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工会;活力;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94

学校工会是教育系统中具有独特性质、面对广大教师的工会组织。由于学校这个性质比较特殊的单位,管理层层细化,工会的一些工作往往已经分布在德育处、教导处以及各个年级管理里了,因而学校工会的作用似乎小了。其实,工会职能弱化是当前学校工会工作和工会作用发挥的最大障碍。我们应该从学校的长远利益出发,树立大局发展意识,着力强化学校工会的职能作用,使其成为教职工的温馨港湾。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增强教育工会活力的根本

学校工会应该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校工会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工会还进行了师德问卷调查,请学生、家长填写师德问卷,让教师们了解自己在学生、家长心中的形象,从而反思自己的亮点与不足,通过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最博学多才的教师”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使教师们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了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学有所成。

二、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工会活力常驻的基础

1. 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加大前进步伐

教师这一特殊职业,需要教师们紧跟时代步伐,终身学习。本校工会与教导处一起举办了“教师五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教师们通过学习,认真规划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生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通过分科组演讲比赛的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向科组教师汇报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使教师队伍形成了目标明确、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

2. 营造校园文化,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本校工会通过开展“幸福交流会”,使教师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交流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等方面的经验,用集体的智慧,使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通过全校教师共读一本书,写读后感活动,在教师中营造爱阅读的氛围,让教师们通过大量阅读教育理论和教育故事,积累教育经验。

这些活动都是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开展的,教师们积极参与,教职工的工作充满活力,为他们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供了平台,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工作。

三、加强工会组织的维权机制,是激发工会活力的保障

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单位实际出发,拓宽维权途径,完善维权方式。增强维权实效,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笔者所在学校工会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利益的其他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四、建设教师队伍和谐发展,是工会活力的进一步完善

1. 促进教师队伍和谐建设

学校工会应该坚持人本管理,学校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职工之家。本校工会教职工遇有婚、丧、产假,或生病住院,学校工会都组织人员前去慰问,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本校工会还专门为教师们定做生日卡,祝福教师生日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到家的温暖。本校工会还关心退休教师,利用春节、教师节、重阳节组织开展座谈慰问活动。

2. 学校工会打造平台献爱心

今年六月份,本校有个三年级的男孩(小旺)患了胃肠炎,病情十分严重,需要马上动手术。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家里仅靠他妈妈做针线活为生。昂贵的手术费和治疗费使他原本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工会组织全校师生通过“爱心义卖”活动为他捐款(金额高达3万之多),帮助他战胜病魔,重返校园。学校工会还成立爱心基金,为生病住院的学生送去慰问金,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适当的经济补助。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增强教育工会活力的催化剂

为了让教师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高雅不俗,学校工会应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工会和体育组联合举办的一年一次教工运动会,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背靠背夹篮球、转呼啦圈、滚铁环、跳八字绳等让教师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了爱校精神,同时组建乒乓球、羽毛球队,让更多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学校工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今年三月份清江李花节,工会组织全体教师在周末去清江江沿村赏李花,感受温暖的春意。

同天,我们还参观了雁荡镇海岛寄宿小学,该校走具有海岛特色的农村小学之路,还经常在岛上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具备环保素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特色小学的迷人风采。十月份学校工会又组织全体教师去白石爬凤凰山,欣赏了火红的枫叶,并感受秋天带来的凉爽。这样赏赏花,爬爬山,不但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而且能释放工作压力,使教师们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使学校和谐稳步地发展。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 新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学生的实际出发

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形成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价值观念和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选择性、多变性也日益增强。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冯文全先生认为:“人的本质观要求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要把学生看作是德育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体;要求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共性发展与个性塑造两方面要保持协调。”因此,现阶段学生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务必做到:第一,尊重学生。学生还不够理智和成熟,因而我们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第二,区别管理。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第三,科学评价学生。现阶段我们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而应积极采取有层次的有个性的评价标准。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准绳,是一切学生工作的出发点。

二、联合学生家长,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高校辅导员是教师和家长交流的联系人,同时也能为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的情况提供良好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家庭、学生、学校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学校与家长的定期联系制度,即学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家长定期向学校介绍学生思想动态以及目标;第二,坚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教育孩子是双方的职责,家长和学校之间必须坦诚相待,共同培养孩子成人成才。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中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高校辅导员往往不能处理问题,导致工作出现滞后现象甚至出现纰漏,而辅导员和学生也处于对立状态。要做好、做细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改变学生被动的管理局面。高校辅导员要改变管理模式,由原先的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方式改革成“以学生自治为主,在学生处指导下的辅导员、班主任为辅的学生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大大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制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极大地解放了辅导员队伍,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学生的工作中。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其队伍的专业化

一支精干、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育属性决定了辅导员学生工作专业化的需要。从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组成结构来看,大多数辅导员都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专业化程度较低。很多都由非思政专业老师担任,因此要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从人员编制、专业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入手,使辅导员把学生教育和管理作为潜心研究的学问、立志从事的职业和为之奉献的事业,自觉把学生管理创新理念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实现学生管理创新理念落实的根本。

五、联系任课老师,全方位教育学生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老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专业的辅导员老师,一类是思想政治老师,还有一类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最直接、最有效。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承担着直接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每位思政老师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勤奋学习,正人正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经常深入学生中征求意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广大的专业课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任课老师务必要把课堂作为育人的前沿阵地。如果辅导员、思想政治老师及专业课老师三者之间相互沟通,就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形成合力使每位学生都成人成才。

六、应用高科技,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校园重要的媒体,被喜欢新事物的大学生接受。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顺应时代的一个要求而且是管理的一种创新。通过网络,辅导员可以达到以下几种效果:(1)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方便快捷的联系学生,把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2)搭建网络平台,及时删除网上不良信息,创建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3)开展思政工作教育园地,以介绍一些国内外形势热点、学校规章制度等,提高思想认识;(4)构建交流平台,一方面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如贫困生心理指南等栏目,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家长构建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的平台。网络管理系统,需要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倾力配合。网络管理系统运用得当定会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李宏.树立新理念.开拓新途径―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长春医学,2006.3.

[2]王美珠.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教书育人,2008.15.

[3]赵昕.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科学教育,2010.1.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团学工作;工作思路

作者简介:时鹏飞(1981-),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团委书记,助教。(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10-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发展,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益处的同时,其对学生造成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觑。自2009年以来,高校学生的主力军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他们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治稳定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高校团学工作者积极探寻新的工作思路,以适应“90后”大学生的教育步伐。

一、团学工作思路探索

1.团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团学工作的宗旨和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团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着眼于担当责任、团结友爱、与人分享。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高校团学工作繁冗复杂,但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引领作用。这就要求负责团学工作的学生工作者及团学工作的学生干部勇于担当责任,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这是高效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在团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青年学生干部在团学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协助开展工作,这样既能保证工作的落实,又能充分锻炼自身的能力。另外,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和职业规划都极为重要。

其次,团结友爱是指高校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携手进步,顺利而有意义的完成大学生活。

最后,青年学生应该学会与人分享。这不单单是指物质和知识的分享,更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收获的经验,从活动中获得的进步和体会,这样才能使整个群体实现同步发展,彼此取长补短,这也是高等学府团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组成部分。

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使高校团学工作取得实效。

2.尊重个性的同时,实现多样化发展

“90后”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治稳定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个性突出,社会对其褒贬不一。作为高校团学工作者,应该在尊重群体个性的同时,努力发掘其身上的优势,帮助他们消除身上的负面性格,开展多样化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优势在大学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施展,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主人翁责任感。团学工作者应该关注其个性,寻求多样化的发展,从而保证高等教育的根本之意得到更好地贯彻和实现。

