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

辅导员工作要点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服务;就业

高校辅导员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桥梁。大学生是一个高校的主体,是受教者;教师是教育的载体,是实施者。而辅导员则是调节受教者和施教者的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教与学的任务很难顺利的完成。表现在高校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服务体系,和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方向的引导。

一、严格管理要落到实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浮于表面。从目前全国高校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来看,都是因为某一方面的管理疏忽,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严格的校园管理可以保证学生正常的上课秩序、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愉快的活动氛围。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深入”。

1、深入学生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没有了高考的竞争压力,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不是很用心,尤其非专业课。再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生物钟的紊乱等,造成大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正成为一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辅导员一定要深入课堂。在完成考勤之后,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对玩手机的同学,睡觉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在课间或者课后找他们分别谈心,了解情况。同时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批评和分数上的惩罚。并做到每天至少要跟一节课,只要没事就跟课。2、深入学生宿舍。宿舍是学生活动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大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基本上在宿舍的时间最长,宿舍管理可见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高校的宿舍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寝室管理疏忽引起的,如上海商学院对违规用电的检查松懈,导致发生火灾,造成四名同学死亡的事故。辅导员每天都要深入学生寝室,检查各种安全隐患,如是否有违规用电设备,是否有学生在寝室吸烟,是否有人走电源不关的情况,每天都要将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发现问题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3、深入学生活动场所。学生的活到场所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阵地,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去挥洒青春,展现大学生的风采。辅导员要深入这个第二教育阵地,通过与学生共同开展活动,与学生在课堂之下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便以后工作的开展。

二、服务学生工作

辅导员要有服务意识,学生就是我们老师的上帝,只有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我们辅导员的工作才算完美。辅导员的工作其实就是服务工作,为每位学生服务,为他们的将来服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所以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具有特殊性。具体在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服务工作:1、辅导员要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有困难的大学顺利的完成学习,正确引导他们获得国家和学校的相关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使他们不自暴自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这些同学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鼓励他们多参加志愿者活动,来回报社会,奉献爱心。2、辅导员要注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难免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感,就业受挫感,失恋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辅导员应在多关心学生的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设立心理委员,经常与家长沟通,开设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讲座等等。3、辅导员要注意搞好评审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会有很多奖评工作,如入党,评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的评审工作。首先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对不合格的,特殊条件的要认真审核。其次要搞好投票工作,一定要做到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当场公布结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地域分配不均。所以辅导员应结合自己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各个年级制定合理的就业指导计划。1、大一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一学年要搞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类讲座和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规划。2、大二期间,引导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件,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加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锻炼,使自己尽量成为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3、大三期间,根据就业形势以及市场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这时就应该开始考虑和着手准备。同时上好就业指导课,全面系统的讲解学生就业方面的知识。4、大四期间,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的材料,为就业作准备。鼓励所有同学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进行实习,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可以抢先的占领就业市场,及早的了解社会,使自己在毕业后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总结

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是神圣的,是系统的,同时也是琐碎的。一个优秀的辅导员是懂得分清主次的。能抓好管理,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但是优秀的辅导员必须首先要搞好这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健康.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理念探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4):91-93.

[2]张琼瑶.高校辅导员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初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9):70-73.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办大学 新生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Working Points of Private University Freshmen Counselors

YAN Yingying

(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2)

Abstract The works of freshmen assistant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in students' world views, philosophy and values. This essay discusses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freshmen assistants in four aspects: psychology, learning, work and life.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freshmen; counselor

大学生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言行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对于刚进校的新生,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得当与否,影响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一生。本文就民办大学新生辅导员的工作要点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1 心理方面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生活,新的校园、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让他们充满期待又无所适从,心理方面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远离亲人朋友,产生孤独感,思乡情绪非常浓烈,甚至导致厌学情绪。如一位女同学由于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了大学以后没有熟人,耳闻的都是异地口音,特别思念父母和昔日同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2)上了民办大学后,产生挫折感。有一些高中阶段学习较好的学生,由于发挥失常,考到了民办大学,对自身的懊恼以及对学校的不满意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挫折感。(3)比较后产生的自卑感。有些同学因为身材矮小而自卑,有些同学因为长相不佳而自卑,有些同学因为家境不好而自卑,有些同学因为见识浅薄而自卑,特别是同宿舍舍友之间,因为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反差,一些同学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容易使自己陷入自闭的怪圈。(4)舍友关系不佳导致的恐惧感。有一些学生本身性格比较内向,适应能力较差,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心里产生恐惧感,不愿与人交流。

新生进校后,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共同心理问题,找一个恰当的时间进行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要关注个体的需要,及时与个别同学沟通,找到症结所在,用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去开导他们、鼓励他们。在班级要举办一些小活动增加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让新生放松心情,投入到新的集体当中。此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学校所在地的气候和文化很可能不适应,辅导员须利用班会、座谈会的方式请当地同学向他们介绍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 学习方面

民办大学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管理严格,导向明确,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偏向于自学,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导致成绩一落千丈。(2)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民办大学的学生基础较差,本身学习的主动性就欠缺,到了大学这样一个宽松的氛围里,自我管理更加放松,放纵自己的学生较多。(3)学习目标不明确。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一旦目标实现,学生会产生迷茫和松懈心理,在大学里不知为何而学。(4)学习困难。对于民办大学生而言,学生难以消化一些较难的理工类科目,上课听不懂,容易放弃该门科目。

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应加以积极引导,如请有经验的老师开设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请高年级或已毕业的同专业学生来介绍学习方法,为他们打开大学的学习之门;辅导员应开班会说明大学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讲清楚学校的奖学金政策,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辅导员还应告诉本专业的学生大学里应考哪些证书,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一、二级证书,会计证,国导证等等,帮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入学一段时间后,在班级可以建立帮扶小组,确保学习困难的同学顺利渡过难关。

3 工作方面

班级工作中学生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他们的领导力、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所以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班级选举非常重要。新生进校一段时间内,辅导员可以指定几位临时宿舍长,通过军训期间学生的一些表现,辅导员先物色人选,做到心中有数。军训结束后,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选,准备参选稿;其次在班级举行选举会,让学生演讲竞选;最后确定人选。班委会确立后,辅导员对班干部的培养与指导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尤为重要。首先,根据投票结果和学生干部的兴趣、特长和工作能力科学合理分工,明确不同岗位职责,使他们尽快进入班干部角色。其次,选拔表现突出的干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干部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再次,对班干部在推优入党、评奖评优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激励他们做好班级工作。对一些工作能力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的学生干部要及时进行教育和谈话,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如难以改正,要考虑另择人选。最后,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一定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4 生活方面

4.1 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

一些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辅导员应该迅速了解学生档案,并通知贫困学生主动联系老师,填写家庭贫困学生登记表,学生找到老师的同时,老师就应与之谈话,了解家庭情况,捕捉学生心理。对于贫困学生,辅导员一定要对其多加关心,因为他们本身比较敏感,谈话时把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传达给他们,并用一些助学成才的例子去激励他们,让他们充满信心,努力完成学业,解除后顾之忧。

4.2 注重宿舍管理工作

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就像他们的小家一样,宿舍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心情的愉悦度,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宿舍里小团体的产生并阻止,教育学生务必团结所有同学,不能孤立任何人,保持宿舍温馨的人文环境。舍友之间的影响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有的宿舍成员成绩都特别好,有的宿舍成员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等等,宿舍的灵魂人物——宿舍长至关重要,一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选拔宿舍长的时候,需要辅导员的眼光和智慧。

大学是令人向往和崇敬的圣地,是一个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任何一位大学新生,在感受向往已久的象牙塔生活时,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夹杂着痛苦。辅导员像是一座灯塔,要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引领学生,全方位关心他们的心理、学习、工作和生活,给学生温暖和信心,顺利度过大学适应期,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 彭琳.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理论界,2005.8.

[2] 白巧灵.高职新生入学后辅导员政治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下).

[3] 靳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通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 漆小萍,唐燕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5] 常桦,龚萍等.大学新生——赢在起跑线上.长征出版社,2008.

