学、陶楼中心校等学校的高效课堂经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进一步总结推广“县“自育自学”协作校”已经形成的课改成果,有力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

6、扎实地开展以“优质设计、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县第六届中小学教师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努力实现“提能增效”的练兵目标。

7、通过专家报告会、教学视导、教学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备考指导工作,扎实提高中、高考备考效益。

8、通过初三、高三的模拟考试,全县中小学的期末检测考试,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学科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以提高教研效益为重点,力求在教学典型培育上有新突破。

9、加强教科研的制度建设。制订《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和评奖办法》,规范中小学和幼儿园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指导各校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实行教研员分工指导制,加强对市级重点课题的指导工作,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加大对县级小课题的指导力度,在全县形成“人人想问题,组组有课题,校校有特色”的学校教科研氛围和“教学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科研良性循环模式。

10、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作用,实现网上教研。网上教研的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方法与思想观念;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论文交流等,教研员和基层学校教师就以上内容在网上展开对话与研究。

11、开展2012年度全县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加强对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和管理,扎实推进教研组建设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和作用,争取教研组建设工作有新的突破。

12、开展全县优秀教研成果的评选、推广活动,把优秀的教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突出成绩。

(四)以促进教学均衡发展为重点,力求在校本教研实效性上有新突破。

13、以第六届岗位业务大练兵为契机,着力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和机制(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等),积极创设活动载体,促使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

14、继续抓好教研片工作。引导教研片围绕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教法的研究,积极开展“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的主题教研活动,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教学研讨,真正做到教学的“轻负、高效”。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部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 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部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八大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八大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承载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承载着学校领导的关怀,小学语文名教师工作室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在呵护与关爱中,实现着生命的拔节与成长。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们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

一、工作室基本情况介绍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8人。这其中包括平山第一小学副校长林静,德育处副主任周特瞻;白花第二小学副校长李敏妮;实验小学林佛珊;平山中心小学语文科科长戴巧英、宋芳芳;黄埠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温月云;大岭中心小学谢静雅。8名成员都是所在区域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最为重要的是,每位成员都非常勤奋上进,对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和任务,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勇于承担,热情高涨。

二、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6月5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郭党组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自主工作,打造名副其实、效果显著的名师工作室。教研室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期望我们专心钻研教学,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6月28日,工作室成员受邀担任“惠东县第六届小学生艺术展演”诗歌朗诵组别评委工作,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负责赛后点评。

10月16日,惠东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8-2019学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培训,在惠州市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试题研究及分析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分层培训工作思路和指导意见”的重要讲话,并布置了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工作要点。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就本学期工作室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10月24-26日,工作室成员分成三组,配合教研室的工作,圆满组织了山区片、沿海片、沿江片的语文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三、工作成效与收获

1.开展教学专著阅读,扎实推进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工作室要求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学专著。在专著阅读中,以研究教学名师为主。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刻了解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特别是通过微信群交流,老师们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等许多名师的教学思想及风格,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研究学起,从模仿学起,这已经成为加速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第一要务。本学期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县级课题《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目前,这些课题研究工作正稳步推进。

3.以专题报告及案例评析为引导,积极引领学科教学新发展。

2018年10月16日,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李燕娜老师执教了观摩课《鲸》,工作室成员带领中心教研员分组评课议课,并由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总结点评。同时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及成员林静校长分别作了题为《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及《“领”你进入书的海洋》主题讲座。这次活动收到了中心教研组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4.以课堂教学研磨为平台,不断提升成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水平

2018年5月28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评课磨课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平山第一小学语文科科长严伟霞老师和平山中心小学刘文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然后由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议课、磨课。精品课例的研磨,让成员们在理解与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驾驭课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启发。而由工作室指导的这两节课分别获得了2018年惠州市录像课评比活动的一、二等奖。

四、努力的方向

根据《惠东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接下来我工作室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一)“提升自己,影响他人”,打造“名优群体”。

1.聚焦课堂教学,塑造个性特质。

工作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每一位成员的“精品课”。通过工作室成员内部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相互学习,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力争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确保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2.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

3.做好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

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导师的引领下,实现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本学期,要求各工作室成员结对1~2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案例分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11月底和12月初,工作室将到大岭中心小学及增光小学“送课下乡”并开设学术专题讲座,展示工作室实践成果,追求辐射效应。

4.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完善名师工作室博客建设,让工作室博客成为工作室成员与外界同行进行交流的窗口,实现教育智慧共享。

5.用读书丰盈自我。

通过专业阅读,正确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努力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品质。本学期推荐阅读的书籍是《李吉林于情境教学》、《窦桂梅于主题教学》。

6.以“观课、听课、评课”来提升自己。

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探索教学工作新思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勤于思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二)分层培训,整合、盘活资源。

除了工作室成员的自我成长外,我们还会积极配合教研室,开展对各镇中心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并分片区协助各镇做好分层培训工作。具体培训思路如下: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各镇中心教研员学校教研组(辖区内)1.语文主管领导;2.科组长;3.备课组长;4.骨干教师。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我们必须思考,名师工作室需要“+”点什么?

一、“+”点用户思维:以成员为中心

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工作室必须建立起“以成员为中心”的工作室文化。没有成员的认同,单向的传授是不完美的。

工作室自2011年成立以来,共有35位成员,他们分别来自广东省各地级市,这么多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又有差异,怎样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呢?

1.我的工作室,不,是你的工作室

2012年我的第一批工作室成员进入了工作室,他们在工作室要跟岗21天,每天等着我安排,在这21天里我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他们,用尽了“洪荒之力”,勉强应付了学校和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学员们感慨留言时说,感谢朱老师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这句话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室难道不是大家的工作室吗?这个平台不是大家共享的平台吗?”

工作室通过构建工作室文化凝聚成员,秉着让每位教师施展才华的活动理念,坚持自我展示、助人自助、成长成名、相约幸福的活动宗旨,构成了“追梦”的学习型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学习型团队的主人,在这里共生、共建、共成长,见证共同进步――工作室属于你、我、他。

2.越参与,越快乐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工作室构建“区域联盟”三个研究团队:以导师专家为中心的培训团队,以骨干为领头的指导团队,以新秀为主体的实践团队,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工作室的工作当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工作室的发展奉献力量,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中学吕倩玲老师说:“这几年,谢谢工作室为我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我在工作室的教研引领下,深入研究了‘活动式导学课堂’、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翻转课堂、微课制作,并把成果以论文、课例等形式呈现出来,让我获誉无数。”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余俊城老师在总结中说道:“之前,我们特别怕的就是,只有自己的路,而不知道别人的路,更不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快速发展的路。而名师,实际上就是告诉你,有哪些路你是没有必要再走的,有哪些地方你是可以进一步开拓创新的。”

二、“+”点平台思维:构建多方共赢生态圈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化思维,更高级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大家在这样的生态圈中相互增值,相互体验成功的快乐。平台化思维对于工作室发展的启示,就是要努力把工作室建成一个教师工作、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这个平台要有足够的黏着力,让教师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这个平台,离不开这个团队或组织。

工作室初期开展教研活动、课题活动、读书活动、送教活动等。工作室成员由于工作关系和地域上的差异,经常有缺席的情况出现。有时候主持人上课都来不了。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道路。于是我们开设网络BBS、QQ、微信圈等平台进行网络评课交流、资源分享、主题研究等活动。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冯子君老师说:“我们通过线上的方式,随时沟通、随时学习、随时分享。我在这上面学到了很多东西。”

当然工作室也开通了博客和网站,但发现博客和网站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名师(+教师团队+学生)”的新思路,建立了道德与法治智慧教育网站,开设了微课程、学生天地、道德课堂、法律课堂、工作室风采等栏目。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搭建这个平台,展示工作室研究成果,召集优秀资源,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工作室的资源有了更多的受众。释放了团队成员、学员老师的创造力,大家在这样的生态圈中相互增值,相互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点跨界思维:视角延伸带来颠覆性创新

所谓跨界思维,就是以跨越自身学科、专业界限的知识及思维,多视角、多层面来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用大视野、超视距的眼光提出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方式。要跨界,必须拆除思想的藩篱,打破行业界限,以跨行业、无边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跨界,给无数高科技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及希望。同样,跨界思维也可以给教师发展带来启示。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正如《中国教育报》中《奔跑吧,智慧教育》所言,“95后”“00后”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更喜欢技术,更依赖网络,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那么,究竟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5年后、10年后、20年后,教师将站在怎样一个课堂里?

