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从经济学角度观点看,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要明确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最佳投资比例。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虽然都是生产性投资,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却显得更为重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者,投资再多,技术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特别是一些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是稀缺资源。因此,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国有林场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林场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使用而进行的人员培训教育、配置、使用及绩效评估诸环节的总和。

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决策。对于国有林场而言,须确定对各类人员的需求及来源,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政策、制度;二是职工的激励和绩效考评。通过激励与绩效考核,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三是职工的培训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源的评价,包括岗位评价、人员素质测评、职工、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评价等。

2人力资源工作应遵循的主要内容

国营林场人力资源工作,就是以林场自身发展和林木经营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利用各类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保障林场自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的工作计划。一是依据国营林场资源和林木特点,合理利用人才优势、合理配备管护人员的岗位配备计划;二是根据岗位的责任与发展目标,制定详尽合理的岗位责任制与奖惩机制,为国有林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2.1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国有林场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确定林场的发展方向,根据需要制定人力资源工作计划,预计林场将来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制定配备什么样的人的任务计划。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第一个步骤,人力资源计划应当从着眼于林场总体经营发展相一致的角度来制定。

第二,通过部门具体岗位分析,制定具体的岗位人事管理计划、岗位设置计划。无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或者是工勤技能岗位,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这一岗位具体都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工作任务有哪些。(2)工作中人的职责有哪些,有哪些作为。(3)开展工作中需要配备和使用哪些设备、工具或其他物品,什么样的技术要求等。(4)考评工作业绩的标准,日常品行和惩戒办法。(5)这一岗位对人的具体要求,岗位描述是否符合实际,素质是否达标。具体而言,国有林场的职位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

第三,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要求,结合人力资源现状与实际情况,制定满足工作需要的适时人力资源计划方案。以备林场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按森林资源和经营的发展形式,制定增补计划,也可以采用内部提升、部门选调或是面向社会选聘,不拘一格选拔适合林场发展和经营的科技型人才,并适时做好相应的岗位培训等事宜。

第四,制定有益于职工成长和发展的综合性的职业管理计划,必须从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出发;林场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必须考虑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帮助职工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并制定明智的职业发展计划。

2.2人力资源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概括的说,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的计划制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也要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它应从人力资源的管理使命和任务的角度来制定。

(2)未来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基本计划的基础的原则,因为是对未来林场人力资源发展的预测,而未来的发展信息是建立在目前计划的基础上,就国有林场发展的人力资源工作而言,主要的工作大约包括内部提升、部门选调或是面向社会选聘的预测供给等方案的制定等。

(3)人力资源保障计划应该按照外部和内部一致性的要求来制定,一方面就是指人力资源计划应当同国有林场的发展经营计划以及人员开发计划相一致,合理的计划是为保障林场发展促进林场发展而制定的,计划的本身是由林场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所决定的。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对有经验的会计、审计人员需求较大的单位,逐渐认识到会计师事务所在人才“速成”方面的优势,因此招聘人员时多附加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年限要求或注册会计师优先等,吸引了大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加盟。招聘方式既有公开招聘,也有通过审计工作关系直接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人才流失的去向,主要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证券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对这些用人单位来说,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人员,多数具有专业能力强、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能够给单位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些单位能够提供不低于甚至远高于事务所的薪酬,相对事务所来说较低的工作强度,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因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见,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需求较大,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工作人员也非常渴望改变工作环境,找到一个收入与付出更配比、工作环境更稳定的职位。这种社会现状客观上形成了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潜在市场。

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架构设计

会计师事务所面对人才流失,采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待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多种措施,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但这些措施短期内难以见效,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处于被动向社会提供人才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就应该顺势而为,化劣势为优势,变不利为有利,主动向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特别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可充分利用其“人才速成”和品牌影响,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总体设想是:会计师事务所处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部分员工“跳槽”需求的结合点上,可以主动向社会用人单位输送人才、定向培训人才,同时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有离职倾向的员工,在一定期间内稳定员工,提高员工的职业期望和工作效率,最终达到用人单位、员工、事务所三方的共赢。

(一)组织架构调整。为实现上述目标,会计师事务所应设立专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部门,或者在已有的人力资源部门中设置专门的对外服务小组。这一机构应由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熟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流程和业务特点的人员组成。机构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规划会计师事务所对外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整体战略,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具体实施计划以及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二)规划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整体战略。会计师事务所应分析自身人才流失的动因和去向,调研员工对职业发展的真实想法,分析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中财务相关人才供求情况,同时与核心客户洽谈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设想,获得客户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整体战略。

(三)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具体实施计划。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应拟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潜在客户群体,即对有经验的会计、审计人员需求较大的用人单位,之后对潜在客户群体进行细分类(可按照行业或性质分类),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的业务板块。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的市场需求情况,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具体实施计划。(四)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组织实施

1.与客户签订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约定书。通过与潜在客户群体的洽谈,确定客户需求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的范围,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约定书。服务范围通常包括:为客户定向提供符合其需求的财务会计、审计专业人才,为客户提供员工培训实习等。服务费用可比照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收费标准,或者采用签订审计或其他服务业务约定书的方式抵顶人力资源服务费用。

2.与员工签订专门设计的劳动合同书。会计师事务所应在传统的劳动合同书基础上,增加职业规划内容,明确员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是否愿意长期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直至发展成为合伙人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愿意在其他企业有人才需求时选择其他企业),确认是否同意加入“人才输出”计划(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职业规划的设计和总体安排等)以及“人才输出”计划的具体条款等。通过签署专门设计的劳动合同书,合理引导和管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将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离职倾向转化为对外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竞争力。

3.建立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信息系统。会计师事务所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数据库、员工数据库、供需匹配、供需见面、客户培训、后续管理等模块。客户数据库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总体人才需求、具体人才聘用条件、提供人才服务的具体时间、内容、结果的记录等。员工数据库内容包括选择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基本信息、目标雇主标准、事务所工作期间考核记录及评价、培训记录及成绩、主要工作业绩及特长、供需见面的具体时间、内容、结果的记录等。通过信息系统,将客户需求和员工择业倾向结合,力求为客户找到更适当的人才,为员工找到更理想的雇主。

4.对“人才输出”计划员工的日常管理。由于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书时已经明确了员工的发展方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日常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加入“人才输出”计划员工的工作,使其尽快成长为符合客户需要和员工自身职业规划的高端人才。一些员工在刚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时,愿意在事务所长期工作,但后来由于事务所工作强度大加之收入付出不配比而改变心意,也出现了离职倾向。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定期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查,与发展方向有变化的人员沟通,了解其实际意图,并引导其加入事务所“人才输出”计划。“人才输出”计划实施的范围,应尽可能做到实时更新、灵活机动。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除了按照事务所正常的人事规定定级外,还应按照客户的需求分出若干层级(如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主管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以形成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人才库。对于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在考核方面应有特别的要求,例如,选择加入“人才输出”计划意味着在计划期内应严格执行事务所的工作制度和工作安排,违者视同放弃“人才输出”计划;对这些员工除一般的考核外,还应增加其职业发展能力的考核等。目的是让这些员工在事务所工作期间能够勤勉尽责,并尽快成长为目标人才。

5.供需双方见面。根据客户的需求,事务所可从加入“人才输出”计划的员工中选择符合条件者,安排供需双方见面。在此过程中,事务所只是提供相关信息和双方沟通的必要条件,不参与决策。最终结果由供需双方双向选择确定。

6.邀请输出人才回所交流。对于客户成功聘用的“人才输出”计划员工,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跟踪其后续发展,并定期邀请其回所交流,以加强其对事务所的亲切度。如果其后续发展不佳,事务所则可以考虑重新聘请其回所工作。

7.客户员工培训及实习。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现有员工举行针对性的培训,甚至一对一的培训。在不影响客户工作的情况下,事务所还可以安排接受培训的员工来事务所实习,通过短期实战强化培训效果,积累实务经验。