[6] 朱小根.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思路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认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如何开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这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结合工作实践对辅导员工作作初步探讨。

一、主抓学生干部,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如何建立一支合格的班级干部队伍?作为一名新生辅导员,我认为,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班级干部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对每个班级的干部采用同样的量化考核标准,可以使学生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并明确落实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的组织原则。

二、积极创新制度建设,用制度进行管理

“管理出效益”,而管理得好不好直接由制度决定。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进行制度建设,而且不能总是拿着老制度进行因循守旧的管理,应该针对新的情况进行制度创新,用新的办法进行管理。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诸如爱睡懒觉,随意旷课,教室、寝室卫生状况不好,等等。辅导员老师作为管理者,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相应的班干部包寝负责制和教室班干部值日制等。相信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下,班级之中的种种不良风气定能有所改观。

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积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信任你,听你的话,所以关心学生是比较重要的。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你找学生谈话的次数是没有要求的,你去十次宿舍和去一次宿舍,在外人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但是学生心里却有不同的感受,经常问问学生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和学生一起谈谈理想,等等,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的温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做思想工作。所以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交流、沟通方法。开学一个多月以来,我参加了我所带的四个班级各自组织的以“筑梦”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理想,谈人生。而轻松活泼的游戏环节更是将我与学生们紧紧融合在一起。

四、加强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心理剧,如《大灌篮》、《美丽心灵》等,观看一些具有励志和挫折教育的影片如《阿甘正传》、《当幸福到来时》等,同时,引导他们以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为题材自编心理剧,同时举办一些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印发一些有关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心理咨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件丢人或不正常的事情。这样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感到迷茫时,除了想找辅导员和同学倾诉外,还会去心理咨询室求助。比较严重时,要及早求助于心理医生。辅导员和周围同学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不可以随便给他们贴上类似精神病和抑郁症的标签。

2.法制教育方面。一般来说,学生做到了知法,就更能约束自己守法,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法制教育方面,主要是在定期开班会时穿插一些案例,让他们了解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类型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做这方面工作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存在漏洞,比如那些经常不参加班会和团日活动的学生、性格特别孤僻的学生、由于父母一方经常不在家而家庭教育有疏漏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相对比较容易犯错误。

五、努力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能力与素质。这些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宣传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有良好而坚定的政治素养,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善于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在学生中的蔓延,更应具有较强的政治宣传能力,以抵御不良思潮对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2.兼具服务与指导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能从管理越来越明显地转向了服务,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服务,也为大学生的未来铺平道路。然而服务伴随着指导,要使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接受我们的服务和指导,必然首先要使学生接受我们的引领,这就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应兼具的服务与指导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努力将朋友与师长这两种面对学生的身份有效地结合,并真正实现亦师亦友。

3.熟练使用网络交流媒体。网络时代的辅导员不但要以传统的模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要能够综合利用E-mail、BBS、QQ、BLOG(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载体。例如,利用QQ建立班级群,可以让班级所有同学在群里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互动交流。这种方式同学们喜欢,同时也能拉近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在BLOG里,辅导员可以写下工作日记和生活感想,可以发表自己对眼下一些时事的看法,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公布奖学金、贫困补助、就业、专转本、自考等相关信息,而同学们可以随时在辅导员的BLOG里留言和咨询。BLOG的最大特点就是隐互,在BLOG中没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分别,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者,同学们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认出自己,因此他们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也会大胆地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要。

总之,我们应认识到,新时期高职学生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富有战略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既要放眼群体,又要聚焦个体,更要依势以策。为此,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实践,善于总结,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技能

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变革等因素都对当今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质量要求逐渐提升,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此,高校必须重视辅导员工作,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项挑战,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努力。

一、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1.促进辅导员的角色转变

高校中设置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是为了辅助高校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获得帮助。但是,随着高校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辅导员需要转变自身角色。辅导员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学生日常学习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困难的发现者和解决者以及学生的知心好友等角色进行转变。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推进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使辅导员更好地承担自身的职能。

2.促进高校辅导员体系建设

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完善的体系建设。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为促进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第一,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对辅导员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合理分配相关资源,促进高校辅导员体系建设。

3.能够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在新时期,高校对辅导员角色的重新定位,使辅导员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工作更好地开展。第一,辅导员技能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的开展效果,这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都有积极作用;第二,辅导员技能的提升,能够促进辅г庇胙生深入交流,使辅导员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将更有针对性,工作效果的提升会更加明显。

二、辅导员工作技能存在的问题

1.工作技能无法满足要求

目前,很多辅导员在工作技能方面都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在进行辅导员选拔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人才选拔制度进行,使很多工作技能不达标的应聘者担任辅导员,导致其技能无法满足辅导员工作的需求;第二,高校缺乏完善的辅导员培训机制,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的摸索和探讨不断修正工作内容,这导致很多辅导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熟悉自身的工作;第三,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要求比较低,没有积极学习和工作,因而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缺点。

2.工作态度有待提高

在高校中,虽然辅导员的工作角色非常重要,但是很多辅导员并没有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工作态度并不是特别积极,因此对工作技能的提升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辅导员都是竞争教学岗位失败,最终转岗成为辅导员的。他们觉得辅导员工作前途比较渺茫,因此会一直关注新的工作机会,如果有合适的工作会放弃辅导员工作。所以,在进行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第二,目前,很多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并不高,而且工作内容比较多,工作时长比教师长。因此,很多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比较低,无法有效开展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策略

1.提升辅导员的工作信心

高校要帮助辅导员树立工作的信心,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促进辅导员工作信心的提升,是工作技能提升的重要方面。提升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公平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例如,高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通过教学、管理等技能的评比,选出那些工作表现优异的辅导员,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第二,高校可以组织一些联谊活动,使辅导员和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利用一些游戏项目、趣味活动帮助辅导员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尊重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此促进辅导员工作效果的提升,使其在工作中取得较大的进展,提升对工作的信心。

2.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新时期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有所增加,工作难度有所提高。促进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应该为辅导员的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例如,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使辅导员能够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共享,这对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第二,高校辅导员可以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分配给学生干部,一方面能够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

3.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成绩

辅导员的工作成绩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因此为了促进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需要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成绩。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全校辅导员中开展论文评比工作,辅导员结合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撰写论文,高校聘请专家对辅导员的论文进行评选,并将论文获奖与否纳入辅导员的工作成绩总结中去;其次,选取那些在学生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的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作为案例,运用到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当中,使辅导员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最后,对高校的辅导员来讲,与其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所以高校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价,进而指出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不足,促进其提升工作成绩。

四、结语

本文重点论述了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重要性,指出了辅导员工作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促进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提供了相关策略。本文的总结和分析能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帮助高校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绩效考核 辅导员 高效考核

一、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体制势在必行,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实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资。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工资分配挂钩,工资分配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政策。这也是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辅导员工作性质与任课教师、管理岗位人员有所不同,所以制定细则很困难。要想辅导员绩效考核优化,就要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出发,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制定适合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与此同时完善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是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只有体系明确、工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才会有的放矢。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16号文件以来,社会及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对辅导员管理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绩效考核被引入并逐步推广到辅导员队伍管理中,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辅导员绩效考核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该怎样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科学、客观地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另外辅导员工作分工是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的前提,如果辅导员工作分工不科学、不合理,绩效考核标准就无法制定,两者相互支撑。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

1.有的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时,把辅导员列入管理岗位考核。没有真正了解和重视辅导员岗位,绩效考核虚同形式。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的片面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考核其实并没有反映辅导员的工作全貌,或无法抓住反映辅导员工作实际的关键性指标。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意识,许多单位认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无足轻重,于是考核时把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并入管理岗考核中。

2.辅导员工作模式不科学、不系统等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绩效考核标准难以确定和实施。有的高校将辅导员工作分块化,如将学生工作划分了几大块,有的负责就业、有的负责日常管理、有的负责学生违纪、有的负责学生党团建设、有的负责特困学生等。这样的分工,辅导员只完成了各块工作,并且工作中有很多交叉,浪费人力。与此同时不利于辅导员绩效考核,给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定和评比带来难度。

3.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案制定欠缺,绩效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工作欠缺有利指导。

三、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意见与建议

1.制定适合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辅导员有管理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绩效考核制定要结合这一特点,既不能只按管理岗考核,又不能只按教师岗考核。辅导员工作有其职业的特殊性,如24小时弹性工作制等,因此制定辅导员绩效考核时,要科学、合情、合理,反之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开展。

2.优化辅导员的带班等工作模式。往往有的学校将各院系学生工作分成特困助学、学生就业、日常管理等。辅导员工作“按块”分工,这样的分工一是不利于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制定。二是辅导员的工作不系统、不科学。三是按块分工,工作有轻有重会影响绩效结果,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辅导员发展,影响辅导员之间的团结。所以建议优化辅导员的带班等工作模式,如辅导员按年级代班,工作相对系统,这样一来绩效考核便于实施。

3.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考核方法,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中,应加以重视并正确运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使工作业绩突出,善于引导学生辅导员展现自身价值,为他们创建空间,不会吃“大锅饭”。

4.绩效考核时要注意原则和内容。绩效考核是评价的手段,提高辅导员素质和工作质量是目的。为此,必须从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内容、特点和对象实际出发,立足考评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考评情况与工作状态相符合、考评结果与工作效果相符合,科学而合理地确定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切实落实到实际考核评价之中,达到绩效考核辅导员的目的。绩效考核时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这样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使辅导员认识到其工作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能调动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核时要从实际出发,单设体系、单独考评,使考评更具有客观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指导性。要公开考评结果,鼓励实绩、鼓励创新。注意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定向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使每位辅导员了解自己工作在整体队伍中的相对情况,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5.辅导员工作涵盖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所以辅导员工作既需要辅导员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又需要对辅导员工作提出客观要求。因此,辅导员绩效考核应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既是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内在基本条件,又是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的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

(2)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由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特困学生帮扶、培养学生骨干、日常管理、年级学风建设、课外文化活动等工作。

(3)工作绩效。辅导员绩效考核与其他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有很大区别,主要因为影响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非线性因素太多,培养人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可以设立一些定量考核指标,作为辅导员绩效标准。辅导员绩效考核要以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考评为前提,以辅导员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为考核重点,以加减分项目为评选杠杆,以一票否决项目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底线。

辅导员绩效考核是提高辅导员素质,以推动辅导员工作为目的。要把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辅导员待遇、尽职晋级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否则,辅导员绩效考核就会走过场,就会成为形式主义,就会影响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6.4.27