名师工作室作为教育科研的先锋队,应该主动顺应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充分认识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动向基于网络和数据的教学研究靠拢。

今天看一个教师的潜力,就看他(她)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教学,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今天看一堂好课,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课堂,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

工作室在2011年开始进行智能数字课堂的研究,一路走来,苦尽甘来。2011年就致力构建一个智能管理、智能互动、智能诊断、智能评价的颠覆性的课堂互动平台,花了一年的时间开发出来的平台,不适合教师,也不适合学生,教师不愿意运用这套互动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断外出学习寻找智能课堂开发和运用的平台,没有找到,但找到了思路和方法,与公司合作,走企业和学校(工作室)跨界合作的道路。2013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中学枣尚智慧教育互动平台成功运营。智能数字课堂主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盲目性(以学定标)、课堂反馈的时效性(当堂反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及时诊断)、学习方式的适合性(自主合作)、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因学而变)。只要有移动终端就可以安装互动平台,实现家长、学生、教师三端共存。

2014年工作室致力微课的开发与运用,实现课堂的翻转,工作室全体成员(电脑老师)参加,开发出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微课程,各自有自己的特色,能M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中学吴耀全老师说:“工作室组织的外出培训、校本课程、专家讲座,让我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包括信息化教育。智慧课堂、微课设计与制作、思维导图已经成了我的专业发展优势,同时,我也承担了许多重要活动:智慧课堂展示、顺德区勒流街道微课讲座、学校的校本课程――思维课堂。在这些活动中我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我方的观点是,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直观感受画面,领悟诗的意境。”

“无论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想象画面,还是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直观感受画面,领悟诗的意境,关键是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关注文本、关注生本,因生而异,因诗而异,进行方法、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

这是一场辩论?不是,这是一场“课例展示+现场辩课”教研活动。2012年11月,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的成员受省教研部门的邀请,面向省、市、区的同行们展示一场别具特色的教研活动——就“古诗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的话题进行辩论。经过几番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辩论,一个多小时的现场演示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这天距离该工作室挂牌成立只有8个多月,是什么使得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工作室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走进坐落在南昌市东湖区的邮政路小学,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该校的校树——百年枫杨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似乎在述说邮政路小学的时代沧桑、百年风雨以及它所哺育的一代又一代的师生。

俗话说,教师兴,则校兴;教师一流,则校一流。对于这个观点,站在邮政路小学的视角,万晓玲校长有着自己的理解:“人才辈出,才彰显名校之名。作为享誉百年的名校,按理应成为名师的沃土。”如何培育自己的名师,成为邮政路名师工程的首要任务,也是邮政路小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2009年,邮政路小学转变思路,改过去先“筑巢”后“引凤”“等凤”的被动模式,变为主动出击“引凤”再“筑巢”。学校向南昌市东湖区教育局提出引进人才“绿色通道”的请求,从上饶引进了江西省首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汪智星老师。

“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办学理念先进,教师成长平台广阔,教科研氛围浓厚,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我。所以我克服困难,毅然选择了邮政路小学。” 对于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来邮政路小学,汪智星这样回答记者。

名师就是航向标。为了放大名师的效应,发挥名师的引领、指导、带动作用,如何让更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让每名年轻教师都找到航向。2012年3月1日,在南昌市东湖区教科体局的支持下,“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在邮政路小学挂牌成立。“创建名师工作室既为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向名师学习的机会,也帮助名师找到了职业生涯新的追求。” 万晓玲校长说。

邮政路小学是地处老城区的百年老校,教学和办公条件受空间发展的制约,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办公室非常狭小。但为了给名师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办公场所,万晓玲校长硬是把校长室隔出一半重新装修,设立名师工作室,配备全套、崭新的办公用品。记者采访时发现,邮政路小学装修最好、办公条件最好的当数名师工作室了。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激起了邮政路小学年轻教师的职业激情,一时间,加入名师工作室成为邮政路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年轻教师熊佳、舒雅专门找到分管科研的校领导,请求一定要安排她们进入工作室。熊佳对记者说:“我们作为年轻教师,渴望能够感受一下名师的教育思想,希望在名师的指点下,自己能快速成长起来。”同样慕名而来的外校教师也是络绎不绝,东湖区的向荣小学、青桥小学、东湖小学等学校先后有年轻教师要求加入“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最终经过严格审核,15名年轻教师成为了首批工作室成员。

工作室成立后,面对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如何引导、带领他们快速成长,汪智星心里也有些打鼓。汪智星为此特地请教了自己的恩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于永正在电话里告诉他:“智星,打铁还得自身硬。你得用过硬的教学业务能力去指导他们,还得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黄亚伟、涂鸿敏两位年轻教师对名师工作室的感触最深。在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前,他们从教已经有四五年,但教学水平无多大建树,内心十分焦急,分管的校领导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学课文内容简单,但要将这些知识变得让小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还是有些困难,加上年复一年地讲解颇使人枯燥、疲惫甚至倦怠。”黄亚伟说。

“把年轻教师安排进名师工作室,也是希望名师工作室能为学校探索如何提升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新路子。”分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李雪梅对记者说。

汪智星为了更好地了解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就跟徒弟们商议,每周由自己和他们进行“同课异构”。先要求徒弟上课给师傅看,然后由师傅执教给徒弟看,课后相互点评,并撰写教学反思。面对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上课、评课、反思,有好几次,年轻教师向汪智星提出能不能隔一周进行一次的建议,但都被他拒绝了。汪智星对他们说:“身体不舒服,活动可停,其他理由,免谈。”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年轻教师发现,每次上课时同组的教师都会来参加听课,到后来,好几个年级组的教师也跑到他们的课堂上来听课。一个学期下来,原先向汪智星提建议的年轻教师感激且自信地对汪智星说:“师傅,我进步了。”

汪智星通过总结带徒弟的经验,采用了一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运作机制——“一周跟踪听评课”活动。由学校选定被跟踪听评对象,然后由两三名学科骨干组成跟踪听评小组,集中一周,每天一节跟踪听评,当场或当天或集中或分散,诊断教学中的问题、现象。“这一招真灵,每次轮到自己的课被跟踪听评,我都能感觉到有明显的进步。”黄亚伟这样告诉记者。

汪智星知道,只有制定丰富多样、科学有效的教研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教学、教研的能力,并最终服务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工作室结合学校实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课连环”教研模式。所谓“八课连环”就是:第一学期以“枫杨杯”教学竞赛课为核心,开展年轻教师教学比武课、青年教师教学风格展示课、中年教师教学风采鉴赏课等教研活动,使老、中、青每一个层面的教师都参与到教研中来;第二学期以“一周跟踪听评课”为核心,同时开展名师引领课、“同课异构”式同级观课、学段跨级观课、“四合一”套餐研讨课、课题研究研讨课。

教师的成长需要导师的引领,更需要成长的舞台。为了让每一位工作室成员能够得到全面锻炼,汪智星总是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历练和展示平台。汪智星通过申报省级课题立项,让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加入进来,指导、督促他们以课题为抓手,不断研究课堂中的问题、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选择判断、解析现象的最优策略,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深入下去,又能跳得出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为了工作室成员熊婷老师参加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园丁杯”教学竞赛,汪智星带领整个团队先后四次深入熊婷老师的课堂听课、评课。一周的时间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堂课的教学,熊婷老师几乎脱了一层“皮”,最终她所执教的课获得教学竞赛的一等奖第一名。工作室其他成员也因这一周近乎“疯狂”的听课、议课、反思,在后续参加的各项活动中,纷纷将市、区级比赛一等奖收入囊中。

凤引九雏,工作室的喜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邮政路小学市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由4名发展到7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由1名发展到5名。“如今,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已经成为学校培养名师教师的孵化器。”万晓玲告诉记者。

应该没有哪一位教师敢这样上课:在一堂语文作文课上教师与学生玩成一片。而在邮政路小学六年级(4)班一堂以“玩”为题目的语文作文课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幕:黑板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玩”字,汪智星头上歪戴一顶红黑色的帽子,身上斜跨一个蓝色且镶满五颜六色宝石的小书包,大摇大摆地从讲台上走下,穿行在教室里。汪智星对学生说:“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下面有请快乐之星汪智星闪亮登场。”同学们开始被老师的模样给愣住了,但几秒钟后,课堂不再安静了,有的学生捧腹大笑,有的学生捂住嘴巴生怕笑出声来。然而汪智星镇定自若地说:“这个帽子是我爱人借给我的,小书包是我女儿借给我的,我这个人,呵呵,就是我自己的了。”滑稽的模样、生动的表演和诙谐的语言,让这堂课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参与、体验让一节原本枯燥的作文课活跃、生动起来。