3.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新时期的团学教育应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创新,促进团学工作实现全新蓝图。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青年中具备先进思想的群体,团学工作必须在遵循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和推进,这是高校团学工作的根本灵魂,也是培养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指路明灯。新时期的团学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有继承,有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时期的团学工作也应该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同时寻求更广大学生的全面进步,利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团学队伍中来。

4.提升团学教师素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在高校团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他们直接关系到团学教育和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然而各高校的普遍情况是负责团学建设的师资十分薄弱,领导对团学发展未给予足够重视。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人数上,更体现在团学工作者大多数均为行政编制,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指导教师在团学建设方面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因此,应重视师资队伍的优化提升,增加教师数量,同时还要在聘任新教师的过程中注重教师的理论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的开拓团学教育的新局面。

5.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

基层团组织是高校团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织,遍布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其素质。新时期的团学工作,应将重点放在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上,应成立更符合新时代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学生组织,如理论研习社、创新协会、电子竞技协会、创业培训班等,既有利于吸纳广大学生参与进来,更有利于团学教育的全面推进。一是应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大家都有机会参与,二是要确保广大学生在组织内部一视同仁,每个人都享受同样的发展和进步的机会,都能够在高校团学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团组织建设也要配备完善的各项制度和考勤考核制度,这能为学生深入团学工作以及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也更有利于高校团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利用多种平台,拓展工作途径

随着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团学工作的开展也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一方面,网络可以使团学工作者学习先进经验,了解先进工作模式,取长补短,有助于反刍自我;另一方面,网络也可以使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教师良师益友的作用,也有助于团学工作有方向性的开展。另外,应加强团学交流平台的建设。例如开展座谈、交流、心声信箱等,这都有助于团学工作者开展团学工作。

二、探寻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团学工作思路的必要性

1.应对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培养的全新工作思路,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随着学生群体的变化,团学工作思路必然要随之变化。全新的工作思路可以使团学工作者更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有助于团学工作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团学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项,青年团员的发展也关乎到祖国的未来兴旺,这是一支庞大且重要的力量。团学工作在帮助学生积极完成学业的同时,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这对于祖国的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

2.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团学工作者应对学生群体给予足够重视,多方位的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不仅可以使团学工作者完善自己的各项能力,也有利于整体把握、分析问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团学工作开拓全新工作思路,有助于团学工作者解决不同的问题,应对不同的局面。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团学工作的全部意义均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利用全新工作思路指导各项工作,才能更科学的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使他们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具备完善的品格和各项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他们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三、结语

探索全新的工作思路,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新时期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团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着力开创团学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国梦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hina Dream: The New Pa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w Era

ZHANG Jinyao, YU Peng, HU Yanhua, SUN Huifang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Cangzhou, Hebei 061001)

Abstract Xi Jinping's discussion on "China Dream" is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contemporary ideals and beliefs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with rich connotation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hina Dream" education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ir mutual integr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truly understand and whom realize the profound Chinese dream, dream campus, personal dream and struggle. See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China Dream" educa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same time, this activity provides us with some inspiratio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he "China Dream" dimension the path problem.

Key words China Drea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1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2013年3月17日,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②3月25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③以上这些都是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可见,“中国梦”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2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中国梦”活动的重要性

2.1 “中国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激励与鼓舞功能。“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争取美好生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在如今的时代,发展与机遇只给予那些有准备头脑又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人,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能实现自己期望的梦想。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核心点,就是能够帮助处于迷惘之中的大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大学校园中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教育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与氛围;通过环境育人的效果,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2 “中国梦”具有导向规范功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中国梦”,给大学生提供一种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对大学生是一种规范和导向,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会大有裨益。高职院校中开展此类活动,可以通过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校园十佳大学生”、“沧州好人”等活动,在大学生的心中感受这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迹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人物的事迹可以是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教师,可以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学生,也可以是在沧州这片热土上涌现出来各行各业的“沧州好人”等等。

同时,“中国梦”还是一种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东西一旦被大学生认同并接受,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了,才能得到全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2.3 “中国梦”还具有启发意义,有利于学生保持艰苦奋斗,善于求真创新

“中国梦”精神,启示当代大学生青年要保持艰苦奋斗,立足行动实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更加注重对一种或几种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更加注重其操作性、实践性。高职院校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除了各高校共性的活动外,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院校的学生情况,开展能够深刻凸显“中国梦”精神的活动。这就需要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使他们能够继续保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因为在高职院校的许多操作课、实践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理论到实践中去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决定与勇气。实际上,这一过程中,既是学生们“求真”的过程,也是需要学生们开动脑筋,适时要“创新”的过程。“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成长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们在进取中追求真知,努力开拓,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才是可行之道。

3 高职院校中开展“中国梦”活动的路径选择

3.1 用新兴网络媒体——“中国梦”教育的新载体

在高校中开展“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应该充分运用校园内的各种媒体,加强“中国梦”的舆论宣传力度,创造环境育人的氛围。除了运用一些诸如:校报、宣传栏、班会等传统媒体的形式外,更加要注重新兴媒体的运用,比如:网站、多媒体、博客、手机、微信等。

这些新兴媒体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传播内容形式多样等优点。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他们的个性、特点能够与新媒体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的同时,也鼓舞着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媒体占70.6%,其次是电视媒体占20.8%,新媒体成为大学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④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新兴媒体舆论导向功能?这就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与学校局域网相连接的“中国梦”教育网站,开设吸引学生眼球的阅读、点击项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点。网站要做到及时更新,便于学生阅览。其次,要建立一支“中国梦”网络教育工作队伍。他们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水平。最后,还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并将这种制度与学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网站的运行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保障。通过种种措施,深入地开展“中国梦”理论宣传、政策引导、交流讨论,可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2 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国梦”深入到课堂教学,不断拓宽“圆梦”教育的渠道。人们要追求并实现梦想,那就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应与“中国梦”教育起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拓宽理论教学的平台,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将“中国梦”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两课”结合起来讲给学生,使他们更加了解与领会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时代特征。(2)积极挖掘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国梦”教育的新途径。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是,除了教授技能外,还应该重视技能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使学生懂得人类在认识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研究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造福人类的愿望、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等,都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⑤

3.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中国梦”教育的新途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们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的地方,这个地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模式。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学生们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本文的实践活动是泛指,不仅指学校的实践教学,比如:实验课、实习实训活动,也不仅指学校的“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等,还指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暑假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结合实践讲给学生们,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达到了实践育人的良好效果。

3.4 深化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中国梦”教育的广阔平台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校园范围内形成的群体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⑥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平台,大力推进“中国梦”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校园宣传的各种媒介,营造“中国梦”精神的舆论环境,增强学生们对中国梦的内涵、实质、时代精神的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其次,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中国梦”教育与校风、校训、班风、学风等结合起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中国梦”主旋律。最后,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比如:征文、摄影、文艺、班会、团日等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还可以发挥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这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修养。

基金项目:本篇文章属于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3070002

注释

① .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29.