8.解决独立性问题。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独立性问题的困扰,需要事务所及时制定必要的措施,防范由于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而可能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威胁。如果通过“人才输出”计划被客户聘用的员工此前曾参与为该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或者接受人力资源服务的客户同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审计客户,则事务所须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评价该事件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前景展望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发展;作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性支持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人力资源规划是对未来人员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可能差异的分析,在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保持组织与员工个人利益平衡的条件下,使组织拥有与工作任务相称的人力。

人力资源规划按时间可分为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季度规划;按范围可分为总体规划、部门规划。

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包括人员增长计划、人员补充计划、培训开发计划、人员晋升计划、调配计划,一般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只包括人员配置这方面的计划,即人员增长、人员补充、人员调配和员工离职等方面的计划。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根据企业经营方针,通过确定企业人力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指导企业未来人员配备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下面就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谈谈自己的看法:

1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企业能够适时获得适量和适用的人员的程序,使人力资源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以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依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组织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使组织得到长期的利益,注意实现员工的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不明,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和目的。

(二)、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先前制订出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失去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三)、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规划人员从整个企业战略出发,经多方面沟通与协作,调研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所需状况,进而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习惯于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便草草制订出该规划,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

(四)、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作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3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居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定出与企业组织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整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中居核心地位。

(二)、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复杂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在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无论是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还是职务、人员以及任务的调整,不通过一定的计划显然都是难以实现的。例如什么时候需要补充人员、补充哪些层次的人员、如何避免各部门人员提升机会的不均等的情况、如何组织多种需求的培训等。这些管理工作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況下,就必然会陷入混乱的状况。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会为组织的录用、晋升、培训、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三)、人力资源规划对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对预测中、长期的人工成本有重要的作用。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工资,而工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的人员分布状况。当企业规模小的时候,问题不是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不断增加,职务等级水平不断提升,工资的成本也就会不断地增加。这样,人工成本就可能超过企业所能承担的能力。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调整人力配置不平衡的状况,进而谋求人力资源的合理化使用,使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支付范围内,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人力资源规划还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分析检查,找出影响人力有效运用的主要矛盾,充分发挥人力效能,降低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人事决策水平的提升,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工作积极性提高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岗位职责界定不清,人员冗余;

人员没有合理配置,人才浪费;

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备人才不足;

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发展动力。

人事经理们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投诉以及领导不信任的可怕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事经理朋友们最后被迫早作打算。

这种困惑的表面问题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招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薪酬和绩效管理等工作较为随意,和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脱节。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可行性,制定过程缺乏对公司业务和人才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科学预测。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无目标的管理活动等于没有管理。因此,如果解决了人力资源规划的难题,那么其它问题的解决将步入正轨。

规划前先明确需求

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事经理们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3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

第二层次: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如何?如果存在用人差距,如何补足?

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的员工技能?

如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这里建议人事经理们建立公司人力资源报表,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信息、定编定员、人才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和定期的更新。然后,就要开始做具体的规划工作,主要有岗位职务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等。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解决公司定员定编问题。公司要依据公司的近远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要求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定员定编。

人员补充规划就是在中长期内使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人员补充规划要具体指出各级各类人员所需要的资历、培训、年龄等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是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途径,为公司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合格人员。

人力分配规划是依据公司各级组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所需的人员,包括工人工种分配、干部职务调配及工作调动等内容。

具体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综合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制定职务编写计划。编写计划陈述公司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位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是描述公司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定人员盘点计划。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了公司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空缺数量等。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公司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

3、预测人员需求。根据职务编制计划和人员配置计划,使用预测方法来预测人员需求预测。人员需求中应陈述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量、招聘成本、技能要求、工作类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和层次的分列表。

4、确定员工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预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预测结果勾画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流动、退休、淘汰、升职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5、制定培训计划。为了提升公司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培训计划中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其中包括招聘政策、绩效政策、薪酬与福利政策、激励政策、职业生涯政策、员工管理政策等。

7、编写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等用的预算。

8、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每个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等,这些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关键在于员工需求预测

公司员工的需求预测是根据公司发展的要求,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所需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人员补充的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培训方案,可以采用表1的格式。

合计

员工需求预测是公司编制人力规划的核心和前提条件。预测的基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公司年度预算。对员工需求预测要持动态的观点,考虑到预测期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等变化因素。

员工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员工需求加以预测。经验估计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是由直线部门的经理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得上级主管的向意:“自上而下” 的预测方式就是由公司经理先拟定出公司总体的用人目标和建议,然后由各级部门自行确定用人计划。最好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先由公司提出员工需求的指导性建议,再由各部门按公司指导性建议的要求,会同人事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职丁培训部门确定具体用人需求;同时,由人事部门汇总确定全公司的用人需求,最后将形成的员工需求预测交由公司经理审批。 这种方式较为实用、简单,缺点是不太精确;适于中小型企事业熟悉本单位情况的人事经理操作。

2 、统计预测法是运用数理统计形式,依据公司目前和预测期的经济指标及若干相关因素,作数学计算,得出员工需求量。这类方法中采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趋势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历史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如管理人员间工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动,估计预测期内的比例关系,从而预测未来各类员工的需要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对未来情况变动的估计。

保持员工的供求平衡

另一个重要预测是对人才供给的预测。公司员工的供给预测就是为满足公司对员工的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从其内部和外部所能得到的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员工供给预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分析公司目前的员工状况,如公司员工的部门分布、技术知识水平、工种、年龄构成等,了解公司员工的现状。

(2)分析目前公司员工流动的情况及其原因,预测将来员工流动的态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动,或及时给予替补。

(3)掌握公司员工提拔和内部调动的情况,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

(4)分析工作条件(如作息制度、轮班制度等)的改变和出勤率的变动对员工供给的影响。

(5)掌握公司员工的供给来源和渠道。员工可以来源于公司内部(如富余员工的安排,员工潜力的发挥等),也可来自于公司外部。

对公司员工供给进行预测,还必须把握影响员工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而了解公司员工供给的基本状况。

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是编制公司人力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不仅有员工需求与供给总量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有员工素质、类别等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及时调整修改工作计划,记录下属员工在工作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表现,并向人力资源部经理汇报工作进度。

2.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成果按照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上报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

3.对该工作计划方案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批准通过。

4.进行下一个工作计划。注意:在实施上述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该人事主管所负责的各项日常工作以及其下属负责的日常工作都要照常进行。

5.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找文件档案室领取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和前任人事主管的离任工作交接清单,对照职位说明书对人事主管的日常性工作进行熟悉,对前任人事主管已经完成的各项工作计划进行了解,对其未完成的工作计划按照其工作计划方案来进行完成。

6.对照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就人事主管工作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某些环节发现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等,对最重要的、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拟定提案,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沟通,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同意。

7.根据上述提案制定多项工作计划方案,包括计划目标、计划对象、计划的参与人员及各人员的工作分配、计划时间表、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计划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估标准等。

8.和下属沟通这些工作计划方案,对这些工作计划方案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并征取下属的意见,修改完善这些工作计划方案,获取下属的支持。

9.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提案涉及的多项工作计划方案进行讨论,并征求其意见,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其中某一方案的批准。

10.召集下属开会,在了解其各自职位说明书的前提下,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及其在人力资源部经理已批准工作计划方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工作的时间表等,共同推进工作计划的实施。

二、定期总结和改进工作。

1.按各项工作计划的具体进度审阅下属的工作计划,审阅报告报备人力资源部经理,听取其对报告的指导意见。

2.对上述的各项工作计划按照先后顺许进行工作总结,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充分听取其对工作的各项指导意见。

三、注重与上级、其他部门以及员工的沟通。

人力资源工作在公司内部属于一项服务支援性工作,对主要的业务流程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主要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实现公司的保值增值。

