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图书馆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馆员培训 调查报告 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05-02
为了解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的现状,课题组于2013年1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电子邮件、电话、QQ通信等方式,向省内56家图书馆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回复34份,回收率为67%。通过34个图书馆信息反馈,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目前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的真实情况,这不仅对于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为我省相关部门研究馆员培训需求、提高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水平和效益提供决策参考作用。
下面通过图表具体地说明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情况:如表1。
1 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地方政府对图书馆发展重视不够,馆员培训经费投入少
从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越是基层图书馆,培训的次数就越少,而且培训方式也大多集中在自学和座谈两种形式上,这跟我省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在培训经费方面所处的窘境有关,据了解,我省大部分基层图书馆的培训经费不足万元,分摊到每个馆员身上不过几百元,而现在的培训费用一般都在3000~4000元左右,面对如此高的培训费用,广大基层图书馆根本无力满足广大基层馆员培训的要求,只能将有限的经费集中在馆领导和少数骨干人员身上,广大基层馆员只能选择费用低廉的馆内学习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基层馆员的知识视野。
1.2 馆员培训水平不高
目前我省的馆员培训主要分为馆内培训与行业培训,从馆内培训来讲,由于缺乏优质的培训资源和相关的师姿力量,馆内培训只能是馆内同事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工作人员很难接触到外界的科研信息,这种交流很难具备高的层次和水准。
从行业培训来看,这种培训主要有省、市两级培训,从培训结构来看,这种培训是自上而下的直线型培训,缺乏与其它社会系统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得很多的培训内容缺少来自知识信息产品消费市场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培训的实用效能。不仅如此,培训与培训之间缺乏内在有机的知识联系,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培训学习中知识碎片化情况较为普遍。
1.3 培训方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省的馆员培训主要采取传统的会议培训方式,传播方式主要是直线型单向传播,缺乏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沟通,这种培训方式由于受时间、地点、师资、设备、经费等各方面的影响,只能是固定的、僵化的,是一种静态的培训方式,而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量海量增长的社会,然而目前网络学习还没有在图书馆培训中普及,我省还没有一个专为图书馆馆员学习交流的专业平台,培训者和受训者之间缺乏常设的、动态的交流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员的学习,不利于图书馆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进步。
1.4 培训效益不明显
现在的馆员培训往往只注重馆员培训的数量和场次,,满足于表层信息的统计和培训证书的获取,忽视了馆员培训的内在质量,馆员参加培训能够获取多少知识和技能?馆员如何将培训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服务实践?能够提高多少服务效益?都没有一个科学的、具体的、完整的考核机制,这就使得馆员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馆员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2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1 馆员培训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图书馆员作为服务的主体,服务是图书馆员的重要职责,因此馆员培训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这个目的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图书馆的发展相结合,根据图书馆的发展来确定图书馆馆员培训的主题、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图书馆员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更新,在当前网络信息泛在化的形势下,图书馆员的培训内容应该更多地转向知识信息的挖掘与整理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馆员的职业能力符合时代的发展。
二是图书馆员培训应该与馆员的职业规划相结合。由于馆员自身的学历、专业、兴趣、经验、服务领域存在者差异,因此对培训的需求也会存在着不同,馆员培训应该根据馆员的自身特点及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由于这种培训更多地与馆员个人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这种培训的效果显然要比一刀切的统一培训要好很多。
第三是与读者需求相结合,图书馆的服务目的是读者,因此馆员培训必须着眼于读者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馆员培训的内容应该进行拓展,要适当地增加社会心理、公共关系、知识营销、市场分析、情报学等方面的内容,增加馆员对信息的判断力。
2.2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馆员培训全覆盖、动态化。
现在的馆员培训更多地是采集中式的培训,广大图书馆员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员很难随时随地获得优质的培训学习资源,为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应该充分采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广大馆员提供一个常设的、动态的学习交流平台,使优质的培训学习资源覆盖到广大馆员,馆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馆员可以相互学习、深入探讨,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3 馆员培训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只是简单地理论知识讲授或者是论文交流,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却很少涉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违馆员培训的初衷,为此,图书馆管理层要积极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实践创造条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人事、制度、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革新,可以实行培训人员汇报制度、建立培训学习档案、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加强学习团队建设、实行培训成果实践情况汇报等措施,促使图书馆将培训成果更多地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中。
3 结语
馆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图书馆发展、人材培养规划、培训资源整合、学习方式、受众接受能力、考核制度、经费投入等多种因素,为此要加强对馆员培训的研究创新,从政策制度、培训模式、效能考核等方面积极探索,使馆员培训真正成为馆员职场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盛芳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培训体系 河北科技图苑[J].2006(5):53-56,71.