②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③ .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④ 李合亮,王辉.新媒体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 民族地区高校 学生会

一、信息化时期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该计划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化风暴就此开始。”[1]我国在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将国家的信息化定义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因此,信息化的建设渗透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明确规定:“高校学生会的基本任务要以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爱国和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为宗旨,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纽带作用,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并倡导自我服务、管理和教育,组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同学服务。”[2]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如网上招生和选课、学生信息库的建立等,无不显示着信息化建设给高校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高校学生会的管理和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的管理和建设还比较滞后。

二、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学生会的工作现状及成因

1.学生干部的信息化意识不强。

“坐落于我国西南少数高校,因受到地理、经济等不发达条件的限制,仍然处于向信息化高校过渡的阶段,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较弱,信息化程度较低”。[3]西南民族的学生主要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较少,观念比较保守,计算机能力较弱,信息化的概念模糊。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的工作形式还是趋于传统意义的组织活动、上传下达等。

2.学生干部的计算机能力有限。

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的学生,大都以本地区生源为主,本地生源中又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为主。这些同学来自农村,信息闭塞,很难有机会认识计算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进入大学后才真正学会使用计算机,对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有限。我曾在某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学院的学生会干部中进行抽样调查,学生会干部45人当中,能够基本使用办公软件操作的约占40%,懂得正规文体的编辑排版技巧的仅占18%左右。

3.学生会沟通方式单一,工作效率不高。

高校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个组织,它的各项工作开展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而学生干部又来自不同的院系、年级、班级,在具体工作中还是以口头、书面的方式为主,信息化工具的利用程度不够。同时,作为全校性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宣传的手段相当有限,导致很多同学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准确信息,造成工作效率较低。

4.学生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高校学生会的工作特点,学生干部的来源较广,学生活动的开展范围也较大。但是目前,在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有专用办公场地和计算机的屈指可数,学生会工作中信息的采集、分类和储备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资源管理体系。很多情况下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数据等都是临时去收集整理,没有进行统一的归类存放和管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会工作资料和数据的保存,降低工作的时效,又不利于学生会工作的长远发展。因此,硬件设施的短缺是制约学生会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5.学生工作门户网站的建设有待加强。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开展更离不开互联网。它是上传下达通知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获取信息及交流的有效途径。但是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还十分有限。旨在服务学生工作的网站虽已初步建立,但是在管理上还存在较多的困难,有相当一部分网站“名存实亡”,内容久未更新,没有起到宣传沟通的作用。

6.学生会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单一。

我抽样调查了西南地区某校2009年9月至12月各院系所开展的主要的学生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得出与专业类相关的活动为15次,占31%,非专业的为33次,占69%。而且在所开展的活动中存在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以该校2008至2009年度开展的外语类学生活动为例,在调查两年内该校各院系举办的31次外语类活动中,传统的演讲、话剧和晚会等学习类活动所占的比例较大,占到了总数的72%,而其它形式的涉及计算机能力、人际交往、公文写作的活动明显偏少,只占2.6%。

因此,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实效,使之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思路。

三、学生会工作的新思路

1.强化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及能力,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能力。

针对信息化社会对成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应在学生会干部中着重开展Microsoft Word、Excel,以及PowerPoint等基础办公软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干部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和信息化办公的能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学生会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2.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生会管理条例,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行精细化管理。

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由于地处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信息化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已经初现雏形,并体现出快捷、高效的巨大优势,培养了一批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干部。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应首先从制度上着手,设立专门的部分负责学生会的信息化建设,从制度着手,细化学生会工作职责及分工,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信息采集工作,并将其始终贯彻学生会日常工作,从而加快学生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强化学生干部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工作的意识。

3.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会日常信息化管理。

学生会工作牵涉到学生工作的多方面,信息化学生会的建设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在学生会设立专门的机构,如信息部,负责学生会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搜集和掌握学生会工作的数据和动态,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逐步推进学生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如:可以初步建立从班级委员会到学生会各个部门直至全院的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的网络管理体系,在每一级建立一个电子资料库,按规定分类储存相关部门的资料信息,信息流动方式以电子邮件为主,由该级的负责人管理,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资源数据库以更加方便的管理信息。

这样既可以有效简化学生会的工作程序,减少工作量,又有助于把握学生会工作的动向,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对学生会工作实行分层次管理,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各级别学生工作的责任制,增强各级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促进提高各级学生会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再则,能大大减少诸如纸张打印等方面的开支,节约资源和空间,让学生干部体会“无纸化办公”模式带来的便利。

4.加强学生会工作门户网站的建设。

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时代标志,学生会工作的门户网站是让同学了解学生会工作最直接的渠道和窗口。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会应该打破思维定式,摒弃旧的传统模式,积极以网络为阵地加强学生会工作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渠道。如:通过网站的建设,多开辟信息渠道,给同学提供各类最新鲜、最及时、最有效的学习、工作及就业信息。

5.学生会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重能力,提素质。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会绝不能做井底之蛙,在开展工作时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学生会在组织和策划学生活动时,要尽可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有针对性的在活动中加以体现”。[4]如在开展外语类的活动时,可以结合目前国内对外语人才各方面专业素质的新要求开展诸如翻译大赛、商务英语写作比赛等专业技能性质类的比赛,此外还可以举办如电子文档编辑大赛、商务礼仪大赛等素质拓展类竞赛,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引导和促进同学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在实施,作为处在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会应抓紧这一大好时机,推陈出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和造就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辉,郝艳芬,杨伟伟.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陈锋,吴云.对高校学生会自治性质的再认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6).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行政人员

校、院两级管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常见管理模式。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是高等学校的基层管理部门和综合办事机构,承担着教学、科研、实验辅助管理和行政服务等重要职责,也是链接学校、学院和学生的纽带。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向质量提升,学院行政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也就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简要概括高校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管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1)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辅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这些教授、学者在任职初期可能会因为缺少相应经验在行政管理方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而需要学院办公室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行政人员应时刻把握好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动态和进展,协助领导熟悉教学、学生管理、科研、人事工作的各项章程、政策和要求,对领导布置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处理,对紧急事项及时向院系领导层请示报告。

2)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繁杂性

办公室行政人员既需要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承担着协调、沟通和联络的任务,又担任着院系领导的助手,服务的对象面向全院师生,行政事务非常繁杂。除上述职责外,办公室涉及的日常事务还包括收文发文,重要文件整理和归档,会务筹备与接待,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登记与管理,会议纪要整理及相关新闻报道撰写,院系网站建设、更新和维护,办公设施的日常维护,办公用品采购等。行政办公室每天都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常需要做到多任务处理。

3)二级学院行政办公室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

二级学院行政人员在传达贯彻学校的工作精神,保障学院正常工作及联系院系领导和各部门以及师生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办公室需做好学校重要公文、资料、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职责,是联系广大学生与校院教学机构,广大教职员工与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还需加强对外联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可预见性

高校常规行政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反复性。例如每年的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离校等学生工作,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审,教职工年终考核,人事招聘等事务都是在特定时间进行。这类工作的政策精神、指导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一贯性和持续性,可按照既定步骤和章程进行办理,因此相应的行政工作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

5)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具有突发性

办公室工作面向广大师生及上级管理部门。因此,日常实践中常会遇到突发状况或接到临时性紧急任务,这需要行政人员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

6)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易被忽略

高校教师根据职责不同,一般可分为教学岗,科研岗,实验技术岗,行政管理岗等。行政管理工作也往往容易招致误解和忽略。办公室行政人员应主动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与协作,强化服务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忽略行政工作重要性而引起的误解和矛盾。

针对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上述特点,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改革建议,以供参考和讨论:

1)实现行政工作现代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已成为行政工作的常规模式。如今高校办公室行政工作所涉及的数据量巨大,使得传统的纸质和纯人工办公已经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准确、高效的行政工作需求要求高校行政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对信息化设备的掌握水平。计算机、手机、电子邮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将行政人员从繁杂低级的文字处理及文件报送等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用网络传输代替了人工传输,让得他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处理手头亟待解决的工作任务,极大提高了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2)提高信息化安全程度

信息化办公系统一般都存储着大量的机密数据和信息,若这些信息通过明文传送,易被拦截从而引发安全隐患。提高行政办公系统的数字身份认证安全性,对机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对电脑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3)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政治、文化素质,也包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实践中常有一种观点误认为相较于教学科研岗而言,高校行政岗工作在技术层面没有什么含金量,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并不需要专业知识储备。然而,行政人员如果不能主动学习上级部门下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不掌握相关业务技能,就无法为高校教职工提供较好的辅助工作。因此,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此外,行政人员每天需要面对的工作非常繁杂,如何做到稳中有序,疏而不漏,就需要行政人员具备很强的统筹协调能力:需要先对手头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区分,明确规划,优先处理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同时还应学习如何对不同性质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分类,集中力量解决相同或相似类型的工作。概括而言,办公室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有章可循,行政人员应根据某一类型工作的特点,建立科学详细的工作制度,从而适应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