1、看法,让他们多提意见、多提建议。

2.注重和上级领导的沟通,深入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各项工作的看法,让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工作多多提出意见,让自身工作中尽量少范错误、不范错误。

3.注重和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充分听取各部门对人力资源部门各项工作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充分深入地了解公司情况。

我要了解的公司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公司的主营业务、各项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下:

1.通过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等培训活动来获取信息。通过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我可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有初步的了解。

2.请教老员工,与老员工交流。通过和老员工的交流,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等,熟悉公司的发展脉络。

3.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的前提下,从文件档案室调阅有关公司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公司的主营业务、内部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等的文件资料。

4.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到企业内刊主管部门查阅企业重要内刊及最近一段时间的内刊文章,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公司的主营业务等。

5.查阅公司所在行业协会的重点刊物和外界相关主要媒体对公司的报道,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媒体公众对企业的看法等。

五、深入认识和领会自己的工作职责。

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我还需要了解人事主管这个职位在公司的职位序列中所处的位置。

1.查阅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2.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查阅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并就其中载明的相关职责、权力、工作汇报关系、沟通方式等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沟通。

3.同时,还需要了解下属的职位说明书,并就下属职位说明书中载明的相关要求和其日常工作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

六、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进而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虽然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学者们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一般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发展战略,对组织现今和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和综合平衡,以保证为组织配置足够数量和适当质量的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活动。

2.国外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19世纪末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正是随着这些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古典管理理论占主宰地位的时期,这一阶段产生了人事管理学派,追求“事”与“人”的配合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在人事管理这个阶段,员工在企业的存在不被看作资源,而是简单地以人事档案的形式体现。直到20世纪初,在测试和面谈等方面的技术出现后,人事管理开始在员工甄选、培训和晋升等员工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它没有进入企业战略决策范畴,也就没有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

20世纪20-40年代,梅奥作为行为科学早期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被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有些企业已经根据企业战略变化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但是,大多数企业还在强调针对未来人员配置、管理人员接班、开发或人员管理一类等具体问题的专门化、功用化的规划。这个阶段还没有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也没有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人力资源规划进入发展阶段,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更加全面,各种职能活动划分得更为详细,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化管理。在这个阶段,企业虽然意识到员工是一种资源,但并不认为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而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放在人才的供需平衡,尤其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供需平衡。

1980年至今,在众多理论学家和企业家的推动下,人力资源规划正在逐步向战略人力资源规划过渡,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其快速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人成为竞争力的关键,人力资源部门已成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推行者。

3.国内人力资源规划研究及现状分析

我国过去沿袭的一直是劳动人事管理的人事管理方法,即执行事务性、文书性的雇佣与解雇等职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力资源管理引起我国学术界、企业界的关注,但是其理论研究仍处于借鉴及探索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企业,除了劳动工资计划及员工培训计划外,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在高度集中的社会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规划更显得没有必要。从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人事管理制度也随着进行相应的改革。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自不断扩大,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陆续的引进,一些具备较先进管理理念的大企业开始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但从总体上来讲,当时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还相当薄弱,还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的扩大、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不少企业,尤其是管理基础较好的大企业开始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人力规划工作还相当薄弱。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还只注重于招聘、员工考勤、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人事调动、员工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没有关注人才需求市场变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而对人力资源规划这一研究领域大部分企业还是一片空白。在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中发现:67.7%的公司都制定了基于工作分析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54.8%以销售计划订单为依据,但也有一些集团仅依赖于保持现有员工比率或估计等简单方法。随着我国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预测技术和模型,该项工作只能搁置。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招聘 外部招聘 入职 人力资源管理 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33-02

外部招聘方法包括在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上刊登招聘广告,并从外部寻找人员来填补职位空缺。企业从外部招聘人员的渠道很多。那些快速成长的企业和需要大量技术工人或管理人员的企业就需要从外部招聘。外部招聘因其人员选择范围广泛、有利于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大大节省培训费用等特点,深受企业的青睐。本文以江苏JX公司为例,对该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优化方案。

一、JX公司简介和招聘入职管理现状

JX公司是一家民营生产性企业,主产高档合成耐火原料系列产品,迄今已有30年历史,是国内耐火材料行业骨干企业之一。目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民营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随意性的工作作风一直困扰着企业,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更是十分突出。

该企业拥有员工330人,包括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9人、一般行政人员18人和车间普通操作工人293人。人力资源部刚成立不久,有2名成员。该企业人员招聘和入职管理都不规范。车间工人的招聘主要由办公室主任在公司门口张贴招工启事或偶尔设摊本市人才市场,或由部门负责人托熟人招工;技术人员的招聘主要通过到本市人才市场、相关高校对口专业、利用51job求职网站等方式进行招聘;管理者的招聘主要是熟人推荐,由总经理亲自招聘面试;高级管理者的招聘则通过外部企业高薪挖人或内部提拔。

二、对JX公司现行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分析并诊断问题

人力资源部只是负责利用51job求职网站进行人员招聘和入职登记手续。

人员入职和离职很少及时到人力资源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甚至出现某个员工已离厂一个月,新进员工到岗很长时间,人力资源部都不知道等不可思议的事情。

1.招聘采用了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方法。其中外部招聘采用的方法有:招聘广告、各级各类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互联网、熟人推荐。

2.该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混乱,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极不规范,造成该部门职能严重丧失。人员招聘不是由人力资源部门专门集中管理,而是分散到各个部门,不仅招聘的质量受到质疑,使人力资源部不能及时掌握人员流动状态,同时造成了整个流程的极度混乱。

3.因部门负责人甚至总经理对招聘亲力亲为,管理者陷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分散了管理精力。

4.没有按照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际状况制定一个完整的招聘计划,随意性太强,对于规范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节约成本以及保证各项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十分不利。

5.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普遍缺乏。

三、对JX公司现有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设计的优化设计

(一)人力资源部扩建、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

1.增加人力资源部人员配置,选用并任命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1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及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主管1名,加上现有的2名人员,打造一个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2.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聚会、比赛、内部刊物、内部发文以及组织培训等方式,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意识,规范化运作程序。

3.理顺人力资源部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人员招聘上应履行的职责。由人力资源部门集中管理人员招聘。

(二)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优化设计(见上流程图)

上流程图左边灰色列有1-8共有8个层级,分别根据每个层级解读流程的含义和实际操作过程。

1制定人力计划。(1)提出人力需求计划:人事主管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现实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计划。用人部门根据业务需要提出用人计划,并将用人计划上报人事主管。(2)提出人力计划:对各部门用人计划检查核实,制定临时招聘计划,将招聘计划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核。(3)计划的各层领导审核:人力资源部经理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及临时用工计划,对人事主管提交的人力计划和招聘计划进行全面审核。人事主管审核的范围包括计划的真实性、可行性等,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人力资源供应情况,汇总各方面意见进行审核确认,将审核后的人力需求计划上报常务副总,再由常务副总根据管理权限对招聘计划进行审批,然后下发人力资源部,同时转相关用人部门备案;对超出常务副总审批权限的人员招聘计划(一般指骨干主管职位以上的人员录用),及时上报总经理审批,经总经理审批后将招聘计划逐级下发、转人力资源部门予以实施。

2招聘计划。人力资源经理根据批示、组织相关资源,制定出详细招聘计划和具体招聘实施方案。制定招聘方案包括:工作时间表、人员招聘渠道确定、费用预算、职位名称、职位资格要求确认、岗位薪酬以及岗位职业生涯初步确认、参加招聘工作人员以及面试考官确认等等,协调各方面资源开展招聘工作。

3招聘实施。选择利用招聘渠道:人事主管根据实际岗位需要人员情况、依据人员招聘计划、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学校、媒体、猎头、推荐等)、进行招聘。现场具体招聘各个岗位人员、汇总分类整理各个岗位应聘人员资料。根据各个岗位要求进行人员初步筛选。根据计划时间表通知应聘者参加第一次初试(面试、笔试)。

