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议事,认真落实四**、两公开制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调查认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推进工作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动员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一些条件落后的乡镇、村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是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农民依靠种养业实现增收面临着途径少、空间小,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等困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问卷中,农民认为当前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差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多数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农民住宅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步伐。

二、主要建议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大局,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推进保障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逐级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职能分工,选准切入点,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当前要处理好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注意抓好典型,探索经验,树立样板,同时也要重视面上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对贫困村镇要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各行各业积极支持三农,动员全社会踊跃参与建设,大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环境氛围,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2、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中介组织建设,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广辟渠道,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好引导和保障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更多地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取消一切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待遇和政策环境。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方便条件。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对待三农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倾斜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支农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建立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安排支农预算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已确定的各项投入措施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当前对新农村试点资金,各级财政应当重点保证,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尽力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薄弱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对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跟踪问效,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绩效。从长远看,要积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多头投入、使用分散、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关系,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调动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议事,认真落实四**、两公开制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调查认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推进工作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动员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一些条件落后的乡镇、村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是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农民依靠种养业实现增收面临着途径少、空间小,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等困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问卷中,农民认为当前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差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多数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农民住宅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步伐。

二、主要建议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大局,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推进保障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逐级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职能分工,选准切入点,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当前要处理好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注意抓好典型,探索经验,树立样板,同时也要重视面上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对贫困村镇要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各行各业积极支持三农,动员全社会踊跃参与建设,大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环境氛围,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2、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中介组织建设,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广辟渠道,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好引导和保障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更多地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取消一切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待遇和政策环境。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方便条件。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对待三农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倾斜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支农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建立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安排支农预算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已确定的各项投入措施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当前对新农村试点资金,各级财政应当重点保证,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尽力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薄弱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对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跟踪问效,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绩效。从长远看,要积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多头投入、使用分散、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关系,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调动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级都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环境氛围。市和县(市)区相继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研究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逐级明确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从各自职能出发,深入农村开展调研,针对群众所思所想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工作责任制,狠抓措施落实,积极支持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章丘市把推进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书记、市长亲自抓,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文件,按照“十化”阶段性目标,实施“五大建设”,建立完善领导、指导督察和包村工作等保障体系,并确定投资2亿元,选择10个示范村和100个建设村开展样板试点,通过典型引路,实现整体推进。目前看,各县(市)区都在集中力量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政策、研究规划、开展试点,各项建设正在有序展开,推进工作开局良好。

2、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效种养业,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实施“6521”工程,采取多措并举,促进了农民增收。历城区依托科技进步,主攻蔬菜、林果、花卉、奶牛“四大优势产业”,济阳县坚持以工促农,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加快食品、纺织、机械、电子、化工产业聚集,商河县立足实际,号召农民突出发展集约规模养殖业,今年一季度,这三个县区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5%、15.0%、15.3%。截止3月末,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5亿元,增长1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9亿元,增长25.6%,其中县区财政收入完成16.76亿元,增长34.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5元,增长14.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我市各级政府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略,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先后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对“路水电医学”和社会保障等项目,实施倾斜政策,尽力保障资金支持,积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XX年市财政支农投入总额达到6.1亿元,全市村村通“路、水、客车、广播电视”率分别达到95.8%、62.6%、99.3%、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参合率达到86%,乡镇敬老院完成阶段建设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方面的投入5.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5.11%,其中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29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3.56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0.75亿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议事,认真落实“四**、两公开”制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调查认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推进工作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动员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一些条件落后的乡镇、村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是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农民依靠种养业实现增收面临着途径少、空间小,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等困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问卷中,农民认为当前“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差”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多数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农民住宅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步伐。

二、主要建议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大局,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推进保障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逐级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职能分工,选准切入点,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当前要处理好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注意抓好典型,探索经验,树立样板,同时也要重视面上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对贫困村镇要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各行各业积极支持三农,动员全社会踊跃参与建设,大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环境氛围,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2、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中介组织建设,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广辟渠道,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好引导和保障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更多地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取消一切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待遇和政策环境。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方便条件。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对待“三农”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倾斜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支农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建立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安排支农预算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已确定的各项投入措施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当前对新农村试点资金,各级财政应当重点保证,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尽力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薄弱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对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跟踪问效,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绩效。从长远看,要积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多头投入、使用分散、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关系,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调动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江泽民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xx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 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1]

在百度搜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xx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 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1]

在百度搜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 我只是这艘大船的一支布帆,我不是孤帆

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协作来完成。如对兰田村村委书记潘春来的采访中,鸿婕主打,小嘉、伟新、进兴、伟伟和我辅助提问,最后万珺还在负责摄影和拍照。再如,对海西政策的宣讲是闽南话主导的,这样能让当地人民感到亲切自然。像我这样的一个北方女孩自然无“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传单、发纪念书签还有拍照以及举旗子。总之,我觉得大家总是分工明确,做事不推诿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做事真好,我不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而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成就感。

二、 属于我的小小“事迹”

当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是我的主打项目就是做会议记录。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细腻,最适合做记录员的工作。可是,当我做起来才发现记录员原来不是这么好当的。记录不是单纯的听写,它需要记载大家会议讨论的精华,需要的是倾听——整理——浓缩,这样的至少3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会议内容不会丢失。一开始,我还真有些适应不了。经常写的手掌酸疼,有些细节似乎也把握的不够。但是,这样的“苦差”我到自得其乐。每当想到事后自己的会议记录会让大家作为一面镜子回忆这美好的时光时,心里就很开心和激动。

我的第二个主打项目就是对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进行电话采访。由于我们上次去康美镇镇政府时,镇政府的委员们正在开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对其进行追踪报道。没想到,这样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说真的,我顿时感觉有些压力和紧张。虽说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电话采访,可之前问题的准备那是煞费苦心。当电话拨通后,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等候电话那边的应答虽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却令我激动和焦虑。终于电话那边的康美镇镇政府的委员应答了,没想到自己突然镇定了,于是,没有波澜地问完问题。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小的成就一下。

我的第三个主打项目就是整理问卷、写调查报告。在我们将来自兰田村村民的90份调查问卷收集后,我需要将调查问卷整理归类,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写一份具有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这其中最费时也最费力的就是整理调查问卷,形成相关的数据。每份调查问卷的选项我都需要归类和汇总,已经记不清自己在一张写有各题abcd的纸上画了多少个“正”字,现在在看到那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正”字,那种成就已将当初的辛酸和苦涩全部冲淡。接着,就是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写调查报告了。我将值得考量和重要的数据都做了图表,这样就会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三个层次对兰田村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海西政策的贯彻力度进行了分析。当然,调查报告的好坏和学术价值还需要大家把关,但是当我完成它时,我内心是满足的……

三、 经历、见识及精神三丰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虽然阳光曝晒,虽然也有过辛酸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

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兰田村,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执。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兰田村的用网率已经高达30%;在参观完兰田村的特色——“世纪之村”网络信息点后,我看到农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过兰田村新修的纵观全村的水泥马路,我感到农村正在与城市相连……就这样,曾经自己固有的偏见在这令人欣喜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来兰田村的经历,我会认识到农村这么深刻的变化吗?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个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护岸林、家实施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学生学实行两免一补、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县又实施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地进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看病的医疗费用和学生学的沉重负担。

做完这些后,家并没有停止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来,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的《中共关于制定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提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中共中央统揽全局、着眼未来、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对此我在这段校学习期间,按照校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对我乡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况做了静心细致的调查,我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矛盾解决办法并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我解决问题的看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中,高中的文化程度。

二调查方式:

本次主要是以走访的形式进行调查的。

三调查资料:

1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存在哪些问题

(1)教育方面

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学生家长。他们大多数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收费的现象。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体现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供给教科书和教材并不住寄宿生活费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1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表此刻部分农村教师,在岗不岗。人在学校心在家,不专心讲课不按时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给学生讲课和批改作业时存在敷衍了事现象,有的教师直接是不批改学生的作业。突出问题是在岗在位率不高,有课的教师在校而没课的教师却忙于私事。

