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新郑 451150)

【摘要】在信息发展的高速时代,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的挑战,青年馆员已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馆员的稳定和成长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青年馆员的现状入手,围绕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开发、心理素质培养、管理激励策略进行的探讨,让图书馆的青年馆员留得住、待得下、做得好,达到馆员自身价值和图书馆社会价值实现双赢。

关键词 青年馆员;图书馆;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心理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知识经济进程的加快,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更加激励的竞争与挑战,各个高校都在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图书馆。如何让图书馆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大批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充实馆员的力量,青年馆员已成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图书馆发展的主力军,青年馆员年纪轻,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学历高、思想灵活,积极进取、适应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自动化设备管理、公关平台的建设、信息资源数字化、读者服务现代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优势,他们的加入为图书馆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图书馆更加具有活力、生命力。

青年馆员是一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关注青年馆员的健康成长,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青年馆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帮助青年馆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加强馆员职业能力开发,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策略,培养和利用好青年馆员的力量,使青年馆员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中流砥柱。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现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促进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青年馆员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青年馆员自身和图书馆的发展,指导青年馆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青年馆员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年馆员要想制定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青年馆员的自身努力,更加需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首先图书馆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对青年馆员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从青年馆员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专业方向等进行指导,使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对青年馆员进行全面培训,使他们对图书馆的地位、发现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系统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采用激励手段激发青年馆员的潜力,提高青年馆员的工作热情,为青年馆员的发展创造机会,使其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最后青年馆员参加工作时间较短,要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了解自己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岗位准确的定位,明确职业规划的目标,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

2 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

高校图书青年馆员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加强青年馆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内涵建设、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青年馆员参加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其职业能力相对不足,切实影响到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其职业能力开发势在必行。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保证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顺利进行。

2.1 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为了学校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校领导应该高度关注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应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通过计划培养为加强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2.2 内部岗位管理创新

不断鼓励青年馆员提高自身学历水平,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专业知识,提高的专业水平。实施青年馆员岗位轮换制,激发青年馆员的工作热情,以老带新,丰富工作经验,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业务,明确职业定位,促进其职业规划目标早日实现,并制定馆员职业能力达标考核制,激励其职业能力提升,巩固专业知识。

2.3 青年馆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青年馆员应该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讲座、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充分利用馆内现有的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和研究,提升自身职业能力[2],同时要结合工作现实要求,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明确职业定位,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3 提高青年馆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数字时代图书馆迎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存在着普遍的心理素质问题,青年馆员的心理素质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青年馆员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践行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

3.1 提升图书馆地位

图书馆是教学与科研的支撑,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体现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学校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完善馆员的人员配置,努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应在校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馆员劳动的风气,使图书馆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图书馆本身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科研能力,积极主动为各教学部门提高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通过自身辛勤有效的工作,获取别人的重视与尊重,努力提高图书馆地位[3]。

3.2 健全激励机制

图书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要给与精神上的鼓励,还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一方面,青年馆员的工作经验相对欠缺,要对青年馆员进行指引和鼓励,给他们机会锻炼、学习。另一方面,在薪金、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要提高足够的优惠政策,缩小与教学人员的差距,使其安心工作。

3.3 知人善用,以人为本

在引进青年馆员时需把其综合素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根据图书馆和青年馆员的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认真斟酌,看其是否具备一名合格的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是否喜欢图书馆工作环境,是否热爱图书馆行业,是否愿意为图书馆事业奉献。在进行青年馆员岗位分配时,馆领导要考虑到青年馆员个人爱好、特点和本人技能,尊重本人意愿,积极调动青年馆员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知人善用,让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3.4 青年馆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由于青年馆员刚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工作经验不足,要抱有谦虚的态度,要从基层做起,多看、多做、多思,尽快适应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充分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忠于自己的职业,敬于自己的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5 青年馆员要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青年馆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业务知识,胜任本质工作,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宽。青年馆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坦然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绪,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4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系统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奋发努力,按期望的目标去做;图书馆管理激励策略是指图书馆管理者为实现本馆的组织目标和预期计划而实行的一个有效方式[4]。“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建立与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高标准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对图书馆队伍建设重要重大。图书馆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青年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青年馆员的吸引力、凝聚力、责任感和事业心,使用青年馆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使图书馆队伍出现生机和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本馆所规定的任务和目标。

4.1 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

图书馆在建立总体目标时候,全面考虑,制定的总体目标要有挑战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把青年馆员的个人目标与图书馆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目标能够充分体现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行和可操作性。

4.2 建立必要的奖励激励策略

奖励激励包括物质奖励激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奖励激励是充分肯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正确行为,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巩固和发扬[5]。精神奖励是核心,物质奖励是重要手段。在物质奖励时,要把个人眼前的经济利益与组织长远的经济效益融为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物质奖励的积极作用。如果使青年馆员在精神上达到满足,能够激发出青年馆员稳定而持久的工作热情,可以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但奖励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平性,充分调动青年馆员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发挥其创造精神,最终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保障。

4.3 建立广泛的知识激励策略

知识激励是指管理者为青年馆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激励方法。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任何一个人,如果不能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吸取可靠的新信息,其知识结构就会老化,创造力就会逐渐衰退。因此只有为青年馆员提供知识激励,才能使青年馆员不断充实自己,丰富知识,顺利完成图书馆的目标。如定期安排青年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举办各类讲座,建立与外界畅通的信息文化交流等等。

4.4 引导青年馆员进行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图书馆激励管理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激励即是引导和促使青年馆员的个人需要不断向更高层次上发展。如何引导青年馆员进行自我激励,可有不同方式,但关键是要辅之以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在激励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年馆员,才能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为图书馆的目标作不懈的努力。

市场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馆员作为推动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图书馆要鼓励和指导青年馆员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青年馆员心理素质培养,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向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工作,以实现图书馆组织目标和青年馆员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运用有效的激励来调动青年馆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其潜能,以创造最大的价值,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张树,任中先,朱琳.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能力开发[J].科技视野,2013(33):244,238.

[3]潘启灵.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心理问题浅析[J].图书馆论坛,2006,26(5):87-89.

[4]孙俊彩.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J].情报资料工作,2002,S1:81-82.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公益机构,没有企业所面临着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往往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限的经费也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没有得到规范和发展,这些管理方面的瓶颈构成了图书馆进一步发挥信息服务功能的障碍。而作为在产业界广受好评的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生产和服务系统的优化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成系统的效率。近年来,信息管理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基于文献管理的图书馆的职能和管理手段发生了转变,图书馆管理日趋向于工程化,主要表现为采用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工程化[1]。同时,在当前图书馆中,不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存在着馆舍空间不足、图书馆员工作分配不合理、图书等文献使用效率不高、用户服务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马昀在论文[2]中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僵化、服务形式单一、激励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现代产业管理的先进手段成为现代图书馆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本文即在分析和研究工业工程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业工程理念的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相关策略,以解决当前图书馆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理念,可以分析出图书馆中的价值增值过程和价值非增值过程。其中提升用户的信息服务水平的过程被称为价值增值过程;而其它一切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都视之为浪费。正是基于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着的大量非价值增值和过程,采用在工业界广泛使用并效果显著的工业工程理念与技术,对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工业工程理念与精益管理模式

2.1工业工程(IE)理念

现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这些管理手段和方法集中体现在其所分立的工业工程学科。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研究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施,并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明、预测、评价其所获得的结果。它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能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最优化的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国际上与MBA教育齐名的十大教育支柱之一[3]。IE最早产生于美国,由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所创立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工业工程的起源。上世纪50年代,日本引进并发展了IE,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精益生产模式,成为IE发展的新阶段,受到各国产业界的重视。我国最早将工业工程引入到生产实践中来,要数华罗庚于上世纪60年代领导开展的优先法、统筹法等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工业、交通运输、建设、国防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4]。现代工业工程不仅应用于工业领域,还扩展到一切组织和机构,包括服务业和政府部门。应用的目标就在于对组织或机构整体系统的优化。现代工业工程主要突出以下思想[5]: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观点。

2.2精益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所广泛采用。WomackJP,JonesDT在著作[6]中系统地提出精益管理模式思想,此后精益管理模式成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下,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精益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管理价值流,通过运用精益管理模式工具,适时适量生产,减少浪费,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流程,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7]。简而言之,精益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永无止境地消除浪费并为顾客创造价值。精益生产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运用IE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法,追求对企业中各种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追求整体系统优化、推行零库存制度、消灭一切消费以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以此来创造出最大的生产效率和效益。JIT(及时生产)模式、“5S”活动、作业标准化、作业均衡化、ECRS技术、5W1H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都是精益生产模式的典型应用,在各类型企业和组织的应用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是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主要应用。精益思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时刻围绕管理价值核心,不断消除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每个员工积极参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传统用于制造业的精益生产和管理模式,也越来越被服务行业所广泛应用,特别是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精益思想有利于开展高效管理,实现在消耗最少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接近客户需求的目标,提高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叶丽花[8]把精益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艳霞,蒋俊青,曹美嫦等通过使用精益管理模式理论改进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医师、护士以及患者的满意度;DavidSimons和DavidTaylor[9]通过对英国某牛肉供销精益改善,使交付时间缩短了20%;杨青,陈雪,闫植林[10]将精益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民航地面服务过程,并构建了精益的民航地面服务体系框架。

3图书馆引入工业工程理念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分析

鉴于目前图书馆管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引入工业工程中的精益管理模式理论与方法,以改善图书馆的管理,构建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体系,将用户服务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以工业工程的若干技法作为支撑,实现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可以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图1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

3.1在图书馆中积极开展“5S”活动

“5S”来源于英文中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ize)、素养(Self-cul-tivation)五个单词的开头字母S,故以“5S”来代指这五项活动。5S是精益的基础,主要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兰琼,卢达溶[11]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在图书馆中开展“5S”管理的思想,并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来说,在图书馆中开展“5S”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在图书馆中开展“整理”活动主要有,加强对书刊、报纸等文献资源的整理,减少由于馆藏无序给图书馆读者带来的找不到书的因扰。同时,要将核心馆藏与非核心馆藏区别开,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图书馆中开展“整顿”活动是在“整理”活动的基础上,对整理后的书刊合理布局,不需要的物品坚决清除,对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定位摆放,一旦发现错位,则及时更正,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错架的情况。实施“三定”,即定物品的摆放区域;定合理的物品数量;制定合理的标识。通过目视管理、定位管理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和环境优化,为工作人员和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清扫”活动,则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台、书架、图书文献、检索机、桌椅等所有图书馆的空间定期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书籍摆放整齐、桌椅书架无积尘等。“清洁”则要求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保持并维持其成果,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环境。“素养”是指培养和养成图书馆馆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素养”是整个5S活动的中心,它要求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其它四项活动(4S)持续进行下去的保证,同时也在4S活动中升华。对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学习、养成教育、集体活动的方式培养;但主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得人的素质与图书馆管理活动同步发展,使得“5S”活动在“巩固———提高———再巩固———再提高”的循环中,实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2用“5W1H”技术来提升图书馆的计划管理的水平

“5W1H”技术是国外管理学家对计划工作内容的概括,即:Whatshoulditbedone(做什么)?Whyshoulditbedone(为什么做)?Whenshoulditbedone(何时做)?Whereshoulditbedone(何地做)?Whodoesit(谁去做)?Howtodoit(怎么做)?通过对计划工作的不断追问,将计划做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步步落到实处。图书馆管理中,可以将“5W1H”技术用在图书馆的各项计划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常用的计划工作包括:馆舍修建计划、文献采访计划、文献编目计划、人员招聘计划、数据库定购计划、活动组织计划等。这些计划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计划安排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采用“5W1H”技术,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使得计划的制定精益求精。以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定购工作为例,运用“5W1H”技术具体分析如下:做什么(What)———向数据库提供商购买下一年度的机构包年使用权限;为什么做(Why)———为图书馆所服务的用户(科研工作者、学生与教师、普通读者等)提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以支持其科研和学术的需要;何时做(When)———依照各数据库服务商合约到期前3个月;何地做(Where)———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谁去做(Who)———图书馆馆长、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图书馆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怎么做(How)———通过向图书馆数据库用户的调研和反馈,在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数据库服务商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内容和价格,使得数据库定购经费预算得到最大的用户满意度。通过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定购工作的“5W1H”的提问,可以明确该项工作计划的各项细节,使得工作计划合理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可以对计划工作从总到分嵌套使用“5W1H”技术,为图书馆的计划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以达到提升图书馆计划管理的水平。

3.3用“JIT”思想,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从制造业中移植而来的“JIT”思想,即“适时生产”(Justintime)也称准时化生产,它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需要的时候才生产,并保证质量要求,以此降低库存成本。从JIT思想的概念来看,按需生产和及时生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保证质量和零库存则是其精益思想的体现。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也面临着如何减少成本,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减少用户在图书馆查询和检索文献的时间;减少还书上架的时间周期;降低库存馆藏图书数量;减少预约借书的等候时间等。在图书馆中运用“JIT”思想,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增加文献检索机器,合理配置在图书馆各个区域,并准备笔和纸,以方便读者在最近的检索机上查询相应的索书号,并记录下来。*建立一个还书及时上架的流程,安排专门的人员将用户所还的图书,不经过等待,直接检查、加磁后放入到所在的书架,从而取消待上架馆藏书库,做到“及时生产”,最大化图书的利用效率。*取消还书后的库存时间,书籍还后,经质量检查后,立即摆放在相应区域的小车上,由专人负责上架,流水线方式的作业以保证书籍的及时循环使用。*用户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图书馆提出的预约借书、文献查询的申请后,由专任图书馆员通过馆内查找、馆际互借、网络文献传递、购买定购等方式,在预约期内完成文献的准备,使得预约用户到期后可以拿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3.4运用“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出让人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sEngineering)是一门运用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改善工作系统(包括人、工作、工具、设备、工作场所、工作责任和周围环境等),使得人员能在最安全和舒适的情况下,发挥其最大工作效率的科学。在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涉及到人机环境的问题,例如: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台的设计、文献检索台的设计、书架的设计与摆放;图书阅览台椅的选择、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藏书库的设计、图书馆环境装饰等。由于国情和地区的差异,不同地方的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的体格和偏好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图书馆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以适应最大多数人群的需要。以图书馆中照明设计为例,设计的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人工照明设备为读者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图书借阅环境。由于图书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同,对照明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借阅书库的照明设计的目标是使读者感到舒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的疲劳感,保护视力。从节能和视力的舒适度来看,选择吸顶式的照明度在150~200lx垂直照明的荧光灯,并辅以适当的局部照明,使得光线均匀漫射,以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书籍中的小字体为宜。图书馆中其它各区域的照明也以舒适和满足工作要求为原则进行设计,表1给出了图书馆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的细节。