4筛选。根据简历进行筛选,挑选出符合招聘初步要求的简历。

5面试。(1)初试:人事主管根据招聘方案组织各项资源,做好人员初试的准备工作。(考题、会场布置管理、接待时间和人员安排等)组织协调对初选人员甄选(面试、笔试),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程序,对初试合格者进行登记备案,同时组织各用人部门准备进行复试。(2)复试:用人部门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复试,用人部门将复试合格人员名单提交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审核内容主要为业务方面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审核涉及人力资源方面(个人发展、薪酬谈判、诚信调查、背景调查、证件审核、劳动关系等)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企业和部门整体工作要求。汇总甄选意见,决定录用人选。人事主管与用人部门按相关要求共同决定复试合格者人员名单,由人事主管将拟录用人员名单以及各方面资料汇总后提交上级。

6复试后多层次审核、审定、审批。(1)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提交上来的待录用人员资料结合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计划和总体人力要求进行审核,将审核合格的人员上报常务副总审定。对于没有通过的人员需要注明意见反馈给人事主管并转用人部门。(2)常务副总对上报的待录用人员进行审定,对管理权限内的待录用人员进行审批,同时可以要求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进一步甄选确认,最后将决定录用员工名单批件转人力资源部通知录用,录用结果和审批意见备份送秘书处转总经理存档审查。对超出常务副总审批权限的待录用人员及时上报总经理审批,如有必要可参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进一步甄选,及时将审批结果逐级转达到人事主管。

7人员录用:所有员工的入职手续必须在人力资源部门办理。(1)下录用通知单:人事主管将录用审批结果转达相关部门(用人部门和行政财务部门),人事主管及时通知录用人员并做好人员录用的准备工作。(2)办理报到手续:由人事主管办理被录用人员的报到手续,填写职工登记表等个人资料,并通知用人部门。(3)办理接收手续:各用人部门办理被录用人员的接收手续,人事主管与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安排被录用人员上岗。

8结束。

参考文献:

1.张岩松.人力资源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罗伯特·L·马西斯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人事的工作计划一

(一)充分深入地了解公司情况,人事主管的工作计划。

我要了解的公司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公司的主营业务、各项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下:

1.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的前提下,从文件档案室调阅有关公司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公司的主营业务、内部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等的文件资料。

2.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到企业内刊主管部门查阅企业重要内刊及最近一段时间的内刊文章,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公司的主营业务等。

3.查阅公司所在行业协会的重点刊物和外界相关主要媒体对公司的报道,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媒体公众对企业的看法等。

4.通过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等培训活动来获取信息。通过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我可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有初步的了解。

5.请教老员工,与老员工交流。通过和老员工的交流,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等,熟悉公司的发展脉络。

(二)深入认识和领会自己的工作职责。

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我还需要了解人事主管这个职位在公司的职位序列中所处的位置。

1.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查阅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并就其中载明的相关职责、权力、工作汇报关系、沟通方式等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沟通。

2.同时,还需要了解下属的职位说明书,并就下属职位说明书中载明的相关要求和其日常工作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

3.查阅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三)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进而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工作计划《人事主管的工作计划》。

在了解了公司的愿景和发展战略等基本情况、深入领会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定位,按照人事主管职位对公司的重要程度来明确工作重点,并就这些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和备选方案。

(四)具体业务开展。

1.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找文件档案室领取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和前任人事主管的离任工作交接清单,对照职位说明书对人事主管的日常性工作进行熟悉,对前任人事主管已经完成的各项工作计划进行了解,对其未完成的工作计划按照其工作计划方案来进行完成。

2.对照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就人事主管工作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某些环节发现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等,对最重要的、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拟定提案,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沟通,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同意。

3.根据上述提案制定多项工作计划方案,包括计划目标、计划对象、计划的参与人员及各人员的工作分配、计划时间表、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计划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估标准等。

4.和下属沟通这些工作计划方案,对这些工作计划方案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并征取下属的意见,修改完善这些工作计划方案,获取下属的支持。

5.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提案涉及的多项工作计划方案进行讨论,并征求其意见,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其中某一方案的批准。

6.召集下属开会,在了解其各自职位说明书的前提下,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及其在人力资源部经理已批准工作计划方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工作的时间表等,共同推进工作计划的实施。

7.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及时调整修改工作计划,记录下属员工在工作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表现,并向人力资源部经理汇报工作进度。

8.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成果按照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上报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

9.对该工作计划方案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批准通过。

10.进行下一个工作计划。

在实施上述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该人事主管所负责的各项日常工作以及其下属负责的日常工作都要照常进行。

(五)定期总结和改进工作。

1.对上述的各项工作计划按照先后顺许进行工作总结,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充分听取其对工作的各项指导意见。

2.按各项工作计划的具体进度审阅下属的工作计划,审阅报告报备人力资源部经理,听取其对报告的指导意见。

(六)注重与上级、其他部门以及员工的沟通。

人力资源工作在公司内部属于一项服务支援性工作,对主要的业务流程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主要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实现公司的保值增值。

1.注重和上级领导的沟通,深入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各项工作的看法,让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工作多多提出意见,让自身工作中尽量少范错误、不范错误。

2.注重和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充分听取各部门对人力资源部门各项工作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注重和下属以及中基层员工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公司的看法,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各项看法,让他们多提意见、多提建议。

人事的工作计划二

辞旧迎新之际,回顾我20xx年的工作感触颇深。起初,我的想法和大部分人看法一样,行政人事是份简单的工作,在后续岗位调动中我从同事、领导的身上看到更多专业的技能、知识,突然意识到自己想法的浅薄,是我没有深入的走进这个岗位中,自身有太多需要恶补的,这也是我14年度的工作计划。

在xx的第一个春秋,我的工作由两部分组成:行政+人事。在我看来也是工作交接频繁的一年,3月份入职与王文第、李德志交接行政事务工作,起初的感觉就是事务零散繁琐很多东西需要多加完善。希望在我加入之后可以为xx做些什么,渐渐去理清头绪,后续的工作却基本忙碌于基础事务。

10月份随着部门人员的扩充,队伍的壮大,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将现有的岗位调整至人事助理,对这个岗位我了解并不是很多,之前经验只是基于简单的招聘、面试工作,岳总给予部门的规划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希望后续的工作可以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将行政人事部打造成一个口碑良好、企业不可获缺的职能部门。

20xx年工作中的不足

一、行政人事制度、流程、手续、表格类:

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人事类的制度、流程、手续、表格没有统一规整,些许制度、表格只是遇到时在临时制作,通知的下发拟定日后会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给自身及其他部门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办事效率折半,14年度中希望在行政人事两个阿米巴小组协作下创建一套规整的手续并向各部门推广实施。

二、人事信息的及时更新

很多时候入职、离职人员信息掌握不及时,造成手续签订的不顺畅,手续办理的时效性差。后续多加与各部门主管沟通,及时了解人员变动情况,更新人员信息。

三、活动统筹

参加了公司一年内的多次活动统筹安排,从构想到实施些许细节之处没有考虑周全,希望日后在岳总的带领下,策划更多有创意的活动。

四、其他

无论是领导临时交代的事务或是基本的文案处理,需要多加细心严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

五、20xx年度计划

努力学习关于人事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工作技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专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改革开放30年来,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结30年来的工作,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健全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管理网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口计生工作队伍。

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已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着眼于保持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这支队伍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不断地提高人口计生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每一名人口计生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人口计生系统之人力资源开发概念阐述

1.人力资源。广义上,指一个社会所拥有的全体人口的总和,狭义上指某特定领域的劳动人口。在现代管理学中,人力资源的概念,是由彼得•德鲁克(drucker,peter f.)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正式提出。德鲁克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概念所不能表达的意思,指组织员工所天然拥有并自主支配使用的“协调力、融合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他认为,与其他资源比较,人力资源特殊性在于,他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为组织带来可见的经济价值。