4)落实行政人员定期培训

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和业务水平极大程度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利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只有通过行政办公室才能够高效地传达到各二级学院,再传达给教职工和学生;与此同时,办公室也需要对信息进行汇总和反馈。因此,行政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的行政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包括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及管理水平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定期组织行政人员分批外出参加学习,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5)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估体制

学校领导层要重视和认可二级学院行政人员的贡献,目前,重科研成果、轻行政工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于很多高等院校。由于没有认识到行政队伍对学院和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在很长时间内,行政工作被误解为替代性很强的纯事务性工作,这就造成人员配备上良莠不齐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要提高行政队伍的工作水平,就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需要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但由于高校办公室的行政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直接进行工作成绩的量化评估,因此,需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进行评估,建立立体的绩效评估体系,让更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评估中来,才会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

院系办公室行政人员的工作繁琐又平凡,但每一件工作都关乎院系师生的切身利益,他们的业绩直接体现在院系的日常工作能够正常高效进行。本文只是对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改革建议进行探讨,由于管理人员的诸多素质需要与他所服务的岗位相匹配,根据各院校不同的发展情况,行政人员可能还需具备许多特定的素质。总之,行政人员需要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全面了解工作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蔺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发展战略,2015(4).

[2]饶舒,刘睿,饶良辉.高校行政秘书岗位之析[J].科技信息,2009(12).

[3]张宁.高校教学院系办公室行政秘书服务意识与能力培养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2004年秋季学期各项工作以十六大精神的指南。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学校的效益和质量这一主题,强抓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一项新的突破,确立两个新的思路”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二、主要的目标和任务。一实现一项新的突破。按上级部门要求,为培养女干部,本期决定增加女班主任的数量。二确立两个新的方向。1、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要有新的进展力争各年级成绩跃上新台阶。2、学生就餐和用水问题要有新的管理。三确保六个新的思路。1、德育工作要有新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德育管理办法,使学校德育整体化工作有明显成效,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3、学校基建有新的思路。抓好挖井工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筹建学校综合大楼和学生宿舍。4、勤工俭学要有新的思路。做好果园护理工作,力争明年大丰收。5、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新的思路。做好填塘工程,美化校园环境,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争取校园美化达标。6、校本活动及校本培训工作要有新的思路。

三、主要的工作措施。在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如下工作。一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1、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以德育为首,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责任到位。3、成立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4、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创设德育教育场所。5、强化值日工作,提高值日质量。6、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健全学习制度,规定星期四下午第七节业务学习时间,星期五第七节后为政治学习时间。1、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1开好教代会、团代会、家长会。2广泛开展学校文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3组织学校文艺队,参加钦南区文艺汇演。4做好各节日的庆祝活动。5继续做好警民共建活动。6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1、继续坚持实行学校领导兼课和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领导听课一定要达到上级指标。3、组织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4、加强学籍管理。5、采取有效措施,要夺取巩固率和反辍学率的胜利。6、继续实行领导包班蹲点制度。7、做好培优工作,以优带差。8、开够开足所有课程,坚持工作量,工作成效与报酬挂钩的原则。9、鼓励教师多写教育论文,开拓创新精神。10、继续做好教职工的考勤制度。三后勤工作。1、根据收费标准,亮证收费。3、搞好学校小卖部的管理工作。5、加强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工作。四安全工作。1、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制度,明确岗位安全工作责任。2、完善安全防范的设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对学校设施和设备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每期组织2--3次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五成教工作。1、巩固、发展“两基”成果。2、办好成人技术培训班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路径

转型时期是民办高校转变发展思路,由外在的扩大招生规模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育人模式。辅导员作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要践行者,是推动民办高校转型的主要力量。因此,转型发展时期创新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要践行者和实践者,承担了班级管理者、科学教学者、思想引领者的多重角色与职责,是培养综合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民办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出思想上积极进取,与时俱进;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具有崇高理想;心理健康向上,心理素质较强;学业有成,知识体系构建完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型优秀人才。

2、就业服务与指导,规划科学的人生方向

新时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了日益严峻的趋势,由于学校知名度,综合实力、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的区别,民办高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服务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大学生刚步入校园时,辅导员就组织大学生开展新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引导,引领学生明确在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并且为之努力奋斗。其次,开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善于思考与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积极组织模拟招聘会,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此外,还组织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会以及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为学生推荐理想的工作岗位与好的单位,以实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二、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深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工作缺乏创新性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迎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富有创新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辅导员的工作布局、工作形式、工作心态在新形势下缺乏创新与活力。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对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加以超前性研究;二是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转型发展带来的冲击。

2、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工作思路有待厘清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改革力度过快,辅导员身上压的事情比较多,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学校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导致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措施不完善;另一方面,学校不重视对辅导员的心理调适,这样一来,辅导员易于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转型发展过渡期,辅导员要调整好心态,进一步厘清自己的整体工作思路是当务之急。

三、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1、重新确立角色定位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时期是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重要时期。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开展者,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先完善自己。首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工作方式与思路的转变与调整。其次,辅导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管理,还应使他们具备进入社会的技能,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与毕业论文的设计,而且更要重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以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并使他们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最后,辅导员还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已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行为管理。在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院校辅导员的职能应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涉及到很多内容,如学生学习、安全、奖学金、助学金等,因此,也可以说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服务育人工程。

2、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办学理念与思路的变化,给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地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理念与思想,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制定学校发展总体计划与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也是要在转型发展时期改变辅导员老师的角色定位,改变以往辅导员老师以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的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实现服务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并且明确服务是基础,育人是关键。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实现学生事务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组建优秀的学生组织与队伍,在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协助辅导员老师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遇事能够冷静思考,果断处理事情的能力。

3、重视工作模式创新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应该创新工作模式,以便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管理模式的变化,民办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扁平化、一体化,构建一站式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一站式互联互动新型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转型时期是民办高校转变发展思路,由外在的扩大招生规模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育人模式。辅导员作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要践行者,是推动民办高校转型的主要力量。而辅导员要想在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通过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对工作理念进行转变等途径,切实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海波,杨世谷.基于能力导向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5).

[2] 李振威.人本视野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路径探究[J].法制博览,2016(02).

[3] 刘海亮.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性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6).

[4] 马玉萍,许鹏奎,王亚平,杨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选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10).

[5]林海波,杨世谷.基于能力导向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3).

[6]李振威.人本视野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路径探究[J].法制博览,2016(02).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2014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3千多万,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他们追求个性,张扬创新,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需求,高校团委工作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更加科学的工作形式和领导艺术。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现状,进行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领导艺术研究,为提高高校的教育效果和人才综合素,推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

一、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

领导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科学。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富有创造性、产生高效率的方法技能。领导艺术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即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群众路线等重要思想及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二是具有丰富的实际领导工作经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熟练运用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四是艺术化且有效益的方法“给人以美的感受”有利于调动部属的积极性。

随着中国新时期到来,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使得人们对领导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领导科学的艺术价值也显得越来越大。“中国梦”对高校团委工作的领导艺术性赋予了新时期的特殊意义。新时期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要诠释“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深刻涵义,他的本质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作为被头脑加工过的理性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而来,是在实践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实践是建立与于唯物论及辩证法的共同认识体上,在当代体现为真理的发现及检验、实现,见之于客观,为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

理论联系实际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就中国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伟大成果。通过近几十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的成败验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特点和本质,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新时期的领导艺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它拓展和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探索与磨练,不断寻求进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涵盖了当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有着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是我们每一位领导都必须掌握和应用的领导艺术范畴。要想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和总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