3.5标准化作业与持续改善

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是贯穿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始终的基础。标准化与持续改善看似是互相矛盾的,但却是实质相同的两个方面。标准化使得改善得以完全、彻底地贯彻,而不断的改善则是建立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持续改善的对象,而没有持续改善,标准化作业成为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僵化的工作方式。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图书馆工作的无效工作和浪费,合理规划和确定图书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对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过程中,可以采用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重新规划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使得各岗位工作负荷均衡,减少等待与浪费。“持续改善”是IE不同于其它工程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IE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最终需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持续改善。

4结语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顾颉刚《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杜定友顾廷龙

[分类号]G250

1 引言

顾颉刚(1893―1980年),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省苏州市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奠基人,在图书馆学方面亦有很高造诣。

顾颉刚先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利用图书馆和搜集各种材料,在历史(古史)方面有颇高的学术造诣与修养,这使他拥有了深厚的文献意识,即搜集、整理和利用文献、文献资料的意识。这种文献意识拓展了先生在现代地理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学术空间。先生基于这种文献意识所撰写的《国立广州中山大学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以下简称《计划书》),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框架,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办馆理念,成为杜定友先生地方文献思想和顾廷龙先生文献采访工作的思想来源及实践指导,对图书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论述《计划书》对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顾廷龙先生的影响。

2 《计划书》的背景和内容

1927年,顾颉刚先生受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委派到江浙一带购书。购书之前,先生作了《计划书》,提出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能够用了材料的观念去看图书,能够用了搜集材料的观念去看图书馆事业”,并且详列16大类需要搜集的文献资料:经、史、子、集及丛书,档案,地方志,家庭志,社会事件之记载,个人生活之记载,账簿,中国汉族以外各民族之文籍,基督教出版之书籍及译本书,宗教及迷信书,民众文学书,旧艺术书,教育书,古存简籍,著述稿本,实物的图像。

顾廷龙先生对此评价说:“这16个方面对文献资料涉及范围的说明是比较全面的,符合现在所谓有历史价值的记载都是文献的认识。他(指顾颉刚)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有这样的见地,不能不令人惊叹。我们现在收集资料的范围大体不出乎此”。

杜定友先生对《计划书》推崇备至,“我拜读了顾先生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之后,心中十二分的佩服……他拟的十六大类,已经把所有的材料,包括殆尽,更不容有所添减。我只是以图书馆学的眼光,来读这篇文章,觉得它非常的有价值,有意义;值得我们图书馆学的人注意。顾先生……把实际的计划和各类书籍购求之必要,详述无遗,尤令人钦佩!……我们的宗旨,非但要把它作为购书根据,而且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在中国图书馆学上发生重大的影响,以助中国图书馆事业之发展”。“我相信若是我们能够依着先生的计划,去搜罗古籍,本着上述数点,去打破传统观念,扩大图书馆范围,实行科学的管理,这非但于中山大学图书馆前途有无限的发展,即于中国图书馆界也有重大的贡献”。

3 《计划书》的意义

《计划书》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提供了开阔的视野。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图书馆虽已初步形成,但其状况还十分幼稚,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图书馆牢守保存国粹之见,藏书以四库旧籍为主,不知广事搜罗。《计划书》打破了图书馆以“经史子集”为纲的采购体系,提出了以搜集材料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对当时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具有突破性的指导意义,对以后的图书分类体系改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现代的学术视野来看,《计划书》表现出卓越的史家眼光。从史家的角度来说,不拘泥于经、史、子、集传统经典的收录,意味着对史源资料有更大的网罗范围。换言之,那些未经人编纂、刊刻的,流传不广的文书与散乱的抄写文件,那些由于“地方性”、“私人性”、“临时性”(如方志、日记、账簿等)和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图书,那些在民间流传而向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民众文学书及游艺之书,那些稿本和图片,往往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是极为珍贵的史料,但同时又是极易散佚和销毁的资料,都纳入了作为史学家的顾颉刚先生的视野。依据他的这份《计划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源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即让以后的图书采访工作有了第一信息源的概念,提醒人们注意那些珍稀的、不可再造的、容易散佚的第一手资料。总之,顾颉刚先生的《计划书》,对图书馆文献信息源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计划书》对杜定友和顾廷龙的影响

4.1 对杜定友先生的影响

杜定友(1898―1967年),字础云,祖籍广东南海,著名图书馆学家,是我国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

4.1.1 对杜定友先生地方文献理论的影响 顾颉刚先生的计划书将拟购之书分为16大类,举凡各种有助于学问研究的材料尽在搜购之中,他的意思在于,学术研究重在材料,用搜集材料的观念做图书馆事业,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供专家做学问,市民增长知识,使原先“藏书楼”式的图书馆转变成真正的新式图书馆。在他所拟的搜集资料中,几乎有一半以上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在为中山大学图书馆购书时,购买了大量明清人的文集和地方文献资料,“地方志约六百种,科举书约六百种,民间文艺约五百种,民众迷信约五百种,碑帖约三万张”,等等。这些资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且便宜的,但是并不引起学者和图书馆的重视,中山大学许多人认为顾颉刚购买这类书籍是对经费的浪费。杜定友却十分赞同,他曾为《计划书》亲自写跋:“一般图书馆以往向以藏‘书’为重,不重视其他有用材料,这也是根本错误的。图书馆收藏应以“人类的记载”为范围,除图书以外,还应收藏唱片、影片、幻灯种种。”“非但收藏历代文献,而且对于最不屑、最新近的材料,尤为特别注意”。1930年,杜定友发表《省图书馆与省政府》一文,文中认为省图书馆的设立,既要为民众和学术服务,又要为政府服务。他还举例说明为政府服务需要有赖于图书之参考,提出了省图书馆应当为政府搜集各种材料,为政府决议提供参考服务,进而提出省图书馆应备集本地文献承担为本省政府、本省地方学术服务。杜定友从《计划书》里认识到图书馆的藏书应以‘人类记载’为范围,将顾颉刚对图书馆职能的认识,即为民众和专家服务,扩大到为政府服务,进而认识到要为政府服务,需要收藏丰富的地方文献,这是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理论形成的启蒙阶段。

1941年的《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一文中,杜先生明确指出:“各地方的图书馆,对于保存地方文献,尤为专有之责”,在我国图书馆界最早提出了图书馆有收藏地方文献的责任。杜先生极力主张省市图书馆必须做好地方文献工作,20世纪40年代末期,杜定友先生明确提出“省立图书馆

应以保存本省文献为最重要之工作”。他还以广东省图书馆和广东文献为例,多次指出省图书馆应注重广东文献及文史方面、省政参考资料的收藏,而市图书馆则注重政治经济及一般民众读物方面,说明了要把地方文献的保存作为地方(省)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这是杜定友的地方文献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1957年,杜定友先生应在南京图书馆举办的省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之邀,讲述地方文献工作,并编成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讲稿。在讲稿中,提出地方文献的概念和范围,“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先生阐述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包括三部分:史料、人物、出版”。尤其对于史料的范围阐述更是与顾颉刚先生搜集材料的思想如出一辙:“关于本地方的一切情况的记载,包括过去和现在的,如史地、文教、经济等,特别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政治和经济上的最近成就、党和政府的指示和决议”。讲稿从地方文献的范围、收集、分类、编目和使用5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做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代表了杜定友地方文献理论的发展和正式形成阶段。这份讲稿在国际图书馆学领域里是具有先进水平的,在国内图书馆学研究中,更是一份纲领性的文献。

4.1.2 对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实践工作的影响 实践工作中,杜定友先生遵循《计划书》的指导,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采购、收藏与利用。1941年,广东省立图书馆在粤北韶关复馆,杜先生兼任馆长,他提出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的办馆方针,着手收集地方文献工作,还在广东省图书馆建立“广东文献”专藏。1945年,杜先生兼任广州市中山图书馆馆长,带领中山图书馆开展收集地方文献的工作。1955年,广东省图书馆和广州中山图书馆合并成立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二馆的地方文献也合二为一。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中有许多重要资料,如革命文件的原本、广东地方志、广东各姓族谱、东西南沙群岛资料、近代史的许多重要资料、广东文献的善本和稿本等,这批广东文献,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例如1974年,我国从南越傀儡集团收复西沙群岛时,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就向有关部门送出了一批文献资料,对于进一步论证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充分的论据。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专藏,是我国省图书馆中早期组织并长期坚持下来的专藏,其能形成特色并发挥较大的作用,是与杜先生的倡导组织努力分不开的,因此,可以这样讲,杜定友先生是倡导组织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专藏的先驱者。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杜定友先生对顾颉刚先生的“搜集材料”观念和《计划书》的实践。

经过杜定友先生的努力,各类型公共图书馆都开始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图书馆学家及其他领域的学者也开始重视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从此,我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藏、发展与利用走上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快速发展的轨道。

4.2 对顾廷龙先生的影响

顾廷龙(1904―1998年),字起潜,江苏苏州人,著名图书馆学家,毕生奉献于图书馆事业。

4.2.1 对顾廷龙先生采访思想的影响 顾廷龙受顾颉刚《计划书》影响和启发,明确了文献资料的范围和概念。“我认识文献资料,大概也是根据他的购求计划。起初,我们对这些琐碎的文献资料怎么使用法,有什么作用,不大懂,后来从说明中得到启发,觉得很有意思”。得益于《计划书》的启发,顾廷龙先生对文献、历史文献、文献资料等的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这直接引导着顾廷龙先生对文献和文献资料搜集的实践活动。顾廷龙先生重视对档案、方志、家谱、报纸、账簿、民间文艺等不为“传统”藏书家看重的文献资料的收藏,这可以说是对顾颉刚“搜集材料”宗旨的活学活用。1964年,在北京中国书店和上海古旧书店、安徽屯溪古旧书店有一批珍贵的家谱、鱼鳞册无人问津,而顾廷龙先生拍板表示:家谱、鱼鳞册现在很少人在研究,但将来必定会引起重视,既然别人都不要,那我们要,有多少收多少。

顾颉刚先生在《计划书》里提出应该打破过去的藏书宗旨和藏书范围,“要能够用了材料的观念去看图书,能够用了搜集材料的观念去看图书馆的事业”。可以看出,顾颉刚主张访书应打破传统观念、广收博取。顾廷龙先生深受这种访书思想的影响,并以搜集、整理材料作为一生办馆治书的方向。顾廷龙先生:“我从事图书馆工作,将近70年。图书馆古籍采购一直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从燕京大学图书馆到合众图书馆,到历史文献图书馆,最后到上海图书馆,服务单位在变,我的职责也在变,但我从未离开过文献采访这个岗位。我一生都把顾颉刚先生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作为收购的目标和范围。我常说,我一生概括起来只干了三件事,即收书、编书、印书。顾颉刚先生的这份《计划书》,作为我收书的指南针,让我终生收益”。

4.2.2 对顾廷龙先生采访实践工作的影响 受顾颉刚先生采访思想的影响,顾廷龙先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拘于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范围,一生都在从事着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以下几件事可视为对《计划书》的实践。

・家谱收集。解放初,政府调拨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中有一大批家谱没人要,顾廷龙先生(时为上海合众图书馆馆长)闻讯后,赶紧收下了这批家谱。后来合众图书馆合并为上海图书馆,这批家谱就成了上海图书馆收藏家谱的基础。

・从废纸堆中抢救历史文献。1955年秋季,上海造纸工业原料联购处从浙江遂安县收购了一批废纸二百多担,上海市文化局组织人力展开抢救工作,以《计划书》所列16项为选取标准,从二万多斤废纸中抢救出2530斤有价值的文献,共计100440册,有史书、家谱、方志、小说、笔记、医书、民用便览、阴阳卜筮、八股文、账簿、契券、告示等,这些是研究过去社会生活的极好资料,有些是在正史中找不到的,也不能花钱买到。为避免将珍贵文献弃为废纸的现象,顾廷龙列出对待废纸的取舍标准,阐述如何看待“废纸”问题,呼吁全社会关心文献资料的保护工作。截至1965年,上海图书馆家谱收藏约为13700部,75000余册,收谱数量几乎为全国公共藏书机构收藏家谱的总和,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顾廷龙先生是上海图书馆家谱收藏的奠基人。

・保护革命文献。革命文献,是指1949年以前有关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进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出版的书刊资料。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多图书馆和收藏家都不敢收藏。顾廷龙先生却意识到这些文献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在合众图书馆创办时千方百计地搜集这方面的书刊资料。从合众图书馆(1953年后改名为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到上海图书馆,顾廷龙一直将革命文献作为收藏重点之一,其品种与数量,在国内外首屈一指。

・搜集民国间出版的丛书。解放初,顾廷龙以他对近代及同时代文献资料的珍贵价值的深刻认识,开始构想对民国时期出版物进行总结。为此,特别注意对旧平装(民国出版物的泛称)的收集。由于顾廷龙的努力,上海图书馆收集此类书籍较早,现在成为民国时期出版物收藏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后来,这些丰富的馆藏为《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顾廷龙一生遵循《计划书》的指导,无论是在合众图书馆、历史文献图书馆还是在合并后的上海图书馆,一直以《计划书》为目标,为上海图书馆采访到许多价值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从而奠定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收藏的重要基础,使该馆成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值得一提的学术图书馆和古籍图书馆。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农村 科技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03-01

一、利用年终总结安排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通化市图书馆通过多年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经验,从最初的每年年终总结的单一性,逐步完善到从中可以分析出下年度工作以及制定计划的可据性。人所共知,每年的年终总结目的是总结一年来制定计划,到工作的实施,以及到效果的合计,进而总结出一年来的工作成绩。通化市图书馆的农村科技服务工作总结的两用性其一也不外乎于此,但另外的一用性则可作为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的科学依据,其意义更在于从中发现和找出全市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特点、优点、缺点及疏漏和不足的地方,从而更好地完善下一年度的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例如:通化市图书馆科技部每年跟踪农村科研课题十多项,在分析总结中,不难发现课题的实用性、市场的针对性、社会效益等问题,甚至从中可以发现某一课题的跟踪服务,从计划到实施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在成果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却发现该课题的研究与市场经济相悖或实用性、科学性等缺乏一定的市场生命力,如果存在这类问题,不仅给图书馆自身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就连该课题的研究者也是个不小的损失。所以注意分析和研究一年一度的农村科技服务的工作总结,不仅对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一个充分肯定,另外还可以找出工作的不足,进而为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二、年初制定适合于本市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科学计划