2.人力资源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发”与“培训”连用或混用,称为“培训与开发”。两者区别在于:“培训”一词常用于具体或特指的情景,而“开发”往往用于更一般或泛指的场合。“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依据发展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职业发展、培训开发、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管理、福利保障等多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项基本的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

3.人口计生系统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内,为了使从事计生事业的工作人员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动机、态度、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提高计生队伍绩效,增大队伍对计生系统的贡献而做出的所有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各种努力。通过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效率,增加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人口和计生系统事业发展。

人口计生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12月17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决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计生系统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探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工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实行绩效考核,完善人员准入、选拔任用、引进培养、交流、退出机制。”“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配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领导班子,对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注意培养和使用。”

人口计生系统人力资源现状

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人事统计公报(统计时点为2005年12月31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工作人员共计508,713人,含乡(镇、街道)自招自聘人员45,555人。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共有公务员104,753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4.77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61,541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6.54%;具有中专学历的比例为45.86%。

另外,约120万名村级管理员(服务员)和600万名村(居)民小组长承担村级人口计生工作。计生协会拥有9400万名会员。

与2001年相比,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计生队伍的网络优势比较明显。横向来看,形成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互联互动的服务体系队伍;纵向来看,上至国家,下至基层的“县(市)有人口计生委、服务站,乡镇有计生办、计生服务站,村有计生专干,组有计生信息员”的管理服务网络。队伍建设的发展为事业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尽管计生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新时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据2001年人事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人口计生系统52万工作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669人,本科学历2万人;全系统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分别为1.8%、15.3%和82.9%,其中公务员系统10.65万人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0.4%,本科学历的占10%,大专学历的占42.9%,中专占27.7%,高中占14.9%,初中及以下占4.1%。

可见,人口计生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偏少,由于历史原因,在基层从事计生工作的有很多农民临时工,繁重的工作又使他们无暇顾及系统的专业培训,随着事业的发展,队伍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了出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一支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能为群众提供温馨优质服务的职业化计生队伍。

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一)计生队伍职业化

所谓职业化,是指人们专门从事某项工作所形成的由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构成的职业素质,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十一五”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提出加强职业化建设,切实稳定机构队伍,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更新工作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是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享有优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需要,是新时期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2007年4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会,公布了生殖健康咨询师等第九批新职业。生殖健康咨询师主要是指在生殖健康领域为个人、家庭或群体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母婴保健等方面信息,开展生殖健康教育,诊断生殖健康水平,帮助人们制订生殖保健促进计划并协助落实的人员。

以生殖健康咨询师新职业的申报成功为契机,加强学科、阵地、师资、教材建设,提升计生队伍人力资源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享有优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需要。

吉林省大力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普及工程”。把做好生殖健康咨询人员的培训、考试、评聘、上岗以及非职业人员的转岗和过渡工作,作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的一件大事,并提出经过2-3年的努力,省、市、县、乡、村参加生殖健康咨询职业培训、考试人员达到80%以上,努力实现咨询师新职业晋升的新突破。

(二)计生队伍在职教育

人力资源具有特殊性,它是投资的产物。投资于职业培训,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职业培训中,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职业培训平台,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计生系统人力资源培训隶属于在职教育,培训形式具有较强的弹性,类型多种多样:

1.初任培训。对新录用人员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培训,它是人员被录用后,试用期内必经环节。

2.继续教育。它的对象应是已在人口计生系统服务若干年的员工。这些培训应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计生系统内某些职能的转变,进行员工知识结构的更新,以调整公职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绩效管理。

3.专门业务培训。员工在从事某项专门性的业务工作或临时性业务工作之前,接受的培训过程,其目标是掌握专业工作所要求的特殊知识、技能和注意事项等。

4.晋升培训。对员工中高层次的人员和拟将晋升到更高职位的员工进行的培训。

江苏南通市人口计生部门通过与相关大学联合举办学历教育性质的函授班,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面授为辅。同时借助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辅导。

另外,通过鼓励自学考试和脱产教育的形式,鼓励计生干部通过自学考试获取更高层次的学历,让少数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定向考入大学脱产学习,学成归来返回原来单位工作,以此作为函授学历教育的补充。

探索计生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道路

(一)利用社会资源,协力发展人口计生事业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建设,各种社会力量正逐渐加入到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来。计生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不仅仅要针对体制内的队伍进行开发,也要着眼于利用好各种社会力量,发现、整合和利用好社会资源。

200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人口计生社工队伍”的要求。人口计生通过引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利用社工方法技巧,更好的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服务。通过明确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岗位职责,将人口计生社会工作、生殖健康咨询、早教指导、人口信息统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等相关职业相结合,建立起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专业队伍为主体,社会资源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服务体系。

(二)应用职业生涯管理方法促进计生系统人力资源开发

职业生涯管理是建立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够正确识别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加强和提高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活动的正确性,增强员工在职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它主要包括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本研究侧重强调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开展较早。我国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组织不多,应用于公共部门如人口计生系统的更不多见。随着人才观念的逐步加强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可以预测,职业生涯管理将是公共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一步开展的工作之一。

系统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开展的主要步骤包括如下:

1.建立组织职业信息系统。

2.组织的职位空缺信息。

3.员工素质评估。

4.建立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

计生系统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决策层、管理层、普通员工等多方的协作,另外,因为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是一概而论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推进计生队伍职业化进程,汲取各地成功的培训经验,应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和方法,共同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取得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金小桃,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金小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金小桃,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共政策;金小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张晖,浅谈教育培训与人口计生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11。

李斌,为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组织保障,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3。

崔丽,关于职业化建设的思考,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8。

于滋,大连市人口计划生育咨询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索,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6。

穆光宗,人口计生队伍能力建设的调研和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4。

谢玲丽,加快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1。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 Abstract ] :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cultural innovation organ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to develop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positioning, analysi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dea, system, mode and existing problems, detailed conformation of a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main work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proposes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asures, make manpower resource manageme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 Key words ]: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人的知识智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目标相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定位及管理目标、理念、体制、方式、重心等截然不同,其管理模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以达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及重要性

1、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员工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思想和行为,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范畴。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领域,是将组织内的所有人力资源作适当的获取、维护、激励以及活用和开发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它作为对一种特殊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进行管理而存在。

2、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竞争力都起决定性作用。之所以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因为它是一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达到或接近人与事的最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了全面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开发与提高员工的智力、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培育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全面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已被企业界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逐渐由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而成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与此相适应,各组织的人事部门就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各种社会和各个组织都需要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规划缺少整体性考虑

人力资源没有长远规划,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后继乏人。众所周知,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以来注重人事事务性管理工作,很少与公司整体战略积极配合。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仅仅是依据现有企业员工队伍,然后粗略估计出未来员工人数。这种做法根本无法起到为实现战略目标合理规划和配置人力资源规模、能力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仅仅是国有石油企业整体规划的附属物。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规划的滞后

很多企业的管理方式仍处于经验管理模式下,对人的管理仍是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行政人事管理阶段,很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市场发展变化快,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但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调整。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3.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

由于企业的地理区位差异,行业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势必出现新酬水平高低的不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合理的逐利性是人的本性,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企业所出现的人才流失现象也就理所当然了。退一步讲,即使不是被高额的报酬所诱惑出现人才外流,也不免被一种更好的企业发展愿景、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企业文化氛围等所吸引。

4.企业人力资源缺乏科学的管理与规划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型国有企业是由国家统配人力资源,企业的人事管理简单化,企业无须作出人力资源的规划。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企业虽然有了用工的自,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并没有彻底摆脱旧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本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心中无数,缺乏长远眼光,只是职位发生空缺了才去招人,没有人才的储备,更谈不上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利用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规划。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1、力资源总体规划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首先,人力资源要研究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质量,制订人力资源理与开发的总体计划,制定人员补充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等具体业务规划。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并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可以帮助员工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不断给员工提供锻炼的机会,建立企业与员工间的双赢关系,既能实现员工个人的价值,又为企业创造价值。

