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保费收入创5年新高

通报会上,云南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曹光中介绍,2016年,云南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29.37亿元,同比增长21.81%,增速较2015年同期提高了6.22个百分点,创5年来新高。新增保险资金落地405.3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云南保监局旗舰店”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资产管理信息交互系统上线,保险资管协会300余家会员单位能够实时掌握云南重点融资项目信息。小微企业通过保证保险试点项目融资1.34亿元。在服务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战略方面,2016年新增农险险种8个,其中咖啡、白芸豆、魔芋、山药等4个保险项目填补了云南省价格指数保险空白,全省农险品种达30个,提供风险保障1085.18亿元,支付赔款7.89亿元,89.56万农户从农业保险赔款中直接受益。大病保险基本实现州市全覆盖、“一站式”结算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税优健康险试点有序推进,参保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投保前的69.44%提升至92.38%。

服务实体经济方面,2017年将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挥保险支农支小作用。推进国产首台(套)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保险资金对云南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好资管信息系统“云南旗舰店”作用,努力扩大融资项目覆盖范围,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机制。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尽快落地。推动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保山模式”进一步向公路和农村地区延伸。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及时研究跟进二次费改工作动向,提高行业主体自主定价权和差异化竞争水平。逐步向全省推广税优健康保险试点。积极争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早日在云南落地实施。推动医保经办服务试点工作增点扩面。推进商业保险“一站式”理赔新模式。

保险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云南保险业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队百亿保障计划”,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捐赠”为巧家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扶贫保险”,在普洱市开展建档立卡咖啡种植贫困户和咖啡种植企业指数保险,在大理州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财产人身组合保险试点工作,在楚雄州、大理州、昭通市、保山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得到充分认可,首个保单年度共支付赔款1114万元。保山市农村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保山模式”向全国推广。大理云龙“5・18”地震发生后,通过大理州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在3个工作日内即完成全部2800万元的赔付工作,赔付金额占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14.31%,一年时间内已经完成两笔赔付共计3553.76万元。

曹光中说,2017年,全省保险行业将继续助推脱贫攻坚,推动大病保险政策向建档立卡贫困人群倾斜,持续推进民政救助对象补充医疗保险项目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试点,继续推动实施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农险扶贫方面,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开展茶叶、花卉、中药材等保险试点。产业扶贫上,积极稳妥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拓宽保险增信途径。此外,推动农房地震保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争取扩大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人数,提高保障程度。

积极推动地方特色保险创新

云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其中增长最多的险种是什么?哪些险种是云南独有的?起支柱性作用的险种又有哪些?云南保险市场目前在全国属于什么水平?……针对这些问题,云南保监局的相关领导为《时代金融》的读者一一进行了解答。

2016年,云南全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29.37亿元。保费规模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22位,在西部12个省市中排名第4位。其中,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12.7%,保费规模排名全国第13位;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84.87亿元,同比增长30.88%,保费规模排名全国第24位。

分险种看,财产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224.43亿元,同比增长11.55%,对全省保费增长贡献率为24.52%。其中,机动车辆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86.47亿元,同比增长13.79%,对全省保费增长贡献率为23.84%。人身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304.94亿元,同比增长30.64%,对全省保费增长贡献率为75.48%。其中,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18.63亿元,同比增长28.26%,对全省保费增长贡献率为50.83%;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47.74%,对全省保费增长贡献率为23.12%。

关于特有险种情况,在财产险方面,一是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2015年,云南保险业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试点,该项目是探索建立巨灾保险体系的积极有益探索。2016年5月,大理州发生地震后,保险业仅在3个工作日内就将2800万元赔款转入大理州民政局指定赔款账户,试点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灾后经济补偿、分担政府救灾压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二是野生动物肇事责任险。2010年,云南保险业在西双版纳州试点开办了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实现野生动物肇事由政府补偿逐步转向保险赔偿,减轻了政府补偿压力、提高了补偿标准和补偿时效,目前已实现全省16个州市全覆盖。2010~2016年,保险公司累计提供风险保障7.54亿元,支付野生动物肇事赔款1.72亿元,10.53万余农户获益,财政保费补贴资金使用效益放大3倍多,大大地减轻了政府财政补偿的压力。三是咖啡种植和咖啡价格保险。2016年,云南保险业在普洱、大理、保山、临沧、文山等5个州(市)17个县(市、区)开展咖啡种植保险试点,试点面积24.33万亩。在开展种植保险的基础上,结合保险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普洱市宁洱县开展了全国首个咖啡价格保险试点,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财政保费补贴,在宁洱县实现了咖啡“种植+价格”双保险。四是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2016年,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项目覆盖全省10个州市、35个县,首个保单年度共发生赔案281件、支付赔款1114万元,发放助学补助1360.4万元。因成效显著,2017年有望扩大覆盖范围。

在人身险方面,一是在昭通市开展民政医疗救助团体补充保险。对全市10个贫困县(区)的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户”三类特殊困难人群全覆盖,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昭通市民政医疗救助保险救助覆盖面持续扩大,五年来,累计为30.1万人次困难群众赔付资金1.2亿元。低保优抚人群生病住院通过民政救助医疗保险补偿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比例下降了9.66%。同时,昭通民政救助医疗保险实行全市城乡统一的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民政与保险机构联合办公,实现了赔付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报销时间由原来的几周缩短为不到1小时。保险机构还通过医疗巡查、抽查等方式,提高救助工作效能,有效减少不合理支出。二是在楚雄州武定县开展“扶贫保”家庭综合保险试点。自2016年起,针对2.17万建档立卡户、7.95万建档立卡人口设计了精准扶贫方案,包括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每户3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障、3万元的意外伤残保障、每人3000元的重大疾病保障、每人500元的疾病身故保障和每户最高1万元的房屋财产损失保障。该项目已于2016年10月份正式开始实施。

关于重点险种发展情况,从财产保险业整体发展角度看,机动车辆保险是支柱性险种。2016年,机动车辆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86.47亿元,同比增长13.7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4个百分点,车险业务占全省财险业务的比例为76.27%。2016年,云南省启动商业车险改革,广大车主普遍获益,全年商业险投保率从年初的77.74%上升至81.00%。

从保险业服务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角度看,农业保险是支柱性险种。2016年,云南省农业保险“增品、提标”取得突破。全年新增农险品种8个,其中咖啡、白芸豆、魔芋、山药等4个价格保险填补了云南省价格保险空白,农业保险已经发展到30个品种。全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1.72亿元,赔款支出7.89亿元,同比增长21.52%,89.56万农户直接受益。云南保监局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制定完善相关实施方案,2017年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农险保额将逐步覆盖物化成本。

近年来,云南保险监管工作立足云南省情,发掘云南潜在优势,服务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战略”定位,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构筑民生保障网,积极推动地方特色保险创新,开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新局面。

诚泰保险:特色险种“点”亮万家灯火

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泰保险”)于2011年12月31日成立以来,业务上精耕细作、大胆创新,取得了优异的业绩。最近2年,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的态势下,诚泰保险加大了险种的开拓力度,相继推出服务“三农”的“高原特色农业险”――苹果种植险和咖啡价格指数险。另外,考虑到云南处于地震多发带,还成功研发出了全国首创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农房地震险”。

目前,这些险种虽然犹如零散的“星火”仅在个别地区使用,但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未来必将在云岭大地形成燎原之势,“点”亮千家万户,为云南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照亮更加光彩的前程。

实际上,这几类保险从创立到使用以来最长不超过2年,但此间却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且亮点颇多。为此,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诚泰保险的相关专业人士,请他们就具体情况一一做了介绍。

苹果种植险

诚泰保险经过2015年全年的走访调研,最终选定在昭通市开展苹果种植险业务,起保时间从2016年开始。这是该公司的首个特色农业保险项目。据诚泰保险农险业务部项目经理杨繁介绍,这个项目规划的投保面积是5万亩,其中昭阳区4.5万亩、鲁甸县0.5万亩,保险责任为旱灾、冻灾、雹灾和风灾。农民每亩需交保费100元,其中省级财政承担50%,市县两级财政承担25%,农户自缴25%。如果遇到出险,则可享受保险公司最高每亩2000元的全额赔款。

天有不测风云,该业务刚开展不久,2016年5月10日和6月4日,昭通市便遭遇了两次20年不遇的重大冰雹灾害,给昭阳区和鲁甸县的苹果种植造成了很大面积的受损。经过诚泰保险工作人员的现场调查和事后定损,最终确定两次雹灾造成的损失面积约为3万亩(昭阳区2.8万亩、鲁甸县0.2万亩),其中严重损失面积约2.1万亩、一般损失面积0.9万亩。由于受损面积过大,预估赔款超过了1368.7万元。尽管金额很高,但诚泰保险从产业发展和农户利益角度的出发,迅速开展查勘理赔,及时将赔款发放下去。据了解,鲁甸县62.3万元的赔款于2016年9月23日赔付到位;而昭阳区约1300万元的赔款已于2017年1月27日前赔付到位。

苹果种植险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切实为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有效地提升了V大农户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和积极性。2017年,诚泰将力争扩大该险种的试点面积和区域,同时还会在上一轮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对条款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匹配苹果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的需求。

咖啡价格指数险

咖啡价格指数险属全国首创。这是诚泰保险与上海安信农险合作推出的项目。杨繁介绍,该项目的承保期限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此期间将以雀巢公司每周公布的收购价累加平均后的均价作为理赔依据,如果咖啡鲜果或咖啡豆的平均收购价低于保险价格(鲜果:2.7元/公斤,咖啡豆:16.8元/公斤),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该业务的保费补贴方式分为建档立卡户与非建档立卡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保费由财政补贴90%,农户自行承担10%;针对咖啡种植大户和企业等非建档立卡户,每亩保费由财政补贴70%,大户和企业自行承担30%。

据悉,在约定价格的前提下,该险种为宁洱县602户建档立卡户共6171.5亩咖啡提供了折合每亩1911.6元的最低收入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100%。

咖啡价格指数虽然是一个新鲜事物,运作时间不长,但却亮点颇多。杨繁称,这是云南省第一个政策性的价格保险,它紧密结合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建立了为广大咖啡种植贫困户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保险机制,实现了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探索和创新。同时,也是对2016年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和落实,积极探索“保险+期货”的模式,利用期货市场购买看跌期权的方式,对冲咖啡种植户的价格风险。

农房地震险

这是全国首创以地震风险为主要保险责任的巨灾保险创新产品。诚泰保险从2012 年2 月开展《云南地震保险制度构建及实施研究》课题研究起,历时三年多,在中国保监会、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了政策理论研究、专业平台建设、试点地区变更、保险方案创新等过程,于2015年8月7日正式签单承保,在此后三年的试点期限内,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12县(市)82.43万户农村房屋及356.92万大理州居民提供每年5亿元的地震巨灾保险保障。

大理是云南省地震活动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据诚泰保险战略企划部副处长王晶介绍,截至目前发生了两次触发赔付的地震,分别是2015年10月30日保山昌宁的5.1级地震,波及大理州永平县;2016年5月18日云龙的5.0级地震,两次地震共赔款3553.76万元,特别是云龙地震发生后仅3个工作日即支付赔款2800万元。

农房地震保险优质高效的服务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保监会的高度肯定。目前,诚泰保险正在按“大理模式”在云南各地进行推广,下一步,还将组织政府职能部门、高校、重点领域企业的专家、学者发起共建和运转“地震风险管理与创新实验室”,为创新型地震保险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

“昭通经验”助力健康脱贫攻坚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是云南省唯一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公司。据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办公室总经理助理袁明曦介绍,该公司致力于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全省范围内搭建了以基本医疗经办、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低保人群医疗救助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为主体的政府委托业务保险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与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全方位对接。2016年,公司承保了全省26个政府委托业务项目,其中10个州市的城镇职工和9个州市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业务,4个州市的新农合大病和昭通民政救助业务,以及2个州市的基本医疗委托经办业务,承保人群1264万人,承保保费21.3亿元,2016年公司赔款支出96705.9万元,同比增长9%,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承担风险保额约3万亿元,为15余万人次支付了20亿余元的医疗费用补偿。

2009年以来,该公司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保险扶贫、医疗扶贫和健康扶贫相结合的新途径,特别是公司与昭通市政府合作引入保险机制改革民政医疗救助模式,以购买医疗救助团体补充保险的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有效提高救助保障效应和效率,减轻了贫困人群的医疗负担,探索形成了商业保险精准扶贫的“昭通经验”。据袁明曦介绍,“昭通经验”为全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昭通民政医疗救助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实施背景

据悉,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15%左右,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致贫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云南省和昭通市不断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但受制于传统医疗救助模式和经办管理人员不足等因素限制,政府医疗救助普遍存在救助范围窄、程序繁杂、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无法有效发挥救助资金作用。

为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昭通市政府及民政部门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自2009年改革医疗救助服务模式,通过由政府统一购买健康保险产品的方式,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和服务。袁明曦介绍,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主动对接政府改革需求,发挥专业健康险的技术优势,组建专业团队协助政府设计保障方案,开发医疗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承接民政救助保险服务,于2010年率先在盐津县和水富县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后,2012年逐步向昭通全市推广。目前,公司已经连续6年承保昭通民政救助补充保险项目,服务覆盖全市一区十县的82万城乡困难群众。

五措并举助力健康脱贫

引入保险机制改革救助模式,提高救助服务精准度。据介绍,公司与昭通市民政局签署《民政医疗救助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合作协议》,利用民政医疗救助资金按照人均一定额度的标准(2016年人均33元),为城镇低保、农付低保和农村五保三类特殊困难群众统一购买补充保险,困难群众个人无需交费。困难群众因病住院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不设起付线,按照就诊医院级别给予35-45%的差别赔付(乡镇卫生院45%、县级医院40%、市级医院35%,市外就医30%)。袁明曦认为,这种做法形成了政府主导、保险公司专业运作的救助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来按人头发放、“撒胡椒面”式的救助模式和“硬闵媳ㄉ蠛耍层层划拨资金”的救助程序,使有限的救助资金更多地向疾病负担重、经济压力大、救助需求迫切的对象倾斜,大大提高了医疗救助服务的“精准度”。

开发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对救助实行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据悉,该公司根据昭通市民政局要求,在深入了解医疗救助各方参与者需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2年研究开发“昭通市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数据库,覆盖参与民政救助的全部144个乡镇民政所、225个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对全市80多万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和每年10多万人次救助服务的精准管理,有效杜绝了冒名顶替享受救助、重复利用救助等不合理现象。

优化救助服务流程,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该公司依托医疗救助管理系统,优化救助服务流程,改变了过去先垫付后报销的做法,实现了从“医后救助”方式向“医前介入、医中救助、医后结算”的转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民政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医保同步报销、“一站式”即时结算。城乡困难群众在出院时即可同步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各项报销政策,仅支付报销后剩余的个人自付部分,不仅方便了群众,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发挥联合办公人员的技术优势,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规范保险服务。按照“政府主导、联合办公、专业运作、便捷服务”的运行模式和服务要求,公司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联合办公团队,与昭通市民政局实行联合办公,统一窗口、统一服务,协助受理审核定点医疗救助准入、费用拨付等申请材料,开展医疗巡查、理赔审核,为救助对象提供统一、规范、专业的健康和政策咨询、审核结算等服务。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管控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了规范诊疗行为,防止违规行为发生,公司专门成立民政医疗巡查审核小组,建立医疗巡查制度,不定期的对民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向上级部门汇报抽查结果,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和建议。据袁明曦估算,项目实施以来,公司已审核确认不合理案件3881件,减少不合理赔付支出308.93万元。公司还积极开展数据积累和分析,真实分析评估经营情况,按季度、年度向民政部门提交运行报告,为完善民政医疗救助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依据。