2提高教师的教学平

个别教师本就文化平不高,自教学本事不强。但人能浑摸鱼同薪不一样劳,导致一部分自本事强、业务平高的的教师失去了认真代课教学的进取和进心。致使部分学生外流或者是进了县城的私立和公办学校。

(2)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设备简陋。村民普遍映合作医疗报范围小,比例低,报的医疗费少。对小病、门诊报的比例较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需要住院的大病相对较少。而疼发,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要住院治疗,这一块相对报比例低下。

2是大部分卫生所都加在村一家中,设施简陋,看病简单,待遇差不合格。有部分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有收费现象。给部分农民看病造消极现象,造利益受损。调查显示品价格较贵,检查太多急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许多农户映,疼发感冒之类的小病,在卫生所只需要二三十元就能够看好的小病。在乡镇卫生院,却要花几百元甚至于千元。

(3)经济方面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前,农民生活普遍比较拮据。都很少有人去建造新房和楼房,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走访了部分农户,归纳他们的提议和意见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农业产业调整方面,农民进取不高。普遍存在怕售难,怕担风险的思想严重。不敢大胆创新,缺乏技术和创新脑。

几年来,在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和改观。

我乡委政府几年来一向喊着一个号,就是‘南部瓜果北部棉,中间挑起大菜篮’这一号。这一号一喊就是几年坚持不变,政府加强引导和督促。目前,我乡的果业发展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我想现有红富士苹果树一万五千余亩,占主要农业产业的二分之一。

2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强农民收入。

我乡存在劳动力过剩现象,以前农忙过后,劳动力们都闲置在家。整天聚在一齐喝酒打牌,以至于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过我想的多措并举,政府组织和牵往外输送一批劳动力。再就是本乡在外的有本事的人鼓励他们带动一批,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使剩余的劳动力有活干,有钱花。让他们有了生活和进的信心,更加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3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加快我乡经济发展。

几年来,我乡委政府在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劳务输出的同时不忘在招商引资大下功夫,大下功夫。鼓励干部和有名望的农民招商引资,实现我乡工业产业一体化发展道路。前些年,我乡经过努力。利用外资和内因,建起了‘木兰食品有限公司’、‘木兰糖果厂’以及‘丽园服饰有限公司’。虽然这几个企业已具规模,但仍不能满足我乡委政府和当地农民的要求。我乡委政府又痛下功夫,下大功夫。利用一年的时间引来了‘乔治白际服装有限公司’,总投资三亿元的项目工程。已在我县工业园区落地建厂,现已培训熟练技术工人一千余人。预计节后,‘乔治白际服装有限公司’在我县工业园区将正式投产。在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我乡组要领导又引来‘张辰木艺有限公司’。‘张辰木艺有限公司’总占地150亩,投资1.5亿元。此刻有关协议已经签订,预计节后在我县工业园区开工典。

这些工业企业,在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将会给我乡经济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和发展潜力。也解决了我乡的部分青年的就业问题,也更加增加了我乡农民的经济收入。

4是建设方面,我乡委政府加强引导。

我乡委政府在村镇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专门组织一个队伍对村镇建设进行监督和引导。异常是今年一年来,我乡加大了空心村治理和位村林的改造工作。有效遏制了建盖和违法占地现象,仅空心村治理和围村林改造这一项工作全乡就复耕土地三百余亩。对村镇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今年主要对集镇区进行统一规划。利用空心村治理和围村林改造腾出来的不可复耕的土地进行规划和建设,解决了农民建房没有土地和违法占地等现象。

此刻全乡每个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都已通了柏油路或者是泥路。这又有力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以前每逢天下雨老百姓只能各自呆在自我家里。因为到是泥是,给农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即使有急事儿,也只好深一脚浅一脚的趟着泥出行。自从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老百姓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变化有多大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我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的主干柏油马路的基础每家每户都有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的泥路。新农村建设之后,乔集乡五六十年代的泥土路彻底消失了。每家每户也都盖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前的脏差现象,已经不再存在了。并且每家每户的房屋也都进行了粉刷进行了装修,每家每户的厕所也都进行了改造。有部分农户还利用厕所的建起了沼池,这样既节能又环保。大多数群众都已安装了器和太能,随时都能够有。及解决了老百姓的饮问题又解决了老白写的洗澡问题,此刻好多农户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够在家里洗澡。大大改变了农村过去的传统模式,让老百姓有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

(5)家和省、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建设

这是这次调查活动中的调查主要问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能如此提高农民的进取这个答案也就在那里。为此我走访了部分农户和有关部门,并对他们随做的回答做出了归纳和总结。总结出了家,省、市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采取了以下主要鼓励和补助措施:

1只要村民调整好土地修油路,政府无偿给修路铺油。

2买汽车给予汽车下乡补助。

3买家电有家电补贴。

4安装太能有太能补贴。

四针对调查结果,经过查阅资料我提出我的看法

1教育方面

(1)乡政府应当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本事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斩落决策。我们必须按照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的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地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给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2)能够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平。以保障让所有的农村的孩子都能过学读书,共同的长提高。

2医疗方面

(1)加大政府的宣传和监管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和紧迫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系全市人民的民心工程。要让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的在农民体现出来。

从调查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设施,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问题。

要加大选产力度,使各级组织和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职责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农村卫生医疗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机构设施简陋和陈旧等问题。这是改善和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和环境的重要一环。

提议:一是乡镇卫生院要收支两条线,在岗在编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工资要统筹统发。严格控制价再次搭车加码和提在医院出现,异常是医生的方提更应当得到有效制止。二是对农村卫生所进行整合,规范农村卫生所的功能及村医的工作职责。

(3)增加农村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本事,医疗服务状况好、技术强的的骨干力量重点培养。

(4)配齐配强农村医疗机构的设施和器具,让参合农民能够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一,农民自身存在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

4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中国公务网2006-12-219:57:31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自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来,这种现象大有好转。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二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我调查的干部直率地说,以前对农民的关怀实在是太少了。好在现在政策大大调整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是建设和谐新农村,提高基层干部对社会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根据二分调查报告,基层干部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医用卫生设施,水电供应,交通便利程度)不满意,对农民参与社局活动,农村环境等很不满意。总的情况来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许多领导干部都认为他们自身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作风上,不愿意吃苦,怕承担风险。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对领导干部有实际用处的激励机制。以至许多基层干部不主动为农民服务,农民找到他们,有时候他们都不认真办好。他们说,有许多人想干事,但是工作环境不好,办不成。他们认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农村,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 历史弊端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模板

一、概述:

由于农村经发展慢,农民生活依旧没有很富裕,特别是我们村没有民办企业,农民只有靠种粮食、外出打工等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因此,我们村只能靠一些副业来争得更多的外快,有养猪的,有养鸡的,但是我们村以养蚕占据最多。养蚕业由兴到衰在我们村慢慢的演绎着。

基于我村养蚕业的兴衰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基于原因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调查方式:

通过访问本村养蚕的业主,以及上网搜查一些原因,加上自己分析原因。

三、养蚕业兴衰原因:

一、兴的原因:

(1)没有更多其他经济来源

农村毕竟是经济发展薄弱,没有更好的其他经济来源,农民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没有文化知识。所以大部分农民只能发展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经济,近几年来养蚕、养猪、养鸡等一些个体经济兴旺起来。农村不能和城市相比较,农村毕竟比城市是落后的,特别是教育,这样使农民们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在农村寻找一些赚钱的事情是很难的,这必须考虑到很多东西,如农民的文化知识、农村的经济发展结构等。因此,在我们村许多农民选择了养蚕,这是我们村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毕竟他是易操作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应更注意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注意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2)养蚕业赚钱快

之所以许多农民选择养蚕业还有一个很总要的特点,那是养蚕业赚钱快,基本上养一次蚕只需要十几天就可以上蔟,而且镇里回收并直接付钱。因此我们村许多农民选择了养蚕业,毕竟这些钱来源可靠,可以解燃眉之急,农民所选择了养蚕业。

