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

测试工作方案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8〕4号)、《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浙教人〔2017〕81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师〔2019〕69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测试原则

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确保评价质量。

二、测试对象

参加2020年文成中学中、高级职称评审的教师。

三、测试与推荐人数

2020年学校自主评聘一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人。根据2020年文成中学职称自主评聘实施方案(试行)实行。测试对象如在测试时出现迟到、缺席、自动放弃及违纪等情形时,其测试成绩均按零分处理。

四、测试工作安排

1.测试时间: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2.测试地点:浙江省文成中学

全体测试对象于11月28日上午7:30,集中校行政楼三楼中会议室点名、抽签、并按抽签顺序依次备课、测试。

3.测试形式和内容:测试采取试课方式进行,总分为100分(A档占30%,B档占40%,C档占30%,分别赋95分、90分、85分)。测试内容取各学科同年级3节内容抽签而定。

4.测试考官:根据测试对象的学科结构和人数,聘请1个综合组进行测试。

5.测试考点管理:测试考点实行封闭管理,测试对象、工作人员和考官进入考点前均应将所有通讯工具交由监督员统一管理。

五、测试流程

学校于2020年11月27日(星期五)晚20:00公布测试课题。测试对象须于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上午7:30前到校行政楼三楼中会议室报到,将关闭后的通讯(电子)工具和包裹等物品交工作人员集中保管,参加试课次序抽签。候测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离开候测室。

1.备课:备课室设在行政楼3楼会议室。测试对象凭有效身份证,由工作人员按抽签次序引领进入备课室,领取试课课题后撰写试课稿。首位测试对象进入备课室时间为上午8:00时,备课时间为40分钟。此后每隔15分钟,下一个序号测试对象由工作人员引入备课室备课。备课所用教材、备课纸和笔均由备课室提供,测试对象在规定的备课纸上书写抽签号和试课课题,不得随带任何资料、稿纸和笔进入备课室,不得书写自己的姓名等信息,否则以舞弊论处。

2.测试:测试室设在科学楼5楼录播教室。第1号测试对象于8:40时由备课室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测试室进行试课。试课时间为15分钟,试课结束前2分钟,由监督员提醒测试对象注意试课时间,试课超出时间的,由监督员及时宣布终止。测试结束后须将相关材料交工作人员。测试过程中,测试对象不得向考官泄漏自己的姓名、等信息,否则以舞弊论处,取消测试资格。测试结束后,测试对象须由联络员引领到候分室进行候分。

3.测试组7位考官分别独立对测试对象评定分数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按其他考官评定分数的平均分确定测试对象的原始成绩,等本次所有参评对象测试完毕,工作人员按原始成绩的高低予以赋分(A档占30%,B档占40%,C档占30%,分别赋95分、90分、85分)并予以公布在校务公示栏。

六、教学能力测试分数应用

教学能力按等级赋分后折合成50%计入总分。

七、本方案由浙江省文成中学职称评聘委员会负责解释。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组织机构

2007年特长生的认定工作由区统一组织,具体工作由区招生办负责组织实施。

成立认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认定名额:

按招生计划数的5%招收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其中体育特长生控制在招生计划总数的2%,音乐美术特长生总数不超过3%,音乐、美术特长生的具体分配比例将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了保证特长生的录取比例,同时保证特长生专业质量,一般情况下,全区将按招生计划的105%左右认定合格名单,最低不低于100%。

三、报名及认定办法:

特长生由本人向所在学校申请并征得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填写特长生报名表。考生所在学校要把好初评关,要根据考生的特长现状及发展潜能,认真搞好初选并将初选名单上报区招生办。区招生办组织专家按照测试标准(测试标准附后)进行认定。为了加强我区高中阶段区域特长培育,促进特长生特长发展,为特长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各高中从2008年开始将结合自身实际和特长生培养前景在专业设置上有所侧重(2008年特长生招生专业设置将另行公布),2007年的专业设置情况与2006年相同(各高中专业设置附后),需要各初中学校做好宣传和学生报考志愿的指导工作。

四、时间安排:

4月17日-18日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将特长生名单报区招生办。

4月25日-26日区组织测评

五、录取原则:

对特长测评和认定合格的考生,按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择优录取,达到择校录取分数线的按公费生录取。录取不满时,对未达到择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可降段录取。录不满时余下指标改招正常生。具体降段规定严格执行2007年大连市教育局关于特长生录取规定。

六、组织纪律:

1、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当年工作人员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一年内不准评聘、晋级;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1)测评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经指出仍不改正的;

(2)在成绩正式之前泄露考生成绩的;

(3)应回避测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

2、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并取消当年及下一年工作人员资格,三年内不准评聘、晋级:

(1)利用工作之便,为考生舞弊提供条件的;

(2)提前泄露测试教师安排的;

(3)对违纪考生不及时处理或隐匿不报的。

3、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其中是教师的,取消其教师资格,以后不得再从事教育工作:

(1)为不具备测试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使其取得报考资格的;

(2)在评卷过程中擅自为考生提高分数的;

(3)利用测试工作之便,索贿、受贿,以权徇私的;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验证性实验;抽样方案;统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17一0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对用“行家调查法”筛选后建立的测试指标体系首先在辽宁省营口地区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试验对象包括小学1~6年级、初中1~2年级、高中1~2年级的城市、农村、男、女生各60人,共计2 400人(初三、高三因升学考试原因未参加测试)。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常规统计计算以及评定分数、对测试指标值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撰写了试验报告;利用实验的基础数据提出了进一步在全国13个省市进行大面积实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验方案)。通过大面积试验的现场测试情况反馈和对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为科学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决策依据。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验方案)验证性实验的抽样方案实施

1.1 目的掌握参加实验省市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论证、实验、制定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验方案)进行验证性实验;利用验证性实验的反馈信息,为修订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提供依据。

1.2参加实验的省市以及抽样对象 根据全国不同地域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间的差异以及体育教育现状,参加实验的省市原则上为2000年5月确定的“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单位(辽宁省、广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江苏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浙江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京市等);抽样对象为参加实验单位普通大、中、小学校各年级的在校男女学生。

1.3抽样方案

1.3.1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整群抽样。

1.3.2 实施步骤

1.3.2.1分层 依照课题组的计划安排,参加实验的省市为13个。每个省、直辖市各为一层,共计13层。1.3.2.2第一阶段 目的:确定参加实验的地级市和省属高等院校。

方法:每层抽取1~2个地级市作为参加实验的地级市。由于抽样的单元数不多,抽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一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得1所省属高等院校。

1.3.2.3第二阶段 目的:确定参加实验的中、小学校。

方法:各层在已确定参加实验的地级市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每市抽取城、乡各l所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若是完全中学,则学校数减1所),合计4所学校。

1.3.2.4第三阶段 目的:确定测试对象。

方法:考虑到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抽样基本单元之间也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为了避免测试组织人员的繁杂工作,对确定参加实验的中、小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1.3.3 参加实验基本单位的标识规则 参加实验基本单位的标识是计算机确认测试对象测试资料的惟一标识。填写及录人错误会造成资料信息的丢失。

参加实验基本单位标识自左向右的含义规则如下:

1.4测试内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有三类,即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具体测试项目组合成下列四组:

第一组:身高(x1)、体重(X2)

第二组:台阶试验(J1)、肺活量(J2)

第三组:50米跑(S1)、立定跳远(S2)、立卧撑(S3)

第四组:坐位体前屈(S4)、握力/体重*100(S5)

注:括号中的代码为相应指标在数据库中指定的字段名。

1.5测试仪器以及数据录入软件 实验统一使用大连理工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大连万国汇通体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有关测试仪器设备。

数据的录入统一采用Office 97中的Excel软件录入数据;指标名称一律用代码表示。

1.6未尽事宜 本方案未尽事宜由《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专家组负责完善。

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验方案)验证性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

2.1 数据录入 各实验点对各测试项目的测试值以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的评分值采用逻辑判断法认真检查核对后添入表3,对剔除缺项测试对象后的记录编顺序号,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建立原始数据文件。

2.2样本构成 对每个实验点的测试数据,按性别、年级不同进行分组构成32个样本;对每个样本计算出其各测试项目测试值的、s值,剔除±3s以外的测试值完成对异常数据的剔除工作,并保存剔除异常数据后的样本为每个实验点的工作样本。将每个实验点的工作样本作相应的汇总合并,构成验证性实验的工作样本。

2.3数据统计处理

2 3.1 对工作样本数据统计处理选择统计量为 平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百分位数(Mean、Std.deviation、Minimum、Maximum、Percentile)。为了与国家体质调研报告的数据统计表格式一致以便今后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又要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对百分位数选用pl、p2、p3、p5、p10、p15、p25、p30、p50、p70、p75、p80、p85、p90、p95、p97。

2.3.2选用Skewness(偏度值)和Kurtosis (峰度值)考察各测试项目测试值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当Skewness与Kurtosis值均为0,则表示该测试项目测试值的分布非常接近正态分布;如果Skewness值为正值,表示该测试项目测试值的分布为正偏态分布;如果Kurtosis值为正值,表示该测试项目测试值的分布的峰度比正态分布的峰度更陡峭。

2.3.3 对各实验点的工作样本和验证性实验的工作样本数据进行以上统计量的计算,并填写“测试项目抽样测试数据统计表”(表4)。

2.3.4对验证性实验的工作样本统计各评价指标得各分值的人数百分比,填写“评价指标得分人数百分比(%)表”(表5)。

3 对统计数据利用的考虑

鉴于验证性实验获得的样本数据量相对较大,其所提供的信息基本够用,且有较好的代表性;其对校正《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验方案)具有积极的作用。

1)通过对验证性实验工作样本各评价指标得分人数百分比(表5)的分析,揭示实际使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验方案)进行评分时,对各评价指标得分人数百分比的分布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明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验方案)的适宜程度、提供对其调整或修改的参考依据。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试工程师;软件测试;教学改革;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78-02

随着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导致对软件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软件测试工程师成为每个软件企业都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目前许多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学校也提出了一些方案,做了有益的尝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软件工程专业入选了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了执行国家对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精神,融合学校的“三三三”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培养卓越的软件测试工程师,我们也在软件测试课程的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是对理论性和工程性都有很高要求的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应用。