[2]曲建武,熊晓梅,张伯威.高校辅导员工作学,辽宁大学出版,2007.5.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a)-0155-04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与本科院校相比,医学高职院校起步晚、办学层次和类型较特殊,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尚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全面了解医学生对辅导员队伍整体认识状况和实际工作情况,2012年3~4月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对省内3所医学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组以3所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医学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调查问卷(学生用)”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0份,回收率为98.3%。问卷包括25项调查内容, 涉及学生对辅导员的要求、与辅导员的交流沟通、所需辅导员的帮助、对辅导员认可度及评价、对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培训以及考核等方面。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对32名医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并对座谈会所得到信息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对辅导员的基本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心中辅导员应具备的品质前3项为:“沟通交流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占83%;“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占61%;“阅历丰富,能够做学生人生导师”的占57%。另外,学生也对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年龄、学历及所学专业也有较高的要求(表1)。这说明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不仅仅是从自己专业的学习角度出发,而是更多地关注辅导员素质和平时的工作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医学生对辅导员的要求是较为合理的,希望多一些高学历的、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要求辅导员最好能够有亲和力,与同学们经常沟通,有较为丰富的阅历,可以给学生正确的人生指引。

2.2 医学生与辅导员的交流情况

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在校生活中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应该是大学生最亲近、最应信赖的人。但调查中发现,在辅导员与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情况交流上,每学期3次以上,时间累计超过2 h的只占53%(表2);问及学生遇到困难向谁求助时,选择大学同年级或高年级同学的占32%,家长占23%,辅导员占21%。由此可见,辅导员与学生真正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学生遇到困难时,求助最多的是大学同学和父母,选择辅导员帮助的不到1/4,这势必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使辅导员难以真正起到帮助同学、解决学生困惑的作用。

2.3 医学生对辅导员沟通、帮助的需求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辅导员与学生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为面谈,占51%,其次为电话沟通,占35%;多数学生认为建立辅导员与学生深度谈心制度“非常必要”;希望获得辅导员提供帮助的前8个项目为:“协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及时解答思想上的疑惑问题”、“在我最困难时给予鼓励”、“在入党方面提供指导”、“代表同学利益与学校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协助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心理问题”、“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表3)。由此可知,大多数学生需要与辅导员进行面谈,形成谈心制度,强化双向沟通;希望辅导员能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要求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解答思想上疑惑、困难时给予鼓励、入党上提供指导等多方面给予帮助。

2.4 医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及评价

调查发现,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满意度最高的是“管理水平”,其次是“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表4)。在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程度上,73%的同学认为“辅导员工作非常辛苦,效果好,同学们满意度很高”。在评价辅导员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的角色定位上,50%的同学认为“80%以上辅导员能做到”。由此可知,辅导员做的大量工作,是非常辛劳的,同学们是给予肯定的。

2.5 医学生对辅导员教学、培训的看法

从调查中得知,有7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应该承担教学任务。在对“辅导员如果承担教学任务,应该承担哪些课程”的选项中,选择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党课团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表5)。在辅导员应该加强哪些方面培训上,有4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应该加强“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能力”。这说明,同学们希望辅导员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力。同时,对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6 医学生对辅导员考核工作的认识

从对于辅导员考核调查中发现,同学们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一致性。65%的学生认为“对辅导员的定期考核非常必要”,有80%的同学认为“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应加入学生评价环节”。这说明学生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客观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促使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7 医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建议

从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同学们对学校、辅导员组织开展的活动印象最深的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占25%,其次是“特色主题班会”,占21%。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同学们认为辅导员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发挥班团和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发挥辅导员自身作用,重视活动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开辟新型宣传阵地,如建立网站等(表6)。同时,强调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未来就业方面做出更好地指导。

3 讨论

3.1 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为目标,以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为重点,全面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不断改进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爱岗、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辅导员队伍[1-2]。严格落实辅导员岗位配备要求,努力改善辅导员学历结构,建立辅导员工作规范,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全面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任务,坚持做到以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为重点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以学业指导、生涯规划辅导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指导;以专业化管理服务为重点的学生事务管理;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重点的生活指导;以妥善处理涉及学生各种冲突、矛盾为重点的校园稳定工作。建立辅导员工作规范。根据学校工作周期性规律和学生工作特点,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条例,制定辅导员工作规范,建立《辅导员工作手册》。同时,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实行学校和系(部)“双重领导”体制[3]。

3.2 强化辅导员与医学生的交流沟通

沟通是教育的前提,辅导员只有在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育[4]。面对学生中各类复杂的思想矛盾和具体的实际困难,除了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手段外,更离不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的沟通和理解,靠和风细雨、细致入微的说服和帮助,及时有效地疏通和引导,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生工作的力量,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大学生都渴望受到重视和尊重,渴望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希望辅导员是一个能够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增强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辅导员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随堂听课”、“与任课教师联系”等制度,以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规范工作程序。要坚持辅导员进住学生公寓制度,健全以辅导员为骨干,以公寓学生党团组织、自治组织、后勤管理机构为依托的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提升交流沟通的有效性,要通过辅导员身份角色转变,以平等、相互尊重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构建广泛的沟通渠道,合理选择沟通方式;注意学生反馈信息,防止沟通出现静态特征;加强辅导员沟通技能训练,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等,真正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3.3 切实转变学生教育管理方式

要全面了解所面对的学生群体,随着90后成为高校学生主体,辅导员的工作面临革新,高校学生已经不是简单的受管理群体,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善于个性表达、渴望自我管理、渴望被肯定、渴望自我展示、注重维护隐私和有主见但还没有形成定见等。因此,辅导员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摒弃一切与新时代所不相容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面对具有新特点的学生,辅导员必须不断更新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与教育模式,坚持“学生本位”思想,将“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即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置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依靠学生来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地运用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认真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所需要做的不同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实现思想教育与科学管理的有效融合[5]。同时,努力建立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克服把学生纯粹视为教育的对象,思政工作就是在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就是单向的规范人、教育人的工作理念。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师益友的关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的引路人。

3.4 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收入水平和待遇

学校在收入分配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保障辅导员待遇,确保辅导员能专心致志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提高辅导员薪资标准,合理确定基本工作量,使辅导员工作量与其收入成正比,确保辅导员实际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学校同等条件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建立专项津贴,根据量化标准与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无形支出予以适当补偿。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辅导员明确纳入教师编制,从职称、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等各方面予以倾斜。

3.5 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辅导员素质提升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定向培养、重点资助等形式,分期分批对辅导员进行系统轮训,使辅导员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明显提升,学历、职称结构明显改善。重点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学生生活指导等职业化培训,鼓励专职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证书。要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题培训,强化骨干培训,设立辅导员专项培训研究经费,组织编写辅导员培训教程,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经费和有关鼓励政策。鼓励辅导员攻读与工作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支持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课团课等课程教学工作。

3.6 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评价体系

学校制订符合实际的辅导员考核制度,使辅导员队伍考核“有章可循”是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6]。根据辅导员岗位要求与特点,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突发事件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完善辅导员工作目标的考核办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修养、工作作风、理论政策水平、组织能力、指导活动、就业服务等,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考评制度,形成学生、系(部)、学校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评优鼓励,将辅导员表彰纳入学校教师、教育工作者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对于优秀辅导员要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干部选拔中予以优先考虑。

3.7 构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平台

采取有效措施,冲破辅导员的“职业尴尬”,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指导[7]。要结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为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鼓励一部分辅导员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专家。通过成立辅导员工作论坛、工作室、工作沙龙等载体,建立专业团队、科研团队,配备专业导师,以课题立项、工作交流研讨等方式,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焦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要合理设置辅导员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完善评聘办法,破格晋升工作业绩突出的辅导员,还要依据辅导员的岗位特点、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的级别待遇。同时建立辅导员合理流动机制,把工作表现优异,干有能力、学有专长的辅导员选拔到党政管理岗位,推荐到教学、科研岗位,使辅导员真正将其工作当成一种职业、一种事业来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R].教社政[2005]2 号,20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 号,2004.

[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2006.

[4] 刘观金.福建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19):222-223.

[5] 唐家良,季怀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72-74.