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超出十几天在家里帮忙养蚕,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养蚕业一年可以养四次,这样本村农民家里一年可以有四次收入。时间短,见钱快,所以许多本村农民选择了养蚕业。

(3)有镇里的技术支持

对于养蚕业,我们xx镇是很支持的,因为他是我们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现在我们镇里建立了蚕茧站,还给每个村配发技术员,这显示了本镇对养蚕业的特别重视。由于镇里的重视使我们村的养蚕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几乎我们村家家都养蚕。

当养蚕在我们村发展的时候,技术员也会帮助村民们来解决一些难题,在镇里的领导下养蚕业在我们村兴旺起来。当蚕茧形成时,技术员帮着村民们到镇里统一销售,这样农民们不用担心蚕茧的质量问题。由此看来有镇里的技术支持,很多村民也会走上养蚕的道路,毕竟养蚕不用担心技术问题。

(4)养蚕业多带来的热潮

许多本村农民当外出没工作可干时,他们看到养蚕可以带来家里的补贴,于是各家纷纷栽种桑树准备养蚕。从嫁接小桑树到桑树长大,村民们悉心照顾着,这是他们的心血。当养蚕业给村民们带来很多收入时,其他人们也看到了明显的收入,于是都纷纷种桑养蚕,这样桑树在我们村迅速生长代替了粮食庄家的生长。正是由于养蚕业带来的热潮使更多村民们升起了养蚕的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桑树在田地里生长着,从远处望向我们村庄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在我们村到处都可以闻到桑树的气息。这样一来使村里、镇里更加关注我们村的养蚕业,这就是所谓的养蚕热带来的热潮。

(5)需要科学知识少大部份人能操纵

这是我总结的第五个原因,正是由于养蚕业容易理解可使大多数蚕农们容易操作,所以许多村民们兴起养蚕的意愿。养蚕业其实是一门大学问,但是对于蚕农来说他们只需要掌握很少知识便可以养蚕。蚕农们只要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采桑认真养蚕,便可以养出大的好的蚕茧来,这是一个仔细、细心的过程。

所以可以说养蚕业是一门大学问,但对于蚕农来说只需要掌握很少知识。需要科学知识少大部份人能操纵这句话对于蚕农来说是正确的,这也导致了许多本村村民们放下锄头走上养蚕的道路。这可以给许多贫穷、没有文化的村民们带来前进的希望,只要有一张手他们便可以掌握养蚕的技术。

二、衰的原因:

(1)蚕农太多,蚕茧价格下跌

随着近几年,蚕农越来越多,镇里供求不平衡,以至于镇里蚕茧站只能降低蚕茧的价格来缓解供求的影响。以至于许多蚕农放弃了养蚕的想法,原来许多田地里绿油油的桑叶都变成了庄稼,这样一来导致了蚕农的减少,所以这是一个原因导致了本村养蚕业的衰弱。原本在家养蚕的村民又都外出打工去了,原来浓郁的桑叶味变成了庄稼的味道,这样一来村里来来去去大的人们都奔走在农田和家之间。

(2)桑树占地太多,养殖难

桑树占地多,而且容易破坏本来的土地结构,种植也难,这也是养蚕业又盛到衰的一个原因。桑树载种之前要先嫁接,然后要育苗,最后才能栽种,桑树虽然生长快,但是它的根生长太旺盛严重破坏土地结构。而且桑树培育太难了,种植桑树的土地土质肥沃,土层要厚,集中成片,排灌条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环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为宜,且可合理密植,这些条件对于污染较轻的农村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待桑苗长成后,浇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虫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而且,蚕吃桑多了才能产蚕茧好而且大,所以必须栽种足够多的桑树,比如我们家的天地基本上全是桑树了。所以说,桑树占地多,养殖难。

(3)蚕易死亡

在家里养蚕最怕的是有异味,只要蚕问找味道就会死亡,那怕是化妆品也会导致蚕到死亡。这也导致了蚕农们放弃了养蚕的目的,农村家里,田地里难免会要打农药来除灭害虫,但是这也是蚕的杀手,所以在家里养蚕是及其不容易的。

蚕养殖要有好的温度和湿度,要是不符合条件蚕也会死亡的。特别是桑叶也有一定的条件的,桑叶采回后要注意储藏,一般采用的为缸贮法,即在缸内放一干净无度的果笼盖,缸底盛放少量清水,将桑叶整齐,叶柄向下沿缸边盘放,中间留孔,注意不得叠的过紧,上盖湿布,并将缸放到低温多湿处,注意湿布应常洗,缸水应每天换一次。

用桑叶喂蚕时也应注意,小蚕期给桑要把桑叶切成为蚕体2倍大的方形,每昼夜给桑四次,分别为早5时,上午10时半,下午3时,晚9时,给桑量应根据蚕的发育程度和蚕头的稀密度灵活掌握,一般掌握饷食后1-2次给桑少,盛食吃饱,将眠蚕减少。

我认为蚕易死亡这个原因是村民们放弃养蚕的最主要的一条,例如我们家养的蚕,在近两年来特别容易死,而且易得病,这个现象在我们村其他蚕农家里也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样一来导致了养蚕业迅速的衰弱。

(4)镇里重视度减少

这两年来镇里对养蚕业似乎重视率降低了,他们不再关心蚕农的心情,蚕茧的价格一再下跌,镇政府不顾不问,似乎一些村民对镇政府失去了信心。虽然这个原因比起前几个原因有点小,但是据我总结它也会让坚持养蚕的蚕农们失去信心,使蚕农们彻底放弃了养蚕的事业,最后还是外出打工去了。由此看来镇政府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大二上学期了学习了毛邓三,我觉的镇政府应贯彻党的方针,坚持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为人民服务。

(5)今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今年的经济危机是给中国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说对我国的影响吧,就是对我们村的养蚕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是XX年末蚕茧价格降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要导致了我们村养蚕业的衰弱。对于经济危机就只谈这些吧!

四、我的建议:

对于我们村养蚕也的有兴到衰我想提一些建议,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二)调查内容:

1、村民的家庭生活状况。

2、农村的教育情况。

3、农村医疗情况。

4、农村基层民主情况。

(三)调查范围:

1、被调查地域:梧州藤县太平镇

2、被调查对象;上述村落内11岁-60岁的村民。

(四)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04年7月10日--7月16日,问卷设计、收集资料等。

调查阶段:2004年7月18日--7月23日,问卷发放与填写、访谈等。

总结成文阶段:2004年8月1日--8月25日,资料汇总统计、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五)调查途径:

1、调查方式:以抽样调查、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考察。

2、调查人员:担任本次调查任务的是三下乡志愿者宣传组带队老师张帆及部分宣传组同学。

(六)问卷填写及回收情况:

在调查中除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员询问并填写问卷外,其他人群均由被调查者本人独立完成。在本次调查中,有效问卷144份。占全部问卷总数的72%。此外,重点访谈和实地观察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农民问题调查数据及现状描述

(一)农民的家庭生活情况

在问及现住房屋类型问题时,18%的村民居住在土坯房中,有18%的村民居住在瓦房中,有31.9%的人居住在平房中,有31%的人居住在楼房中。

在问及家庭目前的经济状况时,5.2%的村民认为在经济上比较宽裕,29.8%的村民认为钱基本够用,36.5%的村民认为钱不太够花,28.5%的人认为经济上非常紧张。

在问及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时,1%的村民表示主要来源于个体经营收入,3%村民表示主要来源于基层干部收入,25%村民表示主要来源于出售农产品收入,69.4%的村民表示主要来源于打工收入。

在外出打工的情况调查中,62%的村民在本地打工,38%的村民在外地打工。在本地打工的村民中,有12.9%的人不愿意再回到村里生活;而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中,则有21%的人表示不愿意再回到村里生活。