“上汪老师的语文课,我们感觉最快乐、最幸福。语文课也是大家每天最期盼的。”接受记者采访的六年级(4)班的学生几乎都是如此表达对语文课的期盼、对汪智星老师的喜爱。前来听课的陈蓓老师也对记者说:“像汪老师这样与学生玩成一片的课堂教学可能让我一下子难以接受,但其中蕴含的智慧、本真、清简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智慧、本真、清简”是于永正对汪智星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的提炼,现在也成为了整个工作室的教育思想、理念。“智慧”就是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安排、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智慧地感应、灵活地反映、机智地回应每个学生传递的信息,为学生创造极具教育内涵的学习氛围。“本真”就是坚守语文本色,求课堂本真,遵循语言规律,把握语文教学规律,与学生一起读书,与文本一起对话,师生一道进行心灵远游。“清简”就是和谐相生、清新自然简朴的教学,追寻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轻松而又扎实地走近丰富繁杂的语文世界。

2012年3月,邮政路小学成功地举办了“智慧、本真、清简”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半天的时间里,课堂教学折射出的理念及处理教材的策略征服了所有的与会者,与会的有关领导说,为教师个人举办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江西省中小学教育史上汪智星应该是第一人。“对我而言,个人教学思想研讨会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也是催进我今后专业成长的动力。”汪智星对记者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师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显现,引起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注,省内外兄弟学校也慕名前来学习交流。2012年11月,南昌市副市长姚燕平来到邮政路小学视察,在听取“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的工作汇报后,提出要把名师工作室的经验与做法面向全市中小学校推广。2013年3月,南昌市东湖区区长贺瑞虎在考察后,希望充分发挥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做大做强“学在东湖”的教育品牌。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创建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和教育强区,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做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思路

2011年教研工作总体思路:按照“教学教研一齐抓,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项改革,实现三个目标,加强四项研究,努力实现教学教研新跨越。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两项改革”:一是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二是探索教研方式改革。

“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实现全区教学质量新跨越,二是促使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提升,三是促进教研和服务水平提高。

“加强四项研究”: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二是加强中考研究,促进学校提高质量;三是加强“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法途径研究,引领全区教师发展;四是加强新型教研方式研究,提升研究和服务质量。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深化课程改革

1、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各中小学要开齐开足课程,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教研室将会同教育局有关科室检查各校课程计划落实情况,促进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2、加强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教学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包河区艺术展演和体育大课间活动等活动,督促学校坚持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督促学校坚持让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引导学校重视特长生培养。

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继续深化“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学习洋思、杜朗口等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下半年将召开以“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议,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科教研员牵头,集中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科学性、实效性的研究。结合部级课题“有效研究”,探索并逐步完善符合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优化机制,落实好教研员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备课组(或教研组)研究课制度,校内公开课制度,新教师过关课制度和区级公开示范课制度等等。

(二)狠抓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合肥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意见》、《包河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及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教学计划、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考试、辅导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从精细化管理要质量。

2、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和指导力度。教研室将加强对中考趋势、导向以及中考命题的研究,加强中考复习课研讨和交流,强化考前模考练兵,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校毕业班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复习迎考工作。各校要加强毕业班的管理,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重视体育加试和实验操作训练。

3、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今年将继续组织六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并根据需要不定期抽测有关年级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了解全区教学质量现状,指导学校和广大教师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4、改进教学评价和奖励机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基础实行增值评价,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包河区xxx年初中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办法》《包河区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办法》的精神,促进中小学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和改进教学视导和调研听课工作。采用分层视导、专题调研、专项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加大专题调研和专项指导的力度。同时注重视导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xxx年重点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视导调研,重点做好远郊中小学和各校新上岗教师的教学指导。

(三)强化教师素质

1、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各工作室以教师业务素质提升为重点,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共同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新途径,总结名师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初步形成包河区名师工作室模式。

2、举办包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大赛。各学科全面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迅速发展。

3、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教研活动。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研讨、备课、观摩、论坛、调研、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四)注重课题研究

1、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促进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2、继续深化“自育自学教育实验”和“有效研究”“清华一条龙英语”等课题研究,结合市教研室对课题研究的调研,加强对区属学校承担课题的指导。

3、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贯彻包河区教育局和教研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校本教研过程中存在的教师被动参与、过于注重形式,针对性和序列性不强、积累和反思不够等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各校要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到对学校、教研(备课)组和教师常规的考核之中,走以校为本、以研兴教、以研强师之路,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重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交流与研讨。

(五)优化教研队伍

1、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尽快补充配齐兼职教研员,充实教研队伍,增强教研力量。兼职教研员要按照教研室的工作思路及重点,结合学科特点及教学实际,配合、协助教研室搞好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两情两德”教育为抓手,激发教研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教研员评价课堂教学、组织有效教研活动、研制和评价试卷、研究课题等等能力,全面提高教研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3、改进教研方式。教研重心将进一步下移,xxx年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和学生上来,关注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业发展,尤其关注对学困生的研究和指导,加强对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积极开展教研员蹲点帮扶工作。各学科教研员本着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贴近问题,务求实效原则,经常深入蹲点学校、深入课堂、教务处和教研组,与学校共同谋划发展,共同研究教学,共同探讨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

(六)拓宽教研渠道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党群关系和谐其实是取信于民结出的硕果,群众路线扎实则是为政为民探索的实绩。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为学习贯彻等中央领导和云南省委秦光荣书记的讲话精神,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2013年7月15日下午3时,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在云南省政府办公大楼二楼第五会议室召开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杨士吉作了动员讲话;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13督导组组长张树义对省政府研究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主持会议,并提出了三点实施意见。

为民夙愿 休戚与共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杨士吉强调,全室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此项活动在研究室扎实有效开展。为此,杨士吉提出如下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咨询机构和省政府的直属机关,要在此项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

杨士吉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是我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风险,能够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富民强滇“云南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三个发展”,着力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战略,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只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四群教育”有机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才能保持群众路线的正确方向,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富民强滇的“云南梦”。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的每一项决策咨询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此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提建议、出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为省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此,研究室必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了解群众的现实需要,坚持民富优先,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好为省委省政府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当好大参谋、大秘书,做好大服务。

杨士吉指出,多年实践证明,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府研究室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觉悟高的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善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在省级机关和人民群众中具有良好口碑的队伍。但是,研究室目前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形势、任务发展的需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央对当前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表现作了高度概括,研究室各级党组织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出真招、动真格、见实效,把解决问题贯穿在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贯彻到当好参谋助手中,贯彻到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廉洁勤政、为民务实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二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准确把握活动总体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杨士吉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研究室党组班子、党组成员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实施办法以及《研究室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作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化拓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成果,通过提出更多反映群众愿望,保障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困扰的政策建议,为推进全省“两强一堡”“三个发展”战略和实现富民强滇的云南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士吉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部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总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通过在全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改进文风会风、转变工作作风,解决“”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全室党员、干部树正气、干事业、比贡献、促发展的强大力量。

杨士吉指出,中央关于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就是要以、党纪为镜,以廉政准则为镜,以八项规定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正衣冠”就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明党的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努力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的要求,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期盼,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清洗自己身上沾染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灰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治治病”就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做了不少事情。但形势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损害了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次活动,研究室就是要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认真贯彻八项规定和研究室实施办法,进一步端正风气、严肃纪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好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问题。要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扬表率作用。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杨士吉强调说,成立研究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就是要求研究室党组成员和处以上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整改,形成一级带一级、共同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局面。

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妥善处理好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与切实改进作风、促进工作完成、保障群众权益紧密结合,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开创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打造研究室部门新形象。

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研究室各处室、各支部要科学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保证时间、人员、标准“三落实”。每个环节、每项活动都要做到充分准备、不走过场,力求抓实工作步骤,抓住关键环节,抓好重点活动,抓出实际效果,保证教育活动覆盖到全室所有的党组织,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坚持效果重于形象、进度服从质量,讲究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认识上有提高、整改上有措施。充分利用研究室的门户网站、办公内网等宣传媒体,开设教育实践专栏,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宣传研究室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进展和实际成效,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正面宣传引导,又要强化舆论监督,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要科学推进,加强创新。全研究室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将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研究室良好形象;要在完成好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保证总的指导思想、工作步骤、目标要求不走样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自选动作”,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实效,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杨士吉最后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党建活动,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促进云南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昂扬饱满 投身实践

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13督导组组长张树义指出,中央和省委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二是聚焦作风建设,坚决反对“”;三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四是坚持领导带头;五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他希望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部署的要求上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作风投身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中央《意见》、省委《实施方案》和中央、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的精神,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现实必要性、现实紧迫性,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四句话”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各项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全党的共同努力,取决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省委号召,广大党员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员干群关系。这是对全省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党员都应具有的正确态度。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克服不以为然、消极应对、等待观望等各种思想障碍和畏难情绪,切实增强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按照中央、省委明确的方法步骤,把规定动作抓到位;要通过专题讲座、理论研讨、领导上党课、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抓好学习教育;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全面开展调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贯彻整风精神,认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落实整风肃纪的各项措施和制度规定;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完成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要在推进中心工作中深化活动,借活动之力破解工作难题,把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检验活动成效。