[6] 付佳.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9(26) :62-63.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双重身份 管理方式

[作者简介]陈小花(1980- ),女,广东河源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66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77-0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对辅导员双重身份给予了确认,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辅导员管理的新途径,保证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顺应高校辅导员自身成长的诉求。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管理方式

(一)职能型管理

“职能型管理的特点是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他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命令,每一级组织服从上级的指挥及听从几个职能部门的指挥。其优点是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功能,缺点是容易出现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破坏统一指挥原则。”①我国部分高校辅导员目前的管理方式,就属于职能型管理方式,即学校和院系对辅导员进行双重领导,辅导员编制在各个院系,院系分党委对辅导员进行直接管理和领导,学生处只负责宏观上的指导。②

这样的管理方式优势有两个:一是工作效果可以得到保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同步效应,大量效果是在实施教育之后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并且在“诱因”的激发下才会呈现显著变化。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部和院系对辅导员队伍的长期、有效的管理,使这支队伍保持相对稳定,掌握学生的规律,使得各项工作的效果基本得到保障。二是工作效率相对比较高。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奖助贷、违纪、就业以及学生的突况等一系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各院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兼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凡涉及学生的事务性的工作都与辅导员有关。因此,将辅导员归口于学生工作部和院系管理,可以使辅导员工作效率相对比较高。

职能型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辅导员教师身份管理缺失。因辅导员的业务指导部门是学生工作部,而日常工作安排、人事关系、年终考核、组织关系又受院系负责的双管体制限制。学生工作部作为校行政管理部门,是非教学部门,在教师的课时、科研、职称管理方面出现无人理、无人管的状况,容易造成高校辅导员职能不清,管理混乱,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在教师的群体中难以找到其恰当的位置。二是对辅导员的“重用不重养”。学生工作部和院系的双重管理,均是强调辅导员业务工作落实的情况,辅导员职称上硬件要求的课时、论文、职务职别的评定却不属于学生工作部和院系的管理范围,这就造成了辅导员管理中存在着“重用不重养”的状况。

(二)直线职能型管理

直线职能型管理方式是现实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长处,避免了其短处。以直线指挥系统为主,同时利用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领导集中,职责清楚,秩序井然,工作效率高,既保证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又有利于专业化的管理。目前我国个别高校的辅导员管理是使用这种管理方式,即学生工作部和二级学院对辅导员双重管理,编制归学生处管理,各学院对辅导员只进行日常工作的领导。学生工作部对全校辅导员队伍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安排。

直线型管理方式的利处体现在对辅导员最简单、最便捷的管理。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基层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深入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生活在学生身边,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高校学生的管理顾名思义归学生工作部和各院系管理,因此由学生工作部和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管理,在辅导员的工作业务管理上最简单,也最便捷。

直线型管理方式的弊处体现在学生处行政部门不能给予教师身份的认可,忽视本职工作、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导致定位偏差和辅导员职业认同差,辅导员或只做思想政治工作,或只管具体事务,出现“只重一头”的现象。

二、辅导员队伍扁平式管理新方式的探索

目前,辅导员队伍管理采用的职能型和直线职能型两种管理方式,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初期阶段性的产物。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它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不能充分体现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功能,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多部门管理之下,工作千头万绪,不仅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学生活动指导工作、行政事务工作,还要承担一些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更要时刻准备着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整日疲于奔命应付繁杂事务的辅导员容易在身份认同上出现窘境,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呼唤管理方式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扁平式科学管理的探索和推行势在必行。

(一)扁平式管理方式的内涵

扁平式管理,亦称扁平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意在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扁平化管理强调以工作流程为中心、企业信息的充分交流以及企业资源与权力的适当授权。扁平式管理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使用,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该管理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管理层次少、管理人员人少,有利于节约管理费用,也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距离,利于改善和加强纵横沟通;也有利于促使下属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同时,由于纵向沟通距离缩短,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提高效率。但由于管理幅度加大,可能加重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下属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否则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 ③

(二)扁平式管理的运用链条

目前非扁平式学生工作管理的链条是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校级党委职能部门、校行政职能部门、校团委、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在这个行政链条中对辅导员具有直接、间接业务指导或有工作指派关系的部门一般有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校办、党办、学生工作部、财务处、校团委、后勤部门(公寓管理中心、校医院)等。这种分散的业务领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使辅导员处于被多头管理的境地。此外,这种管理链条直接强调的是对辅导员“用”的管理,而未能涉及辅导员“养”的管理,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扁平式管理即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成立由校党委直接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工作部、二级院系、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行政系统管理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事务等;党委系统管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人事调动等;党政协调管理辅导员的准入制度、培训制度、业绩评价、职称职务升迁等相关制度、队伍建设等。学校党委和行政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观,各二级院系管条件、管待遇、管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辅导员队伍被多头管理,忽视身份、只用不养的情况。

(三)高校辅导员扁平式管理的目标

根据管理学的原理,目标管理是确保执行力、实现管理成效的方法。借鉴扁平式管理在企业的运用,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可以设定以下目标:一是有位才有为,实现双重身份的培养。高校要通过完善制度保障,积极为辅导员创造“有位”的环境,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有为”,保持队伍的战斗力。二是有为才有专,实现双线成长与培养。结合辅导员的双重身份,让辅导员在教师和干部身份上得到双线的成长,双线的认可,双线的“有为”,继而鼓励每位辅导员都在双向成长中侧重的专长领域,并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直追求的事业,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定位问题。三是有专又有职,实现职业化、专家化培养。强调对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辅导员的身份、角色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评价体系,重视辅导员个人发展,培养专家型、职业化的辅导员。

(四)高校辅导员扁平式管理的原则

目前,针对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管理时,应注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相结合。但管理作为一个行为,应该设定一定的基本原则,为管理的实施提供一定准则,让执行有章可循。我们认为应该设定以下几点原则:

1.“严”,制定科学的准入标准。选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的基石。高校辅导员人员选聘时在教师身份方面应要求具备学科的专业水平、通识文化水平、一定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伦理和心理方面的人格等。在干部身份方面应要求高校辅导员原则上应该是中共党员,道德品质高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作风正派,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等。

2.“实”,构建规范的管理体系。作为委员会成员的教务处、社科部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直接的管理,明确辅导员的教学职责,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教学安排、工作量统计、考核等,规范辅导员的教学管理。在日常学生工作事务管理方面,作为委员会成员的学生工作部、二级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的管理,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对学生日常事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统一统筹、统一管理。制定相应科学的考核、激励体系,并就其日常管理工作、学风建设、就业服务、心理咨询等相应工作的管理要求。

3.“高”,探索辅导员队伍的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加强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要研究推进辅导员双重身份的交叉融合,提高教学水平,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公共理论课与思想教育理论课的任教实践机会;同时增强辅导员的业务水平,确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还要创作条件,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实现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优化。

4.“专”,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委员会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一方面,要制定倾斜政策,充分利用全国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的优势,加快辅导员学历、学位层次。另外,还要将辅导员的学历、学位提高纳入全校师资培训计划,享受与专业教师同等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重点培养骨干,实施辅导员名师工程。积极树立辅导员队伍的品牌形象。首先,对辅导员中的骨干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强化辅导员基本功的提升,包括教学技能、开展主题教育班会能力、谈心技能,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其次,加强辅导员实践学习的培训。让辅导员走出去,到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国内重点高校挂职锻炼,增长见识,拓展工作思路。再次,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素质。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安排辅导员参加国内外脱产进修学习、参加专题会议等。

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的特殊性,赋予了其管理方式也应该有其特殊性,我们应结合两者特点,构建一种“用”“养”相结合的扁平式管理新方式,实现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科学管理。

[注释]

①蒋丽君.管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61.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学校始建于2002年6月,是一所集文、理、工、农、教、经、法、管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一流地方高校而努力奋斗。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习管理指导、生活服务辅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2年6月建院以来,宿迁学院多措并举、创造性地推进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做好全校的学生工作、服务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化考核

着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水平

宿迁学院对辅导员工作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每学年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办法的制定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学生测评相结合、基础工作考核与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定量考核、学生测评和绩效考核。

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工作、班级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三个一级指标组成,其中基础工作含有学生基本情况与学生信息系统两个二级指标,目的是让辅导员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班级工作分为非毕业班与毕业班工作,非毕业班主要抓四级通过率、考试及格率、班级获奖率、卫生达标率、违纪受处率,毕业班主要抓考研录取率、协议就业率、档案准确率、卫生达标率与违纪受处率;其他工作主要由专业分工、实践创新与论文资证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实践创新奖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主动工作,大胆创新。论文资证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不断学习研究,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学院根据上述办法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按所负责年级进行全院排名,每年级取前两名作为优秀辅导员人选,经审核通过以后,由学院予以表彰,授予“学院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正确使用不仅对辅导员起到了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帮助辅导员“把握重点、查漏补缺、创新改革,精细工作”的引导作用,对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训学习

着力丰富辅导员职业化内涵

培训学习对于推动宿迁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进修、工作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考取三个方面,其中学历学位进修主要解决辅导员的学历学位问题。宿迁学院规定,到院工作满三年且工作考核合格者可以申请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士在读的辅导员人数已达60人,占辅导员总数的95%。工作业务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请进来,宿迁学院先后邀请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题培训。二是走出去,走出去又分两种情况,首先是组织辅导员参加省里以及苏北地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培训等。三年来,宿迁学院已组织150人次外出参加培训。其次是每学期派14~21名辅导员与1~2名学生处工作人员到省内各知名高校进行为期两周的的工作访问,重点学习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努力拓宽辅导员的工作视野与工作思路。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派出进行工作访问的辅导员高达80人次。职业资格考取主要是出台政策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与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通过系列学习与专业培训,达到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目的。为此,学院还专门出台了奖励办法,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共有20多位辅导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与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论坛沙龙

着力发掘辅导员专业化潜能

辅导员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者、学习管理指导者与生活服务辅导者,实现从保姆型辅导员向导师型辅导员的转变,就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努力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性与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努力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并完善理论。

为此,宿迁学院按照“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思路,着力打造宿迁学院辅导员论坛与辅导员沙龙,努力为辅导员进行研究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院63名辅导员一年内最少得在“辅导员论坛”上作1次工作研究交流,有力提升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论坛主题涉及到学风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分析与理论研究,形成书面研究成果,最终在论坛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辅导员沙龙多是围绕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大家在沙龙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达到对相关问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认识,正确行动的目的。