(二)农村教育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有55人只有小学及以下学历(其中有4名未成年人只读了小学,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67人具有初中学历,有16人具有高中/中专学历,有5人具有大专学历,只有1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在问及学校乱收费现象时,13.9%的人表示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有21.5%的人表示学校有乱收费现象,但不多,有18.7%的人认为学校乱收费的现象极少,而33.3%的人表示学校没有乱收费现象。

在问及教育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时,其中有13.2%人表示能够负担得起,占家庭收入比例小,有42.4%的人表示能够负担,但占家庭收入比例大,而有36.1%的表示负担很重,需要借款读书。

在问及村民对待教育的态度时,有34%的人表示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是次要的,有52.1%的人认为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多读书才能多赚钱,而3.5%的人认为只要能赚钱,读不读书不重要。在如何处理孩子读书很好,但家里钱不够的问题上79.8%的人表示要借钱贷款供孩子读书,有9.3%的人愿意变卖东西供孩子读书,但也有10.9%的人表示只好让孩子退学。

(三)农村医疗情况

在问到“家里人生大病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上,有58.3%的人表示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病治好,但也有35.4%的人表示去附近的医院治疗,尽量少花钱,更有6.3%的人只用土法治治,实在怕花钱。

在问及是否有一年内接受过一次身体检查时,仅有一位村民接受过检查。

在问及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时,50.7%的人表示不知道,有32.6%的人表示知道该险种,但买不起,有13.9%的人表示想买,能卖,但不放心,仅有2.8%的人已经购买了医疗保险。

(四)农村基层民主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44位村民中,仅有12人(8.3%)知道村干部有几名。

对于村干部的产生方式,36.1%的人认为是由村民选举的,有43.1%的人认为是上级决定的,村民选举只是走形式,而20.8%的人不知道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95.1%的人不了解。

在“你村有没有村务公开栏”问题中,有32.6%的人表示说有,但有43.1%的人表示说没有,还有24.3%的人不知道村里应当设置村务公开栏。

在“你村有没有民主理财小组”问题中,有9.7%的人表示说有,50.7%的人表示说没有,而39.6%的人说不知道村委应当设置民主理财小组。

在对村干部满意度的调查中,27.8%的人表示满意,25.7%的人表示比较满意,22.9%的人表示不满意,而23.6%的人表示无所谓满意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生活水平有待大步提高。

请看下列数:18%的村民居住在土坯房中,有18%的村民居住在瓦房中;36.5%的村民认为钱不太够花,28.5%的人认为经济上非常紧张;25%村民表示主要来源于出售农产品收入,69.4%的村民表示主要来源于打工收入。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打工,但政府没有建立相应的农村劳动力疏导体系,农民的外界信息较少,多数集中在本地,而本地的经济结构及就业容纳量与农民的打工需求之间的矛盾,直接使导致农民家庭收入不高。

(二)农村教育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所调查的村民中,有86.1%的人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村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这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教育消费负担过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42.4%的人表示能够负担学费,但占家庭收入比例大,而有36.1%的表示负担很重,需要借款读书。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教育乱收费现象。三是当地计生工作未落实到位,大部分家庭都有2个以上的孩子,在收入不见增长的前提下,教育所占的家庭收入比例越来越大。

第二是村民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正确。52.1%的人认为多读书才能多赚钱,而3.5%的人认为只要能赚钱,读不读书不重要。大多数人将教育与赚钱画上了等号,甚至认为金钱第一。当有了赚钱的途径,人们就不再重视教育,比如当孩子成年后就外出打工赚钱,放弃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家里有大学生的家庭只占2.8%。

(三)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未落到实处。

大家都知道生病求医,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的医疗情况并不理想。一是当家人生大病时,有35.4%的人表示去附近的医院治疗,尽量少花钱,更有6.3%的人只用土法治治,实在怕花钱。因为村民收入不高,而药价虚高,医疗费用过高,所以导致农民大病看不起的情况出现;二是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在问及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时,50.7%的人表示不知道。如果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势必会导致农民医疗需求同医疗工作及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距离,会成为当地农民奔小康的瓶颈。

(四)村民自治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问题出在农民。从该部分的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仅有12人(8.3%)知道村干部有几名。有43.1%的人认为是村干部是上级决定的,村民选举只是走形式,而20.8%的人不知道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对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竟然有95.1%的人不了解。这些数据体现出当地农民民主意识淡薄,对自己的民利不够重视。有的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利,更不清楚如何正确行使民利。而且相当多的农民对于体现他们基本民力的民主选举极为漠视,缺乏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

另一方面问题出在村官。调查显示,22.9%的人表示对村干部的工作不满意,而23.6%的人表示无所谓满意否。有43.1%的人表示说村里没有村务公开栏,还有24.3%的人不知道村里应当设置村务公开栏。有50.7%的人表示说村里没有民主理财小组,而39.6%的人说不知道村里应当设置民主理财小组。这些数据都体现出村干部工作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组织领导能力欠佳,没有按照组织法一一落实农村基层民主工作,村务公开等工作问题多多。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边远乡村的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活动的观念比较淡漠,对民主的需求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

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则由于其文化水平所限,与外界交流少,容易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左右和侵蚀,其民主观念比较淡薄,民主意志易于动摇。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广开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聚集,不仅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可能成为农村地区的不安定因素。转移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一方面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第一要通过推进农村非农化,特别是加强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特征的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一部分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第二要以小城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通过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第三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就业和再就业环境。

另一方面做好配套服务,为农村人才搭平台、给政策、创环境。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打造市场配置平台,让农民有事干。鉴于实际情况,应着力采取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民向两广劳务市场转移。二是打造创业指导平台,让农民知道如何干。要坚持产业聚才、政策兴才的原则,放开各种限制,出台扶持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加大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充分激发农村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和劳务信息网络,促进农村人才有序流动。针对农村信息渠道窄、就业门路少的弱点,要建立和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和劳务信息网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全面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核心在于教育。因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才有保障。当地的教育还应当完善下述几条。

第一,严格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抵制乱收费现象。各学校的学杂费必须经过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或市、县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学校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及范围,并主动向社会公开。省、市、县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做好教育收费政策信息的沟通、传递工作,并督促学校建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及时开展收费公示工作。同时还要加大监察力度,抑制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乱收费行为。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存在适龄学生已经失学或正面临着失学的危险的情况。因此建议政府对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小学、初中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由于学杂费减少给中小学带来的资金缺口,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进行弥补。

第三,加强宣传,向农民灌输正确的教育意识。宣传途径有很多形式:可以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教育观念,通过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在走访家长时向学生家长灌输正确教育观念,也可以通过村广播、贴宣传标语、发宣传单等方式,加强教育观念的宣传。

(三)加强改革和监管,不断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水平。

一是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体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针对农村人民收入水平低,小病"不想"看、大病看不起和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的情况,建议着手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目标是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但工作开展情况不是很令人满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让虚高的药价降下来。监管药品价格,政府要唱主角,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调整政府定价目录,重新制定并公布列入政府定价目录药品的价格;二在价格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抑制虚高价格;三是研究改进政府定价方式,进一步提高价格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四是推行医药价格明码标价制度,加强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

(四)培育农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农村有序发展。

村民自治不仅加强了村委会班子建设,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素质,而且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然而,这里的民主自治工作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尚需进一步加强。

第一,加强民主法制宣传,强化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不是先天产生的,民主参政意识的提高,需要教育和引导。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宣传,致力于培养广大农民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法治观念,并动员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活动,使他们敢于参加村民自治机构的竞争和竞选,敢于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一、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备宣讲

动员会后第二天我们就来到村里调查情况,与村两委干部座谈,在听完村干部基本情况汇报后,组长侯建钧带领大家实地考察了村路、河道、矿山。利用两个星期时间走访180余户村民,其中养殖户5家,个体工商户8家,询问收入情况,了解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了解情况后,我们与村干部分析村经济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找出制约村经济发展的三方面原因: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矿业开发依赖过强;村民缺乏创业精神,存在严重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心理;道路及环境建设严重滞后。