通化市的下辖区域多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是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基地。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在年初的农村科技服务工作计划的制定,就要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同时也要考虑农民的农业产出品种的科学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问题,不能让农业的产出与自身的有利条件相脱离。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与图书馆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基础上,确保计划与效果相统一,发挥图书馆在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中的作用。由于近年来图书馆事业经费的严重短缺,要想在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中发挥出图书馆的作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仅从农村科技服务的旅差费问题,就限制住了各方面工作的实施。但这并没有难住通化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想尽各种办法开展工作,并在制定计划时无论是课题的跟踪,还是送书上门以及走访调查,凡是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系列中的,不能存在多余性重复。例如在各项课题的跟踪服务中,每一个课题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并在课题的选择中要注意其科学性、实用性、效益性以及相关的传播性等,同时要具有促进全市农村同行业发展的排头兵的带头作用,因此为指导思想制定工作计划。不仅为图书馆本身节省了开支,同时也为全市农村此类项目的科技服务工作增加了含金量。再有送书上门服务,其过程是调查走访在后,其工作效益更大,从图书馆的经济角度看也是最科学的。

三、送书上门服务工作

送书上门服务,是图书馆自从开展以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以来至今年内一直坚持的工作,通化市图书馆科技部更是如此,年平均送书上门千余册。但近年来由于图书馆事业经费的严重短缺,在这项工作中不得不立足于本馆的现有条件,将过去的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的送书方式转变为定点服务,以点带面从而辐射科技的服务方式,其结果深受农民和专业户的欢迎。原来的走村串户,效果不显著费力不讨好,还给图书馆自身造成人财的浪费,后来根据农民和专业户信奉的同行业知名度较高的种、养和加工的专业户的家中,并建立基础农村图书个体流通站。这样一来收到了三层效果,一是承担流通站工作的专业户本身喜爱,其自身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科技知识,更主要的是确保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能够健康地发展;二是前来上门求教的农民在取经之后,临走时都要借走几册图书资料,并如获至宝地珍惜;三是为图书馆节省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在这项工作中的经验还有三条:一是必须建立押金制,这样不仅能确保图书资料的完好率,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挥图书资料在科技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从而缩短流通时间,提高流通率;二是走访调查要相应地跟上。这样不仅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也为各个基层图书流通站图书资料按预定期限及时调配打下基础;三是遇有图书资料与农民需要不协调时,通过走访调查上来的统计,及时寻找加以流通。如图书馆没有的图书资料,就利用馆际互借,及时到全市相关行业的图书室去寻找,找到后尽快送到农民手中。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俄罗斯;图书馆;网络信息化;虚拟咨询服务

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62-02

俄罗斯非常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出版了大量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许多图书馆。仅莫斯科市目前就有图书馆4291座。俄罗斯人爱读书,不仅在地铁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捧书阅读的人们,俄罗斯的图书馆利用率也很高。如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每日接待读者4600人次,文献流通周量为3.13万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俄罗斯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日渐提高。近年来,俄罗斯的大型图书馆不但都实现了图书计算机联网管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也有很大进展。深入了解俄罗斯图书馆信息化政策、电子图书馆规划、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问题,可对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完善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一、俄罗斯图书馆信息化政策

1992年8月11日,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下达了关于制定图书馆事业国家政策的第160号令。按照该命令,图书馆信息化问题跨部门专家委员会及时制定了图书馆信息化规划。该规划的实施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1994年):俄罗斯图书馆信息化规划提出的政策目标是:(l)建立远程信息传输网络,以利于图书馆用户能够进入网络使用从属于各部委(联邦的、地区的、大众的等)的俄罗斯图书馆信息;(2)保障出版物加工和编目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3)保障俄罗斯图书馆使用者通过全球信息网络,如因特网,使用世界信息资源;(4)加快建立国家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特别要注意卡片目录的回溯工作;(5)制定专门规划,保障向全球信息网使用者提供俄罗斯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其核心目标是建库,即利用只读光盘(CD-ROM)储存数据,建立数据库。由于在实现各项政策目标的领导人选方面、在政策利益范围方面和政策经费保障方面的不确定性,图书馆信息化政策的第一阶段尚属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1995-1998年):1995年,俄罗斯联邦文化部召开“全俄科学与实践大会”,会议做出了图书馆信息化是俄罗斯图书馆优先发展方向的决议。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图书馆信息化问题跨部门专家委员会明确提出图书馆信息化政策第二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建网和联网。该阶段不仅消除了第一阶段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且受到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高度重视。图书馆信息化被确定为全俄图书馆事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图书馆信息化政策也被确定为独立的联邦政策。标志着俄罗斯图书馆信息化政策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4月19-23日,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图书馆协会以及俄罗斯法律改革基金会共同召开了“创建和整合俄罗斯图书馆信息资源问题”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自1992年推行图书馆信息化政策以来图书馆信息化方面的进展和问题,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化政策的新目标,即整合信息。2005年3月28日,俄罗斯联邦文化和大众传媒部下达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国家政策》令。根据该项决定,到2010年之前国家的政策目标是,“为了提高对国民的信息和图书馆服务质量,在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俄罗斯图书馆网络计划

俄罗斯图书馆网络计划地提出是在1996年2月,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建立全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计划”的第138号令[2]。该命令确定了“全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计划的优先发展方向是建立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构建概念基础;制订书目机读格式的国家标准;将俄罗斯的图书馆接入世界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建立联机编目中心;建立图书馆关于最新的本国图书出版物信息的电子系统。

1997年初,“全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计划最终形成。该计划的目的是“保证公民在使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对俄罗斯和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自由获取”。主要方向包括:图书馆全面自动化,发展现有的和建立新的图书馆电子目录;开发用户对国内外图书馆电子目录及其他国内外电子资源的介入方式;在现代化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发展和应用新的文件获取技术;完善与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图书馆工作的标准、规则和法律;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发展图书馆间的国际合作。

1998年初,作为国家图书馆标准的国家图书著录格式与书目机读格式的制定工作也相继完成。1998年1月27日,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下达第45号令,规定了文化部下属的图书馆必须使用的公共机读目录各式。

2001年在俄罗斯文化部的倡导之下,由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共同成立了国家图书馆信息中心。在信息中心的主持下,完成了建立俄罗斯图书馆综合目录(简称СКБР);建立标准的检索国内图书馆的出版物的目录;通过利用СКБР中的书目来缩减俄罗斯各个图书馆在编目上的开支;为俄罗斯和外国用户获取俄罗斯图书馆目录资源提供统一的接口;组织图书馆的专家接受现代编目和信息服务技术的培训等项任务。还建立了俄罗斯本国的机读目录格式,在国际图联有关编目的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上出台了“俄罗斯编目规范”。

2004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共同制定了国家电子图书馆方案,并着手该方案的实施,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开始实现联邦图书馆、地区中央图书馆和部门图书馆之间的联机合作。

“建立全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计划,计划在2007~2010年期间,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图书馆信息技术领域的各项标准,以机读目录格式为基础继续建设国家的联机编目系统――俄罗斯图书馆综合电子目录,继续建设国家电子图书馆、国家回溯目录等项目,促进各个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最后,国家将在软件技术、法律标准、人才培养、图书馆信息技术领域的管理、用户培养,以及馆际合作等几个方面保障全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三、俄罗斯图书馆信息服务

俄罗斯的图书馆普遍推广计算机技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经费影响,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利用较少。由于俄罗斯图书馆信息化政策和图书馆网络计划地推动,1996年以来,俄罗斯图书馆都接入了因特网,电子传送文件技术开始得到发展。1997年初,俄罗斯的图书馆共有5000台计算机,一个大型的区域图书馆平均只有15-17台电脑。截至1997年底,大多数重要的联邦图书馆、90%的区域科学图书馆、大约30%的区域青少年和儿童图书馆,以及相当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图书信息与虚拟咨询服务逐步开展起来。

1998年,根据《俄联邦电子图书馆》规划草案,确立建设电子图书馆的步骤和顺序,建立部门内部和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的体系,以及发展电子图书馆的区城性的计划和方案,对国家珍贵文献通过制作电子版来进行保护并提供利用。目前,《俄联邦电子图书馆》规划已初见成效。例如目前,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已将孤本的斯拉夫语书籍数字化,计划将16世纪初的西里尔文字(俄语字母的前身)的书籍数字化。此外,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和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共同参与建立了电子文库《普希金和俄罗斯古典文献》,现在这个电子文库已拥有相当数量的电子文献,包括普希金、莱蒙托夫、叶赛宁等作家的作品及生平资料。如今,电子出版物《普希金》已经问世,它收集了普希金所有的文象及生平介绍,另外,还有200多幅图片。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俄罗斯信使》电子文献发送服务站,以利于国内外用户享用本馆资源;为读者提供1994年以来的呈缴本电子图书目录和1998年6月以来的新购书刊电子目录;建立高级电子目录,使用户不仅能利用本馆的数据库,而且能检索世界其它图书馆的数据库;建立Intemet网上的国家图书馆流动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图书馆支持部,收集、保存并向用户提供电子文献;进行卡片目录回溯转换,将25万张19世纪卡片目录和420万张1961年前的总分类目录转换成机度目录格式形式;完善本馆网页,开通电子邮件通讯,提高网络运行速度等。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6500家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化,这些图书馆拥有计算机3.2万台。其中2500家图书馆提供接入因特网。有超过900家图书馆在因特网上有俄文网站。

根据图书馆发展的世界趋势,图书馆开始为用户提供虚拟的图书信息和情报的参考咨询服务。2000年10月,莫斯科“基辅”集成图书馆系统在其网站 n1. ru上率先开通了免费“虚拟咨询”服务。咨询员利用web-form和e-mail免费解答用户咨询。很快,“虚拟咨询”便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在俄国引起强烈反响。2000-2003年,“虚拟咨询”解答来自世界各地的网上咨询超过6000个。“虚拟咨询”的成功开展,极大地触动和启发了俄国内其他图书馆争相效仿,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俄89个联邦主体(州、边疆区、共和国等)中已有近1/3的联邦主体图书馆开展了虚拟咨询服务。为进一步整合各馆资源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2003年按俄文化部的指示,莫斯科“基辅”集成图书馆系统将“虚拟咨询”整体转至文化部支持的信息咨询网站http://library.ru上。并与区域间公共图书馆协会共同牵头,在“虚拟咨询”基础上,联合各地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全俄合作性“公共图书馆虚拟信息咨询服务"。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图书书目信息部主任、教育学博士E.Д.Жабко认为在俄图书馆出现虚拟咨询服务是因为:①出现了大量可用来解答用户咨询的网络参考源和全文信息资源;②出现了要全天候使用图书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献服务以及需要高水平馆员帮助的新用户群;③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为图书馆之间以及专业团体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条件;④一些职业协会希望采用新的用户服务方式。俄各种类型图书馆普遍开展了虚拟咨询服务,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俄高校图书馆由于受隶属关系和服务职能的限制,虚拟咨询主要以服务师生学习和服务科研教学为目的,且服务方式单一,整体发展情况不如公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尤小明.俄罗斯图书馆信息化政策的三个阶段[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2).

[2]俊亭.俄罗斯全国信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计划――“ЛИБНЕТ”. nlr.ru/news/inv/libnet.doc.

[3]屈红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07(5).

[4]刘兴华.俄罗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J].西伯利亚研究,2007(3).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医学图书馆员再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医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文献量急剧增长,各学科之间交叉重复且高度分化,如何科学地收集、系统地整理、及时有效地提供医学文献信息的重担就落在了医学图书馆员的肩上。而当前医学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现状导致其很难挑起重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馆员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忧患意识。部分馆员认为图书馆员就是负责借借还还,没有什么新东西,也不需要主动服务。当然也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带来的深刻变化,因此不接受新事物,不学习新知识,不能认识到新时期医学图书馆员的新使命。

2.缺乏复合型人才且学历偏低。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医学图书馆员虽然是图书情报专业毕业,但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有的人毕业于医学院校,但又不懂得图书情报学知识;有的是“半路出家”,基本不具备专业知识;最令人担心的是馆员里本科以上学历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所占比重小,专科以下学历仍占相当部分,本科学历中图书情报及医学专业的人数离要求相差较大,并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偏少。严重缺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人才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3.科研能力差,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因为图书馆员整体学历偏低,导致馆员科研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馆员尚缺乏科研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甚至不会科研;二是馆员整体发表和出版的高质量的论文、论著少;三是很少有馆员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可以说,距离知识型、研究型馆员的要求尚远,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综上所述,医学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既是图书馆现代化及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又是由当前馆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性。因此,必须抓好医学图书馆队伍的建设,进行必要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医学图书馆员再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摘要:文章是筹建许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前期调研报告的一部分,依照有关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在大量宏观与微观调研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就新建少儿图书馆涉及的诸如规格规模、社会职能、主要任务、服务对象、事业经费、藏书规模、内部机构设置、基础业务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读者服务工作、馆藏宣传与导读服务、业务研究与业务培训、环境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对少儿图书馆筹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57-04

根据许昌市政府许政纪【2010】35号会议纪要精神,市图书馆原有馆舍整体移交魏都区政府,成立独立建制的区属少儿图书馆,名称核准为“许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少年儿童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广大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少年儿童社会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是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到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建设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视。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少儿图书馆建设指示精神和要求,我们对少儿馆的职能定位、藏书规模、功能设置、服务辐射、资源配置等进行了调研和论证,提出少儿图书馆建设的初步方案与实施意见。

1少儿图书馆的定位

按照国家有关图书馆建设的法律法规,吸收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成果,参照行业评估标准,结合魏都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少儿图书馆的规格与规模、社会职能、主要任务及其服务对象。

11规格与规模

许昌市少儿图书馆隶属于魏都区文化和广播影视局,参照区直事业单位设置惯例和其他局属二级机构规格,少儿馆行政规格为副科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根据魏都区委、区政府关于筹建少儿图书馆的指示精神和有关规定、规范,少儿图书馆规划为馆藏总量20万册/件的中型图书馆。按照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要求,建设成为县级一级少儿图书馆。

12社会职能

少年儿童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序列,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1]和社会教育机构[2],具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文化教育事业、少年儿童智力开发、少儿读物及相关文献整序、满足少年儿童文化学习和休游娱乐等社会职能[3]。

13主要任务

少儿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

为体现其公益性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性质,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少年儿童图书馆必须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服务、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传递文献信息,指导少年儿童健康阅读等主要任务[4][5][6]。

14服务对象

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其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少儿工作者服务。

毋庸置疑,少年儿童是少儿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少年儿童的年龄段划分在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医学等领域不尽相同,但就图书馆行业而言,通常是依据少儿读者区别于成年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等特点,确定少儿读者的年龄范围,如《俄罗斯联邦图书馆事业联邦法》、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Public Library Service Standards),以及国内少儿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少儿分馆或少儿阅览室等,多把服务对象明确界定为“16岁以下未成年读者”或“0至16周岁未成年人”。少儿图书馆是专门为特定群体设立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教育机构,读者年龄范围的界定,有助于针对性的藏书建设和针对性的特色服务。