成功探索出保险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昭通模式”通过购买服务,政企合作,引入保险机制助力民政医疗救助体制改革,发挥保险的大数法则和经济补偿功能,在不额外增加政府负担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医疗救助精准度、提升了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放大了救助保障效应,强化了困难群众健康兜底保障,成功探索出了保险与救助、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合力助推健康脱贫的新路子。“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公司累计为42万人次城乡困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补偿服务,累计赔付资金1.6亿元,有效缓解了参保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6年7月,云南省政府已经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昭通民政医疗救助保险项目的成功经验。公司按照云南省政府和集团公司部署要求,全力推动项目的省内复制推广,2016年在大理州和红河州绿春县取得了初步成果。2016年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大理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人保健康大理中支承办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惠及89264户、323264贫困人口;人保健康红河中支与红河州绿春县扶贫办合作,自2017年起为绿春县6.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服务。

袁明曦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深入贯彻国务院、保监会领导批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助推脱贫攻坚部署安排,加快项目推广工作步伐,发挥健康保险公司专业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云南省脱贫攻坚战略。

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强力推进农村保险事业

2016年12月7日,云南省农业厅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等4家保险公司签订了《2016-2018年云南省r业(种植业、养殖业)保险项目服务协议》。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云南省2016-201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养殖业)保险项目”主承保人资格。

该负责人表示,签约后按照总公司要求,云南分公司积极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与农村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了农险事业部改革专题现场会议,对全省16个州市进行了安排部署,积极推动相关工作。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省16个州市分公司全部单独设立了农村保险事业部与农村普惠金融事业部。目前,省级、州市、县区三级农险事业部机构框架已初步搭建。

创新开发特色农业保险

在政府财政的配合下,农业保险被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可。据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统计,2016年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全省农险保险提供风险保障549亿元,直接赔款3.9512亿元,受益农户数达91.38万人,农业保险已成为云南省农业风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大力拓展商业性涉农保险,形成了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为主导,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服务格局。”该负责人介绍,结合云南省各地的区域特点和特色优势产业,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先后创新开办了商业性肉牛、育肥猪、山羊、蚕养殖、肉鸡养殖保险和葡萄、大棚蔬菜、魔芋、柑橘、石斛、辣椒、芒果种植保险等20余个特色农业险种,其中牦牛、藏系羊养殖保险和青稞种植保险是迪庆藏区特色保险品种。此外,该公司还为红河、文山、版纳、保山、德宏、临沧6个州市的甘蔗种植户提供6.37亿元的风险保障,处理保险理赔案件492件,累计支付赔款1475万元。为红河、西双版纳、德宏三个州市的橡胶种植户提供了14亿元风险保障,处理保险理赔案件185件,累计支付赔款1006万元。

2016年7月份以来,由于遭受冰雹、洪水灾害,昆明、楚雄、曲靖烤烟受损较为严重,让农户们安心的是,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在2016年为三个州市35.74万户烤烟种植户的241.84万亩烤烟提供了24.84亿元的风险保障。通过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保障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稳定,充分发挥了保险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有力促进了云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积极推动政府精准扶贫项目

2016年6月,中国保监会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了《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意见》从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保险需求、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助推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完善脱贫攻坚保险服务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定多项支持政策,明确将精准扶贫重点放在农业保险、民生保险和产业脱贫保险服务三大领域。

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与省扶贫部门加强对接,推动有关文件的出台与落实,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更多保险保障,选择重点州市和地区全面开展试点业务。该负责人表示,发展农业保险,将精准扶贫落实到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上,就是要防止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在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成本、保产量的基础上,鼓励保险机构针对贫困地区开发保价格、保收入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和特色农险产品,切实提高对贫困地区生产力的保护。

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2017年1月25日,中国人寿楚雄分公司与楚雄州扶贫办一起,向一名不幸身故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家属现场兑现了驻村扶贫工作人员保险金5万元和中国人寿承保的员工福利计划保险金5万元,合计为10万元。据悉,保险金能够及时足额的赔付得益于“云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百亿保障计划”。

随着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日益显著,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部门对保险扶贫工作的关注度、重视度不断提升。2016年,云南保监局局长曹光中一行到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调研指导工作。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聂文亮向调研组专题汇报了为驻村扶贫干部承保意外伤害保险的具体工作思路。随后,云南省分公司进一步细化了承保方案,向云南保监局汇报。通过充分征求云南保险行业意见建议,加强与省扶贫部门的沟通协调,逐步形成一致意见。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密切合作 推进项目落地

2015年7月6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5年内拟对河南累计投资不低于200亿元。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积极推进项目的深化和落地,今年3月,中国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签署《周口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有效满足未来周口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同时正在协商洽谈中的有河南漯河、周口病死畜禽无公害化处理项目,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村、农民等“三农”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

精准对接 做好服务

今年8月,三门峡中心支公司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扶贫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制订太平洋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方案,在全市开展保险业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对接政府脱贫攻坚战中的健康保险服务需求、民生保险服务需求、产业脱贫保险服务需求、教育脱贫保险服务需求等,并利用保险资金,加大地方投入的方式,完善保险扶贫机制。预计在5年内,累计为3万户贫困户提供保险服务及爱心帮扶,帮助255个贫困村实现增收脱贫。

今年5月,河南开封尉氏支公司与尉氏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尉氏县贫困农户以及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有保险需求的人群和产业提供生产、生活一揽子保险,为创业脱贫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解决尉氏县群众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问题,探索“保险+脱贫攻坚”新模式,提升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效果和政策效能;同时全力发挥太平洋产险尉氏支公司在服务地方建立现代金融、灾害救助、农业保障及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开发特色产品 对口帮扶贫困村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高度重视扶贫保险产品的开发工作,积极推动保险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开发河南信阳地区茶叶低温霜冻气象指数保险,全面填补了河南市场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的空白。结合农村贫困人口贷款难,开发了针对贫困户的贷款保证保险金农宝二号,为解决农村贫困户及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保险保障服务。积极支持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开发产业扶贫特色保险产品。新乡中心支公司积极与河南省封丘县政府合作,为当地产业扶贫特色作物树莓开发了专属的树莓种植综合保险,为政府产业扶贫保驾护航。2015年,为支持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开发了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保险,承保了河南省郸城县13个乡镇的农村治安保险,为15.14万农户提供了价值15.14亿元的农房、农机具、农牲畜保险保障。

根据地方政府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工作安排,每个中支公司对口帮扶1~2个贫困村,并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驻村第一书记及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各中支分管领导共同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定点扶贫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队帮扶。

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基层服务体系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金融扶贫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让精准扶贫的扶持对象享受到金融服务。金融扶贫模式具有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主,参与主体多元化,以及循环流动扶贫资金,引导贫困群体发展自我能力的主观能动性等特点。主要表现形式:政府贴息贷款、城市、村镇商业银行、保险和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等不同形式的金融扶贫方式。政府、银行机构金融扶贫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增信保险和小额保险等业务,使得保险业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有益强有力手段。

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产业与风险管控的基本手段,具有经济补偿、融资增信、防损、资金运用等功能。保险与扶贫均以互助互济为基本原则,保险与扶贫具有天然的联系,在扶贫开发上能够有所作为。通过制定特惠农业保险、小额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政策支持产品、资金运用、完善保险扶贫组织体系、因地制宜提供精准扶贫保险、推出保险扶贫模板等,保险行业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办法,保险扶贫推进了行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保险+可以防止贫困群体因灾因病致贫返贫,从“止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起到优化信贷配置、社会保障完善等作用,保障贫困人口真脱贫真富裕,在我国脱贫攻坚战种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保险扶贫模式:小额信贷保险:内蒙古科右中旗“贫富捆绑”模式、贵州省雷山县“银保互动”模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国家健康保险模式、个人储蓄医保模式以及商业医保模式、厦门模式、扬州模式;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河北省“阜平模式”,陕西铜川“涉农企业(农户)+保险机构+期货交易所”模式;河北省隆化县“政银保企”扶贫模式;河南“政融保”扶贫模式等等。

本次对西南三省金融扶贫中保险脱贫模式的探究,有利于保险脱贫模式向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的推广,有益于我国解决贫困问题,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相关文献综述

林智勇(2017)深入分析“政府+保险”模式发展之路以及我国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唐金成;曹斯蔚(2017)分析”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定价倒挂、基差严重、违约可能性高等七种风险,并给出了在保险扶贫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张天明(2017)总结阐述了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在扶贫中的的作用、实践和成效等。高远卓(2017)指出创新金融保险制度是有益于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付晓光(2017)认为建立贫困人口医保制度与经办或购买商业保险服务等方式来实现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李鸿敏等(2016)在探究河北省”阜平模式”中提出农业保险精准扶贫需要政府针对性的扶持,着重强调农业保险在扶贫中风险把控功能。马向荣(2016)认为促进农村小额保险市场文件发展的办法包括:严格界定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的扶贫责任,加大财政应加大支持小额保险,同时要降低保险公司扶贫门槛。谢玉梅等(2016)通过研究“贫富捆绑”和“银保互动”小额信贷模式,认为各地应根据贫困程度和贫困原因采取不同的资金支持策略,信贷支持的对象应分为有增收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建档立卡以外的有贷款偿还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前者是主要指出对象,后者给予一定的扶贫贴息贷款。

二、西南地区近五年保险保费和保险赔付支出比较

(一)2013至2017年西南三省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二)2013至2017年西南三省原保险赔付支出情况

(三)2017年西南三省保险保费收入、赔付支出情况

从近五年来看,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均出现逐年递增趋势。四川省则常年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且远远高于其他两省保险规模,说明四川的保险助力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体量,然后其中贵州与云南两省两项指标仍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保险融入程度很低,保险与当地经济发展仍需要更多契合,云南因为发展旅游业较早,相对于贵州运用保险有一定程度领先。2017年各省保险业更是迅猛增长,各种保险也快速推进。纵观几年西南地区保险发展情况,随着国家金融精准扶贫以及开拓保险扶贫这条新路之后,保险已快速渗透到当地经济之中,保险扶贫进入深度实践状态。

三、西南三省代表性保险模式

(一)贵州省

1.“保险+担保+贷款企业”模式。保险、担保、贷款企业、三方共同分担贷款损失的模式是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全新探索。例如,在解决“黔茶联盟”涉农会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时,由“黔茶联盟”为其成员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当贷款企业发生违约时,保险公司、“黔茶联盟”和企业按4.5:4.5:1的比例共同承担贷款损失。

通过这种模式,使得“黔茶联盟”11家会员企业在2015年获得融资达2400万元,将风险明确分摊到不同部门,降低了融资门槛,使得各方有信心,引金融活水,助力脱贫工作。

2.政、银、保、企“四位一体”运行模式。贵州省黔西南州探索的政、银、保、企“四位一体”运行模式,由农业部门牵头设立“资金池”,遇到风险时由保险公司、银行和“资金池”按7:2:1的比例分担风险。以政府为主导控制大方向,控制金融存量,有序安排运行比例,使得政府与市场同时防止贫困户致贫返贫。

3.“政府出资+专项扶贫+公司让利+贫困户参与”的模式。贵州省黔西南州开展“好花红”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以“政府出资+专项扶贫+公司让利+贫困户参与”的模式,每人每年保费30元,享受2万元意外伤害以及1000元意外医疗的风险保障,其中贫困户由财政扶贫资金全额承担。兜底贫困户返贫防线,专项扶贫让保险扶贫更精准,更能切中贫困要害,做到扶贫工作实事求是。

与此同时,贵州还形成了“企业融”、“农户融”、全球首个大数据保险县域等模式,注重政府与市场同时在保险扶贫中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使保险扶贫更有效率。

2016年中国保监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关于在贵州建设“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保监发〔2016〕59号),贵州建设全国首个“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助力贵州脱贫致富。重点在产品特色设计、费率“保本微利”、资金运用等方面支持贵州经济建设、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一年多以来,由上图可以看出,各种保险在贵州的参与量迅猛增加,保费收入大幅提升,贵州示范区保险扶贫样本已初见成效。

(二)云南省

1.“安贷宝”。“安贷宝”主要针对“三农”的保险服务,以定向、精准、特惠、创新“四大特色”实现支农惠农,是一款着重为保障贫困农户需求而设计的小额保险产品。借款农户只需自缴40元保费即可参保,并可获得1万元意外伤害保障和1万元定期寿险保障。

截至2016年年末,“安贷宝”业务已覆盖云南省84个贫困县,覆盖率达高达95%,承保金额326.85亿元,惠及49.33万人,理赔支出3468万元。目前,“安贷宝”在云南省墨江县龙潭乡进行费率优惠试点。龙潭乡村民只需在当地农信社办理“安贷宝”,村民将获得10%的费率优惠,从而减轻当地村民的经济负担。

?产品不仅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因为意外伤害、突发疾病后无力偿还贷款而导致因灾因病致贫返贫,同时降低了农信社小额贷款风险,促进农村发展,有益于发挥社会保障功能,形成了保险精准扶贫的长效模式。

2.大理“人身+财产”模式。大理“人身+财产”模式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一是对于大理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房屋、室内财产以及年龄在0岁以上的家庭成员在遇到相关风险时能够获得高效迅速的理赔。其中,房屋保险金额40000元;室内财产保险金额8000元;疾病死亡保险金额将按不同年龄划分。例如,如果大理州“挂包帮”帮扶人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所购买的人身财产组合保险,其起保时间为某日凌晨零时,保单一经生效后,大理州某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人保财险公司将迅速进行理赔,6个小时后,就将具体赔款及时送到死者家属手中。

二是该保险组合的保费来源。由大理州挂包干部自愿为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每户全部100元的保费,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补足。

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该保险组合共覆盖大理州贫困户8.92万户,项目共计理赔838件,承担风险保额60.64亿元,已经支付农户赔款金额508.87万元。在第一时间进行赔付,能够及时缓解贫困户经济负担,确保贫困户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最大的帮助,同时保费由相关人员帮扶,使得当地贫困户相当于免费参保,不必担心保费问题,重树生活希望,有效防止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灾返贫、因灾更贫的状况,形成政府主导、挂钩干部参与、商业保险运作、贫困户受益的新型公共服务模式。

3.“昭通模式”。“昭通模式”也即“政府+医疗保险”模式。昭通市民政局利用民政医疗救助基金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保险公司为贫困户提供经济补偿和先关专业服务。优惠政策包括:不设起付线,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按乡镇卫生院45%、县级医院40%、市级医院35%、市外就医30%的比例进行赔付,封顶线每人6000元/年;保费由各县民政局从民政医疗救助基金中统一划拨,低保优抚人员无需交费;其中保障范围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可报销范围一致。并且当保险赔付超过保费90%时,超出部分由民政部门承担。年度赔付总额少于当年总保费的90%时,结余部分用于对困难患者或特殊病种患者进行二次补偿,民政医疗救助基金的投保资金更有效率。

该模式自全省推广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果。保险公司累计为全省42万人次城乡困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补偿服务,累计赔付资金1.6亿元。有效提高了医疗帮扶精准度、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贫困群体治疗疾病和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成功探索“保险救助+保险公司+政府”助推健康脱贫的新模式。

近年来,云南省也在全方位运用保险助力扶贫,保险扶贫模式日新月异,比如特色农业保险系列、玉溪“人身意外+大病救助”、“橡胶保险+期货”、“政府出资+企业捐赠”、“政府出资+专项扶贫+保险公司让利+乡村教师参与”等等模式,一步步用保险这个方法打赢云南脱贫攻坚战。