为使宣讲既深入浅出又符合农民口味,我们三名小组成员共同研读一号文件,谈个人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业余时间记学习笔记,编写了一套1200多字的一号文件宣讲歌。在此基础上,查找资料,认真撰写宣讲报告,把文件给予农民的好处具体到数字上,如种粮补贴,粮食主产区补多少,当地补多少都一清二楚,免征农林特产税,全县农民减轻负担多少,当地减轻多少,都准确可靠地统计出来。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搞宣讲

农民文化程度差别较大,光去宣讲文件,收效不会太好,我们在宣讲方式上积极开动脑筋,采取了多种形式。在村部橱窗内公布一号文件全文,满足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众;在街道两旁围墙张贴标语,“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行粮食直补,直接服务农民”、“合理开发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等,既醒目又简便;在黑板报上以问答形式,把农民群众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解答出来,如一二三产业的划分,一号文件对非粮食产区的好处等;召开全村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集中宣讲;培训10名文化素质较高的代表,组建宣讲小分队;抓住发放种粮补贴有利时机,边放款边发宣讲材料;扎下心去落户村中,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与农民朋友促膝谈心,通过零距离接触,用拉家常的形式,解答群众心中的疑问;我们还把自编的宣讲歌,通过广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村民们时常随口说上一两句,成为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在与镇政府结合后,开展村支部书记论坛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公开各村的治村高招妙招,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召开大小规模的干部、党员、群众座谈会35次,发放宣讲材料1800多份,入户宣讲160多家,解答群众疑问1200多个,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使该村干部群众对中央一号文件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不遗余力、发挥优势办实事

光停留在口头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宣讲工作就失去了意义。为此,我们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竭尽所能办实事。

一、硬化村路及街道。陈局长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村里购买水泥50吨,动员金矿等单位拿出水泥50吨,协助村里组建一支筑路队,只用了25天就硬化村路及街道3公里。

二、清理美化街道。街道硬化后,保持是关键。我们组织人员清理街道1500米,粉刷墙壁1000米,清运垃圾600方,拆除柴棚、厕所等私搭乱建临待建筑10余处,同时在街道两侧种花种草,栽植馒头柳400株,火炬树1200株,柏树200株,在公路沿河一侧栽植串红儿、六月菊1550株,如今树木吐绿,花儿开放,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治理集市环境。该镇集市座落在村内,人们大量使用塑料袋,“白色污染”相当严重,一到大风天气满天飞,过往群众怨声载道。我们和村干部协商一致,在集市内建起了四个垃圾池,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现在该村环境已大为改观,由垃圾村变成了生态村。

四、治理河道。我们组织村里铁选大户分段清理河道,加固堤坝250米,并把沿公路一侧河岸筑起两米高的围墙,竖起118个广告标语牌,为公路沿线增添了一道风景。同时签订责任书,杜绝选厂尾沙沿河排放现象,确保汛期安全。

五、搞好矿山安全及环境治理。我们与镇政府协商一致,狠抓矿山安全治理及环境卫生,由宣讲组、镇政府、村委会三家联动,对村里矿点搞了一次验收。在我们督促之下,各家铁选厂的厂墙粉刷一新,沿厂区栽植柏树、柳树,既保证经济效益,又实现干净整洁生产。

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为该村输出剩余劳动力20人,同时提供致富信息80条。

七、组织参观学习。为学习借鉴先进文明生态村镇的经验,我们和村两委组织党员群众进行了3次参观学习,第一次到本县的白堡店、白庙子、东花院,第二次到滦南李营村,第三次到大连,这些地方的环境治理对他们影响教育非常大。

八、帮助发展林果业。今年该村板栗红蜘蛛危害严重,我们与村委会一起,购买氧化乐果50瓶、螨死净20瓶,对村里20000余株板栗进行红蜘蛛防治,起到了很好的杀灭作用。

扶助新对子,不忘老对子。5月24日,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出资2000元购买板栗专用肥,送到金厂峪镇榆木岭村。正值板栗树生长旺季,又赶上25日一场及时雨,对今年板栗增产增收非常有利。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针对很多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可行的防治对策,并得到认真落实,以防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蹈城市发展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农村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我国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心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欠缺。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乏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础的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异常严峻,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今年来曾先后多次召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专项工作会议,部署和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然而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因此短时间难以见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本实践团队在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探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农民环境意识现状,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1.1.1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依靠农药、化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药用量达140万吨,其中杀虫剂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而有机磷农药中高种占70%。化肥的施用量为47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由于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绝大部分挥发到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进而通过呼吸或食物链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据统计,2000年全省农药的使用量达861吨,很多农药、化肥中含有重金属,造成水源的严重污染,同时化肥的使用导致田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促使施用量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1.1.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近4万多家,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类粪便约27亿吨,COD(化学耗氧量)产生量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 4倍多,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然而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而是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土壤、河道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极大。

长株潭地区农村水源丰富,但不合理的使用和欠缺保护,造成很多水源的严重污染。调研过程中据村民介绍,很多村民将家中的生活污水、畜禽的粪便随意排到农田和水沟里,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原本清澈见底的水成了酱紫色的污水,下雨天,粪便、卫生纸和卫生巾等到处都是;村民下田时,皮肤常常发痒难受。

1.1.3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农用薄膜已成为一项农业常规技术。我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分析出铅、锡、钛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2000年全省农膜使用量达446吨,2004年单位耕地面积农膜使用量8.44Kg/m2。农膜除了残留在耕地中,造成土质的污染外,废弃堆积情况随处可见,遇风雨天气,便在空中乱飞,挂在输电线、建筑物等上面,严重影响了农村面貌。

1.1.4秸秆焚烧

在历史上,我国秸秆多作为替代薪柴使用,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此外,以秸秆为原料的小造纸厂全部被取消,也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我国每年秸秆产量为7亿吨,其中有约4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又无处存放,压占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还造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的交通事故。

1.2农村生活污染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现在还基本处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状。全国约4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处理还处于空白。据初步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吨,露天碓房量超过30%,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孳生地,也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吨,平均处理率15%左右,其他均就近排往农舍附近的沟渠,因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很大。

1.3乡镇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那你控制力度的加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进入乡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再加上监督管理不力以及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等原因,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平方千米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67%和89%,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株潭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的经济区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型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将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企业并没有很有效的三废处理措施,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将废弃物排入附近的河道或堆积在农田旁,在一些乡镇的工业园区,远远就可以问道一股刺鼻的味道。在对附近的村民的采访中,村民对此喜忧参半,一方面,乡镇企业给很多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大家坦言环境已大不如前,农作物的产量没法保证,而人畜也只能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

2.防治对策

2.1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缺乏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因此人为地、随性地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是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三是要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2.2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要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就必须落实好资金,纵观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来解决资金问题。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其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筹集的资金要优先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把农村垃圾处理等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建设,采取村收集、镇中转、失去处置的运行机制,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的陋习。二是建设中心镇和重点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防止城镇污水污染。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情况看,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后一般能够满足农灌用水的要求,既能防止污染水环境,也能够节约水资源。

从湘潭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得知,2008年,湘潭市开始向国家环保部争取中央农村环保资金,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当年,成功争取到资金77万元,对岳塘区板塘乡摇钱村进行了环境整治;2009年,争取到 272万元,分别对湘潭县白石镇潭口村、韶山市清溪镇清溪村、湘乡市棋梓镇鹅石村进行了环境整治;2010年,争取到1700万元,对湘乡市和韶山市的农村环境进行了整治。

2.3依靠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逐步取消关闭小型饲养场,支持创办规模化的畜禽饲养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从株洲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全市有养猪户约20万户,年存栏规模500头以上的养殖场123家,其中2000头以上的11家。规模在2000头的养殖场在2009年6月前已完成治理;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已于2010年6月前完成治理。