虽然已有的教学改革改善了教学效果,但目前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依然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第二,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没有完善的测试知识体系;第三,轻视测试工具应用,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难以衔接;第四,教学案例简单,学生没有完整的测试思路;第五,学生对软件测试存在认识偏差,缺乏从事软件测试职业的意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方法为基、过程引导、工具跟进、案例贯穿”的“方法―过程―工具―案例”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理论扎实、功能能力强的卓越软件测试工程师,以实现与软件测试行业的衔接。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国际标准的SWEBOK软件核心知识体系中软件测试的知识域,充分调研软件行业中对卓越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建立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标准,明确各培养标准与软件测试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为我们初步建立的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标准列表。

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讲授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基础,按照软件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为主线引导,辅以介绍典型软件测试工程的应用,并在课程教学中选择一个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具体教学路线如图1所示。

为此,我们重新规划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如图2所示。

二、具体教学内容

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围绕着测试方法、测试过程、测试工具以及测试案例进行展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构建了测试工具箱与测试案例库,并编写了适合该教学方法的教材。

(一)测试工具箱的构建

工具的掌握是工程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软件测试课程及相应实践课上有必要掌握一些典型测试工具的使用。软件测试方法体系庞大,造成软件测试工具众多,而且一些商业化的测试工具价格不菲,为了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各种测试工具进行比较筛选,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并构造测试工具箱。在多年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适合教学的测试工具,包括测试管理工具TestCenter、功能测试工具AutoRunner、源代码缺陷检测工具在选择测试工具FindBugs与DTS、性能测试工具Jmeter等。我们将继续本着覆盖多个测试方法、开源工具优先等原则完善测试工具箱,并对工具箱的工具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维护更新。

(二)测试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是促进对理论知识消化、掌握实际问题解决策略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软件测试课程要求所选案例能够体现测试方法与工具的应用。为构建适合教学的测试案例库,我们一方面需要对已有的案例进行刻意的改造,也选择了一些新型示范应用项目,另外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开源工程,以及教师科研转化项目、学生优秀实习项目与课外设计项目等完善测试案例库。目前的软件测试教学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所在学院使用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了讲解,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合软件测试的方法、过程、工具、案例的教材的编写

为适应四位一体教学方法,我们自主编写了软件测试教材。教材以RUP的四个阶段为线,将测试方法与工具分化在不同阶段进行介绍,加强了测试管理内容。软件测试理论按照鱼骨图式的组织,例如对于白盒测试技术的介绍,分解为两章,其中在RUP的细化阶段介绍了逻辑覆盖测试、基本路径覆盖测试,在RUP的构造阶段介绍了数据流测试、变异测试,这种组织安排有利于学生根据软件测试过程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方法―过程―工具―案例”四位一体教学方法

该方法基于所修订的软件测试教材与测试工具箱、测试案例库,沿用RUP的四个阶段进行教学的安排,在教学中以测试理论与方法介绍为根本,并辅以案例介绍以加深对实际测试的理解,再选用合适的测试工具,具体实施如图1所示。“方法为基、过程引导、工具跟进、案例贯穿”的教学将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工程实践能力,符合卓越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要求。

三、结语

该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围绕卓越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素养与工程能力的双重提高。教学实践表明,“方法―过程―工具―案例”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围绕软件测试过程的逻辑性强的理论知识体系,辅以工具的训练,再以实际案例贯穿介绍测试方法与测试工具的应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意识地增加了软件测试的内容,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软件项目开发中执行软件测试的诸多活动。初步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今后将对软件测试适合敏捷等流行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改造已有的方法,并扩充完善已有的测试工具箱与案例库,以培养卓越的软件测试工程师,满足软件测试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出台《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数字档案馆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深入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家档案局于2014年12月出台《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组织专家对多地数字档案馆进行测试,产生了首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2015年9月,绍兴市数字档案馆作为全国首批接受测试的数字档案馆之一,通过了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组织的专家测试。本文围绕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工作谈点认识,以期为有关单位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1数字档案馆测试流程

一是参测单位提出申请。参加测试的单位按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第六条要求,由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后填写纸质《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申请表》并附电子版的自测试情况材料,自测试情况材料主要包括各项指标自测试得分、自查情况描述、必要的证明材料等内容。二是国家档案局批复。国家档案局技术部负责对测试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判断是否符合测试要求,必要时组织相关人员到申请单位进行查看。之后,国家档案局以文件形式对参测单位提出的测试申请予以批复,确定同意组织测试、测试专家组成、现场测试时间等。三是专家组现场测试。现场测试分两部分工作,一是技术测试,二是综合评估。技术测试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部分的所有指标、“系统功能”部分的所有三级指标核对以及“档案资源建设”部分的所有指标;综合评估是在技术测试工作基础上对技术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其他测试指标进行现场测试。现场测试提供的材料可使用电子版,专家审阅材料时使用计算机。四是测试结果审批。现场测试结果符合《测试办法》要求的报国家档案局领导审批后,国家档案局将发文进行认定,认定不涉及具体得分。国家档案局在每年适当时候通报全国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工作情况。

2数字档案馆测试指标解析

数字档案馆测试主要按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的要求进行测试,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依托于《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设计,分为基础设施(12分)、系统功能(12分)、档案资源(52分)、保障体系(14分)、服务绩效(10分)5大块,共99个指标点104个小项,总分为100分。

2.1数字档案馆测试指标分类整个数字档案馆测试指标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定性类、定量类、测查类和评价类。定性类指标主要考查“有没有”“是不是”和“对不对”,比如“主机房供电系统应采用双路供电并配备不间断电源”就是考查“有没有”,其印证方法就是提供原始材料、实证材料或进行现场查看。定量类指标主要考查“有多少”“达到什么程度”,比如“近3年来在馆内通过数字档案馆查档的利用人次”就是考查“有多少”,其印证方法就是提供数据原始材料、计算结果或指标吻合程度。测查类指标主要考查“是否超标”“现场情况抽查”,比如“通过系统单次检索查阅档案目录信息计算机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全文信息不超过20秒”就是考查“指标是否超标”,其印证方法是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由专家根据现场测查情况而定。评价类指标主要考查“用户评价度”“专家评价度”等,比如“政务网用户对数字档案馆操作和服务满意度”就是考查“用户评价度”,其印证方法是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取得相应的评价度。

2.2部分不够量化模糊性数字档案馆测试指标解析一是基础设施部分,分列如下。“主机房供电系统应采用双路供电并配备不间断电源”:双路供电指主机房有两条供电线路,而非特指两个不同电网。“主机房消防系统可配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灭火系统不能采用水喷淋灭火系统。“主机房温湿度应控制在开机温度18℃—28℃,湿度35%—75%;关机温度5℃—35℃,湿度20%—80%范围内;应配备专用空调设施”:至少应提供近三个月的温湿度详细记录。“局域网主干线路采用光纤铺设,核心交换机等关键网络设备冗余”:注意冗余不能采用冷备方式。“接入政务网,并开展数字档案接收、共享利用和在线监督指导等业务”:其中在线监督指导指采用包括在线解答、邮件咨询、留置问题解答等多种方式向立档单位提供档案业务支持。“配备必要的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设施”:安全设施的配备主要根据在三网部署系统在等保或分保的不同要求进行,并不单是局域网要求。“配备离线备份设备”:可采用光盘、硬盘、磁带等。“设置数字化工作用房”:数字化工作用房满足防潮、防火、防盗及电力供应持续稳定等方面要求,同时国家档案局也强调数字化扫描临时存放区等同于库房管理。“使用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正版软件”:要求提供软件正版授权证明,同时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应只安装具有相应授权的软件,确保无盗版软件。

“布设局域网,在局域网上开展数字档案收、管、存、用各项业务工作”:收集是指通过在线或离线方式接收立档单位产生的电子档案、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复制件和重要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是对馆藏各类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整理、比对、分类、著录、挂接、鉴定、检索、统计等操作,使无序信息有序化,并实施有效控制;保存是对数字档案信息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和安全存储,主要从两方面评价:一是长久保存策略是否科学,二是存储技术和载体选择是否合理;利用是指根据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和网络条件,分别通过因特网、政务网、局域网等建立利用窗口。二是系统功能部分,分列如下。“能够对接收目录数据、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由于现在暂无相应的四性检测标准,可按各自理解的四性要求采用人工或工具等内容进行检测,但应提供相关工作清单。“能接收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库等不同类型数字档案”:其中的数据库接收是指来源的数字档案为数据库形式,但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把数据库转换成数字档案馆可识别的格式,再进行导入。“具备数据组织功能,具备多种分类方式并可定制、可扩展;具备数字档案编目功能”:其中多种分类方式是指对数据能进行分类存储,具备一定分类方法,例如具备类别-全宗-案卷-文件或全宗-类别-年度-案卷-文件等;编目功能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档案著录并将条目组织成目录库的过程。“具备数据编辑、功能”:档案信息可根据需要到政务网、因特网上,在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编辑,例如筛选字段、转换格式、压缩、加水印等,编辑完成后系统可以将数据导出。“具备调卷、出入库登记、档案位置指示、保管状况描述等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功能”:这里的调卷是指导系统可以实施调卷申请与响应,能查阅档案的调阅状况、被谁借阅过、调阅频率等,出入库登记是指系统能提示档案是否被借出、是否超期等,档案位置指示是指系统能显示存放位置、统计排架长度等,保管状况描述是指系统具备对保存的实体档案的在库状态、损毁情况、修裱情况、缩微、数字化、保管期限、载体情况、酸碱度、虫害等的综合记录与描述。

“具备分类存储功能”:分类存储是指系统具备按照年度、单位、保管期限、格式、类型等对电子档案进行组织存储的功能,可以指定不同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区域,这种位置的指定应该可扩展,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需要。“具备数字档案向标准格式转换功能”:并不一定要求在数字档案馆软件系统中实现,可以调用外部工具软件,完成相应的转换功能。“具备档案利用审核、审批功能”:对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在提供利用之前的把关,根据利用者的申请,接待人员通过系统向相关领导提出请示,领导根据利用规定进行审核、审批,并授权。“具备利用过程记录监控功能”:对利用者查阅档案信息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记录,包括利用档案的调卷、打印、复印、数字档案的下载等。“具备日志记录、操作审计功能”:日志记录是指系统对所有操作行为能够自动记录,并可备查检索;操作审计应根据三员分离原则,由专门的安全审计员角色对其他二员的操作日志进行审计。三是档案资源部分,分列如下。“接收数字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办法》、档案数字化标准等规定”:接收的数字档案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按每10件折为1卷,按卷计算比例,数字化质量认定标准主要是指数据挂接错误、数据质量不合规、目录数据或图像文件不完整等问题。“建立涵盖所有数字档案、具备长期保存和安全的资源总库”:资源总库是涵盖所有馆藏数字资源的一个库,相对于管理库和利用库,长期保存主要是从数据格式(标准化、开放性)、存储方式(减少技术依赖性)等角度考虑。“按照收、管、存、用等不同业务环境,划分安全域并实施边界控制管理”:可以按照数字档案馆系统收、管、存、用业务来划分,根据业务设置安全访问控制和边界控制策略,配备满足安全策略的技术设备,形成四个不同的“安全域”,目的是确保不同业务中使用档案资源的安全性。“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数字档案资源被篡改”:可采用水印、版式固定、数字摘要、文件监控等技术手段。