(三)四川省

1.“政府+银行+意外伤害保险+补偿基金”模式。该模式是政府为贫困户补贴购买保费,保险公司、银行与补偿基金分担贫困户损失。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中国人保财险县支公司承保机构为,保险费率为2%,并由县级财政保费50%,其中全额补贴借款人购买身意外伤害保险。一旦投保成功,保险、银行和补偿基金按7:1.5:1.5的比例分摊风险损失,保险公司年度累计赔付限额为保费总额的150%,业务暂停限额为不良贷款率超过10%。

“政府+银行+意外伤害保险+补偿基金”模式有助于金融业在贫困地区运作,不仅借款人易于借款,而且贷款部门业放心贷款,使金融有活力,有更多资金可用于生产开发,有利于当地早日脱贫。

2.惠农保。“惠农保”是面向偏远少数民族农村群众各方面的商业保险组合产品。例如,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州贫困户获得一张将自然灾害、农房损失、意外伤害等方面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的特殊保险保单,投保年龄可以到80岁,可同时购买三份该产品。凉山州各市县政府根据自身财政状况,给予贫困户不同程度的补贴,如给予凉山州西昌市自愿购买该产品的20%的保费补贴,对全市低保、“五保”户所需保费纳入财政全额财政承担。

截至2106年中旬,“惠农保”共为463个乡镇的673.8万人和19.5万套农村住房提供了风险保障4490亿元,赔付支出达1748万元。“惠农保”作为农业的兜底保障,在方方面面对贫困农户的生产发展进行了全方位保驾护航,自然灾害、农房损失、意外伤害,筑牢防范农户因灾致贫返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3.“扶贫应急保”。“扶贫应急保”是一款全面覆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风险的保障模式,内含意外死亡、医疗、大病、农房损失等风险,附加“平安好医生”挂号、线上问诊、线下义诊和快速定损服务。产品为贫困户打开绿色赔付通道,只要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从灾后聚焦到伤后应急,赔付最迟1周到账。

截至2017年10月,“扶贫应急保”已累计承保859户贫困人口,累计提供5154万元风险保障,目前已位3户贫困户提供快速赔付,每户赔偿1万元。

4.“互联网+保险”模式。利用大数据为当地农户提供“保险普惠”、“互联网+销售”、“互联网+理赔”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无人机、农险查勘理赔手机专用APP等科技手段,大大降低了农户参保门槛以及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农险服务团队覆盖全部经营区域,同时制定了农险理赔管理制度。例如大灾应急机制,能够确保农险理赔服务团队在12小时内赶往农险火灾地点,提供迅速高效理赔,如今森林火灾险查勘无人机在3天之内便可完成从前最少1个月的任务。

该模式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结合高科技,使得参与保险扶贫的各方成本大幅降低,农户易于随时了解保险情况,保险公司赔付更精准更快捷,很好起到“止血”的作用,使得保险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更近,服务更快,贫困户能在最短时间弥补损失。

除此之外,四川省保?U扶贫起步较早,保险更为精准到位,“土地流转收入保险”、“政府+银行+保险”模式中的“好牛贷”、四川攀枝花“扶贫保”项目、“精准+特惠”、藏区特色保险等等助力四川早日脱贫。

四、西南地区保险模式的异同点

(一)保险扶贫模式共同点

一是服务方向一致。扶贫帮扶对象主要包括低保户、“五保户”、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典型贫困地区贫困户、有产业可扶植农户,因病因灾致贫户。扶贫的主要方式是在兜好底的基础上,培养农户创业能力,提供就业岗位、培育有潜质的产业发展,既“止血”又“造血”。二是在扶贫过程中更多的是因地制宜,把当地特色运用保险支持保护,同时根据当地具体经济形势,设计保险产品。三是保险主要围绕农业、人身财产、大病医疗等方面与保险产品相组合。四是在扶贫过程中都采取财政补贴、创新保险产品、资金灵活运用、制度激励、公益等方式规避或分散了扶贫中产生的市场风险。五是资金来自政府与保险公司,或直接投入贫困地区,或通过保险直接融资,成立扶贫基金助力扶贫。六是扶贫形式都是保险、政府部门、企业、农户、产业、合作社等主体多元化参与。保险助力扶贫的目的就是让贫困户在保障中生活,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引导、支持贫困地区、贫困产业、贫困人口在保障中有信心、有能力、有机会脱贫致富。

(二)保险扶贫模式不同点

一是对于不同的保险扶贫模式,在保险各个环节实施举措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是政府或保险公司全部兜底保费,有的是分不同类型的贫困户进行相应的保费减免;有的是在保额上分担全部损失,有的是在如新农合的基础上对剩余费用进行补偿;有的是通过精准定位技术缩短赔付时间;有的是经过一对一进行精准定点帮扶。二是有的从整个机构完整性出发,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保险等等环环相扣,形成完整性来扶贫;有的结合具体险种分门别类进行保险帮扶;有的根据具体需要在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保险之间组合组成不同的保险扶贫模式。三是面对的限制条件不同,有财政资金不足,有技术不够创新,有山区地势难以提供就业等等问题。四是扶贫效果不同。不同的组合带来的时间与效益是不同的,简单组合运作起来会相对灵活,融入性较强,但面对的风险相对较高;系统性的扶贫模式相对稳定,但是需要要素配合,缺一不可,运作速度较慢,但是只要有强制主导作用的牵头部门存在,例如,政府引导,企业、保险、合作社就会有序发挥作用,其作用也会有效率。五是有的靠政府帮扶,有的靠引导促进自身创业,在只保障脱贫与促进当地靠自身发展之间寻找不同的平衡点来助力脱贫致富。

五、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参保不积极

由于西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理条件恶劣,少数民族聚集,很多贫困地区长期以原始劳作为生,以维持生计为生活出发点,与外界往来甚少,难以接受保险这种现代金融工具,有较强的排斥性,同时也没有意识利用保险为自己谋福利,导致保险工作在很多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难度大,贫困户也缺乏投保积极性。

(二)保险服务跟不上

在保险入驻扶贫工作初期,往往出现“一张保单卖全国”的情况,把卖给城镇居民的保险同样卖给少数民族贫困户,把卖给东部地区的保险同样卖给西南地区的村民,无论产品费率、保障范围、程度都是一模一样。这种保单往往使得保险扶贫名不副实,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成本,缺乏经济效益,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因地制宜,没有把精准二字放在扶贫工作中,没有服务特殊群体需要特色保单的意识,从而造成贫困户与保险相脱离,金融扶贫没有现实意义。

(三)客观环境制约

西南地区很多深度贫困县、村的上级市州同样是基础设施薄弱,体量很小的经济体,政府财政难以兜底贫困户保费,相关龙头企业帮扶能力也欠佳,对保险保费这一快也不愿意承担太多,补贴能力不足,让贫困户没有参保勇气,使得很多政策难落地,难覆盖,贫困问题依旧严重。

(四)贫困监管方式有待提高

对于贫困地区每一户贫困变化跟踪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贫困动态跟踪指标,贫困指标建立过于单一,需要全方位展示贫困变化,需要精准规划,形成一套可以反映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并且指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动态调整。

六、对策及建议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通过增设人员,优化扶贫岗位设置等方式,组织各地扶贫部门通过报纸、扶贫政策宣传专栏等一线渠道,采取群众开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保险助推扶贫政策宣讲培训,扶贫特岗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实现保险扶贫家喻户晓。

(二)因地制宜做好保险工作

明确帮扶对象,深入分析收入、技能、资产渠道,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与农村住房财产权。根据当地特色农、林、木、鱼,以及当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人口年龄分布,民族偏好、遗传病,投资意愿等因素等进行精准保险产品设计,在中央统一政策的大方向下,在费率、保额、参保方式、参保品种、参保成本等方面做出详细调研,并根据西南地区特殊人群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倾斜、补助,并在保险扶贫方式上,既可以“止血式”兜底帮扶、也可以根据具体人群的禀赋给予不同的政策引导,从事不同的工作,形成“造血式”扶贫。

(三)创新突破客观限制,加快推进扶贫各项配套政策实现供给?茸?变

当地政府如果财力不足,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进行破解,政策倾斜,对入驻企业、保险机构进行优惠发展,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突破原生发展结构,出台保险扶贫收优惠政策,重点在产品、费率、资金等领域给予倾斜和支持,通过创新保险帮扶方式,“保险+X”引入经济活水,转换资金用途,可以申报资金补助,可以通过引入险资,利用金融方式,设立帮扶基金,举办公益项目,通过企业培训,多方介入,多方共同努力,换角度解决原始客观限制难题。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年-年)》完成情况,分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共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大计。刚才,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以及房县、武隆、丰都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作了工作汇报,云阳、城口县委书记,开县、巫溪县长发了言,大家讲的都很好,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和贫困县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水利部是第一批开展定点扶贫的10个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之一。长期以来,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始终把定点扶贫当作政治任务,列入重要日程。进入新世纪,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干部挂职为主要渠道,在重庆武隆、城口、巫溪、开县、云阳、丰都和湖北房县等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了水利定点扶贫。在重庆市和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完成,取得显著成效,7个定点扶贫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据统计,年到年,7个定点扶贫县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减少到40.82万人,减少了80.7%,贫困村从1320个减少到711个,减少了4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长到3341元,增长了117%;GDP从129.6亿元增长到372.9亿元,增长了187.7%;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27.23亿元,增加了325.4%。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国家扶贫主管部门的表彰。

十年来,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帮扶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由部领导任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水利扶贫工作。由37个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组建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先后印发了《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水利部定点扶贫挂职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水利扶贫联络员体系、水利部定点扶贫对口联系机制、水利扶贫年度投资计划会商制度和年度工作统计总结机制,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十年来,定点扶贫7县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投资7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6.8亿元。开县鲤鱼塘、城口羊耳坝、丰都弹子台等大中型水库和巫溪文峰引水、云阳咸池二期调水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三里坪电站、武隆接龙水库、丰都蒋家沟水库、云阳梅峰水库、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巫溪民主、开县兴隆、房县平坝中型灌区开工建设。目前,7县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万余处,解决了246.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00余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防洪堤3000多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2.86万亩,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近14亿立方米,比年增加8.2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68平方公里,农村水电装机达85万千瓦。

三是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如期实现。结合水利定点扶贫整体规划,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城口、房县6个“三个确保”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在项目、资金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和优先扶持,全面解决了6个村1072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饮水安全的整村推进,着力加快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路、国土整治、改厕改卫、产业发展等扶贫开发项目,如期完成了国务院要求的三类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任务。

四是发挥自身优势,对口帮扶成效显著。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发挥各自技术、经济优势,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在房县,规计司帮助协调水利建设项目,海委集资10万元援建门古镇月日湾村饮水工程,发展研究中心帮助指导制定水利发展战略;在云阳县,国科司等单位协调落实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帮助咸盛水电站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科技推广中心支持云阳县小(1)型水库群防汛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在开县,建管司等单位帮助完善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指导鲤鱼塘、调节坝等重点工程建设,协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立项,小浪底建管局出资100万元支持开县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城口县,水保司等单位建立定期互访制度,帮助城口县利用水土保持政策解决水利发展难题;在巫溪县,农水司、人事司集资5万元,援建菱角乡新民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丰都县,国家防办安排50万元支持丰都县建立抗旱服务队,办公厅援助大批办公、学习设备,珠委出资30万元援建了一所水利希望小学;在武隆县,水电局等单位探索用援建小水电项目产生的效益助学、扶贫的可持续帮扶模式,水文局、灌排中心、淮委开展援建水文站点、联系灌排项目、举办农水培训等工作。此外,水电局、水文局和长江委捐赠40万元支持武隆县碑垭电站技术改造,机关党委和移民局捐款5万元为武隆县木根村群众援建小水窖,移民局挤出30万元工作经费援助水利部认领的6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建设饮水工程,政法司、水资源司、财务司、黄委、松辽委、太湖局、水规总院、水科院、南科院、水利报社、建管总站、水保监测中心、水利工程协会等单位也以不同形式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五是坚持群策群力,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水利部广大职工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捐资助学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累计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6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4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定点扶贫县捐赠各种专业书籍和电脑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当地水利部门办公条件与自动化水平。水电出版社于2003年向7县捐赠了价值300多万元的图书,2005年又向城口县红军文化馆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机关团委组织60多位直属单位团员青年及部分团支部捐款援助房县百名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离退休干部局、机关服务局等单位多次超出对口县的范围开展助学等活动。

六是实施双向交流,扎实开展人才帮扶。先后举办26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75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丰都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连续派出了6期35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水利扶贫第一线开展工作。这些同志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满怀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把宝贵年华、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奉献给水利定点扶贫事业,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重庆、湖北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所有参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年)》提出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原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稳定减少到1000万以下,新标准(1196元)下贫困人口以每年673万人的速度下降,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贫困人口数量多,发展差距大,相对贫困凸显,返贫问题严重,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实现贫困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努力奋斗。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制定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确保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要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定点扶贫工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对定点扶贫工作做出专门动员和部署,明确提出,“定点扶贫方案原则上同国家扶贫开发纲要一并进行调整。”随着未来十年国家扶贫开发纲要的颁布实施,新一轮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将全面启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超前谋划部署,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全力打好新一轮水利定点扶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坚强水利保障。

一要抓紧编制新一轮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为指导,针对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与促进地方发展结合起来,科学确定今后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帮扶措施,努力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开展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着力加快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在新一轮定点扶贫中,要把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水利薄弱环节作为项目帮扶重点,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目前,重庆6县还有160.11万人、湖北房县还有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没有解决,要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定点扶贫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和帮扶力度,使贫困地区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洁净水。同时,坚持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夯实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继续加大水利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新的起点上,认真分析当地水利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深入开展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要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加大智力帮扶力度,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继续把定点扶贫工作与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做好挂职干部的选派工作,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要注重构建水利长效发展机制。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帮扶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帮扶地区水利的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覆盖到基层水管单位,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要全面落实水利投融资政策和措施,不断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

五要努力形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合力。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要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商,努力争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定点扶贫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的中央投资。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三省三市片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比

罗霄山郴州片区四县有 2个国扶县和2个省扶县,国土面积745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0%,共有重点贫困村481个。2013年末,片区人口共15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4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534%,比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2224个百分点,分别比遵义、赣州片区高163和14个百分点,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郴州都是三片区中最低的,片区农村人均纯收入490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18%和552%,分别是遵义、赣州片区的722%和876%。这说明郴州片区的扶贫攻坚任务是最艰巨、最迫切的(见表1)。

三、三省三市片区金融扶贫实践比较

(一)扶贫攻坚政策比较

郴州市制定《关于强力推进罗霄山郴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2011-2020规划期内,郴州片区规划项目636个,总投资119268亿元。2013年要启动432个片区规划项目,实际已开工项目265个,占应启动项目的61%。这是在整个罗霄片区当中开工项目比例是最高的,比赣州高出8%,比吉安高出13%,比株州高出19%。

遵义市制定了《遵义市扶贫开发纲要》、《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和文件,明确提出2015年之前实现4个重点县、100个重点乡(镇)“减贫摘帽”和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2016年实现剩余重点乡(镇)全部“减贫摘帽”。

赣州市编制了《罗霄山片区(赣州)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和《罗霄山(赣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规划(2011-2015年)》,总计规划项目4132个,投资规模6140亿元。

(二)共性金融扶贫措施

1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片区金融生态环境

郴州片区:一是推动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片区4个县已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网点1567个;布放自助服务终端3998台,行政村覆盖率100%。二是努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2013年末,片区已为1903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168万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73%和646%。三是稳步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有省级金融安全区1家,市级金融安全区2家。

遵义片区:3县市共有银行业机构网点数177个,其中乡镇服务网点数107个。2013年末,完成“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工程,片区522个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覆盖率100%,机具布放559台,占片区总行政村个数的10709%。