实践创新

着力塑造辅导员专家化形象

宿迁学院还设立辅导员实践创新奖,每学年评选一次。为了鼓励辅导员大胆地进行实践创新并积极申报,学院规定,凡申报的就可以在辅导员学年度工作考核中加1分。在辅导员申报的基础上,各系负责组织举办本系的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并择优推选出2~3名辅导员参加全院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学生处负责组织举办全院的辅导员实践创新答辩会,届时将邀请院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实践创新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对于获奖的辅导员进行发文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还在学年度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分别给予3分、2分、1分不等的加分。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有近60人次获得实践创新奖,其中有20多项实践创新项目在全院得到推广。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的评定与推广对鼓励辅导员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强化提高全院辅导员实践创新热情与水平、进而提高全院学生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理论研究

着力强化辅导员学术化气质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32-0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生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指引者,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辅导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是每个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重视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工作流程,可以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有的放矢,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根据学校情况和学校学生工作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十分重要。

1.以公平、合理、高效为原则,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切实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第一,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要结合学校基本情况,不能将不切实际的工作目标设置成为制度内容;要考虑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在制定制度之前需要征询辅导员的意见;要突出重点工作,在推进重点工作时,可以以制度的形式执行,提高工作的执行程度。第二,围绕工作制度制定各层级的考核考评制度,完善学生工作量化考评体系。将学工团队和辅导员个人日常工作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考评,能够让学生工作团队和辅导员个人更直接地检查自身工作开展的情况,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在制定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时,应该遵循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使制度成为工作开展和推进的保障,而不是成为工作开展的束缚。

2.以有序、明确、创新为目的,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主体是学生,存在工作量大、任务多、事情杂的现象,如无规范的工作流程,仅以个人的工作经验处理,难免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生遗漏。规范的工作流程,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同时还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在规范工作流程时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工作流程的有序化,须处理好工作流程各个阶段或过程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流程的实用程度;第二,工作任务的明确化,须明确各个过程须完成的工作任务,指明工作对象,介绍工作方法,提醒注意事项,以增强流程的规范程度;第三,创新工作方式,在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及任务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过程。并针对现有流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阶段性的改进和完善。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

在辅导员建设方面,可以实行“教育、指导、交流”的制度,并且注重辅导员队伍的合理配备,优化辅导员结构,充分发挥辅导员团结协作的作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1.提高职业素养。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端正工作态度和认可个人工作岗位,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进行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时,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深辅导员对本职工作性质和特点的理解;第二,引导辅导员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将个人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第三,促进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使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提升感染力。通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辅导员的职业修养,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指导培训。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也是辅导员个人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加大对辅导员的业务指导,可以促进辅导员的发展,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第一,指导与检查并施,在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督促其及时改进。第二,组织技能培训,规范工作方式,引导辅导员队伍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辅导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学生情况的掌握程度,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落实。第三,加强交流学习,以主题形式,定期组织辅导员交流、汇报、座谈,共同研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果,加强辅导员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辅导员的合作。

3.合理安排人员。辅导员队伍的构成情况,会直接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配备辅导员时,应该遵守辅导员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原则,尽量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在一线辅导员团队的配备中,须注意新老辅导员的搭配及辅导员个人特长的协调,尽量做到:经验互补、年龄互补、优势互补,以便于辅导员间的交流和互相促进。

4.充分利用学干。学生干部队伍是辅导员开展工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能否使用好学生干部,直接体现了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对学生干部,应该形成“选拔、任命、培养、评测”四位一体的有效机制,并且着重于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培养。

如何培养并使用好这支学生队伍,是学生队伍建设的重头。首先,可以根据贫困生认定相关规定,并结合量化考核,进行贫困生认定,并为贫困生设立多种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生在得到国家资助的同时,又能得到学校的帮扶,而且还能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服务。例如,让贫困生参加学风建设,检查课堂;参与宿舍管理的卫生检查与清洁、各职能部门及实验室的保洁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其次,可以组织贫困生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为学校的大型活动、校园环境美化、教学区域的维护提供志愿服务。充分的利用好学生干部队伍,既能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实现学生干部的个人价值,又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

三、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1.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安全稳定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切工作都必须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本末倒置”。在保证安全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安全教育全覆盖,确保安全教育全员参与,所有辅导员对每个学生实施到位。第二,教育内容专题化,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以下教育专题: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外出活动、社交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疾病预防与饮食安全、心理安全、防水放火与用电安全、实训实习与就业安全、预防纠纷、节假日安全、活动安全等。第三,教育形式多元化,可以通过班会、专题教育、签订安全承诺书、安全提示、安全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进行。第四,须针对特殊时期、突发事件开展对应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无死角。

2.以贴心沟通为途径。沟通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获得充足的学生信息、学校信息和外界信息。加强沟通,可以为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促进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在沟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沟通的平等性。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能以命令、要求的方式进行,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以确保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量。第二,沟通的及时性。针对出现的状况,要第一时间沟通,掌握较为真实的信息,为事情的处理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第三,隐私的保密性。对于学生的隐私不得公开,以免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沟通,可以提高辅导员获取信息、赠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3.以工作落实为手段。辅导员对日常工作的落实程度将直接影响辅导员个人工作的开展进度,也会影响到整个学校学生工作的完成程度。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期要做好个人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做好实施记录,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促进辅导员对个人工作的思考,提升辅导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对于全年重点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可以以专题形式推进,明确推进方式和时间,并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促使辅导员对个人工作进行自查,提高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后,应加强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落实进度的督促,可以通过检查个人工作月报、检查工作记录材料、听取辅导员工作汇报等形式,督促辅导员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在督查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反馈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其尽快改进和完善。

四、结合个人发展,促进良性循环

将辅导员工作的外部压力转变成辅导员个人成长的内部动力,鼓励辅导员积极提升个人学历和职称。构建“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科研立项、学历提升、职称晋升”五位一体的个人发展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研指导,组建学术研究团队,为辅导员搭建学术研究平台。通过将辅导员工作与个人发展的结合,能发挥如下作用:第一,可以促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思考,实现简单接受工作向积极探索研究工作方式的转变。第二,通过实际工作中的调查、分析、比较、论证、总结、反思的过程,提高辅导员探寻学生思想发展规律、辅导员工作规律的能力,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和驾驭能力。第三,通过研究现有学生成果,提高辅导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辅导员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掌握新的发展规律,提出新观点,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创新。

加强辅导员的培训、指导并融合其个人发展,能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进程,有提高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要为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构建发展平台,为辅导员的个人提升创造条件和机会。通过学校推进与个人重视相结合,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解山.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0,(07):66-69.

[2]周亚婷.把握高职学生特点 提高辅导员管理水平[J].科技信息,2012,(07)::248-249.

[3]马锦辉.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J].学园,2013,(10):46.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辅导员;考核工作;探索研究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合理、公平的考核,是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实现辅导员队伍“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重要保证,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闭合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带有指导意义的常项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一)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

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具备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而这种队伍的优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考核基础上,通过考核,鼓励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成为学生管理的专家;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队伍合理流动,实现辅导员队伍动态平衡,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及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职业定位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考核,能使辅导员工作时主动尽其职责,认真计划其所承担的任务,认真研究其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认真检查其工作落实的效果,真正形成责任明确、职能清晰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局面。辅导员考核工作给辅导员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做学生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掌握广博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急与应变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调动辅导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考核评价,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辅导员自身也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横向比较,明优点找不足,把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焕发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等事关辅导员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基本情况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共有辅导员33名,与学生的配备比例大致为1:213,其辅导员队伍是由专职人员和部分返聘教师组成。队伍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高素质。本科以上学历占94%,辅导员或是从各大高校招聘的研究生,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开展过大型活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领导能力,或是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并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第二,年龄结构合理。年龄分布呈正态分布,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队。

但是,目前校区辅导员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表现为:(1)事务性工作偏多,压力较大。(2)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3)很多辅导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只是凭经验开展工作。

三、校区辅导员考核工作

针对校区辅导员队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多年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经验基础上,近些年,校区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辅导员考核工作方案体系。

(一)考核原则

辅导员考核的基本原则是: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学院考核与职能部门考核相结合。

(二)考核方法

第一,校区成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全体辅导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每年12月进行。

第二,各学院按照辅导员考核内容对本学院辅导员进行日常考核工作。日常考核结果要记载备案。

第三,学生处及各学院对辅导员实施定量考核,定量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学生对辅导员实施定性考核,定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第四,学生处及各学院依据辅导员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学院量化考核成绩占定量考核成绩的80%,学生处量化考核成绩占定量考核成绩的20%。

第五,学生对辅导员的定性考核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档次,定性考核成绩最后折合为相应分数。参评学生人数不低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的1/2。测评工作由学生处负责组织。

(三)考核内容

第一,学院和学生处分别对照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对应打分,每项分数由高到低分共分A、B、C三个等级,三个等级按顺序视具体实际执行情况适当降低给出相应分数。

第二,具体考核内容为:从政治指导、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和事务管理等四个大方面,共计13项分别规定定量分数,具体考核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客观表现。

第三,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学院给分细则,学生处根据学生工作动态反映出的数据及平时掌握情况给定分数并进行排序。掌握比例为:A级(85分―96分)辅导员人数占辅导员总人数的30%,B级、C级(84分以下)辅导员人数占辅导员总人数的70%。校区考核领导小组按照综合分数及排序给出定量成绩。