张树义表示,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13督导组将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扎实做好督导工作,紧紧依靠党委(党组)开展工作,认真履行督导工作职责,坚持以好的作风抓好督导工作。

率先垂范 履践标兵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表示,省政府研究室一定会在省委第13督导组组长张树义以及全体督导组成员的指导下,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活动,并按照规定,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希望督导组的全体同志,在督导的几个月时间当中,以不同的方式,对研究室的工作,包括干部作风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让研究室的实践活动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为了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李坚提出三点要求:

干部带头,做到全面覆盖。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研究室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以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带头将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每一位党员应自觉积极地参与这项工作,要将思想和行动尽快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安排上来,要尽快的落实三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党员,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紧扣职能,转变作风。 要一边开展活动,一边实现作风的转变,把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委组织开展的“四群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近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一线调研,随机调研。确实实现作风转变,充分体现研究室决策咨询职能,尽最大努力为省委、省政府提供更多的针对性强,质量高的决策咨询。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行语文思维之路

1. 蓄力上路

自2016年2月1日团队成立以来,学员们通过一个培训、两大沙龙、三类阅读,努力让自己从日常的琐碎生活中突围出来,创造一种别样的教育生活。

“一个培训”,即借凤凰母语“课堂进阶”研修营活动,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板块――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对全体成员进行全封闭式“下水”培训,聆听杨新富、高万同、孙景华、沈高明等老师的专业讲座。以苏教版教材为内容,活学活用地进行“对抗式”说课赛。回来后学员都感慨:五天四夜,累但快乐着,苦但成长着。

“两大沙龙”,即以《欢乐的泼水节》《最大的麦穗》《沙漠中的绿洲》为例的“言意共生语文教学内容优选”沙龙活动和以“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为主题的“言意共生语文教学内容优选策略”的沙龙活动。这两次沙龙活动都聚焦于教学内容,但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旨在唤醒大家“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关注和研究。同时,这种开放式的沙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育r值,因为它带给学员的往往是进取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学习的内在需要以及成长的渴望。

近一年来,我们还重点组织了“三类阅读”,要求每一位成员做“反思性实践家”,习得“临近的智慧”与“远古的智慧”。一是教学内容优选类,如《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二是语文与思维类,如《思维学与语文教育》《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语文思维论》等;三是学生核心素养类,如《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每类阅读又开展了“三大”活动:读书交流会、心得发表展、实战小热身,做到阅读有目的、有计划,不浮光掠影,不蜻蜓点水。阅读已普遍成为学员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2. 助力加速

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努力为学员成长助力,引领大家走上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一是走近教育大师。邀请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来工作室为学员上示范课《对联》;邀请江苏省小语教研员、苏教版副主编李亮博士为大家做题为《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的变化与解析》的讲座。同时,江苏教育学会会长、江苏教育家培养对象专家组组长杨九俊先生多次为工作室开讲;江苏省首届名教师、特级教师许友兰,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刘国庆、陈兰等,更是定期走进工作室或讲座、或听课,为学员成长把脉。二是对话名师课堂。工作室先后与12个名师工作室同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不断给学员带来“行走”的激情与活力。如,工作室曾与包昌升名师工作室、唐广泉名师工作室、丁雪飞名师工作室在安定小学举行了“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研讨”主题论坛活动;在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与武凤霞、郭学萍、高子阳、罗树庚、徐俊工作室举办了“智慧阅读 创意写作”主题活动。

3. 合力走宽

名师的成长根基在课堂,学生思维发展、素养形成的发生场也在课堂。工作室通过互助研课、小组研课、共同研课等方式,让大家的思维在这里交织、补充、拓展,从而成就彼此的拔节生长。一是互助研课。即两人互助备课,随机上课。以此方式,在如城实验小学举办“课时合理划分与教学内容优化”送教活动,陈雪梅、吴兴红、谢兰香、郭删辍⒊陆趿帧⒑窝Х嫉7位学员执教了研讨课。二是小组研课。即小组共同备课,抽签上课。将15位老师分成三个组,每次给三个教学内容分组同备,学员抽签上。可以说,这是一场无处躲藏的语文思维大碰撞。三是共同研课。即有磨课就有团队的身影,每一次学员都一起谋划、一起磨砺。王群老师在如皋市学科类校本课程推进现场会中,介绍了“安定主人项目叙事”,练稿时学员们一起修改、一起聆听。在如皋市教学质量推进会上,曹美华老师展示了试卷评讲课。每次磨课大家都一起在场,共生共长。

4. 发力迈步

思无界,行无疆。工作室的每个学员正握紧希望,握紧努力,迈步在成长之路上。身后,留下他们或深或浅的脚印。一年来,学员参加课堂教学竞赛或基本功比赛获省级奖2人次、南通及如皋市一等奖6人次;先后执教各级各类公开课20多次,其中8节课走向如皋市外;在南通及以上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19篇,1项省级课题、6项如皋市级课题成功结题;仲剑峰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先进个人。

追语文思维之梦

“语文思维之梦”是工作室每个成员的“地平线”,它不仅有广度和深度,还有无穷的高度。我们将向着前方的地平线,不断努力,向前,再向前。

1. 借课题,催生研究力

我们都有共识:科研是教师发展、教师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就是一种生产力。《小学语文思维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功申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我们从不同领域、不同文体、不同年段研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素养的策略。这既是安定小学的语文研究专题,也是我们工作室的研究专题。在研究中学会研究,用课题研究鞭策学员成长。

2. 明主向,再生成长力

工作室学员的发展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母题下的子题,共向中的殊途”,鼓励成员个性化发展。在跟随工作室研究的方向下,更提倡拥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引领他们从规范迈向超越,凝练智慧,积极寻求自觉主动的发展,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15个人,15条路,但出发点和终点是一样的。有了方向,就有了灯塔。工作室一建立我们就引入竞争机制,“15进10”,实现动态管理。工作室期待,所有人都成为如皋市骨干教师,至少50%的学员成为南通市骨干教师。

3. 强底蕴,增生辐射力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摘 要】系办公室是系这个教学单位的唯一内设机构,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系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系的办学质量,思考如何提升系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对确保系、院(校)的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系办公室;工作水平;思考

高校的系是一线教学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是搞好教学与科研,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系办公室是系的内设综合行政单位,一般为科级建制,在系主任领导下从事系综合行政管理工作,为系领导和全系师生员工服务。系办公室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一线。其工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系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系办公室工作,认真思考如何做好系办公室工作,全面提升系办公室工作水平,对系、院(校)的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系办公室现状

笔者所在单位S 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的是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与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的高校比较,这里的系相对于三级管理模式中的院。笔者所在Y 系现有专业7 个,在校生2000 余人,教职工80 人,其中,行政工作人员7 人,专任教师65 人,辅导员8 人。内设系办公室,由系办公室主任、行政秘书、教务秘书、学工秘书等组成。系办公室主任1 人、行政秘书1 人,另有教务秘书2 人,其中1人为副科级,团委书记1 人,由辅导员老师兼任,副科级,党务秘书1 人,也有辅导员老师兼任,副科级。是一种纵向的工作模式,为了工作需要,系主任在系办公室为唯一“官方设置”的基础上,又设置一些非官方的“有实无名”的一些内设机构,有系教务办公室、学工办公室、团委办公室、党务办公室等,与系办公室具有相同的地位,履行不同的职能,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在系主任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外统一称为系办公室,由不同的系领导分管联系指导工作,系主任分管联系指导系办公室,系党总书记分管联系指导党务办公室、团委办公室和学工办公室,系分管教学副主任分管联系指导教务办公室和教研室。这是一种横向的工作模式。笔者认为,系办公室不管是采用纵向还是横向的工作模式,其职能都是一样的,参谋辅助、政策咨询、文件文字处理、档案管理、会务组织、综合协调、对外联络、公务接待、印信管理及服务保障和监督检查等。都是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人才培养为中心。

当前,系办公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去增强;二是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去提高;三是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去改进;四是工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去规范;五是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去完善;六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去提升。

二、系办公室职能分析

系办公室主要有参谋辅助、政策咨询、文件文字处理、档案管理、会务组织、综合协调、对外联络、公务接待、印信管理及服务保障和监督检查等职能。

参谋辅助。即给系领导当好参谋,当好助手,对系里的工作和重大计划、规划要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供系领导决策参考。善于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辅助系领导做好系里的各项工作。

政策咨询。即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知晓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如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教师奖惩、科研项目申报与学生奖助补贷勤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等。

文件文字处理。即系办公室要做好收发文处理及教学、科研、师资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材料的处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起草好公文,撰写好计划、总结及系领导讲话稿等。

档案管理。即办公室要做好系里各项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包括教学、人事、师资、科研、财务、学生等各类档案,要善于分析与总结,编写系大事记和年鉴、系纪事等。