在整治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市农办每年争取国债资金1000万元,利用养殖污水粪便建沼气池,,每家农户补助1200元,每年建设沼气池8000 余个。畜牧部门还在三年内争取到36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养猪小区的栏舍建设,2008年改进完善规模养殖小区(场)76个,2009年再度改良小区(场)65个。

2.4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针对很多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可行的防治对策,并得到认真落实,以防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蹈城市发展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农村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我国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心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欠缺。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乏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础的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异常严峻,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今年来曾先后多次召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专项工作会议,部署和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然而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因此短时间难以见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本实践团队在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探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农民环境意识现状,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1.1.1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依靠农药、化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药用量达140万吨,其中杀虫剂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而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品种占70%。化肥的施用量为47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由于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绝大部分挥发到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进而通过呼吸或食物链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据统计,2000年全省农药的使用量达861吨,很多农药、化肥中含有重金属,造成水源的严重污染,同时化肥的使用导致田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促使施用量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1.1.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近4万多家,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类粪便约27亿吨,COD(化学耗氧量)产生量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城市COD排放量的 4倍多,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然而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而是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土壤、河道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极大。

长株潭地区农村水源丰富,但不合理的使用和欠缺保护,造成很多水源的严重污染。调研过程中据村民介绍,很多村民将家中的生活污水、畜禽的粪便随意排到农田和水沟里,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原本清澈见底的水成了酱紫色的污水,下雨天,粪便、卫生纸和卫生巾等到处都是;村民下田时,皮肤常常发痒难受。

1.1.3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农用薄膜已成为一项农业常规技术。我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分析出铅、锡、钛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2000年全省农膜使用量达446吨,2004年单位耕地面积农膜使用量8.44Kg/m2。农膜除了残留在耕地中,造成土质的污染外,废弃堆积情况随处可见,遇风雨天气,便在空中乱飞,挂在输电线、建筑物等上面,严重影响了农村面貌。

1.1.4秸秆焚烧

在历史上,我国秸秆多作为替代薪柴使用,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此外,以秸秆为原料的小造纸厂全部被取消,也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我国每年秸秆产量为7亿吨,其中有约4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又无处存放,压占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还造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的交通事故。

1.2农村生活污染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现在还基本处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状。全国约4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处理还处于空白。据初步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吨,露天碓房量超过30%,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孳生地,也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吨,平均处理率15%左右,其他均就近排往农舍附近的沟渠,因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很大。

1.3乡镇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那你控制力度的加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进入乡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再加上监督管理不力以及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等原因,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平方千米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67%和89%,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株潭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的经济区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型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将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企业并没有很有效的三废处理措施,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将废弃物排入附近的河道或堆积在农田旁,在一些乡镇的工业园区,远远就可以问道一股刺鼻的味道。在对附近的村民的采访中,村民对此喜忧参半,一方面,乡镇企业给很多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大家坦言环境已大不如前,农作物的产量没法保证,而人畜也只能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

2.防治对策

2.1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缺乏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因此人为地、随性地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是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三是要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2.2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要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就必须落实好资金,纵观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来解决资金问题。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其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筹集的资金要优先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把农村垃圾处理等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建设,采取村收集、镇中转、失去处置的运行机制,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的陋习。二是建设中心镇和重点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防止城镇污水污染。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情况看,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后一般能够满足农灌用水的要求,既能防止污染水环境,也能够节约水资源。

从湘潭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得知,2008年,湘潭市开始向国家环保部争取中央农村环保资金,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当年,成功争取到资金77万元,对岳塘区板塘乡摇钱村进行了环境整治;2009年,争取到 272万元,分别对湘潭县白石镇潭口村、韶山市清溪镇清溪村、湘乡市棋梓镇鹅石村进行了环境整治;2010年,争取到1700万元,对湘乡市和韶山市的农村环境进行了整治。

2.3依靠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逐步取消关闭小型饲养场,支持创办规模化的畜禽饲养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从株洲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全市有养猪户约20万户,年存栏规模500头以上的养殖场123家,其中2000头以上的11家。规模在2000头的养殖场在2009年6月前已完成治理;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已于2010年6月前完成治理。

在整治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市农办每年争取国债资金1000万元,利用养殖污水粪便建沼气池,,每家农户补助1200元,每年建设沼气池8000 余个。畜牧部门还在三年内争取到36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养猪小区的栏舍建设,2008年改进完善规模养殖小区(场)76个,2009年再度改良小区(场)65个。

2.4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要求我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我区也确立了“努力建设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域、争当全省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根据今年晋中市新农村建设“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启动试点”的要求,我区确定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为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为及时总结经验,找准症结,为区委、区政府全面部署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准确、翔实的决策依据,引导其它农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区农委新农村建设调研组于4月11日至24日,赴郭家堡乡南关村、郭家堡村、东阳镇东阳村、北田镇张胡村、乌金山镇北胡村、张庆乡演武村、修文镇东长寿村、郭村、东赵乡石羊坂村、后沟村等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除听取乡镇及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外,采取实地考察、现场参观、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基本模式

概括起来,我区新农村建设试点主要分为城郊型、工矿型、农业型、贫困型四大类。

1、城郊型新农村。所谓城郊型新农村,是指地域上接近或融合于城区,二三产业发达、一产明显弱化的农村。郭家堡乡南关村、郭家堡村已具备工业型、第三产业服务型的城郊型新农村雏形。郭家堡村以发展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全村工业总收入达到4.5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8.2%。全村劳力2100人中就有1800人从事企业生产,实现户均一名企业工人,农民就业已由被动就业向主动择业转变。山西福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我省较大规模的纺机生产和纺机配件制造企业,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员工800人,其中60%以上员工为本村村民。全村有商铺近500户,吸引做丛业人员上千人,三产总收入达到1.1亿元。在二三产业得到迅速增长的同时,农业用地面积逐步缩小,目前人均耕地面积0.48亩,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17.1%,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今年被晋中市列为城中村改造试点单位。南关村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新开通的南内环路和南关路成为村民第三产业发展平台,商业经营户收入都达20万元以上。目前全村第三产业辐射带动1600余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成为榆次“三产第一村”。城郊型新农村区域经济地理优势、经济实力和,特别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成熟时期,使这些农村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产业和人口向城郊农村转移)现象,这些条件使村落经济社会加快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分化很明显。如南关村,本村村民只有5500多人,村域内居住人口则达到近3万人,大量吸收了城市人口、外地人口。郭家堡村企业除吸引本地劳力外,还吸纳了武乡、榆社、和顺等地务工人员500余人。

2、农业型新农村。所谓农业型新农村,就是发挥特有的农业产业优势,发展高效农业,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农村。东阳村年种植面积6100亩中就有4100亩是种植蔬菜,占全村种植面积的67%;东阳村90%的农户以种田为生,从事商贸服务业的不足10%。如走访的村民刘利发,种植蔬菜22亩地,自己只有4亩地,其余是租借别人的土地,去年毛收入4万元。张胡村是全区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全村仅蔬菜温室面积就有600亩,200个温室大棚,达到了农业农户户均一个棚,每棚年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演武村是全市有名的养殖专业村。该村从1996年扶持村民发展养殖业以来,累计投资1600多万元,已形成占地800亩,养殖户94户的三个养殖小区,鸡蛋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鸡蛋收入2500万元。同时养殖小区内生猪饲养量达到16000头,年生猪饲养收入达1200万元。仅此两项演武村人均收入2.03万元。

3、工矿型新农村。所谓工矿型新农村,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的新农村。榆次修文工业基地是区委、区政府继榆次工业园区之后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又一奠基工程,绘制了总面积20平方公里(两镇七村,含郭村、东长寿村)的南部城区战略发展蓝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产业聚集化、工业新型化的发展进程。郭村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商业招商引资,仅电厂建设项目一项就引资29.7亿元。现正在考虑利用电厂、神龙焦化等企业资源,为农民解决暖、气、电问题,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模式。东长寿村比邻修文工业基地、太原、清徐,被誉为“晋中金三角”,去年划给修文工业基地500亩,今年还要再给基地500亩。全村户均一个劳力在外打工,劳务经济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