第二,理论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践检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是从我们几十年的革命奋斗中证明了的,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最符合中国特色的真理。

第三,理论的意义在于其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将之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改造客观现实世界。

理论不但必须和实际相结合,而且也确实能和实际相结合,能指导实际。理论虽然是来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新时期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二)群众路线

群众是指聚合在一起的人的总称,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与党员区别,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与干部区别,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路线是指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准则,是指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准则;它从内容上分,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范围上分,有基本路线(总路线)和具体工作路线(如教育路线、文艺路线、军事路线等)。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重要内容,章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在新时期的深刻体现,是具有高度内涵的、具体表达和艺术统一。

群众路线是新时期的领导艺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新时期领导艺术的马列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新时期领导艺术的马列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国近代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史证明,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是我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最大化的根本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第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新时期领导艺术的马列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毛主席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具体的思想认识和行事方法。

我们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群众路线是新时期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二、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领导艺术的实践和创新

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领导艺术是指领导的方式和方法上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是领导技能的艺术体现。它的实践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现代管理理念植入高校团委工作领导

现代管理理念是建立在管理和实践基础上的管理学,是管理实践与理论阐释交相辉映的管理学,它的核心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实践。所谓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即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管理。在团委工作中,学生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作为高校团委工作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团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高校团委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高校团委一切管理和实践活动,在于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力、知识、技能,锻炼和完善提高企业人的智力、知识、技能,锻炼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发展企业人的整体素质,成为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第二,制度约束,奖惩激励,过程管理激发学生创造力。团委的各项制度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是要求高校全体团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文体活动制度、基层团委干部制度、学术社团制度、奖勤助贷制度等等。完善各种制度,进行公证公平的奖惩激励,借助现代管理的过程化管理,做有效的管理者,让学生以共同目标化为共同行动,以达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二)马列主义思想艺术化夯实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领导艺术

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何走群众路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它们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过长期实践得到的我党践行一切的真理。高校团委工作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群众路线这两大思想高度艺术化,植入团委领导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中,坚定新时期大学的理想信念,为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群众路线;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系;相辅相成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助力高校事业全面有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广大师生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扩大影响,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只有坚持依靠群众,才能有效巩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文学家孔子是致力于思想文化宣传的杰出代表。他在山乡集市中广开庠序,从布衣村野中遍收门徒,在群众中广泛宣扬自己的仁爱思想、儒家文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宣传要立足基层,深入群众。 抗日战争中,等领导人能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思想宣传和深入的政治动员,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古到今的历史经验看,只要选择了符合历史规律和现实需求的宣传方针,深入人民群众,开展细致有效的思想工作,就会取得成功。

在思想认识方面,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师生,以“党建促校建”,加强理论武装、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障;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求真务实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外宣传、大学文化建设等主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邓小平曾经说:“思想宣传阵地,先进思想不去占领,落后思想就必然去占领。”高校要充分发挥理论学习的学风引领作用,摒弃不重视理论学习的错误倾向及不重视实际、遇到问题生搬硬套的错误倾向。思想上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行动上紧跟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内容上围绕社会热点、国际形势、学校重点工作、高水平的报告等引领广大师生思想,利用“顶层设计宣传、高端引领思想、丰富内涵文化”的思路,有效巩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

二、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

有效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大众舆论,发动群众深刻剖析,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害,才能达到用思想武装群众的作用。从工作性质来看,高校文化建设是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与办学特色的表现。首先,坚定地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向师生宣传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使师生认识到关注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要从群众利益即师生的利益出发,把学校发展的利益与师生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发动师生群众自觉参与到高校建设中来。

宣传工作要紧紧依托师生,发动师生,用坦诚的态度、先进的思想、榜样的力量鼓舞师生,使师生自愿参与到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校貌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心,以自身特色大学文化构建为模式,完善具有高校特点并富有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

三、只有热忱服务群众,才能切实推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服务宗旨

曾说过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高校应以服务为中心,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聊城东昌府区提出群众路线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抓手,并指出服务群众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灵魂。所以,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把为了师生、服务师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在深入实际、贴近师生的实践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问题,在了解师生、引导师生的过程中服务师生、教育师生;多关注师生身边之事,多聆听师生心声,多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师生的心坎里和生活中,达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目的。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围绕学校师生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围绕坚持育人为本的重点,深入宣传学校领导的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宣传报道部级和省市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实训中心,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和进步方面。重视校内外宣传与社会媒体新闻宣传报道的同步化、系统化,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专业化、知识化和学术化,切实推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服务宗旨。

四、只有积极动员群众,才能着力开拓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创造创新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所有工作一样,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增加创新因子,从而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

首先,关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观念。不做形式创新,不做表面文章,注重观念创新和实际工作创新。重视师生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成果,打造创建自身特色的文化亮点和品牌,创新工作观念。其次,关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载体创新。具体包括:阵地建设创新、队伍建设创新、工作内容创新,打造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载体新高地。最后,关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承创新。要营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氛围,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群体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出的带有普遍特点的社会心理反映,它体现的是广大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建议和社会情绪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好地凸显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作用、教育功能、服务宗旨及创新创造,就必须坚持群众的观点,按照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为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理念来指导工作,使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罗平汉,王涛.“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学习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3-12-13.

[2] 张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有的坚守与创新.教育与职业,2013.6.

[3] 纪青海.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神州,2012.2.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办学模式逐步走向大众化、市场化。对于高校来说,现在更多考虑经济的因素,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否吸引到更多的学生,能否得到家长的青睐,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学校的思政课变的无足轻重,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也觉得思政课枯燥无味没兴趣,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正处在这个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的尴尬局面之中。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招生分数越来越低,大学生整体素质却逐年下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失衡,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在学校的时候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毕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只知道理论知识,而不懂社会生活实践,严重的阻碍大学生以后的成才和发展。面对新情况、新形势,需要高校思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运用群众路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在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同时,还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开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篇章。

一、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至关重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形成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以来,党中央适应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也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随着党的群众路线实施以来,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开展活动,高校思政工作也积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思政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认为为谁所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成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群众路线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以学生为工作重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就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切依靠学生”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群众路线观点的具体化和方法论,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问计于学生。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严峻挑战

把群众路线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群众的本职,也是面临新的世情、国情和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网络的普及,价值传播日益多元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作风盛行

当前部分高校作风盛行,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工作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学生当中,难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情况一问三不知,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对于一些要求或规定,主观武断,随意决策,缺乏人文关怀;有的高校党员干部挥霍公款、吃吃喝喝等作风问题,不仅使高校的声誉受到损害,也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只有认真解决“”问题,才能将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下去。

(二)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感召力和渗透力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大多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语言刻板,套话连篇,在学生心目中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甚至很多学生都把思政课当成自习课,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新媒体时代多元价值传播的挑战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主流媒体话语权被严重弱化,各种新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同时,也渗透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致使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出现分化;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自私自利、仇视社会的心理;加上现在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痛苦压抑之中,甚至可能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所有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完善思政育人工作长效机制

在高校中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运用群众路线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问政于师生、问需于师生、问计于师生。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建立和完善贯彻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经过实践检验、群众认可的规章制度抓好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取得实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克服官僚作风 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基层

面对高校中存才的““问题,需要把群众路线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服务学生的意识和水平;把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引导者、服务者。要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倾向性问题。其次,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面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做好学生工作,真正成为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再次,发挥高校学生工作处、校党委、团委的作用。安排部门工作人员到相应学院担任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形成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三重管理体系。协助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生活指导等工作。放低身段,深入学生、关心学生,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空洞的理论教育中,没有真正的做到从“文本”到“人本”的转换,始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此,《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深化群众路线,让老师深入学生,让学生深入社会。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关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社会实践课题,把课堂教学变成社会实践,从学生的课余生活延伸到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多维度、广视角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借助新媒体,关注大学生的利益诉求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加强校园网、各种主题论坛、QQ群、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无时空限制、互动交流好等特点,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迷茫、困惑和苦恼。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使新媒体成为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平台,为可能发生的矛盾提供疏解途径,缓解压力,分解和释放其对社会的破坏性能量。把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拓展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总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掌握科学的群众方法,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作风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去,对于提高师生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具有强大的导向、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莉.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改革与开发,2013.