会务组织。即做好系里各类会议的组织与服务工作。做好会议记录、纪要的撰写及会议决议事项的落实与督办等。

综合协调。即理顺对内对外的关系,及时落实有关职能,处理下达的工作任务,及时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积极与各职能部门和系内教师、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确保各项工作协调通顺。

对外联络。即系办公室要做好对外联络工作,如与兄弟系部,职能处室,校外有关机构等沟通联络等。

公务接待。即严格执行有关公务接待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系里各项接待工作。

印信管理。即做好公章的管理工作,严格公章的使用规范,特殊情况下,要向系领导请示,并履行批准手续,做好使用记录等。

服务保障。即为系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务、为系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系里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当好他们的“勤务兵”,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保障,且要做到认真、热情、及时、周到。

监督检查。即对系、院的决定及领导的批示、口头交办的工作任务进行督办检查。

三、提升系办公室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前面我们了解了系办公室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系办公室的职能,下面将就如何提升系办公室工作水平提几点思考,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一)领导重视是系办公室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王秀繁在《高校系(部)办公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就曾指出:“系办公室的作用发挥如何,领导的重视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系主任和系党总支书记及系里的其他领导,分管教学科研的副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分管师资工作的副主任等都要经常过问系办公室工作,对系办公室工作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强对系办公室工作的业务指导和领导,时时掌握系办公室工作情况,有效地指挥和督促系办公室工作。除了布置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给出工作思路,交代工作任务背景,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敢于“授权”和“放权”,信任办公室工作。虽然系办公室没有决策权,但也不能事无巨细事事都向领导请示汇报,由领导定夺,领导要给予办公室一定的工作原则、工作框架,只要他们按原则办事,按框架办事,且有利于系中心工作发展,系领导都应该积极地予以支持,放心地交由办公室去处理,这样将有效地增强办公室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针对性。

(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系办公室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系办公室做好各项工作的“准绳”,是系里所人员共同遵守的“法”。规章制度可以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在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形式上进行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但也不能过于频繁,应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时效内要严格执行,且不能因人而异,对上对下都要一视同仁,领导更要模范带头遵守,力争做到人人遵守。系办公室工作不可以“人”为中心,要以制度来管人管事,坚持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只有按章、按程序办事,才能将繁杂的系办公室工作做到规范有序,杂而不乱,增产高效。

(三)提升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系办公室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所在。“办公室工作是否做得很出色,其关键性因素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根本上取决于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此,必须不断提升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系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端正、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识大体、顾大局;二是不怕吃苦、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三是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系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服务理念;四是具有多种工作能力。如写作能力、实际办事能力、公关能力、熟练应用现代化办公室设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鉴于以上,笔者认为院系要高度重视系办公室工作人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与培训,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定期进行业务指导,邀请校外专家领导过来传经送宝,有机会更要将他们送出学习。“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当懂教育”,系办公室处于教学科研一线,人才培养一线,要学习一定的教育理论,这样更有益于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工作思路是系办公室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处理繁杂的系办公室工作中,工作思路很重要。清晰的工作思路,可以事半功倍。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但在处理具体事务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是要分个轻重缓急,不论大事小事都认真去对待是基本态度,科学研判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有序高效完成则是一种工作能力,是做好系办公室工作的根本要求。“系办公室工作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如果老是等着领导来安排工作及有关部门下达工作任务,势必事事处于被动,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一是有计划地做好分内事务;二是大胆执行政策清楚、会议议定、领导批示的事务;三是善于总结工作特点和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超前做好固定范围与程序的周期性工作;四是对突发性事务要有预见性,尽可能地做到事先有准备。在创新工作思路过程中,一定要谨慎细致,规范高效。

(五)关怀激励是系办公室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实行正确的系办公室工作关怀激励机制,对于院系和院系领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关注系办公室关怀激励有2 种形式,一种是精神上,一种是物质上。精神上,院系及院系领导要高度重视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要热情主动的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在他们升降进退、遇到重大挫折与变故等一些关键的节点上,要与他们交流思想,增进与他们之间的感情,缓解他们思想与工作上的压力。要主动关心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成长,对他们要能拉一把,绝不推一把,要真心实意,以诚待人。物质上,要给予系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上较为艰难,平时多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工作业绩又不易体现和量化,得到领导的肯定与认可是很难的,再加上职务晋升的道路崎岖,深深地影响着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院系与院系领导都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关怀激励机制增强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对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关怀激励机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理由与标准要统一,不能因人而异,出现多重标准;二是关怀激励要公开透明;三是关怀激励机制不能形同虚设,要真正落实下去,且不打折扣。实行关怀激励不仅仅给予系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的实惠,更重要的是振奋他们的精神,让他们在繁忙辛苦中身心愉悦地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秀繁. 高校系(部)办公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7).

[2] 丁毅华. 商鞅治国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J]. 管理学刊.2005(03).

[3] 赵小林. 优化高校办公室管理的有效途径[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8).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党支部建设 教研室党支部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中发[2010]15号《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文件中指出,院校的党支部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向,过去较多地集中在党委、院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及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对以教学一线教师为主体的基层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太多。本文试从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意义,现状和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2年1月4日,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深入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

教研室党支部,其主体是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实验人员。通过支部建设、政治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党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最终会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线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知方式和习惯偏好,对青年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弘扬积极因素,规避消极影响,也是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一个方面。

二、制约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原因

近年以来,随着社会思想的日益多元化,教研室的支部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党支部凝聚力不足,在支部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意识模糊、消极对待、工作不力、缺乏创新的问题,工作缺乏必要的抓手,支部工作游离于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之外。

笔者以党员教师、党建学工人员、群众教师、部分中高职称人员为对象,以基层教研室党支部工作为主题进行了抽样调查,结合教师党员的工作岗位性质和特点,列出了七个选项,涉及规章制度、经济利益、职业取向和思想状态等方面。通过分析,发现制约党支部建设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上的保障条件不足。

首先,作为基层单位的教研室党支部,人数少,影响力相对少,党建工作的抓手和资源相对欠缺,主要是完成院党委和系部党总支布置的工作,上传下达,工作创新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其次,教研室党支部的成员都是专业的专任教师,本身就具有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支部书记和支委的工作是出于对党的信仰和奉献热情,属于兼职的性质,基层支部人数少,也不可能设置专门的党务工作岗位。

最后,对教研室党支部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教师主要是根据教科研实绩、教学水平来评奖评优,但是支部工作时间长,见效慢,很难有合理的标准对此进行量化评估,导致工作相对扎实的支部在考核中不容易显现,易引起懈怠和失衡。

(二)基于实际利益的现实考量。

很多教师包括党员教师都认为,科研、课题和项目,才能决定一个老师的发展空间,别的相对次要。掌握科研课题和项目的带头人,才能决定教师的地位、利益和荣誉,搞支部工作不出力不讨好。此外,教科研出成果容易被认可评上优秀,支部建设和育人工作,见效慢不易出成绩。

部分教师认为,教研室党支部工作重要,但是属于尽义务性质,耗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花时间搞搞科研;跟着科研小组和项目主持人才能得到实际利益,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支部工作难以得到相应认可。

(三)知识分子的劳动特点。

在前期访谈中,也有部分教师和教师党员认为,知识分子传统上属于脑力劳动、个人劳动,不喜欢也不适应集体的活动,所以遇事更喜欢个人思考,较少采用谈心、沟通和汇报的方式。知识分子的特点,有些独立和自持,较多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集体意识。也有的同志认为,高校教师工作有其特殊和独立性,不需要工厂式的大协作劳动,所以党的精神表现不充分具体。

应该来说,上述的选择理由反映出了高职院校中,基层的教师党员的职业性质、工作岗位特点和思想现状。但是同时,大家又都认为,教研室支部的工作又非常重要,它是一线党员和教师的工作生活的阵地,是基层的战斗堡垒,也是党员活动的精神家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结合实际探索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途径

教研室党支部的作用发挥,一定要和学校的基础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相结合。要配合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这才是最终目的,也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生存之道。支部工作绝不能游离学校的中心工作之外。

可以根据学校和系部发展的具体实际,探索出合适的支部建设之路。

(一)完善保障机制,保证核心地位。

在上级党组织的统一指导和关心下,完善基层教研室支部的考核和评价制度。通过制度来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来加强规范支部的管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其次,要加强对基层教研室支部负责人的选拔。选拔党性强、素质高、有群众基础、热爱党务工作甘于奉献的同志负责这项工作,保证一支素质高、作风好、团结战斗的党员队伍。上级党组织对他们进行包括党务知识在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党建业务能力。

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增加基层支部的经费,以便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会、红色旅游等活动,提高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强联系和合作,建立和谐民主的干群关系。在同等条件情况下,对于常年及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又坚持奉献在党务岗位的基层教研室支部的负责人和支部委员等同志,适当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鼓励。