四是保障体系部分,分列如下。“制度制定与实施”:建立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档案馆管理制度,并且在实际的建设和维护过程,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留存各类表单。“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通过安全审查”:档案数字化外包时需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无犯罪记录、公司无外资背景审查。“数字档案馆运行维护经费保障”:运维费包括设备购置、耗材、软件服务费等。“项目建设符合规定,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分阶段建设的项目,核心系统符合项目验收要求即可。五是服务绩效部分,分列如下。“实现数字档案全流程管理”:数字档案的收、管、存、用都在系统上进行。“实现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实体档案的信息管理都在系统上进行。“按计划向政务网提供数字档案已全部上载”和“按计划向因特网提供数字档案已全部上载”:以前一年的工作记录为测试对象。“能够提供数字档案资源馆际共享”:指不同档案馆之间共享档案目录或全文,可异地出具查档证明。

3数字档案馆测试准备工作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人类心理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应用于辅助案件的侦查审理。本文通过介绍一起侵犯财产罪案件,从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阶段、认知综合法编题阶段、实测操作与同步观察评图阶段论述了犯罪心理测试测试技术在疑难案件中的应用。论述案件的测试过程时,同时提出了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以及认知综合法编题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最终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辅助之下,侦破案件。

【关键词】

侵犯财产罪案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认知综合法编题;实测操作

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原理,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向被测人提问,继而形成心理刺激引发被测人的心理生物反应,通过专用心理生理测试系统对其心理生物反应进行采集、记录和显示,从而评判和推断被测人与案、事件关系的心理检测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则是心理测试技术在犯罪案件侦查审理中的应用。

199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PG-I”型心理测试仪在山西、山东办理疑难案件并获得首次成功,之后多年的办案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心理测试技术在疑难案件中的应用成果尤其突出。其中武伯欣教授提出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使用认知综合测试法进行编题,是武伯欣、范刚教授等人在应用隐藏信息测试(CIT测试即犯罪情节测试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案测试及心理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测试方法。实践证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疑难案件中的应用更加成功。原因在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测试的是作案人的心理痕迹,除非作案人大脑受伤出现失忆的情况,否则心理痕迹永远不会消失,作案人在作案时对特定动作特定情绪都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印象,这些印象可能消减但终生不会消失,在一定的环境和话语引导下便会重现。

1 案件情况及前期调查介绍

2013年4月,某市纪委收到该市房产局转递的一封举报信,信中讲述了该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伪造房屋建成年代、偷逃国家税款、隐匿百姓上千万集资款的情况。举报人称,2000年该市某建筑工程材料公司职工与本单位签署了“职工集资住房协议”,按照“拆旧房搬新房,增面积补差价”的原则,约定每家每户集资5—10万元作为新建家属楼的集资款,同时将原有住房按照1比1面积退还给单位,并于2006年取得房屋所有权证。2011年,举报人因为房屋纠纷调取相关房产档案时却发现当初签订的“职工集资住房协议”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拆迁房屋产权调换协议”并附有该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签字的“某市房屋所有权登记调查勘丈审核表”。后经调查该建筑工程材料公司153户职工的房产档案均出现了这种情况。

举报信中说明“拆迁房屋产权调换协议”的甲方为某实业有限公司,经查该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时间为1998年10月8日,但是协议签订时间却是1991年3月7日,并且该协议中的产权调换是指等面积拆兑,不存在补偿差价的情况。另外该建筑工程材料公司的职工家属楼实际竣工于2001年,然而在“某市房屋所有权登记调查勘丈审核表”中却注明该家属楼竣工于1992年。2006年该市颁布的“关于解决房屋所有权发证中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中明确指出“1993年前建成的房屋,减半缴纳税费及免除相关罚款”。由此可见,作案人通过调换“职工集资住房协议”和“拆迁房屋产权调换协议”隐匿了职工的集资款,并采用篡改家属楼建造时间的方式,利用相关政策,偷逃国家税款。举报人在信中主要针对在“某市房屋所有权登记调查勘丈审核表”上签字的该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邸某、段某、杨某进行了举报。

该市纪委接到举报信之后立即投入调查。通过调查得知,2006年该市“解决房屋所有权发证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流程为:相关单位向房地产交易中心提交问题处理申请书,房地产交易中心首先对文件进行审核,经查审核人员为魏某(女);审核确定文件没问题之后,由房地产交易中心文件传送人员赵某将文件送给负责该地块的勘丈测绘小组组长;勘丈测绘小组对地块进行实地勘测丈量,与文件中相应内容进行核实,确定无误之后签字。举报信中提到的“某市房屋所有权登记调查勘丈审核表”上所签的3个名字确为房地产交易中心负责勘丈测绘的人员,但是3人分属不同小组,按照当时分工,邸某所在的小组正是负责事发地块的勘丈测绘,而段某和杨某属于另一个勘丈测绘小组。经询问,三人均不承认在勘丈审核表上签过字。通过对每个环节负责人的询问,了解到实际的情况,2006年在进行“解决房屋所有权发证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时,由于工作内容较多,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各个勘丈测绘小组并没按照原分配进行勘丈测绘,而是随机进行的,事发地块的勘丈测绘则是由并不是负责组的杨某和段某进行的。段某口述说,赵某将文件交给他之后,他将文件交给了本组组长杨某,这在他的工作日志上有记录,并回忆起,勘丈测绘之后杨某将文件交给了产权处的蓝某。杨某则说他不记得自己是否把文件交给蓝某。而蓝某则否认杨某曾经将文件交给自己。

该市纪委对有段某、邸某和杨某签字的“某市房屋所有权登记调查勘丈审核表”进行了笔迹鉴定得出结论,该审核表上的名字不是段某、邸某和杨某所写。由于事件发生时间已久,电子信息已无从取证,相关人员又各执一词,调查一时陷入僵局。于是在5月份,该市纪委决定采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协助侦破本案。

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案件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六大阶段,即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阶段、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阶段、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与同步观察评图阶段、测后综合评判分析阶段、测后谈话与讯问阶段。以下主要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论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侦破该案件的过程。

2.1 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

该案件的测试并不是简单的测试哪个人说的是真或哪个人说的是假,也不是简单测试审核表上的名字是谁写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要测试的是整个案件的真实情况,要通过语言刺激唤醒作案人的心理痕迹。

在进行动态分析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以下的原则:

1)对事不对人原则即在结案之前对所有的被测人要一视同仁,主测人要保持中立,不要受前期调查的影响,在本案中更要注意不能完全相信举报人,也有可能是举报人因为某些原因对被举报人进行诬陷;

2)顺时序原则,任何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是在一定时空序列下完成的,利用各种已知的信息,遵循记忆的规律按照案件发生的时序来分析犯罪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3)入流不陷入原则,测试人员在参与案件的同时不能陷入前期调查的原有框架里,只能参考前期调查的信息,对疑难案件另辟蹊径进行分析从而使案件柳暗花明;

4)重发散思维、忌聚合思维原则,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由于前期的侦查,测试前测试人并不是并列无差别的被测人,主测人不应受侦查影响产生主观判断,测试时被测人的顺序更不能按照重点嫌疑人和一般嫌疑人进行区分,主测人应该从不同的方向、角度进行辐射性想象和联想,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案件事实存在的可能性逐一进行分析,而从中甄别真正的涉案人;

5)重逆向、辩证逻辑原则,针对思维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来说,侦查人员或一些检察机关容易陷入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是指要将问题辩证的一分为二看待,例如该案件中,首先要证实举报信的真实性,排除被举报人被陷害诬告的可能性,逆向思维是指“反其道而思之”,侦查人员不仅要考虑对嫌疑人不利的信息也要考虑对嫌疑人有利的信息。

对该案件进行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如下:

首先,由于该案件所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所以作案人不可能是一个人,而是多人作案,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环节,而且可能每个人并不了解其余环节的作案人是谁、作案情况以及作案方式等。

其次,从顺时序的角度考虑,主犯是怎样产生作案动机的、怎样策划的、怎样买通各个环节的人、最后怎样偷梁换柱作案成功,如果存在从犯的话,从犯又是怎样被主犯联系上从而被说服协同作案。在程序上,审核材料的人、负责勘丈测量的人以及最后拿到文件的的人依次都做了什么,每个环节都发生了什么,各个环节之间又是怎样进行交接的。

第三,要考虑具体的作案人数,是否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参与了作案,参与案件的人是否得到了好处以及得到了什么好处,或者参与案件的人是否受到威胁。

2.2 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

编题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核心内容,成功的犯罪心理动态分析之后,编制一套系统客观的测试题是测试成功的重要保障。编制一套好的测试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编题时要剔除动态分析过程中的主观臆断,将剖析犯罪人的心理痕迹与现场的物质痕迹结合起来,从而使编制的测试题符合作案人的认知特点。

2)通俗易懂原则,测试人员编制的题目必须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原因有两个,第一,被测人的文化水平不同,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利于被测人理解题目。其次,语句简单可以减少被测人理解问题本身的时间,从而尽快唤醒被测人对案件的认知。

3)同一性原则,即所有被测人使用同一套题目进行测试,保证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比较。

4)中性公开原则,测试题目不能使用刺激性语言,要使用相对比较中性的词语。同时题目要避免倾向性,保持中立,以保证题目的科学有效性。公开是指整个测试过程是公开的,并可以进行拍照、录像等,办案人员可以参与讨论、修改具体题目,使测试题更加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和案件的真实情况。

5)情绪动态性原则,案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变化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进行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时,案发前、案发中、案发后也是一个动态连续不断地过程。所以出题也要注意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