2、“总量控制、分级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工作,也是企业范围内各部门、各级单位共同的工作,特别是各级领导需要着重抓好的工作。只有上下左右都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而又齐心协力地做工作,才能形成既符合实际,又富于创新,在统一政策下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工作将越来越放权,这样才能发挥具体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实行“总量控制、分级管理”的人事劳资管理体制,能够控制组织建制和人员编制,创造清晰的政策环境,提供配套的制度体系。

3、系统完善的培训机制

必须按照人才的标准实施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继承和创新并举,建立包括道德素质培训、企业文化培训、通用管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在内的统一规划的培训体系。要重视人品培养,把人品放在道德素质培训的第一位。现代企业的竞争终究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系统定期的培训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企业应在培训员工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层面上建立培训系统,完善培训机制。要先确立科学完善的培训系统,并制定培训机制,使培训工作制度化。

结束语

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在观念、模式、手段、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其战略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服务,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8).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人才流失严重、员工源源不断的跳槽,表象看来是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偏低而留不住人才,归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没有把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关键环节来抓,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现象,显示出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不足和空白。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为企业制订合适的人才策略,加快培养和造就数量充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具体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满足企业发展中对人力的需求。企业发展过程是动态的,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领域、经营规模等发生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退休、辞职、解雇等原因会导致人员数量的减少,企业生产领域的改变会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经营规模的改变会导致人力需求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等。企业在积极适应市场的同时,也要分析并采取措施来调整人力资源。人力规划的基本职能就是预测企业人力供求差异并调整差异,从而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供需平衡。(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和工作量也日益提升,如果没有一个周密的人力资源计划,就不能准确把握企业人力状况和人力需求,企业在应对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时就无所适从。人员的招聘雇用、培训教育、考评奖惩、员工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各方面,如果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统筹安排,企业必然混乱不堪,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能为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遵循的重要工作。(3)合理控制人力成本。企业运营成本中人力成本占很大比重,员工工资支出是人力成本中最大的支出,而人员分布状况决定了工资支出总额,企业岗位设置是否健全、普通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比重是否协调、工资标准是否合理、组织机构职是否重复等,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这些人力配置和由此产生的人力成本是否合理都是未知的,有可能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在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各类型员工所占的比重,达到人事相宜,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另一个重要职能。(4)企业人事决策的基础。人事决策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开发、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健康保健和激励保障等人事方面的决策难度和重要性并不亚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错误的人事决策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客观、合理的人事决策需要以全面真实的信息为依据,在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人力现状、内外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而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合理预期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和收集企业人力基本信息,并将相应的员工晋升、报酬福利、健康保障、培训教育等人事管理计划统筹联系起来,为企业各种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5)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想让员工积极做事,通俗一点讲就是要让员工看到好处,如果做多做少、做好做差一样,员工势必会没有积极性。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向员工展现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未来利益,明确工作中能得到什么、工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必定会让员工绷紧神经,关注工作,从而去积极地努力争取。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更多的中小企业逐渐重视起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建立,更多的依赖经验型和粗放型的管理,与大型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1)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视不够。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远见,不注重长远谋划,总觉得规划这种东西太虚,看不到明确的经济效益,还要花费大量物力、人力和时间,并不愿意做在他们看来是无意义的事。有些中小企业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但各部门并不重视,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执行规划时,简单的、见效快的就做一下,见效慢、周期长的就不做,即使执行了也和规划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规划成为走过场、搞形式的一纸空文。(2)人力资源规划比较简单。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规划比较简单,规划过程较为随意,流程比较粗糙,其内容大部分是考勤、奖惩、工资福利、工作规则等,事务性工作较多,前瞻性、预测性的内容少,不是一个长远的人力使用规划,并没有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不考虑自身实际,东拼西凑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规划部分内容,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脱节,没有达到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相匹配的要求。(3)人力资源规划动态性不足。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人的一生是有些相似的,从雏形到初具规模再到发展完善,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风风雨雨,随着问题的出现到解决,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瓶颈,人力资源规划要及时应对企业各阶段的特征,适时完善和调整各项策略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动态性,只是静态地信息收集和设定相关的人事政策,担心制度规定的变动会成为不稳定因素,力求一劳永逸,保持稳定。(4)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传统管理模式,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机构,其职能大都由企业人事、财务等部门兼管。有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弱化,只是填填表格、做些简单统计等,其配备的多是一般员工或是并没有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人员,显而易见,让非专业的人来从事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专业的、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制订了规划,也对企业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5)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操作性。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实施,要配合规划要求,制定相关“选、育、用、留”的政策,更好的运用一些战术策略,达到落实规划的目的。而在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有规划,但缺乏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支撑规划的实施,使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缩小与同行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份额,就必须更新观念,坚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活动安排,制订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现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试论可行对策。(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能、细化工作职责、配备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其在选拔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和配置人才等方面的作用。(2)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向所有员工,影响到生产、销售、服务以及整个企业,各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协作配合”的人力资源工作机制。企业决策层给矛重视和支持,各部门有力支持,员工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分析、预测、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支持指导业务部门具体实施。(3)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运用专业的统计工具和方法对原始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工,还需要提炼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围绕企业人力现状和未来预期出现的主要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可见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全面、准确、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有效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质量和实施效果。(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是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有效性的基础。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培养、引进、激励等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时,优化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地位,拓展从业人员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从业人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工作活力,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5)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的可操作性。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不但包括规划的制定,还包括规划的实施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由顶层的总方向、总目标与底层的具体任务安排构成。人力资源规划的各项策略要落到实处,必须要制订具体任务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设置任务期限和完成时间等,使各部门易于操作和执行。当人力资源规划在执行中出现偏差时,规划人员应及时探究导致该偏差的主要原因,协调各部门共同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要加强人力规划执行效果的评测,分阶段对人力规划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执行的反馈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和分析,为下一步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及时而有意义的信息。总之,中小企业不但要重视整体战略规划,而且要制定与整体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前瞻性、方向性和预见,制定适宜的选人、用人、育人、激人、留人的人才政策,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八一.人力资源规划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曾建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4]郭佳伟.一个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0.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1.1专业人才短缺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凭借强大的校园网络平台,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感觉有这样一种不和谐的“信号”———图书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短腿”现象比较突出。如果把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视作一条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其中的信息资源则为各类型号的汽车,那么使用和服务图书馆者便是这条信息公路上的驾驶员、管理人和操作者,只有兼备良好素养的人,才能保证这一信息大道顺畅,达到信息流量的最大化。我们所说的人才短缺,不仅是指图书情报人才的缺乏,而且更强调的是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管理的专项人才的紧缺。目前,我们对浙江省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作了一番调查。如表1所示,硕士以上学历(含第二学士学位)的高层次图书信息管理人才比例相对较低,仅占同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7%比例还不到,可见浙江省高校图书馆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当紧缺。从调查情况来看,“十五”期间,各高校都普遍重视图书馆硬件建设和馆藏图书资料经费的投入,以生均图书册数为例,浙江工业大学生均图书册数从2001年的79册,增加到2005年的112册,增幅为41.8%;浙江理工大学生均图书册数从2001年的64册,增加到2005年的133册,增幅为139%。比较而言,信息专业人才的增幅远远低于同期学校生均图书拥有量的增幅。应该说,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人力资源建设重视程度远不及图书馆硬件建设那样重视,信息专才短缺现象已是高校图书馆一大“通病”。