(二)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加强”。

“一个中心”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把支部工作和平时的教科研结合起来,要支持和配合教师党员的科研和教学,积极地贯彻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合作等高职院校教师群体所必备的要求,避免支部建设和专业建设“两张皮“的现象;“两个加强”是指加强党员教师和发展对象的思想理论学习;通过工会建设、思想沟通的方式,加强教师和教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教研室党支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加强党员教师和发展对象的思想理论学习、加强教师和教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条件,加强教工的凝聚力和活力,防止精神懈怠、团结号召广大教工积极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支部要倾听基层教师、学生等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院系党总支的工会活动和党建、红色旅游、党员培训等活动加强凝聚力、关心普通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克服精神懈怠、同心协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以人为本。

(三)提高认识,加强合作,共同育人。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但目前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还仅仅是学团部门和辅导员,部分专任教师认为自己只管上课,思想启蒙和育人只是学工处和辅导员的事情,这是比较片面的。

实际上,教书育人是一项全员育人的工作,高校每个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言论、好恶,教师对党的认识,其实对尚不成熟的年轻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

(四)条件成熟的基层教研室支部,可考虑交叉任职。

为防止部分基层教教研室支部党建乏力、被动应付、工作薄弱的现状,在条件成熟的基层教研室支部,可考虑交叉任职。由党性强、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有一定党内生活经验、工作负责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著有专业背景的支部书记可考虑兼任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中青年教师、专业骨干、特别是非党员的专业建设负责人的党员发展工作。目前我院担任基层教研室主任非党员的较多,应择优发展他们入党、交叉任职,形成合力,可以避免支部工作重心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大的情况。

(四)积极稳妥培养中青年教师、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入党。

要保证质量、完善考核培养措施,从政治思想素质、道德信仰、工作状况、群众基础等情况综合考虑,加强考核和培养。

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以积极、稳妥的方针发展他们中的积极分子和先进人员入党,是重要的工作。

让广大师生和非党员同志能够看到,只有身边的党员教师真正体现了先进性,才能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威信,感召师生和群众。让身边优秀的教师、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培养和考察中入党,才能注入新鲜血液,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才能最终促进教学和专业建设,才能加强教研室党支部的引领和带头作用的发挥。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教研室党支部的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认真研究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发挥教研室党支部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教研室党支部,如何在学校一线的教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如何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克服“认识不高、摆位不正、抓得不力”的现象,既是整个高职院校党的工作中的基础工程,又是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作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中发[2010]15号.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R,2010,08.

[2]李昭玲.以改革精神搞好高校党支部建设[J]党建研究,2002(04).

[3]赵新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4(05).

[4]楼玉宇.关于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9).

[5]王永富,张永先.强化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1).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困惑迷茫,心事重重入师门

2011年是对我影响极为深刻的一年。这一年我做了母亲,新生命的到来自然是人世间的幸福乐事,可随之而来的是我对教学产生的细微变化。一年半后再回讲坛,我发现自己弱化了成功的需求,不愿面对人生的风险与挑战,课堂不自信、闭门锁班。最感困惑的是,面对改革的不同声音,我找不准课堂教学的走向。我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瓶颈,深感懒惰和平庸在我身上发酵却无力改变。

就在这时,学校让我承担区上赛课,正是这次赛课让我认识了陈曦校长。从说课、区上赛课到市上赛课,从教案、教态到学生观,从每一句提问、评价到每一句过渡,陈曦校长伴我走过了整个赛课历程。她的悉心指导,让正陷于迷惘的我深受震撼,产生了醍醐灌顶的醒悟:她谦和、博学、开拓,并非我心中高高在上的专家,更像我们身边的朋友、知己、老师,她不正是我应追随、学习的导师吗?

2012年,我坚定地走入陈曦工作室,那一刻我知道,我有了最可学习的老师、最可同行的伙伴,可以说我给自己找到了另外一个“家”。

“三主”创新,引领我走出课堂迷雾

教了这些年语文,我对校本研修有很多忧虑:课例研究缺乏主题,就课论课,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虽然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但传统教研的课堂观察工具仅限于一本听课记录和一支笔,手段单一,难有实效;课后研讨常常虎头蛇尾,课堂观察后不能有效总结利用观察结果。

敏锐洞悉课例研究的问题与弊端,陈曦校长带领工作室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展开“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三主”创新性课堂实践研究。认真学习了“三主”创新性课堂的内容,我发现它能很好解决我此前的迷思。首先,明确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学习发展,应追问学生究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对问题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与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相互影响?其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起来、主动起来,让问题的发现探索贯穿全课。正是这些研究点,给我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全程参与了工作室廖娟老师教学《我的名字》一课的课例研究。我在设计教师观察量表过程中,第一次如此细致地关注教师评价的学问,包括评价的次数、内容、形式等。越是深入研究,越感到自己的课堂评价是多么苍白无效。廖娟老师一遍遍试讲,我也一遍遍使用量表看课,每次都会发现廖娟老师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课后工作室老师按分工和观察点展开研讨,往往一语中的指出廖老师试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在这两年里,陈曦工作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一次比一次更具实效、更有活力。有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有多人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我们前往仪陇、汶川、都江堰,与同行交流,聆听名家献课。这些有主题、接地气的课例研修成为了我们的研究常态,每一次我都受益匪浅。

从上课到写作,我的行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陈曦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覆盖面广,每次教研活动都是开放的。而且工作室多数成员都是各校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工作室的教学研讨自然影响到大家所在的学校。在陈曦工作室的成长和收获,使我眼界更宽、意识更新,回校后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陈曦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大家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人格修养水平。陈校长引领我们关注及时关注、固化自己的教改成果,引导我们编写专著,挑战了很多不可能。2013年下半年,工作室决心沉淀大家的实践研究成果,出版《名师工作室思想集成与行为破题》一书。我承担了课例研究活动的论文撰写。第一稿,陈校长为大家请来专家为每位老师一对一指导写法,这是我自教书以来从未有过的经历。不得不承认,撰写科研论文是我的弱项,如何用词、建构、行文,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难。在专家指导下我写出二稿,陈校长认真研读每位老师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指导修改。这学期当我拿到《名师工作室思想集成与行为破题》专著时,我发现自己的第三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事后才知道,这是陈校长熬夜为我们修改的。一次次修改、聆听,我的行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同伴互助,成长路上温暖相随

同伴互助是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常常各自为阵、孤立无助,或在专家面前做个尴尬的听众。陈曦工作室在教学研究中倡导同伴互助,促进大家互动合作,畅谈思想观点、教学技艺,在碰撞中获得真知灼见,在深度会谈中找出阻碍进步的消极因素,并依靠集体智慧解决。在陈曦工作室,中和小学黄玉军老师思维敏锐、课堂精彩、心态健康乐观,给我很大触动;滨河学校陈敏老师勇于承担、工作能力强,让我深深折服;工作不到两年的付海、曾劲松老师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涌新的思考,更让我震撼。我们这群人早已成为工作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朋友,这是我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在“名师工作室”开栏的第一个专辑中,我们集中报道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黄爱华,以及他所引领的数学教学工作室的工作情况。黄爱华老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在全国28个省、市的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做观摩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在全国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百余篇, 出版专著《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等。

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是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成立的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之一,主持人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颜辉副研究员和彭红玉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秉持“热爱(职业认同)、民主(尊重个性)、发现(适合路径)、坚持(持续关注)、通道(提供空间)、思想(分享提炼)、幸福(感受成就)”的理念,在“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全体成员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进行新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研究,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工作室在研究中坚持行为问题化(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问题课题化(将困惑的关键问题设计为研究课题)、经验概念化(给自己的研究经验赋予意义,用自己的概念、命题等记录体验与感悟),使得整个团队共同经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历程。

一、构建成长型团队

黄爱华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自己的教学道路上走过了一段路,在各自不同的教师经历中,很多人发现自己陷于与同伴既有相同又各有差异的种种困惑之中。如何改变自己,或者如何改变周遭以及自己,是每位成员的共同心声。这种不满足于现状、意欲更上一层楼的渴求成为工作室成员聚集在一起的共同心理基础。工作室主持人黄爱华在课堂教学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教育科研上深厚的研究功力、在教师培训上专业的规划、在教育道路上精彩的人生体验等,无不成为全体工作室成员孜孜以求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接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小环节的设计,还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方向或问题,乃至工作中的某些不明或疑虑等,在黄爱华老师那里,总会成为一个一个交流的小话题、小课题。每一次的沟通、研讨都成为工作室成员超越自己的契机。大家在黄爱华老师的身边,亲其师,信其道,知道自己将会不断地超越自己,知道自己将要“前往的地方”。