6)无暗示性原则,测试人员不能针对某一个人出题,不能有暗示性,要保持公正,针对整个案件出题。

一般案件,测试题目的编制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组是自我认知的题目,导入题(被测人姓名年龄)、因素动机题、SKY题、作案时间题、作案人数题、作案人自身特征的认知(如性别年龄地域等),第二组是非法犯罪过程题目,作案时间、作案人与被害人的现场互动、作案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和案件细节,以及案后各种逃避活动(逃跑路线、清理现场、赃物转移、对付商量等),第三组是现实心理状态题目,一般2组,包括后悔心理状态题、愿望心理状态题、认罪心理状态。

题目的编制基本如上所述,但是根据不同类型案件,主测人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题目的编制要灵活,不能机械化,文中所讲案件的测试题目编制为:第一组为自我认知题目,包括导入题、作案人数、作案人性别、SKY题、作案人身份,第二组是非法犯罪过程题,包括提交申请材料环节的情况、勘丈测绘环节的情况、在勘丈审核表上签字的情况、事后处理情况,第三组是现实心理状态题目。

2.3 实测操作与同步观察评图阶段

测试室布置在中性场所,简单舒适安静即可,室内温度保持在16℃—28℃之间。本次测试使用的仪器为CPS—2040,主要指标是呼吸、皮电、血压,其中皮电在鉴定结果中占60%,呼吸占20%,血压占10%。对与本案有关的6人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邸某、赵某的图谱没有特异性相关反应,从而被排除,杨某进行了两次测试,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皮电指标变化迅速,对部分目标题题目有特异性反应,例如“这件事,是清楚当时什么人联系的吗?”“这件事,是清楚和什么人有关系吗?”等。魏某负责文件的审核工作,测试过程中阻抗值在340—420之间,超出了正常范围,对关于作案人自我认知、作案各个环节尤其是审核环节以及现实心态的目标题都有不同程度特异性反应。段某测试过程中阻抗值在330—500之间,也超出了正常范围,在部分目标题上,呼吸脉搏皮电均有特异性相关反应。蓝某在测试过程中,耳后部位发红,问到相关问题时出现规律性打嗝现象,呼吸出现屏息、呼吸抑制深呼吸的现象,对每组的目标题基本都有特异性相关反应,对“这件事,是有人指使干的吗?”“审核表上的签字,是有人冒名签的字吗?”“是清楚干这件事的人得到什么好处了吗?”等目标题,蓝某的皮电图谱斜率骤然升高,持续时间加长。

2.4 测试结论

结合测试过程对图谱的评判、被测人的外显特征以及测后的综合评判得出以下结论:

1)被调查人赵某(男,52岁)、邸某(男,51岁),经同一套题目重复测试,发现其在全部目标问题上无相关特异心理生物反映,据此,心理测试可排除此二人的涉案嫌疑。

2)被调查人段某(男,37岁)、杨某(男,52岁),经同一套题目重复测试,发现其在部分目标问题上有相关特异心理生物反映,据此,心理测试可认定其为上述案件的局部知情人。

3)被调查人蓝某(男,41岁)、魏某(女,37岁),经同一套题目重复测试,发现其在有关目标问题上有显著相关特异心理生物反映,据此,心理测试可认定此二人系上述案件的涉案人。

【参考文献】

[1]武伯欣.中国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

[2]周荣.试析信用社内盗案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4).

[3]徐小飞.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4).

[4]顾红梅,刘占坡,孙祁.一起性变态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实测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3).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软件测试过程;测试文档

目前我国软件测试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缺口达到30万,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相对滞后[1]。但实际上,很多学习了软件测试课程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业内专家称之为人才的“结构性过剩”[2],而滞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教育机构开设软件测试课程时间的滞后,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与实际需要的差距产生的滞后。外包开发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在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2],而这些要求正是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软件测试人员,成为软件测试课程改革创新的目标。

1教学现状

随着软件测试人员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及IT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然而,在师资方面,讲授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多数是由软件工程的教师承担,这些主讲教师能很好地讲解软件测试理论和介绍软件测试方法,但缺乏软件测试的系统案例和软件测试经验[3]。在理论教材方面,虽然各种软件测试的教材相继出版发行,但教材中技术实现的内容较多,对常用的软件测试文档书写介绍很少,且缺乏文档模板;对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也是简略介绍其功能。在实验教材方面,目前还没有配套的软件测试实验教材问世,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讲教师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作为支撑,就难于用恰当的实例来解释相关理论,更难设计出实用有效的实验内容,导致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要顺应软件测试人才市场的需求,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必须面向企业的实际需要,使学生能学到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技能,以“经验者”的身份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

2改革和创新

笔者以日企工程经验为依据,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缺乏系统案例、重技术实现轻文档工作、测试工具流于产品说明等问题[4],设计了一套软件测试实验,帮助学生利用软件测试技术搭建测试环境;根据测试规格说明书进行测试;练习测试用例的设计、执行与跟踪并高效地进行回归测试;熟悉常用测试文档的书写方法;掌握如何保存测试用例和有效的测试结果;准确地书写缺陷报告;通过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

2.1教学进度的调整

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通常和理论课同步或延迟几周进行。对于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果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前期的实验内容安排就缺乏理论支持,如果比理论课迟后几次,即在讲述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后开始实验教学,就可以将各种测试方法融入实验中进行,但由于软件测试过程及技术、测试文档书写相关内容还未讲述,实验内容的安排显得孤立,没有整体感。为了让学生体验软件测试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施过程,将理论课讲述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完整的案例中进行实验,就需要系统地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进行实验。

我们打破传统的周四学时,即“理论2+实验2”的排课模式,将一个学期分为理论上半学期,实验下半学期,上半学期周四学时用于结合案例进行理论教学,下半学期周四学时针对理论课讲述的案例进行实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系统的软件测试实验。

2.2实验教学的创新

2.2.1实验素材的创新

现有的软件测试教材,通常会在最后章节给出一个案例,针对该案例利用教材上介绍的各种测试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但是教材对案例的描述基本只限于项目背景介绍、子系统介绍、子系统功能分析、子系统性能及可用性要求方面的资料,基本没有提供可运行案例系统的代码,同时也缺乏必要的供测试使用的文档。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过程与软件设计周期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分别对应软件设计中的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5]。因此,要完成一个系统的较完整测试过程,不仅要提供被测系统的完整代码及数据,还必须提供全套的设计文档。

我们以一个开发完整的以C/S模式实现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和B/S模式实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测试案例,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以“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网站测试和面向对象测试相关的内容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样,进行完理论教学,学生对案例系统的功能基本了解。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在测试中需要的代码、开发规范、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书、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具备了以上资料,便可模拟实际工作模式,将理论教学中讲述的测试策略和方法、测试文档的书写方法运用到该案例的测试实验中。

2.2.2实验内容的创新

由于实验教学学时和学生能力的限制,在本实验的设计中,我们主要针对初、中级测试工程师级别设计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就是同学们踏上测试岗位要动手干的实际工作。而针对高级测试工程师和测试管理者担当的工作,比如测试计划的制作、各种设计的验证、测试评估和总结,需要经历初中级测试工程师的实战,积累大量经验才能承担,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只在理论教学中简单讲述,不在实验教学中安排实验内容。

我们设计了表1所示的实验内容,本设计旨在让学生经过实验的训练,以“经验者”的角色参与求职应聘,因此,我们以项目管理者培养“新人”的方式来安排实验内容和进度。虽然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项目管理者通常是按照以下流程在工作过程中培养人才:单纯性测试的实施、测试设计(书写测试规格说明书)、测试环境搭建等,按照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深入测试工作,因此我们按如下进度设计了以下实验内容,并在提供的素材中人为地制造缺陷,以便学生发现缺陷、分析缺陷、修改缺陷。

通过上述8个实验,让学生牢固掌握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了解常用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对系统测试实施有基本了解。严格经过这8个实验的训练,学生基本能以初级测试工程师的身份投入到测试工作中。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软件测试;测试案例;交叉教学;测试实践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软件日益成为信息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软件的可信性已倍受关注,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障和提高软件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随着国内软件产业的标准化与国际化,越来越需要专门的软件测试高级人才。当前高校仍然是培养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重要机构。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软件测试课程按学历分主要有三个层次:大专、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大专和本科阶段的软件测试课程在我国已经开设有较长时间了,主要是教授基本的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侧重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一些高校已经摸索出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发表了一些教学体会[1-3]。但是,研究生(本文特指硕士研究生,下同)阶段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却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及招生形式的多样化,各高校研究生生源相差较大,学习目的与培养形式也有所差异,使得研究生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很难采取统一标准,给各校任课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我校研究生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实际出发,笔者分析了近年来研究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目的上的诸多变化,提出了一种“紧密结合测试案例、测试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软件测试教学新方法。该方法连续实施在两级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堂反应、课程考核、案例测试实践指标来看,该方法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研究生测试理论知识及实践测试动手能力。

1传统教学及面临的新问题

1.1传统的研究生软件测试教学形式

2010年5月我们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软件工程领域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与会期间我们和软件测试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大部分院校认为软件测试教学大纲仍然沿用研究生招生改革之前的大纲,即教学对象为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也以书本为主,按章节进行教学。课程结束考试仍以论文报告的形式完成。总结大部分高校共同的教学内容有:

1) 软件测试概述;

2) 测试人员的离散数学;

3) 测试人员的图论;

4) 功能性测试;

5) 结构式性测试;

6) 集成测试;

7) 系统测试;

8) 面向对象测试等。

传统教学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为主,旨在培养懂理论的学术型研究生。未考虑学生的水平、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及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失去学习兴趣。此外教学过程没有测试案例及其他实践测试环节,导致总体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均没有掌握基本的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

1.2研究生教学的新特点

随着近年来国家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方式的改革,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招生形式及培养方案等均变化较大。以前是以工学硕士为主,重点培养懂理论、会创新的高级学术型研究人才。近年来,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已细分为工学硕士及工程硕士,工学硕士又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工程硕士和应用型硕士侧重于培养工程开发、工程应用、工程管理等应用创新型高级人才。研究生招生及培养制度的改革促使培养方案不一样,相应的课程大纲及教学方式也应不一样。故研究生软件测试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特点有:

1) 理论与实践并重;

2) 加强工程案例的测试教学;

3) 激发学生兴趣,互动教学;

4)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测试动手能力。

现阶段研究生软件测试课程应考虑所有选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及学习能力的多

样化,重点学习以下内容:常用软件功能性测试方法;面向对象程序测试技术;WEB软件测试;错误注入测试技术;安全性测试、主流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及大公司常用测试方法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软件测试理论、先进的软件测试技术和主流测试工具,并能较好地应用于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

2案例交叉教学法大纲及其教学过程

基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诸多变化,我们提出了一种紧密结合测试案例、测试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教学新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测试能力。