2建设方案与实施意见

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协调的系统工程。从事业经费、人员编制、管理机制到藏书规模、内部机构及服务窗口设置、基础业务建设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读者服务工作与业务技能培训等等,均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规范,进行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建设方案中的有关量化指标,“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要求” [7]。

21事业经费

事业经费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要把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设施建设[8]。为使少儿图书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事业经费基数的确定要具有前瞻性。参照文化部第五次《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和《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对一级馆年度财政拨款不低于40万元的标准要求,参考国内其他县级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的经费水平,综合考虑服务人口、藏书规模、人员编制,以及办公费用、人员工资、年新增藏书费用等逐年提高的实际情况,年经费基数确定在45万元的中上水平是较为合理和可行的。图书馆的事业经费是一个动态指标,应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我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适时增加,达到“财政拨款年增长率/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不低于80%”的要求[9]。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文化部颁布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保障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保证少年儿童图书馆文献藏量合理增长”[10]。“评估标准”要求,购书经费应在事业经费中的单独列支。按照“评估标准”年新增藏量3,000种以上的要求,设计年藏书补充量6,000~10,000册/件,按每册/件20元匡算,年购书费单列额度应在20万元以上,并应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逐步提高。

22藏书规模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藏书规模是对馆藏文献数量的设计和控制。按照“评估标准”县级一级少儿图书馆馆藏总数应达到10万册/件以上的要求,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和我区财政支持能力,确定最大藏书量为20万册/件。

按照建设一级少儿图书馆的设想,开馆基础藏书应达到8万册/件以上,并以每年递增6,000~10,000册/件的规模补充藏书。开馆需要的基础藏书,可以通过财政投入为主,辅以区直机关和社会捐赠、其他少儿图书馆调剂、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扶持等措施予以实现。

23馆舍面积

少儿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接收许昌市图书馆老馆舍)已达8,130平方米(一期馆舍2,796平方米,二期馆舍5,334平方米),远远超出“评估标准”要求馆舍建筑面积应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标准要求。在馆舍的使用上,要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按照“评估标准”读者用房面积应达到全部馆舍面积的60%以上的要求,优先安排读者用房。

24人员编制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工作规范(试行)》以藏书总量为基准,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县级图书馆“藏书总量在12万册以上的,编制为24名以上,或参照市级图书馆编制标准执行”。许昌市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为服务人口48万、最大藏书量20万册/件、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应参照“市级图书馆藏书总量15万~30万册的,编制为30~45名”的市级图书馆编制标准执行,核定编制30名。

25阅览坐席

阅览坐席数量是评价图书馆硬件设施的重要指标之一,坐席数量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馆内阅读的需要。我们根据服务窗口的设置确定阅览坐席的数量,具体分布与配置如下:低幼龄儿童阅览室30席,报刊阅览室80席,电子阅览室40席,多功能厅50席,图书借阅处40席,教育参考阅览室30席,共计270坐席,超过“评估标准”阅览坐席数200座指标上限的要求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对服务人口20万~50万的中型图书馆的席位不少于240座的规定。

26内部机构设置

科学合理的内部机构设置是图书馆体现社会职能、完成目标任务和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按照“减少层次、体现功能、保障效率”的原则设置内部管理、业务部门和服务窗口。

按照行业惯例,并参照“评估标准”对县级一级少儿图书馆的基本要求,计划设立:办公室、采编部、研究辅导部、借阅部、网络技术部、少儿培训中心等六个职能部室,图书借阅处、报刊阅览室、低幼龄儿童阅览室(亲子阅览室)、教育参考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视听室)、玩具与科普教育室、办证处(总服务台)等八个服务窗口。

27基础业务建设

271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图书采访子系统、图书编目子系统、图书典藏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借还子系统、读者管理子系统、图书注销子系统、报刊征订子系统、统计子系统、报表子系统等,涵盖了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工作流程,可以全面实现对文献的采购、编目、检索、流通、读者管理和统计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管理系统的选择,应主要考虑其用户评价和其市场占有率,尤其是省内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数量,以方便书目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

272藏书体系规划。藏书体系规划是指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经费和读者需求等因素,制定藏书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文献收藏的范围、类型与标准,以及相应的藏书体系结构模式。藏书体系规划是藏书建设的基本蓝图和指导性文件。藏书体系规划通常强调按照图书馆的特定需要确定收藏文献的范围、层次级别、各类藏书的比例及其复本量,从而建立有内在联系和特定功能的藏书结构。

按照建设一级少儿图书馆的规划,许昌市少儿图书馆的藏书按载体分应有报纸杂志、一般图书、工具书、电子读物、盲文读物等类型;按层次级别分应当各类低幼龄儿童适读书刊、大龄儿童和少年适读书刊、与少儿教育有关的图书、报刊等级次齐全。报刊订购应在100种以上,各类普通中文图书应占总藏量的75%,电子读物占20%、工具书占5%。报刊原则上只订一份,普通图书复本量每种控制在1~3本,工具书每种一本,供教师与家长利用的少儿教育有关的图书每种一本,电子读物每种一件/套。

少儿图书馆的藏书要体现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文献的采选应以国家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全国中小学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推荐书目”、推出的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的各期《优秀图书推荐榜》、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全国妇联等主管部门的推荐书目和有关少儿出版社的图书排行榜、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作品(如“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等为主要依据,《少儿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的入藏率不低于60%,建设完整系统的基础藏书。

273数目数据库建设。数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业务工作,分为文献标引和文献著录两大部分。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简称《少图法》)作为图书分类标引的依据,应重视本馆“使用本”的编制,以此规定各类图书的标引深度与级次等,并作为重要的业务规章执行。

编目数据要以《中国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作为著录依据,数据格式应与CALIS联合编目数据库的中文格式保持一致,做到分类准确、著录规范。

274网站建设。网站是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标志,是宣传图书馆的窗口,其完善的书目检索、网上咨询、预约借书等功能为读者提供了利用图书馆的平台。

28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做好行政和业务管理的基础。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适应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少儿图书馆的特点和内部机构设置等具体情况,需要制定:图书馆岗位职责、图书馆读者守则、图书馆业务规范、图书馆行政管理制度等四大部分的规章制度。

29环境设计

少儿图书馆的环境设计要凸显趣味性和知识性,应有趣、好玩,色彩色调应有童趣,充满活力。读者阅读和活动场所应布置读书名言、宣传画、名人书画等,营造明快、温馨的环境氛围。

210读者服务工作

2101开馆时间。根据文化部和《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公共图书馆应当照常开放”,“评估标准”要求少儿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应达到48小时。无节假日开放主要是指窗口部室的开放,图书馆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放的服务窗口,并向读者公示。

2102免费开放。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实行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2103读者活动。以各种读者活动为载体,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读书环境,旨在不断推进书香家庭、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的建设。除了开展每年5月底6月初的为期一个星期的“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每年12 月份的“全民读书月”等全国性的读者活动外,应按照“评估标准”要求,每年组织各类读者活动不少于25场次。

211基层馆室建设

根据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少儿图书馆应“在乡镇、街道、社区等建设少年儿童图书馆分馆(少年儿童阅览室)”的要求,应视本馆藏书增长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在乡镇、街道、社区等设立图书借阅点,逐步向建设阅览室和分馆发展。为体现政府对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在少儿馆筹建中应同时规划基层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建设,建馆初期应考虑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市区周边社区和基础薄弱的小学设立6~8个儿童阅览室或馆外借阅点。

212馆藏宣传与导读服务

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少儿图书馆更应注重和做好馆藏宣传与导读工作,为少年儿童指引读书门径,答疑解惑,引导健康阅读。

少儿图书馆的馆藏宣传与导读,既是其服务特点,更是业务工作制度。馆藏宣传可采用在各窗口部室设立固定的“馆藏快讯”专栏,及时报道最新上架的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指引读者利用,提高书刊利用率。导读大致可分为展板或专栏形式的“书评”、“推荐书目”和工作人员辅导阅读等两种模式。装帧美观、内容常新的固定展板、专栏和生动活泼的故事会、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等是少儿图书馆的一大特色。

213业务研究与业务培训

基层图书馆的业务研究,主要是针对图书馆学的专门问题,或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术问题而开展的学术性研究。业务研究是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培育业务单位学术和学习氛围,保障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评估标准”对业务研究做出了年发表专业论文不少于2篇/馆的量化规定。

业务培训是图书馆业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图书馆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必不可少的必要途径。作为新建图书馆,大多同志对图书馆业务较为陌生,业务培训应以实用为主,可采用基础知识全体培训,关键业务岗位的专门技能(文献分编、机读目录、书目数据库建设等)重点培训的方式,使业务人员通过培训能够独立胜任岗位工作。按照《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要求,人均受教育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2学时。

3筹建初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固定资产登记

已接收资产清点,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32馆舍分配

科学设计功能区域布局,合理规划部门分配方案。

33室内布局设计

规划和设计各对外服务部门的书架、阅览座椅、OPAC终端、读者须知、标牌等的布局与摆放。

34室内外环境设计

外墙馆标、色彩设计要凸显少儿馆特色,馆内花草、展板、书画布置等要考虑功能区的划分,营造相应的空间氛围,各个阅览室内的色调、专栏布置、书架与阅览桌椅的摆设等要突出不同的服务特色。

35管理系统调试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系统,均需根据本馆的业务流程和实际需要设定各技术参数,调试性能及试运行。

参考文献:

[1][ZK(#]《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1号)[ZK)]

[2][4][8][10]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KG24/5][JP4]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文社文发〔2010〕42号)

[3][ZK(#]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8:376

[5]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关于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意见(教基[1991]14号1991年8月5日)

[6]国家教育委员会、文化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颁发《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的通知(教基[1995]14号)

[7]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工作规范(试行)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网络;信息

中图分类号:G25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2-0053-04

在现代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代表着未来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数字图书馆终于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在其诞生的初期曾有各种不同的称谓,西方国家有时也称其为“虚拟图书馆”、“桌面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等等。在俄罗斯,人们更多地是用“电子图书馆”这一术语来称呼数字图书馆。俄罗斯人对电子图书馆的定义是:电子图书馆是对各种电子文献和收藏品(文本、图表、声频、视频等类型信息)进行可靠积累和保存、供用户通过全球数据传输网络获取和使用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一、俄电y-图书馆建设计划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开始着手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1998年3月,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PффH)和俄罗斯技术发展基金会(PфTP)正式提出“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任务,决定为31个电子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项目提供资助。1999年6月,俄科技部受俄政府委托,联合俄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出版委员会、司法部、科学院、联邦档案局、联邦国家通信委员会、基础研究基金会等部门,制定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计划(3BP)》。该计划指出,建设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目的是:保障俄公民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宪法权,建设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信息资源系统,通过信息通信网络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使用,利用全新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平台,提高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强俄罗斯在全球信息市场中的地位;传播俄罗斯的科研成果信息;拓宽俄语在全球信息空间中的使用范围,满足居住在国外的俄侨民的信息需求;吸引国外资金投资俄罗斯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制作电子复本,加强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献的保存与远程获取使用;加快教科文卫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此,该计划拟定了如下主要任务:向用户提供教科文卫等领域有重要社会价值的电子资源;分析、研究、统计、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研究新型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法;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电子图书馆计划协调制度;制定电子图书馆建设的法律、组织和技术原则。

《俄罗斯电子图书馆计划(3BP)》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计划的制定者们对该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虑。例如,计划详细列有如下内容:①计划的法律保障:明确电子图书馆的法律地位,保障公民获取电子资源的权利,制定有关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建设方式、方法与程序以及电子图书馆建设参与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法规文件;②组织管理平台:成立跨部门管理机构,建立评估与执行的监督机制。解决该计划与其他信息化发展纲要的协调与统一问题,监管建设经费使用,吸引预算外资金,开展国际合作;③信息资源建设:以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和可使用度为标准,确定资源类型与主题,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设电子图书馆,避免重复建设,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④技术保障:严格执行电子图书馆数据加工、录人的技术标准、格式,加快研制数据库保护与存档技术、程序软件、资源导航系统和用户端接口,制定系统软件技术兼容性协议和标准;⑤主体(人员)建设:对所有电子图书馆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此外,计划还对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先务虚,详细审核各种实施方案,以确保万无一失。第二步成立跨部门专家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步进入实战阶段,电子图书馆建设工程全面铺开。

不言而喻,俄罗斯的电子图书馆计划是具有国家意义的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是全国性的电子图书馆宏观建设与发展规划,也是俄电子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该文件于2000年被批准为联邦专项计划,得到了俄政府的全力支持,并随即面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各图书馆、信息中心、通讯社、博物馆、档案馆、科研组织机构、高等院校、出版社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到2004年时已基本完成了系统整体设计、电子资源建设协调组织与统计、电子图书馆法规标准制定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等项工作。

二、俄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历程

开俄罗斯部级电子图书馆建设之先河的是俄罗斯国立图书馆(PTB)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

1996年9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与日本国会图书馆举行俄日电子图书馆研讨会,开始了筹建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最初尝试。1999年2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制定了《开放式俄罗斯电子图书馆(OREL-Open Russian Eleetronic Library)》计划,开始系统性整合分散在互联网上的俄罗斯信息资源,以便逐渐形成一个以馆藏为主,包括各种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地图等在内的开放性资源,用户可通过OPEL网站利用这些电子资源。2004年5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已有全文电子图书5744册、学位论文290篇,网站每天的访问量高达2000~4000人次。从2000年起,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开始对馆藏文献大规模数字化。2002年确定了“俄罗斯记忆”、“19~20世纪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相遇在国界”等四个优先数字化计划,奠定了电子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

2001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制定了《电子图书馆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明确提出建设目标是为读者建立电子目录、保障提供高质量大容量电子资源、建立文献电子保存本、提供特殊文献(如珍贵的图书、手稿、档案、图册、外文出版物等)。《构想》对电子图书馆的阅读使用、整体社会意义、资源组成与来源以及建设的法律和经济基础、原则与政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未来电子图书馆发展政策的研究制定奠定了基础。在《构想》的框架下,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开始了学位论文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前身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按前苏联高校事务全苏委员会的命令,从1944年开始负责收藏除医学和药学以外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积累了数量极丰富、价值极高的学位论文资源。目前,国立图书馆每年新收藏学位论文2.5万篇,数字化收藏、保存、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国立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到2005年8月,学位论文电子图书馆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7.2万篇。

另一家部级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也随即开始了电子图书馆的建设。2001年7月,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开始馆藏文献数字化转换,迈出了电子图书