赣州片区:开展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全省首家企业征信机构―绿盾征信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落户赣州,推动全市527%的行政村完成授信。2013年末,片区12县市723%的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ATM数量达到1675台,POS机数量为328万台,POS机特约商户数量为270万户,行政村覆盖率100%。。

2实施货币信贷政策倾斜,引导信贷资金加大投放

郴州片区:2013年,人行郴州中支组织辖内13家银行机构,到片区开展“扶贫开发行长行”活动。充分运用再贷款、信贷规划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扶持片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13年,发放支农再贷款7000万元,并对3个县的法人金融机构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信贷规划,截至2013年12月末,片区共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269亿元,同比增长241%,比年初新增1411亿元。

遵义片区:不断提高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率,2013年累计使用支农再贷款454亿元,较年初增加192亿元,增长7328%;截至2013年末,支农再贷款余额282亿元,较年初增加160亿元,增长13115%,片区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98亿元,较年初增加312328万元,增长1856%。

赣州片区:2013年12个片区县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为41510亿元,增速为2619%,高出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平均增速258个百分点;全市享受支农再贷款支持的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均位于片区;全市唯一一家实施再贴现支持的金融机构位于片区,2013年累计办理再贴现金额为405亿元。

3开展扶贫金融创新,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郴州已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稀贵金属质押贷款、农户贷记卡“一卡通”模式、小额担保贷款+特色种养殖、订单农业贷款、“信贷+保险”模式等创新产品与服务。近三年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累计发放贷款352亿元,余额增长366%,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04个百分点,惠及农户142万户,企业344家。

遵义推出扶贫贴息贷款、“公司+农户”、“惠农卡”、“贷免扶补”贷款等支农服务模式。推动基础服务村村通工程,片区522个行政村实现助农取款全覆盖。截至2013年末,赤水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04亿元,较2011年年末增长872倍。自2010年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近5亿多元,不良贷款率不到1%。

赣州创新大额农贷、小额农贷、惠农卡、林权抵押、果权抵押、仓单质押、猪舍抵押等等新型涉农信贷产品与抵押方式。支持开发新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截至201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211亿元,比年初增长2118%,高出全部企业贷款增速377个百分点。

(三)地方特色金融扶贫措施

郴州片区:发展普惠金融,创建“部级”金融扶贫示范县 人行郴州中支以“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为重点,发展片区普惠金融,并通过市政府出台了《郴州市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细则》。截至2013年末,片区4县担保基金金额3003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余额933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2400万元,当年财政贴息金额989万元,扶持自主创业人数1965人,带动就业人数15456人。2014年积极创建“部级”金融扶贫示范县,探索我国金融扶贫新思路、新方法。

遵义片区:搭建农村资源和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赤水市以信用建设为突破口,搭建“农村资源和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深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实现人民银行、农信社、林业部门联网查询,盘活了林业资源、减少了贷款时间,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发展,化解了林农贷款难。

赣州片区:壮大扶贫金融组织体系,探索财政担保融资

一是恢复国有商业银行县(市)撤并网点,12个连片特困区域共恢复或升级分支机构12个;二是引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全市3个村镇银行均位于罗霄山连片特困区域;三是支持证券和保险行业发展壮大,目前12个连片特困区域共有证券分支机构15个,保险分支机构152个;四是引导并规范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运营发展,12个连片区域共有融资性担保公司30家、小贷公司22家;五是通过财政出资组建担保基金、财政牵头成立担保公司以及实施财政贴息奖补等方式,消除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的后顾之忧。截至2013年末,12个连片特困区域地方财政性担保贷款余额总计达到68亿元。

四、三省三市片区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扶贫政策倾斜不够,信贷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目前,国家及省级层面尚未出台针对连片特困地区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差别化的金融货币政策,缺乏明确的融资总量、支持重点、执行标准和考核要求。由于贫困落后,片区商业银行在竞争性信贷资源获取中本来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各金融机构也未在片区实施与发达地区有差别化的考核体系和经营管理方式,使得片区金融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扶贫开发受到影响。三片区再贷款总余额为1056亿元,每个县市平均仅056亿元;再贴现总余额为185亿元,每个县市平均不到01亿元。从表3知,2013年 “康复扶贫贴息贷款”三片区均未开展,郴州、遵义的再贴现均为0。

(二)金融扶贫部门协调不畅,金融扶贫主动性不强

我国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机制改革后,贴息资金由省扶贫办在全省各贫困县间进行分配,各贫困县扶贫部门再根据企业和农户贷款提交利息清单金额进行贴息补贴,操作透明度低、随意性强,同时人民银行和各金融部门无法获知哪些贷款享受到扶贫贴息,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机制。由于片区贷款的风险与收益不平衡,社会效益与商业利益不平衡,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企业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出于收益和风险等因素,不愿涉足扶贫领域,工作主动性不强,扶贫内在动力不足。

(三)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由于经济总量不足,片区在引进新型、大型金融机构上缺乏动力和底气,金融机构相对其他地区明显偏少,金融组织体系也不完善。以郴州片区为例,郴州11县市区证券机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分别有14、18、15家,而片区4县仅1、5、2家,比非片区县市明显偏少。另外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较慢,三片区融资中介机构体系发展滞后,尤其是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

(四) 金融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片区金融需求

片区各县域投资、理财、证券买卖等中间业务开展较少,经济发展过度倚重银行传统间接融资,股市、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除赣州市章贡区、遵义赤水市、湖南省汝城县外,其它区域几乎空白。片区直接债务融资总额为1000亿元,平均每个区域仅为052亿元。另外各种中介费用如担保、评估费过高,造成融资成本偏高,也直接影响片区金融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五、片区扶贫开发政策建议

(一)顶层设计金融扶贫政策,对片区实行差别化管理

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召开一行三会、财政、税务、民政等部门的部级协调会,各部门就片区金融扶贫制定差别化的金融扶贫措施,出台具有可操作性政策细则。金融管理机构要加大信贷政策工具对片区倾斜力度,如降低机构设立准入门槛、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增加信贷规划;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限额,通过再贷款、再贴现补充片区机构资金来源;降低片区法人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到3个百分点等。各金融机构应实施差别化考核和经营管理制度,对片区实施“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给予特定政策”,要提高贷款风险容忍度、扩大信贷规模、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制定更灵活定价机制、增设县域网点等。

(二)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开发性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协调配合,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广度,将中央、省安排给市、县、乡的财政扶贫类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入,提高效益。采取“政府拿一点、项目捆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市场运作补一点”的办法,多元化筹措扶贫资金。加快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

(三)发挥金融“孵化器”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鉴于片区金融不发达,金融机构在金融总量上要“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实施差别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发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积极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作思路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工作举措和成效

1、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争取扶贫项目

为全面实施我县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建设,改善重点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09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09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09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余万元。

2、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个扶贫重点村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500名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已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县**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重点组织实施好“爱心包裹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爱心包裹”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县委宣传部、邮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县关工委八家单位联合在全县发起“5.12灾区学生六一包裹”发起的爱心活动,通过我办及兄弟单位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全力帮扶及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办特别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今年挂点礼陂镇洋陂村委会柿坑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经多次实地勘察,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支持**万元用于该村至崇宜公路的水泥路建设。

4、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2009年获扶贫贷款贴息的企业有两家,贴息额度**万元,他们将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务工问题,并为村里办点实事。

5、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2009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在六家桥、孙坊、航埠等乡镇重点村建立树莓、毛竹、麻鸡养殖等产业示范基地,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举办了两期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此次活动在**个重点乡镇开展,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科技书籍***余册,各种农业科技资料***余份,深受群众好评,效果良好。

6、全力推进“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二、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功引进***创办***有限公司。2009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万元。

(二)、积极发挥扶贫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加强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

为了做好综治工作,扶贫办坚持把维护稳定与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履行扶贫部门基本职责统一起来,积极发挥扶贫部门在综治工作职能作用。今年以来,扶贫办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未出现一起因执法不公引发群体上访、闹事事件,为确保扶贫系统一片净土,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我们在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落实了农村特困户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安排扶贫项目的工作。如在今年孙坊镇优先支持了计划生育贫困户**户发展生猪养殖等产业户;在安排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率超过**%以上。

三、政风行风情况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 金融 精准扶贫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交界,下辖7县1市。其中,辖内7个县均为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吉首市为省级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43067户,贫困人口50.07万人,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重点地区。

一、湘西州金融精准扶贫现状

人民银行湘西州中支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湘西州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开发性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商业性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导向作用,构建了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包容性发展的扶贫开发金融支持体系。截至2016年3月末,全州涉农贷款余额267.27亿元,同比增长31.87%,新增涉农贷款14.33亿元,占新增各项贷款的47.39%。

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多样化探索

(一)农户参股的“十八洞村”模式

扶贫带动以农户参股为主,发展集体经济为辅。花垣县十八洞村共225户938人,该村以农户和村委会名义用扶贫资金入股,与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共同创建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主要发展猕猴桃产业。其中,合作社出资306万元,占51%股份。扶贫资金以帮扶和培育集体经济的形式投入234万元和60万元,农户和村委会分别占股39%和10%。果业公司通过流转土地、返聘农户参与种植和管理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

金融支持立足集体信用,开展差异化信贷支持。十八洞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基本没有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充分考虑有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帮扶、村委会集体信用为保障的实际情况,人行湘西州中支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开展差异化信贷支持,华融湘江银行湘西分行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二)依托产业链的“湘西黄牛”模式

扶贫带动以产业链为主导,带动上下游贫困户发展。“湘西黄牛”产业以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对接市场,通过培养湘西黄牛养殖合作社、湘西黄牛家庭农场、湘西黄牛养殖大户、农户养殖等多种形式横向带动农户发展。同时,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玉米秸秆订单收购合同,签订高产玉米种植订单,带动上下游贫困户创收。

金融支持由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同时引入商业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开展湘西黄牛养殖可以申请社团贷款,由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和购买商业性保险。2015年,累计向“湘西黄牛”产业投放社团贷款8700万元。

(三)发挥品牌效应的“保靖黄金茶”模式

扶贫带动以品牌为核心,全面带动涉茶农、企。保靖县种植、加工、销售“黄金茶”的茶农、茶企众多,全县涉农茶企(合作社)达21家,茶园面积达5.8万亩,涉及12个乡镇55个行政村5500多农户。保靖县以品牌为核心,出台多项政策组合以全面促进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以担保资金撬动银行信贷资源。保靖县政府提供900万元资金(分三年逐年落实)设立“黄金茶”专项担保基金,人行湘西中支指导各金融机构开展“一县一品,一行一策”对接地方特色,邮政储蓄银行制定了《信贷支持保靖黄金茶产业三年规划》、农商行积极开展茶农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累计投放1800万元支持黄金茶产业发展。

三、几点启示

(1)金融帮扶到户、到人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必要措施。精准脱贫要求对象要明确、计划要细、措施要实,谁脱贫、什么时候脱贫、怎么脱贫都要清楚。因此,金融帮扶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反贫诱发因素等分类开展差异化的金融支持。

(2)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是实现“全面脱贫”的有效路径。产业发展带动面广、带动农户多、带动效果好,金融扶贫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准特色产业,以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全面脱贫。“十八洞村”模式、“湘西黄牛”模式和“保靖黄金茶”模式都是选择本地特色产业,通过不同的形式获取资金支持来带动农户发展,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金融扶贫路径。

(3)金融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持续脱贫”的可靠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最基层推动形式,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新农合、新农保、农村兜底等方面都能发挥较大作用。金融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为农村实现持续脱贫提供保障。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公开扶贫资金划拨情况,共享部门扶贫信息资源。二是从优立项审批。认真做好项目调查、规划、设计、评估、筛选等工作,减少扶贫资金的闲置。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 建立和完善定期审计制度。

(二)针对两民贴息出台差异化支持政策

一是建议放开民族地区承贷银行主体资格。按照“谁承贷、谁申报”的原则,全面放开民族优惠贷款利差补贴承贷银行主体资格。二是放宽“两民”贴息贷款基准利率条件限制。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民贸民品优惠贷款“基准利率”贴息政策。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严格落实驻村工作,积极履行和担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

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扶贫工作,做好驻村村委的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扶贫政策落实,协同村委和镇政府推进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工作,扎实推进XXX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落实,并严格地落实上级部署的任务要求和安排。

(一)、以贫困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如期脱贫为最终目标,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工作切入点,认真落实中央“五个-批”、“六个精准” 和省上“八个一批“政策要求,统筹实施了我村委产业脱贫、异地搬迁、转移就业、教育资助、健康扶持、生态补偿、兜底保障、危房改造、金融信贷、社会扶贫等“十个一批”攻坚举措,取得了一定实效。

(二)、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1、抓好产业扶贫。以甘蔗、优质稻、养牛等农业种植、养殖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农民种植、养殖技术缺乏的实际情况,邀请农技人员、畜牧兽医人员,深入XXX村开展技术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为种植业增产提质和畜牧业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2、抓好就业扶贫。动员贫困劳动力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实现外出务。通过市、区招聘考试获得工作7人。

3、抓好金融信贷扶贫。积极协调信用社为贫困户办理贷款,解决贫困户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4、对住房困难的3户给予帮扶解决,实施危房改造,解决了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5、健康扶贫方面。积极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引导贫困户及时进行医疗报销。所有贫困户人口都享受了政府代缴合疗、大病保险以及小额意外保险、残疾人政策等,为低保五保重度残疾等人群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费均按时发放到位。

6、教育扶贫方面。该村有两名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目前已经成功劝返一个参加“两后生”培训,另一个也多次入户和其监护人及本人电话沟通动员做思想工作,由于其本员已经外出务工,下一步计划到广东全返辍学学生返校。

(三)、严把考核质量关

1、应纳尽纳。在2018年度贫困户申请中,按精准识别相关文件严格把控,对不符合的人员一律不给于纳入。

2、应退尽退。在2018年度动态调整中,对XXX村现有贫困户中按精准识别相关文件规定重新识别。本村委自然消失一户两人。

3、精准脱贫。对本村委2018年符合计划脱贫户按照“二上二下一微调”的文件要求,XXX村委脱贫XX户XX人。

4、根据“二上二下一微调”的文件要求,初步确定本村委2019年计划脱贫户名单,并上报给上级部门。

(四)、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

按照所派镇地方党委、政府安排,本人驻村期间在XXX村分配了4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工作,根据帮扶任务,完成了结对帮扶工作,且在帮扶过程中积极协调和处理贫困户的各种问题,使之享受应有的政策。

1、认真开展入户工作、完善帮扶手册,协助行政村完成贫困户数据的清洗。

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村情民意: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均已完成所有帮扶对象建档立卡的走访。一是做好开展精准帮扶“一帮一联”“一户一册一卡”工作:通过入户调查核实,完善《帮扶手册》和《帮扶联系卡》的发放、登记填写情况,并填写帮扶联系记录表,按时间节点准确登记收入并签字或按手印确认等。认真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做到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实效,全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推动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实。二是做好贫困户数据的核对、清洗工作,围绕“八有一超”指标开展各项工作,了解贫困户家庭人员信息变更情况,更新APP手册内的各项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对贫困户中疑似问题:财产检索、个人税收信息、参保参合名单、住房保障安全认定、高收入贫困户、错评漏评等问题重新入户调查核实,并及时将最新核实结果报至上级部门。

2、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因户施策,做到精准扶贫

为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经常入户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工作,有针对性的因户开展教育、健康、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养老保险等扶贫政策宣传。了解帮扶的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认真分析,结合扶贫政策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宣传,不生搬硬套、不照本宣科的将所有扶贫政策全部向贫困户进行宣传,及时将各项扶贫政策传达到每一位贫困户。