2.1江苏大学研究生软件测试教学大纲

表1是我校现行的研究生软件测试教学大纲,全校理工科研究生也可选修。

2.2案例交叉教学法教学过程

案例交叉教学法总体分成两个阶段:课前案例程序编写和课堂理论与案例交叉教学。

第一阶段:课前案例程序编写。上课前一周布置实现两个测试案例,每学期难度类型与之类似。

案例1:使用C、C++或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任意两个正整数a,b的最大公因数,其中0≤a,b≤1060。并撰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案例2:使用ASP或JSP技术,数据库SQL Server实现具有用户注册、登陆验证的简单B/S结构系统。

当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的案例程序,要求所布置程序难度、功能和工作量与案例1和2相当,即案例1满足后期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类测试、错误注入测试、安全测试及编写测试驱动等测试需求,案例2满足后期GUI测试、WEB测试、错误注入测试、安全测试及测试工具的教学等测试需求。

第二阶段:课堂理论与案例交叉教学。结合前面两个案例,自第二章开始结合测试案例、测试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案例交叉教学流程图

图1中,S1代表第1章,其它类似。案例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于程序结构的测试方法,如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类测试、数据流与控制流测试方法等。案例2重点让学生掌握基于程序规格说明的测试方法,如GUI测试、错误注入测试及基于状态的测试等方法。此外,结合案例1和2,不但教授学生重要的功能性测试方法,而且教授学生一些关于软件安全

性、可靠性及稳定性的测试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测试能力。

此外,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将联系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的实际测试方法及测试工具。如我们选用的教材之一便是微软软件测试工程师们撰写的教程,所讲授是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系列:Parasoft公司AEP方案系列、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系列及IBM Rational系

列。重点讲授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主要有:Parasoft C++Test;Mercury公司主要产品LoadRunner、WinRunner、TestDirector、QuickTestPro、IBM Rational Purify等。同时将结合程序案例1、2及其他大型测试案例进行工具的演示教学。

3教学效果分析

我们连续对两级研究生运用了案例交叉教学法,在课程结束后对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及课程测试报告情况,结果表明案例交叉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按章节教学方法。表2从学生兴趣、理论掌握度、测试用例设计、测试驱动编写、测试方案设计、测试思想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掌握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中的学生兴趣度以调查结果为主,其他调查项均以课程考核结果为主,调查结果为参

照。在课程期末考核中除了考查常规的测试基本理论与技术之外,同时还要求学生交叉测试其他同学的程序案例,最后撰写测试用例设计报告及程序测试报告。

由表2数据对比分析可知,案例交叉教学法在各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按章节教学法,特别是学生在掌握测试思想及测试自动化工具方面近96%以上的学生掌握较好。

4结语

随着近年来软件企业规模化、正规化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的专业化高级软件测试人才,这给高等院校及高级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紧密结合测试案例、测试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教学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基础及学习目的等诸多因素,以培养学生的测试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自己编写的程序为测试案例,将测试理论、测试技术、测试案例及测试工具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程最后介绍了微软公司常用的一些测试方法。

通过测试能力考核及课后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新方法教学更有利于他们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提高测试案例实践编写能力,特别是学会了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教师们也普遍反映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玉民,车战斌,郭基凤,等. 两年制软件测试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7):60-62.

[2] 许棣华,朱立华. 分组软件测试教学法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4):133-135.

[3] 贺平. 软件类专业的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1):82-89.

A New Case Cross-teaching Approach for Graduate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CHEN Jin-fu, YANG He-biao

(School of Computer Sci. & Telecom.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阿里M3602方案工程菜单

目前,采用阿里M3602方案的高清机有OpenBox、OpenBox S9、S10、S11、S13、SKYBOX HD S9、PVR800HD、invel HD PVR 3612、HiBOX F1、F2、HD800S2、HDS2-500HD、HD800V9、Bolt HD等众多的型号,进入隐藏的【Factory test】工厂测试菜单,有六个工程测试模式,如图1所示。

第1项【LNB control signal test】模式,为LNB控制信号测试,如图2所示。

“POL”表示极化电压(Polarity),“HOR”表示水平极化(Horizontal,电压为18V),“VER”表示垂直极化(Vertical,电压为13V)。“22KHz”用于双本振Ku波段高频头的低波段和高波段之间切换,“OFF”表示22KHz切换脉冲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切换到低波段,即9.75GHz本振工作。“ON”表示22KHz切换脉冲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切换到高波段,即10.6GHz(或10.75GHz)本振工作。

第2项【Pattern display test】模式,为模板显示测试,默认输出显示为彩条,并且伴有声音输出(图3)。

第3项【Front key test】模式,为前面板按键测试(图4,有POWER(待机)、MENU(菜单)、LEFT(左)、RIGHT(右)、UP(上)、DOWN(下)、OK(确认)、七个按键测试项目。

第4项【0/12V test】模式,为0/12V电压测试(图5),不过不少采用M3602方案的机器,并没有设置0/12V电压输出插口。

第5项【Slow blanking test】模式,为慢帧间隔测试(图6,)用于测试画面16∶9与4∶3宽幅比模式的切换。

第6项【RS232 input test】模式,为RS232串口输入信号测试(图7)。

最后项【Test ALL】目的,为测试上述全部项目,每次测试可以通过EXIT键退出。另外,按“7”数字键五次,在信息界面中可以显示收视卡的【CA CARD】的加密系统类型和【CCID】(Card Chip ID,卡和芯片的ID码),如图8所示。对于新固件版本,如果没有这种信息显示,可以按“8”数字键四次试一试。

阿里M3606方案工程菜单

目前,采用阿里M3606方案的高清机有OPENBOX S16(M3606C)、SR2,以及M3606减配版M3601S方案的 DboxII、Spider HD等型号,以SR2机器为例,工程菜单如图9所示,相比较阿里M3602方案工程菜单,界面内容更加丰富,具有频道测试、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三大功能。

1.频道测试

界面上半部预置9个频道测试区域,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分别对应你机器中所有卫星列表中的1~9频道序号。如果本身已恢复出厂设置,那区域中的预置频道名称和实际播放的频道名称是一致的,如图10所示。

光标停留在频道测试区域内,按菜单键,可以消隐工程菜单,只留下右下角的IP地址区域。再按一次,恢复工程菜单显示。

2.自动测试

界面下半部有15个区域,其中草绿底色区域为自动测试区域,共有两个自动测试模式。

【USB】模式,用于测试USB接口功能,当插入USB设备时,显示OK。

【Network】模式,用于测试RJ-45网络接口功能,当网线连接正常时,会显示本机的IP地址。

3.手动测试

白底区域为手动测试区域,针对SR2机器提供7个有效测试模式:

【22KHz】模式,用于测试双本振Ku波段高频头的低波段和高波段之间切换,有Off、On两个测试选项。功能同M3602方案工程菜单的【LNB control signal test】模式。

【DISEQC Mode】模式,用于测试DiSEqC1.0四切一开关,有A、B、C、D四个选项。

【SDOutput】模式,用于测试视频输出,有”CVBS 16∶9”、”RGB 4∶3”两个个选项。选择”CVBS 16∶9”后,将光标移动到【22KHz】模式正下方选项框区域上,按OK键,可以依次选择:480i、480p、576i、576p、720p_50、720p_60、1080i_25、1080i_30、1080p_50这9种视频分辨率测试,每按一次OK键,测试一种分辨率,同时机器前面板数码管可显示分辨率。

【FRONT】模式,用于前面板功能,有Off、On两个测试选项。选择“Off”时,数码管断电不亮;选择“On”时,数码管全亮,显示“8888”;操作面板按键,在USB选项正下方的选项框区域会显示该按键的功能。

【RS232】模式,用于测试RS232串口功能。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通风机 性能测定 方案 选择

中图分类号:T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347-01

1 概述

矿井1986年6月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t/a, 2001年对西风井和东风井主要通风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其的通风能力;

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即:11轨道上山和主、副井为进风井,东、西两翼风井回风。东翼风井配备4-72-11№22B风机两台(一用一备),主要服务14、16采区;西翼风井配备两台(一用一备)G4-73-11№25D风机,主要服务11、13、15、21采区。

2 测定方案要求

为提高矿井东西两翼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确保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矿井东西风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试技术方案。

测试方案主要是指:测定仪表安装位置的选择;通风机工况调节位置的确定;风流在通风机装置内流动路线的控制。关键问题是测风量位置的选择,要求测风量地点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1)进风道有较长距离的平直地段;

(2)风流比较稳定,流场分布较规则;

(3)测风断面的风量应是通过风机的风量,或者测风量断面与通风机之间基本无漏风。

3 方案提出

针对大平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通风机性能测定方案:

3.1 控制通风机水平风门,短路进风测试方案

对于生产矿井,在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时,要对矿井主要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就要利用通风机的附属设施(如反风门、反风道等)对备用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然后两台主要通风机进行运行,再对运行风机进行性能测试。这种方法必须要求运行风机和备用风机各自具有独立的短路进风系统为前提条件,否则,无法采用此种方法。根据大平煤矿三个回风井的具体情况,23、31风井不具备上述条件,东风井主要通风机附属设施的实际情况,符合上述条件,因此,可采用水风门短路进风的通风机性能测试方案,该布置形式参见图1-1所示。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短路风流路线

将备用风机前的水风门放下,切断风机的引风硐与井筒的联系,使大气直接由该风门流入,经被测试通风机的引风硐后进入通风机,然后再通过扩散器排入大气。使之形成通风机短路进风的性能鉴定布置形式。

(2)工况调节

工况调节的位置选择在被测试风机的入风侧反风风门处,调节方法采用板阻法进行,逐步来改变其过流断面积,从全闭到全开,选择8~12个工况点,来测试通风机性能曲线。

(3)测压位置的选择及测试

测压位置应布置在风流稳定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图1-1所示,布置在风机的入风侧。在该断面上用安装的两支皮托管接受静压,用胶皮管传递,压差计显示相对静压。

(4)测试风量位置及测试方法

测试风机的风量,根据1、2号主要通风机装置布置的具体情况,采用风表线路法来直接测定风速,以计算通风机的工作风量。每个工况测试两遍,每一遍在1min内测试完毕,求风速的平均值,然后再求风量。其位置布置在图1-1中通风机扩散器出口的断面上。

(5)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测试

测定的目的是要得到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为了保证一定的测试精度,采用TF-3(B)型通风机综合测试仪,可以同时同步测出电动机的输入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