馆建设的第一步。2002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提出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构想》,对电子图书馆的资源组成与类型、资源建设原则与方法、资源统计与保护、资源服务与利用、图书馆系统运行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规划。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优先对馆藏各类珍贵绝版文献、手稿、善本、档案文献、孤本复制本、手工画等特色文献数字化,优先对利用率高、阅读量大的有价值的文献数字化,优先将光盘、磁盘等电子出版物纳入电子图书馆。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还建立了学位论文文摘电子图书馆,提供2004~2007年学位论文文摘,主要是将副博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呈缴本进行数字化管理和使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4~20世纪俄国内外地图出版物19万份(件),从建馆之初,地图出版物就是其丰富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建立了有200多张电子地图的“18世纪地图电子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是基于局域网络运行和使用的网络资源系统,而非Intemet虚拟图书馆,用户只有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专门的阅览室才能够使用电子图书馆全文资源,Internet远程用户只能获取电子图书馆资源的信息、书目及使用须知等。为了对外宣传,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也将部分电子文献放置外网,供Intemet用户使用。

1999年11~12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先后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签订协议,共建俄英双语种的“相会在国界”电子图书馆网站。美方提供反映美国西部开发历史的文献。俄方提供反映西伯利亚、远东、阿拉斯加等地区开垦历史以及俄美两国人民在阿拉斯加和美国西北部地区交往的地图、图册、乐谱、图片、石印画及珍稀图书文献,许多资料都是从未公开,现有各类资料近3000种,历史图片7万多张。

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PFB)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成功建设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H3B)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了。

2003年1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馆长B.B.费多罗夫致函俄文化部图书馆局局长E.H.库兹明,正式提出建立国家电子图书馆的倡议,即建立全俄文献电子收藏中心,接收和收藏各地图书馆、机构组织甚至个人的电子资源,以便对全俄文献资源长期保存、更新与利用。倡议得到了俄文化部的赞同与支持,E.H.库兹明在复函中指出,建立国家电子图书馆是一项将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并提供给国内外用户使用的国家工程,需要国家投资,建议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牵头组织国内主要图书馆参与建设计划的制订、组织与财政问题研究,吸引俄经济部、教育部、科技部、联邦出版委员会、通信部、“全民信息计划”俄罗斯委员会等部门参与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将各种讨论意见与建议提请俄联邦总统文化委员会审议,并在大众媒体和Intemet上公布和宣传。

2003年4月,俄罗斯图书馆联盟(PBK)在莫斯科举行了“建立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新闻会。2003年6月,E.H.库兹明代表俄文化部与各大图书馆馆长和信息机构负责人联合签署了标志着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正式启动的建设备忘录。2003年底。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网站(rusneb.m)正式开通,向Intemet用户提供免费和收费的经济、财政、法律、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电子版学位论文。为从总体上规划和指导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统一认识和行动,2004年上半年研究制定了《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构想》。2004年7月,成立了合作建设国家电子图书馆工作小组,签署了实施建设计划协议。随后,俄文化部进行了建设项目招标。

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制定管理文件,确定成员与组织者的相互关系原则,从海量的数字化资源或Intemet免费资源中选取和确定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建立分布式电子目录,解决电子资源的保存与统计、编且等基本技术问题,建立成员间在联合数字化计划、特色资源共建、电子文献交换条件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机制;第二阶段:建立咨询检索系统,研究与网络相关的技术问题,启动“远程书目咨询服务”系统模块;第三阶段:向各博物馆、档案馆等开放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计划,解决Intemet中电子图书馆活动的法律调控问题。到2004~2005年,已基本完成了购置和安装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装载录入设备、研制技术软件与程序等工作。

在集中力量建设国家电子图书馆的同时,俄罗斯政府也适时支持和推动了另外一些有全国性意义的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其他比较重要的部级电子图书馆包括: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国立历史图书馆以及作为图书馆职业团体存在的地方图书馆联盟协会(APBHKOH)、俄罗斯信息图书馆联盟(PHBK)的电子图书馆等。俄罗斯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2002年由俄教育部创办的。建设俄罗斯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建设和发展育信息环境(2001~2005年)》联邦专项纲要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2.16亿卢布。目前,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国家机构,由“公共图书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它既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又是电子图书馆。

在此前后,俄罗斯地方级图书馆如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公共科技图书馆、卡累利和国国家图书馆、车里雅宾斯克州科学图书馆等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电子图书馆建设计划。这标志着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突出标志是各种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和个人创建的电子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俄电子图书馆协会会长A.B.安托波里斯基统计,目前在俄Imemet上约有400~500个公共的科学教育类的电子图书馆和电子收藏品库,其他类似于电子图书馆的由个人创办的规模较小的全文电子文献库以及一些机构网站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则多达千余个,其中比较重要和有社会知名度的包括:

(一)“俄罗斯文学和民间艺术”基础电子图书馆(feb-web.m)。2002年7月,由HHgbopMperHcTp科技中心和俄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共建,提供文本、视频、图画等各类网络全文信息,主要收录11~20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和民间文学艺术以及俄罗斯哲学家和民间艺人的故事、俄罗斯语文学和民俗学历史资料,所有资源免费使用。

(二)科学电子图书馆(http://elibrary.ru/)。1997~1998年由HaTpa-Hearrp公司建立,受PM、索罗斯基金会、俄教育部赞助,主要是面向俄重点大学图书馆、俄科学院系统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和地方大型科学图书馆提供国内外科技期刊和数据库。科学电子图书馆包括从1989年开始的6 726种科技期刊,总数40多万册,800多万篇文章论文,登记注册用户30多万人、l 000多个机构,是欧洲最大的科学信息库,也是世界最大的科学电

子图书馆之一。

(三)公共互联网图书馆(http://public.ru/)。该电子图书馆2000年4月由“公共图书馆”股份公司成立。是面向俄国内社会各阶层使用的大众信息传媒数据库,收藏有从1990年至今的俄国内连续出版物,包括1000多种中央和地方报纸、期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连续出版物的资源保存库,同时开展用户书目信息咨询服务。研究大众信息传媒市场。该馆使用美国Convera公司的ExcMiburRetrievalWare搜索软件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搜索,资源一般是免费使用,如果用户提出特殊个性化服务则收费。

由电子图书馆爱好者、作家、收藏家等个人建立的有重要影响的电子图书馆,应首推俄罗斯虚拟图书馆(rvb.m)、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http://lib.ru/)、库利尔和梅福迪网络图书馆(lib.km.m)、叶夫根尼・彼什金公共电子图书馆、阿列克谢・卡玛罗夫图书馆(http://ilibrary.ru/)等。这些个人电子图书馆主要是收藏那些不受著作权限制而自由使用的文献资源,包括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果戈里等俄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及现代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个人电子图书馆虽然大都是用自有资金建立或曾得到国内外基金的支持,但其社会效益却毫不逊色,如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现在每天的访问量可达3万人次以上。

三、俄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现在,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已呈现出国家与地方、公有与私有、集体与个人多点开花,竟相辉映,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电子图书馆建设发展空前繁荣的背后,也存在和隐含着众多问题,电子图书馆建设者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协调,客观上造成电子图书馆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这种无序、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资源分散的特点对俄电子图书馆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

为从总体上规划与协调全俄电子图书馆建设,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建设全俄统一的电子文献空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科技信息中心、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于2005年2月在莫斯科组建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A.B.安托波里斯基当选会长,俄罗斯国立图书馆馆长B.B.费多罗夫被选为组织委员会主席。同时通过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章程》和《电子图书馆创建者建设电子图书馆资源相互关系原则》,这两个文件就协会的成员及其权利义务、法律地位以及成员在组织和管理、目的与任务及发展战略、财产与经费、文献数字化、资源收藏与获取、编日、保存和服务等方面相互协作配合作出了详尽规定。2005年4月,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举行首次全俄大会,讨论了该组织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向。9月举行的组织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2006~2008年工作计划》和《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发展战略》。从2004年12月起。协会每月举行一次《电子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研讨会。2005年10月,协会网站(WWW.elibra.m)正式开通,每月出版电子版的《俄罗斯电子图书馆通报》,通报协会工作活动信息,提供电子图书馆研究成果与资料,供公众免费使用。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协调的系统工程。从事业经费、人员编制、管理机制到藏书规模、内部机构及服务窗口设置、基础业务建设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读者服务工作与业务技能培训等等,均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规范,进行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建设方案中的有关量化指标,“应达到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的上限要求”[7]。

1.1事业经费

事业经费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要把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设施建设[8]。为使少儿图书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事业经费基数的确定要具有前瞻性。参照文化部第五次《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和《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对一级馆年度财政拨款不低于40万元的标准要求,参考国内其他县级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的经费水平,综合考虑服务人口、藏书规模、人员编制,以及办公费用、人员工资、年新增藏书费用等逐年提高的实际情况,年经费基数确定在45万元的中上水平是较为合理和可行的。图书馆的事业经费是一个动态指标,应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我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适时增加,达到“财政拨款年增长率/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不低于80%”的要求[9]。“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文化部颁布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保障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保证少年儿童图书馆文献藏量合理增长”[10]。“评估标准”要求,购书经费应在事业经费中的单独列支。按照“评估标准”年新增藏量3,000种以上的要求,设计年藏书补充量6,000~10,000册/件,按每册/件20元匡算,年购书费单列额度应在20万元以上,并应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逐步提高。

1.2藏书规模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藏书规模是对馆藏文献数量的设计和控制。按照“评估标准”县级一级少儿图书馆馆藏总数应达到10万册/件以上的要求,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和我区财政支持能力,确定最大藏书量为20万册/件。按照建设一级少儿图书馆的设想,开馆基础藏书应达到8万册/件以上,并以每年递增6,000~10,000册/件的规模补充藏书。开馆需要的基础藏书,可以通过财政投入为主,辅以区直机关和社会捐赠、其他少儿图书馆调剂、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扶持等措施予以实现。

1.3馆舍面积

少儿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接收许昌市图书馆老馆舍)已达8,130平方米(一期馆舍2,796平方米,二期馆舍5,334平方米),远远超出“评估标准”要求馆舍建筑面积应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标准要求。在馆舍的使用上,要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按照“评估标准”读者用房面积应达到全部馆舍面积的60%以上的要求,优先安排读者用房。

1.4人员编制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工作规范(试行)》以藏书总量为基准,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县级图书馆“藏书总量在12万册以上的,编制为24名以上,或参照市级图书馆编制标准执行”。许昌市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为服务人口48万、最大藏书量20万册/件、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应参照“市级图书馆藏书总量15万~30万册的,编制为30~45名”的市级图书馆编制标准执行,核定编制30名。

1.5阅览坐席

阅览坐席数量是评价图书馆硬件设施的重要指标之一,坐席数量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馆内阅读的需要。我们根据服务窗口的设置确定阅览坐席的数量,具体分布与配置如下:低幼龄儿童阅览室30席,报刊阅览室80席,电子阅览室40席,多功能厅50席,图书借阅处40席,教育参考阅览室30席,共计270坐席,超过“评估标准”阅览坐席数200座指标上限的要求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对服务人口20万~50万的中型图书馆的席位不少于240座的规定。

1.6内部机构设置

科学合理的内部机构设置是图书馆体现社会职能、完成目标任务和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按照“减少层次、体现功能、保障效率”的原则设置内部管理、业务部门和服务窗口。按照行业惯例,并参照“评估标准”对县级一级少儿图书馆的基本要求,计划设立:办公室、采编部、研究辅导部、借阅部、网络技术部、少儿培训中心等六个职能部室,图书借阅处、报刊阅览室、低幼龄儿童阅览室(亲子阅览室)、教育参考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视听室)、玩具与科普教育室、办证处(总服务台)等八个服务窗口。

1.7基础业务建设

1.7.1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图书采访子系统、图书编目子系统、图书典藏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借还子系统、读者管理子系统、图书注销子系统、报刊征订子系统、统计子系统、报表子系统等,涵盖了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工作流程,可以全面实现对文献的采购、编目、检索、流通、读者管理和统计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管理系统的选择,应主要考虑其用户评价和其市场占有率,尤其是省内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数量,以方便书目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

1.7.2藏书体系规划。藏书体系规划是指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经费和读者需求等因素,制定藏书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文献收藏的范围、类型与标准,以及相应的藏书体系结构模式。藏书体系规划是藏书建设的基本蓝图和指导性文件。藏书体系规划通常强调按照图书馆的特定需要确定收藏文献的范围、层次级别、各类藏书的比例及其复本量,从而建立有内在联系和特定功能的藏书结构。按照建设一级少儿图书馆的规划,许昌市少儿图书馆的藏书按载体分应有报纸杂志、一般图书、工具书、电子读物、盲文读物等类型;按层次级别分应当各类低幼龄儿童适读书刊、大龄儿童和少年适读书刊、与少儿教育有关的图书、报刊等级次齐全。报刊订购应在100种以上,各类普通中文图书应占总藏量的75%,电子读物占20%、工具书占5%。报刊原则上只订一份,普通图书复本量每种控制在1~3本,工具书每种一本,供教师与家长利用的少儿教育有关的图书每种一本,电子读物每种一件/套。少儿图书馆的藏书要体现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文献的采选应以国家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全国中小学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推荐书目”、推出的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的各期《优秀图书推荐榜》、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全国妇联等主管部门的推荐书目和有关少儿出版社的图书排行榜、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作品(如“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等为主要依据,《少儿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的入藏率不低于60%,建设完整系统的基础藏书。

1.7.3数目数据库建设。数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业务工作,分为文献标引和文献著录两大部分。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简称《少图法》)作为图书分类标引的依据,应重视本馆“使用本”的编制,以此规定各类图书的标引深度与级次等,并作为重要的业务规章执行。编目数据要以《中国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作为著录依据,数据格式应与CALIS联合编目数据库的中文格式保持一致,做到分类准确、著录规范。

2筹建初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固定资产登记

已接收资产清点,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2.2馆舍分配

科学设计功能区域布局,合理规划部门分配方案。

2.3室内布局设计

规划和设计各对外服务部门的书架、阅览座椅、OPAC终端、读者须知、标牌等的布局与摆放。

2.4室内外环境设计

外墙馆标、色彩设计要凸显少儿馆特色,馆内花草、展板、书画布置等要考虑功能区的划分,营造相应的空间氛围,各个阅览室内的色调、专栏布置、书架与阅览桌椅的摆设等要突出不同的服务特色。

2.5管理系统调试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项目创建的背景

铜川地处西部,是一个煤矿资源枯竭、经济欠发达地区,铜川被国家列为资源型转型城市,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建设一个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铜川转型发展,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也就自然被提了出来。铜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市、县公共图书馆以及乡镇(街道)、社区(村)图书馆(室)构成。由于该体系中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地位比较明确,属于政府举办的公共事业单位,列入公共财政供给范围,因此比较有保障。而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中的乡镇和社区图书馆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没有纳入公共财政供给范围,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管理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缺少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可能有效的承载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统筹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建设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2010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铜川实现了区县、乡镇全覆盖,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大量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图书馆实行广泛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的构建提供了保障。通过努力,我们在区域内初步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发挥各图书馆的整体效应作用,成员馆的读者群不断扩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使有限资源为大家所共享。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经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审批,也被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47个项目之一。