1.2人事管理模式陈旧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事业的一部分,机构组成的一分子,人事管理办法纳入高校人事管理范畴,尚未建立与健全一套有自身特色的人事工作制度。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在政策层面上有三大依据:一是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二是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于1999年9月27日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院校编制管理规程(草案)》;三是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些制度在高校得到普遍贯彻。同时,各校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普遍引入各类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配套实施方案,实行了岗位聘任制,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岗及以岗位工资为取向的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图书管理岗位工作业绩的考核,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不公正、欠透明的问题。从总体上而言,现在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还是比较传统的,尚未真正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表现在:图书馆领导,尤其是馆长的任用都是由上级管理部门来决定,任期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样,图书馆领导层任职不确定因素多,随意性大,且习惯于人治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由于传统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没有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缺乏充分的激励机制,导致人心浮动。2005年,全国高校图工委对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在图书情报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调查显示,不安心现工作岗位的竞占60%。此外,在岗人员心浮气躁,对外引进人才困难。随着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也相应增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到图书情报单位就业的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生到图书情报单位工作者,从1980年的92%跌至目前的不到20%。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老化”病严重。与近几年高校教学一线加大力度引进年轻、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情景相比,图书信息人才年龄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年纪偏大、传统图书专业背景居多、单学科知识结构等状况十分突出,这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极不相协调,不相适应。

2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划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预测图书馆未来的人力资源结构与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人力资源环境,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

2.1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做好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1)适从环境变化原则。图书馆事业目标要随着高校发展规划、建设任务和人才培育方向而不断作出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图书馆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呈动态变化,加强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需要配备更多的信息管理人员;新技术新装备的投入使用,要求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掌控操作技能;网络建设、数字化建设,需要兼备有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需求测谋划原则。“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要分析图书馆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走势,及时而准确地对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变化作出判断与分析。专业人员的增加或减少要根据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构架变化作出分析、预测,使用人规模、数量、比例等方面达到最优化组合。在科学、准确预测未来图书馆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对组织结构和职位(职数)信息要及时加以传导,使从业人员底数清,情况明,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寻找个人的发展途径。(3)服务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在选择人力资源方案和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时要做到对图书馆组织发展和图书馆从业者自身发展统筹兼顾,寻找双方目标的接近点和共同点,企求“双赢”,甚至“多赢”。这就是说,图书馆工作者的岗位、薪酬、发展机遇和保障机制都能得以充分体现,舒心才会有“尽心”,才能释放工作的潜能。

2.2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机制保证,对广大员工来说,规划有着导向、示范和激励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突出五大作用:

(1)有助于组织战略目标、任务的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工作部门的工作计划,更是图书馆事业整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力资源规划在于配合组织的战略管理,发挥“组合拳”的效用,创造和谐的从业环境,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2)有助于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充足人力资源保障。图书馆工作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决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始终是一个变量。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战略储备,事业便失去人才的保证,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去发现、引进和培养、储存人才,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3)有助于协调各种人事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类职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工作分析、岗位配备、选拔、聘用、培训、绩效评估、薪酬及福利等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做好选聘工作,以后的任用便会产生问题。选聘的人才没有放到其适应的岗位上,不能算是“量才录用”。人力资源规划作用在于可以使人事工作各项环节达到齿轮咬合般默契。

(4)有助于实现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人力资源规划要着力于发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面对网络化发展、数字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事业,对信息化服务人才多元化需求的格局,使图书馆在人员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酬薪结构保持一个合理状态,避免人才断层和冗员的负担,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

(5)有助于满足图书馆组织成员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规划描述了图书馆事业的前程,指明了员工的发展机会,这就使从业者得到及时的信息,从中可以设计个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容易萌发创新的思维。

2.3如何开展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应预测和人力资源供需综合平衡。因此,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做到信息全面、预测准确、程序严密、评估科学、费用经济。

(1)建立模块,服务规划。要原原本本地记录人员聘用、岗位描述、人员培训、技能特长、学科背景、绩效评估、薪酬福利、个人信息等,为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可靠、真实、全面的依据。

(2)科学决策,盘活存量。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决策过程,需求预测和供应需求是两个前提,要根据图书馆事业网络化发展的客观需求,确立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层次结构;核查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充分盘活人才存量,确定人才的供给计划。而后,做好综合平衡,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人力资源供求计划。

(3)跟踪评估,及时反馈。人力资源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要及时策动图书馆机构内部、读者用户和图书馆平行组织,乃至专业评估机构对人力资源规划编制过程及执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估,重视信息反馈,不断对规划加以充实、调整与完善。

3我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抓住学校建设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机遇,以组织机构设置调整为突破口,大胆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着手组织创新,导入人才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 规划 协调 信息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相关的计划,实现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业务技能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念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计划、培训计划等,根据员工的基本素养,设计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工作效率。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长期的企业人才成长计划,这一规划工作细致程度充分体现企业重视人才程度,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一份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员工对企业向心力的不断增强,员工与企业构建更为和谐的关系。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一)企业缺少目的明确的规划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有效构建企业员工技能培养的计划,对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一些企业中,人力资源规划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空话,很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没有注重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有效结合,只设计了长期的规划,但缺少将这一长期规划落实的措施,有一些规划目标相对比较模糊,这样就给最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缺少目标性。

(二)规划缺少与时俱进的优化机制

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需要不断跟进形势,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也需要不断实现规划上的有效调整,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然而现实中有些企业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规划,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形势。虽然规划设计之初与时展贴合比较紧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规划设计的内容已经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可能造成规划落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设置中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由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全局发展的重要计划,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顺利落实。然而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调动更多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在进行这一项工作,因此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专业人才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工作,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应具有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水平,可以有效协调人际关系。然而在实际中,可以完成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较少,企业难以制定出系统、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企业所设计出来的人力资源规划一般都是全凭经验设计出来,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实现。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细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规划的目标设计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因为不断拓展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性,可以实现企业员工的针对性管理,对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一方面,需要明确长期和近期规划目标,针对本年度人才招聘计划和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优化进行对接,实现每年的人才招聘符合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调整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级规划的目标。目标的明确性可以实现最终工作落实的有效性,可以考虑自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最终的规划目标。

(二)构建企业人才资料系统

运用大数据的概念,提升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托作用。因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考虑社会时代变化,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有效性。依托信息技术的大数据理念,帮助企业构建与时代同步的人力资源规划方式。通过提取互联网上人才市场变动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得出今年人才市场的专业供需变化,从而对本企业的人才招聘规划进行有效指导。因此企业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融入大数据的管理理念,不断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资料系统。

(三)优化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工作中的互动性

企业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不断提升部门间的协调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不同部门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参与积极性,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突出人才的培养,这一培养计划的落实需要针对不同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性质进行设计,针对具体的工作技能需要,只有各个部门自己可以有效掌握,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规划中,各个部门需要针对自己部门人员需要提升的技能进行有效梳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而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同时,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不同部门参与主动性的提升也是可以加快规划实施的进程。

(四)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专业培养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拓展企业对规划人员的专业技能教育,对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性等培训,不断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企业通过不定期给人力资源规划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讲解,可以有效提升他们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相关制度、法律的学习,只有了解制度、法律要求,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认识,面对制度、法律,人力资源人员都会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态度。

五、结语

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员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捋顺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计划,稳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在编制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细化各级规划目标,构建自己的人才信息资源,提升企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新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娄雅婷,彭剑锋,等.集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A].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2)[C]. 2012(02):189-190.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档案;作用