(6)通风机和电动机转速的测试

采用红外线原理的非接触式手持数字转速表来直接测定。

(7)通风机的轴功率测试

通风机的轴功率是根据实际测定的电机功率来计算。

(8)大气物理条件测试

测试大气压力采用BJ-1型精密气压计;空气相对湿度采用DHM2型通风干湿表来测定,从而可计算出空气密度。

(9)噪声的测定

采用矿用SL5868P声级计测定主要通风机产生的噪声,分析判断主要通风机噪声是否符合要求。

(10)振动参数的测定和故障诊断

根据ISO10816-3:1998以及GB/T6075.3-2001规定,通风机振动测点布置在轴承座上,各测点测量时记录垂直方向(V)、水平方向(H)与轴向(A)的振动幅值,振动测量所用仪器为:VB200测振仪。通风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信号往往含有大量的能反映设备状态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判断风机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故障。

3.2 刷大检修门通风机短路进风测试方案

在没有独立的反风门反风系统的条件下,通常地面通风机整个装置系统还会有检修门,此时可通过刷大备用通风机的检修门,使备用风机能够不影响运行风机工作而短路进风――即刷大检修门通风机短路进风测试方案,在刷大检修门后其测试方法和步骤(轴流式从短路风路全开开始)同方案一。

3.3 停产条件下对运行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方案

在矿井停产期间,对通风机进行性能鉴定,可以不用刷大检修门,利用两台主要通风机相关联的附属设施进行短路进风,使得通风机性能测试具有较高的精度。

3.4 带井下网络对运行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方案

所谓带井下网络对通风机性能进行测试,就是指在不停产条件下对运行(或备用)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这种方案可以用通风机的风量来划分为两步来进行。第一步为风量最大(离心式为最小)至井下正常生产状态时的矿井总进风量,在这一步中,可将通风机风量测试分为3~4个工况来进行调节。第一工况点为全开(离心式为全闭),使通风机的进风量为最大(离心式为最小);第二至第三(或四)个工况就是在通风机入风侧逐步关闭安全出口、检修门并配合板阻法进行风量调节(离心式为逐步开启隔离风门),使通风机在进行完第一步时,带的是井下网路,维持正常通风。第二步就是从带井下网络开始,逐步关闭通风机入风侧的蝶阀调节风流的过流面积,以改变通风机的风量(逐步开启安全出口、检修门并配合板阻法)。在第二步中,可根据井下的具体情况对通风机的风量进行逐步调节(此阶段井下风量逐步减小),工况点可分4~6个。最后一个工况点要使通风机风量达到风机曲线中风压曲线的90%以上(离心式为最高风量值的90%以上)。

在该方案中选择测试风压、风量、轴功率、转速、大气条件及环境等参数均同方案一。

4 方案选择及确定

在四个方案中,方案一、方案二是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时进行的;方案三是在矿井停产情况下,并需要在井下的总回风巷内打上临时密闭,才可以进行;方案四是带井下网络对运行通风机进行性能鉴定的。根据方案四的具体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井下生产,即在第一到第三(或第四)及最后二至三个测试工况点时,会导致井下无风或微风,其影响时间约20~30分钟。在此时间内井下必须停产撤人,而在其他工况点时,对井下影响较小。

根据大平煤矿南风井的实际情况及主要通风机布置方式,东、西风井均具备采用方案一进行测试的条件;因此,东、西风井可采用方案一进行通风机性能鉴定。

5 测定方案效果分析

矿井通风机性能测定方案选择严格结合通风机运行状况和通风系统现状,测定仪器的选择及安装根据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方案中要求的测试所用仪器全部符合精度要求,根据换算后的测试数据,以附表中换算后的参数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绘制的通风机特性曲线。绘制的风机特性曲线符合离心式通风机特性曲线的一般规律,带井下负荷的实际工况点也落在特性曲线的附近。因此测定结果是可靠的,绘制的风机特性曲线可以用来分析通风机的运转特性。

根据计算机所绘制的东、西风井风机带井下工况分析,东风井风机在满足井下需风量的前提下,风机的静压效率在65%左右,说明已经在比较合理状态下工作。若要在较高效率下工作,就必须减少井下东翼用风量,使得通风机的输入降低,效率提高。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11篇

您是否发现如今大多数的功能测试产品太过于依赖编程,以至不能在您的小组中被广泛采用?

测试工作主要由公司技术人员执行,有时在业务专家和质量工程师之间由于沟通失误和不同的工作侧重点的原因,是否常常导致测试一再被重复,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是否在上线之后才发现缺陷的存在,而并非由功能测试小组首先发现?

美科利新近推出的业务流程测试(Mercury Business Process Testing?)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它基于不同行业的需求,让熟悉行业业务的人员走向测试前台,和技术人员一起,顺畅高质地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简化了软件测试的流程,缩短了软件测试的周期。

它基于不同行业的需求,让熟悉行业业务的人员走向测试前台,和技术人员一起,顺畅高质地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简化了软件测试的流程,缩短了软件测试的周期。

美科利业务流程测试是第一款全面的、基于角色(role-based)的测试自动化系统。同时也是第一个基于Web的测试自动化解决方案,其设计的出发点是让没有任何编程知识的业务专家也能创建、数据驱动并执行测试自动化。

业务流程测试在技术上被证明是一种“图表驱动(Table Driven)”或“关键词驱动(Keyword Driven)”测试。这种新一代的测试方式在测试规划中引用了最佳实践,为测试规划、测试维护和执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同时,业务流程测试系统以角色为基础,使非技术型业务专家无需编程或记录脚本就能定义测试案例。业务专家通过一个基于Web的界面来公布需要采取哪些步骤,使用哪些数据,从而定义测试流程。

通过采用测试框架方式实现测试自动化,QA工程师则将工作重点放在调度和利用自动化测试资源上面。

美科利业务流程测试系统使用户能在应用开发的生命周期中尽早地展开质量检测工作。

该系统最大好处在于,通过使用一种“关键词驱动测试”的新技术,用普通语言来描述测试案例,极大简化了测试的创建。该技术使测试资源建立时不再需要脚本记录和编程。

通过业务组件技术,业务流程测试使测试资源的维护工作流水线进行,手动和自动测试定义都可以使用可重复利用的业务组件定义。这些业务组件将测试维护集中于容器(Repository)中。

此外,系统生成Word格式的测试计划文档,这些文档以业务流程测试所开发的测试定义为基础。业务流程测试位于在Web基础上的企业级技术平台的最顶端,和美科利质量中心全面集成,易于使用,具有多等特性,支持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移动平台 自动化测试 解决方案 应用

前言:信息时代背景下,移动平台设备应用非常广泛,与之对应的软件测试需求也日渐增加。但传统测试模式无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测试效果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风险性。因此加强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动化测试概念

所谓自动化测试,是指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取代手工方式,进行一系列测试操作,以此来满足软件验证需求。

系统将移动应用自动部署至云端真机的海量移动终端,通过录制自动化执行脚本,覆盖APP的核心功能,进行自动执行检测,并将应用测试全过程自动记录下来,自动形成一套基于移动应用质量方面的检测报告。

二、基于移动平台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应用

2.1需求分析

根据移动平台软件测试特点来看,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满足以下需求:即覆盖多种移动系统版本,能够满足多种移动系统需求。此外,需要满足硬件、网络环境测试需求。

2.2架构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测试流程,使测试流程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系统中,主要由六个功能模块构成,分别是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及界面操作等模块。每个模块有序运转,能够在系统中互相配合,更好地完成测试任务。

2.3详细设计

第一,应用内测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账户的管理,当用户登录后,在用户之间建立连接状态。在实践中,模块通过调用Acquire-Connection方法,使得用户与工具能够进行交互[1]。内测用户仅需对手机“摇一摇”,即可开始反馈问题。反馈内容、自动截图,以及电量、网络等设备硬件参数及动态信息都将上传至缺陷管理平台,Bug流转,指派追踪,效率加倍。第二,功能测试模块。该模块实现被测移动终端各类指令。如如何执行手机屏幕点击操作。在测试实践中,系统发出指令,从工具端接收相关信息,经过命令管理模块分析,最终完成操作目标。专业测试者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区测试,能够深度挖掘不易发现的bug。第三,兼容测试模块。该模块介于测试工具盒之间,传送各类信息。如传送脚本步骤到移动设备终端等,便能够拿到测试报告,帮助定位和解决问题。

三、移动平台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案应用

1、构建测试环境。针对测试环境的构建,本文采用Intel i5CPU,操作系统为Windows7,自动化测试平台是IE8.0。打开相应的工具,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到系统当中,选择测试执行具体的机型,此时测试中会出现“空闲”等不同的状态,测试人员要坚持合理原则,根据当前的可用设备进行选择和测试。针对被测应用结构,设计自动化测试框架。本文将GoogleMap软件作为研究对象,该软件主要有移动版和PC版两种,且软件建立在网络服务基础之上,所有操作都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2、测试模块定义。定义测试模块作为首要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用户所要测试的主要对象。本文选取的软件主要功能是地图搜索定位功能,用户使用该功能,输入自己想要查找的地点,在测试前,可以设定几个地点,如上海市地理位置及其详细信息。针对其中的公共函数库进行开发,以此来满足不同平台应用需求,如iPhone、iPad、Samsung。

3、定制测试执行。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对脚本进行开发,进入脚本编辑模式,测试人员在设备上的所有操作都会留下痕迹,并保存在脚本文件当中,便于日后调用[2]。脚本执行成功,软件程序打开,并按照既定的流程执行步骤。在测试中,测试人员直接进入APP,桌面会弹出提示窗口,根据当前的脚本选择测试的设备。测试专家在线“候诊”,量身定制测试计划,适用于有特殊需求或个性化测试服务的应用。

4、测试结果。当测试集运行完成后,将会产生完成的测试集运行报告,其中包含所有测试结构。各个测试用例脚本运行成功与否,会分别记录在报告当中。测试中,失败的检查点也会以截屏的形式保留下来,使得测试人员能够全面掌握软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了满足多个移动终端设备需求,本文增加了单独的页面记录执行设备信息,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进行工作。

结论:综上来看,本文结合自动化测试需求,提出了建立在移动平台基础之上的自动化测试方案。利用自动化测试,能够减少人力等资源投入,符合经济性原则,提高测试质量和效率。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我们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丰富自动化测试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软件测试,提高测试水平,从而促进相关领域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13篇

1.1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

按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指标体系,建立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规章制度、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四节一环保”。