二、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项目设计思路

铜川市辖区范围小,市县图书馆联系相对紧密,但受到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地方财政支出的限制,无法达到“建设主体同一”、“管理机构同一”的理想模式。我国发达地区总分馆模式,依然给予了我们很多借鉴。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体规划、全面协调、统一实施的方针;按照合理结构、均衡发展、健全网络、有效运行、惠及全民的原则;构建以市图书馆为中心,以县区图书馆为依托,以乡镇、村(社区)图书馆为基础,以厂矿医院及单位、部队等行业系统图书馆联合加盟为补充,建设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发挥全市中心馆的龙头和纽带作用,把县、区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以及厂矿、部队、社区(外阅点)图书馆紧密地联系起来。定期召开全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多方协调、统一认识、全面部署工作,使全市图书馆工作形成了一盘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以计算机文献书目数据共建共享、馆际文献互借、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地方文献数据库联合建设、联合参考咨询、联合培训、讲座资源共享等为工作内容,最大程度整合和完善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铜川地域特色文化、历史文化信息,并将搜集任务和信息资源服务向乡、村、社区辐射。广泛提升服务能力,形成“零门槛、近距离、送服务”模式。“零门槛”就是实施免证进入、免费办证、免费借阅;“近距离”就是逐步缩小服务半径,尽快在全市形成市县馆对馆1小时服务圈,馆(分馆)对读者实现半径2公里服务圈或一刻钟服务圈,形成市馆、县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村文化室(农家书屋)、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图书室服务链;“送服务”就是建立送书上门和图书流动车定期配送制度,建立重点读者群,培养基本读者群,送书上门,上门办证,服务零距离。最终将实现“一证通”服务,图书在全市范围内通借通还;市县两级图书馆以及社会各类文献资源整合,采编信息互通,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功能齐备的乡镇图书馆(室)、村级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并逐步建立图书定期配送回流制度。规范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最终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馆际流通、分级管理、一证通用、资源共享”的大物流、大流通服务模式。

三、项目实施的步骤与方法

1、成立联合编目中心

实现资源共享,务必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全市五家公共图书馆积极行动,全部加入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联盟全覆盖地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使用联盟内同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服务。编目是图书分类及检索的快捷途径,为了实现采编的一体化,2011年9月我们组建了由市县两级采编人员组成的铜川市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联合编目中心组织管理机构设在铜川市图书馆,负责协调全市联合编目相关业务。中心根据各联合馆需求研究制定下年度图书采购计划,实行统一的采购标准,避免图书的重复采购,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2、采购上的分散计划、集中统筹、统一招标、分散采购

由于铜川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各公共图书馆用于采购文献资源的费用相对有限,在封闭运行的情况下,各馆文献资源建设不免存在重复购置,资金浪费。为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们提出“分散计划、集中统筹、统一招标、分散采购”的采购方针。‘分散计划’就是各馆提出各自的年度采购计划,报市馆采编部。‘集中统筹’就是由市馆采编部召集联合编目中心,研究每个馆的采购计划,以不重复采购为原则,给出采购意见。‘统-招标’就是由联合编目中心提出统一的采购招标方案,报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保障供给图书质量。‘分散采购’就是各个馆按照联合编目中心给出的采购意见,与统一招标后确定的供应商联系,完成各馆图书采购计划。通过“分散计划.集中统筹.统一招标.分散采购”四大步骤的实施,有效扩大了图书的采购种类,使有限的资金效益最大化。

3、服务上市县联合、统一标准、一馆办证、多馆使用

全市公共图书馆的联合,服务标准的统一,是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积极加强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的联合,采用同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依托共享工程硬件设备支持,实现计算机管理平台的一致。实行全开架式借阅模式,采用统一的外借服务标准,积极开展馆际间图书文献的互借,在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实行“一证通”服务。从而实现跨区域借还图书的服务模式,让全市民众快捷、方便、均等的享受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服务。

4、推进图书馆分馆建设,让群众享受便捷的服务

图书馆网点(分馆)建设,是扩展图书馆服务的必然选择,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铜川图书馆在市本级已拓展了5个基层分馆、2个馆外阅览服务点。已建成了沮河社区分馆、裕丰园社区分馆、消防支队分馆、驻铜某预备役炮团分馆、市财政局分馆等,还建成了第二通讯总站、市委办公室等馆外阅览服务点。各区县共建成9个基层分馆,在拓展服务网络建设上也取得一定进展。区馆建成了孟家塬村、塬畔村分馆;印台区馆建成了红土镇、西村、鑫光社区分馆;耀州区建成了耀水社区、孙塬镇分馆;宜君县馆建成了城关镇、五里镇分馆。对于分馆的建设,我们出台了《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服务标准》,对于馆舍、开放时间、藏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5、文献资源上的共享与流通

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支撑,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铜川图书馆建立了铜川图书馆网站,并与中国知网共同搭建了《铜川图书馆社区书屋》,读者可凭读者借阅证号及密码,在任何一台享有互联网的电脑上,登录查阅电子期刊和数字图书。除了市本级持证读者享受数字资源服务外,现还将市馆购买的所有数字文献资源服务向外延伸,费用由市馆承担。

6、资源共享上的物流配送

为确保一体化图书流通工作正常开展,由铜川图书馆负责建立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图书物流配送中心,中心主任由市馆业务副馆长担任,组成人员分别是各公共图书馆的馆长或流通部主任,配备专门车辆和图书流动箱,一是完成馆际互借、通借通还后的图书回流送还工作,二是完成图书大流通的配送工作,原则上五个公共图书馆每两个月图书流动一次,每次图书流动两千到三千册图书不等,从而实现市、县间图书的交叉流动,以及馆际互借和通借通还的常态化服务。

7、完善制度,加强宣传,项目创建工作影响广泛

依据一体化项目创建方案,我们已完成了制度设计,完善了创建规划,制定了宣传方案和一体化建设各级图书馆建设标准等工作,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至各区县试行。

为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知晓率。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对图书馆服务进行社会宣传,利用铜川图书馆网站,围绕服务一体化创建工作,开办共享动态、图书馆活动等栏目,撰写通讯稿,及时新闻照片,中国文化报、中国日报、陕西文化信息网等媒体也对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相关报道。各区县也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定了宣传方案,全方位的宣传创建工作,提高了创建工作的知晓率。

四、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怎样改革?图书馆学界有两种相反的建议:一主张改变图书馆的性质。一认为改变图书馆性质已不成其为图书馆,还谈什么改革。

图书馆改革是图书馆本身的事。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源地。至今文献信息仍是封闭式的,必须整理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也必须分类按主题序次。

整理牵涉到人才,图书分类法及其教材等等问题。没有才能的人是不能胜任整理工作的。目前图书分类法教材培养不出这种人才。一部错误百出如国家标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用以分类是成问题的。

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教材要改革,基础知识课要增设,所有上述各项解决后,才是图书馆发展的进步。

***

一、图书馆改革与发展规律

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界普遍地感到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图书馆已是进入了“低谷的谷底”,这显然对图书馆发展规律缺乏认识。

图书馆是上层建筑,是随着经济基础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社会前进相适应的。我国图书馆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在封建时代,汉武帝平息匈奴之患后,经济由恢复到发展以至于繁荣。他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这时因发展典藏之书“书缺简脱”,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到成帝时“书积如丘山”,“外有太史等博士之藏,内则延阁、广内、秘府之室”。时书有散亡,成帝仍命刘向等校书天禄阁。刘向校书近二十年成《别录》卒,袁帝使向子歆卒父业而成《七略》。

向、歆父子校书天禄阁是皇家图书馆的开始。章学诚肯定向、歆父子整理皇家图书馆藏书是学术性的事业,说“古之著录,不徒为甲乙部次计,如徒为甲乙部次计,则一掌故令使足矣,何用父子世业阅年二纪,仅乃卒业乎?”图书馆整理图书工作,一开始就是学术性的。

东汉以下魏晋战争频繁以及五胡乱华生产力受到阻碍,生产遭到破坏,数百年间,一直停留于以布帛、谷物为交换的自然经济上。明代在中国经济史上是承前启后具有独特地位的。明代后期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这时货币地租逐渐代替了实物地租。农民为了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把自己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向商场出售。农业、手工业商品化,商品生产、商品交换随之而日益繁荣,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有利条件。

图书馆亦随之发展,建立了私家藏书楼,如:明丰坊的万卷楼,范钦的天一阁,清杨以增的海源阁,瞿绍的铁琴铜剑楼,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陆心源的bì@①宋楼等都是较著称的。到民国时代改称图书馆,图书馆从此具有社会性了。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图书馆仍停留在封闭型阶段,按照自己确认的模式运动着,“吃大锅饭”办好办坏一个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图书馆学界清醒的认识着图书馆必须改革,既是大势所趋,亦有图书馆本身及所牵涉的原因在。

二、市场经济对图书馆的冲击与启示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这场改革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历史的必然性,不可逆转的。

1987年以前,商品经济是否是社会主义经济?在经济学界有过争论,有的经济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而不能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互不相容的。有的则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不是对立互不相容的。再有的认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是辩证的统一,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计划经济指导市场经济。”有的则指出:“这是否认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和发展商品经济,是否定改革的。”

1978年中共十三大“正式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也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方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88年《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发表了刘国光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若干理论与实际问题》,其中一段对中国图书馆的改革本人认为有所启发,现节录如下:

“经过将近十年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方面,……企业的地位在改变,逐渐有了程度不等的自,……开始逐渐转为面向市场。二是在市场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扩大……。三,……经济建设资金中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渠道的比重下降,而来自银行信贷渠道的比重上升……。四是在内外经济联系方面,随着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过去的封闭型经济开始面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有的学者提问:“是不是有损我国,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呢?”答曰:“从政治上说,经济交流既不附带有损我国的事件,也始终保有自己的独立性,不会改变自己的性质。在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在交织中,基本道理要搞清楚”。对外开放,就是对外经济交流,“不同外国经济交流,又怎能购买外国的新设备、新技术”,从而发挥我们的才智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加速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图书馆产品商品化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确立,图书馆界改变了对图书馆传统的看法,提出了改革图书馆的建议和方案。

图书馆经费全部由国家拨给。由于通货膨涨,书刊价格不断上涨,图书馆在不能把握变数的新形势下,有的提出筹集资金以缓解经费之不足。

肖伟在所著《市场体系培育中图书馆改革思路》举武汉大学图书馆筹集资金为例:(1)争取世界银行贷款;(2)争取港、澳、台友好人士捐款,等。但都不是“改革思路”,不值得借鉴。

因此,有的对图书馆改革提出:“图书馆产品商品化,图书馆市场化。”所谓图书馆产品商品化,指的应是文献信息产品,意即文献信息商品化、产业化。

有的图书馆学者认为“图书馆信息产业化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图书馆产品已由管理型服务向智力型、技术型服务转化。产业化已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有的提出把图书馆从事业型转化为经营型成为“企业图书馆”,认为“文献信息是由零散无系统文献资料经过整理、加工而成为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商品,其间是以付出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代价的。”“无偿转让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他们认为:“文献信息商品化,不仅变传统的单一服务为多途径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一馆之藏为社会公藏,也是图书馆走出困境、拮据的一条必由之路。”

有的学者提出:“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被人所接受。”“生产商品化,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从而主张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动下,图书馆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图书馆改革和发展根本希望所在。”“图书馆要正视文献信息服务的现实意义。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适应市场需求。”

周全明《文献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图书馆情报部门的出路》提出“有条件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可在馆内建立文献信息产品经营部,挂牌营业,常年批发和零售各类文献信息产品”的建议或设想。亦有如:《图书馆》1992年第6期,《中国图书馆学报》1993年第4期刊载主张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的文章。这些对图书馆根本性质的改变,有些图书馆学者是不同意的、反对的。在下一问题再谈。

四、图书馆属于事业范畴,不能改成企业或租书馆

关于图书馆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有的图书馆学者认为“图书馆产品是知识形态的产品,和物质产品不同,不能标价,无法成为买卖的对象,因而不能用市场经济观点来看待知识形态的产品,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般商品。”这是说:图书馆属于事业范畴,由图书馆本质决定的,不能要求图书馆企业化那样创造财富,更不能把图书馆变成市场出售产品。

鲍林涛、徐光复在《论公共图书馆系统改革的宏观调控》一文中说:“国际图联1975年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四条:(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这是公认的图书馆在社会中存在、发展的基本依据。……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有时人们会对图书馆的职能产生片面的认识。图书馆强化信息职能是对的,但夸大这项职能认为图书馆可以成为信息产业就很值得商榷。”

丁道谦《图书馆改制的困惑及出路》反对“将图书馆从事业型改为经营型,甚至干脆将图书馆办成‘企业图书馆’。似乎这样一改才可以……实现有偿服务,从而改善图书馆的财政收支状况”等等。他认为一个事业要改成一企业,特别是图书馆这样具有特别使命的事业要办成‘企业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谈何容易。

王春生《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提出:“图书馆能办成租书馆吗?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理论界为解决图书馆目前所遇到的经费紧张等一系列困难所开出的良方之一,就是实行有偿服务。……甚至提出变图书馆为租书馆,就显得有点走极端了。”

高树榆《图书馆与租书馆》是针对《中国图书馆学报》1993年第4期发表的《变图书馆为租书馆》写的。《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的作者“要冲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怪圈”,“只要能‘杀开一条血路’,‘前景将无比美妙’。”高树榆认为“图书馆的职能和它的公益性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个营利性的机构。”“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的结果,是消灭图书馆,取消图书馆。这条“血路”是一条死路,它的前景并不‘美妙’,并不令人“欢欣鼓舞’。变图书馆为租书馆之日,即图书馆被埋葬之时。”

五、图书馆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当今,图书馆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要力求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逆转的。

上层建筑之于经济基础是为基础服务的,加速基础的发展。从前面图书馆学界学者所提各种论点来看,图书馆还不能适应基础发展的需要,起不了这种积极作用。图书馆要改革,但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在图书馆学界存在一些意见。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源地,文献世界的一个缩影。图书馆改革,目前所提到几皆为文献信息的问题。如:有的图书馆学者提出“变‘死’文献为活的资源”。有的则提出“文献信息的运用没有处理好,造成使用盲目性、被动性。”有的认为“没有发挥文献信息运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妨碍图书馆的发展。再有的认为“没有发挥文献信息的很好作用,没有正确发挥文献信息潜在的能力。”还有的提出图书馆改革要从“以藏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用为主的新型模式,”充分运用各种文献资源为社会服务。

“变‘死’文献为活的资源”要从“以藏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用为主的新型模式”等等建议不是说说而是如何做到的问题。从而有的学者提出:“从大量的原始文献中发现、摘取、积累和比较、鉴别、编辑信息并使之变为便于利用的形态。”再有的提出“把零散的、无序的、不系统的文献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分析、选择成为有组织有系统”也都是如何做到的问题。再有的提出:“将散见于各出版物的同一主题内容的原始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集中”,值得重视。

“各种出版物”指图书、期刊、小册子、科学研究报告、试验设计工作报告、设计说明,学术会议论文集、会议录等等都是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文献。发明、创造、改进首先见于这类文献。从这类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汇集各门学科成千上万的主题,其工作的繁重性是可以理解的。所有文献信息按主题汇集,图书馆改革是否就能事毕矣?