[2] 黄文.创新基层图书馆馆员教育培训工作刍议[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33-35.
[3] 李晓莉.我国图书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207.
关键词 图书馆 问卷调查 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Library Survey Report
ZHANG Ruyi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ct problems, the library conducted a survey to solicit opinions from readers in the use case library, reader services, books and inventory, infrastructure,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library upgrade services.
Key words library; survey report; base installation
根据图书馆工作安排,6月中旬开展了读者问卷调查工作。调查问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图书馆工作人员、书香志愿者随机向读者派发问卷并说明要求。本次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6份,其中学生226份,教工10份。问卷共28题,内容涵盖图书馆利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基础设施等,特别是让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具体建议。图书馆工作人对问卷作了统计、分析,具体如下(表1中数字均为百分比)。
表1
1 关于图书馆的利用情况
68%的读者经常到图书馆来,24%偶尔来;96%的读者认为认为图书馆对学习生活有影响,41%认为影响较大。由此可以看出,读者对图书馆是认可的。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三大支柱之一,是陶冶情操、汲取知识的地方,他们愿意到图书馆来。69%的读者来图书馆是为了借阅纸质书刊;63%是为了辅助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在他们学习中的作用。大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较高,多数老师在教授某一课程进行到一个阶段时,会给学生开列出阅读书单,便于拓展学习。学生就会根据书单来图书馆借阅,图书馆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
但也有43%的读者认为文献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对于老师推荐的书,图书馆要么没有,要么残旧;对于图书馆网站的电子资源,97%的读者极少涉猎,原因是好用的除了“银符题库”外,其它的作用不大。
图书馆已有两年没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种类也大幅缩水。图书馆购书一直秉着满足需求的原则,实行“图书荐购”的购买方式,并且与各教学单位有良好沟通。但只接推荐书单不买书。老师们强调推荐书目在拓展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强调经费紧张。
读者对图书馆网站的利用普遍不足,只有6%的读者经常浏览,从来不浏览的86%;93%的读者在“你使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的哪些功能”时选择了其它,主要功能极少人选;87%的读者图书馆网站主页上的电子资源不甚了解;在图书馆的利用上,目前集中在纸质书刊,只有13%的读者利用数字资源。
对于图书馆网站和网站上的数字资源利用较少,不是没有作用,而是可利用的、有价值的少。我院图书馆网站主页上只有一些常年不变的“借阅规则”、“馆藏分布”和没有实际内容的“新书通报”、“书香校园”外,读者喜闻乐见的“讲座与培训”、“影音资料”、“教学研究”则没有,所有资源中只有“银符题库”有人点击。你有的他不需要,他需要的你没有,所以图书馆网站无人问津,只是以一种形式存在着,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图书馆网站利用率不足的一个原因是宣传少,另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内容的缺失。
2 关于读者服务
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还是满意的,86%以上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负责、解决问题迅速、言谈举止得体;91%认为当有问题向工作人员求助时能得到妥善处理。
之所以能有96%的满意度,源于日常工作中馆长的严格要求和全体馆员的努力。图书馆每周都有例会,馆长通报“馆长信箱”中所反映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每个人都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接待读者要耐心、热情;要求熟悉业务,解决问题迅速;要求书库整洁、有序。图书馆的工作条件艰苦,书立、书踏紧缺,空调更是没有。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每天都要搬书从一楼到二楼,每天都要整理书库,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都要靠吱吱作响的风扇防暑降温,每天的衣服不知要湿透多少次。正是由于全体人员的艰苦付出,才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在“你是否较容易找到需要的书”选项里,16%的读者认为容易,38%认为一般,29%认为不容易,19%认为困难。多数读者借书时一般是拿着书目直接进书库,而正确的方法是登陆图书馆网站主页进行“馆藏查询”,或者在借还书处请工作人员帮助查询,查询到目标书的分类号、所在书库、目前是否可以借阅等信息。先查询再进书库,不仅能准确找到目标书,还能找到相近书,省时省力。
关于“工作人员是否会主动向你介绍相关信息”,93%的读者选择的是“没有主动介绍”。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对各专业门类不全了解,二是对书库不太熟悉,三是这方面的意识较弱。所以他们只熟悉他们工作区域的内容,只会推介他们熟悉的专业信息。
3 关于基础设施
多数读者认为图书馆人文环境、物化环境较好,书库有序,阅览室整洁,期刊室光线充足,电子阅览室安静,92%的读者对图书馆的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
66%的读者认为阅览室座位数不够,26%认为还可以;对于“你认为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够用吗”选项,26%的读者认为够用,72%认为不够用,有43%的读者在“给馆长留言”里说部分计算机是坏的,部分耳机无法使用,在电子阅览室不能观看视频,网速慢等。