1.2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流程及管理

1.2.1申报、条件及程序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以中国建筑业协会当年发出的《关于申报第×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通知》为准。申报经审批后予以立项。

1.2.2企业自查、实施过程检查

1)企业按照中国建筑业协会统一发文要求就当前工程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开展自查。自查内容包括:方案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得当,有关起始数据是否采集,主要指标是否落实等。2)实施过程检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选派专家组检查。3)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即将竣工时向中国建筑业协会申请验收评审。

2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2.1运行环境

本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Windows7/WindowsXP,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数据库选用微软的SQLserver2005L来实现。

2.2数据库引擎

ADO.NET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审核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时采用ADO.NET数据引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作为NETFramework的重要组成部分。DataSet和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是ADO.NET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NETFramework的作用是连接系统的数据源、根据系统提出的要求执行相应的SQL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数据检索功能。DateSet是数据存储的对象,在NETFramework获取相应的数据后,需要将数据存入DateSet中,以供程序调用数据。

2.3CASE集成开发平台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一种称之为CASE集成开发平台的工具,CASE是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的缩写,意思是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型平台,它是由各个工具以及辅助软件构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化、不断发展,它现在也形成了一种开发思想。

3系统需求分析

3.1申报流程分析

1)申报条件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申报的前期,只有当条件审批通过后,单位才能进行项目申报。申报条件是由施工单位按要求完成的,将自身的条件材料整理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后由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优先审批,审批通过后提交到当地的省级建筑业协会进行审批,通过后发到中国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2)施工方填写示范工程项目申请表,经由财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项目的利益情况,然后由当地建筑业协会对项目的方案、质量以及技术等进行相关的审批,审批通过后发往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审批都通过后总部对项目进行评分,对外公布以及发放相应的证书。

3.2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总体需要具备信息、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等五大部分功能,并由此五大功能延伸出七项次级功能,分别用于内部信息管理,对外信息,审前,审中,审后,档案管理全部流程,连同人员管理,权限管理,新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规避风险管理,应急措施管理,分项列举管理,特色施工管理等功能,规范审核步骤,整理审核材料,提高审核效率,便于查询等功能,在更短的时间更好地完成整个审核流程,具有便于调档、便于纠错、便于研究等几大特点。

4系统总体设计

4.1软件相关设计

4.1.1系统目标

系统建立的目标是对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相关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系统需要全覆盖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方面的所有业务,其中包括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并能进行相关的审核,能收集档案建立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请单位进行全程监督,工程结束时进行验收考核等核心功能,还需要具备对系统的日常维护进行管理,例如权限、人员等进行管理。

4.1.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架构Fig.2Systemstructure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遵循以下原则:①项目干系人是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全员参与是系统成功运用的保障。②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的一项战略目标。③充分考虑到系统与中国建筑业协会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通信。④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应符合项目开发流程,同时符合协会有关规章制度。⑤以申报、审核、验收为主线,构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⑥建立工程验收以及审后管理等各项指标数据库是本信息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4.1.3软件支撑环境

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2003/2008,硬件要求为10T的硬盘,4核CPU,8G及以上的内存空间。客户机硬件要求为普通家庭使用的PC均可满足,系统环境要求为Windows7或者XP均可。

4.2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阶段,详细说明实现功能的描述,它是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基于该需求分析而设计的。

4.3功能结构设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依照系统功能的划分而确定,为了便于主系统设计实现,其各个子模块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信息管理、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验收管理、新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

4.4数据库表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是以SQLserver为基础建立的,是根据系统功能以及数据存储结构而设计的,由于数据库表过多,不便于全部表现,数据库核心功能数据结构,以部分字段以及部分表格体现数据库的内部主体结构。

5系统实现

5.1申报条件管理实现

申报条件管理起始是以申报单位整理单位申报条件的相关资料,然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单,递交当地环保部门对材料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批,然后交由当地建筑业协会进行项目技术以及单位资质等进行审批,最后由总部进行审批通过,审批过程中有一环节审批不通过该次申报打回申请单位。系统功能是由各种类相互组合而成,申报条件功能由两大部分构成,申报数据处理类、流程以及流程处理类等构成,用户填写完申报条件申请表单,启动流程、调用流程接口,整个申报条件的审批由流程审批处理类以及流程审批结果类等完成。

5.2申报管理实现

申报管理包含申报条件管理、申报优先管理、申报表格管理等3个部分,申报条件管理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流程的第一步,集中了施工实施方案、施工规模、施工分类、施工手续、施工周期、施工投资、施工相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施工条件与环境、施工特点、施工技术的攻关和创新等相关资料的上传与审核,这里的相关材料建议打包上传,分单位列出,并由专人负责申报条件的审核。由于其中资料繁杂、分类众多,不建议分类分单位地列出,否则不便于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的审阅,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审核难度。由专人负责一个或者多个单位的申报条件审阅可以快速审核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并便于每个单位的专项查找和调阅信息,减少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申报管理活动如下:申请表填写→发起申请→财务部审批→当地建筑协会审批→方案审批、质量审批、技术审批→总部审批→评分→对外公布→发放证书。申报管理类结构由申报申请类、财务审批类、申报流程类、方案审批类、质量审批类、技术审批类、申报评分类、证书类、信息类等构成。流程类又分为流程接口、审批状态类、审批流转类、审批结果类等组成。申报优先管理是在申报的各个项目中进行优先考核与审批,某些项目属于政府制定的急项目,需要优先进行考虑。主要衡量的标准是项目的单位与项目的大小等条件。在打包上传的所有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资料中,通过工程开工时间,政府单位推荐,新技术开发,代表性工程等条件,优先审核,优先报批,做到方便与科学的分配审核时间,达到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目的,并有效地回应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按照科学的顺序审核,做到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申报表管理即为申报的表单管理以及申报时需要提交的各项文档、图等资料的管理,在项目申报时申报单位需要提交各项信息以及申报项目的相关简介,附属需要条件相关的施工方案,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在申报表管理中,用户根据申报的表进行填写,到建筑业协会各个办事处进行填写以及提交相关材料。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申报申请时,进行系统的申请。填写系统申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以及将用户提交的电子材料以及纸质的材料进行封装、编码等操作,方便审批时进行对应的查阅。

5.3审后管理实现

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需要填写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提出的各项相关考核表单进行考核,实地考核需要计算机或者纸质的考核表,考核完成后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经协会相关人员进行打分以及审核后验收完成。验收的主要内容分5个方面,包含环境评分、节材与材料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利用等。系统对于这5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设计,系统功能实现如下。1)环境评分主要考核的是对周边环境污染情况,根据相关的各项检测数据对此项目开始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考核出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在规定的范围内方可通过考核。2)节材与材料利用率考核的指标为,各项材料的使用情况,根据项目申报时所填写的项目大小、项目的设计图纸等分析所得的数据对比。材料选择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并有实施记录;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系统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相关验收流程以及验收的各项表单,利用表单工具以及流程工具对此功能进行了设计,验收所得的分数,在第一次填写后不可修改,需要修改相关数据需提交相关的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对数据进行修改。

5.4信息管理实现

信息分为两部分,内部信息以及对外的信息。内部信息主要是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告等,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整理、然后在系统的信息页面上输入信息内容,最后由信息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信息然后。对外信息需要进行信息审核,信息审核是对信息正确的进一步确认,企业对外的信息一定要是真实、正确的信息,其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信息的类图分为内部与对外两部分,对内由内部信息输入类、信息复查类、内部核实类、信息类构成。对外信息由对外信息输入类、信息审批类、审批流程类、审批结果类以及对外类等构成。

5.5档案管理实现

档案管理主要有档案归档、资料管理以及查询等3大核心功能。定期或者当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完成后,工程资料需要进一步归档处理,由档案管理中心收集并整理这些档案,然后对档案进行分类,档案中心负责人对收集分类后的档案进行复查,确认是否可存档,如果不能需要重新整理,如果可以进行存档处理,进行资料存档。档案管理功能由档案收集类、档案分类类、档案复查类、档案复查结果类、资料归档类、资料查询类以及资料统计类等构成。

6系统测试

6.1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是系统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通过检测判断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了预期设定的要求。软件测试是伴随软件整个开发流程的,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软件测试就已经开始了。在系统进入编码阶段以后,就要进行白盒测试,当功能模块完成以后,测试人员则会对该功能模块进行黑盒功能性测试。当系统开发完成以后则进行集成测试阶段,该阶段是整个测试环节的重要阶段。随后就会进入确认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当系统上线以后进入安装测试阶段,进而会进入验收测试阶段。最后就是结项总结阶段。到此整个软件测试周期完成。测试的过程中,检查软件功能、性能是否符合系统需求,监测系统的并发,检测系统的安全性,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应急预案是否正常。

6.2测试工具

本系统测试采用了LoadRunner工具,该工具能够满足各个不同测试用例的需求,测试出在各种网络环境中系统的各项峰值,帮助开发组找到系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例如并发、响应时间、系统数据吞吐量、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等。作为一种多样化性能测试工具,它的作用是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查以及优化。

6.3测试环境

系统在测试过程中搭建的测试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与使用客户端计算机。

6.4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这项工作是伴随着整个系统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投放试用过程而存在的,测试工作过程延续了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在本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白盒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对整个系统的表象以及实际用例来评判系统的综合稳定性和成功率。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测试人员对各页面的实际功能和输出的结果进行测试,从而发现系统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和修复的一种方法。在本测试环节中,我们根据测试需求,在协会、企业内部专门为将使用本系统的测试人员进行了协调和部署,并联合开发本系统的专业测试工程师进行系统测试。分析报告所收集的抽象数据进行录入系统,通过系统的逻辑判断后所展现的结果进行比对。按照系统提供的数据模板或信息表项进行填写录入,然后通过系统界面将这些表项导入系统中,最后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测试和判断。白盒测试所涉及的工作比黑盒测试更加具体,例如在某个系统界面上,需要对该页面所有可执行的操作以及系统后台对所有人工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流程、处理方法、传递方向等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平台或相应页面进行抓取捕获数据,然后来判断所接收到的结果是否符合系统开发时所设计的预期结果。假如结果跟预期判断不一致时,需要对本界面的系统功能、逻辑方法、执行编码进行逐个分析查找,将所有动态传递和静态页面的链接走向进而达到设计需求,从而实现所有系统功能。我们对所有系统功能模块和环节都部署了专业的开发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和排查。安全性测试是任何信息化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所涉及方面广泛,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目前总结和应该遵循的方法来进行测试。首先是对系统的运行硬件环境做出严格的要求,承载和运行本系统的服务器、网络、电源、物理隔离等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及最基本的防范措施———备份。我们需要测试网络环境是否具有单点故障,一旦网络中断,可采用双网卡和双线接入的方式来防止单点故障。供电设施的测试工作相对简单,本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UPS即可实现供电单点故障的问题;其次是在系统内部和外部不同用户的访问以及恶意破坏的行为,我们将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用户进行登录测试,试图在链接和传递参数,尤其对数据库操作的日志进行测试和检测。灾难性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硬件更换或损坏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对系统的容灾程度、可恢复性以及实用性等指标进行核准。对于安全性测试,普通用户一般情况下没有相应条件和意识,只能由熟悉和参与本系统的研发和相关技术人员来完成。性能测试主要分为兼容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等。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B/S架构,所以本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终端用户在登陆本系统时所用到的设备、操作系统、浏览器、功能插件千差万别,所以在测试时需要专门的测试人员使用不同的终端环境进行测试,然后对统计出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系统测试缺陷报告书。性能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负载、吞吐量、响应时长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将通过压力测试软件、非同等级用户登陆等办法对其进行测试。可用性测试主要是UI的友好性、功能树结构的习惯性以及用户的体验程度进行调研和分析,尤其要尽量满足和符合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和习惯,进而到达通俗易懂。