二、驻村帮扶成效

1、作为帮扶人, 本人帮扶有4户贫困户。其中一户为2018年度计划脱贫胡,该户顺利脱贫;另一户为已脱贫户,经过帮扶,没有发现有返贫的迹象;其余两户均为退出户,这两户也没有返贫迹象。以上4户均享受到了其所符合享受的相应政策。

2、作为驻村队员,2018年度XXX村根据“二上二下一微调”的制定的目标任务,年初制定的脱贫计划XX户XX人。截至2018年12月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经过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统筹,驻村干部与村委同心协力,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年末开展的“双认定”工作中,效好的完成了XXX村XX户XX人脱贫摘帽“双认定”工作,确实做“真脱贫、脱真贫”。

3、在驻村半年时间里推动了XXX村委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成立了以农资为主的综合性公司,改变了XXX村无村级集体经济的现象。

4、完善XXX村委扶贫相关材料,为迎接自治区“四合一”检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后盾单位帮扶成效

1、驻村期间,后盾单位第一时间解决了驻村队员下村难、效率低和食物储存困难的问题,给XXX村驻村工作组配备摩托车和冰箱。

2、为解决驻村队员没有办公桌和村委文件柜不够用的现象,给村委添加了两张办公桌和4个文件柜。

3、为解决炎热和寒冷的问题,结合实际需要,为提高和改善村委办公和生活条件,给帮扶点——XXX村委配备空调和热水器。

4、XXX公司领导党委书记XXX、总经理XXX、副总XXX、XXX和上级公司党委副书记XXX、纪委书记XXX及相关部门多次到XXX村开展调研和督查指导工作。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为巩固贫困退出成果,为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做大做强短期产业,谋划发展长期产业,让老百姓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昂首阔步进入小康社会,力争取成为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原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理性对待扶贫,充分挖掘潜在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思路,形成输血与造血、帮扶与协助的扶贫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文化、卫生、“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银行业扶贫工作计划【一】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南苏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统领,全面做好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金融扶贫开发体系日趋完善。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二)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融资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强对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市培育,鼓励引导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拓展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四)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医疗、养老等保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健全贫困群众的风险保险保障体系。

(五)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基本原则

(一)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

三、政策措施

(一)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工作目标,推动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展类似于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模式改革,引导邮储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向乡镇延伸;纵深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鼓励在重点或大型乡镇设立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机构完善乡镇营销服务部的布局,创新保险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服务方式。

(二)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以我市油茶、脐橙、花卉苗木、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等为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产业金融扶贫;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扶贫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加大对其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就业金融扶贫;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信贷扶持政策,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加大对农村校舍改造等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开展教育金融扶贫;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改扩建等项目贷款,开展保障金融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运用,在全市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适当扩大对林权、果园证抵押贷款的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适时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赣州银行、农信社每年要新增不少于3亿元的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发放工作,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信贷需求,加快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充分保障扶贫对象合理续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适当提高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配合“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就业扶贫措施,加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家庭成员的信贷支持力度,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贴息政策。

(三)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扶贫开发。建立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后备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筹建覆盖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油茶、脐橙等我市优势农产品设立期货品种开展研究论证。探索筹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建立保险行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拓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推动实现农民小额贷款“手续简便、无抵押、无担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工作,推进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稻、生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力争加快将柑橘(脐橙)、烟叶、油茶、白莲等农业保险纳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创新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关注特殊人群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推广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的意外保障制度;探索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降低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由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保险。

(五)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方式。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列入“小微信贷通”的重点支持范围。由市县财政统筹资金,组建赣州市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度,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由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作银行按比例共同承担。

(六)加快推动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市、县、乡三级金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金融研究院以及驻市高校的平台作用,面向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面向基层干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杠杆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县、乡两级平台(如,农民培训学校),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由市金融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驻市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二)健全管理制度。市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本着利民、便民、惠民的原则,制定金融扶贫工作实施办法;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三)建立考核机制。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制度,明确考核目标,把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当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落实到位、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进行表扬、表彰。单列扶贫信贷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

银行业扶贫工作计划【二】

自20xx年三年以来,我行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分行统一部署,在市、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工作,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在平舆县射桥镇东关村村委的积极配合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分行牢记工作职责,围绕帮扶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针对射桥镇东关村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充分发挥邮储银行行业优势,做到了思想上帮扶、行动上帮扶、感情上帮扶,从开展“献爱心 送温暖”活动,到协助射桥镇东关村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低收入人口经济收入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到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都倾注真情、竭尽全力地为帮扶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圆满完成了定点帮扶的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为推进射桥镇东关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定点帮扶工作是省分行为实施综合治贫,全面推进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历来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孙栋副行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每年年初制定《河南省分行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计划》,解决贫困乡村实际困难。

(二)定期报告,解决困难

我行将定点帮扶工作放在重要位臵,建立了定期报告制度,河南省分行党委每月听取一次定点帮扶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虎城要求定点帮扶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让广大农民兄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率先垂范,带头帮扶

党委成员每季度至少一次深入到定点帮扶村了解帮扶情况,慰问帮扶村困难群众。省分行领导还定期看望帮扶工作队员,并在生活上照顾工作队员,工作上支持工作队员,政治上关心工作队员,做到了“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三位一体”保障机制。

(四)深入调研,增强动力

帮扶队员在年初就及时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查看实况,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农村经济工作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找准切入点,坚持“摸实情、办实事、解疑难”的工作方法,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帮助群众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拓宽增收致富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借助外力、激发内力、提升实力,努力实现突破,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格局,在农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提高,在乡风民俗上树立新风尚,在乡村面貌上呈现新变化。

二、多措并举,做好帮扶

在帮扶中,我们立足做实事,围绕“五难”(生活难、务工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外出务工人员维权难)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多轮驱动,不断丰富帮扶内容,增加帮扶形式。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我行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缓解城乡居民融资难为己任,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有效服务广大城乡居民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各类贷款业务,具体包括小额贷款、小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等。贷款用途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服务对象更广泛,产品要素更灵活。

结合东关村的实际情况,我行因地制宜,不断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大力推广“小额贷款”等贷款品种,有效提高农民工贷款可获得性。我行信贷员坚持“八不准”制度,对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并不断改进贷款流程,建立了限时审批限时发放的“绿色通道”。同时,我行积极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推出“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项目,进一步丰富贷款品种,持续扩大信贷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得到资金支持。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累计发放贷款10亿元,其中2012年3亿元、2013年3亿元、2014年4亿元,为农民创业脱贫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积极帮扶困难群众。先后帮扶了当地的50个贫困家庭,定期为他们送去了米、油、杂粮等慰问物资,共近10万元。期间,我行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组、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三是认真落实省委指示精神,贯彻宣传科学发展观精神,举办4期科学发展观宣传报告培训会,并送给该村科学发展观资料近百套。

四是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活动。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行还对定点帮扶东关村农户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培训,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帮助村民提高了法律意识,帮扶对象全年无一例违法现象发生。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扶贫工作开展三年来,在各级部门指导下,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扶贫项目,但还存在项目较少、单一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理思路。根据当地实际广泛征求帮扶村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因村制宜,认真分析该村的优势、劣势在哪?如何发展帮助帮扶点理清今后发展的思路,使帮扶点干部群众明白向哪发展,如何发展?

2.建班子。继续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村级班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使之成为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先进文化的传播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为所住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领导重视 落实责任

方大特钢公司为扎实有效开展好扶贫工作,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为组长,总经理、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公司班子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总体布置,制定工作计划,积极拓展扶贫开发新思路,对扶贫工作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给予保障。为了解石阔村的现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增收计划,自开展定点包扶工作以来,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带队及公司投发部、工程管理部、财务部、设备材料公司等部门负责人多次到瑞金市武阳镇石阔村进行调研,详细了解该村的基本现状及特色优势、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此后,公司还安排2名同志定点驻村进行调查走访。先后召开了村干部、村小组长和老党员、果农代表座谈会,充分调动村干部、村小组长、村民建言现策,畅言经济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途径,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公司班子会多次专题研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并对方大集团进行了专题汇报,研究确定了扶贫工作方案。

突出重点 科学规划

在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瑞金市坚持贯彻“三线连珠”、“四星拱月”、“多点支撑”的发展战略。以“一个突出、四个加快”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突出围绕转变思想观念,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促进石阔村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和谐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石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

工作中,方大特钢公司坚持三个依靠:即依靠当地资源,依靠政府规划,依靠企业综合实力。依靠当地资源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依靠政府规划,在当地政府政策允许和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可能的项目和产业;依靠企业综合实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及当地资源充分利用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及当地政府规划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引导当地群众自我开发、自我发展,企业投入紧密结合。坚持三个有利:即对当地群众有利、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益。今年以来先后起草制定了村级发展五年规划及蓝图、实施方案、石阔村基本情况摸底、石阔村脐橙产销基本情况调研、石阔村引水建设调研、石阔村精橙果业调研、石阔村脐橙帮扶基本思路及方案、方大特钢三年扶贫计划、扶贫发展建议书及石阔小学工程实施方案等。

整合资源 上下联动

方大特钢公司扶贫办定点石阔村驻村2人每月不少于20天,主动带领村干部与瑞金市政府各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为村级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驻点以来,在我们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瑞金市交通局对石阔村大桥维修资金5万元;瑞金市扶贫办的修路资金10万元;瑞金市烟草局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资金99.6万元;组建园盛蔬菜基地300亩;并全部实施完成。

积极协助村委开展各项工作。驻点以来特钢公司扶贫办协助石阔村委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登记摸底工作,共1800余人;落实中央政策给村“两红”人员发放新建房补偿款2户,计8万元:无房户4户,计4.4万元;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结扎7人,征收社会抚养费5人,计11.5万元;抓好了180亩烟叶生产,共产合格烟叶5.4万斤;危旧土坯房改造登记摸底工作180余户,危旧土坯房拆除20余户。做好村党务工作,化解村民矛盾,做好老上访户人员思想工作1人;制作村风土人情风光片,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变化;发展预备党员1名;重新修订了村级制度。

开展春节慰问活动,公司工会主席带队代表方大集团和方大特钢公司对瑞金市武阳镇石阔村进行节前慰问。先后走访了村五保户14人、特困群众8人、烈士遗孤2人、孤儿2人,分别送上了一桶食用油和600元慰问金,此次走访慰问金总额为21000元。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心中。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今天,我们在*市*县召开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共商水利定点扶贫大计。这次座谈会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水利定点扶贫规划实施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年)实施收尾阶段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上午,我们考察了*县的水利定点扶贫项目。刚才,*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同志对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扶贫办主任黄凯同志作了全面汇报,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组长杨燕山同志汇报了工作组的有关工作情况,*市水利局、*省水利厅及定点扶贫7个县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了言,水利部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表了态,讲的都很好。下面,我结合会前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的一些情况,就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新形势

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水利部对三峡库区进行对口支援,在*6县和*房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连续选派干部挂职蹲点,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与改革服好务。进入新世纪,在认真总结15年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时期定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编制了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20*-*年),明确了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形成了以行业优势为依托,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智力支持为主要措施的水利定点扶贫总体思路。在*市和*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这几年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工作保障体系,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市和*省各级党政领导把扶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真抓实干,亲历亲为,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组成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各组由一个业务司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负责,重点发挥其行政优势;一个主要业务单位作为副组长单位,重点发挥其业务和经济优势;各组分别配备技术优势单位、经济优势单位,形成综合帮扶优势。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发挥各自的优势扶贫,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第二,项目扶持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近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23亿元。*6县完成中央水利投资20.26亿元,占同期*中央水利投资总额的26.5%。去年,7县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0.*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专项资金的倾斜扶持下,第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库—开县鲤鱼塘水库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三里坪电站、武隆接龙水库、巫溪文峰引水、*污水处理厂和*水库、*水库以及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工程开工建设,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目前,定点扶贫7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490处,累计解决109.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8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总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比*年增加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4万亩,比*年增加28万亩;建成堤防近3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78平方公里,水电装机达到75万千瓦。

第三,水利改革明显加快。定点扶贫7县着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水利站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深入推进。7县水利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智力扶贫深入开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温暖”活动,举办23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60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工作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帮助云阳县双江镇节水灌溉工程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示范项目,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3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

水利定点扶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7个定点扶贫县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下降为55.25万人,下降了74%;贫困村总数从1320个减少到740个,减少了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加到3*2元,增长了97%;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并增长1.44%,粮食亩产平均增加188斤,农村人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79斤;gdp从129.6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15.82亿元,增长147.14%。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利部连续派出九批65位扶贫干部之后,新世纪以来又陆续选调32位优秀干部分五批奔赴扶贫第一线。这些同志肩负部党组的重托,带着深厚的感情,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水利定点扶贫干部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战略目标,并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去年11月25日,*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未来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的要求。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对*市扶贫开发和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定点扶贫任务艰巨。定点扶贫7县的贫困面还比较广。20*年,7县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25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12%;贫困村740个,占总村数的33%;财政收入合计15.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元,均低于全国和当地的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调整后的定点扶贫规划目标相比,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70.31万人;规划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目前仅完成20万亩;房县龙洞口、城口北屏、三合、开县天白、巫溪刘家沟等5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1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还没有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因缺乏资金渠道大多尚未实施。二是扶贫攻坚难度增加。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定点扶贫时限紧迫。现在离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时间只有12年,离全面完成扶贫规划纲要任务的时间不到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建设任务,解决众多人口贫困问题,任务异常艰巨,时间极其紧迫。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另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扶贫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们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利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水利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化,定点扶贫的对策措施更为明确,各项帮扶机制更为完善,组织工作更为协调有力,工作运转更为高效有序。这是我们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定点扶贫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更加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定点扶贫地区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基层水利干部队伍,为我们做好水利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既要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足够的估计,又要坚持如期实现定点扶贫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决打好定点扶贫攻坚战,全力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促进定点扶贫7县早日脱贫致富。

二、扎实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扶贫方针,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涉及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培养水利人才队伍,全面打牢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基础,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根据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水利发展实际,近期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集中供水为主要措施,把城镇供水延伸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整乡成片规划,集中连片实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到2*1年底,*6县要提前2年在全市率先解决规划内66.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房县2009年要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6县要在200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5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房县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谭家湾中型病险水库及现有4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大力推进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和武隆东风、巫溪民主、房县中部平坝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建设,分两批把7个定点扶贫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力争2009年把*房县、*城口等5个县列为重点县,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改善灌溉条件,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建立健全骨干水利工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快*、*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口北平、三合、巫溪刘家沟、开县天白、房县方家畈等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在中央财政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中重点给予倾斜,加快7县的县城防洪达标和重要集镇防洪安全建设。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尽快启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平方公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和管理,启动实施10个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改善山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全力完成“三个确保”贫困村水利帮扶任务。以六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规划,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完善水利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年底前取得实效。

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水利扶贫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重点同当地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同解决扶贫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解决当前矛盾与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全力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等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未来发展需要,超前谋划部署,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逐步构建贫困地区水利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水利扶贫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人水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四是中央扶持帮助与地方自力更生的关系。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国家的帮扶是推进扶贫工作的外部力量,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市和*省要进一步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资金项目支持与人才智力支持的关系。水利扶贫工作要坚持做到见钱见物又见人,既要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又要重视当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同步推进。通过干部双向交流、人才培训、科技扶贫等多种手段,建设一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符合水利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水利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着力落实各项工作保障措施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难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定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承担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纳入本司局、本单位的主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为开展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市水利局和*省水利厅要对定点扶贫县的水利工作给予重点倾斜,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大力支持,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中央水利投资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的30%以上,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地方水利投资水平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20%以上。定点扶贫县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水利扶贫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了解定点扶贫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在能力帮扶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各帮扶小组的牵头司局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牵头组织和对口帮扶协调工作。副组长单位是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其他成员单位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其他各帮扶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对口帮扶。各帮扶小组与对口县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按照共同签署的合作文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开展工作。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认真分析7县主要负责同志发言中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落实7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要继续加强智力帮扶,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进一步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水利部对定点扶贫干部选派机制进行了调整,增派了司局级组长,新一届工作组的人员和力量得到了加强。希望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多对他们提要求、压担子、交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作组的同志们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依托工作组的整体优势,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干部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利扶贫工作中去。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发挥好水利扶贫项目年度计划会商机制的作用,积极落实水利扶贫建设项目投资。要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大对水利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稽查,下达到县的水利定点扶贫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四要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定点扶贫地区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扶持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定”和“两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开展集工程建设、产权制度、水价机制和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的农村水利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