学生反映的情况很客观。我校图书馆阅览座位数与学生数之比远远达不到评估标准的1:8,计算机台数也远远达不到阅览座位数的5%。目前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不是多媒体主流配置,不能检索本馆馆藏书目、电子文献,不能观看视频,仅仅具有上网功能。“读者到电子阅览室的目的”选项,有15%的读者是为了查阅资料,45%是为了完成作业,36%是为了聊天、游戏。在图书馆各项服务中,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弱项。
4 关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问卷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设置了几个问题,特别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如果你想跟馆长说几句话,请留言”选项,给读者说出心里话的机会。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就是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提高对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发挥图书馆的强大功能。
对于“您在使用图书馆中感到最困难的是”选项,86%的读者认为书籍少、旧,84%认为报刊种类少,45%认为查阅资料困难,67%认为阅览座位少;91%的读者认为纸质图书陈旧,93%认为数字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图书馆近年没购进新书,之前购买的新书因为没有书架而无法流通,到现在仍然堆在地上,已经变成了旧书。所以读者会普遍觉得文献陈旧,不能满足需求。
读者对于如何完善服务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希望购进最新的纸质图书,希望及时新书信息,希望开展读者培训,希望举办读书活动等。
5 工作设想
5.1 关于馆藏体系的构建
目前馆藏书比较陈旧,大多是2009年之前出版的。各学科发展很快,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所以要及时剔除借阅频率低的,购买老师推荐的。图书馆采访人员与各教学单位一直都保持着良好沟通,及时收取推荐书单,做好购书计划。
对于普通读物,则要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邀请相关老师参与,制定购书计划,选择性地收藏中国近代作家、现代作家、当代作家、热门作家、外国经典的作品,建立多个主题的图书体系。
对于新书,则根据的“华语图书畅销书榜”选书,那些占据排行榜前列的都可以购买。
购买以上图书,计划月采购2千元,大约可以采购10种,每种3复本。
对于影视作品的收藏,要考虑实用和经济能力。可以收藏收集奥斯卡系列、中国优秀影视系列、百家讲坛系列、CCTV优秀纪录片系列、求职系列、高端管理系列,这些作品大多可以下载。
5.2 关于读者培训与活动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都要进行“大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培训,免费发放“图书馆使用指南”;举办信息检索讲座,教给读者查询方法;健全图书馆网站,及时发信馆藏动态。
5.3 关于基础设施
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严重不够,而图书馆一、三、四层均有闲置房间,建议开放,放上桌椅即可。
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和耳机数量、质量都有问题,要么购买,要么做好维护,保障使用。
我院各处的网络,网速慢,不能流畅地看视频。在正常工作时间,屏蔽了视频功能,即使在电子阅览室也不行,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老师、学生都有反映。95%的读者要求增加影音播放,对外语片更是期待,他们愿意“看电影,学外语”,希望看上老师推荐的电影,提高英语视听说能力。所以希望购进一套家庭影院,来播放这些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付跃安.构筑阅读天堂.2010.3.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现状 调查报告
一、序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专业设置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出发点,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科技兴国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三大支柱之一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研教研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省30余所高职院校也和全国其它省份高职院校有着极其相似的状况,大部分是从中专、职高升格而来。学校普遍处于基础薄弱的发展时期,存在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与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笔者对全省三十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的基本情况归纳如下:
二、调查对象、方式、内容
对全省三十所高职院校(不含高专)以面对面、发放调查表、电话等形式对各馆的概况、图书馆网络及自动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信息素质教育、文献采访、读者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办馆基本条件远远滞后于学校迅猛发展的办学规模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指引下,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上已经占了全省高等院校的“半壁河山”。我们根据各校的学生总人数从馆藏总量、馆舍面积、阅览座位数等方面调查了各馆的生均馆舍面积、生均座位数、生均馆藏册数等,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在被调查的三十所高职院校中,馆舍面积达标的只有3所,占10%,最低的是生均只有0.2平方米。生均阅览座位数0.2的也只有4所,仅占13%,由于近年来各馆大量购买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生均馆藏册数达标的有21所,占到了70%,但仍有30%的学校不达标。