6.5性能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可通过测试用例来分析。测试用例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文档而建立的,测试的范围根据需求文档而确定,全覆盖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要求。测试用例的设计需要参考测试说明书以及计划。系统测试的深度与测试用例的数目成正比,测试用例的数量决定了系统测试的横向与纵向的深度。系统的性能测试又包含压力测试、事务相应时间测试、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测试以及服务器的数据吞吐量测试等,其中并发测试是压力测试的重要指标。以下仅以并发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机构的使用人数大致为500人左右,因此对同时在线并发要求不是很高。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在于用户并发量,当用户逐渐往上加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及时间。根据当前的业务情况要求系统最大的并发数为300人同时在线,压力测试主要是以下方面:并发测试、服务器吞吐量、服务器工作负载等测试。

6.6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满足需求说明的要求,已全覆盖系统需求,功能可以完成系统的全部业务要求,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经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通过测试。通过性能测试,系统并发与事务响应时间等都达到需求说明的要求,本系统实现过程中运用了工作流引擎和报表工具,很好地满足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7结论与展望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模式;软件测试

近几年来,软件测试人员的培育要求和计划已纳入高职教育范畴,具有软件测试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技能已成为软件人才新的职业构成标准,《软件测试》这门课程成了各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学对象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并应用到实践;使教学对象具备软件测试的必备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基本承担起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并为未来成长为软件测试工程师奠定必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基础。而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并没有较好地达到预期的要求和目的。

一、软件测试课程的传统教学

软件测试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而且要求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如英语、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没有规律可循,更难以用一条主线相连、跳跃性大,从而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容易出现前面学、后面忘的情况。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涉及到有关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因此,如何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成为该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

“粉笔+黑板”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方法,相对来说,教学环境一成不变,教学手段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巩固测试理论知识,加深对其理解和认识,完成所承担的测试项目中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交测试分析报告,通过项目培养和训练协同工作、沟通交流、角色转换等,形成实际工作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很难解决以上问题,也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二、软件测试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软件测试课程在高职院校是一门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主”原则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这个理论够用的度,实践为主又如何展开,这都需要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调整。在软件测试这门课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驱动”、“从实践中领悟理论”,即案例教学是比较理想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动手动脑、直观体会实际的测试过程,寻找理论的根据和支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源自医学教育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此种方式较口述或文字叙述更能传达真实问题情境的复杂,给学生提供更接近真实的问题学习情境。案例教学法除强调问题的真实性外,也着重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者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乃至提出解决方案的学习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从而也改变其对理论学习的枯燥感和“读书无用”的观念。

三、软件测试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路

1.案例的引入和设计

首先,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进度的要求设计教学案例,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工程实践的情境中。因此,教学案例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蕴涵工程实践的理论、原则与原理和方法;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背景要清晰等特征。其次,在完成理论课的讲解后,再将相关案例发给学生,给学生较充足的课外时间准备相关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或服务器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一个好的测试案例应包含测试目的、特殊的硬件要求、特殊的软件要求、特定的配置、执行测试的描述、测试的预期结果或成功条件。另外,还要考虑如何将本堂课的新知识点贯穿其中。

2.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内容、注意事项、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在课后应完成哪些报告或查找哪些资料等。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和洞察力,让他们学会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遇到关键节点时能够急中生智,稳中求胜。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进行,学生充当主角,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作用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要组织案例讨论,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3.案例实验操作

教学案例的主要内容是与教学内容为依据相匹配的,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下面是一个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匹配图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设计实验案例时,既要有简单的基础性实验案例,又要有综合实验甚至是课程设计。简单的基础性实验案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基本的软件测试方法,综合性的实验案例主要是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增加软件项目测试的综合经验。通过一个个综合性的案例,特别是较大型的软件项目测试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理解软件测试技术和各种具体的测试方法。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的操作和理解,进一步了解熟悉软件测试工作的完整流程,包括文档的编写与收集,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就迈出了“工学结合”的第一步,与高职教育需求完全吻合。

4.案例归纳总结

案例讨论后要做简短的归纳和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得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理论教学提供准备。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在实验操作时存在的长处或不足,但不宜对错误的观点简单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验结果可以多元化。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的目的。

四、其他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和总结,发现《软件测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的结合。

(1)课堂进机房,避免纯理论的“PPT滚动”,注重课堂里的师生互动。(2)FLASH动画分解操作内容,教师录相演示操作流程。(3)分组合作讨论,责任到人,各尽其能。(4)优秀组员示范,荣誉物质兼并鼓励。(5)定时地带学生了解软件测试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让他们从实践中得到熏陶。(6)“一带一”订单式的互助。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督促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7)开设课外兴趣小组,为基础兴趣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对软件测试这门课程,我们结合自己的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与创新,受到学生及领导的好评。该教法以企业的要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运用现代教育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工学结合”。通过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多样化的教学,使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软件测试”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较明显的好转。

参考文献:

[1] 张尚仁.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 李亚.“软件测试”教学探索与实践[J].Computer Education,2008,(6).

[3] 贺平.软件测试课程开发[J].计算机教育,2006,(12).

[4] Ron Patton.Software Testing Second Edition(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钟元生.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特色的构建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6,162(10):62-65.

测试工作方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无线通信;计量方式;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8-0048-02

无线电的系统测试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通信系统的应用工作,在应用之前,首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检验工作,在测试过程中,必须要对通信系统进行优秀的设计以此来提高整个系统测试工作的高效性。为了加深对通信系统测试工作的了解,本文展开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无线电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对通信系统测试工作的系统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分别具体分析了通信测试系统的系统需求、系统结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对通信计量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无线电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背景

无线通信设备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首先是从美国的研究机构发起的,这个自动测试系统主要针对通信领域,尤其是针对军事的通信领域和航天航空的通信领域以及医疗卫生的通信领域等方面。针对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与军事陆战队之中,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美国陆战队的应用,主要是应用最新便携式自动测试系统,而且已经实际应用到具体的军事指挥中。我国的自动测试系统发展较晚,所以导致现阶段的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缓慢,基础薄弱也是导致自动测试系统不足以支撑起多领域应用的重要原因,针对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工作,我国国内目前的可靠性指标是3 000小时,而同等级的国外自动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已经到达1万小时,可见我国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针对自动测试化系统的标准来说,只有将软硬件的配置跟上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测试与兼容操作,有助于保证整个测试结果更加合理。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针对自动测试系统的性能和数据情况研究分析,主要对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了测试,其中主要的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对被测设备的工作频段、信道带宽等方面的测试和检测,针对各个要素的检测工作,本文主要对其所测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在后期对测试数据进行生成表格的方式,这样对数据的分析和测试工作才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在测试到数据之后,并对测试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对测试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的研究数据报告。通过研究和分析,能够发现整个电子计量自动测试系统要能够拥有自检与自动校准功能,从而保证整个测试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

2.2 系统结构分析

进行系统测试工作,主要采用的是基于PXI总线的虚拟仪器架,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通过对PXI总线和频谱分析仪等PXI模块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整个测试系统中的部分GPIB程控仪器和专用测试设备进行融合,然后将整个测试系统与主控计算机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测试系统工作的效率,保证整个电子计量系统中的总线结构测试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2.3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进行电子计量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采用的是将主控计算机与程控电源和仪器以及相关的适配器共同组合而成,形成一种通用的系统方案,在整个系统硬件设计中,不仅要包括有基于PXI总线的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还要配备有GPIB总线的功率计等仪器。同时要保证电子计量测试系统中具有主控计算机、程控电源、信号转接电路等部件。

2.4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进行系统测试工作,除了硬件设计,而且要将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工作进行更加详细的设计,整个系统设计工作主要包括有核心控制、测试方法、仪器驱动、数据管理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块等5个部分。其中核心控制模块主要负责是人机交互页面。测试方法模块是对系统的工作频段进行测试,同时对信道宽带进行测试工作,在这方面主要是借助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仪器驱动模块主要将整个测试系统中的上层核心控制模块和测试方法模块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将整个设备与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更加具体灵活的转变。针对测试系统的设计工作,不仅要对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同时要对相关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要采用Oracle 8i数据管理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库,在此数据库中,主要包括有自动测试结果数据表、故障诊断结果数据表、故障诊断专家知识库标准参数表、故障信息细节表、图片文字帮助信息表等5个表。这5种测试数据表对整个系统测试的技术编程工作能够起到数据支撑作用。针对通信自动测试系统的流程设计,要对整个测试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要对整个测试工程进行完善,可以对整个测试工作进行参数调试和数据源分析和管理等工作,同时针对测试系统中的故障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简化整个测试工作的流程。

3 结论

总体来说,无线电的系统测试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对通信系统的应用工作会产生更加重要影响,在应用之前,首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检验工作,在测试过程中,必须要对通信系统进行优秀的设计以此来提高整个系统测试工作的高效性。为了更好的进行通信系统的测试工作,首先要分析无线电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背景,并具体分析通信测试系统的系统需求、系统结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设计方案,以此达到提高通信计量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宇.无线通信设备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7):163.

[2]韩忠辉.基于GPIB的无线通信计量自动测试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6):262-263.

[3]郭健,李书芳.无线局域网射频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14(5):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