(四)考核结果的运用及反馈

第一,校区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定量结果和定性结果,将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结果确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二,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结果报送校区党政办公室存入本人工作业绩档案。辅导员的工作业绩作为提职晋级、评优奖励、进修学习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辅导员应调离辅导员岗位。对工作不负责任、存在一定问题的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工作予以调整。

第三,及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和反馈。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考核具体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切实解决了辅导员考核中考核目标模糊,方案主观化,考核结果不反馈、不运用等问题,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能力,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提升个人素养,切实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效力,初步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四、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考核出发点是将“德、能、勤、绩、廉”这五大指标落实在考核程序之中,将考核内容客观与主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各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工作的实际,制定最佳的考核方案。笔者针对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考核工作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留下一些经验和启示,对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绩有一定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考核是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水平的重要环节,指引辅导员向着明确的目标方向努力,并且为辅导员日后的奖惩措施的施行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不断鼓励辅导员改进和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保证学校完善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制定针对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考核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

(二)树立辅导员考核工作的主体意识

辅导员应市考核工作的主体,因此,作为施行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不仅要重视辅导员参与考核工作的主体地位,也要尽快树立起他们主体意识。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辅导员树立评价主体意识。首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征求辅导员的意见,激发辅导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详细介绍考核程序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帮助辅导员来理解自己在考核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辅导员如何正确的面对考核工作,如何利用考核来达到自我发展和提高的目的。其次,通过绩考核结果的反馈,来提高辅导员的主体意识,帮助辅导员全方位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三)辅导员考核应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

在辅导员考核的过程中,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有详细的量化考核指标,也要有对辅导员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单纯的量化考核只能使考核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短期考核应主要考核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和基本能力等,对于工作成绩等需时间检验的项目应放在长期考核中进行。只有通过对辅导员考核的结果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运用,才能使考核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考核应与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强辅导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应该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前提下制定相对公平的考核方法和量化指标体系,要确定各项分值及加减分值的合理性,不断征求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归纳和总结,不断完善量化指标,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

(五)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

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辅导员所作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励辅导员更好的改进工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准确反映出辅导员群体特点与个体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辅导员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总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优化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合理、公平、科学的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才能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 16 号文件内容)[R].2004.

[2] 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创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 谢裕娟.XA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设计[J].教育管理,2009(5).

[4] 黄金标.关于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辅导员助理;学生工作;提前管理;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形成了在校人数多、地域差异大、学生个性化等特点。然而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增长速度远不及学生的增长速度,因此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就成为了辅导员的一个负荷较大的挑战。组建一支具有“虚心、悉心、创新”特点的辅导员助理团队,探索一条在管理上以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为辅助的新型管理路线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一、当前辅导员助理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辅导员助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辅导员助理是近年来高校管理中出现的新角色,虽然和普通学生干部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当前高校还尚未形成一套独立、完善的辅导员助理考核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核制度的监督功能与鼓励功能。一方面辅导员助理工作通常比较繁锁与零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就意味着不便于对其进行量化评估与责任划分;另一方面,辅导员助理多采用值班制度,存在频繁的班次交接和任务转接,没有统一的标准则不便于考核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从而也就无法保证纪律性强、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助理团队建设。在此情况下,建立规范健全的考核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助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保障他们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辅导员助理自我定位难

辅导员助理是由学生担任的,具有学生与辅导员助理的双重身份。而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辅导员助理需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自我定位。由于辅导员助理大多时候是在帮助辅导员传达工作安排和学习指令,是以左右手的身份协助辅导员完成部分学生的管理工作的,能够行使辅导员所赋予的部分职权,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助理难免会因为定位不当而产生“管理者”的虚荣心、“权力者”的浮躁心,从而不利于更好地为同学和老师服务,不利于学生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会减少辅导员的存在感。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助理应在辅助辅导员工作之余,更多地回到学生角色中,同时不忘助理的身份,用心观察学生们的动态,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协助辅导员工作。

(三)辅导员助理的时间安排与锻炼机制不成熟

辅导员助理工作任务重和工作任期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工作具有纷繁复杂、涉及人数多、信息量大、文化地域差异大等特点,辅导员助理需要长时间协助辅导员的多项工作,其中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观察、学生日常事务处理、各类信息汇总等工作。一方面,辅导员助理工作任务越重,花费的时间就越多,投入的精力就越疲乏,容易导致相应工作质量的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开展;另一方面,辅导员助理一般任期为一至两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学习和工作共同进行便会出现工作安排与学习比例的失衡,如果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其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辅导员助理任期过长,容易导致岗位缺乏新的人员、新的思路,剥夺了其他学生此类的锻炼机会等问题。

二、建设好辅导员助理队伍的思考

(一)明确辅导员助理的工作理念

辅导员助理应树立“坚定自己,愿意为你,愿意为这个集体”的工作理念。做好一个辅导员助理,必须坚定自己做学生工作的信念,有了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规定的事情完成,把困难的事情做得更出彩,把工作思路和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所以辅导员助理的工作理念应围绕助理、辅导员和学生展开,做到肯定辅导员管理的大方向,信服辅导员的管理方法,乐于、敢于并善于为辅导员服务,用心服务,以行落实;明确服务辅导员是辅导员助理的基本职责,辅导员助理的出色并非仅限于自身出色,更多的在于团队整体的出色、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出色。

(二)端正辅导员助理的自我定位

辅导员助理是集“聆听者、建议者、服务者”于一体的学生,是辅导员和学生连接的重要纽带。作为聆听者,一方面要聆听学生的情况,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将学生的相关情况反馈给辅导员,为辅导员的管理提供参考,对辅导员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提供依据,方便对个体进行“因材施教”;而另一方面则要求助理要聆听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更加准确、直接地传达和落实相应任务。作为建议者,辅导员助理要结合实际掌握的情况,为辅导员提出工作思路或方法上的不足,并立足学生角度提出可行性意见。作为服务者,为辅导员分忧的同时也要为同学们服务。辅导员助理要为辅导员分担日常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辅导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整体发展和个体交流上,使辅导员助理工作模式发挥到最大作用。

(三)发展辅导员助理新型的工作模式

辅导员助理应做到“虚心、悉心、创新”,心心相印,即:虚心了解辅导员助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悉心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在虚心与悉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做到坚持服务工作的始终如一,坚持走“管理提前化、事务制度化、服务亲情化”的新型辅导员助理工作模式,同时,实施“提前管理”。因为提前管理可以直接减少重大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如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除了“三心”以外,辅导员助理还需分工明确,明确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扫除“服务”盲点。此外,采用亲情化服务有利于加强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助理最全面理解辅导员的管理思路;同时亲情化的服务有利于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便于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辅导员制度的设计与选择[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尴尬;政策;应对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校招生大扩招以及高校数量,大部分的省(部)属中专学校和部分中职学校扩建与整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而这些学校原先管理学生的班主任制度也改变为更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辅导员制度。普通高等院校辅导员遭遇的“职业尴尬”同样降临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身上,且具有新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尴尬

㈠工作广、任务重。第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辅导员被誉为高校校园稳定的“定海神针”,是教学秩序的“监测仪器”。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就业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高校中承担的工作职责最多,工作范围最广,做的事情最杂,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做好学生的事务管理工作。同时,辅导员又不能不像专任教师那样承担着确定和稳定的课程教学和研究,也不可能像行政机关管理干部那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其岗位出现的临时性、突击性工作,如家常便饭,已成常态化。比如,某个学生深夜突发疾病,需要立刻送医院;某个学生寝室被盗,同寝室室友相互怀疑,乱成一锅粥时,等等。此刻,都需要辅导员立刻顶上去。辅导员俗称“学生的高级保姆”,在高职院校尤其如此。第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比例较高,严重超过教育部1:200的规定,超过1:400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学生工作多样性、具体性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全天候服务于学生工作之中,以至于辅导员除了睡觉时间是自己的,其他时间都是学生的。

㈡收入低、待遇差。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在职在编人员,另一类为人事制人员。第一,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人事制人员的工资则更低。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不需要坐班,其收入除了正常的工资收入外,还能从科研奖励、著书立说、利用业余时间在外代课等方面获得收入。而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的规定与要求,辅导员必须天天坐班,还要经常值班,其既无科研项目,又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只能获得国家和单位的分配,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工资待遇显著低于同期毕业的专职教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虽然决定了辅导员经常需要加班工作,但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未把辅导员的额外劳动纳入津贴范畴,也没有加班费,一味强调辅导员的奉献,忽视了辅导员的待遇和感受。人事制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则更低。这直接导致了人事制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留不住人。第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困难。国家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采取双线晋升的政策,即享受行政级别的晋升及教师职称系列的晋升。但是政策的规定和政策的执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省高职院校的执行力度也完全不同,行政级别晋升的出口较窄,僧多粥少,不能解决大部分辅导员的晋升问题,有的高职院校由于行政级别职数的限制,甚至规定辅导员不按行政级别晋升,此路不通。通过专业技术出口晋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辅导员平时工作量大,使他们无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因此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因科研成果少,没有兼课或兼课学时不足,而影响了职称评定,从客观上进一步降低了辅导员队伍的待遇水平。