二、争取高端专业支持

专业引领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特别注重专业引领,聘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以及深圳市教科院的各位专家作为工作室团队的智力支持。各位专家多次就工作室的教研工作,特别是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做专场学术报告,进行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

专家们对课题研究高屋建瓴的指导,使得工作室成员不仅收获了对“大问题教学”更为深刻的认识,还留下了许多对“大问题教学”的进一步思考。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促进了教师对课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磨,也使得教师对课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工作室每位成员见到的材料是鲜活的,得到的信息是及时的,受到的指导是直接的。专家的专业引领,让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活动和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真正的专业性活动。工作室的专业引领真正做到了专家引领、高级研修、高端发展。

三、反思赋予经验意义

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是校本研修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工作室要求成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在研究中,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紧密联系课题研究的目标,不断地总结、提炼自己的观点和策略,对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做法、经验,从理论的高度予以提升,赋予自己原生态的经验以更理性、更科学、更有价值的理论意义,从而使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策略,进而构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教学观、教学法。

对于“大问题”“大问题教学”,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从特点、结构等各方面赋予其如下意义。“大问题”的特点:能触及数学的本质。不仅是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更是基本的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必须有一定难度,但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要能摘到果实”;结果不唯一,思维方式多元;“有繁殖力”,能引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一般源于学生提出的“雏形问题”。“大问题”的教学环节为:问题开始、问题展开、问题结束。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步骤: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合作学习);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墙壁或其他空间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共同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问题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

工作室每位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深入反思,提炼“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并且定期就某一专题(如“导问”“导学”)进行教学策略的交流与研讨。如:刘全祥老师提出的“叩问疑点、重锤节点、准拎课眼——以‘3的倍数’教学为例谈大问题创设的基本思路”;高雅老师提出的“提炼关系、转化语言、体会等价——‘方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林炜老师提出的“设计导学案导学‘大问题’——以‘年月日’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策略”;唐朝晖老师提出的“变‘小问题串’为‘大问题’,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策略”;史冰清老师提出的“问我所疑,问我所想——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策略”等。

这种基于案例的反思与提升,帮助工作室全体成员脱离了泛泛的经验之谈,大家经过了理论的学习与思考,经历了课堂的实践与淬炼,从知识的本体性、教育的基本规律、认知心理的分析、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等各个方面去寻求其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经验性的性质判断……使得我们的反思更有深度。

四、多种方式深入研究

1.聚焦课题,序列进行,研修内容系列化

被誉为美国“思想巨匠”的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第六个好习惯是“统合综效”,就是创造出远胜于团队中个人意见的第三种方案,实现1+1>2的成效。工作室成立之初,团队对于“进行什么课题研究”进行了研讨。有成员提出:黄爱华老师在导学上独树一帜,工作室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教师导学语言,扬导师之所长。又有成员提出:现如今课堂上问题质量差、问题琐碎,导致课堂效率低、导向性差,课堂教学导问的艺术值得研究等。思维的碰撞激荡出新的浪花,工作室最初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以问导学”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课堂中呈现的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从而引发了对“大问题”的思考,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大问题”的提出引起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作室最后确定了研究课题: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一种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工作室按计划围绕“大问题”的“大”和“导”开展了五次教学研讨,层层递进,解决了成员们研究中的许多困惑。如高雅老师试教“方程的认识”时,“大问题”是老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出来的,显得过于牵强,且问题不明确,有为问问题而问之嫌。高老师的疑惑是: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才是“大问题”,用什么方式导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集体备课,研读课程标准及辅助资料,高老师对本节课中的“大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用、方程就是等式吗?本节课教学以三个“大问题”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用手势读出方程,体验天平两边质量相等逐步展开。

2.聚焦课堂,课例引领,教学、科研一体化

课题聚集了团队成员的注意力。工作室成员带着“大问题”的种子,耕耘在各自的课堂中,从教学目标入手,研读文本,提炼课眼,精心设计“大问题”。

为了能更突出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黄爱华老师主动做实验研究的“小白鼠”,提供了两个课例,教学内容都是“百分数的认识”,两节课分别是在2006年和2012年上的。2006年的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经过课堂观察统计,教师提出问题高达143次!而2012年6月的第二次授课中,黄爱华老师仅提出了三个“大问题”: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特殊在哪里。三个问题如海上航行中的灯塔,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精彩。黑板上学生密密麻麻的板书,书写着学生们对百分数知识的稚嫩思考,红笔圈圈点点升华着学生们对百分数的认识。拨开迷雾见日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收获着知识,更提升了学习能力。对于两节课的对比研究,再次证明了我们课题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两三个覆盖全局、直指本质、涵盖重难点的“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支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充分解放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充分解放自己的双手,主动操作;充分解放自己的嘴巴,表述观点;充分解放自己的研究,勤于观察。就这样,工作室成员就“大问题”研究进行辩课,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在辩课中越辩越明,越来越深入人心。

以课例为载体辩课,可以实现课堂与科研一体化。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以磨课为主,每一次工作室的大型展示课前,黄爱华老师及组里的成员都会听试教,在各抒己见中达成共识,教学思路豁然开朗。在深圳福田、南山、宝安,在四川绵竹、北川,在东莞,我们工作室带去的课例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大问题”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植根在每位老师的心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一大片人。

3.聚焦策略,一门深入,研究内容主题化

磨砺心智的有效方法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工作室成员把课题实践中收获的鲜明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提炼成策略,大家定期进行交换,互相启迪。通过五次“大问题”课堂教学的研讨,导师与成员们一起提炼策略,整理出“大问题”的五个金规则:

“大问题”的“导”需要引发问题。能引出学生问题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大问题”始终要让有问题的孩子保持有问题。

“大问题”的“导”需要关注差异。“大问题”教学的核心词是“大”和“导”。“导”要建立在新旧知识的不同联结点上,并要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

“大问题”的“导”需要回头看看。让学生把自己探究“大问题”的过程补充完整,是一个重要的习惯。

“大问题”的“导”需要主动探索。“大问题”的教学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让学生本人去发现想要学的东西而不是被灌输。

“大问题”的“导”需要深度对话。“大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开放。走向教学开放,最关键的是师生互动关系的重建。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开放性;创新;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讲解中,教师把各种器件的原理及应用采取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出现的数据进行多样化的分析,造成了学生对基本器件的感受不深刻,对设备的运行原理、对仪器的操作使用不熟悉,对问题研究不深入,对实验课程重视度不够,无法激发他们对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对实践知识的掌握不扎实,适应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实验室是高校理工类专业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方面的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一、电子器件工艺室的开放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科学。依据这一要求这里提出通过“开放性电子器件工艺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意义有两点:

第一:“开放性电子器件工艺室”从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到电子元器件的实用性以及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及各实验项目内容,均具有一定的感官认识,可以系统化地辅导学生对各种元件的感性认识,为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开放性工艺室打破了教学过程中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方面的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工科类专业学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所以,电子器件工艺室的开放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放性电子器件工艺室建设的内容

在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并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对开放性电子工艺室进行了建设,主要包括模拟电子器件展示区、数字电子器件展示区、实践区和设计区4大部分。

第一、模拟电子器件展示区。具体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模拟器件的展示和这些器件的测试方法以及他们在模电电路应用的经典电路。通过讲授、展示使学生开始认识、接触模拟电子元器件及材料, 学会正确识别、选用、检测模拟电子元器件。

第二、数字电子器件展示区。具体包括数码管、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贴片元件展示和这些器件的测试方法以及他们在数电电路应用的经典电路。通过讲授、展示使学生开始认识、接触数字电子元器件及材料, 学会正确识别、选用、检测数字电子元器件。

第三、实践区。该区主要功能是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要区域, 是开放性电子工艺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主要可以完成以下功能:

1、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常规的课堂教学,由于受计划学时的限制,一般都是由老师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按规定的步骤完成。而在开放性中,从实验电路的设计器件的选择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实验电路过程中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选。因此,实验前就充分预习,资料准备也较为充分,实验过程非常认真。有的学生甚至放弃节日的休息,到工艺室去完成实验电路,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3、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

第四、设计区。该区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 计算机要装有Protel、MultiSim、PSp ice、Matlab、

Quartus II等电路设计、分析、仿真用应用软件,用于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版图并进行电子线路的仿真分析等。

三、开放性电子器件工艺室的管理运行

第一、运行机制。开放性电子工艺室采用开放式运行机制, 除承担正常的课程设计和实训之外, 还可由教师及学生根据教学科研及生产开发进行选题, 支持学生自拟自选训练项目, 自行组织实施, 教师提供指导。但在开放性电子工艺室的学生所做的选题和实验内容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从基础做起。通过实践所要学习的面很广,但是实践学习应该从识别、检测元器件入手,而不是直奔电路的设计,对初学者而言自信心很重要,是获得持续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源泉,否则设计的失败会造成自信心的打击。