4、贫困型新农村。所谓贫困型新农村,就是资源贫乏、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新农村,主要集中在我区的丘陵旱垣地区。石羊坂村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型小山村。村支书边旭东告诉我们:“石羊坂10多年没有盖过新房,好几年没有娶过新媳妇。村民大多数还住在解放前挖的土窑里,破烂不堪。村民生活方式陈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天吃饭,村民们生活质量下降,大多数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石羊坂1400多亩耕地,全部为贫瘠的旱地,只能种植玉米、小杂粮;曾一度繁荣的林果业近年来产量下降,不占优势;养羊业受退耕还林影响,也一度下滑。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000余元。”后沟村男女老少只有251人,72户人家;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由于水文作用,早已沟壑纵横,农业生产条件很恶劣,全村120个劳力就有近1/3靠在外务工谋生,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40万元。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典型经验与做法

总结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经验与做法,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即:

(一)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两委班子的团结与否,是决定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南关村党总支成员一共9人,自1976年组建以来,这支坚强的领导班子在党总书记何玉虎的率领下,风雨30年,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真正发挥了火车头作用。郭家堡村2001年前曾有一段时间两委班子不团结,群众上访告状不断,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001年选换支书郭元璋以来,干部矛盾逐步化解,人心思进,经济驶上了快车道,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10个试点村中,任职30年以上的老支书就有2个(南关何玉虎、北胡郭建璧),其中何玉虎还是全省、全国劳模,获得过省五一劳动奖章。石羊坂村支书边旭东,舍小家顾大家,卖掉自家70多只羊,克服重重困难,带头发展温室蔬菜;石羊坂集体收入匮乏,两委干部把仅有的转移支付工资1.5万元全部拿出来支援温室建设,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

(二)一个超前的发展理念——焕发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思路一转天地宽。郭村1998年借鉴温州经验,集体个人同步发展,但随着108国道改线、中央政策限制等,发展步伐陷于停滞不前状态。2004年区委提出修文工业基地建设,最初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没有把郭村纳入进来。郭村没有放过这一稍纵既逝的大好机遇,主动出击,顶着村民“卖国贼”的莫须有压力,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出让土地300亩,并主动承担了郭东线的扩建拆迁费用300万元。结果,工业基地面积扩大一倍,把郭村融合进来,修通了村民多年来渴盼的郭东线高标准城市道路,使郭村成为我区投资建设的热土,蒙牛乳业等公司纷纷前来考察办厂,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双赢,村民也由不理解不支持转变为积极拥护。

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全区农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困难面前,广大农村干部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广开思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南关村站台货场项目,占地200亩,拟投资3000万元,仅靠村集体每年500万元的收入,可说是杯水车薪,村里在自身优势上做文章,以“土地入股、利润对半”的优惠条件,很快就吸引来太铁分局前来洽谈。郭家堡村去年开工建设工业小区,也两样面临资金困境,他们采取“村出土地、公司出钱、命名权归公司”的模式,吸引福晋纺机公司投资100万元参与兴建了郭家堡福晋广场,还修通了小区道路,一子走活了一盘棋,现在工业小区已引进大小纺机配件企业13家,“纺机城”初具规模。郭家堡村11个集体企业去年改制了10个,他们改变了以往改制就是“卖企业”的传统作法,采取“固定资产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企业,企业每年向村里上交租赁费”的方法,彻底摆脱了其它乡镇农村企业改制出现的“当时好过,事后难过”的老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后续保障,走在了全区前列。

(三)一项科学的远景规划——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坐标

科学的定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试点村在寻找各自的战略制高点上,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很好地把握了自身优势和潜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区,乃至全市、全省的发展走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郭家堡村由二产强村向三产大村转型,打造我区卧城基地;郭村依托修文工业基地建设南城新区;南关村结合城区向南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三产,打造南部物流中心。郭村支书向我们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的蓝图:准备利用闲置土地建设200余亩的城区标准的新农村;由省公路局投资修建双向六车道萧河桥,建设萧河公园、滨河路;计划用10—20年时间,在3200人的基础上聚集人口3万人,建设成为我区的南城新区。

(四)一项致富的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支撑

人们普遍认识到,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石羊坂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区、乡两级的指导帮助下,最终确立了“先立业、后安居”的发展思路。石羊坂人种出了百余年来第一荐蔬菜,实现棚均收入1万元,纯收入翻番20倍以上。尝到甜头的石羊坂人更坚定了发展致富产业的信心,今年在原有31套温室的基础上,又上马了29套温室。倾注了农民心血和汗水的温室蔬菜,给农民带来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该村今年正式启动了产业移民工程,即在温室园区新建住宅小区,绿化、硬化、亮化园区道路1公里,努力把石羊坂建成高标准生产生活生态小区。其它如张胡村温室西红柿、东长寿劳务经济、南关村第三产业、郭家堡村工业、演武村养殖、郭村芦笋种植等,都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五)一个协同的作战模式——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建新农村。石羊坂村2004年11月拉开了建设温室蔬菜的帷幕,对于这个贫困村来说,资金不足是影响建温室的关键问题。为帮助农民尽快建起温室,区、乡及各部门领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关注。副区长宁山岗专门召开了农口部门协调会;水利局帮助打旱井、建水塔,解决了水的问题;农业中心负责帮助建沼气、滴灌;蔬菜中心抽出专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科技局为农民培训棚面集雨技术,并解决了高压电;乡政府帮助村民办贷款,每户贷给8000元;结对子单位贝斯特公司捐助了3万元;驻村扶贫单位晋中建设局的刘巨荣个人捐助4000元。园区一期工程100万元投入中,就有30万元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使这个贫困村的31户农民在去年10月建起了温室。今年4月开工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榆次南关村红薯园旧房改造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由区政府统一协调实施,将彻底改造南关村红薯园自然村的旧房,兴建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小区不仅将安排榆次老城拆迁户和思凤街西扩道路拆迁农民,还要安置长凝镇贫困山区移民户200户。

(六)一股强劲的和谐新风——鼓起新农村建设的远航风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型农民。南关村民风祥和,邻里融洽,全村1445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成为全区之首;村文艺宣传队长年活跃于群众当中的,利用传统秧歌、舞蹈、快板等形式,把先进的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更为难得的是,村里长年开设农民夜校、法制学校,定期请来专家、教授,举办农业科技、法律、国家政策等有关知识培训,村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5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2006年,他们计划投资200万元,筹建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中心。修文镇东长寿村建立了文化大院,设立了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等,还组织了戏迷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娱乐活动。

加强公益事业建设,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一些试点村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东长寿村建设5间300平方米的医疗所,为合作医疗创造基础。郭家堡村尝试以股份量化的形式发放生活补助金,按照居住年限等条件为全体村民分配股份33万股,去年每100股能分到补助金600元,老人每年可领到1500元左右。在东长寿、郭村等村,村民的水费均由村里负担。东长寿村去年安装了100多盏路灯,也全部由村里负担。

精神文明建设反过来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今年年初,石羊坂村号召村民建设温室园区二期工程,效果并不理想。3月27日,为了感谢区乡两级对温室园区建设的支持、庆祝产业移民新农村试点建设正式开工,村里筹资唱了一台戏,被村民称为建村以来的第一场戏,乡亲们在得到文化娱乐的同时,也统一了发展产业的思想,戏还没唱完,就报了29套温室,还主动以每亩1000元的价钱从什贴调整土地14亩,被支书亲切地称为“3·27效应”。郭家堡村20多年无人上访,多年无重大民事、刑事案件发生,全体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创大业,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三、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了可喜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物质基础、实践基础,多数试点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