我看仍有问题。按主题汇集文献要不要分类序次?不要,岂不是乱糟糟的?要,必是按图书分类法,如:国家标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但是《中图法》类目编制的错误岂止百出,据以分类序次很成问题。《中图法》要改革。再从现今已出版的图书分类法教科书来看能培养出胜任具有学术性繁难主题分类序次的工作吗?显然是不能的。图书分类法教科书要改革。图书馆情报学院系设有培养担任这项工作人才的课程吗?一直没有设立过,应增设一门基础知识课。这些改革都是与图书馆改革有牵联,与图书馆改革本身息息相关,不改革,图书馆改革就很成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六、第三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要改革

《中国法》类目编制在理论上、技术上、学术上的错误是惊人的。今各举一类为例如下:

(一)理论方面:

B0哲学理论

B0—0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

B01哲学基本问题

B013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B0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论)

B016本体论

B017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入B023

唯心主义认识论入B081.2

B02辩证唯物主义

B03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一般所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列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下级类目是正确的。哲学基本问题呢?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假使说:不是。为什么把它列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的下级类目?假使说:是。那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论),本体论,认识论(总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吗?假使说:B1哲学基本问题是B0哲学理论的下级类目,那么,B2辩证唯物主义,B3历史唯物主义就是B0哲学理论的下级类目,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的下级类目,是的吗?假使说:不是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的下级类目。那么,中间又为什么编出B01哲学基本问题?乱编吗?乱编对于类不是讽刺又是什么?图书分类法说得上是一门学问吗?

(二)技术方面:

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

论述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价格与交换、商品流

通与市场等的著作入此。”

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F031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

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F045商品生产与交换

F045.1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

F713商品流通与市场

F714商品价格与流通费用

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

F723市场

F724商品流通

F76商品学

商品的分类就是这样编制的吗?根据这样编制的分类,有关商品的各项信息能汇集在一起吗?(三)学术方面:

O43光学

O431光本性的理论

光的微粒论,光的波动说,光的电磁理论和量子理论(波

粒二象性,量子光学)入此;光子入O572.31,中

子光学入O571.56。

光学指的是可视光,X光或射线学。光学是牛顿于1704年建立的,1840年法拉第使光学成为经典光学。光学既为可视光,“光本性的理论”就应编入O413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说和蒲朗克的放射能论为量子论的基本组成部分。1924年得布诺格假设光的波、粒二象性得到了证实,成为量子论。O43光学所研究的应是:光性学,自然或物理光学,分光学,光谱学,辐射X射线,等等。

七、图书分类法教科书要改革

图书分类法教科书为什么要改革?现举国家教委选定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图书分类学》为例来说明。这本教材是经过专家教授如白国应、张琪玉等提出具体修订意见的,应该说用不着改革。但事实有不然者,兹列举几点如:

“建国后,我国所编制的几部影响较大的图书分类法,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都以恩格斯和关于科学知识分类的思想为依据编制的”(第41页)。

《人大法》基本部类是四分,《科图法》、《中图法》基本部类是五分。四分、五分是两个矛盾的命题,怎么“都是以恩格斯和关于科学知识分类的思想为依据编制的”呢?怎么,四分、五分两个矛盾的命题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图书分类学”?

恩格斯“创立了按照物质运动形式进行科学分类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科学分类思想,将科学知识概括划分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第40页)。“关于知识分类,曾指出,‘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这段话里,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将人类全部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50页)。

这就不能不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怎样根据它“将人类全部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在第40页不是说“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科学分类思想,将科学知识概括划分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究应怎样?自己都弄不清楚。再问:“……将人类全部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门类,”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一门类是刘国钧加上的,是知识还是不是?问题就出在这类。

说知识只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紧接就说:“此外还有什么知识呢?没有了。”《图书分类学》编者以及其他维护刘国钧错误的分类者竟明目张胆删割说的:“此外还有什么知识呢?没有了。”删割这句关键性的话,对的知识分类,对本人是什么样的行为都不引起重视,不能说不是我国图书馆学界的怪事。再加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一门类,就不能不问说的“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指的是什么哲学?置之不问,也是怪事。

长沙会议修订后,其特点可概括为:(1)/(10)(第144—5页)。编者说:“综上所述,《中国法》确实是一部较好的分类法。”《中图法》错误百出,编者一个错都指不出,全书一点学的气味都没有,但却以“学”作门面,何也?这样的教科书能培养出人才吗?不需要改革吗?

八、基础知识课要增设

文献是记录储存和传输人类社会各种知识与信息的载体,每年成千成万的出版,致使人类社会成为信息世界。如何“从大量的原始文献中发现、摘取、积累和比较、鉴别、编辑信息并使之变为便于利用的形态”是由人来实现的,人才是关键,没有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人才,是很难或不可能实现的。

当今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着资料人员基础知识差,不能适应文献信息发展的需要。针对人才的缺乏,不能不采取培养人才的方法。因此,培养人才,发展人才是当今的急务。有的学者提出:“培养出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把‘专’‘博’统一起来。”但,如何培养?怎样统一?则没有提。有的提议“干部人员培训选出的全体人员无例外的都要接受一定科目的训练,采取循环培训制度。”

李景正在《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介绍圣·彼得堡文化学院教学内容,认为“只有采取通才教育和按专业方向侧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才有灵活的适应性。”

其“新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分为六个课群”:

1.社会经济类:近代史、哲学、经济理论、政治学、政治学说史、社会学、文化学(理论与历史)、伦理学、美学艺术学、宗教史。

2.人文科学类:教育学(成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成人心理学)、历史、文学(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外语(二门)情报学(含计算机技术)。

3.专业基础课:图书学(理论与历史)、图书馆学(理论、历史、事业组织藏书与目录)、书目学(理论、历史,方法)、公共关系学(社会交流学)。

1、2、3占总学时50%左右。

李景正提议:“在发展我国图书情报教育事业的同时,借鉴参考和了解国外同行业的现状或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俄罗斯在内,是必不可少的。”

圣·彼得堡文化学院所开设的1、2各门课程是不是学期课?是否由外系教员讲授?是否针对整个文献信息知识之所必需提出的?科技类的课未涉及,其成效究为如何也未涉及,无从预测。

本人所提增设一门基础知识课是有一定意义的,但开设这门课也不无问题,如:以什么为教材,由谁讲授就是问题。开设这门课,在目前形势下,暂以百科全书为教材,由图书情报学系、院选定一名教师讲授,边教边学习,几年之后,教师就可自行编制教材。学生出学后再继续学习、研究,就能出现许多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他们对整理文献信息之能真正发挥作用,以及对图书分类法的修改、补充和对图书分类法教材的编制都是主要力量。

九、尾语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改变了人们对图书馆传统的看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图书馆开始正视自己的本质职能。为了实现其本质职能,大量的运用所藏各学科各专业信息资源向社会提供知识信息最重要的资料,对于人类征服自然,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图书馆改革需充分利用丰富馆藏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知识、信息向社会向企业等提供,物化为生产力,企业等获利后,必须转而资助图书馆,事业人士因图书馆工作卓有成效,亦必乐而捐助。

图书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图书馆改革应走自己的路,改革自己本身的职能及相关联各事项。不这样改革,图书馆终于成问题。改革是为了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只有图书馆各事项及相关联或牵涉事项改革了,才是图书馆发展的起步。*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建设;信息资源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继而成为国际科技文化的焦点,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份量。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链接的电子存取服务信息资源库。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提供知识化等特点。本文拟就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有很多种说法,比普遍的定义认为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链接的电子存取服务信息资源库。归纳来讲,数字图书馆就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二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单位都在积极建设各类型数字图书馆,其中既有部级项目,也有地方省市级项目,还有单个数字图书馆项目。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部级数字图书馆计划或者项目主要包括: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CPDLP)项目、知识网络一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项目、国家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软课题研究项目。影响较大的地方省市级数字图书馆有:辽宁省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工程、江苏省数字图书馆计划以及台湾地区的“亚太智能信息服务中心”计划。其中,辽宁省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工程是国内首家引进美国IBM公司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也是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首家启动数字图书馆工程,它把对古籍文献的加工整理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头戏,重点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采用先进、成熟技术,组建Internet信息与服务系统。

近十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的含义、特征、组织结构与功能以及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对策等。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对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问题与技术加以讨论,主要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贮、压缩、组织、管理、检索、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等。

三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问题

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字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包括各种数字化的资料如历史资料、网上资料、媒体资料、声像、录像等,但目前各馆之间的沟通和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二)信息资源统一标准和分类、索引、检索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各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不一,有的单位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则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引进数据库,这种毫无统筹各自为政的建设方法,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给今后的资源整合造成了隐患。同时各数字图书馆在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有效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或闲置。

(三)经费短缺

我国图书馆体系较复杂,设有省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军队图书馆等,管理体制差异性很大,建设较分散,特别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资源不能共享,也不能实现图书馆共建的目标。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后盾。而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涨价,以至许多图书馆往往连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开展数字图书馆举步维艰。

(四)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现状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的出版物为媒介向读者传播知识,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是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而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目前的工作人员中的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应用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字图书馆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数字图书馆产业作为信息资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重视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的质量,提高知识含量,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公众普遍要求的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产品体系。同时应加强数字图书馆在全球范围内的全方位合作。因特网的无国界特性给这种合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技术、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协作,使数字图书馆工程顺利完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加强标准化研究

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数字图书馆中的分布式数据库跨库检索,必须采用一种新的、通用的标准格式来标引文献资源,使其适用于Internet环境,实现文献编码、目录和文献内容的一体化处理,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职卫校 图书馆 导读工作

中职卫生学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是指图书馆馆员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根据其年龄特点、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有目标、有计划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提升其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体现出中职卫生学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工作有效性的一种管理办法。

中职卫生学校生源起点为初中毕业生,生源文化底子起点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数学习成绩为中差的学生。根据生源的现状,做好学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下面就卫生学校图书馆导读工作进行具体的探讨分析。

一、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有目标的导读

卫生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中等卫生专业人才。近几年,根据招生录取情况,主要是护理专业和药剂专业的学生占主导地位。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按照护理专业和药剂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操作技能培养、个性发展特征出发,征求各专业任课老师的建议,制定出明确的、具体的、便于执行和操作的课外阅读书目目标来。图书馆馆员要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阶段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预定书目的阅读和学习任务。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和品味知识的养分,在完成阅读目标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力量,品尝知识带来的乐趣。在制定目标性书目时,一定要兼顾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以及社会实践方面书籍的兼收并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拓宽专业知识面,为完成学校培育中等专业医学人才的育人目标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结合专业的课程特点进行有计划导读

有了明确的读书目标后,还需要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制定出详细的读书计划来,做到有计划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书目上要把推荐书目和学生自选书目相结合;所列书目要做到近期计划要读的书目和将来以后再读的书目都罗列出来;目前要读书的量上也要有可行性的计划。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安排读书计划;其次,要考虑他们本学期的课程进度计划,使他们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课外阅读。再次,要有计划地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计划内的图书文献资料,有充足的图书供给学生读者进行借阅。最后,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切合实际地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或有拓展性的书目进行阅读,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和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三、以点带面,用榜样激励的方法进行导读

在中职卫生学校生源中,大多都是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要善于从学生中发现对阅读感兴趣的优秀“苗子”进行重点培养,以点带面,带动大片学生。以专业和班级为单位,每个班都先推选或者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培养对象,利用周1、周3、周5课后时间,参加课外阅读小组,大家在图书馆阅览室完成规定书目的阅读任务后,可以一起探讨、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读后感的方式讲出来,谈谈各自的读书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以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拓宽知识面,以这些同学作为榜样,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参加到读书小组中来。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和学校政教处联合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科学家、革命先驱、医学界优秀前辈、文学家等有志之士的先进事迹,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在书籍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汲取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图书馆可以树阅读典型,以典型带动其他同学,用榜样的作用激励读者,进行图书导读工作。

四、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列出书目,进行读书指导

学校图书馆员应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校内必读书目和校外必读书目罗列出来,并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图书,对学生读者进行有目的的导读,帮助和指导学生汲取人类优秀的知识财富,学习前人优秀的科学成果,用知识来充实和武装自己。

1.要明确告诉学生读者,在选择图书时首先应该完成校内必读书目。校内必读书目多是和课堂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目,如各类专业课的习题集和文化基础课的练习册,需要大家在熟悉读物的基础上多记多练,进行反复的习题练习来掌握知识要点。另外,对专业知识学得好的优秀学生读者可适当地涉猎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较高层次和较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的期刊类读物,以便开阔学生读者视野。

2.在完成校内必读书目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列出校外所读书目,如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成长教育、成才之路、伦理道德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目,向学生读者介绍各类目书籍的内容结构,让大家大致了解读物内容,从而有选择性地将自己想了解的专题书目进行排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校外想读书目,掌握读者所渴求的社会知识、人文知识。

五、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引领辅导

首先,教会学生选择书目的方法。“适合自己”是选书的首要原则。让学生按照大类选择后就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书籍了,教给学生读者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就是最好的书籍。

其次,选书完成后,就需要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了,图书馆员在此阶段就应该做好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引领辅导。好的阅读方法数不胜数,如精读和快速阅读法,积累知识阅读法、理解性鉴赏性阅读法、训练性评价性阅读法等等。在向学生读者介绍完诸多阅读法之后,建议学生根据本人自身需要、个性特点以及课外阅读目的进行有的放矢的选择读书方法,因人而异,以达到最好的读书效果。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十三五”规划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列出了长远计划,为我国的各项行动计划制定了纲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十三五”规划可以成为很多行业以及领域发展的指南针,能够带给我们切实的引导。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应当充分将“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方针融入其中,用“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来为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带来引导,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落实,促进我国高校力量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一、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内容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共誉为高校的三大支柱,更是同学们求学的第二课堂。把图书馆看作一个系统,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又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图书馆的行政和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全馆的政策、计划、控制、协调、公关等工作。