[2] 张菁燕.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

[3] 陆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4] 杨发玉.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5] 周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中国梦; 高校; 学生党建工作; 路径

DOI:10.15938/ki.iper.2015.03.024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97-04

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更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使命。随着中国梦的提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中国梦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能否自觉理解、认同和践行中国梦,将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战略意义。”[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是大学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途径,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加强党建、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使党后继有人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深入探究用“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要意义及其实现路径。

一、“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1.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诉求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那么培养政治上可靠、信仰坚定、知识丰富、能力卓越的青年人才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用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中国梦为引领,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确立人生理想,明确责任担当,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凝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影响力,可以使作为实现中国梦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守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实现个人梦努力的同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而且指明了大学生的成才的目标和方向、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千万大学生个人梦想的实现将犹如千万条小溪最终汇入大海一样推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兴,人才兴;人才兴,国家兴。教育是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的最好途径”[2]。可以说,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高校优秀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是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因此,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诉求。

2.以“中国梦”为引领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在需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事务性工作层面一般是指高学党组织发展大学生入党的一系列工作和流程,思想层面则是启蒙、教育等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工作。高校是新旧思想、东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集中地,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加上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致使一些大学生思想逐步发生变化,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度降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一定的误导,从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之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高校学生党建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统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可以坚定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以“中国梦”为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并吸收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中国梦”为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梦动力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进程,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在需要。

二、“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路径

在新的形势下,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全过程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十七届四次会议通过)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3年8月13日修订),以扎实抓好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载体建设、作风建设为方略,形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的实践体系。

1.明晰工作理念,牢固以“中国梦”为引领的思想支撑

工作理念是指导工作的核心观念和思想基础。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先须牢握时代脉搏,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念,奠定引领的思想基础。引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培育党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和践行者。因此,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方和途径,使高校学生党建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转变工作思路,实现工作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管理型向指导型转变,由标准服务向个转变,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得到思想、学习、生活、成才和就业等方面的深度辅导。努力实现由就党建抓党建向党建与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完成任务为主向认真搞好学生党员示范和服务为主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引导全体党员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转变。

其次,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牢固以“中国梦”为引领的思想支撑。十报告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共同理想。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为“中国梦”而奋斗。[3]切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4]引导党员干部深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学习,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5]

再次,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解决大学生思想入党的问题,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加强组织纪律性,切实做到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员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抓好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形势政策学习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抓好先进性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创新工作模式,探索以“中国梦”为引领的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模式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继承和创新如党校学习、组织谈话、校园文化活动等传统载体的同时,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等。

首先,充分发挥传统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校教育引导和组织谈话中融入中国梦教育。党校是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学习、思想交流的主阵地,也是其理解学习“中国梦”的基础平台。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将党的十精神、“中国梦”思想以面对面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另外,在针对性强、互动性好的组织谈话中春风化雨般渗透“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唤起学生对个人梦的追求及主动追求“中国梦”的理性思考。通过传统载体的“灌输”,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培养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才,坚定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其次,打造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与党建协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以“中国梦”为引领的氛围。把“中国梦”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寓党建工作于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重视“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中国梦”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文化特有的魅力来引导和激励,在校园的每一处都能感觉到党的力量,由表及里的感受“中国梦”引领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影响力,从而拓宽学生对党建工作的新认识,强化政治信仰,统一理想信念。

再次,充分运用新媒体这一受大学生追捧的载体,打造党建网络平台,将中国梦融入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形成强有力的网上主流意识形态。如设立党支部网页、支部微博、微信等,用科技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实效,通过无处不在的网上宣传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努力实现对学生党员在内的全体大学生进行入心、入脑、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6]

3.完善工作制度,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十报告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排在突出位置”,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要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实际需要制定、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合理性,在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构建时代性强、系统化的高校学生党建的制度体系,使支部建设更加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一是要建立健全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构建基层学生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中国梦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中国梦与先进性教育相结合的活动,使党员率先垂范,主动引领向前,从而实现三大转变:思想认识从浅显到深刻的转变,服务意识从功利到无私的转变,表率作用从外在要求到内心需求的转变。

二是建立健全考核评比制度。各基层学生党组织应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考评规则和办法,要做到评价标准全面科学、评价程序合理易操作、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评议制度。让大学生党员置身于广大师生的监督和约束之下,有利于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有序进行。通过健全大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实现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

4.打造工作队伍,确保以“中国梦”为引领的扎实推进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引领”的效果。为此,要把最贴近学生的教育者――辅导员、引领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组织员、基层党支部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学生党员,培养成为“中国梦”的认同者、践行者、引导者,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结构合理、求真务实又不乏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学生党建队伍。

首先,提升全员素质,强化“引领”认同。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说到底是一种意识形态统一的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科普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引领者不仅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还要对 “中国梦”形成高度的认同。为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从提升全员素质入手,切实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将“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培养双枪能手,提升“引领”能力。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进行意识形态引领的持续性任务。需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具有坚持始终、攻坚克难的能力。为此,在全员提升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搭建平台、整合力量,对组织员、辅导员、学生党员中的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打造一批科研能力与业务素质两手都硬的双枪能手。

第三,构建成长通道,激发“引领”动力。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一改用传统的说教、难懂的概念、高空的理论强加给学生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感染、力量的凝聚完成意识形态传播。那么就需要使党建工作队伍有持续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把精力投入到引领工作中,要为他们搭建成长通道,激发“引领”的动力。如为辅导员提供职称评聘、学位提升、行政发展的人才成长路径;为学生党员骨干搭建无忧的学业生涯平台,为党员骨干在党组织中更好的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增添动力。

5.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先进、纯洁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组织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要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作风建设,努力做到作风建设全程化、全员化。以巩固党在高校执政地位、提升学生党组织本身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首先,要强化党员党性意识,清醒认识“”问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党性党风党纪为内容,以发生的腐败问题为反面教材,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保持纯洁性的专题教育活动。严格要求党员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传统使党员找准定位,充分认识作风的重要性。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使学生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为了个人梦的实现并最终实现中国梦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其次,要着重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求大学生党员不仅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定期组织学习、党规、党纪,努力做到内强素质,外强形象,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再次,开展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搭建党员保持纯洁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以总书记指出的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标准,搭建创新型的教师、学生党员及普通学生之间有实效的“传、帮、带”联动平台。培养关心疾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为全体师生服务的自觉意识。同时,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教育和监督相结合,加强作风建设并切实促进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林龙,王立仁.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4(3):48.