㈢身份缺、地位低。第一,由于辅导员在职称上评定困难,使得辅导员个人发展存在一定局限,不能像专业教师那样从讲师做起发展成为副教授、教授,干十年辅导员也只能是一位老辅导员,辅导员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认同感。人事制辅导员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出现贬低倾向,大部分的人事制辅导员没有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终身职业,而只是当成一个跳板,骑马找马,工作极不稳定。第二,一些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认可度也不高,由于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他们不能完全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的悉心教导常常遭遇学生的逆反对抗。第三,当下的价值评估体系对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认可度很高,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师轻辅导(员)的观念根深蒂固,辅导员的成果只能说是带过了几茬学生而已,其成就是隐形的、长久的。其工作成效和成果缺乏显示度和公认度,学生工作相比起学术研究、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来,社会认可度不高。

㈣心理屈、危机起。第一,在职在编辅导员来自学生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危机,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工作内容远远超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辅导员,超负荷的工作量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压力。繁琐的工作使得辅导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某些工作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与理解,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扩大。第二,人事制辅导员因与在职在编辅导员同岗同工不同酬带来的额外巨大心理压力,一方面是待遇的差距过大,另一方面编外辅导员因体制原因不能和编内辅导员一样得到晋升机会。第三,经常性的加班值班,也会导致辅导员来自家庭方面的责任和情感负担。第四,辅导员的身份认同感缺失,社会不待见,学生不认可,自我不认同,实际政策不鼓励,均加剧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㈤路坎坷、前景忧。国家鼓励高校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但是辅导员的“出路”、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和辅导员工作的事业感、成就感等问题成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发展的障碍。多数高职院校未建立起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的政策保障,或仅规定辅导员禁止转岗,对辅导员的“出路”问题思考不足。辅导员的发展平台搭建不起来,发展前景不确定,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辅导员岗位也被认为是高校“最没有前途”的岗位,一个关系着学生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岗位,得此“殊荣”,尴尬之极!发展态势很囧!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良性发展的政策应对

㈠明确定位,分清职责。目前,辅导员在办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各高职院校从思想上已有充分的认识,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并通过制定《辅导员职能职责条例》,明确有关领导部门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确定辅导员的工作要求。通过责任的明确界定,强化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做到条块分明、责任清晰,切实解决尽量避免把学生的一切事情都推给辅导员的现象。同时,要增加高职院校辅导员编制,降低高职院校辅导员师生比。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辅导员能够从繁重琐碎的工作中适度解放出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创新辅导员工作思路,增进师生的沟通与理解。

㈡政策倾斜,提高收入。解决辅导员的收人待遇,关键要靠政策。第一,加快解决人事制辅导员编制的步伐,通过体制解决人事制辅导员的身份问题,从而解决其收入问题。在编制不能一步解决或编制不够的情况下,要尽快提高人事制辅导员的工资水平,基本实现辅导员的同岗同工同酬。第二,制定辅导员的薪资倾斜政策,规定辅导员的岗位工资标准要高于一般的行政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辅导员工作,强化辅导员的绩效工资,使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其收入成正比,多劳多得,并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给以物质奖励及评优鼓励。第三,要建立专项津贴,根据量化标准与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无私奉献予以适当补偿,逐步减少并最终杜绝辅导员无偿加班和值班等现象。

㈢单独设立辅导员晋升政策。辅导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建议实施单独序列,与专职教师区别对待。辅导员的工作量大,科研精力与专职教师不对称,在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上与专职教师同一标准显然处于劣势。因此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新的专门针对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在坚持公平的原则下,体现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在另一方面,拓宽辅导员行政晋升的途径,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前途问题。在政策上予以规定,凡是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岗位晋升,必须有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和辅导员科研能力,搭建优秀辅导员的施展平台,变“最没有前途”为“星光大道”,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吸引力。同时建议考虑,实行辅导员职级制。所谓辅导员职级制,即把辅导员工作由低至高设立1至5级岗位,3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享受相同待遇,5级辅导员则等同博导级别。也可以考虑辅导员的专业职称走政工序列的路子。辅导员评上政工师或高级政工师就享受讲师或副教授的待遇,实际上许多高校已经实施这一政策。这样,辅导员职级制与专业职称晋升和行政职称晋升形成互补,形成辅导员晋升的高速列车。单独设立辅导员晋升的政策能够抵消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的尴尬,增添辅导员身份的自豪感,使辅导员工作不再只是一种过渡性工作,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使辅导员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做,能够大大增强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大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稳定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㈣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行各业工作的压力增大,有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也不例外。长期以来高校缺乏对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的意识,在着重强调辅导员奉献意识的同时忽视了辅导员因工作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因此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在各项工作中要突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淡化工作压力和学生逆反带给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其次,要拓展辅导员心理压力宣泄渠道,定期举办分管领导召开的座谈会和拓展训练、郊游等等。分管领导座谈会的主旨是倾听辅导员在工作遇到的难题,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解决难题。拓展训练的主旨是舒缓辅导员紧张的工作状态,放松心境。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辅导员去郊外踏踏青,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拥抱大自然,放飞自己的心情。这样一个倾听一个转移,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就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再次,建立心理危机特例转岗机制。对于心理压力过大的辅导员,不适合继续留在辅导员岗位工作,经鉴定应主动予以转岗,并做好后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政策是根本,落实是关键,各高职院校只有以人为本,切切实实地关心辅导员,实实在在地帮助辅导员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冲破辅导员的职业尴尬;只有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才能保障辅导员的各项权益;只有在体制、机制上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使辅导员工作有奔头、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真正让辅导员这一岗位成为在高职院校受人尊敬,有为青年利于作为,有志之士乐于奉献终身的职业。

【参考文献】

[1]程德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J].思想政治研究,2009(1)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 必要性 可行性 内容 评价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高校改革的深化,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最初单一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发展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者、日常事务管理者和服务育人者等多重角色的高校学生工作骨干力量。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直接性、基层性、繁琐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工作缺乏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很多人每日深陷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之中,弱化甚至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与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提出的“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背道而驰。而在国外,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很早就运用流程再造等先进管理理念对学生事务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学生满意度,使得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可见,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将高校辅导员工作进行流程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正处在一个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的时期,随着高校连续的扩招,以及“80后”、“90后”学生呈现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是科学地做好辅导员工作乃至维护高校发展稳定的必然要求。

1.辅导员工作对象具有复杂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年轻、文化层次高、反映信息快,有抱负、有理想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文化垃圾的涌入正在淡化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一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问题,突出表现在理想信念缺失、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厌学逃课、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沉迷网络游戏、家庭经济与就业压力下的心理障碍、功利意识增强等方面。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辅导员面临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问题,需要对工作进行流程化管理。

2.辅导员工作内容需要成果化。

一直以来,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被认为是具体和琐碎的,因此很多人忽视了对其规律方法进行探寻和研究,这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很难成果化。虽然辅导员的工作情况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是其工作成果总是难以落实到纸面上,形成规律和方法进行推广、学习和交流。事实上,正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直接性、复杂性和繁琐性,才使得我们更应该把它作为一门科学甚至是艺术来研究,科学研究不只是专职教师的事情,探索研究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问题,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和义务,推动辅导员对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成果的转化。

3.辅导员工作队伍需要稳定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骨干力量,但据近期一项针对全国百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显示: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流动性大、数量不足、素质不齐、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辅导员的任职周期绝大部分低于五年。这直接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条理性,导致工作效果不佳。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高校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二、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可行性

流程化管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运而生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其思想基于1993年管理大师哈默提出的流程再造理论,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它正逐步取代传统基于“科层制”体系的职能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明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流程化管理理念可以整合众多手段,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效能,更好地配置和优化资源。在企业中,流程化管理具体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等。它为客户需求设计,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需要被优化。这一理论也可以应用到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中,首先,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梳理出清晰的流程,流程中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明确的内容,对于内容不清晰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定义;其次,辅导员应对每项工作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员、物品、场地等)、时间和预计达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再次,辅导员要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通过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原有的流程;最后,高校流程化管理是为了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因此它也会随着社会进步、高校发展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变化和调整,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以上分析说明,高校辅导员工作可以通过借鉴企业流程化管理经验,在一定的目标下形成工作流程,进而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极大地整合学校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能。

三、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内容

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管理是以构造一种高效规范的学生工作办事流程为中心,以学生的成才需要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稳定―服务―发展”的管理机制。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辅导员要梳理出每项工作的具体流程,进一步界定工作的具体内容,对工作中的资源配置、时间安排和预期目标都设定量化的标准,最后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评价和完善,从而达到流程最优化的状态。

1.辅导员工作内容分析。

根据中央十六号文件及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育人三大任务。从辅导员产生的背景及十六号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本质要求,其内容包括:组织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节日和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结合热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公民道德教育或公益活动等。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有:记录抽查课堂出勤情况、做好成绩分析与违纪记录、评奖评优、学生档案数据的管理、请销假、宿舍卫生、党团建设、奖贷勤补免等。辅导员的服务育人工作主要包括:深度访谈、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咨询、心理咨询等。

辅导员工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要科学地规划辅导员工作的流程,首先要对每项工作的周期进行界定和区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大周期(四年),学生每升入一个年级是一个中周期(一年),一个学期是一个小周期(半年),本文以一年为周期将19项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分为日常性、阶段性和一次性三类(见下表)。