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内容可归结如下:一是围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协助馆长搞好馆藏建设、开发与利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二是做好接待工作,搞好内外沟通,掌握各种信息,收集管理好上级文件及业务档案,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做好读者咨询工作,经常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不同读者需求。四是接受和传达上级的指令,贯彻和督促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辅助馆长处理好图书馆内部行政事务和各项业务的开展。五是组织和安排好全馆各种会议学习、业务学习及公共活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服务对象的多样性。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一个首要特点就是服务对象的多样性,这也是各项工作在展开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范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范畴:首先便是学校的广大学子,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主要服务对象。无论是书籍采购、书籍编排还是各项其他工作在安排与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广大学子的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也需要服务于广大教师和教职员工,这也是他们学习进修和不断深造的场所,并且应当成为他们学习资料的一个主要来源。此外,不少高校还需要服务于一些校外读者,他们也是服务对象。

(二) 行政工作的繁琐性。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行政工作的繁琐性,需要处理的事物多且杂,这也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经常十分繁忙的一个原因。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维护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种校内或者校外活动,很多琐碎的行政事物,大到典籍的搜集整理,小到管内漏水或者阅览室钥匙的配备等,这些都是办公室的工作范畴。图书馆办公室员工必须有效处理好各种事务,这样才能够保障图书馆的有序运行。

(三) 工作要求的全面性。鉴于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内容繁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这使得办公室的工作具备明显的全面性,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图书馆办公室员工既要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对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也要能够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并且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推动各项事务的良好进行。办公室就是整个图书馆各个部门和各部分人员的协调者与沟通者,其职责就是构建各方的桥梁,推动各项实际事务的良好进行,这也是图书馆办公室员工的责任。

三、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作用

(一)参谋咨询。办公室要为馆长决策当好参谋,为馆长决策提供文件、资料、情报,并为馆长想办法、提建议、献良策。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所以要当好参谋,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承上启下。办公室是一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部门,需要将整个图书馆良好地联系起来。首先,办公室要能够充分辅助领导的各项工作,对于馆长制定各项决策或者推行各项计划要做好充分辅助工作,要能够献良策、提建议。同时,对于上层制定的建议要充分传达给下面的各个有关部门,并且督促各部门良好地执行这些决议,要能够让各项实际工作得到充分落实。办公室是非常重要的意见传达者、信息沟通者以及计划执行的监督者,只有充分发挥自身承上启下的作用,各项事务才能够有效地推进。

(三) 对外沟通。办公室是负责高校图书馆对外沟通的桥梁和媒介,对于学校图书馆和其他高校的一些合作工作,或者是学生间、教师间的一些交流工作,都需要办公室做好相应沟通。同时,图书馆的各相关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以及意见传达也需要办公室作为桥梁,办公室要充分揣摩各方意见,实现意见交流的充分有效,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职责范畴。

(四)综合协调。做好各方的综合协调,这也是办公室的作用所在,并且是工作职责的一项重要构成。办公室不仅要协调好上下的关系,要充分将上级的指示传递给各有关部门,督促他们执行各项决议,也需要协调好各相关部门工作的共同推进,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部门间相互配合的工作,办公室要充分做好各方的协调,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发挥自身的作用。

(五)后勤保障。高校图书馆办公室还是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需要对于各项后勤事务负责,这也是他们需要发挥的一项作用。办公室工作十分琐碎,不仅要处理好大大小小各种事情,还要保障整个图书馆各部门的有效运营,要为各个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撑,做好各项后勤工作,这样才能够维持整个图书馆系统的稳定性。

四、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具体要求首先体现在对于工作人员的选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在这个部门的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素养。首先,他们要对于图书馆运营的全流程较为清楚,对于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事项等都基本熟悉,这样才能进行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够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前进。另一方面,办公室人员应当具备非常好的协调性和沟通能力,要善于处理各类突发状况与问题,能够协调好各个方面,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二)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整体氛围在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中非常重要,这一点也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能够保障整个图书馆的稳定团结,可以让图书馆的员工都置身于愉悦的工作氛围中。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加有利于沟通协调和支持工作的展开,能够让各方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人们更容易相互理解。此外,好的工作环境也应当体现在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透明上,让员工更加清楚自己的职责,工作时方向性更强,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工作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工作要具备创新意识。办公室工作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办公室工作的内容很难用简单的言语进行概括,涉及的内容杂且繁多,各种突发问题和状况也需要办公室员工进行处理。这使得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也会比较多。对此,办公室员工必须灵活应对,最好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问题发生后懂得进行思维变通,能够在良好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找出平衡的策略,让问题慢慢得到解决。因此,图书馆员工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要陷在条条框框中难以变通,而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于各种问题都能够灵活应对。这才是图书馆办公室员工需要具备的素养,这也会让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实效大大得到提升。

(四)员工要明确自身职责。办公室员工同样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这也是他们做好自己工作的一个基础。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范畴,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需要履行的职责要非常明晰,这是保障各部门工作能够良好落实,并且可以促进部门间有效协调的一个前提。这一点在图书馆办公室中体现尤为明显。办公室员工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自己需要发挥的作用,并且要了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具备的一些专业素养,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完善自己。同时,对于自己的责任范畴一定要充分落实,对于需要完成的工作要有效执行。办公室就像整个图书馆的剂,是建立起各个相关部门间的联系,推进各项实际工作有效前进的动力,办公室员工要明确这一点,并且按照这样的方向去充分做好自身工作。

(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办公室工作人员若想各项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首先,工作要计划性。不能盲目地等着干,也不能推着干,长期有年计划,短期有周计划,每天要列出当日工作清单,对大项工作要做好专项计划,临时工作合理安排。其次,工作中要考虑到最优化的问题。当多项工作摆在面前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区分大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再次,办公室工作人员还要熟练应用各类计算机办公软件及其它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及时地进行总结有助于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理性思考,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以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和人员自身的成长进步。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与馆内业务部门密切联系的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是图书馆行政和业务工作中的多面手。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学习图书馆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各部门的工作的性质、特点和流程,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其次,要学习文秘和计算机知识,以提升组织管理、写作和现代化办公的能力。最后,要学习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

(六) 采取现代化的工作形式。办公室工作乃至整个图书馆的工作都应当融入更多现代化的形式,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功效,借助这些工具的使用来提升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成效。现在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实现连网,计算机也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工具和平台,不少高校的网上阅览室也在慢慢建立,网上阅览的信息也逐渐丰富起来。图书馆办公室首先应当充分利用起这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源,并且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效,这会极大地提升整体工作成效。

五、结语

“十三五”规划下的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在模式上要有所创新,要最大程度建立起图书馆各个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并且推进各项实际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办公室在整个图书馆系统中非常重要,这个部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图书馆的整体运营效率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兰.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之管见[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02).

[2]吴恒梅.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06).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图书馆都面临拆旧建新的问题。如果在新馆尚未建成,老馆又面临拆迁的情况下,就需要选择临时过渡点进行过渡。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既要优质高效地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又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尽量减少搬迁对读者的影响,因此必须找一合适地点进行搬迁过渡。

我馆搬迁涉及十几万册图书和设备,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琐碎的工作,特别是临时过渡半年后还需再次搬至新馆,所以此次搬迁质量直接影响到二次回迁。我馆仅有工作人员8人,在限期一周的时间内完成搬迁,就必须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规划和组织,才能优质、高效、圆满地完成搬迁任务。2016年底,我馆开始了整体搬迁,由于事前精心谋划,组织到位,搬迁工作做到了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为下一步搬入新馆舍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精心做好各项准备。

1.确定临时过渡点

我馆原来的位置在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小公园内,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吸引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每天前来读书看报。老馆拆除后,新馆尚未开放,如何满足这些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经过多方考察,寻求,我们初步确定了两个备选点。一个点距离新馆位置很近,是个已停业的小超市,这个点的优点是位于市中心,人口密集,交通便利,而且距离新馆很近,便于图书馆二次搬迁。缺点是位置较低,前后径深长,日照、温度、通风条件差,阴冷潮湿,不便于书刊保存,缺少阳光,全部靠人工照明,阅览及办公环境不佳。且因停业时间较长,须投入一定人力物力维修改造。第二个点位于城郊一幢老楼的三楼,单位资产,为表示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不收租金,这一点对资金紧张的我们确实吸引力不小。缺点是位置偏,读者交通不便,而且位于楼上,没有楼梯扶手,存在安全隐患,图书及设备的搬迁也极为不便。综合考虑,从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最后确立了位于市中心的点作为临时过渡点。

2.选择一家信誉好的搬家公司

此次搬迁时间紧,任务重,为使搬迁工作顺利进行,我馆经多渠道了解,从口碑和信誉综合考虑,选择了一家资质良好的搬家公司。经过仔细沟通,让对方充分了解我们的业务工作要求,以配合我们做好搬迁工作。我们要求搬家公司制定出具体的搬家方案,包括所需时间、费用,搬运图书及设备的安全等等。明确提出搬运人员要遵守我馆规章制度,服从我馆人员指挥,不准损坏或丢失物品。由于事先签订了搬家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义务,避免了由于口头约定不清可能带来的相关纠纷,避免了一旦出了问题双方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3.做好图书及设备的清还、清点工作

一是对清还图书进行归类,上架,并对污损、破旧书进行修补。二是进行藏书清点,对馆内各书库藏书依次进行全面的整序、清点工作,发现错库、错架图书及时归位,发现错类、错号藏书进行改号校正。三是对藏书进行全面检查,把一些内容陈旧、破损严重、复本量大的图书进行剔除并做好统计、注销工作。四是对书架、专业设备、办公家具等进行清点,统一造册,做好登记和统计工作。

4.周密部署,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图书馆搬家过程中,人的因素最重要。如何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到这次搬家的成败。我馆人手少,仅有8人,且以女职工为主,为了有条不紊完成搬迁任务,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合理组织实施。搬家前就及时召开了全馆职工大会,就图书馆搬迁的必要性,藏书有序搬迁的重要性进行动员,并就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一是做好搬家公司工人的业务培训工作。

二是做好临时过渡点的设计规划。提前划分好几大区域,如:藏书区、电子设备区、阅览桌椅区、办公设备区等等,并就哪些物品搬到哪个具体位置做好设计,并把设计好的图纸分发给每位职工,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的物品跟踪到位。

三是做好人员分工,具体分成几??组,一组负责图书打包及指挥工人搬运,一组负责机房、电脑设施及办公设备拆离,一组在临时过渡点指挥监督图书设备的搬运,确保按计划搬到相应的分区地点。

此外,还就藏书及设备搬迁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出规定,大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实施图书设备的搬迁

1.图书打包

我馆的十余万册藏书分布在图书借阅处、少儿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等部门,首先我们就确立了按部门顺序打包搬迁的原则,也就是打包完一个搬一个,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清。防止人多手杂,一呼隆上造成混乱。

我们将图书按类打包,按每类图书的排架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下架打包,每包大概装入40余册书,它们基本上都是同一学科、同一门类,且序号相连的书籍。每一包图书均注明是哪个部室、哪一类第几包书,具体编号由部室、图书分类号和流水号组成。如:借书处 I247.58-2,表示这是借书处I247.58类目的第二包书。要求尽量做到打包有序,并把打好的包按类按顺序摆放好,以便藏书装车时按顺序装车。

另外我们设计了统计表进行登记,每一类图书共有几包,并且在图书装车时清点一车几包图书,然后通过电话或微信与仓库看守人员进行联系对接,确保在运输途中不出现问题。

因需二次搬迁,为确保图书包裹规范紧致,在多次搬运中不致一提就散,我们从新华书店聘请了一位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示范如何规范打包。

2.图书搬运

主要包括藏书出库、装车、运输、卸车、入库这5个环节。我们要求负责藏书出库登记的人员要认真记录藏书出库情况,记录出库的是哪几类图书,包号是多少,以及该车共装了多少包书。藏书装车时,要注意按藏书区域顺序装车,保持装车过程有条不紊。

为防止车上的图书在运输过程中遗失,除了图书装车时清点车上图书包书,我们还通过电话、微信与仓库看守人员进行对接,确保在运输途中不出现问题。

卸车时要明确该车所载图书的具体入库位置,并且清点包数,与装车时所登记的包数进行对照,确保准确无误,然后由搬运人员把各类图书直接搬运到事先划分的区域。

3.家具及专项设备的搬运

因书架尺寸太大,必须予以拆除,到新馆重新安装。书架拆除后,在搬运过程中容易丢失零配件,给后期书架的安装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这部分工作我们承包给书架供应商来做。其余的诸如阅览桌椅、电脑、打印机、空调等因事先已分部门做好了清点登记,由搬运工人统一搬运。

三、合理布局和管理库房

新馆装修过渡期间,因条件所限,我馆所有书籍、服务器、设备等均打包集中堆放,只开放报刊阅览服务。为此,我们将临时过渡点简单装修并分隔成两进,进门光线好,宽敞明亮的部分作为报刊阅览处,后面部分作为库房堆放物品。

1.合理分区,妥善放置

我们将全部图书按所属部室分区,按编号堆放整齐、平稳,分类清楚;电脑、阅览桌椅、书架等等按品种、规格、体积、重量等分区集中摆放,保证仓库物品整齐,一目了然。留出通道,以便图书及设备二次搬迁出库。

2.?L制物品位置图

物品区位确定后,我们制作了一张位置图,张贴在库房入口处,便于二次搬迁进新馆舍时做到心中有数,按区按类按计划搬运物品出库。

3.库房的安全管理

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点配备了手提式灭火器,定期检查,确保有效。严禁在仓库内吸烟,养成人走断电的习惯,确保库房安全。严格做好“四防”工作,即:防火、防盗、防潮湿、防鼠。注意清洁卫生,做好通风透气,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和安全检查。

四、尽快开放临时阅览处

老馆拆除,给喜爱阅读的市民造成了不便。为最大限度消除图书馆搬迁对广大读者带来的诸多不便,我馆在图书及设备迁入临时过渡点后,立即启动临时阅览处的装修布置。为使临时过渡点达到最基本的阅览条件,我们加班加点,实行简单的装修和线路改造,并在短短一周之后开始为市民提供阅览服务。

五、几点心得体会

在全馆人员的通力协作下,我馆搬迁工作暂时告一段落。通过此次搬迁,笔者收获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思想统一,责任到人,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次搬迁顺利完成,得益于图书馆领导班子思想上重视,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使每一位职工深刻认识到做好搬迁工作的重要性,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搬迁工作中来,保证了图书馆搬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服务外包,减轻了人手压力,短期内高效地完成了搬迁任务

此次图书馆搬迁涉及到图书的下架、码放,家具、书架、电脑设备等的拆装工作。凭我们馆仅有的几名人员,短期内根本无法完成。我们把此项业务承包给了搬家公司,由我们组织监督实施,才能在短期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搬迁任务。

3.摸清了家底,掌握了藏书体系结构,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