[2] 青年成才与“中国梦”――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胡鞍钢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3(9):3.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摘 要:在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活动的高等院校中,党团的学生工作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工作自身任务和目标的发展变化,作为实施高校人才培养的高校党团学生工作,在组织建设、队伍发展以及工作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与现实需求出现了脱节和割裂状态,进而导致党团学生工作在整个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异化现象。文本以此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对当前高校党团学生工作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常识性的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设想。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党团建设;异化

一、高校的党团学生工作组织与党团工作的异化

(一)高校党团学生工作的界定

与各个社会工作领域情况相同,党团工作领导着整个国家各个领域的政治工作。在高校,党团工作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形式,其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开展的主要思路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宣传、制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学习;二是选拔和培养优秀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教育人才和工作干部,建设和发展党的工作队伍;三是建立和发展强有力的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有效执行党的政策工作组织和机构,保证符合党的要求的各项工作的开展1。

从政治工作的视角来看,党团工作在政治方面领导着高校的高等教育各项工作,但是,党团工作并不是游离于高等教育工作体系之外,以上所说的党团工作,其在开展过程中是或者应当是融入到高等教育工作之中,与其自成一体。从高等教育工作的结构体系分工来看,党团工作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活动是高校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性的知识学习、研究和教育活动一同构成了整个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虽然二者有紧密的联系,但是界限也是分明的。

实际上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中,党团工作有着两种相互区分但又紧密关联的重要功能,一是教育工作的政治活动;二是人才培养的思想德育工作,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相互依存。高校党团工作必须牢牢以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基础,紧密深入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业务内容,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效展开,否则,高校党团工作不仅会造成人才培养工作构成的部分功能缺失,也会是党团工作自身失去其政治权威性和有效性2。

与高校核心工作业务相结合,党团工作在高校教育学生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理想教育;三是学生组织建设发展以及学生干部等优秀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四是学生的实习、实践等社会能力训练以及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帮扶工作;五是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等等。以上所有工作核心的思想是以党团的工作模式、思路和标准在理想、道德、能力等多方面培养符合党和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高等优秀人才。

(二)高校党团工作的异化

长时间来,围绕着以上的工作内容,高校党团工作在高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方面不仅发挥了正常的应有价值,为高等教育的相关工作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在当下,党团工作在高等教育工作领域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的现象。

所谓异化(Alienation),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3。这里所说的党团在高等教育学生工作中的异化是指高校党团工作失去其自身在现实中应有的教育工作以及政治工作价值和功能,并成为应有价值和功能的发展障碍,甚至成为这种功能和价值发挥的对立面。4

这种异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极端的方面,一是现实中的高校的党团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适应性与合法性遭受挑战;二是现实中的党团工作的功能界限与专业学习和教育工作的功能界限模糊,党团工作逐渐变成了简单地执行和完成教育行政性工作,德育和思想教育缺失。可以说,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这种缺失已经是相对比较明显了,加之当前整个社会价值多元的状态,这种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党团组织及其工作的这种异化是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5。

二、异化的因素分析:教育功能的缺失

问题的形成条件和因素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道路和方案,因此,要想解决高校党团工作的异化问题,有必要对这种异化的因素和条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的开放与思想价值的多元化

随着全社会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工作中的生源发展、培养行为以及人才就业工作与市场紧密链接起来,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属性相比,整个高校的教育工作行为便具有了市场的属性。

在市场行为的冲击下,随着高校的愈加开放,市场社会的步调相一致,与传统相比,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变得更加活跃和多元,德育与理想教育的思想和价值元素的构成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在高等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多元复杂的思想潮流、价值认识和道德标准在学生的行为标准、理想建设以及价值目标上不同程度地产生着影响。在这种状况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所针对的对象、问题、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团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对这些多元化的思想、行为标准、理想价值认识在党团的学生德育建设、思想教育以及理想教育的思想价值体系中进行合理的定位、对待和处理。然而,当前的现实却是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渐渐远离现实工作的问题,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这种工作自身出现了异化的现象。

(二)党团学生教育工作的内容的变化

随着高校教育工作事业分区细化以及各项事业本身的发展繁荣,传统意义上的党团学生工作系统所从事的学生工作内容呈现出类别多样化、专业化、数量递增趋势。首先,新生的工作类别和数量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在概念上涵盖的;其次,相同的工作在传统和当下却具有了不同的指向,比如就业指导;再次,在现代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党团学生工作已经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以服务为出发点,围绕培养符合市场和国家社会需要的核心,结合具体的工作方面以党团的工作形式进行的教育工作,专业化的目标、服务和人才队伍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7。

毫无疑问,如此扑面而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对传统意义上的党团工作机制和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社会交流与沟通形式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手段的变化

与思想价值的多元性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服务性紧密相关,当前党团学生工作的方式和手段正在亟需调整和改变8。一元化的思维导致了党团教育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驯化;与此相适应,党团工作在教育体系下也体现为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机制。与传统状况不同,当下整个高校的思想交流活动是多元的,思想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和互动的形式和机制逐渐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思想的影响力不仅仅来源于它的主体,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沟通机制及其现实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另外,随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果的市场化,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品必须要面对市场的选择,在市场机制下,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一方面体现为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功能并具有相应的性质,执行实践着党和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更多地是采取在服务中做好管理,而不是在管理中进行服务。以上的思想影响形式和工作的定位和方式的变化,必然使传统形式和方式下的党团思想政治工作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如果传统意义上的党团工作不能做出改变和调整,自然也就因为无法实现其功能而异化。

三、如何破解当前的基本问题

就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而言,现实中的问题从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其二、党团思想政治工作因为情势状况的变化,导致到党团教育和专业教育出现矛盾。其解决的主要方向是如何使高校党团工作能够充分与当前的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结合起来,融入到整个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之中,在不丧失其自身的政治原则和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能,根据以上的分析,朝着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向,解决当前党团工作的异化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

措施9。

第一、在工作理念上,要充分认识工作中存在的如下几种关系,并在实践上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要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党团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之间的关系的性质,这是高等教育党团工作所要面对和处理的核心工作关系;其次,面对当前党团工作的异化现象,在具体进行的党团学生工作中,要处理好专业化的职业知识的学习和党团学生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功能上的平行并重关系;再次,在党团学生工作领域,要争取处理好当前高校的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性与人才培养的服务性的职能关系。

第二,在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实施上,未解决当前异化的现象,在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当前的党团思想政治学生工作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化的学生工作结合起来的基础上,要牢牢抓住现今新生领域的党团学生工作,使这份工作能够占领住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阵地,并能够在这个工作体系中发挥其权威作用和价值10。比如,当前在整个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和理想教育是缺乏的或者说是效果不明显的,这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当前的党团工作要发挥既有的优势,同时又要开创新的道路和方法,将这份工作有效开展起来。当前这个工作处于学生工作体系之中,仍处于有待职业化、专业化和大力发展的阶段,对此,党团工作完全可以发挥党团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通过人才的评定、选拔和推荐等多种形式对此工作进行全面深入创新发展,从而不但解决了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也为人才的长期培养和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的利国利民的目标。

第三、关于工作方式上,在当前思想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要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思想沟通、交流和对话的时代。思想影响活动的参与性、交流性和互动性,尊重思想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实现党团学生工作的参与式、互动式、沟通式的思想教育模式11。在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教育者少主导,被教育着多参与。在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中,要尽量通过现实工作中的教育工作任务的实施和计划的推行来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受教育,避免教育者的说教化和意识形态化。要充分利用核心的教育工作和技术手段,通过正当的思想感染人、帮助人、培养人,服务于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而不是运用自身的政治权威进行思想上的力压和强迫,注重在一个多元的思想价值结构体系中,在多元思想的交流互动中,真正树立党团的思想权威,实现党团政治思想教育的引领和育人作用。

第四,合理解决党团工作于学生自组织和社团的关系,促进学生社团的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发挥12。当前,在传统的党团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之外,在学生当中产生了大量的学生社团组织,然而这些社团组织自由度较大,现阶段,需要解决两者之间较大的隔阂。

面对这样的问题,当前的党团学生工作时将其全部管控起来还是建立其他的机制促使其发展起来从而促使其发挥教育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前文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事实上,为避免自身异化,当前的党团工作一边要加强党团工作与学生组织的关系的建设,但是建设不能进行绝对的政治性管控,因此也要一边下放权力,鼓励学生组织和社团的积极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进行支持,同时也要进行思想政治上的高度引领,鼓励学生组织和社团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的教育功能,从而构建一个党团组织引领、各自组织积极发展、围绕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良性运转的一个有机、充实、专业化的学生工作体系和机制,如此,党团学生工作既实现了其政治,同时也实现了其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党团异化现象其直接涉及到党的领导事业在教育领域中的权威性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价值性,因此,无论是对于党的领导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事业的发展都是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问题的解决道路和方法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13。综上所述,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党团工作育人性质和政治工作性质的矛盾关系,而其基本方向和道路便是在坚持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事业的领导的前提下,一定要使也已被虚化了的党团学生工作充分发挥出其有效的育人功能,而其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应该在这样的一些关系、维度和方向上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注释:

1.覃川: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改革创新,《思想教育研究》,第01期(总第190期),2011年01月。

2.谭振亚: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20期。

3.李印堂: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4.李中一:党组织生活异化现象的分析和对策,新疆社科论坛2011(5)。

5.甘桂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透视与对策创新,《改革与开放》,2010年9月刊。

6.周全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疆职业大学学报,第13卷第1期,2005年3月。

7.丘璐:关于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华章》,2012年第30期。

8.王润玲: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1期,成因,现状,对策

9.齐路良: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2期。

10.刘永吉: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的思考,《辽宁工学院学报》,第7卷第2期,2005年4月。

11.黄庆桥白杰: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路径选择,《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年3月

12.冯培:从班级到团队:高校学生组织模式的重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问题;出路

教师进修学校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学校的薄弱的师资问题,一些学校的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教学教学水平不足,综合知识普遍不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念,找寻新的出路,提升其社会认同感。

一、教师进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1)理论研究缺乏,教育的时效性不足。当前,进修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理念、管理等各个方面,均缺乏理论性的研究和指导,发展的深度、广度不足。对于培训教师的思想政治现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考核规范。尽管各级部门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可是受到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导致教育的时效性很差。

(2)机构体系不健全,师资团队力量不足。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三者结合的系统工程。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进修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修学校的培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整理素质有待提高,人员数量继续增加,管理体系有待明确,在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中,吸引力不足,缺乏激励保障机制。

(3)思想上重视不足,缺乏政策支持。一些进修学校往往是只管进修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培养,却忽视了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不影响教学工作,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为了增强进修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往往缩减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一些进修学校为减少思想政治课的指导教师,开展合班讲授,导致课堂互动减少,教学的效果不优。思想政治的特殊性,在很多的教师进修学校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育人功效。

二、探寻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路

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塑造、转化、发展并完善人的社会化活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能够健全学校的进修教师的良好人格,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以良好的政治思想接受新时期的挑战。

(1)领导层要给予重视,产生工作的合力。进修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进修教师的综合素质、精神风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进修学校来说,还可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并且对于学校的学术氛围的创建也必不可少。面对进修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的管理层、组织者要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和现实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规划,当做发展的大计,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开展阶段性、综合性、实效性强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制定好短期、中期、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学校的党政管理层要能够产生合力,构成进修教师―进修指导教师―学校三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道德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道德理想属于人的一种价值观,必须以第一位的价值来看待,增强人的精神动力。教师来进修学校来提升自己,不仅要提升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道德理想。因为道德理想是人的追求、目标、价值的所在,展现了人的道德意识、行为、评价等内容,如果缺乏就会导致价值扭曲、道德失衡等错误行为。一是在学校的平日工作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宣讲,认真学习、理解和实际应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让管理层、进修指导教师、进修教师充分掌握科学的理论思想,并指导实践教学;二是加强对我党基本理论、国情、政策的教育认识,让进修教师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认真分析社会现象和其中的理论;三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所有的管理层、指导教师、进修教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信念。

(3)改革工作方式,增加育人成效。优良的传统必须继承,新时期,思想政治的德育工作必须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可行性,主动改变工作方式,重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进修学校要逐步创新理论,健全工作的新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首先,内容要合理化。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下,按照各种科学理论,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时代性强的、合理的教材体系;其次,创建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修学校要放大眼光,拥有大局意识,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基本课题,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的主要作用。加强指导,统一领导,管理层和指导教师要密切配合,并且不断提升进修教师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机制。在教育的评价机制上,要将绩效管理、人员晋升、业务考核等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融合,建立可以促进进修教师全面发展的工作平台;最后,要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现精品化。进修学校要采用现代先进设备,在进修教师的培养活动中,充分融入道德理念、民族精神等,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不断将进修教师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挥,让其增强自我教育。

(4)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全局性、长远规划。思想政治工作的是系统工程,其开展必须从整体上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的量化、细化并评价工作成效。进修学校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评价体系,按照一票否决制,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趣以及工作的责任心。对于思想政治的发展方向,必须明确工作地位,完善机构体系,不断增强师资团队力量;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经费,使得工作开展的形式、内容等具有弹性和发展的潜力;从思想上加强重视,给予政策支持;不断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时效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进修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开拓有效的改革路径,不断寻找新的出路,适应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路径依赖”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被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替代。美国经济学家诺斯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1]好的路径会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进而对事物发展起到正反馈作用,事物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对事物发展起到负反馈作用,可能会将事物锁定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这样事物的发展就进入恶性循环状。

“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框架如下:(一)确定某一系统的性质,并判定其是否具有正反馈机制。(二)确定该系统形成正反馈机制的根源及其作用方式。(三)分析系统演进的过程及其性质。一旦某一系统的正反馈机制启动,系统可能出现的状态有:(1)多重均衡,即制度演化的轨迹不是惟一的;(2)路径依赖,即系统演进的路径决定于系统的初始状态,制运行的惯性使它自身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3)可能非效率,即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无效制度是可能的;(4)“锁定”,即一旦偶然性因素使某一方案被采纳,它就很难被替代。(四)确定退出“锁定”条件和作用机制。在社会系统中,要退出次优路径依赖的变迁路径,其条件取决于形成自我强化机制的各种因素的性质。由于系统演进过程存在着“多重均衡”,所以,发动制度变迁和保持制度的均衡都是合理的,既可以维持良性路径依赖,也可以打破非效率制度“锁定”。

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依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但始终呈现出以社会为本位,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教育方式,以高校党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要管理机制的模式。[2]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如高校传统管理主义理念突出,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独立,“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服务理念;管理职能比较单一,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管理手段上依赖于简单的说教和规训,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等。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路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模式”和老解放区经验的产物,它在计划经济、权力集中和文化一元的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道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路径依赖”现象禁锢了人们创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思维空间,降低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根据路径依赖理论,良好的路径可能进入良性循环,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会越来越强;不良的路径可能进入恶性循环,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会越来越弱。

三、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确立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提供行为指导、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制度安排过程。好的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认同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高校要努力消解“路径依赖”现象,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径。与此同时,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注重学生主体性实现,使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反映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想实际,还要兼顾现实客观条件及教育者现有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学生满意度。

1.建立符合实际的高校大学生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校大学生评价机制要体现公平和正义,这样大家才会服从学校的制度安排,自觉选择道德行为。通过评价,学校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而且评价结果也可作为检验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评价内容应包含诚实品质、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个性发展、自我控制等。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大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信息评价结果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适度奖励和惩戒的依据,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思想品德考察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价值。[3]当完善的道德激励机制和个体良好的自身素质相得益彰时, 人们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向往更高的道德境界。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生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对学年获奖的大学生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如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颁发荣誉证书等等来激励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2.探索符合大学生个体需要、富有时代气息的培养内容

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有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需求,也有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需求, 还有和谐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道德需求;不仅有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 也有包括学习、生活、环境等物质需求。从经济学的供需均衡原理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其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4]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得到学生欢迎和认可,才能为促进高校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意识,积极寻找探索与大学生现时精神需求相吻合、能反映时代变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主题,既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又要符合大学生真实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敏锐捕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理念、新观念,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思想道德教育赋予了时代的新意,让大学生耳目一新,既增长知识、增长见识,吸收新文化,开发新思维,从而达到更好的培养和引导效果。

3.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践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