随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加快内控管理建设,是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的改革部署,全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主体力量。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医院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充分说明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笔者看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托人事档案信息,建立健全医院人才库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进医院建设发展,应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是医院开展医疗救治、科研的重要力量。完善的人才库,便于人才的科学化管理。因此,依托人事档案信息,建立健全医院人才库,是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选拔、培育的基础。首先,人事档案信息记录着医院人才资源信息,是医院选拔人才、培育人才的重要信息依据。医院基于人事档案信息,建立完善的人才库,有助于医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从人才的选拔、到人才的培育、任用,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流程及制度,确保人才培育及发展的道路畅通;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人员工资、聘任及职称晋升等信息,都需要在人事档案信息中反馈。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应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信息资源,为个人的聘任、职称晋升等提供人力资源信息;再次,医院应重视人才库的建立,为医院改革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完善医院人才库建设,强化人事档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基于人事档案分析,强化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方面。基于人事档案分析,能够进一步强化落实人力资源规划,为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依据。人力资源规划要求立足医院实际,匹配医院人力资源现状,以最大化的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此,人事档案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前期保障。医院应认识到人事档案分析的重要性,落实人才工作计划的制定,确保人才供需平衡,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首先,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重要前提。为此,医院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要做好人事档案分析。通过认识档案,分析其经历、品德及能力,为医院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供给提供依据。在人才发展规划、人员招聘等方面,能够做到科学合理,人员配备到位;其次,对于医院而言,人力资源的需求,应基于医院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以更好满足医院的改革发展所需。通过有效的人事档案分析,了解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现有人力资源是否适应医院当前的发展,进而有理有据的制定人才工作计划,发挥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作用;再次,人力资源规划,贵在如何科学决策。通过详细的人事档案信息分析,了解人才流动、人才储备等现状,进而为岗位设置、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研究人事档案信息,制定培训发展计划

医院与职工建立命运共同体,是提高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制定干部职工的发展培训计划,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人事档案信息的研究,对干部职工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为其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通道。特别是制定多元化的干部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医院改革发展的进程。首先,通过人事档案研究,发现人才在成长中的规律及特点,进而为人才的识别及培养,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依据。如,通过人事档案信息中的学历、进修、培训及获奖情况,制定符合其发展的职业故意话,进而有指定性的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其次,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是医院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人事档案研究,为全面了解医院人力资源现状、制定人才发展培训计划,提供了现实依据,能够为医院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措施,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岗位规范化培训,这一系列的工作举措,都是促进职工发展的有力之举。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应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依托人事档案分析及研究,为医院建立健全人才库,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进而确保医院改革及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陈静.人事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章,2013(25)

[2]张义虎.人事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神州,2016(01)

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1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背景

(1)企业发展战略引领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从发展战略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集团化发展新的要求,企业规模扩张、业务拓展和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企业深刻地感受到,企业的管理范围不断拓展、管理链条不断延伸、管理课题不断增多,这就迫切需要企业优化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可依赖也必须依赖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不论是从当前现状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看,企业都必须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导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改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企业发展需求拉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从发展需求看,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企业人才强企战略实施,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一方面,立足当期经营,企业要通过招聘、挖潜、灵活用工等方式,使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和增量发挥作用,千方百计地保证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对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着眼未来发展,企业还要通过学习、培训等途径,使人力资源存量实现增值、人力资源潜力被挖掘出来,科学合理地预判未来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动态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企业亟待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使人力资源部门从提供简单人力资源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3)企业管理现状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从管理现状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国有企业,开展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很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导致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无法从烦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人力资源部门难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企业未来人力资源规划和需求。企业最突出的感受:一是明显感觉人事、薪酬、绩效、培训等基础信息资源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大部分信息多头并管、多头维护、多头提取,数据统计烦琐、耗时费力,信息不对称,对人才培养使用、薪酬分析、劳动用工及劳产率指标分析等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管理效率不能实现预期。二是明显感觉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难以满足当前工作开展和业务拓展的需要。

对此,企业紧紧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密切联系业务发展需要,策划导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手段,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2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主要措施

围绕企业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急切需求,在整体信息化建设框架下,企业开始策划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方案设计、系统策划、项目立项、项目招标等阶段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通过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考勤管理、三支队伍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七个模块的建设,梳理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使制度更加可行、流程更加顺畅,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有效转变,将业务人员从冗繁的行政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本经营、人才能力分析、人才需求预测等高端业务上来,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2)搭建人事信息基础平台。利用系统,建立员工信息数据库,整合了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将员工基本信息、成果信息、专利信息、荣誉信息、能力评价信息、绩效评价信息、培养与培训信息、薪酬福利等都纳入员工个人数据档案,对员工信息实施高效、准确、动态管理。通过人事信息的分级管理、分头维护,最终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用户根据权限设置可随时查询和维护员工信息,确保员工个人数据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完整、保密。随着信息化的集成,企业搭建起了人力资源信息基础平台,统一规范了现有人事业务,减少了业务部门的事务性工作,提升了人事业务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3)推进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利用系统,对人工成本管理、工资总额管理、工资核算发放、社会保险管理及公积金、年金管理等内容进行规范管理。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预算的上报、统计和指标下达、指标监控;工资总额管理主要是工资总额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控、统计;工资核算和社会保险、公积金、年金管理实现了网络版统一平台操作,数据流转和审批转变为网络传输和系统审批。单项奖发放统计由原有的日常发放、年终集中统计转变为系统审批、即发放即统计,使各项工资、奖金数据全面、完整。通过以上工作,提高了数据统计效率,对原始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了强力支撑。

(4)推进企业考勤管理工作。利用系统,推进了企业考勤管理。职工考勤方式由原来的翻牌、签到、班组统一填报或指纹机等多种形式,统一规范采用刷卡考勤,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进行收集和存储考勤数据,使考勤管理具备信息完整、时间准确、记录清晰、检索灵活、便于查询、高效统计分析等优点。通过将职工出勤情况统一在系统进行收集,使考勤数据集成化、规范化,职工考勤信息质量显著提升。针对考勤方式方法、管理程序、检查与考核等变化较大的实际情况,从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入手,逐步规范刷卡行为,通过开展培训、督促系统应用、检查系统操作流程、通报系统考勤结果等措施,不断完善考勤管理制度,规范刷卡考勤行为,实现了考勤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规范化。

(5)推进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力评价、绩效考核等工作,考评、统计、分析、反馈、结果运用等工作量大,工作难度系数高,耗时费力,效果并不理想。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将这项工作进行规划设,付诸实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系统,对领导干部队伍、专家队伍、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都实施了能力评价、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统计分析、绩效反馈、结果运用都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各单位负责人按照评价办法,在系统中进行职能分配,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系统对所有考评结果进行统计、计算,最终形成个人的评价报告、评价汇总表、能力需求分析表、素质能力差异分析表。大量数据信息都在系统内流转,全员业绩考核不再是难事,变得清晰、透明。

(6)推进企业职工培训基础资源建设。利用系统,建设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借助系统建设,充分识别各专业人才队伍能力需求,匹配培训课程,实现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和管理。通过系统,还在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一支业务本领强、理论水平高、掌握授课技巧的内训师队伍,通过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企业制订、实施成果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立项、成果鉴定、积累等工作流程,实现了成果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提升了公司知识的管理水平。

3 几点关键因素

(1)战略引导,需求拉动,是策划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企业研判发展形势,确定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围绕战略目标,企业上下戮力同心,强力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样就带来对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强烈需求,为企业管理提升、战略实现做好手段保障。现在看,无论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策划,还是具体实施,无论是建设方案的流程设计,还是各模块的顺利上线,都充分说明,战略引导,需求拉动,是策划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

(2)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是有序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有序实施,企业要组建人力资源模块项目实施团队,下设流程管理、运维管理、开发管理三个实施小组,将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信息化维护、信息技术开发和咨询公司等方面专业人员调配其中,将项目建设所涉及的人力资源高度整合,合力攻坚,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以团队化的组织方式实施项目建设,强化了多层次、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按照项目建设目标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管理任务,使各项管理要素环环相扣,实时受控,确保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3)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有力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从项目策划、立项、实施、上线等阶段,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深度参与,与业务人员共同确定阶段计划,研讨业务流程,为信息化建设把握方向;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开发和维护人员积极参与,形成目标明晰、分工明确、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