表 辅导员的具体工作的分类

2.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建设。

对于日常性的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重点是整合有效资源,建立协调机制。辅导员日常性工作的特点是活动内容灵活,活动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组织体系,有效推进日常学生管理流程。辅导员可以充分授权学生干部和学生组织协调管理日常性事务,辅导员进行整体的监督和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对于阶段性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重点是理顺工作程序,集成繁琐任务。阶段性工作的特点是活动方式基本固定,活动内容不断变化,活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此类工作需要对传统分散的工作按照顺畅、高效的目标进行重组和再造,清除不必要的活动任务、简化程序、整合任务。然后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综合活动流程,将每项活动的多个步骤、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经过辅导员办公会集中协商解决,这样可以及时完成各项阶段性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活动质量。

对于一次性工作,流程化管理的重点是强化服务意识,完善运行机制。一次性工作的特点是活动内容和形式基本固定,活动具有普遍性,持续时间较短。这类工作需要辅导员强化服务意识,变“管理导向”为“服务导向”。比如在新生报到时实施“一站式服务”,即对新生入学程序进行明确说明,新生在接新处就可办完所有的入学手续直接入住宿舍,大大缩短办事流程。此外,辅导员还要重视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通过座谈会、网络聊天、微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符合学生需要的流程化管理模式。

四、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评价与建议

在企业,流程化管理是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需要被优化。同样,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管理机制也应随着学生需求和环境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1.健全监督评价机制,促进民主管理。

在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畅通管理渠道,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注意提倡民主,相信学生,不断完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组织座谈会、主题班会或者网络微博交流等方式对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建设进行“可信度“、“满意度”调查,接受学生的意见建议,改进完善运行机制。在决策流程中,要重视采用方案研究、咨询讨论、公告公示和征询建议等民主方式,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享有监督权和知情权,提高流程化管理的可行性。

2.建立创新机制,推进流程管理。

辅导员工作的流程化管理并不意味着要把工作方式方法僵化不变,随着工作对象与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辅导员的工作思路要不断创新,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现代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新问题。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及时补充知识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紧跟时代脉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加流程化管理中的创新点,促使学生工作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可见,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借鉴企业流程化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流程化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高校的发展稳定,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号.

[2]晏苹.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比较――浅论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方向[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14-116.

[3]丁烈云.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管理改革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10-13.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培养机制 培养理念

1 目前辅导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辅导员培训机构目前在培训内容方面尚未形成层次分明的内容体系,没有明确的培养内容的分工;一些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很有价值的培训内容缺失,培训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地予以更新,对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的时效性不强。

(2)培养方式相对单一,吸引力较差。目前对辅导员的培养主要是参加教育部或者高校举办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基本是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然而像案例分析、素质拓展训练、现场观摩等自主学习、互动高效的方式方法却很少被使用。教学形式不能满足辅导员对所需知识的需求,加之辅导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培训只能让辅导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难以提高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和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3)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联系不紧密,对辅导员的工作不能给予有效指导。当前培训对于学生工作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比如留级或者挂科同学的日常管理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问题以及对沉溺网络的同学如何教育,使他们离开电脑游戏走进课堂等问题触及比较少,对开展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介绍得比较少,培训内容不能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2 辅导员培养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缺乏健全的辅导员培养体系

第一,培养理念不明确。当前对辅导员培养没有正确的培养理念,没有系统的安排,更谈不上培养的针对性,有时甚至存在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的情况。第二,培养制度不规范。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多是刚毕业的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数不具备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知识,更不具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知识。多数高校认识不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辅导员培养工作纳入到整个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没有制定专门的辅导员培养工作条例,对辅导员的培养和提高简单带过,无任何实质性的规定。

2.2 缺乏专门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辅导员培养师资队伍

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教师精挑细选。而目前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教师多是对某一方面有研究的专家,缺乏理论实践集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

3 完善培养机制,对辅导员进行形式多样、系统的培养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为了使辅导员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效性,担负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对辅导员的培养必须不断完善规范培养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变化进行形式多样化、系统性的培养。

3.1 不断完善规范辅导员培养机制

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共同努力,力求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机制:应建立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分步实施的培养计划与制度;在培养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予保障;要建立一支由高水平、资深教育专家组成的专门的辅导员培训的专家团队。

3.2 对辅导员进行形式多样、系统的培养

(1)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常规性工作的培养。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所有常(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9页)规性工作中。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责对辅导员进行的培养,目的是让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这种培养一般采取入职前岗前培训,可以请熟悉辅导员工作的资深专家或者优秀资深辅导员做专门讲座。这类培养主要关注辅导员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辅导员如何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如何培养学生干部,如何进行党团建设,如何进行就业指导等技能技巧的培训。

(2)基于责任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的培养。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学习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工作也要因人而异。高校应做好对各责任年级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对新生来说,其主要任务是熟悉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能否适时地调整自己,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新生辅导员的培养则应邀请对当代青少年思想、心理特点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主要介绍大学新生的主要特点、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培养的方式可采取专题讲座、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

大二、大三的学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该阶段,是大学生大学生活最精彩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发展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挂科、留级等,这些挫折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应根据此阶段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对辅导员进行辅导培训。培训宜采取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培训形式。培训可以邀请部分优秀辅导员传授成功经验,也可以组织辅导员到其他同类高校学习考察,进行校际间的工作交流。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82-02

近十年来,伴随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趋势,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自己原有的办学机制加以整改。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经过这几年的迅速发展,在校学生人数已近六千人,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学生管理上有着更大的难度,而辅导员在这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性不强,专业知识不够。辅导员的根本工作是做好学生的政治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合格的理论知识、敏锐的政治把握,同时还应有一定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目前高职院校在辅导员招聘时,没有考虑专业方面的问题,致使辅导员队伍专业类型多样。而在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并没有将这些专业进行合理的归类,也没有根据学校系部特色、专业设置、学生特点等进行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分配。只是在新进老师见面时进行了一个对学校学生管理的一个短期培训,而在具体工作中则是靠学校原有的学生工作经验以及辅导员自身经历和探索的方法来做,缺少专业化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2.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确,职业认同感弱。辅导员工作的基层性和直接性决定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帮助和引导学生处理各种问题,还有一些突发性的危机问题。由于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大,烦琐细化,被戏称为学生的保姆,这就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现实工作中,高校各个部门分开管理,往往学生事务牵涉学校多个部门,学校管理者常常会给辅导员赋予不同的工作角色,辅导员疲于奔走于各个有关部门,完成纷杂的工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职业身份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时候,辅导员忙于复杂的琐事中,没有时间总结工作中的不足,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没有时间去想怎么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3.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体系、考核机制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低。高职院校辅导员并没有伴随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形成相应的符合高职特色、高职学生特点的科学管理模式,又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管理机制上起点低、开始晚,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沿用本科高校模式,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适应高职院校发展,而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体系也不完善,辅导员晋升职称的可能性低,挫伤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以至于尽职的辅导员会因工资的问题而选择离开,因而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

1.完善培训机制,增强辅导员专业性、职业性培训。现在辅导员都是通过公开的选拔和招聘,主要注重学历,这样就导致选聘的辅导员不一定具有相关素质,因而学校要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使辅导员适应岗位的需求,使高职院校辅导员走上职业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辅导员培训项目内容合理化,培训经费、考核政策都应该常态化、专项化,组织、鼓励辅导员参加培训。其次,构建科学、专业的培训体系。比如在不同的时期组织开展不同的短期、专项培训,提高不同时期辅导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最后,可以针对自己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培训。一是加强岗前培训。因为招聘的辅导员大多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对与高职教育、高职辅导员等不了解;二是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因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辅导员要在平时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三是加强辅导员就业与创业辅导培训。当前现状是大学生就业难,专科学生在就业中竞争力相对弱些,通过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工作观念。

2.角色新定位,明晰辅导员职业生涯,明确职责。辅导员由于自身工作性质的特点,其角色定位更多地在师与友之间。作为教师,辅导员在学生思想建设、专业学习等方面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给予相应的指导;作为学生的朋友,辅导员由于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最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也因此成为学生利益的维护者,“亦师亦友”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明晰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对辅导员的角色明确定位基础上规划职业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如果参评行政职称,可以制定标准让这部分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前提下适当兼职一些与学生工作有关的行政工作,到一定年限后,可以申请评定行政系列职称。学校应明确辅导员的职责,不至于繁忙,使辅导员有空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的教育与研究中,才能达到科学管理的效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3.建立以绩效考核机制为核心的辅导员有效激励体系。有效激励创造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辅导员的能力,激发辅导员的职业潜能。从高校学生工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来看,大多是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通过上级、同级、学生和自己的评估,对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考核评价。而绩效考核机制要有良好的激励体系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建立科学健康的辅导员考核机制。在方式上,要注意激励的多样性,因为对于高校辅导员,在不同的时段需求内容是不一样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以年轻人为主,更需要的是心理关心和个人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多给予学习、培训的机会,比如挂职锻炼等,还要从精神方面给予激励。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要组织系部之间的工作交流与观摩,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激励的公平性,调动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每月考核和学期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评价和系部领导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测试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总之,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科学建设辅导员队伍,建立相应的适合学生管理的辅导员队伍。在健康的体系制度下建立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专业性、职业化,符合当代高职大学生发展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孟繁中,许海光,葛占胜.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2]余湘.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经济,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