五要认真开展监测评估。国家扶贫纲要实施已进入收尾阶段,要针对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通过对项目落实、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等情况的监测,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规划的完成情况及其效果,分析规划实施对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同时,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结合中央水利投资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下一阶段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认真谋划好今后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今天,我们在*市*县召开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共商水利定点扶贫大计。这次座谈会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水利定点扶贫规划实施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实施收尾阶段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上午,我们考察了*县的水利定点扶贫项目。刚才,*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同志对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扶贫办主任黄凯同志作了全面汇报,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组长杨燕山同志汇报了工作组的有关工作情况,*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及定点扶贫7个县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了言,水利部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表了态,讲的都很好。下面,我结合会前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的一些情况,就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新形势

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水利部对*库区进行对口支援,在*6县和湖北房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连续选派干部挂职蹲点,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与改革服好务。进入新世纪,在认真总结15年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时期定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编制了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20*2*0年),明确了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形成了以行业优势为依托,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智力支持为主要措施的水利定点扶贫总体思路。在*市和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这几年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工作保障体系,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市和湖北省各级党政领导把扶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真抓实干,亲历亲为,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组成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各组由一个业务司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负责,重点发挥其行政优势;一个主要业务单位作为副组长单位,重点发挥其业务和经济优势;各组分别配备技术优势单位、经济优势单位,形成综合帮扶优势。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发挥各自的优势扶贫,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第二,项目扶持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近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23亿元。*6县完成中央水利投资20.26亿元,占同期*中央水利投资总额的26.5%。去年,7县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0.03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专项资金的倾斜扶持下,第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库—开县鲤鱼塘水库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电站、*接龙水库、**引水、*污水处理厂和蒋家沟水库、云阳梅峰水库以及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工程开工建设,*中部、*、*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目前,定点扶贫7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490处,累计解决109.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8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总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比*年增加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4万亩,比*年增加28万亩;建成堤防近3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78平方公里,水电装机达到75万千瓦。

第三,水利改革明显加快。定点扶贫7县着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水利站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深入推进。7县水利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智力扶贫深入开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温暖”活动,举办23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60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工作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帮助云阳县双江镇节水灌溉工程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示范项目,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3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

水利定点扶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7个定点扶贫县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下降为55.25万人,下降了74%;贫困村总数从1320个减少到740个,减少了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加到3032元,增长了97%;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并增长1.44%,粮食亩产平均增加188斤,农村人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79斤;gdp从129.6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15.82亿元,增长147.14%。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湖北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利部连续派出九批65位扶贫干部之后,新世纪以来又陆续选调32位优秀干部分五批奔赴扶贫第一线。这些同志肩负部党组的重托,带着深厚的感情,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水利定点扶贫干部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战略目标,并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去年11月25日,*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未来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的要求。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对*市扶贫开发和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定点扶贫任务艰巨。定点扶贫7县的贫困面还比较广。20*年,7县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25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12%;贫困村740个,占总村数的33%;财政收入合计15.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2元,均低于全国和当地的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调整后的定点扶贫规划目标相比,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70.31万人;规划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目前仅完成20万亩;房县龙洞口、城口北屏、三合、开县天白、*刘家沟等5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1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还没有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因缺乏资金渠道大多尚未实施。二是扶贫攻坚难度增加。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定点扶贫时限紧迫。现在离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时间只有12年,离全面完成扶贫规划纲要任务的时间不到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建设任务,解决众多人口贫困问题,任务异常艰巨,时间极其紧迫。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另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扶贫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们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利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水利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化,定点扶贫的对策措施更为明确,各项帮扶机制更为完善,组织工作更为协调有力,工作运转更为高效有序。这是我们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定点扶贫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更加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定点扶贫地区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基层水利干部队伍,为我们做好水利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既要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足够的估计,又要坚持如期实现定点扶贫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决打好定点扶贫攻坚战,全力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促进定点扶贫7县早日脱贫致富。

二、扎实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扶贫方针,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涉及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培养水利人才队伍,全面打牢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基础,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根据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水利发展实际,近期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集中供水为主要措施,把城镇供水延伸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整乡成片规划,集中连片实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到2*1年底,*6县要提前2年在全市率先解决规划内66.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湖北房县2009年要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6县要在200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5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湖北房县要在2*0年底前全面完成谭家湾中型病险水库及现有4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大力推进*中部、*、*3个大型灌区和*东风、*民主、房县中部平坝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建设,分两批把7个定点扶贫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力争2009年把湖北房县、*城口等5个县列为重点县,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改善灌溉条件,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建立健全骨干水利工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快*蒋家沟、云阳梅峰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口北平、三合、*刘家沟、开县天白、房县方家畈等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在中央财政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中重点给予倾斜,加快7县的县城防洪达标和重要集镇防洪安全建设。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尽快启动*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平方公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和管理,启动实施10个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改善山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全力完成“三个确保”贫困村水利帮扶任务。以六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规划,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完善水利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确保2*0年底前取得实效。

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水利扶贫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重点同当地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同解决扶贫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解决当前矛盾与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全力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等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未来发展需要,超前谋划部署,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逐步构建贫困地区水利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水利扶贫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人水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四是中央扶持帮助与地方自力更生的关系。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国家的帮扶是推进扶贫工作的外部力量,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市和湖北省要进一步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资金项目支持与人才智力支持的关系。水利扶贫工作要坚持做到见钱见物又见人,既要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又要重视当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同步推进。通过干部双向交流、人才培训、科技扶贫等多种手段,建设一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符合水利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水利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着力落实各项工作保障措施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难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定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承担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纳入本司局、本单位的主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为开展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市水利局和湖北省水利厅要对定点扶贫县的水利工作给予重点倾斜,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大力支持,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中央水利投资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的30%以上,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地方水利投资水平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20%以上。定点扶贫县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水利扶贫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了解定点扶贫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在能力帮扶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各帮扶小组的牵头司局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牵头组织和对口帮扶协调工作。副组长单位是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其他成员单位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其他各帮扶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对口帮扶。各帮扶小组与对口县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按照共同签署的合作文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开展工作。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认真分析7县主要负责同志发言中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落实7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要继续加强智力帮扶,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进一步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水利部对定点扶贫干部选派机制进行了调整,增派了司局级组长,新一届工作组的人员和力量得到了加强。希望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多对他们提要求、压担子、交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作组的同志们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依托工作组的整体优势,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干部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利扶贫工作中去。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发挥好水利扶贫项目年度计划会商机制的作用,积极落实水利扶贫建设项目投资。要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大对水利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稽查,下达到县的水利定点扶贫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四要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定点扶贫地区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扶持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定”和“两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开展集工程建设、产权制度、水价机制和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的农村水利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

五要认真开展监测评估。国家扶贫纲要实施已进入收尾阶段,要针对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通过对项目落实、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等情况的监测,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规划的完成情况及其效果,分析规划实施对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同时,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结合中央水利投资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下一阶段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认真谋划好今后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一行莅临调研指导扶贫工作,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党的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提振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专程到调研指导,以实际行动落实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对口帮扶情况和扶贫工作情况。

一、对口帮扶情况

自年定点帮扶以来,的领导对的扶贫工作高度关注,年月,亲自带队到我县进行专题调研,给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具体帮扶过程中,等领导先后次来对接指导,推动相关帮扶项目实施。这次时隔一年半再次带队到进行调研指导,充分表明了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对的关心支持。一年多来,为扶贫开发做了大量工作,智力扶贫方面,专门成立“县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课题组,从工业、农业、文化、金融等方面为我县制定了发展规划,帮助做好顶层设计,为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项目实施方面,在大力协调帮助下,项目落户,开启了主城区利用清洁能源供热的新纪元。年建成个供热单元,覆盖个住宅小区、个公建单位,供暖面积万平方米;今年在建的个供热单元,可覆盖个小区、个公建单位,新增供暖万平方米,累计供暖能力达到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达%,两年完成了县年的工作量。部长联系指导的县绿色扶贫示范项目,今年月公司与公司联合成立了公司,投入万元流转土地亩种植有机玉米,可带动群众务工增收万元,投资万元、占地亩的有机养殖场项目正在选址。金融助力方面,协调行、行帮助我县申报了个融资项目,计划争取政策性贷款亿元,目前两家银行授信亿元,到位贷款资金亿元。为深化同行合作,在书记、部长的联系推动下,今年月我县同行省分行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助力定点扶贫”合作协议,为下一步融智扶贫、融资扶贫、捐赠资金扶贫合作开辟了新途径。试点争列方面,协调商务部帮助成功申报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争取政策配套资金万元;协调国家发改委将列入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随着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会陆续推出一批新试点,与相关的希望领导继续给予关照支持。医疗惠民方面,在书记的牵线协调下,县卫计局、县医院多次与农工党对接,“大病不出县部级重点学科示范项目”建设相关内容基本达成一致,目前正在等待农工党中央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待建设方案确定后,可签订合作协议。今年月,带领有关专家,为村位老年人和贫困户实施了健康体检。月日,部长和巡视员到我县调研指导医疗扶贫工作,目前农村经济研究部、北京市卫计委正在就我县医疗卫生发展研究帮扶计划。教育扶贫方面,协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我县实施了乡村幼儿园提升计划,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用于乡村幼教志愿者、幼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累计培训幼儿教师余人,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开展了高中教师能力提升三年帮扶计划,安排名高中学科教师到北京市优质高中学校跟岗学习。加盟“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今年新入职教师、小学名师工作室教师已全部参与培训学习。同时,还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今年以来,代表先后到我县对名贫困生进行了资助,发放助学金万元。公司投入万元,依托县职教中心对个乡镇贫困村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我县个乡镇个村开展了“村儿童”试点工作,投入资金万元,用于留守儿童排查和帮扶,为余名残疾儿童申请了低保、残疾人补贴和免费植入耳蜗项目。挂职帮扶方面,先后选派两位同志到挂职任副县长,两位同志充分利用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积极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同志先后协调等多家企业到考察,帮助引荐对接世界五百强企业,还积极帮助联系参加“全国民生发展论坛”,推介的金融扶贫经验,为的扶贫开发、招商引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还选派同志进驻村开展驻村帮扶,先后为小学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和小型足球场,修建了村文化广场,硬化了村内道路,协调资金万元建立了村种植实验基地。尤其是同志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协调资金多万元帮助村建设了村“两委”综合办公楼,成立“专业合作社”,计划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肉羊和仔羊养殖项目,并且向公司争取了亿元的养羊配额;还成立以“千年府·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府御肘”,正在研发工艺品、纪念品、食品等个品种的产品。的大力帮扶,不仅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也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这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给予的关心、关怀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二、扶贫工作情况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县委、政府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以坚强的党性扛起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把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亿元,带动了万人稳定脱贫。其中,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亿元,全县个村、人顺利通过省、市脱贫评估验收,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今年经过最新一轮精准建档立卡“回头看”,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年我县拟脱贫户、人,剩余户、人纳入动态管理,并对贫困边缘人口建立防未贫机制,力争今年脱贫出列。

1.严格标准、精准识别,彻底兜清贫困人口底数。坚持把最新一轮建档立卡“回头看”作为摸清贫困人口底数的最后一次机遇,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省市会议召开后,我县在全市率先召开万人广播电视大会进行安排,把会议开到了乡、开到了村、开到了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是规范操作程序。从全县抽调名干部,组成个工作队,每个工作队由一名副科级干部或基层站所负责人带队,深入到全县万农户家中,严格按照省确定的“六不评”“五必看”“六优先”原则,通过“四入户、三公示、三告知、两评议、一比对”,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保“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户不进”。二是创新推进方式。聘请专业公司设计了县贫困人口大数据平台APP软件,各工作队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民主评议等情况,用手机拍照后可通过该软件随时上传,软件会自动生成表格,并且录入的信息用手机可随时查阅,方便快捷,以“全过程、痕迹化、可追溯”管理,保障识别的准确性。三是强化督导问效。坚持“谁调查、谁登记、谁审核、谁负责”,压死工作责任,逐级签字背书,并成立6个督查组进行督导抽查,对抽查错识率、漏识率高的,严肃追究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书记的责任,确保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扎实开展。经省建档立卡“回头看”第三方评估,我县本轮建档立卡“回头看”,错退率、漏评率均为零,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

2.扭住根本、聚焦产业,强力打造脱贫支撑。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路径,坚持大企业与小“个体”、大园区与微工厂并重齐抓,着力构建县、乡、村、户四级扶贫产业体系。一是主攻县级扶贫产业示范区。培育一批领军型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千万只“小优鸡”目前栋鸡舍万笼位已经完工。“唐人神”万头生猪绿色养殖目前占地亩繁育基地已投产,个育肥场正在建设,年底可投入使用,每个育肥场年出栏生猪头。蔬菜产业园目前个车间和办公楼正在建设。养殖预计年底完工,项目投产后可带动个贫困户。二是发展乡镇扶贫特色产业园区。坚持以园区带片区、以规模保效益,依托股份合作企业,按照“一乡一品”,每个乡镇均培育建设了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林木瓜果等特色产业,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进企打工、收取租金等多种形式实现稳定增收。先后建成个种植类和个养殖类乡镇特色产业园区,带动个贫困户、人实现脱贫。三是建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由乡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选择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贫困村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对贫困村闲置的工厂、宅基等进行改造,让贫困群众在村子里就业,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实现了零距离就业、零风险收益、零成本投入。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微工厂多家,带动就业多人,带动贫困户多人,月人均收入元。下一步,我县将把建设扶贫微工厂作为增加贫困户增收的主要载体,加大建设扶贫微工厂的力度,着力打造扶贫微工厂产业集团,统一品牌,重点培育一批手工类的脱贫产品,充分利用电商渠道向外销售,为脱贫攻坚开辟新途径。四是发展壮大家庭手工业。让农村留守妇女等“半劳力”群体在家门口就业,重点发展了藤椅编织、衣服加工、箱包加工、传统草编等特色家庭手工业,目前家庭手工业已覆盖个村,发展专业户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户均增收元。五是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对贫困户中有愿意自主选择建筑工、汽车维修、木工、小吃和食品加工等致富门路的,县里有针对性地在技术、资金和就业信息上给予指导帮扶,帮助他们通过自主择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3.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全力兜好民生底线。深入推进并拓展延伸教育救助、医疗补贴、对口帮扶、低保兜底“四个一批”工程,构筑全方位、零缝隙的政策兜底保障网。教育救助全覆盖。在全面落实建档立卡户“三免一助”、学前教育贫困家庭资助金、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七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再拿出万元,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所有贫困学生的救助体系,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医疗保障多层次。建立“五重保障线”健康扶贫机制,“前三重保障线”(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解决合规费用报销问题。“第四重保障线”(精准脱贫综合保障险)解决城乡居民医保支付范围之外的医疗费问题,对贫困人员前三段报销后的剩余医疗费用由承办第四重保障线的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予以报销。“第五重保障线”对透析、恶性肿瘤、白血病、重症精神病等四类特殊慢性疾病,在定点医院门诊检查医保报销后剩余部分予以全额救助。对种疾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经医保政策报销后剩余部分予以全额救助,其他疾病定额减免救助元,自付部分不足元的予以全额救助。低保兜底零遗漏。刚性落实“两线合一”政策,按照实际收入水平将低保对象分成三类,确定不同补差标准,分类施保并按月发放,织密民生保障网,不让一个贫困群众过不起日子。