(二)“资金和人才”是影响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本科院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发展迅速,在高职院校中也引起了各馆的高度重视,但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仍然发展缓慢,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要求,也就不能较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在调查对象中,还有3所学校图书馆未实现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占10%,15所学校还没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占50%,4所院校图书馆还不能上网,占13%。在对“影响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一栏的调查中,其中22所院校图书馆认为是“资金和人才”,占73%,3所学校认为是“资金”,占10%,5所学校认为是“资金和观念”占16%,这就说明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对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既不给钱也不给人,“资金和人才”的短缺是影响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三)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滞后于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需要,馆藏资源未能彰显职教特色
一方面,高职院校年年连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在被调查的三十所高职院校中,学生人数5000人以上的20所,占60%),另一方面,办学资源明显不足。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因学校扩招、新专业开设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进而出现生均馆藏册数不足,馆藏结构不合理,馆藏文献质量不高,利用率低,不能彰显职教特色,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馆藏资源不足,文献类型单一。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新升格的职业院校图书馆的藏书量普遍较少,其馆藏的大部分是中专时期的馆藏文献,或者是几所中专图书馆藏书的组合。因此,绝大部分的馆藏文献都不具备高职院校所要求的职教性、专业性、应用性。近些年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的加快,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电子资源(主要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使得馆藏总量迅速增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生均馆藏册数不达标,此次调查中,有9所院校生均藏书册数不合格,占30%,最少的生均藏书只有27册。
馆藏文献类型单一,各馆主要是印刷型的图书和期刊以及近年来购买的部分中文电子图书和期刊,外文文献、音像资料等数量极少甚至为零。
2、馆藏文献内容陈旧、质量低下,文献利用率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从量上看多数图书馆的馆藏总量都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但真正能用于服务教学科研的文献少之又少,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原有的馆藏文献内容过时,实用性差。二是为了评估突击购买,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对图书馆文献资源方面的投入,但对底子薄弱的高职图书馆仍然是杯水车薪,所以各馆利用有限的经费只得购买大量对教学科研毫无作用的特价书用于充数,在被调查的30所高职院校中100%的购买过特价书,区别只是购买的多少而已,个别馆特价书的数量占到了纸质馆藏总量的50―60%。三是购买电子资源来弥补馆藏总量的不足。一是因为电子资源使用方便、快捷、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二是经费上相对于年年涨价的纸质文献而言,电子文献更“经济实慧”,但高职院校在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上又没能同步跟上,使得图书馆最大的读者群――学生,不能较好的使用电子资源,从而导致馆藏文献利用率低。
由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藏与用上三种矛盾日益突出:馆藏数量的盲目增长与文献资源的实际匮乏;馆藏质量与读者实际需求相脱离;馆藏数量大与文献利用率低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文献资源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将其当成一项突击性的任务来完成,否则,将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效应。
3、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与馆藏文献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其服务中深感自身馆藏文献无法较好地满足学院师生员工需求,但又无法与本地区本系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在此次调查中,仅有3所院校成为了CALIS成员馆,占10%,没有一所院校参加了外文期刊的协调采购(原因主要是因为经费的不足)。只有6所院校与其它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占20%,100%的院校打算参与“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看来,要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一方面需要办学者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统筹,协调,比如高校图书馆这个群体就需要高校图工委牵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四)信息素质教育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影响了馆藏文献利用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现代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仅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种基本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具体见下表:
表1 四川省3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入馆教育是为了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并尽早使用图书馆的重要环节,但调查发现,只有19所高校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占63%,仍有三分之一多的职业院校图书馆未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培训主要介绍本馆资源,包括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培训、工具书的使用、馆藏分布与借阅、本馆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网络资源的使用等,也只有三分之二的院校开展了培训讲座,仍有三分之一的学院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培训讲座;文献检索课是适应学生深层次检索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非常有助于学生走入社会进行学习、研究、创新。只有17所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占56%,其中多数院校是把它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全院范围开设,少数院校只在部分专业开设;虚拟咨询也称为数字参考咨询,它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和现代技术的参考咨询服务,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调查显示:只有18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虚拟咨询,占60%,也就是说有40%的院校还没有开展此项工作,个别院校还停留在中专时期的传统咨询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有5所院校一项也没有,可想而知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是何等的缺失,只有2所院校从四个方面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仅占6%。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变,这需要各院校的主要领导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改变认识,给予应有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配合才能使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得到加强。
(五)图书馆服务呈现开放型,但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未能彰显职教特色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主线,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点,近年来,从中专、职高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充分认识到了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编目外包以后,各馆纷纷抽调业务骨干下大力气做好服务工作,调查显示,我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上呈现开放型、但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低,未能彰显职教特色。
1、全开架,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占主流
尽管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舍面积不足、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等现象,但各馆通过回溯建库、调整馆舍布局、延长开馆时间等措施,实现了全开架,藏、借、阅一体化的借阅模式。调查显示,27个图书馆周开馆时间在70小时以上,占90%,26个图书馆实行了全开架,藏、借、阅一体化的借阅模式,占87%,其余四个馆也是半开架,传统的闭架借阅形式已经不复存在。
2、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除了各馆开展的日常借阅外,我们就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了调查,见下表
从上表看出,我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主要是读者培训和参考咨询两项,说明多数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日常借阅服务上,开展了以上八个服务项目的学校只有一所,开展了五个服务项目以上的有六所,多数图书馆都只开展了二至三项服务,个别馆仅有读者培训一项,另外,只有10所院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方式为一次文献与二次文献相结合,其余的20所院校都只能提供一次文献,总之,充分说明高职图书馆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低,服务质量更是有待提高。
(六)图书馆员素质偏低是制约高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永远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第一需要,我们仅从职称和学历两方面调查了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工队伍状况,被调查的30所院校图书馆共有员工 517人,从职称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仅占10%。中级职称人员占26%,64%的人只有初级职称或者没有职称,因此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学历结构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并不低,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到了近70%,表面看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并不低,但据了解,各馆有相当部分员工是因为学校升格过后才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电大、远程、函授)提高的学历,也就是说一部分人表面看学历是提高了,但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另外,从专业角度了解到,各馆普遍缺图书馆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人才,这两类人才的不足大大制约着高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