2、分类训练。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分类训练很重要。电子技术中,元器件是组成电子电路的最小单位,是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也是设计中最终检测、更换的对象,从了解、掌握元器件的外形特征、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检测方法入门,再进入电路工作原理的学习。

3、理论指导。实践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变成了盲目的“乱动手”,走弯路、费时间是必然的,所以边看书、边实践,实践的内容与看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第二、管理模式。开放性电子工艺室采用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上班时间由专业教师负责管理,休息时间由在开放性电子工艺室学习的学生进行管理。这样就保证了电子工艺室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电子工艺室进行学习,实践,创新。

第三、教学安排。开放性电子工艺室除了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场所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实验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每个基本技能实验按器件、原理、故障检测三个层次进行概述,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层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内容要求新颖。

3、课程实验与实际紧密联系,实用性强,给出设计思路、原理框图和主要参考元器件,便于选用。

四、综述

改革传统教学,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认真研究和总结经验, 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1 ] 孙惠章. 民族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实验室的构建[ J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1)

[ 2 ] 韩国放. 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6,7(1)

[ 3 ] 江小朋.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 ]. 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

教研室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成立于1981年,解路新走马上任的时候,教研室已经走过了30年的岁月。彼时,技工院校发展萎缩、生存环境恶化,技工教育该如何走出低谷?如何找到新的发展之路?疑问在解路新心头萦绕不散,一绕就是12年。12年对技工教育发展的追问、研究与探索,让他对技工教育有了新的解读,其中的主题词是“改革”。

“开放才能有出路”

2007年9月,辽宁省劳动保障厅出台了一份《关于技工院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意见》。这份《意见》中提出,技工院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设计上,应将长期的学历教育与短期的就业培训融入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应让劳动者不同目标的培训要求都能在自主选择、自主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得以实现,要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把技工学校办成人人都能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超市”。

这份《意见》是由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起草的,而“开放式教学改革”凝聚了解路新对于辽宁技工院校发展模式的所有思考。

在研究技工院校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之后,他认为,技校必须改变依靠学历生源的单一发展模式,面向职业培训市场和所有需要职业培训的群体。15年主管就业工作的经历,也给了他更加多元的视角,“就业的根本就是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从而实现就业。如何提高?必须依靠职业培训。而这就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机遇所在。”

2007年,当辽宁省技工教育的字典里出现“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时候,技工院校“多元化办学”的思路还没有被正式提出。虽然“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多元化办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开放式教学改革”除了培训主体、培训学制等外延方面的多元化之外,更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地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即“以学生为教育服务的主体”推进培训主体的多元化;“以模块制为课程单位”,即设计课程模块,通过模块之间的自由组合,形成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以满足多元培训主体的多元需求,并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以学分制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则为开放式办学提供了制度与管理方面的支撑,让培训主体的选择更加便利与自由。“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改革从内涵发展的角度指出了通往‘开放办学’这一新发展模式的途径,强调通过内部的“质变”和“动因”实现外部的量变。”解路新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

这一发展思路提出后,在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的大力推动下,《关于技工院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意见》以及《辽宁省技工院校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教学制度陆续出台,19所学校展开了学分制试点、探索实行弹性学制,编写了十多本改革教材,组织了多次教学改革现场会和研讨会……

提出“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时候,就有人对解路新说:“你的想法超前了些。”但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解路新越来越感到,“放开了思路,才能放开技校的发展空间”。现在,鞍山技师学院、沈阳技师学院、丹东技师学院、辽阳技师学院等一批技工院校已经脱颖而出,寻找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解路新:以前我们谈技工院校发展,总有一些习惯性的思维。例如一说加强技工教育,就是拿钱盖房子弄设备,把规模搞大,在评估的时候,也喜欢拿硬件“说事”。再比如,很多学校和校长都喜欢研究招生,认为招来了人学校就能生存,学校里两支队伍最大——招生和就业。学校有规模,招生人数多,这些都是好事,但如果条件确实有限,没有那么多投入,抢不到那么多生源,比如辽宁全省技工院校一年招生也就是4万人左右,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就不发展了吗?

技校发展面临的挑战、问题、困惑很多,但我认为技工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研究市场规律,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破除框框,放下架子,进行改革,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招生、教学、就业这三个要素中,教学是主帅”

解路新在《对辽宁省职业培训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的文章中写道:“职业培训教学工作的本质是解决质量问题,而抓质量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中心工作。”

在教研室多年,他一直很 关注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教学质量、培养质量正是影响技校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2006年,教研室制定下发了《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每两年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制定这个标准时国内还没有相关的参照。除开展常规师资培训外,在2008年辽宁省技工院校师资队伍调查的基础上,2009年,“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名师讲坛”工作正式启动,7位名师相继被推出;与沈阳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在专业课教师中培养工程硕士的工作,第一批由省财政补贴资助的75名教师将于今年毕业。坚持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学校和社会进行调研,先后形成了《关于辽宁省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辽宁省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报告》,参与了原劳动保障部《技工院校专业目录研究》《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驱动”型教材改革研究》课题,进行了《技工院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研究》《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之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教育研究》,组织编写了多本技工院校和就业培训教材,在人社部教材办各省组织开发部级教材数量中排名第五。策划、组织全省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教学技能创新作品评选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收到实习作品600多件……

从教学制度、内容、管理的改革,到师资培训,再到教研队伍建设,解路新带领教研室所做的这一系列探索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

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个技工院校健康发展的“七寸”,解路新和教研室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来到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采访的那天,正碰上教研室的工作人员被解路新派出去到学校“听课”,为下一步开展的省内新试点专业一体化师资培训挑选培训师。解路新一直非常关注一体化课改,并认为这一旦与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结合,将给整个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

2011年上半年,教研室用两个月的时间,到省内外十余所技工学校进行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之后召开全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座谈会”,统一思想,明确了改革步骤和方向,提出了工作目标。随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观摩示范课、一体化师资培训班、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擂台赛等一系列工作密集推进。在2011年底,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汇报会召开,12所参与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技工院校交流了自己开展一体化课改的经验和心得,与其他参会院校代表一起共同探讨了如何解决一体化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今年,在一体化课改试点范围扩大后,教研室随即决定在年底之前举办五期一体化师资培训班,以更好地助力一体化课改的推进。

“如何发挥教学质量的统帅作用,带动技工院校发展模式的变革?”解路新的追问还在继续。

解路新:招生的力度、推荐就业的能力,只有在教学高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和长久地发挥作用。否则,技工院校将无法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

“德育应该改名为素质教育”

衡量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有就业率、就业质量的指标,有学生的考证率,有大赛的获奖数,有家长、企业的好评率……但在辽宁之行中,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答案。

在丹东技师学院,送去富士康实习的学生普遍适应良好,成长很快,与其他去富士康实习的技工、职业院校学生的怨声载道截然不同,学生说这得益于他们良好的职业心态与心理素质,而这又得益于在校期间朱威军院长经常给他们上职业指导课。在鞍山技师学院,由副院长李成延主编的《焊接加工类专业职业素养培训教程》的校本教材新鲜出炉,这本与传统德育教材截然不同的职业教程,图文并茂,轻松活泼,以实训的形式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而此后还会有一系列与专业结合的职业素养培训教材出版,不仅告诉学生“职业”是什么,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一个“职业人”。在辽阳技师学院,学院独创了类似军营的素质教育拓展营,新生在此军训一个月,从管钱到做饭,生活全靠自理,在这里学生的体能得到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如今这个拓展营不仅受到了家长的称赞,还吸引了兄弟学校,纷纷表示想把自己的学生也送来这里训练……

2011年,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在全省技工院校中开展了心态健康教育,编写了《心态健康教育成功教程》,举办了全省技工院校负责人和教师参加的心态健康教育辅导讲座,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无论是解路新,还是我们此次所采访的技工院校,都不约而同地有一个观点:“技工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因为一个完整的职业人的构成是丰富多彩的,而影响职业发展的往往是技能以外的因素。解路新说,应该给传统的德育课“改名”,改革为“素质教育”。不光有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职业教育、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体能训练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形式也要进行改革,培养方式要更加灵活,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也应该渗透到专业课课程和教学中。

解路新:现在企业选人,都是先看人品后挑技术。技工教育不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就够了,而是要把学生培养为职业人、社会人。技工教育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发展、毕业后的就业,还要考虑得更远,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能力,让学生能生活、会生活,这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的教育。

“开放式教学改革”、一体化课改、德育教育改革,三大改革合力将带来技工院校发展的一场革命。为此,解路新不懈前行着,一直在朝着心目中技校发展的最佳样本努力着,而这个样本就是把技工学校办成社会人人都能进入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超市”,这也是“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给技工院校一片更加广阔的

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