4.提升标准、补齐短板,全力夯实扶贫基础。对照贫困村出列要求,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通路,建立了个贫困村需新建、翻修的主要街道大项目库,在大项目库基础上,创新实施“六方投入”机制,通过整合财政局“一事一议”资金、国土局高标准农田整治资金、发改局的“以工代赈”资金、交通局行贷款资金等“六类资金”,累计投入亿元,为贫困村修建道路公里。经过逐村摸排,目前还有公里贫困村通村道路、联村道路需修建翻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县交通局路桥、公司申请行乡村道路工程贷款实施,确保上冻前全部完工。通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升级工程,去年利用整合资金万元,对个重点村全部完善了安全饮水设施。今年整合资金万元,解决了个重点村个贫困户和面上村个贫困户的安全饮水问题。通电,投入资金万元,对个贫困村电力设施进行改造,完成了电网升级改造和“机井通电”工程,其他个村正在推进,月底可全部完成。通网,个贫困村移动通讯4G网络、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有线宽带“三个全覆盖”月底可完成。对危房改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硬件指标,通过明确牵头部门,分口推进,逐项攻坚,今年月底可全部达标。

5.广开渠道、多元融资,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坚持“扶贫需要多少钱,就千方百计筹措多少钱”,在资金安排上敢于吃“探头粮”,同时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的筹措扶贫资金。一是整合涉农资金“投”。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实施意见》,对中央和省、市财政涉农资金进行整合使用,去年整合资金万元,今年又整合资金亿元用于扶贫开发。整合过程中,打破归口管理界限,依据县脱贫攻坚规划,区分轻重缓急,确定重点扶贫项目,明确项目牵头管理部门,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二是创新金融产品“贷”。针对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县财政累计投入万元风险金,与商业银行合作,创新推出了“金扶通”“金财通”“政银企户保”“双基信用工程”等多种金融扶贫产品,累计向贫困户发放贷款万元、向扶贫龙头企业发放贷款亿元,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短缺难题。三是搭建融资平台“筹”。为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县政府投入万元,成立了投资开发公司,通过该公司向行申请了亿元的中长期贷款,目前已到位万元;成立了路桥建设公司,向行申请了亿元的长期贷款,实施贫困村“路网改造工程”,对个贫困村的主要街道全部进行硬化。四是引入社会资本“帮”。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型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先后引入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落户。通过引进这些大型扶贫龙头企业,不仅可以解决一家一户上项目与“大市场”对接不畅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也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6.强化监督、刚性执纪,管好贫困群众救命钱。严格落实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明确要求,坚持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突出问题导向,严明纪律要求,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纪律保证。一是明确监督重点。盯紧扶贫政策落实、贫困户精准识别、项目招投标、扶贫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强化对扶贫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二是畅通举报渠道。开通专门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全天候接受来信来电举报。安排县纪委组建个督导组,每个督导组负责个乡镇,开展巡回接访,进村入户走访,畅通举报渠道,深挖问题线索。三是加强案件查处。对涉及扶贫领域的违规违纪问题坚持零容忍,从严从快查处。年以来,先后查处在办理低保上优亲厚友、发放扶贫款物不精准、围标串标、失职渎职、骗取扶贫资金等方面案件起,党政纪处分人,其中科级干部人,并对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漏洞,及时向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反馈,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7.广泛发动、凝智聚力,汇集脱贫强大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完善信息平台,建立了“扶贫云”平台和“扶贫中介超市”,为每个贫困户设立一个二维码,录入家庭情况、产业脱贫路径、帮扶单位、脱贫成效等信息,并全部登统放入“扶贫中介超市”,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快速、清楚了解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最大限度畅通社会扶贫渠道,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开展结对帮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全县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把逢年过节的一次性救助变为了长期的、持续的帮扶。实施民企帮扶,组织县内重点企业开展帮扶活动,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万元,帮助个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今年又开展了“企帮村”活动,对个深度贫困村逐一安排市、县领导分包和企业帮扶,通过政策、资金、资源集中倾斜,把所有深度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使其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后来居上,引领示范。强化驻村帮扶,创新实施“一站式”服务、“清单式”明责、“立体式”督导、“订单式”培训、“典型式”带动“五位一体”工作法,从严从实抓好驻村干部管理,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扶贫开发中的生力军作用,市县两级个工作队累计投入财物合计多万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类项目个,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贯彻落实精神的首要任务来抓,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全党动员、全民发动,明确任务、压死责任,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脱贫出列。

一是立下“军令状”全责施压。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带头抓扶贫,逐级签订责任状、任务书。上周,我们对年第二批项目、资金进行了安排,其中安排光伏、股份制、家庭手工业、养殖等产业项目资金万元,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路灯等基础设施资金万元,民生及社会保障项目资金万元,共计万元。对这些项目、资金,已全部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各责任部门,并列出了任务、问题、责任、时间“四个清单”,明确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全面掀起项目建设高潮,力争月底所有项目全部实施完毕。

二是挂起“作战图”全速推进。像抓工业项目一样对扶贫项目实施“四色管理”,并建立项目、资金“双倒排”制,每周对各乡镇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度,打分排队,倒排促后,全力加快项目实施。

三是明确“任务书”全面达标。对照《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细则》,把贫困人口退出的项指标、贫困村退出的项指标、贫困县退出的项指标,逐一明确到个乡镇和个责任部门,每周调度,查漏补缺,攻坚弱项,补齐短板,力争月底前所有指标全部达标。同时,建立“一暗访、两公示、三对照”脱贫验证机制,“一暗访”,即派出暗访组对有脱贫任务的所有行政村进行暗访抽查,重点检查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履职帮扶情况。“两公示”,即对扶贫对象认定情况在村内再次张榜公示,防止贫困人员遗漏;对扶贫对象的收入情况进行公示,扶贫成效让群众算账、认账。“三对照”,即县、乡、村、驻村工作队四级工作台账及扶贫措施相对照;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效果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效相对照;暗访情况、公示内容、扶贫工作台账与信息化公开评估结果相对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相互验证,确保扶贫成果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第三方评估和历史检验。

四是建好“截流闸”全力防控。建立防返贫扶类贫机制,把扶贫关口前移,对接近贫困线或因其他原因出现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提供救助和帮扶,防止滑落到贫困线以下,筑好返贫的“截流闸”,从源头上减少返贫现象发生,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三、恳请协调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在扶贫开发工作和项目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毕竟由于县大人多、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较弱依然是制约和影响人民群众脱贫的“瓶颈”,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依然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借此机会,工作中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恳请领导给予帮助:

1.在精神宣讲解读上给予帮助。作为直接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服务的“智库”,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有的直接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对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为的干部包括的干部搞几次报告精神、尤其是经济政策方面的辅导解读,帮助我们的干部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精神。

2.在协调在大投资建设实体项目上给予帮助。在的亲自协调下,公司城区集中供热项目进展顺利,为今后开展深层次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恳请利用个人关系,协调公司在谋划建设个实体产业项目,或者建设一个装备制造产业园,助力脱贫攻坚步伐。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财政扶贫;公司化模式;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1100770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消除贫困、摆脱贫困方面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3 597万,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0%下降到3%左右,在减缓贫困的过程中,财政扶贫发挥了核心作用,中央投入大量资金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减缓贫困的努力。但近几年来,尽管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却出现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越多,贫困人口的减少的比例越小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与我国贫困人口自身的特征有关。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使得扶贫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与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的行政化模式存在不足有关。

一、财政扶贫资金行政化运作的特征与问题

财政扶贫资金是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它主要包括一部分由国家发改委提出分配方案的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以工代赈资金,另一部分由国家扶贫办公室分配的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扶贫的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发展资金。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在全国人大批准通过后一个月内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中央扶贫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转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扶贫办负责项目审核,财政专户账户负责资金的拨付使用,扶贫资金在扶贫专户账户内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

1财政扶贫资金行政化运作的特征

第一,财政扶贫资金要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封闭化管理。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省级以下(含省本级)各级财政部门要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当年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户存储所得利息,全额转作扶贫资金,继续用于扶贫。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实行项目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要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扶贫项目在地方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明确责任,各司其责,严格把关。

第二,财政扶贫资金无偿使用。

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扶贫对象根据本地区扶贫重点,以村组为单位集中申报扶贫资助项目,扶贫部门依据本年度上级拨付的扶贫款来核定扶贫资金投放的项目和每个项目的额度,扶贫对象以村组为单位按照审核的项目名称集中向财政部门报账支取扶贫资金,无偿使用。

第三,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将保证资金安全性放在首位。

财政扶贫资金的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分离,扶贫部门负责项目审核,财政部门负责扶贫专户资金的拨付,贫困农户以村组为单位以项目争取资金推行报账制管理。对扶贫开发项目发生的数额较大的购买性支出实行政府采购。扶贫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项目实施,并对项目实施进行审核、监督和检查。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汇审财务决算,监督资金使用。计划部门会同财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对以工代赈项目进行竣工验收,财政部门会同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对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并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审计、检查和稽查工作,确保资金安全。

但是,这种以村为单位,由贫困农户申报项目支取财政扶贫资金的行政化模式,其无偿投入的性质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阻碍了扶贫效果更深入的发展。

2行政化运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政扶贫资金漏出现象严重。

财政扶贫资金的漏出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非法和违规手段改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和途径,使财政扶贫资金在传递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目标置换,造成扶贫资金脱离扶贫目标,使用效率降低,有限的资源没有完全用到真正的贫困人口身上或未使真正的贫困人口受益[1]。

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时,由于财政扶贫资金所有权主体的缺失,财政资金分配主体产权不明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的扶贫具体项目方向没有明确规定,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存在寻租的可能性。财政扶贫资金数量的获得取决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主观努力程度和上级对下级的“扶贫力度”。由于贫困地区政府部门为向上争取扶贫资金时,盲目立项,重复立项,使财政扶贫资金在投放上“撒胡椒面”,直接到农户的补贴金额太少,项目重复交叉,导致资金分散管理,难以发挥效益。

政府的政绩工程使得有限资金大多投入到见效快、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见效慢、期限长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共品供应不足[2]。一些工程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工程延期,成本提高,质量难以保障。扶贫资金使用上很大程度偏离了贫困农户的需求,排斥了真正的贫困农户受益于扶贫资金。一方面,对扶贫项目的类型限制使得扶贫项目并不能适应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农户需求的多样化,项目的选择受到了管理方便与农户需求分散这一矛盾的制约而无法做到准确瞄准,从而造成了我国扶贫资金不能准确瞄准贫困人口的结果[3]。另一方面,对于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和技术要求也排斥贫困人口受益,限制贫困人口参与提供了好的理由,从而造成了财政扶贫资金本体的偏离。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上级政府惩罚力度不够,县乡政府有虚报冒领、转移挪用扶贫资金的现象。有一部分严重不符合政府扶贫规定,突出表现在以会议、差旅费、业务费和考察费等名目繁多的非生产性支出挤占生产性资金,造成资金的流失。

第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不佳。

由于中央财政拨付给地方的扶贫资金没有绩效考评办法,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年拨付给各省的数量,是在考虑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力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基础上,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各省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方案按照因素加上适度增长原则确定,资金的分配没有与地方完成扶贫任务好坏、资金使用效果的高低挂起钩来,缺少奖惩手段,没有激励机制,导致有的地方争戴贫困帽子,争资金,但轻管理,责任和任务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财政扶贫资金无偿使用,没有考虑到对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当前扶贫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每年财政扶贫资金由下级政府向上申请和组织实施,使用部门并没有公布扶贫资金的数额和项目投向,农民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上缺乏足够的监督参与能力,没有发挥其主动权和监督权。当财政扶贫没有能够真正提高贫困人口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农民就没有自我发展积极性,那么贫困农民的“等、靠、要”思想将阻碍扶贫效果的提高[4]。

3贫困户资金使用抗风险能力不够

由于资源匮乏,生产能力有限,贫困户反贫能力较弱,只能勉强生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当面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灾害时,根本没有能力去克服这种困难,导致重新陷入极大地贫困。财政扶贫到个人的小额资金无法保证他们的温饱生存问题,更不用说使他们脱贫致富。这就需要将分散的扶贫资金整合起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科学组织使用扶贫资金,规模化生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共同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

二、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的可行性

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主要是要运用经济学中对公司运行要求的产权明晰、独立核算、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原理,由公司制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来管理和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对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每一个项目资金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效益分析,实现规模条件下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公司化运作模式就是要在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到贫困农户无偿使用之间增加一个公司化的实体,按照公司制成立的实体管理和使用财政扶贫资金,改变过去财政扶贫资金由单个农户以种植、养殖等小项目来使用资金的现象。公司化运作模式的特征表现为:(1)公司化运作目标上,按投入产出效益原理确定扶贫项目,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基础上的综合利益最大化;(2)以公司制组织形式取代个体私有制组织形式,公司制实体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是在风险控制基础上的资本雇佣劳动;(3)以产业开发、规模化生产取代个体小作坊生产,按照现代企业模式改造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基础上的自负盈亏、自我积累。

这种资金使用模式相对于行政化管理模式来说,有利于解决扶贫资金投向问题和解决农民自主扶贫的动力问题。行政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无偿使用,将鼓励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向上级积极申报扶贫项目,以期增大对本地区的投入总量。扶贫主管部门核拨扶贫资金时,面对符合标准的农民申请的项目时,没有核定和判断取舍标准,只能按照普惠制原则,实现平均分配。扶贫资金变成了一种救济性质的资助,扶贫部门与贫困对象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上下级关系。当贫困户通过这种小额资助不能达到脱贫或脱贫不持久时,将会导致贫困人口养成“等、靠、要”的思想,扶贫效果大大降低。而考虑投入产出和效益分析的公司化模式,将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投入到贫困人口反贫能力提高的各个方面,鼓励贫困农民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引导下,自主科学决策,扶贫项目的启动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财政扶贫资金保证扶优扶强项目,同时增强项目主体负责人的投资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公司化运作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整体效益。科斯指出,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企业是在社会“分工”、“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下产生,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将极大地促进资金发挥效益。单个贫困人口或家庭在面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时,作用是弱小的,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弱,需要整合起来按照企业的模式来配置资源,包括配置自身拥有的资源和国家扶贫资金资源,公司化模式将带来先进管理经验,规模化资金效益,增强贫困人口抵御风险的能力。

公司化运作模式将有助于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运行的审计监督。行政化运行模式下,财政扶贫资金由农户申报项目报账支取资金,项目涉及到人多,项目多,每个项目金额少,给审计带来极大地困难,不能及时准确评价资金使用效益。公司化运作模式,将明晰财政扶贫资金的产权结构,及时了解资金的运行轨迹,减少扶贫资金渗漏现象。审计监督部门通过重点对公司的资金使用绩效分析来及时整体评价和考核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关注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益性。

三、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需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1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模式的盈利性与财政扶贫资金的公益性