(一)认识上的制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我们这里经济困难,群众温饱勉强解决,没有能力建设新农村,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二)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由于财力有限,部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为拿不出配套建设资金而无法实施,进而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度。东阳村既是大村,也是穷村,农民富裕,集体“贫穷”。村干部说的最多的问题是缺钱,集体年可支配收入只有10万元左右,只能维持办公正常运转。去年村里搞硬化道路等,已向农民集资25万元,等到搞农业综合开发,再也集资不起来了,两委干部只能自己想方设法借款38万元,然后通过多收取电费的形式逐步偿还。村里南退水渠排不了水,一到雨季就成了臭水坑,修渠至少需要30万元,群众心急如焚,干部一筹莫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尽管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水利建设落后,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石羊坂温室园区供水能力目前仅能勉强维持一期工程31个温室,二期工程建成后,园区温室总数将达到60个,供水矛盾相当严重。张胡村有一眼120米深井,但位置在村北,而温室园区却在村南,温室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北田镇西祁村去年建成内径120米的温室6套,每棚收入在3万元以上,农民建棚积极性很高,今年一下子又报了20户,但水利条件跟不上,发展受到影响。即使是平川乡镇,水利问题也很严重。修文镇3.5万亩土地,只有50眼井,平均每眼井要供应700亩地用水。

(四)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东阳村90%以上的村民还停留在大田式粗放型蔬菜种植上,利用本村区位商贸优势、旅游资源从事商贸服务业的只占10%。农业生产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在走访东阳村种菜户刘利发时,发现他还不知道本镇蔬菜注册了“晋一鲜”商标。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东长寿村支书丁福友的福大蔬菜加工项目搁置多年没有开工建设。郭村芦笋种植面积近千亩,正在打造以郭村为龙头的修文万亩芦笋基地,但加工方面还是零,托盘保鲜膜包装项目尚处于意向阶段。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五)农村政策还不够宽松。新农村建设人们反映最集中的政策问题是农村土地政策。东阳村多次想引进企业,发展二三产业,但由于没有建设用地,一直引不进来。演武村养殖业发展,由于受去年国土部五不准政策限制,养殖园区扩建、改建受到影响。郭家堡乡土地面积85%在城区范围内,95%在城区规划范围内,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但进行新农村建设,却要支付高昂的城市建设配套费。郭家堡乡去年自筹资金新建改建3所农村小学,但各种城市建设配套费用多达37万元,公章盖了400多个还没有办下来。

(六)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新农村建设亟待科学规划。我区试点农村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村巷卫生差,秩序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如东长寿村还一真沿用1961年新村建设时的格局。南关村旧城改造后有300亩土地资源,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潜力巨大,但由于晋中市城区规划与榆次区规划不衔接,村里一直定不下一个整体开发规划。郭村、郭家堡等村,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类共性问题。

(七)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要求差距较远。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调研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受教育平均年限只有6.3年。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石羊坂村种植温室蔬菜积极性非常高,但农民第一次种菜,技术还不过关,农户收入差距明显,收入最高的已达12000元,而低的只有4000元。村民边有才自己动手,建起了园区第一个手动卷帘机,但由于技术原因,现在停用了。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干粗活,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东长寿村村民朱占根一家,父子3人全在水暖厂打工,月工资总共才1000多元,仅相当于一个技术工人月平均收入。

(八)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致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处于空白,这些都将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和养老,是调研中群众最关心的反映最多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郭家堡等近郊农村,随着土地的日渐征用,土地的最低社会保障功能逐步弱化,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就更显突出,直接影响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郭家堡村上世纪90年代以民政部门牵头参加了养老保险,原定每月给予农民养老金50元,但由于养老金支付金额与利率挂钩,致使养老金额逐年下降,到去年已降至27.1元,农民对此颇有怨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很多村没有科技服务活动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一般不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东阳村干部说,路灯只有赶庙会、过重大节日才能亮几天,一般不开灯;以前村里没有设垃圾处理点,村民自觉地就把垃圾运到村外处理了,现在有了垃圾点,每年仅垃圾处理费支出就要3万元,但收不上钱来;幼儿园去年投资200万元,至今还留有债务。农业保险难觅踪迹,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小。调研活动中,正逢20年来罕见的雨雪天气,全区受灾面积达到7.65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08.3万元,众多受灾农户在灾害面前除采取有限的生产自救措施外,束手无策,听天由命。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是前提,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基础,政策是外力,农民是主体,领导是关键。现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端正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各相关单位都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议将农村小康建设领导小组归并到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协调各部门的力量、组织推进实施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实践说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要选好、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并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克服等待心理。新农村建设贵在“建设”,等是等不来的。虽然它需要政府的投入起先导、主导作用,但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自己来建设。无数实践证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任何困难和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要放手发动群众,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制定标准,科学规划。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涵相当丰富,对全国各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标准。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在全面小康建设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尽快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性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人口变动、土地整理、生产生活发展、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小城镇建设等实际进行科学规划。要积极与晋中市城市规划相衔接,切实解决好城郊农村建设规划脱节问题,避免出现“规划真空”。制定规划时应重点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要求各村镇依据当地实际,突出产业特色,以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发展的原则。要按照“立足农村抓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思路,把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谋划。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乡镇建设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将新农村建设与“阳光工程”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尤其要注意将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水利、电力、交通、通信、有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起来进行规划,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区、乡政府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防止单边的政府行为、干部行为。

四是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延及子孙的持久工程,决不能单兵突进,急于求成;要将农村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结合在一起统筹规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

(三)重点突破,试点先行。要采取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办法,加强我区10试点村建设,个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针对我区实际,当前要抓好以下四个“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以产业扶持为突破口。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离开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要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持,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持续推进。

二是要以“一建三改”为突破口。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圈,是农村实现循环经济、改善村容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今年争取沼气国债项目,明年正式实施。有条件的村庄可考虑发展大型沼气项目,如北田镇南张村利用正在建设的华北最大的博瑞奶牛养殖基地项目、杨梁村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场沼气回收项目等,积极酝酿发展大型沼气工程。

三是要以提升农民素质为突破口。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农民,要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四是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改善水利设施为核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大的改观。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要以村镇规划为龙头,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二是以“五化”为标准,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围绕道路硬化、巷道亮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的标准,继续实施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实现水泥(油)路通村达户、村村循环的目标;继续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彻底解决部分地区农民缺水和饮用高氟水的问题。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实现农村巷道、田间地头、入村路、环村路绿树成荫,建设园林村。三是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抓好丘陵乡镇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农业,保证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一是加快探索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在农村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尽快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金。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区乡出一点、农民出一点方式,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四是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将我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与村级文化室的建设一并进行,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壮大富有榆次特色的农村支柱产业,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

其次,按照“绿色、循环、特色”的要求,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重点抓好34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带、18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带、30万亩优质红枣产业带和以修文、张庆等乡镇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红枣、核桃、大杏仁、蔬菜、苹果、奶牛养殖、芦笋等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要注重品牌建设。石羊坂村虽是第一年生产温室蔬菜,但由于生产中推广使用沼渣沼液等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使得该村生产的西葫芦比上戈等传统西葫芦温室生产区的名气还大,每斤价格比市场收购价高出0.1元以上,山姆士超市等已慕名前往考察,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注册商标,打造绿色食品品牌。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的演武鸡蛋、张胡西红柿、东阳大白菜、郭村芦笋等,也应积极走品牌化道路。

再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驻乡、驻村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深加工品已经占到原产品的70%以上,增值部分一般都是原值的3—5倍,而我国只有0.5—0.8倍,差距明显。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东长寿村拟建的榨菜加工厂项目,可解决5000亩蔬菜的就地加工转化,吸引本村及周边1000户农民种植蔬菜。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在蔬菜、红枣(干果)、畜牧、水果四个支柱产业重点培育扶持4—5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议公共财政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一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大力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尽快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三产资源,发展和壮大第三产业。后沟村、东阳村新农村建设要充分挖掘旅游潜力。

第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围绕建设修文工业基地、榆次工业园区、郭家堡工业小区等,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不断扩大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要消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壁垒,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环境。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前的培训和指导,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有5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使劳务收入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