财政扶贫的目标是扶助具有脱贫能力的人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帮助下尽快摆脱贫困,它是国家无偿投入的,它具有公益性。但是,财政扶贫资金无偿投入严重不足,需求与投入之间缺口巨大。财政扶贫资金由于产权不明确,在使用中存在使用效益不明显。公司化模式有助于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公司化管理模式下的财政扶贫资金需要考虑盈利,需要考虑资金周转、自我积累和发展。公司化管理模式并不违背财政扶贫的目标,并不改变国家无偿投入的公益性质。公司化运作模式改变财政与农户之间直接的援助与扶持方式,而是在二者之间增加一个公司载体,用公司化模式放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扶贫效果。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模式需要对扶助项目进行投入产出分析,项目盈利和产生经济效益为决策的投资依据。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是其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公司化模式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产生的利润,公司利润分配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公司能否得到长期、稳定发展,更关系到财政扶贫资金发挥其职能的深层次问题。投资利润的产生是投资本金回收后的自我积累,这些利润一部分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一部分以红利的形式反馈给入股的农民,让他们享受优质农户的经营成果。而更重要的是,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管理可以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市场,为暂时贫困人员提供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增强他们抵御风险的反贫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地脱贫致富,实现社会与贫困农户的双赢。

2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风险性与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

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是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的重要特征,财政扶贫资金以公司化模式运作,有可能会出现亏损,而没有发挥出扶贫资金的效果,给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带来风险。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风险控制成为公司化运作的重要环节。公司化运作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风险回避,要严格控制财政扶贫资金投放的方向,资金投入的方向要符合扶贫的目标,要突出保证资金安全基础上的效益性。第二是风险转移,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第三是风险保留,即风险承担。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的实体要加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用积累的资金弥补扶贫项目中出现的零星和暂时的亏损,确保扶贫项目的完成。

3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项目的选择性与财政扶贫资金的普惠性

财政扶贫的目标是要让所有贫困线下的农民依靠扶贫资金的帮助实现脱贫致富,它具有普惠性质。公司化运作将会对扶贫资金投向进行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它具有选择性。财政扶贫资金是一种专项扶贫,它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就业促进等方式,重点是要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反贫能力。

财政扶贫资金的普惠性指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都可以申请使用扶贫资金,但必须按照成本效益风险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变过去以一种补助形式的平均主义。而对于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无力赡养的老弱病残等,并不能从开发式扶贫中受益,而且还会由于收入的季节性变化、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短期或永久地陷入贫困之中。通过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社区建设。做好村庄规划,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四、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模式及其优化

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模式以公司化运作模式,改变过去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由政府主导,改由公司为主体来主导配置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减少行政干预的计划性,突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灵活性。针对贫困地区实际特点,为提高贫困人口反贫能力为目标,公司化运作模式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第一种为公司制模式,以公司名义成立独资或控股公司,按现代企业组织模式运作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现代企业组织在治理结构、组织化程度、运行机制、经营决策、经营规模和市场渗透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从而使得公司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有效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极大发挥企业规模效益。公司制的涉农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村企业重要的高附加值和特色产业,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农村流通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农村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5]。公司制的涉农企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动力,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桥梁,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企业的发展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平均收入和农业产品价格,从而激励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培训,为农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新的生产技术,农村企业的规模越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与农村相关类型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农村企业对本地法制环境越满意,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越深,农村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就会越多,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少[6]。但是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公司制模式在做公司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会弱化扶贫普惠制的目标。财政扶贫部门要积极引导独资或控股的涉农企业合理选址,要壮大生产规模,发挥辐射作用,扩大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带动作用。

第二种为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是财政扶贫资金参与成立、入股扶贫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大与农户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之前,农民与企业或中介组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确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产销合同,农民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或中介组织按合同收购农户生产的产品的一种农业协同经营形式[7]。订单农业能够在维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组织单元的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并引领农户进入市场。

自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实施,农产品产量和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农民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这种分散性组织形式,在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面对市场风险时,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公司+农户”的模式既具备企业组织的基本内涵,又有丰富的行业特征。企业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可以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新品种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能有效解决农户生产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降低农户直接进入市场的风险,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改变农民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还能够促进就业,改善妇女地位和地方经济。这种模式对企业而言,相对稳定了产品生产规模,较好地缓解了标准化生产问题;对农户而言,大大缓解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风险问题。将稳定农业生产,减轻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比其他类型的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更显著,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8]。引导农民树立农业观念,实行专业化分工,引导农民应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以产品求效益。

但是,随着订单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传统的“龙头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组织模式导致农户严重依赖龙头企业,丧失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进而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合同条款,从而难以分享订单农业的增值效益[9]。传统订单农业模式会诱使农户投资于专用性资产,调整种养模式,对经济作物的过度依赖还会导致农户更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而且龙头企业还能利用自己的经济社会影响力诱导当地政府出台不利于农户的政策。财政扶贫部门应规范控股公司现有民间农业合作行为方面,增强交易的稳定性,同时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化与专业化优势,实现由龙头企业来主导市场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第三种模式为合作社模式。在农村合作社中引入股权因素,进而在决策和分配过程中融入了股权的参与。它是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结果,是一种新的制度选择与制度安排,因而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在传统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农民合作占主导、以股份为辅的股份合作制[10]。财政扶贫公司化合作社模式主要由专项安排投入到贫困村的财政扶贫资金和贫困农户以入股方式投入的自有资金组成“贫困村组发展互助资金”,在贫困村内实行民有、民用、民营、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管理模式,着力缓解贫困农户生产所需资金缺乏问题,推进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可持续发展[11]。

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是增收脱贫的一项有效途径,但生产中往往受到资金的制约。由于农民资产规模小、抵押担保不足、单笔贷款金额较小,不符合商业银行风险和交易成本控制的原则,难以达到银行现有贷款授信的条件要求。现有的商业银行与“贫困村组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相比缺乏监督贷款人的比较优势,使其组建的城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将难以长期持续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因需要全部自有资本运营,对民营资本监督效率提出了过高要求而难以在农村地区普遍设立;资金互助社从农户生产经营中内生出来能有效实施相互监督和合同互联,与专业合作社或龙头公司联合发展时可显著改善农村融资状况[12]。“贫困村组发展互助资金”由互助资金组织由财政扶贫资金主导成立专门农村小额扶持金融公司,不仅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资金需求瓶颈问题,也大大增强了贫困农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意识。

财政扶贫公司化模式成功运作首先要准确确定扶贫对象,财政扶贫的对象应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通过财政扶贫提高他们的反贫能力的人口。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效益评价体系。效益分析是指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产出应从经济、社会、生态绩效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以提高贫困地区反贫能力导向的财政扶贫绩效考评体系,使得资金效益最大化。再次要确定资金投放的重点。按照提高反贫能力的要求,政府部门应成立为贫困地区发展农村农民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贫困村组发展互助资金”组织,为农村公司+农户模式抵御市场风险提业支持,对农业优惠的税制和补贴制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措施,支持发展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而建立完善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农村广大农民技能培训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源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产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等问题。最后,要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机制。以公司化模式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主体的可控可监督,理清资金的来龙去脉,减少扶贫资金的被占用,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龚晓宽,王永成财政扶贫资金漏出的治理策略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6):43-47

[2] 江时强,王军民农村公共产品视域下的农民收入增长[J]财政研究,2009,(4):21-25

[3] 李小云,唐丽霞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77-82

[4] 秦凤翔,张景辉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7,(1):46-48

[5] 郭龙农产品加工附加值模型构建与财政支农资金投向研究[J]财政研究,2008,(3):47-49

[6] 米增渝农村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9,(12):13-24

[7] 徐健,汪旭晖订单农业及其组织模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4):39-47

[8]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8-17

[9] 蒋东生关于培育农村合作社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4,(4):142-143

[10] 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8

[11] 汪学越稳步推进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J]财政研究,2007,(2):78-80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按照三严三实教育实施方案中开展专题调研的要求,近日市质监局组织调研专班,深入精准扶贫联系点竹山县官渡镇大溪河村进行调研,深入分析xx的现状、问题及下一步帮扶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发展的现状

1、基本村情现状。

大xx村位于竹山县官渡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大溪河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2、贫困人口现状。

xx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约300人,实有劳动力825人,贫困人口177户 673人,贫困人口超过50%。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可以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贫困户。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35户烟农收入较为稳定外,其他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基础设施现状 。

xx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较差,遇到雨天,大多数道路无法通车。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两层小楼外,其他农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条件极差。村内无学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镇上上学,目前有8名在读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村内无卫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官渡镇,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则忍。村党员活动中心是4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房,办公环境差。因环境限制,该村电力资源短缺,经常晚上供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没有网络,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不便。

4、产业发展现状。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烟、种粮、发展林特产业和打工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4242元。烟叶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在烟叶公司支持下,种植面积达到850亩,有烤房22座。由于条件所限,招商引资相对困难。2012年引进一家石材加工厂,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5、基层组织现状。

大溪河村现有党员22人,村两委班子5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3人长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妇联主任是一名20多岁年轻女性,很少参与到村集体事物中来,村两委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二、市质监局帮扶的情况

1. 加强领导,组建帮扶工作机构。

市委政府精准扶贫活动专题工作会议召开后,市质监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长曾勤为组长,局班子成员,各分局局长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华同志为队长,抽调6名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为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走访调研,摸清村内基本情况。

我局扶贫工作队迅速深入联系村逐户走访,全面调研。工作队员共驻村180人次,走访入户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贫困户家庭,先后4次与官渡镇党委政府领导座谈商讨大溪河村扶贫计划, 5次召开村民大会,详细了解大溪河村的基本情况,并将走访了解的详细情况归类建档。通过调查,在177户贫困户中,有烟农35户,全家在外打工6户,仅留老人在家23户,伤残户3户,老年户3户。经统计,需要重点帮扶的困难户共96户354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不足,同时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术和资金。通过走访调查,确定了扶贫的重点对象,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员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争取村民对 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明确职责,全员参与结对帮扶。

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户(人)的要求,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户和一般干部包人责任制。我局县级干部13人,帮扶13户共计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计帮扶81户306人,剩余贫困群众由工作队兜底帮扶。任务确定后,通过春节慰问、组织活动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分批前往大溪河村,走访、慰问、帮扶困难户,为各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其中在2015年春节前夕,局党组成员以及二级单位负责人走访慰问了该村老党员和一批困难群众,共计为该村177户结对帮扶户提供了价值1.2万元的慰问品,同时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学金,支持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4、结合实际,帮助制定脱贫计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村民彻底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经实地走访,该村蜜蜂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有30余户村民散养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术和龙头企业带动,蜜蜂养殖未能形成规模,产量也较低,多数蜂蜜养殖户年收入只有 100多元。该村地处高山,很适合猕猴桃生长,已有几户村民正在发展猕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亩猕猴桃基地,其中20亩已挂果,年收入超过10万元。通过调查,后与村两委沟通,决定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将蜂蜜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作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扶持,做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脱贫,同时联系龙头企业,帮助建立产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产业扶贫彻底实现脱贫致富。

为加快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局主要领导专程赴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陕西省眉县考察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了解猕猴桃的种植、加工、储藏、销售、发展前景等情况,帮助大溪河村制定了科学、详细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计划。每亩猕猴桃年产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户种植3-5亩,可收入1-2万元。

同时,该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属于懒人产业,老弱病残均可发展。我们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该村两委沟通,帮助该村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争取在2-3年将该村蜜蜂发展至1000箱,年收入达到80万元。

5、筹措资金,启动扶持产业发展。

为加快大溪河村脱贫步伐,市质监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年初,局党组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每人集资捐款400 元,共募集到9万多元启动蜜蜂养殖产业,计划为110户困难村民每户免费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神农蜂语公司提供蜜蜂种群和技术指导,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

为改善该村医疗卫生条件和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局党组计划每年想办法筹措一定的资金,支持该村一中心三室 建设(党员活动中心、产业合作社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筹措10万元资金,计划为该村村民每户提供1亩猕猴桃苗木,并聘请陕西眉县的技术人员,定期为该村猕猴桃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6. 广泛动员,邀请企业参与扶贫共建。

扶贫是一项社会责任,我局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共建,借助企业的资金、市场,帮助联系村脱贫致富。经沟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纪中远集团、十堰福堰钢铁公司、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公司、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十堰海亿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气公司等8家企业愿意参与到大溪河村的扶贫工作中来。其中,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术员前往大溪河村讲解传授蜜蜂养殖技术,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愿意为大溪河村移民搬迁工程免费提供水泥100吨。

三、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村民素质不高。

在扶贫开发之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但xx村村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给精准扶贫增加了难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经迁出村外,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资金

投入不足。

xx是极度贫困的村庄,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扶持的资金多。该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猕猴桃产业,200多亩土地流转已经到位,但前期每亩近3000元基地建设费用成了门槛,村民缺乏资金投入,只能望地兴叹。目前政策扶贫资金有限,村民自筹资金无来源,帮建部门零基预算,也无资金投入。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也很大,村民无法承担投入成本,资金制约成为扶贫的最大障碍。

3、技术服务不够。

xx镇党委政府及大溪河村两委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先后发展了烟叶、魔芋、猕猴桃、蜜蜂养殖、玄生种植等产业,只有烟叶公司技术服务到位,发展较好。可烟叶种植面积900亩已基本饱和,无发展空间。其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村里曾大力发展中药材玄参,因村民缺乏种植技术,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龙头企业兜底,结果村民都放弃了玄参种植。村里还发展过莲藕、核桃、魔芋等产业,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陷入停滞状态,根本问题是缺乏技术指导。

4、联动帮扶不力。

大溪河村贫困面大,返贫率高,每年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当年返贫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设集团共同帮扶大溪河村,我局也积极争取其他8家企业从不同层面参与到大溪河村扶贫中来。但总体感觉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市里统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设集团至今还没有实质性行动,社会联动帮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

四、今后扶贫的主要措施

1、结对帮扶增强干部责任。

今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精神,扎实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细化干部一对一帮扶的任务,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帮扶干部与包联户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减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2、资金帮扶增添基础设施。

市质监局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大溪河村启动 一中心三室建设,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扶贫资金,协调相关单位,逐步解决大溪河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3、产业帮扶增加农民收入。

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重点发展蜜蜂养殖和猕猴桃产业,帮助群众连片规划建设,着力优化品种,努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引进企业拉升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帮助大溪河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壮大蜜蜂养殖产业。帮助发展猕猴桃产业,免费提供猕猴桃树苗,力争在明年春季推广种植200亩。事先做好与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沟通合作,开辟猕猴桃销售渠道。

4、联动帮扶增进村企共建。

结合大溪河村实际,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合作,互助互动,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降低农民发展产业遇到的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计划引进猕猴桃、魔芋、蜂蜜产业龙头企业各一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同时争取市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和两创(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加快建设文明新村。

5、迁移帮扶增快脱贫进程。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边远以及水电路不通、资源匮乏、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为重点,实行生态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目前该村已规划两个搬迁安置点,有18户村民有搬迁意愿。通过搬迁让村民集中居住,同时配套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教育帮扶谨防代际传递。

积极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培训,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鼓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劳动力的能力素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防止出现因学返贫的情况出现,市质监局继续对该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助学帮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增强致富能力,巩固扶贫成果。

五、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虽然秦巴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动植物品种多样,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营,但结合实际分片进行规划,以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为单元,明确产业方向,形成适度规模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是切实可行的。如官渡镇周边乡镇,或大溪河村及周边几个村,都发展弥猴桃,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市级统筹指导,县乡科学规划,分片区对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村级公益设施进行规划,以提高扶贫效率。

2、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

扶持资金数额决定扶贫计划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任何规划、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如果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目标。现在大溪河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和帮建单位都不清楚,计划干多少事,心中没底。建议根据市、县扶贫规划,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等计划下达到乡、下达到村,加上帮建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级组织自筹资金等,将所有资金捆绑使用,有计划的谋划、规划,每年干几件大事、实事。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当产业扶贫项目确定之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可这些技术大多数帮建单位是无法提供的。当前大溪河村蜜蜂养殖、弥猴桃种植,需要培养几户技术带头人。建议市、县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组织在相应片区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村级组织组织产业对口的农户参加,以提高其创业能力和技术素质。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模范带动作用。

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发挥着关键作用。大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明平涛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产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挖掘工作,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